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8 09:46: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政工作人员个人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财政局;内部控制;强化措施
伴随着财政制度的不断完善,财务内部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需加强对财政局财务内部思想、资产思想的控制力度,以提高财政局工作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并且,还需在内控中做好财务数据的核算,保证相应数据真实、可靠;做好财务内部的管理工作,加强各个板块监督力度,提高真实性。
一、强化财政局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1.提高工作人员素养
因财政局的财务内部控制是一种相对重要的工作,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力度,可提高各个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素养。通过对内部财务的合理控制,可淘汰不合格的工作人员,加强整个团队工作人员素质,在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便于更好的开展相应工作。并且,财政局还需加强对内部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力度,将相应工作落实到底,责任到人,提高整体工作质量。
2.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财政局在强化财务内部控制过程中,可保证编制的预算方案合理。所谓的预算编制是对财政支出的核算,是每个单位、企业较为重要的工作,严重影响到经济效益、资源使用率,对其进行良好规划,财务控制的加强可使预算方案符合标准,节约更多支出。
3.加强采购预算的控制
财政局财务内部的控制,不仅要合理控制财政预算,还要控制政府采购。加强财政采购的管理、监督力度,可使其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合理采购,总结各种采购情况,及时更正潜在性风险,保证政府采购工作的顺利实施。并且,加强采购预算的控制力度,可从根本上规避盲目、反复采购带来的问题,提高工作质量。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采购方案,由政府部门统一采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府采购的合理性。同时,还需充分发挥政府采购资金的作用,详细记录每笔资金的使用情况,为政府部门相应工作的落实奠定基础。
4.加强公共费用的管理
财政局在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中,需加强对相关费用的监督、管理力度。以往,大多数政府部门的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超额现象,久而久之出现严重的财政资金漏洞,造成严重影响。故而,需加强财务内部费用的控制,根据各地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费用限额,详细记录各种费用的支出情况,规避浑水摸鱼现象的发生。当然,还需引导政府人员勤俭节约,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尽最大限度的减少费用的支出量;有效管理各种费用,借助国家制定法律法规管理财政经费,由工作经验丰富者记录财务账本,并交由上级领导审核,为公共费用的支出提供保障。
二、强化财政局财务内部控制的措施
1.加强资产控制
财政局财务内部的管理、控制,需强化对固定资产的控制力度,按时清查固定资产,保证资产、实际账目相统一,将固定资产应用、维护等费用及时入账,并参考相应管理体制,加快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制度,使固定资产管理处于标准化、程序化状态。并且,在对固定资金进行核算时,需保证相应资产目录完整,禁止擅自更改目录。对于出现损失性的资产时,需及时找寻发生原因,让相关人员负责,从而深化内部管理;强化固定资产的管理、控制力度,树立正确、合理的管理理念、意识,落实相关职责,预防人为上的因素带来严重影响;另外,还需加强固定资产的清查、评估力度,按时或不按时的清查盘存财政局固定固定资产,督促相关管理部门参与资产的清查、盘存中,待清查结束后,编撰详细的汇报书;一旦固定资产清查中出现这样几种情况,需立即评估,如:缺少资产的原始凭证,通过置换、拍卖等渠道获取资产等。
2.完善管理制度
要想更好地提高财政局财务内部控制力度,需根据具体情况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并经由该制度详细规划财务支出,安排专人按照制度开展工作。财政局工作人员需将管理制度作为控制财务的基础性工作,不断完善各个财务工作,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工作管,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落实工作;应用各种先进技术,强化基础性信息的管理;监督、管理共同费用,确保各项支出有据可依,一旦发现违反制度的现象,需给予处罚,保证财政工作正常进行,提高工作效率。
3.落实岗位责任制
财政局的财务管理工作需划分个人、明确分工,落实各个岗位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质量。如:良好掌控各单位工作人员行为,加强每位财务人员道德品德的素养,保证每位财务人员具备良好品质,严格约束行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财务内部工作的管理、控制中,防止各种贪污事件的发生。另外,财政工作人员还需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严格按照规程执行工作,对于违法规章制度的行为,及时处罚,以免造成严重影响。当然,在对相应岗位进行设置时,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叮嘱每位人员相互监督、制度,保障财政工作顺利实施。
4.展开检查活动
按时组织财政局会计人员检查相关业务,由财政部门审查各政府财务,监察乡镇财政部门,并统一收集账本、报表,送至县财政局共同检查,通过这样的操作,可强化各个单位财务管理,保证相应工作有序开展。此外,还需按时公开各单位预算执行、经费支出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三、小结
综上所述,财政局的财务内部控制是我国的一项主要工作,对于提高国民经济水平、提高工作人员素养、保证财务工作可持续发展来说,意义重大。因此,需强化财政局财务内部控制力度,从加强资产控制、落实岗位责任制、完善管理制度、展开检查活动等措施出发,进而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化,提高资金使用率。
参考文献:
[1]阎萍.关于强化财政局财务内部控制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6):42-43.
[2]赵小英.分析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强化[J].商场现代化,2015,(7):220.
[3]齐丽英.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若干问题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76-77.
摘 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治文明的不断推进,党和国家对民政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民政基层服务工作是民政工作的核心,民政基层工作关系着基层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机关的形象和党的公信力。随着民政工作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基层民政工作的问题需要思考和探讨。要想将这些问题解决,还得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基层的工作建设出发,这样才能良好的促进民政基层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和良好实施。
关键词 民政 基层 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在新时期下,基层民政工作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的民政基层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要想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基层人员的不断努力,做好民政基层工作,在社会发展中更进一步发挥作用。社会在加速前进,基层民政工作也要适应时代的进步和要求,加快发展的步伐。基层民政工作的发展,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将社会的责任和群众的力量融合到一起,更有利地来开展基层服务工作。
一、基层民政工作的基本内容
基层民政是涉及内容较多,较复杂且比较繁琐的一项工作,各地方开展的基本业务有救灾救助,优抚安置,婚姻收养登记,殡葬等。为了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基层民政部门要不断拓宽各项业务内容,为低收入群体提供资金救济和物质帮助,为基层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社区服务,这些工作逐渐成为我国为基层群众提供民政服务的主要内容。这些业务的开展与基层人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所以基层工作者要本着“以民为本,为民解忧”的工作理念来为这些基层人民服务。基层民政工作也有着非常大众化的一面,可以解决很多基层群众生活中遇到的实际的问题;也有着非常具有难度的一面,因为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时,它的解决方式有着一定的繁琐性。
二、基层民政工作中存在问题
(一)工作任务较为繁琐,人手较为短缺
随着民政工作领域的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基层民政工作成为一项较为繁琐复杂的工作,所以对基层工作人员的要求相对来说较为高一些,不仅需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有着相对较高的素质水平和交流能力,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使基层工作更好的开展。而基层民政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普遍的人手短缺的现象,这就直接影响了基层民政工作的进展。
(二)办公经费紧张,工作开展困难
经费是基层民政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和保障。在开展工作过程中,有很多的地方需要费用,物质方面的保障保证着民政基层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基层民政工作的落实,足够的资金保障是不可缺少的条件。但在部分基层民政单位存在着资金不足的现象。这些情况在一些贫困地区更加明显的表现出来,一些贫困地区建设压力比较大,财政资金规模比较小,大部分资金都用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在民政工作上使用的比较的短缺,致使一些办公的设施无法有良好的提供,开展工作所需的必需品也经常得不到保障,这种现象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基层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足够的经费是开展基层民政服务工作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所以在经费和物资的使用上必不断总结。
(三)宣传力度不够,直接的影响了工作的效率
基层服务工作的宣传在工作顺利开展中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民政工作的宣传依然是开展基层民政服务工作中的弱点。基层人民群众对基层民政工作的了解不够充分,这将严重的影响到很多相关政策的落实和实施。在这个科学技术发达的时代,宣传的方式是多样化的。为了良好的开展基层民政工作,必须提高基层民政工作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基层群众了解这项工作,这样才便于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管理体制不健全,人员流动频繁
从一些地区的基层工作状况来看,县市区的民政局对一些民政工作人员的编制和人事权都没有管理权,因为其都在所属的乡镇,所以很容易导致了民政工作人员更换的较为频繁,不够稳定。在一些民政单位中,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导致民政工作很难发挥其职能,安排的工作任务不能按时完成,工作质量也不能保证,严重地影响了各项民政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因为管理体制的不健全,所以相关的制度也不健全,缺乏规章制度的制约,工作中出现问题后,容易出现依赖和推卸的现象,给民政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从上述的各种问题综合来看,基层民政工作中还存在着基层民政工作人员队伍的薄弱性,造成基层民政工作的不好落实;救济资金和物质不能及时发放,这严重的影响了基层民政办公的正常秩序,并且影响了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基层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针对这些问题,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法,从而改善和提高基层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三、加强基层民政服务工作的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确立明确位置
随着中央越来越关注困难群体,发展民生事业,越来越多地增加民政部门职能,我国的基层民政服务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和繁琐。这就需要各个基层民政单位的领导明确基层民政工作的位置,深入了解到加强民政基层工作的必要性,从实行“三个代表”的角度,从政府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转变的角度等方面使之认识到做好基层民政工作的重要性,在他们的思想中对基层民政工作确立明确的位置。
(二)重视基层民政工作人员队伍的构建
专业的基层民政工作人员是开展整个民政工作的基础,是实现高效率工作的必须条件。要择优的录用基层民政工作人员,选拔一些处理能力强,热爱民政工作的人员来从事这项工作。加大培训、教育的力度,不断的提高基层民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适当减轻一些工作的负担,不再使他们再兼职一些其他的工作,从而形成一个轻松的工作氛围。培养现有人才是加快基层民政服务工作人才队伍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对基层民政工作人员进项定期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操守,加强管理,使之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创建一直具有专业化水平、高素质内涵的民政基层工作队伍。
(三)明确工作机构职能
在开展基层民政工作的同时,要合理设立各个部门,并明确职责。为保证基层民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建议上级民政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制定加强民政工作建设的相关规定,在基层民政单位中明确的确定工作机构名称、个人职责、规章制度、人员配备等等,使基层民政单位的机构逐渐规范。
(四)加强基层民政服务工作的宣传
随着网络时代的逐渐发展,人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和媒体来传递一些信息,而基层民政服务工作的宣传还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所以要加强对基层民政工作的宣传,得到广大民众的理解和支持是一项重要任务任。除了利用传统的电视、报纸等方式,还要充分的利用网络和现代科学给我们提供的一些便利,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对基层民政服务工作进行有效的传播,如微博、朋友圈等等各种途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民政服务工作是政府民生政策的落脚点,在许多方面都有发展和创新的要求。在基层民政服务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与挑战,我们必须对其予以重视,对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全方面的解决,提高基层民政领导对基层民政工作在思想上的认识,建立一支专业的基层民政服务工作人才,将基层民政工作的机构明确的构建等等这些,对提升基层民政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宁.浅析转型期基层民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民营科技,2016(11):252.
[2] 姚琴.我国基层政府民政能力提升路径研究[D].湖南大学,2012.
[3] 张秀鸿.浅谈如何开展民政基层工作[J].改革与开放,2012(20):37.
2015年初正式施行新预算法。新预算法在原预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调整,针对原预算法在实际工作中越来越凸显出来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行调整,重点强调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通过地方政府举债措施进行资金的筹集。本文从新预算法的实施对事业单位财务的影响及改进建议进行重点剖析。
关键词:
新预算法;事业单位;财务
财务预算是财政合理使用的基础。旧的预算法施行二十年来,为我国的财政发展提供了发展的原则和标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旧的预算法明显的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脚步。新预算法的实施可以继续为财政的发展保驾护航,新预算法在内容形式,执行力上等有了明显的变化,变化必然导致对事业单位财务的影响。
一、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现状
1.单位财务工作人员不负责任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尤其是在财务预算这一块缺乏工作的认真严谨,严重一点说就是工作人员不负责任,记账没有充分的依据,这就掩盖了财务的正确性,真实性。还有一方面就是财务在做预算、记账的时候不按程序走,记账混乱不清晰,不能真实的反应财务收支情况。对日后的单位财务清查核对工作带来很多的不便。
2.单位管理监督力度不够
事业单位财务上存在的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单位领导对财务工作没有严格监督,导致基层工作人员对于工作责任的懈怠。领导对于财务工作的监督工作重要性没有充分的重视,单位内分工不明确导致职务混乱,不能很明显的区分。单位内应该设置专门的财务工作审查核对工作小组,对于单位的帐薄和会计的从业资格证严格的审查,让财务工作更加的公开透明化。
3.单位各部门之间工作独立
当前事业单位财务上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单位各部门之间工作没有相互沟通、交流,每个部门都是独立工作。财务部门在做工作预算的时候,没有主动的与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了解各部门之间的实际情况。这就导致实际工作中与最初财务预算或多或少的出现偏差,在执行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措手不及的问题,影响工作效率。
4.财务工作人员欠缺专业素质
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相对固定,很少有变动。工作的竞争力比较小,久而久之财务工作者就养成了懒散的毛病,对工作不上心,对待本职工作缺乏积极性,往往是拖到了不能再拖的时候在去完成。由于事业单位对于财务工作的专业素质要求不是很高,也就没有定期的让员工参加培训,学习补充新的知识,完善自身。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除了不能缺乏过硬的专业知识外,更不能缺少的是个人魅力,工作中的协调能力不足。
二、新预算法的新要求
1.预算必须达到公开透明化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财务公开透明化是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最好的监督手段。新预算法对这一点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广大人民群众对事业单位财务情况有知情权,广大人民依法使用群众监督权。财务公开促进事业单位工作更加科学,法治化的进行。
2.贯彻预算的全面性
财务预算需要全面具体,每一笔财政支出和收入都属于财务预算。这是新预算法中明确规定的。这一项规定不仅扩大了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工作范围,而且对于财务工作的要求更加严格。
3.保障预算审核的权威性
新预算法明确指出了审查的标准、机构、时间限制。在实行新预算法的过程中,我们要保证预算审查的权威性,进行审查工作的机构是全国各级人大,严格规定各级人大行使监督权。
三、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要求
1.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财务制度
新预算法的实施,对事业单位财务制定规章制度的标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工作人员要积极学习新预算法的各项法规,根据单位自身的发展情况做出合理的预算。对于做财务预算工作的工作人员,需要进行新预算法的全面学习。在工作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新预算法的要求来执行,切记财务工作不可违反规章制度,保证工作程序的合法化,财务公开透明化。财务支出预算应该严格控制在支出限额内,不可随意超支。当然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虽然是给财务工作保驾护航,但是还是避免不了问题的出现。要求事业单位在做财务预算之前要深入市场,调研评估市场需求,做出合理、准确的财务预算。
2.提升资金的利用率
事业单位财务资金使用缺乏合理性。新预算法要求事业单位必须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各单位需要根据项目绩效的结果,重点的对于一些绩效较差的项目进行问题分析,找出原因,积极的寻找解决的办法,如果实在无法解决的话应当果断放弃项目,撤出资金用于别的发展良好的项目上,为人民的生活幸福,生活质量提供更多的保障。另外事业单位财务账目中必须对各项财务支出做详细的记录,尤其是招待经费更是需要明确记录。对于超出支出标准的招待费用不能予以批准,或者需要申请者重新作出调整,达到合理标准以后才能审核通过。对于预算支出要长期跟踪观察,严格监控,防止出现不合理的财务支出出现。
3.提高风险意识使风险最低化
任何一个企业单位的发展都是面临着风险的,尤其在财政工作上,如何规避风险,使风险最小化是首要任务,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更加要小心的控制风险。在进行预算初期要做一个全面的计划,深入分析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风险,考虑怎么能够避免出现不可挽回的情况,并且想好应对的办法,损失降到最低。严格把握好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编制各个时期,进行全面的监管才有可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发挥财务预算在工作中的作用。
四、总结
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经济制度也趋于完善。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更为广阔的平台。新预算法的实施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做出了具体的约束和指导,在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新预算法的要求下,事业单位需要根基单位自身的发展情况在工作方法上、制度上、领导约束力上做出适当的调整,权责分明。充分的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对工作要有热情、责任心。公共事业单位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更全方位的服务。工作人员要有奉献精神,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违反了国家公职人员的职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事业单位快速发展。
作者:梁倩 单位:衡水市桃城区财政局预算科
参考文献:
[1]李竟榕.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影响及对策探讨[J].会计师,2014,(24):77-78.
邮政工作人员工作总结1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收入情况
我行全年收入计划为xxx万元,截止6月末完成收入xx万元,同比去年增长xxx%,增幅列地区第三,完成年计划的xxx5%,列地区第二,与形象进度相差xxx个百分点,绝对值差xx万元。三大板块业务除信贷未完成计划外,个人业务、公司业务收入均完成收入计划。其中个人业务收入计划xx万元,截止6月末完成xx万元,完成年计划的xx%,同比去年增长xx%;公司业务收入计划为xx万元,截止6月末完成xx万元,完成年计划的xx万元,同比去年增长xx万元;信贷业务收入全年计划为xx万元,截止6月末完成xx万元,完成年计划的xxx%,同比去年下降xx%。
二、重点业务发展情况截止到6月末
储蓄余额达到xxx万元,比上年增长xxx万元,完成年度净增计划(年计划净增xxx万元)的xxx%;平均余额达到xxx万元,比上年增加xxxx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xx%,活期比例xxx%,xxxx%,比上年末增长xx4%。 公司存款到达额为x万,完成年计划x%,日均余额为x万元,完成年计划的x%。 累计发放贷款x万元,其中小额贷款x笔,款额x万元;商务贷款x笔,款额x万元;按揭贷款1笔,x万元;质押贷款4笔,款额x万元,贷款全部结余x万元。全部逾期率x%,其中小额逾期率x%,十天以上逾期率x%。
3、具体做法
上半年通过制定激励措施,强化宣传营销,组织各类竞赛,积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积极参与市行开展的个人金融理财业务竞赛活动和市行组织的营销积分竞赛,巩固拓展了储蓄余额的发展;公司业务方面主要还是以财政资金为主线,全力挖掘公司业务市场,通过与财政、社保等主要部门加强联系沟通,上下联动,跟踪服务,并充分发挥能人效益,全方位营销,员工提供信息,行内派人攻关,保证了公司余额的稳步增长;上半年我行信贷业务呈现了贷款结余稳步上升,贷款逾期率逐渐下降的良好发展势头。上半年我行加大了信贷业务宣传力度,通过在供求世界、x超市大屏幕等宣传媒体宣传信贷业务外,还印制了大量信贷宣传单,由信贷员以扫街的形式积极宣传信贷业务,我行于4月11日在x镇成立贷款区域中心,截至6月30日,区域中心累计受理贷款业务x笔,共计放款x万元,取得了预期效果。
二、坚持从严制行,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1、加强内控体制建设。一是先后为两个网点增配了补登折机、存折打印机,并为网点增配了身份证复印机,确保了反洗钱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完成了业务集中上收工作,重新梳理了各部门岗位职责。三是加强内控管理,业务上收后重新调整了风险管理人员和网点风险联络员,规范网点风险合规工作。
2、加强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为业务发展做好支撑服务。继续强化全面预算管理,严格控制成本费用。强化了会计和统计基础工作,加强了统计
归口管理,确保统计数据准确。认真做好资金头寸管理,提高资金综合收益。
3、加强了人力资源管理。落实全年岗位轮换计划,强化了劳动合同管理,完成了新入行员工合同签订和在职员工合同续签工作,及时做好各类保险参保工作。
4、加强了绩效管理。完善了员工绩效考核办法。将全行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和各支行,每月完成的形象进度,对支行和部门的绩效进行日常的月考核和季考核。
5、强化了全员培训。制定了《2011年员工培训计划》,在积极参加省市行组织的各类培训外,我行坚持每周二为学习日,学习各种规章制度和业务。
6、强化了安全管理。完善了安全管理各项制度和基础工作,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预案演练,落实好各层次人员的日常安全检查。加强了安防技防设施硬件建设,实现安全达标,上半年做到了安全生产无事故。回顾上半年各项工作,虽然成绩是有的,但面临的经营压力也十分巨大,也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1、年初制定的一些重点营销项目起色不是很大,对收入的贡献度还未充分显现出来。
2、自我加压意识不足,市场竞争意识不够,还存在坐、等、靠现象。第二部分下半年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 下半年经营工作面临的压力较大,按半年口径测算,全年收入还有很大缺口。如果全年收入、利润完不成,会影响到所有人的收益,所以我们要认清形势,全身心地投入到经营发展中去,变压力为动力,举全行之力,想尽一切办法,全力以赴抓好各项业务的发展,确保完成市行下达的各项任务。
一、重点业务发展措施
(一)全力抓好资产业务的发展。 资产业务是我们的支柱业务,占收入的比重较大,上半年业务发展速度有了良好的增长势头,下半年我们要继续加快发展资产业务,为全年收入的完成奠定基础。 一是进一步加大信贷业务宣传力度,上半年我行在x做的广告取得了明显效果,下半年我行将继续加大信贷业务宣传力度,除在x市内宣传外,要加大乡镇业务宣传力度,将在以x镇区域中心辐射的x镇、x镇召开信贷业务推介会,大力宣传农村小额贷款业务,并继续辅以灯箱、广告牌、节日卡片、x信息港网络等相关手段,加大我行贷款业务的宣传。二是继续开展信息员队伍与信用村镇建设。加强与信息员的沟通联系,通过他们为我们发展更多的优质客户,筛除劣质客户,及时规避风险,使信贷资金出账与安全回流并行。三是继续发挥信贷区域中心的作用,4月份区域中心的建成为信贷业务的增长起到了推进作用,但近期发展较为缓慢,下半年要加快发展力度,积极发展优质客户。四是对重点市场要从前期单纯扫街向有针对性开发转变,认真分析不同市场的不同需求,对已还款,但未续贷的正常客
户逐户回访,对主动咨询的客户,认真做好服务工作,决不能轻易否决任何一个客户。五是下半年以商务、二手房作为发展重点,同工商局合作,做好助商强企,十亿送贷行动,使我行商务贷款有一个新的突破。在抓好信贷业务发展的同时我们要继续加大逾期贷款的清收力度,做好资产保全工作,要坚持以自身清收为主,采取一切可能措施,最大限度避免贷款损失。要加强与公安、司法等部门的日常沟通、协调,取得他们的大力支持,对不良贷款要及时进行责任认定,随时移交清收小组进行清收,坚持杜绝新逾期发生,年底逾期额度降至x万元。
(二)继续抓好个人金融业务发展 年末储蓄余额增长必保完成x万元,上半年个人业务总收入虽然完成了收入计划,但除储蓄余额完成年度净增计划和收入外,汇兑、保险、基金的收入及目标额度还相差很大,下半年我们要在保持余额稳步增长的同时,加大中间业务的发展力度,通过提高窗口营业员的开口率,加强理财业务的宣传,要根据储蓄市场变化组织好网点及职能部门做好吸储工作,通过制定本行季度储蓄业务发展竞赛,调动员工发展业务的积极性,同时抓好四季度储蓄发展旺季,在储蓄余额、中间业务上找到突破口,增量增收。
(三)积极攻关,加大公司业务发展 上半年公司业务收入完成了形象进度,但从6月份数据分析,公司余额有所下降,主要由于x资金的转出。下半年我们要加大攻关力度,继续把x做为主攻对象,克服不利因素,争取更多的x资金,同时要按年篇四:2014年邮政储蓄银行个人年终总结 2014年邮政储蓄银行个人年终总结 岁末将至,感谢分理处和储蓄所在这一年里给了我不断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为了给明年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邮政工作人员工作总结2 来邮政工作已经8个多月了。回顾这8个多月的工作,真的是感慨良多。在县市局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在各位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不仅迅速的掌握了邮政业务知识,而且掌握了邮政储蓄业务知识,同时也熟悉了邮政投递相关工作以及农资分销等相关知识,这使我觉得很充实也很满足。
营业是邮政的四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更是展示我们邮政企业形象,体现我们精神面貌和综合素质的窗口。我很荣幸我职业生涯的第一站就是到了这里。在邮政营业大厅的前台工作不仅接触的用户多,需要协调的事情也多,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我们的包裹收寄。我们不仅要详细的咨询用户的寄出地点,更要慎重的验试每一件寄出物品,同时还得考虑包裹的包装问题。
xx是个石材重镇,会有大量石材样品邮寄,由于石材一般都比较重,所以需要向客户咨询邮件是否急用,然后根据不同的资费为客户推荐不同的邮寄方式。随着全名址要求的标准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在邮寄的时候要提高录入速度,还好现在已经可以熟练掌握了。所以我觉得邮政营业是一个用心和用智慧才能经营的岗位。在邮政储蓄工作的几个月,自己对储蓄的工作流程熟悉了。
储蓄岗的工作比较单纯,存取款开户销户转账还有一些中间业务,不需要动脑筋,只要仔细点就好了。因为邮政储蓄是邮政的看家饭碗,所以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窗口服务是每个营业员的基本要求,熟练的业务知识是前提。邮政是个企业,需要创造价值,所以为客户提供服务和理财产品同时提高支局收入很关键。
在我工作的那段时间,我努力向客户讲解邮政保险产品的好处和风险,一,保险是一份保障,二保险比较安全,三保险可以是财富值,同时考虑到储户可能中途用钱的需要,所以就根据需要将钱分活期,定期,保险组合存储,这使我对理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我也跟着投递班学习过分报纸,分报纸是个技术活,首先得将进口的所有报纸根据不同的段别分开,然后根据将报纸分到各个单位。不管风吹日晒都必须准确无误的将包裹邮件送到客户手中。
第一次送农资还是在2月份的时候,坐在麻木车上,冷风吹在脸上,我很感慨,这就是乡邮人真实的生活,很艰苦,所以我得珍惜我的工作。种子销售时,我也跟车出去做过,有时一中午卖不到一袋种子,时间也耗费了,车子也烧油,但是这是自己的'职责,在岗一天就要努力工作一天。
在这8个月的时间里,业绩方面做的很不好。我觉得自己完全没有发挥自己最擅长的营销水平,回到离家最近的地方,很多时候还是在家里人帮忙拉存款。做保险也没有尽力,认识的人就做不认识的就不做,这完全不是以前的自己,所以得努力改变这种状况,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主动走出去,把自己的定位由就业变为职业。基层的生活是真实的,我学会了很多,心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开始的浮躁到现在的平静,梦想可以很伟大,但是必须从小事做起,把小事都做好了其实也就完成了一件大事。所以我选择努力做事,踏实做事。
邮政工作人员工作总结3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已经在__银行工作了两年了,还记得初毕业的时候,我怀着满腔的热情和完美的憧憬走进__银行的情形还历历在目,从入行以来,我一向在一线柜面工作,在领导及同事的帮忙下,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越来越自信的为客户带给满意的服务,逐渐成长为新区支行的业务骨干。两年来,在__银行的大家庭里,我已经从懵懂走向成熟,走在自己选取的__之路上,勤奋自律,爱岗如家,步伐将更加坚定,更加充满信心。
一、勤学苦练爱岗敬业
进入__银行伊始,我被安排在储蓄出纳岗位。常常听别人说:“储蓄出纳是一个烦琐枯燥的岗位,有着忙不完的事”。刚刚接触,我被吓到过,但是不服输的性格决定了我不会认输,而且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两年。
当时的我,能够说是从零开始,业务不熟、技能薄弱,在处理业务时时常遇到困难,强烈的挫折感让我在心里默默地跟自己“较劲”,要做就要做得最好。平日用心认真地学习新业务、新知识,遇到不懂的地方虚心向领导及同事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刻苦地练习,我的整体技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我在日常的一线服务中始终持续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工作态度。__银行是一家年轻的银行,每一位客户都是员工辛辛苦苦开拓来的。这不仅仅要求我们具有熟练的业务技能,更要求我们能针对每一位客户的不同心理和需求,为他们带给快捷优质的服务。在日常工作中,我都以“点点滴滴打造品牌”的服务理念来鞭策自己,我的岗位是一个小小的窗口,它是银行和客户的纽带,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__银行的形象,针对不同客经过不断的努力学习,在实际工作中的持续磨练,此刻已经熟练掌握了相关业务以及规章制度,逐渐成长为一名业务熟手,这时我渐渐明白无论是做储蓄还是当会计都是具有挑战的工作,重要的是如何将它做的好,做的更好。
二、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银行工作需要的是群众的团结协作,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作为一名__银行的员工,我不仅仅仅满足于把自己手中的工作干好,还注意做好传、帮、带的作用,主动、热情、耐心地帮忙新来的同事适应新环境,适应新岗位,适应新工作,使他们更快地熟悉相关业务,较好地掌握业务技能。只有整体的素质提高了,支行的会计业务水平才能上一个台阶。大家共同努力,在新区温暖的大家庭里快乐的工作着。
三、业务全面进取向上
我院党组确定了“一条主题,两个体系”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构建了审判文化教育体系和责任目标管理体系,全面加强法院管理,推动法院各项工作稳步发展,连续五年在*法院综合考评中位居前列。回顾近几年的工作,我们最大的体会是抓好了法院队伍建设和法院绩效管理,使得法院各项工作有了思想保障和机制保障,现将工作情况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汇报:
一、我院实行绩效管理的初衷
我院在改革之前实行的是粗放式管理,主要考核办案的数量和诉讼费收入,虽然在当时的形势背景下,也曾经在激发工作热情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其存在明显弊端:一是考核指标单一,不能全面反映部门和法官们的工作绩效;二是诉讼费收入指标在法院内部人为形成部门考核结果的差异,挫伤了多数人的工作积极性;三是综合部门工作没有量化标准,行政管理职能相对滞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法院面临的形势和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法院承担的社会责任更加艰巨,单纯考核办案数量已经无法保证职责的履行;二是群众对法院和法官的期望值更高,不调整法院管理手段就不能适应时代要求;三是财务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运用诉讼费收入调动法官积极性已经为政策所禁止;四是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也渴望有个公正科学的考核体系,个人尊严和人生价值得到认可。基于对旧的管理模式的反思和新的形势的思考,200*年底我院党组经过广泛调查、征求意见,提出了改革法院管理模式,提高法院管理层次的新课题,并由政治处牵头着手构建责任目标管理体系,对全院各部门和全体人员的工作业绩实行量化考核排序,以此激发法院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推进法院工作实行跨越式发展。
二、关于构建绩效考核体系的几点思考
绩效考核体系对于法院管理是个新课题。如何做好这个新课题,我院党组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并在以下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
(一)绩效考核体系的基本特征
构建绩效考核体系,首先思考的问题是设置这一体系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要通过绩效考核实现哪些目的,取得什么样的成效。这些内容就决定了绩效考核应当具备的特征。我们认为,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一是目标设置的科学性。无论是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考核,还是法院内部的部门考核,目标的设置一定要符合工作实际,符合法院工作规律,目标过高不但不利于调动积极性,而且容易助长弄虚作假风气;目标过低就会失去考核的意义,也会降低考核对象对该项工作的信心,降低考核机制的威信。我院在设置业务部门的办案指标时,以上三年各项数据的平均数为基础,结合上级法院有关要求适当予以调整,保证各项工作的连续性。
二是法院工作的特殊性。法院绩效考核在全面考核的同时,要突出审判执行业务的中心地位,不能偏离法院的主要业务。我院对审判业务外的易得分指标,设置为控制性指标,即达到一定的指标即得满分,完不成指标按比例减分,超额部分不予以奖励,避免了把法官的精力吸引偏离法院工作主题。上级法院关于结案率考核标准的调整非常符合法院现实情况,体现了考核体系设置的科学性。
三是考核内容的综合性。绩效考核与旧的管理模式的区别在于,它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一个法院、一个部门或法官个人的工作成绩效率和付出的努力,而不是单项指标的考核。因此,考核内容的设定要尽量周全,避免出现目标上的偏差。我院在设定队伍建设、宣传信息调研等全院部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还针对部门工作职责设置了业务目标,尽可能通过目标考核全面真实反映部门的工作业绩。
四是考核结果的公正性。法院绩效考核的最大难度在于实现考核标准的公正性,因为不同法院的情况差异较大、同一法院内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的差异较大,实行工作全部量化实难有一个绝对公正的标准。我院对共性目标设定同一分值标准,总分设定为人均60分,对不同岗位业务目标均设定为人均40分,按照工作职责,逐项分解分值,以人均得分排序,实现人多部门和人数部门的标准统一,实现了考核的公平公正。
五是考核程序的民主性。绩效考核工作顺利进展的基础是让考核的权威性,考核的权威性又必须以民主性为基础,只有考核对象共同参与的考核体系才有生命力,失去考核对象的支持,完善的体系也将无法生存。我院每年第一个工作周的主要任务就是征求各部门工作意见,修订完善绩效考核办法;每季度的考核初步结果由部门进行核对,听取部门的意见;考核结果及时公布,接受全体人员的监督,让绩效考核办法真正成为巩义法院的“小宪法”,成为指导部门工作的头号文件。
六是考核操作的简便性。管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其主要功能在于促进工作,考核程序的设置应删繁就简,具有较强的简便可操作性,既要保证考核工作的效率,要又考虑到部门的工作负担。我院
成立以绩效考核办和其他综合部门为主要的考核组织,尽可能减少业务庭因考核新增加的工作量,保障审判执行主要工作顺利开展。
七是结果运用的重要性。考核结果的运用是绩效考核最关键的环节,也是考核体系的生命所在。绩效考核只有同单位、部门、法官个人的政治、经济、精神利益有紧密联系的时候,才能发挥体系的引导激励作用。特别是实行新
的财政政策后,经济奖励已经成为历史,我院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晋升、任免、嘉奖等事项的主要依据,使绩效考核成为鼓舞士气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绩效考核体系的主要保障
“徒法不足以自行”。绩效考核体系需要人的执行实现运转。法院绩效考核管理是一项涉及法院方方面面工作的系统性工程,工作量大而且复杂,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精力来保障运转。
一是绩效考核工作需要法院党组的高度重视。绩效考核是法院的重要工作,是法院党组决策得以落实的重要手段。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目标的设定、结果的运用等工作,均需要由党组决策完成。在推行绩效考核的每一个环节,我院党组都以主导者的身份积极主持、支持考核工作的开展,每季度召开一次绩效考核专题会议,分析绩效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职能部门履行职责提供了坚强的后盾,保障了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绩效考核工作需要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绩效考核是关于法院工作的综合性考核,考核数据涉及数十项指标,仅靠某一个部门难以保障考核体系的运转。我院成立了以政治处为主,办公室、研究室等13个部门共同组成的考核工作组,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考核工作职责,并根据工作情况予以奖惩,强化成员部门的责任意识。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职能依据考核数据制作案件质量评查通报、涉诉工作通报、立案流程管理通报等,总结工作经验、分析存在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保证了我院在全市法院综合考核中单项指标进入前三名。
三是绩效考核工作需要中层干部的积极参与。中层干部是党组与法院其他工作人员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组决策得以贯彻执行的坚强保障。绩效考核工作是项对所有部门、全体工作人员的考核,就必须依靠中层干部的执行力来保障运转。我院将部门的考核人均成绩作为中层干部个人业绩排序的主要数据,将部门考核与中层干部考核联结起来,在绩效考核工作中考察中层干部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充分调动了中层干部对绩效考核的积极性,使绩效考核工作成为一项全员参与的管理手段。
(三)绩效考核体系的辅助措施
任何一项管理机制都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法院管理工作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绩效考核体系自身的局限性,都决定了绩效考核需要通过其它辅助措施相助,共同保障法院工作的健康发展,我们的主要思路和作法是:
一是构建审判文化教育体系。绩效管理属于纲性、被动式管理,其不能解决法院管理中存在的所有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的形势下,法院的经费保障、职级待遇等问题仍存在许多自身难以解决的实际困难,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受到明显制约。做好法院管理工作,还需要统一思想、鼓舞士气、倡导奉献等手段,引导法官和法院工作人员由被动的接受管理,向自强自励、热情创业转变,在法院内部营造务实干事的氛围。
二是运用工作通报适度调整。西方有句法律格言“法律就象一个房间的蜡烛,不可能照亮房间的所有角落”。虽然绩效考核体系覆盖面较广,但它就象法律一样永远不可能将法院所有工作全部列入考核条文。我院针对该问题,出台了通报制度。对不具有普遍性不必列入考核规定的工作,运用通报表扬、通报批评对部门或法官的业绩得分进行调整,既保证了考核制度的科学合理,又对实绩给予了应有的尊重。
三是及时针对单项加强引导。在绩效考核工作中,原则要坚持激励标准的统一性,尽可能做到同劳同值,同时要结合不同时期法院工作的重点、难点、弱点通过提高绩效考核中的比重进行引导。我院在2008年上半年绩效考核中信息和调研工作相对落后,院党组在分析原因后,针对信息和调研工作对绩效考核做出补充规定,发挥了绩效考核的引导功能,把法官的部分精力引向弱项工作,促进两项工作在后半年有了明显起色。办公室工作在全年单项考核中名列前茅,为我院整体工作取得好成绩做出积极贡献。
三、政工部门在绩效考核中的地位
绩效考核工作既是法院的重要工作,更是政工部门的基本工作。政工部门承担着本院各部门和人员工作绩效考核任务,担负着对上级法院考核任务的执行落实,在整个绩效考核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明确政工部门在绩效考核中的地位有利于职责发挥。
一是绩效考核体系的中枢部门。绩效考核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需要大量的协调工作,这项工作责任无疑需要政工部门来担任。近年来,我院政治处在党组的支持下,准确定位,积极发挥中枢部门作用,协助主管院长召集多次绩效考核工作会议,并认真分析上级法院考核方案,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对各部门做好本职工作提出建议,保证了我院各项工作呈现百舸竞流,百花齐放的好局面。
二是绩效考核体系的参谋部门。绩效考核工作是项动态的管理工作,其结果的运用主要在于以此为基础对法院各部门和全体工作人员实行奖惩,激励所有部门和全体人员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还应包括对考核数据的综合分析,把握法院工作开展情况,看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改进法院工作把脉看病。2009年,我院政治处在主管院长的指导下,先后向党组提交了4期绩效考核通报和3期分析报告,为党组决策提供了参谋服务,受到党组的高度肯定。
关键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执行;政策主体;政策目标群体;政策环境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72(2013)02-0046-08
一、引言
作为一项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社会救助政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以一种针对性更强的救济方式纳入政府治理视域。尤其是2007年以来,随着全国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普遍实施,截止2012年10月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已经惠及5300多万农民,在保障农村贫困人群的基本生存权、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以及实现城乡社会公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政策效果仍不容乐观,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低保覆盖面窄,城乡保障不平衡,保障水平不高,贫困户脱贫能力低,返贫问题较突出,“错保、漏保”与“关系保、人情保”等突出困难与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目标的实现,又违背了政策设计的初衷,不利于城乡和谐社会的构建。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过程的关键环节,关系到政策目标的实现及政策的成败。正如美国政策学家艾利森所说的:“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的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然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由于受到主客观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政策落实情况不容乐观。因此,厘清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有效执行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多侧面的深入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对于提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执行力与实现政策目标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相关文献回顾
政策科学是二战后在西方兴起的一个全新学科。而公共政策的执行研究最早兴起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政策科学创始人哈罗德·拉斯韦尔就比较重视政策执行在政策研究中的地位,他认为“政策科学就是一门研究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学问的科学”。但此后的十几年中,美国的政策研究中更强调政策咨询对政策制定的价值与意义,政策执行研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策学家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1973)针对奥克兰计划(Okaland Proiect)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后,发现奥克兰计划的失败主要是由于政策执行不当引起的。此后,公共政策的执行研究迅速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领域,并掀起一股声势浩大的“政策执行”运动。纵观西方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的政策执行研究,可以将其研究的文献分为两个领域:一是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分析,二是政策执行的模型分析。早期的政策执行研究比较关注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分析,而且积极借鉴行政学的研究成果。例如学者盖恩(Gunn)在总结与融合胡德、普雷斯曼与韦达夫斯基等学者政策执行观点的基础上,认为影响政策最优执行的因素或前提条件有:执行外部环境、时间与资源保障、因果关系的论证、执行机构、对政策目标的理解及分解、执行中的沟通与合作与执行机构人员的认同等十大因素。学者Daniel A Mazmanian和Paul A Sabatier则更系统地提出了政策执行的分析框架,这个框架由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政策执行过程与良好政策执行的前提条件等三个组成部分。根据他们的研究观点,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分为三类:一是政策问题的难易程度,如技术难度、目标群体的差异性与要求改变行为的程度等。二是法令控制政策执行过程的能力,如政策目标的清晰性与准确性、财政资源的分配机制与执行官员对法令的认同等。三是影响政策执行的非法令因素,如社会与经济环境、政策目标群体的支持与认同与执行人员的管理技能与公共精神等。通过以上对西方已有的公共政策执行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献梳理,我们可以发现:政策本身、政策主体、政策目标群体、政策环境及政策机制等都是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重要因素。正是这些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不仅体现了政策执行的特质,更构成了西方学界政策执行模型的基本分析单位。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作为一项农村公共政策,自从20世纪90年代在全国陆续推广实施以来,已经受到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学界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归纳起来,国内学界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研究观点集中以下几方面:(1)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实施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进行描述。蔡昉、都阳、邓大松、刘昌平等学者普遍认为农村低保政策有利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避免两极分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等。(2)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归纳与整理。邓大松、王增文等学者指出,农村低保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认识偏差、覆盖面狭窄及低保标准低等方面的问题。张时飞、唐钧则指出低保对象的识别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低保政策能否发挥政策效果的首要因素。李春根基于对江西农村低保的调研,认为目前农村低保政策在社会投入与支持、农村低保工作人员及相应的配套措施等方面明显不足。陈治东认为,农村低保政策运行中的资金缺乏保障问题与管理运行工作问题需要进一步规范与强化管理等。(3)对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提出建议与对策。针对问题,学界从认识低保政策的价值意义、低保对象的准确识别、资金筹集、管理运行工作、配套政策及政策未来走向等多个层面与角度进行分析。(4)对农村社会救助政策的绩效进行总体分析。例如,关信平比较分析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取得的经济、社会与政治效益。王增文引入生活救助系数和农村低保救助力度系数对中国农村低保政策的济贫绩效进行了评析。谢东梅以福建省为例,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分配效果与瞄准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
综上,学界关于农村低保政策的已有文献主要从农村低保政策实施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完善的对策与建议、政策实施的总体绩效等方面进行探讨。但是,学者们基于公共政策分析的视角来深入分析农村低保政策有效执行的影响因素,不仅涉及得较少,而且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农村低保政策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政策的有效执行。因此,本文借鉴西方公共政策执行分析的理论成果以及国内学者们的前期研究成果,并结合中国农村低保政策实施的现实场域,从政策本身、政策主体、政策目标群体、政策机制与政策环境等多角度与多层面探究农村低保政策执行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政策并推进农村低保政策的有效执行。
三、影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分析
(一)政策本身方面的因素
1 政策目标的设计问题。政策的目标设计反映了政策制定者的价值诉求与政策目的,对政策的实施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西方众多学者的政策执行模式也研究表明,政策目标设计的清晰与否成为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首要因素。根据2007年国务院的《通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目标是:“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低保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稳定、持久、有效地解决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里明确提出了稳定、持久、有效地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其政策目标即包含了既要维持贫困农民的基本生存,又要体现出其他较高的政策目标追求。但是这些较高的政策目标追求是原则性,如何具体化,如何通过具体的制度建设以有效落实等问题,有待于理论上的探究与实践中的探索,这给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如何在实践中具体执行带来了一定的模糊性与困难。与此同时,从当前我国农村低保政策的实际运行过程来看,其政策的目标定位仅能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其对象一般限于出现生存危机的贫困农民,是典型的吃饭、穿衣、用水与用电所必须费用的生存保障,有的地区还仅是保障吃饭的问题,并未涵盖医疗、教育、技能与社会交往等当今社会生存的最基本内容,政策目标层次明显偏低。这种过低的保障标准难以保障贫困人群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农村贫困人口作为权利主体的地位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难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任何一项政策的目标设计都应有其针对性,应最大限度地满足目标群体的利益诉求。
2 政策规定的操作性问题。政策目标转变成具体的政府计划,涉及到政策规定的操作性问题,政策的操作方案的有效落实要求执行组织及人员拥有公共性的价值取向、良好的精神面貌及前瞻性的分析能力等。中央在出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之前,涉及到农业、民政、财政等多个政策相关部门,需要对这些部门进行协调与均衡,结果导致低保政策的文本往往采取较为宏观的指导性表达,给地方政府执行政策的再规划与再细化留下了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2007年的国务院《通知》为农村低保的对象框定了一个大致的范围,即:“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至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则“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能够维持当地农村居民全年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等费用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实行属地管理。这虽然赋予了地方政府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实施中较大的行政弹性,但是,过多的行政弹性容易使基层民政人员根据自身的特殊性与地区性利益随性提供公共服务,这样不仅损害公平性原则,还会扭曲政策原意。因此,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在地方政府到村级场域的执行过程中会呈现出多样化的“地方性知识”特征。与此同时,在政策实践过程中,可计量化的遴选标准由于遭遇了难以计量化的村庄生活,即农村的收入不具备货币化、信息化与稳定性等特征,使得农村低保对象的选择显得困难重重,给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执行中“错保、漏保及关系保”等现象留下较大的空间。
(二)政策执行主体方面的因素
1 执行主体的认知缺陷。首先是思想认知上的缺陷,思想态度作为一种理念,是确立一项政策的重要基础。在中国农村长期的反贫困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种传统的社会救助理念,即政府权利本位和公民义务本位。某些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将政府提供的农村低保救助视为对贫困者的“福利和恩赐”,同时,由于受助者的权利意识尚未觉醒,农村贫困者只能被动地等待政府的“施舍和怜悯”。由于受这种救助意识和理念的影响,各级管理人员很难正确地认识到享受低保是低收入者的权利,对农村低保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未能从以人为本、社会公平与建设和谐社会理念的高度来认识,这不仪导致各级民政管理人员在农村低保对象的审批与发放等环节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视现象,而且还会造成政策的被动与消极执行。其次是对政策认知水平上的缺陷,表现为政策执行主体对低保政策的实质缺乏正确的理解,同时其缺乏较高的理论水平与政策水平,很容易造成低保政策执行中的扭曲与变形。
2 执行主体的“经济人”本性。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任何人都有自利的倾向,政策执行者也不例外。由于政策执行主体具有多重身份,他们在理解和执行公共政策时,不仅本着社会整体利益、地区利益与部门利益的考量,甚至追逐与谋求个人的利益。布坎南认为,政府部门的官员和政治家与其他人一样,都有追求自身利益、满足个人需要的“经济人”本质。在做出一项决策或决定时,他们也将更加趋向于选择那种能够为自己带来更多收益和好处的方法。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实践中,其“经济人”本性的突出表现为村干部把低保政策作为一种治理手段。即税费改革后,村庄社会在缺乏资源与权威的背景下,村干部把一些与其关系较好的农户列为低保对象,变通式的将一些自上而下的资源转化为一种治理手段,从而获得受惠一方的支持。农村基层干部这种变通式的治理手段,其主要目的在于为我所用,最大范围内建立自己的盟友,以将个人意志或村委决定贯彻下去。
3 执行主体的工作力量明显不够。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实施是一项政策性与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是否具有专业化的低保工作人员参与到政策实践中,直接关系到政策执行效果的好坏。因为,农村最低生活标准的合理确定及其家计调查的标准方法选择都需要专业化人员。然而,在目前的农村地区,具有社会保障、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极为缺乏。而且,现阶段农村低保政策的执行人员数量有限,大部分工作人员素质偏低,低保工作的配套管理资金不足,工作队伍不够稳定。但是,低保工作冗繁复杂,程序较多,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在县级以上低保工作一般由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分担,但在乡村一级一般都是由乡村干部兼任或承担相应工作。低保工作人员匮乏,直接影响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有效运行。
4 执行主体的激励与监督机制不完善。在农村基层政府中还缺乏一套规范的考核奖惩机制,尚未建立起农民满意度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干和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对基层民政工作人员的职务晋升与薪酬待遇影响较小,基层政府组织内部“吃大锅饭”的分配机制还普遍存在。但是,农村低保工作冗繁复杂,程序较多,工作量大。如果基层民政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其低保工作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因为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在办理繁琐的低保事务时,既不能得到现时的物质激励,又没有任何手续费或经营管理费用,同时其绩效津贴也不会因为是否落实了农村低保工作而增减,更不会因为应开展而未开展的政策执行活动而受到责任追究或惩罚。在对政策执行主体的监督方面,也是很欠缺的。农村低保工作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牵涉面广,涉及农户多。现阶段对政策执行主体的监督机制不健全,如主要表现在对农村低保工作的法律监督不够健全,审计监督难以到位,财政监督方式落后,社会监督渠道较少等方面。由于监督机制存在这些缺陷,很容易导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执行偏差的扩大,从而影响了农村低保资金的效用。
(三)政策目标群体方面的因素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目标群体是贫困农户。一项公共政策是否有效执行,能否取得预期的政策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理解、支持、接受与认可程度。如果农户能积极参与农村低保政策,可以及时发现并矫正政策执行中出现的偏差,从而保证政策执行的廉洁及政策目标的实现。相反,如果农户对低保政策的实施采取冷漠或不合作的态度,甚至对政策进行消极抵制。那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执行就大打折扣。当前,农户与低保政策执行者的相互作用中,对政策有效执行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对低保政策的认知度不高。由于信息不对称、政策的宣传流于形式及沟通存在障碍等方面因素,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户对低保政策的内容与意义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与认同,经常会出现对政策理解的片面与偏差。(2)对低保政策执行的参与能力欠缺。现在的农村地区仅剩下老人、妇女与儿童,大部分青壮年已外出务工。由于受自身文化素质、历史与现实条件的多方面因素制约,农村社会远未形成“公民社会”,呈现出“碎片化”。低组织化的现状使得大部分农户很难清楚地表达自己政策观点,也无法形成对政策的判断,从而难以有效地参与低保政策实施中的各项工作。(3)对低保政策的政治负向心理。由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在执行中存在不公平现象,导致了一些农户对基层政府的不信任与不支持的政治负面心理,有的甚至采取抵触手段,制约与阻碍了政策的顺利实施。(4)对低保政策的“趋利”心理。由于享受低保可以带来一定的实惠,一部分农户呈现出较强的“经济人”特征,通过瞒报等虚假手段骗取低保资格,这给政策的执行增加难度。
(四)政策环境方面的因素
政策环境是指对公共政策执行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有利的政策环境有助于政策的顺利执行,不利的政策环境则阻碍政策的执行。因此,环境因素对政策的执行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作用。政策环境可以分为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1)宏观环境。就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执行的宏观环境而言,主要是指农村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环境。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经济落后、观念陈旧与政策资源的有限等问题与困难,再加上中国长期以来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如“人治”传统、“臣民”文化等等,都会使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执行发生相应的变异。而且,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涉及面大,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而我国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农村在自然条件、人口素质、、利益诉求等方面差异性很大,同样也会影响政策的顺利执行。(2)微观环境。就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微观环境而言,主要是政策执行过程必要的资源准备缺乏,如低保资金、人力、信息及权威等。没有一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投入保障,缺乏必要的权威资源,信息资源不充分,信息渠道不畅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活动难以正常开展。
四、促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有效执行的对策分析
(一)建立农民的政策需求表达机制,提升政策的公平性与可操作性
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实施绩效的评估首要应该考虑的是政策对象即农户的认同度、满意度及对政策的需求状况,从而为全面、客观评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绩效奠定重要基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实施效果如何,农户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起主导性作用。因此,建立农民对低保政策的需求表达机制,是有效执行政策的基本前提。建立农民的政策需求表达机制,一方面需要通过深入农村社会,采取座谈、问卷调查、相关部门的资料统计分析等方式展开实地调研,发现农民尤其是贫困人群等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与特殊问题,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所盼,了解他们对农村低保政策实施的认知度、认可度与满意度。另一方面,应针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各个环节召开专门的听证会或者利用村民大会、恳谈会等形式,让农民把对低保政策执行的意见充分表达出来。基层政府也应及时、准确地收集整理农民的想法、意见与建议,并汇报上级政府,尤其是贫困农民反映强烈的问题,应做出及时的回应与解决。
但是,从当前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运行过程来看,其低保政策以基本生存维持为保障目标,农村低保的对象一般限于出现生存危机的贫困农民。事实上,仍有大量的处于低保标准贫困线边缘的贫困群体未被纳入农村低保的范畴。救助标准显然只能满足贫困低保户基本生存需要的维持,对有的家庭来说,最低保障资金还很难保障其基本的生活需要,那就更莫奢谈精神抚慰等心理需求满足了。从西方国家的经验看,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由于长期贫困和社会排斥问题导致的贫困的代际传递性,在制度设计上,除了保障基本需求外,更重要的是加强人力资本投资,特别是保障子女的教育机会和促进就业,并根据低保对象的不同情况因户制宜的救助。针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目标定位的层次较低问题,我们认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进行目标设计应体现人性,应当能保证个人价值与尊严的实现,整个政策设计应基于以人权保障为出发点,以责任政府为保障,以保障公民权为目标,而非仅仅限于维持贫困人群的基本生活需要,从而实现政策的公平性。
针对政策实践过程出现的行政弹性问题,我们认为,上级政府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进行顶层设计时,重在制定好政策与监管好政策。制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就是对关键性的政策细节做出明确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如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对象、资金、标准、受益水平等做出详尽的规定,避免留下政策“盲点”。监管好政策就是通过备案、审查等方式监督其下辖各级政府不得变更这些关键性细节,确保政策目标上下一致,从而真正提升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可操作性。
(二)提高基层民政干部的素质,加强基层民政干部的队伍建设
政策执行主体的素质及其队伍建设,是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关键因素。针对农村低保工作中人员匮乏,素质偏低等问题,以下工作亟待落实与强化:(1)加大对基层低保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要经常性地对他们进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政策、法规、管理服务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培训,不断增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及政策业务素质,提高他们的政策解读能力、专业技能与工作效率,从而为农村低保工作的有效展开提供组织保障。(2)加强农村低保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首先,各级政府民政部门需要自上而下设立对应的农村低保工作机构,实行定员定岗定编。现阶段尤其需要在基层民政部门设立统一的农村低保管理机构,并对管理机构的职能、权利、责任、人员配置、经费保障等方面进行明确清晰的界定。其次,在加快调整充实市、县低保工作机构和人员的同时,尽量扩充乡镇村低保工作人员队伍,配备专门工作人员。我们可以借鉴城镇低保工作在社区设立事业性编制的做法,吸收社会保障等专业性较强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基层力量。并切实解决工作经费和人员经费,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以保证低保工作的正常开展。最后,完善对农村基层干部的任用机制,通过搜集和听取农村群众评估,将有能力、办实事的德才兼备型人才充实到农村干部队伍中来,
(三)强化政策宣传,提高农民的政策认知水平
政策宣传是政策执行的初始环节,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准确理解与认同支持,能为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直接影响到政策目标的完整实现。鉴于农民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认知度不高以及存在的政治负向心理与趋利心理等问题。同时,目前农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电视与村干部,而广播、报纸与网络等传播媒介的普及率与利用率相对较低。因此,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如何有效开展政策宣传,使广大农民群众透彻了解政策,对促进政策的有效执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基层政府民政工作人员自身要树立新型的社会救助理念,从传统的“施恩”理念向“义务与责任”理念转变,实现政府职能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其次,要重视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积极宣传,在保证政策宣传的影响面及客观性的基础上,不断拓展低保政策宣传的渠道,注意发挥不同传播媒介的优势与作用。如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开会、张贴标语、村委公开栏、印发相关宣传资料、手机短信等多样化的方式积极宣传并深化农民对政策的了解。同时,加强村委会基层自治组织与基层政府的互动,使农民的政策意愿与需求等方面的信息能有效地向上传递,并转化为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再次,要注意发动农民参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执行。农村低保工作中的农民参与包括很多内容,其中最常见的是群众评议制度。低保工作中群众评议的内容主要是农民对低保申请者的家庭收入情况进行比较选择更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广大群众对贫困户的日常生活知根知底,能较客观地进行评议和选择。
(四)健全监督与激励机制,提高农村低保政策的落实效果
健全的监督与激励机制是农村低保工作健康稳定发展的内在要求。如果政策执行缺乏监督与激励,政策执行很容易流于形式。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农村低保工作监督机制。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执行情况应及时地跟踪评估与监督,当前尤其应加强对农村低保工作的法律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从而建立起多层次、多功能、内外沟通、上下结合的农村低保工作监督网络。如执纪执法部门要经常性地对农村低保政策的实施状况进行落实检查,对农村低保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违规行为,一经发现,必须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惩处。而社会各种媒体要通过真实及时地报道农村低保政策执行过程中各方面的情况,直接或间接地对低保工作的公平公开性进行指正。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参与低保工作的监督,可以通过开展村民代表评议农村基层干部以及实行农村低保工作信息公开等方式,以激发农民群众参与基层民政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热情。二要建立健全以绩效为导向的农村基层干部激励机制。把农村低保工作任务完成的数量、质量及其社会影响与基层民政工作人员的绩效津贴挂钩,并作为评优考核的重要依据。为此,必须逐步健全农村基层干部的考核绩效目标,包括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执行中各申请、审查、审批、执行等环节的科学合理的时间限制设置,各工作岗位的执行效率指标,各申请审批程序上的申请者满意率,以及审批过程中的平均单位成本等。注重采用普查、受惠群体调查、书面反馈、网络反馈、抱怨监测、独立机构评估、媒体监测、标杆比较等方法加强申请者满意度监测。
(五)加强政策资源的投入,优化政策执行的环境
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是改革开放取得重要成就的基石,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在新形势下做出正确的选择。以市政会计工作为例,以下是针对新时期市政会计工作中的进一步完善所作出的决策。
【关键词】
新时期;市政会计工作;完善;策略研究
伴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迎来了市政工程项目的增多,那么会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初步发展阶段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有待在实践中去解决,在经历长期的探索之后,积攒了一些经验。为进一步完善新时期市政会计工作作出铺垫。
1 市政会计工作的原则
总而言之,是两个原则,即是资金保全原则和等价交换原则。
首先,资金保全原则,根据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对其资金的一种保障。具体而言是针对投资者的财产的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产权关系,从而有助于保障所有者的利益。
其次,等价交换原则,这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原则,是以物质的价值为基础,进行相等价值的物质之间的一种交换。有助于规范市场经济活动,为企业之间的正常往来提供了保障。
2 市政会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1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1)原始凭证的管理
如今是法治化社会,做事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律法规。尤其是管账工作方面,需要有合理的凭据,作为自己支出的合法化的重要凭证。如今腐败贪化现象很严重,国家针对这一方面抓得很严格,不得有任何查漏。所以在做账时一定要注重条理性,不得马虎。此外,这种方式还可以避免造价漏记现象。有利于会计管理的公开性以及透明性。
(2)记账凭证的管理
会计在工作中,如果没有任何疑问,可以进行开具审核通过的凭证。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会计人员开具的凭证不符合要求。这样在工作中会造成很大的困扰。
2.2 忽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在实际工作中,很容易忽视这一块工作。一方面是因为工作的繁杂,而觉得很棘手,在这一方面会掉以轻心。另一方面,是因为工作人员的态度极度不认真,在记账管理这一方面,马马虎虎,记得账目不清楚。导致漏洞百出。甚至会加剧恶习的种种类似现象的出现。
2.3 会计报表编制的问题
这一问题更多的涉及到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工作人员工作能力有限,再者,这一工作比较繁杂,长期从事这一工作,会衍生烦躁情绪,不利于提高工作积极性,这样会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具体如:在做表方面,缺乏规范性。以及没有附注和特殊说明。这样导致工作的不精细。
2.4 会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在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票据不合法化(缺失必要的信息,致使票据缺乏可信性);印鉴管理不规范(印鉴比较应付,缺乏规范性,不是真正处于正规单位证明);等待。假如长时间纵容这种现象存在,就会滋生腐败贪污现象,导致资金非法流动,影响到市政的正常运转。最终会影响到财务部门的声誉。
3 市政工程会计管理工作的完善
针对以上的一些问题,在逐步讨论中,总结出了一系列经验,这样为今后的市政会计管理工作提供丰富的经验。以下便是针对其上作出的一些总结。
3.1 提升工作人员素质
会计是当今的热门行业,这样致使很多有才之士被拒之门外,他们大多是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这样就会被一些家境身后的竞争者排挤出门外。所以要针对这一弊端作出合理规范,切实加强市政管理工作。要想提升员工的工作素养,则应该在招聘之前对其作出严格要求,招聘高才能工作者。再者就要对招聘的人才强化培训。要严格对其进行考核、管理与培训。并且以法律规范严格要求他们,切实提高他们的工作素养,这样才会保证市政会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切实维护国家政府财务部门的良好形象。从而有利于保障资金的合理化流动。
3.2 加强体制管理
体制是用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的,这样为员工的每天的工作行为提供了合理的标准,为他们的工作提供一定的正确向导,每个企业,每个部门都不离开体制来对人们进行严格要求。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要想确保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必须建立相应的体制,此外,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切实落实。这样才能发挥体制的真正作用,将其作用扩大化。并且从而为工作的顺畅进行提供有力的牢靠保障。
3.3 完善法律法规
在中国存在的普遍现象是,无法可依,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等现象,根据个人经验而言,导致这些的原因是法律意识有待完善,并且社会的执法力度不够。所以完善法律法规迫在眉睫。那么在市政会计管理这一块工作中,首先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员工提供为人处世的方向,限制他们的做人做事的底线。其次,市政部门要加强对这一系列法律的宣传,这样才能突显出市政部门对法律法规的重视程度,以此来督促员工对这一系列法律法规的贯彻力度。在以后的惩戒情况中才会让广大员工心服口服,这样为规范他们的正常有效的工作活动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3.4 加强监督机制
监督是确保资金流动的合理化,在市政这一部分工作的监督室属于审计的直属范畴。这就要求政府对这一制度加强重视度。那么相关负责人要明确资金的流动情况,并且适时向计划部门进行申报。监督工作并不是为了限制工作的发展,相反是为了促进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3.5 实现信息化管理
伴随着科技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那么在会计管理这一块工作中涉及到的比较繁杂,这就要求加强信息化管理,这样会节省工作中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这一要求与上述对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相适应。此外,还顺应了社会的发展要求,并且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3.6 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是实现会计核算
(1)遵循一定的法律法规,关于市政的支出方面要在所制定的工作计划的范围中进行,如果有一定的偏差,要有相应的凭据,作为自己合法支出的重要凭证。
(2)在签署相关文件时,要提高警惕性,还要确保合法化进行。此外,为了减少自己今后不必要的麻烦,还要留有一定的根据,使得每一项都清楚明了。
(3)珍惜财政,确保每一分花到有用之处,使得每一笔支出都有它相应的价值,甚至是将其价值扩大化。
(4)在进行编制过程中要注重设置相关科目,简而言之进行分类别,这样确保工作简单化。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
[1]叶菁华,郑祖华;市政施工单位成本控制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年03期
按照局党组的安排,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局大会,全面总结20*年全局绩效目标管理工作,表彰绩效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机关文明处室和优秀工作者,研究布置20*年全局绩效目标管理工作。刚才,东生、项波同志分别宣读了表彰决定。今天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是一年来财政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代表,他们为推动我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财政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过去一年来在各自工作岗位默默耕耘、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广大财政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最近,中央、省、市相继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全面部署了20*年工作,下面,我结合贯彻落实全市经济、财税工作会议精神,市两会审议预算报告的意见以及全市绩效目标管理会议的要求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20*年局绩效目标管理工作情况
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局各绩效目标责任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局党组制定的绩效工作目标,团结拼搏,真抓实干,克难攻坚,开拓进取,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我局承担的全市9项绩效考核指标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连续5年被评为全市绩效管理先进单位,郭世红、刘晓红、鄢春松、严暑英、任汉江5位同志被评为全市绩效管理先进个人;全局35家绩效责任单位承担的348项绩效指标也全部完成,办公室等15个处室被评为20*年全局绩效管理先进单位。20*年我局通过发挥绩效目标管理的“抓手”作用,强化责任的落实,激励各责任单位自我加压,奋发有为,促进了局党组确定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为推动全市财政工作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促进财政收入任务圆满完成。20*年面对“目标任务重、减收因素多、增收压力大”的严峻形势,预算处、国库处、综合处、资产管理处、预外办等有收入任务的处室,迎难而上,精诚团结,密切配合,抓好组织收入的计划管理,搞好协调服务,保证了财政收入均衡及时入库。20*年我市财政收入实现新突破。全市财政收入完成634亿元,同比增长26.2%,连续5年增长率在25%以上。
二是着力强化财政支出规范管理。各有关支出处室加强与部门单位的协调配合,严格预算执行,严格支出进度和增幅管理,努力做到支出按月度、季度均衡支付,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有效地保障了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保障了农业、教育等法定支出的增长,保障了社保、就业、“十件实事”等民生投入,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三是积极深化财政财务改革。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抓手,切实推进和深化收支两条线、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制度等改革,在全省财政改革与管理工作考核中,总分位居前列,被评为“优秀”。特别是作为全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重点之一的收支两条线改革,受到市领导的高度评价,苗书记亲自批示:“很好,这是今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四项任务中最先完成的,也是最彻底的一项”。
四是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坚持以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财政干部队伍为主线,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目标,不断改进服务态度和质量,机关工作作风进一步改善。20*年我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最佳文明单位”,被市委授予“政治思想先进单位”、“理论学习先进单位”;12项综合或单项工作受到省级以上表彰。
实践证明,运用绩效管理是推动财政工作落实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但我们也应看到,绩效目标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管理科学,本身有一个充实完善的过程,绩效评价的过程和体系建设也需结合财政工作实际不断改进提高。在这次年终考核考评中,许多处室和个人的工作都做得不错,但由于名额有限,有的没有被评为先进,希望这些处室同志不要有思想压力,不要气馁。评上先进的处室和个人,要继续发扬成绩,戒骄戒躁,兢兢业业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所有处室单位,都要在总结经验的同时,认真查找工作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强化工作措施,进一步推动我市财政事业发展。
二、关于20*年绩效目标体系
20*年,是我市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推进*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第一年,全面做好各项财政工作,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绩效管理工作要求,推进财政工作再上台阶,局党组对市委、市政府关于绩效管理工作的有关精神进行了认真学习,对下达我局的9项工作指标进行了反复研究,制定了我局绩效目标管理指标体系和考核暂行办法,确定了各处室共计359项绩效目标任务,今天以正式文件印发给大家。20*年我局绩效目标体系与以往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一)增设特色绩效考核目标。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认真设置和完成特色指标的要求,今年我局绩效目标的设置在继承上年好的做法基础上,进行了积极创新,增设55项特色绩效考核指标。通过设置特色绩效目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有利于各处室突出工作重点和工作特色,提高工作效率,推进财政工作实现“重点突破,深入推进”。各处室特色绩效目标的确定,充分考虑了处室职能、工作特点,既体现当前的财政中心工作,又符合处室工作实际。一是对有财政收入任务的处室,根据处室收入征管的不同特点,分别设置相应特色目标。对预算处,针对其对收入统筹管理的职能,将“创新收入组织管理机制,加强收入组织协调工作,搭建管理平台,做到均衡入库、确保质量,保持与*市地位相符的增幅,力争圆满完成今年收入挑战目标”作为其特色目标;对企业处针对其同重点税源企业联系较密切的特点,将“按季分析武钢、武烟、石化等重点税源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收入情况”作为其特色目标。二是对支出处室,针对当前预算调整、结转、结余以及往来资金的审批还存在不规范的情况,设置推进两个规范管理(规范预算调整;规范预算结转、结余、往来资金的审批)”的特色绩效目标。三是对综合管理类处室,根据当前工作重点的不同,分别设置特色绩效目标。如办公室将建立电子督办处理系统作为特色绩效目标;机关党委将组织好第三届职工运动会作为特色绩效目标。四是其他处室,根据各自实际,按照突出重点的原则,分别设置了1—2个特色绩效目标。
(二)调整各项绩效指标的权重。按照突出工作重点的原则,对绩效目标按工作轻重和难易程度调整权重。一是对过去有些重点、难点工作,由于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已经变成了程序化的日常工作,在绩效目标管理上主要体现抓巩固、抓落实、抓完善,其权重相应降低。如对“服务单位的满意度调查”这一绩效目标,分值由上年的15分降为10分。二是为激励处室结合实际,创新思路,突出重点,推进工作,对新增特色绩效目标,权重相应增加,分别按8—15分的标准设置权重。三是对绩效目标指标归口考核资料来源处室,为强化其客观公正的考核责任,相应增加考核权重。如“做好部门预算编制、批复”这一绩效目标,分值为5—7分,由预算处核对考核,若预算处没有按要求登记,及时考核,则按比例相应扣减预算处的分值。
(三)强化绩效目标责任的落实。过去,绩效目标在分解到处室后,没有进一步细化,处室绩效考核目标由处室责任人承担,其他人没有明确相应的责任,影响了工作合力的形成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为改变这种状况,今年进一步建立健全绩效目标责任体系,对各处室要求将所有的绩效目标作进一步分解、细化和量化,分别明确处长(或主任)、分管处长(或主任)、工作人员的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绩效责任体系,切实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标”,推进绩效目标考核与个人考核对接。
(四)因地制宜确定绩效目标的增幅。今年的绩效目标增幅的设定注重坚持实事求是、难易适度的原则,不搞“一刀切”,既避免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也防止目标值过低,达不到促进工作的目的,充分体现先进性与合理性相统一。如财政收入目标是我局承担的市一级工作目标,也是相关责任处室20*年的重点绩效目标,在确定收入增幅时,根据经济发展和税源情况,结合财税政策变化,合理确定增长比例。一是对市里下达的全市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市本级财政收入、财政组织的财政收入,严格按市里的要求的合格值15.5%、挑战值20%的比例分解到相关处室。二是根据实际可能和政策对非税收入确定不同的增长目标。如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净收益,按照20*年国有土地出让计划、地块价格预计、资金回收等情况,经分析测算,确定相应增长率;对行政性收费则按国家的有关政策,本着实事求是和规范管理的要求,确定较低的增长率;对罚没收入根据收支脱钩的要求,确定零增长。
(五)将中央省市精神贯穿到绩效目标之中。春节过后,办公室组织人员对中央、省、市经济和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预算报告和预算审查报告确定的涉及财政的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对其中重要的工作作为绩效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处室。如推进“两型社会”建设、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十件实事”等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作重点在我局绩效目标考核体系中都有所体现,并列为相关处室20*年的重点考核指标。
三、关于做好20*年绩效目标管理工作的要求
加强绩效目标管理是推进各项财政工作落到实处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我们一定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我局的绩效管理工作,推动全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
(一)进一步完善绩效目标的考核体系。今年我局各项绩效指标均明确了计分考核办法,下一步关键是要狠抓制度的落实。办公室、预算处、国库处、监督处、人教处、监察室、机关党委、绩效评价处、综合处等有考核任务的处室,对由本部门考核的指标,要分别安排专人落实责任,明确任务,严格考核,要建立健全资料收集整理制度,严格按评分标准计分,若不能反映处室年度工作,导致无从考核,将全额扣除资料来源处室该项绩效目标的全部分值。
(二)探索考核方式方法的创新。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绩效管理网络运行平台,将绩效考核和日常管理结合起来,对关键绩效指标实行季度、月度甚至每周的监控和信息反馈,要将处室单位绩效目标完成情况与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日常督办件完成情况、平时基础管理工作情况有机结合,实现从单一的年终考核向全年平时数据收集、跟踪进展、绩效评价的转变。
(三)强化绩效目标的督促检查。局绩效目标管理办公室要强化绩效目标的督促检查工作,随时掌握局目标完成进度,做到季度有分析,半年有检查,并对绩效目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各项目标顺利完成,年终结硬仗。
作者:崔国军 周军旗 单位:平舆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平舆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是两省三市结合处,总面积1282平方公里,辖9镇7乡3个街道办事处,221个行政村(居委会),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9.6万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中国车舆文化之乡、中国建设工程防水之乡、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平舆县作为全国、全省新农保试点工作试点县之一,于2009年10月28日正式启动新农保试点工作以来,在上级政府和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建设和谐平舆目标,按照积极启动、稳步推进、规范管理、全面覆盖的工作思路,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县应参保人数为598129人,实际参保502390人,其中参保缴费人员384120人,60周岁以上人员118270人,参保率83.9%,征缴新农保基金5195万元,已发放新农保养老金6867万元。近日,平舆县作为典型在全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第一批试点工作总结暨第二批试点启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作发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高度重视,把新农保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新农保政策的实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社会发展的跃进,是惠泽民众的德政工程。为了把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落实好,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办实,我们把新农保工作摆在了突出位置,以感恩的心态、超强的力量、持久的措施抓落实。一是统一思想,把领导重视物化为保障措施。在财政不宽裕的情况下,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统一思想,即使暂时牺牲其他方面的建设,也要保证新农保工作的开展。二是加强领导,把领导重视体现为工作责任。成立了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任副组长,各乡镇(街道)都成立了相应工作机构,具体负责新农保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县主要领导和领导小组成员定期听取工作汇报,深入调研,及时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三是健全制度,把领导重视转化为工作机制。将新农保工作列入目标管理,实行“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的“县乡村组”四级联动和示范带动机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四是强化督查,把领导重视落实为督导措施。把督促检查贯穿始终,通过简报和电视流动字幕将督查结果和参保率一天一通报,对工作不深入、措施不到位的乡镇(街道)予以通报或处罚,表先促后,推动工作。
二、广泛宣传,为新农保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新农保是新生事物,试点工作要成功,宣传工作须先行。平舆县采取通俗易懂、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让政策培训进乡入村、政策宣传进村入户,营造浓厚舆论氛围。一是层层召开会议动员。全县动员会后,各乡镇(街道)召开启动大会,村组召开群众大会,层层传达贯彻新农保试点工作精神。二是多种载体宣传。散发《新农保政策解答》《新农保待遇测算表》等宣传单40万份,宣传挂历9万多幅,通过报纸、宣传车、手机信息等多种载体,全面宣传新农保工作。三是职能部门专题讲座。县人社部门负责同志通过参加各乡镇(街道)启动大会、村组群众大会、电视访谈节目,向广大群众专题讲解新农保试点工作政策、参保方法,现场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解除群众的思想顾虑。四是亲情友情引导。充分利用机关工作人员政策掌握比较全面、亲朋乡邻比较信任的优势,开展机关干部送新农保政策进农户活动,向亲朋好友宣讲参加新农保的好处。五是工作人员上门宣传。乡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组成宣传小分队,挨家挨户上门讲解,把政策讲明,道理讲透,好处讲清。通过广泛宣传,在全县上下营造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浓厚氛围,有效激发了农民群众的参保热情。
三、舍得投入,确保新农保资金保障到位
资金保障到位、及时,是确保新农保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为了把新农保这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办好办实,应舍得投入、主动投入。一是加强硬件建设。县投入80多万元,把财政服务大厅改建成县新农保经办服务大厅,为各乡镇(街道)新建了新农保办事服务大厅,添置必要的办公设施。二是落实专项经费。2009年拨付新农保启动专项经费100万元,2010年拨付专项经费120万元。三是加大财政补贴力度。由县财政补贴5元,将每人每月基础养老金提高到60元;为残疾人代缴参保费用,每年县财政需支出补贴资金700多万元。在落实国家和河南省政策要求的基础上,我们还为农村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参保家庭补贴等设立了每人每年100元的缴费补贴,使每年县财政新农保支出达到了830万元。我们将新农保工作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当月拨付到位,有力地保证了新农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加强经办,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平舆县从理顺体制入手,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方便广大农民参保缴费和领取养老金。一是理顺体制。成立县级新农保经办机构,为财政全供副科级事业单位,编制52人,其中县农保办14人;成立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归属县人社局垂直管理。二是加强培训。对经办人员先后举办了四期培训,使每一位经办人员都具备与岗位职能相适应的能力素质。三是严格程序。按照申报、审核、复核、审定、缴费、发放等程序,参保个人自愿申报,行政村负责填表登记缴费,乡镇(街道)负责核实资料、录入基本信息和缴费情况,县新农保经办机构负责复核,确保数据准确完整。四是方便群众参保。我们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进村入户,做到登记到户到人、参保手续办理到户、参保凭证发放到人,避免了让参保人员在村里乡里来回跑的现象;对外出务工人员,逐人电话通知,讲明情况,采取村干部代缴、亲属代缴的办法办理,不让每一个参保对象漏保;对领取待遇人员,在身份证、户口簿、相片对照无误后,发放领取证和银行卡,养老保险金当月20日前及时足额打到银行卡上;每年7月至9月对领取人进行认证,审查领取人的生存和身体状况,建立电子档案,跟踪调查服务,防范养老金虚报冒领。五是阳光操作。实行新农保基金收支信息定期公布制度,推行“县乡村三级审核、两榜公示”的运行模式,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基金运行和管理透明度,保证广大农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通过新农保试点工作的实施,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重视、责任明确是前提,广泛宣传、发动群众是关键,投入到位、监管有力是保障,完善政策、规范操作是手段,惠及民众、和谐发展是目的。虽然平舆县新农保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距离。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明确目标,完善机制,强化措施,扎实推进,确保新农保试点工作顺利实施,让这项民心工程惠及更多的群众。
[关键词]财政;税收;成本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2.076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2-0-02
0 引 言
目前,我财政税收成本由两个部分构成,税收部门日常的办公产生的成本占财务税收成本很大的比例。紧随其后的是纳税人在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缴纳税款时所产生的银行手续费,这部分的纳税成本是无法避免的。当前,保障国家正常税收是我国财政经济工作的重点。根据我国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时代的发展,要逐步改善当前金融税务机关管理的模式,改变税收机构传统的功能和适用性。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经常出现财政赤字的现象,财政和税收成本相对较高,在这方面,必须注意对金融和税收的成本控制,在保障国家税收质量和效率的同时,坚持以降低税收收缴成本为出发点,才能有效的节约我国在财政上的经济成本。
1 财政税收实施的基本原则
财政和税收的效率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更重要的是,不断增加的成本将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同时也引起了很多小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家财政和税收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功能。
1.1 税收经济效率的原则
经济效率是国家实施税收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以经济效率为中心,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分类别的实施税收政策,能够促进国家经济合理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逐步调整各地区、各行业资源分布不均匀的状况,同时进一步加强税务管理的效率,用最简单的税收系统来完成操作。
1.2 税收公平原则
税收的根本目的是国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再分配,在国家实施税收政策时要坚持税收公平的原则,有效进行资源的优化分配,设置不同的税收政策,同时避免因为税收产生的不均衡现象。在税收过程中会出现有些部门参与转移资金,这就是所谓的财政部门资金用于执行当地建筑的基金,税收制度和工作上的不公平现象给公务人员留下了滋生腐败的土壤。在我国,财政税收是政府宏观调控、社会和经济建设的支柱,是影响着国民经济稳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元素。在保障税收公平的前提下才能保证中国经济发展的和谐。
2 我国财政税收成本的影响因素
2.1 税务系统人员的因素
我国税务系统人员不匹配是我国财政税收成本的影响因素之一。一方面,税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税务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仅需要税务人员具备法律、税收、会计等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相应的业务能力的水平,由于历史、教育水平及选拔手段等多方面的原因,当前税务系统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整体上不能满足业务能力的需要。另一方面,税收人员组织机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机关管理人员过多,基层一线税收人员较少,畸形的人员结构不利于税收系统整体的改革和发展。
2.2 相关部门的成本意识较为淡薄
财政税收部门缺乏成本控制意识,是我国财政成本居高不下的首要原因。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由于国家行政部门的特点,在工作中产生的成本与个人的收入与利益毫无关系,导致行政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盲目自信,不注重成本控制,更不用说建立高度集中的成本控制意识了。甚至有些部门会参与转移资金,导致当地施工延误,这样的工作方式给公务人员留下了滋生腐败的“土壤”。
2.3 成本意识淡薄
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税务机构往往追求要完成税收任务的目标,只关注税收征收额度有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对成本的计算和控制等方面十分欠缺。
2.4 税收环境因素
税收环境因素是影响税收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第一,纳税人税收意识淡薄,一线税务征收人员的工作难度较大,同时税务稽查人员的监管工作量大,造成税收成本的增加;第二,税收的法制化程度较低,不利于税收工作的开展,税收制度不明确,常造成税收环境的恶化及偷税漏税和法外纳税等情况的出现,双方的分歧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从而增加税收成本;第三,社会各界的配合程度同样影响着税收成本,税收工作涉及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配合势必会造成税收成本的增加。
3 降低我国财政税收成本的措施
3.1 增强全员的税收成本意识
财政税收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税收征管的质量,因此,必须要加强员工思想意识的培养,建立成本概念;不断提高公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与银行、海关、公安部门的配合。用典型的反面案例提醒自己,改善工作状态,通过社会完善我国当前的财政税收服务体系,提出合理的成本分析、预算、部门预算执行和税收。在整个财政税收系统中合理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高税收工作的整体效率。
研究表明,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行为和对规范要求的遵从程度。对于税法和税收相关知识的了解是为了提高纳税人的纳税知识和纳税意识,有关部门要进行各种税收宣传,组织相关的宣传活动,还应该定期开展税法宣传教育工作。因此,加大税收及税法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能够从根本上增强人们的税收意识,进而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税收效率。
3.2 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税收政策
更宽松的税基、简单的税收种类、完善税率结构,是减少税收成本的主要方向。然而,目前的税收制度仍然存在许多缺陷。因此,合理的税制结构、简洁而明确的税收制度不仅可以明确纳税人的义务,还可以减少时间的成本,纳税人在缴纳税收和其他各种费用时,可以更加方便快捷。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起到增加税收的效果,税收政策标准化过程能够提高税收的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降低税收成本。因此,政府部门要不断地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税收政策。
3.3 优化税务机构,减员增效
各级部门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减员增效的办法,并结合当地税收征管机构的特点及服务范围的大小,适当调整机构的规模和人员数量,从而减少税收成本。税务部门简化税收机构,调整纳税人缴纳税款的程序,将税务办事机构进行整合、合并,达到让纳税人在一个地方就可以完成缴纳税款的全部流程的结果,从而降低我国财政税收的成本,同时还可以减少税务机关的管理成本。
4 结 语
财政和税收效率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不断增加的税收成本将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持续和健康发展。我国目前的税收成本高是由许多因素引起的。因此,为了解决税收成本高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通过各种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进而为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提供基础保障。在我国,财政税收是政府宏观调控、社会和经济建设的支柱,是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元素。因此,要不断进行成本、财政和税收工作的调整,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和谐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宋凤轩,于艳芳.财政与税收[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中央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以来,各级财政部门紧急行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履职尽责,统筹好预算安排、资金拨付和政策落实、监督检查各方面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当前,为进一步做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和资金监管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学习贯彻中央精神,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强调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近日,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中央检查组阶段性汇报会,对前一阶段各中央检查组、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省(区、市)政府部门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开展政策落实和监督检查工作进行总结,并明确下一阶段工作要求。刚刚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转变作风,扎实工作,确保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各级财政部门和广大财政干部要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和资金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职,扎实工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提供坚强有力保证。
二、认真研究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
针对前一阶段政策落实和资金监管中反映的涉及财政管理方面的问题,各级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及时改进工作,促进加强管理。对落实中央投资项目组织协调不力、相关机制不够健全的,要指导和督促其提高认识,尽快建立完善相关协调机制和监管机制;对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项目投资资金缺口较大的,以及分解下达的项目与中央投资计划、预算不一致的,要督促有关部门严格按现行规定处理;要严格资金投向,保证新增中央投资按规定投资方向落实到位;要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加强对项目建设单位财务管理,保证资金安全、规范、有效使用;对财政政策理解模糊的,要及时作出政策解释,确保各项财政管理规定得到有效执行。
三、进一步严格把关,建立健全全过程监督机制
各级财政部门要在总结前一阶段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机制,促进项目论证安全,资金使用安全,项目管理安全。既要保证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又要严格履行各项审批程序,做到标准不能降,程序不能减,严把资金投向关、资金来源关、程序控制关、制度保障关、责任落实关。2009年,中央投入的资金量将更大,工程项目将更多,财政部将选择涉及民生的重点领域、重点地区以及投资规模大影响面广的重点项目,组织开展上下联动监督检查。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以下称专员办)和各省级财政部门要提前介入,开展查前调查摸底,建立项目档案和数据库,通过梳理分析,确定重点项目,为专项检查做好充分准备。
四、加强政策调研,不断完善政策和规范管理
加强对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和资金监管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各级财政部门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为今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和资金监管工作积累经验、摸索规律。要加强信息收集,深入基层和实际,及时了解和掌握政策执行情况。要加强政策研究,对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对策建议。要推动解决问题,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有关政策、制度、管理以及干部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当地党委和政府提出意见建议,督促其切实予以解决。要完善报告制度,快速反映信息,为中央决策提供借鉴和参考。要认真总结经验,特别是基层在推动政策落实和监督检查方面创造的好做法好经验,加以提炼概括和推广运用。
五、注重协调配合,不断提高监管工作实效
当前,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配合好中央检查组的工作。参加中央检查组的财政干部要切实承担起检查组与财政部之间的沟通协调职责,遇到重大情况和政策问题及时请示上报。专员办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主动加入到当地党委、政府扩大内需领导机制当中,与纪检监察、发展改革、审计等部门建立协调顺畅的工作机制。财政部门内部也要建立起上下联动、覆盖全面的监管网络,负责预算和资金管理的业务处室与监督检查部门之间要保持信息的双向畅通,财政厅(局)要将相关资金安排文件抄送专员办,便于专员办及时掌握,开展工作。要发挥基层财政部门贴近一线,熟悉掌握情况的优势,积极开展资金、项目的实时监管。还要充分利用投资评审机构、注册会计师等社会中介机构的专业力量,并积极发挥社会监督的能动性,形成监管的整体效应。
六、严肃工作纪律,坚决查处违规违纪问题
各级财政部门要严明政治纪律,强化行政问责,严格责任追究,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等行为,确保新增中央投资项目顺利实施。一是对贯彻落实中央决策和财政部部署措施不力、行动迟缓的,财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推诿、拖办,特别是因失职渎职致使政策得不到落实、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责任。二是严肃查处领导干部个人决定大额度资金使用和重大项目安排、违反规定插手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及政府采购等行为,从严查处在项目实施和资金分配使用过程中索贿受贿、贪污私分、截留克扣、挪用挤占等违法违纪问题,严格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进行处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关键词:市政工程;道路桥梁;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一、市政道路桥梁施工特点
(一)工期时间紧
市政道路桥梁施工一般是政府财政出资,为尽可能的缩小因施工对市民出行带来的困难,政府相关单位往往对工程周期要求非常严格,只允许提前交工,不能耽误工期,也正是这种原因,建设单位经常采用倒序的方法来安排施工进程。正是这种倒序使得施工计划往往不够周密。
(二)施工环境复杂
市政道路桥梁施工工作往往在市内,由于市内商民两用住房、企业、学校人流量巨大,可利用的施工场地狭窄,给施工带来了安全隐患,尤其在旧城地下管井错综复杂,电力、下水、给水、通信管道位置的不明,再加上施工人员的野蛮施工,经常会带来挖断管线的现象,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并且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技术要求强
市政道路桥梁施工是项综合性的工程,涉及到工程计划,工程实施、工程监理,成本核算控制等方面,这就要求管理人员技术能力要强,并且要具有经济管理素质、工程施工素质、土木建设素质员、环境治理素质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市政道路桥梁施工工程的现状及管理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越来越多,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就包括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道路桥梁工程建设项目的增加改善了城市人们的出行环境,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捷,这些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资金多来源与各级政府的投入,政府对使用道路桥梁的过往车辆不收取费用,而高速公路的车辆要缴纳一定的现金,;所以市政桥梁工程是社会公益性的工程,其工程的建设地点主要集中于市区内,解决城市居民出行紧张问题,所以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往往也是各级政府政绩的体现是各级政府的面子工程,对工程质量的监督不够,导致部分施工单位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致使施工质量不达标,使建成后投入使用的工程存在各种工安全隐患,或是刚投入使用不久就发生安全问题。
(一)施工质量不合格问题
现今社会科学技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施工技术中的专业知识越来越广,新的施工技术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与快速发展的施工技术相比,从事道路桥梁建设的广大施工人员以及技术人员的建筑施工水平不高、掌握的科学施工知识也不多,远远落后于科技更新的速度,此外,施工人员与技术人员也不能及时了解与掌握新涌现的新技术与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对这些技术与产品不能进行有效的利用,提高施工的效率与质量。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与管理中,涉及的专业性知识比较广,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在施工中发挥作用,目前,在施工建设队伍中很多管理人员缺乏道路桥梁施工的理论知识,而且在施工的实践经验的不够丰富,没有熟练掌握新材料以及新工艺的运用。这些因素都会对施工的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二)关注施工安全问题
在修建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虽然我国各级政府以及各种企业在施工大多都会向施工人员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以,但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发生了很多安全生产事故。通过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厅调查,我们发现了造成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管理人员缺乏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生产制度不完善,安全生产设备不健全,第二,是群众的安全意识不到位,在安全生产中不注意保护自己,安全经费投入比较少,以上两种原因是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原因。
(三)工程施工设备的管理问题
在施工建筑中许多施工环节中都要使用一些大型的在机械设备,这些设备在施工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想要使设备发挥最大的作用要对设备的管理、维护与使用上面下功夫,某些施工单位由于对设备的管理不到位常常出现设备损坏甚至是设备丢失等情况发生,还有一些施工设备因配置不当影响了使用,还有一些施工人员没有进行过设备操作的专业培训对设备的一些基本性能及使用方法不了解,致使工程施工设备的使用较低率低,不能完全发挥设备的优势,更严重的甚至使设备损坏,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
上文说过,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工期长、环境复杂、工序繁多、工程量浩大,因此不论是监督工作还是管理工作都很难顺利开展。但是为了确保市政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就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科学合理、准确的完成施工工作。
三、加强市政道路桥梁施工管理的对策
(一)加大对施工前期准备工作的管理力度
为了提高市政道路桥梁的施工效率,确保工程质量,在施工开始前就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计划,确保工程安全、高效、保质保量的完成。做好工程施工前准备阶段工作,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在工程开始前,要聘请专业的工程预算人员做好工程预算,然后根据预算结果,确定工程进度,编制材料和设备的购进计划。第二,结合道路桥梁工程的实际情况,在施工前对人员分配、水电路线安装等做好准备,合理分配工期和劳动力资源。第三,在施工开始前,应多次认真勘查施工现场,重新核对施工图纸,组织参与施工的工作人员共同讲解、研究并熟悉图纸。第四,制定工程质量计划,并以此为基础和目标,并对道路桥梁工程进行管理、控制、检查和监督。
(二)提高对人员素质和技术的管理水平
要引进现代企业人员科学管理手段,通过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以及奖惩机制,激发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使每一个人员明确自己的各岗位职责,权利。避免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互相推诿扯皮,提高工作效率。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施工人员,要加强施工人员的队伍建设。引导施工人员主动参加相关的技术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工程施工需要的工艺、技术为建设高质量的工程、保质按期的完成施工任务打下基础。
(三)有效管理施工资金流向,合理控制施工成本
成本管理是施工单位的核心管理内容,成本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道路桥梁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本管理中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显性成本和非显性的成本,主要包括工程的实际耗费、委托等资金开支;另一方面是指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帮助企业创造发展,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竞争对手及外部环境的资料,并使企业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做好道路桥梁施工的成本管理,才能让施工单位能够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加强对施工设备的管理
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建设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机械设备进行施工,这些机械设备减少施工过程中对人的依赖,提高了工作效率,如果不能科学的管理与使用,就会造成设备的损坏或丢失,使施工进程受到影响。施工过程中加强对设备的使用、管理,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施工设备使用管理
施工人员要熟练掌握所操作设备的各项性能、功效以及使用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不要一边操作一边学习,做到正确使用设备,使之做到物尽其用,使设备的利用率得到提高。使用设备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对设备的保养,使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以增加设备使用寿命。
(2)加强设备的优化配置
依据施工要求对机械设备的使用,实行总体规划,在整个施工期间,要把设备配给最需使用的工序,从而降低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
(3)加强施设备的成本管理
在机械设备使用完之后,设备管理人员要对设备的使用以及运行情况进行仔细及时的检查各种设备的运行和使用情况进行及时检查,还要把检查的情况作好记录及时总结使用情况,采纳优点去掉缺点从而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
结语
总而言之,市政工程的道桥建设给人们的出现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在实际的市政道桥工作中却不尽如人意,还存在较大的问题,甚至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针对市政工程中道桥管理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本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所提出的相应措施,也为市政工程中道桥施工的正常进行提供了较为合理的参考,对改善当前市政工程的实际状况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果.浅谈市政道路桥梁施工管理问题与对策[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