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4 13:05: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驻村调研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村基本情况
村位于县,距县城9公里。全村辖4个自然村,共有450户,1204人。低保户150人、五保户3人。全村共有党员42人(其中女党员8人,60岁以上党员8人),村民代表36人。全村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3%、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5%。村内现有两委干部5名,交叉任职3人,其中村主任由大学生村官担任。全村现有耕地6293亩,林地4240亩,草地3406亩。2013年人均纯收入3800元。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以“走访群众,接地气”为抓手,扎实推进“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建立“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制度的目的积极发挥“两代表一委员”联系群众、服务民生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提升我乡党委、乡政府办事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工作中,具体做到“三个加强”:
一是加强领导。3月份,我们到村报道,与村干部接头,成立了“两代表一委员”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村委会),负责日常事务。同时,明确自己的职责:一是宣传政策,二是参政议政,三是收集社情民意,四是监督执行,五是调处矛盾。规定每周二为“民情接待日”,现场了解民意,听取群众呼声,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现场解答的现场解答,不能现场解答的通过协调相关部门办理并跟踪落实。并且开始“心+心”入户走访,深入基层一线听取百姓的诉求,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并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规定了整改的时限。
二是加强宣传。在开展工作过程中,我们非常注重对群众的宣传工作。通过下发宣传单、召开村民座谈会、上门拜访和下乡拉家常等方式,不断向广大群众宣传“两代表一委员”的“联系群众、服务民生”职责作用,让村民支持并参与监督“两代表一委员”的工作。
截止到目前参与民情接待的群众共计80人,收集意见建议9条,与此同时,主动参与调处群众矛盾,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因此,从目前的工作情况来看,“两代表一委员”工作,为乡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互动搭建了另一条有效的沟通桥梁,代表委员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在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等方面,特别是在调处群众矛盾维护稳定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目前虽取得一定的进展和成效,因此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作为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载体,目前还有相当群众对“两代表一委员”工作认识不足,配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二是由于自身认识、时间、精力等方面因素,工作中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四、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是抓宣传。积极引导群众参与,以我们为平台,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主体作用;
二是抓培训。让群众弄明白“两代表一委员”工作是怎么一回事,统一思想共识,凝聚工作合力。
自去年11月入驻xx县老砦乡许楼村帮扶以来,我和两位队员紧紧围绕帮扶工作的“七项任务”,蹲得住、靠得上,积极主动、认真扎实地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收获了一些体会。
摸清实情,找准位置,是做好驻村工作的前提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因此,进村后,我们走家串户,调查研究,访贫问苦。通过调研,我们对村里的班子、党员队伍建设、农业开发、农民的种植养殖、外出务工经商、生活状况和民风民俗等一系列情况,都摸得一清二楚,并建立了档案资料。由于对村里的情况明、底子清,我们在指导村里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发展规划就心中有数了。驻村后,我们既在村党支部配合下开展工作,又根据工作组的职责独立实施自己的规划,工作组和村“两委”配合的非常默契。
关注民生,服务群众,是做好驻村工作的基础
遵守纪律,专心驻点,是做好驻村工作的关键
蹲不住就不能及时了解老百姓的心声,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一年来,我们全体队员坚持出勤,从未因个人问题请假,每天坚持记录工作日志,至今已经写了满满三大本。由于驻地离乡镇太远,村内又没有固定的蔬菜销售地点,买菜非常不方便。在工作之余,我们还利用业余时间,翻整荒废土地,开辟了半亩菜园,一方面可以解决自己的吃菜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将收获的蔬菜及时送到村里的五保户和困难户家中,解决他们雨天雪天的吃菜难题。在各项工作开展的时候,我们全体队员都不怕苦、不怕累,树立了帮扶队员良好的形象。
加强沟通,赢得支持,是做好驻村工作的保证
驻村帮扶工作政治性强、责任大、任务重,没有领导的支持、关心是无法开展工作的。我们驻村后,局党组从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给予关心和支持,局党组8名成员全部到村看望指导,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工作组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今年端午节期间,局主要领导深入许楼村蹲点调研,四天吃住在农户,并分别召开了村两委成员、党员、村民代表、“三支一扶”大学生及乡教育、卫生部门负责人座谈会,认真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心声,并撰写了专题调研报告。县工作团多次召开队长、组长会和现场观摩会,对帮扶工作进展情况
进行调度总结,交流经验,查找不足,研究落实下步各项帮扶工作任务。这使我们全体队员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拓宽了工作思路,学习了兄弟单位的好做法好经验,提高了帮扶工作的紧迫感和压力感,督促我们群策群力,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帮扶任务。(
一、调研时间:11月1日—11月10日
二、调研目的:
通过调研解决好改革创新力度不够、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达到改进作风、提高能力、服务决策、促进创新、推动科学发展的目的。
三、调研形式:
到各乡镇农机站和联乡驻村入户联系点XX乡XX村,通过采取随机走访、座谈讨论、发放调查问卷、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调研对象包括离退休老干部、“三老”人员、农机大户、贫困户等社会各个层面。
四、调研课题:
1、推进农机装备质量、数量及效益的协调统一,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2、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定位,存在问题及意见和建议。
五、调研人员:由局领导干部带队,分为三个调研组:
第一组:XXXXXX
第二组:XXXXXX
调研地点为:XXX镇、XX乡、XX镇
第三组:XXXXXX
调研地点为:XX乡、XX乡、XX乡
六、实施过程:
1、结合调研主题,以制度修订及促进农机化发展两方面工作为主线,深入基层(重点为各乡镇农机站)了解情况,邀请相关单位领导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了解各乡镇农机站近年来推动农机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每个乡镇农机站至少要通知两名农机大户参加座谈会)
调研时间为:11月4日---11月5日
2、局领导班子分析、交流调研情况,初步总结新时期推动我县农机化进程的对策和建议,11月6日前完成。
3、综合调研材料,拟订调研报告,11月7日前完成。
4、讨论、修改调研报告,11月10日前完成。
七、几点要求:
开展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一)
一、基本情况
xx村海拔1200至XX米,幅员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2560亩,林地23000亩,其中退耕还林业1600亩;全村共有535户,共计1729人,其中五保户5户、低保户43户;人均年收入3000余元;现村里常住人口主要为老年人和儿童,青壮年基本外出打工;医疗、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低下;主要产业以农业为主,果蔬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主要有苹果、核桃、花椒等。
二、存在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经济发展及安全生产三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
1.当前需求最迫切的是公路建设,五六组通村公路建设立项18公里,实际只完成了14公里,因为两个组的群众都想把余下的4公里安排到自己的那一段,缺4公里的项目和资金。存在较大的稳定隐患。林区公路和连户路共需要建设20公里。
2.四组约500人的人畜饮水水源已协调好,差4000米管道工程项目。
3.一、四、五、六组约1000人用电质量不能保证。
4.山坪塘需求量较大,约需100口,堰道初步计划有10公里需求。
(二)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方面
1.缺乏支柱产业,始终被动跟风,效益不好。
2.农业耕种技术和营销能力欠缺。
(三)安全生产方面
1.煤、铁、高岭土盗采盗挖一度比较突出,近期明显好转,但仍时有发生。
2.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因道路条件差,安全监管难度大。
三、原因分析
造成xx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通村公路的建设不完善、无支柱产业,导致村民生产发展的不便捷、经济效益不高,青壮年多数选择外出打工。
四、扶贫对策
(一)积极协调衔接项目
在积极动员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同时,根据联系村xx村的实际和需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发展资金,争取帮扶项目,并动员和引导群众参与规划制订、项目实施和工程监管,积极增加农户收入,壮大集体经济。
(二)实现长久发展
根据xx村土地资源的优势,建议选择适合的果木进行栽种,请专家亲自示范教授村民生产技术,带动村民积极性,帮助xx村真正长久地脱贫致富,并协助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xx村的农副产品走出山区。
(三)加强安全宣传
广泛开展送安全知识、安全警示教育等下基层活动。积极推进安全法治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活动,努力把安全法治和安全文化产品送到河西乡,不断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增强全社会支持参与依法治安的意识,提高安全防护技能。
(四)加强感恩教育宣讲
进一步深化三为汉源爱家树风、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动员局机关干部进村入户进行宣讲,保证党组书记全年宣讲2次以上、班子成员宣讲1次以上、其余乡干部结合自身工作开展宣讲,培养群众感恩之心。
五、建议
(一)加强对xx村民的农业技术培训,让村民学习到生产发展技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活问题。
(二)适当开发旅游业、宣传推广。
(三)为老年人构建健身、娱乐场所,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
(四)教育方面,为学生争取一定优惠政策。
(五)注重发挥妇联、妇女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增加安排针对贫困妇女的扶贫项目,提高妇女在扶贫开发中的参与度。
开展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二)
按照省委、省政府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确定我县2017年全面脱贫的要求,7月15日第16次县委常委会明确决定:把扶贫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县中心工作,作为总抓手来推动其它各项工作。围绕实施1347扶贫攻坚战略,从7月15日以后全县扶贫攻坚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成立了扶贫攻坚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成立了团风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相关领导任副组长。成立团风县扶贫攻坚指挥部,下设指挥部办公室,由副书记蔡伟兼任办公室主任,副县长段文俊等兼任副主任。下设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政策兜底扶贫、社会扶贫四个工作专班和综合协调、宣传报道、业务指导、督查组、考核组五个工作组,同时要求各乡镇相应成立扶贫攻坚指挥部,成立扶贫攻坚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设立乡镇扶贫办,工作人员增加到3名,专职专干。
二是制订了全县扶贫攻坚计划。围绕2017年全面脱贫摘帽的奋斗目标,科学制订全县三年脱贫工作规划,细化路线图,明确时间表,县里脱贫规划为1347工程,即横下一条心、利用3年时间、通过四个一批方法,完成7万人脱贫。计划2015年脱贫10个贫困村、28174名贫困人口,2016年脱贫33个贫困村、21234名贫困人口,2017年脱贫29个贫困村、21243名贫困人口。现已将贫困村脱贫计划落实到村,贫困户脱贫计划已下达到乡镇村,村级正在落实到贫困户。
三是选派了驻村帮扶工作队。7月31日,我们按照硬抽人、抽硬人的要求,精心选派了292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和98个重点村、后进村、难点村第一书记,并动员45家重点民营企业开展村企共建,做到了五个全覆盖,即全县所有村扶贫工作队全覆盖,贫困村、后进村和难点村派驻第一书记全覆盖,县领导联系乡镇包重点村全覆盖,县直单位参与精准扶贫全覆盖,重点民营企业联系重点村全覆盖。该项工作得到了省委办公厅的肯定,见《督办通报》第25期。7月31日上午,县委召开了千人动员大会进行动员,并举办了业务培训。当天下午,800余名工作队员全部进村入户开展工作。目前,工作队基本完成贫困户识别、复核、确认工作。
四是进行了扶贫工作现场推进和督办。8月24日,县委书记刘应文在马曹庙镇主持召开了全县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会议参观了马曹庙精准扶贫工作现场,传达了全市精准扶贫现场会精神,各乡镇党委书记分别就各自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表态发言。会后,各乡镇分别召开了县直机关、各村支部书记、县驻村第一书记、县驻村工作队队长、联络组长参加的精准扶贫动员大会,围绕四个一批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个时间节点进行了具体安排。9月2日,攻坚办再次组织5个督查组对全县驻村工作队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督办。
五是召开了县委县政府高规格会议。8月21日和8月26日分别召开2次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精准扶贫相关工作。8月28日召开了县委四届九次(扩大)会议,讨论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会上县委县政府与乡镇党委、政府签订了脱贫攻坚任务军令状,县扶贫攻坚办公室与扶贫工作队签订了驻村帮扶责任书。这次会议从思想上进行了誓师动员,从工作上进行了督促落实,引导和推动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强化责任和担当,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扶贫攻坚上,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开展精准扶贫上,把干部精力集中到帮助群众脱贫上。
六是拟定了相关政策支撑文件。除了出台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之外,拟定了《关于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团风县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团风县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工作方案》、《团风县精准扶贫时间表和路线图》等相关政策文件,还有几个文件正在积极拟办修订之中,准备近期出台。
七是创办了小额信贷扶贫试点。县扶贫办与县农商行联合创办扶贫小额信贷试点,通过市场手段运作扶贫开发,利用有限的扶贫资金撬动信贷资金,拉动社会资金,解决贫困户借款难的问题,创新了市场主体帮带贫困户利益联接机制。7月23日全市扶贫小额信贷创新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肯定了我县扶贫小额信贷12345扶贫模式(即搭建一个信贷平台,突出贫困人口和市场主体两个主体, 严格评级授信、项目推荐、贷款发放三个步骤,确保指标落实、项目直扶、帮扶带动、验收考核四个到户, 打造瞄准特困群体、落实特惠政策、形成扶贫合力、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壮大特色产业等五项特色)。目前这项媒体宣传的金融扶贫团风样板工程,已向282户发放贷款3220万元,落实帮扶贫困户315户、1812人。
八是开展了扶贫攻坚的密集调研。县四大家领导分别带队到各自的扶贫联系点开展精准扶贫调研,通过走访座谈、解剖典型等方式,认真听取群众脱贫的愿望和想法,总结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理清扶贫思路、完善脱贫举措。同时,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县卫计局、民政局、扶贫办等部门分别对因病致贫人口、农村低保(五保)人口、扶贫移民搬迁对象等进行专题调研,为制定完善精准扶贫规划和政策体系提供有益参考。同时认真准备接待,圆满完成了省市各级领导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任务,其中省委领导傅德辉常委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九是正在开展各种精准扶贫示范点建设。1、扶贫搬迁示范点城司率先已争取到6.3亿元农发贷款,计划县级办6个示范点,每个乡镇办1-2个示范点,然后全面推开;2、办产业扶贫示范点和市场主体帮带贫困户示范点;3、培训转移贫困户劳动力示范点;4、电商扶贫示范点。各示范点创建工作由指挥部下设工作专班和牵头单位以及各乡镇具体负责落实。
二、存在问题。
前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各乡镇各部门之间相比,有的乡镇和部门领导认识高、动作快、效果好,有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工作专班和牵头单位没有进入工作状态,没有尽到工作职责和牵头之责,导致工作被动滞后。二是工作推进速度不快。相比兄弟县市罗田来说,我们工作总体推进速度稍缓,没有掀起扶贫攻坚的态势,没有真正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三是工作成效不明显。相比上级领导的要求和贫困群众的需求,工作成效不很明显,工作特色不突出。
三、下段工作建议。
一是落实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全县贫困户重新精准识别完成后,要落实全县各级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并实行包保责任制。在分类锁定贫困对象后,要依据贫困户家庭情况、资源禀赋、身体状况、技能条件,按照一户一法的办法因户施策,制定 六个一精准脱贫计划: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个发展项目,一户一种致富技能,一户一个包扶干部,一户一个脱贫时间,一户一个帮扶措施,建立精准帮扶台账。
--加强未脱贫户帮扶,提升脱贫质量
根据乡主题教育办《双溪乡领导班子成员主题教育调研工作总方案》要求,9月24日至10月7日,通过对村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帮扶队员、村小组长、贫困户进行上户、座谈等方式意见和建议。重点围绕全乡未脱贫户家庭情况,住房安全、产业发展、就业情况发展调研,了解目前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提升他们脱贫质量。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双溪乡目前共有未脱贫户有48户121人,贫困发生率为0.9%。其中,低保人口为,占比;特困供养人口为,占比。未脱贫户分布在8个行政村情况为:小石门村6户22人、大石门村10户19人、大布村8户21人、左溪村1户5人、水头村3户14人、右溪村6户14人、卢阳村7户13人、高洞村7户13人。
二、调研总体情况
(一)“两不愁”情况
通过调研,目前我乡48户未脱贫贫困户在吃和穿方面都不存在问题,完全能够实现能吃饱,能吃上肉、蛋和豆制品,完全能够解决有应季衣物、鞋子的更换以及过冬被褥等穿的问题。
(二)“三保障”情况
1.义务教育保障方面。当中有XX人属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该部分人群都正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其中有X人因个人身体原因享受送教上门服务,无一人因贫辍学。
2.基本医疗保障方面。截止目前,我乡未脱贫人口2019年度总住院医疗费用xx元,报账金额XX元,报账比例为;门诊医疗费用X元,报账XX元,报账比例为;皆能达到政策有关要求。当中存在较大支出的为XX户,今年已分别花费XX元。
3.住房安全保障方面。我乡未脱贫贫困户目前住房现状为住砖混房XX户,住土坯房XX户,租住(借住)他人砖混房XX户。均无住房安全问题。
(三)“两业扶贫”情况
1.产业方面。通过走访了解,截止目前,已通过验收的未脱贫贫困户发展产业已覆盖XX户达XX户次。平均可享受产业到户奖补XX元,计年内可实现户均产业收入XX元。
2.就业方面。通过走访了解,截止目前,有务工人员的未脱贫贫困户办理一次性就业交通补贴达就业XX户人。可享受一次性就业交通补贴300、500、600元不等,预计年内可实现户均务工收入XX元。
(四)兜底保障情况
针对部分无自主发展产业且无就业收入的XX户XX人未脱贫人口,在通过农村低保、特困供养等措施解决其收入问题基础上,另外还通过有光伏、食用菌等产业进行链接,能够确保该部分贫困在收入上达到国家规定的贫困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主要存在有四大问题。
1.自身有局限性。受因病、因学、因残、丧失劳动力等致贫原因的影响,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薄弱,加之“等靠要”的思想较为突出,自身发展主观能动性有待加强。
2.脱贫缺技术。贫困户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生产经营能力较低,而农技人员少,普及农业技术不到位,市场信息不灵,运输成本高,都导致贫困户发展产业成本较高。
3.种植养殖存在风险。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存在跟风的盲目性,但相关种植养殖方法、技术、疫苗并未跟上,容易造成损失。
4.创业领富成效不明显。部分村干部对产业发展观念老化、工作思路不清,对如何利用本村现有毛竹、油茶等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等成效不明显,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增收渠道较薄弱的有大石门村、小石门村、大布村、水头村。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培育不够,带动贫困人口通过产业实现脱贫致富作用发挥有限。
四、工作意见建议
(一)强化两项帮扶
1.驻村帮扶
按照摘帽不摘帮扶的要求,在脱贫攻坚期内,继续驻村工作队对8个行政村驻村帮扶全覆盖,稳定驻村帮扶工作队伍,加强专项队伍建设。
2.结对帮扶
继续组织党员干部力量, 对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已脱贫对象每月至少走访1次,未脱贫对象每周至少走访1次。
(二)精准落实政策
将各类政策精准落实到户,做好全面系统的政策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1.落实教育扶贫政策
(1)及时足额将各项教育助学补助打卡到户,并做好政策落实的告知工作。
(2)深入推进劝学、送教上门等活动,确保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不因贫辍学、失学。
2.落实健康扶贫政策
(1)扶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和扶贫特惠保,确保参保率、信息准确率、补助到位率达100%。
(2)把严防因病致贫返贫,逐步建立农村医疗保障长效机制作为今明两年健康扶贫工作的重点,充分运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措施,逐步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综合保障水平。
3.落实住房保障政策
(1)确保所有未脱贫对象在2019年11月30日前全部实现安居。
(2)根据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安置类别、劳动力状况和发展需求,统筹扶贫车间、就业扶贫、产业扶贫、兜底保障、社会帮扶等举措,在2019年5月底前制定并落实后续帮扶方案,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3)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原有住房的拆旧复垦工作,确保拆旧复垦率达到100%。
4.强化综合保障性扶贫
全面落实残疾人保障、低保兜底、五保供养等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非贫困户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三)优化产业扶贫
1.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进农业、旅游、电商、加工业的融合发展,确保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实现增收。
2.支持鼓励有意愿的贫困户,通过发展小规模家庭种养殖业增收。
3.建立完善产业致富带头人员制度,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由驻村工作队、支村委负责,协助产业致富带头人,重点在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上下功夫。
(四)做实就业扶贫
1.利用我乡传统产业优势,在圩镇及中心村全面布局茶油、竹笋等产业产品(食品)加工就业扶贫车间(基地),优先安排未脱贫人口就近就业。同时,还要对贫困群众在扶贫车间(基地)参加技能培训给予扶持。
2.继续实施扶贫公益岗位脱贫行动,引导未脱贫贫困人口积极参与到当前的城乡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当中。
3.继续组织贫困对象参加招聘会,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五)注重扶贫扶志
加大对扶贫政策、帮扶成效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度和帮扶工作的认可度。继续开展“文明卫生户”等评比活动,不断提升群众的感恩意识、自强意识。
一、旅游村建设的现状
(一)农家乐迅速发展成为旅游村建设重要支撑。**区农家乐自2001年十一旅游黄金周在瀛湖镇湖心村兴起以来,先后辐射到玉岚乡、南溪乡、流水镇、吉河镇、新城办、江北办、迎风乡、县河乡、五里镇、恒口镇等乡镇、办事处,基本形成了瀛湖周边湖畔农家乐,黄洋河、吉河沿岸田园农家乐,香溪洞周边近郊农家乐,月河川道庭院式农家乐等发展模式,为旅游村建设创造了基础。旅游村建设也为整合和提升农家乐发展开辟了新路子。延伸阅读:县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情况调研报告(各地对农家乐的定义不尽统一,但基本意思相近:利用庭院、堰塘、果园、花圃、农场等自然资源和乡村文化资源优势,为旅游者提供观光、娱乐、运动、住宿、餐饮等服务的经营实体。简单来说,农家乐就是为周边地区市民提供吃、住、玩服务的休闲场所)
(二)景区周边环境日趋优化为旅游村建设创造发展空间。随着瀛湖、香溪洞、毛坝田园农业旅游示范点等主要景区的道路、绿化、景点建设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有效地拓展了以景区自然景观为依托的农家乐的发展空间,为提升农家乐档次、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村,营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三)统筹城乡一体化促进旅游村建设。围绕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扶贫、农业、水利、交通、环卫等部门投入项目资金,加快了旅游村水、电、路、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7.18洪灾后,各涉旅乡镇、办事处结合灾后重建工作,采取建设旅游社区、打造农家乐集群等措施,将旅游村建设纳入乡镇统筹发展规划,着力改变村容村貌,使建设旅游村基础条件得到根本改变。
(四)立体交通网络建设为旅游村开辟新的客源市场。自西康高速公路通车后,**旅游交通大格局优势凸显。随着西康、襄渝、阳安三条铁路复线,十堰至天水(陕西安康段)、包头至茂名(陕西安康段)、北京至昆明(陕西安康段)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安康机场迁建,构建快捷高效的安康交通枢纽,西安、武汉、重庆、成都等大中型城市进入安康三小时生态旅游经济圈。届时,以陕南风情特色为主体的**乡村旅游独具魅力,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乡村旅游客源仅以城区居民为一线消费群体的局面。
二、旅游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三个认识误区。调研中发现,大多数乡镇认为旅游村就是以一个行政村为单位;认为旅游村建设就是农家乐经营户的档次提升;认为旅游村规划就是建成一条路、房子两边盖的发展模式。产生这三个误区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全面地理解旅游村建设环境生态化、居住文明化、餐饮风味化、服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五化)标准,对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规模发展效应认识不足,尚未系统的、全方位的考虑旅游村建设中的具体事宜。
(二)缺乏观赏性景观和参与性旅游消费支撑。当前,全区旅游村建设仅以农家乐为主体。由于农家乐自身发展缺乏观赏性景观和参与性旅游消费项目支撑,导致旅游村以吃(农家饭)、麻(打麻将)为主要消费内容,表现出旅游档次低、消费单一性、抗市场风险能力差、发展后劲不足。
(三)人力资源不足。突出表现在,乡镇机构改革后,原有的旅游办撤销,乡镇现有从事旅游工作的人员均为兼职人员,旅游村建设工作人力明显不足。此外,缺少懂旅游、爱旅游、有见解的旅游管理人才,旅游村建设工作中缺乏创意性的建设思路。
(四)资金缺乏依然是瓶颈。当前,仅仅依靠扶贫、农业、水利、交通、环卫等部门投入项目资金建设旅游村水、电、路、环卫等基础设施,投资渠道单一,投资额度有限,投入资金明显不足。
(五)工作考核机制尚未建立。旅游村建设工作未纳入年度专项考核,旅游工作质量竞争机制还没有建立。
三、几点建议
(一)政府主导、打造景观
借鉴成都五朵金花等外地旅游村建设的成功经验,政府按照城市建设标准,对旅游村道路、供电、供水、排污、绿化、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整体规划、统一建设,力求达到城市化、现代化、集约化。按照农户出资、政府补贴的办法,实施民居景观化,突出规模发展的整体形象。特别是要依托自然资源,实施景观打造,建设观赏性和参与性较强的环境元素,营造良好的外部投资环境,吸引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入驻经营,走政府搭台、业主唱戏的路子。延伸阅读:乡镇乡村旅游工作调研报告精选(为了掌握大量的一手、二手资料,研究乡村旅游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我们成立了有分管的副乡长为组长的旅游调研工作小组,为调研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调整规划、打造主题
按照规模发展、不同区域打造不同主题和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原则,适当调整旅游村布点规划。具体地说,以黄洋河为纽带,整合迎风乡、县河乡乡村旅游资源,融合已建成的毛坝田园、牛蹄岭遗址、迎风袁台清代古建筑等基本元素,以走进田园品位乡村为主题,建设新毛坝田园以新城办木竹桥村为核心,沿袭首届东药王殿寿文化节的影响力,将东药王殿旅游开发纳入其中,着力打造乡村长寿文化整合瀛湖镇湖心村、洞桥村和玉岚乡桥兴村、清泉村等乡村旅游发展基础较好的行政村,打造湖畔渔家主题;流水镇窑头村以打造古镇人家为主题,展现陕南古镇特色。四个板块打造的四大主题,均以亲近自然放飞心情为主线,实现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有机统一。
(三)产业联动、健全要素
以旅游村为核心,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发挥建设区域内,运输业、种植业、产品零售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旅馆业等相关产业优势,完善服务,丰富产品,最大限度的延长游客消费链条。比如,瀛湖周边有果树、有茶叶、有渔业资源,除了推出摘果子、看采茶、垂钓等参与性旅游活动外,可以深加工果品、茶叶、鱼产品等,满足游客购物需求。还可利用瀛湖山青水美的资源优势,开辟农家写生基地,增添地域性文化氛围;黄洋河沿岸群众擅长制作盆景和根雕,可以将其发展壮大成为传统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赋予其艺术内涵,为游客增强旅游文化气息,增加其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实现以旅富农。
(四)创新模式、科学发展
鼓励成立蔬菜种植协会、林果种植协会、畜禽养殖协会、农家乐旅游协会等与旅游行业密切相关的群众性协作组织,村委会以专业协会为载体,协会带动经营户,经营户相互协作,建立经营户+专业协会+村委会的管理模式,汇集专业协会优势因素服务于旅游,实现行业准入、服务质量、收费标准等方面自我规范,共同促进乡村旅游良性发展。
(五)储备土地、规模开发
用活土地流转配套政策,储备一批乡村旅游规模开发用地;采用适度土地补偿或土地入股方式,将土地资源集约化经营,专门用于大型旅游项目建设;避免农家乐小规模、低档次、零星式经营。一方面要从旅游村建设规划入手,严格限定土地用途。另一方面要把好入口关,对于投资额度小、规模小、缺少特色的乡村旅游建设项目予以限制。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和省、市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全县旅游发展大会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深入开展以“服务乡镇、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服务年活动,做到情况在基层了解、问题在基层解决、成效在基层体现,全面提升基层旅游业发展水平,为把我县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长三角地区重要旅游目的地而努力奋斗。
二、活动安排
(一)加强基层调研
1、开展专题调研。由局领导带队,各科室参与,于4—5月份集中一周时间到“一核三区”内相关镇(街)、企业和旅游项目开展调研。重点调研旅游奖励政策、旅游市场营销及旅游品牌创建等方面内容,要求在了解掌握基层困难及所需基础上,形成有质量的调研报告,为有针对性地做好今年旅游各项工作奠定基础。
2、明确责任要求。依据基层调研所反映的问题和建议,结合全县旅游发展大会所明确的目标任务,进行归类梳理,明确责任要求,提出改进的具体举措和完成时限。同时,加强对上沟通和联系,争取上级支持,全力帮助解决制约基层旅游业发展的各类困难和问题。
3、完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政策在基层旅游业发展上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加大旅游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旅游企业实行优胜劣汰,资产重组,做大做强。进一步加大镇(街)岗位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力度,提高旅游业考核比重,激励各镇(街)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以调动其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强化服务指导
1、建立局领导三联系制度。加强工作指导,完善局领导联系旅游重点区域、旅游重点项目和旅游重点企业制度。加强动态管理,定期开展走访,切实做到工作重心在基层,指导服务在一线,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全面提升基层旅游业发展水平。
2、建立重点工作联系制度。围绕“双十”旅游项目及市场营销、品质提升等重点工作内容,在明确责任分工、进度要求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化目标任务,建立健全重点工作联系制度,做到周有实地走访,月有跟踪反馈,切实掌握各项重点工作的建设进度,为县委、县政府正确决策提供详实资料和依据。同时,进一步发挥部门职能和资源优势,采取定向联系跟踪服务的方式,开展专项督查,确保全县旅游各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
3、建立驻企驻村指导制度。依据及县委组织部有关文件要求,建立驻企驻村指导联系制度,委派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退职领导干部和源头干部到基层指导工作和实践锻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加强横向联系,协调落实所驻企、村在旅游业发展上存在的问题,全面推进驻村(企)的各项建设事业。
(三)提升发展水平
1、加强学习考察。为全面提升基层旅游业发展水平,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定期组织镇(街)旅游分管领导及项目业主、旅游企业负责人赴旅游发达地区学习考察。有计划地组织开展VIP专业服务、中高级旅游营销管理人员培训班,继续举办好金柯桥旅游系列讲座。同时,加强与浙旅学院、之江学院、文理学院等高等院校的校地合作,为基层培养和输送更多复合型、专业型旅游人才。
2、提升旅游品质。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大力开展国字号旅游功能区、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大力培育现代农业观光旅游项目,打响“花香四季”乡村旅游品牌。积极引进和培育品牌酒店、品质旅行社、特色文化主题酒店,配套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我县休闲旅游品位。
3、加强效能建设。以提高机关执行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为要求,以服务在基层、满意在基层为标准,深入推进以“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为主要内容的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切实转变机关职能,做到重心下移,以优质的服务、务实的作风破解基层发展难题,全面推进基层各项旅游事业的发展。
三、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成立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基层服务年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纪检组长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活动的部署、组织、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强化责任分工,围绕《县旅游发展大会工作任务分解表》中明确的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对照各自职责,全力抓好落实,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从转变干部作风突出问题入手,着力化解矛盾纠纷和积案,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大力弘扬新风正气,全力维护群众利益,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二、主要任务
(一)切实转变干部作风。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点解决“”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重点解决宗旨意识淡薄、不关心群众冷暖,脱离群众、疏远群众,在位不在岗、责任心不强,遇到矛盾问题绕着走,工作方式简单粗暴,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落实惠民政策缩水走样、与民争利等问题。村级组织主要解决软弱无力,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办事不公开、不公平、不公正等问题。杜绝因干部作风不正或工作不到位引发群众上访事件发生。乡纪委牵头,重点查处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损害群众利益、“吃、拿、卡、要”、、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的案例。
(二)着力化解矛盾纠纷。以村为单位,开展矛盾纠纷排查。通过排查,详细了解和掌握本乡矛盾纠纷的具体情况,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梳理归类、分类建档,实行动态管理。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以乡综治办为主,整合派出所、司法所、工青妇以及各站所的职能和资源,接待群众来信来访。乡村干部主动深入到户中帮助化解矛盾纠纷,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调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作用,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
(三)全力抵制歪风邪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在强调服务群众、解决群众困难的同时,做好群众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对于一些法律观念淡薄、、信闹、信谣、不信法的群众要积极引导其知法守法;对于为实现自身利益诉求,缠访、闹访,干扰和影响党政部门正常工作秩序的现象,依法予以遏制和打击。
三、方法步骤
(一)征求意见、排查调研阶段(3月20日—4月30日)
1、通过设立征求意见箱、征求意见电话和邮箱,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发放书面征求意见函和书面调查问卷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对党员干部在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反映,并进行归类汇总,建立整改台账。
2、由驻村领导牵头,驻村干部和村干部负责,全面排查矛盾纠纷,上报乡综治办梳理归类、分类建档。努力做到不漏一个家庭、一个问题、一个对象。
3、由综治办选定三个具有不同代表性的案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对案例进行深入调研,撰写调研报告。
(二)查摆问题、化解纠纷阶段(5月1日—8月15日)
1、重点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对照、廉政准则,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对照群众期盼,对照先进典型,采取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集体议等方式,认真查摆和剖析“”问题,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2、对前一个阶段未调处好的矛盾纠纷,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对群众反映强烈,调处难度比较大,较长时间未化解的;或可能引发民转刑、和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重复上访的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实行挂牌督办,明确责任领导和办结时限。对需要县以上协调指导的重大复杂疑难矛盾纠纷,主动提请上级协调督导。查找1-2个为实现自身利益诉求,缠访、闹访,干扰和影响党政部门正常工作秩序的案例,依法予以打击,起到警示作用。
3、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实现社区农村群众普法经常化、青少年普法多样化。按照“缺什么、普什么”的原则,针对不同群体编写法律知识手册,在乡村开设“法律橱窗”,在小区开设“法制长廊”,教育群众自觉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强化法律援助工作,为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为广大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帮助。
(四)建章立制、提升总结阶段(8月16日—9月30日)
1、由乡纪委牵头,查处主题活动中发现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或,或不作为、乱作为引发群众纠纷等损害群众利益行为。
2、认真组织“回头看”,对矛盾纠纷的潜在问题要深入分析、查找原因、研究对策、加强防范、及时总结经验、查找薄弱环节,做好补缺补漏,不留隐患。
3、在矛盾纠纷化解过程中,树立正反面典型,组织群众开展典型案例分析讨论,引导群众通过正当渠道、合法途径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建立健全系列针对性和指导力强、能长期管用的制度规定。坚决维护制度规定的严肃性、权威性,加强对执行制度情况的督促检查,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无视制度的行为。
四、相关要求
xxx
本人自2007年4月中旬派到xxx镇xxx村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村工作以来,认真服从xxx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协助xxx村两委紧紧围绕本职职责开展工作,工作努力,务实创新,怀着强烈的使命感,积极为民办实事。现将本人驻村以来所做的工作汇报如下:
选派机关干部到行政村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是我区在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形势下,为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的重大举措,作为一名农村工作指导员,在与所驻村的老百姓朝夕相处的一个多月里,我亲身体会到了农村基层工作的复杂性,农村要发展与农民小农意识、落后观念之间矛盾对立的尖锐性,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艰巨性,感受颇深。
一、认清使命,端正思想是基础
驻村指导员上联乡镇政府,下联村民百姓,落脚点在村,着力点在民,肩负着“五大员”的职责,需要我们引导村级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宣传贯彻落实农村政策法规,为群众排忧解难,通过自己扎实的工作,较好地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我村民朝夕相处,一言一行大家都看在眼里,自身形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自己在农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所以增强工作责任心对我们指导员来说尤为重要,不仅人要下去,心也要真正下去,做到严谨、自律、求真、务实。其次,摆正位置也很重要,指导员在村“两委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在面对上级交办各项任务和村里的大小事务时,要做到指导不指挥,统揽不包办,监督不对立,办事不推诿,要有意识地在群众中树立村干部的威信,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二、熟知村情,调查研究是前提
农村是个“万花筒”,不同的村有着不同的村情,在一个村开展工作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工作方法,于是,在驻村初期我便向村委干部了解和摸清全村的基本情况,了解群众的思想状态和生活、生产情况,掌握老百姓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关注一些影响安定团结和工作开展的重要人际关系。在此基础上完成调研报告且以它作为自己开展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同时,我帮助村组织理清发展思路,努力化解村主要干部间的意见分歧,研究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类矛盾问题,因村制宜发展村级经济;和农民朋友沟通,帮助他们解决一些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与他们搞好关系,适时化解一些潜在的矛盾问题,避免事态的扩大化。
三、注重落实,抓住重点是关键
指导员不是通讯员,不是调查员,而是党在农村各项工作任务落实的督导员,是发展农村,服务农民的服务员,所以,我在开展工作中根据xxx村实际,抓住其工作的主要矛盾,并有重点地加以解决、落实。
(一)抓村级班子建设。对班子缺少一定的凝聚力,我从根本上找原因,对症下药,做好思想工作,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在工作中,敢于带头,敢于出谋划策,迎难而上,带动、督促村干部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从制度化、规范化的角度引导他们自觉按照《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实施细则》的要求,协助村干部实现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杜绝优亲厚友,中饱私囊等群众最敏感,最反感的事情的发生。
(二)实事工程建设。“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村干部虽官职不大,但责任重大,一个村面貌如何,主要看村干部的能力和为民办实事的决心。目前是我县“两基”迎国检的攻坚阶段,本人与镇工作组及村委干部一起到辍学学生家里做思想工作。结果九个辍学学生均回到学校。此外到学校督促六室一场等的整理建设。致使顺利通过自治区模拟国家“两基”检查。
xxx至xx三公里的道路硬化是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难点问题。根据上级的要求每公里要自筹两万元,村委一时拿不出六万元来修路,于是我与村干部首先召开群众大会做思想动员,再分片到各家各户宣传发动。同时向本村在外工作和当老板的人员筹资一部分,工夫不负有心人,绝大多数人都捐了款。现已完成筹资80%。争取25日前筹资6万元以实现xxx至新塘道路的硬化。
(三)抓群众利益的保障。群众利益无小事。改革开放的20几年里,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随着城乡差距的近一步扩大,各类开支比如生活费用、医疗支出、教育支出等的大幅度提高,使大多数农民离全面实现小康还很遥远,如今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民朋友得到最实惠的一项工程,虽然各级财政补助40元,但每人需交10元。这样每个家庭几十甚至上百元,说到交钱农民总是舍不得,于是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本人与镇工作组到xxx、xx召开群众动员大会。并且张贴标语、分发宣传资料。让农民懂得参加新农合有利的事。至今已有70%以上人交钱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中央在全党开展的重要学习实践活动。对此,局党组十分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学习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一是党组高度重视。全市学习实践活动动员会后,局党组立即召开党组会议,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党组成员都作了发言,就民政系统如何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进行深入研究,并对成立组织、建立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宣传动员等研究了很好意见。党组书记李志富、局长金振明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提出明确的要求。二是健全工作机构。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局党组成员任副组长,相关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抽调由机关党委、监察室、人事、办公室得力人员组成的专门办公室,负责全局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工作和组织协调。成立了指导检查组,进行了明确分工,做到了既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负责,保证了学习实践活动有条不紊进行。三是制定实施方案。按照市委统一部署,结合民政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计划安排表》,并对学习调研阶段工作细化,安排专题辅导两次、集中培训3次,并开展专题研讨3期。四是及时思想发动。10月17日上午,召开全局系统干部大会,进行动员部署,会上传达了上级有关会议精神和文件,明确了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党组书记李志富作了动员讲话,要求把民政工作放在推动魅力××建设实践中去考察,放到保障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实现程度上去检验,紧紧抓住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条主线,在实践中深化认识,在创新中转换思维,在发展中统一思想,促进民政工作大突破,寻求民政事业的科学发展、加快发展。
二、加强学习,认真调研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局党组始终把学习理论贯穿始终,进而提高思想认识、打牢理论基础、更新思想观念,确保学习调研阶段有序进行。一是围绕主线,系统学习原著。严格按照学习计划和规定的学习篇目,原原本本学习原著。全局13个支部393名党员全部参加了学习。局领导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既认真负责的抓好自己的理论学习,又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带头参加本支部的学习,发挥了带头作用。全局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突出重点,组织专题辅导。为提高全局干部职工思想认识,局长金振明作了题为《以民为本与民政工作》的主题报告,要求在认识民政特点规律上再深化、在开拓创新上下功夫、在做大做强上用气力、在完善体制机制上做文章、在改善手段上破难题。局党组书记李志富作了题为《大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辅导报告。报告围绕什么是社会建设?为什么要加强社会建设?民政部门在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等问题深入阐述,并进行交流发言。一致认为,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认识、新概括,贯彻这一要求,必须紧密结合民政职能,把各项民生问题落到实处。与此同时,按照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通知要求,全局以支部为单位集中收看了中央党校图书馆馆长、经济学教授肖勤福所作的《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若干问题》辅导报告实况录相,并组织了热烈讨论。积极开展学习交流,收到心得体会文章32篇。为促进活动开展,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及时编发简报7期,指导局属单位的学习实践活动。
三是领题调研,坚定发展信心。在学习培训基本告一段落后,我局结合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要求,把如何加强区划地名管理体系建设、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民政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如何建立健全保障和促进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等4个重点调研课题,由局领导领题调研。同时,针对民政业务难点、重点,拟定了20个参考课题,由相关科室负责专题调研,破解难题。各调研组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形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民政系统干部职工、民政服务对象等进行广泛深入交流,带着问题下去,找出对策回来,并形成调研报告。通过学习调研和专题辅导,全局党员干部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为下一阶段的实践活动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突出特色,启动实践
紧紧围绕“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宗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突出民政特色,开展“民政为民、寒冬送暖”主题实践活动。主要以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温暖活动为载体,广泛组织党员干部向城乡弱势群体送温暖、献爱心。一是组织向××汶川地震灾区捐赠衣被活动,募集4000床棉被、4000件棉衣,并立即运往××灾区。二是调查走访慰问城乡困难群众及社会弱势群体,组织澄清全市冬令期间需救济口粮、衣被人数,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慰问活动。三是开展帮扶贫困村和留守儿童结对助学活动。由局领导带队深入所帮扶的贫困村,了解村情民意,并根据实际情况,帮助解决具体问题。组织机关党员到新县开展留守儿童结对助学活动。
四、改善民生,扎实工作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坚持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切实履行好民政职能,确保了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和优抚群体利益落到实处。一是坚持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以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生活为着力点,切实抓好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城乡医疗救助、救灾救济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均达到省定标准,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11585.2万元,人均月补差提高到115.58元;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8575.49万元,农村五保供养资金4711.19万元;累计投资7240万元建设119所农村敬老院;扎实开展救灾工作,确保了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房住、有病能医。二是坚持完善城乡基层政权建设体系。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依法治村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水平。加快城乡社区建设,认真做好第六届村民委会员换届选举工作,全市2974个村完成换届任务,占总数的98.2%,村两委交叉任职的达到80%,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村达到85.3%。三是坚持完善双拥优抚安置体系。各类抚恤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工作进一步增强,军地互办实事进展顺利,全力支援驻信部队赴××灾区抗震救灾。双援建成果丰硕,我市及××职业技术学院、驻信71960部队和第154医院被河南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表彰为全省“双援建”活动先进单位。四是完善社会专项事务管理体系。地名设标工作纳入“××市新农村建设规划”,全市采集地名信息达80010条,设置标牌339611块。市、县城区设置标牌62592块。婚姻登记、殡葬管理、社会组织建设等专项事务社会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和完善,有力地服务了居民生活。五是坚持完善社会福利社会化体系。扎实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河南省老年人保护条例》执法检查,认真落实“老年关爱”项目,开展孤残儿童信息普查,落实因艾滋病困难群体生活补助,筹备成立××市慈善总会,募集慈善基金500余万元。
总结学习调研阶段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突出了“为民”主题。确定“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为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民政为民、寒冬送暖”为学习实践活动的载体。从捐赠衣被、走访慰问、开展帮扶等方面明确了活动内容,充分体现了党员干部受洗礼,民政对象得实惠,困难群众过好冬,科学发展观教育见实效,改善民生的工作上水平的活动宗旨。二是突出了情系灾区。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更加情系灾区,组织做好支援汶川地震灾区活动。三是突出了民生工程。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敬老院建设和五保集中供养等民生工程进展顺利,实实在在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四是突出了分类指导。根据机关和局属单位实际,我们注重分类指导,分别召开机关和局属单位负责人会议,明确科室重点解决履职问题、局属单位重点解决发展问题,并由局领导分别就如何推进学习实践活动提出相应要求。
近年来,我区积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农民增收,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农产品电商发展具体情况如下:
一、我区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电商发展情况
(一)主要农产品种植基本情况
目前,我区耕地面积7.8万亩。
1.设施及露地蔬菜共2.74万亩。包括:日光温室1.1万亩,共2163座大棚;塑料大棚(中棚)1.31万亩,其中双拱双膜大棚2102亩。设施种植品种主要有西红柿、西甜瓜、草莓、叶菜、青椒、樱桃、火龙果、无花果等。
2.经济林果共2.16万亩。其中:猕猴桃1.6万亩,葡萄0.35万亩,苹果、桃、樱桃等0.21万亩。
主要农产品种植及产量情况如下表:
农产品品种
种植面积(亩)
上市时间
产量(斤/亩)
西红柿
1000
12月-来年7月
9000
西甜瓜
900
4月-7月
8000
草莓
120
1月-5月
3500
叶菜
410
1月-12月
4000
青椒
300
3月-8月
4500
猕猴桃
16000
8月-10月
8500
葡萄
3500
5月-8月
5000
苹果
1400
7月-11月
6000
此外,珂瑞、农士达、青皮她园等合作社创新开展了“南果北种”及“新、特、奇”品种引进,发展火龙果、无花果、莲雾、甘蔗、蟠桃、秦红宝洋葱的种植,白芨育苗、盘装菜、羊肚菌、阳光玫瑰及生态养殖等,丰富我区农业生产种类,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均处于示范阶段,未形成规模。
(二)农产品品牌培育情况
1.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品牌培育步伐。目前,实现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县环评7.48万亩,绿色认证2160亩、有机认证2281亩,“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达到109个,创建了省级农产品著名商标13个。
2.建成追溯平台,实现全程追溯。建成了杨陵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和追溯平台,与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实现了链接共享,将辖区内45家规模生产企业(合作社)和33家农资经销门店相关生产信息在网站进行公示。此外,生产企业(合作社)生产记录、产品检测数据等信息经“监管平台”审核合格后,方可打印张贴“杨凌安全农产品”二维码。消费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产品生产过程信息,实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溯”。
(三)订单农业及农产品电子商务
1.订单农业。杨凌菲格无花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初心农业公司及益之农果蔬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与京东签约发展“京东农场”;佳力园、旺丰园等合作社生产的盘装菜销往西安市场,供不应求。
2.合作社发展电商情况。全区共有合作社127家,其中运行较好的有42家,农产品销售均以田间地头批发为主、零售为辅,小部分农产品以微商、电商的形式销售。电商销售处于自发、无组织状态。42家合作社中,33户已经有注册商标,其中较知名的涉农商标有“农城一品”、“锦田”、“葡鑫”等以及“杨陵葡萄”地理标识商标,占比80%。其余9户均未注册商标,商品销售均以某合作社标识或无标识销售。
3.村集体发展电商情况。新集、帅家、田东、田西等村通过微信、淘宝等平台销售葡萄、猕猴桃、红薯等,但销量均较少。
4.杨陵区电商企业运营情况。目前,入驻示范区电商产业园的企业共有148户,其中较为活跃的电商企业35户,通过淘宝、京东、天猫、贝店、每日一淘、每日优先、天虹商场、拼多多等销售途径,以销售猕猴桃、苹果、柑橘、甜瓜、芒果、橙子以及杨凌本地特产为主。其中,杨凌润美农业有限公司注册了“甘福园”、杨凌恒通农业有限公司注册了“蒂农”。
二、存在问题
1.产品情况。区内农产品品种较为传统单一,个别新品种未达到规模效应,既不能满足区内需求,更不足以外销。已经做到农产品追溯体系的合作社占比仅有10%,其余合作社未能实现产品追溯。
医养结合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一: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安排,近日,肥西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对县医、养、健结合工作试点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听取县卫计委、县民政局、县财政局等部门工作情况汇报,深入到严店乡五保供养中心实地考察、了解情况,召开相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自国家、省、市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文件下发后,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认真落实相关文件精神,整合养老及医疗资源,在推进医养结合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初步摸索出一条符合实际的五保老人医、养结合模式,较好地解决了集中供养五保老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问题。如严店乡五保供养中心,自2017年5月设立老人医疗专护区以来,累计得到及时救治的五保老人2600多人次,五保老人生病救治不及时和无人护理难题得到有效解决。目前,全县十五个五保供养中心均设立医疗专护区。
二、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呼唤医、养、健结合。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进行试点,但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在严店乡五保供养中心调研时了解到:医疗专护区运转经费不足、医务人员缺乏等,影响和制约了医、养、健结合试点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县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倾注更多的支持、关怀。
三、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政策保障。要根据国家、省、市有关医养结合文件精神,立足我县实际和试点工作经验,特别是要针对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解决办法,落实鼓励措施,引导医养结合机构有序、加快发展。要根据全县老年人群医疗服务需求和养老、医疗资源分布状况,统筹做好各类医养结合机构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实现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有机衔接,提高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对公共服务资源的利用效率。要加大财政投入,研究出台推动民间投资的政策,激发民间投入的积极性。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划分好“医”、“养”界限,尤其是要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政策问题,要认真进行研究,搞好政策衔接,支持医、养结合机构逐步步入良性循环。
(二)强化资源整合。要认真研究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日常合作、业务协作机制,统筹协调养老医疗资源,促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资源的有效整合,推动“吃不饱”的乡、村医疗机构就近和“住不满”的养老机构等“结对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的良性互动。乡镇卫生院要逐步把村(居)卫生室的医疗资源和老人健康诊疗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公益医疗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认真落实有关政策,为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提供便捷服务,特别是为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医、养结合事业留出空间。
(三)推进融合发展。要按照国家、省、市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养老和医疗资源分布情况,督促全县各类养老机构与各级医疗机构建立协议合作关系,确保到2017年底,5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到2020年实现全覆盖。要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创办老年康复中心、老年医院、护理院,支持部分闲置床位过多的县、乡医院和专科医院转型为老年人护理院,开展养老服务;鼓励支持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为社区与居家养老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需求。
(四)突出人才支撑。要不断强化医养结合发展的人才保障,提高医养结合机构的养老服务水平。建议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人才作为急需人才,纳入卫生技术人员培训规划和临床骨干医师培训范围;积极探索建立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在技术和人才方面的合作机制,鼓励医疗机构内优秀的执业医师和执业护士到养老机构中开展服务,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对养老机构从事医护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申报、评定职称方面,给予与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同等待遇。
(五)强化对试点工作的领导。 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将医、养、健结合工作进一步摆上位置,抢抓政策机遇,强化组织领导,增加财政投入,有序推开卓有成效的试点,合力推进我县医养结合事业健康发展,为建设健康幸福的新肥西作出新的贡献。
医养结合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二: 为积极应对日益增长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提高老龄人口健康服务能力,满足“老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基本需求,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工作进展及成效
(一)探索医养结合体系建设,推动资源优势互补。
按照国务院及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医养结合的指示精神,区政府制定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方案(试行)》,待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按照方案,大力推进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整合:一是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区、老年护理床位;二是推动有条件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举办医养结合联合体;三是鼓励辖区内部分医院转型为养老护理院;四是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机结合;五是支持养老机构按相关规定申请设立医务室或护理站,提高养老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护理服务的能力。
截至目前,区民政部门管理养老机构11个,设养老床位1186张(其中批准新民医院开设老年护理床位300张)。区卫生部门核批了乐年长者之家等3家社区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护理站,区民政部门牵头组织我区6家养老机构与市一院建立了医养结合联合体,初步实现养老机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二)创新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构筑居家养老服务基础。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层优势,建立以家庭医生为主的“点对点”健康服务体系。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主动深入社区和家庭,通过实施“积分制”、“健康储蓄银行”、“粉丝签约”和老年人健康俱乐部等形式,对社区老年人实施分级分类健康管理。截至今年5月底,全区组建57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服务3.8万余户7.8万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4.3万余人。
建立以“医联体”为专业技术支撑的“个性化”健康服务体系。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与市一院、省针灸医院建立“医联体”,把综合医疗专家和中医康复专家纳入到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开展“个性化”签约服务。今年4月,双岗中心创新组建 “2+2”家庭医生专业服务团队,成立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病、糖尿病和脑卒中康复4个专业服务小组,已与56位居家老人签订了有偿签约服务包,以满足多元服务需求。
(三)丰富医养结合服务内涵,建立机构养老服务机制。
为强化养老机构中集居老人的健康保障,从今年6月起,区属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辖区养老机构建立固定服务关系:一是每季度主动上门对养老机构开展1次健康教育讲座,对老年人进行常规健康体检,并指导康复治疗。二是与养老机构建立24小时服务热线,对常见病、多发病随时进行上门诊疗。三是接收老人住院治疗和康复,根据康复情况及时转回养老机构。四是老人享受慢病选择性药物免费治疗等卫生惠民政策。2012年以来,我区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免费发药人次分别达8.9万人次、4.3万人次,免费金额达310余万元,其中老年人发药比例占98%以上。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持续发展,老年人的健康和养老是当今社会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而解决健康和养老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医养结合。从全国范围看,医养结合是一个新兴课题,都处于积极探索中。实际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医养结合服务需求与承载力不对称。据统计,2017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6.1%,而且每年处于上升趋势;预计2024年超过20%,2041年超过30%,并于2050年达到近34%的水平。我区2017年60岁以上老年人8.4万人,达到全区户籍人口的17%,老龄化趋势与全国同步。而我区在养老机构养老的不足800人,基本上是一些患病、失能、失智等需要长期医疗、护理、康复和生活照料的老年人,绝大多数老人包括“失独”、“独残”等计生特殊群体选择居家养老。庞大的养老和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给现行养老和健康体系带来严重挑战,已成为全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医养结合行业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养老机构由民政部门设置审批和管理,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由街居负责,医疗服务由卫计部门主管,医保支付政策由人社部门制定。由于制度、行政职能和资金分割等因素,各相关部门在实施医养结合时存在行业壁垒、职责交叉、业务交织等情况,其分而治之的格局势必造成医疗和养老资源相互阻隔,难以做到目标一致,优势互补,协调统一和横向整合,老人的医养统一问题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三)医养结合机构定性定位不明确。从实际服务看,完整功能的医养结合机构既不能完全替代养老机构,也不能替代医疗机构,应该有其鲜明的特点和需求群体,在设置审批上也必须进一步明确标准体系和审批部门。按现行政策,完整的医养结合机构审批权归属不明确,即使同一投资主体在设置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时分别由卫生和民政部门审批,运行机制相对独立,没有解决医养结合到底姓“医”还是姓“养”的问题。
(四)医养结合医保支付政策仍然保守。以疾病医疗为中心的现行医保支付政策,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疾病预防、早期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病房等医疗健康服务项目均未出台相关支付标准。即便是最新出台的医养结合病床医保支付办法,对老年人的患病病种有明确规定,且病种数较少。可以说,当前医保支付政策不同程度地遏制了医养结合服务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放开。
三、对策和建议
针对当前人口发展现状、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发展医养结合将会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当前,在积极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基本建立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法规体系,多元化、多途径形成医养结合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生命过程中各个时期所需的可负担的公共服务。为此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做好医养结合顶层设计。
一是出台意见,分类明确定位。各级政府要从上而下出台实施意见,成立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职责和牵头单位,形成工作合力。要根据不同类型,分类明确医养结合机构姓“医”或姓“养”的问题。凡是养老机构开设医疗诊室由民政部门为主管单位;凡是医疗机构增设养老机构,由卫生行政部门为主管单位;凡是以医疗、护理、康复为主的护理院(完整功能的医养结合机构)增设养老床位,由卫生行政部门为主管单位。以上三种形式医养结合机构,同级民政、卫生行政部门要相互备案,并针对老年人群“医”或“养”的不同需求,做好入院引导和合理分流。
二是配套政策,建立运行机制。卫生行政、民政、人社等多部门尽快联合出台相关政策,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审批准入、行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规划、房产部门要出台相关规定,在新建的一定规模的社区中同步规划建设医疗、养老配套用房。要积极改革医保政策,将完整功能的医养结合机构优先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将医养结合服务项目、居家养老诊疗费用逐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消除行业障碍和“瓶颈”。
(二)坚持多元资本发展,完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资本发展医养结合的扶植政策,引入专业医养结合品牌企业入驻。规划、土地、财税等部门为社会资本举办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在规划布局、土地使用、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有步骤、有规划地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
加快医疗养老机构转型升级。鼓励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增设医养结合病床或转型为医养结合机构;提高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护理科室覆盖率;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的有机融合,开展签约服务;鼓励综合性医院与养老机构建立“医联体”,实行对口支援、双向转诊、医护培训等。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原则,为计生“失独”、“独残”家庭及农村“五保”户提供基本医疗和养老服务保障。
(三)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强化医养结合保障措施。
一是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评聘和使用机制。民政、人社和卫生等部门应加大养老专业服务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加强对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生、护士、管理人员和护理员的培训;鼓励专业院校毕业生到医养结合机构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并给予相应的特殊岗位补贴;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技术准入等方面,与其他医疗机构同等对待,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二是建立人员岗位配套政策。对政府主导的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合理增加护工型人员岗位,保障基本服务需求;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合理增加医护人员岗位,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医养结合机构,根据投资规模合理核定医疗技术岗位、护工岗位和一般服务性岗位,并根据多部门考核情况,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予以基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