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0 07:19: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个人护理调研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药卫生人才建设是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生力军。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普遍得到改、扩、建,但医药卫生人才队伍不稳定问题依然普遍存在,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地级以上城市大型医院的拓展,医药卫生人才流动出现了“虹吸现象”。为此,中国医院协会从2013年5月~2014年2月,先后开展了县医院人才流动情况调查和县医院人才流失情况调查,主要了解2008~2012年间的人员流动流失情况。两次调研,共针对县级公立医院发放问卷500份(县医院人才流动情况调研300份、县医院人才流失情况调研200份),覆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6家县级公立医院。还召开了多次专题座谈会,并深入江西、贵州、陕西、河南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对百余名卫生管理干部、县医院院长和卫生技术人员作了深度访谈。
人才流失遏制县医院发展速度
床位超编 专业人员难以满足需求
调查显示,2008~2012年,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量呈逐年递增趋势,且增长速度呈加快趋势。平均年门急诊人次数从2008年的20.1万人次,增长至2012年的31.8万人次;平均住院人次数从2008年的1.6万人次,增长至2012年的2.6万人次(见图1)。
不少县级公立医院通过改建、扩建,逐步发展壮大,可提供的医疗服务也不断增多,如每年提供门诊服务在50万人次以上的医院比例在逐年提升,到2012年这一比例(17.1%)是2008年(2.4%)的7倍。每年提供住院服务在3万人次以上的医院比例也在逐年提升,到2012年这一比例(30.5%)达到了2008年(3.7%)的8.2倍(见图2)。
县级公立医院中大部分实际开放床位数超过其编制床位数, 2008年,床位超编比例为14.6%,2011年该比例提高到22.9%,2012年略降至 16.5%。
样本县医院人员规模500~800人,超过八成的医院人员总数超过其编制人员数,总体人员超编幅度达34.8%。平均人员总数与平均编制数均逐年增加,2010~2012年人员总数年均增长均超过8.2%,人员编制数年均增长率约为6.5%,可见,前者增长速度快于后者。
在样本县医院中,无职称人员约占15.4%,初级职称人员最多,约占48.2%,中级职称人员不足30%,高级职称人员不足10%。从总体来看,学历层次呈逐年提高趋势,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逐年提升,硕士、博士人员占比,2012年(2.2%)是2008年(0.8%)的2.8倍。相对而言,中专及以下学历的人员占比逐年降低。
调查结果显示,现有的医疗技术人员数量尚不能满足当地的医疗服务需求,60.5%的医院表示医疗服务需求无法得到满足,38.3%的医院认为现有医疗技术人员数量可满足医疗服务需求,仅1.2%的医院表示可完全满足需求。
业务骨干流失 薪酬低居首位原因
本次调研的86家县级公立医院中,2008~2012年共有9392名医务人员流出,平均每家医院每年流出20-30人。中层及以上流出人员以临床医生为主流出的中层或中级及以上人员,从2008年的226人,逐年递增至2011年的333人,2012年略减为317人。每年流出的人员中,临床医生占40%~50%,护理人员占34.3%,药剂人员最少,检验技师专业人员占19.2%(见图3)。
大部分县级医院流出人员流向了上级医院或经济发达地区。流向上级医院或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同级医院的比例达85.7%。从人才流向地区分布来看,流向地级城市的较多,占53.9%,有23.7%的人才流向了省会城市、7.9%的人才流向了直辖市,还有14.5%的人才跳槽单位仍在县或县级市。从流向行业来看,绝大多数人才依旧在医院工作,仅2.6%流向了政府部门。
县级公立医院流失的人才以中青年医务人员为主,40岁以下的青年人才各年龄段流失量高达45%以上,31岁~35岁的人才流失量达62.3%,41岁~45岁的卫生人才也达到了31.2%。相对而言,46岁及以上的人才流失较少。流失的人才以中级职称人才为主,占76.6%,其次是副高级职称人才,占36.4%(见图4)。
调查显示,“薪酬待遇水平不高”(60.5%)是人才流失首要影响因素,而“个人因素”(53.9%)对人才就业选择的影响仅次于薪酬待遇问题。另外,“大医院招聘”(52.6%)也是县级公立医院人才选择离职的主要因素之一,可见医院之间人才竞争非常激烈。此外,县级公立医院“人事制度僵化,编制内外有别”、“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不佳”、“晋升职称难”、“学科建设落后或硬件设备不足”、“工作环境不理想”等因素也分别入选。
环境影响人才选择。经济较为发达地区,靠近地市或更大城市的县级公立医院,其人才流动与流失的情况(被虹吸)更为突出,而偏远地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级公立医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才匮乏,医务人员整体水平不高,很难被其他医院聘用。
在影响人员流失的环境因素中,不得不提的是执业环境恶化导致人才流失。据中国医院协会另一项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调研表明,19.1%的医务人员表示计划转行,15.9%的医务人员明确表示“坚决不同意子女从医或学医。”
人力重置成本加大 影响医院绩效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94.8%的医院都认为人才流失对其有影响,而其中认为影响比较大的医院占到了44.2%,仅5.2%的医院认为对其没有影响。与问卷收集的数据不同的是,调研中召开的多次座谈研讨会上,所有医院管理者均认为人才流失对本医院工作的影响大或非常大。 首先是增加了医院人力重置成本,对工作绩效造成影响。其次是影响了医院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质量(65.8%),还影响了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度(42.1%)。
由此可见,优秀人才缺乏,综合服务能力不强,医疗服务供需矛盾突出,已经成为影响县级公立医院进一步发展与改革的瓶颈。医院某些工作因人才流失无奈中断,不仅无法保证该项工作的连续性,还可能会影响其他医疗项目的开展,影响整个医院的工作质量,进而招致患者不满并影响社会对医院的评价。
解决人才荒需从步入手
面对较高的卫生人才流失率,87.5%的县级公立医院采取了相关留人措施。中国医院协会认为从薪酬、人事、制度等多方面给出药方。
中国医院协会的调研报告显示,79.7%的医院提高了薪酬待遇,72.5%的县级公立医院着力“加强医院文化建设”,72.5%的医院“加强学科建设”,69.6%的医院“建立带薪学习和培训制度”,68.1%的医院“优化医院工作环境”,65.2%的医院“引进或更新专业所需硬件设备”,53.6%的医院“建立人才考核和激励制度”,并想方设法“增加编制数量”。中国医院协会《县医院人才(流动)流失情况调研报告》提出了解决县医院人才荒的对策和建议。
薪酬待遇要突破“天花板”
无论在调研中,还是在座谈会上,大家都认为,城乡差别造成的收入待遇落差是县级公立医院难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所在。据了解,上海城市医生的平均年收入是26万元,广州是26万元,北京是18万元,而北京市密云县人民医院是11万元,湖南省宁乡县人民医院是7万元,最多的相差3倍多。调研报告提出,提高县医院医务人员待遇,是留住人才的关键措施。
据了解,医务人员的薪酬制度有明确规定,2009年,国家规定医务人员工资不超过同级事业单位水平,也就是说医生收入不能比老师高,这就是一个“天花板”,“天花板”能否突破,这是政策层面的问题,不是医院可以解决的。财政对医疗的投入是逐年增加的,培训经费、人才项目也不少,人员工资上主要投入基本人头费,因为受政策限制,绩效工资被压低了。既然是改革,医务人员工资待遇不能超过同级事业单位水平的规定能不能突破?
把人事自下放到医院
北京密云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吴瑞森在座谈会上介绍,该院的前身是卫生院,1955年升格为县医院。现有正式职工968人,合同制职工300多人,其中一半是护理人员,开放床位560张。2013年门急诊量115万人次,日均门急诊近4000人次,年出院患者1.7万人次。无论是门诊量还是住院数量,都在快速增长。3年前,北京市政府批复了该院建新院的项目,占地14万平方米,开放940张床位,今年下半年就要开业。医院全部编制888个,实际占有编制989个,已经超了101个编制。过去,医院通过县卫生局协调,借用卫生院编制进人,但现在卫生院的编制也没有了,借不来了。医院是事业单位编制,必须凡进必考,医院的进人权在县里,由县卫生局和人保局组织公开招考。
用人单位没有进人权,医院急需的人才很难招进来,招来的人又往往用不上。湖南省宁乡县人民医院院长刘明说,招人时求职者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有没有编制?有编制可以考虑参加考试,没有编制直接免谈。他呼吁,尽快把人事管理自还给医院。
为了解决入口问题,调研报告建议各地卫生部门应加强与编办、人事、财政等部门的协调,建立医药卫生人才工作协调机制,改进人才引进办法。目前,县级公立医院人才队伍较为薄弱,高级职称者较少,高学历人员不多,学科带头人或技术骨干缺口很大。应考虑开通特设岗位人才的引进通道,对学科带头人或技术骨干,特别是中青年、高学历、中高级职称的高层次人才,可特设岗位引进,并切实解决其住房、子女教育、配偶工作安置等需求。
尽快推行分级诊疗模式
《县医院人才(流动)流失情况调研报告》提出,近几年,公立医院改革将县级医院作为优先发展的对象,而要提高县级医院的服务能力,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若不同时控制大医院的无序扩张,县级卫生人员必然会被上级大医院“挖”走一部分。建议通过制定和完善区域卫生规划,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改进医疗服务模式,实行分级诊疗,有助于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提高,推进医疗资源的公平性和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定向培养和人才引进并举
调研报告提出,定向培养人才,是县医院解决人才荒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保证定向培养生源,对于其中的优秀者,可委托医学院校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定点培养,经考核合格,颁发硕士学位证书和/或研究生毕业证书。为了防止定向培养的人才流失,在晋升、待遇方面可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定向培养有助于保障县医院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也是改变目前县医院人才结构不合理,低学历人员比重过高的办法。
【关键词】身体体质指数 超重 肥胖 能量代谢
[Abstract] Aim to investigate the physical quality of the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Method to measure the freshmen’s height and weight during the enrollment, and then mak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between the Body Mass Index (BMI) of each student and the standard. Result Among the 970 freshmen,132 (13.61%) are overweight or obese. Conclusion Concerning the professional requirement, the school should take measures to make intervention on students’ body shaping.
[Key words] Body Mass Index (BMI) overweight obesity energy metabolism
2000年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显示:我国超重及肥胖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多[1]。2002年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组织研制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正式,在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了解学生的健康水平,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已经成为学校的一项常规性的工作。为了了解现在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特对某卫生职业学校2010年新生体检中的身高和体重进行身体质量指数BMI(Body mass index)的分析。BMI是反映营养状况和身体充实度的理想指标,在评价营养状况及筛查超重、肥胖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 ,本文兹就护理工作的执业要求、学生体质指数及学校形体健康干预问题加以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江苏省某卫生学校的新生共970人,其中男生120人,女生850人,年龄为15~18周岁。
1.2 方法 2010年7月新生报到入学体检在医院进行,学生着单衣,脱鞋,使用身高体重测量仪(HW―600)自动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出个体的BMI(体重kg/身高m2),依据“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质指数分类标准” [3](表1)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
男生受检120人中有8人超重,占6.67%,4人肥胖,占5%;女生850人中,有86人超重,占10.12%;34人肥胖,占4.00%;其余人员为正常。初中毕业学生的年龄大部分为16~17岁,此年龄阶段相对具有意义;而15和18周岁的学生人数较少,统计意义不大。
从表2数据显示,该校仅970名新生中就有132名(13.61%)学生超重或肥胖。
3 讨论
初中时期,男女生均进入青春发育期,各项形态指标继续快速增长,但肌肉生长要缓于骨骼的增长,其生理特点是身高优先于肌肉发育,正常生理情况下,BMI的均数低于成年人。本次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的BMI分布于正常范围,但超重和肥胖比例还比较高。因此,学校必须从职业要求的高度对学生进行形体干预。
3.1中学生超重、肥胖的原因
3.1.1 遗传因素 父母的体质遗传给子女时,并不是由一个遗传因子,而是由多数的遗传因子来决定子女的体质,所以称为多因子遗传,肥胖就属于多因子遗传。双亲均为肥胖者,子女有70%~80%的人表现为肥胖,双亲之一为肥胖者,子代的肥胖发生率为40%~50%[4] 。
3.1.2 能量代谢 对动物的神经生理研究结果显示,胃肠―脑轴(gut-bran axis)在控制动物摄食行为中起关键作用,食物摄入引发的各种感觉刺激以及消化道产生的物理化学反应,都通过迷走传入神经反馈作用于大脑中枢。在脑干和下丘脑的神经节上有瘦素、胰岛素的受体,受体可以影响摄食引发的胃肠信号的作用,中枢神经系统整合来自胃肠道的信号,对动物的食欲和摄食行为进行调节,继而影响体重的动态平衡[5] 。该校地处江苏省长江三角洲,生源主要为本市及本省内,经济发展较好,生活水平较高,学生在生活上是丰衣足食。与此同时,也产生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不重视早餐,晚餐过饱过丰富,进食速度快,爱吃甜食,喜吃零食等。加上学习的时间多,运动的机会少,在能量代谢上,当摄入的能量超过释放的能量时,人体则以脂肪的形式贮存在皮下及脏器周围,出现超重、肥胖。当然,影响能量代谢的其它因素(精神因素、环境温度等)都会影响到脂肪的贮存和分解。
3.2 对超重、肥胖学生的干预
3.2.1 职业教育,认清超重、肥胖的危害 超重是肥胖的前奏,肥胖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都产生较大的影响,也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关节病的危险人群,并可影响到智力和人际关系。该校大多数学生的专业是护理,护士的体形是白衣天使的外在形象,是护士整体素质的一部分。护士的仪表、言语、举止体现了护士的职业修养和形象。端庄、稳重、自然、大方、雅静,可以在病人面前充分展示职业的活力与自信。一个天生丽质、服装整洁、气质高雅的护士,把对病人的同情、关怀通过娴熟的工作能力传递给病人,会给病人一种美的享受,从而让病人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与美好,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要让护生懂得作为一名护士,超重和肥胖不仅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还将影响到自己的职业生涯。从而自觉地、积极主动地自我调节,达到塑造良好外在形象的目的,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卫生事业。
3.2.2 肌肉运动,促进能量代谢的增加 任何轻微的肌肉活动都会使能量代谢率提高,剧烈运动或强劳动时,短时间内产热量比平静时可增加数倍到十数倍。如打排球、打篮球的产热量分别是4.072、5.785kcal/m2•min。由此可见,学校要坚持对超重、肥胖的学生增加运动项目,增设健美操、健身操等进行形体锻炼的选修课程,也可以选择有氧运动:步行、跑步、游泳等以及球类活动,增加能量的消耗量,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脂肪转变为肌肉。
3.2.3 选择饮食,限制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食物在体内氧化时可以释放出能量,就其在体内氧化产生的能量高低而言,脂肪产热量大于蛋白质和糖类。但不论蛋白质、脂肪或糖,如热量过剩,除去因产热消耗外,多余的热量都可以转变为脂肪贮存于体内。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维生素,热量较低。因此,建议学生的饮食应三餐定量,并辅以蛋白质含量高的鸡肉、蛋类补充机体的需要,多吃野菜和蔬菜增加饱腹感,严控卡路里摄入量。
生理状况下,人体保持相对恒定的体重,是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对人体活动、摄食及代谢等过程进行调节的结果。摄食行为受下丘脑摄食中枢和饱中枢的影响,而下丘脑的活动又接受大脑皮质的调控,个人意识对食物的摄入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超重、肥胖学生要学会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增加能量的消耗;适当限制食物的摄入,减少能量的贮存;通过消耗增多贮存减少的能量代谢过程,使身体体质指数恢复到正常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组.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46.
[2] FREDRIKS AM,BUUREN SV,WIT SPV,et al.Body index measurements in 1996-1997 compared with 1980 [J].Arch Dis Child,2000,82(1):107-112.
[3]季成叶.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的应用[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125-128.
金华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余丽华
[摘要]高职助产专业是职业教育的范畴,学生毕业主要在各级综合性医院、妇女保健院、计划生育指导站从事妇科护理、产科护理及计划生育技术操作工作,需要较强的岗位实际知识应用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职业教育的核心是通过综合能力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助产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将打破传统助产专业学科系统化的束缚,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有机联系起来。我们通过课程改革与开发,形成了助产专业典型的工作任务表、助产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形成助产专业职业技能训练项目、构成基于工作过程的助产专业课程体系,力求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助产人才。
[关键词] 助产专业 工作过程系统化 课程开发
高职助产专业是职业教育的范畴,学生毕业主要在各级综合性医院、妇女保健院、计划生育指导站从事妇科护理、产科护理及计划生育技术操作工作,需要较强的岗位实际知识应用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现将我院助产专业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讨如下:
一、开发理念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通过综合能力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传统的学科系统化的课程,重视文化基础教育,逻辑性强,提供了较好的学科理论基础。但这种模式忽视社会经验的获得和实践能力的形成,提供的职业学习机会与职业实践的关系是间接的,因此很难从根本上满足助产学生就业岗位的要求。
助产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将打破传统助产专业学科系统化的束缚,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第一,在主观上将助产专业职业工作作一个整体化的行为过程进行分析,而不是具体分析那些“点状”的、缺乏有机联系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或能力点;第二,在培养目标中强调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被动地适应能力的训练;第三,构建“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学习过程”。通过这种职业教育,让学生获得综合的助产士职业能力并保证这些与职业相关的经验、知识和技能在结果上的系化。
二、课程开发方案及过程
助产专业调研:
1调查方法:采用访谈、发放调查表、收集一线工作的助产士工作日记,工作场境摄影及录像。
2 调查对象:各级医院管理层(分管医疗院长及护理部主任)、一线成熟助产士、护士长,一线妇产科医师、助产专业毕业生与实习生、妇产科病人。
3调查内容:通过职业岗位调查与讨论分析,形成助产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阐明助产专业所对应的工作岗位发展趋势、人才结构与需求状况。同时,分析助产专业教学现状,寻找其差距,为助产专业课程改革提出原则性建设方案。调查内容为:
(1)助产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有哪些?毕业生需要哪些工作能力?
(2)助产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哪些?
(3)助产专业培养目标、宏观基本定位。
(4)助产专业与护理专业、临床医学专业的共性与区别点。
(5)助产岗位中相关的不同层次人群从不同角度对助产专业有何的评价?其期望值与认同感如何?
(一)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助产专业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是对助产士职业中需要完成的任务与完成任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分解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掌握助产专业的具体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知识、技能。
1.工作任务分析专家的确定:选择一名具有职教背景,与助产专业无关的、善于激发并整合实践专家的思维、有较强的组织及时间控制能力的教育专家。
2.选择10-12名实践专家,她们都是在妇科、产科、计划生育岗位直接从事妇产科及助产工作的助产士、医师以及护士长、护理部主任。其中从事妇科工作3名、产科工作4名、计划生育技术工作3名、儿科工作2名。均在该领域工作10年以上,并分布在省内助产专业毕业生就业区域内。
3.召开助产专业实践专家研讨会:
(1)实践专家个人职业历程介绍:开会前,先请各实践专家填写个人职业历程表,并举出其在职业发展中最重要的阶段,并列出每一个阶段3-4个实际从事过的具有代表性的任务实例,特别要提出具有挑战性,提高了工作能力的工作任务。
(2)助产专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汇总:首先向实践专家解释完成汇总工作任务的步骤,其次,将实践专家按不同领域进行分组讨论。第三,按照从工作领域到工作任务再到职业能力的顺序进行列表汇总。
三 课程开发结果
1.形成了助产专业典型的工作任务表(见附表1)
2.形成助产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见附表2)
3.形成助产专业职业技能训练项目(见附表3)
4.构成基于工作过程的助产专业课程体系
四、讨论与分析
(一)助产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区别: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基本原则为:①工学结合,以职业活动为导向②突出能力目标③以工作情景为载体④强化能力实训⑤以学生为主体⑥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学。反映旧的课程教学观念的相反原则是①以知识系统为导向②突出知识目标③课程活动、问答、习题、巩固知识④用逻辑推导来训练思维⑤以教师为主体⑥知识理论实践分离的课程教学。
(二)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是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发展而来的。高职高专助产专业培养定位是医疗领域的一线从业者——助产士,是典型的职业教育专业。所以,助产专业课程设置与开发必须与临床岗位紧密联系在一起。其专业教学需要的自己独特的视野,构建有别于传统普通教育的专业教学体系,形成适合工作岗位的职业教育的专业教育体系,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袁玫,周海燕,马楠.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0).
县政协对农村敬老院集中供养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段时间,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农村敬老院集中供养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现将本次调研情况作一总体报告。
一、基本情况
农村敬老院是解放以后人民公社时期的产物,当时党和政府为了解决农村特困群众的生活问题,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专门为农村中的那些年龄较大,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五保人员设立养老场所,俗称敬老院。据统计,全县有农村五保户5504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1.2%。这批人员大部分是老、弱、病、残,也有小部分是孤儿。他们的生活来源主要是依靠国家财政五保供养金,另有少数有部分劳动能力,挣些收入辅之。其供养方式为分散供养和集中供养两种,目前,我县有农村敬老院15所,分乡办和村办两种,分布在马田、高亭、三塘、城关、洞口、龙形市、大布江、鲤鱼塘、柏林等9个乡镇。其中乡办的5所,村办的10所,最多的一所19人,最少的一所1人,供养五保人员共112人,占全县总五保户的1.8%,敬老院五保人员的生活来源主要是每人每月130元的城市低保金,有的乡镇或村里每年会拿出少量的经费,用于敬老院的炊事人员工资、设备添置和维修院落等。还有的敬老院人员因原村组有责任田,所以就带粮食入院,各吃各的粮,如鲤鱼塘镇敬老院就如此。全县15所敬老院的管理模式除城关中心敬老院实行了人员、财务领导统一管理外。其他敬老院各有不同,如柏林镇的龙王市敬老院和口泉敬老院,这两所敬老院共10人全部住在家里,造成空院,还有高亭乡敬老院原来只有一人,现在也是空院,龙形市乡石阳敬老院共7人,有3人住院里,有4人住家里。有的敬老院每人每月发60元、100、120的不等,其余的钱留在院里做水电费、买菜、煮饭人员工资。伙食上,煮饭吃菜有公共食堂的,有分散小灶的。据统计,有7所敬老院无炊事员,他们是各吃各的。管理模式一般是乡镇管理资金,院内推荐一名同志负责全院工作。除城关中心敬老院、柏林敬老院有护理工作人员外,大部分敬老院是五保人员自理,医疗方面没有一个敬老院有医务室和医务人员,老人看病一般就近就医,诊疗费、医疗费(除城关中心敬老院)基本上是自理。老人逝世后一般由当地出钱安葬,民政部门给予适当补助。就全县而言敬老院老人的生活条件、卫生条件、居住环境普遍比农村中分散供养五保人员要好些。
二、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不少地方对敬老院工作缺乏责任感。有些认为敬老院还是一种负担。当地领导很少过问,群众也不关心,各级党委也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因此造成一些敬老院人员越来越少,条件越来越差,有的敬老院甚至有萧条的感觉。
2、经费严重不足。敬老院的经费不足是普遍现象。村级经济落后、财政投入无力、社会捐助无望,更无院办收入,单靠低保资金过日子,大部分敬老院无工作人员,请不起炊事员、护理员。有的用不上煤,用不上水电,只得烧柴火,更谈不上办公费和招待用费了。特别是院内五保户治病难问题相当突出,多数人有病得不到治疗。
3、基础设施条件差、档次低。由于资金缺乏,除了改扩建的敬老院以外,其他敬老院的办公设施、生活设施、娱乐设施、居住条件相对落后,既陈旧老化,又破烂不堪,一些老人们基本上还用着几十年前早已过时的老家当。有的敬老院因无钱改造,环境、绿化、卫生等相当差,看上去很不规范。
4、管理跟不上。由于缺少工作人员,一般敬老院都由乡村干部兼管,因此在管理上很不直接,甚至断层。而院内的负责人多为老人,文化低、素质差,不善于安排生活,也不会做思想工作,有的敬老院一年四季难开一次会,更谈不上组织活动了。既无制度、也无规章,组织纪律涣散,甚至东住一个,西住一个,长期不住院里。难以管理。
5、集中供养率低,发展不平衡。五保集中供养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地方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状况,我县的集中供养率相对比较低,才1.8%,且发展不平衡,有的乡镇有几所敬老院,而有的乡镇无一所敬老院,有的村五保户百分之百实行了集中供养,而大部分的村集中供养率几乎为零,特别是江右片的十多个乡镇,其集中供养率不到1%。每个敬老院的人数相对比较少,有的才一两个人.
三、几点思考
兴办农村敬老院,推行五保户集中供养制度,实行经济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同步前进,是新时期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县计划用3—5年的时间逐步将所有五保人员实行集中供养是完全可行的。抓好这项工作,对于维护社会稳定,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行以人为本、为民解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就全县的农村敬老院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办好农村敬老院,关键在领导。领导的重视程度如何,决定着敬老院的兴衰成败,各级领导特别是县、乡、村级领导要将敬老院的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范畴。同时,乡村敬老院要安排会领导、懂管理、善经 营的人去负责,不能是挂职或兼管,院长要以院为家。再则,要对领导者明确责任,明确目标任务,实行赏罚分明,充分调动院长的积极性。要办好一所,巩固一所,决不能应付了事,更不能把它当包袱甩。
2、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从我县的农村敬老院基础设施和内部设施来看,除去年改扩建的两所以外,其余普遍较差,达不到上级要求的标准,也不符合实际生活的需要。因此县、乡财政和有经济能力的敬老院所在村要拿出资金帮助农村敬老院改扩建,要对敬老院的院落、房屋、绿化、道路、水电等方面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使住房与卫生间、浴室配套,有公共食堂、文化娱乐室、医疗健身室,开辟猪栏、鸡舍、菜地等,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办公设施及五保老人的日常用具、健身器材等设施,使敬老院真正成为功能齐全、环境舒适的乐园,真正成为五保老人安度晚年的幸福家园。
3、规范管理,健全制度
一是坚持入院老人的审批程序,界定准入条件,经过本人申请、组、村、乡审核批准后方可入院;二是签订协议,对入院五保人员的口粮问题、零花钱问题、治病问题、丧事处理问题等敬老院要与组、村、乡协议好,明确职责,不留后患;三是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要形成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规章管理制度,并上墙,要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措施,对工作人员实行目标管理考核,明确分工,加强工作责任性,增强服务意识;四是加强院内财务管理,坚持收支两条线和一支笔审批的原则;五是要经常组织五保人员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包括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健身娱乐活动;六是积极发展院办经济,象养猪、放鱼塘、种果园、小型加工业等都可发展,充分利用资源和地理优势,增加收入,弥补院里经济。
4、抓基础、上规模,提高集中供养率
一是以村为主,县乡村同办,提高集中供养率.经调查,我县需集中供养的五保户人数为3500人左右,要实现全部集中供养,只能采取县乡村几级兴办敬老院的办法,即县办3所,供养600人,乡办20所供养600人,村办100所,供养2300人。在几级办院过程中,必须坚持以村办院为主,各地可根据五保人员的数量和乡镇区域,实行村村联办,这样,有利于场所、资源、人员经费的利用,同时,也可加速农村敬老院建设的步伐。
二是因地制宜,集中联片,兴办示范型敬老院。根据我县五保户的分布和地理位置,即东部地区11个乡镇有五保户1844人;中部地区9个乡镇有五保户1804人;西南地区6个乡镇有五保户1856人。按照以上分布情况可在每个地区兴办一个大型县办敬老院。东部在鲤鱼塘办一所,中部在湘阴渡镇办一所,西南部在马田镇办一所,每所敬老院占地面积在100亩左右,入院老人在200人以上。通过考察,我县目前有很多学校的废弃房子,可利用这些学校场地,改扩建为敬老院,如鲤鱼塘境内的五中,学校已经空闲,场地相当大、房子也比较新,绿化相当好,非常适合办敬老院。同时利用有关政策,争取农村敬老院改扩建资金。
三是定编人员,解决经费,财政纳入预算.要巩固发展敬老院,维持敬老院的正常运转,经费是关键。根据我县的办院经验,村办敬老院的经费需3万左右,乡办的5万以上,县办的在数十万元。而敬老院目前最突出的矛盾就是无工作人员经费,无五保户治病经费,无房屋修缮经费,因此建议工作人员、护理人员要实行定编由财政解决工资,同时财政年初要将敬老院的有关经费纳入年度预算给予解决。
“他说大家是第一次合作,不太相信我们,说我们给的价太低,又怕被我们骗。那他妈的到昆明来找我们签什么狗屁合同。他道是来昆明看过了、解过我们的情况,而我们连他那个厂是有是无都不清楚,现在在这个节骨眼上要我们先把钱打过去,还要涨价。难道我们的人比他年青就得是个猪,就不怕被他给骗了。请你告诉他,要做我们生意就按合同办,要么就不做,如果给我们造成损失反正我会保留起诉他的权利,其他的我就不说了,免得伤你我的感情。是你给我们引来这么个不讲信用的东西,你是不想与我们做朋友了吧,从明天开始我们那边的天戈公司也不在你这拿飘莎了,你信不信?”我接过万波递过来的电话,对电话那头的仇诗桂一点也不客气的吼。
我说完就准备把电话给挂了,仇诗桂忙在那头赔不是:“兄弟,算我的不是,都是浙江佬不讲信用,哥子我在中间不也是两头受气吗,要不这样,我从新给你们找个厂加工行不。今晚我在‘乡巴佬’摆上一桌向兄弟赔罪。”
放下电话,我对陈明元、万波讲:“仇诗桂就是个生意人,一听我们不在他那拿货他还慌了。”
陈明元:“他能不慌张,现在一天我们天戈要出200来个大件飘莎洗发水,再说下面的分销网络也在我们手上,飘莎厂里近来一直想与我们直接做。”
我不以为然:“飘莎的网络你们认为有用吗,飘莎这个质量,只不过是一锤子买卖,也能算有价值?”
万波:“网络是没什么用,但一小件2块,一大件可是20块现大洋,一天有4000元的纯利润,他能不急,换到我也要急。”
下午五点多,仇诗桂就来到我们办公室缠着我们三个人,说酒席已经定好,非得要我们去。作为合作伙伴一起喝喝酒到是没什么,可我们是直销公司晚上开晚会是雷都打不掉的。可任我们三个怎样说,他就是不依,他说我们晚会开到几点他就在这等到几点。看来这个饭局我们是推不掉啦。
我调侃起仇诗桂来:“老仇,你又不是不知道飘莎,不是点益企业做的项目那是天戈公司在做,现在负责的不是我们而是青松他们三个,我们这三个只不过是分分钱的角儿,你请我们不请青松,就不怕他们翻脸啦。”
仇诗桂:“管理你们什么点益、天戈的,反正那不都一样,那个不晓得你们六个人是穿一条裤子的,我那个老乡一天在昆明一天在临沧,有时连鬼影子都找不到一个,你放心,他们那边我也是要专门抽时间请的。你们在临沧的松立公司做还错,每天都从我这拿半车货。”
万波:“老仇啊,你搞错了,松立商贸不是我们搞的,那是青松他们三个人的,他才是你经后的大主顾,他们在那可是做批发配送的,我们在这只不过是做单个产品的。”
仇诗桂打哈哈来:“都一样,都一样,还是你们比我会整。”
晚上浙江的牙刷商在昆明的人也到了,在酒席上酒话到是扯了不少,可优洁牙刷的事还是没有结果。看来我们只能另寻代工商。我从此不在与不爱浙江商人打交道,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厂家小生意人觉得生意难做业务难找,也许诚信成为了他们的致命伤。
第二天,梦达的马总从厂里打电话告诉我们,梦达所在的江苏生产牙刷的厂家比浙江要多得多,扬州市邗江县杭集镇可是全国知名的牙刷生产基地和集散地,有中国牙刷之都的美誉。全镇有1500多家生产牙刷及其配套产品, “三笑”这个民族名牌被“高露洁”品牌取代后,五爱、明星、星辰、晨洁、劲松等一批新的牙刷生产规模企业的不断壮大,上规模的私营牙刷企业有150多家。他可以去邗江县杭集镇帮我们谈代工事宜。
为我们自己的事让人家一个大忙人专门从张家港到扬州,让人总觉得有点过意不去。而且陈明元和万波也想自己去看看牙刷的生产过程,所以我们请马总帮我们在电话里联系几个厂家,由我们自己到扬州实地确定。
为了减少法律纠纷,我们将浙江佬的事交给律师处理。然后动身去江苏。
在杭集镇看到家接一家的厂房不是生产牙刷的就是生产牙刷机器设备或包装的,而且绝大部分无论大小生意都是那么火,我终于知道了什么叫产业集群效应。在这里要找一个新品种新款式的牙刷是非常容易的事。
杭集镇没几家厂不做代工的,跟他们谈OEM不需要很复杂的过程,只要你表达出你有要他们OEM的意途,他们就会给你拿出一份从商标授权使用、产品技术质量参数、货物运送、付款方式和办法到承担质量的责任都会很完善的合同书来,因为这里同类厂家多所以也不用担心谁家会收你的高价。
也就是从杭集镇开始,我想如果自己要建生产厂的话,一定会找这项产品生产厂家非常多的区域建厂,这样的地方生产配套就变得非常简单,在其它地方投一百万不一定能做到的事,可能在这种区域只需要二三十万元就可搞好。
没想到从杭集回昆明时我们在扬州的其它地方玩了三天,回到昆明的第二天优洁牙刷的第一批产品就到了。
回到昆明的第一件事就是选项目小组的负责人。在一周前我们就对综合能力和业绩突出的高级组长以上想负责牙刷项目的员工进行了考评,让合格者按一正两副,进行自由组建成组对牙刷项目进行竞标,第一轮我们让各小组对内部合作的优势进行展示,向大家证明小组组成的合理性,并提交一份详细关于项目的人员发展、培训、管理方案,然后每个小组向我们推荐出三个最佳的小组组合(自己所在的小组除外)。选六个小组进入第轮二竞争,就是在一周时间内完成对牙刷市场的调研,并提出具体的营销方案。
将六个小组交上来的调研报告和营销方案收上来,由我、陈明元、万波和化妆品、电池项目的负责人分别审阅并评分,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东西进行汇总。竞争真是帮助人提高工作能力最有效的药方。这六个小组因要相互竞争所以他们的方案都做很认真很务实。消费者购买牙刷的心理和习惯、市场的竞争格局和环境、销售的方式和手段、产品的广告和促销的效果、价格与消费群体和销售量、不同贩卖场地对顾客的影响和顾客选择产品的理由都作了调查与分析,虽然每个小组的报告都有一定的着重点和局限性,但是将他们综合起来就真的是很完善很不错的报告。
汇总的调研报告和营销方案也下发到各个竞标小组手上,看来今天筛选确定牙刷项目负责小组是我们眼前必须做的事情。由于公司里只有我、陈明元、万波外只有负责做流通渠道、经销商和单位的销售业务的两名副理在昆明,其他的项目组负责人都在地市县。负责梦达·仟秀化妆品和梦达大众套装产品的两个小组负责人都在丽江和大理,负责电池项目的三个人在玉溪,要下午才能回到昆明的公司来,所以我们决定在晚上8点钟开始进行。
晚上8点,三十多个人齐聚会议室。看着眼前我们的这些可都是精锐员工们,我想起春节时我和陈明元来一无所有的到昆明时的情境,真是人生如戏。
由五枝波浪型镶有磁石的牙刷头和一枝外边包裹着一层柔软胶体的流线型刷柄组成的套装牙刷,以及汇总的市场调研报告、营销方案都摆上了会议桌,一人面前一套。
陈明元向大家详细介绍优洁牙刷使用的材料和作用,产品款式设计的原因和对口腔的益处并正式公布产品的直销价为18元,零售店的供货价为17.5元,商店零售定价为32元。(这样定价是因我们直销的操作方式与其它营销方式不一样,产品的定价一般情况是不会让员工参与讨论的,直销产品大部分都是人员比较好带的产品,对零售店的供货我们也是以自己直供为主,做零售店的目的不是为了卖货而是为了强加员工对顾客的说服力。)
接下来,三十多个人根据优洁的定价,开始为其找能体现产品价值的各个原素,能让顾客动心的说词来制定说服顾客购买的话术。为制定在不同场地、环境下说服顾客的术语,大家一下子要将自己作为顾客来提出,对产品置疑的理由;一时间又要转变成销售人员来解决别人提出来的问题,然后选出最好的回答编成标准答案。一问一答之间让办公室变得热闹起来。语言方面确定下来后,就是对直销员介绍这个产品要使用的动作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模拟、分解将最能展示产品好处与能顾客心动有效的动作固定下来,形成专业化的动作。
最后参加竞标的小组根据前面已经定下来的东西,从新制定并向所有人演示自己的营销方案。与会的每个人在不准与人交流的情况下,在纸上写出认为合格的三个小组。得票第一名的小组成员为优洁项目的负责人。
确定项目负责小组成员和方案很容易,不到三个小时会议就有了结果。
可倒到床上后,我却久久闭不上眼。在菜市场里卖优洁牙刷这样高价位的新品牌,这可是从来没有同类产品试过的啊。这样定的方案和人员可行吗?在脏、乱、差、吵的菜市场里真能按方案上的要求让优洁的展示台做到鹤立鸡群,成为一道抢眼风景吗?两者能完全有效协调吗?我还真没底。虽然有看起来很不错的市场调研分析和营销方案,可必定我自己没有深入市场一线对牙刷市场进行具体调查,明天我还是自己拉上陈明元和万波到菜市场和商超实地看看,了解一下顾客购买牙刷的一些实际情况。
员工的调研报告上说,菜市场人流量的最高峰期从早上六点开始到十点左右结束。于是我早上五点就从床上起来,先把陈明元、万波叫起来再才洗脸涮口赶往最近的菜市。
由于天下着细雨,本来挺宽的马路挤满了密密麻麻的人,卖菜人与买菜者手上雨伞把连一把在空中把天挡连连实实的,我们离市场老前就看到烂菜叶子遍地、污水横流,踩到的是鸡毛、鱼皮,闻到的是馊和臭,十分杂乱,惹人生厌,人行走通过都困难。还没走进去,就令人窒息。
在出菜场门口,一位老人衣衫破烂躺在地上、半遮半掩的衣服看得出他断了一条腿,无力的着,身边还有一位不满五岁的小孩,在小孩旁边放着一只缺了口的瓷碗,偶尔会有人扔进几枚硬币,面值都是不大的。也有一些时髦的年轻人捂着鼻子,渺视的眼神盯着那只破瓷碗,匆匆从他们身边而过,没有人,也没有谁愿意做他们一个留客。因为饥饿,小孩的眼睛深深的凹下去了,用那充满饥渴的眼神望着过往的人们,希望能有个好心人带给他们好运,然而老天却总是不灵验。
待走进去,满地血水,让人没法下脚。
这样的场景虽然在员工的调研报告已经有了介绍也如何处理优洁展示台与环境的关系形成对比来吸引顾客,但当自己真正面对这个场景时我却是有些拿不定注意了。如果处理得好,效果会不错,可这样的环境按员工讲的方法能制造出优洁的销售氛围吗?如何让普通菜市场常见的那种暗淡、嘈杂、污水、气味混杂等现象在我们展示台周围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必须是干净、整洁和明亮,让人有亮眼的感觉。这得让我们设计人员到多到个菜市场实地好好看看好好体会,根据菜市场的实际来设计优洁的VI展示物品。
七点一刻我们离开拥挤的菜市回公司开早会。
正式上班,做牙刷的直销员全到菜市场搞推销试探顾客的反应,我们又去了更多的菜市场和大卖场。
大部分菜市场里除了贩肉卖菜的外,还有服装布匹、粮油鸡鱼等等行当整个就是琳琅满目,一个跟着一个,有摆着摊的菜贩,有挑着吆喝的农民,卖菜的妇人、乞讨的老人、小孩都不泛少,菜都是那些菜,有的商贩正直,有的商贩却总爱缺斤短两,有的商贩一个劲的往菜上洒水,以增加菜的净重,让菜有更好的肤色,卖得快也卖得个好价钱。难得有商贩为买主想过,买回去是否能吃?吃了是否对身体有害?不过后来我只要买菜,总爱在那些挑着菜的农民阿姨、大妈那买菜,自认为他们不会在称上面有什么问题,自认为他们的目光是慈爱的、不带有色彩的,也出于他们是自家种的,让我想起自己的母亲来,食欲会更好。也或者是因为在摆着摊的地方看过菜贩子卖坏了的菜,不再敢对他们多加信任。这大概和顾客总认为上门推销是要骗他挣点钱,于是不少消费者总是愿意在固定的商店买东西的原因吧。看来我们做上门推销也不能靠离顾客的购物心理,也许将移动的推销形式变为固定的推销形式是我们直销的一个新方向。
在下午时我们碰到、一商贩正和一女买主争吵着,理由因商贩缺买主几两称。买主不服,要求说个理,我原以为商贩会补上短缺的,哪知从商贩口中而出的却是:我们没有哪个不少那么几两称的……有如此说法吗?就算是这样,也该换个说法吧?哪个消费者肯咽下这口气?何况是心胸狭窄的女人(不指全面)?商贩、买主就这样争吵着,高分贝的声音引来了不少人观看。也许是商贩的理亏,也许是还想做其它人的生意,认了,愿意补上。买主却不依了,坚持着不要了。或许双方都认为这样纠缠下去没有好结果,最后,还是全部退掉。人群也跟着散了,有的人在议论商贩的不对,明明差称却还理直气壮。也有的人在议论买主,就是差几两吗?何必搞成这样,多丢脸。
“丢脸”看到这个词,让我想起好多好多的人,为了这个脸面,暗地里挨了多少宰?但为了保全自己的脸面、形象,有气还得装得无所事事,大度了再大度。回到家里却对自家的人大发脾气!哎,可悲的人!也想到我们的上门推销式的直销,有不少的公司也不就是像这个藕商贩一样吗,一个是短斤少两一个是假冒伪劣罢了,顾客还能相信相信上门推销的人员才怪,顾客不正是与我不在菜摊上买菜不就是同一个心理。(想起来我初入直销行当时所在的还不是与这个商贩一样的勾当,这样的直销又那能长久。)
在这里的,还有三五为群的农民,提着菜蓝、挑着担子来回于每一道走道,蓝子、担子形成一道显眼的风景,也使得原本狭小菜市场的更显拥挤。同时也有环卫的、城建的来排斥这些农民。用那自以为“高贵”的腿踢掉他们的菜蓝,踩在那些农民们用汗水、用心血培育出来的新鲜蔬菜上。我不知道他们的良心何在?如果说这是他们的工作,我想那应该是叫他们远离,不要再挑到这里来,而不是摆着高高的、臭臭的架子来显自己的威风。在弱小农民面前显高贵算什么?只会让人心生厌恶!说实在的我们的推销也真不容易,有时就像被并不道德的人当作下贱人欺吗?明明有的人也是靠推销来生存的可他自己对待向他做推销的人又是什么态度,现在有不少企业单位在门贴有推销员不得入内和当年外国在我国贴的华人与狗不得入有什么区别,难道这些企业就没自己的销售人员真不知道他们是怎样想的。
这期间我们又去了大观楼的‘沃尔玛’、 高新区的‘普尔斯玛特’、青年路的‘昆百’以及穿金路上的‘好又多’,一路下来给我的感觉其实KA大卖场也不就是一个大菜市场,只不过他整齐、漂亮些装饰要高档些。在这些卖场里面的促销员们不也是拿个小喇叭大喊大叫“XX打折优惠”“XX买几送几”地道的菜市场原理。只不过菜市场当场进行现金交易,KA卖场是开栏选购,你先拿货后到收银台付钱而以。我们在里面仔细观查发现,顾客在这类地方购物一是自己拿一是听信促销员的。顾客自己拿没有促销影响他的,对一般性商品大都不会拿没有名气的产品,但是像牙刷、脸盆、杯子等等这类产品却是以选款式和价格为主。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商品在自己没有促销员的情况下投钱进KA就等于是把钱直接,丢进水里一样是绝对不会冒个水泡起来的,小品牌不上促销员想靠KA生存可以说是做白日梦。以款式为主的产品,其实做不做品牌都不重要,绝对大部分顾客不是冲着牌子买的货。在大卖场里买牙刷的顾客与到菜市场的消费群体真的很吻合。
为了证实我的想法,我们安排人对三笑牙刷为什么在昆明卖得最多做了个调查,其结果居然是因为他的产品铺货最广已经是无所不在,款式一应俱全,价格有高有低,谁都适合。看来卖牙刷就用不着比广告,要比就比款式、同款式就比价格、比终端的数量和质量。
我们自己在市场走了一遍,回到公司打开确定过的调研报告和营销方案一看,我们自己看到的东西上面都有。这坚定了我们以后按项目小组搞新产品的想法,只要方法对,我们不用过多的怀疑自己的员工。
作为关注度较低的牙刷,如何通过形象设计与展示规划,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产品形象,并且使优洁的影响力和购买率大幅提升?
就牙刷这种产品本身来讲,它只是一个人们常用的小工具,产品的本来功能是同质化的,这种情况下,唯一能做出不一样的东西就是视觉效果和心理方面的暗视,让消费者让为我们的产品比一般的产品要高档和有附加功能,就是我们的必须要做的。作为关注度低的大众消费品,优洁牙刷的终端展示形象不能停留在同类产品依靠低价位自然销售层面,要使优洁从零售环境、展示空间到推销、价格、产品陈列等,都能让消费者认为是专业的为健康出发的才行。 对产品宣传资料、产品终展示工具等进行了设计,做到单纯、简洁、便于视觉识别和记忆强化终端整体形象,塑造出个性强烈的鲜明的产品形象,让鲜活、趣味十足的产品在终端清晰夺目,准确的信息传达来同消费者打招呼,吸引关注,从而减少员工的推销阻力,取信于消费者。
如何传达优洁的形象,使消费者接受并认同?我们确定了以健康、时尚为品牌的定位核心。 设计人员用漫画的表达形式,表现出时尚和健康,以塑造刺激品牌亮点,突出形象。蓝色背景给人清新、舒爽的感觉。黄色的优洁标识让人眼睛一亮收获惊喜。用静态的视觉系统来配合动态的现场演示来向顾客直接推销。必定人是大部分人是要受气势所影响的。
现场演示效果一定要把商品的性能、特色直观地表现出来,立竿见影才能促进顾客的购买兴趣,如果演示后效果不明显,或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效果,参观者就会纷纷离去,就不适于使用现场演示促销。反之,演示效果好的,就应大力提倡用现场演示促销。使顾客立刻对商品有所了解。
做示范表演时,直销人员先拿出用优洁牙刷清洁有茶污的玻璃杯,再把杯子放在水里来几下,污渍就不见了踪影。推销员轻松自如的演示,就能让人相信使用它清洁牙齿确实很有用。由于这样做的效果非常明显,立竿见影,在上喇叭的配声效果能吸引了很多参观者围观。
接着将牙刷柄拿起来用折来折去,让人感觉到牙刷的材质坚韧 。(曾有反对意见认为,这个做法对消费者没什么用处,理由是消费者买牙刷是用来清洁牙齿而不用折的。其实不然顾客在大多数情况下买东西都不太清楚到底是买他的什么功能,总想功能越多越好,一个产品展示的东西越多越有利于销售,这是因为大多数消费者的思维会跟着演示人员来走,你多个动作消费者就多了份无意识购买的可能。)
折完牙刷就该利用牙刷头里面的磁石的作用了。将牙刷向展示台的铁架用力丢上去,叭的一声,牙刷就会吸在架子上面。最后将牙刷放到透明的水杯里,水里的小生物在磁性的作用下沉到杯底,向顾客证明优洁牙刷的杀菌功能。(当然在顾客看不见的情况下向水里要加点特别的东西,不过顾客想看也不可能看见,这里面的小把戏我就透露了。)
当然销售要有效果必须是直观演示必须配有吸引人配音的解说,加上直销员一环扣一环的销售五步才会明显。
演示摊要根据菜市场的特点选择自己的销售场地,但一般主要以进出口外的三十米左右为主。最早我们在展示台上使用了电视,可电视在白天,光线无论从那方照过来都让根本无法人都看清楚画面,而且每天上下班还得搬来搬去的,即没效果成本又高又费事。由于这阻碍了我们这种方式的可复制性,不几天我们就把电视删除在外。电视可有可无,但喇叭是不能少的,因为产品的销量和顾客的兴趣与喇叭的声音,围观人员的多少有很大关系,围观的人多,多的人一多有些顾客也就无目的的买了。
在实际的销售场景里单一的展示台不能满足不同菜市场的场地要求,于是我们又做出可以挂牙刷展示架、和台架结合的展示工具。以此做尽量扎堆,直销员越多,展示架越多销售的效果越好,当当然这也有极限,一般我们最多时也不超过十个小组三十来个人。在菜市场我们根据人流量和时间对产品进行不同价格销售,早晚按直销价,中午按零售价。每个直销员以直销价销售一天只能有35套,就是时间没到卖完35套其它的也要按零售价进行。展示架、太阳伞、小喇叭和演示工具一路伴着我们的员工分布到了云南的各个县市的菜市场。
除菜市场外我们还借用中小超市进行直销。办法是我们在店门口支起展示摊按产品的正常零售价32做直销,每卖出一套产品就向超市买支八九块钱的牙膏送给顾客,用国际品牌的牙膏做赠品和借用超市的影响无形中提升了优洁产品的形象。
【关键词】新加坡 工艺教育学院 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99-02
笔者有幸参加了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的中等职业院校教师新加坡培训团,了解新加坡职业教育的发展、办学特色及理念。新加坡的职业技术教育是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发展起来的,是当今世界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之一,创立了“模块化教育”、“教学工厂”教学管理模式,为新加坡的经济快速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
新加坡的工艺教育学院(Institute of Technical Education,ITE)成立于1992年,隶属于新加坡教育部的公立学院,是第一所获得新加坡质量奖的教育机构。主要为新加坡25 %的中学毕业生和成人学员提供就业技能,帮助他们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的管理模式、教学模式、课程开发等方面都很有特色,笔者单就该院新课程开发模式进行分析。
ITE新课程开发专门由工教局课程兼教育发展署(简称发展署)来完成,负责人是工教局的学术与课程发展副总裁。ITE新课程的开发采用PDCA模式(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处理)对新课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一般来说具有如下流程:
一、计划阶段
1.高效的政府运作机制
新加坡的教育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政府通过高效的运作机制促使教育直接对产业政策变化做出及时应对。如:新加坡政府计划2010年在新加坡开设赌场,2006年即在ITE开设荷官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即可到新开设的赌场就业。
首先,政府确定了新经济增长目标后,贸易和产业部根据新经济目标及时调整对策以符合国际市场需求,并做出人力资源需求的规划。政府也通过投资委员会等机构吸引外资[1],并与投资企业共同协商,以了解未来雇主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各个政府部门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分别承担了明确的责任,互相配合,共同确定新加坡的技能人才需求。
2.以市场为导向分析设置新课程的需求
新课程的设置紧紧围绕行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发展署内有专职课程开发人员,均有企业工作经历[2]。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如:从经济发展局、学术顾问委员会(由ITE的资深专业教师及行业专家构成)、企业培训主管、实习学生及往届毕业生的调研报告等获得需求信息。根据企业的需求确定工作岗位能力,规划出训练的内容及所涉及的职业标准,确定课程的基本框架后,提交学术与课程发展副总裁审核后进入课程设计实施阶段。
二、实施阶段
1.制定教学大纲及开发教材
各个行业均有学术顾问委员会,每年召开4-5次会议,将行业发展需求反馈给制定者,再根据企业对所需人才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制定教学大纲,内容包括:课程类别、教学目标、总学时、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如何考试等。
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自行编写活页教材,讲课前发给学生,学期结束后学生收集起的所有活页讲义就是本门课的教材。
2.以基本的能力知识单元为模块实施教学
将整个课程所涵盖的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需求分成若干模块,各模块间既相互支撑又相互独立,可以根据最新的市场需求调整课程内容,适应市场的变化。
3.注重实践,采用真实环境展开实训练习
ITE的实践式课程包括三部分:主修有8个单元,占80%;选修有2个单元,占5%;生活技巧单元占15%,即:有助于个人发展的生活技巧,在工作岗位的生活技巧,包括:如何有效地待人处事、思考与解决方案技巧、建立团队精神技巧及卓越服务素质等。理论课占30%,实践课占70%。实践课采取实境学习环境,如:酒店管理专业、美容专业、汽车维修专业等的实训课均是在校内的真实情境:酒店、美容中心、汽车维修工厂中进行,均可对外营业。护理专业练习急救技能是在一辆真实的急救车中进行,其所有的实训室在战时可以作为临时医院启用。
三、检查阶段
新课程结束后,由发展署对任课教师、学生、雇主进行调研,内容包括对该课程的满意度、需要改进的地方等,对数据进行筛选和分析后[3],来检查新课程是否达到设计标准。
四、处理阶段
如果该课程某些内容未达到设计标准,将会重新更改设计,更正教学大纲、教材及教学模块,继续实施、检查、处理,直到检查结果符合设计标准为止。
新加坡将ITE成功发展为东南亚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职业院校之一的原因包括强有力的政府支持,明确的远景目标,团队合作、精益求精的职员队伍,最重要的是以创新创造未来的理念。我们应该借鉴新加坡卓有成效的组织管理制度、鼓励改革创新,促进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勇,万小朋.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的办学模式及其对我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0(3):64-65.
[2]涂莉云.新加坡工艺教育局的办学经验与启示[J].中国建设教育,2014(1):55-58.
[3]万建民.新加坡工艺教育局新课程开发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1):97-99.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大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1一、实践调研背景
文化,是一种高层次的管理软件,就像空气,是看不见但能感觉得到的一种氛围。城市文化是一所城市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保障城市良好运行的剂,是推动城市大发展、大繁荣的不竭动力,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中。21世纪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新纪元,也是文化建设举足轻重的时代。天津文化则在建设富有独特魅力和创造活力的城市发展中起着强有力的推进作用。
天津文化的定位是关乎天津这个城市,这个地区未来发展的大事,纵观天津历史和现状,我可以看出:天津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为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一五”期间,天津加大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使全市城乡居民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推动天津多项公共服务指标名列全国前列。基本形成与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地位相匹配的文化格局,文化实力明显增强,文化品味越来越好,整个城市的文化氛围更加浓烈。“十二五”期间,将实施天津文化中心建设、“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计划”等文化惠民工程,在提升市民文化素质的同时建设文化强市。看着收获的如此多可喜可贺的成绩,我不禁会发问一句,究竟"文化"这张牢靠的成绩单会对天津的城市建设又有哪些深远的影响呢?
二、实践调研目的
天津市是历史文化名城。天津地区在特有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祖先们创造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形成了天津市特有的津味儿文化特色,而这些都具体的体现于天津的语言,饮食,风俗等各个方面。为了深入了解天津我选择了以天津文化为主线的实践活动。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博大精。天津是一座文化古城,而小站作为“百年中国看天津”之一,也是历史文化沉淀的代表之一,更对天津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想要了解天津的历史文化,我当然要前往该地探寻历史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也包括发生剧烈演变的现代文化。而在如今文化冲突愈演愈烈的时代,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古文化传承与现代文化融合也成了我关注的焦点,故我选择了参观文化中心,一个有着浓厚现代文化风格,却展示历史文化积淀的地方。
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更具有时代特征。说到现代文化,我很自然的会想到近几年发展迅速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文化现象,这是一种新兴文化,年轻一代对它都很熟悉,我则想要探寻在老人群体中,这个占到总人口数10%的群体,该文化对他们又产生了什么影响,所以我来到了养老院。
三、实践调研内容
天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文化也是源远流长,以探索天津文化对城市建设的意义和影响为宗旨,全面开展“追寻天津文化足迹”的社会实践活动。
享受文化大餐,古往今来新体验天津文化中心之旅
(一)资料调查及活动意义
20__年5月,天津文化中心正式对外开放,它是位于天津市河西区的市级行政文化中心。天津市文化中心四至范围为友谊路以东、隆昌路以西、乐园道以南、平江道以北的整个区域,总占地面积约90万平米。天津市文化中心的项目包括天津图书馆、天津博物馆、天津美术馆、天津大剧院、天津青少年活动中心、天津银河购物中心、生态岛等。文化中心已经成为津城百姓获取知识,提升文化品位的好去处。
文化中心博美图三馆试开馆,让津城市民在这个逐渐酷热起来的夏季,有了内心的一份归宿之地。在书的世界,美的海洋里徜徉,与历史对话,和知识共舞,体验一份清新和惬意,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我更有责任了解体验全新的文化生活,感受城市的文化脉搏,探求文化发展的踪迹。
(二)前期准备:
针对参观文化中心的市民可能出现的想法以及文化中心在市民心中的影响设计了调查问卷,来了解在不同年龄段的市民对于文化中心的想法及感受,以及文化中心的宣传力度以及对市民不同的吸引之处。与此同时,在网上积极查阅文化中心建设的背景资料,也与天津文化影视局沟通来了解更多文化中心的情况,多角度对于天津文化中心的情况进行了解考察,使实地调研更丰富更全面。
(三)实地调查:
天津文化中心是本市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公共文化设施,集公益文化场馆,城市公园,市民休闲中心,青少年活动场所为一体,是文化展示,交流,休闲,消费最集中地区域,是天津标志性文化建筑群。
通过前期一系列准备工作,为了能全面了解天津文化中心的情况,感受天津文化发展的脉搏,我来到了天津文化中心进行实地调研。
1、先对天津文化中心做了整体了解。
天津文化中心本着文化、人本、生态的宗旨,不仅仅文化中心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的建筑风格很和谐,中央人工湖,生态岛也给人优美的环境和高雅的享受,在整个文化中心也聚集了天津大剧院,天津科技馆,天津自然博物馆,青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等大型文化活动中心。
2、感受了天津图书馆的文化氛围,严格的管理以及热情的服务在优质硬件保障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加分,一进图书馆浓浓的书卷气息包围了我,这里全部采用电脑管理,是一个现代化的图书馆。
其中设有29个专门阅览室,坐席2000余个,现有藏书280余万册,还设有两个视听阅览室,装有四路同声翻译系统,可供学术报告会用。安静舒适的环境以及专业化的管理,使人们的阅读更加便捷。
3、其次来到了天津美术馆,这是一座集收藏、展览、征集和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大型专业美术馆,是本市美术领域的最高艺术殿堂。
这不仅是全市画家期盼已久的一项重大工程,也是面向全市百姓普及艺术、传播先进文化的一项重要民心工程。感受每个艺术品独特的艺术气息以及作者的艺术思想和对于作品的独到见解,对于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也有一定提高。
4、最后来到天津博物馆,它是一座历史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其前身可追溯到1918年成立的天津博物院,是国内较早建立的博物馆之一。
其收藏特色是中国历代艺术品和近现代历史文献、地方史料并重,现有古代青铜器、陶瓷器、法书、绘画、玉器、玺印、文房用具、甲骨、货币、邮票、敦煌遗书、竹木牙角器、地方民间工艺品及近现代历史文献等各类藏品近20万件,图书资料20万册。触摸着古文化的脉搏,体会到历朝历代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的逐步改变过程,循着先人的脚步来探索未来的发展。
四、实践调研总结
传承给予我力量文化中心对天津的影响。
如果说天津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文化中心无疑成为了画笔最为坚挺,着色最为绚丽得部分,其为天津得发展更是添上了浓墨重彩得一笔。
文化中心是天津大都市进步的象征,也是天津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体现,反应了天津与时俱进的脉搏和快速发展。文化中心落成体现出天津文化定位的要求、是我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迫切需要。突出了天津文化特色,不仅是天津的一种建筑之美,新颖的理念和建筑风格,也是天津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展示出天津环境文化的英姿,而且更是天津古典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完美结合。
就博物馆来说,博物馆收藏20万件文物,有图书资料20万册,展示了天津自战争后至恩一百年间的风雨历程,实现国家富强的历史进程中,在屈辱中奋起斗争,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在津沽大地上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奋斗。从抵御外侮,政治变革,经济发展,文化交融等方面突出了近代天津在中国的历史地位。而其设计以“世纪之窗”的概念为原点,“世纪之窗”作为一个完整的空间序列贯穿整个建筑,既是展览空间也是容纳各种公共活动的“城市殿堂”。运用现在建筑的设计理念,首先在外观上就给了人美的享受,而丰富的馆藏,又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是现代文化与历史文化集合的典型代表。文化中心的开放大大丰富和充实了我市居民的业余生活,而其传承历史,发扬现代文化的做法更增添了其参观价值,不断激发我市群众热爱天津、建设天津的热情,增强了市民共同把天津建设好、管理好、发展好的信心与决心。
通过调查问卷我了解到,当地居民对于天津文化中心的开放评价很高。八月三日,尽管天气阴沉,前来图书馆借阅的读者仍然络绎不绝,开馆两个多月,文化中心图书馆已接待读者近五十万人次,其受欢迎的程度不亚于时尚购物中心。可见图书馆以智慧之窗为理念的设计,实践性相当高,开馆尽管才两个月,对于激发天津市民的读书兴趣相当有成效。而且调查问卷统计中有80%的人表示参观后对图书馆印象最为深刻,相信市民遨游书海的渴望将使天津离文化强市更近一步,满足了当地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更能从自身践行天津文化,做文明市民。问卷结果还表示当地居民通过参观文化中心,对于天津的文化有了一个更宏观的认识,而文化中心对天津文化的整合,是提升市民文化素养的一个有效平台。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2大学生活是紧张而又充满期望的日子,学习的闲暇时总是憧憬着背起行囊,远离亲人朋友以及师长护佑,去走真正属于自己的路。然而当我们终于可以像刚刚长满羽毛的雏鹰般离开长者们搭建好的巢穴,独自一人走上社会工作这个大舞台时,却发现人生的道路原来是如此的坎坷不平,任何人的成功都是经历过一番狂风暴雨的。当今社会,无论什么工作,都总是“有经验者优先”。所以,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以及锻炼与提升自身的能力,在这个暑假我开始了自己的社会实践。
20__年夏天,我的大二暑假,我如愿的参加了学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而学校对每年的假期实践都相当的重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与机会,并为我们保驾护航,期待着我们能从中得到锻炼,学到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与能力。而我们也正是本着对自己负责对社会热心的态度,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参加了这次实践。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现代大学生,大多是在书本知识中成长起来的,对我国的国情、民情知之甚少,而社会的复杂程度,远不是仅凭读几本书,听几次讲座,看几条新闻就能了解的,社会实践则为我们打开一扇窗口。它让大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不断地参与社会生活,在实践中不断动手、动脑、动嘴,直接和社会各阶层、各部门的人员打交道,培养和锻炼实际的工作能力,并且在工作中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和提高,使之更新知识结构,获取新的知识信息,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能以现实主义的眼睛,以人文关怀的深度,去观察、体验这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社会。
而我,作为这次实践队的队长,这项活动亦给了我更多的责任与挑战,同时,我也从中获得了更多的的能力与认识。从课题选定的一开始到组建好我们的团队再到队员一起为活动奔赴往返,到最终完成我们的成果,一步步一天天,我与它同在,牵挂着它,与它一起成长。我明白了要带领大家去做成一件事,首先自己要成竹在胸,有比较成型完整的想法,并且要有一定的自信,这样队员们才有可能信服你,与你一起完成任务。同时,沟通,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队员之间相互交流彼此的看法,我们要的是一个开放自由的合作氛围,大家各抒己见,不时的改善我们的活动,使我们的行动向着更有效的方向发展。但在这一点,自己做的就不很好了,没能把男生女生带活跃起来。另外,作为队长,还需要协调好外部与内部的关系带领队员适应不同的新形势。
每天的努力,让我们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每天我们各自奔波在我们的实践岗位,尽管辛苦,也有不同程度的身体不适,但我们依旧没有放弃,相互鼓励,以一个集体的力量坚持下去。作为一个学生团队,虽然我们缺乏相应的系统性知识,而且并不像政府部门那样具有权威性,但是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紧密的联系,一起讨论,一起做事,一起总结,一起面对困难,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同样能把最真实的成果展现在大众面前,让人们认识到恩施地区烟叶的生长现状、烟农对烟叶评价及以后的发展如何,出现问题能够及时提出并能找到解决的办法,给自己增长知识,相信通过这个活动大家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以及成果意识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虽然在活动进行时,不可预见的辛劳与看不到的成果让我的一些队员退出了,但我看着我的其他队员,他们依然能不惧艰辛,他们和我一样,不甘放弃,这已是责任,背在肩上,我们年轻,我们不怕输。我们倔强的相信我们能坚持到最后,我们能做出一份成果,这就是回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短暂而又充实的实践,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向他人虚心求教,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这次实践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和团体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道理。
与人交往,关键在与真诚。初到办公室,周围都是些新面孔,一句早上好,就能拉近同事间的距离,都会获得别人的微笑。有时候尽管只是一些细微的东西,比如早晨的一声问候,给同事倒杯水,都会博得大家的关心和重视,因为它表达了对同事尊敬,也让他人感觉到被重视与被关心。我和同事们我相处十分融合,我想,应该是我的真诚,换取了同事的信任。他们相信我,也愿意把工作分配给我。其次就是要善于与他人沟通。沟通是一种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时时都要巧妙运用。认识一个人,首先要记住对方的名字。了解一个人,则需要深入的交流。而这些,都要自己主动去做。做事要保持一种热情和信心。其实,不管在哪个岗位,热情和信心都是不可或缺的。虽然是处理一些日常的小事,热情让我对手上的工作充满激情;耐心又让我认真的对待工作,哪怕是小事,我都想办法把它做好。俗话说:事在人为,成事在心。只要你有心去做,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在工作中,要主动出击。当你可以选择的时候,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做杂活”是工作的必需,却无法让我学到什么。份内的工作当然要认真完成,但勇敢的“主动请缨”却能为你赢得更多的机会。要想收获更多,只有勤问、勤学、勤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通过这次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自身努力学习知识并将之与社会相结合的信心和毅力。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们,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磨练品格、增长才干、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舞台。在这里我们真正的锻炼了自己,为以后踏入社会做了更好的铺垫,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会更加积极的参加这样的活动。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在本次的社会实践中我们还同诸多群众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的发展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这次实践活动,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使我们通过这次实践更加了解社会,这次实践活动意义深远,对我们的帮助享用一生。作为一个21世纪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并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我们要抓住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机会;提升我们的修身,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与意识。同时,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自己的目标,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能够参加这次实践活动,我是觉得很荣幸的;能够到贵州去切身地感受它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也是我很难拥有的经历之一。在我们的实践活动开始之前,我们队就开始开会讨论一些相关的事宜,分课题组准备实践中的一些课题预习和研究,分配实践中的一些具体的工作,做最充分的准备。这些准备工作就做得很好,而且很难得。所以,我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加入这支队伍的。那么我就先谈谈自己的收获吧。
首先是团队合作的经验。其实作为一个大学生,自己的团队合作经验非常少,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很难跟这么多同学做同一件事情。在这个团队里,我们一起生活,一起工作,我也有机会接触其他各个院系的同学,学到更多东西;而且,在团队中我们更容易学会尊重别人,尊重集体。在正安县的时候,我们一起完成了课题的调查研究,一起解决了很多问题,一起讨论我们的行程、活动和调研结果,虽然有时候也会有很多争论,但是大家都是本着对集体负责、的态度的。我觉得我们队的同学们在团队合作里表现出来的特色,是很值得我学习的,也是我们的实践能够圆满结束的重要保证。
自信也是在社会立足所必需的。开始放假的时候,知道要打暑假工时,自己就害怕了,这都是自悲的心态在捣蛋。感觉困难挺多的,自己的社会经验缺乏,与别人沟通的技能又不怎样等等原因使自己觉得很渺小。自己怯弱、自悲就这样表露出来。战胜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要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这是找工作时舍友给我的忠告。在多次面试中,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我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有自信才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我们正青春,我们正逐渐走向成熟。我们要用成熟的眼光看问题,用自己年轻的热情去追求,用自己青春的热情去追求,用自己青春的活力去拓展,争取把这次活动做得更好,让年轻不失败,让青春无悔。奉献青春收获明天。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践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里,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体会到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这时才发现自己是最幸福的。因为我还在学习的阶段,还没能真正地接触事业,没能真正地了解到工作的难处和辛苦。想起来,还是觉得自己现在还是不错的了,能在这么好的环境下读书,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只是,我觉得个别惭愧,都怪自己不够争气,不珍惜这好的时间和机会去好好读书,整天都无所事事,在家里一点事也不会做。是这一次社会实践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同时也给了我一次记忆深刻的经历。
在炎炎夏日,我和我的队员们穿着志愿者服装奔走在大街小巷,一起用汗水浇灌青春,用笑容同阳光比灿烂。这是一笔珍贵的财富和一份不可多得的回忆,我们的暑假因为有它而没有虚度,我们的阅历因为有它而更加丰富!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3经过两年的学习,我越来越意识到到大学是一个特殊的人生阶段,需要掌握更多、更专业的知识,但同时也要逐步学习校园向社会的过渡,也要了解生活,学会生活。
社会实践是我们迈向社会的第一堂课。校园与社会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也不大相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可以从社会实践中学到许多在校园里学不到的知识。这就形成了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的良性循环。作为一名大学生,应当时刻铭记前辈们的教诲: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但是要服务社会、服务人民,首先要了解和认识社会。20几岁的年纪,正是朝气蓬勃、充满好奇、乐于探索的时候,我应将自己的一腔热情挥洒在社会实践中,用自己的眼睛发现、了解生活,并努力为他人的幸福,整个社会的繁荣安定而奋斗,我想这就是我参加社会实践的动力。
当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内外经济不断变化,在机会越来越多的同时,也出现了更多的问题,有了更多更艰巨的挑战,这也就对人才各个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不仅要学好课本里的知识,还要主动走进社会,积极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学会运用自己的知识为我国的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最近,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不断涌现,双汇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墨汁粉条、毒豆芽等食品安全事故相继发生。这些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似乎都已经不再安全。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涌现对社会到底产生了多大的负面影响,需要我们去探究;食品的安全问题也必须给以充分的保障。为此,我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时间做了一次相关的调研活动,主动调查民众意见,以增加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了解,向社会提供食品安全的建议,不断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减轻居民买菜负担,切实使食品的安全水平得以提高。
俗话说,病从口入。食品的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食品的生产、销售等环节都会影响到食品的质量。从广义上来说食品生产者应包括食品原料的生产者和食品的制造或加工者。例如,作为农产品的生产者农民由于缺少环保知识,施用农药的技术不过关或出于经济利益考虑,有些菜农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氧化乐果、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类农药,造成农药事故屡有发生。经销商也对食品问题负有很重要的责任。食品是一类易腐性商品,只有极少数食品的保质期在一年以上,大多数食品的保质期只有3~6个月,不少食品保质期只有几天。因此,由于营销管理不善、不了解各类食品保鲜贮藏的知识,常出现产品过期的现象,使很多人成为食品危险性因素的受害者。近年来注水猪肉、矿物油、地沟油、抛光粮食、生猪饲料添加瘦肉精、石蜡制火锅调料、敌敌畏浸泡金华火腿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看上去食品安全问题离我们很远,实际上食品安全问题离我们很近。我通过调查我家乡的各个大小菜市场及超市,对家乡的食品安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了菜市场及超市对食品安全的管理方式及重视程度,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诟病。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明白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判别食品,蔬菜是否优质的一些小技巧,让我感悟到生活无小事,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事情,也有可能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我对家乡的大小菜市场进行调查,发现很多菜市场都没有进行安全检测,只要菜商支付相应的摊位费,就可以在该菜市场进行销售。这样的营业模式必然是存在着极大的风险,百姓的食品安全只能仅仅卖家的道德建设的高低来决定了;如果卖家将已经腐烂或者以及过期的食品混在在优质的食品中,鱼龙混杂的卖给卖家,轻者只是是买家感到常委不舒服,重者可能对买家的身体造成不可磨灭的危害。
在7月4号到7月13号这10天时间,我先后走访了温馨花园小区旁的菜市场,火车站旁的菜市场,六队旁的菜市场,水晶路上的农贸批发市场,七队居民区的菜市场,金桥超市,民家超市,乐多超市等近十几个菜市场和超市。通过对询问交流的方式随即采访市场里的菜农与消费者,向他们了解食品安全的相关问题。
刚开始的时候,我走在菜市场的人群中,屡次想拦下一个阿姨想问一下她关于在买菜是所遇到的一些不良现象。可是,却发现自己似乎有些张不开口,不知道是因为自己从来没有这样子过,还是因为和陌生人交谈有些胆怯。想着想着我不由得一愣,突然间明白了这次社会实践的意义所在,从小到大,我们几乎所有的时间不是在学校里学习,就是在家里些作业,我们身边都是同龄人,我们基本上拥有着同样的爱好,同样的梦想,我们之间有聊不完的话题。可是,我们不曾或者很少接触过那些比我们大几十岁,可以当我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人,我们和他们之间的相同点极少极少,在他们眼中我们是单纯的,幼稚的,应该被保护的。再过两年我们就要毕业了,我们必需去面对那些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人和事,我们会面对许许多多我们不曾面对的事情,面对许许多多和我们不一样的人。而这次社会实践恰恰是给我们提供一次机会,让我慢慢的去学习和不同的人交流,从他人身上学习他人的优点,不断的纠正自己身上所存在的不足。这样想着想着,我也不再胆怯,或许会拒绝,或许会被忽略;但是成功的开始总是失败了,有了失败,从中吸取教训,才能成功。
为了不妨碍在他人,我尽量去问一些不在购买的人,只是问一些在随便看看的行人,这些人有阿姨,有叔叔,有爷爷奶奶,甚至还有小孩。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得人群进行分析,我发现:爸爸妈妈这个年龄段人对买菜一般都是在家或者下班回家的路上去买些菜,对买菜这种事情也不是很精通,只是觉得看着还不错就买一些,价格方面也不是太计较;其中有一位阿姨说她其实也想买些新鲜,价格适宜的菜,可是自己也不会挑,价格方面每次想砍些价,菜农总是说这已经是批发价了,不能再低了,她也不好再说些什么。爷爷奶奶这个年龄段的人一般都会去一些比较的市场去买,他们买的菜普遍都比较新鲜,价格相对比较低;但他们都表示由于老人家吃的比较少,因此每次买的菜经常会坏掉,觉得怪浪费的。小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大都是帮父母去买菜,不大怎么关系价格,只要觉得看着好看一般都会买。通过对这些消费者得分析,我发现大部分不知道怎么买到安全,新鲜的蔬菜,只要看着可以就行了。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我采访了形形的人。但其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好在大多数人都很热心,愿意抽出一定时间和交谈,分享他们对食品安全的观点与看法。让我记忆比较深刻的是在温馨花园菜市场时遇到的一位失去右手的残疾人,他向我们分析了菜市场的一些最基本的规律,以及规律背后蕴藏的道理。他还说,关系到大家直接生命安全的这些问题,都是大问题,对于那些损害大家利益挣黑心钱的人,大家一定要共同监督,并且要促进法律的进步,跟上时代的步伐,增加对这些热能的打击力度,保护大家。听了他的话,也让增强了我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也略微体会到这个社会并不是总是会像我们想的那样好,我们不仅要学着保护自己,更要努力保护他人、保护弱势群体,还要打击社会的一些恶势力。我们肩上的负担真的很重。这次实践活动也让我了解到自己的义务所在,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个体,我们与这个社会是分不开的,自己的幸福与生命安全也是建立在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和谐上的,食品问题不解决,又何谈社会安定呢。
我不仅仅是去实地进行调查,我还做了问卷,再网上发起问卷调查,研究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以及人们在生活中所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这次问卷调查,有13.2%的人年龄段在20~30岁,60.8%的人在30~50岁,26%的人在50岁以上。82.7%的人都会在超市购买食品,这充分表明人们比较信赖超市中食品的安全度,72.9%的人都会去刻意的关注食品安全方面新闻报道,这表明了人们对食品安全有极高的重视度;并且78.5%的人都认为政府部门的监管对食品安全有很大的作用。由此我发现,食品安全对的重要性,对生活的重要性。要向每个人都生活的健康,首先就应该从我所食用的产品开始注意。
这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给我带来的是欣喜,是得到成果的喜悦。在实践活动中,我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学习,充实了自我,增强了口头表述能力,与人交流,真正地走出课堂,有时会很累,但更多的感觉是我在成长,我在有意义地成长,虽然我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改变一些东西,但如果整个社会共同努力,这才是动力之根本,动力之源泉,使国家繁荣富强的途径,提高国民素质的实践活动。另一方面,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没有经验,没有与人交流交往的能力,有些东西以前没有尝试过,难免会出差错,如果我还这样的话,以后很有可能在社会上没有立足之地,现在的社会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拥有一些应辨能力等综合素质,只靠在学校汲取知识,远远不够,从现在开始,就要培养自己的能力。
然这次活动时间很短,但是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了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而学校组织的活动,更让我们明白了学会适应社会的重要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出生牛犊的大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真理来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我们只有在不断参加社会实践中才能将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4当前学术界在讨论村民自治或村级治理时,大都忽视了对村级治理类型的区分。村民自治作为一种民主化的村级治理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为面对制度环境的不同,而具备相当不同的效果和表现,不能理解村民自治所面对的特殊环境,也就难以理解村民自治这样一种民主化村级治理制度的实践后果。村民自治制度是国家强制实施的一项制度,依据村民自治制度实施场域的村庄状况的不同,这一制度安排的实践后果会有不同。本文试图依据村集体掌握经济资源的多少,将作为强制实施的村民自治制度实践后果的民主化村级治理区分为动员型村级治理和分配型村级治理。这两种村级治理类型因为村集体经济资源多少的不同,而在具体表现中具有相当的不同。当然,将民主化村级治理分为动员型和分配型两种类型,还是一种理想类型的分类方法,实践中两种村级治理类型交叉重合之处甚多,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不同。
当前学术界对村民自治的研究,包含着两种十分不同的视角,一种视角主要从民主的方面来研究村民自治制度实施的状况及其后果,这种视角关注的焦点问题是村民自治制度作为一种民主制度,在当前村庄社会中的实施状况及其对村民民主意识、民主观念乃至民主技术的训练程度,这种视角的研究是当前学术界村民自治研究的主流;另一种视角是从治理的方面研究村民自治制度实施状况及后果,特别是研究村民自治的实践可能性,其关注的焦点是村民自治作为一种民主化的村级治理的具体过程、运作基础及其主要特征,这种视角的研究近年逐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成为村民自治研究由政策性解释学术研究向政策基础性学术研究过渡的重要标志。从治理的视角来研究村民自治,村民自治制度安排就变成为一种民主化的村级治理制度,这种制度既不同于传统的村庄自治,也不同于政权意义上的民主制度,用“村民自治”而不是“村自治”这一概念,表达了前一种治理的含义[1],村民自治是一种社会民主而非政治民主,则表达了后一种治理的含义。
从治理的角度来研究村民自治,正好与村民自治制度的缘起相关。村民自治制度在广西一些山区自发产生的时候,就是为了应对人民公社解体之后出现的社会失序现象[2],自发产生的村委会引起国家的重视,既与当时民主化的语境有关,也与当时农村治理面临的困境有关。而在实践中和《村委会组织法》的规定来看,村民自治在村庄(行政村)秩序保持中可以起到的作用,应是村民自治的核心要义。民主化村级治理的关键即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村庄内生秩序状态,这种状态是通过四种民主办法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来达到的。从治理角度研究村民自治,实质上就是研究以民主的办法来形成村庄内生秩序,这些秩序包括经济的合作(如公共工程建设),抵御上级过度的提取,抗御地痞对村庄的骚扰,以及监督村干部的行为等等,这样,治理视角所关注的问题就是用民主的办法来形成内生村庄秩序时的过程、可能及特征。而正是因为村集体经济资源状况的不同,造成了用民主的办法来形成村庄秩序时的过程、可能、特征及其侧重点上的不同,这种不同就是我们本文将要重点讨论的民主化村级治理的分配型和动员型类型。我们将以村民代表会议的民主决策过程及村民代表能力来展开讨论。
若理想化,民主化村级治理可以划分为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一个部分是用民主的办法来决策村务,其内容包括选举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召开村民会议表决,以村民代表会议的形式进行村务决策和监督;一个部分是用集中的办法来办理村务,即由村干部这些具体的村民推选出来的人将村民决策的村务办理下去。
展开以上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的实质就是形成村务决策和推选出执行这些村务决策的人员,从理想状态来讲,村民可以随时罢免自己选出来的村干部及村民代表,实际上则因为罢免需要成本,就为村干部以及村民代表的行为相对脱离村民意愿提供了可能。村干部及村民代表这种相对脱离村民的状态,必然带来民主化村级治理的第二个部分即用集中的办法来办理村务的后果。相对的脱离既为村干部创造了发挥个人才干的空间,也为村干部提供了谋求私利的机会。
村民代表也是相对脱离于村民的,但一般来讲,村民代表较村干部离村民更近,一是因为村民代表是更小范围村民推选出来的,更重要的是,村民代表并不掌握着村干部一样办理村务的权力,而只是决策和监督村务的权力。因此,也可以将村民代表当作村民的一个部分,而单独将村干部作村务的办理人,即集中的主体。
从村务决策的形成即村民意愿的角度,村级治理面对的首要问题当然是村集体公益的维护,或说如何在村庄范围内获得公益,减少外部性,这种村民意愿的典型是修路架桥和维护治安等具有强烈外部性的公共工程和公益事业,在不能依靠外部的国家和村内个人提供的情况下,村集体办理这些事业成为最佳选择,这时候,村民都会有让村集体来兴建这些公共工程和公益事业的愿望和要求,村民也很容易通过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的形式形成具体的村务决策。问题是,虽然每个村民都希望获得公益的好处,但每个村民也会尽可能减少自己为获益所付出的成本。每一项公共工程和每一件公益事业的受益者或受益者的受益程度都是不平衡的,一些人受益很多,一些人受益无多甚至反受其害,这样,虽然村民都期待村中公益,却因为受益不可能均衡,而鲜有在每一件具体的公共工程和公益事业决策中一致同意的情况。少数人服从多数人正是实践中运行的民主制度的规则,大多数村民或村民代表可以作出村务的决策,但村务的办理却难以跨越这些具体村务决策中的少数反对派。
在办理村务时,村干部缺乏制度上和组织上对付反对派的办法,虽然这些反对派只是村中的少数派甚至只是个别村民,这时候,村干部可以调用两种资源,一是村庄舆论压力,一是个人魅力。当反对大多数村民的少数村民在村庄中处处感受到来自乡邻以道德评价为特征的舆论压力时,他们不得不随大流,忍受自己的“苦难”。舆论压力正是传统社会的特征,涂尔干的“机械关联”就是这个意思。当前中国农村因为经受巨大变革,“机械关联”大都解体,村庄舆论压力难以阻止少数人对自身利益的寻求。个人魅力是村干部可以调用的另一种资源。一个善于说理的人往往可以说服那些不能忍受暂时受到利益损害村民去期待不久的利益回报,一个道德高尚的村干部可以让村民提高对利益受损的忍受度,一个社会关系多的村干部可以带来反对者的压力,而一个性情暴燥、身体强健的村干部,则可以构成对反对者的身体威胁。总而言之,在村庄舆论不能对村中少数反对派构成压力时,办理村务的村干部的个人魅力和能力,就成为一种可能的替代手段,现实中这种情况到处可见。
除以上两种办法以外,村集体经济成为村干部可以调用的另一种资源。拥有丰富村集体经济资源的村庄,大多数村民可以不顾少数人的反对而决定资源如何分配与使用,村干部也可以利用村集体资源来建立对村民的奖罚机制,少数村民若反对大多数村民的愿望和决策,他们虽然可以不顾村庄的舆论压力,却不得不考虑经济利益上可能受到的损害,从而不得不照应多数人的愿望。况且村集体经济资源的丰富,使得村干部可以不从村民那里抽取资源,就可以办理好村中公益事业。
麻烦出在村集体经济较少的村庄。较少的村集体经济决定了办理村中公益事业,需要从村民手中抽取资源,所谓“村民事业村民办”这一可以套用在任何具体公共工程和公益事业上面标语所表达的。而这种提取因为缺乏强制手段(村级民主不是国家民主的一个部分,不具有暴力工具的后盾),而在少数反对派拒绝出钱出力时,村干部无计可施。较少的村集体资源也减少了村干部强制村民顺应村中大多数人意愿或村中公益事业的能力。这样一来,在一些村集体资源较少的村庄,在既缺乏村庄舆论压力,又缺少村庄能人的情况下,村庄中公益事业就可能成为每个村民都期待,但每一件公共工程或公益事业都应该做好。
因为受到少数村民的反对,而办不下去的状况,这种状况会大大损害村民本来可能得到的好处,或为了得到这种好处,而不得不让每个村民花费更大代价(比如集体建供水设施和每户打井)。办理公共工程和公益事业的村民意愿是不成问题,通过村民大会或代表会议形成村务决策也不成问题,但在办理村务时,村干部却往往面对着无法逾越的少数反对者的反对,最终致使民主化的村级治理效果不佳。
这就是说,从理论上看,决定民主化村级治理状况的关键是村中可能出现的少数反对派能否被说服成为合作者,或直接说被压服。如前所述,这取决于村干部的个人能力,村庄舆论压力以及集体经济资源的多少。
村干部个人能力和村庄舆论与民主化的村级治理的互动关系,我们已分别讨论[3],本文中,我们重点讨论村集体经济资源对于民主化村级治理的影响。
如前所述,村集体经济资源在两个方面深刻地影响着民主化的村级治理,丰富的村集体经济资源增加了村干部说服或压服少数反对派的能力,同时,丰富的村集体资源使得民主化村级治理所面对的主要问题,不是经济资源的提取,而是集体资源的分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民主化村级治理可以依据村集体资源的多少区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动员型村级治理和分配型村级治理。
在村集体经济贫乏的村庄,民主化村级治理包括以下两个具体过程,一是相对容易达成的关于村庄秩序的决策,特别是修路架桥等公共工程和维护治安等公益事业的决策。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5一、调研背景
在现今的中国社会,80后与90后已经逐渐占据社会生活的主导地位,随着年轻思维方式的注入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社会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也发生了急剧变革与更新。同时,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和现代交通和通讯的日益便捷,传统的“养儿防老”、“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思想也不再像之前那样受到高度关注与重视,与此同时,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使得人民平均寿命普遍提高,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上升,使得我国社会的老龄化问题也在不断加剧。
目前中国已步入老年型年龄结构国家行列,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初步汇总的情况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__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20__年10月29日,首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介绍,空巢老人比例很大,截至20__年底,“空巢”老年人占49.3%,城镇“空巢”老年人占54.0%,农村“空巢”老年人占45.6%。到20__年,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再次引发关注。
在空巢老人这个群体中,农村地区的空巢老人是格外值得我们关注的。随着农村外出创业、务工人员与日俱增,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流导致留守在家的老人群体也在不断膨胀,他们的生活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而且有边缘化的危险,大多数留守老人还要承担一定的劳动,单身留守老人的情况更差。而国家的各种养老保障制度还在完善中,这就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
二、调研意义
随着大批农民工外出务工,农村空巢老人正成为日益庞大的群体,这些老人的生存状况受到社会关注。早在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在社会老龄化程度加剧,家庭模式日趋小型化的今天,有关“空巢老人”的报道也频频见于报端,作为一个日益庞大的社会群体,“空巢老人”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也意识到农村“留守老人”(即空巢老人)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沉重话题,是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关爱“空巢老人”,真正使“空巢老人”能够安享晚年,这既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具体要求,又是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调研内容:
(一)调研形式与方法:
先向被调研地区负责人了解该村人口年龄结构的有关数据,然后根据所提出的问题先拟好问卷,将问卷打印,到村里抽取有代表性的家庭进行调查采访,最终汇总资料撰写报告。
(二)调研基本情况
生活水平低下是空巢老人最基本的一个特征,空巢老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且收入水平较低,农村的空巢老人主要生活来源就是家中的土地,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缺乏保障,疾病、伤残、照料问题日益突出,大部分空巢老人特别是独居老人需要长期的照顾和医疗护理。生活困难与当前社会竞争的加剧造成子女的“远游”,这些年来,许多年轻人或外出经商或外出工作,造成许多老年人留守家中,无人照顾。这样,就导致了空巢家庭的出现,虽然大部分年轻人有赡养老人的意愿,但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就业机会,不得不外出务工和学习,这是空巢家庭出现的最主要原因。特别是城乡之间的差距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前往沿海及大中城市务工,以期望获得更高的收入,同时,许多家庭为了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举家前往城镇,这就使得农村地区空巢老人现象愈发严重,在这次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的空巢老人是由于子女在外工作和外出务工造成的。
(三)调研问卷分析:
1.缺乏子女关爱、精神生活单调
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务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慰藉和生活照料。子女外出后,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留守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
2.留守老人仍需要劳动,但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
通过我们对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大部分的留守老人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由于目前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养老保障。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微薄的补贴。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地,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挣钱不多,还要承担自己的家庭开支,能给予老人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3.生活缺乏照顾、孙辈抚养负担重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提个水,有些农村留守老人而言都比较困难。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更显得孤独无助。例如,我们团队调查的一对老夫妻沈爷爷和周奶奶,有一次周奶奶去厕所,摔倒在厕所中,差点丧命,多亏沈爷爷及时发现,才挽救了周奶奶的生命。在农村留守老人中,诸如此类的情况经常发生,老人们没有子女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4.隔代教育存在问题
通过我们对外来务工人员的调查,我们发现现在外来务工人员由于经济上的问题,他们中绝大多数人还把自己的子女留在老人的身边。我们问及他们把自己的儿女放在老人身边是否放心时,有70%以上的人表现出自己的忧虑。
5.就医难、医疗费用不足问题突出
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目前我国针对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主要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财政投入水平的限制、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
6.女性和丧偶留守老人的生活处境更为艰难
我们在调研中还发现,留守老人中更加弱势的群体往往是女性和丧偶的群体。女性留守老人由于身体特质的原因,劳动能力相比男性来说,相对较弱,导致她们的经济收入较低,生活质量较差。而丧偶的老人,由于缺少两人之间的相互扶持,生活照料上会更差,精神上更加寂寞。
四、调研总结:
(一)政策方面
1.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
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2.根据当地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
例如,减免税收,创业初期给于经济上的补贴等等。形成本地特色的农业或工业经济产业链,使农村青壮年就近就业,减少外出的数量。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1.政府需加大财政投入,仿效现在城市居民的养老方式,农民在青壮年时期,按时交纳与农民收入相匹配的养老保险金,真正实现农村居民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过度。
2.政府制定政策,加大农村医疗制度的改革。
例如加大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做好宣传工作,扩大覆盖面;更加切实地解决农民“就医难、费用高”的问题。
3.通过我们对城镇居民的调查问卷,分析得出:大约有90%城镇居民对农村留守老人不关注,因此必须增强社会尊老爱老的意识,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会大众宣传尊老爱老,例如:每年评选出尊老爱老模范家庭,给于该家庭经济上帮助,给于该家庭子女就业就学上的优先选择权利等等。
(三)经济供养
2.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帮子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这当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3.加大对社区的经济支持。
以雄厚的集体经济为基础的社区对农民养老的经济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农村各行政村应从社区的资源(并非仅指自然资源)状况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和集体经济。这样,不能下地从事重体力劳动及经济来源较少、较单一的留守老人们就可以发挥自己所长,在村办企业中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使老年人有自我保障。
(四)生活照顾
1.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
建由于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愿意将花部分钱保证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对此进行引导,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对于老人特别是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的老人进行照顾。
2.委托或雇佣亲人或邻居对老人进行照顾。
在与老人及其邻居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很多农村人都是本姓氏的居住在一起,老人的邻居大部分都是自己的亲戚、家族。由此我们考虑到,在外打工的子女可以将老人委托给邻居、亲戚照顾,并给以一定的报酬。这样,既方便照顾老人,也可联系双方的情谊,而且老人也更易接受。
(五)精神慰藉
首先,电话是留守老人与子女联系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留守老人精神慰藉的主要途径,除此就是子女逢年过节回乡探家。
一、ERG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城市大型公立医院人力资源激励现状
1.ERG理论的主要内容。ERG理论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的克雷顿奥尔德佛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人们共有三种核心的需要:生存(Existence)的需要、相互关系(Relatedness)的需要、成长发展(Growth)的需要。生存的需要与最基本的物质生存需要有直接关系;相互关系的需要是对于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要求;成长需要是个人发展的内在愿望,也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同时,奥尔德弗还提出了三个重要的概念:需要满足、需要加强、需要受挫。{1}
2.从ERG理论出发,分析目前公立医院人力资源激励现状。
(1)薪酬激励存在不合理现象。在公立医院人力资源激励中,薪酬激励手段的使用存在不足之处:专业科室之间的绩效系数不合理、个人工作和收入的比例不平衡、薪酬激励方式单一等,难以满足职工多层次需要,不能全面地激励职工投入工作。当然薪酬激励手段处于低层次水平,金钱实际上是用来维持一个组织拥有适当人员的手段,而非作为主要的激励手段。{2}因此要防止滥用薪酬手段,尽可能不让职工产生激励麻木现象。然而有效的激励在于现实的需要,只有相对满足医务人员的现实需要,才能使激励效应发挥最大。所以要在对城市大型公立医院人力资源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适当、可行、多层次的激励手段,才能充分满足职工的各种需要。
(2)社会性需要受到伤害。目前,医务人员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如工作具有较大风险,并且工作量大、工作时间不规律; 还面临着各方人际关系的压力,尤其与患者及患者家属之间关系的处理直接影响医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及效率,更重要的是目前面临着强大社会认可度危机,导致医务人员产生消极反应。同时,近年也时常发生伤医、害医事件,极大地伤害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激励的角度出发,社会的认可危机直接降低了医务人员的社会性需要,严重影响到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3)个人职业发展的困惑。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新兴理论和技术不断出现,医务人员面临着更高挑战,对其业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必须重视人才培养,解决业务能力提升问题,而发展继续教育是解决医务人员职业发展困惑的重要途径。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人力资源部门对于医务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没有形成完备科学的指导系统,由于人力资源部门职权所限,不能合理安排人员继续教育,有些医院在经费上得不到保障,使得医务人员面对自身的职业生涯感到无所适从。
二、当前公立医院人力资源激励面临内外部环境
1.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增大,收入不合理。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医保覆盖下群众医疗费用负担的降低,人们的医疗需求得到释放,公立医院门诊量、住院量显著上升,医务人员工作量不断增大。公立医院人均工作量逐年攀升,以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日均担负住院床日为例,2013年这两项指标达到7.6人次、2.7人次,4年内分别增加了15.2%、17.4%{3}。工作量的上升导致医务人员职业压力增加,为职业怠倦埋下隐患。同时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改革未达到预期效果,工资收入未能很好地反映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收入偏低未能真实反映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与高薪行业相比,易产生相对被剥削感。
2.医患关系趋于紧张,医务人员外部认同感降低。根据中国医院协会2014年1月的《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调研报告》,发生暴力伤医事件的医院的比例从2008年的47.7%上升至2012年的63.7%。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被殴打受伤的医务人员已超过1万人,73.33%的医院出现过患者及家属殴打、辱骂医务人员的现象{4}。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挫伤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近年来受制于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公立医院客观上成为社会舆论的宣泄口,社会公众对于公立医院的认同度降低。中国医师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78.01%的医生不愿意子女学医、从医{5}。社会对于医务人员认同感的降低直接影响了医务人员的职业自豪感和自尊心。
三、在ERG理论视角下公立医院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形成
1.保障人力资源的基本物质需要,建立起完备的物质保障系统,满足医务人员E的需要。医院应从两个方面来满足医务人员的需要:其一,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薪酬水平,充分体现其创造的价值,保障与其价值对等的生活水平,同时为避免技术人才的流失,要注重与同行业的薪酬水平对比;其二,设计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体系,利用关键绩效指标将医院目标层层分解,确定相关的要素目标,分析绩效驱动因素,从而明确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引入平衡计分卡工具,按照医院特点设计医疗、护理、医技、行政关键指标,建立量化指标为主导的绩效工资考核权重系数{6}。其目的在于拉大考核差距,最终建立起差别化、体现工作内涵的绩效工资制度。
关键词:个人养老指导;老龄化;消费需求
根据上海老龄科研中心预测,上海人口老龄化在“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加深。到2018年,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将突破500万,2020年总数将超过540万人,且随着时间推移规模将持续扩大[1]。而且随着社会发展与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上海人口平均寿命仍将不断延长,人口高龄化将不断加深。同时,未来一段时期,上海步入老年阶段的人群中80%以上是独生子女父母[1],随着独生子女父母成为老年人群主体,“纯老家庭”现象愈加明显。如今家庭规模小型化和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大大削弱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社会上养老模式层出不穷,养老产业千变万化。目前养老保障、养老服务、老年医疗、老年精神文化生活、老年人权益维护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均有所提升。但养老领域依旧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矛盾。如:老年群体退休适应难,退休生活质量不高;政府养老“好思路”“新思路”难以推广,得不到老年群体的理解与支持;养老产品“不知何处买”与“没有商机”矛盾重重;老年群体消费力下降与理财意识缺失;老年人自我养老意识不断增强,从满足养老基本物质生活水平到考虑如何提高老年生活质量,养老的需求不断在变化发展等。养老领域中的矛盾及养老观的变化使得老年人对未来的养老有了初步的规划,但这种规划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并且受老年人在年轻时形成的思维所束缚,在新的社会养老模式下无所适从,呈现出较大的盲目性。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的长寿城市的特征进一步突显,养老问题势必作为重大民生问题在“十三五”期间予以突破。在养老转型的背景下和在养老供给侧改革中,探索个人养老指导的相关问题,引导并帮助老年人更好地度过晚年,拟为养老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个人养老指导
个人养老指导是指向老年人提供的关于法律、医疗保健、理财投资、异地养老及旅游等多方面的咨询、建议服务,旨在为老年人提供了解各类养老政策与养老产品的便捷渠道,帮助老年人合理规划老年生活,安度晚年。个人养老指导目前尚属新兴概念,国内相关研究少之又少。现今已存在的“老年超市”与“退休规划”的部分功能类似于个人养老指导,可以为个人养老指导的发展提供借鉴。退休规划,又名养老规划,是根据个人退休,进行个人收入和资产管理安排的个性化需求,以确保实现退休生活目标的财务安排[2]。目前,退休规划在国内已经引起了一定的关注,但其仅局限于通过金融理财为老年生活提供经济保障,并不能完全等同于个人养老指导。个人养老指导事业还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拓宽其面向范围,完善“规划”具体规制,全方位的个人养老指导势在必行。
二、个人养老指导调研基本情况
为了了解社会个人养老指导的现状,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二是与个人养老指导相关的问题。2016年5月至11月针对50至59岁的“准”老年人和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在上海市的长宁区、浦东新区、松江区、闵行区、虹口区、杨浦区、黄浦区、徐汇区随机投放调查问卷,共分发问卷1294份以及网络问卷122份,回收有效问卷1186份。并根据受访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身体健康状况、是否为本地户籍等因素对受访者进行基本信息与社会背景分类,准确了解上海市年老的不同社会人群对个人养老指导的期待与需求。
三、个人养老指导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个人养老指导的社会需求
个人养老指导是养老领域里的新兴事物,可能大多数老年人没有涉及过,本次调查内容就有“是否接受过个人养老指导”和“是否需要接受专业系统的养老指导”。在1186名受访者当中,有37%的受访者从未听说过个人养老指导,只有12%的受访者接受过个人养老指导(主要来自家庭、子女、朋友等的建议);与此同时,接近四分之三(71%)的受访者表示希望能够接受专业的、系统的个人养老指导,社会对个人养老指导的需求量巨大。而在我国养老市场当中,专业系统的个人养老指导却接近空白。
(二)不同社会人群需求差异显著
以年龄、是否为上海市户籍、受教育水平、希望获得个人养老指导的渠道等进行分类统计。上海市不同的老年社会人群对个人养老指导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以是否为上海市本地户籍和不同年龄的调研对象的差异最为显著。在回收的有效问卷当中,上海市本地户籍849份(71.6%),非上海市户籍337份(28.4%),其中上海市本地户籍的受访者中有76.7%希望接受个人养老指导,较非上海市户籍的受访者高19.1个百分点(57.6%),需求量更大。
(三)个人养老指导获得渠道需求
在受调查中只有12%的受访者接受过个人养老指导,为了了解个人养老指导的获得渠道及老年人今后希望获得个人养老指导渠道,进行了调查。问卷调查中,约82%的受访者愿意通过政府、社区街道办获得个人养老指导,少部分人(约15%)愿意接受养老产业机构与子女及家庭的个人养老指导建议。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与“准”老年人在个人养老指导方面对政府的信赖度明显较高,同时,各年龄层对社区街道办、子女及家庭的信赖度次之,而对养老产业机构的信赖度较低。
(四)个人养老指导间隔时间需求
从总体上看,受访人群更多地倾向于每年接受一次个人养老指导,占比达38%。不同年龄层的老年人对单次个人养老指导的时间间隔的需求有着较大差异,“准”老年人(50~59岁)和低龄段老年人(60~69岁)由于即将步入或者刚刚步入老年生活,需要更好地了解养老政策与养老产品等相关信息,所以多数更倾向于每年接受一次个人养老指导;而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选择“只需要接受1~2次个人养老指导”的比例较大,甚至远远高于“每年一次”的选择,考虑到这一年龄层在早些年可能接受过多年的个人养老指导,对每年一次的“高频率”时间间隔的个人养老指导的需求减少,通过1~2次的个人养老指导来补充对养老政策与老年产品的了解即可。
(五)老年人个人养老指导预期支出需求
上海市老年人对个人养老指导的需求巨大,且多数希望得到政府和社区街道办的个人养老指导。那么他们对个人养老指导的预期支出有什么看法呢?经问卷统计数据显示,24%的受访者表示,个人养老指导单次开销在300元以内是可接受的。约占69%的老年人与“准”老年人认为,个人养老指导不应收取过高的费用,最好能作为社会福利或公益项目,免费向大众提供。
四、个人养老指导发展建议
中国当前的个人养老指导领域仍然存在着极大的空白,也很少存在公益性的或主业性的专门服务机构,个人养老指导行业亟待建设与发展。如何充实完善这一方面的内容对于我国居民养老供给侧改革至为重要。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确认权责
个人养老指导涉及到方方面面,目前养老方面内容的机构部门功能单一,权责交杂、含混不清、推诿现象严重,以致许多老人难以获得专业个人指导。应明确政府在个人养老指导中的主导作用,准确划分权责。政府可通过整合该项职权,建立常设机构负责辖区内个人养老指导的相关事宜。通过定期开班宣讲会、编写并分发个人养老指导教育手册、设立养老资讯服务窗口、创建公众号等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合理理性且个性化的老年生活规划、法律、医疗保健、金融投资、旅游、老年产品、信息传播等多方面的公益咨询服务。为保证个人养老指导的有效性与健康稳定发展,政府必须加强监督,进行定期的监察与评估,建立回访机制。
(二)以社区、机构为依托,切实深入
基层以政府为指导,以社区、机构为依托,深入基层,切实落实并普及个人养老指导,使老年人从中真正得益。社区居委会、村委会设立相关服务平台,使老年群体在居住地附近即可就近咨询养老事宜。社会慈善机构亦可将个人养老指导纳入考虑范围之内。
(三)保障个人养老指导的公益性
调研结果显示,民众对个人养老指导的单次预期支出在300元以内,且倾向于将个人养老指导产业作为具有公益性质的社会福利项目来运营。故个人养老指导的资金以及人力资源就成为两大主要亟待解决的问题。个人养老指导的运作资金基本可来源于政府拨付的专款与社会第三方捐助。适时成立个人养老指导专项基金会,负责相关资金的具体运营操作。保障个人养老指导的公益性,尤其是在引导老年群体购买金融理财产品、旅游、保健等消费时,应避免对某一具体品牌或具体产品的推销性介绍,而应更多地指导老年群体如何选择及了解其利弊。个人养老指导所需的人力资源方面,除政府原有养老部门的工作人员之外,还可由政府聘请养老事业研究人员(如:专业教授、老龄研究所研究员等)、联系慈善机构提供人力资源、募集志愿者。另外,政府还可针对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单位企业的干部或退休管理的相关人员开展短期培训;并充分利用老年人子女对其的影响,发挥这些子女的作用。由于目前关于个人养老指导方面的专业人员稀缺,还需由政府开展实施长期专业人员培训计划,选拔培养该方面的人才。
(四)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个性化养老指导
通过问卷调研数据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的受访者对个人养老指导的具体需求存在着较大差异,政府与社会在提供个人养老指导服务时,不仅仅要考虑养老指导的普适性,即设计通用养老指导方案,也要考虑不同个体的差异性,提供个性化指导。调研发现,受访人群更多地倾向于每年接受一次个人养老指导,但只占38%,所以单次个人养老指导的时间间隔应针对不同年龄群体的意愿以及需求有所调整。针对50~59岁人群,可在其退休之前,分阶段进行每年1~2次有针对性的个人养老预先指导;对于60~69岁刚刚步入老年生活不久的老年人,可每年进行1~2次的有主题的个人养老集体指导;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集中、统一的个人养老指导的频率可以有所下降,但仍欢迎鼓励70岁以上年龄层的老年人接受指导。另外,还应在社区、村委会等基层设立的个人养老指导服务平台为老年人随时提供便捷咨询服务。身体健康状况不同的老年群体在医疗保健方面的不同需求,必然导致在此方面所需的咨询服务不同:对身体状况不甚良好的老年人进行个人养老指导时,一是要有重点、有目的地指导,侧重于日常专业护理与看护、医疗保险与报销等此类老年人所急需的方面,急人之所急;二是考虑到此类老年人的实际身体状况,不适宜亲自接受指导,指导者可对其亲属就知道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而对于较为健康的老年人的医疗指导,应侧重于体检、适宜强度的锻炼等维持老年人的健康之外,还应对未来潜在的疾病与可能的身体衰弱进行预防指导,并指导老年人如何选择合适的商业医保、就医途径等。对于所受教育水平不同的老年群体,所采用的指导方式与表达语言也应有所区别,必要时用更通俗易懂的表达来进行指导。
(五)发挥社交媒体潜移默化作用
由于个人养老指导在中国刚刚起步、尚未成型、发展缓慢、影响力小,使得许多老人不知道或者不了解该项目内容,而且对个人养老指导人员持不信任态度,因而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使社会认识到接受个人养老指导的重要性。利用各类媒体,将个人养老指导的具体思想内容潜移默化给老年人。通过公益广告、民生类新闻等方式间接指导老年人如何更好地养老,引导他们建立起合理的养老理财观、消费观。甚至可以将此类思想元素融入电视剧、电影等之中,使养老指导中较为前卫、新颖的观点更易为老年群体所接受。
(六)试点先行,逐步推广
先行试点,探索路径,积累经验,逐步推广。可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或社区进行试点工作,并及时收集反馈老年与“准”老年群体的体验信息,调整方案。而后在全区、全上海乃至全国范围内开展个人养老指导工作。由点及面,促进我国个人养老指导事业的普及与发展。个人养老指导的价值并不仅仅局限于帮助老年人尽快适应退休生活、提高自身生活质量、安度晚年,还将逐步改变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引导老年人有计划地理性消费,在提升自身生活质量的同时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从而间接地减轻政府的养老压力,在多方面带来极大的积极影响,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上海市老龄科研中心.2015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发展信息会[EB/OL].(2016-03-30)[2016-08-16].
[2]高超.北京居民金融素养与养老规划调研报告[D].北京:首都经贸大学,2014.
[3]韩扬.新时期养老观更新的研究[D].辽宁:辽宁大学,2015.
>> 老年用品专卖店的营销策略研究 神奇的旅游秘密用品 日本的老年用品 难寻的老年用品 家庭营销的秘密 几种老年多病者的专属用品 关于老年用品设计的几点思考 儿童用品 营销成功的秘诀 体育用品的礼品化营销 店铺里的营销秘密 名片上的营销秘密 “捶”出来的营销秘密 老年旅游用品设计的市场化策略探讨 关爱老年人的三款智能用品 繁多的老年用品困扰老人消费市场 老年人的日常用品设计与研究 多元化的美国中老年用品 老年人的五大保健用品 中国体育用品品牌的营销策略探析 体育用品二级市场的营销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老年用品的营销秘密 老年用品的营销秘密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瞭望东方周刊》老年用品调研小组")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美德创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旋转勺子的研发及市场推广团队(夏永/摄)
一方面是社会迅速老龄化,被认为存在巨量消费人口和市场;另一方面是老年人自称难见适用产品,生产企业叫苦不迭――中国老年用品产业的现状就是如此分裂错位、令人困惑。
根据“9064”的中国养老战略,将逐步建立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服务为支撑的养老格局――90%的老年人在家养老,6%在社区养老,4%在机构养老。
“421”是目前中国普遍存在的家族代际人口结构,基于此,大部分老年人必须夫妇结伴甚至独自过“空巢”生活。如果缺乏适用的老年用品的助力,家族中的“2”――也就是工作人群,必然深受影响。
甚至可以说,安全、便利、适用性强的老年用品,是中国社会的重要支撑。
尽管老年用品如此重要,但绝大多数老年用品企业对市场充满抱怨――当代老年人的经历及生活习惯,使其很难进行充分消费。
面对繁杂、庞大的老年用品市场,《t望东方周刊》抽样采访了超过20种老年用品及其生产企业,力图描述当前中国老年用品市场的整体现状,并探究解决之道。
此次抽样采访对象涵盖交通、康复保健、生活辅助、家电电子等主要的老年用品领域,其中也包括来自日本和中国台湾的产品。
10种代表性用品及其企业故事,对老年用品市场的上述困惑作出了回答。
多数企业希望,刚刚起步的政府采购或国外流行的老年用品租赁业务、老年保险制度,能够成为最终推动老年用品市场的根本动力。
而在现实中,它们不仅受制于标准缺乏等现实问题,也颇有“远水难解近渴”的意味。
在目前的过渡阶段,传统的针对老年人的营销策略,是症结之一。
国内领先的老人智能可穿戴设备和健康云平台服务商、北京天地弘毅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熊毅总结说:“要抓住老年用户市场,切入点还是在子女身上,尤其是年龄在30至45岁的社会中坚阶层。他们大多分布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事业有成,有意愿也有能力尝试用新兴科技的方式尽孝。”
而一位直辖市民政局分管老年事业的副局长直白地告诉本刊记者,老年用品企业与其在老年社区里摆摊试用,不如到写字楼宣传推广。
产品越贵,子女购买比例越高
在中国老年用品业中,老年人消费动力长期不足,被公认为是制约整个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虽然具体数字有别,但多种统计表明,老年人消费占家庭支出的比例普遍偏低。以低端价廉为主的老年人消费现状,难以与企业的盈利追求合拍,致使老年用品市场生机与活力不足。
老年人消费动力不足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生产企业意愿不强,结构调整步伐滞后。
生产老年用品成本较高而利润较低,即使已经从事老年用品的企业,在产品研发创新、品牌培育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内力不足――要么产品种类不够丰富,档次较低,要么缺乏针对性。
老年人无疑属于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有特殊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也使其消费能力、消费偏好、消费方式、消费观念、消费决策等方面与一般人群有巨大差异。
“至少对老年人家电市场来说,细分已成为必然。”北京奥维市场咨询有限公司消费者研究总监李宏伟告诉本刊记者。
此前受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委托,北京奥维市场咨询有限公司针对北上广以及成都、沈阳、武汉和西安等地部分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调研,形成了《中国老年人家电需求调研报告》。
以老年人满意度相对较高的电视为例:目前满意度为73%,不满意之处主要集中在遥控器使用、功能使用以及外接端口。
遥控器的问题主要为反应不灵敏、键盘太多太复杂;功能问题表现为功能太多、界面繁琐、难以理解操作;外接端口的问题在于端口在电视背后,使用时需要移动电视,并且端口太多,难以分辨。
而老年人感兴趣的功能则是语音控制及3D,前者因其便捷,后者因其新鲜、吸引人。
李宏伟说,在调查中购买模式分为3种:本人购买、子女购买、共同购买。
这三者比例与家电价格有关:价格在500元以下的基本为本人购买,占比86%;子女购买占9%;共同承担占5%;
500?3000元时,本人购买占57%,子女购买占24%,共同购买占18%;
3000元以上的产品,本人购买的比例下降到41%,子女购买的占26%,共同购买的上升到32%。
“从价格来看,产品价格越高,子女介入的程度更高。”李宏伟总结。 一位老年人在老年用品商店体验电动轮骑(夏永 /摄)
客户是子女,用户是老人
在中国,老年用品的使用者虽是老年人,但购买者多是子女。
“轮椅、护理床、血压计等产品,购买者大都是子女。越是大件、越是单价贵的产品,子女越是买的多。”北京康复之家医疗器械连锁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柏煜对《t望东方周刊》表示。
柏煜告诉本刊记者,很少有老年人舍得花几千元上万元给自己买产品,不过一些老年人会暗示子女去买,但子女未必能听得懂、意识得到。“这就是一个客户和用户的问题,很多老年用品的客户是子女,用户是老年人,客户和用户是分离的。”
北京天地弘毅科技有限公司目前的主力产品是一款便携移动终端及其服务系统“小和365”。
熊毅说,这类智能产品也有老人自行购买的情况,但如果子女不知情或不支持,老人佩戴使用的比例往往不高。
巴颜喀拉集团公司董事长何克鉴正在推出的一款产品是智能手杖“金魔杖”,可以为老人提供定位、语音通话等功能。
他的想法是:“用户是老年人,在功能设计上要简单易用;但购买的主要人群还是以城市里的白领、蓝领。”
虽然自己就是年近古稀的老者,但何克鉴告诉本刊记者,老年产品要面向中青年人营销,“只要找一个‘触点’,比如歌曲《常回家看看》《时间都去哪儿了》,就能触动他们的敏感点。无论什么人,讲起父母的养育之恩都是一样的心情。”
在他看来,“金魔杖”就是“弥补子女与父母之间联系匮乏的用品,就像是心灵沟通的桥梁,应该向这个方向来引导”。
许多老年用品报告对于从老年用品市场的预期都来自老年人自身的消费能力,比如:仅退休金一项2020年就预计可达28145亿元,2030年为73219亿元。此外,还有存款、其他收入以及子女赡养费。由此推断,只要让老年人“拿出钱来”,就可以占领这个市场。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首先要让中青年客户认识到产品对老年人很重要,然后促使他们消费。在当前中国的社会阶段,找到老年人用户已经很难,要撮合成交就更难。”柏煜说。
在他看来,老年用品的主要特点是个性化需求强烈,一种产品很难像“脑白金”那样几乎适用于所有的老年人。“每一类产品都是针对特定用户的,比如测血压用血压计、助行用轮椅等,这也导致老年用品的营销和传播难度更大。”
黄金50年刚刚开了个头
一个典型例子是电商平台。即便老年人正在成为中国互联网最主要的新增用户,但让这个人群“在网上花钱”还存在较大障碍。特别是在支付环节,仅仅下载并安装数字证书这一步,就阻挡了绝大多数老年人的购买行为。
“线上这两年增长很快,就增长速度来说,感觉是‘线上一月、线下一年’。”柏煜说,“在我们的O2O模式里,分别采取了有针对性的营销措施,比如在线下主要是做体验式营销,直接面对老年用户,做出口碑。”
但是线下门店的有效辐射距离一般在3公里以内,“这个范围内的用户还是比较有限,因此我们的线上策略就是想办法做传播,让中青年客户关注我们的产品,在电商平台上发现我们的产品,同时意识到这些产品对父母的重要性。”
线上针对中青年客户做传播营销,线下针对老年用户做体验营销――他这样总结。
电子商务软件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商派”的创始人李治银,此前在参加中国网上零售业年会时也曾对本刊记者表示:“社区电商大多瞄准中老年群体,这种商业模式被称为‘大妈经济’。”
目前,拉卡拉、顺丰、万科等都在开设社区电商小店,“抢滩”线下最后一公里。不同于传统便利店,顺丰“嘿客”体验店采取的是虚拟商品展示方式,门店内不摆放实物,商品以图片、海报的形式呈现,顾客在门店内可以通过网上浏览、二维码扫描,在线购买。
即便店内无实物,也已大大方便了老年人购买,特别是增强了其对商品的信任感。
安化经开区
根据安扶领办发〔2018〕6号文件精神,2018年2月上旬,在农历春节即将到来之际,区领导亲自带队,结合新春“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深入辖区茶酉村开展了调研,就如何加快贫困户脱贫步伐、有效推动精准扶贫,充分了解他们的具体困难、致贫原因、脱贫意愿及急需解决的问题,广泛征集贫困户的意见建议,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贫困户基本情况
安化经开区下辖一个非贫困村——茶酉村,茶酉村由原金竹村、茶家村、鹊坪村组成,总面积22.36平方公里,下辖53个村民小组1230户、5835人,现有贫困人口147户、503人,全部通过建档立卡纳入扶贫对象,本次组织所有帮扶干部对这些贫困户进行走访调研。
二、致贫原因及脱贫意愿
通过对全村147户贫困户的走访调研,新阶段扶贫攻坚中,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导致贫困户增收困难。主要体现在:一是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薄弱滞后,制约贫困户经济和民生的发展。水利方面,部分贫困户水源取水难、水渠引水难。农电基础设施落后,存在电压偏低现象。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中高档家用电器已普遍进入普通家庭,原有的供电负荷无法保障其正常运行,尤其是输电线路末端用电矛盾更加突出。例如中午、傍晚用电高峰期,不同程度存在跳闸、低电压等情况,由于电量的不足,群众的生产生活、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受到限制。道路方面,部分村路是3-3.5米,公路运载能力差,汽车会车难,投资创业难,旅游兴业难,影响村民出行和农林产品外运,急需扩宽和硬化。通信宽带网络方面,大部分贫困户上网不便,信息闭塞。电视信号也差,多个小组没有通有限电视,许多农户基本上要靠自购小型电视信号接收器收看电视,接收节目少,不利于村民从电视了解实时动态。二是特色产业太少,经济结构单一,已有的产业开发项目拉动作用不大,带动作用不明显。大部分贫困户一靠外出务工,二靠卖传统农产品如蔬菜、茶叶等,三靠传统养殖业如养猪牛等来增产增收。三是抗风险能力低,因学因灾因病因残导致脱贫难,特别是分散供养五保户和部分低保户,年纪大,体弱多病,无劳动能力。如一些贫困户家庭因家庭成员患有大病,花费巨资,虽然合作医疗报销了大部分,但是自己要承担的也是一大笔钱,加上医治护理等,耽误了时间,收入就减少了。又如就读高中、大学阶段的贫困学生家庭负担仍然相当重。一个高中生、大学生每年需支出近万元,有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孩子上学负债累累。四是仍有少部分贫困户居住在偏远山区。现仍有少部分偏远贫困户未搬出,留守的又是老、弱、病、残、小,劳动能力有限,无法有效参与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部分深山村组出现空心组现象。五是农民文化水平低,受教育程度低,信息渠道狭隘,缺乏技术技能,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差。脱贫意识低,思想观念滞后,整体素质不高。六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社会保障水平低,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匮乏。如没有文化活动室和图书室,医疗、教育、文体等基础设施严重落后。如没有幼儿园和中学,学生要靠家长接送或步行到县城就学。七是农户脱贫意愿不高,部分农户未找到对口的脱贫项目,无技术,无资金,无种养业基础,存在依赖救济现象。
通过对147户贫困户进行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贫困户当前主要的脱贫意愿主要集中在:一是希望得到政府生活补助,享受低保,解决温饱,安度晚年。二是希望提供脱贫项目、技术及资金,提供致富项目,帮助贷款开店,或提供就近就业有固定收入。有的个体户希望获得政府贴息贷款。三是希望帮助解决孩子高中或大学的就读费用,减轻家庭负担。四是希望政府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等方面提供更多资金、政策帮扶,享受慢性病的住院报销。五是希望发展种养业,提供资金、技术,产品最好易管理效益高,能统一销售和回收。
三、脱贫建议
针对上述致贫原因和脱贫意愿,贫困户提出了大量脱贫的意见建议,提出要把精准扶贫作为深化扶贫开发的新要求、新思路,创新扶贫机制,推动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促进同步小康,有关意见建议汇要如下:
1、加大基础设施改造。农村基础设施,关系到千家万户农户的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对农村“两水”(饮水和灌溉用水)、“三网”(电、路、通讯网)、“两气”(沼气、液化气)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要加大投入。实施水土保持治理项目工程建设,减少山区村自然灾害的发生率,采取山顶带帽、山腰种果、山脚排水综合治理方式,有效解决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实现生态绿色发展;实施农村灌排渠系改造工程,解决农村农业灌溉项目建设,做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工程,确保农田有效灌溉;实施“通村公路路面拓宽工程”。针对私家车日益增多、农家乐旅游日趋旺盛、的实际情况,将逐步把现有未拓宽的公路扩宽。实施“通组公路硬化工程”,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坐上“方便车”、“经济车”、“安全车”。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对近郊村采取自来水安装建设,远郊村落采取单户打井或集中供水和自流山泉水的建设改造,确保村民都能喝上干净安全的饮用水。
2、大力实施产业扶贫
(1)大力开展产业化项目。①加大精准持贫的扶持力度,引导贫困户运用产业扶贫资金发展农业生产,扶持引导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能人大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稳定增加收入。对带动贫困户参与种植、养殖的合作社和大户按带动的实际户数给予一次奖励____元/户补助;同时,根据项目计划财政扶贫资金额度,给予生产资料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扶持;对贫困户通过参加土地流转、合作经营、劳动力作价、技术入股等方式参与的,给予 ____元/户的补助;对自愿发展果蔬茶叶药材等优良品种种植的扶贫户根据其投资规模____亩以上按____元/亩标准扶持;对养鸡、鸭等家禽类超过____只以上的,给予____元/只扶持,养羊____只,按____元/只扶持,养牛____头,按____元/头扶持;②组建和壮大专业合作社,培育一批种养专业户,培育发展有规模、能带动农民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组建置业、劳务、土地等股份合作社,让农民成为合作社股东,合作社按市场化运作模式获得利润,给农民股东分红。对能够直接带动贫困农户增收的产业组织给予____元/户奖励。同时,对产业项目吸纳贫困户就业的按每户给予____元补助;③建立和完善项目整合、资金捆绑、企业帮建、单位帮扶等长效机制,继续探索和创新建设模式,在统筹推进中打造更多亮点,整体带动贫困村建设的新跨越。
(3)开展企业帮扶。参与当地工业园区就业,凡参与的贫困户给予每户补助____元,企业聘用标准为10户以上扶贫部门奖励____元,30户以上,奖励____元,50户以上,奖励____元。同时,针对企业扶持力度,扶贫部门将对贫困户减免科技培训费用的同时,给予企业减税支持,招收30户以上贫困户,给予企业____元税收减免。50户以上的给予 ____元税收减免。按照30亩以上连片开发的模式,进行土地确权登记,投资方优先雇用当地村民实施土地流转的,奖励____元/人。
(4)推进订单式种养。如推进绿色健康食品产业发展,联系有需求的客户,在村发展土鸡、土鸭、土猪等禽类订单式养殖,由客户预交一定的资金,委托村民养殖,由村干部对养殖进行监督,确保质量,到期按市场价回购。这种扶贫方法操作简单,投资小、见效快,容易被村民接受,能实实在在增加村民的收入。
3、大力实施就业扶贫。提高村民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对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的扶贫对象给予每人 元培训补助,对贫困对象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职业教育实行免费学习,并连续两年补助资金 元,通过2-3年职业教育使他们掌握一门技能,实行就业。认真组织各种短期技能培训,培训坚持就近就地原则,分散办班,分类指导。为使学习劳动两不误,尽量安排农闲时间组织招生,针对不同地区特点,实行随到随学,只要达到要求和学习目的就行,在课程安排上以当地主要产业的管理为主,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针对有创业、就业意愿但缺少技术类型的贫困户,有针对性地开展水稻、蔬菜、果树、花卉苗木等种植、养殖的农业技能讲座,提供各种农业科技、种植、养殖等视频教学。
4、大力探索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就业扶贫。针对就业能力较弱、家庭缺少劳动力类型的贫困户,建议区村干部提供就业指导,动员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就近提供公益性岗位。通过购买城市新增的城管、环卫、园林等政府公益性就业岗位,开发一批农村公路养护、保洁、治安巡逻等公益性岗位,用于扶持贫困人口就业。
5、鼓励能人创业扶贫。引导当地懂技术、有经验、能力强的人带头致富,并鼓励他们积极帮扶贫困农户并给以适当的奖励。凡通过创业带领贫困户家庭一同就业的,经区就业部门审核后可按规定给予 至 万元贴息小额贷款。
6、大力实施金融扶贫。开展扶贫信贷,针对有创业、就业意愿但缺少资金类型的贫困户,尽量提供其创业所需的资金帮扶。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展扶贫信贷业务,为辐射带动力强、解决贫困人口就业多、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快的企业提供贷款支持;积极实施小额贷款,支持扶贫对象发展生产。由财政在年度预算内安排扶贫信贷风险补偿金,对扶贫信贷实行分帐核算,进行风险补偿。
7、成立社会帮扶济贫资金。结合各地实际,通过村或其它民众公用平台,采取个人捐助、企业捐助、行业捐助等形式,以社会捐助为主,集中给予组织者予以____元奖励。
8、开展乡村旅游业扶贫。积极培育富有特色的现代乡村旅游业体系,按照旅游规划布局,开发适应各自地理位置以及资源优势,发展具有观光、休闲、娱乐价值的特色种养业,建立拴心留人的休憩场所,在基础实施建设和旅游项目规划上给予产业发展的资金扶持。实现旅游融合产业,产业支撑旅游发展良好局面。对已形成的小规模休闲旅游点实行提质增效,进一步完善旅游点道路、停车场、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加强旅游项目的宣传推介,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引进先进管理,提升旅游点品质。对投入旅游宣传的,给予奖励性扶持。
9、加大结对帮扶式扶贫。针对贫困成因采取一户一策,根据“扶贫户、低保户、五保户”三种贫困户类型。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扶贫对象,即“扶贫户、低保户”,根据不同贫困类型,针对其不同贫困成因,因户施策,给予相应生产资金帮扶。
10、开展保障和兜底式扶贫
(1)根据贫困成因,采取不同对策进行扶持。对因病、因残以及孤寡、丧失劳动能力返贫的贫困对象,通过民政、扶贫、农保、大病救助等途径,应保尽保进行兜底式扶贫。符合特定病种,经住院治疗,且通过新农合报账后个人出资 元以上的,再申请报销医药费 %- %,大病救助最高不超过 万元。救助比例在原有基础上各提高 %;最高年救助额度从原来的 万元提高到 万元。
(2)关注符合政策的重症精神病患者,进行帮扶免费救治;为残疾人、老人每年进行一次免费体检,监测健康状况,为符合条件的患重病者办理慢病大病救助等;扩大农村大病保障救治病种范围。终末期肾病、宫颈癌、乳腺癌、重性精神病被列入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救治病种范围。
(3)设立专项救济金。一是大病救助专项救济金,对因病不堪重负的特困家庭每年发放 元的生活救济金。二是五保户、低保户救济金。如五保户及低保户实际补助金额未达到 元标准,差额部分以救济金的形式发放。具体认定办法及发放标准由民政部门牵头拟定,资金由财政统筹安排。对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建议财政每月安排补助资金每人不少于 元,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需求。
(4)加强集中养老的宣传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动员他们进敬老院集中供养。对丧失劳动能力的,推行小组村民互帮互助方式,相对集中地进行生活帮扶,同时通过评选“好邻里”的方式对主动帮助他人的给予物质奖励和荣誉激励。
关键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综述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3月17日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经济的高速增长,居民的收入大幅增加,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高。然而,传统的养老模式在满足了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时,并未满足老年人的医疗卫生保健需要,养老与医疗相互分离,不能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服务,于是建立医疗和养老两者相结合的养老模式不仅势在必行,而且具有现实可行性。学界也一直认为,推广建立“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是维护社会稳定、体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一、“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内涵
在目前的研究当中,对于“医养结合”的养老制度的服务方式,学界如张立平(2013),黄佳豪、孟P(2014)等比较认同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养老机构或社区增设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养老机构或社区与医疗机构联合。陈芍、朱珂函(2014)等认为服务方式的选择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循序渐进地实现。刘清发、孙瑞玲(2014)基于嵌入性理论的关系性和结构性嵌入,把医养结合养老创新模式归纳为医养结合科层组织模式、医养结合契约模式和医养结合网络模式。王素英、张作森等(2015)认为要采用“整合照料”、“联合运行”和“支撑辐射”三种模式,最终实现老龄化社会的“三位一体”。
关于“医养结合”的服务主体,于卫华、林丹等(2013)认为医养结合型长期照护的主要机构有护理院、护理型医院、大型综合医院的照护单元、具有双向转诊功能的医疗机构。医养结合型长期照护服务的付费方式有论量计酬法、整体费用组合法、整体费用组合加论量计酬法。肖建伶、杨艳旭等(2014)在对北京市50家养老院进行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指出利用中西医结合在老年人预防、治疗、康复等环节的有利优势,结合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医养结合,完善养老院的护理模式,促进中医药护理,使老年人在养老院中得到更优质的服务,从而愉快地安享晚年。
对于医养结合的服务内容,黄佳豪、孟P(2014)指出“医养结合”服务不仅仅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社会参与,更为重要的是提供预防、保健、治疗、康复、护理和临终关怀等方面的医疗护理服务。丁露露、吴美珍(2015)认为还要强调实施个性化服务,通过收集入住老人的基本信息和健康状况,考虑入住老人的自理能力和基本资料的差异以及入住老人自身的要求来安排入住的房间和环境布置。按照入住老人自理能力的不同来设置不同等级的护理内容,再按照身体健康状况和病种的不同来制定不同的个性化护理服务流程。
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
对于建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学者们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分别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也为研究“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路径选择打下了基础。
(一)宏观因素。学者们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宏观环境出发,指出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的必要性源于人口老龄化,源于新时期养老需求发生了变化,源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是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张立平(2013),黄佳豪、孟P(2014),张旭(2014)等提出当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失能化、失智化、空巢化和失独化形势严峻,人口老龄化新形势需要强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传统的家庭照料功能大幅度削弱,养老机构难以满足入住老年人的医护需求;大型医院难以提供细致的养老服务;中小型医疗机构资源闲置。二是现代养老、养生的基本特点使得在新的历史时期,人们的养老概念和模式也发生根本性转变,传统的养老服务方式无法满足现代养老的需要。
张立平(2013)指出现代养老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养老的健康、文化精神需求更为凸显出来,养老的需求从满足物质生活需求向满足心身健康需求方向发展;二是养老的原则从经验养生向科学养生发展,老年人更渴望享有公平、可及和高水平的医养结合服务;三是养老目标从追求生活质量转向追求生命质量、从追求长寿转向追求健康;四是养老的意义由从被动向主动养生转变。
(二)微观因素。学者们从现有的养老模式和长期住院现象出发分析了建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紧迫性,这主要包含长期住院现象造成资源浪费和传统的养老院不能同时满足老年人医疗和养老的需要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从长期住院角度来讲,符美玲、陈登菊等(2013),李杰(2014),冯丹、冯泽永等(2015)指出医养结合有利于缓解长期住院现象。长期住院降低了病床的周转率、使用率,不利于医院服务的优化管理。我国现行的医疗社会保险制度明确规定不支付特别护理和日常护理等服务性项目费用。对老人而言,要获得由医保支付的医疗护理服务,只有选择住院治疗。病人虽然难以负担住院费用,但是出院可能会导致潜在再住院的风险,缺乏专业护理或医疗照顾而导致更大的甚至危及生命的医疗风险,患者因其出院面临家庭专业照护缺失与存在健康需求的矛盾,不得不选择滞留医院,同时也给医疗保险基金带来了支付压力;另一方面从现行的养老机构不足来讲,刘清发、孙瑞玲(2014)指出养老机构的风险回避造成机构养老市场涵盖人群出现结构性失衡,最需要入住养老机构的失能老人被排斥在市场之外。纪娇、王高玲(2014)指出绝大多数的养老机构倾向于选择生活可以自理的老年人,而排斥年龄较高、又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导致最需要进入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反而被排除在外。严妮(2015)指出,城镇化背景下,由于个人、家庭和社会等原因带来了空巢老人经济、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变化,使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养老模式不再适应当前的形势,这就要求探索出更加适合空巢老人的养老模式。孙雯芊、丁先存(2013)从公立医院角度论证了医养结合的可行性。
三、“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面临的困境
现阶段,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适应当前新型养老的需要,发展势头良好,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完善、卫生人力资源、内部管理等方面。
一是多头管理导致行政效率低下。黄佳豪、孟P(2014)指出目前普通养老机构归民政部门审批和管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由老龄办组织实施,医疗卫生机构归卫生部门认定和管理,医保报销由社保部门管理。由于制度原因、行业差异、行政划分和财务分割等因素,民政、卫生、老龄和社保等部门都要介入到“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中,虽各有职能分工,但仍存在职责交叉情况。
二是费用较大,没有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沈婉婉、鲍勇(2015)指出养老机构的医保覆盖率低,导致尚未纳入医保范围内的养老机构,入住老人无法通过医保结算承担医疗成本,大大提高了入住老人的养老成本。
三是养老机构基础设施等方面有待完善。於军兰、周文萍等(2015)在对黄石市进行研究时指出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存在的不足在于医养结合服务供需不平衡,现有机构和服务形式无法满足需求;缺乏护理院、康复医院等医养结合性质的养老机构;城乡之间、不同性质的养老机构之间发展不平衡。赵晓芳(2014)指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制约主要集中在理念、制度、资金、人才等方面。
四是“医养结合”养老发展的外部条件尚待改善。黄佳豪、孟P(2014)指出政府对养老机构资金投入不足,服务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服务收费水平偏高,服务内容单一僵化。冯丹、冯泽永(2015)等认为对养老机构进行评估,合理选择转型对象是转型面临的首要问题;机构上级管理部门之间协调困难是制约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医养结合机构医疗服务项目的界定是转型的关键;卫生人力资源短缺是制约转型发展的主要因素。於军兰、周文萍等(2015)指出现有的国家财政对医养结合服务的支持保障力度不够:医养结合缺乏配套的财政、土地规划等政策情况;养老机构的医疗护理能力欠缺,优质医疗资源缺乏为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支持的动力。
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优化建议
首先需要明确,“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优化不仅需要政府的统筹,也需要市场力量的加入。关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完善措施,学者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第一,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完善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开展立法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李杰(2014)指出应该尽快出台长期照护保险法,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运行提供制度依据。纪娇、王高玲(2014)也指出我国要加快公布关于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正式准入标准,规范机构的运转。王等(2015)认为相关部门需要尽快建立健全老年人长期护理质量评价监督机制,制定老人享受服务的时间、频率、内容等标准,定期对老人进行访谈,对养老机构进行评价,保证老人能够享受到满意的医护照料。政府政策支持包括养老机构用地保障、政府财政补贴或“以奖代补”、相关税费减免、人员培训和用工支持及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产生的医疗费用可使用医保报销等。张立平(2013)提出实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新模式,需要政府加大投入,扩大社会参与,健全和落实社会福利制度特别是在政策导向上要完善投资、融资政策、就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解决老年人住得上、住得起养老机构,提高为老年人服务的职工、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使他们都热爱养老服务工作,高素质地为老人服务。邵德兴(2014)认为要解决行政分割的部门管理体制问题,必须加强领导,统筹医养护社区服务业发展,构建医养护一体化行政协调机制。
第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周国明(2014)指出,要不断改善养老服务资源多元投入结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和自然人等社会资本依法举办各类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通过税费优惠和补贴支持政策、提高床位建设补贴和运营经费补助标准等多种途径,鼓励和支持民办养老机构以总体承包、分部承包、委托运营、合资合作等方式参与公办养老机构管理改革,支持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发展民办养老服务机构。要大力改善社会资本举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执业环境。张立平(2013)提出充分发挥市场体制、机制和信息化的调节作用,整合医药卫生资源和养老社会资源的优势,做好预防为主“三级预防”工作,使“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工作高效、持续推进,为发展养老事业、养老产业,增进老年人健康、幸福做出贡献。沈婉婉、鲍勇(2015)认为要推进养老资源与医疗卫生资源的合作,鼓励养老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以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资源为依托,充分发挥社区全科医生团队服务作用,支持医护专技人员参与养老服务需求评估。
第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公众自身的保健意识。耿爱生(2015)认为良好的社会氛围是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的必要社会基础,它意欲解决两个问题,即获得社会充分认知和广泛社会支持,两者缺一不可。邓诺、卢建华等(2015)认为作为老人自身也应加强健康及储蓄意识,经常参加健康保健知识讲座及健康知识展览等,为日后“医”、“养”需求做好准备。子女应当对入住医养结合式养老机构的老人给予情感上的关心,以降低老人的孤独感。为了节约更多的医疗资源,具有科研实力的医学院校及医院应积极组建老年共病研究团队,探索老年共病的综合预防措施,加强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推广医养结合的创新服务模式,从根源上做到健康老龄化。
第四,鼓励非盈利性组织参与其中。李杰(2014)认为对非营利养老机构的扶持,一方面体现在对非营利养老机构建设支持;另一方面体现在补助养老机构的运营。
五、评述
随着养老服务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必然会成为居民养老服务发展的主要模式。在其发展中循序渐进,不是要求其与现代的养老需求发展同步,而是要求其结合各地具体实际逐步发展,逐步实现“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普遍化。
现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内涵与必要性、发展模式、现状问题以及对策等方面。在发展模式方面,我国理论工作者分别从公立医院、民营机构等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分别就经济发达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具体做法进行了分析。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养老机构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完善、卫生人力资源、内部管理等方面。通过研究,提出了必须从完善相应的硬件设施,加强对养老服务业的财政投入;提高养老服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培养专业护理人才;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创新管理理念,增强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效率;明确政府责任,加大支持力度等方面着手予以解决。
综上所述,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集中于当前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等,关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运营模式、筹资补偿、影响其发展的因素等研究较少,并且目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医学方面的理论研究,对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相关的实证研究较少,今后应加大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供给状况、需求状况、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以期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园秀,罗铁娇,罗文华.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医养结合的实践与效果[J].现代医院,2014.3.
[2]高小芬,于卫华.医养结合老年科患者自理能力与分级护理、护理时间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4.3.
[3]张旭.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4]黄佳豪,孟P.“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6.
[5]周国明.宁波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政策路径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11.
[6]刘清发,孙瑞玲.嵌入性视角下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初探[J].西北人口,2014.6.
[7]赵晓芳.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J].兰州学刊,2014.9.
[8]李杰.青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问题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18.
[9]纪娇,王高玲.协同理念下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创新模式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4.6.
[10]郭斌.论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模式的可行性[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1.
[11]童立纺,赵庆华,丁福,肖明朝.医养结合老年长期照护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护理研究,2015.4.
[12]夏家红.武汉市“医养结合”模式评析[J].长江论坛,2014.6.
[13]王,曹勇,唐立岷,潘聪聪.青岛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探索[J].卫生软科学,2015.2.
[14]於军兰,周文萍,张杰,林传俊,徐凌,李京鹤,涂香林,王艳,周琴.黄石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现状分析[J].护理研究,2015.9.
[15]钱红祥,陈荆立.“四大路径”推进医养结合[J].社会福利,2015.1.
[16]陈庆华,侯建媛.“医养结合”康复养老模式的实践与启示[J].中国民康医学,2015.9.
[17]沈婉婉,鲍勇.上海市养老机构“医养结合”优化模式及对策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5.6.
[18]严妮.城镇化进程中空巢老人养老模式的选择:城市社区医养结合[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19]林丽芬.深化“医养结合”推动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J].社会福利,2015.3.
[20]冯丹,冯泽永,王霞,李秀明.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A),2015.4.
[21]刘清发,孙瑞玲.远程医疗在医养结合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5.5.
[22]刘文红,彭嘉琳.护理服务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5.8.
[23]鲍捷,毛宗福.社会医疗保险助推医养结合服务的政策探讨[J].卫生经济研究,2015.8.
[24]邹纯青.新型城镇化之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探析[J].管理观察,2015.21.
[25]区慧琼.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的“医养结合”机构模式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5.S1.
[26]符美玲,陈登菊,张伟,杨巧.从长期住院研究谈构建“医养结合”照护体系的必要性[J].中国医院,2013.11.
[27]王素英,张作森,孙文灿.医养结合的模式与路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调研报告[J].社会福利,2013.12.
[28]张立平.把老年“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做成最美的夕阳产业[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21.
[29]于卫华,林丹,陈雪羚.医养结合型长期照护的研究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13.4.
[30]孙雯芊,丁先存.公立医院医养结合模式可行性研究――以合肥市滨湖医院老年科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31]耿爱生.养老模式的变革取向:“医养结合”及其实现[J].贵州社会科学,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