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项目投资总结

项目投资总结

时间:2023-01-05 15:23:54

项目投资总结

第1篇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一)扎实推进在建工程项目建设

城东经济适用房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根据市、区政府安排,我公司组织实施了城东经济适用房工程。该工程是20*年市重点工程,也是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总投资1.85亿元,于20*年9月正式开工。为保证经济适用房如期交房,公司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全体人员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克服工期短、工程量大、资金紧等困难,抓紧办理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完善相关资料、手续,加大工程督查、督办力度,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工程建设进度稳步推进。目前,已开工16栋,其中12栋已经封顶,正在进行内外墙粉刷,4栋正在主体施工。按照市政府部署,经摇号产生的1699户中签户已于5月18日开始看房,初定于6月中旬正式选房,选房的相关工作和人员都已安排到位。

艾溪湖截污管网工程基本完工。艾溪湖截污管网工程总长3.83公里,总投资为2171.92万元。该工程于20*年12月21日正式开工建设,现已基本完工。瑶湖大道顶管由于设计变更,影响了工程进度,目前正在加紧顶管施工,计划于6月底完成。届时,艾溪湖截污管网可正式投入运行,帮助艾溪湖水质恢复往日的清澈。

(二)继续抓紧了竣工工程决算审核工作

国安路(湖滨东路)、*北路、*南路、环湖西路已先后竣工移交,工程决算资料分别上报市、区财政局审核。其中环湖西路工程决算已审核完毕,正在跟踪资金落实。湖滨东路、*南路决算初审稿已出,正在进一步跟踪审核。

(三)积极做好拟建工程前期准备工作

一是对*东路、*大道进行拆迁摸底和规划设计工作。根据市、区政府安排,今年将对*东路、*大道进行综合改造,我公司正着手办理工程改造的前期准备工作。其中,*大道道路及水渠整治景观规划、近期街景改造等规划设计方案已办妥。

二是积极争取20*年经济适用房建设任务。因公司具备承建经济适房的经验和各项便利条件,已向区政府书面申请由我公司承建我区20*年经济适用房,目前正抓紧启动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四)认真做好物业管理公司启动工作

公司在认真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为进一步拓宽经营城市领域,成立了南昌市青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的成立不仅可以促使城市经营投资——建设——物业管理的良性循环机制的建立,推动公司滚动发展,同时也为安置农村剩余人员和社会待业人员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减轻政府安置就业压力。今年以来,抓紧启动了物业管理公司工作: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制订了公司章程,办理了物业公司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相关岗位工作人员正在招聘中。二是积极争取城东经济适用房物业管理经营权。通过多次与市经房办的沟通与协调,已获得城东经济适用房小区物业管理经营权,并签订了物业管理合同,物业公司开始进入实质性的运营。

(五)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

为力求在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推进上实现新的突破,完成今年招商引资任务,今年上半年,公司进一步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

1.认真抓好三宗资金平衡用地的运作,加快推进三宗土地进行实质性的开发建设。永人、彭桥、桃胜三宗土地既是*东路综合改造资金平衡用地,也是区政府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为尽早平衡*东路资金缺口,加快项目建设步伐,推动全区开放型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我们继续抓好三宗土地的运作,具体情况是:

永人地块已经公开挂牌出让,土地出让金已全部返还,共计3015万元,现正抓紧与所在村签订拆迁协议。目前,该地块部分拆迁已启动,待拆迁完成后进行项目建设,兴建锦海商务大厦。

彭桥地块市土地储备中心已收储,拆迁方案与拆迁户协商一致并得到确定,公开挂牌出让的条件成熟。因拆迁资金无法解决,市政府正在协调重新上会,以尽早挂牌出让。

桃胜地块完成拆迁摸底工作,市政府办正在就该项目规划、土地出让返还等问题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我们将密切关注进展态势,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2.积极引进资金、项目进行联合开发。为充分利用我区资源优势,做到以资源招商,我公司积极寻找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合作。目前,正与江西圳昌投资有限公司洽谈成立合作股份公司,参与我区今后的开发建设。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1.认真研究和探索区投资公司做大做强。公司履行辖区范围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园区开发建设的投资融资、项目实施、资本运作的职能。做大做强区投资公司,对充分发挥投融资平台作用,提高政府投融资能力和调控经济实力,加快我区城市化建设步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公司将根据发展现状,认真研究探讨,做大做强投资公司,使其真正成为区委、区政府的“融资载体、投资主体、经营实体”。

2.继续推进城东经济适用房建设。严格按照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规定,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周密安排,科学调度,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做好中签户的售楼和物业管理工作。

3.全面完成艾溪湖截污工程,以便尽早投入使用。

4.继续跟踪湖滨东路、*北路、*南路的决算审核工作,做好工程资金结算,不为以后留下遗留问题。

5.加快*东路、*大道改造的前期准备工作,并正式启动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提升城东整体形象。

6.认真做好三宗资金平衡用地的开发建设

第2篇

一、战寒冬,拼效益,提高投资项目整体水平

2016年以来,国际油价始终低位震荡,油田投资大幅压缩,生产经营全面进入寒冬期,这就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彻底摒弃规模意识,以投资效益为核心,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前期工作质量。

在投资项目立项时,以效益当先,既要满足使用单位和现场的实际需求,又要提高项目上报投资项目质量。计划科协同相关业务科室,深入一线,对现场第一手资料作细致的调研,强化前期现场调研工作。在方案审查上,除由分管领导牵头,组织地质所等“两所一室”、开发管理科、集输科等专业科室进行讨论论证外,还吸纳采油矿等基层技术和管理人员参加,保证项目在前期做到细化和优化。同时强化项目的效益分析,调高数据质量,对产出和投入进行充分对比,淘汰效益差的项目。

二、搭建数据共享平台,提高数据的利用率

我们建立例会制度和数据网络共享平台,确保每个使用单位和个人都能便利使用,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建立例会制度,确定制度保障。二是开发网上数据平台,将统计信息变为横向与纵向,上级与下级,平行科室之间共享。三是经过加工、分析的各种综合信息由计划科向采油厂领导、相关科室及三级单位提供数据,满足了管理决策、研究问题和了解情况等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

三、强化统计在投资项目运行过程中的作用

1、对于投资项目统计工作,坚持做到跟踪统计,将统计工作贯穿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即从项目的申请到工程开工直至工程竣工,随时和项目经理取得联系,坚持每月组织工程、设计、质检、预算等部门深入重点工程施工现场,调查了解工程进度、投资完成情况,掌握工程进展状况,获取第一手资料,对于已竣工的项目,及时核对竣工工程量,做到心中有数。确保上报的统计数据、形象进度详实完整。

2、在投资项目运行过程中,及时收集录取统计数据,进行投入和产出的差异分析,对效益不达标的项目,找出原因,为下步项目调整做好数据支持工作。

四、加强统计法制宣传,增强数据保密意识

1、定期组织采油厂从业人员认真学习《统计法》,进行统计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大家的法律意识和保密意识,和重要统计岗位人员签订保密协议,确保职业操守。

2、要“说实话,办实事,报实数”。反对弄虚作假。定期对各三级单位所设置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检查,做到了规范、真实、计算方法清楚无差错。

3、组织全厂统计人员认真学习了《胜利油田分公司内部控制手册实施细则》中的有关内容,进一步了解了统计业务流程,深刻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严肃性。对三级单位计划统计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学习和指导,认真学习与统计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系统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了统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理论水平,掌握了统计工作的基本要领,并建立了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制度。使全厂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第3篇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

企业服务中心是园区对外的窗口,作为服务中心的分管领导,我从严要求自身素质的提高,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以及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熟悉各项程序工作流程,使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并自觉地落实到各项工作的细节之中,踏踏实实工作,为做好园区的各项服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二、立足本职,抓好分管,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1.各项经济指标任务完成。预计全年实现产值130亿元,同比增长15.1%。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2% ,同比增长2.1%,比目标任务14.1%增加0.2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8%。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预计全年完成税收9000万元,同比增长12.5%。

2.大力推进招商工作。三季度已完成市外到位资金42万元(其中:市外固定资产投资17.4万元;省外资金到位24.6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40亿元的105%;预计全年完成市外到位资金47万元。预计全年完成新签约宏泰锅炉、盛泰元环保、 银欧女鞋、科迪锻业等项目10个,完成年目标任务的111%。新开工项目8个,新竣工投产6个,包装重大项目9个。

3.创新创建工作顺利完成。今年3月省政府正式认定沿滩工业园区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1月,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成功通过省科技厅备案。今年园区新引入孵化企业33户,正在全力创建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园。

4、密切联系服务企业。根据区委联系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的部署,印发了《党员干部联系企业和重大项目工作实施方案》,每个月至少一次及以上全覆盖的企业走访调研,及时收集解决企业问题,采纳建议,帮助企业克服生产经营困难。组织了园区企业用工专场招聘会1场、银企对接会1次,解决企业问题100余个。

三、自觉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一切按制度和规定办事,不利用职权为个人谋取利益。加强党性、党风、党纪学习,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管好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和亲属,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搞特权,没有接受过企业主一顿吃请,没有收受过企业主一分礼物。平时注重深入基层,自觉深入企业走访开展调查研究,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坚持向群众学习,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廉政勤政的工作作风。

第4篇

(一)二十年建设成就

二十年来,**以工代赈投资总额达62.47亿元,其中国家投入以工代赈资金34.67亿元。到目前为止共解决300余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帮助100万低收入贫困人口提高收入。贫困地区;人均纯收入由1985年的209元,增加到**年的1657元,增加了1448元,增长了7.92倍。

以工代赈的实施使我区贫困地区的贫困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为**时期以工代赈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集中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二十年来,通过开展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总额达26.70亿元,其中国家以工代赈资金达14.41亿元。共新建水库21座,水库除险加固81座,渠道防渗8364.30公里,渠首87座,新打和改造灌溉井1214眼。相继建设了阿湖水库、桑株水库、昆仑渠首及总干渠等一大批水利骨干工程,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抵御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为贫困地区各族人民解决温饱、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二十年来,共投入以工代赈资金总额达11.69亿元,其中国家以工代赈资金6.30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县乡村道路9840公里,其中黑油路5240公里;桥梁258座4600延米;水电站34座,发电量1.36万千瓦;电话装机5.57万门,架设电话缆线1950公里。以工代赈项目的完成有效地改善了贫困地区的交通、电力和通讯状况,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拓宽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途径。

3、人畜饮水状况显著改善。二十年来,累计投入用于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和病区改水建设的以工代赈资金9.90亿元,其中国家以工代赈资金5.34亿元。通过打井、建蓄水池、水塔、水厂、铺设饮水管道、保护水源地等工程措施,解决了243.70万人和703.60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生活条件,降低了地方病的发病率,密切联系了党和人民群众间的关系。

4、资源优势得以合理开发。二十年来,累计投入到种植业、养殖业和林果业中的以工代赈资金达12.93亿元,其中国家以工代赈资金7.88亿元。种植优质粮食作物159万亩,发展特色经济作物48.40万亩,治沙封育林82.32万亩,人工草场149.40万亩,棚圈7482座,青贮窖4120座,定居牧民22909户,改造中低产田179.70万亩,提高了贫困地区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5、积极落实劳务报酬政策,提高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水平。自2002年以来共发放劳务报酬12417万元,增加了贫困地区农牧民收入,同时还为贫困地区的农民提供了大量的短期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压力问题。通过实施劳务报酬政策,使当地农民参加工程建设,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实现由“要”到“我要干”的转变,拓宽了贫困地区农民增收渠道,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6、吸引了地方投资,增强了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工代赈资金充分调动了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自身的积极性,把以工代赈资金作为引导性投入,吸引各方面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形成合力,增强了扶贫开发的活力。通过以工代赈帮助贫困地区建设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改善了贫困地区的投资环境,吸引了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投资。到目前为止,南疆四地州已有15家企业进驻贫困地区,投资总额达到了2亿多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工代赈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和突出问题。

1、以工代赈扶贫机制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随着普遍贫困问题的基本解决,长期以来形成的以政府为主导的、从上至下的组织型、管制型反贫困机制,表现出了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一是贫困人口总体上被排斥在反贫困治理结构之外,政府与贫困人口的关系是救助与被救助的关系,贫困人口对政府产生过度依赖,政府所承担的反贫困任务沉重。二是扶贫资源的配置过分强调政府的作用而忽视市场的作用,扶贫的市场机制与社会机制发育滞后,导致扶贫投资效益低下,扶贫开发效果有限。

2、以工代赈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落实困难。国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多数分散分布于自然条件较差、经济、科技、文化落后的偏远地区和高寒牧区以及边境地区,地县、县乡、乡村之间相距遥远,扶贫成本很高,投入所需要的以工代赈资金量大。加之,**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地方财政非常困难,增加扶贫配套投入的难度很大。单纯依靠农牧民投工投劳抵消配套资金缺口,既影响了项目施工进度和质量,又加大了贫困地区农牧民的负担。

3、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贫困地区地域辽阔,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地理位置呈相对封闭状态,进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大、成本高。二十年来以工代赈扶贫资金的投入,使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一定改善,但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的状况仍未能得到根本性改变,一些主要河流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理,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

4、贫困地区自然经济条件差,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仍未得到根本改善。**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居住在高寒山区、荒漠和边境地区,有效耕地面积有限,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尤其是水资源匮乏。加之,贫困人口居住分散,扶贫投入成本大,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状况依然突出。二、规划的范围和规划期

(一)规划的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维吾尔自治区所辖的69个县市的重点贫困乡村,其中重点贫困县30个,重点贫困县中含国家确定的27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自治区确定的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二)规划期的确定

规划基期为**年,规划终期为2010年。

三、规划的指导思想、建设思路和目标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以工代赈工作的经济观和政治观,以实施扶贫攻坚计划,改善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减少贫困人口为目标。全面贯彻执行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要求,紧紧围绕“四大基地”建设,结合**贫困地区的实际问题和特点,全力推进“收缩战线、突出重点”的扶贫开发方针,通过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全面实施、追求实效,努力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建设的总体思路

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历史重任,结合新时期以工代赈建设的特殊性、现实性和紧迫性,以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贫困县为重点,以乡为基础、县为基本单位,坚持开发式扶贫为宗旨,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巩固温饱成果,帮助188万低收入贫困人口提高收入水平。加大以工代赈资金的集中投入力度,重点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和基本农田建设,继续加强草场建设、乡村道路建设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小流域治理工程和易地搬迁工程建设,不断扩大抗震安居工程实施范围。紧紧围绕特色林果业、畜牧业和特色农作物产业发展,突出区域间的建设重点,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活水平,全面实现扶贫攻坚的奋斗目标,促进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根据**三大区域致贫的原因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工代赈各类项目总体上均相对集中在南疆地区,北疆地区其次,东疆地区次之。各区域内的重点将根据本区域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南疆地区以农业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主要解决从事农业生产的贫困农民的脱贫致富问题;工程建设的重点是农田水利、乡村道路、小流域治理、人畜饮水和抗震安居等方面。和田和喀什地区重点围绕特色林果和棉花产业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克州重点围绕草料地建设和畜牧业发展,坚持片区开发、综合治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草场改良。北疆地区以农牧业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主要解决从事畜牧业生产的贫困牧民的脱贫致富问题;工程建设的重点是草场建设、小流域治理、人畜饮水、牧区牧道建设和易地扶贫搬迁等方面。东疆地区以农业为主,包括牧业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程建设的重点是基本农田建设、农田小型水利建设、乡村道路和易地扶贫搬迁等方面。

——基本农田建设以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土地生产率为重点,大力发展产业基地建设,全面带动农民增收。

——农田水利建设通过打井、节水及渠系配套等工程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乡村道路建设通过新增通车里程,完善乡村交通网络建设,改扩建已有道路,提升道路等级,加大道路的通行能力。

——人畜饮水工程通过管网建设、水源地建设和供水设施建设,解决贫困地区居民饮水问题,改善牲畜饮水条件。

——草场建设以提高草地生产率,维护和改善草地生态为重点,大力开展牲畜饲养设施和饲草料储藏设施建设,提高畜牧业生产力水平。

——小流域治理以流域的荒漠化防治为重点,加强水土保持林建设,合理布局防风林和经济林,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易地扶贫搬迁必须坚持自愿的原则,与生态移民、牧民定居和绿洲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做好安置地的建设工作,切实使搬迁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和长期保证。

——抗震安居工程要坚持全面发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经济实用,抗震安全;坚持政府补助与群众自筹相结合,以群众自筹为主;坚持在自治区统一指导下,由地方各级政府负责,把责任落实到人,结合实际,不搞一刀切;坚持强化监督,务求实效,全面提高抗震防灾水平。

(三)建设的总体目标

通过对贫困地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绿洲环境建设、生产基地建设、易地搬迁和抗震安居等重大工程建设,有效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保证农牧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努力实现贫困农牧民人均收入年均增加70元以上,力争实现188万低收入贫困人口的脱贫。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规划建设的具体目标为:

——完成中低产田改造任务110万亩以上;

——完成节水灌溉及改善灌溉面积110万亩以上;

——渠道防渗6000公里以上;

——完成排碱渠900公里以上;

——新打各类机井550眼以上;

——完成乡村道路建设与改造里程3700公里以上;

——解决饮水人群95万人;

——解决牲畜饮水289万头(只);

——完成天然草场改良和人工种草190万亩;

——完成防风林和经济林120万亩以上;

——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800平方公里以上;

——完成易地扶贫搬迁6000户,25000人;

——完成抗震安居住房重建或改造245500户、1227.5万平方米。

四、规划建设的重点、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

(一)规划建设的重点

**期间,以工代赈建设重点针对**绿洲灌溉农业的特点和干旱区脆弱生态环境的特点,紧密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贫困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农田水利和草场建设。加强乡村道路建设、基本农田建设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兼顾小流域治理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不断扩大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范围,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平台建设,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以下内容:

1、农田水利建设重点是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配套建设和节水工程建设。规划建设项目464项,占规划项目总数的26.9%。

2、草场建设重点是天然草场改良和人工饲草料基地配套建设等工程,其中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要作为草场建设的重中之重予以重点扶持。规划实施项目293项,占规划项目总数的16.9%。

3、基本农田建设重点是中低产田改造。规划实施项目259项,占规划项目总数的15.0%。

4、乡村道路建设重点是新增道路里程,完善乡村道路网络,兼顾对现有贫困区道路的改造和升级。规划实施项目258项,占规划项目总数的14.9%。

5、人畜饮水工程重点是打井、水厂建设和供水设施配套建设。规划实施项目242项,占规划项目总数的14.0%。

6、小流域治理建设要结合水土保护林、防风林和经济林建设,建立小流域治理综合体系。规划实施项目193项,占规划项目总数的11.2%。

7、易地搬迁建设重点是搬入地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保证搬迁贫困户切实具备新的生产能力,且收入水平远远高于搬出地。规划实施项目12项,占规划项目总数的0.7%。

8、抗震安居工程建设重点是南疆四地州特困户、低收入贫困户、困难户和高寒山区户的住房重建和改造,提高抗震设防标准,消除地震隐患,确保贫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规划实施项目4项,占规划项目总数的0.2%。

(二)规划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

规划建设项目1725项,其中重点县规划实施1482项,占总项目数的85.9%;非重点县规划实施243个项目,占项目总数量的14.1%。

项目规划总投资403440万元,其中重点县规划总投资370000万元,占全疆规划总投资的91.7%;非重点县规划总投资33440万元,占全疆规划总投资的8.3%。

规划总投资中以工代赈资金373280万元,占规划总投资92.5%,其中重点县规划投资342630万元,占以工代赈总投资的91.8%;非重点县规划投资30650万元,占以工代赈总投资的8.2%。

规划总投资中地方配套资金30160万元,占规划总投资8.5%,其中重点县规划投资27370万元,占配套资金的90.8%;非重点县规划投资配套资金2790万元,占配套资金的9.2%。

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及投资为:

1、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实施项目259项,占规划项目总数的15.0%。主要建设内容为改造中低产田119万亩,产业基地建设14万亩,农田渠系配套1439公里,机井242眼,其中:

——重点县共实施项目223项,占本规划项目总数的86.1%。主要建设内容为改造中低产田103万亩,产业基地14万亩,农田渠系1313公里,机井242眼。

——非重点县共实施项目36项,占本规划项目总数的13.9%。主要建设内容为中低产田改造17万亩,产业基地0.17万亩,农田渠系126公里。

全疆基本农田建设投资37800万元,占规划建设总投资的9.3%。其中,以工代赈资金34250万元,占以工代赈资金总额的9.2%;配套资金3550万元,占配套资金总额的11.7%。其中:

——重点县规划投资34120万元,占本规划项目投资的90.3%。投资中以工代赈资金30890万元,占本规划以工代赈资金的90.2%;配套资金3230万元,占本规划配套资金的90.9%。

——非重点县规划投资3680万元,占本规划项目投资的9.7%。投资中以工代赈资金3360万元,占本规划以工代赈资金的9.8%;配套资金320万元,占本规划配套资金的9.0%。

2、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实施项目464项,占规划项目总数的26.9%。主要建设内容为节水灌溉面积1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04万亩;渠首24座;引水渠及排碱渠928公里;防渗渠4141公里;桥、涵、闸4566座;河堤及小型水库除险加固4370万立方米;机井169眼;防洪堤工程254公里,其中:

——重点县共实施项目401项,占本规划项目总数的86.4%。主要建设内容为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91万亩;渠首24座;引水渠及排碱渠893公里;防渗渠3285公里;桥、涵、闸3682座;河堤及小型水库除险加固4370万立方米;机井111眼;防洪堤工程240公里。

——非重点县共实施项目63项,占本规划项目总数的13.6%。主要建设内容为节水灌溉面积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3万亩;引水渠及排碱渠35公里;防渗渠856公里;桥、涵、闸884座;机井58眼;防洪堤工程14公里。

全疆农田水利规划建设投资119140万元,占规划建设总投资的29.5%。其中,以工代赈资金109030万元,占以工代赈资金总额的29.2%;配套资金10010万元,占配套资金总额的33.2%。其中:

——重点县规划投资109920万元,占本规划项目投资的92.3%。投资中以工代赈资金100590万元,占本规划以工代赈资金的92.2%;配套资金9330万元,占本规划配套资金的93.2%。

——非重点县规划投资9220万元,占本规划项目投资的7.7%。投资中以工代赈资金8540万元,占本规划以工代赈资金的7.8%;配套资金680万元,占本规划配套资金的6.8%。

3、乡村道路建设:规划实施项目258项,占规划项目总数的15%。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道路2701公里,改扩建道路634公里,桥涵1009座。其中:

——重点县共实施项目223项,占本规划项目总数的86.4%。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道路2307公里;改扩建道路568公里;桥、涵995座。

——非重点县共实施项目35项,占本规划项目总数的13.5%。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道路394公里;改扩建道路66公里;桥、涵14座。

全疆乡村道路规划建设投资53910万元,占规划总投资的13.3%。其中,以工代赈资金49110万元,占以工代赈资金额的13.2%;配套资金4800万元,占配套资金总额的15.9%。其中

——重点县规划投资49260万元,占本规划项目投资的91.3%。投资中以工代赈资金44840万元,占本规划以工代赈资金的91.3%;配套资金4420万元,占本规划配套资金的92.0%。

——非重点县规划投资4650万元,占本规划项目投资的8.6%。投资中以工代赈资金4270万元,占本规划以工代赈资金的8.6%;配套资金380万元,占本规划配套资金的7.9%。

4、人畜引水工程:规划实施项目242项,占规划项目总数的14.0%。主要建设内容为引水管道8328公里;机井157眼;水厂、水塔及水池308座,其中:

——重点县共实施项目223项,占本规划项目总数的92.1%。主要建设内容为引水管道7736公里;机井151眼;水厂、水塔及水池301座。

——非重点县共实施项目19项,占本规划项目总数的7.8%。主要建设内容为引水管道592公里;机井6眼;水厂、水塔及水池7座。

全疆人畜饮水工程规划建设投资32810万元,占规划建设总投资的8.1%。其中,以工代赈资金30190万元,占以工代赈资金额的8.0%;配套资金2620万元,占配套资金总额的8.6%。其中:

——重点县规划投资31410万元,占本规划项目投资的95.7%。投资中以工代赈资金28890万元,占本规划以工代赈资金的95.6%;配套资金2520万元,占本规划配套资金的96.1%。

——非重点县规划投资1400万元,占本规划项目投资的4.2%。投资中以工代赈资金1300万元,占本规划以工代赈资金的4.3%;配套资金100万元,占本规划配套资金的3.8%。

5、草场建设:规划实施项目293项,占规划项目总数的17%。主要建设内容为天然草场83万亩;人工草场113万亩;青贮窖15360座;棚圈2276座;牧道413公里,草场配套渠系739公里),其中:

——重点县共实施项目225项,占本规划项目总数的76.7%。主要建设内容为天然草场55万亩;人工草场65万亩;青贮窖15360座;棚圈1970座;牧道413公里,草场配套渠系680公里。

——非重点县共实施项目68项,占本规划项目总数的23.2%。主要建设内容为天然草场28万亩;人工草场48万亩;棚圈306座;草场配套渠系59公里。

全疆草场建设规划建设投资55370万元,占规划建设总投资的13.7%。其中以工代赈资金50730万元,占以工代赈资金总额的13.5%;配套资金4640万元,占总配套资金的15.3%,其中:

——重点县规划投资43810万元,占本规划项目投资的79.1%。投资中以工代赈资金40180万元,占本规划以工代赈资金的79.2%;配套资金3630万元,占本规划配套资金的78.2%。

——非重点县规划投资11560万元,占本规划项目投资的20.8%。投资中以工代赈资金10550万元,占本规划以工代赈资金的20.8%;配套资金1010万元,占本规划配套资金的21.7%。

6、小流域治理:规划实施项目193项,占规划项目总数的11.2%。主要建设内容为种植防风林78万亩,种植经济林44万亩,溢洪道及河道疏浚190公里,其中:

——重点县共实施项目175项,占本规划项目总数的90.6%。主要建设内容为完成种植防风林73万亩;经济林42万亩;溢洪道、河道疏浚145公里。

——非重点县共实施项目18项,占本规划项目总数的9.3%。主要建设内容为完成种植防风林3万亩;经济林4万亩;溢洪道、河道疏浚70公里。

全疆小流域治理规划建设投资42640万元,占规划建设总投资的10.5%。其中,以工代赈资金39350万元,占以工代赈资金总额的10.5%;配套资金3290万元,占配套资金总额的10.9%。其中:

——重点县规划投资40540万元,占本规划项目投资的95.0%。投资中以工代赈资金37400万元,占本规划以工代赈资金的95.0%;配套资金3140万元,占本规划配套资金的95.4%。

——非重点县规划投资2100万元,占本规划项目投资的4.9%。投资中以工代赈资金1950万元,占本规划以工代赈资金的4.9%;配套资金150万元,占本规划配套资金的4.5%。

7、易地搬迁工程:规划实施项目12项,占规划项目总数的0.7%。主要建设内容为搬迁6450户、25870人,其中:

——重点县共实施8项,占本规划项目数的66.6%,搬迁5980户、24000人。

——非重点县共实施4项,占本规划项目数的33.3%,搬迁470户、1870人。

全疆易地移民搬迁规划投资11670万元,占规划建设总投资的2.8%。其中,以工代赈资金10420万元,占以工代赈资金总额的2.7%;配套资金1250万元,占配套资金的总额4.1%,其中:

——重点县规划投资10840万元,占本规划项目投资的92.8%。投资中以工代赈资金9740万元,占本规划以工代赈资金的93.4%;配套资金1100万元,占本规划配套资金的88%。

——非重点县规划投资830万元,占本规划项目投资的7.1%。投资中以工代赈资金680万元,占本规划以工代赈资金的6.5%;配套资金150万元,占本规划配套资金的12.0%。

8、抗震安居工程:规划实施抗震安居工程项目4项,占规划项目总数的0.2%。主要建设内容为建设抗震安居房245500户、1227万平方米(每户按50平方米计算),全部建造在南疆四地州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全疆抗震安居工程规划投资50100万元,占规划建设总投资的12.4%,全部为以工代赈抗震安居资金。

五、规划建设的总体布局

根据**贫困人口分布和各地区贫困成因分析,结合当地扶贫攻坚的实际要求,**以工代赈建设涉及全疆12个地州的69个县(市),其中重点覆盖国家确定的27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自治区确定的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从全疆南、北、东疆三大区域布局,重点建设区域仍将集中在南疆五地州。

(一)建设投资总体布局

南疆五地州(和田、喀什、克州、阿克苏、巴州)规划投资327980万元,占全疆总投资的81.3%,安排各类建设项目1229项,占总项目数的71.3%;其中和田、喀什、克州三地州规划投资293520万元,占全疆总投资的72.7%,占南疆地区总投资的89.5%,安排各类项目1069项,占全疆项目总量的61.9%,占南疆地区项目总量的87.3%,

北疆五地州(伊犁、阿勒泰、塔城、博州、昌吉)规划投资61290万元,占全疆总投资的15.2%,安排各类建设项目407项,占总项目数的23.6%;

东疆两地州(吐鲁番、哈密)规划投资14170万元,占全疆总投资的3.5%,安排各类建设项目82项,占总项目数的4.7%。

(二)类建设项目具体布局

1、基本农田建设:南疆重点布局在和田地区和喀什地区,占南疆基本农田建设总投资的73.4%;北疆为伊犁地区、阿勒泰地区,占北疆基本农田建设总投资的77.6%;东疆重点布局在哈密地区,占东疆基本农田建设总投资的80.2%。

2、农田水利建设:南疆重点布局在和田地区和喀什地区,占南疆农田水利建设总投资的75.8%;北疆重点布局在伊犁地区和塔城地区,占北疆农田水利建设总投资的76.6%;东疆重点布局在哈密地区,占东疆农田水利建设总投资的87.4%。

3、乡村道路建设:南疆重点布局在喀什地区和和田地区,占南疆乡村道路建设总投资的86.4%;北疆重点布局在伊犁地区和塔城地区,占北疆乡村道路建设总投资的79.3%;东疆重点布局在哈密地区,占东疆乡村道路建设总投资的79.4%。

4、人畜饮水工程:南疆重点布局在喀什地区,占南疆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总投资的46.1%;北疆重点布局在塔城地区,占北疆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总投资的40.4%。

5、草场建设:南疆重点布局在喀什地区,占南疆草场建设总投资的52.6%;北疆重点布局在阿勒泰地区,占北疆草场建设总投资的62.5%;东疆重点布局在哈密地区,占东疆草场建设总投资的88.9%。

6、小流域治理:南疆重点布局在和田地区,占南疆小流域治理总投资的59.5%;北疆重点布局在塔城地区,占北疆小流域治理总投资的56.3%。

7、易地搬迁工程:南疆重点布局在和田地区,占南疆易地搬迁工程总投资的40.6%;北疆重点布局在塔城地区,占北疆易地搬迁工程总投资的44.4%;东疆重点布局在哈密地区,占东疆易地搬迁工程总投资的92.5%。

8、抗震安居工程:全部布局在南疆四地州。

六、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认清新时期以工代赈扶贫开发的新形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保新时期以工代赈扶贫开发建设规划指标和任务的完成。

按照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党委五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将扶贫开发与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结合起来,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以工代赈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把解决农牧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增强以工代赈扶贫开发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社会各界在以工代赈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以工代赈协作和对口支援,形成共同关注、支持、参与以工代赈扶贫开发建设的氛围。

(二)将以工代赈建设规划纳入自治区及各地州、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行业部门要设立专项资金对贫困地区进行支持和资金扶持。

各地州县市一定要将以工代赈建设规划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及各地州、县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要明确各自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和进度,并在资金、物资、技术、人才、政策以及资源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安排上,体现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倾斜和扶持。继续加强行业、区域间以工代赈扶贫开发合作,各行业部门要结合自身行业发展设立专项资金加大扶贫力度。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要把实现脱贫致富当作首要任务,根据脱贫目标提出具体解决途径,并形成以工代赈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相结合的以工代赈计划体系,认真落实,讲求实效。

(三)充分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以工代赈建设规划项目的科技含量,为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围绕**以工代赈建设规划中的建设内容,结合贫困地区项目实施地资源条件和贫困人口的现实需要,加大以工代赈工程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力度,充分利用科技资源和科技进步的成果,组织多学科领域科技力量,加强针对贫困人口集中地区资源特点的适用技术研究、开发和组装配套,形成完善、系统、成熟的技术体系,并对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难题进行联合攻关,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不断提高贫困户的生产技能和贫困地区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四)建立以工代赈项目管理档案和项目储备库,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以工代赈项目繁多、涉及面广,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建立项目建设管理档案。具体由项目实施乡镇、村组落实,报各地区项目办备案。建立由上而下的管理体系和由下而上的反馈机制,方便项目的检查验收,体现项目实施的效果,发现项目建设中的问题,为今后以工代赈项目推广实施积累经验。认真抓好项目实施和竣工验收,加强对在建项目的检查监督,配合财政部门管好用好以工代赈资金,严格执行报帐制。各有关地、县计委要根据本地实际,本着突出重点、目标明确、远近结合、统筹衔接、科学论证、合理排序、动态调整、分年实施的原则,确定以工代赈项目储备库,作为以工代赈建设规划和投资计划的基础。

(五)加强以工代赈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严格规范项目申报、立项、审批和资金使用程序,确保项目发挥作用和资金的使用效益。

一是要坚持以工代赈项目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管理,申报的项目应做到前期工作完备,审批手续齐全,配套资金落实,具备开工条件。二是以工代赈计划项目要由自治区发改委根据各县上报的规划和项目建设计划,按照以工代赈政策投向和前期工作完备的项目所需投资情况,参照各县贫困程度,经济社会指标,基础设施状况,以及上年度项目实施和计划执行等工作情况编制下达年度资金计划和项目建设计划。三是加强对以工代赈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禁止以任何借口改变资金的性质、用途和使用范围,严禁挪用、拖欠和挤占,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审计部门要定期对以工代赈资金进行全面、严格的审计,发现问题要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领导者的责任。

(六)注重以工代赈规划建设项目与西部大开发总体部署、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其他扶贫开发项目的衔接,采取综合措施,确保贫困人口收入的增加。

以工代赈建设要与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相结合,与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和优势产业开发相结合,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相结合,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优势产业开发、退耕还林还草、素质教育等工程项目相衔接,发挥项目的整合和示范带动作用,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培育和发展区域性支柱产业,做到治理一片、成效一片、巩固一片,提高以工代赈扶贫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通过扶持有资源可能、有市场需求、有效益的项目,特别是依托“种养加”项目实行产业化发展,促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从市场中获取较高收益,实现贫困人口稳步脱贫和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

第5篇

电力建设投资后评价效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为进一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的要求,市场经济对电力体制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投资行为的约束日益强化,由于电力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建设项目的后评价工作以及建立与完善后评估机制已经成为急迫而又崭新的课题。从一定意义上讲,项目后评价是项目周期中一个重要环节,是项目管理过程中保证其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对改进和完善项目管理水平、提高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后评价的概念和内涵

后评价是运用现代系统工程与反馈控制的管理理论,对已经完成的项目或规划项目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影响和运营结果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通过对投资活动实践的检查总结,确定投资预期的目标是否达到,项目或规划是否合理有效,项目的主要效益指标是否实现,通过分析评价找出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为未来项目的决策和提高完善投资决策管理水平提出建议,同时也为被评项目实施运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从而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项目管理的反馈控制过程是:投资决策者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环境需要,通过决策评价的可行性论证,依据分析结果,在项目决策阶段中及时纠正偏差,改进完善目标方案,做出正确的决策并付诸实施。当项目运营一段时间后,通过项目后评价将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决策阶段的目标相比较,对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反馈给投资决策者,从而对今后的项目目标做出正确的决策,以提高投资效益。

2项目后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2.1开展后评价是当今市场的内在需求。后评价是改进投资效益、提高决策水平的重要工具与方法。实现国家制度的宏伟战略目标,经济建设、城市基础设旋建设还要进行大量投资,客观上形成了对后评价的潜在要求;目前有许多投资项目需要及时总结经验并作出再评价,是对后评价的现实需求。

2.2后评价有助于提高投资决策水平、改进投资决策、提高投资效益。通过项目后评价,研究、分析项目效益与预期目标出现不符的原因,从而分析确定产生问题的因素,是由项目决策、或项目实施中管理不善,还是由外部环境和条件变化造成的,并提出适当的纠正措施。同时,通过后评价,将有关信息反馈到投资管理和投资决策部门,为改进和改善项目投资提供依据。

2.3开展后评价有助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实现项目管理科学化。后评价具有透明性和公开性,能客观、公正地评价项目活动成绩和失误的主客观原因,比较公正地、客观地确定项目决策者、管理者和建设者的工作业绩和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工作水平。

做好后评价工作,不仅能提高投资决策水平、改进投资决策、提高投资效益,而且有利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有利于实现项目管理科学化。通过运用实际数据、资料来检验分析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研究项目各阶段变化的内在联系和促成因果,形成科学的评价结论。运用评价的结论和所获得的经验教训,指导新的项目建设,从而能达到不断地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目的。项目后评价是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延伸,是项目管理周期一个重要阶段,应受到充分重视。

2.4后评价有助于保证可行性研究和前评估客观、公正性。建立完善的项目评价方法和制度,对前评估进行较全面、客观的检测和衡量,并建立起相应的奖惩制度,可以促使项目的前评估工作人员和有关部门在进行前评估中树立高度的责任感,确保项目前评估的客观、公正。

3电力项目建设后评价发展现状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电力行业一直受到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对项目进行后评价,可以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为改进投资决策管理,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提高科学管理服务的水平;也为今后电网建设的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达到在新一轮电网建设高潮中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因此,电力行业相继出台文件,重视电力建设项目后评价,国家电网公司专门出台“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投资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要求对送变电工程项目,在按照国家批准的本期建设规模建成投产并经过2年左右的运营期后,均应进行后评价工作。重视电力建设后评价,可以总结经验,节约建设成本,把握投资方向,规避投资风险。基于上述认识,对电力项目后评价的理论、方法及应用进行系统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4电力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内容

4.1.电力建设项目过程评价:依据国家现行的有关法令、制度和规定,分析和评价项目前期工作、建设实施、运营管理等执行过程,从中找出变化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4.2电力建设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根据实际发生的数据和后评价时国家颁布的参数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并与前期工作阶段按预测数据进行的评价相比较,分析其差别和成因。

4.3电力建设项目的性能评价:根据国家颁布的各项技术参数,对电力项目建成前后的供电能力、系统安全稳定、综合损耗等方面的各种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并分析其原因。分析项目建成对整个电力系统的作用,分析它对于以后改扩建产生的影响,并总结经验教训。

4.4电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评价电力建设项目对环境质量、资源节约与利用、生态平衡及环境管理的影响等。

4.5电力建设项目持续性评价:主要对项目是否能持续发挥投资效益、企业的发展潜力和挖潜改造的前景等进行分析评价,做出判断,提出项目持续发挥效益必须具备的内部、外部条件和需要采取的措旌。持续性评价应分析的因素包括:项目本身的,如项目管理、财务、技术等因素;项目外部的,如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生态、地方参与程度等因素。

4.6综合评价:在以上各分部评价的基础上,运用成功度法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定性总结项目的成功度,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为今后建设同类项目提供经验,为决策和新项目服务。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后评价 建设项目 科学管理

随着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开始重视项目后评价工作,国资委和国家电网公司均发文要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竣工后要进行此项工作,并先后下达项目后评价实施细则和评价标准,为项目后评价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方向。

一、项目后评价

项目后评价就是事后对发生的事情进行的评价。也就是在项目建设投产并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通过对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实施、项目运营情况的综合研究,分析项目的实际情况与预测情况的差距,确定有关项目预测和判断是否正确并分析其原因,从项目完成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为今后改进项目准备、决策、管理、监督等工作提供依据,并为提高项目投资效益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所以,项目后评价对于提高项目决策科学的水平,促进投资活动规范化,弥补拟建项目从决策到实施整个过程的缺陷,改进项目管理和提高投资效益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建设项目后评价的意义

1、总结项目的管理经验教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投资项目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银行、主管部门、企业、施工单位等许多部门.涉及从项目选定、评价论证、项目的准备计划、组织实施、竣工验收、生产运营与管理等堵多环节。只有各个部门密切合作,各个环节紧密衔接,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如何协调各部门、各环节间的关系,各部门、各方面应采取什么样的具体协作形式仍在不断摸索中。项目后评价通过对已经投入运营的项目实际情况与项目预期目标的对比分析,总结管理经验教训,以指导未来同类项目的投资与管理,有利于减少浪费和最大限度地提高建设工程的回报,有利于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

2、提高项目决策科学化水平

项目前评价是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受到诸如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技术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的交叉影响、特别是市场因素的复杂性与多变性的影响,前评价中的预测往往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存在着误差甚至错误,进而会给项目的建设运营带来一定的风险,这就需要后评价进行检验和监督。这种检验和监督一方面能够增强前评价人员的责任感,敦促评价人员努力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有利于提高项目预测的准确性;另一方面通过对项目从决策、设计、建设到投入经营各阶段进行后评价,并及时将评价结果进行反馈,有利于对项目决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从而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3、为国家工程项目计划和政策的优化提供依据

当前,我国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结构性调整任务仍然非常繁重,投资盲目扩张、泡沫经济的风险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通过开展项目后评价,总结项目建设的经验教训,有利于及时发现宏观投资管理中的不足,并对某些不适合经济发展的技术经济政策、已经过时的指标与参数等进行修正或修订。

4、为银行等金融机构调整信贷政策提供依据

我国工程项目建设的投资主体正在市场化和多元化,但项目投资资金的绝大部分仍来自于工、农、中、建国有四大商业银行,银行部门还承担着国家工程投资基金的供应和投资的监督管理,并担负着国家工程投资基金回收的职责。项目后评价的开展,有利于及时发现项目建设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对贷款项目成功或失败进行分析研究,尽量将效益低或负效益的项目进行排出,从而降低投资风险,为信贷部门信贷投资政策的调整提供依据。

5、保证项目预定目标的实现

由于项目后评价具有如前所述5个方面的重要作用.能够针对项目出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为投资决策部门重新制定或优选方案提供决策依据,为项目执行部门改进项目建设运营提供思路和参考。因此,项目后评价是保证预定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

三、项目建设过程评价指标

项目建设过程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实际建设工期与建设工期变化率,实际投资总额和实际投资总额变化率,实际单位生产能力投资。

1、实际建设工期与建设工期变化率

(1)实际建设工期指已建项目从开工之日起到竣工验收之日止所实际经历的有效天数,它不包括开工后停建、缓建所间隔的时间。是反应项目实际建设速度的指标。

(2)建设工期变化率是指项目实际建设工期减去项目计划建设工期的差与项目计划建设工期的比率。该指标大于零,表明项目的实际建设工期超过预期的建设工期,说明工期拖延。反之,则说明工期提前。

2、实际投资总额和实际投资总额变化率

(1)实际投资总额是指项目竣工投产后重新核定的实际完成投资额,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投资。

(2)实际投资总额变化率是反应实际投资总额与项目前评估中预期的投资总额变差大小的指标,有静态实际投资总额变化率和动态实际投资总额变化率之分。该指标大于零,表明项目的实际投资额超过预期或估算的投资额;反之,则小于预期或估算的投资额。

3、实际单位生产能力投资

实际单位生产能力投资反映竣工项目实际投资效果。实际单位生产能力投资越少,项目实际投资效果越好;反之,投资效果越差。

四、结语

建设项目评价和后评价将日渐形成建设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将为提高我国基本建设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土地开发整理 问题与隐患 成因分析 对策与措施

我省是人多地少的省份,人均耕地只有0.6亩,全省47个县市人均耕地低于0.8亩的警戒线,是全国人均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全省可供开发的耕地后备资源数量有限、分布零散,按照“生态省”的要求,坡度较陡的地块不但不能开发,还要安排部分退耕还林,大面积的耕地后备资源越来越少。因此,土地开发整理是我省补充耕地的重要途径。

通过多年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实践,我省已总结出一套相对合理、简练的工作机制。然而,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在国内的进展历程毕竟有限,很多方面的工作仍然需要不断摸索、实践、总结。笔者曾参与多项省内外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设计,通过自我总结心得,对我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见解,希望可以达到“抛砖引玉”的成效。

1 存在问题与隐患

1.1 重点设施无法落实,总体规划缺乏完整性

就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省内投资的而言,土地整理亩均投资约为2000元,高于国家投资项目的土地整理亩均投资。但是,项目一旦涉及存在安全隐患的中小型水工建筑物,就很可能面临资金窘迫的境况,使得项目的总体规划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例如,2004年省级投资的仙游县大济镇土地整理项目:项目总面积约为4102.98亩,总投资约为824.39万元。项目区地处木兰溪中游和大济溪下游两侧,以省道242线为界,分南、北两个片区。其中南片区位于木兰溪北岸;北片区则有木兰溪支流大济溪自北而南方向。项目区所涉及的木兰溪和大济溪都是径流较大的两条河流,如果将防洪工程和桥梁工程设计纳入该项目的土地整理工程设计范围,投资资金明显存在较大缺口。可如果不予考虑,则必然存在一连串与防洪工程密切相关的安全问题;其次,由于河床宽度较大,如将大跨度农桥纳入投资范围,资金更是捉襟见肘。而如果不纳入投资范围,则必造成项目区交通系统总体规划上的不完整。

如果说,仙游县大济镇土地整理项目只是特例,那么对于闽西和闽北的项目,类似问题却是屡见不鲜。原因是这些项目区周边大都为被丘陵山地环绕的盆地,或分布在河流两岸的狭长河流阶地,总面积不大,总投资也不过在400~500万元,可又往往很需要建设占投资相当比例的防洪工程。而防洪问题总是项目区农田建设的大前提,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大多数情况下,设计单位只能“委曲求全”,强行压缩其它工程投资,从而造成项目区总体规划由于资金短缺而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

1.2 投资重复,规划相异

在省内各县市的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踏勘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在项目区内存在几乎同时或者正在施工,由农发办投资的田间设施,或者由水利部门投资的防洪排涝设施,或诸如新农村建设、村村通之类的道路设施。于是,某些业主单位为了充分“利用资金”,挖空心思将这些设施“融”入土地整理项目投资范围内,从而造成投资重复。

然而,从规划设计角度考虑,这些“已经存在”的水利设施同样可能给新的规划带来一定的设计麻烦。原因很简单,由于资金渠道不同,投资部门不同,规划理念上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项目总体规划要求与标准也就必然不同。比如,省内的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一般要求排灌分开,而农发项目则大都采用传统的排灌结合设施。因此,如何做到充分利用已有田间设施,合理科学规划,需要设计单位深入项目区,实地认真勘查,实测现有沟渠断面尺寸,才能做到新旧结合,前后一致。

1.3 新增耕地数量斐然可观,耕地质量良莠不齐

从我省近五年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中,针对提高新增耕地质量的工程措施有如凤毛麟角。新增耕地面积不大,而且可能散布在项目区各个角落,更是难为人所重视。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从历年的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施工费用表上可以直观地看到,列入这方面投资的内容寥寥无几。即使存在,也不过是“蜻蜓点水”,仅仅是一些示意性的、简易的措施,比如客沙或客土之类的。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新增耕地”在项目实施前是荒草地,项目竣工后依旧如从前。更有甚者,个别地方的新增耕地完全是为了应付竣工验收,草草翻耕了事。

1.4 预算编制不合要求,投资总额难符实际

2007年5月22日,闽财建[2007]57号文《福建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关于转发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的通知》的颁布,标志着福建省土地开发整理预算开始正式采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以下简称“国土定额”)。但从笔者近期参加的施工图技术交底会、设计变更会以及2007年省级项目的审查会,许多业主单位、施工单位反应的问题,大都与预算密切相关。现就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问题,做一些探讨:

(1)人工预算单价滞后。根据闽建筑[2006]24号文,建筑工程于2006年5月1日起已经对人工预算单价做了调整。以松溪县渭田土地整理项目(总面积3220亩)为例,按照国土定额标准的人工费(六类工资区)计算,总投资约为644万元。如果直接将人工预算单价直接由原来的26.40元(甲类工)、15.89元(乙类工)直接增加到31.40元(甲类工)、20.89元(乙类工),总投资则将增加到678.85万元。前后两者比较,总投资增加5%,亩均投资无形中增加了108元。

(2)材料预算单价与项目区实际价格差异较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材料大都直接采用信息价,而大部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往往在比较偏远的地区,材料运输方面大都存在二次搬运。

(3)定额与施工组织设计脱节。比如,沟槽土方开挖,按照国土定额,除上口宽度超过16m的渠道及上口面积大于80m2基坑土方工程采用人工与机械配合施工外,土方开挖都应采取人工开挖,但实际预算编制过程中大多采用机械与人工配合的施工方法,难以符合预算定额标准。

(4)项目设计过程虽根据设计进展分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三个阶段,但并没有因为设计阶段的不同,对工程量采用相应的扩大系数,这可能造成后阶段的进一步设计内容的调整压缩。

综上所述,由于预算编制的种种不符合标准现象,极可能给项目施工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众所周知,定额本身就是规定必要劳动消耗量的标准,“标准”一旦“失真”,总投资预算过程的重复性差异叠加,势必造成项目总投资与实际投资的存在大幅度的偏差。再加上某些施工单位为了中标,不顾后果地压缩标底,尤其是某些采取最低价中标的地区,对后期工程实施无形是“雪上加霜”,其后果很可能是降低工程质量、施工单位半途退场、蓄意增加设计变更,等等。

1.5 框定工程费用比例,约束总体规划内容

根据省内外多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审查会经验总结,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施工费的费用组成结构大致是:土地平整约占20%,农田水利约占40%,田间路工程约占30%,其它工程约占10%。有些省份甚至要求农田水利占施工费的比例不得小于40%。如果土地平整工程或田间路工程比例增大,都可能被认为是不合理的投资结构。因为多数人认为只有农田水利工程才是土地整理项目的重要部分,大量投入资金在所不惜。而不为重视的土地平整工程,在有些省份甚至被硬性要求不得超过施工费的10%。否则,设计单位将可能被要求重新优化总体平面布局,重新安排资金投入。

而值得深思的是:如果撇开“土地平整”,规范大田块、合并小田块,“田成方”又从何而言?提高耕作效率,均匀灌溉又从何而言?从长远来看,如果不利用当前大好局势,我们的耕作田块又何时才能规范化,下一步土地整理的工作又将如何推进?笔者认为“土地平整”乃是区别于其它类似工程最独特之处。

2 问题成因分析

2.1 程序尚未成熟,投资无法放开

实际上,国内土地开发整理真正开展应该是起始于新中国成立后。经历农业合作化、公社化、学大寨等阶段后,仍需不断的探索、实践、总结,才能逐渐形成成熟的土地开发整理机制。因此,程序上难免存在一定缺陷,项目专项资金管理还不很理想,为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落到实处,采取“限额”设计,应该是在情理之中。

2.2 不同部门步调不一,设计理念有待统一

不同部门对相同项目区投入资金,提出不同的设计理念属正常的现象。首先,投入资金总额的不同,可能就已经定格了不同项目总体规划的思路。根据资金宽裕情况,结合现场实际要求,解决项目区内最紧要的设施,也是每一位设计者、策划者或业主预先考虑的问题。这就基本确定了项目设计方向,局限了总体规划的思路。其次,由于部门职能的不同,对项目建设的出发点不同,或由于不同部门策划者本身对投资项目不同程度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也可能直接影响了项目设计的方向。所以往往形成有的工程内容重复建设,有的倍受冷落或刻意规避。

2.3 重数量,轻质量

由于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项目是补充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有效途径,因此很多地方单位考虑更多的可能是数据上的“一本账”,对于后期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效果不够重视,耕地质量问题往往不能顾及。与耕地质量息息相关的一些工程措施,比如:土壤改良、地力改善等措施视觉上大都难以辨别,难以技术检验,工程量审核只能通过签证来体现,效果也是滞后的。因此,为了避免投资资金不落到实处,只能“忍痛割爱”,从而使得耕地质量问题遭受冷落。

2.4 定额标准贯彻力度不够,单价高低人为因素影响大

在“国土定额”未出台之前,省内均采用的福建省水利水电厅闽水电[1997]计201号文颁发的《福建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以下简称“97水利定额”)。因此,很多设计单位、审查预算专家甚至投资审核部门,对新的定额标准理解可能还不是十分透彻,影响项目投资。

此外,对项目总投资影响较大的因素还有投资审核单位。他们可能依据以往审核项目对送审项目的单价进行人为限制,以达到降低项目总投资的目的。

3 对策与措施

3.1 开拓筹资渠道,汇集多方力量

土地整理资金的充足与否是土地整理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必要前提。目前筹集资金的渠道主要来自土地整理专项资金。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的资金渠道还可作进一步拓展,以争取充足的资金:一是组织农民投资、投劳,以及按照“谁整理谁受益”的原则,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二是利用国内金融部门贷款;三是积极引用外资、如亚洲银行等国际性投资。

为了克服同一项目存在上不同部门投资,不同理念的规划,必须尽快构建起一个将管理行为与跨部门协作联系起来的组织架构,汇集各方有效力量,凝聚各方投资资金,合力攻克诸如项目防洪堤、引水干渠之类涉及项目安全隐患的重点工程,有系统、有保障地全面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确保项目实施后安全稳定地运行。2006年由国土资源部门与农业综合开发办联合建设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这一举措,笔者认为是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里程上具有关键性意义的一步。

3.2 规范定额标准运用,实事求是编制预算

土地开发整理预算定额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经济核算的基础依据,因此,规范使用预算定额是编制投资预算的根本。从省内的国土定额运行情况,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以臻规范运用、实事求是的目的:

(1)邀请预算定额标准编制人员或者预算专家,对设计、施工、审查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深刻理解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内在含义,掌握预算定额的使用条件,从而提高预算编制水平。

(2)由土地开发整理管理部门组织各设计单位、资深预算审查专家、优秀的施工单位,以技术座谈会的形式,进行技术交流,并形成定期举办的惯例,逐步规范。

(3)以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为调查对象,广泛征询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的意见,组织预算专家,通过讨论研究,总结并改进预算定额标准中与省内不相吻合之处,循序渐进,提炼出一套符合福建土地开发整理实情的预算定额。

3.3 结合实际情况,开拓工作思路

从土地开发整理定义出发,土地开发整理就是采用工程或生物措施,将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经营或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治理的活动。因此认为,无论是土方平整、道路工程还是其它工程,均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故应当一视同仁。

当然,借鉴以往项目投资情况,总结投资各组成比例,也是检验项目规划合理与否的传统手段之一,但如果把它当作一个框框来生搬硬套,则不合理。比如,在一个水利设施完善,道路设施缺乏的项目内,投资重心就应该往田间道路工程倾斜,而不是生硬地套用比例框框。因此,笔者认为不论是哪个分项工程,只要情况属实,项目区内确实需要加大投资,都可以大胆投入资金,真正做到因地制宜,科学设计,合理规划。

3.4 加强资金财务管理,实现项目“综合治理”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财务管理的重点是项目资金使用的管理,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控制支出,是项目按时保质完成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项目“综合治理”(本处指对田、水、路、林、村全方位进行治理)的前提条件。以下就如何加强资金管理力度,提一些浅薄的建议:

(1)划清各项费用开支界限,严格遵守资金支出程序;

(2)认真审核支付凭证的真实性、可靠性;

(3)加强资金支出责任人签字制度;

(4)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工作制度;

(5)加强工程项目的审计力度。

4 结语

土地开发整理是有效增加耕地面积,保证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在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工程的综合性、复杂性、季节性、区域性等特点,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制度,使土地开发整理事业真正成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参考文献

[1]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M].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

[2]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与务实[M].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

[3] 国家土地管理局土地利用规划司、湖北省土地管理局. 土地开发复垦管理[M]. 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第8篇

[论文摘要] 笔者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投资 为引线,结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现状,主要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角度出发,浅析福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隐患,简明扼要地剖析问题与隐患的成因,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我省是人多地少的省份,人均耕地只有0.6亩,全省47个县市人均耕地低于0.8亩的警戒线,是全国人均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全省可供开发的耕地后备资源数量有限、分布零散,按照“生态省”的要求,坡度较陡的地块不但不能开发,还要安排部分退耕还林,大面积的耕地后备资源越来越少。因此,土地开发整理是我省补充耕地的重要途径。

通过多年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实践,我省已 总结 出一套相对合理、简练的工作机制。然而,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在国内的进展历程毕竟有限,很多方面的工作仍然需要不断摸索、实践、总结。笔者曾参与多项省内外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设计,通过自我总结心得,对我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见解,希望可以达到“抛砖引玉”的成效。

1 存在问题与隐患

1.1 重点设施无法落实,总体规划缺乏完整性

就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省内投资的而言,土地整理亩均投资约为2000元,高于国家投资项目的土地整理亩均投资。但是,项目一旦涉及存在安全隐患的中小型水工 建筑 物,就很可能面临资金窘迫的境况,使得项目的总体规划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例如,2004年省级投资的仙游县大济镇土地整理项目:项目总面积约为4102.98亩,总投资约为824.39万元。项目区地处木兰溪中游和大济溪下游两侧,以省道242线为界,分南、北两个片区。其中南片区位于木兰溪北岸;北片区则有木兰溪支流大济溪自北而南方向。项目区所涉及的木兰溪和大济溪都是径流较大的两条河流,如果将防洪工程和桥梁工程设计纳入该项目的土地整理工程设计范围,投资资金明显存在较大缺口。可如果不予考虑,则必然存在一连串与防洪工程密切相关的安全问题;其次,由于河床宽度较大,如将大跨度农桥纳入投资范围,资金更是捉襟见肘。而如果不纳入投资范围,则必造成项目区 交通 系统总体规划上的不完整。

如果说,仙游县大济镇土地整理项目只是特例,那么对于闽西和闽北的项目,类似问题却是屡见不鲜。原因是这些项目区周边大都为被丘陵山地环绕的盆地,或分布在河流两岸的狭长河流阶地,总面积不大,总投资也不过在400~500万元,可又往往很需要建设占投资相当比例的防洪工程。而防洪问题总是项目区农田建设的大前提,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大多数情况下,设计单位只能“委曲求全”,强行压缩其它工程投资,从而造成项目区总体规划由于资金短缺而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

1.2 投资重复,规划相异

在省内各县市的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踏勘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在项目区内存在几乎同时或者正在施工,由农发办投资的田间设施,或者由 水利 部门投资的防洪排涝设施,或诸如新 农村 建设、村村通之类的道路设施。于是,某些业主单位为了充分“利用资金”,挖空心思将这些设施“融”入土地整理项目投资范围内,从而造成投资重复。

然而,从规划设计角度考虑,这些“已经存在”的水利设施同样可能给新的规划带来一定的设计麻烦。原因很简单,由于资金渠道不同,投资部门不同,规划理念上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项目总体规划要求与标准也就必然不同。比如,省内的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一般要求排灌分开,而农发项目则大都采用传统的排灌结合设施。因此,如何做到充分利用已有田间设施,合理科学规划,需要设计单位深入项目区,实地认真勘查,实测现有沟渠断面尺寸,才能做到新旧结合,前后一致。

1.3 新增耕地数量斐然可观,耕 地质 量良莠不齐

从我省近五年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中,针对提高新增耕地质量的工程措施有如凤毛麟角。新增耕地面积不大,而且可能散布在项目区各个角落,更是难为人所重视。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从历年的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施工费用表上可以直观地看到,列入这方面投资的内容寥寥无几。即使存在,也不过是“蜻蜓点水”,仅仅是一些示意性的、简易的措施,比如客沙或客土之类的。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新增耕地”在项目实施前是荒草地,项目竣工后依旧如从前。更有甚者,个别地方的新增耕地完全是为了应付竣工验收,草草翻耕了事。

1.4 预算编制不合要求,投资总额难符实际

2007年5月22日,闽财建[2007]57号文《福建省 财政 厅、国土资源厅关于转发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的通知》的颁布,标志着福建省土地开发整理预算开始正式采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以下简称“国土定额”)。但从笔者近期参加的施工图技术交底会、设计变更会以及2007年省级项目的审查会,许多业主单位、施工单位反应的问题,大都与预算密切相关。现就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问题,做一些探讨:

(1)人工预算单价滞后。根据闽建筑[2006]24号文,建筑工程于2006年5月1日起已经对人工预算单价做了调整。以松溪县渭田土地整理项目(总面积3220亩)为例,按照国土定额标准的人工费(六类工资区)计算,总投资约为644万元。如果直接将人工预算单价直接由原来的26.40元(甲类工)、15.89元(乙类工)直接增加到31.40元(甲类工)、20.89元(乙类工),总投资则将增加到678.85万元。前后两者比较,总投资增加5%,亩均投资无形中增加了108元。

(2) 材料 预算单价与项目区实际价格差异较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材料大都直接采用信息价,而大部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往往在比较偏远的地区,材料 运输 方面大都存在二次搬运。

(3)定额与施工组织设计脱节。比如,沟槽土方开挖,按照国土定额,除上口宽度超过16m的渠道及上口面积大于80m2基坑土方工程采用人工与 机械 配合施工外,土方开挖都应采取人工开挖,但实际预算编制过程中大多采用机械与人工配合的施工方法,难以符合预算定额标准。

(4)项目设计过程虽根据设计进展分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三个阶段,但并没有因为设计阶段的不同,对工程量采用相应的扩大系数,这可能造成后阶段的进一步设计内容的调整压缩。

综上所述,由于预算编制的种种不符合标准现象,极可能给项目施工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众所周知,定额本身就是规定必要劳动消耗量的标准,“标准”一旦“失真”,总投资预算过程的重复性差异叠加,势必造成项目总投资与实际投资的存在大幅度的偏差。再加上某些施工单位为了中标,不顾后果地压缩标底,尤其是某些采取最低价中标的地区,对后期工程实施无形是“雪上加霜”,其后果很可能是降低工程质量、施工单位半途退场、蓄意增加设计变更,等等。

1.5 框定工程费用比例,约束总体规划内容

根据省内外多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审查会经验总结,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施工费的费用组成结构大致是:土地平整约占20%,农田水利约占40%,田间路工程约占30%,其它工程约占10%。有些省份甚至要求农田水利占施工费的比例不得小于40%。如果土地平整工程或田间路工程比例增大,都可能被认为是不合理的投资结构。因为多数人认为只有农田水利工程才是土地整理项目的重要部分,大量投入资金在所不惜。而不为重视的土地平整工程,在有些省份甚至被硬性要求不得超过施工费的10%。否则,设计单位将可能被要求重新优化总体平面布局,重新安排资金投入。

而值得深思的是:如果撇开“土地平整”,规范大田块、合并小田块,“田成方”又从何而言?提高耕作效率,均匀灌溉又从何而言?从长远来看,如果不利用当前大好局势,我们的耕作田块又何时才能规范化,下一步土地整理的工作又将如何推进?笔者认为“土地平整”乃是区别于其它类似工程最独特之处。

2 问题成因分析

2.1 程序尚未成熟, 投资 无法放开

实际上,国内土地开发整理真正开展应该是起始于新

2.2 不同部门步调不一,设计理念有待统一

不同部门对相同项目区投入资金,提出不同的设计理念属正常的现象。首先,投入资金总额的不同,可能就已经定格了不同项目总体规划的思路。根据资金宽裕情况,结合现场实际要求,解决项目区内最紧要的设施,也是每一位设计者、策划者或业主预先考虑的问题。这就基本确定了项目设计方向,局限了总体规划的思路。其次,由于部门职能的不同,对项目建设的出发点不同,或由于不同部门策划者本身对投资项目不同程度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也可能直接影响了项目设计的方向。所以往往形成有的工程内容重复建设,有的倍受冷落或刻意规避。

2.3 重数量,轻质量

由于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项目是补充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有效途径,因此很多地方单位考虑更多的可能是数据上的“一本账”,对于后期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效果不够重视,耕 地质 量问题往往不能顾及。与耕地质量息息相关的一些工程措施,比如:土壤改良、地力改善等措施视觉上大都难以辨别,难以技术 检验 ,工程量审核只能通过签证来体现,效果也是滞后的。因此,为了避免投资资金不落到实处,只能“忍痛割爱”,从而使得耕地质量问题遭受冷落。

2.4 定额标准贯彻力度不够,单价高低人为因素影响大

在“国土定额”未出台之前,省内均采用的福建省 水利 水电厅闽水电[1997]计201号文颁发的《福建省水利水电 建筑 工程预算定额》(以下简称“97水利定额”)。因此,很多设计单位、审查预算专家甚至投资审核部门,对新的定额标准理解可能还不是十分透彻,影响项目投资。

此外,对项目总投资影响较大的因素还有投资审核单位。他们可能依据以往审核项目对送审项目的单价进行人为限制,以达到降低项目总投资的目的。

3 对策与措施

3.1 开拓筹资渠道,汇集多方力量

土地整理资金的充足与否是土地整理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必要前提。目前筹集资金的渠道主要来自土地整理专项资金。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的资金渠道还可作进一步拓展,以争取充足的资金:一是组织农民投资、投劳,以及按照“谁整理谁受益”的原则,吸引 社会 资金的投入;二是利用国内 金融 部门贷款;三是积极引用外资、如亚洲 银行 等国际性投资。

为了克服同一项目存在上不同部门投资,不同理念的规划,必须尽快构建起一个将管理行为与跨部门协作联系起来的组织架构,汇集各方有效力量,凝聚各方投资资金,合力攻克诸如项目防洪堤、引水干渠之类涉及项目安全隐患的重点工程,有系统、有保障地全面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确保项目实施后安全稳定地运行。2006年由国土资源部门与农业综合开发办联合建设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这一举措,笔者认为是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里程上具有关键性意义的一步。

3.2 规范定额标准运用,实事求是编制预算

土地开发整理预算定额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经济 核算的基础依据,因此,规范使用预算定额是编制投资预算的根本。从省内的国土定额运行情况,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以臻规范运用、实事求是的目的:

(1)邀请预算定额标准编制人员或者预算专家,对设计、施工、审查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深刻理解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内在含义,掌握预算定额的使用条件,从而提高预算编制水平。

(2)由土地开发整理管理部门组织各设计单位、资深预算审查专家、优秀的施工单位,以技术座谈会的形式,进行技术交流,并形成定期举办的惯例,逐步规范。

(3)以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为 调查 对象,广泛征询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的意见,组织预算专家,通过讨论研究,总结并改进预算定额标准中与省内不相吻合之处,循序渐进,提炼出一套符合福建土地开发整理实情的预算定额。

3.3 结合实际情况,开拓工作思路

从土地开发整理定义出发,土地开发整理就是采用工程或生物措施,将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经营或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治理的活动。因此认为,无论是土方平整、道路工程还是其它工程,均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故应当一视同仁。

当然,借鉴以往项目投资情况,总结投资各组成比例,也是检验项目规划合理与否的传统手段之一,但如果把它当作一个框框来生搬硬套,则不合理。比如,在一个水利设施完善,道路设施缺乏的项目内,投资重心就应该往田间道路工程倾斜,而不是生硬地套用比例框框。因此,笔者认为不论是哪个分项工程,只要情况属实,项目区内确实需要加大投资,都可以大胆投入资金,真正做到因地制宜,科学设计,合理规划。

3.4 加强资金 财务 管理 ,实现项目“综合治理”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财务管理的重点是项目资金使用的管理,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控制支出,是项目按时保质完成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项目“综合治理”(本处指对田、水、路、林、村全方位进行治理)的前提条件。以下就如何加强资金管理力度,提一些浅薄的建议:

(1)划清各项费用开支界限,严格遵守资金支出程序;

(2)认真审核支付凭证的真实性、可靠性;

(3)加强资金支出责任人签字制度;

(4)建立完善的 会计 核算工作制度;

(5)加强工程项目的 审计 力度。

4 结语

土地开发整理是有效增加耕地面积,保证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 农村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在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工程的综合性、复杂性、季节性、区域性等特点,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制度,使土地开发整理事业真正成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第9篇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监控和预测预警分析

为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在开局之年起好步,促进和加快全县经济和社会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年初以来,狠抓全县经济分析和调研工作,为县委、县政府当好参谋。

一是认真编制完成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并经人代表会审查通过。

二是加强调研工作,深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积极为领导和部门提出各项工作建议。

三是加强对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每月及时作出全县经济和社会运行情况综合分析报告,全面、客观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运行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工作建议。预计元至六月,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67621万元,同比增长19.17%,其中一产增加值59457万元,二产增加值25720万元,三产增加值82444万元,三产结构比为25.22:24.81:49.97;工业总产值完成103618万元,占年度计划的45.45%,同比增长90.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5亿元,同比增加12.79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2亿元,同比增长58.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亿元,同比增长47%。其余数据还在收集整理中。

四是积极做好县“十一五”规划评估工作,完成“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联系各职能部门,广泛征求社会各层面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总结分析全县“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形成评估报告,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年月日举行的全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一致通过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至此,《纲要》编制工作圆满完成。全县10个专题规划初审已完成,相关部门已按照县“十二五”规划办提出的修改意见对10个专项规划作了进一步完善,目前正与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对接,预计今年月底县人民政府将完成对专项规划的批复工作。

(二)着力抓好项目工作,促进投资对经济的增长

为夯实经济发展基础,促进全县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全局把抓项目作为发展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认真研究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国家产业导向,积极抓好项目储备、申报、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和项目工作管理,项目工作取得新突破。

1、继续抓好项目储备。制定了我县“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工作计划表,计划项目共703个,总投资为185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99个,总投资5613883万元;工业建设项目82个,总投资9180370万元;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59个,总投资1280345万元;城镇建设126个,总投资834305万元;教育文化旅游项目共80个,总投资731153万元;民生工程项目119个,总投资789586万元;商贸流通38个,总投资151927万元。这些项目都有利于国家项目的争取、有利于招商引资、有利于银行融资和民间投资。

截止六月,我县编制了2012年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159个,总投资236.50亿元。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工程、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沼气、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公路、退耕还林工程等项目已录入中央投资项目软件编报系统。

2、加强项目申报。今年上半年,申报项目19个,总投资29797.2万元。项目涉及县城派出所、县检察院办案技术业务用房、农机技术推广服务平台、凉水井镇栗子园公路硬化工程、枹木寨水利灌溉、县司法局业务用房、县拘留所、年加工500吨优质金银花原药技改项目、易地扶贫、通村公路硬化、杭瑞高速公路贵州境至遵义段沙沟互通工程、文家槽煤矿安全技改、边远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宿舍改造等项目。

第10篇

摘 要 在对格尔木光伏电站财务指标预测的基础上,进行财务可行性研究,对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财务生存和发展能力进行评价,证明其是一项盈利能力较强,经济效益较好的工程项目。

关键词 格尔木光伏电站 财务预测 可行性 效益

财务预测是根据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考虑现实的环境和条件,对企业未来的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作出科学可预计和测算。工程项目财务评价分析是从工程项目角度出发,依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现行价格体系,分析计算项目的财务效益,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财务评价指标,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等财务状况,借以判别项目的财务可行性,为项目决策提供公正、可靠、科学的咨询意见。格尔木光伏电站工程的财务预测及评价分析依照项目实际状况和财税环境等进行编制,就预测分析结果形成该项目的可行性结论。

一、项目简介

青海京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海京投”)是2010年10月在青海注册成立的独立法人机构,作为京能集团控股设立的区域性投资公司,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电力能源及产业项目的投资、建设及运营;节能技术及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旅游及房地产开发。青海京投格尔木光伏电站建在青海省格尔木市,距格尔木市东约35,工程规划先期总装机容量为50MWp。该电站场址海拔高度在2780m左右,场址区地形开阔、地势较为平坦、地面植被稀少、辐射量大、有利于大型光伏电站布置。电站主要工程项目包括生产综合楼、配电室、电池阵列(含支架基础)、逆变器室、箱变及基础、电缆沟、送出工程以及场区道路等。青海京投格尔木一期20 MWp并网光伏发电项目于2011年建成投产;本年度,青海京投格尔木二期20 MWp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建设顺利展开,先后完成了可研报告审查、环评批复及土地预审批复等前期工作,并于7月6日取得了青海省发改委的核准文件。为加强和指导电站运营,促进项目收益的实现,做好对该工程项目的财务预测及评价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程财务数据预测

工程建设期:3年(2011年至2013年分期实施);假设项目经营期:25年(2012年至2036年);等效年利用小时:1760小时;定员:20人;人员工资:35000员人/年;其他人工费系数:61.8%;其他费用:4元/ MWh,考虑阶梯递增;保险费率:3.5‰;修理费率:0.4%;增值税率:17%;企业所得税率:经营期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第四至第六年为7.50%,第七至第十年为15%,其余期间按25%估计;法定公积金率:10%。

项目总投资和资金筹措:格尔木50MWp光伏电站工程项目总投资约5.80亿元,建设资金由资本金和借款两部分组成,其中资本金占20%约1.16亿元,外部借款80%约4.64亿元。外部一期20 MWp项目2011年借款2.80亿元,其余2012年筹措到位。

借款归还及利息支付:经营期每年末归还借款4,800.00万元,经营期第十年末归还借款3,200.00万元;借款年利率6.65%,按季结息,贷款偿还期10年,宽限期1年。

上网电价:依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发改价格[2011]1594号)文件的规定,结合青海京投项目进程安排,经测算青海京投格尔木先期50MWp光伏电站含税上网电价为1.06元/kWh。

数据预测:按照装机容量、等效年利用小时和电价测算经营期间年收入达7,972.65万元;该项目正在申请注册CDM项目,预计经营期年CDM收入220.00万元;考虑到折旧费、维修费、职工工资、材料费等其他费用以及偿付利息等,结合上述数据,此项目经营期营业总成本92,639.46万元,年均经营成本在3705.58万元。不考虑时间价值,经营期可实现利润总额合计105,798.66万元,净利润合计82,727.50万元,经营期年均利润总额为4,231.95万元,年均净利润3,309.10万元。

三、财务评价分析

1.财务评价指标

依据上述预测数据计算,该工程项目财务评价指标如下:机组总容量50MWp,总投资5.80亿元,项目内部收益率9.48%,项目静态回收期(含建设期)10.77年,折现率为8%时的财务净现值5,205.94万元,总投资收益率8.55%。

2.敏感性分析

因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执行国家发改委标杆上网电价,故电价不作为敏感性因素。敏感性分析反映总投资、年利用小时等因素变化时对平均利润总额、平均净利润、内部收益率及投资回收期的影响。敏感性分析结果如下。根据数据分析,参数的变化会对内部收益率等指标引起不同程度的影响,总投资变化与平均利润总额、平均净利润、内部收益率的变化成反向变动,与投资回收期成正向变动;电量变化与平均利润总额、平均净利润、内部收益率的变化成正向变动,与投资回收期成反向变动。从结果来看,总投资与发电年利用小时的变化是决定项目盈利和收益的关键,且发电年利用小时变化更为敏感。

3.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的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其资产偿还长短期债务的能力,企业有无支付现金的能力和偿还债务能力,关系着能否健康生存和发展。青海京投格尔木光伏电站项目中,外部借款占80%,借款年利率为6.65%,由于该项目付现总成本仅包括营业成本和各项税费,且营业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较小,故电费收入大多数可用于归还借款。根据电价以及运营年限来看,该项目偿还贷款能力较强,偿还期限为10年左右。未来该项目可加强标准化管理水平,为公司持续健康的发展,降低公司债务风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盈利能力分析

该电站项目建成后,预计投入运营期限为25年,在此期间内,不考虑工程及设备损耗情况,其财务经营预测指标见上表。根据表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电站投入运营就会产生盈利,且盈利情况较好。依据年均息税前利润与总投资的比值计算可得该项目总投资收益率8.55%,就电力生产行业而言,其盈利能力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目前,由于上游产业光伏组件企业出口受阻和产能过剩导致的产品价格下降,预计该项目实际总投资将较前述假设投资额降低5%左右,该项目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

5.财务生存和发展能力

依据财务现金流量预测指标表可以看到不同时期财务能力的变化情况。从表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剔除分期建设电站影响净现金流量外,项目每年净现金流量均为正值,且随着负债的减少利润逐年增加,综合来看项目财务生存能力较强。财务发展能力是电站运营的关键,也是扩大运营规模,追求更高经济效益的基础,盈利稳定增长是关键性决定因素。由表可见,该项目发电收入较为平稳,但是并不影响其总体盈利能力,特别是随着折旧、利润不断归还借款,后期项目的盈利能力非常强。因此,可以认为其在财务上较为成功,整体的经济效益也很理想。

总之,财务预测和评价分析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青海京投格尔木光伏电站工程的财务预测和评价分析,证明其是盈利能力较强的可行项目,在投入运营后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Michael Grubb,Tooraj Jamasb,Michael G.et a1.Delivering a Low-Carbon Electricity Syst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

[2]Power Systems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White Paper U.S.Energy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Large―Scale Integrated Smart Grid Solutions with Hi曲Penetration of Renewable Resources.Dispersed Generation,and Customer Participation.March,2009.

第11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项目;投资分析;财务分析;风险分析

Abstract: with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speed to speed up, investment is also growing. In order to make the highway project to be whole optimization,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effects and the rational use of funds, must to the project's economic benefits of evaluation and investment risk analysis.

Keywords: highway projects; Investment analysis; Financial analysis; Risk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高速公路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投资力度也日益加大,而由于资本的稀缺性,其不同方式的使用和用途必须经过仔细、全面的分析。为了使高速公路项目得以整体优化,提高投资的效益和资金的合理利用,我们必须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以及投资风险进行分析。为此,本文结合某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进行了投资经济效益分析方式的浅析,以求达到帮助投资企业找到正确分析工具的目的,提高投资经济效益。

2.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投资分析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投资分析是指用定量或定性的分析方法,从工程技术、经济、环境、社会等各方面对拟建项目所进行的计算、分析、评判。以考察投资行为的合理性。建设项目经济分析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它是在项目决策前的可行性研究过程中,采用现代分析为法对拟建项目计算期内投入产出诸多经济因素进行调查、预侧、研究、计算和论证。比选推荐最佳方案.作为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是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要求,结合交通量预测和工程技术研究情况,比较项目的建设费用和效益,多方案论证.对项目的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作出评价,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与其他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一样,可分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本文重点介绍的是从企业财务角度分析、测算项目的费用与效益,考察项目的获利能力,清偿债务能力,以及外汇效果等财务状况,以判别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

3. 项目投资分析方法

任何投资项目方案的提出和实施,投资者在关心取得或提高某种使用价值,即物质方面的效果外,也一定十分关心投资后能取得多大的经济效益。因而经济效益评价也就成为投资项目评价的核心内容。为确保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对经济效果评价指标和方法的研究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按是否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经济效果评价指标可分为静态评价指标和动态评价指标。投资项目的动态评价指标不仅计入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而且大多数动态评价指标考虑了项目在整个寿命期内收入与支出的全部经济数据。因此,它们是比静态评价指标更科学、更全面的评价指标。本文主要介绍动态评价指标体系。动态分析方法,是考虑时间价值的方法,主要有: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动态回收期法、净年值法等。

3.1 净现值法

净现值是指某个投资项目投入使用后各年的净现金流量的现值总和与投资期内的各年投资额的现值总和的差额。即项目整个期间内所产生的各年NCF的现值之和,或说是项目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与现金流出量现值之差。

计算公式为:

式中:NPV为净现值;Bt为第t年的效益金额;Ct为第t年的经营费用,不包括折旧;It为第t年的投资;i为社会折现率;n为项目使用寿命。

如果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大于0,则该项目可行;如果净现值小于0,则项目不可行。 如果有多个互斥的投资项目相互竞争,应选择净现值最大的项目。净现值法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在理论上也比其他方法更完善,是最常用的投资决策方法。

其优点:1)考虑了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时间价值,较合理地反映了投资项目的真正的经济效益;2)考虑了项目整个期间的全部净现金流量,体现了流动性与收益性的统一;3)考虑了投资风险性,因为折现率的大小与风险大小有关,风险越大,折现率就越高。

3.2 净现值率法

净现值率指投资项目的净现值与原始投资额现值之和的比值。净现值率法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净现值率是一个相对数指标,可以从动态的角度反映投资项目的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可用于不同投资规模的方案比较。

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为投资I的现值;NPVR为项目净现值率。

3.3 现值指数法

现值指数法是指投资项目在经营期内各期的净现金流量现值总和与原始投资额现值总和之比。如果现值指数大于1,投资项目是可行的;如果现值指数小于1,则投资项目是不可行的;对于多个互斥投资项目,应选择现值指数最大的投资项目。

现值指数法的优缺点与净现值法基本相同,但有一重要区别是,获利指数法可从动态的角度反映项目投资的资金投入与总产出之间的关系,可以使投资额不同的方案之间进行比较。在实务中通常并不要求直接计算获利指数,如果需要考虑这个指标,可在求得净现值率的基础上推算出来。

3.4内含报酬率法

内部报酬率法是指使投资项目净现值为零的贴现率,即使投资项目在经营期内各期净现金流入量现值总和与原始投资额现值总和相等的贴现率。它实际上反映了投资项目的真实报酬,一般讲,投资项目的内含报酬率越高,其效益越好。

计算公式为:

式中:为内部收益率(%);1为试算的低折现率;2为试算的高折现率;为采用低折现率1时的净现值的绝对值;为采用高折现率1时的净现值的绝对值。

4.项目经济效益的评估

投资项目财务分析是从项目财务角度,分析项目直接发生的财务效益和费用,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关于项目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和外汇平衡等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据以判断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是项目经济分析的第一步,是项目评价的核心内容,决定项目投资命运的重要决策依据。

4.1项目融资前财务基准收益率

项目融资前财务基准收益率,是以国家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25%和项目贷款75%的规定,按照资本金机会成本进行计算确定为4.46%。

4.2营业收入

本项目的运营收入主要是依靠运营期内各收费站收费组成:

运营收入=收费标准×收费交通车辆×公里数×天数

其中收费标准参考项目当地的相关规定,类推本项目车辆收费为0.5元/车・公里。本项目实际建成后,能够取得0.55元/公里的收费许可的可能性较大。但由于本项目与既有高速具有相同的服务功能,存在分流竞争的问题,因此,不能单一地从项目自身条件确定收费标准。另外,考虑其它支出费用的逐年增长,收费标准按每年递增3%考虑,每5年提高一次收费标准。根据当地的公路收费标准,本项目中长度大于500米的隧道和桥梁作为单项工程进行单独收费。

考虑到通过本项目的车辆中有少量特种车辆不需要交纳过路费,如执行公务的军车、警车、消防车等,故实际交通流量按预测交通量的98%计算。经推算, 可直接计算出投资高速公路项目在30年运营期间的收费收入总和。

4.3营业支出

本项目的运营支出主要考虑由财务费用、经营成本、税收及附加组成。其中拟建本项目贷款还款方式按照15年等比本金偿还方式偿还贷款,贷款年利率按5.35%计算。经营成本主要包括养护、管理以及大修费用。根据2007年3月16日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所得税税率按25%计算。经推算,可直接计算出投资高速公路项目在30年运营期间的运营支出总和。。

4.4财务分析结果

基于上述分析工具的综合分析,高速公路投资企业可获悉如下效益测算结果:1)项目的运营年限为30年的收费收入总额;2)考虑到资金折现率(取银行现行利率),项目在评价期末累计盈利净现值;3)项目前期亏损年限及亏损总额;4)投资财务的内部收益率;5)静态回收期和动态回收期。这些数据指标就可以帮助投资企业判别高速公路项目的投资价值。

5.风险分析

进行风险分析的目的,就是要尽量弄清和减少各种不确定因素对经济效益评价的影响,避免项目建成投产后不能获得预期的利润或造成亏损现象,提高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以下结合某高速公路项目,进行项目建设经济风险分析。

5.1投资风险分析

1)远期宏观经济的衰退,项目存在一定的融资压力;2)与既有高速公路的分流竞争,存在与既有高速公路公司协商确定收费标准的问题;3)与既有铁路复线的客运竞争;4)重大控制性工程的的建设风险,如特大型桥梁和特长隧道等;5)存在断头路的风险。

5.2财务可持续发展的风险分析

影响本项目财务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收费收入减少、投资和运营成本增加、工期延长、建设资金短缺等。1)运营收入风险。该风险基于交通流量和收费标准。尽管交通流量测算考虑了诱增、转移和旅游增量,但是综合运输和经济发展速度取值偏高,由此导致预算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另外,收费标准考虑以最近高速公路收费标准的批复为参考,本项目的实际收费标准以最后批复为准;2)投资增加风险。现在的投资总额采用工可报告的估算值,待初步设计批复后,投资概算存在超过估算的可能性;另外,征地拆迁费用过高直接导致投资利润降低;3)运营成本增加风险。拟建项目潜在的交通事故、项目公司管理水平不确定性以及电价上涨等因素将造成项目运营成本提高,财务收益降低;4)工期延长风险。特大型桥梁和特长隧道的建设技术要求较高,前期准备工作、施工组织与施工技术、贷款资金来源未落实、资金能否按期到位将直接影响工期延长,由此导致投资成本增加、财务收益降低。

6.结语

高速公路项目的投资分析大多是基于高支低收的原则进行分析测算, 考虑到区域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结合以往道路运营实际情况,未来实际的交通流量可能比分析报告中的预测值有一定幅度的增加,项目未来收益增长幅度在本报告基础上将会有所增加。通过对高速公路项目投资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可帮助投资企业如下得出分析结论:1)在拟定的收费标准以及资金筹措情况下,项目融资后的财务内部收益率是否大于基准收益率的要求,以判断项目的财务评价是否可行;2)项目运营收入、运营成本、投资增加和工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财务可持续性综合风险可否通过优化设计或者采取补偿措施来规避和控制;以保证项目投资的可持续性3)无论项目本身是否具有良好的投资价值。投资项目的企业也应在与地市政府谈判时应力争取较低的征地拆迁费用、配置土地、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以更多的冲抵掉前期亏损,以提高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第12篇

摘 要 投资是企业发展生产和经营的必要手段,是提升企业核心价值和自主创新的必经之路,但投资风险必然存在。因此,企业能否把资金投资于收益高、见效快、风险小的项目上去,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提高投资效益,需要不断提高选择投资项目的决策水平,提高有效防范各种项目风险的管理能力。 

关键词 投资效益 投资决策 投资风险防范 投资项目评估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10月20日发布的数据,2005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57 061亿元,同比增长26.1%,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依然偏大,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必须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企业的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使用资金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的核心环节之一。在未来五年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关键时期,为实现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之一是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将经济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观的轨道。

    1 投资效益好坏是决定能否实现投资目的的中心内容

    投资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在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投资活动具有当期的投资需求效应,即通过对各种投资品和资源的需求(包括人力资源),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投资活动的成果,将成为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满足将来社会可能的消费需要,这就是投资活动的供给效应。

    就企业投资而言,投资(直接投资)就是把资金直接投入生产经营性资产,比如购买设备、建造厂房、购买生产原材料等,以便获得投资利润。它是企业运用资金的主要领域之一,也是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业更新换代、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从投资活动全过程看,每个投资项目都有一个整体目标,即在一定时间内,按投资预算的要求,用最少的资金投入,实现资源优化组合,搞好项目建设,使其达到设计质量的要求,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选择分析投资项目时,应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围绕投资效益这个核心,把项目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结合起来,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结合起来,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分析项目系统各要素之间、系统与要素之间以及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以实现既定的投资目标。

    2 投资项目决策依据和若干标准

    投资项目的决策,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投资目标,在充分占有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条件,借助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若干备选投资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合理的方案而进行的分析判断工作。对一个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除进行宏观投资环境分析和微观项目经济评价分析外,还要专门分析投资项目风险,运用系统分析原理,综合考虑每个方案的优劣,最后做出取舍。而且,投资项目决策,是服务服从于总体经营战略的要求,和企业的技术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市场营销战略以及人力资源战略密切相关。投资决策的质量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取决于决策信息、正确的决策原则、科学的决策程序和优秀的决策者素质。

    选择投资项目的主要依据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仅是投资项目本身的一个工作环节,也是做出正确投资决策、进行项目设计和筹措资金的重要依据。可行性研究工作,就是对投资项目进行研究、分析、论证和评价,以确定项目是否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施可行要求的一系列活动,通过对项目收益和风险的测算分析,判断投资和资金回收的安全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作为一种科学分析论证项目的方法,已普遍被世界各国采用。可行性研究的结论,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分析评价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时,要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及专业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中的宏观分析,主要是分析投资环境,即分析研究投资项目所在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条件环境。具体内容有:①在选择投资项目时,首先是了解项目所在地(国)的政治环境,包括项目的审批程序、审批手续、政府机构的办公效率、物资流通体制等与政府的管理体制相关;②经济环境对投资项目的影响;③法律环境。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能有效的保护投资者的既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