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思想品德研修总结

思想品德研修总结

时间:2022-08-23 06:02: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思想品德研修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思想品德研修总结

第1篇

搞好思想品德课的几点看法

南冶中学  何允学

。反思自己的教学,还存在着那么多的不足。以后的工作如何开展?以后的教学如何进行?我认为当务之急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热爱自己的学科,热爱自己的事业。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是塑造学生灵魂的课程,值得我们付出心血及激情。而且教师对学科的态度会在第一时间内传递给学生,这决定了学生对学科的态度及他的学习方式对。                                                                           二、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十天研修中,听到专家们的讲解,看到老师们的积极学习,我更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它不断提醒我: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充实提高自己,学习新课程理论,学习教材教法,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应该做科研型教师,反思教学行为,总结教育教学规律。          三、必须精心备课,尤其是备学生。经常把主要精力放在上课上,而不是放在备课上,没有精心备课就去上课,以致课堂效率较低。备课时往往只是看教材,对学生备的少,结果好几个班用一个教案,教学效果极差。以后在备课中必须充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四、必须进行课后反思。一节课上完之后,要及时思考这节课成功之处在哪儿,失误在哪儿;哪些地方力度不够,哪些地方浪费了时间又没取得好的效果;学生的眼神发亮的时候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会这样;学生埋下头去,只给你一个头顶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会这样……多问自己多思考教学过程,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必然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让教学反思流于形式,是教师成长中的一大损失。

 

第2篇

[关键词]区域教研;思品学科;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30-0051-02[ZW(N]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创新资助项目,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科’教研的区域架构研究”(B―b/2013/02/20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晓光(1968―),男,江苏如皋人,本科,江苏省常州市第四中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江苏理工学院兼职教授,研究方向:学校品牌管理和思品课堂变革。

2013年11月,常州市戚墅堰区教师发展中心领衔全区各中小学,成功申报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重点课题“‘小学科’教研的区域架构研究”。一年半来,我们以该课题研究为依托,带领相关团队,从管理、研训、课程开发、区域教研、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管理[HTSS]

通过问卷调查、教师沙龙、专题访谈和现场观察等途径,了解思想品德学科(以下简称“思品学科”)教研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优势与长处,进行相应归因分析和发展空间与可能性分析,形成调研报告。针对存在问题和不足,每学期抓牢常规调研、质量调研、教学研讨等契机对“小学科”课程改革持续发力。

组建教研共同体,聚力构建区域教研模式。一是组建区域学科课程建设指导组,由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亲自担任组长。主要任务是以指导“‘小学科’教研的区域架构研究”课题研究为抓手,统筹学科课程建设。二是建立各校跨学科教研网络。主要任务是组织开展跨科跨级跨中小学教研,加强对课程问题日常诊断分析,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统一全区相关学科教学进度,规定每周三、四上午为“小学科”专题研修时间。

二、研训[HTSS]

一是全面研训。借机区本研修及校本研修,组织所有相关学科教师专心研读新课程标准,紧扣“学习―迁移―实践―反思―升华”五环节,通过专题研训、读书沙龙、草根论坛等途径,在课程目标、教学资源、小组建设和学科特色等方面助推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特邀国际课程研究促进会名誉主席、杭州师大教科院张华院长,江苏教育出版社编审姚卫伟教授,常州教科院朱志平院长、顾润生教授等一批市内外课改专家莅临指导,解答课题实验疑难,探讨区域课程建设之路。二是多层结对。注重发挥区域内骨干教师示范作用,举行优秀教师教学展示活动和数字化学习优质课观摩活动,以点带面,促进成长。鼓励有特长互补或相同需要的教师跨校、跨科、跨年级、跨中小学建立师徒或结对关系,扎排下海,并肩前进。三是网络教研。课题组建有“‘小学科’教研的区域架构研究”网站,设有理论学习、成果共享、特色建设等栏目,及时上传和更新理论文章、优秀课例、教学资源等,并链接汇聚各级各地相关优秀教育资源网站。各“小学科”建有专门的网络教研平台,即时释疑解惑,随时随地培训,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经验、知识和智慧共享。

三、课程开发[HTSS]

1.研制《“小学科”课程建设指导纲要》。在市教科院专家龚国胜、李令永等悉心指导下,课题组编制《戚墅堰区“小学科”课程建设指导纲要》,为全区“小学科”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开发、课程开设、课程特色提炼提供方向性意见。例如,《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建设指导纲要》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类型及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开设建议和课程教学评价四个方面。以“课程内容”为例,分类列举了一些课程的主题或专题,供学校和教师们开发课程参考。如《礼仪与我同行》《诚信:立身之本》等。

2.精品课程开发建设。校、区层面广泛开展“小学科”精品课程评选活动,为学校和教师开发课程提供范例。

精品课须符合2011年版课程标准要求,体现学科特点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融合性,突出展现数字教育资源的课堂应用有效解决教育教学的重难点等需求。规定所有区级“五级梯队”优秀教师均需按“四项要求”参加精品课评选活动,即一堂完整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所用课件及相关资源(或资源链接)、课堂实录、评测练习等。区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各方面专家按照“课程定位与价值”“课程内容与实施”“课程技术与评价”三个方面标准、16个主要指标进行评审。一年来,已进行两批评选,共评出“小学科”精品课56门。在最近教育部举行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活动中,我区共有12节“小学科”精品课脱颖而出,将代表常州市参加省赛相关活动。

3.建立学科课程基地。为推动课程建设的规范有效实施,我们着力开展“小学科”课程基地建设。以初中思品学科课程基地――常州四中为例,第一,制定了该校思品课程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三年发展规划;第二,开发了“礼仪与我同行”等具有较高质量的思品校本课程和选修课程4门;第三,2014年8月,以“常怀仁爱之心,常存正义之气,常施礼貌之举,常有明理之智,常立诚信之本”为核心内容,成功申报江苏省“新五常”文化教育课程基地;第四,有力影响了本区初中思品学科及本校其他“小学科”的课程建设。

四、区域教研[HTSS]

区域教研活动严格按照需要调查―主题确定―过程规划―素材呈现―问题讨论―观点提升―行为跟进―评价反思的程序进行。

1.单一学科特色教研活动。2014年上半年,主要进行了包括基于课堂观察的教学改进、基于标准的教材分析等基于区域需求的学科特色教研活动。初中思品学科以“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探索”为主题,开展专题研讨6次。

2.跨学科特色教研活动。2014年下半年,在深化单一学科特色研讨的同时,全心推动课程研究向纵深发展,举行了包括基于问题的跨学科教学研讨、开发多视角的教学设计、实现多渠道的教学资源共享等研究活动。初中政史地学科围绕“新课程标准视域下当场训练的实践研究”主题,举行全区规模跨学科教研活动及沙龙活动5次,吸引很多其他文科教师主动参与。

3.“小学科”普适性教研活动。主要包括优秀教师示范引领、教师读书沙龙、教师培优推优等活动。初中思品学科开展的活动主要有:

①名课研析。通过对名家视频课例或名师课录文字的欣赏与品味,学习先进教学理念。

②区域会课。以区内二至三名教师汇报课为案例进行交流研讨,通过对课堂教学诊断与分析,帮助执教教师更科学地审视自己的课堂,捕捉隐藏在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点,提优教学能力和素质。

③对比教学。主要通过“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等形式对课堂教学对比剖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而实现对教学理念的深刻理解和教学策略的最佳选择。

五、课程评价[HTSS]

1.发展性教师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是在充分尊重教师的前提下,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而进行的评价。思想品德学科发展性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能力素质、身心素质、立德树人职责及协同合作职责等指标。每学期通过教师展示课、学生发展状况、对教师进行观察、与教师谈话、发放问卷等途径,运用教师自评、同事互评、学生调研、家长评教、专家测评等方式实施评价。

2.发展性学业评价。发展性学业评价,主要包括对发展性学业成绩的终结性评价、对学生思品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性评价三个方面。

学生学业成绩终结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把握基本知识评价指标、提高能力评价指标、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指标等。要求期中期末试题真正体现教学三维目标,有较高的效度、信度及一定坡度。

品德发展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思想方面评价指标、品德方面指标、能力方面指标。思想方面评价指标包括积极要求进步、严格要求自己、热爱集体、关心他人;品德方面指标包括遵守社会公德、有文明、讲礼貌、遵守法纪;能力方面指标包括有道德认识能力、道德评价能力、交往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过程性评价主要依据学生课堂表现和日常成长记录来评定。

所谓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就是把学生的学业成绩终结性评价和品德发展过程性评价综合起来进行总体的发展性评价。其公式是:

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测评分=思品发展过程性评价分值×权重40‰+学业成绩终结性评价分值×权重60‰

另外,视学生平时特殊表现设奖励或处罚分,作为加减分直接计入总分。最终,将总分分成优、良、中、下四个等级,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结果。

参考文献:

[1]张行涛.联片互动区域性推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第3篇

通过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实施,进一步加强学习型企业建设,大力发展公司企业文化,弘扬公司企业精神,提升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品德高、能力强、技术硬的员工队伍,以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员工团队,使公司持续做大做强,以圆满实现第二个十年发展战略目标。

1. 新员工入职培训。重点进行适应性培训,使新员工早日掌握必知必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公司,认知岗位职责,尽快进入本职角色。

2.在岗员工提高培训。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继续深入开展专业理论知识和岗位技能的学习与训练,要员工全员具备优秀员工所应有的各项素质。

3.中层管理人员强化培训。结合管理实践,系统地学习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增强执行能力和创新能力,重点培养企业家型管理干部。

4.高端干部高级研修。研读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论,学习借鉴成功企业经验,参加企业经营高端论坛、企业家峰会,开拓宏观思维,提升战略驾驭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

二、培训原则

1.实效性原则。紧密结合员工实际,分层次分类别,按需施教,培训切实做到实际、实用、实效。

2.自主性原则。确立员工主体地位,增强自主自发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出强烈的自我学习动机和参与培训欲求,提高学习培训效率。

3.实践性原则。要密切联系工作实践,以问题为导向“做中学”,“学中做”,善于发现和解决在工作中碰到的棘手问题。

4.整体性原则。各项培训内容,要有机结合,合理安排,将思想品德教育、职业素质培训、岗位技能训练融为一体,分阶段各有侧重,相辅相成。

5.前瞻性原则。立足公司改革与发展大局,加强公司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发展策略的教育培训,公司共同愿景人人内化,使每个员工自觉把自己的成长同公司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树立与公司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思想意志和信念。

三、方式与方法

1.建立自我学习机制。以自主学习为主,外委讲授为辅,充分调动员工在培训中的自我能动作用。制定个人年度学习计划,选定研修专题,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每年在某一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2.重视和加强团队学习。按部、室为单位建立学习共同体,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激励,相互启迪,将每个人的成熟经验和智慧加以汇总、梳理、升华,作为公司的宝贵财富。

3.做好引领示范作用。公司中层以上干部当好学习表率,每人每年负责一个专题做讲座 。定期举办员工学习论坛,谈体会、论收获、表感想,推广好思想、好经验、好做法。

4.开拓教育培训平台。通过各种教育培训渠道,整合学习信息资源。建立网络教育培训基地,上传相关教育内容和岗位专业理论、技能知识及企业发展论文。公司将与高等学校合作,联合开办大专层次的广告专业。

四、主要内容

1、行为规范教育。员工守则、优秀员工品质、素养修炼、职业服务礼仪等;

2、团队精神教育。公司发展历程、价值观与经营理念、发展策略及远景、规章制度等;

3、法律法规学习。广告法、广告法实施条例 有关政策法规解读,典型广告文案剖析、广告市场发展趋势等;

4、励志成功教育。潜能激励学理论、 励志成才名言名句、名人成功案例等;

5、业务知识与技能培训。广告理论及技能、人际关系与沟通原理、市场营销理论与技巧、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及其他能力知识。

五、保障措施

切实把员工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事关公司发展大局的大事来抓,做到“五有”,既有计划、有组织、有检查、有总结、有评价。

1. 加强领导。建立培训领导小组,统一研究部署,保证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实施。

2.完善培训制度。严明培训纪律,要求员工端正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参加各项教育和培训活动。

3. 做好指导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各项学习培训活动,定期制定学习要点,编写学习提纲和培训材料。

4.抓好培训过程管理。随时掌握培训动态,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处理解决。

第4篇

一、强化学科建设

(一)突出学科建设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要结合校情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在硬件和软件等方面予以切实的保障以学科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整体办学实力。

(二)建立学科建设的指导、监管和激励机制。1.教科室要加强对学科建设的指导工作提供专业上的支持。2.各职能部门加强对学科建设的检查、监督、管理和评估。

3.建立学科建设激励机制。

(三)要把学科建设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科培训、观摩、研讨、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素质和课程实施能力实现学科教与学的观念、思路、策略、方法与技术系统的构建。

二、重视教师发展

校长要充分的认识到:校长有一项根本任务——促进教师的发展。而教师发展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教师整体发展二是教师个体发展。

(一)推进教师整体提高

1.规范常规教研:针对当下许多学校教研组功能弱化、备课组功能的泛化的现象我要求必须规范常规教研。首先要明确教研组备课组的分工。教研组侧重谋划整个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一要研究学科共性问题搞好校本教研;二要注重教师引领做好专业指导促进教师成长;三要开展主题活动创建学科特色形成健康的教研文化。备课组主要研讨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切实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一要开展好集体备课;二要做好课例研究研讨教学策略;三要开展听评课活动;四要统筹教学进度组织阶段检测命题。其次加强常规教研的督查。要求教研组、备课组教研做到“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计划、定内容。

2.开展学科培训:充分挖掘整合校内资源发挥名教师和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教师群体迅速成长。

3.组织教学交流:作为校长应该带着开放和发展的眼光对学科组教育教学交流活动给予大力支持。一方面“请进来”定期邀请相关学科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来校指导、交流扩大视野;另一方面也“走出去”积极组织参加各种层面的外出交流活动。

(二)关心教师个体成长

1.鼓励自主研修:教师的个人研修与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的途径。我们积极倡导教师读书活动制定了《教师读书活动方案》定期举办读书沙龙。教师边读边悟增强了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通过交流读书心得教师们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

2.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培训是教师最大的福利。作为校长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从物质和精神层面给予支持。让教师走进理论与实践、思考与行动、学习与发展的专业生活步入高效的工作轨道。

3.巩固“青蓝工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使学校不断创新充满活力校长必须做好青年教师成长培养与创优工作。我校通过实施“老带新”结对帮扶举办青年教师讲座开展青年教师成长展示课、课堂教学大回访、课堂教学专题调研推荐青年教师参加区县、市级、省级赛课活动等对青年教师不断打磨、鼓励使之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长为教学骨干、名师。

三、狠抓学科课堂

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有智慧、有眼界、有境界的校长会明白:要创建学科教学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要聚焦课堂狠抓课堂。

(一)开展课堂调研。我校定期开展教情、学情调查以及课堂教学专题调研及时总结形成调查和调研报告在教学教研会议中交流探讨和教师交换意见通过“实践-改进”、“再实践-完善”的循环过程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行为。

(二)落实课堂督导。教科室将行政领导和管理人员安排落实到教学的每一天确保天天有人深入课堂督导听课。严格按照“选班选课—听课记录—集中评议—交流意见—总结通报—资料归档”的程序进行做到有序安排、及时交流、全面总结。同时坚持常规督导和专题督导相结合保障课堂教学质量。

(三)抓好课堂常规。围绕教学全过程的“备、讲、作、评、辅、考、反思”七个环节抓好课堂常规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四)构建高效课堂。要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持续发展、优质发展实现教育教学的最大收益必须构建高效课堂。我校从三年前开始了这方面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较大成效。

1.构建了高效课堂的总体模式:“导学引领自主互动”。

2.“十字”总体要求:“自主、低负、高效、灵活、创新”。

3.“四十字”建模策略:“先学后教导学引领;学生自主师生互动;注重思想指点方法;精讲巧练照顾差异;发展思维共同成长。”

4.“六条”规范:预习指导习惯化、课堂教学特色化、课堂训练优效化、课后反馈多样化、学法点金方法化、板书设计美观化。

5.“八条”评价标准:一看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二看学习方式、学习习惯;三看学习状态、参与状况;四看自主合作、探究展示;五看课堂氛围、情感熏陶;六看发言人数、回答质量;七看教学环节、学法指导;八看思维训练拓展延伸。

(五)开展课堂教学展示、观摩、研讨活动。我校开展了组内公开课、循环研究课、优质课大赛、骨干教师示范课、新课改示范课、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献课、高效课堂集中展示与研讨课等引导教师关注课堂、聚焦课堂、研究课堂、优化课堂。

四、关注教学科研

(一)定期举办教育教学论坛。为校本研修的应用、推广、拓展搭建专业交流的平台让教师在学习中不断理解在实践中不断感悟在总结中不断提升在活动中不断成长成为思考型的、智慧型的教师。

第5篇

一、克服三种心理,树立课程意识

1.克服高不可攀心理,树立课程主体意识

新课程实施之初,由于原有的教育价值观“唯分数论”仍有着较大的惯性,而教师的专业能力离新课程的要求差距又较大,不少教师对新课程望而生畏,认为新课程高不可攀,担心自己教不了而不愿承担新课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树立课程主体意识,较好地克服了教师中间的高不可攀心理。

一方面,我们鼓励教师树立自身是课程实施主体的意识,引导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注意用自己的眼光审视预设课程,创造性地构建合理的课程,在课程开发、课程设计等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要在理解课程目标、预设教育情境、熟知学生学力水平、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尊重学生多元智能的基础上,自主进行课程设计。

另一方面,我们引导教师树立学生是课程主体的意识,要求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时刻把学生放在首位,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及学习内容的不同,来确定不同的评价目标,运用合适的评价方法与工具,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树立了课程主体意识,师生便成为实施新课程最具活力的教学要素,课程改革得以稳步实施。

2.克服盲目跟风心理,树立课程生成意识

毋庸讳言,我们的课堂教学在新课程开始时存在着一些盲目跟风的现象,比如,朗读教学时“喜欢哪段就读哪段”“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大为盛行,结果学生或各抓一段,局部深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肢解课文,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留在学生脑海里的,不是整篇课文这座精美的“大厦”;随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提出,许多教师曾一度把合作学习当作了万能钥匙,合作学习充斥各类课堂,致使许多课堂上不管有没有必要,不管效果如何,动不动就小组讨论、扎堆合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树立课程生成意识,较好地克服了课堂教学中的盲目跟风心理。

一方面,我们要求教师要有自主意识,要有理性的思考,既不盲目跟风,又不故步自封,而是以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和踏踏实实的教学作风,丢掉花架子,练好真功夫,努力追求既有创新思想又有实实在在的教学境界,使课程改革朝着真实、有效的轨道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树立课程是动态生成的意识。课程本身不是静止的,而是开放的、动态生成的。课程的内容和意义也应该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由师生共同构建。

课程生成意识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向着更具创新性和反思性的方向转变。我们的教师会为实现课程的价值而不断地调整课程目标使之具体化,不断地对预设的课程内容进行创造性地处理,与学生一起创造、生成课程,并会时刻关注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学生的发展状态。更重要的是,教师会自觉反思教学行为,会对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进行价值判断和意义估量,从而使教学活动进入一种理性、科学的调整状态。

树立了课程生成意识,教师的创造性、主动性大为增强,课程改革才会得以顺利推进。

3.克服疲软倦怠心理,树立课程资源意识

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我们的教师逐步适应了新课程,但在年复一年的工作中,难免会出现职业倦怠,产生一些被动应付行为,这无疑会给课程改革带来消极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树立课程资源意识克服了疲软倦怠心理。

一方面,我们树立了教师自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的意识。与课本、学具、标本、挂图、音响和网络这些“冷冰冰”的课程载体相比,教师作为活生生的人,最易于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使课堂、教学产生情境性和感召力,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教师能够创造有活力的、富有情感的学习氛围,这也是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不能取代教师的重要原因,因而,教师的教学热情也就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我们树立了教师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同时,也积极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有益的学习资源的意识。从学生发展意义上讲,一切有助于学生成长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和素材都应成为学生的学习领域,如,图书、音像资料、风俗习惯、文史掌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等都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要善于开发利用各种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为课程价值的实现和学生的发展提供多种平台。

课程资源意识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向着更具民主性与对话性的方向转变。教师树立课程资源意识后,不再把教材视为权威,而看作是他们与学生进行对话的素材或范例,在课程实施中既依据教材又超越教材。

树立了课程资源意识,教师的眼界更为开阔,学生学习的天地也更为广阔,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课程改革得以健康发展。

二、强化三种措施,扎实推进课改

1.强化政策措施

我们坚持在政策上激励课改突出者。在学校的《津贴分配方案》中,我们坚持对在新课程实施中有作为和有贡献者予以重点倾斜;在工作量核算时,我们对任教校本、综实、科学、体育等难点课程的工作量予以倾斜;在教职工年度考核评价方案中,我们把参与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人员也给予了重点倾斜。同时,我们也为班主任、助理班主任、研修组长、课题组长增加了单项分值;我们还把优秀校本研修小组和文明办公室建设的情况都纳入教师年度考核评价,使个体的行为直接与所在研修组、办公室的集体利益紧密相连,有效地增强了教师的团队意识,也规范了教师群体的专业生活。我们坚持正面激励,在评优评先时,向班主任和一线教师倾斜。总之,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凡有利于教师实施新课程的一切活动,我们都坚持给经费、给机会和给实惠。

2.强化制度措施

其一,集体备课制度。我们大力推行集体备课制度,倡导“功夫花在备课上,效益出在课堂上”。集体备课活动能使同学科的教师之间取长补短,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但也要防止照搬照抄,忽视学情差异,造成效益不佳。我们的做法是:主备、合备、个案一条龙。

主备:学期初,备课组长将一学期的备课任务分解给组内每位教师,承担任务的教师即为该教学单元的主备教师,每次集体备课活动时先由主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进行主旨发言,包括课时划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作业练习设计等。

合备:在主备教师讲完后,其他教师对主备教师的设计进行合作研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人人参与、个个发言之后,形成共性教案。

个案:每位教师在集体教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情况,对集体教案进行增、删、改等个性处理,最后确定上课教案。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备课活动,不仅使教案的质量得到保证,而且在整个动中,青年教师的教材处理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得到了提高。

其二,创优课堂教学制度。只有教师具有了较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才能真正实施好新课程。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创优课堂教学。

一是示范课引路。各级骨干教师带头上示范课,及时组织教师研讨。学校已经形成制度,每年春季由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上展示课,秋季由校级骨干教师上展示课。

二是研讨课提高。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示范课引路,要求教师人人在校本研修小组内上好专题研讨课,课后认真进行研讨,组内做好研讨纪录,教者写出教后反思。

三是评优课激励。为了鼓励教师积极投身课程改革,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学校每年都组织了新课程教学比赛。另外,学校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县、市级乃至省级的优质课比赛、说课比赛或录像课比赛。

如今,这“三课”已成为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常规工作,组织骨干教师示范课,落实“师带徒”工程,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了专业引领;让中青年教师参与优质课竞赛,为中青年教师提供了成长平台,促进他们不断发展进步;人人参与专题研讨课的上课、评课、议课,既优化了课堂教学,又做实了行动研究。

其三,校本研修制度。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重点”,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通过一系列有效的研修活动,推动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促进了教师素质的群体优化。

一是强化教后反思。为了让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研究上来,增强教案的实用性,我们允许教师从网上下载教案,但要求教师必须修改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并装订成册。我们要求人人写教学后记,个个做教学反思,教学常规检查时,我们重点是看教者的复备,看批注,看后记。

二是专业引领不务虚。教师的专业素养包含多个方面,但我们把引领的重点落脚在课堂教学上,提出了“精心处理教材,营造民主氛围,创设学习情境,善于驾驭课堂”的四项要求,狠抓了“三个环节”:即课前备课要精。“精”就是要抓住关键点,要全程落实教学目标,全程关注学生;上课过程要活。“活”就是要体现生动活泼,体现教学互动,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课后反思要深。“深”就是要及时掌握反馈信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深入反思,及时改进。

三是实行草根式主题研修。学校坚持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培养教师的团队意识和群体研究能力,除了已有四个省市级课题结题和正在研究的六个省市级课题外,我们大力提倡草根式研究,鼓励各研修小组根据教育教学实践确立研修主题和研修重点,把精力用于研究那些有价值的、能够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问题,让问题来自于教师,解决于教师,作用于教育教学。

四是跟进培养新教师。实施新课程以来,我校共调进44位教师。为使这部分教师尽快适应新环境,迅速成长为骨干力量,我们采取跟进培养措施:首先是召开新进教师会,详细介绍学校情况、有关规定和制度,让其了解感知校园文化,并对他们提出要求;其次是确立指导教师,实行一带一结对帮扶;然后是跟进课堂教学。听取每一位新进教师的常规课,现场进行评课,肯定成绩的同时,更多的是提出合理化建议。对于不适应者,采取跟进式听课,进行专项研修,促进其确实有变化和提高。

3.强化评价措施

一是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采用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学生的发展状况。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始终坚持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指导下进行。成长记录袋由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以及美育素质四个方面构成,其中,思想品德分学校和家庭两部分来考核,学校统一组织,班主任具体负责,一月一评,期末进行终结性评价。对于学生的文化素质、身心素质以及美育素质评价,我们又整合了学生、家长和教师三个维度的评价,从而使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生评与师评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现了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评价目标多维。在学生文化素质评价中,我们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习惯,强调形成学习能力比考高分更重要,禁止单纯以期末考试成绩决定学生文化素质等级这种不负责任的简单评价方式,要求过程评价的比重不得低于50%。

二是建立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方案。我们强调以人为本,尊重、欣赏每一位教职工,对存在某些不足的教师也是善意提醒,有所期待。我们肯定教师的辛勤工作,在教学成绩上坚持不下达指标,不排名次,在教师年度考核的教学成绩的评分中,任教语数外的老师只要达到了年级均P值,就记满分。只任教考核考查科目的教师的教学成绩等级,则由学校“教师教学成绩等级评定小组”来综合评定。综合考评等级由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个方面决定,过程性评价材料来源于教导处、研修小组组织的常规检查评价和听课评价;终结性评价时要做两项工作:一是在学生中进行教师教学行为问卷调查,查看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原始资料和记载。二是在所任教的某一班级中随机抽取10~20名学生进行考核,最后根据两方面的情况综合评定等级。

我们注重过程管理,教师的教学常规等级则由平时的教学常规检查和教学行为抽查记录决定,凡是检查教学常规有问题,教学行为不规范的,不得评为“优秀”,年度考核时也要在教学常规项扣分。

三是开展课程评价。在建设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对课程进行评价是一项必须的工作。由于校本课程是循环往复实施的,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课程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如,课程目标定位是否恰当,课堂中使用的资源是否体现了教育性,学生对课程内容是否感兴趣等,只有对这些问题及时做出评价,才能真正促进课程的建设,提高课程的有效度。对课程的评价,我们一是通过课程实施前的课程审议工作,对课程做出评价;二是通过每学期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态度,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建议;三是在学期结束时,召开一次由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审议小组、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共同参加的研修会议,由课程的实施者对课程作出评价,谈优点,提建议,经审议后由课程的实施者和开发者一起对课程方案进行修改。

三、落实三级课程,实现师生发展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全面落实课程标准

一是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三级课程。学校实行一张课表管理,要求全体教师严格按课表上课,不准挤课、占课、私自挪课。

二是认真落实课程标准,扎实开展新课程教学。为了加强课程教学研究,学校设有14个校本研修小组,每个学科都有专门的研修组织。各研修小组根据课程特点和本组实际,每学期均开展一系列学科活动和校本研修活动,很好地推动了课程建设和实施。

三是致力“新三课”建设,打造学校特色课程。其一是建成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线并行”的校本课程体系;其二是念好了地方课教学“实”“新”“活”这三字经;其三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规范有序,良性发展,目前正积极实施综实校本化研究。在这三课的建设中,我们尤其注意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立了学科课程资源包,为后续课程的实施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宝贵的资源。

2.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一是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凡是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各级各类学生竞赛活动,我们都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在全国“科技之星”科普知识竞赛、市县“科技节”、省市县校四级少儿书画征文作品比赛、省市黄鹤美育节、市“红领巾”文艺汇演、县中小学生文艺汇演以及每年的主题读书活动中,我们的学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丰富的活动,发展了学生的特长,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激发了学生不断进步的动力,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

二是教师在丰富的活动中体验到职业的幸福。进入课改以来,各种各样的专业活动丰富了教师的生活:参加省、市、县、校四级的教学竞赛和研讨活动,上各类研讨课、示范课以及送课下乡,参加论文、案例、教育叙事、“三教征文”评比,参加教师才艺展示和演讲比赛等。学习培训、听课、研讨、竞赛,让我们的教师生活充实而愉快,使老师感受到教书育人的快乐,职业幸福感油然而生。

3.通过新课程研讨会,展示交流课改成果

作为县级实验小学,我们在课改上发挥了较好的示范辐射作用。多年来,我们在县级以上交流课程改革经验18次之多。其中,全面性课改经验在市县交流8次,校本课程实施经验在县级交流5次,综实课程实施经验在市县交流各1次,地方课实施经验在市级交流1次,语文、数学、美术课改经验分别在市级交流2次,语文、综实、校本等课程先后为市县提供研讨观摩现场。

八年的实践与探索,八年的耕耘与收获。正是健全的制度,规范的管理,得力的措施,有效的研修保障了我校新课程的顺利推进,促进了师生成长、学校发展。从学生层面看,学生的能力增强了,素质提高了,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优良率达到了95%以上;从教师层面看,教师的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均发生了变化,角色也逐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课程的建设者,有20余名教师分别在省市县竞赛活动、研讨会和送课下乡活动中上竞赛课、研讨课、示范课;从学校层面看,教师群体的整体教学水平大幅度提高,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现出一种民主、和谐、创新、关爱、思考的课堂文化。学校也继续保持了“宜昌市名牌学校”的称号,被县教育局表彰为“先进学校”“教育教学先进单位”“校本研修示范学校”“师训干训先进单位”,被市教育局表彰为“课程改革先进单位”。

漫漫课改路上,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来。在今后的课改路上,我们将借鉴已有的经验,学习其他兄弟学校的好做法,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总结,将课改之路越走越宽,为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创建民族教育强县做出不懈的努力!

第6篇

一、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一是学习了《十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等书籍,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觉悟。二是关心学校的健康发展,和老师们交流学校发展前景,探讨工作方法。无论是双休日,还是节假日,只要是学校有工作任务,我都自愿到学校加班,仅暑期到校加班就有40多天。 三是在自己所任教学科的课堂中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一是通过学习提高自身能力。我通过阅读书籍、上网浏览等形式,进行教育理论和先进的课堂教学经验的学习,研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第56号教室的故事》《第56号教室的玄机》等书,并参与了教师读书交流活动。二是通过交流提高自身业务。参加了教研组组织的观课活动,定期到备课组参加业务学习和集体备课,认真同教师们研讨,以提升自己水平。三是通过听课提高自身水平。我坚持听课评课,每月听课十几节,有的月达到20多节,一年听课达100多节,课后认真同讲课教师交流。四是通过外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我积极参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业务学习培训, 5月份参加了省骨干教师培训; 11月参加了教师资格考试首席面试考官培训活动; 12月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山东省骨干教师培训活动,活动中被聘为课程专家;12月参加了齐鲁名师培训活动。这些活动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三、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加强了课程管理

一是落实国家课程。指导课程部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有关精神开设国家课程,要求老师们按照课程表上课,特别加强了音体美、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的教学管理。二是加强地方课程的管理。由于地方课程由任教国家课程的教师兼任,在任课安排时,实施教师错位任课,有效地控制了地方课程被占现象。三是加强了校本课程的管理。协调教师发展部和课程教学部组织研发了120多门校本课程。开设了90多门校本课程。加强了对校本课程的管理,每周二、四下午组织专门人员对校本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检查,学期末,组织校本课程的评价活动。为每个学生建立了校本课程选修档案,修订了《学生校本课程手册》。

(二)加强了教学常规管理

一是加强了对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的检查,学期初,指导课程部对教师上交的个人教学计划,进行检查,并评选出了优秀教学计划。二是加强课堂指导。深入课堂,及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指导,修订了《中层以上干部联系教师制度》。安排年级主任、课程部主任及时巡课,规范了教师的上课行为。三是加强了作业管理。要求课程部对作业批改情况每半月进行抽查,制定了《育才学校作业教学制度》。四是加强了课后辅导。要求课程部严格落实《学生请假返校补课制度》,凡学生请假返校后,课程教学部都组织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补课。

(三)加强教学质量检测工作

一是课堂教学质量检测。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质量检测,听完课后即时对学生学习的效果进行检测,检测成绩作为课堂考核的依据之一。二是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定期组织进行单元检测,测试后一周内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三是期末教学质量增量评价。四是组织研发并实施了“学生学业成绩等级查询系统” “学生校本课程学分查询系统”等。

(四)加强自主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

一是完善自主课堂模式。参与了课堂教学“三级建模”指导工作,在自主教学模式各环节的总体布局之下,发挥个体特长,建立一种不同于他人具有特色的个人教学模式,并开展了个人说建模活动。二是分层走班实验。推进了级的“数学、英语分层走班教学”实验,并对分层走班模式进行了总结。指导实行了分层考试实验,数学、英语两个学科考试中实施分层命题、分层组织、分层评价。三是开展课堂观察活动。指导组织语文、数学、英语三学科分别以大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了课堂观察研究活动。

(五)加强教师培养

一是指导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沙龙活动,自己先后主持了以教学目标有效性、提问的有效性、自主课堂的构建、学生自主性的体现等为主题的教师交流活动四次,通过与青年教师面对面交流,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二是扎实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先后邀请7名专家到校做专题报告,组织185人参加了2015年暑期全员远程研修,组织485人次参加了各级各类培训,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读书交流活动,组织12位教师开展了教师讲坛活动。三是实施青蓝工程,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开展了个人成长“六个一工程”活动。

(六)加强课题研究

2015年上学期立项59项小课题,下学期立项51项小课题,以小课题研究为抓手,引导教师进行了差异教育和自主课堂小课题研究细节方面的研究。依据《育才学校小课题管理办法》,开展了小课题成果展示活动,并组织开展了小课题课结题鉴定、考核、成果评选等活动。

(七)开展了小班化教育实验

指导小班化教育试点年级开展小班化教育研究,形成了《小班化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八)做好毕业班工作

一是邀请了教科院的教研员到学校听评复习课、并进行复习方法指导;邀请了教育专家许玉琴老师来校指导九年级语文作文相关内容。二是组织所有学科的教师,参加了东营区毕业班复习会议,交流复习方法,学习复习经验。三是将九年级备课研究重点放在中考命题方向的把握和复习方法的研究上,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四是在做好毕业班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同步加强了对八年级地理、生物的教学和备考工作。地理会考成绩平均73.24分,生物平均71.72分,总得分率72.48%,会考成绩比往年有巨大的提升。八年级同学全部参加信息技术考试工作,达A率95.01%,远远领先于县区和市直兄弟学校。

(九)做好支教工作

在做好本学校工作的同时,九月开始我对口支援河口区义和镇中心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是深入教学一线,听评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教师深入交谈,指导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二是协助分管初中部的副校长,对初中的各项工作进行分析梳理,加强管理。三是认真进行教育教学调研,对学校工作提出针对性建议。

四、取得的成绩

一是通过定期评选教学优胜奖、教学进步奖、爱心奖、特别贡献奖等,落实教师多元评价措施,激发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本年度先后有5人获东营市优质课评选一等奖,3人获东营市优质课评选二等奖,7人获东营市优质课评选三等奖;1人执教省级公开课;97人次在执教国家级公开课; 15人确定为东营市青年教师培养对象; 1人确定为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课程专家;教师有90篇论文在市级以上评选中获奖;77项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14项)。二是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结出了丰硕成果:在参加的各项活动中,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金奖25个、银奖35个、铜奖85个,一等奖50个、二等奖24个、三等奖101个、优秀奖4个,并有4篇学生文章在刊物上发表。三是个人被东营市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聘为教学教研评选工作专家;7月被教育厅聘为省课程专家,指导了2015年山东省教师远程研修工作;11月在浙江杭州执教“浙派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公开课一节,并进行专家引领评课一次。参与了地方课程《蓝色家园》的编写,并担任副主编。

五、廉洁自律情况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能做到廉洁自律,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八小时以外,我能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各项法规,从不做有损教师形象和学校声誉的事情,从不违法乱纪。

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7篇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在课堂上进行素质教育的创新教学已势在必行,要求学生个性发展呼声愈高。现代教育教学中要求教师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及时地反思,找到问题的原因以及有效的解决方法和途径,并付诸于教学实践。新课标下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1、以学生的视角进行反思

我们可以回顾我们作为学生时的一些人物、事件、感受,就可以让我们从“别人”的角度来反观我们自己。回顾我们作为学生的一些感受,可以影响我们采取或避免某些教学行为。我们还可以站在现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反思。学生时时刻刻用眼睛和心灵观察和思考着教师,学生的行为、思维状态、学习成绩以及学生对教师的期待都会反应出我们教学的状况。“学”反应了“教”,我们知道自己的教学对学生意味着什么,我们就能更好地改进我们的教学。从学生的眼里了解自己的教学,办法很多,如让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写学习日记、进行问卷调查、召开师生座谈会等。

2、以同伴的视角来反思

教师的自我角色是有意识地自主构建的,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在长期的自我经历中孕育形成的,教师的教学决策是经过周密思考而精心设计的,因此教师对自身的角色、观念、教学提出质疑、审视、判断和再设计是有一定困难的。若请同事观察自己的教学并与他们交流和对话,可以使我们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学实践,这是教师之间的共同学习、合作学习。我们还可以对照榜样教师的行为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这里的“榜样”是一种宽泛的理解,它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你喜欢或不喜欢的教师,都可以成为我们模仿、学习或讨厌的榜样,或者说正是这些老师的教学影响形成了你潜在的教学理念。回顾这些经历,你可以对自己的教学有更清醒的认识。

3、站在“超自我”的视角进行反思

所谓的“超自我”就是有意识地抛弃习惯和成见,以一种全新或另类的眼光看自己的过去。这是教学反思最主要的研究视角,也可以称为教师自传的研究。它可以使我们对自己教学的观念、行为、设计理念进行深刻的审视。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方式有很多,比如教学日记、一段时间的教学回顾、角色模仿演练、教学录像等等。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尤其要抓住关键事件。关键事件就是教师生活中重要的事件,教师要据此做出关键性的决策。关键事件有的是突发事件,有的是平常教学中的事件。抓住这些事件引起反思,往往会使教师捕捉住自己发展的时机。

4、以专家的视角来反思

从理论学习向实践运用的转化,是国内外教师教育中的一个难题。仅仅靠本校教师同层次的横向支持,缺少纵向引领,没有高层次专业研究者的协助和带领,同伴互助常常会停留在同一水平的反复中。因此。与专家进行对话和交流,进而引发对自我的深度思考,十分重要。分析诸多优秀教师的成长历程,我们不难看出,他们都有一个跳出自我经验提升专业层次的过程。这种提升,或者是学历进修或者是研修式培训,或者是教育课题研究。所以,与专家进行交流和对话,阅读专家著作,是教师反思自我的又一视角。当然,由于受本校和本地区条件的限制,常用的引领方法还是阅读理论文献的居多。通过阅读专家的理论著作,也可以使我们对一些问题找到与自己不同的解释和见解,帮助我们接受新信息、新观点,帮助我们用新的方式研究自己。这是一种与专家不见面的“对话”。争取一切机会,与专家进行对话和交流,进而反思自己。

5、通过家长对学生发展的意见来反思

学生家长最为关心学生的发展。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如学习成绩如何,思想品德如何)和在校外以及家中的表现,家长都很关注。他们的一些观察、了解、思考,往往是我们教师所难以了解的。所以通过家长的眼睛来看学生的发展,倾听他们的意见也是教师反思教学的一个必要途径。不过要注意的是,家长有可能对教育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观不慎了解,导致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这是教师听取家长意见时要细心分析的。具体操作方法可以运用通电话、通信、E―mail、家访、家长调查表、学生家长沟通卡、家长座谈会等多种方式。

第8篇

初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1】

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新课程思想,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研究评价新思想,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教育教学

在值周工作中,按时到岗到位,严格要求,力求能帮助、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在督查教师到岗到位工作中能按原则办事,力求多发现多记载好典型;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一如既往地喜欢语文,并真正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统考中能保住第三的位置。在办公室工作中能厉行节约,协调好各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为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个人发展

研究课堂教学与语文教学新思想,努力提高个人教学水平;参加各项校本研修活动,形成总结反思的习惯,及时物化个人研究成果,力争能在国家级报杂上发表文章。

工作措施及方法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

1、研究学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组织课堂教学;

2、研究备课及各种教学资源,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研究作业,分层要求,力求落实,扎实有效;

4、研究阅读与写作教学,真正做到应付考试与提高语文能力完美结合。

在行政工作中:

见《新岗位新想法——办公室学年工作计划》

教学进度及教学活动安排

周别起止日期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

1 2.24——2.28寒假作业检查评比、课文第五单元 《与朱元思书》

2 3.1——3.7 第五单元教学(作文评改实验)

3 3.8——3.14第五单元复习与第一单元教学(语文古诗词积累考核)

4 3.15——3.21第一单元教学

5 3.22——3.28第一单元教学与复习

6 3.29——4.4 第二单元教学(语文基础知识积累考核)

7 4.5——4.11 第二单元教学与复习

8 4.12——4.18第六单元教学

9 4.19——4.25第六单元教学与期中复习考试

10 4.26——5.2 期中总结分析与第六单元教学(第四届语花杯作文竞赛)

11 5.3——5.9 第六单元教学与复习

12 5.10——5.16第三单元教学

13 5.17——5.23第三单元教学与复习

14 5.24——5.30第四单元教学(古诗文及经典阅读评比)

15 5.31——6.6 第四单元教学与复习

16 6.7——6.13 其它教学工作

17 6.14——6.20期末复习

18 6.21—6.27 期末复习

19 6.28——7.4 期末复习、考试

初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2】

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刻认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努力培养和提高人的语文素质。积极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意识。语文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了语文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思想水平、文化修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为培养适合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新人而努力奋斗!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七个单元,除了“精读”、“速读”以外,还安排了“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等内容。七个单元中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面五个单元是现代文章,一是后两个单元都是文言文。每个单元都注重了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

本册入选的课文大多是洋溢时代气息、跃动着生命活力的文质兼美的新课文。只要很好的引导,学生一定会感兴趣。

根据课改精神与语文教学的方向的把握,我初步拟定本学期的目标

1、思想品德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知识目标:了解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的音、形、义。

3、知识能力目标: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4、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将文中感受到的有关人文素养活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班情分析:我担任的142、143两个班是同年级中的普通班,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一年的教学中有很大程度的改观,但是还有少数人的学习积极性有待加强,如142班的肖耀,143班的胡学礼,写作文一点也不动手的。143班是本人接的班主任,要好得多,142班必须花较大的力气。

具体措施:

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精心备课,尤其是备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推广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和练习。

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语文科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

组织3-4次辩论,培养思维及口头表达和语文知识的运用 .

  组织采访和调查至少一次。

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对家庭有条件的同学鼓励和指导他们利用语文教育网多学习一些课外阅读,优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

教学时间安排:

期中考试之前:教完第一、二、三五单元,

第9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班主任管理;对策建议

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班级工作的好坏取决于班主任,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对与每个学生和家长以及学校都有很重要的意义。班主任管理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策略,更是在具体实践中经验和技能的艺术升华。

一、树立信心,培养正确的职业理想和人生观

理想是前进的目标,是一种精神食粮。有目标的人穿越困难航行,无目标的人躲避困难漂泊。坚定信心,并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对于刚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尤其重要。中职学校新生,年龄较小且跨度大。自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就因学业成绩差而偏受冷落,较少受到鼓励和表扬,很多学生大多放弃了学习,更谈不上有理想有抱负。受社会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养成了偶尔打群架,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另外学生求学目标不明确,甚至有些学生存在“到职业学校就混个文凭”的错误思想。这些情况都给班主任的管理增加了难度。

因此中职院校的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学生群体特点,在入学之际就要首先做好动员工作,纠正学生认知,端正态度,重拾自信,树立自己的职业目标。

二、健全班级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管理秩序

要管理好班级,首先要组建一支强有力的班委会和团支部。班级管理工作单凭一个班主任是绝对做不好的,应形成以班、团干部为中心的学生骨干力量。班委会和团支部就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班主任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生活和班务管理的主人。在组建班委时,班主任要注意查看学生的档案材料,了解学生在初中学习、纪律和思想品德的情况以及是否有过当班干的经历,并结合入学以后学生的表现,甚至可以通过发放心理学性格测试、气质测试等调查问卷,更加全面客观的了解学生特点,委任临时班委。班主任要注重对临时班干部的培养,指导他们去做每一件事,定期召开班委会议,多交流多总结,适当的时候大胆放手,培养班干部的问题解决能力、组织能力。之后组织班会选举并组建班委。充分讲解班干部的重要性和班干部工作中自我锻炼的重要作用,采用竞聘演讲等形式公开选举,选择成绩优秀、团结同学、有责任心和上进心、有强烈的班级荣誉感、能够把全班的学生凝聚起来的同学担任班干部的工作,以此来强化班级学习氛围的建设,使班级更加有团队精神。

管理班级过程中,要“松紧适度”。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对学生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必有方,涉及原则性问题时,必须从严管理。但是“严”不是严厉、严酷。管理过严,容易造成学生个性压抑,自卑,自制力差,胆小怕事,甚至造成学生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僵化,不利于班级建设。因此,班主任要充分把握严格管理的尺度,严中有宽,有张有弛,松紧适度。

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通过班主任与学生干部共同商议,征求全体同学意见,最后制定、公布、实施。切实落实班级管理规定的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及时调整,以适应不断更新变化的班级形势。

三、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加强引导和管理,促进心理健康

中职生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发展的重要时期,生理机能逐步健全,身心也趋向成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重,可塑性强,但是由于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等各方面的原因,中职生也存在一些普遍的心理问题。自信心差,自卑,孤僻,思维方法不稳定,情感体验单一,自我管理能力差,做事不考虑后果,容易冲动。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贴近学生,关心学生,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心理健康动态,及时干预,加强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维护积极的心理,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班主任做好学生的表率,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班主任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在学生的严重产生很大的影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谓言传身教,对班主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首先,班主任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当好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其次,班主任要加强班主任素质的修养,认真研修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主动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学习并应用心理学知识,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指导学生管理工作。

总之,管理有法,管无定法。管理的艺术来源于实践。中等职业学校的班主任更要认清时代赋予自己的角色,掌握科学的教育管理方法,保持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带出一个个先进的班集体,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第10篇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应用日语专业从2004年开始招生,2007年招生140名,到2008年54名,2009年76名开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而且从我校的日语专业学生的历年毕业就业情况来看,就业率达到92.7%以上,但是真正从事以日语作为工作语言的学生却是寥寥无几,05级学生18%,06级25%,07级占总人数的19%左右。嘉兴地区有如此良好的就业环境,而我校的本专业的学生就业率的低下,也说明了日语专业必须要大力进行教学改革,走一条符合嘉兴市场人才需求之道。课程组于2010年6月到12月,通过教师下企业锻炼对4家企业进行实地走访以及发放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日企的人才需求以及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看法进行了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有关情况如下。

1 调研的对象和方法

截至2010年12月,课程组教师在平湖百翎对外劳务合作有限公司、浙江谱创仪器有限公司、杭州海花进出口有限公司、嘉兴骏力服饰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利用暑期下企业锻炼,和公司的负责人进行了深度的访谈。通过网络调查,同时在嘉兴五县两区发放40份问卷调查表,回收了35份。行业主要为日资企业、外贸公司和服务业。对日语专业09级的学生每班随机抽取了20位学生,总共40位学生回答问卷。

2 调研内容

2.1 目前嘉兴地区对日语人才需求的现状

2.2 企业对日语人才素质和技能的期望

2.3 了解企业与学生对订单式教育的认识与期望

3 调研结果分析

此次调研主要围绕:企业与学生对订单式教育的认识与期望;嘉兴地区日企对人才需求的现状和企业对日语人才素质和技能的期望开展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总结如下:

3.1 目前嘉兴地区对日语人才需求的现状

从调查结果以及与企业负责人访谈中,发现公司每年招聘员工人数在20-40人之间占了绝大多数66.7%,其中77.8%表示招聘岗位人数最多的为一线操作工和技能工。可以看出这些企业不是以日语人才为招聘急需,相反以一线操作和技能工作为招聘的大项。

在调查中发现企业(包括日资企业)自身拥有日语翻译岗位的比例才达到0.2%-1%,公司一般都是根据公司日本员工的人数来对应招聘翻译。基本上语言岗位的人才一般工资在2000-3000左右,甚至更高,收入较好,工作稳定,鲜有跳槽的现象。所以这类岗位人才流动性不大,只有在业务扩大,或者有新的日本员工来时才会新进翻译,其数量每个单位也最多1-9人,根据公司规模而定。那么,企业里是否只有翻译会日语呢?在访谈中,企业的每个部门的重要技术岗位都有会日语的员工,也就是说,企业不会大批量的需要日语翻译,他们青睐既会技术又懂日语的员工。

在2010年7月,对通过嘉兴人事人才网的调查发现,该月招聘日语人才的企业有37家(含有多个岗位),所需人才可以分为3大类。第一类主要从事日语语言工作,岗位需求为26人;第二类是从事管理、技术工作,为26人;第三类是从事商贸工作,为10人。这表明,在企业招聘的岗位中,以业务、跟单、技术、报关、税收、销售、企划、会计等外贸类技术岗位的占了58.06%。这说明企业对翻译等具有语言专业的能力有一定需求,但是既有一定技能又会日语的人才的需求开始超过并呈现上升势头。也就说明企业目前需要的不单单是语言这一单方面的要求,由于企业规模大小的限制,在大企业中,由于业务繁忙,可能对岗位更需要细分化,而对于一些小规模的企业来讲,他们模糊岗位概念,更需要员工身兼数职,即会做业务、销售、财务等专业技术工作,又要能够在一定场合会自由交流或帮助翻译的人才,这才会受到企业的欢迎。

3.2 企业对日语人才素质和技能的期望

通过查询2010年7月嘉兴人事人才网发现,在招聘日语翻译的企业中,除了要求日语1级或2级的资格证书外,像川之江造纸机械(嘉兴)有限公司还要求有一定的造纸机械设备的经验,嘉兴新兆光贸易有限公司要求英语6级,对会计有相当的理解以及要有贸易及国际贸易的经验,善于电脑操作。像莱格机械设备(嘉兴)有限公司要求有3年以上工厂现场的相关经验,能够辅助日方布置和落实生产和生产管理的相关工作。这虽然只是几个公司的例子,但也反映了一个普遍的问题。也就是说目前在嘉兴市场上,企业对日语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既要会说普通话,能够懂得当地方言,具有一定听说能力的日语、英语等多种语言技能,又要会一定的经贸知识和简单机械、服装经验以及计算机操作技术。他们不太雇佣只会日语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外语毕业生。尤其在平湖日本电产的翻译岗位上,他们更是提出了日语听说良好,笔译功底深厚,精通中日互译,中文文笔优美,能和公司的翻译团队一起合作的良好团队精神的高标准。不难看出,企业对日语专业的学生,除要求其深厚的语言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经验,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思想品德。这对应届毕业生来说,无疑是又提高了一个门槛。

3.3 企业与学生对订单式教育的认识

在受调查的企业中间,有88.9%企业认为订单班的学生能够擅长操作技能,44.5%的企业认为订单班的学生能够在专业理论、职业转换方面比普通班的学生基础要扎实,同时77.7%的企业认为高职日语专业实行订单式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88.9%企业认为订单式教育作为高职日语的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同时愿意与学校开展订单教育的企业有33.3%,这些愿意与我校开展订单式教育的企业所需求的人才,主要为一线操作工等单纯性劳动工种。

另一方面,对学生来讲,37.5%的学生愿意进入订单班学习,同时有45%的学生认为订单式教育是具有一定前途的人才培养模式。62.5%的人认为目前的日语专业设置是有点合理,认为订单式人才培养能够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很大优势的占80%,其次是专业综合素质39.5%,最后是专业理论27.5%。认为采取订单式教育能够增强就业竞争力的占了绝大多数55%,其次是可以提高实践技能50%,最后才是学习有目标,可以尽快适应工作岗位27.5%。

通过以上的数据不难看出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就业相当敏感,只有在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有清晰的概念之后,他们才能自觉树立学习目标,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所以,在教学中,感觉学生不好教,或者觉得学生的胃口难调,这都与学生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所致。光靠老师在课堂里苦口婆心的教导,还不如将这些学生带到企业,通过企业专家的指导和学生在企业实习工作中感受到的压力这样一个大炼炉中,让他们在学校锻炼成一名合格的企业所需人才。

同时从企业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对于订单班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认可的,所以有小部分企业也有意愿与我校结成订单班这样的校企合作关系。但是在实地的调研中,可以看到企业需要的人才订单主要为一线操作员工或是某一技能工种,比如操作员、喷漆、焊接等,而这些岗位对日语基本不作要求,企业对单纯的日语人才的订单要求不是很高。

那么既然对日语人才的订单要求不高,那么日语专业是否就无法组建日语订单班呢。在日语专业的课程研讨会中,我们通过到会的企业专家了解到像村上石崎公司在日本大地震之前,每年都会招聘20-30人左右去日本研修。他们通过向日本母公司输出新员工,使其在日本工作2-3年,再回到嘉兴的分公司来做老师傅。一方面解决了总公司的技术员工不足问题,节约了公司的成本,更大程度上也保证了公司的员工的技能素质。另外在中盈瑞博这种外包服务公司中,我们也了解到他们“电脑打字+日语”基础员工的需求。像这类公司的特殊的需求,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去挖掘,例如以企业间的出国劳务为目的“日本研修订单班”,旅游与酒店等服务行业的就可能会是“日语酒店班”,“涉外日语导游班”,或是以外包服务等。如果能够组建像这样的联合几家具有相同共性的需求的企业建立订单班的话,第一解决了我们日语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加强了专业的建设,第二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另一方面也使得企业免去招聘的风险,能够在成本最小的情况下,得到最优质稳定的员工。同时使得学校的老师能够通过组建订单班,和企业专家共同商讨教学改革,提高自身实践教学水平。

第11篇

一、管理、培训工作做到细化、明确化、制度化

1、主要落实在班主任工作手册的使用、温馨教室、温馨寝室的建设、完善“嘉定一中德育学分”这三个方面,促使良好班风的形成,促进基础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温馨教室的考核等德育管理基本制度做到了公开、透明。

2、加强团学干部和班级干部队伍的建设,做好培训和考核工作。组织了学生检查队的培训、莲~山 课件各班宣传委员的培训、国旗班的培训、班长团支书的培训、行政助理团的培训等一系列活动,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完善学生自主管理体系,为学生的发展搭建舞台。在纪念129活动、对外交流活动等各级各类活动中,为学生的积极参与提供机会,提供学生自我展示舞台,多方位、多角度的锻炼学生能力。

3、做好对班主任业务培训工作。开学初,请了德研室陆主任做了德育课题研究的辅导,通过班主任例会制度、校报校刊,交流班级管理的经验,组织了主题班会的展示听课活动,努力提高班主任业务素质。

二、落实“两纲”教育,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1、利用好每周一节的班会课,配合黑板报的宣传,提升班级德育教育的质量。根据年初制定的班会课、黑板报的计划,绝大部分的班主任能组织学生有效的开展教育活动,也有一部分班级根据本班实际情况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并且相互之间也进行了教案的交流。如精心组织xx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的《开学第一课我的梦•中国梦》的相关活动,高三组织的“祖国的未来 我的责任”的主题班会,高一年级做了“生活的准则”主题班会的校级展示活动。我们希望能够相互取长补短,教学的质量要提高,班会课的质量上也要有所提升。

2、社会实践活动是xx年的主题,在年初制定的实践方案的基础上,继续做好校内社会实践工作,校外具体落实“一班一基地”有关工作,完成了高一军训、国防教育、高二学农、高三社会考察、高一长兴、高二绍兴的素质教育活动。编制了《追寻历史放飞理想南京社会实践校本教材》,并在高三中具体实施,效果应该还是比较好的,在完成社会实践的同时也完成了高三的研究型课程。高二的班主任也编制了学农劳动的社会实践方案。此外还整理编写了《青年党校》、《校园讲解员》、《学生检查队》等社会实践校本教材。应该说成果颇丰。

刘丽华老师、赵志杰老师两位班主任以围绕世博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主题参加了xx年的班主任基本大赛,并且都作为区级候选人参加市级评比。

3、围绕世博,全面推进“两纲”教育。获得上海市三等奖的,由语文组吴晓燕老师设计的“世博一课”《一起去发现世博之美——作文的思维训练》,在区二纲研修联片范围内进行教学展示,做好“世博风尚好少年”以及“世博风尚好家庭”的评选工作,有6位学生获得了上海市的“世博风尚好少年”的荣誉称号。

4、丰富载体,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专家讲座、各种专题宣传日、各类展板、“百年树人”电影阳光行、46个学生社团,“世博会”等国家大事这些活动载体,加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引导学生怀爱国之情、树报国之志,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对伟大祖国的深厚情感。

5、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创造了空间。组织了“成长·成才”18岁成人仪式、“嘉懿之星系列评比活动”、“德尚风采人物”的评选活动、“秋季运动会”、“一二.九”主题集会、学生体育比赛等等。

6、重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开展汉族班与新疆班结对活动,在汉族班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活动。学校每个党员与新疆班学生结对活动,高三学生的成人仪式,每一位结对的党员教师给新疆班的学生写下了发自肺腑的成人寄语,留下了殷切的希望。学校专门设立了课题《民族团结教育策略研究》的研究工作。

7、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规工作外,每班的晨检员和知心委员、心理的主题班会及黑板报宣传等已经被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当做一项常规项目来做。本学期心理咨询室重新装修后开放,受到师生的欢迎,并且开设心理放松室,聘请兼职心理教师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保证了心理咨询工作的常规化。

三、温馨教室建设——注重深入开展班级文化建设

1、围绕基础道德教育,加强学生管理,抓实常规工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从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做起,加强岗位落实制度,强化责任意识。重视对学生仪表、自行车排放、迟到、班级内务、保洁区、眼保健操、课间跑、黑板报制作、寝室卫生和纪律等检查管理;对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的考核;周五清校例行检查;对一刻钟劳动检查等,各项考核均纳入到温馨教室的评比之中。各班开展了文明自律的承诺活动。

2、营造特色班级文化氛围。在原有的班级口号、宣传橱窗、绿化角等基础上,为展现学生青春风采、蓬勃活力,全面展示各班级良好的精神风貌,培养广大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展示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设计能力,组织开展了班徽活动,作为温馨教室建设的一个项目。该项活动获得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支持,参与的面广量大,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班级集体意识,获得很好的效果。在秋季运动会上,各班亮出了自己班级的班徽,喊出了班级口号,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3、注重团队活动,培养班级凝聚力。运动会、“一二.九”主题集会、社会实践活动、本学期两次大的课间跑操展示评比(结合紧急疏散)等活动,需要组织纪律,需要创新思维,需要共同努力,由此从中体现出了每个班级的独特文化风格。

4、树立标兵,重视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各类奖学金的获得者、各类先进的表彰、班级干部的竞选等活动,为班级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

四、其它工作

1、重视家委会工作。做好各班级的家长代表来校办公、调查,及时反馈有关信息。高三的成人仪式中,组织每一位家长给学生写了成人寄语,感动了每一位学生。参加了区优秀家委会及优秀家委会工作人员的评比。组织了家长对学校的收费、办学质量、满意度的调查活动,从反馈的信息来看,家长对学校的办学成绩加以肯定。

2、做好全员德育的工作,发挥好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德育辅导员的作用。

3、做好对我校困难学生的帮困工作,完成了“两免一补”、佛教十方、颖奕助学、学杂费减免、素质教育活动减免、社会个人救助等活动。

第12篇

一、多层专题的课改培训,深化了理论上的重建

全省高中历史教师4年的新课程实践,经历了通识、新教材、基于问题和基于高考等多元视角的、接受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和校本研修等多个层面的、通过了聘请专家、外出考察、岗位练兵和自身修炼等多种途径的新课程培训。这些大规模、多频次、头脑风暴式的培训,使广大教师对新课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理解,逐渐深化了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的重建。

1.从教材观的角度,深化了对历史新课程体系架构的认识。新课程在内容设计思路上打破了传统“以时间为主线”的简明通史和章节体例,按照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采用了“专题模块”的编排方式。广大历史教师在4年的实践和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这种架构的优势在于:既注意了与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衔接,又有助于避免在知识上的简单重复;既注意了学生对历史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又有助于提高学生同类别历史知识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既注意了对知识、过程目标的有效落实,又有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生成,等等。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对落实高中历史新课程目标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2.从新史观的角度,深化了对新课程强化学生历史意识的认识。所谓新史观,就是要全面反映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史观和社会史观等史学观点。历史意识则是人类在文明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对自身历史的记忆和描述,并在求真求实的基础上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智慧,进而把它用于现实生活的一种观念和要求。新课程下的我省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上,把新课程对历史学科的要求,通过自身的理解、内化、反思和提升,正在不断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动,并不断呈现出新跨越的态势。

3.从教学论的角度,深化了对新课程转变历史教学方式的认识。目前,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活动、问题探究、情境体验等教学模式,已广泛应用于我省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尊重学生群体、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在不同类型的课堂上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学生为主体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可喜画面在课堂上交相辉映。广大历史教师已经清楚地认识到“21世纪的历史学,将不再是为少数知识精英所垄断的知识和财富,而将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可以利用的一种精神资源”。史学功能在“资治通鉴”的基础上,也注重心理愉悦、陶冶情操的功能,并逐渐克服政治色彩过浓的弊端。所以说,历史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思想品德补充教育,不再是高考文科的知识体系构成教育,而是未来的“公民教育”。

二、基于问题的校本研修,打开了教学上的思路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省高中历史教师面对新课程理念、知识架构、评价内涵等,除了参加培训、自我修炼之外,教师们更多的是通过本区域、本校经常性的校本研修活动,来探寻实施新课程的方法、手段、策略和能力,他们在合作中建立了信心,在交流中找到了方法,在研讨中收获了策略,在分享中借鉴了成果,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和实施策略。在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佳木斯市第一高级中学、大庆市铁人中学、黑龙江省实验中学等省级示范性高中历史教研组,我们高兴地看到,他们正逐渐从被动接受历史新课程,走向不断研究新课程;从传统的单一讲授,走向创新教学模式,铺就了一条具有实践价值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新路。

1.分工合作。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教师对合作是走向成功重要路径的认识在不断的提升,合作的方式和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和创新。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历史教研组在共同研究课标、教法、学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和优势,针对新课程推进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聚焦问题、列出专题、明确分工、联合攻关,大家在研究中实践教学,在反思中升华技能。针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讨论环节有效性的问题,展研娜老师提出了每课每人设计一个讨论题,要求题目直指学科知识与能力的核心方面,要创设促进知识内化的有效情境,具有明显的辨析性、可接受性和教育性的特征。每人设计一个方案,收获的确是8个设计成果。通过教研组结合教学目标要求的集体讨论,对8个讨论题目进行了多视角的分析、对比和预测,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实施了对问题的再设计,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讨论环节的效果。

2.释放自我。研究性学习及学科内选修模块的学习,给高中历史教师提供了很大的释放自我的空间,使课堂教学从“不是教教材,是用教材教”成为了现实。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中历史教师们根据对新课程的深刻理解,用新理念创设了“为商之道”“墨海飘香”“梨园春秋”“沧海人物”等教学板块;佳木斯市第一高级中学根据自身教学优势,创设了“中国历史地理”“中国社会风俗史”等教学板块。这些教学板块的创建,既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又突出了教师在整合教材过程中的再思考、再设计的主张和能力,凸显高中历史教师在目前教学上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3.备课创新。备课是实施有效教学的第一步,围绕备课主题注重备课形式、方法和程序等内涵建设,是备课具有生命力的重要保证。在传统的自己备课和集体备课基础上,佳木斯市第一高级中学推出了“新旧高三对接”的集体备课,大庆铁人中学与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采取的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的“一对一指导”备课,有效地贯彻了备课中交流、合作的机制。这些学校还有一个相同的做法,那就是将定期集体观摩课改为听名师的课,如听了广东省夏辉辉老师、吴磊老师的课堂教学,从中体会教学特色,汲取备课营养,备课质量和效果得到了有效提升。

4.定位目标。新课程提出的教学思路、方法和知识结构形态,可以说对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那么,历史教师如何在新课程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适应新课程要求,更好地驾驭新课程呢?这就需要历史教师要有一个明确的专业发展目标的定位。我们认为,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师要做到“两通”“两学”,“两通”就是要全面掌握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两学”就是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这样的思考目的是为历史教师在专业的视角上有能力驾驭课堂教学,提供专业性的保障基础。

三、多元丰富的课题研究,破解了实践上的困惑

黑龙江省高中课改项目启动之后,我省高中历史教师为了有效解决制约课堂教学发展中的问题,多渠道申报了大量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的课题,许多学校做到了学校、教研组和教师个人均有课题在研究。正是这种通过课题研究的密集推进和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广大历史教师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理论积淀和实践探索的过程,极大地促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状态进入新课程、适应新课程的能力。伴随课程改革课题的研究、探索、实践之路,使得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由此确立了适应新课程要求的崭新教学模式。我们高兴地看到,课题研究成果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扎根、盛开、结果。学生的学习由过去封闭、单向接受的方式,向自主、多向交流和探究、合作方式转变。学生主动提问、主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逐渐增强,教师们也能够经常性地通过引导学生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增强学生提出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通过课题研究的牵动,达成的师生共同构建的课堂教学过程,使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集思广益,动脑动手,期间有挫折、有反复、更有成功的喜悦,在课题进行中更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魅力,为有针对性地开发与养成质疑、研究、实践等科学精神,发展专业能力,打开了视野,增长了才干。

四、多样高效的教研活动,实现了操作上的引领

新课程实施以来,围绕着高中课改的核心问题,省、市、县(区)各级教研部门组织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教研活动。这些教研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进了课改的进程,加快了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把握,加速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化。尤其是头脑风暴式的全员培训、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研讨与交流、针对实践环节的名师引领与观摩、围绕新高考的适应训练,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效促进了新课程的前行步伐。2010年,我省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课程,促进从微观教学上全面检验历史教师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举办了全省历史教师教学技能展示活动,为全省高中历史教师搭建了展示先进教学理念、展现独特教学风格、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方向的交流平台。2011年,为进一步深化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结广大历史教师在校本教研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发现先进典型,增强团队意识,展示教师团队课改成果和教育教学风采,促进学科教研组团队建设的内涵发展,我省举办了历史学科优秀教研团队展示活动。活动通过教师的教学叙事、教学新秀和教学引领的优质课、团队教研论坛4方面的展示,在过去教研模式聚焦骨干、树立典型、展示名校的基础上,向广大历史教师的教学行为、团队研修成果、薄弱学校等方面聚焦,使我们的教研行为、教研导向成为全面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提出的“教育均衡、提高质量”的落实者和践行者。

五、不断强化的自我反思,奠定了发展上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