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语文诗词

语文诗词

时间:2022-08-04 18:41: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语文诗词,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语文诗词

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词教育;教学质量

诗词具有语句优美、节奏性强、押韵易记等特点,对小学生而言,在诗词教学过程中,对诗词的理解和掌握才是关键点。大部分小学语文老师对诗词的了解也只是停留在表层意思上,所以在诗词教育的过程中,并不能很好地向小学生诠释诗词本身所富有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古诗教学内容,为了更好地完成这部分教学任务,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古诗鉴赏教学的关键点,并结合教学实际总结出相应的有效鉴赏教学策略。

一、在小学语文诗词教育中化抽象为具象

诗词语言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抽象性以及意境性,这些特征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吃力,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在诗词教学的时候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转变以往的语文教学模式,化抽象为具象。

图画、动画等相比于书面的文字,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在小学语文诗词教育的时候,小学语文老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向小学生展示一些动画、图画,将文字性很强的诗词形象化,引导辅助小学生对诗词的诗意的理解和对诗词哲理的领悟。例如,在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这节内容的时候,如果只是单纯地向学生教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学生很难理解和想象,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展示一些从正面、侧面等不同角度拍摄的庐山图,让学生仔细观看和比较,认真推敲,揣摩该诗句所包含的意蕴。

小学语文教师在诗词的讲解过程中加入一定的手势、语态等也可以帮助小学生化抽象的诗句、词句为具象,通过转变语调和展示一定的体态,把呆板冰冷的书面文字以形感以及声感展现,引导学生具象化感知诗句、词句。例如:韩愈的《早春》,在讲到“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的时候,老师可以做出抬头远看和低头细看的动作,让学生置身于蒙蒙细雨中,若隐若现地远看山上的绿,然后低头仔细看地下的时候,却看不到草存在的情景,这样学生可以感受到早春大地返青、生机盎然的意境。

二、在小学语文诗词教育中引导小学生诵读、解读诗词

语文课程是语言学习的一门学科,学习好语文课程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基础性的学习,只有在小学的学习中打好了基础,才能够在未来的学习中游刃有余。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诗词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学好了诗词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学修养,还可以陶冶情操。小学生由于阅历尚浅,再加上诗词的语言风格距今相差甚远,诗词的内容历史跨度较大,因此,小学生对诗词掌握的难度也比较大。

由于社会环境、政治环境、文学环境的不同,各个时期不同作者所创作的诗词也大不相同。在学习诗词之前,先对诗词的写作背景以及诗人的生平进行大概的了解,这样将有利于对诗词的诵读。对诗词的诵读是学习诗词的重要方法,诵读诗词有利于理解诗词的内容、感受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作者通过诗词所要传达的意思。例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两位诗人在分别之时并没有所谓的忧伤之情,而是作者想到自己的好友孟浩然将要去繁华的扬州,去到自己一直向往的地方,心里充满喜悦之情,我们诵读的时候思绪也会跟着作者一起飞翔、灵动。

诗词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及人生意蕴,小学语文老师对诗词的解读,有利于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领悟诗词所要揭示的情感、触摸诗人的心灵深处,感受诗词的文学神韵。解读诗词可以使学生得到情操的陶冶、审美的体验、心灵的净化。例如:孟郊的《游子吟》,通过老师的解读,小学生能够在脑海中勾勒出母亲在儿子即将外出之时,在灯下穿针引线为孩子缝补衣服的场景,此

情此景,很容易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感受母爱的神圣与

伟大。

传统的诗词教育只是注重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对诗词的学习也只是停留在诗词的表面,针对这种现状,我们要实现传统诗词教育向现代诗词教育的转变。我国当代诗词教育是对传统诗教的新的超越。历代诗词吸纳并熔铸了汉语言文学的精华,因此也成为学习汉语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及修养的最好教材。对于小学语文诗词教学而言,不应该局限于固定的教学模式,小学语文老师要根据具体的文章和诗人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推动小学语文诗词教育的发展。

第2篇

1.重视诵读教学,以读促学。

我们常会在电影电视中看到这样的镜头:一所旧式私塾,一位老先生领着一群弟子,捧着线装书,摇头晃脑地读着古诗词,读得津津有味旁若无人,这样的画面常会令我们忍俊不禁,但在旧时,这却是学习古诗文的必由之法,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以说,学习古诗词,必须尊重和继承的基本规律就是诵读。钱梦龙老师就主张:“不妨让学生适当学一点吟咏之法,所谓‘三分诗,七分吟’,许多意境深邃的诗句,非吟不足以入其境,得其趣领略其韵味。”可见古诗词诵读对加强感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必须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而且要保质保量地完成。

所谓保质就是要做到有效诵读,教会学生诵读,读准节奏,正确停顿,读出语气,读出情感,读出音乐美,同时教会学生在读中增强语感,领悟文本内容,在读中感受古典诗词的独特艺术魅力。

所谓保量,就是要给诵读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除课上要以古诗词诵读为主外,课下还可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或组长考查,或组员互考,或组间竞赛等多形式多层次记诵古诗词,也可以课前两分钟诗词为内容,组织学生齐诵古诗词,如果能坚持经常,则不啻是一个节省时间,熟诵古诗词的好办法。

2.形式尽可能多变,花样尽量翻新。

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对于新形式,他们都会跃跃欲试。因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指导学生一些方法。比如:(1)自读自录。学生自录磁带,将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在班上交流,并由评委评选,选出“最佳朗诵”。(2)互读听写。同桌之间先互读,指出对方优劣,读后再互相听写批改,既培养了朗读能力,又提高了书写水平。(3)听歌唱歌。现在有不少以古诗文作词的歌曲,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教学中都可以教学生唱,以唱促背。学生亦可自己配乐咏唱,一来提高了兴趣,二来深化了记忆。如在教《为学》一文中,开头一段稍长难背,学生配以流行音乐曲调唱诵,效果奇佳。(4)品诗表演。在理解诗文的基础上,将一些叙事性较强的篇章通过课本剧、小品等表演出来,既能促进学生的理解,又能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如教学《陈太丘与友期》、《卖油翁》等。(5)诵诗比赛。即不定期多形式地举行诵诗赛,如“咏春诗会”,看谁背诗数量最多;如默诗接龙,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小组又快又好。

3.鼓励学生“敢”写。

一方面,通过学校文学社活动,组织学生订阅一些有关诗词的报纸杂志,创建“诗社”“吟诗会”等小团体,积极营造一种亲近古诗词、走进古诗词的氛围,努力培养学生写诗填词的兴趣,激发起学生写作古诗词的欲望。另一方面,通过文学讲座和课堂教学,有目的、有步骤地为学生讲解古诗词的常识,让他们接触并了解诗韵、格律、词牌、词谱等知识,为他们揭开唐诗宋词神秘的面纱,同时结合一些精彩的诗词故事或教师自己的诗词作品,引导学生慢慢地、不知不觉地走入诗词世界。

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写出了一些“作品”,或许是极其稚嫩的,或许是十分平常的,甚至是拙劣的,指导教师都要多给予肯定,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肯定他们的成绩,就是保护他们的自尊;保护他们的自尊,就是激发他们的兴趣。正是这难得而可贵的兴趣,推动着学生在古诗词写作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4.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形象美。

形象是诗词中用以表达抽象的思想情感的具体事物。在古诗词中,具体事物的形象和思想感情是相辅相生的,写具体事物的形象能感抽象的思想情感,写抽象的思想情感能见具体事物的形象,充分体现作者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机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古诗词中的形象,古诗词中的形象都是经过作者选择、刻画,注入自己的主观思想和情感的,因而产生艺术形象,具有审美价值。让学生认识这一点,才容易感受到诗词中的美。

4.1古诗词中的景物形象具有形象美

杜甫的《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其中的形象:“花”、“鸟”都是美好的事物形象,与“溅泪”、“惊心”相结合,以美景反衬出作者沉痛的心情,更显“感”之深,“恨”之切,充分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从中感受到了古诗词形象的艺术美。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写景用事,写了十种景物,唤起读者视觉形象。既然写早行,鸡声、月就是典型景物,听到鸡叫,天上还有月亮,就开始收拾行装赶路;既然写早行,人的活动、霜就是典型事物,看到人收拾行装,桥上还有寒霜。旅途之景与梦中之景对比,眼里之景与心里之情完美结合,表现出“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的思家之情,从十种景物上感受到家乡的美。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词教学

诗词是我国特有的文化产物,且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从诗经楚辞、唐诗到宋词、元曲,可以说大部分中国文学主要是史诗。《毛诗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发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其意思是说诗词是一种节奏性很强的文学载体,且其抒情性显著。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如今中学生对于诗词学习的态度是畏惧、缺乏兴趣。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诗词教学。

一、投其所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由于自身文学素养不完善,对于含蓄、意义丰富的诗词不能够直接了解,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投其所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中将枯燥的诗词以故事的形式来讲述给学生听,使抽象的诗词故事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其学习的兴趣。如在学清照的《醉花阴》时,笔者将其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李清照的生平等融入一起,讲给学生听:李清照是我国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她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博览群书,才思敏捷,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擅长写词。在她18岁时候,和当时吏部侍郎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结了婚,两人志趣相投,婚后生活很幸福,但是,这种日子仅仅过了两年,赵明诚就被派到了离京城数十里的一个县城做官,开始和李清照过起了两地分居的生活。丈夫不在身边了,李清照感觉很寂寞,一天天的数着日子盼丈夫归来,这样长时间的思念使得她越来越憔悴,一天天的瘦下来。在重阳节的时候,李清照看着院子里的,想起来以前丈夫在家的时候陪自己赏花的情境,越想越觉得自己凄惨,尤其到了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就走到窗前往外看,月光下,随风摇曳,其孤单的身影和自己的身影颇为相似,有感而发写了一首《醉花阴》。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对这首词的背景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对词的大意有了一定的掌握,纷纷自主阅读起来。

二、整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中,诗词的数量很多,在安排上一般是根据单元的核心内容将诗词打乱编排的。这样给学生记忆诗词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很容易发生混淆、记忆不牢固的现象。对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以作者为单位,整合教材内容,使诗词内容呈现集中化、条理化,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在初中第一册苏轼《浣溪沙》的学习时,笔者将教材中苏轼的另一首词《水调歌头》整合在一起学习,让学生对苏轼这个人的个性特征有个较为完整的认知。进而根据诗词的创作时间,先学习《水调歌头》,因它写于1076年中秋节,词人苏轼4l岁被贬到密州,做了小小的太守,政治上不如意,与弟弟也有六七年没见,这就出现了词中“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抑郁不欢,而结尾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与前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胸襟。再学习《浣溪沙》,是词人在1082年创作的,时年三月,词人再次被贬黄州,政治上不得意而且身体也不大好,但词中却写到:“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又体现了词人的乐观和热爱生活。由此可知,苏轼的性格是乐观、旷达。这样安排教学有助于学生对诗词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便于他们更好地体验、感受作者的内心,能够有效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三、优化教学资源,拓展语文诗词教学

语文教材内容数量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的名家名作收入在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地拓展教学范畴,如向学生介绍作者的其他作品或者和此诗词创作手法相近、相异的作品等,优化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与其相关的诗词,从而来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打破教材的局限性。如在教学辛弃疾的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时,首先向学生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在介绍过程中,顺便介绍随着作者处境、内心的变化而创作出许多名作,如《登建康赏心亭》《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其内容都是属于借古讽今,感慨自我的壮志难酬。笔者在教学《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阅读、分析、总结其他两首词的大意、蕴意等,延伸语文诗词教学,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诗词教学可以说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去其进行整合、优化,不断探究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从而确保初中语文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词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们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脉脉相承,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新人才。我们作为语文老师,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去学好古诗词?本人在新课标教学理念地指导下,根据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的摸索、研究来谈谈个人的做法。

一、注重积累,反复诵读

庄子说:“朴素乃为天下之大美。”

孟子说:“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莎士比亚说:“病态的名花不能与最贱的野草争妍。”

培根说:“美中之最上者就是图画所不能表现,初睹所不能见及者。”

四人的话都没错。暂且撇开自然,专论那古诗词本色天香,内容充实和旺盛的生命力,还有一个隐含的因素必须考虑进去,那就是“趣味”。无趣则失色,无知则失味。失色失味,则古诗词望之若枯花,读之为鸡肋,弃之如敝屣。说到古诗词趣味上头,崇尚朴素的人多半有雅趣有谐趣而少有恶俗之趣,有真味有醇味而少有馊腐之味,这是对古诗词最起码的见识。总之,大美,无疑是学懂古诗词一种高妙的境界,既要看到其朴素之表,又要看到它的健康其质,还要品到它的丰足趣味,三者皆备,才能看到古诗词大美具焉,就像古人感叹:“易求无价宝,难得解语花。”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词丰富的感情、深刻的内涵蕴藏在凝练的语言中,不反复诵读,又如何体会得出?所以,我首先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讲诗的能力,即每节语文课前放手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由学生轮流讲诗。第一次可由老师为同学示范,使学生清楚诗歌快速讲析的步骤:范读――练读――作者――诗意――赏析――背诵。这样每册课本的古诗词笔者都要求学生背诵,诗词的内容也会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利用这短暂的课前几分钟,每周可熟记并理解两三首诗词,日积月累,就是一笔不小的古诗词财富了。当然靠课前这几分钟学显得太微不足道了。每天晨读时,要求学生进行相互抽查背诵,让大家温故而知新,效果良好。

二、结合背景,理解古诗词

凡是有生命力的古诗词都是诗人有感而发之作,诗所传达出的思想主旨无不与作者的平生、阅历、遭遇及他所处的时代的社会生活相关。因此,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就必须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这样才易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李白的《行路难》,若不弄清楚李白写这首诗的处境,那么诗中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等句子学生就无从理解。因此分析诗歌前,我先跟学生把背景资料交代清楚:天宝元年,李白被召入京,供奉翰林。玄宗虽对他礼遇有加,但不过是赏识他文学上的才华,李白“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思想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一向清高的李白忍受不了这种处境,而他的清高又为当朝的权贵所难容,终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就意味着被迫放弃自己的理想。这不能不使有着积极入世之心的李白感到极度苦闷。这时,他的一位朋友在京城摆了一桌酒席宴请他。面对美味佳肴,李白却“停杯投箸”,难以下咽,学生也就能理解这种心情了。

三、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四、品析名句

写作讲究锻字炼词,作者将其万千心绪凝于诗词等作品中。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可直接劈文入情,品味作者当时迸现的情感,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

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最后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道出了朝代更替的实质,引导学生明白了这句,那么学生自然就能理解作者站在潼关这一兵家必争之地是何等的感慨万千了。又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一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既写景又点出时令。这两句可以说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五、再现诗歌的意境

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如:王维的《使之塞上》,其中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中的“孤”字写尽了大漠的单调空旷,“直”字写出大漠孤寂和荒凉的同时,又给人以坚毅之美。“长”和“圆”更是在孤寂、空旷中写出大漠的苍茫和雄浑。又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般人对这首诗的理解,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画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上,这当然谈不上鉴赏。有的读者能进一步看到这首诗不限于壮丽景色的描绘,而是注进了诗人昂扬向上的激情。然而,这也还是没有品出本诗的“诗味”与意蕴。鉴赏能力强的读者能透过壮丽的画面,开阔的意境,看到这首诗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领悟这首诗所蕴含的耐人寻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成功在于追求,事业永无止境。这说明,如果没有对作品的透彻领悟,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鉴赏。“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晴,一只眼晴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晴看到纸的背面。”歌德的名言一语道破了古诗词鉴赏的真谛。

六、联系生活,运用古诗词

第5篇

【摘 要】: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古国,文化博大精深,且古诗词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精髓所在,在世界文学的浩瀚海洋中中国素有“诗国”的美誉。古诗词作品是先人智慧的积淀,其以优美工整的形式、和谐动听的韵律、丰满凝炼的语言和深沉真挚的情感传唱不衰,成为我国文学艺术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由于古诗词年代久远,学生在学习中存在诸多困难,因此只有不断创新,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 教学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千百年来,古诗由于语言生动凝炼,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从古至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古典诗歌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在教学实践和探讨中,我们认为根据具体诗文,有时可以灵活采用这样的教学结构模式: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这样的顺序来学习的。本文主要从几方面谈谈初中古诗教学方法。

一、解读诗题。

诗题往往点出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写作对象和场景。解读诗题往往要前后延伸和拓展,从多个角度了解诗歌。举例如下:

1、《泊秦淮》:诗人杜牧什么时候停船靠在秦淮河岸?(夜泊)当时环境怎样?(夜色迷茫,“笼”)诗人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还是忧愁?为什么?

2、《春望》:诗人杜甫在什么季节眺望哪里?那里的景色是繁华还是荒芜?为什么?(诗人在春天眺望长安城,而当时长安城被安史之乱的叛军占领,一片荒芜景象,这就是战乱中的唐朝首都)。

二、了解诗人。

我们常说“诗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孟子也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了解诗人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时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诗歌及诗人有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歌作好铺垫。了解诗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介绍诗人的诗风。如先引导学生复习小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有了感性体验后接着板书“李白—豪放飘逸”,再教学《望天门山》。这样,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认识过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诗人、诗歌的感知在不断深化。

2、介绍诗人的评价。如讲孟浩然,可以从其他诗人或诗论入手来介绍:孟浩然是唐朝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的诗人,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他的诗,受到李白、杜甫的高度赞扬。大诗人李白在《赠孟浩然》这首诗中,不同寻常地写到:“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还发出“高山安可仰”的长叹。杜甫也称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想一想,能得到李杜高度赞扬的诗人,可见其诗歌是多么的不同凡响。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过故人庄》。

3、介绍诗人的创作背景。如教学杜牧的《泊秦谁》,先有感情地介绍时代背景:杜牧生活在晚唐时代,当时唐朝已呈衰落迹象,风雨飘摇,然而当朝的达官贵人却不顾国家安危,夜深了仍然在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有家不归,有案不办。杜牧是一个有正义感和远见的诗人,他在秦淮河畔看到这个场面后,感到非常悲愤:那些向歌女点歌的达官贵人,怎么就不知道亡国之痛呢?奢华不除,大唐必亡!

三、理解诗句。

初中所选古诗词都是名篇佳作,语言凝炼,音韵优美,含义深刻。由于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用典现象和押韵的关系,能否准确、生动地释词解句直接影响到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意象的领悟。理解诗句,通常有释、补、调、想、品五法。

1、释 。如:(1)商女:以卖唱为生的女子,歌伎。(2)宦游人:出门求官之人。(3)儿女共沾巾:分手时的少男少女。

2、补。如:(1)君问(我)归期(我)未有期(2)泊(于,在)秦淮(3)与君离别意(都是相同的),(因为我们现在)同是宦游人。

3、调。(1)风烟望五津(望五津风烟):遥望您去蜀州时将经过的五个渡口,那里关山重重,烟雾迷蒙,我实在为你担心。(2)无限河山泪(河山无限泪):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我的眼泪无穷无尽。(3)烟笼寒水月笼沙(互文):淡淡的烟雾和朦胧的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江水和沙滩。

4、想。海日生残夜:黑夜尚未散尽,一轮红日就从大海中冉冉升起。[先译后联想]黑暗之中孕育着光明,光明与黑暗同时存在于一个画面当中,最后光明冲破了黑暗,放出万道霞光。这是多么令人惊奇多么令人鼓舞的一幅画呀!

5、品。如:(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品一个“潜”字,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而又默默无闻的美好品格,从中也折射出诗人杜甫关心天下苍生疾苦的善良情怀。(2)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不说山光使诗人心情宁静愉悦,而写山光使飞鸟怡然自乐,这就是含蓄不露,这就是诗味。鸟的怡然自乐,正是诗人淡泊宁静的反映。这就是借物境写心境,用光和影营造了一种幽静清寂的境界。

四、品味意境。

古诗的教学,一定要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引导学生借助诗人的丰富联想,展开想象,领略诗人的情怀。我们要诗情画意地教古诗,学生能诗情画意地再现意境是关键。要想真正品味出诗的意境,还必须从文本出发,通过对一系列意象的理解、联想和想像,来探求和再现古诗文中深邃而美妙的意境。展开想象的翅膀,再现诗歌描绘的艺术画面,从而品味古诗文的意境。如教学《天净沙·秋思》:

先请学生找出诗人摄入古诗中的意象。诗人选择“夕阳西下”的时刻,摄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赋予他们以独特的情趣:枯、老、昏、小、古、西、瘦等。阅读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感知这些意象,才能通过有形的自然之物,体会那无形的 “断肠”之情。

接着老师适当地进行引导:“断肠人”骑着一匹瘦马(为什么瘦?),走在古道上(是一个人吗?),任西风吹打(神色如何?),见到枯藤,老树,昏鸦(心情怎样?),小桥,流水,人家(会引起什么思绪?),夕阳(又有什么特殊含义?)。这样就能让学生把简单的意象重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勾勒出一个流浪天涯的寂寞旅人,从而加深对文章的主旨及作者感情的感受。

最后提问:“断肠人在天涯”,这“断肠人”为什么不回家?他是在离家的路上还是回家的的途中?这“天涯”又在何方?教师要引导学生于有尽文字处体会无尽之意,去体会那想还乡而不能的苦闷,淡淡的表现蕴含了浓浓的哀愁。

诗歌欣赏离不开想象,通过感知、重组、想象,由浅入深,展开艺术的画面,才能品味诗的意境。这样,让学生用自己的观点去想象,大大增强了阅读兴趣,既学习了文言知识,增强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及写作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五、感悟诗情。

古典诗词表达思想感情大多采用较为含蓄的手法。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

1、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

2、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二字,可以表达出诗人的情感,那便是词人思念家乡寂寞悲苦的情感!

3、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不畏浮云遮望眼”为什么不用白云、孤云,而用浮云呢?因为浮云可以暗指困难、挫折、障碍等。可以通过理解这个意象,知晓诗人艰难险阻的精神。

4、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

六、指导朗读。

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更能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呜,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1、朗读教学时,要防止三种不良倾向。一是为读而读,对学生的朗读不加以指导和评点,走过场而已。二是只放录音带而不亲自示范朗读。由于朗读带一般由艺术表演家录制而成,其阅历和感悟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有相当大的差距。如果不顾城乡学生的差别,不因材施教,不考虑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硬要机械模仿,无异于拔苗助长。我们主张最好老师当面范读,同时配合面部表情、动作等体态语,因材施教,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情感的桥梁,起到录音带无法替代的作用。录音带的作用适合于诗歌欣赏,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一般不适用于范读。三是朗读前缺乏感情理解的基础和忽视感情积累、酝酿的过程。

2、古诗朗读要讲究节奏,这样才能琅琅上口,音韵优美。一般来说,按表音节奏划分多,按表意节奏划分少。四言为“二二”节奏,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晨兴/理/荒秽,带有/荷锄/归”。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

3、古诗的读法有三种类型:朗读、朗诵和长吟,这三种对节奏的处理要求有所不同,应当分清类型。另外,师生对朗读的要求也不一样,应该有所区别。

4、古诗词朗读还要注意掌握感情基调,如壮志难酬、苍凉悲怆的《渔家傲》,豪迈奔放、想象瑰丽的《望天门山》,气壮山河、慷慨悲壮的《过零丁洋》,委婉含蓄、缠绵绯恻的情诗《无题》,与世无争、清新自然的《归园田居》,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春望》。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上,我们既要继承前人好的教学方法,又要运用一些灵活、实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使语文古代诗词教学充满生机,情趣盎然,让学生真正喜欢古代诗词,以确实提高学生对古代诗词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王德昌 《中国古典精粹文库》,春风文艺出版社,1992年9月第1版

2、蒋孔阳 朱立元 《美学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第6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122-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3.076

古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而古诗词教学中一直存在着很大的难点,如何提高古诗词教学的质量是广大语文教师必须重点研究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不断创新教学策略,突破教学瓶颈,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质量。本文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由于高考的压力非常大,教师为了能够保证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取得良好的成绩,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通常让学生通过背诵的形式来记住古诗词,只是大概地给学生分析一下词意,并没有深入讲解,从而导致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古诗词的含义,体会不到古诗词的意境。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会使学生在单一的教学形式中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以至于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二)缺少对古诗词个性化的讲解

在进行高中语文古诗词的鉴赏和学习时,学生一定要有独特的想象力,在阅读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再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对古诗词进行独特的认知和鉴赏。但是在目前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往往缺少对古诗词个性化的讲解,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再加上学生自己人生经历不够丰富,以至于最终影响了对古诗词的理解。

(三)没有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

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是在被动的情况下进行古诗词学习的,古诗词教学也只有教师讲解、布置作业等单一的形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的状态非常消极。高中阶段,古诗词的教学主线就是翻译、背诵,学生在学习中不能感受到古诗词带来的情感,从而打消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古诗词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古诗词学习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教师若从词汇开始讲解,会给学生一种非常乏味的感受,因此一定要创新教学策略,创设相应的古诗词教学情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体会到古诗词的意境,从而带着丰富的情感进行古诗词的学习。比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中《咏怀古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关于边塞的歌曲,将其当作教学背景,给学生讲解昭君出塞的故事,加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从而让他们学好古诗词。又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柳永词两首”中《望海潮》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朗诵的视频,伴以充满感情的讲解,从而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词的意境,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二)设计朗读环节,使学生体会到古诗词的情感

古诗词是作者情感的一种体现,其中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字都表达了作者的不同感情,比如愤恨、舒缓、愉快、凄凉等。教师要认真引导,让学生将古诗词有感情地朗诵出来,从而在朗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古诗词。比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涉江采芙蓉》的教学时,教师要先引导学生理解最基础的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和学生一起探讨:应该怎样划分朗读的停顿,朗读时应该将重点放在哪些词汇上,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古诗词的朗读,然后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找到问题之后进行改正,再次朗读,直到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古诗词的含义。最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或小组阅读,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感受古诗词的中心思想。总而言之,朗读是一种外在的教学方式,通过朗读能够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表达出来,这不仅是一个深化学习内容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检查的过程。

(三)多角度进行古诗词的教学

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宝藏,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教师要学会从多角度进行古诗词的教学,从不同层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的方式一定会带来非常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注重语言方面的价值,更要让学生注重作者在创作中应用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形式。这些内容都会在古诗词当中体现出来,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古诗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比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苏轼词两首”中《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时,教师在带领学生分析完词的表面含义后,应该引导学生对该首词的创作背景和所表达的情感以及写作手法等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刻理解。而古诗词的价值层面有很多,教师可以应用比较的形式让学生发现古诗词中的奥妙,让学生对古诗词艺术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另外,古诗词的韵律感和节奏感非常好,如果将古诗词的字音转变成音律,让学生进行朗诵,他们就能在朗诵中体会到古诗词的内在情感,从而在心灵上产生共鸣。除上述之外,还有很多角度的入手点,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不断探索,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能力。

三、结语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充分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教师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将古诗词的内容、情感、创作背景以及创作意境等结合起来,通过创设情境、朗诵以及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内容,理解其中的情感,从而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诗词知识。

参考文献:

[1] 刘B.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策略研究[J]. 课外语文,2015(6).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01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一部分很重要而且很有特色的内容,那就是古诗词教学。虽然现在古诗词已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交流工具,但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是功不可没的。

无论是遣词造句上的字斟句酌,还是思想文化传承的一脉相承,古诗词都可圈可点,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经典代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古诗词在文化传承上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加强古代经典诗词教学,既是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具有鲜明人文特色的古诗词教学的研究,让我们的古诗词教学更有趣、更扎实、更人文,不断提高古诗词的教学实效,不仅对于提高整体的语文教学实效有益,而且能够更好利用古诗词的感染力,发挥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让传统文化更深入地融入到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中,一举多得。下面,我就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相关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让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更有趣

新的课程标准,突出了“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只有让我们的教学更有趣,才能让学生在教学中更乐意⒂耄并获得更好的体验。小学生的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只要我们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改变传统的生硬枯燥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更好的实现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让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更有趣,要注重课堂导入和情景设置,可以借助互联网、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和手段,通过生动再现诗词背后的故事,将诗词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等方式来实现。比如,在《赠汪伦》一首诗的教学中,可以给学生讲背后的故事,汪伦为一睹诗仙李白的风采,利用“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将爱好喝酒和游历的李白吸引至名不见经传的泾州,而后两人相谈甚欢,结下深厚友谊,也可以让学生即兴发挥,也谈送别感言,可以现场表演,现场吟诗。又比如,在《寻隐者不遇》一诗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内容进行创造性的表演,通过情景的再现和生动的演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让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更扎实

语文是教学系统中的一门基础文化学科,其他学科的学习要以语文学科的学习作为基础。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的起始阶段,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更是基础中的基础。所以,小学语文的教学更需要注重语文的基础性,对语文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实现更好的教育教学目标,古诗词教学作为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如此。注重全面把握古诗词学习的内容,注重新的课程改革三个目标及三个目标的有机融合,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实际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开展更为扎实的教学,夯实学生学习基础,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做到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特点,新的课程改革,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上的要求也有所差别,我们在教学中要以新课改的要求为依据,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古诗词教学。比如,学生在小学阶段,相比对抽象的、复杂的、逻辑的内容,更喜欢也更容易掌握具体的、直观的、情感的内容,我们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画面感,让学生结合生动形象的画面,加强直观感受,从而更好的认识和了解诗词的内容,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加强情感引导,可以多给学生实践体验的机会,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体会诗中情感,再现诗中描绘的形象,来记忆、理解和应用所学诗歌。

三、让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更人文

新课标明确要求我们的小学语文的教学,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古诗词形象生动、语言凝练、意境深邃,是古人抒情表意使用的重要工具,也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更是古人胸襟和智慧完美的体现,不仅极具特点,而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可以说,古诗词教学在体现语文人文学科属性上具有典型性,加强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是加强对学生人文教育的要求。在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中,通过古诗词的融合,能让小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感悟到语文的人文特点。教师通过古诗词教学,要让学生在看懂字面意义的基础上,注重古诗词背后蕴含的情怀,通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让学生不断开阔自己的审美视野,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感受,得出正确的审美标准,体会和感悟诗中的意境,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受到作者思想感情的感染,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逐步形成健全人格,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为适应和推动社会发展做出更积极的贡献。

第8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104-02

现代高中语文课本中所包含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古文和现代文两种形式。在我看来,古文方面可以在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文言文和古诗词。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文言文和古诗词在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相对于文言文而言,大部分学生在古诗词鉴赏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为典型、系统,因此在下文中,我会主要针对高中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古诗词进行分析,找出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打倒这只语文学习路上的"拦路虎"。在我看来,对于古诗词教学,主要从知识教学和情感教学两个方面入手。

1.知识教学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知识和文化的代代传承,从而保证人类文明的生生不息。因此,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知识教学永远是占据首位的,而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来说,在语文这门传统科目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古诗词教学环节更是如此。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知识的传授和方法技巧的引导放到古诗词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位置。在我看来,古诗词的知识教学方面主要包括炼字、解题技巧的建立两个层次。

1.1 炼字。炼字,顾名思义就是提炼出每个字所隐藏的意思。我国的古诗词是采用古代汉语写成的,古汉语不论是在语法使用还是意思表达方面都与现代汉语大相径庭,因此同一个字在现代汉语中的解释和用法,会和古代汉语的意思和用法天差地别。与现代汉语相比,古代汉字意思表达更加注重凝练性,这就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炼字,从而明确体会出古诗词中每个字的独特含义,从而为更好地明白诗词中表达的情感做好铺垫。

对于炼字来说,需要学生具备较为丰富的古代汉语字词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大篇章的文言文来帮助学生积累下更多的古代汉语知识,从而在古诗词鉴赏过程中,以古代汉语知识为依据,进一步提炼古诗词中每个字、词的引申性意思,提高对于古诗词字面意识把握的精确度,并为进一步实现情感剖析奠定基础。

1.2 解题技巧。对于高中生来说,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培养自我的文学性思维,从而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一系列知识的学习在将来的高考过程中获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从而能够进入高等学府深造。并且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国家大力提倡学校教育要在教给学生相应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古诗词的理解就非常注重技巧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解题技巧的传授,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效率。

作为高中教师,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一般会对历年高考试题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剖析。我在研究试卷的过程中发现,历年以来的语文考试中涉及到的古诗词题目,能够总结出一定的规律,总结诗人情感,和分析修辞手法是绝大多数古诗词考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这两类问题为依据,进行古诗词教学技巧的传授。

2.情感教学

语文是一门感性思维占主导的学科,不论是现代文还是古诗词阅读,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情感代入和共鸣能力。因此,我们再日常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内容的教学,还要有目的性的培养学生对于情感的体悟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古诗词阅读过程中,实现情景代入,情感共鸣,真实体会到诗人在字里行间体现出的情感。

2.1 情感鉴赏。从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来看,情感鉴赏可以考验学生对于一首诗或词整体的理解能力,对于学生的炼字能力和整体情感代入,以及体悟能力有着非常好的锻炼和促进作用。从应试方面来看,尤其是对于高中生来说,根据对以往高考试卷的研究,古诗词是高考语文试卷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情感鉴赏则是古诗词题目中永远的参与者。所以情感鉴赏一直是古诗词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对以往教学总结,我认为,对于学生情感鉴赏能力的培养可以细化为两个方面。

首先,要了解诗人,了解时代。这需要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将诗词与诗人结合起来,古诗词往往是诗人有感而发的产物,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时期诗人的不同遭遇,都会对这一时期的诗词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有一些诗词,直接就是诗人对于自身情感和处境的真实性描述。以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为例,两位生于不同的时期。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并且本人性格带有明显的侠客色彩,豪放而浪漫,所以李白的诗往往充满着乐观和浪漫的色彩,如《将进酒》这首诗就充满了自信与乐观的态度,对于权贵,名利金钱的蔑视。而杜甫生于唐朝由盛转衰的阶段,经历过安史之乱,所以杜甫的是感情更为沉重、灰暗,还有自己怀才不遇的无奈之情。只有对诗人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才能在情感赏析过程中精确把握住,诗词的核心情感所在。

其次,要情感代入,激发共鸣。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如在读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依照诗中描述,在脑海中构建出一幅情景画面,将自己代入其中。并且站在诗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的感受当时的情境,以此来推测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引发思想上的共鸣。

2.2 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古诗词是古代文人墨客采用最为精炼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进行隐晦性情感表达的一种形式,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字词都可以包含着无限的韵味,因此古诗词不论从文体还是内容方面,都处处体现出美。因此对于古诗词鉴赏来说,审美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第9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典诗词;美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美育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育,教授的并非是加减乘除这种可以明确说明的理论知识,而是一种不可言喻只能意会的感性陶冶。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对当代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美育教育便是其中之一。语文教材当中很多课文都是经典文学的节选,课文本身就具有非常高的欣赏价值和美育价值。然而现在很多老师没有正确的认识到美育教育的真正内涵,只是认为所谓美育教育就是让学生们认真的阅读课文,没有认识到高中生受到人生经历以及理解能力的限制,还无法真正地体会到课文当中的内容,老师只有用自己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这个文章才能使学生真正的受到美的教育。另外,还有老师认为只需要让学生学习课本里的知识就足够,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课文中的美只是一部分,受到课文容量的限制,编者只能节选其中的一部分,或者从各种类型的文章当中挑选出合适的内容纳入到教材当中,很多优秀的作品并未被纳入其中,所以老师应当鼓励学生打开视野,增加阅读量,从而从更多文学作品中吸取更多的美。

一、古典诗词――高中语文美育极具潜质的切入点

(一)高中语文古典诗词的教学要求实施美育

随着我国课改的不断推进,现行的高中语文课标当中对古典诗词有着明确的课程目标,即通过对古典诗词的学习,陶冶学生们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而且自从我国语文课本将古典诗词纳入教学范围之后,其在教材中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且在高考中古诗词鉴赏的考试范围和考试难度也在不断加大。要想能够在考试当中在这一部分拿到相对的高分,学生必须对古诗词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所以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二)古典诗词中的美是美育研究不可或缺的部分

中国的古典诗词作品十分丰富,且成就非常高,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论是春秋时期的《诗经》、汉代的乐府还是唐诗宋词,都对前代诗词具有一定的传承,并在前代文章精华的基础上又有一定的发展,经过千百年的反复锤炼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在我国的古典诗歌当中,既能看到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也能看到作者对梦想的追求,对国家的热爱以及对民族的兴衰感慨成为无数诗歌当中的主题,另外诗歌所具有的深远意境和整齐的韵律也带给了读者别样的感受,这些都为美育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素材,成为语文美育教学中绕不开的一部分。

二、高中语文古典诗词美育的实施策略

(一)教师主导性的发挥

受到学生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很多学生还无法真正地理解古典诗歌当中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这时老师的引导便显得格外重要。例如在讲解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的时候,就要向学生们说明这几首诗的背景,以及杜甫的生平,当仕途不顺的杜甫来到三峡一带,看到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在此留下的古迹,想起他们的事迹,不由得赞颂了他们的学问和品行,并通过他们的壮志未酬联想到自身的颠沛流离,抒发了杜甫生不逢时的感慨和悲哀。当学生们了解到这些背景之后,便可以更身临其境的去感受这些古诗词的魅力,从而加深他们对诗词美的感悟,以及作者所描述的人生感悟对自身的影响,从而形成真正的美的教育。

(二)用现代技术丰富古典诗词美育教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老师在传承以往语文教学当中精华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引进现代教学技术来丰富古典诗词教学。在古典诗词的学习和感受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很多老师无法很好地表现出诗词的精髓,这时便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从网络上搜索到专业朗读人员所诵读的诗词,从而播放给学生们听,尤其是带有配乐的诵读音频,可以有效地调动起学生们的感情,为学生们创设出优美的意境,帮助学生领悟诗词的主题,把握诗词美的精髓。

(三)用生动的教学活动丰富古典诗词美育教学

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所以当有教学需要的时候,老师们可以用丰富多变的教学活动来加强美育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美的理解。例如,经过长期的流传,很多诗词被配上了美妙的音乐,从而使诗词成为了歌曲,较为成熟的有坡的《水调歌头》、李煜的《虞美人》等。音乐是一种生动的语言,也是美的事物的一种,所以将这些诗词配上配乐,更有助于帮助学生对作品中美的理解。另外,对于诗词当中的一些叙事诗,学生们可以将其排成小话剧进行表演,学生们在排练过程中可以反复揣摩诗中的故事,加深他们对诗词中美的理解。

三、结语

通过高中古典诗词来进行美育研究是当前语文教学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老师要重视诗词更要重视其中的美育教学,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自身对诗词的理解来引导学生,还可以通过各种先进设备辅助教学,另外也可以将各种活动加入日常教学当中,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词,更好的理解其中的美。

参考文献

[1]冯佩兰.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9).

第10篇

关键词:古诗词;民族文化;语文

G633.3

中国的古诗词已经有了五千年的历史,对于后人来说,这些古代的妙言佳作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几十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可以做到会背诵,会默写,也能用自己的话将诗的意思说出来。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定的问题,即学生不会对这些古诗加以运用,渐渐地就忘记了。这就违背了学习古诗的初衷。在语文教学中若能对以前学过的古诗词加以灵活巧妙地运用又会怎么样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它除了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辅助语文教学外,还能熏陶人们的情感,净化人们的心灵,开阔人们的胸襟。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积极尝试运用古诗词来促进语文教学。本文将对此浅谈以下几点:

一、运用古诗词进行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精彩巧妙的导语是奠定教学基调、营造课堂氛围、寻找师生互动平台的有效手段。在教学活动中,经常使用古诗词作为导语,折一枝红杏而引来满园春色,掬几朵浪花而激荡一江春水,不管是学生还是我自己都会受益颇多。如在教学《山在访友》一课时,我引用了学生比较熟悉的与友情有关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等等,学生们齐声朗诵,热情高涨,仿佛在课堂中带入了友人之间的那种相识、相知与相惜,这堂课的“主旋律”也就自然成了友情。

二、对古诗词进行改写,加深学生的理解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把古诗词转化成自己笔下的文字,是一条可供探索的好思路。在本册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中有一首选自《诗经》的《采薇》,由于书中只节选了原文中的四句,16个字,仅看字面,学生很难理解诗的意思和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就将其改成了“一位卸甲退役的征夫回家乡,乡关渐进,想:是谁在‘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中送我、如今我九死一生回来了会有谁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等我?这样学生就知道了他是春天走冬天回,季节变换,时光流逝,一去几年,他将家乡的什么季节错过了?学生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天,“一年好景君记,正是横黄橘绿时”的秋天……他快到家时会如何呢?学生们纷纷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样不仅对诗的内容进行了理解,也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了进一步的体会。同时也把以前学过的诗句学以致用。

三、灵活运用,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在指导作文训练时,古诗词也可大有作为。继承古诗词的极致,不仅在于记忆得多少,还在于让其成为源头活水。在教学活动中,尝试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古诗词,学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首先是对语言的美化功能,对古诗词的应用加以强化,能够将作文程式化的语言模式予以打破,为行文镀上亮丽的光泽。优秀的作文往往能够将作者扎实的古诗文基础展示出来,写作时总能信手拈来,给读者带来一种“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审美享受。其次是对主题的升华功能,古代诗歌中的很多哲理诗本身就是点石成金、升华主题的好素材。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对体现“母爱”的主旨非常适用;“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对体现“保持本真”的主旨非常适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对体现“奉献社会,不求回报”的主旨非常适用。对诗句进行恰当地引用,无疑会给文章锦上添花,使作文的思想品位得到提升,进而使得分的“亮点”得到增加。再次,让学生在“温故而知新”中感受到古诗用时更有趣。十一说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清明时吟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有新同学来到说一句“笑问客从何处来”;风筝飞舞的日子,互相道“忙趁东风放纸鸢”。让古诗词走进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是“诗”,从而引导学生将古诗词写入文章。这样就能在简单的应用中获得无穷乐趣,形成古诗阅读的良性循环。

四、通过古诗词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兴趣

高尔泰说过:“美是诗的基础。和美一样,诗永远体现着善与爱,不体现善与爱的就不成其为诗。”与其它文学形式相比,诗词更具有美的特质。实际上,在整个语文教育中都应贯穿美的教育,应指导学生发现并欣赏诗词中的语言美、意境美、韵律美、哲理美等,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觅美、捕捉美、学习美、创造美。如引导学生品味《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可领悟蕴涵其中的深刻哲理美;《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潭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是一首优美的词,可让学生相互讨论并阐述自己的感受。宋代的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因此,可指导学生将诗绘成一幅画来阐释自己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还可以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总之,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广大教师需要在语文教学中进一步去探索它的应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古诗词进行恰到好处的引入,无疑会提高语文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利于积极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古诗词加以运用。以上是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切身体会,也是很多学生的共同感受。

参考文献:

[1]巴桑.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浅析[J].赤子(上中旬).2014(22):161.

第11篇

【关键词】新背景 初中语文 诗词教学

中国是文明古国,更是“诗词”的发源地,发展至今我国诗词有着丰富的内容,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可以说是我国文学史的主要内容。诗词的创作大都是诗人根据自己心中的所想、自己的情感的一种发泄。其语言精练,哲理丰富,韵味深远。是一种凝练性和韵律性很强的文学体裁。发展至今,诗词虽然已经不是文学的主旋律,但是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目前,诗词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充分挖掘、运用诗词资源,探究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强化学生高层次的发展。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的谈一下新背景下初中语文诗词教学。

一、以趣入诗,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诗词创作的年代距离现在学生的生活有些遥远,教师在诗词教学中往往采取直接解释的形式进行,使得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听的则是云里雾里,不能够使诗词发挥其本身的文学作用价值。学生对于诗词的学习更是“忘却止步”,老师则将诗词归入难点教学部分。鉴于此种现象,笔者尝试以趣为着手点,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让学生在潜默移化中感悟诗词的内涵,产生主动学习诗词的欲望。这种教学手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熏陶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如:在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内容时,笔者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一个古人在中秋月圆时候,手持酒杯询问青天,过的是哪一年,伸手感受风,想象乘风而去,可又怕那高高的月宫冷寂。想着便在月光下翩翩起舞,想那月宫如何比得上人间。之后,视频镜头切换到古人的起居室,这个古人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想在这月圆之际,自己的亲人在哪?不觉悄然流泪。转过来想,人都有分别的时候,月圆或月缺也是自然现象,任何事情都不能十全十美的,自己又有什么看怨恨的,擦干眼泪,祈祷只要自己的亲人能够平安、健康,就是不在一起却可以欣赏同一个月亮。并起身挥手写下《水调歌头》,笔者则将词的内容一句句的在多媒体屏幕显示,学生通过这样的视频早已进入到了诗意中,纷纷情不自禁的跟着屏幕吟诵起来。以学生感兴趣的视频为基准,带领学生走进诗词创作者的内心,真实的感受诗词作者创作的内涵和情感,潜移默化的形成某种特定情感,刺激他们主动的、深入的探究相关诗词内容。

二、以诗解诗,强化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对于诗词,学生的态度往往是硬性的接受教师给的解释,没有自己动脑去思维。诗词的创作带有很强的韵律性,讲究用词的精练,而学生对此感觉很难了解,只是单一的掌握某一首诗、词的阐释,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诗词更是如此,笔者认为,无论是古今哪个文章的创作,都讲究前后的呼应以及其整体的统一融合性。正如浙东学派学子陈亮所说:“通体上理解,不主张一句一节,举其一而遗其一。”对此,笔者引导学生尝试“以诗解诗”,即:反复诵读诗歌,通过全篇诵读来尝试理解每个句子或者某个段落,拓宽学生的思维范畴,鼓励学生对诗词诠释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如:在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笔者首先让学生对内容进行反复的诵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初步感知诗作韵味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通过全篇的阅读来总结其核心内容,进而结合中心内容及上下文内容对诗的内容进行阐释。强化学生主动意识的进行,注重学生个性理解的引导和启发。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学生主体完成,其感触也就会颇深。

三、以空白想诗,拓宽诗词教学范畴

诗词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诗词学习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诸如:想象力、语文写作能力等等。现如今是多元化、个性化的时代,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存在着多方面的因素,而角度不同则感触不同。诗词作品,创作者选取语言的凝练性,及其时代的久远性等等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空白性的,笔者认为,在诗词教学中,可以适当运用这个空白来引导学生开展想象,拓宽诗词本身的教学范畴。

如:在学习《木兰诗》教学内容时,存在很多的空白之处,诸如:木兰参军的决心、参军的过程、自己恢复身份后官府的态度等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加以想象,鼓励学生对《木兰诗》本身内容的填充,或者表达形式的改编。让学生将填充后的内容或者改编后的内容与原内容进行比较,真实的感受、体验诗词的凝练性和意蕴性,增强自我文学修养的熏陶和语文综合技能的锻炼。

事实证明:诗词作为我国文化的精髓,有着很强的存在意义和价值,将其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并作为重要内容出现,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语文技能等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认识到诗词教学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不断探究教学新方法,开辟诗词教学新路径,运用诗词来推动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优才教育研究院 主编.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典型问题解决案例[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必要性;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全脑记忆法;移情理解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7-062-01

汉语言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其中重要的精神瑰宝就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无数诗词歌赋。本篇文章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主要从初中生学好古诗词的必要性和教师应当教授给学生的古诗词学习策略和方法入手,对初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初中生学好古诗词的必要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古诗词就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这种精神遗产对学生的能力发展和身心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感染和熏陶作用。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诸如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各种能力都潜移默化地提升和增强。我们在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古诗词对初中生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1、古诗词有益于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

教学实践证明,古诗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影响作用是显著的。无论是学生记忆诗词时的右脑开发,还是学生理解分析诗词时的左脑开发,都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相应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具体说来,古诗词的学习对学生在字、词和语法等等的学习具有极大的正面影响,一系列的古诗词的语言分子的作用特点决定了它时刻对学生的直觉能力和思维感受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记忆和融会贯通相关的语言知识,思维能力自然而然发展和完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诵读和记忆古诗词的时候,是左脑的思维能力不断发展的最佳时期之一。一个能够学好古诗词的学生,不但具备完整的记忆水平和能力,而且还有敏捷的思维和反映能力,能够轻而易举地学好现代汉语等其他语文知识和常识。总之,古诗词的学习对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的提升都是非常明显的,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关注和重视。

2、古诗词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有益影响

古诗词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升是比较容易理解的。简单地说,古诗词给学生审美感受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就是古人所书写的古诗词语言优美、耐人回味、朗朗上口。中国的古人在遣词造句时,往往会考虑很多的因素,包括语言的听觉美、意义美和押韵美。很多的古诗词读起来都非常得流畅,充分体现了我们汉语言的无限魅力和感染力,这是很多现代汉语中无法比拟的。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会发现古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想象起来意境优美,时刻被美好和谐的氛围熏陶,这也是很多学生都非常喜欢诵读古诗词的原因之一。古诗词对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第二个关键途径就是其字里行间所营造的意境更是给人以无限美的享受。在我们现在的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材中,多教授给学生的都是一些描写家国情怀或者是风景名胜的古诗文。诗人们就像画家一样,巧妙地使用字词,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绚丽的画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运用自己想象的翅膀,遨游在先人给我们营造的画面当中,不用亲自去那个地方,就能够将当中的美景尽收眼底。总之,古诗词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包括了学生对字词的美的感受和其中意象的美的感受,是提升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最佳内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将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都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让学生终身从中受益良多。

二、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传授给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方法

很多的学生也并不是完全对中国的古诗词没有任何兴趣,其实很多的初中生都正处于身心成长发育时期,对很多事物都非常地好奇,恰恰是学习学好古诗词的最佳时期。他们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尝试学习这些文化瑰宝,但是学习的成果并不明显。这正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正确的学习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所在,我们总结出了以下两种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及时传授给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方法:全脑记忆法和移情理解法。

1、全脑记忆法

在我们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我们一般都强调学生使用记忆的方法来掌握古诗词的知识点。这样的学习方法对学生来讲过于单一、缺乏趣味,也不符合心理学的相关学习理论的指导。人类学家已经论证过,一个人学习的最佳状态应该是左脑和右脑都得到充分开发的状态。一个人的左脑一般是掌握人的逻辑能力,右脑一般是控制着人的形象机能。左右脑全脑学习的方法正符合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将文字和已经结合起来的学习方法。如果学生只是死记硬背的话,不但投入和产出的性价比很低,而且也没有开发脑,是不完整的学习方法。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指导学生利用诸如疏通文意、理清脉络、情景结合的方式全面开发大脑。总之,全脑学习法是学生轻松学好古诗词的重要方法。我们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不遗余力地将好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为学生的快乐学习的实现尽自己的能力扫清障碍、添砖加瓦。

2、移情理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