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儿教育实践

幼儿教育实践

时间:2022-09-14 19:10: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教育实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儿教育实践

第1篇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9—0093—01

幼儿好动、好奇、好乐、好问,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抓住幼儿的这些特点,让幼儿在玩中求乐、乐中求知。通过学习和幼儿教学实践,我对幼儿教育有以下两点体会。

一、热爱幼儿并尊重幼儿

热爱幼儿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前提,只有对幼儿充满爱,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幼儿教育工作中去。精心呵护每一位幼儿,使幼儿在爱的海洋中生活、成长,才能使幼儿教育工作富有成效。对幼儿的热爱具体表现为爱的外化和内化。

1.用心观察幼儿、了解幼儿,从而解决幼儿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如,我班曾有一名幼儿,每当吃早点时就说肚子疼,经过我细心观察后发现,该幼儿吃饭时说肚子疼是为了不吃饭,自由活动时吃零食。了解这一情况后,我及时找其谈心,耐心地告诉他吃零食的坏处。经过沟通后,情况有了很大改善。从这件小事,我感受颇深:只有了解幼儿言行举动发生的原因,才可以对此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2.尊重和信任幼儿。尊重和信任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尊重信任幼儿,就意味着要爱护幼儿善良美好的心灵,意味着要有涵养和宽容待人的品格。很多幼儿教育工作者对幼儿的自尊心不够重视,认为幼儿年龄小,谈自尊心太成人化了。其实不然,幼儿同样希望得到教师的尊重和信任,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能给幼儿带来巨大的动力。一节社会课上,我告诉幼儿,妈妈每天很辛苦,为小朋友做了很多事,小朋友能为妈妈做些什么?他们一个个举起小手,有的说为妈妈递水果,有的说倒水,有的说拿拖鞋……我顺水推舟,让他们回家后为妈妈做件事,并且补充道:“老师相信你们个个都很棒,一定能做得很好。”第二天,许多家长告诉我,孩子长大了,知道关心大人了。从这件事中,我了解到尊重和信任会产生巨大的力量,会给每个幼儿埋下成功的种子。

二、发掘幼儿潜能,培养幼儿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幼儿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差,可以说一切学习、行为等都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之上的。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对幼儿的学习和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激发幼儿求知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故事法。幼儿对一切事物都好奇,尤其喜欢听故事。为此,每次教学活动前我都尽量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故事,让幼儿在听故事中动脑筋、学知识。

2.情景法。幼儿大脑正处于发育阶段,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很差,对某些活动内容理解还存在很大困难,这就需要创设情景帮助幼儿理解。例如,在一节编加法应用题的计算教学活动中,为了便于幼儿理解,我先叫来3名女孩子,又叫来4名男孩子,然后引导幼儿根据刚才的情景编出应用题,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快编出了应用题,并且迅速说出了答案。

3.歌曲法。在活动时,教师可根据活动内容准备相应的歌曲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例如,在教儿歌《春天的电话》前,我先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幼儿很自然地联想到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这段音乐使幼儿学习儿歌时既感到轻松愉快,又让幼儿从小具备了学习音乐的潜力。

4.谜语法。猜谜语可以活跃气氛,也可以培养幼儿的理解判断能力,调动幼儿的参与意识,还可以使幼儿在猜谜的过程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例如,在教幼儿认识自己的小手时,我先设计了有关手的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劳动创造全靠它。在谜语中幼儿不仅了解了手的特点,而且活跃了气氛。

第2篇

关键词: 陶行知 幼儿教育 教育理论

陶行知生活教育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何谓“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又改造生活。何谓“社会即学校”?陶行知认为:“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教学做合一”的中心是“做”,无论是“学”还是“教”,都不能离开“做”这一核心。那么如何利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进行幼儿教育实践工作呢?

一、教育与生活结合,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并不是环境对个体的简单塑造,儿童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规律的作用,即“学习是建构知识,而不是传递知识”。教育和环境要积极支持儿童的自主建构过程。现代教育观念提倡教育的开放性,那么,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如何体现开放性这一教育观念呢?要让幼儿走出教室,置身社会,在社会生活中学习。丰富的社会生活将成为幼儿自主学习、健康成长的一片肥田沃土。例如我们可以带幼儿到草地上放风筝;到花园里捕蝴蝶;到田野里观赏油菜花、捡麦穗……他们在丰富的自然环境中,自主探索、自由交流、自发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可在不知不觉中收获很多。与此同时,要让孩子融入社会生活,发展幼儿的潜在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活动“垃圾分类”中,孩子们在垃圾分类、讨论交流、制作标记等过程中,环保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每周的自然角记录中,小小记录员仔细观察自然角的植物,然后认真地把植物生长的过程记录下来,再到全班小朋友面前描述植物生长的过程,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每周周五的周小结论坛,幼儿都会结合本周内在学校或家庭中发生的一些大事件和现象开展的汇报与交流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美国精神分析家艾里克森指出:“促进幼儿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发展,是早期教育的基本任务。”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只有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引导幼儿与教师、同伴、社会和自然积极互动,让幼儿在自主的区域活动和有趣的各种游戏中积极探索、充分体验、自由表达,才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和内在动机,增强自主性,从而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育与生活结合,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生活教育理论有助于培养创新人才。陶行知曾在《创造宣言》中提出“创造的儿童教育”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几乎所有幼儿在游戏中都能找到无穷的乐趣,并乐此不疲。只要我们善于利用游戏,便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锻炼与发展创造力。游戏应始终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当中,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如何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呢?

1.充分利用结构游戏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应努力营造宽松、自由的游戏氛围,为幼儿提供开放的游戏时间、空间、材料等,让幼儿有充分选择的机会进行无拘无束的游戏,幼儿能依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游戏主题、内容、材料、方法、合作伙伴等。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激发游戏的愿望和兴趣,有利于在玩的过程中手脑并用,积极思考,增加感性经验,促进游戏发展,诱发创新意识。

2.选择合理的表演。表演游戏是幼儿以文学作品的内容为基础,对其情节中的角色、道具等进行自主选择的游戏形式。我园以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富有趣味性和灵活性、有鲜明语言特点的各类绘本为表演蓝本,让小朋友进行创造性的表演活动。

3.有效运用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的发展。角色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一种游戏。它是建立在幼儿知识经验基础上,以周围的生活为游戏内容的。充分利用幼儿园的游戏室和游戏长廊,为角色游戏提供良好的物质和心理条件。在角色游戏中,根据游戏的不同内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老师在角色游戏中要进行适当渗透。

三、教育与生活结合,培养幼儿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识

教育来源于生活。陶行知先生认为:“以前的学校完全是一只鸟笼,改良的学校是放大的鸟笼,要把孩子从鸟笼中解放出来。”幼儿教育要以幼儿发展为本,为幼儿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更多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如:在一次秋游活动中,我们让孩子们在秋游活动中收集了各种树叶,利用收集的资源,进行了有趣的树叶拼贴活动,并讨论秋天的特征。我们还在春、秋游中对幼儿进行了环保知识的教育,不乱扔垃圾,学会废物利用,把用完的饮料瓶收集起来制作体育器械,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低碳生活,节约资源。我们还开展了“关爱生命、消防演练”的社会实践活动,特邀消防官兵来园进行实战演习,让幼儿亲身体验,观看灭火的情景。通过参观各种消防器材,听消防官兵讲解各种器材装备的使用和操作。孩子能从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消防知识互动中,强化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获得自我体验的真实感受。真正的学习应该是一种体验,体验越深刻,悟得越透彻,最终将体验内化为素质。在生活教育中,我们要让孩子通过亲身经历,学习做事、思考的基本道理,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陶行知倡导的“生活教育”是一份宝贵的教育财富。他曾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的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可见生活教育是多么重要。我们应该“以陶为师”,认真学习和借鉴“生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锐意教育改革,不断探索创新。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文集.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5,(第1版).

第3篇

摘 要:幼儿教育中的音乐训导旨在通过音乐教学中的美学功能对幼儿进行熏陶。本文先对音乐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及影响进行了简述,分别从实践音乐训导中的知识传授、实践音乐训导中的能力培养、实践音乐中的性格诱发三个方面,对幼儿教育中实践音乐训导的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幼儿教育;音乐训导;措施

19世纪的哲学家叔本华将音乐视为世界意志的最直接显现,至20世纪下半叶教育领域对其理论进行了发展,将其融入到了现代教育之中,形成了针对幼儿主体的音乐教育,具体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情感能力,诱发其想象力与联想能力;同时也是对于幼儿听觉能力、感受能力等多种能力的训导与培养。为了更好地在幼儿教育中实践音乐训导,笔者提出了几点保障措施以供探讨。

一、音乐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及影响

音乐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较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教育为幼儿审美提供一个新通道,使其能够在音乐中获得熏陶,增进快乐,并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感满足;能够诱发幼儿天性中对于音乐的热爱之情,更好地在音乐作用下使其未经平衡的各种天性得到协调;音乐教育中的舞蹈动作也可以使其身体行为得到协调。除了一般的简单五线谱的认识知识、节奏掌握、音符认知之外,最终的目标是令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获得快乐,保护幼儿天性中的创新力。由此可以看到音乐教学与幼儿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理念完全契合,因而应该增加在这个方面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幼儿教育中实践音乐训导的措施

1.实践音乐训导中的“知识传授”措施

现代幼儿教育中的音乐教学所说的“知识传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音乐专业知识方面的教育,它指的是音乐中的符号、图案、乐器及其黑白键、位置等一般意识上的认知,使幼儿通过音乐教学路径理解与音乐相关的一些元素,激发幼儿的兴趣。因而它的知识传授属于隐性植入,教学中通常需要运用一些实物进行教学活动,具体如其中的A、B、C等之类的符号、读法,以及“手指位置”等;教学应用中需要匹配设置一些塑料类的类似物,并涂以各种对应色彩,令幼儿在搬运、选择过程中理解音乐中的元素构成,感受音乐中的乐趣,并喜爱上音乐,从音乐教学中快乐游戏、学习,使各项能力得到对应训练。

2.实践音乐训导中的“能力引导”措施

幼儿教育中的音乐训导意图在于激发、引导幼儿各项能力的培养。比如,音乐教育中的符号游戏教学使幼儿在学习中得到观察能力的诱导,使幼儿学会在事物中认知,由被动教学逐渐变成幼儿喜爱、参与的主动学习。再如,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中通过歌唱、舞蹈动作使幼儿的肢体得到全面活动与训练,从生理上加强幼儿的体能诱导,合理疏导其能量的释放。教师还可以借助乐曲的旋律,使幼儿逐渐在节奏中感受到协调性,并运用节奏的把握提高幼儿对身体、情绪方面的控制能力。从音乐的多种作用与功能影响分析,音乐训导中的能力引导较多,最终的导向还是使幼儿作为一个个体的人的构成要素得到全面诱发、培养,达到对幼儿创新力的保护与强化。因此,实践音乐训导中的能力引导措施应该把握幼儿的体能范围、幼儿的适应情况,将音乐教学与能力引导进行对接、融合,以游戏活动、团队合作、针对性培养等全面实践幼儿素质能力的训练。

3.实践音乐训导中的“性格诱发”措施

幼儿在性格方面没有定型,因此,该阶段的音乐教育任务旨在令幼儿潜力中的各种素质得到训导式的培养。教师要注意观察不同幼儿的倾向、天赋等,为其未来的学习提供经验。比如,在实践音乐训导中的性格诱发时,教师需要为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各项目设置对应的评估指标,为幼儿建立起一个科学的档案资料,并使其能够与义务教育阶段进行关联,形成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之间的衔接环节,逐步为幼儿向小学生的过渡奠定多样化的可能性,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可持续的延伸性教育。教师要在智商、情商、心理稳定性等多个层面实施训导、评估,并使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共同促进幼儿性格的引导式培养。

幼儿教育中实践音乐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它更符合幼儿生理、心理方面的天性。由于音钒括节奏、符号、动作、乐器等,能够在更大范围内促进幼儿认知能力、情感能力方面的拓展,因而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区分出音乐教学中的要素构成,使其能够为幼儿教育中幼儿的综合素质诱发、引导以及创新力的保护提供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程志龙.我国幼儿教育面临的问题、成因和对策[J].学术界,2014(5):207-217.

第4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同样在体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也十分有利,因此,在实际的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受幼儿年龄的影响,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如果不能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来开展日常的教学,则无法发挥出幼儿教育的优势与作用。因此,幼儿教育必须在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前提下来进行,从而确保幼儿能够更加健康、快乐、全面的成长。但是教师需要把握好游戏的时间及范围,从而确保教学目的的实现。我们应认清楚现实,对3、4岁的儿童而言,其依赖于现存环境而产生的每一次具体活动的外在目的很不清楚,他们只是简单地体验事实,虽然是有明确目标的教学,目标也是很隐蔽的,这时应尽可能地采取各种手段。随儿童长大,纯粹体验活动过程的游戏不断减少,教学活动中的目标性不断鲜明,儿童的发展是游戏与教育内在联系的纽带,此时应该相应地缩短过程,追求效果。

二、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作用

(一)充分地锻炼幼儿的肢体。

我们都知道,儿幼儿的体能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两岁的幼儿完成了坐、立、行、走、爬、跳等所有基本动作,但上楼梯较为笨拙。受年龄的影响,幼儿所能活动的范围是比较小的,并且身体各方面仍然处于发育状态,因而在肢体协调能力及抵抗力上都比较差,通过游戏可以充分地锻炼幼儿的肢体协调性。如体育课程中可以通过绑腿并肩走来进行锻炼,这样不仅可以让幼儿感受到户外游戏的乐趣,同时可以培养幼儿团结互助的精神,在锻炼肢体协调能力的过程中结交到更多的好朋友。父母们多抽出些时间,每天和孩子一起到户外做各种运动,双休日带孩子上公园或郊游、爬山,进行耐力和有氧锻炼,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了。家长需要注意的是,不论何种锻炼活动都要遵守幼儿体能发展的顺序。

(二)增强幼儿对知识的吸收能力。

在幼儿教育中,游戏可以借助多种事物来辅助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同样可以加深幼儿的认知。如不同种类的动物,教师可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通过不同类型的面具来满足角色扮演的需求。在游戏中可以要求扮演的幼儿模仿该动物的叫声及走路的样子,营造出快乐的学习氛围。这种优势是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喜好,对于其语言组织能力的训练也是非常好的。

(三)有效地锻炼幼儿的适应能力。

游戏需要多个人来完成,通过游戏可以很快地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这对于越来越多的独身子女而言是十分有效的。如手工课上美味的水果拼盘,要求三人为一组,用橡皮泥制作出可口的食物来招待客人小猴,可以通过小组之间的沟通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认知来帮助其他幼儿进行颜色的选择,齐心协力制作出美味的水果拼盘,在整个活动中可以极大的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平时要多让孩子接触人。孩子们只有在集体环境中,与别的孩子打交道的时候才会锻炼他们的性格和品质,从小就让他学会忍让,有一颗爱心,懂得关心别人。(四)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游戏的本质是帮助幼儿更好地认知世界,并指导自己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幼儿的成长极为关键,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灵活地运用各种技巧来帮助幼儿形成更加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做每一件事之前,要让孩子养成思考的习惯,考虑一下怎样做更好,然后再开始动手。日常生活中孩子力所能及的小事,要鼓励他们自己去做。若有机会,让孩子到亲戚家住上一两天,改变一下环境,可以锻炼他们的适应能力。在课程《美丽的世界》中,可以鼓励幼儿去看看校园的环境,在看到小朋友践踏花草的时候,教师可以模仿小花的语气说:“哎呀,好疼啊”,让幼儿意识到花草也是有生命的,以后再也不会随意的采摘花草。长此以往,这些习惯会在幼儿的心理深深地扎根,在别人做出类似行为的时候他们也会适时地去阻止他们,为保护大自然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信息技术教学下幼儿教育中的游戏重要价值

游戏不仅可以提升幼儿的审美,同样在沟通、协作、分享等能力的培养上都非常的有效。不同的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可以依据自身的观察来进行引导与分析,从而确保幼儿得到较好地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正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幼儿园教学中。但是,如何使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有效整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幼儿发展,为此我们进行了积极地实践与探索。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教学有效整合的原则有:创新性原则、直观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实效性原则。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有:注重鲜明的教学主题;注重层次的呈现方式;注重趣味的教学手段;注重幼儿的主动参与,幼儿在探索和表现自己兴趣与个性的发展途中,游戏为他们提高了良好的机会与合理的途径。幼儿可以在游戏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为将来的发展方向与道路提供了帮助。

四、总结

第5篇

摘要:音乐无处不在,是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教育也是幼儿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音乐能够给幼儿带来愉悦的心情,增强对音乐美的敏感度,更能帮助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幼儿通过认识音乐、欣赏音乐,进入音乐的世界,并借助音乐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

关键词:音乐教育;一日生活;常规教育

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音乐教育不仅能给儿童带来愉快,而且潜移默化影响着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将音乐艺术与常规教育互为渗透、有机结合,幼儿既能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愉快的生活、学习,又能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当中建立起良好的常规。

1音乐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音乐是人生活的一部分,它是一种听觉艺术。人们用音乐抒感,用音乐愉悦生活,音乐能带给人们美感。此外,音乐对幼儿还有很多作用:(1)音乐教育对幼儿智力发育起着重要作用。(2)音乐教育可促进幼儿的德育发展。(3)音乐教育培养了幼儿的感知能力。(4)音乐教育促进了幼儿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5)音乐教育可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

2音乐对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作用

(1)规范幼儿的一日生活。(2)让幼儿的幼儿园生活充满情趣。(3)让幼儿的生活充满艺术的氛围。

3音乐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运用

不同的音乐对人的情绪起着完成不同的作业。在舒缓、平稳的钢琴曲中,人常常能够产生愉快的情绪;在激昂的交响乐、进行曲中,人常常能够感到精神振奋。因此,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我们要根据这些环节的特点选择相应的音乐。同时,由于我们班小朋友比较喜欢听流行歌曲,我也会增加一些他们喜欢的流行音乐。3.1入园和离园活动。入园时会在校园内播放《早上好》《虫儿飞》《国家》,离园的时候会播放《大手小手》《花仙子》等,让幼儿在活泼愉快的音乐中入园和离园。3.2晨练和户外活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上午的户外活动,教师可以选择动感较强、节奏感鲜明的律动音乐,比如我园选择的是《卡路里》《阳光彩虹小白马》《洗澡歌》等歌曲,并结合集体音乐教育活动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这样更加有利于调动幼儿运动的积极性,激发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增强幼儿身体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3.3进餐和睡眠。幼儿园的进餐环节,除了要提供有足够营养的食物,还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进餐前需要平稳、明朗的音乐,让幼儿心情舒畅,情绪稳定,不会引起暴饮暴食或者食欲不振。由于进餐时速度不宜过快,所以过于欢快的音乐也是不适合的。我会选择一些钢琴曲,比如《summer》《riverflowsinyou》等歌曲。幼儿在园午睡,教师要做的,就是要保证幼儿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在午睡前,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童话感的,有故事情节的音乐进行播放,或者直接选择一些比较温馨的故事教学播放,这样能够让幼儿产生美好的想象,有利于睡眠。在起床环节,小朋友刚从睡梦中醒来,为了让幼儿尽快清醒进入下一个环境,通常我们可以选择一首舒缓的音乐再搭配一首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来对幼儿起床进行辅助。音乐不宜常更换,这样可以培养幼儿听觉上的熟悉感,比如《起床歌》《青蛙最伟大》等歌曲就比较适合。3.4过渡环节。过渡环节是指幼儿一日生活中各项活动之间的衔接转换,是非正式的、闲散的,自由活泼的。利用丰富的音乐教育资源,有助于不同环节的顺利过渡。过渡环节的设置不仅满足了一日生活中不同内容的节奏的更替,而且满足了幼儿日常身心活动节奏更替的需要。这两种情况在日常的活动中彼此不同,又互相练习。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机智地采用不同节奏的音乐,调整时间的设置,寻找两种节奏转换的契机,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也能有序地进行教学活动。如在语言活动与户外活动之间的过渡环节,可以采用活泼欢快的音乐调动幼儿情绪,帮助幼儿做好动静转换的准备,我常会播放孩子们会唱或者会跳的歌曲,比如《隔壁泰山》《陪我长大》《大风车》《手牵手》等歌曲,提示幼儿要进行下一个活动,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3.5活动区。音乐教育的有关内容也可以有机渗透在幼儿园形式多样的活动区中。例如,角色游戏区“星光剧场”中,幼儿可以复习在音乐集体教学活动中所学到的内容,也可以进行即兴的音乐创造和表演表演,幼儿可以利用乐器、唱片以及道具进行自发的音乐探索活动。我们建议把音乐区角设置在相对宽敞的公共空间,避免拥挤和影响其他区域。3.6集体教育活动。目前,音乐教育实际已经渗透在幼儿园的主题活动和语言、数学、科学、美术、健康等领域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善于利用音乐教育资源,将歌唱、律动、游戏、表演、即兴音乐创作等活动内容,运用在主题活动以及各个领域的教育活动中,找寻各领域活动之间的关系,整合各领域,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美术活动中,可以融入听音乐画画等内容;在语言活动中,可以融入音乐剧表演、音乐故事吟诵等内容。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如果要取得真正的效果,必须在课程上追随幼儿的自然发展历程而不是超越它。”通过音乐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基本的规则意识、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还能够将道德要求转化为幼儿活动的需要,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音乐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不仅仅只是简单的音符,更是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我们要让音乐走进孩子的心灵,伴随孩子成长。

作者:龚丹怡单位:江苏省昆山市新镇中心幼儿园

第6篇

[论文摘要]学前教育(幼儿艺体方向)专业是艺术与体育相结合的综合性专业,是根据幼儿教育的特点而构建的复合型专业,是幼儿教育专业建设的创新实践。研究认为学前教育(幼儿艺体方向)专业建设应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确立、课程结构优化、实践技能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建构,突出艺术与体育教育的专业特色和幼儿艺体教育师资的特点,学前教育(幼儿艺体方向)专业才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 

 

一、幼儿艺体教育专业建设的依据 

高等学校的任务就是按专业培养人才。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人才培养中往往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过分侧重于抽象思维、逻辑分析等能力的训练,而忽视创造能力的开发与培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表明:艺体教育在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艺体教育的熏陶,能够丰富想象力、提高审美力,并逐渐增加文化修养、升华精神世界、培养造就良好的创造心理素质,为塑造创造型人才打下基础。根据艺体教育的特点和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研究幼儿教育人才的特点和规律,构建幼儿教育专业,培养新型的幼儿教师具有重要的探索价值和实践价值。 

 

二、构建幼儿艺体教育专业 

1.开展广泛调研,确立专业培养目标。摸清城乡幼教师资状况和幼教师资培养现状是我们确立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因此,本校分别调查了三峡库区内二十余个区、县的幼教师资情况和重庆、万县、涪陵等地的一些大中专学校培养幼儿师资的情况。其现状是:在幼儿教师中,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现代幼儿教育思想和方法普遍缺乏,尤其忽视艺体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幼儿教育多为单纯知识教育,极不利于儿童的心智发展;从与国际教育接轨和幼教发展的要求看,幼教师资的学历普遍偏低;目前一些培养幼师的大中专院校在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以及课程设置方面还继续受单纯学科知识教育的影响,艺体教育从课程设置到课堂教学实践等方面都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培养的幼儿教师缺乏个性。鉴于此,本校确定了提高幼教师资学历层次,突出艺体教育特长和能力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专科学历和艺体专长的幼儿园教师和幼儿教育工作者。同时兼顾幼儿教育的社会机构如少年宫、文化宫的需要,突出艺体教育的特色,培养具有灵活运用艺体语言进行幼儿教育教学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艺体教育师资。 

2.创建幼儿艺体教育专业,开展课题研究。把幼儿艺体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转变为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实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校经过全面的分析论证,集中了学校音、体、美3个专业的教学设施和师资队伍的优势,在体育系创立了幼儿艺体教育专业。但是在如何突出幼儿艺体专业特色,如何给学生能力和素质定位,以及课程建设等深层次问题上还需进一步地深化认识和进行研究,幼儿艺体教育专业的教学实践需要提升到理论研究的层面,才能保证幼儿艺体专业的可持续发展。1996年,本校向原国家教委申报了《面向21世纪培养专科学历幼儿艺体师资的研究》课题,1997年国家教委师范司批准正式立项研究。2000年6月课题顺利结题并被鉴定为较优秀的课题。经过课题组三年的努力工作,在课程结构优化、专业主干课程建设和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已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3.优化课程结构,突出专业特色。(1)加强基础课程的建设。在基础课程设置中,我们注重夯实基础与提高素质相结合,让学生掌握现代社会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奠定学生发展的坚实基础。突出现代幼儿教育理论课程,开设了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早期教育理论以及幼儿智力开发等课程,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的科学理论,提高学生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能力。基础课程设置的课程数达20门,占教学总时数的40%。(2)重点加强艺体综合课程建设。根据幼儿艺体教育专业的特点,构建了《音乐与幼儿音乐》《美术与幼儿美术》《舞蹈与幼儿舞蹈》《幼儿体操与游戏》等专业核心课程,并编写了专门的教材。艺体综合课程比例占专业课程的40%左右。(3)增加实践活动课程和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幼儿教师所具备的操作示范能力只能通过教学实践的锻炼和培养才能形成。开设幼儿玩具和教具的设计与制作、幼儿游戏的创编、幼儿教育研究等课程,为学生发展个性和发挥创造性提供更大的空间。每学期安排1~2周的教学见习课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保证见习、实习课程占总学时的15%左右。开设了音乐、体育、美术、舞蹈等课程的专选课程,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修1~2门艺体课程,并有专业教师个别指导,以保证每个学生具备1~2项过硬的艺体专业技能,让他们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出各自独特的优势。 

4.加强艺体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1)培养幼儿教师的艺体基本技能。幼儿教师必须具有读、说、唱、画、跳基本功。我们要求学生具有创编儿歌、即兴伴奏和演讲、创编舞蹈、制作教具、玩具和手工作品的能力,具有幼儿艺体教学以及幼儿艺体教育指导、教学管理和实施美育的基本能力。(2)强化艺体实践技能,培养学生运用艺体语言进行教学活动的能力。教育实践活动是幼儿艺体专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它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以致用并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途径。其一,我们制定了《幼儿艺体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活动计划》,指导和规范学生参加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学生经常性的见习活动有:参观幼儿园、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幼儿教育调查研究、幼教咨询、为幼儿园服务以及其他课外活动等实践活动。其二,为了检查每届学生整体的学习状况和展示学生艺体教育教学的技能技巧,每届学生都要举办一台大型的教学成果汇报表演(美术作品展、文艺会演),人人创编并演出至少一个体现专业特色的节目,通过自编自导自演文娱及幼儿教育节目,锻炼和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及组织管理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其三,我们长期坚持对学生进行幼儿角色的训练,在当地市、区幼儿园和一些小学建立了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经常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学前班去体验幼儿园的教学、生活及管理,轮流见习幼儿教师,尽快使学生角色化,适应幼儿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具有童心化、幼儿化的思维特征和方式,具有平等交流、耐心指导和细心呵护的角色,为其尽快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奠定良好的基础。其四,邀请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幼儿园的领导和专家经常到校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训练,并根据各级幼儿园特点和实际,有针对性地开设讲座或实地参观学习,培养学生组织教学活动的技能,以保证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幼儿艺体教学工作的要求,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对2001届~2005届127名幼儿艺体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抽样追踪调查表明,不少学生在公立和私立幼儿园以及中小学艺体教育教学活动中都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3)建立学生实践能力考核体系。在办学实践中,我们认真总结吸收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和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学管理经验,结合幼儿艺体教育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的实际,广泛征求用人单位及有关专家的意见,建立了幼儿艺体教育专业学生素质能力达标考核制度,制定并实施了“舞蹈能力达标考核办法”“音乐能力达标考核办法”“体育能力达标考核办法”,以及普通话、书法能力达标办法等,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落到实处,并纳入规范化、科学化、量化的管理序列,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结束语 

在幼儿艺体教育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实现了艺体教育活动与现代教育理论接轨,大胆创新,实施素质教育,突出了艺体教育专业的特色,发挥了艺体活动的独特功能。这在教育观念上是一次突破,体现了幼儿教育专业的超前性和创新性,为幼儿教育实现从单纯知识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提供了新的思路。根据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和特点,培养专科学历幼儿艺体教育师资,探索幼儿教育专业改革和发展的新路,突出艺术教育和体育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幼儿教育师资培养的鲜明个性和特色。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传统 节日文化 承载 发扬 内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197

中国的传统节日休假目前已实现行政化,但节日的原始味道却不浓。而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母亲节、父亲节等在我们年青人身边悄然兴起并日趋流行。网络、都被各种各样的洋节日信息充斥着。作为一线幼儿教师,笔者发现:目前幼儿园中大班课程设计,让孩子们庆祝圣诞节,让幼儿与制作感恩卡,新年树(圣诞树),准备母亲节礼物、包饺子、做月饼等学习内容比比皆是,从教学内容的设定和目标的维度看,可以利用这些节日背后承载的文化,让幼儿感受中西文明的不同风格,既长见识,又获得动手能力的机会。但让好多孩子分不清哪些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哪些是西方节日。对好多孩子来说,哪些是传统节日、为什么要过节?却一无所知。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和动手能力的操练,更需要精神与人格的塑立。利用好传统节日文化这一资源,将使孩子们在幼儿教育这一阶段埋下树立民族的、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种子。为此笔者从自我的教育实践出发,谈谈传统节日在幼儿教育中的现状,思考,及所做所想过程中一些建议。

一、 “传统节日活动”在幼儿课堂教育中开展的现状

例:中班第七周主题活动《爷爷奶奶你们好吗》中有节语言课《重阳节》。当老师问中班的孩子:“小朋友,你们知道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吗?”积极发言的孩子有好几个举起了小手。“请你说。”“九月九日是中秋节。”一个孩子回答着。“老师再请个小朋友来说回答。”“宝贝,请你说。”一个自信的孩子站来起来,大声说:“老师,九月九是儿童节.”老师用摇头的方式表示不对,坐着的孩子们就不敢再举手来回答了,安静一片。不光是几个孩子不知道九月九是重阳节,全班孩子没有一个能说上来的。下一个问题重阳节是谁的节日,孩子回答也是像猜谜语一样,答案五花八门。

幼儿教学教材中,虽然涉及到部分传统节日,都有相应的主题活动,但活动设计的过程中,笔者至少发现以下三大问题:

(一)传统节日时间与幼儿课堂教学内容不符

在教学“传统节日活动”这学习内容时,与国家法定的节日或迟或早不相遇。如2013年的中秋节是9月19日,放假是9月19日,9月20日,9月21日。而幼儿园中班的课程中《中秋月儿圆》安排是9月23日至9月27日,相差一周的时间。小朋友是先过中秋节,先有体验和感触,然后再进行这个节日活动的学习。从知识的角度讲,是有利的,因为亲身体验,所以更加深刻有印象。但中秋节日的背景主题元素是团聚、圆满,对于孩子来说过中秋应有一种期待,原本该有的赏月、识月等活动都只是轻描淡写。

总之,许多节日的教学,时间颠簸跨度很大,使教学索然无味。

(二)节日时间相符时,幼儿园内无节日气氛

既为节日,就需要有节日的气氛,气氛是有环境的创设而产生的,不同的节日就应该有不同的气氛,幼儿园环境创设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当传统节日来临时,农村幼儿园在最普遍的现象就是:“节日到,创主题;节日过,一边放。”在一周主题前几天对主题墙进行装饰,让孩子通过观察,发现,再是参与到各个课程中,如儿歌朗诵,故事,或是绘画来表现传统节日及风俗。但整个幼儿园基本上没有传统节日的氛围,大中小班中课程节日也不是统一安排,要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浓郁的传统节日文化氛围。

(三)除了吃穿、放假,无其他文化寻根气息

在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中,主要是通过语言、艺术、社会几个领域的教育活动让幼儿了解传统节日的特点与风俗,但事实上,孩子们只了解了节日我们吃了什么或是节日到了我们要放假几天等概念。而传统节日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每个节日不仅仅有着不同的表象作用,更有着深层的教育意义。我们的教育停留在节日的表面,重在让孩子们“玩”来感知节日的文化,忽视了文化内涵和教育的功能,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家都几千年地沉浸在节日中,孩子是社会人,他们的生活也同样沉浸。所以笔者认为要重视每一个节日内在的文化,一方面让孩子们了解传统节日的风俗,另一方面要让幼儿感受节日的精髓,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中华民族,继承我们中国优良的传统品质与文化。

二、传统节日对幼儿文化寻根教育的意义

(一)生活化常识的提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领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传统节日内容丰富,涉及到人们的生产活动,衣食住行,礼仪风俗等,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幼儿生活周围的人、事、物和活动,都蕴含是传统节日文化内容。通过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孩子们生活化常识有所提升,了解各个节日的名称和时间,如正月初一是春节。同时也了解各个节日中的习惯于风俗,如张灯结彩元宵节,吃汤圆。节日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状态紧密相连,并以孩子们喜欢的形式存在着,让孩子们感受节日文化的同时,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使孩子们爱生活,享受生活。

(二)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在幼儿园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节日的风俗习惯,常常和孩子们一起制作食品,安排了不少动手实践的活动。如:中班主题《中秋月儿圆》中,我们邀请了糕点师傅,让孩子们参与了做月饼的过程。一个个圆圆的小月饼都是孩子们亲自参与制作的,孩子们别提有多开心,一次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月饼是人们仿照圆圆的月亮的样子做的,加深对“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风俗的了解。

(三)乡土气息的感受和人文背景的了解

如何让孩子了解我们民族特色,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既宽泛又抽象的概念,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一放面让孩子们感受了节日的乡土气息,如我们中国最盛大、最热闹的春节,按照我国的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过节是以“红色”为主,收红包、挂灯笼;孩子们放鞭炮、点烟花;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让孩子们心中留下一个红彤彤、甜滋滋的年,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年。另一方面也让孩子们了解了节日的人文背景,如清明节: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是纪念介子推。在大班主题活动中,幼儿认真听革命英雄的故事,一起动手做花圈,鼓励幼儿在家长陪同下祭祀扫墓、踏青郊游等。

三、自我尝试的实践策略与思考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名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节日都隐含着不同且极具文化内涵的教育价值,可以让孩子们喜爱、了解、感受传统节日,是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果在幼儿园中,大家都重视每一个传统节日,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选择有效合适的教学活动,以孩子们容易接受的形式来让孩子们了解、学习、感知、体验各种传统节日的由来、风俗,让传统文化不断在孩子们心中不断发芽、生长,结果,激发孩子们热爱我们的祖国,继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品质。我们要把传统文化内容建立成适合幼儿园特点的课程,传统文化是教育重要的材料。我们实践的“过端午“这一活动为例,谈谈传统节日的教育策略。

(一)事先挖掘传统节日中的积极元素,提炼出适合幼儿感受的人文印象

如端午节前人文背景的铺设,我们先带领孩子们跨越历史时代,聆听《屈原》的故事,观察屈原这个热爱国家的大诗人,被人怀疑和陷害的画面,感受屈原的痛苦,投江自尽,以及江上的渔夫和百姓知道后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人们还拿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江中的鱼虾们吃饱后不要伤害屈原的尸体画面。这一天刚好是农历五月初五。通过故事让孩子们感知了屈原热爱国家、热爱人民,人民也热爱他,怀念他。所以把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知道一些特殊的端午节物品。每个节日都一定的背景,积极的,不积极的,但不是每一点都适合幼儿去体会。所以这个过程中,作为教师需要挑选合适的感受途径和策略,即贴近孩子的思维和眼光,又新奇地吸引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孩子的正确人格品质。

(二)、设计易于准备和动手的实践体验活动,聚家园合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邀请家长走近幼儿园,和孩子一起合作“包粽子”的活动。家长们准备了包粽子的材料,已经泡好的糯米、煮软的棕叶、馅料、棉绳。孩子们在家长的知道帮助下有摸有样的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粽子,粽子大小不一,形状不一。让孩子们一起看粽子,认识形状的同时,还让孩子介绍自己包粽子的过程以及用了哪些材料,体验了成功的快乐。最后念着儿歌,品着粽子,在欢笑声中结束了过端午的这个活动。这样的过程靠教师一人之力,完成起来必定有诸多不便。但发挥家长对教育的协助作用,意义和效果上会大大提升。

(三)活动意义的提炼与反思促使自我的成长

在这次半日活动中,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亲手尝试“包粽子”,了解粽子的制作材料和基本制作过程。一方面唤起了家长们对中国的传统节日的认可,增强了家长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潜移默化影响孩子们,孩子、家长、老师三者之间可以互动交流。另一方面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分享粽子中还让孩子们感受了集体的温暖,加深了对“端午节“这一个传统节日的了解,激发了孩子们喜欢过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欲望,中国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小时侯就开始扎根。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还需要关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缺失与不足,提炼节日文化活动中组织与引领的艺术,不仅需要前测前瞻活动开展的意义性,也要反思活动后留下的内化因素。

传统节日本身就带有一种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我们应该珍惜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引导孩子们充分认识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节日的风俗习惯、乡土气息和人文背景,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动脑、动眼、动口,主动地参与各个传统节日,从小就感受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尊老爱幼、团结合作的优秀品质。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走进孩子们的心里,成为幼儿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让孩子们更好地传承。

参考文献

[1]刘峰峰,如何组织幼儿园的参观活动. [J]. 学前教育.2011.01

[2]马杰,借鉴活教育思想实施责任教育. [J]. 学前教育.2012.12

[3]刘占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指南中的幼儿科学探究-价值取向、目标与实施策略. [J]. 幼儿教育.2013.06

第8篇

一、以幼儿发展为本是课程的根本要旨

幼儿是天生的学习者,是主动的、开放的学习者。游戏和探索是幼儿的生命活动。幼儿时以主题的身份随时随地地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并显现出学习的能动性、独创性和差异性。同时,幼儿通过活动,体验到自己的能量、地位和价值,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幼儿有着与生俱来强烈的好奇、求知和探索的欲望,他们的学习是自由的、开放的,贯穿于一日生活之中。教育必须依靠幼儿内在积极性,通过他们的亲身参与、独立思考和自我体验,建构起新的认知结构、态度体系和行为方式。中班上学期我们进行了一个新的主题“可爱的动物”,每个主题开始之前我们两个老师对这个主题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构思,为此我们还特地带孩子去参观动物园,还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搜集一些有关动物的东西,设置了“资源加油站”。家长帮忙搜集了各种东西如:动物模型、动物简报等等。这种动物园的实践活动开展完以后发现孩子对动物的兴趣非常浓厚,在回来的路上就发现孩子提出了许多有关动物的问题,老师作为有心人都一一记录下来。为了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兴趣点,尝试用这种团讨的方式来了解孩子想探究动物哪些方面的兴趣点。这种团讨活动也是对接下来的课程开展、区域设置、一日活动都是指导,比如根据团讨的结果,老师可以选择孩子感兴趣的活动进行开展,区域材料的投放时也能更有针对性。当然这种团讨也不是只用在主题开展的初期,在主题开展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了,老师和孩子也可以一起讨论。以多种方式让孩子参与其中解决问题,抓住孩子的生长点更丰富地开展主题。

二、回归生活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幼儿在学习课程中获得一定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的爱心,学会关心动物、同情动物。如在自然角里饲养一些小动物:小乌龟、金鱼、小兔、小鸟等,轮流照看小动物,让幼儿学会照顾小动物,萌发热爱小动物的情感。在生活区提供一些和幼儿生活紧密联系的操作材料,开展如冲泡饮料、剥花生、补图书、切香蕉等活动。综合课程从幼儿的生活现实出发,反映现实生活尤其是幼儿感兴趣的或实际参与其中的生活,注重从生活中学习,让幼儿综合地学习各种知识。

三、尊重每一个幼儿,承认个体间

差异是课程实施的前提环境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保证。在团讨过程中孩子参与的痕迹,比如四块问题板连起来放在教室门口就自然成为主题环境的一部分,在架子的反面留下的空间,可以张贴孩子的作品,留下主题活动中孩子参与的轨迹。《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让幼儿真正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成长,让环境与幼儿对话、与家长对话,发挥环境“第三位教师”的作用。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并留下每个孩子参与的轨迹,每个主题开展过程中都会在各个区域中投放2-3份和主题紧密相关的材料,作为主题活动的延伸,当然也有个别主题活动中的活动设计比较简单,比较适合在区域活动中实施,就将材料投放在区域中进行。比如在“好朋友”的主题中第一周的课程中有“好朋友的生日蛋糕”,第二周有“好朋友的礼物”,在内容上有所重复,就将“好朋友的礼物”的内容放在美工区完成。幼儿园综合课程以主题活动为轴线,既充分考虑幼儿学习的启蒙性和趣味性,又为教师因地制宜地组织教学活动提供参考与支持;强调综合性、操作性;强调贴近幼儿的现实环境;强调同伴间的相互讨论与合作,鼓励幼儿采用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保证幼儿园教育更有效地发挥整体功能。

作者:倪翠薇 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新洲幼儿园

第9篇

一、丛书的出发点——让理论变为教师的行动

《让理论看得见》丛书由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虞永平教授主编,2011年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一直困扰着学前教育的研究者与实践者。幼儿教师作为学前教育理论的主要践行者,是联结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纽带。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以及学习行为对教育理论的践行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幼儿教师必须掌握幼教理论。只有领会、掌握理论,才能将理论运用于实际。本丛书的出发点正是要使看似艰深的理论走出象牙塔。变得让教师看得见、摸得着。将理论研究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动。为此,在对幼儿教育多个层面的理论进行研究和诠释的基础上,本丛书结合幼儿教育实践,进行了解读和有针对性的说明。让广大幼儿教师通过对本丛书的学习,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观念。同时,对照和反思自己的实践。再投入到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之中。从而在实践中形成自己较为稳定和正确的观念和立场,使教育实践有教育信念和理论支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二、丛书的内容——广泛的理论视角和丰富的实践探索

本套丛书共有14本,包括《幼儿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自然主义与幼儿教育》《活动理论与幼儿教育》《生活与幼儿教育》《活教育思想与幼儿园教育实践》《生态变迁与幼儿教育》《德性与幼儿教育》《实习场与幼儿教育》《做中学与幼儿教育》《早期阅读与幼儿教育》《幼儿园规则教育与幼儿发展》《计划、记录与幼儿发展》《父母与幼儿教育》和《法律精神与幼儿教育》,从自然主义、活动理论、活教育思想、人类发展生态学、建构主义、全语言教育等理论视角出发,反思当前幼儿教育实践问题,探究理论的现实意义,积极寻找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有效途径。例如《生活与幼儿教育》在对生活教育思想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如何利用生活教育思想进行幼儿园课程建设、幼儿园活动组织和幼儿园环境创设。并提出如何利用家庭、幼儿园、社区等共同生活环境促进幼儿的个体发展。《实习场与幼儿教育》对建立在建构主义基础上的“实习场”的内涵与理念进行了论述,对“实习场”的实践模式、设计原则、要素、特征、流程以及类型进行了概括,并结合幼儿园实践案例进行了分析。《计划、记录与幼儿发展》一书从“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实施班级工作”这一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存在的困惑出发,结合大量的案例,对如何制定和执行班级计划和班级记录进行了论述。《法律精神与幼儿教育》一书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幼儿事故纠纷案件进行了讨论。本丛书不仅对多种理论进行了梳理,并结合具体的案例,对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如何运用这些理论进行了深入分析,使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融合在一起。

三、丛书的意义——帮助教师、指导家长、引领社会

理论联系实际,是本套丛书的基本宗旨和重要特点。丛书将理论与现实的幼儿教育实践结合起来,既有理论的高度,也有服务实践的针对性,内容广泛、论题新颖,是目前为止比较系统、比较丰富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读物。丛书中的每一本都是从某一理论视角或理论立场出发,既涉及国外经典的教育理论。也涉及我国传统的教育理论;既涉及幼儿教育领域内的理论前沿问题。也涉及其他相关学科中与学前教育紧密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从不同的理论视角梳理了关于幼儿教育的基本观念。其意义在于充实和更新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在教育中关注幼儿的本性、幼儿的权利、幼儿的发展。丛书在进行理论阐释的同时。结合相应的实践展开了讨论,能够使教师和家长在深入学习理论的同时,在真实的教育背景下反思自己的观念,正确地分析和改善自己的行为,从而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准,是广大幼儿教师专业提高的有益读物,是家长不断增进科学育儿知识和能力的有益读物,从而引领整个社会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第10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 现状 对策

幼儿时期是人的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所以幼儿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要想充分实现幼儿教育的目标,我们就必须对现行的幼儿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彻底根除其教学弊端,革新幼儿教育教学方法,从而为新世纪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职业高中幼儿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一)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

目前,职业高中院校对幼儿教育专业学生成绩的评定主要以考试为主,对于一些需要社会实践的模拟教学,学校也只是走一下过场,常常采用纸上谈兵的方式进行考核。这种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细化能力考核的缺失,使得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考试,并不能真正掌握一些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在走上真正的工作岗位之后还得花费很长的时间去熟悉、去适应工作内容,这对于基础教育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损失。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现阶段,职业高中学校幼儿教育教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对专业能力的实现程度较低,课程设置极为不合理,这严重阻碍了幼儿教育教学的发展和进步。我经过调查和研究发现,职业高中的幼儿教育专业很少设置有实践锻炼与实习的课程,有些课程与实际的幼儿园教育严重脱节,学生在校所学知识根本无法应用到实际的幼儿教学中去。此外,还有一些课程设置设置比较累赘、重复,学科课程设置过分强调完整性和系统性,从而导致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教学方式单一、僵化

在当前的职业高中幼儿教育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任课教师都喜欢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僵化,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很难与现实结合起来。专业课任课教师只是一味地向学生讲授知识,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互动性,且学生在学习完之后也没有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进行结合,这种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幼儿教育教学专业的发展。

二、职业高中幼儿教育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树立明确的培养目标,突出幼儿教育专业的师范特色

职业高中幼儿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适用面,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领,指引着人才培养的方向,学校对人才培养的规格也需要遵循供需平衡,哪方面缺乏人才就侧重培养哪个方面的人才。即职业高中幼儿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要分出等级层次,有所侧重,于培养具有高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应用性人才。另外,幼儿教育教学还要采用“立足幼教师资,兼顾相近相关”的原则,在侧重培养幼儿教师师资中,对和幼儿教育相关的方向也要有所培养,要与新形势下的幼教事业发展相适应。只有明确了幼儿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才能够制定出更加合适的培养方案。

(二)科学、灵活地设置课程内容

针对现如今幼儿教育教学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学校和教师要予以深刻的反思,彻底改变这种教学现状,以适应实际的幼儿园教育的需要,顺应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保证最优化的幼儿教育教学课程。

在进行幼儿教育课程设置时,学校和教师注意改变传统单一、落后的课程设置,对一些落后的课程及时地进行调整,删减一些重复繁琐的课程,以增加课时的有效性,节约课时。另外,教师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也要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因为每一门课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和其他课程联系在一起的,尤其是要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联系起来。

(三)强化专业实践能力训练,改革教育教学方式

就幼儿教育教学专业而言,如果没有理论知识的讲解只有单纯的实践课,那么就会形成一种形式化的教学模式。但是如果只有理论课而没有实践课的支撑,那么教学模式就会显得教条化,知识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由此可见,职业高中幼儿教育教学专业需要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双重支持,以为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利的保障。职业高中院校以及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地,在学习完理论知识之后把学生带进幼儿园,让学生进行“入园体验”,以使学生对自己未来的教学对象有所了解和认识,使学生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此外,教师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要多采用讨论、对话等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相结合起来,并与学生共同讨论,这样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就不会束手无策,就能从容应对这些问题。总之,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其最终目的都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都是为了满足社会对幼儿教育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利明.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的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10

[2]周广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与训练[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

[3]康建琴.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框架的初步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07(3).

[4]袁爱玲.对未来社会幼儿教师素质与能力的透视[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版,1997(1).

第11篇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6-0067-01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园将小学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资源、教育规范、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渗透或运用于幼儿教育实践中,使之常规化、教学化、状态化,进而普遍化、趋势化的教育现象。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实质是背离素质教育。迎合“应试教育”。采取拔苗助长的做法,不仅违反了幼儿教育规律,还影响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剥夺了幼儿幸福的童年。那么,如何摆脱“保姆式”的教育模式,阻止“应试教育”的消极因素向幼儿教育渗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呢?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践行素质教育的幼儿教育理念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以素质教育的幼儿教育理念作指导。“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因此,幼儿教育应当是以优生学、儿童保健学、儿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学等科学理论为依据,以《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以下简称《规程》)和《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为指导,对学前儿童实行科学的养育与教育,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的教育。

二、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幼儿教育“小学化”,实际上也是幼儿教育向教育的庸俗化、幼儿园向幼儿家长的功利取向妥协的结果。为了迎合社会不正确的衡量一所幼儿园好坏的评价观,一些幼儿园不得不教幼儿认字、背诗,做算术题,背诵英语单词。为迎合幼儿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望子成龙,盼女成风”的急功近利思想,一些幼儿园借鉴小学做法,纷纷打出各种特色班、实验班的招牌。趋利性、媚俗化使一些幼儿园放弃了正确的办园理念,背弃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规程》是我国幼儿园管理的重要行政法规,是管理幼儿园的基本依据。《纲要》是遵循我国宪法和教育基本法的精神,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幼儿园工作规程》而制定的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的单行法规文件。幼儿园应当认真学习贯彻《规程》和《纲要》,坚持公益性、服务性的办园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幼儿教育脱离庸俗化和功利化,防止“小学化”。

三、回归幼儿教育本位

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重要的在于让幼儿教育回归本位。在教育理念方面,要摆正智育与体育的位置,要让体育回归首位;在教育任务和内容方面,要由“教学”回归“保教”,做到保教有机结合;在教育方式方面,要回归游戏基本活动方式。不再举办特色班、实验班:在教育常规方面要回归幼儿每天的“自主”和“自由”,不再过分强调秩序和纪律;在教育评价方面,要由统一定性定量的评价回归注重幼儿个性发展、身心协调发展的素质评价。

四、加强保教队伍建设

为了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需要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合格并逐步优良的幼儿保教队伍。根据《教师资格条例》的有关规定,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保育员资格准入制度,严格实行持证上岗。逐步按照“一教两保”的要求配备保育员,以突出保育工作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有效防止“小学化”倾向。同时建立园本教研制度,鼓励教师立足教育实践,积累丰富的幼儿教育经验;开展经常性的园本教研活动,立项课题开展纠正防止“小学化”的教改实验研究;鼓励保教人员在职进修,提高学历和专业素质,提高幼儿保教质量。

第12篇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A-0004-02

教育券是指政府把教育经费折算成一定数额的有价证券(即教育券)发给每位学生,家长可为子女选择任何学校就读,不再受学区的限制。而学校把所收集的教育券向政府兑换现金,用以支付办学费用。而学校间会为争取学生而互相竞争,努力改善教育质量,以符合教育消费者的需求。

1955年弗里德曼首次提出教育券理论之后,美国、英国、智利、台湾纷纷开展教育券的研究及实践工作。2001年浙江长兴针对中职学生发放的教育券是我国大陆地区首开教育券制度的先河,从而也引发了教育券对幼儿教育阶段的可行性研究。

一、当前我国实行教育券制度的可行性分析(以南宁市某区为例)

(一)幼儿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最先系统阐述公共产品理论的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对公共产品的定义是“公共产品是这样的物品:扩展其服务给新增消费者的成本为零、且无法排除人们享受的物品”。也就是说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这种产品具有公共性。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相对,私人产品是那种全属于私人支配的物品,对它的消费不会影响他人的利益。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中间,为准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可以全由政府负责,也可以交给市场。

由此可见,一方面,幼儿教育在消费上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即在既定教育供给下,多一个人对幼儿教育的消费,其成本便增加,而幼儿教育又不属于义务教育,幼儿需要交学费;另一方面,幼儿教育的发展不仅使受教育者本人和家庭受益,还有更长远的社会意义。幼儿教育既不是具有完全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私人产品,也不是完全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而是兼有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性质,属于准公共产品,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多寡直接影响幼儿教育的属性,完全由政府出资即可变为公共产品。南宁市某城区内截至2010年的统计情况是:辖区内含三镇一区,共有184所幼儿园,仅有5所为政府公办幼儿园,占全部幼儿园的比例不足3%,且其中的2所政府只提供办学场所,其收支自负。162所民办幼儿园,占88.1%,政府只提供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没有任何资金投入,其他17所为企业办园,占9.2%,由企业自负盈亏。并且政府办和企业办幼儿园都集中在市区,三个乡镇没有一所公办幼儿园。而3到5岁的适龄幼儿总数计20 583人,分布在各民办幼儿园的人数达14 349人,占总人数的70%。由此可见,民办教育也承担了幼儿教育的重任,为政府公办幼儿园分离了很多生源,然而民办幼儿园却没有享受到政府任何财政支持,这使得它的发展受到严重束缚。例如,2010-2011年度,被评为“自治区示范幼儿园”的民办幼儿园只有1所,而公办幼儿园却有4所,幼儿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由此可见一斑。

幼儿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制体系的重要环节,它也承担国民教育的任务,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理应享受国家的财政支持。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政府负担的幼儿教育的成本比例将进一步增大,幼儿教育的公益性会越来越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展纲要》也明确表示当前幼儿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同时也成为我国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满足民生重大需求中的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

(二)已有幼儿教育券制度的借鉴性

幼儿教育券也属于教育券制度的题中之义,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在美国、英国和台湾地区得以实践,而我国大陆实施教育券制度是从职业教育这个领域开始进行的,如2001年在浙江长兴教育券项目,拉动了社会资金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了职业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浙江长兴通过教育券对民办中小学及其在民办中小学就读的学生进行资助,不仅使贫困学生得到了资助,也使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态势,从某种程度上也起到了调节社会公平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教育券的使用效率。教育券在浙江长兴的实行及推广,对提高中职教育经费使用效率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在中职教育券的基础上于2003年首开幼儿教育券制度先河,探讨和实践幼儿教育券制度。3年后,华东师范大学方钧君博士对浙江幼儿教育券落实的整体情况进行了一个系统的回访调查,关于其实施目的、政策实施方案及实施成效整理如图2。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幼教券政策慨览:

由图2可知,幼儿教育券的实施情况带来了很大的社会效应,促进了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地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使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态势。据南宁市某区教育行政部门内部文件显示,南宁市目前也在做幼儿教育券可行性的实证分析,他们将其称为“助学券”,更多的是追求一种对贫困家庭的补助行为。南宁市教育部门也在关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的实践情况,并根据本区的实际研究对策。南宁市某区教育部门主管幼教工作的教师直言道:幼儿教育券的发展具有可行性,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都非常欢迎,但前提是政策支持、资金到位。

二、当前以教育券制度改革幼儿教育发展状况的现实意义

第一,教育券为我国政府投资幼儿教育提供了另一种政策思路。以往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支持多是一种直接的资金投入,投入面很窄且难以达到预想的目的。政府投入需要引入市场机制,这既是由我国政府投入幼儿教育的现状所决定的,也反映了国际管理改革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第二,实行幼儿教育券制度有利于促进城乡、私立与公立幼儿园的平衡发展,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如南宁市某区的例子,政府的财政只支持城市中的公办幼儿园,乡镇幼儿园和各私立幼儿园都要自负盈亏,这极大地拉大了城乡教育的差距,也不利于私立幼儿园的发展,幼儿获取教育的机会无形中被不均等。传统的教育投入方式如图3,而实施教育券后的教育模式如图4。

从图4中可以看出。采用幼儿教育券后,使得政府对私立幼儿园也有财政投入,从而有利于私立幼儿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