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7 07:45: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区学习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为进一步提高街道管理和服务社区的能力和水平,增强街道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按照区委创建学习型机关会议和方案的要求,街道积极推动学习型机关建设,在加强组织领导、提升学习理念、健全学习机制、培育学习氛围上下功夫,在前期的创建学习型机关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领导重视、提前谋划。开完区里的创建学习型机关的动员会以后,街道党委立刻行动召开街道的动员会,成立了Xx街道创建学习型机关的领导小组,沙德晗任组长,同时按照区委创建学习型机关方案的要求,制订了切实可行的《Xx街道创建学习型机关实施方案》。街道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学习型机关对“和谐街道”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机关干部的学习活动提出明确要求,建立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班子人员配合抓,机关党支部具体抓”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确保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街道班子特别注重学习理念的提升,坚持把学习摆到重要位置,与业务工作一同布置,一同检查,一同落实。要求机关党员干部要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党员领导干部坚持带头参加各类学习,带头参加实践活动,发挥表率和示范引领作用。在开展工作中我们重点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是领导示范引领。自开展此项活动以来,街道党委领导班子在自觉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分管工作,带头为机关干部、社区干部上党课;党政主要领导坚持在每周五政治学习课上结合当前重点工作和干部群众的思想热点作中心发言,班子其他领导轮流主持学习课程,结合分管工作做重点阐述,对促进干部加强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为更好的开展学习型机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是营造学习氛围,健全完善学习机制
(一)是严格学习计划。街道党委领导班子确立全街学习计划,确保班子成员学习在前、领会在前、示范在前。机关党支部定期制定干部学习计划,确定学习重点,向大家提供学习材料;各科室也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组织好本科室业务知识的学习;每位机关干部制定好个人的学习计划。使每个部门和每个党员干部学有目标、有方向、有动力。
(二)是建立和完善机关学习制度。将集中学、分散学和自学三者有机结合。街道首先将每周五下午确定为机关集中学习时间,通过采取授课学习、互相交流、观摩电教片、汇报工作等形式,集中学习政治理论、方针政策、上级文件及机关日常工作注意事项;并根据街道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调整、充实、丰富学习内容。许多同志课后都感慨地说:“学和不学大不一样,思想通了,工作的劲头更足了。”分散学习以科室业务知识为主,各科室通过确立学习计划、要点,学习交流本科室工作。街道还实行了科室培训新机关干部、社区干部的带教制,帮助新机关干部、社区干部更快进入角色。个人自学以干部每天读书学习半小时为重点,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机关干部“八小时以外”的学习,这样就保证了机关干部每周不少于7小时。
街道还利用信息化优势,通过“Xx街道和谐博客”营造学习氛围。建立机关干部《学习园地》,每个干部定期将自己的学习书籍、学习体会和调研文章在学习园地上,起到互相交流学习的目的。自开展学习活动以来,街道干部在《学习园地》上共发表各类学习体会20余篇。使学习成为机关一种经常性、制度性、自觉性的行为。
二、整合资源,丰富学习形式和内容。
一是多载体丰富学习形式。街道党委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2010年,街道准备邀请区里领导、基层老党员等专家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雷锋的生平事迹”进行学习,通过这些活动,为机关干部、社区干部深入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创造条件,不仅拓展了机关干部、社区干部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更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街道党委领导班子根据机关干部、社区干部的不同兴趣爱好,适时组织各种活动和比赛,使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有张有弛,生动活泼。机关干部、社区干部在学习型团队中持续学习,快乐工作,热情参与,创造了内部和谐,发挥了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树立了新型的柔性管理理念,增添了单位的生机和活力。
二是结合实际,确保学习活动有实效
关键词:社区居民 社区网络教育体系 设计方案
在我国,社区教育工作一直被作为民生建设的重要工作。
教育部早在2004年下发的《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高度上,充分认识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党的十七大又做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教育事业要在新的起点实现新发展和新跨越。党的十七大报告还提出,要建立以实现终身教育制度和学习化社会为主要标志的区域现代化教育体系,要“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要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实施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社区网络教育顺应时代的呼唤而产生,成为一种新型社区教育形式。将社区教育和远程教育有机结合,既是教育手段和路径的组合与搭配,又是各类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社区教育和远程教育的有机结合必将为形成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两者结合而成的社区网络教育体系的构建做些探讨。
一、社区网络教育体系构建的总体构想
社区网络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是社区居民的学习平台,因此它是社区网络教育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这就需要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来对社区网络教育教学管理系统进行设计。具体而言,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如下重要因素:
一是要考虑到社区居民年龄、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格特征、原有知识水平、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态度上的差异而产生的对新知识接受能力上的区别。
二是由于社区网络教育构建中的一切活动都在网上进行,彼此很少见面,因此应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水平,使他们能互相交流和探讨。
三是社区网络教育构建应以社区居民为主体,通过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方便的检索工具,主要采取个性化和协作化的自主学习模式,去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四是考虑到保证网络教学质量,需要对网络学习者的学习环节进行有效的过程监控和事后评价。这一要求决定了社区网络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构建应具有以下主要功能:系统应允许教师、学生和一般用户在客户端通过Internet对系统数据库进行便捷快速的访问。同时,社区网络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在总体上应体现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理念,这就要确保社区居民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通过自我组织和自主选择的方式进行有效学习,并通过顺畅的交互机制不断获得信息反馈,从而能够有效监控自我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和最终结果。
二、社区网络教育体系的构建
社区网络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可以按照自主学习的三个阶段进行设计,分别是:学习的计划准备阶段、自主学习阶段和学习评价阶段,这三个阶段构成了社区居民自主学习的整个过程。第一,网络学习计划准备阶段的设计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帮助系统(操作演示、水平测试、学习帮助、课程导航)和课程导入(课程简介、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第二,网络自主学习阶段的设计包括以下主要内容:资源点播、在线学习(分设课程的章节导航学习和知识点导航学习)和教学互动平台(自动答疑、在线答疑、教师博客、学员博客、网上论坛);第三,网络学习结果评价阶段的设计包括以下内容:自主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和自主学习的总结性评价。鉴于社区网络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较多,限于篇幅,本文只针对该系统中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模块进行详细分析。
1.网络学习计划准备阶段
由于社区居民的知识水平和文化层次不同,选择适合其需要的学习内容很重要。学习前的准备包括知识的准备和操作技能的准备。首先,在学习之前,学习者首先要熟练运用“帮助系统”中的“水平测试”功能,通过回答调查表中的问题,做到对自身的学习特长、学习能力和不足之处心中有数,同时还可以了解到今后学习活动中的各种利弊因素;其次,社区居民可通过认真浏览“课程导入”模块中的“课程内容介绍“功能,以此来确定自己学习目标、学习计划以及课程难度,从而能够使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有的放矢;再次,由于很多社区居民对网络知识不熟,可能会对网络学习环境产生距离感,由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会遇到某些操作技术,这就需要学习者抽出空余时间,认真观看多媒体的“操作演示”,从而消除自身在具体操作上的陌生感。最后,查看“学习帮助”模块中会对学习者提供一些被普遍使用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这就需要学习者预先对此仔细研读,从而能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事半功倍。通过上述四个步骤,学习者就能够对自己今后的自主学习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提前预知,从而有助于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个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选择符合于自身的学习策略,从而为后续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2.网络学习阶段
网络学习阶段的设计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模块。
第一,构建“在线学习”模块。这一模块采用“学习――测试――再学习――再测试”的教学策略,其主要功能是要针对学习者的学习顺序来实现有效监控,对网络学习的随意性加以必要限制。这就要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第一步是依据导航系统中对学习路径的提示来进行在线学习,系统会在学习者完成了阶段性学习后对学习者在本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测试,并根据系统内设计的阶段性评价标准对学习者的测试结果做出分析和评价,并以此对学习者提供诸如“祝贺您,可以进行后续内容学习”“还没过关,建议重新学习前一知识点”“结束学习”等后续学习活动建议,学习者再根据系统的提示相应做出后续的学习行动。
系统会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情况提出学习建议,使社区居民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学习目标和自我学习行为进行比较,促进自我监控的发生,形成最适合于自己个性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
学习者在学习内容之间进行大幅度跳跃性浏览是被禁止的,这就需要学习者按照所学课程的章节顺序或知识点的先后关系进行学习。对于一些已经具备一定知识水平的学习者而言,如果想对学习内容作出选择,首先就必须先进行水平测试,通过测试后才能进行符合自己目前学习水平的课程内容,尽管这一设计方式对于有一定知识水平的学习者而言显得略微麻烦,但系统的最终目的在于避免其学习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第二,章节导航模块。该模块采用目录树的呈现形式,每一章、每一节都通过目录树进行跳转,按照章节的顺序来对学习内容作出合理安排,这就能够使学习者可以对每个章节的内容一目了然,从而准确了解学习内容的关联,由此能够方便地确定目前自身在知识系统中处于什么位置,以便明确继续学习的方向。
第三,知识点导航模块。该模块采用导航菜单和浮动导航条相结合的形式来显示导航内容,是根据知识点特点来设计的导航系统。位于订单的导航菜单分别显示各章名称。学习者点击章名后,会相应弹出浮动知识点导航条,导航条中会明确地列出本章的所有知识点,目的在于能够使学习者按照知识点顺序进行学习。学习者学完当前知识点后,点击“后继知识点”按钮,就可以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点进行一个大概的了解,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从而在今后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后续知识,同时还可有效避免自己在今后去学习一些不感兴趣或无实际用途的知识。
第四,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互动设计。师生之间和学员之间在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中开展及时有效的互动、交流与合作非常必要,有助于消除学习者学习中的孤独感和乏味感,同时还能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和提高相互间的合作意愿。总体而言,该模块的互动平台包括答疑、讨论、报告等项目,并采用论坛、博客、电子邮件等网络交流工具。以下分别从人机交互和人人交互这两个层面进行讨论。
第一,人机交互设计要做到灵活多样,随时帮助学习者答疑解惑是网络学习环境与网络学习者之间一项重要的交互活动,鉴于此,该模块提供在线答疑、自动答疑以及讨论答疑三种模式,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答疑方式作出选择。其一,“在线答疑”模式能够实时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问;其二,如果教师无法对学习者的问题做出实时解答,学习者就可以求助“自动答疑”模块。具体而言,该模块对于某些特定知识点的讲解以及一些常见疑问的解答都会事先存储在一个答疑表里,学生通过“疑难”菜单提交问题,系统就能自动从答疑表中搜索相应的解答,并显示出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内容,从而确保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触类旁通;其三,讨论答疑。假如学习者提出的疑问所对应的答案经系统检索结果为空,或者学习者对系统提供答案不满意,就可点击“自动答疑”系统界面的“提交疑问”菜单,系统会相应地把这些疑问自动提交到“网上论坛”的“专题讨论区”,通过群策群力来解答学习者的疑问,使大家共同学习和提高。
第二,人人交互设计要体现个性化。“博客”是师生和学习者之间行之有效的网络交流平台,对于具体设计而言,学习者点击“互动平台”的“教师博客”就可进入到教师的博客空间。教师在博客里把有关网络课程学习的资源、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形成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日志,以供学习者了解到实时更新和有价值的各类学习资讯。此外,博客还能够方便学习者通过留言的形式把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教师进行情感交流,教师在回复学习者留言的同时,不仅能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而且还能及时掌握学习者的学习情况。
3.网络学习结果评价阶段
该模块主要包括两大内容:一是对网络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二是对学习活动结束后总结性评价。由于社区教育教学过程具有非正规性和非强制性,因此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更加重视过程性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要注重对自己学习效果进行经常性评价,以此明确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并根据相关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学习策略不断作出调整,强化对学习材料的掌握,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本文结合社区实际情况,针对现有社区教育个性化欠缺、教学模式单一等特征,进行社区网络教育体系设计,目的在于满足不同社区居民对知识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事实上,社区网络教育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本文的讨论只能作为一个设计框架,在今后还需要紧密结合社区居民对知识的持续需求,对社区网络教育体系的构建做出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社区按照市纪检委和街道纪工委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在要求本社区干部廉洁自律的基础上,扎实开展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工作。
一、我社区近期主要开展的廉政文化工作。
社区廉政文化建设以宣传教育为主。在“清风润家园”的廉政文化活动的基础上,我社区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月活动,着重做好三个“抓”。
一是抓“组织”。**社区党总支在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的同时,建立了《**社区廉政文化进社区领导小组》,制定了《**社区纪检委员职责》和宣传月活动、学习计划。各支部建立健全了组织网络,把廉政文化建设放到议事日程。
二是抓“心眼”。眼睛很重要,社区充分发挥了网站的优势,开辟了廉政建设专栏,上传廉政警句、正风歌等廉政建设方面的文章10余篇。社区还发挥三个科普画廊的优势,在市纪检委的支持下,做了一批画板,共有8块,在各小区轮流展出。这都是自行设计,把最贴近居民,通俗易懂的漫画形式表现出来。同时也有国家、本市的政策宣传。与电影公司进行协调,在万乐园、绿岛花园等小区播放警示教育片电影若干场。黑板报也刊出了有关廉政建设的内容。
三是抓“思想”。抓廉政建设就要从思想抓起。让居民也参与到廉政文化的活动中来。我社区在9月14日,组织社区居民参加街道的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参与知识竞赛,观看廉政文化图版展和警示教育片。我们社区组织党员认真学习了“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讲话”精神,并把“八荣八耻”的内容人手一份学习,并张贴于每个楼道进行宣传。还认真学习了《文选》。从思想上认识廉政建设的重要性。
二、巩固前阶段工作的同时做好下一阶段的工作。
一是扩大宣传面及力度。继续在网站上传廉政建设文章,及时报道廉政建设活动,并计划增加廉政举报电话,发放一些公益广告。以这个平台做好廉政文化建设的宣传。
二是继续开展“清风润家园”活动。计划在今年下半年组织党员干部、居民举办一场以廉政文化为主题的较大的晚会或者是知识竞赛。
三是开展“特色”楼道的评比。对居住较密,党员、干部较多的小区,进行“清风楼”等特色楼道的评比活动。并将廉政警句上墙。让党员、干部、群众时刻不放松廉政建设。
四是要求文化部门继续送电影到社区。
关键词:美国;服务学习;公民教育;功能;启示
一、美国服务学习发展概况———概念、模式与兴起
服务学习(servicelearning)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新兴教育思潮与实践,近三十年来,它在西方及亚洲的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广泛运用于小学、中学及大学教育的各门学科。服务学习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基于学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就其操作层面看,与单纯的社区服务和志愿服务不同,服务学习将课程学习和社区服务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学校和社区的合作,将提供给社区的服务与课程联系起来,学生参与到有组织的服务行动中以满足社会需求并培养社会责任感,同时在其中学习以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与同伴和其他社会成员合作分析、评价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教育改革服务学习联合会(Al-lianceService-LearninginEducationReform)的观点,服务学习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预备———学生在他们的社区中发现问题,并制定适应社区需要的发展计划;(2)合作———学生与社区形成伙伴关系,共同解决社区问题;(3)服务———学生实施有助于社区的服务计划;(4)课程统合———学生为解决社区问题而运用在学校里掌握的知识;(5)反思———学生花费一定的时间对所从事的社区服务工作进行思考、讨论,并进行写作。[1]由此可见,服务学习不仅仅是单纯地为社区提供服务,而是将课程、服务和反思结合起来,从而实现课程目标、社区发展、学生成长的多维功能和价值。美国的服务学习实践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肯尼迪时期,美国和平队(PeaceCorps)于1961年创办,目的在于推进世界和平并提供训练有素的志愿者协助欠发达国家发展。1964年,约翰逊创办了美国服务志愿队(VolunteersinServicetoAmerican),旨在动员社区力量在社区服务、经济发展与能源保护等方面提供志愿服务,除此以外,国家教师联合会(NationalTeacherCorps)、工作团(JobCorps)等组织相继得以成立,推动了美国社会服务活动的蓬勃发展。20世纪80年代,国家服务活动开始与美国教育体系相衔接,大学教育超越同盟(CampusOutreachOpportunityLeague)、校园联盟(CampusCompact)、国家青年领导组织委员会(Na-tionalYouthLeadershipCouncil)与服务美国青年组织(YouthServiceAmerica)相继成立,以推动各级各类学校中的社区服务计划。其中,作为美国高校服务学习计划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校园联盟由布朗大学、佐治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三所大学的校长在1985共同发起创立,其目的在于鼓励其他大学的校长激励教师、学生和职工参加服务学习行动,该联盟起草了一份声明,一旦大学校长签署了声明,该所大学就成为校园联盟的成员。参与校园联盟的校长都许诺、鼓励和支持在其所在学校进行学术基础上的社区服务,目前校园联盟已经有上千所高校成为其成员。联邦政府支持服务学习的兴趣始于1990年代。布什政府颁布了《1990年国家和社区服务法案》(TheNa-tionalandCommunityServiceActof1990),设立“服务美国”(ServeAmerican)计划,拨款支持服务学习,服务学习开始成为培养公民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参与能力的重要方式。1993年9月,克林顿总统签署《1993年国家和社区服务信托法案》(TheNationalandCommu-nityServiceTrustActof1993),并依此法案建立了国家服务社团(CorporationforNationalService)支持各项服务学习计划。1994年11月8日,克林顿给每一个学院和大学校长写信,请求校长们在全国范围内共同激励并切实推动服务道德。为回应政府推进服务理念和行动的号召,美国高等教育协会和校园联盟在1995年1月召开了国家和社区服务学习学术研讨会,以此为起点,服务学习在学术界和教育实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2002年,小布什总统签署《2002年公民服务法》(CitizenServiceActof2002),呼吁所有美国人为美国奉献约2年的时间,并宣布成立美国自由团(USAFreedomCorps),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多服务学习的机会。正是得益于民间、学校、联邦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服务学习在美国高校得到了迅速发展,实现了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革新、学校社会服务功能拓展、大学生公民素质全面发展的综合目标。根据校园联盟的统计,该联盟中提供服务学习课程的学校比例在2001到2006年之间从87%增加到了91%;2006年,校园联盟所有成员学院和大学的教学人员中,12%的教师都教授过至少一门以上的服务学习课程。除了大学层面,美国教育部发现,2006年40%的高中和32%的公立学校在他们的课程中都开设有服务学习课程。
二、大学生公民教育———美国服务学习的核心功能
广义的公民教育是指“使个人社会化,成为他所处的政治社团(包括国家和地方两个层次)的一名合格成员”的一种教育。[2]而狭义的公民教育通常是指学校的公民教育,特指各级各类学校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教育活动使青少年理解国家意志,提升政治参与意识与技能,使之成为合格公民的一种教育。美国的公民教育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从建国初对移民的共和主义教育,到发展时期自由主义公民观教育,再到当代个人与社会价值并重的公民教育,美国公民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具体形式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经过近30余年的完善,美国高校服务学习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备的运行和保障机制,并逐步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公民教育形式。美国社会坚信,良好的公民教育是民主社会的保障。在美国服务学习的诸多目标中,公民教育目的始终处于核心位置,复兴美国的责任伦理、社区精神与政治参与意识是美国各级学校开展服务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课程理论与服务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公民参与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政府的运作,关心社会问题,使学生对历史和社会达成更深刻的理解。[3]美国学者Battistoni(1997)认为,服务学习两个主要的动机就在于培养博爱与公民性。美国全国服务学习委员会(NationalCommissiononServiceLearning)主席约翰•格伦(JohnGlenn)指出,从其绝对意义上来看,公民责任意味着在社区、州与国家中承担起一个人应有的健全的个人角色,这也就意味着学校课程应该与学校外的工作相整合,服务学习在这一方面恰好可以做到,它能够将社区服务与学术课程紧密相联。[4]研究表明,服务学习在以下几个方面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他人福利(D.E.Conrad&Hedin,1981;Melchior,1997);帮助他人的责任感(Williams,1993);参与公民事务(Blythetal.,1997)以及对他人负责的态度(Luchs,1981;Newmann&Rutter,1983)。研究表明,较之控制组,参与到服务学习中的学生在社会责任感、学业水平等方面都有所增长,94%的学生认为服务学习“教会了我怎样与同伴和教师相处得更好及怎样在一个集体中工作得更好”;“帮助我了解了社会及怎样使它变得更好”(MillerandOthers,1997)”;80%的学生认为自己为社会做出了贡献,能够影响社会,能够理解社会与历史内容,能深入思考社会政治与道德,能理解政府的运作(Lipsitz,1984;Toepfer,1988)。[5]基于对美国服务学习兴起的历史缘由、社会背景和法理依据的系统考察,综合美国学者就服务学习效果开展的实证研究结论,逻辑和事实都表明,美国服务学习这一新兴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具有重要而显性的公民教育功能。一方面,服务学习在激发学生公民责任感和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学生参与社区服务与反思的过程中,服务学习课程十分强调公民的积极主动性、强调公民的主体性。服务学习使学生在参与社区服务的过程中形成对人类差异性的认识,使他们学会对他人尊重和宽容;服务学习也使学生在服务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思考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服务伦理和服务的价值观,保证学生能够长久地保持社区参与的热情,从而达到培养公民责任感与积极政治参与意识的公民教育目标。另一方面,高质量的服务学习计划和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从而为其未来有效参与政治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些政治参与能力主要包括:有效的质疑能力,获取信息、鉴别信息以及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思维的能力,做出理性判断与决定的能力,交流的能力与说服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三、他山之石———美国高校服务学习对我国公民教育的启示
基于大学生公民教育的视角对美国高校服务学习开展深入研究,探究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的内涵,分析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的特征,探讨美国高校服务学习对我国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服务学习国际比较研究,充分认识服务学习的公民教育价值
美国多年来的实践表明,除了学术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服务学习这一新兴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在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显著的公民教育效果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学生通过服务社会,其沟通交往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身心健康水平等诸多方面的综合素质都得以提升。另一方面,学生在服务社区的过程中投身社会实践,进入了真实的生活和工作情境,开始客观分析社会问题,清醒认识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社会价值,增进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切身体会到了国家发展的大好形势,从而坚定其了政治信念,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体制机制,建立中国特色的高校服务课程体系
建立中国特色的高校服务课程体系并不需要白手起家或推倒重来,可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借鉴美国高校服务学习课程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体制从理念和体制机制上加以改革和完善,使其更好地发挥公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首先,要改变大学生社会实践参与主体能动性不均衡的状况,坚持互惠的原则,充分调动政府、高校、学生、社区的积极性,一方面重视发挥学生在服务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建立新型“高校—社区”伙伴关系,重视调研社区需要,科学设计服务项目,真正实现多方利益互惠的目标。其次,要坚持服务学习课程化的总体原则,加强高校行政资源、团学资源和学术(课程)资源各系统间的联系,提升服务实践与学术课程之间的关联度,达到公民教育和学科专业教育相融合的目标。另外,要积极建设校外服务学习基地,与社区居委会、志愿者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慈善基金会、孤儿院、敬老院、打工子弟学校等服务需求部门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为服务学习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成立高校服务学习促进组织,保障高校服务学习课程有序展开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主要由共青团和学生工作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由于缺乏学校乃至更高层面的组织统筹和协调,大学生实践活动缺乏教学和学术部门的有效支持,存在“重服务轻学习”、“重实践轻理论”、“重活动轻课程”等“三重三轻”现象。有鉴于此,要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高校服务学习课程体系,当务之急是要在学校层面建立服务学习促进组织,以统筹全校行政、教务、学术、学工、共青团等各相关部门,协调全校课程、师资、经费、实践等各类资源,保障服务学习课程的科学有效开展。考虑到服务学习课程的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价值定位,可以考虑设立由党委副书记、教学副校长任组长的服务学习领导小组,依托教务、学工、团委、思想政治理论课等部门建立下设执行工作机构,领导小组对服务学习课程综合统筹,下设机构各司其职,为服务学习课程的良性运行提供充分的组织保障。
(四)规范服务学习课程管理,切实发挥服务学习课程的公民教育功能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大胆提出时期;逐渐完善时期;不断深入时期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我们在创建“学习型机关”的基础上,大胆地提出了三大创建,即:创建学习型系统、积累型企业、服务型行业、我们通过制订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机关人员学习及企业干部职工学习制度,并采取“四结合”的学习方式,即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学习与交流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机关学与基层学相结合,使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不断提高,尤其在凝心聚力方面逐步得到显现、全县宣传思想工作要点中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创建学习型系统,对于创建学习型社会的今天来说并非新点子,但对于2003年就提出这个目标来说还是值得总结的。近五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以局党组中心理论组学习带动全局机关人员学习,以局机关人员学习促动全系统学习,并历经三个时期,将创建学习型系统活动引向深入。
一是大胆提出时期。2003年,全县首次提出了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我们在创建“学习型机关”的基础上,大胆地提出了三大创建,即:创建学习型系统、积累型企业、服务型行业。并对此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和目标,从而使创建学习型系统拉开了序幕。
二是逐渐完善时期。2004年,我们通过制订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机关人员学习及企业干部职工学习制度,并采取“四结合”的学习方式,即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学习与交流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机关学与基层学相结合,使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不断提高,尤其在凝心聚力方面逐步得到显现。
三是不断深入时期。2005年,全县宣传思想工作要点中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我们有前两年的创建基础,因此开展这项工作就比较得心应手,为了进一步地完善和深入创建学习型系统这项活动,我们对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网制度、机关及企业干部职工学习(集中学、自学)制度和理论考核制度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使创建学习型系统活动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
近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创建学习型系统这项活动,把提高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摆在首要位置,尤其党组理论中心组成员都能做到自觉带头学,特别是今年党组中心组成员每人每月以党课形式作学习讲座,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局机关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购置了投影仪,每位成员都能认真地制作课件,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开展机关学习,同时为了规范好基层干部职工的学习,我们每年对基层考核时将理论学习列为考核项目,并占有一定的分值,从而使创建学习型系统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为创建学习型社会支撑着一定的基础。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护理新观念的推广,社区护理正成为护理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社区护理中,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又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的一个组成部分[1]。冠心病是社区常见的五种慢性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而且患者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着社区人群的健康。要想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必须积极开展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工作。冠心病的一级预防是指为了降低人群中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必须控制或减少那些对发病率起决定作用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即提高人群中冠心病的检出率,加强治疗,减少疾病的恶化和发展,以促进患者的康复[2]。而做到这些,离不开社区人群健康意识的强化、健康观念的更新和科学生活方式的形成。为此,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如何实施好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健康教育值得研究、探讨。
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大多数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所致,少数是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改变(冠脉痉挛)引起。流行病学调查认为,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其他如肥胖、体力活动少、遗传、酗酒、饮食也与其有一定关系。通过社区调查表明,社区居民对冠心病的知识了解不够全面,预防措施不到位,家庭及社会的支持不够。为此,冠心病的复发率较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很差。面对我国人口趋于老龄化和冠心病患者不断增多的局面,开展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实施护理干预措施,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树立生活信心,重返工作岗位,是社区护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提高社区人群健康水平的有效方法。现将我站对社区冠心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社区入户调查发现的患者。
1.2 分组原则:随机抽样。
1.3 一般资料: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护理健康教育干预组52例,男38例,女14例,年龄35~72岁。心绞痛30例,心梗后22例。对照组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36~74岁。其中心绞痛35例,心梗后13例。
1.4 观察指标:以3个月不出现心绞痛症状、心肌缺血症状为不复发。
1.5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χ2检验,P<0.01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2 护理健康教育方法
2.1 评估阶段:对社区需要的评估;对社区居民学习需要的评估。对沧州二百间社区进行评估的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严重,5种慢性病发病率较高。其中,冠心病患病人数占有一定比例。造成这一健康问题的直接原因是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家庭社会对冠心病患者的支持程度、经济收入水平、医疗药报销等问题。对社区居民评估表明,居民对冠心病知识缺乏,认识不够全面,甚至走入误区,对生活失去信心,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2.2 诊断阶段:根据社区存在的健康问题及社区居民的需要做出诊断。诊断的结果:(1)知识缺乏:患者对如何防治发作无所适从或因心绞痛缓解后无其他不适不予重视,仍从事体力活动或不克制情感,易致病情复发。与不了解疾病过程有关。(2)焦虑:因心绞痛发作时的濒死感而紧张,不知所措。与突然发生的剧烈胸痛并惧怕再次发作有关。
2.3 计划阶段:在制订计划时,与社区居民、居委会共同制订学习计划,使学习计划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的。我站的计划是:(1)首先和居委会达成协议,取得居委会的支持;与医保机构协调好关系,取得医保机构的支持,使社区居民就医有保障。(2)采取多种形式向冠心病患者教授健康知识。教授的内容为:①冠心病的危险因素;②冠心病患者的行为特点;③冠心病患者的服药原则及定期复查;④冠心病患者的饮食;⑤冠心病患者的运动种类;⑥心理指导;⑦冠心病患者的睡眠指导;⑧冠心病患者的自我脉搏的监测;⑨冠心病患者的性生活指导;⑩冠心病患者的大便指导;冠心病患者的职业前训练。
2.4 实施阶段:采取多种方式向冠心病患者教授知识,分期教授,个别指导,并通过问卷式检查掌握情况。形式为集体授课、板报、幻灯片。每月的1~10日培训1次,由社区护师主讲。(1)在10日内要掌握好冠心病的基本知识。冠心病的人的高危因素为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生活压力。(2)冠心病患者的行为特点为争强好胜,时间紧迫感强。(3)冠心病患者要长期服药,一定要遵守医嘱,在全科医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不要擅自停药或擅自加药。(4)冠心病患者要采取低脂低热量饮食,并根据血脂、血流化验结果指导饮食。(5)冠心病患者要选择适宜的运动,不要长期静卧不动或害怕运动。(6)冠心病患者的睡眠指导。冠心病患者要有充足的睡眠,睡眠不好可引起再发。(7)冠心病患者要佩戴护心卡,卡上要注明姓名、住址、联系电话,教会冠心病患者学会数脉搏及自救方法。要随身携带硝酸甘油以备急用。要经常检查药品是否过期,以免急救时耽误抢救。
2.5 评估阶段:根据健康意识是否得到增强、健康观念是否得到更新、健康知识贫乏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以决定是否结束健康教育。
3 结果
通过以上健康教育措施的实施,经统计学分析,χ2=26.97>6.63,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干预组再发率明显降低。当然这样的队列对照研究方法受到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的影响,但是对社区冠心病患者实施护理健康教育干预,无疑对降低疾病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有效的。
4 讨论
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增强冠心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能改变并提高其遵医行为,使其在面临促进健康和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层次健康问题时,有能力做出抉择,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树立健康意识,通过健康教育改变患者的不良方式,如高脂高热量饮食、酗酒、长期静卧不动,充分认识到冠心病的高危因素。本研究表明,健康教育组患者冠心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教育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它可以提高冠心病患者的保健意识,从而长期有效地控制诱发因素,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玉环,许冰,刘凡.社区健康教育带教初探.护理学杂志,1999,14(3):48-49.
[2] 金宏义.重点人群保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4.
1 网络教育环境对学生“学”的影响
网络教育环境是指在网络传播手段下一种相对于传统教育环境的教育环境。这里所讲的网络教育环境不仅仅包括基于网络平台的网络环境,也包含了在网络传播中的一些社会和人文环境以及其他一切影响网络教育传播的因素。远程教育中的网络学习环境包括适应各地使用的信息传输网络(计算机、电信和数字卫星网络)、完备的教学平台与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网络学习环境主要构成因素:硬环境、软环境构成网络学习的显性环境;交互环境、学习氛围、教学策略构成网络学习的隐性环境。硬环境是实现网络化学习的支持平台,是整个网络学习的基础。软环境可分为保证网络学习环境正常运行的基础软件和网络学习系统两部分。交互环境是基于网络的隐性环境的交互与传统面授的口头语言交流。任何一种环境,做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的创造力,为活动有效开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持。
2 网络环境中教师支持学生在线协作学习的原则
2.1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达到网络教育的预期效果。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自我控制,远程学习应该是一种高度自主性的独立的学习,学习者要具有高度的学习责任感和自我控制学习的能力。衡量自主学习的3个指标:学习目标的建立、学习方法的掌握及学习评价的实现。自主学习可分为3个方面:一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学习者对自己实际学习活动的监督、评价、反馈;三是学习者对自己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
以首师大虚拟学习社区为例,探讨自主学习的提高。虚拟学习社区是一种新型远程教育网络学习支持平台,是一种特殊网络学习环境,是一种由网络教育平台与学习者及教师组成的人机系统。当学习者自主地参与到平台的活动之中,通过参与学生论坛,发帖、发表文章、浏览和进行论坛中的交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如传统教学中的记笔记、提问等课堂环节。学生可以和教师保持高度的交互性,学习教师的资料,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补充教师的教授内容,自觉地促进知识的共享,促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在这个平台中,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架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好的网络教育平台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组园地中设有小组讨论区,学习者以小组为单位在此针对学习任务进行商讨。个人观点的公开陈述会面对其他成员的审视、评论。一个成员可以从多种角度提出多种观点,多个成员也可就某一个观点达成共识。
2.2 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不必要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统一上课。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表安排学习时间,而且无论身在何地都可以上虚拟学习社区中进行学习,自由度比较高。这些都有助于随时对问题进行探究。另外,在虚拟学习社区中,不仅可以下载教师上传的教学PPT及各种相关文献,而且可以分享学生上传的优质文献,资料来源也更加丰富。教学内容资源是多种多样的,不受形式上的限制。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者的大脑才能处于适度的兴奋状态,而这种状态的出现,是掌握知识的关键。也只有这样,在网络环境中教师才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使学生自由地发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探究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因材施教成为一种可能。借助网络技术,学生的多重自主选择成为可能。学生可直接在网上和教师探讨,以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版的形式充分阐述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仅可以得到教师的回复,而且还有许多同学的参与。网上的教师(包括真实的教师、虚拟的教师)将在受教育者认为合适的时空为他们提供独特的教育信息。
2.3 探究学生如何更好地优化学习的方法
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共享的、高效的、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资源。学生借助网络的学习,产生一种个别化的自主学习,不再是教师教一步,学生做一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安排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掌握利用网络教育资源的能力。这样避免知识重复造成时间上的浪费。
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学习提供多媒体课程资源,并且教师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提供多种学习支持服务。学生逐步掌握优化自我学习的方法,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后,才能制订出符合个人实际需要的学习计划和学习内容,有效地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率,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图1可以看出教师在虚拟社区的网络学习中对学生“学”的影响。
2.4 学生协作学习
如何提高学生协作学习的积极性?1)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端正学生相互学习的态度,加强学生的协作意识。在线学习提供了传统课堂教学所没有的灵活性和方便性,故有效的网络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有相互协作的意识。2)网络课程的优化设计和合理运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在网络的支持下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的学习者有条件地进行主动学习,使每个学生自身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并产生一定的竞争意识。3)网络课程中布置的作业给学生小组共同完成的问题,分组后相互启发学生的思路,并可检测各组学生学习的效果。4)设计小组活动要求多维度完成,根据各组特色设计出丰富合理的网络学习活动。这样小组成员会根据内容有多角度的思考和不同的收获。
1、托福成绩500到600分;
2、SAT成绩1200分;
3、高中学习成绩平均分在2、0以上;
4、美国大学注重学生所参加的各类活动,包括是否是校报的编辑、是否参与课外打工、是否到社区和医院养老院做义工等,这些被看成是该学生有没有很好的活动能力、领导才能和社会责任心的标准;
5、申请者还应提交其他能够充分证明自己才能的文件。特别是如果申请者在国际级的竞赛中得过奖,将大大增加被录取和授予奖学金的机会;
6、推荐信;
7、填写大学提供的申请表格;
8、个人陈述及学习计划;
9、财力证明。留学美国,在完全自费的情况下,根据学校的情况不同,费用在8千至3万美元不等。所以在申请学校时,学校会要求出示相应数额的存款证明;
一、做好基础台账工作
认真学习计划生育工作平台管理系统,掌握操作技能,对社区育龄妇女信息和流动育龄妇女信息完善输入电脑,做好台账,我们社区现有居民1113户3823人,有已婚育龄妇女703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369人,出生新生儿21人。
二、做好计生服务宣传工作
社区加大以《人口和计划生育》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宣传力度,开展了多样式的宣传活动。
1、3月5号社区开展了“庆百年三八展女性风采”社区妇女联谊会活动,邀请社区妇女和流动人口妇女代表共同欢庆节日,用丰富多彩的文娱演出开感受节日的快乐。
2、3月16号社区开展了计生咨询和生殖健康活动,进一步在广大居民群总和新市民中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和生殖健康知识,大力弘扬晚婚新风尚,接待三十多人次,并想他们免费发放计划生育宣传资料150多份,发放避孕药具60盒。
3、5月29号社区在锡沪市场地板管举行了“迎六一家庭教育进市场”活动,邀请崇安区家庭教育讲师团的五位专家,走进市场对市场职工和流动人口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讲座,提高了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倡导了健康的生活理念。
4、开设莫家庄社区青少年国学堂。邀请苏州评弹团的一级演员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如三字经、四书五经、礼义廉耻等编写成书,说给社区内的青少年听,使他们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朴素感情。
5、9月4日,开展了我眼中的无锡——新市民子女征文活动。通过征文,以青少年的视角,表达对第二故乡无锡的认识和感受,对社区、家庭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期望,以增强他们对无锡的感情,更好地融入无锡的社会生活当中,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开展好新市民综合服务中心的工作
20**年11月份,我社区在锡沪装饰材料市场成立了无锡市的首家“市场新市民综合服务中心”,同时成立了市场计生协会,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对所有商户进行上门服务,摸清摊位人员的基本情况,并登记造册,及时更新。现已登记摊位585家,无锡市非本地户籍人口信息采集表1182张,在上门的同时和摊位业主签订了《劳动用工社会责任承诺书》420份,和摊位务工人员签订了《公民文明守法承诺书》966份,发放新市民综合服务中心宣传手册多份。
2010年我社区围绕街党工委、计生办下发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要点开展各项工作,在迎奥运创和谐之年,我社区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抓住机遇,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及《决定》做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从中掌握工作思路和技巧,提高办事效率,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利用辖区资源,下面,我将计划生育201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 辖区基本情况
认真学习计划生育微机管理系统,掌握一定技能,按时做好月报表、季报表,并与微机数据相符,截止5月底我辖区共有2241户、6337人,有育龄妇女1385人,流动育龄妇女38人,新生婴儿26人。
二、 为育龄群众办实事
1、2010年1月7日我向阳楼街计生办举办“救助困难母亲启动仪式”,我社区困难妇女郭萍、崔文玲受到救助。春节前为把政府温暖送到困难育龄妇女家中,为陈玲、陶玉英、华玉子、王叔仙、杨慧臣、李佩琴等送去现金、大米、食用油等,合计人民币1200余元。
2、对辖区内26名新生儿家庭及时入户访视服务,宣传优生优育知识和新生儿护理常识,并送去避孕药具及宣传材料。
3、经常深入到育龄妇女中,宣传生殖健康知识,了解她们的生产、生活、生育等情况,发现她们有各种心理障碍及时沟通解决并进行心理调适。半年来为重点人员送药具136盒。为提高妇女身体健康,3月26日组织12名妇女进行免费生殖健康查体,5月28日组织14名妇女参加了优惠价格妇科查体,提高了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做到有病早发现早治疗。
三、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作用,做好计划生育工作计划
结合辖区情况,今年协会项目定为:“关爱流动人口,共创和谐社区”。围绕此内容开展以下活动:
1、2010年1月30日,我社区举办“迎新春联欢会”,有43人参加,丰富了居民及流动人口的文化生活,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生活品位。
2、2010年2月1日,为加强社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社区对假期学生进行法制安全教育讲座,有58名学生参加,教育学生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及出行安全,不进网吧,拒绝,遵纪守法,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假期。
3、2010年2月19日,社区为寒假学生举办“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趣味运动比赛,有65名学生参加踢毽、跳绳、钓鱼、投沙袋等活动,学生兴致高昂,各自发挥特长,团结友爱,将活动推向。
4、2010年2月21日,我们邀请社区内因南方冰雪灾害滞留在津过年的流动人口12人,请他们一起品尝天津元宵,感受津城元宵佳节,让外来人口感到大雪无情人有情,虽然在异土他乡时刻有关爱他们的天津人,使外来人口感受到真情和温暖。
5、2010年3月5日,我社区在国际“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组织社区妇女21人参观天津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通过参观使大家对我们中国古老的文明历史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妇女从中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一)需求理论的内涵
需求层次学说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的需要结构的理论。这个理论对社区教育内涵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该理论基于两个基本假设:人主要是受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所驱使的需求动物。人类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当个人满足一种需求之后,就会产生另一种需求。人类所追求的需要具有普遍性,这些需要有层次之分。需求层次理论的内容关注人的生理及安全需要(存在的需求)、归属和爱及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最高需求)。
(二)需求层次理论和社区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联系
1.生理和安全的需要
从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看,还有相当多的人群需要解决生存(温饱)的问题,或者说有较大的社会需求。据官方统计数字,全国贫困人口数约为5000万人,其中西部数量多,达1700万人口。社区教育关注这一类人群,应当注意抓好以下几个有价值的教育点。对这一类人群的教育和引导是帮助他们尽快地摆脱困难局面,能生活得更好、更安全。
(1)失业人员的教育和引导
对有就业意向和劳动能力的失业人员进行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转变就业观念,不断提高其适应社会和职业的能力。对这部分人员进行教育和引导的难点是使其择业观念转变。
(2)低保人群的教育引导
对确有困难的人员应保必保,应给以更多的物质及精神的关怀;对有劳动能力的人员要鼓励他们再就业,靠劳动改变生活状况。这类人群很复杂,工作起来有较大的难度,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3)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引导
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公布,登记的常住人口1961.2万人中,外省市来京常住者占了35.9%,为704.5万人。大多数外来人口的收入低,生活面临诸多的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引导的重点是:一是树立生活自信心的教育,保持良好的心态。二是法制观念的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三是鼓励他们提高自身的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四是处理好在新的生活环境中的人际关系。五是角色定位的教育,知道自己应当做什么和怎样去做。
(4)残疾人的教育引导
包括自信心的教育,增强生活的勇气;勇于面对现实,以积极心态对待困难;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就业;生命意义的教育,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5)老年人口的教育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北京市老龄办的《北京市2012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统计,全市60岁以上老年户籍人口为262.9万人,比上一年增加了15万人,占总人口的20.3%。而全国各类老年大学、老年学校有49289所,在校人数仅有587万,远远满足不了老年人学习的需求。老年教育工作任务艰巨,需要做的工作很多。老年教育包括:老年生命价值教育和引导;老年生活质量的提高;老年心理调适教育;老年生活的科学安排;老年人再就业引导;老年人社会交往;老年人学习指导。
(6)农民教育培训
一种是传统农民的教育,一种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教育;又可分为温饱型农民教育和富裕起来的农民的教育。农民教育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多。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有许多相同之处,又有许多不同之处。农民教育的内容包括;农民观念的转变;农民角色转换教育;农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农民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民科技知识的普及;农民培训方式选择(田间学校、远程教育等);家庭和谐的引导;拆迁农民科学理财教育。
2.归属和爱及尊重的需要
在社区教育中要让每一个人有尊严地生活,能体会生活的幸福与快乐。这是当前社区教育工作最重要的价值体现,也是社区教育工作吸引人参与的动力。概括起来应当有三个重点:一是引导社区居民体面、有尊严地生活。二是引导社区居民体会生活的幸福。三是帮助人们实现自身的心理和谐。
(1)有尊严又有体面的生活
有尊严又有体面的生活指的是,第一是要保障每一个人享有宪法和法律所给予的自由和权利;第二是即使职业不同、财产不同、民族不同、不同,每一个人都完全平等,特别是在法律面前完全平等;第三要使社会更加公平,特别要关注那些弱势群体、残疾人、艾滋病人,使他们能够有尊严地生活;第四要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格,包括犯错误的人,以至犯罪的人,都要尊重他们的人格,通过教育和帮助,使他们获得新生。
(2)体会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社区教育课程要关注社区居民的幸福,重点应当有:幸福的真正含义;珍惜当下的幸福;体会幸福的能力;延伸幸福的途径;创造幸福的手段。
(3)帮助居民实现自身心理和谐
人的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它首先表现为个体内部心理和谐,即个体内部心理成分(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的协调统一;其次表现为为人处事的心理和谐,即人在处理事情时的冷静、适度和乐观,善于息事;第三表现为人际关系的心理和谐,即人与人交流上的默契和融洽,善于宁人。帮助居民实现自身心理和谐重点工作是:居民个人的心理和谐、家庭成员互相包容进而和谐相处的教育、居民如何面对现实解决自身心理困惑等。
3.帮助部分居民实现自己追求的需要
这部分居民占一定比例,他们参与社区教育是为了圆梦、追梦,促进自我目标实现是他们的理想。如:北京东花市街道在2003年在十五户居民中开展了终身学习计划辅导,每个家庭制定了自己的终身学习计划,这在全国都是领先的。参加制定计划的家庭大都是离退休领导干部或知识分子家庭。
二、社区教育促进地区和谐与进步
各级政府重视社区教育工作的主要动力来源是:社区教育对人的素质提高的作用明显;社区教育能繁荣地区文化,促进地区科学发展;社区教育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地区和谐与稳定;社区教育可以促进社区自治,解决社区难点与重点问题。各级政府从人、财、物等方面积极投入,保障社区教育的健康发展。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政府的统一安排,通过多种途径保障居民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真正实现社区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如配合区域调整,北京市东城区开展了专项教育“同心同德共建新东城”。2011年7月,原东城区与原崇文区合并为新东城区。面对新的领导、新的定位、新的工作方式,人们都感到困惑和茫然。社区教育及时开办“同心同德共建新东城”教育课,向居民传授了互相学习、心理融合、共同发展的方法,讲授了同理心、悦纳心对促进和谐的意义。讲座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受到各级领导和市民的欢迎,消除了许多人的心理困惑。
三、实现社区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基本途径
(一)准确了解居民学习及教育需求
1.了解居民学习需求的特点,是社区教育有效性的关键。不要想当然主观臆断,更不能脱离居民需求实际开展社区教育活动。
2.了解居民需求的兴奋点,是提高居民参与率的关键。注意分析每个时期居民不同的兴奋点,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能收到积极的效果。
3.了解政府部门的教育关注点,是取得上级支持的关键。为此,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了解政府工作的重点、工作的突破点,在此基础上找到社区教育与地区中心工作的契合点、结合点,在服务地区中心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4.采取需求调查的有效形式,准确判断居民的学习需求。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确定一定的样本量,在一些地区开展调查。可以召开座谈会,或利用各种会议的间隙,及时了解居民的教育需求,如果运用得好,对实现教育的有效性作用明显。还可以采用入户调查的形式,这种方式可以及时了解到居民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如东城区对近200名普通市民进行了随访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民心理需求呈现出四个新的特点。一是有85%的市民知晓了有心理困惑不能生扛,要积极诉说的道理。市民们诉说心中烦闷的对象依次是心理教师、亲人、朋友。调查表明,许多市民首先想到心理教师的原因是:“心理教师客观、能理解人,不泄露自己的隐私。”二是有45%的市民希望定期开设心理调适课程,期盼心理调适课能给他们更具体的帮助和指导;而56%的市民钟情小团体心理辅导,他们认为:“人不多,大家你帮助我,我帮助他,大家帮助大家这种活动互动氛围好。”三是有41%的市民有接受个别心理辅导的需求,但市民对个别心理辅导除有期盼外,也有自己的担忧:怕被人发现,怕带上心理疾病的帽子,怕被人讥笑和指责。四是有66%的市民希望有关方面能编写更多的心理普及读物。大家对心理读物的基本要求是:学术性别太强,最好通俗易懂;别教训人,最好用案例说话;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能成为爱不释手的案头书。
(二)社区教育教育点的科学确定
1.社区教育教育点社区教育教育点是指实施社区教育行为的最突出的期望点。希望普及什么,需要教化什么,需要强化什么,希望居民素质达到什么要求,都需要在教育点中有所体现。
2.确立社区教育教育点的基本要求确立社区教育教育点的基本要求是:做到政府、市民及教育者三者需求的有机结合。这三个点少了哪一个都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3.寻找实施社区教育的突破点是关键措施突破点要小,容易突破;要找到实现教育点的最佳途径,以利于教育重点的实现。区县对社区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培训的突破点是:专职的管理者和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当前最重要的教育点是社区教育和学习型组织的基础管理。这是许多管理者和教师困惑的问题,也是工作常态化的重点工作。解决了这样的问题,管理者和教师知道应当做什么,平常应当管什么,对提高社区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作用明显。各区县对社区教育基础管理重点上的突破点是:规划与计划的管理;社区教育与学习型组织活动的设计与管理;师资队伍的管理;信息宣传工作;形成相关档案;社区教育科研工作等。街道、社区在创建学习型家庭上的突破点是:学习型家庭与普通家庭的不同点;建设学习型家庭对促进家庭和谐和提升家庭生活品味的作用;学习型家庭建设的基本条件;学习型家庭建设的基本途径等。街道、社区在实施文体活动上的突破点是:挖掘文体活动中的教育因素,设计文体活动中教育的渗透点;指导活动中教育因素的呈现;组织文体活动效果的检测,出台评估文体效果的指标体系等。街道、社区文体活动教育因素显现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社区文体活动的指导,二是社区文体活动在社区建设中的渗透。这两种方式具体体现在:注重人的精神追求,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社区集体意识养成,进行社区归属感教育;抓好人际关系的协调,进行和谐生活教育;加强身心健康的引导,活出生命的意义;关注个人和谐的引导,包括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和谐统一;促进在活动中体会自身的价值,激励实现个人的愿景。
(三)师资的选择是决定性举措
社区教育教师的选择决定社区教育的成败,关系到社区教育的效果,影响到社区居民的参与率。社区教育的教师除应具备一般教师的条件外,还应有几个特殊的要求:必须热爱社区教育工作,对社区教育工作有较高的热情;必须具有奉献社会、服务群众的精神。优秀市民学习指导教师的标准:本人是终身学习的示范者和引领者;具有突出的专业技术特长和丰富的教学指导经验;长期坚持为市民学习提供良好、有效的指导和服务;针对市民不同学习需求和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取得良好教育效果,受到市民的普遍欢迎,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较大影响;教学内容积极健康,紧密结合实际,在促进市民个人学习、促进地区和谐工作中做出积极贡献。
(四)社区教育组织方式的选择是实现社区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手段
1.社区教育大课的组织
涉及公共教育内容、一定时期的重点教育内容、特殊时期的教育内容,要选择有较高知名度的教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确定较短的教育时间,讲目标听众感兴趣的话题。人数众多适宜教师讲授为主。
2.特色课程的组织
涉及有相关共同需求的目标听众,一般以二三十人为宜。这类课程问题集中,相关性高,所以适宜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如小团体心理辅导、单亲母亲如何教育子女、父亲如何参与家庭教育等。这类课程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水平和驾驭课程的能力。
3.个案教育
一、明确责任目标,加强组织领导
我社区认真研究学习了街道下发的计划生育考核目标,明确了计划生育率100%、信息准确率100%、期内综合避孕措施落实率98%以上等三项责任目标。为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切实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力度,进社区两委决定,聘用10名妇女担任妇女组长,负责配合妇女主任有效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实行专人负责,入户调查,把计划生育工作做细、做精,不留问题,争取圆满完成目标。
二、广泛宣传教育,强化计生意识,营造计生良好氛围
一是以转变群众观念为出发点,采取多种方式,不断增强宣传教育工作的渗透力。今年重点结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有针对性的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中加大宣传力度。今年我们在人群较密集的集贸市场主要道口悬挂宣传横幅4条、在社区宣传栏开设计划生育板块二块专人负责定期更新内容,张贴标语百余条。二是在社区人口学校开设计划生育课程4期,向育龄妇女、新婚妇女以及党员干部等宣传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妇幼保健知识等,让他们了解国家的政策,计划生育的好处,努力使社区群众少生、优生。三是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计划生育和流动人口培训,增强自身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四是每月及时向街道计生办报送宣传信息,使街道计生办能够及时掌握社区的计生动态。
三、以人为本,实施优质服务,为育龄妇女排优解难
一是积极组织社区妇女参加三、九“月服务”活动,对未能及时来参加的人员实行补差,保证参查率100%。对妇女检查时查出有问题的及时进行处理,对查出有疾病的人员,督促其进行治疗,并且对检查费用给予适当报销,对绝经妇女及时进行取环。保证社区妇女的身体健康,帮助育龄妇女排忧解难。今年参加检查人员18人,参检率95%,查出妇科疾病较重点有2人,均得到了有效的治疗。二是社区计生及时做好书面工作,完善各类帐表、台帐,及时上报不孕症档案,填写好《生殖保健服务手册》,努力做到不仅工作做的好而且记录做的全、细、准。三是定期发放避孕药具,及时随访,并登记好随访卡片,为社区内每位妇女建立好个人信息档案。四是以口头或书面传单的形式向社区妇女宣传计划生育知识、避孕方法以及妇幼保健知识等。让妇女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避孕措施,达到有效避孕。
四、加强依法行政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积极推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制度,加强依法行政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建立健全各项依法执政制度,严格一、二胎申请、审批制度,照顾再生育审批手续、材料必须合法、齐全。对流动人口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不断加大流动人口的管理,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基础上,一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流动人口的管理,查验计生有关证明。二是对加强二级单位房屋出租经营户的管理,对外来租赁房屋人员必须查验婚育证明,并在房屋出租合同中明确规定,租房经营户不得有违反计划生育相关规定,并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检查。对流动人口实行发证制度,并要求定期验证,同时实行房主与社区签订合同的制度,多方面管理流动人口。及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做到公正公平、公开透明,及时处理解决,报表及时准确,让群众满意,让领导放心。
五、认真仔细做好计划生育统计工作
计生统计是计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稍有不慎,就会出差错。为了做好这一工作,防止瞒报、错报、漏报情况的发生,每个月初由妇女组长上报结婚、怀孕、生育、节育四类信息到社区计生专干处,供计生专干了解情况,每个月底,对快到预产期的孕妇,我们都一一打电话询问是否已出生,何时出生,男孩女孩等,并叮嘱他们及时办理户口。同时为确保信息的准确无瞒、错、漏报现象,社区计生专干常常需要下组上门入户调查,准确了解情况,并做详细记录,再将结婚、怀孕、生育、节育四类信息及时上报到街道计生办。并且做到有情况发生的及时变更育龄妇女信息卡,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做到人卡一致,为每位育龄妇女建好一卡、一薄,对自己的帐卡做到认真、仔细核对,使帐卡与月报、半年报表及实际相吻合。做好月信息报告单、基本情况报告单和计划生育各类台帐等,按时上交各类统计报表和材料到街道计生办,使计生办能够准确了解社区计生工作的开展情况,并进行指导和监督。
六、积极开展计生协会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