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畜牧行业调研报告

畜牧行业调研报告

时间:2022-03-12 19:47: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畜牧行业调研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畜牧行业调研报告

第1篇

猪粮安天下。生猪与粮食一样,始终是一个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根本问题。从20xx年开始,中央、国务院根据发展生猪生产和稳定市场供应、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执行政策性生猪保险,随着生猪保险政策在我市的推进,该项政策已逐渐成为深受农户欢迎的“民心工程”。

一、基本情况

政策性生猪保险包括能繁母猪保险和育肥猪保险,其中能繁母猪保险是全面实施,而育肥猪保险在全国还是试点阶段,**省是首批开展育肥猪保险的省份。我市政策性生猪保险分别由人保财险公司、中华财险公司承保,其中巴州区、南江县由人保财险公司承保,通江县、平昌县由中华财险公司承保。全市畜牧系统主管机构(即市、县、区畜牧食品局)不直接参与保险工作,保险公司在各乡(镇)指定代办人,具体负责保险工作的实施。各县(区)乡(镇)畜牧站如受保险公司委托,则由其指定的代办人组织协助实施。20xx年,根据国家、省上要求,我市共承保能繁母猪21.7万头,收取保费259.8万元,补助金额1039.2万元(其中中央补助649.5万元、省上补助233.8万元、市级补助39.0万元、县级补助116.9万元);保险公司理赔1.1万头,赔付976.0万元(包含20xx年投保20xx年赔付的部分能繁母猪)。育肥猪34.9万头,收取保费188.2万元,补助金额439.2万元(其中中央补助62.7万元、省上补助213.3万元、市级补助31.4万元、县级补助131.8万元);保险公司理赔11.5万头,赔付406.2万元(包含20xx年投保20xx年赔付的部分育肥猪)。

二、主要问题

(一)认识需进一步提高。政策性生猪保险的执行,是中央、国务院为广大养殖生产者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和确保养殖增收的一项惠民措施。其保险的措施办法,是由国家保监会、财政部、农业部等根据实际情况和生产规律而确定的。而在部分地方,由于对政策性生猪保险认识不足,存在生猪保险操作不规范的现象。对于农户,由于缺乏对保险的深刻理解,认为育肥猪保险是“挑肥捡瘦”、能繁母猪保险是“一发一收”。

(二)保险机制有待完善。育肥猪保险每年只能办理一次,保险期限为4个月,而农户养殖的生猪出栏时间一般都超过了4个月,剩下的8个月时间农户不能办理保险业务,因此,农户对此反映比较强烈。虽然国家在制定该项政策的时候,是根据生猪的生理特点和出栏周期制定的,但保险机制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三)业务职能存在混淆。畜牧部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具体承担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工作。保险业务由保险公司指定的各乡镇代办员负责组织实施,畜牧部门并不直接参与保险工作。但由于部分乡镇畜牧站职工作为保险公司代办员,致使保险部门和畜牧部门业务存在混淆,往往给农户形成误导。

三、对策建议

针对我市政策性生猪保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一是要广泛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墙报、标语,广泛宣传政策性生猪保险工作,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要示范引导。在政策性生猪保险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方法,用典型事例做榜样,使农户看到买保险的好处,然后逐步进行推广。三是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要进一步加大基层畜牧、保险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挑选思想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同志担任代办员,做好解释、说服工作,主动化解矛盾,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完善保险运作机制。一是要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积极主动参与建立面向农民的保险保障体系,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保险政策,深度参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是要发挥保险行业风险管理的专业优势,把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提高保险工作的运作效率。三是要加强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合作,充分调动有关部门的积极性,形成扶持能繁母猪、育肥猪保险等农业保险发展的合力。

第2篇

×县关于农村实用人才的调研报告

当今世界,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各类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开发农村实用人才,把农村人才开发作为整体性人才开发的重要内容,通过造就一大批直接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的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乡土人才,为农民致富、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业增收的强有力保证。为适应“三农”发展新形势,进一步做好全县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全面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县农业局党委组织有关人员对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开发现状

、我县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现状。全县农村现有各类农村实用人才人。其中农民技术人员人,获得中高级技术职称的农民技术员人,发放绿色证书人,农业种植果树、蔬菜(包括食用菌养殖)等农业方面人才人,林业包括育苗、花卉等人,畜牧饲料、家禽家畜养殖、兽医等人,水利农田水利、水产养殖等人,农机机灌、机耕等人,经济经济管理、营销大户等人,能工巧匠及其他人才人。

、我县农村人才开发培养。从年代以来各乡镇对农民技术人员开展了种植、养殖业和技艺性培训共计人。今年,我县在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核心户培训的同时,依托农口各部门、农广校等在有限电视频道开办了农民教育课堂,扩大了教育培训力度。举办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期,参训人员达名,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期次,培训余人。从今年起,依托农广校、职业中专等学校开展了农村人才的对口培训,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网络有针对性地为广大农民提供信息服务,依托本地的“田专家”、“土秀才”带动广大农民进行传、帮、带,培训内容突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这一主线,紧紧围绕畜牧、食用菌、名优水果等主导产业开展培训,重点围绕优质肉羊、瘦肉型猪、食用菌养殖、速生丰产杨、苹果、网箱养鱼等农户开展培训,为发展农村经济培养了大批农村实用人才。到今年已建立农村各类经济合作协会个,带动农户加入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完善了农民技术员、农业技术、畜牧兽医等初级评审委员会。开展农民技术员职称评定以来,共评定各类农民技术员人。

、我县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县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工作进入了快车道发展,迫切要求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逐步将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但是,目前我县农村经济增长中科技含量较低,农村人才总量不足,特别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农技推广型、生产开发型、经营管理型人才十分匮乏,这与我县推进农村改革,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很不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工作思路

一是农村急需的人才类型为适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种、养殖业、加工业、市场营销、建筑和适合外出务工人员的机电、机修、家政服务等。二是农村人才的培训内容主要为法律法规、科普知识、技能技术、经营管理和安全知识的培训。三是农村人才的培训方式突出以乡镇为基础,“支部协会”为载体,主管涉农部门为主体,将培训课堂直接办到基层生产一线,面对面与农民群众进行传授知识和技能。四是培训时间视培训内容和对象而定,培训经费上,社会公益性方面的应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专业技术方面的培训应以个人出资为主。五是农民技术员职称的评定,要有专门的组织机构,规范评审颁证行为,防止出现多头评审颁证的现象。

三、采取得力措施,积极开发农村人才资源

、及早规划。建议尽快制定《加快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做好十一五期间,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的开发规划。

、组建机构。成立县人才工作领导组及其办公室、农村人才资源开发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配备了人才办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全县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各涉农部门在农村人才资源开发中的职能职责;二是在全县各个乡镇成立劳动保障和人才服务所,专门考察配备专职事业人员到该岗位工作,为搞好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提供组织保证。

、培养人才。对农民技术人员开展种植、养殖业和技艺性培训;规范完善各类专业技术培训机构,突出抓了公共知识的培训,依托各职能部门开展了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同时,在农村人才培训方面,突出以乡镇为基础,主管涉农部门为主体,“支部协会”为载体,将培训课堂直接办到基层生产一线,面对面与农民群众进行传授知识和技能,举办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开展了向基层农村选派具有一定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的优秀人才开展帮扶工作,与广大农民零距离接触,共同寻求科技致富之路。

、职称评定。进一步完善农民技术员、农业技术、畜牧兽医等初级评审,评审工作做到一年开展一次活动。

、人才表彰。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宣传和表彰在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中作出较大贡献的先进模范人物,包括国家、省、市、县各级先进模范人物、学术技术带头人等,树立典型,形成带动作用,促进农业生产的科技化。

、人才引进。制定优惠政策,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将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口大中专毕业生等,引入到农业生产指导、教育行业,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

、人才市场。一是完善人才服务中心,依托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开展多种形式的人事人才服务工作;二是大力实施农民工培训工程,充分开发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四、对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建议

、解放思想,营造氛围。一是对农村人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建立一支养得起、留得住、用得上的“土专家”、“田秀才”队伍。农村人才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们扎根农村、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努力钻研科学实用技术,以自己的模范行业和示范作用,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勤劳致富,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二是把农村人才开发作为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向农村延伸的突破口,切实为“三农”服务。三是树立大人才观,摒弃传统的以学历和资历论英雄的旧观念,农村中只要有一技之长的都是人才。

、完善政策,整体开发。首先在人才的选拔上,通过调查摸底,将那些懂经营、会管理、有一技之长的人才汇集起来,登记造册,建立相应的人才信息库,并以此为重点,建立优秀乡土人才选拔与引进并举的工作体系,努力在人才数量方面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农村人才培养上,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永久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实现“培养一批能人,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的人才效应。在农村人才的选拔上,建立优秀乡土人才选拔与引进并举的工作体系。在农村人才的管理上,要采用“分级管理、政策激励、盘活人才、促进发展”的方针,激活人才的运行机制,形成人才的运行机制,把各类优秀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角,推向农村干部领导岗位。在农村人才的表彰上,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形成规模效益并带动周围群众脱贫致富的农村优秀人才,要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以营造开展好农村人才开发工作的良好环境,给农村优秀农村人才更多的实惠。在农村人才的使用上,要建立激励机制,打破人才部门壁垒、城乡壁垒的界限,支持和鼓励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富余人员到农村进行科技服务活动,大胆使用农村人才。

、优化环境,聚集人才。一是优化人才“硬”环境。要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以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创事业平台,增强全县对各类人才特别是农村人才的聚集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二是优化人才“软”环境。各有关部门要主动服好务,努力改善各类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共同营造优良的人才环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第3篇

一、工作实绩

(一)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情况

1、积极投入春防工作:在市防指办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下,积极投入全市重大动物疫病春季强制免疫工作,制定集中免疫、督导和监测方案,配合县区畜牧兽医局做好了应急预案和应急反应的技术处理工作,并多次参与春防督察和验收工作。

2、科学制定疫病监测方案:根据省动物疫控中心下达的监测方案,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全市动物重大疫病监测方案,把监测任务量化、细化到各县区。要求县区每月及时准确的报送监测结果,并按时向省疫控中心报送《日常监测月报表》、《半年报表》等各类监测报表。截至5月底,牲畜口蹄疫监测了33个场(户、屠宰场),抽检血清样品476份,410份抗体水平合格;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了25个场(户、交易中心),抽检血清722份,568份抗体水平合格;猪瘟监测了26个场(户),抽检血清403份,363份抗体水平合格;鸡新城疫监测了49个场(户、交易中心),抽检血清759份,655份抗体水平合格;猪甲型h1n1流感观察了27个场,750头,未发现临床疑似症状;家畜布病监测了46个场(户),抽检了459份血清,未发现阳性病例;牛结核病监测了19个场(户),抽检210头,未发现阳性病例。

3、积极开展春防免疫抗体监测工作:按照省防指办的要求,4月份完成强制免疫工作,5月份组织开展免疫抗体监测工作。我中心组织技术骨干奔赴县区,深入养殖场户一线,全市共采集28个畜禽养殖场、8个散养户、3个交易市场血清849份,分别检测了禽流感(h5)、新城疫、口蹄疫(o型)、猪瘟四种疫病的免疫抗体水平。经检测,达到规定效价水平的血清802份,总体合格率为94.46%,较去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其中禽流感抗体合格率为98.11%,鸡新城疫抗体合格率为98.83%,口蹄疫抗体合格率为91.67%,猪瘟合格率为90.59%,并将监测结果内部通报全市。

4、按时完成送样工作:按照省动物疫控中心的要求,上半年共送检血样423份,其中用于检测禽流感的血清50份、检测新城疫的血清50份、检测口蹄疫的血清168份、检测猪蓝耳病的血清70份、检测猪瘟的血清85份,按质按量的完成了送样任务。

5、动物疫情网络传送工作进入常态化:我中心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使该项工作制度化,每月初督促县区及时准确的填报《无疫情月报》和《疫情月报》,保障疫情网络的畅通,为疫病的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认真做好了《全国兽医实验室管理系统》和《全国牲畜二维耳标追溯系统》的维护和填报工作。

(二)狠抓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工作:按照市农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中心于5月中旬组织有关专家,对全市-中央扩大内需投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实地专项检查。目前除了蒙城县仍有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未建成外,全市共建成78个乡镇畜牧兽医站(中心站),总面积9968平方米,到位仪器设备3129台(套),累计完成中央投资650万元,地方配套283.3万元。三县一区的县级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改)建土建工程已完工,仪器设备正待省里统一招标采购。

(三)年度考评及调研等工作:一是3月份组织开展了市、县(区)两级动物疫控中心工作考核和上报工作,蒙城县动物疫控中心被推荐评为省级先进动物疫控中心。二是3月份组织开展了我市肉羊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工作,4月份开展了奶牛规模化养殖情况的调查工作,并形成调研报告,将有关情况汇报给省级畜牧技术推广部门,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参考。三是按照省农委《关于加强上海世界博览会期间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的通知》精神,积极开展了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专项活动,加强了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四是积极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畜牧法》贯彻落实情况的专项执法检查。

(四)畜牧技术推广工作

1、大力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我中心下发了《关于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的指导意见》(亳疫控号),要求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是用锯末、秸秆、稻壳、米糠等农林业生产下脚料配以专门的微生物制剂来垫圈养猪,又称为“自然养猪法”、“零排放养猪法”。猪在垫料上生活,垫料里有益微生物能够迅速降解猪粪尿;同时,有益微生物的发酵产生热量,能有效的杀死有害病菌,不需要冲洗猪舍,少用消毒药,从而减少了废弃物的排出,饲养几批猪出栏后,垫料清出圈舍就是有机肥,做到了无污染、零排放,较好地解决了规模养猪场以及农村养猪户的环境污染问题。要求每县、区选择条件较好的3-5家养猪场、规模养猪大户进行示范推广,全市新增10家发酵床生态养猪场,推广生物发酵猪舍㎡。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6家利用了生物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推广生物发酵床面积达1200多㎡,效果比较明显。

2、积极组织开展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按照省活动办的实施方案,我中心负责起草下发了全市的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的实施方案,并动员组织了全市124名畜牧专业技术人员,帮扶633个养殖场(户),重点推广“三大集成八项技术”即:生猪标准化生态养殖集成技术、奶牛快繁双增集成技术和种草养畜集成技术。生猪标准化生态养殖集成技术主要包括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技术、生猪人工授精技术、生猪发酵床养殖技术和母猪繁殖障碍防治技术。奶牛快繁双增集成技术主要包括奶牛细管冻精冷配技术和奶牛日粮科学配制技术。种草养畜集成技术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青贮技术和种草养畜技术。《实施方案》要求每名技术人员全年累计入户帮扶时间不少于60天。采取面对面、手把手地传授、指导及现场观摩等方式,其根本目的是培育一批具有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带动能力强的科技示范场和技术能人,并带动广大养殖场户发展畜牧规模生产。近期,我们将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督导。

3、积极开展奶(肉)牛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工作:元月份,我中心在利辛县、蒙城县、谯城区三个项目县共选择71个改良设施齐全、人员素质较高、技术水平较高的品种改良站点,开展了国家奶(肉)牛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工作。截至6月中旬,全市共发放肉乳兼用西门塔尔牛冻精细管28000支,已使用18040支,配种母牛10010头,妊娠9648头,受惠农户7602户;发放荷斯坦奶牛冻精细管6400支,已使用4435支,配种母牛3142头,妊娠2732头,受惠农户307户。该项工作我们近期也开展了专项自查,形成了专项督查材料。

4、做好畜牧业公共信息的录入和更新工作。目前完成了畜牧技术支撑机构信息、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信息、养殖合作社信息、大型规模养殖场信息、大型养殖小区信息、专家库信息的采集并录入上报工作。为我市畜牧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电子信息服务。

二、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以化验室为主抓手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一是仪器设备配备不完善,仅局限在常规化验和检测工作;二是检测工作经费较紧张;三是防疫物资储备少。

2、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一是人手少,知识更新的慢,全方位的服务理念没有形成;二是没有技术推广经费,仍靠行政手段来推动工作,不能采取“技物结合”的方式,去引导示范和推广。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1、继续开展畜禽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强力推进我市动物疫病防控与监测工作的全面展开,尤其夏季猪高热病的防控,为畜牧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继续做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和抗体监测工作。

3、开展疯牛病、家畜布病和奶牛结核病的集中检测工作。

4、全面深入推进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的开展,以此活动为主抓手,重点开展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同时,做好活动的督查和年度的总结考评工作。

第4篇

共进行个案预防6件,进行系统预防3个部门、行业,进行工程专项预防1次,开展法律宣传4次,在省院预防专栏发表简报、信息2篇。进行预防调查5次,开展预防调研3次,预防调研报告被县委转发2篇,发检察建议7份,率先在全省引入惩防一体化工作机制。

二、工作的具体做法

(一)深入开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工作。按照省院《黑龙江省检察机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市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和部署,我院认真组织开展对农村乡镇两级干部培训工作,制定了《Xx县人民检察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实施方案》,制定了培训计划和授课内容,认真编写了培训材料,共开展农村基层组织人员法制培训2次,共培训农村基层组织干部200余人,占农村基层组织干部人数的98。今年年初,我院又配合县组织部、纪检委、农委、司法局等部门,对新选举上的村级“三职”干部,进行专题法律知识讲座。

同时我们以服务“三农”为重点,抓住农业设施、水利设施、畜牧业投入、交通建筑业、新农村合作医疗投入五条主线,围绕资金的来源、支出、用途进行全程预防,确保资金用到实处。今年1月份,我们针对群众反映的打抗旱井上级配发的喷灌设备,被水利站工作人员私自收费,涉嫌贪污的线索,配合反贪部门进行了案件初查,并结合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向县水务部门及相关乡镇发出检察建议,提出具体预防措施。

(二)、积极开展个案预防工作。对自侦部门所立的案件,全部进行了个案预防,并结合案件的不同性质,从发案的原因、特点,认真进行分析犯罪的起因,从中探索发案的规律,找出预防的对策。如:2009年2月份,查处的Xx县林业局某干部涉嫌一案,由于这位干部在20*年至20*年开展退耕还林工作时,对乡镇上报的不符合国务院颁发的《退耕还林管理条例》的协议没有进行认真审查,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违规发放补助金,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80余万元。我们在对此案进行预防时,针对相关工作人员对国家法律法规学习不够,工作不尽职,相关领导对所管辖的部门工作情况掌握的不够详细及对相关职权部门缺乏监督措施,及时下发检察建议书,建议他们应从加强具体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教育、不断完善制度、强化责任追究意识等方面,加强监督和管理,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

(三)、认真开展工程项目专项预防工作。我院积极对由国家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把Xx县棚户区这一惠民工程做为预防的对象并及时立项。同主管部门及建筑施工部门联合制定了预防方案。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开展预防工作。一是对招投标工作通过媒体等进行公示。二是对重大原材料采购的来源、金额、数量通过召开会议、媒体等方式进行公示。三是工程各阶段对工人工资发放情况进行公示,并向劳动部门报告。四是对拔付工程款情况进行公示,并向财政局报告。五是对工程质量情况、标准、等级进行公示。此项工作现正在进行中。

(四)、着力开展系统预防工作。我们以国税、教育和采油十厂系统等部门为系统预防工作重点,同这几家单位联合制定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方案,设立了预警机制,注意通过开展预防工作,发现或提供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年初,废州县国税局和Xx县教育局被评为全市预防职务犯罪先进单位。

(五)积极探索职务犯罪工作新途径。为了更好的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在20*年,我院就把尝试运行惩防体一体化工作机制作为一项创新工作来抓,今年年初,我院派人到山东省荷泽市牡丹区人民检察院,学习他们的预防工作经验。并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Xx县人民检察院惩防一体化工作实施办法》。把预防、控申、反贪、反渎职四个部门做为一个整体,在工作中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相服务,共同发展,这一做法,有力的推动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省、市院两级预防部门的领导两次专门到我院对此项工作进行了调研,准备在全省推广,现经验材料已经完成,并上报省、市院,已被市院做为经验在全市进行了交流介绍。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行政执法领域的工作开展的辐射面不够宽,只是在国税、教育等几个系统进行了预防工作,对于工商、国土资源、交通、技术监督、林业等行政执法的职务犯罪易发部门,还没有开展预防工作。二是预防工作开展的深度不够,有些工作还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调研分析报告的理论深度还有待于提高。三是法制宣讲方式单一,还是停留在“走一走,看一看、说一说”上,预防方式单一,宣传力度不够。

第5篇

破冰之举ICT成转型驱动器

近年来,面对语音通信市场形势严峻、移动替代日趋明显、收入增长乏力、业务流量不断下滑等一系列难题,传统固网运营商们纷纷亮出了以“转型”为主要内容的“利剑”,“综合信息服务”成为通信企业发展的战略核心。作为黑龙江省主导通信运营商,黑龙江网通也投入到转型的滚滚洪流中,通过ICT业务打开了尴尬的局面。

ICT中文翻译过来叫信息通信技术,包含集成服务、外包服务、专业服务、知识服务以及软件开发服务等等,它将网络、信息和应用有效结合起来,扩大了通信运营商的服务范围。

早在2005年初,黑龙江国脉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就开始了对ICT这一课题的研讨工作,专门组建了ICT研究小组。在总结了国外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又对上海、山东等地ICT应用进行实地调研之后,研究小组了《ICT专题研究报告》。根据调研报告,以段旭东总经理为首的黑龙江网通领导班子一致决定:大力拓展ICT这一个具有广阔市场发展空间和强大增长潜力的新型业务。

2005年7月29日,黑龙江网通正式下发文件,决定将ICT业务列为对各地市大客户服务中心的考核指标。随后,ICT研究小组成为一个辛勤的“布道者”,深入各地市分公司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巡讲和培训工作,加速员工在观念意识方面的转变。以ICT为核心驱动器促进企业业务转型的全新意识在黑龙江大地上形成了燎原之势。

整合资源ICT业务起航

由于没有一个完整的、可借鉴的成熟模式,黑龙江网通发展ICT业务更多要凭借自己的力量进行探索和开拓。经过反复的讨论研究,黑龙江网通整合优势资源,成立了虚拟运营机构――第14分公司,负责专项开发ICT业务,拓展ICT市场。第14分公司一开始就制定了发展ICT业务远景目标,并对ICT产品体系进行了全面规划,而国家的信息化战略则为业务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黑龙江网通将ICT业务发展的核心任务定位在信息化这条主线上,在家庭信息化、中小企业信息化、政务信息化、农村信息化等各领域做大做强ICT。

家庭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基本单元,黑龙江网通从ICT业务宏观发展层面上规划和增加了宽带业务产品种类,开发了一条宽带接入、提供多种网络应用和延伸服务的“1+N+N”的宽带业务模式;在中小企业信息化方面,黑龙江网通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了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全省13地市共享式的综合业务管理,先后分两期上线了网立通、安全专家、智灵专网、人力资源管理、协同办公、无忧建站、办公自动化、3D环视通、网上店铺、客户关系管理等十款信息化应用产品和两个组合套餐,既解决了中小企业初创期在信息化过程中缺资金、缺技术的难题,又满足了企业规范化运作的需求;在政务信息化方面,黑龙江网通为全省各级政府提供系统集成、软件开发、通信保障等全方位的服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上,黑龙江网通通过“信息村村通”全力打造信息化新农村。黑龙江网通将“服务快车”开到了田间地头,让农村朋友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各种通信业务,享受到优质便捷的通信服务。黑龙江网通的致富信息网络和热线,给农民提供了粮油、畜牧、种植等方面的信息,帮助农民搭建致富新桥。他们还积极敦促各地市分公司牢牢守住农村信息化战线的最后100米,建设县、乡(镇)信息服务站,全年共建农村信息服务站4445个,行政村覆盖率49.05%,建成信息村1129个,打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三农”信息服务链。

精耕细作推进ICT持续发展

ICT这棵幼苗需要更加精耕细作,才能在市场搏击中站稳脚跟。为此,黑龙江网通专门成立了ICT业务拓展部,并设立了销售组、商务组、合作伙伴组、技术支持组、产品管理组和宣传组等专项小组,通过市场和技术的全面支持实现双管齐下、双手齐抓的ICT发展格局,有效支持了ICT业务的发展。

为给ICT业务的全面发展提供切实可靠的技术和产品资源,黑龙江网通不但建成了涉及政府机关、公检法部门、医疗卫生、教育、能源、通信、金融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系统集成方案库,而且建立了具有互动沟通、信息交互,项目信息、情况跟踪、资料下载、专家问答等功能的ICT网站,直接指导相关工作人员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为扩大ICT业务覆盖范围,他们建立了渠道平台,并且成为中兴、阿姆瑞特及启明星辰等品牌数据产品的黑龙江总。同时,以ICT业务为核心,加强与合作伙伴之间的交流,建立了技术互补、业务互通、商务互信的合作机制,目前已与40多家设备厂商、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形成了合作伙伴关系。

第6篇

一、调研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实施方案

为了充分保证此次调研活动的实际效果,特制定调研方案如下:

1、调研的主要内容

第一,了解农民农民的教育培训需求和农民教育培训资源配备情况;第二,了解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情况;第三,深入了解当前支农扶农政策和支农扶农政策需求情况。

2、调查的主要目的

通过调研,深入了解山东省农民教育培训的现况,发现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问题,总结提炼经验做法,研究提出政策建议,指导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有序推进。

(二)工作组织、内容、进度、要求

此次调研活动主要是针对当地的职业农民开展。为了更好的完成这次调研活动,成立了专门的调研活动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将对海阳市的农民发放农民调查问卷和农民教育培训调查统计表,与此同时,与当地的农民进行交流与座谈,在结合相关部门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完成数据的处理工作,为下一步全面展开职业农民教育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前,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完成了以下工作:于6月20日完成了调研实施方案,并上报至上级部门;7月22日完成了调查统计工作;8月底前完成调研报告的撰写工作,并及时上报省校。

为了有效保证此次调研活动的质量,现要求如下:

第一,相关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切实做到人员、时间、措施“三落实”,掌握真实、全面、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确保调研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调研3个乡镇,每个乡镇至少取两个村,每个村至少50户村民。布点要科学、选点要广泛,尽量考虑不同产业、不同人群和不同经济收入等因素。第三,按时完成各项工作,尤其是要认真完成调研报告的撰写工作。

(三)关于调查问卷与数据分析

此次共发放调查问卷366份,调查区域主要是徐家店的韩家窑村和台上村;辛安镇的草坡村和张家庄以及盘石店镇的龙头村和大庄村。此次调研活动在选取调查对象时,主要是根据产业、人群以及经济收入等因素的差异来进行选取的,以保证调查数据的可参考性和科学性、广泛性(表1)。

1、调查对象年龄情况

2、调查对象文化程度情况

3、教育培训需求

近3年接受各种技术培训的为87.7%,参加技术培训的目的是增加收入的占60%,为了提高生产技能的占40%。参加实用技术培训的占66.6%,参加技能培训的占22.2%,参加学历教育的占11%。希望一事一培训的占66.6%,希望参加短期培训的占66.6%,希望学习种粮技术的占11%,希望学习果树栽植技术的占0.33%,想学习蔬菜种植技术的占11.1%,想学习花卉栽植技术的0.44%,学习棚室生产技术的占0.55%,希望学习养殖技术的占22.2%,学习养牛技术的占0.33%,养羊技术的占0.55%,学习养鸡技术的占22.2%,养鸭技术的占0.55%,希望培训方式面对面的占22.2%,希望现场培训的占66.6%,从广播电视上培训的占11.1%,希望培训时间在一天的占27.7%,2~3天的占38.8%,4~7天的占33.3%,希望技术培训在本村的占77.7%,在乡镇培训的占22.296,对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观念的占33.3%,提高农民自身素质的占44.4%,要依靠现代技术的占22.2%。

此外,在调研活动中,还定期召开座谈会,期间共召开座谈会5次,多次进村入户。

二、当前“三农”情况统计与分析

自2007年开始,海阳市农广校一直承担山东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经过近几年的摸索,也逐渐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可以说基本能够满足农民对于教育培训的基本需求。但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起步较晚,在培训的具体形式上较为单一,主要是以集中的学习班培训为主,具体来说,就是以乡镇为单位对有教育需求的有带动能力的农民进行集中培训,通常为每月培训1~2次,并由其将其推广到每一位农民。这种培训方式形式化较为严重,很难真正为农民解决其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与困惑。

目前,海阳市在农民培训与教育方面的管理基本上参与的部门有劳动人事、教育、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办学机构更是多种多样。每个部门或机构都有自己的任务、要求及标准,也都相应地掌握着一批资金(源),但因为分散致使规模偏小,许多培训的人均经费仅有三五百元,且多是利用原有的房屋、场地、教师和设备等,因而这些部门和机构根本无法独立而稳定地承担培训任务,经常是勉强应付或转包给其他单位承担。由此目前农民培训中普遍出现缺实验设备、缺双师型老师、缺实习场地的三缺现象。这样一种职教与培训方式是很难培养出合格和优秀的劳动者。

再如,多部门直接参与教育与培训模式又容易产生漏洞,面对众多分散的职教培训机构且由各部门管理,出资部门也实在难以管理到位,只能采取一些不适当手法,如不切实际地以电话询问手段随时抽查,是目前一种普遍做法,而受训者在外地不接电话即视之为假,这就常与事实不符。管理的不科学又使得那些真正从事办学培训者也会蒙受不白之冤。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不协调不信任,甚至导致出台先培训后发款的政策,使得资金紧缺的情况更加严重。这对管理部门来说是迫不得已的办法,但从实际效果看,并不是一项好的措施。因为用于农民工培训的钱本来就少,要农民先交款或要培训机构先垫支,都是一件十分难做的工作。其结果无疑是不利于农民培训的。总之,这种情况虽然大家的出发点不错,其结果却并不是最佳的。

海阳因地处黄海之北而得名。2013年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4.2亿元,增长5.7%。农业增加值18.4亿元,增长4.6%。粮食总产29.43万吨,比上年增长-1.4%;油料总产6.47万吨,增长5.0%;水果总产14.4万吨,增长84.0%;蔬菜总产66.6万吨,增长20.2%。肉类总产2.2万吨,禽蛋总产3.2万吨,奶类总产1.2万吨。水产品总产30.2万吨,增长3.7%。全年造林7819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24.9%。全市农机总动力41.87万千瓦,增长1%。

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海阳市的农民主要有专职农民、兼业农民和全年外出务工农民。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大发展,外出务工的农民在数量上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但是由于文化程度、年龄等相关因素的影响,还是有很多农民留在当地,也就成为了我们所谓的专职农民,这部分农民的比例约为24.3%。可以说,这部分农民的全部经济来源就是当年的农业产出,由此可见,对于这部分农民的培训与教育工作应该是重中之重。

近年来,海阳市农广校围绕本市主导产业,通过实施国家阳光工程农民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初始创业者培训等项目,广泛开展职业农民教育,为海阳市培育和储备了一大批优秀的农村实用人才,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全市农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促进了海阳现代农业的快速持续发展。

一是阳光工程农民培训项目深入到村,培训到户,累计培训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农民,真正让每户农民都享受到国家阳光工程的培训教育优惠政策,直至达到学一门专业技术,科学种田,增收增效的目的。

二是开办农民田间学校,把学校办到田间地头。采取教授理论、师生互动、现场操作、田间指导的方式,使学员在家门口接受教育,深受农民欢迎。

三是结合重大农事环节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根据农事要求,采取送教下乡、科技赶集、放映科教电影等形式,经常组织科技人员开展对农民的适时技术培训,使农民教育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效果更加明显。

三、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制度研究

(_一)教育培训体系平台建设研究

平台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包括政府有关政策和资金资源,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力、物力和科技成果资源,相关行业、企业的资金运作资源和媒体的舆论、网络资源等。在这些资源整合到位、搭建领导中心的前提下建设平台人才队伍、网站和信息系统以及维持平台运转的基金,逐步建成适应需求、服务农民、手段先进、灵活高效的职业化农民教育培训服务实体:逐步形成政府统筹、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职业化农民教育培训服务运营机制。平台可合理利用资金、师资、信息等资源,对农民教育培训进行统筹安排,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提升国家服务职能。

(二)教育培训工作研究

1、丰富和完善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大力开展集中培训,不断增强科学发展意识。按照培训覆盖面的要求,对农民进行不少于10个学时的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以党新农村建设的相关规定为主,了解和把握农村改革发展的思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现代农业、卫生常识、法律法规、文明礼仪以及农村各项惠农政策等基本内容,充分调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推进改革发展的信心和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加强专题专项培训,不断提高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本领

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农民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原则,按分级分类的要求,突出抓好专题专项培训。

(1)开展科技专题培训

通过开展科普培训活动,通过科普宣传画、读本、举办科普展览等方式,学习现代农业、种植业、养殖业、渔业、林业等高产高效的适用技术知识。受训面达100%。

(2)开展劳动力就业创业专项培训

着眼于提高农村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能力,结合当前农村流动返乡逐步增多的新特点,以职业技能、实用技术、市场知识等为重点,进行劳动力转移、创业培训,同时带动整个返乡农民工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就业和创业的能力。

(3)开展种养大户专项培训

着眼于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以农业新知识、新技术和标准化生产为重点,联合畜牧部门对各类种养大户进行专项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技术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

(4)开展农村卫生常识、文明礼仪专项培训

组织垃圾处理、科学用水、保护土壤等环境卫生知识培训。引导村民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组织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培训。通过知识竞赛、礼仪讲座、现场演示等方式,普及文明礼仪常识,倡导文明礼仪行为,树立文明礼貌形象。

(5)开展农业机械手专项培训

着眼于提高农村农业机械化水平,以现代农业机械知识和经营管理等为重点,由农机部门对农业机械手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操作技术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开展法律知识培训。组织法律工作者进村入户,围绕涉农法律法规等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知识培训,特别要加强村“两委”干部的法制培训,积极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

3、抓好其他各类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其主要目的在于以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劳动技能为目标,使他们普遍受到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科学文化、业务知识和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高素质和能力。

4、丰富和完善培训模式,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1)巩固和提升培训模式,不断完善培训体系

认真总结集中培训、涉农部门专题培训模式,不断完善提高,进一步发挥培训模式的功能和作用,更好地为培训服务;

(2)采取灵活方式,不断增强培训的成效

结合不同人群、不同的特点,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课堂理论教学与现场实践指导相结合等办法,开展直观、形象、易学的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让农村群众学得懂、学得快、用得上。

第7篇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安排,县人大常委会于200年9月25日至26日组织省市人大代表对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视察调研。视察调研组听取了县政府关于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深入到老县、长安等乡镇和部分重点企业进行了视察调研,召集主管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分别进行了座谈,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通过实地视察、听取汇报、座谈等形式,代表们对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提出了一些颇有见地的看法和建议。现将视察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及估价

近年来,县认真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环保工业发展理念,加大工作力度,强力推进工业强县进程,不断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工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实现新跨越提供了强劲支撑。主要特点是:

(一)认识统一行动一致,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氛围基本形成。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立足实际,确立了实施工业强县、推进环保工业进程的重大决策,不断解放思想,采取多种有效举措,干事创业,形成了政府强力推动、各级干部合力促动、社会整体联动狠抓工业经济的新的工作格局。特别是在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以来,全县各级加快发展的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增强,对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认识更加到位,抓工业、抓项目、抓发展的理念和共识已经形成,全县上下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形成了齐心协力抓工业、上项目的热潮。

(二)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成为经济发展主导力量。工业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截止200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由200年5户增加到12户,全县的工业总产值由4.2亿元增加到8.5亿元,年均增长2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1.52亿元增加到5.5亿元,年均增长65.5%,全县gdp中的工业比重逐步加大。上缴税收由822万元增加到2245万元,年均增长43.3%。初步形成了以康华公司为龙头的水泥建材业,以光大硅业、昊华和寅祥石材公司为龙头的矿(来源:文秘站 )产开发业,以女娲茶业、八仙腊肉等为主体的绿色食品加工业,以天宝、众鑫公司为龙头的医药化工业,以江河公司为龙头的水电开发业五大工业支柱。工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发展基础和环境正在改善,全县工业步入突破发展、成长提速的关键期。

(三)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升级。县按照发展环保工业的要求,坚持壮大规模与提升产业层次并重,促进了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是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依托茶饮、畜牧产业优势,努力提高加工工艺,创新品牌,在项目建设上给予重点扶持,先后建成了女娲茶业、八仙腊肉等一批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形成了“农业产业支持工业发展,工业发展反哺农业产业”的互动经济产业链。二是优化投资环境,加快矿产资源深加工项目建设步伐,推进矿产资源工业化升级,昊华钡盐、光大硅业等一批重点企业相继建成,促使矿产资源加工产值和附加值得到较大增加。三是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优势产业链得到延伸。通过近年来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市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全县形成了建材、矿产、医药、食品、水电五大支柱产业,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四)招商力度不断加大,工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近年来,县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工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以农业产业和五大工业为基础,围绕优化结构、产业升级和产业链延伸,积极探索招商引资工作机制,不断优化和改善投资环境,今年的重点工业项目12个,总投资约为8.8亿元,其中:5个续建项目(10万头生猪定点屠宰及分割肉生产线、30万吨铅锌选矿厂、200万吨旋窑水泥生产线、龙洞河电站、松鸦电站),6个新建项目(6000万条编织袋生产线、10万吨粗钡粉生产线、2万立方米建筑胶合板生产线、运动器材生产线、1200吨八仙腊肉加工生产线、1亿块免烧砖生产线),1个立项项目(工业结晶硅)。目前续建和新开工建设项目9个,完成投资4.7亿元。一批重点建设项目陆续落户,为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增强了后劲。

二、存在的问题

县域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一是环保工作压力加大。近年来,县在加快推进工业发展的同时,把环保工作放在了重要位置,加大了环保工作力度,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由于大部分工业企业属于矿产加工业,矿产开发和加工造成污染、影响环境的现象还依然存在。二是对矿产资源不可再生性的意识有待增强。从视察情况看,资源浪费现象仍很普遍,如:矿山开采粗放、采富弃贫、野蛮开采;矿产加工企业规模较小,原矿外销比重大,税源流失;小水电开发,多数穿山引水截流,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三是部分开发加工企业的业主素质有待增强,环保意识亟待增强。

三、建议与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视察组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加快发展环保工业理念不动摇。工业是带动三次产业的主导力量,是经济增长、财政增收和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发展环保工业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实现县域经济社会突破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领导,深化认识,群策群力谋划环保工业发展之路,继续坚持和不断完善扎实有效的工作机制,倾斜政策、资金、人力、精力,强力推进环保工业发展进程。

(二)进一步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环保工作。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既不能因为要保护生态环境而延缓发展,也不能因为要发展经济而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要把 环境保护作为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为经济建设腾出更大的环境容量,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环保责任制和考核体系,突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分解落实好环保工作目标任务,搞好“一手监测、一手监管”,切实把环保工作落到实处。要进一步严把源头关口,严格控制新建、扩建、改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把环保作为项目立项标准和备案的强制性门槛,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努力建设环保工业。

第8篇

一、察哈尔右翼后旗立足地方资源发展特色经济的主要体现

(一)转变资源观念,明确发展特色经济思路

1.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培育“七大经济园区”,壮大“五大产业”

首先,培育“七大经济园区”。察右后旗依托以石灰石等为主的矿产资源,以牛羊肉、马铃薯等为主的农牧资源,以辉腾锡勒风能为主的风能资源,以铁路、公路交通和地理区位优势,打造成了乌兰察布市有影响力的新材料工业基地、新能源基地、煤炭及农畜产品物流基地、自治区重要的建材化工基地、农畜产品加工贸易基地。培育出杭宁达莱工业园、蒙维新材料产业园、锡勒风电园、红格尔图建材园、土牧尔台畜产品加工园、贲红煤炭物流综合服务园、白音察干汽车运输综合服务园七个产业园区。

其次,壮大“五大产业”。察右后旗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两线四镇”(旗内公路和铁路沿线以及白音察干镇、土牧尔台镇、红格尔图镇和贲红镇)为载体,培育壮大化工、建材、电力、农畜产品加工和商贸物流五个产业。

2.加快产业发展转型步伐,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察右后旗抓住京津冀产业梯度转移和国家支持内蒙古发展的有利契机,依托地区资源和交通、地理区位优势,着力拉长产业链条,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优势产业。按照“工业园区化发展、产业集群化壮大、企业集中式扩张”的发展思路,横向抓园区企业集群发展、壮大工业规模,纵向抓产业链条延伸、推进产业升级转型,着力提升资源集聚集约经营发展能力,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二)以地方矿产资源、地理区域优势为依托,发展园区特色经济

察右后旗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利用地方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以地方矿产资源优势、地理区域优势为依托,以规划建设产业园区促进资源集聚开发利用,以优势企业龙头带动产业集群,强力推进新型产业化经济发展,并根据产业基础、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对各个功能区进行科学的产业定位,逐步形成工业园区化发展、产业集群化壮大、企业集中式扩张的发展新格局,使察右后旗经济在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三)立足地理气候资源,实现特色农牧业产业化、集约化发展

察右后旗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地方地理气候条件,结合突出地方农牧业特色优势,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不断巩固和加强农牧业基础地位,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转化增值能力、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加快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逐步实现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走现代化、规模化、生态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的发展之路,推进地方农牧区经济产业化发展,努力把察右后旗建设成华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优质、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1.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推进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实现农牧区经济现代化、产业化发展,就要通过推行集中集约发展提升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水平,把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作为发展现代农牧业的主攻方向。土地是农牧业之本,能否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是发展农牧业的一个根本问题。察右后旗旗委根据当前农村牧区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土地闲置情况突出的情况,大力推进农村牧区土地流转。结合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和集约化现代农牧业产业经济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重点通过培育农业产业大户对土地进行集约化经营,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体系,辐射带动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发展。

2.突出产品品质优势,着力打造“绿色”、“特色”产业品牌

培育出诸如:“红格尔”牌、“富奇”牌脱毒马铃薯和“草原西冷”牌牛羊肉等一些产业化品牌农畜产品。

3.农牧经济突出园区化发展和规模化、标准化经营

坚持产业化兴农、兴牧,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强设施农牧业建设,着力农牧业园区化发展和规模化、标准化经营,走现代化、机械化、规模化的科学种养之路。

4.充分利用现代农牧业科技资源,着力科技兴农、兴牧战略

察右后旗旗委政府以产业化、工业化思路谋划农业、畜牧业,充分利用现代农牧业科技资源,着力科技兴农、兴牧,采取园区实验示范、以点带面的方式,发展现代农牧业。

(四)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提升城镇文化品位,打造经济软环境

察右后旗坚持经济产业化与城镇化功能协调发展原则,把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作为旗域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树立“抓城镇建设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进“三化”进程,完善城镇功能,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提升城镇文化品位,着力打造经济发展软环境。突出发展中心城镇(白音察干镇),并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把草原文化融入城镇建设。察右后旗以地域特色文化为底蕴,以建筑景观、街区雕塑、城镇亮化美化绿化为载体,按照建设宜居、宜业、生态型城镇总体要求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策部署,把经营城镇生活休闲环境资源现代城镇发展理念融入到城镇化建设工作中,注重特色文化城镇创新发展。

本调研报告在调研过程中,重点考察察右后旗在树立大资源意识,充分挖潜地方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等方面的经验和成就,形成一些不成熟的思考。由此,根据调研实地考察和理论思考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进一步转变资源观念,推进资源循环利用

察右后旗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逐步形成工业园区化发展、产业集群化壮大、企业集中式扩张的发展新格局。但随着产业园规模和产能扩大,园区污染治理和废料利用处理功能完善被提上日程,产业园区废料循环利用战略将是察右后旗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的着力点。

(二)进一步推进地方特色农牧资源的产业化发展

察右后旗气候属中温带半干旱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察右后旗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形成其发展农牧业特色产业的自然条件。农牧业产业化是发展农牧经济的根本出路,市场经济一定程度上也就是品牌经济。提升农牧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必须打好绿色牌、特色牌,这样,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才能有持续有力发展的基础。因此,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气候地理资源和土壤条件,进一步推进地方特色农牧业资源的产业化发展,是察右后旗转变农牧经济发展方式和寻找新的经济发展增长点的战略选择之一。

(三)完善产业园区城镇基础设施,培育发展软环境资源

现代经济发展力具有社会化的性质,产业化经济的发展要求与之相匹配的社会服务环境基础,地方经济的产业化发展与地方的城镇化发展具有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作用的机理。察右后旗拥有杭宁达莱工业园等7个产业园,但园区所在地的城镇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存在不平衡,有些园区城镇基础设施与其产业规划发展比较,存在严重滞后现象。突出表现在与白音察干镇相距较远的红格尔图建材园、土牧尔台畜产品加工园所在地的红格尔图镇和土牧尔台镇。

(四)加强文化资源及旅游资源的培育开发利用

首先,察右后旗应该依托当地民族文化资源,依托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加大文化资源的培育开发利用力度,将察哈尔文化融入于企业文化、城镇文明、旅游开发经营、城镇建设和民间工艺等行业。充分发挥察哈尔文化资源特色优势,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文化品牌优势。其次,旅游资源的培育开发利用。察右后旗潜在旅游资源丰富,培育发展旅游产业潜力巨大。察右后旗应该借鉴一些旅游文化培育发展比较好的地区的做法,依托其交通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加大对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民族风情等潜在旅游资源的培育开发利用,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景点,重点突出察右后旗区域民族文化和火山草原自然风光特色。

(五)立足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第9篇

“西红柿每斤最高售价3元,最低2.5元;鲫鱼每斤最高售价11元,最低10元……”8月9日一早,在改造后的平湖市新华路南市菜场,只见蔬菜、鲜肉、水产摊位分门别类摆放,过道宽敞明亮,市场中央电子屏幕上还清楚地显示着当日各种菜品的价格信息。

民以食为天,食以菜为鲜,“菜篮子”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近年来,我省“菜篮子”工程总体保持稳定,已成为全国蔬菜生产主要省份和出口大省。2010年全省蔬菜总产量1789万吨,总产值300多亿元。

据统计,2010年全省蔬菜瓜果、肉、蛋、奶、养殖渔业、远洋捕捞渔业等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9.38%、2.85%、2.3%、1.7%、7.4%和31%。2011年上半年,全省蔬菜瓜果播种面积、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0.4%、5%、4.5%、4%。

“我省十分重视‘菜篮子’工程建设,以蔬菜瓜果、畜牧和水产等重大项目实施为抓手,推进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促进肉、蛋、奶、鱼、菜、果等品种日益丰富,质量不断提高,‘菜篮子’工程建设总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参与调研的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课题组成员先后赴杭州、宁波、台州、金华等市,听取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汇报,还实地考察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现代园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蔬菜配送物流中心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30多家单位。

遂昌县高坪乡高坪村的菜农们如今再也不用为浇水问题发愁了,因为合作社建立了微蓄微灌示范基地,只要拧开“微蓄微灌”开关,就可以自动浇灌蔬菜,高温干旱天气也不用挑水到田头浇菜了。

不仅如此,太阳能杀虫灯、性诱剂捕杀害虫、钢管避雨栽培等新技术也“大显身手”,可以说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发展壮大了合作社,更让当地菜农尝到了科技带来的甜头。

为了提高“菜篮子”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各级政府一手抓蔬菜基地建设,一手抓市场主体培育,不断推进规模化专业化生产。2008―2010年,全省安排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5.8亿元,新建高标准、高质量核心基地239个,新建标准化钢管大棚1.5万亩。建成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水产养殖基地面积220多万亩。育苗、耕作、移栽、植保等新型农机普及使用,更有力地提升了我省“菜篮子”产品的生产水平。

我省还通过优化生产布局,在稳定粮油等战略产业的前提下,通过开展创建特色产业强县强镇活动,推行“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建成了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的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到2010年底,我省初步形成了浙北、浙东南沿江沿海鲜菜、加工和出口蔬菜产业带,浙中、浙西南高海拔的山地蔬菜和特色蔬菜产业带,开发了一批蔬菜特色优势品牌。全省山地蔬菜面积达150万亩,总产值50亿元以上,其中西兰花、茭白、花椰菜等特色品种成为全国重点产区。

“菜篮子”工程仍显沉重

总体来看,这些年我省“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课题组成员依然发现了一些问题。

调研表明,我省蔬菜生产仍以一家一户为主,生产设施简陋,标准化、专业化程度不高。不少地方蔬菜品种“样样有一点”,但形不成规模。

目前我省大城市蔬菜供应大致上是本地菜占30%、外地蔬菜占70%,一旦遭遇重大自然灾害,菜源不足与调入需求增大的矛盾较为突出。即使是设施农业发展较好的嘉兴市,大中小棚蔬菜瓜类面积也仅占生产总面积的21%。浙江省农业厅首席蔬菜专家赵建阳表示,全省蔬菜总量的自给率应达到40%为宜,其中叶菜应达到85%为宜。可见,我省在提高本地“菜篮子”产品自给量方面任务不轻。

到2010年底,全省蔬菜瓜果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超过1.1万家,不过一个更加严峻的现实是,我省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资金紧、组织化程度低,管理粗放,种植业水平不高,对其他农户的种植辐射带动力相对较弱。

农民是农产品生产流通所有环节中最弱势、信息最封闭的群体。曾经做过多年农产品贩销生意的温岭菜农朱妙云说,在农产品丰收的时候,采购商只要减少采购量就可以规避所有的风险,但农民却不行,即使是成立了合作社,没有专门的人才队伍,也没办法和专业的采购商讨价还价。

市场信息不对称,农民在市场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调研发现,由于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滞后,人员素质不高,蔬菜营销大多沿用传统的方式,如主要依靠外来菜贩子上门收购、销售到外地蔬菜瓜果批发市场,因此,压级压价、哄抬价格、以次充好等现象时有发生。“我省虽有一批品牌蔬菜产品,但牌子还不够响,档次不高,竞争力弱”。

“‘玉麟’西瓜已经完全走出了这条老路,价格完全是由我们说了算。”温岭“西瓜大王”彭友达尝到了营销带来的好处。早在2001年就创立了股份制西瓜合作社的彭友达组建了一支强大的市场分析、营销队伍。他介绍,即使别的西瓜卖不出去,“玉麟”西瓜仍能保持很好的销量,而且价格也不低。因为从基地到超市,所有的流通环节,“都是我们自己人掌控着”。

合作社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其作用不仅体现在减少流通环节,更在于其直接沟通了市场和农户之间的信息。彭友达说,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周期较短,经纪人完全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为合作社农户调整生产结构提供最及时的信息。

课题组的人员发现,制约我省“菜篮子”工程的另一个短板是,蔬菜产品加工业落后,产业链延伸难。

“我省现有蔬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设备简陋、工艺技术落后,加上经营者素质、管理方式、经营理念等因素制约,主要产品加工、保鲜、储存能力有限,对带动农户生产和调节市场供求的能力较弱。”

此外,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我省“菜园子”发展空间缩小,蔬菜基地面积逐年减少,蔬菜自给率逐年下降,这也导致了菜价上涨。

在调研走访过程中,种植户反映,现在各地流转土地租金逐年上涨,低的500元/亩,高的达到1000元/亩,有的地方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种植大户要想常年性承包连片基地或季节性承包越来越困难。

同时,化肥、农膜等农资价格和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据统计,一年来,我省化肥、农膜、种子种苗等价格涨幅近20%,人工每日成本增加20元左右,这对蔬菜生产也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让“菜篮子”拎得更舒心

实施“菜篮子”工程建设,增加“菜篮子”产品的有效供给,既是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的民生工程,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在调研中,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渭山多次强调,各级政府要把“菜篮子”工程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坚持和完善“菜篮子”市(县)长负责制,扎实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矮小的茄树上,一根根鲜嫩结实的红茄密密麻麻,高挂枝头;高高的玉米树上,一个个玉米棒子挂果吐穗,疏朗有致……阵阵鸟鸣声中,一幅农家丰收图跃然眼前。

在峰峦起伏的仙居县广度山上,在高低不平的丘陵低坡地带,广度乡的菜农正用“工业化”手段组织蔬菜生产。几十年前,正是凭借独特的气候条件,广度乡的村民开始种植高山蔬菜,自此规模越来越大,名气越来越响。

新形势下如何让高山蔬菜上规模上水平,使高山蔬菜真正为农民增收?广度乡形成了共识:单家单户不行,小打小闹不行,因循守旧不行,唯一的出路,在于用工业化手段抓高山蔬菜种植。

2009年,广度乡出台政策,凡一个村子里蔬菜连片种植面积超过50亩的,种子一律由乡政府无偿提供。如今,种高山蔬菜正成为广度乡家家户户的热门行业,仙居山区蔬菜栽培标准化示范区也于2011年1月获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立项通过。

“要按照现代产业园区建设规划,以实施重大‘菜篮子’项目为重点,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出台扶持政策和创新工作机制等举措,抓好标准示范园区建设。”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课题组成员认为,保障“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和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关键是建好“菜园子”。“要多措并举,努力增加‘菜篮子’产品的有效供给。”

“高山蔬菜一大早从临安农产品基地运过来,上午就可以开卖。”2011年10月9日,“天目绿谷・临安名特优农产品杭州直销中心”正式亮相杭城。

山核桃、小香薯、高山蔬菜、花卉、无污染水果……总面积近3600平方米的“直销中心”,堪称杭州临安山货卖场“航母”。

“这里花菜3块7毛5一斤,外面超市都不一定有这种有机花菜,即使有也很贵呢,我多买一些。”逛市场的王大伯大包小包,很有收获。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里,高山茄子、辣椒、长瓜、四季豆等已被抢购一空。

近年来,田间地头“菜贱伤农”和城市市场“菜贵伤民”的现象,屡屡并行出现,鲜活农产品产销两端的巨幅价格差,越来越引发公众的关注。究其原因,从产地到餐桌,未被打通的“最后一公里”最为扎眼。

为更好地解决居民吃菜问题,2011年8月初,商务部、北京市政府在海淀、朝阳、丰台、石景山等地蔬菜零售网点不足的社区,设立首批4家周末蔬菜直销市场,由京郊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周六凌晨直接用车送到社区销售,免除摊位费和管理费,深受居民欢迎。最近,商务部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推广北京市周末蔬菜直销市场的做法。

其实,早在2004年11月,由省农业厅优农中心和杭州联华华商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浙江省农华农副产品配送有限公司”就已经在让鲜活农产品进超市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要做好产区与销区的衔接,积极探索批发直供、基地直供、农超对接、配送制等产销衔接新模式。”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课题组的调研报告指出,要创新机制,加快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畅通农产品市场流通渠道,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特别是要将农贸市场定性为准公共产品,规范市场摊位收费标准,并降低超市进场费,这是稳定‘菜篮子’产品市场价格的重要途径。”参与调研的有关人员说。

第10篇

办公室是各级行政领导机关的办事机构,是机关对内、对外的窗口,是直接为领导工作服务的部门。办公室具有执行者和领导者的双重角色,是一个机关沟通上下左右关系的枢纽和桥梁,是领导的重要参谋和助手,其工作地位特殊、关系重大,稍有不慎就会带来全局性的影响。因此,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办公室工作,也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式、加大服务力度、提高服务质量。

为此,我办组织力量对办公室系统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向全县各乡镇和县级各部门下发了调查问卷,共收回80份,其中,乡镇29份,县级部门51份;此外,还组织调研组到等6个乡镇和财政局、教育局、规划建设局、农业局、畜牧食品局、供销社等6个县级部门进行了座谈,综合各方情况,我们对办公室系统建设有如下思考:

一、我县办公室系统的现状

(一)办公室系统队伍建设情况。全县办公室队伍534人,平均年龄38.9岁。其中,公务员200人,占37.5%;事业编制145人,占27.2%;工勤95人,占17.8%;借用人员94人,占17.6%。大专以上学历343人,占64.2%,高中及以下学历191人,占45.8%。能熟练操作电脑229人,占42.9%。镇等8个乡镇和财政局、水利农机局等15个县级部门设有专职信息员和电子政务工作人员,其余乡镇和部门均为兼职人员。

(二)办公室系统办公环境。各乡镇、县级各部门均配有1-2间办公室和专用档案室,打印机、传真机等现代化办公用品基本齐全,按照有关保密规定的要求,基本做到了一机一网、专机专网,杜绝了党政网和互联网混用现象的发生。为便于工作的开展,个别条件较好的乡镇和县级部门设立有打印室,同时拨有专项办公经费,其他乡镇和县级部门基本上也做到了实报实销。总的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办公室作用的不断显现,全县办公室系统办公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基本能够满足工作需要。

(三)办公室系统履职情况。,全县办公室系统共收文103432件,其中,乡镇收文49204件,县级部门收文54228件;共发文17390件,其中,乡镇发文7369件,县级部门发文10021件。办公室系统共计筹办大型会议2117个,其中全县性会议188个;举办大型活动595个;撰写文稿5099篇;撰写调研报告365篇,在市级以上刊物和媒体发表82篇。

二、办公室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单位对办公室工作重视、关心不够。部分乡镇、县级部门对办公室工作认识有误区,认为办公室就是“打杂的”、“只会用钱的”部门,忽视了办公室的参谋助手和综合协调作用,在人、财、物等方面不能给予办公室足够的支持。一是在用人上,办公室人员受到提拔重用的机会相对更少,近两年来,全县办公室系统干部职工提拔到副科级领导岗位上的仅2人。二是在经费上,除镇等7个乡镇党政办和文体局、总工会、团县委等6个部门办公室有-60000元不等的专项办公经费外,其余单位均无专项办公经费。三是在硬件上,办公条件较差。突出表现为办公电脑严重缺乏,特别是乡镇,镇等12个乡镇党政办仅有电脑1台,只能满足党政网公文传输需要。

(二)办公室队伍存在“三少”。一是年轻人少。全县办公室队伍平均年龄超过40岁的乡镇和部门有32个,占40%,其中,平均年龄超过45岁的有11个,占13.8%。办公室队伍严重老龄化的主要原因是:办公室工作繁杂,工作时间也不能象其他部门(站所)一样灵活安排,且加班时间多,又没有相应的补贴,所以其他部门(站所)人员不愿到办公室工作;同时,我县公务员队伍考录名额很少,新进公务员只有极少部分被安排到办公室工作,造成办公室队伍年龄结构断挡,如宋家镇最年轻的公务员也已经38岁。二是从事具体工作的人少。乡镇在机构改革后,大部分乡镇把退二线的老同志和负责宣传、组织、人事工作的同志归口到党政办,造成党政办人数虽多但从事具体工作人少的局面。如镇党政办现有19人,实际从事办公室具体业务的只有6人;银山镇党政办现有15人,实际从事办公室具体业务的只有5人。县级部门也大多将专职司机归口到办公室,如县教育局办公室在编人员14人,实际从事办公室具体业务的只有3人;规划和建设局办公室人员现有10人,其中,司机和门卫就占到7人。三是专业人员少。文秘人员严重缺乏,这也是收回的调查问卷中反映最突出的问题。超过三分之二的乡镇党政办和近一半的县级部门办公室能担任文秘工作的只有1人,其中,镇、县规划和建设局、县农业局等单位都是由办公室主任亲自从事文秘工作。并且,现有的文秘人员也基本上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业务培训,在草拟文件和写作文稿方面,基本上属于“依样画葫芦”、“摸着石头过河”,制发的文件和草拟的文稿质量不高。乡镇党政办在收发文程序的各个环节上还很不规范。所以,部分单位的领导在重要的文稿写作上,不 得不亲自动手。同时,各乡镇党政办能熟练操作电脑的只占27%,镇等乡镇党政办甚至只有1个人会电脑。

(三)办公室日常工作多,创新工作少。一是文件制发泛滥,随意性发文现象严重。虽然县委办、县政府办每年都发文要求控制发文数量,但从调研情况看,文件滥发的现象并未得到遏制。,乡镇党政办平均收文近1892件,发文283件,县级部门平均收文1085余件,发文200件,最典型的是县财政局,收文数量高达5179件,发文1802件,平均每个工作日仅是公文处理量就达到29件。收发的文件大部分都要求以正式文件形式上报,甚至部门工作的年终总结也要求以正式文件形式报送,使节俭的无纸化办公又回到了耗费物力、人力、财力的原始办公。二是工作创新少。办公室主要精力被迫用于应付这些事务性工作,对自身工作总结反思少,调研工作少。本次调查中,只有县财政局办公室创新了“工作ab岗制度”,其余的单位都没有创新工作。同时,办公室开展调研少,客观上,领导极少安排办公室人员调研机会,办公室人员也忙于应付事务性工作,主观上,办公室人员也缺乏工作主动性,导致办公室对单位全面工作不熟悉,文件和文稿草拟多为“闭门造车”,缺乏针对性。信息工作滞后,全县有法院、财政局、审计局等26个单位办有信息刊物,仅占32%,办公室参谋助手作用发挥不明显。

(四)上级部门的指导、管理不到位。办公室与其他职能股室(站所)不同,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县委办、县政府办虽然是上级部门,却没有直接的业务隶属关系,在管理上存在真空。同时,办公室工作无法量化,难以统一考核标准,难以进行评定、表彰。近十年来,全县没有对办公室人员进行过系统的办公室工作培训,也没有组织召开会议对办公室工作进行指导,没有对办公室工作进行表彰。所以,办公室人员缺乏归属感,缺乏荣誉感,工作热情不高。

二、对策建议

(一)领导重视要到位。领导重视是做好办公室工作的关键。一是加大办公室工作人员提拔重用力度。各级各部门在选拔任用干部时,应打破身份限制,优先考虑综合能力强、工作成绩突出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对特别优秀的办公室事业干部,可以破格提拔为行政实职副科级领导。二是全力保障工作经费。对办公室特殊岗位,如党政网专职工作人员,可以给予适当的岗位补贴,使办公室人员安心工作。三是重视办公室硬件建设。办公室至少应配备党政网、党政外网等两台专用电脑,另外,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数码相机等办公设备也应配齐。

(二)人员保障要到位。一是优化办公室人员年龄结构。对新考入公务员(除有特殊要求外)首先安排到办公室锻炼,既有利于办公室年龄结构逐步年轻化,也有利于新入公务员快速、全面了解本单位情况,尽快进入角色、适应工作。在公务员数量不足的情况下,采取轮岗制,按照个人自愿和组织安排相结合的方式,以2-3年为一个周期,让更多的年轻人轮流到党政办工作。二是提升现有人员综合素质。积极为办公室人员提供参与协调处理重大问题的机会,提高其综合协调能力;努力挖掘办公室人员内在潜力,充分发挥老同志的传、帮、带作用,帮助年轻人成长;全面落实多岗锻炼和工作ab岗制度,使办公室人员成为能够胜任不同岗位工作的多面手,避免因一人脱岗而其工作无人接替现象。三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办公室领导干部和文秘人员后备库,加强对后备人员的理论和业务培训;适当放宽对办公室选人用人的种种限制,将优秀的文秘人才引入办公室队伍。

第11篇

全国农村有劳动力4.9亿之多,其中有1.2亿进城务工。今后除继续挖掘大中城市的就业潜力外,如何进一步发展县域经济,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值得各地认真研究。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调研组日前到江苏、吉林两省就此开展专题调研,提出了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相关建议。

发展县域经济对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具有重要作用

(一)当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征

总体上看,有3个明显特征:一是第三产业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二是外出务工是近年来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增长因素;三是县域经济已日益成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体。

(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程度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很强的关联性

从重点调研的几个县市的情况看,可以得出以下两条基本结论:

第一,县域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由于其第二、三产业能够创造出较多的就业岗位,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地转移比较容易。江苏省太仓市和吉林省通化县就属于这一类型。如太仓市乡镇企业众多,县域经济发达,市场就业空间广阔,不仅当地现有农村劳动力已基本实现就地转移,还吸纳大量外来农村劳动力就业。同样,吉林省县域经济比较发达的通化县,紧紧围绕制药做文章,不断加强药材基地建设,延长药材生产产业链,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吸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第二,县域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二、三产业发展难以满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劳动力外出务工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形式。江苏省阜宁县和吉林省东辽县就属于这一类型。阜宁县是江苏省重要粮食产区,人口106万,其中农村人口76.9万,农村劳动力41.4万。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当地二、三产业难以吸纳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成为当地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几年来,这个县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努力拓宽劳务协作渠道,强化农民工权益保护等各项措施,已经逐步形成了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流动有序、管理规范、服务完善的城乡一体化的劳务输出格局,目前有万人到外地就业。东辽县也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人口4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万人。为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近年来,当地政府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契机,实施项目兴县战略,努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同时,该县不断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

(三)发展县域经济对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具有重要作用

1.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低成本、高效率地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与大中城市相比,县域经济是城乡结合的经济,县域内有连接城乡的县城,有星罗棋布的小城镇,还有很多乡镇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对技术含量的要求相对较低,从而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所需就业费用和城市基础设施费用也低。农民就近就业,亦工亦农,农时务农,闲时务工,进退自如。据有关专家测算,在城市中安置1个劳动力需要4万?5万元,而乡镇企业吸收1个劳动力仅需4000元。

2.发展县域经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可以更多地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一是中小企业大部分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具有较强的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二是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要求相对较低,适应我国农村现阶段劳动力的素质水平;三是中小企业投资规模小,容易创办,适应民间资金的规模特点;四是中小企业的产生和发展动员了民间资金的生产投入,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推动了城镇化建设和农村第三产业的兴起,进一步扩大了就业领域,有效地转移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近年来,有一大批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奋斗有成,积累了创业的资本,通过优惠措施,引导这部分人回农村发展,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就业。

3.发展县域经济,有利于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提高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一是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分散居住的农村人口不断向小城镇聚集,增加对电力、交通、供水、餐饮、娱乐、商业及社区服务等需求,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二是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小城镇连接大中城市和广大农村的桥梁作用日益加强,从而促进农产品交易市场、农村资金市场及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发育。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工作重点

(一)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挖掘农业就业潜力。要从资源条件出发,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种植业、养殖业等优势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推进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业带的建设,形成专业化优质高效农业生产体系,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业,提高粮食综合效益,使粮食产业成为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农牧林产品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支持以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重点引导扶持农民、企业发展自律性的农产品行业协会和以农产品生产或营销专业户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形成专业农户、专业加工企业和流通企业、农产品行业协会构成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二)加快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拓展本地就业空间。当前,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仍然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和蓄水池。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鼓励、支持、引导乡镇企业发展。要进一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和二次创业,提高乡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建立新型乡镇企业。要按照现阶段我国乡镇企业梯度发展的规律性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做好乡镇企业的空间布局和产业接续转移,促进乡镇企业的产业升级和产品升级换代。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手工业、特色旅游业发展,支持建立农村专业商品交易市场,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发展经纪人队伍。

(三)加强小城镇建设,发展小城镇经济。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加强对县域小城镇建设和村庄集镇建设的规划指导,逐步形成以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有机联系一般集镇和中心村的城镇体系。县城建设要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增强集聚和辐射能力,发挥地域性经济、文化、商贸中心的作用。继续开展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建设,引导小城镇发展特色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小城镇功能。坚持保护资源和环境,严格土地利用整体规划管制,依法用地,加强城镇建设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协调,严格按功能区规划建设。

(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农民工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一是要加强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应尽快扭转全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局面,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投入,减轻农民教育负担。全力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推动农民职业教育。二是要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不断扩大农民工免费培训规模,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农民工培训。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建设。

(五)尽快消除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障碍,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一是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二是要完善土地制度,推进农民承包土地合理流转,保护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合法权益。三是要健全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养老和失业保险制度。四是积极推进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县级公共财政建设。五是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加快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六是改进完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加大对农民工维权的支持力度。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坚持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切入点来加以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既为大中城市提供了各种生产生活资料,又为大中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市场需求。要充分发挥县域经济产业聚集的平台作用,把“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升到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层次,转换工作思路,真正跳出就“三农”抓“三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才能加快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

(二)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县域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建议进一步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县市配置资源的权利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要研究合理划分县级事权,加强和完善县级政府的社会管理权、公共服务权、市场监督权等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使县级政府有更大的发展自和决策权,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要强化产业政策的指导作用,按照投资体制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减少行政审批项目,下放投资项目审批权限,将投资项目的决策权下放给各类投资主体。

(三)进一步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一是要加强规划指导。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县域特别是广大农村交通、通讯、供水、供电、教育、卫生、广播影视、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和建设。提高县城连接干线公路网络的公路等级,加快县乡公路、乡村道路建设。加强城镇生活及工业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加强城乡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搞好生态环境建设。三是要加强对县域产业发展的协调和支持。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加强协调指导,支持各类优势企业进入县域发展特色产业,加强不同地区之间、中心城市与县域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鼓励沿海发达地区向内地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县域经济支柱产业、特色产业项目给予专项支持。加强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指导和技术服务。四是进一步完善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县级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中央对省级的转移支付资金重点补助到县(市),省级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以县(市)为单位进行测算核定,确保按时足额到位。不断拓宽筹资渠道,加大对农村社会公共事业的投入。要进一步降低对欠发达县公共投入和基础设施专项资金的县级配套比例。

(四)要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要采取“抓大促小带中间”办法,促进民营经济的整体提升和群体拓展。“抓大”就是要引导规模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强强联合,以龙头优势辐射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促小”就是通过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结对联谊、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支持更多的农户介入务工经商,壮大民营经济群体规模,扩大富裕面。“带中间”就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小业户群体的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某一产品、某一环节上做优做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要进一步消除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凡是法律规定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农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都可以进入。同时,国家要在税收、投融资、资源使用、人才政策等方面,对农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给予支持。

(五)进一步加快推进县域特色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命力在于特色。目前,我国东部“长三角”和“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集群和“一镇一品”的特色经济发展格局,中部地区部分县市的“一县一特”型县域经济也已出具规模。要适应国际制造业中心向我国转移的有利时机,加快实施区域化布局、[本文转载自[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下一步,各地要进一步结合本地优势资源、综合考虑交通区位、产业结构、市场定位、科技水平等综合因素,在全国、全球经济发展新格局中,打造自己的特色,扩张自己的优势,建立自己经济发展的“坐标系”,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

第12篇

为切实做好州政府系统的信息编报工作,现就年度信息编报工作任务分解如下:

一、目标任务

(一)文教卫生口暂时由信息科负责采编报送信息50条

主要内容:教育事业投入情况,“两基”成果巩固情况;积极稳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工作进展情况,教育资源整合,“州办高中、县办初中、乡办小学、村办学前教育”的办学新格局开展情况;实施“校安工程”,改善教育设施条件情况;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提升水平情况;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情况。卫生事业投入情况;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情况,完善和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基本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情况,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制度建立情况;州县医院财政全额拨款实现情况;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推进情况;重大疫情和疾病防治情况,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办理情况;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农牧区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卫生服务质量情况;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情况。计生事业投入情况;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建设情况,农牧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情况,低生育完成情况。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依法监管,净化市场工作开展情况。文化事业投入情况;全州文化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文化资源挖掘,文艺精品创作,地域文化旅游品牌打造情况;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网络文化建设情况;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进民族体育发展情况。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成果巩固情况,宗教事务的管理条例落实情况,宗教事务管理情况,“平安寺院”创建活动开展情况。科技事业投入情况;科技富民计划,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研究推广情况,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情况;科技培训和科普宣传工作开展情况。州委、州政府重要会议精神的落实情况;州委、州政府重要决策部署的落实情况。

(二)采编报送信息50条

主要内容:中央、省委、省政府及州委、州政府重大决策以及重要会议的贯彻落实情况;州政府主要领导对全州经济发展工作的新思路;涉及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信息;州政府主要领导讲话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州政府主要领导安排部署的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三)采编报送信息50条

主要内容:农牧业投入情况;以“双转双赢”为目标“农牧稳州”战略实施情况,推进农牧区改革发展步伐,推动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情况。农牧业集约化经营工作成果巩固情况,草场土地流转机制建设情况,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情况,经纪人队伍建设情况,流转平台搭建情况,流转机制创新情况,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情况,集约化经营推进情况。种子工程建设情况,品种改良情况,良种化程度提升情况;科学配方饲养、饲草料青贮微贮等农牧业科技实用情况,农机耕作水平提升情况。生态畜牧业和高原冷凉种植业推进情况,多元化种植结构建设情况;牲畜商品发展情况。农牧业龙头企业建设情况;农畜产品集中竞拍,订单农牧业发展等情况。示范村建设情况,村容村貌重点整治情况,项目资金捆绑实施情况,第二轮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开展情况。扶贫开发规划实施情况,异地扶贫、产业化扶贫、社会帮扶等工作进展情况,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情况。农牧民培训,农牧民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情况。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草)、国家重点公益林等一批生态保护工程建设情况;湖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情况;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土地整理复垦项目实施,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实施情况;环境监管和排污治理情况;全州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情况。

(四)采编报送信息50条

主要内容: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继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深化收支两条线、部门综合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稳步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强化税收征管,推进依法治税情况。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矿山、消防、交通、建筑工程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监督,防止发生重大事故情况。规范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利益分配制度,全面推进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和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情况;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修,严格保护耕地,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情况;大力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加大对重点矿区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矿产资源违法案件情况;进一步强化国土资源管理情况,继续做好资源有偿使用工作情况,大通河、黑河、环湖地区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实施情况;认真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占补平衡情况;积极做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情况,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情况;加快资源整合重组,促进资源节约情况,重点抓好宁缠、外力哈达地区煤炭资源整合,扎麻什、野牛沟地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整合工作情况。以城乡建设为重点的城镇保障性住房、农村危房改造、藏区游牧民定居工程和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五)采编报送信息50条

主要内容:州政府办公室信息的编发;全州行政监察、审计等方面的情况;交通建设投入情况,在全省率先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目标任务进展完成情况。全州推进改革,建设创新型政府情况,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型政府情况,为民执政,建设服务型政府情况,从严执政,建设廉洁型政府等方面的情况;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妇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情况;“平安”建设,防范和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分裂、破坏活动等情况。

(六)采编报送信息50条

主要内容:全州工业经济工作会议各项目标任务落实情况;工业发展方式转变情况,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情况,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情况,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情况,增强工业对全州经济的支撑带动作用情况;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测、协调和指导服务情况,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情况;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出台的扶持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情况,重点抓好保存量、促增量工作情况,积极引导企业推动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条情况,以生态经济的理念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情况;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和打造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名优品牌,增强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情况;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州信用担保公司的增资扩股工作开展情况。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运行调度与协调情况;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建设情况;四个工业集中发展区控制性详规、环境影响评价和土地规划调整工作进展情况,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工业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建设情况;工业项目建设建设情况;争取国家、省级项目贴息及补助资金情况,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抓住省上出台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意见的有利时机,积极规划和储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循环经济的后续建设项目情况;商务流通体系建设情况;“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扩大覆盖面情况;“双百”市场工程申报,农产品批发市场扶持和流通企业情况,规范产品流通秩序情况,促进农产品增值情况,带动农牧民增收情况;“家电下乡”实施情况,用足用活各项政策措施,拉动和扩大农牧区消费情况;整顿和规范农资、成品油、盐务、食品药品、畜禽屠宰等市场情况,维护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情况;加强法治建设,加大普法和依法治州工作力度情况,进一步做好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情况;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政法队伍建设情况,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情况,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情况;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情况,加强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情况,鼓励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情况;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认真组织实施好门源县新型农牧区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情况,推进海晏县新型农牧区养老保险工作全县覆盖情况;全面启动医疗保险“一卡通”系统情况,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情况;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和分类救助制度情况;强化政府引导,提高组织化程度,做好跟踪服务情况,年内转移劳动力情况,输出情况,劳务收入情况;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社区民主管理、企业民主管理和办事公开制度,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和社团、行业组织的作用等情况;村级换届工作情况;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推进民兵预备役和国防动员力量建设情况。

(七)采编报送信息50条

主要内容: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贯彻落实情况;按照全省“一圈三线”旅游发展布局,高原旅游名州建设情况;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情况;祁连山风光旅游经济带和国道315线旅游服务经济带建设情况;景区景点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新旅游商品建设情况;门源县依托“百里油菜花海”和“华热”藏文化与回族文化,着力培育度假、休闲特色旅游品牌情况;祁连县依托丰富的原生态资源,重点营销好“祁连山”品牌,打造“东方小瑞士”情况;刚察县依托浓郁的藏文化旅游资源和多样性的生态景观,着力打造措温波藏城文化旅游品牌情况;海晏县依托“原子城”和“在那遥远的地方”品牌,着力发展红色教育游、民族风情体验游等情况;围绕金银滩(原子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申报,景区相应配套设施建设情况;金银滩露营基地项目建设情况,全境游景区线路的串线工作进展情况,自驾游俱乐部,环湖民族体育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组建情况,金银滩射击场的合作、开发、运营工作进展情况;原子城旅游线路的规范运营建设情况,品牌推介情况,办好国际情歌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情况,进一步提升品牌带动效应,努力提高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情况;引导鼓励支持社会资金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加快培育市场主体情况;“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开展情况,旅游市场监管情况,加大旅游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情况,不断提高旅游综合服务质量情况;谋划筛选一批有比较优势、有特色、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带动力较强的骨干项目和生态环境保护、改善民生的公益性项目情况;重点建设项目实施情况;“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情况;积极推进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工作情况,抓住时机,鼓励金融机构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水平情况,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情况,积极为工业、旅游、城镇建设等提供金融支持情况。

(八)信息中心采编报送信息45条

主要内容:突发事件、维护稳定和其它事关全局及社会影响的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信息;电子政务建设、政府内、外网络建设等情况。

二、信息编报要求

(一)信息要主动反馈省、州重要会议精神、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及时反映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各地、各部门在解决热点难点问题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报告州政府重大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积极收集报送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上报一些事关全局、领导关注的问题,向政府提供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信息调研报告;广泛收集政府工作需要的各种信息,特别是反映重大的社会动态和重要的社情民意,以及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信息;及时查看内网信息,按时上报上级要求或约定报送的其他信息。

(二)信息报送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事项。一是要准确。编写过程中,信息的内容要真实,数据要准确,文字要精练,反映情况要客观全面,既有高度又有深度,既有针对性又有指导性。二是要及时。信息编缉人员要严格执行紧急信息报送制度,按照内网信息编报程序及时准确地报送信息。三是要全面。报送信息要全面,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坚持全方位、宽领域、多角度地提供信息,防止以偏概全,顾此失彼,以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同时,要做到有喜报喜,有忧报忧。在报喜中要避免虚假情况,在报忧中要敢于反映真实情况。

(三)信息采编、报送情况每季度通报一次,每人每年编报信息采用率要达到30%以上。年终凡未完成采编、报送任务目标及采用率达不到要求的评先一律实行一票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