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数据金融论文

大数据金融论文

时间:2022-05-13 20:23: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数据金融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数据金融论文

第1篇

统计与大数据系按照教务处“2021届毕业生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相关事宜通知”,结合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2021届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方案,具体内容包括以下6部分:

一、2021届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分配表(详见附件1)

二、 毕业论文写作与指导的具体安排

论文辅导时间: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4月1日

具体安排:

工作安排

具体内容

具体要求

截止时间

选题

确定论文题目

根据自己的专业、结合实习情况,以项目为基础选择论文题目,并经指导教师审核通过。

2021年1月1日

提纲

构思论文结构、拟订论文提纲

结合企业实践内容确定论文结构列出提纲。

2021年2月1日

写作与批改

初稿

按照论文提纲撰写初稿,主动与论文指导老师联系审核与批改。

2021年3月1日

二稿

按照论文指导老师的要求反复修改、完善、补充。

2021年4月1日

定稿

达到论文基本要求,定稿电子版发给论文指导老师。

2021年4月10日

交稿

打印提交

双面打印,毕业返校时以班级为单位提交。

2021年6月

 

三、 指导教师联系方式

姓名

职称

邮箱

QQ

电话

方党生

副教授

2541790217@qq.com

2541790217

15136166829

杨冬梅

讲师

339097597@qq.com

339097597

18625779090

李春花

讲师

19772728@qq.com

19772728

18638793098

魏瑶

讲师

43665723@qq.com

43665723

15838313791

马杰

高级讲师

Hnhymj@126.com

 

13838067063

杜旭阳

助理讲师

604696049@qq.com

604696049

17396370961

高艳云

副教授

37742562@qq.com

37742562

13939020929

钱钰

讲师

397019111@qq.com

397019111

15093132377

梁慧丹

助理讲师

1620280267@qq.com

1620280267

15188395423

秦航琪

助理讲师

1191084277@qq.com

1191084277

15670930099

范迪

助理讲师

1261810070@qq.com

1261810070

18339270887

 

四、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专业

1) 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信息安全

2) 大数据对市场调查技术与研究方法的影响

3) 大数据环境下社会舆情分析方法研究

4) 大数据在房屋租赁的应用

5) 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应用

6) 大数据在电子商务下的应用

7) 大数据时代下线上餐饮变革

8) 大数据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9) 大数据对商业模式影响

10) 大数据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11) 基于大数据小微金融

12) 大数据在农副产品中的应用

13) 大数据在用户行为分析中的应用

14) 基于大数据的会员价值分析

15) 大数据对教育模式的影响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

1)物联网技术在蔬菜大棚中的应用

2)物联网技术对智能家居的应用

3) 物联网技术对智能物流监管的应用

4) 物联网技术在企业的应用

5) 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带来的影响

6) 物联网技术在校园安全的应用

7) 浅谈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8) 物联网技术在企业的应用

9) 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

10) 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安全追溯方面的应用

11)物联网技术在楼宇智能化系统的应用

12)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停车场系统的应用

13)物联网技术在安保行业的应用

14)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行业的应用

15)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校园宿舍安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信息统计与分析专业

1) 某企业竞争力调查分析

2) 浅谈企业统计数据质量

3) 人口素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4) 地区竞争力初步分析

5) 农业结构调整与粮食安全保证问题研究

6)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7) 对某市房地产开发的市场分析

8) 消费者购买动机调查分析

9) 某产品市场需求调查

10) 某产品销售预测

11) 某产品销售统计分析

12) 某产品竞争力分析

13) 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14) 大数据发展对统计工作的影响分析

15) 郑州租房状况分析

 

五、毕业论文(设计)格式规范要求(详见附件2)

六、毕业论文(设计)格式模板(详见附件3)

 

 

 

 

 

 

附件1:2021届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分配表

 

附件2

 

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格式及规范要求

 

   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统一的规格要求如下:

(一)开本  

A4白纸(210mm×297mm)

(二)装订

 长边左侧装订

(三)全文编置

1.页码

全文页码自正文起编列,正文与附录可连续编码。页码以阿拉伯数字左右加圆点标示,置页边下脚中间。

2.边距

正文至附录的文字版面规范为:天头25mm;地脚25mm;左边距30mm;右边距25mm。上述边距的允许误差均为±1mm。

3.行字间距

正文至附录的行字间距按5mm设置;字间距为1mm,或由Word自动默认。

(四)编排构成

1.前置部分

(1)封面设置

第一排:“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华文行楷一号字,居中排列,第一排前空两行(三号字);

第二排:“毕业论文(设计)”,黑体一号字,居中排列;

第三排:“        级           专业      班”, 黑体三号字,居中排列,横线空格处填写相应内容,填写内容使用宋体三号字,与第二排空二行(三号字);

第四排:“题目                           ” 黑体三号字,居中排列,“题目”两字中间留两个汉字的空位,横线空格处填写相应内容,填写内容使用宋体三号字,与第三排空六行(三号字);

第五排:“姓名          学号            ”,  黑体三号字,居中排列,“姓名“两字中间留两个汉字的空位,横线空格处填写相应内容,填写内容使用宋体三号字;

第六排:“指导教师            职称              ”, 黑体三号字,居中排列,横线空格处填写相应内容,填写内容使用宋体三号字;

第七排:“系别        ” 黑体三号字,居中排列,横线空格处填写相应内容,填写内容使用宋体三号字,与第六排空两行(三号字)。

第八排:“        年    月    日” 黑体三号字,居中排列,横线空格处填写相应内容,填写内容使用宋体三号字,与第七排空两行(三号字)。

(2)声明

本人必须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学生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除了文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要求学生本人签名。

(3)内容提要

第二页为内容提要。内容提要是对全文基本观点的集中提炼和说明。提要中应阐明本论文(设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依据,并指出创新之处。内容提要以300-500字为宜。其中“内容提要”为黑体三号字,每字间空一格,居中排列。“内容提要”下空一行编排具体内容,具体内容按照中文文章格式排列,使用宋体四号字。

(3)关键词

关键词是揭示文献主体信息的词汇。关键词在内容提要之后空一行设置。其中“关键词”三字用黑体三号字与“内容提要”对应居中排列,而后另起行设置关键词3-5个,用宋体四号字。各词汇间不用标点符号分隔,空一格汉字字符。

(4)目录页

“目录”二字用三号加黑宋居中排列,字间空三格;“目录”下空一行排全文的主要标题,用四号仿宋体。对目录中的每一个标题都要标注页码。

2.正文部分

一部完整的毕业论文(设计)正文部分一般应由以下要素构成:论文正文文字;结论;注释;参考文献。

(1)正文文字

论文(设计)的正文文字在署名后空一行排列,用四号仿宋字体打印。

(2)结论

毕业设计的体会和总结;该设计的结论、优点及有待探讨的问题。

(3)注释

注释是用于对文内某一特定内容作必要的解释或文字说明。注释的内容置于与当前页主题文字的分线以下,以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标示,左空二格排列,用小五号宋体字。

(4)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作者著文时研究和参阅的相关资料。“参考文献”四个字用三号黑体字左顶格标示。参考文献的内容置于主体文字之后空一行排列,其顺序与主体文字中的序号编排相对应,以带方括号的阿拉伯数字左顶格用五号宋体字排出全部内容。参考文献要列出书名,作者姓名、出版社及出版日期、并标明序号。在论文中引用所列的参考文献时,只要在方括号内注明所列文献的序号即可。

(5)毕业论文(设计)正文部分3000~5000字。

 

 

 

 

 

附件3

 

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级               专业     班

 

 

 

 

 

 

 

 

题    目                                   

姓    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系    别                                   

 

20    年    月    日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设计)是我个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除了文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

 

论文作者签名:    

20   年  月

 

 

 

 

 

 

 

 

 

内 容 提 要

××××××××××××××××××××××××××××××××××××××××××××××××××××××××××××××××××××××××××××××××××××××××××××××××××××××××××××××××××××××××××××××××××××××××××××××××××××××××××××××××××××××××××××××××××××××××××××××××××××××××××××××××××××××××××××××××××××××××××××××××××××××××××××××××××××××××××××××××××××××××××××××××××××××××××××××××××××××××××××××××××××

 

关键词 :××××× ××××× ××××× ×××××

目   录 1 前言 1

1.1 1

1.2 1

1.3 4

1.4 4

2 5

2.1 5

2.2 5

2.2.1 5

2.2.2 6

2.3 7

3 8

3.1 9

3.2 10

4 11

4.1 12

4.1.1 13

4.1.2 14

4.1.3 15

4.1.4 18

4.1.5 20

5 结论 22

5.1 结论 23

5.2 问题与不足 26

5.3 未来展望 27

参考文献 28

 

 

1 ×××××××××××××××× 1.1 ×××××××××× ××××××××××××××××××××××××××××××××××××××××××××××××××××××××××××××××××××××××××××××××××××××××××××××××××××××××××××××××××××××××××××××××××××××××××××××××××××××××××××××××××××××××××××××××××××××××××××××××××××××××

1.2 ×××××××××××××××× 1.2.1 ×××××××× ××××××××××××××××××××××××××××××××××××××××××××××××××××××××××××××××××××××××××××××××××××××××××××××××××××××××××××××××××××××××××××××××××××××××××××××××××××××××××××××××××××××××××××××××××××××××××××××××××××××××××××××××××××××××××××××××××××××××××××××××××××××××××××××××××××××××××××××××××××××××××××××××××××××××××××××××××××××××××××××

 

 

 

 

 

 

参考文献 [1] 江正荣编.地基与基础施工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 高大钊主编.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 

[8] 赵玉良.房屋地基基础变形事故原因分析及处理.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25(2)

[9] 袁迎曙,贾福萍,蔡跃. 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结构性能退化模型[J].土木工程学报,2001,(3)

[10] A. Castel, R. Francois, G.Arligui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Part 2: Bond andNotch Effects[J].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2000, (3)

…………………………………………………………………………………………………………………………………………………………………………………………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论文(设计)指导评语

 

 

 

 

 

 

建议论文成绩                 指导教师                           

20     年     月      日    

论文(设计)答辩评语

 

 

 

 

 

论文成绩                答辩组组长                        

20     年     月      日    

答 辩 组 成 员

姓  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工作单位

 

 

 

 

 

 

 

 

 

 

 

 

 

 

 

第2篇

[关键词]大数据;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6.16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6-0-02

0 引 言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社交网络等现代网络新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通过网络浏览、搜索、购物等行为产生的数据日益增多,致使人们迈入了数据以大量性、多样性、价值性和高速性为特征的大数据时代。在我国,大数据已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国务院于2015年颁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指出,“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创新应用”,在文化、教育等领域全面推广大数据应用和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了将“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

目前,大数据及大数据技术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影响着人们的理念、行为和习惯,其中,本科高等教育也深受影响。随着大稻莸募铀俜⒄梗现代教学技术不断转型升级,出现了慕课、微课、翻转课程等新的教学方法,对传统的本科教学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如何追随大数据时展带来的深刻改革,对教师掌握日新月异的现代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已有学者探讨了大数据对应用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和管理统计学等课程教学的影响及相应的调整策略。尽管刘涛雄和徐晓飞(2015)、姜疆(2016)、申红艳 等(2014)探讨了大数据时代的宏观经济分析,但鲜有文献研究大数据对宏观经济学教学的影响。因此,本文拟在大数据时代探讨宏观经济学本科的教学改革。

1 宏观经济学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问题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中一门承上启下的基础课程,是经济管理类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课程。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解释同时影响许多家庭、企业和市场的经济变化,主要考察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短期的经济波动、长期的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等问题。当前大部分高校的宏观经济学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如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自主学习意愿不强;考核方式偏向固定化等问题。

1.1 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宏观经济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均比较强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的理论可以指导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和现象。但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以讲授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为主,如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等,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清楚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内涵,任课教师往往会用大量的时间去讲解这些理论知识,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但占据了太多的课堂时间、消耗了教师太多的精力,教师在课堂上基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区开展实践性教学。

1.2 教学模式单一,学生自主学习意愿不强

大多数高校的宏观经济学仍采用教师课前备课,课堂上讲授教材附带或自作的PPT,课后解答疑难问题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而且教师课堂讲授占据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在课堂上讨论的机会和时间并不多,学生在课堂上以被动听讲为主,导致学生自主学习意愿不强,这不利于提高学生提问、探索、思考问题的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深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完全掌握了教学进度,学生基本上按教学大纲进行学习,自主安排学习的空间不多,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3 考核方式偏向固定化

传统的宏观经济学考核方式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课程成绩一般按照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课堂表现、期中考试成绩等)与期末考试成绩3∶7或4∶6的比例加权平均组成。这种考核方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相对客观地检验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内容的情况,但也可能存在教师在试题命题过程中因为没有为主观题和客观题设置合理的比例,而出现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通过考前死记硬背获得高分的问题,未能检验学生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考核方式也未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实践能力进行考核。

2 大数据时代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大数据时代为宏观经济学教学带来了海量的数据和新颖的案例等资料,为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既丰富又生动的素材,为推进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大数据时代,对宏观经济学教学进行改革,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为学习国际经济学、金融经济学、财政学等后续专业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并为参加研究生入学、政府机关、金融机构、高校等用人单位的招聘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2.1 形成基于大数据的教学理念

大数据时代要求人们要形成大数据思维,同样,大数据背景下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也需要具备大数据的思维。为了形成基于大数据的教学理念,任课教师要紧紧跟随大数据时展的步伐,积极参加各种运用大数据改进教学的培训、进修,认真学数据时代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方法,并不断将这些教学技术和方法引入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中。

2.2 多渠道丰富教学内容

第一,添加大数据时代的海量数据信息资料,丰富教学内容。传统的宏观经济学教学存在理论性较强的问题,在大数据时代,任课教师可辅之以海量数据信息资料来丰富教学内容。与纯粹理论知识教学不同,基于现实经济现象的数据案例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抽象的宏观经济学理论知识,并提高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时,可分别引入基于扫描数据、网络搜索数据、谷歌趋势(Google Trends)预测CPI等案例分析。宏观经济学课程中,所有章节的内容基本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到大量相关的数据信息资料,利用这些资料可以更新、修订教学大纲、教案和讲义,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增加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内容。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更加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更加繁重艰巨的任务,因此,宏观经济决策对宏观经济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完善政策制定和决策机制:注重运用互联网、统计云、大数据技术,提高经济运行信息及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因此,在大数据时代的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有必要加入宏观经济分析。

传统的宏观经济分析主要通过对比宏观经济指标、构建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仿真宏观经济动力系统,对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及其发展趋势加以判断和预测。大数据时代的数据规模大、类型多,拓宽了宏观经济分析所用数据信息的来源,并提高了数据信息获取的时效性。目前,国内外运用大数据的概念、方法和技术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经济预测(尤其是现时预测)、宏观经济分析技术、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数据挖掘等领域。

第三,借助大数据时代媒体报道拓宽知识面。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可推荐学生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经济信息联播、经济半小时、经济信息联播等财经类电视节目;《21世o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金融时报》《经济学人》等报纸杂志的财经报道,多渠道关注宏观经济热点问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3 加强实践性教学

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分析国内外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和现象是宏观经济学教学的目标。因此,任课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更应注重实践教学。

大数据时代的宏观经济学本科实践教学,应当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出发点,任课教师可以以宏观经济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大数据资源为基础,结合与大数据相关的课题、论文,将宏观经济领域的研究思想、研究方法、研究前沿引入教学。具体而言,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如何观察现实经济问题进行选题,如何结合宏观经济学理论构建数学模型,如何查找和整理文献,如何搜集大样本的宏观经济数据,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并加以修改等方式增加研究性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研究中,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其研究学习能力。

此外,还可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战略开展实践性教学。“走出去”是指组织学生到当地的统计局、发改委、经信委等与宏观经济运行紧密相关的政府部门和互联网、金融、电信、零售等应用大数据的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加强与这些单位开展深入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让学生真正参与宏观经济学实践活动。“请进来”是邀请这些单位既熟悉宏观经济学分析,又精通大数据分析的工作人员到学校为学生开展报告、经验交流座谈会。

2.4 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大数据时代的在线教学平台、翻转课堂、微课、慕课,为实现宏观经济学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提供了保障。具体来说,教师可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的要求,制作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接着按照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要求,从学生学习需求的角度出发,将每章节内容制作成PPT、视频、练习题、测试题、讨论题、评分标准等资料,然后将这些资料上传至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也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样学生可随时随地通过在线教学平台进行自主学习。

在线教学平台采用交互式的短视频学习模式,以10分钟左右的片段式多媒体视频为主,并在线完成配套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下掌握枯燥无味的宏观经济学原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线教学平台为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教师和教师之间搭建了交流平台,通过平台可以相互发表观点、交流意见、提问、解答等,有利于增加师生的互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此外,在线教学平台会将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记录,并根据记忆退化曲线提醒学生哪些内容需要及时复习,进一步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平台记录的学生信息进行分析,可提炼出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征、学习状态等信息,依此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

2.5 实施多元化考核

在大数据背景下,宏观经济学课程应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既考核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也考核学生综合运用宏观经济学知识的能力,同时,也考核学生在线学习和参与宏观经济学实践教学等情况。如,其可根据教学平台记录学生完整的在线学习过程(包括每一个知识点内容的学习进度、完成配套练习和测试的情况,完成答题的时间、答题的熟练程度、答题的顺序和答题的次数等),并结合参加实践性教学的情况、对各部分内容掌握的情况、课堂表现、出勤等综合考核,给出合理的课程成绩以及相应的评价。

3 结 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提供大量的数据和丰富生动的案例等资料。在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中,应紧扣大数据时展的脉搏,充分把握好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有利条件,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大数据资源,合理运用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新教学方法,更好地发挥大数据服务宏观经济学本科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白雪.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应用经济学教学改革模式探析[J].经济师,2016(3).

[2]方霞.教育大数据助力《国际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6(3).

[3]卢盛峰.大数据背景下《财政学》本科教学改革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2).

[4]朱建平,李秋雅.大数据对大学教学的影响[J].中国大学教学,2014(9).

[5]刘帆.大数据时代经管类专业管理统计学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5).

[6]刘涛雄,徐晓飞.大数据与宏观经济分析研究综述[J].国外理论动态,2015(1).

第3篇

【关键词】大数据;高等教育;大数据思维模式;教育改革

一、大数据与高校

伴随着人类存储信息量的增长,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加入大数据阵营,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利用大数据分析,大数据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已经悄然成为社会各行业运行的基础。

高校作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多数学校仍延续着传统的教育范式,教学策略依赖教师的经验,教师的学术严重落后于社会科技的发展,学校的评估机制存在很多漏洞等等。许多专家发现了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却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以前我们常说“让事实说话”,现在我们大声呼吁“让数据说话,用说话的数据”。

二、迎接大数据

迎接大数据的到来首先要做的就是思维模式的改变。大数据科学本身其实是许多学科例如统计学,数据挖掘技术,机器学习,计算机技术,方法论相结合的跨学科科技,以多种理论为基础而诞生的新兴科技,使用者必须要对自己原本的思维模式进行相应的变革。

大数据首先强调的是“大”,采集一切有关甚至表面上看似“无关”的数据,也就是以后用于分析的数据要是全体数据,我们称之为“全数据”;其次,采集的数据讲究的是模糊,而不是精确,数据的种类模糊,数据的分析模糊,而预测分析的准确度来源于数据量之大,正所谓“量变带来质变”;最后,就是对于大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要明确“是什么”,而不必在乎“为什么”。于是,大数据体系形成了思维的改变去采集数据,从而获得“大数据”,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和算法来得到更为有效更为精准的数据。

三、使用大数据

(一)大数据的来源。高校中其实蕴含着更加丰富的数据,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的消费,家庭情况,宿舍活动,选课信息,学习进度,作业完成进度,考试成绩的比对,参与的社团,参加的竞赛,参加的活动,已经毕业的学生就业情况,社会职业供求关系,就业的满意度调查等等太多数据,从教师的角度,教学过程的监控,教学内容的整理,课程设计,,学生的成绩变化,论文质量,参与活动,科研项目等等数据,还要从社会,从家长,从宿舍,从第三方机构采集数据。由此可以看到整个校园的数据其实是一个极度庞大的数据,这些数据的集合才是“大数据”。

(二)大数据不是单纯的“数字化”。例如,某个教师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或者使用在线视频课程,或者加入MOOC的阵营,这仅仅是简单的将原本文字的东西变成“0和1“而已,这是数字化,不是大数据,充其量算是实现“大数据”而使用的计算机技术。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在这些计算机平台中去采集我们需要的数据,甚至收集我们看似毫无关联的数据。

(三)广义量化的数据。建立大数据,需要将一切信息进行量化,把文字量化,把数字量化,把地理位置量化,把沟通语言量化,把一切可以量化的信息都变成数据,构建大数据平台。

(四)大数据的作用。高校的大数据,要还原真实的教学质量,真实的就业情况,真实的师资力量,真实的管理决策成效,不能简单的用问卷调查得出“好、不好”的结论。大数据发掘了时间价值,节约了时间,历史数据的总结,实时数据的分析,以及对未来的预测。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时间这个维度上的大数据成果。

四、小心大数据

(一)数据的隐私和安全。在高校中,学生的成绩,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生在网站上发表的信息,对老师客观的评价,学生参与的活动,教师的论文,就业信息等等一些相对可以公开的数据,但是经过分析和预测得到的评估结果,却涉及到了个人隐私。这也就是非隐私数据经过大数据分析得到的隐私结论的现象。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护这些隐私,是需要相应的规范去保护,对于数据的使用和加工者要有详细的法律责任,以保护非隐私数据提供者的合法权益。

(二)永久存在的数据。高校对于学生在校期间或者对于教师在校期间所有发生的数据,比如大到一次奖学金,一次公开获奖,小到每次活动记录,一次出勤,一次缺勤,这些曾经否定我们进步的数据在大数据的时代变成了永久存在的数据,我们如何对待和处理这部分数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三)知“难”而“退”。高校利用大数据的分析得出对于某个学生的学习建议,让该学生能够轻松避开自己的弱项,选择相对平坦的路线进行学习,那么这样的结果是不是教育者希望看到的。我们一直崇尚学生学者要迎难而上,不要轻言放弃,要主动迎接挑战,现在有了大数据分析,他们可以轻松避开困难,为学生创造一条平坦的道路。这样的结果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希望得到的吗?

结 语

任何新的变革,都需要时代的磨练,大数据时代刚刚起步,他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他需要完善的地方还很多很多。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接受大数据,然后忘记大数据,让大数据这个理念变成“计算机”一样的通俗,一样的深入人心。我们需要关注大数据,使用大数据,我们也需要和大数据一起成长,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高校未来离不开大数据,大数据的发展也离不开高校,让每个学生、每个教师都步入大数据时代,去体会其中的奥妙,去感受他给我们带来一场划时代的变革,每个高校建立大数据信息平台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课程内容 综合素质

金融学课程是理论性、时效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的国际背景下,我国经济和金融快速发展,社会上迫切需要培养大量的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了解金融发展现状、掌握金融技能的人才,解决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和经济稳定的问题。在高等院校中开设公共选修课,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是体现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必然要求,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养成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各种技能,发挥个性优势,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能力,拓宽就业渠道起到积极作用。

现阶段金融教学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借鉴先进国家的课程设置,结合我国具体国情,通过开设前沿创新科学的金融学课程,重视学科交叉,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在高等院校开设《互联网金融》选修课程,系统地、有侧重地介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分析案例模式,比较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理论和实践异同,介绍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让学生在互联网金融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如何整合金融市场信息,与金融市场发展步伐保持一致,养成不断更新知识系统的习惯。

一、开设《互联网金融》选修课的目的和意义

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支付、网络社交等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风起云涌,余额宝、p2p、网络金融社区等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新型机构正在迅速崛起,互联网和金融业强强联合对传统运营模式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对传统金融的挑战,必然推动现代金融学的发展。开设《互联网金融》公开课课程具有如下目的与意义:一是为了了解互联网金融的学生普及知识,探讨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和外延,讨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应对策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二是让学生了解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走势。三是鼓励学生培养创新思维,理解互联网金融贷款模式、第三方支付、众筹等模式的创新与挑战。四是全面认识技术变革带来的影响,介绍金融大数据分析与互联网金融,发挥学科交叉教学的作用。五是培养学生用思辨的思考方式分析新时期下金融市场风险,完善市场监管,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平台。

二、《互联网金融》选修课的课程内容体系设置

(一)教材的筛选

互联网金融是一门新兴的研究领域,目前尚未有系统的教材可以直接采用,本课程的教学材料由相关的专著和市场信息整理而得。本课程使用三本相关专著:一是罗明雄、唐颖、刘勇合著的《互联网金融》,二是盛佳编写的《互联网金融第三浪:众筹崛起》,三是芮晓武和刘烈宏合著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3版)。这三本专著较为系统全面地诠释了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所取得的成就与出现的问题,并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

(二)教材内容的安排

本课程主要涉及以下教学内容:第一章互联网金融的概况、内涵和外延,第二章互联网金融浪潮回顾,第三章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第四章p2p网贷,第五章众筹兴起与发展,第六章大数据金融,第七章互联网金融机构模式分析,第八章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与监管。课程内容介绍上以中国互联网金融业的兴起与发展为主线,重视与美国互联网金融业模式做比较。

(三)教学手段的利用

在教育思想上,本课程强调创新性、实用性、研究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以期对传统金融教学系统做有益的补充和拓展。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手段如下:一是课堂讲授,以生动精辟的语言讲述互联网金融知识,启发学生多做前瞻性思考和研究性探讨。二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像资料、纪录片等,通过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声、光、色,更强烈地刺激学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根据教学内容提出观点,并通过项目讨论互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考核方式的设计

本课程考核最

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等组成。各部分成绩均以百分制单独记分,加权平均记为最后成绩总分,各部分权重分别为总成绩的35%、65%。平时考核成绩由三个部分组成,在学习本课程期间要求学生写课程学习心得、课堂作业、课堂考勤。期末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以论文的形式考核。为确保论文质量,提前四周布置论题范围,确定课程论文的写作方法及规范要求。

三、《互联网金融》课程开设所面临的难点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两个原本不相干行业之间的合作、融合,互取其长。互联网金融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提供了一种新兴金融服务模式。互联网金融的特点:金融服务高效化、便捷化、低成本化、长尾化和大数据化。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呈现出多元化、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出现了第三方支付、人人贷、电商+信贷、众筹、传统金融信息化、直销银行、互联网金融门户和虚拟信用等多种模式。相关方面的知识和案例可谓目不暇接,日新月异,如何精挑细选,如何精辟生动地讲解,紧密联系实际,需要授课者做大量细致的学习和准备工作,以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对于这样一个新兴边缘课程,必要时请实务部门的专业人士客座讲授,有利于学生了解该课程的最新动态,增强对实际操作的感性认识,使任课教师获益匪浅。互联网金融课程本身主要体现了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色。金融学与金融创新、财务管理、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和互联网技术的交叉互补应通有机结合。多学科的内容要求改进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考虑现代金融实证和实用性,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加强实践环节,推广案例教学、专题讨论等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方式,培养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正确处理好知识的持续性与变革性的关系,教学内容既保持课程内容的相对稳定性,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又不断吸纳新知识、新信息,对该领域发展的前沿信息不断更新升级。

互联网金融课程的学科交叉的特点对选课学生的专业基础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课程对多个学科的交叉和渗透的特点,在选修本课程前,对金融学、金融市场学、金融监管等课程要有必要的了解和学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开设课程时可以考虑此公选课程主要面向大三和大四具有一定金融学和经济学基础的学生授课,保证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达到教学质量要求。

高等院校应该加大对公选课的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尤其是对于课程涉及的教学资料和工具的购置应予以支持,对于优秀的公选课要给予适当的褒奖和奖励,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打造精品课程。高校应重视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积极邀请知名学者和专家做兼职教授或讲座讲授,加强学校师资力量,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四、结语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兴的现代金融形式,其并不仅局限于为传统金融所忽视的市场,而且不断拓展金融服务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和核心服务领域。其作为一门与金融相关的公共选修课,学生按照兴趣选择一个跨学科课程,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培养综合素质,加强对金融市场信息的反映。本课程的开设有必要顺应现代经济金融发展的趋势,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甚至是超前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不断研究学习新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尽力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龚映清.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的影响与对策[j].证券市场导报,2013,11.

[2]刘丽萍.关于公司金融课程教学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姚军.试论交往式教学在金融课程中的运用[j].当代经济,2011,9.

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 保险布局 SWOT分析

2013年被称为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元年,互联网金融无疑是近年来我国发展最蓬勃的产业之一。互联网企业进军保险业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基于大数据客户消费行为和偏好的分析、特定场景下保险产品的创新、自有互联网平台的号召力与流量优势等。互联网企业已经不满足单纯的作为保险销售平台,而是希望拿到保险牌照,从快速发展的中国保险业中分一杯羹。因此,以互联网企业的保险战略为出发点,系统地梳理互联网巨头在保险方面的发展现状,是一项无论对保险行业还是保险公司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研究。

一、互联网企业开展保险业务的SWOT分析

(一)互联网企业开展保险业务的优势分析

1.互联网企业庞大的客户群。体截止2014年,我国网民数量达到6.49亿,其中移动互联网网民数量也达到5.57亿,移动支付随着阿里和腾讯“支付大战”也得到了普及{1},移动支付用户已达2.76亿。本文分析的互联网企业庞大的客户群体拓宽了潜在的保险客户人群,为互联网企业保险布局带来一定的内部优势。

2.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精准定价。传统保险公司给产品定价时,基于固定的经验数据,通过一套精算理论来厘定费率。互联网企业通过分析庞大的客户群体,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核心技术,对用户行为、交易数据等进行记录和追溯,基于此,保险产品设计核定价可以实现差异化和个性化,同时提高保险理赔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互联网扩大保险覆盖的风险范围。在互联网时代,投保理赔成本可以降到极低的情况下,对一些碎片化的风险也可以承保。如众安在线推出的网络购物退运险和航班延误险,投保和理赔都在网上进行,人工成本极低。

(二)互联网企业开展保险业务劣势

1.互联网和信息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不足。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不足就会导致以下后果:一是安全认证存在风险;二是在线核保存在风险;三是网上支付不安全。虽然互联网企业对信息系统建立了多层次的安全保护措施,但是保险业务的安全保障仍是业务中最薄弱的环节。

2.道德风险。互联网中由于虚拟性,信息不对称更加严重。虚拟的网络环境,减少了客户在购买保险时与人或经纪人面对面的沟通,客户有跟大的可能信息造假。

3.法律体系未有效完善与健全。2004年,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但是由于缺少其他有关电子合同的法律配套规定,仅此一部法律,对于保险业而言,同时还受到保险法的约束,因此缺乏针对保险网络销售的相关电子商务问题更楦丛樱同时还涉及到保险法律法规与其他法律法规相对接配套的问题。

(三)互联网企业开展保险业务的外部机会

1.政策的支持。在中央政策方面2014年,将进一步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支持。在2015政府报告中提出了促进保险业发展的“国十条”,作为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第二条路径,互联网企业开展金融业务,得到了大力的政策支持。

2.互联网保险有巨大的提升空间。2014年,中国互联网保险的渗透率为4.24%。财产险中的车险,渗透率为6.70%;人身险的渗透率则为2.78%。而国际上互联网保险发展水平较好的国家,一般财产险渗透率都超过20%,人身险渗透率超过10%。对比可知,中国互联网保险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四)互联网保险布局保险领域的威胁

1.互联网保险行业征信体制不完善。2006年央行建立全国统一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但其中真正有信贷记录的仅约3亿人,我国互联网行业征信体制仍然不完善,作为需要客户遵守“最大诚信原则”的行业,道德风险会使企业遭受巨大损失。

2.传统保险企业开展互联网保险的威胁。通过保监会的数据可以看到,从表1中可以看出,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也超过了100家,这意味着国内超过65%的传统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图1中,由于目前保费规模增长迅速,所以互联网保险保费占总保费的比例还是较小的。传统保险企业凭借自身的品牌优势、规模大、影响力强和保险专业技能,借鉴互联网金融模式,积极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

3.专业化人才匮乏。现阶段我国的互联网保险大部分都从事标准化的保险产品销售活动,由于在互联网产品精算定价、个性化服务、定位群体等方面专业人才匮乏,这将会限制互联网企业保险的布局。

二、对策及建议

总结上文对互联网企业布局保险业的现状以及SWOT分析,对传统保险企业提出如下对策:

第一,传统保险企业在利用第三方渠道,如综合性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平台、专业型第三方营销平台(即互联网的保险中介)销售产品时,应考虑佣金或费用水平,以及对这种销售渠道的实际控制水平。同时,传统保险企业可以在与其他企业的合作过程中调整和改善网上销售模式,若取得一定的规模可以适时推出企业自己的互联网销售平台。

第二,由于互联网企业线下网点匮乏,无法进行个性化的定制服务,销售的保险产品主要是退货险、航意险、车险等,传统保险企业可以利用“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策略,在互联网上进行产品的介绍和宣传,利用线下的销售网点进行个性化的保单服务。

第三,传统保险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其专业优势,开发新的保险品种,在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家庭财产保险等方面开发全面完善的产品。利用互联网进行销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保费的流失,甚至可能增加保费,但是对保险产品进行创新和扩展才是传统保险企业继续发展的正确途径。

第四,传统保险企业也可以尝试开发新的保险形式。如发展互联网相互保险,传统保险企业可以作为互助保险的发起人,运用互助基金进行投资升值,同时降低了保险公司的展业成本。互联网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互助组织、会员、潜在会员之间沟通的效率,“互联网+相互保险”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

注释

{1}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数据来源中国保监会.

参考文献

[1]黄倚嘉.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研究[D].硕士论文,2014.

[2]李东荣.《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R],2015.

[3]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R],2014.

[4]陈劲,互联网大数据推动保险征信体系建设[J]上海保险,2014(11);(46-48).

第6篇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对金融业产生了深厚的影响,互联网金融成为行业中的热门。余额宝、支付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迅速崛起,并将电子产品与货币基金进行了很好的组合,从本质上改变了小额金融产品的市场格局。本文以余额宝为例,通过与传统小额金融产品的比较,探寻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小额金融产品, 互联网+, 趋势研究

一、研究背景

我国小额金融产品起步于金融机构内部产品的组合模式,后期经历了银行单方面销售模式后,进入到现银保合作、银券合作,最后来到了现在所处的综合开拓阶段。学者认为除了最后一个阶段涉及为客户提供财务咨询外,其他阶段提供的理财服务都是通过结算工具帮助客户增值的服务组合。随着“互联网+”社会的形成,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小额金融产品具有灵活性高、收益性、低成本的优势,极大的挑战者传统商业银行的主导位置。即便如此,此类小额金融产品对于风险的控制和收益性的保证,将成为决定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互联网+”时代下小额金融产品的风险及其控制

按照我国当前的相关执法法则,第三方机构是没有代销基金的权利。针对这一规定,很多互联网小额金融以基金直销的形式推行,巧妙地规避了相关部门的监管风险。与此同时为了避免市场风险的存在,很多互联网小额金融产品在交易关系达成时,强制性的通过电子协议等形式明确了风险的归属。

此外,“互联网+”时代下小额金融产品的最大优势在于其便利的买卖流程,其自身优势背后也隐藏极大地流动性风险。“T+0”赎回制,即用户可以随时消费支付和转出。这对于资本运营一方来说是极其不愿意看到的局面。针对极其方便的资金赎回,为了控制器流动性,多数的互联网小额金融产品针对性地拟定了交易规则,如规定了单户投资金额不超过100万元。同时,对于“T+0”来说也并不是传统意义的当日交易,资金当日回到传统金融机构的账户当中。特别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中,已经抢占先机的余额宝产品,可以用于第三方支付,很多消费者利用余额宝进行实时消费,且它拥有相对庞大的客户群。“T+0”是指从余额宝转到支付宝的过程,而不是转到y行卡。同时,在消费者进行消费时需要从余额宝中支付这笔资产,但这并不意味着余额宝要在当日做出实际的支付。消费者在网购后货款不会立即到卖家的账户而是在第三方平台上,直至买家收到货物并确认收获后货款才会被转走。这一举措很好的控制了余额宝的流动风险。此外,支付宝背后的天弘基金公司通过对数据分析总结支付宝的客户的特点,于是利用大数据对用户的购物支付规律、对基金流动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度分析研究,对资金的流动性进行了提前估算。在大数据下控制余额宝的流动性风险,将它调节在可控的范围内。

三、发展趋势展望

小额金融产品品牌局限。在小额互联网金融产品当中,绝大多数是不具备余额宝背后的优越资源,因而很难在短时间内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并接受。因此需要实现差异化营销方式,寻找各自的市场缝隙,定位专属的客户范围。例如,通过与保险和医疗业的三方结合,为小额的医疗支出与赔付一体化运营,抓住特定使其的客户需求。另外,还可通过与特定产业的尝试融合,例如与旅游产业、游戏产业的结合,在将虚拟、无形的资产领域进一步放大,将新型消费行为通过互联网工具,有机的嵌入到小额信贷体系中来。

另外的一个重点是在强调互联网经济的“用户体验”概念的同时,保证信贷安全的前提下,发挥互联网的数据可获得特性、数据可挖掘特性,高效的识别风险,进而在对特定客户的审查手续及利用过程中,最大化的减少审核流程,提升响应速率。

小额金融产品在本质上与传统金融产品并无二异,互联网的影响势必导致二者的趋同化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小额信贷并不依附于某一类特定的运营主体,而是在服务模式上提出了新的概念。

参考文献:

[1] 苏雯.网络理财VS银行理财[J],金融街,2013,11,60-61.

[2] 孙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问题分析[J],金融经济,2014,6,89.

[3] 毛灿贞.银行理财产品选择与评价[J],财会通讯,2015,11,25.

[4] Patricia Constante Jaime,Daniel Henrique Bandoni,Flávio Sarno.Impact of an education intervention using email for the prevention of weight gain amongworkers[J],Public Health Nutrition,2013,17,7.

作者简介:

第7篇

原标题:大数据时代对税务会计工作的挑战与对策浅述

摘要:随着当今科技的迅猛发展,我国迅速进入大数据时代。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社会的大变革时代来临,这场社会变革对企业的生存模式、管理模式和发展方向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大数据时代下的税务会计工作也与以往有所不同,大数据时代下的税务工作具有科学优化税负量度、高效普及税法知识、加快信息管税进程、提高税收稽查效率的优势,但同样也面临着涉税安全性、纳税申报难、人员素质低的问题,必须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保证税务会计工作面临的挑战。本文对大数据时代税务会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税务会计;挑战;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凸显出税收和会计的重要性,目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的发展下,税务会计在摸索中前进,目前已经形成了初步完整的理论框架,虽然如此,但其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税务会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大数据时代概述

大数据是巨量资料的意思,由于各行业内涉及的数据资料规模巨大,以人脑的力量无法进行整理分类,大数据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从众多资料中选取、处理出对企业有利的信息。大数据可以应用在任何的行业,对人们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整理分类,以实现信息资料的高效利用。“大数据”时代最早是由麦肯锡提出的,在现代的生活中“大数据”也已经涉及物理学、生物学、生态环境学和军事、金融等领域,并对这些领域内工作的进行和开展起到了巨大的帮助作用。但由于网络和社交辅助软件的发展,大数据在互联网和信息行业的重要性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大数据对信息行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二、简介税务会计

(一)税务会计的含义

作为一种会计系统,税务会计主要包括筹划税务、核算税金和纳税申报,在税收法规日益复杂的情况下,人们把税务会计当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自然延伸,致使许多企业的税务会计并没有真正地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中分离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会计系统。税务会计是一门交叉学科,它以税法法律法规为准绳,用货币计量,采用会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反映和监督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申报、缴纳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税务会计的主要特征

反映和监督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申报、缴纳是税务会计的基本职能,它需要详细认真地记录、计算和汇总纳税人的纳税义务以及其缴纳情况。税务会计具有广泛性、法律性、统一性和独立性的特点,确定明确的目标,主要任务是用税法规范纳税人的义务,维护纳税人的合法利益,实行税务会计可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税务会计的核算对象包括营业收入、营业利润、经营成本费用、所得税等,要坚持依法进行的原则。

三、大数据时代税务会计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涉税信息安全性的挑战

涉税信息指的是与纳税人的纳税义务相关的各类数据和事务的总和。涉税信息的安全包括很多方面,如制度、计算、存储和传输等。可造成内部威胁和外部威胁两方面,内部威胁主要是指由于税务工作人员由于操作上的失误和无意识的泄露,造成的信息数据方面的机密信息的失真或泄露;外部威胁主要指的是外部的攻击造成的威胁,如黑客攻击、间谍活动造成的税务数据的攻击,造成的数据泄露、损毁的情况。

(二)对纳税申报的挑战

由于财税分离制度的逐步实现,在对纳税申报表进行填制的时候,需要对暂时性和永久性差异进行计算,对会计收入和会计利润进行合理的计算,计算出相应的应纳税所得额,这样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税务跨几信息条薄的难度,而且由于调整的项目比较多,计算程序复杂,在填报的成后容易出现填报错误,也会对税务机关的稽查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方面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不仅要求的是在业务方面提高税务会计的素质,还要求税务会计人员具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道德修养,会计人员是参与企业经营预测与决策,是企业经营者的助手,其职业道德水平将会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影响着国家、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因此税务会计工作人员必须要树立强烈的职业道德观念,保证企业税务工作的顺利有效的进行。

(四)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各种科技手段不断成熟,会计电算化在现代企业中显得尤为重要。而不重视会计电算化会导致公司处理业务效率低下,企业发展速度不能得到较好的适应。然而有些企业没有进行过多的监督和管理,认为只要能够满足正常的工作开展,计算机管理就没太大必要了。另外一些企业的经营者比较重视市场运作,把精力主要放在生产和销售环节,广告投入花费了其不少的人力、物力,希望有所效果,不过却没有重视较长的“会计”投资。

四、税务会计面临的挑战的对策

(一)实现会计数据信息安全管理

在会计的制度建设方面,必须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对不同的会计实行岗位责任制,对不同的会计人员进行不同的对会计信息的查看、传输与分析的的权限;在技术层面上,要加强对全方位的生物信息识别技术和信息加密解密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要不定期的对密码进行更换,实行24小时监控等方式来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在网络安全监管层面上采用内外网互相联合的方式,对于比较关键的硬件设备要采用云存储和硬盘备份的方式,制定出合理的系统安全的预警方案;在软件方面,要采用信誉度和知名度比较好的会计软件和系统产品,聘用网络安全的公司实施全方位的监督。

(二)税务会计报表的电算化实现设想

目前,企事业单位的纳税申报主要采用网上纳税申报的方式,推行税务会计报表体系,应当先从变革官网上的纳税申报入手,设计出合适的纳税申报管理体系。但是如果采取这种工方式,可能会造成税务会计人员对报税的不清楚、不熟悉,增加了税务会计的工作难度。所以建议增设方便税务会计数据填制的“涉税事项基础数据表”,为税务会计信息项目的填列做好数据和计算的准备,与直接填制税务报表相比,不但降低了了难度,还可以提供清晰明了的会计信息。

(三)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在大数据时代环境下,要使税务会计人员具备政治、诚实的品质,以不牺牲国家利益来保存自己的利益,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因此在对会计人员进行教育的时候除了要进行必要的道德教育外,还应特别注意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则与法律规范。通过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监督,使会计人员逐渐增强自己工作的责任心、社会责任感,真正做到“爱岗敬业、依法办事、遵守准则、不做假账”.

(四)台账的建立

建立台账将会计与税务差异反映在表格中,就能对税基进行确定。例如:房产税台账,将房产的种类分自用、出租,将房产原傎列出,再将有些如消防、排水、中央空调等记入房产原值,进而确定了计税原值;企业所得税管理台账的建立,通过对凭证号、业务事项、涉税金额等信息的描述,便于年终汇算时不被漏掉,造成不必的风险;各月明细账、财务报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数据核查对比表。将收入、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上期留底税额等与明细账、财务所报表、申报表进行核对,看是否一致。最终对增值税负率进行比较,对增值税税负率比较,看其波动是否正常,给企业提出预警值;印花税信息台账,将涉及到的各项合同分类汇总,记录合同事项、订立时间、标的金额、税率、应纳税额等,这样就能很清晰完整的表现出来。总之,做好台账,便于数据信息的收集,能知晓企业涉税风险,做到降低纳税风险及纳税成本。

第8篇

[关键词] h指数;被引次数;幂律;不同学科

[中图分类号] G3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4-75-4

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vari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uthor’s H index and citation counts in different discipl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uthor’s H index and citation counts in library information, mathematics, material science, basic medicine, finance, psychology, politics and other disciplines was analyzed, the diversity existed in their Power Law relationship should be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the discipline, its theoretical or applicable tendency. In addition,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uthor's H index and the maximum number of citation counts was also linked to the academic scale.

Keywords:H index;citation count;power law;different disciplines

1 引言

学术论文是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对作者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方面一直为科学界,尤其是科技管理界所关注,例如科技人员的学术成就和对学科的贡献可以采用传统的发表文献的数量、文献的被引次数等指标,以及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来进行衡量。

作者的h指数作为评价作者科研成果的一项新颖的指标,是对科学家个人科研成就的评估,是反映作者科研工作的累积指标,它建立了发文和引文的关系,衡量了学者的数量和影响[1-3],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邱均平教授等人利用h指数来评价我国的图书情报学学者的个人绩效,同时考察了h指数与传统计量指标之间的关系,经过比较分析发现h指数与作者的总被引次数具有强烈的相关性[4];指出了作者的h指数与论文被引次数c之间具有形如h=cb的幂律关系[5];另外还有将h指数引入到大学评价中,比如计算了我国部分重点大学的h指数,结果表明大学的h指数与被引次数c之间确实具有一定的拟合关系[6];相关的研究还包括,例如以国内39位经济学领域中的高被引学者在1994-2008年间的被引用情况作为依据,分别对每位学者的h指数进行计算,并且探究了作者的h指数与其总被引频次之间的关系等[7],本文是希望对不同学科或者是不同研究领域中的h指数与被引次数的关系进行考察,目的是探讨两者之间关系的学科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一是作者的h指数与作者的被引总次数之间的关系随学科变化情况的经验认识,希望得到关于两者拟合关系的初步的规律性结论;二是作为作者h指数与作者被引次数之间关系的组成部分,这里还希望对作者的h指数最大值与作者被引次数最大值之间的关系的学科影响进行经验考察。

2 数据的获取与拟合

2.1 数据来源

本文首先选取了图书情报学作为研究对象,在CNKI数据库中所分类的研究方向为“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中,统计了截止到目前发表文献量以及被引次数较多的前50位学者(按发表文献量排序),并在CNKI的引文数据库中得到这些作者的h指数,进一步建立作者的h指数与作者的总被引次数的关系图如图1所示,其中给出了两者的拟合关系,并给出了相应拟合关系的判定系数,其中横轴为作者的被引总次数,纵轴为该作者的h指数。对于其他学科例如自然科学类、工程技术类以及人文社科中的其他学科的情况,采取了相同的处理方法。

2.2 数据处理

笔者在统计的过程中,注意到高被引次数的论文中有作者重名的情况,由此可能会导致统计结果的不确切,为了减少数据不准确所引起的偏差,在生成散点图以及趋势图时,作者重名情况未包含在内。

2.3 数据拟合

表1涉及自然科学领域,分别考察CNKI所划分的基础科学、工程科技、医药卫生科技以及农业科技的情况,考虑到数据量的问题,仅选用这些分支学科中的比较有代表性的领域作为考察对象,分别为数学、材料科学、基础医学、畜牧与动物医学。其中数学是最传统的基础科学;材料科学是工程科技中目前发展态势良好,研究相对活跃,且引文量相对较高的分支学科;基础医学是医学门类的基础学科,涉及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基本理论,是医学发展的基础;而畜牧业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环节,畜牧与动物科学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与种植业并列为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诚然,这些学科客观上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但选取这些学科作为考察对象,也是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的。选定对象后,对其中的作者总被引次数与其h指数的关系进行拟合,结果如表1,数据统计时间截止为2011年5月。

由以上研究不难发现,作者h指数与作者的论文总被引次数确实有较强的相关性,而且这种关系用幂函数进行拟合时具有较高的判定系数,由此从直观上可以有形如h=acb的近似,另外也注意到在不同的学科中a和b的值存在一定的差异。

用相同的方法研究人文社科领域,是为了进一步分析了人文社科中除图书情报学领域之外的其他分支学科,从而进一步验证上述的幂函数关系,分别选取了金融学、心理学以及政治学这三个学科作为代表来进行考察。金融和心理学两个学科的发展较为迅速,发文量和引文量都达到较高水平,作为应用性较强的人文社会学科,其h指数和作者被引之间也能够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其中金融学中y=0.246x0.599(R2=0.833),心理学y=0.443x0.532(R2=0.814)。

选取政治学的原因是注意到该领域的学科边界相对比较明确,从而作为一个特殊对象进行考察,事实上,与边界相对模糊的学科相比,这种学科界限的明确性也使得该领域以及与该领域相关的论文绝对数量以及论文的总被引用次数都会相对有所下降,因而在统计结果中,由于学科自身的发展状况等因素,有可能暂时无法明确体现作者h指数与作者的总被引次数之间的一般性规律,实际结果表明,h指数与总被引次数表现为弱的幂函数相关性,其中判定系数仅为0.567,结果如图2所示。

所以,这是否能够说明,考虑到学科的不同发展阶段以及学科边界等因素,作者的h指数与作者的总被引次数之间的关系不仅仅表现为已有研究中所得到的幂函数关系,甚至能够反过来利用两者之间的关系来对学科的性质及发展状况进行表征。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作者的h指数与总被引次数之间的拟合关系的确有学科影响因素

3.1.1 拟合系数a与b对学科因素的敏感程度不相一致。数据拟合结果表明,在作者的h指数与作者的总被引次数c之间能够呈现出一定的幂律关系,并且幂指数b大于0小于1,这表明论文总被引次数C的增量对于h指数的增长具有效应递减的规律,但是针对不同的学科又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能够注意到大部分学科幂指数b在0.5左右,而系数a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初步估计对于不同的学科,作者的h指数与作者的论文总被引次数之间的这种幂律关系应当能够反映不同学科的属性,假定用A表示学科因子,那么应当有h=acb=a(A)cb,其中a是A的函数,这样从直观上,不同学科的h指数与总被引次数的关系不能直接进行比较,或者需要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学科归一化处理之后才能进行比较,相关的研究包括,尝试创建期刊h指数的归一化换算公式,试图将不同领域的期刊的h指数进行归一运算,以实现不同学科间h指数的比较[8]。

3.1.2 幂函数相关性的强弱与学科的发展阶段有关。作者的h指数与作者的总被引次数之间的关系应当与研究领域的学术研究的发展水平有关。例如数学,基础医学,金融等领域的发展相对较为成熟,无论是研究人员还是论文的绝对数量都相对较多,幂律关系表现得比较明显,两者之间的幂函数相关性相对较高,判定系数也分别达到了0.867,0.860,以及0.833,而对于那些发展相对滞后的学科,研究人员与论文数量相对较少,且影响力相对也相对较弱的情形,幂函数相关性就表现得相对较弱,由此是否意味着学科发展的不同阶段,包括萌芽、发展、成熟等时段的作者h指数与被引次数的关系也会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3.1.3 拟合系数a与学科的理论或是应用性的侧重程度有关。需要注意,作者的h指数与总被引次数之间的关系应当还与学科的理论或者是应用的倾向程度有关。或者说,在假定两者之间服从幂函数关系的基础上,则至少应当有A=A(t),其中t表示学科侧重理论性或是应用性的程度,从而t不同,反映为系数a也会有所差异,从直观上可以有这样的原因,例如论文的理论或应用的性质也会从时间上对h指数的增长速率有所影响,比如一般理论性质的文章可能会具有较长时间的引用期,文献的衰老速度较慢,而通常的工程技术类论文则偏重于实验技术与方法的创新,从而往往被引用的是该领域中前沿的技术知识,文献的老化速率则相对较快,而这些会直接影响到文献被引次数在文献中的分布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由此学科的理论或应用的倾向会对幂函数的系数,也即拟合函数的系数等产生影响,或者说作者的h指数与其总被引次数的关系能够对学科的理论或者是应用性倾向给予一定的反映。

3.2 作者h指数与作者被引次数的最值关系的学科影响

3.2.1 学科变量的选取。h指数与被引次数的关系随学科的不同会有所变化,还可以借助中间变量(相对于上述对两变量的直接拟合)来进行考察学科影响因素,例如研究人员的数量,该数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相应学科的学术规模以及活跃程度,在此基础上,分别考察在不同学科中的h指数与研究人数的关系,以及被引次数与研究人数的关系。由此,笔者整理了上述不同学科的作者h指数的最大值、作者被引总次数的最大值,以及各个学科的博导人数,用该人数大致反映该学科的研究人员的数量,并以研究人数作为横轴,h指数与被引次数的最大值作为纵轴,给出两者随不同学科的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其中由于作者被引总次数最大值与h指数的最大值相比往往不在同一数量级上,所以采取将前者除以100以便进行比较,而且除以常数也不会改变被引次数与研究人数的关系,以及与h指数的比较。另外,在图3-1中,学科从左至右依次为政治学、图书情报学、心理学、材料科学、金融学、基础医学以及数学。

3.2.2 两变量的最大值随学科变化的趋势不相一致

从图3中能够看出,作者h指数的最大值与被引次数的最大值随研究人数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但是也能够注意到两者随研究人数的变化趋势从直观上也有明显的差异,在研究人数较低的区域,例如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人数仅为75,该领域的h指数的最大值为34,在所列学科中处于较高的区域,而最大被引次数/100却只有19.62,处于较低的范围,不严格地,被引次数较低,h指数却较高说明了该领域的引用集中性,或者说这说明了该领域具有的小学科特性,在研究人数较多的区域,h指数与被引次数的最大值均处于较高的区域,由此,h指数与被引次数的最大值随研究人数的变化并不一致,而这种变化趋势的不同也正是研究人数的不同或者是学科差异的反映。需要指出,严格地探讨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并需要进一步调整以及扩大数据范围以检验由这种直观考察所得结论的适用性。

4 结语

由以上分析可知,h指数与论文总被引次数之间在不同的学科中大都存在着形如h=acb的关系,其中0

a与b不大于1说明了作者总被引次数c对于作者h指数增长的影响会逐渐减小。在不同的学科中,h指数与作者总被引次数之间的幂函数相关性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为拟合系数的差异,特别是a值的不同,这应当与学科的发展阶段、理论及应用的倾向有关。

另外,作为对h指数与被引次数关系的补充,对h指数与被引次数的最大值随不同学科的变化情况也进行了考察,其中变化趋势的不一致能够体现学科因素的影响,与学术规模偏低的学科相比,在规模偏高的学科中,h指数与被引次数的最大值可能会具有更强的正相关性。

参考文献:

[1] Hirsch J E. An index to quantify an individual’s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J].PNAS,2005,102(46): 16569-16572.

[2] Ball P. Index aims for fair ranking of scientists [J].Nature,2005,436(7053):900.

[3] Egghe L. How to improve the h-index [J].The Scientist,2006,20(3):14.

[4] 邱均平,缪雯婷.h指数在人才评价中的应用――以图书情报学领域中国学者为例[J].科学观察,2007(3):17-22.

[5] 高小强,赵星.h指数与论文总被引C的幂律关系.情报学报,2010(6):506-510

[6] 万锦遥花平寰,赵呈刚.中国部分重点大学H指数的探讨[J].科学观察,2007(3): 9-16.

[7] 许新军.h指数在人才评价中的应用――以经济学领域高被引学者为例.情报杂志,2008(10):22-30.

[8] 周英博.国际基础科学领域核心期刊h指数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08.

第9篇

摘 要:“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给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带来技术方向发展。农户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为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提高农户信贷能力,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设计和开发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基于此,本文在分析河北省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最后设计开发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以期为河北省农户信用信息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开发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对农户信用信息的管理工作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共享农户信用信息是解决农户信用信息不全面、不准确、不共享问题的有效措施。为了增强农户信用意识,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通过开发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和评级授信,把农户的生产经营、家庭人口、家庭收入、个人信誉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农户评定信用等级,并建立信用档案,设计并开发农户信用评级系统,建立信用信息较为完整、数据采集和更新高效、评级较为科学规范的农户信用信息管理及评级系统,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进一步支持“三农”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二、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面临的问题

通过对河北省农村信贷机构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分析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

1.信息收集缺乏法律支持

目前,我国额金融法律体系还不健全,缺乏关于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何收集、加工处理、管理农户信用信息没有规范的政策支持,使得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信用信息缺乏有效管理,信心采集不完整,保密措施做得不到位,增加了信贷风险,降低了信贷效率,阻碍了普惠金融的发展进程。

2.信用数据征集成本高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落后,资源分配不均,缺乏完善的农户信用体系建设,征信信息和数据没有得到集中有效管理,太过于分散,哪些是有用的数据,哪些是直接的数据?对于这些问题,金融机构工作人员难以判断。信息价值密度低,形式多样化,可视化程度低,导致农户信用信息的利用收益小于成本,打击了以盈利为目的商业农村金融机构的积极性。

3.信息化管理落后

农村金融机构的管理设施较为落后,而且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素质较为落后,管理手段过于传统,主要通过纸质的文件记录,电子记录较少而且不成体系,更谈不上全面、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管理人员利用计算机和大数据技术进行管理的理念薄弱,整体上没有形成信息化管理的思路,管理硬件和软件水平有待提高。

4.技g人员缺乏

农村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虽然责任心强,传统业务水平较高,由于地域和其他条件的限制,农村金融机构在引进技术人才上缺乏吸引力,所以导致信息技术人员缺乏。缺乏对现有的职工信息系统和相关技术方面的培训。致使农村金融机构的人员队伍综合素质不适应普惠金融和全国征信体系的改革建设,与城市金融机构信息化建设存在较大差距,信息不能有效的共享。

三、构建农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通过对河北省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户进行调查,分析建立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需要的基础数据,将其分为农户信用总体情况、农户综合素质和信用环境三个维度,从个人信用、担保信用、诚信守约三个方面来评价农户总体信用情况,从家庭关系、股东关系、经营能力、家庭资产、金融活动五个方面来评价农户综合素质,以村为单位的信用环境建设来评价信用环境,最终设计的评级指标体系如下图所示。综合利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模糊数学等综合评价方法对设计的指标进行排序,根据最终的得分进行信用等级划分。

农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表

四、设计开发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

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录入、查询和统计分析,农户信用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农户信用信息与评分查询,综合信息查询,数据导入导出等各项功能。创新了基本信息与特色信息相补充、单项信息与多项信息相结合、统一评级标准与不同评级指标体系相兼容的农户信用信息采集评价模式,将有效改变河北省各地农户信用信息自采自建自用、相互隔离、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低、信用评价标准不规范的局面,对将全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引向深入具有重大促进作用。设计开发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如下图所示,包括信用乡镇、信用村、人行政策、政府政策、扶贫专项、农户档案六个维度,涵盖了农商行、中国邮政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扶贫办、医保中心、农业机械管理站、财政局、工商局、林业局、民间借贷登记中心等产生农户信用信息的部门,这些部分可以在该平台共享农户信用信息,提高管理效率。

五、结论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农户信用评价体系的指标构建主要借鉴于一般的个人信用评价指标,虽然一些研究已经结合了农户目的特征,但是较多的研究还是脱离了农户个人及生产的特点,农户自身的特色并没有被充分挖掘,从而影响了信用评价的作用。农户作为我国广大农村经济的主体,其信用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发展。建立一套符合农村经济、农业特征和农户行为特点的科学合理的农户信用评价体系,有利于农户获得正规金融的服务,从而促进农户对农村、农业的投资和生活消费。本论文对农户信用评价进行深入的分析,结合农户特征构建有效的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开发农户信用管理信息系统,为促进农户信用评价工作提供借鉴,其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晓蕾,牛霞.农户信用信息共享实现条件的博弈分析[J].征信,2014,32(2):46-50.

[2]申厚斌.贵州花溪农村商业银行小额农户信用贷款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D].云南大学,2015.

[3]伍伟.基于神经网络的农商行农户信用评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湖南大学,2015.

[4]何铮.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

第10篇

1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开放式GIS的机遇

1.1 开放式GIS在决策过程中的应用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空间信息的开放时代,地理空间信息已经成为个人与集体决策中不可或缺的影响因素。科学家们已经研制出许多基于GIS的软件和实用技术,用来帮助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灾害应对、气候变化、粮食危机等方面问题的解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应急处理和灾害应对方面,人们已经开发出Ushahidi,Sahana等软件,这些软件利用人们自愿公开的地理信息、先进的互联网平台等帮助人们及时应对灾难,将生命和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个人方面也可以通过网络上公开的卫星图片以及街景等能够反映实物的地理信息进行个人出行、商务等方面的决策,做到了足不出户便可观尽天下。

1.2 开放式GIS在地球科学推广方面的应用

在进入地理空间信息的开放时代后,通过互联网的传播与普及,GIS已经从实验室与研究所走向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如今,即使是没有专业知识的普通民众也可以加入到地理信息采集和空间系统构件的工作中来。美国谷歌公司发动民众走上街头采集街景,然后通过收集来自世界各地民众的街景信息构建出了一个全球范围的实景地图;维基地图也有着通过发动全世界民众贡献信息,建立起一个包含全球各地地理、文化、政治、经济特点的“世界目录”。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普通群众既是地理信息的贡献者,又是地理信息的受益者。通过科技的进步,人们观察世界的方法已经完全改变,即便是普通民众也可以更加广泛、及时的掌握地理信息。

1.3 开放式GIS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在地理空间信息的开放时代,为了使人们能够更好的了解与运用地理信息,GIS的研究人员有着提升人们空间思维能力的责任。美国ESRI公司认为,为了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地理工作者,空间维教育需要满足如下四点要求:

(1)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与大学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结。

(2)高校需要着重培养地理学人才,将教学的目标提升至新的高度,并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将地理科学作为研究的工具,同时结合其他各学科相关专业知识,建立基于地理空间技术的复合型学科和分支学科。

(4)通过GIS实现大学校园整体规划与管理,建立起智能化校园。

同时,开放式GIS为培养全体民众的空间思维能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潜移默化的培养了人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GIS的实际应用能力,使人们能够更好的利用空间信息。

2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开放式GIS的阻碍

2.1 学术奖励机制方面的阻碍

开放式GIS的发展受到了科学学术传统思想和学者奖励制度的阻碍。有人总结出学者们不愿无条件公开研究结果的几种原因:

(1)贡献出自己的研究成果不能得到经济上的回报。

(2)基于知识产权的原因,公开研究结果可能对以后的论文出版产生不利影响。

(3)公开研究结果后,其竞争对手便能无偿获得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从中获利。

(4)对于研究数据和资料的管理、储存与清理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

(5)在用户遇到问题时,需要为其进行解决。

由此可见,当前的学术习惯与氛围并不能够接受GIS的数据和研究成果公开。所以,面对开放和大数据的趋势,为提升学者的积极性,学术奖励机制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这样对于GIS的研究者和使用者都有积极的意义。

2.2 现有知识产权法律的缺陷

现存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与开放性知识系统存在相当程度的矛盾。主要是因为现存法律基于对于发明者和创作者的保护,倾向于知识产权的封闭,而开放性GIS本身具有完全开放的特性。现有法律赋予创作者和发明者以作品的专利权,同时禁止完全学术抄袭和基于原作品的衍生创作,这就科学知识和原创信息的公开和推广以阻力。

现有法律不仅对知识产权有着保护作用,同时还进行商业和工业机密的保护。相对对于知识产权的限期保护,法律对于商业和工业机密的保护是没有期限的。这种法律保护行为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信息的公开与共享,不符合共享经济与开放科学的价值需求。因此,法律界的学者需要对共享经济与开放科学的本质与目的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为共享经济与开放科学时代的到来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

3 开放式科学与经济对于环境可能产生未知的影响

对于开放运动是否能够人们带来一个更加绿色的未来,目前为止没有人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受到前几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共享经济已经成为一些经济衰退的发达国家的主流经济形势之一,其存在三个特点:

(1)物品的只用价值高于其占有价值,也就是说产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使用过程中;

(2)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能够实现物品的合理配置与应用,不再受到到地域的限制;

(3)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共享。这些特点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是对于人们的生活环境会带来怎样的影响目前尚未可知。

作为开放科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开放式GIS对于环境的潜在威胁虽然还未展示出来,但是我们不能放松对它的警惕。在我们对开放式GIS可能产生的威胁与影响进行足够的了解之前,不能贸然将开放式GIS的环境影响功能进行大范围推广。

参考文献

[1]阎君,天峻,伟宏.地理信息共享与开放式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1998.

第11篇

1.如何从中国情境中创新营销理论?——本土营销理论的建构路径、方法及其挑战

2.基金营销与资金流动:来自中国开放式基金的经验证据 

3.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及应用模式 

4.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

5.国外移动图书馆营销案例分析及其启示——以加拿大伯灵顿公共图书馆为例 

6.基于5T理论视角下的企业微博营销策略及应用分析——以欧莱雅的微博营销为个案研究

7.大数据时代的联动式数据库营销模式构建——基于“一汽大众”的案例研究 

8.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互动营销策略对消费者行为影响实证研究 

9.中国寿险业营销效率评价研究 

10.我国汽车行业营销趋势研究 

11.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内容营销:概念初探与研究展望 

12.人力资源经理的议题营销过程及策略研究 

13.控股股东卷入、两权偏离与营销战略风格——基于第二类问题和终极控制权理论的视角

14.保险营销策略问题初探 

15.社会化媒体营销研究述评 

16.论“共主体”营销话语的建构与践行——关于现代营销近视症的矫治研究

17.学科服务目标的精确定位与学科服务的精准营销

18.基于IPA的旅游目的地意象整合营销传播——两个江南水乡古镇的案例研究 

20.政府旅游公共营销的实现机制和路径选择——基于扎根理论的一个探索性研究

21.我国汽车营销现状及创新分析

22.目的地营销绩效:现状及价值链模型 

23.移动营销消费者采纳行为动态演化研究

24.网络营销新渠道:SNS营销

25.我国智能手机营销策略分析 

26.基于体验营销的酒店品牌建设研究 

27.我国高校图书馆营销新方式  

28.国外图书馆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案例研究及其启示

29.多渠道零售商线上线下营销协同研究——以苏宁为例

30.东风商用车网络营销对策 

31.网络营销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评述

32.双元营销能力平衡、战略地位优势与新创高技术服务企业绩效

33.营销能力对技术创新和市场绩效影响的关系研究——基于我国中小上市企业的实证研究 

34.4R营销理论与学术期刊网络营销策略

35.多市场接触下的联合非伦理营销行为——基于市场集中度和产品差异度的二维分析模型

36.企业微信营销研究及策略分析 

37.企业微博营销效果和粉丝数量的短期互动模型 

38.基于自媒体的旅游景区营销策略研究 

39.关于逆营销的效果研究:基于CLT理论的视角 

40.全渠道营销理论——三论迎接中国多渠道零售革命风暴 

41.搜索引擎营销研究综述及展望 

42.技术与生存:数字营销的本质  

43.基于DEA的企业微博活动营销效果评估——以S企业官方微博为例 

44.基于营销理念的高校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

45.电子商务对营销渠道管理的影响 

46.中国市场营销研究英语论文综述——基于内容及来源的描述分析 

47.中国烟草业营销分析  

48.“大数据”背景下营销体系的解构与重构 

49.保险营销渠道团队管理研究 

50.企业微博营销中品牌曝光度对网络口碑的影响研究  

51.论旅游景区的差异化营销策略选择与组合

52.创新高职市场营销教学 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53.我国网络营销发展策略研究 

54.销售低迷状态下的白酒营销回归与创新

55.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微营销研究 

56.基于消费者怀旧的品牌营销策略  

57.关于我国汽车营销模式发展的探讨

58.口碑、口碑传播和口碑营销的辨析

59.供应链下的市场营销资源合理运用问题探讨 

60.大数据时代营销创新研究的价值、基础与方向

61.旅游产品体验营销中的价格影响因素及定价策略 

62.社会资本、组织学习对企业国际营销能力升级的影响机制——基于海信集团国际化发展的纵向案例

63.基于groupon模式的我国经济型酒店网络团购营销研究 

64.保险O2O营销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65.“心”营销:文化艺术产业新媒体营销策略研究

66.企业网络社区营销价值、机理及模式研究  

67.关注和融入中小企业成长——论中小企业银行服务营销 

68.互联网对我国保险营销渠道影响分析 

69.高科技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70.论企业应对市场营销环境变化的策略  

71.微博网络营销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72.公益事件营销中企业—消费者契合度和宣传侧重点影响效果研究

73.体验式营销在汽车营销中的应用  

74.关系营销导向对营销创新的影响研究 

75.传播学视角下微信营销的利与弊  

76.市场营销专业复合型人才“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研究——以重庆大学市场营销特色专业建设为例 

77.金融服务营销的核心理念——价值的共同创造  

78.企业社会化媒体营销传播的效果分析——以微博扩散网络为例 

79.微博营销信息的时空扩散模式研究——以曲江文旅为例 

80.旅游目的地营销绩效评价研究现状与展望 

81.制度压力、合理性营销战略与国际化企业绩效——东道国受众多元性和企业外部依赖性的调节作用 

82.关于红色旅游市场营销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83.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84.传播学视角下即时性营销模式与战略实现——以微信营销为例 

85.网络拓扑特征对病毒式营销传播动态影响的研究——基于新浪微博大数据的实证分析

86.高校图书馆微博营销策略研究——以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例 

87.市场营销理论、实践、教育的创新与融合——2014中国市场营销国际年会综述

88.面向Y一代用户的大学图书馆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89.赣南脐橙三位一体营销战略探讨 

90.我国网络营销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91.关系资源对营销能力的影响机制:顾客导向和创新导向的中介效应 

92.营销动态能力的概念与量表开发 

93.新形势下电力市场营销模式与新型电价体系 

94.基于内部营销视角的图书馆管理新策略  

95.消费者参与社交网络营销因素的实证分析

96.深入理解营销渠道研究的过去和未来 

97.关系营销导向对企业使用渠道权力的影响  

98.论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  

99.基于全方位视角的企业营销绩效评价研究  

100.基于蓝海战略的保险营销创新研究  

101.我国汽车营销模式的现状与创新方向 

102.我国网络营销中的道德问题及其对策 

103.绿色营销研究:内涵、现状与对策  

104.国外绿色农产品营销的特点及借鉴  

105.小微企业营销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广东省中山市为例  

106.体育赛事营销的本质及营销观念创新研究  

107.内部营销对酒店员工工作满意的影响研究——以组织承诺为中介变量  

108.营销管理的新趋势——绩效营销研究探析 

109.保险营销模式的转变与发展——电话营销与网络营销模式的互补 

110.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国际化营销战略浅析 

111.中国汽车营销渠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12.当前中国电影营销的关键问题研究 

113.全球化时代的城市大事件营销效应:基于空间生产视角  

114.我国高校图书馆营销现状调查及分析 

115.IFLA图书馆国际营销奖及其背后的营销理念 

116.营销刺激、心理反应与有机蔬菜消费者购买意愿和行为——基于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117.感性消费时代的企业色彩营销策略

118.浅析我国保险网络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119.营销策略对品牌忠诚的影响:顾客感知价值的中介作用

120.体验营销研究前沿评介

121.国内市场营销研究进展分析

第12篇

——工行国际化人才培训体会

编者按:总行《才智青年》2016年第1期刊登我行入选总行国际化人才培训项目学员覃颖的海外培训心得。经作者授权,通过团聚八桂公众号转发以飨读者。

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历史,用自己的语言与当地的居民交谈,这样的探索让我切实感受到社会环境里一些微妙而细节的区别并深思其影响。

——覃颖 区分行营业部

2014年10月起,经过层层考试面试的选拔,我有幸被总行选中,并得到营业部推荐,以国际化人才项目第七期学员的身份,与其它16位全国各地的同事一起,飞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参与为期9个月的培训。

工作之后能有一段如此完整的时间去学习,反思,提升十分难得,因此对于这次机会我非常珍惜,早早就在心里将以往工作中考虑到的要点难点列了表,有针对性地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要全力以赴,学有所成。9个月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各种新鲜理念,事项层出不穷,这既是对我的挑战,也激起了我的奋斗心。反思这段时光,收获满满:

毋庸置疑,前期在北京金融学院的3个月听说读写全方位训练给我们创造了非常好的英语预热环境,也让我们对未来的国外生活有了比较好的适应能力。现在回想,无论是情景英语,翻译训练还是口音连读都能在国外找到可以应用的场合,比较实用。

同时在加拿大我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种课堂阅读交流有针对性地积累专业词汇,另一方面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亲身体验各种场景,完成对英文应用,反应能力的各项训练。想想自己居然能在期末考试时用3个小时写完近30页的全英文电子商务企业咨询报告,从一开始怎么落款都不会到熟练地通过电子邮件以标准的格式与各种人士打交道,可以打客服电话半个小时不停歇地向客服代表描述自己遇到的通讯收费问题……

这些日常交流所带来的对自己语言能力的反馈,使得自己更有信心去使用英语,也更明白使用的诀窍。

在多伦多大学的培训分为两个部分。前期的定制课请业界专业人士从银行业,资本市场,税收,投资政策,领导力,交流沟通,文化背景等多个角度介绍了中加的差异,也让我对宏观环境有了比较全面的把握。

依稀记得我和RBC投行部的高管讨论投行业务的产品到底如何个性化,和个金部的理财顾问咨询后台系统如何给他们提供业务支持,和税务专家了解转移定价应该如何界定其合理性和合法性。我看到了我们的差距,也看到了我们很多业务的发展前景。

中期的选修课程让我有机会从自己的兴趣出发,结合自己的岗位需求去探索其它的知识领域。我个人就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大数据,电子商务,房地产投资,国际贸易融资等专业课程。大数据,电子商务让我对如何利用互联网+科技提高业务的效率与准确性形成自己的看法,房地产投资则使我触类旁通了解到我国住房登记系统发展的滞后性成为制约产权批量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并最终应用在我们的小组论文里。国际贸易融资则让我对如保函,信用证等国际业务的参与方、单据流程有了大致了解,完成了我对锻炼自己成为国际化人才的一项初步要求。

通过课程的学习,课下的交流,小组作业的配合,实习以及平常社会活动的参与,我有幸认识了各行各业的人士,有加拿大第一大银行RBC风控和投行部的前辈,社保基金投资项目的管理人,National Bank旗舰行行长及台湾华人商会原理事长,在多大商学院Rotman就读的金融界的师兄,咨询界,法律界,国际贸易界的资深人士。

从他们口中聆听教诲,向他们咨询各项业务的操作经验,在他们的引荐下参观或参与到不同的场合,并向他们介绍ICBC乃至中国的现状和影响力。这样的互动机会我觉得很难得,也很珍惜建立起来的联络和友谊,希望未来以此为起点,能够有更多合作,交流的机会。

利用假期和周末时间探索多伦多乃至加拿大更广阔的地域,看卡尔加里作为石油之都,如何吸引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的能源企业在当地投资,并因为当年太平洋铁路修建引入大量华工后形成华人聚集区。看温莎作为加拿大与美国底特律隔河相望的汽车之都如何走过工业化的兴旺与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