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7 11:32: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构建新农村文化体系,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一是构建农村文化网络化体系。从乡镇一级来讲,就是要把文化工作纳入乡镇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和长远工作目标规划中,健全组织,配齐工作人员,组织和指导农村开展文化活动;从村一级来讲,就是要健全村级群众团体和组织,建设好农村文化大院,经过不断完善打造,形成健全的乡村文化网络体系,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证。二是健全农村文化责任体系。大力创新文化工作机制,乡镇、村屯要把农村文化工作同乡村干部的工资、奖金挂钩,实行文化工作与经济工作一起布置、检查、考核、验收,为推动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三是健全农村文化投入机制。投入是难点,也是关键。本着“用好政策,对上争取,乡村自筹”的原则,积极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二、以城带乡,城乡联动,构建城乡文化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对于农村乡镇来说,尤其是欠发达乡镇来说,经济发展滞后,文化基础薄弱,要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需要扬长避短。一要整合资源,积极搭建文化活动的新平台。坚持“大型活动统一办,小型活动分散办,专业业余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与城乡联办、与企业联姻、与群众联手的办法,以解决群众文化活动缺资金、少场地等问题,保证群众文化活动持续开展。二要以城带乡,以“团”带“户”,推进城乡群众文化联动。在搞好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家庭文化等文化形态建设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城市文化的导向和辐射作用。以城镇文艺团体为依托,充分利用农闲、集市、传统节日和地方特色文化节日,举办城乡群众共同参与的歌咏、戏曲、舞龙、灯会、健身、游艺等深受群众欢迎的文化活动。三要超前策划,积极寻求文化活动的新载体。用心设计各种群众文化活动的新颖载体,比如举办群众文化节、读书月、秧歌展演等活动,使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三、开展新农村文化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一是在内容上,要把握时代脉搏。群众文化的时代性不单单体现在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上,更体现在呼应群众的理想和追求、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凝聚人心、陶冶情操等方面。在当前,农村乡镇群众文化就是要以“三个文明建设”为主旋律,以广大群众为服务对象,紧密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来开展。二是在形式上,要最求变化创新。如何创造出深受人们群众喜爱的新的艺术作品,这是需要基层文艺工作者去潜心研究和细心琢磨的。三是在表现手法上,要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始终坚持先进性,唱响主旋律,努力创造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反映时代生活和群众精神风貌,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的文艺精品力作,并通过各种载体加以积极传播。
四、建设新农村文化队伍,提升农村文化管理水平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骨干应该是农村的高人、能人、强人和文化人。乡镇文化站是基层文化工作的管理者和组织者,要搞好文化工作这就要求站长和管理员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且牢固树立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为业精神。首先就是要提高领导文化站的能力,这个能力大体包括:工作计划能力、工作实践能力、工作协调能力、工作创新能力。工作计划能力具体就是搞好每年的月、季工作计划,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工作实践能力就是实现工作计划的能力。有了好的计划,就要有好的实践能力来实现它。工作协调能力就是在实现工作计划时协调各方面的力量能力来完成工作计划。工作创新能力就是在实现工作计划时要创新工作,不要墨手成规。其次,工作要有激情。要热爱群众文化事业,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和为基层文化建设奋斗的信心、决心。
五、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打造农村特色文化
一、接受监督的主要内容
对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本系统重点工程建设,文化阵地建设,群众文化活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市场管理,精品创作,稳定,廉政建设,安全生产,软环境建设等履职情况;政协提案以及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办理、整改与落实情况。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区政协民主监督员监督工作领导,区文广新局成立接受民主监督活动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局办公室,高金桂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工作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4月15日—4月30日)
1、召开局领导班子专题会议,传达区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安排部署和工作要求,研究有关工作;
2、制定并印发接受民主监督工作实施方案,撰写工作报告;
3、召开全系统迎接政协民主监督工作动员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部署各项工作。
(二)工作落实阶段(4月30日—12月30日)
积极配合区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组的视察调研工作,制定好计划,安排好服务,切实做好相关工作。
1、视察调研河下古镇建设与管理情况,重点调研文化重点工程项目工地拆迁工作(4月份)
视察河下古镇视察拆迁一线座谈
2、视察调研全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情况(7月份)
视察乡镇农家书屋(1—2家)视察乡镇文化站(1—2家)视察图书馆、文化馆座谈
3、视察调研全区文化市场执法与管理工作(9月份)
视察网吧(1—2家)视察文化行政审批窗口座谈
4、视察调研全区文物管理与保护工作(11月份)
视察国家、省、市级文保单位(各1家)座谈
各视察点由本单位提供备选名单,最终以民主监督工作组确定为准。
【内容摘要】基层公安机关的警营文化建设是公安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公安文化在凝聚警心、激励斗志、陶冶情操、树立形象,推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试从此项工作的积极意义和难点对策等方面加以剖析,以期对今后公安队伍建设的全面提升有所裨益和参考。
【关键词】警营文化 积极意义 存在难点 对策建议
警营文化是警察机关在长期的警务工作和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占据主导地位的,并为全体民警认同和恪守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也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同志也曾在全国公安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大会上讲话指出,公安文化在凝聚警心、激励斗志、陶冶情操、树立形象,推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都在想方设法进行警营文化建设。基层公安机关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还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为此,笔者对此谈些粗浅的看法,呼吁各级领导对加强基层公安机关警营文化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建设警营文化对推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积极意义
(一)健康向上的警营文化生活占领了民警的业余文化、思想阵地,增强了队伍的活力和战斗力。警营文化对广大领导、民警的思想和行为有绝不可低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警察是高负荷的职业,尤其是基层公安机关任务繁重,警力严重不足,再加上执法环境差,基层民警的工作压力力,心理压力更大,民警思想文化生活单调乏味,队伍缺乏朝气。缺少健康向上的先进文化的引导,不健康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如公安部通报的几起典型案件中,涉案民警流连酒桌,喜欢到舞厅、桑拿等场所,有的甚至参与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发展警营文化建设,在浓厚的警营文化氛围的熏陶下使民警们产生警察职业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对警察集体的归属感,树立正确的警察价值观,产生自我心理约束和有效的自我行为控制。
(二)有利于提高民警整体素质,提升队伍形象,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文化工作的蓬勃发展,不仅能活跃警营生活,而且能提高民警素质,激发献身公安事业的热情和建功立业的事业心,从而使公安队伍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种“润物无声”的方式,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给公安队伍植入了先进的思想“基因”,民警找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和目标,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愉悦感会大大增强,真正起到科学理论武装人,先进文化培育人,高尚情操塑造人,优秀作品鼓舞人的作用。
民警整体素质的提高,直接改变、提升了队伍的整体形象。当前,我们要把队伍建设成为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要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品位、能战斗,有着文明的执法形象、得体的行为举止、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较高的文化素养的现代人民警察队伍,加强警营文化建设尤为重要。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警民文化共建活动,创作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公安文学艺术作品,既展示了警察风采,也使公众充分了解公安工作的艰巨性、艰苦性,以及公安机关打击犯罪、保一方平安的决心,使广大人民群众心中深切感受到公安民警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体会到民警“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执法观念,同时也可改变不少人对警察固有的偏见,向广大人民群众展示,警察不只会简单的“打打杀杀”,警察不仅能破案,还能书会画,能文能武,是充满人情味、有着良好文化素质的新形象。重塑了警察形象,推进了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三)有利于加强队伍管理,更好地服务于公安中心工作,促进队伍正规化建设。“为政之要,在于得人”,警营文化在引导管理者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方面,不同于枯燥的说教,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是“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模式。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则偏重于理论灌输和说服教育,忽视民警个体与群体及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协调。公安机关必须从经验型管理走向现代化管理,从重视民警“硬”管理转向重视民警的“软”管理,从重视民警的监督管理转向重视民警的激励管理,把调动和发挥广大民警的智慧和才能作为一切公安工作的活力和源泉。警营文化的管理效能在于以一种间接影响的方式而不是行政命令的方式感染民警、引导民警、规范民警,使民警的思想行为与警营文化的要求趋于一致,这是一种与行政管理制度相配合的“软管理”,能产生良好的管理效益。
二、当前加强基层公安机关警营文化建设存在的难点
(一)“文化育警、文化塑警、文化强警”的理念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表现在:一是一些领导和民警片面认为警营文化与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关系不大。长期以来,在公安机关存在着“重业务、轻文化”的思想,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化育警”的强大功能,没有把“文化育警”同“政治建警”、“科技强警”结合起来。二是认为警营文化只不过是吹拉弹唱、写写画画等等,是不务正业的表现,会影响工作。正是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偏颇,导致了对警营文化的淡漠,也正是这种思想认识上的浮浅,一直以来把警营文化定格在公安队伍建设的边缘。三是对一些优秀的警营文化人才重视不够,没有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力所能及地创造良好条件,导致这些优秀人才在小环境下难以施展才华,甚至遭排济。
(二)文化设施建设跟不上广大民警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基层公安机关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文化设施的建设往往量少质差,随着公安民警的文化修养和文化品位不断提高,对文化设施软硬件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一现状,严重束缚了广大民警对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
人力资源的缺乏。人才是立业之本,做好警营文化工作首先需要的是人才。这其中既包括组织管理人才,也包括开展各项文化活动的专业人才。有良好组织策划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熟练掌握警营文化工作规律,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同时又具有文艺特长的公安宣传文化干部是目前开展警营文化工作急需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在县级公安机关还很缺乏。在县级公安机关会书画摄影、声乐、舞蹈、表演、器乐、小品创作、侦探小说写作等方面的骨干人才也很缺乏,起不到很好的领舰带头作用。因此,对上述人员的筛选、培养、使用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三、加强警营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统一思想,积极倡导“文化育警”的理念。警营文化工作是公安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时期开展民警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公安机关“三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__年全省公安政治工作要点》也明确提出注重警营文化建设。基层公安机关领导干部在思想上要牢固树立“文化育警”的理念,工作上形成党委重视、齐抓共管的局面,明确相关职能部门。逐步在基层公安机关营造浓厚的警营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队伍的文化素质和品位,促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
(二)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完善奖励机制。警营文化建设的发展需要制度保障,基层公安机关应结合实际建立起与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相适应、满足民警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公安文化工作机制。根据公安工作不同时期的目标任务,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警营文化发展规划。如五年工作规划、年度工作计划,为稳步推进警营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应完善警营文化工作的奖励机制,对在警营文化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各级公安机关应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为公安机关争得荣誉的单位和个人,可考虑嘉奖记功。通过完善奖励机制鼓励更多的民警投身到警营文化建设中,并为他们施展才华,贡献聪明才智提供舞台。
一、加强领导,制定和完善中心组的学习制度
为了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年初我局制定了宣传思想工作计划,成立了理论中心组,完善了学习制度,明确了任务、原则和要求。提高了中心组学习质量,努力把中心组建设成为领导干部提高理论水平、科学决策、交流思想的阵地。
二、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根据中央、省、市、县委安排部署,民政系统党员干部职工深入开展了以“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为主题的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民政工作实际,广大党员干部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静下来潜心学习,极大的丰富了思想,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实践活动达到了“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机制体制,促进科学发展”的本文来源:文秘站目标要求。
三、加强宣传和调研工作
今年来,坚持自学与辅导相结合,搞好专题调研和集中讨论,集中时间进行中心发言。根据今年学习的重要专题,广泛深入进行研究。坚持理论中心组每月组织学习一次。领导班子成员撰写了理论文章和调研报告,撰写民政工作调研报告。同时加强我局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今年共组织学习4次以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尤其是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精心组织,统一部署,掀起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热潮。
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工作
我局按照年初制定的活动计划,与开展“大力解放思想、优化政务环境、推动创新与发展”活动有机结合,广泛开展“树优良行风,创良好发展环境”活动。通过这些教育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转变观念,扎实工作,从基础工作抓起,树立了行政机关的良好形象。
五、党报党刊征订情况
为更好地学习和工作,提高领导干部及广大职工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专业技能。我局按质按量地完成党报党刊征订工作。
在县招管委、干窑镇政府的统一安排下,根据县委《关于开展机关干部“下基层、破难题、送服务”活动的实施方案》(善委办〔2011〕31号)文件精神,本人与4-6月份在干窑镇农技水利服务中心参加下基层蹲点服务工作。工作中,本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为工作目标,紧跟县、镇两级领导的工作指示和要求,统一思想、结合实际,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开展好各项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落实标准乡镇建设、推进“四镇联创”工作
落实与推进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是全市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实施计划和“平安”目标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人以此次蹲点服务为契机,充分利用农技水利服务中心的岗位优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干窑镇农业分布概况和特色农业发展趋势,分析掌握干窑镇气象防灾减灾基础现状,为全面启动“创建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乡镇”夯实基础。同时,进一步加强与镇有关领导的沟通交流,协助镇党政办从组织领导、职责落实、队伍建设、应急准备等方面开展标准乡镇的创建和有关实施意见的制定工作。最终,干窑镇党委决定将创建“省气象防灾减灾标准乡镇”与创建“全国文明镇”、“省森林城镇”“市药品安全示范镇”一起并入“四镇联创”工作之中,并将其列入2011年干窑镇政府重点工作计划。
二、树立为农服务理念,做好特色为农服务
作为机关干部,平时与基层接触甚少,对基层工作并不熟悉。因此,我将此次蹲点服务工作看做是了解基层、接触群众的一次良好机会,并注意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在调研中树立为农服务理念,在服务中解决农民实际困难,力争在3个月的蹲点服务期中为干窑百姓做几件实事和好事。为此,我积极参加镇农技水利服务中心的下乡技术指导,深入农村田头调查干窑镇特色农业生产现状,并将调查情况总结形成《干窑镇特色农业气象防灾减灾敏感点自查与对策措施建设》上报镇、条线领导审阅。此外,充分利用县气象局为农服务“大团队”和农业大户信息库等资源,积极推进气象为农服务联系卡制度和农业“两区”服务工作,带领县气象局农气专家走访3个精品农业示范园区和12户特色农业种植大户,并将有关大户纳入全县气象灾害短信预警平台,为其提供全天候的气象预报与预警服务。
三、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提高全民防灾意识
为进一步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营造全民防灾减灾的良好氛围。本人在科普工作中,紧密围绕“气象防灾减灾”主题,结合干窑镇文化工作实际,精心策划,广泛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宣传活动,达到了良好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效果。在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和全国安全生产月等重要活动中,组织人员到干窑镇主要街道、新范泾集居区开展现场宣传教育活动,累计发放气象、农气、防雷等各类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资料600余份,展出宣传展板10余块,现场就防雷知识、农业生产与灾害性天气的关系为部分群众解疑答惑50余人次。下一步,还计划邀请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出席“干窑镇双休日课堂”,为全镇主要领导、各村农口负责人和农业大户代表讲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主题讲座。
为了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营造“建设新农村,和谐奔小康”的浓郁氛围,__x团委与文化站精心组织了一台精彩的文艺节目送到全镇各行政村开展巡回演出,将文化大餐直接送到农民的家门口,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
一、统一思想,明确搞好下村演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镇团委在年初制订工作计划时,把搞好今年的文艺下村演出活动列入主要工作任务之一,同时,我们将活动的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及时向镇党委作了汇报,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镇党委专门就此事下发了有关文件,从而为搞好本次下村演出活动提供了思想和组织保证。
二、充分准备,确保演出质量
为了保证演出质量和演出效果,我们组织了30余名志愿者演出队伍,从3月份开始着手编排节目。为配合当前开展的建设新农村这一主题,我们创作了莲花落说唱《唱唱社会主义新农村》、越剧清唱《社会主义无限好》。同时,我们还为配合党和政府的其它中心工作创作了群口说唱《税收工作很重要》,越剧清唱《是个害人精》等节目,经过仅3个月的紧张排练共编排了16个节目。为了保证这次下村演出能够取得好的效果,全体演出人员都放弃休息时间,冒着高温进行排练,半天排练下来,往往是汗流浃背,但大家都毫无怨言。在物欲横流、利益至上的大趋势潮流之下,这种义务奉献的精神实在是十分难能可贵。整台节目的组合应该说是比较合理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合唱、独唱、说唱、舞蹈、太极剑、功夫扇表演,越剧清唱等,适合农村群众的欣赏口味。
三、加强沟通,确保演出圆满成功
为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特地召开了由各村团支部书记与村文化管理员参加的会议,对下村演出的时间安排、工作要求作了布置,要求各村配合做好相关工作,一是做好宣传发动,把镇文化站送戏下村的信息及时间、地点、安排传递给广大群众;二是落实好演出地方,准备好必要的櫈椅;三是落实好电源接入地方。
镇级送戏下村演出在我镇自以来还是第一次,在我们的整个下村演出过程中,各村领导都十分重视,大部分村的领导都亲临演出现场,帮助做好服务工作。如聚金村全体干部一个不缺,全部到晚会的举办地,帮助做好演出前后的桌椅搬运等工作:使演出人员能有一个舒适的演出环境,除了请各行政村做好宣传工作以外,我们还通过镇广播播出各村的演出时间安排,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提高群众的到场观看率,提高了演出效果,扩大了社会影响。据统计,本次下村巡回演出,观看人数达10000余人,其中聚金村达1500人以上。
四、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是搞好送文艺下村演出活动重要因素。 我们这次送文艺下村演出得到了镇党委的大力支持,镇党委宣传委员亲自顾问指导整个下村演出的具体工作,帮助落实活动经费,为确保送文艺下村活动的顺利进行,镇党委还专门下发了文件,正因为有镇党委的高度重视,才使整个活动得以圆满成功。
2、老百姓需要精神食粮,送文艺下村群众欢迎。以往的演出活动或广场文艺演出大都集中在集镇上,离镇偏远的农村群众很少来镇上观看,因此,我们这次组织送文艺下村演出活动,把“戏”送到农民家门口,确实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我们在尤甪村演出时,一些群众对我们说:“村里文艺演出,结束以来,从未有过,这次你们下村来演出,真是饱了我们的眼福,希望以后多来来,让我们也享受城里人的生活”。
现将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在市委正确领导下,我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文化大市、文化强市为目标,以不断满足城乡居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进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市“三个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随着经济的强劲发展,我市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也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市文化馆顺利进行了改扩建,建筑面积近6000M2,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均居苏中、苏北前列,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市图书馆、博物馆新馆建设工程正在规划准备中,初步选址、勘测、概念设计等工作已基本完成;20个镇文化站全面建成达标,并对外开放,提前一年实现了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已建成村文化活动室298个,占全市总村数的90%;建成农家书屋65家。目前,全市以市级重点文化工程为龙头,镇文化站为中心,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为基础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初步形成。20*年,我市继续被评为江苏省群文工作先进县(市);20*年,被表彰为江苏省农村文化建设先进县(市)。
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统筹,强势推进,切实履行政府职能
近几年来,市政府十分重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一是凸显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坚持从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该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工程、惠民工程,切实做到“五纳入”,即:纳入全市“十五”、“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建设特别是新农村建设规划;纳入领导工作分工;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计划;纳入机关相关部门和各镇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每年评选10个文化工作先进镇,并在全市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进行表彰。二是适时出台相关政策和实施意见。20*年,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市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奖惩措施、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计划用三年时间,实现20个镇文化站全面达标的必成目标,并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同时,将此纳入20*年市政府为民兴办的“十二件实事”之一,并与新农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今年初,市政府又将市博物馆、市图书馆新建工程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抓紧规划,迅速启动。三是强势推进,定期督查。市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工作,与相关部门和各镇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定期进行督查,及时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
(二)抓住机遇,争取支持,努力破解建设制约瓶颈
资金问题是影响和制约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最大瓶颈。我们巧抓机遇,善抓机遇,积极化解,重点突破。一是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机遇。20*年初,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五件实事之一,并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实行以奖代补。我们多次赴省、市专题汇报,寻求支持。经过努力和争取,全市14个镇列入省专项补助计划。20*、20*两年,我市共计获得省、市文化站达标建设专项补助资金350万元,受助乡镇数和受助资金额均为南通其他县(市)总和;累计争取省“三送”(送书、送戏、送电影)专项补助资金近100万元。此外,还积极争取到省新闻出版局农家书屋援建计划,获得专项资金100万元。二是紧紧抓住有利于文化工作发展繁荣的政策机遇。“十七大”报告发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的号召,市镇两级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经费投入力度前所未有。我市在财政状况还不宽裕的情况下,20*、20*两年用于20个镇文化站建设的补助资金达到160万元,对文化站建设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各镇也不断加大建设投入,据统计,近两年全市镇级财政用于文体中心建设的资金累计达800余万元。三是紧紧抓住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机遇。近两年来,全市大力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提出“四室八有”建设标准,“四室”即:办公室、会议室、卫生室、文化室。将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作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四是紧紧抓住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机遇。利用“体育健身村村有”工程,进一步充实和完善镇、村两级文化阵地活动设施和活动内容,提高了文化阵地的吸引力和设施、设备的利用率。
(三)整体联动,形成合力,务求推进速度能快则快
面对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基础薄弱、资金压力大、上级要求高的实际,市、镇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创新举措,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形成推进合力。市政府多次召开现场推进会、情况汇报会,协调解决推进中的矛盾和困难,加大督查、检查的力度与密度。各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经济建设压力大、工作任务重、财力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努力破解资金、用地等难题,按时按质完成了达标建设任务。财政、建设、规划、国土等相关部门,尽职尽为,合力推进。市文化局作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责任部门,充分履行职责,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当好参谋助手:一是组织力量对全市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情况调查摸底,及时提出全市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发展规划建议,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二是定期召开文化站长例会,策划组织各类推进活动,协助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意见,推动全市面上工作快速、均衡开展。三是建立局长挂帅,副局长挂钩包干的工作机制,做到包督查、包指导、包推进。四是加强服务和协调,组织镇分管领导和文化站站长赴通州、泰兴等地参观学习,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推进质量,加快推进速度。五是适时对各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的选址、功能设置、内外装潢等给予帮助和指导。由于组织领导到位、政策措施到位、服务指导到位,我市镇文化站达标建设工程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受到了省相关部门的表彰。
(四)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做到功能设置科学实用
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进过程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既适度超前,又实事求是;既坚持标准,又经济适用;既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又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在镇文化站建设上,我市提出阵地面积不得少于800M2,基本功能不低于8项,年开放时间不少于250天的要求,略高于省提出的建设标准。由于各镇经济基础不一,情况各不相同,建设模式也不尽相同。全市20个镇,大致采用了三种建设模式:一是东陈、桃园、袁桥、下原、吴窑、江安、磨头、搬经等8个镇,按照标准要求,投资新建,面积最多的镇达1400M2;二是柴湾、如城、郭园、高明、林梓、九华等6个镇,采取资源整合的办法,将闲置的学校、派出所、管电站等用房进行改造,既盘活了闲置资产,减轻了财政压力,又妥善解决了文化阵地问题;三是雪岸、常青、白蒲、丁堰、长江、石庄等6个镇,对原文化站或影剧院采取改造提升的办法,按照新的标准要求,增加阵地面积,扩展功能设置。
以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为契机,结合“体育健身村村有”、“图书援建”等工程的实施,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同步落实,大力推进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建设,可望今年10月底实现全市全覆盖。
市文化馆作为老城区重要的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在2003年旧城改造过程中,有一半的活动用房被拆除。由于诸多原因,改扩建工程一直悬而未决,不但影响了市容市貌,而且制约了阵地作用的发挥。对此,文化部门的同志不等不靠,创新思路,主动作为,采取市场化运作的办法,融资600余万元,于20*年对文化馆实施改扩建,20*年全面建成并对外开放,新增活动面积3500M2,拓展声乐、器乐、舞蹈、书法、美术、健身、写作等11个大类、18个项目的艺术培训。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活动开展,在全省均处于领先位置。
市木偶艺术团是我市唯一的国办艺术团体,承担着繁重的中心演出和“三送”任务。多年来,团部一直借租在新民建筑站,条件十分简陋,严重影响了演职人员的积极性和剧团的发展。面对困难,市领导主动关心,文化部门的同志想方设法,整合资源,调整市图书馆的四、五楼近1000M2,作为木偶艺术团办公和排练场所,购买了320M2的演员宿舍,妥善解决了木偶艺术团办公及演员生活等基本问题。
(五)建管并重,建用并举,充分发挥文化阵地作用
一是阵地文化活动正常开展。市文化馆充分发挥城区文化活动主阵地作用,认真策划和组织开展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综合性群众文化活动,常年开展电影放映、艺术展览、艺术培训、才艺比赛等活动,做到“月月有主题,天天都开放”;市图书馆努力拓展服务功能,简化借阅手续,年均接待读者超过20万人次。同时,实行开门办馆,延伸服务触角,在镇村、社区、敬老院、学校、军营开辟流动图书室,并积极做好镇、村图书管理和借阅服务指导工作;市博物馆从今年5月1日起,全面实施免费开放,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各镇文化站都能比较正常地开展书报阅览、体育锻炼、艺术培训、综合展览等8项以上活动,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文化活动需要;村(居)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则为群众就近开展文化活动、读书看报提供了便利。二是主题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市文化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年均组织开展4-6场大型主题文化活动,大力宣传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激发和鼓舞全市人民跨越争先的斗志。几年来,借助“一会两节”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了“群星拜寿”、“*如歌”、“欢乐中国行——魅力*”等数场高质量的大型文艺演出,满足了人们对高雅艺术的欣赏需求。三是社会文化活动形式多样。“雉水之夏”是我市十多年来一直坚持开展的文化品牌,市文化部门不断创新内容,拓宽服务范围,变以如城为主,为向农村、企业、港口、军营拓展;变以夏季为主,为全年均衡开展;变一年一个主题,为一次一个主题,让优质文化资源惠及更多百姓,受到了城乡居民的普遍欢迎。群众自办文化红红火火,老年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各具特色,活动常年不断。农民艺术节、文化一条街、文化大院、文化庙会、元宵灯会及体育竞赛等系列农村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白蒲镇被省文化厅命名为京剧之乡,如城镇和林梓镇分别被评为南通市工艺丝毯之乡和红木雕刻之乡,如城锦绣莲湘队、宏坝老年文艺队、九华通剧团被评为南通市特色团队。三个家庭参加中央电视台“神州大舞台”、“星光大道”家庭才艺大赛并获奖。四是“三送工程”深受群众欢迎。20*年以来,累计向镇、村送图书45000余册,送戏189场,送电影5000余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常青镇电影放映员王东生被评为“全国十佳优秀放映员”。五是文艺创作不断繁荣。近几年,文艺创作、艺术生产成果喜人,32件作品在全国性演出、评比、展览中获奖,58件作品在省级参赛、参展、发表。与日本、浙江温岭、东台等地进行了跨区域的美术、书法作品交流,扩大了我市的对外影响。六是民营剧团不断壮大。全市登记在册的民营剧团达1*个,从业人员800多人,年均演出23000多场,观众达600多万人次。我市民营剧团发展壮大的成功经验被国家文化部、省文化厅称为“*现象”,《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均予以报道。去年,首届全省民营剧团优秀节目调演暨民营剧团管理工作座谈会在我市成功举行。
(六)提升能力,激发活力,不断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一是实施素质提高工程。2005年以来,文化系统相继开展了“效能革命”、“效能提速”、“争创优质服务单位、争当优质服务标兵”、“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等主题教育活动,提升素质,激发动力,引导文化人才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担当起推动我市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历史重任。二是实施能力提升工程。积极引进人才。招聘大中专毕业生16人充实文化队伍,优化了人才结构。合理使用人才。打破人员性质和单位界限,合理调整,将年轻有培养前途的同志放在重要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大力培养人才。为人才成长和脱颖而出提供条件,营造环境,让大部分同志都有机会在学习培训、工作一线和重大活动中得到锤炼和提高。三是实施管理创新工程。创新用人机制,严格管理、考评,实行岗位竞争和全员聘用,文化系统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进一步发挥。对镇文化站工作人员使用方面,文化部门主动与各镇党委、政府交换情况,提出建议,近几年先后对镇文化站4名同志进行了调整。
二、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全市文化建设特别是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间凝聚了各级领导、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指导,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爱和支持。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阵地不足、设施不佳、服务不好、服务不了等现象依然存在,具体表现在:
一是经费投入相对不足。随着我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经费投入正在逐年增加。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总体看来,目前财政投入与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需求、与上级文化经济政策的要求仍有较大距离,直接导致了网络建设相对滞后,质量相对不高,功能相对不全,作用发挥受到制约等诸多问题,与城市化、集聚化建设步伐不相协调。
二是建设标准普遍偏低。从市级重点文化设施现状看,市图书馆现有建筑面积仅3000M2,连古籍保管必备的干湿机、阅览室内空调等基本条件都不具备,电子阅览室、盲人阅览室等基本功能也尚未到位。与国家一级图书馆所要求的“馆舍建筑面积不低于6000平方米、图书年入藏总数不低于5000种、现代化技术装备、数据库建设、自动化网络建设”等硬件标准相距甚远。市博物馆阵地面积不足,陈列展示、教育研究功能受到很大制约。馆藏库房狭小,文物保护环境差,缺少必备的恒温、恒湿、除菌、除尘设备,文物安全防护级别偏低,给馆藏文物分类保管、科学保管带来很大困难。市文化馆缺少停车场,给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造成极大不便。城区文体活动场所数量不足,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从镇文化站建设现状看,仍然存在着建设标准偏低,布局不够合理,功能设施不全等问题。同时,一个镇只有一个文化站,服务半径太大,很难满足几万人开展活动的需求。从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建设现状看,大部分村人口在3000人左右,而村文化活动室面积仅有几十个平米,最大的也只有100M2左右,人均不足0.3M2,加上设施不够完备,村民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单调的问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三是阵地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由于活动经费和人员数量、素质等原因,不少镇、村文化阵地存在着重建轻管、重建轻用现象,正常开放难以保障。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的文化需求已从过去单纯的娱乐变为广泛的“求知、求美、求富”多元化需求,从被动接受变为自主选择。而一些镇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开展活动的手段相对简单,形式相对陈旧,活动内容也缺乏创新,导致这些镇、村文化阵地出现了“所建”和“所用”、“所供”和“所需”之间不平衡、不适应的现象,使用效率和效益未能达到最大化。
四是文化人才青黄不接。其一,断层现象严重。全市在编文化干部,50岁以上的占到将近一半;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仅占40%;中级以上职称的仅占19%。其二,专业人才缺乏。现有人员中,不少是顶替、土地工安排、政策性安置进文化系统的,大多专业不对口、技能不高,加之文化系统相对冷门,文化人才引进困难较大。文化管理人才、文化艺术人才、文化经营人才尤其缺乏。其三,体制机制不活。尽管文化部门已经做了不少改革探索,但由于体制,人员流动渠道不畅,考核奖惩兑现难度较大,主观能动性、积极性难以最大限度发挥。其四,基层文化队伍后劲不足。镇文化站人员不同程度存在工资发放不及时、福利待遇低,以及欠缴养老保险等后顾之忧,直接影响了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加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工作举措
当前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既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通过不懈努力是完全可以解决的。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加到位的认识,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举措,更加创新的思路,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在更高层次、更高起点上谋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新突破、新跨越,使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与*“江苏跨越发展的领先者”、“江北科学发展的排头兵”、“苏中和谐发展的领头羊”的总体目标相适应。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使命意识,全面领会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新要求
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产品与公共文化服务,维护和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更是政府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为此,我们将正确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我们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政府对包括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在内的文化工作的领导、协调、保障作用。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促进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制定工作措施,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切合本市实际的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规定,为文化工作的发展创造条件,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纳入岗位目标考核,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及权重,把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作为评价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实绩、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考核对推动文化工作的杠杆作用,确保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二是正确处理好眼前和长远的关系。文化建设是一项不容易出“政绩”的基础工程,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才能见效的长期工程,我们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给予文化建设更高的重视,更多的关注,更大的倾斜,为文化工作持续发展、跨越发展积蓄力量,夯实基础,充分发挥文化独特的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正确处理好建设与使用的关系。阵地建设是基础,是载体,而加强管理,发挥作用才是关键,才是目的。今后,我们将着力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根据形势发展和群众需求,进一步完善阵地功能,提高阵地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固守阵地,不以拍卖、租赁等形式改变文化设施用途,不挪作他用,对已挪作他用的将限期收回,防止重蹈过去“先建后卖、得而复失”的覆辙;另一方面,将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和出台全市文化阵地管理使用意见,确保市、镇、村三级文化设施守得住,管得好,用得足。
(二)紧扣时代脉搏,突出惠民宗旨,正确把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新特征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其作用不仅在于为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为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提供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为此,我们将努力做到“三个坚持”:
1.坚持公益性。公共文化产品及其服务,具有鲜明的公益性属性。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中,政府既是组织者,更是实施者。市镇两级政府将切实履行职责,确立“政府主导、政府主抓、政府主投入”的思路,制定包括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在内的各项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着力发挥好规划引领作用、政策导向作用和管理监督作用。
2.坚持统筹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区域统筹。采取切实措施,改变“农村文化阵地设施好于城市,城市文化活动开展好于农村”的不平衡现状,做到资金安排向最欠缺的地区倾斜,优惠政策向最薄弱的地区倾斜,优质文化资源向最需要的地区倾斜,在统筹协调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更好的统筹协调,不断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人民群众享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对差距,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对均衡。
3.坚持普惠性。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将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权益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追求。继续加强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做到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满足需求,不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辐射力。继续实施“三送”文化惠民工程,务求形式更新,效果更好。继续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一般不收费政策,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普惠性的公共文化服务。同时,积极探索低偿、有偿文化服务新模式,努力提供多品种、多层次的文化服务,使公共文化服务由普惠性向个性化延伸。
(三)坚持高标准,拓展新空间,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服务的新期待
一是实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以市图书馆、博物馆新馆建设工程为重点,继续推进市级文化工程建设。做好财政、规划、土地、建设等部门协调工作,实质性地推进“两馆”建设用地、规划、设计、筹资等工作进程,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按照“量力而行、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将市图书馆新馆建设列入2009年市财政预算,并力争将其作为2009年政府为民兴办的实事之一,确保2009年底工程主体完工,2010年投入使用;将市博物馆新馆建设列入2010年市财政预算,年底工程主体完工。确保做到高起点规划、高速度推进、高质量建设,真正把“两馆”建成靓丽的文化地标和城市景观。重点加强如城(街道、社区)、*港区、开发区等经济总量较大、人口较密集地区文化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力求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继续巩固和拓展镇文化站服务功能,精心设计阵地活动项目,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形象;创新群文活动形式和内容,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拓宽服务渠道,服务触角延伸至每一个社区、村(居),不断增加公共文化服务的资源总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二是实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加强数字电视村村通、体育健身村村有等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以服务网络建设为重点,以共建共享为基本途径,以多种传播方式为手段,进一步提高建设质量,加快建设进度,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形成资源丰富、服务便捷、满足需求、覆盖城乡的文化服务网络。
三是实施文化品牌打造工程。充分发挥文化品牌效应,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不断迈上新台阶。创优现有文化活动品牌。继续巩固和提升“雉水之夏”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创新演出形式,延伸服务触角,努力让更多优质文化资源惠及百姓;继续发挥木偶团等专业剧团作用,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放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杖头木偶的品牌优势,排演精品剧目,做到服务中心与服务百姓相统一,艺术性与政治性相统一;继续推进群众文艺创作,以音乐创作为重点,带动文艺创作全面繁荣,力争多出精品力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继续放大民营剧团亮点,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大力扶持和引导民营剧团做大做优做强。进一步加大稽查管理力度,严厉打击无证演出和不健康演出,取缔违规经营行为,净化农村演出市场,促进整体水平提升,充分发挥民营剧团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补充作用,扩大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着力打造文化活动新品牌。我们将充分依托大剧院等重点文化阵地,每年举办“文化艺术周”;充分利用节假日、庙会、农闲等有利时机,每年组织“农民艺术节”,努力把“艺术周”、“艺术节”办成文化艺术盛会、人民群众的节日,让广大群众分享文化成果。
四是实施文化服务创新工程。针对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新要求,不断加大管理力度,不断探索服务新模式,拓宽服务新渠道,提升服务新水平。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农村,汲取乡土文化营养,创作排演内容积极向上,贴近百姓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让广大群众“看得懂”;策划和邀请知名艺术团体来如演出,积极探索政府买单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推行低票价制,让广大群众“看得起”;在注重大型文化活动开展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各类面向农村、农民演出的投入,引导群众文化消费,培育壮大文艺演出市场,让广大群众“看得到”。以文化服务的创新,带动文化消费的普及,用文化凝聚人气、凝聚人心、凝聚力量。
(四)创新工作思路,破解制约瓶颈,积极探索解决公共文化网络服务不了、服务不好等问题的新办法
着力破解资金瓶颈。千方百计确保“公共财政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不低于财政支出的1%”投入标准,将公共文化阵地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开展、文化精品打造、人才培养培训、设备更新维护等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努力实现文化设施建设有保障,文化活动有保障,文化人员福利待遇有保障。广泛吸纳民资和外资投资文化建设,大力引导人民群众举办公益文化活动,赞助公益文化事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使之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有益补充。进一步创新投入方式,尝试文化活动项目制,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真正变“养人头”为“养事业”、“养项目”,形成“行政推动为主,市场运作为辅,群众广泛参与,多方筹资并举”的文化网络建设投入新格局。
着力破解人才瓶颈。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继续把文化人才培养工作纳入全市人才建设工程整体规划,着力解决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人员老化、人才短缺的问题,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作风正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下文化发展要求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一是市级有一支过硬的文化专业队伍。以深造、培训、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文化单位工作人员的培养、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研究和探索文化人才引进的新办法、新措施,在编制、福利待遇等方面予以倾斜,不断增强文化工作的吸引力,使优秀人才能够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鼓励市级文艺人才深入基层,加强辅导,主动承担起文化引导的职责。二是镇级有一支稳定的文化骨干队伍。高度重视镇文化站人员的配备和使用,严格条件准入,调配热爱文化工作、熟悉文化工作、专心文化工作的同志到文化站工作,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文化站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等后顾之忧,激励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全力为文化建设作贡献。三是村组有一定数量的民间文艺队伍。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文艺团体、文化经营户的发展,做到既积极鼓励,又强化管理,支持他们采取多种方式拓宽文化服务渠道,活跃基层文化生活,以满足不同层次对文化的需求。大力培育特色文化镇(村)、特色文化团队、特色文化标兵、特色文化家庭,以“四特”培育带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
2015年上半年,区文广新局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以文化改革发展为主线,以文化惠民为主旨,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为动力,解放思想,戮力同心,圆满完成上半年各项任务,文化工作取得新成效,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进“文化强区”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按照中央、省市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求,研究并稳妥推进第一批重点改革事项。在区图书馆启动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工作。创新“文化下乡”机制。与街道社区对接,根据群众所需,择优选购京剧越剧歌舞综合鼓词等下乡服务,启动评价反馈机制建设。在全区文化礼堂继续深化“文化订制”服务,整合各类资源,按需提供含观看演出、文艺辅导指导等内容的文化礼堂服务菜单53场。同时,推进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对220册本土地方文献进行数字化制作,新增自建数据库资源21GB,进一步夯实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信息数据化建设基础。
2.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继续推进图书新馆搬迁工作。完成区博物馆馆舍硬件建设、技防安防及周边景观改造等工程。以“山海毓秀”为主题,圆满完成区博物馆基本陈列布展改造,并新辟非遗展示厅,计划于下半年开馆。做好2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选址、审批工作。对镇中社区图书馆等5个社区图书馆、2个中心镇分馆开展一卡通业务培训,加强业务指导。同时,对省级文化示范社区争创点的设施及活动开展等给予指导 ,推进精品农家书屋申报创建工作。组织文化下乡活动,截止6月底,已完成自助餐式送戏下乡231场、文化走亲3场、送书下乡3130册;采购图书2.77万册,整理上架新书6000余册,组织开展“__讲堂”6期、“四叶草课堂”之爱阅绘8期、“童蒙养正—中华经典诵读班”12堂、春季“群众文化课堂”58次、“阅读__”系列活动108场及8个主题20场展览;已开展数字电影561场,并圆满完成“佳片有约过新年”百场优秀电影进社区活动。
3.艺术创作生产稳步推进。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围绕在文艺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进行专题研讨,组织系列为民惠民活动。相继举办了浙江省第三届视觉艺术创作群体优秀摄影作品巡展活动以及区迎春摄影展、视觉艺术精品展、“琴瑟奏佳音 妙曲迎新春”新年音乐会、区首届青少年器乐大赛,这些文化惠民活动用寓教于乐的形式把高屋建瓴的讲话精神化为具体可感的文艺节目、视觉艺术,向广大群众传递党的政策方针,深得民心。
4.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效显著。国保单位国安寺塔修缮工程、区文物保护单位王訚墓二期环境整治工程通过验收。圆满完成可移动文物普查各项任务,截止6月底,共普查203个国有单位,并已上报1500余件可移动文物。举办可移动文物知识培训、区业余文保员消防及文物知识培训等系列文物培训,完成国安寺塔“四有”档案整理工作并通过省文物局验收,成功征集铜权、青石鼓等60余件文物并展出。举办全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活动,集中展示32处文保单位、40个非遗名录保护成果图片,为市民提供岩衣胶冻、米塑等“非遗”品尝、体验活动。开展文化遗产宣传“六进”活动,启动第九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对符合申报条件的81个区级非遗项目按照申报程序及内容,进行严格筛选,为项目申报做好基础工作。
5.文化市场管理更加有序。一是严把文化行政审批关。进一步规范办理程序、提升时效性和透明度,坚持限时办结,提升服务效率,做到服务群众“零距离”,共受理164件,办结率100%,无错件和涉诉件。同时,做好企业五项制度规范化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开展全区印刷企业、出版物经营单位、网吧等企业年度审核及设立、变更相关审批业务。二是提升执法水平。制定行政执法人员学习培训工作计划,定期开展以案代培案卷评讲会。此外,率全市之先开展“绿书签护苗2015”签名宣传活动,参与人数100多人,派发绿书签3000份,张贴宣传图片200张。开展广场安全生产咨询日活动,分发宣传书籍500册、宣传资料1000份,接收群众咨询31人次。开展消防安全大排查,收发企业上班消防自查自纠表78份,完成隐患整改15处,确保安全事故发生率零。1至6月,共出动执法检查949人次,506家次,立案10个,移送法院1件,拘役1人;查缴非法出版物840册盘,查处打击非法流动图书摊点2个;查缴非法地面卫
星接收设施6套,取缔非法营业性演出5起。三是狠抓专项整治和安全生产。会同工商、公安、消防、教育等部门,重点开展“一节、两会”、“清明”、“五一”等重要时间节点文化市场专项行动。分三个阶段对全区文化市场人员密集场所加强监管,检查经营场所消防设施运行、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安全隐患排查和公众责任的落实情况。 6.文化产业发展不断提升。在服务文化企业“走出去”和“请进来”方面,积极主动。组织区级各类文化企业参加第十届义乌文交会,落实2家企业共7个摊位参加产品展出。配合做好2015年温州国际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__特色馆展出工作。跟踪服务,继续做好__文化创意园二期、__文化产业园、__文化创意园等项目建设及推进工作,其中,__公司代运营项目“高新电商大厦”现已签约入驻企业42家。
关键词:长治;新农村建设
一、国内新农村建设概况
俗话说“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农业、农村、农民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2011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71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我国是人口大国,经第六次人口普查,截止2010年,我国人口已达到13.7亿,这其中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亿,占总人口的50.32%;农田面积14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4.9%。
三农工作一直是党和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国家在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给予支持,助推农业发展。2005年10月,了《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此后的历年政府工作计划中,新农村工作都作为重点工作,得到了大力支持。
自2005年以来,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研究也得到了广泛开展,根据万方数据统计,2006年至2011年,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期刊论文4.6万余篇,学位论文5500余篇,会议论文5100余篇,年均9000余篇。
二、山西省新农村建设概况
山西省总面积15.66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538.76万亩,总人口3374余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00多万,占总人口的71.1%。自2005年以来,山西省新农村建设得到蓬勃开展,成立了山西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组,通过多方调研、征求意见,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2011年,山西新农村网开通,推广农业信息,普及农牧科技,宣传优秀人物,并与临汾、大同、忻州等市的新农村网站建立了网络互联。
三、长治市新农村建设概况
长治市区域总面积为138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7.2万公顷。长治总人口3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2万人,非农业人口70万人。2006年4月,长治市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长治市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途径和工作重点,并在此后先后出台了《推动供销社参与新农村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实施意见的通知》、《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每年向社会公布长治市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名单,并对新农村建设重点村支书主任进行专题培训。开展了百村竞赛、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活动,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活力,宣传了长治市新农村建设。2010年,长治市屯留县荣膺“山西省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先进县”称号。2012年,长治市成为建设新农村开发性金融试点市。
四、推进长治市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队伍建设工作
要完善新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队伍,一方面要加大对人才的引入力度,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大学生村官这一先进制度,吸引大学毕业生深入农村基层,利用大学所学的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知识,带动农村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对干部队伍、执法队伍、监管人员开展定期培训,提高队伍素质,使其成为一支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促进农村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一支排头军。
2.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在于农民的进步,要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采取通俗易懂的内容,以标语、传单、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长期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充分调动起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送科技下乡、建立乡村图书室等形式,将先进的科学技术送到农村基层。实践证明,今年来,我市开展的送科技下乡活动在基层受到了广泛好评,广大农民利用这个机会向科技人员咨询相关农业知识。因此,要将这种活动范围推广、力度加大、时间加长,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3.加强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发展工作
建设新农村,必须发展生产力,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为核心,开展经济工作。一方面要根据地方特点,强化区域特色,发展地方特色农业和旅游业,贯彻落实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政策,实现地区产业化,为农民增收起到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要重视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力度,针对长治范围内的一些贫困地区,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技术人员要走出实验室,经常性走入田间地头,为农民解决实际困难。
4.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工作
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农村优秀文化的保护工作,农村优秀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开展新农村建设,不仅要同时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要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为新时代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要对一些落后思想和封建迷信予以摈弃,对于一些不良习俗和不良风气要坚决改正,打击社会丑恶现象,改变精神面貌,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参考文献:
重塑思想道德文化体系是夯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基础性工程,是弘扬“厚德、崇文、务实、创新”的精神的有效载体。优化全镇思想道德文化服务体系,重塑村规民约道德标准,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利于引导村民自觉摒弃旧观念、旧习俗,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道德文化带来的实惠,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构建“产业、文化、生态、和谐”四个提供精神动力、道德支撑和文化环境。
二、总体目标
切实注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深入挖掘本土乡村文化,突出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营造全镇良好公共秩序;树立“仁、义、礼、智、信”道德标准,全面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活动,扎实推进各村(居)思想道德文化阵地建设;引导农民群众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构建协调稳定的社会秩序,形成和谐文明的人际关系,共建道德文明新风尚。
三、主要任务
从“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标准出发,抓好仁爱工程、道义工程、礼仪工程、学习工程、诚信工程建设,立足于育民、富民、智民、塑民,以文化引领,加强道德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道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一)以人为本,实施仁爱工程
一是仁政工程。继续推行“三三两两抓基层,五四三二一强服务”机制,深化基层民主自治。落实和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做到“为政者,重品德,有公心”。通过教育实践,使党员干部成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和引领者。二是爱心工程。开展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从点滴小事中体现爱心,从感恩社会、感恩国家、感恩人民延伸到对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对人民的热爱,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精神。
(二)公平正义,实施道义工程
一是实施帮扶工程,先进村带后进村。以帮扶共同富裕为目标,共建共享,为后进村注入新鲜血液;以专合社、协会为载体,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能力,助推镇村经济良性稳定发展,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二是实施志愿服务工程。培育广大干部群众养成“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树立道德正义感和道德原则立场,开展关爱留守学生、空巢老人、农民工、残疾人等志愿服务活动,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理性平和、和谐包容的社会心态。
(三)孝德恭敬,实施礼仪工程
一是实施德孝先行工程。充分利用宣传阵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德孝专题教育活动,宣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德孝观念,做到“与人善,孝为先,敬老弱,助病残”,形成正确的养老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孝敬父母、关爱儿童、崇荣拒耻的良好风尚。二是文明礼仪工程。以懂礼貌、知礼仪、重礼节为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知义明礼、互助友爱、和谐相处、遵纪守法。积极开展现代文明礼仪实践活动,使每个公民自觉遵守公共行为准则,不断增强农民民主法制意识,自觉维护公平正义,做到“邻里事,多商议,忍让先,心地宽”。
(四)提高素质,实施学习工程
一是全民学习工程。大力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完善镇村学习阵地,拓展广大干部群众的知识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以形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教育新局面,做到“多学习,少扯皮,添本领,事争先”。二是组织培训工程。深入推进学习型组织创建,突出多渠道学习模式,针对镇机关干部、村(居)干部、党员、村民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学习例会、中心组学习、专题讲座、远程教育、座谈等方式,积极拓宽培训渠道,不断改进培训方式。突出崇尚知识,追究真理的主体,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五)忠于职责,实施诚信工程
一是社会诚信工程。突出诚实守信,倡导“诚信为本”,不断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加大对企业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努力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增强企业信用意识、品牌意识,使“讲信用、守承诺”在企业中蔚然成风。二是政务诚信工程。着力建立政府机关社会信用体系,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在单位要脚踏实地、爱岗敬业,社会交往中要坦诚待人、诚实守信,工作中要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对社会要讲奉献,讲责任。做到“不攀比,多奉献,抗诱惑,守清廉”。使诚信文化渗透到干部群众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牢固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全面提升道德水平。
(六)提升幸福感,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一是构建镇村文化网络。以建设和完善各村(居)文化阵地为目标,深入推进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建设,实现文化公共设施免费开放。开展农村电影放映、文艺巡回表演,图书下村等文化惠民工程,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工程相结合,实现乡镇文化资源共享。二是开展多元文化活动。开展巡回表演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提高广大基层群众对文化的参与度,让文化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通过镇村文化设施的完善,为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提供平台,以文化引导人、教育人,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七)增强素质,实施全民健身工程
一是加快体育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各村(居)、学校的聚集效应和带动作用,以居委会为中心建场镇中心活动广场,完善各村(居)体育设施,配齐乒乓球台、羽毛球、象棋,围棋等各类健身器材。二是丰富健身形式。镇村定期组织篮球、乒乓球等群体健身赛事,每年8月8日开展“全民健身日”活动。通过镇村广播、宣传栏等方式,大力宣传体育科普知识活动,提高村民对健身活动的认识水平,培养参与健身活动的热情,树立全民健身意识。
四、方法措施
(一)树先进典型,大力开展道德主题实践活动
一是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以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为契机,组织开展各项道德主题实践活动,挖掘传统节日精神内涵,倡导文明健康节日新风尚,丰富广大居民节日生活,引导干部群众认知传统、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二是开展向全国道德模范学习活动。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开展“学习道德模范,转变机关作风”活动。要求各部门不断加强机关内部建设,转变机关作风,改善服务质量,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认同度和满意度。第二阶段开展“学习道德模范,评选道德模范”活动。由各村(居)建立的公民道德协会评审选出选出近年来我镇涌现出来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道德典型。第三阶段开展“学习道德模范,争当崇孝敬老典型”活动。广泛宣传身边崇孝敬老典型,组织开展对空巢老人“问候、关爱”、对父母“感恩、回报”、争当“好儿媳”等活动。让孝敬父母、关爱老人传统美德走进千家万户。
(二)“四抓”并举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突出思想道德文化针对性,狠抓文化阵地建设
一是建设镇村文化站,提升宣传影响力。建立集阅览室、公共电子阅览室为一体的镇级综合文化站,实现免费开放以镇综合文化站为依托,以各村(居)委会为重点,以户为对象,建立各具特色的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二是强化农家书屋管理,增强思想文化辐射力。制定定期借阅、限期返还的借书管理制度。各级把好图书入口关,定期充实适合农民群众阅读,浅显适用的图书。制定鼓励政策激发群众读书看报的兴趣,成为建设村级思想文化阵地的助推器。三是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强化管理,提高思想文化设施承载力。继续完善各村(居)室内外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加强对文化体育设施的长效管理,镇、村要明确专人对室内、户外设施进行日常管理。
2、突出思想文化广泛性,狠抓队伍建设
一是以“小组”为单位,成立村组文化小分队。根据各村(居)人数,在现有的两支村级文化队伍的基础上,扩大腰鼓队,舞狮队规模,成立秧歌队、红歌队。选拔均采取自己申报、群众互评、村协会终评的方式进行。二是以“骨干”为班底,组建一支特色文艺表演队。整合民间艺术资源,吸纳各支文化小分队的文艺积极分子,组建一支以宣传老百姓关心的政策为目的,以表演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为宗旨的巡回表演队伍。以多种形式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3、突出文化活动的通俗性,狠抓活动开展
一是坚持日常活动。居委会腰鼓队、盐井狮子队定期在节假日表演节目以外,特色文艺表演队每期出一组节目,并每月在各村(居)进行巡回演出。以通俗生动浅显易懂的方式,将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结合起来,要以坚持政策宣传,传递惠农政策的表演方式为主。二是丰富活动载体。各村(居)建立公民道德协会,开展以“孝德建设”为重点的“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充分发挥“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的职能作用,丰富农民群众文化活动的同时引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三是发展本土文化。深度挖掘特色贵妃文化、佛教文化、本土文化,充分利用现有旅游资源,市场化模式举办“娘娘节”、“贵妃枣文化节”。
4、突出长效性,狠抓机制建设
一是建立文化下乡长效机制。坚持开展公益电影放映进学校、进村(居)、进农户,灵活放映模式,各村(居)每月放映一次电影,全年不少于10次。村民举办红白喜事等风俗仪式时可增加放映次数。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各村(居)委会广播“村村响”,不断完善村(居)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以城带乡的文化帮扶机制。二是实行项目化建设,提升道德文化体系建设实效。发展各村(居)文化精品项目,成立项目组,建立考评制度,每年由各村(居)上报项目,采取激励机制,年底完成情况纳入年终考核。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重塑思想道德文化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重塑思想道德文化体系领导小组(见附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镇政务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开展活动协调指导,各村(居)书记、主任具体负责全镇村(居)委会日常活动组织、文化项目申报及宣传工作。
(二)落实目标责任。根据全镇的总体部署和任务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并将重塑思想道德文化体系,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与业务工作同布置、同考核、同表彰。
关键词:新形势 创新与发展 职工 思想政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在这一新形势下,人们的思想观念正朝着多个方向发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在工作过程中一种优良传统与政治优势,是我党在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经济转型时期,社会大环境正发生着变化。在事业单位中,因为社会大环境以及单位内部环境正在发生变化,传统的思想价值观念逐步被新观念取代,致使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已经不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面对这样的挑战,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怎么样创新与发展是十分关键的一项问题。
1.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现状
1.1思想政治工作不受重视
就事业单位来说,职工思想政治状况直接影响到单位工作的开展情况。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事业单位中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不受到重视,大部分事业单位领导都将工作重点放在单位的发展以及业务上面,继而忽视对于职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为单位对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致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存在诸多阻碍。面对这样的形势,导致很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人才大量流失,大多数事业单位不再设置专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岗位,都采用兼职的方式,但一些兼职人员本身有自己的工作要做,并不能够放太多精力在思想政治工作上面,种种原因都导致了思想政治工作不受到重视。
1.2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缺乏有效的方式
很多事业单位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仍旧采用较为落后的工作方式进行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仅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没有创新思考,这就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仍旧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实施。很多单位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只是一味对员工灌输思想教育,并不考虑员工的实际状况,对员工存在的问题并没有仔细去调查研究,这就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足够的针对性。
1.3不重视单位职工实际需求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人,单位在开展此项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以人为发展中心,只有做到以人为本,才能够真正得到员工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深入人心。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事业单位往往不重视员工的实际需求,无法给予员工思想上应有的帮助,所以,思想政治工作也就不能深入员工心中。
2.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
2.1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创新事业单位职工的思想观念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我党思想政治理论中最基本的要求。研究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经历了由形成到成熟的一整个阶段。但我党的革命历程正是遵照标准要求,不断向前推进,继而带领我国不断建设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积累了相关实践经验,意识到思想认识更加应该适应新的发展状况,并根据实际需求不断改革创新。
创新也是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的主要挑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网络信息传播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各种思想文化观念都在不断碰撞发展之中,一些西方社会不良的消极文化思想也流入我国。不断浮现的新问题与新情况对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标准要求,一定要在继承与宣扬优良传统教育基础上,不断进行改革创新,特别是在增强时代感、实效性方面,只有做好上述工作,才能够为新时期事业单位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奠定发展基础,指明发展方向。
就事业单位来说,创新正是职工思想的政治工作的重点,随着社会经济内容、生活方式以及利益主体的不断变化,单位中职工群体也逐步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在进行事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并紧跟时代的发展需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够不断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
2.2根据职工的实际需求,有效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性作用
“理想与信念教育”是新形势下发展与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中最主要的一项内容。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一核心内容。在职工团体中广泛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引导广大职工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学会判断是非,处理好国家、集体以及个人之间的关系,引领不同层次的职工能够树立崇高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以及思想政治理想。增强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政府与党的信任。
在新的发展时期,想要创新与发展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就一定要寻找一个有效的突破口。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是要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将解决职工思想问题与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这也是新时期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最主要的原则。单位内部工会组织一定要时刻关心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各种意见,倾听他们的想法,关心他们的生活,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帮助那些生活上有困难的职工,促使思想教育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有效发展。
2.3进一步改善工作方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一是在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一定要贯彻一个方针,就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一方针,一定要从政治思想高度出发,加大相关方针政策的贯彻与落实情况。培养职工敢于承担风险的风险精神,宣传新时期工人阶级的地位、作用以及使命,尊重职工在工作过程中主置,最大程度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方针,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计划的制定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其能够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不同的层次以及不同的群体之中都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要积极运用传统手段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想要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就一定要将思想政治工作手段朝着现代化发展方向进行,积极建立相应的思想政治工作服务网站,有效发挥其作用;最后,在进行思想政治文化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将思想教育与文化建设相结合,文化是事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以特色文化建设为主要发展载体,只有将两者有效结合,才能够有效推动各项工作的发展进程。
三是新时期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从职工的特质与特点出发,做符合职工发展利益的事情,做职工愿意接受的使其,做符合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情。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只有将思想政治工作扎根职工,并紧紧依靠职工,为职工热情服务,并依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刻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探索新时期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研究其发展特点,促使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朝着多样化、民主化发展方向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职工思想政治得到创新与发展。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做到从实际出发,满足职工的实际需求,做有利于提升职工政治思想的事情,只有紧紧依靠职工,做符合职工利益的事情,并积极探索新时期职工工作的重点以及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创新与发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保障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芳.浅谈人文关怀在事业单位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体现[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3,(11):96-96.
[2]许志宁.如何在新时期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J].活力,2013,(14):104.
[3]蒋艳君.以人为本开展事业单位职工思想政治工作[J].大科技,2014,(2):7-7.
一、今年交通运输工作基本情况
(一)全面完成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今年,县交通运输局承担8大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建设面积50余万平方米。截至11月底,各项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
1、省煤炭物流基地专用路工程。总投资3403万元,全长7.5公里,油层宽14米。位于潘店镇境内,南起于国道309冠军造纸厂附近,北止于十里雾村北煤炭物流基地。9月17日竣工。
2、万亩生产方专用路工程。总投资959.2万元,全长21.8公里,水泥混凝土路面宽4米。4月29日竣工。
3、新增高产示范方扩建道路工程。总投资463.5万元,全长9公里,水凝混凝土路面宽4米。7月8日竣工。
4、大黄县际连接线改造工程。总投资648万元,全长7公里,油层宽4米。南起于大黄乡驻地止于省道316,北接XX市。8月7日竣工。
5、焦斌防汛路(北段)新建工程。总投资756.8万元,全长0.8公里,油层宽14米。北起国道308,南止于焦斌铁路立交桥。11月20日竣工。
6、千村公路扶贫工程。总投资997万元,全长24公里,油层宽4米。涉及祝阿、焦庙两乡镇的4个社区、10个村庄。祝阿镇辖区4个村的道路工程7月28日竣工,焦庙镇辖区内6个村的道路工程9月21日竣工。
7、仁里集镇至国道309连接线工程。南起于仁里国庄,北止于国道309,全长15公里。今年县交通运输局完成路基备土任务。明年由县恒晟公司施工,县交通运输局代表县政府作为项目业主,对监理队伍进行公开招投标,对工程进行全方位监督。
8、全省村级公路网络化示XX县工程。今年通过积极争取,我县成为“全省第二批村级公路网化示XX县”,是XX市四个示XX县之一,2013-20XX年计划新改建农村公路288.9公里,新建、改建小桥涵138座。目前已成立XX县“全省村级公路网化工程示XX县”领导小组和工程建设指挥部,完成工程设计和施工、监理招投标,完成11.2%年度建设任务。
此外,全年共处理路政案件150余起,清理各类违法占道10余起,清理公路乱堆乱放100余方,制止占道施工6起。完成建邦大道、华焦路、齐刘路划线、桑安路南北段高速路下安全桩、胡潘路赵庄南涵洞加固维修、胡潘路前燕二支涵洞、胡潘路中心河桥面铺装、桑安路六六和桥、辛屯西桥、中心河桥改造维修和多次迎检任务。
(二)顺利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
按照“城乡一体、公交优先”的发展理念,以构建“安全、优质、高效、环保”的运输服务体系为目标,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引导监督宏达公司顺利退出客运市场,指导成立XX县通运城乡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对原有的1—8路城区公交线路进行整合,新设济齐公交停车场和德百新时代广场两个发车点,城乡公交线路全程共设100余个站点,安装200余块候车站牌。实行统一车型、统一标识、统一管理,分段阶梯式票价。全部为中通cng、lng新型节能环保车辆,运力和舒适度大大提升。经过紧张筹备,今年9月1日,cx001路城乡公交先期开通,10月30日,新增的6部环保车在cx002路、cx004路上投入运营。今后,我县计划利用3-5年时间逐步完成城乡公交其他线路的改造,着力打造济齐公交、城乡公交、轻轨并行,衔接顺畅、布局合理的城乡公交一体化大格局,届时城乡居民出行将更加便捷、高效。
(三)快速推进交通重点项目建设
1、济齐黄河公路大桥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投资模式为政府还贷。2012年10-12月,项目预可行性报告相继通过省交通运输厅、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审查。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同意建设济齐黄河大桥。今年9月9日,项目工可报告获省发改委批复,进入勘察、设计、招标阶段,目前,大桥征地拆迁、备土等工作已完成,工程勘察设计已定标,正在开展建设前期相关准备工作。
2、县客运中心项目。总投资1.5亿元,由香港荣信实业集团投资。位于县城齐安大街以北,迎宾北路以西,国道308线经过处。占地面积80亩,站房面积约2.1万平方米,设计标准为一级客运站,建成后为山东省县级最大的客运站。5月8日奠基,现正进行地面主体建设,计划明年下半年建成。
3、交运甩挂物流中转公路港项目。总投资1.48亿元,由XX县交运汽车运输服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位于华店创业园、国道308线南侧,占地面积180亩,主要建设集甩挂运输、货运配载、信息服务、物流仓储、冷藏冷链物流、汽车销售修理、驾驶员培训、lng加气、甩挂运输作业平台于一体的仓储物流基地。今年5月7日举行奠基仪式。目前一期工程基础建设已完毕进入装修调试阶段,今年底即可投入运营,二期工程明年建设并投入使用。
(四)持续加强行业管理
坚持依法行政、长效管理,顺利完成春运、“五一”、“十一”等重要节假日期间的旅客、货物运输任务,累计发送旅客677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2341万人公里;货运总量993.6万吨,货运周转量114264万吨公里。加强客车、城区、济齐公交、出租车管理,严厉查处欺行霸市、超员、倒客、“黑出租”等违章经营行为,查处违规运营客车86辆,打击取缔非法营运车辆12辆。坚持“不加价、不增量、阳光操作”,完成新世纪、三运公司15部出租车更新升级工作。开展交邮合作,作为XX市唯一推荐单位接受省交通运输厅现场调研。组织120余辆出租车开展“高考爱心直通车”活动,免费接送考生2300余人次。开展全县道路运输驾驶员诚信考核、继续教育和汽车二类维修企业、驾校、检测站质量信誉考核工作。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人数达4200余人,审核上岗证1500余件。开展驾培市场整治清理活动,共依法取缔18家非法驾培招生点,查扣非法驾培车辆36辆。建设交运驾驶员培训中心,已竣工即将进入招生教学阶段。联合济南长运公司申请lng加气服务站项目即将开工建设。顺利完成2012年度燃油补贴发放工作,补贴金额760余万元。县政务中心交通运输局窗口累计办理《运输从业资格证》报名咨询、《道路运输证》、《车辆技术管理备案卡》配发、《道路运输证》换发、《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查验等各项业务3100余件,申报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窗口”。开展“打非治违”专项整治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4340人次,执法车辆968台次,检查车辆21855台次,查处违法车辆487台次。
(五)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着力抓好道路、水路安全生产源头管理。相继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打非治违”、“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安全隐患排查”、“安全生产月”、“消防应急演练”、浮桥安全管理现场观摩、赴中石油齐河分公司学习观摩等活动,完成浮桥承压舟更新和《船舶国籍证书》、《船舶所有权证书》办理注册、黄河防汛、调水调沙、浮桥拆架、年度审验任务,保障浮桥行洪畅通和运行安全,交通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六)交通企业健康发展
加大企业监管,做好内部审计,各运输企业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安全经营指标。全年共实现业务收入9270余万元,上缴利税370余万元。三运公司、县汽车站分别以甩挂运输、县客运中心项目为依托积极拓宽经营渠道,增加营业收入。航运公司办公楼改建投入使用。济齐公交运行良好,目前投入班车已达30部,召开公交运行情况分析会,完成公交票价调整,办公楼5月中旬投入使用。开通以来截至今年12月底,累计发送旅客330余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6000余人次,日最高峰突破9000余人次。
(七)队伍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严肃工作纪律和廉政纪律,严格执行市县“八条禁令”、“五个严禁”、“厉行节约”各项要求,严格上下班、请销假、公车管理、公务接待等制度。开展“廉政教育月”暨“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活动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参观廉政教育基地提高党员干部防腐拒变能力。结合道德讲堂,深入开展“四联五帮”暖民心、“创建新品牌、打造新亮点”五项竞赛和“135”县乡村干部大走访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连续多年组织高考爱心车、重阳节慰问、慈善捐助、关爱春蕾女童等活动,积极申报争创“生态文明机关”;做好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回复,回复率、满意率100%。加强行业文明创建,诚实守信、扶贫救助、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好人之星、优秀志愿者不断涌现,行业文明水平不断提升。荣获“全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齐河综合考评先进单位”、“全县争取上级无偿资金先进单位”、“全县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全县“三八”红旗集体”、“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全县五一劳动奖状”、“全县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全县慈善捐赠先进单位”、“全县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县群众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1名同志荣获“XX县五一劳动奖章”,全系统有多名同志受到市县表彰。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交通建设配套资金存在较大缺口。交通运输部门承建任务投入较大,资金配套渠道、数额亟需完善。二是行业管理问题依然突出。涉及群众日常出行,举报、投诉事件较为集中,客运、出租车市场管理矛盾日益突出,维稳形势严峻。三是水路运输安全形势仍然严峻,浮桥管理需常抓不懈。
三、明年工作计划
1、加快实施全县村级公路网化建设工程。这是明年重中之重的重点工作。今年我县被列入全省第二批村级公路网化示XX县,按照要求明年要全部完成建设计划,20XX年迎接省厅联合验收。明年要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保五争一”工作目标,“进度服从质量”工作要求,全面实施网化工程,确保顺利完成建设任务。
2、全面开展“创建新品牌、打造新亮点”五项竞赛活动,打造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
3、加快济齐黄河公路大桥项目进度,争取明年上半年开工建设。
4、加快交运甩挂物流中转公路港、县客运中心项目建设,争取明年下半年建成使用。
5、提高行业监管和服务水平,强化执法力度,深入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维护良好的道路、水路运输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