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3 00:05: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书法教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大学教育所需
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文化传承。我以为,缺乏书法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是缺乏中国特色的教育,是缺乏传统甚至割裂历史的教育。我们不能漠视中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传统教育、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缺陷。大学教育关系到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抵制境外垃圾文化的侵蚀,弘扬民族文化方面高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书法教育作为我国独特的教育门类,大学应将它变成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的重要抓手。大学教育是一种相对宽松的教育,需要多种协调方法,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能步入健康的轨道。学习书法便是其一。事实证明,接受书法教育的学生能获得较强的协调和自控能力。书法教育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教育形式。除专业教学外,高校应将其列入通识文化教育或公共艺术教育的范畴。书法深深地植根于国学的沃土之中。提高书法水平需要学生有良好的传统文化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学习其他传统文化课程。书法课可与大学语文等必修课和古典文学鉴赏、诗词欣赏、艺术概论等选修课相互促进,使大学公共教学体系更加科学和完善。
(二)学生成长所需
孔子曾言:“里仁为美”。可视为对中国传统审美观的高度概括。如果说西方艺术重视外在的造型,那么中国艺术,特别是书法则重视内在的蕴涵。年青一代对我国民族文化及传统艺术了解不多,而西方不良文化正力图使他们变成外表黄皮肤内心却西化的“香蕉人”。书法教育具有“立人”功能,能够培养一大批修身重德,热爱传统艺术,以继承和弘扬书法为己任的学生,有利于树立事业心和使命感。书法具有培养性情的良效,能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书法如同练静气功,书写时要求入静、入定,排除杂念,符合养身规律。它可以调整心态,减缓压力,排遣胸臆,颐养性情,抒怀。书法是一门讲究悟性的艺术,对于训练学生的耐心、想象、准确和条理,是一项不可多得的心智活动。书法能使学生具备更多知识和技能。毛笔字具有形态多样、变化优美、富于艺术感染力的特色,其多种实用功能和艺术价值仍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书法在诸如广告、装饰、设计、传媒、教育等行业都有较好的用途,对于学生成才具有激励作用,而且也能为就业提供切实的帮助。书法作为选修课一般课时不多,课程开设并不妨碍主体课程。书法具有艺术表现和文化交流功能,学生通过书法活动能开阔眼界、扩大社会交往。
二、书法艺术全面引入大学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引导
国家应在书法基础教育与继续教育方面有一定的举措。要明确规划,由国家教育部门出台引导性政策,提出纲领性、指导性意见。明确哪类院校需要开展书法教育,不失时机地在高校推广书法课程,充分发挥书法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将书法等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纳入高等教育的法规之中。另一方面,解决学科定位造成的发展障碍问题。如,由于建国后推行的是西方的学科划分体系和教学模式,而西方并无书法这门学科,因此在教育部专业目录中书法长期被列名于美术学科之下,即美术学(书法),成为三级学科。张法认为:“书法为什么不成为二级学科,而只是美术学下的一个研究方向呢?原因大概是没有专门的书法学院,不必特殊照顾。”如此,实为教育规划上的一种短视和失误。
(二)高校组织自身建设
要实现高校书法教育的规模化与规范化,首先要营造书法教育的氛围,大力倡导用书法来修身养性、提升素质的活动,从多方面拓展书法的人文价值和实用价值。本身设有书法专业的高校具有教学优势,要将书法课程面向全校开设,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尚未开设的高校要积极筹划,制定科学的教学体系。通过开设书法课程,配备书法教师,改革评价机制。要结合办学特点,“因校制宜”。书法教育可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课程建设方面。“就教育行为言,书法是古典教育的最后一块领地。”需将书法与本校培养方向结合起来。如,可分别侧重传统型、实用型、艺术鉴赏型等不同方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要形成师资梯队,形成正规的培训机制。书法课由美术教师担任,易出现“画家书”现象,不利于书法教育。师资不足的高校要引进和培养专业教师。如,可从专业优秀毕业生中选用,或从专业团体引进与聘请。教材方面。高校书法教材不少,其中不乏出版较早、影响较大的。如,1985年启功主编的《书法概论》,经多次再版,发行10万余册。由于书法理论和教育理念的发展,教材需要有序更新。可跨校跨地区联合编著教材。教材编写与采用切忌“文人相轻”与门户思想,要积极探索教学规律,真正将教材规范化、科学化。
(三)示范与培训竞赛活动的开展
由于高校书法教育发展存在不平衡状况,要使更多高校高起点加入其中并逐渐形成书法教育传统,就需有示范性教育活动。开展书法教育卓有成效的学校具有示范作用。如,北京师范大学是我国高校书法教育的先驱,从20世纪早叶至今一直沿续。20世纪60年代后,北师大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书法讲座。1987年受教育部委托,北师大举办了第一届全国高校书法教师讲习班,培养了一批书法教师和创作骨干。此外,不少省份也有较早开展并取得成效的高校。同时,教育部门和研究团体可定期开展全国性或区域性培训竞赛。1981年,由中国书协、、全国学联等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大学生书法竞赛”,有来自全国各高校的近千名大学生书法爱好者参加了比赛,百余名获奖者中,不少人后来成为了当代书坛中坚力量及高校书法专业教师。现在,一些省份成立了高校书法教育研究会,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要通过这类组织积极推进工作,并对发展模式进行探索。
三、树立大学书法艺术教育的正确理念
(一)明确培养要求
大学书法不同于中小学写字。教育部门将写字作为中小学学生素质的培养途径,将规范、端正、清楚作为写字的三个基本要求是适宜的。但若大学阶段仍维持这种要求而不变更,艺术灵性难免受到压抑。写字和书法虽密不可分,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写字的目的是交流信息,重实用性,书法更多的是创作和欣赏,重艺术性;写字力求以最少时间和精力掌握技能,书法则重探索的过程和乐趣。可以说,写字为书法起到了由实用美向艺术美过渡的桥梁作用。大学书法教育不仅应重视技能教育,还应重视其美育功能。要从中小学存在的应展教育中摆脱出来,转向美育性质的素质教育。另一方面,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高等书法教育完成了从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等系统的教育层次和结构,并逐步走上规范化、专业化和学术化的道路。但在推进高校书法素质教育方面,显得不足。素质教育不同于专业教育,需要进行专门探讨,在培养机制、目标方面更加明确、切实。
(二)提高书法水平
国家教委早已明确规定书法课为中小学的二级课程,应受到与体、音、美等课同等对待。中小学练毛笔字(一些地方作为地方课程),这是学生的起步阶段。若缺乏连续性,之前数年所学难免荒废。2010年6月,本人在学校三个不同专业的文科班调查发现,95%以上的学生中小学练过毛笔字,5%的还参加了特长班,但坚持下来的不多,几乎都前功尽弃。艺术兴趣的培养需要契机,若到了各方面走向成熟的大学阶段书法却尚未入门,那么学生今后就很难再与书法结缘,达到较高境界。书法教学中要革新教学手段。如传统教学中,写字技法演示有较大局限性,直观效果欠明显,不便于大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则能解决诸多难题,如通过定格、放大、慢放、循环播放等形式突出重点,使学生观察细致入微。提升书法水平是长期的过程。大学书法教育一方面要训练学生技能,同时,要进行理论培养,通过开设名家讲座等方式提高鉴赏水平,准确把握“师碑”与“师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三)延伸培养目标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素质教育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提高广大在职劳动者的素质,已成为教育新面临的一项十分重大的战略任务,而这一任务的完成主要依靠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因此,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研究和推行素质教育成为广大职教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意识
传统教育重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推行素质教育,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创业能力,自学能力等)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如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等),促进学生健康活泼的成长。传统教育不仅片面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能力与智力的培养,而且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推行素质教育,必须牢固树立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意识,即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直接是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因此,人才的培养一定要与市场挂钩,与社会接轨,满足社会各行业的需要。这样,职业学校就应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来调整、规划专业结构以及课程的设置,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落实到各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上。做到人才培养的速度、规模与市场的需求相适应。
二、努力探索和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机制
素质教育没有固定模式,它的实施可以制定某种方案,提出若干要求、规定,但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探求适合于学生个体的最佳教育方案和措施。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应承担提高学生素质的使命。
1.推行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
不论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还是语言科学,除了传授知识之外,都可以结合知识教育进行素质教育,即“寓素质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就是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把文化知识“内化”为学生稳定的素质和自觉的行动。
在教学内容上,应重视专业课,但不可忽视文化基础课。职业教育应在完成了相当于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理论、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学生也只有具备了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会有较强的融会贯通能力,有较灵活的思维方法,才可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将专业课知识真正学好,弄懂。
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从仅仅“教会”学生转向同时指导学生自己“会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靠包办式的“传道、授业、解惑”来教会学生,大量的时间放在课堂教学上,这种方法不利于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在职业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就应当改变原来的单一刻板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通过讲课、讨论的方式引导、帮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怎样去克服一个个疑难问题,从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中国。
2.推行素质教育,日常生活中严格管理是一个重要环节。
管理是一种无形的教育,科学、规范的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习惯,是加强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渠道。每年新生入校先集中军训半个月,确立内务、纪律、队列等行为标准,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军训后认真抓成果巩固,长期坚持。平时各项工作都要定期进行检阅与比赛,检查评比结果与班级奖励挂钩,形成一种无形的推动力。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守时守纪、关心集体的良好品质,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同时让学生参与管理,有意识、有目的地使学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增长了多方面的才干。
3.推行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校园文化对学生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往往比课程教学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所以职业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营造优良的校风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在校园内设立宣传栏、广播台、团报、校报等及时向全校师生宣传国际、国内新闻,教育新思想、新动向及校内的新人新事。还要开展多种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文化、体育、文艺、美术等活动,使学生受到优良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如举办一个文艺晚会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对学生的组织能力、文化品位、艺术修养等多方面素质都是很好的培养锻炼。每学期可以通过定期开展技能汇报、歌咏比赛、书法展览、法制讲座等活动来煅炼学生、教育学生。通过校园文化熏陶所形成的素质,往往更深刻、更牢固。
4.推行素质教育,强化社会实践是一个重要手段。
职业教育强调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经常带领学生深入工厂、车间,让学生实实在在的体验生活,自己动手,真正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引导学生如何应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有了这样的经历,踏入社会就不会有那种陌生感和超重感,更不会感到在学校中所学的是无用论。
三、提高师资水平,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与实践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开展水平的高低。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如果教师只是传授知识,那么只要求教师通晓所教学科的知识并懂得教学方法就行了;如果教师要担负起素质教育的任务,那么还必须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为人师表的崇高道德,精通素质教育的方法与艺术。在职业学校,必须倡导学习之风,教学科研之风,对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和教育实验方面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推行素质教育非一日之功,只有通过全面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全体教育工作者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并不断深化职业教育的改革,才能建立起科学的职业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才能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才能适应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一、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以及学校规划设置课程,鼓励学生全员参与
每年新生入校,首先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调查摸底,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究竟对什么感兴趣,自己的优势是什么,要进行长远打算科学规划,一旦决定,三年依此贯之。然后根据教师的开课特长和当地有效的课程资源,以及学校对学生总体发展的要求,分门别类设置课程,要尽量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别差异,根据具体情况可设置绘画、声(器)乐、书法、舞蹈、球类等项目,以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考虑到场地、器材和教师的因素,可采用家长参与、学生自愿报名、艺术科任教师面试确定、教导处宏观调剂的办法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喜欢的艺术科目可学,并要求每人限报一项。课程的设置上,尽量做到和国家课程相接轨,以培养学生兴趣为目的,要作为国家课程(音、体、美)的拓展、延伸和补充,不可随意拔高其难度和要求,要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让学习真正成为一种享受。
二、加强课堂常规管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摸索中,我们认为,课堂永远是教学的主阵地,要想提高艺术课教学的效果,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狠下功夫。考虑到艺术课的特殊性,除按常规进行教学以外,要求艺术科任教师在上新课前必须进行点名、检查学具和上节课预留作业,对于不能及时到场,态度不够端正、学具准备不够充分、作业完成不好的同学,可采取批评教育和课后与班主任、家长联系的办法予以解决,这样就消除了艺术课教学秩序混乱的现象。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既有理论指导又有示范演示,并以活动课为主,进行分层指导和教学,注重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评价措施上,采取师生、生生、家长和学生互评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并以树立榜样、语言激励为主,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活动方式上,自主与合作相结合,学生互帮互助,教师巡回指导,这样就能使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着昂扬的热情和较浓厚的兴趣,并有利于竞争意识的培养。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为学生的艺术发展提供可供展示的舞台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在某一方面(即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之后,紧接着又会产生另一种新的更高层次的需要。因此,在教好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后,就要更多地提供一些机会以满足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如让参加绘画和书法课的学生定期出一块图文并茂,版式新颖的黑板报;让有写作特长的学生自办一份格调新颖的小报;让学习舞蹈、攻鼓子表演的学生尽情地伸展四肢解放身体;让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定期举办一场演唱会……学校同时举行一些观摩性质的展览会或艺术节,以激发学生不断进取的欲望。面对存在的问题,可以举办一些专题讲座,或请名家点拨解疑释惑,或请同行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学校艺术教育还应和校园文化相得益彰,不断优化和美化校园文化育人环境,努力酿造一个文明、向上、洁净的学习环境,全面促进校园艺术文化建设,努力让每一个角落都成为校园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四、开展艺术教育,注重学生品质的培养
开展艺术教育,除培养学生基本的技能技巧以外,还应注重学生良好习惯和品质的培养,并在其过程中开发其潜能,发展其个性,塑造其健康的人格。为此,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突出过程性评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绘画类课程中重点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欣赏美、创造美和实践美的能力;在书法类课程中重点培养学生写方正字做方正人的良好习惯;在器乐类课程中重点培养学生感受理解表达和热爱生活、抒发真情的良好品质。通过这些良好的习惯和品质的培养,最终形成学生勤奋严谨、理智耐心、持之以恒、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这些品质一旦形成,将会对学生其他的学业成绩以及个人修养、为人处世等方面产生较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近年来,我校学生的教学成绩在农村学校名列前茅。实践证明,学校开展艺术教育,不但没有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反而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五、开展艺术教育,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在对艺术教师的培养上,应坚持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培养特长、发展个性为目标,通过教师自学、外出听取报告、聘请专家讲座、观看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和录像课、评课、民主测评、教研组活动等形式,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理论学习,进行课题研究。还可以通过教师撰写艺术教育论文、设计艺术课教学案例、上艺术实践课,来促进艺术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于XX年9月担任南村示范小学校长,下面我把学校的基本情况XX年来
一年的业务工作汇报如下:
一、南村学校简介
南村示范小学创建于1995年,占地面积8864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3个,教职工23人,专任教师16人,民办2人,聘用制教师5人。其中大专学历10人,重视,高中学历3人,现有学生379人。
二、我校课改方面工作情况:
1、 今年我校制作了十年成果展示版面十块:我校有课改教研活动、课改成果、学生书法、绘画、手工制作展版。
2、我校还注重创办校报校刊:我校经常办手抄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校去年还办起了晨曦文学社,有《晨曦作品选》,部分作品发表在《精神文明报》、《青少年日记》、《吕梁日报》、《北武当文艺》、《今日方山》等报刊上。
3、教师经常利用影视资料,提升课堂效率。我校广大教师通过电脑查阅课件、教学设计等资料,看名师讲课光盘,有力地提高了教师的讲课水平。
4、在教育论文论着方面:人人执笔写教学论文,10余名教师的在国家级、省级、 市级、县级报刊上。
5、人人动手做自制教具:教师的自制教具很直观,有实用价值。学生的手工制作作品很新颖,孩子们还是动了一番脑筋,做得很精致。
三、教学业务方面(教学常规):
1、 教学计划:我校学校、学科、教师、班主任等计划齐全。 教学计划写清了指导思想,有进度安排,有教材与学情分析,还有教学措施。
2、 教师备课:按单元备课,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可是分配合理。课时备课基本要素齐全,内容充实,学生作业设计合理,有教学反思,有板书设计。
3、 课堂教学:教师讲课精神饱满,仪表端庄,教态自然,学生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活动有序。
4、 作业批改:批改及时,有等级评价,学生作业书写工整,教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我校开全开足课程,音体美落实到位,音乐有语文老师兼带,美术有数学老师兼带,体育老师由一名临汾师大体育系毕业生代课。
6综合实践课:每班都有综合实践课,一周一节。
7、 教研活动:我校每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每次活动都有活动记录,还有活动图片展板。而且我校每年组织教师在峪口小学、县城内一小听示范公开课。今年我镇西片小学、店坪寄宿制小学与我校联合搞教研活动,为今后的教研活动取得成效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今年还让王林林赵海兰等10教师在县城、省电教中心培训学习,不断加强教师的新课改理念。
8、 我校校领导都按时听每位教师的讲课,并评课。
9、 我校教师人人深钻教材,读《山西教育》、《教育理论实践》《德育报》等书籍报刊,以提升理论水平,人人写读书笔记,写教学反思及教学论文。
四、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方面:我校今年在校园内设置了《晨曦文学社优秀习作展示栏》,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写作,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在防震柱上书写了《弟子规》、唐诗宋词、名人名句。校园墙壁上张贴了名人名言标语、还设置了一些喷绘的警示和激励学生的温馨标语。每一个教室都有名人名言、学习专栏、习作园地等专栏,窗台上至少养一盆花,美化和香化了校园,为师生创设了舒适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我校在新星冶炼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在六一节为学生赠送了一套校服,同学们穿上了统一的服装为校园增添了一幅亮丽的风景。公司还为我校添置了军乐服装,解决了服装陈旧不雅的难题。
五、在安全方面:在县教体局的配合下,加固了防震柱子,新焊接了栏杆,消除了校舍的不安全隐患。同时我校还利用课间操、品德课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以美育为先导
凭着对素质教育的全面理解及他个人的良好专业素养,在教学实践中,他把美育摆在了首位,并始终围绕“美”大做文章,形成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成功典范,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参观刘老师的美术活动室、工作间以及学校宣传栏、校园文化等,无不发现处处洋溢着美。环境是无形的教师,为了做好环境育人,他可操了不少的心。记得他上《花瓶设计》一课时,为了搞好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他竟花了好几天时间亲自画了20多张大范图挂在教室四周,渲染气氛,供学生欣赏,使学生上课就像走进了艺术殿堂;还记得他上《探索水墨的世界》一课时,为了准备不同的工具材料,刘老师竟跑偏了邻近几个镇区。有人说,“上一节美术课用的着这样吗?”可在他眼里却认为“教育观念是教师教学之首要,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和发展。”几年来,刘老师自行设计制作的教具范图近200件,在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此,市教育局教研室决定让刘老师承担“全市美术创新教育现场观摩活动”公开课,向全市宣传其成功教学经验,导向教学,反响热烈,在全市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其教学事迹先后在《河南日报》、《常平报》登载。
给学生发展自我的舞台:刘老师曾参加过“百千万工程镇级百位名师培训”两年,也参加过“国家新课程标准省级培训”等,教学观念新,课改主动坚决。为了实施“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实践转变,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为了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发展和展示自我的舞台,他付出了不少心血和汗水。刘老师每天上完课后,均要拿出一小时来辅导学生画画,每天如此,年年不变,他已奉献了无数节假日和休息时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99年他辅导的学生作品在“全国首届海峡两岸美术教育交流会”上,便代表河南市和河南省在新疆参展并以获得一等奖2幅、二等奖2幅、三等奖3幅的好成绩荣获指导教师一等奖;在“中南六省(区)第十届美术教育交流会”上,学生美术作品又获得一等奖3幅、二等奖3幅、三等奖4幅的好成绩,刘老师再次荣获指导教师一等奖;此外在“2001年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绘画作品比赛”、“2000年省第二届青少年美术作品设计比赛”、“省青少年科学幻想绘画比赛”、“2001年第十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河南省宣传画比赛”、“99年河南省儿童画作品展评”、“市迎香港、,建党八十周年,保护环境、创建美丽校园,珍爱生命、远离……”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中均获得良好佳绩。学生们体验到了成功感,在活动中充分发展了自己的才能。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一次次教学,一次次活动,刘老师都紧密围绕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来展开。到自然中体验美,到生活中感受美。在他的感化下,校园里总是有学生拿着画板画凳去写生画画,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节假日他也经常组织学生到校外去写生,体验地方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艺术素养和正确的审美观,受到有关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以科研促教学
马亚茹老师勤于钻研,善于学习,理论水平较高。他系统地学习了教育学、儿童绘画心理学、美学、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中外美术教育教学理论等书籍。他在教学实践之余,撰写了许多教育教学论文,短短几年中就有获奖论文国家级2篇,省级2篇,市级6篇,科研成果4项,其中新课改教育论文还发表于《河南教研》等刊物,其它教育教学文章达数百篇。他现为河南市教育科研课题组副组长,市学科带头人,他已逐渐从一名普通的教师转变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
具有良好的科研意识:科研意识是其教学改革成功之道,敢想敢做是其一贯作风。在教学实践中,传统教学一直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为了寻找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他主动展开探索和研究。他搞了三年的实验班,作了大量的教学调查,并拜访了许多专家和教师,终于他主持研究的《美术活动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与研究》向市申报并正式立项,他立马组织美术科教师全面展开研究。为了这他常常工作到深夜,学校门卫常说:“我几乎每晚都要等刘老师走才能锁门。”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来其课题研究的科研成果便荣获“河南省第十一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黄华奖”二等奖和“河南市第五届普通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的好成绩。其中他研究提出的“美术自主探究训练模式”教学,在实践中起到重大的作用,它的实施完全扭转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使学生能真正体现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美术教学中独树一帜。此外,他还主持参与了两项省子课题研究和一项市子课题研究,其研究成果也分别荣获省二等奖和市一等奖。
具有过硬的教学能力:有了系统的科学研究和丰富的理论指导,他在教学上如鱼得水,大胆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其教学生动活泼,别具一格。马亚茹老师在全市美术教师基本功竞赛中就曾获过一等奖,自身素质良好,在参加全市青年美术教师优质课竞赛中,他以娴熟的教学技能和独到的软件开发能力,从镇到片再到市,一路过关斩将,最后获得全市第二名,他研究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还参加过省级交流。刘老师中师毕业,在河南教育学院修完大专,在河南教育学院修完本科,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几年来他所辅导的学生美术作品近万幅,作品源于生活、童真童趣、色彩艳丽、风格独特,在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竞赛中便有50人次获国家奖励、18人次获省级奖励、60多人次获市级奖励、镇级竞赛获奖无数,出版作品集《艺萃》,刊登作品30多副于各级各类刊物。其刘老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便有国家级3项,省级奖1项,市级奖6项,镇级奖5项。学校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与他获得的成绩是分不开的。
具有敏锐的教育观念:刘老师今年才29岁,年轻灵活,思维敏锐,易于接受新事物,善于把握新的教育动向和教育理念。国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实施中,他勇当先锋,主动承担一年级的新课程,在教学中认真探索改革。他一有新的教育感受便写成文章与同行商讨,在新课程实施中他撰写了《谈新课改环境下美术创造性活动的开展》一文并在《河南教研》发表,阐述了时下美术活动的开展情况,受到同行赞许。辅导学生创作出的好作品也相继在《中国中小学美术》、《少先队》、《第二课堂》、《小艺术家》、《河南教研》、镇报校刊等刊登发表,便于相互交流。他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美术教育特色。
具有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刘老师出身农村,为人诚恳,他纯朴、善良、乐于助人的品格深受同行们的称赞和领导的高度评价。他一直认为美术艺术教育在小学的重要作用,他从没放弃,从没失去信心。在工作上雷厉风行,兢兢业业,一边认真抓好教学,一边组织落实工作,一边探索教育科研。担任学校艺术科科组长期间,他积极组织教学教研和学科竞赛,使学校艺术教学工作有条不紊;他还担任了市美术教研会理事,负责市美术教育科研相关组织工作;除此之外,他还积极协助镇科教办组织落实美术教学工作。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外,刘老师还要兼职这么多事情,难怪值勤教师会这么说:“有一次我半夜去巡校,发现艺术科组办公室还亮着灯,以为他们粗心,当我去关灯时,竟发现刘老师还在那工作,这心里不知道是惊吓还是惊奇。”是这样,刘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他的事迹曾在报纸上登载,受到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一个美术教师能这么快评为“河南市优秀教师”也就不足为奇。
以师德塑人生
1、本学期,我们重点抓了省级“十五”美育课题的成果总结和结集工作
为了更好地总结我校江苏省“十五”立项课题《多方位加强普通中学美育的实验研究》的成果,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推动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学校组织、落实了“传是文集”第三辑“美育文丛”的编撰及出版工作。为保证编撰工作顺利开展,学校组成了由陆琪校长、宗甄副校长为主任的编撰委员会,领导此次编撰和出版工作。教科处负责了具体的组织和落实工作。
计划中的“美育文丛”由七本书(题目暂定)构成:
《美育论丛》主编:陆琪 洪敏 约20万字
这是学校开展“美育”课题研究的成果总结。包括对学校三个“五年计划”中美育课题研究的概述;“十五”课题美育研究的开题报告、结题报告;学校在办学目标、教育教学管理中渗透美育的做法总结;教师撰写的在德育、课堂教学、环境建设中实施“美育”的论文,教师撰写的以开展审美教育为主题的教案、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美苑漫步》编撰:王积庆 约15万字
这是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的校本教材,分美学概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四个专题,共10-12讲。
《三贤诗文选读》主编:徐俊良 约15万字
这是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养成美好心灵和人格的校本教材。
《昆山咏赞》主编:宗甄 鲁德俊 约15万字
这是让学生感受家乡历史传统、文化底蕴、美好人文环境的校本教材。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论文集》主编:姜红珍 徐永琴 朱小英 约20万字
这是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法和成果的专题总结,主要包括案例、调查报告、活动方案及学术论文。
《昆中植物志》主编:徐俊良 约10万字
这是我校打造绿色校园、美化校园成果的反映。此次编撰的主要工作是充实、修改。
《美苑撷英》主编:俞菊明 殷金方
这是展示我校师生审美、创美能力及成果的画册。要求编撰者在已有的师生文学作品、摄影、书法、绘画作品中筛选或进一步征集优秀作品。
为了保证“美育”课题顺利结题以及校本课程按时开设,本文丛将在XX年暑期出版。各分册编者将在六月底拿出初稿,七月份修改并定稿,八月份印刷并出版。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
学校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3月9日,学校召开了全体组委会成员会议,要求各分册主编认真制定、落实编写计划,明确分工,把好质量关和时间关,如期完成编撰工作。教科处也已经多次下发通知,在教师中征集有关的研究成果,并得到了众多教师的积极响应。
此外,我们还在师生中组织了第二次美育摄影比赛;在“涵青班”青年教师中组织了美育摄影创意比赛和以美育为主题的教学比赛。
2、教科处召集教育科研工作会议
为了推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促进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培养学校的教育科研骨干力量,教科处向学校推荐了教育科研骨干人选,并于4月6 日召集了由他们参加的教育科研工作会议。教科处主任洪敏向与会者介绍了近几年江苏省参赛获奖论文的写作特点以及给予我们的写作启示。宗甄副校长对与会教师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多读书、勤反思,积极投入课题研究,切实发挥带头作用。陆琪校长到会并作讲话。他指出,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始终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投入教育科研既是个人成长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他要求与会者在教育科研方面确立目标、勇挑重担、多出成绩。他表示,学校将会为教育科研工作和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并优先给予在教育科研方面取得成绩的教师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
今后,教科处将继续组织他们学习、研究和交流,力求使他们在成为名师的道路上突破教育科研方面的瓶颈,更快地发展,为壮大学校优秀教师群体作出贡献。
3、认真编辑《昆中教育》、《昆中教研参考》等教育科研刊物
本学期,教科处编辑了《昆中教育》第44期,并对版式进行了改进;编辑了《江花》第六编第5、6期;编辑了以“美育”为主题以及以“课程改革”为主题的《昆中教研参考》第5、6、7期;编辑了《传是》“杏坛论语”版第25-26期。这些刊物已经成为昆中教师发表教育科研成果、开展学习的良好平台和园地,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好评。
4、认真做好“导师制”工作,青年教师培训及教师教育科研培训工作,重视教育科研骨干的培养,为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为教师进一步树立教科意识、改进教科方法、提高教科水平提供条件
本学期,XX届“导师制”工作将告一段落,我们按照惯例组织了14节由“徒弟”开设的汇报课,并进行了认真的总结。通过三年的师徒结对,这些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以及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其中的不少老师已经能够承担并胜任高三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还有部分教师在省级论文比赛中获奖。共2页,当前第1页1
本学期“涵青班”青年教师培训继续进行。为了切实提高“涵青班”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我们在上学期理论培训的基础上,认真组织了“3+1”比赛,即板书、演讲、美育摄影创意及学科教学比赛,进一步实现“引领思想、规范行为、提升素质、促进成长”的目标。为了使学校“美育”课题研究能够更好地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我们特别要求他们在教学比赛中贯穿对学生开展美育这一主题,并专门设计了有针对性的评课表。目前,这些比赛已经全部完成,评奖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通过一学年的培训,“涵青班”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在学生的成绩和学生的评价上,都显示出了良好的表现和发展势头。在昆山市语文教师基本功竞赛中,有3位“涵青班”青年教师获奖,其中一位还荣获了特等奖。
5、认真组织各项教育科研竞赛,力争获得较高层次的奖项。
根据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要求,教科处先后下发了有关课程改革研究成果评比、创新教育论文和个案评比、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论文评选、教育技术研究论文评比的通知。在学期结束之际,我们还将下发有关省“五四杯”、省“师陶杯”等论文比赛的通知,要求教师利
用假期认真学习、及时总结教育教学心得和成果,积极参与这些赛事。
6、布置教师撰写学期专题总结
上学期,我校教师专题总结的撰写率急剧提高,而且大多数老师的专题总结符合要求、质量较高。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少数教师用工作总结代替专题总结,有的教师的专题总结字数不够,有的教师用以前的文章代替专题总结,甚至有的教师的专题总结是全文“借鉴”来的。我们将针对这些情况,在通知中重申并进一步明确要求,并提醒老师们认真对待这项工作。
7、认真执行已由学校教代会通过的《江苏省昆山中学教育科研常规工作考核条例》,从常规工作和成绩成果两个方面对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进行全面、合理的考核,教师反响良好。
近年来,我校在认真坚持素质教育,坚持课改实践的同时,校领导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积极采取措施,装修配备了专用的美术室和书法室,为美术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校领导和美术教研员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美术组的教师,勤奋团结,努力搞好美术教学,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我们的做法体会如下:
一、积极开展教研,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我们美术教师深深体会到,要想教好学生,自己就首先要有过硬的本领,为此,我们在树立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思想的同时,花大力气,钻研业务。每周五下午,我们都要在一起集体备课,共同讨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每个学期我们美术老师之间至少要互相听课评课两节。同时,坚持到区里参加教研活动,到美术教学搞得好的学校去听课学习,与外校老师共同交流,把先进的教学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快地把握美术教学新动态,了解美术信息,我们美术组订阅了《美术报》、《中小学美术》、《国画家》、《连环画报》、《书法报》、《中国书画报》等刊物。我们从中丰富理论知识,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撰写教育论文。为开展艺术交流,我们利用假期和双休日,到博物馆、美术馆、艺术中心参观学习,到外地采风、写生,吸取名人艺术精华和创作素材。我校四名教师都达到了本科学历。经过外出学习交流,内部互帮互助,我校美术教师的整体水平有很大提高:在参加全国、市、区级比赛和画展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并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和整理教学资料。现我们在努力争取申报课题、立项,为教改教研多做贡献。
二、向40分钟要质量,课堂教学有特色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关键。为此,我们针对小学生心理和年龄特点,摸索出一套适合儿童发展规律的美术教学方法。首先,我们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在备课时,我们备教材内容、备教学方法、备学生实际,对整堂课进行全面铺排、重点突出、深入浅出,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其次、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爱动、注意力难集中,结合这一特点,根据教材内容编一些游戏,融于教学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到美术知识。小学高年级学生,虽稍稳定些,但自制力较差,理想处于萌发时期,为了适应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把一些美术家的故事讲给他们听,促使他们树立科学与艺术的理想,把学生兴趣激发到美术学习上来。同时利用音乐、投影、录像、电脑英特网等多媒体手段,启发学生思维,丰富想象力,开拓了艺术视野。第三、注意安排合理的教学结构。在教学中,我们边教、边学、边讲、边练。上课时,教师一般用10-15分钟讲基础理论,大部分时间指导学生围绕课题进行练习。在练习中,我们边发现问题,边给学生纠正。使学生在练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练习中提高绘画技能。通过教学实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注意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充分认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第四、在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德育教育,融汇健康教育。教师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捕捉健康教育的信息,运用多种手段,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健康教育。例如,我们常在教学中,给高年级学生讲一些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让他们根据故事情节绘画,传承中国的优秀传统工艺,创作一些手工制品,这样就充分发挥了美术教学陶冶情操的功能,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培养良好的性格、智能、品德,促进学生完美健康心理结构的形成。
三、突出重点,抓好尖子学生的培养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注意在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想尽办法,采用多种措施,抓好尖子生的培养教育工作:
1.成立美术课外活动小组,利用每天下午放学后1个小时,组织尖子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指导学生订阅美术刊物,加强理论学习修养。培训美术技能,进行美术创作。一学年下来,我们组织了50个学生,坚持天天放学后,不计报酬地进行培尖工作,累计时间有四个月。
2.组织美术小组的学生外出写生画画。近年来,我们带学生到儿童公园等地写生达五、六次。通过写生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写实能力、观察力,为命题创作收集了生活素材。
3.组织学生参观画展,开拓艺术视野,使学生受到艺术熏陶,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4.定期在学校举办学生画展,在走廊,楼梯悬挂学生作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此外,在培训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思维,保护儿童的创作热情,让学生按自己的感受去画画,发挥其想象丰富,立意鲜明,表现大胆、天真稚拙的特点,画出有个性的作品,防止用成人创作的要求和模式限制儿童的创作,充分发挥了艺术民主和教育民主。
通过师生的艰苦努力,使美术小组的学生在现场写生、命题创作、手工制作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四、努力完成学校宣传等各项工作
美术组教师认真努力出好学校的宣传栏,搞好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我们多次协助学校的音乐组、体育组搞好学校的大型文艺演出、体育节活动,经常帮助大队部、德育处工作,配合完成教导处的工作,辅助学校人事、校医的工作。对于学校的工作,不论是分内还是分外的,我们都努力保质保量地完成。
五、春花秋实,硕果累累
俗话讲的好:“要想火车跑得快,得靠火车头来带。”我们第五办公室在组长孙同乐老师的带领下,在沈彩虹、刘璠、张恩德、邹丽娜、丁吉平、徐红、张晓云、孙忠华、马士芳等老师的积极配合下,教育教学工作有条不紊,生动活泼,井然有序。一个富有凝聚力的、朝气蓬勃的办公室集体,以积极向上、勇敢开拓创新的姿态展现在全校师生的面前,彰显出了奋发有为、勇创佳绩的时代风采!
(一) 教育教学,硕果累累,声誉鹊起
我们第五办公室有许多位教师,都是区、镇级的骨干教师,其中所取得的教育教学成绩是骄人的,是有目共睹的。组长孙同乐老师是具有三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他的教育教学成绩好几次被学校领导进行肯定、表彰。在好几次的会议上,他对大家作了“关于提高教育教学成效”的专题讲座。在07学年五年级毕业考试中,数学获奉贤区数学单项奖,而且,全区只有四所学校获得奖励,孙老师实属了不起!他所教的班级数学平均分超区平均,超过南桥城区3所学校,从四年级时的27名,上升到第九名,进步足足18名。08学年第一学期区调研测试,孙同乐和孙忠华两位老师所教的数学成绩超过区平均分,超过南桥城区7所学校,排名从四年级的22名上升到第6名,足足进步16名。英语老师沈彩虹XX年辅导学生范黎,获上海市“世博英语”竞赛奉贤区三等奖;10年辅导学生朱夏青获“世博英语”大奖赛初中组市级优胜奖;10年9月获奉贤区“优秀骨干教师”称号;XX年6月,《任务型教学案例及反思》一文获全国二等奖;XX年《实施学习过程多元化评价,提高课堂效率》一文获区二等奖。2010年2月获奉贤区随班就读教案设计二等奖;丁吉平老师辅导的袁宁同学在全国作文竞赛中获三等奖,在市级作文竞赛中,辅导的袁宁同学获特等奖,陈珊珊获市三等奖;在XX年第一学期语文区调研测试中,平均成绩获区第9名,在07学年第二学期语文统测中,平均成绩获区第9名,在XX年学年第二学期语文区统测中,平均成绩排名区第5名。刘璠老师虽然刚从大学毕业,刚踏上工作岗。是,成绩也是顶呱呱的。10年6月,《用“爱”敲开那扇紧锁的门》一文,获全国三等奖;10年辅导学生参加区科普英语大赛,获多项等第奖。XX年9月发表的《浅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一文,获全国二等奖;XX年12月,辅导学生参加区“金钥匙”英语竞赛,陈贵和孙逸磊获一等奖。其他教师在市、区级的各项竞赛和统测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孜孜不倦的育人精神,一心一意的工作品质,形成了五年级办公室一个战斗力强、成绩卓越的集体。怪不得,获得了领导、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的一致好评和赞誉。
(二) 组长率先,组室里互相关心,团结和睦,和谐温馨
我们第五办公室老师之间互相配合十分默契,互相关心,是一个充满着温暖的大集体。有时,有好几个班级的老师、班主任出去开会或参加市、区举办地教研活动,孙同乐老师就一人负责、看管好几个班级,十分辛苦,尽心负责,让其他老师能安心地出去参加各类教研活动。数学老师孙忠华是校的学籍管理员,平时较忙,会议也多,孙同乐自告奋勇地帮助孙忠华老师的班级。徐红老师是校工会主席,平时也较忙碌,丁吉平老师就自觉地去帮助徐老师的班级,辛苦一点,不算什么。沈彩虹老师和刘璠老师经常在办公室里进行英语教学的讨论,互相交流英语教学中的得失,哪些地方要改进,哪里要加强,一丝不苟,十分认真,互相切磋,帮助年轻的刘老师共同进步!张恩德老师经常利用周末和双休日、节假日的时间把办公室的老师集合在一起进行聚餐活动、娱乐活动,大家在一起,欢欢笑笑,气氛热烈,其乐融融,十分融洽!丁吉平老师的老母亲从楼梯摔下来后,孙同乐、徐红老师带领其他老师到丁老师家里进行探望、慰问,并且送上了慰问金,令丁老师全家十分感激。五(1)班的学困生、行为偏差生杨武同学,班主任刘璠老师给予了积极地关心和帮助,其他老师像徐红、孙同乐、丁吉平、张恩德、沈彩虹等,协助刘璠老师,一起去教育、帮助杨武同学,使杨武同学有了很大的进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孙同乐老师带领组室里的所有老师、带领全年级学生踊跃捐款、奉贤爱心。五(3)班家庭困难的学生岳增霖,孙同乐老师协同班主任丁吉平老师、政教处老师、五年级里的老师,前去登门慰问!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因此,整个五年级里的老师和学生都感到,五年级就像个快乐的大家庭,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其中的一员而感到无限的荣耀和自豪!
(三) 勇挑重担,拼命工作,辛勤耕耘,无私奉献
五年级办公室的老师个个是工作勤奋,尽心尽责。例如:组长孙同乐老师一个人承担了五(1)班,五(2)班,五(4)班三个班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但他从不叫一声苦,叫一声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这个班级出来,进另一个班级,一周25节课,平均每天5节课,同事们称他为“拼命三郎”。沈彩虹老师每天一大早上班时间还没有到,就进入教室,辅导学生进行英语的晨读和复习,每个傍晚,其他老师都下班了,她还在办公室里给学困生补缺补差,夜色降临了,都六点钟了,还想不到要回家去!刘璠老师也是这样,经常教育学生到很晚才回家。丁吉平老师经常辅优补差到傍晚五、六点钟,把两个班级的语文学困生集中在一起,进行义务补课,然后,自己乘坐公共汽车回到南桥的家里,因此常常引来了家人的埋怨。其他教师也是充分利用晨会、中午休息、傍晚的时间,加强对学生的帮困辅优工作,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在教育教学工作地岗位上,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心血。正因为如此,五年级办公室才会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了一个个令人瞩目的成绩,令人刮目相看!
(四) 加强政治学习,弘扬高尚师德,组室文化氛围浓厚,为学校建设添砖加瓦。
第五办公室的老师们积极参加校举行的各项思想政治学习和每周例会,参与率100%,努力学习“三个代表”,努力贯彻“八荣八耻”的思想方针,努力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每位教师不利用教师职务谋取私利,不进行有偿家教,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对学校制定的“五不准”严格遵守,从不违反,以高尚师德、优秀师德的标准来严格要求。每位教师准时上班,不无故旷工,不参与社会上的“赌博”等恶习,不沾社会丑恶习气,一身正气,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工作。学法、守法,遵守公共道德和国家法规。每个老师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注意自身仪容仪表,为人师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迎接世博,争做“上海合格市民、上海优秀公民”,体现上海形象,体现上海风格。积极参加“迎世博”的各项活动,清除垃圾,为金汇镇的市容市貌积极做贡献!五年级办公室老师坚持每天下班时做到“三清”、“三关”,时时刻刻维护办公室的整洁、清洁,有条有理。经常更换办公室的黑板报,内容丰富,版面生动活泼,引人注目。有关于教育的主题,有迎世博的主题,有教科研的主题,有教育学生的主题,有课堂教学设计方面的主题;积极参加学校举办地电脑培训,书法培训,校本教材培训,积极参加行育活动,各项竞赛、节日和年终的联谊活动。办公室里经常保持忙而有序,因此,在每次的组室卫生评比中,成绩名列前茅。积极参加区、校举办的各项活动,大家积极奉献爱心,如汶川地震,如全国红十字纪念日,如为贫困的学生捐款捐物,如为云南、四川捐衣捐被等,参与率很高,都达到了100%。积极为学校献计献策,教代会代表积极参加学校的民主管理活动,庄严行驶代表职责,认真参加各类选举活动,作用发挥良好。对如何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如何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如何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如何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等方面,积极想办法,出谋划策,与学校领导同呼吸,共命运,为穿件和谐校园,作出积极贡献,努力发挥了组室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五) 努力创建“学习型”组室,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参与教科研的研究,努力提高工作质效。
五年级办公室在组长孙同乐老师带领下,老教师帮助青年教师,经验丰富的老师帮助经验少的教师,每月定时、定点、定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讲课,说课,制定教学计划,写教案,设计教学环节,上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并提出真知灼见,并且运用于每个教师的教育教学时间,努力提高课堂效率。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科研的课题申报、研究等活动,寻找自己教育教学中碰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教育教学的方法、途径等进行积极探索,并解决自己教学教育中碰到的难题。我们五年级办公室提出了“要向四十分钟课堂要成绩,要像教科研要成绩”的口号。孙忠华老师的有关数学教学的课题《培养外地借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邹丽娜老师的有关语文教学的课题《利用影视,多媒体资料进行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和研究》,沈彩虹老师的教学案例、论文等,刘璠老师的教学案例、教育论文、课题《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与研究》等,有的获区一级奖励,有的获市、国家级奖励,有些老师课题被列为区级课题,有的被列为校级课题,成果累累。还有,老教师给新教师上示范课,写示范教案,如:沈彩虹老师在英语教学方面,给刘璠老师起了很大的帮助、师范作用。整个组室以浓厚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来带动整个年级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为各项工作地有效开展作了根本的保证。
本学年度,教科室在“尊重每个人发展每个人”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突出质量立校与科研强校的指导思想,以“用作为换地位、用成就换尊严、用奉献换形象、用今天换明天”的信念,实行精细化管理,把我校教研组建设、教师队伍培养和教学科研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二、工作思路:
以质量建设为中心,以教研组建设为依托,以教学科研为突破口,推行教师自我发展规划,整体提升教师队伍教育教学科研水平;改进教师评价方法,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教师的潜能,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观念先进、业务精良的教师团队,实现教学质量的恢复性增长,进而实现跨越式的增长。
三、具体内容:
(一)教研组建设方面
1、坚持业务学习,实施读书行动计划
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实施读书行动计划,建设学习型教研组。为达到新课程体系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教研组要引导教师养成“阅读”的习惯,唤醒教师的读书需求。在教师发展规划中,每位教师制定每学年的读书学习计划,并上报教科室,存入教师个人档案。对“多读多思、以读促教”卓有成效的教师给予适当奖励并予以表彰。
2、普及“四有”生本课堂教学,开展教学交流活动。
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学校生存的根本,通过一年的努力,“四有”生本课堂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是我们看到,现在的课堂教学离我们预设的目标还相差较远,有的老师仅仅在公开课中加强了研究和应用,在日常教学中应用很少,还有极少量的教师对其兴致不高,知之甚少。今年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行“四有”生本课堂的理念,普及“四有”生本课堂教学,力争把这项工作推向深入。以教研组为单位,在今年10月和11月举办“四有”生本课堂教学达标活动,以教研组长、备课组组长、组内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组成听课评委组,进行量化打分,实现课堂教学人人过关、力争80%达到优秀的目标。
在今年9月下旬,举办教研组长研究课活动,10月份举办高三第一轮复习探讨课,在明年2月上旬举办新进教师汇报课,下旬举办高三第二轮复习探讨课,3月举办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4月举办中年教师优质课竞赛。
3、落实集体备课制度
认真执行《远安一高备课组量化评估方案》,备课组长要增强备课组的凝聚力,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要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的实效性研究。提倡以备课组为单位备电子教案,尝试学案导学的做法。高一备课组要加强初高中衔接教学的研究,在教学内容上进行衔接,在学法上进行指导,9月份完成初高中衔接教学校本教材的定稿;高二年级备课组在培优辅差上加强研究,制定计划,在明年5月份完成远安一高培优辅差校本教材的定稿;高三备课组要加强高考的研究,提升复习效率的方式方法研究,落实基础和培养能力的研究,特别是培优的研究要加强,尽快出成绩。
(二)教科研工作方面
4、加强课题研究,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开发。
课题研究要为教学服务,用课题带动教科研,以研促教、教研相长;课题研究要有利于教师的发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终极目标;课题研究采取分阶段进行,分级要求,并以制度做保证进行考核奖励。
省市级课题研究要有组织有计划,教研组要全员参与,分工合作,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积极协助课题组开展研究、整理资料和汇报结题,并在教研组内推广实践,力争在二至三年内完成。学校对其大力宣传,扩大影响,并按照《远安一高教改课题立项及管理办法》对课题组给予奖励。
小课题研究(包括校级课题和个人课题)要立足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求本着“低起点、小切口、短周期和大影响”的原则确立。学校平常的教学研究主要是日常教育教学的小问题,课题都是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来的,教师的教研要强调问题解决,不搞花架子。一般在一年完成,并把研究的成果以论文形式写出来,学校汇编成册,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优奖励。
在9月15以前,教研组长对本组的课题进行摸底,对本学年的课题研究写出详细具体的计划,包括课题、课题负责人及课题成员、课题实施方案等。
5、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开展具有学科特点的学生活动
教育部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要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要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创造条件。”按照《远安一高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开展活动,可采取先分学科小规模研究再分教师全范围研究的策略,逐步把研究性学习课程做大做强。本学年,由教科室与高一年级具体实施。
以科技体育艺术节活动为契机,教研组每学期开展1~2次大型学生活动,如语文组的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活动;外语组的口语比赛,书法比赛;化生组的环保社团活动等等。
(三)教师队伍培养方面
6、加强师德建设
教书是一种职业,有其独特的职业道德标准和规范;教师是一种事业,它需要用心去做,它要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作为教师,应具备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同舟共济的协作精神和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
本学年,我们将丰富教师师德档案内容,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从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和为人师表八个方面进行细化考核,结合学生评教。一学年进行师德评比,树立师德标兵(一个学科一至二名),进行表彰和宣传。
7、建立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启动“名师工程”
(1)建立教师个人发展三年规划,主要包括“三定两勤”,即定方向、定目标、定措施、勤学习和勤总结,同时把个人课题研究,读书计划,,个人博客建设等纳入发展评价体系。在今年10月15日以前,教师完成个人申报材料,一式三份,教师本人、教研组长和教科室各持一份。
(2)在明年5月前,完成年度感动一高十大教师和“远安一高名师”的评选,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大力宣传其事迹,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辐射作用,提高教师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3)培养青年教师,使其成为青年骨干教师储备人才和教坛新秀,鼓励全校更多的教师争当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参加各级各类学会、论坛等组织。给教师评职晋级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8、创新教师培训方式,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
(1)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交流方式,请专家进校讲学讲课。以教研组为单位联系挂靠一个学校,签订协议,教研组长在今年10月20日前列出计划,定期把教师送出去学习,以两年为一个时间周期,保证每一位教师都有一次出去学习的机会,及时获取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促使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一切外出学习交流活动安排均由教研组长决定,统筹兼顾,做好记载,要求外出学习教师在教研组内汇报,并有关材料上交教科室存档。
(2)强化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坚持师徒结对,双方签订三年培养计划。促使以老带新、共同提高;要求青年教师学理论、做习题集、写课后反思,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本年级大型联考统考,促使其业务水平快速提高;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创造各种学习机会对青年骨干教师进行培养。
关键词:王尚文;语感;语感论;语文教育思想
一、语感的内涵
语感,这个词语我们可以将其拆分开来进行理解。并基于王尚文的观点,从字面上入手,“语”应当包含语言(言语行为)和言语(言语作品)。置于语文学科内部而言,是指向以“语用”为核心的语言教育,并提倡主要进行言语表现形式的学习。“感”是指感知、感染、感悟的过程。
从心理学角度讲,语感实际上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感受性”,即人对客观刺激物的主观感受能力。作为语感的刺激物必然是言语内容赖以存在的物质的言语形式。从这里不难看出,语感的来源是多重多样的刺激物,语感的产物是人X中形成的主观感受,也就是所谓的“直觉”。
对于王尚文所说的这个心理过程,我们有几点需要注意:
1.刺激物的特征。在语文学习中,这些促进语感产生与形成的刺激物笼统而言,应当包括一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的事物。但无论刺激物的存在形式如何丰富,从王尚文的观点讲,必须守住语文学习的底线――致力于言语形式的学习,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如果守住了言语形式这一门槛,教的即使是政治性论文,也不会上成政治课;跨越了这一门槛,即使教的是诗歌、小说、散文,也会上成政治课或别的什么课。也就是:“只有以课文的言语形式为纲,自觉而明确地指向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2.重视强化的作用。语感的形成有其心理学依据,王尚文也特别强调了语感形成的过程不是简单的“S――R”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存在着同化和顺应两种状态的。但无论过程复杂或是简单,有一个环节是绝对不能忽视的,也就是“强化”。比如,他认为语文基础知识要通过大量有关的言语对象反复作用于学生的感觉,从而附着于他们的心理结构,也就是形成条件反射。因而,只有得到了合理强化的刺激,才能让学生对刺激物产生霎时的条件反射。王尚文基于此提出了一条检验是否形成语感的标准,就是“高品位的语感能使言语主体一听就清、一读就懂、一说就通、一写就顺,而且听得真,懂得深,说得好,写得美。”但是,我们知道,在母语学习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们,对母语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语感,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生认为语文课是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对此,王尚文认为在培养语言的基础上,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语感的素质,使之不断广化、深化、美化、敏化。
3.语感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王尚文提倡语感养成应关注言语表现形式,但这并不等于忽略言语内容不管不顾,更不等同于忽略整体而肢解文章,进行所谓的美词美句美段分析。这种肢解课文,分析哪个词好,为什么好的行为至少应该建立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之上。从学生语感发展的过程说,笔者认为应当存在的状态包括:初读课文时候的混沌模糊的理解,这里的理解是属于自己的解读,是根据自己的前知识储备而形成的语感。在这个阶段,学生会对整体的内容、情感等有自己的初步的浅层次的理解。但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是能够知道哪部分的表达形式是吸引自己的,是优美的,是可以学习借鉴的。第二层次的语感,应该是在经历过教师专业的解读分析之后,对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文章最具特色的地方有自己的解读,并通过倾听他人的见解,通过多次阅读,产生新的语感,并强化了这种语言感知能力。第三种状态应该是,在现实的言语环境中使用这些所学的语文知识,能在相同的场合中瞬间调动自己的这种言语能力,进行言说行为,凭借得以强化的语感进行交流,或者在相似的场合中能够迁移这种语感状态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语感会经历一个由混沌模糊到条件性反射的过程,面对学习材料要做的就是玩味斟酌、模仿学习、求教进步,在环境中理解,在实践中运用,来建构属于自己的解读,发展自己的语感。
二、语感论视阈下的教学观
1.语感论视阈下的教育观。提供丰富多样的言语形式刺激。通俗的说,从吸收方面讲,语感就是接触多了,产生了自然的条件反射,无论正确与否都有有自己刹那的感悟、解读。因而要多给学生接触言语形式好的材料,多帮助他们对一些字词等产生刺激,并强化这些刺激物的作用。在课堂语文教学之中,学生接触到大量优质的言语材料,基于王尚文提出的语感形成的心理过程,我们应当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言语材料,以便可以更多地刺激学生的大脑,促进他们语感的形成。他提出“语感是言语对象化于人的语言器官的结果,离开具体的言语形式,语感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而我们可以通过图形、影像、文字等的结合,帮助学生在立体交错的语言环境中,从多角度刺激大脑高效的接受有效的言语表达形式,促进语感的形成与强化。但在这个过程中,王尚文认为“言语主体只要一开口说、一下笔写,他就已经观念地介入了表述对象,尽管他主观上是何等真诚何等努力地试图客观地加以表述,也仍然不能不受到他感知、认识水平的支配,不能不受到他情感、态度的左右。”故而,需要帮助学生接触正确的语言内容和形式,形成正确的语感。
创设语言应用环境。从表达方面讲,就是让学生多写多说,能够运用他们形成语感进行正确、优美、有效的表达。同时,还要具有语文意识,这是王尚文很提倡的一个观点。对“语文意识”,他的解释是“它是我们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谋篇布局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关注。一句话,就是对如何运用语文的一种自觉。语文意识的养成就是良好的语文习惯的培养和形成的过程。”在对各种文体进行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抓住文体的最突出的几个特点来创设条件,让学生进行实践运用,以强化他们的语感。
2.语感论视阈下的学习观。重视言语形式的积累。王尚文认为“只有掌握了相当数量的言语形式,学习有关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等的一般知识也才有坚实可靠的基础,这些抽象概括的一般知识才能懂得深、学得活、用得上,否则就有可能走上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绝路。”因而我们可以看到,古今中外语文教学都以言语作品为主要教材内容。比如,我们知道的“熟读古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比如朱熹读书法中提倡的“循序渐进、熟读精思”等都是这个意思。当然,现如今我们的语文教育当然需要更加的高效,但万变不离其宗,我们语感的形成,语文素养的养成是离不开对优质言语形式的积累的。这就是他所说的语言知识的学习主要还得通过学生的感官、心灵对优秀作品语言的感知、揣摩、玩味,在长期的反复的实践中自然积淀而成,也就是“循其自然”、“神而明之”。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困难之处不是“知”的积累而是“感”的沉淀。
强调实践应用的价值。前文已经谈到,我们语感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我们通过自己形成的语感来吸收别人文章中的信息,同时,通过自己的语感进行表达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的进行语感的应用,并在应用中强化习得的语感。也就是王尚文所说的“语文教学可以顺水推舟地把作为学习形式的读、写、听、说自然而然地变为学生的生活形式。”
三、语感论存在的意义
1.突出了语用的地位。相比较语文的性质应属于“人文性”或是“工具性”而言,王尚文虽然没有明确强调(或许是回避争论这个问题),但其一直致力于语感的研究,并提出“语文课程为了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读写听说活动必须指向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主要不是它们的内容。这是语文课与其他课程的根本区别。”从中可以看出,通过不断的形成和发展自己的语感,学生可以形成对言语形式的准确高效的条件性反射,语感习得的来源是大量接触丰富多彩的言语表现形式,无论是积累、诵读、还是实践运用,都有助于语感的形成与发展。而习得的语感又可以帮助学生对言语材料产生长效、高效的解读。这双向交互的语感过程,究其实质就是语言运用的过程,也就是王尚文所提倡的将“语用”作为语言学习的核心。
2.强调了对话的地位。语感的来源是丰富多彩的言语形式所带来的刺激,这些刺激物在语文教学之中主要表现为文质兼美的文本材料。面对这些文章,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遵循现有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在意识支配下自觉捕捉能够刺激自己现有语文知识和能力兴奋起来的字词句。根据王尚文的解释,就是在自己大脑中形成对刺激的主观反应,这个主观反应既是他所说的“直觉”,也是巴赫金所提出的“对话”。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促进了自己大脑中语感的产生,与师生进行对话,丰富和发展了之前所形成的语感,此后在经过多次自己的思考解读,从而完成了语感在来源上的形成过程。在下一个语感运用过程中,也是在语感的支配下通过对话的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这括书面形式的交流,也包括口语交际上的交流。
3.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言语学习习惯。语感是不能离开阅读大量文质优美、言语形式值得借鉴的言语材料,离不开积累和沉淀,离不开多次言语实践应用而兀自形成的。阅读、积累、运用,这一系列语感养成的方式都可以为我们言语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沃土,助我们言语能力的发展。这不仅仅对我们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对任何时候的文本阅读、信息提取,对有效地表达自我观点,有效地和他人交流交际等都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一、革新思想观念,深化教育改革
观念是先导,学习是保证。为进一步转变广大教师观念,培养一流的师资队伍,让先进的教育思想牢固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加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我校采取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人人钻研业务、学习业务教育书籍。全体教师做到了:一读(坚持每天阅读有关教育信息、经验文章,名师教育专著,新课程理论等);二写(每天坚持写笔记,每课写教学随笔或反思);三上(每学期至少上一节观摩课)。做到了四会,即:新课堂教学模式理念会应用;教学经验会总结;教学观摩会评价;教学风格会创新。通过这些手段加速了教师由教师匠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的转变。全新的思想教育和积极的学习改变了我校教师的精神气质和教学品位,增长了教师的职业智慧。如今,教师自己学习已成了我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校在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生管理。学校注意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并以少先队为主阵地,弘扬爱国、爱家、爱校思想,坚持每周升一次国旗,并在升旗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每日“红领巾广播站”及时播报好人好事,重要信息。学期初,修订了“小学生一日行为规范”,“日、周托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安全注意事项”还制定了“流动红旗班评比制度”,“课间操抽查评比制度”,“卫生检查与评比制度”“放学路队管理制度”等。长期的坚持使学生得到了积极的锻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二、创建优美环境,营造文化氛围
校园建设是学校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改善办学条件,创设优美的育人环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今年,我校在县政府、教育局、中心校及南关村村委会的鼎力支持下,建起了新式餐厅,三层宿舍楼,厕所,加固了东院宿舍楼,硬化了整个操场,彻底解决了学校风天满园尘土飞扬,雨天遍地泥水淤积的状况,从而使我校的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在各教室硬件设施配备到位后,又进行了整理布置。达到了教育技术装备规范化、现代化标准,学习活动环境温馨舒适化,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了物质条件。十一月份,顺利通过山西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评估验收,评估组的各位领导对我校的档案管理、基础设施、教学活动等给予了高度评价和一致肯定。同时,幼儿园接受了市教育局等级达标验收,我园以达标的硬件设施,良好的师资队伍、规范的园务管理,优质的保教质量被评为一类园。
校园环境犹如一个人的仪表,它不仅能反映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办学思想和目标,对小学生身心的愉悦、情操的陶冶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校园建设上又制定了三个目标:校园绿化、环境美化、卫生经常化。春季,我们在校园花池内补植数种名贵花木,更新标语牌。秋季,各班教室门边贴有图案美丽、语言凝练、造型美观的班风牌,教室外墙挂有经典字画,各班教室积极创设班级文化建设,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师生共谋,群策群力,亲自动手,发挥各自优势,布置出了一个个漂亮而具有浓浓文化气息的教室。并且充分发挥教室每一面墙壁的多功能作用,教室空间的有效利用,为班级管理学生多元化评价,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三、优化教育管理,增强办学活力
“以管理促质量,向管理要质量”已成为我校领导的共识,并得到全体师生的认可和拥护。本学年我们在管理方式上提倡合作性,研究性,竞争性。规范教学行为,增强制度化调控、评比、导向的力度,实行管理工作的透明化、民主化、制度化。从校领导到一般教师,有老教师到年轻教师,全校上下你比我赛,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景象。
1、严格制度管理。严格的制度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为了加强管理,我校继续实行集体办公制度和签到、查课制度、会议制度,各项活动评比制度等,有专人负责检查登记,并进行量化打分,将结果纳入教师年度评估考核中。
2、坚持集体备课制度。为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坚持以教研组为单位,采取同级集体备课形式,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研教研学。在研讨中,获得别人对教材的独到见解,听取别人对教材的个性化处理,不断提升自己研读教材的水平。教师备课要求做到“五全一有”。所谓“全”就是环节齐全,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有即课课有教学反思。并要求做到:每上新课之前,同年级同学科的备课进行交流,批注,取长补短,拓展教学空间。各教研组长定期对备课进行认真检查与指导,并做到查后有登记,及时了解备课情况及教学进度,做到问题当面指出,经验当众推广。
3、坚持说、讲、评一体化。开学初,青年教师率先做“课改”的先行者,开展了课堂新模式赛教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取经后,做好校级培训,进行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教研组内,校内的优质课赛讲;老教师的家常课;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大比武活动,随机的推门课等,一次次的高质量讲课,一位位精彩到位的点评,给教师充分提供展示个人成果和才华的机会,使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中能品尝成功的快乐。从而锻炼提高他们的执教水平。本学期,我校李妮、王莉、刘瑞荣、王芬、尉章丽五位老师参加了中心校名师赛讲活动,全都荣获“教坛名师”称号。孙红梅、王莉、赵萍老师被评为“市级语文学科教学能手”;张丽芳、武亚妮老师被评为“运城市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卢美娟、阴良娟老师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马秀花老师被评为“省级语文学科带头人”;文运芳老师参加了市级课件制作大赛;武亚妮、刘英老师所写的教育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武亚妮、孙红梅、赵萍老师荣获国家级论文奖;姚丽老师荣获运城市“安全与我同行”主题征文大赛优秀辅导奖。孙红梅、李妮老师在市班主任才能展示中,分别获得一、二等奖的好成绩。此外,在中心校组织的多次各年级学科统考中,我校各班班容量较大,且频频取得优异成绩,走在中心校前列。
4、扎实开展教研活动。有效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在这方面,我校的教研工作不仅扎实,而且是有特色的。学校采取教研组长负责制来落实常规教研工作,校领导和教研组长在全面分析学情、校情、师情的基础上,制定出本学期的教研课题和教研计划。这学期,我校“学校的教学方式特色”之课题得到省教科院课题组的批复,并被确立为特色实验校。我们围绕大课题,确定小课题,每周一的第一、二节课是各学科集中教研活动时间,做到了组织有计划,人人有专题,周周有活动,并要内容、人员、时间、地点四确定,活动前要研究,活动中有记载,活动后有小结。
5、构建课堂新模式。我校根据中心校倡导课堂教学模式及诠释征求意见稿的要求,积极组织教师结合课堂实际,围绕教学模式初步探索,不断实践。学校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学习课改新理念,开展“课堂新模式”实验公开课活动。并采取课改优惠方案,解除教师们的后顾之忧,大大激起了教师们勇于探索改革的热情。
四、以活动促发展,打造特色学校
经典诵读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感悟人生,陶冶情操。我校以科研为龙头,以经典教育为基调,以各项活动开展为途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创建真正意义上的、得到社会认可的特色学校,我们制定了特色工作总目标、阶段目标,成立了学校特色教育领导小组。力求学生多诵读雅言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让永恒经典作为孩子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的文化精神储备。
1、全校师生人手一本《弟子规》校本教材,每天早读前10分钟为诵读《弟子规》时间,周一、周三、周五语文老师负责,周二、周四数学老师负责,使学生每天诵读,日日接触,并把每天诵读内容制作成图文并茂的板报,让学生耳濡目染经典文化,并内化为自身的行动。
2、利用课间操时间,全体师生共同学习《弟子规》。每页内容分两天学习,有普通话标准的老师轮流领读、学习,通过赛读,抽读理解等形式,使全校学生学习《弟子规》热情高涨。
3、为了加强校园经典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功效,在教学楼三层楼道的墙壁上都张贴了《弟子规》板面,并在校园各个醒目的位置张贴了书香校园的警示语、口号等,营造了一种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4、为创新诵读形式,我校部分教师齐心协力,编排了一套《弟子规》操,把诵读活动科学地融入广播操中,让学生在娱乐中感受传统文化,使诵读活动丰富多彩。
5、为了深入践行《弟子规》,我校自去年以来先后举行了《弟子规》诵读比赛,《弟子规》情景剧表演,《弟子规》操比赛等活动,极大地推进了德育工作的进展和素质教育进程。
6、多样兴趣小组活动有序开展。每周六第三四节课为兴趣小组活动课,配备了专职教师,认真辅导训练。现已成立“书法”“舞蹈”“绘画”“诵读”“腰鼓”等兴趣小组。一年来,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越来越多,学生的各项特长都得到了有效开发和发挥,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在中心校组织的读书演讲比赛中,我校5名学生参赛,并取得了三名获一等奖,两名获二等奖的好成绩,更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们精彩而动人的演讲,打动了会场的每一个人,甚至感动流泪;在中心校组织的读书笔记展示活动中,我校16名学生参赛,11名学生荣获前15名,六级四班的景一凡同学取得了中心校第一名的好成绩;吴佳一同学被评为市级优秀少先队员;在第25届运城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14名同学参赛均获奖,卫永洪、吕小英、秦瑛老师荣获优秀辅导奖;胡梦雨同学荣获“安全与我同行”征文大赛奖。在中心校组织的第二届冬季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会中,我校取得了团体冠军;庆元旦特色活动展示中,我校以丰富多彩的活动赢得了家长和学生们的称赞。
五、强化电教意识,全面普及应用
我校把信息技术教育纳入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中。在依靠制度评价使教师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多种活动,检测教师应用情况,提升应用能力。我校50岁以下教师在县上信息技术能力考试中,成绩全部合格。
1、开设信息技术课。我校3——6年级各班每周开设一节信息技术课,学生从熟练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到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方法,学生的兴趣很浓,应用能力很强。这学期,32名学生参加了市组织的“小学生网络作文大赛”。
2、坚持“实名制”上课,“一帮一”模式形成。根据实际,安排了“实名制课表”。每周安排62节多媒体课,并开足开全课程。所有节课的66名教师中,63名教师都能熟练使用,教师使用率达到95.5%。并且每节多媒体课都由专人登记、落实“实名制”上课情况。同时,根据年龄稍大的教师在这方面接受较慢的实情,“一帮一”帮扶模式形成,共有10名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结成对子。
3、搭建交流平台。现在,我校校本资源库初步规范形成,有学校资料,教学光盘、卫星接收下载资源,校本资源等,老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选择各类资源。此外,每位老师都建有自己的博客,老师们经常在博客上、会友聊天、写教案、日志等,促进了老师之间的交流。在今年县上组织的“电教新秀”评选活动中,我校的孙红梅、赵萍老师脱颖而出,特别是孙红梅老师被县上推荐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电教能手评选活动,并受到评委们的一致称赞和肯定。
六、注重细节管理,规范寄宿发展
一位智者曾说:“把简单的事都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都做好就是不平凡”。根据寄宿生的特点,我们从细微处入手,注重每一件小事的落实。首先强调的是寄宿生的安全。未经生活老师的许可,坚决不准出校门,有事请假写假条,家长接送要签名;其次是合理安排学生的吃住,每位生活老师负责管理四个宿舍48名学生,监管学生的一日三餐情况和睡觉卫生等情况;其次是对学生纪律方面的要求。我校每周对宿舍不定时检查评比,学期末评选“优秀宿舍”和“优秀周托生”。今年,我校为每位学生购置了铁皮柜,学生就可安全管理自己的东西,为每层楼道安装了一台电视,为每位学生添置了一个塑料凳子,可让学生学习、看电视、洗漱时使用。
七、确保学校稳定,创建安全校园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 闲暇生活 状态
1.引言
自2008年至今,“90后”大学生成为各大高校的学生主体,日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弹性学分制的实施,“90后”高校大学生的闲暇时间占有量大大增加,闲暇生活成为大学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科学的健康的闲暇会促进个性的张扬与创造性的发展,有助于克服社会心理问题的产生,同时,良好的大学生闲暇群体活动趋势,会对社会闲暇活动产生方向性引导”[1],也就是大学生是否具有正确的闲暇价值观念,是否具备闲暇能力,将关系到他们闲暇生活质量的高低,也将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与生命的质量高低,更关系到未来社会发展优劣,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2.闲暇/闲暇生活/闲暇教育
2.1闲暇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背景对“闲暇”的理解不同,它最初出自拉丁语“licere”,意指合法的或被允许的,泛指在劳动之余获得许可进行的活动;古法语“leisir”是指人们摆脱劳动后的自由时间和自由活动;英文中的“leisure”,即闲暇、休闲之意。我国学术界,有的学者使用“闲暇”一词,有的学者使用“休闲”,闲暇主要指人的自由时间和自由活动,而休闲更多地是指人的一种精神状态。美国学者杰弗瑞戈比认为[2],如果把有关闲暇的种种定义进行归类,则分别是时间(time)、活动(activity)、存在状态(state of existenee)和心态(State of mind)。学者陶克德森则认为,闲暇一词主要有三种用法,即“闲暇时间”、“休闲活动”和在休闲活动中人的闲适的“精神状态”。可以看出对于闲暇的研究可以从闲暇时间、闲暇活动和闲暇心态三个角度出发。
2.2闲暇生活
闲暇生活是人在闲暇时间内的存在,是人们利用闲暇时间进行活动的方式及活动过程和状态的总和,闲暇生活的构成,应当以主体拥有闲暇时间为基础,没有闲暇时间就无所谓闲暇生活[3]。
大学生闲暇生活[4]是指大学生在除了教学计划所安排的活动、为完成教学计划的活动及满足基本生存的活动之外的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管理的时间里,自主安排生活和活动,是在自在的心态和心理环境中的个人行为。因此不同的个体的闲暇状况和质量直接影响他们的成长和成才。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人的最大差异是闲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学生怎样利用自由支配时间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
2.3闲暇教育
庞桂美[5]在《闲暇教育论》将国内学者的描述和观点归纳成三类:(1)闲暇教育就是在闲暇时间内进行的教育;(2)闲暇教育就是教会人们如何利用闲暇时间和如何提高闲暇时间的利用质量的教育;(3)闲暇教育是一种提高、充实人的精神境界的教育活动。
国际上普遍认为[6]:闲暇教育旨在让学习者通过利用闲暇时间而获得某种变化,这些变化会体现在信念、情感、知识、技能和行为方面,并且它通常发生在儿童、青年和成人的正式与非正式的教育环境中或娱乐环境中。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大学生的闲暇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自由地、积极地利用闲暇时间的一种自我开发式的教育活动,使学生树立科学的闲暇价值观,形成和掌握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的习惯、技能和技巧,从而提高闲暇生活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7]。
3.大学生闲暇生活的状态
3.1闲暇生活对“90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闲暇自由性、个体性、自主性的特点决定了闲暇生活是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是大学生的一笔财富,成为他们发展个性、培养能力、完善知识结构、强身健体、愉悦身心、享受生活的一方乐土,又可能成为一种负担,出现了“闲暇困惑”、“闲暇消极”等现象,成为消磨意志、虚度光阴甚至引发人格、犯罪等严重的社会问题的生命泥沼。
积极有意义的闲暇生活不仅为大学生提供“用于娱乐和休息的时间”[8],而且提供了“用于发展智力,在精神上掌握自然的时间”[9],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大学生可以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自由活动、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积极有意义的闲暇生活是推动大学生由自然人校社会人转化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社会化是大学生以校园文化为依托,通过进一步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不断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这个过程要赋予大学生两方面的内容用以构成社会化,其一是学校教学时间里专业知识的学习,使之成为具备一定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的潜在职业人,其二是闲暇时间里趋向于自立和自觉的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使之成为具备一定独立意识、交往沟通能力和创造力的标准社会人。
3.2“90后”大学生闲暇生活的状况
3.2.1闲暇时间宽裕,安排和管理随意性强。
课题组以南京某高校“90后”在校学生为对象进行调查,结果发现92.1%的大学生周一到周五平均闲暇时间在2小时以上,到了双休日闲暇时间在2小时以上的上升到97%,4小时以上的学生数高达92.5%。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长,闲暇时间不断增加,尤其是毕业班的同学一学期乃至一学年都没有课程。文科生的闲暇时间因课程设置和学科性质,明显多于理科生。这些数据说明了当前大学生的闲暇时间是充裕的。
面对宽裕的闲暇时间,在问及“您对闲暇时间的安排情况如何?”回答“有计划”、“比较有计划”的同学只有47.4%,“比较随意”、“随意”的同学比例占52.6%[10]。大一新生面对新的大学生活,虽然学校精心安排了新生入学教育和生涯指导的讲座,但“随意”安排闲暇时间的比例高达51.1%。而大四毕业班的学生,尽管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学生,尽管面临着“随意”安排闲暇时间的比例仍达到66.6%。这可能与问卷调查的时间安排在5月份有一定关系,大四学生大多数已经找到工作,已进入毕业季,对大学生活的留念和对未来的迷茫,使得闲暇时间里处于无序状态。可见,大部分大学生无论是新生还是毕业班学生对于如何安排自身的闲暇时间盲目性较大,闲暇的自觉性和主体性缺乏。
3.2.2闲暇活动内容和质量不匹配,方式呈现个性化和网络化。
调查发现“90后”的大学生闲暇生活从内容上看丰富多彩,在问卷所提及的16个项目,都有不同数量的同学参与,不仅有积极向上、拓展知识、锻炼素质、提升能力的活动,而且有满足基本需要的消遣娱乐型诸如上网等,更有无所事事、空虚无聊、睡大觉、闲逛的。
美国学者纳什按照人们在业余时间内所从事活动的价值,把闲暇分为六个水平层次,即闲暇层次论:
第一层次是负价值的违法行为或不道德行为活动,如破坏公共财产,各种犯罪活动;第二层次是零价值的纯官能享受性活动,如酗酒、赌博、长期沉迷于电视、网络等,这种活动不直接对社会造成危害,但不利于自身的健康发展;第三层次是价值为l的单纯寻求轻松、刺激、娱乐的被动消极观看活动,如心不在焉地翻阅小说和听音乐等;第四层次是价值为2的情感投入观看活动。在这种观看活动中,观看者虽然不亲自参与活动,但因为有情感的积极投入,它能发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功能;第五层次是价值为3的积极参与活动,如跳舞、乐器演奏等;第六层次是价值为4的创造性活动,如各种小发明、小创造等[11]。
按照纳什的闲暇层次论,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对于闲暇活动的选择,上网、看电影听音乐、睡大觉等娱乐消遣类闲暇价值不高的活动的选择比例高,大学生的闲暇活动主要停留在第二层次零价值的纯官能享受性活动与第三层次价值为l的单纯寻求轻松、刺激、娱乐的被动消极观看活动上。具体如下:排名第一位的是上网(76.9%);第二位的是看电影听音乐(73.4%);睡大觉(58.9%)、外出闲逛(54.8%)居然排在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分别是阅读报纸杂志(53%)和自修学习(49.7%)。而较高层次闲暇活动的社团活动、书法绘画、社会工作等进行得很少。闲暇内容和方式上更多表现为网络化和个性化。
2014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较2013年底增加1442万人,20-29岁年龄段占30.7%,大学生群体比例达到10.7%。信息及时、平台开放、空间虚拟、互动平等、状态隐秘等特点,对年轻好奇喜欢探索的“90后”大学生产生了极大吸引力,对网络的依赖已达到不能分开的程度,是名副其实的网络一代。利用便利的上网条件和自身知识结构优势,成为网络的生力军。
“90后”大学生上网目的和内容更倾向于娱乐消遣型,发展提高型所占比重不高。大多数“90后”自懂事就生活在虚拟世界里,遇到问题不再寻求他人而找“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分享快乐更多的是选择网络,QQ、微信、人人网、贴吧等网络聊天工具,或通过网络游戏发泄苦闷,而网恋也被越来越多的“90后”作为一种恋爱方式。由此可见,上网已成为大学生闲暇的主要方式,并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90后”大学生闲暇时间用于体育锻炼明显不足。67.8%的学生很少参加体育锻炼,整个学期或学年偶尔参加的达39%,闲暇时间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15.6%,尤其是女生。主观上,“90后”大学生上网的人数比例高和上网时间长,或选择其他活动去休闲;客观上,学校或周边体育场馆设施不齐备。另外,学业成绩作为主要学业评价标准等因素也使得许多大学生轻视体育锻炼。
“您大多数时候是如何度过闲暇时间”的调查,56.8%的学生与朋友在一起,30%的同学选择“一个人”,仅有10.2%的选择参加集体或社团组织的活动。“90后”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喜欢不受干扰,更希望拥有自己的个人空间;同时,他们希望在群体中获得认可,对于群体的选择更倾向于自由组合式。
3.2.3闲暇心态不够成熟。
3.2.3.1娱乐消遣型的闲暇价值观影响闲暇方式的选择
闲暇价值观主要体现为如何利用闲暇时间,如何认识闲暇活动对个体知识能力素质发展的重要性,如何认识闲暇活动与个体社会化之间的关系,如何认识闲暇活动与生活质量的关系[12]。大学生利用或支配闲暇时间的方式,受自身价值观的影响,有堕落型、消遣型、积极型、发展型等形式。对“90后”大学生的调查显示,93.7%的大学生期望自己的闲暇生活是有意义的,但是对闲暇生活的作用和价值却有不同认识,许多大学生将闲暇理解成“闲”或者“逸”,却不知古人云:“逸则,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43%的认为闲暇就是“打发时光,消遣解闷”,32.2%的认为闲暇的功能是“娱乐放松”,24.8%的认为闲暇的作用是“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大学生正处于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形成合理的闲暇价值观对每个人的大学生活和未来发展尤为重要。
3.2.3.2闲暇生活的现实体验与主观期望脱节
在满意度调查中,93.7%的“90后”大学生期望自己的闲暇生活是有意义的,但是有59.1%的大学生对自己的闲暇生活“不满意”甚至觉得“很单调”,仅有31%的大学生对自己闲暇生活“很满意”或“满意”
对于闲暇的生活环境和条件的满意度不高,主要体现在用于闲暇活动的设施场所短缺,使用开放时间不合理,缺少指导老师,组织的活动、实践、讲座流于形式,缺乏新意和吸引力,与学生的需求不匹配。
影响自身闲暇生活质量的因素认知上,大多数大学生都能比较客观地进行评价,95.1%的大学生认为是“个人因素”(个性、能力、兴趣、爱好等),67.8%的大学生认为是“同伴群体的选择”,而选择“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的占55%。无论是“个人因素”还是“同伴群体的选择”、“经济因素”所占比例与李翠新对于广州大学生闲暇生活现状调查的结果均有所提高,尤其是“同伴群体的选择”,反映出“90后”大学生朋辈影响明显大于“80后”。
4.思考
现代高等教育育人方向由学术型人才向全面发展型人才转变的过程中,应当顺应教育变革的要求,将大学生的闲暇教育纳入大学教育的总体规划,并作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认真抓好,使大学生的闲暇生活成为提高全面素质的重要方面。高等教育要走入生活中的真实个人,不仅要为学生的谋生服务,还要为学生的乐生提供服务,使每个个体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体验快乐、愉悦和幸福,同时丰富学生的个性和内涵,提升学生的生活境界。正如教育家杜威所说,“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人们为享受娱乐性的闲暇而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是最为严肃的教育任务”[13]。
参考文献:
[1]罗华.大学生闲暇及闲暇教育现状的抽样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9.
[2]田翠琴,齐心.农民闲暇[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0-11.
[3][7]李翠新.大学生闲暇生活现状分析:以对广州市高校大学生的调查研究为例[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
[4]朱正平.试论当代大学生的闲暇生活与闲暇教育[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5.
[5]庞桂美.闲暇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6]闲暇教育.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5卷[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0.
[8][9]陈国新,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贡献[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10]经素.当代大学生在校闲暇状况调查与思考.内江:内江师范大学学报,2013.
[11]杨会燕.闲暇教育与大学生的成长[J].现代教育科学,2004(4).
[12]张文鸯.闲暇教育: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人民网.中国教育报,2008(04).
[13][美]J.曼蒂,等著.叶京,译.闲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