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地理章节知识点

初中地理章节知识点

时间:2022-02-07 05:51: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地理章节知识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地理章节知识点

第1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地理;探讨

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地理属于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比如,趣味性、实用性。更重要的是,在整个读书生涯中,地理对初中学生自身的发展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同时,和其他学科相比,地理学科知识点更为复杂化,内容抽象,学生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使学生逐渐对该学科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为此,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创设有利的教学情境,充分展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重要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一、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教材特点,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比如,在学习《欧洲》这章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课文中欧洲的大体形式构造图,让学生对此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他们找出欧洲的不同国家以及分布状况,准确了解欧洲主要国家的大置。在学生对该章节知识产生兴趣,大致了解欧洲地图形状之后,教师可以进入下阶段的教学,综合分析欧洲各个国家的自然状况、经济状况。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也能在坚持“循序渐进”原则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新的知识点,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绘图习惯

从某种意义上说,绘图是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关键所在,学生在亲自动手绘制简图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所绘制地图中包含的地理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栏目,来引导学生自己绘图、解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为培养的良好绘图习惯做好铺垫。同时,教师在讲解不同章节知识的时候,要多在黑板上绘制相关的简略地图、示意图,并要求学生也要自己动手画画,长此以往,学生在不需要教师引导下,自己也可以根据相关提示准确绘制出对应的示意图。比如,在学习《地球运动》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学生描图、绘图、图文互解等融为一体的教学形式。通过亲自绘制简化地图、地球公转示意图,能够加深学生对地球运动相关知识的理解,优化他们已有的地理知识结构网络体系,他们也能从中发现一些地理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逐渐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创新能力,使他们逐渐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信心。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工具,注重课堂导入过程

在新时代下,随着社会科技日益发展,多媒体辅助工具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工具,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优化已有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比如,在学习《雨的形成》这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章节内容,制作一个Flash的动画,把雨的形成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观看对应的视频。这样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有利于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的知识点,掌握相关章节的内容,也能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各种自然现象。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课堂导入过程引起重视,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亚洲板块》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周杰伦的流行歌曲《爱在西元前》。在学生欣赏完该曲之后,可以歌词内容设置对应的开场白,引入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还能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地理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下,优化初中地理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利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转换师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初中地理教学现状,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它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自主探讨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以此,使新时期初中地理教学能够满足新课标提出的客观要求,使初中教育事业步入更高的发展阶段,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第2篇

摘 要: 地理本应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它涵盖的内容丰富多彩,能够让学生纵观大千世界,开阔眼界。但是由于一些教师把目标锁定在中考上,不注重培养学生兴趣,一直沿用划重点、试卷模拟、死记硬背的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只是用成绩激励学生,不能寓教于乐,使很多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学习是相互之间的交流,而不是单方面的灌输、填鸭式的填充。地理知识应该贴近生活,充满诱惑力。教师在教学上一定要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寓教于乐。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 寓教于乐 游戏 地图贴近生活

初中地理是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接触的一门新学科。虽然对它不了解,但是充满好奇。很多学生之前就对地理方面的问题感兴趣,诸如为什么我们的白天是美国的黑夜?为什么北方人喜欢吃馒头面条而南方人喜欢吃米饭呢?学生的好奇心正是她们学习地理这门学科的兴趣点。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这一点,只是按照课本上的内容读,然后告诉学生哪里是重要考点,之后就是学生记忆这些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方式只能用来应考。学生对其中的许多知识点都是不理解的、认识模糊的,更不会有兴趣深入探索研究。每一门学科都应该是有生命力的,它不是死知识。需要学生不断探索研究,体会其中奥秘。地理包含的知识面比较广,一个地域,可以研究它的地理位置,研究它的气候,研究它的文化,是一门需要发散思维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是主导,而应该是引路者,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活跃的教学方式如果引入课堂,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寓教于乐就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很多教师误认为只有幼儿园,小学生需要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其实不然,孩子们的天性都是一样的,初中生也不例外,他们活泼好动,喜欢动手动脑。教师就要抓住他们的这个特点,创新出一些游戏学习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师可以从现在青少年比较喜爱的一些电视娱乐节目中寻找灵感,比如《最强大脑》中就有一个记忆图片和京剧脸谱的环节。在学习中国地理中国政区图这一章节时,老师可以选出最强地理大脑,先用投影仪将准备好的标有中国各个省份名称的地图投放在幕布上,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疆域的形状,然后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快速记忆。最后将没有标注省份名称的地图展现在大家面前,然后让学生自告奋勇地指着说出省份名称,看看哪个学生记住的省份最多,让他讲解记忆地图的小窍门,提供给其他学生做参考。还可以借鉴《奔跑吧兄弟》这档娱乐节目中的方法,教师先将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大组,分别是红、黄、蓝、绿、橙。然后派出任务,任务就是每组的学生代表依次凭借自己的记忆在教师画好的铁路路线图上标注出主要的铁路干线的名称和一些重要的铁路枢纽。每一组标注完毕后,大家都要指出有几处错误,用正字在一旁标记。最后看看哪一组任务完成得更好,评出最好的组在所有学生面前夸奖他们,达到在全班参与互动的基础之上,增强学生学习初中地理的自信心的目的。无论哪一门学科在每一个单元的末尾都要进行总结与归纳,这样才能使学过的知识在学生的脑中更有条理,更容易在复习的时候找到重点。那么就可以模仿一些选秀节目如《我是歌手》,选出每一单元的地理小博士。先将班级学生分组,派出代表参与地理小博士的竞争。然后让他们在下课时间准备好自己归纳的知识点,在课上进行角色扮演。以老师身份在讲台上讲解自己整理的这一单元的知识点,然后给学生稍作阐释。每一个参赛学生讲解完毕,由全班学生举手表决谁归纳的最详细准确。最后由老师上台总结,补充遗漏的知识点,弥补欠缺,做最后的总结并宣布谁是这一单元的地理小博士。所有的游戏学习法都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如果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倾听者,不能参与课堂学习,怎么可能激发出他们对于地理的兴趣与热情呢?将知识融入游戏当中就像把一颗糖放入无味的清水中,学生学习的效率自然而然就会提高,还会更具有表现自我和探究问题的精神。

在寓教于乐的教学过程中还要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善于联想。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在生活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都不能背离生活。从实际生活出发用更生活化的语言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解地理知识,将地理知识融入生活之中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如学中国人口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举一些身边的小例子证明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例如在上学路上挤公交的时候好多人一拥而上,去食堂打饭要排队好久。这样会引起学生共鸣,使他们能深刻体会到中国的确是人口大国。然后让学生设想自己是一名政府官员,会采取怎样的措施应对这种情况,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联想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还能想到提高国民的素质,也会联系自身,提高自身素养。在区分气候和天气这两个易混淆的知识点的时候,学生如果不能理解只是死记硬背,就会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问学生夏天会不会经常买雪糕?冬天是不是几乎每天穿羽绒服?然后告诉学生像这样的长时期的大气的综合状况就是气候,而天气是短时期的大气变化。一般不会十几天连续下雨或者下雪。这样学生对这两个知识点就能进行很清晰的区分。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培养举一反三的地理思维。中国的气候类型大体上分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的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五种,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仅要知道这些气候的名称,而且要联想它们的成因。热带季风气候是因为冬夏季风交替控制,温带季风气候是因为冬夏季风交替控制等,另外要联想这些气候的特点,热带季风是全年高温,降水集中,高山高原气候是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等,同时要联想到它们的分布省份和地区。举一反三,一下子对应掌握三个知识点,思路清晰,不会混淆。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每一位学生都不是“被学习”,都能带着愉快的心情进行地理知识的研究,形成自主学习的心态,调动每个学生的个体潜在的内在学习动因,并且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个体的创造力,那么每一堂课都将是高效课堂,初中地理也将为高中地理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唐少霞.中国地理教学技能.2009.8.

[2]陈成.地理教学论.1999.5.

[3]李欣.快乐教学.2000.5.

第3篇

关键词:地图 初中地理 技巧

当前,虽然正在进行减负活动,但是我国部分初中学生的学习负担仍然较重,在地理学习中,教学内容大多图文分离学生依靠死记硬背,不但学习效率低下,同时也极大的浪费了时间。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由于图文分离,学生所学知识没有足够的空间概念加以支持,对具体问题难以实际分析,极大的影响了地理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研究背景

地理学科自2006年被列为中考科目,要求为考查科目,也就是要求学生完成新课标中的教学任务。但在实际教学及考试中发现的确有一些学生无法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老师也用了许多时间及精力帮助这些学生,但成效并不明显。经过粗略统计,初一刚进校的学生,有46%的同学在小学中没有接触过地图,家庭中也没有地图,日常生活中更没有利用地图的经历。经过一个月的地理学习,我发现地理学习困难的学生与没有接触过地图的学生是--对应的,由于缺乏基本的读图能力,导致地理学习无法下手,在课堂中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学习,形成上课听听有趣,而实际上没有掌握每一个知识要点。针对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加强地图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

2、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实际作用

2.1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分析,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形象化地图中的各种符号,并通过观察、分析与实际存在的地理现象与事物等进行联系,进而帮助学生找到其中的关系所在,通过对地理规律以及地图的发展,探索,能够帮助学生直觉思维的产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2激发学生的兴趣

传统地理教学图文分离,大量的文字只会让学生感到无趣,无法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而通过图文结合的办法进行教学,将地图引入到现代初中地理教学之中,通过形象的地图进行讲解,不但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也能够帮助学生加深记忆,从而形成练好的地理学习习惯。

2.3引导学生理清地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对地图的研究可以引导学生更好的额研究并判断各种地理现象的内在联系,从而让学生更加了解各种地理事物间的联系。如在海南岛的自然环境一课中,通过对当地地形图及气候图的判断,让学生从海南岛的地形特征、地理位置等因素出发,推断出岛上的河水流向,并结合气候图对地形对岛上气候的 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对岛上水资源的影响等进行推论。

3、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性

3.1“地理事物分布图”的讲解

地图一般载有较大的信息量,其种类繁多,内容较为重要,最为常见的是政区图和地形图。政区图和地形图都不难理解,但内容庞杂,记忆起来比较困难。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选择好一副地理教学图,不仅能有效运用多种学习方法,还能融合多个知识点。如一副中国政区图,它里面不仅包括中国行政区划,还有长江和黄河的流程图。那么,我们可以先让同学们认读图中34个省级行政单位。然后,纵向联系中国河流,在这副图上分别找出长江、黄河流经的区域及流经的地势高低,一一地对应其行政单位。再进行对比,不难看出长江流经的区域广,而黄河流经的区域小一些,但是长江和黄河都源自青海省,都是自西向东流经中国地势的三级阶梯。同时,又可将长江和黄河做一个横向对比,会发现除了以上的异同点之外,各自有其不同的独特之处,如黄河整个流程呈现出一个巨大的“几”字形,而长江则支流众多,恰似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如此,通过这个地理事物分布图,同学们在掌握了有关中国政区知识的同时,能较轻松的学到有关长江和黄河的知识,达到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

例如:七年级下册的知识,很多学生觉得知识点太多、太乱而失去学习的兴趣,但是稍作思考便可理清楚这个思路,你立刻会发现知识点特别少。思路如下:在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我们就学习了亚洲的自然环境,课后的活动还通过地图(如图)给大家教会了亚洲的分区,这其实已经给大家展示了一个地理学习的蓝图。放眼望去,本册书后面的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等章节,都离不开这张图。顺序上从东亚(日本)东南亚南亚(印度)北亚(俄罗斯),按照顺时针顺序编排课本。学完这些章节以后,相信你会发现这些知识点根本不觉得陌生。再想知道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还是可以借助地图,既然已经知道这些国家和地区在亚洲的哪个分区,我们可以利用已经学过的“亚洲地形图”和亚洲气候图”,推断出这些国家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要素。实际教学中,分别讲每个国家的自然环境时,只要用好了地图,这些都可以让学生通过地图自己得出结论。

3.2恰如其分的利用“地理简图”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运用好挂图、版图和地图册之外,有时还需要在黑板上迅速勾画一副地理简图。地理简图通常取其神似,不计细节,抓住基本,突出特点,鲜明醒目。例如,在讲解中国地形分布时,对于我国西北部地区“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分析时,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三条粗横线夹着两个圆形的简图,然后再结合此简图进行讲解:这三条线自北向南分别代表“阿尔泰山山脉”、“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两个圆则代表“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如此简单的几笔图画,不仅很清晰地揭示了这种地理事务的分布规律,而且具有突出的表现能力,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此外,地图的运用除了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感性认识,曾强记忆,融会贯通,还能情景交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一副精美的“景观地图”,能让学生在欣赏自然美景时油然而生一种“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的豪情壮志。

4、结语

地图在帮助学生理解空间的抽象概念,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和智慧品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以及在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提高地图教学的有效性,为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提高学生素质,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参考文献:

[1]傅晖,李晖.学生读本课改力作[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5).

第4篇

一、“微课程”的地理教学设计要素

(一)地理微课概念地理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重点难点等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时间一般为5-10分钟;内容一般只安排一个知识点。教学设计是课程教学的思想和灵魂,有了好的教学设计,才能使教学目标明确,提高微课教学效果。因此,做好每一次教学设计是做出高质量地理微课的前提。

(二)“微课程”的地理教学设计的几个要素地理微课是一种在线教学微视频文件,在功能上,是教师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的学习资源包,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目的。视频中教师会考虑到学生是观看视频的主角,因此会较好的讲清重点,突破难点,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症下“药”。1.设计地理主题初中地理“微课程”的设计是针对地理某一知识点展开教学,便于将某个知识点讲清楚、讲透彻。地理“微课程”的主题有许多,比如:地理新课的导入、地理原理的讲述、社会热点问题的地理剖析等。2.设计课程时间短小、精练是初中地理“微课程”的突出优势,因此,时间设计一般以5-10分钟为宜,这样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保证学习的质量。3.设计课程结构初中地理“微课程”的教学过程应简短而且完整,包括:地理教学问题的提出、活动的安排、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等环节。这里需要突出以下两点:首先,知识点切入应迅速,做到快速吸引学生。地理“微课程”教学时间短,要想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必须使用恰当的教学导入来较快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内容讲授结构应完整,重点突出。地理“微课程”是围绕某一知识点展开。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主干知识,讲解时重点难点要突出。要让学生在学习后明确知道在这节地理“微课程”中学到了什么。

二、“微课程”的地理教学实际运用

(一)提供自主学习资源,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微课有模块化、个性化的设计理念,其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初中学生地理基础薄弱,地理分析问题能力、读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有待增强,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微课学习资源。如:学生在掌握世界气候的分布时会有一定困难,这个时候,就可以反复观看气候分布的视频,以理解分布规律。学生边看,边思考,世界气候分布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分布规律是怎样的,自己已掌握了哪些知识。

(二)再现地理过程细节,突破教学重难点对学生而言,地理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既可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微课程”可以作为演示资源,把一些知识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形成三维立体图,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微课程,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使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说明地球自转的过程和特征,同时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使用公转运动视频,说明地球公转过程及地轴倾斜的重要特征,同时理解公转的地理意义。

(三)形成分层教学资源,优化差异化教学地理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它们呈“点”状、碎片化,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同一堂课,教师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利用地理微课程可以实现异步教学,为分层教学提供了便利。

三、“微课程”的地理教学补充作用

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初中地理微课值得大力提倡。初中地理教师应根据地理教材特点对各年级各章节内容知识点制作微课形成微课资源库放到学校网站等学习平台,学生就可以选择自己的薄弱点来自主学习。地理“微课程”能重复使用,利用率高,能较好的满足师生的个性化需求。

(一)微课让地理新授课更灵活、丰富初中地理新授课中,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微课,作为课前预习微课;根据新课知识点设计新颖问题,制作新课导入型微课,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对重难点做点拨,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制作知识理解型微课,在学生合作探究后播放等。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凸显灵感让微课程在新授课中作用发挥到最佳。

(二)微课让学生自主学习更便捷、有效目前,网络通讯的发展和微机的普及使学生自主学习已成为可能,地理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同时,微课学习的时间和地点选择方便,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的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也可以根据需要反复播放视频,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

第5篇

中国教育体制之所以进行大规模的改革,是因为当前的教育模式已经逐渐不能承载社会和西方国家所宣扬的教育体制了,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教育是全人类的,外国对教育的改革也启发着我国教育模式的转变,所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许多学科的分值、教育模式、教学方式等方面已经开始进行改革。就初中地理而言,有些学校开始引入微课教学理念,即利用多媒体等电子产品来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攻克,专门针对个别重难点方面进行一步一步的分解,最终使学生理解。微课的生命力很顽强,有着其独特的吸引力,在不违背学习本质的前提下,对地理课堂教学换一个方式来讲解,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微课在地理学科的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可能会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流,不管社会如何发展,教育如何改革,教师只需要关注微课对学生学习地理所起的作用,如何更好的利用微课这一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和成绩提高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依然是教育学者需要探讨的问题。

2.微课教学对初中课堂的作用

(1)打开学生思维

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很多知识点涉及到理科的思维模式,但是对于理性思维较弱的学生来说,地理一些知识点十分生涩难懂,教师如果依据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可能学生在理解上会出现差池。所以把生动形象的微课教学引入到课堂中,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出丰富多彩的知识内容,从声、色、行、光等方面的展示直接刺激学生的视线和思维,引起共鸣和思考,同时可以激起学生的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讲解《地球与地图》这一章时,学生分不清经纬线以及宇宙、银河系等一些概念,便可以使用微课讲解,直接展示经线纬线的形状、长短、指示方向、度数划分及大小等,接着展示地球、火星、木星、银河系……依据课本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从而打开学生思维,使学生更具体、更形象的学习知识。

(2)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型教学模式和理念中,教师应避免让学生被动的学习知识,这样效率并不大,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也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讨论研究的问题,而微课便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课堂开始前可以先导入即将教学的内容,引起学生注意力,比如可以提问法(反问法)、抒发激情、创设情境等方法,而如今更为常见的则是微课法,特别是在讲解比较枯燥难记的知识点时,比如教师在讲解《陆地与海洋》时,可以以播放幻灯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展示海洋、陆地、岛屿等部分,初中生对未知世界会产生好奇心,所以在展示这些环节时教师可以适当的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而有选择的展示,可以选择美丽的岛屿、湛蓝的天空海水、可爱是动物等一系列事物,从而激起学生的吸引力:这是哪里?这是什么?这便是一个很好的引入方法,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入世界六大板块四大洋等知识,就可以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这些生硬的知识,也利于学生的记忆,从根本上提升地理课堂效率。

(3)巩固学生成果

微课教学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涩难懂知识的学习,也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再度复习,达到巩固的效果。比如在课堂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将ppt或者视频网址传给学生,学生可以回家进行再度复习,不必担心学生漏掉教师上课所强调的重要知识点,或者更可行的是衔接即将要讲的内容,由于地理的知识点不同于其他学科,地理是比较连贯性和集中的,教师可以在讲解下章内容时,衔接上一章的知识点,既复习了所学的,又可以因此引入新知识点。比如在讲解《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时,第一节是讲解日本这个岛国,第二节是讲解东南亚国家,教师在制作微课教学时,便可以在开头制作出日本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让学生再度回顾知识,接着依据日本多火山而引入火山国家,激发学生兴趣,然后再引入东南亚,同为多火山的地区(国家),这样对所学知识是种巩固,同时也引入即将学习的章节,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串联起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4)方便学生掌握繁杂知识

高中地理较初中地理来说理论性更强,更强调理科类知识,比如算昼长、夜长、国际日期变更线以及时差时间的计算,但是初中地理的知识点较杂乱,分为很多细小的知识,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知识点的梳理概括,很容易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全面,所以微课的引入可以适当的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形成一套较完整的知识线。比如在学习中国的降水分布、人口分布、温度带分布、气候类型分布、行政区划分布、民族分布、地形分布干湿地区的分布等比较细杂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来整理出一条清晰的知识线路,将降水分布图用图片的方式放映出来,同时教师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知道我国温度带的分布与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大致走向是相似的,教师可以将两幅图片重合,将两种类型以不同的颜色标注,以视觉冲突来让学生记忆这两种的分布地区,同时也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各个小组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比如南方地区的福建省为例,它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区为湿润区,年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等等,这种对地区有针对性的进行记忆,从而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更容易解决学生对知识点混乱不清的问题,提高地理成绩。

(5)提高学生成绩

微课教学不只是适用与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巩固,同样也适用于解题时的技巧性的分析和理解,对学生掌握常见基本题型和形成独立的答题体系有一定的帮助。由于微课不同于黑板板书的教学模式,微课更具有灵活性,是更加科学、合理的对知识的一种讲解,突破了传统板书模式,形成了新型的体系。比如教师在进行期中考试卷的讲解时,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全班学生成绩,分析错题的类型和题目,比如学生经常在经纬度方面失分,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让学生直接明白下次遇到此类题型时应该更加注意,同时可以归纳常见题型,向学生讲解此类题型的惯用思维,依据思维答题,从而掌握解题的关键,答到要点,快、准、狠的答题,直接找到关键点,准确的描述,从而提高题目正确性也节约了时间,最后可以利用微课向学生展示一些最容易失分的题型,并将正确解题思路展现出来,给学生形成一种新的解题思维,避免学生丢失不必要丢失的分数。

第6篇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地理教学 “三模块教学法”

在初中教学中,地理是一门实用性、科学性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初中阶段学生首次系统学习地理知识。经过系统学习,学生不仅能完善知识结构,还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本文主要介绍采用“三模块教学法”进行地理课程教学,这一方法以教师、学生和书本教材为基本要素,以基础知识教学、识图能力培养和情感价值培养方法为基本教学步骤的一种教学手段。

1.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能力

地理学科是初中学生毕业会考的考试科目,而基础知识则是整个地理课本教学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然而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初中生建立地理知识体系的前提。

举例说明:江苏初中地理七年级教材,经纬网相关知识、经纬线方向判定,降水量及气温曲线图判读等都是地理知识中的基础内容。这些知识点都是初中生学习地理知识应熟悉并掌握的必备知识点。

初中生由于刚从小学升至初中,对于初中学习环境还有些不适应,并且在学习方面对于教师依赖较强,动手及独立思考能力较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讲授《地球自转》这一章节中的地球自转方向时,要求学生通过操作地球仪模型展示地球自转方向,从而通过自己动手加深印象。同时,我适时提出一些有效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最后我进行详细讲解,从而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

2.重视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所谓识图能力就是学生能正确分析、阅读地图信息,从地图中将有效、正确的信息提取出来。这种能力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必备技能,是学习地理的一种基本技能,是地理教学内容的重点之一,也是教学难点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地理识图能力,将识图教学贯穿在初中地理教学的始终。地理教师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耐心指导学生,使学生做到心中有图。在初中地理教材中需要学习的图类型主要包括:等高线地形图、气温降水曲线图、经纬网图和七大洲四大洋图等,还有中国地形图和世界气候图等。图的类型不同,学生需要掌握读图方法、识图技巧都会有所差别。因此,初中学生在学习地理时对于不同类型图都要熟悉并掌握识图、读图技巧、方法。

例如,在七年级地理教材中《地球和地图》中经纬网图是教学内容的重点,这一知识点要求初中学生能正确地从经纬网图中读出具体某点位置的经纬度,然后能准确判断出具体方向。这一知识点是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开篇篇章内容,由此可见经纬网图学习在今后地理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适当列举经纬网相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如说到电影院寻找电影票上的座位号、GPS导航系统在汽车上的使用、检测及预防地震台风和卫星发射等。另外,野外救援工作者在进行人员搜求工作时应用经纬网图帮助进行搜求。由此可见,经纬网图实用性非常强,其应用在日常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然而经纬网图这一模块的知识点是教学、学习难点之一,想要读懂经纬图,学生应拥有较好的空间想象力,思维能力比较强,因此应在学习过程中重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3.实行情感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学习这一过程会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素质、有文化的人,然而教育工作是为了进一步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的优秀人才。所以,教师进行教学工作时不应单单用学习成绩评判学生是否有能力。因为,优秀的初中生不仅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还要在面临困难时拥有不服输、永不言弃的坚毅精神和过硬的心理素质。

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初中地理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解一些宇宙的神秘知识,以便激发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也可以结合事件唤醒学生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为国家崛起而发奋图强的雄心。

综上所述,“三模块教学方法”是以教师、学生和教材作为三大基本元素,利用基础知识教学模块、识图能力教学模块和情感价值教学模块帮助完成地理教学工作。其中基础知识教学、培养识图能力和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这三个教学环节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是层层递进关系,其环环相扣,密不可分,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赵秀芳.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地理新课程教学[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6(02).

[2]王玉环.多媒体网络背景下地理教学的变革[J].民营科技,2008(09).

第7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复习课问题导学实践方法

一、问题导学法在高中地理复习课中的应用原则

1.聚焦关键性

复习课并不是指教师将所有讲过的知识再一次地讲解一遍,这不是复习课的内容形式,它应当是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的,对于基础知识,在复习课上教师可以轻描淡写地带过,甚至提醒学生自己课后复习,而对于重难点知识和易混淆知识则要着重讲解,这就是问题导学法应用原则中的聚焦关键性。以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中的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为例,这一节中有一个概念性的小知识点,即“经纬网”,关于这个知识点的复习,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就应当聚焦“经纬网的应用技巧”,着重让学生理解应当如何利用经纬网来计算距离,而不是仅限于知道概念,唯有借助精准的问题才能深入到应用领域,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知识点中最关键的部分。

2.梯度递进性

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书本上的知识,但受限于时间或精力,有的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可能停留在比较基础的层面上,而复习课就是为了拔高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对知识有较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师在应用问题导学时,应当注意问题设计的梯度递进性。以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中的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为例,在复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知识点时,教师设计的问题就要从普遍性规律到具体个例,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大影响具体到重要海域的洋流(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我国大陆沿岸的沿岸流等),再到近些年比较特殊的一些洋流自然现象。唯有在复习课上将问题设计得具有梯度递进性,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在复习的过程中从浅层认知提升到深层认知,从基础内容向拓展内容发展。

3.启发探究性

学习是一门强调主观能动性的活动,它不仅表现在学生在学习行动上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还表现在学生在学习思维上的灵活性和思考性。因此,教师在运用问题导学法开展复习课时,还应当将问题设计得富有启发性和探究性,以激励学生不断思考。以必修二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为例,这一章节强调的是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要协同共存,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又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很多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很多对策与措施,那么在复习课上,教师在设计这部分内容的问题时,就要着重让学生思考教材中提到的对策与措施的立足点、实施条件、实施难度等,让学生借着问题一探究竟,而不是机械式地默写或者背诵。

二、问题导学法在高中地理复习课中的应用策略

1.核心问题的拆分

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知识点难度系数大,变换形式多,涵盖的知识点密集,可以被设计成不同的题目。因此,针对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在应用问题导学法时,应当采用核心问题拆分法。以必修一中的“区时计算”为例,教材在讲解时区与区时的计算时,介绍了两种方法,分别是公式法与数轴法。其中,公式法又包括了求时区、求某时区的中央经线、求时区的范围、求时区差、求区时等,这是一种思维的方式。实际上,当学生学习完这个章节后会发现,涉及这一知识点的计算题目非常多。因此,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学法,将这个核心问题拆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如已知经度如何计算地方时?已知地方时如何计算经度?已知经度(时区)如何计算区时?已知区时如何与地方时进行换算?已知目的地的静态时间如何计算飞机飞行后的动态时间?给出一幅日照图如何计算区时等。以上列举的这些问题,绝大部分都有计算的规律或者定律,这些都是融合了一整章的知识内容后得出的,是知识整合的一个结果。教师采用对核心问题的拆分回答法,可以巧妙地将地理知识融合在关联问题中,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复习知识,在解答完一个又一个问题后就可以对知识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而不会受限于教材知识的编排或者章节的分割。

2.分支问题的聚拢

与核心问题的拆分相对应的,就是分支问题的聚拢。在教材中,有部分内容是通过不同章节以不同的角度来诠释一个主题的,面对这种类型的知识,教师在第一轮教学时已经对知识点进行了拆分讲解,那么在复习时就要将这些分支问题都聚拢在一起,使其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必修二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中的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为例,在这一节中,教材先后介绍了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其他农业地域类型等,并在讲解中附加了具体的种植物,以辅助说明。当我们学习完这一章的内容后会发现,它要讲解的是“农业自然区位”。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围绕“农业自然区位”将分支问题全部聚拢在一起。比如,种植业需要满足怎样的自然条件?林业需要满足怎样的自然条件?畜牧业需要满足怎样的自然条件等,按照这种思路,先后将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甘蔗、甜菜、棉花、水稻、柑橘、苹果等农业类型或作物需要满足的自然条件都梳理出来,当学生逐一击破这些问题后,关于“农业自然区位”这一主题的知识也就清晰无误了。

3.生活问题的延展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基本目的之一,也是教师在复习课上应当把握的一个方向,即让课堂知识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践,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巧妙地运用地理知识,同时也能够让地理知识融入实践的过程中。因此,教师在应用问题导学法进行高中地理复习时,可以围绕生活问题进行相应的延展。以必修三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为例,这一章节主要讲的是地理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领域上的各种应用,这实际上是一个实用性非常强的话题。比如,第三节提到的“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定位”几乎是每一个人都会用到的功能。比如,打开地图类APP,通过定位让APP为我们设计路线,带我们到想去的地方。比如,打开餐饮类APP,通过定位寻找自己周边一定距离以内的餐饮店。比如,打开微信APP,在发朋友圈动态时选择显示地理位置,让朋友们知道自己置身在哪里等。教师在复习课上可以运用这些具体的生活场景,根据学生的亲身经历来设计和复习问题。比如,定位的原理是什么?定位的准确性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定位的过程是否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等,用这些问题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将理论的地理知识实际化,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复习课堂的趣味性,而且也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的价值和魅力。

三、结语

与初中地理相比,高中地理要求学生具备更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包括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运用,地理图表的解读和手画等。因此,在复习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对概念的记忆逐渐提升到对概念的消化,从对练习题的解答到对潜在规律的抓取,从对同一物象的理解到对类似物象的举一反三等。与此同时,复习课还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自主思考能力。基于这些教学目的,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学教学法来组织复习课的教学活动,在秉承聚焦关键、梯度递进、启发探究这三条应用原则的基础上,采用科学合理的策略来“盘活”学生已掌握的地理知识,使其焕发出别具一格的风采和魅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学习;利用地图

1 引言

随着社会对待初中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多的科目开始并入到中考,学生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随之教师的教学压力也增大不少。初中地理是在学生初一时开始学习的,初二时又相继加入物理科目等,这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不少学习阻力,特别是那些要不断重复记忆的知识,更加让学生感到难度很大。因为我国长期的升学教育的观念一直影响着人们,而在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也仍有着不尽满意的地方。地理教学应当遵循“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的理念,立足在地理的实践教学。要做到教学时遵循“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的理念,就要立足在地理的实践教学,强化课堂教学的设计,建构高效的地理学习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提升课堂地下教学效益的目标。

2 地图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功能

2.1可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力

教师运用地图来给学生讲解地理知识中的实物现象,并在讲课的进程中让学生注意观察地图,并尝试推论出相应的地理方面的事物发展和运动定律,这样能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地理事物中的内在定律,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

2.2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与分析地图时,将地图里的各种图形符号形象化,并将观察的和地理事物的现象联系一起,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相互关联,通过这种对地理规律的认识、探索,强化学生直觉思维的产生,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创造力。

2.3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地理教学是将图文分离开,地理中大量的文字说明只能是让学生觉得无趣味,激发不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但将图文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运用形象生动的地图给学生讲解,不仅能够大大的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而且这种方法的教学可以加深学生课堂的记忆,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

3 实际的地理教学中的重点

3.1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分清主次点

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注重将课文和地图的结合,对于部分出现的问题可以使用地图不断的深入讲解,但是要考虑到地理教学的侧重点,运用地图充分的阐述地理的教学知识点,讲解时注意主次分明。地图作为地理科目中仅次于汉字的第二语言,它不仅可以形象化、生动化地理的知识点,还能够强化学生对地理内容的记忆,地理的很多内容都是用地图的形式将知识点加以诠释。

3.2重视学生在地理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地理课堂上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时,要注意转变地理教学的手法,还要注意变化地理教学的理念,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是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领悟度,讲解时要循序渐进,做到层次分明。要明确的划分好地理教学的步骤和计划好该教学的主要内容,精心地准备教学问题,认真的加以筛选。教学时把教材的内容和地图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将教学的内容适当扩充,从而让学生正确的理解所学的内容。比如:初一下册的地理知识,大多学生都觉得记忆的知识点多且乱就失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但是只要稍作思考就能理清内容的思路。思路如:在初一下册的第一章第一节里有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课后还进行了地图相关的活动来向学生展示亚洲的各个分区(如下图),

这就已经运用地图给学生展示了一个学习地理的蓝图。放眼一望,本书册的后面有俄罗斯、日本、印度、东南亚等章节,这些都得运用这张图。其顺序是从东亚(日本)东南亚南亚(印度)北亚(俄罗斯),如果学生想知道各个地区所处的自然环境,也可以借用地图来了解,利用学过的地图如“亚洲地形图”与“亚洲气候图”,就可以推断出各个国家的地形和气候等环境要素。

3.3教学知识与地图的实际结合

运用地图时应注重将教学的实际联系起来,并注重地理教学中的学习重点和难点,重视讲解地图类型的不同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着不同的应用功能,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识图能力和想象能力,就能更好地使用地图去解答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地图运用到教材中去,能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从某些细节来说,如果学习的内容是个地区或者国家,学生可以在地图确定好南、北回归线以及南、北极圈,从而确定其所在的是什么温度带。

4 结语

构建初中的地理教学课堂是一门艺术,教师如果想要将这门艺术淋漓尽致的发挥,就需要将新课标的理念融入到地理教学的设计中,并不断的探索课堂上的教学,不断地进行创新,提高且弘扬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汤成文.试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刊,2011,(33)

第9篇

语文

语文是一门需要日积月累才能学好的科目,有人认为学习语文很容易,不用过于认真的对待。其实不然,语文虽然不是一门难学的科目,但也绝对不是一门好提高成绩的科目。

首先,自己要想提高语文成绩,就必须提高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平时我会多掌握一些词汇的读音和字型。

然后,课本上必背的诗句一定背过,多读一些文言文和散文,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最好,好好写BLOG,嘿嘿!锻炼自己的写作的能力。

高考目标:100分以上

数学

其实初中时的数学成绩还算OK了,中考时还考了100多分,不过初中时的函数就学的不太好,以至于高中的数学成绩会直线下滑,高中数学函数知识应用的比例很大,所以自己在很多章节里学习都很吃力。

今后我上课时一定好好听讲,课下多做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将函数这一部分的内容弄懂、弄透,并且在最后的系统复习里,抓住重点,让自己的数学成绩有一次飞跃般的提高。

高考目标:80分以上

英语

英语一直就是一门很让我头痛的科目,不过自觉得还是一门很好学的科目,只不过成绩一直不理想罢了。初中时的英语糟糕透了,中考竟然还不到50分,其实初中时在英语上花的财力和精力很多,只不过自己不喜欢背东西。从初2起,我就经常请Home teacher上课,毕业的那个暑假里,更是天天看英语,用2、3个月的时间搞定了那6本English,不过高中的英语学起来还是那么吃力,但我明白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不背单词。

高考目标:80分以上

地理

可以说是我认为最好学的一门课,上课不曾认真听过,考试也都会,成绩也不差。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学习态度可不好。

今后在地理课上认真听讲,课下认真复习,多做题,将题与图结合起来,用思维在大脑里编制一个地球,便于自己更好的学习地理。

高考目标:90分以上

历史

我对古代史和外国近代史的学习还算OK,只不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还不够透彻,大脑里没有一个系统的结构,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很理解很混乱。而且自己在材料题和简答题上丢分很多,主要是课本上需要背的东西总是记得不牢固。

今后着重对中国近代史进行系统的复习,课本上需要背诵的知识点一定记住。

高考目标:80分以上

政治

在政治的学习上所遇到的问题和在历史上的问题很相识,都是上课不认真听讲、课下不背。在考试时尤其在客观题上,丢分很多。

第10篇

一、精心制定计划,统筹安排复习

初中地理学科的中考复习,是集前两年基本地理知识学习后的强化和梳理,其特点是:时间紧、课时少、内容多。根据教学工作经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相对合理、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依据教学任务和时间,可将复习分为三轮进行。第一轮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按教材编排的章节顺序梳理基础知识;第二轮以练习为主,讲练结合,查漏补缺,并着重帮助学生提高读图、识图和综合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第三轮复习结合热点和重点问题,以综合性检测和中考模拟考试为主,以考代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如何更有效、充分地利用习题中的信息,根据题意,采用专业术语回答问题,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二、梳理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我们知道现在学生参加中考的科目内容纷繁杂多,要提高地理学科的综合知识能力和水平,就要紧密联系生活、生产、现实。要充分认识:第一,复习不同于授新课,因此要以教材为主,按照教材编排的章节顺序提取精华,围绕知识结构和体系,全面贯通讲解,让学生循着教师讲解的思路,重新构建章节知识结构的框架,形成总体知识轮廓。第二,复习时,对教材中学生普遍掌握的一般性内容点到为止,重点针对学生以往学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和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以及近几年中考试题多次涉及的知识热点讲清、讲透。第三,通过复习达到以下知识能力目标。1.掌握地图和地球的基本知识。(1)地图:①比例尺的换算和应用;②根据不同地图判定方向;③熟悉常用的图例。(2)地球:①地球的形状与大小;②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特点与地理意义;③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与运用。2.初步了解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4.知道世界、中国和家乡的地理概况。了解掌握某一地理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农业、工业及文化等地理要素的基本概况,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前因后果的逻辑关系。能分析对比不同区域的异同。例如:用列表法来分析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差异(对照表附后)。5.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6.掌握基本的地理信息分析技巧和技能,建立一定的地理空间概念,使学生头脑中地理的主要知识更明晰化、条理化、规律化。

三、讲练结合,提高学生知识能力和解题技巧

课堂复习是师生对初中地理学科知识的再提升,是根据练习反馈的信息,矫正知识缺陷,整理解题思路、方法的课型。对学生来说,往往是知识掌握了,但在答题、解题时却想不到“点子”上去,这是因为没有有效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教师应配备一套系统的、高质量的、难易适中的练习题,以练促思、思中悟法;以讲带练,把讲解的知识要点通过范例习题训练加以巩固、转化迁移,使知识点纵横联系,重点内容融会贯通落到实处,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练习中查漏补缺,在练习中训练学生读图、识图和综合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并能突出重点、难点,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方法和技巧。例如:地理学科中关于经纬网地形图的复习题是综合性极强的知识点,它是全面考核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测评,在复习中可利用图中经纬网复习经纬度判读、方向判定、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候、植被、农业及人文特征等方面的地理知识,认知地理要素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使学生不但较全面地综合复习有关地理知识,还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思路更加清晰,并将知识点落在实处。

四、抓纲务本,提高重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强化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训练

进行综合性检测和中考模拟练习是考核学生的知识灵活应用和综合分析能力的一种手段。因此,在复习中,要不断挖掘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寻找知识的纵向联系,在自然、人文、区域地理之间构建起完整而清晰的地理知识体系,做到透析自然地理原理,活用人文地理观点,熟悉世界区域,探讨中国发展问题,进一步补缺,提升地理思维能力。例如:“珠江三角洲略图”常常涉及该区域的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②气候特征、常见的气象灾害;③主要城市与河流;④重要铁路干线;⑤经济特征。首先让学生认真读图,寻找图中有用信息,如重要纬线、所临海洋的位置、各城市相对位置,铁路干线的位置及其所经过的城市等等,综合上述信息,结合本区人文特征分析得出答案“本区纬度位置较低,在北回归线附近,临南海,属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台风;主要城市是广州、深圳、珠海、香港和澳门;有京广、京九和广深铁路干线;发展了“前店后厂”式外向型经济。在引导学生分析中考综合试题时,应让学生学会提取图表中的有效信息,认真审题,理清思路,确定答题范围,重点和层次,答题简练准确,会用专业术语。

五、关注热点、重点问题,提升知识理解水平

热点重点问题是联系实际的问题,是全面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背景材料,是试题的“切入点”,要立足于学科知识,适当关注、思考热点问题,切忌过多、过广地去追热点。如:2008年发生的重大事件中,“南方雪灾”和“汶川5.12地震”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南方雪灾”的实际,给学生讲解灾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类型等地理知识;“汶川5.12地震”发生后,利用学生关注震区和想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等心理,及时向学生讲解震区所处地理位置、地震带、地形待征、地震形成原因及地震所带来的灾难等地理知识,从而使学生更加了解到地理知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六、注重地理学科特色,分析探究新教材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技巧;对比法;联系法;画图法

经过数年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初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必修1内容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不知所云,以致对后面的地理学习及地理知识失去兴趣。鉴于此,教师在讲授教材必修1的内容时,应尽量提高学生对知识探究的欲望,利用分组讨论、知识竞答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学生从初中阶段向高中阶段的完美过渡。

一、夯实基础,掌握区域空间位置是学好高中地理的第一步

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高中地理教师还应让学生明白,掌握各地域的空间位置是学好高中地理学科知识的第一步。高中地理知识是学生在掌握了初中阶段所学“是什么”“在哪里”之后的更深层次的讲述,其目的在于告诉学生“为什么”,也是与初中地理知识的相互印证。而很多学生深感地理知识枯燥乏味,认为其只是一些地理位置信息、地理名词的简单堆砌,毫无学习兴趣可言,于是地理知识基础不够扎实成为他们学好高中地理知识的重大障碍。笔者建议,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时常翻看初中地理教材,将初、高中知识有效整合起来,这样更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也更有利于学生将已经掌握的知识构建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必修1教材中“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内容时,学生如果对各地域的位置信息不明确,就很难将各种气候类型和具体地域联系起来,从而导致不能准确答题。

二、巧用方法,使地理教学更高效

高中地理知识庞杂,上至宇宙空间,下至地球核心,许多高中地理一线教师也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调侃自己,而很多学生面对着如此庞杂的知识内容,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其实地球各圈层,包括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之间是存在紧密联系的,它们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只要教师能教会学生有效利用合适的学习方法,将各圈层知识有效联系起来,一定能让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更为有效。笔者认为,教师在学生对教材内容深刻理解、准确记忆的基础上,教学生学会利用一定的学习技巧,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就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做一下简单的概述。

1.对比法

初接触地理学科知识时,众多的专业地理名词让学生应接不暇,而很多名词就字面意思来看又很相似,这时就需要教师利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巧妙抓住它们之间本质上的差别,从而达到有效理解和准确掌握的目的。如锋面、锋线,风力作用、风化作用,荒漠化、沙漠化……各组地理名词乍一听虽很相似,但却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教师在给学生讲述这些内容时可以将它们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在学生充分了解他们之间的差别后再进行记忆,学习效果就会大大提高,而且不容易再次出现混淆的情况。

2.联系法

高中地理各模块知识内容看似孤立,其实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某一个因素的变化可以决定该地的整体环境,如地理教材必修1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章节体现的就是这一内涵。因此,教师在讲授某一模块地理知识内容时不妨向其他方面延伸一下,从而让学生明白,某一个地理因素并不是独立存在于自然界,而是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习多想一步的习惯,明确各知识点存在的联系,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讲授“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这一内容时,就需要教师联系洋流分布及变化、风带移动、温度带范围、下垫面物理形态、陆地轮廓等诸多因素,全面分析各因素对具体地域气候环境的综合影响。因此,联系法是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实际用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方法之一。

3.画图法

鉴于高中地理知识比较庞杂,而各模块知识之间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利用画图法梳理知识系统,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将各部分知识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系统,提高解答地理问题的能力。所谓画图法,简而言之就是通过画图的方法将各知识点之前的联系有效呈现出来。例如,教师在讲授地理教材必修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章节内容时就可以巧妙利用画图法,将各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绘制成一幅图,有效呈现各类岩石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和准确掌握该部分知识内容。另外,教师不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多利用画图法,同时还要多鼓励学生利用此种方法,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地理学习的有效性。

以上列举出的对比法、联系法和画图法只是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诸多教学方法中的一部分,更多的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在这里也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高中地理知识虽庞杂却又有规律可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各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巧妙、适时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时帮助学生总结和分析,就可以打造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

综上所述,若要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更加高效,除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之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因此,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具体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为学生打造更有趣、更高效的地理课堂。

参考文献:

1.何永杰.提高中学地理教师教学反思有效性的研究.天津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第12篇

关键词:“图说”作业; 地理学习力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2-044-001一、夯实基础,培养用图基本技能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必须要掌握的工具。所以培养学生识图、填图、用图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

1.制定目标问题,让学生会读图

制定适当的读图目标,让学生根据教师的预设问题,掌握读图、识图的基本方法。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预设目标问题主要包含这样几个关键词: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

例如在完成“东西半球的划分”教学内容时,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我们生活的亚洲主要位于东西那个半球?分别找出主要位于东、西半球上的大洲?找出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比较东、西半球界线和东经、西经的界限。

2.落实地图笔记,获取地理信息

地图笔记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在地图上通过、标注、描画等方式落实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位置,读懂地图隐含的信息,将读、填、绘等技能统起来。

(1)指导学生在相关地图上描画轮廓线;(2)标出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或符号;(3)补充相关信息。

二、落实知识点,构建空间概念

地理知识的增长需要空间概念的形成为依托,而空间概念的形成又是以知识点的掌握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所以地理教学中不能仅仅关注地理知识点的落实,让学生死记硬背书上的文字内容或单纯记忆地图、图表。而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图说”作业的形式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中国地理知识时,中国地形图、中国行政区图是学习后续中国地理知识的基础示图,构建这两幅图的心理地图是必要也是必须的。首先学生读图,通过自读、互读的形式识记图上信息,建立初步“心理地图”,接着在画图本上绘制简易中国地图,这是进一步加深“心理地图”,第三根据教师要求,突出一些典型特征的地理事物,最后将整体的地图信息抽取部分与行政图叠加,通过对“图”进行“认识――记忆――归纳分析――抽取”步骤的“图说作业”完成过程,帮助学生构建起了中国地形、行政区的空间概念心理地图,在后续学习中,成为学生学习的有利工具。

三、提升能力,培养学习力

“学科能力是学生智力、能力与特定学科的有机结合,是学生的智力、能力在特定学科中的具体体现”。通过引导学生完成地理“图说”作业的过程,促进学生的学习地理智力和能力。

1.掌握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无论是教材还是补充的图册,信息量都是非常大的,如若不能合理提取,则会让学生处于“是字都要背,是图都要记”的低效学习中。为了避免低效,突出高效的学习过程及结果,“图说作业”则体现了较强的重点内容重点突出的特点。

例如在进行中国主要铁路交通部分内容学习时,学生需要掌握重要的铁路干线信息,这时就可以采用以下步骤引导学生高效学习。

a在图册上的《中国铁路交通分布图》中描画“五纵五横”铁路干线;b绘制提取了主干线的铁路交通图;c根据要求设计旅游路线图。

这三个步骤对学生的认知和能力要求层层递进,从掌握基础知识(认识铁路干线)能力提升(自我绘制铁路线图)拓展延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旅游线路图),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和技能水平。

2.绘制认知结构图,发展思维

在每一章节内容学习结束之后,可以指导学生根据重难点知识以及关键字、词,关键图绘制整理认知结构图

通过这样的复习整理过程,既能“抓重点、理难点,巧记图”,也调动了学生了解地理空间分布格局的觉察力,提高了地理特征的综合分析等能力。

3.拓展延伸,培养创新性思维

通过延伸“图说作业”的表现形式,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例如地理漫画作业

地理漫画图作业就是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将学习地理现状及规律过程中的一些想法以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完成作业的趣味性,也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综上所述,通过自主有效的“图说”作业,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地理学习技能得到有效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得到拓展,掌握地理知识更为扎实。可以说,在初中阶段结合学生的学段特点及教学内容要求,通过地理“图说作业”,对学生开展有效学习有实践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夏志芳.《地理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