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跳舞专业论文

跳舞专业论文

时间:2022-11-17 03:17: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跳舞专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跳舞专业论文

第1篇

我主修经济专业,她说,可以去银行工作,我担心银行会破产时,她幽幽地说了句,也只有华尔街的银行会破产;

我放假在家想练练毛笔字,于是我们一起出去逛街时,她说,你那个2B的毛笔要不要买一支;

我给她听王力宏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她问,歌词“有了你什么都不差”里面那个“你”是不是指钱?

我教她打字,她给我发信息说能不能拍个照片就能把字放进word里,打字太麻烦了。

她因为工作需要,读完大专又读本科,跟我炫耀,她是带薪读本科,然后等我放假回家帮她写毕业论文

我作为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放假回家要给幼教专业的某人写论文,还被逼着看幼教专业的课本;

威逼利诱我给她写论文,如果我不写论文她就不买肉给我吃。

小时候,她规定我每天都要练字,大年三十儿也不例外,但是周末从来没有补习班,总是带着我去郊外;

她去挑荠菜,几次蹲下站起就累得不行嚷嚷着要回去,却还四处寻找,嘴里喊:我累啦,要回家啦,回家吧……哎呦,你看看,这边好大一棵啊……

晚上我跟着视频学跳舞,她就贱贱地在我面前飘来飘去,还说是在饭后散步;

突发奇想要跟我学复古爵士舞,然后就变成了机械舞,被她说成是擦玻璃和爬绳子;

自己发明机械舞动作然后教我5岁的妹妹爬绳子,妹妹对虚无的动作和想象中的绳子表示不能接受和理解,我个人觉得妹妹会得妄想症和精神分裂;

跟我一起跳健美操时自己创新偷懒动作,让我无力吐槽;

我学跳sorry sorry时,她在旁边看了半天,说,这个舞蹈编得不错;

她让我教她跳骑马舞,每天都教,一个寒假,还是不会。

有天她突然抱着几张卷起的凉席嚷嚷着要洗要洗,然后就又过了N天,之后某天终于打算实施行动,还一脸无辜地跟我说,这几张席子去年夏天也没有洗;

她进厨房,总是忘记掉要干什么,还总是会顺路进来我房间陈述一下这个事实;

她把盒装牛奶直接放在煤气灶上加热,牛奶盒膨胀到爆破,她还忘了这事,问我:什么东西活过来了;

晚上煮粥时把不锈钢饭架子一起放进高压锅蒸了,其实什么东西也没有放,但是这样她就可以不用洗架子了,第二天晚上我问她你还蒸架子么,不蒸我就把它洗了,她说你不洗我就继续蒸它;

她煮的白木耳都被吃光了,然后在洗碗的时候自言自语:都吃完了,这么好吃,我是怎么煮出来的?

我读大学,她就等我放假回家教她大学生流行词汇和新潮事物,比如龚琳娜和鸟叔的新歌;

回家的时候发现5岁的妹妹被她教得开始说脚脚、猪猪等各种卖萌叠词,小孩子本来就口齿不清,害得我把猪猪听成了蜘蛛;

她觉得龚琳娜的《金箍棒》好听,一边听一边笑抽抽,想跟着唱,结果发现自己连歌词都读不清楚,于是放弃;

她听了《High歌》后第一天晚上让我放了N遍,然后第二天早晨起来跟我说昨晚睡觉时脑子里一直都是“mountain top”;

自从我给她听了《High歌》后,她开始管我妹妹叫“mountain top”,妹妹姓毛;

第2篇

音乐在动画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情与美的这种不解 之缘,决定了音乐在动画片中的作用:以情节感人,以美育人。广泛的观众是审美的 主体,而带着丰富音乐的动画片就是审美对象。音乐在动画片中的作用,正是一个不 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优秀的动画片作品是作者凝情于故事,过专业人员的再次 创作,较好地诠释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观众的欣赏及领悟是 更高层次的创作,在作者和观众的审美过程中,由导入情感到体验情感,产生美的联 想与想象。同时,作者应把握好“情”,以自己的情在动画片中牵动和激发观众的情。 神态、语言、动作、故事情节等都要传达情感的信息,给观众以美的感受和启发。当 大家走下影院,穿行于人流之间,并随着歌曲情感的表达,感到动画片所带给的感受 与意义。动画片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观众的感受力,对激发观众的兴趣,使他们对动画 片中的旋律、节奏、情节等故事内容做出准确的心理反应,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更 能激起观众的情感体验,有利于观众审美能力的培养,这实际就是作品与观众的情感 交流活动。因此,作品的作者首先要有饱满的热情,在选择音乐上所要求表达的感情 和风格特点准确地和故事内容结合起来,力足于以情感人,使观众欣赏动画片的时候 对故事和音乐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以引发观众的兴趣。只有动画片动之以情, 才能培养观众的审美兴趣。

一、无声时期动画电影的诞生

国外动画片大约在20 世纪20 年代传入我国上海。据中国著名动画电影导演万籁 传入我国的。”[1](第40 页) 1920 片传入我国。最早来到我国的动画无声片有《大力水手》《从墨水瓶里跳出来》《勃比 小姐》等。另外在上海的一些娱乐场所还设有一种称为‘活动西洋镜’的原始动画片 作为游戏向人们展示。”杨 1918 制的《大力水手》《勃比小姐》和《墨水瓶里跳出来》等动画片在上海12 家电影院上 映。”国外动画片传入中国的确切时间还有待考证但正是这些动画舶来品在中国的放 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学院毕业论文 6 映引起了中国动画电影始创者的兴趣从而开始了艰难的探索历程。万氏兄弟作为中国 动画电影的开拓者在电影和西方动画电影的启发下运用极其简陋的影像设备经过艰 苦的实验探索于 1922 年创作了第一部中国动画广告《舒振打字机》从此拉开了中国 无声动画史的序幕开启了动画电影“无声”的艺术征程。在接下来的 13 年里创作了 多部动画电影实现了一次次技术的跃升。从动画电影技术史的角度看 1926 年第一部 真正意义的与真人合成的动画电影《大闹画室》(长城画片公司万籁鸣、梅雪俦编导 ) 看从具有广告效用的动画(《益利汽水》等)到逗趣娱乐的动画电影(如《纸人捣乱记》 等)从寓教于乐的动画片(如《龟兔赛跑》等)、缉毒查案的动画片(如《狗侦探》等) 到抗日救国的宣传片(如《国人速醒》《精诚团结》《航空救国》《民族痛史》等)这些 动画电影彰显出鲜明的社会功用特别是抗日救国宣传片标示着中国动画电影在诞生 初期就与国家民族的利益紧密结合。根据当时电影放映经常用音乐“伴奏”的经验该 时期的动画电影或许在放映时也有伴奏性音乐。

二、有声动画电影的滥觞

电影剧作家和理论家徐葆耕认为“我们的古人早就说过人的耳目是相通的。正因 为人的视听会通所以总是希望耳目并用耳目口鼻并用诸感觉器官密切合作实现一种 ‘综合性的感官享受’”[4](第 217 页-218 页)因此动画电影作为人类创造的综合艺 术品对声音的追求也不例外。

20 世纪 30 年代当国外有声动画电影以及国内外有声电影以视听综合的影片满 足观众审美欲求而迅速广泛地受到青睐时它们对中国无声电影市场迅速形成压力而 对个性鲜明的中国无声动画电影更是形成了巨大压力。对此万籁鸣曾在回忆中说“我 国动画艺术进一步发展就一定要解决声、光、画的合成问题否则无声动画必将迅速被 淘汰连一个唱挽歌的人也是无处可寻的。那时我思想上紧张异常我深深知道在电影各 这一关。”为了尽快走出这一困境在缺乏资料、资金和技术的情况下万氏兄弟进行了 千百次试验终于摸索出了录音方法解决了“无声”问题于 1935 年创作了第一部有声 动画片《骆驼献舞》初步实现了声画的结合。对此万籁鸣在《忆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 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学院毕业论文 7 片〈骆驼献舞〉》文中写道“这部动画片叫《骆驼献舞》。骆驼跳舞的声音试了很多次 不象(像)后来一位喜欢京戏的同志灵机一动说是京剧中的击鼓声可以录为跳舞声一 试果然很好。大象的吸水声也顺利的解决了用了一根空心管吹水成声听上去非常逼 真。难处理的是骆驼在翻斛斗时的配音因为这里不但要‘象声’而且要照顾到他的神 情我们在各种乐器中动脑筋最后用了轻尖的笛声最能表达。在骆驼赖在台上不走酒瓶 横飞这一段我们用真的玻璃相击来处理录好一段音之后玻璃瓶已碎了一大堆整个动 画片的配音效果真可以说是‘挖空心思’。影片的音乐配音还是从唱片上一段段的(地) 收录下来的。”中国动画电影就这样开启了自身的“有声”史。

最后说说国产动画音乐的现状从某些方面讲一直在进步但是一点都不明显几年 前的《宝莲灯》华丽的启用内地港台当红歌手刘欢、张信哲、李玟献唱论当时的影响 力可谓不小同时也将流行音乐同动画相结合但是之后几年呢现有经典曲目直到 2006 年发现了《象棋王》主题曲演唱信乐团作词方文山相当华丽的阵容可惜的是动画貌似 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学院毕业论文 9 被禁播了我无言彻底的无言好东西就这么被封杀再到几年初再现曙光一部《秦时明月》燃起了我对国产动画的希望而胡彦斌的一首主题曲《月光》更是极为配合意境的 好曲这次倒是没有让我失望片子重视度不小看看未来的发展吧……

参考文献:

[1]《动画概论》

第3篇

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国家二级编剧。音乐教育学士、舞蹈教育硕士,上海美学学会会员、上海舞蹈家协会会员。著有《当代中国十大舞剧赏析》、《舒巧舞剧创作评析》。

若即若离的舞蹈缘分

命运真是一种让人捉摸不透的东西。是它的安排,张莉爱上了跳舞;然而又是它,让张莉险些与舞蹈擦肩而过。

4岁,张莉第一次站上舞台。在幼儿园的舞台上,她夹在一群小伙伴中间,跳着老师编排好的简单舞步。一首终了,底下的家长都指着她说:瞧,这个孩子跳得多好!第一次跳?哟,她对舞蹈的感觉真不错。“这是我第一次在舞蹈上受到表扬与关注。对舞蹈产生好感,从那天开始。”短短几分钟的演出,在她心中播下了舞蹈的种子。进小学后,她的舞蹈才华被进一步发掘,很快担起了领舞重任,由此,成为舞蹈家的梦想由此在心中生根发芽。

然而,这个梦想和父母对她的期望相差很远。教中学政治的母亲和做律师的父亲从未有意培养女儿的舞蹈天赋。在传统、保守的爸爸妈妈的设想里,张莉可以继承爸爸的衣钵,成为一名出色的律师,也可以像妈妈那样,享受桃李满天下的幸福。因此,他们对舞蹈在女儿生活中的定位一直是“兴趣”而非“主业”。因此,父亲虽然同意了她的选择,但明确提出,只能报考师范类艺术院校,而不是专业艺术院校。

“我那时还小,尽管有自己的想法,但不得不听从父母的意见。而且,我想,即使是师范类艺术院校,也离自己的理想近了一步。”就这样,张莉最终考入了山东师范大学音乐系。

原以为毕业后做一名普通的中学音乐老师,但是,一位老教授的话改变了张莉的人生轨迹。大三那年,教授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刘再生老师发现,张莉在课堂回答问题、写文章时思辨性很强,于是对她说:“我觉得你思维不错,如果有兴趣,你可以试试考我的研究生。”

张莉至今还感慨:“当时,我还不知道研究生究竟意味着什么,只是觉得他们应该很有学养,令人羡慕。”然而,就在大四,她全力以赴准备冲刺时,命运似乎有意戏弄,又猛地抽回了抛出的橄榄枝――按系里的统筹规划,老教授当年不招生。

面对这样的尴尬,张莉心有不甘:“那么用心地准备了,不能说放弃就放弃。”考哪儿呢?她再次站在选择的路口。与音乐相比,舞蹈在心中的分量更重。借着暑假到北京舞蹈学院进修芭蕾的机会,她拜访了芭蕾舞系的许定中老师,许老师的建议给张莉打开了一扇窗,根据实际情况,他认为报考上海师范大学郑慧慧导师的舞蹈教育研究生更为合适,但是,想要考上,并不容易。之前她准备的专业内容是中国古代音乐史方向,而现在专业考试中的舞蹈理论、舞蹈欣赏、中外舞蹈史,是她之前从未接触过的。她回到了考研准备的起点,但心怀希望,充满干劲。一年后,她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成为了郑慧慧老师的研究生,从此与上海结缘,也真正开启了舞蹈研究的旅程。而这些,是她从来没有想过的。

张莉说:她热爱舞蹈,是童年欢乐的记忆,也是生命真实的体现,跳舞能够给她带来快乐。每一次命运在她和舞蹈之间设下一座山时,她会怀着对舞蹈的热忱,抓住命运在只言片语中给与的暗示,大胆地迈步向前,在山前她总能看到蜿蜒小路,凭着信念前行,曲径通幽后必是柳暗花明,另一番开阔景象。

真实是她最大的追求

张莉一直记得硕士论文答辩时,老师说的一句话:“毕业不是结束,而是开始。”的确,三年研究生生涯对于学术研究来说只是刚刚入门,要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需要踏踏实实地付出长期的努力。

记得刚进学校时,导师问他们:“在你们面前,未来有三个方向:做舞蹈老师、做研究和做管理工作。你们会怎么选?”

张莉脱口而出:“研究和管理。”这两份工作对人有着截然不同的要求:前一份要求人能静得下来,忍受得住坐“冷板凳”的寂寥,后一份需要人八面玲珑,应对周全。她说:“我既不喜欢完全陷入事务性工作而没有理性高度的思考,也不欣赏书斋学者纸上谈兵,最好是理论与现实完美的结合并相互促进,也许这就是天秤座善于寻找平衡的性格使然。”

在行政岗位上的张莉,处事圆融,做事细致,而在从事舞蹈研究时,她是毫不妥协的完美主义者。每次提起笔,真实是她最大的追求。她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不写也就算了,要写我就要表达真实的想法。以前上研究生的时候,导师常说:舞蹈创作要发挥创造性。这句话让她特别印象深刻:评论不也是一样吗?应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用心去感受,用思辨的方式去思考,而非人云亦云。

凭着敏锐的观察、独立的视角,张莉的文章渐渐受到舞评界的关注,然而随着对舞蹈评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她对真实有了更深的思考――真实不仅是忠于自己的感受,更应该客观地去评价作品,对舞蹈创作者负责。为了一句恰当、到位的表达,她常常会琢磨半天才下笔。于是,每一次写作又成了一种耗尽心力的磨砺。尤其在写第二部著作《舒巧舞剧创作评析》时,这种磨砺差点让她“入了魔”:每天睁开眼,除了工作以外,洗脸、吃饭、走路,她的脑子里只有舒巧和她的舞剧;即使所有的资料已经了然于胸,所有影带中的桥段都已烂熟于心,每次在写作时遇到难点时,她仍会不厌其烦地翻资料,放影带,然后是长时间的沉默与思考。这般如痴如狂的生活令身体也对她提出了抗议……

既然这么喜欢评论,也为此付出了那么多心血,有没有想过辞去管理工作,做舞评家呢?

“有时,写作与工作确实会发生冲突,但是我不想放弃工作。因为我不愿做关起门只知埋头苦读的书斋型学者,希望能切实地感受舞蹈界的现状而发声。管理工作让我能接触到舞蹈界最真实的状况,所以对做舞评是有利。”在她的书里,也道出了把舞评作为“业余爱好”的好处:“首先,它带来的是精神活动真正的快乐和自由,不为生存所迫。其次,它保持了精神活动更多的纯洁和真实性,不为利害所屈。所以,能够在文字中真实地表达自我是一件幸事……”

爱惜手中的笔,守住心中的热忱与真诚,我们希望张莉在舞蹈的世界里走得更好、更远。

Q&A

Q:近年来舞蹈节目越来越多,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怎么知道一部舞蹈作品好不好?

A:用感觉。第一眼能打动你,吸引你的就是好的。好的舞蹈从内到外透着生命的热情,像一团火,像一朵盛开花,像一条潺潺流动小溪,幻化作世间各种生命形态。不需要学习特别的技巧去识别,它底子里透露出的生命力自然会感染你,让你感受到美。这和不同舞蹈评论不同,评论是研究作品为什么会给人美的体验的原因,它需要专门的研习。

Q:除了舞评,业余时间还喜欢做什么?

A:喜欢练瑜伽。我是从2006年开始喜欢上练瑜伽的,不写书的时候会坚持一周练一次阿斯汤加瑜伽。在练习的时候,它能带我进入冥想状态,很喜欢这种感觉。

Q:平时作息有特殊安排吗?

A:我的生活像老年人,早上6点醒,晚上10点睡,饮食清淡,爱吃青菜,很规律很养生。

第4篇

第二次,我们相约拍摄这次封面,炎夏,有雨,刘岩提前到了,那天她的母亲和朋友陪着她,素颜,短发,瘦得令人心疼,但眼神清澈坚定,分明告诉你,“别这样,请相信,我有力量。”

2008年7月27日,作为奥运盛宴中惟一的独舞《丝路》的A角表演者――青年舞蹈家刘岩在彩排中不幸坠台,导致双腿残疾,当时,全国上下都以为她的舞蹈生涯即将在最绚烂的时候画上了句号,并为此感到深深悲痛和惋惜。她也说到,摔伤之后的第七天,医生就正式地告诉她“你是脊髓损伤,并且是完全性损伤。”换言之,就是她瘫痪了。

作为一个舞者,要用身体去表达艺术,而刘岩却面对了太多的不,不只是能否再次跳舞的问题,而是失去了最基本的、像本能一样的东西,“真的很恐怖”她说,的确,她面对着显性的障碍,上下车,上下台都需要别人帮忙,但她也说,其实每一个人面对生活和工作,都会有不同的障碍,有显性有隐性,但是谁都不能放弃自己,要面对,要让每一天都更好一点。刘岩没有消沉堕落,高擎着自己的灵魂告诉我们,精神世界里,她从未有过跌倒,甚至,她只是觉得自己做了一个最普通的选择而已。

在这八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间里,刘岩成立了“刘岩文艺专项基金”、考取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专业博士、到北京舞蹈学院当老师、担任《舞林争霸》总决赛的评委、创作舞台剧……横跨多个领域,转化多重角色。即使是一个双腿健全的普通人,也很难交出这样令人赞叹的答卷。

当上帝把沉重的大门关上,我们无可奈何,于是有的人变得冷漠,每天抱怨生活的不公,有的人一蹶不振,终生靠回忆度日,有的人无所事事,静坐等待上帝为其打开其他的窗。而刘岩,凭着对舞蹈的纯粹热爱,对生命中美好事物的执著追求,主动推开了一扇又一扇窗,在现实的轮椅、思想的扶梯上,她同样看到了广阔的天空和冉冉升起的朝阳。

今年,她的专著《手之舞之》了英文版,这部系统研究手舞文化的学术著作源于她的博士论文,不仅填补了中国古典舞研究空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让我们知道,刘岩的舞蹈生涯从未停止,一直灿烂似锦。

奥运来了,她也再次启程全程参与,宣传奥林匹克精神,接下来她还会去维也纳和美国参加交流和表演,并将以编剧和导演的身份继续自己舞台剧的创作,同时她正在写作的新书,也计划明年出版。

在刘岩拍摄封面的时候,我问她的母亲:女儿这么棒,你是不是很欣慰?老人感慨:她太忙了,真的很心疼她。

独立如刘岩,她并没有和父母住在一起,而将自己的单身生活过得有姿有彩,“尽量早睡早起,每天做做面膜,我喜欢下笨功夫,我的包里永远都有个本子,每一天的事情都在本子上记下来,读书的时候,看到打动我的段落,我也会抄在本子上,去年做《二十六分贝》的舞台剧,就做了很多记录。”她觉得,很多感觉都会快速消失,不如通过简单的文字,把它们尽量定格。

在采访中,刘岩提到了好几个名字:她喜欢莫扎特,老天赏饭吃的古典音乐精灵。她喜欢皮娜・鲍什,德国现代舞第一夫人,2009年皮娜来中国,她们本来可以相见,但那时的自己心情杂乱,没有赴约,而皮娜在那一年因癌症去世,刘岩说非常后悔,不过不影响她们的神交,如今每学期,她给学生上课,都会放映皮娜的纪录片。

她还提到鲁米,她喜欢他的诗,并忍不住念诵,“在我失望的一刻,我也感受到鼓舞。当我被毁坏,我同时也在康复。我们是镜子,也是镜中的容颜。我们是苦痛,也是苦痛的救星。”

Q&A

奥林匹克,不只是探索身体的极限

Q:今年奥运期间,你会参与哪些活动?

A:我受邀到巴西里约观看这一届奥运会,8月份会出发,当然,除了观看比赛,也会参加一些有关奥运精神传承的活动。虽然我没有能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跳那支舞,但这么多年走过,某种意义上,我已经是奥运精神的一种代言。

Q:这些年,对奥运精神的理解,有没有产生过变化?

A:2008年,我是参加奥运会开幕式的表演,加上之前的演出,和之后的排练,更多是身体上的打磨,希望尽善尽美地去表演,并没有考虑太多奥林匹克史的概念,或者说并没有走脑。摔伤之后,身体出现了障碍,生活中产生了很多之前没有的困难,既然奥运会是一个触发点,那我不免开始进行思考,我想奥运会,并不仅仅是那几十天的比赛时间,让全世界的运动精英聚集,然后只在比拼身体的极限,一个追求更快更好更强的体育赛事,不只是在探索体能,还有精神的提升,这非常伟大。

Q:奥运之后,对你来说哪一年最困难,现在又是怎样的心态?

A:其实,我自己并没有刻意切分时间阶段,也没有不切实际的宏大目标,我就是告诉自己每天都要更好一点,我不祈求在自己的行业里做到最好,但是每一天都要比自己的前一天更好更好更好。如果说到最困难,那还是2009年,毕竟2008年更像是突变,当手术做完了,奥运结束了,大家对你的关注淡去了,我却要开始去适应自己的身体,以及身体带来的不便,和由此带来的心理的变化和调整,对我来说是最困难的一年。不过一直到现在,每周都会去一次康复机构,坚持康复训练。 1.现在的刘岩,清澈而坚定。2.2012年9月20日,在纪录影片《无与伦比的辉煌―北京奥运记忆》的首映式上,忆起自己的奥运经历,刘岩落泪了。3.在新的奥运年,刘岩的著作《手之舞之》了英文版,她的闺蜜杨澜、鲁豫、龚琳娜都来为她捧场,她也坦言,受伤后的生活会进行更多的阅读和思考,她也感谢身边的朋友,她们彼此三观相投,愿意一起理解这个世界。

Q:你说过坚强不能概括自己经历的一切,你会反感人们谈起你受伤的经历、不断用坚强去形容你吗?

A:这个没关系啊,大家的感觉是大家的,但其实,每个人在绝境中都不能放弃自己,我只是做了不放弃,这样一个最普通的选择而已,不过如果我给大家的印象是坚强的话,我尊重,也接受。

Q:很多时候,当你出现在公众面前,会令人有“缺憾之美”的感触,你认可缺憾之美这种说法吗?

A:当然,西方有维纳斯,中国也有“残缺是一种大美”的说法,所以我是接受的。

舞蹈事业如何继续?“我在做手舞的研究和创作”

Q:什么时候开始进行手舞创作的?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方向?

A:手舞是我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其实舞台部分的创作还没开始,现在主要是理论研究的部分,所以用“创作”一词不太准确。这个研究方向是2011年定的位,可能与我腿受伤有点关系,但我觉得关系不大,主要是我受伤后关注到聋人这个群体,发现他们的手会说话,所以我想用这个方式是不是可以探索思考舞蹈的精髓。2011年定了做中国古典舞手舞研究的方向后,我的导师也很支持,所以一路做到了现在。

Q:写作《手之舞之》这本书给你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A:我很庆幸自己选了这个方向,因为当时那篇博士论文确实填补了中国手舞研究的空白,但正因为研究者很少,文献资料相当缺乏,这一点对我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包括思路的整理也是,你要思考如何去解构建构,如何描述手的语言性,从哪个类别进入研究等等,这确实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你需要积累很多东西,才能完成。

Q:在这个过程中,还思考了佛教手印的内容?

A:其实我的家人们并没有,但近年的阅读和思考,让我觉得佛教文化很东方,很贴近我们,而且也神秘,我的导师对这部分也感兴趣,所以我们也决定将手舞和佛教手印进行结合,这些都是人类的智慧。

Q:受伤之后,也让你在跳的基础上,打开了更多维度的思考?

A:当演员的时候,也会读书,但是阅读和自由思考的时间还是相对较少的,精力有限,更多都放在对具体舞蹈的打磨上了,反而是受伤之后,开始思考,我的博士导师冯双白先生,也是中国舞蹈家协会的主席,他就问过我,让自己的舞蹈如何继续?舞蹈不光是跳啊,他鼓励我考虑研究、教学和编导,舞蹈教育家也是很伟大的事业,我想,在展开其他纬度的思考时,兴趣点就被挖掘了。

Q:怎么分配自己的时间?

A:时间挺紧,那就选择有意义的事情去做,我是北京舞蹈学院一名普通的舞蹈教师,这是我的职业,我尽力而为,同时我还需要康复时间,需要阅读写作的时间,我知道工作是做不完的,但如果有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的邀请,我还是会尽量去的,传播正能量。

Q:崔永元在推荐《手之舞之》这本书的时候说,这个社会太浮躁了,所以显得这本书更加可贵,你怎么看待现在中国的文化市场?

A:我觉得中国的整个文化市场的情况在变好,文化不断繁荣,信息也在不断普及。整个文化氛围在提升,我也会乐此不疲地写一些东西,因为我觉得会有人关心这些。

Q:听说你已经考取了博士后,为什么博士毕业后会选择考博士后?高学历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A:这不是学历的问题,我是想继续做手的研究,不想浪费自己对佛教手印这方面的兴趣。我读博士时在学校也有科研项目,但你知道的,做科研项目相对比较散漫,读书不一样,有压力,有挤压感,一挤压,从博士后进站到出站,十几万字的研究成果又能出来了。主要是自己想做这个事情,和学历关系不大。

关注孤残儿童,公益能让我微笑

Q:你2010年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刘岩文艺专项基金”,这几年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主要是针对残障儿童的,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群体?

A:当时我们也在犹豫做什么,想做弱势群体这一块,但弱势群体又分成好几类: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在这过程中有人和我争论,我想做残疾人这一块。我摔伤了,有很多人帮助我,我也想帮助别人,我自己的身体有障碍,那我就自然会更加关注有身体障碍的人,为什么又聚焦在孩子这样的群体?因为孩子有种希望的感觉,给了我很多力量。

Q:目前这个公益项目支援了多少孩子?

A:我们支援孤残儿童学艺术,现在有162个孩子,96个是孤儿,66个是聋儿,每个周三的下午都会有我们的老师去给孩子们上课,我也会去,记得有一次,我带着我的北京舞蹈学院的学生去给这些孩子们上课,他们特别开心,他们给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们表演舞蹈,特别开心,仿佛一起过了六一儿童节。

Q :公益给你带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公益给了我美好,让我微笑。大笑也没有微笑无敌,因为在很多问题面前我们是无能为力的,但你如果会微笑,会发自内心微笑,这种力量是很强大的。

Q:做公益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阻力?

A:阻力是不断的,最早是资金问题,没钱,后来办活动过程中又有许多细节问题,如场地、赞助品牌等七七八八的事情,会牵扯你的精力和你的情绪。具体的问题很多,但我的态度是我会一直坚持做这件事情。

Q:能分享一件做公益过程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吗?

A:还是给我资助的一个小孩编舞的事情吧,那个小孩叫范杰,当时11岁,我给他编了一支舞蹈叫《对他说》,他不会说话,我想对他说虽然你不能说话,但如果你想表达你思想的话就来跳舞吧,因为舞蹈是肢体语言,你能把你想表达的通过舞蹈传达,别人一看就懂。

相信“相信”的力量

Q:你说舞蹈是你的信仰,怎么理解信仰这个词?

A :有很多舞者会说,舞蹈是她的生命,我不会这样说,因为我的生命有太多东西,不仅仅是舞蹈,但舞蹈是我无比热爱的,而信仰比爱更高一个阶层,更神圣,有一种想触碰又触碰不到的感觉。舞蹈于我来说其实很纯粹,我够不着它,但它又不断推动我前行。

Q:你说过你导师的一句话让你感触特别深:“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的力量是一种怎样的力量?

A:相信的力量是宇宙的力量,你相信了就能成功,不信你试一下,真的能行。我的导师是冯双白先生,是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我觉得聪明、智慧这些词都不足以形容他,他是有大爱的,给予了很多,不光是对我,是对他身边的所有人。

Q:成为一个优秀的舞者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A:有一种素质一定要有:坚持。你可以条件不好,我考进舞蹈学院的时候身体素质就属于很普通,但没关系,或者说你现在有点胖,都没事,一路坚持过来的人就会和别人不一样。舞者如果有坚定的意志,不光舞跳得好,自身也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人。

Q:你本身是位优秀的舞者,同时又是一名主持人、作家、教师,在这么多角色中,你个人最喜欢哪个角色?

A:我最爱教师这个职业,我现在就是北京舞蹈学院一名普通的人民老师,每周都会去给学生上课,和学生在一起的感觉很好。

Q:涉足这么多领域,工作这么繁忙,如何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呢?

A:压力是一定会有的,我会通过看书来缓解。(从包里掏出一本书:《我的名字叫红》)昨天我在等朋友的时候就在读这本书,你一定要读一下这个作家的书,太厉害了,我这两天要把它读完。看书也是一种交流,跟人打交道有时还会出事,跟作者交流不会出事。还有一本书我也非常喜欢,传记类的,叫《Just Kids》(《只是孩子》)是章子怡推荐给我的,她发微博私信给我,叫我一定要读一下这本书,特别好看,写得好极了,你也赶快去看。

Q:除了看书,你平时还喜欢做什么?

A:游泳,还有哑铃训练。这两项是我最爱的。当然还有跳舞。

Q:要有能让自己沉静的书,也要有让身体动起来的活动。

A:读书是一方面,除了读书,身体的磨练也挺重要的,看似简单,但里面有很深刻的道理,就像太阳每天都做同样的一件事,升起落下,你天天练功也是如此,能磨练自身,这是一件枯燥但干净的事。

Q:你会喜欢和怎样的人交朋友?

A:比较喜欢积极的人,勤于思考的人,我前一段也在读萨特的书,很喜欢他,他是法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他拒绝接受任何奖项,甚至包括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他有和波伏娃的不凡之恋,我觉得这样的人,真的很可爱。 2014年,刘岩与法国艺术家排演中法原创舞蹈音乐剧《红线》,这是她受伤后第一次正式的登上舞蹈艺术的舞台。这是一部充满艺术性与人文关怀的作品,通过舞蹈与打击乐的跨界结合讲述了一个生命哲学故事,编导吉利娜・克里莫娜从西方“雅各布与天使的斗争”中得到启示,表达这样一种含义:当人类与超越自身的强大力量殊死搏斗与挣扎后,最终将战胜这种力量,并会变得更加成熟,也会再次掌握自己的命运。这种西方的哲学理念与中国古语“凤凰涅浴火重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Q:朋友们会不会觉得你对自己太狠了?

A:朋友会说,他们希望我少干一些事情,心疼我,大家都觉得我不用太辛苦,我也是在调整,让自己的时间分配开,不要太满,人应该还是需要有些余地的。

Q:你眼中的美是怎样的?

A:自然是大美,大美是不言的。

第5篇

演戏演红了却花了大把的时间做宣传片导演,本科学跳舞却花了三年的时间考取历史研究生,

还有一个千金不换的女朋友,这些都是属于“温太医”张晓龙的正能量,

他说,不想做偶像,要做就做正能量。

很少有明星这样叮嘱摄影师:“鱼尾纹千万别P掉,啥样就是啥样,别给我拍得太嫩了。”眼前的张晓龙看上去只有二十六七岁,却毫不避讳地说起自己是85后新生代演员张佳宁的亲舅舅,让我们对他真实的年龄更添了猜测和好奇。问急了,张晓龙开起玩笑:“把我和林志颖、钟汉良、苏有朋、郭德刚放一起,我们五个一般大。所以不仅仅我是天山童姥,林志颖、苏有朋和钟汉良也是,所以我有时候太自信了,应该见见那些比我更年轻的,打压一下我的气焰。”

拍摄前定服装时,张晓龙的宣传专门发来短信,说他不适合太休闲的服装。见面问起缘由,他先是调侃:“哈哈,圈里没有另外一个张晓龙,因为我高端吧。”然后是解释:“毕竟我还有教师的身份,不宜太‘靓丽’。”最后还得小拽一下:“别人都去走青春时尚靓丽路线,我偏要去跟他们撞什么呢?不要去抢,让别人有口饭吃。”

拍摄时,穿起深红色休闲长裤搭配墨绿毛背心,引得一旁的85后美眉直夸他像韩国偶像,他也一会儿说自己的心理年龄是二十三四岁,一会儿又跟助理开玩笑说其实才19,总之,他的快乐就是这样很直接地写在脸上,问他为什么看上去这么快乐,他说“我没愁的事,什么愁事儿在我这儿都转瞬即逝了,的都是自己喜欢干的事儿。”这些事儿就是他现在的四重身份——老师、导演、古代礼仪指导以及演员,“我不希望成为你们的偶像,我只希望成为你们的正能量。”作为老师,他经常对自己的学生这样说。

究竟这正能量中包含哪些能量,其中之一便是认清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

《甄传》之后,导演郑晓龙告诉张晓龙可以把重心转移到当演员上来,尝试拍更多的戏,但张晓龙的选择是“上半年我看了20多个剧本都没接”。“我知道自己要干什么。那段时间特别喜欢做导演,作品能被拿到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上播出,这在中国可能是独一份儿。”张晓龙说的是他在孔庙做的《哈辉新雅乐》,是《文化中国》宣传片里“礼”主题部分的精髓之一,导演张晓龙采用全新的视角寓古典文化于丰富的表演,向世界展示了“礼仪之邦”的风范。2012年3月,被美国人拿到时代广场最大的屏幕“美国之鹰”上轮番播放,这让张晓龙有一点沾沾自喜,又开始实践进太庙做导演的梦想,接下了北京官方“皇城文化国际旅游节开幕式”的活儿,“任何导演都会梦寐以求进太庙,如果这个机会不抓住,肯定就错过了。”

除了冷静、清醒地认识自己,坚持也很重要。

张晓龙大学读的是舞蹈专业,硕士学的是中国古代史,因为“从小喜欢历史,最喜欢上的课就是历史课,别的课都可以缺,历史课绝对不缺。”后来进了舞蹈学院,学的是民族舞,跟古典接近相通,“所以我一直喜欢民族传统的东西”。工作很多年后,张晓龙开始考历史研究生,一考就是三年。此后,这种固执的坚持也一直在他身上如影随形,比如为进中戏当老师送了11封推荐信,比如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写了11稿,直到快被逼疯,“声泪俱下”地打动老师而修成正果。从此,张晓龙成了“跳舞的里面历史文学最好的,研究历史的里面跳舞最好的”。

还有爱情。

“我一直很幸福。”张晓龙肯定当下的状态是自己想要的。“任何一个我这个年龄的人说自己一直单着,谁也不信。到什么年龄干什么事,等到如果你真的有一天要做父母了,很自然就会去领证结婚。”

“喜欢什么样的女孩子?”

“我喜欢我的女朋友。”

“师生恋还是圈内恋?”

“这不应该有界限。比如很多人说师生恋,学生在校时我不跟她谈恋爱就完了呗,毕业之后为什么不能谈恋爱?”

张晓龙承认,自从温太医火了之后,有很多粉丝扑,自己当了多年老师也有学生扑。身边各种红颜知己、蓝颜知己、粉颜知己,“你看我也挺NICE,跟大家愿意聊,但是我会掌握一个度。如果喜欢哪个,她就是唯一。”张晓龙说,每段感情都要享受它,如果谈着恋爱,就想对方有多少钱,能不能跟你结婚,那就承载的东西太多,成功几率反而不大,“所以我是一个享受爱情的人,爱情使人年轻。”

刷微博

张晓龙是个微博控,化妆时手机也不离手,时不时偷偷瞄两眼微博。“玩儿微博挺好的,能看到别人对你的评价,让自己强大起来,每天看我的粉丝评论,都是‘快乐的一天开始了’”,这是很多人粉张晓龙后最大的变化,“每天早上都会哈哈笑,晴天很快乐,阴天也很快乐。”

养生术

演“温太医”之前,张晓龙就信中医,注重养生。演了“温太医”之后,他便在微博上写起了“太医语录”,传递一些养生和保健正能量。为此,他还会专门跑去“采访”北京中医院的专家,问为什么“头伏饺子二伏面”,为什么头伏去湿气立秋降燥,为什么这个时节多吃辣椒不好,然后酝酿成“甄体”写成微博,粉丝们大呼好玩。

甄体

而对于所有经历过《甄传》的演员来说,“甄体”是个噩梦。“做梦都在念台词,孙俪她们说的还是话,我说的是药物、药性,比如说莲心味苦性寒,会给人带来什么影响,又是甄体,这个时候对于我来说是很痛苦的。”以至于张晓龙多次忍不住问原著流潋紫,你是在惩罚我吗?

教你做回真古人

第6篇

Abstract As a special form of practice teaching, cognitive practice has been gradually popularized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ever, different schools have different forms, contents and function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on cognitive practice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 cognitive practice; research summary

0 引言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要遵循这一规律就必须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努力提高实践教学效果。认知实践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教学形式,区别于课程实训和毕业实习,其目的是让学生走出校门,感受职业特点、工作内容,了解本专业在实践中所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对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现状与未来有比较清晰的整体认知,达到开阔视野,明确专业学习方向的目的,[1]认知实践是对课程实训和毕业实习的补充和完善,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有着独特的内涵和作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对国内外关于认知实践的教学内容、流程、运行模式等进行梳理,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后续相关研究有所启示。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实践教学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期,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将学科划分为理论科学、实践科学和制造科学三类,[2]使实践科学相对独立。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教育也是一个培养人的过程。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Comenius)于1632年发表了史上第一部含有系统教学理论的著作《大教学论》,其目的是寻找“简易而又可靠”的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并能“快乐和坚实地进步”。书中指出“教导应尽可能通过感官去进行”、“凡是应当做的都必须从实践中去学习,如从雕刻去学雕刻,从画图去学画图,从跳舞去学跳舞”, [3]并对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进行了系统阐述。其后许多学者和学校对实践教学进行了深入探索,英国Locke(洛克,1693)在《教育漫话》中谈到“绅士教育”,倡导“三育”,并采用游戏、运动、冷水浴、过户外生活等方法来进行学习和体验。[4]英国理查德.洛弗尔.埃奇沃斯在1798年发表的《实践教育》一文中认为,实践教育应主要提倡建立在非书本基础上的学习方法,包括考验思维、行动、运动和游戏的灵巧性,进行观察、实验、发明创造和解决疑难等。[5]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在1916年发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以“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改造”为依据,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育原则。[6]1972年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等发表《教学模式》一书,最早提出了教学模式概念,对教学模式进行了系统总结。[7]

国外比较典型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德国的“企业式”实践教学模式;美国的“创业式”实践教学模式;英国的“科研式”实践教学模式。[8]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普遍实施“双元制”教育模式,“双元制”教育模式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旨在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9]美国创业教育实践已有60多年历史,大学生创业已成为美国经济直接驱动力之一。截止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生已经创办了4000多家公司;1986~1996年硅谷总收入中至少有一半是由斯坦福大学师生创办的企业创造。[10]美??高校的创业课程分为“四类三模块”。“四类”指创业意识类、创业基础知识类、创业技能素质类和创业实务操作类。“三模块”即创业理论阐述、典型案例分析和仿真模拟演练三个模块。[11]创业教育开展最早和最为完善的大学是百森商学院、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百森商学院培养创业意识为主,哈佛大学培养实际管理经验为主,斯坦福大学培养系统的创业知识为主。英国“皇家文学、制造和商业促进会”(RSA)于1979年颁布了一份“能力教育宣言”,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培养和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到九十年代中期,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已进行了能力教育改革,[12]将“能力本位”引入了实践教学体系,以受教育者个性发展为出发点,以充分发挥主体性为主要手段,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的,逐渐形成了“科研式”实践教学模式。[13]

由于各国大学的历史和传统不同,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和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国外现有文献表明,国外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业式,科研式,企业式等方面,有关校外综合认知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还很少。

1.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关于认知实践(实习)的论文共有80余篇(中国知网篇名搜索),研究内容集中在教学内容设置、实习流程、运行模式等方面。

实际上,教师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尤其是到省外发达城市开展认知实践,除了完成专业认知实践的本身任务外,还可以利用外出实践机会,整合校友和企业资源,同时推动各地校友会建设、加强与企业联系、促进学生就业等。上述工作与认知实践有机结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可以产生多重联动效应。目前还未发现具有多重联动效应的认知实践案例,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第7篇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对素质人才的高度重视,舞蹈教学越来越受到高校师生的重视。本文分析了大学舞蹈教育现状分析,并提出了开展大学舞蹈教育发展的策略 

 

舞蹈教学在大学素质教育中,是集技巧性与实践性为一体的课程,是将训练与表演融为一体的教育活动,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不可缺少的技能课,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目前的大学舞蹈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还不能完全适应高校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需进一步对大学舞蹈教育进行科学性的发展。 

 

1 大学舞蹈教育现状分析 

 

自从大学舞蹈普及教育开始,尚无统一定义。一般来说,大学舞蹈教育主要指高校对舞蹈专业生和普通大学生特长生开设的舞蹈教学课程或舞蹈社团活动。但是,到目前为止,大学舞蹈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无论是舞蹈教育的基本观念、课程设置,还是教育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各方面的问题,影响着舞蹈教育的发展。 

目前高校的舞蹈教育的培养对象,一是舞蹈专业院系,其教学对象为舞蹈专业生,教学内容多数是舞蹈基本功训练、民族民间舞蹈和学习舞蹈成品剧目以及舞蹈理论课,训练时间平均每周四到五次课,每次训练一个半小时,或按照每学期开设的课时量以及教学计划而定,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表演能力,舞蹈教学综合能力等;二是公共选修课,教学对象为普通大学生,舞蹈教学课程可分为舞蹈训练课与舞蹈实践课,教学形式以形体训练、民族舞蹈为主要教学,每门课课时均为一学期,训练时间平均每周两次课,每次训练一个半小时,教学对象不固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课。但部分对舞蹈感兴趣的学生认为舞蹈课就是跳跳舞,而且那些优雅的民族舞已经过时了,还不如跳劲舞更痛快;部分学生对舞蹈并没有兴趣,但是觉得选了这门艺体类的选修课,应该比较好过关,老师管得也会比较松,很容易得学分;剩下的一部分学生则望而生畏“我不可能做得到,而且从事这些舞蹈训练对我也没有什么别的好处”,觉得舞蹈是一项遥不可及的艺术形式,不是一般人可以轻易做到的。 

通过以上现象,我们可以认识到:目前的大学舞蹈普及教育过于形式化,课程设置不系统、教学对象不固定、教学目的中心偏离、教学方法过于保守等多种原因,导致学生对舞蹈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偏差,是舞蹈普及教育在高校校园难以开展的根源。因此,必须通过改变固有的舞蹈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大学生对舞蹈教育的认识,开发及指导学生建造审美心理结构,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修养。 

 

2 大学舞蹈教育科学发展的策略 

 

鉴于大学舞蹈教育的现状,可以认识到,在舞蹈教育中,“口传身授”这种师徒传承式的教学沿袭至今,已经成为舞蹈教学的基本形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抑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因当通过以下措施,发展舞蹈教育,改革、改进和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 

2.1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是创新大学舞蹈教学的重要手段。舞蹈的艺术形象是通过人体有韵律的运动来塑造的。利用多媒体,我们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艺术,用多重感官的刺激来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在重要位置,组织观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舞种、观摩著名舞蹈家的表演,分析其艺术特点,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还可通过举办相关知识的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从而让学生深入了解舞蹈,更加热爱舞蹈。 

2.2 实施科学的教学方法。 

要注意选择切合实际的教学内容,遵循从简到繁,从单一动作到组合动作的教学原则。大部分大学生之前很少接触到舞蹈的学习。因此,可以考虑在开设舞蹈课之前,开设简易的民族舞蹈健美操,以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培养初步的舞蹈基础,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习能力。在教学中,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抓住舞蹈中的精华,教重点和难点,在教学方法上,要将民间舞蹈中的技巧部分提炼,分解成元素动作,然后进行强化训练,这就是元素性教学法。短句教学法,就是将民间舞蹈中的技巧动作同风格动作串联和组织起来,编排成连贯的短句,以便学生进行多次训练。还有一种表演组合教学法,就是将各类技巧融入表演性较强的组合中进行训练,加深训练组合的形象性,从而达到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表现力的教学目标。 

2.3 注意教学内容与学生接受心理的契合。 

学生之间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存在着差异,如何能够很好的对其实施培养,需要教师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更具有针对性。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进行合理开发。一是要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舞蹈将有限的舞台作为基础,用肢体的动作语言表达舞蹈的情节与情感内容,这就需要发挥表演者的想象力。只有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才有可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将肢体艺术表现得更加丰富、多彩,引领观众进入舞蹈艺术丰富的内在世界。要注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舞蹈表演不仅仅是肢体语言和动作的展现,同时也是对舞台音乐内在情感的表达与融合,两者相辅相承。这就要求舞蹈表演者对音乐的内在结构要有充分的感知与认识。 

2.4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大学舞蹈教师要积极钻研业务,研究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多辅导,多示范,对复杂动作进行分解教学,使学生能够很快学会。对后进生要关心爱护,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增强学习信心。要发挥优秀生的作用,利用学生间易于沟通等便利条件,使其与后进生共结对子,互帮互学,活跃教学气氛,从而达到优秀生“教学相长”、后进生“巩固提高”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多用“激励法”,对进步快的学生经常给予表扬鼓励,使其从不断的成功中坚定学习信心。要加强舞蹈理论知识的传授,对舞蹈的意义、标准、规则、类别、发展趋势等,进行全面讲授,为学生长期学习并不断提高打下基础。作为高校来讲,要积极创造条件让舞蹈教师外出学习进修,开展学术交流,掌握舞蹈的流行趋势和发展方向,实现教学的前瞻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大学舞蹈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符合我国培养新一代的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大学舞蹈教育,注意选择相应的舞蹈内容,使其发挥出独有的功能,进一步推动大学各项教育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第8篇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音乐能力;教育研究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引发人们重新认识音乐教育的功能,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音乐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掌握一些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活动能让孩子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换句话说,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首先是一种以音乐为手段来进行的人的基本素质教育。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只有在学前专业音乐教学中不断地创新,才能使未来的幼儿教师们掌握更新的音乐理论和实践技能。

一、音乐教育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传统的幼儿园音乐教育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不考虑幼儿的需要、兴趣和爱好,没有给孩子思维、想象、理解、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久而久之,孩子对音乐活动逐渐失去兴趣,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离开了教师的示范,孩子就显得茫然失措。

如何解决幼儿园音乐教育的这一普遍现象,是我们高校学前音乐教育应该重视的问题。当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性在每个孩子的自然本性中都存在,人的音乐才能高低取决于内在的音乐性有没有被充分地发掘出来。我们身边的无数事实也充分证明了人的音乐能力,尤其是早期儿童音乐能力的普遍存在。儿童对音乐的领悟能力、接受能力、表现能力都明显超过成人。为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计划从过去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到如今加强技能方面的培养,作了重大的调整。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技能教学模式不同于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音乐教育专业是一对一的授课模式,而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成本上却无法做到。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是我们针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课教学的新尝试,采用的方法是有分有合,用小组“合”的方法解决共性问题,用个别“分”的方法解决个性问题、因人施教,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一教学方法经过几年的实践,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教学效果显著。只有幼儿教师的音乐能力加强了,才能更好地培养学前儿童的音乐能力。

二、音乐教育要注重“音乐欣赏”教育

音乐能力包括音乐欣赏能力、表演技能、创作技能三个方面。音乐欣赏能力又可以分解为对音乐音响的整体感知能力、音乐欣赏过程中的专注力、记忆力、想象力,以及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所产生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能力。我们在一些幼儿教师开设的公开课中发现,幼儿教师往往只重视技能训练,在制定音乐教育目标时,也往往是单一的技能目标,只要孩子会唱会跳了,就认为目的达到了。如果没学会,就一遍又一遍地训练,直到学会为止,结果却忽视了对孩子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近年来,这种状况尽管有所改变,但在教师的潜意识里,还是以唱唱跳跳为主。我国现代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指出,技术陶冶不能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音乐教育“应利用音乐来改善儿童的意志,陶冶儿童的情感,使儿童表现真实的自己,导向于创造性的发展”。达尔克洛兹音乐教育体系的核心理论说道:“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审美情感教育,这种目标是通过儿童在音乐活动中不断获得积极情绪体验的过程来达到的。”以上理论说明了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使幼儿教师牢记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孩子主动积极地去“听”,音乐是带领孩子步人音乐天地的首要条件。当然,音乐技能课与音乐欣赏课的学习并不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它们都是为了完成幼儿教育的终极目标—学前儿童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得到发展。

学前音乐教育的内容从大体上看,不外乎歌唱、欣赏和韵律活动这三类,但是每一类活动又可以演变出十分丰富的教育形式,例如,唱歌活动可以和语言、节奏、律动、舞蹈相结合;音乐欣赏可以和情境创设与戏剧表演、情感体验、想象与绘画、主题旋律的演唱和节奏乐演奏,以及自由的舞蹈动作创编等相结合;同时,可以将音乐游戏贯穿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之中。这样,不仅丰富了音乐教育的内容和手段,而且可以使学生的音乐能力得到全面的展现、锻炼、培养和提高。

三、音乐教育要研究教育对象

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必须对每一个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特点进行十分细致深人的观察、记录和分类,熟悉每一个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感受和记忆、表现等方面的特点,从而有的放矢地制定教学目标,以满足学生在音乐能力方面的不同发展和需求,切实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其原有水平上的提高与发展。如,有的学生歌唱的音准不是太好,但是节奏感不错,那么教师就应当有意识地通过舞蹈、律动等节奏活动来提高他们的舞蹈能力,鼓励她们大胆地展现自己在这一方面的音乐天分。又比如,有的学生嗓音条件不好,不适合歌唱,那么教师就鼓励他学习乐器、键盘等。总之,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在音乐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积累成功的经验,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让音乐充满生活,让生活充满音乐。并通过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对歌唱、跳舞、弹琴、欣赏等音乐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在音乐活动过程中主动学习、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第9篇

成功转型必须要有底蕴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是体育明星中转型较为成功的,你觉得自己有什么优势?

刘璇(以下简称刘):我没有任何优势,靠的是自身的努力。2001年悉尼奥运会之前,我有过一段伤病期,那时我就对未来有过自己的打算。我觉得,不论退役后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足够的底蕴。运动员文化基础差、技能单一,要想立足于社会,就得为将来做好技能储备。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只有做一个学习型的人,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社会。2001年悉尼奥运会结束后,我决定退役,有很多广告、电视剧、电影的拍摄邀约找上门来,我没有如一般人所想的那样立即进入热火朝天的演艺圈,而是按原来的计划到北京大学新闻系读书,为将来的发展打基础。

记:在北大读书,完成学业很不容易吧?

刘:北大对我这样的奥运冠军来说,是宽进严出,每门考试科目都必须及格,有一门挂科就无法毕业。其他科目我还能应付,但像高等数学这样的科目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场噩梦,第一次考试,我的分数都不好意思说出来。对于补考是否能过,我更没有信心。好在老师和同学都对我不错,补考前帮我恶补了几天,我才勉强通过考试。大四那年,大多数同学都没有课,选择到国内各地去实习,我却有七门功课等待过关。我觉得自己即便上学也代表着奥运冠军的形象,我要改变外界对运动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偏见。临近毕业的那段日子,我就像奥运会前封闭训练一样,每天都在图书馆或教室拼命学习,有时连打饭都拜托别人给捎回来。凭着这股劲儿,我顺利通过了七门功课的考试。

记:对你来说,毕业最难过的一关是什么?

刘:当然是毕业论文了。北大对每个学生的毕业论文把关都特别严,要求选题一定要独特。同学们都确定了论文方向,我却还没有明确目标。后来老师也急了,问我:“刘璇啊,你到底想写什么?”我只好说还没想好。从雅典奥运会解说归来,我灵机一动,就为论文定名——《浅谈中国电视体育解说》。我本来就是体育人,学的又是新闻专业,在雅典又亲身实践过,还有什么比这更合适的呢?论文方向定了,可难题又来了。因为这个领域在以往的教学中涉及太少,按照老师的要求,我们的论文中引述的资料至少要涉及50本书,我翻遍了学校图书馆的书,查遍了网络,只觅到几本书。可以参考的资料实在太少,2万多字的论文,全靠我自己写。所以,我敢说我的论文绝对是货真价实,代表我四年学习的收获。当戴上学士帽的时候,我就像登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一样兴奋。

记:北大毕业后,你为什么又报考了国际体操裁判?裁判资格更难获得吧?

刘:是体操这项运动让我有了今天的成就,我不想退役后就远离体操。现在在国际体联里面,中国裁判人数非常少,我参加国际比赛时,看到的大多数都是高鼻子、蓝眼睛的裁判,心里很不是滋味。如果以后能多几个中国裁判或亚洲的裁判,不是说打分会怎样,至少心理上会有一定优势,这样才能有体操强国的感觉。考国际体操裁判很难,因为体操规则一直在变化,每四年就需要参加新的考试和认证,走这条路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体操裁判因为需要相互交流,掌握一口流利的英语也是必要条件。因此,恶补英语是我北大毕业后的第一任务。我底子薄,英语口语差,为此还专门请了个老师教我口语。为了加强口语训练,有时走在大街上,看到外国朋友,我也会走过去搭讪,给他们引路,和他们聊天。

记:你执法过体操比赛,做裁判与做体操运动员有什么不同?

刘:做裁判也非常辛苦。2007年6月,我第一次执法比赛是全国体操锦标赛及北京奥运会选拔赛女团的预选赛。20多个队、200多名选手,从上午9点一直比到晚上10点30分。我们20多名裁判除了吃饭的时间,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到最后一场比赛时我已经眼花缭乱,深刻体会到了做裁判的不易。当运动员时,一直很难体会裁判员为什么会有如此犀利的眼神,一点点的瑕疵都逃不过去,轮到自己当裁判时,就会发现原来自己是井底之蛙。

靠奥运精神行走娱乐圈

记:你从运动员成功转型为艺人,最应感谢的是谁?入行这么久,你对做艺人有什么感触?

刘:最应该感谢的是我哥哥。刚退役时,我哥哥根据我的性格和爱好,为我的发展进行了规划。当运动员时我就喜欢唱歌和表演,也想有意识地锻炼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就选择了演艺圈。以前做运动员的时候,每天除了训练就是比赛,生活很单调。做艺人接触面广,也适合我的性格。我现在才体会到,当运动员是身体累,做演员是心累。在我看来,体育和娱乐唯一的共同之处是必须能吃苦,我时刻用做运动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记:有段时间你频换造型,还拍过封面女郎,前卫、新潮的形象惹来许多争议,压力大吗?

刘:那段时间,我一直有种被人推着走的感觉。因为节目的需要,我曾扎着满头的彩色小辫在娱乐节目上热舞,也曾被邀请拍摄过封面女郎,为出单曲也曾有过很冷艳的造型。粉丝们接受不了我的改变,在网上纷纷吐槽,直言他们的“璇美人”变得不可接受了。我也成了报纸娱乐版的常客,什么议论都有,不但外人接受不了,我妈妈也经常埋怨我,说接受不了我那些奇怪的装扮。我只好给她灌输年轻人的新思想,让她接触更多的新事物。我希望父母能鼓励我勇于拼搏,因为年轻人都需要这种拼劲儿。当时我心理压力很大,好在我心理调节能力还可以,我经常这样劝自己:忘掉曾经的光环,在娱乐圈我只是一名新兵,凡事要从低处做起,不要把心放得太高。

记:冒昧问一下,当初你和朴树传出的绯闻没少让你伤神吧?

刘:2006年,我和朴树在湖南卫视《名声大震》节目中搭档,因为彩排过程中许多较为亲昵的照片流了出去,外界对我俩议论纷纷。一名网友发了篇《朴树深陷离婚危机》的文章,说我与朴树非常亲密,在他身边流露出“小女人般的幸福微笑”。就这样,外面到处流传朴树婚变的消息,我也成了那个插足别人家庭的“第三者”。这件事给我的伤害很大,我生平第二次连续哭了两天。朴树也为给我带来的伤害深感不安。朴树的妻子出面接受媒体采访,说她和她老公的关系很好,外界传言根本不值得一辩。我也出现在为男友助威的现场,这场绯闻风波才算平息。

记:你加盟香港TVB后,就在电视剧《女拳》中出演女一号,拍片过程顺利吗?

刘:TVB一线艺人众多,能被选中做女一号,的确出乎我的意料。我饰演的是黄飞鸿夫人莫桂兰一角,武功了得,而且说的是粤语。粤语对我来说比学英语还难,但要演好这个角色就必须拿下这个“拦路虎”。于是,我拿出了运动员的拼劲儿来学习粤语。我经常看香港地区的节目,找当地人聊天,一天到晚苦练粤语。有时给男友打电话,我也跟他说粤语,弄得他哭笑不得。直到戏开拍了,我的粤语还没有过关,只能边拍边学。我怕别人的台词说完了,轮到我出镜时说不好,记台词时,我不但要背自己的台词,连别人的台词我也要背会。即便这样,轮到我的戏时,我仍听不出来对方说的是啥。导演就根据不同的戏打不同的手势向我示意。两个月后,我基本能听懂粤语,再也不用别人打手势了。让我没想到的是,这部戏让我获得了“香港最佳女演员”的奖项。

记:前不久,你和搭档韩艺博在央视公益舞蹈大赛《舞出我人生》节目中夺冠,这次比赛为何如此投入?

刘:韩艺博是个好小伙,他姐姐是个自闭症患者,他从小就照顾他姐姐的衣食住行,责任心很强,让我很感动,所以就决定好好对待这次比赛。在《舞出我人生》的夺冠路上,我拿出了奥运拼搏精神。因为我是体操运动员出身,很多人都以为我跳舞是小菜一碟,对我期望很高,其实我只是灵敏度和柔韧性相对好一些罢了。体操运动员看起来必须是一根棍,不能上身动下身僵,舞者则相反,在跳舞之前,我必须把体操的那一套彻底清零。这次大赛难度系数高,香港艺人张柏芝就因伤退出了比赛。而我的很多高难度动作都是舞蹈老师安排的,每次都是在挑战自己,排练过程中也是险象环生。第一场的钟摆舞,最后我要头冲地完成造型,排练时,我的脸差点被地面抹平。为了不辜负观众对我的期望,我一次次坚持了下来。

与老公从互不欣赏到两情相悦

记:据说你和你老公曾彼此互不欣赏,后来你们是如何走到一起的?

刘:我俩走到一起还是何炅老师做的媒。一天,我约何老师吃饭,正好王弢替好友给他送歌。何老师对王弢说:“刘璇请吃饭,一起去吧!”王弢一听是我,立马说:“何老师,我不喜欢刘璇,这女孩又是宣布到北大读书,又是拍广告,太高调了。”何老师对他说:“你不了解刘璇,其实她是个单纯、低调的女孩,还是见一见吧!”这些都是何老师后来告诉我的。那天在饭桌上见到王弢,他留着长发,还长着青春痘。我平时就讨厌男生留长发,还有长青春痘的男生。我俩饭桌上也没说几句话,吃完饭到何炅老师家去玩,王弢和我聊了几句,还是没啥感觉。后来,经何老师穿针引线,我们交往得多了,他发现我并不像他原先想的那样。有一次我去香港做节目,给父母买了一堆东西,给我自己买的却是一瓶7元钱的指甲油。王弢知道这件事情后,非常感动,对我也有了切实的了解,我们相处渐渐多起来。

记:你遭受非议时,王弢都做了些什么?

刘:他是中央音乐学院首个单簧管硕士,心地单纯。我们相恋后,他关心着我的一举一动,我踏入娱乐圈时,他劝我心不要放得太高,从低处做起。我遭受非议时,他坚定地站在我一边。当初,他参加了一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一路过关斩将,闯到“六进五”的关键时刻,因为媒体总把他和我扯到一起,他觉得连累了我,就毅然退出了。后来,我因为遭受非议感到苦恼时,他劝我说:“实在不行就退出娱乐圈,虽然我当音乐老师没有多大能力,但至少也能养活你!”从这件事上,我能看出他对我的一片痴情。

记:热恋中,据说你们有很多感人的故事,能说说吗?

刘:王弢的父亲是一位资深足球圈内人士,他从小就在一帮足球大腕身边长大,和我交往的时候,他从未把我当成奥运冠军,我们之间相处得非常自然,经常是海阔天空地乱侃。我俩从互不欣赏到渐渐接受了彼此,后来发展成情侣。因为工作关系,我们经常天各一方。2006年,王弢赴西安演出,我给他打电话时,发现他一直咳嗽,追问之下,他才说他正发烧。我心疼不已,当即买了机票从北京飞往西安,买好糖水鸭梨在宾馆等他。当见到我的那一刻,他像个孩子似的扑过来拥住我,抬起头时已是满脸泪水。因为还有工作,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分手了。现在通讯发达,我俩仍喜欢写信表达对彼此的关心和呵护。

记:听说王弢曾在异国的游轮上向你求婚,场景非常感人,能讲讲吗?

刘:那次求婚是他事先预谋好的。那时,他在美国留学,我去美国看他,他欣喜异常。我俩坐游轮去墨西哥旅游,当时夕阳降至海平面,落日余晖染红了甲板,游人们正兴致勃勃地欣赏着壮美的景观。这时,王弢突然来了个惊人的举动: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枚戒指,单腿跪地,向我求婚。事情发生得太突然,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反而嗔怪道:“王弢,你这是干什么呀?”王弢红着脸说:“璇儿,我爱你,嫁给我吧!”这时,我才明白了他的意图,有些害羞地说:“快起来,快起来,我答应你还不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见证了他向我求婚的一幕,一些游客甚至鼓起掌来。我知道,他是个不懂浪漫的人,能想出这个招儿,真的难为他了。

第10篇

从湖北省实验幼儿师范学校毕业以来,带着对幼教工作的美好憧憬,对孩子们满腔的热爱,我来到了恩施市中心幼儿园,开始了这份“太阳底下最神圣、最美好”的工作。十年来,我一直坚持在教学的第一线,并取得了大专学历。工作中我。树立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的精神,悉心领会新<<纲要>>的教育理念, 不断开拓进取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业务水平,使自己具备了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在平凡的幼教战线上,我用自己的爱心,去热爱工作、热爱孩子,时刻以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名言来鞭策自我,默默的奉献着自己。

幼儿园的工作非常细碎、繁琐,然而我就是在这样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做着不平凡的事,虽然这些事看似普通,但却是那样的实实在在。在工作中,我热爱关心每位幼儿,班里每个孩子的饥饱冷暖都时时挂在心上,就象妈妈一样的关心、呵护他们,孩子们弄脏了衣服,尿湿了裤子,我帮他们清洗;孩子们困了,我给他们铺好被褥,轻轻的抚摸他们,使他们很快的入眠;孩子们病了,我给他们量体温、喂药,送他们上医院,我和孩子们之间建立了割也割不断的感情,早上来了我亲亲他们,下午该走了我抱抱他们,孩子进步了,我摸摸他的小头,孩子想家了,握握他的小手,孩子有时犯了错,也训斥几句,但是他们就是喜欢一步不离的跟着我,有一次我生病住院了,好几个孩子吵着要来看我,还给我带来了鲜花、糖果和他们亲手画的画。在教学上,我以新《纲要》的教育理念为指导,选择搜集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内容和资料,精心设计每一个活动环节,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和体验,活动中做到因材施教,坚持正面教育和面向全体幼儿,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孩子们的创造力,使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轻松愉快的获取新知,发展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品质。特别是在艺术教育领域中,通过我自己的努力钻研和实践,取得了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成绩。在美术活动《美丽的鱼》中,为了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我带着孩子们来到了水族馆,让他们和美丽的鱼儿做了一次“亲密接触”,孩子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鱼儿的生气勃勃、五彩斑斓,接着我又和另一名教师加班加点的录音、做动画,完成了课件制作,生动活泼的课件和孩子们积累的感性经验使我们顺利的完成了这次活动,孩子们利用折、剪、贴、画等多种形式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鱼儿图,因此这节美术课也荣获第七界黄鹤美育节美术优质课市级二等奖。幼儿是有个体差异的,所以幼儿的审美情趣和绘画技能也是各不相同的,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我总是很耐心的作出适时适当的指导。吕杨小龙小朋友想像力丰富,作画大胆,但有急于求成的毛病,作品中线条粗糙、色彩凌乱,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我并没有责怪他,而是非常肯定他的创意,然后和他一起商讨如何用色,协调画面的色彩,代启明小朋友喜欢临摹范画,他的画线条流畅,色彩鲜艳,不管什么画面都要画上一个半圆形的太阳公公,我一边赞赏他的绘画技能,一边向他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如“这么漂亮的房子修到哪儿最好呢?你想让谁住进去呢?”慢慢的他的思路开阔了许多,而对于一拿起笔就喊“我不会画”“我画不好”的孩子,我总是给他们多一些鼓励和赞扬,使他们充满信心,大胆的创作。通过我的耐心辅导,孩子们也给了我丰厚的回报,在第七届黄鹤美育节上,我辅导的“山里的车”、“跳绳”、“师徒四人”三副作品分获州级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经验的累积使我完成了论文《浅谈幼儿美术教育》,并荣获艺术教育论文市级一等奖和湖北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高尔基说:“教育儿童的事业是要求对儿童有伟大的事业。”对于一名幼儿园老师来说,要真正爱上许许多多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孩子,且要爱得公平、爱得得法,那是不容易的。爱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是打开幼儿心灵之窗的一把钥匙,是孩子们最宝贵的营养。幼儿期的孩子是非常敏感的,可塑性也是非常的大的,他们需要的并不多,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个轻轻的抚摸,一种赞扬的目光``````都可以使孩子认识自己、,烂的阳光一样洒向每个孩子的心田。孩子们在爱的抚慰下,个个都从任性、幼稚到懂事、礼貌。成为人见人爱的孩子。由于工作的需要,我长期兼任舞蹈班的教学工作,与舞蹈班的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孩子们都特别喜欢跳舞,每当听到音乐想起的时候,他们都会情不自禁的挥舞自己的小手小脚,快乐的扭动起来,为了帮助他们提高动作的协调性,能够准确的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我想尽了一切办法。学习舞蹈身体的柔韧性很重要,孩子们需要练习基本功,有些孩子怕疼,动作不规范,因为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规范的动作有可能影响孩子们的生长发育,于是我微笑着走到他们面前,一面鼓励他们要勇敢,一面放上优美动听的音乐,挨个儿的用自己的双手轻轻的、轻轻的帮他们纠正动作,力求让每个孩子的动作都要优美、到位。一个完整的舞蹈每个动作孩子们都需要反复的练习,枯燥的练习会让他们失去对舞蹈的兴趣,为了让枯燥的练习变的生动有趣,我采用了各种方法,舞蹈组合《摘果果》中的摘果子的动作孩子们很难掌握,我对他们说:“孩子们,我们一起摘果果,看谁摘的多!”“一个、两个、三个```````”我有节奏的喊了起来,随着我的号令孩子们饶有兴致的摘了起来,不一会儿就掌握了动作。有些舞蹈动作协调性很强,为了让孩子们轻松的习得,我经常一个人反复的琢磨,把一个简单的动作分解开来,让孩子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得到锻炼,尽量让他们学的轻松,舞的美丽。在我的努力下,孩子们也给了我丰厚的回报,我辅导的舞蹈《活力宝贝》获得了“蒲公英”杯全国少儿舞蹈大赛恩施州地区一等奖,看着一个个从舞蹈班走出来的美丽、健康的孩子们,家长们都急切的想把孩子送进我的舞蹈班,孩子们也都特别喜欢我,我也非常心疼他们,每次跳舞的时候,我都会非常体贴的照顾他们,出汗了给他们垫毛巾,口渴了给他们喂水喝,休息时给他们讲故事,陪他们做游戏,孩子们和我建立了难以割舍的情感,好多孩子毕业了都还要来看一看我。

由于在艺术教育上的突出成绩,我喜获第七届黄鹤美育节恩施市艺术教育先进个人,在恩施州“三优一先进”评选中也被评为先进个人。工作中我也不忘加强对自己技能技巧的训练,积极参加园内组织的各种活动,处处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学习新知,及时总结经验,不断的提高和完善自我。在全园组织的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中,教师专业技能技巧考核中都获得了一等奖,而且我在工作中也时时注意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时常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XX年在全市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中我又再次被评为师德模范。

在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岁月里,我尊重每一个孩子,关心爱护所有的孩子,做到一视同仁,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发光点。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我一直都在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呵护着这些可爱的小花朵们,让他们在享受童年乐趣的同时健康快乐的成长。正因为这样,我也赢得了家长们的信赖,我的努力得到了他们的肯定,孩子们一届一届毕业了,我的朋友却越来越多了,不光是孩子,也有家长们,我为自己是一名幼儿教师而感到无比的幸福,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无悔,我情愿,我愿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蜡炬成灰而不悔;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自豪,因为是我搀扶着孩子走上人生旅途的第一步,我愿做一名普通而平凡的幼儿教师,伴随孩子们在百花园中快乐成长,直到永远。

“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我会努力用爱心撑起一片蓝天

第11篇

论连锁转喻的语境取义

英语无灵主语句研究综述

语料库视角下的口语语法研究:现状与问题

科研论文中第一人称代词使用频率及语篇功能的实证研究

英语习语变体的人际功能

语言经济学视野中的网络英语

汉英新闻语篇言据性类型学研究

人体词“牙/齿”和“tooth”语义转移的认知研究

中英文政治演说的情态对比研究

英汉双及物构式语义理据与理想化认知模式研究

《白虎》:身份转型的伦理思考

当汤姆偷窥微笑的美杜莎——多丽斯·莱辛《屋顶丽人》的福柯权力理论解读

《不合时宜》的多模态话语解读

贝克特作品中的“失语症”评析

第五届国际形式语言学研讨会论文征集

文化的批评还是宗教思想的表白——霍桑作品中的宗教思想

人生是条双向流淌的河——解读玛格丽特·劳伦斯的《占卜者》

从阿卡迪亚到启示录——小说《路》的生态主义解读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刊《英汉对比与翻译》征稿启事

“译经意识”与文化资本流通——以周氏兄弟的《域外小说集》译本为例

口译潜能中的EQ因素研究

文本类型理论视角下的地区形象宣传语翻译——以上海世博会展馆主题为例

归化还是异化:金庸武侠小说的英译策略探究

认知理论视角下的语篇意识与翻译策略

国外课堂语用教学研究三十年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写作动机和需求调查

基于统计分析的我国外语类普通高校学科体系类型划分

近15年国内英语听力理解研究综述

评价理论在外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词汇化通感与修辞性通感——英汉语通感对比研究

英汉下指的认知机制研究

自主对话中话语标记语“and”的英汉对比研究

从中心语移位理论和汉语施事述题化看俄汉OVS词序变体

第11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将在西安外国语大学举行

二语习得中英汉关系从句习得的对比研究

戴运财 朱庆 叶志雄

评价意义的语篇建构功能

英语“进行体”的评价功能

诗歌通感与概念隐喻理论、合成空间理论之研究

虚假语用预设及其认知解读

隐喻及习语的语言哲学探微

塞尔指称理论的几个问题

论范畴的不确定性——范畴本质的后现代研究之二

“冷战”影响下的西方文学及其宗教意识

似是而非说迦茵:林译《迦茵小传》中迦茵形象的修辞解读

柿本人麻吕的“天皇即神思想”与古代中国的神仙思想

英美及中国多丽丝·莱辛研究中的“空间”问题

《外语教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双双获奖

)论冯乃超早期诗歌对魏尔伦诗歌音乐性的接受

论卞之琳诗歌中中国传统诗歌同西方象征主义的交融

波德莱尔诗歌中的女人意象

从地狱到天堂:神的孩子在跳舞——兰波对波德莱尔诗歌观的发展

翻译比喻中伦理关系透视

文学作品复译的原型观

传统译论中的翻译策略术语研究——重九译、重译、九译、直译和音译

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中的元话语“又”及其英译对比研究

教师反馈的有效性及性别差异研究

吴建设 闫嵘 栗小兰 杨欣然 陈静

(105)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中副词与形容词搭配的使用特点

高校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评定方法的应用研究

模糊回指及其语用功能

事件语义学理论与汉英句式的语义表征——从“王冕死了父亲”说起

认知语义激活与语言留白美学论——从汽车尾部十大经典警示语谈起

基于概念转喻的意义构建

语篇语法隐喻具体体现形式的整合

“自联想—预测”思维模式与语境假设构建

专名意向性理论及其对专名翻译的启示

从人际功能角度看电视谈话节目的言语特色

电话会话开头特点之探析

英汉多项前置修饰语次序的心理认知过程

英汉中动结构的认知分析

汉英词素化音节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变化对比

《榆树下的欲望》的精神生态探析

“面向大众”与“象牙塔”之间的取舍——斯·茨威格创作论及其相关评价

尼·科利亚达的戏剧世界

隐喻翻译局限的认知解释——以“熊猫”为例

人际意义跨文化建构:比较与翻译

成语翻译新论:互文性视角

小句动词翻译方法论

全国高校外语学刊研究会2009年年会召开

创造力和中国英语学习者隐喻生成能力的相关研究

以学生为中心的听力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课堂中的有效性分析

中国学生英语关系从句习得的实证研究

语言距离对英语作为第三语言学习的蒙古族学生语音迁移的影响

高专英语教学中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实证研究

第12篇

作为父亲,为教育子女多费一份心力,是责任所在。我希望自己先成为好父亲,然后才是她的好老师。我不在意女儿学了多少文化知识,考了多少分,但一定要让她成为一个人格完整、全面发展的人。

感谢《中学生天地》让我女儿“发现”父亲,也让我“发现”女儿。

我小时候之所以觉得父亲是一位教师,是因为知道每个周三周五的晚上他必定会风雨无阻地去学校“参加夜辅导”。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他去“管理夜自修的学生”。但那时候的我,还不能理解“辅导”的意思,而家乡话中“辅导”和“舞蹈”的发音很像,每次我都误以为是父亲要去跳舞。父亲也不纠正我,只是笑笑,在我殷殷的目光下,唱着那首《上海滩》主题曲出门去。有时我想,若他也这样欢快激昂地唱着“浪奔,浪流”或是别的什么经典老歌走进教室,猝不及防的学生们会是怎样的人仰马翻……这自然是说笑,但父亲经常唱歌确是真的。早些时候,有一次他送我上学过十字路口时,突然高声唱了一句“啊,牡丹”,然后向目瞪口呆的我解释:“绿灯快结束了。”

很多时候他都不像一个很严厉、不苟言笑的高中老师。

自从我们搬进有更大阳台的新房子,他就热衷于在阳台上种植五花八门的作物,比如各种青菜、豆类或者浆果,还总拉上我一起劳动。虽然往往是连种下去的种子的量都收不回来,他却乐此不疲。每次到后来我都不知不觉地蹲在花盆边,埋头研究盆里那些不知名的野草或作物上的小昆虫。而正因为这样,以前对动植物毫无兴趣、做事粗心大意的我,渐渐发现了这些小生灵的神秘而不可捉摸之处,开始细心专注地观察事物,对大自然越来越着迷。现在想来,一个对自然不感兴趣、无法感知生活细节之美的人,一定是极其可怕的。好在身边有父亲,使我终于没有成为那样的人。

他还用别的方法培养我对世界万物的兴趣。每次晚饭后只要我和他一起看电视,他就会拿着遥控器调到科教类的频道,于是我们常常看有关野生动物、科学新发现或战争题材的纪录片。当我和同班的女孩说起这些时,她们都非常惊讶。如今,不要说女孩,就连不少男孩也喜欢看那些吵吵嚷嚷的综艺节目。而我已爱上那类安静的纪录片。

读小学时,一到暑假,父亲就会带我出门旅游,所以我很早就去过海南、黄山。后来他又带我去了厦门、南京、广州,每到一处新地方,他都会特意带我走访当地的知名高校……只可惜我当时年幼不懂事,没有好好欣赏美景,也不可能深入了解那些名校。让父亲痛心的是,愚钝如我始终没能有感而发写出漂亮的“游后感”,但他还是会兴致勃勃地在某一天向我提起下一个旅行计划。

小时候他总对我讲,希望我成为一名科学家。他曾经很喜欢化学,想要成为一名化学家,但后来觉得物理更加神奇,因为用那些专业知识可以造出原子弹,于是改变了志向。不过他最后做了一名物理教师,并且做得很认真。假期他常待在学校工作,而回家后,也总在电脑前,忙着写几万字的论文,或者备课。

有时,他会从家里带一些小玩意儿去学校,在课堂演示实验时派上用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那些抽象的公式和定理。

有一年高考前夕(那时候高考在7月),天气特别炎热,他想着自己带的高三学生坐在没有空调的闷热教室里,根本没法静下心来学习。他别出心裁地每天从菜市场买来大量的冰块,放在教室里,并吩咐临窗的学生关上窗户。这样教室里就变得很凉爽,大家在舒适的环境里满心欢喜地复习功课,心里都很感激他。

每年教师节或是他任教的班级学生毕业的时候,他都会抱回一堆贺卡和小礼物,贺卡上有着不同的青涩字迹,是学生或随性或庄重地写下的最真挚的祝福。

“师恩无穷期,祝您天天快乐!”

“笑一笑,十年少!”

“爱惜脑细胞。”

“祝英姿不减当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