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2 06:59: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校企合作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用工的要求逐步提高。校企合作,是当前学校适应社会激烈竞争的模式下,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我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思想,坚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认真实施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及时根据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采取多样化、灵活化的合作培养模式,深化企业服务,在合作过程中实现校企双赢。根据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内涵要求,我校坚持“因材施教,工学结合,育人为先,学生为本,服务社会,质量第一”的办学理念,开展校企合作,进一步推动示范校建设,同时为学校重点专业建设与企业间的合作搭建了综合发展的平台。
二、校企合作经验总结
1.重视校企合作,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多年来,学校坚持为企业培养亟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制定有关校企合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做到有章可循,同时,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优化专业设置,调整培养方案,稳定就业渠道,提高师资水平,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实力,实现了校企双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以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为核心,积极拓展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为了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根据每个专业的特点以及学校的发展趋势,学校聘请行业专家、高校资深专家和合作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及校内专业骨干组成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校企合作委员会旨在为加强学校和企业的联系和深度合作,专家委员会则注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的完善和学校技能人才的培养。目前已有30多名生产一线的明星技师、中华技能大将获得者以及企业的重要领导者分别担任学校校企合作委员会委员和专家委员会委员,加强了学校的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3.充分发挥校中厂的优势,实现产训结合
我校校设企业,占地面积7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现岗职工近百人,其中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占职工总数的80%以上。工厂设备配套齐全,拥有金切设备200余台,年产值2000余万元。通过对校设企业进行综合改造、资源整合,建立了机加工,数控和电工电子技术三个大型实训基地。此外,学校还注重发挥专业师资优势,与企业合作研发教学设备,开发教学课题,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4.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引进企业师资,积极推进各种办学模式
(1)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不断引进企业高级师资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入,学校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有效提升学校资源整合能力,通过考察,洽谈,不断扩展校外实习基地。通过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专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有机结合,共同制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目前,已于50多家企业签订学生顶岗实习协议。
(2)灵活推进多元化办学模式,按企业需求量身定制培养计划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我校与多家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共同建立以企业名称冠名的培训班。对于冠名班的教学与管理,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充分利用双方的有效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非常受企业欢迎。
5.以服务企业为宗旨,面向企业开放办学,积极为企业职工开展培训
我校为各类大型合作企业培训技术骨干,提供技术服务。职业培训规模稳定在每年2500人次以上,2012年以来为企业培养了1100余名高级工及以上层次的一线技术骨干。在合作内容上,涵括了以下几个领域:一线在职职工岗位技能和素质提升培训;新聘员工入职岗前培训;为解决职工子弟入企就业的专项学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企业管理人员和培训师队伍培训;技能大赛选手赛前专项技能强化等。
三、校企合作探索
为进一步做好培训工作,学校领导率机电维修专业骨干教师多次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与企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各层次管理人员进行调研、交流与沟通,了解企业对机电技能人才培训的实际需求,并从培养形式、培养目标、培养方法等各个层面进行研究与探索,面向企业全方位开放办学。
1.不断扩大合作规模,拓展合作企业数量与合作项目
通过走访、座谈、电话、网络等方式对天津多家企业进行调研,发放调研问卷,及时了解天津各类企业对我校数控加工专业、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不断扩大合作规模,同时拓展合作企业数量,积极与企业协商,不断增加合作项目,加深合作层次。
2.积极探索新的培养模式,不断更新培养方案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学校,在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基础上,根据企业需求,不断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并对以下模式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
(1)自主型合作模式。学校与学校自主创办的企业进行合作,企业将产品生产融入教学过程,企业车间也是教室、师傅也是教师、员工也是学生、产品也是作业。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直接参与生产活动,既培养了技能,又提高了职业素养。
(2)共建型合作模式。学校利用企业的设备和技术投入,共同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室,在对学生开展教学训练的同时,也为合作企业培训员工。
(3)校外型合作模式。学校与校外企业合作开展科技研发、员工培训和学生实训实习,从而建立起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桥梁。
3.引入企业高技能人才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和改革
根据专业特点,学校聘请了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技术能手、技术明星、劳动模范等32名行业、企业生产一线的专家与我校教师共同组建了“大师工作室”,与学校各专业教师共同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计划,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聘请专家参与教材编写,共同实施课程教学,并通过各种形式的讲座对教师、学生进行培训,开阔师生眼界,提高教学质量,并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基地。
四、结语
今后,学校将充分利用天津市校企对接优质平台,使学校与更多的天津市企业开展交流合作;利用技师流动站与各大企业的技师工作站的联系,结合企业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生产工艺难题等实际情况与企业技师工作站合作,开展深度合作。
总之,我校今后将继续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不断推动其向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切实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使学校成为特色鲜明的国家示范性中职院校。
参考文献:
[1]刘顺清,周定林.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研究与实践――基于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的实践[J].大学教育,2013,(16).
[2]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的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07).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问题;对策
高职院校与企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高职院校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参与办学的程度。学院和企业“双赢”行为的多元合作,不仅有利于解决我国教育与企业之间的人才供需矛盾,而且将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加速器,对改善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增强活力,办出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由于没有较为系统和完整的研究,各个学校对校企合作有着不同的理解。面临着认识不到位,工作不到位,政策和制度落实不到位等诸多问题。这就需要对“校企合作”作全方位的理解,从校企合作的成功实例中总结,从目前我国开展的校企合作中找出问题以及寻求对策,研究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地区经济发展和学校实际的校企合作模式。这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水平,更好地为地区经济、国家发展服务,具有十分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一、校企合作的现状
我国高职院校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对高职院校的办学实践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目前高职院校特别是新办高职院校在此项工作中大多步履维艰。究其根源,除了政策性因素外,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校企合作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仍然存在理性思考不足。很多研究基本上都停留在经验层面,由于缺乏理论指导,从而影响到校企结合的质量。其次,由于没有找到校企结合的契合点和动力机制。
二、校企合作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校企合作虽进行了许多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总体上来说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我国现代经济建设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多数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是出于解决学校在师资、实训基地等办学能力上的不足以及疏通学生就业渠道的需要,尚未从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需要的角度来认识和开展校企合作;二是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政府在人事、财务、信贷、税收等方面尚未制定配套的倾斜政策和鼓励政策,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三是由于土建类专业的特殊性,许多企业出于自身的考虑不愿意参与校企合作。
三、校企合作对策
(一)提高对开展校企合作必要性的认识
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实现深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积极吸纳全球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职业学校肩负着培养出一大批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员重任,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校企合作是一已经被国内外实践证实的行之有效的能够实现较大规模、较快速度、较高水平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二)加强政府参与
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在发达国家之所以取得成功,其中不乏政府行政介入的,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如加拿大与美国的社区学院及其职业教育体系是以企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校企合作教育,学校主动寻求企业合作,学校以企业专家制定的岗位能力为培养目标,学生在企业和学校的学习时间为1:1,是比较完美的合作教育。政府参与构建一种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为校企合作建立制度和桥梁,可促使企业主动介入职业教育,是解决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问题的关键。
(三) 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
校企合作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企业能否真正参与及怎样参与职业教育。但要让企业直接参与职业教育,把培养技能人才作为企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必须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而这种积极性的产生又必须以国家法律、法规、制度激励和约束为前提。可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明确学校与企业双方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和法律责任,同时也要明确规定政府相关部门在该项工作中的法律责任及作用。从政策引导和约束两个方面,从企业审批到年检等各个环节,保证职业院校毕业生在企业职工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是解决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就业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
(四)积极探索和推广应用多层次的校企合作
为了能较好的开展好校企合作,首先要积极地借鉴国内外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总结他们成功的原因,如何能更好的被我们所使用,并要在此基础上探索出适合自己学校的校企合作方式,可以分层次、分阶段地逐步形成和开展多层次的校企合作。
(五)大力建设实践型的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尤其是建设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有效实施校企合作的保障,是职业教育能否办出特色的保证,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具体做法可以是“内培外引,专兼结合”。教师进入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是师资培训的重要途径,师资培训的另一个有效途径是从企业直接引进具有现场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师一线。他们将最新的技术成果带到课堂,指导学生实践活动,使课堂更贴近社会和行业,从而激活课堂教学机制,引起教过程的创新。同时,对于“双师型”教师,在评定职称、晋升职务、承担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等方面,给与优先考虑,以此不断提高教师自我培训、自我提高的积极性。
关键字:中职 校企合作 教学模式 G717
一、校企合作概述
校企合作是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它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它是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成功关键。
二、我国中职学校企合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职教育近十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职教育的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经费投入不断增加。但是,中职学校还存着如: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实习设备落后;专业设置不合理,一成不变;教学内容滞后,不具有实用性等诸多实际问题。这些直接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中职学校存在问题,使中职业教育具有活力和生命力,并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是有效途径。
2006年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宏伟蓝图。经过十来年的努力,我国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已初见成效。但是,目前我国的校企合作大多只是流于形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并不多,企业对合作缺乏积极性。在市场经济下,企业拥有自主经营权,与学校在经营理念上存在差距,校企双方难以形成资金、资源和价值理念等方面的利益共同体。行业协会、权威机构等其它类型的组织也没有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在不同场合都强调校企合作,中职学校也努力探索研究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但是政府缺乏有力的财政、政策和法规的支持,使校企合作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和监控保障,校企合作寸步难行。此外,我国校企合作还只停留在“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这个层次,缺乏有深度的合作内容,这种粗浅的校企合作方式,企业没有真正参与到中职的教学过程当中。
三、为解决我国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根据企业需要开展校企合作,不断拓展合作的范围和深度
校企合作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学校与企业的“双赢”的前提之下。如果对“双赢”认识与运用不足,就会影响企业的积极性,使校企结合存在不确定性。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中职学校不仅在企业顶岗实习,而且还应积极协助企业攻克技术难关,创新研发新产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与质量等,扩大合作范围,挖掘合作深度,为企业提升在行业中竞争力。使合作企业亲身体会到教育与产业结合带来的成果与效益。认识到校企作是提升人力资与科技资源的有效途径。
2、学校建立校企合作专门管理机构,促进校企合作有序、健康发展
要想使校企合作有效、健康开展,学校有必须建立相关的校企合作管理部门。该部门有对外、对内的两种的职能。对外,该部门代表学校与企业联系校企合作事宜,签订合作协议,促成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育项目,为学生的实践教学铺路架桥。对内,该部门要制定、健全专业实纲,人才培养方案,实习成绩考核办法、专业实习管理制度等,此外,该部门还需要制定合作教育过程中学生的管理方案,协调解决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保证合作教育的顺处进行。在合作其间,该部门协调人还要经常走访合作企业,征求企业对学生的意见,不断改善和促进学生、学校和企业三者之间的合作关系。
3、政府完善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使校企合作有法可依
我国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保障措施,这么多年来从根本上没得到改善。行业协会、权威机构等其它类型的组织也没有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现有的校企合作主要是校企双方的自发行为。
政府、企业、学校参与校企合作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要以法律法规形式予以明确,写明各方不予配合将要承担的各种法律后果。要求校企合作双方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在协议框架基础上,校企双方要建立合理的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学生劳动保障制度、兼职教师管理制度等等,确保学生实习的顺利展开。规定企业在接收学生实习和教师进修中的相关义务。如果企业与学校任何一方在合作中没有履行其义务与职责,导致合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津责任。此外,法律还要明确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范围。
4、政府完善校企合作财政制度,保障校合作的资金来源
校企合作从教学研究到合作项目实施,各个环节都离不开资金上的支持。目前尚无具体政策对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财政投入进行明文规定。国外,灵活多样的资金筹措方式有力保证、维系了校企之间紧密结合的关系,为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奠定了经济基础。借鉴国外校企合作成功经验,我国的校企合作资金,应由政府、学校、企业等共同参与筹措。
首先,政府作为主导者,应该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校企合作。中职学校所属的地方政府部门需建立校企合作所需的专项经费,同时对经费的划拨数额、使用办法以及使用效果的评估做出详细说明。还必须确立规范的资金审查制度,保证专项经费落到实处。同时,政府还可以引入竞争性的拨款机制和免税政策。采取哪家企业提供校企合作与培训,就把合作经费划拨给哪家企业,并给予该企业规定性免税。这样,就调动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其次,学校和企业作为合作的实施主体,也应在资金的筹措方面做出贡献。地方政府与当地学校、企业可共同设置“校企合作奖励基金”。通过对年度校企合作项目展开评比,对合作效果显著的中职学校和企业,对政府的参与部门以及校企合作项目负责人给予奖励。
4、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制度,助校企合作顺利进行
校企合作真正进入政府统筹之后,还应及时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制度。首先,校企合作的成功离不开多部门的通力配合。各地方政府应着手组建校企合作协调委员会。依托校企合作委员会,调研当地教育发展、经济形势及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确定合作项目,提供合作平台。通过以上方式,学校和企业能从自身需要选择合作项目和合作对象。校企合作进入实质阶段后,合作协调委员会,还要对合作过程进行实地考察,监督校企双方是否履行既定方案,最后对学生实习实训效果进行检验,对项目做出总结评价。中职学校依据合作效果的评价、总结经验找出差距,进而制定更加合理的合作培养方案。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来进行校企合作,共同来对人才进行培养,这是在职业教育中一个很好的办学方式。民办教育就是要把企业需求作为学校的办学方针,实现培养出来对社会产生作用的人才。另外,在对于人才培养过程中,还需要应对市场在发展过程中的需要。因此来做到校企合作,将知识的学习与工作结合到一起,就可以把学校与企业联系到一起,对于两者的发展都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工学结合的方法
1.建立相关的校企合作的管理机制
目前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少不了企业来进行参与进来,当然企业也需要依托学校来得到发展,因此就会出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方式。这种模式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基础,学校可以通过企业来进行对劣势项目进行维护,实现资源方面的共享,使得其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发展。
2.集团化校企合作模式使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畜牧兽医专业中,与多家的企业进行合作,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进行培训的场地,并且对员工的职业技能进行鉴定;还可以为企业输送一些一线的技术人员,使得学校与企业可以在人力、财力方面得到双向的共同发展,对合作领域进一步的拓展;对工学结合工作做到有效的加强,使得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实现与企业之间的订单型教育。
3.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全面的深化改革
学校的教学质量是学校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对学生不仅要求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还要求他们可以进行直接的生产操作能力,并且可以在企业的服务及管理方面做出一些贡献。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不再是仅仅依靠书本来获得知识了。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根据企业的专业的需要,来进行对课程的针对性设计,使得学生毕业以后在就业时候可以掌握企业所需要的生产技能。最后就是对于这些校企合作的老师来说,他们首先都是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授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使得学生真正对于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掌握。
4.工学结合所使用的一种新型模式
在进行校企合作的时候,在工学进行结合的实践过程中,需要在教学完成之后,对以往的经验做到不断的总结,以便于吸收以往好经验。在民办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校企合作班,这样可以进行对专业的很好技能培训,使得教学方法上不断的进行完善,这是对于工学结合方式的一些拓展性工作。
三、总结
【关键词】资源互动;校企合作
一、资源互动式校企合作模式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理论的著名学者福斯特(Phlip J.Foster)对于各国的职教发展深具影响,他在《发展规划中的职业学校谬误》(The
Vocational School Fallacy in Development Planning)中,提出了一个主要观点是:“职业教育必须以劳动力就业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校企合作模式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课题,而其中较突出的问题在于企业的目标难以实现。本来校企合作属于经济性的市场化行为,合作双方都希望能获得最大的效益。企业的目的除了希望提高企业职工素质,或者希望在技术革新中能获取学校一定的支持与服务,而学校则希望能在合作中充分地锻炼教师队伍,同时完成培养适合企业要求的人才,从而达成互利与双赢。但从实际看,企业的期望与利益较难实现。所以校企合作的课题集中表现为学校热情较高,但企业较为冷漠的局势,学校与企业双方无法建立长期稳定、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作为办学主体的职教学校,通过发挥自身的优势,主动寻求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同时坚持工学结合,校企互动的原则,是解决校企合作存在问题的主要途径。“资源互动式”的合作方式,是通过深入挖掘学校资源,从市场分析入手,积极对企业进行提案,与企业共同策划,共同组织企业活动。在推进双方合作的同时,建立起供求一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校企双赢的合作关系。在保证培养出高质量人材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一定的效益,是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二、“资源互动式”校企合作的探讨
(1)基本构想。“资源互动式”校企合作模式就是利用以教师及学生为主的资源,通过网络等科学技术建立起相关的数据库后,再针对数据库采用相应的模糊数学分析等手段,从而取得针对个性化企业的数据信息,之后与企业一起整理策划案,共同进行商业活动的资源互动式的合作方式。通过学校所提供的市场调研、分析提案及技术支持等活动,可以大大提高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将企业由被动合作变为主动合作。同时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企业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被动受教育变为主动参与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及工作能力,培养出企业期望型人才。
通过“资源互动式”校企合作模式,从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教育三个教育层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其基本流程是学校组织的资源与企业组织的资源相互连携,从市场调研的最初阶段入手,经历数据整理、分析、策划、直到最后的商业活动实施。这种合作模式更适合于以零售业为主的商业企业与相关职教学校的合作。(2)实施及管理方法。“资源互动式”校企合作是可以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业生涯,基本上可以把学生的职教生活分为三个阶段有规划,有组织地进行。第一阶段:结合基础理论学习的市场调研阶段;第二阶段:结合专业知识学习的提案策划阶段;第三阶段:结合专业实践活动的企业策划及商业活动实施阶段。一是市场调研阶段,此阶段一般在本科一、二年级,专科一年级。在组织好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在此阶段,需要对学生的整体学业进行规划,在总的目标下,针对每一个阶段设定分目标。同时市场调研的方法要充分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如建立不同对象的QQ群,利用各论坛进行信息收集。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再集中利用传统的面对面直接获得调研数据的方法,整理数据,形成市场数据库。针对与我院专业对口的零售业,利用学校优势的资源,主要对大、中、小学及幼儿园进行数据调查及收集。对同一消费群体,也会对不同的消费商品及消费习惯等进行分门别类地调查。目前我院已经部分形成了大连地区大学生的消费数据库。二是提案策划阶段,此阶段一般在本科三年级,专科二年级。对于市场调研阶段所整理的数据,通过数学模拟的方法进行市场分析,可以得出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结构、集中区域、消费能力及消费习惯等,结合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在听取企业市场营销意见的前提下,进行市场营销活动提案的制作。之后再通过企业的评审,取得企业的初步认可。三是企业策划及商业活动实施阶段,最后的阶段一般在本科四年级,专科三年级。在对营销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后,再根据企业可用的资源,比如相应的资金、人员、场地等制定出系统的、具有创新性的、可操作的企业策划案,并把策划案有效地实施下去,并形成最终的绩效,是“资源互动式”校企合作模式的目标之一。那么在企业策划案的制作过程中,要反复进行研讨,分析并且与企业达成共识,以便校企合作在保证人力、物力、财力的基础上确保每一项任务的落实和有效地执行。并且把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经验,教训及总结都反馈到职教学校的资料库及数据库中,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更有利的参考。(3)绩效评估及考核。资源互动式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教学评价制度更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一是通过数据库中所反映出来的已经量化的市场调研结果进行评估。这些定量的数据可以成为评价学生成绩的重要指标,同时也可以透过数据的分析看清学生对知识掌握及运用的程度,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措施。二是通过提交给企业的提案及企业策划案的质量进行评估。由企业提供评判标准和评判结果,而这些评判结果可以在最终结果中占有一定的百分比。从而让评估的标准与结果更接近企业对于人才的实际要求。进而可以促进学生在校期间就努力去掌握企业人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三是通过商业实践活动的绩效来进行评估。商业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比较全面地检验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实践活动也可以更好地检验学生的创造力、合作精神、解决问题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而这些恰恰是学生需要在学校加强培养的能力。
三、校企合作发展的总结与建议
(1)在分析企业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之上,高职院校要善于充分挖掘场地、技术、设备、人力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在保证人才培养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开拓,放宽视野,在寻求企业支持及参与教学工作的同时,要能为企业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及服务,只有实现利益“双赢”的合作才是长久的、稳定的。(2)学校自身也要形成一定的技术优势,而不仅仅是单纯地向企业学习优秀经验,校企合作在讲合作的同时,首先是给予而不能是单方面的需求,建立基于互惠多赢的利益驱动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校企合作发展的动力和维系校企合作良性运转的纽带。(3)要深化校企合作的着眼点,不但要寻求全面的校企合作,更要寻求深入的校企合作,寻求合理的合作点,使企业的被动应付变为主动积极,从而调动企业积极性,开展深层次的企业参与,使校企合作起到真正的意义,同时可以培养出全面的高素质人才。
参 考 文 献
[1]屠志恋.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索与实践[J].管理方略研究.2012(10)
[2]程方启等.高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5)
关键词 校企合作 深化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Thinking abou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of
Private Colleges Vocational Education
ZHANG Bo[1], QI Ye[2]
([1] 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Tianjin Tianshi College, Tianjin 301700;
[2] 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ianjin Tianshi College, Tianjin 301700)
Abstrac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has been the focus of attention. However,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through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obtained some of the experience and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deepen; countermeasure
校企合作是以市场及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教育,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近些年,不少民办高校坚持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思路,使办学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办学内涵不断深化,培养的人才受到了社会及用人单位的欢迎。天津天狮学院作为天狮集团出资建立的天津市唯一一所民办本科高校,本身就是校企结合的一个典例,我院的继续教育学院国际直销项目专业就是依托天狮集团建立的特色专业,目前全国高校只有天狮学院设有这个专业,在此基础上又积极开展与其它企业的合作,扩大合作领域和范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可以说在探索民办高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重要的是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总结如下:
1 应着力加强校企间的双向互动合作
目前,大部分校企合作都只局限于学生在企业简单的顶岗实习方式,这种模式较单一,同时学校和企业往往都忽视了学生,将其孤立于合作以外,毕业后学生也只能重复简单的机械性工作,这样对校企合作的长远发展以及学校、学生、企业三方的共赢是极其不利的。若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本质上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双向沟通,确立“校企双向互动合作”的概念,这种“双向互动合作”应该是目前学校和企业合作较为理想的状态。
首先对企业而言,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地,可有效解决其对高质量技能紧缺型人才的需求和对人才培养途径的要求等问题;对于学校来说,通过与企业间的紧密合作,使学校进一步了解到现代企业对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从而以此为依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改革,制定出更准确、更贴近企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对于学生的职业教育来讲,学生们可操作先进的生产设备,学到最新的生产技术及管理模式,尤其重要的是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并适应今后将就业企业的文化和理念。通过这种与企业的高度结合,使其具有了实践技能储备和较强的就业能力,毕业后能迅速适应企业要求,达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从而真正达到了“三方共赢”的理想效果。
2 建立长效校企合作机制和体系
学校和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合作对双方的益处,积极探索,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共同拟定相关合作计划。学校方要设立专门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并委派专人负责合作的规划与协调工作,精选企业,确定最终合作范畴,积极处理相关问题,最终与优秀的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在合作过程中,应定期监督教学的计划内容得以顺利实施,维护和保障学生的合法利益。对于企业方面,也应成立校企合作组织或者专门的项目负责人,目前我国经济处于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过程中,继续教育的迅速发展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供了必要保障。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发展要求和人才使用计划,提出对学校人才的要求与标准,某些技术服务项目甚至可以提出研究课题,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研究,从而推动校企双方的互动合作,保证了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发展。
3 拓宽合作方式,扩大合作内容
目前校企结合模式多半只停留在接受学生打工顶岗、实习或参观,普遍缺乏更深度的接触。校企结合的方式应尽量向多种模式发展,如项目和专题的共同研究、技术的合作开发、课程设计的咨询和资源共享、信息的搜集与交换等方式,对于合作成果,校企双方可实现共享。在合作中双方技术层面人才的交流尤为重要,学校和企业应共同组建一套师资和技术队伍,学校可聘请企业优秀的高级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及专家担任生产实习的指导教师。同时,企业专家可为教师提供新型技术、新工艺和新型设备材料等相关内容的培训,使教师首先掌握最先进的技术,然后再辐射到学生。为了进一步增强合作效果,可适当调整教学体系,采取柔性化教学方式,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学校与企业互动合作,共同发展。
4 完善校企合作管理体系建设
近些年,国家对校企合作支持力度逐渐加大,已初步制定了相关法律和法规体系。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体系,各部门协调配合,强化对企业及高校落实法律法规的监管力度。政府当前监管重点应放在各个企业,通过体系的协调管理,提升其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同时,在校企合作中政府还应指导各高校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使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即能满足企业生产的用人需要。
5 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校企合作是高校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实用型人才,提高社会生产力。如果仅仅考虑单一目标,或为教育而结合,或为生产而结合,都不能全面调动两者的积极性。因此,首先要通过积极的宣传,提高全院师生的认识,为校企合作的开展奠定思想基础。其次,要在相关企业加大宣传力度,只有提高劳动生产力要素的水平,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通过合作教育的方式,可挑选出适合其未来发展的优秀实用型人才,丰富企业的人力资源,确保人才储备。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人才对于企业极其重要,如果没有一支保持活力和创造力的科技队伍,企业就会在竞争中落伍,甚至被淘汰。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学院大多数是从原教育体制下的各类学校转化而来的,其原有专业的定位与高等职业教育定位有较大差别,在教育理念、实践教学、技术设备和资金方面都难以摆脱窘境,与职业的前沿尚有较大差距,这些都是高等职业教育在一定时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天狮学院的校企合作实践证明,校企双方互相支持和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等方式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两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科技,经济和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同时为生产,建设和管理提供重要的一线人才保证。 校企合作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公益事业,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赵浩兴.关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战略思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3).
关键词:高职 园林 校企合作 办学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3-177-02
1 黑龙江省园林行业现状
近年在黑龙江省扎实推进国土绿化、生态文明建设和城镇建设的带动下,园林行业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产业链不断扩大。黑龙江省具有1级资质的园林企业4家,2级资质的园林企业350家,3级资质的700多家。由于行业发展过快,我省园林企业技术人员在专业素质、实践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企业在设计、施工、园林植物培育及新技术、新品种的开发等方面较为薄弱。企业严重缺少专业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扎实肯干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企业在设计、研发等方面投入少,缺少与教育及研究部门沟通合作,很大程度的影响了我省园林行业高速度、高质量的发展。
我省有高职高专类院校64所,其中开设园林及相关专业的院校有10所,10所院校的园林专业大多数是在2005年以后开始设置的,且多数是由林业、农学、园艺等专业衍生而来,在师资、实习实训场所及设备、教学经验等方面存在不足。建设晚、发展较慢更不能很好的行业接轨,人才培养水平较为粗糙。这些也很大程度的影响了我省园林行业的发展。
2 高等职业教育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
我省高职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定位在培养与园林植物培育、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等岗位相适应,具有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实践技能,可在园林植物生产、园林绿地规划、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养护管理等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具有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3 校企深度合作办学的意义和前景
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是高职学院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校企合作既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行业企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鲜明特色,又是当前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更是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
4 创建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机制
使校企合作办学能够更深层次更长远的发展下去,必需在“优势互补、互惠双赢”的原则下进行。实现校企深度合作,良好的合作机制是前提。在建立合作组织机构的基础上,研究建立合作运行机制、合作管理机制、合作保障机制、合作反馈机制,最终实现建立完善的校企深度合作保障激励机制,使校企合作顺利开展。
4.1 建立校企合作组织机构
校企合作,合作主体是学校,合作者是企业,合作管理者是政府,合作媒介是行业协会。
学校主动联系企业,争取政府的支持,在行业协会和市场管理者的共同支持下,联合建立合作机构。使校企合作有成员、有项目、有媒介、有管理,保证校企合作长期稳定的进行。
4.2 建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专家咨询模式;师资培训模式;教学参观模式;顶岗实习模式;对外技术服务模式;“厂中校”订单式培养模式;“校中厂”情境式培养模式等。找准合作契机,抓住合作的切入点,灵活的运用这些运行模式,才可以是校企合作有深度的发展。
4.3 建立校企合作管理机制
校企合作管理机制主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学校与企业合作关系的保障;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关系处理;“学生”与“学徒”的关系处理。合同和制度是实现校企长期合作的有力保障,只有平等协商、有约在先,合作才能持久,双赢的局面也才能稳固。校企双双权利与义务落实到位,在学校和企业都要建立起相关的制度。比如学生顶岗实习,就要制定学校、企业、学生之间的三方合同。可以根据学校、学生、企业三方面的付出和收益,约定是企业因接受学生实习而从学校取得补贴,还是由企业付给学生工作报酬。校企双方尤其重视对实习学生的依法保护。并要由学校和企业协商办理实习学生意外伤害保险等相关保险的具体事宜。
4.4 建立校企合作保障机制
第一学校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校企合作保障。资金投入方向,师资培训、现场考察、工程项目合作前期投入、师生健康、安全保障、基础实训材料、差旅费等方面。第二建立校企利益保障机制。企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选择优秀的高职人才加入企业员工队伍,利用学校资源进行产品研发和工程项目合作。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可以进行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合理设置专业,使之满足企业的需要;改变教学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懂理论,更要有实际工作经验,培养他们成为有一技之长的“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4.5 建立校企合作项目评估反馈机制
校企双方定期建立项目评估和反馈体系,对于每次学生实训、工程项目合作、毕业生就业、企业员工培训等项目,要在调查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合作计划,通过政府监管部门签订合作协议,确保合作顺利进行。在合作后要全面总结及时反馈,从中查找不足、总结经验,以便合作能够长期稳定健康的进行下去。
5 创建高等职业教育园林专业校企深度合作办学形式
校企合作的最终表现是合作的形式,有合作机制作为保障,就要研究合作的具体形式。校企合作可以有多种形式,总结起来主要有:校中厂形式、厂中校形式、项目合作形式、学校委托顶岗实训形式、企业委托订单培养形式、企业委托设计、研发、生产、培训等形式。合作形式如下:
5.1 吸引企业投资,发挥学校优势建设校内生产、设计、研发、培训基地
依托学校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场所设备等资源,吸引企业投资,在校内建设具有生产能力的实训场所,为学生实训、企业员工培训、工程设计、苗木生产等提供便利条件。也可以采取融资等办法,在校内创办了独立经营的园林企业。采取对外承揽业务参与社会服务,构建接轨社会的平台,构建学生实训的平台。
5.2 加强科研投入,依托企业资源创建校外实训、就业基地
学校积极介入到行业中去,广泛与企事业单位接触,加大科研、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投资力度,利用企业的场所设备、技术经验等资源,在合作企业内建立实验室或实训场所,扩大专业办学的视野,加快专业课程改革的步伐,使专业教学快速适应社会需求,减轻学院专业实训场所建设的资金负担,扩充学生实训内容,提高企业的科研能力,开发工程项目的能力,提高员工素质,促使学院和企业相得益处。
5.3 优势互补,积极开展项目合作
共同开发工程项目是校企合作的桥梁纽带,可以很大程度的拉近校企关系,实现校企优势互补。这种合作形式既保障了教师能够参与生产实践,又弥补了企业在技术、资金、设备等方面的不足。虽然是一种短期的合作,但可以为长期的合作奠定基础。在进行项目的合作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创造力,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
5.4 互惠双赢,创建校企资源共享平台
校企合作也可以采取资源共享的办法,开发建设生产、设计、研发等场所,建设培训机构、网站等资源共享平台,为校企在培训、承揽工程、获取信息等方面进行服务,实现互惠双赢。
关键词:校企双制 模式改革 创新成果
随着电子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SMT产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二,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量居世界第一。SMT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电子产品的组装中。企业每年需要大量SMT从业人员,SMT专业每年毕业生供不应求,甚至出现了学生还未毕业就被企业预定一空的情况。SMT行业人才紧缺略见一斑。
一、SMT专业教学现状
目前,SMT专业的教学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理论和实操相结合,根据教材学习相关知识,用生产线学习设备操作。尽管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掌握SMT设备操作,但由于设备技术发展迅速,企业快速更新与学院设备落后不匹配的问题,学生就业仍然存在无法立即上岗的问题。如何让学生走出校门即可熟练上岗,成为企业和学校共同关注的问题,SMT校企双制班应运而生。
二、SMT专业“校企双制”办学改革
何为“校企双制”?根据《广东省技工院校“校企双制”办学指导意见》,“校企双制”是依据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规律,依托院校和企业双方优势资源,通过政府出政策、企业出岗位、院校出学位,校企联合招工招生、送岗送学,双制培养,充分发挥院校育人机制和企业用人机制的耦合作用,建立院校和企业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新的办学制度。
为切实实现“校企双制”合作办学,各职业院校不断探索,形式多样,“校企双制班”就是其中一种。为达到校企共赢,校企双制班的开办必须采用新的模式,从招生模式、培养方案、教学模式、就业模式、评价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创新。
1.招生模式改革――共同参与,合作招生
普通班级的招生,多是院校自行宣传,如安排教师深入乡镇初高中、设点宣传等。校企双制班,招生不只是学校的任务,也是企业与学校共同的任务。校企共同制定录取标准,办理录取手续,面试,择优后签订《培训就业协议书》。企业采取招聘网站、招聘现场宣传,最终推荐一批符合要求的新入职员工先入学校接受相应技工教育,毕业考核合格即入公司上班。学校对来报名的同学宣传校企双制班的优点,如校企联合培养,毕业提供工作岗位等,通过双方通力合作,真正意义上实现“招工即招生,招生即招31"。
2.培养方案改革――立足企业,不断更新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是一个专业能否顺利开展,学生能否有计划地完成专业知识学习,掌握专业技能的关键步骤。普通班级人才培养方案主要由专业组教师共同探讨制定,并根据学院实际教学设备、师资情况共同完成。
校企双制班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采用邀请企业专家,与学院教师共同参与制定,结合学院师资设备,企业师资及实习实训场所共同完成。平均每学期召开1次专家座谈会,分享企业新工艺、新技术,修改SMT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课程的开设更切合企业的实际。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立足企业,开设理论课程。删去原计划中实用性差、过时的内容;增加开设实用性强的专业课程;增加企业文化,企业管理课程;内容循序渐进。
(2)深入企业,进行技能培养。加强SMT相关初级技能训练,熟练SMT校内产线设备操作;切实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跟线学习,熟悉岗位分工,岗位职责等,利于学生毕业即上岗。
(3)校企合作,营造团队氛围。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技能竞赛,全员参与,激励全班同学争先争优,并对优秀学生进行备案;每学年开展一次课外素质拓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3.教学模式改革――校企双师,取长补短
普通班级的教学以教师授课和实操训练相结合,学生只可掌握教师教授的知识,只可训练学校已有设备的使用操作,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发展一无所知,即使教师不断跟踪企业学习也无法达到企业讲师的实践水平。
校企双制班新的教学模式以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学生在校期间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通力合作,以学生为主,采用项目式教学,观察记录学生表现,收集学生作品作为期末评价依据。同时企业学校资源共享,学生可掌握最新最前沿的专业知识,熟悉企业先进设备。学生前两学年在校学习,不连续下厂实践,第三学年下厂顶岗实习。企业可与学校共同参与教学检查、教学管理工作。
4.就业模式改革――毕业入岗,驾轻就熟
普通班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下厂实践,对社会工作较迷茫。许多同学毕业即失业。
校企双制班加大校企合作项岗实习力度,学生离校后合作公司有责任接收所有实习学生,学生以自愿为原则。具体细则如下:实习学生必须就职于合作企业内,合作企业不可将学生委托给其他公司,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实习期间,实行同工同酬,转正后,按照企业薪酬福利制度规定,实行“以岗定薪”。实习期间,公司为每位学生配备师傅,以师徒学习模式,尽快熟练岗位技能。实习期间,学校统一组织购买意外保险,企业也为学生购买保险,实现双保险。建立校企合作资源平台,跟踪收集就业信息,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学生按时提交总结,师傅每月对徒弟表F作出评价。学生可根据自身能力申请调岗(需通过公司考核),实现岗位能力提升。顶岗实习结束,学生按要求提交顶岗实结,作为顶岗实习评价依据。
5.评价模式改革――共同评价,客观全面
打破传统的以考试分数为主的教学评价机制,构建以职业技术能力为核心,企业、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体系。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成绩的总评采用双百分制,由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部分组成。定量评价一平时成绩(60%)+产品成绩(40%),其中平时成绩一专业能力(50%)+职业能力(10%);定性评价一教师评价(50%)+学生评价(50%),其中学生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
顶岗实习评价主要采用校企合作资源平台,根据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所提交的总结汇报以及每月企业师傅对徒弟的评分评语,学校教师对学生顶岗实习的回访调查情况,综合评价。
总之,校企双制班以合作招生为基础、以共同培养为前提、以校企双师为保障,真正使学生做到零失业,是一种“三方共赢”的新型办学模式。
三、SMT专业“校企双制”成果显著
校企双制班的创建对学院发展、教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学院办学质量稳步提升
实践表明,笔者所在学院电子技术应用SMT三年制高级班,采用“校企双制”办学模式,班风学风优良,使学生对就业岗位有了清晰的认识。技能水平的提升,使学生更加踊跃参加班级、学院、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技能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毕业后顺利入岗。
2.教师教研成绩显著
实施“校企双制”办学模式,笔者学院教师积极深入企业研讨学习。教师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水平,对电子行业的发展趋势的了解,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部分专业教师还参与企业新技术的研发,获得专利技术,与企业工程师一起开发教材,成果显著。
3.企业综合竞争力日日攀升
[关键词]PUE;商务外语;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人才为目标,集知识、专业和创新创业为一体的素质教育[1]。2010年,教育部正式采用“创新创业教育”的提法,而后,创新创业教育进入多元化探索阶段。从2016年起,教育部要求所有高校都要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近年来,“创客”教育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和实践不断深化,各级高校也在不断推进社会实践活动和搭建各种实践平台。当前,创业教育逐渐向各类专业教育渗透,而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比较欠缺,不能很好满足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因此,如何提升外语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宏观层面,校企合作的制度和法规保障仍需不断完善;中观层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短板突出表现在“滞后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度不高、与实践环节有较大脱节”等[2]诸多方面;在微观层面,学校、学生和企业的良性互动还不够深入和持续。需重点解决的现实问题是,如何联系到相关企业并愿意接受数量众多的学生进行合作培养?又该如何让大批的学生乐意到企业开展富有成效的实习工作?学校如何与企业进行有机衔接和配合?从而在教学管理、教师考核,以及学生的报酬、企业的管理成本和效益等之间取得平衡。为此,拟结合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联合企业创建的PUE平台进行阐述。
二、PUE平台实施的对策与分析
PUE(PlatformofUniversityandEnterprise)即校企合作平台,是一种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也是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在江西省内高校的首创和特色项目。其运作方式是“共育人才、共管过程、共享成果、共担责任”,目标是“搭建平台、积累经验、提升能力、扶持创业”,实质是一种创新实验区、创业实践区。学院积极顺应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新趋势,于2015年上半年将PUE作为重大项目立项启动,现已成为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典型和全省工作亮点。1.建设平台,创新模式。学院与四家企业签订了首批PUE创新实验区协议书,之后在院里共同创建了商务外语人才PUE创新实验区,固定了专门教室并配备了电脑设备和相关仪器。而后,“跨境电商PUE项目”成功列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在更加广阔的平台上打造更为科学和灵活的运行模式。合作双方就互联网+和PUE平台入驻我校科技园达成共识,这为更好提升师生的跨境电商实战水平,为学院实践教学摸索出了一条新路。目前,PUE平台签约跨境电商合作企业已达13家。2.举办讲座,选拔培养。开始阶段,学院PUE平台与义乌城商会———创业梦工坊展开合作。采取自愿报名和网上测试方式选拔出110名学生,配备班主任,课程由公司董事长和资深培训师亲自来校授课,系统讲解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及PUE平台操作流程。到目前,学院已举办12期专业培训课程,涵盖了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的培训内容。比如,实用邮箱工具FOXMAIL的基本原理、PScs6应用、上传产品、互联网自我管理、实操课程分析等。根据个人意愿和企业需求,把学生分配到不同公司去实习,根据工作完成情况和出勤情况进行考核。3.暑期实习,推进合作。经过考核,脱颖而出的学生将在学校的PUE平台继续接受企业培训师的专业培训。每年暑假,学院召开PUE创业实践区的暑期实习动员会,号召广大学生参与暑期实习。并配备专门的实习带队老师,实习期为一年。到企业后,学生被安排在各个商务平台,如阿里巴巴国际站、亚马逊、速卖通、Wish等,有指导实训。前期主要学习平台的运营以及电子商务平台基本规则;后期学会独立产品、运营平台操作、做好宣传、谈判与客服等。学会为企业接单,深入了解外贸操作内容和流程,为今后做一名优秀的外贸业务员打下基础。同时,学院还与企业就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外贸精英人才进行探讨,并就双方对外贸易领域的合作达成了诸多框架合作意向,为以后PUE项目的深入实施创造有利条件。4.总结经验,改革创新。每期实习完成后,学院召集PUE创业实验区暑期外贸团队的全体师生召开PUE创业实践总结推进会,征求对今后PUE项目发展的看法与建议,以便进一步研究完善PUE项目工作。根据形势发展,学院适时调整PUE创业实践区的定位和目标,推动实现管理队伍的专门化、人才选拔的科学化和培养方式的多样化。学院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还把学校通识教育与企业个性化培训相结合,加大投入力度并明确了平台区域多样化发展的方向。这些举措围绕“创业教育服务”,通过建设与完善“创业课程体系”和“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实现四大融合:一是“目标融合”(课程建设模式);二是“内容融合”(课堂嵌入模式);三是“方法融合”(参与式教学模式);四是“学用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有力提升平台的吸引力,增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结语
校企合作是产学合作教育开展的前提[3],是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4]。PUE平台是一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就业的重要举措,它与传统“校企合作”的主要不同在于“取得了学校(学院)、教师、学生和企业之间的某些利益平衡”,这既可以弥补学校(学院)教学在学生实操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又解决了教师及时了解和学习现实商务实践动态的需求,锻炼了学生接轨工作一线的各种实用能力,满足了公司企业低成本培养、使用高素质大学生(商务外语专业学生具有语言优势)以持续发展自己的愿景。以“从做中学”理念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引领是PUE创业实践区的宗旨,也是有志于提升跨境电商实践能力的学生施展才华的良好平台。PUE平台作为架设在学校(学院)、教师、学生和企业之间的一座务实的“桥梁”,对于广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育将会带来更多的益处。
〔参考文献〕
[1]储德平,等.近二十年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态势—基于CSSCI数据库的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7,(01):68-71.
[2]〔2015〕36号.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3]易新河,等.我国校企合作研究二十年综述[J].高教论坛,2014,(02):36-41.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数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6.023
The Experience Discussion i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NC Technology Major as Example
SHUAI Qi
(Guangdo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uhai, Guangdong 519090)
Abstract For the higher occupation colleg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to cultivate high-skilled students, it is necessary to extensively cooperate with the enterprises. The effective manners and patterns are needed to promote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For NC technology major, the experienc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discussed and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The experience involved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process, teacher's training and student's ability training.
Key words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NC technology major
0 前言
随着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不断出现,数控技术本身也在经历着发展变化,企业界由于其自身特点,往往希望所招聘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尽快融入其生产经营中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能为企业输送有能力、有技术的高素质人才,这些人才不但需要掌握企业所需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需具备教强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有创新能力,能够不断自我学习、自我发展。数控技术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在专业教学过程不断加强和深化校企合作,营造出贴近第一线的学习环境。
1 校企合作方式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今后很大一部分就业都面向产业园区和企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加强与产业园相关企业联系,通过解沟通,了解数控技术行业整体发展动向,确定数控技术专业的主要岗位群,确定专业的企业岗位设置和企业人员素质要求,以缩短学校与产业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专业培养的针对性,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通过与企业进行广泛合作,可以实现资源互补,也能够极大地促进专业相关建设工作。本文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将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工作开展、师资队伍提高,以及学生能力素质提高这四方面对校企合作方式进行探讨。
1.1 课程体系建设
企业的生产实践往往需要用到跨学科知识,并且需要有较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高职院校可通过与企业进行合作,开展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工作,从而可以更好地从生产实际出发摆脱传统学科设置束缚,以学生就业为目标,突出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素质及职业发展能力,从而提升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校企合作理事会”,是一种有效的校企合作方式,通过“校企合作理事会”可以了解专业相关岗位群的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和职责,将所需要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工作要求进行分类细化,进行总结,并转化到相关教学实施工作过程中去,设计出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为整体教学工作开展打下良好基础,保证教学质量。
通过“校企合作理事会”与企业合作,可以明确数专业人才培养具体的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能力目标,与企业合作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制定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材,在教学内容中,引入企业的技术标准、职业资格标准以及新工艺与新技术等内容,从而可以实现了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的直接对接。我校数控技术专业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将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三个模块,即:(1)专业基础储备模块,主要包括基本素质、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的教学内容。(2)专项技能训练模块,包括数控机床操作能力、零件加工工艺编制能力、数控软件应用、数控加工程序编制能力、数控机床电气、机械、气液部分装调能力等方面的技能训练。(3)综合技能训练模块,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为目的,学生通过参加顶岗实习和生产实习进行相关技能训练。
1.2 与企业合作开展教学工作
通过对企业的走访了解,数控技术专业的三个教学模块的教学过程中都贯穿以“真实产品项目”为载体,将企业实际生产环境中的工作任务要求和工作流程与教学环境进行结合,使学生切身了解真实的企业氛围,强调教学与生产的协调一致。
专业基础储备模块主要通过教师组织相关课程教学,对于例如高数、英语的一些基本素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同时兼顾到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以“够用”为目标。对于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由专任或兼职教师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项目化教学,以企业的实际产品和项目作为参考原型,进行相关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和安排。
专项技能训练模块主要突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这部分内容教学主要在校内外实训基地中进行,在校内已有实训资源的条件下在通过与企业合作,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可以使用到诸如加工中心、线切割、电火花等大量先进设备,并可以充分保证实训时间,在具体实训项目上引入企业实际生产零件,如车削加工中的装配类零件,铣削加工中的模具零件,同时引入企业相关技术标准,对加工精度、零件工艺工序编制、机床操作等方面进行规范,加强学生的训练。
综合技能训练模块,这部分教学在校内外教学企业中进行,此阶段,学生的教学培训计划、生产任务计划由教学企业和专业共同制定,并主要由教学企业负责学生的教学培训过程,学生在企业师傅与指导老师带领下,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去,边学习边工作。实习结束后,教学企业依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并将结果反馈学校。通过综合技能训练,使学生能接触到第一线生产环境,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对所学知识、技能进行综合训练,锻炼在实际生产环境中的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由于教学企业本身也需要参与市场竞争,需要发展进步,通过与学校合作培养学生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从而充实自身人才的储备。企业将学生实习情况反馈学校,也可以帮助学校及时了解学生实际能力状况,进而作为依据对相关课程内容进行修改,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生产过程,能跟随着企业的技术进步和需求变化,不断将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完善。
1.3 师资力量培养
(1)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应该在学校、政府及企业界的配合下,鼓励学校教师到企业参加研习活动(短期/中期/长期)。研习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组织教师到企业走访参观、下企业锻炼等。我校数控技术专业通过与企业合作,承担了“五轴加工中心”和“数控机床装调”省内教师培训任务,除其他兄弟院校教师参加外,也推荐本单位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培训过程全程在企业进行,通过培训开拓了教师眼界,同时学习了相关技能,提高了教师的实务能力。老师通过到企业参加培训锻炼并获得相关实践经验后,可积极鼓励教师依据企业行业的相关职业技术岗位要求参加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从而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2)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充实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可以引进有业界工作经验高素质人才作为学校的专任教师,或者聘请业界资深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学校也可以通过创造条件使校内老师与相关行业、企业进行接触,加强双方联系,结识更多的企业界朋友。由于企业员工有充实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素质的需要,我校数控技术专业与企业合作开设了“大专班”培训课程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不但提升了企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学校教师也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了积极互动,加深了对企业的认识,了解了企业技术能力特点,了解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在企业的实际应用过程,明确了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状况。
(3)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教师可以和企业进行技术项目合作。可以通过激励措施,积极鼓励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技术研发工作。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技术特点与行业专家以及其他专业的教师合作成立了 “技术创新研发团队”,并与企业进行技术合作,从企业积极引入合作项目,与企业合作申请、开展科研课题工作。通过“技术创新研发团队” 可以提升校内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以支持企业为企业技术进步做贡献。“技术创新研发团队”的有些技术研发成果,也可以申请技术专利,通过校企合作将自己的研发成果向企业进行推广。
1.4 学生能力素质提高
对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除在常规的课程设置、教学环节中加以强调以外,还应该依据学生自身兴趣、爱好、特长进行针对性培养提高。对于数控技术专业,有些学生对数控加工、数控工艺编制非常有兴趣;有些学生对数控CAM/CAD软件应用感兴趣,而有些学生在数控机床结构、机床装调方面有很高的学习热情。可以通过成立“学习兴趣小组”来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学校提供 “学习兴趣小组”相应的校内外学习环境,联系教学企业,安排时间指定老师例如邀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对“学习兴趣小组”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培训、指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技能。“学习兴趣小组”的一些优秀成员也可由教师带领参与一些校企合作的技术项目工作。可以鼓励和组织 “学习兴趣小组”成员参与到企业、行业协会、政府部门举办的各级别的技能大赛,通过技能大赛进行广泛的学习交流,并通过取得良好的成绩,展示自己,让企业界认识学校的专长,提高学校知名度。
2 总结
企业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其工作主要集中在自身的发展壮大上,高等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只有提高自身吸引力,充分调动企业的合作积极性,才能数量、内涵上不断推进校企合作工作。学校需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深入了解企业所需,同时也需要加强专业及教师的自身实力,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校企合作还有许多经验需要总结,应通过校企合作提升专业的教学水平,同时也要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也使企业也能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 李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动因分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2):1-3.
[2] 段志坚,马仲明,刘太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理论的思考.职教论坛,2006(8):23-25.
[3] 于巍巍, 张雪.校企合作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研究与对策.创新教育,2014(1):30-31.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
1.有效的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1解决了企业与学校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传统的师傅帮带和职业教育模式不能满足企业人才需求,而校企合作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培养满足企业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
1.2企业可以依托学校资源,展开多领域合作,提高软实力。首先,企业可以利用学校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其次,企业可以在一些技术研发领域与学校进行合作,为企业的技术革新、产品开发等提供支持。
2.有利于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提高办学水平
2.1促进学校培养方式的变革,提高办学质量
校企合作可以通过对企业岗位需要技能的分析,确定培养目标,调整专业设置,改革教学方式和内容,建立起以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培养体系。
2.2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教师通过与企业、行业专家的交流学习和进入企业锻炼,能够学习一些企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提高自身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学校可以直接从企业引进聘任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3.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
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零距离接触企业,了解企业岗位需求,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尽快实现自己身素养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二、校企合作的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1.校企合作模式简析
目前校企合作的形式主要有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顶岗实习模式、科研与项目驱动模式、订单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2+1”模式等。
2.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2.1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校企合作并不能在短期内为企业带来利润。在买方劳动力市场的条件下,企业可以很容易获得所需要的人才,不愿进行校企合作。
2.2学校现有的培养模式不能满足校企合作需要,实效性低
目前,高职院校教学内容滞后,实践课程的课程量偏低,效果不佳。而高职院校的学制较短,一般为3年,大都急于往往片面追求校企合作开展的数量,忽视合作质量。
2.3合作层次较浅,流于形式
现有社会条件下,缺乏校企合作的土壤,社会对职业教育和校企合作的认识和认可不够。表现在:学校往往将校企合作当做解决师资力量、实训设备、学生就业实习的手段,而企业将此作为获得廉价劳动力一种途径或应付上级有关部门的手段,缺乏长远战略发展眼光,加之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经费支持等,导致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甚至流于形式。
三、我院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探索和创新
为了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探索高职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和岗位要求之间“无缝”对接,近日,杭科院艺术学院与浙江九鼎集团联合成立了九鼎装联学生创业项目组。该项目组参照企业化运作模式,成立了装联3D模型工作室、装联室内空间动态设计工作室、装联摄影工作室、装联电商工作室,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运转已经初见成效,现将项目组的特点及优势介绍如下:
1.以企业为中心,树立正确的校企合作理念
从项目组的成立到组活动方案的制定,以及整个后期运作都由学院和企业共同参与。对企业需要的知识、工艺等进行分析提炼形成培养方案,充分满足企业的需求。通过从企业聘请指导老师培训,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过程和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掌握市场的需求和行业的发展趋势,实现了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出发点,形成以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核心内容的培养体系。
2.项目化的运作方式
校企双方合作成立了项目筹备小组,为项目组配备了6名指导老师、4个实训机房和设计所需软件,为项目组运作提供必备的硬件、软件资源;成立九鼎办公室,企业老师常驻学校对学生进行培养指导;制定完善的活动计划和项目组运行规范,按照企业的要求对项目组学生进行培养;以赛促学,以比赛支撑项目,每年通过举办九鼎杯室内3D设计大赛和装联室内设计实战赛,比赛从客户的实际需求出发,利用装联软件设计完整的室内设计作品。浙江九鼎集团相关领导充分肯定项目和比赛的成果,有些作品和设计元素已经能够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
3.形式上以社团为载体,融合各种校企合作形式的优点,参照企业运行模式进行实战训练
各创业工作室在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发报名的基础上组建。在运行方面,各工作室参照企业的模式,依托装联电子商务平台,从产品的创作设计到市场营销以实战的方式运行,真正实现学生技能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社团化的运作模式将学生作为参与主体,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快的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企业化的运作模式,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了企业的运行方式和企业文化,及时发现自身具备素质与企业差距,以便采取针对性的学习和提高。
4.注重合作实效,完善项目组管理体制,建立起长效机制
1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情况
此次调查的内容主要围绕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模式、合作程度、合作内容、合作效果、合作相关制度、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合作评价体系等问题展开。具体情况如下:
1.1校企合作的模式
这个情况主要通过合作类型和合作程度两个问题进行调查。对于校企合作的类型,采用最多的是“2+1”的合作类型,另外比较多的就是采用“订单式”和“工学交替式”。个别高职院校,主要是旅游类院校或者酒店管理专业非常强势的高职院校,如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宁波商业技师学院等,这类院校该专业招生人数比较多、专业班级设置多,他们可以同时采用多种合作形式。在合作程度方面,有10所学校的酒店专业采取了校企联合培养,有7所学校为企业配合,另有2所学校为校企实体合作。
1.2校企合作的内容
校企双方合作最多的领域为实习实训,18所高职酒店专业都有涉猎,其次为就业、专业讲座等方面的合作,在这两方面有合作的学校在10所以上。合作最少的是校内实训室建设方面,一共有2所学校与企业有这方面的合作,其他如教材建设、课题研究、专业课程教学等方面的合作也不是很多。
1.3校企合作的效果自评
在问到“贵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效果如何”这一问题时,有12所学校认为自身的校企合作效果“好”,有7所学校认为“一般”,认为“非常理想”、“不好”、“非常不理想”的没有。
1.4校企合作的制度建设
在19所高职院校中,11所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有配套的制度,8所学校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应的配套制度。这些配套制度中比较多的为实习实训管理规定、实习协议等内容,个别在校企合作方面比较成熟的学校,他们的制度建设相对比较完善,制订了如教师企业挂职管理制度、订单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制度。但是从这11所学校的制度实施的效果来看,有5所学校认为这些校企合作配套制度“效果一般,很多制度形同虚设”,6所学校认为“非常有效,对校企双方的行为具有很好的制约作用”。
1.5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实习不稳定,不愿去酒店实习就业”、“校企合作在合作内容和文化等方面的融合缺乏深度”,是12所学校认为其专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最大的两个问题。有8所院校认为校企合作中“弹性学制的建立缺乏深度”。其他也有4所学校认为“店方太忙,无法参与酒店专业建设”、“认识不到位使学校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对校企合作,政府缺乏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法规的支持”也是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1.6校企合作评价体系
在调查的19所高职院校中,到目前为止所有的学校都没有建立校企合作评价体系。
2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2.1校企合作主体对酒店专业校企合作的认识不到位
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被调查院校在主观上表示非常重视酒店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问题,但是从具体的实施情况来看,大部分院校对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及具体实践和运作模式的认识比较模糊。比如说一些采用“2+1”酒店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院校认为,校企合作就是2年在校学习,1年在酒店实习,学习是学校的事情,而实习则是酒店的事情,把学习和实践割裂开来,这就显示出这些院校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校企合作的内涵,没有充分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另外,作为校企合作主体之一的酒店来说,也存在着认识不到位的倾向。目前,酒店业普遍存在着用工短缺的问题,这就驱使他们纷纷把人才来源指向各高职院校。大部门酒店与学校合作,其目的就是为酒店找到员工,对学生利用有余、培养不足,企业行为短期。而对于校企合作的另一方主体———学生来说,他们对“学习”的理解比较狭隘,缺乏在实践中总结和学习的能力,因此学生在酒店实习的普遍反映就是“除了重复简单、繁琐的劳动外,学不到东西”。由此可见,作为校企合作的三方主体都存在着观念偏差、认识不到位的问题。
2.2酒店专业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从“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领域”这一调查项的调查结果显示,学校与酒店合作最多的就是实习实训、就业、讲座这三个领域,尤其是实习实训。这三个项目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操作的集中性和相对独立性,合作项目可以在校企的一方进行,由一方主要运作和管理,另一方委派专人联系或落实即可,操作起来相对简单。但是其他的合作项目如教材建设、课题研究、专业课程教学等,往往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不能得到真正落实,比如说酒店业务繁忙或者人员文化素质不高等因素,导致酒店方没有时间或者没有能力参与到这些合作项目中;学校由于弹性学制的建立缺乏深度,以及专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等原因,导致其没有足够多的精力深入酒店行业一线进行调研,与企业方交流和沟通。因此,从目前的酒店专业的校企合作内容来看,其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
2.3校企合作的规范约束机制不健全
就目前来讲,校企合作相关的法律、制度、规范等约束机制缺失或者不完善。从政府层面看,国家和一些地方教育部门也陆续推出了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意见或办法。由于学校和酒店企业所处的领域不同,高职教育的相关政策可以对高职院校具有一定的激励或促进作用,但对酒店的约束作用几乎是没有,这就会造成酒店的短期利益行为,不利于校企之间稳定、长期的合作。从学校层面看,学校与酒店之间的约束机制主要体现在实习相关的一些制度和协议,侧重于对学生实习纪律、实习安全等方面的规定,或者对酒店实习待遇等方面的规定。由于酒店的工作性质、过高的员工流动率以及90后较少学生浮躁、现实、自我、逐利、吃不了苦等特点,学校的这些制度对学生的约束力非常弱,学生在实习期间随意离职的现象非常普遍。而学校制度对酒店来说几乎没有约束力,对酒店忽视实习生的学生身份,少引导教育、多劳力压榨等现象,学校一般无法对酒店进行干预,而是通过调换实习基地来解决。
2.4校企合作的效果评价机制缺失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目前各大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还没有建立起校企合作的效果评价机制。效果评价机制的缺失,容易导致合作酒店调换频繁、学生实习动态监控不力、酒店与学生冲突频现、校企合作相关制度形同虚设等问题。这些问题都能造成校企合作不稳定的现象。关系不稳定、不紧密就非常不利于校企双方之间的深入沟通与合作,无法实现教学、科研、实践的全方位合作。比如说,有些学校在选择合作酒店时是有一定的考虑因素,如酒店星级或性质、酒店提供的实习津贴、实习生生活条件、双方沟通的顺畅与否等,但并没有形成定性甚至是定量的考核标准。再比如说学生实习管理,即使学校委派专门实习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实习跟踪和指导,但是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学校对学生、对实习单位、对指导老师的考核评价标准模糊甚至没有。没有明确的考核评价机制,学生、老师以及实习单位的行为就会自由散漫,责任心也许就成为维持实习稳定的主要力量。
2.5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忠诚度低
“学生实习不稳定,不愿去酒店实习就业”是被调查的各高职院校普遍反映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采取订单培养模式的学校,校企双方在面对投入大量心血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愿去酒店实习就业时,就会陷入非常尴尬的局面。学生不愿去酒店实习就业反映出其专业忠诚度不高。导致专业忠诚度低下既有学校教育的因素,也有社会因素。总的来说,社会对酒店行业的认可度比较低,觉得其社会地位不高,这种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择业观。另一方面,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偏差、人才培养方式不当、职业观教育不到位等问题也会影响学生对酒店行业的正确认识,从而造成其择业观的偏差。另外,酒店把高职学生与社会雇工同等对待,不在如何留住毕业生方面下功夫,也是造成学生专业忠诚度低的原因之一。
3对于如何加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