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30 00:50: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职财会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毕业设计是高职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考察学生多年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还是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对高职财会专业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很多毕业生在毕业设计的选题、研究思路和写作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立足于财会专业学生的实际,本文这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若干措施。
1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在选题上存在的问题
1.1选题过大
根据对本届高职财会学生的调研发现,在学生当中普遍存在选题过大的现象,例如“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等选题,这些选题涉及的范围往往很广,甚至类似的选题对于硕士生和博士生都存在一定难度,超出学生能力的选题自然会为学生的写作带来负面影响,最后为了应付任务,很多学生为了只能将论文进行简单的罗列拼凑,最终导致论文的质量下降。1.2选题重复除了选题过大,选题重复的现象也很常见,例如,有关企业盈亏管理或者职业道德方面的选题比重较大,很多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大同小异,对于新时期的高职学生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很多学生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在专业知识的学习方面接触的知识比较少,很多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不够,而且很多学生大部分都是在校学习,很少到社会中进行接触调研,所以学生能够利用的论文资料仅仅局限于第二手资料,这也是毕业设计内容出现雷同的重要原因。
1.3选题的时代性不强
生活在新时代的学生,应该具备了解时事的素质和能力,可是很多毕业生在学习期间忽视了这一点,所以在毕业设计的选题方面,存在着选题时代性不强的问题。学生选题的时代性不强的另一层面的重要原因是很多时事的研究并没有被开发出来,时代性较强的资料可参考的文献很少,所以很多同学为了避免找不到资料,往往倾向于前人研究过的课题。
2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毕业设计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2.1研究思路老套
很多学生在学习期间受到义务教育的限制,思维的发散程度有待提高,从我们的实际调研结果来看,很多同学的毕业设计都是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研究的,这种思路虽然不会出现技术性的问题,但是,对于新时期的高职生来说,这样的研究思路未免过于呆板,中规中矩、没有新意的研究方式终究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这样的研究思路对于研究成果来说也并不是很好的现象。
2.2实证研究不够
根据我们对本专业学生的调查研究,很多学生的毕业设计采用案例研究,真正提出研究假设的同学少之又少,大部分学生只是通过自己学习的理论,对现有案例进行叙述和分析。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很多研究假设对于学生来说并非难事,财会专业的学生本可以综合运用财务管理、统计学和计算机的知识,对实践中的取得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但是很多同学并没有尝试,所以造成了很多毕业设计实证研究不够,没有足够的说服力来打动老师。没有实证研究支撑的毕业设计往往会论文口号式的作品。
3新时代影响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
3.1专业训练不足是制约论文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高职学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很多高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学生的独立分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知识在接受程式化的训练,而并没有做到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将各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从而转或为较强的写作能力。况且,传统的考核方式往往以考试为主,很多学生无法因此掌握真正的专业知识,加之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重视开设专门的毕业设计课程,所以很多学生在毕业设计方面难免有些生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出现大段抄袭的现象,要么需要指导老师单独指导。
3.2就业压力大,分散了学生精力是造成论文质量下降的重要客观原因
高职财会专业的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之际,往往也是考虑就业的重要时期,以至于很多同学无法较好的处理两者的管理,特别是今年来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很多高职学生在就业层面面临很大的压力。很多同学往往大部分的经历花费在求职就业上,忽视了毕业设计的研究和写作,最后采用消极的态度完成毕业设计,当然这也是是普遍存在于高职学生当中的态度问题。
3.3指导老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毕业设计质量
除却学生自身的为题,负责指导学生的老师,也存在一定为问题。高职院校的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例如有些教师对理论教学十分精通,但是缺少实践的经验,这也是导致学生毕业设计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甚至有些教师认为毕业设计这一环节不重要,所以在教学的安排上,并没有将毕业设计作为重要环节,很多毕业设计将会因此沦为交稿的形式主义,学生在这一环节中也没有接受到相应的指导。
4新时期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建议
4.1确定论文选题时要考虑周全
面临新时期的要求,我们在毕业设计等方面要进行相应的改革。首先在论文选题方面,很多教师要对此考虑周全。论文的选题一定要和本专业密切结合,充分运用本专业的知识;论文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实际,在论文在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时,要充分衡量论文选题的大小和难易程度;在进行学生选题工作的同时,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平衡,避免选题过于集中;最后,毕业设计的选题要和实际相符合,充分体现时代的发展特点,做到与时俱进。
4.2论文的写作应注重规范
研究和实证究的相互结合,鼓励学生联系实际会计问题。目前存在于学生当中的重要问题是很多毕业设计过于理论化,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意义不大,所以当少数学生提出结合自己的实习单位的实际来进行毕业设计时,教师应予以鼓励,并悉心指导。学生在实习工作单位遇到的问题是学生搜集到的第一手数据,往往也是最具实际意义的选题,并且和学生实际从事的工作相关,也在学生的兴趣范围之内,所以学生的完成度会相对高一些,其研究成果也更具实践意义。如果学生的论文选题可以和其工作或实习的某一部分联系起来,能够明显提高论文质量。
4.3提高指导老师的专业水平
首先,高职学校需要对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予以充分重视,组织实践能力较强,业务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来辅助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全面提升校内教师资源,注重实践性老师的培养,并且加强青年老师的实践锻炼;此外,还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引进校外高级专业人员为毕业生提供指导。
4.4加强毕业论文的组织管理工作
第一,制定严格的毕业设计内容标准,在程序生保证毕业论文工作有序进行。在论文规范层面为教师节省出大量时间,将教师的能力和精力充分运用到学生问题解决和学生工作的指导中来,而不是耗费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去规范学生毕业设计的字体和段落细节问题。第二,在毕业设计的整个进行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予以充分的关注,并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监督和考核。在学生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指导老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充分了解其完成进度,保证毕业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三,答辩是毕业设计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检验学成完成程度的重要方法之一,所以答辩环节在毕业设计中至关重要。为此,教师需成立答辩小组,人数不宜过多,否则会造成学生情绪紧张,根据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答辩小组要秉持公正,给学生一个合理的分数。答辩是毕业设计考核环节的一种常用手段,也是毕业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客观评价,做到严格的质量把关。
5结束语
【关键词】高职 会计专业 技能培训体系 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5-0059-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技能型、实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加,职业教育的地位在逐步提升,促使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不断改进。明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方针,由重知识传授转变为重技能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直接上岗能力。掌握一门专业技能是就业的根本,也是顺利就业的途径之一。与大学本科专业相比,职业教育的学生以掌握技能为主,这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显著特色。因此,如何科学构建切合高职院校学生实际的技能培训体系是一个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重要问题。会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应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科学合理地构建技能培训体系,并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达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文仅针对会计专业的技能培训体系的构建提出一点建议。
一 高职院校会计技能教学现状
1.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虽也有实践操作,但分量较少,主要模式仍类似于本科会计专业的教学。一年级基础会计、珠算,二年级财务会计、小键盘录入,接着学习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学科,理论知识为主,实训课程仅是基础会计学完后的一个月时间以及四年级一个学期的手工账务处理。从课程安排来看,学生高中毕业进入高职学校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大量的会计概念、种类,在认知还不完善、缺乏感性认识的前提下,这些会让他们觉得会计晦涩难懂,失去学习兴趣。
2.追求实训内容,缺乏岗位训练
会计实训操作流于形式,根据书本内容设计一套实训题,填写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所有工作由一个学生来完成,无法让学生对各个会计岗位的职责深入了解,高职学生就业目标主要是中小企业的出纳岗位、工资岗位等,应针对就业目标岗位进行专门培训,掌握相应技能,体现以就业为导向。
3.实训考核制度不完善
成绩评价是实现实训效果的重要手段,但作业式的实训,使学生产生应付的心理,甚至有时抄袭完成作业的学生比真正独立完成账务处理的学生成绩要高。这样的考核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4.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校企结合有难度
实训教师往往是教授会计专业理论课的教师来担任,而大多数会计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缺乏实践经验,在模拟实训中只能靠自己的理论知识推断来指导实训,与实际工作相悖,使实训成为纸上谈兵。另外,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财务在企业的重要性和隐秘性较高,使校
企合作很难开展,企业不愿接收实习生,去会计师事务所也大多是打杂,这都使得学生对会计的实际工作无法理解。
二 对高职会计专业技能教育的几点建议
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明确学生的就业目标,按照社会实际需要,设置相应的教学课程,扬弃本科院校的做法,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1.增加实训教学项目与课时
在一年级学习基础会计的同时,增加出纳岗位实训,出纳岗位是大部分高职学生毕业后接触的第一个岗位,是会计工作的开始。实训具体内容可包括数字书写训练、点钞训练、数字键盘录入训练、填制原始凭证训练(识别原始凭证)、日记账登记训练、银行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等。这项实训和基础会计课程同时开展,有利于将枯燥的会计知识形象化,使其直观易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二年级学习财务会计的同时,增加以经济业务处理能力为核心的实训。对高职学生而言,部分较难的章节如长期股权投资、非货币换、或有负债等可以少学甚至不学,他们最重要的是掌握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等主要经济业务的处理。多年来的教学表明,纯理论教学的学习效果并不好,很多学生财务会计学得不好,并导致厌学。因此,财务会计的教学建议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从原始凭证分析业务,编制记账凭证,再由教师归纳总结知识点。这一阶段的学习,能使学生获得根据原始凭证判断经济业务发生情况(读懂原始凭证),审核原始凭证,依据原始凭证做出正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总账,能手工编制常用会计报表的能力,也就是具备制单、记账的技能。三年级时可开设会计电算化,同时具备手工记账和电脑记账的能力。
在毕业前一个学期,开设手工账务处理实训课程,对于会计人员,无论面临怎样的工作环境,手工账务处理是基本功。要求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有创造性地独立完成会计工作,通过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及查阅资料的能力。可采用分岗式和混岗式两种不同实训方式,使学生对企业的财务运作有综合的认识,实训中掌握各项经济业务的流程,每道流程中涉及的业务手续及相应的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
2.完善实训教学教材与考核制度
好的实训依赖于好的教材,市场上实训教材不少,但都大同小异,基本以工业企业为例,给出一个月的业务资料,由学生完成整个的账务处理,但实际上学生的就业单位是多种多样的,有商业企业、金融企业、事业单位等。另外,会计准则不断修订,而实训教材的更新往往滞后,因此在选用较好的实训教材的同时,学校应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及企业人员编制实训讲义,满足学生需求。
为了取得较好的实训效果,需要一个完善的考核机制,应将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以手工账务处理为例,过程考核包括建账、填制凭证、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编制报表和装订会计资料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结果考核可由教师将做账内容整理成题目,由学生抽题答辩,这保证了学生实训过程的真实性。双重考核避免了学生的投机取巧,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另外,定期在学校举办会计技能比赛,如手工账务处理、点钞、会计电算化等,这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完善师资力量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技能的传授人。高职院校要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有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会计专业教师既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又应具有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对那些学历高、理论基础知识扎实,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有“讲师+会计师”证的“双证”教师,鼓励他们走出学校,走进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进行顶岗锻炼或担任兼职会计,使他们及时了解会计实务的发展情况,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对于取得讲师及以上教师职称而没有会计师等会计专业资格证书的,要鼓励他们在完成科研和教学任务的同时,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企业实践;另一方面参加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资格考试,为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打下基础。
学校也可从企业聘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具备会计师及以上职称的高级财会人员对学校教师进行培训,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外聘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从而拉近教学与实际的距离。师资力量的完善对学校实训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完善会计模拟实训基地建设
开展校企合作是最好的实训方式,但会计专业的特殊性使其校企合作很难开展,而且学生多单位少。学校可利用自身的关系,联系并固定几家企业、事务所为顶岗实习单位,每年把在学校技能比赛中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送去实习,既能使学生得到一定的工作经验,也有利于其职业技能的进一步提升,同时刺激学生注重技能学习。
对于大多数没有顶岗实习机会的学生,也应为其提供一个完善的模拟实训基地。这需要会计专业教师组成团队,设计出一家虚拟工业企业,模拟企业的实际业务过程,开设生产车间、仓库、销售部、财务部、人事部等职能部门,每个部门由一定数量的学生组成并确保每位学生有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具体的工作内容,让学生提前熟悉生产企业的业务流程。也可根据需要开设虚拟银行、虚拟超市等,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实训内容。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实训基地建设也是高职学校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
高职财会专业可以逐步构建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符合会计岗位技能要求,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加强实训教学环节的创建,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培养出真正满足社会需求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孙莉.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N].财会信报,2008.2.25
关键词:职业教育;财会专业;培养目标及对接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一般课题“职业技术教育中财会人才培养定位与课程设置研究”课题编号:10030137的研究成果。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充分体现出我国职业教育在人才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财会专业是职业技术院校中最普遍的专业之一,无论中职还是高职都开设了财会专业,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应当合理有效对接,充分节约教育资源,提高效率。
一、中、高职财会专业培养目标及对接
(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财会专业培养目标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实施高中阶段学历教育的基础教育环节,教育部规定: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服务、技术和企业一线,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中、初等应用型人才和劳动者。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财会专业培养定位是面向基础,为社会培养掌握应知应会的会计原理和基础知识,熟悉计算机基本知识,掌握电算化基本流程与基础核算模块账务处理等基本操作,掌握金融、税收、政府会计基本概念,遵守《会计法》,恪守会计职业道德的企事业单位会计员、统计员、金融机构的储蓄员、商业机构收银员、中介机构工作人员等工作人员。
(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财会专业培养目标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显然,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由过去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调整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中、高职财会专业课程设置及对接
在确定中、高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科学规划课程设置。
(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财会专业课程设置及核算技能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必须突出职业特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财会专业在中职阶段,核心技能应放会计信息记录层面,辅以初步的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以财政部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依据,训练学生填制会计凭证、设置登记账簿的规范操作习惯,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并在操作训练的过程中使学生认知核算方法与会计岗位之间的联系。以《小些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初步学习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标准,训练电算化软件操作能力,为进一步具备会计信息确认、计量、报告的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二)高职、高专财会专业课程设置及核心技能
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财会专业应当设置《会计实务》、《税法》、《经济法》、《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专业课程,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为经济建设培养中级人才。
会计实务课程应当以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并要突出行业会计比较;《税法》、《经济法》课程要基本涵盖与企业经营有关的所有税收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并以此为平台,设置《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提升业务水平的专业课程。培养学生正确解读企业会计准则,并根据准则规定,对具体企业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报告的专业能力。较为系统地掌握会计实务原理和专业知识并能正确执行有关会计等财经法律制度,掌握最新的会计准则制度,熟悉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培养对财务事项的职业判断能力。
高职、高专的核心技能应体现在根据会计标准对具体业务的确认、计量与报告层面。并且在此基础上,加强职业判断能力训练,结合企业经营目标,选择最恰当的会计政策与会计处理方法,提供客观公允的会计信息。
(三)中、高职财会专业课程对接
中、高职财会专业课程设置中,基础入门课程应放在中职阶段开设。如《会计基础》、《统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高职原则上不再重复设置。考虑到高职、高专会有部分普通高中生源,对这部分学生,可以设置《初级会计实务》课程,将会计基础及小企业会计实务的内容整合起来,在入学时第一学期开设。《财务管理》、《税法》、《审计》等一些较高层次的专业内容,只在高职开设,中职不设置。这样就避免了课程的交叉重复造成资源浪费。
《会计实务》内容应涵盖一般企业基本经济业务。对于特定行业的特殊业务,可以根据不同专业有选择开设;《财务管理》考试科目除注重企业自身财务管理的要求之外,还要涉及预算、筹资、投资、营运资金、收益分配、税务、财务分析与评价等多个方面,要能形成贴近公司财务的财务管理知识体系。《税法》、《经济法》的内容应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基础上,涵盖与财务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如公司法、证券法、合同法、增值税法、企业所得税法等。
三、中、高职财会专业教学模式思考
中、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应用人才的任务,应用人才的培养侧重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财会专业教学应当树立课堂即岗位理念,将真实的财务工作引进课堂,使学生在作中学,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都应该是财会专业教学模式的核心要求。
(一)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发专业课程,将行业企业适时的工作岗位、经济业务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根据会计岗位任职要求,结合会计资格考试确定教学内容。
(二)虚拟企业作为课程载体
将行业企业真实业务资料加工成为虚拟企业,形成会计岗位典型经济业务,作为课程教学的载体,根据实际会计核算程序安排教学顺序,创新教学内容组织方式。
(三)按核算岗位构建学习情境,分层实现课程目标
根据虚拟企业情况,按照真实工作岗位构建学习情境,通过不同情境业务处理,使学生先具备单项核算技能、进一步具备综合核算能力、最终练就能够解决一切核算问题的本领,形成职业素养。
(四)任务驱动、实践理论一体化教学模式
对学习情境中每一个知识点设计具体的工作任务,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理论。学生对业务的处理过程就是学习知识理论的过程,知识理论寓于实际任务完成的过程中,真正实现实践与知识理论一体化,学生在作中学。与此同时,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从容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
(五)工学交替编排教学进程
教学工作一方面在校内进行,利用多媒体教室、会计模拟室、电算化机房、创业者沙盘实训室等场所学习。另一方面,根据课程进度,有计划安排学生到行业、企业等校外实训基地现场观摩与实践,促进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
总之,财会专业中、高职不同层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对接标准的明确,才能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更加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适用的专业人才,扩大就业,提升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财会[2009]6号
[2]刘玉庭.《建全和完善会计人员知识结构体系,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人才队伍建设》http://.cn/Pages/News/P_NewsViwe.aspx
[3]袁贵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开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关键词】 人才评价体系 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 职业能力
一、引言
作为国务院简政放权,废除准入门槛,搞活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2014年8月12日,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2014年第27号),取消1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其中就包括财会人员比较熟悉的“注册税务师”,这预示着未来没有法律依据,只有政策依据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将被逐步取消。
国务院27号文的第二天,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针对取消注册税务师资格许可事项发文强调注册税务师行业立法工作正在进行,将“注册税务师”从职业准入类调整为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以财会职业为例,会计从业资格证是法律规定的从事财会职业的职业准入类资格证书,是合法从事财会职业的必要条件,初级、中级、高级会计师证则是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证书,是评价财会职业能力水平的依据之一。
上述两则新闻之所以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于身在职场的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对人才评价体系的关注。人才评价体系关系到劳动者个人的职业规划、职业成长、薪资待遇、名誉地位等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用人单位的人才招聘、选拔、定岗、调薪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构建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也日益成为学者研究的主题。
学者萧铭政(2009)认为,人才评价体系包括人才评价对象,人才评价机构,人才评价标准体系,人才评价方法和程序,人才评价制度。笔者基本认同以这五方面作为构建人才评价体系的基本要素。笔者作为一名从事高职财会教育的教师,着重从上述五方面,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尝试构建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二、严格限定的人才评价对象,是构建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前提
“人才”概念涵盖的范围和维度很广,不同专业、不同行业、不同级别、不同岗位所对应的人才评价标准、评价机构、评价方法等既有共性,也有较大的差异。同时,人才评价是长期动态化的过程,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应适用不同的评价要素内涵。本文将评价对象定位于高等职业院校财会专业培养的应届毕业生,评价的时间跨度为高职财会专业学生入学至毕业阶段。
高等职业院校财会专业培养的应届毕业生群体有自身的特点。第一,高职院校毕业生毕业后的发展方向较明确,就是就业,专升本的比例不大;第二,财会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就业对口率较高,且普遍选择长期从事本专业范围或专业关联度较高范围内的工作;第三,中小型企业是高职院校毕业生最主要的需求方;第四,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人才的需求方――用人单位长期从学校招聘应届毕业生,同时也长期反映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无法胜任工作。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普遍受到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困扰,只能通过试用期或者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的考察,才能对毕业生们有较全面的认识,但也耗费了较多的时间和成本,如果毕业生不合适应聘的岗位,还需要进行调岗甚至辞退,前期付出的成本更是回报无期。因此,将人才评价对象限定于高等职业院校财会专业培养的应届毕业生,对提升所构建的人才评价体系的实用性和破解用人单位招聘应届毕业生的困局都将起到积极的、现实的作用。
三、多元并行的人才评价机构,是构建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基础
在现行应届毕业生评价体系中,高职院校几乎是唯一的人才评价机构。高职院校任课教师通过课程考核,辅导员通过日常观察,最终形成的毕业成绩单和综合评价几乎构成了人才评价的全部内容。高职院校作为人才评价机构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它们为了毕业生能有较好的求职砝码,在人才评价时有一定的正导向性,因此毕业成绩单和综合评价不一定能代表毕业生的真实水平。
随着高职院校双证制的推行,毕业生在毕业时除了要求拥有毕业证,还要求拥有至少一本职业资格证书,例如财会专业要求毕业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从而政府也被纳入到人才评价机构的行列。全国性标准化考试能一定程度上公开公正地评价毕业生的部分能力,评价结果的可信度较高。
但是我们发现,高职院校和政府都不是人才的需求方,而人才的需求方――用人单位竟然在毕业生的评价机构中无一席之地。笔者认为人才评价机构所提供的评价结论应该具有一定的外部性,能在允许范围内供社会参考。用人单位虽然在招聘员工时通过笔试、面试、试用期考察等方法参与到毕业生的评价中来,但评价的结果仅供招聘单位内部使用,如果毕业生被录用,评价结果对用人单位未来规划和安排毕业生的工作能起到一定作用,如果毕业生未被录用,评价结果充其量只能作为一份应聘记录沉淀到招聘单位的历史文档中,对人才市场上其他单位以及毕业生无法产生任何作用,辛苦的评价换得接近于零的使用价值。
因此,笔者认为用人单位应该在人才评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为用人单位创造更多的与潜在员工接触和了解的机会,评价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开,例如提供给学校,帮助学校了解和分析人才培养的优势和不足,促进教学的改革;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知识、技能及价值观与工作岗位的匹配程度和差距,促进学生的成长。更进一步的是,一部分优质的用人单位凭借其在行业中的地位建立了社会公认的人才评价标准,无形中介入到人才评价市场,例如微软认证工程师、思科认证工程师;另一部分用人单位则通过与政府的合作建立了受到政府和行业认可的人才评价标准,例如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和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共同颁发的“全国信息化工程师―ERP应用资格证书”。
近年来,中立的社会人才评价机构也纷纷参与到人才测评中来。它们既面向普通求职者,包括为应届毕业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性格测评,也为用人单位、学校定制个性化的评价方案。中立的社会人才评价专业机构具备专业的人才评价团队、精心设计的人才评价模型、丰富的人才评价经验,可以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降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双方的匹配度和满意度,也为学校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例如国内知名的人才评价专业机构――北京北森测评技术有限公司就为用人单位提供了针对应届毕业生的“基层员工校园招聘人才测评方案”,帮助用人单位快速、精准挑选优秀毕业生,节约了成本和时间,提升了面试准确率。厦门网中网软件有限公司作为国内知名的财会教学软件供应商,凭借其多年来对财会教育的深入研究,也投身人才测评领域,研发出“财会职业能力测评系统”,填补了国内岗位能力测评领域的空白。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并行发展必将促进高校毕业生职业能力评价更加科学、客观、全面,促进人才、用人单位和学校更高效地实现合作共赢。本文引言中提到的两则新闻也可看出,政府在人才评价领域的导向是将人才评价的主导权更多地交给行业、用人单位来行使。只有社会化的、市场化的人才评价才符合国家人才整体开发的战略目标。
四、恰当明确的人才评价标准,是构建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目标
人才评价标准不是千人一面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学者周媛认为“人才,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那些具有良好素质,并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和某一岗位竭尽全力,为人类进步或社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的人”,从中笔者归纳以下几点人才评价的标准。第一,“在一定条件下”说明了人才的时代、地点、行业、岗位特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外部环境下,对人才的要求不一定相同,曾经,愚公移山的精神备受推崇,如今,创新精神价值凸显,但勤奋好学的品质则历久弥新。第二,“具备良好素质”是成为人才的核心评价标准。承接第一点的限定条件,不同行业、岗位的良好素质不同。本文是以高职毕业生作为评价对象进行探讨的,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评价标准有自身的特点。高职毕业生与研究型大学的毕业生相比,更强调应用性。参照学者周宏等笔者提出的会计能力要素框架,笔者认为高职财会类毕业生的会计能力要素的应用性特点分别在知识、技能、价值观三方面体现,详见表1。
五、科学规范的人才评价方法和程序,是构建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路径
人才评价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需要寻找可执行的路径,也就是评价方法和程序,而人才评价方法和程序的实施现状尚不科学规范。
首先,人才评价方法存在重标准化评价和静态评价,轻非标准化评价和动态评价的问题。
学者严权认为教育评价方法分为诊断性的评价、形成性的评价和总结性的评价三种。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是时点性评价,主要用于标准化职业能力的评价,例如前述能力要素中的知识方面,评价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知识掌握情况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学校组织的期中、期末考试,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组织的证书考试,企业或中立的社会人才评价专业机构组织的毕业生职业能力综合测试。形成性评价是过程性评价,主要用于非标准化职业能力的评价,例如前述能力要素中的技能和价值观方面,评价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技能和价值观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学校的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实习单位指导教师通过观察、沟通、合作、面试形成感性认识,通过编写评价报告形成理性认识。
标准化评价方法是人才评价市场的主流方法,学生将时间精力都花在追逐具备标准化答案的考试分数和各类证书上,用人单位却经常评价毕业生高分低能。非标准化职业能力的过程性评价是弥补这一缺陷的重要方法。财会专业的应用性要求较高,要求毕业生的实操能力较强,现行的培养模式下形成的评价标准还是重定量的标准化评价,评价结果都是分数或等级,即使有部分定性的非标准化评价,评价结果也往往是学习勤奋刻苦、团结同学等较空泛的表述。
同时,当前的人才评价方法普遍采用静态评价的方法,评价结果只能代表学生过去一段时间学习实践的成果,而且可能具有偶然性。期末考试是最明显的例子,学生考试结束后一段时间就几乎忘记了考试前复习的内容。证书考试也只能证明过往一段时间学习的成果,不能代表日后职业能力是增长了还是减弱了。
其次,人才评价程序存在学校评价、政府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社会评价各行其道、相互脱节的问题,也存在重评价、轻反馈和持续跟踪的问题。
以财会专业毕业生的评价过程为例。学校评价是按照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也是较成体系的规范的评价程序。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是政府评价,考试内容分散于财会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不同课程中,课程分散于不同学期,课程教学大纲与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大纲有一定的差异,学生为了迎考,经常需要参加额外的培训。用人单位评价和社会评价也都另起炉灶,执行各自的程序。评价内容有一定重复率,评价程序互相独立,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
现行的人才评价程序几乎都是一条有起点和终点的线段,评价结果就是终点,被评价人无从知晓形成评价结果的原因,有时甚至不知晓评价结果,之后的持续跟踪改进更无从谈起了。财会专业学生在校参加各门课程的考试,得到的评价结果就是成绩,至于错在哪、为什么错、怎么改错永远无法得知。以培养人才为核心功能的学校尚且如此,政府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社会评价更无法保障反馈和持续跟踪等机制了。
因此笔者建议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从评价方法和程序上寻找突破口。
首先,人才评价要加强过程性评价方法和动态评价方法。过程性评价要求财会专业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增加开放式、偏重实务的案例分析和讨论,训练学生运用基础理论和操作知识分析实务案例的能力,对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建议性的评价,而非结论性的评价。财会专业也应积极与用人单位合作,为学生创造顶岗实习的机会,用人单位指导教师通过布置学生完成一件件具体工作、带领学生参与一个个真实项目,观察学生、及时指点学生,最后形成建议性和结论性相结合的评价报告,反馈给学校和学生。动态性评价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有效便捷地实现。例如,财会专业的实训软件是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线上实训考试一般都是基于一定的题库资源的,学生每次考试的内容都不会完全一样,同时是向学生全天候开放的,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多次申请参加线上实训考试,既可以检验自身的知识掌握程度,也有机会获得更好的成绩,避免一考定终身的情况。网中网公司开发的会计职业能力测试平台则更进一步,学生的职业能力越强,在测试系统中就能走得更远,能更深入挖掘自身的潜力,否则测试过程很快就结束。由于会计职业能力测试平台是供财会专业学生免费无限次使用,学生可以自行根据学习和实践的计划,经常性检验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成果。
其次,人才评价要形成“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反馈――持续跟踪――再评价”的良性循环。网中网公司开发的会计职业能力测试平台能为被评价人提供详尽的评价报告,学生可以根据报告规划学习方案,即使毕业后仍可以有目的地接受再教育,然后再参加测评,检验阶段性学习成果,也为下一阶段学习指明方向。学校作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平台,更需要形成良性循环的评价程序。高职财会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较短,课时安排紧凑,要按照传统的教学计划安排考试的反馈和跟踪,几乎无法实现,因而需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例如财会专业筛选出专业核心课程,安排同一教学团队持续三年共同实施教学,评价、反馈、持续跟踪都在有计划、有书面轨迹的情况下开展,当然这需要资源配置的要求较高,实施难度较大。现阶段,较可行的改革方案是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在原有的财会实训软件和配套题库的基础上增加分析功能和自学导引,将自觉性测试和阶段性强制性测试相结合,将根据测评分析自主学习和基于学生总体测评结果进行大数据分析后开展的针对性、分层次短期面授相结合,弥补师资、学生学习时间等资源不足的缺陷。
六、统筹兼顾的人才评价制度,是构建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保障
人才评价的长期健康发展,要求建立具有开放性、公正性和科学性的评价体系,需要有人才评价制度加以规范和保障。人才评价制度需要把前述的人才评价对象、人才评价机构、人才评价标准、人才评价方法和程序固化,并推动其有效执行。人才评价制度也要求政府、学校、用人单位都强制性地参与到毕业生的人才评价中来,中立的人才评价机构通过竞争也可以在人才评价体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制度的建立是系统工程,难度可想而知,各个人才评价机构应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先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评价个体制度,才能期待未来形成贯穿全社会的人才评价总体制度。
绝大多数高职财会专业应届毕业生毕业时的目标就是就业,但他们同时却对自己是否胜任未来的工作岗位表现得较为迷茫,构建科学可行的人才评价体系,供用人单位精准选才、知人善任,供毕业生们较客观的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寻找工作时扬长避短,也能成为自己后续能力提升的依据。人才评价体系构建任重道远,需要政府的宏观指导,也需要全社会将人才评价作为大学生就业促进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步骤地系统推进。
【参考文献】
[1] 萧鸣政:人才评价机制问题探析[J].北京大学学报,2009(3).
[2] 严权:试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评价观[J].教育与职业,2010(8).
[3] 周宏、张巍、宗文龙、杨霁: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与会计人才评价研究[J].会计研究,2007(4).
[4] 周媛:浅析人才定义[J].科教文汇,2010(1).
高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每年都会向社会传送大批量的毕业生,怎样才能提升高职财务会计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掌握更多的实践性操作技能,成为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翻转课堂教学的基本设想,希望通过翻转课堂的活动形式,来提高财会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一、“互联网+”时代背景
简单来说,“互联网+”就是将互联网技术同过去的一些传统行业联系在一起,但是这种联系是在互联网络连接的基础上形成的,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已经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在网络平台中,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行业的生产效率以及行业间彼此交流的密切程度,促进互联网络技术同传统行业的融合发展,进而推动我国市场经济中各行业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
二、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开展翻转课堂的重要性
(一)帮助学习繁忙与学习困难的学生
在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中,正在积极创建并开展财务会计专业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这是高职教育同互联网技术高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对互联网络资源的高度利用,而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教师通过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以后,能够很好地帮助那些学业任务比较繁忙的学生,让他们能够充分利用闲暇时间来进行财务会计专业的学习,提升高职学习时间的利用率。而通过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课程,还可以帮助一些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可以在课下反复观看教学视频,对课堂学习不懂的地方进行反复性的深入探究,而不是像传统课堂学习模式那样将问题积累,每天都可以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理解。
(二)增加教学互动
同高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教师通过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增加许多教学互动,这是传统高职教育模式所无法比拟的,在“互联网+”的时展背景下,在翻转课堂的教学中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指导学生熟练使用各种财务信息处理软件,针对高职学生不会操作的步骤问题进行正确指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师生之间的沟通效率,在高职翻转课堂的教学沟通中,学生不必太过拘束,同学们可以针对一个共同的教学课题展开探讨,集合大家的智慧来完成学习任务,师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三)实现分层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要求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教师在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来进行因材施教,因为不同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和需求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同学财务会计专业软件和技术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相对较差,要想掌握财务会计系统软件的应用技巧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而且现代化企业中财务会计职务本身也会分为几个不同的方向,比如财务会计核算、财务会计统计还有财务会计审计等,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预算和企业资产评估都需要由专业的会计从业人员来完成,而在高职翻转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则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对财务会计专业的学习自,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展开指导。
三、构建互联网+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翻转课堂的教学设想
(一)互联网+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关于构建互联网+高职财会专业翻转课堂的教学设想,可以从微翻转课堂的网络教学模式展开研究,主要实施微翻转的财务会计专业课堂教学策略,同时开展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并进的翻转课堂教学活动,将高职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联系起来,基于“互联网+”的微翻转课堂能够将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将财务会计专业的教学分成几个模块,然后进行单元式的模块教学,减少了教学资源的闲置性,对传统的“填鸭式”理论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重点是转变了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动手实践操作,培养了高职学生的财务会计专业实践应用能力。
(二)互联网+3D微教学空间
而互联网+3D的微教学空间,主要指的是运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远程教育的操控管理,在三维立体的微教学空间中,高职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出多样立体化的财务会计专业知识,所谓3D立体的微教学空间,简单来讲,就是打造一种虚拟模拟式的微型课堂,进而实现对财务会计专业课程的翻转教学,在虚拟的教学空间中,学生同样可以感受到真实的教学情境,将本单元的专业课程教学主体注入到3D微教学空间当中,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参与性,所有3D场景绘制均取材于真实的财务会计工作环境和工作场景,高职教师还可以设计安排一些教学任务,对学生施加一些学习压力,通过构建互联网+3D微教学空间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高职财务会计专业的实践性应用能力。
(三)互联网+APP翻转学习平台
伴随着现代化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智能互联网络,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可以说是已经走进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同时也影响着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基于互联网+APP的翻转学习平台也逐渐成为了高职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自己的智能手机上下载安装APP软件就可以实现对高职财务会计专业的学习。在互联网+APP的高职财务会计专业翻转学习平台中,主要分为三个模块,将每一学习单元的微课教学视频进行整合,学生可以随时翻阅学习PPT,也可以从互联网+学习平台中了解到更多关于国际金融财务会计方面的热点知识,在软件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新会计准则,同时也可以了解当前我国银行、金融证券公司以及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趋势,明确现代化企业对高职财务会计专业学生的人才招聘需求。
四、“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翻转教学的实施步骤
(一)录制视频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开展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的翻转教学,首先第一步要做的是录制好翻转教学视频,每一小节课的教学视频最好不要超过20分钟,一般控制在15分钟最好,录制视频内容要尽可能地抓住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的重点和难点,录制的过程要简单明了,不要有多余的话,可以在每堂课结束的时候留给学生几个问题,让高职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财务会计专业的教学实践,把实践中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再重新进入到翻转课堂的学习当中,直接切入主题来开展教学,视频要尽量短小精悍,重点体现高职财务会计专业的教学特色,针对现代化企业的财务会计软件应用操作展开清晰的讲解。
(二)引导学生观看视频
在引导高职财务会计专业学生来观看“互联网+”翻转教学视频时,相对于过去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可以说是丰富了许多,在当前的高职院校内已经基本实现了无线局域网WIFI信号的全层覆盖,学生可以自行选择时间和地点来对财务会计专业的翻转课堂教学视频进行观看学习,用自己的智能手机或者智能平板电脑都可以安装APP翻转学习平台软件,高职院校教师在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课程时,一定要发挥出教师的引导性作用,而不是对学生放手不管,反而要比以前更加负责,定期考察学生对财务会计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每次教学视频的观看学习做好记录。
(三)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互动
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现代化互联网技术来开展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翻转课堂的教学任务,高职教师可以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研究小组,不断整合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吸收并引进更多社会上最为先进的财务会计技术到高职课堂的教学当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积极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互动,同学之间要互相协作,共同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讨论,在对财务会计专业问题进行学习思考的同时,学生也能够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与此同时高职教师也可以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由师生一起讨论出下一节课教学的主题内容,学生也可以对高职财务会计专业的翻转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高职财会金融基本技能教学的基本内容
高职学校的财会金融技能教学内容涵盖面较广,教学内容相对复杂,主要包括财政、金融等专业性的基础课程,并且各个学科之间联系紧密。财会金融基本技能教学课程是财会金融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学习的专业基础性课程,除了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理论性以外,还具有明显的实践性。也就是说,财会金融基本技能教学必须要与实际的社会经济活动相互联系,借助于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完成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分析。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市场的实际用人需求来说,市场对于具有专业性财会金融技能的高素质人才需求量,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而不断增加。[1]
一般来说,高职学校的学生所具备的专业性理论知识行对欠缺,学生自身也没有较强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市场对于人才需求结构改变的背景下,学生从主观上希望能够在高职学校内接受专业的技能培训,能够真正帮助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高职财会金融基本技能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点钞与假钞识别、小键盘与收银机的使用、常用office组件的使用(如word\PowerPoint\excel)。
二、高职财会金融基本技能教学现状分析
由于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束缚,以及教育教学体系中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缺陷,导致实际的高职财会金融基本技能教学课程改革进展缓慢。下面就目前高职财会金融基本技能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一)教育教学观念传统
受我国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的教育教学理念相对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推进。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强调教师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在被动接受的位置,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都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为最终目的,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综合培养。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重点过分集中在理论知识方面,特别是对于财会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说,严重缺乏社会实践活动,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实际分析问题能力的发展。
(二)财会金融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教学课程的设置不仅要符合课程标准下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也要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相联系,与社会市场的实际需求相适应。换句话说,不合理的课程设置会导致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相悖,教学效果自然会大大降低。高职院校对与财会金融专业课程的设置标准一直沿用传统教学模式的标准,已经明显不能适应社会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不合理的教育教学体系主要表现在: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教学体系落后、教学内容陈旧等方面。不合理的教学课程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市场的需要,严重影响学生的社会竞争力。[2]
(三)缺乏社会实践活动
财会金融基本技能教学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单纯的理论知识并不足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必须要通过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消化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由于传统教育理念以及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高职院校的财会金融基本技能教学严重缺乏实践活动。过分重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将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
三、高职财会金融基本技能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策略
(一)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导者。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学校要加强对财会金融教学课程的支持力度,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教师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熟练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的制定除了参照教学标准的要求之外,也要兼顾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
(二)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加强理论知识与学生实践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所占的比重,与社会上的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带领学生走进企业见习,帮助学生了解实际财会金融基本技能。另外,还要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根本性变革,打破传统模式下由学生考试分数决定学生等级的制度。除了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考察之外,也要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检查,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日常表现。具体来说,点钞与假钞识别以及小键盘与收银机的使用教学必须要借助于大量的实践练习来完成,单纯的理论知识讲解并不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常用office组件的教学过程,则需要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让学生在教学课堂上能够有充足的实践和练习的实践,保证教学质量。 [3]
现阶段,我国高职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正处在关键时期,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在实际的教学改革过程中,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存在有一些制约教学改革前进的因素需要消除。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对财会金融基本技能教学的重视,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才能更进一步的推动高职财会金融基本技能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玲.浅析对高职财会专业的教学改进[J].金融经济:2009(5).
[2]陈健.高职院校会计教育改革初探[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7).
一、调研的对象与方法
此次调研通过与用人单位的相互交流,了解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总体评价,听取对学生教育、管理和专业结构、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有价值的建议。用人单位涉及银行、会计师事务所这样的财经专业类型的企业,也有建筑、生物、物流,工业等其他企业。
本次调查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定量方面:报告数据收集和分析主要采用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定性方面:对市场上各企业进行深入访谈和研究。两种调查方法结合最终形成本报告。
二、调研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本次调研共收集455份调查报告,通过对425份调查问卷的整理、分组、累加、计算和分析,调查结果如下:
(一)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单位类型分析
1、用人单位对高职会计毕业生的需求情况
(1)用人单位在未来的五年内社会对高职财会人员的需求趋势:
此次调查用人单位中,有55%的单位表示将提升对高职财会人员的需求,有31%的单位表示持平,仅有14%的单位表示将降低聘用高职财会人员。这表明高职毕业生的文凭还是能够胜任会计人才市场需要的。
(2)单位对财会专业的学历要求
调查数据显示,有65%单位要求财会专业人员具备本科学历,29%的单位要求财会专业人员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另有6%的单位要求财会专业人员具备研究生以上学历,这部分单位主要是上市公司和大中型国企。
(二)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分析
1、用人单位对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评价
(1)单位需要的专业人类型
调查结果表明要求财会专业人员是复合型人才和“通才”的用人单位高达66%,仅有14%的用人单位要求财会专业人员是“专才”。这说明中小型企业希望财务人员是“通才”的比例较高,大型企业则更希望财务人员是“专才”,但所有企业都很重视人员的综合素质。
(2)影响用人单位选聘人员因素
调查结果表明影响用人单位选聘人员因素中,排列在前三位的因素为:是否具备职业资格证书、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思想品德;高职学院强调的学习成绩、专业技能水平被用人单位排列在第四和第五位。可见用人单位在人才选用时,更为关注的是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和后续职业培养的潜质。:
3、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素养评价
企业对高职学生思想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团队合作能力还是基本满意的,但对于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满意度不高,同时认为高职学生在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外语和计算机水平方面较为欠缺。对于部分用人单位要求员工的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高职学生还极其缺乏。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数据如表一:
表一 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素养评价表
4、单位认为财会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职业能力
会计核算能力、会计分析能力、涉税业务处理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是会计人员核心技能;而沟通协调能力则反映了企业对会计人员“情商”的要求;部分企业提出对会计人员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和资金筹集运作能力的要求,这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业。财会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分析表如下:
表二 财会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分析表
5、用人单位认为财会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最突出问题
调查结果反映会计专业技能不熟练,会计专业知识不扎实以及动手能力差是用人单位认为会计专业毕业生最突出的问题。 毕业生职业能力缺陷如表三
表三 财会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问题分析表
(三)高职财会毕业生职业能力证书的需求情况分析
1.用人单位对高职财会毕业生职业证书要求调研数据表明,会计从业资格证是从事会计工作的最低门槛,同时高职财会毕业生还应具备助理会计师职业资格,以增加就业竞争力。
2、用人单位对财会课程的评价
统计结果表明,单位认为最重要的课程排列在前三位的是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企业纳税实务。单位认为最不必要开设的课程是政治经济学、会计制度设计和英语。用人单位最希望毕业生具备明确的职业规划与职业取向,另外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形象,得当的行为礼仪也是单位较为关注的因素,对于具备经济应用文写作技能、多媒体应用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等综合素养的毕业生也颇受用人单位欢迎。
二、调研结果总结
(一)专业方向建议
可以结合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在财会专业下设定核算会计方向、财会文员方向和税收申报专员方向。
(二)课程设置建议
1.对职业素养课程建议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财经应用文写作和社交礼仪等人文素养方面有较高求,因此建议经济应用文写作进行整合,改称“文化素养课程”,并在课程体系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财经应用文写作、心理健康教育、社交礼仪学时。值得一提的是,调查发现,银行等金融机构普遍认为,学校应该开设“奢侈品识别”一类的课程,以提高毕业生对奢侈品的鉴别能力。
2.对专业技能课程建议
从调查可知单位对人员的要求, 最注重 4 种知识和能力: 会计核算知识、 税务专业知识、会计电算化能力和其他业务能力的培养。因此, 专业课程体系也应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 可分 4 个模块来设置, 第一模块是会计基础课, 包括基础会计、 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 第二模块是税法、税务实务等; 第三模块是会计电算化模块,包括会计电算化、 EXCEL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第四个模块包括:审计、 经济法、统计学原理和证券投资学等。
在课程改革上, 为了强调学生的税务处理能力,将“税务实务”课程改为“企业税收申报实务”课程;为满足中小企业对会计核算数据统计分析的要求,将“EXCEL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课程改为“EXCEL在财务数据统计中的应用”;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证和初级会计师考试需要,在专业课中强化经济法、财务会计实务和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整合财务管理、审计学和财务会计的部分教学内容,将中小型企业常规业务类型作为课程重点内容。
其次对不必要开设的课程调查中发现证券投资基础知识占调查人数40.58%,会计英语占23.19%,会计制度设计占10.14%,因此对于会计专业学生而言,证券投资基础知识、会计英语和会计制度设计可以改为选修课。
3.对实训课程建议
第一,新增企业经营模拟实训、内部会计控制实务实训和银行会计业务实训,实现理论与企业经营实务的对接;
第二,实训内容应增加对各类企业工作环境的认知。目前中小型企业会计工作包括日常业务会计核算, 涵盖了财务管理、税务、工商年检等工作。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的核算特点,设计适当的实训内容。
第三,开设纳税实训处理企业报税实务能力是中小型企业会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为要满足企业对会计人才办税能力的需求,财会专业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和开设纳税实务实训课程。
3.师资队伍建议
开设会计类专业,应确保有一支符合要求的师资队伍,尤其是专业师资队伍。会计专业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师德风尚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参与会计专业相关的企业实习与实践活动;具备现代职教理念,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
4、校企合作建议
关键词:新形势 高职会计专业 改革方向 探究
会计专业作为一种专业学科,其综合性极强,不仅要对会计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学习,还需要与实践相结合,运用科学教学方法,设置高效的教学课程,以此来提升学生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但是从高职会计专业的实际来看,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未摆正地位;师资队伍实践经验不足;教学的体系和方式过于传统;考核制度与能力培养相矛盾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会计专业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需要针对性的进行问题探讨,认真分析和总结发展经验。
一、高职会计专业存在的问题
为了促进新形势下高职会计专业的改革与发展,需要培养出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来符合企业与社会各界的发展需要。随着社会发展进步,高标准的需求,高职会计专业各方面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因此,对高职会计专业从各个方面进行不断研究分析,寻求突破口,解决问题,实现高职会计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及改革的稳定发展。
(一)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未摆正地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会的社会地位不断的提高,但是在会计的现实运用中,许多会计漏账、假账的现象时有发生,给会计的职业道德带来了负面影响,为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敲响了警钟。高职会计专业的目前发展现状,未将会计的职业道德摆放在正确的位置,忽视了会计专业中职业道德的培养,由于会计专业知识难度高,学习方式枯燥乏味,使得许多学生因此失去了学习兴趣,相应会计的职业道德能力也逐渐的降低,会计法律意识薄弱,阻碍了新形势下高职会计专业的改革。
(二)师资队伍实践经验不足
对于高职会计专业来说,在新形势下大力的发展,其中师资力量的不足以及师资实践经验的不足也是阻碍其发展的原因之一。由于高职教育特殊的性质,高职会计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实践性尤其突出,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更多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吸收更多专业技能,这样使得实践教学方面成为侧重点。相反,对于文化课程缺乏重视,忽视文化课程的重要性,造成了会计专业教师在工作上缺乏积极主动性,难以满足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文化教育的需要。
近些年,随着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对教师需求量的增大,在给毕业生创造就业机会的同时,对会计专业教学质量提升方面产生一定影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刚从事教学的老师,缺乏教学工作经验,虽然学历比较高,教育背景更好,有非常热情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但对课程和教学方法不能合理的进行安排设置,不能对学生进行高效的专业知识教育与技能培养。
(三)教学的体系和方式过于传统
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本质在于帮助学生从多层面、多方面的会计工作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深化专业技能。但是,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依旧保持在传统教育层面上,教学体系缺乏系统规划,实践课程标准不统一,课程之间重复交叉,对实践内容缺乏重视,没有做好衔接。教学方式简单枯燥,与学生互动少,没有进行相应的优化。这就使得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不利于会计专业学生专业素质的养成与技能的提高,难以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要。
(四)考核制度与能力培养相矛盾
在现有的会计考核制度中,闭卷考试的方式是会计考核的主要方式,考核的内容也是局限于会计书本的基础理论知识。这种会计考核制度方式方法单一死板,根本不能达到新形势下对于会计专业人员的培养要求,更不能综合的考察新形势下会计专业人员的实践素质,对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专业知识创新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二、新形势下高职会计专业的改革方法措施
为实现新形势下高职会计专业的高效发展,有效推进高职会计专业的改革,针对现阶段高职会计专业现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采取有效性措施,实现教育的有效改革。
(一)将会计职业道德与专业教学充分的融合
新形势下的高职会计改革,不仅仅是需要专业的财会人员,更是需要专业的、有道德修养的会计人员。面对新形势的需求,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充分的进行专业课程知识挖掘,教学方案要与时俱进进行改革,学会融会贯通,科学合理的将专业知识与职业道德修养知识结合起来。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于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会计法律知识的普及,通过实践教育的实例进行教学,加深其职业道德的印象化。
实例1:每周选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会计法律课堂的模拟。选用某公司会计造假账的案例进行会计犯罪法律知识讲解,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认识。
实例2:开展会计法律座谈会,邀请专业的律师或者公安人员进行专业的会计犯罪讲座,为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时刻敲响警钟。
(二)建设高效的高职会计专业师资队伍
文化课程在整个高职教育会计专业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首先,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师要提升对文化课程的认识,加强自身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从心理层面上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与教学能力。其次,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工作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积极投入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教师队伍自身的发展与进步。
实例3:高职院校定期开展会计专业教师进修活动,开展会计专业教师知识比赛等活动,鼓励和激励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补充和教学方式的创新。
(三)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方式
为实现高职会计专业人才高效、高素质培养,就需要科学的设置教学实践课程。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过程中,充分了解掌握各公司财务的基本运作情况,优化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同时,我们要学习外国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经验,将会计理论知识与金融、市场等要素进行有效的结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新形势下的高职会计专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专业人才。
实例4:课堂模拟公司的会计运作流程,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各司其职,教师进行最后的总结。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充分体会到每一种财会人员的身份与工作职责,这样不仅加深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理论教育,而且在新形势下,通过实践课堂的改革,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四)为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为了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有更多专业知识的发挥和实践操作,高职院校要与校外企业积极进行联合,合作办学,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作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最主要的就业领域,通过与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结合,会计工作与现代财会较为贴合,能够帮助学生拓阔就业渠道,增强就业的竞争力,在企业中充分发挥专业所学。实现其自身的健康发展。同时,学生在企业之中进行实践学习,有助于将学习内容与工作实践进行有效的对接,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为新形势的高职会计专业改革探究更为明确的改革目标。
实例5:每个学期进行企业实践学习,让学生参与到校方合作的单位会计工作中去,并且根据表现进行学期末的评价总结。通过最终的企业实践,可以加深高职会计专业的改革目的,使改革的方向更为明确。
三、结束语
新形势下的高职会计专业的改革不仅是适应了新时期各企业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而且还强化了会计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实现了更高的高职会计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虽然高职会计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但是仍然需要社会、企业、教育部门、高职院校、会计教育者和会计专业学生的多方配合努力,会计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探索去完善,我相信,在各方的努力配合下,高职会计专业改革一定会在新的形势下达到更高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郭雪梅,蒋晓旭.从财会教育专业专业教学看目前高职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石油教育,2014(6)
关键词: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计划;实证研究
收稿日期:2007―12―15
项目来源:该论文是山东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十一五规划课题“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探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6TA016。
作者简介:于运会(1966―),男,汉族,山东省莱芜市人,泰山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会计学研究。
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其培养目标要充分体现其职业性、实用性的特点。而具有高职特点的教学计划,是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前提和保证。
为了使我们的教学计划更加科学,更加贴近工作实际,培养“零距离”上岗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门人才,我们召开了三次专家座谈会,进行了两次大范围的社会调查。调查的范围包括各类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财会人员,各大专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以及各单位、各部门的负责人。我们通过网络或直接向被调查人员发放问卷,以及到有关单位座谈等形式,共收到有效问卷312份。现将调查研究的结果汇总分析如下,以便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财会人员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注:重要记100分,一般记60分,不重要记30分。分数=重要比重*100 + 一般比重*60 + 不重要比重*30(下同)
从上表可以看出,财会人员应具备的基础知识按其重要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会计电算化理论、会计核算方法、财经法规知识、会计基本理论、计算机基础知识、文化基础知识、统计知识、数据库基本知识、数学基础知识、管理知识、外贸知识。
二、财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从上表可以看出,财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按其重要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会计核算能力、会计分析能力、会计监督能力、业务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社交语言表达能力、财务软件操作能力、财务文件撰写能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协调公共关系能力、管理能力、计算机维护能力、塑造自身形象能力、财务软件开发能力、英语日常会话能力、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文娱特长、体育特长。
三、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制
经调查发现,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制在2~年为宜。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修完必需的理论、校内实训课程应当需要2.5年,再有0.5年的校外实习,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制定为3年是合适的。
四、公共课及其重要程度
通过调查,公共课按其重要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计算机文化基础、法律基础、思想道德、大学英语、经济应用数学、体育。这和财会人员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要求是一致的。
五、公共专业课及其重要程度
通过调适公共课按其重要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财务软件操作、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税法、EXCEL与财务管理、财经法规、珠算、点钞、财务管理、企业财务会计、经济法、汉字录入、数据库、审计学、财经应用文、统计学原理、管理学基础。
这和财会人员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要求基本是一致的。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税法知识和实务对会计人员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他们要办理纳税业务,而且纳税业务的会计处理也是较难的,因此应加强这些方面的教学。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社会对珠算的要求有所降低,但是点炒对出纳、收银员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六、专业模块课及其重要程度
因为现行会计制度分为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及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所以我们把专业方向模块分为企业会计模块、金融会计模块、预算会计模块,每一模块又设置了两门课程,经调查发现各门课程都是非常重要的。
七、选修课及其重要程度
从上表可以看出,选修课按其重要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企业经营与管理、电子商务、金融学、市场营销、外商投资企业会计、社交礼仪、国际贸易概论、证券投资、就业指导、书法、心理健康概论、演讲艺术、音乐欣赏、美术基础。这和财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技能要求是一致的。
八、实践教学的开展
经过调查发现,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践教学大都是通过见习、校内实训、毕业实习等环节进行。多数学校采取的是利用业余时间,带领学生到实习单位参观,或者让学生自己联系单位去参观的方式进行学生见习。也有的学校利用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业务流程方面的音像资料,分行业设计会计电算专业见习系统,让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见习。
校内实训一般是在校内建立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编写会计专业实训资料,让学生进行手工记帐和会计电算化操作。
九、考核方法及标准
理论课考核一般采用笔试,基本技能训练课一般通过实际操作进行考核,岗位技能考核按国家标准执行。另外还通过综合实训、毕业设计、实习报告、毕业论文答辩和综合测试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十、学分构成及实施办法
学分构成一般包括入学教育、军训、公益劳动、就业指导、理论课、实践课、选修课、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每项一般按16~18学时为1学分计算。学生必须拿到规定的学分,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方可毕业。
十一、定单培养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会计电算化专业定单培养一般是结合短期培训进行,也有的是在学生就业前与用人单位协作,在岗前培训中进行。但真正需要象培养技术工人一样的定单培养很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计划编制应灵活一些,可以按企业会计、金融会计、预算会计三个模块编写教学计划,在第五学期按模块分班教学。
总之,编制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应当综合考虑社会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合理设置课程,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充实,以真正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就业岗位对人才技能和素质的要求很好地促进了高职教育的稳步发展和探索实践。找寻适合于高职层次的教学方式、培养社会需要的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成为高职院校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根据社会对高职会计学生的社会定位和高职学生的特点的分析,对高职基础会计如何贯彻理实一体的教学提出了改革建议。
关键词 :高职会计;教学改革;理实一体
中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加大社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然而人才培养的质量一直约束着社会岗位对人才的接纳和吸收,用人的瓶颈导致了教育部门不断催生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和探讨。各高职院校积极响应教育部的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我院财会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延长了学生对知识的消化期,加大了学生对知识的接收难度:先在前一个学期学习理论,然后在下一学期停课一周集中进行模拟实训。这种模式并未真正产生“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教学效应。在应用中,“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通过实践产生形象思维,经过教师的指导和讲解上升到抽象思维概括和总结理论,再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共同完成实践操作。财会专业是我院的重点建设专业,而且是特色专业,培养对教学改革敏感性的认识,推进对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反思是高职院校深化改革的必需,也是对高职教育的最好实践。
一、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高职财会专业学生的社会定位
到目前为止,全国高职院校在校生数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学生的社会定位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需要高职教育培养的并非通才,而是精通某一领域的专才。传统的教育导向让学生追求高级别的专业证书。然而,学生在工作岗位上需要付出很长时间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所以,很多单位在招聘财会人员时都有工作经验的要求。寻找一个能使课堂和岗位“零对接”的教学模式,减少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不适应性,是提高毕业生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高职财会专业学生的特点
1.就业期望高。社会对财会专业的普遍认识是社会地位高,就业环境好,薪酬待遇不错,这是家长让孩子选择这一专业的主要原因,也是高职财会专业成为热门专业的原因。
2.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差。选择高职院校的很多学生在基础教育中学习能力不强,没有较强的自控能力,也没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如果单纯教授系统、高深的专业理论知识,无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3.学生对形象思维接受能力较强。基于岗位需要,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加大其对知识的探索欲望,更快地促使学生对知识形成逻辑思维,将之转化成自己的理论知识,再用理论指导实践操作,达到课堂教学和实际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三)我院传统会计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知识的渗透性不够
我院财会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是: 先在前一个学期学习理论,然后在下一学期停课一周集中进行模拟实训。学生在前一个学期中接触会计理论的讲解,单纯完成了知识从教师到学生的传输,高职学生的独特学情导致学生对知识并未产生更深刻的理解效果。
2.认知的递延期拉长
在前一学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深透,加上时间的原因,等下学期进行模拟实训时,很多理论要回忆并且重新理解,操作环节中理论的应用显得非常生疏。并且,在这连续两学期中,任课教师往往并非同一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会随不同个体传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描述存在适应期,对知识的认知期加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加大了他们对知识的接收难度。
总而言之,突出对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探索教学和就业岗位的高效对接是高职教育者的使命,也是高职教育的意义所在。
二、基础会计教学改革实施方式
(一)改模块化教学为条状教学
基础会计传统教学模式为模块化的,复式记帐、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报表等各模块集中讲授,这种方法看似效率高,但对高职学生而言,造成各模块之间知识的割裂,无法形成基本的会计核算能力。在我们的教学中,尝试以财务报表的编制为目标,进行从会计的原始凭证认知、填制到记帐凭证的编制到帐簿登记直至财务报表的编制贯穿式学习。以报表出发,介绍会计科目。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学生从原始凭证的填制或阅读开始,学习编制记帐凭证并进行帐簿的登记,在学习过程中对会计实务的操作不再人为进行分割,而是一条龙式的教学,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动手能力。
(二)引进汽车驾校式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引进了汽车驾校式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先不进行理论介绍,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接触会计信息载体,自己去感受原始凭证,读懂原始凭证,用其学过的借贷记账法将其翻译成会计语言,反应在记账凭证上,再直接与记账凭证、帐簿打交道。其中,对原始凭证的认知需要用一定时间,采取此种改革,改变了以往教师对经济业务采取的口头描述方式,学生对这些载体熟悉后在教师的带领下,对载体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将先前死记硬背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感悟和理解。有利于形成知识的内化和迁移, 也有利于构筑扎实的理论基础。这种做法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将原来分割的理论教学和技能培养融为一体,相对于以往教学方式起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实施过程考核,将理实一体的教学要求落到实处
如何建立以实践能力的评价为核心的成绩评价体系,最终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实力,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我们试图变过去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评价方式为过程考核的评价方式。由于学院期末考试时间的调整,由120 分钟调整为90 分钟,与会计课程的考核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国家的相关会计考试时间大都在150 分钟至180 分钟。教学中是理实一体的,教学考核就应反映教学的要求,而90 分钟的考核对学生会计操作能力无法进行有效的考核,我们对考核方式进行了调整。平时分数调整为50 分,期末考试为50 分。平时测验由如下五项构成:
* 财会书写考核10 分
* 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10 分
* 记账凭证填制与审核10 分
* 账簿登记与结帐10 分
* 平时作业及考勤10 分
期末考试将重点集中在理论上,并要求考试试卷按会计从业考试格式和内容出卷,以提高学生会计从业考试的通过率。通过考核方式的调整,以保证各位教师能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会计教学的理实一体。这样,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对学生在每一个模块中的操作作为过程考核的依据,再结合期末的理论考试作为学生本门课程的考核成绩。
综上,归而言之,改革教学模式, 以更新教学指导思想为基础, 以变革教学方法为手段。在教学指导思想方面, 确立技术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重点突出对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方面, 贯彻运用实践教学法,同时辅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期达到技能、行为习惯和能力发展为一体的教学效果。通过采用角色扮演、案例教学、现场教学以及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上的演示教学( 即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室、会计教学软件和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等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另外, 在对学生的考核方法上也进行了改革, 从凭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形式转为对学生在学期过程中的考核。对于会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以书面考试为主要的评价方式,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评价,注重从平时手工做账中进行考核。
实践性强是会计专业的最大特点,为社会输送被需要的人才是教育者的使命,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便是教育者的目标。作为会计专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探索灵活的教学方法,以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并且,以注重“理论教学”向“理论基础上的实践教学”转变;让会计教学方式由单一方式向多元方式转化,由单向交流向双向交流甚至多向交流转化,由灌输式向启发式转化,变注重问题结论为注重解决过程,由重视记忆训练转变为原理应用。真正在教学中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转变。用行动践行教育的真谛。为社会输送真正意义上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兆芳.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三段双轨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J].会计之友,2010,(1).
[2]袁雪飞.关于加强高职会计岗位实训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1,(02).
关键词:智商;情商与财商;高职人才培养;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224-02
在人才市场上,多数用人单位都是采用公开选拔考试和现场面试的方式对应聘者进行精挑细选,并不是专业成绩好的学生就一定能够找到好工作,具有高情商、高财商素质的人才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这也是高职院校十分关注的问题,高职教育既要把情商和智商教育并重,增强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的本领,同时也重视金钱财富、如何努力赚钱科学理财等财商的教育,使学生学会理性驾驭金钱,从而驾驭人生。
一、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现状
现阶段,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在技能上并不差,但在体现综合素质上的情商不高,财商欠缺,表现为心理素质不是很好,不能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月光族、星光族、日光族日益增多,眼高手低,职业目标不太切合实际,“一切向钱看”,频繁换岗,就业不顺利,自主创业不成功。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智商、情商、财商被认为现代社会人才的三大素质。高职教育是技能和就业教育,智商决定成绩,情商决定成败,财商决定财富,或者IQ决定录用,EQ决定提升,FQ决定金钱,所以情商不高,技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财商欠缺,职业生涯不顺利。
二、“智商、情商与财商”理念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意义
智商主要反映人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律动的能力等。它主要表现人的理性的能力。智商高的人,思维品质优良,学习能力强,认识深度深,容易在某个专业领域做出杰出成就,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这几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情商水平高的人表现为社交能力强,外向愉快,不易陷入恐惧或伤感,对事业较投入,为人正直,富于同情心,情感生活较丰富但不逾矩,无论是独处还是与许多人在一起时都能怡然自得。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在社会上要获得成功或成就某项事业,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智力因素,而是情绪智能,前者占20%,后者占80%,即:20%IQ+80%EQ=100%的成功。可见,情商不仅影响个人健康、情感、人际关系等方面,而且可以让智商发挥更大的效应。
财商(FQ)是指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是理财的智慧,是指能够深刻认识金钱的规律、懂得灵活运用金钱、让金钱为我们服务的智慧。财商可以通过后天的专门训练和学习得以改变,改变你的财商,可以改变你的财务状况。财商是一个人最需要的能力,也是最被人们忽略的能力。美国教育基金会会长夏保罗先生――这位为世界各国培养出1000多名CEO的教育家说,在学生IQ(智商)、FQ(财商)、EQ(情商)的教育培养中,FQ(财商)的教育培养最重要,一个人进入社会后,综全素质比智商要重要100倍。
南开大学经济学系张俊山教授则指出,没有“智商”的人是傻子,没有“情商”的人是疯子,没有“财商”的人呢?只能是叫花子!在市场经济体制中,财富都掌握在富人手中,20%的人足足掌握了80%的财富。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它适用于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你将来是想做老板总裁还是打工仔完全取决于你的预期和努力,而“财商”尤为关键。
既然现代社会对成功人士的界定往往从智商、财商与情商三方面来着手。那么对于高职人才的培养要求而言,专业教学中运用智商、财商与情商理念做指导,无疑会为高职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成功的基础。
三、“智商、情商与财商”理念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案例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思路特色鲜明,实行“从严管理、从严治院”模式,从大一新生进校开展专业教育、“思想四对照”及“算一算经济账”等活动,执行新生晨跑、寝室星级管理等制度,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大赛等校内实践,教学管理“五化”模式和课程实施驾证式考核制度,大三学生顶岗实习的校内外共同指导管理制度,为培养我院高职学生具备良好的智商、情商和财商教育奠定扎实基础,实践证明,学生技能水平好,素质高,就业率好,社会满意度较高。
1.建筑财会人才“智商、情商与财商”培养思路。我院建筑财会专业,定位明确,课程内容清晰,智商、情商和财商教育贯穿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的体系,结合学院的学生、教学管理特色,分以下三个阶段来培养高职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本专业坚持执行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高职教育理念,培养出德才兼备、人格完善、理性做人做事的高职学生,最终能在就业竞争中保持较好的优势。
2.建筑财会人才“智商、情商与财商”培养在专业课程中的实践。对管理大类建筑财会方向人才而言,智商、情商、财商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关系是,智商教育是专业教学的核心,情商教育是专业教学的基本,财商教育是专业教学的中心,做到智商求准、情商求实和财商求新。本专业教学中的智商体现为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专业知识掌握好、职业技能高,则可界定为智商高。由于建筑财会专业是具有职业导向很明确的专业,专业课程体系内容清晰,专业知识具有明确的知识点、规则化特点,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以职业资格认证为基础。可见,智商教育是本专业教学的核心。智商求准,可奠定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而高智商表现为知识的不断获取与理解。精度、准确是专业知识水平的体现,并且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精准掌握情况,与教师专业知识的精深、教学方法手段的合理应用及教学过程的适度控制有着十分密切联系。本专业教学中的情商反映在学生的人生态度和职业素质等方面。“做事先做人”在会计职业中表现尤为重要,会计从业资格认证中有具体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在我国市场经济多元化的今天,会计职业操守在学生人格形成的阶段中必须注入。可见,情商教育是本专业教学的基本。
情商求实,可培育学生良好的职业境界,而培养学生的高情商是往往最难的。在本专业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按规则办事的品质非常重要。除让学生在专业教学中会体现这些要求之外,我们更多地应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通过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不断提高品质。那么专业教师的平实、谦和与敬业等品质,都会影响学生对社会的基本认识与做人的准则。本专业教学中的财商体现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方面。财商俗称理财的智慧,财商高,意味着学生对专业的综合应用能力强。财会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专业能力的培养与衡量虽然较之专业知识的传授要困难些,但在社会日新月异的当今,对管理人才的能力培养都已具有成型的衡量标准。可见,财商教育是本专业教学的中心。财商求新,可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高财商表现为学生有突出的表现力、执行力。高财商是以信息知识的融合、判断、分析为基准,辅以文字图标语言形式,来进行沟通、表达与执行。而这些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引导与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多鼓励学生、多启发学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结束语
智商、财商与情商源于对人的综合要求,现将其应用于高职专业教育与培养人才中,以智商、情商与财商理念做指导,无疑会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成功的基础,既可诠释高职专业教育的特点,又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新的评价纬度,将成为我院建筑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并且坚持贯彻下去。
参考文献:
[1]许华春.高职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
[2]贾恭惠.高职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J].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资料,2012,(02).
[3]王希旗.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途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03).
[4]李檀.谈怎样做好高职学生情商教育[J].教育科研,2012,(02).
【关键词】高职会计;教学改革;职业规划
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教育,是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事物。追溯其起源,大约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全国各地开始兴起。2000年以后,随着国务院要求大力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的接连颁布,我国的高职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高速发展的“春天”。伴随着这一过程,会计专业从最初的新开设专业逐渐转变为传统专业,在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都有开设。但是,会计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却不容乐观,究其根本原因,是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与学生职业发展之间相互脱节。
一、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发展通道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初,我国有1300多万会计从业人员。随着对内对外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每年还在以一定比例增加。当前,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大体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会计及出纳;第二类,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主管、政府有关会计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会计师事务所的一般员工、中等专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及职业技术学校教学人员;第三类,大型企业的高级财务分析人员、高等院校及有关科研机构的教师和研究人员、政府有关经济管理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根据这一政策思想,高职会计专业应该主要培养在财会、金融行业第一线工作的操作型、技能型人才,即对应于上述分类中的第一类人才。财会、金融行业第一线的会计、出纳工作岗位主要从事与现金、银行存款相关的业务工作,包括现金的收入、支出登记,各种有价票据的管理,填制会计凭证,进行会计核算、财务分析、审计核算、信贷审查等等。从另一方面来说,除了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之外,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选择也应该聚焦于经济浪潮中迅猛发展的中小企业、非营利组织和广大农村,它们对初级会计人才的大量需求正好可以解决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困境。
明确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发展通道之后,作为人力资源供给方的高职院校就应该从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硬件配置等方面着手进行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以改变当前高职会计教育的滞后性。
二、结合学生职业发展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方向
(一)调整师资结构,加大“双师型”教师比重
教师是高校教育事业的基础和主力,教学的好坏与教师的经验和能力密切相关。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专业知识老化,知识结构欠缺,业务能力低下,科研素质不高,这直接影响了高职会计教育的质量。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建立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机制。当前的会计环境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国家也在对会计法规、政策不断调整、更新,作为会计专业的教师要始终保持敏感性。高职院校应鼓励会计专业教师参加会计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注册会计师等会计相关职业技术资格考试,在职形式的学历教育,各种会计类研究课题等,并把继续教育参加情况作为重要考核指标纳入教师年度绩效考核中。
第二,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各高职院校应利用寒暑假安排会计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兼职,通过顶岗实习、合作科研等形式了解会计实践,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实务能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积极邀请企事业单位财会部门的工作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讲授相应的实践技能课程,将会计第一线工作真实呈现到学生面前。
(二)引入先进理念,完善课程体系
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大多是把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个层次,具体课程设置要么是中职课程的照搬,要么是大学本科课程“换汤不换药”的翻版,并没有体现出高职会计教育的特色和亮点。而这种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也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会计人才的多样化需要。
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以工作任务为基础,适当压缩理论课程,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以体现“理论够用、实践够强”的高职教育特色。课程体系的完善不必推倒重来,只须在现有课程基础上进行相应的重组和开发,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方式,删减理论性过强或与当前实际情况已明显不符的陈旧、过时课程,合并存在知识交叉的相关度高的课程,增开符合当前市场需要、综合性较强的新课程。
(三)推陈出新,改革教学方法
在高职会计教学中,很多学生反映课程的学习枯燥乏味,专业名词晦涩难懂,以至于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而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之一,就是很多高职会计专业教师仍然沿用“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方法,即使使用多媒体课件,也只是简单读读写写划划。这样的教学方法人为地将学生挡在了知识门外,也违背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是必须抛弃的。
鉴于会计专业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入“启发式”、“互动式”、“自助式”等方法,将知识讲授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实践相联系,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通过案例教学、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建立教学中多情境、多维度、多内容的互动;充分利用课堂之外的业余时间,鼓励学生自我阅读、参加各种职业技能竞赛,以实现自助学习。
(四)投入资金,改善教学硬件设施
一方面,高职会计专业要建设符合实践教学要求的会计模拟实验实训室,一般分为手工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实验室要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企事业单位实际财会工作使用的主流软件,如用友财务软件、金蝶ERP软件等。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以建设集会计、税务、银行、审计等于一体的会计综合实验室,使得学生可以完整体验实际财会工作的业务流程,熟悉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会计教育要重视校外实训实践基地的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共建的形式,为学生的校外实践乃至毕业实习提供保障,以真正实现课堂学习与实际操作之间的无缝链接。
参考文献:
[1]赵瑞婷.高职高专会计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几点建议[J].会计之友,2009(5).
[2]史菊林.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与就业环境对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1(48).
[3]李淑花,孙丽娟.试论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