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综合实验论文

综合实验论文

时间:2022-12-16 19:32: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综合实验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综合实验论文

第1篇

1.资料来源 20__年1月~6月正式出版发行的三类(基础医学类、药学类、综合类)医学核心期刊[1],共51种期刊1617篇研究论文。2.分析内容 分别统计51种核心期刊中刊载动物实验论文期刊所占比例;统计刊载动物实验期刊中论著、实验研究、研究论文栏目中动物实验论文数及所占比例;所统计论文中使用各种实验动物的分布情况;统计论文书写中反映的获得资助情况,根据论文中脚注,按国家级资助、省部级资助、军队资助、高等院校资助、未注资助分类统计;分析论文中写明使用动物级别及动物来源论文数及比例。

二、结果

1.三类核心期刊中动物实验期刊数及其中动物实验论文数 由表1可见该三类期刊中动物实验研究论文较多。基础医学类占期刊总数85,医药类、综合类分别占85、72,平均80。该类期刊中动物实验论文数占论文总数:基础医学为50、医药28、综合类35,平均39。

2.论文中各种实验动物分布 从表2可知我国实验动物研究使用了大鼠、小鼠、兔、豚鼠等10余种,其中大鼠使用分布最高,小鼠次之,兔、豚鼠、犬使用也较常见。

3.论文书写中获得资助情况 各类研究占比例最高的是未注明资助的项目,为53.1,其次为国家级资助项目、省部级资助项目、军队、高等院校资助项目(见表3)。

4.论文中写明动物级别次数及比例、动物来源数及比例 1617篇论文中629次使用动物,多数能写明动物种类、体重、性别、数量,有366次写明了动物来源(约58),仅有38次(约6)写明了动物级别[2],其中普通动物(一级动物)7次,清洁级(二级动物)17次,无特殊病原体动物(三级动物)16次,无菌级(四级)0次。

三、讨论

21世纪是一个充满创新的信息时代,作为信息传播媒介的科技期刊更是一种多功能的复合型信息传播工具,是直接地、系统地传播科技知识和创新成果的载体。实验动物是医学研究的基础和支撑条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生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十几年来我国医学实验动物事业在法规的制定、科学管理、专业建设、科研水平、动物质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但仍存在着差距。基础医学、药学、综合医学是医学中使用实验动物较多的学科,通过20__年发行的在各专业享有较高声誉的核心期刊中相关信息的分析,注意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正确认识实验动物科技工作的重要性 从我们的分析中可见,基础医学、药学、综合性医学期刊中涉及实验动物的期刊数、论文数和比例都很高,平均为80、39。可见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的实验动物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个世纪,人与自然、人与健康的诸多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要靠生命科学研究来解决。在世纪之交的当今世界,要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做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就要充分认识实验动物工作对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实验动物工作,使实验动物科学水平更好地适应生命科学发展的需要。

2.因地制宜发展实验动物工作 从论文分析中可见,目前我国动物试验用量最大的是大鼠、小鼠、兔、豚鼠等动物,一些动物用量很小。因此我国既要有较具规模的大型实验动物中心,而一般的实验动物中心要根据实际需要,不搞小而全、低水平重复,要确保饲养设施、饲养动物都达到医学实验动物的要求。

第2篇

摘 要:土壤肥料学实验是植物生产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研究综述了部分高校土壤肥料学实验课程学分、学时、实验项目及实验内容设置情况,结合红河学院土壤肥料学实验课程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了目前土壤肥料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土壤肥料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以期为土壤肥料学实验课程改革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壤肥料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7.021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in soil fertilizer science experiment

 

zhang de-gang, liu yan-hong, shi xian, li chun-ya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honghe, mengzi, yunnan 661100,china)

 

abstract: soil and fertilizer experiment was a kind of plant production specialized basic course. this article reviewed course credits, hours, experimental projects and experimental content settings of soil and fertilizer experiment from some universities, combined with survey results of honghe university’s soil and fertilizer experimental questionnaire, present soil and fertilizer experiment teaching problems were analyzed, measures for soil and fertilizer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m an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were propos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oil and fertilizer experiment curriculum reform, construction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 soil fertilizer science;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m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环节,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全过程的重要步骤,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开发智力资源、孕育发明创造、丰富人类科技知识的重要手段[1]。土壤肥料学是植物生产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2]。土壤肥料学实验课的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在对土壤肥料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深化的同时,着重给学生严格的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能力、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作风,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3]。

 

本研究归纳了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土壤肥料学精品课程资料及部分文献资料,分析了目前部分高校土壤肥料学实验课程开设的基本情况,结合红河学院土壤肥料学实验课程学习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了目前土壤肥料学实验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改革措施,以期进一步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1 部分高校土壤肥料学实验开设情况

1.1 实验课时、学分及实验项目

《土壤肥料学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土壤肥料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常用科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由表1并结合部分文献资料可以看出,目前该课程的学时、学分及实验类别设置在不同学校和不同专业之间有很大差别,还有部分学校还是《土壤肥料学》理论课程的附属课程。从学分上看,有0.5~1个学分不等;从学时上看,有16~36个学时不等。由于学分学时的不同,实验项目设置上也存在差异,实验项目5~14个不等。另外,除室内实验野外,部分学校还安排1~2 d的野外实习。

 

1.2 实验项目内容

从表1可以看出,从开设频度来看,土壤学部分土壤有机质测定和土壤速效养分测定(部分学校分别开设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测定)、土壤机械组成分析、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和土壤酸碱性测定等经典实验被大多数院校开设。其他实验如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测定,主要成土矿物、岩石和母质的识别,土壤微量元素的测定等根据各学校学时安排被部分学校选开。

 

肥料学部分化学肥料的定性鉴定、过磷酸钙有效磷的测定两个实验被大部分院校开设。其他实验项目根据各学校情况选开,如作物缺素症状的外形诊断、植物体内全氮磷钾测定、尿素含氮量测定、尿素肥料中缩二脲含量的测定、磷二铵中水溶性磷的测定和肥料中钾含量的测定等。

 

2 红河学院土壤肥料学实验开设及学习情况调查分析

2.1 红河学院土壤肥料学实验开设情况

红河学院是一所地方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土壤肥料学实验》是农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为1个学分,实践课对应36学时,在秋季学期开设。在参考了其他院校该门课程的开设情况后,结合本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实验设置如表1所示。

2.2 土壤肥料学实验课程学习情况调查

为充分了解学生对土壤肥料学实验课程的认识,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得土壤肥料学实验教学建设与改革能够顺利进行,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形式,问卷题目的设计考虑了实验课程开设必要性、兴趣、实验内容设置、学习收获及考核方法方面,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对刚学习过这门课程的红河学院农学系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和农学两个专业的2008、2009级175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要求学生在充分了解本课程的性质、特点等后作出选择,并对结果进行统计,问卷回收率100%,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1)开设该课程的必要性及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土壤肥料学实验开设的必要性调查结果显示,82%的学生认为有必要,15%的学生认为一般,3%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对学习兴趣调查显示,6

0%的学生表示有兴趣,37%的学生表示一般,3%表示无所谓。结果说明,学生在理性上还是很重视这门课程的,绝大多数学生对这门课程有兴趣,这为该门课程的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2)实验内容安排。

对土壤肥料学实验内容安排调查结果显示,52%的学生认为,实验教学对于理论课程的理解有一定帮助,24%的学生认为,实验内容应该侧重于教师安排与学生自主选择并重。24%的学生认为,让有兴趣的学生参加到教师相关科研与实践训练中去。说明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我们应该总结前几届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学生的需求来进行安排。从调查的结果看,学生对一些综合性、应用性强的实验项目更感兴趣。

 

(3)能力培养。

对土壤肥料学实验培养学生能力的调查结果显示,40%的学生认为培养了动手能力;24%学生认为培养了思维能力;26%的学生认为培养了合作能力;10%的学生认为培养了创新能力。显然,我们开设的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

 

(4)是否能体现综合性、设计性和探究性。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验考试,布置一些专题让学生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最后撰写实验报告。对于这种形式,调查是否能体现综合性、设计性和探究性,调查结果表明,36%的学生认为能够体现;60%学生认为一般;4%的学生认为不能体现。

 

(5)考核方式。

对于实验考核方式,尝试过闭卷考试、开卷考试、设计并进行实验后撰写实验论文和操作考试等不同考核方式,对哪种考核方式对应用能力培养更有用调查结果显示,36%的学生认为实验与论文相结合;31%的学生认为操作考核;28%的学生认为开卷考试;5%的学生认为闭卷考试。表明实验除闭卷考试外,其他方式能被大部分同学接受。

 

3 土壤肥料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实践

3.1 存在的问题

3.1.1 实验项目类型单一 从部分学校开设土壤肥料学实验情况来看,在实验项目类型设置上,大多数还是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所占的比例很低。在实验内容上,很多实验主要注重巩固学生课程基础知识。这一现象在实验教学是否能体现综合性、设计性和探究性的问卷调查中也体现出来,仅有36%的学生认为体现出来。

 

3.1.2 学生完成实验环节不完整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实验的大部分步骤和内容(如:实验样品的制备、试剂的配置、仪器的准备及调试等)都是由实验技术人员课前准备好,学生在上实验课时只是从操作步骤开始做,完成每个实验的一小部分内容,学生缺乏对实验整体性、连续性的了解和系统知识的掌握。这样的结果导致学生脱离教师指导后无法独立完成一个实验。这在学生的毕业论文、学生毕业实习过程中表现非常突出,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

 

3.1.3 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仍占主导 目前实验课的基本模式还是教师首先把实验目的、意义、实验原理、实验步骤、计算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写在黑板上详细讲解,然后让学生按操作步骤做实验。学生往往是做一步看一眼黑板,实验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2 改革与实践

(1)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6]。

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出发,实验项目的类型设置上,应按学生基础能力形成的不同阶段,做到既有基础性的验证性实验训练,也有能体现对某一课程或与之相关联的多门课程综合知识运用,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运用的综合性实验,还要有教师提出实验目的、要求,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独立完成的设计性实验[7]。

 

但是,要真正达到综合性实验教学的目的,不是在课程设置上把验证性实验改成综合性实验即可,而是要在教学形式、手段上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提倡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近两年,我们设置了一些方向,如云南蒙自石榴园土壤养分状况分析、云南蒙自设施土壤养分变化分析等。在教师指导下,从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到实验分析试剂的配制和各实验项目的分析,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不再集中做实验,并且要求学生在期末结束前完成实验,然后根据实验数据撰写实验论文。

 

第3篇

1.1确定设计性实验方案建立研究小组,制定课题计划,多方面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初步了解课题内容。进行实验设计,安排实验方案,落实人员分工。第15周安排课堂讨论,每研究小组派1名学生汇报研究题目和初步实验设想方案,教师引导其他研究组成员对方案的可行性及合理性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论证,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小组成员根据意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修改并完善实验设计,最终明确实验方案。结果发现设计较好的课题不仅能够将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内科学等多门医学学科理论知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学生科研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也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参考依据。

12依据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在该阶段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开展具体实验。由实验室提供各研究小组所需的实验动物、器材以及药物等相关物品。要求小组成员分工明确,保证实验能够按照既定方案有条不紊的进行。研究成员需要预测可能发生的各种实验误差,并及时制定预防误差的解决方法。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需在关键步骤上严控把关,以保证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和完成。

1..3设计性实验论文的撰写与答辩实验结束后,学生需及时整理实验资料,统计实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获得符合实际的研究结果并且撰写出论文。该阶段工作主要利用课后时间完成。设计实验论文的撰写需严格参照医学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来完成。主要包括:题目、摘要与关键词、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与结论、参考文献。论文力求简短,要用最少文字,最短篇幅,精确地表述研究成果。同时,文字要流畅,要使用学术或专业用语来规范。教学20周组织学生进行论文答辩,要求学生以PPT为辅助形式进行口头汇报并及时递交纸质材料。指导教师及其他学生进行相关提问。最后,指导教师根据课题设计情况、实施情况、报告者的陈述及对问题的回答情况等做出综合评定。

1.4设计性实验评价教师从设计质量、PPT答辩、论文等多方面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在学期末进行了关于生理实验学设计性实验教学情况的调查问卷,得到了以下资料。

2开展设计性实验的经验总结

教学实践表明,由传统的验证性实验转变为设计性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能力,凸现设计性实验的优越性。这一点可以通过学生调查问卷的信息反馈结果进一步证实。参与调查的学生中,88.69%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开展设计性实验,87.68%的学生表示设计性实验教学明显提高了自身学习兴趣程度,91.86%的学生表示非常希望增加设计性实验学时,认为对动手能力的提高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助的学生分别占83.71%和70.59%。由此可见,学生普遍认可设计性实验,并且有较强的提高自身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愿望。设计性实验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理念设计性实验设计通常涉及到多门医学学科知识的综合交叉运用,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医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促进学生及早体会医学各学科的密切联系和意识到系统全面学习医学知识的重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也有利于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2.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初步的科研能力,有利于学生开展科研活动设计性实验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认真设计每一步,否则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能导致实验的失败而前功尽弃,因此每个学生都必须精心设计,规范操作。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培养了学生们的严谨的工作作风,为日后从事科研工作积累了一笔宝贵的财富。通过设计性实验,学生能够基本掌握科学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设计性实验从科研活动的每个环节着手包括如何选题、设计、实施以及论文如何撰写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完整有效的科研训练,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整体科研素质,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实践表明,经过培训的学生在申请本校及本省各级各项相关科研项目时,通常具备比较清晰的科研思路,科研申请书质量、获得资助比率以及实施效果远远高于未受培训的学生,进一步证明了开放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的优越性[4]。

2.3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设计性实验从最初选题、设计实验方案开展研究直至最后撰写递交论文过程中有大量的工作需要进行。如何保证实验能够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这就需要每个实验小组成员之间建立起合理的科学合作关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协商后安排相应的职责,分工明确,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增强成员的责任心,充分调动每位成员积极性,互补互助以共同发挥最大效率的能力。所以通过设计性实验,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互相合作的意识,为以后踏入社会和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

2.4教师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提高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对教师来说无疑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崭新的挑战。如前所述,设计性实验的设计通常涉及到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运用以及最新研究成果的整合,要求教师具有坚实可靠的理论基础、熟练的实践操作技巧、丰富的知识贮备以及一定的知识扩展能力。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在注重知识积累的同时仍需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更新和充实学科体系,提高自身教学业务水平,及时转变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以适应探索性实验教学的需要。

3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此前,作者所在院校开设的生理学实验都是以验证性的动物实验为主,设计性实验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探讨与解决对于设计性实验的进一步完善以及推广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实验资源相对短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积极性与创造性的激发。由于现有的生理学实验室主要用来开展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实验室资源配置方面相对缺乏,主要体现在实验仪器及药品相对单一,实验技术比较简单等方面。这就导致部分学生设计的研究课题无法顺利开展,例如,学生设计的某药物对失血性休克的疗效观察,应以各种微循环指标的变化作为休克依据,但由于缺乏微循环检测设备,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血压作为指标来间接反映微循环的改变情况。实验室可利用资源的匮乏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在设计性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热情不高,最终使得设计性实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第4篇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 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临床应用

一、研究背景

实验教学是学生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和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的人体解剖学主要有《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门课程组成,实验课基本上还是按课程孤立设置,学生按照编好的实验指导书的要求,由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模式,学生都是在“接受性学习”,缺乏“自主探究学习”,整个实验缺乏系统性、全面性以及创新性。因此,通过对原有的实验教学定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对培养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

我校五年制医学专业采用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分别在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完成的模式,我们初步尝试将原有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实验进行整合,在前期系统解剖学验证性实验学习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由教师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教学安排,分不同层次、由浅入深提出实验任务,学生自主选择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内容、确定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经老师审核后开始实验过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完成实验报告或实验论文的新模式。通过一系列的有系统、有计划的实验教学,使学生达到由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再由实践操作到创新和临床思维能力的不断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在时间安排上,课内课外并重,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部分标本制作的实验内容。另外,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局部解剖学的部分实验进行独立的设计,改变原来的实验依托理论的模式,要求学生根据临床手术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设计,在尸体和标本上进行模拟手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局部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将现有的课堂教学、课外专题讲座、课程实验、课外第二课堂等实践形式向课外科技创新、科研训练(student research train,SRT)、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新苗计划等活动延伸,不断丰富课内外一体化自主研学平台的内涵,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学做合一,扩大学生自主创新实践的内容,有效的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推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就是要构建教与学为一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课内与课外教学为一体的实验教学模式。

三、教学内容改革

对现有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实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结合教学大纲和高等教育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改革的需求,按照分层式实验教学的模式;增加实验内容和实验项目;增加实验的开放性,综合性、设计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对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课程进行了改革。

1.拓展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实验层

在系统学习解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穿插讲解对尸体解剖的一般方法、解剖器械和操作方法、基本解剖方法、标本防腐固定法、血管灌注技术、淋巴管灌注方法等实验对学生进行解剖学实验技能训练。课堂并以学术讲座的形式向学生讲解解剖学科学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撰写,布置学生查阅文献,撰写文献综述。使学生掌握解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熟悉常用仪器的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及整理、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2.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的解剖学实验教学

将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内容相互穿插并与临床及其他相关基础学科结合起来。将实验课内容分为骨学、节学、下肢、上肢、头颈部、脊柱区、胸部、腹部、盆部与会阴、感官、中枢神经系统十一部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每一章节(如上肢、躯干、头颈部等)实验开始和结束都由教师进行15min的结合临床案例的前言和总结的讲座,使学生认识到解剖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如何与临床结合。以颈部为例,我们通过和临床医师及其他相关基础学科的教师一起讨论,把颈部的内容提炼成以下几个问题:(1)简述颈动脉鞘内结构的排列关系;(2)甲状腺切除术时,从皮肤切口到暴露甲状腺依次有哪些层次结构,术中需特别注意对哪些重要结构的处理,为什么?(3)气管切开术选择何部位,到达气管要经过哪些层次结构?(4)左、右喉返神经的来源和走向有何不同?(5)颈部皮神经的分支分布有何特点?颈部局部麻醉宜选在何处?(6)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有何结构特点和重要毗邻,对深静脉穿刺有何影响?上课时先由带教教师介绍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手术步骤、手术中应注意事项,并发症及其处理措施,然后将问题一一列出。

3.以创新为导向的解剖学实验教学

该部分实验分为设计创新型实验教学和课外研究创新型实验两类。设计创新型实验教学由教师提出实验任务,学生独立实施过程,教师全程指导、启发和评价,使学生从科研选题、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结果分析、文献查阅、论文撰写、报告与答辩等各个环节得到一次全面的创新能力和方法的训练。比如教师结合某些知识点或关键的实验技术,提供一些与临床联系较紧密且学生感兴趣的题目作为实验教学内容以供学生选择,让学生在第一、第二阶段已掌握的理论和的技能的基础上自主完成实验,并根据完成情况提交实验报告、实验作品或学术论文。

课外研究创新型实验主要形式为:给定有关题目;各种大学生科技活动;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科研子课题等项目。让学生通过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交流沟通能力和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1.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自主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实验指导书修改为由浅入深、由验证、综合再到设计创新的实验项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通过验证性实验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学会正确查找资料,设计综合实验,正确记录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一步作出判断、推理的能力;正确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书籍、工具书及其他信息源信息已解决临床应用中的问题的能力。同时借鉴借鉴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进度安排临床病例讨论课,提供相应的病例设计问题和相关的参考书籍书目,让学生围绕病例,通过书籍杂志和网络、用解剖学知识解决问题。

2.运用现代化技术及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对临床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如常见病的手术治疗采用计算机虚拟技术、虚拟人、医学仿真技术等现代化实验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学校的BB平台、已经建好的人体解剖学PBL教学平台和人体形态学数字化教学平台,把虚拟实验、医学仿真实验和临床实践问题想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与创新和临床应用接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将尸体上的实际操作和虚拟仿真、现场授课和多媒体课件、网络化远程互动和掌上智能式平板虚拟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及各种实验教学媒体进行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技术的临床应用性和常见手术操作的前瞻性,促进学生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与创新能力的结合。同时让学生了解先进的手术操作技术及其应用,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

3.课外开放实验。在开放性实验室里,学生可以在自己支配的时间内从事提前设计的,教师审核通过的实验,也可以完成课外的实验,以学生为中心,自主设计制作的人体解剖学标本制作大赛。开展“解剖学实践大赛”,学生根据自己兴趣,自愿参加,自由组合,设计方案,拟定操作步骤和程序,在教师和实验师指导下,完善方案,独立完成解剖学标本制作和实验报告。如学生制作阑尾炎手术的解剖学入路。

4.运用先进的实验教学考核方法。实验成绩采取平时成绩同实验报告和实验论文相结合的做法。鼓励学生实验中有创新。(1)实验报告为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整理、分析、总结能力。此部分成绩约占总成绩的30%;(2)以实验考试、考核成绩反映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考试、考核的内容除解剖、观察标本外,还应包括X光片、螺旋CT图片阅读及相关临床病例分析、讨论等)。此部分成绩约占40%;(3)学生设计方案及实施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创新意识、科学思维方式与实践能力。教师根据学生查阅文献情况、实验设计水平、实验方案的实施情况、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和科研论文撰写情况综合评定实验成绩,此部分成绩占30%。

五、结语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是医学院校学生学习基础与临床课程桥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环节,是学生巩固和深化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基础技能、发现和解决临床应用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实验、实践教学环节,从实验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保证实验教学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不断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第5篇

作为一所具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省属重点高等院校——湖南农业大学,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提高教师及学生对本科毕业论文的认识,加强辅导和监管,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真正发挥本科毕业论文在本科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动物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应着重以提高学生自主的科研认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加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基础,在整个毕业论文的创作期间,指导教师应加强辅导和监管,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提高其科研动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在就业市场占据有利地位,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后备人才。

1目前我校在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直以来,我校动物医学院院办与教师对毕业论文环节是非常重视的,组织到位、学时保证、程序完整,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说,科研认识不足、实验设计不合理、实验缺乏创新、科研经费不足、专业指导老师缺乏、学生认识不足、论文答辩把关不严等。如何面对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当今教学改革当中的重要课题。下面就我院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

1.1毕业论文选题不恰当

选题是本科毕业论文的基础环节,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受实验条件、指导老师自身能力、学生自身素质限制,选题缺乏创新性、实用性、可行性和范围和深度不当等问题普遍存在。选题要么过大,学生无所适从,不知从哪着手。要么过小,研究的范围过窄,过于深奥,学生理解困难。要么缺乏创新,完成的毕业论文水平一般。要么完全停留在基础理论知识上面,缺乏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1.2实验设计不合理

毕业论文设计方面,一些水平较高,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多年的专业老师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或不愿意来进行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专业老师指导有限,有的老师缺乏科研和实践经验,导致实验设计不合理,以至于实验进行到中途开展不下去了,不得不重新再来,既浪费了时间,又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1.3实验经费不足

动物医学专业本科论文,整个实验对经费要求比较高,学院投入的经费紧张或不足,经费按人头算,分配不公,没有与论文完成质量挂钩,挫伤了认真带学生的教师的积极性,也助长了部分不负责任教师的不正之风。这些都直接影响到论文完成的速度和质量。经费不足是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的问题,往往前期一切进展顺利,学生在进行一项很有意义的实验的时候,到了中途或结尾,由于经费预算不足,这样导致了实验的质量大打折扣。指导的学生多,指导老师的科研经费紧张,毕竟实验经费充足的老师不多,大多数老师经费少,对于讲师来说更是负担不起现在高昂的实验费用。

1.4专业指导老师缺乏

指导毕业论文的师资力量薄弱存在于农科院校的许多专业中,动物医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是以动物养殖的实验为主,论文指导所花的精力和时间很多。近年由于扩招,每个老师所带的学生数量急剧增加,由于许多指导教师同时又要兼顾教学和科研任务,有的在校外任职,或经常出差,作为教授还指导研究生,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及其它原因导致专业老师在论文指导上没有足够的时间投入,从而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有的指导老师不严格要求学生,缺乏对学术研究的严谨。

1.5学生对毕业论文不重视

毕业论文是大学阶段专业学习情况的综合体现,最能反映大学生的理论素养、思辩能力、基础知识和创新精神。但是,现实中许多大学生并不重视做论文,不愿开展科学研究,经常以时间紧为借口参与实验研究的时间偏少。科研意识和科研精神的匮乏,使不少人抱着应付的态度,知识缺乏积累,也就难以去完成高质量的论文。同时毕业论文质量把关不严,论文答辩及评审走过场,评分标准过低,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上头把关不严,下面敷衍了事,毕业论文的质量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1.6论文写作基本功不扎实

本科教学没有设论文写作方面的课程,学生对论文写作的格式,方法及技巧知之甚少,有的时候实验完成了,论文资料收集整理得差不多了,就是无从下手,不知该如何动笔,最后只好依葫芦画瓢,各种投机取巧的心理也滋生了。其实论文写作是很讲究的,这需要我们的专业老师在课堂上一一讲解以及实验论文写作过程中加以耐心指导。

1.7毕业论文时间安排不合理

现在的毕业论文设计及操作都安排在第七学期末和第八学期初,而这时恰是同学们找工作、考研或考公务员的时间,与做毕业设计时间冲突,现在的社会大学生毕业就业压力大,尤其是对于农林院校毕业的学生。由于找工作和考研对同学们来到说是最重要的两件事,且都与毕业论文无太大关系,权衡利弊后,大部分学生必然选择前者,以至于毕业生都无法安心去认真查阅资料,认真地去做毕业论文设计、实验操作及后来的论文写作。从而导致了论文“拼凑”、“掺水”现象严重,质量下滑,而且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倾向严重。

2提高我校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指导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立足高校,共同探讨扩招后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保障措施。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改革对策,在对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调查基础上通过从时间前移提高认识、加强选题指导、增加经费、严把论文答辩关从而有助于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2.1时间前移,提高认识

时间前移、认识到位是做好毕业设计的基础。为了更好地解决就业与研究生复试对毕业设计质量带来的冲击,我们应该在第七学期结束前一两个月就开始布置毕业设计工作,指导教师下达任务,学生可以利用第七学期以及寒假期间查找资料,争取让学生在下学期开学前就对本课题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到下学期时,学生就可以直接进入实质性的研究工作。

此外,最好是将毕业论文设计贯穿于整个本科教育过程。组织从事教学、科研方面的骨干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方面,吸收各年级中优秀学生一起参加,导师不定期的向这部分学生提供毕业设计选题,供他们选择。这样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自己,提高实验动手能力,而且有更多的时间来查阅资料,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在学习之余有充裕的时间去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

2.1.1学生方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认识到毕业设计对其能力的培养、知识的储备、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有重要意义,他们才会尽可能地排除各种干扰,在时间和精力上有更大的投入。

2.1.2教师方面

指导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认真程度对毕业设计的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制定对指导教师的监督管理机制来发挥这一作用。

2.2加强选题指导

加大对毕业论文的选题指导,使选题具有科学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质量,应加大对毕业论文选题的指导力度、控制每位教师指导的毕业生数量。

2.3增加经费

学校在加大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的同时,对本科毕业论文也要有一定的经费支持。不仅要增加投入学生的实验经费,还要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使他们有动手实践的空间。

2.4严把论文答辩关

现在很多学校都存在毕业论文考核不严的情况,或者有监督检查及考核,但力度不大,流于形式。学校及学院应健全毕业论文管理机制,严格审查,加强规范保证论文答辩要严肃正规,坚持标准。可采取一些措施如校、系二级答辩,第一次未通过可参加二次答辩等方法保证质量。

第6篇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海南大学;科技写作;论文设计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本科院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对本科毕业生四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阅,是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毕业论文是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初尝试,也是评价本科毕业生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的重要标尺[1,2]。作为初级学术训练的研究活动,毕业论文具有学术研究的一般功用,能够在学术训练中提升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其毕业论文的质量有效反映了学生专业基础理论掌握程度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专业素养的评价尺度[3]。但是,近年来针对本科毕业论文的争议不断,一方面是认为本科论文是一块鸡肋,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有的论文完全存在抄袭和“黑市”购买现象,觉得应该取消;另一方面我国大部分大学一直秉承“严进宽出”的传统,对毕业论文的质量考核把关不严,极少有学生由于论文质量问题而拿不到学位的,本科毕业论文对学生是否能拿到学位丧失了应有的约束力[4,5]。大多数学者认为不能因以论文质量下滑和考核体制不完善为理由而取消本科论文,失去一次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培养的重要实践机会,从而导致大学教育不完整。针对各种争议,本文对海南大学自然科学相关的某几个专业的本科论文完成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期望该次调查结果能为我校本科教学的进一步改革、完善提供契机,也为其他高校的本科教学改革提供借鉴意义。

一、调查方法

调查对象为海南大学自然科学方面某3个专业的2015届毕业生。此次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69%。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论文选题、师生互动、论文完成情况及满意度、论文写作、论文对自己的影响等方面。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位论文

导师选择有大约45%的大学毕业生是自愿选择导师的,充分展示了大学生做毕业论文选择时的主观能动性。另外,也有部分学生是由导师挑选的,这部分学生和导师往往都是强强联手,如:导师课题较多、学术造诣相对较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也较高;学生和导师之间相互比较熟悉。当然,这部分学生的比例相对较低,大约只有14%。值得注意的是,大概有16%~17%的学生比较被动,他们对导师的选择很漠然。他们要么是对导师情况不熟悉,要么是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方向、科研兴趣不明确,在导师选择中比较被动,最后只好由学院来做安排。对导师选择的建议是:学院对导师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及给学生的研究课题做详细说明,让毕业生充分了解每个导师,最后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合适的导师,充分发挥学生在毕业论文中的创新精神。

(二)选题思路

超过48%的毕业生是和导师共同商量后确定毕业论文的课题,这一选项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选项,也充分说明了学生对毕业论文题目选择的主动性和协调性。有大约29%的毕业生的选题是由导师安排的,这部分学生就比较被动,可能参与的课题不在自己的兴趣范围之类,属于不得已而为之。值得注意的是,有大约17%的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设计的课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新精神和主观能动性。对选题思路的建议是:导师要充分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或是与学生共同商量决定要做的课题,而不是强加式的命题作文。导师要充分发挥引导、扶持、纠错的作用,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少走弯路。

(三)对毕业论文课题的兴趣度

大约有55%的毕业生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是有兴趣的,而且在努力完成;另外,有超过25%的毕业生是花了心思在做自己的毕业论文,甚至有大约15%的毕业生对自己毕业论文涉及的课题非常感兴趣,也非常用心地做。综合起来说,这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完成都是非常认真的,而且兴趣也还不错。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不足6%)对自己的论文题目完全没有兴趣,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有理由相信这部分学生的论文质量水平不高,属于完全的“从动轮”。为了增强学生对自己论文的兴趣和参与度,提供论文质量,建议导师要充分准备自己的课题,多设几个研究方向,同时要充分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使选题有价值,尽量避免“小题大做”或“大题小做”。

(四)完成毕业论文期间与导师的互动沟通情况

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师生沟通情况还是比较好的。就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经常沟通讨论的学生比例达到48%,远远高于其他选项;另外,其中在遇到问题时有沟通的学生比例也占了37%以上。当然,也有小部分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与导师沟通较少或基本没有沟通,这两部分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有的教师指导学生偏多,在论文(设计)指导上就难免力不从心,无法对每一个学生的论文进行深入了解[6]。建议导师要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足够重视,投入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主动就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经常与学生沟通沟通讨论,对学生毕业论文仔细阅读、审核,提出意见,努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整体论文水平提高。

(五)完成毕业论文所花的时间

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超过85%的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时间都在3个月以上,其中60%的投入时间在3~6个月,有25%的学生投入的时间较多,在6个月以上。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投入的时间还不到一个月。近年来,学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学生们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去联系工作;再加上一些学生忙于考各种证书,来增加就业的砝码;也有部分学生忙于考研、复试、调剂等,很难专心从事毕业生产实习和论文工作[2,7]。建议学院提前启动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让学生尽早着手实验论文的工作,包括查阅资料、论文设计、实地实习、撰写论文等一系列较为复杂的任务。以便为后续工作安排留有充裕的时间,做到考研、毕业、就业多不误。

(六)完成毕业论文的角色

有接近50%的学生是在师兄师姐(硕士/博士研究生)辅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的。有20%的学生是在导师亲自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的,有超过20%的学生是独立完成毕业的;另外还有不到10%的学生是和同学合作完成毕业论文。从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角色来看,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是高于导师的,这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也反映了指导教师数量不足或任务重的问题。建议学院组建学生科研团队和指导教师团队。从传统的“一对一”模式,转换成“多对多”、“多对一”或“一对多”。每个学生既有各自的研究任务,又可成为一个整体,从而达到“分而不散,合而不乱”。学生科研团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来完成一项较大课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指导团队的组建既可解决学生数量过多、指导教师不足的问题,还可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研究水平和质量。

(七)对自己论文所涉及的领域的熟悉度

有接近50%的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所涉及的研究领域比较感兴趣,也比较了解的,体现了指导教师给予的课题专业性比较强,充分结合了专业特性。另外,有大约38%的学生尽管在毕业论文开始前并不了解毕业论文所涉及的领域,但通过文献阅读慢慢了解。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在论文完成后对自己毕业论文所涉及的领域也不了解,这部分学生往往是要么对自己的毕业论文不感兴趣,要么是对自己的学习不认真负责,还有就是指导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甚至迁就某些不合理要求。建议指导教师要结合专业特性设计较多的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另一方面,指导教师要从论文涉及的领域(包括研究意义、研究动态及创新性等方面)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自主创新能力。

(八)毕业论文遇到的最大挑战

有大约37%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最大的挑战是做实验,有大约28%的学生觉得是写论文,有17%的学生认为是文献阅读。当然,还有另外的17%的学生认为没什么挑战,随便做做就过了。综合来看,这几个专业的学生做毕业论文时,无论是从做实验、写论文,还是阅读文献,都是非常认真负责的,只有少部分毕业生不会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入的研究。建议注意重视学生研究素质培养,可实行导师负责制,让有兴趣的学生平时多参与科学实验研究,培养学生阅读文献、撰写实验报告和科学论文的习惯。

(九)论文写作过程中,最难写的内容

有超过55%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最难写的是结果与分析,有大约22%的学生觉得是结论与讨论,有17%的学生认为是前言和综述部分,只有大约5%的学生认为是材料和方法,而在另一个选项参考文献方面居然没人选择。作为自然科学研究的学生和科研人员来讲,往往结果与分析是最容易写的,而大部分毕业生却觉得这部分难写,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参考文献阅读不够,知识储备不足,对本领域了解深度不够,在文章中盲目推理。面对实验结束后的一堆数据不知怎样处理,怎样进行分析总结。虽然在参考文献一项中,无人选择,但就论文评审评阅过程来看,参考文献格式问题几乎是一个通病,基本都是直接拷贝过来,格式五花八门。建议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结果、分析、讨论进行合理引导,加强学生对文献阅读的理解力和规范性,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十)论文写作过程中,最容易写的内容

有大约45%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最容易写的是材料和方法,认为前言(综述部分)、结果与分析、参考文献部分容易写的学生大约各有16%,只有不到3%的学生认为讨论容易写。综合来看,大部分学生认为材料方法、文献综述部分容易写,是因为这部分往往有现成的东西可以借鉴,甚至是直接拷贝。相反,在其他方面觉得难写,是因为同学们没有自己的科研思维和文献消化能力。建议指导教师要在学生的科研道德、科研素养教育方面合理引导,形成正确的科研价值观。

(十一)毕业论文写作方面的困扰

在论文写作困扰方面,有大约43%的学生认为是文档结构,有25%的学生认为是文献综述,有大约22%的学生认为是论文写作格式,只有不到9%的学生论文是参考文献困扰自己。其实从论文评审评阅情况来看,大部分论文在文档结构、论文格式及参考文献中都存在问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长期以来高校在课程教学不注重习作性专项训练,学校也未开设科学文献检索和专业文献撰写专项训练,导致学生资料整理能力、写作能力较差。对该部分的建议是针对所有学生开始科技论文写作、文献阅读选修课,增强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十二)毕业论文存在最大的问题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超过55%的在写作规范上存在问题,有25%的学生在实验设计上存在漏洞,有大约17%的学生在参考文献格式存在问题,有大约3%的学生存在结论不合理的问题。综合来看,论文写作规范困扰着大部分学生,这可能是由于本科论文没有明确的写作格式和规范要求。另一方面,还是学生对论文写作缺乏了解。建议指导教师要对实验设计和学生进行系统的讨论,不要盲目地进行实验,对实验结束后的一堆数据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处理,合理地分析总结,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确立学术学位论文格式规范体系。

(十三)论文答辩后对论文所涉及领域的认知度

在论文答辩后,有超过68%的学生对论文所涉及的领域有一定的了解,有点兴趣,另外有17%的学生了解论文所涉及的领域,并认为如果有机会有兴趣继续往下做,有超过11%的学生对该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产生向往。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不到3%)对论文所涉及的领域还是不了解,也不感兴趣。综合来看,绝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完成毕业论文了解该领域,并产生兴趣,效果还是不错的。建议指导教师根据大学生兴趣广泛、志向多元的特点,发挥各自特长。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与志向入手,有助于让学生们形成钻研学术和实务创造的作风。

(十四)对毕业论文完成的满意度

在论文答辩后,有超过51%的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论文完成情况还是感到满意的,另外有40%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达到了良好等次,还有大约3%的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感到非常满意,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觉得终于完成了。综合来看,学生对自己的论文完成情况感觉还是不错的。建议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力争让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论文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

三、结论

与讨论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我校所调查的几个专业的学生毕业论文在导师选择、课题选择、兴趣培养、论文设计、论文写作、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表现得还不错。但同时也对指导教师在课题拟定、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和科研素养、培养学生阅读文献和科技论文写作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完善。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三创”精神,教学改革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

参考文献:

[1]柯颖.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对策思考[J].学术论坛,2008,31(10):203-205.

[2]姜仁涛.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专书研究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9,(S1):80-82.

[3]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2010,(7):45-47.

[4]黄春梅.本科毕业论文不宜取消———对武汉四所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撰写现状的调查[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2(1):80-83.

[5]张欣,毛永江.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3):99-101.

[6]杨泽林,耿光华.当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与有效提高的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7):84-185.

第7篇

关键词:化学试验;教学;探究性

一、新课程改革中实验的探究性

传统教育中的实验,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实验为辅,还多为验证性实验,对探究性实验运用不多。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在教学活动中必然置学生于消极、被动处境,难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验活动,难以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最终导致学生成为知识的接收“容器”。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

二、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思路

教育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重视实际应用。教育应与学生经验相联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些都是改革后的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的特点。充分利用与结合教材进行探究性思维设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入手。

1.尝试改变课本上探究实验的程序化

新教材增加了很多探究性实验,但在一些实验的设计上,倾向于把探究的过程步骤罗列清楚,然后在过程中间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所以在探究性思维上相对比较程序化,还没有完全放开。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使探究性思维更加深化,我尝试将一些实验加以改进,增加其难度,使探究效果更加明显了。例如,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课题教学中,我设计先告知学生一些知识信息。并让学生收集了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然后将课题改为“据说人呼吸时吸收了氧气,排出了二氧化碳,请利用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设计实验对这一说法进行验证”。

2.适当提高课本中实验的操作要求

适当提高教材中实验的一些要求,也可以创造探究性思维的环境。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演示实验时,学生发现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在讨论完几个方面可能的原因后,我给学生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精确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学生们都十分有兴趣的进行讨论设计,并得出了多种方法,然后让大家加以比较。通过这种教学设计,可以看出学生是在探究中思考,在探究中充分掌握了知识,在探究中领悟了科学研究中的严密性与趣味性,它不失为一种值得借鉴的途径。

3.创设学生自学阅读时的探究思维情境

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我们要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探究思维的机会,包括一些可由学生自学阅读的内容,我们也可以进行探究思维教学设计。例如,在学习拉瓦锡是如何研究空气的组成的时候,如按照常规教学,学生只需要知道它的大概过程和基本内容就行,但我在此安排了两个思考讨论题:①拉瓦锡经过实验得出了几个结论?②他的那些实验事实是如何支持这几个结论的?通过对阅读材料进行的简单的探究思维,我想学生应该有两点印象是深刻的。一是对任何一个实验课题进行探究时,都必须严格注意实验的科学严密性,不存在随随便便成功;另一点就是平常看书时,一些看似平常的知识结论、实验操作等背后,其实蕴藏着深厚的科学道理,值得去仔细探究。这个简单的问题探究,无疑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思维品质。

4.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学生探究式学习方式

新教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把保护环境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包含了如保护空气、爱护水资源、水的净化、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多个课题。我在处理保护空气这一课题内容的时候,就是将它分成了若干个小课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与学习,并且利用综合活动课的时间进行讨论,各小组派代表讲解,并进行评比。通过这种探究式活动,学生很好的达到了学习目的,不仅了解了很多课外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例如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撰写论文的能力等等。

三、给学生自由实验的环境

研究表明,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造性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然而在现实实验教学中威胁学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观念随时可见,大多数学生害怕实验不当,不符合教师要求而被训斥,害怕实验失败,因此在实验探究中,我们要抓住学生情感变化,善于察言观色,创造积极自由的情感境界。参与他们的活动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做到“以情动情”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热情,真正使实验成为创新的重要途径。[6]学生在这样的实验氛围中“手”“脑”有机结合,克服了“高分低能”的现象。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新世纪所需的人才。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具有的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为化学课程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展现出新的前景。用计算机模拟一些复杂的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但模拟实验无法全面体现化学实验的作用,不能以次取代化学实验。在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重视多种媒种的配合使用,以提高教学效率。

五、结束语

探究性学习进入学生的生活,打破了学生认识过程中的思维定势,发展了学生创新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在探究性学习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动手、动脑、相互交流合作、理论联系实际的状态,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新的问题解决之中,形成客观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懈的勇于探索精神,严谨细致的作风和努力进取的品质等,最终全面提高科学素养来促进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人教版化学实验教材(九年级).

[3]刘知新,化学实验论[M].广西:广西教育教育出版社,1999,(03).

[4]宋心琦,有关化学实验改革的想法与建议[M].化学教育,2001,(03):37.

第8篇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材建设,制定课外阅读规划,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课题的提出.

1、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2、通过课内拓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

2、探索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3、探索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课外阅读的模式。

4、研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认知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5、通过本课题的实验,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化,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

2、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3、课内外阅读的相辅相承。

4、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

5、创造性课外阅读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问卷法。

4、检测法。

5、比较法。

6、综合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题整体情况,积极撰写学习笔记,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和科研阅读知识竞赛。以便让教师的课外阅读储量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2、重视课题管理,规范课题行为。

根据扬州市课题组管理的规定,我们非常重视课题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开提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来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要求:*

(1)课题组例会制度

我们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会议,进行有关课题实验的学习,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收获。

(2)坚持课题月报制度

在每个月底,课题主持人将对本月所所做的额工作以及收获体会,填写月报表。

(3)填写《课题实验手册》

根据学校教科研管理的额规定,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认真填写《课题实验手册》,一般在学期初填好计划(本学期个人研究打算),中途填好专题研讨课例或活动方案,学期末做好小结,撰写实验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大体框架。

1、制定课外阅读规划。

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规划,从课外阅读的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活动、阅读文体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2、创造条件促进“读”。

(1)课内阅读延伸。

(2)允许在“早读”或“自习”时翻课外书报,每周抽出一小时,集中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3)布置作业以启发学生理解书报中的有关内容情节,学习其中的方法为主,从而增加课外阅读的兴趣。

(4)推荐读物与传观读书笔记并重。教师一定要做好书刊导读工作,利用图书资源,广泛开展阅读。

3、介绍方法,引导“读”。

结合阅读教学,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

4、开展活动强化“读”。

(1)谈天说地三分钟,每节语文课开始,以名人名言,新人新事物等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

(2)开展课外阅读竞赛。展评优秀读书笔记,读书与征文有机结合。

(3)举办各种语文活动,如“成语擂台赛”,“古诗文朗诵会”等。

八、课题研究的实验步骤及日程安排。

(一)实验步骤

1、成立课题研究组,议定课题,制订方案,明确分工。

2、完成课题前期的调查、论证工作,向市教委立项申报。

3、课题组成员集中讨论教学方案,开展一人一课活动,落实方案。

4、开展阶段性的测试工作,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5、汇总材料,完成实验总结,迎接结题验收。

(二)日程安排

1、2001.8——2001.10成立课题组。

2、2001.11——2002.1开题、评审、修改。

3、2002.2——2003.2实验、明确要求。

4、2003.2——2003.4初步总结。

5、2003.5——2004.12归纳模式。

6、2004.1——2004.6汇编成册,成果展示。

九、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成果归类:

课题研究三年来,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归类如下:

1、超额完成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任务。

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阶段应该完成课外阅读145万字,实施这一课题以来,我校学生超额完成了课外阅读量。

2、基本确定了各年级的课外阅读内容。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反复研究和从实践中的反馈调整,我们按年级规定了课外阅读的内容,有步骤,有计划,有系列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3、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通过课题实验,我们教会学生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并教会学生摘录、剪贴、查找等许多种积累的方法。

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我们在实验中,开展了许多阅读活动,如“谈天说地5分钟”,“征文竞赛”,“成语擂台赛”等,寓教学于活动之中。

5、形成了一套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对于课外阅读,我们保证课时,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并研究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外阅读实效。

6、提升了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主在研,重在思。许多教师勤于总结,勤于反思,勤于探索,提高了自身素养,撰写了许多优秀论文。

7、注重学生的心理意志品质的熏陶。

我们通过多种活动,主要是演讲比赛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所读文章中重点人物的印象,从而以之精神导行,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二)学生阅读量分析:

年级

古诗20首,文章10篇,成语40个

古诗15首,成语4类,50个左右,文章20篇

古诗34首,文章35篇,成语9类,名言警句30句

古诗10首,文章10篇,成语3类,歇后语10个

古诗20首,文章20篇,成语6类,名言30句,歇后语20句

古文30篇,古诗33首,文章30篇,对联(学习类)16副,歇后语成语如干

(三)阅读面分析

通过查阅“读书摘录卡”,“教师备课笔记”等,目前我校学生参与课外阅读面达1000%,各年级既定的课外阅读内容的额阅读面达100%。

十、课题研究的反思建议

1、课题的研究最终要形成本校的校本教材《中闸小学课外阅读材料》。

2、要进一步改革现有的课时数量,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效果。

第9篇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质的来源与组成、合成与表征、结构与性质、反应与转化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是创造新物质的重要学科之一。有机化学基于实验,有机基础实验课程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是化学、生物、环境、医学和材料等相关专业重要的基础实验课,其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息息相关。合理高效的有机基础实验教学体系,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并扩展知识结构、掌握实验技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年来,我校有机实验教学团队在实验项目选择、教学大纲制定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逐步构建了基元操作实验、多步合成实验、半探索型实验等循序渐进的三层次教学体系。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开放实验不断探索和改革,将对学生素质、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成效[1-4]。

1必修的基础有机实验

1.1实验内容改革

基础有机化学实验主要包括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以及有机合成、产物的分离和纯化、产品质量分析与表征等内容。按我校提出的“三三制”教学改革要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注重有机化学实验内容的前沿性、交叉融合性、应用性、趣味性、环保性[5]及实验手段的现代化,在改造、更新、优化组合实验内容的同时,循序渐进地将实验规模由常量向小量、半微量[6]、微量转化,并将现代仪器分析技术与有机合成、分离纯化技术结合,按基础训练—综合训练—半探索型实验三个层次进行推进。

1.1.1全面开放现代大型分析仪器将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全面引入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和开放实验教学,使有机合成、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及质量分析有机结合,进一步巩固、强化基本操作训练,使学生获得试剂处理、有机合成、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和质量分析五位一体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水平,促进教学相长。学生通过使用UV、IR、1HNMR、GC、GC-MS、HPLC等仪器来鉴定、表征自制的产品,对产品不仅有量的概念,而且有质的把握,能够较全面地认识一个化合物的性质,有助于诱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唤起他们进一步提高有机合成技术及进行创新实践的意识[7-11]。

1.1.2开设研究型教学实验1)引入有机化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如将手性联萘酚的制备及表征引入基础有机化学实验,使学生接触有机化学的新成果、新知识、新设备、新方法。学生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光学纯联萘酚目前在不对称催化合成中的应用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此课题作为开放实验让感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如用毛细管电泳拆分联萘酚及其衍生物,与手性HPLC拆分方法进行比较;将手性联萘酚作为催化剂研究扁桃酸的不对称合成等。要求学生从查阅文献到进行实验再到最后递交论文均独立完成,其中有的试剂可几人合作制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团队精神,全面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素质。2)开放式实验操作考试。大二学年第二学期末,对学生的考核方式由原先的笔试改为全开放式实验操作考核,主要考查学生近一年中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全面融会贯通、灵活应用的能力,有机基础和现代仪器分析等综合操作技能,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3)改进经典的合成实验,体现化学绿色化。如苯甲酸乙酯的合成常用浓硫酸作催化剂,腐蚀性大,副反应多,使用不安全,废液污染环境。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分别采用不同的催化剂如对甲苯磺酸等及不同的反应方式如磁力搅拌和不搅拌等,并与浓硫酸催化酯化进行对比。了解实验改进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学会改进实验的方法、技术和思路。

1.1.3将实验教学与有机学科前沿相结合与学科教师紧密合作,将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开发新的教学实验,如将过渡金属催化偶联反应(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反应)应用于2016年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和教学实验中[12-13]。每学期定期邀请有机学科教师,特别是“青千”“优青”教授进行学科前沿讲座,向学生介绍最新的有机化学研究进展,激发他们参与科研的热情。此外,还引入对学生身边常见的天然产物的研究,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源动力。例如,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分离及鉴定;从茶叶中分离咖啡因[14];将超声波、微波等新技术引入传统合成实验,如用微波法合成联萘酚,用超声波法合成三苯甲醇[15],缩短实验时间,提高实验效率;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变废为宝,净化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如利用废聚酯饮料瓶制备对苯二甲酸[16]等。

1.2教学方法改革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由原来“一讲课二巡视”的传统教学方法转变成“一扶二送三放手”的教学方法。在第一学期基本操作、简单合成及仪器分析实验阶段,以教师讲授为主,通过示范操作、电视录像、双向互动式多媒体演示讲解等,将连仪器都不认识的学生扶上马,第二学期再送一程,一个月后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放手让学生自己走,教师主要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的质疑进行引导。学生进到实验室即可开始实验操作,并可随时与教师或其他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预习质量和效果,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互助精神,增加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时间。教师可对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进行反复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学生通过实验都能有所启发、有所收获。同时,尝试改进传统的实验报告格式,要求学生将部分实验的实验报告写成小论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扩大知识面,提高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及书面表达能力。

2选修的开放实验

为了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操作技术和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实验能力和水平,激发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并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提升创新能力的场所和条件。多年来,除利用双休日、学生平时的空余时间、寒暑假进行开放实验教学外,还专门开辟了有机化学开放实验园地,展示学生的开放实验论文,为学生相互间的学习、研究、讨论、交流提供方便。

2.1确定开放实验课题

由于有机化学开放实验面向的是二年级的本科生,因此开放实验的核心问题是确立难度适当的实验课题。首先要广泛收集教师、社会和企业的科研课题以及需要更新实验的课题,每学期从中选择涉及有机化学、生命科学、食品营养学、农业化学、商品检测、功能材料等相关学科领域中的研究课题,作为开放实验课题。这些课题兼具综合性、实用性、趣味性和研究性,内涵丰富,外延宽阔,又有一定难度和深度,使学生看起来既新鲜有趣又富有挑战性。每次课题“菜单”一经公布,就会立即引起热烈反响,学生会踊跃报名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此外,还提倡学生自带课题。

2.2实施方法

学生选好课题后,首先需要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准备药品仪器、配制试剂,然后要具体进行实验研究并撰写论文等,整个过程均由学生自行完成。这种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锻炼实验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拓宽专业视野,使他们能够较早接触有机化学实验技术的发展前沿,得到更多的实验技能和科研素质方面的训练。每天有两位指导教师负责审查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他们会尽量尊重学生的设计方案,并参与实验讨论,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方便。选择教师在研课题的学生,将进入教师实验室,由负责的教师进行指导,实验完成后,每人需递交相关论文。

2.3实施效果

尽管课题的难易程度不同,但参加开放实验的学生均能有所收获,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巩固了学过的有机实验基本操作,学到了更多有机实验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如通过查阅电子文献,了解学习微波合成方法、超声波合成方法、微波-超声波联用技术、毛细管电泳拆分方法、手性HPLC拆分方法、无水无氧双排管操作技术、手性催化不对称合成、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低温反应技术、薄膜浓缩、色谱和光谱分析技术等。(2)增强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整个研究过程均由学生自行完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锻炼了学生的实验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拓宽了知识面,丰富和深化了书本知识,获得了更多的知识信息,激发了他们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学科教师所拟出的开放实验课题,不是对现有实验课程的简单重复和补充,而是希望以此为媒介将学生引导到有机化学学科发展及实际应用的各个层次和领域,拓宽视野,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到有机化学无处不在,无处不用,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很好的引导和潜移默化作用。

第10篇

(一)因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传统的化学教材老化、实验内容陈旧,且主要为验证、操作类的实验,较为呆板,欠缺创新意识,有些内容几乎不涉及当今化学学科的最新领域,导致学生对化学实验不感兴趣,在实验中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更有学生认为“化学实验室气味难闻、危险”。即使是愿意操作的学生,也是机械地搬照教材内容,缺乏创新性、主动性。化学实验在教学中往往以单纯的讲解和练习为主,旨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技能,经常是教师按照教材逐步讲解实验原理、操作、预期结果等,之后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及教材的步骤来做,不会主动思考问题,更不用说自己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提升。

(二)因仪器设备陈旧造成师生比不达标

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制定的“化学专业实验教学基本内容”提出:为保证教学质量,基础化学实验中每个教师指导的学生不超过18人,仪器实验中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不能超过12人,每位教师原则上不能同时指导2个以上的不同项目的实验。现实是化学专业的专兼职教师少,学生人数却较多,实验课师生比无法达到教育部的要求。

(三)化学课程体系和实验内容设置的不合理

同类型实验内容出现重复现象是由于课程体系的分割。实验内容也是属验证性实验,较多低水平的重复出现,造成各实验课之间相互割裂,使实验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及完整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化学实验在教学的几种解决方法

(一)改进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实验能力

伴随着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的增加,各种新兴领域的相继出现,综合素质新型人才的需要,均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体现出来。除强化基本操作、技能训练,还须引入综合性、探究性、设计性的实验,及化学实验中的实验项目,同时选择一些与学生心理特点相符合,并与社会相适应的实验内容,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二)改革实验课教学方法即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在实验课教学中,教师对基本操作需严格要求,并督促学生做到规范、冷静、沉着且精益求精。在实验方法上,教师要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转为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探索,鼓励学生在实验中与教师、同学一起进行探讨。

(三)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化学实验水平

计算机能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化学实验中,有些实验反应速度过快,学生很难看清现象;而有的实验则反映过慢,对教学进度有影响;甚至有的实验产生毒气,或有危险,严重影响学生的实验积极性。计算机却能克服这些不足,能模拟真实的实验,让学生摆脱恐惧掌握知识。

(四)开放实验室,引进先进仪器设备

创新能力是需要培养、锻炼的,也是建立在熟练基本操作技能之上的,而这些离不开实验室,应当想方设法安排专项资金购置化学实验室先进的仪器,让化学实验教学在硬件上能得到改善,而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只在集中上实验课时才被利用。因此,我们应开放化学实验室,创造学习环境和氛围,吸引学生,鼓励学生独立实验,激发学生产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并能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

(五)改进实验成绩考核评定

学生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取得的合理实验成绩,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以往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课成绩并不占学分,也不独立考核,特提出实验教学也应设立相应的学分制,并以此提高该项在学生总成绩中的权重,且应占总学分的一定比例,对化学实验进行单独考核,同时以技能训练、方法训练与科学思维研究为主要考核项目,其中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课内、课外实践相结合,多项环节互相补充的体系,使学生对实验课产生重视。实验的总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占40%)、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成绩(包括实验预习、操作、实验报告等方面的内容占60%)。通过这几个方面的考核,能反映出学生实验当中的真实水平,并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

三、结语

第11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 实习实训 毕业环节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1-0033-02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从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是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这对提高全民素质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1]但大规模扩招带来的师资不足和教学条件与设施匮乏也导致教育质量下滑,这也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如何提高创新型人才培育的教育质量、加快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步伐、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确保教学方法和质量适应快速增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是值得深入研究和广泛探讨的问题。[2] [3]指导学生怎样学习,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积极的互动,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4]培育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模式,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构建以现代企业制度为规范的组织机制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5]目前我国大学生实践教学环节存在一些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现阶段大学生的实习实训模式和毕业论文质量总体欠缺,实践教学环节效果不佳,这些都对大学生的应用技能培养、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急需进行深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

一、实习实训收效甚微

在目前的普通本科教学中,理论教学被广泛重视,理论教学课程占据了本科教学的大量教学资源,无论是学时安排还是师资配置,但学生在校外实习企业的实习实训教学内容却十分薄弱,且课时不多、形式单一。例如,在低年级的认识实习中,学生往往是把时间花在了去实习的路途上,去实习的来回时间很长,尤其是在大城市或实习单位很远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而到单位具体实习的时间也很短,好的情况下还有企业的教师比较详细地讲解一下,不好的时候只能大批的学生一起走马观花地参观一下,学生获取的实践知识甚少。另外,企业教师指导模式也相对简单。一般只是以简单介绍为主,很少有和学生互动讨论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学生一圈看下来实习也就结束了。更有甚者,出于企业单位的安全管理等规定,实习的带队教师和实习学生只能坐在车上在工业园区穿行一会,实习就结束了,连下车的机会都没有,更谈不上学习讨论了。而高年级的学生生产实习或专业实习虽然持续时间较长,但由于目前有的实习企业因为工作场所有限,出于安全考虑,实习企业只是将学生安排在某个房间内自由活动,没有更多的机会与企业的指导教师学习和讨论,学生的积极性也受到很大影响。可见,各种不同类型的校外实习实训中都普遍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本科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合理地选择和确定实践教学基地,采用校企互惠的合作机制,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二、毕业论文抄袭严重

每到学生毕业论文撰写阶段,大学应届毕业生上网下载论文和设计甚至就成了高校里的热门话题。据某大学网上调查公布的结果显示,有超过半数的学生承认自己在完成论文时有抄袭的行为。虽然目前有的工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比例要求达到55%以上,但学生大都倾向于做毕业设计的主要原因是感觉其相对比较省事和方便,少数喜欢做实验论文,而设计不要做实验且网上下载更为方便,抄抄改改就完成了。加上少数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把关不严,这更加助长了抄袭造假的不正之风。目前,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抄袭问题十分严重,且没有得到相关学校和教师的足够重视。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学生毕业论文的总体水平呈现出下滑的趋势,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优秀率连年下降。其中,抄袭现象的日益严重是导致学生毕业论文优秀率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还有就是在毕业生的最后一个学期,绝大部分学生都在忙于找工作或在实习单位上班,没有时间和精力认真去做毕业论文。[6]

可见,毕业论文题目的选定应考虑学生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应与社会和企业实际相结合,严格规范毕业环节的指导内容和模式,杜绝毕业论文的抄袭和造假行为,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诚信意识,以达到切实提高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目的。

三、毕业答辩走形式

高校在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管理过程中的松懈是直接导致毕业设计和论文质量下降的根源。虽然学校制定了关于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选材、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等硬性指标,也有论文撰写格式、答辩过程和评分标准等系列文字规定,但这些都流于形式。有的学校论文评阅评语简单、答辩不规范、答辩委员提问简单、没有针对性,学生回答随意而错误很多;有的学生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答非所问,专业素质很差,所学的一点专业知识还没离开学校就已经还给教师了。另外,学生毕业论文答辩成绩评定不客观,标准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上,成绩评定比较随意,出现毕业答辩走过场、答辩流于形式等现象。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对毕业论文不重视,进而产生只求通过不求优秀的思想,给下一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长此以往会产生恶性循环。这一点在每年四月的研究生面试过程中也会体现出来。在面试中,教师会经常问参加面试的学生其毕业论文内容如何以及论文的完成情况,很多参加面试的研究生回答的都是论文还没开始准备。一般学生毕业论文答辩大都在每年的六月份,可想而知这部分还没开始准备毕业论文的学生有多少时间和精力用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上,而这部分考研的学生相对还是比较优秀的学生。可见,需要进行严格规范的答辩和评分,杜绝毕业论文答辩走过场的现象。

四、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近来,教育部提出要将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的600多所学校转向职业教育,实施技能型和学习型两种高考模式,强调中国解决就业结构型矛盾的核心是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所以2000年后近700所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等。这些高校将淡化学科、强化专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可见,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比重将从现有的55%提高到70%-80%。而中国当前的职业教育培养出的技术技能人才学制短,不能继续攻读更高学位。今后中国将搭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让学生可以从中等职业一直学到专科教育、本科教育、专业硕士,甚至专业博士。

应用型本科生的实习实训效果和毕业论文质量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成果,是在企业和学校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尝试,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培养、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极为重要的教学过程。高质量的毕业设计和论文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教学目标,对学生就业与发展都有着显著的作用。大学生毕业后是否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与在校期间的实习实训能力、毕业论文质量等息息相关。因此,科学合理地组织好应用型本科生的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提高综合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我国目前的普通高校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型的重要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将发生革命性调整,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教育将会得到更大地发展和壮大。大学生的实践实训能力的提高将是一个硬性指标,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水平,努力培养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水平,对建立应用型大学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也是未来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育学生技能的重要手段,在高校教学中必须重点关注,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满足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的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王蔷馨,屈伯俊.关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质量观和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5):9-10.

[2] 杨春生,孙琴,吴伟.创新型工程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J].江苏高教,2010(1):82-84.

[3] 陈永金,张保华,刘加珍,周长辉.基于环境科学学科特点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科教论丛,2009(1):216-217.

[4] 刘克健.当前新建本科院校教育科研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0(1):240-241.

第12篇

大树上住着天鹅一家,有几根细藤正沿着大树向上生长。老天鹅发现后,要孩子们赶快砍掉藤蔓,被孩子们拒绝了。几年之后,藤蔓长粗了,也长高了,一个猎人便顺着藤蔓爬上了大树,并在天鹅的落脚处放了套子,结果天鹅一家都成了猎人的俘虏。

请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作文。自行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与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构思导引】

审题立意:

一、对象:老天鹅、小天鹅、猎人、藤蔓。

二、结果:小天鹅没听从老天鹅的劝告砍掉藤蔓,全家成了猎人的俘虏。

三、由果溯因立意:

1.从老天鹅角度:

老天鹅告诉小天鹅把藤蔓砍掉,但并没有说明原因,孩子太小,不明就里,拒绝了老天鹅的建议而导致悲剧发生――教育者或管理者要有长远的眼光,要对受教育者晓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奏效。

立意参考:

a.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b.“ 育”人以“道”,“管”之以“道”

2.从小天鹅角度:

小天鹅没有听从老天鹅的建议,一意孤行,终酿惨祸。

立意参考:

a.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b.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c.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d.防患于未然(居安思危)

3.从藤蔓角度:

藤蔓初长,不被人注意,但天长日久却成了天鹅一家的致命隐患。

立意参考: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误区提示]有的同学写成“细节与成功”的关系,重写“细节”的好处,但本文的“细节”(从天鹅的角度)却是坏因素,故属审题不细,导致偏题。

4.从猎人角度:

立意参考:善于发现并利用有利因素

【佳作示例一】

藤蔓公审大会

商水一中高三肖记侠

我是一棵藤蔓,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却不幸成了那可恶猎人的帮凶――他借着我的身体爬到大树上捉走了天鹅一家。从此,我变成了动植物家族攻击的对象,更可气的是天鹅家族将我告上了动植物法庭。今天我要为自己辩护,并述说心中的委屈。

随着松柏的一声“开庭”,一只天鹅义愤填膺地说:“藤蔓,要不是你的出现,我兄弟一家不可能成为猎人的俘虏,都是你害了它们!”“是啊,我和小天鹅每天一起唱歌、嬉戏,好开心,都是你破坏了我们的幸福生活,害得我永远见不到好朋友了。”百灵鸟也愤怒地说。一时间法庭炸开了锅,动物们向我射来敌视的目光,扔来语言炸弹。

我终于忍无可忍,大声辩解道:“难道是我的错吗?我的根在那儿,我必须生长,那是我的使命,我只是像其它植物一样不断吸取养料,增强体质,壮大自己,并没妨碍他人,猎人借助我的身体也并非我所愿啊!”

“你难道不知道大树上的天鹅最怕有人利用藤蔓向上爬吗?”一只老天鹅大声指责。

我欲哭无泪,无奈地说道:“我只是一株涉世未深的藤蔓,与那只小天鹅一般年龄,你们天鹅的生存之道我怎么懂?既然你们懂得,为何还让我生长在大树下?在我还小的时候,小天鹅们在我的身上荡秋千,捉迷藏,它们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中,不听取老天鹅的意见,只顾玩乐,导致全家遇难。小天鹅年龄太小还有情可原,那么天鹅爸爸呢?明知今日的后果,为何不尽职尽责阻止我生长,光说不做,只会命令,而不晓之以‘理’,那是对孩子的溺爱,更是教育和管理方法的错误,是它未尽到做父亲的责任,而不能怪我们藤蔓!”我一股脑儿将委屈如竹筒倒豆子般倾诉出来。

“天鹅爸爸不也曾告诉过孩子们要阻止你生长吗?”一只天鹅底气不足地说道。

“刚才我已说过,它只是说说,却从未重视过,它不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更没做到防患于未然!”我怒不可遏。

顿时,法庭上鸦雀无声,大家低着头沉默不语。

这时,松柏爷爷开口了:“我想大家都明白了,天鹅一家被捉,藤蔓并没有错,是小天鹅的一意孤行,天鹅爸爸的不负责任,才导致全家的不幸。我们要吸取教训,不要重蹈天鹅一家的覆辙啊!”

【点评】

作者独辟蹊径,在新材料作文容易写成议论文的情况下选择了记叙文,以庭审辩论的形式写,构思新颖,且语言清新自然,富有个性。

1.视角独特。

本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从藤蔓的角度向读者展示了一场别开生面、场面激烈的“藤蔓公审大会”,思路开阔清晰,语言生动形象。

2.点题到位。

本文虽然把材料作文写成了记叙文,但并没有犯拓展材料的毛病;相反,以“藤蔓”的 自白与众“人”的辩论构成了一个宏大的场面描写;全文时时紧扣材料,处处以“人物”的语言恰到好处地点题。

【佳作展示二】

善纳雅言成就自我

商水一中高三卫珂

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小天鹅没有听取老天鹅的建议,导致全家遭殃。可见,我们应该善于听取别人有益的意见从而完善自我。

小天鹅以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善纳雅言,才能成就自我。

坚守自我固然重要,然而不能盲目坚持。面对别人的建议,要有选择的听取,不能一味地拒绝,要知道,别人的建议可能为黑暗中的你点亮希望的灯,在你“山重水复疑无路”时,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才能完善自己。很多人不愿正视自己的缺点,然而事实上,正视并改正缺点,才能让自己更加完美。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赴美留学时立志要写实验物理论文。当时,艾里逊实验室传言“ 有爆炸的地方就有杨振宁”,可见杨的动手能力不强。被誉为“氢弹之父”的泰勒博士很关注他并建议他放弃写实验论文。杨接受了博士的建议,从此一心投入到理论物理的研究中,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杨振宁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终于成就了自己。

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才能提升能力,保存实力。邹忌讽谏齐王,不要被宠他、惧他、有求于他的人的谎言蒙蔽双眼。齐王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广开言路,赏赐那些指出他不足的人。“面刺者”受上赏,“上书者”受中赏,“谤讥于市朝者”受下赏。由此日复一日,才有了燕、赵、韩、魏皆朝于齐的局面。齐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才能“高山仰止”,受人景仰,千古流芳;而盲目自大,独断专行,终将被人唾弃。唐太宗善于听取魏征的建议,终成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流芳千古;商纣王盲目自大,不可一世,面对忠臣良言,听而不闻,最终国破家亡,身败名裂。一个民族的的兴衰,一个国家的强弱,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耳朵”与“胸怀”,善纳雅言,使国家强盛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善纳雅言,成就自我。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