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财政专项扶贫工作计划

财政专项扶贫工作计划

时间:2022-06-15 11:39: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政专项扶贫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财政专项扶贫工作计划

第1篇

一、2014年扶贫项目基本情况

1、扶贫开发产业项目情况。2014年我县扶贫开发产业项目投入共计3549.5万元,其中省以上财政资金1364万元,市财政资金80万元,县财政资金8万元,帮扶单位资金484.1万元,群众筹资投劳1613.4万元,主要围绕小型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畜牧养殖、蔬菜生产、苗木栽培、良种生产、小型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项目建成后,受益人口达2万多人,其中贫困人口13720人。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扶贫的瞄准率、覆盖率,增强了村班子及广大村民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有效促进了项目村特色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项目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整体推进。其中:2014年省财政专项扶贫开发项目,在我县辛店、淄角、石庙、麻店4镇23个贫困村实施。项目总投资2073.3万元,其中,财政扶持资金69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383.3万元。其中:3个村发展瓜菜大棚815亩;4个村发展西瓜棉花套种2300亩;6个村升级改造蔬菜大棚340个;6个村良种繁育2712亩;2个村露天蔬菜种植640亩;2个村育林1340亩。通过财政扶贫开发项目,可使1636个贫困户,5170人受益。目前,项目已基本建设完成,待与财政等部门联合验收完毕及村两委换届结束后报账。

2014年县省直“第一书记”帮包村扶贫开发项目,在我县22个省直“第一书记”帮包村实施,项目总投资1156万元,其中,省财政专项扶持资金154万元,一般转移支付资金300万元,整合涉农资金220万元,县财政资金8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13.6万元,其他资金368.4万元。新发展致富产业:瓜菜大棚125亩,旱地藕105亩,新建1500只良种羊养殖场,年出栏2.2万只獭兔养殖基地;肉牛养殖示范基地640头。基础设施建设:农田管网约9300米。铺设地下电缆6700米,修筑农田生产路8840米,修灌溉渠4300米,搭设电缆线1000米,生产桥8座,挖沟2.57万米,建4600平方西瓜市场一处,建手工厂房10间。目前,项目财政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位。项目已全部开工,完工率达60%。通过财政扶贫开发项目,可使7918人受益,使3982个贫困人口脱贫。

2、互助资金发展情况。2014年,我县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稳步实施。自2010年以来,我县在3个镇办,21个村先后开展了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截止目前,入社农户达到1614户,互助资金总额达到41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43万元,农户出资61万元,公积金转增本金2.2万元。已累计为1536个农户发放借款760万元。贫困户扶持率达到70%,按期还款率达到100%。

3、“雨露计划”贫困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情况。县2014年“雨露计划”培训省财政资金20万元全部用于职教中心在校生补助。全年度转移培训400人,在县职教中心学校注册的在校生400名贫困生每人按500元补助,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并就业。

4、扶贫贷款贴息项目情况。今年,省市下达县扶贫贷款贴息资金10万元,全部用于扶贫龙头企业贷款贴息补助。我县选取带动农民致富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茹园苗木有限公司作为补助对象。目前,申报材料已上报,待市审核后补贴到位。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存在问题:一是存在扶贫产业与贫困户对接困难现象。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有产业的和有能力发展产业的大部分为非贫困户,真正的贫困户缺少产业且没有能力发展产业。贫困户致贫原因多为因病、缺技术、缺劳力以及懒惰,自身没有效益较好的产业,我们用补贴现金及生产资料的方式对其扶持,效果不明显。二是存在贫困村自然条件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道路、水利、电力等设施相对滞后,群众行路难、饮水灌溉难、电力设施老化等现象突出,群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土地产出较差,农民持续增收的潜力薄弱,应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扶贫队伍力量相对薄弱。扶贫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新时期扶贫任务日益艰巨,县扶贫办现有人员较少,已经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再就是镇一级没有专职扶贫管理人员,扶贫工作由镇经管站负责。镇经管站承担着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农村经济统计等多项繁重工作,还要承担镇中心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加上今年,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导致在对产业项目的推进和监督上缺乏时间和精力。四是扶贫政策宣传不到位,导致群众被动接受项目。群众自身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形成了扶贫工作是自上而下的、单向的政府行为,贫困人口的参与只是被动的投工投劳和自筹资金,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足够的挖掘。五是社会扶贫与行业扶贫涉及部门多,协调起来困难,“三位一体”的扶贫开发新格局难以形成。扶贫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扯到各行各业和社会各界,协调落实起来比较困难。

建议:一是要加大支持力度,健立健全扶贫队伍。建议上级出台相关政策,为县级增加工作人员编制,镇办成立相应的扶贫机构,并加大贫困地区干部培训力度,重视扶贫开发队伍建设,提供必需的工作条件和经费保障。二是切实发挥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作用,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研究制定扶贫政策,协调落实各项工作。三是加强对贫困村基础设施投入。扶贫产业开发项目应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改变贫困村滞后的农业基础设施,使土地产出发挥更大的效益,使更多贫困户受益。四是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广泛参与扶贫开发事业,激发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活力。

第2篇

按照文件,XX乡2015年扶贫开发主要工作任务是:减少贫困人口83户299人,贫困户危房改造10户,劳务扶贫培训50人,园区企业招工就业8人,扶贫小额信贷140万元。

二、上半年工作推进情况

(一)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十大行动”

1、党建扶贫促进行动。组建了以县级帮扶单位领导任组长的4个贫困村驻村扶贫工作组,成立了4个联建党支部,乡党委下派4名干部到4个贫困村任党支部副书记;村党支部公开向群众承诺2015年帮扶20件以上实事,每个贫困村重点培育养殖业农村致富带头人2户以上。

2、扶贫助学促进行动。14名贫困家庭学生享受职业教育“雨露计划”补助2.1万元,栋梁工程“一日捐”0.35万元;组织开展“六一”儿童节慰问活动,市、县帮扶单位和乡村捐资赠物达3.2万余元。

3、卫生扶贫促进行动。乡卫生院到贫困村开展义诊活动1次,服务210人次,完成体检建档477户,免费体检58人。新建村卫站2个(大石村和星星村卫生站)。民族村4组贫困儿童的门园园在社会帮扶下,在杭州接受心脏手术成功,直接为其家庭减少了20多万元的医疗费用。

4、救济救助保障促进行动。将符合低保条件的192人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落实专项帮扶救助措施2万元。XX成中集团社会扶贫45万元,解决彝家新寨群众生活物资。

5、技能培训促进就业行动。组织村干部20人到XX镇XX村、XX村参观学习,培训相关法规培训和技能、金融知识82人,养殖培训141人,发放养殖技术资料160份。

6、住房保障促进行动。按“优先建卡贫困户,保障农村低保户,照顾重点优抚对象,兼顾其他贫困户”的原则,确定2015年危房改造90户,其中:建卡贫困户45户。现已搬迁入住10户、在建70户。为477户贫困户办理房屋产权,“双证”已发放到户。

7、产业扶贫促进行动。积极宣传动员贫困户家庭符合条件的人到县内工业园区企业就业。乌蒙山区连片开发已成片栽种核桃4300亩,龙眼180亩,枇杷90亩,覆盖贫困户267户1184人。

8、乡村旅游扶贫促进行动。(1)开展旅游宣传活动。制作《我在清平,你在哪里?》系列宣传活动,点击率超过10万人次。(2)组织旅游文化活动。成功承办由北京沃伦轻舟俱乐部组织的“舟游中国”和XX“左右户外俱乐部”70余人在我乡开展户外徒步旅游活动。(3)夯实旅游硬件基础设施。金江石林道路硬化、冒水隧道口新建寨门、集镇小广场、波形护栏彝族风貌打造等已基本完成建设。烂田村彝家新寨建设完成项目进度的75%,预计在10月底前完成搬迁入住。启动了滨江路文化长廊风貌打造项目,预计7月底前完成。

9、金融保险扶贫促进行动。兑现2014年贫困户贷款建房财政贴息资金2.445万元,2015年新增贫困户财政贴息扶贫小额信贷660万元。

10、智志扶贫促进行动。完成2014年脱贫户生产发展项目验收和2015年规划脱贫贫困户生产发展项目规划,已将2014年脱贫生产发展资金2000元/户兑现到户。

(二)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各项工作

将全年目标任务分解到村、落实到户、责任到人,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

1、扶贫解困。全面完成477户1778个贫困人口的信息核实、数据采集、系统录入,如期完成扶贫攻坚“双签约”和贫困村“三图两表”资料上墙工作,按时编制完成《贫困村脱贫发展规划》和《贫困户脱贫帮扶计划》,乡、村“6+6”资料卷宗归档。与今年拟脱贫的83户贫困户签订生产发展扶持项目协议书,落实脱贫增收项目和干部帮扶措施,现已减贫33户127人,完成目标任务的40%。

2、项目建设。2014年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除彝家新寨在建外,其余项目已全面完成建设,正在抓紧验收报账。2015年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在有序推进中。

3、其他工作。定点帮扶活动有声有色,市、县对口单位真帮实扶,县委统战部牵头县民宗局、县审计局、县统计局协调前山村饮水工程4万元,民族村2000米便民路16万元,龙宝村公路建设资金28万元,英雄村公路硬化计划4.8公里。

4、上半年受表扬通报情况。屏委[2015]16号、屏扶办发[2015]15号两次通报表扬。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全乡贫困户多,贫困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主观和客观条件差异,各村项目建设进度不平衡,扶贫开发项目及资金匹配仍显不足。

(二)产业发展较为零散,未形成规效益,产业整合力度不够。

(三)基础设施建设仍是一个薄弱环节,水利设施亟待开发和完善。村级公路等级低,运载能力差。

四、下季度工作计划

(一)完成民族村1、2组2公里便民路。

(二)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和劳务扶贫培训年度目标任务,扶贫解困达到210人以上。

(三)前山村饮水工程开工建设。

第3篇

一、指导原则

创建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坚持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原则,以解决残疾人就业、从业为手段,逐步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参与社会的能力;坚持基地以企业为载体,通过基地带农户、加工户的原则,大力发展残疾人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使残疾人通过劳动实现自食其力、脱贫致富;坚持残联扶持、企业奉献的原则和市场化运作方式,不断膨胀基地规模,发展壮大基地实力,扶持更多的残疾人脱贫致富。

二、基地类型

1、企业安置型。依靠现有的各类企业建立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残联给予政策扶持。

2、辐射带动型。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和合同价回收产品等形式,吸纳农村残疾人从业,达到脱贫致富。

三、基地标准

1、残疾人扶贫基地要安排残疾人就业不少于10人(福利企业不含应达减免税比例的残疾人)或安排残疾人从业不少于20户。

2、残疾人扶贫基地是以企业为基础,并在土地使用政策上给予支持,扶持残疾人通过有效劳动,实现脱贫致富为宗旨的扶贫载体,是容纳残疾人集体劳动生产的场所。

3、残疾人扶贫基地是指企业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实体。

4、残疾人扶贫基地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较好的市场需求前景,基地年产值在10万元以上。

5、残疾人扶贫基地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年人均收入能达到1万元以上。

6、残疾人扶贫基地具有为残疾人提供技术培训、信息咨询、优良品种、生产工具、资金扶持的功能。

7、残疾人扶贫基地由市残联挂牌确认。

四、申报程序及时间安排

1、各镇、街道根据建设扶贫基地的标准及要求,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做好规划方案。

2、各镇、街道残联根据全市统一规划,调查论证后,认真填报《市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建设项目审批表》、《扶持残疾人从业脱贫项目可行性报告》,《创建基地计划书和协议书》及《市就业扶贫基地扶持残疾人状况统计表》,计划书主要内容有:主要目标、保障措施、时间安排、执行计划负责人等(协议书样本附后),各镇、街道对基地初审核实后,于4月底前将以上报表报市残联审批。

3、市残联于7月下旬组织力量,对基地建设情况,会同市财政部门实地进行审核,审定达标后,将所需扶持资金直接划拨到扶贫基地,确保专款专用。

五、基地的经营和管理

1、基地接受残联的指导和检查,由基地自主经营,全权管理,残联不提供担保,不负经济、民事等法律责任。

2、基地经营实行市场化运作,有条件的可在基地内部单列帐户,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3、基地不搞终身制,对照基地标准,合格的继续挂牌,不合格的给予摘牌处理。对于已建立的基地,具有发展潜力,并能按照基地标准,每年多安置残疾人不少于10人,可以作为巩固基地继续扶持。

4、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如决定和调整帮扶残疾人从业项目,举办残疾人劳动技能培训班、帮扶协议样本、终止与残疾职工的用工合同等事项要及时报市残联认可备案,市残联将不定期的检查或抽查,以防止弄虚作假。

5、做好统计报表工作。每年11月10日前,镇、街道扶贫基地都要向市残联康复就业科如实填报《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扶持残疾人状况统计表》(附后)和当年扶贫基地工作总结及下年度扶贫工作计划、措施、扶持残疾人脱贫目标。

六、基地检查验收标准

1、基地安排残疾人就业不少于10人,要与残疾人签订三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险,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安排残疾人从业要与残疾人签订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服务、产品回收等协议,从业残疾人户年人均收入不低于2000元。

2、基地必须当年见效,残疾人工资当月兑现。基地要明确一名领导负责基地的日常工作,基地管理与服务制度上墙。有年工作计划和总结、帐务清楚、劳动合同、帮扶协议、帮扶情况记录、残疾人就业、从业花名册及收入状况等资料齐全。

3、基地每年要组织一次对残疾人劳动技能培训,培训计划按管理权限提前10天送市残联康复就业科。

七、扶持资金的标准及使用监督

新建和巩固基地按1-2万元资金进行扶持,扶持资金从市残疾人保障金中列支。市残联会同审计部门对扶持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审计,确保扶贫资金的合理使用。对残疾人扶贫基地的建设,镇、街道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做到公开、公正、透明,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市财政局和市残联对扶贫基地的专项资金进行定期检查,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

第4篇

【概述】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1883”为你整理了这篇金融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全县金融总体情况

2020年10月末,全县各项存款余额465.53亿元,较年初增加56.08亿元、增长13.70%,存款同比增长9.35%;各项贷款余额443.75亿元,较年初增加80.19亿元、增长22.06%,贷款同比增长23.19%。存贷比95.32%,新增存贷比142.98%。

疫情期间落实省市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累计解决企业融资需求达17亿元。通过专项再贷款为全县3家民生保供企业(东升食品、云峰农业、牧原农牧)提供1.08亿元专项再贷款支持,拨付财政贴息资金127.6万元。持续开展各项金融业务。截至10月末,全县“税融通”累放4.52亿元。“4321”新型政银担业务在保户数142户、担保责任余额5.05亿元。“劝耕贷”累计为全县650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3.7亿元。续贷过桥资金助力122家企业周转贷款4.24亿元,周转8.57次。重点推进上元家居新三板挂牌,省股交中心挂牌14家。全县实现直接融资10亿元。2020年新增金融网点2家,截至目前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达103家。扎实推进金融扶贫。截至11月13日,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1289户、5897万元,存量1937户、8711万元。同时指导承贷银行及镇村严格执行风险预警方案,防范逾期风险。

二、下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将聚焦年度目标抓好重点工作,加大协调调度力度,积极推进各项金融工作,确保完成市下达各项任务目标。同时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第5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全国、全省纠风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以确保资金安全、维护农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措施、提高资金管理使用效益、健全资金管理制度、查处违规违纪问题为重点,着力解决涉农补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中央、省、市、县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二、检查的内容和范围

(一)2009年度和20*年度农业部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资金”和扶贫部门“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

(二)2009年度和20*年度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和能繁母猪补贴的发放情况。

(三)2009年度和20*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筹集和管理使用情况。

三、检查的方法和步骤

(一)自查自纠阶段(7月底一8月上旬)

1.由各乡镇、华侨农场管理区、县直有关单位根据所涉及的检查内容,成立涉农资金专项检查工作组,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工作方案,组织开展本地、本行业的专项检查工作。

2.自查自纠的主要内容: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的数量、培训人数、培训质量和效果,重点是有无弄虚作假、截留、挪用甚至贪污专项资金的行为;二是“三项补贴”的发放情况,重点为是否按照规定兑付给农民群众,是否存在截留、挪用涉农补贴的行为;三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筹集的数量、就医农民享受补贴的情况,重点是乡镇以下定点医疗单位药品入口关、参保农民就医补贴兑现及有无弄虚作假、骗取新农合资金的行为等。

3.各乡镇、华侨农场管理区、涉农部门于8月18日前向县政府纠风办上报清理工作总结和统计表(附后)。

(二)抽查汇总阶段(8月上旬一8月中旬)

清理工作期间,涉农资金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将根据相关单位情况反映和有关群众举报,对部分乡镇、行业、部门涉农经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重点督查,对重点案件进行查办。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专项检查工作在县纠风办统一领导下进行。为使检查工作顺利开展,由县纠风办牵头,农业、扶贫、卫生、畜牧、物价、财政等相关部门参加,成立涉农资金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兼任。办公室职责是:根据《实施方案》制定具体工作计划;按照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安排,具体组织协调全县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等工作;每个阶段定期向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工作情况,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这次检查的两年度、6大项涉农资金,具有资金来源渠道多,结构复杂,使用范围广等特点。从来源渠道看,有本级财政安排的资金,有上级财政下达的补助资金,还有有关部门安排的专项资金;从分配使用方面看,有直接对农民个人的补贴,也有对农业生产的补助,还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从涉及部门或领域看,有农业、扶贫、畜牧、卫生以及财政等多部门、多领域。因此,在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情况的复杂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统一协调,深入细致,全面推进。

(二)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一要抓住自查自纠这个关键环节,集中力量深入调查,督促各乡镇和涉农部门做好自查自纠工作,尤其要在对好账目、核准资金环节上做细致的工作。二要突出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将群众反映频繁,问题突出的资金纳入重点检查范围,组织专门力量进行重点抽查。

第6篇

一、财政审计

(一)本级财政年度预算执行和其它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审计;

(二)部分镇政府年度的财政决算情况审计

(三)配合省审计厅进行地方政府债务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省定);

(四)配合省审计厅进行政府外债总体情况审计(省定);

(五)配合省审计厅进行政府债券审计调查(省定)。

二、农业与资源环保资金审计

(一)国家和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审计(市定);

(二)县国土资源局财务收支及国土资金审计;

(三)扶贫专项资金审计(省定);

(四)县水利局财务收支及专项资金审计;

(五)县环保局财务收支及环保专项资金审计;(六)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

(七)县林业局财务收支及专项资金审计;

(八)县畜牧局财务收支及专项资金审计;

(九)县农业局财务收支及专项资金审计。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资运用审计

(一)县建设局及二级单位财务收支审计;

(二)县城市建设综合执法局财务收支审计;

(三)县规划局及二级单位财务收支审计;

(四)国外援助贷款项目公证审计(省定)。

四、行政事业审计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审计(省定);

(二)优抚、救灾和农村医疗救助资金及县民政局财务收支审计(省定);

(三)县教育局及有关学校财务收支审计;

(四)县卫生局及有关医院财务收支审计;

(五)县文体局及二级单位财务收支审计;

(六)县计生局及二级单位财务收支审计;

(七)县科技局财务收支审计。

五、经贸企业审计

(一)县经济局及二级单位财务收支审计;

(二)县商务局及二级单位财务收支审计;

(三)县粮食局及二级单位财务收支审计;

(四)县供销社及二级单位财务收支审计;

(五)县交通局及二级单位财务收支、公路建设专项资金审计。

六、经济责任审计

根据县委组织部的委托,由县经济责任审计局组织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审计领导干部在行使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经济政策执行监督权中的决策情况、法规执行情况、重点资金和资产使用情况。

七、政府投资项目审计

(一)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审计;

(二)二水厂扩建改造工程项目审计;

(三)环城公路建设项目审计;

(四)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审计;

(五)县人民医院新医技大楼项目审计;

第7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hxdz188”为你整理了这篇某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某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正确指导下,我村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部署,以党建促脱贫,扎实开展“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工作。把精准扶贫作为扶贫攻坚方向,通过加强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切实提升扶贫攻坚的工作成效。现将几年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村位于S343霍陈路南,邵白路横穿中部,地理位置优越,属一般贫困村。本村现有土地1.1万亩、水面面积1500余亩、林地1000亩。下辖27个村民组、1040户4310人、6个党小组108名党员;共有村干部及扶贫专干8人,年龄结构平均在50周岁以上。我村村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以水稻种植和畜禽养殖等为主,产业比较单一。主要致贫原因为因病。

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7户356人,其中五保户37户40人,低保户58户85人,一般贫困户102户231人;已脱贫197户356人,2014年脱贫24户40人,2015年脱贫34户48人,2016年脱贫10户27人,2017年脱贫6户20人,2018年脱贫54户103人,2019年脱贫69户118人。其中在校生家庭17户21人。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

二、精准定位

2014年至今开展专项扶贫以来,按上级统一部署,在开展精准扶贫过程中,把贫困户进行再次核查,做到精准定位,分类汇总,让我们的扶贫工作真正做到精准扶贫。为了在全村角度更准确的定位贫困户,我们通过村民小组代表会议民主选出新增贫困户,再在村民小组长会议上,站在全村贫困户的情况对比下,将所有贫困户名单进行了逐一情况核对,并筛查出不符合条件的进行删除,最终评定出我村贫困户197户,356人,并进行公示。

三、帮扶成效

(一)产业扶贫

1、2016年发展产业7户14人,财政奖补1.82万元。

2、2017年发展产业88户185人,财政奖补15.85万元。

3、2018年发展产业138户287人,财政奖补46.65万元。

4、2019年发展产业172户349人,财政奖补40.35万元。

5、2020年产业摸底148户290人。财政奖补54.59万元。

(二)光伏扶贫

1、2018年光伏收益22600元,其中分配24人21900元。

2、2019年光伏收益30304元,其中分配24人30304元。

3、2020年光伏预计收益32000元,其中分配24人32000元。

(三)健康脱贫

1、2016年代缴医疗保险费238人28560元。

2、2017年代缴医疗保险费246人36900元,医疗报销35人34.1万元。

3、2018年代缴医疗保险费259人46620元,医疗报销68人93.46万元。

4、2019年代缴医疗保险费246人54120元,医疗报销53人63.2万元。

5、2020年代缴医疗保险费246人61500元。

截止目前共办理慢性病证220人次。

(四)社保兜底

1、2018年代缴养老保险124人24800元。

2、2019年代缴养老保险122人24400元。

3、2020年代缴养老保险122人36600元。

(五)基础设施建设

1、2019年在乡党委政府及乡卫生院帮助支持争取资金新建尧塘村卫生室及文化广场。

2、2020年申请项目批复给我村新修陈潘路资金131.75万元.新建瓜蒌种植基地300亩150万元,每年为我村集体经济增收约1万元。

(六)就业扶贫

1、2017年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奖补13人3250元。

2、2018年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奖补24人6000元。

3、2019年贫困人口技能培训14人4200元。

4、2020年贫困人口技能培训13人3900元。

5、2018年-2020年发展公益性辅岗位34人次。

6、新型主体带动:联系霍邱思远农业技术培训学校到尧塘开展农业种养殖专班培训新型农民15人。

截止目前,我村贫困人口参加所有技能培训达135人次。

(七)危房改造

1、2014年危房改造新建1户、补助资金1万元。

2、2015年危房改造新建3户、补助资金6万元。

3、2016年危房改造4户其中新建2户、维修2户共计补助资金5.2万元。

4、2017年危房改造11户其中新建9户、维修2户共计补助资金19.2万元。

5、2018年危房改造53户其中新建29户、维修24户共计补助资金72.4万元。

6、2019年危房改造59户其中新建38户、维修21户、包括残疾、低保4户共计补助资金99.2万元。

7、2020年危房改造3户、4万6千元。

(八)教育扶贫

1、2016年寄宿生补助2人1000元、中信保4人2000元。

2、2017年寄宿生补助人500元、学前教育4人1600元、中信保8人4000元、雨露计划1人1500元.

3、2018年、寄宿生补助4人2250元、中信保12人次6000元、2018年普高补助2人3000元、学前教育2人1600元。

4、2019年寄宿生补助10人次4562元、中信保17人次8500元、学前教育人400元、雨露计划1人次1500元。

5、2020年寄宿生补助9人次4106元、中信保17人次8500元、雨露计划3人9000元

(九)金融扶贫

1、小额贴息贷款累计放贷65户155万元。

2、2020年新增授信贷款 11户46万.

(十)旅游扶贫

1.2018年旅游扶贫带动贫困户10户28人增收2万余元.

(十一)社会扶贫

1、2018年俊远养鸡场赠送鸡苗贫困户10户500只、贫困户“三化”室内环境提升3户7人(桌子、板凳、椅子、)尧塘村帮扶责任人为56贫户赠送鸡苗等钱物共计11200元。

2、2019年帮扶责任人为85户送上油、大米、钱等,价值17000元.

3、2020年邵岗乡向尧塘村195户贫困户赠送“三个一”防疫物资(1条毛巾、1瓶84、1块硫磺皂)。

(十二)生态扶贫

1、2016年开发生态护林员岗位1人。

2、2018年开发生态护林员岗位1人 。

(十三)招商引资

2017年招商引资韩瑞新能源光伏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占地109余亩年光伏发电,计划于2020年底全面投产后年产值达到上百万元,可每年为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增加2万元以上。

四、存在问题

(一)个别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精准扶贫以来,出台不少针对贫困户的优惠政策,个别贫困户不想通过自身发展而是想通过政府扶贫政策来增加收入,“等靠要”思想蔓延,而精神扶贫跟不上,导致脱贫工作存在一些困难。

(二)产业发展有障碍。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村内青壮年及有能力的人均外出务工,家中多是留守老人和儿童,加之农产品易受自然灾害影响,价格不稳、销路窄,产业风险高。

五、2021年工作计划

(一)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

通过农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实现稳定脱贫。扩大瓜蒌种植面积、调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确保除丧失劳动能力或长期外出务工的家庭外,在家每个贫困户都有1个以上的产业;通过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

(二)夯实基础设施,为脱贫攻坚创造有利条件

充分用好扶贫政策,完善本村基础设施。着重解决好村庄入户道路拓宽和硬化,水利建设、“五清一改”等工作。

第8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金融扶贫资金风险防控,规范金融扶贫风险补偿资金管理,根据《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脱贫攻坚金融服务工作联动机制的通知》《X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金融助推产业精准脱贫工作的意见》《X县金融扶贫工作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金融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是指县财政安排,用于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农户脱贫的扶贫产业项目和扶贫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贷款风险进行适度补偿的专项资金。

扶贫贷款贴息资金是指县财政预算设立用于对贫困农户的贷款(以下简称到户贷款)和扶持扶贫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以下简称项目贷款)等利息补贴的专项扶贫资金。

第三条

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和贷款贴息资金按照“政府主导、自愿申请、风险共担、严格审批、突出重点、精准扶贫”的原则管理。

第四条

风险补偿资金和贷款贴息资金存入我县发放扶贫贷款的金融机构,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利率为同档次存款基准利率。

第二章

补偿资金来源及补偿途径

第五条

金融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资金资金规模为2000万元,其中上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排400万元、县财政扶贫资金安排1600万元。贷款贴息资金实施动态配置,用当年财政扶贫资金足额安排。风险补偿金按年度核算,滚存使用。金融扶贫风险补偿金和贷款贴息资金的银行存款利息也纳入风险补偿资金。

第六条

县财政将安排的小额信贷贴息资金和风险补偿金下达县扶农办和三大(畜牧、蔬菜、果业)产业服务中心,再由县扶农办和三大(畜牧、蔬菜、果业)产业服务中心划拨合作金融机构。

第三章

合作金融机构

第七条

我县扶贫贷款合作金融机构由县信用联社、县邮政储蓄银行两家组成,与县扶农办和三大(畜牧、蔬菜、果业)产业服务中心签订合作协议。风险补偿金安排县信用联社1500万元、邮政储蓄分行500万元,合作金融机构力争年度获贷率、覆盖率进入全市前列。

第八条

合作金融机构必须按照《X县金融扶贫工作实施意见》要求,承担相应责任、义务,制定年度扶贫贷款计划,确定扶贫贷款规模,保证扶贫贷款工作正常开展。

第四章

扶贫贷款发放

第九条  扶贫贷款对象由各镇政府报县扶农办审核后提供给合作金融机构:

(一)自然人客户是“扶贫人口信息系统”中录入的建档立卡贫困农户(五保户除外),对存在不良征信记录但名下无存量不良贷款及年龄在65周岁以下的贫困户应全部纳入扶贫小额信用贷款的可贷范围;

(二)县扶农办审核法人客户带动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资料后,合作银行再按照其内部相关要求审核法人客户,确定信贷发放对象。

第十条

扶贫小额信贷严格执行“5321”政策。即“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法人客户实施“农村新型合作组织+贫困户”、“家庭农场+贫困户”、“能人大户+贫困户”“龙头企业+贫困户”模式,带动一户贫困户且签订协议后,即可享受该户的扶贫小额信贷

“5321”政策,实际额度以其带动贫困户户数而定。

第十一条

合作金融机构要本着保本微利,让利于农的原则,实行最优惠的扶贫贷款利率。县人行要执行扶贫再贷款利率在正常支农再贷款利率基础上,下调1个百分点的优惠政策。

第十二条  县扶农办、各镇政府与合作金融机构协商确定扶贫贷款规模,合理划分自然人客户和法人客户贷款规模比例。县信用联社负责贫困户星级评定工作,5星级客户占比年内达30%以上,3星级客户占比年内达50%以上,全面提升星级占比客户,各金融机构参照共享,推出符合X特色的金融产品。

第十三条  合作银行按照风险补偿金总量1:10的比例放贷,风险补偿金用于赔付合作银行贷款本息损失。承贷金融机构要鼓励借款人自愿购买自然灾害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降低贷款风险。

第五章

风险补偿金管理和使用

第十四条

成立县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各涉农县级金融机构成立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执行X县金融扶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主要职责为:

1.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审核、批准日常管理机构提出的金融产业扶贫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制度;对产业风险补偿资金补偿业务进行指导、考核、审计与监督;

2.审议、批准风险补偿资金补偿计划;

3.审议、批准弥补代偿损失方案;

4.审议、核销坏账和变更风险补偿资金规模等。

第十五条

风险补偿金由县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管理,县扶农办和三大(畜牧、蔬菜、果业)产业服务中心、县金融办共同组织实施,主要职责是:

(一)执行年度扶贫贷款投放工作计划;

(二)风险补偿金日常管理;

(三)扶贫贷款监督检查;

(四)风险补偿金使用绩效评价。

第十六条

县扶农办和三大(畜牧、蔬菜、果业)产业服务中心、县金融办要建立规范、高效的风险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和快捷、便利的运行体系,严格、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完善对纳入风险补偿金对象的贷款人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追偿与处置机制。

第十七条

风险补偿金由县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审批,程序如下:

(一)合作金融机构将拟发放扶贫贷款需要申请风险补偿金防范贷款风险的贷款人名单、金额、资金用途报县扶农办和三大(畜牧、蔬菜、果业)产业服务中心、县金融办;

(二)自然人客户由县扶农办和三大(畜牧、蔬菜、果业)产业服务中心、县金融办、县人民银行审核合作金融机构提供的扶贫贷款对象后批准;法人客户由县扶农办和三大(畜牧、蔬菜、果业)产业服务中心、县金融办审核后报县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批准;

(三)经村、镇、县扶农办盖章后,合作金融机构才能发放贷款,并将获贷客户名单在贷款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报县扶农办、县金融办备案。

第十八条

按照“定向设立、促进发展、安全运行、规范管理”的原则,县金融办、县人民银行、县扶农办、县财政局、合作金融机构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例会,及时研究和解决扶贫贷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合作金融机构应制定规范、有效的监控管理措施及办法,加强对风险补偿金贷款对象的监管,及时掌握经营状况和资金使用情况,认真做好贷款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工作,定期向联席会议通报情况。

第十九条

经过组织清收,不良贷款逾期90天仍未偿还的,进入贷款风险补偿程序。由合作金融机构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向县扶农办和三大(畜牧、蔬菜、果业)产业服务中心申请风险补偿金偿还贷款。

县扶农办和三大(畜牧、蔬菜、果业)产业服务中心收到承贷金融机构风险补偿金偿还贷款申请后,对贷款发放、监督管理和债务追索等进行认定。对符合风险补偿金补偿的贷款损失,及时办理支付审批手续。

第二十条

风险补偿金支付申报、审批程序:

(一)由合作金融机构逐户组织风险补偿申请材料,提交贷款坏账相关证明材料和追索情况;

(二)县扶农办将贷款人基本情况、经营情况、贷款损失原因等在贷款人经营所在地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

(三)对公示无异议的贷款户,由县扶农办和三大(畜牧、蔬菜、果业)产业服务中心、县金融办会同县人民银行、合作金融机构审核确认,报县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批准;

(四)批准的贷款损失,县扶农办和三大(畜牧、蔬菜、果业)产业服务中心依据批准文件从风险补偿金中拨付给承贷金融机构。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扶农办和三大(畜牧、蔬菜、果业)产业服务中心不予受理:

(一)合作金融机构未在追索期内向借款人催收的借款;

(二)合作金融机构未按本办法规定履行追索义务;

(三)合作金融机构确认借款人已发生危及贷款安全的重大事项未及时采取措施并告知县扶农办和三大(畜牧、蔬菜、果业)产业服务中心,造成贷款损失;

(四)合作金融机构未按县扶农办和三大(畜牧、蔬菜、果业)产业服务中心要求发放贷款,造成贷款损失。

第二十二条

风险补偿金仅限于弥补形成的呆坏账。批准的坏账损失,严格执行《X县金融扶贫工作实施意见》的规定,由风险补偿金支付70%,合作金融机构承担30%。参与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由保险机构与合作金融机构按照承保比例承担贷款本息损失风险。

第二十三条

用风险补偿金补偿的贷款本息,县扶农办和三大(畜牧、蔬菜、果业)产业服务中心保留追偿权,由合作金融机构继续依法追偿,追偿到位的资金按承担风险的比例归还。对贷款人恶意逃避债务的,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收回的资金归还风险补偿金专户。

第二十四条

镇扶贫工作站主要职责是对风险补偿资金补偿事项进行核准、签署意见,并协同合作金融机构上报县扶农办、三大(畜牧、蔬菜、果业)产业服务中心要求补偿。

第二十五条

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因下列原因发生的损失,由金融产业扶贫风险补偿资金进行补偿:

1.借款人死亡、丧失劳动能力等原因丧失收入来源或收入不足清偿贷款的;

2.因重大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对借款人生产经营活动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

3.县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认为其它需要进行补偿的。

第二十六条

金融扶贫贷款由风险补偿金承担;对风险补偿资金超过年度存量风险补偿资金额度的,超过部分由县财政、县扶农办另行安排资金解决。

第六章

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和使用

第二十七条

扶贫贷款贴息建立“即报即审,即审即批”制度,结算方式为一月一结算。贴息率为:自然人按基准利率执行,法人客户按带动脱贫农户授信额度贷款基准利率执行。

对自然人客户,按照贫困户申请,金融机构代为申报,县人民银行核实,县扶农办和三大(畜牧、蔬菜、果业)产业服务中心审定,直接划转经办金融机构。未按期还贷的,从小额信贷资金到期之日起不予贴息。

对法人客户,按企业申报,县人民银行、县扶农办、三大(畜牧、蔬菜、果业)产业服务中心核实,划转经办金融机构的程序组织实施。

第二十八条

自然人客户需提供个人信息(身份证、贫困户信息表、银行账户复印件)、贷款使用信息(贷款凭证、计息凭证、还款凭证复印件)和申请贴息报告表等。

第二十九条

法人客户需向县扶农办提出扶贫贷款贴息立项申请,并提交以下资料:

(一)企业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银行开户许可证、银行贷款卡号、企业信用报告、贷款合同、贷款计息传票等复印件、企业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加盖公章)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能人大户根据实际情况提供相关证件。

(二)贷款银行、贷款金额、贷款利率、贷款起止期限;覆盖贫困村或带动贫困户数量、扶持增收方式和扶贫社会效果测算等。

(三)其他需要的材料。

第七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县扶农办、三大(畜牧、蔬菜、果业)产业服务中心、县财政局要加强对风险补偿金、贴息资金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确保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和贴息资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要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群众监督作用,建立公众举报监督制度,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一条

县扶农办、三大(畜牧、蔬菜、果业)产业服务中心、县财政局要会同县金融办、县人民银行对风险补偿金和贴息资金管理及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审计部门要定期对风险补偿金和贴息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

第三十二条

在风险补偿金和贴息资金支付申报、审批中有下列行为的,除追回已支付的风险补偿金和贴息资金外,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对没有确凿证据证明债权损失或弄虚作假申报风险补偿金和贴息资金的;

(二)未经过损失认定而支付风险补偿金的;

第9篇

一、岗位设置制度管理

乡财政所、会核中心“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并规范设置工作岗位,有规范化的办公室两间,档案室一间,必要的办公室设施齐备。严格按南人社发〔2013〕35号规定执行。没有其他单位和部门借调借用财政所、会核中心人员的、没有在编不在岗的。会计、出纳分设,都是专职专岗。有预算、资金、票据、资产、档案、财务管理、学习、考勤、内部签到制度。财政所、会核中心人员都按规定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且都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积极参加会计在职继续教育。

二、财政业务管理

在财政业务管理上,结合乡的实际,建立完善预算收支管理、印章管理、资金监管、村级财务管理等基础工作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账簿设置齐全,原始凭证审核严格,核算及时,将获得的原始凭证真实、准确的在金财网上的A++按月做账。做到了账表、帐证、账账相符。现金日记账日清月结。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及时足额将非税收入缴入专户。经费支出从严控制,特别是“三公经费”任何人和事不得超标,总量也比2013年降低了20%,并纳入了专门的会计科目核算。现金使用没有超范围。没有坐支,私存私方现金和白条抵库现象发生。银行结算包含了财务印章一枚、单位负责人印鉴两枚、经办人员一枚。并各自分管,资金调度时,由财政所开出支票后,需到单位负责人(书记和乡长两处)加盖印鉴后,才可以到银行实现资金流转程序,相关信息也进入了单位负责人的手机短信提示。基本做到了银行存款业务办理实行“复核、审批、经办”三岗办结制。按时报送会计报表、预决算、财务分析及工资增减变化等资料。并对财务档案进行分类、归集、归档。编制清册。

三、专项资金管理

在专项资金管理上严格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没有挪用、截留、挤占专项资金现象发生。2014年,我乡共迎接上级部门对民政、财政扶贫、以工代赈、社保资金、乱发钱财物,小额担保贷款等资金的抽查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相关项目建设有记录,资料较完善,有专卷可查。特别是财政惠农资金的兑现,所有涉农补贴补助资金都是按规定申报、公示并通过“一卡通”直接兑付到户。2014年我们共兑现粮食直补资金43.3万元,惠及农户1795户,良种补贴8.6万元,惠及农户1034户。没有一例涉农补贴农户事件发生。

四、债务管理

在债务管理上,严格执行乡村债务管理规定,做到数据清楚,有据可查,2014年没有新的债务发生,年初有偿债计划,偿债措施明晰,并纳入政府财务内部管理制度。特别是我乡今年因国家政策调整,全面关闭了小煤窑,里面涉及的农户的务工报酬、工伤处理,农房赔偿等一系列问题全面平衡,没有因债务发生大的上访事件。

五、农业政策性保险

在农业政策性保险上,及时、准确报送政策性农业保险统计和财务报表,种植业保险品种投保率在60%以上,养殖业保险品种投保率在85%以上,,没有发生强制投保、代垫保费、抵扣补贴以及提高标准农户保费行为。理赔工作制度较为健。理赔结案到位率达100%,全面完成了县级下达的2014年农业政策性保险任务。

六、日常工作

第10篇

促进政务公开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为进一步提高全区政务公开工作水平。决定在全区大力实施政务公开规范化建设。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

更好地保证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重要举措,推进政务公开规范化建设是推动政府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重要途径。促进政务公开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重要任务。各级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政务公开规范化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将政务公开规范化建设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并列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目标管理考核)重要内容。各单位政务公开要做到有公开制度、有专职人员、有预算工作经费、有多样的公开形式、有统一的公开内容。同时,要统一办事处(镇)政务服务中心、村级服务中心建设的规范。原则上办事处(镇)政务中心必需实行大厅式集中办公,确实因条件不成熟无法建设大厅式政务中心的办事处(镇)可以建成整合式的政务中心。要保证村级服务中心基础的办公用房和条件,安排专人负责,为基层群众查询信息和代办事情提供服务。

二、明确工作职责

区总工会负责指导全区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规范化建设,区政务公开办负责指导全区各级各单位政务公开规范化建设。区民政局负责指导全区村(居)务公开规范化建设,区财政局负责指导村级财务公开工作,区直各单位负责落实本单位政务公开或办事公开规范化建设,并负责指导本系统、本行业政务公开或办事公开规范化建设。

三、统一公开规范

一)统一公开的重点

1政务公开的重点。管理区及区直单位要重点公开:

⑴外地本单位的机构设置、领导分工、工作职责、办事顺序、办公地址、联系方式、投诉电话以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

⑵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

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

⑸财政预算、决算演讲;

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依据、规范;

⑺政府集中推销项目的目录、规范及实施情况;

⑻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顺序、期限以及申请行政许可需要提交的全部资料目录及办理情况;

⑼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

⑽扶贫、教育、医疗、社会保证、促进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实施情况;

⑾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

⑿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平安生产、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情况;

⒀城乡建设和管理的重大事项;

⒁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情况;

⒂征收或者征用土地、房屋拆迁及其弥补、补助费用的发放、使用情况;

⒃抢险救灾、优抚、救济、社会捐助等款物的管理、使用和分配情况;

⒄干部选拔任用情况;

⒅政府重大决策及其工作进展情况。

各办事处(镇)要重点公开:

⑴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农村工作政策的情况;

⑵财政收支、各类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⑶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宅基地使用的审核情况;

⑷征收或者征用土地、房屋拆迁及其弥补、补助费用的发放、使用情况;

⑸乡镇的债权债务、筹资筹劳情况;

⑹抢险救灾、优抚、救济、社会捐助等款物的发放情况;

⑺乡镇集体企业及其他乡镇经济实体承包、租赁、拍卖等情况;

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等。

2办事公开的重点。各公共企事业单位要重点公开:

⑴部门的职责权限、服务范围及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⑵办事依据、办事时限、办事流程、办事结果;

⑶工作规范、行为准则、服务规范、服务许诺、违诺责任及处理办法;

⑷收费和处罚的依据、项目、规范及缴费办法;

便民服务电话、监督部门电话;⑸对工作人员违规、违纪、违法的处置规定。

⑹与服务对象密切相关的重要信息;

如公共政策的出台、价格制定和调整等;⑺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

⑻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必需公开的其他事项。

3村(居)务公开的重点:

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村(居)民委员会年度工作计划及年度工作目标执行情况;

⑵年度财务计划及其各项收入和支出;

⑶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债权债务;

⑷集体资产的管理和经营情况、土地等生产资料和各业生产经营承包方案及其承包费的收缴情况;

建设承包方案及其实施情况;⑸兴办集体经济项目和公益事业的一事一议”经费筹集、招标投标。

⑹村(居)民委员会组成人员补贴规范及数额、村民义务工及农田水利建设用地情况等;

⑺救灾救济、扶贫资金、支农补贴、移民安排款物的发放情况;

⑻征用土地及其弥补费、安排补助费的收支情况;

⑼公益福利方面的情况;

⑽宅基地的申报、批准和使用情况;

⑾村(居)民户籍关系变卦情况;

⑿落实计划生育规定的方案;

⒀村(居)委会换届选举或村(居)委会组成人员依法调整后的村(居)委会财务和有关工作交接情况;

⒁涉及村(居)收费项目、依据、规范以及收缴情况;

⒂涉及村(居)民切身利益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⒃征兵、聘用管理人员等村(居)民普遍关心并要求公开的其他事项。

4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公开的重点:

⑴工作职责、分管领导、工作人员、联系方式、工作时间、投诉电话;

⑵办事服务事项、料理顺序、需提交的全部资料、收费依据、料理时限等。

5村级服务中心公开的重点:

⑴工作职责、分管领导、工作人员、联系和咨询电话;

⑵代办服务事项、需提交的资料、否收费、料理时限等。

二)统一公开的形式

方便群众查询。一是网站。管理区及各办事处(镇)都要在西洞庭政府网站政务公开专栏公开信息,管理区及各办事处(镇)政府信息必需通过网站、工作简报、电视台、公开栏(墙、橱窗)电子显示屏、触摸屏等便于群众知晓的方式进行公开。并及时更新和空虚栏目内容。二是工作简报。管理区办公室要定期编发政府工作简报,每年工作简报编发必需在6期以上。三是公开栏(墙、橱窗)各级各单位对公开栏要进行统一规范,对公开内容要予以规范和整合。各单位公开栏(墙、橱窗)必需设置在醒目位置,公开栏面积必需达到12平方米以上,必需有6个以上的版块,版面内容要求有单位领导分工、全年工作计划、内部科(股)室职能职责、季度财务收支、中心工作开展情况、其他应公开的相关政府信息等。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在办公楼大厅、办事窗口大厅设置电子显示屏、触摸屏。

要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时限内向社会公布;对一般事项,三)统一公开的时限。对法律法规规定有时限要求的政府信息。要及时向社会公布,对行政权力运行和公共服务的相关信息要临时向社会公开并及时更新;对涉及公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要随时向社会公布。

第11篇

2006年,全县执法纠风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紧贴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狠抓特色的工作思路和要求,积极抓好以下主要工作:

一、围绕自治区、地区和县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开展纠风及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确保政令畅通。

2006年,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把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及效能监察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出成效;督促政府各部门建立和完善规范行政行为的制度体系、工作体系、监督体系;严肃查处和纠正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中行政乱作为、不作为和慢作为问题,切实解决政府部门存在的“越位”、“错位”和“缺位”等现象,保证政令畅通,促进依法行政和廉洁高效。对工作中严重失职渎职、造成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进一步加大责任追究的力度。

二、继续开展专项治理工作。治理教育乱收费和治理公路“三乱”,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和减轻企业负担工作,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的问题。认真抓好整顿规范行业机构工作。

三、继续抓好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促进行风政风建设。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依照“上下联动、内外结合、群众参与、评议部门、覆盖行业”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充分依靠群众,对参评部门的行业作风进行监督和评议,同时对2005年已评部门进行跟踪监督,实行“挂牌、摘牌”动态管理。创新评议方法,规范评议程序,提高评议质量,形成“纠、评、建”相互促进的长效工作机制。

四、围绕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抓好各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

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县实际,2006年要重点对国债资金,扶贫资金及各项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执法监察,严肃查处在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严重违法违纪案件。继续加强对农村转移支付资金和各种财政补贴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五、围绕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认真做好“五个坚决纠正”工作。

一是坚决查处和纠正城镇拆迁中侵害居民利益的问题。二是坚决纠正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不落实中央有关政策规定,造成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三是坚决纠正征用土地中侵害农民利益的问题。四是认真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五是查处企业违法排污的案件。

六、围绕建设工程招投标重点工作,抓规范,抓出特色,进一步加强对有形建筑市场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建筑领域的违法违纪案件。

2006年,全面加强对招投标的全程监督,进一步完善招标评标定标办法。加大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招标、工程造价咨询等中介机构和设计、勘察、监理单位在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行为。严肃查处规避招标和招标投标中弄虚作假等建筑领域的违法违纪问题。

第12篇

[摘要]减贫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尽管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我国反贫困实践成效显著,但以政府为主导的扶贫政策长期主导着我国的扶贫实践。这种依赖政府“输血式”行动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在减贫的同时也会累积返贫的风险。文章通过从国际脱贫的成功实践中汲取经验,有针对性地找准脱贫路径,有力保障如期实现脱贫。

[关键词]反贫困;国际经验;启示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9.025

[作者简介]姜云茂,男,四川昭化人,广元市昭化区人民政府工作,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城镇化与区域发展、区域与城市规划、农业与农村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工作;覃志立,男,四川武胜人,供职于广元市昭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农业经济管理。

长期以来,减贫都是世界各国共同致力解决的重要目标。经过几十年的反贫困实践,在政府主导下我国已进入综合反贫困阶段。如何打通精准扶贫路径,实现精准脱贫、精准到人,将成为“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战略重点。新时期脱贫攻坚的艰巨性、复杂性和持续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脱贫应具备创新性、系统性和多样性。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切断贫困的恶性循环链,从“输血”扶贫向“造血”脱贫转变,既是扶贫脱困的治本思路,也是按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1]尽管各国国情不尽相同,但一些国家在脱贫实践方面的有益做法,对于我国打赢新时期脱贫攻坚战意义重大。

1 国际反贫困的有益经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些国家在反贫困实践方面具有较长历史、较多经验以及较多成功案例,虽然各国国情不同,但其丰富的减贫经验和做法可以为我国提供有益借鉴。

1.1财政扶贫是打破贫困循环的第一推动力

贫困地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大多落后,对资本缺乏吸引力,存在投资金额大、运营周期长、收益见效慢的特点,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通过向穷人提供财政援助来支持贫困地区的公共设施建设。具体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支出方式,即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直接补贴。据统计,英、法、德、日等国家对贫困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直接投入比例大多保持在30%~50%。另一种则是间接税收支出,即政府出台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农业领域快速发展,努力提高农民消费和收入水平。以美国为例,其在个税、财税等方面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都给予了特定税收优惠,农民可享受的税收减免额度最高可达48%。

1.2产业扶贫是激活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关键环节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深度贫困问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就必须实现从外部援助“输血型”向自我发展“造血型”转变,从而激活发展内生动力。[2]在研究解决贫困问题的难点时,如何更有效挖掘贫困地区的发展空间和激活需求潜力,这是其能否实现国际化、建立产业项目良性循环机制的关键。以泰国黎敦山区为例,尽管该地区交通不便,政府管制难度较大,但当地特定的地质环境决定了该地区比较适合种植罂粟,这导致山民大规模种植罂粟,影响到当地生态。基于对危害的认识和改变山民落后面貌,泰国政府开展替代种植,通过种植松树、咖啡、坚果等树种和经济作物,不仅建成上千平方千米的王室森林,而且生产出较高经济价值的达昌咖啡和澳洲坚果。可见,选择正确的产业发展,有利于改善欠发达地区的落后面貌。

1.3微金融扶贫是国际脱贫减贫的有益补充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扶贫小额信贷业务以其灵活便捷的借款与还款方式在全球经济金融格局中发展迅速。小额信贷起源于40多年前的孟加拉国农村银行——格莱珉银行,它是基于贫困群体的实际需求和还款能力进行的制度安排,能有效把控风险,确保较高的年度履约率。[3]此后,“格莱珉模式”被全球40多个国家复制,印度、越南、玻利维亚等国家立足本国发展实际,走出了一条独具自身特色的精准扶贫之路。小额信贷业务贷款成本低,无附加额外条件,阳光高效、公开透明,已成为商业银行金融支农的创新方式和必要补充。近些年,小额信贷正逐步从公益性扶贫阶段过渡到商业化扶贫阶段,如何更好地平衡福利性与商业化之间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1.4教育扶贫是重塑贫困地区的发展之魂

治穷先治愚,治愚兴教育。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教育是扶志、扶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能为解决贫困人口代际传递提供智力支持。[4]相关研究表明,由于人力资本约束的缺乏和对某一行的熟练程度的欠缺,很难获得稳定收入的贫困家庭普遍存在。[5]只有增强人力资源投资,提升贫困地区人力资源水平,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为贫困群众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发展机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区域贫困问题。[6]其中,巴西成立的东北部教育基金和实施的“远距离教学计划”、阿根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奖学金计划”、印度尼西亚提出的“家庭希望计划”等,这些政策设计都确保了贫穷家庭的孩子都能得到资助并接受教育。[7]值得关注的是,学前、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投资在解决贫困问题上获得回报较大,这也成为多数发展中国家教育扶贫的侧重点。如何正确处理教育质量提升和人力资源投资间的关系,是往后教育扶贫之路需要延伸拓展的方向。

1.5旅游扶贫是发展中国家新兴扶贫模式

“旅游扶贫”是英国国际发展局20世纪90年代末首次提出的,它倡导建设旅游项目,帮助贫困地区摆脱贫困。这一大胆构想得到政府、学术界、旅游组织等积极响应和支持,并迅速被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所实践。通过对国内旅游资源的拓展和整合,各国在旅游需求多样化发展的基础上,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创新力度,为当地贫困群体提供就业创业的机会。例如,赞比亚、纳米比亚等国打造出“社区旅游”项目用于发展社区旅游,帮扶贫困人群加快脱贫步伐。与其他扶贫方式相比,旅游扶贫以各国独有的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的魅力,在强大的市场优势、新兴的产业活力、强劲的造血功能的带动下,在扶贫开发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

2 国际反贫困经验对我国创新扶贫攻坚机制的启示

历史实践证明,世界各国在帮扶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方面所出台的战略方针和采取的政策举措都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这些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精准脱贫要靶向治疗,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

精准扶贫的标准不能一刀切,也不能千村一策,更不可急功近利,要下足“绣花”功夫。一是围绕扶贫对象准不准,精准掌握致贫原因,严格按照扶贫标准为贫困户建档立卡,对症下药,制定发展及帮扶措施。二是围绕脱贫“缺口”清不清,充分发挥驻村帮扶工作队在农村帮扶中的先锋作用,全面弄清贫困户在基础设施、生产发展、生活条件改善等方面的需求,实行缺啥补啥,细化工作推进方案。三是围绕帮扶工作实不实,进一步完善驻村干部的帮扶机制,解决好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工作目标任务不明、逐时逐段工作计划细化落地落实等问题。[8]四是围绕资金使用准不准。对财政帮扶资金到村到户情况、扶贫项目受益贫困户情况认真开展核查,解决建档立卡和项目安排“两张皮”的问题。[9]五是围绕脱贫成效真不真。解决好脱贫人口标识退出是否按照脱贫的程序进行,是否存在“被脱贫”的问题,及时掌握扶贫对象动态并做好建档立卡扶贫对象调整工作。

2.2财政扶贫与微金融扶贫能弥补贫困地区基建“短板”

加大财政对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支持力度,一是要巧借财政杠杆筑巢引凤,以各种方式投入大量财政资金先期加快完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解决贫困地区通水、通路、通电、通网络等基础问题,加大对农村危房的改造力度和人居环境的综合治理,实现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全覆盖,全面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并建立配套激励机制。这里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例,财政可将其视为固定资产投资重点,加大对其直接投入力度,并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调动贫困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这既保障困难群众能获得一份稳定可观的收入,又能有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充分吸收借鉴国际通用的税收支出方式,发挥财政帮扶资金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打造政策“一本通”,比如出台税前扣除、加速折旧、投资抵免等惠民政策,逐步拓宽税收优惠面。同时,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强化社会资本的开发与利用,确保资金向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民生领域倾斜,提高贫困群众自觉参与扶贫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三是借鉴国际小额信贷的成功实践,积极开展农村小额贷款保险业务,逐步完善财政贴息政策,对小额保险的经营者给予免税优惠,对农民保险给予直接补贴,通过多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深度贫困问题,推进农村金融发展,助推扶贫小额贷款再上新台阶。

2.3产业扶贫能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

贫困地区一旦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就能走出一条从“漫灌”到“滴灌”、从“输血”到“造血”的脱贫致富之路。我国大部分贫困地区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等待开发,只要遵循“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并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地引进和开发高效的产业项目,就能助推产业扶贫。例如,水资源丰富的地区适合发展水产养殖业,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适合发展旅游业。同时,利用产业发展趋势,增强产业间的关联性,创造独特的产业链,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力争早日攻下贫困“山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这里需要留意的是,在助推产业扶贫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尽量避免一些非经济性的潜在负面影响:一是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与产业扶贫开发,合理开发地方资源,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依靠地区资源脱贫致富和可持续发展。二是产业扶贫要正确克服不同能力群体间收入差距的正常扩大,谨防急功近利、患得患失。三是产业扶贫不能简单复制照搬照抄,要警惕低水平重复建设苗头,因地制宜地让优势资源与精准扶贫“结亲戚”,建立有需求、有增长潜力的产业结构模式,形成“1+1>2”的战略效果。

2.4加大教育精准扶贫力度,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与积累

教育扶贫,是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扶贫先扶智,脱贫要脱愚。因此,教育扶贫要拔出“穷根”。一方面,要启动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精心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工程,注重加大对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投资,加大统筹城乡基础教育发展力度,关注贫困地区九年义务教育。[10]此外,健全农村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保障农村贫困学生上得起大学,并给予返乡创业的农村大学生一定的政策优惠,鼓励他们回到生源地反哺家乡建设。这不仅能将青年人的所学所思转换为发展家乡经济的行动力量,帮助当地人脱贫致富,也能切断贫困代际传递,建设美丽乡村。另一方面,教育扶贫还应包括积极开展贫困地区劳动力再就业培训、岗前培训、创业培训、就业转移培训等工作,使其通过后期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摆脱贫困,推动人力资本积累和人口素质提高,提升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莫光辉,于泽堃.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的实践方向[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6(5):66-69.

[2]孙远太.基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社会救助政策改革[J].理论月刊,2017(1):141-146.

[3]M.Wakilur Rahman.中国与孟加拉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4]张琦,史志乐.我国教育扶贫政策创新及实践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7(4):154-160.

[5]杨志刚.人力资本投资与收入差距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1.

[6]朱之文.扎实推进教育脱贫着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J].行政管理改革,2016(7):4-10.

[7]韩晓光.资助帮扶贫困家庭学生的现实问题及其对策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8(4):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