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培训机构校长述职报告

培训机构校长述职报告

时间:2022-02-01 06:19:54

培训机构校长述职报告

第1篇

高校职称晋升述职报告范文(一)

本人1998年毕业于无锡教育学院计算机专业,并于2002年7月毕业于东南大学计算机专业函授本科。1998年8月分配至河埒中学任教至今。2001年8月被评为中学计算机二级教师,20xx年9月任信息技术教研组长。现将本人任现职以来的主要工作情况报告。

一、政治思想素质

本人始终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八荣八耻”,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平时认真参加政治学习和教研活动,提高了对共产党的认识、拓宽政治知识面,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并努力向共产党员学习,用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身作责,严以律己。

二、业务能力

1、教学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已任,把成为优秀的教师作为自己的目标,孜孜追求。任现职以来,我要求自己不断增强业务素养,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进行教学研究,坚持系统性、启发性、研究性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坚决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突出落实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每一节课都要设计学生参与的情境,来引导和训练学生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法环境中掌握好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网络化环境下进行协作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在无锡市第二届信息技术学科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在我校“开启教学智慧,激发学习潜能”教学展示活动中,对外公开课《网页制作》,受到好评。

2、教育科研

教师的生命力来自教育科研,教师的未来和未来的教师,都将与教育科研联系起来。2012年,本人独立承担了校级子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科研工作,并与许明源老师合作,进行了 “无锡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展示课”活动,课题为《白杨礼赞》,受到了广泛的好评。课题的结题论文《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获得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比三等奖。论文《网络环境下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获无锡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评比三等奖。

3、学生竞赛和课外活动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学科,也是开展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绝佳舞台。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有特长学生的发现和培养,并开展竞赛培训工作,我指导的梁晨亮、杨帆、祝婷婷等二十多位学生在省、市信息技术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本人也在2012年、2012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无锡市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优秀辅导员、伯乐奖。

为了避免社会网吧对青少年学生的不良影响,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教室的优势,本人积极组织和开展校园“绿色网吧”活动,活动时间为周一至周四,12:2013:00。每学期初,制订《“绿色网吧”活动计划表》,学生在“绿色网吧”活动期间完成《绿色网吧活动报告》。这样,使“绿色网吧”与各个学科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舞台。2012年,我校被评为无锡市校园“绿色网吧”示范学校,我本人被评为无锡市校园“绿色网吧”先进个人。

·如何写述职报告 ·个人述职报告范文 ·新员工述职报告 ·教务主任述职报告

·评职称述职报告 ·新教师述职报告范文 ·村干部述职报告 ·销售述职报告

·财务述职报告 ·教育局长述职报告 ·班主任述职报告 ·高级教师述职报告

4、继续教育

本人积极参加各类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培训,2012年参加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员培训,获得计算机网络安全员资格证书;同年参加国家信息化培训认证,通过了“数据库实现”“数据库管理及维护”课程的认证。2012年参加永中Office骨干教师培训和市级通识培训。在此期间,我还参加了3COM、神州数码网络等产品的应用培训。

综上所述,认为我符合中学一级教师的任职资格。当然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前面的路还很远,我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不断地从各方面提高自己,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争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高校职称晋升述职报告范文(二)

本人2000年6月毕业于常州技术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教育专业,获学士学位。2000年8月分配至无锡市河埒中学6年来,一直从事中学计算机的教学工作。2001年8月被评为中学计算机二级教师职称,聘任期将近五年,符合申报中学一级教师的条件,下面将本人任现职以来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和组织纪律

思想政治上积极向上。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在此间,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讲话,坚持"思、识、行"相统一,提高坚持"三个代表"的素质、能力。

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制度。尊敬师长,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努力以良好的师德修养影响学生。以胡锦涛的“八荣八耻”时刻警示自己,为创建新时期和谐社会作出努力。

二、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中,我能虚心主动地向老教师请教,学习专业技能和教学方法,培养自己严谨的教学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我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在教学实践中,摸索体会教学方法。坚持运用电子教案及电教手段,教学目的明确。在学生实际操作时,我注意巡视,耐心主动辅导学生,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教学中注重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灵活创新的学习意识,使他们保持积极努力求知的心态,因此教学效果较好,顺利通过了青年教师业务达标活动的考核。

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制作是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我经常帮助老师们制作其他专业的教学课件,帮助他们使用计算机软件。组织和参与了老师们各类计算机考核的培训辅导工作。

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获继续教育培训优秀学员等。积极参加上级和学校组织的教研教学活动。论文《计算机课中关于自主学习的研讨》获2004年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论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浅见》获2005年无锡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研研究论文评比”三等奖;论文《发现教学法的原理与中学计算机教学实践》获2000年学校教研工作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论文《对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获2002-2003年度校教科研大会论文评比优秀奖。

关心培养学生,全心全意搞好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平时注重学习教育理论,能刻苦钻研教学业务,主动投身到教科研之中,进行教改实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信息学奥林匹克的竞赛活动,获省级三等奖2人,获市级一等奖8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9人。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006年5月组织初二年级学生参加了市会考试点工作,所教班级的学生也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认真组织和开展校园“绿色网吧”活动,让学生在上网遨游和成功交流中,产生充实的情感体验,在获得文化知识和操作技能时,感悟愉悦的人文情怀

三、教育工作

在平时教学中,我能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内容与教学内容衔接自然。

对学生的听课情况,我及时与班主任联系,对于学生中不重视副课的现象及时引导、转化。对学生平时上机的违规现象能及时制止,耐心、和颜悦色地批评教育。爱学生,对学生无亲梳、无偏见,与学生感情融洽,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受到学生的敬重。

四、机房的管理和电教资料室的管理:

对机房的管理是我教学以外的工作之一,为管好机房,我每天下班前都整理机房,使之整洁有序;定期组织打扫,保持卫生与清洁;做好计算机管理维修记录;并能自己动手解决软、硬件问题。工作虽繁琐,却能锻炼自己的韧性,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

2005年9月以来,我接手管理学校的电教资料室,重新整理了电教资料室的各类资料,实现了电教资料室的计算机化管理。

以上是本人任现职以来思想、工作方面的总结,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我还要加倍努力,当然其中也许难免有些不足,我一定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力克服,并不断地完善自我,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高校职称晋升述职报告范文(三)

我于20xx年7月从苏州大学毕业,取得历史学教育本科学历及学士学位。同年8月进入河埒中学从事历史教学工作。2001年晋升为中学二级教师,在河埒中学任教至今。任职五年来,不论是担任任课教师还是班主任,都能立足本职,勤于钻研,勇于实践,成为学校历史学科组教学的骨干。

一、思想品质,职业道德

思想上好学上进,要求进步,忠于教育事业。坚决拥护党改革开放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和社会公德,正直温和,爱岗敬业;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各项学习与教育,认真达成继续教育目标,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始终不忘提升自身的素质修养和教育技能;愉快接受学校工作安排,不挑肥拣瘦,不怨天尤人,起早带晚,辛勤耕耘,执著追求,一心扑在教育教学工作上;热心参与公益事业和集体活动,尊重他人,心怀学校,尽己绵薄,为校争荣;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重师德师风建设,弘扬正气,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具有较强的敬业、务实和奉献精神。

二、教育教学能力

1、历史教学工作

历史在初中并非主课,但它在传承文明、启迪人生中却有着突出的效用。为此,作为任课教师,我重学:向书本学,经常阅读有关历史教学的书籍杂志,做好摘录;向他人学,广泛听课,择其善者而从之;从实践学,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觉有不善者及时改之。其次重新,教学上积极贯彻新课改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先,钻研新教材,挖掘新思路,利用新手段,充分运用自己善于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将丰富的课材,广泛的知识充实入日常教学,能合理运用游戏、知识竞答、小组对抗赛等形式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与激情,在快乐的氛围中传授知识、迁移知识、内化知识。再次是重德,“学史做人”,历史教育是历史史实的传授,更是人文道德的传授,在讲述丰富的历史知识,使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的同时,我还十分注意发掘历史学科的德育因素,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公民道德教育。任职五年来,教学效果受到领导和同仁的肯定,完成过一届毕业班教学,学生的结业成绩令人满意,合格率有明显提高。我积极参加教学交流,多次代表学科组对校内校外开课,获得好评,并多次获奖。在2006年西片赛课中战胜大桥、光华等对手,出线入围参加市级课件比赛,并荣获市级二等奖。结合自身教学还撰写了《让学生在“感知”中学习历史》、《浅谈历史活动课》、《论诗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随风润物——论中学历史教学与学生人格建构》等多篇教学论文。

2、班主任工作

2001年至2006年共担任过三年班主任。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前沿阵地,也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要舞台。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学生的指导者,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投入工作,不仅关心学生的文化学习进步,更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导学生怎样做人。积极整合以往的经验与教训,注意自身师德师严的树立,扎扎实实开展班级工作,紧抓日常行为规范,严格班级常规管理,树立“讲正气、讲学习”的良好班风。重视班委建设,以点带面,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实行值日班长制,让每一个学生了解并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面对全体,重理论教育,防微杜渐,充分发挥自身历史专业“以史为鉴”的德育功能,提高学生辨是非、明荣辱的能力;面对个体,重心理疏导,发掘闪光点,指出不足处,引导学生从善弃“恶”。能以一个母亲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同时能从为人父母的角度感念每一位学生家长的立场和期盼,时时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交流,或在家校联系本上笔谈,或通过电话、家访等形式交谈面谈,相通有无,互换信息,发挥好家庭--学校教育的沿袭性、一致性、互补性。率领班级积极参加校级集体项目,并多次获奖,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期间撰写了《德育需要齐抓共管》、《初中时期家庭矛盾的成因与解决之道》等教育论文。2005年圆满完成了实习班主任的指导工作。2006年获校优秀中队辅导员称号。

三、工作实绩

2001年公开课《昌盛的秦汉文化——领先世界的科学成就》获校级“优秀公开课”和“多媒体课件设计优胜奖”。

2002年公开课《甲午战争》获校级公开课优胜奖。

2005年公开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获校级优秀公开课和“多媒体课件设计优胜奖”。

《论诗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获“崇宁杯”新课改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送审合格。

《随风润物——论中学历史教学与学生人格建构》获“崇宁杯”新课改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送审合格。

2006年获校级“优秀中队辅导员”。

2006年课件《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获无锡市历史学科初中新课程优质课评比二等奖。

新的时代赋予教育新的概念与使命,同时也给予教师更多的要求与责任,在以后的教师生涯中,我仍将一如既往,严格要求,不断进取,力争将教育教学的艺术性,原则性和策略性完美统一起来,使班主任工作与教学工作常做常新。

看过“高校职称晋升述职报告范文”的人还看了: 1.职称晋升述职报告范文

2.晋升职称述职报告范文

3.教师晋升职称述职报告范文

第2篇

韩国媒体2月20日消息称,韩国第一批在梅斯特(Meister)高中接受行业培训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3%,远高于2011年大学毕业生50%的平均就业率。梅斯特高中是韩国2010年重点发展的一种特色鲜明的高中阶段职业学校,其办学目标是为中等教育毕业生进入专业化较强的行业领域工作作准备。目前,全国共有35所这类学校,由政府及一些大型企业提供全额经费资助。在毕业生收入方面,目前这类学校毕业生的平均时工资为大学毕业生的60%。

印度职教机构出现倒闭现象

据“大学世界新闻”2月23日报道,在印度的一些主要城市,许多企业学校和技术教育机构经过一段时间的迅速扩张后,都有接近倒闭的迹象。从相关数据来看,2012年有180所学校倒闭,今年将有160所学校倒闭。印度工商业协会经过调查后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政府对这些学校的设施、教职员工、行业参与及学生等方面没有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从这些学校的就业结果来说,目前只有1/10的企业学校学生毕业后实现了尽快就业,而2008年这一比例为54%。相比来看,民众对到社会声望较高的印度管理学校和印度科技学院学习的需求较为强烈。

职业教育成为东南亚国家的战略重点

3月1日,OECD《东南亚经济展望2013》,报告强调了职业教育在东南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概述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前景和问题。报告特别强调,TVET在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等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解决技能短缺问题的关键因素。

OECD建议南非提升劳动力的技能水平

3月4日,OECD的《南非经济调查2013》指出,南非应该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以刺激经济增长;开展教育改革,赋予人们更好的就业前景,并解决技能供需不匹配的问题。调查报告建议通过增加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提升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质量来提高就业率。

英国公布针对16~19岁年轻人的职业资格标准

3月7日,英国教育部一份教育改革征求意见稿,该提案的主旨是16~19岁年轻人获得职业资格的条件要求。提案指出,获得第三级职业资格需要150或更多的教学指导学时,要引导学生进入工作领域或继续学业,学生成绩要用分数而非“通过”或“未通过”来衡量。政府此举的目的是解决当前一些职业资格不能赋予年轻人恰当技能和知识,导致学生走向“死胡同”的问题。

美国大学注重就业路径

日前,美国《高校情报》通过盖洛普民意调查公司(Gallup)对高中生家长开展的一次民意调查发现:学生家长希望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原因是“找到一份好工作”;孩子越大,对工作的关注度越大。9~12年级学生的家长中,41%的人选择“一份好工作”作为希望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首要原因,而5~8年级的学生家长中选择“一份好工作”的比例为35%。多数家长认为,相对于文科学位,职业、技术或专业课程项目更有助于找到一份好工作。

尼日利亚呼吁加强职教基础能力建设

据相关媒体3月9日报道,尼日利亚日前建立了一个高层次的公私合营的讲习班,其利益相关者要求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标准,并加强职教教师的能力培养。该讲习班是由教育部、劳动部、非洲发展基金(ADF)和英拉雅大学共同组织成立的。琪拉雅大学负责人指出,他们有兴趣为尼日利亚提供职业技术资格培训。ADF职业培训项目经理艾波尔·沃弗尔(Ebele Nwofor)强调,要加强职教教师的能力培养,培养学习者适合产业需求的技能。

英国首相提出为学徒制制定新规范

3月12日,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在全国学徒周的启动仪式上指出,将使学徒制获得应有地位,并成为像学位教育一样受到公众认可的重要教育路径;学徒制在帮助英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在帮助公民开发出自己的全部潜力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学徒制对于个人福利、企业乃至整个国家都具有重要贡献。因此,增加对学徒制的投资是满足人们生涯发展预期的最有效途径,未来英国将进一步加强对学徒制的投资,并为学徒制发展制定新规范,促进学徒制的发展。

美国颁布《支持知识和终身技能投资法案》

日前,美国国会题为《支持知识和终身技能投资法案》,这是自1998年联邦《劳动力投资法案》颁布以来的首次修订。法案强调,要改革和加强国家的劳动力投资体系,培养更加强有力的技能型劳动力,增强美国的竞争力。法案在对劳动者技能培训的投资、就业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条款。

欧盟教育与培训发展新战略

日前,欧盟委员会题为《对教育进行重新定位:加强技能投资,实现更好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政策报告。报告提出,技能决定着生产力提升的水平和速度,对教育与培训的投资是实现经济发展、增强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从长远来说,技能可以促进创新,增强生产的附加价值,激发高层次技能的聚集,塑造未来的劳动力市场。

报告指出,为应对经济增长下滑、人口老龄化及青年失业率上升的挑战,未来教育与培训的重点是培养恰当的就业技能,增强教育与培训机构的效率和包容性,促进所有利益相关者间的合作。与此相关,欧盟未来职业教育与培训发展的关键领域是:发展世界一流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促进工作本位学习,包括高质量的受训生制、学徒制和双元制学习模式,促进青年人从学习到工作的过渡;加强公共和私立部门的伙伴关系,确保技能供需的匹配;增强学习者的流动性。

报告强调,职业教育与培训必须积极应对社会对职业技能的需求,适应地区经济发展背景,同时满足个体进入高等教育继续学习以及再学习、更新或提升技能的需要,并在解决关键领域的技能短缺问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报告指出,欧盟各成员国未来的技能发展有三方面主要任务和目标:首先,发展21世纪需要的技能。一是注重培养公民的通用技能和基础技能,包括批判性思维技能、积极行动技能、问题解决技能、合作技能及为不可预期的生涯路径作准备的技能。其中,要特别重视发展学习者的创业技能及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技能,增强青年人的就业创业能力。二是培养学习者的职业技能,增强对特定目标导向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投资,促进地区创新、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报告强调,必须深刻认识到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价值,以及双元制培训体系在促进青年就业中的重要作用。报告指出,在德国、奥地利、丹麦和荷兰等具有需求驱动和典型双元制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以及工作本位学习比例较高的国家,青年人就业率普遍较高,人口与技能供需匹配程度也较高。相比之下,南欧国家在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参与、质量、结果和吸引力等方面较为落后,如图1所示。

其次,发展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与培训路径。一是改善学习结果的评估和认可机制;二是在教育与培训中更加充分地运用信息通信技术及开放教育资源;三是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其采取新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促进合作性学习。对教育与培训的投资是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并关系到所有学习者的切身利益。一是增加对教育与培训的投资,提高教育投资的利用效率,二是加强教育与培训机构之间、教育与培训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第3篇

一、进一步加强全县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

为了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善管理、重效率的校长队伍,以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全县教育工作健康、稳定、快速发展,人事股在2009年中小学校长队伍管理上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队伍建设。

1、建立健全中小学校长选拔制度。在总结2009年、2009年中小学校长公开竞选以及××中学公推公选等办法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采取竞聘和公推公选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一套适应我县中小学校长聘任的机制。今年,在完善农村中小学校班子上,要把那些思想进步、业务精通、作风过硬、善于管理,有改革创新精神,群众公认的人选拔到学校领导岗位上来。并逐步解聘不合格校长,进一步优化校长队伍。

2、继续做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坚持校长培训制度,是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校长队伍整体素质的必由之路。要严格校长持证上岗制度。按照省市校长培训下达的任务,积极组织高中校长,幼儿园园长赴省培训学校、初中校长赴市培训学校参加培训;结合教师进修学校,继续做好小学校长提高培训,布置、组织好小学校长、教务处主任赴沁阳永威学校轮训。办好新任小学校长的资格培训。积极联系外地办学先进单位,组织我县部分小学校长赴这些先进学校挂职锻炼。要逐步建立校长述学制度,每位校长在进行工作总结述职时,要述学,要有专门的述学材料和学习笔记。

3、继续完善中小学校长“校长说校”活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的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今年的

“校长说校”仍然采取人人参与、层层选拔的办法,对在“校长说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予以表彰。同时,开展“副职说配合”活动,今后校长的人选主要在表现好的副职中产生;启动“校长说课”活动。

4、加强校长工作监督、制约机制和考核机制。实行校长考核制度化,本着客观、全面、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对全县中小学校长进行一次认真的考核评估,考核要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注重实绩,认真严格,不搞形式。通过考核,促进校长素质的尽快提高。实行考核评估内容具体化。要采取领导考核和民主测评相结合,平时考察和定期考核相结合;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相结合;听汇报与查资料看实绩相结合,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对校长进行认真的考核评估。实行分类考核,区别对待。全县各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办学条件、生源质量极不平衡。因此,对校长要实行分类考核,可分为:城区、农村及农村偏远三类,实事求是,以类定级,不搞一刀切,充分调动广大校长的工作积极性,大面积提高全县的办学水平。实行考核评估结果公开化。考核评估结束后,要认真总结,综合分析,写出书面专题报告,印发全县,进行通报,考核评估结果作为校长评优、晋级、晋职、聘任、辞退、解聘的重要依据。对于做出显著成绩的校长,采取多种形式予以表彰、奖励。对其中有突出贡献、享有较高声誉的校长,推荐上级表彰。同时广泛宣传优秀校长的先进事迹和办学经验。对考核不称职的校长给予通报、戒勉,限期整改或免职;对因工作失职,或,给国家、学校和群众利益造成损害的校长,视具体情况,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二、完善教师资源配置长效机制,努力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完善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逐步实施农村教师到城镇学校顶岗制度。充分发挥城镇优质教师资源优势,采取有效办法支援农村教育,改善农村教育落后现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积极支持和鼓励城区中小学校以及广大教师采取各种方式支援农村教育,形成支教工作的长效机制。顶岗教师原则上根据派出支教教师的数量等额安排。今年,将安排城镇学校教师50余人到偏远农村小学支教。

2、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逐步完善学校合理的层次结构。在乡镇各个小学中,实施

“走教”办法,即音乐、美术、英语等教师,在本校工作量不足时,可兼任几个小学的课程。加大对英语、音乐、美术等短缺教师的招聘数量。建立新招聘教师到农村工作制度,优化农村教师年龄、学历结构,缩小城乡教师队伍差距。在高中实施全员聘任,建立教师能进能出制度,逐步优化高中教师队伍。

第4篇

职业教育在德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向来是德国民族引以为豪的教育财富,每年所有青年人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在就业前接受过正规的职业培训,以学校和企业双向结合的培训造就了德国出色的技术水平,使德国的工业及工艺技术一直处于世界经济发展前沿。就是在如此良好社会背景及发展水平之上形成的体制,由于在本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其地位发生了动摇,出现了职业教育与培训位置间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需要培训人员的增加与企业提供培训位置的减少。这种矛盾的出现是由于当时企业的经济结构与劳动组织的相应调整与变化,使得一直以和谐发展的职业培训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危机,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出现矛盾与不协调。当时德国尚缺少对培训位置的数据统计,国家在职业教育发展问题上缺乏足够的规划与预测。对此,德国的教育科学部部长HelmutROHDE认为,职业教育政策的最重要任务就是提供良好的培训,为我们的青年一代能够在职业培训市场上找到一个合适的、高质量的培训位置。如何解决此问题,德国政府将目光对准了职业教育的研究,希望通过对职业培训市场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对所存在的问题与矛盾能够防患于未然,实现对职业教育的科学规划与管理。事实证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可行之路。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法律的健全与完善,保证了此报告的顺利实施与完成。1976年,鉴于对培训位置供求数据的统计与对培训位置的规划和预测的需要,《培训岗位促进法》生效。其中第一次明确联邦政府将职业教育报告作为每年对职业教育现状和发展的综述性报告,包含关于职业教育的统计数据和职业教育计划的制定。1977年,形成了第一本职业教育报告。其后,1981年颁布的《职业教育促进法》又将职业教育的研究与职业教育的管理与规划相联系,明确了职业教育研究在国家职教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及任务,并就为完成报告所应有的研究组织与机构、相应承担的责任及义务作了明确的法律规定。

二、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的地位及作用

1.《职业教育报告》是联邦教育与科学部每年出版的职教政策性报告它是联邦政府在制定职业教育政策时所依据的纲领性文件。是所有职业教育政策制定、规划和实施人员制定工作计划的基础,称之为德国政府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白皮书。

2.《职业教育报告》由联邦教育与科学部联邦职教所研究、起草它对整个联邦职业培训的质和量统计基础数据进行研究以及对各地区、各行业的培训情况进行总结。完成此报告的宗旨是将全社会的职业教育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协助联邦政府解决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上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问题。

3.《职业教育报告》自1977年开始研究,已有20余年了它对教育政策及社会产生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一是此报告所形成的历年对培训市场供需关系的分析与研究,一直是德国政府职业教育政策制定的依据;二是它对社会、企业培训岗位的设立,家庭、个人职业岗位的选择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三、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的结构与内容

德国职业教育报告内容大致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职业教育发展政策报告。以1997年内容为例,主要有以下方面:对过去职业教育发展形势的总结与评价;现实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挑战与要求;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政府对出现的问题采取的政策与措施及前景展望。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体现出了德国政府对过去职业教育发展所持的态度与意见,国家对整个职业教育发展的宏观性的预测,代表了国家的教育意志与思想;但同时不排除社会各界不同的看法,也反映工业界、社会少数派代表的意见。

第二部分为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状况及数据统计。以1997年为例,主要有:职业培训的量的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职业教育的内容形式及其结构问题;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职业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等。

两部分的内容特点:

第二部分侧重于研究方面,通过对大量的统计数据的分析及前沿性的课题研究,体现出教育决策所具有的科学性及可行性”。同时,对职业教育发展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也进行了论述。其中包含有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与个人发展、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职业教育的内部发展、职业教育师资、职业咨询与指导、促进与支持妇女及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新的职业及对职业教育的改革要求、不同领域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差异及教育政策诸方面的内容,其全面与详实是任何一类研究报告所不能比拟和涵盖的。

四、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的内容特点分析

德国职业教育年度报告,之所以能在德国教育界与经济界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报告将职业教育研究与国家的教育及就业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在《职业教育促进法》中指出,职业教育规划是协调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通过教育规划使职业教育的发展尽可能符合技术、经济和社会的需要,这种职业教育规划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职业培训单位提供的从性质、数量、规模和地域的培训名额的统计与分析,预测并提供职业培训位置。因此,要求联邦主部门对职业培训名额在地域和行业方面的供求发展进行经常的观察,具体的内容即为年度报告,报告中须说明下一个年度可能提供的职业培训名额的情况,若应提供的培训名额不能得到保证,则必须在报告中提出克服困难的建议。

鉴于此,对职业培训位置的分析与预测构成了整个报告的主体,是整个报告的主要任务之一。这种研究内容与时展需要相结合的思路,使职业教育研究一开始就纳入紧密联系实际开展综合研究,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轨道。通过以分析职业培训市场供求关系入手,实现了职业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统一,这也从某种方面体现出了德国民族务实、求真的民族个性。

这种对职业培训位置的分析预测,所具有的深远意义还在于,明确了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政策。通过系统的对职业教育数据的定量分析,为企业界、行业组织、工会团体、公开的社会组织开展培训提供了广泛的信息,从而实现了研究为社会服务的目的;同时,一个最有意义的特征是,这份报告为广大青年及适合培训者所利用,成为其选择培训位置,确定将来的就业机会与可能的重要工具。

2.国家对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视,将教育决策、规划与管理紧密与教育研究相连突出的特征就是联邦职教所的建立,同时赋予它的法律地位及任务。根据《职业教育促进法》,联邦职教所是一个法人团体,主要任务有:①协助准备国家的培训条例和其他法则、职业教育报告及进行职业教育统计;②促进模式试验;③就职业教育问题向联邦政府提供咨询,进行并促进职业教育研究;④编制获承认的培训职业目录;⑤审核、批准并赞助职业培训函授课程。联邦职教所属于联邦教育科学部的一个重要的研究与决策机构,同时,在法律基础上建立了主管委员会、专业委员会,监督保证了各项研究工作的完成及研究内容的专业水平。

3.职业报告除大量的统计数据外,还反映出大量的研究课题、典型试验,代表着较高的专业和学术水平,其观点与内容在德国职教界具有广泛的影响作为国家最高的职业教育研究机构,联邦职教所除完成历年的政府报告外,还承担有大量的研究与试验任务,至今进行了约125个专项典型试验课题,它以不同的时间周期来运作,在每年的报告中将不同的研究成果反映于其中。目前包含在此报告中的研究共有以下四类,即重点研究课题、一般性研究课题、超前研究课题及国际资金资助课题。其中超前研究课题具有特别的意义,这是自1995年起为适应职业教育出现的新形势与新情况而设立的,迄今为止进行了三方面内容的专项研究,即职业资格和能力与职业的升迁;新的职业与新的就业领域;通过教育改革体现职业教育课程的个性化与差异性。

典型试验及其成果反映出德国职教研究的特色及价值取向。1978年以来,联邦职教所利用联邦教育与科学部的资金资助校外职业教育典型实验,以开发和实验职教实践的新举措。这类试验内容与问题来自于职业教育实践,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试验的结果同时也能够在相应的领域推广与应用,从而实现了研究的社会价值。如“学习岛”的研究,新职业与就业领域的研究。这种兼顾了职业教育制度与就业制度双重需要的研究,在德国职教界具有广泛的影响,研究的内容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将来的职业教育发展;同时,所形成的职业教育思想与职业教育概念丰富了职业教育理论。

4.研究数据的全面与可靠,保证了报告内容的科学性与教育决策服务的价值根据《职业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报告所涉及的数据主要有两部分组成:①上一年度截止到9月30日登记入册的培训合同签订数及由联邦劳动局介绍但未被利用的培训位置数和在联邦劳动局登记寻找培训位置的人数;②预测该年度的寻找培训位置的人数和可提供的培训位置数额。历年报告就上一年职业教育形势与培训位置的供给进行总结与评价,尽可能对劳动力市场的供需进行客观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供需进行有针对性的预测与展望。

为了保障此数据统计的收集与整理,相应制定了一系列数据统计归口及管理制度。其中联邦统计局主要管理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基本统计数据,保证此数据的共同利用价值;具体有关职业教育数据内容的调查设计、数据的登记整理及培训合同签订数由联邦职教所管理进行。此数据与各级地方劳动部门登记的需培训人数构成培训位置分析与预测的基本数据。各州统计局负责本州职业学校的有关数据的管理;劳动就业人口数和参加职业咨询与职业指导数则来自联邦劳动部。

5.报告中反映出研究者的科学的务实精神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贯穿此报告体现出的是研究计划的周密性,准备工作的充分性、研究人员的高水平、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内容的实用性。每年的4~5月份将下一年的报告在研讨的基础上进行人员及内容分工,这种分工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作为年度报告的任务承担者,必须在所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所要求的内容。从事此报告的研究及工作人员约有80余人,相当于全所人员的五分之一,从而保证了此报告的质量与水平;此外,这种分工表现为内容的细化与具体,作为研究人员能够深入了解此方面的内容,达到报告内容的准确与实用。

五、中国职业教育报告情况及其发展思考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教育研究领域为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一直将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本国的具体研究需求相结合作为努力方向,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

但是,目前我们的研究报告,还仅仅停留在作为一份数据汇总与资料整理基础上的研究报告,与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相比,存在着几个不够明确的问题。第一,报告的属性问题,即此报告属于研究性的课题还是同时具有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服务的功能,这决定着报告的写作方向与具体内容的制定,正因为对此问题界定不够明确,不可避免地出现对此报告内容与结构问题的反复争论。第二,报告的特色问题,即什么是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报告。从内容上讲,我们的报告在目前不可能对劳动力培训市场进行调查与预测的前提下,其主要内容仅仅停留在对历年职业教育发展基本状况的数据统计,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但由于对构成中国职教报告的基本框架、具体内容、形式诸方面的认识与理解存在着不一致,从而使报告成了年复一年的统计资料,长此以往,将逐渐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第三,报告的结构问题,即在对我国职业教育进行全面描述的基础上,就数据分析与宏观决策研究的结合,整体描述与地方特色的兼顾问题。根据我国国情及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在报告中如何体现此类问题也是一个难点。第四,对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及教育教学改革的宣传与推广问题,作为报告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应加以考虑。

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与完善,为我们的报告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范例,在总结我们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具体研究情况,为完成我们的报告,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完成报告所应有的组织、管理制度建设如果历年的职教报告是我们今后的一项常规工作,且作为政府决策的参考与咨询工具,而我国现行的法律还没有对教育科研做出具体化的规定时,我们的报告迫切需要进行管理部门的参与支持。对完成研究所应有的组织机构、管理职责、人员经费、时间进度等方面,应做出一系列的规定,通过制度化的管理完成报告的任务。

2.对现行报告进行认真研究,确定其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就其形式、结构、篇幅等具体事项做出原则规定,使报告的完成具有可操作性特别是就报告所涉及的数据统计、文献资料,应建立一套稳定、可靠的信息源。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及我国的地域差距大的特点,作为一份政策性的参考资料,发挥地方研究部门的积极性,扩大地方的研究内容,充分利用地方的研究特色,使报告成为各地经验利用与推广的工具,将是一个发展方向。

3.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提高了报告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特别是报告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决定了它是以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导,除需要对现实的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外,就问题本身需要进行大量的分析与研究,并能够提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为此提高从事研究报告人员的科研水平,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5篇

关键词 质量框架;认证体系;职业教育与培训;匈牙利

中图分类号 G71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7-0068-04一、匈牙利职业教育与培训发展概述

在匈牙利,职业教育属于社会事务与劳动部门管辖。社会事务与劳动部门负责职业教育相关内容的监管审查,但相关法令制定由教育和文化部门负责。同时,其他相关部门也协助社会事务与劳动部门对职业和成人培训信息进行整理并提供咨询服务。其他组织包括:国家利益和解委员会是国家级职业教育战略问题利益协调机构,成人培训认证机构负责成人培训中的机构和项目的评审、质量保证(国家级),以及有国家基金支持的区域综合职业培训中心。

匈牙利职业教育的实施始于政治转型之后。1993年关于职业教育和培训法案定义了职业资格认定、职业流程及考试制度,建立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规定了职业资格的种类等。上世纪90年代中期,匈牙利校外成人培训形成了典型的多种类和多通道的制度体系,超过800个不同种类和大小的机构提供相关培训。匈牙利提供基础职业教育和继续职业教育的学校主要有三类:公共教育学校、高等教育学校和成人培训学校。在匈牙利,基础职业教育学校分为两种类型: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这两种类型的学校属于公共教育系统。成人培训是由提供公共就业服务的区域培训中心、私人培训公司、非盈利组织、雇主、公共和高等教育机构等开展的。

匈牙利于1998年引进新形式的基础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培训,这种非学位的三级培训由高等教育机构或者中等职业学校提供。学生参加该培训必须取得中等职业学校或文法学校的中学毕业证书,年龄超过18岁,经过培训可获得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5B层次的资格证书。

2001年《成人培训法规》把成人培训分为职业培训、普通培训和语言培训三类。经济类行会提供更高层次的培训,称为主考试,即在取得初级职业教育(OKJ)资格后授予更高层次的资格证书。弱势个体和失业者均可以在劳动力市场获得免费成人培训。2003年6月,国会通过了修订的职业培训法案。由学校提供的职业培训使课程更加现代化、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综合支持措施、提高职业培训效率;根据目前劳动力市场的需要改进教学内容和质量;改进职业培训的基础设施,如改善职业培训的物质条件、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学生工厂和办公室等;建立国家IT基地;发展职业培训网络,为学习不方便的学生提供便利。

2006年,匈牙利高层次职业教育院校引入了新职业资格体系(National qualifcations register,Hungarian=OKJ),非政府组织匈牙利商会行会和匈牙利农商会负责新资格体系的开发,如职业测试要求、组织职业测试、校本职业教育相关功能的质量保证 (监测学徒和其他形式的实践培训)等[1]。

2012年,匈牙利开始试点在职业院校引入双元制,在公司/企业外部培训中增加学生的实践培训时间,目的是在合作企业和学生之间通过订立合同加强学生的实操训练,双元制从2013年9月强制实行。匈牙利学历资格框架(HQF)发展比较完善,资格分类指导方法已经完备,2014年初参照HQF对EQF进行修改,根据学习结果,区分为150个职业资格。

二、匈牙利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认证体系构成

匈牙利是欧盟中第一个在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建立起质量认证体系的国家。为确保中央预算中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经费得到合理使用,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匈牙利政府决定建立一个认证体系,并于2001年在成人培训法令中定义了保障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

(一)质量框架

2000至2004年间,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夸美纽斯2000”质量改进计划,为学校教育质量保证和改善教育水平提供了框架。30所试点职业学校与50个职业培训机构采用多种欧洲职业资格框架(EFQM)以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以此来确保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的评审准则。

2005年初,匈牙利正式加入欧洲职业教育质量保证合作计划,并同时成立了实施通用质量保证框架(Common Quality Management Framework)的委员会。2007年消费者保护和质量体系正式生效,重点是实施基于每年一次的自我评估结果基础上的教育与培训提升计划。同年,在对现状评估之后,重新建立详细条款,使其与欧洲质量保障参考框架(European Quality Assurance Reference Framework)一致[2]。

2009至2011年,1100所职业教育机构(包含校本职业教育、职业继续教育、成人职业教育以及高等职业教育)中通用质量管理框架、综合质量管理与欧洲质量保障参考框架实现一体化。2015年底建立了适用于相关工作场所学习并与欧洲质量保障参考框架相兼容的国家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框架。

(二)认证机构

在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内,官方认可的认证机构是成人培训认证委员会(Adult Training Accreditation Body)。这个独立的专业化委员会拥有最高决策权力,并负责实施认证程序,细化认证规则、程序和标准,公布认证要求和颁布认证证书。成人培训认证委员会还负责监测和监督认证机构的成人培训活动。成人培训认证委员会的操作运行接受司法监督,由成人培训部门(即现在的社会事务和就业部门)负责。根据法律,成人培训认证委员会由部长任命不超过15个成员组成,任期3年。成人培训认证委员会下设3~5人组成的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的主要任务包括检查专家报告,给予意见,制定计划,接受或拒绝认证申请。成人培训认证委员会的专家参与认证程序和监控/监督活动,专家的确定必须经过由特定法令规定的严格选拔程序。成人培训认证委员会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建立了运行质量保障制度,成人培训认证委员会已经建立了相关文件的内部监管程序,应用评估标准,调查问卷标准,评审认证专家的工作满意度,法律救济制度等工作规范。社会合作组织(经济商会、雇主和雇员)的代表是成人培训认证委员会的正式成员,在成人培训认C委员会运营的认证体系发挥重要作用[3]。

(三)参加评审条件

在社会事务与劳动部门注册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并不意味着获得了专业机构的承认与认可。所有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在申请认证之前必须具备以下条件:质量政策、质量管理系统、质量目标、自我评价系统。

质量政策应该符合教育与培训目标、操作原则、机构组织文化,培训机构如何达到其合作伙伴(学生、雇主、雇主和导师)的要求,应该承诺履行专业和法律要求,并提高其连续专业工作的效率。对教职员工的在职培训有具体的专业资格要求和特定的认证标准;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必须包含全部教职员工的资历、经验、专业培训、外语知识等。

质量管理系统。包括有专门负责操作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人员,质量管理系统符合质量政策,有具体的方法和工具来保证教育与培训过程和组织机构的持续改进;搜集信息,测量参与者的满意度并持续改进;与合作伙伴保持联系,保持在过程中的沟通。

质量目标应该在特定时间定出不同目标,包括所有相关的功能以及参与组织培训的所有组织单位和人员,所有因素都是可测量的,具有适合的客观的评价成功标准。

自我评价系统简述和自评报告的提交是认证先决条件,自我评价系统应当每年更新,自我评价过程应该符合EFQM框架要求,职业教育机构应从目标、领域、内容、过程、方法和条件等方面来设计和描述自我评价系统。对于自我评价系统并没有具体的质量管理标准要求,这意味着职业院校可以自由选择自我评价的侧重点。

除了上述4条标准,作为进一步认证的先决条件,申请机构还应具有以下条件:有一个已经获得认证并在实施的教育与培训计划(至少一次);有可供选择的人力资源计划和在职培训;有根据年度自我评估结果的训练提升计划;至少提供两种与成人培训相关的不同服务(必须包含学习评估,其他可选);为成人职业培训提供必要的个人物质条件和相关服务;实施PDCA循环,即活动策划、系统控制、记录、评估并不断提升;制定可衡量的关键业绩指标。

在成人培训认证委员会网站上有用来帮助职业院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准备申请认证的指南,这个材料的目的是帮助职业院校建立内部质量管理系统,通过解释和理解认证准则,包括那些与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自我评估体系相关的认证标准[4]。

(四)评审程序

职业院校和成人培训教育机构的认证主要步骤为:各职业院校和成人培训教育机构必须注册申请认证,自我检查正式要求,是否完成了必要文件;经成人培训认证委员会主席批准任命两位评审专家,成人培训认证委员会邀请专家进行现场调查,高级专家将与职业院校和教育机构负责人一起现场观摩细节,现场调查时间大约5个小时,专家记录现场调查所发现的问题(有标准格式和指定内容);写作和提交专家报告给成人培训认证委员会秘书处,其将转接报告提交委员会后,召开成人培训认证委员会专业委员会会议,会议内容是检查报告并研究指出成人培训认证委员会哪些认证申请会被通过或拒绝通过;成人培训认证委员会最终公布形成决议的结果(批准、拒绝)。同时,各职业院校和机构须在成人培训认证委员会网站的认证机构数据库中上传更新认证计划的认证结果,以便公众查询。

当成人培训认证委员会给出认证申请通过时,认证证书颁发给职业教育供给方,为期4年。当给出拒绝的决定时,申请人会得到一个反馈信息,该反馈信息详细指出具体不足之处和需改进的方面。如申请认证的机构不认可成人培训认证委员会的决定,可以向教育部长上诉。自2006年以来,成人培训认证委员会都会调查相关机构是否符合认证标准,每年对200个机构进行监测访问。成人培训认证委员会监控专业委员会负责制定监控访问的程序和标准以及对哪些机构监控访问,一般会选择刚刚通过认证程序的教育机构。

(五)认证的影响

认证系统的高质量要求是推动职业教育与培训进步的重要条件,如高资历的教师和教练,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全面规划。在2008年,匈牙利有499个机构向成人培训认证委员会提交了申请认证,其中335个(67%)通过、9个被拒绝和23个被撤回。2008年,36个机构向成人培训认证委员会提交上诉。同年12月有1378个机构和4099个项目已经得到成人培训认证委员会认证。职业教育机构获得认证就意味着能够满足高质量的要求,从而更好的提供培训。其具有规定的质量方针、年度质量目标、质量管理系统、持续不断的自我评估过程。这些机构每年将进行自我评价,实施改进计划。

作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供应商”――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获取认证是获得公共基金(包括国家和欧盟)的一个先决条件,如果一段时间内没有获得成人培训认证委员会认证,那将无法留在培训市场。这一“驱动力”让他们申请认证,而以质量为本的认证系统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提高这些机构的质量。

三、匈牙利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认证特色

(一)以提升学生满意度为导向

对于学员来说,到经过认证的教育机构接受培训意味着质量的保证。学员可以检查所接受的培训项目是否包含强制性要素,关于考试、合同和费用是否透明。而教育机构则必须对学员进行评估,对其先前学习进行认可,处理“顾客”投诉。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评审准则之一是调查培训参与者的满意度,培训学员有机会表达他们对于规定的培训不同方面的意见。作为一个地方申诉程序,受教育者的权益受到保护,即学员对于接受的教育与培训质量有不满意的地方,如果教育机构不整改,学员可以进行投诉。

职业教育通用质量管理框架包含四个主要因素:校本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共同过程模型、合作伙伴的需求与满意度调查系统、常见的职业教育系统、普通职业教育自我评价模型。

(二)自我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

自我评估和以自我评估为基础的质量改进一直是所有教育机构质量管理活动的核心。自我评价系统简述和自评报告的提交是认证先决条件,自我评价系统应当每年更新,自我评价过程应该符合EFQM框架。与此同时,自我评价系统的开发与学校外部评价以及学校质量标准改进密切相关。标准化自我评价系统是根据质量改进标准来开发的,并支持外部评价。第一个版本的自我评价标准和工具于2013年8月开发,2013年秋季开始在50所职业院校施行;第二版本的自我评价系统在2014年和外部评价同时启动。在完成自我评估后,职业培训学校有机会参与欧洲同行审查(European Peer Review)过程,这是与CQAF发展关系密切的外部评估和u价方法,实施国家和跨国同行评审[5]。

(三)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

2004年加入欧盟后,匈牙利希望建立一个与欧洲资格框架相匹配的国家资格框架,为了与其他国家接轨,匈牙利将教育管理权下放。同时,匈牙利也通过建立国家职业资格框架认证来保障培训质量,要求每个专业对应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课程。2006年,匈牙利在欧盟社会基金资助下建立起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框架,以对接“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框架”中的标准。匈牙利政府通过强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课程资金得到保障。调整国家资格证书登记与政府的资格证书管理,以便符合W盟的法规体系,消除新职业资格和职业规范间的差异。

(四)以持续改进推动质量进步

2002年以来匈牙利还出台一系列措施,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包括:完善并更新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框架;建立优质就业奖;要求各院校制定自己的质量管理计划;实施夸美纽斯教育质量保证计划,覆盖40%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支持160职业学校发展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建立制度化的质量保证;2002年由教育部建立的匈牙利公共教育质量奖项(PEQA)成立,针对在公共教育领域中有杰出成就的全面质量管理和实践学校,这个奖项旨在提高学校在自我评估的基础上进行质量改进。匈牙利公共教育质量奖项是第一个独特的专业化奖项,通过开发公共教育质量奖项,匈牙利2002~2008年之间的150多所学校提交申请PEQA,其中50%的获奖者是职业学校。

自2003年以来,匈牙利先后推出了一系列试点项目,支持和促进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提升。利用来自欧洲援助和匈牙利本土资金,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已经引入了质量保证体系。匈牙利教育部门提供支持提高职业教育与培训教师素质。2007年开始启动社会革新计划,建立了全国职业教育指导监测系统,组织60位导师,1200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机构来收集和调查学员的满意度,建立职业生涯监控系统,以支持实施职业学校的质量保障。到2008年12月所有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都使用通用质量保障模式。参 考 文 献

[1]European Network for Quality Assurance in VET. Developing guidelines for supporting quality assurance in VET systems[R], 2009.

[2]王会花,张雪梅.匈牙利职业教育发展演变及改革特色[J].职业技术教育,2014 (25):79-82.

[3]Peter Toth.Changes and challenges in Hungarian vocational training[J].Hungarian Electronic Journal, 2001.

第6篇

关键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教师职业峰会;教师教育

2011年至2013年期间,汇集了各国教育部长、工会领袖和相关学校领导的国际教师职业峰会(International Summit on the Teacher Profession,ISTP)成功举办了三届,每一届峰会都紧紧围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理事会(Directorate for Education)所提供的背景报告展开讨论。前两届峰会均在美国纽约举行,并得到了美国教育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教育工作者联盟、美国教师联合会等机构的大力支持。2013年3月,由荷兰教育文化和科学部(Ministry of Education, Culture and Science)、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国际教育工作者联盟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国际教师职业峰会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举行。

笔者试图通过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三年来为国际教师职业峰会提供的背景报告的解读,分析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教师教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关注重点,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关于教师教育改革的三点启示。

一、内容及特点分析

自2011年在美国纽约召开首届国际教师职业峰会以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对各国教师政策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连续三年为国际教师职业峰会提供背景报告,并以此作为大会的主题,其目的是为各国教师政策的制定者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不难发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供的三份背景报告的共同目标都是培养高质量的教师,但其关注的内容各有侧重(见表1)。

2011年是国际教师职业峰会召开的首个年头,其背景报告《打造高质量的教师职业》为该届峰会乃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关于教师政策的未来指向奠定了基调。报告开篇指出,要使教师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不仅要提高教师待遇,关键还在于推动教师职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描述和说明各国相关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对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建议。报告还指出,学校应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重视人力资源配置,鼓励教师评价与报酬挂钩。在教师教育方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总结了教师职前教育需要注意的三条原则。第一,教育系统得益于教师对其所教学科和日常工作的清晰而明确的认识,而完善的教育系统可以有效地指导职前培训、教师资格认证、教师继续教育和教师职业晋升,并检测其有效性。第二,各国已将教师职前教育转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这不仅能使未来的教师在学术上作好准备,也能让他们在真实的学校情景中作好职业上的准备,并寻求二者间的平衡。在这种模式下,未来的教师能更早进入课堂,他们在学校中实习的时间增多,而且能够得到的帮助和支持也越来越多。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国家为师范生安排了在指定学校为期一年的实习期,在此期间,实习生需要将他们的教学创新付诸实践,并开展研究。第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研究中发现,教师职前教育形式更加灵活,很多国家的教师职前教育都突破了传统模式。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建议各国政策制定者,寻求教师职前教育、入职培训和专业成长之间的联系,为教师创设终身学习的框架。报告还介绍了中国上海在发展教师教育方面鼓励教师参与行动研究和让成熟型教师指导新入职教师的有效举措。

201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了题为《为21世纪培养教师和学校领导者》的报告,并以此作为当年3月在美国纽约举行的第二届国际教师职业峰会的背景报告。该份报告一如既往地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明确了21世纪教师所需要的技能,强调了教师培训应以市场为导向。报告再次强调了教师职前教育的重要性,并建议在教师职前教育的基础上新增新教师指导计划(induction program),以减少新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让教学指导教师(mentor teacher)帮助新入职教师,尽量避免让新教师集中流入教学难度大的地区。如此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避免新入职教师因达不到期望值而提前离开教学岗位。报告还指出,高质量的教师职前培训只是教育领域人力资源管理的一方面,对于在职的教师也应加大投资,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与2011年的背景报告相比,2012年的报告增加了培养高效能的学校领导这一内容模块,明确了在学校拥有更多自治权的新时期,学校领导应超越行政管理层面,为教师评价、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教学环境的改善提供更多、更具体的支持。

201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背景报告《21世纪的教师——以评估促教学》确定了该届峰会的主题:教师评价在教师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尽管教师评价在前两份背景报告中都有所涉及,但2013年的背景报告更加关注教师职业认证和利用教师评价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在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的教师评价实施现状开展了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为教师评价的实施者、方法、内容和对评价结果的使用提出了相关建议。报告还将韩国的“教师评价促进专业发展”(Teacher Appraisal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项目作为促进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成功典型加以介绍[4]。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强调,每一次教师评价都应为教师提供量身定做的反馈,使教师能在特定的领域参与继续学习。不仅要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还要在教师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学校的整体发展目标中体现教师在职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对比三份背景报告可以看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于教师教育的关注有如下特点。首先,始终强调时代对高质量教师的需求。教师的知识与技能、教师的职业特征、教师专业化发展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关注重点。三份报告都涉及了使教师成为具有吸引力的职业,按照市场需求培养短缺教师,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保障,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以促进教师职业发展等内容。其次,作为一个强调教育的经济功能的国际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善于运用教师工资、教师专业发展经费、教师是否在评估后获得物质奖励等直观的经济统计数据来对教师政策进行解析。

与此同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教师教育的关注点也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一方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关注的主题越来越具体。从2011年对教师政策的全局性关注,到2012年关注学校领导的培养和突出强调按市场供求培养未来教师,再到2013年以教师评价为焦点展开讨论。可以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关注内容越来越明确,在对各国政策描述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的政策建议也越来越具有针对性。另一方面,虽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是一个强调教育经济功能的国际组织,但其对教师政策的研究重点也逐渐从教师的工资收入、工作条件、教师结构等内容逐渐转向教学职业特征、教师知识与技能、教师专业发展等[5]。与以往报告中大量引用关于教师报酬、人力资源配置等客观指标相比,2013年的报告中出现了对成员国教师个体所持态度的大范围调查。这反映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研究各国教师政策时,对教师个人作为发展主体的关注度有所增加。

二、对完善教师职业生涯的启示

国际教师职业峰会已走过了三个年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通过提供会议背景报告,展现了教师教育改革较为成功的国家的案例,为其他国家改进教师教育、完善教师职业生涯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确保高质量的职前教育,完善教师资格认证体系

近年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教师职前教育的关注始终如一,越来越多的学者正在达成共识,高质量的教师职前教育是教师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职前教育与入职培训相辅相成,熟练教师指导新入职教师的成功案例也越来越多。在教师职前教育中,教学实习及实践课程所占的比重逐步增大,这是使新教师作好教学准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多级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并设立了相关机构,如负责发放全国性教师资格证书的全美教学专业标准委员会(National Board for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NBPTS),有些国家还开展了全国性的教师职业认证项目。教师资格认证的内容越来越关注申请者的综合能力,尤其是教学能力。

(二)满足在职教师专业发展诉求

高质量教师的培养不仅在于职前教育,新入职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除了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淀之外,也离不开针对在职教师的职业培训。尽管各国教师在在职进修或培训方面的机会不均,且经费来源也各不相同,但在一些如信息技术、辅导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等共同领域,各国教师对在职学习的诉求却很一致。在参与调查的教师中,有50%的人希望能够拥有更多的专业发展机会[6]。关注教师专业发展诉求,为教师量身定制在职培训方案,是教师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三)合理利用教师评价结果,为教师提供在职培训机会

教师评价贯穿于教师发展的各个阶段,而各国对评价结果的使用效果都有待加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09年的报告指出,在参与调查的国家中,有22%~44%的教师在接受评价后在相应的领域中有所改变或有很大改变。近年来,很多国家的教师评价开始关注评价的形成性目的,强调通过教育评价来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根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在职教师培训,以此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在韩国的“教师评价促进专业发展”项目中,当地教育部门根据教师评价综合报告为评价中表现突出的教师提供学习研究年限(study and research year),这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利用教师评价结果对在职教师开展再教育,是合理利用教师评价结果的表现,也是教师发展的高速通道。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给教师划分等级,而是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合理利用教师评价结果为教师提供在职培训的机会,是教师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参考文献:

[1][6]OECD. Building a High-Quality Teaching Profession[M].OECD publishing,2011:21.

[2]OECD. Preparing Teachers and Developing School Leaders for the 21st Century[M].OECD publishing,2012.

第7篇

一、工作机制

学校成立以**同志牵头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具体安排如下;

组长:**

副组长:

二、整治内容

1、中职招生

整治内容:是否存在违规发布虚假招生简章和招生广告,在办学性质、办学层次、招生专业、文凭发放、毕业生就业等方面虚假承诺或欺骗学生;是否提前招收初中未毕业学生或超计划招生;是否存在委托社会中介机构或人员招生,向生源学校或老师支付招生费、劳务费、推荐费等;是否存在初中生源学校或老师以进场费、宣传费、推荐费、赞助费、劳务费、信息费等名义,违规向学校或招生人员收取、索要与招生相关的费用;是否违规挂靠其他学校或以联合办学名义举办专业,与高校违规联合办学,违规组织中职在校生套读专科、本科层次学历教育,以校企合作联办专业为名,违规向学生收取学费、实习费、实训费、技能培训费、校企合作费、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费等费用;是否存在通过虚假注册学生学籍或双重注册学籍或注册中职学校学生学籍而不按中职教育教学计划行课,不按时、如实上报学生学籍异动信息等行为;是否存在虚报冒领、获取套取助学金和免学费资金的问题。

2. 教辅征订

整治内容:是否存在教师与书商间的利益链;是否存在教辅材料过多过滥现象,如“一科多辅";是否征订推荐市《目录》规定范围以外的教辅材料等;是否存在学生“被自愿”征订教辅材料问题,包括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订购教辅材料,强迫、引导、诱导、暗示学生到指定的书店购买教辅材料等;是否建立进校书商台账。

3. 校外培训机构

整治内容:办学场地、教学设施、消防等方面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存在超经营(业务)范围内开展业务,是否违规跨区域设立分支办学机构或校外办学点,是否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培训效果或作出与提高应试成绩相关的保证性承诺,是否出现“超纲教 学”“提前教学"行为,是否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是否存在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 是否建立《黑名单》《白名单》公示制度,实行动态调整。

4. 减负松绑

整治内容:是否要求教师、学生家长参与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微信公众号关注、APP网络调查、测评、答题、投票等活动,是否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总量是否过长、频次是否过多;是否组织学校教师学生参与与教学无关的、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街道社区创建等活动,是否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是否存在侵占课程设置方案规定的学生文体活动时间、缩减学生休息时间;是否随意提高教学难度、加大作业难度、加快教学进度或者“非零起点”教学;是否严格控制作业量,不布置超时超量的课外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高中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5. 课后服务

整治内容:课后服务项目、方式、内容、费用标准等是否公开,学生、家长是否自愿参加,课后服务具体实施办法是否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是否存在借课后服务进行违规乱收费、乱发经费等行为。

6. 有偿补课

整治内容:在职中小学教师是否组织有偿补课,是否联合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有偿补课,是否在校外培训机构兼职或向培训机构介绍生源;中小学是否为校外培训机构提供教育教学设施或学生信息。

三、方法步骤

1. 宣传发动(2021年3月10日前)

学校召开党组织会议,专题研究专项整治工作;成立专项整治小组,制定方案,全面落实专项整治工作;召开教职工会议,及时传达全市全面从严治党暨民生领域专项治理会议精神,组织教职工学习有关专项整治的市区文件,动员教职工积极参与到专项整治活动中来;充分利用学校政治学习时间加强教职工政策法规学习,开展警示教育,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在校园醒目位置张贴《教育科技和体育局关于开展六项教育民生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通告》,发动群众参与专项整治。

2. 自查自纠(2021年3月11日至3月31日)

学校结合自身办学性质、办学层次、区位特点及校内外办学环境,围绕专项整治内容,抓住关键,精准发力,全面摸排,找准问题,建立台账,并于3月20日前上报局监审室;对照法规、上级要求和问题台账,立行立改,边查边改,逐一清零,做到责任、措施、时间、方案四落。

3. 严肃查处(2021年4一5月)

学校要以鞍不离马、缰不松手的定力巩固专项整治成果,对民生问题露头就打,反复敲打,深挖细查严处各种顶风违纪、隐形变异问题;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对自查走过场,该发现的问题没有发现、该整改的问题没有整改、该查处的问题没有查处的个人,严肃问责;对查证属实的违规行为记录在案,纳入负面清单,严肃处理;对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一经查实将依规移交司法机关,并将以上行为在全校通报批评。

4. 巩固提升(2021年6月)

学校将把专项整治工作作为领导班子年度考核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认真总结、评估专项整治工作效果,补缺补差,对制度缺失的要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对执行制度不到位的要加强督促检查,对取得较好成效的要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切实管用的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学校将以“回头看''方式不定期督查整改进度、检查整改成效。

四、工作要求

1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学校成立以校支部书记、校长**为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学校高度重视此次专项整治行动,要求要按照本方案,结合实际,明确任务、责任到人、措施有力,杜绝治理流于形式走过场。

2. 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各成员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扛起政治责任,加强组织领导,要把专项整治与即将开展的区委巡察反馈问题的整改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加强整合,周密部署,深入扎实开展好专项整治工作。

3. 全面落实,補保成效。要坚持问题导向、分类逐项推进,从具体人、具体事着手,将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坚持政治效果、法纪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注重标本兼治,既要治标,又要治本。注重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把困难解决在群众身边,切实让全体教职工看到专项整治成效,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以实际行动确保学校风清气正、海晏河清。

第8篇

第一部分:教科室的工作职责

教科室是校长直接领导下的教育研究机构,它与学校的教导处、德育室并行,负责管理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向校长负责,它所布置的工作任务是行政性的,全校的教职工应认真执行。

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和实施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计划,收集国内外教科研、教学管理工作的情报,为校长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为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服务。

二、开展对学校课堂教学动态和改革方向的研究与指导工作,编拟学校课程教材改革方案和校本课程标准,并指导改革的实验与推广。研究与编写教育的教学资料,汇编教学、教改经验和动态资料;负责研究拟订与课程教材改革相配套的教学软件建设计划和相应的学具、教具标准。

三、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行分析,对课程教材方案实施的情况进行调研,并提出对策和建议;研究并承担学业评价的改革与实施工作,指导各学科教学和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承担教学、教改经验的总结和推广工作。

四、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和教改实验,建立对教育教学有较大现实意义的课题组,组织各教研组、课题组认真开展教科研活动。

五、收集教科研成果并进入档案。为教师考核、职称评定,为推荐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提供准确详实的事实材料。为校长对教师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提供依据。

六、组织教师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探索现代教学模式和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改革效率。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工作。

七、主持学校现代技术教育工作,推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开展和运用。

第二部分:教科研制度

1、领导定期研究和亲自承担课题制度。学校领导每学期要针对教科研工作进行三次例行研究,要亲自承担或参加一项课题的研究。

2、校内教科研组织和网络制度。

成立有主管领导负责、有专职和兼职人员组成的教科室;建立顾问团和教科研骨干队伍,骨干队伍由教研组长、省级、市级、县级和校级重点课题负责人组成。教科室下设校级优秀教育科研与教学改革实验成果评审委员会。

3、教科常规工作制度。

(1)学校有近期、远期科研工作计划。近期:(学期、学年科研工作计划);远期:三年以上科研规划。

(2)教科室负责对校级以上课题的管理,具体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

(3)编辑学校教育科研与教学改革实验成果集和编发教科研简报。

4、履行各级教师职责,承担和参加科研课题制度。所有教职员要承担或参加一项科研课题,开展课题研究.

5、教研组长承担科研课题制度。

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要亲自承担本教研组和年级组的科研课题并将本组课题加以分解,合理分工给本组教职员,并负责本组各子课题的管理。

6、课题的申报、认定制度。每项课题的承担者首先要向教科室申报,然后由教科室对各项课题进行认定。

7、教科室对各课题组提供服务与指导、进行验收评奖。由教科室负责对各项课题组提供服务与方法指导,举办科研方法讲座,发放教科研信息。

教科室负责对各项校级以下课题的验收与评奖。

8、承担课题计入工作量并列入年终考核项目制度

(1)45岁以下的教师,每学年要有科研课题,要有阶段性成果或课题的总结性论文作为学年末评为优秀等级教师的条件之一。

(2)45岁以上的教师,每学年要系统总结教学经验,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学年末完成3000字以上的某一侧面的教学经验总结。有总结作为学期末考评为优秀等级的条件之一。

(3)重大科研成果、论著(在市级以上书刊及教学经验总结、区级学会论文一等奖、市级学会论文二等奖以上、省级三等奖以上及国家级三等奖以上),学校将其作为推荐区级以上先进教师以及晋级职称、奖励工资的重要条件之一。

9、教育科研与教学改革实验成果的评审、展示和推广

每年12月召开校级科研成果报告会。通过报告会的召开,总结经验,展示教育科研与教学改革实验成果,交流信息,开阔思路,同时给教师提供发表自己成果的机会,并推荐、表彰优秀教科研成果。

第三部分:课题管理办法

以课题的形式进行教育科研活动是教育科研的主要形式。因此必须做好课题的管理工作。

1、选题:

(1)选题必须有价值;

(2)选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

(3)选题必须具体明确;

(4)选题要新颖且有独创性;

(5)选题要有可行性;

2、申报:每项课题的承担者首先要向教科室申报所研究的课题,然后由教科室对各项课题进行审批、认定。

3、审批:教科室根据上交的课题,逐一审批,避免课题的大而空、重复性、无创新、难完成等问题。

4、对已确定下来的国省、市、区级课题,课题承担人要写出论证报告。论证报告的内容有:

(1)课题名称。

(2)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即研究本项目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3)研究的主要内容。

(4)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5)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包括人员结构、资料准备和科研手段等。

(6)课题研究计划(计划要具体,能操作,有日程安排)以及审批部门要求填写的其它内容。

5、开题:

课题开题工作是一项严肃慎重的工作。开题工作由学校教科室与课题组共同完成。

(1)课题承担人要认真修改和完善课题方案,并准备好以下材料方可开题:课题的立项通知、课题的背景材料或调查报告、课题方案、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前期研究总结。

(2)开题过程:宣读立项通知、课题背景介绍、介绍课题方案、宣布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前期研究小结、课题咨询与论证、开题会总结。

(3)课题开题应视其研究领域邀请有关人员参加开题会,会议所涉及的问题要有记录,会议所有的材料均应存档,开题情况用简报形式报上级部门。

6、课题实施:

由课题组组长(或指定主研人之一)负责课题实施,按课题研究工作计划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开展各种研究活动。活动中主研者和参研者均应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承担一定的任务,每次活动后,认真分析得失,做好记录,并为下次活动做好准备。

7、课题进展报告登记:

学校教科室负责对不同各级科研课题进展情况进行认真登记。登记表由教科室统一印制。每次登记应填写阶段工作登记表一式三份,两份报市、县教科室备查,一份学校教科室存档。

8、结题管理:

(1)课题结题时,学校教科室应及时向上级管理部门提交结题申请报告。上级管理部门根据报告及有关材料会商,确定结题验收方式(含结题验收、专家通讯鉴定、结题鉴定会三种形式)。

(2)请求鉴定的成果应报齐鉴定材料:课题结题鉴定申请书、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工作过程总结、阶段总结)、课题研究报告(主要技术文件、论文或专著)、课题研究(实验)效果报告、推广应用方案、课题经费使用情况。

(3)成果鉴定主要分为两部分:

资格鉴定:根据成果是否是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的创新,科研成果分为:

①无新意、仿效

②略有新意、说明、具体化

③有新意、补充、发展

④首创、全新

综合评价:既通过自评、他评等方式,根据成果评价标准(科学性、创新性、应用性)给予综合的价值判断。

9、档案管理:

课题研究建档管理:

(1)计划选题阶段。包括调查报告、方案论证、开题报告、立项申请与审批手续、工作计划等。

(2)研究阶段。各种原始记录、音像资料、工作日记、会议记录、进展报告、研究方案及其修改记录、经验总结、有关论文、教育教学效果检测情况、阶段报告等。

(3)总结鉴定阶段。课题进展报告登记册、研究报告、成果报告、经验总结、论文或专著、结题验收有关材料(申请报告、鉴定会议记录、鉴定会议证书等)

(4)成果推广应用阶段。成果推广应用情况、效果。

(5)成果获奖材料。

学校教科室责成课题组建立课题研究档案,并在结题后妥善管理。课题负责人应向上一级管理部门提交下列档案材料各一份:教育科研项目立项申请书、阶段研究工作小结、方案修订情况、终结成果报告、研究工作报告、课题进展管理手册、鉴定结论及其证书、落实情况、研究经费决算报告。注意加强对档案及成果的保密工作,在成果正式公布之前,应给予保密性保护。项目研究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工作,应作为评审表彰优秀成果的参考标准之一。

10、科研工作计划和总结:

(1)年初(或学期末),各课题组根据本课题年度中心工作提出本年度(或学期)科研工作的目标、任务、要求等做同意安排,并按计划内容要求将科研工作落实到实处。课题组工作年度(或学期)计划内容应是课题研究整体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2)年终(或学期末),各课题组应对全组一年来(或学期末)的科研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认真填写工作登记表,一式三份交教科室。

(3)课题组的年度(或学期)科研工作计划内容在年初(第二周内),年度科研工作总结及阶段工作登记表在年终(最后一周内)交教科室。

11、奖惩制度:

(1)凡不按上述办法进行的科研课题研究,学校和市、区教育科研部门不予结题,对其研究不予行政认可,评职称晋级不得填报有关内容。

(2)凡承担校、县、市等级课题的主研人员,在规定期限未完成任务或结题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同时不得申请新课题;凡完成任务的,学校给予一定的奖励和科研补贴。

(3)教育科研作为教师评职称、晋级、评优、送培各级骨干教师的必要条件。

12、经费管理:课题经费管理由学校教科室统一管理使用。

第四部分:教育科研与教学改革实验成果评审标准

1、思想性

(1)成果选题和立项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三个面向”精神。

(2)结合当前中国教育改革实际,体现现代教育思想。

2、科学性

(1)论点正确,符合客观实际。经科学抽象产生;表述准确明白;要相对系统完整。

(2)论据真实可靠。典型充分,新颖稳定。论证严密,符合思维规律性。

(3)对实验和调查结果的处理要实事求是。

(4)研究方法科学、严谨,资料详实、数据充分、逻辑推理和统计分析正确

3、创新性

(1)理论创新:提出新的教育理论,对原有理论提出补充修正。并提出新的例证。较好地反映作者的教育思想。对教育改革具有推动作用。

(2)方法创新:提出全新的研究方法和教育方法;对原有的研究方法和教育方法提出补充、修正。

4、应用性

(1)成果提出的观点和操作方法是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成果提出的观点和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5、条理性

(1)成果具有可读性。要求文字通顺,概念准确。通俗易懂。

(2)文章结构严谨、逻辑性强。

(3)条理清楚、观点明确。

第五部分:评选教育科研与教学改革实验成果

先进个人及先进集体条件及办法

为推动我校教科研工作的开展,使我校教育教学水平逐年提高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制定如下:

1、评选条件: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方面的素养。

(2)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科研的工作方法,具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教学效果好,在教科研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3)具有一定数量的教科研文献资料的积累(可用笔记本、卡片或软片存储)。

(4)论文获得县级二等奖(含二等奖)以上或累计年均获奖论文两篇(含两篇)以上者。

2、评选的办法:

先进个人由各个教研组、年级组按30%的比例推荐到教科室,由教科室评定后,交给主管教科研的领导审核,最后校务会讨论确定。先进集体以课题组为单位由教科室推荐,主管教学的校长认定后,由校务会确定。

3、表彰:学校在每学年度召开教科研成果展示会的同时对先进集体给予表彰。(科研成果表彰、奖励办法另行制定)

第六部分: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管理与研究

个性化和特色学校的建设是现代教育改革的两个重要的倾向,学校的根本在于教师,学校要成长,教师需要先成长,教师成长了,必然推动学校的成长。为了学校的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的管理与研究,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造就一支符合时代要求、能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推动整个教师队伍建设。

一、建立师培领导小组

主要职责是:

1、制定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总体培训规划

2、制定培训工作的考核、评价和鉴定方案;

3、确定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

4、组织对教师成长、成才的评价和鉴定工作;

5、组织培训经验交流活动,了解落实培训情况;

6、搞好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的指导和培训研究;

7、组织期末培训工作的考评和奖励;

8、举行教师师培专题报告。

具体工作由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室组织实施。

二、培训类别:

1.青年教师培训

培训对象:初、中级教师。

培训目的:通过培训,使其巩固专业思想,熟悉有关教育法规,初步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常规,熟悉教学内容,尽快适应高初中教育教学工作。

培训内容:主要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政策法规制度,所担任学科的教学大纲、教材教法分析以及班主任工作等,注意与职前培养内容相衔接。

导师的认定及职责:导师的认定坚持高一级职称教师指导、培训低一级职称教师的原则。导师应根据学校总体培训规划,完成以下工作。

(1)制定针对青年教师个体的指导、培训计划;

(2)搞好对青年教师教学常规的教育、引导工作,从听课、上课、拟订教学计划、写教案、教学组织形式、课外活动指导、作业批改、个别辅导、教师形象等方面的指导,对青年教师教案进行鉴定,下鉴定结论。导师每月听被指导的青年教师的课不得少于4次,青年教师听导师或其他教师的课不得少于8次,听课时数记入工作量考核。

(3)加强对青年教师教科研的指导工作;

(4)对青年教师实施定期考核,作好考核记载;

(5)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青年教师的培训及成长情况;

培训要求:总体目标是一年入格崭头角,两年有为求发展,三年整体合格成骨干。

具体要求:

(1)青年教师半期内基本掌握学校教育教学常规要求;

(2)青年教师一学期内,基本能按照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教学模式、学科教学规律及学校的教学改革特色,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熟练地进行常规教学,达到入格标准。

(3)青年教师能在一年内推出有特色的公开课、研究课;

(4)青年教师能独立地开展课外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5)青年教师二年能熟练地掌握教育教学科研的基本程序,参与校级以上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撰写有一定质量的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或课件。

(6)青年教师三年内在学科教学体系研究上,初步显示出探索和创新的教育教学特色;

2.教师岗位培训

培训对象:全体教师。

培训目的:通过培训,使教师逐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培训内容:主要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技能训练,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知识更新与扩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等;突出中学课程教材改革对教师知识能力的新需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等重点。教师岗位培训以职务培训为主,包括应急培训等其他类型的培训。

具体要求:

(1)每学期至少参加5次说课,至少听课10节,上1次汇报课,评3节课。

(2)能用普通话教学、会计算机辅助教学、会做学生思想工作。

(3)至少参加1次教师基本功与教学技能竞赛活动(包括讲演、三笔字、板书设计、备课比赛等)

(4)必须参加业务培训讲座

(5)能开展教科研工作,有1项教科研课题。

3.骨干教师培训

培训对象:学校骨干教师。

培训目的:通过培训,使骨干教师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提高他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发挥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骨干带头和示范辐射作用,使其尽快成长为教育教学专家、学科带头人或骨干力量。

培训内容:

(1)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现代教育理论研修,教育思想与学科教学艺术研究,优秀中学实习等;

(2)学科前沿知识与综合知识:学科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综述,现代科技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

(3)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理论与实践,信息社会与信息技术等;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研课题的立项、研究、结题与成果鉴定等;教育研究专题。

选拔办法:

(1)坚持邓小平理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施教,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具有创新精神,在教育教学改革和教书育人等方面成绩显著,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3)具备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已取得高一层次学历的小学和中学教师所学专业应与其所教学科相关),年龄在45周岁以下,教龄5年以上,具有小学高级以上职务,在一线任教,心理健康,身体状况良好,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英语学科教师要能听懂外籍教师授课并用英语参加讨论。

(4)具备上述条件,并曾获县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在省市级以上教育评比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以及在承担面向对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任务的地区或学校任教的教师优先考虑。

(5)培养对象的选拔应遵循公开推荐、公平竞争、公正选拔的原则,同时注意兼顾初、高中的合理分布。骨干教师培训实行“滚动式”管理,淘汰不能胜任学习的培训对象,允许特别优秀者插班。

4.计算机全员培训

培训对象:全体教师。

培训目的:通过培训,使教师普遍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不同程度地掌握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和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

培训内容:以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核心,学习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常用办公处理软件的使用和上网查询资料,利用平台制作教学软件,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展科研和处理信息等。

5.校园文化建设与培训

培训对象:全体教师。

培训理念:

(1)将教师个人追求融入学校发展之中

校本培训应努力使教师的个人追求与学校的发展保持一致和同步,教师的成长进步也意味着学校的成功,学校的成功将使教师得到社会的尊重。创造一个适合教师成长的环境,把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一个没有天花板的舞台作为学校不懈的追求。在学校工作中倡导团队精神,把教师个人的聪明才智融入团队之中。充分尊重教师的个性,承认追求个人目标的合理性,满足教师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使教师认识到教育不仅是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更是教师通过实践体现人生价值,实现自我追求,在工作中感受满足和乐趣的手段。建设一支热爱工作,热爱生活,工作与生活、物质与精神协调一致的教师团队。

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个性化的教育技能,还应具有责任感、协作精神以及爱心、耐心和韧性。树立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培养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与学校同生死、共患难的感情。

(2)全面发展和特色人才的培养是教师追求的目标

学校的生存之道,就是处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个性化着想;社会、家长的满意度是衡量学校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培养一名成功的学生比吸引更多的新生更重要,学生的成长要求是教师前进的动力,营造尊重平等、融洽的师生交流的氛围,提供超出社会、家长和学生期望值的服务,我们的事业就迈向了成功。教书育人需要用心去做,在细微之处见功夫,要将真爱融于教育教学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个相关细节之中。一个教育的失败例子,学校需要十倍甚至更多的努力去补救,培养成功一名学生不难,难的是使每一个学生都成才。尊重和培养每一个学生,使他们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具有特色是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

(3)求实与创新精神开创事业

求实要求我们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工作,力求尽善尽美;创新就是要打破惯性,摆脱条条框框,力争新的突破。做事情要先做到自己满意,才会让别人满意,做好了才叫做了。做事之前不要先否定自己,再困难的事哪怕有百分之一的希望,都要全力去争取。多一些挑战困难的勇气和经验是我们成功的资本。只有创新才能走在前面,然而创新不是盲动,创新不仅需要大胆设想,勇敢尝试,还需要经验的积累,细心的求证,一点一滴的突破。实际工作中处处可以创新,当你的工作超出了社会、家长和学生的期望值时,你就有所创新了。新思维的稳健成长,凭藉着求实与创新精神,新思维今后的发展,也有赖于求实与创新精神。

(4)学习能力决定我们未来的成就

学校的根本在于教师,学校要成长,教师需要先成长,教师成长了,必然推动学校的成长,为了学校的持续发展,教师要学习、学习、再学习。竞争的关键在于与自己竞争,超越自己才能超越别人。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学习提高自己、弥补缺欠,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快速学习能力比经验更重要,教师必须学会如何学习。学习要克服惰性,讲究方法,持之以恒,与本职工作相吻合。向成功者学习,目的是让自己也成功;向竞争对手学习,目的是超越对手。在新思维,你若要成为一个无法被取代的人,只有不断学习,求新求变,拒绝改变的人只有一个选择--被淘汰。

三、考核、评价、奖励

1、学校坚持客观性与一致性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2、每学期对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工作进行一次总体考核,对发展优秀的教师将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对指导、培训成绩突出的导师将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3、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工作的成绩和效果将记入年度考核档案,并作为评职、晋级和年度优秀评定时的依据之一。

四、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的科学研究和实验。

1、教科室要积极开展继续教育科学研究与实践,对实施过程中难点和热点问题的研究可采取科研课题立项的方式进行研究,并要在实践中探索解决办法。开展应用性研究,在继续教育实践中发挥积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根据《教育法》、《教师法》和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使教师继续教育逐步走上制度化的轨道。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原则上每5年为一个培训周期,培训时间不少于国家规定的学时;建立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和成绩登记制度,制定奖惩办法;形成、完善激励和制约机制,使教师继续教育进入良性运行状态。把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列入教师考核的内容,作为教师职务聘任的条件,充分调动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教师继续教育成为优化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加强继续教育科学研究和教改实验,提高教师继续教育水平。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探索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体系。要重视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律和特点,培训内容、模式、方法等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用科研成果不断丰富继续教育的内涵,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制度建设、课程开发、教学改革、网络建设、监测与评估等奠定理论基础。加强继续教育的实验工作;继续教育实验区要通过科研立项等方式,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和实验,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2、深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加强教材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继续教育质量。力争教、学、研互促,力图使各项工作在理论的指导下良性发展。

3、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建立现代高效开放的培训系统。制订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教师培训档案,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积极开发和建设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实现全员培训提供有利条件,提高教师继续教育效益。充分利用和开发现有的卫星电视和有线广播电视网资源,依托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形成卫星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培训网相结合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多种媒体的特有优势,扩大受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

4、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把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协调、组织管理,加强评估检查,不断提高培训质量,拓宽经费渠道,加大经费投入。

第七部分:现代技术教育开展和运用

以使用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技术教育,推动了改革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步伐。通过校园网络建设、远程教学的应用及多媒体教学的研究与推广,建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使之成为先进的基础教学实践基地与科研基地。

一、组建现代技术教育中心

1、建设校园网络逐步构建由普通教室系统(实现闭路电视、微机信息和实时监控联网)、专用教室系统(语言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以及其他电教设备组成的现代技术教育的硬件系统。

2、重视软件建设(1)教材建设积极购置并推广使用四川省中小学音像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及省电教馆、省教育音像出版社推荐的音像教材。购置、自制的CAI软件、CMI软件、计算机工具软件、VCD教学光盘、录像教材和教学投影片。(2)书刊资料订购《中国电化教育》、《四川电教》和《中小学电教》等现代教育技术书刊。

3、加强管理拟定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及分年度实施计划。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有学校学期工作计划和学科教学计划,有检查,有总结、制度健全、落实《岗位责任制》和财物管理制度。

二、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优化教育教学活动

1、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使现代教育技术使用效率达到以下要求。

(1)学科覆盖率达100%,教师覆盖率达100%,课覆盖率达20%,在课外活动中能普遍使用。

(2)CD-ROM、VCD、教学录像带、录音带及投影片等使用率达100%。

(3)各专用教室每周使用课时50学时以上。

(4)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一有记载,二有教案。

2、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教育

(1)积极开展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2)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使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利用信息手段自己主动学习。

(3)积极开展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和掌握各门学科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的整体素质。

(4)特长生的培训。

三、加强现代技术教育的校本研究

第9篇

关键词:机械基础;教学实践;问题对策

一、当前机械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实践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形式为主,传授有关机械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但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少,缺乏一定的感性知识。另一方面,本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与实践结合紧密。

2.实验类型少

目前高校机械基础实验大多是常规验证性实验,缺少综合型实验和设计研究型实验,并且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比例在7∶1左右。实验教学科目仅停留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注重,以及对理论知识的认证,以至于学生在实践的时候说“不知道”“我不懂”。

3.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虽然近年来各高校引进了一些高学历的教师,但是长期以来对实验教师没有足够的重视,造成教学能力不高,并且引进的教师没有在工厂企业锻炼的经历,普遍缺乏工程实践能力和教学经验,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二、机械基础存在问题的对策

1.实践教学体系

包括4个环节,即综合实验工程实践综合作业、创新思维报告、科技文献综述报告。综合实验包括由教育部机械学科课程指导组推荐的七个实验项目,即铸造合金流动性的测定、铸造热应力的测定、冲压模具的结构分析与拆装、焊接接头宏观及显微组织的观察、车刀几何角度的测量数控线切割加工模拟、微机数控机床加工。整个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课程理论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工程实践综合作业主要是以工艺设计综合作业为主,针对一些典型机械零件,由学生编制其机械制造过程的工艺方案,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创新思维报告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工程应用问题,撰写研究报告,使学生了解工程师的职业,建立工程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科技文献综述报告由学生自主命题,主要针对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方面的内容,查阅相关科技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报告,并进行答辩,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和自我表达的能力。

2.采用多种手段,加强直观教学

本课程涉及许多常用机构的运动过程和机械的内部结构,为了能清晰地讲解有关知识,使学生能真正了解其本质,在教学中大量应用实物、教具、录像及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手段,增强直观性教学,从而便于有关原理、理论知识的讲解。例如,我们在讲解有关铰链杆机构等内容时,借助可变模型,演示杆长的变化、机架的改变与机构类型的变化规律及杆长的变化及机架的变化与机构类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在讲授液压传动中的换向阀工作原理、液压基本回路工作原理等内容时,借助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利用课件的图文可变、生动活泼的特点,清楚地反映了换向阀工作时各油路的通断情况。而介绍液压回路的课件能清楚反映油液的流动方向、各控制元件的动作顺序及执行元件的工作情况,清晰、生动、直观的讲解,教学效果明显,学生真正弄懂了许多问题,学到了有用的知识。

3.注重实践教学有利于优化教学体系

传统的教育体系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不强,高职院校应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实现由学科型向实践型转变。在教学中要突出技能和技术,在教学实践中要着重职业能力的培养,要突出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在“以人为本”的今天,就是要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本,合理确立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注重实践教学有利于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首先,要重视学习和研究,根据专业学科特点设计实践教学方案,积极认真思考,从“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逐步完善教学体系,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其次,学校应围绕市场人才需求培养目标,将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紧密结合,在教学体系中应设置实验、技术实习、毕业实习生产实习、社会调研等主要实践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以上是对机械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进行的探讨。从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等几方面进行论述,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机械基础专业课程提供了有效途径,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也有利于促进本专业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映红.高教扩招后的学生教育管理上作[J].江苏高教,2002(01).

[2]孙芳仲.扩招对职业大学办学的影响及其对策分析[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2(01).

第10篇

近年来,我们在上级教育工会的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切实履行维护广大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认真落实工会重点工作,以学习贯彻《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和《**省工会法实施办法》为主线和突破口,切实履行工会职能,努力为广大教职工办好事,办实事。现将学校工会创建"**市模范职工之家"的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班子建设,切实为教职工服务

1、健全完善工会机构。根据《工会法》,通过教代会民主选举产生了学校工会委员会、工会女工委员,建立健全和完善学校工会的有关职能机构。全体工会干部热心服公务,工作积极,办事公道,有能力,在教职工中有一定的威信。

2、建立健全教代会、校务公开等民主管理的组织机构。

①成立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学校选举产生了以党支部书记、校长为组长,工会主席、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干部和教师代表为成员的学校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确保了校务公开工作的实施。

②成立校务公开工作监督小组。教代会民主产生了以工会主席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干部和教师代表为成员的学校校务公开工作监督小组,督促校务公开工作的落实。

③另外,我校先后根据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民主管理的需要,选举产生了"教职工年度考核领导小组"、"教师职务评审领导小组"等专门工作小组,积极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工作。

二、团结动员全体教职工投身教学教研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狠抓课堂教学主渠道,以听促教,以评促教。学校严格实行课堂教学管理,采取有效方式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检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有效地落实课程改革工作。

2、以活动为载体,以研促教,研训整合。近几年来,我校承担各级教研展示活动,不仅涉及学科多,而且覆盖面宽,数量、质量也高,展示了我校的科研实力和活力。

3、改革和完善学生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通过创建"学生成长记录袋",对学生进行学科学习目标和综合素质发展性目标两个方面的评价,实现了评价学生多维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多层面(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多阶段(平时考察、学期评价、毕业测评)多方位(等级呈现和发展性评语)的整合,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综合评价与学科评价、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学生评价体系。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三育人"的意识

更新教育思想,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以集中学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积极实施送培参培和校本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强化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在全体教职员工中开展牢记"两个务必"、保持艰苦奋斗光荣传统的教育。学校形成了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良好风气。

4、构建学习的共享系统。

(1)建立岗位自学的"团队工程"。我们建立了学习交流制度,通过深度交流,形成发展的共识,提升决策机智,如教育教学研讨会、交流会等。由于有了这种交流对话的机会,大家树立了开放的学习理念,从而达到了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目的。

(2)努力构建合作学习的"环境工程"。在组织学习管理中,我们有意识地引导教师在交流合作中向别人的长处学习,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如:不耻下问,多向周围的同事学习;积极参加研讨会,倾听别人的发言,积极交流自己的见解;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从中发现自己学习、发展的方向;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整合学科教学信息等。

(3)实施快出人才的"名师培养工程"。在实施"名师培养工程"中,以双向选择为基础的"师徒制",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中老年教师为中心的"引领制",以研带训、研训结合的"研训制",以形成培训制度为任务的"常规制"培养和造就了我校以七名**市骨干教师、五名**市骨干教师、十二名校级骨干教师为核心的优秀、骨干教师队伍。

(4)推进提升办学水平的"数字校园工程"。为使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再上新台阶,我们鼓励教职工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探索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手段的科技含量。学校通过举办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运用培训班、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计算机操作考试、提倡和鼓励教师利用多媒体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将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情况纳入期末考核,推进了办学水平的提升。

四、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三个文明"建设

我们注重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教代会代表积极为学校的建设、发展进言献策。如:"加强学生尊师教育,强化学生课堂常规管理"和"关于对学生素质评价的改革"的提案,既涉及到学校的管理,又强调了学生的德育工作,还就实施科研课题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及时提案办理;学校工作报告、工会工作报告、学校财务收支报告、工会经费审查报告、提案办理的报告、校领导的述职述廉报告都印发到每位代表手中,职工代表认真地听报告,负责任地讨论每一个报告,进言献策。

五、认真实施校务公开

学校的办学思想与工作计划、重要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学校预算内外经费收支情况、大宗物质采购、保管、使用、资金运作、基建项目的招投标、家长关心、社会关注的收费事宜都是我校校务公开的内容。由于教职工积极参与,工作成绩突出,2004年度学校被评为"**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六、切实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依法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1、关心教职工生活,深入开展送温暖活动。关心困难职工的生活,坚持为教职工,尤其为困难职工实事实办,多做得人心,稳人心,暖人心的工作,把好事办好。

2、坚持为教职工办好事实事,增强工会的凝聚力。坚持做好日常性的救助活动,做好教师节、元旦、春节期间的慰问和送温暖活动,切实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如:教职工生病住院前去看望,并送去慰问品;教职工结婚前去祝贺;教职工父母病故,及时前往看望、安慰。

七、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寓教于乐的活动,以活动来凝聚、教育、激励广大教职工。

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和寒暑假,组织教职工参加篮球、棋类、乒乓球、羽毛球等活动,丰富教职工的文化生活。全体教职工的积极参与,丰富了教职工的文化生活,有力地推动了和谐校园的建设。

八、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创造地开展工作

1、坚持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建立了学习制度、工会活动制度、工会财务管理制度。坚持有计划组织工会委员学习工会有关理论、法规和十七大的精神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省工会法实施办法》,研究工会工作,布置工会活动,提高工会干部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

2、工会班子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工会成员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制度规范,团结协作,措施有力,保证了工会各项工作的胜利开展。

3、财务管理规范。工会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开支实行民主决策,由工会主席审签开支单据,期末由经审委审查后向职代会报告,有很强的民主性和透明度;工会的各种档案齐全,立档规范,定期交学校档案室统一管理。

4、做好女工工作。依法维护好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在女职工中继续开展好"巾帼文明示范岗"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成才,在事业中做贡献,充分发挥在"三个文明"中的作用。

5、做好退休教职工的工作。让他们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

第11篇

一、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

1、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党委对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高度重视,县里成立了以分管教育的副书记为组长、副县长、教育局长为副组长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查指导;县教育局设立了以分管人事工作的事局长为主任、人事股长为副主任的专门负责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管理办公室”,配备有专职人员3人,同时还成立了以人事股长为组长、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为副组长,由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务主任、县教研室主任、普教办主任、督导室主任组成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教学工作指导小组”;各乡镇教管会也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

2、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规划、保障措施和规章制度

规划:县教育局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按照上级部署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全县初中、高中校长(包括民校校长)参加培训,以县教师进修学校为基地,对全县小学校长(包括民校校长)进行集中培训。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面向全体校长,以新任校长为重点。在“九五”期间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十五”期间对全县180名中小学校长普遍轮训一遍,加强小学校长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和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到20*年,全县80%以上的高中校长、90%以上的初中校长,全体小学校长至少接受两轮培训,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培养一批“治校专家”。

保障措施:一是坚持正确的工作方向,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教育法》和《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保证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按照正确的方向依法推进和健康发展。

二是建立健全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制度,形成中小学校长培训的良性运行机制。参加培训是中小学校长的权利也是义务,全体中小学校长都要按要求参加接受培训,原则上每5年为一个培训周期,实行培训考核和成绩登记制度,培训合格者,颁发使用省教育厅统一印制的《*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全体中小学校长都要接受任职资格培训,在此基础上接受每5年不少于200学时的提高培训,培训合格者,颁发使用省教育厅统一印制的《*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合格证书》,。

三是建立符合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特点的评估体系和评估办法,加强对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评估考核。

四是明确奖惩,落实待遇。中小学校长参加培训期间,仍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校长参加培训与考核、评聘职称、晋级挂钩,对在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无故不参加培训或培训成绩不合格的校长,在职称评聘、评优选模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在每年的办学水平综合评估中,所在学校不准评为优秀等级。

五是引入竞争机制,对校长队伍实行动态管理。中小学校长参加培训的表现和成绩,通过所在教管会通报给各乡镇政府,作为“续聘”的重要依据,对经过培训仍不称职的校长调整出学校领导岗位。

通过以上五项措施,使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规章制度:为确保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顺利进行,我们制定了《平原县中小学校长培训暂行规定》,培训基地教师进修学校也制定了与之相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自学研讨面授管理制度》、《考核奖惩制度》、《考勤制度》、《学员守则》等规章制度,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狠抓落实。

二、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建设

我县中小学校长培训以县教师进修学校为基地。多年来,县教育局大力加强培训基地的硬件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小学校长培训工作水平。

1、校舍及设备建设。自*年以来,县教育局及教师进修学校,积极争取政府支持,采取“县财政拨一块、教育局投一块、培训机构筹一块、学员拿一块”的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近200万元,先后建起了两个实验室、两个干训专用教室,20多间办公室和可容纳200多人住宿的学员公寓,置备了100多套桌凳及锅炉等设备,另外在原有图书资料的基础上增加存书量,投资10多万元,建起了卫星教育地面接收站,新建了音像资料室,配备了录像机、放像机等,并录制了100多盘教育教学实况录像带;*年底,又投资20多万元购置了40多台微机,建起了微机室,为小学校长接受信息技术教育提供了条件。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进修学校从事干训的专职教师16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12人,占75%,具有中级职称及以上的有14人,占87.5%。多年来,老师们艰苦探索,辛勤耕耘,为我县的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的来临,校长培训工作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校长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培训基地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是组织专职教师进一步加强对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学习和应用,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提高教育能力和水平,充实更新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深入中小学实际,参与和指导中小学教育管理和教学改革,熟悉并掌握校长培训的特点规律以及课程体系,较好地胜任校长培训的教育教学工作。二是适当聘请一部分具有丰富教育理论的教师、校长和教育行政干部当兼职教师,另外邀请省教育厅科研所、省教育学院、山师大等单位的专家教授来基地开设专题讲座,为校长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培训教育。

三、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有关数据

自*年至20*年底,我们以县教师进修学校为基地,共举办小学校长岗位培训班6期,培训小学校长318人次;举办小学校长提高培训班2期,培训小学校长118人次;至此,六年多来,全县100%有小学校长接受了岗位培训,92%的小学校长接受了提高培训。另外,我们积极组织初中参加市级岗位培训38人次,提高培训30人次,组织高中校长参加省级岗位培训10人次,提高培训8人次,中学校长持证上岗率达到88%。

第12篇

关键词 校长队伍;素质提高;干训质量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建立起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和校长队伍。而为了校长队伍的高素质,就必须注重干训质量的提高。对此,本人有如下的实践与思考。

一、领导重视。措施有力,是提高干训质量的关键

干训工作开展十七年来,市教育局和教育学院领导都很重视,认识到教育学院是教师培训、校长培训的工作母机,校长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龙头工程。因为认识到位,进而组织到位、行为到位、措施到位、责任也到位。每每把干训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使得迄今为止的校长培训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一直走在全省各地市干训工作的前列,从“八五”到“九五”到“十五”,三次评估,福州教育学院干训处一直是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挂牌的干训工作先进单位、先进集体。

二、求索创新,追求实效,是提高干训质量的根本。

十七年来,校长培训工作已经走过了如下四个阶段:“八五”期间主要是对校长进行岗位“应知”“应会”补偿式的培训;“九五”、“十五”期间,主要是对校长进行任职资格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性培训,以及以提高校长研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发展性培训;“十一五”期间,干训工作除了继续延续上述两项任务而外,还需要开展以课题研究为主的中小学骨干校长的高级研修培训。

从理论上说,培训可以实现三种需要即三大目标:获取知识、获得能力和改善行为即提高素质。而培训的终极目标就是提高素质。培训的功能则是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让潜能转化为显能。因此,在“十一五”校长培训目标的定位上,我们要改变过去以获取知识目标为主的状况,确立素质教育的培训思路,在整个培训过程的计划、组织、安排、实施、总结、反馈等诸多环节上都始终强调素质目标和能力提高。总之,我们必须始终围绕素质教育这条主线,为全面提高校长队伍的素质服务。因此,我们在培训模式上已经或者正在作以下探索:

1 在培训模式上要分层、分类、分岗,注重针对性,提高实效性。

首先,在轮训对象的安排上,按照“四性一化”,即针对性、实效性、启发性、先进性和专题化的原则,充分考虑校长的工作实际,采取分层次、分类别、分岗位的方式,设计课程,组织培训,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职责校长的需求。如分别为中学校长班、小学校长班;公立校长班、私立校长班;正职校长班、分管校长班量身定做制定教学计划,分别调训组班。这样,除了几门公共必修课程,几类校长都必学之外,其他如正职校长可以侧重于学习教育督导、学校领导研究、学校行政管理学等内容;德育副校长侧重学习德育管理研究、德育测评与技术、德育方法与艺术等;教学副校长侧重学习教育比较学、现代学校管理改革理论、课改新理念、学校教务管理、教育统计与测量等;后勤行政副校长侧重学习学校行政管理、学校总务管理、学校美育管理等。私立校长可加学《民办教育促进法》等内容,以有的放矢,学以致用。

2 在教学方式上,要抓住“五个环节”,即“预习――面授――研讨――实践――成果”。

预习是培训教学的第一步,是面授研讨的前提和基础。中小学生都有“二先二后一小结”的学习法,校长培训作为成人教育和在职学习,其预习的意义更是不言而喻。总之,通过预习、可以了解教材的基本结构、主要内容,找出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亮点、焦点,自学中,如能提出教学建议和要求,并写出自学笔记,就为面授教学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面授,是培训工作的关键一环,是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固然,我们所聘请的老师都已经是该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名师、名校长,但我们仍然要求授课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析疑点,并尽可能采取诸如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合作学习、问题研讨、经验总结等现代创新有效的教学法,以充分调动校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员的主体参与意识,解决理论教学脱离实际的通病。

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我们将根据教材内容和研究课题的不同要求,将学员分成若干小组,布置相应的讨论题,组织学员深入进行研讨或调研,最后布置书面作业,从而使学员对面授内容加深理解,最终能比较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

实践活动是帮助校长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学习经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部颁教学计划的要求,我们在每个期次每个班次都认真组织学员参加教育考察、挂职实践,并在此基础上撰写考察报告、调研报告和结业论文。对此,学员们的切身体会是考察条件相近的学校学得快、用得上。

成果汇报不仅是对干训教学质量的检验,也是对干训成果的初步展示,同时,还是考核干训学员学业成绩的重要手段。我们或者在组织学员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推选出中心发言人或主辩手,在“校长论坛”或结业论文答辩会、训后反馈座谈会等会上介绍学习体会、办学经验、教科研成果,或者积极组织校长参加各级各类征文比赛、编印论文集,或者干脆组织办学成果(教科研成果)展示会,这些做法,做到了教与学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收到较好的效果,获得学员们的欢迎和好评。

三、建章立制,狠抓落实,向管理要质量

质量与效益是干训的生命。要始终把加强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放在干训工作的中心位置。要建立一套较为科学的管理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狠抓落实,向管理要质量。

1 建立班主任负责制。 早些年学院就已经制定了《干训班班主任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对班主任工作明确提出了岗位职责要求。剩下的问题就是,班主任必须有较多的责任心、爱心、一定的管理经验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要做到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在组织管理和配合教学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要认真负责,心系学员,为学员排忧解难,不断增强学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促进教与学的和谐统一。还要积极主动及时地与授课教师沟通,起到授课教师与学员之间进行教学互动的桥梁作用。

2 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

学员报名参加培训,固然表现了校长求知欲望与渴求进步的一面,但由于肩负重任,学校的工作又时不时让校长心有旁挂,无法长期专心于培训学习,但校长培训这一成人教育的特点又要求学员必须有足够的接受理论面授和研讨的学时,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运用公开、公平、公正的制度管理,严格的考勤奖惩激励,才能有效地遏制纪律松散的现象,使干训教学井然有序,取得培训的质量与效益。

3 建立教师授课反馈制度。

虽然我们现在所选聘的主干教师都是通过多年筛 选、动态管理并被实践证明深受学生欢迎的,理论基础扎实,又有丰富的培训经验的资深专家、学者、名教授、名校长,甚至名官员,他们都对干训教学工作非常热爱,倾注了许多心血,备课、授课、答疑、解惑、指导、咨询,力求给学员最新、最系统、最前沿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信息,但为了干训质量的不断提高,为了干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仍然坚持在培训班结束前,要么举办教学反馈座谈会要么印发教学情况调查表要求学员无记名填写,从教学内容的理论性、科学性、实践性、指导性等方面对教师授课情况作出客观评价,并对教学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事实上,这一做法,很受学员和教师的欢迎,因为它既保证了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又能让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培训水平,从而提高了干训的质量。

4 建立健全学籍管理和学员结业考核制度。

学籍管理方面,学院设有《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学员学籍卡》和《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学员学籍卡》,其中对学员的入学、考勤、作业成绩、论文撰写、评优评先、学习心得、证书编号各项基本情况逐一登记,以此作为培训结业和主管局“训、管、用”的依据之一;学员《结业考核情况表》则更为客观全面地记录了学员参训期间的各方面基本情况,并对之综合量化评分,以定量分析辅以定性描述,以期客观反映情况,达到信息公开、管理公平、考核公正,促进干训质量与效益提高的目的。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向教研科研要质量

干训师资是提高干训质量的关键。注重干训师资队伍建设,需要我们做好以下工作:

1 选派专职教师参加上一级师资班培训学习,不断提高专职教师的理论水平。

2 组建专兼聘三结合的教师资源库,采取官员、教员、学员三结合的师资构成形式。

有关方针、政策、当地教育形势及发展战略方面的内容,聘请党政部门有关领导讲授;专业理论方面聘请专业教师讲授,以加大理论深度,提高理论水平,拓宽知识来源:典型办学经验、专题请有关学校校长或干训学员讲授,可以达到相互交流、拓宽视野的目的,对提高干训的质量起到了较大的推进作用。

3 组织任课教师集体备课和教学观摩。

在办班之前或过程中,努力组织市教育学院和县(区)教师进修学校担任相同或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召开“任课教师集备会”,相互介绍所授专题的教学目的、方法、内容、结构、观点、教学法等等;或者组织教学观摩课,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改进教学,提升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 选编必要的补充教材。

除了按部颁教学计划选用教材、安排课程之外,还要从本市教育教学的实际和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出发,选编《校长培训学习资料》,作为校长培训课外学习资料的补充,迄今已编17期。

五、建立培训激励机制,向考核、评优要质量

为了确保培训质量,防止走过场,也为了检验教学质量,不断改进干训工作,我们对参训学员的理论掌握程度,特别是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制定了一套灵活有效的考核办法。

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两部分。“理论考核”,主要放在集中面授期间,由任课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命题考试,侧重检查参训校长对所学专题的基本理论实际掌握的程度,或者闭卷、或者开卷、或者开闭卷结合。“实践考核”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组织参训校长异地调研、移位研讨,然后写出调研报告(考察报告、诊断报告、挂职报告);第二步,运用所学理论,结合自己所担任的职务工作,设计并写出推进所在学校教育(教学、德育、后勤)改革管理的方案,即“治校方略”;第三步,培训结束半年之后,或结合省地市县三级干训评估工作,由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和学院组成训后跟踪调查小组,对参训学员撰写的“治校方略”进行训后跟踪调查,据此进行个案工作实绩考核。这样,就为干训质量增加了实效性,而校长在接受培训时,思想也更重视,态度更积极、行动更明确,很好地提高了校长培训的质量与效益。

六、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工作思路

1 要完善校长培训机制,提高学员参训积极性。

培训机制的核心是看能否给培训工作充分的动力,使其有效运行。培训的动力是多元的,一是行政推动,二是精神拉动,三是利益驱动。长期以来,校长培训的推动力是三缺二。因此,要使校长培训科学化,培训机制必须完善,必须使行政推动、精神拉动和利益驱动三驾马车一起出发,使行政手段和个人动因相结合,使外驱性和内驱性相结合,即要从“要我培训”变为“我要培训”,才能真正调动起学员学习的内部动力。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就是要真正落实校长培训“管训用”一体的机制。这样,校长们就会普遍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的内在冲动,在成长的不同阶段都能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的内部动力自然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2 师资问题已成为制约校长培训的瓶颈。

目前我市干训师资的现状是:

①专职教师数量不足,其中,既有较为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又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现状的更是奇缺。

②干训教师没能及时充电,迫切需要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领会新理念,获取新信息,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这些师资状况已不能适应“十一五”干训这个第四轮全员轮训的需要。因此必须

①充实、调整干训专职教师,认真选聘兼职教师,积极建设一支思想好、业务精的专兼聘三结合的干训师资队伍(师资库);

②为干训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创造机会和条件;

⑨选派中青年干训教师到中小学挂职、开展专题调研,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实际,丰富感性认识,为回到干训课堂教学提供能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的案例和第一手资料做必要的准备;

④不断完善干训各专题备课组的运行,继续通过集体备课,相互观摩等手段,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让教师既提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又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