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

时间:2022-10-26 13:26: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对外贸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对外贸易

第1篇

1.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过快,明显高于GDP的增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从2004年至今对外贸易规模稳居世界第3位。与此同时,国内GDP则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速上。所以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越快,外贸依存度则越高,可见,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是导致外贸依存度持续走高的直接原因。

2.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中国外贸依存度的提高与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趋势基本吻合。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普遍利好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极大地拓展了中国进出口,特别是出口的空间。

3.中国的贸易导向战略

中国一直利用税收手段鼓励资本品进口,如进口设备税收的可抵扣、“三减两免”等优惠政策。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出台的出口补贴和贴息等政策鼓励了企业出口,甚至在有些地区把出口创汇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一个主要内容,从而导致各地外贸企业的出口积极性空前提高。在出口和进口的双向激励下,中国的进出口总量快速上升,贸易导向战略推动了外贸依存度的提高。

4.外商直接投资带动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

改革开放后,中国成为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吸收外商投资国。很多外商看准了中国在廉价劳动力上具有的巨大优势,把中国作为其加工基地,大量开展加工贸易。加工贸易是“两头在外,一头在内”的一种贸易方式,其外贸倾向性大大高于其他企业。由于加工贸易的自身特点及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据的较大比重必然导致中国外贸依存度存在高估。二、政策建议

1.改变对进出口数量持续增长的一味追求

要想推动中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应该制定更为合理、符合国情的对外贸易政策,放弃以追求贸易目标增长为对外贸易政策核心的一贯做法,建立科学评判外贸政策和政策实施效果的指标体系,将“以质取胜”确立为整个外贸政策的核心,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和能源资源使用的最小化,以利于提升中国整体经济运行质量和外贸核心竞争力。

2.重视国内市场对经济的拉动效应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促使我们必须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动力,而动力应来源于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过于强调出口导向、忽视国内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片面的。因此,应在巩固现有外贸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在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增长的同时,扩大国内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和影响,制定兼顾内外的经济政策,从而避免任何一个市场出现波动时,对中国经济运行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为此,要使用法律手段,保证全国工资水平的持续增长,增加国民收入和有效供给,提高内需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地位。

3.加快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尽管加工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功不可没,但目前的加工贸易仍面临诸多问题,如企业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不足,产品档次偏低,缺少高附加值、高新技术、高创汇的产品,资源和能源浪费严重;国内加工企业营销能力弱,对特定市场依存度过高,易受国际经济波动影响,抗风险能力弱等。为此,应大力推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促进加工企业增大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的进口,提高国际市场经营开拓能力,变中国的加工地位为生产经营地位,以提高加工贸易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

4.落实“国民待遇”原则,防止落入“引进依赖”陷阱

一方面,按照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和WTO国民待遇的原则,逐步取消对中资企业在税收和银行贷款上的优惠。从长远角度改善中国出口商品的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档次和价格,增加企业利润,改变大量出口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商品的旧格局,提高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

另一方面,按照中国入世承诺,尽快实现对外资企业的国民待遇原则,取消各种“超国民待遇”的优惠,通过提高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来提高外资的质量,防止中国经济落入“引进依赖”陷阱。当前,国内大部分产业出现了供大于求、重复投资、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我国引进的5000多亿外国直接投资中,技术含量较高的投资不到40%,而60%以上的外资属于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的。由于我国的劳动密集型商品市场已经饱和,因此这些投资所生产的产品只能纷纷涌向国外市场,这就造成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不断的大量出口。此外,一些不符合我国产业政策的外资还严重干扰了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因此,对这部分资本必须加强规范和引导。

参考文献:

[1]尹冬梅: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攀升的原因[J].对外经济关系,2007,(60)

第2篇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可归纳为各国在经济上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的历史过程。其突出表现为商品和资本、技术等要素的国际流动日益加强;其主要因素是信息革命以及贸易和金融的自由化。经济全球化表明,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了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各国的扩大再生产过程必须在世界范围的紧密联系中才能正常运行,这不仅决定了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空前加深,也要求资源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从而在客观上为经济的持续增长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故从生产力角度看,全球化是一个进步的历史过程,我们应当积极地适应它、促进它。但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这一过程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进行的,少数发达国家的垄断资本起着主导作用,因而必然带来深刻的阶级烙印和扭曲的表现形式,决定了这一过程是跛脚的,即在南北之间是不对称进行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与全球化进程不相适应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经济也面临着这样的矛盾,必须从战略上加以重视和调整,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在进入21世纪后持续稳定地增长。

二、经济全球化下的贸易保护

贸易保护最初源于重商主义,以本国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使各国竞相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后来的凯恩斯的贸易保护学说、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理论,都为贸易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自由贸易显得愈发重要,也越来越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为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利益,但是对外贸易这把双刃剑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在冲击着国内的产业,这点对于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重要。因此,尽管当今世界的主流是倡导自由贸易,但是国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实行着贸易保护政策,其中也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发达国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渐发展和渗透,自由贸易显得愈发重要,越来越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利益,但是国际贸易在为本国经济带来利益,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冲击着国内民族产业的生存与发展,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影响非常重要。因此,尽管当今世界的主流是倡导自由贸易,但是大多国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实行着贸易保护政策。总而言之,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正在抬头,它主要兴起于发达国家,以高新技术的发展为载体,以技术壁垒为核心,体现出来的是更高级、更隐蔽、更歧视的新特征和健康、安全、环保等新内容向着多边贸易规则发展的动态趋势。

目前已进入各国共同实行自由贸易的公平贸易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分享他国自由贸易的好处的同时,在本国实行保护贸易政策。需要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薄弱的经济基础和相形见绌的竞争力,使其难以在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中短期受益。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考虑各自国情、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谨慎选择参与的方式。但是,发展中国家必须认识到,自由贸易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融合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去是发展中国家的唯一选择。而全球化作为过程和主流的经济发展方向,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两种力量总是处于不断的较量之中,但是贸易自由化始终是经济发展的趋势。

三、我国对外贸易的对策

1.按WTO规则参与国际贸易。在经济全球化过场中运到的一切问题的磋商,归根结底都是综合国力的对抗。经济不是孤立的,特别在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当代,经济问题时刻与政治和文化甚至军事等实力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要想在游戏中取胜,必须掌握好游戏的规则,全面地提升综合国力。中国刚加入WTO几年的时间,就受到了纵多反倾销案件,从成功的案例中我们得出教训,就要熟悉和掌握好全球经济运行机制。积极参与WTO的运行机制的完善建设,增强世贸组织决策的透明度、公平性,使世贸组织向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将着力点放在WTO允许的保护规则的优化上。

2.完善市场经济体系,优化贸易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借助全球化,使国内企业在保护和潜在的竞争之下推动我国的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借助政府的干预使国际贸易向有利于本国获取更多限度的利益方向发展。尽管这些企业最终也会将利润转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上去,从而活得更多的市场占有率或者更多的利润,但政府对这些产业的选择是根据本国有关产业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地位确定的,而不是根据我国产业的发展或者成熟程度确定的。

3.完善和健全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根据WTO最新的贸易规则,了解和借鉴欧美国家成熟的法律和相关政策,结合我国国情,制定适合我国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转变政府职能,企业与政府形成良好共识。

尽管全球化的进程中存在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但全球化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止的。因为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能从全球化进程中得到颇大而长远的利益。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我国应结合国情,选择开放型的适度贸易保护政策,有效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提高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程京武.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贸易保护之我见[J].经济透视,2001,(3).

第3篇

[关键词]对外贸易;贸易条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7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

一、辽宁省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深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辽宁省的对外贸易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在东北三省范围内,辽宁省的对外贸易占据重要地位,其贸易额占东三省贸易总额的70%左右。近几年来,辽宁省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贸易额增长很快,对辽宁省的经济拉动作用较强。2012年,辽宁省对外贸易出口大于进口,处于贸易顺差状态,贸易顺差额为119.1亿美元,净出口对辽宁省经济的贡献率是13.1%,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辽宁经济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为26.3%。

从进出口总额看,2012年辽宁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039.9亿美元,同比增长8.4%,其中出口总额579.5亿美元,增长13.5%。2013年上半年,辽宁省对外贸易增幅回落放缓,进出口总额543.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较去年同期增幅回落10.7个百分点,增幅列全国第25位,其中出口额303.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0%,较去年同期增幅回落7.7个百分点,增幅列全国第22位。

从贸易方式看,2012年一般贸易出口超过加工贸易出口。一般贸易出口295.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1.0%,同比增长32.7%;居于第二位的加工贸易出口,出口额230.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9.8%,同比下降4.0%。

从对外贸易的国家看,2012年辽宁省对外贸易国家(地区)214个。但主要集中在日本、欧盟、美国和韩国,占辽宁省出口总额的52.1%。辽宁省对这四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额分别是101.3亿美元、75.9亿美元、68.7亿美元和55.7亿美元,分别占出口总额的17.5%、13.1%、11.9%和9.6%。

二、辽宁省对外贸易发展的问题分析

(一)对外贸易总量大幅增长,期间波动明显

2005年以来,辽宁省对外贸易发展迅速,期间波动明显,如表1所示。2005年以来,辽宁省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都有大幅度增加,除2009年波动明显外,其他各年份都保持了20%左右的增长率。2008年之后,全球金融危机的“裙带效应”显现,外需市场萎缩,辽宁省的对外贸易受到影响。从同期增长比可以看出,2008年的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已经放缓,同比减少0.9和5.8个百分点,到2009年,效应更加明显,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出现负增长,分别是-13.1%和-20.5%。2010世界经济触底反弹,世界经济开始复苏,辽宁省的对外贸易发展也随之复苏,2010年,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出现强劲反弹,增长幅度达28.2%和28.9%,超过2008年的总额。而到了2012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和出口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回落,增长速度缓慢,分别为8.4%和13.5%。由此可见,辽宁省对外贸易发展稳定性较差,可持续性发展不足,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

(二)辽宁省对外贸易发展仍显缓慢,净出口贡献率不高

2011年,辽宁省经济总量22226.7亿元,全国排名第七位,而对外贸易总量960亿美元,全国排名第九位,出口总量510亿美元,全国排名第八位。辽宁省的对外贸易发展滞后于经济总量的发展,即辽宁省的对外贸易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强。辽宁省的经济增长主要由投资拉动,对外贸易对经济的贡献率不足。2011年,辽宁省的资本形成总额即投资对经济的贡献率为70.4%,拉动经济8.6个百分点,而净出口对经济的贡献率为-11.7%,拉动经济-1.4个百分点。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但沿海优势没有彻底释放,净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没有显现,从2005年开始,辽宁省的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净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一直为负值,2008年和2009年,净出口对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16.2%和-16.9%,对经济的拉动更是达到-2.2%的水平。因此,辽宁应加强对外贸易的发展,凸显沿海优势,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增强净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三)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较大,出口商品附加值较低

辽宁省加工贸易方式所占比重逐渐增大,有打破贸易方式平衡的趋势。随着辽宁省对沿海经济带的重视和固有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加工贸易占总出口贸易的比重,从2009年起超过一般贸易所占比重,上升到主导地位,如表2所示。加工贸易占总贸易比重超过一般贸易比重,辽宁沿海港口优势没有显现。东三省和内蒙地区的货物出口从大连港出海较多,大连港负荷较大,影响一般贸易的发展。因此辽宁省应加强对其他港口的管理,比如丹东港。随着东北东部铁路大通道的贯通和鹤大高速公路的修建,东北东部各市(州)可以从丹东港出海,这可以缓解大连港的港口运输压力和增加辽宁省对外贸易中一般贸易所占的比重,整体提高对外贸易出口量。

辽宁省的加工贸易还处于比较低的阶段,产品附加值低,多是对进料简单加工,然后出口。辽宁省的出口商品主要四大类:第一大类,原料产品,水海产品、冻鸡、玉米和鲜苹果等,属于农产品原料直接出口;第二大类,简单加工产品,食用植物油和成品油等,属于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出口;第三大类,高污染产品,水泥和钢材等,属于对环境破坏较大的产品出口;第四大类,劳动密集型制造产品,电动机,电视机和鞋等,属于需要低廉的劳动力支撑的产品出口。加工贸易中,以来料加工贸易为主,出口的产品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处于世界产业链中的下游和末端水平。辽宁省的加工贸易需要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品产业链,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在整个出口商品中的比重。以此来改善辽宁省的对外贸易结构,实现贸易结构的转型升级。

(四)外贸市场相对稳定,拓展空间有待加强

目前,和辽宁省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215个,但主要的贸易国集中在亚洲地区的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地区,美国和欧盟。辽宁省对外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相对稳定,但过于集中。辽宁省的主要贸易伙伴是日本和美国,因此辽宁省的对外贸易状况受日本和美国国内经济发展景气状况影响较大。一方面,美国和日本经济不景气,对外需求下降,可能导致辽宁省对外出口的直接下降;另一方面,受制于人,随着美国和日本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抬头,及非关税壁垒的应用,导致辽宁省对外出口的间接下降。

2006年以来,辽宁省的对外贸易市场相对稳定,主要市场占出口总额维持在70%左右,日本市场相对稳定,居辽宁省对外贸易出口国家首位。对美国市场出口额从2009年开始超过韩国,欧盟市场略有下降。主要市场出口总额占对外出口总额的比重逐年下降,说明辽宁省对外贸易市场在不断开拓,新市场份额逐年上升。辽宁省在发展对外贸易时,应继续稳定亚洲的日、韩、新加坡和香港地区,美国和欧盟等主导市场,开拓东盟、非洲、拉美、俄罗斯等新兴市场,拓宽贸易市场空间,提高外贸市场占有率。

三、辽宁省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根据以上对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本文认为辽宁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

(一)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增加对外贸易量,以增量带结构转型升级

服务贸易是对外贸易形式中附加值较高的行业,服务贸易的整体增长,可以扩大经济规模,增加对外贸易总量,以增量的增加带动结构的转型升级,提升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降低对外贸易依存度。因此,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是辽宁省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辽宁省在发展服务贸易过程中,本文认为可以从这几方面做起:第一,制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推进战略,凸显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国家战略优势。第二,充分利用辽宁现代服务业的后发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现代商贸服务业、现代文化产业、旅游服务业、中介服务业和现代金融服务业,突出沿海港口优势,以大连港为主,周边各市港口为辅,由点及面发展现代物流业和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潜力大的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引进跨国公司区域性总部和地区营销中心。第三,注重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和培育,形成服务业发展的集聚效应。借助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对辽宁省服务业进行整体推介和宣传,扩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模,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使服务业成为辽宁省开放型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加快加工贸易的转型,增加高新技术贸易比重,以结构优化促转型升级

辽宁省既要加大贸易量,改变目前这种过度依靠投资促经济发展的短效机制模式,凸显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又要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在保证增量的基础上,优化加工贸易结构。这一方面有宏观层次的要求,要改变辽宁省的贸易发展模式,就要变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模式为基于自主创新的一般贸易模式,提高一般贸易在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重,把沿海优势彻底释放,进一步突出沿海经济带的战略地位。另一方面又有微观层次的要求,第一,要引导加工贸易企业与跨国公司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注重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自主研发能力;第二,要设立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多、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轻、产业关联度强的加工贸易企业,鼓励企业的自主创新;第三,要完善加工贸易产业集中区域的公共服务平台,提升面向加工贸易企业的公共技术和科技创新能力;第四,要支持民营加工贸易发展,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民营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扶持力度,促进民营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

第4篇

我国对外贸易战略调整的原因

(一)现有的出口增长方式导致我国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粗放型的出口增长越多,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就越多,对环境的破坏就越严重。我国目前已经是一个能源和资源消耗大国,如果我国继续保持这种以高耗能、高耗原材料为基础的粗放型出口增长,那么所消耗的能源和资源并不是为生产和消费所消耗的,而是为其他国家生产和消费所消耗的,让本来已经很脆弱的资源和环境来承担这种高消耗的发展道路,只能是拥有短期利益而损害长远利益。通过出口廉价商品、污染环境、浪费资源、拿低工资,却让其他国家享受世界低成本的产品,显然不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期望。

(二)对外贸易摩擦越来越大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贸易摩擦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世界贸易组织的信息显示,截至2005年,我国已连续12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和被实施反倾销措施数量最多的国家,入世以来,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势呈现新特点:摩擦从个案转向体制层面;摩擦领域逐步由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领域扩展;从反倾销向多种贸易保护手段扩展,使用了包括特保条款、337知识产权调查、质量、技术、卫生和环保标准等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手段;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目前,印度、巴西、土耳其等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发起的反倾销案件数量,已占到我国遭受反倾销案件总数的60%。如果我国的贸易顺差越来越多,今后的贸易纠纷可能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适宜的国际环境。对外贸易摩擦的不断蔓延和升级,不仅意味着我国出口导向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困难,而且还会对宏观调控和对外政治外交关系造成严重干扰。

(三)出口的高速增长并未实现贸易技术水平的提高

事实上,如果单纯考虑分工各方的比较优势,并据此从事产品生产,双方将各自产品拿到国际市场进行交换,双方是可以受益的。按照比较优势进行自由贸易,有可能使发展中国家被锁定到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专业分工当中,这也不足以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关键是先进产业的国际比较优势要比落后产业的国际比较优势有更强的市场操控力,势必造成拥有落后产业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依赖发达国家。我国正面临如此的尴尬,我国出口产品在面对发达国家出口产品时,显示出交换弱势,也就是我国不能够从发达国家那里以合理价格换回我国需要的产品,甚至根本换不来我国需要的高技术产品。在交换中我国产品显示出的弱势,使我们希望通过交换获取公平利益及通过交换提高技术水平、进而提高竞争力的想法无法实现。

世界及国内经济环境对我国外贸发展的不利影响

(一)世界经济环境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我国在世界产业分工中处于产业末端,获利较少。发达国家在将传统产业结构向外转移的同时,垄断高技术产业的贸易。而在世界贸易额的增量中,主要是高技术商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较为有限。这样,我国在扩张的世界贸易总量中,所能得到的份额将取决于竞争力的强弱和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程度。

我国出口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近年来,全球一般加工工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原材料和能源价格持续上涨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善。出口商品价格呈下降趋势,而生产成本在增加,为了在有限的市场中占有更多份额,国际经济矛盾将继续会加剧,市场争夺会更加激烈。

欧美国家经济的普遍衰退会制约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尽管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央行努力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市场信心将无法一时改善,欧美发达国家的投资及消费方式会发生重大调整,必将导致投资及消费减少,有可能会由于欧美公司的撤资造成我国大量资本外流,同时也会由于发达国家消费结构的调整而造成出口减少。世界性的金融危机进一步会演变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再加上由于大规模救市,在全球性通货膨胀尚未解决的情况下,世界经济可能会由于流动性过大而进入新一轮经济滞胀。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势必会长期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二)国内经济环境不利于对外贸易发展

国内宏观经济环境不利于中国对外贸易战略转变。投资与消费关系不协调,我国消费已经增长的很快,但投资更快,表现在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慢,比重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比较突出,贫富差距依然很大。经济增长依然没有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模式。部分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导致生产能力过剩,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不断恶化,已经成为经济运行的一个突出问题。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还在加剧,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已经过万亿,国际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对外贸易现实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转变。出口商品结构仍然附加值偏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仍然附加值偏低,工业制成品中自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占比较低,以加工贸易为主,出口产品的国内增值中附加价值较低,这也是收益少、缺乏竞争力的主要原因。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缺乏支撑动力。目前总体讲,出口结构优化与国内产业升级的技术进步缺乏密切联系和促进。国有企业缺少依靠自身力量进行技术改造、产品结构优化调整的积极性和实力,出口商品的附加值难以较大提高。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工业的落后,使加工贸易难以大面积地对相关配套产品进行进口替代。加工贸易占外贸出口比重过大。由于加工工业未能实现中间投入品、相关配套产品的进口替代,导致加工工业与国内工业发展关联程度较低。我国沿海地区原有的加工成本低廉优势,正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及人民币升值、原料价格上涨趋于减弱,正在丧失加工工业的发展条件和贸易机会。

我国对外贸易战略调整的障碍分析

(一)需求转移障碍

我国目前的出口商品结构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之所以我国产品出口每年以23%的规模增加,是因为国际市场对我国现有产品的需求带来的,基本的经济规律告诉我们,市场需求决定供给,我国现有的出口产业结构是由于现有的国际市场的需求结构决定的,如果对现有的对外贸易战略进行调整,就要求我们对现有的产业结构即供给结构及需求结构进行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通过宏观调控实现,但是微观层次一般表现为从事粗放型出口产品加工制造的企业必需作出三个方面的选择:一是转型。转型需要资本、技术的投入,而资本技术投入往往是我国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的关键;二是倒闭关门。倒闭关门必然会造成大量失业;三是转移市场。将出口转移到国内,市场转移会导致国内市场供给过剩。

(二)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与国内产业升级相互矛盾

实现国际收支均衡要求进出口平衡发展,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产业结构都是为出口导向型战略服务的,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调整在长期以来形成的竞争优势将不存在,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又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而且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形成也不仅仅是技术投入和科技创新的简单实现,它需要形成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产业链,并且需要形成较细的产品分工,有可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逆差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产业结构的调整。

(三)结构调整造成既得群体利益损失带来的障碍

粗加工制成品的出口商品结构形成了我国大量为该出口商品结构服务的产业,包括制造业及服务业,我国对外贸易战略调整意味着现有的为出口粗加工制成品服务的制造业及服务业将会被大大受到限制,这部分人群会面临失业、关门的威胁,他们的利益会遭受损失。这一群体不仅仅包括工人与业主,实际上结构调整会导致地方经济增长率下降,从而影响一些官员的政绩,在对外贸易战略调整实施中,他们会因为自身的利益遭受损失而反对相关政策的实施,如何妥善解决制度变革中,部分群体利益的重新分配,维护大部分人的利益,是目前我国对外贸易战略调整的一大障碍。

新型对外贸易战略的构建

第5篇

一、国际贸易

(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Trade)

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二)对外贸易(ForeignTrade)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二、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

(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Trade)

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

(二)、对外贸易(ForeignTrade)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三、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

为便于分析比较,世界各国和联合国均以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公布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分析比较。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科技发展水平。

四、对外贸易值与对外贸易量:

(一)、对外贸易值(ValueofForeignTrade)

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贸易金额。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进口贸易总额或进口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出口贸易总额或出口总额。两者相加为进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出口总额,是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一般用本国货币表示,也有用国际上习惯使用的货币表示。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值的统计资料,是以美元表示的。把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用同一种货币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世界进口总额或世界出口总额。就国际贸易来看,一国的出口就是另一国的进口,如果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总值就是重复计算。因此,一般是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值。由于各国一般都是按离岸价格(FOB即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只计成本,不包括运费和保险费)计算出口额,按到岸价格(CIF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计算进口额。因此世界出口总额略小于世界进口总额。

(二)、对外贸易量(QuantumofForeignTrade)

以货币所表示的对外贸易值经常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因而不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更不能使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值直接比较。为了反映进出口贸易的实际规模,通常以贸易指数表示,其办法是按一定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各个时期的贸易值,用进出口价格指数除进出口值,得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贸易值,便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就是贸易量。然后,以一定时期为基期的贸易量指数同各个时期的贸易量指数相比较,就可以得出比较准确反映贸易实际规模变动的贸易量指数。

五、贸易条件(TermsofTrade)

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也就是说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它是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来计算的。计算的公式为: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以一定时期为基期,先计算出基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并作为100,再计算出比较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然后以之与基期相比,如大于100,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有利;如小于100,则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不利,交换效益劣于基期

六、服务贸易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是指:"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商业存在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务。"服务部门包括如下内容:商业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销售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运输服务。

七、直接贸易与间接贸易

(一)直接贸易(DirectTrade)

直接贸易是"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买卖商品的行为。

(二)间接贸易(IndirectTrade)

间接贸易是"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其中,生产国是间接出口;消费国是间接进口;第三国是转口。转口贸易(EntrepotTrade)是指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通过第三国所进行的贸易。即使商品直接从生产国运到消费国去,只要两者之间并未直接发生交易关系,而是由第三国转口商分别同生产国与消费国发生的交易关系,仍然属于转口贸易范畴。

八、总贸易与专门贸易

(一)总贸易(GeneralTrade)

总贸易是"专门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出口。

在总出口中又包括本国产品的出口和未经加工的进口商品的出口。总进口额加总出口额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二)专门贸易(SpecialTrade)

专门贸易是"总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只有从外国进入关境的商品以及从保税仓库存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才列为专门进口。当外国商品进入国境后,暂时存放在保税仓库,未进入关境,不列为专门进口。从国内运出关境的本国产品以及进口后经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口,则列为专门出口。专门进口额加专门出口额称为专门贸易额。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九、有形货物贸易

有形货物贸易指有形的、实物形态的、可以看见的货物的贸易。为便于统计和国与国之间进行协调,年联合国秘书处修订了年版的"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现行实施的是1974年修订本。在该版本中,把国际贸易货物分为10大类,63章,233组,786个分组和1924个基本项目。

这10类货物分别为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

饮料及烟类(1);

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2);

矿物燃料,油及有关原料(3);

动植物油脂及油脂(4);

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5);

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6);

机械及运输设备(7);

杂项制品(8);

没有分类的其他货物(9)。

在国际贸易统计中,一般把0到4类货物称为初级产品,把5到8类货物称为制成品。

十、复出口与复进口

(一)、复出口(Re-eport)

复出口是指外国商口进口以后未经加工制造又出口,也称再出口。复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同经营转口贸易有关。

(二)、复进口(Re-import)

复进口是指本国商品输往国外,未经加工又输入国内,也称再进口。复进口多因偶然原因(如出口退货)所造成。

十一、知识产权贸易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土回合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知识产权包括如下内容:版权、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工业设计、集成电路、外观设计(分布图)等,是一种受专门法律保护的重要的无形财产。

十二、当代世界市场发展的特点

(一)世界市场上国际类型的多样化

战后,在世界市场上,出现了三种类型的国家,即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和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约占70%左右,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约占20%,而社会主义国家和原苏联、东欧国家约占10%左右。

(二)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

出现了一些新贸易形式,主要有:补偿贸易、对外加工装配贸易、租赁贸易等。

(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四)世界市场上的垄断与竞争更为剧烈

战后,世界市场由卖方转向买方市场,垄断进一步加强,使得市场上的竞争更为激烈。为了争夺市场,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

1、组织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

2、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

3、国家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的争夺。

4、从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的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提高产品质量、性能、改进产品设计、做好售前售后服务等。

5、开拓新市场,使市场多元化。

十三、世界市场的概念

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它包括由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总和。可见,世界市场这一概念是由其外延和内涵两方面构成的。世界市场的外延指的是它的地理范围。世界市场的内涵指的是与交换过程有关的全部条件和交换的结果,包括商品、技术转让、货币、运输、保险等业务,其中商品是主体,其他业务是为商品和劳务交换服务的。

十四、世界市场上商品交易方式

(一)单纯的进出口贸易方式

买卖双方自由选择交易对象,通过函电往来或当面谈判,达成协议签订合同,进行交易活动,这是国际贸易最普遍的一种交易方式。

(二)展览交易方式

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长期或短期的、有固定地点或无固定地点的各种类型的展览会、博览会、贸易中心、为本国和其他国家的商品展出和交易提供场所。

(三)商品交易所

商品交易所是世界市场上进行大宗商品交易的一种特殊交易方式,是一种有组织的商品市场。其经营活动是根据交易所法和交易所规定的条例进行的。

(四)国际拍卖

国际拍卖是经过专门组织,在一定地点定期举行的一种公开竞争的交易方式。

(五)补偿贸易

补偿贸易是与信贷相结合的一种商品购销方式。买方用进口设备开发和生产的产品或用其他产品或劳务去偿还进口设备的贷款。

(六)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是把加工与扩大出口或收取劳务报酬相结合的一种购销方式。

(七)租赁贸易

租赁贸易是把商品购销与一定时间出让使用权相联系的一种购销方式。出租人把商品租给承租人在一定时期内专用。承租人根据租赁时间长短付出一定的资金。

十五、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一)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区域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商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区域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的形式与贸易政策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第6篇

当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际,人们普遍担心,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能不能经受住这场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在各国对外贸易总量普遍下降、出口乏力的大背景下,长期以来以传统的“三来一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并严重依赖欧美市场的中国出口能不能独辟蹊径,继续保持金融危机前的高速增长?

2009年过去了,“中国制造”不仅没有在世界上退潮,相反,通过实施一系列刺激对外贸易增长的重大举措,中国在这场世界性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外贸寒冬中率先复苏。来自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09年12月,中国对外出口涨幅终于由负转正,结束了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13连阴”,开始正向增长。

“危中寻机、变危为机”,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面临严峻的对外贸易形势,我国先后出台了多项促进外贸出口的重大措施,有力地保障了对外贸易的稳定发展。

着力推进自主创新、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2008年底以来,国务院总理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调整加工贸易禁止类和限制类目录,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属于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以及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从禁止类目录中剔除,将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含量较高、环保节能的产品从限制类目录中剔除,鼓励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贸易低碳化。

促进投资和贸易互动,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同时,正式启动了自2002年以来开始建设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和东盟10国组成的这一区域开始步入零关税时代,必将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及世界贸易的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海闻:世界贸易三足鼎立

记者: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将会对世界贸易的格局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海闻:首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对中国是有利的,可以在贸易区内发挥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的特点,改变以往过度依赖欧美市场的状况,开拓新的市场。同时,中国的加入会极大促进全球贸易环境的进一步开放,使其他国家也能从这个更加开放的环境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实现共赢。

其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也改变了全球的贸易格局。原来的两大自由贸易区一个是欧盟,一个是北美,此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填补了亚洲的空白,与之前的两个自由贸易区一起形成三足鼎立。

白明: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记者:低碳经济对中国外贸而言意味着什么?

白明:对于正在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中国来说,哥本哈根会议无疑发出了一个警示信号,这就是一定要彻底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近些年来,在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方面,我们的动作不可谓不大,实施了科技兴贸战略、以质取胜战略等重大举措。可是,面对着后哥本哈根时代减少碳排放的全球化进程,中国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显然还任重道远。

第7篇

一、评选原则及条件

对外贸易诚信企业评选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外贸企业实际,依照公开、公平、公正和统一、真实的原则进行评选。

评选的条件是:

(一)具有对外贸易经营者资格或是外商投资企业。

(二)企业经营和资产状况良好,连续两年经营盈利。

(三)近两年在进出口通关、商品检验检疫、出口退税、外汇管理、合同和商标管理、质量管理、信贷等方面无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良记录。

(四)上年度海关报关差错率在5%以下;加工贸易合同按期核销。

(五)认真执行各项出口退税政策;出口退税单证回笼快,申报的出口退税单证正确,质量高。

(六)上年度出口额在500万美元以上,出口收汇核销率在90%以上。

二、评选程序及方法

对外贸易诚信企业评选由企业提出申请,由评选小组进行初选后报市政府公布。

评审小组由市外经贸局、*海关、*检验检疫局、市国税局、人行*市中心支行(市外管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等相关部门组成,市外经贸局为牵头单位,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评选程序为:

(一)企业提出申请,并递交以下相关材料:

1、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属外商投资企业提交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复印件);

2、上年度企业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3、其它相关证明材料。

(二)评审小组以企业提供的材料为基础,经过综合调查核实,评出诚信企业初选名单。

(三)评审小组将初选名单在有关媒体上进行公示。

(四)评审小组根据各方的反馈意见进行复审后,报市政府审核并公布。

三、评选管理

(一)被评定的诚信企业,由*市人民政府授予“*市对外贸易诚信企业”证书和匾牌。

(二)建立对外贸易企业诚信档案。由评审小组与市、县两级外经贸部门共同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库,并实行动态管理,帮助企业不断提高信用管理水平。

(三)公布后发现在评定过程中有重大隐瞒信用缺失情况的,立即取消诚信企业称号。对评定后新发生的信用缺失行为,评审小组将视具体情况做出处理。一般信用缺失行为,责令立即改正;比较严重的予以通报;特别严重的收回证书和匾牌并予以公告,两年内不再受理评选申请。

(四)年审及有效期。对外贸易企业被评定为诚信企业,有效期为两年(企业必须连续两年提供相关材料),每年复审一次,两年后进行重新评选。

四、优惠措施

有关部门根据本部门实际和条件,设立诚信企业办事专用窗口,方便诚信企业办事,并提供以下优惠措施:

(一)*海关

1、优先办理通关手续,并在非工作时间和节假日享受预约通关;

2、享受“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

3、对出口货物确定开箱查验的,安排上门结合生产或实施装卸环节查验;

4、优先办理加工贸易合同备案和核销手续;优先实施联网监管。

(二)*检验检疫局

1、优先作为核准的“快速核放”的条件;

2、优先成为模式改革的企业,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

3、优先成为进入“绿色通道”的企业。

(三)市国税局

1、优先做好出口退税宣传辅导;

2、优先办理出口退税,开展个性化服务;

3、对出口退税实行简化管理,减少出口退税函调。

(四)人行*市中心支行(市外管局)

1、金融机构优先安排流动资金贷款和其他融资业务,贷款利率适当优惠;

2、外汇指定银行优先考虑提供汇率避险金融产品和汇率风险服务;

3、优先办理外汇核销等各项外汇管理业务,对出口收汇不能全额核销的企业,优先办理出口收汇差额核销或核销备查。

(五)市工商局

1、在办理注册登记、年度检验时提供“绿色通道”;

2、实施低频率监管,除有投诉举报、专项检查外,实行跨年度检查;

3、对符合条件的,优先推荐申报浙江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和优先认定*市著名商标。

(六)市质监局

除有投诉举报外,原则上不实行专项执法检查。

(七)市外经贸局

1、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省级出口名牌和优先认定*市出口名牌;

2、优先安排各类出口商品交易会摊位;

第8篇

国际市场竞争已经跨越了产品竞争阶段,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一个国家是否拥有国际驰名品牌,拥有多少国际驰名品牌,已成为该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象征。我国企业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适应品牌竞争时代的要求,开展品牌营销,创出中国的世界名牌。

一、我国对外贸易中品牌营销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1978—1998年的20年间,我国对外贸易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6.5%。1997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了3250亿元,跨人了世界贸易十强之列。与此不相称的是,我国对外贸易中品牌营销状况堪忧,目前世界前50名驰名商标中没有一个是中国的。版权所有

1、出口商品品牌化程度低。

我国每年出口1600多亿美元的商品中,标有我国自己的品牌的商品仅占1/3左右;有1/3的商品没有品牌:有1/3的商品打的是外商的品牌。许多从国外回来的有识之土都感叹:“国外市场上的中国货的确不少,但用中国品牌的却不多见,街头巷尾都是没有商标的中国

廉价商品,或者是为外商定牌生产的中国商品。”品牌是商品的组成部分之一,没有自己的牌子的商品很难进入国际市场,即使进入国际市场,其竞争力也远不如别人,很难登堂入室。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46.5万个企业加上服务业,到1995年底,在国内注册的商标仅为53.87万个,在国外注册商标的就更是寥寥无几。不少企业,为了完成出口任务,不得不依附于“洋品牌”,赚下很少的原料费和加工费,为他人做嫁衣裳。

2、品牌的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近几年来,国际市场上屡屡发生我国驰名品牌被外商抢注的事情。据统计,肋年代以来,我国出口商品商标被抢注的有20肋多起,被澳大利亚抢注150多起,日本100多起,印尼54起,造成每年约10亿元的无形资产损失。商标被抢注,要么10年8年不能进入国外市场,要么花费几百倍甚至几千倍于注册费的高价钱买回商标使用权。多年的计划经济使我国众多企业商标意识谈薄,缺乏品牌自我保护意识。不少企业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品牌。呼和浩特橡胶厂以215万美元的价格将“鹰”牌商标转让给了美国特异公司;珠江的“皇妹”啤酒被澳大利亚富士达酿酒集团无偿使用后封杀;广州“洁花”被宝洁公司打入了冷宫3新加坡的永固”吞食了无锡的“虹美”;安徽的“扬子”演变成了“博西扬”……品牌意味着市场。失去了自己的品牌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市场。以我国洗涤用品市场为例,我国最大的年产8万吨以上洗衣粉的北京“熊猫”、四J11“双猫”、广州“”等大型洗涤用品企业与美国“宝洁”、日本“花王”、德国“汉高”、美国“利

华”等公司合资后,中国四分之三的洗涤品市场被“飘柔”、“海飞丝”、“花王”、“潘婶”等洋名牌垄断。国有品牌在洋名牌的围攻中处境艰难,更谈不上抢占国际市场。

3、品牌的附加价值低,品牌竞争力不强。

品牌的附加价值是指那些品牌中所包含的、中肯的、被消费者欣赏

第9篇

关键词:山东;韩国;对外贸易

山东和韩国隔海相望,由于地缘优势、历史文化生活习惯的相似性和强烈的经济互补性,自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和韩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得到迅速发展。2005年,韩国成为山东第一大进口国和第四大出口国,此后,山东和韩国的贸易发展态势积极,相互重要性不断提升。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种贸易往来状态,实现更高层次的产品优势互补和贸易利益,特别是2008年经济危机和世界经济疲软以来,深化和加强与韩国的贸易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深入研究山东和韩国的对外贸易特点,寻求相互之间的产业互补特点、市场需求的新变化,不仅仅发展加工贸易,同时力求一般贸易的新突破,实现双边贸易和经济的新发展,力求贸易拉动经济,经济促进贸易的新局面,开创山东和韩国对外贸易的新发展。

1 山东和韩国贸易概况

1.1 山东和韩国贸易规模

贸易规模是两地区贸易往来重要性最直观的体现。2010年,山东和韩国的贸易总额是2,808,171万美元,占山东对外贸易总额的14.8%。从表1可以看出,韩国已经超过美国、英国、日本,成为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

1.2 山东和韩国的贸易结构

近年来,山东和韩国的贸易结构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和山东、韩国的国情以及各发展阶段,山东和韩国的出口产品大有不同。随着山东经济的发展,出口贸易结构类型也在变化[1]。在2000年左右,山东对韩出口以农副产品、纺织服装为主,但随着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政策的实施以及烟台、青岛、威海等地市龙头带动作用以及品牌效应,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等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增长幅度逐年增加,出口产品结构呈现不断提升和优化趋势,但数据统计,山东机电、高新技术产品等产品的进口数额仍然远远大于出口数额,说明我们的产品升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3 山东和韩国的贸易合作态势

目前山东和韩国的贸易合作发展顺利,两者的相互重要性越来越大。特别是2003年以来,山东进一步把韩国作为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这对于实施加快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具有很强的战略意义[2]。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作为海洋经济与造船业发达的韩国将进一步密切与山东半岛沿海城市的贸易往来与合作。

2 山东和韩国对外贸易主要特点及分析

2.1 进出口贸易发展不平衡

中韩建交前中韩贸易(包括鲁韩贸易)额较小,但中国都为顺差。自1992年中韩建交后中韩合作出现新的局面,各个领域合作都日趋密切和成熟,由此贸易逆差问题也开始凸显并呈逐年拉大逆差数额之势[1]。虽然经过多年的贸易发展以及贸易结构的变化,贸易发展仍呈现不平衡的态势。2000年贸易逆差达11.24亿美元,2003年又创新高达12.8亿美元。从表2中可以看出,2005年逆差达到26.2亿美元,虽然2005-2007年逐步减少,到2008年反而是顺差。但2009年、2010年看出逆差仍在6亿美元左右,说明进出口发展仍然十分不平衡。

归结进出口贸易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在于,山东与韩国经济处于不同的产业发展层次。韩国是亚洲四小龙之一,作为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产业结构更为高级,处于更高的产业发展层面。山东从韩国进口的多为产品附加值高并且贸易货值大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如电子产品、钢铁、塑料皮革等。而山东对韩国出口的多为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农产品、纺织品、轻工产品等货值小且创汇少。尽管近年来中国和韩国的贸易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中国在机电、高新技术产品等高附加值的产品的出口量上升,但由于双方经济地位和产业层次仍存在差距,产品贸易相对优势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贸易逆差仍将存在一定的时间。

2.2 山东和韩国的贸易互补性大

由于山东和韩国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相互的比较优势,贸易的产品类别呈现明显的特点。山东对韩国的出口主要以轻工业及农产业为主,纺织服装占的比重最大,其次为水产品、果蔬、棉花等农副产品,这些产品在韩国市场需求较大,在韩国国内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山东产品对其出口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其供求矛盾。而韩国重化工业比较发达,山东从韩国进口则以重化工产品为主,韩国重化工产品对于促进山东制造业的发展、提高工业化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韩国作为发达工业化国家,比山东处于更高的产业发展层面。按照由高到低的产业流动规律,形成了韩国产业向山东输出的格局,由此导致了垂直型的双边贸易[3]。为了研究山东出口商品结构与韩国进口结构的吻合程度,引入贸易互补性指数TCI,TCI的取值范围为[0,1],它越接近于1,说明出口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同进口国的进口结构吻合程度越高;它越接近于0,则吻合程度越低。据统计数据,2005-2010年间山东与韩国的贸易互补性指数保持在0.83左右,接近1,而且这说明山东的出口结构与韩国的进口结构比较吻合,双边贸易也因此而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2.3 加工贸易比重大

2002年山东对韩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为48.64亿美元,占全省对韩贸易总额的66%;进口为29.94亿美元,出口为18.70亿美元,分别占对韩加工贸易总额的62%和38%。随着山东和韩国加工贸易的新发展,加工贸易额是稳步上升的,从2005年的57.55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76.98亿美元,年均增长在20%左右。

同时据统计,2011年1-10月份山东对韩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是141.96亿美元,占全市对韩贸易总额的31.7%,处在山东对外加工贸易国的第一位;同时,出口68.58亿美元,同比减少9.3%,进口73.38亿美元,同比增加0.7%,进口额和出口额都是处在山东对外加工贸易国的第一位。

2.4 韩国对山东投资特点

2.4.1 韩国对山东投资减缓

韩国在山东投资始于1988年底,当年山东批准的韩资企业仅有3家,合同韩资额416.3万美元,1995年批准韩资企业509家,合同韩资额6.6亿美元,超过一直对山东投资较为活跃的美国、台湾,跃居当年第2位[4]。随着韩国对山东投资的强势发展,项目合作个数甚至在2005年到达3,320个,创历史新高;但是2008年的经济危机和全球贸易的疲软,2009年的项目合作只是401个,比2005年减少了88%。同时,在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山东对韩国投资的实际利用金额,有很大的变化,2007年达到最大值372,069万美元,但是随着2008年经济危机的到来以及随后几年经济走势放缓,韩国对中国的投资减弱。据统计,2005年,韩国对山东的投资金额在113亿美元,在2009年,韩国对山东的投资只有8亿美元。

2.4.2 韩国对山东投资区域增大

在投资的早期,从投资区域上看,由于地缘关系、经济基础和投资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韩国企业在山东的投资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的青岛、威海、烟台、潍坊等市[5]。但是随着山东和韩国贸易的发展,韩国企业在山东的投资有逐渐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挺进之势。特别是韩国大宇集团在济宁市泗水县投资3亿美元兴建的现代化水泥厂,是迄今为止山东最大的外商独资项目。这表明,随着中西部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山东中西部地区对韩国企业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

2.5 山东承接韩国入境旅游人数逐年攀升

由于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环境的相似性,山东承接韩国入境旅游与居住的人数逐年增多。韩国与山东胶东半岛隔海相望,韩国仁川港到山东烟台港威海港都特别便利,呈现出地缘接近和交通便捷的巨大优势;同时,很多韩国人生活在胶东半岛的烟台、威海、青岛,所以大部分的韩国人对这3个城市比较了解,而且这3个沿海城市经济发达,环境优美,也吸引了很多的韩国人。随着双方经贸往来频繁和政局的稳定,相互之间的旅游人数还会有较大的提升。

2.6 山东与韩国贸易摩擦不断

由于产业结构的差距以及互补性,山东需要承接韩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的转移。山东在对韩贸易政策上处于相对宽松状态,尤其是对于投资拉动的贸易给予了相当优惠的待遇,例如,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打造使山东对外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环境也更为优越,由此更加速了对韩贸易的增长;而韩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则侧重于海外出口,对进口贸易实行一定的限制,尤其是对于较为敏感的农产品进口更是设置了多重屏障。随着2008年经济危机的爆发,这种贸易摩擦事件越来越多,未来一段时间也将持续存在这种现象。

在产业转移方面,韩国的加工制造业向山东转移的同时,也带来了海外市场转移,使得过去由韩国直接出口美国和欧洲的产品现在转由山东加工出口,加大了山东对美欧市场的贸易顺差,这就容易引起这些贸易伙伴的警觉和适度保护。近年来,针对山东的非关税壁垒和反倾销案件逐渐增多[1]。因此,山东省应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绿色含量,走标准化生产的道路,力求突破出口阻力和减少贸易摩擦。

3 结论

针对山东与韩国的贸易发展不平衡、贸易互补性较大、双边旅游人数持续增加以及贸易摩擦的存在,山东应该积极探索一条健康的经贸合作道路。进一步稳定双方贸易发展的平衡性,优化进出口贸易结构,提升自身的产业结构,特别是山东省要积极应对过大逆差对自己产生的不良后果,防止更多的贸易摩擦的产生。同时,在进行经济往来的同时,加大在文化、旅游、教育等方面的合作,增加民间的交流,为山东和韩国的经贸做好基础。新的形势,新的挑战,在2008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作为互补性强、经贸往来密切的山东和韩国,要努力维护良好的贸易格局,争取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荀克宁,王爱华.山东与韩国贸易现状及发展对策[J].当代亚太,2004(10):46-52.

[2] 周海燕.山东省吸引韩国投资的现状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5(1):121.

[3] 刘鹏,赵丽敏.山东与韩国的贸易现状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2007(1):234-235.

第10篇

(二)制订全市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并组织实施;监测、分析全市外经贸宏观运行情况,提出总量平衡、结构调整等宏观调控建议,并通过统计、会计、审计等手段予以检查督促。

(三)开展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设备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提出对策和建议。

(四)指导、协调全市对外经贸工作;管理全市进出口商品、服务贸易、科技贸易和加工贸易;申报和管理出口商品配额,审核上报进出口许可登记;管理、指导驻境外经贸企业和境外经贸机构驻乐分支机构;归口管理或组织涉外经贸洽谈会、展销会;负责全市国际货运行业管理,审核、申报国际货运经营权。

(五)管理全市机电产品的进出口及其招标工作;指导机电产品出口生产体系的建设;指导外经贸企业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六)参与制定全市外商投资的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提出全市外商投资的规模、方向和产业导向;编制全市对外招商引资项目库,组织开展对外招商、谈判等活动,指导和管理吸引外资工作;负责审批或申报利用外资合同、章程;受委托发放外商投资企业的指准证书;管理外商投资企业的有关涉外事项;协同有关部门审批或申报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设备的立项工作;协同有关部门审批或申报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设备的立项工作;监督、检查外商投资企业执行有关法规及合同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七)研究制订全市境外投资的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和具体措施,经批准后组织实施;负责全市境外投资项目和机构的审核、申报工作;指导市内优势产业与专业市场到境外开展加工贸易和设立分市场,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

(八)管理全市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等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审核、申报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经营权。

(九)负责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通报、咨询;承担我市对外反倾销、反补贴及保障措施相关工作;参与调查处理重大的国际贸易争端,负责指导、协调国外对我市出口商品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应诉等事务。

(十)指导全市外经贸行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负责对市属外经贸企业国有资产进行监管和内部审计;会同有关部门管理外贸出口发展基金;配合做好出口退税和外汇管理工作;负责全市外经贸统计,提供信息咨询服务;负责全市外经贸标准化、信息化工作。

(十一)指导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工作,协调涉外部门与外经贸有关的事项;参与市政府对口岸工作的管理。

第11篇

关键词:广交会;出口效应;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ECM)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9-0096-02

作为“中国第一展”,广交会从1957年春天创办至今,一直是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并已成为中国历史最久、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品种最齐全、到会采购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信誉最佳的国际知名会展。在第100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开幕式暨庆祝大会上,总理高度评价广交会 :广交会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广交会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缩影;广交会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标志。

1 广交会的出口效应

广交会全称“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 “服务外贸出口”一直被认为是广交会的历史使命。而广交会也的确不负众望,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是名副其实的扩大我国出口的重要窗口。

1.1 变量与数据

选取历年广交会的成交额(Turnover)、中国出口额(Export),样本区间自1960~2009年,数据来源: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网站、国泰安(CSMAR)宏观系列研究数据。对两时间序列数据在Excel中作图,观察到广交会成交额与中国出口额之间存在高度的正相关性,两者之间的波动趋于一致。如图1所示:

1.3 协整检验

用Engle和Granger(1987)提出的协整检验方法,对回归方程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一组因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等价于检验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是否是一个平稳序列。

首先以LNEX为因变量,LNTO为解释变量来做回归,结果如下:

模型估计的残差为t=3.9929+LNEXt-1.1385LNTOt,对t序列用ADF检验来判断是否是平稳的。t序列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即接受不存在单位根的结论,因此可以确定t是平稳序列,即-tI(0),进而表明:LNEX和LNTO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结果如下:

进行Granger-causality检验要求变量满足平稳性,故采用LNEX、LNTO的一阶差分变量D(LNEX)、D(LNTO)。检验结果表明一个滞后期时,D(LNTO)是D(LNEX)的Granger原因;三个滞后期时,D(LNEX)是D(LNTO)的Granger原因;在四期滞后,它们不存在统计上可辨别的关系。

1.5 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

通过LNEX和LNTO的协整方程得要残差序列 ,令误差修正项ECMt=t,建立下面的误差修正模型:

由此,可以看到出口额的波动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广交会成交额的波动的影响,一部分是偏离长期均衡的影响。误差修正项的系数大小反映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从系数估计值(-0.0824)来看,当出口额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0.0824)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2 广交会的进口效应

第一百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开幕式上,总理正式宣布,自第一百零一届开始,广交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一字之差,反映了中国外贸战略政策的重大转变,赋予了广交会“平衡器”的作用。

国内国外展商同台竞技,进口商出口商交融沟通,如今的广交会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而在广交会上进口商品的成交金额、成交价格、以及对国内相关产业的辐射和影响,这些数据的逐步产生、累计、完善,也将使广交会平添一系列值得观察的“指数”,使其“中国经济风向标”的角色更显丰满。

3 广交会反映对外贸易发展趋势

3.1 与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加强

欧盟、香港地区、美国、台湾省、韩国和日本等主要出口市场到会采购商人数稳定,同时,中东、东盟和新兴市场到会采购商普遍增长。由此反映出,我国对外贸易伙伴的多元化,以及逐渐注重与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如下表:

3.2 民营企业成交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

据统计,第100届广交会按所有制类型统计,私营企业5561家,占39.72%;第102届,民营企业180.2亿美元,所占比重达到48.1%;第103届,民营企业成交226.5亿美元,占总成交额的59.2%;第106届,民营企业成交195.9亿美元,所占比重分别为64%。

这些数字表明,国有外贸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改变,三资企业、民营企业相继进馆,并继而成为我国出口贸易的主力军。

3.3 产品结构调整任重而道远

这些数字表明,参展企业在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上下了一番功夫,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初显端倪,但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农产品增幅最大,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产品增长较快,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机电产品出口增长滞后,显示出口产品结构调整任重而道远。3.4 注重品牌营销

第100届,品牌展区累计成交86.9亿美元,占总成交额的25.5%。102届广交会品牌展区共成交97亿美元,占总成交额的25.9%。103届成交额首次突破百亿美元,达到110.9亿美元,占总成交额的29%。104届品牌展区成交额达到88.6亿美元,占总成交额的 28.1%。

4 广交会改革方向建议

(1)针对广交会中一些“假大空”弊端,建立新型出口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通过广交会,我们可清晰透视我国各类产品目前和将来的国际竞争力如何。必须尖锐地指出:广交会,包括中国的会展业,应本着科学发展观的指针进行必要的改革,使之走上凭“高、新、尖”产业技术为龙头的专业化、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轨道发展,从而导引中国对外贸易的运作、转型以及发展方式健康、持续、有序。广交会的进一步完善与改革应始终围绕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局和外经贸发展战略不断创新,使这个来之不易的国家品牌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国家行政资源与地方行业组织的监督作用。

(2)会展专业化。

所谓“专业化”在此主要指所展览商品的专门化。从国际上看,博览会或展览会均有一种发展变化趋势,即以往的综合性博览会今天已被代表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的专业博览会取代。原因在于:由于技术的发展,产品的品种和种类迅速增加,产品供给空前丰富,贸易量也随之大幅增加,这样原来的博览会或展览会自然相形见绌,满足不了需要。

建议对广交会的经营模式进行改革。即由目前的一年两届的综合型的出口商品交易会转变为一年内分期、分批举办不同的专业型出口商品交易会,可考虑按照目前广交会成交额中占比较大的种类进行。广交会由综合型向专业型交易会转变,是一种帕累托改进,对利益各方均有好处,由综合型的展览会向专业型展览会的转变应该是广交会改革的一个大方向。

(3)注重进口展的地位,并优化进口产品结构。

在以往强调“出口至上”理念的推动下,中国出口、外汇储备连年增长,形成了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局面。而贸易顺差的屡创新高也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贸易摩擦激增、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流动性过剩的风险不断累积。要改善贸易的失衡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扩大进口。而广交会进口商品展区的设立,被视为中国寻求外贸平衡的象征。

办进口展的初衷在于增加先进的技术设备、原料型商品的进口,因为这有利于“中国制造”的技术升级,也有利于改善贸易失衡问题。而在进口展上,珠宝、食品、礼品等终端消费品却占据了大多数展位,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及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装备则较少,这也多少令国内采购商感到失望。因此,在注重进口展的同时,要优化进口产品的结构。

参考文献

[1]余桂兰,丁晓鸿.从第100届广交会看外贸发展的新趋势[J].对外经贸实务,2006,(12):78-80.

[2]车晓蕙,袁元.广交会首度试水进口[J].望,2007,(18):34-36.

[3]梁雪松.关于广交会与外贸健康发展的几大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8,(12):246.

第12篇

1.1商务谈判的概念理解

商务谈判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商务谈判,经济活动便无法进行。小到生活中的购物还价,大到企业法人之间的合作、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技术交流,都离不开商务谈判。

那么商务谈判有哪些具体特点值得我们学习注意呢?

1.2商务谈判的个性特点

商务谈判是一项集政策性、技术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社会经济活动,除了具有一般谈判的共性外,还有其个性特点,表现在:

(1)商务谈判以经济利益为目的。

(2)商务谈判以价格谈判为核心。

1.3商务谈判的重要性

商务谈判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

(1)商务谈判是商业交易活动中的桥梁和纽带。

(2)商务谈判有利于企业获取市场信息,为企业的正确决策创造条件。

(3)商务谈判是企业树立形象的重要手段。

(4)商务谈判是企业实现经济目标、取得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5)商务谈判能够提高管理水平。

2商务谈判的语言技巧

2.1商务谈判的沟通艺术

商务谈判的语言技巧表现在谈判者之间的语言沟通,贵在信息的交流,只有双方或多方明白了对方的意思表示,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有效的沟通是商务谈判成功的前提。口头语言、书面文字和行为动作都是沟通的载体,它们帮助谈判双方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增进了解、加强认识。口头沟通是有声语言沟通方式,它主要通过信件、电子邮件、传真、备忘录、会议纪要等基本方法来完成。

2.2商务谈判中的有声语言

商务谈判中的有声语言也称自然语言,有声语言是指通过人的发声器官表达的语言,一般理解为口头语言,这种语言借助人的听觉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它主要是通过谈判者之间的听、问、叙、辩、说服等基本方法来完成的。谈判中有声语言的要求:准确性、表述清楚、注意用词。

2.3谈判中有声语言的沟通技巧

商务谈判中的有声语言主要是通过谈判者之间的听、问、答、辩、叙、说服等基本方法来完成的,沟通有效与否取决于以上方面的综合表现。当然涉及到听、问、答、辩、叙述、说服等各方面的技巧。

2.2.1听的技巧

听的技巧表现在就是指谈判者要善于倾听,要有耐心地听对方的发言,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情况,反驳对方的不同意见。其实成功的谈判者50%以上的时间是用来听的,他们仔细倾听,获取大量的宝贵信息,增加谈判的筹码。

2.2.2问的技巧

“问”是商务谈判中谈判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提问可以发现对方的需求,掌握对方的心理。在商务谈判中,“问”主要分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两大类。所谓开放式提问,是指具有广泛答复的问法,通常无法采用“是”或“否”等简单的措辞作答复。通常在谈判开始时使用,引导对方多说,进而获取相关信息。所谓封闭式提问,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在特定的领域得出特定的答复。一般用“是”或“否”即可予以答复。通常在谈判的尾声,用于缩小谈判范围,进行收尾工作。

2.2.3答的技巧

如何才能做出较好的回答,最重要的还是实现记下最可能提出的那些问题。在谈判之前,先扮演一个挑剔的角色去对问题作出联想表演,准备如何回答那些难对付的问题。你考虑的时间越长,想出的回答会越完美。但是,我们无法预知对方可能提出的所有问题,更多的时候谈判的回答是一场即兴表演。在谈判中,谈判人员的每一句话都负有责任,都将被对方看作是一种承诺。回答不当易使己方陷于被动,这都要求谈判者回答问题时要有艺术性和技巧性。

2.2.4叙述的技巧

商务谈判中的叙述就是基于己方的观点、立场和方案等,通过阐述来表达关于参加本次谈判的基本观点和意见,使对方有所了解。从内容上可分为开场阐述和总结陈述两种。开场阐述是各方对己方谈判观点的第一次陈述,通过对谈判观点的介绍,说明己方参加投票的基本立场及要求。总结陈述则是在谈判的各个阶段或全部谈判结束前作的陈述。一方面它要对取得的成果进行肯定性总结,另一面还要为接下来的谈判打好基础。

2.2.5辩的技巧

在商务谈判中,由于利益、立场的差别,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观点的对立,辩论则能使这种对立得到沟通和解决。谈判中的讨价还价就集中体现在辩上。

2.2.6说服的技巧

谈判中能否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是谈判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说服是谈判过程中最艰苦、最复杂,同时也是最富有技巧性的工作。那么在谈判过程中,谈判者应当如何说服对方,顺利达成协议呢?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论述这个问题。

(1)创造说服对方的条件。

①要说服对方改变初衷,应当首先改善与对方的人际关系。

②在进行说服时,还要注意向对方将你之所以选择他为说服对象的理由,使对方重视与你交谈的机会。

③把握说服的时机。

(2)说服的一般技巧。

取得对方的信任,不要只说自己的理由。

从谈话一开始,就要创造一个说“是”的良好氛围,而不要形成一个“否”的气氛。

努力寻求双方的共同点。

强调彼此利益的一致性。

不要直接批评、责怪、抱怨对方。

要诚挚地向对方说明,如果接受了你的意见将会有什么利弊得失。

说服要耐心。

说服要由浅入深,从易到难。

不可用胁迫或欺诈的方法说服。

运用经验和事实说服对方。

2.2.7协调的技巧

成功的商务谈判都是谈判双方出色地协调的结果。对于成功的谈判,人们常常用这样一个例子来描述:某一家庭有两个男孩,有一天兄弟俩为吃一块蛋糕而争吵起来,谁都想多吃一点,而不愿平分,为此闹得不可开交。他们的父亲向他们建议:由一个孩子先来切蛋糕,他愿意怎么切就怎么切,另一个孩子则拥有优先挑选的权力。两个孩子都觉得这个建议挺公正,就接受了,结果,兄弟俩高兴的地分完蛋糕。这样,既满足了双方的需求,又维护了双方的关系,同时又不毫不费事地解决了矛盾,所以谈判的效率很高。

3商务谈判的语言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