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消费安全论文

大学生消费安全论文

时间:2022-12-23 23:05: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消费安全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消费安全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大学城;商业布局;优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4-0170-05

根据《大学生蓝皮书:中国大学生生活形态研究报告(2013)》报告,中国大学生人均月消费支出945.6元,人均全年消费总额达到11 347元,超过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50%。

在大学生强大的消费能力驱动下,各路商家长驱直入,大学城商圈涌现。与大学生强大购买力不相称的是,目前蚌埠大学城高校周边的商铺大多数还是处在分散运营、各自为阵的初始形态,对于商业的布局、人流的聚集以及规模商圈的形成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需要对蚌埠大学城商业空间布局的进行研究,研讨其商业类型、商业形态、发展优势劣势等,提出优化建议,以促进蚌埠大学城商业经济的发展。

一、蚌埠大学城概况

(一)蚌埠大学城建设

蚌埠大学城位于蚌埠市东郊龙湖东岸即蚌埠市龙子湖区,全境位于龙子湖国家4A级风景区东岸,北依高速铁路蚌埠南站。大学城共占地10 000亩,共投资2 000亿,建筑面积670万平方米。目前大学城一期工程已经完工,有4所大学进驻,分别为:安徽财经大学、安徽电子信息学院、蚌埠医学院和蚌埠学院。自2002年建设至今,蚌埠大学城已初具规模,各类校舍、道路、供水等公用配套设施建设已投入资金6.1亿元。

(二)大学城商业发展

随着商家涌现,大学城逐渐形成了一个商业服务街区即现在的龙湖春天商业街。龙湖春天商业区位于蚌埠大学城核心位置――被4所高校围绕,占地782亩,建筑面积达62万平米。龙湖春天商业街是蚌埠大学城唯一的商业区,距离每1所城内高校的步行距离都在15分钟左右,购物便利。其市场以个体经营为主,以零售方式出售商品,经营时间相对集中。但由于现有市场的不成熟,商业等级较低,服务设备不完善,使得龙湖春天商业街的发展受到压抑,这也说明蚌埠大学城商业空间还没被合理开发利用,蕴藏着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二、蚌埠大学城商业空间现状

(一)蚌埠大学城商业类型

本文对蚌埠龙湖春天商业街商业类型的种类和数量进行了实地调研,并把商业服务业、社会服务业以及娱乐业划分到服务业之中,得到统计结果(见下页图)

本文对龙湖春天商业街的商业类型进行了分析:(1)三大行业中,餐饮业占比遥遥领先,高达54%;(2)在服务业当中,美容、美发店占比都是最高的;(3)商业空间主要用于餐饮行业,商业服务主要满足于物质层次上,在精神服务上的投入较少,也即是精神层次上的消费较少,商业服务结构偏低,商业类型很少。

(二)蚌埠大学城商业形态

各校内部的商业布局规模普遍较小,经营内容以小型超市、报亭、理发店、打印店、书店、照相馆、干洗店、水果店、快递收发处等服务为主,经营状况相对良好,消费群体相对稳定。校内商业布局主要利用学生宿舍、食堂、活动中心等建筑布局的架空层或内部部分地域,布置商业店铺和服务类摊点。这种布置的优势在于可以提高建筑布局利用率,其大部分布置在宿舍下面或内部,使得学生接受服务十分方便;其不足之处在于布局狭小,布置局促,经营环境氛围欠佳,难以形成较强的商业气息。

蚌埠大学城商业形态主要为面式棋盘型组织形态和带状式商业组织形态两种。以龙湖春天商业街为例呈现出的这种“面”式商业空间布局不但服务于进入其区域的人员,还对区域外部一定范围的人群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可以满足相同空间区位中群体的不同消费需求,或满足不同空间区位中群体的相同消费需求。带状式的的校园商业空间是由多个商业单体组成,并主要沿街道方向顺序展开,且服务于进入其内部的人群,也对其展开方向临近区域的群体有着较强的吸引力。

三、蚌埠大学城商业发展SWOT分析

SWOT是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这四个英文字母组成,意为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一)发展优势

1.潜在消费者不断增加。蚌埠大学城的师生数量逐年增长,远期来看,蚌埠机电技师学院、蚌埠经济技术职业学院等也将陆续驻进,完全建成后,大学城学生规模将超过10万人。潜在消费者的不断增加,消费群体的相对稳定,加之大学生的消费面广、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等,将在长期里对蚌埠大学城商业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2.周边的商品房不断增加。随着蚌埠大学城历年来的建设,其周边土地也陆续吸引着房地产开发商。商品房的增多,无疑会带来一定数量的常住居民,而常住居民的加入,不仅给大学城商业带来更多的消费者,增加消费服务类型的需求也会增加。

3.旅游业的发展。大学城附近的龙子湖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其面积约为杭州西湖的3倍,据此,市政府可以参考西湖景区的建设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建立环湖商业圈。

(二)发展劣势

1.目前的大学城商业空间布局不够合理。蚌埠大学城商业发展发展缓慢,发展不成熟,尚未形成规模的商业空间。龙湖春天商业街虽然是作为蚌埠大学城唯一的商业中心的地位存在,但其规模小、经营范围狭窄、布局相对杂乱、功能不够健全,还存在不少阻碍其健康发展的隐患。

2.自发形成的商业布局有待规范治理和改进。由于缺乏合理的功能分区、管理较疏松等,导致流动性商业摊点较多,占道经营严重,经营相对混乱,街道卫生状况欠佳,特别是饮食摊的食品安全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3.楼盘面积在扩大,给商业圈的合理布局增加了难度。房地产的开发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型商业中心的形成,包括龙湖春天商业街那仅有的土壤也被用来建造住宅楼盘,规划的不合理使得土地在商业活动方面利用的有效性得不到提高,使商业空间的布局较为分散。

(三)发展机会

1.消费群体规模的扩大。随着高校历年的招生人数扩增,蚌埠大学城的消费者数量稳中有升。日后其他院校进驻和非流动居民的增加也会给大学城商业带来更多的消费者。

2.主要消费对象的消费能力提升。《大学生蓝皮书:中国大学生生活形态研究报告(2013)》显示,较以往相比,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在逐年提升。在消费能力逐渐增强的情形下,蚌埠大学城商业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3.大学城外的商业配套吸引力较差。蚌埠市区现有的商业网点存在着远、贵、少的弊端,例如从大学城坐公交到商贸区大概要40分钟。市内百货大楼那一片局域设施相对旧、脏,不但商场内商品价格相对大部分大学生而言是昂贵的,而且其商品很多都是适合社会白领群体穿着,故不会使大量消费者流失至市区。

(四)发展威胁

1.消费圈内人流量较小,人气聚集度不够。蚌埠大学城位于郊区,人流量小,商业发展不够完善,消费规模偏小和商业区的分流影响了大学城商圈内人气的聚集。

2.消费格局不完善,消费档次偏低。蚌埠大学城内消费结构以餐饮行业为主,而服务业和零售业则很少,且大多数规模较小。

3.经营环境相对较差,管理难度比较大。龙湖春天商业街内店铺分布随意性强,各种类型的经营商家交错分布,没有形成合理的消费格局。

四、优化蚌埠大学城商业空间布局的对策建议

(一)蚌埠大学城商业发展的定位

1.以中偏低档商品和中偏高档服务为主的大型城郊购物中心为发展目标;消费目标主要是大学城的师生,其次是周边常住居民,最后是大学城外消费者;以综合性超市、专卖店、娱乐休闲、辅导机构和等级良好的餐饮为发展方向。

2.将龙湖春天商业街内的餐饮业、服务业和零售业有序地分开,有层次地布局,同行业的商铺设置在一起,并规范好对各所高校外部的摊贩的管理,总体上改善卫生街道状况。

3.打破原有的商业中心建筑结构,建造商业大楼,使不同的商品服务在不同的楼层进行,这样既可以减少商业空白点,还可以规避目前城内商业面积的限制,有效地利用商业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

4.减少商品房地产在大学城内的投资建设,在周边的建设最好有一定的距离,保证日后大学城建设用地的扩展。

5.重视商品服务的均衡发展,加大服务业和零售业的比重,加快大学城商业发展升级的步伐。

6.加强饮食、道路卫生和安全的监督管理。高校门口前的小食街由于沿着马路摆设,过往车辆的烟尘尾气毫无遮拦地粉刷着道路两旁的饮食摊。不仅如此,每到学生下课后晚餐宵夜时间,人流增多,道路经常出现拥挤,车辆行驶不便,加之路灯的惨淡,行人的安全令人担忧。

7.商圈布局的构想。由于蚌埠大学城商业空间尚未被充分开发和利用,故可以对蚌埠大学城商业空间布局的综合分析:首先,将龙湖春天商业街在原有基础上扩大商业用地面积;其次,在龙子湖公园东处侧建立延湖商业带;最后,在高铁站一带建立一处商业群,扩大大学城商业空间。

(二)蚌埠大学城商业类型优化

1.增设业种、提升商品服务水平。实地调查发现,蚌埠大学城商业服务种类不齐全,比如书店规模偏小,书籍种类不齐全和服饰销售少,衣服质量偏低以及娱乐场所少,娱乐环境差等。蚌埠大学城商业应该从提供吃、穿、用为主的消费服务扩大到住宿、健身、文化、医疗等方面,保证消费者追求消费个性化,满足对休闲娱乐、文化、健康等消费的需求。

2.改变消费格局。蚌埠大学城各高校学生的主要消费支出为饮食消费占60%以上,服饰以及日常用品的消费占总支出的 28%左右。所以蚌埠大学城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应以服务业和零售业为主,把发展重点放在文化、娱乐等商业服务方面,但也应该保持对餐饮业的规模,并在原有餐饮规模上适当升级,进行有机的更新换旧。

(三)蚌埠大学城商业形态优化

1.商业空间层级化。根据下页表可知,目前蚌埠大学城的层级有区域级和校园级两种。再根据蚌埠市与蚌埠大学城的情况,本文认为,优化蚌埠大学城商业空间层级结构,总体布局可以采取“轴线发展+组团放射”的结构,分为“城级―区域―校区”三级空间布局模式:大学城级――主要建筑群为大学校园、商业购物中心。根据层级特点,可以利用龙子湖风景区和高铁南站的优势,发展旅游产业和环湖商业街以及在高铁站附近区位建立商业群落和房地产。蚌埠大学城目前还没有这一层级商业空间。区域级――与大学城级商业区比较,区域级商业区商业设施的经营和服务则显得内容较为单一,其主要满足区域内几所学校的师生日常所需。该层级的商业空间主要表现在被各所大学包围着的龙湖春天商业街,而这也是蚌埠大学城目前所有的一种商业形态。校区级――该层级的商业空间位于各个校区的教学区或者生活区内,也几乎是所有大学校园里都有的商业活动。这种的划分不但便于管理,还提高了大学城商业空间的使用效率与服务覆盖率,有利于大学城商业活动的管理和发展。

2.从纯物质消费空间到物质升级为文化消费复合空间。首先,大学城是文化教育的聚集地,其商业空间更应重视文化特色的塑造。蚌埠大学城商圈在满足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外,还应考虑到更高层次的交往需求,例如增设文娱类、体育类、培训类的商业场所。其次,大学城是一个人口相对集中的、年轻化的、高素质的人口结构区域,为了改变蚌埠大学城行业构成以餐饮业绝对占优这种商业形态,建议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增设其他行业的服务,扩大服务业和零售业。完善大学城级商业中心功能,增设区域级商业空间设施和有组织有管理地设置临时性商业设施。

参考文献:

[1] 张战锋.广州大学城商业空间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 许振波,刘菊.高校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蚌埠大学城为例[J].经济学报,2011,(1):85-89.

[3] 郭飞宇,储胜来,蒋阿慧.论蚌埠大学城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思路[J].中国市场,2011,(10):92-93.

[4] 朱佳佳.闽侯大学城商业空间分布现状分析与对策[J].地理学报,2009,(4):72-74.

[5] 陈丽敏.新兴大学城商业空间规划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6] 张蕾.岳麓山大学城校园商业空间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7] 大学生蓝皮书:中国大学生生活形态研究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8] 谢超.大学新校区商业服务空间体系设计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9] 范宇航,黄蕊.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商业空间布局调查研究[J].青年科学:教师版,2013,(8):221-222.

[10] 赵阳.大学城空间布局模式与优化策略研究――以呼兰大学城为例[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1] 于晨晨.广州大学城(建成区)商业空间模式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2] 任云英,牛月,梁卉.散落的拼图:城郊大学城商业空间调查与反思[C]//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

集(11―规划实施与管理),2014.

[13] 郭立尧,徐晓静.关于松江大学城商业空间的研究[J].科技咨询,2012,(35):228-229.

[14] 罗念安.高校校园商业空间的设计与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Bengbu City Commercial Space Layout Optimization Research

ZHOU Yan-feng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Institute of economics,Bengbu 233030,China)

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消费现状和结构;理性消费;建议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在当今社会占据了不可逾越的地位,他们不仅是社会消费群体之一,而且走在未来消费时尚和潮流的前沿。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在大学学校生活了三年,我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都有亲身经历,亲眼目睹,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他们刚刚摆脱高中生的稚气,内心的需求欲望不断膨胀,消费便成为他们力求改变和提升自己的一个平台,但是又由于经济上的不独立,自身消费能力的不足,所以在消费上受到了很大的制约。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选择了不理性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和资料的收集得到了许多真实的信息,本文深刻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特点,问题以及对策,并努力摸清其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起到了引领作用,同时对社会,高等教育者和家庭为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趋向并对其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研究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随着高校毕业生每年以惊人的数量增加,他们渐渐走向社会潮流的最前线。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现状以及消费动机,指出消费误区,原因和不足,并提出了比较理性的消费观念,为大学生的消费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领作用,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也为家庭,社会的教育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更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三)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先确定论文方向,然后在各网站和报刊等寻找相关资料和数据,结合调查问卷分析了高校学生消费现状及结构、高校学生消费观念及特征、高校学生消费现状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在整体的思路上将理论与实际调查相结合,运用综合分析法和动态分析的方法,最后得出结论。

二、高校学生消费现状及消费结构特征

(一)消费现状。据统计,中国大约75%的大学生其经济来源都是依靠父母,剩下的25%靠自己兼职,或是奖学金,助学金来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根据调查问卷得到如下一些数据:

由以上表格我们可以得知:在每月的基本生活消费支出中,比重最大的是500―1000元之间,最小的在500元以下,

91.4%的学生消费集中在500-2000元之间。一方面,消费水平较低的同学,可能会出现资金比较紧张,仅能够维持基本生活消费的现状;另一方面,消费水平较高的同学由于可支配的资金比较多,可能会导致盲目消费和冲动消费,出现不合理的消费现象。个体消费水平差距大。

(二)消费结构。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根据调查统计,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生活消费支出;(2)网络和通讯设备支出;(3)学习性支出;(4)人情消费支出;(5)其他消费支出。其中,生活基本支出所占比重是最大的,大约为56%;而随着IT行业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和电脑似乎已经不再是奢侈品了,而是成为大学生必备的生活消费品。通讯和网络支出包括手机,电脑,mp3,ipad等娱乐消费,在大学生的生活中也占据着很重要的一部分,约占21%,社会的发展,信息的重要性将带来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很多技术开发商根据学生的需要,推出了一系列适合学生品位的产品,致力于开拓一个全新的消费市场,其正是看中了大学生这一潜力股。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学习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学习性消费占11%,与学习有关的消费也是我们所关心的话题。大学生除了平时的学习和期末考试以外,还会考许多的证书,如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等,尤其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面临着考研的压力,在考研方面会买许多的书籍或是报各种学习班,所以会花去不少的费用。大学生的社交范围广,其人情支出也会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呈现上涨趋势。有的人情支出是必须的,而有的则只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大方,于是,不合理的消费结构便在校园里蔓延开来。

三、高校学生消费观念

在21世纪的高校消费人群中,时尚与潮流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消费特征的代名词。他们喜欢追求新颖的东西,手机,电脑,服装,饰品等生活必需品体现了消费观念多元化的趋势。此外,大学生消费中考虑得最多的因素是实惠,即是否买的值。一方面,他们的经济来源比较少,另一方面,自身的消费能力不足,所以,在追求质量的同时,又希望价格合理。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80%的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仍然是讲求实际与理性消费,追求物美价廉,“买的值,买的放心”,是最理想的选择。但是,也有一些同学因为家境比较富裕,出现了追求名牌,奢侈消费,盲目攀比的消费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当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合理的消费观念。

四、高校学生消费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背景。目前,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居民家庭都是以独生子女为主,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父母会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对他们是有求必应;另一方面,许多父母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去照顾和教育孩子,缺少对子女的关爱和呵护,于是,乱花钱便成了他们想证明自己和排遣孤独的一种手段。而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子女往往都会继承父母的性格特点,时刻为家人着想,省吃俭用。

(二)社会环境。现代社会是物质充斥的社会。其消费观给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当前社会比较流行的一种消费观,即超前消费,许多人为了追求活在当下的精神,秉承着花明天的钱来完成当下事的的信念。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传统消费观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而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渐趋成熟,其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易受社会环境和大众化消费的影响,不正确的消费观也在大学群体中蔓延开来。智能手机,电脑等看似奢侈品如今却成为了每个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生活品。当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时,就会产生羡慕和自卑的心理,有的人即使没有经济实力,也要跟别人看齐,因为这样才会显得自己不比别人差。

(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大学生由于处在一个学生时代与社会接轨的阶段,其性格特点,是非判断能力,思想情感和兴趣爱好都没有完全定型,不能够完全独立思考问题,但是他们又特别希望自己能够独立,坚强和果敢,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得到关注,得到别人肯定的评价,于是,虚荣心理会让他们把这种落差转移到不正确的消费观上,而现代网络技术的发达,又可以使我们足不出户就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消费的步伐。

五、建议和对策

(一)学校和家庭要进行动态引导和教育。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而勤俭节约也一直为我们所传承。对于大学生而言,我们不应该摒弃这种美德,而是应该把它传承和发扬下去。对于家庭和学校来说,在大学生的教育方法上我们要实行动态教育。传统的理念已经不适应大学生的思维了,我们要与时俱进,紧密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消费观念,对他们进行如消费结构,消费理念,消费心理,消费品常识,消费生态意识的教育。但是,一味地课堂理论教授难免枯燥乏味,而且效率不会高,所以提倡实地调研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中出现的问题,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家庭是提供大学生消费的保障,学校是大学生未真正踏入社会消费的最后一站,父母要时刻引导着孩子,给他们树立榜样,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大学作为学校与社会的衔接,校园教育对于大学生以后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首先,主张适度消费。我们应该根据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花钱,把钱花到最有价值的地方,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应在家庭经济的承受能力之内。其次,要树立健康的消费模式。健康的消费模式即倡导文明消费,勤俭节约,选择安全环保无污染的“绿色商品”,合理选择消费的结构和层次。第三,要有合理的理财规划。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社会中获得一席生存的地位,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必须要具备独立的理财规划能力。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有独立的理论概念,也需要把这些概念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独立思考和处事的能力。养成花多少钱,记多少钱的记账习惯,时刻做到心中有数,培养自己的储蓄观念,从而形成良好的消费风气。

(三)要发动政府和社会的力量来对大学生消费观进行引

导教育。大众传媒和网络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渠道,它们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感应力,所以应发挥其多样性和快捷性的优势,宣传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观。而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重视对消费热点的调查研究,加强消费领域的精神文明建设,坚决抵制奢侈之风。此外,政府还应鼓励大学生适当进行发展性消费。大学生的发展性消费即在资金比较充裕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技能证书的考取,接受各种培训,各种教育等,以知识力量转化为精神力量的一种消费。发展性消费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综合素质,促尽全面发展。

总结: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他们有其独特性和固定性,我们要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去评价,根据现实情况,对于好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应该大力倡导和发扬,对于不合理的消费,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端正他们的态度和消费习惯。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不仅仅是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而且也与家庭,社会和国家息息相关。我们要努力培养他们的消费意识,共同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作风和正确的消费习惯,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购物 影响因素 贵阳市

一、引言

据CNNIC于2012年1月的第29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达到5.13亿。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94亿人,网络购物使用率提升至37.8%。在我国,受网络影响最深、最广的莫过于有较高文化层次的大学生。

大学生作为消费者中知识层次比较高的一类消费者,他的消费行为与普通的消费者又存在着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认知层次高,消费行为比较理性。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乐于接受新鲜事物。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对于网上购物这种新鲜事物,大学生非常乐于尝试。追求方便、快捷的消费心理。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在购物中即时、便利、随手显得很重要。网络购物只需要在电脑上点几下鼠标,根本就不用去商场,省时、省力。

二、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的定义

通常是指借助互联网检索商品信息,以电子订购单发出购物请求,填上私人支票账号或信用卡的号码,通过邮购的方式收货。

三、影响大学生网上购物因素的模型

引入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TAM 模型是Davis于1989年在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目的在于解释和预测使用者经过一段时间与系统交互后,产生的对接收或拒绝系统的态度,以及所产生的意向行为,并试图鉴别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模型。

四、问卷设计

问卷内容分为两部分:调查者基本信息和网络购物调查。各个指标主要依据文献资料和互联网上的相关信息,指本文对指标采用5点Likert量表,记分依次是1分、2分、3分、4分和5分。指标体系如下:消费者特征:性别、学校、年级、专业、月生活费、月网络消费水平、网络密切度;网络购物体验:商品价格、商品质量、商品描述是否清楚、试用是否方便、售后服务质量、购物的操作便捷程度、支付的安全性、配送费用的高低、送货时间的长短商品、网上诈骗;外部社会影响:家人、朋友的影响;感知自我:网络购物是否满意;辅助资源:网站导航设计是否合理、网站购买指导是否便利。

五、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样本基本资料分析

分别在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及贵州师范大学随机发放300份调查问卷,收回30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为300份,有效回收率100%。其中男生占50%,女生占50%。本科学历,约占56.7%,硕士生占40%,博士生占3.3%。月生活费基本在800元至1200元之间,约占53.3%。使用互联网的时间主要集中在4―5年及5年以上,共约占73.3%。大学生目前网购类别主要集中在服饰、配饰、化妆品、数码产品、文体及虚拟。

(二)调查结果分析

相关分析。本研究运用Pearson系数衡量简单相关关系。可以看出网络购物的月消费费用及月网络购物的频率各类指标在0.01显著性水平上相关。网络购物的月消费费用及网络购物的月频率对消费者特征、网上购物体验、外部社会影响、感知自我、辅助资源都显著正相关,且均在0.01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但除了Pearson相关系数在0.7以上的变量外,其它的相关性相对较低。

回归分析。各类指标的的回归。

表1 回归分析

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网络购物的月消费费用

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影响网络购物行为的五大因素

MultipleR=0.644

复判定系数(R Square)=0.409

校正Rs(Adjusted R Square)=0.406

标准差(Std.Error)=0.8377

F值(F Ratio)=42.168

P值(Sig.F)=0.000

因此可以认为:网络购物的月消费费用、月频率与消费者特征、网上购物体验、外部社会影响、感知自我、辅助资源存在因果关系,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消费者特征、网上购物体验、感知自我,而外部社会影响对辅助资源对网络购物的月消费费用的影响较小。说明大学生实施网络购物行为时,网上购物体验的作用比较大。

六、结论与建议

针对个人不同的喜好,提供个性化服务。建立起与消费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注重和大学生消费者的双向沟通。开展有特色的网络营销活动,建立起消费者对企业的忠诚。

参考文献:

[1]程华,宝贡敏.网上购物意向决定冈素的实证研究[J].数茸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

第4篇

论文摘要:大学生应该享有的权利包括发展权、自由权、民主权等。高校管理权的滥用和扩张,教师话语霸权的滋生和蔓延,学生利益表达机制的匮乏和失灵是大学生权利实现的主要障碍。为此,必须加强对高校管理权的监督和约束,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有效的学生参与决策机制。

在“以人为本”口号响彻中华大地和“人权入宪”的今天,大学生权利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学界大多聚焦大学生法定权利的语境下,本文试图从教育学视野探讨大学生应该享有哪些权利,面临的障碍及实现的途径。

一、大学生权利的表现

大学生作为一名自然人和受教育者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种种权利,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尤其应该享有以下权利:

1.发展权

马克思说,人“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这些“天赋和才能”使得“任何人的职责、使命和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因此,发展权是学生的一项基本权利,并且从多方面实现这一权利:

(1)休息权。学生发展是身心和谐发展的统一,就身体而言,除充足的营养和科学的锻炼外,最基本的就是让学生有足够的休息,休息时间的缺乏往往会导致学生生理紊乱,甚至引发各种心理病症,因此,充分的休息不但能保证学习效率,更是关乎学生发展的基本权利。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学习负担不断加重的今天,大学除了教授学生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必须教学生学会放松、学会调节、学会休息。

(2)娱乐权。学生是人,“在现实世界中,个人有许多需要”,“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将人的需要归纳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这众多的需要中,娱乐即是学生最基本的需要之一。从科学的发展来说,“数学产生于闲暇”(亚里士多德),适当的闲暇娱乐中往往能够进发出思想的火花,促进科学的进步。从学生发展而言,健康的娱乐活动能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净化心灵。

(3)选择权。人若力求在限定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必须在对现实发展多种可能性的把握中作出最适合自己本性的选择和决断。尊重和维护学生的选择权是对学生个性和差异性的尊重,是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大学是以多样的课程选择机会、丰富的隐性文化、充分的个性尊重、自由的学习条件以及有效指导下的研究训练来实现人的更多程度发展的。大学生的选择权包括学校选择权、专业选择权、课程选择权、教师选择权、学习方式选择权和学习进度选择权等。

2.自由权

“大学这一综合体的中心思想是自由”。这是因为,大学的主要使命之一是创造知识,而自由是创造的前提,是发现和获得真理的必要条件。正如恩格斯所言:自由不仅是对必然的认识,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愈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愈大。也就是说,自由判断、自由思考增加了我们认识必然的机会和发现真理的可能性。大学教育中学生的自由权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犯错的权利。思想自由也即意味着学生在学术问题上有想对的权利,也有想错的权利。事实上,无论是想对还是想错,对真理或知识的发展都是有益的。密尔在《论自由》中指出:“迫使一人意见不能发表的特殊罪恶乃在于它是对整个人类的掠夺……假如那意见是对的,那么他们是被剥夺了以错误换真理的机会;假如那意见是错的,那么他们是失掉了一个差不多同样大的利益,那就是从真理与错误冲突中产生出来的对于真理的更加清楚的认识和更加生动的印象。”因此,课堂就是学生犯错的地方,学生在学习上有犯错的权利。

(2)质疑的权利。没有质疑不可能有真正的确信,或者,没有质疑的确信是信而不确的;质疑得越多、越深,越可能有高层次的确信,更有价值的确信。因为学问是在“学问”中获得的。“学问”即学着询问,学着质疑,学着反问,更基本的前提是学着发现问题。因此,优秀的教师不但允许学生自由质疑,而且应引导、鼓励学生学习质疑,学会质疑,大胆质疑。问的问题越多、问题的类型越多,越能使人的知识进一步增长,从而使人更有学问。

(3)表现的权利。人有表现的天性与渴望,人都希望在他人中间占一席位置,不愿意成为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人;人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别人看不到自己的存在、把自己当作不存在。学生作为正常人同样如此。当自己受到忽视或冷漠时,当自己有精彩的想法或观念时,当自己的情绪受到文本或周围环境的感染时,就会不自觉地通过言行或别的方式表现出来。表现的权利是实现学生自由发展的前提。

3.民主权

本文所指的民主权是指学生作为教育服务的消费者有权了解学校相关情况、监督学校Et常运行,表达意见主张的权利。民主权是权利制约权力、实现权利与权力平衡的主要手段。

(1)评教权。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普遍实施,大学生作为消费者的观念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学生作为消费者,不仅要对教育进行货币支出,还要耗费大量的时问、智力和体力去消费这项服务,并为此付出大量的机会成本。因此,学生有权对教育质量提出意见。“作为高等教育的消费者,学生要求在确定课程和教师的任命、晋升、解雇方面拥有一定程序的发言权。这一要求不是没有道理的”。显而易见,评教不仅仅应被视为改进教学、加强管理的一种手段,更应被视为学生的一种权利。

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动机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而庞大的消费群体,他们具备较高学历,知识面较广泛,同时对新生事物有较高感知力和接受力,因而在消费上呈现为追求高品位、潮流化、前卫化、个性化;但同时他们一般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在消费上有的表现为量力而行,而有的则在出现无计划,消费结构不合理,盲目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和人际交往支出过度等问题。因为消费不只是个人行为,也是社会行为;所以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不仅对个人,而且对家庭和社会都会造成消极影响。下面本文在关注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状况的基础上,就其非理性消费动机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动机与大学生消费动机

动机是个人行为的动力,是引起人们的活动的直接原因,它是一种内部刺激。动机产生主要有两方面的条件:一个方面是内在条件,即需要。动机由需要激发。当人的某种需要被个体意识到时,就以行为动机表现出来。另一个方面是外部诱因,即外部刺激。外部社会环境的刺激引发了个体对事物的追求,形成了动机。这样,内部需要和外部刺激形成一股合力,最终导致动机的产生和具体行为的实施。消费动机是指引起和推动消费个体向一定目标进行消费活动的心理动因。消费动机表现在大学生消费者的身上,其形成、变化和发展,其强度和范围等,都会打上其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心理特征的烙印。

大学生处于心理断乳期的晚期,自我意识显著增强,对自我关注日益强烈,渴望给他人以美好印象。同时其要解决的主要人生任务是确立自我同一性。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的普遍心态是追求新奇、独特,力求与众不同,显示自己的优越性。大学生年龄特点而形成的特殊矛盾导致了其消费动机除了具有消费动机的普遍性外,还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众性强。从众行为是个人在社会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和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可以说从众行为是由于群体的一致性的压力下,个体寻求的一种试图解除自身和群体之间的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大学生虽然知识层次普遍较高,接受了先进科技知识教育,具有一定理性思维;但是,有的自我认识能力差、自信心较弱、自尊心和虚荣心较强等,使其在消费时很容易发生从众行为。

二是大学生易受他人暗示。暗示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行为等刺激手段,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或接受一定的意见意思。暗示的效果受暗示者、被暗示者及暗示环境特点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大众媒体通过各种媒体,利用暗示心理向大众传播信息,引导受众采取相应行为。大学生在生活中频繁接触各种媒体,虽然他们知识水平较高,独立思考能力较强;但毕竟社会经验不足,心理不是很成熟,在各种暗示的影响下,有可能丧失分辨和判断能力,结果盲目采取媒体宣传的行为。

三是追求个性化和时尚化。大学生处在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年龄阶段,面对多样的消费市场追求独特、个性和自由。另外,他们作为目前社会的前卫群体,在消费过程中乐于接受流行,领先于时代,追求新颖、时尚和潮流。他们中的许多人购买高档商品,出入高消费场所,其消费行为已经超出常规的范围。

二、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动机的形成

大学生实施非理性消费行为,一般情况下都是某种动机驱使下做出的抉择。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动机有其发生、发展和结束等阶段,可以从几个阶段考察这一动机的形成。下面从非理性动机的来源来考察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动机的形成。。

个体在生理上有对食物、水、氧气的要求,在心理上有对友谊、自尊以及求知等追求,这些要求和追求就是需要。个体因需要的缺乏而激发动机。当个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其内部就会处于一种焦虑状态,这种心理上的焦虑就成为一种刺激作用于自身,变成一种推动力量。这种推动力量也叫内驱力,即动机。个体受到自身内驱力的作用,导致某种行为的发生,于是需要得到满足。。需要激发动机,动机推动行为,然后又引起新的需要,进而激发新的动机,最后又推动新的行为。

大学生的不合理需要是引起一部分非理性消费动机的直接原因。。相当多的大学生消费动机是其需要的直接体现。例如,身处现代社会的大学生意识到,目前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使许多大学生产生了改善自己人际关系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迫切需要。所以有些人情往来消费不断上升就不足为怪了。然而,一些大学生又很难把握人情消费的度,人情往来消费过多,这就产生了非理性消费。

大学生非理性消费既可以由其内部需要引起,也有部分是由诱因引起的。外部社会环境的刺激引发了个体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形成了动机。大学时代是人生重大转折和迅速转型的时期,也是对社会文化的变化最为敏感的时期。大学生的消费意识因其心理发展尚未成熟而表现出易受外界影响和暗示的特征。传媒广告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左右着其消费倾向和消费选择。另外,大学生作为消费者,必然受到社会和周围群体的影响。需要或诱因都可以单独引起其非理性消费动机,但这只是相对而言。大多数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动机都是在一定需要基础之上,受诱因的刺激而成。

三、影响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动机的因素

(一)心理

大学生的认识、情感情绪、意志和个性特征与其非理性消费动机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它们以一定形式组合并作用于非理性消费行为。

首先,认识的影响。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说明他们在如何消费的认识上仍然存在盲目性和片面性。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处于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期,其消费心理尚未成熟。有的大学生在消费时由于自身认识的局限不能充分的考虑商品的效用和支付约束,购买行为比较盲目。他们对消费认识的不足使非理性消费动机在错误观念的影响下形成。其次,情感情绪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还没有完全稳定,外界环境对其心理影响还很突出。因此,冲动性购买还是多于计划性购买,尤其是低年级的同学。一些大学生的情感成熟度不高,容易因某些刺激而产生消费的念头,导致非理性消费动机的产生。再次,意志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在抵御外界诱惑时意志不够坚强,很容易使其消费行为偏离正确轨道。即使清楚自己的经济支付能力不能进行某些奢侈消费,但因为意志方面的薄弱,在一些诱因的驱使下,产生非理性消费动机,还是不能合理控制消费。最后是态度的影响。态度对行为具有导向功能。态度具有动机作用,态度将驱使人们趋向或逃离某些事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态度,引导他们采取相应的消费行为。有的大学生在生活中理性地选择实用、有价值的事物,有的则追求奢侈和炫耀。

(二)家庭情况

家庭是婚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小群体。家庭既是人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又是一个人在其中生活时间最长的规范性参照群体。一方面是家庭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引导不科学,从许多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与其家庭收入的比较来看,反映了许多家长对子女十分溺爱。另一方面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问题会导致有的大学生人格异常,容易沾染恶习,这就使其消费行为偏离正常的轨道。

(三)学校教育

目前,为了适应弹性学制、学分制、后勤社会化等高校改革措施,学校管理模式走向社区化、市场化、多样化,大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度大大增加,课后的活动丰富多彩。一些大学生自制能力差,经常出入一些高消费的场所进行非理性消费。另一方面,学校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念时所进行的工作远远不够,而且在教育实践中忽略了对学生理财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很多大学生的消费都超出了计划的范围,这是理财能力不足的表现。学校应加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的工作,同时在教育实践中需要对大学生理财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四)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决定社会心理。大学校园文化具有开放性和超前性。这使大学生能更多更快地接触各种各样地文化,故其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会有异于其他一般社会成员。目前对大学生消费文化有巨大影响的文化思潮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消费主义思潮。消费主义思潮提倡追求高质量的物质生活,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迅速蔓延,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生活。这种思潮使大学生也以物质追求为生活目标。有的大学生不顾家庭经济情况,用父母的钱实现生活目标,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二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具有强烈的主观主义、虚无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倾向。后现代主义加剧了大学生对日常生活体验的荒诞感受和游戏精神感受。这使其消费行为日益呈现超前化和世俗化的趋向。

参考文献:

[1]赵富才,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及社会心理特点[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104

[2]王利民,马玉书.浅谈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5(2):25

[3]王宁 著,消费社会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6月

[4]时蓉华 主编,现代社会心理学[M][第七章],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5月

[5]屠文淑 著,社会心理学理论与应用[M][第六章,第十章],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

第6篇

关键词:产权;消费者权益;高校学生;权益保护

中图分类号:F64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2-0109-02

目前,由于高校学生管理日趋法制化和规范化,大学生的权益保护也被逐渐提上日程。随着公众法制观念的普及以及学生的法律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意识到了要合法保护自己的权益。学生与高校之间的法律纠纷,其实质是高校的自主管理权与学生拥有权利之间的冲突。本文拟从产权理论入手,结合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有关内容,探讨高校学生的权益保护问题。

一、产权、教育产权与高校的学生管理

关于产权理论,国内外学者都做了大量研究。《牛津法律大辞典》认为:“产权也称财产所有权,是指存在于人和客体之中或之上的完全权利,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转让权、租借权、用尽权、消费权以及其他与财产有关的权利。”在此基础上,产权研究的视角延伸至各个领域,于是出现了关于教育产权的定义和理论。以往学者在明确教育产权的归属和其定义域的同时,也对其权利束进行了更广泛更深层次的研究。学者崔玉平认为:“教育领域内的产权都可以成为教育产权。它既包括教育机构的产权,也包括教育的和学生的人权等”[1]。而在近几年的学术研究中,几乎没有学者将产权的思想延伸至学生的人权方面,尤其是学生的人权等权益保护方面。

二、高校学生的价值实体问题

在我国,学生起码具备除自身以外的两个价值实体,即公民和消费者。现实中,很少有观点认为学生是消费者,而认为学生是学校管理中的被管理者,这就为学生的权益保护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学生本身的权益和作为消费者的权益都没有受到合理合法的保护,侵犯学生权益的现象屡见不鲜。

(一)从受教育者或者公民的角度

1.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根据《教育法》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大学生的受教育权应包括听课权、活动权、建议权、考试权、学位权、择业权等。近几年,全国许多高校管理者不恰当行使教育权和惩戒权,在学籍处理、学位授子、后勤管理等方面出现了一些侵犯学生受教育权的现象。

2.侵犯学生的名誉权。很多高校都在学生违纪处理条例中规定,对在校学习期间发生不正当或结婚者给予退学处理或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等处分。这种禁止大学生婚前和结婚的规定与社会发展和现实之间存在着某种背离,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其合理性与合法性值得关注与探讨。

3.侵犯学生的财产权和人身权。与其他公民一样,学生依法享有财产权和人身权。但有些高校为了谋取利益擅自动用或者克扣学生财产,如奖学金、助学金等?鸦还有些高校没有经过物价局等有关部门的批准向学生“乱收费”或私自提高学生的生活、学习用品价格等。

(二)从消费者的角度

以往学者研究的消费者涉及到了读者、妇女、农民等,但却很少将学生列入其中。从消费者角度看,学校向学生收取学费并提供教育服务,学生缴纳学费、接受教育服务并享有各项权利,事实上就是在承担消费者的角色,学校则是作为固定的消费场所和产品、服务的提供者。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明确规定消费者有九大权利: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有关知识权、人格尊严和民族习惯受尊重权和监督权等。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学生的权益受到侵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侵犯了学生的安全权。在有些高校的后勤管理中,尤其是宿舍的管理存在很多隐患,学生的人身安全或者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既然高校录取了学生,并收取学费,就应该对其承担法律上的责任,对学生的安全有一些保障。

2.学生不具备知情权。高校的很多决议,尤其是一些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密切相关的条例条文的规定,很少征求过学生的建议和意见,管理过程缺乏民主机制。学生拥有的只是事后知情权。

3.自主选择权。学生作为消费者,自主选择权往往被强制剥夺。例如,苏州某高校在研究生的住宿管理中,强制学生必须统一住宿在校内,学校在贯彻统一管理的“政策”时,其实牺牲的是学生的利益。

作为消费者,学生的很多权益不同程度上受到损害,对于高校的管理者而言,若要做到高校的后勤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如何协调学校与学生权益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理顺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利益关系

(一)明确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关于学校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关系,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两者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学校根据国家法律的规定,制定招生计划、进行招生,向学生收取学费并提供教育服务,学生缴纳学费、接受教育服务并享有各项权利,因而两者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平等的民事关系。第二,两者之间是一种行政法律关系。我国的《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及学位条例通过法律授权的方式,明确规定了学校对学生具有管理权(包括处分权),从而使高等院校成为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于是,高等院校在学籍管理、学位授予等方面和学生之间自然就形成了一种管理与被管理、命令与服从的关系,从法律上讲即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第三,两者之间是一种准行政关系。学校作为一种教育机构,虽然受到国家法律的授权对学生进行某些方面的管理(诸如学籍、学位等),但学校与学生之间仍然不属于纯粹的行政管理关系。同时,学校和学生的关系又不能简单从平等民事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毕竟学校在某种程度上带有法律授权管理的职能。学校对学生承担的教育、管理和保护职责属于一种社会责任,类似于行政管理,即准行政关系[2]。

(二)把握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高校是一种教育机构,大学生是受教育者,因而高校与大学生之间是教育和受教育的关系。我国《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于学校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权利义务都分别作出了规定,为高校和大学生享有其法定权利、履行法定义务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高校是组织管理系统,学生是该系统中的一个要素,也就是说,高校是组织者,学生是被组织者,因而高校和学生又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高校作为履行特定职能的特定主体,依法享有在其特定职能范围内自定规章、自主管理的特别权利,《教育法》、《高等教育法》都明确规定了高校“依法自主办学”和“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的权利,教育部《规定》对学校的办学自的具体内容作了细化。法律也规定大学生应遵守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承担和服从学校管束的义务,否则高校将有权依据自定规则限制甚至剥夺学生的某种法定权利。这样的公法规定与私法约定并存的状态决定了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既有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又有不平等的行政管理关系。从实际运行的情况来看,学校对学生给予处分、进行学籍管理就属于行政关系,双方之间不存在自愿、平等协商等问题;而此外的诸如收取学费、提供教学与生活服务、给予人身财产安全保障等就属民事关系。

高校不是纯粹的管理机构,对学生的管理不是简单的行政命令和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而是在承担一个组织机构和职能行驶机构的角色,这个机构在行驶职能的过程中,无论是制定、修订自己的管理制度,还是具体行使管理权和处分权,都应当在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授权范围之内进行。无论是从产权的角度还是消费者的角度,都应该重视学生的权益保护,在管理过程中体现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和人性化,力争使学校的管理井然有序,并且照顾到个别学生的实际情况,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四、高校学生管理中学生权益保护的对策

首先,从产权理论出发,确立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3]。遵循产权理论中有关人权的有关内容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权,维护学生的利益。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个性的健康成长,高校就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其次,完善学校的管理法规和规章制度。学校的规章制度必须与国家的高等教育法律法规相协调、相衔接,不能与现有的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要保障和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必须从健全制度规范入手,必须以学生是权利的主体、尊重学生的权益、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利为出发点和归宿,建立尊重学生权益的规章制度。

最后,强化学生管理,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校学生管理机制。强化学生管理,实际上就是要转变学生管理理念,变管理为服务。根据消费者理论的有关规定,学生不是简单的被管理者,而是拥有消费者权益的消费者,既然学生是消费者,所以,学校就有责任和义务去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不论是对学生的学习方面还是生活都要力争做到“以消费者为出发点”,建立高校和学生之间融洽和谐的关系。

综上所述,在处理高校和学生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在维护学生权益的过程中,无疑高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高校在统一管理和特殊问题的处理上,要尽量做到“以人为本”,在“法”的范围内更好地行使高校的职能,促进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玉平.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D].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0.

第7篇

关键词:高校专业实践教学 理论研究 毕业论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c)-0038-02

目前来看,对实践的解释有诸多的说法:从英文Practice,即实践看,有“实行”、“练习”、“应用”、“实习”等含义。从存在论角度来解释,马克思认为,实践就是感性对象性活动。[1]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来自于实践,实践也就是整个人类社会客观过程的高级形式。从构成内容看,实践分三个方面: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及实践手段,其中,实践主体是从事实践活动以及认识活动的个人或组织,而实践客体则指实践主体在其实践活动中所作用的对象。实践主体为了一定的目标,通过一定的中介和手段让自己与实践客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实践活动必然使得实践主客体之间存在一定的作用:实践主体对实践客体的能动作用,实践客体反过来也制约着实践主体;从基本形式看,实践有两种:一种是改变自然的实践活动,如生产、流通、服务、消费等,其目的是以此自然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另种是以调整或者改革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活动,包括政治、军事、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社会管理和社会交往等活动。

实践是万物的创造者,实践创造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现实环境,创造出了城市乡村、山川大地和生灵物种,而且通过实践人类创造出了新的客体,甚至创造出了新的主体。从广义上说,只要人(实践主体)活着,实践就存在着,实践就一定在进行中。尽管在许多时候,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在人们无意识或下意识或不由自主地、甚至是被迫地进行着。可以说,一切人类的实践活动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那些因实践活动所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实践结果却是人类打开其未知世界大门的钥匙。

1 专业实践教学的涵义

如前所述,实践是人类改造大自然和社会有意识的活动,而“实践教学”又是怎样的活动?纵观现代高等教育理论术语,对实践教学的解释尚无准确的说法,到是《教育大辞典》从描述实践教学环节角度认为,实践教学指的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的诸多种教学活动的总称。例如,实验、工程设计和测绘、实习、社会调查等。[2]但这种解释没能揭示出实践教学的内涵。多年来,诸多学者、专家对实践教学的涵义曾提出各种不同的阐释。从实践教学基本特征角度看,有学者和专家指出:与理论教学联系紧密,实践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以此获得感性知识、训练基本技能,综合素质得以提高的一系列组合的教学活动。[3]此定义明确了实践教学的最基本的特征为实际操作,即实践教学的最主要的特点是实践性。从实践教学的形式角度看,有学者认为实践教学就是一种教学形式或方式,也就是说实践教学是在生产现场或实验室,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我学习和自作为主,根据生产、设计和实验任务的要求,通过边学边干,从而得到感性知识及基本技能,让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得以提高的教学形式。从实践教学的组成内容看,有的学者提出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通过现场观察、试验操作来掌握专业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工艺技能之教学活动。[4]如此种种,学者专家们从不同视角对实践教学的内涵进行了分析界定,为我们科学认识高校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起到了积极的借鉴作用。一般认为,实践教学的概念与理论教学相对应。实践教学的内涵可以理解为:配合和结合相关理论教学,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施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而设置的有别于一般理论教学的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一种教学形式。

高等院校的专业实践教学一般认为是高校根据各自院校的各个专业所指定的培养目标,依照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大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基本技能训练、实践能力培养和分析处理问题综合能力开发以达到获得感性知识之教学目的的多种教学形式的统称。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包括有多种技能训练、科学实验操作、课程内容实习、认识环节实习、金工生产实习、工程项目训练、课程项目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以及军训、劳动锻炼和公益劳动、考察和参观实习、社会调查等。综合来看,高校的专业实践教学是以培养提高大学生专业实践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为目标,有别于高校专业理论教学,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

2 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特征

通过对比分析,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高校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特征如下。

(1)实际操作性。有别于理论教学,大学生开展动脑、动手的实际操作活动,也就是包括动手的实际操作活动,又包括动脑的创意实际活动是实践教学的本质特征。高校专业实践教学常常是围绕特定的问题开展深入探讨,无论是文科,还是理工科等高校专业的课程都应该是如此。特别是像工商管理这样的高校文科类专业课程,更需要大学生针对所学知识逻辑所产生的疑问和难点、指导教师所设置的学术问题和科研课题、以及现实所遇到的学习困境等方面,采用正确的、科学的、可行的研究方法来解决上述一系列的问题,从而最终形成大学生自己的独立见解。例如,教育部明确地将高校毕业论文(设计)作为大学生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因此在这个环境中,大学生需要将其思维高度集中,通过经历较高水准的科研训练,以及大学生自己观察、动手写作、以及亲身体验等等一系列现场实际活动,可以实现大学生们用感官亲自接触客体,由此获得感性认识和感性知识,从而使得大学生们比较容易地达到较好掌握相关实务技能的效果,让其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一些有效的分析、解决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并且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际运用,进而积累一些调查研究经验,丰富和提升实践知识,最终达到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目的。例如,毕业论文(设计)活动就是高校的一种专业实践教学的典型代表。

(2)学生参与性。从高校实践教学要求看,大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是非常突出的。与理论教学不同,高校实践教学常常采用类似小组/小班教学或个别教学等形式,大学生小组/小班或个人可以高效地利用所提供的实验室、工厂、企事业和政府机关单位等多种环境条件,主动地、或是合作或是独立地开展各种需要的实际操作活动,从而获得感悟认识和感悟知识,使大学生们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因自己主动参与而得到锻炼和能力的提高。

(3)教学完整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校实践教学多数都是由一系列自成整套体系的包括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形式、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流程、实践教学条件和保障等等元素组成的;二是高校实践教学要求一方面要努力发展大学生的专业技能、问题处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大学生进入社会所需要的职业应变能力,以便他们可以随环境变化及时调试其思想与行为――这样可以对大学生开展完整的全方位综合能力的培养;三是高校实践教学能够对大学生进行敬业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等职业素质的培养,还能够培养锻炼大学生职业情感、职业意志和职场协作精神,让大学生们具备相对完整的职场作风。

(4)活动系统性。实践教学活动作为高校系统的整个教学活动一部分,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作为培养大学生全面且综合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实践教学活动从课程设计、各类专业实训、实验,到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让大学生经过了这些种种地连续不间断的系统训练学习―― 一个系统工程。由此这样的根据大学生成长需求和能力水平,在不同时期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步骤和长短时间,由低向高、从简到繁、先局部后整体,呈现出阶段性和层次性,由此逐步积累、深化,让高校的实践教学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5)形式多样性。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高校实践教学的形式为多种多样的,例如,教学实验、实习、实训、工程测绘、调查报告和论文、设计、创作、社会调查与实践、学科竞赛与科技创新活动、社团科技文体活动等。另外,类型和层次各异的高校以及不同专业所开展的实践教学必然有其特有的形式和组合。

(6)物资支撑性。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场地、仪器设备、实训软件和实训平台、实践教材和指导书、各种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等等。因此,高校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必须获得相应的物资支持,依附相对完善的物资条件。

3 高校实践教学与专业理论教学的关系

高校实践教学与专业理论教学在思维和操作等多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见表1)。

尽管在性质上、功能上、形式上具有较大的差别,高校的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不是两种相对立的教学体系。这是因为,一是两者均是高校完整的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部分,其中任何一种教学缺失了或有缺陷问题,则高校整个教学体系将会失效或运转不良,高校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必将受到严重影响。高校要培养有知识、强能力和高素质的当代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则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二者缺一不可,需互为补充。二是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者自身就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专业理论知识为实践教学提供着必不可少的指导,也为实践中的各种现象给出合乎逻辑的解释和说明;实践教学则对巩固和加深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其价值的认识有很大的帮助,并且还为新理论创造输送必要的经验素材和灵感。因此,从实践教学的内涵看,高校的实践教学是与专业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统一体,是建立在较为系统的专业理论教学基础上,检验理论教学、丰富理论教学,弥补理论教学环节中不足的感性认识,促进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再次理解,锻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5]。可以说,高校的实践教学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延续、补充、拓展和深化,它在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独立于理论教学,但又与之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两者共同构成高校完整的教学体系。

另外,高校的现代教学所需要的专业理论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专业理论的教与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专业理论的应用以及理论的发展。而要突出这些目的,就需要根据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活动的构成要素(主体、目的、手段、客体、结果)来设计其教学活动,即在教学的主体、目的、手段、客体和结果方面,努力让教师和学生达到高度一致。一旦做到这些,专业理论教学也就具备了实践的一般特征,成为一种实践性的活动[6]。

所以,高校的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具有相互加强和补充的关系,两种教学的好坏会相互影响和作用。因而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成为高校的现代教学特性。

参考文献

[1] 张有奎.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及其存在论意蕴[J].江淮论坛,2005(1):62-67.

[2] 顾明远.教育大词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414.

[3] 项目组.高等农林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123.

[4] 张晋.高职实践教学的内涵及其特征[J].继续教育研究,2009(9):115-117.

第8篇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购物 行为模式 用户满意度

一、中国网络购物的社会环境分析及群体定位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水平持续高速增长,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稳步上涨,不断刺激消费需求的攀升同时带给中国的电子商务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13年2月22日的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1.93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7.8%;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为2695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名义同比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据此,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趋于成熟稳定阶段。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2年1月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态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突破5亿,其中学生占了1.55亿。同时2011年网购用户总规模达到1.94亿,网购使用率提高到37.8%(如图1),其中18岁—33岁群体网购使用率更达到了46.5%[1]。由此可见大学生群体已成为网络购物的主力军,他们将会成为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旗手,指明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方向。

图1-1 2007—2011年中国网络购物网民规模及增长[2]

二、大学生网购行为总体情况分析

本次的调查群体笔者定位在福建省福州市以下高校的在校生,这些高校有:福建江夏学院、福州大学、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福建闽江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工程学院。为了提高数据的可靠性,笔者采用了在分层抽样基础上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每个学校各发放250份调查问卷,共计发放2000份,收回1917份,得到有效问卷1720份,回收率为95.85%,有效回收率86%。

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男女比例:男生占49.1%,女生占50.9%;年级比例:大一占40.7%,大二占31.4%,大三占24.9%,大四占3.1%;城乡学生比例:来自农村的学生占57.7%,来自城镇的学生占42.3%;平均月生活费比例:500元以下占13.8%,501—1000元占52.1%,1001—1500元占28.0%,1501—2000元占5.2%,2001元以上占5.2%。

通过对调查数据分析,笔者得到了以下四点学生网购行为模式特征:

1.网购的产品类型相对集中,网购金额比重较大。据调查数据显示,在大学生经常网购的商品类型中,其中服饰鞋袜类、图书音像制品类数码产品类这三样位列前三甲,特别是服饰鞋袜类所占比例更高达43%。(如图2)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不仅对外在形象的重视,而且兼顾了内在素养的提高。88%的大学生每月平均网购花费在500元之内,但是80%的大学生平均月生活费只在501—1500元之间。这表明了虽然大学生受自身的经济条件的约束,但是这样的网购金额比重也是比较大的。

图3-1 大学生经常网购的商品类型比例图

2.淘宝网是大学生网购的首选网站。调查数据分析,有一半的大学生首选的网购网站是淘宝网,也有不少大学生甚至在淘宝网开起了自己的淘宝网店。淘宝网作为C2C电子商务模式的主要代表,不仅占据了中国C2C网上交易80%的市场份额,而且其旗下新开拓的天猫商城是B2C电子商务模式中的佼佼者。我们在享受淘宝网带给我们的惊喜和便利时,不难发现淘宝网成功有两个因素是最主要的,一是支付宝的担保交易模式为其提供了安全保障;二是免费开网店吸引了大量的商家和个体户的入驻,无形中丰富了商品的种类,降低了商品的成本。这些都为淘宝网带来了大量的消费者,而这些消费者中更以大学生为主。

图3-2 大学生经常购物的网站

3.理性消费是主流。施应玲(1998)在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调查及分析中指明,大学生消费心理具有合理实用性的特点[3]。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外界社会充满了好奇和渴望,但又因自身经济尚未独立,社会经验不足,所以他们在追逐内心的诉求的同时,不得不考虑商品的实用性和性价比。从我们调查得出的数据显示,产品质量是大学生网购时最主要的选购标准,其次才是产品价格和产品口碑,而产品外观屈居第四。这样的数据结果表明,大学生在网购时能保持理性的消费观,客观鉴别产品信息,适度健康消费,不盲目跟风。

图3-3 网上购物时最主要的选购标准

4.支付方式的选择在安全的前提下,以便捷为最佳选择。进行网购时都无可避免会遇到一个如何选择支付方式的问题,在调查数据中,有45%的大学生会选择支付宝支付方式,37%的大学生选择网上银行的支付方式,12%的大学生选择货到付款的支付方式。正如上文所述,大学生经济尚未独立,社会经验不足,导致他们对网购的支付方式慎之又慎。他们往往以安全为第一原则,其次才追求便捷。支付宝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其担保交易模式为买卖双方提供了安全保障,而且支付宝与大部分的网站相挂钩,支付方便。因此,支付宝成为了大学生的首选支付方式。

另外,随着网上银行的普及,大部分的大学生都开通了网上银行。网上银行不仅以自身的实体银行形象作为基础,还不断地推出新型的安全保障措施,如U盾、电子密码器等也为其安全性加分。因此网上银行支付方式成为了大学生网购时支付方式的第二选择。

图3-4 网上购物支付方式的选择

三、影响大学生网购行为的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生网购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通过前面的数据分析,笔者得到了以下四点影响大学生网购行为的因素。

1.产品性价比。产品性价比是产品性能价格比(Performance/Cost)的简称,是性能与价格的比值(Performance/Cost)。它是用来权衡商品在客观的可买性上所做的量化,反映了单位付出所购得的商品性能。性价比高,则代表物超所值。产品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网购行为,但是高质量往往带来的是高价。由于现代大学生有限的经济能力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一味地追求高品质和新颖,加之他们理性化的消费方式导向,往往追求在一定的价位上尽可能的高品质和新颖。

2.产品的搜索特征和体验特征。Nelson(1970)将产品的特征分为搜索特征(Search Qualities)和体验特征(Experience Qualities)这两个方面[4]。其中搜索特征是指消费者在使用产品之前就可以完全弄清楚的特点,而体验特征则是要在购买与使用后才能进行评价的特点。产品可能同时包含搜索特征和体验特征。简单来说,具有搜索特征的商品为搜索型商品,具有体验特征的商品为体验型商品。大学生对于搜索型商品更容易在网上取得该商品的充分信息,更容易通过观察或者通过试用判断商品的质量。一般来说,搜索型商品达成网上交易的可能性更高。

3.网络购物感知风险。调查数据显示,85%的大学生不愿意网购是由于网上信息的虚假性、网上商品的质量、质疑网上支付的安全性等。诚然,网络购物的方式相对于传统购物方式存在更对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这使得有些大学生始终保持较强的警惕性,不会随意购买网上商品。网络购物感知风险的大小不仅有产品自身的影响,而且受到外界的影响。大学期间,同学与同学之间接触频繁,待在一起的时间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交流一些好的网站、好的产品。相反,如果一个大学生在网购时遇到风险,就会一传十十传百地迅速扩散开来,在无形中影响到了潜在的消费者。

4.产品售后服务。网络购物方式明显有别于传统的购物方式。传统的购物方式,都是通过在实体店购买商品,以实体店为保障,一旦商品出现问题,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服务;而网络购物方式的售后服务往往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而且需要较长的时间商品才能得到应有的售后服务,不仅如此,有时往往还得额外支付本不必支付的费用(如运费)。因此,产品的售后服务水平也是影响大学生网购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影响客户满意度的因素分析

美国著名营销大师Philip Kotler博士认为,所谓的顾客满意(Customer Satisfaction,简称CS)是指对一个人通过对一个产品可感知的效果(或结果)与期望值相比较后,顾客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5]。早期的顾客满意理论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刚开始它只是应用于汽车行业,但是随着其经营战略在汽车行业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人们开始尝试着把这种经营战略引入到其他行业中。因此,可以说顾客满意度是评价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重要手段。

在本次大学生网购行为模式的调查中,同样存在着很多不满意、被投诉的现象。总的来说,主要存在以下五点影响大学生客户满意度的因素:

1.质量。无论是在电子商务还是在传统商务中,商品的质量永远都是影响客户满意最重要的因素。此外,网络购物还存在更大的风险,更多的不确定因素。据调查分析,商品的质量问题是造成大学生网上购物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比如网购平台上商品的信息与实际商品的信息不符,假冒伪劣商品,商品的保质期等问题。

2.个人隐私的保密性。由于网络购物是通过在网购平台注册一个账号以此购买商品,其中不免涉及个人信息的填写。有些商家有意无意地泄露顾客的个人信息,造成了对顾客自身权益的侵害。因此,对于网购的安全性,大学生往往心有余悸,从而对网络购物存在一定的不信任感。

3.物流配送。网络购物平台是虚拟的,往往买卖双方距离十万八千里,因此,商品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最安全的方式、最省钱的物流费、最便捷的取货方式到达是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不能逃避的问题,也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售后服务。评价一个网络购物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客户服务系统的完善程度。只有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并且提高客户服务的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才能立足于迅猛发展的电子商务,不被客户所遗弃。此外,售后服务的便捷性也很重要。

5.网络购物平台的设计。如何设计一个时尚、个性化、易用、服务周到的网购购物平台也是影响大学生客户满意度的因素之一。据大学生反映,有些网络购物平台设计得过于花俏,导致整个页面乱七八糟,找不到栏目导航或者商品;而有些网络购物平台则太过于死板,显示不出商品的档次和商家的信用;另外,还存在着有些商品的照片不清晰、商品的描述也不够具体等问题。因此网络购物平台设计在一定程序上影响了顾客的购买欲望,这也是不容忽视的。

五、建策献言

笔者认为,要建立优秀的大学生网络购物平台,就要以大学生为中心,进行有针对性的努力。要实现这个目标至少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建设专门针对大学生的专业性网络购物平台。据我们调查数据显示,有86.7%的大学生希望有一个专门针对大学生的专业性购物平台。可惜的是目前市场还未有这样一个专门为大学生这个群体服务的网络购物平台,可想而知如果有商家现在推出这样一个专业性的平台,其前景就会很火爆。要建设一个大学生专业性的网络购物平台,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其他一些优秀的网络平台模式。比如,58同城网有按地区分类的功能,那么在大学生网购平台上我们可以按照学校分类,在此基础上建立物物交换区、二手市场、同校免运费等模块;再比如可以借鉴人人网等的社区交流服务,可以在大学生网购平台上增添社区交流模块;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建立专业服务模块(比如重装系统、专业指导、论文润色等方面)。

2.以顾客为中心,推行顾客满意战略。顾客的满意度在很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外来发展状况。在营销领域,存在这样的一个著名的公式:100-1=0。其中意思表明一家企业的100个客户中只要存在一个客户对该公司的商品或者服务不满意的话,该企业的美誉度就会等于0[6]。或许这样的措辞比较夸张,但是事实证明,一个顾客购买使用一件产品时,其使用体验过程中的不满意都会被告诉其身边的朋友,其身边的朋友也会把其体验再转告给其朋友的朋友,这样就会影响到该公司的潜在客户,当这些潜在客户需要该商品时,他们就不会从该企业购买该商品。而当该顾客满意时反之亦然。因此,网络购物平台应该以顾客为中心,推行顾客满意战略,才能提高企业的业绩,为广大消费者所喜欢。

3.建立更加安全便捷的物流配送系统。当代大学生对电子商务熟悉程度高,导致其在网络购物的过程中,对电子商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安全便捷的物流配送体系就是其中一方面的要求。如今,物流配送公司繁多,电子商家在搭建网购购物平台时,一定不能忽视如何挑选一家或者多家的物流配送公司为其网购平台加分。一家服务质量好、运输安全、运送效率高、物流配送范围广的物流公司会提高顾客的用户满意度,这也是培养顾客忠诚度的重要途径之一。

4.多渠道灵活地做好广告,选择合适的促销策略。打广告是一个推销企业商品,为顾客所熟知的一种重要营销策略。那么针对大学生这个群体如何选择好的广告方式呢?现代大学生对信息的获取方式纷繁复杂,但最主要还通过网络和手机获取。所以电子商家可以适当地多选择通过网络和手机的方式(比如微博、人人网、QQ等)进行宣传。另外,在公交车上投放广告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适当开展灵活的促销策略,也会促进大学生网络购物消费。据调查数据统计,有60.5%的大学生喜欢打折或免邮费的网络促销手段。据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在2012年的“双十一”和“双十二”这两天中明显购物金额大幅度增多,平均消费在51—100元。

5.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电子商务意识教育。总体来说,大部分的大学生对当今的电子商务环境抱着比较乐观的态度,也愿意进行网络购物。但还是存在对电子商务持着盲目悲观的态度,质疑网上信息的真实性、质疑支付的安全性,甚至还存在对网购流程不熟悉的现象。因此,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电子商务意识教育是大势所趋,也能进一步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

6.加大对网络购物的监管力度,保障大学生的购物安全。当今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过快,再加上电子商务交易的虚拟性、匿名性等特点,使得社会各个方面对网络购物的监管都比较困难。因此,这需要国家、社会、商家、消费者四者共同努力,从法律、道德、技术等方面,建立起对网络购物有效的监管体系,为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地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协会.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态,2012.7.

[2]国家工商总局市场司.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总体评价报告(一)——网络购物市场运行环境分析,2012.12.

[3]施应玲.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调查及分析[J].华东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48.

[4]Nelson Philip.Information and consumer behavior[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0,78:311-329.

第9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创业 就业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人大众化阶段,高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2007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95万人,2008年为559万人,2009年达到611万人。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09年就业蓝皮书《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指出,200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2007届大学生毕业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随着网络经济崛起,网络创业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渠道和平台,但是大学生的网络创业仍然是个新的研究课题,许多问题有待深入探讨。

一、大学生网络创业现状

自1999年四川大学学生王汝聪创办了成都亚虎(yahu)网络公司,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网络创业的大学生以来,随着基础设施的普及和社会的发展,10年来选择网络创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大学生网络创业已成为一种经济和社会现象。据2009年6月24日中国校友会网和21世纪人才报联合“2009中国大学创业富豪榜”,披露网游新锐浙江渡口网络的金津以拥有高达10亿元的财富,高居“2009中国大学创业富豪榜”榜首,且前10名中有8个项目与网络相关,前100名中有27个项目集中在网络或者与网络相关。据Ebay统计,到2004年为止,单在Ebay美国站点上就有43万大学生直接或间接就业。网上创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大学生的就业时尚之一。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网络创业主要有以下特点:

1.创业主体泛化,从精英向普通学生延伸。第一批网络创业先锋及创业成功者,基本都属于精英。从Ebay的邵亦波、百度的李彦宏到搜狐的张朝阳等,第一代网络创业者都属于精英行列,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海归者。他们拥有良好的社会资源,创业具有一定的便利性。如今,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更多网络创业的大学生来自普通大众。中国大学创富排行榜中的27位网络创业的大学生都是普通学生,排名第88位的杨甫刚是义乌工商学院的一名高职学生。作者的访问调查同样发现,选择网络创业的大学生中有很多并不是社会公认的精英或者好学生,而且由于创业动因多元,也导致创业主体日益多元,高职类学生成为网络创业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2.网络创业呈现多元化趋势。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网络创业就是建立网站,实际上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网络创业模式也呈现出多元化态势。目前大学生网络创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其一,高科技领域创业。身处高新科技前沿阵地的大学生,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易得方舟”、“视美乐”等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成功,就得益于创业者的技术优势。其二,智力服务领域。大学生在智力这个领域创业游刃有余,目前主要有创建网站、提供网络咨询服务、自由职业者、自由撰稿人以及专栏作家等,他们利用自身的智力和专业优势,提供了另外一条创业通道。其三,网络开店。近年来,网上开店随着易趣、淘宝的崛起而迅速蔓延。其四,其他各种网络营销方式。比如目前盛行的淘宝客、闪客、中小企业站长等。

3.网络开店日益盛行。网上开店具有成本低、回报快、风险小、易操作、灵活性强等特征,受到没有商业经验的大学生青睐,形成大学生网络开店潮,甚至许多人气高的BBS论坛上都设有专门板块,为大学生商家广告和其他相关信息。艾瑞咨询的《2008年度中国网购市场发展报告》数据显示,在完全自发的状态下,已有30%的大学生淘宝店铺月收入在2 000元以上。2008年淘宝网创造了57万个直接且充分就业岗位,也就是说2008年有57万人通过在网上开店实现了就业,相当于上海市2008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数的总和,网络开店日益成为网络创业的主流。

4.从被动型和生存型创业为主转变为主动型和机会型创业。《2007中国创业观察报告》指出,中国目前已进入“机会型创业”阶段。机会型创业在创业类型中已从40%的比例提高到2007年的60.4%,而生存型创业则从60%降到39.6%。机会型创业的一大特点是年轻化,中国的机会型创业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达18.4%,而55—64岁的人群只占3.1%。机会型创业中,本科和研究生比例占50.2%,而生存型创业中本科与研究生比例仅为15.6%。大学生网络创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数大学生依靠兴趣创业。作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网络创业有五大动因,其中自我实现是最大的动因之一。2009年中国大学生创富排行榜中,主动型创业同样占据主导地位。

5.创业环境逐渐宽松,网络创业教育从无到有。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多方支持与鼓励,社会对创业的认同与宽容,创业环境日益宽松。在越来越多“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大学生网上创业的热情也正被激发。2009年4月,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成立淘宝网上创业培养班;阿里巴巴集团发起大学生“网络就业创业护航行动”,促进大学生通过网络实现就业创业;淘宝网在2009年5月份正式推出了大学生创业平台。2008年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大学生网络创业的案例教材《决胜网络——创业管理案例》,并且在2009年3月,江苏大学首次开设了《大学生网络创业理论与实务》课程,标志着大学生网络创业教育的正式启动。

6.网络创业的区域分布不均衡。目前,尽管中国创业态势良好,但是却出现了不平衡的发展趋势,区域间的创业差距正在拉大。《2007中国创业观察报告》根据创业活跃度将中国分为高活跃地区、活跃地区、不活跃地区和沉寂地区。活跃度与经济发展程度成正比,上海、北京、江苏、广东、天津、浙江属于高活跃地区;而属于沉寂地区的有陕西、黑龙江、贵州、甘肃、广西、青海、西藏。大学生的网络创业同样显示了这样的特征。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学生网络创业状况普遍好于中西部地区,作者在对56位网络开店的大学生调查中发现,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占了75%以上,而中西部地区只有极少数大学生选择网络创业。

二、大学生网络创业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网络创业收益小,成功率低。目前大学生网络创业基本集中在网络、网络开店等形式。月盈利有限,基本处于维持生存状态。作者曾对C2C淘宝网上大学生创业进行过调查,在调查的56个学生中,只有21.4%的学生经营良好,50%以上学生处于维持状态,其余的处于放弃和维持的边缘。不少大学生在网上从事自由职业,如担任兼职网络编辑、网络撰稿人、网络畅销书作者、专栏作家等。但是由于收益比较低,很难持久,不能作为赖以生存和积累财富的主要途径。目前大学生网络创业的成功率大概只有2%。究其原因是,由于大学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现象,看不起蝇头小利;缺乏社会经验和职业经历,尤其缺乏人际关系和商业网络;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等,加上创业盲目性大,激情有余,理性不足;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极易导致创业夭折或半途而废。

2.社会文化环境缺失。我国的传统文化习惯于安稳,因循守旧。害怕风险。长期以来大学生的就业受“官本位”思想影响严重,加上等级化、一元化就业体系的影响,人们对创业的宽容度比较低,再加上居高不下的创业失败率,形成了一种不欢迎创业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不容忍失败的社会风气。所以,在目前的社会现实中,通过读书求学而谋取较好的职务、职位,进而获取较丰厚的经济收益和较高的社会地位,也是普遍存在的事实。因此家庭希望子女毕业有份体面而安稳的工作,大学生也希望进人机关事业单位,端铁饭碗,创业成为受社会鄙弃和万不得已的选择。

3.学校教育滞后。首先,目前大学教育对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相当不足,高校教育氛围难以鼓励大学生创业。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只注重“继承式”教育,学生把教师讲授的知识全面搞懂背熟就是好学生,往往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培养,忽视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甚至有些教师和同学认为创业是“不务正业”,会影响学习。其次,尽管我国高等院校已开始逐步启动大学生创业教育,但是在全国开设创业课程的学校也是相当有限,开设网络创业课程的高校更是凤毛麟角。加之教育大学生适应现有岗位的就业教育仍是高等教育的主流,这些都导致了高校教育的滞后性,不能适应大学生网络创业对于教育的要求。高校对探索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养和造就大批真正具有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创业人才方面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主体作用。

4.国家相关政策缺失。通过创业带动就业,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是我国政府创业政策的基本目标。目前,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有一定的支持政策,但是对于大学生通过网络创业的支持依然是个盲点,在很多地方,大学生通过网络创业很难被界定为属于资助的范围。相关的一系列政策,包括资助政策、认证政策都存在着同样问题,由于政策的缺失,也导致了大学生网络创业处境艰难。2008年一度传出网店办执照事件,更是对大学生的网络创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5.网络诚信与安全环境缺失。目前我国的网络法制建设还不够完善,安全系数不高。尽管人们看好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但对电子商务大规模、大范围的使用却顾虑重重。网络安全成为当前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网络钓鱼、病毒、木马等网络安全隐患的存在,给电子商务、网络支付等应用的开展造成了障碍。加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网络诚信度抱有很大程度的怀疑。频发的网络诚信事件,不断曝光的网络诈骗、网络产品的质量问题,使得人们对网络认同度不高,直接导致大学生网络创业的社会接受力和认同度比较低。2009年淘宝网爆发的皇冠门事件说明了网络诚信环境的严峻性,涉及到几千家店铺信用造假、刷信用度,严重影响和误导消费者,同时,为网络创业的安全性埋下隐患。因此网络安全和诚信问题影响了人们的消费心理,同时也阻碍了大学生网络创业的顺利开展。

三、促进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对策

1.改善社会文化环境,转变就业观念,实现人才价值。(1)要加强沟通和宣传,提高学生家长对创业的认可度。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进人大众教育时代。上世纪80年代,每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二三十万人,而现在已达到四五百万人,增长了二三十倍。现在已不可能每个大学生一毕业就进大机关、大企业、大单位,很多人都要从基层干起。要适时调整家长对孩子的就业期望,以适应时代变化。在大众化教育的条件下,家庭也要充分认识到自主创业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改变旧有的“学而优则仕”的就业观念,积极扶持、鼓励自己的孩子去大胆地创业,积极实践和探索,并且宽容对待失败,在精神上给予创业者足够的安抚和支持。(2)树立起在实践中培育、成就人才的观念。人才是在应用中积聚、在应用中成长、在应用中形成团队的。“人才跟着事业走”,是一条基本规律。作者在调查中发现,对大学生而言实践是最好的成长舞台。很多大学生网络创业不仅不影响学习,反而促进了学习,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3)鼓励大学生抓住机遇,实现价值。目前我国正处于网络创业黄金时期,当代大学生具备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创业者所不具备的优势,社会和家庭更应当鼓励大学生抓住最佳时机,走在创业队伍的最前沿,把创业作为人生成功的重要途径,通过创业实现理想,体现人生价值,实现精神与物质财富的双丰收,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

2.加强政府推动,营造鼓励大学生网络创业及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这些环境包括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社会扶持环境、良好的网络平台载体环境以及良好的公共服务环境等,以促进和保证大学生网络创业的顺利进行。其中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是第一位。(1)梳理我国现有的创业政策,更应从单纯提供优惠政策向提供系统辅导和政策扶持转变,更应从特定对象(如下岗职业)优惠政策向构建普惠的创业支持体系方面转变。这样,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作为创业活动系统中的有生力量会更有张力和前途。针对中国大学生线下艰难求职的现状,2009年6月4日浙江省教育厅文件,将业绩好的网店认定为自主创业,不仅可以享受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同等待遇,还可以获得更多的政策扶助。同时规定,大学生网上店铺独立月收入在1200元以上的就可以算就业。重庆市在2009年设立了l亿元的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基金,规定大学毕业生在网上开网店,属于自主创业,同样可享受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同等待遇,可以获得市“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扶助”,获得5—8万元的小额贷款,并享受全额贴息政策。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对大学生网络创业是一种鼓舞,同时也为其他地区和省市提供了经验。同时政府要对经济落后地区的大学生网络创业给予更多关注与支持,适当地给予政策倾斜,并且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中西部落后地区网络创业环境。(2)政府要积极推动各地大学生创业园的建设,开设大学生网络创业基地。目前,全国各地兴起的大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各种支持与帮助,2009年光吉林省就兴建了10个大学生创业园,成都的大学生创业园办得有声有色。而且大学生创业园确实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清华大学的创业园就为大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为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产学研一条龙,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成才。政府要借鉴大学生创业园的成功经验,积极推进大学生网络创业实验园和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网络创业。(3)对于大学生网络创业给予税收、融资、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政策扶持。根据国家和上海市政府的有关规定,上海地区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可享受免费风险评估、免费政策培训、无偿贷款担保及部分税费减免四项优惠政策。参考这些经验,应该对于大学生网络创业给予相应的税收、融资帮助,更重要的是开展创业培训与创业指导,降低失败率,让大学生网络创业少走弯路。

第10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预期;问卷

1.问题提出

心理预期是指在行为发生前对行为过程和结果的预测和期望,并“先于一切的观察经验”,是人们对未来形势的一种心理预测或估计,它实际上是人们对未来在心理上的一种假设。它包括2个层面:一是对现有状况的实际感受与期望值比较,二是对未来的预期。预期是依据现有的信息来对未来做出心理估计,现实状况是心理预期的基础。预期会影响个人的选择。大学生正处于其人生阶段的黄金关键期,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在这个时候定型,并为此将影响他们对自己实有以及未来生活状况的期待。社会和校园环境的变迁也使得大学生在适应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的期待。目前国内对大学生心理预期的探讨最多的就是对学校生活、就业和婚姻的预期,采用的测量工具也多半是自编问卷。因此,探讨大学生的总体心理预期情况,以期达到分析社会、大学校园以及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情况,为教育工作者的方针制定和贯彻实施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2.调查

2.1方法

2.1.1调查设计和被试

本次调查过程采用问卷调查。问卷严格按照科学的问卷编制过程进行编制。分为预测和正式施测两步。预测先对520名来自河海以及个别其他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施测,其中男生148名,女生177名,理科93名,工科111名,文科107名,其他学科14名。大一59名,大二88名,大三56名,大四76名,研究生46名。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正式问卷;然后又对200名大学生进行正式施测,大一35名,大二43名,大三26名,大四40名,研究生34名,其中理科24名,文科74名,工科76名,其他专业4名,男生86名、女生92名。对结果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然后根据SPSS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处理。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大学生心理预期的特点。

2.2.2调查材料

大学生心理预期的问卷。这份问卷是在导师指导下,经过证实检验编织出来的。 预测题目96道,其中反向题目38道,测谎题目2对。正式施测题目21道,其中反向题目9道,测谎题目1对。所有题目均采用随机排列方式。

2.2.3调查程序

(1)研究对象的确定。经过陈老师的指导,我将调查对象确定在从大一到研一这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生上。这个目标群体跨度范围大,可以很好地反映不同阶段大学生的心理预期的内容和变化。

(2)查阅资料,定义被研究对象。论文的研究对象是大学生心理预期,因此,在正式编制问卷前,我们首先要将心理预期的定义给确定下来。经过查文献和上网等方法,最终我们确定心理预期的概念为在行为发生前对行为过程和结果的预测和期望,并“先于一切的观察经验”,是人们对未来形势的一种心理预测或估计,它实际上是人们对未来在心理上的一种假设。它包括2个层面:一是对现有状况的实际感受与期望值比较,二是对未来的预期。

(3)预测问卷的形成。考虑到国内能够全面、准确测量大学生心理预期的问卷较少,选择的是自行编制问卷,用以测量大学生的心理预期。编制过程如下:陈老师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了与本研究有关的心理预期的理论建构,即编制问卷从以下6个方面着手:六个维度: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依据这六个维度,同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中的条目和论述,去编制这份问卷的题目。最后正式编制出96道预测问卷。该卷有题目96道,其中反向题目38道,测谎题目2对。

(4)预测问卷的检验。选取河海大学以及部分其他大学的52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进行团体施测。首先,编制了SPSS数据模板。然后经过查阅文献和上网的方式,确定了废卷剔除原则。然后把400份纸质问卷分别发于520名大学生。同时,个别其他学校的资源可以使用电子档的格式发于对方。经过预测问卷的发放,结合废卷剔除原则,确定了325份有效问卷。然后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问卷的因素结构,并根据相关指标剔除问卷项目,形成正式问卷。项目分析和因素分析主要分为以下几步:

1)反向题重新计分。

将题项计分方式化为一致,正向题1,2,3,4,5;反向题5,4,3,2,1。转换情形为:15,24,33,42,51。

2)量表总分的计算。

3)按照总分高低排序。找出高低分组总人数之27%的分数,作为高低分组的界限。依临界分数将观察值在量表之得分分成高低二组。

4)独立样本T-检验高低二组在题项上的差异,最终删除了1、7、19、43、56、71和82 题。

5)使用SPSS进行两次因素分析,验证量表的结构效度。(使用Bartlett球形检验发现相关矩阵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进行因素分析。KMO系数为0.866,表示比较适合作因素分析)第一次因素分析后,删除了50个题目;第二次因素分析后,删除了18个题目。删除依据为:1、因素负载小于0.3的题项;2、在两个及两个以上因素上有载荷且载荷之间的差值小于0.2 ;3、只包含两个或一个题项的因素,将题项删去。以上三个标准同时使用,进行删选。最后剩余21个题目,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为六个因子,第一个因子:认知需要(题项:9,5,10);第二个因子:安全与生理需要(题项:15,6,21,4); 第三个因子:尊重需要(题号:13,8,12,19 );第四个因子:归属与爱的需要(题号:17,18,20 )第五个因子: 自我实现需要(题号:3,16,1,7 );第六个因子:审美需要(题号:11,2,14 )。如下表:

(5)正式问卷的检验。

1)对正式问卷进行信度检验。

2)Amos验证性因素分析。采用Amos5.0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可以得到的拟合指标包括:χ2/df、GFI、AGFI、NFI、TLI、CFI、RMSEA等。

表1拟合指标

如表,可以看出,GFI、CFI、AGFI、NFI和TLI拟合指标均大于0.80, RMSEA大于0.05,因此,该量表各个拟合指标大部分符合拟合度高的标准,该量表适合进行施测。

2.2.4分析和讨论

本次问卷由于信度和拟合度高,因此该问卷适合进行正式施测。但是,也存在些不足,究其原因,可能是:

(1)调查范围太小:我们发放的问卷只有520份,学生的范围也局限在河海大学以及部分高校,从我们已有的数学知识角度上看,抽样越少,统计的科学性就越少。因此,下次施测应选择更多具有代表性的群体。

(2)问卷设计不严谨:由于时间紧,分组设计的好题不多。通过课堂上与同学、老师的交流,我明确了小组失败的原因。失败乃成功之母,这种交流使我们学会科学的社会调查法。■

【参考文献】

[1]卢文岱.SPSS for Windows 统计分析(第三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M].北京:铁道工业出版社,2001.

第11篇

关键词:研究性 食品毒理 创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式发展,很多地方院校本科新生素质逐渐下降,培养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这些院校的工作核心和培养目标。传统的“保姆式”教学,已经很难适应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研究性教学是世界教学发展的大趋势。

一、食品毒理学教学的特点

食品毒理学内容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食品学科和预防医学学科相交叉的特点尤为明显,教学必须同时不断追踪本学科科研方面的最新进展。学习这门课,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食品中外源性化合物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掌握食品毒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了解常用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试验的目的、试验过程及常用指标和评价方法。课程内容不仅涉及到食品生产、加工、贮运和消费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化学物,而且对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免疫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统计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和相关技能有比较扎实的掌握。因此,对于食品专业的学生而言,毒理学是一门难学、难懂的课程。

二、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教师指导为辅助的学习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应用毒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形成探索的意识和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三、研究性学习在食品毒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研究性学习的理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食品毒理学各章节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向学生提供多种多样形式、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以一种尊重的态度,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会学生学习的手段和获取知识的方法,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同时,增强其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

1.师生共同确定问题。问题意识的培养是研究性教学实施的关键,恰当的问题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第一关。如果急于开始研究性学习,学生很不适应,既使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进展也可能不顺利。要采用逐步过渡的办法开展研究性教学,开始阶段问题可以由教师选择毒理学安全事件提出课题,学生针对问题畅所欲言,使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发挥独创精神的空间。随着学习过程的深入,学生逐步成为研究课题问题的提出者,承担确定课程目标的责任。

2.信息收集阶段。本阶段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所研究课题需要的信息,不仅可以对促进固有知识的把握,而且有利于掌握学科前沿性知识和培养实践经验。教师将案例的背景资料和相关信息提供给学生,学生提前两周划分为几个小组,开始收集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时,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不以学习课本为唯一的信息来源,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认真分析搜集最新的食品毒理学前沿、毒理学科研进展,拓宽信息的来源渠道。

3.研究分析阶段。本阶段学生在对收集获得的相关资料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和整理,对收集获得的新知识进行筛选、总结。教师不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利用引导的方法和技巧,养成学生独立的判断和认识事物的能力,提出自己的见解。研究性学习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由于所获取的资料不同,学生个人背景和知识背景资料不同,分析处理结果必然会有很大差别,教师要将自己的科研体会引入教学过程中,以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4.表达与交流阶段。表达与交流阶段追求的是探究的内在价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或书面的表达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态度。如在食品毒理学“化学物致癌”教学中,以癌发生的“基因突变、细胞周期紊乱、端粒酶激活、细胞凋亡异常”四大分子事件为例,要求学生任选其一详细阐述其“致癌作用”或四个分子事件在致癌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各小组利用口头表述或小论文形式,汇报自己的研究结果和结论的过程,并接收同学与教师的质疑。

(三)实验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

针对本科的毒理学教学,按基本训练、综合训练、设计实验、专题实验等四个层次来对实验教学进行优化,尝试让本科生在实验中进行科研创新活动。开设的毒理学实验课程包括“毒理学一般操作”“急性毒性实验”“微核实验”“畸变实验”的基本实验。实验教学由教师进行具体系统的科研培训,要求学生根据教学大纲灵活进行课题的设计、组织、实施、完成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四)课程的综合评分

按照学习过程评估和目标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考试方法取研究性论文、实验报告、社会调查心得等,综合评分采取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20%,期末理论考试占80%的方式进行该门课程的整体测评。

三、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试图综合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学会了怎样查找资料、怎样整理数据、怎样操作实验、怎样的出结论等等,使得大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毒理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食品毒理学问题。

(二)锻炼学生的顽强意志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为确定一个高质量的确定问题,师生要精心设计,反复推敲,多次认真修改,不厌其烦,会遭受过挫折,付出艰辛的劳动,这可以使学生在挫折与成功中得到了锻炼。

(三)综合素质有所提高

研究性学习中根据不同培养对象,指导教师因材施教,培养其创新实践能力。对2009和2010级学生毕业课题设计中,食品专业每年都有2名本科生及其带教教师共同进行毒理学方法进行食品安全性评价的科研活动,开展了糙米酵素红曲酒的毒性评价,红曲酒的抗氧化等一系列科研实践,并获得我校大学生课题A类支持,在国家级核心期刊2篇。

参考文献:

[1]刘焕阳,韩延伦,张峰.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2]张华.研究性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曹佳,郑玉新,周宗灿,等.毒理学科研究进展及热点[J].中国科学基金,2011(3).

[4]谢斌,丁玉峰.毒理学的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07.

第12篇

关键词:食品质量;创新创业训练;特殊性能与功能豆腐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4-0028-03

高校扩招以来,地方普通院校生均教育资源明显不足,使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国家、各省市及高校都出台了一些保障措施,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扭转由此而产生的负面影响的同时强化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2012年国家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旨在通过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黑龙江省也在“十二五”期间启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通过构建并实施国家、省、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培养适应黑龙江省“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结合“物理化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和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实践教学,以凝胶食品研发为载体,运用胶体化学的溶胶制备、溶胶胶凝化制备、凝胶知识和凝胶性能评价技术,开展了“特殊性能与功能豆腐开发”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一、创新创业训练教学的依据

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就是令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有市场前景的产品研发(创新训练)、产品市场化可行性研究和生产经营运作策划(创业训练)。豆腐是物美价廉的传统大众食品,是我国主要副食之一,其制作属食品胶体化学范畴,开展“特殊性能与功能豆腐开发”项目研究,是对学生进行创业训练的有益途径,也是食品类专业创新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制作豆腐的原理是豆浆中的大豆分离蛋白在凝固剂作用下发生聚结,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并束缚大量水,故所得水豆腐是一种蛋白质水凝胶食品。对其深入研究可使学生将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有机结合,提高解决凝胶食品加工和质量评价能力,对培养综合性、应用型人才极为有益。

豆腐的质地、口感、滋味、外观等受凝固剂和工艺参数两大因素控制。我国北方常用盐卤和石膏做凝固剂。卤片凝固蛋白速率快,豆腐网络结构收缩性强,离浆量大[1-3],感官品质不稳定,且离浆影响产品贮运并污染环境。但因卤片豆腐(俗称北豆腐)风味独特,较适合北方人口味重的饮食习惯,故深受北方消费者欢迎,已形成特有的区域化消费群体;石膏豆腐(称南豆腐)含水率较高,蛋白质含量一般低于卤片豆腐,强度和加工性也较卤片豆腐略差,风味不如卤片豆腐独特,较适合喜清淡的南方人饮食习惯。若仍以卤片为凝固剂,通过改进工艺,改善豆腐的综合力学性质和耐煮性、抗冻性,既可保持北方人喜爱的传统豆腐风味,又能使其品质和加工特性大为提升,且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很早就有用发酵的豆腐黄浆水作凝固剂生产豆腐(这类豆腐称之为酸浆豆腐)的传统,它一般是黄浆水自然发酵,也有向其加入培养基后再接入乳酸菌种的发酵工艺。但缺乏定量依据,工艺控制全凭经验。这方面的量化研究也不够深入、细致[4-5]。此类豆腐符合食品营养学和安全学原理,值得提倡和大力发展其制作技术。

为赋予豆腐鲜明的特性和增加其保健功能,近年还出现了果蔬彩色豆腐[6]。通常是在熟豆浆点脑前加入一定比例的蔬菜汁,如此可使豆腐获得多彩的外观,增进食欲。另外,还可增加豆腐中缺乏的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是一种很好的健康饮食方式,但在制作过程中,植物色素易发生褐变,难以保持原有的鲜艳而纯正的色彩,特色效果也不够理想,须另辟蹊径,予以研究和解决。

综上所述,我国北方地区目前市售豆腐品种较单一,食用功能亦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豆腐主要是小作坊式生产,绝大多数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品质不佳,甚至还存在食品卫生、安全及污染环境等问题。因此,开展特殊功能和特殊性能豆腐产品开发训练具有实际需求和市场空间。

二、创新创业训练教学的组织与训练内容

主持和参加创新创业训练的有3名食质09级学生和2名食质11级学生。项目由09级学生主持,于2012年上学期开展工作。项目组人员形成梯队,以老生带新生,老生毕业后补充新生。在责任教师的具体指导下,项目组成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分工明确,最终形成一套整体技术。在调研基础上设计研发方案,以大豆等为基本原料研制火锅豆腐、紫薯豆腐、酸浆豆腐并进行感官评定、理化性能(含力学性能)测定及评价。对豆腐进行功能性成分测定和保健作用分析。特殊性能与功能豆腐研制成功后,先到豆制品生产企业进行社会实践,深入学习生产技术,同时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市场调研。待获得足够的规模化生产、经营知识与经验后,再进行产品开发的商业策划,并编写可行性报告。

创新创业训练旨在解决特殊性能与功能豆腐开发技术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调研、设计、研究、协作、写作、实践等综合能力。创新训练的产品研发在专业实验室进行,创业训练的实践在本地某豆制品生产企业进行。

三、创新创业训练教学的实施

(一)特殊功能豆腐产品开发训练

这里所谓的特殊功能豆腐是指紫薯豆腐。紫薯除富含花青素外,还含有胡萝卜素、黏液蛋白、硒等物质[7],有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8]、抗突变[9]、减轻肝功能障碍[10]、减少心血管病等多种生物活性,可抗癌[11],被广泛用于食品、化妆品、医药等行业[12-14]。硒元素能增强机体免疫力,防癌。紫薯的纤维质含量很高,能促进肠胃蠕动,有利于排毒。在豆腐的传统加工工艺基础上,以熟紫薯与大豆为原料研制紫薯彩色豆腐,能更好地发挥豆腐的食疗作用。引入紫薯花青素的豆腐呈浅紫色,该彩色豆腐无蔬菜汁豆腐易褐变的缺点(熟紫薯中花青素较稳定),色泽纯正、悦目。

所研制的紫薯彩色豆腐硬度、弹性适中,质地均匀、细腻,具有豆腐的香气和紫薯的香甜滋味。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得的紫薯豆腐中花青素含量为1.02―1.93 mg/100g,具有普通豆腐和紫薯共有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二)特殊性能豆腐产品开发训练

1.火锅豆腐研制。目前火锅饮食中所用的豆腐离浆严重,离浆后其组织内易生气孔,水煮受热时削弱组织内聚力,在沸水冲击下极易破碎,不耐煮,难以满足要求。在仍使用卤片凝固剂前提下,控制豆水比、研磨与除渣程度[15]、煮浆温度与时间、点脑温度与时间、点脑速率与混匀力度及频次、蹲脑温度与时间,优化凝固剂加量、压滤强度、压滤时间三个因素(直接影响豆腐的力学性质和离浆量),测定压滤离浆速率、离浆量、离浆液固形物含量。制得组织细腻、均匀、滋味佳、色泽好(内部洁白,表皮油黄)、无离浆、抗冻融和耐煮的火锅豆腐(进行了耐煮性和冻融性评价)。

2.酸浆豆腐研制。以卤片作凝固剂制作豆腐,所得的压滤黄浆水经控制温度和时间发酵成酸浆并测定其酸度、微生物菌落数、总有机酸、氨基酸、总糖、固形物等相关参数,用其作凝固剂。控制工艺参数,在优化条件下制成的酸浆豆腐微酸、鲜嫩、口感好,无石膏豆腐、卤片豆腐的那种涩、苦味。同时不用外加凝固剂,降低成本,减少污水排放。对酸浆豆腐进行了蛋白质含量、水分、力学参数(弹性、硬度、内聚性、胶黏性、黏附性、咀嚼性)测定、色香味形感官评定和微生物检验(菌群数、大肠杆菌、致病菌)。

酸浆豆腐与普通市售豆腐相比,内聚性略大(其内部结构比市售豆腐致密),黏附性略小(更富有滑爽之感),硬度稍小,韧性较佳,弹性相仿。食用酸浆豆腐能增加肠胃有益微生物(乳酸菌),有利于健康。

(三)豆制品生产经营能力训练

参加创新创业训练的学生利用暑假和寒假到豆制品企业社会实践,与技术人员和工人一起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在实践中了解市场和企业产品状况,熟悉厂区建设、生产环境与设备、工艺流程、人员分工、质量控制与产品检验、贮运、购销、结算、企业标准化工作和文化建设等。

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感知自开发的产品与传统市售豆腐的异同,并在借鉴基础上,完善自身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在责任教师带领下,利用企业生产条件进行了放大试产,在适当改进和补充生产工艺、设备后,成功地生产出紫薯豆腐、火锅豆腐和酸浆豆腐。试产收到了预期效果:确定了规模化生产的配料比例、设备条件、工艺流程及参数;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综合品质达到了原设计水平;测算出产品的生产成本、销售定价及预期利润;验证了创新创业训练方案的正确性;学生得到了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3名2013届毕业生的生产经营实践效果远好于以往正常毕业实习效果,学生既感到充实,又有的放矢地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收获颇多。他们以创新创业训练为基础都写出了内容翔实、理论联系实际紧密、应用价值较高的毕业论文。此举实现了创新创业训练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一体化,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四)写作能力训练

在责任教师具体指导下,由项目负责人带领项目组成员完成项目申请书、产品开发可行性报告、产品生产经营商业计划书、创业报告和结题书等草稿的编写,再经责任教师审核、指导修改。学生从不会写、写不好到会写并写得较好,经历了较为漫长的复杂过程,写作水平有了质的飞跃,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功夫均显著提高。

四、创新创业训练教学的效果

培养了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在责任教师指导下,学生团队中个人独立研究,相互间大力配合,共同完成了“特殊性能与功能豆腐开发”项目的设计、研究和实践任务。在项目运行中,每个成员的综合素质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也养成了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精神。

增长了实践知识,锻炼了学生市场预测、生产经营和写作能力。学生经过创新创业训练,所学知识得到了一次大的融合,分析、研究、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一次大的飞跃,其能力完全可适应毕业后的自主创业、经营小微企业和在企事业单位工作。

五、结论

利用胶体化学原理和技术,研制特殊性能与功能豆腐,选题紧密结合食品专业,实际应用价值高;参加训练的学生掌握各类特殊性能与功能豆腐的制作原理及方法,可加深对食品胶体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试验设计能力和操作技能。创新创业训练涉及的知识面广(物理化学、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分析、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食品添加剂等),产品研发工作独立性与综合性强,对学生锻炼作用大;训练项目将产品研发、商业策划、社会实践融为一体,是学生自主创业的有效演练,为学生毕业后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做了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储备;“特殊性能与功能豆腐开发”适于食品类专业“物理化学”课程的胶体化学研究型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和提高综合素质。

开展创新创业训练是本科生参加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一条新路。将其与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效率和效果远胜于以往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应尽可能扩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覆盖面,并将这种研究型实践教学方式列入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使培养的学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人才市场需求,高质量、高层次地就业并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石彦国,任莉.大豆制品工艺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183-188,224-226.

[2]白至德,张振山.大豆制品的加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85:39-52.

[3]郝永德,吴玉林,陈嘉义.豆制品生产工艺与深加工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17-20.

[4]管有根.酸浆水点浆工艺生产塘坞豆制品[J].中国酿造,2007,(5).

[5]孟宏昌,成宇,宁有才.传统浆豆腐工艺探讨[J].山西食

品工业,2004,(2).

[6]杨具田,臧荣鑫.胡萝卜豆腐工艺及其凝固剂研究[J].食品科技,2002,(2).

[7]明兴加,李坤培,张明等.紫色甘薯的开发前景[J].重庆中草药研究,2006,(53).

[8]Shu Furuta,Ikuo Suda,Yoichi Nishiba,et al.High tert-butylperoxyl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ies of sweet potato cultivars with purple flesh[J]. Food Sci Tech Int,1998,4:33-35.

[9]Yoshimoto M,Okuno S,Yamaguchi M,et al.Antimuta-genicity of deacylated anthocyanin in purple-fleshed sweet potato[J].Biosci,Biotechnol Bioc-hem,2001,65:1652-1655.

[10]Sude I,Furuta S,Nishiba Y,et al.Reductions of liver injury inducted by carbon tetrach-loridein rats administered purple sweet-potato juice[J].Jpn Soc Food Sci Technol,1997,44:315-318.

[11]余燕影,王杉,曹树稳等.川山紫薯色素提取分离及主要组成成分分析[J].食品科学,2004,(11).

[12]杨贤松,杨占苗,高峰.紫色甘薯色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6,(4).

[13]钱建亚,刘栋,李彩等.甘薯紫色素性质研究[J].食品科学,2003,(9).

[14]刘栋,钱建亚,翁利珍.甘薯水溶性紫色素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研究[J].食品科技,2003,(12).

[15]张燕燕,鲁志刚,刘丽等.细菌纤维素在传统豆腐中的应用[J].食品科学,2011,(11).

收稿日期:2013-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