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堂讨论心得体会

课堂讨论心得体会

时间:2023-01-20 16:29: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堂讨论心得体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堂讨论心得体会

第1篇

[关键词]钱学森之问 自主 立体交互 能力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1-0072-02

一、导言

2005年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学森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这一问题的症结究竟出在哪里?”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应该说,造成“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学在培养模式上没有自己独特、创新的东西。高校教师在课堂上,多采用机械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本科生中应试性的被动学习定式仍十分明显,课堂教学中散发着浓厚的“书本权威”和“教师权威”,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精神逐渐被消磨殆尽。

本项目以“社会保障学”课程作为教学改革的试点,力图构建一种新型的自主立体交互式能力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知识、积极思考、同伴协作、实践应用的愉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的统一,主导与主体的统一。

二、自主立体交互式能力教育教学模式的实践方案

(一)教学内容建设

自主立体交互式能力教育教学模式,由于要引起学生充分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思考,结合实际展开讨论,所以内容既要有理论深度,又要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多学科多角度交叉融合性。所以,根据“社会保障学”课程内容和通识拓展课的特点及本项目秉持的“民主、能力、创新”的理念,教学内容包括了理论讲授、实践连接、国际展望和比较、相关学科交叉、经典涉猎、学生思考重点、案例设计、调查和讨论指导、学结等。

(二)教学过程完善

自主立体交互式能力教育教学模式大体分为四大板块。第一板块是教师理论讲授板块。该板块是教学的基础,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主要是讲透学生难以弄懂的要点,同时将最新的理论和实务动态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提高课程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

学生自学思考板块是教学的“厚积”阶段,是学生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自主设计学习方案,形成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独特领悟和见解。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将班上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通过教师讲解、文献查阅、小组讨论,确定本小组的研究选题。

带着问题深入实际板块,是学生们在前期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明确选题之后,确定调查对象、问卷或访谈内容,以小组为单位,深入农村、社区、敬老院、乡镇卫生室等进行调研,印证自己的所思所想。

课堂讨论辩论板块是互动式教学的核心阶段,这一阶段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辩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比如就当前延迟退休这一热议话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在课堂上形成正反两方进行激烈的辩论。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们从国际趋势、中国特殊产业结构、特殊阶层结构、政府历史责任、养老金支付压力等方面对延迟退休年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使学生们对这一政策的利与弊、宗旨、目的、制约因素、出台原因等有了深入的把握。

(三)教学形式的创新与应用

1.让学生自己确定选题并设计学习方案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将班上学生分为各个小组,让他们通过教师讲解、查阅文献、小组讨论,确定本小组的研究选题。同时,允许学生自主设计学习方案,尽量自由地发挥。另外,为了改变常规学习中学生缺乏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状况,项目还以小组打分的形式来激励学生。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知识起点、能力水平、生活体验等选择问题,根据个人特长进行组内分工,围绕选题商量学习方案。由于选题是否恰当,学习方案是否可行直接关乎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和进度,因此教师必须提供帮助或指导。

当然,让学生自己设计学习方案这一做法,和传统的教师要按照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上课是有一定冲突和矛盾的地方。它要求我们学校的教学主管部门给予教师一定的空间,在教学内容和进度上不要管得过细。苏联杰出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1]

2.学习方案评审

方案评审是个谈判过程,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方案给予说明或进行辩护,以证明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证明各种制约因素均已考虑在内,并有能力实现所制订的目标。比如在“社会保障学”的教学过程中,有小组提出想研究贵阳市花溪区的残疾人生存状况的问题,花溪区是一个下辖14个乡镇、167个行政村的县级区,但小组的学习方案中只有对城区残疾人生存状况的研究,评审组指出了该方案存在的以点带面的问题,建议增加关于该区农村残疾人生存状况的研究,并与城乡残疾人生存状况进行对比,这样才完整。该小组根据评审组的意见修改后学习方案才获通过。

3.自主和交互式学习

自主和交互式学习环节是项目的核心环节,在能力教育教学模式中,这一环节是小组学习成果的集中展示,教师只是虚心的听众。在这一环节,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向教师和同学展示本小组选题的研究过程和成果。整个展示过程大体分为学生汇报、教师总结、立体互动三大板块。在学生汇报板块,学生们是主角,教师和其他同学都是听众。学生们陈述完之后,教师便进行简短总结,总结以肯定和鼓励为主,辅之以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之后便进入热烈的课堂讨论环节。由于教师课前已把即将展示的选题告诉同学们,让大家去查阅相关资料,为课堂互动作准备,所以在课堂上学生们往往能展开激烈的互动。比如某个小组汇报完对流动商贩的生存状况调研情况之后,学生们就流动商贩的管理与支持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关于流动商贩的管理,在教师提出管理困境实质是流动商贩的生存权和城市公共空间管理权之间的矛盾之后,大家意识到了管理的双方都有正当性,关键是如何破解目前这种对立局面。于是有学生提出了加强城管和小贩之间的沟通、划区域划时段的差异化管理的思路。而对于流动商贩的商品质量问题、缺斤短两问题,由于其流动性不好解决的棘手难题,在激烈的互动后,大家想到了一个让小贩“挂牌”经营的办法。这个“牌”包括小贩的身份证号、名字、信誉分数、投诉电话等信息。每个小贩的信用满分都是10分,出现一次投诉,视问题和情节严重性扣一定分数,这样从小贩胸牌上的分数就可以判断他的诚信度,实现消费者用脚投票,驱逐劣品小贩的目的,达到了行政管理与市场约束的完美结合。而这样新颖的管理思路,能在本科课题研究中碰撞出来,和学生们深入实际调研、充分展开课堂互动和教师的内在引领是密不可分的。

4.学习效果的评价与反馈

评价和考核同样是能力培养的过程。考核将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第一,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表明对科学方法的掌握及自学能力的拥有;第二,阐述其所学、所为,并能解释其现实的相关性;第三,善于与人合作、沟通、交流,并能准确表达,妥善处理,协调各方的意见、建议、利益等;第四,开展工作总结,进行自我价值判断,调整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项目通过小组成员定期写心得体会(如看文献心得体会、小组讨论心得体会、实践调查心得体会,小组展示心得体会等),组长对组员评价(主要是参与度、协作度)和组员对组长评价(主要是领导力、执行力),教师对组长和组员印象等来判断学生们在以上几个方面的提高情况。同时,为了加强学生们的团队意识,最后的评价还采取团体打分的形式为主,个人表现分为辅的方式。

三、总结

从新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来看,这一模式以丰富的教学方法促进了学生多方面的成长,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人文气息与生命活力。通过在多种条件和交互式环境中自主学习的锻炼,普遍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思考的独立性,加强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课堂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和了解,逐步树立了学生“采取恰当行为、解释其行为、有效合作及向实践学习”的自信。[2]

[ 注 释 ]

第2篇

【关键词】诊断学;教案;编写

诊断学这门学科主要是论述各种疾病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是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课。其中学习好诊断学有利于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为了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首先就应该从老师如何写好诊断学教案开始。在课堂上教师主要以教案为基准,同时也是老师在课堂上表演的剧本,教案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通过实际经验得出,要想写好诊断学教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吃透教材、广泛参与

诊断学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因此,只有熟读教材,不断深入研究教材,坚持以教材为基础去扩展知识面。但是很多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虽然吃透了教材,但却是照抄照搬,没有将重点和难点问题突出出来。好的教案是老师在熟读教材过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将重要的知识点提炼出来,这样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时候会更轻松,同时学生学习的时候也更容易懂。

比如说:在写腋窝淋巴结诊法课程教案的时候,教材中介绍的都是长篇大论,这样不利于学生抓住重点,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必须进行总结精简。通过老师的理解,在写腋窝淋巴结触诊法介绍课程教案的时候,就重点写触诊的顺序与实际操作方法,即先触诊腋窝后、内、前壁,再翻掌向外,将受检者外展之上臂下垂,触诊腋窝外侧壁,这点需要重点写;对于“季肋点”这是肾脏疾病的检查方法之一,但此压痛点易受肝脏及胆囊等病变的影响, 假阳性较多且物质特异性不强,实际操作难以掌握,临床亦很少运用,因此教师在教案中可以略写,在讲课的过程中也可只作为补充介绍。

让学生能够清楚明白腋窝淋巴触诊的顺序,能够很好的识别该症状。教案都是为组织教学服务的,内容需要齐全,但是又不能太过于详细。因此,老师为了教案的内容更加丰富、全面,在写教案的过程中,老师不仅要以教材为主,还需要查阅其他资料来补充教案知识点,最终形成具有特色的授课内容。

二、注重形式,备课要素完整

教案和讲演稿相比,都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但却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文件。教案是根据教材的知识点而编写的教学方案,它编写的思路受到教学过程中管理逻辑的控制,它所起的作用就是为课堂教学组织管理信息。教案在内容上主要涉及的是组织性的项目。比如说在编写诊断急性胃炎方法的教案时,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课后作业等内容都必须完整,并且内容凝练却具有实质意义,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提高课堂学习的教学质量。

三、注重教学后记,保证诊断教学备课的实效性

为了保证教案的实效性,注意在上课之后撰写心得体会。所谓的心得体会就是将上课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临时处理的办法、以及成功教学过后的感想、怎样在以后的课堂中提高教学质量写出来。有时候为了老师更好的修稿教案,很多老师在教案的后面都留有写教学心得体会的地方,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管教案写得都细致,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其他突况,从而显现出之前教案的缺点。这样通过写教学心得体会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失败或者成功的经验记录下来,再经过反复的思考,这样对完善教案和提高老师应变课堂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老师在上急性阑尾炎诊断课的时候,假设患者说一直中上腹痛伴呕吐,然后医生在检查患者的中上腹有压痛。在教案中就忘了注明该患者麦氏点有明显的压痛、反跳痛,局部肌卫等,便提问学生,很多学生便认为是急性胃炎。让很多学生在急性胃炎和急性阑尾炎上面产生了混淆,这样的问题都是值得老师反思的。因此,写教学后的心得体会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加强教案情景化设置,实现课堂互动

在写教案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加强教案情景化的设置,老师在编写教案的时的心情一定要是在课堂之上,要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需要考虑周全,较为清楚的明白教案的哪些地方学生会笑,哪些地方学生会思考,哪些地方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哪些地方学生可能会不喜欢听等等。充分应用教案情景化设置,加强学生们对某些词语的理解。然而老师不光要在教案中凸显出情景化设置,还需要真正应用到课堂中。虽然课堂中突况较多,不能够完全按照教案中所设想的那样,但是情景化的想象可以锻炼老师的思维,提高老师应对课堂的能力。

五、注重课堂开场白的编写,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一堂课的开场白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第一堂课的开场白,它能够让你在学生的心中留下好的或者坏的印象,因此,教师在写教案的时候,还需要精心编写课堂的开场白,做到有新颖,能够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说:在神经内科诊断学课被安排到下午的最后两堂课时,学生们学习的劲头已经被消灭了不少,而且注意力也降低了很多,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很难再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容易打瞌睡。因此,老师在写开场白的教案时,可以写:最后两堂课来学习神经内科诊断学,不仅是对我的一种挑战,同时也是对你们自己的挑战,同学们你们有信息和老师一起共同战胜这个挑战么?最后两堂课不算什么,对我们来说,只能算我们今天相见恨晚!这样的开场白便能够在课堂中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时也是教案情景化的产物。

六、注重设计教学法,活跃课堂气氛

老师在设计教学方法的时候不应该仅仅拘泥于哪一种教学方法,应该不断拓宽自己的思路,充分发挥想象力,只要是对课堂教学有帮助的方法都可以应用。不管是哪一种教学方法,老师在写教案的时候都应该将其设计好,充分展示其中的优势,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在编写教案的时候,必须严格根据教材课程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案,一般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实践模拟、趣味引入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教学法必须根据所讲的内容来制定,不可以随便乱用。在课堂上提问有利于引起学生注意,更好的是能够促进学生自主的进行思考,因此,老师在写教案的时候,每一个问题都必须精心进行准备,不可随便提一些无关知识点的问题。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的艺术性,同时,其他教学方法也一样,只要精心准备了,便能够促进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七、注重典型案例编写教案,增强教学效果

诊断学有利于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实践诊断学属于临床课,重在实践,没有典型病例的讲解较为空洞,同时也是无效的,这样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编写教案的时候,必须精心进行准备,选择出典型的病例,并且在课堂恰好的时机里引入课堂教学,再通过精心分析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这堂诊断课所讲的内容。

八、加强教案总结,突出教学重点

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教案最后的总结,这样才能够突出这堂课的重点,让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能够很清晰的明白哪个知识点属于重点,从而有目的性的进行学习。在编写每一节诊断课的教案时,需要注意分为详细型和简略提纲型。在刚开始备课的时候,必须熟读教材,当熟练掌握了课程教学内容时,再进行提纲式教学小结。老师在写教案的时候,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分析每一堂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然后再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总结,这样才能够准确的把握住每堂课的知识点。总之,诊断学教案在编写的时候,不仅要遵循一般教案的编写原则,同时又要有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闻捷,黄才国,张军,等.实验诊断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1,6(6):614-616.

第3篇

数学交流 数学语言 课堂讨论

数学交流,就是运用表达数学概念关系“问题方法”思想的数学语言来传递信息与情感的过程。数学交流的提出,对于转变观念,建立21世纪的数学教育思想有重要的意义;数学交流的提出,对于革新数学教学的传统模式,使数学教学更能体现个性化,加深课堂中的合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以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一、重视数学语言的学习

数学语言是数学交流的载体,听说读写都是数学语言的使用过程。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要加强语义句法的教学,若只限于语义的一种,则学生不会使用形式的数学工具,进而不会用它们解决问题。若只限于句法一种,则有可能学生不理解数学语言表达的意义,不能把非数学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教学时必须让学生比较其两种表达式的区别,明确其含义。

(2)加强数学语言之间互译的训练。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往往是只用某一种数学语言表述的,而学生要真正理解、掌握和运用它们,则必须能灵活运用三种数学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进行表述。

二、组织适当的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常常是由教师给出一个中心议题或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或班级的形式围绕议题发表见解、互相讨论。实践证明,课堂讨论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多向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讨论时学生独立活动的自由度增大,可以运用数学语言与别人的思想进行比较,以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课堂讨论不仅适合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为使课堂讨论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设计高质量的议题。议题既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能够在自身水平的基础上开展激烈的讨论,例如:用实际问题调动学生的学生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设计议题时,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结合起来,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线段公理”时,可以举人走路时常常喜欢抄斜路直奔目的地这一例子,这其中的根据是什么呢?通过这样的实例,调动学生的学生热情,让学生易于接受,同时将抽象知识直观化,这样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便于今后的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可以遵循教学要求的前提下,精心编制一些与生活、科学有关的问题,可以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周围处处有数学,从而使其萌发学好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把学和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培养数学交流能力,为进一步探究新知打下基础。

(2)创设一个有利于开展讨论的氛围。要建立良好的讨论氛围,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是关键。在讨论中,教师注意观察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及时参与其讨论当中,并促进学生讨论问题的集中性,对于错误的观点及时给予评定。当讨论中学生出现思维障碍时,给予启发性提示,促使讨论的成功顺利进行。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给予及时地评定,鼓励让学生交流过程中获得新知。

(3)构建同学之间的平等、互助合作关系。同学之间的平等互助关系对开展讨论也很重要。同学之间不能因成绩优劣而相互排斥,同学间应友好协作,努力发表各自的看法,这其间每位同学都需要有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极大的丰富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才能增强每个人进行交流的自信心,才能使学生从封闭的名次竞争转向开放的科学协作,才能有助于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个性的健康发展。

要加强过程教学,注重数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既能够正确理解数学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并能相互转换,又能够条理清晰、准确流畅地表述解题过程,还能从普通语言中捕捉信息,将普通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三、进行“说数学”的训练

为了专门训练学生的听说数学的技能与数学交流能力,可以安排一种称之为“说数学”的训练,在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让学生主动的寻找其实及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例如:在学生接触“排列问题”时,让学生自己从班内四名同学中选出两名同学,并按照正副班长的顺序进行排列。要求学生探究排列数公式。这样让学生体会排列问题的特点,并可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说数学的练习,既可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学生之间进行,而且包含了听与说两种活动,这种形式的练习可以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创设“写数学”的机会

提供适当的情境,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写数学”,就是要让学生把她们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反思和研究结果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进行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与探索研究能力。

(1)让学生写知识框架。在学完每一个单元、每一章节之后,让学生以“框架”形式总结复习。让学生总结过程中发现知识的横纵联系,将知识结成网络,形成板块。如数学中的五个二次,即二次三项式、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与二次曲线,可以让学生列表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自特点。对比区别它们的特点并深入认识。

第4篇

本人于20xx年xx月参加电大行政管理学习,在三年的学习中,我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按时参加面授,保质保量完成了各科作业,期末考试严肃认真,独立完成答卷,论文准备充分,答辩自如,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地完成了三年来的学业。

一、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坚持参加面授,按时完成各科作业 没有严明的纪律,就没有成功的保证。在三年的电大学习中,我坚持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中面授学习,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细心地做好学习笔记,及时写出心得体会。在课下,我能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认真完成课任老师布置的作业,作业做到认真、工整、正确。另外我还充分利用中央电大庞大完善的远程教育网络,参与在线学习,解决学业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二、坚持专业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做到教学相长,我坚持将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管理实践中,指导管理工作,获得了显著的成果。通过对乡镇管理个体差异性分析、研究和总结,我撰写并成功地发表了教学论文《关于我国新农村建设中乡镇行政管理的思考 》。通过学习,我彻底地转变了旧的思想、观念,领会到新课程改革下实施管理方面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针对性的专业课程设置给我们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极为平稳的成长平台。在三年的学习中,我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合格、素质过硬的管理人员。

三年来的电大生活使我深深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坚持学习已成为我们每个人都应慎重思考的问题,而电大灵活的在职学习方式、学业考查方式给我们的专业学习提供了极大的自由选择空间,让我们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在教学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文化素质。

电大,我要感谢你!我们继续成长的专业知识的加油站,是你给了我们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是你让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行政管理毕业个人自我鉴定

本人于xx年9月参加电大小教专科学习,在三年的学习中,我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按时参加面授,保质保量完成了各科作业,期末考试严肃认真,独立完成答卷,论文准备充分,答辩自如,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地完成了三年来的学业。

一、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坚持参加面授,按时完成各科作业

没有严明的纪律,就没有成功的保证。在三年的电大学习中,我坚持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中面授学习,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细心地做好学习笔记,及时写出心得体会。在课下,我能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认真完成课任老师布置的作业,作业做到认真、工整、正确。另外我还充分利用中央电大庞大完善的远程教育网络,参与在线学习,解决学业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二、坚持专业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做到教学相长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坚持将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指导教学工作,获得了显著的教育教学成果。例如在学习了《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之后,我了解到小学儿童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既呈现出了发展的共同规律,又存在着明显的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这就为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实践工作和对学生的因材施教提供了理论的指导思想。通过对所任年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分析、研究和总结,我撰写并成功地发表了教学论文《浅议如何转化后进生》。通过对《现代教育思想》的学习,我彻底地转变了旧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领会到新课程改革下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针对性的专业课程设置给我们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极为平稳的成长平台。在三年的学习中,我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合格、素质过硬的人民教师。

三、深入调查,精心设计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对我们三年来所学专业知识学习效果的综合考查。在认真做好资料收集整理的同时,我加强了专业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性研究,针对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问题,撰写了《浅谈小学语文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一文,受到了指导老师的好评。在论文答辩时,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沉着应对,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论文观点和理论依据,顺利地通过了毕业论文答辩。凭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我轻松地跨过了专科学业考查的最后一道门槛。

第5篇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应先激趣

激趣就是激发、调动学生的兴趣,它是教学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教师要精心设计每次课的内容、语言和情境;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情感的触发点,力求激发、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达到愿学、乐学,主动学。例如:(1)抓热点话题——在讲人生价值时,我让同学们接龙讲述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刘伟(无臂钢琴师)的事迹,同学们纷纷站起来说:“刘伟10岁时因一场事故而被截去双臂。”“他12岁时,学会了游泳,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枚金牌。”“19岁学钢琴,达到相当于用手弹钢琴专业7级水平。”“22岁打破吉尼斯世界用脚打字纪录……”一个故事讲完,很多同学参与,大家明白活着的价值,都相信努力就有可能!(2)活用漫画——漫画以其强烈的讽刺性、幽默性深深打动学生的心弦。我应用漫画《大猫死了》讲授环境保护法:大猫钓了河里的鱼,在美餐一顿之后,就永远的长眠了,站在一旁的老鼠侦探头上画了一个大问号,写着“到底是谁犯的错?”直观明了。环保应采取哪些措施?学生倍感兴趣,积极思考。(3)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在讲授和谐社会内容时,我选播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的精彩片断,同学们观看时沸腾起来,喝彩不断!大家各抒己见:“太漂亮了!”“一场光影声乐交织的水上艺术盛宴!”“奇妙的创意!”“太不可思议了,太精彩了!” “太独特了!”等等,课堂气氛很好!

二、强化学生“自主意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反思那些学生上课昏昏欲睡而下课龙腾虎跃现象,本人认为关键是学生意识问题,这部分同学把课堂当做老师的“地盘”,把下课后的教室当做他们的“天地”,铃声一响,同学们如释重负,“我的地盘我做主!”其实很多同学都很积极、优秀、有才,只是在课堂上缺少一些时间和机会给他们展示。其实上课好比拍电影,老师就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材就是剧本。戏拍得如何,就看导演有没有调动好演员的情绪,有没有处理好情节,而一堂课是否上得好,就要看老师有无充分调动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现自身的才华。反思为什么我们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答案都相似,而外国学生则答案各不相同?原因是我们喜欢以个人观点左右学生,导致学生被“牵着鼻子走”,因此,课堂上我们老师应让学生唱主角,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寻求不同观点和答案,培养学生自主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三、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参与意识

课堂上老师应多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分组可以打乱规则、自由组合,这样可以锻炼同学们与人共事、沟通、协作能力。老师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度;鼓励不想讲话、不敢讲话、不多讲话的同学都参与进去。讨论后,学生民主选出代表上讲台展示本团队的讨论结论,发言顺序可以抽签决定,创设积极交流的情境,使大家充分发挥协作精神展现团队力量,“1+1>2” ,“众人拾柴火焰高”。为避免一些“懒”学生长期处于“旁观”的被动学习状况,老师可以要求人人参与,规定组员轮流上,以积极带消极,以主动带被动,学生内部相互提醒、帮助、鼓励,共同参与合作,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这样既调动了课堂气氛又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并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不要过重在乎学生的结论,而是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大家的合作能力、协作能力培养。老师要鼓励每一位同学参与到学习中去,给同学们足够的抒感、表达思想、展示观点的机会,让大家分享思想、观点和快乐。

四、培养学生及时收集和分析最新信息的能力

课堂讨论的话题不能过于集中,否则知识面受限,现在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我们有些学生学习知识也很超前,面对激烈的竞争,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老师要相信不是学生水平差,是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放在某项学习上,或是没有意识到在某些方面花时间,因此老师要布置任务,鼓励学生收集适合的资料。要教会同学们怎样学习,教会同学们思考,引导他们不仅要抓住课堂的机会,还要善于应用课外时间。在课堂教学之前,通过下达任务书: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位为单位,课外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通过报纸、杂志、电视节目或上网搜集事例材料,让学生了解社会,深入实际。课堂上安排各小组成员,将自己采访、搜集到的材料在组内展开交流讨论,相互激励和共享信息。然后各小组间进行交流、评价,要求每位学生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案例材料中的疑难问题和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老师注意处理好小组间的合作关系,并加以点评和总结。

五、选择播放生动案例,拉近德育教学与生活的距离

德育课教学案例来源于生活,具有真实性的特征,能够拉近理论与生活的距离,容易被学生认同。例如在“人生观”教学中,我采用了两个影视案例:一个讲述的是大学生洪战辉如何面对现实,如何克服生活的困难,以顽强的毅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的过程,令学生备受感动、佩服不已。另一个讲述的是潮州人潘清安的故事,他是一个残疾人,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双手,却勇于面对困难,顽强地与命运抗争,脸上始终挂满自信的笑容。他能自理生活、能干家务和各种农活,只用两年就练好一手漂亮的钢笔字,他还有不少业余爱好。播放本案例时,学生惊叹不已,称赞不断 ,掌声连连,对主人翁佩服有加。之后,学生之间讨论热烈,甚至有些学生主动与老师交流心得。这样一来,课堂“活”了,不再枯燥、乏味!同时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面对逆境要自信、自强,乐观进取的理念自然地渗入到学生心中。

实践证明,通过以上课堂讨论、交流等方法能增加师生双边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减少打瞌睡现象,学生在课堂中担任主演,课堂活跃起来了。但是要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则要进行更多地探索。本人始终相信一位好老师的正确观点、思想可以启发学生,甚至影响学生的一辈子。一堂课是否上得好,就要看老师有无充分调动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现才华。本人力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德育课“活”起来,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 心灵涌动 自主行动 思维运动

课堂教学不应是封闭沉闷的,而应是自由开放、活泼有序、焕发生命活力的,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教师一直努力探寻的重要目标。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要立足教学实际,讲究有效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心、动口,体验生物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教、学、做”和谐统一。

一、巧设有效情境,让学生心灵涌动起来

实践证明,良好的学习情境,往往可以使枯燥乏味、平淡无奇的学习内容变得更加生动、鲜活、趣味盎然,让学生情不自禁地产生新奇感和愉悦感,从而触发学生学习情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参与课堂学习。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教学实际,精心设计有效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需求,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热情,让学生心灵涌动起来。

例如,学习《免疫》一节,当讲到“人体的免疫功能”这一知识内容时,笔者是这样创设情境的: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百花齐放,处处鸟语花香。在这春暖大地、阳光明媚的日子,王同学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去森林公园踏青,他们观景感物,放松身心,意趣盎然。可是回家之后王同学发现自己的脸上和身上起了很多小红疹子,而且很痒,越挠就越痒,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有学生举手回答:“老师,这可能是花粉过敏引起的缘故”。笔者顺势利导,继续追问,留置悬念:你们知道人体为什么会产生过敏反应?如果你出现了过敏反应,你则会如何处理?花粉过敏的人是对所有的花过敏还是部分花?这样,通过巧设问题情境,留置悬念,设疑激趣促思,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情绪高涨,求知欲望和学习心向油然而生。

二、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行动起来

生物是一门探究性、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行动起来,积极思考、观察、探究、操作、实践、创造,巧妙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完成探究任务,从而实现学生生物知识的自主建构,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比如,探究“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原理”时,笔者让学生课后在家中自主开展家庭小实验:①要求学生在家中取一些焉萎的青菜叶子放入清水中,观察青菜叶子的变化情况;②准备半截新鲜的黄瓜,洗净切块,分别放置于A、B两个不同的碗中,并将适量的盐撒在A碗中,B碗不放盐,观察A、B两个不同碗中黄瓜的变化情况,根据观察现象,得出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原理。再如,学习了《食品保存》后,笔者将学生合理分组,要求各小组自主设计调查方案,选择调查范围和路线,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走向社区商贸街、商场、超市,进行“日常生活中常用食品保鲜方法”的社会调查,探究食品保鲜的基本原理,并根据调查记录和相关资料的归类整理,撰写调查报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这样,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享受到了探究的乐趣,深化了学生知识理解,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动手能力。

三、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思维运动起来

课堂讨论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环节,课堂讨论运用地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结合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或者富有探究意义的问题出发,围绕教学争议点、分歧点、重难点、疑惑点或社会热点等,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合作交流、各抒己见,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的运动场,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碰撞和知识的动态生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彰显学生个性风采。譬如,教学《膳食指南和食品安全》时,笔者联系生活实际,针对生活常识设置了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课堂交流讨论:①吃好喝好身体好,这个说法正确吗?②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你觉得怎样搭配食物才能做到营养均衡?③结合身边食物中毒悲剧事件,你认为我们在食物摄取时应注意什么事项才能预防食物中毒?这样,通过组织学生对生活常识进行交流讨论,不仅让学生思维真正运动起来,而且促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巧设有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心灵涌动,唤起学生求知欲望,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行动,提升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讨论,让学生思维运动,放飞思绪,彰显个性风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亚玲. 初中生物课堂让学生动起来[J]. 中学教学参考,2013(35).

[2] 廖兴海. 初中生物教学之让学生动起来[J]. 关爱明天,2015(02).

第7篇

一、“学生说题教学法”的八个教学环节

1.说命题意图

让学生明确习题教学目标并达到教学目标是我们进行习题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让学生领会揣摸习题的命题意图,通过让学生说命题意图这一教学环节,开展师生间、同学间的对话交流活动,体现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合作交流的课改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说物理情景与物理过程

“学生说题教学法”不是说不要老师的指导,相反对老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说题教学法”要求学生明确习题中创设的物理情景与物理过程,这是分析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的前提条件。传统的习题教学法是老师讲解的多,学生独立思考的少。而让学生说物理情景与物理过程则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习惯,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一教学环节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建构物理模型,加强知识迁移,使所学物理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规范化、知识整合的能力。

3.说教物理量及其相互关系

各个物理量的特征以及各物理学量之间的关系必须明确,这是审题分析的重点,也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是物理习题教学中和重点与难点。让学生说物理及其相关因素这一教学环节是“学生说题教学法”中的第一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要予以高度和重视,不仅让学生代表说,还要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教师要适时介入。未来的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应成为“学习方法的导师”或“教育的诊断专家”,因而教师适时加以评价、小结与归纳,充当好组织者、参与者与引导者的角色。

4.说解题方法,解题思路与解题过程

众所周知,习题教学的目的有二:一是巩固知识,二是培养能力。其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习题教学中能力培养的重点。让学生说解题方法,解题思路与难点,也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这一环节的教学应以学生重点发言、讨论为主。老师的启发引导、归纳小结为辅。让学生主动交流、合作、探究。

5.说解题心得体会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有道是 “善于总结才善于提高”。让学生说解题的心得体会这一教学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回顾、反思评价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方式与方法,明辨是非得失,扬长避短,总结提高,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也顺应了世界课改的发展趋势。

6.说对习题的评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传统的习题教学方法中,缺少让学生评价习题的教学环节与教学过程,不利用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与创新能力。这一环节的教学,既要让学生评价命题的精妙与独到之处,还要启发引导学生在注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同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增强其信息收集,分析处理的能力。

7.说对习题的改编

教学法是学习认知的过程,它冲击了传统的教育方法,让学生进行一题多变的学习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力与实践能力是本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教学重点。

8.教师综合点评

教师的综合点评要有 “点睛之笔”重在思路方法的归纳与比较。

二、实施“学生说题教学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有效的学习要求学生都积极的参与。教师不但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情趣并且有一定的挑战性的学习情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还要注意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指导他们结合自身的学习实际,为自身的学习确定目标,并努力承担学习的责任。对学习基础属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加以区别指导,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参与课堂讨论及其他合作学习的活动。

2.注意激励学生的学习

当代教师综合素质,不仅具有渊博知识,深入诊断学生的心理技能,而且还要具有风趣幽默、抑扬顿挫、富有节奏、形象生动、富有表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体态语,教师要注意用鼓励性语言来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对学生取得的成绩予以及时认可,帮助体验成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不怕失败、锲而不舍、发展并张扬学生的个性。

3.注意“例题”的选择与编拟

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例题让学生探讨、逐步解疑、消除混淆、步步深入。在探索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学生说题教学法”最适合“例题”的教学。“例题”必须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灵活性、挑战性”,使教学过程充分,落实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

4.注意摆正师生教学中的位置

第8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windj”为你整理了这篇小组合作建设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作者:磐安县尚湖镇中心小学 曹巧君

自从10月以来,学校响应县打造“生·动”课堂号召,在班级中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学——讨论——展示”的三环节教育模式。这一个多月来,小组的合作也有了初步的雏形。现在我就对我班的小组建设的现状和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与反馈。

一、在小组建设上取得的成就

1.小组长责任制。

自10月中旬,我校为打造“生·动”课堂,形成小组后,我就在班级中制定了小组长责任制度。每组固定一名小组长与副组长,无论在课上亦或是课后小组长都有责任监督与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个人的卫生保持状况以及小组内的纪律状况。副组长既是助手也是竞争对手,当小组长出现“失误”“失察”等情况,则由副组长顶替小组长职务,并实行小组长权利。

显然,这一个月来的成果还是可以看得见的。下课时分,只要提醒小组长做好自己的责任,小组长便能很好的履行职责。教师的事情也会相对的减少,不用事事包揽。现在唯一还会出现的问题是有部分任课老师不会在课后进行提醒,导致小组长也会忘记自己职责的时候。

2.小组讨论的概况

既然是进行小组合作的教育,那么当然就要有小组讨论的环节。在小组讨论时,我采用的是之前在磐安文溪小学进行过教研指导的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在讨论时,全体起立。讨论完成的小组则可以坐下。现在我们一年级由于年龄小,且刚从幼儿园到小学学习,很多习惯方面也有一定的问题。因此在小组的讨论环节中,现在多以在小组内说一说为基底。在一个问题的处理上,让小组成员发言,其他同学倾听的同时也思考。比如出现一幅图,左边有3只小鸡,右边有4只小鸡。这样的图一出现,大部分同学已经能得到此处用加法算式进行解决问题。此时我就会让孩子们先说一说,“左边有三只小鸡,右边有4只小鸡,合起来一共是7只小鸡,所以算式是3+4=7(只)”。虽然大部分的同学能够列出算式进行计算,但这些同学里面仍然有些孩子不能准确的表达出算式的意义。因而就会有混淆概念的时候,尤其当我们学习减法之后,对于某一个算式中使用7-1=6,还是用7-6=1来解决问题,就会很值得探讨,所以必须让孩子们能够用语言说出算式的意义,这一步很重要,也很有必要。而如今这种小组中的说一说,能很好的在组员之间产生共鸣,且有不会的还能先听后说,以及可以让小组成员教着说。

二、在小组建设上仍然有的问题。

1.小组长的培养刻不容缓。

小组长既是一个小组的核心人物,那么对于小组长的培养就至关重要了。首先在小组长的选择上就是一个难题。这个同学最好是学习名列前茅,且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自控力以及魄力。能同时做到这些的同学并不多见,寥寥无几。所以在小组长的选择上也是慎之又慎。实在有一些小组的组长没能同时满足这些条件时,只能安排上一个可以与组长互补的副组长。可即使这样小组的建设还是非常有困难的。如当组长与副组长的意见不合时;如小组长的表现没有副组长更好时,留之无用,却又弃之可惜。所以紧迫的需要进行小组长的培养与培训。

2.小组讨论中的诸多问题

第9篇

关键词:小学 品德与生活 教学策略

小学生在家庭教育中已对社会、他人和自我形成了初步的认知,并在父母在影响下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但随着小学生步入校园,原有的生活圈子在逐渐扩大,对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行为习惯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学生走出家庭和校园,到社会实践上去体验生活、体会情感。

一、在课堂表演中加深情感认知

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认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塑造健全的人格。尤其作为小学生,受个人成长经历、年龄层次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对于道德法律的认知不足,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薄弱。在品德生活教学中,可通过开放式的教学理念使学生收获“感同身受”的情感认知。

比如《在公共汽车上》这一课中,可从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的渗透入手,使学生从公共汽车上不良行为的切身感受中加深对公共道德的认知。品德教育很多时候通过行为教育表现得更贴切、深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行为表演的形式,鼓励学生模仿在公共汽车上所见所闻的不良行为、违反公共道德的行为,比如不给老弱病残孕让座,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将公共汽车上的普遍现象搬到课堂这个特定环境中,环境的变化使得不良社会行为格外突出;而扮演“让座者”和“被让座者”的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也收获了切身感受。再回到课文中,学生发现课文中的“曹阳”、“大哥哥”和“老奶奶”形象而生动,仿佛就是生活在身边的人,而课文中所写的事件也正是学生每天的生活经历。这种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加深了学生的情感认知,有效地勾连起学生的个人情感经历。

表演结束后,教师还可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课堂讨论环节,引导学生剖析课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从情感上了解“不让座”这种行为发生的根源,以文中人物的不良行为为戒,塑造完美的个人人格。

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行为习惯

习惯需要长期的积累,既需要外界环境的促进,也需要学生个人的内因发生作用,时刻以优秀的道德行为来要求自己。在教学中,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可使学生从思想高度、从行为习惯的双重角度对公共道德规范有深刻地认知,并塑造个人道德品质。这篇课文所展现的社会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表面上是对“让座”这一行为的探讨,实质上是引导学生养成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习惯。

通过理论教学,学生对公共秩序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养成行为习惯还需要一定的实践积累。在日常生活中,任何公共场所都需要依靠秩序来维持,比如看电影购票、入场需要遵守公共秩序,商场购物结账也需要遵守公共秩序,但不乏插队、扰乱公共秩序的现象出现。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并监督身边人包括父母、家人和同学等,做公共秩序的维护者,通过监督他人来实现规范学生自身行为的目的。当然,在监督活动中,引导学生将观察、监督的主要对象可列为父母。一方面,学生与父母共同参与这些场合活动的机会较多,另一方面,父母和孩子之间可形成相互监督,给学生创造一个校园以外的道德行为环境,便于学生的心理成长。

教师在整个活动中,要求学生每日写下心得体会,也可以写成日记的形式,记录生活的点滴,写下自己对遵守公共秩序的认识,引导学生构建精神世界,提升自我控制力,这一点正是小学生所缺乏的,在培养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发挥了良好的辅助作用和约束力。

三、在互动交流中提高思想觉悟

课堂互动环节有很多形式,比如前所提到的课堂表演,但能够深化认识、提高思想觉悟的形式还是交流讨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思想交流,增长见闻,并通过提高自身见解和分析能力,提高主动遵守公共秩序的思想觉悟。

在课堂讨论环节中,以教材提供的两则短文为例,鼓励学生畅谈个人感受;对于课堂表演环节中,学生所表演的在公共汽车上的各色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比如学生对“不让座”行为提出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的想法,有些人本身也是弱视群体,“不让座”也是情有可原的;还有的学生提出“让座”的很多人要么是即将步入老年的中年人,要么是小孩和女性,很多壮年男性对孕妇和老人往往“视而不见”。

这些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学生的意见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尽管这些见解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但正是由于个人不同的成长经历和家庭环境,学生们在交流过程中才能听到与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增长了见闻,拓宽了思考问题的角度。而教师则引导学生对发言进行品评,运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发言中值得赞扬和需要批评的观点,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遵守公共秩序的认识,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在公共汽车上》展现了一件生活中的琐事,却具有普遍意义,既贴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又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从实践教学、理论提升和价值取向培育给学生以智慧的启迪。通过开放式教学,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到不良公共道德行为所带来的影响;通过真实体验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使之形成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并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增长学生的生活技能、积累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 姜好成.思想品德课中的“快乐”教学[J].快乐阅读,2011,17:55-56.

[2] 姜波.品德与生活教学模式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3,09:164-165.

[3] 邬冬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回归儿童生活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6,09:56-60.

第10篇

 

一、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普遍重视知识传授、轻视能力与素质培养,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以教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新性与创造性。针对这三大现实问题,基于“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采取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导向作用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相结合,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要求,积极创新第二课堂活动,构建并完善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含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通识课等学生自主选择的理论课程体系,完善以创业为导向的实验实践教育体系,搭建学生创业平台,实行“一年级创业意识培养、二年级创业实践导向、三年级创业知识渗透、四年级创业平台搭建”等“四位一体”的创业导向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一年级主要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为目的。学生一进校,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在校学习公共基础课,在此基础上,通过创新第二课堂活动,如参加创业论坛、企业家传记阅读、社会调查、社会实践、企业或政府有关部门见习等活动,以增强学生创业意识。

 

2.二年级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和创业精神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进入二年级,实行由校内导师和外聘导师组成的“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在校学习专业基础课(含相应的实验及实践课)与此同时,按照实践环节教学安排,定期到创业实习基地实训。每位学生由一位校内导师和外聘校外导师共同指导,而每位导师(包括校内和外聘)指导的学生限制在10人左右。外聘校外导师从企业不同管理层次、不同管理部门和岗位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内导师侧重于加强实践与所需的理论知识的交融及结合。

 

3.三年级主要是充实学生创业知识。在创业实习基地实训之后,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在校学习专业主干课。与此同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训体会,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学习相应的专业选修课以及通识课,并辅以相应的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从而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和能力,充实学生的创业理论和实践知识。

 

4.四年级主要是为学生创业实践搭建平台。学校及学院筹资设立创业基金,资助创业设计大赛优胜者进行创业;开办校内创业园区,让有具体创业项目的学生免费入驻;建设校外创业基地,推荐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在企业的帮助下进行创业。与此同时,学生根据教学计划要求继续选修专业选修课及通识课。

 

(二)实施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

 

实施“四位一体”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可概括为:以试点开始,积累经验,由点及面,循序渐进。首先,在一年级工商管理类专业中选拔成绩较好、创业意识较强的学生,组成一个标准班级,以之为试点,试点成功后,可在工商管理类某一专业所有班级再行试点,运行一段时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后,可以在工商管理类所有专业全面实施。

 

(三)二年级校外创业实习基地实习实训的考核

 

1.考核方法:学校制定学生校外创业实习基地实习实训的计划、目标,并设置相应考核指标体系,实行由校内导师和外聘导师组成的“双导师”制考核方法。

 

2.考核内容:根据事先设计考核指标体系,外聘导师主要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计划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营销能力、理财能力及时间管理能力,校内导师主要考核学生的创业兴趣、创业精神及其知识应用能力。

 

3.考核方式:采用学生书面总结、口头自述与校内导师提问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定期(以月为考核周期)对学生实训效果进行考核。学生根据每一阶段的实训计划、目标,提出自己实训中的心得体会及其困惑,校内导师据此提出相应的问题,并总结每一阶段的实训经验并解决学生相应的困惑,为三四年级的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及实践上的参考。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外聘导师的考核成绩,确定学生的每一阶段创业实训成绩,给予创业实习实训学分。

 

二、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

 

(一)实施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创业导向的工商管理类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师资队伍建设是先决因素。“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校内实践实训导师的引进与培养。首先请师德佳、业务强、育人有方、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引导和帮助青年教师融入优秀教学团队。其次,定期以研讨会、交流会的形式组织教师就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教学方法、最新研究成果、科学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力求提高青年教师在钻研教材能力、组织教学能力、启发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实践演示和操作能力的专业实践技能。第三,加强对骨干专业教师的培养,鼓励现有专业教师到创业第一线兼职或者直接参与创办企业实践。第四,通过导入培训和开展对外科技服务等形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确保其适应课程改革及专业培养的要求。

 

二是,多渠道外聘实践实训导师。多渠道积极聘请各种类型企业的知名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担任学校学生实践实训导师,直接参与学生创业指导,甚至兼职从事创业方面的教学或研究工作。不过需注意:首先,外聘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企业家,他们具有理论和实践,懂得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办自己的公司和工厂。其次,定期举行外聘导师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研讨会,以提高实践实训导师的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第三,聘请各种类型企业的专业实践实训导师对学生进行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如何创业的针对性教育,尽可能地启发学生将创业与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挖掘本专业应有的创新性、创造性教育内容的同时,融入或渗透有关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丰富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创业意识和工商管理专业知识。

 

(二)实施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

 

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强调以创业冒险精神为核心向管理职能活动的渗透,并结合新创企业特性与已有企业特征而形成基于创业导向的具体课程内容,在实现培育学生识别和把握机会、承担风险、迅速整合资源、创新交革等企业家能力的同时,教授学生应付不同实践需求的特定技能。其课程体系改革具体思路为:基于”四位一体”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一年级打基础、培养创业意识,二三年级定专业及专业方向、提高创业技能、充实创业知识,四年级开展创业实践”的培养模式,根据“一般技能、商业技能和创业技能”三大模块来构建并完善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如表1),旨在培养学生这三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三)实施创业导向的实验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

 

实施创业导向的实验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加强创业实验环节的教学。在现有实验教学安排的基础上,强化创业实验(案例)教学。一方面注重案例教学中课堂讨论及主持形式的多样化。在案例教学中除由任课老师直接主持课堂讨论外,还可根据教学的需要邀请学生主持案例课堂讨论,或以企业经营管理者为主角通过现身说法的方式完成案例讨论。另一方面创立新型的案例讨论组织形式。如按照“个人完成案例书面作业——小组讨论——小组发言代表参加班集体讨论——讨论意见返回小组——讨论意见返回个人——案例讨论最终成果”的案例讨论组织形式。这样可大大增强学生创业的感性认识,极大地激发学生创业热情,进行自我创业设计。

 

其次,开办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在创业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在全校范围内,按照班级、学院、学校等三个层次,举行创业设计大赛,并在学院、学校分别设立创业奖励基金,用于奖励三层次获奖的同学。基本思路为:学生们以团队(3-5名同学)形式进行创业方案设计,由创业导师进行辅导,由企业家和学者组成的评委团进行评审,最后由知名企业家对获评优秀的几个创业方案进行公开答辩与点评。具体做法是:首先以班为单位举行班级创业设计大赛,选出优胜团队参;其次,各个班级优胜获奖者代表各个班级参加学院创业设计大赛;最后,各个学院优胜获奖者代表各个学院参加学校创业设计大赛。

 

第三,举办具有特色的“创业论坛”。每年定期邀请知名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在学院为在校大学生举办“创业论坛创业教育活动月”,与大学生们一起分享创业征途中的酸甜苦辣;向大学生们传授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经验心得;为大学生们指点创业中的困惑迷津;评价大学生们创业方案的优劣得失;激发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理念,丰富大学生创业知识。

 

第四,加大力度建设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实习基地。立足于本省市,面向全国,选择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企业,建设具有代表性的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实习基地。

 

(四)实施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方法改革

 

注重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实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式、项目推演式、现场观摩式、情景模拟式等教学方法,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把学生吸引到创业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创业知识,通过体验提高创业能力。同时开放课堂,吸引相关产业和领域的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通过不同行业创业精英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分享理论联系生产和社会实际的经验,拓展视野。

第11篇

关键词:体验;兴趣;社会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257-03

“我们听了,就忘记了;我们看了,就记住了;我们做了,就理解了。”华盛顿图书馆墙壁上这句话足以说明了亲身实践的重要性,因此体验性学习才是真正地学习。下面谈点自己的实践。

一、通过兴趣培养激发学生的体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

的东西,便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态度,不仅有利于学习质量的提高,而且极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培养。一般而言体验与兴趣成正比,兴趣越浓,体验越深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走近学生,换位思考。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学生认可老师,这是最起码的一步,一旦学生认可了你,也就认可了这门学科。很多学生对科学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不在于课程本身,而是老师教学理念的落后和方法的呆板。要想得到学生的认可,除了理念更新和方法灵活外,最主要的还是多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在课堂上需要什么?想什么?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我们的课堂。

2.趣味引入,培养兴趣。青少年往往好奇心特别强,所以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加入些趣味实验。

案例:如浓硫酸遇水放热的趣味实验:将温度计伸入浓硫酸中,拿出之后(温度计下方仍留有浓硫酸),转移到投影仪处,观察温度的变化。温度计马上显示从室温攀升到40℃以上。学生带着恐惧,好奇讨论起来。为什么温度会上升?(当教师提示,空气中有水分,同学们都想要试着来解释这是为什么)当温度计下方的浓硫酸滴落时,同学们都很紧张,这时我将事先垫在下方的餐巾纸打开展示给大家时,一片哗然。“这么多洞!”“黑忽忽的!”“怎么洞越来越大了?”浓硫酸的脱水性自然引出。

评析:在课堂上多做一些趣味实验就是很好的抓住了学生好奇心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必然会事半功倍的。从而就很容易让同学自觉的去体验科学的知识和技能。

二、通过情景设置引导学生的体验

体验具有明显的情景性,可以说任何体验都是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产生的,学生学习时的烦恼、快乐、讨厌、认同、成功感都需要一定的情景,情景的设置是我们科学所不可缺少的。

1.问题情景,切入体验。在实践中可以通过问题设置作为体验性学习的切入点。但是我设计问题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通过问题让学生感受教材,交流看法、讨论问题、尝试回答、分享成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深刻的体验,所以我设计问题时更注重过程。

案例:如密度是科学的重要概念之一。不少学生在学习密度概念时常常会产生某些误解,如认为“在某一物态下物质的密度是随着物体体积的增大而减小的”,“在某一物态下物质的密度是随着物体质量的增加而增加的”,“物质的密度是随着位置的改变而改变的”。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1)关于物质密度与物体质量有无关系的辨析设问(图1)。

A.如图是a、b两个铜柱,质量哪个大?

B.a与b的密度是a大吗?

C.同种材料其密度与质量有关吗?

D.可得出什么结论?

(2)关于物质密度与物体体积有无关系的辨析设问(图2)。

A.铜柱哪个体积大?B.a与b的密度是a大吗?

C.同种材料其密度与体积大小有关吗?

D.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关于物质密度与物置有无关系的辨析设问(图3)。

A.图种的物质的密度变化了吗?B.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4)关于物质密度与物体状态有无关系的辨析设问(图4)。

A.图种发生了什么变化?B.什么变了?

C.什么没变?D.物质的密度改变了吗?

E.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如果物质的质量不变,其密度会改变)

(5)总结性设问。

A.用怎样一句话概括上面四个结论?B.这句话表明了什么?

评析:通过的问题一步步深入,学生的体验也逐步得到深化,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

2.巧设比赛,强化体验。即通过一定的趣味性比赛,创设出较好的学习氛围,体验快乐学习的过程。

案例:讲压强时,让一男一女两个同学比赛顶铅笔,由于女同学顶的一端粗,女同学蠃了。从而请同学自己提出:女同学为什么能蠃男同学?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测?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应用呢?

评析:比赛尤其是以弱胜强、以小胜大的、以少胜多的比赛更富有了趣味性,就更能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深入研究打好了情感基础。

三、社会实践活动深化学生的体验

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指研究性学习的社会参观、调查活动。研究性学是课题研究,旨在遵循与模仿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结合起来,真正的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体验主动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与经历,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获取知识的方法与渠道。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活动中他们会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生活,并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与实践经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结合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历史、人文、风俗、特产,以及社会问题等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比如我们选择一个课题是《家乡的土特产──萝卜干的制作过程的调查研究》,先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回家去调查做萝卜干,而后写出制作过程、问题研究和心得体会.再通过课堂展示与交流,学生不仅获得了很多很多课本与课堂学不到的东西与能力,而且在研究过程中更深刻的感受与体验到学习科学一定要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重要性,同时也对劳动人民的节俭、勤劳的品质产生共鸣,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劳动和科研意识。具体如下。

(一)分组准备,布置任务

1.分组:以4至5人为一组(可按家的远近为依据,以便于研究)。

2.取组名:让学生为自己的研究小组取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名字和写一句座右铭。如:冲锋组、栋梁组,前进组等。

3.调查研究: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回家去调查做萝卜干而后写出制作过程、问题研究和心得体会。

(二)课堂展示,讨论升华

1.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并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了解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于及时适当的调整课堂节奏和讨论的问题。(1)请用简洁的词组概括萝卜干的制作过程。(2)请问鲜萝卜是晒干点再腌好,还是直接腌好呢?为什么?(3)依你的口味,盐放多少?盐有何作用?如果要粗略的测定萝卜干中盐的含量,你怎样测定?写出简单测定过程.(4)为什么在腌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水产生呢?我们把它叫什么过程?最后,老师还可问在调查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惑吗?

2.实例分析。师生共同体验典型性成果的成功与不足,并从中学习及巩固有关的科学知识。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的反馈程度,适当的把问题进行展开,让学生进行思考。具体要求如下:先请学生通读两实例,而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每则实例的优点和需改进的地方,并让同学讲讲他更喜欢哪一则及理由。这个过程是非常自由的,关键要看学生的反应情况,如情况较好的,问题可以再升华。比如说:每则实例举的问题与讨论你有什么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如果请你来设置问题你会怎样设置?又会怎样解答呢?

实例一:(2班栋梁组)

(1)萝卜干的制作过程。A.选择优良的种子。B.将土翻松,再把选好的种子均匀地撒在地上,并撒些钾肥。C.等到叶子长出3至4片后,把萝卜排列紧的地方,拔掉一些萝卜菜。D.等到萝卜长大后,选择较大的萝卜,洗净再用。E.切萝卜时,最好横切,切成片,切时也要注意均匀,不能一块大一块小。F.切好后,在阳光下预晒几日,不得晒得太干。G.晒后,就用盐腌,注意在腌时,要边放萝卜,边撒盐,而且撒盐时要均匀,以防止腌好后的萝卜一处很咸,一处很淡。H.等大致腌4至5天后,在拿出来晒,这样,美味可口的萝卜干就做好了。J.进袋储存或放于干燥的缸中并封口。(2)问题与讨论:A.如何选择优良的种子?B.为什么要翻土?钾肥有何作用?C.萝卜紧了为什么要拔掉些?(3)问题自我解答:A.饱满的种子。B.翻土有利于保持土壤空气流通,含氧量多些。钾肥有助于萝卜菜杆坚挺些。C.能使剩下的萝卜长的大些。

实例二:(1班冲锋组)

(1)制作过程。A.选材:要选择颜色洁白,形体粗大,且没有空心的萝卜。B.腌前准备:把萝卜洗净切成均匀的条,接着就可以进行腌制。C.腌制过程:切好的萝卜不能马上拿来腌必须晒上1至2天之后才能腌,腌制容器最好是一只较大的缸,先在缸底铺一层1分米厚的萝卜条,再加适量的盐,再铺同样厚的萝卜条,依次放好,且每放一次盐都要用脚踩实,然后在上面压上重物。D.晒制过程:大约过4至5天,在缸里就有许多的水,就可以把萝卜条挖出,进行晒制,通常如果天气好的话,要晒4至5天。E.配料及保存:每斤萝卜干可加红辣椒一两,菌香粉半两,加花椒、丁香和防腐剂少许,层层渍入缸中,装满缸并压紧,最后注入白酒及红塘半碗,并加盖密封。经过15至20天,香气扑鼻的萝卜干就制成了。F.保存:萝卜干制好就需要用密封的袋子装起来。(2)问题与讨论。A.为什么切的萝卜条不能太粗也不能太细呢?B.新鲜的萝卜条为什么不能马上腌?C.为什么在腌制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水呢?(3)问题自我解答:A.因为太粗盐难以渗透,且不易晒干;如太细晒好后就非常细了,太难看。B.因为新鲜的萝卜条很脆,马上腌,脚一踩易踩断。C.因为大量的水分都被腌出来了。

3.课堂讨论、展示及研究的结果。大部分同学认同了制作萝卜干的过程及注意点,具体如下:(1)种萝卜:A.选种要饱满无虫害B.翻土要翻松C.钾肥要施足D.种子播下要轻压一下土壤;(2)拔萝卜;(3)选萝卜:要选择个大,且无伤疤的萝卜为佳;(4)切萝卜:要切的大小均匀些;(5)晒萝卜、腌萝卜:要求在一星期内晒和腌循环2至3次;(6)配萝卜;(7)存萝卜:要放入干燥的袋子或坛子密封保存。对持有不同观点的同学,我允许他们保留意见,并鼓励他们可以继续去调查比较研究,争取有更好的方法,做出更好的萝卜干。

(三)理论实践,品尝成果

以小组为单位对萝卜干的制作过程再实践,萝卜干做好后,大家再召开萝卜干品尝大会,体验自己的劳动成果。

总之,体验是伴随着积极心理活动、寻求未知的实践过程,是获取直接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唤起创造潜能的基本途径,符合教育教学的本真。通过以上教学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到了提高,学习能力也得到了相应提升。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 思想品德 活动课 教学方法 教学认识

在新课程改革中,思想品德活动课以新课程宠儿的身份走进了课堂,成了新一轮课改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它着眼于思想品德学科的活动化、实践性特点,把“有意识、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活动中心,通过活动体会和实践,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内化。思想品德教师怎样真正发挥优势,使“活动课”上得生动而有意义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对此问题的认识。

一、活动课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本书。”要让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不成为“死教学”,就必须有“源头活水”,这个“源头”就是生活。活动课教学内容的设置要以学生的生活需要为依据,尽可能地运用学生身边触手可及的事例,不应引用离学生太远的事例,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和指导行动,努力使教学源于生活。例如,讲授“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课时,我安排了这样一堂活动课。首先列举了与中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贴近的案例,并用多媒体图片展示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境:如上网聊天、交通事故、火灾、放学路上被不法青年跟踪等,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我走到学生当中了解他们讨论的情况,并适时结合教材内容,添加设问,加以引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种种侵害,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探究,随后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并明确指出当意外险情或侵害发生时要善于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保护自己,教育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知有展现的过程,情感有渲染的过程,行为实践有体验的过程,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不但轻松实现了学习目标,而且这些事例教育了学生,感染了学生,自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活动课教学要有趣味性、形式要具多样性

教学的趣味性是指教师要营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到学而有滋味的氛围,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学得其乐融融。课堂趣味氛围的营造要求老师备课时必须考虑到在确定活动目的之后的首选目标。为了增强教学趣味性,对活动课内容可以采用调查、参观访问、小品、收集资料、游戏、分组辩论、课堂讨论、撰写心得体会和小论文等方式,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例如,教学“身边的诱惑”(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时,我用Flas画引入了一则故事:放学回家的路上,小明和小强路过一网吧,看到网吧打出三折优惠招牌,小明禁不住对小强说:“走,进去玩玩,今天我请客。”小强会……请同学们续编故事结尾,并尝试用小品的形式表演。问题一经提出,学生即表现出了极大热情和兴趣,纷纷设计剧情。经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最后续编三个不同结果,由几位不同的同学即兴表演。通过创设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认识到,一个小小的错误,就有可能造成重大损失;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不良行为,就有可能导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使学生深刻领会到在面对不良诱惑时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一定要学会拒绝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

利用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创设情境时应注意形式,力求趣味化、娱乐化和多样化,使其产生强大吸引力。这种教学形式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容易引起青少年的共鸣。

三、活动课教学应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思想品德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它倡导动态的、建构性、过程性的知识观。没有知识和技能支撑的活动是不存在的,这要求我们改变视教育内容仅仅是知识点或技能罗列的传统观点,突出“教”一定要通过作用于学生的活动对其产生影响,让“学”成为学生的主动构建。例如,教学“环境问题”(人教版九年级第四课)一课时,为了说明我国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我组织学生对自己周边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课堂上对环境污染和破坏学生罗列了近百种现象,有的学生将调查到的污染情况拍摄下来,我组织学生结合调查资料展开讨论。因为经过现场观察,学生的体验非常深刻,从内心深处领悟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一认识过程水到渠成。在经过充分讨论后,师生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以调查报告的形式提交到当地环保部门,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全校师生备受鼓舞。

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陶冶情操,增进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掘了学习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传授学科知识为主体的思想品德教学状况,使其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将所学的德育知识内化为信念,由信念转化为自觉的实际行动。

总之,思想品德活动课把课堂教学从传统的单向传播引向了双向或多项交流与互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性得以张扬、能力得以发挥的舞台,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的目的。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勇于实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真正做到精心设计、精心组织、讲求实效,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1]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课堂教学行动策略.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