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精准扶贫工作思路

精准扶贫工作思路

时间:2022-12-18 06:46: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精准扶贫工作思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精准扶贫工作思路

第1篇

今年以来,甘肃省崇信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把精准扶贫与双联行动深度融合,精心部署、合力推进,各级人大代表发挥优势、主动参与,紧扣“六个精准”要求,围绕“1+17”精准扶贫方案内容,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扎实开展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目前,全县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人大代表407名,其中省人大代表1名、市人大代表12名、县人大代表134名、乡镇人大代表260名,参与率达到80%。

着眼精准目标任务 促进思想认识提高

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动员会后,崇信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安排1名驻村干部和1名联络人员,具体负责驻村精准扶贫工作。利用代表履职培训会议,将省市扶贫攻坚政策和全县“1455”工作思路贯穿培训全过程,明确了人大代表助力精准扶贫的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切实增强了代表参与扶贫攻坚行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围绕精准措施落实 大力发展富民产业

崇信县各级人大代表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紧密结合人大工作特点和代表工作实际,充分发挥乡镇“人大代表之家”和代表小组的职能作用,组织引导人大代表广泛开展以“出一个脱贫点子、参加一次视察调研、支持一项村级事务、发展一项富民产业”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活动,积极争资列项、抢抓政策机遇,帮助贫困户大力发展牛、果、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助推贫困户脱贫致富。目前,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帮扶联系困难户126户,开展视察调研4次,提出意见建议12条,帮扶贫困户发展果产业5000亩,建办肉牛养殖场(区)4个,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2个,新建日光温室20个;栽植油用牡丹1.3万亩,落实育苗基地2808亩。

紧盯精准发展短板 全力措办实事好事

崇信县各级人大代表紧盯全县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农村发展后劲不足等现状,充分发挥表率作用,主动深入贫困农户家里,围绕群众关切的水、电、路、房等问题,面对面拉家长、谋脱贫、议发展,帮助理清发展思路,有效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县林业、水务、农牧等部门人大代表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广泛开展农技推广、土地流转、果园管理、种植养殖业等技能培训10场次500多人次,提高了贫困户的致富技能水平。代表中的党政领导干部亲历亲为,积极为贫困户争取发展项目和扶贫资金,投放农业机械12台,落实化肥、地膜、籽种等农资2.3吨,扶持乡村硬化村社道路15.2公里,协调通水20户,为贫困户措办了一批实事好事。(王会生)

第2篇

青草岗村驻村工作队,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包村单位和扶贫联系单位大力帮助下,各驻村工作队员着力协助村支两委在精准扶贫户的识别、贫困户帮扶、扶贫项目实施、积极争取资金、扶贫党建“双推进”等方面务实工作,为助力青草岗村扶贫工作向前推进取到了积极的作用。现将一年来驻村扶贫工作总结如下:

一、青草岗村村情   

青草岗村由原青草岗村、华林村、铁家垱村合并而来,下辖42个村名小组3887人。2018年年初,青草岗村总贫困户43户119人,已脱贫31户90人,未脱贫12户29人。其中已脱贫户由村支两委干部进行结对帮扶,未脱贫户由县发改局进行结对帮扶。

经2018年精准识别回头看和精准核查,新增单个贫困人口30人,清退贫困人口26人,其中单个清退3人,不享受政策21人,自然减少(死亡)2人,目前全村共43户贫困户119人,经民主推荐与评议,2018年预脱贫7户17人,尚有5户11人未脱贫。

二、驻村后的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驻村后,我们紧扣四项职责任务,建立和完善村扶贫工作组织机构,熟悉和了解村情及贫困户状况,落实驻村扶贫帮扶责任,围绕今年确定的脱贫目标任务,按照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的要求,压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一) 抓好政策宣讲,提高扶贫政策知晓率。

突出健康扶贫、产业扶贫、金融小额信贷、教育扶贫和雨露计划等政策重点,扶贫工作队全员上阵,进行宣讲和宣传,释疑答惑;联合驻村帮扶责任人对全村43户贫困户均上户张贴精准扶贫到户政策宣传画,并给贫困户当面宣讲相关政策知识,对年龄偏大的五保户、残疾人及外出务工的贫困户,均以电话或微信形式告知有关政策,做到全覆盖,提高扶贫政策知晓度。     

(二)认真整改问题,补齐脱贫短板。

1.强化统筹兼顾,因户施策,提高帮扶措施精准性。驻村扶贫队会同村支两委,借势发力,对今年拟脱贫的7户贫困户逐户核实家庭情况,调整和落实好每一户帮扶责任人。根据贫困户家庭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落实帮扶措施,真正做到精准帮扶,做到该享应享的政策和措施全部进家入户。

2.贫困数据更加精准。结合问题整改工作,开展了青草岗村扶贫系统数据动态调整。2018年新增单个贫困人口30人,清退10户22人,单人清退3人,自然减少(死亡)2人,自然增加1人,全村贫困人口为119人。

3.产业发展效益明显,狠抓政策落实。

①产业扶贫方面,17户贫困户参加了小额信贷分红,共增加收益近5万元,26户参加朱家港烤烟专业合作社产业扶贫,共增加收益近1万元。

②教育扶贫方面,“雨露计划”,本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中享受“雨露计划”2人;享受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16人。

③健康扶贫方面,全面推进一站式结算和先诊疗后付费贫困户政策,全村三分之二贫困户受益。

④社会保障方面,着力开展了入户走访、核查农村低保和特困供养家庭现状的工作。2018年,全村农村低保救助标准由原来的A、B、C三档变为A、B、C、D,救助金额由原来每月的130、145、170元变为每月125、170、190、220元;兜底贫困户救助标准提高到320元/月;五保户的救助补贴提高到430元/月。

⑤危房改造方面,澄清了全村4类重点对象存量危房底数,其中有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了2018年国家农村危房改造政策。

⑥基础设施方面,青草岗村积极争取扶贫项目资金10万元,对三路塝组至方道湾组进行公路硬化,受益贫困户达6户。

三、存在的问题

目前,驻村帮扶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当前脱贫攻坚工作还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是与扶贫办联系较少,交流少,工作思路有待创新,帮扶能力有待提高;

二是帮扶结对效果不明显,未及时掌握结对户信息,结对帮扶进展缓慢;

三是推动帮扶村主导产业发展进度缓慢,我们将进一步攻坚克难,进一步提高村产业发展。

四、下阶段工作计划

1、落实好村集体帮扶项目。

一是加强交流学习。组织村两委外出学习发展致富典型,进一步拓宽两委班子思路,增强发展意识和发展力。

二是积极争取财政奖补资金和优惠政策支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分年度实施规划内基础设施项目。

2、落实好帮扶贫困户。

一是智力帮扶。掌握贫困家庭适龄入学子女和在校学生就学情况,确保适龄学童和在学校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二是劳务输出帮扶。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争取结对帮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

三是产业脱贫。积极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不产种养殖特色产业发展。

第3篇

过去的五年,是__镇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在全镇上下艰辛奋斗下,__镇经济增速领跑全县,社会保持稳定和谐,发展势头强劲。当前,__各项建设日臻,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社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充满了蓬勃的生机活力。

随着时间的推进,如今,我们即将迎来新的五年规划。未来,__经济保持怎样速度,发展方式如何转变,产业结构怎么优化,如何寻找创新发展的动力,如何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如何推动协调发展,“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如何实现,如何更好地保障民生,扶贫开发如何确保“不让一个掉队”……这些是我们在“十三五”期间必须认真回答的问题。站在“十二五”和“十三五”的交汇点,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立足实际,科学规划__五年后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全镇上下高度重视的议题。

“十二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紧紧围绕全县“一城、两县、三乡、四基地”的总体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强基础、兴产业、惠民生、促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实现再上档更进位的目标。据统计,2014年,全镇农林渔牧业总产值20160万元,比2012年增长 4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87.3元,比2012年增长40.9%;近三年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年平均增长21%。全镇呈现出政治持续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发展态势。

在镇十三界党代会上,我镇提出了“依托三大优势(广阔的库区水面资源优势、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便利的水陆交通优势),打造一区两带(一区:__天湖生态淡水养殖产业区,两带:天乐二级公路沿线万亩名特优水果产业示范带和村级公路沿线经济生态示范带),实施五大产业(核桃产业、名特优水果产业、库区生态淡水养殖业、烟叶及食用菌产业、生态养生旅游业),建设美丽__(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建设“美丽__”)”的发展思路,并紧扣工作思路推进经济社会各项建设,创建了__县__万亩核桃基地、__县__花果山万亩水果基地、__县__万亩生态淡水渔业养殖基地三大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三区、三园、七基地”的“三特”水果产业发展格局;积极参与申报自治区“城镇建设百镇示范工程”项目竞选,成为首批自治区“百镇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实施“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事干、月月有收入”的“造血式“产业扶贫工作,四年来累计减少贫困人口4156人。通过全镇人民的艰辛努力,5年前所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不断得以实现。回顾上述历程,我们深刻感知,自始至终坚持科学的发展思路,是我们能够保持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的关键。

“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将全面进入“新常态”。在新常态经济下,经济增长动力更为多元,结构继续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这更要求我们认真发展趋势,把握机遇,推进经济的。总结__发展整体形势和新的动能力量,我认为,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机遇:精准扶贫工作在全区深入开展,给__经济带来的成长机遇;下老经__至南丹高速公路建设提上建设日程,给__经济带来的提速机遇;__翻坝系统一期工程、__升船机工程、__电站林佑码头的开工,给__带来的振兴机遇;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进入深化实施阶段,交莲岭风电项目有望在两年内实现上马,给__经济带来的转型机遇。综合分析,“十三五”将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为此,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办大事,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坚持“重大项目立镇(依托交连岭风电项目,抓好百雄电站、巴象电站等重大能源项目,并推动完成百镇建设等项目)、特色产业富镇(大力发展“三特”产业、库区淡水养殖产业、食用菌产业、生态旅游产业等特色产业,深入创建__5万亩“三特”水果经济示范带,打造环__库区生态经济圈)、精准扶贫兴镇(依托精准扶贫工作,发挥兜底作用,实施产业扶贫及政策扶贫,确保5年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库区移民稳镇(发展库区移民经济,维护库区稳定和谐)”的总体工作思路,主要抓好以下五大工作。

(一)以“三特”产业为主体,突出抓好经济转型发展。一是大力发展“三特”产业,继续按照“镇有示范片、村有示范点、屯有示范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深入开展镇级千亩、村级百亩,屯级十亩的产业示范建设,要在今明两年完成新种“三特”水果2万亩,新增20个百亩以上的“三特”示范基地,打造__5万亩名特优水果示范带升级版;加大政策及技术扶持,结合“产业扶贫”工作,发挥整村干部技术员力量到各村屯指导群众发展“三特”产业,形成大众创业的新浪潮和大众创新的新态势;二是继续加强产业基础建设,围绕“一区两带”布局,依托__市__县“三特”水果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规划,抓好巴相至八渡拓展区道路、八福码头、精品区节水灌溉等农业基础项目建设,着重加强对农业产区的基础投入,解决在土地整治、灌溉用水、批发交易等基础设施上存在的薄弱环节,为创建__市__县“三特”水果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奠定基础;三是加大产业融合,继续引进一批优质外地企业参与“三特”产业开发,对已进入我镇的注册“金太阳”、“宏毅”等企业给予一贯的政策扶持,促进龙头企业的形成,加快土地向优质企业的流转,推进形成“企业+基地+农业”的产业发展模式,全力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借助微信平台、电商渠道等互联网+平台,吸引外地客商到我镇上门收购水果,扩宽需求市场,促进群众稳定增收。

(二)以举办“桃李鲜花节”为契机,突出抓好生态旅

游产业。积极联系县旅游局,对“__桃李鲜花节”筹备方案进行优化,举全镇力量抓好节庆活动的举办工作;并依托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的东风,围绕__镇生态旅游产业规划,抓好万亩花果山生态农业观光基地、滨湖生态旅游基地、天湖水上休闲运动基地以及天湖原生态国际养生度假区、、犀牛泉民俗文化旅游景区的“二区四基地”旅游项目建设,发展休闲垂钓、农事体验、龙舟竞赛等群众喜好的旅游产品,建立新型生态旅游名镇。(三)以库区为最大潜力和动力,突出抓好移民综合发展。着力发展库区经济,结合库区移民土地淹没长期补偿政策的试点工作,抓好移民后期产业发展、生活补助,子女入学补助等扶持政策落实;抓好库区产业建设,引导库区移民发展核桃、“三特”水果、淡水养殖、食用菌等基地建设,争取特色产业进库区入农户;继续抓好库区产业实用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争取库区劳力输出,提升工资性收入;抓好库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移民生产开发码头,移民安置点通屯道路项目,饮水项目等项目建设,提升库区移民发展空间。

(四)以精准识别成果为支撑,突出抓好精准扶贫攻坚工作。按照“五个一”要求,通过抓好扶贫精准识别工作,充分利用精准识别成果,对具备产业发展条件的贫困户实施“户户有产业、月月有收入、户户有事做”的产业精准富民项目,并加强镇、村干部“一对一”联系对接帮扶制度,确保产业扶贫一抓到底,抓出变化,抓出成效,杜绝贫困反弹,提升扶贫工作稳定性。对不具备扶贫条件的贫困户实施生态扶贫异地安置项目,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贫困人口的医疗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役,以全面实现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五)以“百镇建设”项目为依托,突出抓好“生态乡村”建设。紧紧围绕“建设自治区级宜居小镇”这个中期目标,通过完成“百镇建设”项目,吸引和整合更多小城镇项目资金在__落地;加快推进__政务服务中心项目等项目建设,对集镇的公共服务作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不断提升__集镇向心力以及发展支撑力。同时,依托“美丽__乡村建设”工程,按照“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三个阶段步骤,着力对村屯基础状况、人居环境、发展条件等硬件设施及软件条件做进一步改善,打造幸福美丽村屯。

第4篇

一、“十三五”基本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围绕省、市、县关于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部署,把扶贫开发作为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突破口,扎实开展干部结对帮扶,大力实施九大精准扶贫措施,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坚持财政投入与发挥市场作用、引入社会力量相结合,注重增强内生动力,注重金融支撑,注重创新机制,整合资金,集中投入,推进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由“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推进贫困村定期脱贫,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XX和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二)目标任务

优化整合扶贫资金,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加大扶贫力度,确保扶贫到村到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突破,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市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全县每年实现精准脱贫10000人以上,确保到2020年实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目标。

(二)目标任务

优化整合扶贫资金,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加大扶贫力度,确保扶贫到村到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突破,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市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全县每年实现精准脱贫10000人以上,确保到2020年实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目标。

二、“十三五”主要任务及措施

(一)“十三五”主要任务

1、实施基础设施到村行动计划

村组道路。进一步完善城乡交通网络体系,构建对外连接周边乡(镇)、对内村组道路畅通的乡村路网结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优先集中解决当年计划脱贫村通村公路,在行政村全部通水泥路的基础上,加快通组道路硬化建设和通村水泥路的拓宽改造,使农村交通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群众出行便利,农产品运输道路通畅。

饮水安全。结合县城饮水工程扩容扩网改造,实施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和连通工程,新建和改造一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好年度安排的整村推进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着力解决贫困村的生产用水难题。

2、推进产业扶贫增收行动计划

种植业。白莲、薏仁等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和高效农业项目优先向贫困户倾斜。发动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项目,增加经济收入。

经营体系。鼓励和培育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农民合作社),通过农村合作组织的示范带动,提高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组织程度。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探索企业与贫困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贫困农户稳步增收。加快农产品加工和市场营销体系建设,打造赣江源头特色品牌,完善流通网络。

3、提升教育培训行动计划

义务教育。实施农村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规划,优化学校布局,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师资、仪器设备等资源,就近就地入学为重点,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全面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提升教学能力。

技能培训。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积极引导贫困村有培训愿望的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贫困户“两后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培训率达到100%。贫困助学。建立健全覆盖各级各类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改善各类资助资源,大力改善资助环境,确保每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

4、完善公共服务行动计划

医疗卫生:进一步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条件,贫困村有标准的卫生室,建筑面积达到上级规定标准,基本医疗设备、药品配备齐全、有取得经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培训合格的乡村医生。组织开展乡村医生轮训,提高贫困村乡村医生的能力和水平。加大重大疾病和地方病防控力度,提高贫困人口健康水平,减少因病返贫人口。加大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文体科技。加强贫困村文化建设,有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和体育健身器材等,文化娱乐活动场所有保障。积极开展文化扶贫,开展文艺节目、电影等进村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开展科技扶贫,在贫困村实现技术培训、信息服务、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四个全覆盖。贫困户家庭主要劳动力能够参加实用技术培训,人均掌握1-2门实用技术。

社会保障救助。全面落实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政策。加大农村医疗救助力度,降低门槛,扩大重点贫困村医疗救助面,提高医疗救助标准;加大救助资金投入,相应扩大重点贫困村低保保障面。

第5篇

理清清单“定好位”

今年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战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突破的主战之年。“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4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如期摘帽。贫困户脱贫必须达到‘两不愁’(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400元以上”。双辽市正奔着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的奋斗目标前进。

为实现目标任务,双辽市制定了“三管齐下”的工作思路。对2016年已脱贫人员,扎实开展“回头看”,着力建立长效脱贫机制,巩固脱贫成果,_保不返贫;对已确定实行保障兜底脱贫的5144人,由市民政局牵头,会同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抓紧落实保障兜底措施,确保应兜尽兜、兜住兜牢;对计划实行保障兜底脱贫以外的11434人,逐户逐人确定产业脱贫项目,压实包保责任,通过发展生产实现脱贫。

明确责任“抓落实”

扶贫是一种责任,更是一份担当。双辽市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成立了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市、乡两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作为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层层签订责任书,细化工作目标和任务,狠抓落实。建立健全市、乡、村及各包保部门联动帮扶机制,形成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包保责任人统筹协调的工作模式,所有包保部门(单位)逐户走访调研,制定脱贫计划,真正做到项目到村、措施到户、包保到人。

众擎易举,众行易趋。针对包保任务重的形势,双辽市积极动员学校、医院、部队、部分企业、专业合作社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形成合力攻坚新局面。双辽市工商联(商会)积极组织引导双辽市民营企业参与“民企帮扶脱贫攻坚光彩行动”,26名企业会员,深入9个村104户贫困户一对一指导帮扶,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开启精准扶贫新途径。双辽市工商联(商会)共组织、引导联会员、会员企业、非公经济组织及人士在捐资助学、农业生产等方面共计捐资20.45万元。双辽市“绿之缘”合作社理事长邹双艳参加了全省“民企帮扶脱贫攻坚光彩行动”推进会,并作了典型发言。

精准施策“强支撑”

推进脱贫攻坚,光输血输不来真富裕,等靠要要不来真发展,必须精准施策、标本兼治。双辽市从抓产业入手,促进稳定增收脱贫。实施产业扶贫项目联动机制,落实有机农业、观光旅游、农产品加工、电商物流、产业结构调整、苗木种植、农业机械化、“光伏+”等脱贫项目。让“资金跟着扶贫对象走、扶贫对象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形成产业集聚发展优势。今年将有97个项目在双辽市落地生根,直接投资达220亿元,带动投入600亿元。同时,将发挥好331个脱贫专业合作社的引领作用,引导贫困户自主发展、组团脱贫。

医疗、教育、低保既是民生的基本保障,也是精准脱贫的重要路径。双辽市从抓保障入手,促进社会保障兜底脱贫。统筹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口供养等救助制度,不断提高低保标准;扎实推进医疗脱贫,保障兜底户个人医疗保险和住院新农合报销后产生的自负费用由政府承担,全力破解因病返贫问题;着力抓好教育脱贫,持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落实学费减免、助学贷款、特困学生补助等资助政策,解决好因贫辍学、失学问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基础设施是贫困地区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是国家和省考核验收的重要指标。双辽市从抓基础设施建设入手,促进农村全面繁荣。重点强化贫困村路网、水利基础设施、信息网络、电力设施和村屯环境改善。

第6篇

关键词:精准扶贫;帮扶;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1-0000-01

一、实施精准扶贫要把准原因

要做到精准扶贫,一方面,对于纳入建档立卡范畴的农村低保户和五保户,通过政府“兜底”的办法,由民政部门按照序时进度提高农村低保标准,确保按期实现脱贫目标;另一方面,对于农村低收入扶贫户人口的增收脱贫必须通过资金扶持、项目带动、组织党员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等途径和措施,确保实现脱贫目标。通过对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家庭的致贫原因进行汇总和全面剖析,大体可以归纳为因病、因学、因残和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动力等因素,全面把握和正确分析农村低收入扶贫户主要致贫原因,才能做到因户制宜,因户因人施策和“一户一策”,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落实帮扶措施,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二、实施精准扶贫要精确识别

对象把握不清、不准,就谈不上实施精准扶贫。因此,做好经济薄弱村、农村低收入人口等帮扶对象的精准识别,是实施精准扶贫的首要环节。现阶段,在对农村低收入人口进行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对帮扶对象的精准识别、及时退出及纳入机制,对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及经济薄弱村实行动态管理,使已实现稳定脱贫目标的农户及时退出,新出现的低收入户及时纳入给与帮扶,确保扶贫对象真实、准确、可靠,为实施精准扶贫奠定基础。

三、实施精准扶贫要精准帮扶

实施精准帮扶,就要求深入到镇、到村、到户广泛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走访、谈心等方式逐户摸清低收入家庭的基本情况、主要致贫原因、致富愿望和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和措施。结合帮扶对象家庭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实施精准产业扶贫,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则加、宜开展旅游扶贫则开展旅游扶贫,积极引导和扶持低收入户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把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打造成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大生产,不断提高精准扶贫工作成效。

四、实施精准扶贫要精确管理

精准管理,就是要建立完善经济薄弱村、低收入户帮扶信息档案台账,强化精准扶贫监测,及时跟踪经济薄弱村、低收入户帮扶情况,确保帮扶对象得到有效扶持,在规定时间内实现稳定脱贫目标。同时,实施精准扶贫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敏感度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实践证明,无论是开展精准识别,还是实施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都离不开一支精干高效的扶贫干部队伍。县(区)、镇(乡)两级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和具体工作的承担者,要重视和加强扶贫干部队伍建设,调齐配强扶贫部门领导班子,充实扶贫工作力量;进一步加大扶贫政策培训力度,提高基层扶贫工作人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确保事有人干、有人干事,为不断提高精准扶贫工作水平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实施精准扶贫要自我提高

实施精准扶贫的方式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在日常扶贫工作中,直接给予帮扶对象以资金(小额信贷扶持)、项目及组织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等举措,确实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实践证明,以这种方式脱贫的农户,一旦帮扶资金链断裂、后续帮扶措施跟不上,极易造成返贫。因此,在给予一定的资金、项目、物资等扶持的同时,思想观念的扶贫很关键,要对帮扶对象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观念进行正确引领,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向进、自力更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主要依靠自身的努力真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这才是实施精准扶贫的根本和最为重要的方式与途径。

六、实施精准扶贫要完善机制

在对农村低收入扶贫户进行分类和全面摸清主要致贫原因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完善“四大机制”,因户因人施策,强化责任落实和推进,确保脱贫奔小康各项目标落到实处。

必须完善帮扶对象动态识别管理机制。在农村低收入户建档立卡二次确认的基础上,坚持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和实行动态化管理的原则,建立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的适时退出及纳入机制,对农村低收入人口进行细致“盘点”,摸准搞实帮扶对象。通过上级农村低收入户管理系统纳入到建档立卡范畴给予帮扶,为进一步提高精准扶贫工作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必须完善党员干部“一对一”帮扶机制。为切实落实工作责任,提高帮扶成效,按照上级“三落实”工作要求和“分类指导、重点帮扶”的工作思路,对低收入户实行帮扶包保责任制,一户一策、分类帮扶,重点落实三级帮扶联系人责任制,加大项目、资金等帮扶措施落实力度,做到“一对一”结对帮扶,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

第7篇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伴随着岁月脚步声,我们告别了极不平凡的2014年,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15年。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回首刚刚过去的2014年,全省各级扶贫和移民部门在省委、省政府及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办25号文件、赣府字19号文件和扶贫开发新纲要的总体部署,凝心聚力,狠抓落实,全力推动扶贫开发和水库移民管理。

这一年,减贫缓贫实现了预期目标。通过精准扶贫和区域发展两轮驱动,全省贫困地区和水库移民安置区基础建设进一步夯实,社会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扶持对象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强,稳定增收态势进一步巩固。全省实现全年减贫70万人的奋斗目标,贫困人口由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360万减至290万。

这一年,品牌创建取得了预期成果。江西搬迁移民扶贫进城镇进园区试点,在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高度评价为契合城镇化、互动工业化、引导农村贫困人口有组织的流向小城镇、工业园区的成功典范;“雨露计划”培训实施方式改革试点,推进“四个转变”的措施上升为国家政策执行;村庄整治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以贫困自然村为单位结合新农村建设;“四位一体”产业扶贫到户品牌培育工作正式启动。四项专项扶贫改革创新举措被《当代江西》作为发展升级的样本给予宣传。全省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三峡后续工作管理措施及效果得到了国务院三峡办高度肯定。

这一年,社会扶贫发挥了预期作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扶贫攻坚,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帮扶工作形式多样力度大,全省各级定点扶贫单位自身投入及经驻村工作队协调争取的各类帮扶资金及物资(折款)近13.2亿元,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激发了巨大扶贫潜力。

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

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

2015年是扶贫和移民“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扶贫和移民工作的谋划之年。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激发广大贫困地区和水库移民安置区干部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一切发展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鼓起新干劲,形成新合力,抓住新契机,谋求新跨越。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制度创新,着力培育形成发展新活力、新动力、新体系、新优势,以适应新常态的新认识、新理念、新举措、新作风,推动江西扶贫和移民在加快发展升级、小康提速征程中再创新业绩。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以贫困群众和库区移民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按照“123456”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力争60万贫困人口脱贫这个总体目标,夯实建档立卡管理和干部驻村帮扶两个基础工作,抓好贫困县考核制度改革、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和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三项考评考核,提升搬迁移民工程、教育培训工程、村庄整治工程、产业扶贫工程四大品牌工程,推进社会扶贫、行业扶贫、水库移民管理、项目资金监管和“十三五”规划五项重点工作,强化政策措施、督促检查、宣传调研、队伍建设、维稳、廉政建设六项保障措施,为推进全省贫困人口和水库移民与全省人民一道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

第8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

新厂社区为进一步压实产业扶贫工作责任,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经居支两委会议商定,成立了已街道联工委主任黄宏亮同志为组长的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其名单如下:

组  长:黄宏亮

副组长:屈方明  邓  兵

组  员:屈贵武  陈加银  闫  艳  涂自福  

涂  英  胡  博  蔡南芝

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产业发展的规划、协调、指导、考核等日常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扶贫专干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传达产业扶贫相关工作。

二、主要做法

1、制定产业规划:

广泛调研,集思广益,编制了《永兴街道新厂社区2017年产业发展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新厂社区柑橘种植及第三产业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重点。

2、做大龙头产业:

争取政策、项目支持,大力助推辖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做大做强,催生扶强辖区专业化企业,带动更多群众参与柑橘产业发展和技能知识学习。今年,我们为辖区瑞蚨祥果业专业合作社争取了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共投入48万元对整个园区建立了高效节水灌溉设施,确保了合作社果园灌溉。现阶段新型柑橘品种已经成熟。新品种已进入市场推广阶段,合作社帮助贫困户进行了技术配管服务,今年帮助6户贫困户已销售柑橘3万斤,实现收入2.1万元,园区总产值已达到40万元。

3、开展产业培训:

结合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情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依托科学技术力量,对柑橘产业开展长期技术指导与服务。新厂社区邀请乡镇农技站组建了农民教育培训队伍,专人负责培训工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多次到社区送科技下乡和技术培训活动,深入种植基地进行了现场授课指导。累计印发培训资料300份,培训授课20课时,参训人员达150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训达38人次。

4、聚力产业投入

社区积极争取产业扶持资金,整合所有财源,帮助铁路北居民产业发展。投入3万元统一采购药物对铁路北片区进行柑橘病虫害防治,投入1万元帮助清理果园落果,通过进行统防统治工作,确保柑橘产业稳步发展;投入15万元对11组小溪沟道路进行了道路硬化,这些投入方便了农产品种植,方便了农产品外销硬,提高了产品溢价。

三、帮扶成效

通过近几两年的工作开展,新厂社区产业扶贫项目已经形成,辖区合作社新品已进入推广阶段,近年帮助6户贫困户销售柑橘3万斤,实现收入2.1万元,这些贫困户已能够每年实现稳定收入。通过对辖区农庄的帮扶,已有2名贫困户进入到农庄工作,现每月收入1200元。第三产业,截至目前通过介绍贫困户参与务工,未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除全家无劳动能力外,每家都有1人获得了工作,收入均能够超过1000元以上元。现我社区除2户兜底户,2户新增户未能脱贫,其余24户均已实现稳定脱贫。

四、下步工作思路

围绕县委、街道党工委脱贫攻坚目标及总体工作部署,继续大力发展产业扶贫工作确保已脱贫户每年实现稳定增收。

1、继续加大合作社扶持力度。争取资金做大合作社,让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共同发展。

2、继续推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硬化、整修村组道路,解决居民出行问题,方便居民农产品外销,提高农产品溢价权。

3、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提高贫困户劳动技能和操作技能,对种植户实现农产品增收,非种植户增加一门技能。

第9篇

以党的十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县委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切实加强道路运输管理,严格依法行政,努力营造和谐、健康、安全、有序的道路运输环境,切实维护行业安全和稳定。

二、工作思路

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交通主管部门提出的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按照“努力带好运政执法队伍,强力推进规范管理,扎实抓好安全监管,全面推进优质运输服务”的工作思路,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为抓手,切实推进“精准扶贫帮扶”工作;以规范管理为中心,努力推进城市客运、维修、驾培、客货运输及等级车站管理规范化;以安全监管为重点,夯实安全基础,确保源头安全。

三、工作要点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升运政执法队伍服务形象

1、认真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构建纳入局整体工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巡察暂行办法》、“一案双查双报告”、“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等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强化主要负责人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意识,切实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

2、建立健全和完善具有道路运输特色的预防和腐败惩防体系。一是加强党风廉政工作思想教育,树立“不想腐”、“不敢腐”思想意识;二是案件查处力度,形成高压态势;三是查漏补缺,堵塞制度漏洞,建立健全预防和惩治体系。

3、创新管理机制,打造良好的运政执法队伍形象。一是以“依法治县”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为依托,强化干部职工法纪意识,教育和引导运政执法人员远离非法利益格局,文明、规范执法,依法办事,坚决杜绝执法违法行为发生,确保执法公平公正。二是强化依法行政,阳关执法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对执法案件进行录入,将执法工作流程全方位进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执法公平、公正。

(二)强化规范管理,确保道路运输秩序可持续发展

1、强化城市客运规范管理。一是进一步加强出租汽车质量信誉考核,强化驾驶员服务资格证管理,努力提高出租汽车管理水平。二是联合出租汽车及公交公司,大力开展城市客运秩序专项整治,强力规范城市公交车及出租汽车经营行为,全面提升服务质量;三是依法规范“网约”车辆,维护城市客运市场秩序。

2、强化客货(危)运输规范管理。一是以推进“平安建设”创建活动为契机,落实中超长线“夜间落地休息”、“夜间限速”“车辆动态监管”等各项运输管理规定,积极推行超长线接驳运输方式,抓好农村客运车辆规范管理,确保安全营运。二是以道路运输秩序整治为重点,严处客运运输不按核定线路运行、超速、超载、站外揽客、乱停乱靠等违规经营行为,确保运输秩序正常有序。

3、强化对维修行业的监管。一是规范维修经营许可,严格准入管理。二是规范维修作业过程管理,严禁违规或超范围维修作业,严禁改装、拼装机动车。三是加强机动车维修档案管理,建立健全维修档案,一车一档。四是加强对维修企业资质的检查,审核企业资质,对无资质的维修企业,要上报相关职能部门或联合相关监管部门予以取缔。

4、加强对驾驶培训工作的管理。一是以教练员“吃拿卡要”行为专项整治为重点,强化教练员职业道德教育,规范驾培校教学行为。二是进一步加大对驾培校的监管力度,严查驾校资质、教练车辆技术状况和教练员资格,严禁离车教学、私设教学点和乱收费行为,有力促进驾培行业管理规范化。三是以各项考核为抓手,督促驾培行业加强自身建设,加快驾培行业规范化建设。

5、全力推进“打非治违”工作。按照“一牵头三联动”的工作方式和县委、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的安排,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在非法营运车辆易聚集的中心场镇、车站、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区持续抓好打击非法营运工作力度,年内组织开展2-3次打击非法营运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形成打击非法营运的长效工作机制。

(三)抓好安全和稳定工作,维护安全有序的社会及道路运输秩序

一是严格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体和行业监管责任。二是按照“三把关一监督”原则,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日常监管、隐患排查、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明察暗访监督、源头安全检查、事故查处“四不放过”等制度,以制度强管理。三是以“平安交通建设”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百安”、“安全生产月(年)”等活动,把安全生产落实到行动上。四是加强案件排查和化解工作,大力维护安全和稳定的社会及道路运输秩序。

(四)全面推进优质运输服务

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坚持做到行政许可科学、规范、合理,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坚持“以人为本”、高效、便民的原则,力争行政许可审批办理“一站式”服务到位。

第10篇

强调,我们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总书记的关怀温暖人心,总书记的指示催人奋进。兴安盟把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长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坚持不懈抓学习宣传,不折不扣抓贯彻落实,始终坚持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谋划发展、指导工作,扎实推动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多谋民生之利 多解民生之忧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兴安盟坚持用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着力”要求,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下大力气保障和改善民生。面对财政收入和农牧民收入低、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欠账多等实际问题,兴安盟上下万众一心、攻坚克难,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仍然坚持民生所指、责任所系,民生所向、政之所行,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百姓最大限度地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千方百计地提升了百姓的获得感。

兴安盟对总书记挂心的棚户区改造高度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和改造力度,努力让居住在危旧平房中的居民享受到了更多的实惠。老国有林区阿尔山市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将棚户区搬迁改造作为“天字号”工程和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抽调近700名干部,组成117个征收工作组,积极推进棚改各项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争取到各类棚改资金35.97亿元,已投入26.6亿元,完成房屋征收8961户、56万平方米,完成任务量的90%,其中总书记考察区域的186户居民全部搬迁并得到妥善安置;筹措回迁安置房源2856户,已回迁安置1751户。

“棚户区改造真是一件好事呀!现在住上楼房了,上厕所不用去外面,冬天也不用烧煤取暖了,我们这儿的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一位回迁户激动地对记者说。

棚户区改造,不仅在阿尔山市,在兴安盟各地都在扎实迅速地推进。乌兰浩特市以棚改推动城市“脱胎换骨”,从保障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情况,改变固有的棚改模式,科学合理地制定了安置补偿方案以及多项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造福百姓。在土地征收补偿上,执行自治区统一规定的区片综合地价标准;房屋征收补偿安置方面,以货币补偿的方式为主。

“我们提高了货币补偿比例,在6204户中,将有5056户完全采取货币化补偿的方式进行征收,这么做一是可以满足多样化需求,提高购房者的自主选择权;二是减少过渡费的问题;三是解决乌兰浩特市库存压力。”乌兰浩特市房屋征收局副局长黄绍明介绍说。

一组组数据,伴随着一个个认可、一声声称赞,兴安盟真正把民生工程变成了暖心工程,众多像郭永财那样的棚户区住户,已经通过棚户区改造圆了他们的安居梦。

兴安盟树立用最小财政办好最大民生的理念,逐年加大民生投入,2016年民生支出占全部财政支出的75%以上;创造性地落实自治区“三个一”民生实事,特别是率先在全区将“一吨暖心煤”政策扩大到所有农牧户;大力实施老年人优待政策;切实提高困难人群社会救助水平;建立多层次全员医疗保障体系;抓好创新创业工程;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兴安盟通过一桩桩、一件件温暖人心的民生实事,使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执政理念在兴安大地上变成了美好现实。

聚力扶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自治区党委、政府十分关心兴安盟的贫困落后问题,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来内蒙古工作到基层调研选择的第一站就是兴安盟,特别是在调研期间明确指出,兴安盟发展的快与慢、质量的高与低,直接关系到自治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如期现。

面对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原因复杂、全盟6个旗县市中有5个国贫县1个区贫县等扶贫难题,兴安盟委、行署牢记总书记守望相助的嘱托,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全盟上下齐心合力、开足马力、精准发力、深处着力,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的使命感和群众不富寝食难安的责任感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确保按照总书记要求,实现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紧紧抓住兴安盟被纳入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开发特困地区的重大机遇,坚定政治信念,坚守责任担当,始终把扶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坚持走富有兴安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2016年1月, 《兴安盟委、行署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策措施》正式; 2016年5月, 《兴安盟各级干部帮扶贫困户工作方案》制定实施,立下“军令状”, 挂上“作战图”,兴安盟打响了一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大决战。

兴安盟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5万人,占全区贫困人口的13.1%。计划2016年实现2.2万人稳定脱贫,乌兰浩特市摘掉区贫帽子;2017年减贫3.4万人,阿尔山市摘掉国贫帽子;2018年减贫3.4万人,扎赉特旗、科右中旗摘掉国贫帽子;2019年减贫1.5万人,科右前旗、突泉县摘掉国贫帽子,力争提前一年实现人脱贫、县摘帽的目标。这是时间表,刻不容缓;更是“军令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兴安盟上下一心向贫困宣战,推出了“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十项重点扶贫措施”重拳组合,形成了扶贫合力。积极探索实施“菜单式”扶贫,按照“摸清底子、出好点子、列好单子”的工作思路,全力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从“输血”式的生活救济型扶贫转向提升贫困地区内生动力的“造血”式开发型扶贫,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产业扶贫模式在兴安大地上迅速推广。选派近4.3万名干部与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发放“三到村三到户”扶贫引导资金1.7亿元,投放金融扶贫贷款5.5亿元,投入社会扶贫资金1.2亿元,2016年稳定脱贫2.2万人。

第11篇

一、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群众工作为核心、以开展乡村治理活动为主线,坚持以改善贫困人口和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扶贫对象和水库移民自我发展能力,切实保障水电移民合法利益为工作重点,把扶贫、移民、两资、以工代赈工作与学习贯彻云南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农牧民综合素质,切实保障水电移民合法利益,全力推进新常态下扶贫移民工作科学发展。

(二)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群众工作和乡村治理工作,坚持以改善贫困人口和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以实施民生工程为载体,不断加强贫困地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产业增收和致富能力建设,促进全州扶贫、移民、两资、以工代赈工作取得新成效。

(三)工作思路

扶贫、两资、以工代赈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2015年重点工作,坚持以精准扶贫为指导,用心用情,倾情倾智,深化扶贫机制改革创新,做实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提升扶贫开发实效。按照“户有卡、村造册、乡立薄、县归档”的要求,全面完成建档立卡工作。着力抓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新村扶贫、能力扶贫、生态扶贫等“五大”扶贫工程,着力抓好两资四小工程、民族新村、产业增收项目,着力抓好以工代赈千桥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不断夯实农牧区基础设施,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2015年力争完成扶贫、两资、以工代赈资金投入8.2亿元,完成34375人的减贫任务。

水电移民工作基本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先移民、后建设”的水电开发方针,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政策,加大全州移民工作指导协调力度,加快推进大渡河流域水电移民安置工作,协调好各种利益矛盾和纠纷。同时积极探索移民安置与旅游全域化、农牧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的藏区水电移民安置模式。加大移民后期扶持力度,提高后期扶持政策质量效益,着力完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化发展水平,努力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

(一)围绕民生改善,着力实施“五大”扶贫工程。一是新村扶贫工程。启动实施43个整村推进工程、12个藏区连片开发项目、8个民族新村,完成2014年度21个彝家新寨项目和18个浙-川扶贫协作新村。二是产业扶贫工程。紧紧围绕乡村旅游,重点培育“酒、肉、果、蔬、茶、菌、药、水、粮、油”十大农牧业产业,力争启动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1个,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三是基础扶贫工程。启动实施两资“四小”工程50个、以工代赈千桥工程34座,完成2014年度溜索改桥项目23座,继续做好缓解农牧区群众“行路难、过河难、饮水难、灌溉难、用电难”等“五难”问题。四是能力扶贫工程。完成对1000名建卡对象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对1万名寄宿制学生给予生活补助,对6300人次库区移民实施转移就业技能和种养业实用技术培训,实施农牧区增收创业带头人培训1000名,继续实施浙川东西扶贫协作人才培训300人次。同时,力争我州大骨节病综合防治工程纳入国家专项计划。五是生态扶贫工程。对我州生态环境脆弱、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地方病严重地区的2366户建卡对象,启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切实改善和提升搬迁户的生存、生活环境。

(二)狠抓旅游扶贫,全面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结合全域旅游战略,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的机遇,以纳入国家乡村旅游规划的112个贫困村为重点,围绕旅游基础设施、旅游特色产品、旅游人才培育,编制完成《州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同时,以幸福美丽新村为载体,在全面完成2014年度下达的11个幸福美丽新村任务的基础上,启动实施12个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重点支持幸福美丽新村围绕乡村旅游,改善村容村貌,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民居接待,培育特色产业,并且通过多种方式吸引扶贫对象参与旅游业发展,带动贫困农村劳动力就业,确保旅游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三)探索村民自建,深化扶贫机制改革创新工作。全面贯彻和落实州委关于全面开展乡村治理的决定,在深入推进六项扶贫机制改革创新的基础上,出台《关于创新扶贫项目建设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对创新扶贫项目建设管理机制进行试点扩面,将技术要求不高、安全风险不大的扶贫项目,按照村民“自选、自建、自购、自管”模式实施,即由村民自行选择项目建设内容、自行实施扶贫项目、自行购买扶贫项目物资、自行负责项目后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增加项目区群众务工收入。

(四)加大社会扶贫,努力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积极做好中央国家部委(机关)、45个省级部门的定点扶贫工作,加大衔接力度,争取更大支持。继续做好浙川东西扶贫和经贸协作工作,完成2014年东西扶贫协作项目,协助相关部门做好经贸合作。同时,按照全省“结对认亲、爱心帮扶”贫困农户信息平台的统一要求,做好爱心扶贫网络的管理上报工作。

(五)突出工作重点,推进水电移民工作有序开展。一是大渡河流域。大岗山电站加快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和生产安置工作,启动生产安置人口对接和安置工作,完成得妥、繁荣集中、集镇安置点移民房屋建设,力争启动移民搬迁入住;硬梁包电站完成“先移民后建设”范围内移民搬迁工作。启动扯索坝和二里坝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启动相关专项迁建补偿工作;泸定电站力争全面完成各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和移民建房,基本实现停止临时过渡和大部分搬迁入住。完成泸定电站移民生产安置人口对接和安置工作,启动后期扶持和惠民补助工作;电站完成章古河坝、姑咱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和移民建房,力争启动移民搬迁入住。完成江咀右岸移民安置点垫高防护工程建设,启动长坝和牛棚子安置点垫高防护工程建设;猴子岩电站完成格宗安置点垫高防护工程建设,启动移民房屋建设,完成S211公路复建工程建设。力争完成莫玉大桥主体建设,启动莫玉对外交通复建;丹巴电站完成移民安置规划大纲的编审工作,启动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大渡河流域力争完成移民投资67484万元。二是雅砻江流域。两河口电站加快推进瓦多、亚卓集镇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启动移民建房工作。完成自主分散安置移民4703人的搬迁安置工作。加快雅新、雅道复建公路建设,完成省道S217线雅新路亚珠沟至君坝大桥段和溪工沟至尤拉西沟段工程建设。全面启动雅道复建公路建设,力争在8月开工建设库周交通涉及的特大桥梁。启动电力复建工程。启动剩余集中、集镇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寺庙补偿和迁建进度,力争年内启动寺庙联接道路及引水工程建设。牙根一级电站完成实物指标调查工作,并启动规划大纲编制工作,年底前力争规划大纲获得批复;牙根二级电站完成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工作,力争启动“先移民后建设”实施工作;孟底沟、楞古电站完成实物指标调查细则及工作方案编审工作,取得省政府下达的停建通告,启动实物指标调查工作;杨房沟电站完成左岸驿道工程建设。雅砻江流域力争完成移民投资94897万元。三是金沙江上游流域。加快推进苏洼龙、叶巴滩电站的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工作,完成移民安置规划报告和“先移民后建设”方案编审,力争启动实施工作;完成拉哇、巴塘电站实物指标调查工作、移民安置规划大纲编审,启动规划报告编审工作;金沙江上游力争完成移民投资320万元。四是中型电站。加强协调沟通,协同组织做好汤坝、蔡阳、插草坪、瓦格基、雄美、指岛、确如多、杂扎、古瓦等中型水电站实物指标调查,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安置规划编审工作,为电站核准建设打好基础;完成溪古、金元、拉拉山、娘拥、洞松、古学等中型水电站移民安置和验收工作,为电站蓄水发电做好服务。中型电站力争年内完成移民投资20000万元。

(六)注重后续发展,认真落实水电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坚持把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做好3017人的后期扶持工作。一是依法依规核定登记农村移民后扶人口,认真落实后扶政策,维护好移民的切身利益;二是做好纳入移民后期扶持范围农村移民资金直发直补工作;三是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后期扶持项目实施力度,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扶持培育移民产业发展,增加移民收入;四是抓好后期扶持政策监测评估工作;五是组织实施好州水电资源开发惠民补助工作。

(七)化解诉求,确保移民库区社会稳定和谐。一是加强水电库区移民稳定工作,特别是进一步加强移民临时过渡人口管理,完善管理机制,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实现政府对移民临时过渡人口的社会化管理;二是继续大力推行领导干部接访和组织干部下访活动,健全大流域分工协调责任制,明确责任领导、责任人员,形成领导带头、责任明确、解决有力,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三是注重源头治理,健全和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完善群众矛盾化解联系会议制度,整合各方调解力量,努力构建大调解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共享、矛盾联调。完善矛盾纠纷定期排查、统一受理、综合研判、分流处理、分级化解、跟踪督办、总结通报等机制,健全矛盾纠纷应急处置机制。四是明确工作重点,狠抓重信重访、越级上访和疑难案件的处理,确保初信初访得到及时妥善处理。加强维稳信息收集和件督查督办工作,强化工作责任,确保小事不出乡,大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

三、强化保障措施,努力开创2015年各项工作新局面

(一)提高认识,深刻领会,认真学习贯彻扶贫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总书记在近期一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把扶贫开发提高到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高度,对扶贫开发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是对贫困群众、贫困地区的最大关心,是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最大支持,是全州扶贫开发工作的行动指南。全州扶贫移民系统要不断增强做好扶贫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针对性,要把学讲话与落实今年减贫任务结合起来,与落实精准扶贫措施和提高扶贫成效结合起来。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履行政治责任,出实招、求实效,把中央和省州决策部署、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扎实推进我州扶贫开发工作,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决不让我州贫困群众掉队。

(二)完善制度,转变作风,进一步加强扶贫移民干部对位自身建设。一是党建工作。做好党组书记落实党建责任制,以理想信念、形势教育、法治建设、核心价值观培育为重点,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强化系统内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增强法治思维;二是党风廉政建设。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和州委州政府七项规定以及州委“三个必须、七个严禁”的相关规定,进一步落实好党风廉政责任制,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工作职责,完善各项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强化权力监督,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全系统风清正气的良好局面;三是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成果,以解决“”突出问题为抓手,深入开展治理“庸懒散浮拖”活动,不断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方法,健全完善扶贫和移民干部深入基层常态化制度,切实解决扶贫和移民系统干部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四是抓好干部业务能力提升。按照上级部署,分级做好各类业务的培训工作,围绕新常态下扶贫和移民工作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拿出解决问题的新措施和新办法。五是加强宣传阵地建设。结合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州活动,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扶贫和移民政策、成就、经验、典型,宣传扶贫和移民部门抓好落实的工作举措,营造推进扶贫和移民工作的强劲声势。以扶贫项目的实施来体现群众工作的实效。

第12篇

台江县拓展人才工作思路,创新人才工作方式,坚持外引急需、内激活力“两条腿”走路,奏响人才“引、育、用、励”四部曲,为全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苗岭之光”奏响“引”字曲。“紧扣脱贫攻坚,柔性精准引进人才是党建工作的关键。”台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文书说,台江积极实施“苗岭之光”人才引进计划,坚持“实用”“管用”原则,不求多、但求精;不求全、但求准。

近年来,台江县深入推进“项目引才”“挂职求才”“公开招才”“乡情聚才”,结合主导产业和项目发展需求,主动对接相关行业领军人才,以专兼职方式积极开展智力服务;协调省州各部门以“挂职”形式派遣各类急需专业人才到台江开展帮扶工作;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填补岗位空缺,对全县急需紧缺性专业技术岗位坚持因岗寻人;回引优秀外出务工人才带动创业,支持返乡创业人才盘活资源,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

“四个一批”奏响“育”字曲。围绕走“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新路,积极实施“四个一批”农村实用性人才培育工程,重点培养一批掌握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生产技术、一批掌握农林产品深加工技术、一批掌握农村电子商务技能、一批掌握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技能的农村实用型人才。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模式着力提升各类人才业务水平。台江每年分期选派50名左右优秀人才到高水平学校、医院和科研院所等跟班锻炼,培养紧缺性专业技术人才;组织优秀青年专业人才到中央、省、州业务部门和发达地区进行短期轮训,培养“农文旅”一体化方面的人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到台江传经送宝,指导做好城乡规划、旅游规划和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民族文化人才“十百千万”培养工程,大力推动苗族文化传承保o发展。

“脱贫一线”奏响“用”字曲。“我们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人才建功立业的前沿阵地,始终坚持人岗适用、实绩重用的原则,确保最大限度发挥人才在脱贫攻坚中的关键作用。”台江县委书记吴世胜说。

全面落实结对帮扶工作机制,加强对驻村“第一书记”、同步小康驻村队、副科级干部回原籍帮扶工作队的跟踪管理,深入开展县级、科级、股级、一般党员干部和“两代表一委员”“五个一”帮扶工作,目前共有450名党政人才进驻全县63个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引领带动,着力培育一批银饰刺绣工艺大师、农民技师、种养殖能手、农业经营管理及服务人才,有效发挥乡土人才致富带头人作用,推动脱贫攻坚。

“四位一体”奏响“励”字曲。建立工作目标、岗位责任、正向激励保障、负向惩戒约束“四位一体”从严管理干部机制;出台县级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为创建“党建扶贫示范县”和“脱贫发展示范县”,走“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新路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对全县的贫困情况进行精准摸底并形成台账上墙,挂牌督办;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状和岗位责任清单,确保脱贫责任落实到位;坚持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积极探索“干部考核看扶贫”的考核办法,把脱贫攻坚实绩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述职和考核评价内容。进一步完善拔尖人才、县管专家的申报、评选、退出机制;设立了苗族文化传承特殊贡献奖,载入县志人物传,积极营造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