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9 06:00: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理学考试重点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论文关键词:生理学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生理学作为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临床医学、影像医学、护理医学、检验医学等相关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为多门后续学科提供重要的科学基础。随着生理学研究的日益深入,生理学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也要求不断更新。如何适应在新形势下教学的改革,进一步突破传统教学方法,以重视素质教育为指导原则,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如何能够帮助学生转变由于长期应试教育形成的固化学习思维模式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逐步学会学习,学会发展,把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学科教育相结合,因材施教,加强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等一系列问题,是摆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对如何提高生理学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一、加强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生理学的教学质量取决于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方面。为了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实践巩固和加强理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如采用演示性实验、论证性实验、研究性实验、模拟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等等。首先使学生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在课堂教学时,能加强对理论知识掌握和理解,再进行实验、实习,便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实践教学对生理学来讲,尤为重要。如果生理学的教学缺少或消弱了实践这一环节,就如人走路缺条腿一样,是不健全的,对于教学来讲就是不完整的。它会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减弱。因此,在新形势下要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不断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课堂灵活多样,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一)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具体教学实践中,由日常多见的问题引人,随着问题的逐步深入,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更易集中,从而起到较好的效果。并且,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做到内容简洁、不繁琐。
例如骨骼肌的微细结构,消化道的结构等已由组织胚胎学教研室讲解;脊髓和脑的结构等已由解剖教研室讲解;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等,学生在中学已经学过,可以留作自学等等。这些内容在生理学中可以不讲或者少讲,以便节省时间,使授课内容集中于基本点、重点和难点,有效缓解了医学生课程门数多、内容繁琐所造成的学习压力,效果佳。同时,也注意将本学科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最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前沿动态融合到教学中,以达到更新知识、拓宽视野的目的。
(二)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讨论式教学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根据这一特点,可采用讨论式教学法,把元素部分分成若干专题,布置各小组,让学生查资料、写讲稿、并上台讲,教师再加以补充、归纳和总结。通过这一教学法,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学能力进一步加强,给学生创造了合作学习、锻炼口才、造就良好心理素质的机会,也培养了学生综合表达、展现自我的能力。
三、迎合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合格人才
目前,在学校普遍存在开课时数有限的问题,这样设备的利用效率就会偏低。为了加强和提高学生们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要考虑对学生开放实验室,使学生们带着问题随时可以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场所。应充分利用现有实验设备,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在协调好教学、科研、生产的设备使用条件下,合理安排教学与对外服务的关系。充分利用和发挥实验室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潜力,实行对外开放,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实验设备的投资效益和利用效果,充分运用专业优势为社会服务,而且能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加强与生产实际的联系,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有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四、重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目前,由于教师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导致学生上课讲话、玩手机、打瞌睡、等不良现象。笔者认为要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做到重视讲课技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生理学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用恩格斯在百余年前指出的“生理学当然是有生命的物体的物理学,特别是它的化学,但同时它又不再专门是化学,因为一方面它的活动范围被限制了,另一方面它在这里又升到了更高的阶段。”为开题,营造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注意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重视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生理学的很多内容都是执业医师资格技能考试的重点,在讲课时应该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容渗透其中并加以强调,以便学生今后顺利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重视教学思路,提高学习就业机会。考试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考试应有目的性,以便让生理学考试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接轨。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检验一名医学生能否迈入医疗卫生机构从事诊疗活动的标准,间接反映了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所以,生理学考试的部分内容应该参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容,并在考试前列出复习提纲,指明重点,为其今后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奠定基础。
五、结语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针对生理学教学工作的现状,在寻找教学规律、改良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探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初步取得了理想的教改效果,同时也丰富了自身的教学经验。但此项改革还刚刚起步,有待今后与各位同行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杨玉涛.从学生能力培养谈医学实验教学改革[J].教学研究,2000.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正常机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医学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在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地位。随着科技和人类的进步以及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生理学教学面临教学模式的转变,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等许多新的课题。如何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在深度和广度上满足护理专业的要求,是广大生理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任。要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作为《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师不仅要转变观念,而且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等方式,使理论密切联系临床实践,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就这方面的思考做如下总结和概括。
1注重解剖生理学理论知识的实用性
护理专业是操作性、技术性较强的专业。生理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在必需够用的原则上,树立为临床护理专业课程服务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并针对护理工作中各项操作,注重应用生理学知识的开放与渗透,授课教师经常与护理人员交流,不断扩宽和更新知识,以适应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对围绕与护理专业与有关的解剖生理学内容应重点讲解。如:肌肉浅在静脉与动脉皮下注射区,皮内注射区及心内注射区与注射技术相关的解剖生理学内容;插胃管、导尿管、支气管镜、结肠镜及灌肠等护理操作相关的解剖生理学内容;与各种穿刺相关的解剖生理学内容,在教学中重点深入讲解,突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
2注重解剖生理学与临床医学学科的联系
解剖生理学与内科学、诊断学等其他临床医学有紧密的联系。教师不仅在自己的学科领域进行深入的钻研,还要对其他学科加强了解,在备课和讲授中进行融会贯通。例如:通过学习解剖生理学心脏的正常结构及血液循环的正常路径,让学生能够理解在学习内科学时应该掌握常见的心脏病有哪些;引起风湿性心脏病的原因是什么及最常累及的部位是哪里;各瓣膜病变后的临床表现、临床护理、影像学改变及产生这些改变的机制是什么,最后的转归是什么,如何阻止继续发展一系列问题。
3增强实验课与课堂活动课的教学内容
实验课不单纯是为了验证知识理论,或者是单纯观察实验现象,而重要的是在探索中思考,在体验中获得综合能力,增强实验课与活动课内容,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应用的全过程,同时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和综合素质。在积极开设实验课的同时,通过播放实验录像或临床短片,开展课堂活动课,使理论课无法训练与培养的技能与素质,在实验课或活动课中得到训练与养成[1]。因此实验课和活动课的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具有理论课无法比拟的优势。
4多媒体技术在解剖生理教学中的应用
护理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护理实用型人才,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学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课件将文本、图像、动画、视频等融为一体,图文声像并茂,将板书和绘画难以表达的抽象解剖生理学、概念、过程和机制等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并辅以配音说明,使学生的学习思维清晰,增强对教学的理解与记忆。例如在讲解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时,可绘制脂质双分子层的图片,膜上镶嵌有各种不同功能的蛋白质,膜两侧存在物质的浓度梯度,小分子物质可以顺浓度差被动跨膜转运,而主动转运过程是耗能的,细胞消耗1分子的三磷酸腺苷(ATP)提供的能量,可将细胞内的Na+逆浓度差泵出细胞外,同时将细胞外的K+泵入细胞内,在演示其转运过程时可设计成动画演示,这样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其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反馈,暂停、慢放或重复播放所需材料,并对同步播放的视频画面加以讲解说明,使教学动静结合、生动有趣,使抽象、静止的知识、概念“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是一个愉悦的过程,学习积极性提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多媒体感知认识和交流,把课堂教学激活,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并形成学习动机。
5改进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在新教学教育的培育下,应进一步改进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由单一对知识进行考试的评价体系转向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及操作技能等多方面,多渠道、多角度进行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的多重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改进考试试卷题型,增加直观识别人体结构、功能的考试题型和小型案例分析等考核内容。测试学生将应用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综合能力。随着多种教学方法的全面开展,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改革应积极配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培养具有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为主线,构建以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 少数民族学生 植物生理学 教学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Plant Physiology
Course in Minority Students
HAN Zhanjiang, XU Yali, WANG Haizhen, LIU Ming
(College of Plant Science/ Xinjiang Production & Construction Gorps Key Laboratory of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Biological Resources in Tarim Basin, Alar, Xinjiang 843300)
Abstract Teaching reform measures were made in accordance with actual conditions of Tarim University based on extensive investigation of plant physiology course teaching in minority students.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was improved through practice.
Key words Minority students; Plant Physiology;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塔里木大学少数民族学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1/3左右,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基础薄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语言障碍,学习困难,教学效果也不好。基于此,借助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实施,结合塔里木大学少数民族学生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体会,在前期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植物生理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旨在探索适合少数民族学生实际的植物生理学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质量。
1 民族学生植物生理学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语言障碍
塔里木大学的少数民族学生主要来自新疆的南疆地区,由于生源地的局限,其汉语基础薄弱,语言障碍成为他们学习中最大困难。少数民族学生几乎没有任何汉语基础,汉语主要是在大学一年级预科阶段学习的,经过预科阶段的少数民族学生还未全部到达熟练运用汉语进行交流和学习的水平,而他们后续学习的课程均采用汉语授课,因此少数民族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要比汉族学生困难很多,对部分专业术语更是无法理解。
1.2 理论教学内容过难
改革前制定的教学大纲,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要求与汉族学生的要求相差不大,相当于用汉族学生的标准要求少数民族学生,不切合实际。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主要靠死记硬背,只有少部分学生才能勉强达到课程要求,整体的教学效果不佳。
1.3 实验教学内容偏多、时间安排不合理
实验内容多选用传统的验证性实验,一般用时较长,而现行的每个实验课时仅为2学时,在较短的时间内,学生对实验的原理、内容、注意事项等的理解不够透彻,实验只是应付了事,实验效果不佳,难以在实验课中培养学生应掌握的技能。另外还有个别实验的周期较长,须额外占用课余时间完成,给学生、授课教师和实验室老师增加了很大负担。
2 植物生理学课程改革措施
2.1 修改教学大纲、调整教学内容
根据各专业对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要求,重新修订少数民族班的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使之更加适合少数民族学生。主要是调整教学内容,在兼顾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适当降低理论课难度,同时对实验课内容和考核方式做出调整,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
2.2 加强教材建设
不断加强与国内学者交流,与时俱进,积极编写或参与编写本课程教材,课题组有2位教师编写校内教材《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1本,1位教师副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现代植物生理》1本,2位教师参编全国高等农林院校生物科学类“十二五”规划系列教材《植物生理学》1本,预期编写1本的维语版《植物生理学学习辅导》。
2.3 理论课改革
2.3.1 课后作业与课堂提问相结合
将课堂讲授的重点内容留为作业,下次上课随机抽查提问,能记则记,没记住则要大声念给大家听。这种做法是吸取其他课程授课老师优秀经验基础上,结合本课程的实际采取的方法,实践表明,效果良好。一方面起到了督促学生复习的效果,改变了以往只是在期末考试前突击学习,考完忘光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如果学生没有及时复习,那么就让他们念出来,对于大多的民族学生而言,存在语言障碍,念汉语可能更困难,让他们大声读,增加了口头练习的机会,教师加以鼓励和指导,汉语水平提高较快,进而增强了他们学习语言和本课程的信心,也减少了他们因语言不通造成的学习困难。
2.3.2 典型案例分析
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取植物生理学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尽量选取植物生产中或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运用植物生理学知识来阐释这些现象的生理基础,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科学素养,能够学以致用。
比如在讲授矿质元素硼的生理功能和缺素症的时候,其典型的缺素症之一是“花而不实”,以此为例,一方面给少数民族学生讲解造成缺硼症状的原因,让学生深入理解硼元素的生理功能,另一方面,“花而不实”作为汉语成语来给学生讲解其原本意思,以及衍生出来的含义,是学生既学到了专业知识,有增强了语言素养,体会文化的演变、传承。再如“根深叶茂”、“本固枝荣”也是既蕴含植物生理学基础的生命现象,同时又是汉语成语。通过分析典型的生命现象的生理基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汉语素养。
2.3.3 多媒体教学为主,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多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示植物生理学内容,多用典型图片案例,减少多媒体课件的文字比例,在使用多媒体课件同时辅以准确的解释和内容切入,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教学中,先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植物生命现象,增强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探究植物生命现象后的生理基础,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植物生命规律的理性认识。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用板书将每次授课的重点和难点以纲要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总结多媒体的内容,两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2.3.4 课间辅导和课后答疑相结合
课堂时间有限,主要是按照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内容授课,课间与学生交流学习感受,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方式的认可度和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度,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授课难度和进度,甚至调整教学方法,在课后开通答疑电话、邮箱及课程QQ群,开放提问和探讨与课程有关的一系列问题。
2.4 实验课改革
2.4.1 一般讲解与关键步骤重点辅导相结合
对通用步骤采用一般讲解,在前期教学中发现,即使详细讲解了原理、方法、步骤等内容,但在做实验时,民族学生依然犯曾经强调过的错误,说明因存在语言障碍,再好的讲解也达不到都听懂的效果。因此,在讲解时,选择该班汉语基础较好的同学,对其针对关键步骤,进行专门指导,教会他/她如何操作来完成实验。再由这名学生为全班同学(多用维语)解释,这样大多数同学对实验步骤就清楚了,实验做得也比较好。
2.4.2 基本实验操作与基本技能考核相结合
详细讲解并示范实验中的常用技能和操作规范,纠正学生的不正确操作。课题组教师曾担任过化验员资格证考试考官,对考试内容和要求比较了解,该考试主要就是考查应试者是否掌握基本的化验技能操作,包括称量、配制溶液、滴定、定容、移液等操作,这些技能在植物生理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因此必须掌握。借助化验员资格证考试经验,着重培养民族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实验课程结束后,进行基本操作技能考核,考核成绩列入课程平时成绩,并占一定比例。通过培养和考试,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得到提高。
3 展望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发展的课题,本课题组针对塔里木大学民族学生的植物生理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和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但这并不意味着该课程的建设就此止步,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变化,植物生理学课程还会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必然要求教学效果要进一步提高,植物生理学教师任重道远。
基金项目:塔里木大学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民族学生《植物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TDGJ1201)
参考文献
[1] 李合生.现代植物生理学(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韩占江,王海珍,刘明,徐雅丽.少数民族学生“植物生理学”教学现状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2:69-70.
[3] 胡建军,李莲瑞,吴静,武军元.民族学生《兽医微生物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9.21(4): 91-94.
1.1根据专业需求,突出重点
护理专业学生将来走向临床,主要工作是护理病患,包括密切观察各种生理指标的变化、协助主治医师抢救患者和实施整体护理等工作。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人体正常的生理指标和监测方法等,而生理学正是讲述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指标及其正常值生理变动范围。因此,教师应首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扎实的生理学知识对于今后开展工作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而目前一般生理学教材是在解剖学基础上,按系统进行编排,内容繁多,在授课的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在教学过程要紧扣“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用”的关系,对与临床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重点要精讲、细讲,如血压的正常值及其测定。
1.2抽象理论具体化
除了借助于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在涉及比较抽象的理论时,应多举一些临床或生活中常见的实例,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如讲到呼吸系统肺表面张力时,概念比较抽象,也无法看到直观的实例。我们授课时先简单复习相关的物理知识,着重强调表面张力的产生部位是气-液界面,可以举例将一个玻璃杯放在桌面上,往里面慢慢倒水至玻璃杯口,请学生想象一下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其实很多人都有过这种生活经历,慢慢地注入水至玻璃杯口,可以形成高出杯口的液面而水不会流出,原因就在于存在表面张力。再简单讲解表面张力的成因,这样学生对于肺表面张力就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也容易理解和掌握其形成机制。因此,我们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联系学生身边生活,适时列举相关生活实例,以学生既有的知识积累为基础讲解生理相关知识点,并辅以图片和动画等教学手段,使抽象的基础理论形象化、具体化,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注重教学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有些学生对本门课程产生抵触情绪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错误地认为这门课程对于他们将来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及将来的职业作用不大;二是因为课程内容本身的复杂、难懂。因此,消除学生消极的思想是学好生理学的首要问题。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迫切问题。我们的观点如下:一是从自身做起,师者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良好开展。二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目标。万丈高楼平地起,但是如果没有稳固的基础,高楼也无从建起,从而使学生明白打好基础的重要性。三是能够因材施教,针对基础差的学生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巩固复习重点,引导学生明白温故而知新的道理。四是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点尤为重要,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2.1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对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图、文、声、画等表现形式可以使抽象问题直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由微观到宏观,不仅如此,多媒体还有助于师生获得及时的交流互动,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一般神经细胞与肌细胞的膜电位时,无论静息电位还是动作电位,都十分抽象、难懂,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而这部分内容是生理学的理论基础,对于后续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由此我们利用计算机技术,以动画的形式分层、逐渐讲述,阐明膜电位的功能及其产生机制,从而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同时利用动画、图片等,将重点和难点内容加以梳理,提出问题,由学生去分析、解答,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再如,讲到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时,可以利用动画和动物实验视频演示心脏和血管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尤其血管系统是如何扮演着阻力和动力的角色,参与血压的生理调节过程,从而使学生对血压的概念、形成机制具有直观的印象,也为下面讲解影响血压的因素做好铺垫。另外,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将生理学知识中抽象的概念性问题以图形的方式展示出来,再加上文字的讲解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
2.2PBL教学法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大大限制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因此学生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不利于知识的掌握。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即形成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针对大班教学,我们将经典PBL教学法做了一些改变。如学习胃内消化时,设置一个生活中常见的胃溃疡的案例,学生分为8人一组,共三组。实施时,学生首先根据所给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问题,如胃壁的解剖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胃液的组成、各成分的来源、作用及其调节因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病例思考胃溃疡产生的可能原因和干预途径。然后学生总结出所有待解决的问题,课下查看教材,并参阅课外资料,将有关问题的解答进行整理、归纳。接下来教师利用两个学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其中每组有一位学生记录讨论要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学生的讨论,仅在讨论偏离主题或难以进行下去时进行适时引导。最后,教师根据病例结合授课内容总结相关知识点,指出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知识点模糊或错误的地方,并进一步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临床上胃溃疡病人的护理要点和饮食指导。从实施情况来看,类PBL教学法不仅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助于学生对不同学科相关知识点进行整合和融会贯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在讲授一个新的概念或机制之前,可以先举例,根据实例提出问题,由此逐步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概念。例如,讲内分泌系统时,可以举例有些人为什么吃得多还非常消瘦、脾气暴躁,而有些人食欲不振、胖、精神萎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其发生机制是什么?由此我们一步步揭开内分泌调节的神秘面纱,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使学生认识到生理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类比法教学
恰当的比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同时也给枯燥的内容增添了趣味,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循环系统主要由心脏和血管组成,我们将心脏比为“泵”,强调了它收缩的主动性和自发性,而窦房结细胞就是驱使心泵工作的“司令员”。再比如,讲到内因子的结构和功能时,可以将其比为我们的两个手臂:一只手嵌入回肠;另一只手仅仅抓住维生素B12,从而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利用形象的比喻和肢体动作,使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寓教于乐,也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4分段总结法教学
神经系统内容多、重点难点集中,与解剖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记忆任务量大,尤其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部分,容易张冠李戴。如何准确理解和掌握神经系统在躯体运动调节中的作用,归纳总结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意按节进行分段总结知识点,并列成表格进行汇总,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2.5横向对比法教学
在讲解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时,与第二章细胞生理中所讲述的一般肌细胞的生理特性进行对比讲解。我们首先将生理特性分为两类:一般生理特性和电生理特性,结合图表进行逐个对比、剖析,分析二者之间存在的异同点。并进一步探讨异同点产生的机制和存在的生理意义,引导学生跟随问题的深入去思考、归纳、总结,得出结构和生理特性的不同均是为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所服务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尝试探讨如果心肌细胞或骨骼肌细胞功能异常时,会导致机体可能发生哪些变化等问题。通过横向对比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温习学过的知识,将其融会贯通,还可加深其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重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结论均来自于实验。实验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巩固理论知识,以更好地理解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例如,血压的测量、脑电图的引导、动作电位的产生等,通过实验教学使以上内容生动直接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达到理论课上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同时,在生理学实验过程中,学生初步接触和练习静脉注射、腹腔注射等技术。根据护理专业特点,我们在实验实施过程中,详细为学生讲解为何从静脉远端进针、进针的角度、入针后的落空感以及腹腔注射药物的注意事项等,严格按照相关临床技能的规范操作教授和要求学生,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爱伤观念,为将来从事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考核方式多样化
关键词: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教学研究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三年护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我校护理专业三年专科的学习中,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安排在大一下学期进行,在近两年我校教学改革中,从考试课调整为考查课,课时安排从80学时减少为48学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圆满高效的完成教学大纲的课时安排,又能促进护理专业课的学习,是我们教研室的长期研究内容。
1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研究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调整,对专业课教学和护理技能的熟练掌握的影响。
2方法
2.1调查分析 对护理专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的关系以及临床应用等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我校护理专业13级在校生、进入临床实习的12级学生和护理专业课教师。采用无记名方式。共发放问卷186份,回收有效问卷171份,有效回收率为91.94%.与此同时我们与部分护理专业课教师和附属医院护理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问卷和座谈内容涉及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知识与专业课程学习及临床应用的关联程度、与职业资格考试的关系等。
2.2教学内容调整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对病理学与病理生理想的教学内容适当调整。
病理解剖学中总论的四章(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炎症、肿瘤)是医学学习的基础,是指导学习各个疾病的关键,对护理专业课的学习不可或缺;而各论中常见疾病的病理解剖内容如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系统疾病等可少讲或不讲,这部分内容可与护理后期专业课结合,通过外科护理、儿科护理、内科护理等课程进行学习,部分内容也可鼓励学生在临床实习中自学。
病理生理学内容适当增加DIC、传染病与性病,并就临床中常见的水肿、脱水、低钾血症、休克等病理生理过程增加课时学习,强化病理生理基本病理过程的认识。
综上所述,我们把病理解剖学内容和课时适当减少,相应增加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和课时,见表1。
2.3教学方案实施 实验对象:14级在校护理专业学生。
实验条件:①教学条件:教室多媒体教学系统,实验室互动示教系统,示教显微镜,挂图,大体标本,HE切片,办公电脑2台,打印机1台等。②人员构成:本组研究成员具有教授1名,副教授1名,讲师9名,职称层次比例适宜,并且每个人病理学教学时间均超过8年。学历构成:博士 1名;硕士研究生 3名;本科 7名,学历层次比例合理。
实验方案: 2014级护理专业6个班学生随机分3组,每组由两个班级构成,每个班级学生随机分布,人数都在100名。一个班级作为对照组,按照往年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另外一组作为改革组,采用调整后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每组由一名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任教,共计3个教师。
实验结果:第二学年结束,通过调查问卷方式,用SPSS统计学分析,比较改革组和对照组之间讲授内容的课时调整对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学习的影响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调查分析 12级和13级护理专业中,分别有91.4%和93.7%的学生认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多,课时短,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在12级护理专业学生,92.6%的学生和少量护理专业课老师认为病理解剖学内容与护理专业课和临床应用联系不紧密,与职业资格考试关系不大;98.7%的护理专业学生、大部分护理专业课教师及行业专家都认为病理学教学内容应进行适当的改革,以适应护理专业学习和技能操作的需要。
3.2实验结果 调查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78份,有效回收率为96.33%,见表2。
计算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情况,以合格人数计算,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5)。考察护理专业学生,对专业课学习及护理技能学习是否有帮助,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讨论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在医学教育系统中,无论是护理专业,还是临床、检验、影像等专业学习中,都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和桥梁课。熟练掌握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知识,对疾病的护理诊断、护理治疗等技术的掌握,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外科护理中,如何预防血栓栓塞的出现,通过血栓形成这一章节,让学生认识到血栓形成的三个条件,应用到临床上应避免反复在同一个部位穿刺,以免造成血管内皮损伤;长期卧床或手术后的患者,应鼓励其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流动,防止血栓形成;血液凝固性高的患者,如肿瘤患者、妇产科分娩后的妇女,也应鼓励早期下床活动。
在教学课时由80学时减少为48学时的基础上,我们通过调查分析,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研究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调整,对专业课教学和护理技能的熟练掌握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无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都对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专业知识感兴趣。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熟练程度上,实验组取得更好的成绩。对专业课学习及护理技能学习帮助上,实验组学生认为对专业学习更有帮助。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专任教师与临床专家之间、专业课各门课程之间、专业课与基础课之间的广泛交流,我们对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改革,使教学内容与专业的培养目标、学制、教学课时数结合起来,合理调整学时比重,优化教学内容,以保证病理学教学设计符合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的需要。
本研究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不少问题尚待解决。本研究未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充足优化和完善,使其更好适应护理专业课学习和职业能力的需要。考察对象,只考察14级护理一个年份的学生,结果可能受到人数、当年高考成绩等影响。观察时间短,实验结果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长期印证。在接下来的护理专业教学中,我们将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适应护理专业课学习和职业能力的需要。多考察几个年级的护理专业学生,调整教学内容对专业课学习与职业能力培养的影响。对影像、检验、口腔技术等专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使病理知识与护理专业课互相渗透,搭起互相联系的桥梁,将医学领域多学科知识进行有机整合、融会贯通的综合性学科。
参考文献:
[1]刘青华,王晓晖,李灵敏,等.病理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5(1).
【摘要】 总结多年来在成人教育中生理学教学的经验和体会,分析成人医学生年龄悬殊、生源广杂、学历不同、家庭和工作负担重、求知欲强等特点,探索一些适宜的教学方法,如逻辑推理、由浅入深,避轻就重、主次分明,注重实验、启发教学,善于总结、提高记忆,教授方法、教书育人等。并对考核评价方式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对提高成人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关键词】 生理学;成人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21世纪是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及技能提高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对在职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以提高其素质变得更加迫切。同时,就业、发展的压力及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使成人医学教育的发展也日趋紧迫[1]。成人的教学任务,不仅要给学生传授较为系统、广博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如何针对成人医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1 成人医学生的特点
1.1 年龄悬殊,接受能力不同 我院的成人医学教育对象中,有自学考试专科及中专起点的专科、高中起点的专科、专科起点的专升本、自学考试专科起点的专升本,还有专门针对基层卫生院院长的专科培训等;有全脱产、半脱产和不脱产各种类型。学生年龄差距很大,从20多岁到50岁不等,有的已工作数年甚至数十年,也有一些则刚走出校门,因此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差别很大,对知识记忆、掌握的方法各不相同,大部分学生有工作经历和临床技能,对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1.2 生源广杂,素质参差不齐 学生来自不同的岗位,从三甲医院的护士、技师到乡卫生院的院长,岗位不同,经验不同,工作实践差距很大。
1.3 学历不同,知识结构各异 学历层次不同,有中专、自考专科、中医世家学徒、非医学专业第二学历等,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和对医学知识的掌握、更新程度都有很大差距,这必然导致对同一学习内容的主观感受难易程度不同,从而对教师的要求不同,而临床工作能力和岗位的不同又会造成学生对不同知识的偏爱不同。
1.4 家庭和工作负担重,可支配时间较少 一些学生不脱产,在上学的同时,还承担着较繁重的临床工作,值班和上课常常冲突,有的已有家庭和孩子,有较重的家庭、工作负担及压力。因此,大部分学员把希望寄托在课堂有限的时间上,希望尽可能提高课堂容量和学习效率。
1.5 求知欲强与记忆力减退矛盾突出 多数学生深深体会到知识的缺乏和就业机会的难得,并有明显的定向学习意识,带着工作实践中困扰自己的问题来深造,迫切需要学习与本职工作关系密切的实用性、针对性强的知识,但由于年龄的原因,短时记忆力明显减退,致使很多知识难以记牢。
1.6 重视专业知识的获得,轻视人文知识学习 多数学生具有独立的人格,自我意识相对完善,只注重医学专业知识的钻研,不了解现代医学模式已由纯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重视医疗服务对象—人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特点,也就不懂得缓解医患矛盾首要的是提高医务工作者自身的人文素质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医德医风和服务艺术,如何渗透人文教育也十分重要。
2 因材施教,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
教育对象的特点约束着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使用。根据以上成人医学生的特点,我们体会必须采取因材施教,不断探索适合成人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1 转变教育观念,更新知识与提高知识相结合 多数成人学生已经有过学医的经历,或多或少都了解一些医学的基本常识,但由于时间久远,很多已经遗忘。另外知识老化,已有很多新的进展需要重新学习。由于成人教学的不系统、学时较少,特别是不脱产的集中授课等特点,如像本科生那样按部就班地灌输知识常常是事倍功半。因此,这就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对传统教育进行选择、继承、改造和发展,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更新、强化,使之更具系统性和实用性。
2.2 按需施教,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是研究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机能学科,很多功能、机制看不见摸不着,而且涉及面广,还要有物理、化学、解剖、组织学等知识为基础,加之讲授内容多,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3]。
2.2.1 逻辑推理、由浅入深 要想把一些复杂的问题讲清楚,使教师与学生同步思维,有效的方法是用逻辑推理,由浅入深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细胞生理中的生物电现象和肌肉收缩原理是较难理解的内容。我们首先以一个实验现象,即对蟾蜍神经肌肉标本的神经给予刺激引起肌肉收缩为例,提出4个问题:(1)神经接受刺激是如何产生兴奋的;(2)兴奋在神经上如何传导;(3)神经的兴奋又如何传递给肌肉;(4)肌肉兴奋后如何缩短。这4个问题包括了本章几乎全部的重点和难点,即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动作电位的传导、神经肌肉接头的电化学传递以及肌丝的滑行学说。这样,把这部分较分散而又抽象难懂的内容,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串联起来,由浅入深地讲解,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
2.2.2 避轻就重、主次分明 多数成人学生已经有过学医的经历,了解一些医学的基本常识。这就需要分清主次,集中精力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尤其要在“难”上下功夫,使难变为不难。如肾脏尿液浓缩与稀释原理是最难理解的内容,将这部分内容按逻辑推理设计出一条逻辑主线,什么是尿浓缩和稀释尿浓缩和稀释的前提是髓质渗透压梯度的建立髓质渗透压梯度形成的原理—逆流假说直小血管在保持髓质渗透压梯度中起重要作用。在这条主线中,髓质渗透压梯度形成的原理—逆流假说是难点,设法把这部分讲清即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2.3 注重实验、启发教学 成人学生由于实验基础较差,只了解一些基本的理论和概念,对这些理论的实验基础了解较少,这就不利于理解和记忆。所以在讲授生理学基本理论和概念的同时,还要适当穿插介绍发现这些理论的设想、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法,这样学生就能与教师一起思考并使学生学到了科学思维的方法。比如,讲肺泡表面张力和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时,介绍德国生理学家Non Neergard所做的“离体肺注水、注气”实验,让学生明白气液界面所形成的表面张力以及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表面张力的生理作用,就比较容易理解。在讲胃肠激素时,引用发现促胰液素的故事。在讲血型与输血时先举例,如在没有发现血型的时期,在战场上也有人用输血的方法抢救伤员,但有人得到了挽救,有人却加速了死亡。当讲清了血型的问题时,学生自然明白了原因,并牢牢记住了输血的原则和重要性。这样的讲解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和启示,更加深了理解和记忆。
2.2.4 善于总结、提高记忆 成人短时记忆能力差,但理解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强,在讲授中多加以总结,多穿插引导实例,在理解基础上巧记。比如在讲到自主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时,把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血管和胃肠功能的调节作用加以比较总结,如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对这两个系统作用基本相反,而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也是相反的。并举例,如剧烈运动和睡眠时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比较心血管和胃肠功能的表现,这就使学生记忆深刻。
2.2.5 教授方法、教书育人 古人云: “授人一鱼,一饭之需,教人以渔,终身受用。”对成人学生不仅要教授专业知识,而引导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和思维方法尤为重要。同时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应把医德医风教育和服务艺术渗透到整个教学环节中。因此,在讲到人类的两种信号系统时,特别强调人的第二信号系统所起的作用,教育学生一定要以良好的医德和优质的服务对待患者,要先做一个优秀的人,再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
3 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针对成人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年龄偏大,记忆力差,但理解力强,有较好临床经验等特点,不易按正式本科生一样期末集中闭卷考试,题型也要尽量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我们采用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和期末开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题型则多结合临床实践,以综合性、推理性的内容为主。比如:平时成绩占30 %~40 %,期末考试占60 %~70 %;试题如“糖尿病患者、正常人静脉输入1 000 mL生理盐水和饮用1 000 mL清水,尿量各有何变化,各自的机制如何”、“用生理学知识分析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等,既包含了生理学的理论,又联系了临床,使学生学到了基础知识,也不需要死记硬背。
总之,成人医学教育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鲜明的特点,今后将进一步趋向多元化、个性化、社会化,因此,在课程设置、教学手段以及考评方法上应不断做相应的改革。只有主动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成人医学教育改革,才能顺应医学发展趋势、满足社会需求,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参考文献
[1] 梁辉,吴文溪.成人医学教育的特点及教学方法探索[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62-163.
[关键词]病理学;病理生理学;教学模式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为两门独立的学科,属于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它们与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等有密切联系,同时它们又是学习后续临床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连接着正常人体机构和机能以及临床专业课程之间的桥梁。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都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及其临床表现和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变化的科学,从而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的规律,为疾病预防提供理论支撑[1]。但是两者之间的侧重点不同,病理学重点研究疾病的病理形态变化,属于形态学;病理生理学重点研究疾病机能代谢的变化,属于机能学。而疾病的整个变化过程,包括机能、代谢和形态的变化,因此两者又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由于高职高专医学学习的学制时间短,因此病理学教学中病理学包括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其教材中分为两方面内容,上篇病理解剖学(即病理学)和下篇病理生理学。虽然专科教学中两门学科融合为一本教材,但整个学时并没有增加,反而比本科教学一门学科的学时还少,导致课程内容不断被压缩,并且两个内容课时分配不均。大部分专科学校包括该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是以病理解剖学学内容为主,导致学生对病理生理学了解内容少。这对学生以后临床专业课程学习以及工作中临床专业知识的掌握极其不利。因此根据专科病理学教学的现实情况,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急需真正把两门课程的内容融为一体,删除一些的重复内容,进行了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容整合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2]。
1教学体系的改革———理论课和实习课并轨
传统的病理学教学是先有专业教师讲授理论课,实验课安排在理论课上完之后,中间隔时间较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对理论课内容容易遗忘;再加上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病理学学时不足,实验课内容与理论课内容重复,造成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教学效率低。因此,在病理学教学中可通过显微数码互动教学把病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融合在一起,首先由专业教师主讲理论知识,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面前的电脑中,实时看到课件;教师在讲解理论内容后,将实验课内容一并进行讲解,再由实验教师带领各实验室的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讨论。这样可以一边学习理论,一边实践操作,解决了病理学学时偏少,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与实验之间的知识重复,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2系统编排教学内容
传统的病理学授课内容编排为先上病理解剖学的内容,在上病理生理学内容,这样就使两门学科各自为政,没有系统地将疾病时机能、代谢和形态的变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重新编排后将病理解剖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将两门课中的一些相关章节放在一起交叉讲授,在讲授一个内容的理论课讲授完后,同时开始实验课的教学。首先将病理解剖学与病理生理学总论内容交叉讲解,比如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有血栓形成这一内容,微循环血栓形成可能导致DIC,DIC则是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那可以安排讲解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后讲解DIC这一章内容。这样就可将机能、代谢和认识。在讲授病理解剖学各系统疾病时将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和肾功能不全的内容有机地融其中。例如消化系统疾病中各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都可能导致肝功能不全、肝性脑病,因此从形态学的病变基础联系肝脏代谢机能变化来阐述肝功能不全、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然后,再安排相关的实验,从内容的连贯起来将每一个系统疾病无论在疾病机制还是形态学方面更深层次的了解,并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得以紧密结合,把学生从学习正常人体的有关知识,逐渐引向对患病机体的认识。
3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以往传统的病理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为主。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渗透于病理老师的教学中。但是多媒体教学也有弊端,如淡化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多媒体教学内容多不利于学生的消化吸收;多媒体课件的应变能力差等。因此,教学不能单纯以多媒体教学讲授学习内容,还要根据学习内容配合启发式教学、比较教学、PBL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3.1PBL教学法在近几年的医学教学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ed,PBL)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来解决真正的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同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3.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最先由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通过选取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的案例来教学,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3]。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是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桥梁,是与临床联系最紧密的基础学科之一。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案例可改成病例讨论。组织临床病例讨论,让学生初步接触到临床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整个病理教学质量。3.3PBL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相统一PBL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设计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那么可以通过一个病例讨论题来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分组讨论,最后解决问题,使PBL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相统一。具体到病理学教学中,①教师根据某些章节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准备一些典型病例,然后设计讨论问题,问题的设计需有利于鼓励学生以整合的方式讨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一个好的病例讨论题应该包括一个疾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等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知识的全部覆盖。②课前两周向学生发放PBL教学资料,教师进行简单的课前指导。由于该阶段的学生接触临床知识比较少,对一些临床术语和检验指标感到陌生,但为了解决问题,会利用课间或休息时间主动通过教材和网络等学习资源查阅收集相关的知识并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③在课堂上讲解完相关知识后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讨论的问题围绕该病例的主要病理诊断及诊断依据、主要病理变化及其发生机制等方面。在讨论过程中,先让学生各抒己见,争取让每个同学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做到人人都参与、人人都讨论。在整个讨论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讨论完后每组选代表针对讨论的问题来阐述这一组的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补充。④最后由教师围绕病例进行总结和归纳,将难点、重点再次进行精讲,使学生准确掌握知识点。
4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教育资源获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以网络技术。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成为学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建立病理学课程网络资源库,其使用的对象为教师、学生,从教学档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电子教案)、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习题库、试题库)和案例库三方面进行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将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知识和内容融会贯通,尤其是案例库建设时,其里面的案例要包含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两方面知识点,让学生真正掌握疾病从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预后和结局整个疾病的过程。网络教学资源库使教学资源的充分共享,不但有利于教师备课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减少重复劳动[4],而且有利于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库自学,扩展更多更新的知识,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是医学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过渡,由于专科这两门学科教学的特殊性,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必须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融合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更好地把器官的病理变化和患者的机能代谢等临床症状和体征联系起来,真正完成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桥梁作用。
作者:刘洁 刘怀 彭微 徐筱红 单位: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黄萱.构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创新性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科学创新导刊,2013(1):40.
[2]王崇宇,吴伟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形态机能理论一体化教学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8):74-75.
医学 生理学 教学研究
生理学是一门主干课程。但绝大多数情况下,生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生理、药理、临床医学教育打基础。也就是说生理教学应服从医学教育的总体目标。据此重新审视与评价传统生理教学模式及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它的优点是学科理论完整、严谨、细致,与其他学科的衔接符合认识论的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近年来国内外医学教育界已达成共识,即在医学基础教育中应更多的联系、临床问题,使医学教育过程更连贯,更科学,真正培养出既有坚实基础理论知识,又有科学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娴熟、精湛临床工作技能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以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
一、病例讨论法
是指在医学基础课及临床课中以患者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法。在病例中,既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又有实验室检查,通过讨论分析,学生能理论知识与临床症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来获取知识,学生更易于独立发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巩固相关的基础知识。病例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准确地掌握和熟悉病例中涉及的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刻苦钻研,精心备课,密切与临床医师联系,扩大知识面。它还要求教师能跟上教学模式的转变,解放思想,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旧知识,这样才能传授给学生最新的理论知识。因此,建议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应深入临床一线,掌握更多的临床知识,扩大知识面,以促进教学效果。
二、教学重点难点的教学
例如,在讲授血液粘滞性时,分析其与冠心病、高血压、血管内血栓形成的关系;讲授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时,分析心肌炎、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动过速导致心输出量减少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原则有何不同;讲授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时,分析心衰、大出血、过敏性休克患者动脉血压发生变化的机制以及治疗原则;讲授胃液、胆汁、胰液功能时,分析萎缩性胃炎、胆道梗阻、胰腺炎患者临床症状及其产生机制。讲授肾脏生理时,分析肾功衰竭患者为何出现尿毒症、高血压、贫血等症状;讲授激素生理作用时,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和低下、地方性甲状腺肿、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和低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患者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通过与临床疾病的链接,使生理学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如讲授细胞膜物质转运功能时,介绍通道阻断剂在治疗心律失常中的应用;讲授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过程时,分析肉毒杆菌中毒引起肌肉麻痹、破伤风出现牙关紧闭和角弓反张、有机磷中毒出现肌纤维震颤的机制。通过链接使艰涩难懂的生理知识变得生动、易懂,帮助学生加深对生理学难点内容的理解。
三、讨论式教学
选择《生理学》教材中“动脉血压”章节为教学内容,组织小班为教学单位,因材施教。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适时提出问题如“通常大家提到的血压究竟指的是什么?”、“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为何出现低血压休克”、“临床上主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为何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都高”等引起学生的思考与讨论,针对问题引出概念、解释机制;正文可使用多媒体教学法,教师运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具体、生动、有趣的知识,加上传统的板书、讲授,学生也能有效的抓住重难点。并安排1~2次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动手,学会用袖带法测量受试者的血压,通过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对课本知识中关于影响动脉血压的各种因素加深理解并记忆。
四、网络资源的应用
在新世纪的科技进步中,我们也应该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的优势,充分建立和完善生理学理论自动测评系统,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紧扣生理学内容,突出课堂上要求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学生通过网上答题和考试后的相互讨论、咨询教师,不仅从中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也逐渐培养了自己的思维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
五、教学体会
笔者的总体思路是在生理学教材和内容不做重大改变的前提下,探索生理教学与相关学科,尤其是临床医学的合理渗透、链接,以期既能保持传统生理教学模式的优势,又能弥补其不足之处。
生理学教学改革应根据课程的特点,强调教学观念的转变、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创新能力,造就具有开拓性的医学人才,从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两方面,为临床科目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使生理教学与临床医学的链接更趋合理,笔者首先查阅了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的文献资料;分别与从事临床医学教学的教师、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座谈,了解他们对生理教学的意见、要求与希望,并共同探讨生理教学与临床医学联系的内容、方式、数量;制定教改方案,写出教改教案。教学改革是一个艰苦和漫长的探索过程,希望通过今后的不断探索和总结,使生理学在新世纪创新医学人才培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摘要】分析我国医学留学生病理生理学教学现状,并通过我校医学留学生病理生理学教学探索,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总结教学改革经验。而且提出目前留学生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以便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留学生;病理生理学;教学
Medical student teaching situ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pathophysiology
Jin keke Song Zhangjuan Xu Yixiao
【Abstract】 Analysis of China’s medical students in pathophysiology teaching situation, and through my school Pathophysiology Teaching medical students on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he sum of teaching experience in reform. And proposed to the current common problems of teaching students in order to be further explored.
【Key words】Students; Pathophysiology; Teaching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加强和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外国学生到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日渐增多,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医学专业留学生。《病理生理学》是医学本科留学生的必修课,该课程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学科,也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临床每个疾病或病理过程都与病理生理学密切相关。所以掌握好病理生理学知识,无疑对留学生今后从事医疗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病理生理学》一直被国内学生认为是一门较难掌握的学科,那么如何使用全英文授课,使留学生全面掌握《病理生理学》的内容,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1.我国医学留学生病理生理学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已有30余所医学院校招收自费医学留学生,这些留学生主要来自于印度、尼泊尔、南非、肯尼亚、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尽管这些学生的英语书写能力很强,但是他们的口语却带着浓重的地方口音,与“美式发音”及“英式发音”均存在较大差异,而且不同学生的英语发音差异非常大,从而增加了师生间语言交流的障碍。有时甚至出现“老师讲的学生听不懂,学生讲的老师也听不懂”的尴尬局面,这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另外,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相比,由于社会、文化、教育背景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更为自信、独立、活跃。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对于一个问题能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一旦有问题会随时提问,与教师具有很好的互动。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院校对留学生的教育仍采用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具有“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特点,在课堂教学时学生是被动地听,教师是“填鸭式”灌输,缺乏引导、启发,导致了留学生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不适应,容易出现思维混乱,接受错误信息,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而且,这些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入学时水平差异较大,一些学生基础知识的缺乏,也影响了他们对新教授知识的理解,导致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完成。针对以上留学生病理生理学教学现状,各大院校开展了深入的教学改革,采取多样化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如有的教师采用提问式教学,如在讲课之前,巧设疑问,给学生以悬念,然后讲解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同时在授课时逐渐渗透临床知识,通过病理生理学使基础与临床有机地衔接起来,将书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听课,从中寻找答案,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来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在病理生理学实验课中实践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PBL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中的问题来源于临床病例,从临床病例入手来掌握所需的基础医学知识,这较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符合留学生喜欢提问的特点。针对留学生课堂思维活跃、气氛热烈的特点,教师采取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法,以利双向交流和及时反馈意见,因势利导,保证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除此以外,各院校在正确认识留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也均从语言、备课、教材建设、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我校医学留学生病理生理学教学探索
我校是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成为可以实施来华留学生英语授课医学本科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自2006年开始招收留学生,开展医学本科学历教育,留学生教育也已成为我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大多数授课教师从未踏出国门,英语表达水平有限,如何在有限的课时、有限的师资力量条件下,帮助留学生学好病理生理学,是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我们教研室每年承担的留学生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任务较繁重,每学年总学时数为89,其中理论课55学时,实验课34学时。通过近几年的留学生教学实践活动,我们对于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就如何提高留学生病理生理学教学质量方面,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2.1精选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由王建枝、陈国强教授主编的《Pathophysiology》,该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目前较新的研究进展,并且已有与该教材配套的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复习自测教程《Pathophysiology Review and Self-Assessment》,便于学生自我检测和课后复习。病理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其理论知识主要通过实验获得,所以实验教学是病理生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正式出版的英文版病理生理学实验教材,我们教研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参考了大量国外教材和参考书,自行编写实验教材,在实验教学中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内容,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反应良好。
由于实验课教学的目的是让留学生对于理论课的内容有个直观地认识,增强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所以实验课内容的安排尽量和理论课内容同步进行。因此在实验课和理论课时间安排上,我们的授课顺序是先理论后实验,在我校学生多、实验用房紧张的情况下,我们特为此做了精心的调整,以更好的有利于留学生的学习。
2.2深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我们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应用提问式教学、PBL教学、科研式教学等启发式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独立地获得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可能获得的知识。同时我们适当地采取赏识教育,当留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以后,都给予及时的评价,如“good”、“very good”、“excellent”等进行鼓励,这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起来,就必须以正面鼓励为主,充分相信每位学生的潜能,鼓励每一位留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病理生理学实验,每次实验课除了主讲教师以外,均配备一名辅助教师,不断巡回指导,全程监督实验过程,与学生一起分析各种实验现象,及时指导和纠正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每次实验的成功率,这也大大提高了留学生对病理生理学的学习兴趣。
由于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基础学科,在授课过程中,包含有大量的逻辑推理,有的难点部分尽管教师充分备课,努力讲解,但是有的学生仍然难以理解,所以我们正在研究开发英文版的“常见疾病病理生理模型模拟系统”,拟将抽象的概念、原理和生命过程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留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随时通过该模拟系统自学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该模拟系统的内容是按照医学留学生本科《Pathophysiology》大纲要求,包括酸碱紊乱、肺水肿、高钾血症、缺氧、发热、失血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肝性脑病、肾功能衰竭等共12项临床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该模拟系统以病人和动物为模型,采用精彩的动画及逼真的图像,以动态过程展现疾病完整的病理生理演变,使学生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更直观的认识,更好地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为今后临床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3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室每位教师都非常认真地对待留学生教学,把留学生教学看作是一个学期的重点工作,每人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备课,所花费的备课时间远远多于中文教学。有资料显示,中文教学的备课与授课时间比例是5:1,而英文教学的备课与授课时间比是20:1,据我室统计,为了上好1节留学生课,平均每人需要2-3周的备课时间,而且一般都提早3个月开始准备。正式上课前,授课教师均参加学校组织的全英文教学培训班,通过试讲考核,合格者才有资格给留学生授课。平时,各授课教师对自己严格要求,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如经常观看国外的教学视频,学习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而且本教研室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也积极地听其它教研室的留学生课程,取长补短,以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全英文教学水平。有的教师在业余时间加强与留学生的交流沟通,比如积极参加留学生的课外娱乐活动,参加“英语角”活动,使双方不断磨合,以熟悉对方的发音特点,使教学过程更加顺利进行。
3.问题与展望
虽然我们在留学生病理生理学教学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我们发现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探索。
3.1学生方面;由于这些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学习态度也各有不同,学习的积极性差别比较大。据观察,大约1/3学生基础扎实,治学严谨,勤学好问,而且比我国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动手能力强,求知欲很强,甚至让有的授课教师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我们向这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推荐国外的原版参考书,如Vishwanath RL等主编的《Physiological Medicine》、Chris EK等主编的《Essentials of Pathophysiologye》等,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另有1/3学生学习积极性一般,老师教什么学什么,不大爱动脑,也不经常提问,学习比较被动;还有约1/3的学生基础较差,纪律松散,经常旷课,实验课操作也很盲目、极不规范,学习非常被动,一问三不知,有的纯粹是在混日子,因此,如何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管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建议能否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水平,实行分班教学。
3.2教师方面;教师和学生自如地交流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使留学生的一些提问得不到及时解答,这可能会影响其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提高公共英语及专业英语听说交流的能力。但是授课教师用英语口头表达能达到自由发挥的程度,仅靠教师自身的努力和交流还是不够的,希望学校能给予教师更多的培训机会,为教师的学习和交流提供更好的平台。
3.3教学内容安排方面;因为对大部分留学生而言,他们学成回国后主要是从事医生这一行业,所以他们获得中国学位之后,更主要的是要回国参加本国的医生资格考试,因此他们普遍关注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有的学生也担心某些教学内容被删除,会影响他们的医生资格考试。这就要求我们共同探讨,制定一套与国际接轨的更加合理、实用的教学计划。
因此,如何上好留学生的病理生理学课程,还需要我们任课教师不断的探索、交流,以及教学双方不断的磨合。相信只要我们通过不懈的努力,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不断改革、不断完善,将会总结出一套适合留学生的全英文病理生理学教学方法,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杜舒婷,张玉平,姜华,等.留学生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探索[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9,26(3):76-77
[2] 李晓霞,钟启平,訾自强.PBL教学模式是留学生教学的发展趋势[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6,8 (4):380-382
[3] 黄艳,李跃华,李菁,等.PBL模式在留学生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第4期:43-44.
[4] 唐俐,骆云鹏,段红,等. 留学生病理生理学教学实践与探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3):243-245.
[5] 卢新亚,付庆,李敏,等. 留学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探索[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2,14(4): 303-
304
“植物与植物生理”是生物技术、作物生产、园艺、园林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由植物形态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等学科综合起来的一门适用于高职教育的植物学课程。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生物技术成为各高校开设的热门专业,高职院校也不例外,但生物技术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十分广泛,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也非常冗杂,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就业。因此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对生物技术的专业方向有所偏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传统的农业类高职院校,其生物技术专业偏重于农业生物技术方向。“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的后续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植物组织培养”和“食用菌生产技术”。笔者就当前“植物与植物生理”的教学现状,以及如何更好地衔接后续课程、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等进行探讨。
1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多数是近十几年从中专院校升格而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是2002年从中职升格为高职的。最初高职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绝大多数是沿袭于本科院校,任课教师也主要由刚走出校门的本科或研究生来担任[1]。所以高职“植物与植物生理”的教学过程不能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殊性,暴露出一些问题。
1.1课程内容冗杂
高职“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内容实际包括了植物形态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部分,由于高职学时有限,故将三部分内容整合成一门课程。植物形态学部分,包括了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组成,细胞繁殖、分化,植物组织的类型,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发生和变态等,其中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发生属于教学难点;植物分类学部分,包括植物命名法,植物分类等级及植物分类系统,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及使用,常见植物的识别,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其中校园植物的识别属于教学难点;植物生理学部分,包括了植物的水分代谢、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长调节物质、成花生理、抗逆生理、生殖、衰老和脱落等内容。受本科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高职“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知识点太过冗杂。学生学习起来毫无侧重点,盲目无措,失去了学习兴趣,增加了学习压力。
1.2学习兴趣缺乏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一部分是参加高考统考入学的,另一部分是参加学院自主单独招生考试入学的,再加之高中选课情况不同,导致学生生物学基础差异较大。“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知识点虽不算深奥,但要求记忆内容较多,且比较抽象,需要注重积累。学生缺乏兴趣,枯燥乏味地进行“填鸭式”学习,容易产生厌学情绪[2]。多数学生的学习靠“应试”来驱动,并出现了“三级分化”的情况,一种是对学习完全丧失兴趣或信心或已产生厌学情绪;第二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采取考前突击,勉强过关的情况;第三种是为了奖学金等荣誉而去将课程知识点死记硬背,虽能应付考试,但是知识点之间毫无连贯,这种暂时记忆的知识并不牢固。
1.3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植物与植物生理”属于专业基础课程,所以在课程建设方面并未得到和专业核心课程同等的“待遇”,传统的理论教学加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方式已经落后,虽然近几年开发了多媒体课件、植物图片资源库等教学资源,也还是无法满足思维多元化、行为个性化的学生。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难免会使得学生产生“听课疲劳现象”,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学方法和手段始终要随着学生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探索与改革。
2精简教学内容,突出课程核心,衔接后续课程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的“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教学是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打好专业基础的,其后续核心课程主要是“植物组织培养”和“食用菌生产技术”。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注重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需要,遵循“必须、够用”的原则,注重改革创新、突出技能的应用[3]。根据“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为了突出课程的核心内容,衔接专业核心课程,对原来各章节的内容进行选择,分出“重点掌握”、“一般了解”、“兴趣阅读”三个等级。
2.1植物形态学部分
植物形态学包括植物的细胞与组织、植物的营养器官、植物的生殖器官,其中对植物的细胞形态结构、繁殖、生长分化只作一般了解;植物的组织类型部分的学习可为后面的植物器官形态和结构部分打基础,所以作为重点掌握内容;植物的营养器官部分,重点掌握被子植物根、茎、叶的形态结构、生长、类型,了解其形态描述的专业术语,为后续的植物分类学及生理学部分打基础,其中通过学习营养器官的次生生长,能使学生了解各器官中组织分化的程度,也为后续课程“植物组织培养”打好基础。营养器官变态部分作为兴趣阅读,供学习参考。植物生殖器官部分,重点掌握花的组成及各组成的形态、类型,包括雌雄蕊、子房、胎座、花被的类型及花序的类型,学习这部分知识主要为植物分类学服务,因为植物的生殖器官,尤其是花的形态差异最大,是植物鉴定的重要指标。植物果实的类型,作为一般了解部分,生殖器官的发生过程作为兴趣阅读部分。
2.2植物分类学部分
该部分包括植物分类方法、科学命名法以及植物主要类群和分科情况,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但可以为后续课程“植物组织培养”服务,而且可以积累一些植物学常识,识别生活中的常见植物。重点掌握被子植物主要分科及其特征和代表植物,学会植物检索表的使用,对于低等植物的门类和生长生活特性只作一般性地了解即可。
2.3植物生理学部分
植物的水分代谢和矿质营养,是“植物组织培养”和“食用菌生产技术”两门专业核心课重要理论基础,因此应作为重点掌握的内容,主要讲解植物的吸水规律、植物的必需元素以及吸收和运输规律等知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这两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作为一般了解内容,不必系统讲授,只需要了解基本的概念和基本生化过程。植物的生长物质是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理论基础,需要重点掌握,包括植物五大激素的生理作用、生长调节剂的种类与使用、植物的生长生理、成花生理和生殖生理等,这几章的内容较多,可作为学生的兴趣阅读部分进行自学[4]。
3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笔者在教学经历中发现和体会到学生思想和个性的不断变化,因此课程教学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以适应学生的学情。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教学改革意识,关注教学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完成课程的教学目标。
3.1现场教学
对于植物学类课程来说,大自然才是最好的课堂[5]。高职“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的学习不应该只是在教室和实验室,应该让学生们融入大自然中,融入植物的世界里。在大树下、小草旁学习植物的形态,了解植物的类别,这应当比在教室里对着黑板或图像更加直观和生动。当然现场教学也需要和任务驱动相结合,这样才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具体做法:基础知识部分可以由教师先讲解理论,再通过分组,让学生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在校园中找到典型植物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最后教师点评和打分;教学实习部分主要由教师带领各小组同学在校园、学校实习基地、植物园等场所进行植物识别和标本制作,大多数同学对于植物识别兴趣浓厚,再通过分小组进行标本制作与评比带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教学气氛良好;另外可以通过“学生社团”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五彩社团”,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调查学校周边地区植物资源,不但巩固了植物学知识,也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科研工作打下了基础。
3.2行动导向教学
高职“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还包括了植物生理学部分,所以不可能都在室外进行现场教学。笔者参加了省培项目“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师资培训”后也尝试了几种行动导向教学法:“关键词卡片”法,如学生独立学习植物光合作用主要过程这一部分知识时,可以把学习内容关键词用荧光笔进行标注,用粗笔写在卡片上,制成关键词卡片,张贴在黑板上展示各自的关键词卡片,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旋转木马”法,如学习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这部分内容时,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学生学习一种植物激素,自己研读,领会理解文字。在独立工作后,每两组学生围成内外两圈,内外两圈的同学相对而站,任务是互相报告读过的内容,完成后再交换小组进行相互汇报。“对话伙伴”法,由教师提出对话主题,各自找好搭档伙伴,3-5人为一组进行讨论,每组一人进行汇报,其他小组及教师参与进行打分和点评。这些方法都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3.3信息化教学
在全球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教育发展也必须走信息化的道路,高等教育信息化也是目前行政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呼声最高的主题。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学领域中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的新要求。目前全国微课大赛如火如荼今年已是第三届,笔者也开发制作了几门课程的微课作品,“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中“植物叶的类型识别”、“植物组织水势测定”等微课作品很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手机在线观看和学习,课上在进行巩固和验证。信息化教学设计和翻转课堂也是很好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很有必要在后期进行尝试。
4结语
1 教学方法的涵义
国内外学者对教学方法有不同的定义。日本教育学家佐藤正夫认为,教学方法是引导与调节教学过程最重要的手段,是师生实现课程所计划的目标和接受一定教学内容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性步骤。而在我国,大学教学方法被认为是在教学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教学程序,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间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是实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不可或缺的工具; 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是由若干教学方式构成的所有具体教学方式的总和。因此,教学方法的实质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引导学生在专门课程内容学习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手段的综合,包含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等内容,是教学过程科学性和艺术性的体现。
2 工科专业教学方法特征
2. 1 教学方法呆板
虽然经历了多年的教学改革,但目前大学教育仍然以黑板、教科书等教学媒介为主体,教师单纯地讲,无法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即使通过多媒体提供了生动直观的影音资料,教师的启发与学生的参与也较少,学生听课较为被动。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多由理论推导得出定论,很少提出为什么、目的、意义等问题,启发性较弱,导致学生的主动思考与研究问题的能力普遍较弱,无法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
2. 2 学习方法固守陈规
目前我国高校本科生普遍在学习中对老师和课堂的依赖性过强,只要求读懂教材内容、听懂教师讲授,自我主动钻研不够,独立学习能力不强。在学习状态上,只顺从地跟着老师学习,很少围绕课程内容发现和分析问题。在学习层次上,主要是继承性学习,创新性较少。大学与中学相比,更加强调创新,很多学生还没有很好地转变思维,学习中自己思索和创新不够。在学习情感上,应试型居多,兴趣型较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调动自身的内在动力去钻研。然而,目前教学中普遍重分数、轻能力,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普遍不足,严重阻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制约着人才质量的提高。
2. 3 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
工科是实践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不仅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但目前高校普遍重理论轻实践,加上工科实习基地建设困难、实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以及实习经费薄弱等,导致学生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少,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有些院校的实践环节只能在设备陈旧的实验室进行,无法进行科技创新,导致学生所学与社会实际脱轨,创新能力下降,这迫切需要有更好的教学方法来解决潜在问题。
3 工科专业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阻力
3. 1 学生数理基础薄弱
数理基础弱是影响后期专业课程学习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大阻力。大一新生对大学学习比较迷茫,对专业缺乏认识,学习目标不明确,忽略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基础课的重要性,导致数理基础薄弱。数理基础是后期专业课学好的必备条件,但目前工科专业学生的数理基础普遍较弱,在后期专业课学习中不善于运用数学思维,看到公式大多死记硬背,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弱,影响教学方法创新。
3. 2 思想转变难
在素质教育下对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应有全新的认识。应试教育下形成的不注重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社会需求。素质教育下高水平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探索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应带着问题去学习,多查阅资料,紧跟科技前沿,并进行创新实践,让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这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改变思想。
3. 3 其他方面的阻力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高校普遍重科研轻教学,很少有教师真正投入到教学方法改革及实践中去。调查研究证明,认为我国教师第一要务是科研的占调查人数的65%,而认为是教学的只占24. 8%。许多教师认为教学改革是针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并不重要。由于精力有限,大多教师不愿付出努力去创新。
4 工科专业教学方法创新的基本措施
在素质教育导向下,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逻辑思维严密、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强的多能型人才是工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多媒体、互联网、微课程、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工科教学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笔者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工科专业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基本措施。
4. 1 落实教学目标,加强综合能力培养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学方法改革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多能型人才,首先要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是学好后期专业课的必须条件; 其次是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该目标要求加强专业课知识学习的同时配合教学实践,使学生能将书本知识有效转化为实际工程问题,提高理论与实际的协调能力; 最后是加强创新意识培养。这以逻辑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前提,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4. 2 多方应用资源,创新课程知识体系
教学资源是课程教学活动的基础,多媒体技术、微课程、网络资源和书本教材等为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通过网络,可以为专业课提供生动形象的产品、设备、工程实例等; 结合多媒体技术,对教材内容进行释疑和拓展,传递更多的专业前沿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并启发科技创新意识。近几年国家倡导的微课程,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主要针对教学中某个知识点( 重点、难点、疑点) 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学,对教学方法改革有积极作用。因此,利用网络资源、微课程与传统教材资源并借助多媒体技术,构建适应学生个体特征的课堂,能够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促进教学效果提高。4. 3 改革教学内容,增加实践创新比重
要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需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科研学分,激励学生对一些问题敢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增强创新意识。同时,调整课时比例,增加实践学时,并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将自身实践经验与工程实际融入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工程实践性强的专业,实行卓越计划,通过校内+ 企业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敬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根据学生与课程内容特点,合理地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基础、提高和强化三个学习阶段。通过书本知识及课程配套实验来完成基础理论学习,通过专题教学、课程前沿技术讨论等形式来提高学习能力,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及卓越训练等来强化所学知识。
4. 4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全能型创新人才培养要求教师讲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索,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在教学方法上需根据课程内容,将板书讲授、板书与多媒体结合、分组讨论、案例式教学以及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协调使用。在基本理论学习阶段,可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结合的讲授方式,用生动、形象的图例将抽象理论知识具体化,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在提高学习阶段,可采用案例、分组讨论以及翻转课堂等模式,使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对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这样不仅能增加师生交流,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强化学习阶段,可进行创新课题研究和工程实际训练,在融合课堂知识的同时提高创新性。因此,在工科专业教学方法中,教师在不同课程、不同章节课程内容讲授时,需合理采用教学方法,将多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在完善系统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培养。
4. 5 改革考核办法,加强主观能动性
多能型复合人才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考核办法上也要作相应的改进。一是改进考试试题结构。限制客观性试题的比例,严控死记硬背类题型的比分,增加主观发挥性题加主观试题分量,考核学生对植物生理学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提供给学生更多探索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考试命题时使知识型题目少而精,增加能力型题目的比例,引导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并适当增加平时成绩比例,如通过设置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平时测试成绩,每个章节学生自己查阅最近研究进展及学生对植物生理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随笔等,这些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
关键词:针灸推拿;课程安排;人才培养
针灸推拿专业作为能够培养高级中医学人才的热门专业,要求学生兼备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针灸推拿专业操作技能。因其专业性强,就业前景良好,近年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应届高考生。而针灸推拿专业的课程设置合理与否则直接决定了未来培养的人才质量。本文就某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现状进行如下分析。
1.理论课程设置
理论课程的安排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
①公共基础课,又称通识课。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外语,体育等全国高等教育通用课程。
②医学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又分为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外、妇、儿等中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在内的中医基础课,和以解剖学,诊断学,药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为代表的西医基本知识。医学基础课的学习旨在令学生们培养医学思维,掌握系统规范的医学知识,为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③专业课。专业课即为本专业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专业性强,学习难度大,本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为:经络腧穴学,推拿手法学,推拿治疗学,推拿练功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针灸医籍选读。完成专业课程学习的本科生理论上应该具备独立诊断疾病并进行有效治疗的能力,是针灸推拿专业本科阶段人才培养的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一个阶段。
1.1理论课程设置的优势
①循序渐进。根据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大五的不同教学阶段,合理地安排课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令学生们逐步了解并掌握博大精深的中医学知识。大一以通识课为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体育锻炼,目的是令学生们尽快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思想转变,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身体素质,为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并在通识课的基础上开始加入医学基础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解剖学等,使同学开始接触医学,了解基本知识。大二则逐步减少通识课所占比重,加入更多的医学基础课。此时学生们开始接触中药学,方剂学等,开始具备了一定的医学常识,初步培养了中医学理论思想。大三已经基本完成了本科阶段通识课的课程安排,开始加入了基础性的专业课,如推拿手法学,推拿练功学等,主要以推拿手法的训练和学习为主。此时针灸推拿的专业特点开始显露,学习重心由中医基础理论开始向针灸推拿操作技能转移。大四则完全以专业课为中心,进行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的学习,并辅以针灸医籍选读,从经典入手,参考课本内容,系统地进行针刺,艾灸,拔罐,耳针等针灸特色疗法的技能学习。大五时期理论学习完全结束,主要是进行为期一年的医院实习安排,将在下文中进行详细论述。
②中西医结合。从上述课程设置可以看出,课程安排都是中医学和西医学同时进行,学生们在逐步深刻地认识中医学的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西医学基础知识。中西医结合地学习不但利于学生取长补短,与时俱进,还能应用西医学理论解决某些中医问题,更便于理解和加深记忆。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西医学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一些先进的辅助检查方法,如MRI,CT等影像学检查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正确诊断,选择合适治疗方法。
1.2理论课程设置的缺点
①学生主动性差,思路局限。现阶段的教学内容过多地局限于课本内容,大部分学生学习都存在以考试为目的的现象。期末考试难度不断加大,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为了通过考试而临时抱佛脚,考前疯狂背诵课本和重点,凭借短期记忆往往能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然而这样记忆的知识太不扎实,没有理解掌握,只是死记硬背,不但遗忘速度快,还无法联系前后所学,将相关知识知识融会贯通,真正把课本知识变成自己的感悟活学活用。而关于中医经典背诵的相关课程太少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以本专业来说,仅仅开设了内经选读和伤寒论,还仅仅是作为选修课供随意选择,虽然经典的背诵看似与针灸推拿专业技能没有必然联系,但内经思想却始终贯穿其中,对于中医思维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大部分学生仅仅满足于课本知识,只有极少数同学能够做到主动积极地阅读经典,所以现阶段本科生学习主动性差,中医思维局限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
②与临床应用脱节。目前大部分理论课程都是采取课堂授课的形式,这种形式对于某些基础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生理学等学科来说还是比较恰当的。但是对于以中医内外妇儿,针灸治疗学等为代表的中医临床课程来说,仅仅实现课堂授课是远远不够的。只记住了课本知识,等到真正需要应用到临床的时候才会发现治疗疾病远远没有课本叙述的这么简单。所以我认为应该在平时基础授课的前提下尽量增加学生们接触临床的机会,可以边学习边见习,这样才有利于将课本知识和临床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出真正的针灸推拿专业人才。
2.实验课程设置
2.1优势
①实验课时充足。现阶段的生理学,实验针灸学,刺法灸法学,推拿手法学等学科都安排了较为丰富的实验课程,与课堂授课相比,实验课主要是培养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手法技能的训练完善。更加自由,开放,有利于学生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
②形式多种多样。学校对于实验课程的安排投入了较大的人力物力,实验形式也多种多样,比如生理学实验就主要是进行一些简单的动物实验,通过对小鼠,家兔等实验动物进行实验操作,从而印证某些课本上面提到的机能特点,自己动手所得到的结果,更加便于理解,有利于加深记忆。而刺法灸法学和推拿手法学则主要是侧重于进行手法和操作技能的练习,通过同学两两一组互相进行操作练习,可以起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不但能够发现自己手法上的缺陷和不足,还能够从同学的身上学到他们手法的优点和长处。
2.2不足
实验课程安排的不足就在于实验器材数量较少,需要同学们轮流使用,不利于充分利用实验课的宝贵时间。或许是由于场地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验课时总会出现器材稀缺,需要学生轮流使用的情况,为了尽量减少这种情况对学生学习所造成的影响,可以分批次地安排实验课,加快上课效率,尽量避免出现时间的浪费。
3.总结
合理的课程安排对于培养优秀的中医药人才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上文主要从优势和缺陷的方面,辨证地分析了现阶段针灸推拿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根据社会需求和临床应用方面合理的安排课程,使更多的针推学子学以致用,学有所成,不但有利于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还有利于推动针灸推拿这一传统中医疗法的现代继承和逐渐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