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7 10:04: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继续教育交流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一条为了提高司法鉴定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保障司法鉴定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申请和已取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证书的人员。
本规定所称的司法鉴定教育培训包括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
第三条司法鉴定教育培训工作根据国家“先培训后上岗”和终身教育的要求,坚持统筹规划、分级负责、按需组织、分类实施的原则。
第四条司法鉴定人应当积极参加教育培训,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执业能力和水平,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司法鉴定人接受岗位培训后,方可以司法鉴定人的名义独立进行执业活动;司法鉴定人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学时是申报评定司法鉴定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条件之一。
第五条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按照本规定的要求,组织本机构司法鉴定人参加教育培训。
司法鉴定机构组织教育培训的情况,纳入对其进行资质评估、考核评价的内容。
第六条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对司法鉴定教育培训工作进行规划、组织和指导,对司法鉴定机构及其司法鉴定人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岗位培训
第七条岗位培训是指以适应职业岗位任职的需要,达到司法鉴定岗位资质要求和执业能力为目的的学习和培训活动。
岗位培训的对象包括申请司法鉴定执业的人员和已取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证书尚未独立执业的人员。
岗位培训的内容包括国家有关政策方针、鉴定业务知识、相关法律知识、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执业规则等。
第八条岗位培训分为岗前培训和转岗培训。
岗前培训是指对未取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证书的人员和已取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证书尚未独立执业的人员进行的培训。培训对象是相同专业的人员。
转岗培训是指对取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证书已经执业和尚未独立执业的人员进行的培训。培训对象是相关专业的人员。
第九条岗前培训方案由省级司法行政机关制定并组织实施。岗前培训应当统一培训内容、统一培训要求、统一培训时间、统一考核形式和统一颁发证书。
转岗培训方案由司法部制定并指导实施。
第十条岗位培训应当在司法部或者省级司法行政机关确定的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基地和培训机构进行。
第三章继续教育
第十一条继续教育是指司法鉴定人执业后,为进一步改善知识结构、提高执业能力而进行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第十二条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不断提高司法鉴定人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司法鉴定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
第十三条继续教育实行年度学时制度。司法鉴定人参加继续教育,每年不得少于40学时。
继续教育的每学时为50分钟。
第十四条司法鉴定人参加下列活动的,计入学时:
(一)司法部或者省级司法行政机关组织或者委托举办的研讨、交流和培训;
(二)司法部或者省级司法行政机关认可的国内、国外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开展的相关专业学历教育和进修;
(三)省级司法行政机关认可,由所在业务主管部门或者行业组织开展的专业对口的研讨、交流和培训;
(四)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对口专业教育;
(五)国际性司法鉴定研讨、交流和培训;
(六)司法部或者省级司法行政机关认可的其他教育培训。
第十五条司法鉴定人参加国际性研讨、交流和培训的,计16学时;参加全国性研讨、交流和培训的,计12学时;参加省级研讨、交流和培训的,计8学时;参加其他教育培训活动计入学时的标准由司法部或者省级司法行政机关另行确定。
第十六条司法鉴定机构每年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本机构司法鉴定人参加继续教育活动的有关证明材料统一提交司法行政机关,由司法行政机关核计学时并记入档案。
第十七条司法鉴定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省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后,可以免修年度继续教育学时:
(一)本年度内在境外工作六个月以上;
(二)本年度内病假、事假六个月以上;
(三)女性司法鉴定人在孕期、产假、哺乳期内;
(四)其他特殊情况。
第十八条对于无正当理由,未达到规定的年度继续教育学时要求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四章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
第十九条司法部负责规划、指导和监督全国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全国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规划并指导实施;
(二)组织编写和推荐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教材;
(三)指导全国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评估工作;
(四)公布全国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基地名单。
第二十条省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组织和管理本行政区域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本行政区域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确定本行政区域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基地;
(三)组织检查本行政区域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工作。
第二十一条司法鉴定行业协会在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下,组织实施继续教育活动。
一、现阶段公路档案存在的问题
一是档案分类不够准确。我们在整理档案时发现,个别档案材料未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及整理细则有关规定,认真整理,细致鉴别,科学分类,而是马马虎虎装入档案。如干部人事档案中,调配证应放在干部档案第九类中,而有的则放在第二类;更改姓名的材料应放在第一类中,而放在第五类中,与更改干部的民族、年龄、国籍、入党入团和参加工作时间的组织审查意见材料相互颠倒,造成部分档案分类不准确、混乱等现象。
二是档案材料不够完整。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对干部档案内容和重复多余的材料,未及时清理出来,发现档案中缺少的有关材料,未及时进行登记并收集补充,使个别归档材料不齐全不完整。特别是有的领导干部职务调整或级别晋升后,没有及时将有关材料进行整理,装入本人档案,以至于出现退休时无法查找和补办该材料的情况,影响了按待遇正常退休。
三是档案存在造假现象。公路干部档案记载一个干部在单位工作、学习、活动等方面的真实情况,为干部以后提拔、任用、考核提供了重要依据。而在个别干部档案中,存在更改出生日期、更改参加工作时间或连续工龄的。这不仅有悖于诚信档案管理,而且也不利于干部的公平竞争,更有失于公民基本道德要求和做人之本。
四是档案管理不够规范。个别干部档案中,对一些大小不一的纸张,未进行技术加工或处理,对一些过窄或破损纸张未进行加边或裱糊,统一纸张规格,按照档案管理及整理规则要求,打印档案各类材料目录,规范散页材料,打孔装订,统一样式,统一卷盒等,这不但影响了档案整体美观,还对日后档案保护和方便利用带来很大不便。
二、加强公路档案人员继续教育途径
档案对公路养护和管理的基础保障作用日益突显,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信息化建设,迫切需要通过继续教育培养一支业务素质高、管理能力强、服务意识好的复合型档案人才队伍。
1.建立健全培训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加强继续教育组织领导。领导重视是做好继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单位领导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将其纳入议事日程,要建立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定期对教育培训进行检查、指导、督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健全继续教育相关制度,进一步规范继续教育管理。从继续教育内容、组织、安排及要求上都要制定严格的制度,保证继续教育工作在制度化轨道上顺利开展;其次为了避免继续教育走形式、走过场,必须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对继续教育管理中出现问题,实行责任追究,保证继续教育管理规范有序。
2.拓展继续教育和培训渠道。各单位要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对档案人员进行教育培训,进一步增强培训效果。除坚持自学制度以外,采取集中面授、专题讲座、座谈讨论、技术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还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研修班或者进修班,到教学、科研、生产单位进行相关继续教育实践活动;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学术访问等方式接受继续教育。今后要逐步推行网络教学和远程教育,通过教育培训,使档案人员在一定期限内(二年内)完成档案的基础知识、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整理实务等相关理论知识、业务技术、专业水平等学习教育,全面提升公路档案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努力建设人员专业化、行为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的档案管理队伍。
3.加强继续教育培训材料档案管理。负责继续教育机构或者部门对参加两个月(含二个月)以上理论、专业、技能等方面培训材料应当及时进行收集、整理,确保培训材料齐全完整。对参加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的公路档案人员建立管理档案,根据实际需要,定期开展专业技术继续教育培训。将继续教育计划、继续教育师资情况、参培学员登记表、学员学习情况及结果等纳入档案管理,保证继续教育档案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作者:索学艳单位:白山市城区公路管理段
【关键词】采供血;继续教育;档案;管理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全面覆盖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已成为推动时代进步的主流。采供血机构也不能例外,它的各类信息均需要进行筛选、整理、分类以及保存,保存形式就是档案管理。为适应输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的需要,满足我国现代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与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需求,对采供血从业人员的资质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继续教育就成为提升现代社会中采供血机构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从而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医学水平不断进步发展的一种非常必要的方法和手段。但是由于现阶段采供血机构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方式方法依然还部分沿袭着传统的方式来进行,这就让采供血机构的继续教育档案管理工作有随时代前进的步伐做出改进的必要。
1采供血机构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优势
采供血机构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特点决定了它现代化办公的众多优势。
1.1采用网上申报的流程,能够让需要填写申报表的专业人员在网上就处理好申报的材料,然后通过网络申报,等待各级主管部门审核,审核后合格的就可以存档并公布。这种设计好处在于各级管理人员能够层层把关,确保了继续教育项目申报的质量。
1.2申报时段明确。能够让项目申报人明确地知道申报的时段,尤其是明确了截止的时间,让项目申报人不会因为截止时间不明确而造成延误,减低工作失误的可能。
1.3申报项目的情况能够及时被项目申报人了解。特别是未能通过的项目,因继续教育申报系统提供查询功能,项目申报人可以明确得知申报项目未通过的原因。
1.4采用电子档申报。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档模式,电子档的优点在于便于储存,不占实物空间,而且方便查询。
1.5由于广泛采用互联网技术,各类继续教育项目的申报和批准都能够公开,全国采供血机构的同行都能够查询到相关继续教育项目的信息,便于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全国各采供血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1.6便于管理,随着现阶段输血医学的不断发展进步,对采供血机构从业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比如,每年的继续教育学时必须达标(75学时/年)就是最佳体现。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电子化可以便于合理安排采供血机构各类专业人员参加相关培训,从而有效避免重复培训或者未参加相关培训等问题。
2采供血机构继续教育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工作人员对继续教育档案管理工作没有认真对待,需要全体从业人员在整个工作的各个环节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对于各类培训的原始文件、培训教材、学分记录、考试成绩和相关文书等材料的收集等工作,是需要相关工作员工来配合进行的。如工作人员敷衍,将会造成档案的缺失或使用寿命降低。
2.2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仍需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缺少档案管理所需要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3档案管理的工作建议
3.1要做好采供血机构继续教育档案工作,首先还是要在前期工作上下功夫。对于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要有足够的重视。只有完整、规范的材料才能够让档案的系统性得到体现。也就是说,材料的完整和规范是做好继续教育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首先,要对继续教育档案的对象进行明确。最主要的是将材料中有价值值得保存的部分整理出来,进行统一的保存形成档案。其次需要对材料进行规范。材料的来源很广,因此形式很多。而继续教育档案的目的就是要形成统一的格式来方便管理。因此需要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归类整理,规范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而且,平时就要有材料收集的意识,只有形成了这种意识,才能保证材料的完整性。
3.2档案的形成形式要方便查阅。制作继续教育档案的目的就是要在事件发生过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档案的情况记录,对采供血机构继续教育中的各类事件进行还原,通过继续教育档案的记录,能够真实地反应继续教育工作的原貌。参加继续教育的各类工作人员专业分类繁杂,参加的各门类项目也很多,这就给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继续教育档案管理不应该按照继续教育的内容来进行分类。我们通常按照时间来进行分类。在同一时间段中,又细分为管理、学籍和学习内容三个内容。三种材料的组卷不同,但又可以保持内部联系。通过某一部分的查询也可以找到其他的相关资料,能够给查询的人员提供完整的资料数据。
3.3采供血机构继续教育档案管理要在继续教育的全部环节进行。只有在继续教育的全部环节都进行,才能保证继续教育材料的完整性,这个因素是保证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在继续教育的全程中都进行档案管理,可以让教学内容真实有效地反应在档案中,方便后期的整理和查询。
4结语
采供血机构继续教育档案管理工作非常重要,要做好这项工作就需要有相关领导足够的重视,系统的档案管理机构,以及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共同的努力。做好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工作,就能够让采供血机构从业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和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淑芳.关于加强继续教育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山西档案.2006.
[2]周彩英.试谈继续教育的档案管理工作[J].成人教育.2002.
[3]张威,吴非.浅谈继续教育档案的管理[J].继续工程教育.1998.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即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是以大规模互动参与、借助互联网开放获取信息资源为目标的在线课程,既提供视频、教材、习题集等传统课程材料,也提供网络交互平台,并为学习参与者建立学习社区,将广大学习者,在共同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和先备知识的驱使下组织起来,从理论到实践都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学习有效发生。慕课可以说是数字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最佳范例。
医学继续教育(continued medical education, CME)是指完成医学在校教育和医学毕业后教育(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培)之后进行的在职教育,其目的旨在使在职卫生人员不断学习与自身工作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跟上医学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学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突出表现就是医学继续教育培训急剧增多。由于卫生在职人员与其他专业在职人员相比,普遍存在工作强度高、作息时间不规律的特点,因此医学继续教育的形式应该更加灵活,按照学习者的特点进行课程安排和设计,创造高质量、高效率的学习环境。慕课的特点与医学继续教育的特殊要求相适应,能够满足卫生在职人员学习的各项需求。以下是笔者对慕课在医学继续教育中应用可能性的几点思考。
一、医学继续教育的特点
医学教育是终身教育,包括在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部分。医学继续教育是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包括临床能力、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医学继续教育除了具有官方认可、有偿性、体验式学习、社会服务等特点外,同时还有着不同于其他领域继续教育的自身特点。
1.终身性 医学科学是以人为服务对象的应用学科,与其他领域相比,知识更新速度快,需要持续学习,是终身教育。进入21世纪,医学已经由经验时代进入循证医学时代,医学行为的规范化、标准化成为时代需求。新药物、新技术不断出现,临床诊疗指南不断更新,都需要继续教育。
2.个体性 医学继续教育形式多样,参与者工作经历、教育水平、所在医院、专业特点等大不相同。因此,医学继续教育必然是个体性、多元性教育,不像在校教育系统全面。另外,从事医疗工作的人员往往工作繁重,难以脱产学习,对于学习时间有着个体化的需求。如何利用好完全被碎片化的间歇时间是医学继续教育的难点。
3.实践性 医学继续教育的目的最终是要服务于医学专业发展,提高医学服务能力。不论任何教育内容,最终都要应用到工作实际中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别是针对病患的技术操作等,仅仅理论教学是不够的,需要亲临现场的观摩和教学以及实际动手练习和教师的指导,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是医学继续教育的一大课题。
二、慕课的应用特点
慕课的应用特点为在线教学、素材丰富、启发教育、协作学习、免费共享。这些特点正可以满足目前卫生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要求。
1.形式新颖、素材丰富 慕课是基于数字互联网的新型教育模式,其出现为医学继续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素材和资源。视频、音频、动画、图片与讲者完美组合,为医学在职学习人员提供了更加容易理解的学习素材和学习场景。
2.满足需求、方便学习 医学继续教育的需求是个体化、多元化的,碎片化的课程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对于已具备医学系统化知识的医务工作者而言,他们所急需解决的是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发现的问题,针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专题化课程是最好的选择。医务工作者大多有繁重的工作压力,学习时间紧而任务重,慕课可以充分利用他们已经被碎片化的时间,提供灵活的学习课程,给更多的医务工作者提供学习机会。同时,学生可以实时在线学习,不再用集中学习,这给工作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基层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同等学习的条件和机会。
3.在线平台、实时互动 慕课优势在于可以实时在线,即时交流学习中的问题和心得。互动不仅在授课教师和学员之间,而且学员与学员之间也可以方便交流,为答疑和讨论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个人经验非常重要,因此人与人的交流和互动是医学继续教育的核心。与其他网络教育模式相比,慕课创造出了更为真实的人际关系,教师学员可以更便捷、更有效地了解彼此需求和教学问题,有利于授课内容和方式的不断改进。
三、我国医学继续教育参与者分析
我国医学继续教育是国家颁布法律规定,由学会、协会组织,企业提供服务,卫生在职人员参加的一种教育学习活动。参与医学继续教育中的不同主体有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并起到不同的功能。
1. 政府 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开始于1979年5月,我国派代表参加第一届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大会,标志着我国正式引入现代意义上的继续教育理念。政府通过以颁布行政法规、法律、设立国家资助等形式,促进社会成员不断学习技能、提高文化素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保障经济增长、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我国的医学继续教育工作是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技教育司的直接领导和管理下有序进行的。
2.医学学术组织 指以从事医学研究,推动医学发展为目的的组织,是以医学相关知识的继承与创新为目标而进行合理的管理与协调的具有高度自主性的社会实体,如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等。医学继续教育工作是各级学会发挥其功能的重要落脚点。目前,官方认可的医学继续教育均是政府委托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组织的。
3.医学专业人员 医学专业人员分为授课教师和学习者。授课教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广自己的学术观点,树立自己的学术地位。学习者可以学习他人的知识成果,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激活、激励、启迪思维能力,进行新的创新活动。
4.医药企业 通过继续教育活动可以展示企业研究成果和产品,树立品牌形象,影响政府与专业人员的观点,从而实现产品使用率和销售的增加。对于医药企业来讲,能参与到医学继续教育活动中,是其营销的最高境界,是企业营销的核心战略。
5.出版单位及与信息传播相关的技术公司 一般利用自己所拥有的内容版权和信息传播技术,将权威的医学信息记录、公开,并向专业受众传递。其参与医学继续教育的途径主要是依靠具体的产品,如纸质图书、数字产品等。近年来,医学继续教育越来越依托数字传播技术来实现教育目的。
四、医学继续教育慕课的策划
目前,国内已经有几家出版企业或者互联网信息公司开发了慕课教育平台,唯一以医学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平台是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开发的“人卫慕课”教育平台。医学继续教育慕课建设涉及组织、筹资、制作、传播、学习评价等环节,因此前期策划工作非常重要。根据医学继续教育的特点和慕课的特性,笔者认为应采用平台搭台、企业出资、专家展示的协作方式,针对新观点、新技术、新药物、新方法的推广,以及适合基层普适技术的教育,开发与医学慕课课程,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忘社会效益。
1.项目来源 慕课平台应根据市场需求捕捉选题,经论证后,完成项目计划书。项目可来源于以下几方面:①来源于政府部门、学术组织的需求;②来源于院校、医院的需求;③来源于医药企业的需求;④来源于权威专家的需求;⑤平台按照市场需求自己组织。
2.资金来源 制作慕课是一个花费巨大的工作,因此在项目立项前,必须要明确资金的来源和数目。以下是几个可能的资金来源方:①需求方出资;②平台方出资;③申请政府资助。
3.慕课制作 所有平台的医学继续教育慕课应严格按照平台出台的慕课标准制作上传。①可由需求方组织技术公司制作,经平台审核后上传;②由平台自己设计制作并上传。
4.继教学分认证 所有上传慕课应通过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等学会组织向政府申请继续教育学分,从而提高卫生在职人员学习的积极性。
5.慕课传播 慕课传播可以根据需求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推广方式。可以用免费公开课的形式,也可以用小规模上网学习收费的模式。例如,有些由政府出资或企业出资的公开课,因其带有公益性,可以选择免费;而有些医院和知名专家的课程要求版权的经济权利,则必须付费进行学习。
【关键词】继续教育;继续教育课程;期望;幼儿园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9)05-0041-04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幼儿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具体执行者,是直接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人。没有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队伍,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成功的幼儿教育改革都只能是空中楼阁(叶平枝,2004)。社会发展对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次性的职前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教师需求,继续教育能弥补职前教育的不足,已成为提升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目前,国内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已十分深入,但对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较少。已有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多为质的分析和理论思考,且侧重从教育管理部门(教育者)的角度来研究,很少从幼儿园教师(受教育者)的角度进行思考。笔者认为,从“受教育者”立场出发,关注教师的期望和需求,能更好地提升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性。本研究着重考察幼儿园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期望及其与现状的差异,以期为教育部门在制定和实施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计划方面提供参考。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随机抽取北京市7个城区(海淀、丰台、西城、崇文、东城、朝阳、通州)的不同级别(市一级一类示范
园、区一级一类示范园、一级一类园、一级二类园、未评级园)的公、私立幼儿园的120名教师作为被试,回收有效问卷109份。被试构成情况见表1。
三、研究结果
(一)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期望
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目前主要包括三大类内容: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实践知识、现代化信息技术。其中,教育理论知识指教育学、心理学、幼儿教育教学等理论课程;教育实践知识指与教学教研实际相关的课程,如五大领域教法、艺术技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指计算机应用课程。调查发现,教师最期望学到的是教育实践知识,其次是教育理论知识,而现阶段教师受到的继续教育课程内容主要是教育理论,这与教师的实际需求和期望不符。
从整体上看,不同学历、职称、教龄的教师都注重教育实践知识,对现代化教育技术重视程度则普遍偏低。同时,不同职称、学历、教龄的教师对课程内容的需求又有差异。具体数据见表2。
(二)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期望
笔者将继续教育的教学方法分为四类:教师讲授、课堂讨论、自学(如:远程网络学习)、幼儿园实地观摩和研讨。调查表明,教师最期望的教学方法为课堂讨论,其次为幼儿园实地观摩研讨。而目前,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授,与教师的实际期望差距较大。
不同职称、学历、教龄的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期望基本相同。其中,二级教师更为重视课堂讨论法和教师讲授法(43.75%、16.07%);本科学历的教师更希望采用远程自学方式(45%,专科为18.18%),专科学历的教师更重视教师讲授法(17.05%,本科为2.5%);5~10年教龄的教师对课堂讨论法的期望最高(48.15%,10年以上的为39.19%,5年以下的为39.13%)。
(三)教师对课程师资的期望
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师资不同于一般师资,他们是教师的教师。调查显示,目前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主要由区(县)教育部门领导、教委(教育局)教研室的教师授课。大多数教师表示,更希望那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职称幼儿园教师来授课(各层次教师对高职称教师的选择比率均在50%以上)。
四、讨论
从以上可以发现,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期望与现状存在较大差异。教师期望的继续教育课程应具备以下特点。
(一)继续教育课程的内容:实践重于理论
当前幼儿园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以教育理论知识为主,而教师对实践知识的期望远远高于教育理论知识和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理论知识是幼儿园教师从事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然而现阶段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讲授的教育理论知识多为职前教育阶段所学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宏观概念和理论,往往比较陈旧。这种重复学习对于教师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收效甚微,因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理论与实践难以有效联系、实际教育教学能力不足,因此,以教育理论为主的培训内容很难调动幼儿园教师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一味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实践知识的课程内容就成了继续教育的一大弊端。因此,幼儿园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的制定应注意融合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并适当加大实践知识的比重。这样才能提高幼儿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也能提高继续教育的有效性。
(二)继续教育教学的方法:以讨论交流为主
传统的集体讲授教学法可以使知识的学习具有系统性、连贯性,但存在受训教师参与程度低、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等不足。而小组讨论法可以弥补集体教学的缺陷,能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教师之间、幼儿园之间的交流互动,为教师们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提供机会,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参与程度因此大大提高。因此,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可以将集体讲授与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既保留集体讲授法的优点,又可以提高教师的学习兴趣。
(三)继续教育的师资:以幼儿园高职称教师为主
目前,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主要由区(县)教委(教育局)教研室的教师来授课。丰富的经验使他们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继续教育,很好地开展大教育的理论知识讲授,以及师德教育、教师心理培训等,但是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同时负责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对幼儿园教师的状况未必熟悉,这样授课内容的针对性就会大打折扣。鉴于幼儿教育的特殊性、综合性和灵活性,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更需要实践经验丰富的幼儿园高职称教师来担当。他们更加了解在职幼儿园教师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可以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和更实用的解决办法,这将大大提高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
五、建议
幼儿园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期望与现状间的较大差异表明,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何使继续教育更好地满足幼儿园教师的实际需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了解教师需求,进行层次多样、针对性强的继续教育
不同层次、水平、阶段的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不同,因此继续教育应因人而异。在制定继续教育教学内容前,应先调查了解分析各层次、水平、阶段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然后根据专题、教龄等分组,进行层次多样、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例如,对实际教学经验丰富,但缺少理论基础、电教设备应用能力较差的年龄大、教龄长的教师,可以开展有关理论知识和信息技术的课程培训;对学历高、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的教师,可以开展教育案例分析和幼儿个案分析的相关培训;对学历较低的年轻教师,可以开展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培训。
目前,北京市各区(县)都设有新教师培训项目,这就是因材施教的做法。例如,崇文区的新教师培训中,理论课程内容占学时很少,而主要根据新教师的实际困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开展一些现场观摩和指导活动,使新教师在入职初期就有机会学习有经验教师的长处,提早意识到自己今后可能遇到的问题。
(二)贴近幼教工作,进行实践指导性强的继续教育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是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之一(孙玉洁,1996)。继续教育组织者应不断更新教育理论知识,设置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的、以指导实践为主的课程内容。教育理论知识是实践的指导,继续教育组织者需要思考如何将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在理论讲授过程中穿插案例,使理论形象化,使案例分析能力得到提升。如可以依托先进教育理论,为教师提供五大领域教学教法的优秀经验、活动区材料的优化设计与合理投放、家园共育的具体建构以及幼儿教育个案分析等与教师日常工作息息相关的内容,以满足各层次教师的需求。
(三)改变单一的继续教育教学方式
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教学中普遍采用的课程组织形式仍是集体讲授,教学方法单一,教师讲授多,讨论少,实践研究就更少,幼儿园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不能得到快速提高。因此,在继续教育课程实施上,应探索“多元化、多层面的实施途径,既深入挖掘传统的集中讲授的价值,又开始探索亲身实践、现场观摩与专家点评相结合的方式”。〔1〕一些学者还提出“园本基地、能力本位”的培训模式,〔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元化的宏观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及“师徒帮带”“现场观摩与即时反馈”“专家指导”“微格教学”“双线交叉”等具体操作模式(秦旭芳、庞丽娟,2001)。
如何更好调动幼儿园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使他们能更敏锐地发现和解决日常工作中的问题,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和参与式培训是继续教育中值得采用和推广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有助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思维共振,提高学习效率,并在合作中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克服片面性,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3〕参与式培训则一改“培训者讲授,学员接受式学习”的教学方式,突出“培训者组织活动,学员发现式学习”的特点,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亲身体验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喜悦和效果,以促进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参与式培训通常使用的方法有分组讨论、案例分析、录像分析、观察、辩论,以及其他根据培训内容而设计的各种游戏、练习和活动。
(四)依靠幼儿园的优质师资,建立多种组合的教师资源库
目前,北京市幼儿园继续教育师资主要由区(县)教育研修学院研修员构成。由于很大一部分研修员并不来自幼儿园,这就造成了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针对性不强等不足。因此,完善师资结构是保证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有效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名师工程逐渐兴起,一些市区县纷纷建立了名师工作室,让一线优秀教师获得丰富而深厚的思想内涵和专业发展。笔者认为,名师工作不能只着眼于培养几个“名师”,而应充分发挥名师的带头和辐射作用,带动、培养出一批骨干教师。比如名师们可以通过举办专题报告会,介绍职业体验、教育理念、教学风格及特色,举行教学学术讲座、开公开示范课、研究课,组织评课、互动交流活动等,展示名师教学魅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不断为本区域中的幼儿园教师提供新经验。
参考文献:
〔1〕〔2〕王雪为,何秀英.对我国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的综述与分析〔J〕.教育导刊:下半月刊,2005,(7):4-6.
〔3〕傅永曙.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论〔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
The Study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Expectations to Continuous Education Courses
Zhang Yingqian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9;
No.2 kindergarten, Chongwen District,Beijing, 100062)
Li li, Xu Xiaohui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9)
关键词:企业继续教育;同步视频互动;网络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4-011-03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焦点已逐步转向建立在人力资本基础上的创新能力竞争。在这样急速变化的环境中,企业继续教育已经成为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经途径。网络和通信技术正不断变革着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就像现实中的教室、实验室一样真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研究“异地同步视频互动”网络教学模式,更好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继续教育中的作用,是企业继续教育走向未来的基础和前提。
一、概念界定
(一)企业继续教育概念的界定
1 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全新的教育领域。《国家中长期教育与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国家要大力发展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特别是成人教育活动。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2 企业继续教育
企业继续教育是面向企业员工的教育活动,是企业或者企业员工为了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主动或者被动地进行的知识、技能的再探究、再学习和再创新。
继续教育能大大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继续教育促进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组织基础是企业。企业是继续教育的主导,企业职工是继续教育的主体。企业职工进行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异地同步视频互动”网络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
1 异地同步视频互动
异地同步视频互动是指在企业继续教育中教师和学习者可处于异地开展教与学,在异地教学中,教师通过网络可以同步观察到处于生产现场的企业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企业学习者通过自己所在学习终端可以视频观察到教师的授课视频,师生之间的交流能同步看见、听见,并进行互动。
2 网络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模式是在现代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利用网络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在已有的网络发展水平之上,已经实现且初具规模的网络教学模式有以下五种:讲授式教学模式、个别化教学模式、协作学习式教学模式、发现式教学模式、讨论式教学模式。
“异地同步视频互动”网络教学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利用网络实现异地教与学视音频的同步传送而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二、“异地同步视频互动”网络教学结构功能
“异地同步视频互动”网络教学主要依托于“两端一平台”即在教学端和学习端各建设一个视音频信号采集端,采集的视音频信号通过网络实时传输并显示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所有处在异地的企业学习者在网络上就是一个班级,构成一个学习终端。通过充分发挥网络通信技术的优势,让处在企业生产现场的企业学习者感到如同在教室内师生面对面授课学习一样,聆听教师的讲授。教师通过同步视频观察到企业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对企业学习者传道解惑,教师与企业学习者通过视频开展异地探讨交流。
三、企业继续教育需要“异地同步视频互动”,网络教学
在知识经济社会,人类的知识朝着两个方向运行:一方面爆炸性地积累和增长;另一方面又急剧地更新和老化。随着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企业对继续教育的需求日益剧增。“工学矛盾”博弈的结果是,企业学习者以工作为主,只能通过网络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然而,目前的网络教学,重教学资源建设,重知识材料的多感官呈现,缺少师生之间的同步视频互动交流;处在异地的企业学习者只能以自主学习为主,感受不到课堂授课氛围,缺乏与教师的互动激情,处于孤立状态学习者,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因此,在知识类资源呈现方面的研究日趋成熟的今天,研究企业继续教育中如何实现像面对面班级授课一样的“异地同步视频互动”,是提高企业继续教育质量的首选,也是企业继续教育未来发展的主流和趋势。
四、面向企业继续教育的“异地同步视频互动”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
面向企业继续教育的“异地同步视频互动”网络教学模式,是由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技术环境、教学策略、人一机关系和教学评价等若干要素组成的。师生异地学习形式的广泛存在,是构建“异地同步视频互动”网络教学模式的前提。在“异地同步视频互动”网络教学中,企业针对特定工作任务,分析员工知识与技能的缺口,邀请相关行业或高校专家学者,通过教学终端开展实时异地教学。企业学习者通过学习终端开展实时异地学习,双方通过“异地同步视频互动”网络教学平台实时交互。在一教一学的过程中,企业学习者主动地接受知识,从而积极地建构知识。
(一)理论依据
1 基于泛在学习理论的“异地同步视频互动”网络教学
泛在学习(U-Learng),顾名思义就是指无时不在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方式。这一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学生一个可以随地、随时使用手边科技工具进行的学习活动,被称为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学习。
“异地同步视频互动”网络教学模式构建的前提,是师生异地学习形式的泛在。通过在企业生产现场创造智能化的环境,让企业学习者充分获取学习信息,随时随地利用任何终端进行学习,实现更有效的更有针对性的企业继续教育。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企业针对特定工作任务,邀请相关行业或者高校专家学者在异地开展教学,企业学习者根据各自的需要在多样的空间、以多样的方式进行学习,即把生产现场的空间变为学习的空间。企业学习者在与主讲教师互动时,可就生产现场的具体问题直接与教师互动交流,让知识的获得、储存、编辑、表现、传授、创造等都实时内化。“异地同步视频互动”网络教学创造的智能化学习环境,将提高企业学习者的创造性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异地同步视频互动”网络教学
建构主义提供了一种与传统的客观主义不同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对企业继续教育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是企业继续教育重要的理论基础,也是“异地同步视频互动”网络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异地同步视频互动”网络教学是以企业学习者为中心的,且学习的情景是真实的企业生产实际现场,学习的内容是具体的,即针对特定工作任务,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因而,作为一种实践参与式的企业继续教育新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必将推动企业继续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
解决企业生产实际中的特定问题,并在此过程中使企业学习者自身得到发展,是面向企业继续教育的“异地同步视频互动”网络教学模式所追求的预期教学结果。它是“异地同步视频互动”网络教学模式运行的指南,也是这一教学思想和观念的具体化。
(三)技术环境
与一般的教学模式相比,面向企业继续教育的“异地同步视频互动”网络教学模式中的技术环境这个要素显得十分重要,它体现了这一模式的特色。模式的运行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教学端与学习端视音频摄录设备的性能、信息传输条件、视音频呈现平台、末端控制等都制约着这一教学模式的展开。
(四)教学策略
面向企业继续教育的“异地同步视频互动”网络教学策略,是指“异地同步视频互动”网络教学展开的步骤、过程、方式和方法的总和。面向企业继续教育主要是针对特定的工作任务,教与学的范围相对较小,适合于手工操作的技术教育形式的学徒制自然是最佳策略,然而学徒制存在偏重实际操作技术,忽视基础理论知识明显的缺陷。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讲授制可以很好地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所以,面向企业继续教育的“异地同步视频互动”网络教学宜采用讲授制与学徒制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五)人-机角色关系
人-机角色关系是“异地同步视频互动”网络教学模式的重要因素。面向企业继续教育的“异地同步视频互动”网络教学中的“人”,指教育者(行业或高校专家学者)和企业学习者;“机”指信号采集端媒体设备、信号传输控制设备、信号呈现设备等技术环境。“人”与“机”只有有效协同,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即:相关技术设备和技术环境能为教师的教与学习者的学提供有效的支持服务,保证教学和师生互动的良好开展。
(六)教学评价
面向企业继续教育的“异地同步视频互动”教学的评价,是以企业学习者是否通过远程异地学习解决了企业生产实践中的特定工作任务,以及通过学习学习者自身有无得到发展为评价依据的。通过对企业学习者学习后完成特定工作任务的工作效率与完成质量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
(七)“异地同步视频互动”网络教学模式的结构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发展和运用突破了传统继续教育方式上的时空限制,使得向企业职工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学习途径和优质资源成为可能。结合企业继续教育的实际,依据泛在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课前准备阶段、教学实施阶段、教学评价阶段等三个维度,构建了“异地同步视频互动”网络教学模式结构。
1 课前准备阶段操作程序
设定专题教学目标设定特定工作任务设计教学方案准备教学资源。在课前准备阶段,企业和企业学习者提出需求,企业根据需求向相关专家学者发出邀请,受邀请的学者专家按照需求准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设计教学方案,同时企业教育技术工作人员到专家学者所要开展异地讲授的现场布置视音频摄录设备、信号传输设备、信号控制设备等。
2 教学实施阶段操作程序
专题教学(提出问题、布置任务)教学活动(讨论、演示)教学成果(产品、操作)。在教学实施阶段,受邀的专家学者通过教授法向企业学习者讲授专题基础知识,通过学徒制向企业学习者传授专业技能。企业学习者通过架设在企业生产现场的终端设备实时观看教师的讲授视频,并与教师展开良好教学互动。最终教学成果以产品的形式体现。
3 教学评价阶段操作程序
教学小结与分析成果评价与完善新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评价与反思阶段,教师和企业通过产品或问卷调查的方式检验教学效果,开展教学反思,并将教学过程中积累的案例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
一、导言
在各类继续教育教学中,学员中的绝大多数为成年人,而且已经参加实际工作,他们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积淀已有相当的基础,特别是逻辑思维已经成熟,他们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是希望切实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因此,继续教育教学的最高目标是教师在引导学员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员的智能,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要在脑科学、认知心理学和课程理论三维坐标的基础上,研究制作、运用智能生成多媒体课件,为实现继续教育教学的最高目标服务。
二、智能的结构及其生成途径
(一)人的智能结构及其生成
脑科学界对人的智能结构的探索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人的智能分为智力和行为两个部分。“智力是由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若干元素构成的,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它体现在目标明确的完整的思维过程中。”人的行为是运用智力产生结果的过程。任何人的智力都是在他的行为中孕育发展的,离开行为的智力难以指正它的存在,离开一定智力支持的行为也必然是无意义的。人的内在智力和外在行为在认知实践的过程中实现完整统一,在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中体现出智能。
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以及前人认知成果中的潜在的智能因素并不是智能——如同花蕾还不是果实一样。人的智能只有在运用智能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发展。继续教育教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高级智能活动,它的最重要的智力目标是提高已经成人的学员的思维能力。教学行为表现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认识和表达两个阶段:经由想象、判断和推理实现学习主客体之间,特别是学习主体的各种感受、理解之间的沟通,最终实现对学科的自我阐释及精神与能力的自主成长。继续教育教学的真正价值正在于此。
(二)智能生成教学模式
人的创造能力依赖于良好的智能,智能只有在实践性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孕育和发展。那么,继续教育教学要培养学员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绝不能等待他们学习了大量的知识以后自动地冒出来,而应在日常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促使学员运用智能,并且在运用中推动他们发展智能。
智能生成教学模式的精髓是着力于把前人的知识转化为学员自己的知识,并且能够把这些知识应用于他的实际环境中。它的目标是将知识中包含着潜在的智能因素在教学的过程中转化为学员的智能,其本质内涵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员的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智能生成教学模式包括三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一是围绕研究的问题由教师提供材料或者学员自己搜集材料。二是学员从大量材料的阅读中获取应用于目前环境中的知识。三是学员对自己认知成果的呈现和交流。这三环节在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会有多种具体形式,但都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智能活动过程。
三、智能生成多媒体课件的功能
(一)对多媒体学习理论的反思
戴尔的“经验之塔”揭示了各种视听教学手段的认识论依据:有效的教学应首先给学生具体的感性经验,从此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经验。多媒体课件的价值在于它构成的视听环境比用言语、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为具体、易于感受和理解的经验,它能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使学习变得直观从而顺利地获得较好的抽象。但是,继续教育教学不能只满足于获得一些具体经验而必须向抽象化发展,作为成人的学员的具体学习过程也并非都需要一个由底层感觉到顶层抽象的逐级过渡。因此,多媒体课件不应过多地关注信息呈现的生动形象,而忽略了成人学员抽象认知的成熟程度以及一些学科重视逻辑推理的特性。
梅耶关于多媒体学习的双重通道、容量有限和主动加工的假设奠定了多媒体学习的认知基础。双向通道假设固然不错,但人的多种感觉和认知元素并非各自孤立,一种信息的呈现方式和感觉通道往往是交错的。多媒体呈现给眼睛的文字,成人学员会在心理上把它转换为声音和情景甚至于抽象的意义。对接受普通教育后的继续教育来说,多种感觉能够交织、转换,能够迅速从表象经由想象进入抽象的概括和判断。
双向通道理论的另一个问题是,它揭示了呈现方式和感觉通道的关系却忽略了呈现的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认知和课程交叉点上观察,继续教育教学课件所呈现的文字、图形等视听信息之间以及它们自身都应当体现出鲜明的学科特性,具有发展学科思维的学术张力。课件信息之间关系的性质决定着信息接受者感觉的方向和强度,决定着推动思维获得生成认知成果的效率。
学员的每个感觉通道一次性加工的信息数量是有限的,数量不足或超过都会让学员感到无聊或倦怠——容量有限关注的只是向学习者呈现信息的数量而不是质量。多媒体向学员传播的不管是插图、动画、口头解说或文字,其中包含的课程内容以及达成课程目标的信息价值才是至关重要的。制作多媒体课件首先考虑的是所传达信息的课程价值,然后才是传达的数量和方式。
根据柏格森的完形心理,人总是试图求得一种完满的认知结果,成人的完形心理一般比较成熟。他们能够试图理解多媒体呈现的信息,对呈现给的材料能够自动选择、组织、整合。但这个过程是自发的因而是低效的。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要把学员的自发的“主动加工”转化为自觉的积极有效的加工。课件信息中应蕴含着教师的暗示、期待和推动,具有学科多元知识的内含力量,具有课程的逻辑结构,能够组织学员把主体精神和学科魅力相互交融。
(二)智能生成多媒体课件的内涵和功能
多媒体并不仅指教学材料的呈现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媒介进行传播的,它的功能也不仅仅是传播信息。继续教育多媒体课件要能够揭示所呈现的学科信息之间的因果关系,要为学员学习成果的生成提供资源和动力,要在课程传播的过程中孕育并促进学员智能的发展。
智能多媒体课件所承载、传达的信息应该设计为适合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虽然表现为呈现信息,但其本质却在于揭示认知对象各元素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科认知结果和主体精神的生成。最理想的状态是:一堂课的所有课件要能够共同构成一个思维的场域。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展现的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素材,进行蒙太奇组合,形成认知场域的巨大张力和思维情状的刺激性,暗示出思维的方向和意义生长的空间,从而提供智能生成的心态条件,启发学员进入高峰体验。他们的学习会因此充满一种顿悟的灵性,从而在一种特殊的意义上更加具有创造性。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构建具有创造性发展的问题情境,提供有多元事实,呈现的材料之间包含程序性的生成逻辑。多媒体课件将课程信息以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经单独或合成的形态表现出来,向学员传达多层次的信息——学员面对的是已知条件明确但目标要求不明确,或者已知条件不明确但目标要求明确——斯皮罗把这种问题叫做结构不良问题。智能生成课件是教师有意识地设置结构不良问题:重视具体条件的限制,重视事物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重视认知过程各阶段的连续性,重视把事物或问题放到复杂的背景中而不是隔离出来孤立地学习。如果教师设计的课件呈现出的学习“问题”不足,学员就会缺少思考的时间和动机而造成思维的“短路”。
三、智能生成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原则
智能生成多媒体课件的设计策略在每一个学科、每一个不同的教学过程中都有其突出的独特性,具体的呈现样式是多样的。
(一)打开思维通道的原则
人接受信息主要依靠眼睛和耳朵,这也是梅耶提出双向通道假设的生理学基础。但对于高级的学习来说,还有更重要的第三条通道,这就是思维——假设、判断、推理——的通道。从眼睛看、耳朵听得来的信息很快都进入思维的通道。看和听好比是两条支流,它们必然汇入思维这条主要的河道,一切智慧的风帆是通过这条宽阔的河道驶向认知的彼岸。多媒体课件要能够疏通思维这条宽阔的河道。
这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由感官体验导入学科思维。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每个人都有某方面突出的智力,多媒体课件首先呈现这方面的内容激活学员认知的动力,接着呈现的问题或材料应是奔向学科目标的内容。课件的内容及呈现样式不可停留在观赏性上。二是营造认知情境。
认知弹性理论主张有效的学习应该是依靠情境的,情境是认知情境,不仅包括有形的景物,还包括无形的思想,以及作为中间物的文字、图形等。引入这些元素的目的是营造一个挺进学科问题的认知“助跑”领域。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在于借助生活化的初级表象的引导和刺激快捷进入高级的学科认知领域。在进入学科认知领域之后,课件所呈现的各单元的信息之间应能够产生冲突,发生碰撞、交流,能够对学员的完形心理充分调动,从而促进认知成果的生成。
(二)切合学科特性的原则
每一种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力结构、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追求,任何学科都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工科重制作、文科重想象、理科重实验,农医艺体也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同学科的学习思维方式存在巨大差别。一种学科信息总有最佳的传递通道,视觉、听觉、触觉,哪一种通道才是到达学科目标的最佳途径,这主要决定于学科的特性。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注重、切合、突出学科特性。
比如,学习“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就不适宜采用图像,因为文学的特点是体验和想象,形象背后的意义是看不到的,任何图像都难以呈现。继续教育中文科的思维对象大多超越了具体事物的感性形象而具有了抽象的性质,并且是以文字材料的形式呈现的。如果以视频观看取代阅读,让信息的趣味性取代了信息的深刻性,默认、漠视、放弃文字的阅读和表达,必将导致学科认知的肤浅化和学员主体精神的萎缩。而在工科学习,比如理解气缸的工作原理就适宜运用图片和动画,视频可以直观地展示,这样比文字的阅读便于理解。
智能生成多媒体课件呈现信息的内容和程序应实现学科结构、课程逻辑和认知规律的契合和统一。任何违背学科特征的多媒体组合只会增加学习过程中的外部认知负荷。
(三)整合课程要素的原则
继续教育课程不仅仅是前人认识的结晶,同时也是学员自我认知的过程和结果。美国当代教育理论家多尔形象地把课程比喻为跑的过程而不是跑道。“出色的大学课程能够同时实现生产知识、传递知识和整合知识这三件事。”继续教育的课程应当设计成一个发现的过程,一个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一个体验探索的过程。课件应该完整地展现这个过程。一幕幕一段段视听信息,好比认知激流中的一个个富有想象支撑力的桥墩,共同架起学员畅通智能的大桥并召唤他们从这大桥上“跑”过去。
设计制作智能生成多媒体课件,要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的内容从而建构增殖性的课程。这种课程是学员认知实践的产物而不是固态化的现成结论,是由学员、学科和现实情境构成的动态过程而不是单纯的学科知识。它要符合并能够纳入学员的主体认知结构,还要能够提升学员的认知结构。不同类型的课堂虽然各有特点,但性质是一样的:都应当结合情境认识、理解和解决问题,都包含着一种创造因素。不同学科专业的认知、思维和研究方法存在较大差异,但课程实施的方法都是在活动中探究,在过程中生成。
(四)推动自由表达的原则
继续教育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有孕育性的中间物,是多方对话的媒介。它在学员学习过程中的想象、验证和表达三个阶段,分别担当不同的角色。它存在的根本价值在于促进思维的生成和认知成果的展示、交流。学员认知成果的表达才是教学形式的最高阶段,而表达的效率在于及时和互动。
因此,智能生成课件的艺术性还表现在画面以及人机交互传递信息的即时性上。一方面,教师不断接收学员的反馈信息,对教学过程进行适时调整和推进。另一方面,学员将自己在具体情境中的认识过程和认知结果记录下来,及时呈现出来并反思和交流。所谓思维,在本质上就是这样主客交融的过程。课堂多方信息的交互传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深化和生成的形式或阶段。
[关键词]会计人员 继续教育 问题 建议
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会计工作是经济工作的基础,会计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知识、道德水平。而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采取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又称后续教育,是指对会计人员知识与技能进行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水平、职业道德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教育。
第一,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既是《会计法》、《会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会计管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任务是以提高会计人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使其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
第二,现代企业制度对会计人员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会计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着变化,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也发生了改变。通常企业内部会计与管理当局需借助于会计信息系统以财务报告为载体向其委托人、债权人等报告企业经营业绩,就这决定了管理当局希望与会计人员建立一种有利于管理当局的契约关系,且主导权要在管理当局方,这样会计人员就不得不考虑雇主的利益,也就无法阻止管理当局的违法行为。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使会计行为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关系,各方面都试图对会计施加影响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从而使会计人员的职业立场处于更为复杂的境地,在这种会计多元化、企业错综复杂、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要求会计人员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即:较高的政治素质,强烈的市场经济意识,合理的知识结构,较高的职业道德。
第三,是缓解会计人员供求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逐步强大,由于综合国力的增强,也使我们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但是,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由于国家政策倾斜使南北经济发展差距逐步加大,东南部、沿海地区比较发达,西南、西北、东北地区相对落后。一批高素质会计人员不断流向沿海较发达省市发展,使得相对落后地区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相对较低,会计人员供应不平衡。因此,要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必须对会计人员开展全员性、普遍性的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从而缓解会计人员供求矛盾。
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
1、继续教育过程终身化趋势。“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贯穿人一生的事,没有谁能一次性地学到他所需要的所有知识和技能。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高需要不断地充实和更新自我。终身教育顺应了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要求,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思潮,已被世界众多的发达国家所认可并已成为教育培训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
2、继续教育自觉、诚信化趋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市场意识的加强,人们的竞争意识逐渐深化,残酷激烈的竞争,使得会计人员要想在竞争中获胜,仅仅靠注协和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将远远不够,必须自己不断“充电”。“充电”将不仅仅来向外部的强制,将更多地来自与自身求知的要求。这种行为将变得越来越具有自觉性。自觉性越高,诚信度越高,会计人员在意识到竞争的同时,继续教育也会更加自觉和诚信。
3、继续教育网络化趋势。新的信息技术,特别是因特网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最近几年,以“中华会计网校”为代表的一批会计网络培训机构应运而生,推动了会计行业远程教育乃至中国远程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未来实践必将证明,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解决各类远程教育和人才开发的有效途径,必将给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带来广泛深刻的影响。继续教育手段的信息化,将使会计人员培训实现远程化、同步化,且由于其交互性,培训效果将更加生动、更具效果。
4、继续教育发展国际化趋势。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会计服务市场的国际化,相应地要求事务所的国际化、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的国际化。继续教育作为会计人员执业的跟进保障工作,必然也走向国际化。要加强与国外事务所的交流与合作,聘请国际知名会计公司授课、派员到国际会计公司学习、与国际会计公司开展业务合作、加入国际会计公司、与国际会计公司合并等形式都将成为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国际化的实现途径。
三、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继续教育目标不甚明确,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财政部颁布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第四条规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会计人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使其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不难发现《暂行规定》对继续教育目标的规定不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没有针对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确立不同的教育目标。在现实培训过程中往往把不同级别的会计人员和不同对象的会计人员混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从而出现教学内容(包括知识结构和知识深度两方面)不能很好地适应培训对象的现象,进而影响培训工作的实效。
2、会计人员队伍不稳定,接受继续教育的会计范围过窄,使继续教育无法落到实处。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包括会计管理人员、会计教研人员和会计实务工作者都面临着知识更新问题。而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会计继续教育只重视持证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造成一部分会计管理和教研人员忽视了对日常工作中较少用到的新知识的学习。会计继续教育对象不明确。在继续教育中,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会计人员主要有以下几种:在岗非专业的、在岗脱离本单位的、不在岗的、在岗本专业的。这些人都有“会计证”,但他们水平参差不齐,使会计继续教育效率低下,难以达到整体水平的提高。在岗非专业的,大多“半路出家”,这些人普遍存在会计基础知识太差,水平较低的问题,培训起来难度大,很难达到会计继续教育短期培训的效果。在岗脱离本单位的,这些人大多流向社会,在私营企业从事会计工作,缺乏统一管理。继续教育无法落实到本人,出现断层。培训人员范围狭窄,会计继续教育的对象是会计人员,而目前我们的继续教育却只是针对企事业单位的会计,这样,必然会使相当多的会计人员不被包含在继续教育的范围中,结果导致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难以到达理想的状态。
3、职业道德教育观念淡薄。根据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26号文件精神,自2005年起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重点是提高持证人员业务素质、会计职业道德水平。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塑造或改造会计人员道德面貌的工作。近年来,商业道德和职业道德问题愈来愈成为公共的焦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要建设健康的、有活力的市场经济,必须尊崇诚信原则,这是很多人的共识。2008年10月31日,财政部的对部门行业1999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中指出,假发票、隐瞒收入、多记费用、虚增资产和规模收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仍然很严重。在会计后续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成为了一个被忽视的问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观念淡薄,甚至形成了舍本逐末的需求。
4、培训机构良莠不齐,培训方式单一,教材落后。由于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加之培训单位审批不严,没有有效地规范培训市场,造成会计培训市场十分混乱。现在有一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当作“创收”的手段,只讲经济效益,不讲社会效益,不在教学服务和培训上下功夫,培训教师只是临时聘任,没有形成与发达地区互动、与高校互动、与国外互动的高水平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师资队伍,个别地方出现了只要交钱或只要买了培训材料就可以取得“继续教育证书”的不正常现象,使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质量大打折扣。关于继续教育的形式,各地主要采取面授方式,这样做缺乏灵活性,因为继续教育的对象是在职会计人员,各单位工作十分紧张,而且,由于行业的不同特点,造成继续教育的时间和会计人员的工作时间经常发生冲突。这样,就需要培训单位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改变传统的教育形式,使会计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工作特点来安排继续教育学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所采用的教材缺乏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对与会计人员密切相关的计算机、外语等知识,缺乏培训,特别是在会计电算化日益普及的今天,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缺乏往往对工作有较大影响。企业会计继续教育缺乏较为系统的教材,特别是缺乏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需要的培训教材。
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1、提高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会计继续教育中,我们首先要提高各级领导对在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认识,重视和支持本单位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用人单位要大力支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鼓励会计人员通过各种途径方式进行新规章、新准则、新制度、新业务的学习,具体措施包括安排培训时间,报销培训费用、考核培训效果等。
2、扩大接受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范围。会计继续教育的对象是会计从业人员,并不仅仅指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者,税务机关人员也必须进行继续教育,在校大学生也必须以讲座等合理的形式接受继续教育相关内容。实践中,会计人员通常可分为三大类:会计管理人员、会计执教人员和会计从业人员。会计体制改革要求会计管理人员应有丰富的经济理论知识,熟悉会计管理工作在其他经济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相关联系;会计科教人员也应经常接受继续教育,关注知识动态,更新知识体系,用新知识、新方法、新手段去教育培养学生,指导会计继续教育;在职会计人员战斗在会计工作的第一线,他们的工作结果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不断接受会计继续教育对他们来讲尤为重要。
3、建立和健全继续教育法规制度体系。包括完善继续教育考试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和对培训单位实行资格准入和师资管理制度,提高培训质量。
4、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培训机构的多元化。培训机构是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体,不应单一化、垄断化,而应引进竞争机制实行多元化。开展继续教育较成熟的组织或机构,至少包括企业、学校、职业和学术组织三个方面。越来越多的实践表明,以工作为基础的培训比以学校为基础的学习更加有效。今后,企业作为会计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学校是会计人员基础教育、正规教育和学历教育的基地,但同时也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同时,各职业组织和各种学会也是会计职业教育的基地。
5、采用网络等更加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和手段。会计后续教育对象的特点决定了采取单一的课堂培训方式达不到培训目标,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如培训避开会计期末工作比较繁忙的时间;相同内容培训安排在不同时间段进行,以供会计人员选择;课堂教学中增加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适当使用,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小组讨论、经验交流等方式提高学员学习兴趣和培训效果。同时,对于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培训要注重双向式培训。建成的网络化的会计后续教育系统,除要具备会计后续教育功能即远程教学功能之外,还应具备业务咨询功能、法规查询功能、信息功能和检查统计等功能,在这方面,会计网校的诞生弥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然而,在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时,科学教师中却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一方面,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各级培训,现场、远程、名师工作室各种学习,频繁的培训活动令教师应接不暇;另一方面,继续教育培训内容与教学需求脱节现象严重。在不同场合、不同层次的继续教育活动中,课程内容难免交叉重复,同一主题往往有不同的专家站在不同的角度阐述,教学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却难以得到解答……笔者在组织教师参加培训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怪象:签到比学习更重要,学分积累比能力提高更受关注!这样的继续教育培训,其效果可想而知。
正因如此,为挖掘合适的继续教育内容,丰富继续教育的形式,笔者在本区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培训中,尝试实施以“反思型讲座”为主要形式的行动学习,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一、 以“反思型讲座”为主要形式的行动学习的主要做法
行动学习是一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行动中收获知识、积累经验、反思成长的学习。我们以本区科学教师为主组建行动学习小组,每次选择学科教学中的一个实际问题,推选行动学习小组中经历过成功解决该问题的一位教师充当培训者,通过简短的讲座介绍该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与小组成员一同研讨分享反思的教学经验。学科教研员主要担任促进师角色,负责行动学习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研讨的激发、引导。为了确保培训效果,在开展以“反思型讲座”为主要形式的行动学习时,需要遵循以下规则。
⒈内容由团队成员共同确定
每次“反思型讲座”的内容须由行动学习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确定。主题来自教师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具体困惑,或担任培训者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功的教学经验,做到“摆出自己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请大家指导”和“拿出自己最擅长的经验在团队中分享”。
⒉培训者有相关的教学体验
问题来源于实践,而问题解决的方法也必须经过实践检验。作为培训者,对自己讲座的主题应当拥有自信,观点应当来源于解决教学问题过程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和反复思考之后的心得体会,使参加培训、聆听讲座的行动学习小组成员能够理解和认同问题解决的思路、原理和方法。笔者所在区一般区内小学科学教师培训为每两周一次。我们会在每次培训结束前确定好下一次活动的培训主题,并推选出承担讲座任务的教师。有时在确定主题之后,行动学习小组成员还会集中讨论一下,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不论是主动请缨还是“赶鸭子上架”,担任讲座任务的教师都要在两周之内就讲座的问题进行相关教学实践体验和深刻的反思总结。
⒊讲座后及时组织研讨
参加培训的教师听完讲座之后,要及时反馈,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补充相关的教学经验,或质疑讲座内容的适切性,或对讲座技巧进行评价。所以,即使有教师不自觉地把“讲座”变成了宣读论文,甚至有的“讲座”内容本身就值得商榷也没有关系,因为讲座后的研讨中,行动学习小组成员会毫不客气地指出不足,当然也会毫不吝啬地提供帮助。除了现场交流,促进师还会组织教师在QQ群内进行文字上的评议交流。有些培训主题,经过一段时间反思、沉淀之后,又会萌生出新的观点。事实上,仅在上学期的行动学习中,本区小学科学教师利用QQ群就积累形成了多达数千字有价值的教学观点。
⒋规范促进师的干预
作为促进师,最聪明的做法就是多观察、多欣赏,少干预。只有当行动学习出现了必须解决的问题而团队成员没有觉察,或者团队内部无法解决该问题且会影响到培训效果时,才需要促进师“挺身而出”发表适当观点。比如一次研讨中,当有位教师谈到模仿教学录像实验却失败,因此质疑该实验操作真实性时,有小组成员提出演示实验是否可以“作假”,促进师认为有必要澄清这个问题,于是主动承担了下一次的讲座任务,在指导教师处理类似困难的同时,亮出自己的观点,即科学探究在课前要有自己的体验,即使是录像课中的经典实验也要亲自体验才能带进课堂,时间不同、地点不同、选择的材料有细微的差异,出现的实验现象都可能会不同。课堂教学要基于真实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学生的学习经历必须是真实的科学探究过程。当然,在本区开展以“反思型讲座”为主要形式的行动学习过程中,这样的干预事件是很少的。
二、 实施以“反思型讲座”为主要形式的行动学习的效果
实施以“反思型讲座”为主要形式的行动学习,相比于传统的培训,能够立足于教师的教学需求,丰富培训的内容,提高了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因而提高了继续教育的效率。
⒈增强了教师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应该是一个主动钻研、自觉学习的过程。在以“反思型讲座”为主要形式的行动学习中,教师承担“讲座”任务,是有别于以往的“说课、上课”等教学交流活动的。主讲人不仅要讲清楚自己的教学体会,还要进行相关的教学分析,这就要求主讲人主动钻研相关的教学材料,体验教学的过程,反思教学的效果,分析教学的行为,为听众提供经过反复推敲的教学参考资料。
作为一线科学教师,一般不会主动争取展示自己的教学观点,潜意识里会有回避问题的倾向,而以“反思型讲座”为主要形式的行动学习是以一种常态化的形式出现的,团队成员需主动面对、积极思考、参与行动、经历学习、收获成果。
⒉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在以“反思型讲座”为主要形式的行动学习中,对于承担讲座任务的教师来说,每次经历都是一次解决教学问题的实际行动,是一次有效的研究过程;作为参加活动的教师,既要听懂主讲人的经验,又要在交流环节表达自己的教学观点,有时还要进行必要的辩论,许多观点在辩论中越来越明晰。团队成员的行动体验汇聚成了鲜活的教学案例,同一教学问题的解决有不一样的解决策略,能收获有差异的教学效果,这些经历体验、思考、分析的观点更具有解决教育问题的代表性、规律性。以“反思型讲座”为主要形式的行动学习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研究的实战平台,教师们的教学研究能力在实战中逐步提高。
依笔者所见,在行动学习过程中积累下来的讲座文稿,都是上乘的原创经验,观点涉及具体的实验操作、科学概念的归纳、课堂教学的组织技巧以及探究方法的运用等多个方面,行文严谨,见解独到,其质量大大高于以往专门组织评比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论文。
⒊加大了教师团队的凝聚力
教师成长需要拥有可以共同分享的同伴,通过解决共同关心的问题,凝聚在一起、健康地成长。“反思型讲座”区别于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论文交流,这种行动学习的主要特点就是讲座的现场性、互动性,并且讲座的内容是所有参与者共同熟知、共同关注的话题,营造了一个彼此都有思考、互相都有话语权的交流环境。因为有了这样的分享,相似的教学经历会在团队成员之中产生共鸣,或者认同,或者争辩,心与心之间走得更近,学习活动也就自然地变成了彼此之间交流的桥梁。
教师继续教育中的矛盾有时还来自于讲台上下的互不理解,因此,适当的换位思考有助于更多地接纳他人的优点。在以“反思型讲座”为主要形式的行动学习中,听课的教师也“挑刺”,当观点相左时也会针对主讲人发出“尖锐”的反驳声,但基于讲座之后的交流机制、基于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沟通,各种声音都能够摆出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被反对者在接受批评的同时还有解释的机会。另一方面,当主持讲座的人信心满满,讲述独到见解的时候,收到的除了鼓励、认同,也有建议,甚至批评。这样,主讲人会更加理解传统培训中授课教师的辛苦。在理解与被理解的过程中,台上台下的参与者走得更近,继续教育的效果自然也会更好。翻看本区小学科学教师的网络聊天记录,浏览每次讲座后教师的收获感言,经常可以看到豁然开朗般的感慨:“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原来可以这样解决啊……”“XX老师的解决思路固然有效,但我认为如果这样做,效果会更好……”沟通,对于教师来讲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良好的沟通需要参与者有足够的听、恰当的说以及充分的思考。正因为在培训活动中有着充分的交流机会,教师成为了积极的研讨活动参与者,在主动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耐心细致地聆听他人发言过程中,收获了更加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观点。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权威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多种学习模式的出现,教师的角色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信息时代的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而且是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的学习者,教育工作的研究者和自身工作的反思者。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教师自身学习的过程,是教师对教育实践不断反思和建构的过程。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在学习时也只是被动机械接受,不能和自己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学习,学习效果不明显。采用大规模的集中培训的方式,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势必影响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工学矛盾突出。 要解决这一难题,我们想到了利用网络,突出校本。
网络在教师培训中的优势日趋凸现。利用网络开展教师培训,至少具有以下三大优势:(1)网络的开放性有助于教师自主学习,减少工学矛盾。(2)网络的快捷性有助于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3)网络的互动性有助于丰富教师教育的方式。因此,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以校为本是近年来国内外流行的一个教育理念,走向以校为本正是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之一。校本发展的内涵可以归纳为三句话:“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学校中进行”。校本培训正是把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学习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达到共同提高教育技术能力的目的。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进行了《开展基于网络的校本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课题研究,以求克服诸多矛盾,更大程度地发挥网络优势,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高学校师资的整体水平,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彰显“基于网络”的教师“校本培训”的功能和效果。通过实践和探索,初步形成了三种培训模式。
模式一:集中培训模式
一、开展信息技术培训
我们根据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学习掌握程度和接受能力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把教师分为中年组和青年组,实施分层、分阶段培训,提高教师应用能力。对于中年教师,我们从基础知识开始教起,如电脑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Word、powerpoint、Excel等软件的使用,网上资料的搜索、下载等,使他们能够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能够进行必要的多媒体教学。对有―定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青年教师,我们提高培训内容的难度,以制作课件的软件应用和上网浏览、收集、处理信息为主。如运用powerpoint、Authorware、Frontpage、flash等制作课件辅助教学,建立博客和发表BBS,电子邮件的收发、网络操作等。此外,我们还组织教师参加校外各级各类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以求教师们尽快掌握信息技术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提升自身的素质。
二、专家引领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学校经常邀请一些专家名师到校做报告。河师大吴忠良教授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方法的专业培训,市教育局局长谷朝众同志为教师做《做优秀的人民教师,为打造特色学校而努力》的报告。我们还邀请了市职业技术学院马春元教授、市教研室数学教研员季华老师、鹤翔小学白志江副校长等到校做报告。我们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定期组织教师通过网络观看教育名家的教育报告和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
三、培训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我们主要采用了教研和培训相结合的“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的方法,将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活动紧密地糅合在一起,具体采用了以下方法:
(1)学科培训学习。每两周学习一次,分语文、数学、技能等几个小组。每次学习之前确定一个主题,教师围绕主题上网查找资料。等到教研活动时,大家共同分享收集的资料,畅谈学习的体会。每个小组在学习活动中都要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每次集中学习后,要求教师撰写“心得体会”、“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等。
(2)研究课堂教学。以说课、讲课、评课的方式进行。学校规定每周由一位教师作公开课,轮流进行,每节公开课结束后马上举行评课活动。听课教师要围绕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教学媒体的使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等几个方面进行评课。实践证明,“听评课活动”是扎实开展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有效方式。
(3)集体备课,共同提高。由教研组长,根据年级进度和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确立备课内容,安排一位教师重点备课。教研活动时,这位教师要重点发言,讲述自己的设计理念、教学过程、运用到的教学理论等。其他教师听后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行讨论交流。所指定教师根据大家的意见再进行整改,重新设计。
模式二:以网络为依托的自主研修模式
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是教师在拥有计算机、可以上网的情况下,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得到持续发展的过程。
教师平时工作紧张、精力有限,很难拿出整块的时间参加正规的面对面学习。网络具有时间、空间上的灵活性,使学习变得随时、随意,更能适应教师的实际情况。此外,网上教学资源丰富。使用百度、Google 等搜索引擎能够很方便地找到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素材,提高备课的质量和效率。所以我们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网上的教育资源进行自主研修,提高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这样,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安排学习时间。例如,有的老师家里有电脑,并且能够上网,他就可以把学习安排在家里进行。
一、建立教育博客,开展网上教育叙事研究
博客为教师的反思性学习提供了更简易的平台。教师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体会、教案、课件等上传发表到博客上,既可以对日常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总结,还可以通过浏览其他教师的博客实现交流学习的目的。
每位教师都在学校的网站上建立了个人博客,教师们利用博客或反思课堂教学,或叙写教学随想,或记录学习心得,或抒发人生感悟。通过在博客上进行教育叙事研究,大大拓宽了教师进行新课改的思路,为提升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和教育技术能力,促进专业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通过论坛,与全国各地的老师、教育名家交流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可以极大地方便教师的交流。网络交流主要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具有交互自由的环境。参与讨论者可以畅所欲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有利于促进教学研究的积极开展。二是网络交流具有即时性的特点。它不受时空限制,教师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参与网络讨论,及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可以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可以向他们请教教学中的难题,还可以了解到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学校教师通过K12教育论坛、小学数学教学网论坛、小学语文教学论坛、小学音乐教学论坛、中国教育教学论坛,与全国各地的老师切磋教法,研讨课例,与名师对话。
模式三:以专题网站为载体的培训模式
一、建设学校专题网站
为了引导教师积极参加网络培训,在网络学习研究中提高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网站为教师开展基于网络的校本培训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起到了为教师培训导航、鼓劲、解惑、铺轨的作用。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外出学习后必须将带回的学习资料、学习汇报通过网络与全校教师交流;教师参加各级公开课、优质课后,要将说课材料、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和教后反思上传到学校网站上,作为学校的教学资源。网站上自己的教学资源毕竟有限,为了给教师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使教师充分利用外界的资源进行学习,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我们在主页上建立了与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市基础教育资源网的链接。教师只要轻点鼠标就能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想要的课件、教学设计或者案例,极大地方便了的教育教学工作,也为教师提供了学习的平台。
二、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网上培训学习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开发了10个门类800多门网上课程,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我们组织教师参加网络继续教育学习,享用这些优质的学习资源。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的培训学制为两年,240学时,实行学分制。
教师首先利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进行学习,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完成网上辅导老师安排布置的练习和作业,而后把练习和作业到继续教育网站,辅导老师再对这些练习和作业进行评判,并把每个教师的得分保存在数据库中,教师通过查看系统保存的得分了解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网上学习,教师还要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组织的网上继续教育考试,考试合格颁发继续教育合格证书。我校教师全员参与了“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的网上继续教育学习。学校机房向教师开放,教师可以利用没有课的时候到机房自主选择课程学习,目前学员已全部通过考试,圆满完成网上继续教育学习任务。
三、参加北京大学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课堂教育技术培训
为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解决教师工学矛盾,在市教育局师训科精心组织安排下,2009年3月23日,北京大学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鹤壁班开班,我市共选拔了50名优秀教师参加学习,其中我校就有10名教师。此次学习采取网上远程培训的方式,学习时间为一个月,培训分为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的分析、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资源的下载加工等八个模块的内容。经过一个月的紧张学习,我校10名教师全部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习任务。8名教师成绩为优秀,2名教师为良好,成绩排在前10名的学员中,我校教师占了6名。
4月27日,北京大学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淇滨小学班正式开班。淇滨小学剩余69名教师全部参加了网上教育技术培训。
这次培训,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许多教师利用没课的时间到计算机网络教室学习,他们认真看学习材料,完成网上测验。根据学习内容与本组同学发贴展开交流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不仅进行理论学习,还理论实际相结合,分析学习者特征,填写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设计教学活动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用EXCEI分析统计学生成绩。
成人高等教育在我国人才断档的特殊时代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在实现教育强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化,为缓解大众接受高等教育的经济压力,同时对于解决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已逐渐从扩大规模转向质量提高方面发展,结合未来发展形势,成人高等教育将迎合时展需要,逐渐提供实用型人才。随着成人高等教育的转型,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也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确保成人远程高等学历教育的深入发展。
二、目前我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学生生源数量下降,成人学校生存空间变小。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办学初衷是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以学历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进入21年代,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完善,尤其是普通高校大规模的扩招,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受到较为严重的冲击,生源人数和综合质量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另外,团体及个人举办的社会培训学校也迅速发展壮大,现代远程网络教育规模全方位的覆盖,也截留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部分生源。据有关方面的调查统计,自2005年开始我国各类成人高校的入学率呈下降趋势,教育部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读学生比前几年的统计数据下降了不少,部分成人高校难以完成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招生计划。
2.成人高校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一成不变。
现在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教学课程和大纲大多延续传统的学科型教学模式,主要还是由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实验课共同组成整体的教学体系,和校全日制高校课程设置几乎相似,由于成人教育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有适合成人特点的独立教材,但现在专业课程多数仍使用普通高校的教材。在课程比例分配上有不合理性,由于实验条件限制,实践课程少是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缺陷,这就一方面导致了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偏多、实用性不强、教学效果不佳、教学内容与工作实践中的问题脱节等现象,在很多方面制约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束缚,有的成人高校在教学方法方法上仍以传统的“说教法”的面授教学为主,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同时,由于工学矛盾,学校不得不调整和压缩面授时间安排,高度集中的面授教学模式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消化时间,学习效果很不理想,这种单科独进,填鸭式的授课方式,也束缚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成人高等教育的施教质量和受教质量。
3.教学资源共享不足,教学管理难以规范。
我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产生初期是在原有的高校教育资源基础上,通过共享和利用富余资源等形式建立起的教育模式,在根本上就缺乏独立的性,因为依附于普通高等院校,所以在师资水平、教育投入等方面难以得到有效保证。目前,很多高校采取在生源较为集中的城市设立函授站,协助高校进行教学和学生管理,同时方便当地学生领取学习资料,参加面授和考试。各函授站面授课程相同,但教学资源无法共享。高校需委派教师到不同的函授站重复讲授与在校生相同的课程,对于一些位置较为偏远的教学点,教师的交通、食宿等费用也是学校一笔不少的开支,而且浪费严重。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下,和普通高校比,成人学生管理难度更大。首先,学生面授课到课率低,兴趣不大的课程学习积极性不高,存在一定的流失率,需要实行动态管理。其次,高校、学生和老师之间平时沟通少,交互式教学无法进行,校园资源无法共享,学校对成人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支持服务不到位,教学质量无法保证,管理效率较低。
三、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未来发展思路
1.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促进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继续教育是对过去早已获得一定学历和专业职称的在职人员进行的教育活动,是学历教育后的延伸和发展,有关教育文献指出:广义的继续教育是指那些已经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对个人来说,可能是接受某个阶段的正规教育后,几年过后,在新的领域里探求新的知识和技术,也可能是在某个特殊领域里为更新和补充知识。目前,世界各国继续教育的办学形式多种多样的,但继续教育的阶段并不明确,继续教育在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解释。在美国,继续教育指在正规教育以后进行的一种范围很广泛的教育,使受教育者不断获得个人职业所需求的新知识、新技能,同时加深对相近职业技能的了解。绝大多数的国家继续教育一词至今仍与“成人教育”混用,即指对已经离开学校者进行的各种教育和培训。我国教育部《关于大学后继续教育的规定》中指出:“大学后继续教育的对象是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技术职务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使受教育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扩展、加深和提高,使其结构合理,个人素质、业务水平保持先进,以便更好地满足岗位职务的需要。”现阶段,我国的高等院校开展的大学后继续教育是以非学历教育为,主要内容有各类进修教育,国内访问者、高级研讨班、岗位培训、各类考试前补习等。从整体上看,我国的成人教育偏重于学历教育或者说仍延续着普通教育式的理论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比较薄弱。本该以更新知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成人教育却仍是受着学历教育的影响,成了普通院校的“压缩式”,教学内容、学时数有些减少外,没有明显的区别;另外,教材相同,无变化。所以“成人教育”没有成人特点,是目前成人教育普遍存在的弊端,从社会角度来讲达不到实现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各种企业管理部门也越来越感到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的迫切,相应地对继续教育提出了一个比较急切的要求,我国继续教育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认清形势,把握机会,积极推进继续教育,是我们成人院校当前的首要任务。
2.教育层次多元化发展。
高等教育要对社会开放,为国家经济、文化建设服务,这是教育的宗旨所在。现代高等教育的三大功能是“科研、教学、服务”。实现这三大功能决定了高等学校的办学模式和社会影响,社会的发展变化和新的教育理念也必将影响到这三大功能的实现。现代的大学不仅是“传道、受业、解惑”的学堂,而且也是科研与教学共存,服务与引导并重集产、学、研一体的综合体。终身教育的理念要求高等教育特别是成人教育要更开放、更灵活、更多样化,成人高等学校应积极主动地面向社会,进一步加强同各个企业和社会各部门的合作,为不同层次的人员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培训和进修的机会。据估计,在21世纪后,为社会承担继续教育和培训任务将会逐渐占到成人高等学校教学任务的50%以上,创建一流的继续教育也应看作是创建一流大学的应有之义。这就要求成人高等教育在发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大学后继续教育,强化成人高等教育的继续教育功能,淡化以拿文凭为目的的学历教育功能,不断加大继续教育在成人高等教育中所占的比例。对在职人员开展以更新知识技能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为不同需求和不同层次的在职人员提供接受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机会。这样才成为成人高等教育中最有生命力的发展方向。
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不断扩大受教范围。
现代远程教育就是利用了Internet网和PC计算机呈现给大家多种类型的教学信息,教学过程既可以采用传统的文字材料、录音录像、基于计算机的电子文本、音频视频材料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实现交互式教学。开放、灵活和交互性强的现代远程教育,充分利用了各种学习平台,在网上构建虚拟的校园、以兴趣相投划分学习小组等学习环境,采用网上应答系统进行疑问解答;利用微信QQ、BBS等交互工具,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互动交流性活动,使学生在远程教课和自主学习的过程都能获得教师和同学的指导和帮助,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代远程教育以其覆盖面广、传播手段多样灵活,可以为无法进入正规学校学习的任何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并且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只要拥有电脑和上网条件,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教学资源,在教师和专家的帮助指导下进行有效的学习。21世纪是信息时代,以Internet为代表的信息传播手段,正在全球范围迅速发展,已经走入千家万户,高等教育普及化已成为事实。在未来的中国,高等教育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而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发展却非常有限。许多专家指出,中国高等教育要实现跨跃式的发展,必须在现代远程教育方面实现较大突破,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广泛利用,使大众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扩大受教范围
在21世纪,网络成为成人学习的主要媒介。社会已经为发展成人教育提供了信息基础设施,为广大成人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条件。同时,借助便捷的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发展虚拟性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社区,倡导以学习者为主体的个性化学习;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倡导成人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成人教育代表着21世纪成人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之一。
4.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现代远程教育利用互联网给学习者提供丰富的教育信息和多媒体资源,使学习者在随时随地可享受到高水平的教学资源,尤其是高水平的教师资源。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可以充分弥补成人高等教育自身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和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弱势,使教学活动摆脱时间和地域限制,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成人高等教育利用自动化远程教学管理系统,实现高校、学习中心、学生的多用户动态管理。远程教育管理系统已经实现了学生网上咨询、报名、交费、选课、提交作业、考试和查询成绩等操作,高校和学习中心可以进行学籍、排课、考试和毕业证办理、实时公文收发和处理等交互式动态管理,进一步简化和规范了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流程,节省管理成本,极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5.充分发挥高等院校潜力,加速继续教育的转型
当前,许多高校都十分重视继续教育,把继续教育与研究生、本科学历教育并列为大学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高等院校从教学科研以及实验条件来讲拥有较好的办学优势,这些对更大规模地开展继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和良好的师资资源。高等院校中的成人教育应该说从教学规模和经费来源上已成为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了大学学历后的继续教育、学历教育、各种层次的岗位培训和社会生活培训教育等,是一种普及与提高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成人教育,目前成人教育的发展充分证实了它的作用是普通教育所不能取代的。但是现阶段成人教育的发展方向却有着令人担忧的一面,部分学历教育学生的招生生源、文化基础、学生素养起点过低,教学水平难以提高,大学成人学历教育在低于普通教育的层次中运行势必会对大学的品质和社会声望带来一定的负作用。所以成人教育的发展应逐步加以完善和提高质量,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创出特色的发展之路。开展成人继续教育首先应从决策层、管理层人员的理念转变做起,紧跟形势,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明确目标,理顺关系,改进教学手段及设备,建立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成人教育也应从普通大学的教育的模式中摆脱出来,走高层次的,有特色的办学模式,以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搭建平台,促进成人学历教育向继续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知识经济;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知识型馆员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7-007-03
知识经济也称智能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它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及科学技术为首要依托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知识经济理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3年,美国加州大学教授保罗・罗默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标志着知识经济理论的初步形成。知识经济的特点表现在:知识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持续发展的经济;知识经济是以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知识经济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经济;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
知识经济要求每个人必须不断学习,要求我们构建学习型社会。在学习型社会,继续教育逐渐成为各行各业所必须实施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个人来说,继续教育已成为现代人重要的生存方式。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传播知识、提供信息的重要机构――图书馆,更应该重视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
一、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哲学依据和现实基础
关于人的本质学说认为,人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意识属性。对于人的管理,必须从三方面人手: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感情激励相结合;多给职工实践的机会,使其在工作中得到锻炼;重视对职工的教育及培训。“对职工的教育及培训”就是指职工的继续教育。可以看出继续教育正是从哲学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出发的:不同的人其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程度及方向各不相同,职工的自主性、自觉性、创造性的发挥程度及方向直接影响单位的发展,所以单位领导应该重视对职工的教育和培训,调动职工的自主性、自觉性、创造性,并使其向有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
图书馆事业要发展,要承担文化传播的使命,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而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图书馆员自身的竞争力,图书馆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阮冈纳赞早就说过:“一个图书馆成败的关键在于图书馆工作者。”鉴于此,图书馆必须重视图书馆员的素质提升,为图书馆员提供全方位的学习、培训机会。
就图书馆员自身来说,现代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在馆藏形式和服务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图书馆员不再局限于图书的借借还还,更多的精力应该投入到信息资源搜集整理和创新服务上。以往的工作理念、工作方式、知识技能随着图书馆2.0、3.0时期的到来而被渐渐淘汰。图书馆员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价值,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积累知识、提高技能,继续教育就成为达到此目的的一种重要手段。
我国《宪法》和《教育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教育法》还规定:“从业人员有依法接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当为本单位职工的学习和培训提供条件和便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号召每个公民应该把学习当成一个人一生的事情来做,坚持终生学习的理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使继续教育成为必然,继续教育为学习提供了机会和舞台,让学习变得更加具体可行。
二、我国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现状及特点
一直以来,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学会协会以及图书馆自身都比较重视图书馆员的教育和培训。目前,我国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实施状况良莠不齐:大城市、经济好的地方以及重点院校对其非常重视,每年都拿出一定资金积极支持馆员的教育培训,举办多种有意义的培训活动,“请进来,走出去”,并大力开展馆际交流学习,广大馆员受益匪浅。据调查,我国49所图书馆教育机构中有32所开设了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继续教育,占总数的65.3%。“截至2008年12月,共有13所图书馆学教育机构开办了31次图书馆学专业短期培训班,培训人数多达2485人”。这些培训对于更新图书馆员专业知识、提高图书馆员专业技能起到了积极作用。与之相反,小城市、经济落后地区、地方性院校相对做得较差。一些图书馆一年到头可能也没有让馆员出去学习过,馆内学习和培训也少得可怜,图书馆员整天只是埋头于日常图书借阅,这种“闭馆自守”状态很不利于实现图书馆和馆员的“双赢”发展。
为了增强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科学性、实效性、针对性,需要认真研究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基本特点。从总体上看,我国图书馆员继续教育有以下五个特点:
1.文化性。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文化传承的载体;图书馆员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在知识经济下,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首先应体现其文化特色,学习各方面的文化知识,打造具有综合素质的图书馆员,进而为建设复合型图书馆作出贡献。
2.针对性。现代图书馆发展到今天,其专业性越来越强,分工越来越细,对馆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图书馆员队伍却不尽如人意,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图书馆员继续教育要针对当前图书馆发展和馆员队伍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以解决图书馆的高速发展和馆员自身素质相对滞后的矛盾。
3.实践性。这个特点是由图书馆工作的性质决定的。图书馆工作大多都是由琐碎的工作组成,从图书文献资料的访问采编到上架借出,再到归还等。图书馆员就是在这看似重复简单的工作中成就他们的事业,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图书馆员继续教育要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4.创新性。图书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许多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在图书馆领域表现突出,改变着图书馆的馆藏形式、运行机制、服务体系和服务方式。广大图书馆员要紧跟时代步伐,学习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5.强制性。不管是图书馆还是馆员,历来被认为“天花板”比较低势,致使图书馆员在平凡的工作中容易走向平庸,安于现状,缺乏创新,学习的热情、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鉴于这种情况,图书馆应积极为图书馆员设计职业发展方向,提供职业救助,把继续教育用规章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作为评价馆员工作绩效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内容
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应走文化先行的道路,在内容上更加注重馆员的情感、观念、思想的教育以及专业知识技能和其他素质的提高,努力打造知识型馆员,建设复合型图书馆。
1.以人为本,着重培养馆员的积极情感。知识
经济时代越来越重视人、组织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尊重人,重视人,注重人的积极情感的培养,是继续教育的首要任务。
从近几年的研究来看,图书馆员身上所表现的不良情绪比较严重,比如:焦虑、抑郁、压力、职业倦怠、快乐指数较低、幸福感缺失等,这些不良因素严重地影响着图书馆员的身心健康,成为图书馆员职业生涯上的绊脚石。加上图书馆员女性偏多,具有感情细腻、情感脆弱、自尊心强以及感性思维等特点。这些特点一方面使她们在工作上细心周到、和蔼可亲,另一方面又可能导致她们情绪波动大、心理承受力差、工作压力大、易疲劳等状况。所以,馆员继续教育,一定要以人为本,从情感心理方面对馆员进行指导和培训,让他们能够朝气蓬勃、满怀热情、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变“要我”工作为“我要”工作。
2.以服务为中心,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图书馆的核心任务和宗旨就是为读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没有服务就没有图书馆,服务理念是图书馆所有理念的核心。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应大力宣传服务思想,培养馆员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
职业道德是图书馆员从事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基础,是其投身图书馆事业、无私奉献的根本动力。只有使馆员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充分调动起馆员的主人翁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推动图书馆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图书馆员的人格魅力。
3.以专业提升为目的,加强专业知识技能教育。知识经济特别强调知识资本的获得。谁拥有更多更新的专业知识,谁在本专业领域就更有发言权,即所谓的“有好主意的人有权胜出”。图书馆员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技能来武装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应把专业知识技能教育作为重点内容:“使专业人员更新现有的知识技能;发展新的知识技能;提高员工的能力和服务品质;提高员工的生产力和有效性;用最好的方法提供当前用户需求的服务。”
4.以事业发展为导向,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现代图书馆的建设要求图书馆员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如果说图书馆专业知识是从事图书馆工作的必修知识的话,那么“具有某一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才能为读者提供专业性的深层次信息服务;具有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才能为读者提供现代化的网络服务;外语知识则是及时跟踪取得并提供国际最新信息的工具”。“与此同时,还要努力扩展知识结构的广度,广泛涉猎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满足读者日益多变的信息需求,从而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四、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方法
“一个蓬勃发展的现代图书馆,必然是从业者能够从不同渠道接受各种级别和各种类型教育的图书馆”。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自主学习、培训指导、参观学习、科学研究、学校教育、远程教育等。图书馆应根据图书馆员的具体情况,科学选择、综合使用各种教育方法,有效地开展继续教育。
1.自主学习。即图书馆员根据实际工作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自选学习内容、途径和形式,力求通过自主学习来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教育形式。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学习方式,也是大多数馆员用来改变自身知识结构和提高专业水平的必由之路。
2.培训指导。即图书馆根据组织需要和个人需要,请业内专家学者或本馆精英为图书馆员进行培,训指导,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把馆员的继续教育与其业务工作、科研实践等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教育形式。这是一种针对性强、效果明显、操作性好的学习方式。
3.参观学习。即图书馆根据组织需要和图书馆
的发展,派出专业人员到其他先进图书馆进行参观、观摩、学习的一种教育形式。这是一种开阔眼界、提升专业素养、改变理念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4.科学研究。即图书馆以各种形式鼓励馆员联系业务实际进行科学研究,以科研促发展、求进步的一种教育形式。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继续教育方法,它既可以使馆员得到职称的晋升或获得一定的奖金,又能提高馆员的理论修养。
5.学校教育。即图书馆根据工作需要或图书馆员根据自身需要,委派或通过人学考试脱产去专门大学接受正规专业教育的一种形式。这是一种时间较长、比较系统、可以提升学历学位的教育方式。
6.远程教育。即利用现代传媒技术代替教师课堂面授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具备丰富的教学资源、个性化的学习材料设计和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是一种为受教育者提供随意的学习时间和满意高效的学习方式,也是网络环境下继续教育的重要模式和方法。
社会已经发展到了知识经济时代和终身学习时代。知识经济时代需要装备精良、服务一流的图书馆!需要业务精通、素质一流的图书馆员!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应当把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当成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制定相应的政策加以支持和保证。图书馆员应自觉接受、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为图书馆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知识经济时代[EB/OL][2011―1―6].http://baike.省略/view/451653.htm.
[2]石国兴,史晓燕.组织行为与领导艺术[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8.
[3]徐引篪,霍国庆.现代图书馆学理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9.
[4]潘燕桃.中国大陆图书馆学教育发展状况及社会需求调查[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6):32―33.
[5]王孝.中美图书馆员专业交流项目――天津市图书馆系统高级研修班述评[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6):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