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环境创新论文

环境创新论文

时间:2022-11-16 17:49: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环境创新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环境创新论文

第1篇

摘要:建国以来,住宅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这都停留在解决多少人的居住问题上,目前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小区居住环境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给小区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那就是怎样合理规划居住小区环境,为广大居民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生活环境。如何能够紧随时代的发展,环境的需末,在居住小区环境规划设计中创新。本文结合孤岛地区小区建设情况,针对小区环境规划设计的创新,提出个人初步探讨意见。

关键词孤岛;居住小区;环境设计;创新

目前,孤岛住宅小区规划的主要通病是单一的同一方向的行列式排列,即典型的“兵营式”住宅,这种住宅在单体设计上多采用了一梯两户的梯间单元式住宅。此类型住宅可以给住户创造一个安静、互不干扰的室内居住环境。由于这种居住小区在规划设计时只采用一种类型的建筑,使得小区景色一模一样,从而造成一种单调的居住环境,虽说建筑具有高度的秩序,并且不同住宅组团之间有非常不同的构图,我们仍会感觉缺乏变化。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内容的不断丰富,一些发达国家提出了“人-建筑-环境”的学说,使建筑学、心理学、环境学和生态学互相渗透,从而强调人与环境自然的有机结合。人们已不满足干这类居住环境,人们的活动已不只局限于斗室之中过安静的日子。从这句话里来分析,以前建造的“兵营式”、居住小区已不能满足人们休憩、生活和学习的居住要求。人们渴望回归自然,已经对居住小区环境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目前已建成的朝阳一村、协作一村、丰收村,其条形住宅行列式排列的居住小区内部空间缺少变化,外部轮廓缺乏韵味,对空间未能合理营造。加上单体设计又是清一色的“砖头块”、“火柴盒”式住宅体型,住宅组团内间距、层数、色调都强调一律的统一性。给人的印象只能是单调、呆板、枯燥,缺乏变化和生气,无新鲜感和人情味,无可供人们回味的地方,缺乏时代感。这种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似乎成为一个没有明文规定的规矩一样,在我国各地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普遍采用。这种“兵营式”居住小区由于其整体骨架的单一性,使得其间的绿化也便流于单调。目前的绿化形式一般都是在两栋住宅之间载种乔木,这给居住小区外部空间环境的营造带来一定的难度。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却淡化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忽略了人的精神及感情追求、社会安定、邻里交往等较高标准的因素。将居住空间环境的设计只局限于能用、经济等简单的使用水准上。外部环境通过大面积的绿化,部分空间放置少许设施、小品,往往缺乏整体考虑景观的审美情趣和“人”的参与。户外空间过于分散、缺失和不连惯,接点空间过小;自然被单纯认为绿化率,以草皮代替树木,对居住区汽车尾气、噪音不控制,也没有隔音措施;缺乏户外括动场地;热岛现象频生,在不同程度上诱发了人们的精神压抑。由此对社会安定和人民的生活安全造成不应有的危害,同时给社区管理等带来许多不便,也就根本不可能建立真正的和谐社区。

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怎样让人们从几十平方米的斗室中走出来而使居住者的身心受到洁静,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这是每个居住区规划设计者应该认真探索的问题。社会的进步从而导致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渴望有优美安静和舒适的居住环境。要创造一个这样的居住小区,作为规划设计者必须对居民的需求和心理加以研究。居住环境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居住行而建造起来的一种客观的外界环境,它改变和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和心理。不良的居住环境,会导致居民不良的居住行为,而良好的居住环境则使人们心理处于平衡状态,精神积极向上。

我国古代建造出了很多闻名于世的园林,如苏州园林等,这些庭园,原为私人游憩,怡情休养之所,常连于宅旁屋后,故当时设计不崇庄严伟大,但求清雅精巧,计划不重对称,免呆滞之,而须曲折,有引人入胜之意。常以建筑为主体,以花术为培衬,觉有天之真趣,给人感情之舒适,陶醉之感觉。其巧妙之处就在于以自然为背景,取之自然,还之自然,形成一幅整体美的画卷而意味无究,正好满足现在居民生活和心理需求,古园林的造园技巧对我们今天的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是有很好启迪的。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孤岛为了丰富居住小区空间的外部轮廓,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不将同一单体住宅重复布置,将高、中、低层不同建筑形式的住宅搭配布置精心营造,不再局限于单一层数和型式的住宅。从布置手法上,为丰富居住小区的外部轮廓线,高层住宅布置在小区的中央部位,低层住宅布置在边缘部位。这样就可以避免形成封闭的空间或形成与外部空间隔绝的局面,能够和周围形成统一的整体。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物和地貌。比如为适应高低起伏的地形,在布置时应尽量保留原来的自然地形,从远处看,轮廓参差错落,高低起伏具有韵味。如孤岛协作二区、朝阳三村,为了克服过去“兵营式”规划布局的呆板和单调,对住宅组团中的条型住宅,采用以变化方向的行列式布置为主,分散布置点式住宅为辅的布局手法,各住宅组团之间由绿地、低层公共建筑隔开,使居住小区成为建筑高低错落,绿地相连,道路便捷的既统一又有变化的整体。在规划中密切结合绿化布置,住宅组团绿地根据配置的花草树木相互区别,各具特色,使居民从室内及外部都能看到绿地,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现在我国许多大小型城市在居住小区的建设中大量采用了整体式住宅组团的规划布局方式,这种规划布置的特点是对空间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它缩短了公共建筑与住宅的距离,方便了居民;居住空间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土地可以重复利用,群体景观比较完整,给住户有安静、安全、方便之感;住宅组团内外用绿化来联系,既又小范围的外部空间,又有区域性的大范围的公共空间。居民围绕公共空间括动或是游憩、打牌下棋、健身,就好像大家庭一样。此规划布局形式与我国古园林的设计手法普具相似之处,是适合人们的心理和身体需要的。

在居住小区血脉一一道路布置上,改变以往“横平竖直”的规划模式,大胆采用以曲代直的规划方法,创造出“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自然环境。道路采用逐级由宽到窄的树枝状道路网,建筑的布置完全摒弃了行列式规划方式,而用房屋的朝向仍保证了住户良好的日照条件。整个居住小区内的次干道路还可以均采用曲线布置,住宅间的小道也曲线连接,塑造成田园风景式的居住环境。居住其间使人如置身于大自然,而心情舒畅。

总之,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一个涵盖多方面的持久发展的领域,随着建筑学科的拓展和其他学科的介入而不断深化,要建设富有特点和具有新颖的居住空间环境的居住小区是完全可能的,只要每个设计者在规划设计上努力创新,不拘泥于教条,不难出现具有特色的与周围环境协调适合人们居住心理的居住小区,尽可能地给人们提供舒适、安静和新颖优美的居住环境。这也同时需要我们每个规划设计者们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技巧,充足的信息及跨学科的知识。同时应积极倡导居民参与设计规划,这将有助于户外环境景观设计更合理,从而促进城市居住区户外环境的改善,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第2篇

不同于传统的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其依托于计算机信息技术,更加职能、便捷、快速,对企业的生产、销售具有优化作用。借助于此平台,加快商品的流通,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的方向是由客户需求支配的,帮助企业制定能保证效益的采购方案。并通过与生产企业沟通,制定订货计划,确定库存数量和存货地点,对流转信息收集、分类、共享,加强库存数量的管理,包括以下内容:①库存管理。为了尽可能提高企业利润,企业应尽可能降低库存量和不理要的周转,而库存管理能帮助企业在降低库存量和不理要的周转的同时,保证提高尽可能好的服务。②仓库管理。仓库管理包括产品的挑选、接收、存放、分配管理以及质量的监督,是商品的集散枢纽。③运输管理。运输管理的对象是运输工具,目的是为了在运送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运输工具的作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运输成本。

2、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物流管理创新面临的问题

2.1物流基础设施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主要体现在通讯设施、货物搬运、仓储、交通运输等方面,制约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商品运送速度不断提高,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其要求。除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重复建设、设施兼容性差则进步影响了物流的效率,影响基础设施的使用效果。

2.2监督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是物流管理能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不断创新的前提条件,而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分割管理是当前物流管理的主要特点之一。同属物流行业的物流投资融资、物流投诉监督、物流运输监督、物流产业政策、物流设备管理、物流产业布局、物流税收标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却分属不同职能部门管理,这种由政府主导建立起各个部门使得物流管理十分混乱,不仅造成了政府部门人员的庞大冗杂,还使得政府对物流行业的监督管理的力度大打则扣,极容易造成物流行业各部门的不协调,甚至出现相左的决策,严重影响物流管理的创新。

2.3物流管理信息化程度低信息化技术综合实力不高、发展晚、缺乏政策支持是造成我国物流管理信息化程度低的主要原因,而信息化是物流管理创新的方向之一。信息化技术可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相互和配合,对物流行业的现代化发展意义重大。而较低的信息化使得物流行业的操作过多地依赖手工,无法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没有完善的信息系统、交换数据有限、信息化管理应用技术较少、资源稀少的电子数据共享平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还处于初级水平,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2.4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缺乏统计资料表明,到2015年,物流专业人才的就业缺口将达到60万,从一个侧面也突显了我国物流管理专业人员的缺乏,比如物流规划人员、物流研究人员、物流管理人员、物流师资力量。相对于硬件、政策、信息的缺乏,人才的缺乏将是致命的。造成这样现状的因素是多方面,其中从业人员待遇不高、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少、政府引导不力是最主要的因素。

2.5专业化服务水平低下现阶段,大多数企业只注重简单的货物运输和仓储服务,很少注重物流成本控制、流通加工、信息资料平台建设、物流信息服务、物流仓库管理、物流中的增值服务,导致综合集成的协调能力较差,影响物流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很难达到规范化、专业化的服务要求。而欠层次、低水平、全局性差的物流运输的设计方案则进一步影响服务水平的提高。

3、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创新策略

随着B2B、C2C、B2C以及C2B的逐步成熟,电子商务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在促进、加快商品流通的同时,也为物流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而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陈旧、滞后,极不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息化、网络化,所以说物流管理的创新刻不容缓。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要逐步实现信息化、专业化、网络化、人性化、多功能化,否则物流企业将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甚至被淘汰。

3.1培养专业物流创新管理人才一个企业只有储备了足够多的人才,才能保持持续的创新活力,才能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对于物业企业更是如此,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物流管理创新的主力军,是实践创新理念的急先锋,有利于企业的推陈出现更新换代,使企业轻装上阵。对于物流创新管理人才的培养,应以外部招聘和内部培养为主,涉及以下领域:机械工程、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学、运输学、信息技术专业、通讯技术、经济管理、情报学、包装学。此外,应从生源着手,提高生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于政府,应加大对物流行业的重视程度,引导高校增加物流管理相关专业,增加相关教师的编制;向物流协会放权,促进物流协会参与到物流相关专业的建制中。对于高校,应根据社会的需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增设相关专业,积极优化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专业物流创新管理人才稀少的问题,促进物流管理的创新发展。同时,物流企业应积极组织内部员工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方法,培训员工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为物流管理的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3.2加强对物流行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加强立法,明确政府各主管部门的权限,使得各部门在行使职能不相互推诿、不相互扯皮,保证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区分物流企业能为和不能为,使得物流管理的创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避免由于法规和政策不清触碰雷区,打击物流企业在管理上创新的积极性。相关的立法应保证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真正做到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加强对物流行业的支持力度。我们的物流行业由于缺乏系统的管理和指导,导致整体布局不合理,对公共设施的利用效率相对较低。政府应加强对物流行业的支持力度,降低利用铁路、航空、公路、水路的阻碍,甚至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保证商品运送的畅通无阻,促进物流的发展。基础设施是物流管理创新实验和实施的物质基础。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原有的基础实施已无法满足现阶段物流管理的需要。在基础设施的建设的过程中,应以大城市为中心,使大城市起到示范作用,带动周边卫星城、小城市甚至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基础设施逐步规模化、规范化、集团化,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奠定基础。

3.3健全物流管理的创新体系如果所完善的法律法规是物流管理创新的外部环境,那么企业的物流管理创新体系则是内部环境,二则缺一不可,缺乏前者,创新无法长久,缺乏后者,则无法创新。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创新体系应建立在物流配送方式、配送信息管理上,逐步实现操作的自动化、机械化,保证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现代化发展,保证物力管理在网络化和信息化上创新的可能,尽快实现物流配送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提高配送效率,适应电子商务环境。

3.4引入现代化技术,实现物流企业智能化处理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对物流管理的智能化要求较高,是当前创新的主要方向之一。在国外,支持物流管理的智能化的技术已非常成熟,我们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引进相关技术,为物流管理的智能化创新提供技术支撑,缩短自身研发所需的时间和资金,尽可可能快递实现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智能化。技术的引进主要设计以下一个方面:仓储技术、批发中心、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管理的创新也主要从以上四个方面展开。同时,应积极构建人工智能系统、专家系统,加强对创新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处理力度,缩短问题处理所需的时间。

第3篇

大家好!首先感谢公司给我提供了这次参加竞聘的机会,让我有一个向大家汇报工作、展示自我的舞台。今天,我参与竞聘的岗位是优秀储备人才。

首先,请允许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基本情况。

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结合近年来的工作经历,我认为我有三大优势能够胜任优秀储备人才这一岗位。

(一)较强的管理能力助推优秀的工作业绩。作为一名管理者,我一直坚持管理理论的学习积累和管理能力的磨练提升。工作期间,我重新进入**大学深造专业管理知识,成为公司第一个获得工程硕士学位的中层干部。去年还参加了省公司第六期中青班管理专业脱产培训,我注意将学到的管理知识运用于工作实践,并且在工作实践中创新运用,单位给我提供的多岗位的工作阅历,使我的管理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也取得了较为优秀的工作业绩:在油库任职期间,油库获得过省公司“安全先进油库”荣誉;基于生产一线的小发明小创造,得到过省公司的宣传报道;在市场竞争最激烈的**片区担任经理期间,面临强大对手,我抓住机遇,大胆出招,使片区的市场份额从45%上升至50%,批发销售能力2年内翻了三番;在片区工作期间,我还十分注意培养和提升团队的整体素质,所属客户经理、站经理多人次得到公司的先进表彰,所辖加油站、加油员多人次获得销售板块、省公司所评的“先进加油站”“先进个人”等荣誉。

(二)丰富的工作经验收获创新成果。进入公司以来,加管、销售、安全、油库、片区等多岗位的工作历练,不同职级的工作磨砺,让我积累到丰富的实践经验,练就了一身过硬的管理本领,可以说销售企业的业务运转、管理标准、安全、设备等各个专业线我都非常熟悉,既能精细工作,当好参谋助手,也能独当一面,勇于攻坚克难。在环境相对单一的油库,每天面临几乎一成不变的油品收发作业,我能守得住枯燥和寂寞,在认真履行好自己工作职责的同时,认真反思、总结工作经验,思考如何创造性工作;在竞争最激烈的华蓥片区,每天面临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我积极拓展客户,研究对手,解决矛盾,协调关系。我将工作中的思考、收获,尽力提升成理论成果,所撰写的《人本管理推动HSE管理体系健康发展》《论石油库设备管理》《论石油库接地》等论文,分别荣获了省公司HSE论文一等奖、三等奖;《LNG新能源对广安成品油市场的影响及对策》一文,获省公司管理创新论文一等奖及全国石油石化行业(部)级管理创新论文一等奖;管理创新成果《基于非主导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与实施》获得省公司二等奖。

(三)艰辛的市场磨练成就领导艺术。古时三国孙权曾说过:“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领导的艺术,不是在于能迫使你的下属为你干活,而让我们的同事自觉地为我们的共同目标奋斗,形成“团结奋进,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的企业文化。多年的基层工作的摸爬滚打,使我经历了作为销售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艰辛,了解到基层员工的喜怒哀乐,锻炼了我广阔的心胸,成就了独特的领导艺术。我善于唤醒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培养骨干攻坚克难,带领团队砥砺前行。“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多年的基层生活使我便于了解一线员工的疾苦,善于倾听他们的诉求,乐于热心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我曾多次为特困员工提供帮扶、组织募捐,帮助他们解决实际苦难,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员工的心;我还利用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创新激励思维,激发团队的锐意进取意识,形成了勇往直前,力争上游的企业精神。

关于竞聘成功后的工作思路

优势固然重要,但这属于过去。我更看重的是将新岗位作为我新的起点,思想上树立“两种意识”,行动上做好“三项工作”,为推动公司成长性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一)思想上树立“两种意识”

一是树立“担当意识”,做一名优秀的“领头羊”。以“敢于担当、勇于执行”为标准,直面油库管理的各项矛盾,做到工作不拖沓、不含糊,矛盾不上交、不下压,责任不躲避、不推诿。对待具体工作,强化现场规范操作,狠抓设备管理,做到管理严格,赏罚分明,让上级更放心、部门更称心、全体员工更顺心。

二是树立“服务意识”,当一名合格的“服务员”。领导干部的工作,其本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群众服务。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为一线作业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安全保障、技能培训,增强油库整体工作素质,做到多未雨绸缪而少亡羊补牢,“雪中送炭”而非“雨后送伞”。

(二)行动上做好“三项工作”

一是学无止境,练好本领。每一次新的岗位都是一个新的起点,要始终保持谦虚的心态,不断向书本学、向同事学、向工作学,熟练掌握油库管理的新法规、新标准、新要求,尽快取得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加强自身修养,把自己锻炼成行家里手,做工作上的内行专家。

二是统筹协调,带好队伍。优秀的领导,要善于整合手头的资源,要处理好内外部的各种关系。要顾全大局,围绕公司决策,带领油库各班组员工统一认识,化解矛盾,消除梗阻,凝聚合力,全力以赴地构建和谐稳定油库。

三是务实工作,做好表率。坚决不当“浮萍”作“潜艇”,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工作重心始终放在作业现场,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在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抓牢抓实安全生产工作,圆满完成各项油库管理目标任务。

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创新实践能力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一项极具探索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也是有效挖掘学生潜能,张扬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行为,是运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方法探索和构建的一种新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活动模式。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具体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容易被感知,人获得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来感知的,使用的感官越多收获也越大。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特点、师资水平、实验室条件、生物教材内容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在校园内、外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规律,有利于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具体的一些做法是:

1. 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意义

因地制宜地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可以启发学生认识生物科学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促使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调查、实验、探究;改进拓展生物实验,通过动眼、动脑、动手的过程,学会对事物和现象进得观察、比较、分析,进行综合判断,得出科学结论;提供显露才华的舞台,让学生参加生物科技动植物标本制作、设计校园植物挂牌进行校园展示和评比;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指导学生撰写生物创新科技论文,推选作品参加区级、市级、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论文大赛,了解利用身边的现成植物资源,进行综合开发与利用,为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2. 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原则

课外科技活动不同于课堂教学,其基本特点是学生有参加活动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活动内容有广泛性、伸缩性和趣味性;活动方式有多样性和灵活性;活动的进行有开发性和实践性。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组织原则是:学生自愿参加 、积极探究、创新发现、创新实验、五官并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和百折不挠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

3. 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过程

3.1 认识校园植物——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生物教学不仅仅是课堂上传授知识,而是走出教室,运用知识,以校园绿化树种为研究学习对象,对校园50多种园林绿化树种进行识别、分类、分科研究,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思考:观察校园植物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如何利用才能美化校园?促进生物教学的目的?

3.1.1 设计制作植物挂牌——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

我们在七、八年级宣起了“我为校园植物挂牌”活动,我们先让学生走遍校园,认识校园植物,在规范认识了校园植物学名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植物进行分类、分科研究,学生设计广告语、制作植物挂牌,制作得好的挂牌就会挂在校园植物上进行展示,让优秀的作品在校园文雅亮相,同学们个个积极参与:上网查询、制作幻灯片、选背景、写广告语、请教老师。最后做成了精美的植物挂牌,美化了校园树种,体现了校园文明,提升了校园档次,向社会、家长、学生展示了珊瑚中学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

3.1.2 植物保色标本制作——培养学生创新动手能力。

我们在参观校园时发现校园植物大多是绿色的,于是我们开展了保绿色干制标本制作,学生采集到了小叶榕、发财树、腊梅等植物的枝条,先用自来水冲洗干净,配制保色原液:将硫酸铜5克+水95ml按比例扩大4倍剂量至饱和溶液,到入500ml的大烧杯中,再进行保色煮沸处理,我们发现酒精灯的火力不足,学生就想办法用三个酒精灯斜垫底部同时进行加热,观察到烧杯内植物叶片由绿变黄,由黄变绿,这时取出植物枝条,用清水漂洗干净,再通过吸水、压制、上台纸、注明植物学名、采集人名、采集地点、采集日期等,同学们做出了不同样式的保绿干制标本,放人塑封机中用护卡膜塑封,得到合格的植物保色覆膜标本,培养了学生创新动手能力。

3.1.3 植物叶脉书签制作——培养学生创新扩展能力。

我们学校承接有中、英学生合作交流活动,于是我们就在学生中开展了叶脉书签的制作试验,我们选用红叶李等叶形好看的植物,我们把10克碳酸钠和14克氢氧化钠投入装有400毫升水的烧杯中,让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解,用三个酒精灯斜垫底部同时进行加热,等溶液温度较高时,将树叶放进去煮一会儿,原则是树叶变黄,树叶上的叶肉轻轻一刷就能刷下来时,这时叶脉仍是坚韧的,取出叶片用牙刷轻轻在自来水下刷洗,将洗干净的叶脉放入溶于水中的染料杯中染色,抖干后用吸水纸吸一下水,然后夹在两片玻璃中压平晾干,写上要表达的中、英文,最后在叶柄上系一根彩色丝线,一张张中、英学生合作交流的课堂礼品出现了。既运用了生物学知识、又拓展了英语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扩展能力。

3.2 优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生物结构也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

3.2.1 制作细胞模型——培养学生创新领悟能力。

在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制作细胞模型”这一实验中,琼脂不容易取得,需要量大费用高,在实验前,我让学生考虑:“可以用什么材料来代替琼脂?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做到既经济有实惠?”有的学生就想到了用果冻代替琼脂,果冻壳作细胞膜,绿豆作叶绿体,花生作细胞核。这样一来,一个既经济有实惠,有欣赏价值的细胞模型就做好了,通过制作细胞模型,培养了学生创新领悟能力。

3.2.2 改进课堂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探究能力。

在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制作并观察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实验中,课本上要求用稀碘液染色,但观察效果不是特别的好,有的学生就提出是否可以用高锰酸钾或红墨水染色,我鼓励他们探索实验,结果细胞结构层次分明,效果非常好。这样一来,不仅增强了实验效果,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培养学生创新探究能力。

3.3 替代拓展实验——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3.3.1 用蚯蚓替代鼠妇——培养学生创新观察能力。

在生物教材八年级上“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一探究实验中,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但实验中的主角“鼠妇”城市学校“货源”不足,影响到实验的开展,我们想到了用蚯蚓替代鼠妇,蚯蚓学生也熟悉容易获得,我们决定用蚯蚓替代鼠妇来做“水分对蚯蚓生活的影响”的探究实验:我们有塑料水槽,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我们把槽内分隔成三等分分别放上较干的土壤、潮湿的土壤、过湿的土壤,再在上面铺上一层薄薄的湿土后,放上一些腐烂的叶子,盖上硬纸板,但能够通气,有利于蚯蚓呼吸,观察结果发现:蚯蚓集中在潮湿的土壤层,水分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实验效果非常明显,培养学生创新观察能力。

3.3.2 蝗虫溺水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推理能力。

在生物教材八年级上“探究蝗虫气门”这一实验中,教材小实验是:去两只活蝗虫,分别放进两个盛满水的试管里,一只把头部侵没在水里,另一只把胸腹部侵没在水里只露出头部,20分钟后,其结果是:头部侵没在水里的那一只没有死亡,把胸腹部侵没在水里露出头部的那只死亡了。通过推理得出蝗虫是用胸腹部的气门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这样的推理,有一部分学生不能理解,占据了课堂一半的时间,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安排。于是我们拓展了实验:将胸腹部吸气扩张的蝗虫迅速放入倒置在水槽里的小烧杯内,水静后能够清楚地看到蝗虫胸腹部的气门处有小气泡并随蝗虫胸腹部的气门扩张、回缩而扩张、回缩,而蝗虫口器处没有看见这种现象,在短短几分钟的实验观察,学生就明白蝗虫是通过胸腹部的气门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而不是靠口器。这样实验既简捷又省时,培养学生创新推理能力。

3.4 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周末、节假日,组织我校七年级、八年级的学生,广泛开展了生物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3.4.1 制作便捷的捕捉工具——培养学生创新动手能力。

王娱在《探究外来物种-德国小蟑螂(Blattella germanica)的实验报告》时,在捕捉德国小蟑螂时发现它既跑得快又要钻缝隙,还带有病菌,于是开动脑筋,发展创新思维,自己设计制作出了便捷的捕捉工具:用郫县豆瓣的塑料瓶剪掉下面半截,先在地上照住蟑螂,然后扭开盖子,再用带有手套的手取出蟑螂。进行喂养时,发现德国小蟑螂尾部拖着条形卵鞘,为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在实验室对卵鞘进行解剖统计卵粒数。

3.4.2 喂养投放病虫害天敌——培养学生创新试验能力。

姚君一在研究让重庆南岸南山植物园的樱花[Prunus subhirtella(Miq.)Sok]更“灿 烂”时,发展创新思维,根据嫁接成活的原理、动物缺氧窒息死亡的原理、食物链相互交叉形成复杂的食物网的原理对南山植物园的樱花进行了大量的实作对比试验,对樱花进行了嫁接,用药棉药泥水泥封堵蛀孔,投放病虫害天敌(食虫鸟20只、30只蟾蜍),既环保又经济,找出了一系列提高樱花的花色质量、延长樱花的花期的非生物因素和人为调控的方法。

活动开展两年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通过学生实作科技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

3.4.3 撰写科技论文——培养学生创新写作能力。

七年级、八年级的学生写作能力本身就不强,科技论文更是不知如何写,我们辅导学生学会收集实验、试验数据,分析实验、试验数据,根据实验、试验数据和实验、试验现象得出实验、试验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斟字酌句反复指导学生修改出线的论文四到五遍。其中《“7.17”重庆水灾调查报告》和《实验探究酒精对胃蛋白酶的影响》获南岸区2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探究杀灭德国小蟑螂的实验报告》获重庆市第2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代表重庆市参加全国第2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三等奖。今年我们研究的课题《重庆南岸城区黄粉虫的生物学特性初探》获得区级二等奖,《让重庆南岸南山植物园的樱花[Prunus subhirtella(Miq.)Sok]更“灿 烂” 》获得区级一等奖,重庆市一等奖,全国二等奖。

学生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课外科技活动中,在活动中,学生付出了很多的艰辛,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训练了语言组织的能力,提高了论文写作水平,在大赛中取得了不少的科技创新成果,教师和学生一起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 张文华:2006 创新与实践活动——生物教师培训教程。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6:54-62

[2] 《百年科技话创新》路甬祥编著,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

[3] 王 玲,生物课堂创新教学模式探析(J)中学生物学 2001,17(4):6-8

[4] 汪志明,在生物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尝试(J)生物学教学 2000,25(5):8-9

[5] 王建华 张文华 刘国璋编著《青少年生物与环境科技活动指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6] 上海科学技术协会编著《上海科普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5

第5篇

关键词:本科生 科研实践能力 实践环节 实验室平台 学科优势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7-0302-02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职业的多样性,对工科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与目前传统教学环节周期性长、毕业生对工作的适应性差、培养的学生类型单一等提出了挑战。培养、提高本科生的科研实践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的政策、教师的能力与积极性、教学实验平台的建设与管理等诸多方面。根据材料工程专业的特点,我们对本科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培养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从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出发,首先对教学计划进行的调整,金属材料工程的总授课计划学时从2 600学时降低到2 300学时,但原有课程中的实验学时不减少。独立开设的与专业有关的实践环节从原来的14周(金工实习3周、认识实习3周、生产实习4周、毕业实习3周)增加到20周(金工实习3周、认识实习3周、专业技能训练4周、专业课程设计6周、毕业实习3周)。通过调整内容、增加实践周数,为提高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奠定基础。在上专业课课前进行认识实习,使学生对材料的生产加工过程及设备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专业课进行过程中,将原有的生产实习改为专业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内容包括金属及合金的熔炼与铸锭过程及其组织性能研究、合金材料的挤压与轧制过程及材料的组织性能研究、热处理工艺与合金组织性能关系研究、模具设计与制造等方向。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拟定15~20个专题,供学生选择。学生也可自行选择研究课题,由教师指导完成研究计划。实训结束后,学生可以跟随教师的科研团队继续研究,并将其研究内容作为毕业研究论文提交。学生参与课题的时间可以从一个短学期到一年半。通过参与一个完全的科研过程,不但所学理论知识得到巩固,熟练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而且熟悉了整个科研的工作过程。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也证明,该教学模式可以使每一位大学生都能经过系统的、基本科研能力的训练。在第七学期增设为期6周、四个方向的专业课程设计,全面培养学生在金属材料专业方面的工程设计能力,为本科生的就业奠定基础。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以从业为目的,以适应工作内容要求为宗旨,学生既可以在学校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工作,也可以到就业单位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在单位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所在单位需有专人指导学生。在校学生,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帮助学生制定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并指导学生完成计划。通过毕业设计(论文)活动,缩短了学生到工作单位的适应期。通过递进式实践教学活动,较好地实现了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实践科研能力的目的。

二、开放实验室平台建设是保证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基本条件

实验室是完成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改善实验室的硬件,通过人性化的管理是实现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前提。在学校的支持下,金属材料工程实验室已经建设成为校级重点、免费、开放实验室。利用省部共建项目基金,投资近千万添置、更新了适合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仪器设备,金属材料实验室目前是江西省教育厅“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通过以上教学模式及教学方式的改进,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实验内容、实验类型、设备水平及实验环境更趋于合理。金属材料工程开放型实验室基本实现全天,开放不仅仅是时间意义上的开放,还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计划的制定、实验方案的实施都由学生自主进行,教师作为配角参与、建议、指导本科生的科研实验活动。通过科研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导师是实现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关键

强化、发挥导师在本科生科技能力培养中的作用。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具有较强的师资科研能力、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学工作勤恳、敬业。这些导师既是学生科研活动中的指导教师,也是学生学习的版样。从大学二年级开始,由同学自愿报名选择导师。通过参与科研活动,学生的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工作方法、社交能力、团队意识都有很大的提高。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导师。因此,在这些同学参与教学科研活动的同时,充分调动这些同学的积极性,利用同龄人之间容易沟通、相互影响力大等特点,使他们在其他同学中起到带头、影响作用,从而达到调动全体同学主动学习、参与科研的目的。由于每位导师都有研究课题、加之开放的实验室、检测平台等,为所有有兴趣参与科研的同学提供的非常好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进行规范的训练是科研人才培养的必要过程。同学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从一个短学期到一年半不等的参与科研活动的时间。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也保证学生有机会按照自己的个性发展。在整个参与科研团队活动中,实验室主要起到一个硬件平台作用,导师起帮扶作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容易获得自信心、建立主人翁意识。

四、让学科优势成为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沃土

金属材料工程是江西省“九五”、“十五”、“十一五”重点学科、省级品牌专业、省级示范硕士点,并建有国家铜冶炼和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有色金属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铜冶炼和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很多教师主持参与国家和省部级以及企业科研项目,并在长期的科研工作中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方向,如高性能铜加工新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新能源材料制备技术及应用基础研究、钨及稀土新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材料设计及组织性能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等。本科生在参与教师的课题活动过程中可以更加了解学科的前沿发展方向及内容、领会科研工作的切入点、找到从事科研工作的感觉。在参与科研的工作的过程中,也切实体会到常言所说的“要想到达顶峰,必有巨大付出”。通过艰辛的科研劳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团结协作、战胜困难的意志,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世界观。通过参与科研,加深了对理论教学的认识与理解,更加激发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自身素质,企业也非常欢迎这种具有一定独立工作能力的毕业生,同时,材料工程专业的考研率及考研升学率都有提高。

五、开展科技论文竞赛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

每年学校和分院都分别开展本科生科技创新论文竞赛活动。该活动不仅给本科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参与科研成果的舞台,而且也是同学之间交流、学习好场所。对所参与科研活动的同学来说都有一个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的飞跃。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得到提高。为了写好科技论文,学生会积极主动、认真地阅读外文文献,这促进了大学生的专业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使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更加适合“外向型”人才的需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的能力培养的长期成效要靠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欢迎程度及毕业生在单位的工作能力来证明。注重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必经之路。在教育改革纵深发展的今天,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大胆探索新时期教书育人之道,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实践证明,“以课题研究为主线,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等院校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学校支持、教师努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现大学生科研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好地适应工作要求,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邓辉,李炳煌.大学生实践能力结构分析与提升[J].求索,2008,(3):162-163.

[2]钟莲云,吴伯麟.科技活动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07,(31):150-151.

[3]邵光杰,金曼,杨弋涛.培养大学生科技实践能力的一些尝试[J].上海大学学报,2009,(2):15-16.

[4]甘灵,张光远.大众化背景下加强工科学生实际环节的探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71-75.

[5]李勇,黄炳辉,殷凯.完善工程训练体系培养高素质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5):143-145.

[6]成琼,郝建平,刘牧众.培养综合工程素质创新工程训练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8):130-132.

Research of Practice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CAI Wei,RAO Ke,LIU Gan-hua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aterials Engineering Faculty,Ganzhou 341000,China)

第6篇

关键词:WTO;财务管理;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中国加入WTO后,经济趋于全球化,无论是国有企业、私营企业还是股份制企业旧的财务管理的理念和制度都不再适合我国的经济发展。研究和探讨我国的新的财务管理理念就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前景。

一、论文文献分布概况分析

笔者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等为检索工具,以中国入世

后财务管理创新为检索式,关键词为检索入口,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5篇。

表 1 2002年-2012年我国进入WTO后财务管理创新论文的年代分布

表1是对关于中国入世以来财务管理创新的研究论文进行的统计分析,图1描述了2002-2012年期间论文发文量的趋势走向。

二、入世后国内对财务管理创新研究概述

通过对已有文献分析,国内关于中国入世后财务管理创新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财务管

理内容的创新、财务管理技术的创新、财务管理风险识别的创新、财务管理体制的创新等四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内容的创新。其中首次提出了价值链管理观念和将CIMS和ERP集成应用用于预算上的提议。蒋玲英和宋兰玉在商业银行方面也提出了财务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创新。袁庆昆和莫延军在江苏盐业的财务管理内容方面提出了从加大对技术开发基金、宣传费用的投入和持续不断的找出降低成本的方法三个方面使财务管理的目标突破创新保持可持续发展。彭秦晋和辛变叶在电力企业方面提出了在成本管理方面在保证产品质量为前提,达到以最少的生产耗费取得最大的生产成果。在财务决策方面主要重视投资决策和定价决策。廖松首次提出了推行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的解决方法,并提出了建立集团资金结算管理中心等建议。马骏明在山西省公路事业局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中提出了针对交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应当建立适合陕西省公路局管理需要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此平台将预算管理与固定资产管理相结合,运用目标管理方法达到政府财务绩效考核的目的。

(二)财务管理技术的创新。在财务管理技术的创新中,部分是以创新制度为前提研究的技术创新,而另一部分研究的是体制创新。葛南南提出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二者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先后行为,只是应把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放在首位。他还提出了在WTO条件下财务管理要以风险管理为中心,在技术上实现远程报账、报表 、查账、审计等财务工作。陈长金指出以网络技术为主的各种信息技术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了更先进的技术方法,而且首次提出了企业采用柔性技术为基础以保证技术的领先,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实现资源的整合,将财务与税务相结合形成网络财务,并开发网络财务软件。

(三)财务管理风险识别的创新。对财务管理风险识别的创新研究中,不仅涉及到投融资的风险转移的创新,而且还包含财务风险识别和防范机制的创新。颜昌军在风险识别和防范方面提出了全员风险的管理、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加强企业间合作来增强自身风险抵御能力。高歌提出中国入世后企业防范风险有两个重要途径:一是制定详细的财务计划,二是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冯建本也提出中国入世后企业应扩大投资范围防范投资风险。

三、研究现状评价

(一)财务管理创新研究内容侧重于理论研究。从以上介绍中可以看出国内对于财务管理创新的研究内容都侧重于对财务管理的内容和体制进行一般性描述,以及对财务管理的风险和技术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更深入一些的有对财务管理进行了模型的构建。但是对构建财务管理创新方面定量分析的研究较少,并且对财务管理系统的构建也只是理论层面上的构建,几乎没有接受实践的检验。

(二)财务管理创新的研究侧重于刚性方面研究。就财务管理创新的方式来看,大部分都是刚性财务管理,强调遵守财务管理制度并完成各项财务指标。不同于刚性管理,柔性管理能使企业适应环境的变化,根据变化做出更好更快的调整。柔性财务管理是一种财务心理,引导人们去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但是在以上的研究中并没有着重提出柔性管理这一重要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方式。

四、财务管理创新的发展展望

(一)对财务管理研究要重视实证方法。当前对于财务管理的研究方法仅仅局限于一般性的描述,缺少实例的探究。为此,当前研究仅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理论框架和思路,距离实际的操作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财务管理的创新研究要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总结、反思财务管理创新的不足之处从而做出修正。

(二)加强财务管理创新中的柔性管理方面的创新。资金是传统财务管理研究的主要对象,但随着社会的变革,人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财务管理不仅是对资金的管理同时也是对人的管理。对于任何企业而言,主体都是人,只有对人进行良好的管理资金才能有效地得到管理,才能促使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实施。而柔性管理的创新应该侧重于员工对企业权益分配的参与和企业的引导奖励机制。

参考文献:

[1]傅小倩,石平.信息时代传播制造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探索.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0(3).

[2]蒋玲英.刍议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创新.金融会计,2013-9.

[3]袁庆昆,莫延军.江苏盐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探讨.苏盐科技,2002-2(1).

[4]彭秦晋,辛变叶.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5]廖松.对烟草专卖体制下涉及的财务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的探讨.西南财经大学,2007-11.

第7篇

〔关键词〕服务创新;知识图谱;研究热点;研究前沿

国内学者对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关注和研究始于1987年,经过近十几年的研究和发展,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已趋向成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了更为清晰地展现当今图书馆服务创新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本文运用先进可视化技术CiteSpace Ⅱ软件,主要选取2001~2011年CNKI来源期刊发表的服务创新相关研究论文,对关键词和引文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旨在利用可视化的方法对国内图书馆服务创新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直观地展示,希冀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为该领域开展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数据源,选择“篇名”作为检索字段,检索词为“服务创新”、“创新服务”,检索表达式为:“篇名”=“服务创新”or“创新服务”,时间跨度选取2001-2011年,专题代码设定为“I143”(即专辑名称为“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共检索出相关文献1 586篇,经人工删除部分会议通知、征稿通知及与主题明显不相关的文献,实际纳入统计的文献1 530篇,图1所示的是2001-2011年11年间图书馆服务创新领域发表的文献量及其增长趋势。

从检索情况上看,2001-2011年间,相关文献的量除2011年略有下降外,其他年份均呈稳步增长趋势。这反映出进入21世纪,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在国内学术界正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关注。

1.2 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陈超美教授开发的Citespace软件为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工具,对记录中的关键词、共被引文献进行聚类视图(cluster view)和时区视图(time zone)分析,来确定图书馆服务创新领域的研究热点、前沿及发展趋势。之前,笔者借助EXCEL,通过自编程序对下载的原始数据进行了必要的处理,然后通过大连理工大学刘盛博老师编写的转换软件CSSCIRECjar转换成能被CiteSpace处理的格式,以便进行知识图谱分析。

2.1 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是文章论述的核心和重点,频次高的关键词常被用来确定一个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1]。本文将相关的数据导入CiteSpace Ⅱ中,设置(Time Slicing)的值为1,即将2001-2011年分成11个时段进行处理,网络节点选择关键词(keyword),数据抽取对象为top40,选取适当阀值,选择路径搜索(pathfinder)算法,运行软件得到图2所示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图2 服务创新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图2中大小不同的圆环代表关键词节点,环的大小与出现频次成正比,节点越大表明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多;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两个词共同出现的次数,连线越粗表明两个词共同出现的次数越多[2];圆环最外层的紫红色表示中心性(Centrality),宽度与中心性成正比。出现频次较多及中心性大的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3]。笔者通过对意思相同的词进行合并计数,并选取出现频次排在前30位的词,得到服务创新领域的热点词统计表,见表1。

从图2中可以看出服务创新是图中最大,最突出的节点,出现频次为523,中心性位居第三,这是由于笔者所研究的领域就是服务创新,是笔者在CNKI期刊数据库中的检索词,也是本研究的基础所在,同样笔者的另一检索词创新服务出现的频次也很高,因而使得创新,服务这两个关键词出现的频次也较高,分别位居第四、第六的位置上,这几个关键词构成了服务创新理论研究的基础。

另一出现频次较高的居第二位的关键词是图书馆,这是由于笔者所选取的学科领域是“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因而使得图书馆这一关键词出现的频次非常高。从图2可以看出,作为国内两类最重要图书馆的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对服务创新的研究比较集中。此外,医院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党校图书馆出现的频次也都比较高,表明这几类图书馆对服务创新也有一定的研究。

的研究中,服务是永恒的主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读者提供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主动化的信息服务成为图书馆服务创新的趋势。

位居第七位的关键词是网络环境。在网络环境下,读者的信息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极大丰富,这对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服务模式成为服务创新领域又一研究热点。因而,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服务模式上应当有所创新,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下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来不断创新服务的手段与方法[4]。

位居第十一位的关键词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服务创新实质上是基于“以人为本”的信息服务的改革,把“以人为本”的人文服务理念放在第一位,以读者需求为中心,坚持以读者为本,尊重读者,满足读者多方面的信息需求,以实现图书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此外,与之相关的服务理念、和谐社会也是当前服务创新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位居第十二、十三位的关键词分别是知识管理、知识服务,他们是现代信息环境下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获取、挖掘、利用和传播知识,为读者提供获取知识的窗口,向读者提供有效的知识信息共享平台[5]。知识服务是知识管理的直接目标和主要实现方式,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优化资源配置,进行高效率的信息传递和优质的知识服务。因此,实行知识管理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图书馆实行知识化服务创新,不仅顺应时展的要求,也是提高自身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2.2 服务创新研究领域前沿演进分析

研究前沿就可以看做在某一时段内,以突现词(burst terms)为知识基础的一组文献所探讨的科学问题或专题。而突现测度的是文献被引频次或关键词出现次数等的变化率[6]。因此,笔者将检索到的1 530篇文献导入Citespace Ⅱ中,网络节点选择关键词(keyword),利用膨胀词探测(Burst Detection)技术和算法,得到服务创新领域的前沿和趋势的时区(time zone)聚类视图,如图3所示。利用CitespaceII提供的词频探测技术(Detect Bursts),将频次变化率高的词(burst term )从大量的关键词中探测出来,表2给出的是按突现度排序的前10个突变词。表2 服务创新研究关键词突现率(前10位)

序号突现度中心度频次关键词年份1847011124网络环境20022795020210信息服务2001341300115知识经济2002435101067图书馆服务20035326021301创 新200162300036新农村建设2008721801455以人为本2005821300014网 络200192020005服务工作2004101980008科学发展观2009

结合表2以及关键词受引轨迹可以发现,网络环境是2002年出现的突现率最高的关键词,从它的受引轨迹可以看出,受关注度在2003年达到第一个峰值13次,但之后逐年降低,2005年之后又开始迅速增长,在2007年达到峰值18次(见图41)。2001年出现的信息服务是另一突现率较高的关键词,突现度仅次于网络环境,自2001年出现开始,受关注度整体上呈现曲折上升的态势,在2010年达到峰值34次(见图42)。2001年出现的网络是突现度位居第八的又一前沿研究热点。综合以上3个关键词可以看出,如何充分的利用网络环境下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及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的服务创新能力,为读者提供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主动化的信息服务,成为服务创新领域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图3 服务创新研究前沿的时区视图

图41 网络环境(突现度:847) 图42 信息服务(突现度:795)

知识经济是2002年出现的突现度位居第三的关键词。随着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得知识信息的社会需求量急剧增加,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对服务品质的期望也越来越高,迫使图书馆要尽可能的全面收集信息,采用现代化手段为读者服务,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强化服务能力,结合自身的优势来创新工作,才能与知识经济的发展保持一致。因而,它成为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领域又一前沿热点。

2005年出现的突现度位居第七的以人为本、2009年出现的突现度位居第十的科学发展观都成为服务创新领域研究的前沿热点。坚持“以人为本”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前提,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基础[7]。数字化时代,图书馆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更新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和服务内容,以实现图书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 知识基础分析

利用CitespaceII提供的共被引分析功能,可以对文献做共被引知识图谱分析,这样有利于进一步明确研究热点的本质。在Citespace Ⅱ中将节点类型选为参考文献(cited conference),数据抽取对象为top50,具体的参数可见图5左上角,运行软件生成图5所示的知识图谱,共有165个不同的文献节点和133条连线,表3给出的是按被引频次排序的前10篇文献。

图5 文献共被引网络知识图谱

表3 服务创新研究的关键节点信息

排名被引频次中心度作 者被引文献年份116032赖晓云试论图书馆服务创新2004214011程亚男再论图书馆服务2002313003杨锦荣论21世纪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2004412000杨彩娥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2007511011林平忠现代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基本内涵2004611003田树林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思考200779015吴孟苏论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200789015程亚男图书馆服务新论200099003黄俊贵图书馆服务理念琐谈2001108010周 菁试论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与未来展望2004

从表3可以看出,按照共被引频次的高低,排在首位的是赖晓云于2004年发表在《图书馆论坛》上的《试论图书馆服务创新》一文。该文的共被引频次为16,中心度为032,是网络中最大,中心度最高的节点。该文献阐述了服务创新的内涵及特点,强调在服务创新的过程中人力资本成为关键的竞争要素,未来图书馆的惟一竞争优势就是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馆员队伍。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服务质量,在服务创新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阻力,要认清阻碍创新的因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图书馆内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并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8]。作者还分别从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方式方法创新3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思路。

排在第二位的是程亚男于2002年发表在《中国图书馆学报》上的《再论图书馆服务》一文。该文论述了服务是贯穿图书馆发展的主线,追溯历史阐述了图书馆服务的发展过程,在图书馆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发展嬗变的过程中图书馆服务思想也逐步形成并日渐成熟。随着社会文明和信息化、网络化程度的提高以及读者需求的层次化、多样化和个性化,服务危机极大地影响着图书馆的社会形象和图书馆事业发展[9]。图书馆应建立关爱、无限、完美、超值的服务理念,这几个字透彻地阐述了图书馆人本服务理念的内涵。作者还论述了图书馆应建设特色馆藏数据库,搭建一个网络知识平台和基础知识库,为读者提供具有个性和交互性的信息服务。改造与创新服务模式,实现图书馆服务从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变。该篇文章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对图书馆服务创新领域的研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排在第三位的是杨锦荣于2004年发表在《图书馆》的《论21世纪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一文。该文阐述了21世纪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要在服务理念进行创新,培养创新意识,转变服务观念,强化信息服务意识。当前图书馆应在多方面进行服务内容的创新,运用现代化的服务手段,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在服务模式上应该向着以读者为中心的主动服务服务模式转变,创建具有个性化的,以读者满意度为标准的服务品牌。在此之前,程亚男女士于2000年发表在《图书馆》上的《图书馆服务新论》一文也论述了图书馆服务是一种品牌,图书馆要实现品牌服务,就要为读者提供超值、高效、优质、个性化的特色服务。这两篇文献被多次引用,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服务创新领域的重要文献。

此外,共被引频次排名靠前的论文还有:杨彩娥于2007年发表在《图书馆论坛》上的《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一文、林平忠于2004年发表在《图书馆学研究》上的《现代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基本内涵》一文、吴孟苏于2007年发表在《情报杂志》上的《论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等。这几篇文献从多个方面讨论了图书馆服务创新问题,为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及工作开展提供了参考。

4 结束语

本文以CNKI期刊数据库中2001-2011年的图书馆服务创新领域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Ⅱ,从文献计量学的视角以知识图谱的方式对服务创新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及重要文献进行探索,由此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对关键词共现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近些年图书馆服务创新所关注的热点领域主要集中于信息服务、网络环境、以人为本、知识管理、知识服务、服务模式等。

(2)借助CiteSpace Ⅱ膨胀词探测(Burst Detection)技术和算法绘制的时区聚类视图,分析出了图书馆服务创新领域研究的前沿热点,这些热点涉及网络环境、信息服务、知识经济、图书馆服务等。

(3)通过绘制的文献共被引知识图谱,对该领域共被引频次比较高的重要文献进行了分析,这些文献构成了图书馆服务创新领域的知识基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侯海燕,刘则渊,陈悦.当代国际科学学研究热点演进趋势知识图谱[J].科研管理,2006,27(3):90-96.

[2]赵蓉英,陈瑞.跨语言信息检索的知识图谱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34(10):96-100.

[3]赵蓉英,许丽敏.文献计量学发展演进与研究前沿的知识图谱探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5):60-68.

[4]栾淑莉,刘金爱.谈谈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创新[J].现代情报,2003,(1):102-103.

[5]李文英,王文.基于知识管理的医院图书馆服务创新[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6,15(4):42-44.

[6]潘黎,王素.近十年来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和前沿主题――基于八种教育学期刊2000-2009年刊载文献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的计量分析[J].教育研究,2011,(2):47-53.

[7]秦丽雅.以科学发展观践行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6):88-90.

第8篇

【论文摘要】是文着重新经济时代经济创新基本特征探讨;阐明新经济影响营俏创新的几个方面是本文出发点;深入论证营销创新应用—怎样“创造购物天堂”?如何“长驻于市不衰?”何以“辫证营销”?如何‘.引导营销网络化”?等,或可助新经济营销创新思路拓张。

新世纪开端,迎来了新经济的曙光,新经济有何基本特征?成为新一轮管理论坛热:新经济必有新运作规则,其对我国营销创新有何影响?构成新世纪营销新规律所在。新经济实践涉面甚广—营销创新应用如何?引人深思。

一、新经济时代经济创新基本特征

特征之一,经济四要素“知识”比重在上升。传统经济包括农业和工业经济,“三要素”论源远流长,数千年倡导繁衍、耳熟能详。而作为创新要素“知识”加入,形成‘.四要素”说,多闻于世纪之交,专家学者达成共识,列为四要素之首,尤显其特性:即知识要素的充裕性①。皆因前“三要素”盛行至今已受时空限制,国界、种族、观念隔离、亦难有’‘予取于求、随之取用“之便利而显逊色。唯独知识要素,完全无上述约束,只要愿意,可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来形容。仅如过去的一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利技术、科研成果以成千上万计,成为人类社会生产的无穷财富。所以“知识要素”虽立论不久,或叫初具形态,且有转化受阻种种障碍;但其意境深远、力贯全球、活力无比,成为现代企业家,投资、生产、经营者发展战略首备之品—可示其经济创新论中位高而权重的发展趋势。

特征之二,新经济发展加快了“知识”渗透。“土地、劳力、资本“构成三要素说,②.是传统经济重要物质基础,因“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率”等弊端而风光难再。但.‘三要素“论完整性、严密性、系统性等经济作用亦难于被动摇。新经济发展,‘’三要素”作用在相对下降,但并非言可取代,因为知识创新威力,要通过传播渗透才能发挥出来。如知识渗透于’‘土地”要素,才会有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渗透于“劳力”,才会有劳动品质的提升,劳动效能的发挥;渗透于“资本”,才会有资本运作本质的变化或更新。同时在知识传播、渗透面前人人平等,取之容易;许多企业家,借助知识力量而取得辉煌的成就,这是新经济的贡献。

特征之三、经济理论两大支柱面临新冲击。传统经济理论中有两大支柱说。第一支柱是“边际效用价值”论:认为消费者(家庭)收入受硬性约束,边际效用价值下降,产品价格下调,引发需求上升;反之则下降~一衍生出需求变动规律。第二支柱“生产费用主导”论:即资源性生产费用上升,产品有利可图,供给会增加;反之则减少.一形成供给变动规律。③冲击来自两个方面。其一。网络信息发展,使交易成本不断下降,产品价格趋低,家庭实际购买力会上升;加之发达国“财富效应”—股市上涨增加家庭虚拟收人,均冲击了家庭预算“硬性约束”论。其二、新经济中知识作用上升,厂商受资源性约束的供给行为也发生了变化;又如网络经济普及后,免费提供网络和电子邮件服务的厂商会越来越多,从而使“有服务就要收费,’等老行规老惯例受到挑战。于此,用传统供求规律,来分析未来营销行为,已难有更多意义。

特征之四,“注意力”经济成主导世界潮流。象时装模特展销吸引观众注视力那样。企业发展“注意力”经济①,以招徕消费者已成新潮。新经济发展,企业.‘注意力”营销—通过网络宣传,树立企业产品形象;或经精心没计制作打扮,成为某一特定领域“霸主”;或营造购物“天堂”,成为顾客网_L之首选等,从此有了广阔天地。获得了“霸主、’地位,或有了“注意力”形象的厂商,当然能带来无限商机。而于无限商机中,孕育出主导世界潮流的许多新秀,显然又是新经济的贡献。

当然,新经济实践深人还会创造出;如能实现经济良性循环,带来收益递增;边际成本趋近于零。实现价格永恒降低;“物以多为贵”;提供无限能力与机会等运作特征等。但其要求也是苛刻,甚至是残酷无情。有喻新经济如一个个竞争漩涡,稍不留神即被淹没。并非危言耸听。

二、新经济影响营销创新几个方面

影响之一,打破时空障碍全球范围可营销新经济出现,信息传播已无国别地域之分,从生产与销售理论上看已无逾越之障碍—厂商与消费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贸易伙伴。影响所及,应从狭窄的国内区域营销,转向国外或全球性营销。特别是暂处弱势者,已有可能“大处着眼、小处人手”立足全球营销观起步,营销创新由此而生而发。

理论依据是:首先,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个性化需求崛起,“靠资本、拼劳力”的规模化同质营销已难于凑效,国际市场异质化营销已成新亮点。其次,新经济时代双向沟通加快,物流。商流、信息流交换频率增加,借助网络形成“高效率、低成本”的互动营销网,为全球性或异质化营销创造了物质基础。第三,国内“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一条龙服务的政策导向或成功实践,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速度,为全球化营销创新大开了方便之门等。

影响之二,市场多变数引发营销新组合。新经济发展拉近了消费者距离,但也加剧了同类产品生产者的竟争,依据国际市场多种变数而可实现营销新组合。如产品创新,可抓住消费者心理、生理需求变化,把握住个性化需求规律.以提高科技含量,扩大功能用途,增加附加价值或文化内含等来满足。又如价格决策—网络化市场要求,一是产品类型的满足,二是价格成本的可接受性;而企业则可按成本要求提供柔性产品概念,再按概念组织生产或售货—弹性化成为可能。再如分销,已出现电子虚拟市场。无形商店、电子货币等多种数字化交易方式,中间商中介作用已大为降低。促销、信息网络使无纸化促销成为时尚,将有图文并茂的产品索检,价格动向一览无余;网络的定制化功能可将产品组合信息集中储存、自由存取,为消费者提供充分的购物空间。当然还有其他变数影响营销组合因素,构成新经济营销创新的更大空间;

影响之三,营销添智慧出现创新“蜂聚”期。新经济新技术风起云涌,创新的巨大动力已不局限于单项、局部性,且有成片成批的叠加效应。有专家称为创新“蜂聚““现象出现并非偶然。

从市场创新着—出现一种新技术产品后,将有一系列创新活动以招揽顾客,亦会有全新产业问世,或控制一种至几种新原材料基地;甚至出现一种崭新的经济组织,以巩固垄断地位,或创新垄断市场方式等。以计算机实践为例—已从单机、大型、单功能、低速度、专用机。向多机化、微型化、多功能、快速度、网络化发展。特别经营销专家或智慧营销的介人,将以低成本高效率、易操作性,而广泛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在实现工商交通、金融、邮电等联网后,又将派生出大批信息产业或相关产业,甚至出现产业带,产业群体、产业链条—“蜂聚”接踵而来,新经济功不可没。

影响之四。优化“系统”论可把握营销主动权。新经济信息网络化,仅是解决了“速度、效率、安全、方便”等传统贸易老大难问题,而“胜算性如何”还要靠谋略智慧,或贸易成熟性。西方诸强已有高科技7096、市场分额80%以上的竟争优势②,于中国未来营销影响探远:优化“‘系统”论或可以“系统营销”论策应,新经济条件更有可能。

首先调整营销心态:承认科技营销落后;但不甘合落后科技营销。其次,坚持市场细分、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依据国情扬长避短,瞄准高科技目标。

再次,重视消化吸收,实现高新技术第二次创业。还有,创造宽松环境,着力改善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立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维护知识产权,反对地方保护主义、打击伪劣假冒侵权行为等。还要熟悉““人世’“后的世贸规则,防止高科技贸易’‘被诈、被罚、被假”的发生等。高科技贸易复杂性,以“系统营销”论把握营销主动权,或可以消除新经济运作缺陷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新经济营销创新应用的几点思考

新经济时代的营销创新应用,从理论到实践均要有个较长期的适应过程,如下几点可助‘“创新”思路,对初涉营销者更应慎密谨为。

思考之一,自我约束激励创造“.购物天堂”。新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企业自强自律,不断消除低效率和浪费现象,减少不合理利润因素,自觉抵制伪劣假冒、欺行霸市等。激励全体员工拼搏进取,敬业、乐业、爱业,提升自我品质;大力弘扬团队意识,更新企业形象,千方百计留住顾客,营造真正的.‘购物天堂”。

利用多种外因营造“购物天堂,,.如通过网络传输商流、物流信息、创造时空效应,产生““购物方便”感;或以产品新概念引导潮流,成为消费者“、理想产品策源地信誉”感;适时开展’‘升质降价”促销活动,产生消费者‘.低支出,高品质享受,,感;还要加强公益宣传、树立绿色品牌,形成‘.热心公益、放心消费”的认同感,将“、方便、理想、享受、认同”的情感运用于营销的全过程。确立‘“购物天堂”的好环境。

思考之二,天时地利人和长驻于市不衰。新经济网络开阔了眼界,扩大了视野。新产品层出不穷,往往因一个小理念的转变而赚了大钱,又会因一个小小失误而血本无归。因此新经济时代的营销创新,应有‘“瞻前顾后,观微知著、抓住本质、攻防有略,进退有序”等气魄与胆识。或者古商邦经商理念—““天时地利人和,长驻于市而不衰”中,悟出营销创新的灵感:

所谓‘“天时”是指营销大气候—坚信新经济是人类社会新商贸的良好开端,将为企业带来无限商机。而谓“‘地利”则指现有土地、劳力、矿产资源,以及替在需求等优势。所谓“人和”是我国经商者的传统美德。特别是我国‘“入世”后,建立、健全国际经济游戏规则,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亦为外资企业提供稳定、宽松的市场准入机会等。坚持有理做赢人,和气营出三赢家。

思考之三,坚持辩证营销立于不败之地。组大联强,固然是.‘实力、信誉”的象证在国际贸易之中亦有按资本区分信誉度—“实力论英雄”的主张。但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优点。而新经济是一种突破。如’‘小吃大”、“快胜慢”、“新吃旧”等,有经济学家称之为新经济规则,①,亦有喻之为新营销辩证法。

新经济时代,所以会“小吃大,,,本质是小者精悍、鳞角锋锐、触觉敏捷,开拓营销自然所向披靡;而自称大者‘为大所累笨拙不已,往往无可奈何被拖累。’‘快胜慢”。关键是““快者灵气生“,,富于灵气的营销,顺应新经济所追求的个性消费目标,慢者只能吃“剩饭,’;’‘新吃旧”,是新(潮)能主导消费意向,代表时代精神,淘汰陈旧落后者。完善此类营销辩证观,就能”劣中求强”、弃旧图新、转败为胜。

第9篇

关键词: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产教结合;人才

人的创造力的产生,创新精神的张扬,创新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创新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是社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比知识与技能的教育更为重要。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准绳,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它的根本任务是进行知识创新、人才创新和教育创新,其核心是人才创新,培养创造型人才。通过人才创新培养创造型人才,通过知识创新提高企业和国家创新能力,通过教育创新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并形成新的教育模式,这就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根本意义。

一、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个发展概念。它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点。我们认同现在教育界这样一种说法:素质教育是指以人为的调控方式,使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环境与教育过程各种因素形成最佳组合、创造出使学生和谐健康发展的环境,从而促进受教育者自身素质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提高与完善。这种表述把素质和教育这两个概念结合起来。当前素质教育在我国已形成一种教育思潮。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有三:素质教育是“三个面向”的教育;素质教育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素质教育的教育方式必须是创造性地面向全体学生,从实际出发,使他们的创造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素质教育必须落实到每个教育教学领域才能取得更大的整体成果。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能满怀信心地迎接和挑战未来,并创造新的更加美好的世界。

创新教育是素质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必然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化,有利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创新教育需要各类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专业教师应具有复合型人才的素质,可体现在对本专业的理论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的理解与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和能力。在专业理论方面和专业实践方面肯钻研,并有创新性理解。例如,发表专业创新论文,亲自动手制作多媒体课件,有专业产品等。专业教师自身应具有对本专业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动手能力及实践指导的专业整体综合创新能力,可体现在本身能胜任教授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及毕业设计指导,并具有自己创新设计,发明,制作的能力。包含:①专业理论;②专业技能;③专业创新作品(产品、商品)为一体的这种三结合的创新能力。如机械专业作品(产品、商品)的创新含量中,功能的独特优点和实用性。专业动手能力含量中应包括:制图、钳加工、机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产品的实际应用、使用。专业教师本着对学生负责,对未来负责的精神。加强自身的学习有目的地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综合专业素质。改进自身的教育教学教法。在有创造性地学习和教育创新、教学创新、教法创新的实践中不断取得成就。

(1)教育创新。需要教师顺利地完成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换。即完成从培养有书本知识的人到有综合素质,综合创造能力的人的转换。

(2)教学创新。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生动地、立体地教和调动学生有兴趣地、立体地学的教师与学生二个积极性。并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向专业爱好的关键性转变。鼓励学生向立业、创业的升华。

(3)教法创新。在教育创新、教学创新、教法创新三者中,教法创新是关键。因为知识和能力是通过教师的教法创新才能更好地使学生接受的。所以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仔细地观察,认真地分析,进行因材施教。而因材施教,又因材(个性)的差异性,就必然要求教法的多样性且有效性。并注重教育、教学、教法三者的有机结合。

三、加大产教结合力度,营造创新教育的良好氛围

实施创新教育,一要加强创新教育基地建设,优化创新教育的硬环境;二要优化教学创新和知识创新的软环境。对在创新教育活动中涌现出的佼佼者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激励师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的开展。

专业教师可以将自身的专业综合创新能力及上届毕业生典型专业作品,充分地、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启发学生的专业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把理论联系实际并与整体专业概念、整体专业目标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始终贯穿于整个专业教学活动的始终。使学生感到理论物化了、实践化了、产品化了、整体化了。从而使学生对本专业有了强烈的整体理解,从而树立起学好本专业的信心。专业教师还应培养和指导学生制作出比上届学生有所改变,有所改进,有所革新,有所创新,有所发展的具有三结合(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专业产品)的,形成学生自己的再创性专业作品、产品。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生能否运用学到的知识、技能而且是创造性地灵活运用是对学习目的是否达到的最好检验。同时,鼓励学生对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使他们认识到接受职业教育并不是简单地掌握那些用既定方式重复了许多次的操作,而是要他们探索新的方法、新的程序,促进学生积极进取,有所创新和发展。但创新的过程存在失败,要教育学生正视失败,鼓励他们持之以恒直至成功。

要打破发明的神秘感,发明不是发明家的专利。例如,平民的小发明比比皆是。更要向青少年指出,想搞发明就必须先明白什么是发明,发明的三个特点: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成功的优秀的发明必须同时具备这三者,缺一不可。并向学生指出发明的途径:观察是发明的源头;想象和需要是发明的动力;实践是发明的分娩。使学生们感到发明并不神秘、发明就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手中。以此进行专业项目创造发明和开发。

第10篇

【关键词】护理语言 护患关系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思维表现,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交流和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也是协调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在目前护患关系紧张的前提下,规范、文明、有效的护理语言可减轻患者的痛苦,使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据临床调查表明【1】,因护患关系而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为13.4-17.1%,而80%的护患纠纷和投诉是由于语言沟通不良或表达不准确引起的。章霞、陈嘉妍等报道【2】,沟通前、后患者的心理负担率分别为99.14%与21.57%,这一数据表明,护士的护理语言直接影响着患者心理与疾病的康复。本文通过对我科23名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语言培训和实践,分析护理语言在协调护患关系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在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科参与护理语言培训的23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在21-47岁间,平均在30.5±1.2岁;护龄平均在5.4±0.6年;职称:护士为12名,护师为8名,主管护师为2名,副主任护师为1名;文化程度:本科6名,大专13名,中专4名。并随机对来我科就诊或住院的300名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

1.2 培训内容 根据科室护理内容不同结合医院的护理任务对我科护理人员进行语言培训:(1)使用得体的称呼,运用礼貌性语言。称呼是护患进行交流的起点,也是建立相互信任、尊重的基础。应该根据患者的身份、职业、年龄等使用恰当的称呼,避免直接用床号或姓氏称呼患者,在与患者交流时注意礼貌性语言如“请”、“您” “对不起”“谢谢”等字的使用,使患者感受到尊重、重视;(2)有效的沟通,运用保护性语言。指导护士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和变化,在与患者交谈时注意语气、语调、语序、语体【3】,尤其是对老年人或儿童,要有耐心,态度要温和,避免使用刺激性、命令式的语言,以免患者产生不良心理的状态。(3)运用保密性语言。指导护士做好“倾听多于说话”、“保密多于宣传”,尊重患者权益,保护患者隐私,尤其是对于恶性肿瘤、性病、艾滋病的患者,在未经患者允许的情况下绝不向他人透露。(4)沟通的有效性,注意语言技巧。指导护士注意语言的规范性、逻辑性、科学性、严谨性和艺术性【4】。使护士了解我们的语言在向患者传递疾病的状况、发展、转归等信息,也是影响患者疾病康复的最直接条件。指导护士在语言表达时有主动性、针对性、严谨性,尽量避开患者关注和敏感的话题,对患者的感受和困难做出理解性的正面反应,从而使患者达到身心的平衡和愉快。

1.3 评价 为患者发放《护士语言患者满意度调查表》【5】,内容包括护士礼貌性语言、保护性语言、保密性语言、语言沟通技巧等4个方面10个条目,分为满意(80-100分)、基本满意(70-79分)、一般满意(60-69分)、差(

1.4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2.1 培训前和培训后护士礼貌性语言、保护性语言、保密性语言、语言沟通技巧比较

经过培训,我科护士语言和沟通水平均有明显提高,护士礼貌性语言、保护性语言、保密性语言、语言沟通技巧较培训前分别提高3.5%、3.1%、2.7%、6.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培训前和培训后满意度比较

经过培训,培训前的患者满意度为87%,培训后的患者满意度为96.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小结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护士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与病人的交流也越来越多,护患关系已成为引发护患矛盾和纠纷的主要原因,而在护患关系协调中,护理语言贯穿于整个护理活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6】。因此,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及方式,因势利导,态度和蔼,善于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争取为患者创造一个信赖的护理环境,达到护患关系的最佳状态。本组资料结果显示,经过培训后护士在礼貌性语言、保护性语言、保密性语言、语言沟通技巧等方面分别提升了3.5%、3.1%、2.7%、6.2%;培训前的患者满意度为87%,培训后的患者满意度为96.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Bai Yong-qi,Li Dong-mei,SUN Cun-qiong Work-techniques of Head Nurses on the Impact of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J],Chinese Hospital Management,2011,31(9):235-236.

【2】张素珍 浅谈护士长在缓解护士压力中的作用[A],全国医学发展中护理新理论、新进展研讨会暨护理风险、患者安全目标与护理优质服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李沫,张萍 优质化护理服务在维系良好护患关系中的作用[A],吉林省护理学会外科学护理分会第十五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章霞,陈嘉妍,陈爱等,护士长与患方沟通谈话质量对护理服务效果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1,07,365-366.

第11篇

(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40)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文章从高校师生信息素质提升的必要性与意义出发,主要集中阐述了高校师生信息素质的提升途径。

关键词:信息素质;高校;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6-0044-02

在知识日新月异,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教学活动中所依据的教材教辅等学术资料,普遍存在更新周期长,纳新速度慢的问题。在教学活动如果过于迷信遵从教材,就会出现知识老化,与国际主流技术脱轨的问题,因此在高校教学活动的各个教学环节中,不断增添新技术的需求更为迫切。有资料显示,图书著作有参考价值期限一般在10—20年,期刊论文3—5年。掌握新动态,把握新方向,寻找新突破,都需要大量的科技信息作保障。融主流新科技成果于教育教学活动中,是高校教育教学及科研创新的必要保证。

一、师生信息素质提升的意义

从教师的角度看,“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这个为师者的师训流传已久。如今重新品读这句话,需要用扬弃的批判的眼光解读一下,新技术、新方法、新论点不断地以几何级数倍增长,如果教师有一桶数年不变的死水,是难以禁得起连年累计地攫取的,高校教师因此在知识储备方面无法一劳永逸,哪怕是学富五车,不及时更新也只能是一潭死水。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我们的教育学前辈,曾经只能每日泡在图书馆里苦读,在恶劣的科研环境中,埋头书海不断获取新知,充盈到自己的教学科研活动中,成功地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栋梁之材。如今获取信息的途径繁多,方法日新月异,比之教育学前辈我们有更新的技术手段获取新知。教师信息素养需自我培养,信息能力需加强训练。在信息素质的培养与提升的过程中,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使自身的知识体系不断在动态中实时更新,与学生共同成长,成就更多创新的科技梦想。

从学生的角度讲,夯实基础,纳取新知是他们的迫切诉求,笔者认为学生更为迫切的需求是掌握不断获取新知的能力。因为就知识体系不断发展或者被否定,有人统计过,大学毕业后如果五年未接受新知,50%的知识就会被淘汰,所以学生需要的是“授之以渔”。在本科学习阶段科研训练、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等教学环节,都要求学生掌握汲取大量新鲜的专业科技信息,在这些环节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信息能力,培育他们信息素养。

二、师生信息素质提升的途径

信息的获取方法有很多,阅览书籍、查阅文献、观看视频资料、查询专利,研读科学报告等等。恰当地使用新鲜的科技信息,需检索到相应的科技文献。随着科技文献量的井喷式增长,手工检索的难度越来越大。与之相对应的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规模共享数据库的建立,计算机检索的能力越来越强,范围越来越宽,资料来源越来越丰富。海量的信息资源,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子计算机网络查询平台上,读者有良好的计算机操作基本知识,文献检索知识,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一定的英语基础,便能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本文着重谈信息电子资源的有效利用。

国内高校都非常重视发展电子文献资源,引进了数量不等的中文数据库、英文数据库供师生检索使用。以哈尔滨理工大学图书馆的电子数据库资源为例,这里分设中文数据库、英文数据库、自建数据库、试用数据库、GOOGLE学术搜索、网上报告厅、VOD视频点播等几个数据库。用户可从校园网内的任意计算机终端,方便地读取学校数字图书馆的数据信息,其信息量之大,称浩如烟海毫不为过。如表1所示,看似简单的每行文字,其实后面都链接着一个数字庞大、资源丰富的科技文献数据库。窥一斑可见全豹,由此可以推断,国内众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迅猛发展,为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了非常便利的信息查询条件。

表1哈尔滨理工大学图书馆部分电子资源概览

下面我们列举常见的几种文献检索数据库,讲述文献检索的基本常识。首先说联合目录的检索,有教育部的高校文献资源共享系统CALIS,国外的WorldCat、WebPac等。电子书有超星图书馆、书生之家图书馆等。国内期刊检索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CCND)等等。国外的期刊论文检索数据库有荷兰的Elsevier science(SDOS)期刊全文数据库、德国Springer Verlag出版集团的Springer LINK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总部在美国并在19个国家设有分部的EBSCO有100多个学科齐全的电子文献数据库,其中以ASP(Academic Search Premier)最为著名。国内的专利检索可以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专利数据库、中国专利信息网检索到。国外的专利文献检索可以通过欧洲专利局网站、EP数据库、WO数据库、世界范围专利数据库、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等等。

通常情况下组合搜索命令一经发出,期刊、图书、会议论文、学位论文、年鉴、报纸、专利、标准、科技报告等等便会跃然眼前。这是一个将用户表达的检索课题的标识与检索系统中表达文献信息的内容和形式特征的标识进行相符性比较,当双方标识一致时,就将具有这些标识的文献信息按要求输出的过程。无论中文数据库还是英文数据库,读者需要掌握“与、或、非、与非” “AND、OR、ANDNOT”等逻辑计算的运算规则, 检索方法大致相同,读者先从简单的中文数据库索引入手,逐步拓展到国外全文数据库的检索,经过反复的训练,便可得其要领,驾轻就熟了。值得一提的是,文献检索到的结果可能是文献全文,也可能是文献索引,文献索引的后续还需要有条件的文献传递等工作。文献有零次检索,一次检索,二次检索,乃至三次检索,经过查询系统对文献的相关性逻辑运算的精密筛选过后,文献的内容越来越逼近我们所设定课题的中心。文献的所列参考文献的追踪式搜索,这种信息溯源对研究也非常有益。

信息如何为我们所用,服务教学科研面对每一个新鲜的课题时,我们首先要针对一个关键词进行检索收集信息。获得信息后先潜心阅读,看别人在做什么,思维方法是怎样的,采用的实验方法是什么,如何得出的结论。

针对研究内容,接下来应列出一个大纲,回答自己准备什么,要在哪几方面做,在哪方面经仔细斟酌可能实现突破。然后有效地利用搜索到的科技信息,为自己每一个着眼点服务。通常我们在做某项研究的过程中既有想法会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随着阅读的深入而有所更新和改变。一方面,你原来所设定的方向可能别人已经做过且做得很好,我们就没有必要在其基础上再继续加以佐证或者徘徊了。另一方面,在研读文献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人成果中的薄弱环节乃至错误,寻找突破,继续发展,更可以寻找空白点加以补充研究和论证。

信息利用方法就应该是动手去仿写。因为无论是研究成果抑或是教学文献或者专利文献,都是要落于笔端的。特别是外文文献,论证方法、用词习惯、语法结构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遵循着一定的行文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不会令自己的研究成果因形式上的不足而减分。

在研究过程中,比先前的文献作者存有明显的优势,就是我们可以学习他人的经验,借鉴他人的不足。保持清醒的思维对待文献很重要,要有推敲、否定、验证的习惯,对新观点持有保留的信任态度,才更容易发现创新点。

中国的高等教育任重而道远,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让众多高教工作者哑然汗颜,使命感重压在肩上,高校师生都应该做好终生学习的准备,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充分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强校强国,共谱壮美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王立诚.科学文献检索与利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85.

[2]张天桥,李东方.毕业论文(设计)信息检索与写作指南[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38.

[3]张天桥,刘桂杰.英语论文检索、写作与投稿指南[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177.

第12篇

关键词:音乐 军事体能 训练 作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3C-0071-02

军事体能是完成技术、战术动作的基础,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先决条件。其目的在于:一是全面增强官兵体能素质,使官兵在身体形态、机能、运动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二是通过体能训练培养官兵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精神;培养临危不惧,从容不迫的心理素质以及恶劣条件下的适应能力,提高部队战斗力。但是军事体能训练重复性强,容易使人感到疲劳、乏味、气氛压抑。音乐辅助教学法就是在军事体能训练过程中加入音乐元素,通过乐曲的节奏或内容调节战士的情绪,使战士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把握动作要领,提高军事体能训练水平。

一、音乐对人体运动机能的促进作用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大脑皮层支配下进行的,正确的节奏会在大脑皮层中形成运动定型,使得机体的活动自动化和节省化,减轻机体生理负担;在心理上,音乐有各种节拍、节奏,人体具有各种生理节奏,如脉搏、呼吸等,它们之间配合好了,音乐就可以调节生理节奏。

人体对于音乐节奏具有明显的跟随本能,音乐节奏的快慢可以带动肢体动作的节奏。在生理作用方面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音乐作用于人体各个系统,使之产生有益共振,各器官节奏协调一致。另一方面,优美的音乐声波作用于大脑,提高神经的兴奋性,促进人体分泌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与乙酰胆碱等物质,起到调节血液流量,促进血液循环和胃肠蠕动及唾液分泌,加强新陈代谢等作用,使人精力充沛,洋溢活力;在心理作用方面, 音乐能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平衡,带给人们一种特殊的、轻快的、舒服的感觉,使人在疲劳中得以快速地恢复或进入高级竞技状态。

在激烈的军事体能训练后,身体消耗了大量能量,运动系统会出现超负荷、暂时性的缺氧疲劳,为了恢复体力,在训练后可以听一些轻快、柔和、抒情的音乐,帮助调节心理、消除疲劳、恢复体能。科研统计资料证明,在音乐中练习比没有音乐时耗氧量大,而人的主观并不疲劳,这就证明音乐伴奏不仅能促进训练,还可以减轻运动疲劳。成都体育学院的篮球训练对12名篮球专项生进行了分组对照测试实验,试验结果显示:1.实验组的各专项训练总成绩要比对照组好,说明音乐对提高训练成绩有明显的作用。2.实验组每次的测试项目成绩比较稳定。实验结果说明音乐对运动员保持稳定的成绩有积极的作用,引入军事体能训练有实际意义。

二、 音乐辅助教学法在军事体能训练中的运用

在军事体能训练课中把音乐辅助教学法引入,可分为准备――开始――基本――结束四个部分。

(一)准备部分,新颖激趣

教练员在课前要熟悉训练大纲,根据动作的节奏选择乐曲。军事体能训练课中,动作的节奏一般是二八拍、四八拍、六八拍或八八拍,选择的乐曲应该符合动作的节奏,使动作的节奏与音乐节奏吻合同步。一般情况下不应单纯播放录音伴奏,教练员可将音量放低,并跟着音乐节奏喊口令,战士跟着音乐节奏和教练员口令进行练习,音乐基础较好的可有意识地听节奏练习,乐感基础差的,则通过教练员跟着音乐的口令强化对音乐节奏感的适应。训练课前还要对音乐播放器和音乐样品进行精心调试,以防授课过程中浪费时间而出现冷场、错位、延缓等现象,从而影响教学训练效果。

(二)开始部分,引入巧用

过去的准备活动总是老一套,跑跑步,扭扭腰,压压腿,致使一些战士不愿意配合,没有起到准备活动的效果。准备活动时,把节奏感强烈的乐曲如《运动员进行曲》播放给战士听,利用乐曲吸引战士的注意力,引起战士的好奇心,给战士一种愉悦感,增强战士对军事训练的兴趣,创造良好的训练氛围。一般来说5~7分钟伴奏,就达到了热身的目的;安排短跑训练时可采用四四拍、四二拍鲜明、有力的音乐伴奏;在进行器械体操训练时可采用四四拍的乐曲,使战士心情放松,增强动作的节奏性;在进行辅练习时可采用四四拍缓慢、柔和、连贯的乐曲;在进行伸展动作训练时可选用四四拍舒展、节奏明显的乐曲。

(三)基本部分,激活妙用

训练过程中,选择适合训练科目的音乐加以伴奏,创造相对轻松的训练环境,把战士的训练积极性迅速调动起来。例如在练习冲刺跑的摆臂动作时,先用击掌方法指挥战士摆臂,同时提示战士注意体会摆臂节奏和手臂轨迹,然后利用强烈快速、节奏紧密的乐曲,配以强有力的口令,引导战士练习。在顺利完成任务的同时,提高了战士参与军事体能训练的积极性;当疲劳现象出现时,战士动作的反应较迟钝、有懒惰情绪、对教练员布置的练习任务和要求心不在焉。此时教练员应及时更换音乐伴奏,重新激发战士的积极性,转移战士的注意力,引导战士发挥主动性,在新的环境气氛下继续展开训练,推迟疲劳,提高训练效果。

(四)结束部分,身心恢复

一段时间的军事体能训练后,生理和心理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感,如果不及时有效地消除疲劳,进行适当的整理活动,就会影响其他的训练任务,训练完后让战士或是低声吟唱,或是放声高歌,也可播放舒展、恬静、节奏轻盈的四二拍轻音乐伴奏,使战士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及时放松身心,对于及时恢复体能非常有帮助。

三、音乐辅助教学法在军事体能训练中应当把握的问题

采用音乐伴奏,对于提高军事体能训练课的教学质量十分重要,但是在运用音乐辅助教学法中应当注意:

(一)乐曲选择

教练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音乐基础等素质,在上课前要对教材进行分析研究,理解教材的性质和特点,选用节奏、内容适合的乐曲。

(二)音乐质量

所选乐曲内容必须健康,还要符合战士的审美习惯,节奏感强、战士们耳熟能详的最佳。

四、结语

军事体能训练中音乐辅助教学法集训练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对深化军事训练创新改革,全面增强官兵军事体能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教练员应在组训过程中不断探究技巧,使该方法形式多样化科学化,并逐渐把音乐辅助教学法深入到军事体能训练的各个阶段,提高部队军事体能训练效益。

参考文献:

[1]郭声健.音乐教育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邓树勋,洪泰田,曹志发.运动生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于维新,马凤阁,王永安.学校体育科学新论[M].中国商业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