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检验实训总结

检验实训总结

时间:2022-10-02 09:57: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检验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检验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专业课程;技能学习;高职院校;检验技术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学习7门专业核心课程:临床检验基础、微生物检验技术、生化检验技术、免疫检验技术、寄生虫检验技术、血液学检验、化学检测技术,每门专业课程都有相对应的专业技能。训练这些专业技能主要是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训、顶岗实习等方式,所开展的实训项目都以“真实”为主设计学习过程,选用模拟临床标本,按照岗位操作程序,以医院检验科为主,校内实训室为辅的岗位教学,融学习工作于一体,实现校内学习与岗位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一、校内实训

每门专业课程都创建了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项目导向为主线的教学任务,并设计了各个学习情景和学习项目,以完成每个项目为主线实施教学。学生通过课内项目实训、开放实训、网上虚拟训练、自主开展项目等完成学习任务。

1.课内项目实训。在学习专业课程的过程中,每一个项目由指导老师按照“项目理论学习—项目实训计划设计—技术指导—实施操作—观察结果—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六个步骤完成训练过程。在老师提出项目,并介绍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点,在观看教师的关键技术示范及实验技能操作视频的前提下,学生开始项目的实训操作,记录实训过程,总结项目实训的结果,对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每个项目的完成不仅可以学会相应的理论知识,还能培养相应的职业技能。

2.开放实训。除课内实训的时间外,学生使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对各个项目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巩固,在开放实训的过程中,整个项目的操作程序完全由自己自主完成,学生按照“确定项目—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观察结果—自我评价”等五个步骤完成。确定项目后,学生需要自己查阅相应的资料来制定整个项目实训的过程,根据自己制定的计划有效地开展项目实训操作,项目完成后需要对自己所做出的结果进行记录总结,请老师对自己整个项目实训的过程进行评价。在开放实训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已有知识技能还锻炼了思考能力和与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所以这不单单只是一个理论和技能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个人素质的过程。

3.网上虚拟训练。这是除开放实训外自主学习的又一个途径,是利用网上设计的项目程序完成整个项目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新颖的学习方法。网上虚拟训练所设计的项目程序中,每一个项目的操作过程标记都很明确,按照标记的步骤一步步完成,直到整个项目操作完成,就像玩游戏,使人乐此不疲。网络的虚拟训练的学习方式不仅仅只是一个学习知识的方法,更是一个复习的好工具。网上虚拟训练是高职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最好的学习方式,一改一味死读书的旧学习方式。

4.科技文化活动项目。科技文化活动是学生在校期间丰富课外生活的又一重要形式,旨在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创造发明意识和科学研究能力。一般由指导老师带队和班级部分同学组成项目组,一起商讨项目的名称,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根据计划操作完成项目的过程,最后获得结果。科技文化活动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载体,更提供了学生与教师相互学习、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在此期间学生学到的不只是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还锻炼了心里素质,面对一次次的失败,反思—总结—再接再励,直至得到理想效果。

二、校外实训

由于校内的实训有限,所以在校学习期间学生有很多时间和机会到所在学校的附属医院和附近的医院、中心血战、疾病控制中心等进行临床见习、岗位现场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大量的最先进的检验仪器并了解检验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前景。通过观察医院老师的工作过程和听他们讲述岗位训练项目的原理,以及亲临岗位的操作,学生可以初步体验以后工作的内容和工作环境。

三、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整个检验技术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学生到各级医院检验科通过10个月的实习,以获得医院所需要的检验技能。实习的过程是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技能在现实中验证和提高的过程,也是综合职业能力提高的必经途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责任心、生物安全意识,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为适应今后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珍惜在校的有限时间学习职业技能,除注重上述技能学习途径外,在课余时间也要做一个有心人,通过学校组织的各项专业技能比赛,也是提高技能水平的不错途径。总之,要利用一切技能学习途径,使自己成为高素质、高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方露燕,泮昱钦.职业技能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作用的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5).

第2篇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项目教学任务《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是关于动物屠宰加工,常见传染病鉴定与处理,动物性食品加工与检验,动物性食品污染与控制等内容的学科,它既与兽医科学、食品科学、公共卫生等学科密切相关,又是兽医科学前沿的极具潜力的独立学科,也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实训科学,是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的必修课。

1课程的定位

1.1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是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是以动物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为基础,从预防的角度出发,研究肉蛋乳等动物性食品的生产、加工、存,运输销售及食用过程的卫生监督及卫生检验,以保障使用者安全、防止人畜共患病和其他动物疫病传播的综合性应用学科。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为我国的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检验岗位培养合格的检疫检验人才。

1.2课程的教学目标

突出能力与素质并重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畜产品企业质量品控员、动物性食品加工工应知的理论、应会的技能,如能根据不同种类动物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检疫方案、能够对屠宰加工流程中的检验工作进行技术指导,能够对常见的动物性食品进行卫生检验,具备一定的生产项目的管理能力,同时具有较好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好的逻辑思维和知识运用的能力,具备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的能力、具备吃苦耐劳、学检爱检的劳动品质和环保及自我保护意识,把学生培养成食品企业产品质量控制岗位的高技能人才。

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2.1课程设计的理念

以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学目标与工作任务相对应,在工作任务重融入相应的职业标准,并且按照屠宰过程设计检疫检验流程,把学生培养成会看会检严执法的检疫检验人才。

2.2课程设计的思路

2.2.1针对岗位职业能力设计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动物性食品常规的检验的技术,同时具备法律安全意识,熟悉国家有关食品的法律法规和动物性食品卫生的相关标准,如动物防疫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食品安全法等,把学生培养成具备高水平检验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技能人才。

2.2.2教学项目对接工作任务

按照动物产品生产流通组织教学,教学项目划分为五大项目,项目一畜禽的宰前检验,项目二屠宰加工过程中的检验,项目三畜禽的宰后检验,项目四畜禽病的检验与处理,项目五肉蛋乳的卫生检验,对接相应的工作任务,其中项目一、项目二、项目三、项目四对接动物宰前、屠宰中、屠宰后的检疫检验任务,项目五对接主要动物性产品的检验。

2.2.3将职业标准融入工作任务

将兽医化验员、畜产品检验工、动物检疫检验工、乳品检验工的国家标准融入相应的工作任务中。

2.2.4按照屠宰过程设计检疫检验流程

宰前检疫包括收购检疫、运输检疫,屠宰加工检验包括淋浴、致昏、放血、烫毛、褪毛、净毛、头部检验、开膛、净膛中的检疫检验,宰后检验包括“红下水”的检验、“白下水”的检验、旋毛虫检验、胴体检验、皮肤检验、肉及肉制品的检验包括品质异常肉的检验、冷冻肉的检验、熟肉制品的检验、肉类罐头的检验,其他动物性食品的检验只要包括乳及乳制品的检验、蛋及蛋制品的检验,从而完成整个检疫检验流程。

3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由改革前的分散章节整合为基于工作过程5大项目:畜禽的宰前检疫、屠宰加工过程中的检验、畜禽的宰后检验、畜禽常见传染病、寄生虫病的检疫与处理,而后又划分为20个学习性的工作任务。任务一:畜禽的收购、运输检疫;任务二:屠畜禽的宰前检验;任务三:屠畜(猪)屠宰加工工艺的卫生监督;任务四:家禽屠宰加工工艺及卫生要求;任务五:生产人员的个人卫生与防护;任务六:屠畜(猪)宰后检验方法;任务七:屠畜(猪)被检淋巴结的选择和淋巴结的常见病变;任务八:屠畜宰后检验的处理;任务九:家禽的宰后检验;任务十:畜禽常见传染病的检验与处理;任务十一:畜禽常见寄生虫病的鉴定与处理;任务十二:冷冻肉的卫生检验;任务十三:分割肉的卫生检验;任务十四:腌制肉的卫生检验;任务十五:肉类罐头的卫生检验;任务十六:熟肉制品的卫生与检验;任务十七:鲜乳的卫生检验;任务十八:乳制品的卫生检验;任务十九:蛋的卫生检验;任务二十:蛋制品的卫生检验。

4总结与体会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教学改革,在基本技能的训练方面通过开放实训室,使学生有更多时间练习实训操作,有更多时间参与实训过程,开放实训内容,使教学项目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

4.1构建适合于人才培养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教学体系所涵盖的内容,不仅涉及感官检验也涉及理化学检验,而且还涉及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如何使学生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将各自独立的知识通过跨学科实践项目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们系统全面的掌握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知识的技能。

4.2构建适应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实践教学是以学校实训室为主要实习场所,以教师演示实训为主,学生实训多为机械模仿、被动接受。这种教条式的教学模式严重的约束了学生行为,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妨碍了学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扼杀了学生创造性,达不到实习目的,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采用指导、启发、探索三个阶段的教学方法,摒弃了以往老师全程带领、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们对每一个教学项目都有全面系统的掌握;再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过程的实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得到了全面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实训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4.3突出了实践项目考核的操作性、应用性及法规性

通过教学项目的综合训练,特别是采取了现场实习或者模拟现场实训,使实践教学更接近生产实际,体会到了实际工作的复杂性,领悟到了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的可操作性和应用性以及相关法规性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魏彩慧.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研究[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2).

[2]季静静,闫宇.基于工作过程的《商务英语谈判》课程教学改革[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3).

[3]谢洁.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20).

[4]刘奎武.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开发[J].机械管理开发,2010,(02).

[5]方志贤.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汽车构造》课程图示教学法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0,(05).

第3篇

关键词:实验室;实训室;校企合作;社会服务

The research of strategies of inner practical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Jia Qingshui

Beij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Beijing, 100015,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enhance social service ability, this paper presents basic ideas of inner practical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function of the laboratory and training room, combined with a variety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ituation, proposed the inner practical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of a variety of strategy, and sums up the strategy of producible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all of these have strong guidance.

Key words: laboratory; training room;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ocial services

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推进校企合作的重要切入点。但很多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仍处于单纯的设备采购状态,没有发挥通过实训基地建设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整合企业资源、提升学院办学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作用。因此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服务能力的目标出发,把握好实训基地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找到实训基地建设的有效措施,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实训基地建设的功能需求

实训基地建设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站在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高度,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和教学基本规律,通过实训基地建设促进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发挥高职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技术应用研究、面向社会服务的3大基本职能。

高职教育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根据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构建有利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型课程体系,根据企业工作过程开发新型课程,开展多种工学结合形式的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离不开先进的实训条件,因此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首先要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做出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实现专业教学的要求。

技术服务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职能之一,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是促进校企合作的主要动力,因此实训基地要有科技创新、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的职能。

高职院校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开展终身教育的重任,因此开展社会培训工作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出发点之一,另外还要把开展职业资格鉴定、产品检验等功能作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出发点来规划。

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策略

校内实训基地是在校园内为实现某一类职业技术或职业岗位(群)的技术技能训练目标所建设的实践教学环境。每个校内实训基地通常包含少量的实验室以及一定量的实训室和实习车间,还可能拥有一套具有生产功能的设备设施(即生产性实训基地)。下面分别讨论各种实践场地的建设策略。

2.1 实验室建设策略

实验是为了掌握仪器设备实验方法或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的操作或某种活动。实验分实验设备操作、理论验证、实验现象分析3类。

高职院校的实验室建设,通常作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子项目来实施,它们在校内实训基地中所占比例较小。在实验室建设时,要根据实验室的功能定位,紧跟当地经济发展和技术应用的新形势来确定技术水平,选择合作企业,确定设备选型。

(1)针对以培养学生实验基本操作能力为主的基础性实验项目,要跟踪区域内多数企业的技术和设备应用现状,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覆盖多种技术水平和设备型号,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尝试多种设备的操作,提高学生就业的适应力。

(2)针对成熟技术的验证性实验项目,如电工实验室,要面向区域内多数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设备应用,选择流行的、成熟的、低成本的设备,利用有限的资金配备较多的设备台套数,使更多的学生得到操作训练的机会,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

(3)针对新技术应用的实验项目,要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和相关行业的领军企业,跟踪他们的设备使用和新技术应用情况,要立足高端,有“国际化”视野,选择先进的设备,让学生具备新设备操作能力,同时为利用新设备开展科学实验、产品检验等社会服务活动创造条件。

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要重点关注训练学生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尊重科学的学术态度,养成扎实认真的工作习惯等教育目标,要充分考虑实验室的环境设计问题,进行必要的实验室环境改造,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

2.2 实训室建设策略

实训是为了熟练掌握某种技术或技能而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反复训练的教学活动,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实训室是开展单项职业能力训练的实践教学场所,是校内实训基地的主要组成部分。

单个实训室的建设要在学院做出专业或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进行,避免缺乏规划的盲目建设,在实训室建设前,要准确给出每一个实训室的功能定位。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实训室,选择相应的建设策略:

(1)作为专业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主要场所,实训室的设备选型、设备布局、实训室氛围要努力实现与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同时要具有提供学生反复训练的基本条件。在实训室建设过程中,必须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设计出符合企业工作过程的实训室建设方案,提供支持多项目、多任务的反复训练条件,创设职业氛围。一体化教学环境的实训室建设要避免单纯的设备采购行为。

(2)着眼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形成学校面向社会的新技术培训能力,确定实训室的设备选择方案。学校要考察当地相关企业的产业状况和技术应用情况,如果本行业当地企业有基本一致的技术应用状况,则选择通用的设备和与企业现场基本一致的建设方案,尽量提高设备台套数,给学生更多的操作训练机会。如果已经形成引领当地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龙头企业,实训室建设方案要与龙头企业合作确定,选购新型设备,建立技术资料共享、培训教材共享、师资共享的机制。新技术培训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龙头企业合作,立足高端,是成功开展新技术培训服务的必要条件。

(3)针对实训设备昂贵、实训耗材成本高、工艺过程安全要求高、操作过程复杂的实训项目,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仿真实训室,例如机车操作仿真实训室、路由配置仿真实训室、汽车技术仿真实训室等。仿真训练通常作为真实设备操作前的技能训练环节,可以提升学员的设备操作能力、故障分析判断能力、应急响应处理能力,也是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和技能考核的重要手段,所以在仿真实训室建设时,学校应对企业职工岗前培训和技能比武的需求进行调研,争取把仿真实训室建成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基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4)实训室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建成“创新工作室”。创新工作室要体现“高新化”特征,即拥有丰富的高新技术内涵,教学设备和所采用的技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要与当地先进企业的仪器设备应用保持一致或适度超前,使学生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积累的工作经验能够适应高质量就业岗位的要求。为此,创新型实训室的建设优选与区域内的世界500强企业和相关行业的领军企业密切合作,采购最新的设备设施,引入最新的技术标准,力争与企业建立技术更新共享机制,永葆创新实训室的先进性,并做好师资培训计划,在实训室建设过程中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5)具有产品市场准入要求的职业领域,如农药残留检测实训室,要瞄准承担产品准入资格审核鉴定任务,使实训室成为具有“造血功能”的产品检验鉴定服务中心。为此,在实训室建设过程中,学校要与检验鉴定机构合作,选择检验鉴定规定的设备和最新的检验鉴定设备,将实训室建成拥有高端设备的检验鉴定站,面向社会开展检验鉴定服务,面向相关企业开展鉴定人员培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6)课程教学目标与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基本一致的对应实训室,在建设前要与行业企业、职业资格鉴定部门联系,综合考虑企业生产实际和职业资格建设的需要,合作设计实训室建设方案,把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引入相应课程,并使实训室具备职业资格鉴定的条件。借此机会,学校与行业企业、职业资格鉴定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引入鉴定标准、培训教材、企业操作手册,把实训室建成与社会接轨的、具有职业资格鉴定功能的多功能实训室,开展面向学生、面向社会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鉴定服务。

2.3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策略

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高职院校通过新建或改造原有实验实训室、引企入校、创办专业公司和组建研究所等方式,依据工厂化、车间式进行布局和设备选型,参照企业管理模式,在校内建立起来的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践教学场所。教学功能和生产功能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2大基本功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在校内就可以亲身感受真实的生产环境、真实的生产任务、真实的企业管理和市场化的评价标准,从而能够满足实际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素养熏陶的要求,体现理论与实践、教与做高度统一。

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很多高职院校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在此进行简单总结,提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几种策略:

2.3.1 与技术服务类企业合作,引企入校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针对面向技术服务领域的职业领域,如软件开发、电子商务、广告设计、装潢艺术设计、产品质量检测、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网络服务机构等,可以采取引企入校的措施,在校内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技术服务型企业主要是利用自身的智力资源、先进技术和仪器设备,通过咨询、调研、策划、评价、方案设计、软件开发、艺术加工等形式,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其产品主要是智力劳动成果,表现形式往往是软件产品、艺术作品、策划书、营销方案、发展规划、鉴定意见书、设计图纸、合同等。利用学校设备和场地资源,企业将项目“订单”带到学校,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参加技术服务活动,安全风险小,质量控制容易实现,企业积极性较高。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软件园”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软件园由学院出资,建成了拥有650个工位的开发环境。学校引入蓝波今朝、中传映画、北京酷卡等多家高科技公司入园,形成了具有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工作身份和真实的工作过程的生产性实训基地。2008年9月以来,接待学生生产性实训近2000人次,让学生在进入职场之前获得了半年到一年的企业工作经历,提升了IT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3.2 探索“教学工厂”的建设模式,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

引进产品生产型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教学工厂”,学生可以常年参与加工生产过程。引进产品生产型企业,要确定合作模式,明晰产权,以资产为纽带实现“互利共赢”,例如,由学校出场地、出设备,企业带来产品和订单,学生常年参加企业生产劳动,校企双方共同管理,企业向学校缴纳租金、支付学生劳动补偿等。也可以尝试学校出场地,企业出设备的合作模式。

引入产品加工型企业要慎重,要进行前期的深入考察和分析,要选择有丰富社会资源的企业入校(有订单),要引入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的产品(有市场),引进产品的加工技术要处于中等难度或产品有典型教学意义(工艺和技术太简单容易形成简单用工),引进的产品加工过程要求无污染、无噪音或低噪音。

我校在探索“教学工厂”建设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学校利用地缘优势,在学校附近的798艺术区租用企业的场地,由学校投资购买设备,建成“北信数字传媒中心”,交由拥有丰富社会资源的第三方经营,承接电视台的节目录制工程,每天都有生产任务。传媒中心长期承接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实习,使学生得到实际工作的锻炼。

2.3.3 设立“创业园”,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创业环境

学校创造条件为学生在校内提供创业环境,探索“创业园”的建设模式。学校可以与社会服务企业(如连锁店、旅行社、保险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由学校出资,在校内设立分支机构,学生以员工身份参加工作,不以盈利为目的地开展企业化运行,每天进行工作交接、工作总结、教师点评,提高实训的效果,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和经历,培养就业创业能力。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在学校建设了面向社会的“大学生实习一条街”,面对真实的顾客,进行店长、营业员、收银员和网络营销等岗位体验,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对内“学生创业一条街”,在学生宿舍附近建设了30多家店铺,由该校学生以低廉的价格承包开店,使学生创业能力得到锻炼。

2.3.4 在政府主导下,创建共享型实习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的利用率是目前学校和财政部门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不少学校建设的实训室由于使用范围窄,设备利用率低,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因此对于周边地区学校较多的高职院校,立足学院的专业优势,发挥地域优势,在政府主导下,可以申请创建共享型实训基地,实现周边地区教育资源共享,担负起对周边院校学生的实训、教师培养以及职业技能鉴定等任务。

3 结束语

从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职能的高度出发,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作为促进校企合作的重要因素来考虑,把实现高职教育内涵发展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要把提升学院服务能力作为重要因素来考虑,在建设过程中总结经验,创新机制,使校内实训基地具有以下基本功能:(1)能够开展专业课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2)提供具有“生产功能”的生产性实训教学;(3)承载职业技能鉴定的功能;(4)支持科技创新活动和技能竞赛集训;(5)具有技术研发和服务功能;(6)具有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开展培训服务的职能。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茶叶感官审评 岗位技术标准 课程内容选择

一、茶叶生产企业质量检验员岗位的技术标准与要求

(一)茶叶生产企业质量检验员(评茶员)岗位的基本要求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核心内容是生产许可证制度。《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明确规定:企业和质检机构承担茶叶感官审评的人员,必须经统一的培训,取得国家特有工种“评茶员”的职业资格后,才能从事相应的检验工作。由此可见,茶叶生产企业除了要配备普通意义上的质量检验员外,还要同时配备“评茶员”。评茶员是茶叶生产企业通过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获得QS认证的必要硬件。具备良好的茶叶感官审评技能是茶叶生产企业质量检验员岗位的基本要求。

(二)茶叶生产企业质量检验员(评茶员)岗位的技术标准

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基础是生产过程必须严格遵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根据《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的规定要求,茶叶生产企业的评茶员进行茶叶感官审评必须要严格按照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的国家标准来进行,该标准是茶叶法定检验的国家标准,更是茶叶生产企业评茶员岗位的技术标准。所以评茶员只有熟练掌握该国家标准,才能按照标准对茶叶样品进行正确的感官审评,成为合格的评茶人员,这也是中职学校《茶叶感官审评》课程的培养目标。

二、中职学校《茶感官审评》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中职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

目前,我区中职学校普遍采用“2+1”的培养模式。由于前半段集中在校学习的时间过长,生产实习滞后,加之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比较差,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因此学生出现学习目的不明确,动机不强,自觉性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的比率比较大。同时中职学校教师一般比较少有到企业一线实践锻炼的机会,对生产企业的岗位技术标准了解不透,容易造成教、学、做严重脱节,无法实现在做中学、学中做, 结果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适应能力较差。

(二)《茶感官审评》课程操作能力要求与学生实际情况之间的矛盾

1. 《茶感官审评》课程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茶叶感官审评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能,根据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的要求,评茶人员应能通过对茶叶品质的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等因子的评定来判定茶叶样品的优次,并根据各项因子的优次给出相应的评语和评分。从茶叶感官审评的特点看,茶叶审评结果正确与否,关键在于人的因素,茶叶品质的色、香、味、形是依靠人的各种感觉器官(视觉、触觉、嗅觉、味觉)正常的敏感性将接收到的“信息”(品质实况)传递给大脑,然后由大脑经过综合分析做出判断。这就要求评茶人员除了具备正常的感觉器官机能外,还必须积累相当丰富的茶叶生产及茶叶品质的经验,才能具有专业评茶人员特有的对于茶叶各项因子优次感应的敏感性。

2. 中职学生在学习《茶感官审评》课程中面临的实际困难

中职学生由于年纪、生活阅历及兴趣爱好等原因,90%以上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基本没有接触过茶叶,对于茶叶的各项品质因子的优次体验基本是零体验,更不用说对茶叶品质优次与茶叶生产的关系有所认知。而评茶人员需要依靠自身的感觉器官的正确感知来评定茶叶样品的各项因子的优次,这本身就需要评茶人员自身有一定量的实践经验积累。比如在茶叶香气因子的审评中,绿茶香气中的熟板栗香属于绿茶香气中比较优质的香气,但是有不少的学生在生活中没有吃过熟板栗,根本没有熟板栗香气的体验。再比如在茶叶滋味的审评中,茶叶滋味的醇厚和平淡,苦涩的程度,回甜的速度等这些体验,不可能由教师讲授学生就可以理解,只能是通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自我体验,在教师的帮助提示下慢慢地建立自己正确的感觉体验,最后才可能具备相应的茶叶因子优次审评的能力。

由此可见,《茶感官审评》课程的基本要求与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巨大的差距。

《茶感官审评》课程内容设置与中职学校教学计划的矛盾。在目前国内可以选用的教材中,没有专门为中职学校编写的教材。例如我校选用的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茶感官审评与检验》教材由于是用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培养的,所以理论部分所占比例比较多且编写比较细致,实训内容也同样是容量很大,需要的课时数至少120课时。而我校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分配给这门课程的课时最多只有50个课时,加上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培养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所以有必要根据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茶感官审评》教材内容进行选择,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实施针对性的教学。

三、中职学校《茶叶感官审评》课程内容的选择、设置及反思

(一)课程内容选择设置的指导性标准、实施的主要途径及教学基本目标

1. 以茶叶生产企业评茶员的岗位技术标准作为课程内容选择设置的基础

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是茶叶生产企业评茶员的岗位技术标准,是所有茶叶感官审评工作的基准。茶叶感官审评操作过程是否正确,茶叶样茶各项因子优次审评打分是否准确,对茶叶样品各项因子出具的评语是否精准,都要建立在审评过程是否严格遵守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的基础上。熟练理解、掌握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的内容,是学生学习《茶感官审评》课程的首要目标与基本要求。对于初次接触《茶感官审评》课程的学生来说,首要任务是学习、掌握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的内容,树立正确的茶叶感官审评理念,为茶叶感官审评实训操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 把强化教学实训作为课程内容实施的主要途径

《茶感官审评》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茶叶感官审评要求评茶人员自身有一定量的实践经验积累,才能依靠自身感觉器官的正确感知来评定茶叶样品的各项因子的优次。茶叶感官审评的这个特点与中职学生对于茶叶的各项品质因子的优次体验基本是零体验的实际情况互相矛盾,这就决定了中职学校在《茶感官审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开展教学实训为主,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通过不断实训达到积累茶叶感官审评各项因子优次的感觉体验,让学生能尽快具备单独地、正确地进行茶叶感官审评操作的技能。

3. 确定《茶感官审评》课程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学基本目标

在《茶感官审评》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中,理论部分以国家标准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为重点,理论课授课课时占总课时的32%;以实训为教学的主要形式,实训课时数占到总课时的56%;课程考核也是以学生对3种绿茶进行审评的实际操作过程与结果为依据,对学生进行考核评分。这种理论课与实训课课时数接近1∶2比例的教学过程设计,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能,最快的让学生融入茶叶感官审评的工作情境中,迅速地积累茶叶感官审评的经验,初步成为具备一定茶叶感官审评能力的评茶人员,实现《茶感官审评》课程的教学基本目标。

(二)以绿茶感官审评内容为核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夯实学生茶叶感官审评操作的基本技能

1. 把绿茶感官审评确定为《茶感官审评》课程的核心教学单元

目前,广西绿茶产量和销售量都占全区茶叶总量的70%以上,其中名优绿茶产量占到总产量的20%以上。根据广西茶叶生产的现状,以及针对中职学校《茶感官审评》课程课时安排少,学生零基础的特点,把绿茶感官审评选择确定为《茶感官审评》课程的核心教学单元,并把绿茶感官审评内容作为学生必须掌握并进行操作考核的核心内容。以一种方法――茶叶品质顺序排列(五项因子)审评法为突破点,化繁为简,可以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在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的指导下,直接参与绿茶样品感官审评的实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更快地积累茶叶感官审评各项因子优次的感官体验,促进学生对绿茶审评各因子优次鉴别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通过反复的绿茶感官审评实训,让学生在绿茶感官审评的操作步骤、结果判定、评定分数、合理运用评茶术语的反复实践、总结过程中,更进一步地理解茶叶感官审评的理论知识,从而扎实地掌握茶叶感官审评的基本技能。

2. 《茶感官审评》课程核心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选择与设置

(1)理论教学内容: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绿茶审评为例),课时数6节。

(2)实训内容:绿茶精制茶审评(4次)(普通绿茶),课时数12节。

(3)实训总结讲评内容:针对每个学生在每次实训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结果判定及评茶术语运用的合理性进行总结讲评,课时数4节。

(4)考核内容:三种绿茶样茶的感官审评,课时数4节。

(三)以花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等茶叶的感官审评为补充,举一反三,不断促进学生对茶叶感官审评各项因子优次的感知能力的提高

1. 在学生初步掌握绿茶感官审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把花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的感官审评内容作为辅助学习单元,要求学生选择其中的3种种类的茶进行茶叶感官审评的实训,引导学生拓展学习内容,渐进式的比较学习八项因子、对样评审方法等内容,可以到达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茶叶感官审评各项因子品质优次的感知能力的提高。

2. 《茶感官审评》课程辅助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选择与设置。

(1)理论教学内容:八项因子审评方法,茶叶对样审评方法,花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的感官审评。课时数10节。

(2)实训内容:茉莉花茶、红茶、铁观音、普洱茶、六堡茶的感官审评,课时数12节(学生选择参加其中3种茶叶的感官审评实训)。

四、总结与反思

根据茶叶生产企业岗位技术标准重新选择设置《茶感官审评》课程内容,有利于解决我校授课课时有限,中职学生对于茶叶各项因子品质优次感知体验零基础等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较快的掌握茶叶感官审评的基本操作技能。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如何针对学生茶叶感官审评操作技能的全面性加强培养的问题,这将是未来我校《茶感官审评》课程内容怎样进一步整合、优化及选择的思考实践目标和方向。

【参考文献】

[1]农艳芳.茶感官审评与检验[M].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12.

第5篇

1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岗位群及其所需职业能力分析

面向中药制药技术行业,以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为龙头,带动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建设,共享实训设备、师资和课程开发成果等教学资源,提高专业群的整体建设水平及辐射、带动作用。针对人才培养规格,开展社会调研,分析学生的就业岗位(或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资格,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通过对贵州省神奇制药、贵州百灵制药、贵州益佰制药、贵州德昌祥制药、铜仁地区药品检验所、铜仁市民生大药房、铜仁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中药房、梵净山生态药业等大中型企事业医疗机构进行调查分析,确定中药制药技术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岗位(群)有:中药种植员、中药检验员、中药调剂员,中药提取员等,分析胜任这些岗位所具备的职业基本素质和岗位核心能力。

2人才培养总体思路

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依据中药材种植、中药检验、中药制剂生产、中药调剂、中药供销岗位群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鱼“水中游”游技项目任务为导向优化和重构适应就业岗位核心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的课程体系,构建“校内实训基地(鱼塘)和校外实习基地(江河)”联合的校企合作机制,共同制订、实施满足职业岗位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加大校内外实训基地轮岗、顶岗实习的管理力度,搞好各教学环节的衔接与质量监控,建立教学质量校企评价机制,使所培养的人才能胜任中药材种植、中药检验、中药制剂生产、中药调剂、中药供销岗位群工作,实现与企业“零”对接。(1)依据中药材种植、中药检验、中药制剂生产、中药调剂、中药供销岗位群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在校内,依托中药材GAP创业园、附属医院中药房、铜仁地区民族制药厂、铜仁-地区民族医药研究所、铜仁市民生大药房等“校内鱼塘”对学生进行校内实训,校内实训基地教师根据不同工作岗位在校外联系对接“校外江河”企业———梵净山生态药业、铜仁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中药房、贵州德昌祥制药、铜仁地区药品检验所、湖南怀仁药业,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建立“工学一体、校企结合”的“养鱼”人才培养模式。(2)学生是“鱼”,学校和行业企业是“水”,以“放鱼投饵”的教学理念大胆改革课程,构建突出胜任力、学习力、创新力的“鱼塘、溪流、江河”课程体系。(3)科学设计教学情境,推行学生“水中游”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革,由“抓鱼喂食”教学逐步转向“放鱼投饵”,再到“自己觅食”教学,教师自始至终是观鱼者,根据学生工作岗位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投饵”,直至学生自己“觅食”。(4)教师将“抓鱼”教学改为“放鱼”教学后,就会有更多精力与“校外江河”有效沟通合作,实现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就业有效衔接。(5)建立学校、企业和医院共同考核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过程考察与关键点考核相结合的课业形成性考核评价制度。

3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

3.1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依据贵州中药制药行业发展需要,通过对铜仁梵净山生态药业(中药材种植基地)、铜仁地区药品检验所(中药检验科室)、铜仁民生大药房(中药销售区)、贵州德昌祥药业(中药制剂车间)、铜仁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中药房调剂室)企事业现状及发展要求的调研,结合国内外职业标准,培养与就业岗位纵、横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具有高级中药制剂工、中药调剂工等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能胜任中药种植、检验、制剂、调剂、供销工作。

3.2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有利于“校企医共养人才”的运行管理制度

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教师联系和驻扎企业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加强学生实训及顶岗实习指导,推进教学密切型、技术合作型校企医三方合作。重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建立与企业合作开发专业课程的系列课程建设制度和办法,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由企业医院技术骨干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策划和组织实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2.1建设专业建设管理委员会

根据专业工作岗位群要求聘请铜仁梵净山生态药业(中药材种植基地)、铜仁地区药品检验所(中药检验科室)、贵州德昌祥药业(中药制剂车间)、铜仁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中药房调剂室)等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技术骨干等充实到专业建设管理委员会,建立和完善专业建设例会制度和专业调研制度,召开每年两次以上的专业建设例会和一次以上的专业调研工作,加强专业建设和发展,实现人才的校企共养、过程共管、资源共享。

3.2.2开设学生活动课程,培养学生创业就业能力

学生进校第一学期就参加“中草药采集识别应用”兴趣小组,使其对中药原植物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对专业的学习兴趣;第二学期学生参加中药材GAP科技开发兴趣小组,了解中药材种植技术,激发他们种药致富的创业热情;第三学期学生参加中药材加工销售兴趣小组,积累中药材加工销售经验,激发他们中药材收购销售创收的热情;第四学期至第六学期,学生进入学院中药材GAP创业园,对种植技术简单的中药材进行规模化种植,实现增收创业就业。学院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就业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为中药材种植创业就业的学生提供技术支撑和创业资金支持。

3.2.3修订和完善专业教学管理制度

依据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成长成才规律,明确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学院《铜仁职院教学督导委员会工作条例》《铜仁职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办法(试行)》及《铜仁职院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等制度基础上,建立专业课程教学实施管理办法和专业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实现专业教学质量管理的经常化、规范化,推进校企共育人才有序进行。

3.2.4规范校企合作管理

组建校企对接的专业实训项目部,全面负责校内外实训项目、时间、地点的安排和运行管理、质量监控及成绩评价等工作,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3.2.5规范顶岗实习管理

依据《铜仁职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专业顶岗实习校企共管制度,规范“一人一岗、定期寻访、以师带徒、出师定薪”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做到顶岗实习计划、指导教师、实习企业、实习岗位、实习待遇、实习考核和实习教学标准“七落实”;抓好顶岗实习的前期准备、初期安排、中期检查、后期总结“四环节”;同时成立以专业主任为组长、企业参与的顶岗实习与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和督察,做好顶岗实习工作总结和经验交流。企业选派工作一线的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担任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岗位技能、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指导和培训;学校选派专任教师通过带教实习、指导学生论文写作、解答学生生活、心理等有关问题,配合企业做好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工作,确保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和质量。

4结语

第6篇

通过本阶段的实训,培养我们的具体营销策划能力. 主要培养以下能力:

1.培养企业运作与管理的理念与运用营销策划理论的能力; 2.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管理能力;

3.培养观察环境,配置资源,制定计划的能力; 4.培养分析界定问题,科学决策的能力;

5.培养分析组织结构,协调职权关系,制定组织规范的能力; 6.培养树立权威,有效指挥的能力; 7.培养协调关系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8.培养对工作有效控制的能力;

9.培养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利用网上资源的能力; 10.总结与评价的能力.

二实训要求

1、学生必须高度重视营销策划实训的重要作用,明确实训要达到的目的。

2、在实训前要熟悉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方法。

3、严格按照营销策划的基本程序、技巧和方法独立完成每一个实训项目。

4、实训一般分组进行,每组 4 5 人,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策划活动,完成规定任务,提交营销资料和策划PPT并进行演讲。

5、在每个实训项目完成后,学生必须提交工作情况、营销资料和策划报告书。

三实训时间

本学期9到18周

四实训地点

商学院营销实验室

五实训项目总数

在9周实训中,我们共完成3项大任务

六实训内容

实训一:

以利用依云的品牌为它设计新的产品 logo就是依云矿泉水,做一个依云品牌的化妆品,不做化妆水,以高端入手,认为什么样的产品适合男性或者女性消费者使用

1.化妆品的包装和其他竞争对手之间的突出卖点、差异化、品牌全称;

2.主要客户,例如女性用户的专业美容人士; 3.主要消费渠道 4.消费行为适用的场合 5.产品的机会点。利润点在哪?

我们组的成果:在阿荣娜主要构思下,我们设计了一款专门为孕妇提供的护肤产品 依孕美,并用以PPT形式根据老师要求进行了产品介绍。

实训二:

为一个产品寻找招商渠道 谁来帮我卖这个产品,为这个产品做一个渠道商的经销广告,例如给他利润或者市场。 例如商界特别关注的后页招商广告 1.特别关注或者商界书上的招商广告找一个 2.设计某一个产品的招商广告

3.要求建立一个样板城市,找一个城市销售我选择的产品,选择这个城市的原因,市场机遇

4.每个组开一个经销商大会,招到愿意销售的经销商。营销产品实训总结报告营销产品实训总结报告。经销商大会的内容,大会致辞,企业给经销商的哪些政策

我们组的成果:在蔡忠亮主要构思下,我们成功的以PPT进行了

旅游卫视媒体优势广告招商,并以 大中国、泛旅游 的传播理念为主要招商亮点。 实训三:

为一个产品做一份策划书。

这是本次实训最后一项任务,我们全组一起分工协作,给这次实训完美的划上了句号。

七实训心得

在实训的过程中我们整个组感受最深有以下几点:

其一,实训是让每个同学检验自己的综合能力.要想做好任何事,除了自己平时要有一定的功底外,我们还需要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因此,每个同学都应该多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其二,此次实训,我深深体会到了积累知识的重要性.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 只有努力充实自己才能够站得住不被淘汰.

其三,实训中,让我们明白 创新 在营销策划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同时也需要我们在生活中重视发现细节并进行相应的思考,在可以培养出来的。

第7篇

【关键词】食品检验;实训教学;教学改革

食品质量分析与检验技术实训是我院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的一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其内容涉及食品加工过程中原料、半成品、成品以及辅料和添加剂的分析,为食品的品质和生产控制提供必要的依据[1]。该课程在各校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通常都被列为专业核心课,对于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该实训课的教学质量,使学生熟练掌握检验过程的各项技能,满足相关工作岗位的需要成为一项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实际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等方面提出了食品质量分析与检验技术实训课程的几点课堂教学改革的建议。

1 改革教学内容

食品检验的一大特点是检验项目繁多,食品种类多种多样。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是值得教师深思的一个问题。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首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企业发展需要,围绕学生的就业及相关的食品检验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突出职业能力为核心,专业技能训练为主导,确定课堂教学内容[2]。

本课程教学内容在检验对象的选取上,基本涵盖了典型的食品种类,如果蔬、肉制品、乳及乳制品、饮料、蜜饯制品、调味品等;在检验方法上,囊括了常用的检验方法,如重量分析法、滴定分析法、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分析法、液相色谱分析法、薄层色谱分析法等;在工作任务的难度上,采用了逐级深入的难度分配。在具体项目的选择上,选择那些能体现食品检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又较有普遍性的检验项目作为课程内容,既代表目前食品常规检验技术,又涵盖了当前食品检验的新技术、新方法,既能让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又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拓展空间[3]。如食品中一般成分检测中的水分、灰分、蛋白质、还原糖等的测定,作为食品检验的经典项目,也是实际应用中使用最普遍和广泛的项目,要重点讲授,同时也是一种入门和过渡学习。而食品中防腐剂、抗氧化剂、着色剂等添加剂的检测和农药、兽药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则作为食品检验的深入和拓展项目,也要重点讲授。

2 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按照实验讲义机械操作,缺乏对实验的思考,做完就算,严重影响和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实施引导式教学,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以典型产品为载体,按“项目布置学生自主策划采集样品、分组讨论查阅资料、制定检验方案教师讲解注意事项、操作示范学生修订检验方案检验准备检验操作数据处理检验报告检验总结”的方式进行[2]。使学生更注重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各种试剂的配制,原始记录表的设计和记录、实验过程的规范性、数据的可靠性等。这个过程强化了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如实验方法从何而来,我该如何筛选,我需要的仪器设备实验室有吗?需要准备哪些试剂、玻璃器皿呢,试剂怎么配,配多少?我测出来的数据可靠吗,应该如何评判?如果数据不可靠,问题可能出现在哪?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让学生清楚自己作为一名检验人员的使命,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融入一种责任感。首先,进入实验室之前要清楚检验方法,不是从书本上照搬照抄,而是要学会从网络上下载最新的标准。其次,进入实验室始终保持台面整洁,注重仪器设备的维护,杂乱无章的工作环境中得到的数据是站不住脚的。第三,安全操作,随时注意水、电、气、火、试剂的安全问题,保障人身安全和实验室安全,尤其不可出现频繁的玻璃破碎等低级错误。如索氏提取法测定脂肪这一实验中要用到乙醚,针对这个试剂就有若干安全问题:1)乙醚是一种有机试剂,有毒,沸点低,挥发性很强,因此操作时要在通风橱中进行,带口罩、手套。2)乙醚易燃,实验室中不能有明火,那么酒精灯、打火机、电炉就不能同时使用。3)鉴于乙醚沸点低,易燃等问题,加热时要用水浴加热,不能用电炉加热。因此,实验操作不能流于表面,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第四,学会自我质量控制评价,样品检验时要做空白试验、平行试验和加标回收试验要重复3次以上,平行试验误差小于5%,加标回收试验95%左右,达到这个要求说明质检人员的操作是合格的,然后再开始测定样品,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若达不到要求,则重做样品,并分析原因。

3 改革考核方法

在考核方式上,着眼于工作态度、学习能力、操作能力、终结性考核四个考评项目进行整体评价,满分100分。其中在工作态度上,重点考察学生在实训课程中的出勤情况、工作表现等,共20分;在学习能力上,重点考察学生信息的收集情况、实训报告的撰写情况,共20分;在操作能力上,重点考察动手操作能力和结果的准确性,共30分;终结性考核分为理论和操作两部分,共30分。试卷构成方面,采用综合性大题目,让学生有充分发挥的空间,既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又可以防止作弊现象。如情景法给出食品某检验项目原始数据,要求学生进行计算,提供检验报告或者是设计原始记录表等。

4 展望

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等方面对食品质量分析与检验技术实训课程的课堂教学方面进行了优化,在实践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实践操作技能,锻炼了综合职业能力。我们将继续结合高职特点深入研究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食品行业输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韩晋辉,瞿培,王尔茂.食品理化检验技术实验实训教学探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2):104-105.

第8篇

关键词: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45-02

培养与医药企业发展相适应,具有较宽泛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分析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能在药品生产企业从事原辅料、原料药、制剂的分析检验以及药品生产过程质量监控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适应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要求,本课程组以职业核心能力为标准,开发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本课程的建设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对于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建设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一、以药物检验工作任务为中心,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来组织课程内容

通过市场调研,以及对药检所、制药企业的走访,了解药物分析具体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校企共同确定以具体药物的检验任务作为课程教学内容,改变了原来学科体系的以讲授类经典药物的分析,以理论为主,在讲授完理论后再安排此类药物分析的实验。课程改革后,在完成任务的操作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本课程设计维生素类原料药,巴比妥类原料药,抗生素类药物制剂,芳胺类药物制剂4种学习情境,25个具体任务为教学内容。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基本囊括了目前生产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容量分析法、光谱法、色谱法、基本涵盖了药物分析所涉及的检测技术和专业理论知识,具体见表1。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1.教学模式的设计。①项目引领,以具体药物的质量检测作为实训项目,在此项目的引领下完成实践技能的培养和相关理论知识的构建。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课前准备—课上分组讨论、解析质量标准—教师提问、归纳,共同确定具体检测方案—教师讲授、操作示范—学生动手实践—检测方法以及结果评价—教师将此类药物的结构特点和分析方法联系起来讲授、提炼相应理论知识和拓展知识—师生互动小结。学生通过对分析标准解析,理清了思路,操作过程严谨有序。从具体药物的检验过程中,深刻体会药物结构与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加强了分析能力的培养。②工作过程真实模拟,实训室完全模拟真实的药品检验场所,从检验工作每一环节的文件资料到实际操作,与药品检验工作完全相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性,通过解析后列出的实验用品清单进行准备,自己动手配制试药,配制的试药量,既保证够用又不能浪费,这一方面严格要求。增强学生的成本意识,改变其环保行为。便于学生日后工作中能更快地融入工作环境。对于分析仪器,由于学校的仪器型号、工作软件与企业仪器的差别,所以要求学生注重仪器的构造、原理以及应用知识的学习,在仪器操作过程中,感受有关原理是如何在仪器中实现的。特别注重每一类仪器的整个工作程序的掌握,便于工作后尽快适应不同企业的仪器。

2.教学方法的运用。“原料药和制剂品质检验”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下面的主要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①讨论法,课堂中学生是真正的主体,以五人为一小组,将课前准备的资料带到课堂互相讨论,对检验质量标准进行深入解析,并做好讨论记录。通过解析,确定执行标准的具体分析方案,包括一些不了解的药品的性质、毒性、称量,试剂的具体配制过程、试剂的用量、仪器、具体操作细节、实验注意事项等。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②实例法,从大家熟悉的日常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开始,以三聚氰胺事件的分析方法,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事件问题为例,引入实训项目,不仅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增强了质量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③师生互动,实训前的质量标准解析过程,师生互动讨论,实训项目结束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总结和探讨实训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对药物结构和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作总结归纳,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课程考核,实现教学目标

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在过程性评价中,既有学生在完成具体检验任务中的自我表现性评价,也有对分析结果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对自己的技术应用能力进行自我鉴定。还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终结性评价中,采用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形式进行考核。闭卷形式主要考核学生有关药物分析基本理论、原理等。开卷形式主要考核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完成具体检验任务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教学组织及学习效果评价都紧紧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凸显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围绕真正意义上的高职职业教育目标,我院的药物分析与检验技术课程通过对课程教学目标、课程结构内容、课程教学模式及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金香,梁颖,刘浩.高职药物分析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8,24(4):371-373.

第9篇

安排数控实训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地掌握数控设备的手工编程方法和自动编程。熟练掌握典型零件工序加工的数控机床加工操作方法,初步掌握数控机床精度检验和维护技能,并能达到中级或中级以上的水平。通过本次实训我要达到以下几点目的:

1、重视培养自己良好的工作习惯

虽然自己从事此行业,但此次实训我要以一个新学员的身份重新要求自己,锻炼自己,从每一个细节做起,从零件的准备调试加工直到测量完成,确保合格,这期间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细心认真地对待,让自己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2、提高自己的个人水平

在实训其间,自己给自己制定合理的实训安排计划,在实训过程中,不断的从工作中反思,自己给自己提出问题并且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让自己的认知水平不断的提高,不断的要求自己完善自己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

3、精益求精不断开拓

实训是以工作单位现场为实训地点,我们工作单位现有多种数控线切割机床,每一种的型号设备其操作方法系统的硬件连接、控制原理、控制软件编制、安装调试均有所不同,我们所要做的是要熟练掌握每一种设备,不管自己操作那台设备都要能够得心应手,不但要掌握他的操作方法,还要对其软件硬件等各组成部件熟悉了解,对自己严格要求,要让自己不断开拓精益求精,让自己的才能充分的展现出来。

二、实训任务

这次实训要求实训学员根据自己所在实训单位实际情况选择一种零件,由学员自己亲自操作完成,并且根据课程要求,在实训结束之前完成一份心得体会,总结一下自己这次的感受。在指导老师的全力指导下,我迅速地完成了本次实训的所有任务。

学校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实训效果,学校对实训学生的成绩评定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实训期间,由任课老师对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加工情况做出鉴定;

二是由任课教师对学生完成的实训作业进行评定,用百分制打分。

两者的结合最后形成学生实训的成绩计入学生学籍。

三、实训取得的效果

实训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手段,有力的促进了人才培养计划的完善,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训达到了专业预期目的。在实训之后,普遍感到不仅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绝大多数学生达到了数控中级工的要求,更重要的是通过具体的实践,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同学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并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后继课程(如毕业设计)和今后自身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第10篇

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自主创新,本届技能大赛强调赛项教学资源的转化。通过技能大赛赛项与常规教学在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有机结合,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大赛中,凸显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

常规教学;技能大赛;结合

自2008年以来,全国技能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了6届,参赛规模越来越大,组织水平越来越高,对社会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技能大赛即是各职业院校的学子同台竞技的舞台,也是展示职业教学发展最新成果的舞台。通过技能大赛的参与,从指导教师到参赛选手,指导水平和操作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但由于参赛队伍及选手的名额限制,仅有小部分学生能够直接或间接参与竞赛选拔和相关活动,大赛参与面的普惠性还不够广。在总结参与几届大赛经验的基础上,本着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学的原则。以化学检验课程为例,探讨常规教学过程如何与技能大赛进行有机结合方式。让技能大赛真正为教学改革服务。

1 教学内容与技能大赛的有机结合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学内容以任务驱动为导向,进行项目化的教学设计,加大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实践比例。最初教学任务设计的环节较多,知识点杂,也比较广,教学设计的初衷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就业面试打基础。但在教学效果反馈中,发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忙于应付老师安排的各项自主学习清单、小组方案讨论、分析报告汇报。学生学习主动性有很大提高,但就分析操作技能来说,由于没有单个项目的反复训练讨论,学生的技能没有明显的提高,同时在分析报告结果讨论环节,相当一部分学生针对分析结果不能进行很好的自我归纳和总结,甚至查找不到原因,技能的提高自然也无从谈起。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大胆的改革,以技能大赛的考核点为切入点,设计教学内容,将考核的技能点分解到各个任务中,各个任务之间又有相互的交叉点,交叉点就是学生的反复训练和提高点,这样以点带面,任务之间环环相扣,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的目的。以工业冰乙酸的分析和工业氢氧化钠分析两个项目为例,项目中设定的工作任务是液体试样的采集和保存、溶液的配制、分析结果计算等。学生要完成这些任务,需要掌握采样器的使用、电子天平的使用、滴定仪器的操作、滴定剂的配制和滴定终点的判断等各项技能。两个项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点在于技能操作点,区别点在于理论知识点。通过两个项目的完成,学生能够在彼此联系点中强化学习称量、配液、移液、定容、滴定等基本操作,同时结合大赛,又加入仪器校正、误差分析、有效数字读取等练习,将常规教学过程与大赛有机结合,提高大赛的普及率。

2 教材编写与技能大赛的有机结合

在教材编写方面,除了本校教师主编的工学结合教材外,重点又优化实训教程。实训教程包括实训方案设计、实训方案准备、实训方案实施和实训结果分析等环节。实训方案设计主要是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国家标准的查找,对要实施的实训内容有个整体概念;实训方案的准备主要是学生对实训过程中用到的药品、仪器进行归纳整理,在操作前做到心中有数;实训方案的实施是老师要求学生以文字或图示的方式对实训内容进行梳理,达到一种知识点巩固的目的;实训结果分析是很重要的环节,大家要对自己的结果进行很好的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次提高做准备,同时结果计算过程、数据分析方式以技能大赛为标准进行衡量,每次对每个学员的结果都要进行分数统计,以带动学员学习的竞争意识。

3 教学方式与技能大赛的有机结合

化学检验工是技能性较强的工种之一,比赛过程中对选手操作的准确度、精密度都有很高的要求,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参与度和竞争意识,教学方式尤其是在实训教学环节进行了比较大的改动。采用“基础实训——综合实训——实训考核”三递进的方式。人少的班级采用一人一组,人多的班级采用2~3人一组,其中人多的班级采用小组指导学习、监督操作、相互评价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基础实训的操作练习重点是训练学生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综合实训重点是训练学生的实训方案分析、分析结果计算能力。而实训考核则是以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为主要考核题目,模拟大赛考核环境及步骤,让学生全程参与,以考核结果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一部分。让学生既有压力也有动力。

常规教学过程与技能大赛的有机结合,对教师的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的要求,我们要将大赛的经验进行教学资源的有效转化,提升常规教学水平,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使自身的技能有更大的提高。使技能大赛能更好的引领教学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勤生.赛教结合,寓学于赛,以赛促改”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26).

[2]吴达.教学与技能竞赛对接模式创新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0(29).

第11篇

摘要:电子技术专业实训是职业学校技能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电子技术专业实训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能操作意识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学生的后续专业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等都起着先导性的作用。本文从电子技术专业实训教学中对学生的管理、教师的管理和教学文件制度的管理等几个方面做了阐述。

关键词:中职校;电子技术专业;实训教学管理

电子技术专业实训是职业学校技能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刚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来说,通过电子电工实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电子电工方面的基本技能,还可以让其掌握更多的专业基础知识。电工电子类专业的实训教学涉及到许多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电工基础、电子线路、电子测量、电气控制(包括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电子装配与调试、电子CAD、电子仿真等,实训教学内容根据具体专业有所选择和侧重。电子技术专业实训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能操作意识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学生的后续专业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等都起着先导性的作用。

本课题的研究是与实训教学密切相关的教学管理问题。实训教学是一项非常繁烦、责任重大(如安全问题)的工作,管理工作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从实训教学的准备、实施直至总结和反思都离不开管理的问题。本文所涉及到的管理问题主要是如何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管理体系,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电子技术专业实训教学中对学生的管理、教师的管理和教学文件制度的管理等几个方面。

一、电子技术专业实训教学中对学生的管理

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加强电子技术专业实训教学中学生管理的一重要环节。电子电工实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常用元器件的识别与测试,基本焊接训练及产品的焊接、调试和组装。整个实训实际就是一个电子产品生产的全过程,是生产工艺的浓缩,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造成电子产品的报废。所以我们教师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有的学生急于动手焊接制作电子产品不重视基础训练,以至于眼高手低,做出的产品不仅外观不美,性能参数也不合格,因焊接不仔细而造成的漏焊、虚焊、连焊的现象很多,尤其是排线焊接的错误率较高。针对这种现象,首先安排学生利用废旧印刷电路板进行拆卸、焊接实训,对此提出具体要求:焊点无虚焊、表面光洁且大小一致。经过焊接练习合格后,再发放实训产品的配件正式安装。利用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大大提高了电子产品的合格率,而且也使学生的基本焊接技能得到了强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主,采取精讲多练的形式,启发学生思维。如以手工电焊接线作为基本训练,让学生在废旧电路板上反复练习,然后,带着问题听教师讲操作要领并作示范和解答问题。再用正式印刷电路板练习,学生自己检验质量,小组互检,小组长写评议。这样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使用电烙铁焊接的基本功。为了达到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的,我们课题组采取的做法是严格要求,严格考核,认真总结。严格要求,是为了确保电子电工实训的顺利进行,要求学生进入电子电工实训室,必须学习实训规定的有关规章制度,每人自觉遵守。实行分组、组长负责制,责任落实到人,提高管理的自觉性。强调“必须安全用电”的意识,了解安全用电知识。严格考核,要结合电子电工实训的内容严格考核,采取“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等级制评分办法,由学生根据训练内容自检、小组评议和教师验收实习产品质量综合评定成绩。认真总结,电子电工实训结束,要求每人写一份书面总结,总结在实训中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动手能力等各方面素质有哪些认识、收获和体会以及对电子电工实训有哪些意见和好的建议。

二、电子技术专业实训教学中对教师的管理

电子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是电子、机电以及工科类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加强动手能力的系统工程。面对21 世纪电气、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技能性人才的紧缺局面,对电子技术专业实习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电子技术专业实训教学的指导老师,具备综合实践技能是指导学生更好提高实践技能的关键。

作为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强化自己的实践技能。一是熟练地使用电工、电子仪器检测元件的能力。电工电子实习指导教师要对常用的电工电子测量仪表熟练应用。如:万用表、功率表、电压表、电流表、示波器、稳压源、晶体管特性仪、扫频仪等仪表。二是熟练使用常用电工电子工具的能力,如剥线钳、斜嘴钳、压接头钳、电工刀、螺丝刀、电笔和电烙铁等。三是要具有应用现代电工电子设备的能力。现代电工电子设备主要以微电脑控制,如利用变频原理、PLC 控制器控制各种现代自动化设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训对象调整实训教学内容。我们学校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以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为主。生源基础较差,但他们性格活泼、好动,对实训很感兴趣。电子电工实训课程的安排时间为四到五周。我们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中专班学生侧重基本技能训练环节,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对“对口单招班”学生则在理论基础知识上和基本技能训练上全面兼顾。在实训教学中我们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让每一个学生都自己动手制作产品。对于部分懒惰的学生采取赏识教育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勇于实践;对于一些难点、疑点,让学生们相互研究、相互讨论,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电子技术专业实训教学中对相关教学文件的管理

为加强对电子技术专业实训教学中相关教学文件的管理,我们制定了相关教学培养目标,并对教学基本要求的应用做了要求。

知识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1.了解电工电子仪表、仪器的基本结构及正确使用与维护;2.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正确识别与检测方法;3.理解常用电子电路和简单电子整机电路的分析、检测与常见故障排除方法;4.掌握电子电路安装的工艺知识。

能力培养目标:1.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表、仪器;2.能正确阅读分析电路原理图和设备方框图,并能根据原理图绘制简单印刷电路;3.初步学会借助工具书、设备铭牌、产品说明书及产品目录等资料,查阅电子元器件及产品有关数据、功能和使用方法;4.能按电路图要求,正确安装、调试单元电子电路、简单整机电路;5.处理电子设备的典型故障。

第12篇

关键词:习惯环境环节机制保障。

引言:

培养大学生(学前教育专业)的良好行为习惯,重要的是,首先让学生们认识、了解这其中的深远意义。在培养的过程中,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培养良好的习惯是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业的需要、是未来职业的需要、是欲成为一名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所必需具备的条件。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牢牢地把握引导、置换、对比、体验、总结、升华的各个教育、教学环节,达到学生们在实践中认识,在认识中反思,在反思中内化,在内化中觉悟,在觉悟中升华的目的。把积累、沉淀良好的行为习惯,视为人生最大的财富。把积累、沉淀的过程作为提高生命质量的动力。不仅如此,还要让学生们体验到良好的行为习惯浓缩着一个人内在的修养、人格的魅力、综合的素质、潜在的能力等。它关系到一个人智慧的展发,能力的提升、身心的健康,学习、工作的效率,以及人的生命质量和价值的体现。总之,它是人的首要资本。所以这项工作是系统的大工程。

一、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

现在的学生将成为未来引领新生命的幼儿教师,他们是幼儿潜移默化的行为榜样。这样的一个重要的角色意味着什么?他们对社会将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又将给那些鲜活的生命注入些什么?学生们的客观现状与未来的职业要求的差距,都是教育、教学要完成的工作目标。

这一切的实施,不仅要有科学严谨的规划思路,更重要的是要深入细致地纳入在教学的工作环节之中并转化为学生们的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这一切对于经历苍白的十几岁孩子而言,难度是非常大的。只凭理论或知识的传授都是无法触及到他们的心灵深处的。所以,只有结合学生们的生活、学习的广泛实践,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问题,在分析、解决中置换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使学生们在非常和谐、自然的气氛下,主动地生起想完善自己的愿望,进而愉快、积极地去实践完成培养良好习惯的训练。

(一)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困难的原因

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困难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个教育环节,是不容忽视的。学生们从主观的愿望上讲,没有不想好好学习的,但所形成的学习效果却常常很不尽意,差异极大。同样的一个老师教,同样的环境作用,结果如此不同。究其根源到底是什么呢?往往人们会盲目地抛出一个结论——要么是智商问题,把一个不可更改的责任推给了父母;要么是小时候基础没打好,不是学习的料,又把一个责任推给了过去……这样的结论,给老师和学生找到了一个充分的不教、不学的理由。其实教学的过程、就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透过传授知识祛除学生学习障碍的过程,最终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的过程。尤其是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成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坚固基石。由此可见,学习困难这个现象,其根源也在于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帮助学生们建立学习的信心

这项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个教学环节,那么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呢?首先是帮助学生正确总结过去;其次是找到突破畏惧学习的心理的具体方法;其三是创建一个能有效使学生们反复咀嚼体验突破畏惧和品位学习的环境氛围;最后仍是帮助学生们正确总结,使之回归到已设置的建立的良好习惯的实训内容上。继续升华、强化为意识,固化成思维。

二、如何使教学过程成为实训的保障机制

建立良好的习惯,首先需要的是稳定的保障,这种稳定提供了实现重复性的可能。那么学习习惯的建立也是如此——不是说的概念,讲的大道理,它是需要以身心为实验室,成百、上千、上万次的反复训练、从坚固直至到固化。所以它的完成需要一整套严谨、科学的系统规划,既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们能实现学习运用的需要。不仅要有可操作性、可多重复性,还要有“机制”的保障,以确保实训的顺利进行。这就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大做文章。围绕着一个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基础,以能转化为可重复的实训为目的,以学生快乐轻松学习为检验标准,来渗透理论,使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教学环节与建立良好行为习惯统一的一套规范化、自制化、标准化、程序化的实训流程

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学的环节是教学规律的反应点。它是整体教学活动承上启下的枢纽。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鸣的和谐之声。它既可检验教师对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活动的驾驭能力,又可检验学生对学习的接受状态。所以需要教师站在教学环节这个全息点上,确立教学思路、明确教学目标、贯通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方法。充分思考、准确的判断学生的客观学习状态,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放在教学的首位。

(1)第一环节:把培养学习习惯与教学结合

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决定了学习的效果。而学习状态又取决于良好习惯的积累,所以强化学习习惯就是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由此,在设置课程和实施教学工作时,建立一整套的培养学习习惯的流程,围绕的核心是调和感官的协调统一,达到专注和思维活跃的目的。具体方法如下:

A、笔记规范化,统一书写格式;

B、听读和随记结合,使学生专注,不分神;

C、把学习的难点、重点,变成提问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D、将实训的内容纳入量化分,作为平时的考核成绩;

这样从引起学生的注意开始,才可能改善他们对学习的态度,进而强化学习习惯,为学生主动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第二环节:思维习惯的训练

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的过程。同时,这个过程又是艰苦枯燥的,是客观反映学生积累状态的。若只一味地从学上强调,很难达到学的目的。要在这过程中,对学生的心态进行梳理调整,使他们认识到学会什么不是唯一目的,更不是终极目标,而真正透过学习的过程,认识到:自己存在的学习障碍是什么?排除障碍的思路以及解决的方法是什么?建立起正确的认识才能把握学习的方向和目标,那么学习的目的也自然能达到。具体方法如下:

A、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

当学生们遇到学习障碍时,往往是心里动荡不安立时,也是思维无序混乱之时。此刻给一句针对解决问题的话,会使他们心安。有了一刻安稳、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人会安静理智。这种心态是做抉择的基础,再加上一些思维方式的内容,如:“审视当下的行为,会清楚自己的身心积累”、“自信来源于无我的利他实践”、“做该做的而不是想做的”、“自私会带你走进幽深的黑洞”、“踏实的努力是你忠实的朋友”等。

B、界定清楚概念,是正确实践后的升华。

建立良好的习惯实例,是正确认识的途径,同时也是界定清楚概念的基础。若实训是盲目或主观的,那么,认知也一定会出现偏差的。所以,实训、认知和界定概念要相结合,方可帮助学生正确总结自己的实践行为,激发学生们自我指导和自主接受实训以及巩固效果的目的。这种思维习惯不仅会使学生们心里踏实,还可以培养超强的预测结果的能力,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思路清晰、万法随心自然。如:上课前要求全体起立,同学们一同问:“老师好”,老师回应:“同学们好”,看起来一个简单常规的课前、课后的实训,潜移默化地在渗透着一个概念,那就是:什么是尊重老师,什么是课堂的严肃性。同时,在课前学生站起的瞬时,可以放下手中与课无关的小动作,打起准备。

(3)第三环节:内化知识的训练

对于内化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以讨论的形式,设置三个内化环节:一是复述(可强化对知识的了解)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认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状况,以便及时补充;二是帮助学生找寻所学知识与自身的结合与提高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三是对知识的再认识过程,是对知识内化后的检验,也就是同样的知识具体每个人却是非常不同的理解,这种差异最终导致了对知识运用的差异。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抓住这个环节并加以正确引导决定了学生最终的学习兴趣和驾驭知识的思维和行为等诸多能力。具体方法如下:

A、复述的重要性:

“复述”,从形式上看,的确非常简单。但它无论以渗透教学整体质量上讲,还是从个人诸多能力的培养上讲,都是需要十分重视的一个教育环节,或者说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对它的重视,需要在行为上无数次地重复,并坚固成为习惯。因为复述是接受外在信息后的第一个内化环节,人往往在处理外来信息时,常常会以个人的心态进行取舍,难以完全地吸收,这个环节若不得到重视是很容易出差错的。再是具体的分类,处理和重新排列组合,而达到知识的内创造。通过复述这项行为上的训练,可使学生体会到梳理知识过程的重要性,强化复述的意识,为主动学习打下基础。

B、学习与自身需要的结合:

学生对学习的不注重与被动,最根本的问题是在于与自身不能结合:觉得没意思,没兴趣,不能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孩子明知道玩游戏影响学业却无法自拔,为什么呢?其实也很简单,游戏的设置符合了人的天性——人内心是追求愉悦的。若能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让学生体会愉悦,他们也一定会投入精力的。所以这个环节最主要的就是帮助学生体会:学习的知识与他们以及他们的未来有着密切的关系。透过讨论这个方法,每个人结合自身的成长讲出了各自对知识的不同理解或知识打宽了他们的视野,把枯燥的知识变成了他们分析自己,梳理自己成长的具有指导性的理论,所以学生们越学越爱学。很多同学说这些课程对学其他课程也非常必要,因为这些习惯的养成是能学习、会学习的基础。

C、对知识的再认识:

对知识的再认识过程,实质上是理论与自身结合的过程,那么如何指导学生们的实践?必须首先为他们创造实践的环境。这个过程是帮助学生如何学以致用。除了课堂上抓各个环节的训练之外,还让学生把这些训练带回宿舍、家庭之中:以宿舍(家庭)为单位,以生活、学习、各种活动为内容,分工合作,深化、重复课堂上的行为训练和思维训练。久而久之,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变化,把常规的训练当成了身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小结

在两年中,以180名学生的文字实训统计,共12060万字,分三部分:

1.课堂笔记约1368万字;

(180人*19周*1000字*2年*2科)

2.实践体会心得2052万字;

(180人*19周*1500字*2年*2科)

3.每日的《计划总结》864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