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膳食营养与健康论文

膳食营养与健康论文

时间:2023-01-16 22:52: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膳食营养与健康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膳食营养与健康论文

第1篇

膳食与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高质量的膳食能有效地防止慢性疾病,降低死亡率。2016年中国政府了新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膳食宝塔,用来指导居民膳食的摄入。比较日本政府早期(2005)的日本膳食指南陀螺模型与美国政府最近出版修订后的第八版(2015-2020)美国居民膳食指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中美日三国居民膳食指南

(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实践三个部分组成,将10条推荐精简至6条,同时提供更多的可视化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便于理解、接受和使用。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16)

(2)日本膳食指南陀螺

日本膳食指南陀螺体现了日本的文化背景,陀螺绕轴旋转说明运动是膳食平衡的前提和条件,轴心的水和茶说明水分的重要性。

日本膳食指南螺旋

(3)2015-2020年美国居民膳食指南

美国《2015-2020年美国居民膳食指南》由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农业部联合,其宗旨是通过健康饮食模式和规律身体活动来促进居民身体健康,降低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2015-2020年美国居民膳食指南》给出5条膳食核心推荐,并且对健康膳食模式和体育活动也给出了关键推荐。《2015C2020年美国居民膳食指南》所给出的5条膳食核心推荐如下。

美国5条膳食核心推荐

2. 三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比较和分析

研究发现膳食指南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有很大的关系,居民在保证营养和食物摄入的基础上,食用各种各样的食物可以防止营养缺乏疾病,避免能量和营养过剩,减少肥胖等疾病的产生。

(1)中美日三国的膳食指南均建议进行日常运动来保持身体健康,中国膳食指南要求每天至少步行6000步,美国分别对成年人、6~17岁的少年的体育活动进行了详细的推荐,日本陀螺模型显示运动是维持膳食平衡的保证。

(2)中国和日本膳食指南着重强调了饮用水的重要性,中国对水的摄入量进行了设置,每天1 500~1 700 ml,而且建议饮用白开水和茶水。

第2篇

    现在,许多家庭和幼儿园对营养健康的认识还是非常不够的。身体健康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为保障儿童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孩子积极锻炼身体,也需要普及儿童营养健康知识;我们通过开展幼儿营养健康教育,提供幼儿合理营养,提倡均衡膳食、建立合理的饮食制度、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创设良好的饮食环境,使每位教育者都该懂得,幼儿营养,贵在合理;通过实施幼儿营养健康课程,让幼儿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提高健康认识、改善健康态度、培养幼儿健康行为,从而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健康。

    关键词:幼儿 营养 膳食 膳食营养健康教育 课程

    正文

    一、家庭与幼儿园的饮食营养状况及分析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可见,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是幼儿园教育的首要任务。

    幼儿的身体要健康,健康饮食少不了。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饮食业发展迅速,各类饮食五花八门,我们的孩子饮食健康是否能得到保证呢?

    经调查发现,在家庭中,每一种饮食行为儿童与家长都有相关性。例如在食物的选择上,家长认为哪些食物营养价值高,哪些食物的营养价值低,他们会将自己认为正确的观念灌输给孩子,从而导致孩子在食物选择上的差异。

    其次是口味问题,每个家庭的口味偏好都不一样。家长往往根据自己的口味来选择食物,不大会单独为孩子准备食物。例如有的家庭口味偏咸,有的家庭偏爱油炸食品等等。家长对某些食物的偏好也会直接影响幼儿,往往家长不喜欢食用的食品孩子也不太喜欢。这就造就了在饮食习惯上家长和子女的相似性较高。

    人们的饮食行为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文化、传统、民族、教育等,改变一个人的饮食行为是不容易的,它基本上是一个家庭饮食习惯的改变。经过科学调查,在中国25%-35%的儿童有进食问题。[1]

    在我们幼儿园,我经常看到孩子带着购买的早餐在活动室内吃。经过调查,这样的孩子大概占2成左右。因此我想到,现在父母由于忙碌,在家中与孩子共进早餐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即使在家中父母与孩子共进早餐时,早餐的食物品种也相对较少。

    在幼儿园的午餐桌上,我经常发现,蔬菜(青菜、菠菜等)、胡萝卜、鱼、蘑菇、黑木耳、大蒜、海带等被扔在吐司盘里。年龄越小这种情况越为严重。问问孩子们为什么不吃呢,他们回答我说就不喜欢吃。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孩子都喜欢吃零食。零食通过媒体打入孩子的世界只需几分钟。家长也会根据孩子的意愿给孩子提供许多零食。据调查发现,现在孩子的偏食率在70%以上,这些偏食孩子喜欢甜食、油炸食品、膨化食品、饮料、肉加工制品等不喜欢食用绿叶蔬菜(青菜、菠菜等)、胡萝卜、鱼、蘑菇、黑木耳、大蒜、海带等,坚持喝纯鲜牛奶制品的孩子不多,吃水果和每餐吃蔬菜的幼儿也相对较少。 [2]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

    1、家长对幼儿营养健康重视度不高

    家庭对营养健康的重视度不高,在家怎么方便怎么弄,一日三餐普遍存在早餐"马虎"、中餐"凑合"、晚餐"丰富"的现象,恰恰不符合营养健康饮食。很多孩子喜吃零食、爱吃"洋快餐"、不爱吃主食,营养不良者日益增多。由于营养知识缺乏,还一味给孩子吃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不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由于膳食结构不合理,孩子们偏食症、嗜食症、肥胖症、性早熟等现象越来越普遍。

    2、幼儿园缺乏专业营养人才,营养健康教育不被重视

第3篇

摘要:通过对膳食营养概念的了解和运用,对部队院校伙食做一个调查,引出部队院校的饮食特点,分析部队院校饮食合理度。提出合理营养科学膳食的建议,有针对性的加强补充脑力,补充视力等方面的营养素,以及如何做好部队院校今后的饮食保障给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部队院校 膳食营养 饮食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食物营养与健康养生倍加关注。对饮食的要求也从“吃饱”转向“吃好”,但是由于营养知识的缺乏,不少人对“吃好”的认识出现误区,认为把肥甘厚味,香甜美味的东西吃个心满意足,就是“吃好”,以至于过量摄入油脂、糖类等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导致“富贵病”诸如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冠心病等与膳食营养摄入不当有关的慢性疾病显著增多。

合理营养:指通过膳食平衡,提供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能量和多种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水等),又要通过建立合理的膳食制度和应用科学的烹调方法,以利于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平衡膳食:指利用自然界的多种食物,组成营养素种类齐全,其质和量均能满足和适应人们的生理活动及劳动对营养需要的膳食。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某部队士官培训学校全校教职员工,平常从事以教学为主的脑力劳动,包括备课,上课,制作课件,查找资料,扩充专业知识,撰写论文,开展学术研究等活动,属于轻度劳动;每天1-2小时体能训练,训练项目有三千米跑步,仰卧起坐,俯卧撑,短跑等,属于中度劳动。

1.2方法:根据总后颁布的《军队膳食营养调查方法》中的称量法,掌握教职员工日常就餐的机关食堂伙食中各类营养素的含量。依照我军陆勤部队在非战斗条件下的营养与膳食标准,以及每年一次的医院体检结果,调查部队院校营养不良症和膳食合理度。

2调查结果和分析

通过对该部队院校进行连续7d的膳食营养调查,参照军人日膳食营养素供给量标准,得出下表结论:

此外,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供给充裕。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维生素B1,B2一直缺乏,以至于不少人出现口角发炎,视力疲劳,皮炎等症状。经过调查发现,食堂管理员为了控制时间,习惯在煮稀饭的时候加碱,以及将米饭与馒头等加碱面食同蒸。由于维生素B1,B2在碱性溶液中极不稳定,造成了部分B族维生素的大量破坏。铁的摄入量虽然超过军标的15毫克,但是经常发现年轻同志有铁供应不足现象,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免疫功能降低等症状。因为铁的吸收率较低,大豆及动物性食品的铁吸收率(20%)比植物性食品的铁吸收率(10%)要高。食堂应从铁容易吸收的食品上来解决铁缺乏问题,而不是提高铁的供给量。另外由于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过多供给,也导致部分运动量较少的中老年同志出现肥胖,高血压等营养过剩造成的营养不良症。

3部队院校的饮食特点

相对于野战部队和集训部队等重度和极重度劳动的部队来说,部队院校的劳动相对较轻,饮食上也应有自己的特点。不能单纯的增加三大产热营养素的供给量,更应该注重各类营养素的均衡搭配。而大部分院校由于规模问题也没有配备专业的营养配餐师,食堂菜谱的制定不尽合理。热能供给过剩容易导致脂肪堆积,影响健康。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长期缺乏也易形成一些临床症状。

针对部队院校脑力劳动较重的职业特点,饮食首先应当考虑加强大脑营养素供给,多进食健脑补脑食物,减少以至消除脑疲劳的发生。另一个方面由于院校教职员工日常工作和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接触较多,用眼频繁,也存在辐射隐患,对饮食搭配也有更进一步的要求,通过饮食达到缓解视力疲劳,双眼干涩,减小辐射影响等问题。

4部队院校饮食保障建议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 健康 饮食习惯 对策

中图分类号:R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4-009-02

不良饮食习惯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对自身身体健康不利的饮食习惯。不良饮食卫生行为习惯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卫生行为习惯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还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1]。现在很多大学生存在一些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如不吃早餐、偏食和挑食等不良习惯,这与营养知识缺乏和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有关[2]。针对大学生的不良饮食习惯现状,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调查分析法,提出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温州医学院18-23岁的大一至大四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与数据统计

采用文献资料、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法等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就餐情况、营养行为等,共发放300份调查问卷,回收294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90份,有效率为96.7%。对问卷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日常不良饮食习惯现状调查与分析

2.1.1早餐情况

从表1可知,平均15.9%是偶尔吃早餐的,1.7%是从不吃早餐的。大一到大四经常吃早餐的比例越来越低,早餐对健康极为重要,研究表明:体内血糖水平的维持,主要取决于早餐种类和数量。不吃早餐,血糖降低,影响学习和身体。为保证大学生膳食达到合理要求,良好的早餐行为至关重要。

2.1.2 大学生进餐规律情况

很多大学生饮食时间不固定、早中餐并作一餐、各种食物分配不均。调查发现,平均34.5%的大学生三餐非常有规律,43.0%的大学生有一定规率。在饮食习惯中,适宜的进餐时间以20~30 min时间为最佳,但有平均26.6%的人就餐时间在10min以下,就餐时间过短会加大肠胃负荷,对身体造成危害,必须引起注意。

2.1.3 饮食方式情况

表2发现温医的大学生经常吃快餐比例达到了63.8%,快餐非常不卫生,对健康有很大威胁。有28%以上的人经常吃烧烤油炸,高温过后各种维生素尽遭破坏,蛋白质也大量损失,并且烧烤过程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同时油经过长时间熬炸很容易产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质。另外,经常喝饮料的人占总人数的31.9%,偶尔的也占到了65.8%,很多饮料的成分为糖、香料和碳酸,添加剂中不乏色素,对身体健康危害大。调查还发现有60%以上的人有聚餐饮酒习惯,需引起重视。

3 结论与对策

3.1 结论

可见,大学生不良饮食行为比较普遍。如早餐率低、不重视就餐时间,这些不良饮食习惯会导致大学生体能下降和心理问题的出现,并伴随未来疾病的发生,从而影响学习和健康,是阻碍学生成才的主要原因。所以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尤为重要,笔者对此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3.2对策

3.2.1对大学生进行营养教育

学校应加强宣传营养教育,改善大学生饮食行为现状,使其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营养教育不仅是传授营养知识,更重要的是应用多种手段改变不良的态度与行为,指导受教育者把营养知识应用于正确安排膳食、合理选择食物等健康行为中去[3]。其次,邀请营养专家定期进行营养讲座,也可以开有关营养教育方面的公选课,只有把营养教育上升到课程阶段,才能加强对大学生的营养教育,使其懂得科学合理的摄入各种营养物质,改正不良饮食习惯。

3.2.2加强学校食堂管理

学校应对食堂加强管理,延长就餐时间,增加菜品,禁止提供生冷、油炸、腐坏变质等食物。定期对食堂器皿消毒和卫生检查,保证食堂有一个干净、健康的就餐环境。另外,食堂应定期宣传饮食卫生知识,在日常就餐过程中给学生一些指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这些知识。

3.3.3加强学生自我约束

首先,饮食节制,控制热量、高脂肪和钠盐的摄入,讲究科学营养,谷类为主、全面膳食、主副搭配[4]。其次,应该正点进食和避免不吃早餐、饮食不规律、食用不健康的食物。另外,少吃快餐,少喝饮料,合理搭配饮食,还要注重进食水果。只有形成了健康合理饮食的观念,才能将所具备的营养知识转变到真真切切的日常行动中,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5]。

参考文献:

[1]潘红.高校健康教育的新思路.中过民康医学[J], 2006, 18(8): 648--661.

[2]李军,刘小燕,郭辉,贾宝云,王程,黄娟.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膳食行为的调查[D].中国临床康复,2004,8(6):1028~1029.

[3]孙要武,祈艳波,葛杰,等.某医科大学生营养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1):57--58.

[4]孔凡涵.管窥中医饮食营养对健康的影响思考[J].光明中医,2007,(6):25~27.

[5]焦慧杰,宋倩,王冠宇.大学生饮食健康与营养教育研究[J].科教导刊,2012,(4):91~92.

作者简介:

第5篇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 营养学 模式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life-oriented teaching in nutriology course in university

Wang Rongmei, Xu Xizhu, Dong Fang, Liu Haibin, Zhang Jinming, Wang Dongmei

Taishan medical university, Tai'an, 271000, China

Abstract: Nutriology is closely related to life. We applied many life elements into classroom teaching, design of experiments, course assessment and knowledge application in Nnutriology life-oriented teaching mode, which improved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roused their thirst for knowledge, guided them in science research based on life, learned scientific thought and improved comprehensive quality.

Key words: life-oriented teaching; Nutriology; mode

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教育无用论”开始凸显,这对学校教育的破坏性无疑是巨大的。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就告诉我们,教育要面向现实生活。营养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学科,脱离了现实生活,营养学的教学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采用了生活化教学模式。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捕捉生活中的学科知识,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将抽象的教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经验之上,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陶冶情操,获得有活力的学科知识、技能、方法,并能学以致用,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学科教学的生活化[1]。本文是我们近几年对营养学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 生活实践开启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高校大学生课程考核的压力相对较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再加上目前存在着就业难等现象,很多大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逃课、不认真听课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课堂的导入部分,教师将教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相融合,提出一系列贴近生活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踊跃地参与到课堂中。在营养学第一节课中,提出一系列源于生活的问题,如目前国家GDP高速增长,我国居民还存在营养缺乏吗?哪些营养素缺乏?与营养相关的疾病还多吗?接着引入2002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内容,指出全国城乡居民一些营养缺乏疾病依然存在,铁、维生素A、核黄素等微量营养素缺乏,高血压、肥胖率、恶性肿瘤等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引发学生对全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的关注与思考,继而联系到自身实际情况,增强营养缺乏病及营养相关疾病的预防意识,同时也对营养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 生活实践贯穿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营养学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学活动内容应紧密结合现实生活,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感到营养学的现实意义,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引导并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实验研究,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探究与创新精神。

2.1 教学课件生活化,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打牢基础理论知识

目前大多数高校利用多媒体授课,多媒体课件可以提供声光电等多种信号刺激,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在课件制作方面尽量做到生活化。第一,幻灯片配有来源于生活的图片。例如讲授营养素缺乏症时,插入相关营养素缺乏表现的图片,当学生看到大脖子病、癞皮病、坏血病、佝偻病等患者的真实照片时,对学习产生了热情,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所以恰当利用图片而达到的教学效果是单纯的文字所不能企及的。第二,幻灯片配有来源于生活的视频。在讲授锌的生理功能时,给学生放一段“小儿不爱吃饭可能是缺锌”的广告视频活跃课堂气氛。在讲授碳水化合物里面糖醇的功能时,放一段关于含有木糖醇口香糖的视频。通过一系列来源于生活的视频,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他们深刻体会到营养学知识在生活中发挥的重大作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

2.2 创设生活情景,以启发式教学培养发散思维

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的核心,是要有问题引导,教师以问题为基础,启发学生的思维,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情[3]。在讲解各个知识点时,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提出一些启发式问题,让学生学会推理和思考,学会发散式思维。例如在讲授膳食宝塔及以植物为主的膳食结构时,提问学生当前的膳食结构,学生大多回答以谷类为主,接着问学生工作以后能不能天天吃大鱼大肉?“将军肚”是否值得拥有?在讲授饮料的选择时,让学生自己思考可口可乐、醒目、雪碧等碳酸饮料与汇源果汁在营养学上有什么差异,我们该怎样合理选择饮料?在营养与疾病防治章节中,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家人、朋友中有相关慢性疾病的患者的饮食是如何控制的,其他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疑问并展开讨论。在课堂上,通过引入这样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融入生活,通过发散思维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并主动应用营养知识,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通过这个过程加强了师生及生生互动,使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独立性得以充分发展。

2.3 实验课程生活化,提高学生的探索及创新能力

教学必须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怀疑、学会质疑,而不是停留在教授学生现成的结论或答案上[4]。大学生通过低年级的学习,进行了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到了高年级,他们不再满足于对已经定性的理论进行重复实验,更喜欢具有创新性、探索性的实验,特别是对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现象,假如能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解释,将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从而更加喜欢思考问题,喜欢通过实验进行科学研究与探索。在我们的实验课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首先对生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或现象进行质疑、讨论、分析,之后提出实验方案并解决问题。我们根据学生的建议,开设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例如有的学生质疑利用机械设备被动运动减肥这一现象,认为肌肉主动收缩做功时能量消耗较多,而肌肉被动收缩时能量消耗很少,因而猜想被动运动减肥效果不佳,并提出一个实验方案。一组同学为对照组,做主动仰卧起坐,另一组同学做被动仰卧起坐,运动完后分析相关的生化指标,并根据学过的理论知识分析,得出结论。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对一些被动运动减肥机械产品有了深刻的认识,也就不会轻易迷信一些广告夸大的宣传效果,能够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的本质,学会科学的思维。

3 生活实践引入课程考核,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

目前在我国多数高校中,课程考核大多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绝大部分。往往导致学生不注重平时学习,临考前突击复习,依靠短时记忆有时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而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和深入学习的学生有时不能取得好成绩[5]。营养学课程考核的题目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增加主观题的比重,降低客观题的比重,避免学生死记硬背。我们考核采用的题目,一类是根据所学的理论结合现实情况谈体会,例如根据膳食宝塔及膳食指南谈谈自己的饮食是否合理?解答这个题目需要学生对膳食指南和膳食宝塔的内容熟悉,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饮食,进行科学的评价,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另一类是进行案例分析,如根据某人的临床表现及膳食特点,判断他所患的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疾病,并提出膳食指导意见等。这种类型的题目,考查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不拘泥于书本,敢于独立思考。

4 将营养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社会,体现学生价值

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才是活的知识。在课程结束前,我们组织学生在社区里开展营养宣传与咨询活动,为社区居民进行身高、体重、皮褶厚度、体成分等体质指标的测量及膳食调查,学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在教师的指导下,给被测居民提供合理的膳食指导。通过开展此类社会实践活动,将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社会,获得了社会认可,体现了学生的自我价值,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同时对于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及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具有重要意义。

5 结束语

经过近几年营养学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学生学习营养学的热情高涨,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我院先后有8名学生申请到泰安市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并发表相关的学术论文。学生课余时间参与教师科研的积极性也变得强烈,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也在提高。高校教学如果关注学生的需要,减少枯燥的理论灌输,回归生活、体现生活、创造生活、改变生活,使课程充满生活气息,才能实现教育目的,提升教育价值,提高人的素质并最终促进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文,高玉柏.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6(10):47-49.

[2] 李梁.多媒体课件与教材、教师、教学之间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2):89-92.

[3] 曾明,徐晨.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探寻创新人才培养新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1(15-16):47-48.

第6篇

关键词:中年糖尿病;膳食;食谱

1、糖尿病概述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人体内分泌代谢功能失常而导致的慢性的、不可治愈的顽疾。[1]其患病人群正趋于年轻化。从长期来看,饮食疗法是控制和治疗糖尿病不可忽视的一种基础治疗方式。

该病是具有遗传性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失调所致。诱发该病的其他因素主要有环境、遗传、生活方式、种族、肥胖等因素。[2]

根据糖尿病的病理病因可分为三种类型:I型糖尿病、II糖尿病及妊娠型糖尿病。而中年糖尿病患者大多患有II型糖尿病。[3]

2、能量和营养素对糖尿病的影响

研究表明,各类营养素在对控制糖尿病病情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防治糖尿病,不仅要保证营养素的全面摄入,还要补充充足的能量,从而避免因能量不足而引起其他不良反应。

2.1能量

肥胖易诱发糖尿病,由于人体摄入能量过多导致自身肥胖,同时使正常的细胞变得肥大,对周围的反应不敏感,从而产生胰岛素抵抗,不利于病情控制。

2.2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会使血糖升高,增加胰腺负担;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不足,则人体需要通过分解体内的蛋白质和脂肪来提供能量,进而造成酮血症。

糖尿病患者应选用血糖升成指数较低的食物,因为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可有效控制餐后血糖的波动,有利于维持血糖稳定。

2.3脂肪

若患者摄入的脂肪数量及种类不当,容易引起血脂升高诱发心血管并发症等。因此,患者在选择食物时,应以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为主。

2.4蛋白质

糖尿病患者蛋白质的摄入量应稍高于正常成年人。由于大多数患者机体代谢紊乱,体内的蛋白质分解速度过快,造成了体内蛋白质丢失过多,会出现负氮平衡现象。

2.5维生素

维生素E被用于糖尿病的饮食治疗中,[4]其作用是有效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改善心脏机能。

2.6矿物质

矿物质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并且某些元素能够有效调节血糖的代谢,在对于控制血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如:钙、镁、锌、硒等。

2.7膳食纤维

在一定程度上,膳食纤维能够降低胰岛B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修复胰腺B细胞,改善葡萄糖的耐受量,有效降低空腹血糖含量。

3、中年糖尿病人的饮食原则

3.1合理控制总热能的摄入量

在饮食过程中,将热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这有利于改善葡萄糖耐量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3.2选择和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患者应该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每餐碳水化合物应占总能量的50%~60%。在选择适量细粮的基础上搭配粗粮,以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3.3控制脂肪摄入

中年糖尿病患者的营养膳食设计中,脂肪所提供的能量应占每日所需总能量的20%~25%。

3.4选用优质蛋白质

由于糖原异生旺盛使中年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蛋白质消耗量增大,因此膳食中蛋白质供给量应充足,应占总能量的10%~20%为宜,且优质蛋白应占总蛋白的1/3。

3.5合理进餐制度

患者一日至少保证三餐。按照早、午、晚餐供能比例为3:4:3分配能量。[5]

3.低盐饮食

若当人体内摄入食盐过量,钠离子浓度过高,会增加血容量,加重心和肾的负担。[6]正常情况下,糖尿病患者摄入食盐每天应控制4~5g。

3.7营养素平衡

食谱中应将三大营养物质的摄入量维持在平衡状态;合理节制饮食,不宜饥饿,也不宜过饱,摄取必需的最低热量。

3.8补充丰富的无机盐、膳食纤维和维生素

某些矿物质的缺乏会导致病情加重,因此,患者应补充丰富的矿物质。另外,摄入高纤维食物,有利于改善患者体内糖代谢紊乱,抑制并发症,降低血糖。若患者缺乏维生素可能会影响胰岛B细胞的功能;若摄入充足的维生素A、C、D、E、B6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

4、中年糖尿病患者的食谱设计实例

II型糖尿病患者,男,48岁,身高178cm,体重74kg,从事轻体力工作。

4.1能量需要量的确定步骤

4.1.1计算患者的标准体重

公式: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73kg

4.1.2根据成人的体质指数(BMI),判断患者的体质

公式:体质指数=实际体重(kg)/身高(m)2=23.4

查表得,患者属于正常体质。

4.1.3计算该患者的全日能量供给

查表可得正常体重、轻体力劳动者单位标准体重能量供给量为30kcal/kg·d,因此,全日能量供给量=标准体重(kg)×单位标准体重能量需要量(kcal/kg)=2190kcal

4.2计算产能营养素每日供给量及比例

4.2.1三餐能量分配比例

根据患者的饮食原则,将能量分为三餐,早中晚餐比例为:30%、40%、30%,计算可得三餐能量。

4.2.2三大产能营养素每餐提供的能量

三大产能营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每餐所占比例依次为:15%、25%、60%,[7]计算可得三大产能营养素所提供的能量。

4.2.3三大产能营养素每餐需要量

根据三大产能营养素的能量供给及其能量系数,计算可得三餐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量。

4.3主食品种、数量的确定

根据原料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确定其品种、数量。例如,早餐食物有燕麦粥和馒头;午餐食物有玉米窝头、小米粥和荞麦饼;晚餐食物有黑米馒头和薏米粥。

查食物成分表得,计算得到主食中三大营养素的含量。

4.4副食品种、数量的确定

4.4.1主食中蛋白质的含量

查表主食中蛋白质的含量,计算得出各类主食及每餐中蛋白质质量:

4.4.2副食中应提供的蛋白质质量

公式:副食中蛋白质=一餐总蛋白质-主食中蛋白质

计算可得到每餐副食中蛋白质质量。

4.4.3每餐中动、植物蛋白的质量

根据计算可得出三餐动、植物性蛋白的质量,并得出三餐副食:

早餐:牛乳、小葱拌豆腐

午餐:清蒸带鱼、双椒炝素鸡、腐乳笋丝、酸奶

晚餐:胡萝卜炒肉、芹菜香干

4.4.4确定副食的质量

查食物成分表得,各类副食中三大营养素的含量,可计算得出每餐副食的质量。

4.5蔬菜、水果数量品种的确定

根据平衡膳食宝塔推荐:每天摄入蔬菜300g~500g,水果200g为宜。

4.6烹调用油及食盐质量的确定

烹调用油质量=一天摄入脂肪的总量-原料中脂肪含量

查表可得主、副食中脂肪含量,因此,计算可得食物中总脂肪摄入量,进而根据新平衡膳食宝塔可知每日油脂摄入量为20g~30g,则最终得出烹调油的每日推荐摄入量。

根据低盐饮食原则,患者的食盐推荐摄入量约4~5g。

4.7中年糖尿病人的周一带量食谱

中年糖尿病人周一带量食谱如下:

4.8食谱评价与调整

4.8.1食谱中原料归类

谷薯类:燕麦片、富强粉、玉米、小米、荞麦、黑米、薏米面

奶豆类:牛乳、豆腐、素鸡、腐乳、香干、酸奶

肉蛋类:带鱼、猪肉

蔬果类:小葱、青椒、红椒、莴笋、胡萝卜、芹菜、苹果、柚子、橙子

热能类:橄榄油、花生油

评价:该食谱中的各类原料种类较齐全,但是没有蛋类食物的摄入;适当增加蛋类的摄入。

4.8.2食物含营养素的计算

查食物成分表,由营养配餐系统计算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并得到总能量和营养素的含量。

评价:除碳水化物的含量较低外,其他营养素的质量与参考值的误差均在±10%之内。

4.8.3动物性及豆类蛋白质与总蛋白质的比例

由营养配餐系统得:豆制品中蛋白质11.6g;动物性蛋白质23.1g,可得动物性蛋白与植物性蛋白的比例为2:1。

优质蛋白主要由动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提供,则可得到优质蛋白为34.7g。

总蛋白的质量为84.5g,优质蛋白的质量为34.71g,得出优质蛋白占总蛋白的41.5%,大于1/3。

评价:动物性蛋白占优质蛋白的2/3,且优质蛋白不低于总蛋白的1/3。

4.8.4 调整后的食谱及营养素分析

注:菠菜与豆制品一起烹调时,先焯水去除草酸,避免与豆制品的钙质结合形成草酸钙。

4.9周二到周日的六日食谱

根据中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原则选择食物原料。由于此年龄段患者多为工作型患者,只有少数居家型患者。因此,在患者的饮食方面本文将做出工作型患者的饮食建议,以做到全面控制和治疗糖尿病。

4.9.1周一到周日的食谱:

4.9.2饮食建议

本论文对于工作型糖尿病患者提出以下建议:

(1)外出就餐时,避免摄入过多酒精,若需要饮酒则适量饮用红酒,因为红酒中的PPAR-gamma受体蛋白可调节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提取,[8]有利于病情的控制。

(2)在选择食物时,以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为主。

(3)在选择饮料时,应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的水果压榨的鲜果汁,也可以选择咖啡。因为咖啡富含镁元素,可以提高机体的血糖控制能力,降低胰岛素抵抗。[9]

(4)可以选择几款药茶来控制血糖及缓解病情。如:花粉茶、田螺茶、皋芦叶茶、玉竹乌梅茶等。其功效是治疗消渴、多饮等症,可代替水全天饮用。

总 结

糖尿病的治疗基础是长期进行血糖控制,而饮食是治疗和控制病情的重要途径。根据糖尿病的饮食原则来设计食谱,以确保患者食谱的安全、健康。全面考虑整个中年患病人群本身的特点及工作类型、生活作息方式,有针对性的设计出最适合中年糖尿病患者的食谱,期望通过饮食治疗来控制糖尿病。

参考文献

[1]江小金.饮食健康教育在中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健康教育,2012,12:117-118.

[2]陈东欣.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J].中华医药杂志,2003,03(08):23.

[3]佚名.糖尿病的类型[J].科学之友,2004,(05):39.

[4]吴国隆.维生素E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J].家庭医学,2006,19:42-43.

[5]沈亚.浅谈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计划[J].吉林医学,2012,33(31):6886-6887.

[6]吴遥.吃的太咸易患糖尿病[J].大家健康,2010,04:39.

[7]刘康.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第1版.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3.

第7篇

论文摘 要:教学内容的设置和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发挥,只有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对高校教学的要求。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预防医学人才,必须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的体系结构,不断充实课程知识信息量,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同时合理优化重组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相结合。

教学内容是教与学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知识信息,是教员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的而有意识的对学员传授的各种素材和有用信息。教学内容的设置和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只有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不断适应教学目标的提高,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对高校教学的要求。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研究营养、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关系的科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专业必修课,其教学目的是使学员获取本课程基础知识和技能,重点训练学员发现和处理常见营养与食品安全问题的能力与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预防医学人才。为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预防医学人才,要求必须不断充实和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学员对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掌握,注重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确保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本文探讨和总结本科室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本科教学中,如何不断充实和优化教学内容,以促进全面发展的创新型预防医学人才培养。

一、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的体系结构,不断充实课程知识信息量

教学内容的体系结构应该合理,信息量要充足,知识点要求能系统的反映本学科领域的全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包括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两个部分,前者应包括营养学基础、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合理膳食、营养状况评价、特殊营养保障、营养与疾病6大内容,涵盖营养学学科领域的各主要分支和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我们在普通人群营养学框架之上,着重强调了高原、寒冷、湿热、低照度、电子对抗、航天、航海等特殊作业条件下的营养保障,以及野外供膳、营养教育等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结构更加合理。食品卫生学部分主要介绍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和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应包括食品污染、各类食品的主要卫生问题、食物中毒及其预防与处理、食品法规、食品安全控制技术、食品中常见化学毒物和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的检测等。我们在保证以上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特别对重大活动或战时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卫生的快速检验方法与制式装备等内容做了详细论述,进一步充实了课程的知识信息量。

二、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是保证教学水平先进性的前提和保障。教员在教学工作中,应及时把教学、科研及社会实践成果引入教学,体现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和新理念教学。要密切关注本学科发展动态,紧扣社会发展需要,注重科研与教学的融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我们在教学课程的安排上,各章节原则上安排在本领域具有一定研究优势和背景的教员授课,保证其教学内容与科研方向的一致性,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员应尽力追踪国际研究前沿,及时总结和撰写本学科相关热点领域的进展综述和研发动态,并实时将本科室的研究方向和成果进行必要的介绍,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例如在营养学基础部分,对近期研究热点植物化学物及其生物学效应,特别是其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活性及机制,我们做了最新综述和讲解;在特殊人群营养部分对高寒、湿热、低照度等特殊作业人员营养保障问题做了最新国内外研究概述;同时注重对本学科在相关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介绍,将本室长期从事的科研及取得的优秀成果恰当地引入到教学内容当中,如脂肪酸与乳腺癌、牛磺酸与视觉保护、植物化学物的生物学效应、特殊环境(高原低氧、低照度作业等)下的营养保障措施等。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教学的先进性,也增强了教学的特色性。

三、合理优化重组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重视优化组合,各知识点要顺序展开,符合学员的学习规律,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基本载体,但课程教学内容不能完全照搬教材内容的框架体系,首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优化重组。如在讲授各种营养素的内容时,对于教材中的营养素代谢内容可以舍去,因为学员在生物化学课程中已经学习,而有关营养素摄入量标准的内容又可以并入到后面专门讲授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这一节当中。其次是要正确处理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新内容的关系,在注重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基础性的前提下,也要兼顾前沿性,充分反映当代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教员为主导、学员为主体的教与学关系,运用启发式课堂教学,形成有利于培养学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同时坚持发挥教员作为课程教学主讲人的作用,要求教员从每节课的具体内容出发,通过合理编排和生动讲解,启迪学员的思维,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相结合

教学内容要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课内课外结合,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相结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与日常现实生活关系非常密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与人民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容易引起学员的关注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种种事例相结合,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活泼,竭力避免“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力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着重于启发式教学。在每章节授课前应设置“导课”环节,以近期热点问题或生活中鲜明的事例为引线,引发学员对本次课程内容的关注和相关问题的思考;在讲授各知识点过程中尽量引导学员发现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以现实存在的问题为主,不设标准答案,鼓励学员独立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例如,在讲蛋白质含量测定时,我们以三鹿奶粉掺假三聚氰胺事件为案例进行讲解,让学员来分析讨论这种化工试剂为何添加进了奶粉里?传统的凯式定氮法检测蛋白质含量的弊端在哪里?现实中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在讲授各类食物营养价值时,抛出曾经叫嚣一时的“牛奶有毒”、“红薯排毒”、“绿豆治病”论等,鼓励学员独立思考和判断,批判盲从和无主见,鼓励他们相互讨论和争论,引导学员课下查阅相关文献和报道,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并提出合理的证据支持,教员只作为其中平等一员参与讨论,不做是非判断,引导学员学会辩证的、批判的思考问题,能够从正反两面看问题,对同一事物能够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避免片面的、极端的思维观。在学习平衡膳食内容时,要求学员在课外时间开展实践应用,在周围同学中开展平衡膳食的健康宣教活动和膳食营养调查工作。这些措施都很大程度的促进了学员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向萍, 李革, 杨德海, 等. 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医学教育探索. 2008, 7(9): 947-948.

[2]杨立军. 从十大名校看美国式精英教育[M]. 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7: 3; 33.

[3]贾建丽. 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模式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20(2): 102-105.

[4]谢和平. 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开创高校教育教学新局面[J].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2008, 25(1): 1-3.

第8篇

“2002年3月16日,是我第一次进入饭店厨房的日子,那时我还不到17岁。”高永宁坦率地说,刚开始学厨并非兴趣使然,而是缘于老师的误解和自己年轻时的倔强――初中时,他是个标准的“文学青年”,经常向报社投稿,也常有作品发表在刊物上。有一次,学校老师一天之内接到了7封寄给高永宁的信,就武断地认为他是在“早恋”,并让他请家长。这些信到底是谁寄来的?他至今也不清楚,猜想可能是报社的回复,所以据理力争,就是不肯请家长来。这样僵持了几天,少年气盛的他竟然倔强地放弃了中考,走出了学校大门。

如果不是这段往事,也许今天的烹坛就会少了一名优秀的厨师。命运就是这么神奇,这样的一段堪称灰色的插曲,让当年的“文学青年”懵懵懂懂地走入长庆油田招待所的后厨,拿起了炒勺――因为表哥是长庆油田的厨师,就给他安排了这条出路。表哥对他要求很严格,当中午别人都在午休的时候,高永宁还在一遍遍地练习翻勺和刀工;为了能够尽快的掌握烹饪理论知识,他在短短的几个月就把《中国烹饪大辞典》背得滚瓜烂熟,别人随便问个问题,很快就能回答出来,并且能准确地翻到那一页。“有时会觉得迷茫,做厨师毕竟不是我最初的梦想,也担心将来没前途,但后来想开了,有没有前途还得取决于自己,不付出,哪一行也做不成。”

到了2004年,他已经掌握了厨房基本的工作要领,领导也开始非常赏识这个勤快、好学的年轻人。他除了本职工作外,晚上还在当地一家大型超市中央厨房做熟食加工,工资也涨了好几倍,工作、生活都走上了正轨。

平静的日子并没有让这个年轻人安于现状,他的内心向往着更壮美的高度。2005年底,由卫生部、劳动部和中国营养学会联合举办的“公共营养师”培训班首次招生,但银川没有培训点,如果要去临近的西安接受为期一年的培训,就只能放弃工作。高永宁在短暂思考之后,果断地向领导提出辞职,只身来到了西安。

在西安的一年,他租了一间小房子,因为没有了工资,处处都得省吃俭用。“公共营养学”本来是公共预防专业的学科,让基本没有生物学基础的他学习基础营养学――蛋白质、脂肪比例等这样枯躁乏味的专业知识,多少感到吃力,好在年轻,可以死记硬背,然后慢慢去理解。就这样,他在一年的学习后顺利通过考核,成为国内第一批高级公共营养师。比获得证书更重要的是,在这一年时间里,他得到了第四军医大学史永亮、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周玲教授等多位专家的亲自授课和指导,这让他收获了扎实的营养学知识。学习让他眼界更加开阔,也更加读懂了“学无止境”这句老话。这个年轻人就像是一块海绵,开始不停地吸收着各种养分。

在工作的同时,他又自费在北京等地学习了谭家菜、药膳、糖艺盘饰设计等技艺;在西安学习正宗的凉皮、葫芦鸡、羊肉泡馍、泡泡油糕、金线油塔等小吃的制作手艺,并撰写和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有时我也会想,不学也照样能找到工作,受这些罪到底值不值?”这样的内心独白,在他以后的学习道路上也曾反复回响。有一次,身在北京上班的他为了学习西安羊肉泡馍的做法,专程回西安向一位当地的师傅学习到晚上11点多,可以吃饭的地方都打烊了。当饥肠辘辘的他疲惫地坐在小卖铺里要了一碗开水泡面时,觉得一阵心酸,这样的想法自然又涌上心头,但很快就被心里的另一个声音覆盖了:“你还年轻,年轻时不学习,不看外面的世界,那才是虚度人生。”高永宁介绍说:“学习有时真不能太功利。比如说金线油塔是陕西一种很有特色的小吃,讲究‘层多丝细松绵不腻,提起似金线放下像松塔。’由于它的制作工艺复杂,如今的年轻厨师已经没有几个人会做,开店的也不愿意卖它,因为它很费工,光蒸就得一个小时,也卖不了高价,可我还是想学会它,并将这种技艺传承下去,因为这也是传承保护陕西传统小吃。”

金牛座的高永宁却有着处女座的特点:追求完美。他工作的后厨被他打扫得一尘不染,甚至在应聘时,不干净的后厨他都拒绝进去工作。对于厨艺,他也是精益求精,注重工作时的每一个细节,每一道菜品、每一个盘饰都是反反复复、不停地试做,直到自己满意再去呈现给客人。他经常给厨房兄弟们讲:“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但是我们应该有追求十全十美的心态。”

学习,学习,再学习。多年来,学习已经变成一种习惯渗透入他的血液。高永宁说: “工作了这么些年,我的工资也不低,但是真没存下钱,因为钱都被我用来学习和旅游了。”他笑着说:“那些年我就在银川、西安、北京这三个地方不停地搬家。别人搬家都是衣服什么的,我搬家就几身衣服,剩下的全是书。”每到一个地方旅游,他都会到当地的饭馆里品尝最具特色的小吃和菜品,“我经常只点一道当地有名的菜点,然后换一个馆子继续点同样的菜,争取多体会一些不同做法呈现的效果,然后记在心里。”在西安学习和工作期间,他还拜了中国烹饪大师王彬恩为师,更加系统地学习烹饪理论和技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后,高永宁利用学到的营养、官府菜、药膳等知识,借古城西安十三朝古都历史优势与饮食文化,查阅资料、拜访名师,走进民间挖掘历代官邸技艺与美食,针对现代人体质特点,研发了“古都养生官府菜”,收到了很好的市场效果。

高永宁的古都养生官府菜意在调理,重在美味,将中医药膳中“四气五味”的原则、现代营养“膳食平衡”的理论与五行学相结合,合理搭配出健康美味的养生佳肴。

第9篇

论文关键词:体育锻炼;脑力劳动者;健康水平

1前言

通常我们认为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忽视了规律适当的体育锻炼对机体健康所产生的积极作用,特别是脑力劳动者尤为突出,对机体规律性体育锻炼所产生的延缓生理老化、保持智力和体能、维护身心健康、纠正病理性的紊乱、调整重要脏器的功能,重建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等作用知之甚少。

2研究对象与方法

1)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天津中医药大学教职工496名(204名男性,292名女性)

2)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医学实验检查、文献资料分析。

3结果

3.1对被测者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的问卷调查

从表1可以看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与年龄的增长基本成正比,这可能与被测者可支配时间与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加与提高有着密切关系。同时被调查者有时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而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始终存在于各个年龄组别是31—50两个年龄组中,41—50岁阶段参加体育锻炼的百分比降到了50%,随着年龄的增长参加体育锻炼的百分比又逐渐回升到70%、79%,直至7l一80年龄组开始下降至67%。

3.2对被测者健康现状的检查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清楚各年龄组发病情况及所占的百分比。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发现31—50岁年龄组心肌缺血的发病率猛然由6%增长到38%,在51—60岁年龄组心肌缺血的发病比率最高,6l—80年龄组也存在较高心肌缺血的发病率。在4l—60年龄组而总发病率也高于其他年龄组。

在表3表4中可以看到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以临界高粘血脂症,甘油三脂,胆固醇检验指标较高,发病年龄集中在41—60年龄组。远超各年龄组位居首位。

比较男性与女性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可以看出,被测者30岁之前患病人数比率极低处在健康状态,到3l—40岁年龄临界高粘血脂症与总发病率陡然上升,而到4l—50岁年龄组总发病比率猛增到各年龄组之首,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比率略有下降。男性与女性脂肪肝发病率最高,特别是在41—60岁年龄组。总发病率也在5l—60岁年龄组达到最高均,比较而言男性的病发律要略高于女性。

4分析

4.1对496名脑力劳动者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的问卷调查的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2l—30岁年龄组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最高,反映了这个年龄阶段人群精力旺盛、可支配时间充裕,绝大多数被调查者愿意参加到体育运动,而从3l—40岁年龄组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略有下降,大部分被调查者正处在一个工作重要时期精力、体力充足但可支配时间较少,致使在这个年龄阶段参加体育锻炼比例略有所下降,随着年龄增加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开始增长,这部分人群集中在41—70岁年龄组,这与他们个人经历、素质、健康意识、可支配时间的增多有着密切的关系。

4.2对496名不同年龄脑力劳动者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

从心电图检查中可以看到,心肌缺血的发病率从3l—40岁年龄组的6%,骤然升高到41—50岁年龄组的38%而后居高不下,成为被检查的四项中发病率最高的一项病因,41—60岁年龄组正处于家庭、事业双重压力的阶段,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巨大的生活、工作压力、不良的膳食习惯以及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都是造成这个年龄组出现大比例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

4.3对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分析

临界高粘血脂症,甘油三脂,胆固醇发病率较高,而高粘血症发病比率居其他几种病症之首,其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这与被测者的生活习惯、工作压力、不参加体育锻炼有着密切关系。脑力劳动者工作性不尽相同,机体长期处在一种紧张状态,体育锻炼的时间又非常少,个人的膳食习惯不佳,生活习惯不规律,使得能量的摄取与消耗失衡,形成高脂血症造成对机体的隐秘性损伤,逐渐在组织、器官血管末端开始形成病变、血液粘稠增高,血流缓慢,血液中过多的脂质沉积于血管壁,形成粥样板块,长期会使血管形成狭窄,血流不畅造成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4.4对腹部B超检查结果分析

在超声波的检查中可以清楚看到发病率同样集中在41—60岁年龄组,其中脂肪肝发病率最高,如果利用体育锻炼特别是有氧运动能够改善代谢紊乱,利用脂肪供能消耗体能多余脂肪,减少脂肪细胞过剩堆积在肝细胞上,积极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促进蛋白质合成胆汁分泌功能,胆汁是肝内脂肪分解代谢所必需,胆汁增加可以使脂肪蓄积在肝细胞内形成脂肪肝的机会大大降低,避免出现脂肪肝病症。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在被调查的496名脑力劳动者中不难发现,年龄越小愿意参加体育运动的人越多,这与身体健康状况,精力和可支配的时间有着密切关系,当年龄增加往往可自由支配时间越来越少,工作生活压力增加、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和膳食摄入以及参加体育锻炼的意愿降低都造成了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降低,导致心肌缺血、高脂血症、脂肪肝患病率的迅速攀升。在41—60岁年龄段患有心血管疾比率最为突出,成为了各年龄段患病率的高危年龄段。

第10篇

豆浆会削减男人雄性激素?

“男女体内会同时分泌雌雄两种激素。豆浆等豆制品及豆类中所含的是植物雌激素,并非人体内自然产生的雌激素,两者不能等同。而植物雌激素广泛分布于粮食、瓜果、天然作物之中,并非豆浆、豆类所独有。”中国科学院营养与代谢重点实验室主任林旭说。

豆浆、豆类中所含的植物雌激素有十几种之多,但主要是大豆异黄酮,其含量大小排序为:整粒大豆>豆浆>豆腐脑>干豆腐>豆腐皮。尽管豆浆中异黄酮含量较高,但摄入后要想转化成人体雌激素也并非易事。

豆浆、豆类中的异黄酮与人体雌激素的分子结构相似但不相同,这就增加了植物雌激素与人体雌激素受体结合的难度。即使少量“结合”了,但经过体内代谢酶的活化或解毒,最终也会所剩无几——关键它只是一种类似的“弱雌激素”,又怎能消弭男人的雄性激素?

“1杯豆浆所含的异黄酮等植物雌激素,只有日允许值的1/5左右。”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邱教授说,他们曾对11类豆制品进行测定,发现1杯200毫升的豆浆中的异黄酮含量不过20毫克。而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大豆食用量,每天摄入大豆异黄酮的允许值在105~175毫克。“对于代谢能力正常的男人,即便每天1杯豆浆中的20毫克异黄酮全部被人体吸收,也不会使雄性激素发生逆转,出现发育、不长胡子、变‘娘娘腔’等女性化特征。”

多吃豆浆会降低密度?

美国毒理学会及生殖发育毒理学会会员、南医大卫生毒理学系副主任夏彦恺表示,他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时就关注了“豆浆杀精”的信源——2008年,哈佛大学的研究组在《生殖与不育》称,大豆食品和大豆异黄酮的摄入可能降低男性的密度。由于研究设计和样本量的问题,该结论一直受到争议。后来,该杂志又分别于2009年、2011年、2012年发表3篇结论相反的论文,否定“豆浆杀精说”。“不知咋地,最早的论文结论竟在国内越传越广,连‘可能’二字都去掉了。”

夏彦恺说,2011年,他们也选取了1600名男性进行豆类品与生殖影响的研究,发现植物雌激素对多数人的生育力并没有影响,仅增加了少数代谢能力差者的生育风险,但其密度和质量并没有发现改变。而且,“增加生育风险”并不等于不能生育。比如,代谢能力差的人过多摄入大豆异黄酮会增加不生育风险1.9倍;若过多摄入另一种植物雌激素——染料木黄酮(多存于豆荚、四季豆中),可增加不生育风险2.3倍。这只是一种生育风险警示,并不是医学结论,不必谈豆色变。

江苏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王增军从事男科20多年,见过形形少精、弱精、女性化特征明显的不育患者,但没有发现病因与多食豆制品、植物雌激素升高有直接关联,即使偏食豆制品的患者,也没检验出异常。“至今,国内外生殖界也尚未找到豆制品‘杀精’或影响男性生殖能力的循证医学证据。”

喝豆浆是否男女有别?

“喝豆浆,男女无别,但大豆蛋白摄入与代谢疾病关联上则男女有别。”中科院林旭教授披露了她最新的研究成果。去年,她的团队以“中国老龄人口营养健康状况”项目的人群样本为基础,对大豆、豆制品及大豆蛋白摄入量与代谢疾病的关联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年龄、地域、吸烟、饮酒、体力活动、教育水平、工作状况、疾病状况、膳食信息等多种因素后,大豆蛋白摄入量与代谢疾病的关联性上存在很大的性别差异。在绝经后的女性中,大豆蛋白摄入量越高,罹患代谢疾病的风险越低;在男性中,大豆蛋白摄入量越高,罹患血压异常的风险越低,但过量摄入大豆蛋白可能会增加血糖异常的风险。

第11篇

你会选哪种?

对于有消费能力,又注重提升生活质量的人来说,第二种是最常考虑的答案。为什么呢?“有机食品没农药,吃着放心些!”“我都是专门买给孩子吃的,营养价值高一些吧。”“支持环保啊,那些整天打农药化肥的农场,把土地河流都糟蹋了,后代还怎么活!”……

问题是,我们花高价换来的有机食品,真的代表营养、安全和环保吗?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能实现这个初衷?就在有机食品每年以大幅度的增长率占据欧美市场时,一些唱反调的研究开始引起关注。2009年,《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公布了一份历时50年、长达162页的研究结果,发现有机食品和常规食品的营养元素并没有什么区别,后者甚至在某种维生素的含量上超过了有机食品;而2012年9月,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在《内科医学年鉴》上发表的论文也认为,有机食品跟常规食品的营养价值差不多,只是农残含量要低一些,但这跟人体健康的关系并不明确。

这些研究发表后,受到的质疑和讨论非常热烈。可惜至今为止,围绕着有机食品的真实价值,仍无法盖棺定论。但至少,当你把围绕它的争议都梳理一遍后,下次满怀豪情地为“有机”掏腰包时,可以更清楚自己买下的到底是什么。

跟常规蔬果相比,有机蔬果的维生素类、蛋白质、膳食纤维等几乎相同

“这几年,我的病人总是问我有机食品到底有没有好处,应不应该买,这搞得我很困惑。”德纳・布拉瓦塔是斯坦福大学健康政策学院的学者,同时也是一家康护公司的健康主管。为了找到明确的答案,她决定做一次大范围的学术论文筛查,比较一下过去几十年里关于有机食品的研究。这项工作很快引发了斯坦福大学其他同事的兴趣。于是,十几名研究人员搜索了1966~2011年间发表的六千多篇比较有机和常规食品的论文,并挑选出相关度最高的240篇进行分析。

最终他们发表在《内科医学年鉴》上的论文,得出的结论多少让人意外:“我们没有找到明确的证据,证明有机食品比常规食品更有营养。”论文的主要作者史密斯・斯潘格勒介绍,在他们筛选出的调查中,有223篇对比分析了有机和常规食品的主要营养元素,另外17篇则对比了两种食品的食用者的健康状况。

“跟常规蔬果相比,有机蔬果的维生素类、蛋白质、膳食纤维等几乎相同。在检测过的14种营养物质中,有机蔬果里含量明显高于常规蔬果的只有两种:磷和酚类(比如辣椒素)。不过,鉴于比较少人会缺乏磷和酚类,这项发现并没有特别大的意义。”

不过,他们也有一些积极的发现。比如在有机牛奶和有机鸡肉中,Omega-3脂肪酸的含量是比较高的,这对人体的心脏有好处。有机食品也确实含有更多的苯酚,苯酚中的类黄碱素(flavonoid)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抗氧化物。只是,这些食物中的十八碳烯酸含量也比较高,这种反式脂肪酸对人体是没有好处的。“另外,这些物质的含量差别并不是特别大,如果要证明这种差别的有效性,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至于对有机食品食用者健康的研究,他们也没有找到太激动人心的发现。“在我们找到的17篇相关论文中,试验时间长则两年,短则两天,样本数也比较有限,因此数据出入比较大,缺乏有说服力的长期研究。”

对于斯坦福大学的这篇论文,反对者举出了例子:加州大学的食物化学家阿里森・米歇尔的团队曾做过长达十年的试验,发现同样品种的番茄,在有机和常规的种植方式下,前者所含的两种抗氧化剂比后者要高出79%和97%。史密斯・斯潘格勒也看过这项研究,但她认为,这项试验的种植条件比较特殊,番茄的生产从头到尾都被严格控制着,如果放到不同的种植气候、土壤中,有机番茄是不是还能有这种表现,是很难说的。“所以,有机和普通种植方式对食品营养的影响,还不如特定的土壤气候环境、种植收割周期等对营养的影响来得大。”

“另外,在许多发达城市,有机食品往往是从远处的农场千里迢迢运过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包装、冷藏、运输和储存时间的变化,可能已经让有机食品的营养价值打了折扣。”

至于德纳・布拉瓦塔,面对病人关于有机食品的询问,她有了明确一些的答案:“单从营养价值上来说,有机食品并没有太特别的地方。但多吃蔬果的健康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你不差钱,吃有机的当然好。但与其省吃俭用每天只买一个有机苹果,你不如用同样的价钱,每天多买几种蔬果吃。”

有机食品同样具有毒性

虽然仅从营养成分上看,有机食品似乎没什么神奇,但它并非没有让人称道之处。就拿斯坦福大学的报告来说,研究人员发现在三千多种有机食品中,只有7%的样本检测到了农药残留,而在十万多种常规食品中,检测出农残的几率是38%。此外,常规食品上发现的细菌,更容易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

报告也提到了两项对儿童健康的研究,发现食用有机食品的孩子体内的农药残留确实更低。就在报告发表的下个月,美国儿科学会也对这个问题表了态:在2012年10月的《儿科学》上,儿科学会的专家建议“尽管没有临床证据说明有机食品更有营养价值,但它们确实能降低农药和抗生素的摄入量。鉴于儿童和胎儿的免疫系统并没有成人完善,儿童和孕妇食用有机食品无疑是比较安全的。”

安全!低农残!这对于中国人来说太关键了!那么,我是不是可以买了有机水果在衣服上擦擦就吃,有机蔬菜可以冲一冲就拿去拌沙拉呢?

最好不要上当。

首先,有机食品确实“不能使用人工合成农药”,但不代表它不使用农药,只是它用的是“有机农药”。目前,被美国环境保护署核准使用的有机农药有195种,它们都是从动物、植物或者天然矿物质中提取的,比如硫磺、敌百虫、除虫菊、毒鱼藤等。尽管跟人工合成农药来源不同,但它们同样具有毒性,也并非完全不残留,如果不清洗干净就吃下去,对身体能有好处吗?

其次,有机蔬果不使用化肥,因此在种植时大多使用植物性堆肥或是动物排泄物。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人畜体内都有病菌和重金属,会随着粪便排出,用这些肥料种植出来的蔬果,沾染上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的几率更高,可能引发食用者的感染甚至死亡。美国哈德逊研究所的全球食品研究主管丹尼斯?艾弗瑞是名激烈的反有机人士,他曾引用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宣称食用有机食品感染大肠杆菌的危险性是食用普通食品的八倍。

此外也有研究者发现,由于有机农田的虫害比较难控制,有些植物被咬伤后可能分泌对人体有害的毒素,也更容易被霉菌等感染。而意大利帕尔玛大学的学者吉蒂尼・S曾在2005年发表过一项研究,他和同事对比了有机牛奶和普通牛奶后,发现有些有机牛奶样本中的黄曲霉素含量明显高于普通牛奶,可惜他们并没有找出具体的原因。

看不见的资源耗费

对于现代化农业对环境的破坏,触目惊心的例子比比皆是:化肥农药抗生素泛滥、土地板结贫瘠、河流水道被污染……有机食品的培育,其实是人们回归传统,向大自然还债的一种方式。有许多研究和实例证明,有机种植对恢复土壤生命力,调节生态系统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我们自然而然就会把它跟环保联系起来。

那么,回到买苹果的例子,如果我买下了来自新疆的有机苹果,是不是就比买城郊老农的苹果要环保呢?这是个有趣的论题。

如果从碳排放的角度看,尽管有机苹果的生产方式对环境友好,但它从遥远的产地包装好,千里迢迢地运到我身边的超市,这个过程所耗费的能源可能已经抵消了它带来的好处,那么,买城郊老农刚摘下来的苹果是不是反而环保一点?

而从种植过程所耗费的资源看,有机食品也未必真的更环保。美国罗代尔研究所的专家就曾提出,为了控制虫害,专门生产大量的有机农药本身便提高了社会和生态成本。以最常用的除虫菊为例,为了从除虫中提炼出足够的有效成分,满足每年全球超过两万吨的需求,肯亚和秘鲁开垦了大量的花田,并靠无数人力每天手工采收一亿多朵花。这些花田本身占用了生产农作物的土地,甚至是砍伐森林破坏植被换来的,这对环境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说到消耗的社会成本,英国曼彻斯特商学院的教授肯・格林有更明确的看法。他和同事曾在2007年向英国环境农业部(DEFRA)提交过一份全面的报告。在报告中,格林和同事比较了150种最常见的食品,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后得出的观点是:“与集中化大批量产的同类食品相比,有机生产能源利用率不高,消耗的土地可能加重森林和生态系统的负担。”比如,报告提到,跟常规牛奶相比,有机牛奶的生产需要增加80%的土地,排放的污染物也增加了一倍。

第12篇

论文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预防急性发作,改善日常活动能力,尽可能恢复受损的心肺功能,防止或减缓心肺功能的减退。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分别制定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规范,其中不同程度地强调了呼吸康复治疗的重要性[1]。其康复治疗措施包括卫生宣教、心理支持、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运动锻炼、氧疗、营养等。近年来,我们在对治疗慢性阻塞行肺疾病中加入人性化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1年7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男33例,女15例,年龄49~72岁,平均年龄56.4岁,病程2.7~8.4年,平均病程4.4年杂志网,其中,Ⅱ级28例,Ⅲ级14例,Ⅳ级6例;对照组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47~71岁,平均年龄57.8岁,病程2.8~8.3年,平均病程4.9年,其中,Ⅱ级26例,Ⅲ级12例,Ⅳ级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饮食、体味、症状体征各方面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具体包括:①为患者营造人性化的住院环境,加强病房环境建设的同时,建立常见疾病治疗宣传栏,及时向患者提供康复信息,按照病情轻重缓急及患者的个性特点调配病房;②规范人性化护理服务程序,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应该热情、亲切的关心患者,首先应自我介绍,再耐心的逐一介绍病区环境、住院须知、主管医师等,主动询问患者的睡眠及进餐情况,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尽早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干预解决;③实施人化的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焦虑、烦躁、抑郁症等不同心理状态及不同文化层次,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灵活应用疏导、解释、鼓励、诱导等心理支持疗法,鼓励家属、亲友、同事对患者给予情感支持,使患者能感受到家人的照顾,来自各方面的关爱及自己存在的价值,激发其战胜疾病的信心;④加强人性化健康教育,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专科健康教育内容如饮食调理、休息、锻炼、心理自疗、联系咨询电话等制成健康教育卡送给患者,健康教育同时包括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知识,主要用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合理的膳食结构,饮食在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基础上增加食品种类及多样性,适当的体力劳动和锻炼,合理地安排工作和生活等[2]。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构成表示杂志网,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构成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住院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1.8±3.4)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3.4±3.1)d,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41,P<0.05)。

2.2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满意率为100%,对照组临床总满意率为85.4%,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的比较(n,%)

组别

n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总满意率

观察组

48

46(95.8)

2(4.2)

100

对照组

48

17(35.4)

24(50.0)

7(14.6)

85.4

x2

 

 

 

  5.55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