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英语教学案例

英语教学案例

时间:2022-09-14 00:39: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英语教学案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英语教学案例

第1篇

2012年我在云南省一所中学讲了一节公开课,来自全省1000多名老师听了我的课,老师们听了这一课后收获很多,受益非浅,对评课有一种新的认识:二次,三次笑声(鼓掌)是一堂好课的标准。新课标“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考得满意”是新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现我把这一个成功的教学案例奉献给同行们,双座法(Double Method)是指连坐法和联座法。连坐法是过硬的方法,属于“硬件”,而“联座法”是以人为本,人性化、和谐化的一种方法,属于“软件”。由阶段训练、专项训练、综合训练和模拟训练四个阶段构成的一个整体叫做连坐法,其中的阶段训练占用一半左右的复习时间,它又包含语音、词汇和听力、语法结构、课本内容、综合练习四部分,称作“联座法”。此模式在高一年级教学中,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实践证明:“双座法”复习教学模式符合认知规律,它使多元化教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一、准备实验阶段

1.调查摸底。对实验班45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与思想品行问卷与座谈相结合进行调查,并建立档案。2.制订计划,确立目标。3.确立学习小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并掌握、运用合作技能。4.明确小组合作要点与要求。5.要求学生“定向、定时、定量”预习,养成温习作业的良好习惯。

二、“联座法”阶段复习教学具体操作:自己采用“联座法”的复习方法介绍给大家

1.语音、词汇和听力复习。笔者对高一上学期所教的词汇,按大纲要求,进行筛选,选出考纲要求掌握的三、四会单词,以听写、根据音标默写或根据所给的汉语意思来拼写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对学过的词汇进行回忆――整理――巩固,然后用部分常用词汇进行造句或让学生自由编写短文,这一做法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促使他们在造句中运用词汇,开拓了他们从口头上和书面上提高交流能力的思维空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使整个复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进行,每位学生都在乐中学,使复习课既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指导思想,同时对英语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2.语法结构复习。把七、八年级和高一上半学期所学的语法罗列出来,让学生以金字塔的形状,从易到难,由上往下排列,这一做法体现了分层次的立体教学,使语法从易到难进行复习。每次语法的复习,采取多种练习类型,让学生在做题(实践)之后,自己进行归纳总结(理论)语法要点,深化对语法规则的认识,进一步指导实践。之后摘选历届考题来做,使语法复习更加贴近考试,让学生心中有数。该复习法完全体现了精讲精练的原则,复习形式多样,使学生在乐中学,毫无炒冷饭之感。如复习动词不定式、宾语从句、动名词、表语从句、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学生按金字塔形状排列顺序依次为表从、非定从、宾从、动名词,他们认为最难掌握的为不定式。

接着选30道考题给学生做,之后让他们先进行归纳,然后老师小结。

学生在做此类型题时,因均为高考题,他们情绪高涨,气氛热烈,均积极参与了课堂教学活动,毫无厌倦之意。这样完全达到了复习的目的及预期的效果。

3.课文(教材)内容复习。把高一上半学期教材的课文内容从拼盘的形式复述或以小作文的形式归纳课文的内容,然后对课文的知识要点进行对比、归纳,目的是让学生对旧的语言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之后补充相关的练习,使学生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以模块二的Unit4 Wildlife protection为例,虽然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学生的英语素质也随之逐渐提高。

A good example of wildlife protection 1 Animal: an elephant in Zimbabwe 2 Situation: previously hunted with numbers decreasing 3 Result: protection by farmers who make money from tourism

What we can get from wildlife protection? 1 Animal: a millipede from tropical Rainforest 2 Situation: produces a drug naturally which can protect us from mosquitoes 3 Result: Daisy plans to tell WWF about the drug

三、实验的效果

经过半年的不懈实验与探索,师生共同努力,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在考试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根据实验统计表结果来看,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综合运用英语基础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书面表达及交流能力亦有明显好转,使学生的英语素质更进一步提高。

第2篇

如果教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我们只有认真地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现状和我们的教学实践,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科学的、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减少遗憾。所以,好的教法是开展好教学活动的基本保证,在教学活动中善于总结,善于应用,才能不断地推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要明确教学任务,熟悉教学内容,能够做到承上启下,准确授课。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为准确制定目标奠定基础。该“会运用”,就要能当堂运用,不能人为地降低或提高要求。让学生在上课时就明确学习目标,使其学习有方向,激发其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在以后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

案例片段(一)思考的问题:在单词教学中如何变单一为多样,变死板为生动?我在教授单词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单词的使用语境,如在教授cook和cooker这两个单词的时候,我分别出示了几张图片(一些橱具和两位橱师),让学生通过对图片的直观感知,从第一印象开始就对他们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认识,从而避免了对

这两个词汇的混淆。然后再通过“he is a good cook,he has a lot of cookers.”这样的例句加深学生对他们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反思:新目标(人教版)的教材词汇量大,单词长,生僻词较多,自然也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但我们又必须让学生掌握,否则难以适应教材的要求。那么我

们该采取什么方式来教学单词呢?美国学者埃克斯雷指出:“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实践证明,拼图法,数字游戏,单词接龙游戏,小歌诀,顺口溜等传统教学方法并不过时,教师再辅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借助图片,课件。动漫等手段,真正达到重情景,重趣味.重运用,使单词具有语言的意义,使其在特定的语境中被引出,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印象也深刻,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在英语教学中适时地加入这些美味的“作料”,无疑是一种优化组合的创新,它不但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案例片段(二)思考的问题:如何把英语对话教学引入到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是往往学习了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英语,还不能开口说英语,而只能纸上谈兵。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

对对话的理解和运用,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效果并不理

想。如我在教授:

sandra:hi,gina!

gina:hi,sandra!how’s it going?

sandra:i。m in france.ifm calling to see how you are.

gina:oh。thanks!

sandra:how’it going?

gina:pretty good!i'm just doing my homework.how

are you?

sandra:great!i'm with my pen pal.she’s from paris.

we ale having lunch.

gina:cool!how’s the weather there?

sandra:great!hot and sunny.how‘s the weather in

shanghai?

gina:also hot.and really humid.

这个对话,在第二天提问时。学生的背诵情况很好,但当我要求他们重新组织一个对话时,效果不尽人意。要么两人一组的搭配不合适,按照固定的座位进行操练,有的搭配过于悬殊。开展不了对话;要么只会运用近期的知识点,稍微久远的就遗忘。

1.问题之源起

第3篇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讨论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课程参与者(学生与教师)的学理潜能,具有启发性、参与性、互动性的优势。本文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第六课为例,尝试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运用“讨论式” 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7—0068—02

一、“讨论式”教学的由来与发展

“讨论式”教学由来已久,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常与学生讨论问题,启发思维,传授知识。而古希腊时期的阿卡德米学园 (Academy)以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所倡导的师生间的讨论可以看作是西方“讨论式”教学的早期雏形。英国教授俄斯凯恩1919年首次提出了“讨论式”教学模式的概念。杜威的“活动课程”、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也为“讨论式”教学法提供了心理学、课程论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例证。“讨论式”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二、“讨论式”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讨论式”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独立性、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意识

讨论式教学模式强调让学生在大量的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就某一课题进行自由研讨,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权利和主体人格。老师的作用是“为他们创造有利条件,使其按照他们本来面目认识自己,在学生需要支持、鼓励和帮助时,扶他们一把即可。”(小原国芳,366)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

2.民主平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讨论式教学法完全建立在民主、自由的课堂教学平台上,倡导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可以拥有充分的话语权和表达权,能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教学沟通和学术讨论,从而建构了一个开放、和谐的学习情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多方互动,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开展学习协作是大学学习的必要途径,只有通过协作,才能相互启发、相互影响,使学习和研究在更高层次上进行。讨论式教学法注意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训练,培养合作研究的精神。教师和学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相互切磋,相互质疑,交流学习体会,共同探求未知的答案。在民主平等的条件下,在合作互动的环境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独创精神。

4.和谐发展,促进教学和科研的统一

讨论式教学模式中,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研究探索的过程。教师既是教学者,也是研究者;学生既是学习者,同时也是研究者,从事的是研究性学习。“教”和“学”的中心任务不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质疑和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独立研究的精神,培养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统一。

三、“讨论式”教学的教学案例设计

下面以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第二册第六单元As his name is, so is he!的课文教学为例来阐述“讨论式”教学理念在大学英语课堂的应用。

1.布置任务,小组提前准备

教师将学生按照组间均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组长、发言人、监控员、问题专家、评估员等,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然后将课文中出现的十数个英语人名平均分给各个小组,要求他们小组合作提前查阅每组分到的两三个人名的含义、出处,并以PPT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2.课堂导入,巧妙创设情境

英语人名作为英语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但由于文化差异,学生很难理解英语人名的含义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因此,先从汉语人名的文化内涵入手,进行对比教学,帮助学生更快进入情境。通过汉语人名的导入,教师启发学生探讨、归纳汉语人名的文化内涵,并引入英语人名的文化意蕴。

3.小组展示,探讨文化内涵

每个小组派发言人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英语人名的含义和出处。并引导学生归纳英语人名的文化内涵。例如:男名中Joe表示“上帝赐予的孩子”,David来源于《圣经》中以色列人著名的国王,反映了宗教、《圣经》对于西方文化的影响。女名中Diana,Cindy都是月亮女神的含义,它们来自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这也是西方文明的起源之一。对英语姓名含义与文化内涵的探讨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西方文化背景的了解,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领会和掌握英语语言。

4.复述故事,引导自主学习

本课课文是以人名串起来的,先以Debbie改名的故事引出人名的重要性,然后用Joe,Harry,Julian和Rory以及Elmer和Hubert等人的故事来论证名字对一个人的社交、职业、学业的影响,因此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结构的把握也可从这几个人名入手。教师将课文中的几个重要人名分成以下五组写在黑板上或PPT上:(1)Debbie;(2)Joe;(3)Harry;(4)Julian and Rory;(5)Elmer and Hubert。

将这五组人名以抽签的形式分给不同的小组,小组成员充分交流合作,在课文中找出所抽到的人名所在的段落,理清这个人所发生的故事,探讨这个人的故事说明了他的名字对他有什么影响(归纳段意)。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复述每个人名的故事并归纳故事的寓意。根据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可以很容易地引导全班学生讨论出文章的结构:

Part 1. (Para.1-3): The importance of name.

Part 2. (Para.4-7):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names on life.

Part 3. (Para8):The necessity of changing names.

运用“讨论式”教学模式,学生在合作中自主探讨课文内容和文章结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互教互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达到比老师满堂灌好得多的效果。

5.互相质疑,鼓励发现问题

因为前面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都只探讨了文章的一部分,虽然有提前预习,听其他小组的讲述展示和对文章总体结构的探讨,还是有可能会存在每个小组对于自己分得的这一部分内容熟悉,其他部分不甚了然的情况。这时可以留出一些时间给学生再整体浏览一下全文,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自己存在的疑惑和对本文不太明白的地方。这时,可由问题所在课文段落的小组的答问专家负责解答,也可全班争论,鼓励学生互相质疑,互教互学。对于提出问题的学生和答得好的同学都要大力表扬,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6.总结讨论,倡导批判思维

针对本文作者最后的结论:If your name no longer seems to fit you, you can change your name.引导学生讨论“Do you want to change your name or not?”这是一个开放的问题,鼓励学生们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期传达学生不盲目接受专家意见的批判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宋歌.Seminar教学法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07).

[2]小原国芳著.刘剑桥,由其民,吴光威译.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杜,1993.

[3]张绍琼.讨论式教学法的主要类型和基本策略[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S2).

第4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教学案例;案例分析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想能够比较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与能力,就必须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的潜能、个性的开发与培养,进行真正的素质教育。要进行素质教育就应注重教学法的优化,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本文就以导入、预设、调控等方面来探讨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并进行教学案例分析。

一、利用道具,自然导入

导入在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对该堂课的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而教学内容则对导入的方式与话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目标来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

[教学案例分析一]

例如在进行色彩类单词的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通过一首与色彩相关的英文歌曲来导入新课,或者通过教师与同学的合唱形式,拉开新课教学的帷幕,以歌曲来激发学生对颜色单词的学习兴趣。

在歌曲播放或合唱结束后,教师可以用一把七彩雨伞来作为道具,教师转动雨伞,并在雨伞停止转动之后继续提问:What color is it? 让学生说出教师手指所在位置的雨伞颜色,并进行比较,看谁说得更快更准。此时同学们都觉得非常新奇,踊跃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的思维也在随着雨伞的转动而变化,学习热情高涨。就是这把彩色的雨伞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地集中起来,让其处于积极思考的最佳状态。如此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还对学单词进行了巩固,为之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进行预设,灵活取舍

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的不确定性的因素,虽然我们无法预测这些因素,但并不是说就能不进行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应对教学内容、方法以及教学环节进行推敲,并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以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课堂教学。

[教学案例分析二]

在进行Family members 的教学时,教师可设计一个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用英语来介绍自己的全家福,以两人为一小组通过对话提问的方式在课堂上向全班进行展示。但经过几轮之后,学生通过照片就可猜出照片中的人物是谁,完全不用这样“明知故问”,像这样的机械性练习对学生已不再具有吸引力。此时,教师可换一种方式来进行,将自己年少时的全家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来找出照片中的教师与其家人,并让学生通过Who’s the woman ?Who’s the boy /guy?等句子来对教师进行提问。此时,学生兴趣大增,争先恐后的举手提问或回答,在学生提问之后,教师可先不将答案公布于全班学生,将答案小声告诉提问的学生,并让这个学生来回答其他学生的提问,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来。

三、进行调控,随机应变

在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不可能预知到教学中的所有细节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把那些有价值的可随机生成的资源恰当地融入到课堂教学设计中去呢?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资源进行有效地捕捉与调控,做到随机应变,让这些看似“意外”的状况变成教学的辅助资源。以此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与好奇心,达到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地调控,实现教学目标的顺利进行。

[教学案例分析三]

在进行近似单词的区分教学时,如区分listen和hear,look和see,bring和take等单词组的区分教学时,突然有一只蝴蝶飞进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导致学生注意力的分散、不认真听讲的状况。对此,教师就可通过一个有趣的动作(将手指放在嘴边)让学生安静下来,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Teacher:Hey.children!Look.What’s this?

Student:是一只蝴蝶。

Teacher:Yes.But, how to say it in English? Who can tell me?

Student1:It’s a Butterfly.

Teacher:Yes. It’s a Butterfly.

此时,对蝴蝶进行的简单对话,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了,让原本有些许枯燥的教学变得更加的轻松、愉悦。同时,教师还可就蝴蝶设计更多的对话来进行listen和hear,look合see等单词组的区分练习与加深理解。如此一来,原本的“意外状况”成为了新的教学资源,只要做到随机应变,必定能将原本枯燥的英语教学进行得更加顺利,对课堂教学的效率、效果的提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主要体现形式,其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系着该堂课的成功与否。作为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目标与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达到提高英语教学效率与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晋臣,初中英语教学案例与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2期

[2]潘娜,让教学机智在课堂中闪光——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案例及分析[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0年4期

第5篇

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

——《小学英语教学法》读后感

暑期仔细研读了王电建和赖红玲主编的《小学英语教学法》,书中教学理论领先,教学案例详实,用大量真实的教学案例阐述了怎样进行小学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教学,书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读后我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有了更新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受益匪浅之下也感触良多,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分享。

一是精研名师,提升自我

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经验很重要,但是在进入课堂之前,教师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而这些准备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就是从前辈案例中吸取经验,多向名师学习。读一本好书,看一堂名师录播课,参加一次教学培训,这些都能帮助我们成长。比如,在《小学英语教学法》一书中的语音教学中提到字母的游戏教学法,教师不是死板地把26个字母从头到尾教呀,念呀,背呀,而是让学生分别充当A,B,C……然后用“Who is A?” “Who is B?” “Where is C?” “Hello,A!”等已学过的句型来提问,学生回答“I’m A.” “I’m B.” “I’m here.” “Hello,B!”

这样教起来,学生有兴趣,学得快,记得牢。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对于小学英语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在英语教学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二是随时反思,不断进步

学而不思则罔,每次学习之后都应该进行反思,在平时的教学中,遇到有感触的案例,遇到好的方法都应该随时记录下来,一段时间之后合并同类项,把经验总结出来,用于下一次的教学活动。比如观看一堂名师录播课时,应该要准备好笔记本,随时按下暂停键,把课堂当别好的方法,或者课堂互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地方都记录下来,养成随时反思,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三是加强学习,提升教师力

《小学英语教学法》一书中详细阐述了简笔画教学,英语童谣、歌曲教学和英语动画电影教学,而这些辅助教学的方法都对教师基本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一线英语教师,应时刻不忘提升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孩子们如果能遇到一名多才多艺,富有活力和教师力的老师,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肯定能大大提升,学习效果也相应会大大加强。

第6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案例;新课程;教师培训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以来,随着全国各个省、市陆续开始实行新课程,对教师进行大规模的教师培训成了各级、各类教师培训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教育部规定,在各地实施新课程之前必须对教师进行培训。师范类学校的教师也认为,中学在职教师需要培训。各级中学的领导和教师也觉得需要参加培训。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师培训的大环境,教师培训使得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一定的更新作用。在培训过程中,培训教师也尝试了很多种培训的方式,帮助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行动研究,以课例为载体的方式,反思性的教师培训方式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然而,教师们对新课程培训也持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其中,有的教师对培训不太满意。在教师培训中,有“五大顽症”,培训专家所讲授的理论比较深奥,教师难以接受,培训的形式单一,培训的各方面内容过多,培训考核、管理不恰当。一次关于市级培训的调查表明教师们对课堂教学对利用课堂教学案例来剖析新课程的理念特别感兴趣。教师既然有对课堂教学案例有需求,我们就应当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因此,作者设计了一次利用课堂教学案例培训高中英语教师的活动,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并对这次培训进行案例分析。

二、研究问题

(一)利用课堂教学案例培训英语教师的效果怎样?

(二)利用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培训,英语教师获得那些方面的收获?

(三)在利用课堂教学案例培训教师的过程中,不同的培训环节对教师有何不同的作用?

三、培训案例描述

(一)培训对象

笔者组织培训某地区高中一年级英语教师32名。这些教师已经参加过市级的新课程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有《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程教材的特点、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新课程下的教学案例分析。教师基本理解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能够有意识地按照新课程理念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但是教师对新课程理解的水平和实际教学操作的水平还有待于提高,不同教师之间的水平也不尽相同。参加培训教师30名学历为英语教育专业本科,2名为英语教学方向硕士研究生。教师平均年龄29岁,平均教龄7年。男教师3名,女教师29名。

(二)培训目标

在其他新课程培训的基础上,参加培训的教师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新课程的理念,能够对课堂教学中的实际的、具体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刻的分析。

(三)培训环节

1、课堂教学案例的设计介绍

上案例课的教师将印好的教学设计方案发给受训的每一位教师,教学设计方案包括教师教学的教案和学生学习的学案。教师使用的教案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板书设计。学生学习的学案上列出了学生在课堂上要完成的口头和书面的练习材料。上案例课的教师同时为参加培训教师提示上述内容,只说明上案例中的大致内容,并不说明各项设计的意图,介绍案例的时间为10分钟。参加培训教师提前浏览教学案例的教学方案,为观看教学案例做准备。

2、观看和评价课堂教学案例录像

参加培训教师观看一节45分钟课堂教学案例的录像并填写课堂教学评价表和教师的个人收获表。本次培训活动结束时,参加培训教师将填写好表格上交。

3、教师自由口头评课

培训教师主持评课,引导参加培训教师评课。每个评课的教师都会得到一本教学参考书作为奖品。当参加培训的教师不积极发言时,培训教师提示一些分析课例的角度,如可以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可以从学生活动的角度,可以从教师素质的角度等。如果参加培训的教师想要发言,就举手示意。主持教师允许后,参加培训教师说出自己对教学案例的看法。参加培训教师既可以评价教学案例的优点,也可以评价它的缺点或者说出值得思考的问题。参加培训教师在此期间填写教师个人收获表,具体写出收获的内容。这个活动环节的时间是40分钟。有15名教师主动评课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4、上案例课教师讲解案例的设计

上案例课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全面的讲解,说明自己学生的实际水平、本单元的整体教学安排、平时教学的特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准备课例时遇到的问题、课例录像之前的试讲情况等。上案例课教师还针对前一个活动环节中参加培训教师提出的问题做了相应的解释,帮助教师进一步理解本节课的设计思路。上案例课教师讲解时间为20分钟。

5、培训教师整体评价

培训教师针对本节课教学设计和教师提出的关于案例中的问题,依据新课程的理念进行全面的口头评价与解释,提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培训教师整体评价时间为20分钟。

四、数据收集

(一)评价表与问卷

研究者即培训者预先设计了课堂教学评价表和培训活动收获问卷。参加培训教师在培训活动的进程中随时填写评价表和需要笔头回答个人收获的问卷,在培训活动结束之前还要再利用15分钟的时间来填写评价表和需要笔头回答个人收获的问卷。

(二)研究者亲自体验

研究者即培训者在培训现场,观察和体验到了当时培训活动的全过程。

五、数据分析

本研究的数据分析既有定量数据分析也有定性数据分析。分析包括参加培训教师填写的课堂教学评价表和他们在培训活动中的收获这两个大方面。

(一)对教师填写的中学英语课堂评价表的分析

表1中的数字为选择相应项目的教师数量,总人数为32人。从表中可以看出,教师对本节课例的认可成度较高,认可度最高的项目是“符合学生实际、教师的专业素质、师生活动的比例”这三项。教师认可度最低的项目是“学生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和见解”,但是也有超过一半的教师选择“好”这一程度。通过数据可以确定,参加培训的教师认为这是一节好课。从教师所写的课堂评语中也可以看出教师对这节课的评价很高。其中一位教师写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学生以体验、探究的方式学习语法,避免了教师直接地讲授语言的规则。教师有效地指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活动。”教师对教学案例进行评价、反思,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新课程的理念。

教师对本课例的评价比较高,在观看和评价课例

的过程中,就可以从案例中体会到新课程的理念,体会到新课程理念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其中一位老师在填写自己的整体收获时写道:“通过自己观看和评价这节课,我更加体会到做到真正实事求是,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去讲授英语课,复杂语法的讲解,没有母语的帮助,一般学生是很难接受的。而且,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语言体验、语言探究、语言规律归纳,在情景中应用。语法课不能只是教师在讲授,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机会进行思考,才能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二)通过问卷调查参加培训教师的收获

表2中的数字表示的是选择相应项目的教师数量。从表中可以看出,参加培训的教师在表中所列的方面收获均比较大。教师还对上述问题做回答,说明了自己的具体收获。

1.观看和评价案例后,您对新课程理念的反思与收获如何?

参加培训教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包括: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合作式学习;语法课的过程是学生阅读观察一体验一操练~归纳一应用;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整合,从课文中提取含有语法项目的语句;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要充分;制定的教学目标要适合自己的学生;要把握好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要研究新课程理念和自己教学实际的结合;在语法课上,教师要适当利用母语和学生已经学会的知识。

2.听上课教师讲解课堂教学案例设计后,您的收获如何?

参加培训教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包括:本案例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师考虑了多方面的因素,特别是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学设计思路清晰,语法课堂教学的步骤要循序渐进,要借助母语的原因就是要真正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教师在学校备课组内经常交流,充分考虑到了课上可能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互动,随时向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语法教学的落脚点是运用语法进行语言交际,语法就应该和语言实际交流结合在一起;上案例课教师的思维比较活跃,接受新课程理念比较快;教师要结合自己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再开发、再创造;教师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学习知识,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发现语法规律,利用学生之间的讨论解决问题的活动非常实用。

3.听评课(包括参加培训教师评课和培训者评课)交流后,您的收获如何?

从总体上讲,评课教师对课堂教学案例的评价到位,既说明它的主要特点也提出了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参加培训教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包括:获取到了多位老师的有益观点;要想课堂教学具有很好的效果,教师就要把新课程理念和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操作尽可能完美地结合;听其他教师的评课,反思到了自己上课的一些缺点,课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值得借鉴;自己评课和听他人评课帮助教师提高评课的水平,而且能够及时获取别人的经验;教师要通过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设计的学生运用语言情境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课堂上,教师有时也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当时的反应灵活地调整某些教学环节;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法课要求教师从语言的意义人手,要让学生首先体会含有相应语法结构句子在文章中的意义,再去分析语言的结构;学生大声朗读是促进学生内化语言的一个重要步骤。其中一位教师这样写道:我想到的是,上一节好课并不只是一个人思考的结果,通过交流讨论,教师们更能发现问题,改正不足,发扬优点,这样集思广益我们能够提高教学水平。

4.您觉得这样的教研活动方式的效果如何?

绝大多数参加培训的教师认为这次培训活动的方式很有效。他们的看法包括:教师讨论热烈、思维活跃,把这节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得比较深入,获得了上好一节英语语法课的启示;教师们能够相互启发、相互借鉴,能够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进行反思;上案例课教师和听课教师,通过评课、交流意见的方式提高了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程度,对今后备课有很大启发,共同分享了有效教学的体验。另外,有5名教师将观看教学课例录像与在当场听课比较。他们认为,观看课堂教学案例录像不如在当场听课效果好。主要理由是教师不能观看到课堂上学生的实际整体表现,体验不到课堂的实际气氛。

六、研究结论

本次利用课堂教学案例培训高中英语教师的活动取得了很好效果。绝大部分参加培训的教师对培训的效果认可,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培训中的不同方式获得了多方面的收获。通过观看和评价课堂教学案例,每位教师看到了新课程理念的具体化方式,再次体验了一个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变式”;通过听上课教师讲解课堂教学案例设计,教师理解到了上课教师的整体设计意图以及设计的方式和全过程,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备课有启发;通过听多名教师评课的过程,教师的思维进一步开阔,从更多的角度来分析这节课,更加深刻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提升了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获得了更多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实际课堂教学操作方式。

第7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 中职英语 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113-01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主要有索绪尔的结构主义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克拉申的语言监督理论,乔姆斯基的生成转换理论,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韩礼德的系统功能理论。这些理论对于基础英语教学都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其中对笔者影响最大的有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本文主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探讨了该理论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并给出了该理论指导下的具体教学案例。

1 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仅通过教师传授就可以得到的,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该理论认为课堂教学应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来学习。它强调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该理论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指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创设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学生获得语言知识。(3)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会话、商讨、争论等认知过程,使学生构建自我知识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更有利于学生意义的建构。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极其重要的,是教与学、学与教的相互依存和对立统一的必然要求。

2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案例设计

People like keeping pets教学案例设计。

课程内容选自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湖南省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新教材《英语》第一册11单元课文2。具体步骤如下。

2.1 预习

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得知: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学生不应该被看成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所以在课前预先布置给学生任务,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搜集宠物的英语单词和有关宠物的童谣。这是把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为课堂教学打下了伏笔。

2.2 导入

学习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学生要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去理解新的信息,所以温故而知新是必要的。

在课堂上播放一首有关宠物的英语童谣。通过音乐,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引起学生的共鸣。然后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互相询问爱好。操练学过的句型,巩固已有的知识。

2.3 新课

建构主义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启发,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不是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针对此指导思想设计了下列教学步骤,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1)播放录音,训练听力。同时提出问题,为下一步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准备。

(2)快速阅读:给学生两分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限时阅读能力,通过五个正误判断题让学生对全文有大致了解。

(3)精读:让学生再次仔细阅读课文来完成以下三个练习:

①设计四个问答题。训练学生在课文里查找信息的能力。

②找出表达喜好的句子。

③总结表达喜好的句型。

精读部分的练习先让学生找出表达喜欢的句子,然后自己总结句型,并适时扩展句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从而获得知识。

2.4 操练

学习者想要掌握语言,首先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然后通过交流等手段帮助学习者对当前学习的内容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吸收,应用,从而完成意义的建构。

所以在课堂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用语进行交流、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及技能。据此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首先让学生跟着磁带朗读课文,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然后让学生运用句型造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互相复述课文,进一步巩固文章内涵并达到熟练运用语言的目的。

语言学习,本身是无起伏,无跳跃的积累;但语言学习的收获,是滚雪球式的扩展。通过这几个步逐的练习,引导学生从词到句再到语篇循序渐进准确的运用语言。

2.5 扩展活动:playagame

请一组同学扮演不同的宠物,其他同学可自由挑选喜欢的宠物,并且谈谈如何照顾好它们。这个步骤是通过游戏模拟具体的语言环境,有了前面教学环节的铺垫,鼓励学生大胆说,以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找到成功感,满足感。这符合建构主义理论中创设逼真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实际场景中学习,从而达到消化,吸收语言知识的目的。

2.6 总结

通过总结帮助学生记忆和巩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又让我们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堂课的学习。

2.7 布置作业

起到巩固课堂教学重点的作用,锻炼写作能力。

3 结语

建构主义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其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提高其英语运用能力。因而对中职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蔡昭学.中职基础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研究[J].科教文汇,2012(3):148-151.

[2] 魏睿.论中职院校英语教学[J].内江科技,2012(1):189.

第8篇

关键词:职业英语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信息技术跟学科整合更加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也逐渐成为教育改革强大的支撑点和动力。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研究现在还处于初级起步状态,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英语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英语学习活动中去。信息技术与职业英语学科的整合的研究有助于解决职业英语教学中很多困难和不足之处,比如教师对陌生的科学领域知识储备不足、中职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运用难理解,学习兴趣不高,感到乏味枯燥、缺乏英语氛围以及对于所学知识找不到适合的场景运用等方面。因此本文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职业英语教学的特点深入研究了英语教学设计整合基本方法、职业英语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如何诊断整合点,整合点诊断的基本方法、英语教学有哪些共性整合点,共性整合点的解决策略以及英语教学设计的模式研究等方面。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呈现,体现信息技术与职业英语学科整合的必要性。对于实践教学起到一些指导性作用。

一、背景分析

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我们从研究探讨到经历了逐步推进,从整体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到信息技术与具体学科课程的整合。在国际信息相互交流的今天,各国文化相互碰撞的推动下,更要求我们与国际社会接轨,取其长处,完善自身素质修养,尤其是幼儿教师的自身修养。由于幼儿教师属于职业技术范畴,因此自身文化素质有限,所以就更需要她们懂得“自己是孩子们的启蒙老师”。她们所学习的不仅仅只是知识技能,更要通过学习外国教育集团如何注重孩子教育,如何培养其独立的一面。在这些条件下需要我们把国外好的地方一点一点“吃”透,尤其是在英语已经成为国际通用语言的今天。对于英语学科,课程标准中对其内容体系划分为词汇与短语、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几大部分。由于不同的年龄段有其各自的特点,信息技术与其整合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本研究针对于职业教育中英语口语交际教学来进行整合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

通过设计、分析职业英语口语交际理想状态下的教学过程,找到其整合点。利用信息技术支撑整合点,研究整合点的解决办法。探索不同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师英语口语教学整合模式,并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教学内容经过信息化处理可以增强生动效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案例中通过多媒体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自然地运用英语来完成任务,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调动了学生多维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进课堂,在学习过程中多器官用动,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教学效果。但教学案例也有些设计方面不足之处,比如创新性方面,在练习环节中可适当增加课堂练习的形式,这样会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时在网络教学平台下,网络自身就是一个生动丰富的背景课堂,它不仅给学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而且教师利用了网络资源将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还大大提高了教师处理数字信息的能力。通过我们案例研究,信息化教学效果明显,预期的目标是: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信息化手段的使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交互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了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信息化平台下进行英语学习有利于学生查缺补漏,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4)运用信息手段创设协作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

三、信息技术与职业英语教学整合

1、职业英语听说教学特点

教学实践中不乏这样的学生:笔试能力超强,但对话能力超弱。甚至连日常会话都很困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就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忽略了听说训练。而对于职业学生提高听说能力就成为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一种语言环境让学生进行“听”,只有听得准确才能理解其含义并开口说出来。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语言才能学会用英语去思维。在听、说、读、写四个环节中,听说自然也是基础。实物教具当然可以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但有很多话题的学习在课堂上是无法用实物去展示的,因此这是就需要借助于信息化手段。

2、整合点及解决方法

语言知识的获取,应该是在一种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比如我们从出生起学习母语一样。因此学习英语也必须从听、说开始。将信息技术融入英语听说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获取广泛听说材料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我们在网络上选取适合幼儿师范学生的听说材料。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扩大听说材料的获取范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给学生创造良好听说环境才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2)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地“说”出来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也要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要通过模仿、复述到大量的口语对话练习。在模仿复述阶段,可以借助各种多媒体资源给学生采集英文故事、英文电影来丰富教材听说内容培养学生用英语去思维。让学生尽量去模仿和复述,达到熟练的程度。在对话练习阶段,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讲已掌握的知识脱口而出。学生在对话时,语言的复述也会越发地灵活。在口头表述非常顺畅的时候也可以尝试让学生用“写”的形式去复述,从而将“听说”能力向“读写”能力迁移。

四、研究成果

教学内容经过信息化处理可以增强生动效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案例中通过多媒体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自然地运用英语来完成任务,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调动了学生多维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进课堂,在学习过程中多器官用动,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教学效果。但教学案例也有些设计方面不足之处,比如创新性方面,在练习环节中可适当增加课堂练习的形式,这样会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时在网络教学平台下,网络自身就是一个生动丰富的背景课堂,它不仅给学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而且教师利用了网络资源将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还大大提高了教师处理数字信息的能力。通过我们案例研究,信息化教学效果明显,研究实现了: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最大程度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2)信息化手段的使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信息化平台下进行英语学习有利于学生查缺补漏,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4)运用信息手段创设协作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钟绍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3年.

[2]刘儒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3]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4]解月光.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5]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学———走向信息化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6]陈春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与实践.2002年12月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有效教学———学科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张建钢的博客《对有效教学的理论认识》

[7]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第9篇

关键词:情景图 小学英语教学 教学效果

在小学英语新教材培训中,教材编写组何峰提出了有效运用教材中文本情景图的说明: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材文本(如对话、篇章等)是教学的语言材料,而教材文本情景图则是学生获取语言信息的重要途径。笔者也认为,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是最直观、最简便的教具和学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大有益处。

一、运用情景图理解教材文本的内容

结合情景图理解英语语言是情景图最明显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地理解单词、句子乃至整个对话的意义,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运用。

[教学案例]:《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8 A camping trip PartA由于话题“野营旅行” 距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学生对于新课学习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故采用常规化、程式化的导入方式,收效甚微。如果我们先呈现课文中孩子们和老师在野营地活动的场景图,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再利用问题Where are the children and their teachers? What are they doing now?与学生交流,就会自然而顺利地导入语篇的话题。并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消化吸收。

让学生理解文本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借助形象生动的情境图,教师可以轻而易举地帮助学生扫清障碍,理解文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情景图突破教材的重难点

英语教学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难点突破了,重点也就解决了。这就好比一根绳子绑着东西,找到绳结的头(难点)一扯,重点就显而易见了。单元情景图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为此,教师可以从情景图上寻找突破口,打开学生的想象之门,避免枯燥繁琐的讲解,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案例]:《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5 On the farm PartA课文中Helen上周在农场上所做的6件事情,对于学生理解文本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在教学中,笔者先指导学生利用跳读的方法划出文中的6件事,再呈现这些关键词,同时巧妙利用文中6幅所做事情的插图,让学生观察后把所做事情和插图连线,由于课文插图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学生就轻松理解了这些事情的含义,此时对话主体部分的理解也就解决了,教学重点也在教学难点突破中有效地凸现并掌握。

巧用情景图来突破语篇教学重难点效果显著。因此,我们在备课时不妨先看看教材上是否有合适的情景图可用,把握教材中的每幅图的教学意图和功能,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巧用情景图,突破重难点,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

三、运用情景图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而且可以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学生的美感。”在进入文本学习前,教师不妨适时地指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利用情景图能对课文提供直观线索的作用,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文本内容进行大胆地推测或预测,从而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四、运用情景图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表现自己,对好玩有趣的事情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教师可以围绕课题,结合书本中的图片复述对话。在这复述的过程中,学生就已经将本课的重点知识进行了内化,给课堂教学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同时也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教学案例]: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2 A new house PartA时,学完对话后,教师可以再次引导学生观看插图,帮助学生分析和概括对话内容,板书关键词。然后鼓励他们边看边描述,将对话的主要内容以叙述的方式呈现出来。其中,一位学生看着课文的情景图发言如下:Yang Ling and her parents live in a new house. It is big. There are three bedrooms, two bathrooms, a study, a kichen, a dinning-room and a large sitting-room. There isn’t a garden. In her bedroom, there’s a desk near the bed. On the bed, there are some dolls. There aren’t any pictures on the wall. But there is a map of the world. And there’s a telephone on the desk. They like the new house very much. 通过这样多次复述,大部分学生已经将情景图印入脑海中,最后不需要看情景图就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对话内容。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同时,《英语课程标准》在二级语言技能目标中强调指出:“学生应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出简短的标题或描述”。由此可见,写作教学已经成为了高段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同时更是难点。单元情景图不仅有栩栩如生的动物,颜色鲜艳的植物和惟妙惟肖的人物,同时更重要的一点,它还具有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这就决定了情景图必将成为学生习作的一片沃土。写作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好身边的这一习作资源,更好的为写作教学服务,让后进生不怕写作,让中等生喜欢写作,让优等生爱上写作。

总之,学习从感知开始,要想让学生对英语文本有正确的理解,就必须指导学生多读课文,多看图,多联想,并且与口述、画画、做做、写写相结合,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让教学效果萌芽并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王 荣 “课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观看插图”《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4。

2.纪 斌 文本情境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

第10篇

【关键词】同课异构 教学案例 描述 分析

一、“同课异构”研究的缘起

随着课堂改革的步步深化,我们的英语教学也在随之不断地改变和完善。教师们在以不同的方式探究着发生在课堂中的一些问题。课例研究就是我国本土创生的一种新型教研模式。

“同课异构,同题多上”等多种听评课形式,再加之以研究色彩和品位,也就成了课例研究。“课例研究”通常意义上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即以一节课的全程或片段作为案例进行解剖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说是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并通过系列研究以促进所有参与者的自我反思和观念的更新并进而引发教师行为的根本性转变。

二、教学案例描述和分析

在英语教学中,课有多种类型。例如,听说课、讲读课、读写课、语言操练课、语法讲练课等。由于课的类型不同,教学目标的设定就会不同,教学目标的不同,课堂教学活动也就不同。

本次“同课异构”课例研究活动的两位教师是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七年级(上)Unit3 Lesson 9 Near My Home为教学文本。本单元话题是围绕居室、家具和家庭用品、整理房间及社区环境展开的活动。本研究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时。

以下是两位教师对本课教学目标的设定:

从A、B教师教学目标的设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教师的授课类型也是不同的。A教师是听读课,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主要内容。B教师是阅读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和技巧为突破口。两教师针对同一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授课类型,培养学生不同的学习技能。虽然课的类型不同,但却有着共同要解决好的问题,那就是词汇教学。

初中英语教学,特别是初中一年级英语教学,词汇教学是必要的。“如果说结构是语言的骨骼,词汇就是最重要的器官和血肉”(Hammer,1991)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建筑材料,是基础。没有大量的词汇也就无法顺利进行阅读。但是,词汇学习又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障碍和难题。

观“同课异构”,看两位教师对词汇教学的不同处理:

【教学案例描述 1】

教师A:Teacher asks students to watch a video and listen to a song ,and then asks students the meaning of the song.

Video中 播放的是植物大战僵尸的歌词,歌词中有There be 句式的出现。在Leading in(导入)环节,教师A先用实物一只钢笔和一个文具盒导入:

T: There is a pen in the pencil-case.

Ss:(in chorus/齐读) There is a pen in the pencil-case.

接着教师A采用图片教学法,利用PPT 展示以下词汇:shop, supermarket, lake, bridge, hill, trees, flowers,

如:T: There is a shop near my home.

Ss:(In chorus) There is a shop neat my home.

T: Is there a supermarket near your home? Yes,there is.

Ss:Is there a supermarket near your home? Yes,there is.

T: There is a bridge in the park.

Is there a bridge in the park?

But there isn’t a hill in the park. (Ss repeat/重复)

Ss: Repeat…

T:There are some trees in the park.

There aren’t any trees in the park.

Ss: Repeat …

从教师A 对于词汇的处理来看,还是有刻意强化学生跟读意识的痕迹。有的观课教师提出教师是否应当减少这种领读(带读)的频率,但笔者认为:初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语言的入门阶段,跟读、模仿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必须做好的。语言是一门实践很强的课程,需要不断地连续和有效的输入。学生在未能自己形成输出能力之前,教师的示范性带读还是必不可少的。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教师A设计让学生根据两个关键词city 和country ,让学生用There be 句式,说出城市和乡村里事物的不同。

教师把男女分为两组用there be 说句子PK比赛。

City Country

S1 There is a park in the city.

S2 There is a farm in the country.

S3 There is a library in the city.

S4 There is a hill in the country.

学生不仅说出了与文本相关的park, hill, river 还说出了swimming pool, movie theater, air-port, restaurant ,bank, hospital zoo, farm, school 等词汇。通过此项活动,可以看出学生的背景知识完全得到了激发。

听读前或阅读前的准备活动的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与动机和激发学生以前所掌握的与阅读相关的背景知识。即:激活图式-学生在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图式。例如:当Classroom 一词一出现时,学生会想到学生、教室、课桌、教师,文具等词汇,这就是图式。

教师A 正是较好地运用了图式理论激发了学生,使学生浮想联翩,于是在city和country两个词汇一出现时,学生已有的与之相关的词汇便“鱼贯而出”。

“在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十分重要。教师应注意处理好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的关系、语言操练与语言运用的关系,使教学活动更加有效”(教育部.2011)。就词汇学习价值而言,教师要挖掘词块、词语搭配等内容,而不是将单个词语作为教学内容,这样才有利于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语言输出的能力。

【教学案例描述 2】

教师B:教师利用视频快速展示本课将要学习的单词,并要求学生在一分钟内写出视频中出现的词汇,同时电子表在记时。二位男女同学在黑板上同时写下了屏幕闪现的13或14个单词,令观课老师感叹不已。虽有“表演做秀”的嫌疑,可能会觉得学生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能够记忆这么多的词汇,但笔者却觉得如果经常使用这种视觉方法记忆单词是一种值得借鉴的好方法。Mind-map (思维导图)记忆法不失为一种让学生联想记忆单词的好方法。

【教学案例描述 3】

教师B 在Practice 环节,用替换词的形式 操练there be 句式。

A:Is there a forest near your home?

B: Yes, there is a forest near my home.

(屏幕PPT上出现替换词)

A a school B a small park C a playground D a river

学生根据替换词有选择地进行名词复数的替换操练。如:

A:Are there any forests near your home?

B: Yes, there are. There are. (屏幕PPT上出现替换词)

A schools B small lakes C playgrounds D rivers

E shops F supermarkets G parks H hills

B教师充分利用替换词的练习形式,有效地使学生巩固了本课出现的词汇。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当教师问道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the countryside?What do you know in the countryside? 学生们立即把刚刚复习过的单词和句式结合运用,而且还说出了学生在本课内容以外的许多词汇。可以说,词汇和句型的有效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由于是新初一的学生,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强化英语句式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使更多的学生获得必要的句式练习,还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在句式练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即:把活动提高一个层次,或者说是把活动推向。

纵观以上两位老师的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教学目标的不同,就会有不同类型的课,不同类型的课,它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我们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需求来设计恰当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设计合乎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活动。

三、结束语

“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英语基本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初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教育部.2011)

语言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交流,还要培养思维能力和任务,特别是用另一种语言思维的作用(龚亚夫.2012)。所以,教师在从事日常的英语教学中要引起词汇教学的重视;注重激发学生图式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教给学生阅读技巧,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新知;同时还要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基本技能上认真钻研,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同时还要更多地多进行问题与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 英语学科 信息技术 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1-112-02

一、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以及必要的文字资料、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或者网络等各种学习资源,通过建构而获得的。

(二)新课程标准

教育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文件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坚持“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

新课程提出:高中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公民外语素质,既要满足学生心智的和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和未来生存的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英语教育具有人文性和社会性,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提高人文素养,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能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学习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开阔国际视野,完善与发展自我,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具备运用英语的能力。

(三)学生学习特点分析

大部分中职生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他们在文化学习上处于弱势,基础弱,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意识淡薄,学习氛围严重缺乏,没有过高的升学压力,却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目前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不仅要求求职者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也要求他们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在某些要用英语交流的场合,能独挡一面,应答自如。学好英语是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掌握英语基础知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对中职生来说是必备的技能之一。而当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对英语课堂学习兴趣不浓、甚至彻底不学, 严重缺乏实际运用能力等问题。

因此,在中等职业教育的英语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越性,就需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

二、信息技术能够优化英语学科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心理学家康布斯认为:积极的情感会不断修正内容,并不断反复回忆,保持学习兴趣,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方式。笔者在教学中不断地借助信息技术来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语境和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教学案例1】

中职英语基础模块BOOK2 Unit4 Welcome to the party教学时,执教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对真实的的party情境,学生一下子就被欢快的学习情境吸引到课堂中,在欣赏漂亮画面的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顿时高涨,也就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环境,领悟本节课的主题活动,收效很好。

【教学案例2】

教学中职英语BOOK 2 Unit10 Why it was built?的课文时,教师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世界各国的风景图,并配上了适当的英语解说词,在风景图与流利的英语解说词当中,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情境,在感受自然风光的同时,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激发学习、生活的热情。同时在视觉的盛宴中轻松进行听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实现主体认知和情感的有效结合!

(二)搭建平台,培养能力

《新课标》提出:“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也指出:“文化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不是采用说教的教学方式,认识采用体验式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给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文化环境。

【教学案例3】

教师在讲解中职英语(基础模块)BOOK3 Unit6、7、8英语定语从句的语法时,考虑到定语从句是中职学生特难以理解和应用的一个重要的语法,不同能力的学生会出现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因此在新课结束后,教师将定语从句的有关知识点、重难点、易错点等内容进行分类,归纳并附有说明和注释,指导学生在运用定语从句时遇到疑惑时到资源库去查找相关资料,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知识点,这种资源的优化和共享,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平台,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实际应用中的灵活使用。

(三)改变理念,融洽关系。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习得是一种积极地过程。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权力大,威信高,学习者经常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在英语多媒体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就是一种平等、尊重和合作的伙伴关系。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信任能够构建课堂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当今的教学以追求每一个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获得发展为内涵,所以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利于师生“教”与“学”的协调发展,才能使得教学效果得到最大的优化。

三、信息技术的使用误区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词汇;跨文化;有效策略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跨文化交际是它的重要功能之一。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意识,也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从以往初中英语教学情况来看,教师没有对英语文化进行深层次的发掘,导致学生对英语知识及其文化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这对学生在实践中应用英语形成了阻碍。在全球化大环境下,培养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已成为中学阶段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只有让学生应用英语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才能真正实现初中英语教学的目标。

一、直接介绍,对英语文化形成系统的认识

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通常采取直接介绍法,即根据教学需求,直接介绍某个知识点,通过全面、详细地剖析,不断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识,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所以,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教师就必须适时地对相应教学内容进行直接介绍,确保学生真正了解了英语文化,从而为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提供充分保障。例如,以“green”(n.绿色;青春;adj.绿色的;青春的)和“blue”(n.蓝色)为例,学生脑海中对这两个词汇的既定印象为“greengrass(绿草)”“bluesky(蓝天)”。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真正了解不同国家语言文化的差异,可以引导学生对实践中两个词汇的应用进行解析。教师:greenwithenvy是什么意思?(学生猜测英语单词的意思,尝试对语句进行直译)学生:因为嫉妒而脸色发青。教师对学生说出的答案不置可否,反而让学生从书面语言角度再次尝试分析语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语句进行了分析,明白了“green”在这个语句中表示的是嫉妒的程度,所以应该是非常嫉妒,而不是在人们嫉妒的时候脸色真的会发青。这就是语言差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blue”表示情绪,学生列举如下:学生1:Interferingin-lawsaretheprimesourcesoftheblues.(喜欢指手画脚的姻亲最让人头疼。)学生2:I'mfeelingbluetoday.(我今天的心情不好。)学生3:Hecanwritemeletterstillhe’sblueintheface,I’mnotgoingtoreply.(任他没完没了地给我写信,我就是不回信。)由此可见,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根据语言差异,表达出正确意思,这也就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了。所以,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直接介绍法的作用,对知识点进行全面、准确地解析,确保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对照比较,加深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识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对照比较的教学法,即将相似知识点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同理,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也可以采用对照比较法,将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进行对比,将学生熟知的文化与外国文化进行对比。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真正明晰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对学生学好英语,甚至应用英语,都是十分有意义的。现以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Unit1Thisisme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涉及的词汇比较简单,学习难度不大。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发掘英语词汇,加深对英语文化形成的理解。例如,对于“name”(n.名称,名字;姓名;名誉)这个单词,教学过程如下:教师:李晓明,请问他姓什么?名字是什么?学生:姓李,名晓明。(教师继续提问,引入话题)教师:TaylorSwift,这个人的姓是什么?名又是什么?学生:Swift是姓,Taylor是名。教师:那么同样是姓名,中国人的姓名和外国人的姓名有什么区别?学生:中国人的姓名是姓在前名在后,而外国人的姓名是姓在后名在前。教师通过揭示英语文化差异,让学生对英语文化形成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为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将学生熟知的中国文化与英语文化进行对比,能使学生对文化差异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有效避免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逐步实现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案例导入,彰显跨文化交流的作用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还可以采取案例导入法,即根据英语词汇,导入相关的语言背景或语言习惯,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避免学生在英语交流中出现错误,保证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适当导入教学案例,能够充分彰显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例如,在讲解“where”这个单词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个经典案例:在一次商务谈判活动中,谈判双方都带了翻译人员,当外方夸赞中方负责人的妻子长得漂亮时,翻译人员将中方负责人表示谦虚的话“哪里哪里”直接翻译为“whereandwhere”,而外方的回答则是“everywhere”。原本是一句表示谦虚的客套话,但由于文化差异和语境不同,造成了交流障碍。此类情况屡见不鲜,这充分说明在文化差异背景下,语言交流也存在差异。要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就必须重视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了解英语文化。初中英语教学中,适当导入案例对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将实际案例导入课堂会更有说服力,可以直观地让学生认识到文化差异,从而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提供充分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球化大环境下,掌握更多种语言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保障。英语是一门普及率比较高的语言,在我国基础教育中,要注重英语语言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以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学生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从而真正实现英语词汇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程华.英语词汇学视阈下的跨文化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5).

[2]徐颖卓.从外语教学到外语教育的转变———关于如何提升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效率的研究[J].才智,2013(29).

[3]裘晓青.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初中英语课堂模式初探[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4(19).

[4]沈泗珍.以学生为主体,打造高效课堂———人教版初中英语一节课教学案例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