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时间:2022-10-16 12:39: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学质量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学质量论文

第1篇

论文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学机制;教学效果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应用型人才,然而,面临以知识为特征的新经济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变革教学机制,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是当代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面对和努力解决的课题。

一、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特征的转变

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教学内容相对侧重于政策法规、制度程序和要式凭证等的讲解与掌握,因而其现实性、可操作较强。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财经类专业知识的更新频率加快了,现行的教学与实践脱节现象日渐明显。为此,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教学特征应突出为:教学的目的不只在于训练学生毕业时即已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应更加强调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胜任的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

二、目前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学质量总体上不容乐观。近年来随着各院校生源的不断扩大,学生在校人数普遍超过其可容纳能力。院校基础设施不足,师资力量不够,教学质量普遍堪忧。教学质量的根本提高应源自教学机制的有效运行和不断创新,如果教学机制上出现了问题,则教学质量的下滑将是长期性的,不可逆转的。对现阶段教学机制的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的几个问题及形成原因笔者分析如下:

1.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目前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从总体上来说基本适应未来需要,但仍存在许多问题。譬如,财务会计学课程的内容随着相关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出台,已变得十分庞杂,教师普遍的做法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裁剪,结果是学生不能形成对财务会计学的完整知识体系。

2.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或一般,教学现代化手段使用程度不高。目前财经类专业教学的基本手段主要是教师讲授,对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严重不足,院校教学机制中缺乏对教师教学方法改进与提高的督导与激励,从而使得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投人不够,教学效果自然不够理想。

3.教材的适用性不强。大多数院校所选用的教材来源不外乎两种情况,即外购和自编。由于财经类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时代感,所以外购的教材在内容上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某些不适应性。此时,自编教材就显示出其具有的灵活性,但也应看到自编教材的内容更多的出于任课教师的个人选择,导致其适用性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4.考试方式单调,毕业论文敷衍,且严重抄袭他人。财经类专业的课程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单纯的试卷笔答并不能考核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高分低能”现象普遍存在。许多毕业生毕业论文撰写投入不够,抄袭严重,但仍能轻松过关,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整个学习风气。

5.专业实习效果不佳。目前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实习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各企事业单位出于会计账簿及信息安全的角度考虑,不愿让学生实际接触账簿。因此,很多学生根本无法从实习中获得完备有效的实践经验。

(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较强,但毕业生却倍威信心不足。从总体上讲,人才市场对财经类专业的学生需求量还是很大的,但从有关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自信心不强。造成这种晴况的直接原因是用人单位对财经类专业的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比如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等等,广大毕业生对此感到压力很大。

(三)教师素质有待迁一步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及知识的创新,使得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越发显得迫切。目前各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的专业教师学历水平大多为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但很多现职教师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各院校而成为专业教师的,因而缺乏实践经验。由于财经类专业知识的实践性很强,而许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这方面对学生的帮助不大。

(四)学校学术氛围淡薄,学术研究的动力不足。由于近年来各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致使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整日忙于教学,许多教师都戏称自己成了“上课机器”,对日常的授课质量的保证都感到吃力,更无暇顾及学术研究。另外,一些院校对学术研究重视不够,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在任期考核指标中没有学术研究等方面的量化标准,致使很多院校教师的中坚力量缺乏学术研究的动力。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目前各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整体水平一般,在某些方面甚至令人担忧,财经类专业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

三、提高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调整锞程设置,提倡小班教学。专科院校的财经类学生应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为适应社会发展和知识的更新,对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的了解和掌握也是十分必要的,这就要求财经类学生应使自己培养成动手能力强且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较为广泛知识面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各院校应就现行课程设置中不符合这种要求的地方进行改革或调整,譬如合理设定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内容,提高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教学总学时的比重,突出专业外语、信息化技术、管理制度等教学,从而更好地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说明的是,就教学而言,教师授课班级的数量和规模,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对每个学生关心照顾的程度的大小。其主要表现在,首先班级数量和规模对课堂教学管理的影响,如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方面。有关研究表明,学生在小班级的情感交流比大班级更为有利。其次,班级数量和规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格拉斯一斯密斯曲线表明,学生的平均学习成绩随着教师授课班级数量和规模的缩小而提高,而且当授课的规模缩小到15人以下时,其效果迅速提高。有关研究表明,教小班的教师教学积极性高,精神状态好,更喜欢与学生交流,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更满意。为此,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尽量以小班授课将有利于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

(二)广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选教材,增加动手能力的考核,强化毕业论文撰写的规范化。针对财经类专业知识的法规性、程序化、实物性的特征,充分注重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将会使得课堂教学拉进与实务操作的距离,增强教学的现实感和趣味性;教材的选用应注重其内容的时代感和实务上的可操作性(这一点对专科学生尤为重要),同时兼顾学科的理论性和前瞻性;改变课程考核单一的笔试形式,适当增加并逐步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测试在课程总评成绩中的比例,这将有利于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和培养。学校应加强毕业论文撰写的管理和规范,严格论文的选题、文献的参考、论文的答辩以及成绩的评定,对不符合论文撰写规范的学生要加强督导。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观念,激霞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兴趣,多渠道改善实习形式,提高实习致果,嘈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自信心。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是要善于引发和激励所有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变学会为会学,让学生最大限度发挥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在教学中可多样化作业的类型,特别是实际案例的分析和研究,这会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解决实习难问题的方法有:建立实习基地,实施学校与企业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共建工程;多样化实习形式,如做模拟实验题,案例分析;将实践中的专家、能手请进校园“献身”说法和指导在校学生,等等。另外,在课堂教学以及作业的批改等方面亦可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起到提高学生素质的功效。:

第2篇

目前,各高校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能否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全球范围内企业界成功运用的经验,将该标准移植到高教领域,建立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值得探索。

1、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从企业和顾客的关系出发,为企业提供一个建立和实施质量体系以具备满足顾客需要能力的保证模式和管理指南。

2、我国高校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现状

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引入高校质量管理中,是一项创举,也是一个新课题。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时常化程度相对滞后,大量传统学校如何面对现代化进程转变有待时日,教育产业化还处于争论阶段。高等学校的管理基本沿用传统的目标式管理模式。该模式具有简单、高效和最终控制的显著特点,但对于高成本、不可逆性的生产过程的管理日益显现出其不尽合理和难以监控的弊病。因此,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引入学校教育管理,并通过严谨的研究和实验,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质量认证体系标准,再行推广,对我国学校教育管理很有必要。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已引起我国高教界普遍关注,并得到少数高校的引用(目前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是民办学校和海运类大专院校),如:

(1)浙江大学2000年12月的简讯说:城市学院在为期两个月的“教育质量双月”活动后,提出了“参照ISO9000系列,完善教学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的措施。

(2)岛海远洋船员学院校园网于2002年5月24日报道:“学校在全国高等院校中率先建立起ISO9000保证体系,并通过挪威船级社的国际认证”。

3、我国高教界全面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航海院校推行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在我国教育领域全面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还存在以下的问题:

(1)目前,我国教育领域市场化程度相对滞后,传统学校面向现代化进行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教育产业化还处于争论阶段,面向国际发展的格局,教育界应拿出什么样的举措?这些都成为制约教育质量提高的因素。

(2)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针对教育领域的认证标准在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一些实施和正在实施这一标准的教育机构,都基本上沿用企业认证体系和指标,而针对教育管理的质量认证体系的相关研究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国内还是空白。对教育领域而言,其对象是人,如何来进行合理、公正、科学的量化评价,目前来看还有很大难度,而且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基本沿用于企业,其体系标准有很多指标就明显不适合于培养人才的教育领域。

4、研究内容

面对国内教育领域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采取这样四个步骤:

第一,联合国内权威教育行政、科研、学校、质量认证机构开展联合攻关,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为参照,通过对企业质量认证体现进行全面的分析、整合并结合学校教育管理体制进行全面的研究。通过研究,制定出一套教育管理质量认证体系标准。

第二,利用教育行政以及科研机构的优势,选择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发展水平的学校作为实验学校,开展教育质量认证体系标准实验,并不断跟踪反馈,对标准体系进行修订和完善。

第三,通过持续一定时间的实验和总结,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公正并行之有效的、量化的学校教育质量认证体系,并在全国推广。

第四,在教育领域建立教育质量认证最高机构,统一我国学校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工作。

5、在教育界推行ISO9000标准的长远意义

学校作为特殊机构,在教育管理中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的应用范围已经由制造业扩展到政府行政管理机构、金融机构、房地产部门、航空以及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等39个行业,其中教育业排在第37个行业。因此在教育领域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

对我国而言,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后,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教育需求不断增大,我国政府明确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财政投入和多渠道办教育的力度,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向发展,以进一步提高我国人民素质、培养大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事业的人才。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教育体系,普九达标、高职中专还有高等教育都得到长足发展。

二、推广前景分析

1、各高校在推广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1)高校的质量观和目标观追求与其他作业有较大的差异。衡量一个高校是否是著名的,是否是高质量的,主要看其科研经费的多少;重大课题、基金项目的多少;有多少人获奖以及奖励等级的高低;发表多少篇论文、有多少论文被SCI、EI、ISTO检索;有多少知名教授、培养多少知名人等等,这些质量指标是判断高校质量水平的依据,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目标的相对短期性(一般目标实施期为三年)有较大冲突。

(2)高校的管理者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缺乏全面的了解。高校系统没有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引起足够的重视,无论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还是高校本身很少组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普及教育工作,只对ISO9000这一术语熟悉,但其对内涵不甚了解。

(3)管理机制相对滞后。无论是政府管理体制,还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计划经济的管理色彩要浓于其他行业,所以“无管理者推动”这一动力;高校招生的市场化刚开始,普通教育大众化转移也刚刚开始,大学教育还停留在卖方市场,办学的市场化意识不浓,所以还没到“市场推动”的地步。

(4)学生属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被广泛的用于生产制造业和服务业,制造业的对象是产品,产品不具有思维,是被动的;服务业的对象顾客,顾客是具有主动性;而教学对象是学生,学生既是学校教育的结果,即产品,又是具有思维能力的人,所以,学生具有产品和顾客两重性。而学校既不是单纯的“制造业”,也不是单纯的“服务业”,它也具有“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双重性质。高校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时比其他行业要复杂。

(5)顾客满意度。顾客满意度是质量管理中最新的主题,也是ISO9000标准的核心内容之一。高校如何实施顾客满意度,有下列因素值得思考:高校的顾客有三大群体,一是在校学生,二是学生家长,三是用人单位。这三个群体对学校的要求和期望都不相同,所期望的满意度指标及程度不一样。同时存在下列不确定因素:一是毕业生不像工业产品,一用就知道好坏,毕业的学生是要经过一段时间后内才能展现出其质量水平;二是产品一般不具备流动性,谁买了,谁使用,若换了一家用人单位,不是租界就是作为二手货转买,此时,新的用户单位对产品的期望值自然就会改变,而毕业生可以频繁地更换工作岗位和单位,但对其的期望值不会改变;三是毕业生是人,人际关系会影响调查数据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高校的顾客满意度工程比其他行业要充满更多的复杂性和不准确性。

2、高校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特殊性

(1)要对学校产品进行准确定位。学校有没有产品,学校的产品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还需要搞清楚什么是产品,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将产品定义为“过程的结果”。学校虽然不是制造业,但它存在着活动和过程,这些活动和过程分别构成了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几大类别,而这每一类别的活动和过程又都是有结果的,显然学校是有产品的。但学校的产品不是学生或人才,因为学生或人才不是上述活动或过程的结果,人才不是学校这一单一组织培养出来的,还有家庭、社会和个人努力等因素。学校活动和过程的结果是学校为学生提供在校学习、生活的各类服务。因此,学校的产品应该确定为教育服务。

(2)结合本学校的特点适时调整、剪裁和转化。学校不同于企业,有它自身的规律和行业特点,我们可以把学校的所有工作分为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等四大类别过程,并制定程序文件对这些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

3、高校中推广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1)高校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新世纪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加入WTO,许多国外的教育机构将涌入我国的教育市场,这势必加大了教育市场的竞争,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高校的生存和发展。目前,各高校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但从运行情况来看,普遍在客观性、合理性、科学性等方面不尽如人意,在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上也缺乏监督和审核。因此,我国高校与国际市场接轨,以SO9000国际标准为依据,建立先进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2)高校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可行性。我国在产业划分中,把教育服务作为服务产业划入新兴第三产业的范畴,使高等教育的属性有了更明确的定位。从这个定位来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所用的“服务”就包括高等教育服务,所适用的“各种类型组织”就包括从事高等教育服务的高等院校。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介绍2000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和内容有12个特点,“标准”中的这些特点与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结构和内容十分相似,是弥补现行教学质量管理各种缺陷的有力保证。

第3篇

一、创设学习情境,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生需要读懂这门语言才能够更好的理解其中的语法知识,而创设学习情境是学习语言的重要举措。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创设课堂情境,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并且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将教材中的内容灵活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生动的环境下学习到英语知识,并更好的应用这门语言。如在进行对话讲解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创对话情境,通过自己的表演表达对话内容,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印象,也会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充分的体现出语言学习的效果,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发挥效果,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达到最佳的效果。如将多媒体技术手段引入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的发挥其视觉听觉效果俱佳的优势,调动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能力,并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出发点,恰当的设计情境,并运用艺术形式,力求英语课堂情境的灵活多变和重点突出,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素质修养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尽管当前教学工作中要求学生占据主导地位,但是老师的作用依旧不能够忽视,要能够起到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的学到知识。为此,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技能,这是提升教学质量的硬性举措。具体来讲,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和学校的整体建设相结合,在整个过程中需要选择最符合实际需求的教材,并紧跟新课改发展的需求,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一环节不放松,为教师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利的环境。作为老师本身来讲,则需要不断的提升自身修养,广泛涉猎,增进理论水平和实践教学经验,这样在引导学生和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三、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英语的教学工作必须要实现认知、技能和情感三大领域的创新发展,在教学中尤其要注重知识传授过程中对学生求知欲望的满足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这也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说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积极的挖掘学生的思维空间。在设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激发学生的探究望,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层层深入设置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设置学习小组,教师成为每个小组的指导者和观察者,而学生是其中的主动参与者,通过每个学生的团结合作,解决英语问题,这样能够更好的鼓励学生,不仅有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交流空间环境,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的质量。

作者:马巍 单位:北京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国际商务分院

第4篇

一、在教师素质上采取措施,提高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1)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这是高质量教学基本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扩大知识面和信息量。衡量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教师知识面和信息量,包括了专业知识面宽和掌握信息量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教材,课堂教学才能生动形象,学生才能肯学和愿意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2)要熟练掌握英语教学理论,深刻领悟教材精髓。英语教师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首先,就要学好并掌握这些理论,这样才能明确指导思想。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内容,才能在课堂上讲课流畅、不拘束,这样才能增强教课的自信心。(3)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情感言行,增加师生互动,减少隔阂,提高教师亲和力。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姿态要适度、自然、得体,表情要真挚、谦虚,严肃、认真。具有亲切的面容、欣慰的微笑、期待的目光,让学生感受到既是老师,又是朋友,既是长辈,又是知音的感觉。(4)培养宽容的心态,豁达的性格,能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宽容能展示自身的良好素质,能保护学生的尊严,使学生注重英语老师的课程。心胸宽阔,方能容得学生犯各式各样的错误,能够接纳与自己不同的意见。这样,能具备良好的师生关系,达到教学目的。

二、在学生主体上采取措施,提高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1)强化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中职院校环境下,学生更要自制力强,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力量,借助学习资料,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尤其是英语教学中,课堂的传授只是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慢慢消化,加强平时对英语的练习,尤其是口语的练习,这样才能迅速提高英语水平。所以,在英语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把教材和学生学习结合起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和启发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意识,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实践和英语活动上,让学生真正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2)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教学中,要想提高中职英语教学质量,就得深入了解中职学生对英语教学的真实想法。搜集学生真实想法可采用多种形式,可以英语学习心得的形式搜集,也可以座谈会的形式搜集,还可以私下约谈的形式搜集。从搜集到的信息上进行分析,把学生们的真实想法汇总,对一些好的意见或建议,根据教学实践和教学条件的要求,可以进行适当的修改,增加学生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达到提高英语教育质量的目的。(3)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中职院校的学生,一般对学习没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英语,因为他们的文化底子薄,如果自尊心再受到打击的话,恐怕难以挽回学习的自信,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要以夸奖和赏识的方式进行引导教育,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中职学生在中学时代往往是落后生,几乎没有受过老师的夸奖和赏识,所以这种教学方法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多用亲切的目光,细心的观察他们学习的变化,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有种成就感,增强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三、在教学方法上采取措施,提高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1)结合专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好的前提,是衡量学生主动学和被动学的一个标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坚定学习信心,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的主要教学方法。现行的中职英语教材起点较高,内容复杂、教学任务繁重,中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容易产生厌恶心理,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行兴趣教育方法,比如在教材教学中,穿插英语故事、幽默笑话,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比如电子教学技术,播放图片、幻灯、录像来模拟教学内容的现场。播放英语歌曲,翻译歌曲内容,进行英文接力赛、对抗赛、淘汰赛等比赛,都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2)进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合作学习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的方法,就是将几个学生编组,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配合,增进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建立团队,树立团队意识和精神,小组的编排要合理,以学习成绩好坏搭组,充分发挥帮带的作用,使学习英语差的学生迎头赶上,达到教学目的。(3)多种教学方法简述。英语教学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种,比如:移情教学方法,将情感融入教学,有助于改善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教师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和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学习;赏识教育方法,主要以夸奖和赏识为主的教学方法,目的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心理疏导法,主要从心理角度来解决学生的压力和焦虑,使学生减压、轻松学习英语;真实评价方法,注重过程评价、符合教学真实的本质,强调学习的过程性和真实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事实证明,提高中职院校的英语课堂教育,还需要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和提高,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辅助,以研究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使学生产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克服对英语的畏惧心理,使学生在学习英语中得到成长和进步。

作者:王令浩单位:鞍山师范学院附属卫生学校

第5篇

【论文摘要】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教自考有着自己本身的特点,但其教学现状却令人担忧;高教自考的教学必须深化改革,努力创新,以提高其质量。

高教自考开展20年来,以其灵活、形式多样的特点吸引了大批学习者,全国累计报考人数已经超过3000万,获得文凭的人数超过300万。在我国高等教育的众多形式中占居重要的一席,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普通高校大规模扩招和其他成人高等教育形式的快速发展,高教自考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其“毕业难”的瓶颈造成了自考生生源的大量流失,严重制约了高教自考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怎样根据高教自考的特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教自考的进一步发展,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高教自考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自考生生源基础较差

普通高校自考的生源主要是高考的落榜生,而且采取免试入学的形式,学生的基础显然较差。当前多样化的成人教育结构,又使生源的争夺更加激烈。一个高考落榜生,除了可以选择自学考试外,还可以参加函授、电大、夜大、干训等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方式.高教自考,能从中分得一杯羹已经相当不容易了,生源的基础又从何谈起?更有甚者,为了抢夺生源,有些学校甚至采取了高价买卖生源的方式,在“生源贵如油”的情况下,高校自考的招生有任何选择余地吗?另一方面:生源的素质同样没有任何保证。“自考生素质差”已成为大部分人的共识,打架、盗窃等不良现象频繁出现在自考生当中。

(二)实行“宽进严出”的办学方针,考试的应试特征表现得较为突出

目前,读自考是没有人学条件限制的,但要取得毕业证,必须通过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科目考试。考试采取全国统一命题、省级协作命题、省级命题的三级命题方式,授课教师不参与命题,教考职责分离。这保证了自考毕业生的质量,但也造成了“毕业难”的瓶颈。就广西民院而言,近几届的理科自考生毕业率都不到100o。这固然有自考生本身的原因,但“读自考毕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要毕业,就必须通过考试。残酷的现实为自考的教学工作打上了深深的应试烙印,素质教育受到挑战。

(三)自考的形式多样、专业选择自由、科目考试灵活

自考的形式多样,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参加短训、可以参加自考班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众多的学习者。此外,自考的专业可以由学习者根据市场需要或个人爱好任意选择,这是普通高校所不能相比的。再者,自考的科目考试非常灵活,它没有时间的限制,过一门是一门,只要你通过分全部的规定科目,不管你是什么时候过的,你都能拿到毕业证。这一特点更是受到大多数学习者的青睐。

二、高教自考的教学现状

(一)学校不重视,教学投入不够

近年来,全国普通高校的扩招规模达到近乎疯狂的程度。1998年,我国在校学生仅643万人,而到了2001年,在校大学生已达到1214万人,几乎翻了一番。正规生的扩招使部分高校的自考办学积极性受到打击,对自考的教学投入一减再减:不愿意聘请高水平的教师从事自考的教学工作、减少自考的教学经费预算,甚至不允许自考生再使用某一些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教室、校内宿舍等。这无疑把高教自考逼上了悬崖。

(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听课率较低

目前,许多自考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一部分自考生是被家里“逼”来的,根本就不想学习,当一天和尚就撞一天钟。另一部分觉得毕业太难,缺乏刻苦学习的信心;还有一部分想学却又缺乏毅力,一个懒觉就起不来了。在这部分人的影响下,其他自考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严重受挫,自然难以形成良好的学风。另外,根据从事自考教学的教师以及本人所教授的自考班级的情况来看,听课率低也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好一点的班级能达到80%,差一点的班级则不到50%.

(三)对教师的教学质,监控不够

教学质量是自考办学的根本,而且是吸引生源的关键。但这一点却没有引起自考班任课教师的足够重视,学校又缺乏相应的教学质量监督机制。因而,不少教师备课不认真,讲课随意,课后不布置作业,甚至有部分教师出现迟到、随意调课等不良现象。另外,部分教师对自考生缺乏责任心也是一个事实,一些教师只管完成上课任务,从来不过间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建议等。再者,高教自考是一种“宽进严出”的制度,毕业与考试直接挂钩,应试特征表现较为突出。因此,处于素质教育大环境下的高校教师不能完全套用普通高校教学模式,但许多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点。

(四)管理不严

部分高校对自考生的管理基本处于“放任”状态:不设早读、没有课堂考勤,不实行宿舍卫生纪律检查。班主任对自考班的班级管理同样不敢恭维:一些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很少过问,对于经常缺课的学生也不进行教育,更不会去检查学生的宿舍。只有开会或催交费用时,才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三、提高高教自考教学质量的若干思路

面对现状,高教自考的教学必须深化改革,努力创新,才能使其质量得到提高。

(一)立足现状,正确诱导,严格管理

针对自考生生源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事实,对学生进行鼓励,帮助其树立毕业的必胜信心,培养其刻苦学习的精神。在管理中采取自愿加强迫的方针,加强管理,从管理中要质量。设立早读,严格执行课堂考勤制度,实行宿舍纪律卫生检查,对于个别不遵守纪律的顽固分子,可采取个别谈话的方法,逐个攻破。实行班级评比制度,树立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同时将评比结果跟班主任津贴适当挂钩,充分调动班主任的管理积极性。以统考课程的通过率为基准,在班内实行宿舍学习评比制度。对于通过率较高的宿舍给予奖励,并鼓励通过率较低的宿舍迎头赶上。

(二)稳定生源,加大教学投入,严格实行教师教学质量监督机制

生源是高教自考的生命线,虽然当前生源争夺激烈,但仍有不少的生源可以挖掘,比如农村生源。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进人结构调整的战略发展阶段。经济产业和小城镇的发展需要大批的专门人才。自学考试可以深人农村,为农村培养更多的“留得住,用得着”的专门人才。高校应该把自考工作重视起来,加大教学资源的投人,把一些有经验的骨干教师用到自考教学上。划出一定的宿舍区、教室等场所供自考生使用。同时,采取以老带新的方法,组织青年教师听课,提高其教学水平。对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质量监督,定期或不定期听课,检查作业,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和岗位津贴适当挂钩,将教师上课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三)对课程施行突出应试特征的素质教育

第6篇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丰富了高等教育结构体系,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第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7年10月我校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要做发展的示范、改革的示范、管理的示范,就要在“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指引下,树立品牌理念,提炼品牌精神,建设品牌文化,从而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发挥职业教育功能。随着示范校工作的不断深入,如何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也就再一次突出地摆到了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下面就围绕这一议题涉及的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粗浅思考。

1教学管理

1.1教务工作

教务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学校以教学为中心,这是办好学校的基本规律,教务工作就是对学校的中心工作一教学给予组织和管理的有目的、有组、有系统、有计划的活动。简言之,教务工作就是指学校管理人员遵照教育方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通过组织、指挥和协调与教学有关人员的活动,进而创造一种远比个人活动力量总和更大的集体教育力量,以便高效率、高质量得完成学校各项教学任务的各项职能工作。它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协调中心、指挥中心和信息中心,是维系学校教学机制正常运转的枢纽。因此,教务工作就是整个学校管理系统的中心机构,其工作核心是教学管理。

1.2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指的是学校管理人员根据教学规律和一定的管理原则、程序考核方法对教学活动通过实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调节等手段,提供优质的服务,进而建立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使教学过程中的人、财、物、时间和学习、信息等得到优化配置,以保持教学过程畅通,确保教学工作高效率、高质量,实现教育目的的活动。

2教学质量监控的指导思想

2.1以人为本,理解和谐,全员参与

要明确教学质量与监控的关系。在我院各项工作中,教学质量与监控始终是教学管理工作中辨证统一的关系。监控是一种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才是目的。因此,必须改革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和方式,淡化监控者与被监控者之间的界限,树立全员质量监控的观念,使我院教学管理者与教师、学生之间消除对立,形成共识。充分发挥师生在监控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使监控的作用从单纯的监督、检查、评价向导向、激励、改进的方向发展。

2.2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

我们认为,进行有效监控是转变教师教学质量观的重要途径。现代教学质量观应该是:通过各专业、学科的教学活动,使全体教师全面、主动地得到发展。教学质量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教学质量的高低,要看到好、中、差各类学生都能有所提高。同时,提高教学质量,不仅限于教学结果的质量,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学全过程的各项工作和各个环节的质量。教学质量反映在教学全过程中,它包含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因此,教学质量监控也应该反映出“教”与“学”的两个方面。把监控纳入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使教学过程成为不断反馈、不断调节、不断改进的反复进行的动态过程,尽量减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失误,使全体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教学质量监控的具体实施

3.1确定目标全员行动

实行目标管理,使全员为之奋斗,把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加以控制,才能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提高管理的实效性。以教学团队的形式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师标准,使得每个教师明确所授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目标及教师相应的职责。学生在学习课程之初了解相应课程的课程标准。从而使教、学、管三方面有一个共同努力的方向,便于激发教师为达标而教,学生为达标而学,学校为达标而管。把长期以来认为弹性大、难以控制、无法管理的某些教学活动变成了可以控制、可以检测、有法管理的活动。

3.2明确职责分级管理

分院建立任课教师、教研主任、教学督导员、分院管理四级监控网络,任课教师以自我监控和随堂监控为主,随着教学过程的进行而进行;教研室主任主要监控教学过程;分院领导和督导员主要监控教学效果,重点在进行质量分析,质量反馈,发挥其激励、改进功能,及时调整师生的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督导员还要监控分院的教学管理行为。

3.3管理操作详细划分

强化计划管理。计划是学校以教学为中心的管理工作的指向和布局。为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我们不仅制定了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更是把具体工作落实到月计划、周计划。学校各类计划一经确定之后,要求各部门、各教研室、各个教研组统一步调,积极配合。这样,增强了学院总体工作的掌控性,使总体目标落到了实处,由抽象变具体,由远变近,为总目标的达成起到奠基作用。

健全制度管理。计划的落实靠有力的制度作保证。制度是进行教学管理的“法”。有了这“法”我们就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它能促使教职工养成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习惯,能使学校产生良好的环境氛围。为此,要制定各种进修活动,教研活动、教学培训的相关机制。鼓励教师深造,规范教学;同时方便各级部门管理和考核,有力促进学校教学目标管理的常规化。

加强信息管理。信息是管理操作中的又一重要环节。学校领导进行决策、调控工作的主要依据就是看信息反馈量的大小与准确程度我们注重了信息的反馈和输出,而重在信息回收。通过召开学生评教会、抽查学生作业、检查教案、组织听评课、听取教研组长、教研室主任定期汇报等方式捕捉评论性的教学信息。从而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保证目标的达成。对学生、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结果、师资培训进修的资料、师资技能认证,科研及的信息做好记载,作为教学评价考核的依据。同时开通各种渠道为师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宣传鼓励他们积极投入,展现才干,不怕挫折,树立成功的信心。

注重质量管理。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质量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学校一切工作的成败最终以质量的高低取胜。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制定了实验室教学管理,车间教学管理、机房教学管理、班级管理在内的质量管理要求。对不同层次的(从职称、教龄上分)教师提出不同的质量标准。从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班务管理等方面都做了具体的规定,使每一个人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能为再上新台阶而努力工作。任课教师要做好班级每个学生的质量分析,尤其是课堂教学中的质量形成过程管理,教学目标是否准确有度、具体可测、利教利学;实施教学目标的程序能否紧扣大纲要求;达标检测的方式是否灵活,做到快反馈,强矫正,学生是否积极主动、知识落实、达标率高。摄取质量信息,用于自励和为教研专题的确定,改善教学方法,调控教学服务,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第7篇

本研究相关数据全部录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各项资料的频数、构成比进行描述。

2结果

2.1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在610名临床护理带教老师之中,其年龄以25~35岁居多(58%);工作年限以5~9年居多(43%);文化程度以大专学历居多(50%);专业技术职称以护师职称居多(48%);护生的平均年龄为22.78岁。在610名护生中,以女性居多(98.7%);其年龄大都在25岁以下(97%);以独生子女居多(68%);家庭所在地以城市或城镇居多(58%);学历以大专学历居多(61%);政治面貌以团员居多(71%)。

2.2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带教质量现状,见表1。

2.3护生实习质量现状,见表2。

3讨论

护生在毕业前的实习是把在校所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的过程,是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重要阶段,也是从一个单纯的学生向护士角色转化的过程,医院是护生临床实习的重要基地。经过初步调查分析,本省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现状如下。

3.1护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3.1.1护士素质以中等居多由于护生之间对现在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及其她们对护理专业的热爱程度不同,再加上她们自身对护生角色的认定和强化,使得其依赖性较强,平时习惯于被动工作,甚至担心自己因为操作不够熟练从而给患者带来痛苦,导致其工作积极主动性不够。

3.1.2工作态度及劳动纪律性以中等居多绝大多数护生为独生子女,她们中间的一部分人平时工作缺乏主动性,组织纪律性较差,不能严格遵守实习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

3.1.3学习态度以中等居多她们普遍存在重护理技术操作、轻生活护理的现象,健康教育工作不到位。在实习过程中,绝大多数护生仅愿意学习无菌技术操作、静脉输液、皮内注射、肌肉注射等技术性强的操作,从而忽视甚至逃避为患者做口腔护理、晨、晚间护理等生活护理操作。

3.1.4护生之间生源质量差异较大目前很多院校由于各种原因过度招生,加之不同的护理院校对护生的教育方法、培养目标也不同,造成生源质量不平衡,特别是部分自费生文化基础知识较差,对护理知识内涵不能理解、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欠缺,导致在相同的实习环境中实习却产生不同的实习效果。

3.2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普遍存在的问题

3.2.1护士素质以中等居多在临床护理带教老师中,绝大多数带教老师的第一学历为中专学历。随着护理大专、本科教育招生比例的逐年上升,临床实习生中本科、大专比例亦逐年增加。而在职护理人员多为中专学历,要她们带领大专、本科护生教学实习,困难由此可想而知。由于她们掌握的知识面相对窄而浅,因而在日常带教工作中很难突破传统模式,通常以单纯传授专业知识和护理操作技术为主,很难将“突出护理,注重整体”的指导思想融入带教工作之中,使得其对护生灌输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较困难。

3.2.2教学态度以中等居多部分带教老师责任心不强、带教方式守旧。临床护理操作也是以带教老师示范为主,而忽略理论讲解和操作示范,甚至有极少数老师把护生当做劳动力使用,平时仅指派并要求护生为患者做生活护理,而对于一些技术性强、有一定风险的护理操作很少让护生动手操作,从而造成护生工作缺乏主动性,甚至影响其潜在能力的发挥,使得临床护理带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2.3学习态度以中等居多绝大多数带教老师的第一学历为中专学历,因为临床各科室护理工作量比较大,加之目前各医院护理人员编制相对不足,使得她们之中绝大多数人不愿意或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护理学科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从而导致继续教育不到位甚至流于形式。

4小结

第8篇

临床教学实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医学院校学生从学校迈入工作岗位的桥梁课程,临床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学院校毕业生的质量,临床实习是基础医学教学的延伸,是不同教学形式的转换点,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初始阶段。骨科专业性强,新理论、新技术、新业务发展快,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作者对如何提高骨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作的一些探讨。

1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临床思维是临床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教学大纲无法将这一内容具体化,这就需要带教老师将自己积累的工作经验、思维过程传授给学生,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主要通过教学查房、接诊病人的问诊、体格检查时来完成的,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培养[1]。大多数实习医生已经认识到临床实习的重要性,但是自信心相对不足,主要与缺乏严谨的临床思维方式有关。临床教学有一套独特的思维方式,它是指导医生诊断治疗疾病的不可或缺的元素,在与病人接触、询问病史和体检中,医生头脑里产生知觉和表象并形成诊断假设之后,通过体检、实验室检查及阅读X光片等应证或假说,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带教老师本身就是临床医生,要总结自己的经验指导学生掌握建立诊断的一般原则,尤其要让初到临床的实习医生克服拿书套病的方法,教他们从整体出发,以临床表现为依据,不断提高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2]。

2强调对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的重要性

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是通过了解疾病的表现来认识疾病属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从病人身上最方便、最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的重要诊断方法。由此获得的资料既可为索取其它资料提供线索,又可对其他辅助检查方法提供的资料进行某种程度的核实与验证。要完全掌握好体格检查这项临床实践能力,达到体格检查手法准确、技术熟练、项目完整,必须以诊断学理论为基础,以临床思维程序为引导,强化临床实践综合能力锻炼。在某种意义上,它已超出了简单的操作技巧的范畴,而是一种以操作技术为表象的、综合性临床实践能力。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体格检查和病史采集常是交织在一起的,在充实的病史资料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进行体格检查,通常能使临床医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珍贵的信息。有时在体格检查中偶然发现,会使临床医生打破原来固有思维模式,扩展思维范围,甚至产生创造思维,提高临床诊断水平[3]。

3及时补充临床所需知识

在大学学习期间,骨科学部分并未独立分开,而是属于外科学中的一部分,造成了内容多,学时少,而骨科的专业性又极强,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和记忆。骨科的新理论、新方法,在近十年中发展迅速,但在外科教科书中并未及时补充这些内容,与临床实际距离加大,课本受篇幅所限,以及规范化要求,很难把这些新理论、新方法表达出来。在第6版《外科学》中,虽然加入了一些新名词,但仍不足以传达这样的信息,相反,由于无适当的解释,使学生产生更多的疑惑,教学内容与实际临床工作脱节严重[4]。针对这种情况,带教老师应先把《外科学》进行必要的复习,把书本上未涉及到的,但临床工作又必不可少的最新方法、最新技术与外科课本及解剖、放射知识贯穿起来,结合临床病人进行示教讲课,通过这种讲授,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更加丰富、拓展,与实际临床工作更加贴近,对于这种方式的学习,同学们普遍反应临床实习的自信心增强,不像初到临床那样茫然,这样的带教方法比重复课本的学习方式更加有实际意义。

4培养学生的读片能力

骨科学与影像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任何一种骨折、脱位的诊断及术后效果的评估均少不了影像学知识。在带教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读片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在直观影像引导下,接受能力得到加强,又便于理解和记忆,其教学效果显然要比单纯理论教学理想[5]。在阅片过程中,不能仅看到骨折,要养成全面分析能力,掌握看片的顺序,如:腰椎摄片,不仅要看椎体有无变形,还要看腰大肌阴影是否正常等,并把读片放在最后阶段,在未询问病史及严格体格检查前,不提倡仅靠X线片就下诊断,要结合解剖学的知识,完整的阅读X光片,不懂的问题,需要将其他的诸如CT、核磁等资料放在一起研究、讨论以得出准确的诊断结论。

5医患沟通技巧及防范医疗纠纷的教育

实习既是医学生通过实践把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医学生接触社会、服务病人、强化医德意识、确立医德信念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在医患关系问题比较突出的今天,如何处理好医患关系、避免医疗纠纷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临床沟通不足是造成医疗纠纷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临床沟通易被实习同学忽略,很多同学认为只要学好医疗技术,还怕以后无“饭”吃?因此实习时不愿意或害怕接触病人和病人家属,缺少必要的交流时间。为何特别强调临床沟通?因为医学模式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疗成功的关键不仅是医疗技术本身的问题,还和病人的心理、家庭、社会等因素密切相关。带教老师不但要传授临床技能,同时也要传授他们如何与病人交往,这对避免他们毕业后因为初入社会,经验不足而犯错误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刘宇杨,史冬梅.如何做好医学生的临床教学工作.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6,10(28):183.

2胡海澜,杨进顺.把握医学生心理特征,提高骨科带教临床见习的教学质量.国际医师卫生导报,2006,12(30):118.

3李孝存,钱济先.加强骨科实习医生临床技能的培养.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4(8):177.

第9篇

人数百分比理由说明

喜欢610%(1)能表达感情,抒发感受,反映

作文生活,锻炼思想。(2)受到鼓励。

又喜1526.6%(1)想表达思想,但无从下手。

又怕(2)喜欢写作,但写不好。

害怕2443.6%(1)下笔无物。(2)不知如何写。

作文(3)总也写不好。(4)太浪费时

间。

无所1018%(1)没兴趣(2)考试分值大,不得

谓不练习(3)写了好不到哪,不写也差

不到哪。

据了解,这个调查表所反映的情况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面对实际,我们不得不深思:中学生作文水平低的症结何在?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途径何在?

写作能力,归根结蒂,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须具备两个条件:即丰富的思想感情(包括思想认识、生活素材)和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包括用词造句,谋篇布局)。前者是内容,是核心;后者是形式,是载体。内容统审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要提高写作能力须从这两个方面努力。古人说,“情者,文之经;辞者,文之纬,经定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把思想性和艺术性并列为文章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同时又突出了思想感情的作用。因而,研究中学生写练的客观规律,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最重要的途径。

那么,写作教学中如何具体体现这个规律呢?

1.加强德育渗透,提高认识水平,解决“抓不准”、“写不深”的问题。

中国传统的文论是“文以载道”,历来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德育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出语文要文道合一,树立教书育人的总体意识。所以,无论继承传统还是依纲教学,我们都须把培养学生认识能力、提高德育修养放在作文教学的首位,使写作对青少年的思想和生活起导向作用。

事实上,提高学生德育修养也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关键。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中学生作文要“思想健康,中心突出”;古人强调“文章以意为主,意在笔先”,又说“气大则声宏”。这“意”和“气”都是指思想修养。思想水平提高了,文章的立意、境界自然就高了。近年高考、中考命题对考生思想修养、认识水平进行考查的意旨也是十分明确的。

当代中学生思想比较复杂,一方面改革大潮带来的万千气象令他们惊诧不已,另一方面社会上的阴暗面又使他们幼稚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这些在作文中都时时有所表现。教师应结合具体作文,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使学生提高认识,从而达到准确审题的目的,这要比空谈审题技巧有效得多。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革命理论、正确观点和思想情操的教育,使学生受教于课堂,得益于作文。

2.扩大生活积累,培养观察能力,解决“没写的”的问题。

“凡立言之要在于有物”。调查表却告诉我们:感到言之无物却正是中学生作文的普遍心态。仔细分析,中学生“无物可写”又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由于接触社会少,直接经验缺乏,对有些作文题实在是无话可说,是为“真缺米”。对这种情况,要想方设法帮学生“找米下锅”,引导其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扩大眼界。第二种情况叫做“假性无米”。有一些学生,对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每每作文瞪着眼睛干着急;另有一些学生则把作文看得过于神秘,觉得身边小事与写作无缘,宁可绞尽脑汁编胡话。这两种学生的共性是眼高手低,不懂得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应教会他们观察的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观察的习惯,使他们相信: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3.讲读和写作结合,教给写作技巧。

现行教材是综合型的,语文知识、阅读和写作三位一体,在具体体例上,又以文体相同或类似的范文组成单元为基本结构,以单元知识来体现单元重点,以单元知识中的写作训练来体现写作体系。这种体制的优点是便于讲读和写作相结合,使课文成为写作的范文,体现语文课堂教学对写作的导向作用,使课文和写作两大语文肢体合为一个整体。

在具体操作时,教师除细心体会教材单元意图外,应以课文为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帮助他们从优秀范文的立意、构思、层次结构、语言表达方面,切实掌握有用的知识,使学生得到可以运用的技能,进而真正做到讲练结合、读写结合,使教材的设计落到实处。如教师可以在讲读的同时,让学生依照课文进行仿写、续写、扩写、缩写等多种训练,以提高技能。这样教学,通过作文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课文的学习又为写作提供了借鉴,可谓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4.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加强综合训练。

“多读多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写日记,无疑是适合中学生学习特点的训练方法。就内容而言,日记内容广泛、丰富,可书写中学生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同时也是巩固观察成果,积累生活的一种好方法。就形式来看,小小日记,既可以是具体而微的大作文,也可以是片断训练,表达方式灵活多样。经常记日记,可以促进中学生观察、思考、认识生活。日记是大作文的灵活机动的变形,是联系阅读和写作的好方法。

写作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正确的指导仅为作文的成功提供了条件,能否写好文章关键在学生一方。所以,教师在研究作文教学自身规律的同时,还须研究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优秀的文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是智力因素得以开掘和发挥的前提和保障。因此教师应始终把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放在写作指导的第一位。在具体操作时,我认为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捕捉学生心理,别出心裁巧命题。

命题是写作的第一步,命题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写作情绪的高低。陈旧的命题,远离生活的材料,往往因直接违背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而难以唤起他们的创作欲望,故而教师应在命题上巧用心思,在写作之初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过来,使之以愉悦、好奇的情感进入写作境界。为此,教师命题应把握三个原则:(1)新鲜,满足学生好奇心。(2)使学生贴近生活,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从而产生创作的热情。(3)题目要求宜宽。

2.注意动机意志培养,激发写作内驱力。

动机,就是激励人们去行动的主观动因。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一般是由学习的动机决定的。一个学习动机纯正的学生,其理智的动机会激励他不断地以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学习中出现的一个个困难。写作也不例外。学生一旦有了明确的写作意识,这种意识就会在其心底变为练笔的激情和使命感,这种使命感会驱策他调动意志的力量通过各种手段去克服困难。

3.养成快速作文的习惯,提高效率激兴趣。

第10篇

评价实践表明,提出科学的评价原则,对明确评价目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手段乃至完善评价体系,提高评价质量和效度,发挥评价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1.1科学与导向评价相结合原则

科学评价是指在遵循高职高专教育总体教学要求的同时,极力使评价项目少而精,并用等级表示评价项目的结果,使评价便于检测、易于操作。导向性是指必须体现职业院校发展的总体思路,体现教学的基本要求,使教学质量与学校的整体发展一致,从而使考评结果对师生产生重大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教学质量多元化评价只有注重评价的科学性,突出评价的导向性,强化评价的激励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热情,才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1.2过程与效果评价相结合原则

职业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一般在期末,周期较徐媛:中职学校会计技能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营销教学长,实效性差;是一种总结性评价,是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结果性评价。过程评价是指以职业能力为标准,注重学习过程全程化的开放式评价考核方式,按照教学目标要求,将岗位能力分解为若干模块,进行全程分段考核评定成绩的时间,不以学期学年为限制,而视实际所含职业技能内容的具体情况确定。采用过程与效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其导向是明确的,不仅考查其对职业能力发展的渐进性,而且考查其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1.3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

定性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的状况和性质所进行的判断,侧重于质的方面。定量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进行的数量分析和比较,侧重于量的方面。一般来说,定量评价便于数据处理,有利于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避免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以选拔甄别为主要目的的教育需求;定性评价便于评价人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注重无法精确量化的内容,但难以精确把握其客观公正。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可以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增加评价的效度,对提高职业院校所倡导的校企合作及工学结合的帮助更大,二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取长补短。

1.4规范与创新评价相结合原则

规范评价要求教学管理部门制定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案要完善规范,评价过程要周密部署,统一组织;对评价结果要科学统计,及时反馈,增强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实效性。因此,规范评价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随着职校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也都应不断创新。采用规范与创新评价相结合原则,可以鼓励学校发挥创造性,加强质量建设,使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在教学改革建设管理等方面努力创新,达到可持续发展。

1.5全面与重点评价相结合原则

全面评价是指对影响和决定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教学工作中的各项指标和教学过程的多个环节全面充分地评价,具有充分体现多角度评价内容的整体性特点。重点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的部分因素,如特色项目个性优势进行评价,具有重点体现评价内容的突出特点。全面与重点评价相结合原则,既能反映学校教学工作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

1.6学校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原则

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不同的评价主体,质量评价的内涵也有所不同,评价侧重点也不同。学校评价是指学校内部评价体系,如学校组织的专家评价、督导组评价、教师自评、学生评价等。而建立企业评价体系是保障教学质量寻求企业支持的有效途径,企业评价的客观性、整体性、指导性、科学性是职业院校以质量求生存的准则。企业参与评价可使学生职业素质的综合表现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和指导,并能得到符合职业标准要求的较合理评价。社会评价是指学校用人单位之外的外部评价体系,指政府、社会、家长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及认可度。其侧重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影响与社会效益。采用学校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原则,使企业、社会的评价机制与学校评价体系结合起来,共同制定合理的评价教学质量与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能较真实反映学校的办学水平,能使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得到较合理的评价结果,这样的评价方式也能受到企业的欢迎与社会的认可。

2中职会计教学质量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

教学质量评价是对教学质量全过程的各种条件和各种因素是否符合标准的鉴定过程。张焱等人在大量的问卷调查基础之上,通过科学分析,建立了一套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采用《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评分等级,该评价等级共分A、B、C、D四个等级,A/C在评价指标内涵及其标准中,介于A/C之间者为B,低于C者为D。A、B、C、D的分值分别为85~100、75~84、60~74、0~59。具体分值乘以权重,为该项分数,各项分数相加为总分。评估结论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其标准如下。

(1)80%以上的指标为A,且无D者为优秀,60%以上的指标为A,且指标D少于或等于1项者为良好,指标D多于4项者为不合格。

(2)本方案二级指标共34项。二级指标的评估等级分为A、B、C、D四级,评估标准给出A、C两级,介于A、C之间者为B,低于C者为D。

3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实施策略

3.1设置评价工作组织机构,协调评价主体评价活动

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工作,面广量大,需要设置质量评价工作组织,协调组织评价工作。首先评价组要研究社会需求,积极吸收企业等多方参与制定教学质量标准,使标准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弹性,以适应社会需要和学校发展;在组织教学质量评价时,我们可采用不同评价主体单独评价,也可组织几类不同主体合作评价;评价组织还须收集处理评价结果,进行二次评价,发挥评价的作用。

3.2抓住影响质量的主要矛盾,简化评价工作

在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学校,涉及学校全方位的质量问题很多,多元化主体评价实行较困难,我们只有抓住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和环节,根据社会需要和学校情况动态的需要增减评价内容,删繁就简,如对家长作为评价主体,我们只调查他们关心的几个问题即可,这样才能既减少评价工作量度和难度,又提高评价结果的效益。

3.3利用网络手段强化日常评价工作

网络在评价工作中发挥作用越来越巨大,将网络的优势引入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使教学质量评价实现适时化、客观化、科学化,同时把质量监测意识融入学校各个主体、教学全过程、教学评价及其他各要素中,更加适应目前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实现教学质量的科学化治理。教学质量评价组织,依据校园网广泛获取和收集有关影响教学质量的信息,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量化、加工和处理,对照评价指标进行科学规范的评价,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评价结果,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

4评价结果的合理运用

教师评价不仅是对教师工作进行管理的方式和途径,更是让教师从评价反馈中发现自己教学不足,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教学,从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所以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与调节功能,科学合理地应用评价结果。

4.1对评价结果要进行纵向比较、综合分析

评价者和教师要充分交流沟通,帮助教师总结优点,查找不足,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给教师提出合理建议,以关心的态度,指出教师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避免只给教师一个笼统的评价分数或简单结论。

4.2及时合理反馈评价结果

及时反馈监控与评价中获得的信息,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和教师沟通交流,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充分发挥评价的调节功能,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评价应以激励为主,注意保护教师的自尊心。增加教师的自信和工作积极性。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和评价对象,选择周通报、月通报、教学例会或个别交流的形式反馈。

4.3积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第11篇

摘要:成人教育考试作弊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只有从教风建设、考试模式以及考试监管等多个方面同时入手,各种措施配合使用,才能有效遏制作弊,构建起预防学生考试作弊的防火墙。

关键词:成人教育考试作弊教学质量

考试作为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它对教师掌握学生所学知识状况以及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成人教育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弱化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反馈,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成人教育考试作弊的现状

成人教育考试的作弊,呈现出了两个趋势。一是作弊主体扩大化。不管成教学生的学习形式是脱产、业余还是函授,在考试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作弊现象。作弊主体呈现出由个体向群体发展的趋势,作弊学生分工合作,互通有无,不少作弊还具有专业的辅助作弊团队。二是作弊形式多样化。考生现在的作弊手段五花八门,层出不穷。考场上交头接耳、传递答案、相互抄袭等现象屡见不鲜。在作弊上具的利用上,也由最初的纸条、计算器发展到手机、微型耳机等高科技产品。高科技产品的滥用,造成了成人教育考试作弊的泛滥。

2成人教育考试作弊屡禁不止的原因分析

2.1学习动机不正确,诱发了学生作弊的侥幸心理

成教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都带有现实性或职业性特点,通常能较好地处理工学矛盾,但有部分学生参加成人教育的目的只为混取文凭,将考试视为获取文凭的关卡。从考试作弊的手段分析,成教学生作弊多为考前有准备的、有预谋的行为,有调查表明,成人学生的作弊动机绝大部分是为获得毕业证、学位证等学历学位。这说明通过考试混取文凭是成教学生的主要作弊动机。

2.2教学考试模式陈旧,影响了学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部分院校的成人教育课程设置僵化,内容陈旧,对学生提高职业能力帮助不大;在教师的配置卜,新手较多,有的甚至是聘请在读的研究生担任主要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没有新意,教学质量无法保证;部分课程授课教师不稳定,频繁更换教师,学生对此不适应甚至反感,学习积极性下降。此外,成人教育的考核内容多局限于教材,重机械记忆,轻理解应用,使考试成为对死记硬背的鼓励,打击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热情。

2.3考试监管不严,滋长了学生的作弊心理

个别学校为了招揽生源或受其它的利益驱使,在学生的考试作弊问题上表现出了较大的宽容和理解;监考人员不想得罪学生,对考场监管不严,工作不到位,对学生作弊视而不见;考务部门对考试违纪处理不力,对作弊学生处理不及时、不到位或漏处理。对考试的错误理解和管理中的不到位,滋长了学生的作弊心理,助长了学生作弊行为的发生。

3成人教育考试作弊的预防措施

3.1加强教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成人学生的培养目标科学设置课程,合理选择内容。听取教师、用人单位和已毕业学生等多方面的建议,及时修订培养计划,摒弃过时、陈旧内容,选择有活力,有发展,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知识进行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组织教学,端正教学态度,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为学生提供详细的课程学习提纲,明确课程需要掌握的内容及进度安排;加强对学生出勤及作业完成情况的教学检查,对学生进行预警机制:考勤和作业完成情况不佳的,及时提出警告,如果达到一定的限量,将失去考试资格。学生平时用功,对课程要求掌握的知识心中有数,自然就不会冒险作弊了。

3.2修订考试制度,改革考试模式和考试内容

考试模式要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多种形式相结合,采用如口试、笔试、做小论文、小设计,写文献综述等形式,多角度地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综合考评。目前,已有不少高校对考试模式创新进行了尝试,有的采用“半开卷”形式,学生可带部分资料进入考场使用;有的采用开放题型,学生可自主选择难易不同的试卷,考试结果通过系数平衡。这些新的考试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另外,考试要体现对学习过程的重视,增加考勤、课堂提问及平时测试等因素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激励学生在平时多学习,多用功,不寄希望于“一考”。在考试内容上,命题要科学化。考试范围不局限于教材和课堂内所讲授的内容,注重对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少出填空、选择和判断题,使学生在考场上无“标准答案”可抄。

第12篇

1.教学模式发展滞后

相比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化,中职电子教学的教学模式一直未发生过多的改变,仍旧传承过去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学习中,只需盲目的记录老师所讲述的内容即可,这不仅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更无法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锻炼,对于中职生心智的正常成长造成了负面影响,对于学生创新与思考能力的发展更是起到了抑制作用,从而无益于学生长久的全面发展。

2.教材单一,师资不足

中职院校学生多存在文化基础相对不足的情况,而其教学中所采用的教材内容却同其他高等院校基本相似,这使得教材内容难度相对较大,中职生普遍难以快速有效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掌握,同时中职电子电工教材内容的设置上亦有不合理之处,很多章节不仅没有很好的开头导入部分和末尾总结部分,其内容多为生涩的理论知识,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中职院校师资力量上存在大龄化严重,青黄不接的情况,许多高龄教师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其教学方法等亦相对守旧,难以适应新时期教改需要。

3.实践教学严重匮乏

电子电工专业因其为了工作岗位特点作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方面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但当前国内多数中职院校在此方面都无法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一方面学校由于经费问题,对相关实验设备的引进严重不足,且所用设备多为年久失修的老设备根本无法满足大量学生的实际需求。甚至很多中职院校根本不重视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将原本的实验课调换成其他文化课程,以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些都使对中职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二、实现中职电子教学质量提升的措施

1.转变旧有观念

教师必须积极转变自己旧有的教学观念,意识到自己只是教学的辅助者与引导者,学生才是课题教学的真正核心所在,从而使其自主的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实现自身引导作用的最大限度地发挥,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帮助其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并在获得丰富知识的同时使其亦掌握一定的专业实践技能。

2.优化教材设计,提升师资力量

组织专业人才,针对中职学生特点和中职电子电工教学需要,编制适用于其的专门教材,优化教材知识结构,增多实验实践环节,同时革新教材内容,适度地添加当前电子电工学最新发展动态。此外,中职院校还应积极加大对年轻教师的引进力度,提升教师薪酬等,吸引年轻新鲜血液的注入,从而为中职电子教学改革储备力量。

3.增强学生实验实践教学

中职院校领导必须认识到实验实践教学对中职学生长久发展的必要性,在学生学时的制定上,提升实验实践教学的比例,并改变过去演示教学的方法,改用学生亲手操作,从而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同时院校还应调配资金,对其老旧的实验设备进行更换,力求其可以与学生未来的工作实现挂钩,最后学校还可以开展校企联合办学,通过与电子企业签订人才定向培养协议,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工厂实践机会,使学生可以真正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为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