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30 10:45: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创新教学法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儿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选题依据及研究综述
(一)选题依据
幼儿教学不仅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对教学过程的娱乐性与趣味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儿歌由于其结构简单、语言愉悦等特点更能够为儿童所接受。从前人的研究经验来看,儿歌教学主要可以分为儿歌学习与儿歌创作等两种形式。其中儿歌的学习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而儿歌的创作则是对幼儿的语言理解、语言组织等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此外,此种形式更能够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就感,对其后续的学习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从幼儿儿歌创作的意义以及其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对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的学习与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二)研究综述
幼儿有着自身的学习心理特征与学习特点,因此幼儿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近年来针对幼儿教学的文献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幼儿教学方式研究、儿歌创作与教学模式等。
2.课题的基本内容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对儿歌创作小学应用进行理论分析。从理论的角度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心理特征,并对儿歌创作教学的优势进行分析。
第二,对目前儿歌创作教学的实践现状以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三,基于存在的问题对后续的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对策性研究,并提出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课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文研究重点为对儿歌创作教学法的系统梳理以及此种方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本文的难点在于相关的研究较少,此种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可以遵循。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儿歌创新教学法,并系统研究其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对其教学设置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研究,能够直接指导相关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4.论文提纲
本文研究提纲如下:
摘要:
关键词: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2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二、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2.1 幼儿心理特征分析
2.2 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三、儿歌创作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3.1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识字能力的作用
3.2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作用
3.3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作用
3.4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成就感与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儿歌创作教学法构建及其注意事项
4.1 老师-学生互动模式
4.2 学生-学生互动模式
4.3 家长-学生互动模式
4.4 老师-家长互动模式
4.5 注意事项
五、总结
参考文献
5.进度安排(包括文献查阅、方案设计与实现、实验与计算、论文书写等)及其可行性分析
6.参考文献
[1]林俏霞.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文学课程中的儿歌创作训练[J]. 教育教学论坛,2014,01:249-250.
[2]杨宝风. 儿歌创作新探[J].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02:78-79.
[3]郑黎丽. 基于儿歌特质进行儿歌创作[J]. 语文建设,2012,22:26-28.
[4]周思缔. 谱写孩子心中的歌——与师范专业的学生谈儿歌创作[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8:17-21.
[5]陈小芳. 儿歌:洒向童心的种子[J]. 思想理论教育,2005,10:62-63.
[6]王巍. 小学儿歌教育实践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7]陈乔芬,郭富生. 激发说写兴趣 引导儿歌创作——《六个矮儿子》教学赏析[J]. 云南教育,2006,11:38.
论文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由着重传授知识,到注重能力、素质教育培养,而创新教育更接近本质的观念性变革。体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也有很大的潜力。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已是教育职能的重要体现,本文就高校女生篮球教学中如何运用创新教学作简要分析。
在科技高速发达的今天,创新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作用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时代,于是提高民族的创新素质就成了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时代任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创新是教育改革的出路,教育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的责任。为此,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老式教育教学制度,这为我们更加清晰了深人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
1、传统教学模式的剖析
1.1教师中心论:九十年代前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考虑自己如何教,而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教学中采用的“讲解一示范一练习”比较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教为目的,教师与学生变成了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学生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跟老师练习,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把体育课教学活动变成了教师的单边活动。
1.2考试为主论:教学内容主要是考试内容,考什么教什么,以传授运动技术为中心,以技评、达标为目的,忽视了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忽视了基础理论知识、健身方法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统一考核标准,结果造成素质好的吃不饱,素质差的吃不了。
1.3封闭教学论:教学中由于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从听教师讲到看教师做到跟教师练”都是处于一个封闭状态中,主要表现为重课内,轻课外,重知识灌输,轻启发引导,使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受到了限制。
2、创新教学模式在高校女生篮球课中的运用
传统教学理念认为教学是一种特殊认识活动,它是认识论为基础的“主体一客体”论,其内涵是将人类认识关系结构限定在单一主体和单一客体之内。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而高校女生是高校体育人群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是高校体育中的主要载体,有其特殊性。因此,在高校女生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用现代的教育观营造师生学习共同体,注重学生的兴趣,提倡自主学习和充分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提问,从而激励学生创新的内在动力。以下为自己所授课班级进行相应教学方法的运用,收到较好的效果,深受学生的喜爱。
2.1开放式教学法
在课前准备活动时采用开放式教学法,每学期开始我会把每班学生分成6人一组的若干组,每组负责一次课前准备活动15-20分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还学生一个自由发挥,追求创意的舞台,学生可以把从教师那里学来的知识加以改编运用,也可以是自己根据有经验思维加工,创造出新的内容。如原来课前游戏“贴膏药”经学生改编成:将班级学生分成两个组,利用篮球场的两个半场,围成两个圆,游戏规则同“贴膏药”一个跑一个追,但不同的是要换人时跑到圈上两名同学之间,同时用手指明左或右面,那相应的右或左面的同学跑,休息的同学到跑走的同学位子上。这样一改在原有游戏的基础上,又加上学生注意力,反应灵敏的练习。开放式教学法既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2.2尝试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讲解一示范一练习”模式,而是教师根据动作的科学原理,首先提出问题,为学生提供有关线索,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探求和学习的兴趣。在每次教授新的技术动作时,先向学生提问,如原地运球,先问学生原地运球怎样运球,球落点始终控制在一点上?怎样运球才能使球粘在手上?球落地后反弹高度大概多高?提出问题后学生自己练习结合问题,边练边想,然后集中,让学生自由回答问题,根据学生回答的结果,对的及时给予肯定,不对的先打个问号,这时再根据正确的技术动作要领进行示范,讲解,针对刚才学生的回答强调对在哪里,不对在哪里,这样更加深了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在尝试教学法中,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和组织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认同学习内容,体验学习过程,领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2.3分层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实行不同步的教学进度,并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在高校女生篮球课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为了避免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根据学生的情况分两个以上的层次,一般分为较好,好,一般,对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教授行进间传球推进时,技术一般的学生进行两人一组面对面传接直线球推进,技术好的学生进行三人一组直线和8字型弧线传接推进,技术较好的学生进行背后交叉长传传接球推进。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上无所事事,同时让所有学生都体会到学有所成,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
2.4比赛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众所周知,为了使学生正确,熟练地掌握动作技术,必须通过多次,反复的练习,这样一来,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和单调,这时运用比赛教学法有积极的作用。如行进间运球练习,采取比赛教学法,把班级学生分成4组,为了更好的掌握运球技术,可采取直线的方法进行比赛,这样不仅练习了运球技术,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节了课堂气氛增进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实行比赛教学法后,我发现课堂学生活动越来越活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通过比赛过程中的竞争与合作,学生求胜的竞争意识越来越强,同时也更加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取胜。
科研能力是本科生在校阶段能力发展的重要体现,但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国贸专业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引导,导致该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严重不足。本文以《国际服务贸易》课程为例,从国贸专业本科生教学改革出发,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热菀约案母锟己朔绞剑培养国贸专业本科生的科研能力。
国贸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高等教育应切实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并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新时代赋予了高校教育工作者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光荣使命,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未来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国家整体创新能量的储备。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环境下,本科生的创新思维相对较弱。科研能力亟待进一步提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国贸专业培养的重点已从传统的实务操作能力转变为对外开放的战略分析。因此,在对国贸专业本科生的教学上,培养其科研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国际服务贸易》不仅是国贸专业的基础型课程。而且属于可研究型课程。通过优化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激发国贸专业本科生的科研兴趣,不但能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能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目前高校国贸专业本科生的科研现状
科研兴趣的缺失。从20世纪9。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人才能力目标的提出。我国大部分高校开始借鉴国外创新研究的经验。逐一推出了本科生科研训练的计划。然而对于大部分国贸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安逸的校园生活导致他们不愿意去思考有关科研课题,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磨灭了其勤于思考的热情。由于缺乏对科研创新的兴趣。绝大多数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时,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学生们任意搜寻一两篇论文,草草写完,敷衍了事,造成了严重的抄袭现象。这不但影响了国贸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而且学生进入社会后,所导致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不足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科研意识的缺乏。经过调查可知。当前大多数国贸专业本科生的科研活动仅限于各种科技兴趣小组或社团,严重缺乏科研意识。具体来说,在学术文献的阅读上,欠缺归纳、整理、精炼要点的能力;在科研课题的选定上。缺少自主性、前沿性、创新性;在科研报告的撰写上,基础知识掌握不充分、写作思路不清晰、内容总结不完善。究其原因,一方面,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会影响其参与意愿;另一方面,国贸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推理论证、理论应用能力的训练,未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计划。
科研考核的欠缺。目前,世界上的一流大学都越来越注重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也逐渐成为了本科生竞争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科生的科研成果会作为其综合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大部分高校未将本科生的科研活动纳入课程成绩的考评、未建立科研学分制度、未制定具体标准。从调查结果可知,当前我国高校国贸专业本科生的课程成绩主要以平时出勤率和期末考试得分来衡量,基本未考虑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基于国贸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国际服务贸易》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国际服务贸易)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内容较多。若只是教师单方面的灌输知识。那么学生很难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在对国贸专业本科生授课时。应创新课堂教学方式。通过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己的教学活动,增强与学生的互动,调动学生的创造欲望。另外,由于《国际服务贸易》的课程结构涉及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WTO概论》、《服务经济学》等课程的有关知识。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创新特点。引导本专业学生突破固有的思维壁垒,力求使学生在已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创造性思维,激发研究兴趣。
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如今,高校教育者已经深刻意识到课堂教学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重要性,高校教师不但要承担好自己的教学责任,而且要进行科学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教师可以通过在实际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对其进行科学研究。同时将其在科学研究中的成果带入实际教学,将两者进行一种动态的结合。教师将科研成果带人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树立一种敢于创新。敢于搞科研的意识。为学生未来独立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在《国际服务贸易》课程的理论教学中,教师应使课堂教学具有创新性。结合国际服务贸易的研究动态以及交叉学科的前沿理论,将科研成果加入到课程教学中,引导本专业学生对该领域的科研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改革考核方式。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在学生的成绩评定中。应采用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评价观,既要关注学生在现实情况下应达到的水准,又要关注他们未来发展的能力和素质。由于《国际服务贸易》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及实用性,因此,需进一步完善该n程的考核制度,除了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外。还应评价学生的科研水平。具体来说。在《国际服务贸易》课程的成绩评价中应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学生的课堂自主发言、观念创新、资料搜集、课外论文撰写等作为综合考核的重要指标,提高国贸专业本科生在科研上的文献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
关键词:项目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中图分类号: C41 文献标识码: A
一、项目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施背景及意义
1、实施背景
(1)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教育部部长周济也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
(3)随着现代科技和生产组织形式的不断发展,传统课程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改革现有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彰显“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突出专业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提高教学效益,提升培养质量,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现阶段各地探索的项目教学法强调按职业活动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课程,形成围绕工作任务完成为目的的新型教学与训练项目。
(4)通过在实践中对项目课程任务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探讨职业学校如何构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新的教学模式,力求在教师转变角色、技能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上有所创新,为我校的教学工作提供指导,以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培养更多的经济建设需要的、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2、实施项目课程任务教学模式的意义
(1)“做中学、学中做”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根本特征所在,也是学生形成自己职业经验的根本途径。
(2)通过由教师设置的虚拟情景或任务项目,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实际操作训练,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
(3)新的教学模式突出兼顾生产性经验和学习性经验的获得,这正是职业教育追求的基本目标.
(4)根据工作实践中真实任务设计所形成的项目课程,有利于学生对工作岗位任务的真实性、整体性的理解,有利于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有利于实现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行为养成的一体化,有利于促进学生独立工作和合作学习的一体化,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师生互动,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咨询者,真正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5)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精神“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学中做、做中学”“理实一体化”等基本理念的现实需要。
本改革实施方案分可为三个阶段进行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二、准备阶段
1、工作目标
本阶段做好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抓好对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学习、资料的收集。制定实施新的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2、主要工作
(1)成立实施新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小组,加强教学改革实施研究。
在学校教务处的直接领导下,成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小组,小组成员为课改核心课程责任教师。
(2)做好教改小组成员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探讨研究。认真组织教改责任教师学习与本教学改革有关的教学理论。如:《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践探索》、《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教育中的作用》《项目教学法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等材料。学习行动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掌握其特点和具体应用。请有关单位的专家来学校作关于教学方法、创新教育等方面的报告。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教改小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3)收集、研究相关教改资料
搜集与教改有关的资料,为教改实施研究做好准备。
(4)多次召开教改小组成员会议,探讨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思路、内容、方法、步骤。
(5)确定实施方案
教改小组成员根据学校施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位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目标,完成课程的模块名称、内容、项目情景、工作任务等的设计。以及依据阶段重点写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6)完成学校实验班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及确定的实验对比班的摸底调查。
三、实施阶段
1、工作目标
在前一阶段探索的项目任务驱动教学理论和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模式的基础上,对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开展全面实践研究;编写基于项目工作过程对应工作任务完成学习所必需的核心课程校本教材;构建项目任务驱动教学在专业课教学中的课堂教学模式;改进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培养的研究;促进教师向“双师”型转变。通过实施、检测、分析、推理形成结论,撰写实施新教学模式的教改研究论文、案例。
2、主要工作
(1)确定研究班级,专业及课程
选择确定的实验就业班级首先在《建筑识图》、《建筑工程测量》两门核心课程进行新教学模式实践,同时把各年级高职方向的班级确定为对比班。第二学期将新教改模式扩大到其他核心课程的教学。
(2)项目教学设计原则
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以建设项目工作过程所对应的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按照施工先后顺序编排课程(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
(3)选取教学项目的标准
该项目可用于学习特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具有一个轮廓清晰的任务说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与建筑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管理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利于培养创造能力。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
(4)编写项目学习任务书
核心课程责任教师应提前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编写项目任务书,其主要包括项目的任务情景描述、具体的工作任务和自学过程、成果等三个部分组成。它是学生完成项目工作任务的指导性文件,在编写时必须结合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
(5)完善考核标准和学生能力评价标准
研究探讨项目教学的考核评价在评价方式、在评价标准、在评价主体的实施以及在评定时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考核标准和学生能力评价标准。
(6)研究项目教学中师生关系
教师要重新审视项目教学中师生的主客体地位。首先在项目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同是解决问题的探究者,面对工程情景,师生双方同是学习者、探索者,地位是平等的。然而在项目教学中,尽管教师与学生是共处于问题情景中的主体,但师生的互动作用并不是对等的。教师是项目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都要高于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认识过程,以引导学生探究与尝试,共同完成教学工作任务。
(7)适时鼓励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
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十分关注学生的新发现、新想法,鼓励他们说出来,指导他们去探索、去尝试,通过学生自己查资料,论证,找出答案。
(8)对研究成果和教学过程及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比较研究
(9)探讨实施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保障问题
实施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所必需的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师资队伍,校本实训教材以及实训教学课堂化,实训室既是生产工地,又是教学课堂。
(10)积累典型示范录相课、案例及阶段教改论文,做好有关资料的存档工作
(11)、做好阶段总结工作
组织教学改革小组成员全面收集整理资料,并做客观的分析。对本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把教改的中的经验和成果在学校内进行推广。
四、总结阶段
1、工作目标
在前两阶段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各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已初步具备教改推广的条件。本阶段精心收集、整理教学改革过程中各种资料,做好教改实施资料数据的定量、定性分析,保证科研效果的严谨性。通过进行研究成果的归类和总结,形成可推广应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促进作用的考评机制,把项目教学在全学校范围内进行整体推进,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达到新的水平。
2、主要工作
(1)召开教学改革小组成员会议,对上阶段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布置本阶段工作
在上阶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已经取得的成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切实安排好本阶段的重点工作。
(2)精心收集、整理、分析实验过程中各种资料
收集整理教改实验中的各中材料和数据,进行分类、归档,充分利用课堂记录、个案分析、问卷调查等数据,对教学改革效果、教师的转变、学生能力的提高,进行对比分析,对教改的实施得出科学的结论。
(3)总结研究成果,形成可推广的教学模式
各核心课程负责人根据教改实践的积累,整理出课堂教学新模式、学生评价体系、教师转变等方面的经验,以总结、论文等形式体现出来。
(4)聘请专家对教改实施效果进行总结性指导,相关成果的出版、展示等
通过、讲座、座谈会等形式,聘请专家对教改的总结进行阶段性的指导,加强成果的系统化和专业化以及可推广性。
(5)优秀论文,教师研究个案、项目设计、项目成果、教学实录等资料结集
收集教改小组成员在教改实践中发表的论文、研究个案,项目设计、项目成果、教学实录等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进行结集推广学习。
一、师德立足高,寓德于教。
我坚持“爱是教育的工具,爱是教育的基础”。只有教师从心眼里热爱学生,学生才能反过来“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我尽力做到“在传授知识时是老师——循循善诱;关心疾苦时是慈母——无微不至;交往中是朋友——心心相印;生活中是兄弟姐妹——无话不谈;犯错误时是医生——治病救人”。在学生生活经验、学习方法、人际关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上,去关怀和体贴他们,帮助他们明辨是非,远离“误区”,用师爱滋润了学生的心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了民主、和谐、信任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我重视对学生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我以身示范,高标准的道德感染力,以期影响学生的言行。对学生我从来就说到做到,培养了学生诚实守信的做人原则。无论是学生范了什么错误,我都压抑住内心的怒火,对学生作耐心细致的教育,关爱学生,用行动和语言去感化学生,直到与学生心灵产生共鸣为止。处理问题过程中,我严格遵守国家教委规定的教师行为的《六条禁令》,从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学生也尊重我,拥护我,反应良好。
在教育工作中,我常用现代教育理论去引导学生。无论是作为班主任还是作为任课教师,我常对学生讲:“我不是警察,你们也不是小偷”、“我们都是人,我们都是可以相通相融的”等人本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我也对学生讲:“我这人严如师,亲如兄,爱如父”等情感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这些理念都是我在新课程标准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的。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我坚持每天收看新闻,了解科技动态消息,利用每晚读报时间,介绍给学生,让他们产生强烈的爱国热情。
二、“业精于勤”,强化业务能力。
“人活到老学到老。”加强业务学习,加强进修,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养和业务水平,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树立的一个终身信念。在这五年间,我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参加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对每一次培训和学习的机会我都积极报名参加,紧抓不放。五年来,我一共参加过学校举行现代教育技术等业务学习达20余次;20xx年,我和学校领导一起参加了巫山“电子说课”听课活动 ;20xx年,我又被派往到重庆市开明中学参加新课程标准培训;20xx年5月,我主动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云中听课活动”;20xx年10月,我又去参加了重庆市教育科研管理培训。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还自学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通识部份)》,结合我的教学实际,为全校教师举办了题为《教师行为角色的变化》(20xx年暑假)的讲座。这些学习的机会,对我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对提高我的业务水平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一是在教学基本功上了有了较大的提升;二是在专业技术上提高了一个层次。同时作为教育科研管理者,我还阅读了《重庆市教育科研指南》、《中小学教育科研》和《教育实验研究指导》等书籍,对提高我的业务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在教学之余的时间,我还挤出了大量的时间“走访”学校阅览室和图书室,查阅了大量的教育教学书籍;每年我都自费订阅了大量的教学杂志,每天定时阅读,向那些“名家”拜师学艺,对我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20xx年3月,我还参加了西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数学本科学习。在此期间,我严格按照学院的要求,每天定时上网学习,查阅学习资料,了解课程信息,听网络课件。通过一年半的学习,加深了我对教育教学理念的再认识,拓宽了我的教学视野,更新了我教育教学思想。
三、立足教学研究,以研促教。
我是一个善于学习,善于钻研的人,为响应“二十一世的教师应是科研型教师”这一号召,我常在课后认真反思,细致总结,写好反思记录,这成为了我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教法和学法的统一,让学生亲身感受知识的发生过程。这五年来,我教过两届毕业班,每次毕业教学成绩都位居全县前列。培养了李倩倩、蒋彬彬、刘春梅等十多名优秀学生升入奉中,有张德志、匡东梅等十二名学生参加全国及重庆市初中数学竞赛分别获得国家级和市级等级奖。尤其是在99年的“三峡杯”数学竞赛中,我指导的学生李倩倩同学以满分120(全县仅有三个)的好成绩荣获一等奖。
99年,正值“普九”高峰阶段,学生层次参差不齐,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主动承担起了校级课题“分层教学的实施”研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并撰写了研究论文。20xx年我又主动加入了我校县级课题“实践—感悟—创新教学法”的研究,并担任主研员。无论是课题研究,还是平时的常规教研活动,我都以非常认真的态度对待,经常深入课堂,与学生交流,与老师们切磋,不耻下问,一道总结,形成经验。20xx年秋,我主持申报的县级课题《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批准立项,组织部分老师正在实施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在我正在研究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以陕西师大罗增儒教授编著的《数学解题学引论》为纲,试图让学生掌握解题的规律和思维程序,推动我校的数学教学。
四、奖励频频,硕果累累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我近五年的努力工作,细心总结,取得了比较可喜的成绩。
主管的教育科研工作先后被评为“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和“2003——20xx年度教研科研工作综合考评二等奖”。
20xx年秋、20xx年春和20xx年春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
20xx年10月被评为县级骨干教师(已进行培训);
20xx年12月主持主研的《实践—感悟—创新教学法》成功揭题并荣获县教改成果二等奖;
20xx年4月撰写的论文《分层教学的原则及做法》荣获《当代重庆教育论文大系》优秀作品奖,同年该文发表在《当代重庆教育论文大系丛书》(重庆市教委编,南方民族出版社出版,ISBN7—5367—2390—3/G·458);
20xx年10月撰写的论文《浅谈初中生数学能力培养的方法》被选编入县经验交流论文集;
20xx年12月撰写的论文《实行校务公开,促进学校长足健康发展》获县工运理论研讨论文三等奖;
20xx年4月撰写的论文《依法治校是学校长足健康持续发展的法宝》被选编入《奉节县依法治校工作经验论文选编》一书中;
20xx年6月撰写的教案《矩形的性质》获县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
20xx年3月撰写的论文《英语创新教学的几点体会》获市级优秀奖;
20xx年5月撰写的教案《函数的奇偶性》获县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99年12月在“三峡杯”数学竞赛中获市级指导教师一等奖;
20xx年5月在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中获国家级指导教师二等奖;
20xx年4月在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中获国家级指导教师三等奖;
20xx年4月在县说课竞赛中获数学学科三等奖;
20xx年6月在重庆市初中数学竞赛中获市级指导教师二等奖;
20xx年6月在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中获国家级指导教师二等奖;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改革;思考;实践
中学物理教学法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教学方法,对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的理论教学和实验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对中学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顺应新教育理念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进行改革优化,有助于提高中学物理老师的执教能力,使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改革的现状分析
1、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实验经验
虽然我国在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但是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当前状态下的学生或多或少还是受到了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思维模式和创新意识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在物理学习中缺乏探索钻研的习惯和敢于质疑的精神,将书本上的知识和老师提出的观点当作真理,缺乏自己思考的过程,这就导致了在物理学习上的止步不前。而且目前的中学物理教学大都将理论学习作为重点,在物理实验教学上明显不足,学生在学习物理理论时缺乏实验的检验,这加大了学生对物理原理的理解难度,对知识的掌握也不牢固。
2、教学内容陈旧,难以满足当代教育需求
随着我国大力推行教育改革,教育理念在不断的更新,中学物理教学法的课程内容较为陈旧,难以满足新时代的教育需求。例如,新课改标准强调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而教学法的内容主要还是关于老师如何教,缺少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没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到位;教学内容大多是学科知识方面的,缺乏教学观念和教育理念的指导,导致了中学物理教学法与当前教育理念的脱节;教学内容中针对教学评价这一块,大多还是以学业测验为主,缺少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和以评价促发展的观念。
3、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佳
在中学物理教学法中,虽然有教学案例的展示,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以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为主。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缺乏独立的思考空间和交流观点的机会,而且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使得物理教学陷入一种“耗时低效”的局面。
二、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1、变更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中学物理教学法的课程内容较多且繁琐,而且大部分内容着眼于理论知识部分,缺少了培养实际操作技能的内容,,这种较为陈旧的教学内容难以使中学物理老师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就无法提升中学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2、更新教学内容,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要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就要根据当前教育的重点和需求,更新中学物理教学法的课程内容。首先,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增加有关当前的教学观念和教育思想的内容。老师要紧跟素质教育的推进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比如说增加“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变,始终牢记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首要目的,一切从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做一个真正为学生考虑的教师;增加“树立科学教育的观念”,在进行物理教学时,要培养科学教育的观念,而不是学科教育。物理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还要使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比如说在学习“电与磁”一章时,不仅仅是传授学生书本上的相关知识,还要教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电与磁的应用,并引导他们思考这是如何实现的,例如磁悬浮列车的应用。其次,要注重理论与实验的结合。物理的学习不仅仅是对物理原理的学习,还要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的操作技能,所以在教学内容中应该加大实验教学的内容占比[2],例如“汽化与液化”、“串联与并联”相关的实验教学技能。老师首先要熟悉中学物理教材中有关的各种实验操作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丰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式,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要对单一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丰富其形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中就应该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比如说,增加研讨“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科学探究”作为新的物理教学方法,对于提升中学物理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老师在物理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观点的机会,鼓励他们主动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光现象”这一章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的光现象,比如探讨日食、月食是如何形成的。同时,也可以增加多媒体教学的内容。现在信息时代,在教学过程中同样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老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应用多媒体技术,这样能将复杂的物理原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看,不仅加快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比如在学习“浮力”一章时,可以通过视频,动态地展现不同状态下物体的浮沉现象和条件。通过改革可以让老师掌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从而能够更好地提升中学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三、总结
新课程的实施对中学物理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物理老师不仅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深入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中学物理老师也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本论文针对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具体措施,希望对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有所帮助。
作者:杨日军
参考文献:
作为中国普通教师,我们第一次走出国门,第一次走上国际教育讲坛,感到特别荣幸而激动,希望通过学术交流,得到诸位专家的指导。
江苏油田技校位於美丽的洪泽湖滨,80年代後期,我们组织了“向导教学法”课堂教改实验。在既无先例又无经费的情况下,我们之所以长期坚持深化研究,自然存在客观的原因和内在的动力。现将其基本情况简述如下:
一、中国传统教育背景
1、我国千百年来家家户户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学生视师如父,“父为子纲”,教师决定学生的风气世代相传,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文化积习。
2、50年代苏联凯洛夫“教育学”中的“教师主导”论,在我国教育界成为“金科玉律”,“教师的要求就是法律”的观念广为流行。
3、从科举制度到现在全国统考,单向的灌输教育、“题海战术”成为主要教学方式,“应试教育”把学生变成高压下的容器,使其精神困乏不堪重负。
4、我国传统教育束缚学生思想解放,理论严重脱离实际,从而压抑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二、向导教学法实验情况
1、向导教学法实验思路
我校80年代后期组织“向导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实验,1992年撰写实验报告上报省劳动厅,论文已经中央教科所专家组评审发表。向导教学法的基本指导思想表明:学生主动掌握学习内容实现素质发展目标是教学活动主线,教师适时提供必要帮助,激励、诱导、启发、评价、回馈、调整,积极为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向导服务作用,有利于充分发掘培养青少年潜在能力。在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辅导学生自学,相机点拨,“启”而不“发”,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应时而“发”,展开丰富联想,主动开展互助学习活动。学生在主动学习的活动中,在分析、归纳和推理过程中,在辨别正确和错误的争论中,在质疑问难发表独立见解中,辩证思维的各种方式方法,在实践应用中不断内化成为闪烁创造天才火花的最可珍贵的思想素质。
2、向导教学法基本原则
A、学生主体性原则。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社会、家庭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条件,学生始终处于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地位。这就要不断激励学生的内在求知动力,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自主、主动、能动、自由、有目的地展开学习。
B、教师向导性原则。互助合作是人的社会性的本质特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必须发挥向导服务作用,要想学生之所想,提供学生之所需,才能保证学生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C、教育全面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在要把学生专业素质教育,与相关的身心素质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又要扬长避短、长善救失,充分发掘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潜在能力。
D、自学主导性原则。自学是指一切自主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是学生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表现;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教学环境,把学生已有知识最近区域与新的教学内容紧密连结起来,在自学、巩固、提高过程中,开展激励、诱导、评价、回馈、调整活动,使学生始终处于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良好状态。
E、素质发展性原则。这一原则规定了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体现学生的素质发展。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既是学生认识和实践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又是实现教学素质目标的必要条件。教学评价应以课堂学生的积极活动为内容,以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为标准。
3、向导教学法实验证明了向导教育思想的可行性。教学过程形成四个基本环节:自学辅导,检查复习,识辩演练,归纳总结。教改实验过程贯穿民主和开放教育思想,向导教学法没有凝固不变的统一模式,应该因教材而异,因学生而异,因教学条件而异,借鉴各种先进教育思想和形式,不断丰富和更新方法。
三、向导教学法实验的意义
1、苏联80年代掀起“合作教育”热潮,世界教育民主化趋势不可逆转。向导教育思想指出,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是一种特殊的合作关系,只有教师积极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向导服务,“导而不主,办而不包”,才能有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向导教学法实验课题,是教育民主化有效实现途径的研究。
2、传统教育强调“教师为中心”,当代西方教育流行“学生为中心”,这两个极端都失之偏颇。教师和学生认知的特点说明,学生主动学习是教学活动主线,教师为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发挥向导服务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在向导教学法课堂实验的基础上,我们从中观(学校)和宏观(社会)两个方面制订了深化教改实验的方案,提出了学习化社会充分发掘教育资源潜力,创造学习者终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条件和机制,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未来新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4、日本的“宽松教育”和中国的“研究性学习”,都是综合性的实践教育和创新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然而教育的主要任务仍然是继承(学习间接经验),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和创造,学科教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向导教学法正是通过学科教改实验,在学科教育中让学生主动掌握、应用和探索知识,通过学生主动探索学习从而培养其批判继承精神,在继承中发展学生的批判能力和创新意识,积极开展学生互助合作和“自理、自立、自治”活动,使其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成长为有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公民。
本人是名一名中学教师。为综合知识得到进一步提高,我进行了三年的进修生活。毕业之际,我将对三年的学习成果进行一个进修自我鉴定,
参加华中师范大学专业大专高教自考学习以来,本人能正确处理“工”学矛盾,能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各门课程,积极参加集中面授和串讲,按时完成各项作业。通过三年学习,现已认真完成了《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门课程的学习,掌握了所学知识,并通过了有关课程考核。
在学习期间,我能自觉将所学知识用于指导中学教学实践,大大提高了自己组织课堂教学和开展教学法创新的能力,所带班级的学生成绩和素质在学校一直处于前列。我还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先后撰写了《学习新课程标准体会》、《创新教学探索尝试》等十余篇论文和教改材料,其中《学习新课程标准体会》等文章曾参加过xx市教育论文交流,得到了学校和上级机关的高度评价。
业余学习条件虽然艰苦,但它为我们提供了边学习边实践的机会。在学习中,我注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经常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研究分析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
身为一名老师,毕业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职工作,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工作实践中去,争取做一名既有思想修养、有科学文化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合格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为国家和人民贡献出自己毕生的精力。
基础医学专业发展现状及人才培养的思考
访问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疗中心见闻与启示
全科医师实践技能培训短期效果评价
医学研究生导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关于论文题名的规定
协同创新,构建校校联合培养模式的探索
关于论文中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
EPOS在耳鼻咽喉科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园区化管理在某高校的实践与探索
医药卫生类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制定的思考
留学生妇产科学全英语教学的问题与思考
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实践
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关于汉字数字用法的规定
医学生沟通能力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开设领导力课程的必要性
医学微生物学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中医教育中的应用
医学研究生科研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
医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医学院校实习权利的研究与对策分析
全球背景下的中国医学教育改革
药物分析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
重庆市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现状调查分析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构建研究
医学研究生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状况实证研究
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缘由、实践与比较
博士学位论文双盲评审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生物化学教学质量
医科独立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参加农村卫生适宜技术项目培训有感
英语专业(医学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将科研创新引入本科人才培养的模式探索
博洛尼亚进程中的俄罗斯高等医学教育
知识产权制度对科技奖励制度影响的初步探讨
中美医学教育差异对八年制教学的启示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探索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循证素质培养
KPI考核在附属医院教学管理部门的实践
基于GMER理念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
临床技能培训课程与医学生培养的关系研究
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中医本科教育的几点思考
我国民办高等医学院校发展前景研究
独立设置医科大学学科融合的重要意义
对免疫学理论模块教学目标的思考
PBL教学法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旅游教育 研究热点 综述
一、2008-2013年旅游教育研究成果概述
1.成果总量
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教育在不断的发展完善,旅游教育研究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本文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信息统计源,采用高级检索的方式,分别以“旅游教育”和“旅游人才”为关键词,搜索2008至2013年10月的文献。其中,以“旅游教育”为关键词的文献共有825篇,以“旅游人才”为关键词的文献共有1613篇。
2.研究主体
在2008年到2013年发表的所有有关“旅游教育”和“旅游人才”的论文中,大部分的作者为旅游院校的在职教师,其次为旅游及相关专业的在校研究生,而政府和相关部门人员的论文较少。其中,辽宁师范大学、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沈阳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发表的篇数较多。
3.主要研究方法
由于研究背景的差异,研究内容呈现出的多样化得态势。但在已发表的文献中,以规范性论文为主,即问题-原因-对策类的论文,而实证研究较少。大部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较少。
二、研究评述
1.人才培养模式
1.1夏学英在《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2009)中提出了“四合――双线模式”。“四合”指:人才素质、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培养内容、技能与理论的复合;培养方式、讲授与实训;培养主体、学校与企业联合。“双线”指校内培养和校外培养两条线,校内主要培养理论知识和专业素质,校外主要培养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
2.2刘永红,董兆伟,王媛媛在《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思考》中指出,我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快培养复合型旅游人才;第二,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三年不断线;第三,加大课程改革的国际化步伐;第四,借鉴国际经验,创新教学模式;第五,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第六,广泛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3.3林东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中提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应该建立“三三”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三三”式中的“三三”指的是:三阶段实训、三角色转变、三证书获得。通过校内专业技能实训第3学期旅游企业服务能力顶岗实训。此模式学用结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习与就业对接,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模式构建。
4.4何淑明在《高职旅游类实训基地“三练式”升级的策略分析》中认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做到:第一,贯穿“工学结合” 理念培育实训基地的职业文化;第二,运用“政企校全程导入”理念提高实训基地建设的渗透性;第三,采用“三练”人才培养理念完善实训基地教学管理模式;第四,结合“成果检验”促进实训基地的良性运行。
2.教学模式与方法
2.1颜文华在《“三轮驱动教学法”及其在旅游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中提出“三轮驱动教学法”在旅游专业中的应用。“三轮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借助于现代多媒体技术,融合传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教学法等,通过知识贯通与建构 理论拓展与争鸣、理论运用与创新三轮层层驱动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建构对某门课程的理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进行理论争鸣,并将理论灵活运用于行业实践中甚至在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的一种教学方法。
2.2童惠泉、鲁柠、邹煜、刘凡、徐林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旅游教学模式的研究》中认为:第一,树立立体化教育教学理念,明确目标,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质;第二,有效开发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教学资源;第三,构建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教学模式。
2.3陈玮在《旅游服务教学中的角色模拟法探讨》中提出角色模拟法在旅游教学中的应用,他认为角色模拟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第一,角色模拟,仿真练习,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第二,位思考,多元评价,突出“配角”地位;第三,换位模拟,设身处地,深刻体验。
2.4梁心见在《旅游专业课教学方法浅谈》中认为旅游专业的教学方法可以有以下几种:第一,创设情景法;第二,案例分析法;第三,观点辩论法;第四,模拟法庭;第五,角色扮演;第六,充分让学生参与。
2.5辛云鹏在《谈旅游专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创新》中认为旅游专业教育教学方法多样化创新实践应该做到:第一,科学设置课程, 有针对性地开展“筑基式”教学;第二,创造条件进行学校教育与社会链接的“开放式”教学;第三,联系实际进行“启发式”教学;第四,影视和图像相结合的“电子化”教学及寓思于动的“形象化”教学;第五,注重分析,严格训练的“示范式”“互动式”教学;第六,寓教于一些活动之中,进行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激励式”教学。
3.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3.1时永春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体系探讨》中认为着眼培养目标,合理建设课程体系,应该做到:第一,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设置课程;第二,建设开放灵活的模块化课程;第三,“教、学、做”为一体的课程内容;第四,以工学结合为指导分阶段设置不同课程;第五,专业的相关课程设置与考取主要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第六,真实岗位环境的实训场地建设。
3.2王姝绘在《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探析》中指出要根据市场需求设置课程。第一,组织旅游活动、提供旅游服务的旅游行业;第二,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是提供旅游服务的根本目标。旅游英语专业不能关起门来办学, 必须注重搜集来自实业界的信息和知识, 以旅游业的前沿动态作为教学课程设置的重点发展方向,一手抓英语语言基础教育,一手抓旅游专业技能培养,在完善旅游专业理论性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加强应用性课程设置。
3.3张颖通过比较中外旅游专业课程设置,在《中外旅游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比较分析》中认为,在课程设计上要大力推广大旅游产业观念。第一,综合性课程必不可少;第二,技能课程需多元化拓展。课程与职业认证需多元立体化对接。课程设置反映人才培养规格的高端定位。课程实践教学需要制度保障。
三、研究展望
1、旅游教育研究的理论深度进一步增强
2008-2013年的论文从主体和内容上看,研究的领域范围有所扩大,涉及到了旅游教育发展、人才培养、地区旅游教育、专业教学模式、课程与教学内容等众多领域。但一些文章理论深度明显不足,关于旅游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的文章占很大比例。目前关于基础理论研究、与旅游业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以及国外旅游教育分析比较研究等方面还应进一步加强。旅游教育研究也应从研究方法上不断吸取教育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借助现代教育研究方法,加强理论研究的深度。
2、研究方法应进一步深化
本文检索到的文章,定性研究的见多而定量研究的较少。多数文章属于对策型文章。旅游教育作为一种持续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需要一定学科体系的指导,根据旅游研究所得到的成熟学科体系,设置、调整旅游专业与课程,培养、训练旅游专业人才。尽管许多学者对旅游学科的体系和性质都作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缺乏旅游理论体系的支撑,我国旅游学的学科地位尚不稳定, 阻碍了旅游业和旅游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深化旅游学科建设成为旅游教育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徐福英,马波.2010年中国高职旅游教育研究述评[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12).
[2] 戚安平,蔡君.从2011年亚太旅游接待和教育大会管窥旅游教育研究动向[J].旅游论坛,2012(7).
[3] 张静雅.关于旅游教育的研究方法[J].东方企业文化,2013 (4).
[4] 叶平浩.国内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 2012 (9).
[5] 赵红.国内高校旅游人才培养研究30年特点、热点及难点[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7).
[6] 王敏,宋海岩.国外旅游高等教育研究文献述评[J].旅游论坛,2011(6).
[7] 颜文华.三轮驱动教学法及其在旅游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旅游论坛,2011(10).
[8] 张洪.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培育创新性旅游专业人才[J].特区经济,2008(3).
[9] 关永承.浅析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旅游专业教学改革[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11).
[10] 时永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体系探讨[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09(9).
[11] 王姝绘.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8(9).
12] 刘永红、董兆伟、王媛媛.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
[13] 林东.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
论文关键词:高等工程热力学;研究生;教学方法
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要求,研究生教学应追踪世界最新科学研究方向,反映新知识、新成就,采用有益和有效的新经验、新方法、新体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举足轻重,而课程的教学方式被认为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
“高等工程热力学”是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等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门主要学科基础课程,为学位必修课。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过程中,深感学生学完这门课程后却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实际工程或自己的研究工作当中去,显然这种教学方式是不符合研究生创新教育及综合能力培养要求的。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探索的新教学方法将与大家共享,以其对研究生教学改革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课堂上的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1.精略结合的教学模式
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传道、授业、解惑。课堂上教师可以在有限时间内浓缩课程的精华,采取“细嚼慢咽”与“蜻蜓点水”两种截然不同的讲课模式相结合的策略。对课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教师可结合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等其他教学方法,采取课堂上的“细嚼慢咽”精讲模式。对学生容易掌握的部分,教师则采用“蜻蜓点水”式引导、归纳总结、学生自学等略讲模式。精略结合还体现在对课程中例题的处理上,注重对学生的启发,把解决问题的思路、技巧传授给学生,加强学生对涉及热力学问题的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的培养,而淡化具体的求解计算过程。
2.恰如其分的双语教学
“高等工程热力学”是一门概念多、理论性与工程性均较强的课程,且紧随时代不断发展。若采用纯中文教学模式,虽然学生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更加容易些,但对他们查阅相关英文资料、了解国际相关知识、及时扑捉行业发展动态是不利的。倘若在课堂上教师完全采用英语授课或双语教学中英语所占比重较大,势必影响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深刻理解与正确应用。为提高教学效果,在课件的制作及课堂教学上仅仅对专业名词术语采用英语模式。这样既不会增加课程的难度、不影响学生对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专业英语词汇,对今后查阅专业文献资料及国际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
3.鼓励学生“质疑”,灵活运用启发引导与讨论式教学
对于已经习惯“填鸭式”教学的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机会,提倡学生独立思考,增强自信,鼓励学生从学会“质疑”到敢于“质疑”、善于“质疑”。“质疑”使教学形式从教师的“一言堂”到师生的“群言堂”的转变。通过“质疑”,培养了学生的自信,使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师可灵活应用启发引导与同学间、师生间互动的讨论式教学方法。例如,在每一章授课结束后学生可先提出自己的问题或理解不透彻的内容,或者是现实中的问题,教师鼓励其他学生为提问的同学解答,教师适时引导或加以补充,最后教师总结。
教师也可结合一些社会现象,或针对一些在学科发展中曾令人困扰的问题、热点问题向学生发问,而学生通过思考、收集资料、课堂内外的讨论等方式提出解决方案,教师最后对学生的解决方案做现场点评。如对熵及熵变的理解、关于“水变油”事件以及“节能减排”问题等等都可以进行讨论。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课堂互动交流,不同观点相互碰撞与切磋,激发学生的学习趣味性、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创新欲望,再配以教师的总结与点评,可强化理论知识、活跃课堂气氛,也提高了教学质量。这种教学方式势必增加教师教学的动力和压力,鞭策教师勤于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讲课技能;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师生间的平等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教学效果。
4.采用案例教学法
在大部分基本理论内容讲授后,可针对工程中的实际相关问题,开展案例教学,以增加学生对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例如,在讲工质的通用热力性质这一章后,针对实际气体混合物的配制计算问题进行案例教学。通过该案例教学,学生不仅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还可掌握该类问题的理论分析与计算方法,对今后工作中涉及这方面问题打下深刻烙印。又如,在讲述完化学热力学内容后,针对本校专业特点,可针对发动机的实际问题进行案例教学,强化了运用热力学基本理论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对学生在研究生论文中进行理论分析也有一定指导意义。
5.采用“双5教学法”
“双5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上充分利用“起始5分钟教学法”及课堂教学“最后5分钟教学法”。任课教师可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开始5分钟教学法”,在课堂教学刚开始的5分钟内对上节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回顾,把学生的思维及注意力转移到本门课程上来,同时注意对相关内容的上下衔接,对本节内容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以教师教、学生听为主,涉及重点、难点问题的课堂精讲教学过程中,课堂最后5分钟也十分关键。在这有限的5分钟内,教师不仅可进行总结、布置讨论题,还可以采用“答题交条”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答题交条”就是教师出一道涉及本节课程内容的比较重要的、或易出错的、或趣味性的简答题,要求学生把问题的答案、姓名与学号写在一个小纸条上,并在离开教室前交到老师手中。“答题交条”意义有三:首先,可充分利用最后的5分钟,强调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或易出错的地方,或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其次,可初步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最后,该方式可作为一种点名手段,考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学生答案的正误、出勤都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同时对学生上课认真听讲有促进作用,一举多得。
例如,在讲完“焦耳—汤姆孙系数”这节后,若能抽出课堂最后5分钟,可出一道关于“水蒸气绝热节流后的温度变化趋势”问题,以强化生活及工程中水蒸气节流现象的特征。又如,在讲过理想气体性质后可出一道“若一个门窗开着的房间室内空气的压力不变而温度升高了,问室内空气的比热力学能及总热力学能将发生怎样变化”的简答题,以增加教学趣味性,培养学生从热力学角度分析周围的事物与现象。
二、课外的综合能力提升
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外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尤为关键。“高等工程热力学”课程的课外教学实践模式,不仅强化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开展换位教学
该换位教学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为前提,结合课程相关内容,通过学生查阅资料、独立钻研和认真思考,独立完成换位教学的汇报材料(如讲稿、ppt)并进行汇报,从而锻炼学生对所研究素材的自学、整理能力及表现能力。
2.写课程总结
课程总结在课程开始时先布置下去,在课程结束后要求每位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难点、重点及学习心得进行总结,以文字的形式上交。该课程总结表面上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整理,实质上是学生在整理过程中的进一步强化吸收过程。另外,通过学生的心得体会,教师还可以发现本轮课程教学中的不足,以便今后更好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工作。
3.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项目
学生根据所研究方向,选定或独创一个与课程相关的实验项目,进行试验的可行性调研与分析。若试验条件具备、方案可行,则要独立准备及开展实验,并以实验教师的身份对同学进行讲解,最后要写出实验报告或实践总结报告。
三、改革课程教学评价方法
通过近几年逐步在“高等工程热力学”中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新的课程评价体系也逐步建立,使教学评价上完成从“一张试卷定高下”到按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实际表现和能力来综合评定成绩的转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分为基本理论知识的考核与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课堂基本理论知识的评价通过考试的方式进行,占总成绩的50%;综合素质考评,占总成绩的50%,依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完成作业、课堂讨论及换位教学情况、学生的课程总结报告及创新性实验的论证、准备、操作、报告等内容综合评定。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0)05-0065-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它着重讲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但是,一直以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着重理论阐述、轻实际问题研究,重教师单向“灌输”、轻师生双向交流,重教师“一言堂”、轻学生“群言堂”,重教师教学积极性、轻学生学习主动性,重传统的授课方式,轻现代教学手段与技术的利用等问题。如果这些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就不会得到提高。因此,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一、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准备
任何改革都需要以一定的理论准备为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也不例外,它需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有对教材的深刻把握和对学生的深入了解。这是教学方法改革取得成效的前提。
1.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育思想指导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改革离不开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这是教改取得成效的前提。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将以人为本、研究型教学理念贯串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不断树立主体教育思想、创新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把知识教育、能力教育、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研究型教学理念是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取师生互动的多种形式,共同探讨、研究、回答和解决时代、社会、人生所提出的难点、热点问题。”“’它的根本要求是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师生互动推动教学相长,提高教学实效性。先进教学理念的确立,推动了各种研究型教学法的应用,促进了该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2.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规律与特点
“重视教学规律的探讨,是使该课程教学科学化、不断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根据。”口’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概括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教学规律,如教育主客体互动规律、鼓励个人多样性价值取向与坚持主导价值观教育相结合规律、“两个课堂”与“两个队伍”相结合的规律等,它们制约着课程的教学实效。该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决定了政治性、思想性、实践性、应用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特点。广大教师遵循教学规律,依据课程教育教学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3.研究与了解教育对象
深入了解教育对象,这是提高教学针对性的重要前提。每学期开学时,我们都对学生进行热点与难点问题的调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新一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独立思考的意识明显增强,希望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平等公正的对待。他们更加关心自己的能力培养、全面素质的提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因而更加关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自己成长的影响。对学生的了解,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努力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气氛,提供通畅的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的渠道,创造学生能够进行独立思考的教学形式,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
二、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运作
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把握学生思想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思想参与,启发学生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与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为此,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创新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深入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1.创新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环境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的特殊性,就是直接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社会大环境既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形成有利的影响,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就要努力在课堂上营造一个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小环境,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到教学中来。这就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创新了“亲身教学法”、“谈话教学法”。
亲身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阅历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在课堂上,学生希望从教育中感受到教师的真诚情感,亲身教学法则满足了学生求知中的情感需求。在对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理解上,教师能够用自己真实而深切的经历给学生以参考,对学生有非常大的作用。这不但增加了教育内容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还加深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感情。
谈话教学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提问学生,并引导学生经过思考,对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为了使谈话教学法充分发挥作用,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对提出的问题、提问的对象、学生的回答、教师的进一步启发等,都做出周密的思考。同时。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既给学生留有思考空间,也要使大多数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能回答出来。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的提高是由多种因素、多种方法的合力作用而产生的优良效果,不是也不能单靠某一种方法,必须根据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做到“一‘法’为主,多‘法’渗透”。
问题教学法是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中心理论的教学方法,具有主动学习、寓教于乐、学以致用的特点。它克服了“满堂灌”教学法的弊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求知;它采用了集体讨论解决问题的授课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它注重教学的个性化,为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创造了条件;它鼓励学生思考、争辩,使学生在课堂上能与教师平等交流。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提高全面素质的有效方法。”它将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引入课堂教学环节,以实例的形式向学生提供若干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可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以生动的实例,深化理论教育。我们的心得是,教学案例的选择一定要具有典型性、新颖性、时代性和启发性的特点,否则就起不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达不到教学目的。讨论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课程的教学内容,开展课堂讨论、辩论、演讲、对话,掌握其基本理论的方法,包括设题、讨论、总结三个主要环节。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在讨论中理解消化知识,同时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我们一般将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和现实中的焦点、热点问题列为讨论主题,有时也涉及学生比较关心的自身利益问题。
多媒体教学法是指教师运用动态视频、动画片、图文、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媒介载体与计算机技术融合
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它能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使学生能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改变了“一张嘴、一本书”的单一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处理好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既要汲取传统教学手段的合理成分,又要把教学课件与教师的言传口授及学生的能动思考有机结合起来,以多个媒介为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
三、教学方法改革的配套支撑
1.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在改革中,我们构建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联动互促机制,将教学中的实践环节设计为三个依次递进的阶段,体现了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特色。
首先,认知阶段。课堂内的实践环节,教师利用课堂讨论、辩论、演讲、播放教学资料片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教学过程,使其获得正确认识,达到提高能力和自我教育的目的。
其次,体验阶段。学校内的课外实践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讲座等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社团组织、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内进行参观考察,使学生在切身体验和感受中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参观沈阳理工大学兵器博物馆是本实践环节的特色项目。沈阳理工大学兵器博物馆是辽宁省省级科普基地,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组织全体学生参观考察,在教学实践中做到了立德树人。
最后,运用阶段。校外的课外实践环节,与学生部门配合,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志愿服务等,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会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依次递进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联动互促机制的建立,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素质,加深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了他们运用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成效。
2.强化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搞好考核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强化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因此,考核方式应以考核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的情况和考核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内容。根据这一思想,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坚持“注重对学生的过程管理、侧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原则,取消了期末一卷定成绩的传统考核做法。学生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分数比例为4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分数比例为60%)。平时成绩由网上经典阅读、实践报告、课堂讨论、课外作业、阶段小测验、学生平时表现等部分组成;期末试卷考核形式为开卷,试卷由辨析题、论述题、小论文组成。考核方式改革的进行,调动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对问题的积极思考,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同高校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一样,需要长期的探索和不懈努力。教学环境、教学主体的不断变化,需要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任重而道远,教学方法研究永无止境。
参考文献
[1][2]吴倬.关于开设好“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思路与措施[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