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护理实训总结

护理实训总结

时间:2022-06-22 06:20: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护理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护理实训总结

第1篇

Application Effect Analysis of Scene Simulation Teaching Method on-the-job Training of Nurses/LI Yun-xia,WU Xing-xi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6):083-086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s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scene simulation teaching method on-the-job training of nurses.Method:From May 2015 to May 2016,60 cases on-the-job training nursing staff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taught by the scene simulation teaching method.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scene simulation teaching method were evaluated through the nursing staff’s theory assessment results before training and after training.Result:After implemented the scene simulation teaching method,the scores of nursing staff’s theory examination were higher than that at before the teaching,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 significant(P

【Key words】 Scene simulation teaching method; Nursing staff; Training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Xiaog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ogan 432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6.023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互动教学方法,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入教师所设定的情景中,对自身岗位进行扮演模拟,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技能[1]。本次选取本院在职护理人员60名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护理人员在职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以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60名于本院在职培训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年龄20~25岁,平均(22.3±1.4)岁;工作时间1~2年,平均(1.5±0.4)年;其中大专学历8名,本科学历52名。

1.2 方法 60名护理人员均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均接受为期1年的培训,并将培训1年的成果与培训前进行对比,具体内容:(1)教学目标:内容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2]。(2)教学内容:针对护理人员个人自身情况采用模拟情景、讲解理论、教师评价、小组探讨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进行授课,其中理论教学在教室进行,案例讨论与实训教学均在模拟病房内进行。本文中所设计的模拟情景为:患者男,65岁,经心电图、头颅CT等检查确诊为脑梗死,由专科医师实施处理后,相关症状已得到缓解,之后被送入普通病房(神经内科);教学活动:护理人员可选择神经内科患者、家属、护士进行扮演,模拟查房、护理诊断、护理措施、交班。预设学生行为:护士进行查房,通过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对患者实际资料进行收集,将护理诊断提出,并根据患者和家属实际需求,给予相应护理措施,且于交班时进行交班流程。设计意图:对护理人员交接班流程、沟通技巧、处理医嘱流程、护理诊断、实施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考察。(3)实施教学:①分组:将60名护理人员分为3组,每组20名;再将每组中的学生分为4个小组,每组5名;大组中选取一名学生为大组长,小组中选取一名学生为小组组长。②第一次模拟:主要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在实际案例护理过程中是否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并发现学生护理操作中存在的问题[3],大组长获得案例后,再将各项任务分配至各小组,之后根据案例的要求进行护士、患者等的角色扮演,并且在模拟教学过程中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充分到扮演不同角色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同时各个小组成员在其余小组模拟过程中,针对其余小组人员的优点、缺点进行总结与记录,同时教师记录好各个小组成员表现不足地方。③模拟实训情景回顾与总结:学生完成模拟实训后,情景回顾录像中的内容,组内进行相关讨论,首先指出各组之间的优点和缺点,根据模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使学生在模拟实训中得到收获,同时老师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针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给予相关回答,对模拟实训中的具体表现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4]。各个小组分析整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于课后反复练习和改进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增强自身专业能力。④第二次模拟实训:模拟实训情景回顾与总结1周后,进行第二次模拟实训,此次实训的目的在于考察学生上次实训中存在的问题是否被改善,强化学生专业知识,增强学生护理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5]。本次实训中学生就上次实训内容再一次进行模拟演练,并进行讨论。

1.3 教学效果评价 教师通过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情景演练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该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交接班流程、沟通技巧、处理医嘱流程、职业防护等4个方面[6],每方面的内容包括10小项,每小项各1分,每方面10分,总分40分,分数越高表示情景演练教学法的效果越好,此方面主要对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情况进行考察。同时根据教师自制的问卷?{查表判断学生对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评价,共8项内容,赞同画“√”,不赞同画“×”[7]。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法前后理论知识情况比较 施情景模拟教学法前60名护理人员理论知识考核平均成绩为(21.1±3.2)分,高于实施后的(38.1±1.2)分,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法前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304,P=0.0000)。

2.2 护理人员对情景模拟教学法效果的评价 在60名护理人员针对情景模拟教学法效果的问卷调查中,51名(85.00%)认为情景模拟教学法可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57名(95.00%)认为其可增加自身对战胜临床工作的信心,56名(93.33%)喜欢该教学方式,54名(90.00%)认为在职培训效果被提升,58名(96.67%)认为模拟培训优于单纯讲座教学,56名(93.33%)认为情景模拟教学法能指导临床实际工作,57名认为(95.00%)情景模拟教学法可活跃课堂氛围,54名(90.00%)认为情景模拟教学法增加了护理人员学习积极性。

3 讨论

护理学是一门技能要求极高的学科,对护理人员动手实践能力、服务精神等均有着严格要求。近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健康及法律意识的转变,人们对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护理人员可运用自身专业知识、技能解决各种问题,从而人性化、个性化等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被逐渐应用各科临床护理中[8],而实际护理工作中如发生因自身专业技能等造成的护理不当,使服务对象获得不专业的护理服务,极易引发护患纠纷,降低医院护理质量,对医院形象造成影响,因此,针对医院护理在职工作者,应用一种可达到增强护理人员护理服务专业能力的教学方案,对护理人员意义重大。为进一步规范各级护士在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三基”理论水平及护理技术、操作能力,积极配合医疗工作,提高医疗护理质量。要求各级护理人员在积极参加自学考试、外出进修学习等继续教育的基础上,做好在职培训。本院提出支持和加强护理人员参与学历教学、继续教学等措施。

本文中所探讨的情景模拟教学法是199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Etienne Wenger和Jean Lave提出的学习理论[9],教学过程中,将临床实际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在增强护理人员学习技能与知识的基础上,将知识技能运用于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在设定的情景中感受到情景的真实性,并实现真实互动,在完成情景中设定的任务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升技能,最终达到将教学目标完成的目的[10]。情境教学法是护理培训课程中常见的教学方式,根据培训主题所描述的场景和内容,创设鲜明的投影图画面,再加上生动的语言和表现力,将护理内容描绘的场景形象化,加深学习者的印象。同时,情境教学法通过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帮助学习者理解,启发思维并发展想象。情景教学法以其直观性、趣味性、生动性的特点,激发学习者参与学习的欲望,迎合了其心理特征,解决了护理培训理论与现实脱节的问题。但情景教学法过于重视语言形式、容易忽视学生交际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本文教学内容中,首先由教师确认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对教学内容做出规划,最后再实施教学,通过分组、第一次模拟、模拟实训情景回顾与总结、第二次模拟实训、教学效果评价5个步骤,完成教学规划,达到教学目标。首先对60名护理人员进行分组,以各种角色扮演的方式,对典型案例进行情景模拟,各个小组成员轮换模拟[11]。使实训人员学会换位思考,了解护士、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人员对于患者、家属护理责任心与重视性,同时各个小组仔细观看其余小组模拟效果,对其缺点和优点给予归纳总结,并且与自身模拟实训作对比,改善自身不足之处。于模拟结束后,由教师对每位小组模拟效果做出总结评价,再通过第二次相同案例的模拟,与第一次模拟做出对比,使护理人员理论实践得到进一步强化[12],也可增强护理人员自我解决实训问题的能力。最后再通过模拟实训考核的方式,对每位护理人员实训结果做出评价,让培训者感受到自身不足与进步,再具有针对性地改善自身专业能力,通过每次考核评估也增加每位护理人员对模拟实训的重视性[13-14]。通过教学可发现情景模拟教学法有以下优点:(1)激发护理人员学习激情、兴趣,调动培训者学习自主能动力;(2)可转变护理人员服务理念,提高其服务责任心,使服务对象感受到最佳服务态度;(3)有助于理论结合实践,提供护理人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有利于培养团队协作完成任务的能力。

本次研究中60例护理人员均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法,其结果显示,实施该方法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平均得分(38.1±1.2)分高于实施前的(21.1±3.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第2篇

1.1内容的选取和组织

临床护理综合技能应用课程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根据临床护理岗位对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人才所需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参考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以护理学基本技术为核心,整合、归纳和选取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成人护理、老年护理、急救及重症监护技术的重要知识点、技能点。通过设计典型临床病例,依据临床护理工作路径划分模块,采用岗位导向模式组织教学,在强化学生护理操作技能的同时,加强临床思维、人际沟通和解决临床工作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岗位的要求,提高就业竞争力和职业能力。“妊娠高血压疾病护理”是一个以病人入院到出院(经过治疗—抢救—手术前—手术—手术后护理)的时间发展为横轴划分教学模块,按病房和手术室护士(主班护士、治疗护士和责任制护士以及器械护士、巡回护士)的岗位任务为纵轴进行情景设计的典型教学案例。本案例模块划分、岗位角色和主要工作任务详见表1。

1.2教学的条件和实施

1.2.1建设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模拟化病房

模拟病房是保证教学顺利完成的基本条件。模拟病房最好能够配置智能模拟人,利用模拟病房的空间、布局和设施,通过模拟护理工作情景,引导学生遵循护理程序,练习各种操作技能,观察病人治疗效果和病情转归,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从而达到综合实训的目的。

1.2.2教学过程

(1)分配任务:以每班50人为例,10人为一组,共分5组,每组承担1个模块的工作任务。各组的角色任务包括编剧(写脚本)、导演(安排角色和排练)、剧务(物品准备)、病人、家属、医生、主班护士、责任护士、治疗护士等。每组选出1位组长,并配备一位指导教师。(2)资料准备:教师课前及时下发病例、相关模块材料及任务要求。学生按要求积极准备,并通过网络、图书、见习等方式解决问题、收集材料。(3)课前排练:按照模块任务和要求,各组组长组织编写脚本、分配角色、准备物品、进行排练。(4)小组展示:每个模块的情景教学均安排在模拟病房/手术室进行。每个模块平均4学时,前2学时全班集中进行小组成果展示,授课教师和其他学生观摩。(5)课堂讨论:小组组长对整个准备工作和演示过程进行说明和自评,再由教师和其他各组学生进行点评,点评内容包括学习态度、仪表着装、沟通交流、团队合作、应变能力及人文理念等方面,最后任课教师就本模块及拓展内容进行提问和总结。(6)分组练习:在展示、点评、讨论和总结后,全班学生5人为一组,分为10小组进行练习,参与本模块展示的10位学生,分别进入各小组进行指导。(7)总结汇报:每个模块教学任务完成后,学生上交实训报告,教师进行教学总结,所有文字材料交教研室存档。

1.3考核方法和形式

全部模块完成后,进入考核阶段。学生以小组(5人)为单位进行综合实训项目考核。考核前一天抽取病例,每班考核安排4学时,每组平均20分钟。考核分数按照理论提问,单项操作技能,医疗文件处理,综合职业素质(包括仪表着装、服务态度、沟通能力、临床思维、健康宣教、团队合作、应变能力及人文理念等方面)的权重进行计算。

2特色与创新

临床护理综合技能应用课程的病例设计独特,教学组织形式新颖。为全面锻炼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际工作能力发挥了以下积极作用。(1)依据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经过治疗—抢救—手术前—手术—手术后护理的过程划分教学模块,与护士真实的工作路径结合,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为学生以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奠定了基础。(2)按照病房/手术室护理岗位工作任务设计教学情景,是行动导向高职教育模式在课程中的体现,通过对学科体系的解构和行动体系的重构,提高了实训教学的时效性和完整性。(3)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组织情景教学和进行综合技能考核,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合作性,对锻炼他们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原有知识构建新的知识网络以及提高职业能力和素养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3结语

第3篇

[关键词] 护理解剖学; 设计; 教学体系; 研究; 实验课程

[中图分类号] R322-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285-01

Research and Design on Experiment Course and Teaching System of Nursing Anatomy

Wu Long1 Zhang Zhigui1Li Liying1Gao Jinsong2*

(1 Lesh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eshan, Sichuan 6140002Changsha Medical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219)

[Abstract] Based on its characterizes and target, the content of nursing anatomy course was discussed and the arrangement and measurement method of experiment course and teaching system of nursing anatomy were investigated. In practice it is proved to be an effective way.

[Keywords] Nursing Anatomy; Design; Teaching system; Research; Experiment course

1 课程性质与任务 护用解剖是高等护理职业教育的专业核心课程,集基础性、应用性、实践性于一体。为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综合能力、学习后续课程以及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在内容选择上,兼顾护士执业证书考试的需要,以实现双证融合。该课程目标是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描绘出器官的位置、形态、毗邻,并了解其功能。能够对护理技能操作相关的血管、神经准确定位。合理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为正确操作奠定解剖基础。

2 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对于这门专业核心课程,各大专院校的相关教师对护理解剖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教程的内容结构、实施的手段、方法、模式等在进行着不断地摸索与探讨。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通过理论和实验的学习掌握人体的正常形态结构及注射应用解剖、穿刺应用解剖、引流应用解剖、插管应用解剖、急救应用解剖的相关知识。其中,理论课程58学时: 1)绪论:2学时;2)基本组织:6学时;3)运动系统:8学时;4)内脏:12学时;5)脉管系统:8学时;6)内分泌系统:2学时;7)感觉器官:4学时;8)神经系统:14学时; 9)胚胎学总论:2学时。

3 实训课程 实训内容涵盖基础护理解剖、应用解剖两个层次。

3.1 基础护理解剖实训 22学时,包括基本组织、运动系统、内脏、脉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实验目的:掌握人体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人体重要器官的位置、形态、微细结构特点和重要毗邻关系及其功能关系。

3.2 应用解剖实训 18学时,包括肌肉注射术、浅静脉穿刺术、股静脉及股动脉穿刺术、颈内静脉及颈动脉穿刺术、锁骨下动脉、静脉穿刺术、心肺复苏术、腹部的应用解剖、腹腔引流术、会的应用解剖。实训目的:掌握各种注射、穿刺、引流、插管、急救的解剖学应用知识。

4 实训教材 自编教材《护理解剖实训教程》。内容包括两部分:

4.1 基础护理解剖实训概述 实验一:基本组织实训;实验二:运动系统实训;实验三:内脏实训;实验四:脉管系统实训;实验五:内分泌系统实训;实验六:感觉器官实训;实验七:神经系统实训。

4.2 护理应用解剖实训概述 实验一:脉管系统注射、穿刺实训;实验二:肌肉注射实训;实验二:心肺复苏术实训;实验三:腹部应用解剖实训;实验四:会应用解剖实训。

5 方案实施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教师讲解、学生预习、实训和考核的环节。要求学生预习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中的思考题,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合理解决,学生完成实验后,总结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现象。充分利用多媒体电子教案于实验教学中,它将护理解剖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内容及要求、注意事项等直观地、动态地展示给学生。

6 课程考核 实训课程不仅体现对人体基本结构的掌握能力,同时要体现护理解剖临床应用实践能力,因此课程的考核分为:

6.1 基础护理解剖实训测试

6.1.1 实训报告 包括实训目的、实训步骤、实训内容、实训结果(绘图、填图)等。

6.1.2通过自制基础护理解剖多媒体标本测试软件测试学生实践能力。

6.2 护理应用解剖实训测试 通过选取20个标本测试题,测试学生识别标本能力。

实训成绩依据每次完成实验的情况、实验报告的优劣给出一个成绩,所有实验成绩汇总核算占60%,多媒体考试占20%、标本考试成绩占20%。

参考文献

[1] 井西学,王金民,等.基于医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医学教育[J].基础医学教育,2002,4(3).

[2] 谭立文,李震强.解剖学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组建[J].解剖学杂志,2003,26(2).

[3] 刘树伟,姜启海,等.建立现代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教育,2003,(1).

第4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模式;新入职护士;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042-02

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是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为目标,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种面向临床输送所需的技术型人才。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普遍采用“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1]的新培训模式改革要求更加注重新入职护士技能操作能力的培养。笔者长期从事老年科临床护理教学,在“五步训练法”[2]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翻转课堂实训模式”运用于老年科新入职护士技能操作实训,在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护士综合技能成绩、降低病人的护理并发症的同时,有效地提高和保证老年患者护理质量。现将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培训对象。将我院2015年5月―2106年8月在老年科轮转的新入职护士60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30人)、对照组(30人)。其中每组本科毕业生10名,专科毕业生20名,年龄18―23岁,两组护士年龄、学历、一般情况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护士均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带教教师使用统一的技术操作规范进行培训。筛选标准:(1)通过医院统一招聘考试录取的应届护理本科、专科毕业生;(2)自愿报名参加本次研究,并且可以保证培训时间;(3)了解本次培训的目的和意义。

2.教学方法。选取2014―2016年护理专业老年科轮转的新入职护士6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人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30人运用“五步训练法”实训模式教学方法。护士规培实训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新入职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护理综合技能成绩,老年患者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

3.五步培训方法。(1)带教教师演示并分解步骤找原理。(2)新入职护士分组练习,带教教师再给予辅导。(3)护士操作展示,全程给予摄像。(4)视频回放、分组讨论。(5)优化护理操作内容。

4.翻转课堂教学。(1)创建教学课程。明确新入职护士必须掌握的项目目标及视频最终需要表现的内容,收集和创建视频、文档或“PPT+音频”,提出教学重点、难点或其他知识点转化为问题。(2)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准备:应用QQ空间,教学师生互为空间好友,教师提前一周将本次课程的操作视频或幻灯片通过QQ空间以作业的形式到QQ空间,让新入职护士做好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分析。新入职护士课前准备:课前护士对QQ空间相关教学视频认真学习,仿真练习护理技能操作,将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馈至师生QQ空间。(3)课堂内化。在课堂上,首先针对收集到的问题,教师给予有效集体辅导,针对少数问题给予个性化指导;其次,对现场护理技能操作练习过程进行互评与纠错;最后,通过护士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护理技能知识的吸收内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4)评价与反馈。针对新入职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护理综合技能成绩、老年患者护理并发症发生率三方面进行评价。(5)不断总结、反思,优化翻转课堂教学方案。

5.评价方法。(1)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价工具:护理教育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2)教学成绩评价;(3)临床实践评价。

6.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以X2检验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当P

二、结果(表1―表3)

三、讨论

1.护理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培养应用型的人才。护理目前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新入职护士规范培训是医学院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护士终生教育的承前(医学院校基本教育)启后(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地位,是临床护理专家形成过程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及时完善教学模式,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型护理人才。

2.翻转课堂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协作性、创新能力和凝聚力。与“五步训练法”实训模式相比较,翻转课堂实训教学便于新入职护士个性化学习,可以自主安排时间,提前观看教学视频或事后补课;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贯彻教学全过程,有利于调动护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临床技能的兴趣;在师生和护士之间的互动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护士的观察分析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翻转课堂为护理实训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为解决新入职护士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差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

3.通过运用翻转课堂实训教学模式对老年病科新入职护士开展的规范化培训,并对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护理综合技能成绩、老年患者护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进行分析,实训课程中的教学效果和护士学习能力情况的变化已得到验证,值得临床护理的进一步研究。今后可在此次探索的基础上,继续完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争取在全院范围内的实训教学中得到推广应用,不断总结、反思,优化翻转课堂教学方案,优化开发翻转课堂教学课程。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 工作过程 典型工作任务 职业标准 实训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Nursing Professional Facility-based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Based on Work Process and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ENG Yongjun

(Xilingol Vocational College, Xilingol, Inner Mongolia 026000)

Abstract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nursing care work is to improve the work process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this paper, the actual hospital, professional nursing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the professional standards based on work carried out to explore the facility, implement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work process; typical task; professional standard;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

教育部[2006]16号文件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在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这一系统工程中,实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施成为一个核心的问题。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实训课程,是突显职业教育特色的突破口。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提高毕业生工作适应能力,我们在护理专业的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中,开展了基于工作过程与职业标准融通的实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现总结如下。

1 护理工作岗位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卫生部统计资料表明,2009年我国卫生人员总量已达778万人,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1.39人。我国《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卫人发〔2011〕15号]中提出,注册护士要从1.39/每千人增加到,2.07/每千人(2015年)、3.14/每千人(2020年),到2015年,注册护士达到286万人,到2020年,注册护士达到445万人。在措施中提出大力培养与培训护理等紧缺专门人才,合理扩大紧缺专门人才的医学教育规模,落实国家关于护士配备的相关标准,并作为医院评价的重要指标,加强专科护士和社区护士培养,有助于改变我国医护比例失调的现状,并有助于缓解护理人力短缺的问题,缩小同国际水平的差距。而陈旧的课程设置、单一的教学模式、双师型教师的匮乏等,已不适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无疑给高职护理教育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存在新入行的大中专毕业生专业感情不深,普遍缺乏钻研精神和团结协作态度,跳槽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年轻护理人员。

从调查结果分析得到的启发之一是护理行业依然缺乏大量的技能型专业人才,特别是在当前“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形势,人才需求将出现一个高峰;二是人才培养不仅要注重专业,而且要注重人文、品德、思想等方面的综合培养;三是医院渴望毕业生能马上上岗,因此要进行实训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与临床第一线接轨;四是必须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道路,将护理工作过程与相应的职业标准渗入到护理专业实训课程体系中。

2 开发基于工作过程与职业标准融通的护理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关注的是工作能力的获得,工作能力来源于工作过程并依附于工作过程,护理人员只有理解了工作过程,具备对工作过程进行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才可能完成工作任务。但是,目前护理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建设过于注重结果形式,忽视过程建设,缺乏足够的调研、设计过程,在课程设置方面,还是没有突破传统的学科框架,尤其是在课程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过程的相关度低,实训项目不能体现临床实际工作情境等问题。因此,应努力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格局。通过基于工作过程对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进行慎密的分析,界定职业岗位所必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行为规范,并在课程结构中体现职业资格标准,在课程层面融合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①

3 基于工作过程与职业标准融通的护理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开发思路

3.1 工作过程与典型岗位群分析

第6篇

关键词:健康评估;护理专业;教学设计

近年来,随着现代护理学的迅速发展,健康评估课程逐渐成为现代护理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护理实践中,护士必须具备健康评估的知识和技能。健康评估的基本概念多,医学术语多,专业性强,高职学生基础医学知识不牢固,对护理工作缺乏感性认识,直接影响了学习效果。近年来,学生反映学习难度大,容易失去兴趣。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笔者对健康评估课程进行了课程设计。

一、课程定位

健康评估是护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培养高等护理人才的必修课之一,是连接护理学基础课程与临床专业课程的桥梁课,也是护士资格证考试的主要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好临床专业课起到支撑作用。本课程开设于第二学年第三学期,共76学时。

二、教学内容

以护理岗位需求为导向,结合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突出高职护生的技能操作。健康评估课程共安排76学时,理论52学时,实训24学时。健康评估是系统地、连续地收集健康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以确定护理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一门学科[1]。在教学内容选择上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根据临床需要、生源特点、医学前沿知识和护理专业特点等方面合理筛选和认真优化教学内容[2]。健康评估中身体评估和症状评估是重点内容,同时结合护理特色,突出护理特点,减少身体评估中过多精细的体格检查的课时,如简化各种心脏杂音的听取,简化众多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注重护理特色的培养,如身体评估中脉搏短绌的测量方法,心电图检查的操作方法的实训内容,增加实验室检查中标本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三、教学资源

由于课程的特殊性,从事健康评估教学的均是来自于临床的医生,临床专业教师在培养学生临床护理思维方面存在一定缺陷,但护理专业教师又不擅长身体评估。因此,需要通过培训和岗位实习的方式掌握护理学基础知识,加深健康评估与基础护理学之间的课程融合。实训课教学中在积极应用电子标准化病人的同时,还要建立网络学习空间及部分微课,实现在线学习和课下互动。

四、教学方法

随着病例分析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比例的日益增大,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案例教学法,注重将病例导入课堂,解析训练。基于健康评估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可以采用归纳总结教学法,如症状评估疼痛中讲解了急性胆囊炎疼痛的特点,在恶心呕吐中讲解了急性胆囊炎恶心呕吐的特点,而在身体评估中再次讲解了急性胆囊炎的腹部评估。在课堂中适时的采用归纳总结法帮助护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疾病的症状体征。此外,健康评估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可以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在症状评估和身体评估讲授结束后,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景,由学生分组自行设计情景模拟病例,分角色完成该疾病应有的症状体征和护理评估。

五、评价方法

课程考核结合生源特点,遵循全程化、多样化的原则,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末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过程性考核包括职业素养考核和技能考核。其中职业素养考核(平时考勤和作业情况)占20%,技能考核在以往实训课考勤和实训报告情况的基础上,增设心电图检查、身体评估综合考核项目,共占30%;终末性考核以理论考试形式为主,成绩占50%,考试内容和形式要紧扣护士执业资格证考试大纲。综上所述,在教学活动实施前,认真合理地对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实训课中应用标准化病人,使学生模拟真实临床情景,有利于缩短学生进入临床的适应期;课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设计病例,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

作者:王利平 王静娴 齐亚莉 单位: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医学护理应用;多媒体;安全意识

行动导向教学自国外引入,在国内多个方面被广泛应用。护理专业教学中教师利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来确定共同学习目标,合理规划教学课程,并通过多媒体等工具模拟实际情景,设计教学环节、课堂考核,引导学生学习,提升学生的医学护理专业知识。

1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模式

参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和通过教学者不断探索与临床护理者的经验总结,发现实践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也更符合当代社会教学需求。何为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呢?行动导向教学是在以自我为导向学习环境中应运而生,结合实践和理论,在教学内容上以职业实践模拟作为导向,在组织形式上以临床项目护理任务作为导向,通过多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构建综合性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发挥学生主体的地位,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临床护理理论知识,达到高质量,高效率教学效果。传统模式医护教学过程偏向授课,听课,总结课后心得,学生的医护理论知识很强,却不会灵活运用。如:在护理过程中反复的询问病人问题或者不耐烦病人的描述,依照理论来理解病人的感受,并作出判断。然而行动导向教学内容结合了理论与实际,使得课程立体和丰富。如:教学环境中教学团队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进行情景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模拟环境总结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设置评分体系。评分体系包含倾听病人的诉求环节、是否执行医嘱、配发药物是否准确、用药注意事项、输液等专业事项环节,医患关系环节进行打分,并纳入其学习成绩中,培养医学护理专业习惯。经过分组后的分组后的成员,在组长带领下分别扮演护理人员、病人、家属,尽可能的还原现实,病人有条理或者无条理描述自己的感受,护理者在其描述中找到可用信息,给予病人认可或者不认可的解决方法以及安抚病人情绪,家属对于护理者专业素养的认可或者不认可等会出现的现实问题中学会灵活变通,处理三者间微妙的关系,不断丰富临床护理经验。

2利用教学资源,合理规划课程

医学护理教学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此,既要参照传统教学模式又要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方式,通过资源的共享和引导,合理规划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注重实践与理论的有效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和教的统一。在理论课程上,因为学生各自学习背景和教学资源整合存在差异,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设计理论课程,寻找最新和高学府护理教学视频,推荐学生观看或者在课堂中一起分享,共同讨论心得。学生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不断的梳理和完善医学护理专业的理论知识,将网络资源和课堂知识融会贯通,完善医护理论知识体系。在哲学有一句: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可以看出,理论和实践互通有无,理论知识积累越丰富,知识体系越完整,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身知识的不足,以达到快速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与丰富临床经验的目的。不少医护专业学校都会建立实训基地,设立实训课程,学生可通过实训课程设计的不同科目,例如:正确执行医嘱,友好的叫醒病人,输液时正确插管和拔管,以及如何让病人配合护理过程中的量体温,吃药等环节进行针对性训练。教师在设计实训课程环节时根据不同的项目设计分数,设立考评制度。引导学生参与实践环节,丰富临床护理知识,灵活处理医患微妙关系,提升综合能力。在实训中通过角色的扮演,病房巡房,设计每天日常工作图等,设计岗前培训式的技能教学为主线,按照课程规划和步骤有效的学习,从中获取护理专业知识,巩固医护基础知识的基础,并培训学生的应变能力,积累临床护理经验,和谐处理医患关系,做到专业护理。

3加强教育疏导,提升专业素养

一支优秀的医护队伍不仅需要自身有专业的护理知识,更应该在工作中学会保护自己,才能更好的帮助病人。通过OSCE数据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因为生活环境简单,工作经历存在不足,满怀着一腔热血和无畏参与临床护理,却很难预知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和隐患,在护理过程中不懂变通,遭受到很大的打击,败在了医护关系中,使得自身也陷入麻烦中。在教学中根据设定的目标和专业标准,设计保护自身和法律意识培养。例如,教师可以将新闻中经常出现的医患,例如:不信任,打人,病房无法安静等问题通过视频分享,通过设计情景环节,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如果自身遇到了视频中所出现的问题,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和处理医患关系。通过实训课和环境的模拟,不断探索临床护理知识,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而不是生搬硬套,更好的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提高学生临床护理的沟通能力,提高医护专业素质。

4结语

行为导向教学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从中会发现效果也是显著的。因为针对于不同阅历的差异,教师利用行动导向教学规划中结合学生的医护学理论转而又知识和实践课程相互配合,提高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专业能力帮助病人,做一个优秀的医护者。

参考文献:

[1]宋丽红.阶段式自我导向学习模式在低年资护士集中技术培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2):68-69.

[2]曹梅娟.基于自我导向学习的开放式护理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2.27(3):51-52.

[3]吕月桂.以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5).69-70.

第8篇

标准化患者(standardized Patient,SP) 又称模拟患者,就是经过培训,能够稳定、逼真地模拟临床情况的人,具有模拟患者、考核者、指导者职能的正常人或患者[1]。SP教学自 20世纪 70 年代在在国外医学教学中早已开展应用, 国内也开始有多数院校将SP运用于医学教学和考核中[2、3]。基础护理学实训课程是护理专业教学的基础和核心,是连接临床的桥梁课程。我校在本科护理学生基础护理学实训课程中开展以学生作为标准化患者(students standardized Patient,SSP )教学,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14级护理本科学生7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61人,男生9人。按学号将学生编号,根据随机字母表,将70名学生按学号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 35 名,男3名,女32名;对照组35名,其中男4名,女 31名。两组学生年龄、性别、学习成绩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使用传统的实训教学方法对两组学生进行备用铺床和无菌技术教学,教学结束后对比 2 次操作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实验组

1.2.1.1标准化患者选取和培训 从13级护理本科学生(已经学习护理学基础)中选取7人,他们愿意参加SP培训,有一定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操作和理论成绩优秀的学生。本研究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选取《基础护理学》课程中部分章节的实验内容编制剧本,包括卧床患者更换床单,口腔护理、青霉素皮试、肌肉注射和静脉输液。请临床护理专家和指导老师共同制定和修改。在开课前这7名SSP与授课老师在一起接受SP的培训,让学生接触标准化患者的培训,培训时间为2w。培训内容包括5个方面:SP的概述、剧本的解读、角色培训、临床观摩、实习演练。

1.2.1.2 SSP教学的实施 每个项目实训教学前1w, 组织讲课教师与SSP共同备课,授课教师与SSP根据实训项目教学剧本演示该实验项目,其他指导老师和SSP对其演示进行纠正和补充。上课前把实验组分为5个小组,每组7人。授课教师与1名SSP配合演示实训内容并进行讲解,然后每组分配1名SSP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最后教师、学生和SSP一起总结点评。

1.2.2对照组 采用传统实训教学法,分为5个小组,每组7人,老师示教讲解-学生练习-学生回示教,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1.3评价

1.3.1实训技能考核 实训教学结束后进行技能考核,监考老师统一培训统一考核标准,并统一使用《基础护理学操作考试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1.3.2标准化患者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自行设计并由专家审阅。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法进行调查。问卷包括7个条目,每个条目有赞成和不赞成2 项。共发放问卷35份,回收35份,有效率 100%。

1.4统计学方法 对资料检查核对后,将数据输入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

2.1两组学生技能考试成绩比较 见表1。

2.2 35名实验组学生对SSP教学效果的评价 见表2。

3 讨论

3.1 SSP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 本研究显示,与传统的教学相比,SSP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表2)。这与胡增青[4]和Yoo[5]的研究相一致。医学院校生源增多,临床资源不足和患者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如何能让学生准确掌握操作技能,是医学院校面临的棘手问题。传统的技能教学是让学生机械的反复练习,学生没有主动思考的愿望,学生并不深入了解操作的目的,比如不同年龄病情的患者,护士应该怎样调节滴速;青霉素皮试后护士应该给患者告知哪些注意事项等。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传统课堂学生面对的模具或是模型人,不能对学生的操作做出反应,限制学生的思维和操作。SP教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接近真实的模拟环境,能表现出患者的一些症状体征,学生能与SP进行互动和沟通,促进学生思考,对自己的操作进行反思,加深记忆。传统教学操作练习时,老师是主要的指导与纠正者,由于学生人数多,老师很难纠正每个同学的操作。SSP作为指导者,与教师一起指导学生,使学生的操作更准确。

3.2 SSP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社会的进步与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对护士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有娴熟的技能时也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88.57%的学生认为SSP教学可以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这与闻彩芬[6]和李沛霖等[7]的研究相一致。在进行SP教学过程中,学生想要完成操作,需要跟SP有良好的沟通,如核对患者,静脉穿刺没有一针见血,口腔有溃疡的患者因为疼痛不愿意去做口腔护理等临床问题出现,学生要运用综合所学的知识向患者解释、安慰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尊重患者,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做操作增加爱伤的观念,提升对患者的人文关怀。通过SSP教学,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机会与患者交流,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得到提高,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3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88.57%学生认为SSP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80%的学生提高了主动学习的能力。SSP教学让学生和患者有交流,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临床中,避免了枯燥的练习,促进主动学生的学习。

第9篇

关键词:技能应用型;实训基地;实训师

DOI:10.19354/ki.42-1616/f.2016.17.97

职业学院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重实践、重实训是其人才培养的特色。因此,职业学院在加强教育主客体自身职业能力素养建设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大实训环节的质量建设。因此,护理类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积极加强教育者的实践操作能力建设,打造一支精干、高校的实训师队伍建设并使之专业化;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护理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学生实训环节和规模,以便更好地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

一、发展护理实训基地的意义

“护理实训基地是系统、规范的模拟实际岗位群进行护理基本技能操作训练的场所。基地的基本功能是保证学生进行基础性规范性和通用性的技能训练和专业理论学习”[1],它目的是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操作的转化,模拟现实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的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学习、研究和发展,实现人才培养的精准化和市场化,加强与行业之间的对接,提升学生主体的职业能力和职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进行学生护理课程理论授课和实训进行修改完善,努力形成护理课程体系设计、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实训基地建设同市场需求相结合的动态平衡体系,进而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建设。

二、加强和创新护理实训基地“合作”建设

(一)“学校+医院”共建实训基地。“学校+医院”共建护理实训基地是护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合作模式[2]。学院与医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学院承担相关的课程设计,制定人才培养计划,规范和加强实训课程改革;医院承担实训基地建设,承担部分实训课程建设与培训,帮助和引导专业建设和授课课程改革。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双方根据责、权、利原则,一方面学院积极利用合作优势,将医院护理实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编入学生具体的实训过程中,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反复实训,切实提高学生职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医院利用合作,加强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开展科研、培训和人才订单式培养。

(二)“政府+学校”共建实训基地。“政府+学校”共建实训基地是护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合作模式。对于职业学院而言,地方财政承担持续投入机制非常必要。护理实训基地也需要政府财政的支持,护理实训基地建成后,政府可以共享型实训基地,可以利用实训基地开展职业资格认定和行业内考试等工作。就学校而言,一方面利用财政支持确保实训基地有效运转和扩大实训基地建设规模,另一方面利用一些资格认定扩大护理专业在同行乃至社会的认可度。

(三)“学校+企业” 共建实训基地。当前,学校、学生和社会面临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成为当前高校重要内容之一,“学校+企业”模式成为必然趋势之一。当前,民办医院、社区医院的高度发展迫切需要一批又一批的护理实践能力强、操作规范的专业性护理人才。学校和企业可以开展合作模式,由企业出资建立实训基地,学院根据企业要求开展课程设计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实训课程比例,必要时可以开展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学院可以利用学院影响力和先进设备优先对合作企业开放, 赢得企业持久的合作与支持;与此同时,可以开展其他企业相关的培训,拓宽自身发展的市场覆盖面。

三、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实训基地的科学管理水平

(一)加强实训师队伍建设。(1)解决实训师的职称和发展问题。目前,很多高校将实训师定位为教辅或实验专职人员,这一方面造成很难解决实训师的编制问题,另一方面造成实训师职称发展问题。我们应将实训师属于教师序列,将实训课程纳入到教师职称认定条件中,实训师应走教师职称序列。(2)加大“一线”教师兼职力度。从临床一线选聘技术精湛、有一定理论基础的护理人员,采用分期、分类和定期等方式进行专业培训,将一线问题反映到培训过程中,师生共同讨论和研究解决一线问题,让学生们在反复操练中提高自身行业水平。(3)加大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

(二)加强实训基地顶层制度建设。首先,学校建立统一的行政领导部门,系部建立实训管理中心,中心在业务上接受行政领导部门指导。其次,实施目标和管理标准化。培养高质量人才是学校发展目标,标准化管理是保证学校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实训基地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基地实际情况,制定实训基地人才培养的运行流程和学生学习培训、实训的计划。第三,健全实训管理操作制度。基于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 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培训内容,满足社会和学生成才需求。第四,借鉴和引入行业内优秀的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在基地的日常管理和建设中,根据护理行业工作特性,引入行业内优秀的管理体制,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定实训基地操作流程和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以便让学生逐步了解和熟悉行业的工作环境和竞争环境,提高学生由模拟到真实工作场景的适应能力。进而在未来择业中占有一席之地。第五,“实训操作和管理制度人手一册”。基地建设和规章管理除了上墙之外,还必须人手一册,因此,,在加强日常教育的同时需将实训操作和管理制度印刷成册发至每一个人,以便及时、准确了解实训操作和管理相关规范。

(三)建立实训的三级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基于仿真工作环境下的护理师训工作和基地建设,旨在为基础培养考查学生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以科目为导向的三级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三级考核侧重点不同,考核内容也不同,但都以仿真工作环境为背景设置的,都侧重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向实践迁移的能力。(1)第一级训练主要考核学生单个项目的实训,逐项考核,了解每个学生的薄弱点,加强单科的实训频率,反复操作直至操作规范熟练。这一方面促进学生实训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激励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学期末按照一定的标准给每个学生该课程成绩,有条件的可以将其作为单独成绩存在。(2)第二级训练主要考核学生综合实训能力。学校在实习上岗前集中安排时间进行学生综合成绩考核,通过模拟现实环境进行各目实训以及突发应急情况处理,强化综合能力,提高应变处理能力,综合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临床实习,不合格者再次实训。一方面能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也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需要。(3)第三级训练主要是提拔性考核。在学生毕业前1-2个月,学生专业实训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有了大幅提高,在这一阶段主要考核学生职场相关知识的提拔性考核。重点对学生职业综合素养、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核。

(四)建立产学研合作式的实训基地建设。产学研合作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趋势,建立产学研合作的护理实训基地是护理专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产学研合作的核心是“学校+医院”和“校企”合作,立足于护理技能应用人才培养,重实践,促就业,着力打造高质量的护理人才。探索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实训基地管理体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一方面可引进临床一线护理行业人员进行实训指导,参与实训课程体系的修改和完善,另一方面可引进社会著名团体如社区医院等优秀力量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如充分调研该行业市场需求,制定培养计划。(2)在基地建设中引进企业资金支持,当前伴随着高等学院的改革发展,“校企”合作引燃成为趋势,学院可以引进资金参与基地建设,承担一些社会、企业等方面的培训,在改革发展中提升自身行业能力和知名度。(3)实训基地制度和管理体系的建设可以采用医院或企业的管理模式,不断修改和完善基地建设和培训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考核体系。重引导,促实践,必要时可以采取项目化管理模式,不断促使学生明确学习技能的重要性和驱动性。

结语:基于“护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护理实训基地建设必须着眼于重实践、引潮流、促发展的高度,多渠道、多方位开展基地建设。在实训培养体系上,不断创新培养模式,引进行业优秀人员参与培训体系的修改和完善,不断提升学生实训的水平和实训项目的现实性,进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未来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第10篇

首先规划实践教学环节:制定符合护理专业特色的《内科护理学》实验大纲及实习指导手册。

建议内科护理学开课初,增设内科护理技能兴趣课(如模拟典型患者的护理等)。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护生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根本,突出护理职业特点,确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调整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设置比例,注重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形成系统、完整、规范化的实训基地,实行紧密、连续、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实施理论-实践教学全程衔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采用“边理论、边实践”全新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实践教学全过程的监控,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践教育方面,以“一主线、五步骤、两对接、社区延伸”的实践教学特色。以“一主线”:以培养学生职业技术应用为主线;“五步骤”:以预见习、校内实验、校内综合实训、医院见习、毕业临床实习来加强护理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两对接”技能考核与临床护理技能操作需要对接,技能考核与护理执业资格考试对接;通过健康促进技能训练将健康知识延伸给个人、家庭、社区。

教学内容有针对性:

教学内容根据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以真实的医院工作任务需求为导向,以护生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根本,突出护理职业特点,制定了完善的实验教学大纲、实训指导教材,每个实训项目均制定了详细、规范的考核标准和操作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护理专业技能考核手册。同时,根据临床工作实际和护理工作的发展,不断以创新的科技知识为导向,动态地更新相关内容;以护理岗位的需求为中心,不断地调整理论知识的偏重并体现在实训实习之中;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经常进行专业能力的分析与分解,提出更多的具体能力要素,使实践教学更具针对性。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新的医学知识、更新新技术等实际操作用于课堂和实验,使教、学、做相结合,实际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教学内容突出课程的重点、难点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

课程重点包括:从生理、心理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及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常见病、多发人的全方位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技术。

课程难点主要包括:心电图的分析、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及其初步识别;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及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的全面护理评估、护理要点,以及专科护理操作技术。

针对课程的难点专科护理操作技术问题,采取措施如下:

基础护理技能实训 包括基础护理、健康评估能力实训。这两项技能是内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专科护理技能实训 根据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对护生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选取临床常见疾病和常用护理操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并对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治、护理进行重点教学。此外,教学内容还兼顾到护士注册考试大纲的要求,为学生顺利通过护士注册考试奠定良好的基础围绕案例设计实践教学-先启发学生讨论应采取哪些治疗、护理措施,然后教师根据临床护理工作过程进行仿真演示,学生进行模拟训练。

加强实验室建设:在保证实验器材数量的同时加速实验器材的现代化,不仅要使实验开出率达100%,而且要使实验形式具有多样性、启发性、直观性和实体感,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实验课效果。

实验及实践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达到声文图并茂,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想向力。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光盘使学生从直观上产生初步认识。使用模拟人、各种操作器械,由教师演示操作过程,利用功能齐备而先进的多功能护理人员和高级急救训练组合,让学生进行灵活多样的护理实践操作。

加强课堂实践活动:每一系统疾病理论讲授后,均根据临床典型病历组织同学进行病历讨论和制订护理计划,并完成护理计划的书写上交,教师批改后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反馈。

改革考试方法和内容:实践考试占总成绩的20%。

在配有阶梯椅、黑板、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仿真专科护理实训室内,按临床护理工作过程进行专科护理演示教学及训练,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的目的。

见习临床护理工作:引导学生利用假期到医院熟悉临床环境。组织学生课间见习,或集中见习。早期接触临床:在《内科护理学》课程进行中见习常见内科疾病的护理,改变以往课程结束后下临床造成理论与临床脱节,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为护理综合实验提供依据。

开设护理综合实验 学完专业课及临床见习后,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临床情景,组员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模拟临床真实的诊治、护理过程。根据每组学生综合应用临床知识、操作能力及判断能力情况,以小组为单位计分。

实习临床护理工作将课堂知识与临床真实护理工作接轨充分发挥实习医院的实习基地作用:加强与实训基地交流,配合校内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临床见习和实习的机会。

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时,加强临床的带教指导,进一步规范提高实践技能。让学生在临床真实的环境、条件下得到真实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为迅速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第11篇

关键词:中职护理专业;实训室;建设方案;实施效果

注:本文是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 项目名称:构建中职护理专业实训信息资源学习平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研究

引言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护理措施及生物制药日新月异。护理临床实训教材的编写滞后于护理技术发展。受限于教学计划内课时的不足,教师仅能够将护理技术理论讲授完毕,但没有充足的时间保障学生的实训操作练习。同时,中职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课堂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及相应的教学资源库进行课外学习。因此,如何改变护理专业学生的对新技能,新护理措施的学习方式,成为我国中职卫生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我校是一个由护理专业为主的卫生学校,学校2008年在所有理论教室里建设多媒体教学设备,大大改善了学校教学条件。信息技术的使用为教学方式的改变营造了学习环境,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了,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提高了。护理专业教师在理论教学上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在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容量,取得了良好的理论教学效果。但在护理专业实训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护理专业是个技能型专业,学生入学基础素质较差,仅依靠教学计划内的实训课时不足以让学生达到临床教学要求的目标。护理实训室课余时间开放又受限于临床实训教师不足,不能全天候开放。因此,通过计算机系统构建护理实训操作自主学习平台成为卫生类学校的迫切需要。

一、实训室建设在中职学校教学中的作用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不断创新的时代,学校实训室是教学科研的基地,是中职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职教育的迅速发展, 实训室已成为现代中专中培养动手能力、实现创新教育的平台。实训室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不可替代。中职职业教育作为中职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 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中职职业教育一个最显著的特征, 就是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快速适应岗位的能力。中职职业学校实训室是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第一场所, 是学生进入本专业, 开展科学研究的第一扇门。因此中职学校只有强化实训室建设和管理, 才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1】。

二、我校中职护理专业实训室建设的目的和理念

(一)我校中职护理专业实训室建设的目的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够迅速适应岗位工作的应用型护理专业人才,大量培养专科中职护理人才迫在眉睫,而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中职护理专业实训信息资源学习平台,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该环境应能支持实现情景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也就是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为教-学-做一体化创建条件,为岗位技能培训搭建平台,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迅速的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我校中职护理专业实训室建设的理念

1、模仿真实岗位,实现教-学-做无缝对接

中职护理专业实训室的环境、场地、布局以及设备配置仿照临床真实岗位建设,达到场地实景化、技能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培训等级化等要求。

2、把握发展趋势,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

在建设过程中应及时跟踪该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补充硬件,更新软件,体现综合性、可扩展性、超前性与实用性的统一。

3、创新运行机制,体现跨专业共建共享

探索多专业联合共建综合性实训室的建设模式,充分体现优质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开放共享。

4、搭建综合平台,服务经济建设

力争将实训室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护理专业行业技能型应用型紧缺人才的培训基地,成为就业创业训练基地。

三、我校中职护理专业实训室的构建目标

(一)通过对护理临床实训信息资源学习平台功能的开发运用,同时通过网络资源的共享,能进一步更好地建设并利用好教育资源,提高护理实训操作室的利用率。通过信息与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构建研究性、自主性和协同性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

(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能够充分利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的具备较强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

(三)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具有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能力和较高信息素养的中职学生,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四)提升办学品位,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通过课题研究,使学校现代化教育设施更趋完善,形成特色,为社会培养输送一大批高素质的学生,为广西贫困山区的医疗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我校中职护理专业实训室的实施效果

(一)通过开放实训室实现了实训室的资源共享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一方面由于实训室只对本专业开设实验课程,造成实训室设备的闲置,是很大的浪费;另一方面限制了学生对实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开放实训室打破了过去传统实训室单位分割的封闭状态,实行最大范围内的资源共享,更好地将实训室的仪器设备和技术优势提供给进行实验教学、科研的实验者,适应了中职教育深化改革的要求。一些专业实训室还可为其他相近专业如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学生开设实训,增进交流,提高利用率。实践证明,进行实训室资源整合优化是提高实训室效益的有效途径。

(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就是实验实训,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通过专业实训室最大化地提供学生的实验实训时间,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各课程实验中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为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提供条件,同时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其分析、评价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使学生成为发现者和学习者,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

(三)提高了实验实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实训室建设的加强,树立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并重、协调发展的观念,确立了实验实训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实训室是从事实践教学的基地,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战场,从而改革实验实训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方法由“灌输式”向“指导式”、“启发式”、“探讨式”等转变,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展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同时充分利用局域网络、虚拟仪器、实验教学CAI 课件等辅助手段,促进仿真实验实训和实际实验实训的有机结合,降低实验实训教学的成本,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实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2】。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 5S管理模式; 护理实验; 质量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9-0149-02

5S管理是日语中以罗马拼音“S”开头的5个词: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这5个项目简称[1]。是指在生产现场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近年来 5S管理已经被广泛地推广于机关、服务业、文教、卫生等部门。笔者所在医护技能实训室于2014年2月实施5S管理模式,回顾性分析实验室管理情况,以探讨5S管理模式对护理实验室质量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学校医护技能实训中心护理基础技能实训室于2014年2-7月进行5S管理模式进行670次护理基础技能实训,同5S管理模式前670次护理基础技能实训进行比较,5S实施前后670次护理基础实训项目、内容、所用器材、用品、学生性别、学生年龄、学生来源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5S管理模式 (1)注定实施计划,明确组织分工,成立5S管理模式委员会,由护理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担任负责人,各科室领导担任委员会委员,制定整个管理模式的实施计划、相关实验室制度、奖惩机制等。(2)相关知识培训,营造5S管理氛围,对护理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人员及相关学生进行一系列培训教育,并将5S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传授给相关人员,营造5S管理模式的实施势在必行的氛围[2]。(3)树立样板。首先选择1~2个实验室作为样板,组织其他实验室管理人员及相关学生进行参观,讲解5S管理模式的优点,使广大师生能够对5S管理模式有一个感性认识,进而使之能够从心理上接受5S管理模式,以利于该管理模式的顺利推行。(4)总结分析,制定相关标准。针对本研究中护理实验室的5S管理,制定了诸如实验室现场管理标准、实验室文件记录管理标准以及实验室相关人员行为规范等,并使之常态化、制度化,以对实验室相关工作及相关人员进行约束和规范化管理[3]。(5)全面推进。全面推进5S管理模式的实施工作到全部护理实验室,5S管理模式的最终目的是改变相关人员的工作态度、增强其责任心、养成良好的工作及实验习惯,最终提高护理实验质量,因此需长期、可持续的实施。

1.2.2 重点内容

1.2.2.1 实验仪器、设备管理 (1)根据护理实验的先后顺序及使用频率将所用设备仪器进行分类管理,对长期不使用的设备仪器以红色标签标注,并归入库房;(2)对于可能使用的设备仪器以黄色标签标注,并置于使用频率不高之处;(3)对于棉签、消毒液以及弯盘等使用频率较高、使用量较大的设备仪器或器材,则置于无需移动即可取到之处,易于取放;(4)所有设备仪器均统一编号管理,标识明确,摆放固定、易于追朔,同时均进行相应等级;(5)设备仪器每次用完之后均由专人进行彻底清洗,并归于原位;(6)对室内所有设备仪器进行定期保养维护,制定相关制度,责任到人,设计相关表格,每次保养维护或维修后均填写相关表格[4]。

1.2.2.2 文件管理 (1)对相关文件资料进行整理,封存超过保存年限的记录及文件,按照时间顺序、分门类别进行固定存放,并使之易于查找;(2)文件及记录均为纸质,故需防潮、防尘、防虫处理后方可存放;(3)定期对库存文件记录进行维护修补,并制定相关制度,专人负责管理;(4)使用之后及时将文件资料归还原处,且文件资料需进出有记录,去向需明确,使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爱护文件、保护文件,以保护其完好性及可查阅性。

1.2.2.3 实验室相关人员管理 人员管理主要针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带教老师以及护理学生的自身素质进行相应的管理。首先明确组织结构,设置包括实验中心主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带教老师、实验员、学生组长在内的一整套组织架构,根据不同岗位明确责任及分工。

1.3 观察指标

观察5S管理模式实施前后实验室环境整洁情况、实验室文件完好性、实验用品、器材、设备损坏率、物品随意取放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实验室环境及文件资料

经过上述5S管理模式的实施,实施后的实验室环境整洁率、文件资料完好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实验用品、器材、设备损坏率、随意取放发生率比较

经过上述5S管理模式的实施,实施后实验室内实验设备、器材及用品损坏率及随意取放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5S管理模式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科学的管理方式,该管理模式的重点是创造高效率及整洁的工作环境,并同时提高人的素质[5]。为了提高笔者所在学校护理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以保证护理实验质量,笔者针对实施前、后6个月实验室的改变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经过上述5S管理模式的实施,护理实验室环境整洁率、文件资料完好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护理实验室内实验设备、器材及用品损坏率及随意取放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

研究结果显示,5S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护理实验室的管理水平,通过细化实验室管理的各个环节的管理内容,减少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减少实验室管理过程中不合理的流程和缓解,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整体管理素养,通过5S管理模式在护理实验室的实施,能够从实验室环境、器材、资料方面展开细化管理,从而能够提高管理水平,改善实验室环境,改善人的精进而取得较为理想的护理实验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冬祥.5S管理推行方法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

[2]范东英,谢圆.浅析5S管理对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的促进作用[J].西部中医药,2014,27(9):142-143.

[3]孙凌,曹惠芳,蒋波,等.“5S”管理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79-80.

[4]张桂姿,孙凌,王鹤,等.5S在护理单元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0):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