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5 10:29: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小学教师培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培训基本情况
(一)培训班级、培训内容及授课教师
培训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内容及教师
上午
下午
小学科学教师
7月4日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李学战
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
汤华
思品教师
7月5日
迎难而上
王全刚
课改新理念
汤青松
心理健康教师
7月6日
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林崇德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室的建设
苏玲
7月7日
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与自我调适
彭香萍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介绍
韩桂莲
中小学校长
7月20日
开班仪式
为将为帅驰骋人生
周章荣
教师的幸福生活与专业发展
肖川
7月21日
校园文化建设
省
课改新理念
黄萍
初中班主任
7月22日
开班仪式
以心灵赢得心灵
李镇西
班主任经验交流
谢艳,马富荣,沈忠莲
7月23日
爱的智慧
王伯珍
学校常见法律问题及其应对
易康
小学班主任
7月25日
开班仪式
学校常用法律问题及其应对
易康
班主任经验交流
袁绍萍,温蓉
7月26日
班主任经验介绍
王维
以心灵赢得心灵
李镇西
小学英语教师
7月27日
开班仪式
小学英语教学经验介绍
黄琼等
英语语音
成文辉
7月28日
常用小英教学方法与手段
黄琼
PEP教材解读
成文辉
英语教学评价特点
成文辉
7月29日
小英阅读教学策略
成文辉
英语语音
成文辉
小学语法教学特点
成文辉
7月30日
英语教学设计与说课
成文辉
小学口语教学特点
成文辉
中小学英语教学有机衔接
黎艳
7月31日
英语课标解读
黄萍
小英教学技能展示
成文辉
(二)教师到训情况
暑期培训各班级指标分配与到训人数对比表
小学自然
思品
心理健康
校长
初中班主任
小学班主任
小学英语
到训合计
指标
到训
指标
到训
指标
到训
指标
到训
指标
到训
指标
到训
指标
到训
芦溪镇中
2
1
2
2
2
2
10
7
12
芦溪镇二中
2
2
2
2
2
2
10
10
16
林家坊学校
1
1
1
1
1
1
2
2
4
3
2
2
1
1
11
路行学校
1
1
1
1
1
1
2
2
3
3
2
2
1
1
11
芦外
2
1
2
2
1
1
8
8
10
10
10
6
【论文摘要】培训理念及其指导下的培训模式直接影响着教师培训的质量,湖北省树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新理念,并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教师培训模式,建立了符合全省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教师培训模式。
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是指在基础教育领域内,对在职教师进行的以提高师德水平、业务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和自主发展水平为目标的培训机制、内容、方式和方法。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培训主体、培训理念、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手段(方式、方法)与培训管理(过程监控、考核评价)等,这些要素的优化组合及发挥独特作用的过程,就是模式生长、发展、形成的过程。培训理念及其指导下的培训模式直接影响着教师培训的质量,湖北省树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新理念,并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教师培训模式,建立了符合本省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教师培训模式。
一、湖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组织运行管理模式的分析
1.“两线四级”的组织运行管理模式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建立了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两线四级”组织运行管理体系。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省、市、县、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培训基地,组织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保证培训工作的运行。
省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负责制定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和政策;组织制定各类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计划;组织编审教材;审批全省高、初中教师继续教育基地的办学资格并加强对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的指导;检查指导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省统一要求,负责制定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规划和措施;负责本地区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及其基地建设,负责审批本地区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的办学资格;筹措和管理教师继续教育经费;考核、评估并指导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本县(市)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筹措和管理继续教育经费;指导乡镇及学校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建立综合考评、奖惩制度等继续教育的驱动机制。
乡镇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师任职学校有计划地选派、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并筹集相应的师训经费。中小学校长负有组织和指导本校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责任,把教师的继续教育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省、市(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依托教师进修院校和师范院校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协助教育行政部门抓好本区域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行成绩考核和证书登记制度。继续教育基地负责做好学员的培训、考核和登记工作。对完成了继续教育的规定学时并经考核合格者,颁发省教育厅统一印制的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结业证书。
2.“三位一体”的组织运行管理模式
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湖北省实施了“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此项工程主要采取三位一体运行管理模式。
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是湖北省教育厅为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而采取的重要举措。从2005年开始,用5年时间,将全省现有的10万农村乡镇中小学教师(其中校长培训1万人),集中到武汉市进行免费培训10天。“工程”采取政府招标购买培训,受训者全免费接受培训,严格考核培训情况,根据绩效给予奖励的运作模式。在具体运作方式上做到“五统一”,即统一安排培训时间,统一设计培训课程,统一调配培训师资,统一规定培训方法,统一订购生活用品。在培训工作实施过程中,省教育厅、培训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建立了“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加强培训工作的管理和质量监控。
省教育厅负责培训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管理,培训师资的选配、资源建设,加强培训过程的质量监控。市、州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参训学员的选送、组织与协调。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按时组织好学员报到并提供交通便利,确保学员往返和培训期间的安全,敦促学员完成集中培训后的在岗研修任务。承担培训任务的院校按要求利用自身资源,提供优质培训服务,确保培训质量。“工程”参加单位及其领导都按照职责分工,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工作任务。省教育厅领导高度重视“工程”的统筹与协调、实施与管理。
二、湖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组织模式的个案分析
1.“三型十环”培训模式
湖北省十堰市教育局在中小学教师培训实践中总结出“三型十环”培训模式。“三型十环”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是教师需求多元化和教师培训多样性理论。“三型十环”模式构建的实践依据是校本培训经验的总结。教师校本培训,必须充分考虑欠发展类、发展类、优先发展类的不同实际及多种需求,设计教师培训的多样性培训模式。“三型十环”模式的构架主要有三种模式:学习——岗练——考评——分层模式;分层——研训——师导——定向模式;定向——专修——独创——发展模式。十堰市实验区按照行动研究的基本思路,构建了九种校本培训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式、现场诊断式(微格式)、问题探究式、专题讲座式、示范——模仿式、情境体验式、自修——反思式、研训互动式、网络信息交流式。目前十堰市教育局总结提炼出了适合各种不同类型学校的校本培训“三型十环”模式,用于实验区的学校和县市部分中小学实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模式正由实验区向全市中小学辐射实施。2.“专家诊断”式培训模式
在教师培训实践活动中,武汉市洪山区积极试行“专家诊断”式培训模式。所谓“专家诊断”培训,即选出的专家组对参训教师进行培训前的调查研究后,针对不同的教师存在的问题,采取集中、分组、个人培训的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专家“会诊”,因材施训。“专家诊断”培训的理论依据是皮亚杰的“临床法”和巴班斯基的“教育会诊”理论;成人个性虽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也是可塑的;发展学生个性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具备鲜明特色与个性的教师。“专家诊断”培训遵循主体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实效性原则。“专家诊断”培训采取一看、二听、三察、四议的诊断形式与方法。诊断标准与内容一要以学员个性特征为依据,二要以骨干教师标准作为依据,三要以新世纪对教师的要求为依据。“专家诊断”培训的程序:①聘请专家,成立小组;②自我评价,提出问题;③专家诊断,确定目标;④制定方案,实施培训;⑤效果评价,总结提高。如此培训,形成了一批具有独特教学风格和鲜明个性的骨干教师。同时也遇到一些困难,如实践场地难找,工学矛盾,经费紧缺教材缺乏,给参训教师备课造成了困难,从而影响培训效果。
3.校本培训能级模式
2004—2007近三年来湖北荆门东宝区教育局着力于具有“针对实际、强化实训、突出实效”特点的校本培训模式创新,展开了构建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的初步探索与实践。所谓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是一种以培养适应新课程和学生素质发展新要求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为目标,以学校为单位,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能力发展为核心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体系。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的总体构架是:构建三大体系,形成三大平台,达成三大愿景。
(1)目标与内容体系:首先是明确总体目标定位,达成三大愿景。一是以构建“能级模式”为支撑,切实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二是以发展教师“八项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职业表达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学生教育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特色争创能力)为支撑,切实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三是以优化师资团队“三型”(成长型、成熟型、成就型)能力发展结构为支撑,切实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其次是分能力项目、年度(学期)和具体实施培训活动项目,拟定明确的培训目标要求。形成培训内容菜单:一般可分A培训能力项目、B必修课程要目、C能力实训要点三级来编制,并相应附加必要的实施说明。
(2)途径与方法体系:搭建自主研修、岗位培训、远程教育三大平台,突出“主体化”、“一体化”、“信息化”特点。
(3)管理与评价体系构建要求:落实机构,落实常规,落实评价。
4.课题驱动模式
2007年,蕲春县被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实验区,申报的子课题《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有效模式研究》已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总课题组审定批准。参与课题实验为该县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提供新的发展支点。以课题为载体,以校情为依据,进一步深入探索校本培训的新模式、新策略,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全县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在面上,积极构建“县、片、校”三级联动的教师培训机制。在点上,不断创新努力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一是导师引领模式;二是名师研修模式;三是课程开发模式;四是课题带动模式。开展教师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统一部署,全面推进,科研引路,示范先行,校长负责,评估奖惩。
关键词: 教师培训课程 课程设置 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育部2011年1月4日了〔2011〕1号《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紧扣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努力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加大教师培训支持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在培训全过程中课程的设置是一个重要环节。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置存在价值取向偏差、课程模式单一、课程结构失调和课程内容陈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学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我长期从事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工作,现结合工作实际,对如何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置,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提出个人一点浅见,就教于同行。
1.课程设置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设置是指为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和内容,继续教育课程设置是实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目标、完成教师培训任务的基本保证,是继续教育工程的核心。要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必须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入手,进行全面优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学什么、如何学,将成为影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高质量的培训课程可培训出高水平的教师。《意见》明确提出: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加强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并针对不同类别、层次、岗位教师的需求,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科学设计培训课程,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我国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目标来看,要遵循教师成长规律,着力抓好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教师岗位培训和骨干教师研修提高;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置必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优化设置,使之更加科学合理。
2.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置的原则
2.1整体性和个体性相结合
整体性和个体性相结合的原则,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一种最基本教育类型,其任务是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整体性是指课程设置要体现全员性特点,面向全体教师,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各课程设置力求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以有利于教师掌握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拓宽视野,产生最佳的整体效益。个体性是指课程设置要着眼于教师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教师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风格。在培训课程设置上,对新任教师进行岗前适应性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对在职教师岗位培训的重点是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深入钻研业务,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教育教学实际能力。对骨干教师研修提高的重点是帮助骨干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教研能力,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全员培训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2.2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一种切合实际做法。理论性课程是指继续教育所开设的课程为更新、拓宽专业知识、最新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科学人文知识等理论性课程;理论性课程的开设可提高教师教学的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实践性课程是指继续教育所开设的课程要考虑教师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的需要。这些实践性课程开设可使教师获得各种技能、技巧,构成教师多种教育教学能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教师的成长、教学效果优化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使教师的自身发展和自我完善得到保证。
2.3选修与必修相结合
选修与必修相结合的原则,是根据教师的实际需要,为教师发展提供有利的空间和条件。必修课是统一规定的课程,包括师德教育、教学理论和课堂教学技术等公共课程及专业课程;选修课则是根据不同对象需求而设立的对专业知识的拓宽或深化的课程。由于教师教学经验、本身学历水平、知识水平、个性的差异,统一标准的课程模式难以真正起到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作用,也很难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因此提高课程选择的灵活性很必要。在课程设置上还要着眼于教师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教师独具特点的教育教学风格的形成;这就需要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一定量的选修课,以有利于各层次教师的个性发展,科学地配置必修课和选修课,形成体现继续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
3.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置要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指南》要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领域主要有:以教师敬业、爱岗为核心的师德教育课程;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为核心的知识更新拓展课程;以提高教师的现代教学媒体应用能力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以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为核心的教育学原理课程;以提高学员的教学改革、科学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科研课程。
3.1师德教育课程
《意见》明确提出,师德教育是重点。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加强对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重要内容,教师作为教育者,其本身的政治态度和水平,直接影响着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人师表是教师的职业要求,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计划》强调指出,“要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特别是加强师德建设”,教师能否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强烈的责任心、责任感将直接影响教育能否顺利进行;良好的师德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师的必备素质。大力加强师德教育,能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能力水平。
3.2专业知识课程
专业知识课程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核心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明显加快,知识老化周期进一步缩短,以往那种靠在学校学习知识就去享用终身的做法已过时,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因此,在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中,要给教师提供新鲜的、先进的专业知识。要让教师了解本学科的新情况、新理论、新成果,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内容,改造知识结构,完善教师专业知识素质。通过专业知识课程的学习,中小学教师能够站在其学科发展的前沿,把握其发展动态,预测其发展方向,同时还能够加深与拓展一些与本学科相关、相邻或相近的学科知识的学习。
3.3教育学原理课程
教育学原理课程是一门内涵丰富的课程,它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教学理论等方面课程的内容。中小学教师只有不断充实教育学原理课程,才能更好地了解教学工作,掌握教学方法,分析和研究如何优化教学过程,有效进行课堂训练,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掌握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熟悉和掌握教学过程,把握教育规律,为教学服务。让中小学教师对中外教育、教学理论等内容有充分、深入的学习,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加强教育理论的研究,从而为学科教育提供基本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3.4教育技术课程
《意见》提出为适应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的新要求,进一步推进“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幻灯、电影、录像、录音设备、计算机、卫星传播、网络教学等现代技术正在引进教育中,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面临着一次新的重大革命。此类课程的开设应包括:现代教育技术讲座、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辅助教学、简单教学软件制作技术、常用教具制作、多媒体组合教学等,中小学教师必须掌握最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以适应时展的需要。
3.5教育科研课程
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的活动,旨在探索和认识教育教学规律,推动教育的发展。要通过对教学实践的研究和对教育科学研究课程的学习,培养教师熟练地掌握教育科研的研究方法,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教育科学研究是人们探索和认识教育本质和规律的重要途径,也是专家型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可开设《教育科研方法研究》、《论文写作指导》、《教改实验方法》、《科研写作指导》等课程,帮助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开展研究活动,使感性认识达到理性的升华。
参考文献:
[1]陈绍富,李荣华.新时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原则[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5):102-104.
[2]忽江华.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研究的文献综述[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6):96-97.
[3]苏文虹.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对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置的启示[J].继续教育,2009,(9):21-23.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主体性困境
一、引言
检视近年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的理论关切与实践努力,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主体性问题并没有引起应有的高度重视。从实践推进方面看,国家加大对现代远程教育的投入力度,各级培训机构都以此为契机开展了各类教师培训活动,但如何让农村中小学教师真正动起来,提高现代远程教育的实效性,也未见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成功实践。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外部支持对于农村中小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是极其重要的,甚至是农村中小学启动和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正是基于上述考虑,笔者认为,在持续不断地加大加强外部支持的同时,更应及时积极筹谋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主体性建设。
二、农村中小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主体性困境
本文所提出的农村中小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的主体性困境,概括地说,是指农村中小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面队主力军缺位、主体性缺失的困难处境;这种处境在广大农村尤其是欠发达、不发达、偏远落后的农村普遍存在;而摆脱这样的困境,囿于现有的理论视野和政策思维框架是难以实现的。
1、主力军缺位问题
教师是实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该“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落后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专业化、信息化程度偏低,不能适应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教师学历层次普遍偏低。二、教师政治思想素质较高,但教育观念滞后。三、知识结构单一,综合适应能力较差。四、教育方法比较落后,教育创新能力不足。
2、主体性缺失问题
这里的主体性特指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主体意识、能力、意愿、信心以及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主人翁态度。不能说我国所有农村中小学教师都存在主体性缺失问题,但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尤其是欠发达、不发达、偏远落后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在相当程度上存在主体性缺失问题。
只有当农村中小学教师把自己看作农村中小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主人、主体、主力军,农村中小学教师才有有效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来进行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主人翁态度。
三、解决农村中小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主体性困境的出路
针对上述新农村建设中的两大主体性困境,笔者作如下的对策思考。
1、大力开展“资源教师”培养工程
“资源教师”是一线骨干教师经过国家级培训后,熟悉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三种模式的资源下载和分布,了解如何将这些资源合理运用到课堂中去。“资源教师”不但自己要积极充分地应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的资源,还要带领或直接影响其他教师应用,使他们了解应用这些资源的好处并学会使用的方法等。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解析“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成败关键——应用效益是最重要的指标,教师培训则是应用中的最为关键的环节。
2、建全全员教师培训体制机制
“农远工程”中的教师培训应具有严谨的计划、科学的实施和实事求是的评价总结。培训机构要计划教师培训的具体目标,制定一个科学规范的培训程序,确定培训的时间要求,保证培训任务的按时完成。在落实培训任务时,要明确职责,落实到人,防止推诿。因此,相关部门要做好:一、各级项目单位应积极落实资金,保证电费等后继资金,并且不得以省电为由限制教师使用“农远”设备。二、“农远工程”中的教师培训要以人为本,制定良好的激励政策,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三、“农远工程”中的教师倍训应具有连续性、灵活性、多样性。教师培训不能只有一次,应该采取巡回培训的形式,让受益的教师更多,得到的教育启迪更深。四、“农远工程”中的教师培训应具有健全的考核制度。
3、建立农村与城镇中小学之间的友好联系,建立互助合作关系
建立城乡兄弟院校友好关系,加强城乡教师的交流,建立城乡教师互动机制,不但可以增加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方便教师进行教学心得的交流,技术上的切磋,理论上的探讨,有利于教师之间取长补短,对于教师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以及学校的整体发展都是很有利的。
4、及时转换角色,努力加强教师自身素养
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从传统教育中知识的讲授者、课堂的管理者和权威角色转变成远程教育中学生知识建构的指导者、教育科研者的多重角色。现代远程教育已对教师的知识结构、素质和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一、加强信息知识学习,努力提高信息能力。信息知识是指对信息学理论和信息源、信息工具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二、要有不断开拓和创新精神。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新兴的教育形态,它会随着相关平台及技术的更新而不断地革新和发展,因此它也要求教师具备开拓和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核心和落脚点在于教学应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经过切实有效的教育培训,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中管好、用好各种设备,促进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教师才能从知识的传授者逐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从而真正有效地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裴纯礼,张德娟.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定位与方法的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04,(2):16—18.
[2] 刘志波,郑良栋.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主要误区及其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04,(8):75—78.
[关键词]教师培训 网络平台 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142-02
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普及和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推进,网络技术与教师教育的结合愈发广泛与密切。现代远程网络教师培训开始逐步取代传统院校集中培训,充分发挥了网络培训中信息技术在资源共享、远程交互等方面的优势,表现出互动性、高效性、开放性等特征,成为国家和地方解决教师培训规模大、成本高、管理难、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的重要手段。
教师网络培训的实施和教师培训网络平台的建设应用渐渐成为政府、教育系统、相关业界关注的焦点,以中国教师研修网、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新思考等网站为代表的一批教师教育远程培训平台应运而生。这些培训机构在近年来承接了许多国家级、省级、市级等不同等级的大规模网络教师培训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指导下,天津市自第三周期(2002~2006年)起全面推进培训模式改革,在全国率先使用自建网络教学互动平台——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为实施载体,通过自建网络课程开展全市范围内中学教师的网络培训教学。
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第四周期继续教育全员院校培训包含专业发展课程培训、专项培训与特色培训、教学实践与教学研修三大模块。中学教师的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共144学时)全面实行网络培训。其中,高中教师由天津师范大学负责组织实施网络课程建设和网络教学;初中教师参加国家级教师培训机构——中国教师研修网的学科教师远程研修。参加中国教师研修网的学习,很好地体现了教师继续教育的开放性,特别是培训内容与培训者的开放性。开放性的教师培训是教师培训发展的趋势所在。为了更好地探究远程网络教师培训的平台、资源及其应用,现以天津市为例,对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和中国教师研修网两个教师教育远程培训平台进行对比分析。
一、平台概况
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作为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及管理的门户网站,在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的领导下,由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开发建成并实施具体管理。服务全市十万中小学教师及20个区县的教师培训机构。自2003年开通,经过持续建设完善,现已发展为集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培训教学,继续教育信息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网站,为全市教师培训提供有力的网络技术支持。
中国教师研修网由全国教师教育学会主办,在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研修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应运而生,为全国中小学教师搭建研训一体的专业发展平台,实现教师个人、学校、区域教学组织的知识管理,创建全员参与、团队合作、资源共建、可持续发展的网上学习共同体。①
二、课程模式
现阶段应用于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网络课程主要有电子书模式、讲座模式、有指导的学习任务模式。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所提供的网络课程包括大部分自建课程和少量引进课程,自建课程大多结合电子书模式与讲座模式于一体,课程由文本及多媒体素材组合构成,以网页形式呈现的教学内容、视频内容和拓展资源。引入课程以讲座模式和任务体验模式为主。课程建设在市教委领导下,由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承担,依托天津师范大学完成。课程开发建设专家团队主要来自天津师范大学。
其优势在于:在统一的网络课程制作标准下,每门课程均有课程导学、教学脚本、内容导航、资源素材等部分构成,课程形式多样、内容完善、整体性及系统性强,课程开发团队主要来自高校,因此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科学性、前瞻性。不足之处在于:开发团队较少有来自中小学校一线教学岗位的成员,实用性与实践性略显不足。
中国教师研修网所提供的网络课程大多为讲座模式的视频课程,由教育部支持建设,开发建设专家团队来自全国各地,课程内容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引领,针对教学实际问题以讲座或案例形式进行深度剖析,总体上是目前全国性的较为优质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资源。
其优势在于:视频课程具有专题性,内容明确且就事论事,着力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每门课程的信息量小,观看学习视频课程所需时间较短。实践表明,专题性的短小课程更受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教师的欢迎。不足之处在于:课程形式单一,学习者较难集中精神持续观看不间断的视频讲座,不易从中提取有用信息。
三、组织形式
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采取课程制的教学组织形式。学员可以通过网上选课,系统选择感兴趣或需要的课程,每门课程配备主讲教师,且自建课程的主讲教师均由该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者担任。在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提供的课程交互平台上,主讲教师通过教学公告和通知、与学员进行教与学的在线交流和答疑、组织课程主题研讨、进行学习过程评价与反馈等方式开展网络教学活动。
其优势在于:学员对课程的选择余地较大,由课程开发者担任主讲教师能够对参训者进行深入有效地指导,更好地保证学习效果。网络学习中学习者学习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课程质量,也与指导教师的引导息息相关。不足之处在于:课程制下的指导教师身兼数职,工作量大,既要组织讨论、答疑解惑,还要批阅作业、组织考核乃至给定成绩。在选课人数略多的课程班级中,势必影响对个体学员的关注度。
与此不同,中国教师研修网采用课程+班级制的教学组织形式,即以网上班级为组织单元,每个网上班级配备一个班主任作为网络学习交互的发起者、组织者。班主任同时承担批阅学员作业、发起并组织班级讨论、编写学习简报等工作。学员在课程导师的集中线上指导和班主任的日常组织下进行网上学习。
其优势在于:在网上班主任的组织和管理下,班级氛围浓厚,班级活动频繁,班级成员之间交流密切。不足之处在于:课程导师与学员的交流只在培训进行中根据需要安排在线集中答疑直播,课程导师缺少与学员间深度有效的探讨。
四、考核形式
在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的教学评价考核系统中,主讲教师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设计提供多种教学评价方式。课程考核通常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过程性评价通过平时作业和课程讨论等方面考察,终结性评价则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采取在线考核平台试卷考核、线上提交教学设计、线上提交考核作业等方式进行。
其优势在于:能够根据每门课程的不同特点设定考核方式及内容,考核方式灵活多样。不足之处在于:课程缺少统一的考核标准,量化评价指标不够明晰。
中国教师研修网按照培训方案中设定的考核细则,对培训进行完全量化,包括学员的课程学习时间、课程作业、研讨交流、培训总结等部分。所有数据均由培训平台进行过程记录。
其优势在于:量化的考核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培训的公平性。不足之处在于:考核过分强调量化的数量结果,对质量把控不足。
迅速扩大的大规模教师远程网络培训对于远程教育而言是一个新的挑战,形形的远程教师培训各具特色,各有利弊,其中也存在不少虎头蛇尾、弄虚作假、浮于形式等现象。教师网络远程培训解决了传统院校集中培训的许多问题,但没有一种网络教学平台是为了完成所有类型的学习或者为适应所有学习风格而设计的,也没有一种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满足所有学习者的所有需求。网络环境下,如何选择各级各类的教师培训网络平台和网络课程资源,如何保证培训质量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切实问题。笔者认为,现代远程网络教师培训的关键与核心资源在于课程,而有效的课程学习指导也是不可或缺的。
注释:
①百度百科 /view/2644222.htm.
【参考文献】
全体中小学教师(含幼儿教师);截止到*年6月31日,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上者,鼓励自愿参加。
二、培训目标
通过本周期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和校本研修,着力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技能水平,达到以下主要目标:
1、树立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准确掌握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编写特色与内容,运用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进行教学。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举止文明,以学生为本,依法施教。
3、信息技术未达到初级水平的教师经过培训,全部达到初级水平。已经达到初级水平,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中小学教师,省、市级骨干教师达到高级水平,并且进一步提高已经达到高级水平的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4、拓宽学科知识领域,更新学科知识结构,使广大教师的学科水平,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高,并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能力,力求成为创新型教师。
5、指导教师学会自主学习。立足校本,积极主动地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师自主成长,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教师自主成长的培训机制和必要的规章制度,提高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6、使教师立足本地,放眼全国和世界,逐渐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三、集中培训内容和学时分配
本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分集中培训、校本研修和教育实践活动、远程教育等形式。其中集中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40个学时,具体内容和培训学时分配为:
1、师德教育:32学时,4学分,这是贯穿整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首要内容。主要通过举办讲座,组织优秀教师报告团,看《师德启思录》,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及师德教育论坛等形式,加强对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法制教育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抓好文明礼仪教育。所学课程为:《教师礼仪》《探究教学论》《中小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若干意见的读本》。
2、新课程培训:42学时,5.5学分。这是本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精心组织,使教师在进入新课程之前接受不少于42学时的集中培训,在此基础上,转入校本培训。所学课程为《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走进新课程》和各学科课程标准、课标解读及教材。
3、信息技术培训:60学时,7.5学分。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继续做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和考核工作,不断提升我区教师信息技术的层次和水平。信息技术已达到高级水平的教师,可以参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培训,发挥在信息技术培训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所学课程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上、下册》。
4、学科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培训:88学时,11学分。具体内容包括新知识、新理念在本学科教育技能训练中的培训。按照基础教育课程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最新的知识为基础,针对不同学科的要求,开展素质教育理论和新知识的学习,使教师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结合我区的教育教学实际,重点抓好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和课堂教学技能、学科教学技能的训练工作,把教学技能与课程改革结合起来,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所学课程为:
(一)小学教师用书:
语文:《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新课程教学论,小学语文》、《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小学语文》。
数学:《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改革》、《小学数学参与培训教程》、《新课程教材教法》。
品德:《新课程教学法丛学》(品德与生活)。
体育:《体育新课程教学法》。
音乐:《音乐课程与示范教学案例》。
美术:《美术教学实施指南》。
(二)中学教师用书由市教育局和培训院校确定
5、地方课程:24学时,3学分。培训教材由市教育局根据教师的需要另行选定。
四、培训时间安排
根据省市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部署,*~*年,全区中小学教师已有90%参加了新课程通识性培训,1、2、7、8年级各学科教师已参加了课标、教材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区教师运用新理念推进教学改革的能力。为确保我区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的顺利圆满完成,拟定于:
1、*年4月23日开始举办小学教师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班,首先组织小学1~3年级全体教师分语文、数学两个学科进行培训。中学教师由市教育局组织开始分批分专业的新周期继续教育培训。(中学教师的通识培训由区师训中心负责)
2、*年暑假对走入新课程的1~3年级、9年级教师进行课标教材培训。并按照新课标、新教材逐年推进的安排,有计划地组织完成小学4~6年级教师的新课标、新教材培训。
3、定期组织教师到中小学听课、评课,开展课题研讨,加强学习反思,有效指导我区课程改革的实施。
4、组织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制定我区校本研修的指导意见和评估管理办法,确立校本研修培训基地,并认真总结推广经验。
五、培训要求
1、树立先进培训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终身学习和教师专业化理论为指导,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师培训理论和实践,总结以往教师培训经验,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重视教师主体参与、开展实践反思、加强合作学习、体验成果分享,突出研训一体,发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学习型团体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使教师培训的过程成为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过程。
2、更新培训手段,变革培训模式。以信息化带动教师培训的现代化,充分发挥网络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坚持培训与教研、教改相结合,集中研修与分散研修相结合,短期面授和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集中培训要把理论学习与教学观摩、案例分析、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把讲授与研讨交流、教学反思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化的方式、方法,不断完善推广专题讲座式、“菜单式”、“自助餐式”,送教下乡等培训模式。校本研修的学时数与集中培训学时数的比例应达到2:1以上,针对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新问题,通过自修反思,研讨交流等形式进行,把学校建成教师终身学习的学习基地。积极探索以参与式为主的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六、保障措施
1、加强培训基地的师资、设施建设,整合培训资源。
根据省市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卫东区教师培训中心承担全区中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的培训任务。多年的师资培训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在新的培训任务中,师训中心将在先进培训方式的实践、新理念与中小学实际的联系、校本培训的实施、反思型教师的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为适应教师教育发展的需要,师训中心、局教研室、电教站的资源有必要进行有效整合,不断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方式,优化培训手段,大量运用电化教育设施和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技术开展培训教学。同时为提高培训者的素质,师训中心还将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教师参加省级培训者培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通过听课指导、学习反思、课题研讨、切实增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的圆满完成提供保障。
2、严格培训的管理、考核登记制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长,要支持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止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中小学教师应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努力探讨教育教学规律,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
考核坚持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查相结合,平时考查与作业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估相结合。
考核内容包括培训要求的各门课程,以开卷考试,闭卷考试,撰写论文、课题研究、教育教学实践等方式灵活进行。学员学完全部课程,考核合格,经市教育局审核验收后发给继续教育培训合格证书。
3、落实各项措施,保障培训经费。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各级政府的职责,要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按照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分级负责,确保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投入。逐步完善中小学继续教育经费由政府、学校、教师个人共同负担成本经费的机制。按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解决办法》的规定,本区参加新一轮继续教育的教师需交纳的培训费如下:
1)、中学教师参培院校由市教育局决定,其培训费用由所培训院校确定。
2)、小学教师参加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规定为,预交书费、证书费160元,培训费240元,(除政府补助外应交160元)(已参加通识性培训者交书费100元,培训费110元)
七、有关政策
1、接受继续教育的教师进修期间在原单位享有的一切待遇不变,学员学习期间各单位要按有关规定酌情给予生活费和交通补助。
2、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费原则上由学员所在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书费、证书费等由学员个人负担。
3、持有新周期继续教育合格证书者,在晋升职级、评先表优等方面各单位应给以优先照顾。
一、继续扎实地做好非英语专业青年教师地英语口语培训工作。根据太教人(XX)9号文件《关于开展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培训考试的通知》要求,今年上半年,将开展初中青年教师地英语口语培训及测试工作。针对全市初中的特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在全市的校长会议及教导主任会议上,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求各学校要将教育局太教人(XX)9号文件《关于开展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培训考试的通知》全文再在教师中组织学习,对培训的意义及目的要求要讲清讲透。
2.周密布置,确保培训及测试对象全员参与。继续教育办公室在XX年底,就已经下发了调查摸底表,新学期一开学,将及时地下发正式培训、测试报名表,要做到学校花名册、调查摸底表与正式报名表三表基本吻合,确保每一个培训及测试对象都能参与。
3.合理安排培训点,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监管。针对本学期在各初中全面推开,点多量大的特点,我们继续教育办公室将本着方便教师,注重培训质量的原则而合理地安排相应的培训教学点。每个培训点上,继续教育办公室将安排专人加强对培训的管理,做好培训出勤的点名工作及培训监督。对各学校的培训情况在培训结束后进行及时通报。
4.严密组织测试,确保比较高的通过率。认真做好测试的组织管理,让每一个参与培训的教师都能参加测试。严格把好测试关,坚持测试的标准。
二、做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测试前期准备工作。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是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通过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
实施中小学教师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必然要求。对于进一步促进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学期的具体工作是:首先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明确目的意义。其次是做好培训对象的调查摸底,核对各个不同层次培训的人数。三是合理安排培训的顺序,与目前进行的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培训错开时间。四是选定相应的培训教材。五是制订培训计划,明确学校培训与本中心培训的内容安排,充分发挥各学校的培训资源。六是组织建立一支集全市最高水平的教育技术培训骨干师资队伍,对培训师资进行先期培训,为全面推开面上的培训打好基础。
三、继续做好各类短期教师培训班的培训工作。
1.认真做好目前正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的结束阶段的培训工作,确保这些培训班保质保量地完成培训任务。目前正在进行的各类短期教师培训班有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培训班、中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班、中学物理、语文青年教师培训班。五个培训班在学期初要召开班主任会议,落实结束阶段的相关工作。
2.切实做好见习期教师的培训考核工作。加强对见习教师的课堂教学随机检查力度,争取对所有见习教师都能进行听课检查,把平时的课堂教学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考试中,要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查,确保见习教师适应新课程的发展要求。
3.抓好中小学青年教师高级研修班的结业组织工作。中小学青年教师高级研修班是教育局培育名师工程的重点项目,继续教育办公室要与教研、教科室的相关部门一起全力抓好该班的结束阶段工作。要组织开展与导师的研讨、重大活动观摩、论文集的出版、培训工作总结等活动。
4.要根据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及已经制订的相关培训规划,继续在本学期中开设新的短期教师培训班。主要是开设小学语文骨干青年教师培训班、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班、中小学艺术青年教师培训班。具体培训班的计划及开班时间将另行下发通知。
5.在暑假中,组织开展英语引智培训,今年暑假,将分别举办小学、中学英语教师引智培训,由外籍教师承担培训工作,使我市的英语教师更能在教学理念上、教学方法上及口语的表达上适应英语教学的需要。
四、认真抓好校本培训的建设及指导工作。各学校的校本培训要坚持有序、有针对性,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学校必须认真制订好学期校本培训的计划。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必须要有书面笔记记录。从XX年开始,各学校聘请外地专家、学者到本校讲座,要在活动前报继续教育办公室备案,由继续教育办公室派人参与并记录,依此可以作为该学校教师专业培训的课时数。新学期开学的初期,各学校要认真检查教师的寒假学习笔记,组织开展寒假学习心得的交流活动。
五、加强干部培训,建设一支高质量的管理者队伍。XX年上半年,正是各学校领导班子的换届时期,继续教育办公室要配合教育局党委做好相关的干部培训工作。一是继续办好目前正在举办的校长任期常规培训班,组织校长进行任期工作总结。二是继续办好教科室主任(负责人)培训班及幼儿园业务主任培训班的培训及结业工作,强化培训效果。三是根据班子换届的要求,在局党委的安排下,组织后备干部培训班,为校长换届培训新人。四是做好挂职干部的培训及考察工作。五是举办新一期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系统培训。
六、充分挖掘培训资源及师资潜力,做好社会培训及教师学历培训工作。
1.继续做好公务员的普通话、英语三百句及电子政务培训工作,力争培训量比上年有较大的提高。
2.继续与市财政局合作,开展XX年会计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要组织好培训师资,制订严格的培训计划,加强的培训点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确保培训质量。
本文通过研究承担河南省教师培训的管理者、培训教师和参训教师的培训质量观,分析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的构成要素,找出影响教师培训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保障河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的建议,为河南省下一步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培训质量奠定基础。
关键词:
教师培训;培训质量;影响因素
一、引言
中国变革梦万众期待,教育是圆梦的基础,而影响教育水平的核心因素则是教师的质量。因此,如何有效的提升教师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已然成为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河南省近几年开展的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为河南省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目前,河南省各类教师培训正有序的开展,但教师培训的质量却参差不齐,如何保障和提升教师培训的整体质量显得至关重要。[1]为了更好的了解河南省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的状况,找出影响教师培训质量的因素,提出保障河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在“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和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中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和经验,并在河南省从事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培训管理者、培训教师以及参加过相关教师培训的中小学教师。
(二)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问卷共分为调查对象基本信息(第一部分)、培训质量观及构成要素分析(第二部分)、培训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第三部分)和对各影响因素的影响因子的重要程度和缺失程度调查(第四部分)等四部分。第二部分为里克特五级自评量表,划分为“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并赋值5、4、3、2、1。第三部分为选择题和排序题,排序题部分根据排列指数进行排序。其中选择末位的计1分,倒数第二位的计2分,依此类推,计算方法WI=(M1*n+M2*(n-1)+M3*(n-2)+...+Mn*1)/M*(1+2+...+n),WI为排列指数,M1代表认为某因素影响或缺失程度排在首位的人数,M为总人数,n为参加排序的影响因素个数)。第四部分为自评量表,划分等级和统计方法与第三部分相同。本次调研相关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研究的主要维度中培训质量观及构成要素分析、培训管理制度管理两部分内部一致性信度良好,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19和0.827,培训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部分为选择题(非自陈式量表),没做内部一致性检测。
(一)培训质量观及其构成要素分析
1.教师培训质量内涵多元化
研究表明,88%以上的被调查者认同以下四种观点,其中对“学员的学习效果”一项认可度最高。由此看见,教师培训质量就是学员对教师培训的一种价值判断,是学员根据学习需要、培训目标、问题解决预期而对培训所实现的结果的一种判断,它反映出培训活动的品质特性与学员需要的满足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通过卡方检验,培训管理者与参训教师在“培训质量是受训学员的满意度”和“培训质量是学员的学习效果”两项上呈显著性差异。参训教师更加认同教师培训质量是“学员对培训项目的满意度”和“学员的学习效果”,这说明参训教师更加倾向于关注教师自身在培训中的感受和收获。
2.教师培训质量构成要素多元化
研究表明,90%以上的调查对象能够意识到教师培训质量不是单一的因素,而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教师培训质量构成要素包含课程资源的质量、教师培训管理的水平、师生交流与互动的深度、教师团队的教学与服务质量、过程性评价体系的完备性等方面。经卡方检验,培训教师与参训教师在培训质量的构成要素“学员学习效果的行为转化程度”一项上有显著性差异。参训教师更加认同培训质量不仅要看学员学习效果,还要看学员自身行为转化的效果;培训管理者与参训教师在“教师团队的教学与服务质量”一项上有显著差异,具体来说,培训管理者更加认同该观点,这是因为他们更加了解在教师培训的过程中,组织教学活动和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重要性。
3.教师培训质量评价主体多元化
有84.7%的被调查者认同培训质量由培训者和学员共同决定,仅有不足13%的调查对象认为培训质量由培训者或参训者决定,即大多数被调查者否认培训质量由单方面主体决定。经过卡方检验,培训教师与参训教师在“培训质量由多方面人员综合评价”一项上有显著差,参训教师更加认同这一观点;不同教龄的参训教师在“培训质量由第三方评价”一项中有显著差异,其中教龄在10—19年和20—29年的教师比教龄在30年及以上和10年以下的教师更认同这种说法。
(二)教师培训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培训教师、管理者和参训教师访谈以及通过相关文献分析,发现影响教师培训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学员自身的因素,又有教师队伍的因素还与课程资源、培训项目管理方式以及培训保障体系等诸多因素有关。基于上述情况,为了进一步研究影响教师培训质量的核心因素,本研究针对上述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梳理出各影响因素的影响因子并对各影响因子的影响和缺失程度进行了排列指数的计算。从对培训质量影响因素调查数据分析的结果来看,在影响河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的因素当中,位列前三位的因素分别是:学员因素、教师团队和课程资源,这些因素的排列指数都高于0.170。其中学员因素对培训质量的影响最大,其值为0.174;而以“培训机构的管理”这一因素排列指数最低,其值为0.156,表明该因素对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的影响程度最弱,但不能忽略此因素。
1.学员因素
在学员因素方面,对教师培训质量影响最大的是学员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态度,同时学员最缺失的也是这两点,这足以引起培训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思考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学员的学习动力和态度,进而找到能够激发学员学习动力,改善学员学习态度的方法,提高学员参训积极性。
2.教师团队
教师培训团队的教学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师培训的质量。本研究从针对影响教师培训团队(学科专家团队、影响辅导教师团队和项目管理团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影响各团队的最重要因素和最缺失因素。学科专家团队方面,被调查对象认为专家团队的专业知识水平最重要,但学科专家对一线教师的需求了解程度较为缺乏;辅导教师方面,解决学员学习问题的能力对于辅导教师来说最重要,在组织网上教学活动的能力方面最缺乏;项目管理团队方面,被调查者认为教学过程监控能力对于项目管理团队来说最为重要,但在教学评估方式多样化方面最为缺乏,即目前的教学评估方式较为单一。
3.课程因素
在培训课程的内容设定方面,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对教师培训的质量影响程度最大,同时这两方面也是当前课程最为缺失的。关注课程内容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研究与开发,组织一线优秀教师参与课程的研发是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建设方面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4.项目管理因素
在培训项目管理方面,影响程度最大和最缺失的因素基本一致,对团队管理和对师资的管理均排在前两位,这两方面应是培训项目管理方面重点关注和改进的地方。
5.培训机构管理因素
在培训机构管理因素方面,影响程度和缺失程度最大的因素是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说明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各部门之间需通过协调配合,才能提高培训机构的管理质量。经卡方检验,在影响培训机构管理的因素重要程度中,不同职位的教师存在显著性差异,负责培训的管理者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对管理工作制度的设计,而培训教师认为最重要的是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参加培训工作时间不同的教师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参加培训工作3—5年的教师更倾向于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参与培训工作6—10年的教师更认同培训人员的管理水平,参与培训工作11—15年的教师则更倾向于对管理工作的制度设计。
6.培训管理制度与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
大部分被调查者对培训管理制度与保障体系所列的内容都持认可态度,在培训管理制度与质量保障体系要素方面,排在首位的是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有78.2%的被调查对象认同该观点,说明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经卡方检验,在“应对培训课程进行评审,实行准入制度”方面,培训管理者与培训教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前者更加赞同这一制度。培训者之间“在应该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具体来讲,参加培训工作较长的教师更加认同这一观点。
四、研究建议
(一)培训质量要素多元化,但要关注学员需求和满意程度。研究表明,培训质量的内涵、要素和结构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大部分被调查对象认为应该从项目自身的培训目标、学员的学习效果和需求程度来评价教师培训质量,并认同教师培训的质量并非由培训者单方面决定,而由培训者和学员共同决定。学员学习满意度是判断教师培训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因此,关注学习效果对学习动机、需求与期望的实现程度和学习过程是否能让学习者感到愉悦显得尤为重要。[2]所以,在培训中恰当设计培训目标、做好需求调研、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在评价时关注学员需求的满足程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激发教师学习动力,调动学员积极参与。学习动力是指促进学习者和自身发展而不断进行学习的力量,包括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认知的力量和非认知的力量。[3]从学员角度来讲,影响教师培训质量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动力问题,同时学习动力又是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最为欠缺的方面。因此,思考如何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必须从调动学员的内部、外部动力、认知和非认知动力的角度去思考,这也是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三)加强教师培训队伍的建设,鼓励教师深入实践。研究发现,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学科专家讲的课程内容往往偏离一线教师的学习需求,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专家对一线教师的需求把握不准确。建议项目管理人员除了做好学员学习需求调研之外,需联合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培养一批本土化的骨干教师作为学科专家,这些骨干教师来自于一线,对一线教师的学习需求能够把握的更准确。针对辅导教师网上教学活动组织能力的不足,建议加强辅导教师的业务能力培训,增强辅导教师对中小学教学实践的熟悉程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配合好项目管理团队的工作,对学员的学习过程进行全程督导。
(四)重视培训课程的设计,加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建设。教师参加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更新自身教育观念,改变自身教学方式。所以,为了更好地满足一线教师的实际学习需求,必须设计出更具针对性、实用性的课程。要想切实提高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训者首先要在培训之前做好前期的调研工作,了解一线教师的学习需求。其次,组织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参与课程设计的开发工作。最后,要重视课程资源的二次开发。在项目开展过程中,要根据学员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对现有的课程资源进行优化,二次设计,再开发,使得教师培训类课程日益完善。
(五)提升项目管理者水平,加强各职能部门间的协调。在项目管理方面,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项目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是影响教师培训项目内部管理最重要的因素,影响培训机构管理最重要的原因则在于各职能部门间的协调工作,因此提升项目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执行能力,使各职能部门协调运转是项目管理的关键所在。
(六)建立健全教师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确保项目正常运行。教师质量保障体系根据项目性质不同,内容主要涵盖针对培训效果、课程资源、培训平台和教师队伍等方面。因此,教师培训质量保障体系应该全方位覆盖教师培训的以下四个方面:针对教师专业团队业务水平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针对课程资源建设水平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教师培训效果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及针对网络培训平台实用性建设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4]除此之外,为保障教师培训项目的顺利进行,教育行政部门需要在培训过程中对项目的管理进行督导;培训机构需要对学员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在对学员进行诊断性测评和总结性测评的同时,更要重视学员的发展性测评。
五、结语
总之,保障和提高教师培训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不仅需要教师个人、教师工作单位、教师培训机构和教育主管部门等社会各方面的全力配合,还必须全面考虑上述教师培训质量的影响因素,彼此之间科学统筹、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才能切实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
作者:王超超 单位:河南广播电视大学信息技术中心
参考文献:
[1]李方,钟祖荣.教师培训质量导航[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25.
[2]王宁,琚向红,葛正鹏.教育网络课程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J].开放教育研究,2014(12):111.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提高三店教师综合素质,促进三店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为目标,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要内容,以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为重点,启动第三轮教师全员培训,积极推进“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为促进我街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深入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湖北省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积极发挥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基础辐射作用,不断拓展工作领域,努力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水平,全面完成区教育局下达我街的目标任务。
二、工作目标
1、全街中小学校25%的在岗教师参加任教学科区级岗位培训,全年送培120人;
2、全街中小学校班主任持证上岗率达100%;
3、全街中小学校教研(备课)组长持证上岗率100%
4、市级培训项目送培率100%;
5、全街中小学校校园用语、用字规范率分别在95%和99%以上;
6、组织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学习,使学校学历合格率、高层次学历比例分别达到60%和65%;
7、全街中小学校教师普通话等级达标率100%;
8、完成第二轮继教扫尾、换证的组织工作;
9、做好第三轮继教的摸底、建档、启动工作;
10、组织好暑期教师集训,保证参训率100%。
11、全街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校和语言文字示范校创建面100%。重点组织三店二中和红旗小学分别创建区级校本和语言文字示范校;
三、主要工作
1、做好第二轮培训的补培工作
认真调查统计,对在XX—XX年年的第二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未完成相应学时学分任务的教师,组织补培。同时,对已完成学时学分的教师,做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的换证工作,使我街中小学继续教育工作顺利进入第三轮。
2、做好新课程师资培训的送培工作
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继续组织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组织好义务段新课程改革跟进年级(小学六年级)教师的培训。进一步做好《科学》、《历史与社会》等综合课程培训。
3、做好教师(分科)岗位培训的送培工作。
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岗位培训送培,大力宣传、介绍区新岗培在培训内容和形工上改进,以及实行分学科的菜单式培训核心。重点抓好小学、初中语文、数学、外语教师岗位培训。
4、做好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的送培工作。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厅[XX]3号)和《区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工作的通知》,继续做好我街中小学班主任的培训工作,所有在岗班主任要参加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建立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合格教师库,要求学校在聘任班主任时,优先聘任获证教师,探索班主任持证与聘任、津贴挂钩新思路。
5、做好教研(备课)组长培训的送培工作。
进一步抓好教(备课)组长培训,优先选派表现好的中青年教师参训,提高教研(备课)组长的能力和素质,做到持证上岗。
6、做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培训的送培工作。
以中小学优秀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为重点送培对象,积极推进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培训力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7、做好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的送培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市人事局、市教育局《关于武汉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工作的通知》(武人[XX]8号)精神,根据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继续开展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8、做好市级培训的送培工作
根据市教育局文件精神,落实好我街参加市级培训的对象,认真组织好市级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市级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培训、“武汉市中小学英语教师——tkt培训”等培训项目的送培工作,同时积极配合市、区有关部门加强对培训教师的跟踪管理和指导。
9、做好校本培训工作
进一步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关于印发新洲区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的通知》和《区教育局关于实施〈新洲区校本培训工作评估考核标准〉的意见》,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管理,组织学校参与区级校本培训示范(先进)学校评选,不断提高校本培训工作水平。开展以“三个一”(即“定一个专题,研一套理论,育一批新人”)为特色的校本培训。在各中小学积极营造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学校文化,加大校本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本地名、优教师的作用,认真规划、组织、实施好校本培训工作,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10、精心组织好暑期教师集训
深化学洋思活动,继续以提高课堂教学 效益为主线,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暑期全员培训。认真总结XX年年暑期集训经验,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全区集中的分学科培训。充分准备,精心实施,加强督查,保证集训效果。组织三店教师参与编写《特级教育名师文集》。力争1人入选,扩大三店教师在全区的影响,加大优质培训的辐射面。
11、组织好学历培训
(1)
积极抓好中小学教师学历培训,鼓励和支持中小学教师按照专业对口、常用一致的原则,参加多种形式的学历学位教育,进一步加大宣传和工作力度,组织未达到国家规定合格学历要求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学历达标培训,组织具有国家规定合格学历的中小学教师进行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学历学位层次。
12、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
推进语言文字“争先创优”活动,积极争创区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不断提高社会用语用字的应用水平;加强学校用语用字绩效管理,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提高中小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积极开展语言文字法规同及常识的宣传,做好第11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继续组织好中小学教师参加普通话培训测试。采取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办法,组织中小学未达到二级乙等的非语文教师和未达到二级甲等的语文教师进行强培训,鼓励已达标教师参加晋级培训测试,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普通话等级达标水平。
四、工作措施
1、完善继教制度
为切实体现教师培训工作的连续性、前瞻性,维护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政策的严肃性,根据上级精神,结合我街实际,制定我街第三轮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管理办法,严格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分的考核,建立并完善三店教师继续教育的电子档案和文字档案,落实相关制度,确保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
2、实行绩效管理
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和语言文字工作纳入街教育总支对学校的绩效管理,分解并下达相应指标,将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学校集体及主要负责人评先表彰的重要依据,继续实行“末位否决”制度,强化工作绩效意识。
3、强化过程管理
将绩效管理与过程管理有机结合,开展经常性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和语言文字工作督导检查,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及时通报工作的进展情况,表扬先进,鞭策落后。
4、创新工作模式
不断改革教师培训工作的管理、内容、形式和方法,试行“双向预约、一次安排,定期培训,延误自费”的送培机制,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办教师满意的培训。
5、统筹培训经费
认真贯彻《省人民政府转发省教委关于全面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意见的通知》(鄂政发[1999]36号)、《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XX]5号)等文件要求及2011年区教师继教工作会议精神,统筹中小学教师继教培训费,建立三店街教师培训经费保障制度,减轻教师培训的经济负担,确保中小学教师培训顺利开展。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有效模式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都非常重视职后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一直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教师的教育。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性质,形式上主要采取专家讲座或假期由师范院校教师承担的课程培训、校本培训等,也有一些民间组织的免费的培训教育或骨干教师短期外出短期受教育的模式进行,但实施效果不如预期。
一、职后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
有关新课程的培训刚刚开始时,对于很少有学习进修机会接受教育的中小学教师来说,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教室常常爆满。各级教育部门、学校纷纷请一些专家、学者,师范院校的教师去讲座、授课。结果大家头脑中有了一大堆的新概念、新思想,但中小学教师觉得怎样把新观念、新思想变成行动缺乏具体的指导,学过后大家的观念新了,但行为还是老一套。现在的职后教师的教育现状是教师积极性不高,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师对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利较小,学习内容主要是知识学习,教学、学习的规划性不够强,教学行为变化不太明显,培训与职称评定挂钩,教学方式是强迫的、低效的。总的说来教师对于培训的态度是应付式的,教学效果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有一个民间组织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在一次教师培训总结会上曾这样说“功利性比较强,追求学历的提高而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整体提升,参加继续教育集中学习是为了应付上级管理部门的需要,或是为了教师任职资格的需要。经验主义思想泯灭了教师的学习激情。在参加培训时,往往不是诚心诚意地分析他人的观点,与他人积极交流,而是排斥他人的观点,拒绝与他人交流。这必然对继续教育集中培训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培训质量”。
二、产生现状的原因探析
(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观念偏差
培训者们认为,人的行为是受观念支配的,只有观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教师才会积极主动地改变他们的惯常的行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就要多讲理论的东西,以形成新观念而改变旧观念。如简单的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怎样提?怎样形成学生的问题意识,怎样形成问题链等,都应该懂得其中的原理,形成一定的观念,教学中就会有意识进行行动。教学应该遵循维果斯基的教学与发展的观点,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要针对教师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为教师们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教学内容应该高于现有的水平,教学才能够促进发展,不能只看教师个人需要,通过学习要帮助他们到达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学。所以专家们主要讲一些有关新课程的理论知识。可中小学教师认为专家讲的内容离他们太远、太抽象,不能直接指导教学,不能提高教学质量,脱离教学实际,浪费了时间,对自己的发展没有太大的帮助。应该学习一些有助于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知识和技能的提高,特别是他们很关注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培训内容难以满足教师的需要
随着培训的深入,大部分教师积极性不高,培训者们也进行过反思,认为教学可能脱离了中小学教学的实际,针对性不强,培训者们也曾试图去了解中小学教
师的知识需求以帮助他们的发展,如通过发放问卷,个别访谈、座谈等形式进行过调查。但教师的回答基本就是“很需要培训”“需要与新课程有关的知识”“能帮助提高学生成绩的知识”等等,可安排相关培训时他们学习的需要是不同的。再说一个人只有较为强烈的需要会被充分地意识到,人的有些需要是潜在的,内隐的,需要去发现的,而有的需要是暂时的、情境性的。如教师具体面对某一教学事件时,对某一环节怎样处理可能很需要人的帮助,当这一教学事件一消失,教师的这一需要也就淡忘了。教师需要的是能帮助他们解决自己面对的实际发生的教学事件的知识,即程序性的知识而非陈述性的知识。但我们教给教师的主要是“是什么的知识”,而“怎样做的知识”教得较少。培训的重点放在了知识的学习而非集中在教师科研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和问题的解决上。(三)培训方法较单一、死板,没有发挥被教育者的主体意识
目前较多的培训就是专家、学者在台上“传授”知识,培训者无视教师经验的存在,学习不考虑情境,进行强制性的填灌。学习者不是作为主体存在,学习者的主体意识没有得到激发,学习者对学习的卷入程度不高。建构学习理论的学习观很强调学习中学习者的经验和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而教师被动或被迫地接受一些知识而非自愿的学习,学习者缺乏话语权,对培训的目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也不愿理解,双方缺乏沟通。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得以发挥,较难对知识进行主动意义建构,是低效的学习。
(四)教学组织安排不合理,缺乏人文关怀
不管是城市还是偏远山区的学校教师,学习内容是统一的,较单一的理论知识,教师不是根据他们各自学校的需要选择自己培训课程的权利。培训时间安排在整个假期,而我们不考虑中小学教师平时工作倦怠假期需要休整的事实,不顾中学假期补课的实际。这就要求培训部门设置针对不同类型教师的课程,并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三、发挥教师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职后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性
(一)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培训必须与需要作为基础
不管是什么学习我们都应该考虑学习者的需要。必须结合成年人的特点进行培训,要体现教学实施者――教师这一主体,教学内容必须要联系教师课程教学中的教学实际问题,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要尽量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所讲的内容应该是教师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即校本问题,他们急需的、感兴趣的、能解决由新理论到行为转变的、能尽快提高教学能力的、能提升科研能力的知识等。培训者必须首先了解他们的教学中真正的需要是什么,除了通过座谈、问卷的方式外,可通过对中小学教师作品分析了解他们的问题和真实的需要。培训者可通过阅读中小学教师撰写的教案和研究的成果或说课教案等来了解他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补充的知识,应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都会反映在教案和作品中,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培训效率。
(二)以中小学教师的知识经验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职后培训解决的不主要是从业者在进入教师岗位时,需要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是教师如何根据校内外的环境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新和适应新的变化。培训中教师的丰富经验为其掌握新知识提供了广泛而坚实的基础,也为其学习的迁移创造了条件。教师丰富的个体化的经验是其个人在学习中充分运用的资源。因此,在教师培训中,我们应该尊重教师的经验。尊重教师的经验,在一定的意义上,就意味着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个体的价值,这是教师培训能够充满生命力之所在。①培训必须考虑各个教师的个性化的经验,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因材施教”进一步地提高他们各自的知识和技能,更多的与不同经验教师进行个体的交流、对话等,听他们的看法、思考,引导他们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解释。
(三)发挥专家型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让同伴通过榜样观察学习提高
观察学习是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班杜拉认为人的许多知识、技能等都来自间接经验。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地产生学习,人类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观察而习得的。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获得榜样行为的符合性表征,并能由此引导观察者在今后做出与之相似的行为。研究表明,榜样的年龄、兴趣爱好、社会背景等方面与观察者愈相似愈容易引起个体的观察学习。这些主客观条件的相似,可以给观察者提供一种可接近感,不致产生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培训时我们应注意为教师们提供良好的可资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引导他们学习和保持榜样的行为,并为他们创造再现榜样行为的机会。我们可先进行培训者的培训,即先对中小学专家型的优秀教师进行培训。专家型的教师,他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领会较快,积极性高、责任感强。善于把理论知识应用于教学实际。他们来自教师群体,与教师的地位平等,与其他教师做着同样的工作,易成为同伴观察学习的榜样,他们的思想、行为容易被接受。新手教师可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并与自己的行为进行比较,找出差距。
(四)参与式的教师学习
由师范院校的专家或各地的教研员,结合中小学在实施新课程中的问题,有计划地制定出一些研究专题,然后指导教师去阅读有关新课程和教育理论的书籍,或给予一些实际的教学事件、案例,让教师对照教学实际、自己或其他教师的教学行为,自察,互相观察―反思―同伴讨论学习―提出问题,再由专家或教研员给予具体指导,形成教师教学中的反思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元认知能力。或让教研员参与到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或与教师一起研究问题、探讨案例,在做中学,进行行动研究,教师能从教研员那里学习研究的方法。
(五)基地式的校际间的联合研究
由大学里的专家、学者与中小学教师一起结合中小学实际问题申报校本课题,联合行动研究,发挥各自的优势。专家有理论的优势,而中小学老师有实践的优势,以研究促进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和发展。由专家具体地进行总体规划和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进行具体的指导。专家亲临课堂听教师说课、讲课并和教师一起评课、促进反思,指导他们阅读教育理论知识,提高理论水平,教会他们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六)可以采取由职前师范生顶岗替换学习的方式
世界各国非常注重教师的继续教育。外国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有新任教师在职培训、以课程为基础的在职培训、“以学校为中心”的在职培训和短期进修在职培训四种不同目标和特点的中学教师在职培训模式。且效果较好②。成人教育知识培训不是主要的,并不是说中小学教师不需要理论知识的提高了,工作多年,忙于教学工作的教师的知识观念可能就陈旧,也需要进行更新和补充。但教学任务重,难有时间去进行学习。可采用由职前师范学生在第七学期到中小学去顶岗替换职后教师一学期,可以让部分中小学教师去师范院校培训或到水平更高的学校观摩学习。通过实践证明采取由职前师范生顶岗替换学习的方式并没有影响中小学的教学质量。职前学生的教学能力提高了,职后教师也有学习进修的机会③。
(七)利用培训券制度增强教师对学习的自主选择性
教师培训券制度是教育券制度在教师培训领域中的一种新实践,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几个地区正在试行这种制度,教师培训券制度就是将教师培训经费以券的形式发给教师,由教师持券自主选择培训机构,而不是将教育经费直接拨给培训学校。在这种培训制度下,教师对培训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同时能够激起培训学校的竞争意识,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师培训制度带来的弊端,从而提高教师培训的绩效④,利用培训券制度可满足教师对知识、技能等的不同需要和经验,增强对培训内容、方式、时间的选择性。教师们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主动性易于发挥。这种培训模式在一些地方取到了一定是效果。但这种培训模式受很多条件的限制,如培训机构应较多和有不同的教学内容,而且要针对性强,培训后培训机构必须给教师一定的培训效果评价等,所以只能是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先实施然后再加以推广。
总之,职后教师的有效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高的重要方面,很多更有效的继续教育模式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以进一步地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素质。
注释:
①鱼霞,毛亚庆.论有效的教师培训[J].教师教育研究,2004,16,(1)15-19.
②易长发.外国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例析[J].比较教育研究,1999,(3)41-44.
2016年浙江省对中小学教师培训出台了更加严格的“学分制”管理办法,同时加强了“学分制”管理办法的宣传和相关培训,以从“学时制”向“学分制”稳妥过渡。该文通过分析2013—2016年的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集中培训情况,对宁波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模式的现状以及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对宁波市中小学体育教师新旧培训的相关政策进行了对比,发现其中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体育教师培训;学分制;培训模式;发展趋势
“十三五”教师教育规划中,要求对进一步深化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进行改革。该文通过对比2013—2015年和2016年的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相关文件的内容异同点,对宁波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培训项目及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对比研究,思考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发展趋势,从而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重点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专业和教学技能,为上级部门提供制定政培训策的理论依据。
1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现状
就浙江省的教师培训整体而言,2013—2015年的体育教师的培训模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在一些细节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与可提升的空间,因此,在2016年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文件中对于教师的培训管理模式、项目申报限额等方面进行了修改。所以,对比2013—2015年、2016年的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集中培训活动的文件内容的异同,主要表现有几个方面。
1.1教师培训的管理方式不同
在2013—2015年《全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申报和教师选课工作等有关事项通知》中,对教师培训的管理方式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参加培训就需要有一定的培训成果,培训成果主要是通过作业和考核的方式产生,对于培训学时较长或者是需要脱产培训的,培训形式应多样话,理论、时间和反思是必须的培训项目,其中实践培训的学时要求较高,应不少于50%,还要求培训计划要详尽完整,具体的计划应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作业、培训考核方式等,这些方面都要求有详尽的计划说明,在合理安排好参训教师培训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教师的教学工作,尽量做到培训的同时不耽误日常的教学工作,在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下,也可以考虑分时段进行”。而在《2016年下半年通知》中对于教师培训管理的审核方式进行了改革。《通知》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要求:“制定教师培训学分制管理细则,统筹做好各类各层次教师培训的五年规划,同时要大力开展学分制管理办法的宣传和具体操作方法的培训,加强对教师选课的科学引导,稳妥实现学时制向学分制过渡,确保教师培训学分制管理取得实效”。
1.2教师培训项目的申报限额不同
通过表1对比2013—2015年和2016年的教师培训项目的申报限额发现,2016年的申报项目总体多于2013—2015年,其中还包括了首次取得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
2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2.1对体育前沿动态了解的方式不足
通过调查得知,多数学校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要求主要以完成学校教学任务以及训练任务为主,对教师的科研能力要求不高,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了解相关专业前沿动态的积极性也不高,由于学校订购的相关期刊数量很少,对体育专业前沿动态了解较少,体育教师更多地是通过参加教师培训获悉其专业的前沿信息,但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并不是仅仅了解前沿信息,因此通过培训关注前沿动态信息是严重不足的。
2.2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过于单调
根据调查得知,2013—2015年宁波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模式主要以讲座形式进行,而从调查了解到更多的体育教师希望参加培训实践性较强的培训,因此来源于一线教学实践的经验和教训方面的培训应该是更会受到参训老师的欢迎,因为这种类型的培训与他们自身的教学息息相关,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效果才会更显著。
3体育教师培训发展趋势的思考
基于对浙江省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的发展和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现状,对浙江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不能再局限于讲座和互动的单一模式,而是需要结合当前的体育教学的实际,制定培训方案,形成“以实际教学问题为中心—探索培训方法—以专业为导向”的培训模式,为相关培训机构提供最适合的培训模式,因此,对于体育教师培训如何发展,怎么评价以及对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都要做出了相应的思考和解答。
3.1体育教师培训如何发展
(1)依据教学实际问题制定培训内容。项目负责人应该深入了解当下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都存在什么问题及困惑,然后更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的内容。教师通过对教学问题进行思考、发问,分析这些实际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其提出改进意见。(2)教师培训必须以实际教学情况为出发点,改变教师培训的传统模式,采取以新、老教师合作的探索模式。因为老教师拥有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有独到见解,可以帮年轻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或者将培训的教师组建在一起,发挥他们的优势,解决实际问题。而通过专家和教师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使培训的结果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应用并根据应用情况分析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现情况。(3)以专业为导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理论专业的支持,这个阶段对中小学体育教师是不可或缺的。在培训中,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个人能力的提升还需要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以及科研能力,这些都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必需具备的技能,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3.2体育教师培训的评价
(1)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实务真、积极探索、遵守纪律,多学习、多思索、多交流,同时要认真做好笔记和总结。(2)教师培训的考核方式可以结合自己的体育教学实际情况制订电子文档,结合教师的体育教学实际情况,结合理论自选题目,撰写专题报告。(3)教师培训可以通过教师对培训目的的调查分析,再结合培训结果调查,最后进行培训后续情况调查反馈,因而培训结果的评价更为客观。
3.3体育教师培训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对于有强烈培训意愿的、积极主动要求参训的教师优先进行培训。这样才能使培训为真正有需要的教师服务,不浪费资源,同时也会带动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开阔眼界,接触新的教育思想。(2)将教师的教学实际需要融入到培训模式中,同时也要保留传统的座谈和互动培训模式,做到理论和实践的讲授同步,将理论知识的教授和问题的思索相结合的新的教师培训模式。(3)教师培训在在培训经费不充裕或者成本不足的情况下,就必须走节约型培训方式。因此,浙江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需要从培训成本和效益两个方面考虑。应该做到低成本高效率,对人力资源方面的开发,也是教师培训需要认真思考的。
4结语
总之,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精心策划和准确定位,体育教师的培训不仅关乎教师的专业发展,还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受益,因此教师培训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引起培训部门的高度重视。浙江省现有的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培训模式还存在一定问题,今后需要不断地研究、分析和改正,从而使教师培训模式得到更好的改善和发展,发挥其教学效果。培训机构应该更加优化培训内容,同时中小学则要积极落实上级文件政策,大力支持中小学体育教师参与培训,使体育教师培训成为解决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实践问题中最重要的因素。
参考文献
[1]尹红.江苏省中学体育教师健美操培训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2]吴霞魏.浙江省中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3]秦志永,何国放.浅析宁夏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J].考试周刊,2014(13):23-24.
[4]董国永.我国中小学初任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J].体育学刊,2015(4):35-37.
[关键词]教师培训政策演变改革开放
[作者简介]郭飞君(1969-),男,浙江诸暨人,长春师范学院高教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杨清溪(1983-),男,江苏丰县人,长春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吉林长春130032)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054-0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教师培训事业获得了巨大发展,伴随三十多年来国家教师培训政策的演变,教师培训事业走过了之后的百废待兴,经历了助力教育普及的摸索尝试,最终踏上为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而服务的崭新征程。回顾这一历程,反思教师培训政策的演变,可以为明晰新时期教师培训政策的走向提供借鉴。
一、三十年教师培训政策的演变(一)全面恢复教师培训工作时期(1977~1985)
1977年8月4日至8日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要研究提高教师的水平的问题,加强师资培训工作,要把师资培训列入规划,当作任务。之后国家开始逐步恢复教师培训的工作,先后召开师资培训工作座谈会,《关于在职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此时教师培训工作的重点是吸取总结前段时间教育工作的经验,全面恢复调整教师培训工作。教师培训目标定为“到1985年,使现有文化业务水平较低的小学教师大多数达到中师毕业程度,初中教师在所教学科多数达到师专毕业程度,高中教师在所教学科方面多数达到师范学院毕业程度。”到1985年前后,我国教师培训工作的目标、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培训范围以及培训机构的建立都逐步步入正轨,基本全面恢复了教师培训工作。
(二)教师培训的补偿教育时期(1985~1998)
教师培训工作全面恢复以后,国家教师培训真正步入了以在职中小学教师培训为使命的发展时期。当时,国家为了满足强烈的基础教育普及需求,各地都被迫引入大量专业技能不达标的教师,虽然为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业务能力、学历层次方面都没有达到基本的要求,这批教师的存在成为制约教育质量提高和教育改革的一股阻力。1986年,我国有普通中小学、农村职业中学教师802万人,其中不具备国家规定学历的约占半数,不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所占比例较大。针对这种情况,对广大的在职中小教师展开教学业务能力和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成为教师培训工作的重点。教师培训政策也明确地提出补偿教育时期学历补偿和教学能力补偿的双重任务,其中小学教师以教学业务能力补偿教育为主,中学教师以学历教育补偿为主。1991年我国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已由1977年的47.1%上升到1991年的80.7%。小学教师培训的重心逐步转变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1991年年底,我国初、高中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仅为51.8%、47.2%,中学教师队伍中不具备国家规定学历的仍占较大比例。1992年国家教委《关于加强中学教师学历培训的意见》要求最大限度地把不具备合格学历但能够参加自学的初中教师组织起来,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分期分批开展全员培训。
(三)教师综合素质提高时期(1999年以来)
1999年以来,随着我国义务教育普及工作取得重大成就,提高教育质量逐步成为基础教育的战略重点,我国的教师培训工作进入了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新时期。国家将教师培训纳入发展规划,1999~2008年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对全国中小学教师实施了两次全员轮训,同时根据教育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专项培训”“少数民族教师专项培训”“新课程改革专项培训”“中小学班主任专项培训”“中小学校长专项培训”五个方面的专项培训。两个五年期的教师培训和各种专项培训围绕教师综合素质提高展开,在培训目的、培训形式、培训范围以及培训机构设置方面都与教师培训的补偿教育时期一定的差异。
教师培训工作的目标由业务能力和学历补偿教育为主转为综合素质提高为主的教育,教师培训的目标定位在对能够胜任教学任务、具备合格学历的中小学教师展开的综合素质提高培训方面。教师培训形式方面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更新了补偿教育时期的“三沟通”模式,建立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师培训现代化的崭新培训形式。以相关大学为龙头,有效整合教师教育资源,使教师教育系统(人网)、卫星电教系统(天网)和计算机互联网(地网)相融通,实现“三网”系统集成,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现代高效的教师教育网络体系。教师培训的范围形成了建立在全面培训基础上的层级和专项培训相结合的立体培训网络。这个时期开展了两次五年期的教师全员轮训,分层次地进行了国家和省市级别的骨干教师培训,针对新课程改革和对少数民族以及贫困地区的教师开展专项培训,同时开展了中小学校长与班主任专项培训。培训机构建设方面表现出多机构参与教师培训,突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特征。
二、反思教师培训政策演变的三点认识(一)教师培训是促进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手段
1.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奠定观念基础。有学者指出中国教育三十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可以概括为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制度的创新、教育科研的繁荣四个方面,其中教育观念的转变尤为突出。观念的变革是最深刻也是最艰难的变革,这个过程中教师培训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教师培训本身彰显了全社会对教育事业、对教师的重视;另一方面,教师培训起到了先转变教师观念的作用,通过教师培训让教师接受新的教育观念,并通过教师将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科教兴国的观念传递到整个社会。
2.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培养重要的实践力量。“有学上”和“上好学”是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两个主要目标,即教育的普及和质量提高。在实现教育普及和质量提高两个主要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培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基础教育大力普及时期,教师数量紧缺,业务能力缺乏,成为制约教育普及的关键因素。教师培训在教师数量供给和质量提高两个方面给予了教育事业大力支持。基础教育重心由普及逐步过渡到质量提高后,教师培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综合素质提高时期的教师培训直接提高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师素质,从而促进了教育质量提高。教师培训还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通过教师培训提高教育基础薄弱地区的教师素质,平衡地区间和学校间的师资差异,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3.引导教师适应和接受教育改革。在每一次教育改革中,教师的合作都是最基本的,教师界的态度是最终决定教育改革成功或失败的因素。因为教育改革经常成为一种向有关教师的权威的挑战,它使重新培训成为必要。国家层面的教育改革,尤其是具体到教学领域的改革,都需要获得教师的支持,而获得教师支持的有效途径就是教师培训。通过教师培训让教师适应变革后的教育形势,接受最新的教育理念,从而促进教育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教师培训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常态
当前,我国教师教育由两大部分构成,即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是一种培养和培训分立的教师教育。但是教师培训政策的演变表明教师培训体系正在不断完善,也在逐步打破教师培养与培训分立的格局,使教师培训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常态,真正迈向教师教育一体化。从我国教师培训政策的演变中可以看到,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很强。历史上进行过针对教师教育技术、语言规范以及班主任工作等业务能力方面的专门培训,也进行过旨在学历达标的学历补偿教育培训。这些教师培训工作都是依据教育现实需要发起的,甚至可以说是应急式的,即一种就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面临更多挑战,教育改革成为教育发展的常态,教师也必须不断地调整自身适应变革。教师培训政策的演变逐渐告别应急式的培训,发展为一种常态的教师培训模式。我国自1999年开始,10年间实行了两个五年期的教师全员培训计划,逐步形成了一种连续的、稳定的教师职业的培训规范,教师培训逐渐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常态。
(三)以人为本成为教师培训政策的价值引导
有学者对当前教师培训进行分析后,指出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管理层、教师培训机构等对教师培训的“热”遭遇了中小学教师、被培训者等群体的“冷”。由政府指令且在统一规划指导下展开培训,这种模式强调统一性和外部需求,对教师内在的需求和差异性关注不够,导致培训主体和参训教师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培训的实效性。其更深层的原因就是没有充分做到以人为本,未来教师培训工作的改善必将抓住这个深层原因,在以人为本的价值引导下前行。
教师培训政策的演进中,可以发现“以人为本”正成为培训政策的价值引导。教师培训的目标、内容以及培训形式等都逐步照顾到受训教师的切身需要。培训目标定位为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职业追求,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培训内容密切联系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培训形式注重发挥教师自身的主体性,考虑各级各类教师的不同需要,开展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活动,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我国现在进行的中学教师全员轮训、国家和省市级别的骨干教师培训、新课程改革开展专项培训以及在少数民族以及贫困地区开展的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专项计划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节录)[EB/OL]. ,1982-10-21.
[3]原国家教委.关于加强在职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EB/OL].,1992-05-19.
[6]顾明远.解放思想,三十年教育成就斐然[J].中国教育学刊,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