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舞蹈音乐论文

舞蹈音乐论文

时间:2022-02-21 17:41:37

舞蹈音乐论文

第1篇

关键词:音乐专业舞蹈教学艺术实践

舞蹈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音乐教育专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具有舞蹈教学能力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为开展第二课堂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笔者院校音乐系舞蹈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编写制订出了音乐专业舞蹈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参照北京舞蹈学院教材,从实际出发,将芭蕾基础训练、古典舞身韵、民族民间舞组合训练及编舞知识作为教学内容,耐心细致地组织教学,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以口传身授与主体参与相结合,示范与模仿相结合,讲解与探讨相结合,建立起“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根据学生状况安排教学计划

音乐教育专业的生源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学生来源于中等师范音乐专业和幼师专业的毕业生,入校前接触过舞蹈课,虽基础较差,但对舞蹈有一些了解;还有一部分学生来源于普通高中的毕业生,入校前从未接触过舞蹈,面对没有专业基础的学生,就要从最基本的训练开始。

第一学年教学重点:芭蕾基础训练和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针对学生现状,选择一些基础的、技术难度适中的、动作多样的组合练习,如:站立的姿态、手臂的舒展度、腰的柔软度、腿的外开度以及与呼吸的配合等组合练习,使学生身体素质、柔韧性、软开度和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控制能力等方面得到开发和提高。

第二三学年以中国汉族民间舞和少数民族民间舞为教学重点。选取舞蹈素材典型、舞蹈风格突出的组合进行教学,首先讲解民族舞蹈的基本知识,然后进行舞蹈组合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各民族风土人情,准确把握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进行动作元素的学习和组合训练,丰富舞蹈语汇,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第四学年以舞蹈编导和作品欣赏为教学重点,以艺术实践为指导方向,以编舞能力为培养目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改革教学内容注重组合学习

音乐专业舞蹈课程的教学,要改变以往长期以基础训练的技能技巧动作为主,而以民族民间舞蹈表演性组合为辅的状况,实践证明,这些基础技能技巧动作和学生的实际要求差距太远,在有限的课时内是完不成这些基础技能技巧训练的,更何况我们培养的又不是专业演员,而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因此,音乐专业舞蹈课程应以各民族民间舞蹈组合、艺术实践和舞蹈编导为主要内容,构建符合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教学课程结构。在舞蹈组合的学习中要注重综合性组合和表演性组合的学习:综合性组合是将若干单一基本动作或单项小组合,通过具有艺术表现的连接方法,组合成连贯性,多项统一的完整动作,并通过动作的分解和整体示范,对学生进行分组和整体训练,如:藏族的“颤踏动律”“尤子巴母”“库玛拉”综合训练组合、蒙古族的“肩部训练”“硬腕训练”“马步训练”综合组合、胶州秧歌的“正丁字拧步训练”“推扇训练”综合组合等等。通过综合训练组合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各部位的灵活度,加强了四肢的密切配合,使舞蹈动作更加协调统一;表演性组合是根据一段乐曲或歌曲的意境及氛围设计动作连接成的组合。训练学生时,要以乐曲或歌曲所蕴含的特有意境和与这种意境相吻合的某种美的景象,来引导和启发学生去完成动作组合。如:东北秧歌的“小看戏”组合、云南花灯的“春到茶山”组合等都富有很强的表演性。通过学习,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东北秧歌“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风格,掌握云南花灯“无崴不成灯”的特点。又如维吾尔族的“绣花帽”“齐克提麦”和“摘葡萄”组合,要求学生的身体各部位动作同眼神密切配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传情达意,从头、颈、肩、腰、臀到脚趾都有动作,昂头挺胸、立腰拔背是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特点,通过动与静的结合、大与小的对比,流动性绕腕、摇身点颤、旋转闪腰、动脖子等装饰性动作的点缀,形成了热情、豪放、稳重、细腻的风格韵味。教学实践证明,通过表演性组合的学习,可有效地提高学生在表演中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同时还可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欲望,增强他们自觉投入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根据培养目标加强教学能力

音乐专业舞蹈教学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具有舞蹈教学能力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满足中小学校对舞蹈教育的需求,这和培养演员既有性质上的不同,又有要求方面的差异。因而,舞蹈教学要以舞蹈知识技能与实践应用的高度统一为终极目标,通过舞蹈教学使学生不仅学到舞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提高了学生对舞蹈课程目的、意义、教育功能以及价值的认识,使学生树立热爱教育事业,牢固专业思想,从而增强音乐专业意识和献身教育事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学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学生的思维与肢体活动,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来分析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用心灵和情感去感悟学生,启发学生理解掌握各项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学生学习自觉性强,精力易集中,理解记忆能力强,这些是训练中的有利因素,要发挥他们的优势,尽快掌握动作要点和教学方法,熟练组合的连接,培养传授知识的能力。如:学习了藏族舞的“屈伸动律”综合训练组合后,让学生将组合中的三步一靠动作,分解开进行讲述并示范,先讲上身的体态、步伐中“屈”与“伸”的连接,最后讲手臂与体态、步伐的协调配合,并反复示范——练习——再示范——再练习,使动作逐渐完美化。又如:在讲解维吾尔族绕腕动作时,当学生学会“绕腕”这一基本动作后,启发引导他们发展动作、延伸想象,进行时间、空间、节奏、力度等变化创作,产生出比教学更新颖、更独特的绕腕动作,如三位绕腕、双摊手绕腕、右手左侧上方绕腕、左手右侧上方绕腕、转身四位绕腕等等,可让一组学生表演,另一组学生将即兴创作出的动作进行评议总结,与示范的“绕腕”动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改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明确作为一名未来教师,在传授知识和转化知识的过程中,不但要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巧的表现能力,还要研究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不仅要具备组织能力、创编能力,而且还要具备提问能力、示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重视艺术实践提高编舞能力

课堂教学不仅要强调动作技能的实践练习,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舞蹈知识技能运用的实践意识,将关注的焦点投放到实践的情景中,营造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笔者所在院系成立了艺术团舞蹈队,为学生提供表演的平台。通过排练和演出,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形成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特点的地域、气候和风土人情等原因,加强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了解和热爱,提高综合审美能力,使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地领略到了舞蹈艺术的魅力。如在排练藏族舞蹈《高原春风》时,就从藏民族的服饰、生活习俗讲起,了解藏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历史传统、、舞蹈创作的感情来源等。作品将“踢踏”“旋子”“锅庄”融合在一起,丰富的舞蹈语汇,一幕幕生活场景在舞蹈中栩栩如生,每一次队形变换,仿佛如诗的画面,涌现出水草风美,牛肥马壮,在高原春风吹起的那一刻,一切美好的希望和祝福传播到千家万户。又如排练回族舞蹈《盖碗情思》时,从编舞的角度给学生讲起。该舞的编导从传统的回族舞蹈及其日常生活习俗中,精心揣摩、提炼、发展、创造了舞蹈语汇和体态造型,大胆运用了现代舞的编舞手法,把传统的回族舞蹈和现代舞蹈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使得回族舞蹈又有了一个新的起点。舞蹈通过清新、优美的造型成功地塑造了一群勤劳智慧、热情好客的当代回族妇女的舞蹈形象。手捧香甜的盖碗茶,挺胸、半立脚尖、碎摇头,台步的移动及白盖头飘舞的动感运用,舞台上大幅度的穿梭调度,丰富的舞蹈语汇,多层次的结构变化,加上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使舞蹈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就这样一边排练一边讲解,使学生受益匪浅,在多次演出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编舞能力的训练也是非常必要的。可选择一段音乐,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构思编排,以两个八拍节奏为基础,不断发展,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也可选择一首歌曲,启发学生根据歌词内容构思编创,再给予指导纠正,并让学生相互观摩学习,取长补短,逐步提高编舞能力。还可以用多媒体教学,欣赏优秀的舞蹈作品,如《苦菜花》《少女之春》《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等,使学生在享受艺术美的同时,对舞蹈作品的动作造型、队型流动、演员表情变化以及风格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和学习。最后把课堂教学、考试内容、舞蹈表演及学生创编的节目录制下来,让学生对自己的舞蹈动作、表演能力和创编节目进行评价,找出差距和不足,增强训练效果,提高编舞能力。

舞蹈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既占有空间又占有时间,是集美术、音乐、表演、服饰、文化、历史、地域文化等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在音乐教学中,要在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更深层次学习舞蹈的同时,也要教会他们了解多种艺术,了解舞蹈以外更丰富的民族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潘志涛.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黄明珠.论高师音乐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舞蹈1997(4)51

第2篇

一、音乐与舞蹈的历史渊源

“乐舞”一词早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出现了,它是音乐与舞蹈结合而成的一种完善的艺术形式。远古时期,人们根据不同的事情编出了种类繁多的歌舞,比如图腾祭祀活动中使用的集体歌舞、与农事生产有关的乐舞。乐舞成了一种教育手段,奴隶主统治阶级通常编演大型歌舞提高自己的威望,这些歌舞大多运用歌、乐、舞、诗等结合的表演形式。在进入封建社会后,宫廷乐舞就已经发展起来了,并且吸收、融合了很多民族特色。正因宫廷舞发展迅速,乐府、太常寺、梨园等专门管理乐舞收集的机关在各朝宫廷内出现了,民歌歌舞受到影响也发展起来。近代之后,舞蹈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即使这样舞蹈与音乐依旧是密不可分的,音乐出现在具有表演性的民间乐舞和具有自娱性的集体舞蹈中,并且无处不在,舞蹈需要音乐的伴奏来提高其表现力,使之丰富优美。音乐或深远,或悠扬,或高亢,或激愤,或低沉的情绪,可以表达舞蹈者内心的情感,所以舞蹈的一切动作都要在音乐中进行。也正因如此,音乐与舞蹈是很重要的伙伴,就好比绿叶应该与红花相配。

二、钢琴伴奏与舞蹈艺术的交叉原则

(一)音乐与舞蹈相互依存

舞蹈和音乐的本质决定了它们是要相互依存的。它们拥有浪漫抒情和不善于叙事、以抒情为主的特性,其在抒情上的共同点也就决定了它们从构想、构成到表情都是浪漫夸张的,这又使其激发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和灵魂产生共鸣。舞蹈以形、音乐以声分别将人物内情与外在情感与肢体动作融合,将音乐的旋律与人物的浪漫夸张情感结合。音乐和舞蹈都是动态艺术,不同的是,音乐是时间艺术,舞蹈是时空艺术。舞蹈是所有时空艺术中最具动态感的艺术,其独特的形体动作性恰好与音乐这种时间艺术贴近。再加上音乐无形与舞蹈无声产生的相互之间的补充、需要、吸引,进而达到声形兼备的效果,是人类艺术完美的追求。也因为它们互相依存,所以形成了相辅相成的一个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要表里相符。音乐是舞蹈重要的灵魂支柱,许多共通的体裁形式,如变奏曲、浪漫曲、小步舞曲、回旋曲,乃至交响性舞蹈等,都体现了音乐与舞蹈的互通。也就证明了音乐与舞蹈互为血肉、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音乐与舞蹈有机结合

从《天鹅湖》这一芭蕾舞剧的成功可以得出,其音乐与舞蹈的搭配是天衣无缝的。舞蹈音乐是舞蹈作品不可或缺的灵魂之一,世界上高水平的舞蹈都是有高质量的音乐与之匹配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让舞蹈与音乐结合起来,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1875年,俄国伟大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出的芭蕾舞剧音乐《天鹅湖》,是柴可夫斯基最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但是这个芭蕾舞剧的第一次公开表演却以失败告终,正是由于编导不能充分领悟和表现作曲家的意图,舞蹈与音乐没能有机融合,造成了最终的失败。十多年后俄国一位叫伊万诺夫的芭蕾大师领悟到了《天鹅湖》这个芭蕾舞剧的“魂”,剧中王子和奥杰塔之间纯洁的爱情通过优美的舞蹈被表达出来,使人感觉音乐的自然流淌与舞蹈的流畅动作结合在一起如水般自然,音乐也恰到好处地被舞台上的情人“唱”出来了。因为解决好了舞蹈与音乐的矛盾,所以一百年来《天鹅湖》不仅从失败走向成功还深受人们的喜爱,获赞誉无数,再加上舞蹈与音乐巧妙配合而创造出诗情画意般的意境,成为世界公认的当之无愧的芭蕾舞经典之作。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精彩乐段经常会在音乐会中出现,这也证明了音乐与舞蹈的统一又独立的特性,舞蹈音乐自身就是有其鲜明的情感和形象的作品,具有丰富的情绪和很高的艺术性,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音乐作品,不单单是舞蹈音乐。如我国优秀的民族舞剧《鱼美人》中的《水草舞》《珊瑚颂》等音乐都是人们喜爱的音乐作品。但同样优秀的音乐和舞蹈相结合的时候塑造出的立体的人物形象,加上舞蹈发挥出的自身的人体艺术,这样就创造出了完整完美的舞蹈艺术。因此,真正的舞蹈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是要人感受到艺术的氛围,但不单单是舞蹈动作上的美感,也需要音乐的辅助。正所谓以乐入舞,以乐升华舞蹈。

作者:李丽单位: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

第3篇

(一)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音乐和舞蹈的关系,犹如鱼儿和水的关系一样密不可分。在高职学校舞蹈教学的过程中,离开了音乐,舞蹈教学就失去了其内在的魅力,显得形单影只。音乐作为舞蹈的灵魂,以其优美的旋律,始终引导着舞者思维的发散,使舞蹈的表现形式更加生动、形象,还可以陶冶舞者的情操,同时把舞者的思想境界升华到新的高度,进而创造出更好的舞蹈作品。如果没有音乐,舞蹈课堂教学的形式就会过于单调,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大降低,舞蹈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就不尽如人意了。

(二)音乐可以诱发舞者的灵感

音乐具有缓解疲劳,放松心情等方面的作用,舒缓的音乐可以让人保持平静祥和的心情,而激情澎湃的音乐则可以让人热血沸腾,满怀激情。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的舞姿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让舞者可以随着音乐或强或弱,或重或轻的优美旋律产生更多的联想,诱发舞者的灵感,使舞蹈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舞蹈动作更加完美,舞蹈的课堂教学气氛将会十分和谐,进而将舞蹈教学提升到新的层次,实现舞蹈课堂教学的目标。

(三)音乐可以促进内在情感的展现

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不应只是照本宣科,老师要把自己内在的情感因素融入其中,并通过舞蹈外在动作表现出来,使其成为“有感彩的舞蹈”,这一目标的实现取决于教师的表现力。表现力强就可以通过音乐和舞蹈的完美结合,并在音乐的指引下,把优美的舞蹈展现在大家面前。这更多的乃是内心情感或情绪的释放,音乐可以唤起舞者内心的情感共鸣,激发舞者强烈的情感欲望,达到身心、形体和音乐三者相互交融的境界,对于我们的幼儿教师来说,情感丰富、动作优美的舞蹈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四)音乐可以增强学生对舞蹈动作的记忆力

任何的课堂教学,如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必不可少的,高职学校的舞蹈教学也不例外。舞蹈是一项艺术性较强的学科,动作要领众多,稍有不专心就有可能遗忘其中的某个动作,导致整个舞蹈动作不协调,影响舞蹈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机械灌输式的教学贯穿整个课堂,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就会大大降低,专心致志的学习也就无从谈起,掌握领会舞蹈的每个动作更是一句空谈,我们未来的幼儿教师又将会把怎样的舞蹈教授给幼儿呢?由于高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处在对音乐十分喜欢的年龄阶段,音乐和舞蹈的融合会使舞蹈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舞蹈动作的记忆,加深对舞蹈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推动舞蹈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音乐可以协调学生舞蹈的动作

音乐不但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还可以协调学生的舞蹈动作,如果没有音乐,学生的舞蹈动作就只能依靠教师的指导以及自身的感觉来修正,但这对于初学舞蹈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而音乐恰恰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因为学生可以随着音乐有规律的轻、重、缓、急音律来掌控舞蹈动作幅度,哪个动作需要舒展,哪个动作需要收缩,哪个部位需要动,哪个部位不需要动等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给舞蹈带来巨大魅力的同时,还协调了学生舞蹈的动作,又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增强学生自信,何乐而不为呢?

(六)音乐有助于意境的展现

“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而意境就是这两种情态的统一,即意与境的统一。意境是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以意蕴、情趣取胜。舞蹈是“形动于外而精于内”的表情艺术,作为舞蹈的表演者应了解音乐和舞蹈的深层含义,从而激发内心情感,展开想象的翅膀,勾画出深邃的意境,即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使身体动作表现出深刻持久的艺术感染力。音乐作为时代气象与情境的描绘者,可以充分表现人的审美感受,是人类审美意识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态。音乐在表现意境方面是无形的、丰富的、微妙的、动人的,音乐虽不能给人以具体美的形象,却能把人带入一种无形的美的境界,令人心驰神往、遐想万千;音乐还可以其强烈的感彩,打动人心、陶冶情操。

二、结语

第4篇

对体育舞蹈来说,它将体育、音乐、舞蹈和艺术完美地融为一体,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音乐,音乐贯穿于整个体育舞蹈过程中,是舞蹈表演的灵魂所在,表演者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将抽象的音乐内涵用肢体语言形象地表达出来。当前体育舞蹈的音乐大多数是西方作曲家的世界名曲,中国的艺术表演者由于所受的文化熏陶和人生阅历的不同很难在深层次上理解和领悟西方的音乐内涵,这就容易造成对舞蹈内涵理解的不准确,使表演只有空洞的肢体模仿,大大降低舞蹈的艺术欣赏性,阻碍了体育舞蹈中国化的进程。体育舞蹈音乐中国化的内涵就是让西方体育舞蹈具有中国特色,在保留其先进性的基础上融入中国风的音乐,使其具有中国的民族特色。我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的民族音乐包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涵养和精神寄托,经过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具有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内容。要想使体育舞蹈在中国得到更大范围上推广与发展,被更多的国人接受与认可,就必须使体育舞蹈音乐融入中国特色音乐,同时还可以使中国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

2、体育舞蹈音乐中国化的解决办法

2.1加强理论研究

体育舞蹈音乐中国化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时间的积淀。首先要解决好理论方面的问题,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无论是哪个民族的音乐,都要搞清楚它们表达情感的方式和不同的音符所代表的不同的精神文化内涵,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达到与舞蹈的统一,在保持原有文化内涵的同时如何为舞蹈音乐注入中国特色音乐等诸多理论问题。这些理论问题不解决,就无法从实践上推进体育舞蹈中国化的进程。理论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要加强对西方音乐的研究,充分掌握其文化内涵和文化背景;其次是要深层次上挖掘中国特色文化,将中国的特色民族音乐发扬光大;再次是努力寻求中西方文化的契合点,将中西方音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2.2开设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舞蹈音乐专业

目前我国的体育舞蹈音乐专业设置并不是一片空白,国内许多高校均有相关专业和课程的设置。在这些专业院校中都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与专业课相关的体育舞蹈音乐教材内容大多是西方音乐,从教学方法、乐理知识到试唱等均是西方的世界名曲片段。这些内容诚然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但是仅仅学习这些西方的音乐内容和音乐形式,反而丢失了自己本民族的音乐精髓,可谓因小失大。西方经典的音乐内容可以拿来学习和借鉴,但更重要的是本民族的音乐文化的学习。因此,在体育舞蹈音乐专业建设中,最为重要的是专业教材建设。在专业教材中一定要尽可能多地设置民族音乐相关的内容,重视对体育舞蹈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弘扬,从根本上改变体育舞蹈音乐缺少中国元素的现状。

2.3在教学训练中加强体育舞蹈“中国化”的实践

体育舞蹈教学是体育舞蹈中国化的革命前线阵地,是理论付诸实践的重要场所,是传播体育舞蹈文化的有效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专业院校的舞蹈老师要充分认识到体育舞蹈中国化的重要意义,以身作则,改革教学内容,创新形式,在实践训练过程中充分实施教材内容,避免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的发生。

(2)社会培训机构要秉承民族特色,以传承民族音乐和文化为己任,自觉地将民族音乐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使舞蹈学习者能够深刻理解民族音乐对体育舞蹈的重要性。

(3)舞蹈老师和教练不仅要意识到体育舞蹈中国化的重要性,还要不断地给自身充电,在了解和掌握西方音乐的同时重点加强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音乐文化涵养,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改革创新。(4)作为体育舞蹈专业类的学生和爱好者也要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舞蹈音乐中国化的过程中来,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加强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培养对中国特色音乐的兴趣,不断地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2.4将中国元素融入竞技比赛

将中国元素融入体育舞蹈竞技比赛中,是对体育舞蹈中国化所提出来的更高的要求。意味着中国舞蹈将走向世界舞台,接受全世界人民的检验,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良好契机。这不仅仅是一项竞技项目的比拼,还是中国文化融入世界文化的重要步骤。目前的体育舞蹈竞技项目大多为西方音乐伴奏,中国的运动员由于文化背景和人生阅历的限制很难对这种类型的音乐有自身深刻的理解,这就需要在比赛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力求在音乐中融入更多的中国元素,把中国特色音乐推向世界,促进体育舞蹈音乐的中国化进程。

3、结语

第5篇

关键词:传统民族舞蹈;流行音乐;结合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165-01

一、云南传统民族舞蹈与当代流行音乐的结合现状

音乐和舞蹈一直都是在扮演着一对姊妹的角色,互相形影不离。流行音乐元素在民族舞蹈表演中也发挥着小配角的戏份,上演着一幕幕惊天动地的感人华章。流行音乐元素本身所特有的时尚性已经打破了传统音乐的束缚,一直以时尚多变走在音乐领域的最前沿。云南民族舞蹈则以其特有的民族舞蹈艺术魄力,行走在舞蹈艺术束缚的氛围中。流行音乐元素与民族舞蹈表演的完美结合,正好打破了这种民族舞蹈艺术束缚的氛围,以新时代的音乐元素为民族舞蹈表演营造了良好的时尚气氛。

在云南传统的民族舞蹈表演中,民族舞蹈的音乐一直是伴随着本民族的民族风格地域性的音乐而加以创作和演绎。在这种地域性的传统民族音乐中加入流行音乐的元素,使云南民族舞蹈表演在其民族艺术风格中注入了时尚气息。像这样的在云南民族舞蹈音乐中加入流行音乐元素的民族舞蹈表演的例子也有很多,不论是“桃李杯舞蹈比赛”、“CCTV电视舞蹈大赛”还是“中国舞蹈‘荷花奖’比赛”等。我们都能切身的感受到,流行音乐元素加入传统民族舞蹈表演当中的优越性。例如:刚刚荣获第十届桃李杯全国舞蹈群舞二等奖的云南景颇族舞蹈《咿板嘟》、荣获第十届桃李杯全国舞蹈群舞三等奖的云南纳西族舞蹈《热美姑娘》、获得第三届CCTV舞蹈大赛银奖和第五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金奖的云南傣族舞蹈《邵多丽》等。这些云南民族舞蹈都在音乐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流行音乐元素的加入是使这些舞蹈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云南景颇族舞蹈《咿板嘟》中曲作者以民歌《景颇舂米歌》为素材进行改编,在吸收民族旋律的同时融入了时代节奏。同时,采用主导节奏型贯穿发展和扩大音值的写作手法,强化了景颇舞蹈的动感,展现出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热情奔放的现代节奏,在现代摇滚乐器的伴奏下,明亮欢快,富有青春的动感与活力。优美动听的旋律,民歌加变奏,紧打慢唱的音乐结构、丰满的和声语言以及色彩绚丽的配器手法,特别是独唱的巧妙运用,使舞蹈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云南傣族舞蹈《邵多丽》一改传统的傣族舞在节奏上都是慢慢悠悠、绵绵软软的,节奏美妙悠扬,在这支舞蹈的音乐中所体现的丰富的时尚现代感,强劲的鼓点,明快,跳跃着的律动感。这种音乐凸显现代感,加入快板,在节奏上增强动感、明。

在音乐当中注入流行音乐元素这一新鲜的血液,在民族舞蹈表演艺术上增添时尚的现代感,这是一个突破也是一个创举,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到本民族的舞蹈文化,也更好的为宣扬本民族的舞蹈文化做了一个质的飞跃。这种传统与时尚的跨时代的文化组合形式,是一种新的文化机制的体现。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的结合是在以传统文本为母体,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形成具有民族特点的、中国特色的时尚文化,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云南传统民族舞蹈与当代流行音乐结合的思考

云南传统民族舞蹈受时代气息的制约,它必须服从于时代,根据当下人们的审美需要、生活理想、思想来进行创作和发展。只有符合时展的需要,满足广大群众精神需要的,才是云南传统民族舞蹈的立足之本,发展之道。因此,思考云南传统民族舞蹈的继续发展之路,就要求我们准确的关注时代人们的发展需求。

云南传统民族舞蹈要谋求发展必须借助外来的力量来充实自身的生命力,当下时代的流行音乐正是充实这一生命力的能量源泉。时尚流行音乐之所以备受瞩目,这是在时代下的民族舞蹈的一个转换交接下的娱乐方式的契机。传统和时尚的结合,是一种穿越的文化组合,它所体现的是一种文化本身的融合发展现象。

三、结语

舞蹈和音乐有着“鱼水情”的关系,是最亲密,结合最紧密的,有着特殊的,不可分割的关系。云南传统民族舞蹈与时尚流行音乐的结合是一个时代的追求,是一个时代历史文化发展的动力所在。在新时代的文化影响下,更好的使云南传统民族舞蹈迈向更大更广的舞台,是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参考文献:

[1]张於.略论舞蹈与音乐的相互关系[J].艺术教育,2010,(1).

第6篇

论文摘 要:舞蹈和音乐被誉为艺术中的姊妹花,在历史上具有同源性,在本质上都是人的内在生命情态的符号表征,都长于抒情、能够塑造形象,从而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世界音乐的介入更突显出舞蹈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古人就把音乐、舞蹈、诗歌结合在一起,统称之为“乐”。有文章记载说:“有乐而无舞,似聋者知音而不见;有舞而无乐,如哑者会意而不能言。乐舞合节,谓之中和”。古人形象地论述了舞蹈与音乐密不可分的关系。近年来,对于世界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很多音乐院校都开设了世界音乐的课程,对音乐的研究也从欧洲中心论向多元文化论的方向发展。世界音乐课程进入大学,是音乐教育世界性变化的表征,它对全球音乐教育改革在内容与观念、方法方面的影响是历史性的。管建华先生认为,音乐教育三个观念的转向:一是从以欧洲音乐为基础的世界观转向全球多元文化音乐的世界观;二是从审美的主体中心模式转向文化理解的交往主体模式;三是音乐教育的现代知识型转向音乐教育的后现代知识型。目前中国音乐院校中的世界音乐课程,把世界各地区的音乐放入文化的脉络中探讨, 课程中透过文化背景与音乐功能的介绍, 以音乐欣赏、 多媒体、 影像或其他视听资料来辅助教学,在这一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世界各地的音乐,同时也对世界各地的舞蹈有了新的认识,世界音乐课程的介入突显了舞蹈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多元文化视野中的音乐与舞蹈观照 

 

艺术包含着不同的门类,这多种艺术门类又往往相互融合,形成新的艺术形式或综合的艺术形式。当然,任何艺术分类的方法都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其实各艺术门类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具有某些彼此相通的共同规律。某些艺术门类之间更是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尤其是随着艺术的发展,这样的联系更加密切,音乐和舞蹈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对组合。多元文化视野下,音乐符号和舞蹈符号存在着某种互渗互阐:一方面,音乐符号的律动与舞蹈符号的律动之间具有某种互渗;另一方面,音乐符号的意义可通过舞蹈符号得到进一步阐释,舞蹈符号的意义,亦可通过音乐符号得到进一步表现。 

世界音乐既是视觉艺术,又是听觉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且音乐、舞蹈兼自娱功能和社会功能于一体。音乐是通过节奏、旋律与和声这三大基本要素来表达人类情感的。当舞蹈与之合作时,也存在着与其相对应的三个方面。即:①音乐的节奏性与舞蹈的律动性;②音乐的旋律性与舞蹈动作的歌唱性;③音乐的和声与舞蹈动作的交织。音乐是用声音来展现美,通过和声、旋律、节奏等要素的组合,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熔铸人们的美学趣味;舞蹈训练中的美感以人体为载体,以形体动作为手段展现出来。这当中,音乐的美感是伴随着舞蹈者的动作融入其中,而达到舞者的最佳表现并使其舞蹈有一定的内涵。 

在世界音乐中,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得到完美的体现。如非洲音乐,在非洲,音乐活动多数是随着日常生活进行的,许多劳动往往有音乐相伴随,音乐在许多重要仪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喜庆节日或农闲时节,各种音乐活动常常带有社交的性质,他们通常都是在露天环境中进行,或者是一个广场、市场,或者是一片树林、一个庭院、一处陵墓。在这种公众活动中,自发聚集在一起的一般都是同一部落或使用同一语言的人。他们通过集体音乐舞蹈演出、载歌载舞的狂欢,加强彼此的感情,加强部落成员间的联系。对非洲人来讲,音乐的感受一般就是能打动人心的感受,人民通过用身体动作结合拍子来促进,这样动力上的反应,不仅使个人同音乐活动融洽起来,而且加强了人们对音乐与舞蹈的欣赏。非洲各部族的音乐共性必定与舞蹈相结合,通过强调和发展那些能结合身体运动的特征,更好地把其内容同舞蹈的结构要求相联系起来,更有力地体现出人们的思想感情。 

从以上论述我们不难看出它们之间有着相辅相承的联系。音乐强烈的节奏动力与舞蹈动作的律动感;音乐旋律的特点及多声性的倾向和舞蹈的群体性等都充分体现出它们之间相互影响、不可分离的关系。 

 

二、世界民族音乐中舞蹈形象与音乐形象的统一 

 

在世界音乐的教授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教学工具就是利用录像的播放,让学生了解到各个地区的音乐。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世界各地音乐的不同风格,这些录像片段中均有与其民族音乐相配合的舞蹈插入其间,而这些舞蹈的介入使得各民族音乐的独特形象更加鲜明。舞蹈和音乐,作为艺术符号,其本质都是人的内在生命情态的符号表征。人体是内在生命情态活动的承载体,内在生命情态产生于人体,作用于人体,外显于人体。人的内在生命情态通过声态、体态无时不刻地在传递和显现着它的各种变化,起到传达交流情感的作用。通过声态和体态的外化,原本无声、无形的内在生命情态转化为有声、有形的外在的生命情态。这种转化为音乐音响符号和舞蹈体态符号的抽象提供了直接的原型。 

音乐的音调结构与人类情感的形式有密切的逻辑相似性——生长和衰退,流动与停驻,冲突与消释,快速、停滞、激动、宁静 或微妙的敏感与梦幻般的间歇。这种本质上的同一性决定了舞蹈和音乐在目的、价值和意义功能上的一致性。在目的上,舞蹈和音乐都是为了抒发人的感情而产生的,因此都长于抒情而拙于叙事。不同处在于,舞蹈因借助形体动作,便于表现情感的外部形态;音乐因不受视觉形象的限制,而长于抒发复杂而强烈的内心情感。当然,舞蹈与音乐都具有通过模拟等手法,表现出一定的叙事能力,如舞蹈的结构往往以音乐的结构为依据;音乐的结构往往能为舞蹈提供完整结构的基础;舞蹈语言组合往往受音乐的结构形式的影响等。 

音乐和舞蹈同样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和音乐不同的只是舞蹈是以直观的方式,直接地将艺术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通过对形象的直观感知,引起自身的情绪激动和思维活动。因此,在表述音乐时,舞蹈可以起到重要作用,观赏者也在欣赏音乐和舞蹈的同时感动心灵,让心情得到愉悦、放松和满足,从而陶冶情操,使情感得到升华。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的流动中创造审美情境的表现性艺术,它以旋律、节奏等为基本手段,以表达人的审美情感为目标,具有较强的情感表现力。现实生活中,音乐常常同舞蹈结合在一起。舞蹈所表达的形象,具有视觉的可感性,恰好与音乐情感表达的概括性和艺术表现的非具象性相互补充。音乐与舞蹈相结合,不仅丰富了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而且结合以后绚丽多姿的综合艺术又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求。舞蹈和音乐两者在显现人的内在生命情态的过程中往往是不可分割的,这种表征内在生命情态过程中的同态性,使两者的构成方式也存在着某种相似性。诚如前苏联著名舞剧编导和舞蹈家扎哈诺夫所言:“音乐——舞蹈的灵魂。音乐包含了并决定着舞蹈的结构、特征和气质。” 

三、音乐教育中对音乐与舞蹈教学的有机融合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其他学科的综合。舞蹈和音乐被誉为艺术中的姊妹花,在历史上具有同源性,在本质上都是人的内在生命情态的符号表征,都长于抒情,能够塑造形象,从而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在构成要素上也具有同一性,具有节奏、旋律、结构、思维方式的相似性,认识舞蹈与音乐的密不可分的关系有助于广大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发挥舞蹈和音乐的长处,使之相互促进、乐中有舞、舞中有乐。 

在音乐教育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奥尔夫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等,都十分注重各艺术门类之间的融合。奥尔夫说,从来就没有孤立的音乐,而只有与动作、舞蹈、语言同时存在的音乐。达尔克罗兹也说,任何乐思可以转译成动作,任何动作也可以译成与之相对应的音乐,据此,他创立了“体态律动学”。综合掌握音乐与舞蹈的能力,在学习方法与教学手段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转变学生以往的学习观念,变独立学习为合作学习,主动将音乐课程与舞蹈课程知识相互融合, 把音乐与包括舞蹈、戏剧、美术等在内的其他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舞蹈、律动来表现音乐可以使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舞蹈属于视觉艺术,音乐属于时间过程中的听觉艺术。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到音乐和舞蹈的鱼水关系,将学生的表演发挥到最佳艺术境地。音乐在运用自由韵律和速度的变化时必须与肢体共呼吸,才能达到舞蹈与音乐的完整统一。针对舞蹈和音乐的联系和差别,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将舞蹈和音乐教学融合起来,让学生充分理解舞蹈教学与音乐姊妹艺术的特点,利用舞蹈专业知识与音乐教学相结合,在对比中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舞蹈与音乐语言组合体裁的一致,使学生产生联想和对比,调动积极性。 

在世界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除了被动的接受这些外来音乐外,教师还会主动邀请学生参与到教学工作中来,如组织学生対录像的舞蹈进行模仿。在学习马其顿音乐时,学生可以通过舞步来感受音乐的节奏。马其顿舞曲的音乐与南斯拉夫其他共和国相比,风格更为平缓并缺少和谐性。在当地的节日聚餐、婚礼、洗礼仪式和在教堂大厅举行的晚会上,音乐带动人们开展各种社交活动和跳起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们排成一条直线,面部向前,把手臂抬到与肩同高的位置,形成一个“w”造型。在身体重量落在左脚时,将重心右移以形成“葡萄藤”造型,从而更好地体验马其顿音乐的独特性。再如,印度音乐与舞蹈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印度文化的多样性特征、印度艺术同宗教千丝万缕的联系、印度艺术与原始思维的密切联系等等特点都在音乐和舞蹈中体现出来。总体上看,印度音乐的美学特点体现在多样化的统一、象征性、大众化与实用性、独特的调式、旋律与节奏等方面,而印度舞蹈的美学特点则体现在宗教的象征性与叙事性上。音乐和舞蹈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成为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部分。我们在研究与舞蹈相结合的音乐时不能单单看乐曲的结构形式或舞蹈的基本动作,而应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 

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一个有形而无声,一个有声而无形,它们相互合作、相互依存。舞蹈被称为是“可视的画卷”,而音乐则被称为“舞蹈的灵魂”,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因而我们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升华”。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舞蹈;音乐;教学

在现代舞蹈教学中,舞蹈与音乐彼此联系,初中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必须将音乐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增强学习情感力和感染力,使舞蹈更加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学习舞蹈,最终达到初中舞蹈教学目的。教师将音乐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不断提升音乐元素在舞蹈教学比重,增强学生对舞蹈的理解,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并培养其优秀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生活品位。

1初中舞蹈教学中音乐元素融入的重要性

1.1能够降低学生音乐学习难度舞蹈知识具有丰富内涵,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单纯进行理论教学,会大大提升舞蹈学习难度,会使学生学习热情降低,进而降低他们对舞蹈的兴趣。通过在舞蹈教学中加入音乐元素,使得舞蹈更加形象,并使学生在舞蹈与音乐中寻求共性,把握舞蹈的各个环节,提升学生对舞蹈的领悟能力和欣赏能力,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舞蹈认知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舞蹈学习。此外,将音乐元素融入到舞蹈学习中,可以使初中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掘自身的舞蹈潜力和音乐潜力,提升自身艺术审美力,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享受生活,培养出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

1.2能够增强学生对舞蹈的理解艺术具有共性,音乐与舞蹈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相互转化。初中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通过音乐增强学生对舞蹈的理解力,使学生感受到舞蹈的各种情感,把握舞蹈的动作魅力。对于一些领悟力较差的学生,通过在舞蹈教学中融入音乐元素,增加学生对舞蹈的理解,从而达到舞蹈教学的目的。将音乐元素融入到舞蹈教学中,在学生的脑海中呈现音乐景象,通过音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音乐对学生的感染力,让学生在反复训练中不断提升对舞蹈的领悟。

2舞蹈教学中融入音乐教学的途径

2.1把学生的思绪与情感牵动到舞蹈语汇、舞蹈情节之中,最终达到表现美的目的。在舞蹈学习中,建立情感沟通机制非常重要。在教学中通过情感沟通,可以促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学习舞蹈。在舞蹈训练中,情感是粘合剂,将不同年级的学生粘合在一起,也将老师与学生联合在一起,通过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共同学习舞蹈。第一,以诚相待,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包含情感直觉和理性直觉两种类型,当两种直觉达到完全统一时,人的思维往往最活跃,想象力也非常丰富,学习能力超强。初中生正处于人生黄金阶段,心智不稳定,情感波动较大,在进行舞蹈学习时,应当建立和谐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一个充满和谐氛围的环境下学习,让学生体验到舞蹈的美。在这样环境下,学生可以愉快地进行学习,提升舞蹈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潜能,使学生感染学生,进而提升整个班级的舞蹈学习水平。第二,营造和谐氛围,促使学生融入舞蹈学习中。将音乐融入到舞蹈学习中,促使学生认知舞蹈,感受舞蹈,同时用心去表现舞蹈,提升自我素养。例如在编排舞蹈时,通过学生的舞蹈语言描绘舞蹈思想。在进行舞蹈排练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学生通过音乐领悟到角色的内涵,更好地做好舞蹈表演。

2.2做好舞蹈元素与音乐元素的讲解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做好舞蹈元素与音乐元素的讲解工作,将两者的共性和个性分别讲清,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舞蹈,提升学生艺术能力,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对于绝大多数初中生来说,舞蹈非常常见,在生活中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舞蹈,但由于受不同环境的影响,学生的舞蹈欣赏能力存在千差万别的差异,同时舞蹈学习具有枯燥性和难度,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充分利用音乐元素,丰富舞蹈表达方式,在体验式教学环境下,提升学生舞蹈情感。例如,在给学生讲授抗日舞蹈时,在舞蹈排练中充分调动音乐元素,通过播放不屈不挠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表现舞蹈。

2.3增强音乐元素在舞蹈课堂的表现力在初中舞蹈课堂上,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要想转变这一状况就必须对舞蹈教学设计进行改革,增强音乐元素在舞蹈课堂上的感染力,让学生对舞蹈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在以往教学方式中,教师往往才有两种教学方式:一种方法采取灌输式的方法,向学生灌输音乐理论知识;另一种方法采取单调的欣赏方法,这种方法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在舞蹈教育中添加音乐元素,用音乐来提升课堂的感染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达到舞蹈教学的效果。

2.4提升音乐元素在舞蹈课堂的渗透力在舞蹈课堂上添加音乐元素,非常重要,它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满足舞蹈教学需求。学生在欢快的音乐节奏中调节身心,达到学习舞蹈的效果,为日后的成长打下基础。但是在舞蹈学习中,也需要对音乐进行罢工,不能使学生完全摆脱舞蹈和学习音乐,这样是对舞蹈学习的误解,也不利于学生继续学习舞蹈。

2.5激发学生在舞蹈课堂中的创造力舞蹈的学习需要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创造精神,为舞蹈的发展培养合格人才。在传统的舞蹈学习中,大部分舞蹈没有配置合理的音乐,需要教师自行进行音乐创作,而又由于教师个人的素质原因,同一个舞蹈可能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针对这种现象,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创造,让学生创造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舞蹈,并予以丰富。

参考文献

[1]朱静.初中舞蹈教学中融入音乐教学的意义[J].才智,2010(26):144.

[2]罗德瑞,叶升平.将音乐与舞蹈元素融入到课程《情商训练》中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08):41-42.

[3]刘佳.论舞蹈元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价值与实施方略[J].科普童话,2015(39):93.

第8篇

关键词:舞蹈 音乐 相互关系

扎哈诺夫曾经说过音乐可以决定舞蹈的结构和气质。心理学的定向反射和探究反射原理告诉我们,一定距离内的各种外在刺激中,声音最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它能够迫使人们的听觉器官去接受声音,这决定了听觉艺术较之视觉艺术更能直接地作用于人们的情感,震撼人们的心灵。

一、舞蹈与音乐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自己表情达意、塑造艺术意象的表现形式。比如舞蹈是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绘画是通过线条、色彩、构图,文学是通过字、词、句、篇来体现艺术意象。

舞蹈是指在一定的空间中展示的视觉艺术。它作为一种表演艺术,是在三度空间中以身体为语言作“心智交流”现象,并与人体的运动结合起来表达艺术。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它一般借助音乐,也借助其他的道具。舞蹈本身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及作用,包括运动、社交、求偶、祭祀、礼仪等。在人类文明起源前,舞蹈在仪式、礼仪、庆典和娱乐方面都十分重要。

音乐是指在时间过程中展示的听觉艺术,是反映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音乐可以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型,又可以分为经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音乐是最擅长于抒感、最能拨动人心弦的艺术形式,它是用组织音构成的听觉意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在艺术类型中,音乐是比较抽象的,能即时打动人的艺术形式之一,让人赏心悦目,并为人们带来听觉的享受。旋律响起时,人们往往无法抗拒处于音乐的氛围当中。音乐从历史发展上可分为中国古代音乐、西方音乐。

二、舞蹈与音乐关系的分析

(一)舞蹈是音乐的形体

舞蹈占有空间比较具体,而音乐抽象又不能停留,音乐属于听觉艺术范畴,有声而无形。舞蹈是一种自娱性和表演性同时并存的艺术形式,通过舞者自身的肢体和手势来表现的一门艺术。舞蹈能使音乐获得某种可能的视觉印象,给音乐作出可见的解释,将音乐的情感和内涵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二)舞蹈对音乐的依赖性

舞蹈和音乐可以说是一对亲密的伙伴,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事实。舞蹈如果没有音乐的伴随,那么它是无趣的,不会得到观众的认可与喜爱。音乐对于舞蹈来说,已经是舞蹈生命力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离开音乐的舞蹈是不具有生命力的,舞蹈可以利用音乐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丰富舞蹈的内涵,烘托和渲染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层心理;也可以利用音乐的旋律,调整舞蹈的动作韵律,从而使舞蹈更具有感染力。没有音乐的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音乐可以使舞蹈的感彩更加丰富,使舞蹈显得更加生动而有魅力,更方便观众深知舞蹈所要表达的内涵。

三、舞蹈与音乐的结合

(一)两者结合的艺术性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际上看,舞蹈都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音乐对舞蹈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音乐对舞蹈起着积极的作用,可以让舞者在音乐中想象,在想象中动作,在音乐中表现各种不同质感的舞蹈动律。舞蹈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它的形象性和情感性表现出来的,在创造形象并在形象中灌注情感都是需要节奏和旋律的配合。

社会是发展的,随着时代的进步,艺术也得到了发展,得到了进步。艺术是创造出来的,要鼓励出新,舞蹈如此,音乐也如此。舞蹈和音乐的结合能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体。首先,舞蹈与音乐的结合都是关乎艺术本体的幅度变化。舞蹈的空间是指动作的大小,音乐的旋律是指声音的高低。然后,两者的结合都是关乎艺术本体的速度变化,舞蹈的时间是指动作的快慢,音乐的节奏也是指声音的快慢。最后,两者的结合都是关乎艺术本体的密度变化,舞蹈的力量是指动作的强弱,音乐的谐声是指声音的聚散。

(二)两者结合的必要性

舞蹈艺术中只注重舞蹈技能,而忽视音乐的作用,会让舞者感到枯燥乏味。音乐是人内心情感的形式之一,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舞蹈内涵,让舞者准确把握舞蹈技巧。舞蹈家吴晓邦是这样认为的,只有把舞蹈和音乐结合起来了,才能把舞蹈艺术的内涵完整的表达出来。音乐主要通过声音来展现动听的美,能给人带来听觉上的享受,而舞蹈主要通过形体动作展现优雅的美,能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舞蹈与音乐相结合,可以创造出好的舞蹈作品。如法国华尔兹,由3/8拍子的慢圆舞、6/8拍子的跳圆舞和快圆舞组成,速度依次逐渐加快。它是现代舞会中的圆舞,是一种中等速度的维也纳圆舞,它的旋律平滑流畅,妩媚动人。又如探戈舞曲,中速,2/4拍,旋律与伴奏形成交错节奏,与哈巴涅拉相似,以切分节奏为特色。

舞蹈界的人们曾经这样评价舞蹈与音乐的密切关系: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舞蹈和音乐是紧密相连的,从而促使着舞蹈家和音乐家也是有密切关系的,舞蹈是发展的艺术,音乐也是发展的艺术,让舞蹈家与作曲者进行充分的讨论,并提出对舞蹈音乐的即合理又创新的要求,这样一来,为舞蹈音乐的共同发展做了充分的准备。舞蹈自身充满着对音乐的渴望,音乐能推动舞蹈事业的不断发展,不断前进,当然,舞蹈也能给音乐的创作带来灵感,促进了音乐创作的发展。舞者运用肢体语言并配合音乐,能表达出内心的情绪情感。当他们把音乐节奏感和优美的舞蹈感相结合,能使自身形体的美得到更高层次的表现,还能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自信心。事实上,两者结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能增加舞者的灵活性和节奏感,还能塑造舞者的姿态美和气质美。舞蹈表演应重视音乐的功能和作用,跟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使音乐的美和动作的美紧密相连,这样利于舞姿与音乐美感风格的统一,从而能编排出带有鲜明节奏感的组合。

实践证明,美丽的音乐和优美的舞蹈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处于共同发展的状态。音乐可以给人带来听觉的享受,而舞蹈可以给人带来视觉的享受,两者相结合,能让舞者和观众体验到舞蹈艺术中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朱红.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再思考[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7,(03).

[2]邬诺娃.浅谈舞蹈与音乐的关系[J].理论界,2010,(06).

第9篇

论文关键词:舞蹈 修养

论文摘 要:舞蹈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一个完整的舞蹈应具备音乐、灯光、舞美、服装等等元素的参与其中,好的音乐即是舞蹈成功的一半,所以音乐是舞蹈教育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倘若舞蹈动作元素如同人的骨骼,那音乐就是或肥或瘦,或圆润或富有弹性的肌肤,她使得舞蹈更加立体,饱满,她调动了人的听觉和动觉,创造了和谐的共通空间。

舞蹈与音乐都是古老的形式,两者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的修养在舞蹈教育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只重视基本功和技巧的练习,忽略了对音乐修养的加强,那么出来的作品就会是很空洞、生硬,没有内涵的。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与音乐应该是相互依存的。可是在当下一些舞蹈教学中,由于音乐修养的欠缺,严重的影响了舞蹈的发展和表现。本论文通过探寻在舞蹈教育中音乐修养的加强,使人们可以更深层次的了解舞蹈与音乐的密切关系,从而在今后的舞蹈教育和学习中重视音乐的修养,把舞蹈与音乐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舞蹈与音乐是水乳交融的姊妹艺术,任何一种舞蹈都必须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进行创作,没有音乐的伴随就不存在舞蹈。舞蹈与音乐在上、结构上、旋律上及各舞蹈的结合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国的古籍中,多把“乐”与“舞”并提,也就是说,舞蹈是音乐的表现形态,音乐是舞蹈的声音和内容,音乐配合舞蹈,使舞蹈的表现能力大大加强,舞蹈配合音乐,使虚的音乐形象变成较为具体可感的舞蹈形象。

舞蹈与音乐都具有抒情性。古人认为,舞蹈和音乐都是人类感情最集中的体现。直到现在,当人们兴奋的时候也会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起来。可见舞蹈和音乐都是抒发人物情感的艺术,舞蹈与音乐都属于时间艺术,舞蹈与音乐都要表达一个进程,都在时间推移中展示主题,刻画形象。在表达内容和情绪时,音乐需要音符的连续,舞蹈需要动作的连续;其次舞蹈与音乐都是以节奏为基础的,节奏是产生动感的基本要素,是舞蹈动作构成的基本因素,也是构成音乐旋律的基本因素。如果没有节奏的支撑,音乐和舞蹈都会瘫痪,在舞蹈中,节奏是联系动作的纽带,一般表现为舞蹈动作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和能量的大小。相同的动作,由于节奏的变化,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体现不同的内容。比如旋转的动作:如果旋转速度很快,就可以表现出人物激动的情感,或暴怒,或狂喜,或哀痛;如果速度减慢,则激动的情感也随之慢慢平静下来;如果旋转的速度减到最慢,那么激越的情绪也就逐渐消失了。可见有鲜明的节奏,和音乐紧密结合是舞蹈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最明显的特点之一。

我们常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这说明了音乐对于舞蹈的重要性。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一个舞蹈作品的成功或失败,舞蹈音乐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音乐不仅仅是舞蹈的伴奏,而且还表现人物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音乐对舞蹈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音乐可以配合舞蹈在听觉和视觉上同时刺激观众,两者结合能互为补充从而形成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相统一的整体。比如如果出现低沉缓慢的音乐时,一般是要表现人物比较失落、哀伤的情绪,观众通过凄迷婉转的音乐和舞蹈演员的表演,可以充分体会到人物的情绪变化。

由于音乐对舞蹈的特殊性,舞蹈编导们可以从音乐中寻找到灵感。舞者在学习或表演时,把对音乐的理解融入到现实的舞姿中,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舞者通过反复听音乐,体会音乐的情绪,然后将脑海中的肢体表现出来。只有懂音乐的人才会被音乐情绪所打动,所以搞舞蹈的人,一定要学会听音乐即兴舞蹈。在舞蹈中,音乐是连接舞蹈动作的纽带,通过音乐把舞蹈动作串联起来,形成有规律的组合。音乐的风格可以体现出舞蹈的风格,比如藏族弦子舞,音乐速度较慢,旋律优美,婉转而深情,舞蹈动作舒展、柔美,其音乐与舞蹈风格都是一致的。

通过上述对舞蹈与音乐的关系和音乐对舞蹈的作用两方面的介绍,说明了舞蹈中音乐的重要性,那么在舞蹈教育中,加强舞蹈专业人员的音乐修养是提高舞蹈人才素质的关键因素之一,音乐包含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单是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就包括乐理基础、和声、中外音乐史、曲式分析等。音乐技巧又包括对视唱练耳、声乐基础、钢琴基础等课程。

本人认为,以上这些课程对舞蹈的学习帮助很大,如果舞蹈学习者没有真正理解音乐的内涵,就不能够从音乐的思维中获得更多舞蹈之外的营养,更无法在创作时很好的把握音乐,所以这些课程的学习都是必要的,当然还有许多没有提到的课程也很有用,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舞蹈是一种无声的表达,是通过肢体来表现内心情感的,需要音乐的配合来完成,每一种舞蹈、每一个舞者都必须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进行动作的创作,加强肢体音乐语言的训练,就是让舞蹈学习者通过对音乐的理解,把脑海里想到的形象用舞蹈动作表现出来,这样可以提高舞蹈艺术的表现能力。一个具有良好音乐修养的人,一旦音乐响起,随着音调的高低、节奏的长短、速度的快慢,舞者就进入了用肢体语言阐释心中对音乐感受的世界。但是在一些中等专业的舞蹈(艺术)学校并没有开设完整的音乐教育课程,没有把音乐修养提到相应的高度,这就限制了他们对音乐中舞蹈形象的想象和表现,限制了他们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在训练中,应该多注重学生对乐感的培养,在理解感受音乐的同时,发自内心的用舞蹈动作把体会到的音乐形象表现出来。

第10篇

关键词:舞蹈音乐结构;舞蹈表演;关系

舞蹈是一门艺术形式,其中包括了很多方面,包括音乐、吸取、文学等等,舞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很多艺术的一种结合体形式,音乐和舞蹈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同时两者之间也是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舞蹈和音乐之间相互融合,相互衬托,才能够将两者结合的效果最大限度的展示出来。无论是充满艺术气息的表演类舞蹈或者小区广场人们愉悦人心的舞蹈,无论以哪种形式展示出来的舞蹈,缺一不可的都是音乐的配合,音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平时工作生活的压力,并且音乐能够最大限度的帮助舞蹈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舞蹈的音乐结构与舞蹈表演之间存在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只有舞蹈音乐结构和舞蹈表演相互融合,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

一、旋律

在音乐的整体表现形式当中,旋律可以说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能够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美好的旋律是由音符组合而成的,美好的旋律总是很难以让人忘怀,旋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首音乐作品的主要灵魂所在,旋律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包括低沉、愉悦、柔美、欢快等等,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人们的内心世界也在不断的发生着转变,而舞蹈旋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表演者的中心所在,在对舞蹈进行编排的过程中,要对音乐的旋律进行分析和研究,才能够从根本上抓住旋律的重点,使得舞蹈和音乐的旋律能够相互融合、相互作用,这样才能够为人们展示出完美的结合[1]。在舞蹈的实际表演过程中,音乐可以说是起到一个伴奏的作用,音乐能够对人们的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舞蹈的完美表演以及收场都需要音乐的配合,任何一个舞蹈作品在实际的编排以及表演过程中,都离不开音乐的配合。在实际的舞蹈编排过程中,需要根据音乐的旋律来进行编排,很多的舞蹈作品甚至都是先有了音乐之后才开始进行舞蹈动作的创作,这样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能够逐渐的发现音乐自身的独特之处,观众在观看舞蹈的过程中,也能够将音乐充分的融入到一起。艺术来源于生活是人们经常说的一句话,舞蹈的编排也是如此,在生活当中舞蹈者可以获取到一定的灵感,在实际的编排过程中,结合音乐的旋律来进行舞蹈动作的编排,最大限度的将生活当中的一些内容利用舞蹈的形式展示出来,让人们能够更加的接受这样的一种美的享受。比如女性演唱的一些军旅歌曲,可以利用这些歌曲来进行舞蹈的编排,将军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充分的表达出来,能够最大限度的感染到观众[2]。

二、段落

舞蹈是音乐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够给人们带去快乐或者是其他的情绪,舞蹈和音乐是在历史长河当中不断积累和发展的,舞蹈可以利用其自身的肢体语言来进行表达,而音乐可以利用空间方式去传递去传播,舞蹈和音乐有各自不同的表达途径和方式方法,而两者有效的结合,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应。比如是舞蹈和音乐两者之间有一定的段落结构,舞蹈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段落划分来让观众能够逐渐的融入到舞蹈的世界当中,让观众跟随着舞蹈表演者的表演进程来融入到其中,而音乐的结构通过不同的阶段来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舞蹈和音乐两者质监所要表达的是统一的一个思想中心,而两者却是以不同的形式将统一的中心给表达出来,这样的结合,能够让观众们更加的赏心悦目[3]。我国的民间舞蹈与音乐与当地的民俗、以及当地的文化之间具有十分重要的联系,比如贵州著名的《采茶歌》就是一首段落特征相对来说比较明显的舞蹈,这个舞蹈一共是分成三个部分,包括上山、采茶和劝茶,而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这三个段落所要表达的内容都是不同的,而舞蹈的创作就需要根据内容来进行编排,包括舞蹈表演者的队形转换或者是形体的表达,在舞蹈表演者的表演过程中,人们通过表演者的动作转换能够感受到采茶的乐趣以及对日后生活的美好棋盘。虽然说这个舞蹈中的三个分段相对来说比较明显,容易在衔接的过程中出现一些突兀的感觉,但是如果设计的相对来说比较合理,并且最重要的是要选择一些流畅的歌曲给予伴奏,这样才能够将人们的真实生活情况充分的反映出来,这样才能够让观众融入到当下的情境环境当中。

三、情感

任何艺术作品的表达都离不开情感,包括舞蹈也好,音乐也好,都是与情感息息相关的存在,而在舞蹈与音乐两者之间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也是如此,需要融入一定的情感,这样才能够使得舞蹈的内容逐渐变得丰富起来,在音乐的利用上也不能够选择一些单一性的音乐作为背景。很多的舞蹈作品都是需要将情感、情绪充分的表达出来的,如果表达的不够完整,就会失去舞蹈的原来意义,舞蹈也会因此而失去“生命”,很多人对于民族舞蹈都有很严重的喜爱,不仅是因为民族舞蹈当中融入了一些民族情愫在里面,更是因为民族舞蹈能够将情感全面的表达出来,不仅表演者能够乐在其中,而且欣赏者也能够跟着一起愉悦身心,从而引起人们的共鸣。情感的表达是从每一个舞蹈表演者的内心深处来出现的,通过音乐的声音或者是舞蹈的肢体语言来充分的表达出来,舞蹈表演者将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充分的展示出来,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引起人们的共鸣,从而能够让人们融入到音乐和舞蹈的世界当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和舞蹈之间不仅要融合为一体,而且两者之间缺一不可,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两者需要保持同一个步调,包括旋律、段落、情感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够将舞蹈的动作以及音乐的内容充分的融合到一起,这样的舞蹈作品才能够将情感充分的展示出来,从根本上引起人们的共鸣。舞蹈音乐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存在,不仅反映了舞蹈自身的一种结构,更是将舞蹈的主题充分的展示出来,舞蹈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对舞蹈作品的完整性有一定的决定性作用。

参考文献

[1]白志群.论电视舞蹈创作中的“生活环境”与舞蹈表演的关系[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02)

[2]孙力.透视与剖析—1991—2011年音乐与舞蹈关系研究视角的量、性分析[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04)

第11篇

在了解民族音乐与民族舞蹈密不可分的密切关系之前,我们先分开两方面看民族舞蹈和民族音乐,大致了解一下它们的艺术形式和有机组成。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这一体系在世界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要认识中国音乐,不能仅仅会唱一些中国歌曲,听几段传统乐曲,还必须从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角度去考察中国音乐;了解中国音乐,需要真正理解中国音乐的内涵,了解它在世界音乐体系中的地位和历史价值。中国民族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民族舞蹈是一种起源于人民生活中的肢体动作语言,以日常活动抽象化为表现形式。亦可称为土风舞、民俗舞蹈或国际民俗舞蹈。不同于着重表演的芭蕾舞或是制式化的运动舞蹈,土风舞源自于各国不同环境、生活及风俗,与各国的特色音乐和服装也有相互的搭配,表现形式十分丰富。

一、民族音乐与民族舞蹈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关于音乐是怎样产生的,历来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如劳动起源说、模拟自然说、语言抑扬说、信号说、巫术起源说。而关于舞蹈是怎样产生的,主要的学说有模仿论、巫术论、游戏论。

纵观整部民族舞蹈发展史,从起初的原始氏族、传说的三皇五帝到有史可稽的唐宋明清,在中华民族整个文化大环境下,民族舞蹈的发展跌宕起伏,有过鼎盛辉煌,也有过低迷消除,。这其中,民族音乐始终伴随这民族舞蹈的发展。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的起源和发展并不是独立完成的,民族音乐和舞蹈的有机结合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乐舞的产生,原始的乐舞包括音乐、诗歌和舞蹈,音乐主要负责对事物的过程既内容的叙述,而舞蹈则完成对事物过程既其内容的戏剧表演。

中国56个民族在各自的生活和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乐舞表演形式,乐舞起初大被用在占卜和祭祀场合,这样的乐舞曲调单一、动作简单,其中《易经》就对此有描述:“商周之间的作品,是统治者用来占卜的著作,相传为周文王所做。”大量的民间舞蹈都是舞蹈和音乐的完美结合,最富有特色的鼓舞、跳乐、踏歌三种类型。鼓舞是一边击鼓边舞的苗族民间舞蹈,苗族"鼓舞"有悠久的历史渊源。鼓舞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根据跳舞的人数可以分为单人、双人、群体鼓舞三类;还可以根据鼓舞的表演形式分为猴儿鼓、对跳鼓、四面鼓、团圆鼓鼓舞等四类,花样繁多的表演形式,应对着不同的节庆氛围,精彩纷呈。跳乐是一种完全用乐器伴奏的舞蹈,如哈萨克族的黑走马摆舞和天鹅舞、锡伯族的贝伦舞、西南各少数民族的芦笙舞、葫芦笙舞、月琴舞、三弦舞等。踏歌即在歌声和乐声中踏着舞步欢跳,是载歌载舞,或歌舞相间,以歌伴舞的形式。

二、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单纯的民族音乐或单一的民族舞蹈都不足以将歌者和舞者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而民族音乐和舞蹈的有机契合使得二者达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的效果,从而达到通过歌舞表演表情达意、娱乐大众、感染观者的目的。中国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的有机结合促生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作,从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体会到创作者的心路历程、喜怒哀乐和思想感情。更重要的是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都是中华文明的载体,是中国人民意志和精神的依托。种种证据、种种表现都说明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难分难舍,只有二者共同扶植才能更好地发展。

三、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共同促进中国艺术走向世界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民族舞蹈各有所长、互不排斥,并且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歌与舞的结合使歌舞音乐同时具有了民歌的歌唱性与旋律性和舞蹈的节奏性与动作性,它不仅体现了本民族的音乐和舞蹈、生活节奏,还告诉了世界它的传统文化、民族习性、民族特征、个性等,让世界上的人都有机会了解到这个民族,民族舞蹈与民族音乐所结合形成完整的民族艺术。一个有形而无声,一个有声而无形,它们相互合作,相互依存,共同开创着舞蹈艺术事业的美好未来。

第12篇

关键词:舞蹈教学;提高;音乐素养;必要性

目前高校舞蹈教学普遍存在重视舞蹈技巧教学而轻视音乐素养培养的现象,导致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有限,缺乏必要的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文化熏陶。在艺术类招考过程中,也以舞蹈专业课的内容为主要考察对象,一般只重视舞蹈和形体,唯一考察学生音乐素养的视唱练耳也没有被当作核心考察项目,只要学生的专业课分数高,仍然可以被录取。因此对学生的观念产生了误导,使学生只重视专业课学习,而不注重音乐素养培养。这对学生更高层次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有必要对舞蹈教学中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一、高校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缺失现象

舞蹈专业的学生与其它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同样,普遍存在只重视专业课学习而忽略了其它基础课程学习重要性的现象。但舞蹈专业与其它专业不同的是,其与音乐基础知识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只有在详细了解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对舞蹈有更好的理解。一直以来,舞蹈专业教学也只注重舞蹈技巧的训练,而缺乏对音乐赏析、民族音乐概论、中外音乐史等基础课程的重视。这些基础的音乐知识也正是目前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相对薄弱的环节[1]。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高校艺术招生的考察项目有失偏颇,对学生音乐素养的考察只占很少的部分,而且对其考察结果的重视度不够高,只要学生专业课基础过硬,即使视唱练耳等考察项目的成绩不好,也会破格录取。因此,舞蹈专业的学生从入学就存在专业成绩高,音乐文化分低的落差现象。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的课时也远远超过音乐基础课的课时,教学资源分配比例严重失调,学生及时对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文化感兴趣,也没有充足的学习资源。舞蹈专业的学生在大一的时候只能接触到乐理等基础课程,而且很多基础课程只开设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学生在大二到大四几乎接触不到音乐基础知识[2]。另外在应试教育制度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下,学生也普遍更关注自己专业课成绩的提高,把大部分的时间都投入到舞蹈训练中。但是传统的打念拍子的舞蹈训练方式不利于学生舞蹈能力的提高。舞蹈是一门需要感染力的艺术表现形式,这就需要学生对舞蹈的内涵和在舞蹈中应投入的情感进行深刻认识和合理把握。这些都有赖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而目前舞蹈教学中音乐素养培养的缺失以及学生自身的缺乏重视,使舞蹈教学水平偏低,不利于学生的更高层次发展。

二、提高音乐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俄罗斯著名芭蕾舞表演艺术家乌兰诺娃曾说:“没有音乐就没有舞蹈。”这是对音乐于舞蹈的意义的最好阐述。一个真正高明的舞者,在听到音乐的时候,会在脑海中呈现出具体的形象,然后自然的通过舞蹈动作表现出来。每一个动作都是对音乐的形象化处理,是音乐情感的真实表达,因此才能在舞姿中,展现出极高的感染力,并与音乐和谐统一,进行流畅的舞蹈表达。乌兰诺娃自己在排练舞蹈时,对于一个新的舞蹈作品,总是会先翻阅背景音乐的总谱,详细了解音乐旋律、管弦乐队的演奏速度,从而在舞蹈过程中与其进行更加默契的配合[3]。由此可见音乐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只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了解音乐的文化背景,并养成在进行舞蹈训练前首先了解背景音乐的良好习惯,才能让学生的舞蹈与音乐高度契合,达到情感交融、动作流畅的表达效果。充分体现舞蹈的张力和感染力。而且,音乐素养培养也对学生的舞蹈兴趣培养和舞蹈创作能力培养有重要影响。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舞蹈训练方式偏于机械化,而且舞蹈训练十分艰苦,容易让学生丧失舞蹈学习兴趣,从而放弃坚持。音乐素养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音乐、解读舞蹈,从而降低舞蹈训练的难度。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领略音乐和舞蹈的魅力,有利于帮助学生坚定自己的选择,在舞蹈的道路上走的更远、走的更好[4]。

三、舞蹈教学的改善对策

(一)提高对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视

介于目前高校舞蹈教学中音乐素养培养普遍缺失的现象和音乐素养培养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必须切实提高对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视。应从上至下改变对音乐素养培养的态度,在招生和平时的考核中,将音乐基础知识考查和音乐文化考查作为重点考察项目,与舞蹈专业素质考查摆在同等的高度。在课程设置上加大音乐基础课的比例。通过教师引导,改变学生只重视专业课学习的观念,有意识的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二)开展分级分类指导

由于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生源差异大,音乐文化水平层次不齐,所以应采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的教育原则,进行分级分类的音乐素养培养。在课程设置上,适当增加基础课程的设置门类,针对不同年级、不同舞种、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有效的分级教学,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具有应有的音乐素养。比如,将视唱练耳测试分级,中国舞方向的学生,可以多选取中国著名民族音乐的片段,通过视唱练耳,提高学生对音准、节奏的把握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音乐和舞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学生舞蹈能力的提高,也离不开音乐素养的提高。高校舞蹈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视,切实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使学生能在舞蹈的道路上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佩.探析如何在社团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D].河南师范大学,2014.

[2]尚宜佳.普通高中“音乐与舞蹈”模块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1.

[3]丁慧.音乐应该成为舞蹈的耳朵———从分级教学看舞蹈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问题[J].舞蹈,2009,(10):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