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4 22:35: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学教师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互动式教学法;医学英语;教学模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1(a)-0141-02
随着我国医学领域与国际接轨的快速进行,现代医学教育和科研对于国外最新医学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多。目前,在国际医学领域,权威科研期刊、著作和论文大多使用英文出版和发表,学生必须具备通过英语收集专业文献、获取专业信息、拓展专业知识、从事学术交流的能力[1-2]。因此,培养具有一定专业英语水准的“双语”医学人才已成为目前我国医学专业培训的迫切任务[3]。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各医学院校纷纷开设了医学英语课程,但目前的总体教学质量不容乐观。
1 医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建议
首先,我国虽然大多数医学院校开展了医学英语教学活动,但从事医学英语教学的专业教师严重短缺,往往是由缺乏医学知识的公共英语教师进行授课,教学效果较差。其次,作为医学知识及英语知识的结合体,医学英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各医学院校将主要的师资力量都投入到了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教学中而无暇顾及医学英语教学,医学英语往往被设为选修课,且安排的课时量非常少[3]。另外,当今的医学英语教学主要沿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学生在教学关系中的主体性被忽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忽略和抑制[4],加上医学英语专业词汇多并且文章内容枯燥,学习效果较差。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质量提升,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医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医学英语的教学质量[5]。根据目前专业医学英语教师严重短缺的实际情况,加大培养和引进医学英语专业教师的力度。(2)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在医学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3)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入医学英语教学。改变医学英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入医学英语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
2 将互动式教学法引入医学英语教学
所谓互动式教学,就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互动的教学局面,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法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合作,不再局限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样的关系,而是将其延伸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将互动由先前的单一的线性关系拓展成为多面的全方位的立体关系[6],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互为主、客体,双方进行交互式的探讨与交流,彼此交替,双向输入,共同学习。医学英语互动式教学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立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在英语背景下运用医学知识的能力。
齐齐哈尔医学院于2010年开始在临床专业实验班开展医学英语教学,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在英语背景下综合运用医学知识能力的提高,笔者将互动式教学法引入齐齐哈尔医学院的医学英语教学。互动式教学法主要的课堂教学形式有:(1)基于提问形式的师生互动。经常通过师生间的提问互动,可以使学生形成运用英语思维方式思考和组织语言表达医学知识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为学生日后工作中运用英语阐述医学知识打下基础。(2)基于小组形式的生生互动。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根据教师事先设定的问题或病例,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利用图书馆以及网络多媒体等资源搜集资料并进行组内讨论和总结,课上通过各小组间的讨论和评价,达到解决问题并掌握知识的目的。临床工作往往需要团队合作来完成,通过这种互动能够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和个人的团队领导能力,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奠定基础。(3)其他形式的互动。例如课前小报告、角色扮演等。
齐齐哈尔医学院医学英语互动式教学法的具体实施如下:(1)课前准备。每次新课开始前,教师综合考虑该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制作和完善互动式多媒体课件,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设计问题和情景病例并提前告知学生。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问题或病例进行预习,查阅资料,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并进行讨论。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的精神,所设置的问题和病例一定要紧扣教材内容,难易一定要适中,同时兼顾趣味性和探索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2)课外小组讨论与总结。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每组10人左右并指派一名小组长。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围绕着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进行预习,查阅资料并进行组内讨论和总结。小组成员达成初步共识后,将本组的总结以PPT的形式记录下来,存在的分歧和疑问可留待课堂上与其他小组共同讨论解决或由教师解答。(3)课堂实施与总结。课堂上每组小组长结合本组的PPT,表明本组的讨论结果,其他各组做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解答,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章节内容的深刻理解。整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始终围绕着文章内容进行讨论,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在讨论结束后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概括,对各组学生进行评价,指出每组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最后,教师一定要对本章节的重、难点内容和各组存在的难以解决的分歧进行详细地讲解,以便学生能够充分地理解和掌握本章节的知识点。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从“教”学生,转变为“导”学生,通过教师的设计、组织和控制,搭建一个多方互动的教学平台,引导学生建立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辅导学生学会利用各种媒介获取信息知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互动式教学法实施后,问卷调查显示79.2%的同学很愿意参与到医学英语互动式教学活动中,73.6%的同学认为自己对医学英语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67.9%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医学学习效率有所提高。说明互动式教学法能够显著提高医学英语的教学质量。但同时,也有一部分同学表示对医学英语没有兴趣,他们对医学英语学习感觉压力较大,这可能是由于第一次参加互动式教学,需要自己独立去查阅资料,独立解决问题,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另外,由于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是接受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部分学生对于互动式教学法不是很适应,没有了老师的命令反而不知道该做什么,教师要耐心引导,使学生逐步建立起信心,学会自主学习,尽快适应互动式教学法。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不要拘泥于一种教学方法,要多种教学方法联合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取长补短,推动医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不断进步。
3 互动式教学法应用于医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通过互动式教学,学生在互动学习中不但提高了英语表达能力,而且强化了自身的医学知识,通过运用英语分析和解决医学知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在英语背景下灵活运用医学知识的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满堂课都在填鸭式地给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无暇解答,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这些知识点而不能完全消化理解,这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利于分析、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的培养[7]。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提问,敢于发言,通过不断的互动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和创造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互动式教学中,学生围绕老师所布置的内容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而且要对其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在小组成员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主人,有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4 结语
在医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互动式教学法,能有效地促进医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学生在英语背景下灵活运用医学知识的能力,实现了互动式教学法在医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丰富了国内关于医学院教学的理论研究,为一线医学英语教师教学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 刘莉,孙宏,曲景秀. 医学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60-62.
[2] 吴让科. 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J].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2):118,128.
[3] 刘彤,陶英,李培璟,等. 医学英语教学方法的探讨[J]. 中国病案,2012, 13(4):78-79.
[4] 赵雪丽. 交互式医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教育,2012, 31(1):48-49.
[5] 张乾. 论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J]. 甘肃科技,2010,26(23):181-182.
关键词:微课混合式教学教学方法基础医学概论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1(b)-0123-03
基础医学概论是为非医学专业开设的介绍医学基础知识的课程,通过学习医学基础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医学技术服务工作奠定医学基礎。混合式教学是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方法,通过将两种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可以将学生由浅入深地引向深度学习[1]。将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应用于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是将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是对基础医学概论课程学习效果的显著提升,是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医学基础课程之间碰撞的火花。
1基础医学概论的课程特点
该校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授课顺序是:解剖组胚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开设该门课程的专业有市场营销、生物制药、食品质量与安全、医学信息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医学相关知识概念,培养学生的医学思维模式。教学目标是:构建学生医学知识结构,使学生成为各类医疗机构所需的有医学背景的技术人才。
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开设有其自身优势[2]:(1)融合多门医学基础课程,让学生了解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有利于后续教学的开展。(2)让学生以较短的时间代价,掌握一定的基础医学知识,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3)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综合素质,使其能够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同时为其今后开展与中医药相关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同时,在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3]:(1)来自教学对象,基础医学概论开课对象是大学一年级非医学专业新生,对学习充满好奇,但医学基础薄弱,对医学知识的学习存在一定难度。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化繁为简,提高学习效率势在必行。(2)来自教学内容,该课程涵盖学科多,教学信息量大,知识跨度大,如何精选教学知识点,避免出现重复内容,并让教学内容相互衔接,是一项重要任务。(3)来自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老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重在教,学生重在学,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方法的转变,最根本的是从“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知识”转变。
要从根本上提升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教学效果,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为解决该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该学系课程组采取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根据教学对象特点及课程内容设置,在比较了多种教学方法后[4-5],尝试在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解剖组胚学学科中应用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2基于微课的混合教学模式
1999年,混合式教学(BlendedLearning)概念正式被提出,混合式教学的定义有多个不同的版本,但大体上都描述了以下3个方面的共同特征[6]:课堂教学方式和媒体传播教学的组合;传统教学方法和新型教学手段的组合;线上网络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的组合。近年来,一些教育实证研究表明[7]:与面对面的传统教学和单纯的在线教学相比,混合式教学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微课(Microlecture)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和核心内容是教学视频,针对某个教学内容或学科知识点设计短小精悍的、制作精良的、具备情景化和趣味化的微视频。微课作为在线课程资源的一种形式,其特点包括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精简,教学主题突出,传播形式多样化等。
基于微课的混合教学模式可将师生面对面授课的优点和学生课前自主网络学习的优点相结合,将“教师教为主”和“学生自主学”的优势相结合,在教学活动中既能充分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在教学过程设计、交互支持以及学生评价反馈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8],因此基于微课开展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值得尝试。
3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在基础医学概论教学的开展
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教学效果要取得根本性的提升,必须与教学方法改革联系起来,为解决该课程授课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该学系课程组尝试将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应用于该课程中解剖组胚学学科,试点班级为营销17班,该班级基础医学概论总课时为90学时,其中解剖组胚学36学时,生理学24学时,生物化学15学时,微生物与免疫学15学时,教学课时教学具体探索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确定课程教学规则
课程教学规则是教师教学的指挥棒,是学生学习的指向灯,包括课程教学过程的教学要求及相应的考核标准。对教师和学生双方面提出教学要求及任务准则,线上教学环节,要求教师课前给予学生学前问题,在中国大学MOOC网站上传课程资源;课中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解答问题;课后布置学习自测题,及时检测学习效果。学生课前思考学前问题,观看并学习微课视频;课中查阅相关网络学习资源,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课后在线完成随堂自测题,及时总结,查漏补缺。线下教学环节,要求教师课前对知识点进行整合,设计并录制微课视频,针对学生提出自学要求;课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归纳、答疑、解答重点、解译难点;课后及时对每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学生课前在自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善于质疑;课中按时出勤,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帮助其他小组解决问题;课后温故而知新,针对重点和难点,及时巩固,总结提高。
考核标准包括线上及线下两部分,线上随堂测试占50%,线下阶段测试占50%,总分100分。
3.2具体教学流程
对传统的基础医学概论教学过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3.2.1构建微课,课前学习
课前教学采取线上自学方式。首先将解剖组胚学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构建多个教学单元,涵盖相关的知识点,针对每个教学单元录制微课视频,每个视频播放时间为8~15min,内含学前问题和参考资料,学前问题的设置需贴近生活,具有一定趣味性,如“激光治疗近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为什么会人老珠黄,它和黄疸病人眼球变黄机理一样码?”,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寻求答案。
任课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创建班级QQ学习群,在授课一周前,將微课视频资源上传至群内,学生通过观看微课、查阅相关资料、思考学前问题等方式进行线上自学,并通过完成自测题进行学习效果检测。通过课前学习,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认同感。
3.2.2分组讨论,课堂引导
线下教学指在教室完成的课程学习。每次课3学时,每学时40min。时间安排如下:第一学时,由学前问题导入教学,根据就近原则将学生每3人分为一组,设立小组长,小组成员围绕学前问题进行讨论,分享学习体会,讨论过程中学生可随时查阅线上教学资源,最后小组长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第二学时前20min,师生展开互动,进行讨论,教师点评小组讨论结果,梳理学习重点难点,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第二学时后20min和第三学时由教师讲授课堂内容,将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与传统授课模式相结合。
3.2.3总结归纳,课后复习
课后复习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模式,学生通过重温微课视频,同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学习拓展教学资源,及时补充课堂遗漏,提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并针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线上生生讨论、师生讨论,通过课后学习,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深化。
3.3实施效果,评价总结
实践证明,将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应用于课堂,有助于增加学生课程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教学相长。
3.3.1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通过微课视频,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多个涵盖相关知识点的教学单元,做到精选教学知识点,注意教学单元的相互衔接,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针对性地解决该课程涵盖学科多,教学信息量大,知识跨度大的问题。
通过学前问题和微课视频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虽然会增加平时学习时间,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期末考试集中复习的压力,学生为更好地解决学前问题、参与课堂讨论,会认真阅读教材和学习资料、查阅文献,有助于养成查阅资料和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传统基础医学概论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不能做到深入思考,而混合式教学的分组讨论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团队合作的平台,在梳理和构建知识框架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协作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要做到对课堂的把握,对学生的引导,需要提前录制微课视频、充分了解学生情况、查阅大量课程相关材料,有助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3.3.2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虽然有众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9],比如说:如何确定线上、线下教学的时间分配,如何检测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效果,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互动讨论的主动性,如何充分调动教师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改革效果。以上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探索和解决。
4结语
【论文摘要】针对目前医用物理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不合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应该改革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专业素质。
医用物理学是高等医药院校医学相关专业本科一年级的必修基础课。近两年我校教学改革,将临床医学专业的医用物理学课程的学时数改为36学时(理论学时),然而教学目的没有变。鉴于学时少、内容多的实际情况,怎样使医学生较好地掌握相关物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科学素质也得到相应的提高,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这两年本人从事医用物理学的教学实践,结合我校的实际,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一、医用物理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第一,物理学是基础课,是解释生命现象的基础,却不能代替生命科学去解释生命现象,因此大部分学生认为物理学与跟自己的专业关系不大,学物理没什么用处。第二,主讲教师绝大多数不是医学专业出身,而是来自于物理学或物理教育专业,具有物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和能力,但从事医用物理教学还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正是因为我们教师自身对医学知识了解不够,教学中不能很好地阐明物理学在医学中的应用,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以及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所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第三,我校90%以上的学生在高中分科的时候,选读的科目是生物或化学,因此物理基础相对薄弱,很多学生认为物理学比较难学,存在畏难情绪。例如:我们学校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05(2)班共63人,高中选物理的只有4人,占总人数的6%。
2、教学内容不合理
医用物理学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为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去解释生命现象,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做好铺垫。而我们的医用物理学教学中往往注重物理学体系的完整性,教学内容以讲授物理规律为主,仅仅是在每一章的最后一节加了一点物理学知识在医学上的应用,不能有效地把理论联系实际贯穿在整个授课过程[2]。另外,目前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医用物理学讲授的内容有:流体的运动、振动和波、电磁学、波动光学、几何光学、量子力学基础、原子核与放射性等部分,而与医学联系非常紧密的X射线、激光和核磁共振等,由于学时数不够没办法讲授。同时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日益突出,物理教学以理论课为主,实验操作很少,使学生缺乏锻炼,仪器设备适应能力差,动手能力差。
3、考试内容不尽人意
考题内容多以理论分析、定量计算为主,偏重于物理理论的掌握和定量分析计算,纯物理味过浓,考试内容的应用性与医学相关性较差,较少涉及医学相关内容,不能体现医用物理学的特点[1]。
二、医用物理学课堂教学改革思路
1、改革教学内容
(1)精选教学内容。由于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极为突出,根据基本保证物理学本身系统性,兼顾医学专业需要以及医学物理学的发展趋势的原则,选择物理学中与医学有密切联系的内容。建议将原来的量子力学基础部分换成x射线和激光。
(2)重视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特别是在医学中的应用。第一,主要介绍物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知识。例如,流体的运动部分侧重介绍与人体血液循环和呼吸过程有关的流体的运动;振动和波动部分主要介绍与人的声音和听觉有关的振动、波动和声;电磁学部分主要介绍对深入了解生物电磁现象和有效使用现代医学仪器而必备的电磁学知识;几何光学主要介绍人眼的光学结构,还有激光、X射线以及核医学物理基础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引入临床医学问题,有助于综合应用物理学现象和物理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教学中尽量避免纯数学的推导和计算,增加与医学相关内容的讲授时间。由于高等数学与医用物理学都是大一上学期开课,医用物理学的有些内容需用到高等数学,但由于课时方面的原因,进度不能保证一致,如静电场中电场强度与电势的计算都需用到定积分,然而讲授静电场时,学生还没学到定积分。因此把高等数学中微积分的分析思路引入即可,不必定量计算,等到学生高等数学课跟上节拍后,自然就能解题。对重要的物理定律、公式、结论要讲清思路,讲明来源和应用思想,让学生了解、明白,会定性分析即可[1]。第三,注意物理新知识的延伸[3],在适当的地方介绍一些近代物理知识及与医学相关的物理学成就,也可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临床医学中的实际结合在一起,开展专题讲座。例如:激光医学专题、医学影像专题、电疗、磁疗等。
2、提高教师素质
(1)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构建具有“医用”特色的物理学体系,就必须找到物理与医学的最佳切入点及生长点,以推动医用物理学的改革。这就要求医用物理学教师必须有较完善的知识结构,既要有充分的物理学的知识,又要有解剖学、病理学以及生理学等方面的医学基础知识。然而,主讲教师的医学知识缺乏,不能很好的将理论联系在医学实际中。为此,物理学教师必须主动适应知识的动态需求,走出课堂、调查研究、更新知识。首先,在保证教学的前提下,通过进修、攻读学位等方式,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其次,鼓励和组织教师跨学科听课,以增长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拓宽知识面,促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样化、综合化发展。再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及时追踪学科发展新动向及新技术、新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临床和科研对物理学的需求,架构起二者联系的“桥梁”。[4](2)加强集体备课。整合每一位教师的专长,定期召开研讨会,学重点,分解教学难点,争论教学热点,分析医学与物理在实践中的典型例子,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
3、优化教学方法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大一新生刚进入大学,思维方式还停留在中学的学习方法上。中学教师每节课讲的内容较少,课后做大量的习题,而大学课堂上每节课讲述的内容多,习题相对少,学生一时很难适应。因此我们在学期初应该在学习方法上对学生加以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3]。例如:每次课结束的时候告诉学生下次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提前预习,并把看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这样带着问题去听课,将会达到更好的效果。另外,也可以把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分成几个主题,让学生分别去准备,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或者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学生通过预习书本上的内容和查阅相关文献把答案准备好,上课的时候由学生来讲,老师负责纠正错误并进行总结。这种方式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使讲课内容更加丰富。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类比教学法:物理学中有些概念、规律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我们可以拿学生熟悉的概念、规律与它们类比,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例如:我们讲到电势梯度的概念时,由于高等数学中与其相关矢量的知识没有学,因此有些学生不理解,如果我们拿学生很熟悉的速度的概念与电势梯度进行类比:速度是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快慢,电势梯度实际上就是电势沿空间某个方向(这个方向就是等势面的法线方向)的变化快慢,这样学生就恍然大悟。归纳总结法:每学习完一节内容,我们应该做一个小结,学习完一章或者物理学一部分(例如:电磁学、波动光学、几何光学、原子核物理与放射性等)也要做总结,并且总结的时候要讲究方法,例如:对于相似的、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或者规律,可以采用对比归纳法,这样更容易记忆,并且不容易混淆。例如: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都描述的是光的波动性,它们二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对比和归纳总结:干涉现象和衍射现象产生的条件;干涉现象和衍射现象的分类;不同类型的干涉条纹和衍射条纹中明暗条纹的条件;条纹间距;影响干涉条纹和衍射条纹的因素等等。我们可以采用列表或者框图的形式,这样更直观、更容易记忆。另外,对于有共性的物理量或者规律,可以放在一起来记忆。例如:静电场比较抽象,很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些困难。例如我们可以把静电场力做功跟重力做功进行类比等等。当然,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果教师做好所有的归纳总结,然后让学生被动地去接受,这样是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的。我们应该督促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让所学的物理知识在他们的头脑中构建一个清晰的系统结构。
4、认真批改作业和讲评作业
每次布置的课后作业,都认真批改,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指出学生的错误之处,并且把学生出错的地方都做好笔记,然后把各种不同的错误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做好相应的电子课件,该课件不仅展示作业的参考答案,而且还列举各种不同的错误做法,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告诫他们以后不要出现此类错误。除此之外,对于学生频繁出错的地方,教师应该作自我总结,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着重强调这些地方。
5、改革考试内容
改变过去以计算题为主的做法,增加论述性、主观性、综合性、应用性(与医学相关的内容)和设计性的题目。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图形表达的能力。
总之,为了适应医学生物理基础培养的需要,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医用物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医用物理学教学改革的宗旨应该是改过去枯燥、乏味、难学、缺乏实用性的教学模式为轻松愉快的教育形式。从总体培养目标出发,本着因材施教、因需施教的原则,改变过去物理教学中求精求深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内容实用化,加强与医学的有机结合,既保证医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的掌握,又保证大纲的完成。
【参考文献】
[1]艾拜都拉•肉孜,马远新,樊孝喜.医用物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2,25(3):347-348.
[2]丰新胜.医用物理学教学探讨[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9:275-276.
学生来源为吉林大学医学部招收的临床五年制本科实习生。其特点为:(1)五年制本科实习生在进行儿科临床实习之前,已完成相应基础医学及儿科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儿科教学内容相关的临床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逻辑思维。可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吸收消化所得信息,并能从中寻找答案。(2)传统医学课堂实践操作极少,学生不能真实感受临床实践环节,导致积极性不高。并且,在临床实习期间,正值考研、就业的关键时期,再加上相比于其他科室,儿科从业环境差、风险高、压力大,绝大多数医学生并不想从事儿科工作,导致忽视儿科临床实习。(3)实习医学生未曾在儿科临床工作过,不能真实体会患儿家属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不能很好的评估医疗风险,不能完全了解儿科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及特殊性。
2教学方法
PBL教学法(problembasedleaning)是针对某一专科问题或者病例以小组为讨论形式,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导向,以“问题为基础”的启发式教学[2]。三明治教学法是指将教师多次分段讲授比作面包,将学生讨论、交叉讨论、小组汇报比作火腿、鸡蛋,最后再由教师总结的“学习—实践—学习”教学模式[3]。情景模拟教学法(scenesimulationteachingmethod)是指由医学生在教学内容需要的虚拟场景中担任不同角色,教师在旁观察,并进行指导、分析及总结的实践性教学方法[4]。
2.1分派小组任务
将学生进行分组并选出发言代表。指导教师提出在医患关系中可能存在的矛盾问题,平均发给各组。所有学生要提前针对所提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寻找解决方法。首先由教师对儿科实习医学生进行培训,树立医学生基本的医患沟通意识。每组根据已领的问题,开始参与第一轮讨论。担任本次小组的组长,为本组学生解答相应问题,必要时可寻求教师帮忙。
2.2交叉学习小组
小组学习后,每个小组中的3-5名成员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小组。每一个新成员都带有原组讨论的问题及答案,并向其他成员讲解刚才的讨论结果。如果新的小组成员对某个问题的讲解有不同意见或看法,可以随时向任课老师咨询。2.3运用案例分析教师提前准备儿科中典型医患沟通案例,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意见,寻找与患儿家属沟通的要点,讨论制定沟通目标、沟通策略。期间教师可适当提醒,重点强调儿科临床沟通的特殊性,如患儿年龄特点、语言能力及沟通能力尚未成熟、家属情绪波动较大等。组内进行讨论,模拟可能出现的医患矛盾并尝试解决办法,提升医患沟通技巧。
2.4模拟与演练
每个小组投票选出2名成员,分别扮演患儿和家属,由其他小组成员扮演医生,根据所提供的病例,结合之前所提出的问题及预测可能出现的矛盾,在全班同学面前模拟儿科医生与患儿及家属之间的对话,解决医患矛盾。
2.5总结
老师认真观察每一位医学生的表现,提出实习教学的具体要求及内容,对当天重点内容进行总结,点评学生们在模拟演练中的优点及不足,帮助学生补长短板。课后,要求学生结合本次内容,撰写学习心得。
3教学考核
基于多种教学法的多样性和随机性,我们的教学考核方式也不局限与传统的理论试卷。成绩考核:1)由1-2名儿科教师(非授课教师)在旁观察,对学生出勤、学习与讨论的积极性、发言的合理性、模拟演练、沟通技巧、职业态度等几方面进行各项评分,分数越高代表该项目掌握情况越好,总分占总成绩的70%。2)要求医学生课后撰写学习心得,总分占总成绩的30%。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PBL;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一、前言
PBL的教学模式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但是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叙述性的学科,如果要在高校的人体解剖学中全面实施PBL的教学模式,将会有着很大的风险。此外,人体解剖学是医学专业最基础的学科,课程开设的时间较早,很多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还根本不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如果在这时采用PBL的教学模式,就会加重学生的负担。所以,如何人体解剖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融入PBL模式,是广大高校需要尽快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主思维能力,又能够保障知识的系统性。
二、PBL教学模式的理念以及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PBL教学模式是在职业教育中针对成人研究性学习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自从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授将这一理念引入到医学教育之中,就得到了世界很多组织的认可,在国外很多的外医学教育中广泛使用。这种教学模式之所以能够受到医学教育界的广泛重视,最重要的原因是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把人体解剖学这一基础学科与其他医学学科相联系,从而实现教学模式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三、PBL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中的实践
1.问题的设计
PBL教学模式的问题设计是整个人体解剖学教学环节的关键问题,教师对教学问题的设计好坏会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由于解剖学是医学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基础课,这个时候学生所知道的医学专业知识非常少,只有在部分内容中才适合使用PBL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要做好充分考虑;如果教师选择的内容较好,会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标。
2.合理配置学习小组
教师在进行PBL教学模式时,应该做好小组成员的配置问题,控制每个小组的人数,合理分配每个小组的成员与分工,使每个小组的水平都相当,这样每个小组都具有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系统而全面的医学知识。在PBL教学模式中,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就是学生们分成小组共同学习,这样可以达到分工与合作的教学目的,学生们通过自行的分工,自己分配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应该让小组成员对所面对与解决的问题进行记录,在活动结束后让整个小组汇报学习的结果并总结在解决问题中使用的方法与途径等,教师在这个环节完成后,应该及时作出总结,给予学生反馈。
3.问题的解决
每个小组在解决问题之前都应该先制定好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者通过网络来查找答案,把查到的资料和信息与同学分享,同时,要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做出反思与总结。教师应该积极组织与鼓励学生集体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让每个小组的代表进行总结,并且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让其他同学通过讨论再进行小结,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表现与回答、解决问题的情况作出总结。通过学生与教师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可以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PBL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应用中的思考
运用PBL教学模式来进行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难题。第一,系统解剖学有很多分支,知识体系与内容都十分复杂,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PBL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来选择教学方法,这就使人体解剖学在教学上产生了一些矛盾,要想解决这个层次比较深的矛盾,就需要教师在教材的编写与教学进度的安排上做出更加深入的研究;第二,PBL教学模式是建立在纵向学科知识的基础之上的,教师应该通过解决问题来使学生了解各个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教会学生综合应用多种学科的知识,把所有的知识贯穿起来,在解决问题时才能够从多个角度与多个层面进行思考。因为人体解剖学的开课时间较早,学生们还没有横向的学科知识来支撑就需要学习这门专业基础课,这就导致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实践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教师可以等到学生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之后再进行分组实践,这样可以明显加强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在进行PBL教学中,教师需要扮演着很多角色,例如学科专家、引导者、分析者、咨询者等,教师还需要了解每个小组不同的准备情况,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第四,PBL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估的方法还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制度,教师仍然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五、小结
综上所述,PBL的教学模式属于综合教学模式,对于习惯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来说,这种教学模式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教师在进行PBL教学模式教学时,应该首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做到以学生和问题为中心,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在讨论时要善于进行有目的的引导,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在PBL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学生起着引导和帮助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先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与专业素养,才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PBL;医用物理学;教学
医用物理学是物理学和医学相结合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是高等医学院校开设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其主要内容有:人体内各种组织器官及系统运动的物理规律;各种医学技术和方法的物理原理;物理知识在临床医学诊断、治疗中的应用等。其任务是为医学专业方向学生提供较系统的医用物理学知识,为学习现代医学作必要的知识准备。21世纪是生物医学技术大发展的世纪,如何才能在医用物理教学中融合医学上的新技术、新方法,扩大信息量,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是广大医用物理任课教师面临的首要工作。
在以往的教学中,几乎所有教师一直都是完全采用LBL教学方法[是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也是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LBL教学法基本采取的是教师授课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经过多年实践,大家发现LBL教学法存在诸多缺点。其特点是记忆、灌注,着重知识的传授、轻视能力的培养;忽视教与学中的感受和体验及双向的沟通交流;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这种长期依赖教师的习惯将大大制约其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很显然,单纯的LBL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总书记提出的高校应该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考虑到LBL教学法的局限性,我们在教学中开始逐步地选取某些章节使用PBL教学方法,并结合现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努力提高医用物理教学效果。
一、PBL教学法及其特点
PBL的全称是“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也称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或问题解决型学习。它是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的,是指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及自学的教学方式。该方法得到许多国际机构的认可,如美国医学协会、国际医学教育联盟、世界健康组织和世界银行等。据1991年美国医学学会杂志调查,全美已有100所以上的医学院部分或全部采用PBL教学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至今已有美国、法国、英国等37个国家尝试并总结出不少PBL教学经验。我国台湾、香港等不少医学院校也实施了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PBL与LBL教学方法最根本的不同是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动性、开放式、研究探索式学习。这是一种通过解决问题来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其中解决问题决不是根本目的,而是一种学习相关知识的有效途径,教与学的最终目的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同时学到知识。学生应首先草拟一个初步的解决方案,再根据需要去检索他们所要知道的知识,学习并初步掌握这些知识,然后对原方案进一步分析归纳,如果出现逻辑分析偏差,则加以修正,直到最终解决问题,并且掌握了相关知识点,这就是PBL的特征。
二、PBL教学法的实施
由于我国高中普遍采取LBL教学模式,学生自学能力较差,所以不适合一进入医学院校就用经典的PBL教学。同时,多次实践发现:讲解一个难度适中的知识点,PBL教学在课堂上所需的时间约为30分钟,而传统教学仅需要约20分钟,PBL教学的效率很难达到传统教学的水准。另外,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和主干公式及原理的讲解也不适合采用PBL教学。所以,我们采取的是PBL和L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PBL部分的步骤是:头一次课下课前留下问题,让学生各自在课后阅读教材或查阅相关资料,总结最佳答案,下次课各小组在课堂上总结并宣布答案,最后由教师再作比较、分析、归纳。具体如下:
首先教师向学生说明本课将采取PBL教学,PBL教学的基本流程。然后根据学生的高考物理数学成绩及个性特点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各组人员搭配基本均衡,人数6-7人/组,并适当指导学生运用各种现代化科技手段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途径,如图书馆、文献检索系统、网络来源等。
其次是在每次课结束前提出下次课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良好的问题设计,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学习的意义。医用物理问题一定要与日常生活有关,与医学常识有关,当然问题要与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密切相关。问题要有情景性、真实性、趣味性、探究性、挑战性等特点,但挑战性难度不易太大,学生通过教材相关内容的自学辅以适当的分析研究讨论要能够部分甚至完全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附加压强内容时,课前给学生的问题可以是:我们小时候玩吹肥皂泡时发现大气泡在空中破裂时往往软弱无力,液体溅到脸上的很少,而小气泡在空中破裂时往往比较猛烈,液体能溅出去较远,这是为什么?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各学生课后通过教程相关内容的自学,甚至是通过查询相关资料,写出自己的结论和分析依据。下次课开始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展开问题讨论,分析小组内各不同解决方案的优劣,总结出一个小组最佳方案。最后,在教师的主持下各小组分别宣读各自的解决方案,所有学生和教师一起共同讨论和总结出问题的最佳答案,各小组之间进行评比以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作总结和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
关键词:PBL教学;多媒体模式;生物化学;课程设计
学生在进行与医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必须对生物化学知识进行充分学习。然而该门学科具有理论知识多、理解难度大的特点,学生比较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一、PBL教学模式简介
该教学模式最早由美国医学教育专家Barrows提出,其希望通过该模式,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并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应用PBL教学模式过程中,强调课程的核心是学生,整体围绕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来开展。PBL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需要经历五个环节,分别为问题的提出环节、假设的构建、深入分析、辩证和总结。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当中,不仅需要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分析和学习,还需要积极与其他学生进行合作,这样一来,既能够促使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现阶段,西方发达国家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都积极应用了PBL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教学效率。而我国对该教学模式的应用起步较晚,近年来,医学院校应用该模式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定成效。[1]医学课程讲解过程中,应用PBL教学模式,将问题的基础设置成典型病例,促使学生充分应用临床实践经验来开展学习。在课程当中,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客体的形式出现,充分发挥引导功能,提升了教学效率。
二、PBL教学结合多媒体模式下的生物化学课程设计
1.问题的提出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对多媒体加以充分利用,促使学生在对多媒体相关资料进行观察的过程中,了解典型病例的具体特点,教师根据病例提出与课程内容有关的问题。这一过程中,应用多媒体,使大量网络资源被引入课堂,同时病例的引用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也能使学生通过对图片、视频等的观察,对相关知识的真实性加以甄别。教师应用该模式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提出问题的方式及内容。该问题应当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还应当具有探索性。荷兰教师所应用的七条病例课程设计,促使学生了解病例的真实内容,并体会病例的复杂性,有效提升了学习兴趣。[2]例如,在讲解糖代谢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个糖尿病病例,引导学生对典型症状进行总结,并对空腹和餐后的血糖指数进行观察,促使学生对“三多一少”症状进行总结。
2.问题的解析
教师在运用PBL教学与多媒体结合模式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还应当将学生进行分组,促使其以小组的形式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或病例进行解答和分析。组内成员只有在积极发挥协作精神的基础上,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一来,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有效培养。组内成员在积极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分头查找资料,并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构建解决问题的框架,并以报告的形式与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分享。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小组任务进行总结,小组成员应用多媒体,以课件的形式将自身总结的知识内容展示出来。这种方式有利于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更具有条理性,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小组成员的互相监督和帮助,能够起到有效的启发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紧紧围绕教学重点来开展。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引导功能,有效提升生物化学教学效率。
三、结论
综上所述,新时期我国在全面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实施了新课程改革,希望通过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及理念,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在积极进行生物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应用了PBL教学模式,并将其同多媒体进行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团结协作,提升学习效率。
作者:罗玥佶 陈琳 曾杰 单位:长沙医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社会实践 项目化管理
医学生教育, 不仅要加强专业业务素质的培养, 而且必须加强其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社科素质、身心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它应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精神为重点,以教会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为目标。医学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尤其是临床医学教育, 要使医学生把接收的教育信息内化为自身素质, 只有经过切身的体验和躬行实践才可能实现。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成才成长的重要途径, 已经成为高校实践育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医学生社会实践现状
作为学生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形式, 近年来医学院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 社会实践活动是推进临床医学生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的重要教育途径。
形势的发展对医学生社会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不能与时俱进的探索新的路子, 那就可能使社会实践落后于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落后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无法适应发展经济、提升综合国力的大局。目前医学社会实践中的不足主要表现为:
(1)对社会实践重要性的认识需进一步提高。未来社会需要的医学人才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高超的医学技能, 又要具备全面的创新能力、人文精神、交流艺术和服务意识。要从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高度看待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改变认为社会实践仅是思政部门一家要关心的问题的不恰当态度, 正确理解社会实践在培养医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2)服务档次亟需提升, 服务内容有待创新, 服务时间需要外延。近年来, 不少医学院校在本科生中开展了一系列医 疗社会实践活动,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本科生自身条件的限制使服务质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而另一方面, 往 往忽视了研究生群体在提升服务档次和创新服务内容中的作用 。此外, 由于医学院校普遍存在课程多、学习负担重、 业余时间少等原因, 社会实践活动往往集中于寒暑期, 平时实践断断续续, 缺乏时间连贯性。
(3)缺乏开拓精神, 激励考评机制不健全, 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有些单位开拓精神不足, 活动主题缺乏时代特色, 活动形式 因循守旧, 在学生中失去了号召力; 另一方面, 缺乏一套好的考 评和激励机制, 使学生缺少必要的引导, 挫伤其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也是一个使学生失去参加实践兴趣的重要因素。
二、“七步走”模式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我们对临床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项目化运作。即改变过去以教学主管部门来进行发动和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模式, 建立以学生为主导的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的全新模式, 以进一步丰富我院医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内容和形式, 激发医学生爱国爱党、奉献社会的情感, 全面提高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
(1)首先对项目选题进行了的精心的规划, 根据当前学校党政的工作重心及临床医学热点问题, 设计社会实践主题范围, 申请实践的学生团队应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再进行细化,提出与主题相符的项目选题。要求社会实践选题应该遵守医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要求, 弥补医学生在临床工作和科研理论工作中接触较少或者缺少的范围和领域。
(2)学生自愿参加, 自由组队。为了使社会实践活动安全有序, 各实践团队应根据自己团队的项目内容特点和需求, 自行联系1 至2 名指导教师加入到实践队伍中, 其中至少要有1 名专业指导教师。各位指导教师对实践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 为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3)提倡学生根据自己团队的特点自主发挥, 自主设计实践的实施方案。在设计实践方案的过程中, 指导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应适当介入,对一些专业问题、细节问题进行把关。
(4)申报团队填写统一的社会实践团队立项申请表, 同时提交申请草案、资金预算表等材料。社会实践项目管理委员会根据申报团队的立项申请进行可行性评审。通过初审的团队选派一名学生代表, 以制作幻灯的形式进行答辩。答辩内容包括实践活动的内容、意义、预期成果、安全性以及资金预算和所需帮助等。对通过答辩的项目将从资金、专家建议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5)社会实践团队成立后, 以团队成员为主体和主导, 严格按照既定计划, 认真组织开展实践活动, 指导教师负责引导和协助。要求每个团队出行前召开安全动员会, 认真开展安全教育。实践过程中, 各团队指导教师要作为团队安全联络员, 积极应对突发或紧急事件, 密切关怀实践团队成员安全和健康。各实践队员团结协作,共同保证实践安全开展。在实践过程中应对活动进行有效监控, 保留证明信、宣传单、活动照片、影像资料等, 以备评估时进行检查。
(6)撰写实践报告是对整个实践活动的总结, 也是实践成果的体现。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 各团队根据实践情况填写社会实践总结表, 由团队共同完成一份高质量的的实践报告。此外, 实践团队的每位成员在充分运用自身所学专业知识和特长,通过实践深化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独立撰写一份有价值和意义的个人实践总结。每个团队上交社会实践团队总结材料、个人总结、照片、视频、宣传材料等, 展示每个团队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
(7)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运作不仅要做好立项和实施, 更重视实践成果的宣传交流。将实践团队实践报告、个人实践总结编纂成册, 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通过座谈会、报告会、交流会、成果展示等多种宣传方式请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讲感受、谈体会、说经验, 还可以邀请兄弟院校社会实践团队来我院进行交流学习, 从而扩大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管理的宣传范围和影响力。
【关键词】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172-02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随着21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新方法的不断更新,要培养21世纪的高级医学人才,细胞生物学作为必修课在高等医学院校开设是非常必要的。细胞是机体组织器官的基本单位,在细胞亚细胞及分子水平掌握细胞各部的结构与功能又是医学教育的基本要求。可见细胞生物学在现代医学教育中充当着前沿与基础双重作用。因此在国内许多医学院校都为本科生硕士生开设了此课程。
在临床医学、麻醉、影像、检验、口腔和预防等专业开设了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虽然代课教师遵循教学大纲进行了系统地、充分地准备,但由于现代自然学科内容研究水平深入,微观的结构,抽象的理论,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始终不理想。我校医学细胞生物学开设在大学第一年第一学期,就是为了让新生慢慢适应大学的授课进度和在已有的高中理论知识基础上拓展知识内容。但是,医学细胞生物学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为24学时,试验为8学时。为了解决高等医学院校对低年级开设的基础学科的掌握及临床上更好的运用,我教研室对此进行了一些改革。
1.教学方面:
理论学时少,因此在第五章内膜系统授课结束后,进行一次网络(无纸化)考试。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进行网络考试,对已学过知识内容进行一次总结。同学们对此也很赞同,从中看出自己对前几章节的知识内容到底掌握了多少有一个了解。
对于一些重要掌握内容布置作业,让学生看教科书以及课堂的授课内容相结合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按照教科书上内容来找答案,有的学生按照课堂上授课时所讲知识内容找答案,还有一部分学生就按照课件上内容来绘图并解释,这样可启发学生的自学能力。
本教研室实行课前十分钟讲课活动,这样可激发学生对于学过内容总结并讲解的能力。从第四章细胞膜与物质的穿模运输开始,给学习委员安排任务,把班里学生分小组,每次开课前安排一个学生来講解上节课讲的重要内容。每小组由4-5个学生组成,一起讨论制作小课件或绘图的方式也可总结出重点内容。既可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也可培养学生的讲解能力。
2.教师的评价和考核方面:
通过课前提问形式,了解学生的复习情况并给予一定评分。另外,对于课前十分钟内容进行评价,给学生鼓励和支持,强化学生的自学、总结和思考能力。对于网络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并进行解释和更正。这样对大一的学生提供一个了解和掌握大学教材的理解和学习方法的把握,也可以渐渐提高学生的思考、分析、总结等方面的基础能力。
3.教师授课及培育学生方面:
授课时,不仅要讲清楚重难点还要带领学生一起讨论相关内容的病例。分析病例时,让学生清楚所举病例与所学内容的哪个部分有联系等问题,以免发生错误的理解。作为高校医学院校教师要注重医德教育,应贯穿渗透于整个专业教育中。在医学细胞生物学课中,时刻加强学生医德医风的教育。教育学生认真细致,因为将来他们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他们对病人的诊断不容许一点失误,否则将会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不善于总结分析的学生,要提醒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出现错误或者没有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认真的分析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医疗纠纷。通过发现的问题教育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庆平,王仁军,宋梅 .细胞生物学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实现.大连大学学报,2005,25(6),38-40.
关键词:留学生教学;PBL;口腔颌面外科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科技教育水平的提高,来华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在针对海外留学生的课程设置方面差异较大[1]。口腔医学虽然为独立于临床医学专业之外的一级学科,但对于非口腔专业的临床专业的留学生是一门必修的考察课程,和其他临床学科相比,不处在被强调和侧重的地位,学时数很少。但对于临床专业学生而言,掌握口腔医学特别是口腔颌面外科相关知识,对从事眼科,耳鼻喉科甚至神经外科,骨创伤科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些学科不是在解剖区域和口腔颌面外科紧密相连,就是伴有口腔颌面区域的创伤。
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承担临床专业留学生的口腔教学任务,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设计并试行了PBL的教学方法。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设计一系列问题,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起传统教学,PBL将"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获得大量应用知识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1 留学生教学的特点
我校留学生多来自于巴基斯坦,毛里求斯,印度等西亚,南亚,东非国家,与中国留学生相比,由于社会,文化,教育,背景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更为自信,独立,活跃。在课堂上积极主动,乐于提问,对于一个问题能从多个角度思考,与教师互动性好,不拘泥于课本,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且,对待教师的态度非常客观,教师水平高,能够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他们会把教师当成朋友,而且尊敬。但少数情况下,如果教师的教学水平或教学态度有些问题,他们会直言不讳要求更换教师,不留情面。留学生医学基础参差不齐,要求每一位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准备每一堂课。PBL教学能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求索者,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主动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和复习相关知识点。
因为留学生来自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国,英语是官方语言之一[2,3]。因此,他们有一定英语语言基础,虽然学过中文,但只能听懂少量简单的中文,很难理解中文口腔医学专业知识。所以要求教师能全英文讲述口腔医学教学的内容。教师要在口语和听力方面要提高,阅读大量专业词汇。在教学中发现,由于他们英语语法和发音有浓郁的地域特点,留学生有时口语除了口音较重之外,也会出现一些不能理解的句式,造成带教老师理解困难。同时如果带教教师语速较快,发音不准,出现语法问题,他们也会理解困难,这就要求老师在讲述时尽量使用简单句式和常用的词汇,语速适中,力求每个词汇发音准确,以免发生交流障碍。PBL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化,应该说是一个交流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授者。
2 PBL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2.1思路设计 以口腔颌面部损伤为例,对于留学生课程,我们开始选择较为常见的案例,减少限制性条件。我们以"下颌骨骨折"作为谈论病例。将教学过程中重点,难点融于课堂讨论,以学生上台讨论,互动为教学方式,探讨病变过程涉及的知识点,包括颌骨骨折的解剖因素,发生移位和咬合错乱的病因,在推论到肿瘤性疾病造成病理性骨折以及颞下颌关节和肿瘤疾病在什么情况张口受限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理解并治疗相关病变的能力。
2.2建立PBL学习小组 根据留学生特点,采取自由组合的方式,组建5~7名学生组成的PBL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安排1名学,负责组织自学讨论和记录,教师首先向学生详细讲解PBL教学具体过程和目的,明确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如何完成本学科的学习任务。小组在课外查找,阅读和分析相关的知识内容,总结,整理并撰写报告,做成PPT,由组长在课堂上表述,讨论中,各小组所及抽取代表上台主讲,进行小组竞赛,教师和其他同学参加互动问辩,最后又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2.3考核方式 在10个学时结束后采取中和考核的方式,即理论考试(笔试)占40%。课堂讨论占60%。理论考试采取开卷,课堂发言由教师和全体同学根据各小组制作的PPT水平,临床表现,回答问题的准确度等综合评分。
3 效果评价
通过课后回访显示,其中85%学生认为PBL教学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使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独立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加与教师的交流机会,有60%的学生对其教学不足和改进之处提出建议,只有15%的学生表示不喜欢或不愿意参加这种教学活动。
4 总结
对于在全英文语境下针对外国留学生进行口腔颌面外科教学,我们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需要针对留学生特点,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方法。PBL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取知识,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模式使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有助于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比较、总结、研究和创新[4]。让学生了解本课程学什么,所学内容价值,学习内容与实际有何关系,使学生思维开放,思维活跃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与开拓能力[5]PBL教学模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6]。虽然PBL教学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因为它把需要的知识化整为零,失去了教学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学生学的知识往往零散。因此PBL教学不代表摒弃或者替代传统教学方法,应该将两种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结合,发扬各自优点,从而达到最后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宇彤,纪岩文,王国林,等.西医来华留学生全英文临床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2):104-105.
[2]何俊芳.国外多民族国家语言政策与民族关系[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1(4):11-15.
[3]司玉英.印度的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6):37-41.
[4]杨康鹃,金英子.临床实践渗透于基础医学教育与培养大学生探索和创新能力的研究[J].遗传学教育,2008,30,(5):655-658.
关键词:技能大赛;临床技能;医学院校
1当前高等医学院临床技能教育情况
1.1医学人才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们国家高等医学院校的学生都是通过高考统一招生而来的,未能针对性选拔考生,新生均是根据分数高低来分入不同管理级别医学院校、专业。但是因为学生理论、基本临床技能水平不同,这让临床技能教育对象基线水平有区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技能教学。
1.2客观环境影响了学习的主动性 很多医学学生的临床技能学习都是在临床实习阶段完成的。但有研究表明 ,在临床实习的阶段中,有23%的学生在专心为考研而准备,72%的学生的工作重心在找工作上。由此可见,医学学生对于临床技能的学习缺少主动性。同时,因为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以及医疗环境的限制,在一定的环境上减少了医学生参与至临床诊疗的机会。
1.3临床技能教育的特殊性 想要获得临床技能的经验,其必不可少的步骤就是临床实践。但是,临床实践有的时候会和医疗原则、患者利益发生矛盾。比如,在一些教学的医院当中,因为进修的医生、研究生多,而且受到外科手术对参观人员的制约,造成实习医生常常无法进入手术室。一些发病率比较高的疾病也会在之前就得到了诊断、干预,让短时间内轮转实习的医生经历典型病例机会变少,更加不容易对典型疾病进行问诊、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的判断,让临床、理论脱轨,影响了学生对实习的积极性。
1.4教学方式落后 我们国家医学教育的方式一直受限于教学统一计划的影响,对知识的传授过于重视。当前临床技能教学多数采用陈旧的演示-指导-实践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由教师进行示范演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之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虽然说有的时候还会运用到多种教学方式,如观看操作录像,通过讨论来进行教学。但这些教学方式都过于落后,不利于临床技能的学习。
2临床技能竞赛的重要性
2.1提升教学的教学能力 临床技能有理论,也有操作,临床技能竞赛在考核学生操作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对学生的理论和基础知识进行考核,因此,高等医学院校在教学当中,要重视培养操作能力及理论教学。同时,临床技能竞争不单单考察了选手的技能水平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可考察他们的身体、心理素质。这样就要求不单要重视对学生临床技能培养,也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临床技能竞赛和医学教育先进性、综合性、实践性是紧紧相关的。教师需要更新教育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以及综合素质,改变教学方法并优化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一个临床竞赛项目不单涉及到一个专业或是一门课程,所以需要教师和教师之间进行跨专业方式的合作,形成专门的指导团队,这一过程对于增加教师间的专业理解及认同,产生跨专业新思想、理念有积极推进作用。临床教师水平的好坏与否直接决定教学效果、质量。为确保教学质量,对临床教师要从确定准入标准、加强督导考核,保证有一个高水准的师资力量团队。
2.2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升综合素质 竞争通过宣传、组织等,很多学生都知道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可以推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热情,形成良好推进效应。适当的参与到竞赛项目中可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任务。当学生意识到通过努力的学习后可取得优秀的竞赛成绩,以此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及效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各个高等医学院学校以临床技能竞赛作为机会,加强医学生临床技能教学、培训,完善临床技能的考核制度。同时培养医学的临床思维能力,提升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准。学生通过在实践中大量重复、总结获得了临床技能,同时也培养医学学生总结临床经验的习惯,在某种程度上推进了科研思维的构成。通过提升临床技能,增加医学学生临床操作的水平及信心,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2.3有利于培训的规范化 因为医疗的特殊性,各个医学院之间的地方差异也比较大,有些地区不同的医院、同医学不同科室、不同教师间的操作标准也不一样,通过组织全国范围性的临床技能竞赛在一方面可以检验各个医学院的教学状况。另外,还可通过比赛培训促进带教教师、医院、科室的操作标准和观念进步。同时,伴随操作标准的明确,可以改正学生技能实践中不规范和不正确的操作,有利于规范化培训的形成。
3以技能比赛促进技能教学方式分析
3.1提升技能比赛质量 需要依照客观的情况分析,有目的组织参加各个级别的技能比赛。因为没有目的的参加各种比赛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还会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所以,高等医学院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分析专业的特点,有选择性的组织参加技能比较。
同时,各医学医院积极参与各类技能比赛时,很多地区的教育部门都要考虑如何扩大技能比赛的规模及提升比赛质量。扩大规模要求医学界的各专家或活动主办方积极探究并发展各类医学专业的潜力,研发新比赛形式,让医学院各个专业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比赛中。而提升比赛质量要求优胜、劣汰以及监督并存。
3.2开拓技能教学内涵,适应技能比赛需求
3.2.1重视专业理论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 技能教学是无法离开理论学习、实际操作,只有将理论学习、实际操作有机结合才可培养出优秀的技术人才。所以,高等医学院在人才培养时要注重两者结合,当理论和操作完全同步时才可更好成长。
3.2.2优化学校与医学的合作 为了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能力,实践对于技能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特性。所以高等医学院在临床技能教学时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加强与各大医院的合作。同时也可以聘请医院的专家到学校开展讲座。
4结论
综上,在整个临床教学的过程当中,临床技能教学可从教学的不同环节去提出需求,由管理角度对于不同阶段的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监督,促进临床教学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陈明,梅琼,杨金花,等.临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9):57-70.
12]姚小飞,秦文刚.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0):14-16.
关键词:医学 影像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a)-0208-02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的应用中不仅能够辅助医生诊断疾病,还能有效地医治疾病,目前我国临床医学中影像学专业人才还比较匮乏,虽然近年来我国大部分的医学院开设了影像学学科,但影像学教学效果还有待提高,为此,该文分析了医学影像学教学现状,提出了医学影像学教学方法,为提高临床影像学教学效率,培养大量的影像学人才提供科学借鉴。
1 医学影像学教学概述
医学影像学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从传统的x线诊断学到先进的磁共振成像等都属于影像学范畴,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学技术主要利用断层成像以及电子计算机图像形成一门医学课程,从单纯的解剖图像逐渐呈现定向定量的发展趋势,目前影像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将影像学应用在微创手术以及外科手术方面已经成为医疗发展的必要,随着信息技术与医学的发展,影像学对医学专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医学影像学学科教师,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影像学专业人才[1]。
2 医学影像学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从我国医学院校的发展形势来看,部分医学院校的影像学教学发展比较落后,一些医学院校影像学学科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缺乏专业的影像学教师,大部分的影像学教师都由其他医学学科教师担任,这部分学科教师对医学影像学的了解大都流于表面,不能深入掌握学科中具体内容,更无法将影像学教学内容教授给学生,因此,学生在影像学学科教学中也只能学到一些基础知识,对影像学的实际操作与应用掌握能力无法提高,学生在医学临床中的影像学操作水平受到限制,不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其次,影像学学科教学课本与教学内容更新速度较慢,无法跟上时展的脚步,部分医学院延用陈旧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学习的学科内容不能满足医学临床需求,导致影像学学习缺乏实用性,影像学中包含放射性诊断内容,是辅助医生诊断病人的重要依据,如果不能科学准确的通过影像学得到检测结果,会误导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陈旧落后的影像学教学内容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真实性[2]。
最后,在影像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学生对影像设备以及设备作业原理进行深入了解与记忆,教师简单的演示影像操作步骤,学生缺乏实际操作机会,缺乏临床实践经验,直接影响了影像学的教学效果。部分医学院虽然为学生设置了影像学实践场地,但实践设备为各大医院淘汰的陈旧设备,由于设备过于陈旧,与医院的新型设备差别较大,学生虽然在学校实践中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术,但在新设备面前仍然不会动手操作,实践失去了现实意义。此外,医学院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影像学学科,还有更多的实践等待学生去做,因此,学生的时间有限,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记住更多的影像学知识,使学生死记硬背各种疾病的X线特征,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较大的压力,机械的记忆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对影像学学习缺乏兴趣,甚至一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3 医学影像学教学方法的应用
3.1 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影像学教学中重点知识比较多,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也比较繁杂,知识规律性不明显,如果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知识点,会严重影响影像学学习效果,因此,影像学教师应利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有效的启发使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胆囊X线与CT检查中,教师应用比喻的方式启发学生,将胆囊与X线的关系比喻为乘车安检时包裹与传送带的关系,生动有趣的比喻,使学生充分了解了X线检测胆囊病变的原理。此外,教师可以将自己日常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总结出来,用自己的错误案例启发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影像学操作的具体步骤,在启发下使学生总结经验,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在教师科学的启发下,学生对影像学有了新的认识,改变了对枯燥繁杂的影像W的看法,对影像学学习产生了兴趣,对培养学生影像学自主学习意识非常重要[3]。
3.2 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法在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将枯燥繁杂的知识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通过视觉与听觉等感官感受影像学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多媒体教学在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教师掌握扎实的多媒体设备操作技术,能够做好课件的设计,例如,教师在网络资源中搜集各种病变的过程,利用计算机技术将视频进行剪辑,使学生直观地观看病灶病变的整个过程,之后教师再将各种病变在影像学中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学生对真实的病情变化有了直观地了解,又通过影像学的检测图片观察病灶的变化结果,对影像学临床应用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学生对影像学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不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所有的内容全部播放给学生观看,每观看完一定的内容之后,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吸收与消化,允许学生进行讨论,使多媒体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3.3 以疾病为中心教学方法的应用
以疾病为中心教学方法的应用主要是指,教师一边讲解疾病一边播放相关疾病的影像学资料,将疾病与影像学资料相结合,之后以其他疾病为例,先为学生播放疾病相应的影像学资料,使学生观察影像学资料,引导学生根据影像学资料分析与判断疾病,做出诊断,学生在诊断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与讨论,各抒己见,说出自己诊断的依据,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加以指导。以疾病为中心教学方法在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以疾病为中心进行教学需要学生课下做好预习和复习,了解每一种疾病的影像学照片特征,教师要做好课堂总结,用具有科学性与逻辑性的言语和专业知识总结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学生加以肯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4]。
4 结语
综上所述,医学影像学教学是医学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在影像学教学中应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实践为主,不断提高医学影像学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医学影像学操作水平得到提高,为我国医学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小红,王会玲,赵联伟.几种教学方法在医学影像学实验课中的应用体会[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6,23(3):322-323.
[2] 王亚蓉,贺延莉,殷茜,等.基于网络环境的医学影像学自主学习体系的建设与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1):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