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9 01:11: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程序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实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0.引言
C语言程序设计实训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和程序设计的方法与技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实际编程能力和程序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上机编写程序来提升学生的编程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C语言程序设计为其前导课程,是对其前导课程知识的巩固、实践与提升,是ACM程序设计课程的基础,通过此次实训为程序设计比赛和ACM大赛输送人才,使更多的学生在全国的各种编程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同时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编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企事业单位输送程序设计人才。
本人根据C程序设计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并以本校2010级软件班学生为试点进行教学,总结了一些经验。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1实训内容单一
实训教学内容应该首先根据C语言的特点对知识进行整合,然后引入针对性较强的典型综合实例,从程序整体向各个核心知识点渗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实训项目,内容应覆盖学生所学的知识,突出实用性,内容最好为学生所熟悉领域或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如果学生层次不一,可以根据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设置不同的实训内容。
1.2教学方法单一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分析程序设计过程上,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编程能力。单一实训手段要达到这一目标是很困难的,这就要求运用多种实训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编程有个很好的理解过程。
可以引入多种教学方法。以前的实训课程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是因为课堂是由老师主载,学生是被动的学习,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转变老师和学生的课堂角色。
(1)基于ACM模式的教学方法。ACM的教学模式是结合具体的问题讲授概念与理论,辅以课堂讨论,做习题等多项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深入有关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加深对所学理论的认识,利用网站进行程序设计。以往的教学是按照基础知识、循环结构语句、结构体语句等知识点的顺序进行讲解。基于ACM的教学方式是按照习题所属知识类别进行理论讲解,离散数学、初等数论、数值计算、人工智能、动态规划算法、图算法等知识点进行讲解与练习。ACM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将基础学科很好地运用于程序设计当中,有利于知识的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做练习时举一些趣味习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基于ACM的教学方法的优点如下:
①知识分类讲解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系统。
②ACM所选的题目趣味化生活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题目所含知识面广泛,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④分组培养大家的团队协作精神。
⑤学生讲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
(2)讨论式教学法。由于每一道程序题可以有不同的编写方法,答案不唯一,所以很适合使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将学生以三人为一个团体进行分组,在组内讨论编程方法,上机编写程序并进行验证,由组内推举成员向大家进行讲解和演示,有不同编程方法的组可以继续演示,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并选出时间和空间复杂度最小的程序,同时也可以发现学生在编程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错误,发挥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任务驱动法。在实训课堂上,学生需明确要完成的任务,依照实训任务完成实训。题目由易到难,知识点由单分支到多种分支情况的应用,这样适合学生学习特点及编程由易到难的编写过程。
1.3考试一锤定音
这门课程主要是培养和检验学生的编程能力,所以不能以一次考试来决定学生的最终成绩,检验过程应该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引入过程性考核思路,总成绩分部累加。采用平时计分和最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以每节课的发言演示情况来给出平时等级,一学期进行累计,按累计成绩进行排名,前三分之一学生可以免去最后的考核,以平时成绩作为最终成绩,这样也可以激励大家踊跃发言,剩下的学生参加最终考核,最后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最后一次考核的成绩各占一部分比例来组成。通过实践检验,课程考核方法改革后,考核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用过程性考核思想后,在学习过程中时刻检验学生的学习接受掌握情况,加大了课程全程质量监控力度,课程考核结果基本能够反映学生学习后真正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考核结果公平、有效,这也是现在倡导的全过程考试。
2.总结
通过对C程序设计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改革,并对2010级软件班学生进行试点后,使学生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C语言的数据结构、程序结构、语句以及控制结构的使用方法,能用程序设计技术解决一定难度的实际问题,掌握在实际开发环境下进行编辑、编译、连接、调试和运行的方法;综合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专项技能和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嵩.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探索与实践[J].教书育人,2006,(35).
[2]王美娜.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04).
[3]曾鸿.基于项目的软件工程综合实训教学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2).
[4]王丽娟.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分析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
[关键词]数控车 数控实训 撞刀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H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5-0042-01
随着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技术也变的越来越普遍,在机械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企业对数控车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这就促使职业院校加大了对数控车实训设备的投入,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文从数控车实训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在操作数控车床的加工过程中出现的撞刀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总结了数控车操作过程中发生撞刀的原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以减少撞刀事故的发生。
1 撞刀原因分析
撞刀是指刀具(包括刀架、拖板等)在移动过程中与工件、卡盘或尾座发生意外碰撞的机故。数控车床操作初学者,容易撞刀,撞刀是数控车床操作新手最有可能发生的事故,一旦发生撞刀事故,轻者影响机床精度,重者造成机床损坏,使机床的加工精度丧失 , 甚至造成人身事故,必须引起操作者的高度重视。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操作数控车床时容易撞刀,导致学生不敢碰机床。撞刀原因很多,大致可归纳为操作机床不当和编程时考虑不周全所造成的撞刀。本文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撞刀的各种因素。从而让学生实训时,减少撞刀几率。
1.1 机床操作不当造成的撞刀
数控机床操作不当会造成刀架或车刀与工件、主轴卡盘或尾架发生碰撞。主要从以下各方面分析:
(1)工件没固定好。工件在加工时候,长的工件,会引起甩尾,震动引起撞刀。
(2)安装刀具错误。在安装刀具时一定要使刀位点对准主轴中心线,即刀具安装好后试切工件右端面,切完右端面后刀位点应在工件右端面中心。
(3)刀架或车刀与尾架发生碰撞。回参考点或退刀时,应该Z向使刀架或车刀远离主轴,避免发生碰撞。
(4)试切法对刀时走刀过快或背吃刀量过大。刀具在加工工件时,一定要注意加工的背吃刀量,如果过大,会造成刀具和工件的撞刀。粗加工应优先选用较大切削深度,一般取2-4mm,精加工一般取0.3-0.5mm。
(5)对刀不准确造成的撞刀。
(6)机械零点坐标与绝对和相对坐标一致。校验程序完毕后要回参考点, 在校验程序时机床是锁住不动的,而刀具相对工件加工在模拟运行(绝对坐标和相对坐标在变化),这时的坐标与实际位置不符, 需用返回参考点的方法, 保证机械零点坐标与绝对和相对坐标一致。这一环节有时不注意在校验程序后没有发现问题就进行加工操作,会造成撞刀现象。
(7)数控车床执行程序正常加工过程中,由于操作者误操作使程序停下来,如果操作者按“RESET”复位后,立即进行循环启动,此时容易造成刀具与工件发生碰撞。因为运行的默认值与程序的设定值发生变化,按“RESET”复位,则把数控系统复位到初始状态,清除了保存在DRAM内的预读程序信息,会改变刀具移动指令及主轴转速。在自动运行程序过程中,如出现误停车导致程序停止运行,此时将模式改为编辑方式,按“RESET”复位程序,再重新运行程序。
1.2 程序编写不当造成的撞刀
程序编制是数控加工最重要的环节,提高编程技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碰撞安全事故,总结并在以下各方面分析:
(1)G00坐标设置离毛坯太近。一般编程时候在工件右端,1mm。
(2)换刀时,未使用G00指令远离工件。换刀需要用G00,远离工件。以防止车刀与工件产生干涉。
(3)加工螺纹时误把导程(F)当作进给速度,如:G92 X40 Z-20 F2写成 G92 X40 Z-20 F80。
(4)程序坐标值编写或者输入有误。
(5)加工完零件退刀时先走Z向,远离工件,再走X向。
2 撞刀常见现象解决方法
经过以上总结和分析,根据常见的撞刀原因,结合实际操作经验,现提出如下几点对策:
(1)编写的程序需要仔细检查。系统较老的机床,需要输入标点符号,更需要编程人员仔细认真。
(2)检查好的程序需要在机床程序里面校验图形。利用数控机床的图形校验的功能可以检验程序的轮廓,减少错误率。
(3)装刀长度出错。刀具长度不够,刀具的刃长不够,都会导致干涉现象,另外刀具的装夹方式有误,也能导致撞刀。需要刀路轨迹模拟,明确加工部位。按程序单上的刀具进行选择和复核是否正确。
(4)正确对刀并设置刀补,Z方向试切对刀时,必须注意对刀使用的Z向零点应与编程使用的Z向零点统一,避免因工件坐标系设置不统一而造成撞刀。
(5)在调试程序加工第一件工件时,一定要仔细检查程序,试加工时单段运行,随时控制进给率,随时看剩余行程,加工前应模拟运行一次,单段运行,再正式加工。看看有没有意外的刀具路径出现,一旦出错,迅速急停,特别是初学者,要注意急停按钮的应用。
(6)将刀架移动到安全位置,按下锁住机床和空运行键进行空运行操作,主要观察运行轨迹是否正确,且仿真运行后要回参考点校验。
(7)如果加工时必须使用尾架,安装刀具时必须考虑到在X 方向电动刀架与尾架不发生碰撞的极限位置,在Z方向拖板与尾架不发生碰撞的极限位置。
(8)建议在计算机上用模拟软件模拟程序,进行检验,再把程序拷贝到机床上可以减少错误。
3 结束语
要避免数控车床撞刀事故的发生应以预防为主。机床操作者首先应熟悉数控系统的各种操作,掌握系统功能键,达到熟练操作,减少失误,将误操作的概率降至最低点;其次在编写加工程序时,应根据工件特点进行,按工件的形状及加工位置确定退刀和回零的顺序是先退X向,还是先退Z向;再次应注意机床的保养,在平时加工后,丝杠,导轨应擦拭干净,避免切屑等杂物夹在滚珠丝杠和导轨内,造成加工出现误差,损伤导轨,影响加工;同时,操作人员还要掌握一些异常情况发生时紧急处理方法。如按暂停、急停及切断电源等来最大限度的减少碰撞事故发生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郝新成.实习中数控车撞刀事故的防范[J].实践与探索,2011(3):266-267
[2] 袁锋.数控车床培训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 周保牛.数控车削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35-338.
关键词:计算机语言;逻辑性;抽象性;过程;对象
中图分类号:TP31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5-0000-01
Teaching Reform in Computer Program Curriculum
Wu Wenyun,Deng Yaming
(Hunan Biological and Electromechanical Polytechnic,Changsha410127)
Abstract:How to do a good job teaching computer program is the teachers embarrassing question.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many years teaching experience,teach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uter programs, teaching problems,reform needs of teaching and teaching methods to make plain the reform of areas for reference.
Keywords:Computer language;Logic;Abstract;Process;Object
一、计算机程序课程教学的特点
计算机语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抽象性,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大,很难激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计算机语言发展速度非常快,种类繁多,并且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基于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课堂教学内容也远远滞后于计算机发展速度,只能将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语言(面向过程程序设计语言如c语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如C++等)引入到教学课堂。因此,搞好计算机程序课程教学难度很大,如何上好计算机语言课程也是大家都在探求的问题。
二、目前计算机程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存在有问题
在计算机程序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法是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讲授,即先介绍一条条语句及语言的语法规则,然后做适当的练习和实训。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堆积的语法规则和语句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化;
2.学生不能明确课程的学习目标和方向;
3.按步就班的教学顺序会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
4.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计算机程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客观问题
实际中的语言程序课程教学又存在几大棘手问题:
1.众多的语言规则让初学者望而生畏;
2.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又令人捉摸不透;
3.课堂讲授时间非常短暂,所学知识得不到及时巩固;
4.学生不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思维、行为懒惰。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计算机程序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有的放矢,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三、教学改革方法
(一)突破传统的思维方法,根据市场人才培养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
1.认知目标:通过项目实践,掌握程序、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程序设计思路与方法;
2.能力目标:小组合作或独立操作,简洁明快,易于识别,寓意准确,内涵丰富,特征明显,编写精细的应用程序;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通过观察,实践,感受成就感,设计感,空间感,体验程序设计的乐趣。
(二)精心选取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可以模拟一个软件公司的设计部门,以一个普通的设计人员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主线,将客户的要求转化为实际的任务,要求学生解决。整个教学过程共模拟若干个工作场景,设计教学过程于工作(生产)过程中的职场环境,将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都融入到这些案例中。
(三)认真设计并精心组织实施教学过程
本课程基于案例模拟真实公司环境的情景下,以项目案例驱动学生动手操作,进而对项目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具体内容包括:
1.实训项目:可根据课程教学需要来确定
2.实训目标:掌握模块结构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及程序设计风格,掌握程序基本结构设计及实现方法。
3.基本做法
a参与人员:全体学生(分组)
b实训地点:教室+专业机房
c实训途径:设计+上机操作
4.实施步骤
策划:情景引出―明确任务―教师引导分析任务,设计讨论具体的解决方案。(由于学生初学,对代码设计的掌握还没有达到游刃有余的状态,所以前期以教师引导,帮助设计解决方案为主。后期可减少策划时间,将实施时间延长,让学生自由发挥)
实施:事前要求学生分组设计模块流程图,设计实施方案,动手设计代码,完成项目,巩固知识点。(巡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辅导)
总结:小组互评设计的优劣
a紧扣实训目标,总结达标程度。
b思考与互动:你学会了这个实训项目,对你的毕业论文/设计,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有什么帮助?
(5)课程评价
a教学效果考试方式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20%)
学生自评:紧扣实训目标,总结项目达标程度(20%)
老师评价:理论考试和实训评价(60%)
b教学效果评价:
i组织学生参加软件水平考试的合格率
ii毕业生在相关行业就业情况: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获取数据
四、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学生计算机思维的培养
在讲课中,应集中精力对章节的知识结构进行详细阐述、对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不应花太多的时间放在对语句语法的过多讲解。当遇到实际编程时,需积极引导学生把“要想干什么”的问题,直接转化为“要解决什么”的问题。当问题确定以后,必须选择正确的算法。当然,计算机编程中的算法和数学中的算法存在很大区别,需要教师对学生们的计算机思维进行长期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培养。
(二)启发式教学激发学习主动性
计算机语言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我们可以大胆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尽快明确编程思路,掌握基本编程方法。在课堂上,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去编程实现,教师只扮演“打字员”的角色,直接把内容输入到语言环境中,一边输入一边和大家交流,如果实在有困难,教师停下来再加以详细分析,直到程序编译、运行和显示出正确结果。启发式教学很容易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完整过程,也可以大大提高我们授课的效率。
(三)抓住重点、化解难点
讲授重点内容时,应放慢速度、加重语气,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遇到难点时,善于化解,把问题逐渐细化,所有小问题解决了,难点自然就解决了。
(四)强化实践
计算机语言的实践就是上机编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了解教学反馈信息的直接渠道。只有亲自动手、亲自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到语言编程的乐趣,才能发现自己的智慧闪光点。通过上机练习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实际编程的能力。需要强调一点,实验内容安排上应由浅入深,开始时给出引导性实例,后期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自主发挥,教师抽空进行总结讲解,这样更能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搞好总结
课堂教学以后,授课教师特别年青教师多写写教学心得体会,多回忆回忆课堂情况,多和授课对象交流反馈,成功的有哪些,不足的有哪些,以后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扬长避短,更好更快地提高我们教学能力和业务素质。
总之,要教好计算机程序课程,不能按照单一的“黑板―书本”教学模式,应大胆进行课程教学改革,采用丰富多彩、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并认真把握各个教学环节。只有如此,教学质量才会有本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振峰.信息技术基础,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9
[2]彭邵东.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3]龙佑喜.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9
关键词:数控 实训课 教学方法 探析
实训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实训教师的恰当指导,是学生学习少走弯路,更快更好地掌握技能的关键。本文结合实训教学实践,就数控实训课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一、让学生对数控实训任务感兴趣的方法
每当学生第一次接受新的学科学习时,总是存在着极强的好奇心理。因此,讲好课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兴趣、工作态度、职业素质、理想志向的培养与树立。我们经常运用这几种手段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如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来介绍数控机床中出现的背景、发展历程、生产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让学生知道数控加工技术是现代机械制造的新手段,它具有加工精度高、质量稳定、加工适应性强、生产率高、劳动强度小等特点。特别是它能完成许多在普通机床上无法完成的工作。让学生知道现在所学习的、未来所从事的是一项有技术含量的专业,不但社会地位高、劳动强度低、工作环境舒适,而且工资待遇不菲。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1]。
要强调文明生产和安全操作规程,让学生认识到安全文明生产是未来幸福生活的根本前提和保障面对高速运转的机床,稍不小心就会发生人伤机损的安全事故,所以操作者必须掌握好数控机床的性能,精心操作。一方面要管好、用好和维护好数控车床,另一方面还必须养成文明生产的良好习惯和严谨负责的工作作风,不断培养较好的职业素质。
利用数控仿真系统,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了解数控加工技术,数控加工仿真系统采用了与数控机床操作系统相同的面板和按键功能,不存在任何的安全问题,学生可以大胆地、独立地进行学习和练习。不仅如此,现代的数控加工仿真软件还能实现加工模拟演示功能和程序自诊断功能,不仅具有对学生编制的数控程序进行自动检测、具体指出错误原因的功能,还具有在真实设备上无法实现的三维测量功能。这样学生既能比较完整地学到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胆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2]。
二、妥善安排实训步骤,减少学习“弯路”
现代的数控车床,无论是种类还是结构、操作系统、性能都发生了变化,因而,在实训中,首先就要让学生对数控车床结构进行熟悉,对车床的各方面的信息进行详细的认识,如主要技术参数、操作系统、控制面板、G代码、坐标系等。其次,通过具体的机器零件,让学生在触摸中了解所要加工的对象,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加工,进一步熟悉车床的性能,熟悉操作规程,减少操作时的恐惧心理,树立自信心。最后让学生通过零件的图纸进行学习,通过观察图纸,对内容和要求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确定零件的加工方案,确定零件的定位、夹具和刀具选择、切削用量的确定以及对刀点、换刀点的位置和刀具补偿等一系列问题。然后手工编写加工程序单,检验并修改加工程序,编制数控加工工艺技术文件,在实训教师在场的情况下。根据自己所编工艺路线,最好是独立的完成零件的加工。
总而言之,以“技能操作为核心”的数控编程仿真教学,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激发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但传统实习手段,基础教学和基本功的训练、学习仍是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的基础;两者不可偏废,不能因为有新的手段方法而抛弃传统,也不能因为有好的传统不引进新的手段,两者如能完美结合,培养出的学生定是不可限量的[3]。
三、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注意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一些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发展,进行相关的考虑,同时,还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是不同的,不能一视同仁去对待。对于一些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分类教学,如课下加强对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技能的练习,逐步让这部分同学跟上全班的教学进度,从而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如在学习关于刀尖圆弧半径补偿的使用方法的时候,对于那些在理解方面上能力不行的学生,他们无法领会刀补的含义的时候,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在绘制加工过程模拟图纸,让学生明白在数控加工过程中,我们是按零件轮廓进行编程的。因为刀具总有一定的半径,刀具中心运动的轨迹并不等于所需加工零件的实际轮廓,而是偏移轮廓一个刀具半径值,再加上加工余量和刀具磨损。所以,在进行外轮廓加工时,应使刀具中心偏移零件的外轮廓表面一个刀具半径值,加工内轮廓时,应使刀具中心偏移零件内轮廓表面一个半径值。这样的解释使学生明白了刀补的含义和重要性。在此过程中,师生共同针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总结经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总结提高[4]。
总之,学生能全面了解数控加工的全过程,深刻理解加工原理、机床工作过程、编程方法及制订工艺的原则,但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实训后老师和学生要共同探讨实训经验解决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现场讲解,能方便学生总结复习和提高。在数控实训教学中,实训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安全操作方面的习惯的培养,每一次数控实训内容,都要进行精心的安排和设计,更好的完成实训要求,掌握数控技术。
在中职学校,学生素质相对差,在数控教学和实训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以上几个阶段,把教学实训与生产加工相结合。循序渐进。使学生掌握了至少一种数控系统数控车床的熟练操作能力;根据图纸制定数控加工车削工艺、编写加工程序的能力;根据零件加工需要正确选用刀具的能力;运用数控车床加工真实产品的能力,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雄伟.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培训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蒋建强.数控加工技术与实训[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关键词: 技师 实训课题 学案设计
“学案设计”有助于明确教学目标,着眼于激发学员兴趣,促进学习,能客观评价和判断教学效果,教学更符合教学规律,容易取得最优教学效果。它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求得创新和发展。
我院自2014年试行开展实训教学学案设计已有3个学期,在这期间,我院把技师及高级技师的课题实训作为学案设计的主要内容,注重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注重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以发挥其主体作用;注重用足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
以下内容是我院在技师实训课题中的一份学案,以供同行一起探讨实训课题学案设计的新方法与新途径。
一、项目名称
PLC、变频器、组态软件的综合应用(实训设备:天煌THMSRZ-1A)学案。
二、项目任务要求
南通技师学院技师实训课题皮带传送机的控制是由PLC控制变频器完成的,要求皮带传送机能够正反转,并且根据要求可对传送带进行变频调速。正反转和调速可以直接通过触摸屏TP277B控制完成。
三、任务要点
1.Winccflexible软件的基本使用。
2.PLC控制变频器的外部电路图的绘制及接线。
3.PLC程序的编写。
4.变频器参数的设置。
5.触摸屏与变频器PLC之间的通讯调试。
四、项目分解和实施
1.Winccflexible软件的基本使用。
(1)建立连接要点:
①此项目是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备进行连接;
②接口选择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特率设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配置文设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主站地址设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站地址设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立变量要点:
①此项目需要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变量。其中bool型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word型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
②变量1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量2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量3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量4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建立画面要点:
①主画面建立,需要建立的按钮有3个,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退出系统的按钮用来结束程序,采用函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启动停止等按钮按下所用函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释放所用函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I/O域所连接的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LC控制变频器的外部电路的绘制。
查询实验指导书及变频器手册完成下列电路连接。
图中端子STF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STR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端子2和5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变频器参数的设置。
查询变频器手册分析项目要求,写出设定值和其功能。
设置要点:先将P79设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变频器工作在PU模式下进行其他参数设置。设置完P160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后才能设置P73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将P79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PLC程序的编写。
要点:(1)PLC程序与触摸屏变量的对应表:
(2)触摸屏设置值及模拟量输出值在PLC程序中的处理。EM235模块输出电压0-10V对应的数据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是进行触摸屏数据和PLC输出的模拟量数据的转换过程参考程序段。
关键词:数控技术 实训 实训教学
数控是机械加工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技术,也是培养学生主要就业岗位技能的关键课程。随着数控机床的广泛应用,数控技术成为中职学校的必开课程,该课程在中职学校主要是通过理论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怎样才能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提高操作能力,是这门课程的教学难点。为了满足社会对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为满足毕业生的需要,根据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短而集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一般情况下,中职学校数控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是先进行1-2年的理论学习,包括《机械制图》、《车工工艺学》、《公差测量与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数控编程与设备》等十几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之后到学校实训车间操作实践,最后到企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实训在该课程的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训教学要分阶段、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为了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和完善操作技能,培养合格的毕业生,大致把中职学生的实训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普通车床实习,熟练操作车床,熟悉数控实习环境。
在中职学校,普通车床的实训高达80%以上,因为数控机床是在普通机床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先进行普通机床的实训,有利于学生较快地学习数控方面的相关知识。所以,学生在实习期间应在数控车床编程、数控车削加工工艺之前进行普通车床加工实训。具体实训内容包括普通车床上实习、练习刃磨车刀,熟练操作车床加工端面等。在教学中一般是把数控工艺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和普通机床对比结合讲解,学生没有进行普车学习和实训,教学效果明显降低。只有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和实训,才能节约教师时间,为以后的数控实习和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计算机数控仿真软件练习,编制加工程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训能力。
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是结合机械机床厂家实际加工制造经验与职教学校教学训练一体所开发的一种机床控制模拟仿真系统软件,可以满足大批学生教学需求。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经费不足,数控加工设备价格高,实训设备不足,在第一阶段实训后可以进行数控仿真软件练习。在实习中首先让学生熟悉仿真机床的操作面板和录入面板,明确每个按键的功能,懂得建立工件坐标系的方法,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操作,就可以做到给学生充分的实习机会,同时节省了操作的时间,缩短了实习的周期,对于机床操作的熟练程度将大大提高,而且为下一步的实际操作也做好了准备,在实训中可实现同步教学。比如对刀过程,其实是很容易的事情,但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数学生都难以理解,而利用仿真软件一边演示一边教学,通过车刀和工件的运动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而且还能让学生亲手操作来加深认识。教学内容中涉及数控编程和操作的内容,如工件坐标和机床坐标、G指令、M指令等都可以实现同步教学,使抽象内容形象化,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实训能力。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讲,由于各方面的基本素质普遍较差,而数控专业课又具有极高的抽象性,加上教学过程的枯燥乏味,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教学效果也不理想。而数控仿真软件以其和实际机床相同的用户界面和它的可操作性,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仿真软件的使用可以作为缩短实习时间、提高实习效率、降低成本的一种辅助手段。
第三阶段:编制程序,数控加工由易到难,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仿真软件和数控车床是同一个界面,学生短时间内通过仿真软件熟练操纵机床后,就可以编制程序加工工件。 首先要根据工件的材质,所用刀具选择不同的切削参数。经过第一阶段的实训,这将不是难题。中职学校数控实训过程中加工的材料多种多样,主要有木材、石蜡、尼龙棒、铝材和钢材,在实训中的使用比例各不相同。有时为学生安全考虑或在培训经费较少的情况下,很多学校选择了少用或不用钢材。企业工厂加工的实际产品多为钢件,在实训中我提倡最好还是以钢件为主。
第四阶段:师生共同探讨,总结经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总结提高。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数控加工;实训;职业教育;三对接
中国分类号:G71
近期,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在这些政策方针的指导下,结合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对数控加工综合实训课程进行了全新的改革,引入了项目教学法,对课程的内容进行了精心设计,改进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使整个教学过程更符合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做中学”的实用主义教学理论[1]。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式”教学方法,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伊利诺易大学教授凯兹博士和加拿大教育家、阿尔伯特大学教授查德博士共同创建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活动教学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项目教学法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典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2]。“项目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世界中通过多元方式参与工作过程,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与教师、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这与人类学传统的情境学习理论是一致的。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三个中心,即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3]。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人人参与的实践活动,它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全过程[4]。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职业能力,尤其适用于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活动。
2.采用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作为一门重要的综合性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数控加工综合实训对学生的数控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及实施能力、数控机床编程能力、数控机床操作及加工调整能力、加工现场协调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都有重要的影响。该课程主要特点是:其一该课程是在完成工程制图、2D及3D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械制造技术以及数控技术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训环节。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绘图及识图、机械加工及数控编程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的实践方面的学习活动;其二,数控编程与加工实训活动存在着“交互性、协作性”。在实训过程中,学生需要更多的和计算机、仿真软件、数控机床及组员进行交互式、协作式学习活动。脱离实践环境,单一的学习编程指令及编程方法等理论知识,只进行简单机床操作,不但很难编写出合格的数控加工程序,更难以熟练掌握数控加工技术。
3.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共同制定计划、分工合作,直至完成整个项目。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一般包括确定项目任务、项目实施、项目考核评价及总结归档4个阶段:
3.1确定项目任务
项目的确定是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按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原则,在“三对接”的方针指导下,由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结合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岗位能力、专业能力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并与学生一起充分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实现目标和具体任务。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在应用情境中教授知识与技能[5],所以在确定项目时我们充分考虑到:其一,所选项目包括所授课程的大部分内容,项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基本覆盖所学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并适当超出教材范围,目的是使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即可完成知识体系的课程学习,又能扩展和延伸所学知识。其二,所选项目的工作过程与企业的实际项目工作过程相一致,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其三,项目的难易程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让几乎每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都能完成规定的项目活动任务。
3.2组织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过程是项目教学法的核心。待项目确定后,教师首先要充分设计好各个环节的活动,提前做好准备,并在实施项目活动中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安排;然后进行项目实施动员,让学生了解项目教学的意义、实施流程及考核办法等,使学生对项目有全面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项目活动教学中来;最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组划分,根据小组成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从教师给出的可选项目中选择一个或几个项目进行合作开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杜威所倡导的“做中学”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教师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帮助学生完成项目。通常,项目实施一般可以分为项目任务分解、计划制定、项目实施过程三部分。
项目任务分解:根据零件加工的整个过程,将整个过程分成“图样分析及工艺制定”、“程序编写”、“程序调试及仿真”、“机床操作”等几个阶段。
计划制定:各小组在充分理解项目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分解情况,经协商后由组长负责进行组员的职责分工。
项目实施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精讲多练的方式,先由教师根据示范项目讲解知识点,说明该阶段应该掌握的内容及完成的目标,并对各个阶段的实施过程进行展示。
3.3项目考核评价
项目考核评价是对学生个人在项目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及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环节。评价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诊断功能、信息反馈功能等。新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必然要求不同的教学评价。
学生必须对整个实训过程撰写总结报告,提交零件加工工艺文件、数控加工程序单及零件,并对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实训结束时,组织一个模拟报告会,让各小组展示其成果,并回答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教师验收各小组完成的成果,并从工艺规程设计的合理性、程序编写的技巧性、机床操作的规范性、零件加工质量等方面加以评价,最后将所有评价指标量化后按一定的比例计入总分。
当然,我们也对实训项目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评价标准包括:完成时间(10%)、工艺文件(10%)、编程质量(基本10%,创新5%),加工仿真(10%)、机床操作(20%)、零件质量(20%)、报告(5%)及综合表现(10%)等5项内容。5个评价指标能充分显示学生的各种能力,从工程图分析、工艺制定等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到数控加工程序编写、仿真软件的使用、程序的录用及调试、机床操作以及协作互助等,从而达到高等职业教育所提出的“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
3.4总结归档
项目考核评价后,师生共同对项目进行总结,分析本次项目教学的得失,并对在本次项目教学中有创意、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通过总结,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理解项目各个环节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发现自己理论及操作技巧上的不足,并使学生知道在项目活动实施过程的最大收获与体会。最后将项目的成果(包括零件、数控加工程序单、零件加工工艺设计文档、参考资料和实训报告等)全部进行归档保存或集中展示。
4.结束语
实践证明,根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政策要求,结合我院的现有条件和生源情况,设计开发的具有我院特色的数控加工综合实训“项目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整个项目教学过程中,不但理解和掌握了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这些成绩对培养应用型的数控技术人才都将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当然,项目教学法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也对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本课程有一个系统的思路,有极大的应变能力,要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展及兴趣发展,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并相应提出或设计出既发展个性又注重全面平衡的教学方案[5]。总之,项目教学法在数控加工综合实训课程中的成功运用,不但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欢迎;同时也为推动我院相关课程的改革及职业技能培训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思路,使我们有信心使用全新的模式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祥麟,杜威教育论著选-我的教育信条[M].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1981.
[2] 贺平,项目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J].北京: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43-44
[3] 黄亚平,项目教学法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J].杭州: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9,第八卷第2期,226-230
摘 要:本文针对教与学双方均感到困难的C++ 课程,在总结实训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C++语言;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基金项目:西华大学软件工程特色专业项目(10TSZY317);西华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西华教字[2010]407号)。
作者简介:陈红红,女,讲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及计算机教育。
C++语言是我校学生接触的第一门程序设计语言,由于数据类型繁多、语法结构复杂、内容丰富,加上课时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双方都有困难。实践证明,如果缺乏教师引导,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学习兴趣难以激发。
现有的教学模式一般都采用理论加上机模式,即课堂上讲语法,上机调程序的教学模式,而区别只是两者的比例不同。就课堂教学而言,由于课时有限,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师满堂灌,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难调动起来。另外,一个教师带一个班学生在机房上机,很难做到全面辅导和即时解答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难以达到教学目的。虽然教师要求学生上交源程序、上机报告等内容,但无法杜绝学生相互抄袭的现象,学生实际编写和调试程序的能力没有提高。
教师讲学生练、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没有兴趣,难以理解,久而久之,学生便失去了学好C++语言的动力,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让学生在短暂的课程学习时间内掌握C++语言的基本知识和编程技能已成为我们教学探索的目标。
1 我们的做法
以前,我校“C语言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
序设计(C++语言)”分别在大一下期和大二上期开设。前者的学时为56(理论)+32(上机),后者为48(理论)+16(上机)。虽然课时不少,但教学效果不明显。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学生除了掌握一些语法知识,具备一些简单的编程基础外,面对复杂的编程问题,仍然无从下手。针对这种情况,同时,也是为了适应高校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的新教学计划把这两门课合并为“C/C++程序设计语言”,放到大一上期对新生开设,学时为64(理论)+16(上机),同时在大一下期新开设了“C/C++基础编程实训”课程,学时为32上机学时。经过两年的实践,我们对该教学模式有了一些体会。
1.1 教学目标及内容
我们的实训以培训能力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编程思想和编程能力,使其具有一定的独立和协作编程能力。
我们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把实训内容分为九个章节,其中七个单元实训,两个综合实训。如表1所示。
每章节由实训目的、实训预备知识、实训内容与要求三部分内容组成,既有验证环节,也有设计和编程环节。
表1 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
1.2 教学模式及方法
我们将实训放到机房。理论课和上机课不再有明确的界线,可以在上机的过程中穿插理论知识的讲解,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具体做法如下。
针对每次单元实训,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抽出10~15分钟进行实训预备知识点的复习,再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方法、接受能力等各方面的不同情况,做一些个性化的教学。例如,在课堂上随机抽取两至三道题目要求学生课堂完成。对基础较好的同学要求全部完成,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只完成一题,其余的题作为课后作业必须完成。同时,我们鼓励学生不要放弃,循序渐进。与以前的上机实验相比,这样的实训练习加强了对学生独立编程的考核,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大多数学生从实训中获得了成就感,有了学习的信心。
经过了几个单元的训练后,我们安排一次综合实训。以面向过程部分为例,由于之前已经对数据类型、程序控制结构、数组、指针、结构体等基本知识点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所以该综合实训就是结合目标系统,对上述知识点进行组装的问题。
我们将全班同学分成6个项目小组,各自完成一个目标系统的开发。由于我们在大一上期已经开设了软件工程课程,所以,我们要求学生按软件工程思想进行项目开发和管理,由组长负责人员分工和团队协作,强调需求分析过程,要求提交需求分析报告,以考查学生对系统的理解程度。最后按项目考核方式进行验收,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参加答辩,并完成实训报告。
这种项目训练方式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从检查结果来看,学生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将软件工程思想融入程序设计教学中的模式,不但巩固了软件工程教学的理论知识,又让学生明白了程序设计的作用和地位。通过责任感和成就感激励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开发的乐趣和过程,激发出强烈的编程兴趣。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先设计后编码的这种方式,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又使学生获得了编程的思路和技巧。如果把单纯的程序设计语言比作制作的话,那融入了软件工程思想的程序设计实训就是组装了。众所周知,组装要比制作容易多了。
1.3 教材的选用
目前很多的案例教材,通常都给出了相关的程序源代码,这会导致学生放弃思考,直接复制交差。针对这些情况,我们组织教师自行编写实训教材。课程内容的组织和案例选择上既不能太难,使学生感到畏惧,也不能太简单(因为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而使学生失去探索和学习的兴趣。为此,我们针对每次单元实训,既有验证环节的训练,又有设计环节。重点突出解题思路和方法,让学生觉得通过努力可以编出程序。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进行了思考、设计,又取得了成绩,有了成就感,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所有的题目,我们都会事先做一遍,这样做虽然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教学效果明显。我们在同年级两个不同专业上采用了两种教材,一种是上述的自编教材,另一种是选用现成的案例教程。经过一学期的实训对比,采用前者教材的学生在编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强于后者。
1.4 课程考核
我们的实训目标是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一定难度的程序设计。为此,我们提出了该课程考试的指导思想:即重视实训过程,看重编程能力的提高。我们采用复合考核的方式,考试成绩由平时考核、过程考核和期末机考成绩组成。重点突出“会不会做”,强调学生的开发能力考核。实践证明,这种考核方法不但能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加强上机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具体的考核成绩组成如下。
1) 平时成绩*10%(考勤成绩*40%+课后编程作业*60%)。
2) 期末机试成绩*40%。
3) 实验成绩*50%(7个单项实训占实验成绩的50%,2个综合实训占实验成绩的50%)。
1.5 软件开发团队的组建
结合实训模式,我们从现有的学生中挑出了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组成了软件开发团队,每周安排一些时间进行指导,引导并培养他们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我们从自学一些必要的准备知识入手,通过小组学习、讨论的方式完成自学过程,在储备了一些基本知识及技能后,我们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出一些研究方向及问题,让学生去钻研完成,同时选出其中能力较强的同学,加入到实验室研发团队中,与研究生一起跟随指导老师做一些实际项目,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扩展知识面,为将来的学习或工作做好准备。
以前的课堂教学,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机会有限,对学生的情况也不太熟悉,更谈不上组织学生参加项目竞赛。但通过实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增加。
尤其是通过软件开发团队的组建,对学生的知识背景、动手能力等各方面情况都比较清楚。这样做,一方面解决了项目人员的后备军问题;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结语
综上所述,融入软件工程思想的C/C++实训教学模式,将理论讲授为主、实践为辅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转换为以实训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新模式。它以实训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自主学习,解决了初学者对编程的恐惧心理,提高了对程序设计的兴趣。当然,在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教材出自不同的教师,对难度的把握不一致。太难,初学者容易丧失信心,容易放弃;太容易,又会导致能力得不到提高。总而言之,该教学模式正在进一步完善中。对比10级和09级的学生,前者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总体上明显高于后者。实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学生逐渐具备真正的软件开发能力,并在分析问题,协作意识、设计和测试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明显提高。由此可见,这是一个成功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徐章艳.“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的探讨[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2):84-89.
[2] 黄俊,熊炎.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8(2):23-52.
[3] 张本成,龚伟.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134-136.
[4] 陈向明. 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建设[J]. 教育科学研究,2003(2):5-8.
[5] 王平,朱艳辉. 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中的教学方法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21):93-95.
[6] 杨其宇,张霞.“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探讨[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增刊1):94-95.
[7] 肖潇,贺细平.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11(5):65-68.
Exploration on Teaching Model of C/C++ Programming Training Bas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Ideas
CHEN Honghong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Xihua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9, China)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ses the way combining learning with working: training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by doing" and "doing by learning". The skills training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reflect the key characteristics of running school: combining learning with working, so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effect of skills training and reform the idea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关键词:技能实训;高职;数控技术
Key words: skills training;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NC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1-0031-02
0引言
高职院校的技能实训是学生实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生产实际的关键环节,是学生将来能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的有力保障,是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也是体现高职教育工学相结合办学特色的有效手段。技能实训在整个高职教育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对于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讲,实施技能实训也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经过多年深入数控技术专业机床电气技能实训的基础上,探索如何有效提升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技能实训效果。
1教学思想设计
遵循“行在先,知在后,知行相资”的规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强调“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题、以素质为基础、以任务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等要素,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根据实训目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机床电气技能实训中的“电气控制柜布局的设计、安装”;“电路图的设计、连接和调试”;根据电机的正反转、交通灯系统、高铁轨枕预应力张拉控制系统的等不同项目要求,实现“PLC系统控制的设计及程序编制任务”。最终提交一份技能实训总结报告,包含实训进度表、实训内容、小组总结和个人总结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工程实训能力。
学生在理论课堂上已经学习了与技能实训相关的各元器件的结构、功能、原理,但并未对其实施拆解,直观性不强,所以在实训前,先让学生进行各元器件的拆解,使学生先直观了解其结构、功能、原理及工作过程。再采用学生讨论与教师分析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深入掌握其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之后根据其实验目的让学生绘制电路图并实现其硬件连接。最后根据系统控制要求编制对的应控制程序并上传到PLC内,完成系统搭建与调试,实现系统自动化模拟控制,在完成要求功能基础上编写使用说明书与总结报告,最终完成技能实训。
2确定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根据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以及对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和维护等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结合本次技能实训内容及特点,确定以下技能实训目标:
能力目标:能在实践中调查研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能熟练使用斜口钳、剥皮钳、压线钳、电钻、钢锯、打号机等工具和正确使用可编程控制器,能够按行业标准,正确完成电气控制柜的设计、安装、调试。
知识目标:理解机床电气控制在机床中的作用,了解在技能实训过程中使用的各元器件及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功能、原理及工作过程。
素质目标:加强学生在生产实际中的团结协作的能力、安全生产的意识,培养认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通过此次技能实训的实施,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动手、接触实际的机会,进而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使学生能够适应当今社会对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高的要求。对此我们也确定了技能实训的重点内容为电气控制柜的设计、安装、调试及使用方法。难点为过程控制、PLC系统控制的设计和相关程序的编制。
3教学准备
依据机床电气技能实训的教学任务,做好以下教学准备工作:
教学情境:以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为目的,将学生分组,每组4-5人。同时选定一名组长,再由组长分别指派相应的设计员、接线员、材料管理员及秘书各一名,实现统一部署,协调工作。
教学设备:每组分发电气控制柜一个、欧姆龙CP1E可编程控制器一台、交流接触器2个、热继电器一个、时间继电器2个、空气开关3个、标准35mm线槽2根、35mm导轨一根、1平方导线红、黑、黄各一捆、线号管若干、万能表一个、工具箱一套及所需的各电器元件。如图1、图2所示。
教学环境:本次技能实训在多媒体机床电气实验室展开,实验室配有机床电气实验台5台,可同时围坐5-7人,展开相关讨论及操作,同时配有FANUC数控车床、铣床及相关实验台各3台,如图3所示。
教学资料:教研室针对本次技能实训编写了技能实训指导书作为教学过程的指导,以机床电气电路原理图(如图4所示)、机床的操作说明书、连接说明书、维修说明书、欧姆龙CP1E、欧姆龙CP1H指令参考手册、CPU操作手册、可编程控制器视频教学录像等内容作为教学过程的参考资料,以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综合实验台为依托,结合现有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深入学习,深刻体会机床电气控制在数控机床的作用。
4教学过程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师生的交往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没有师生的交往互动,就不存在真正意义的教学。因此本次教学过程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横向教学过程;以告知任务、引导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总结分析任务为纵向教学过程。具体流程如图5所示。
5教学过程分析
5.1 横向教学过程分析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目的在于告知学生学习的目的,有目的学习往往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效率,为此基于本次技能实训的综合实验任务提出以下几个问题:①机床电气控制在数控机床中的作用及怎样实现与机床系统之间信息传递?②机床电气控制的电路设计准则及注意事项有哪些?③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原理、作用及使用方法有哪些?分析问题:讨论分析问题就是自我学习的过程,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能够很快进入角色,知道自己在学什么,应该怎去学习,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实训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讨论,最终每个人都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到一份自己的答案。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对实训内容进行了预习、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也深入的去理解了,另一方使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感到轻松。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一个归纳总结的过程。教师将学生在讨论阶段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内容加以总结、提炼,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教师在学生提交讨论结果后,经过归纳总结,告知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哪些知识点讨论的比较好,哪些知识点没有讨论到,哪些知识点讨论的结果是不科学的,同时帮助学生总结其原因,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养成这种勇于探讨分析问题的精神。最终通过教师系统的讲解、分析、总结后将标准的答案公布于学生,使学生与之对比,完成教学任务。
5.2 纵向教学过程分析告知任务:说明本次技能实训的教学任务,提出教学目标。引导任务与分析任务:由数控机床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引入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并说明其作用及重要性,完成任务引导工作。通过对此次技能实训各任务设计的目的、要点、步骤以及在技能实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相关问题的分析,完成对任务的分析工作。实现对学生自我学习的引导作用。完成任务:教师提出任务后,说明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如操作过程的协调性、安全性、分工合理性,并提出机床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准则、绘图标准等要求,让学生按要求完成技能实训任务。在这个环节,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能够深入理解机床电气各元器件的结构、功能、原理、工作过程及相互之间的连接方式等,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动手能力,为以后工作积累了经验。总结分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能够结合完成好的电气控制柜实物和电路原理图,说出三大综合实验的原理、目的、意义以及在此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并独立完成一份包含团队构成及分工、实训进度计划表、实训内容、个人总结及小组总结的技能实训总结报告,要求内容详细、格式统一。同时采用小组内自评和组间互评的方式,结合教师对学生在技能实训过程中的综合表现等作为评价本次技能实训学生的综合成绩,实现完成分析总结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根据在技能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剖析,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实训中的元器件、结构框图、电路原理图等有机结合,进行分析讲解,实现实践验证理论这一过程。这样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这一方法,积极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以致用。
6教学成果
技能实训任务完成效果如图6、图7、图8所示。机床电气技能实训是实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生产实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这一过程,使学生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体现出高职教育最显著的的意义。
7结束语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因此本文以机床电气技能实训为依托,探讨了怎样上好高职院校的技能实训课程,强调要在技能实训过程中采取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以工学结合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引导课程设置、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职业技能、增强自身职业综合素质、巩固所学的知识,实现理论、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体现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因此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实训是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实现学校把学生请得进来,送得出去的有效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段渝波.有效提升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实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7.32-34.
[2]王振洪.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与人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8.75-77.
[3]乔孟涛,焦昆,陈靖.基于文化视角的职业伦理教育模式的构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8.67-69.
一、教学模式改革
在教学进度的安排上,放弃原有在高年级段一个学期内教完所有内容的模式。因为对学生来说,PLC课程涵盖的内容过于广泛,知识点过于密集,所有内容全在一个学期内完成,难以接受吸收,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有鉴于此,将PLC课程进度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的第一个学期实施,主要使学生认识PLC课程在专业课学习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这一阶段主要以FX2N PLC为学习对象,结合常用低压元器件,学习PLC的工作原理,内部资源及常用指令。学习PLC编程相关软件的使用,结合继电线路控制相关知识,逐步学习PLC程序设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巩固基础。
第二阶段在学生高年级段实施,在这一阶段,教学内容主要以FX2N PLC的功能指令,步进指令,PID算法应用为主,强化练习硬件设计,较复杂程序设计,完成综合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程序设计能力。
在教学方式方法的安排上,放弃理论教学仅在教室讲理论,实训教学仅在实训室盲目做练习的模式。PLC相关内容和知识点均非常抽象,如果理论教学时按照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展开,很多知识点学生无法理解,缺少直观映像。从而导致在实训阶段,学生需要花相当长一段时间在直观认知和简单程序适应上,浪费了宝贵的实训时间,并导致练习课题过于繁杂,教师难以统一讲解,影响实训质量。
针对上述现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取全面理实一体化的方法。PLC理论教学与实验相结合,除了教师讲解之外,还需穿插大量的实验环节,加强学生对PLC的直观映像感受,并完成基本程序的设计,熟练掌握软件使用。限于现有教学设备条件,理论学习过程中的实验环节,以在机房进行软件仿真的形式展开。
在PLC实训教学中,应采取练讲结合的模式,不仅要给学生安排课题,还要进行讲解,使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能及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通过教师的讲解得到改进与提高。实训课题应精心选择,学生完成每完成一题,教师都应总结讲解,规范学生程序设计的方法,提高程序优化设计的能力。在实施实训教学时要注意分解难度和做好引导。教师应预先分析好难点所在,在让学生着手完成系统设计之前做好引导工作。难点被一一分解,课题的设计思路就清晰地出现在学生们的脑海中,系统的设计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一般不应直接给出实例中的PLC程序,而是提示程序的大框架,引导学生自己完成该程序的编写、上机验证,最后才给出参考程序供学生作对比、修正。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引导作用。
二、教学环境设备的提升与利用
学生在理论学习时经常会碰上难点,困难多数来自学生对客观现象缺乏实际感受,很难从感性认识到抽象概念的飞跃。PLC应用技术特点之一是逻辑性、抽象性强。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使用多媒体设备教学,这样带来的好处是:直观、印象深刻;方便、节省时间;生动、激发学习兴趣。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配套多媒体教学课件,为直观教学提供条件,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降低学习的难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在实习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学生理论课阶段有机房可供软件仿真,实训阶段有PLC实训台可供实物操作练习,充分利用这些设备,可以有效提高PLC教学质量。
然而PLC因为自身特点,市场上品种繁多,而各个品种之间又不尽相同,另外,PLC技术日新月异,随着数据处理能力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中控制方式方法多有变化,仅是传统PLC教学内容,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市场需要。因此,教师在讲授PLC技术的过程中,除了要打好学生的基本功,在后期阶段还需要注意提升教学层次,拓展教学内容,紧跟企业当前技术,尽量做到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如三菱FX系列PLC之外,还可用西门子S7-200,S7-300,三菱Q系列若干套,包含了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伺服、变频、组态软件、HMI等工控领域常用技术,在往后的专业建设发展中,必然要将这些技术融入到日常教学中,紧跟企业技术发展步伐。
PLC课程相对艰涩枯燥,学生想要掌握好这门技术,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长时间刻苦训练学习。然而很多学生正是缺乏这类素质,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与约束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引导方面,教师应该多向学生介绍当前的技术发展现状,多向学生讲解这门课程的技术构成,多讲解电气系学生学习PLC技术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契机,并使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学会PLC技术对他们将来就业的有利影响,从而给予她们在学习过程中源源不绝的动力。
在约束方面,一是要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核,二是要规范学生平时行为习惯,约束好课堂纪律,保证教学过程顺利、良好地实施。
1.阶段目标完成情况的掌握
在开学初,教师制定学生小组学业评价表,并交给小组长,由小组长在每个阶段目标完成后进行记录和评价,同时负责本组同学课外作业完成情况的记录。
2.一个学期组织四次小测验
测验的内容包括应知和应会两部分,以检测学生每一段的学习情况,培养学生独立设计电路、应用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3.期中期末考试
综合检验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以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操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各占50%。
4.课题设计
在教师辅导下让学生根据所学的PLC知识搞一个专业项目开发和课题设计,利用课外时间完成,学期末上交。
5.其他
如考勤:学生常有迟到现象,所以要将考勤作为对学生评价的一部分;安全规范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如工具的规范使用,工作场地清洁的维护,安全用电常识等;课堂表现:对突出的违纪行为进行记录,如学生上课睡觉、越位、打游戏、聊天等。
总之,PLC是一门工程技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无论是学生学习还是教师教学,都要紧跟形势发展,多练习、多实践,绝不能只顾埋头书本,否则很容易陷入误区。
参考文献:
[关键词]Profibus 实训系统 Wincc 项目教学法
一、课程设计
企业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企业竞争力,而提高生产效率则是提高竞争力的主要途径,这就需要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Profibus现场总线应用技术》是为适应市场需要,企业需求而产生的一门实用的课程。该课程是以自动线实训系统为载体的,以能力逐步提高为方向。该课程是基于典型工作岗位,对自动线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之后,确定了该课程需涉及的学习领域及学习情境,共有三个学习情境,14个教学项目。在课程设计方面较以往的重理论附加上机实训的课程不同,本课程是建立在以工厂现实的情景为缩影的自动线实训系统的基础上的,这样即可以学习理论知识也可以了解工厂的具体情景。教学内容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教学过程是以完成项目为目标,本课程时间短任务重利用项目教学法完成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二、实训条件
该课程是建立在自动线实训系统的基础上的。自动线实训系统。即工业自动化生产加工系统模型自动化控制技术实训系统是机、气、电一体化系统。该系统由加工模块、检测模块、温度控制模块、材料分拣模块、堆垛模块、立体仓库模块等6个模块组成。综合了机械、电子、自动化、PLC、机器人、典型控制系统及工业现场总线等最新工业控制技术。各模块可以单独自成系统,接收上位机的下载程序并运行系统。各模块也可通过现场总线与上位机一起构成一条现代加工、现代物流的全自动线。上位机能对自动线上的各模块运行状态进行全过程监控。自动化控制技术实训系统是现代工厂实际生产场景的真实缩影。它为实现校企融合,培养企业高技能自主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技能实训平台。
加工模块。一个工件加工顺序控制系统的技术实现。它包含有机械手点位控制技术,光电传感检测技术,步进电机控制技术,气动控制技术以及PLC程序控制技术。这个教学模块可以单独构成系统与教学机系统配合实现上述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也可和其他模块一起构成一条工业自动化生产加工线实现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
尺寸测量模块。一个尺寸精确测量系统的技术实现。它包含有机械手点位控制技术,光栅测量技术,气动控制技术以及PLC程序控制技术。这个教学模块可以单独构成系统与教学机系统配合实现上述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也可和其他模块一起构成一条工业自动化生产加工线实现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
恒温控制模块。一个恒值控制系统的技术实现。它包含机械手点位控制技术,位置控制技术,光电传感检测技术,步进电机控制技术,气动控制技术以及PLC程序控制技术。它可以单独构成系统与教学机系统配合实现上述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也可和其他模块一起构成一条工业自动化生产加工线实现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
质地颜色分检模块。一个简单智能控制系统的技术实现。它包含有机械手点位控制技术,位置控制技术,光电传感检测技术,交流伺服控制技术,气动控制技术以及PLC程序控制技术。这个教学模块可以单独构成系统与教学机系统配合实现上述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也可和其他模块一起构成一条工业自动化生产加工线实现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
堆垛模块。一个简单智能控制系统的技术实现。它包含有位置控制技术,光电传感检测技术,交流变频控制技术,气动控制技术以及PLC程序控制技术。这个教学模块可以单独构成系统与教学机系统配合实现上述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也可和其他模块一起构成一条工业自动化生产加工线实现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
立体化仓库模块。一个简单智能控制系统的技术实现。它包含有位置控制技术,步进电机控制技术,光电传感检测技术,气动控制技术以及PLC程序控制技术。这个教学模块可以单独构成系统与教学机系统配合实现上述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也可和其他模块一起构成一条工业自动化生产加工线实现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
三、教学情境设计
为了确定企业的需求和自动化专业方面人才所以掌握的技能,我们针对汽车行业进行了调研。我们走访了一汽大众的冲压、油漆、焊装及发传等主要车间,发现这些车间在电控方面都用了PLC作为主控单元,同时上位机监控和总线技术。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好所需技能后,确立了三个学习情境,分别是PLC的程序设计、Wincc组态软件Profibus现场总线技术。每个情境都有具体的项目,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结构和项目组成
四、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项目准备阶段:确定项目实施方案;(2)项目实施阶段:项目计划实施,师生共同解决项目运作中的难题;(3)项目评价阶段.项目功能演示,答辩与测评。项目评价阶段,聘请厂内专家及技术人员一起对项目结果、对学生、对教学进行总体评价。老师和专家们一起开发设计课程教学模块。
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老师的工作任务由传统的课堂教授转变为,设计项目、准备材料、引入课题、布置任务、引导帮助和总结评价六个阶段。学生的任务由以前的被动学习转变收集材料、制定计划、决定方案、实施计划、综合调试、项目答辩六个任务。
在教学方式上,我们主要以体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尤其是方法能力与社会人性化能力的“项目教学法”来完成课程教学,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他们是主体,老师给与辅导。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知识技能,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交流沟通的社会能力。学生们在实际项目完成的过程中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五、考核方式
1.评价方式
组成项目验收小组,该小组由每个项目组的组长和老师共同组成,对该项目进行测试、答辩和验收。
2.评价过程
(1)学生答辩、自评、互评;
(2)验收作品,并对作品指标进行测试;
(3)提交项目报告书,包括电子版Word文件以及汇报验收的PPT文件;
(4)提交学生自评表,项目评价小组给出的评语评分表
3.项目评价评分标准
表1 项目评价评分标准(50分)
六、结束语
目前,其它院校还未开设《Profibus现场总线应用技术》这门课程,我们本着新颖、实用的原则来建设这门课程。现有的实训系统和合理的课程项目模块,是该课程存在的特色,也是学生学习新技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建.西门子S7-300PLC应用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3).
关键词:数控车床;撞刀
数控车床的撞刀是指刀具(包括刀架、拖板等)在移动过程中与工件、卡盘或者是与尾座产生干涉,意外碰撞的机床产生了事故,撞刀现象是数控车床操作新手最有可能发生的事故,一旦发生撞刀事故,轻者影响刀具机床部件外观 。根据实训中出现的现象,总结出程序编制错误时以下几种常见的撞刀现象与解决方法。
零件
1.外圆刀编程常见撞刀的错误
外圆刀经常撞刀现象如图1这种情况,主要在退刀的过程中G00走刀路线是折线或者是直线而且进给速度快并且不受操作者控制,本例中刀具加工到Ф40这个外圆后进行退刀,在其刀具退回目标点时移动路线中与SR25球发生干涉,与工件发生碰撞,造成撞刀。 这个图的编写:
2.切槽刀编程常见撞刀的错误
切槽刀常见撞刀现象如图2主要有两种情况:1在是进刀过程中刀具与工件Φ48外圆发生干涉,导致零件报废和刀具碎裂等。2是退刀过程中刀具退刀路线与工件发生不应有的撞击。 在编写程序时针对切槽刀应注意以下三点就可避免切槽刀撞刀现象发生:
1刀具定位时考虑槽两边的尺寸。
2编写程序时应单个方向移动。
3考虑刀具的最大切深。
这个零件的参考程序为
3.螺纹刀编程常见撞刀的错误
螺纹刀最常见撞刀现象如图3在编写程序时没有注意螺纹刀的z向切削极限问题先看这样的一段程序:
如图3用C这样的一把螺纹刀进行切削加工,在编写程序时“G92 X291 Z-23 F2”中的“Z-23”是没有考虑到所使用的刀具,Z值应该小于且减去螺纹刀尖宽度的一半,z值小于25-3即小于22,在实际编写中考虑Z向对刀误差等因素,这个程序应改为“G92 X291 Z-215 F2”,就可以加工了。如果用的是D这样螺纹刀具在,z值可以用原来的程序进行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