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网络财务管理论文

网络财务管理论文

时间:2022-07-25 06:17: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网络财务管理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网络财务管理论文

第1篇

关键词网络技术网络财务财务管理

1网络财务的产生

所谓网络财务是一种基于网络计算的技术,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能够替代互联网环境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模式及其各种功能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网络财务下的财务管理是用电子信息技术将财务活动和网络联系起来,在网络上实现WEB记账、实时查帐、在线资金往来、动态报表,并通过财务和业务协同实现资金统筹使用、财务结算高效、业务处理一体化。网络财务还可以形成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内外协同运作的在线供应链,对供应商可以进行动态管理,企业全面掌握货源,减少企业的成本开支。在线的客户关系管理,将帮助企业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建立互动式的动态客户档案,实现网上的资金划拨、网上销售,建立服务电子商务的客户关系管理方式。网络财务和传统的财务管理在空间、时间和效率上有着很大的差别。在网络财务的概念下,企业的财务不但是对企业内部进行财务管理,而且这种财务管理还扩展到企业的外部和企业的周边,使得企业的管理能力大大提高。在时间上,从过去企业的财务管理都是事后反馈,对企业经济运作不能及时进行监控,发展到可以对企业实时地进行监控,使得财务管理从静态管理走向了动态管理,从而保证了能及时发现企业经济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能及时地为决策部门提供正确的参考资料。这种时空改变下的网络财务使财务管理方式发生质的改变,必将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网络财务的产生,是网络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无论从客观环境还是技术条件上,都有其必然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企业信息化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以现代化的信息手段管理企业,通过高效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可以说企业的信息化是以成本管理为核心的一个综合管理过程,通过电子技术等手段,使原来的成本管理从单一化、落后于经济业务的发生、发展成为全面的成本管理体系,做到综合性、实时化,从而科学、及时、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经济运作情况,使企业的决策者能进行科学、及时的决策,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改善企业的管理,就是要建立以财务成本管理为核心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降低采购、销售、管理各项费用开支。企业要以财务成本为核心,逐步建立起产品开发、生产流程和质量控制等完整的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过去企业的财务滞后于经济活动,如果要进行实时的成本监控,一个新的概念就被提出,那就是网络财务。网络财务概念的出现,相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出台,为企业信息化真正走上实时、准确、科学的道路开启了大门。

1.2顺应电子商务时代的发展需求

网络的发展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兴起,一时间电子商务风靡了经济学界。许多企业开始探索实行电子商务,但一些企业仅仅将建立一个企业的网站,通过互联网收取电子订单视作开展电子商务的全部,而忽略了企业自身的财务、业务系统的运作效率。与以Dell为代表的在电子商务领域获取巨大成功企业之间存在的根本差距——那就是大多数国内企业以进销存业务为代表的内部业务、财务管理还没有实现电子化、信息化的科学管理。内部“瓶颈”的存在是企业生命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血脉”不通畅的关键因素,即便有了方便快捷的电子订单,企业运作对市场反映的迟缓还是得不到根本性的解决,再加上国内网络硬件设施的不足和网上金融认证的不成熟,都造成了企业电子商务发展进度的缓慢。

因此,对企业来说,要建设和发展有竞争力的电子商务,必须建立基于网络应用、有发展性的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平台,做好企业运营所必需的财务业务信息管理,这是电子商务的构建基础。那么,到哪里去寻找基于网络应用的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平台呢?网络财务软件的出现,为企业解决了所面临的管理难题,使企业可以从网络财务软件的应用逐步建立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

1.3入世企业需要网络财务

WTO对未来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方面都将产生结构性的冲击和整体的挑战,其中对中国企业经营和运营方式的影响尤为巨大。WTO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可以分为正反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加入WTO后将有助于消除歧视性贸易,增加经营的自由度和可预见性,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完善国内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如果不建立起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彻底改造原有低效率的财务和业务管理模式的话,就无法承受贸易壁垒消除后来自国内同行业的竞争压力而导致的悲剧。

企业要想更好地迎接WTO的挑战,在网络时代获取更大商机,可以从网络财务的应用开始。企业只有完成从桌面财务到网络财务的过渡,才能走向以电子商务为主要标志的历史新阶段:首先,企业的主要经营方式将向电子商务过渡;其次,企业将成为全球网络供应链中的一个结点,实现企业管理的数字化;最后,出现网上企业、网际企业、虚拟企业等全新的企业系统,企业的生态环境将由原来的供应商——厂商——销售商——客户的层级化串行模式演变为基于网络的扁平化并行模式。这样,企业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实现国际化,符合网络经济、直接经济等新兴经济形态的需求,并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1.4技术条件成熟

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Web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和三层结构组织技术的成功应用为网络财务管理软件的开发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其中大型数据库技术提供了高达TB(1TB=1000GB)级的数据处理能力,不但能海量存储数据,同时实现了对数据的高速安全处理;三层结构(即数据库层、中间层、客户层三个层次)这一先进成熟的数据应用结构,也为开发处理数据量庞大的财务软件提供了条件。

另外,杀毒软件、防火墙技术、WindowsNT用户安全机制等,也为财务软件的运用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障。

2网络财务的特点

(1)网络财务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拓展了财务管理的空间。在网络环境下,会计数据的载体由纸张变为磁介质或光电介质载体,发展到网页形式,所有的物理距离变为鼠标距离,财务管理能力可以延伸到不同地域的任何一个结点,会计信息的传输不再受距离的限制。这种空间的扩展,使得财务管理从分散走向集中,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

(2)网络财务利用财务管理软件,大大减轻了财会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网络财务的应用不仅突破了空间观念,也将不受时间的限制。会计核算将从事后的静态核算达到集中的动态核算,极大地丰富了会计信息内容并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价值,因而能便捷地产生各种反映企业经营和资金状况的动态财务报表、财务报告,使得企业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在本质上极大地延伸了财务管理的质量。

(3)电子商务模式下,财务软件从部门级应用向企业级应用的逐步强化,使得财务信息与其他业务信息间也会逐步实现彼此连接,相互共享,管理,业务,采购,财务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发展,这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目标之一。

在公司内部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同时,网络财务系统还可以实现供应商、企业、客户以及物流机构之间的协作,通过信息数据和财务数据在网络中的瞬时传递,实现网上采购、网上订货、网上销售等一系列网上服务的业务方式。

综上所述,财务工作网络化,降低了管理费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顺应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次重大进步。

3网络财务的应用

传统财务主要应用于企业内部,是企业财务活动的客观反映。网络财务的应用相当广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企业集团可以利用网络对所有的分支机构实行集中管理。实现数据的远程处理、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账和远程审计等远距离的财务监控,也可以很方便地掌握和监控远程库存,销售点经营等业务情况。同时通过网络可以对下属分支机构实行数据处理和财务资源的集中管理,包括集中记账、算账、登账、报表生成和汇总,大力强化主管单位对下属机构的财务监控,集中调配集团内的所有资金,提高企业竞争力。

(2)推动电子货币的发展。众多网上银行的出现是电子货币实现的必要条件。网络财务环境是一个集生产商、供应商、经销商、用户、银行及国家结算机构为一体的网络体系,不存在资金的直接交易,资金一经存入银行就变为货币信息,以信息的方式与商家交流,实现货币功能。电子货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条件,也是网络财务的重要基础。电子货币极大地提高了结算效率,更重要的是加快了资金的结算速度,降低了资金成本。

(3)实现移动办公。网络财务使得财会工作方式改变,可以真正实现财务工作的动态处理。网络财务充分利用互联网,随时随地与公司沟通信息,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种全新的办公理念,即使在不具备办公条件的偏远地区或旅途中都可以进行业务处理。

(4)实行网页数据。网络财务下财务信息提供方式也发生较大改变。从传统的纸质页面数据、电算化初步的磁盘数据,到现在的网络页面数据。企业不论大小,其财务管理都采用页面形式,致使“大企业变小,小企业变大”,各个企业在更加平等的环境中竞争。网络页面数据具有超链接的功能,与传统财务信息提供方式的区别是信息的时效性显著增强,页面的可视化显著提高,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5)在线管理。利用动态会计信息,财务主管将能够即时地做出反映,部署经营活动和做出财务安排。在线管理主要表现为在线反映、在线反馈、实时分析比较功能。利用在线反映,企业内外部信息需求者可以动态得到企业实时财务及非财务信息。利用在线反馈,可动态跟踪企业的每一项变动,予以必要揭示。实时分析比较即指财会人员依靠网络环境下数据库的资料,得到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相关财务动态指标,进行分析比较,正确预测企业今后发展趋势。在线管理有别于传统管理模式,是新的网络管理方式,有助于企业在网络经济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虽然网络财务给人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我们应该很清醒地认识到其弊端。将网络财务的概念成功引入企业并不是一件易事,尤其在当前情况下,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能力并且适合构建网络财务。与此同时,在开放的网络时代,企业的财务系统可能会遭受不法分子的攻击,使得整个系统瘫痪,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巨大影响,从而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所以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化利为弊,使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瑞君.E时代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涂敏.网络财务—e时代的财务管理新观念[J].大众科技,2005(9)

第2篇

论文关键词:财务信息化科研院所,应用

 

一、科研院所财务信息化应用现状

1、传统财务理念与会计核算模式,影响财务信息化的深入应用。

我国科研院所财务信息化建设普遍起步较晚,许多院所在财务管理方面仍然存在手工记账模式遗留下来的不规范的业务流程和核算流程,财务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不深入,致使财务信息化应用过多停留在表面层次,很多重要的项目还是通过手工作业。这样不但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还不利于激发企业学习适应信息系统的积极性。

此外,科研院所自身的特殊项目难以通过财务信息化软件实现。目前,多数科研院所正处于科研事业会计核算模式向企业会计核算模式转型阶段,仍有较多的个性化业务和特殊的项目核算,通用的财务信息化软件很难满足这些业务的需求,从而导致了“想用不能用”、财务信息化作用不显著的尴尬局面。

2、实施与应用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影响财务信息化的运维与推进。

财务管理是一门比较专业的学科,科研院所信息化内部实施人员大都没有财务管理的经验,不知道如何参与到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项目中去,在软件应用培训、业务问题的处理、系统的配置以及日常运维管理等方面,就有点力不从心。

财务会计人员信息化应用素质是财务信息化建设能够顺利推进的关键,没有懂技术、会操作、信息化观念新的财务会计人员队伍,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深入实施等都将成为空想。同时财务管理论文,科研院所财务信息系统尚处于利用计算机模仿手工操作阶段,在客观上也对财务会计人员信息化应用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院所财务会计人员还没有达到这一要求,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财务信息化的推进。

3、财务信息化的信息安全风险的大大提高,影响科研院所对财务信息化的深入使用。

信息安全性对于科研院所财务信息化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首先,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对于院所内部使用者来讲,如果使用权限划分不当、内部控制不严,容易造成信息滥用和信息流失。其次,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后,科研院所的科研生产经营活动几乎完全依赖于网络系统,如果对网络的管理和维护水平不高或疏于监控,导致系统瘫痪将严重影响院所的整体运作。再次,如果科研院所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依托Internet TCP/IP协议,就容易被拦截侦听、身份假冒、窃取和黑客攻击等,这是引起安全问题的技术难点。上述种种管理与技术问题大大提高了信息安全风险,影响科研院所对财务信息化的深入使用。

二、科研院所财务信息化建设对策

1、财务信息化要求管理观念彻底更新,采用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

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现着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是—个极其复杂的多系统组合,其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更在于它带来了管理观念的更新和变革,不能将追求信息化流于形式,这就要求科研院所在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基础性财务管理,注重信息化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同时,要克服延续下来的潜在的惯性思维,要充分的认识到信息化对于院所生存发展的重大意义,从而广开思路、更新观念,大力推广信息技术,提高财务信息化系统的效能。

财务管理模式上,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想就是协同集中管理。在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下,科研院所需设置一个中心数据库,在院所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的子系统与中心数据库相联论文的格式。当采购系统、科研与生产系统和销售系统有物资流发生时,中心数据库通过内部网自动收集并传递给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动态核算,然后把处理过的会计信息传回中心数据库,决策系统和监控系统随时调用中心数据库的信息进行决策分析和预算控制。这样,整个科研院所的科研、生产以及经营活动全部纳入了信息化管理之中财务管理论文,各部门之间协作监督,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同时也能解决个性化核算项目的问题。

2、打造新型高素质财务管理与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提高财务信息化的应用与管理水平。

财务信息化是科研院所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财务信息化的关键在人,院所是否具有一批复合型信息化管理与技术人才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对于财务管理人员,要加强引导,在院所内部促成一种学习、使用信息化的良好风气,加强团队之间的交流探讨,梳理业务流程,整合财务信息化管理知识,深化财务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同时,要注重人才培养,建立财务信息化人才培养长效机制。通过短期培训与人员自学相结合等方式,辅以薪酬、奖励等考核激励模式,促进财务人员融入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提高财务信息化的应用水平。

对于技术管理人员,首先要熟悉财务管理的具体业务。财务管理是入门容易精通难。但是,对于财务信息化技术管理人员来说,需要掌握的就是入门知识而已。因为技术管理人员不需要利用财务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只需要了解一些业务的具体处理方式,如采购进货成本是如何结算的;先进先出、移动加权平均成本、月加权平均成本核算方法有什么区别,该怎么操作;凭证的填制规则以及凭证更改的流程等等。在这个基础上,了解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行机制,才能维护好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其次,在了解财务日常处理业务的基础上,技术管理人员应该知道,各项业务在财务管理系统中的处理流程。只有熟悉系统处理的基本流程之后,才能够当财务用户在处理具体业务遇到问题的时候,给与他们帮助,而不需要去请教外部的实施顾问,而且,这也是技术管理人员对系统进行维护与测试的前提条件。

3、建立完善财务信息化的安全保障体系,降低财务信息的安全风险。

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不是与其他管理系统相独立的子系统,而是融入单位内部网与其他业务及管理系统高度融合的产物,其安全实质上对整个信息系统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外部和内部侵害,要求我们必须构建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

一是建立科学严格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从系统设计、系统集成到系统认证、运行管理财务管理论文,从组织机构设置到人员管理,从系统操作到文档资料管理,从系统环境控制到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消除等各个方面都应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制度上保证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二是采用防火墙、VPN、入侵检测、网络防病毒、身份认证等网络安全技术,使在技术层面上对整个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各个层次采取周密的安全防范措施。

三、结束语

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中应用,能够解决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中许多原来无法逾越的困难,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如财务数据安全风险、道德风险等。因此,财务人员与技术管理人员应该一方面研究解决信息技术如何与传统财务管理相融合,另一方面,在完成结合过程之后,要不断研究,发现解决信息化后出现的新问题。我们应该在传统的系统理论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财务管理的创新工作,建立与时代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在确保财务信息安全受控的前提下,满足科研院所自身科研生产管理与经营发展的需要,为院所的未来发展带来更大的价值。

作者:李希东

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

第3篇

论文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思想、方法都将要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新经济时代企业的财务管理面临新的经济环境,企业的财务管理也面临着创新,包括目标呈多元化趋势,内容的变化,网络财务管理的新形式,财务再生策略等。

1、新经济时代企业的财务管理面临新的经济环境

新经济时代企业的财务管理面临新的经济环境,近20年来,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规模扩大,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经济全球化将呈现出新特征。网络经济将带动电信、银行、保险和运输等全球服务业市场继续扩张,已经形成的时间上相互连续、价格上联动的国际金融交易网络,交易量迅猛增长。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经济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对传统产业的高度渗透,全面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促进产业不断升级;二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对企业财务管理来说,知识经济改变了企业资源配置结构,使传统的以厂房、机器、资本为主要内容的资源配置结构改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资本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与传统商业模式相比,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传统的财务管理也演化到网络财务时代。网络财务的最显著特点是实时报告,企业可以进行在线管理。

2、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

2.1产权理论及制度制约着财务的资源配置

产权作为一切经济制度的基石,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起约束作用,财务管理作为企业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必然受产权制度的制约。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它改变了企业配置结构,使传统的以厂房、机器、资本为主要内容的资源配置结构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资本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而我们现有的产权理论和制度仍然停留在工业经济时代的“两权论”即“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它仍然维护“财务资本雇佣劳动”的逻辑,维护“业主产权论”,忽视了现代经济中人力资本对公司发展的重大作用,以及经济增长因素和资源贡献格局的重大转变【l】。因而,在传统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时期,现代企业已不再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是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这两种资本及其所有权之间的“复合契约”,是“利益相关者”产权的合作。

2.2风险理财已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知识经济时代的产业支柱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高收益与高风险同时并存,高技术一旦成功,可以为企业带来几倍、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巨额收益,相反,一旦失败,则可能使企业遭受巨大损失,因此风险投资在企业总投资的比重日益上升,将成为高技术产业的必然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理财中,应充分意识到筹资有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投资有风险,对知识经济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决策风险、存货风险、开发风险、货币风险。因此,如何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使企业更好追求创新与发展已是财务管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2.3现有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投资决策需要

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依赖厂房、机器、资金等有形资产,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将会大大提高。而现今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内容对有形资产的管理论述较完善,对无形资产涉及较少。

在现实财务管理活动中,许多企业往往低估无形资产价值,习惯通过扩大厂房、增加设备等方法进行资产营运,而不善于利用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营。因此,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资决策的需要。

2.4现有大多数财务机构的设置与财务人员的素质严重滞后

我国现有大多数企业是以公有制为主导的,财务机构的设置成金字塔型,中间层次多,缺乏创新和灵活性,效率低下;财务管理人员理财观念滞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落后,习惯性地一切听从领导,缺乏掌握科学、技术、能力、管理等知识的主动性,更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现代财务管理中一些较为先进的方法在企业理财中只是流于形式。这一切与知识经济时代对理财人员、理财机构的要求相去甚远,严重妨碍了信息化、知识化理财的进程。

3、新经济时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

3.1网络财务管理的新形式

财务柔性管理。财务的柔性管理是从财务核算、计划、控制、分析的角度,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财务信息资源的优化,其目的是使企业信息资源具有柔性,使企业提高各种财务信息资源以多种方式被使用的程度,从而促进企业的全面的经营管理。

财务虚拟管理。财务虚拟管理就是以企业的核心功能为财务管理的中心,对各虚拟化的职能部门进行集中协调性的财务管理。虚拟企业的中层经理的监督与协调功能被计算机网络所取代,企业的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财务虚拟管理是与之相适应的一种横向管理,可去掉很多中间环节,使价值的产生与确认直接相对应。财务虚拟管理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全面创新的、以实现财务信息资源优化的一种财务管理策略I2J。

3.2重新确立财务管理目标

目前中外学术界普遍认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目标定位的产权基础是“资本雇佣劳动”的“业主产权论”,所考虑的只是财务资本的产权所有者—股东的利益,从“利益相关者合作产权”的观点出发,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重新确立。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基本要素面临着从财务资本向知识资本的扩展,财务管理的内容也将发生一些新的变化,扩展了企业资本范围,改变了企业资本结构,物质资本与知识资本的地位将发生重大变化,物质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下降,而知识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上升,且人力资本将成为决定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是决定社会财富分配的最主要因素。因此,财务目标不仅要考虑财务资本所有者的资本增值最大化、债权者的偿债能力最大化、政府的社会经济贡献最大化、社会公众的社会经济责任和绩效最大化的财务要求,更要考虑人力资本所有者(经营者与员工)的薪金收入最大化和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财务要求。

3-3建立反映知识资本价值的财务评价指标

知识资本应是指市场价值与帐面价值的差额,在传统的财务会计中很难反映此值,例如英特尔、微软等高新技术企业股票上市后,其市场价值比其帐面价值高出3—8倍,2005年的8月5日,“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受到热烈的追捧,从一开盘的发行价的27美元上升,最高价达到151美元,其市场价值比其帐面价值高得令人瞠目结舌。而我国许多上市公司虽然帐面价值巨大,但其市场价值却每况愈下。因此,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建立起对知识资本价值进行评价的财务指标已是必然,它可以有两个作用:一是可以反映一个企业今后的发展潜力及趋势;二是可以反映一个企业繁荣后面存在的缺点和潜在的风险。

3.4要做好企业收益分配和财务指标分析

工业经济时代的收益分配实行的是按资本分配制度,谁拥有资本谁分享收益。在新经济时代,知识必然成为分配依据之一,谁拥有知识,谁分享收益。这时,企业的参与者包括物质资本的提供者、直接生产者、企业经营管理者和知识创造者。其中物质资本的提供者提供财务资本,凭借资本所有权分配企业收益;直接生产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直接赚取工资收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组织指挥生产,经营企业,不仅获得工资收入,而且也凭借管理知识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技术创新者一方面获得工资收入,也要凭借技术知识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

3.5新时期财务管理策略一财务再生策略

财务再生策略是与企业管理目标相适应的,企业再生的目标有四个方面:即重振企业活力、重建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战略规划和重启新生。财务再生是对财务活动及财务关系的革命性调整和财务资源的重新配置,目的是为了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的需要。我们认为我国企业的财务再生策略,要能够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即优化财务体制,改善财务职能,强化财务的造血机制,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3]。

3.6促进财务管理决策走向科学化

第4篇

会计理论论文2100字(一):探究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论文

摘要:如今,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经济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企业为了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管理,创新了管理模式。其中财务会计作为提高企业财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想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就要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学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会计理论;会计实务;关系

会计工作是企业在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更是财务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虽然我国当前会计体系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完善,但是在实際的发展过程中,由于部分人员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所以在实际的会计管理工作中,会计理论与实际不能进行最大程度的融合。基于此,本文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以及会计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一、清楚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

企业要想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管理,就要认识会计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这样才能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理解。所以,这就要求相关的会计人员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不仅需要深厚的知识,还要具有坚实的应用能力,清楚会计实务在处理过程中的问题。

由于会计理论是会计实务实施的依据,所以会计人员在具体的工作过程要具备基础的会计理论知识,这样才能体现出会计实务的价值。在具体的会计实务中,要想有效地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处理,会计人员就要分析会计理论中的基本内容,认识到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此外,还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创新会计理论,服务会计实务,创新性思维,从而不断提高会计理论的实用性,进一步促进企业在社会中的创新和改革。

但是,在目前来看,我国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较差,没有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不能清楚的认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根据统计发现,我国国有单位会计人员约7300万人,大专以上的仅有20%,会计师以上专业资格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仅占9%,这些人员的专业技能较低,严重影响了会计事业的促进,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企业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合会计理论的基本内容对财务会计人员进行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完善我国经济体系提供了保障。

二、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融合措施

(一)结合时展,创新会计理论内容

在会计工作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产权会对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带了一定的影响。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要想跟上时展的潮流,就要对会计理论内容进行分析,结合实际的会计实务发展情况,创新和完善会计理论内容,提高检查财务报表的效率,进而不断促进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相互融合。

此外,企业还要结合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开拓会计理论内容,这样有利于拓展会计理论的功能性,促进会计实务。在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企业要想完善财务体系,需积极变革会计部门工作,创新会计理论内容,加强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融合,从而提高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效益。

(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部分企业为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没有对产品的成本进行控制,也没有认识到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从而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的质量。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防止经济问题的出现,就要完善会计管理制度,严格检查会计工作,加强会计人员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根据企业的规章制度来制定内容管理制度,这样不仅可以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还可以进一步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功效。

此外,在完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还要根据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加强对相关工作的管理,减少财务方面出现造假现状,让财务管理体系在实际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会计人员还要定期对财务工作进行检验,从而加强对财务资金的合理管理。

(三)充分发挥会计理论在会计实务中的作用

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由于会计理论是会计实务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更是提高会计人员管理水平的关键。因此,要想让企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就要采取措施让会计理论在会计实务工作发挥作用,更好的服务会计实务,将会计理论知识进行具体化,然后落实和运用到会计实务工作中,这样不仅可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还可以有效避免理论资源浪费。此外,还可以通过会计理论指导会计实务,会计人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判断理论研究的准确性,然后对会计实务的具体情况进行总结,从而为完善会计理论体系提供保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企业要想在这样的背景下快速发展,就要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会计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分析,认识到会计理论在会计实务的作用,进而不断完善我国的经济体系。

会计理论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会计理论与会计现实中的偏差研究论文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之下,各个行业和领域中企业的发展也逐渐加快。在企业发展经营中,会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其主要内容是财务管理工作,这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而言,是十分关键的存在。会计实际工作的开展需要有会计理论的支撑,而会计理论的实践也需要会计实践工作来呈现。但是在会计的现实情况中,会计理论和现实中的会计工作存在偏差,影响到企业会计工作的质量。因此,分析会计理论和会计现实之间的联系,总结存在的偏差,提出会计理论和现实的发展措施具有一定现实的重要意义。

一、会计理论与会计现实的联系

会计理论和会计现实之间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其一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会计理论和会计现实是相互依赖的关系,会计理论在会计实际工作中起到了引导性作用,对市场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经过整体市场经济发展之下的先进生产经验应用,可以获得有效的发展方案策略实施理论,并且还可以提升会计理论知识水平。会计理论是会计现实工作实施的条件和基础,为了可以保障会计现实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一些企业会使用会计理论来评价与考核会计实务的工作;其二会计理论引导会计现实工作,在最近几年中,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出现了很多多元化项目,会计工作所创造的成绩也体现在企业多元化的经营方面。对于刚刚接触到会计工作的人员来说,无法便捷性掌握会计工作的实际工作事项,因此要有会计专业理论的指引,通过理论引导会计工作人员可以更好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更加有效的完成会计实务;其三会计理论为会计现实工作发展指明方向,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下,会计理论也会随着发展和提升。会计理论的发展一直都需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并且要处在社会发展的前端。因此,在会计工作存在问题时,会计理论可以对实际问题做全方位的分析。经过对实际情况和问题发生做全面的概括,对于会计工作有着一定的价值和极强的引导作用,并且也为会计现实性工作发展指出了方向,从而控制了会计现实工作中没有目标而盲目开展工作的行為和现象出现。

二、会计理论与会计现实中的偏差

在财政相关的法规中,企业的主要目的是营利,会计人员是可以根据财政相关法规做合理评估性质进行账务处理的,理论上把这种行为称之为职业判断。但是在税收上的法规是不允许这种职业判断行为出现的,税收主要是经过核算获得精准的会计信息,若是存在会计估算,其结果则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进而影响到税收工作的落实。比如在财务法规之中,对规定资产使用年限并没有实际规定,因此会计人员能够经过合理判断预估。但是在税收法中,对规定资产有最低使用年限的限制,以限制职业判断。因为税收中实际规定是以核算内容为主要的,若是职业判断存在,则让企业运用此职能来扩大企业折旧费用,从而抵扣企业所得税。

(一)理论差异

会计理论上与会计现实产生差异主要是源自于财政和税法这两种法规上的差异,两者之间很大部分内容都一样和协调,但是部分内容的差异还是会让会计人员在工作时陷入两难境地,理论和现实之间存在很多差异,而这是因为这种差异,让会计工作的实践标准有所降低。在现实工作中,两个法规差异并不是同时适用的,有时候还会有偏高会计法规和准则的现象。在现实工作之中,也经常会出现会计准则为了税收法规“让路”的现象出现。

(二)现实差异

除开理论上的差异之外,导致会计理论和现实工作存在差异的还有现实方面的因素。尽管理论已经逐渐完善,但是在现实工作之中,企业管理方式不规范或是不到位,或是企业的管理模式无法跟上理论发展脚步,这样也会出现偏差。比如在对低值易耗品做五五摊销的时候,低值易耗品运用报废摊销50%,在领用时摊销50%,在这种模式之下摊销产品可以更加合理的控制成本。然而在现实情况中,企业会计人员在做低值易耗品领用时的摊销工作,但是报废时会让使用部门或是人员直接处理。而会计人员在编辑使用报告的时候,却因为无法及时获得摊销情况,进而迟迟无法处理报废所需摊销价值,这就是因为企业管理工作无法有效衔接理论而形成偏差的原因。

三、会计理论和现实发展的措施

(一)与产权经济一同发展,加强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创新

企业在经营发展之中,会计工作有效实施和企业产权制度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国家产权改革对会计准则的修订工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会计理论要更加深入研究,扩展其覆盖度,这样有利于财务报告审计工作的开展。为了能够划分清楚产权关系的界限,保障企业的产权,产权会计需立足于会计理论,把产权意识与会计理论有效总额合在一起,给予产权会计知识理论更新的内容,加强对产权会计理论知识的引导性,从而确定产权会计理论在会计现实工作中的理论指导范畴。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正在脱离传统计划经济的限制,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知识经济体系。目前,很多企业会计计量与明确的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计量与确认的工作存在难题,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物质资源静态管理存在很大的差异,都需要有效解决。在面对经济要素时,人们可以经过构成便捷的发明性知识,构成关键的知识组成部分。经过逐渐加强人本管理意识,让企业在经营发展之中逐渐成熟,把中心从以往的物资资源依赖转变成为现在的物质、知识的双重依赖。经过企业资源的重新组建,提升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人力资源是流动性极强的资源,其不仅可以为企业创造出极大的经济效益,并且还可能为企业形成严重经济损失,对于人力资源转移与流动性问题,企业商业信息等关键的虚拟资产也有转移的可能性。

(二)综合信息时代特征,创新会计报告形式

各种不同的财务管理方式、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等都是企业会计份工作有效实施的基础。在信息社会快速发展之下,我国的传统会计理论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这些影响对会计责权划分工作、会计假定范围与历史本线准绳基础等形成了动摇。在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之下,建设及信息技术被广泛使用在各个行业与领域之中,现在很多企业都开始使用电子商务系统,网路上的虚拟企业信息也逐渐增多,在这种变化莫测的局势中,会计的现实管理工作面临了更多问题,为企业的发展、责权划分以及生产运作等带去了更多挑战。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现实工作要想有效结合,消除其中存在的差异,就需要结合信息时代的要求,要满足社会时展需要,在面对逐渐出现的新事物时发挥出会计理论的实际作用。企业对外提供呈现企业在一个时间段的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果等,这些内容就是会计报告。以往的会计报告主要提供的时企业在会计结算阶段中的不同数据信息,财务报表是经过数据信息的方式来满足使用者的各种需求。而在市场竞争逐渐激烈之下,会计报告形成也需要紧跟时代变化而进行变化。当前会计信息使用者要随时获得财务报告,迅速掌握企业运行情况和资金流量,以此来对分析企业的经济情况。要适应这个变化,会计报告要逐渐转变成为实时报告,以此便于企业部门的管理,提升企业各个部门数据信息中有价值信息的选择性,从而提升数据信息传输效率,在会计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基础上,满足企业数据信息使用者的多样化需求。

(三)加强企业调研,以会计现实促使理论发展

理论体系的创新和发展需要有科学的运用和验证。会计理论作为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实施的支撑性基础,在各个企业发展经营中都有广泛使用。在现实情况之中,会计理论在企业的实际发展中还未能够完整的开展和落实,但是企业实际运行情况与相关资料,对于理论体系的發展而言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所以,在会计理论发展和优化之中,相关人员还需要加强对企业管理的探索和研究,并且要客观记录好管理会计的实施情况,然后在会计理论于企业中运行的缺点来所深入的研究,明确理论会计发展方向和侧重点,用现实实践工作来检验和证实理论的发展,用实践工作来促使理论的优化,从而让会计理论和现实工作可以有效衔接,为企业的管理工作和发展做出贡献。

(四)以会计核算为基本前提,创新会计目标

在社会的发展之下,互联网的普及也逐渐扩大。在互联网背景之下,会计理论要和现实工作有效结合,需要企业重新确定会计目标。网络会计系统能够及时呈现各种会计数据信息,并且实现对信息会计使用这查询了解会计信息的可能。从这方面就可以看出,财会人员要在掌握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之后,为其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并且要经过对先进通信技术的使用,做好双方之间的交流。在互联网背景之下,会计目标就不再限制在提供决策信息中,还需要考虑到受托责任信息。而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就是会计基本假设,这是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关键处理。在互联网时代之中,部分企业组织和经营模式一本都是呈现外在虚拟化的状态,这样会导致会计主体可变性和不稳定性。所以会计人员需要做好会计主体的延展工作。会计持续经营假设,是以一个会计主体生产经营活动为依据并制定目标开展下去,并且可预见未来不会有破产。互联网背景下持续经营假设被定义成为与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的组织,在成立到实现目标是一个存续期间。会计分期假设,是针对持续经营假设提出的,主要是为了及时提供会计信息。互联网背景之下会计系统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实施查询,实现了其对会计信息的掌握,提升了会计信息保真性。所以,互联网环境下实施会计分期假设意义重大。互联网突破了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的局限,可以经过网上银行、虚拟货币等形式来开展交易行为,这些交易行为大大丰富了货币的计量方式。所以,企业和财会人员需要优化计量方式,扩大会计报告信息容量,以此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真实客观的会计信息。

第5篇

关键词:资产管理 使用效率 产权界定 信息平台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1-164-02

高校国有资产是指高校在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中占有或使用的、以各种形式投资及其受益、接受馈赠形成的,产权属于国家的各种形态的资产。包括国家及各级政府对学校的财政拨款或其他形式投入学校的资源所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利用自身条件取得收入所形成的资产。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是高校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实质上是经济意义上的管理,是对产权属于高校的一切财权和债权的经济活动的具体各个运转环节进行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等一系列的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多,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的校区规模以及学生总数不断扩大和增多,进而影响了高等院校中的国有资产的数量、结构以及用途。具体变化有:在数量上,国有资产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建不断增多;在结构上,引进了国外科技高端设备;在用途上,随着校企的发展带来了非营利的资产向经营性资产的转变。

因此,为了应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逐步提上日程。本文在调研和分析部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情况的基础上,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时期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为管理者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提供决策参考。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国有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在我国,目前高等院校资产的主要来源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对于这些资产的管理没有引起学校方面足够的重视。由于学校方面资产管理意识的淡薄,导致学校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制度缺失严重。在资产管理方面,钱款的账务明确清晰,但是对于固定资产中物品的管理机制不完善,致使资产的作用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同时,在产学研方面存在不足。诸多的科研成果不注重转化成经济效益,由于各种的客观原因,没有发挥科研成果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2.高校内部管控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高校资产管理,长期以来比较薄弱,制度建设比较滞后。目前,部分高校的资产出租出借、处置,没有严格规范的内控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督。资产出租出借,仍是谁使用谁有权出租出借,出租出借收入也就由谁使用,对资产出租出借手续是否完善,收入是否合理没有实施监督,收多收少随意性较大,有的甚至不计收入;资产处置,基本上是资产使用部门提出资产报废申请后,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便予以处置,不经校领导审批、不经评估,也不报财务部门备案,且资产处置收入不及时上缴财务部门,上缴时缴多缴少财务部门无法确认,只能是管理部门缴多少是多少,随意性也很大。

3.资产账实不符问题突出,核算不规范。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职责不清,内控制度不健全,资产账实不符、账账不符问题较为突出。如某高校在合校时,固定资产不按评估价后的资产进行登记、核算,账外资产达25961万元;对外投资长期不入账,账外长期投资11093万元;此外,房屋建筑物财务账面价值与资产管理部门登记的实物价值严重不符,财务少计17800万元。究其原因,除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核算不规范外,在制度上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目前,高校财务制度与资产管理制度,在固定资产分类上不统一。按高校财务制度规定,高校固定资产核算分为6类,而按资产管理制度规定,资产管理部门登记的固定资产分为16类。这样,高校资产的财务核算与实物管理就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分类体系,给固定资产日常核算、管理,尤其是统计、对账工作带来了困难。这不仅容易造成高校固定资产核算与实物管理的脱节,也给国有资产流失埋下了隐患。

4.国有资产确权不清,资产流失导致难保安全完整。国有资产确权,是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进行强强联合,实现双赢目标的前提。国有资产涉及权属问题的主要是房屋建筑物、土地。由于历史上高校用地多为政府划拨,管理比较松散,产权意识也比较淡薄等原因,高校部分资产没有确权;另外,有的项目建设手续不全、资金来源不合理等原因,也使这部分资产不能及时确权。经调查,某高校近70%的房屋建筑屋没有明确产权。这不仅难以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而且将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目前,高校资产确权问题不仅成本高,而且难度大,对此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加以解决。

5.缺乏资产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由于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导致高校对于国有资产管理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随之带来的在引进管理人员时,门槛极低,没有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的校区规模以及学生总数不断扩大和增多,同时国家对教育行业的财政支出的逐年增加,高校国有资产的数量迅猛增长,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原有的管理人员因专业知识的缺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势必影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二、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对策

1.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结合国家有关资产管理的各种法律法规,高等院校要制定既符合校情的又具有可操作性的资产管理制度,实现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同时提升国有资产的增值。具体可建立如下一系列制度:资产的购置(包括论证制度和采购制度)和验收制度、财产保存管理制度(包括赔偿制度等)、使用和维护制度(包括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制度)、出让管理制度(包括资产调拨制度、财产出租转让制度、资产评估制度等)、报废报批制度、统计报告制度、监督检查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等。

2.建立统一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处”,横向上把学校全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投资资产等各种形态的资产(除流动资产由财务处管理外),纵向上把从资产的形成(如购置、验收)到使用过程中的调剂,再到最后的处置的各个管理阶段及各个环节,统一由国有资产管理处一家管理,改变国有资产多头管理(甚至仅固定资产就由几个职能部门管理)的现状。建立资产的产权产籍管理(如购置、配置、处置、账务、契证等)和具体使用管理(如不涉及产权的内部调配、维护维修等)两权分离的管理机制(如同财务管理中的“会计”和“出纳”),规范两权管理流程,强化两权的相互监督与制约,以有效防止资产流失。

3.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的确权工作,做到账实相符。国有资产确权,是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进行强强联合,实现双赢目标的前提。国有资产涉及权属问题的主要是房屋建筑物、土地。高校要成立专门的小组来进行此项工作,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严格审核程序,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在国有资产由非经营性向经营性转变时,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联动,一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财务立即调整账务,确保账务能够客观反映目前资产的真实情况,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4.构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网络信息平台。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平台来管理国有资产。首先,整合国有资产管理的名目,使其标准化,为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做好基础工作;其次,根据高校的管理特点,深度挖掘需求,开发一款适合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管理软件,为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网络信息平台提供保证;最后,各部门联动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实时监测和管理国有资产的信息,同时及时汇总,做到心中有数。

通过实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网络信息平台,可以使得学校各部门及时提供有关国有资产变更、报废等详细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提升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水平。

当前,要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就必须付诸实施,有的放矢,要进一步核准资产数据、规范资产账目、健全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手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调剂、共享、转换等手段,解决资产配置失衡、使用效率低下、大型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等问题;通过规范资产出租、出借、变卖、转换等行为,规范事业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过程中的核算标准和操作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通过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提高资产完好率、利用率和收益率,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发挥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向东.我国高校财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

[2] 李文江.中国公立高校银行贷款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

[3] 景谦平.森林资产评估的组织与管理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

[4] 李少白.高等学校资产管理与资产评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0

[5] 江文清.高校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论[D].四川大学,2004

[6] 毕玥.高校国有资产分配机制的实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7] 唐向上.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数据系统的分析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

[8] 孙卫红.高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12

[9] 赵兴明.高校国有固定资产使用效率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2

[10] 熊一.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11] 叶文霞.高校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浙江工业大学,2011

[12] 任婷,赵丽娇,郑大威,钟儒刚.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体会与思考[A].汪成楚,李云峰.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

[13] 罗振峰.高校资产权属的错位、缺位与复位[A].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

[14] 彭云.关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A].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

第6篇

关键词:模式;信息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1-0000-00

An Integrated Highwa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Hybrid Pattern

TIAN Hao

(Qinhuangdao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Qinhuangdao 066003,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gramming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software of modern highway,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system structure, then puts forward a system model based on hybrid system architecture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with Borland DataSnap, WebSnap and ASP.

Key words: patter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管理一体化的今天,网络化信息化管理已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如何利用计算机、通信、电子技术、网络等信息技术保障高速公路快速、畅通、安全、高效的使用成为高速公路管理部门亟待提高和研究的新课题。而拥有一套完整的部门网络化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但是公路现代化管理的标志之一,也是公路管理部门提高办事效率,提高公路管理水平及其信息化、智能化的程度的必备条件。

1 需求分析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对于高速公路管理信息化的要求也不断地变化。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的智能化:面对大量繁杂的信息、瞬息万变的机遇和挑战,越来越需要管理决策人员及时和正确地做出决策。因此,高速公路管理决策者对信息系统的需求也在发生转变――即由过去的复杂事务处理功能向强大的分析决策功能转变。

2)系统功能的扩大化:以计算机、通信、电子技术、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并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工作、生活及学习方式,各种信息和数据不断纳入信息化管理范围之中,系统功能横向不断扩大,覆盖公路管理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这使得高速公路综合管理系统的开发成为必然的需要。

3)系统应用范围的网络最大化:由于系统功能的不断丰富,使用系统的用户群也将不断增长,在同一单位内使用系统的人员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地方,也可能相距一定的距离,他们在业务上需要协同工作,因此网络化是必然的趋势。对于部分用户可能需要随时随地使用系统,因此必须提高系统的移动性,将系统的应用范围扩展到网络能覆盖的范围,即最大化。

4)系统配置的多样化:由于系统功能与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系统中包含的各种模块与集成的商用系统可选性也越来越多,例如:数据库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系统的功能模块选用以及系统硬件环境的选择。要适应配置的多样化,就要使软件的各个子系统或模块较有“高内聚低耦合”的特性,并且各模块拥有可以灵活配置的通用接口。

5)系统构件的标准化:由于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系统具有有效的、高效的可伸缩性。开发的整个的系统以及每个功能模块必须进行模块化、标准化,使每个模块纳入工业化软件开发,实现系统功能模块的即插即用与兼容性。不仅为系统以后的发展留有余地,而且为系统以后的开发提供可参考的技术标准体系。

本系统是在参考与借鉴了本研究室开发的前三版软件的基础上,以上面所提到新的需求趋势为目标全新研发的第四代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它不仅继承了前辈的主要功能,成为采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GIS-T)、数据仓库技术、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技术为基础,集空间、属性数据库管理、数据获取和决策分析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而且整个系统采用了基于多层C/S与B/S的混合系统架构,使在网络和基础软件平台之上开发和集成的各种信息子系统成为一个具有高可伸缩性的整体,并能安全可靠运行,并为未来的业务子系统开发运行提供技术和运行的基础平台,为高速公路的营运与管理建立方便、快捷的决策支持。

2 系统架构设计

高速公路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质上是构筑于高速公路的机电系统、业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等系统之上的综合信息系统。它主要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协同办公,搭建机电管理、养护管理、工程管理的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平台,以及从系统平台、网络层、数据层和工作流程等多方面营造一个方便、快捷、完全的信息环境。

根据高速公路管理工作的特点,综合考虑硬件的拓扑结构、数据库的管理模式、成本等因素,结合软件的开发经验,提出系统硬件拓扑结构。分公司与上级单位总公司都有自己的业务数据库,各个分公司通过企业内部网访问自己的应用(Web)服务器使用本公司的业务数据,总公司可以通过Internet或企业内部网访问各个下属分公司的Web服务器读取所属的业务数据,从而组成分布式的结构。具体如图1,图2:

图1 系统硬件拓扑图 图2 系统多层架构的逻辑图

整个系统逻辑上采用了基于多层C/S与B/S的混合系统架构,使用Borland的DataSnap、WebSnap与ASP技术将在网络和基础软件平台之上开发和集成的各种信息子系统成为一个具有高可伸缩性的整体。这里采用多层C/S与B/S的混合系统架构的主要原因是:

C/S软件体系结构,即Client/Server (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逐渐成熟起来,而多层C/S结构是对传统的C/S结构的一种改进,目前也大量的实用系统中广泛使用起来,而B/S模式(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改进。在这种结构下,软件应用的业务逻辑完全在应用服务器端实现,用户表现完全在Web服务器实现,客户端只需要浏览器即可进行业务处理,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构造技术。C/S架构具有通信速度快、数据安全性高、交互性强等优点,适合构建企业内部的、高复杂性的管理信息系统;B/S架构则具有可扩展性好,系统集成性高等优点,适合构建地点分散的、高可移动性的管理信息系统。在本系统中将数据查询、汇总分析等功能纳入B/S架构中实现,而将数据录入、评估分析等功能放在C/S架构中实现。

C/S结构和B/S结构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目前,二者不可以相互替代,并将。而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产品线的继承性、实用性、先进性与可扩展性。这也是多层可复用的C/S与B/S混合架构成为广泛使用的大型信息管理系统最优的解决方案的原因。

3 系统功能设计

整个系统在逻辑上分为两层,上层为信息管理决策层,下层为信息录入、存储、管理层,上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且仅通过调用层次间的特定接口获取下层服务;下层暴露特定接口为上层提供特定服务,且不依赖于上层,也不知道上层的存在,使得模块重用性、程序可维护性、物理分布的灵活性以及开发的并行性得到保证和提高。

3.1 信息管理决策层

1) 营运分析――交通流量及各种类型车辆流量/(天、周、月、季度、年等),以及交通流量在全线各站点、路段分析等。

2) 监控、收费分析――交通运营情况的监控、收费记录、冲卡逃票等统计分析,

以及其他统计报表等。

3) 事故统计分析――交通事故统计及沿线分析/(月、年)、事故损失、原因分析、处理记录等。

4) 保障分析――好路率/(月、季、年)、机电设备完好率/(月、年)养护及设备维修率/月等。

5) 工程管理分析――路、桥、机电项目大中修工程预算、进度投资、完工验收情况等。

6) 其他信息分析――内部信息栏、上传信息及对外信息的等。

3.2 信息录入、存储、管理层

1) 养护管理系统

存储――公路工程、桥梁、涵洞等竣工图纸、资料存储(图像、图片、数据及空间数据)。

查询――路况、桥梁、涵洞、沿线设施等历史资料、现势数据、养护方案等。

管理――养护办公、养护工程、养护设备等。

分析――路况评价(如PCI值,好路率)、养护分析、决策、养护计划、各种统计报表。

2) 机电管理系统

存储――通信、监控、收费、供配电系统与设备等资料。

查询――历史资料与现场情况、沿线设施分布及运行状态,机电维护方案及主要配件库存情况。

管理――系统、设备维护现状,运行现状,数据采集、处理等。

分析――系统及设备完好率、维护决策及费用预测等。

3) 路政管理系统

存储――路况资料、监控录像资料、安全标志、沿线设施、危险路段资料。

查询――路况现场情况、交通流量、好路率、在线维修工程、事故易发地段资料及记录等。

管理――一般事件处理程序,突发重大事件处理程序,各种处理事件记录等。

分析――交通事故处理分析、沿线设施损坏分析,事故、事件预测分析等。

4) 计费管理系统

存储――收费站(所)基本情况及相关信息,历年收费记录等。

查询――本年度、季、月、旬等收费汇总、情况分析等,设备使用情况,收费站(所),监视图像资料。

分析――收费汇总情况分析,各收费站(所),路线收费情况分析,冲卡,逃票分析,差错分析等。

5) 资产设备管理系统

存储――所有相关资产设备及相关资料登记并录入数据库,资产设备购置时间、使用年限、现状、变动情况等。

查询――可查询所有固定资产设备历史资料,以及目前使用情况及沿线或单位分布情况。

管理――设备完好率、使用率、使用效益及折旧等,设备管理单位及人员情况,维护报告等。

分析――基于设备完好率、使用率、使用效益及折旧等分析设备利用率,使用周期(年限),设备维护或新设备购置计划分析等。

6) 资料文档管理系统

存储――高速公路的全部公路工程、机电工程图纸、资料、文档及音像资料入库,以及其他文档资料建库。

查询――为各相关部门、分公司提供各类查询功能,资料输出(某些资料需经主管领导审批方可查询或输出)。

管理――根据交通部有关文档管理规定进行管理。

7) 财务管理系统

存储――各种经费来源汇入存储,以及各种经费支出统计记录等。

查询――预算、决策、投资等。

管理――将主要情况上传主管领导,供分析、决策、管理等。

除上述系统外,还有人力资源管理、政务信息、对外信息等。

4 结束语

面向对象技术、多层分布式架构、混合式架构等多种技术的整合是应用系统提高产品线的继承性、实用性、先进性与可扩展性的重要手段。而高速公路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在此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将数据查询、汇总分析等功能纳入B/S架构中实现,而将数据录入、评估分析等功能放在C/S架构中实现,实现两种软件体系结构的强强联合,从而其成为一个针对用户实际需求的高性能、可伸缩、易维护、安全性较高的实用系统。

参考文献:

[1] 张忠林,黄海.基于B/S和C/S混合模式的信息系统[J].情报技术,2004(12):78-79.

[2] 廖卫东,阮军.WebGIS湖北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系统[J].交通信息产业,2001(11):43-46.

第7篇

当会计造假成为全球性问题的时候,加强会计监管,避免和减少会计造假动机、造假行为必然成为会计界乃至全社会共同探讨和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会计造假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失真引发会计主体对投资人、利益相关方和全社会做出不真实承诺。随之产生会计主体信用度下降,由于信用匮乏从而削弱了会计主体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并导致经济效益大幅下降,严重时致使企业破产。如何增强会计主体的竞争力,保持市场经济体系健康、稳定运行,加强会计监管是一个具体而有效的措施。建立会计监管体系是会计界的一件大事。如何建立会计监管体系?建成什么样的会计监管体系?会计监管平台是什么样的?监管所产生的结果如何处理?作者将在本文就这些方面谈一些新的认识。

一、会计主体、中介机构及全社会要树立适时的会计监管理念。

1、会计主体要转变监管理念,由被动地接受监管转变为主动的参与监管。会计主体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份子不是独立存在的,它要与其它会计主体进行公平交易而实现自己的经营目的、经营理念,从而使会计主体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通过自身发展又带动全社会经济进步。自身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内在动力,即通过自身真实的会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另一个是外部环境,即网络信用度高、会计信息值得信赖的经济合作伙伴,在彼此互利的情况下共同发展。外部环境与内在动力相辅相成,互为作用。内在动力决定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又反作用于企业内部,外部环境的形成是每一个会计主体共同努力的结果。这就要求所有的会计主体主动接受社会、投资人、经济合作伙伴等的监管,在提高自身会计信息质量的同时创造一种以信用为主基调的市场环境。

2、会计信息使用者、中介机构及全社会要树立未雨绸缪的会计监管理念,主动参与对会计主体的监管活动。“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是一种极其自私的表现,这些“不关已”的事终究会由于无人制止而泛滥成灾,到那时“灾祸”就会降落到每个人头上。只有会计信息使用者、中介机构及全社会从思想上重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从行动上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监管,我们的经济生活才会建立良好秩序。

二、政府要高度重视会计监管工作,健全会计监管法律、法规,制定会计主体必须披露真实、准确会计信息的游戏规则。

每一个会计主体就好像是政府的一个孩子,对一个孩子来说父母的严加管教会使他茁壮成长;而怠于管教,甚至父母本身就是不学无术之徒,那这个孩子可惨了,也许他会成为社会的犯罪分子。所以,政府重视会计监管工作,制定严肃、完备、覆盖面广、实用性强、惩罚手段和力度准确、奖励适合的会计监管法律、法规是会计监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会告诉会计主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

三、建立会计监管平台,确定会计监管主体、客体及监管方式。

1、形成国家、社会和企业内部三位一体的多元化的监管主体。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会计监管主体在遵循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由单一的政府监管主体转变为国家、社会和企业内部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管主体。国家、社会和企业内部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会计监管。国家要通过建立会计监管制度、实施会计监管行为,达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但要杜绝工商、税务、银行、上级主管部门等多头监管而导致无人监管的现象产生;社会要通过渗透全民信用意识、诚信理念而实现百姓关注企业会计诚信、参与企业信用管理的自觉性,同时要积极发挥会计行业协会的自律机制,强化行业指导功能;企业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会计监管。

2、一切产生会计行为的经济实体均为会计监管客体。会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所不在,会计是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者,就好比一个人不管是开汽车、骑自行车、步行都要遵守交通规则。作为会计人员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单位,只要该单位从事经济活动,产生会计行为均为会计监管客体。

3、通过会计委派制、会计集中核算、国库集中支付、会计审计、政府的监事会监督等不同形式实现会计监管程序化、制度化。进行会计监管的具体形式在我国会计监管体制研究的进程中我们的会计学者、经济学家在不断的研究、探索、试行,并且不断进行改进,先后实施过企业单位的会计委派制度;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以公共财政为目的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中介机构为主体的会计审计制度;政府向国有企业及上市公司委派监事会监督企业会计行为的监事会制度等等都是在实施会计监管过程中表现出的具体形式。今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还会呈现出更多、更广、更实用的会计监管形式,通过会计监管形式的不断优化,逐步强化监管力度,提高监管质量。

四、建立会计监管的信息反馈系统,通过反馈信息实现会计监管效益最大化。

会计监管结果是监管过程的结晶,是会计监管体系的精华,有效地利用会计监管结果是实现监管效益最优化的重要一环。就好比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有工作简历,通过工作简历你会对他做出一个一般性的认识,这个认识是他经历的结晶,通过这种认识可以判断他的工作能力、工作水平、道德修养以及委以重任的程度。会计监管的结果也要有这样的效应。1、建立会计监管客体信息资料库,形成监管客体会计信息“历史档案馆”。一个人如果今天做了坏事,明天仍是好人,并从这件坏事中使这个人得到了经济利益,那他明天会继续做坏事,别人看到后也会模仿他做坏事。监管主体对监管客体实施监管行为产生监管结果,对监管结果如何处理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监管结果是该监管客体披露了虚假会计信息,而监管主体只采用说服教育、纠正虚假信息、适当惩处等轻描淡写的手段只能解决眼前问题。要想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必须为监管客体的会计行为产生的会计结果建立监管结果信息资料库,在监管主体存续期间将监管客体的会计行为记录在案并公布与众,让他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社会责任。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骗子,便不再会有人同他交往。建立监管客体监管结果或会计行为信息资料库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约束会计主体,真正实现会计监管目的。

2、建立会计人员工作信用资料库,在监管会计主体的同时监管会计人员。监管客体的会计信息出自监管客体的会计人员。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如果为一家企业出具虚假会计信息受到处罚,因此辞职(或被开除),但他换一身衣服到另一家企业又继续从事会计工作,因为他出具虚假会计信息的“历史行为”新企业并不知晓。为会计人员建立工作信息资料库并公布于众,有助于使有能力、有工作水平、有道德水准的会计人员提高知名度,体现自身价值,而对有过会计违规经历的会计人员要让他为自己的行为在市场中受到应有的惩罚,从而通过有效监管会计人员,达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