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2-05-28 13:50: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第1篇

三年级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但是,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压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二、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材分析:

1.本册教科书遵循《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注意选择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基础的、适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注意了层次上的变化,较三年级的要求有所提高。打破“知识切块”式组建单元的做法,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游戏里的科学》《太阳与时间》《电的本领》《我们的身体》《动物王国》《研究与实践》等5个单元,共22个课题。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教会学生科学地对待自然界的事物。

2、教学重点:

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第2篇

小学三年级劳技教学计划一

劳动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课程之一,搞好劳动课的教学工作可以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劳动方法。提高劳动技能,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高尚品质。因此为了搞好本学期的劳动教学工作,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三(1)(2)班的劳动课。班里学习气氛比较浓,在几位非常优秀的学生在他们地带动下,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孩子们都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其中,大多数学生的基础较好,有着很强的上进心。大部分同学对这门功课具有浓厚的兴趣,在劳动课上,同学们可以充分动手、动脑、动口,学得有趣的知识。二、熟悉教学内容、重难点、课时安排

本册劳动课共15课,分五个主题。这些内容不仅注意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而且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和趣味性。教材的重难点是手工制作这一部分,本学期每周一节正课刚好。

二、本册劳动课的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立能力和耐心细致的高尚品质。

3、提高学生对劳动生活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4、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创新精神。

三、本学期教学工作措施

通过我对班级情况的了解和对教材内容的熟悉,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劳动教学大纲》的要求,本学期对劳动课教学采取以下措施。

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通过了解,班上的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好的思想教育,告诉他们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最光荣的,讲一些热爱劳动的小故事,来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2、认真钻研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劳动教学大纲》,熟悉教材内容,备好每一节课。

3、积极进行劳动课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

4.采用边授边练的方法进行学习。

5.不断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各个环节中都能全身心的投入。

6.重视学生每一次劳动成果,在班级举行成果展示,激发学生劳动热情、创造火花,体验活动乐趣。

劳动课的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方法,学会总结规律,在学生掌握了简单劳动方法的同时,学会创新,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了技能,陶冶了品德。

四、教学进度安排

小学三年级劳技教学计划二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的劳动课。班里学习气氛比较浓,在几位非常优秀的学生在他们地带动下,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孩子们都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其中,大多数学生的基础较好,有着很强的上进心。大部分同学对这门功课具有浓厚的兴趣,在劳动课上,同学们可以充分动手、动脑、动口,学得有趣的知识。

二、教学理念

(一)在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

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技术操作过程中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技术能力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强调规范操作与技术创新意识的统一。学生的操作学习过程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的学习过程,是孚脑并用的过程。

(二)用作品引导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顺应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倡用可感而形象的技术作品来引导、来组织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技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一个模型、一件工艺品,也可以是一盘菜、一个生长着的作物等。通过作品的制作,学生可以获得材料认识、工具运用、操作程序、技术要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通过作品引导学生的设计、评价以及作品宣传等活动。

三、教学目标

(一)了解劳动世界,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 1、通过技术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劳动体验,形成对劳动的初步认识。

2、培养认真负责、遵章守纪、团结互助、爱护公物以及爱惜劳动成果的晶质,形成良 好的劳动习惯。

(二)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习,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1、掌握生活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会生活自理。 2、建立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积极参与技术实践,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与技能

1、认识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常见材料,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

2、了解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工艺品和技术作品的设计与制作。从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教育的实际效果出发,选取内容,确定方式, 安排实施计划。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形成本地区、本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传统和特色。

四、教学措施

1.以学生的动手实践为主,做到实践性与教育性相统一。

2.注意加强现场教学。

3.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4.加强与社会和家长的联系,让学生回家实践。

5.加强纪律教育与安全教育。

6.用作品引导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

第3篇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计划范文一

科学实验教学是学生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开展好我校的科学实验教学工作,特此制定了科学实验教学计划。本计划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目的,为我校科学教学成绩的全面提高而努力。

一、实验目的: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素养为宗旨,以实践为核心,努力摆脱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旧模式,让学生在自然实践操作中得到真知、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在教学中要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特点,始终围绕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创新精神,使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为将来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科学实验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实验的机会和有效科学实验的指导。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科学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多样性和灵活性。

二、教材分析:

教材注重培养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遵循学生认识规律,逐步提高探究能力,注重加强学科联系,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城乡教育差别。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认识特点,把三到六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目标分别确定为感知科学、走进科学、探索科学。

教材将探究过程能力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模型与解释。

科学课让学生在做中学活动中面对自然和科学现象,通过动手动脑学习基础的科学知识,在学习中不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三、学生的分析

三年级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观察,该年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年,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四年级学生思维较活跃,在实验活动中合作意识已经形成,纪律明显优于三年级。对科学的热情度极高,热爱科学,热爱自然。

五年级的学生最大的特点知识丰富,很喜欢发明创造,本学年准备在实验上加大难度,锻炼他们自己动手创造的能力。

六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因此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四、具体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做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实验器材,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五、具体教学做法: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实施科学新课程标准,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最重要的是在科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时培训材料,明确目标和任务,理清新课程的结构、理念。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把科学课程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

教师真正做到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严格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学生实验与课堂演示实验。

实验是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的最主要的载体之一,依靠实验,一些客观的科学现实能够转变了学习探究的科学规律,从而使学习在科学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体会着科学规律有存在,体验着科学知识的形成。

4、创造性的挖掘课程教学资料,布置探究式的课外作业。

为了结合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要求,转变评价方式与知识的形成的方式,我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使课外作业尽可能地有探究性的课题。虽然那些课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题,但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在科学学习的兴趣与探究能力上有长足的进步。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计划范文二

实验目的: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素养为宗旨,以实践为核心,努力摆脱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旧模式,让学生在自然实践操作中得到真知、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在教学中要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特点,始终围绕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创新精神,使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为将来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本学期在实验教学方面有如下打算:

具体要求:

三年级: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引发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思考,研究根、茎、叶在植物生长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初步认识植物整个生命过程所发生的规律性变化,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现象。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让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从卵中孵化,经过生长变化成蛾,然后产出卵,最后死亡这一生长变化的生命全过程,从而建立动物生命周期的模型,并运用这个模型去认识各种动物以及人的生命周期现象。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认识及物质循环的概念。磁铁单元从交流知道的饿磁铁知识开始,引领学生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感受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四年级:电单元从什么是电开始,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新的生命单元是通过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第4篇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为使我校教育教学保持区内一流,全国领先。继续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群体的培养两个重点,坚持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培养相结合,坚持文化素养与身心健康并重,使学生基础知识、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齐头并进。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

二、全期工作重点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本学期将继续开展校内教师互相听课、互相评课活动,取长补短,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尽快形成学生欢迎、家长放心、教学过硬,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风格。

    2、坚持集体备课制度,本学期将对各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时间和内容进行考勤、登记和访谈并及时通报。充分发挥群体优势,总结推广优秀教研组的先进经验。

    3、抓好师徒结对计划制订和落实,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和传、帮、带作用,尽快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

(二)坚持教学常规管理

    1、坚持校长、教务主任和教研组长三级教学管理体制,由教务主任直接负责学校教学管理、教学监督、教学指导、教学反馈、教学检查,组织教研组长按时完成学校制定的各种教学活动。教研组长负责落实学校、教务处制定的各项教学计划。 

2、坚持三年以内教龄的教师每学期都要上一次汇报课。建立有学校领导参加的“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制度。

3、坚持每学期定期调阅教师备课本、学生作业登记本,加强教学指导力度,加强教学监督检查力度。

(三)教学常规和要求

1、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要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反馈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状态,不断修正教学方法,按新的课程标准和要求把课堂教学改革引向深入。教龄不满三年的教师,上课要有详细教案。已满3年教龄的教师也要写简案,杜绝无教案进教室上课。

2、教师布置作业要有目的性,针对性,杜绝作业布置的随意性。对于给学生布置的模拟、测验、练习等套题,教师要做到不滥发,不超纲、不超前。一定要在下发前认真分析、研究题目的难易程度、有无错漏以及可行性。

   3、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进行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教学需要,改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尝试进行常态编班下的分层教学,多与学生交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得,有所进步。

4、 充分发挥电教和网络优势,从多角度、多层面构建校园网平台,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坚决抵制网络游戏。

   5、利用好外教资源,邀请外教参与外语组的主题教研和学生竞赛,提高我校英语教师和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三、各月主要工作

八月:

1、做好开学的各项准备工作,编排课程表,发放课本,印发教研组计划、教学进度表、校历表等。组织完成高三年级暑假补课考试。

2、 检查实验室、体育保管室、电教室、艺术、音乐教室的准备工作。

3、抽查教案。

九月:

1、协助各年级组完成补课、培优、晚自习的安排。

2、督促各教研组组织讨论教研组计划、教师教学进度表和“四个一”,并上交检查。

3、完成“师徒结对”登记表,通报表扬上学期师徒帮工作情况。

4、 有计划的对新教师和部分中、老教师进行随堂听课,及时将听课情况反馈给本人和教研组。

5、各教研组更新主页,9月30日检查公布。

十月:

1、加强体育、美术、音乐、信息课的课堂组织、纪律检查,抽查教案。

2、组织开展指导教师示范课(或专题讲座)和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

3、检查各年级培优、辅导计划,了解上课内容,组织学生座谈。

4、段考命题。11月1日将试卷交组长、备课组长检查后送教务组。

十一月:

1、第11周(11月8-11日)段考。考后3天上报成绩,同时交质量分析表。

2、第12周,完成段考成绩统计,协助各年级召开家长会。

3、分年级进行学情调查,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和各教研组、处、室。

4、各教研组准备材料参加桂林市“先进教研组”、“优秀教师”的评选。

十二月:

1、 检查教学进度,要求各科学年级备课组“三统一”(进度、资料、测验)。

2、 做好复习、备考工作。高一、二年级各科参加全市统考。高三年级准备迎接全区语、数、英会考。组织高三文/理综合科目联考。

3、 统计XX年度“师徒结对”教师教学竞赛获奖情况,上报科研处备案。

元月:

1、 检查各年级“培优”实施情况,完善教学管理。

2、 加强晚自习的纪律,检查值日教师到位、辅导情况。

3、 统计、上报期考、期评成绩。

第5篇

一、加强常规管理,优化课堂教学。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教师们都能按要求备足、备好课,都能写好详案,并能及时写好教后反思。学期初,我们组老师认真学习了教学计划,明确了工作方向和重点,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老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采用了集体学习教材,讨论研究重点、难点,在教学上体现出自己的个性.让每位老师上好每一堂课。本学期,沈萍首先为我们年级组上了一堂《面积的认识》,袁玉婷和俞筠老师接着上了《分数的认识》。每次课后我们都会进行集体评课、分析总结,并写好教学反思。

我们组老师重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过程,使学生体会和认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等等的过程。课堂上能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树立自信心;重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探索与创新精神,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数学的表达和交流。

2、作业设计:本年级针对作业设计,作业量等问题进行讨论,平时布置了科学的、有价值的作业,结合班级学生特点推出特色作业和创新作业;作业批改及时认真,都能对学生的订正进行及时复批。

3、知识考核与培优补差:平时组内单元把关、每次检测组内能认真做好质量分析。这学期我们除了重视学困生的辅导外,还加强了优等生辅导,如:每班选出5名学生积极认真地参与校 “周末一天的安排”学科小型竞赛。利用休息时间进行趣味数学的辅导,批阅后再进行详细周到的讲评,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教学中重视数学能力和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更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建学习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1、创设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学习型教师队伍,我们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互帮互学,团结向上,积极进取,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数学教研组在教导处的统一安排下进行新课标研读活动,再以年级组为单位,深入探讨并交流研读心得。

2、为进一步加强对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以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学习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及时反思、加以实践运用。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数学素养及数学教育教学水平,我们积极主动地参加校内外的各种听课和学习,坚持教研、教学反思等,本学期中每人听课10节以上。

三、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1、牢固树立“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的思想,积极构建新课标下的适应时代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课堂教学理念、方法和评价体系,每一位教师把“努力上好每堂课”作为自身工作的起码要求,切实提高四十分钟的效益。

2、改变学生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提倡了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实现让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转变,把要我学变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培养未来需要的人才打下基础。

3、加强课程改革的研究,建立并逐渐完善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特长和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四、存在问题

对待学习问题严重的学生,虽然家长配合教育不到位,但作为老师还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多谈心、多鼓励。

五、今后努力方向

1、努力做好课题研究,力求通过课题研究的过程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究能力。

第6篇

关键词: 三年级 后滚翻教学 反掌贴肩

一、三年级后滚翻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后滚翻是三年级上学期技巧单元的教材,共有五学时,四学时的规定教学,一学时的自主安排。单元技能评定:能熟练完成后滚翻成蹲撑是优秀,能完成后滚翻成蹲撑是良好,能基本完成后滚翻是及格。根据科学的预设、艺术的生成一书的单元目标及课时安排,我在学校三年级六个班级进行认真有序的教学实验,结果四次课后每个班仅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能基本掌握,达到优秀的仅有十分之一,究其原因,不得其解,和同事谈及此事,他们也有同样的困惑。再看公开课抽到这样教材的教师很为难,想方设法地提前练习,到课上学生还是很难完成任务,认真总结分析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课程的延续性没有得到落实,按照教学计划安排,二年级上学期学习的前滚翻,共有4个学时的教学。我调查了所带的六个班,只有两个班级的学生说学过前滚翻,其他班级根本就没有听说过,是教师没教还是学生忘了?专职体育教师严重不足,代课教师每学期都有很大变化,导致学习内容前后连贯性缺失。没有任何滚翻基础开始就学习后滚翻,肯定是有困难的,这也是无法完成后滚翻教学任务的原因之一。必须利用一两次课时进行前滚翻的复习,再学习后滚翻才能得心应手。

(二)教材难度较大,课时量安排不足。后滚翻教材对八九岁的三年级孩子来说的有难度,总共安排了4+1课时。分析其技术难度:蹲撑后倒、翻掌贴肩,着垫推手、团身滚动四个环节缺一不可,环环紧扣。这四个环节都要在团紧身体的条件下完成,对八九岁的孩子来说连续完整地做好难度的确很大。八九岁的孩子反向运动的空间感受比较差,向后一倒,就没有了方向感,手、脚、身体动作全变形了。针对实际情况,我增加了两个学时教学,对关键的反掌贴肩专门设计了一次课,巩固强化动作为推手滚动奠定基础,接着对学生进行分类,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用了六次课,仍有六分之一的学生要在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下才完成。

(三)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能下降,协调性、柔韧性差。和年龄大的老教师谈到此事,他们也有同样的困惑,原来三四节课能教完的教学内容,现在五六次课仍教不会;以前的学生像个小皮猴,身体灵活协调,什么都不怕;现在的孩子动作缓慢僵硬,柔韧性差,胖墩多胆子又小,稍微有难度的动作就不敢做;部分孩子不能吃苦,遇到困难就退缩。老师一再鼓励、帮助、好说歹说才能勉强做。学生体质下降是全社会都在关注的问题,造成今天这种状况,一线体育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改善学生的体质状况。我们在思考,在行动。

二、对策

(一)重组课时计划。针对实际情况,首先增加了两个学时,由原来的五学时变成六学时,再留一学时的机动。首先利用1-2次课进行前滚翻的复习,让学生先感受前团身滚动,体会滚翻过程中的身体感受。知道成圆球才能滚得快,滚翻的动力来自蹬地后到和着垫推手。再对后滚翻的关键动作反掌贴肩、着垫推手专门设计了一次课,为下面推手滚动奠定基础。再进行完整动作学习,坡垫上的后滚翻,平垫上的后滚翻、直线后滚翻,最后复习巩固1课时。目标实现在85%以上。

(二)改进教法,设计对策:后滚翻的教学重点是翻掌贴肩、着垫推手、团身滚动。难点是动作连贯协调,滚成直线。1.在解决重点的教学环节,我先让学生徒手练习、在垫子上练习翻掌贴肩、团身滚动。2.把动作编成口角,一蹬二贴三低头,快速滚翻身似球,两手贴肩及时推,推垫并脚成蹲撑,指挥边说边做,学生在反复的练习和纠正下逐步掌握动作,形成动作定形。3.利用垫子进行斜坡后滚翻,降低难度,帮助学生滚动,树立学生的自信心。4.通过在膝盖和胸之间夹海绵块的练习,达到团身紧的目的。5.在练习中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技术动作掌握较好的同学在平垫上练习后滚翻,技术动作掌握稍慢的学生继续借助斜坡进行滚动,激励弱势群体。6.在学生基本掌握动作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巩固提高动作,逐步加快蹬地后倒的速度,着垫推手有力是完成后滚翻的动力源泉。通过学生的实践由分解到完整,环环紧扣,水到渠成。7.为了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我设计了小刺猬遇到大灰狼团身自卫、小刺猬跳跳跳等情景有意识地练习学生的低头团身紧,并组织小组竞赛、擂台赛给优秀的学生送上自己真心的笑脸,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也激发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复杂的动作技术在他们一次次积极主动的练习比较中逐步提高和完善。

第7篇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建筑教育的现状,重点强调了在成功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设计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改革。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如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生态学等等,都对建筑学专业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建筑学专业教育如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建筑学专业教育改革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建设事业突飞猛进、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确保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是建筑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围绕这一课题,我院建筑学专业在专业目标教学体系化改革的基础上,强化教学质量,进一步探索在成功素质理论指导下的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等建筑教育为与国际接轨不断探索教学改革,在评估的标准要求下, 培养计划逐步规范,产学研结合较紧密。但总体而言,全国近80 所建筑院校普遍存在着重技能培训的倾向,教学体系中主干课与相关课的关系呈纵向线型模式,基本知识的传授较扎实。但是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的现状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重书本轻调研, 重表象轻能力

从教与学两方面来看, 大多重视和强调书本知识的传授。学生多依赖于书面资料获取知识, 重视对优秀作品的表象学习, 轻视调查研究, 缺乏对深入、细致、艰苦的实地考察环节重要性的认识。而我们的设计课教学由于受课时的制约, 学生调研“走马观花”, 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也不够深入, 势必影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重成果轻过程

建筑设计作为主干课程, 我们一贯以“最终图面成果”为评判依据, 图面的表现技能则直接影响了其好坏的评价。而对设计过程中学生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思考及提出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重视不够, 或少作评判依据。在此无形的导向之下, 学生往往只注重手上功夫的技能训练, 计算机制图等手段的运用, 而淡化对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 因而涉及问题面窄,研究问题肤浅。

(三)重仿学轻创新, 重专业轻综合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信息量大、速度快, 查阅资料十分便捷, 加之我国建筑知识的普及性低, 人们对建筑好坏的评价常取决于表象、取决于 “新奇”。 出现了在建筑设计中拼凑“名作”、“复制杂志”的“仿学”现象。这样一来无形中抑制了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造成在特色与创新方面能力的匮乏。

(四)重分值轻素质

建筑学专业具有艺术与技术的双重特征。在我国目前的招生制度下, 大多数院校建筑学专业招生按分数线自高而低进行录取, 几乎无法考察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建筑学专业的基本素质。招生中这种重分值轻素质的现象, 常常导致大学学习阶段“高分低能”的局面。

二、成功素质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建筑学

专业教学改革措施成功素质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建筑学专业教学特点是专业间相关课程的开放和专业的开放。如何发挥优势, 学习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 探求自身培育特色, 形成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开放性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 值得广泛、持续和深入地研究。专业间相关课程的开放,目前的教学计划中安排了12个学分的跨学科选修课,体现了专业间的开放性。根据建筑学专业教育的特点,我们开设了建筑经济、建筑环境心理学、西方哲学专题、现代企业管理概论、建筑文化与评论、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建筑摄影等选修课,这样,既可与社会对建筑学专业人才的多元化需求相接轨, 也可以使学生在建筑设计中研究和分析问题的深度得以升华, 进而起到促进其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专业的开放, 则应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 发挥教师来源广泛和年轻富有活力的优势, 加大系内选修课的开课量。城市建设学院有建筑学、土木工程两个专业属相关学科,专业间选修课甚至专业课和学科基础课亦可以有一定量的开放性, 如土木工程的“房屋结构、地下结构、大跨度结构、特种结构、道路立交设计”及建筑学专业的“美术、设计基础、公共建筑设计(一)、建筑构造、阴影透视”等课程, 若以开放的观点来看待这样的选修课环境, 相信定会对学生的培养创造富有特色的良好发展空间。主要措施如下:

1.贯彻整体优化的原则,修订教学计划,使之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并严格执行,以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2.改革设计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变类型教学为目标教学,重新修订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3.在一至三年级实行教学年级责任人和骨干教师制度,而在四至五年级则实行教学专门化制度,强调教学的环节控制,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责任感;

4.聘任教师实行公开评图制度,加强学生参与意识与竞争意识;

5.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通过对教学各环节的规范化要求,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教学保障体系,以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正常进行;

6.抓紧重点课程建设,以专业主干课(含试验课) 、专业基础课和主要基础课为课程建设重点,对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教学内容、师资力量配备、教材及参考资料等均进行了认真研究,制订出改革措施。从而带动了各相关课程的整体发展;

7.发挥教学督导小组的作用。组成由系主管副主任任组长的督导小组,对教学计划、上课情况、设计任务书的制定、各个教学环节的检查等作出评定工作;

8.完善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实习中的教学环节,规范实习要求和内容,全面提高实习质量;

9.构建专职兼职结合的教学评价机制;建立开放的教师教学业务能力资质认证制度,扩大学生在教师评定过程中的发言权。

三、在成功素质教育理论指导下的

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为了避免技术基础课与设计主干课脱节的现象,要求按职业资格考试和专业评估要求培养学生。根据成功素质理论在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的要求,在每个设计课程中,注重配合环境设计、建筑物理、技术、设备、防灾等方面的知识要求;注重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分析,按教学要求将技术基础课的知识贯穿到各个设计主干课教学环节中。该系列课程包括建筑技术、建筑物理、建筑设备、建筑力学及结构等,它的建设主要是解决与设计主干课程的配合、交融问题,使其真正起到为设计服务的作用。采取的主要措施为:

1.三年级上期的设计课中,结合住宅设计将建筑构造的知识运用,让学生完成从环境设计、建筑单体方案设计、建筑构造设计等系列设计。

2.在三年级下期的设计课中,结合科技设计将工业设计、智能设计等构造知识相融合。结合博览、美术建筑将建筑物理中的光学、热工等知识相运用。

3.在四年级的高层设计中,要求运用建筑设备、建筑防灾知识。

4.五年级的厅堂设计中,要求结合建筑物理的声学知识。

5.毕业设计则是综合运用各类知识。

四、几点思考

城市建设学院建筑学专业从起步到稳步发展,虽然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形成了一些特色,但仍然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拼搏。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如何解放思想,树立“可持续性”的学科发展观念,完善成功素质教育理论的建筑学教学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本着总结过去面向未来的宗旨,我们初步设想:首先,强化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使建筑学专业在成功素质理论教学体系中求发展,以加强教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密切结合,为提升教师队伍水平、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立足“以人为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改思路,要积极培养、引进高、精、尖人才进一步充实教师队伍,要研究探索学生乐于接受、行之有效和适合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新方法。此外,要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强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建设与应用。只要我们勤于思索,勇于创新,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成功素质教育理论的建筑学教学体系一定会显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首届全国建筑学专业学位研讨会、专业教育评估研讨会资料汇编. 国务院学位办编印,1992.

[2]林涛.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 2004(1).

[3]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欧洲教育考察团. 欧洲建筑教育考察思索[J]. 建筑学报, 2000(6).

第8篇

关键词:网络新词新语;哈萨克族中学生;调查;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13/15-0013-03

一、汉语网络新词新语定义

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网络新词新语指的是“网络用语”,是多在网络上流行的非正式语言。多为谐音、错别字改成,也有象形字词。网络新词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传递最新的社会发展信息。

吴伟清在《网络新词新语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一文中将网络新词新语定义为互联网上产生的新词语。安康、余春苗、林妍在《网络新词语与流行文化》一文总结得出,网络新词新语是指由一定的网络用户群体在网络虚拟空间大量使用的具有专业性、技术性和鲜活性等网络特色的词语。网络新词的使用者是在汉语语境下的用户群体。网络新词,这个研究对象是汉语中的一个新的分支;是汉语普通话在网络这个特殊“地域”中所产生的种种变异现象。

汉语网络新词新语已经成为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一个部分。如何进行汉语网络新词新语的教学,充分发挥网络新词新语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如何改善和加强少数民族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学习这一任务十分必要。

二、新疆塔城托里县第一中学高三年级汉语教学概况

塔城托里县第一中学高三年级有五个班,分别为三个文科班,两个理科班,学生总数249人,近几年来,该校实行新版汉语教学计划,高二年级结束时已完成了高中三年的汉语课程的教学计划(6本必修教材,6本选修教材);高三开始实行汉语专项训练。部分学生已参加过汉语水平考试(HSK),并有学生获得HSK中等8级证书。从高三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以高考专项强化训练为主,但从强化训练及模拟试题的题型分析来看,知识性的考题还是占了其中的主要部分,试题对汉语能力的考查仍然显得相当薄弱。通过对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模拟考试成绩的统计,其中,有34%的学生成绩在100分以上(试卷总分150分,其中汉语基础知识70分,阅读50分,作文30分),有66%的学生成绩是在100分以下。在试卷卷面统计中发现学生在作文方面失分较多。

学校很重视汉语教学,每年均派出部分教师参加自治区组织的各类教师进修及培训,2012-2013学年由一位汉族教师为高三年级理科班教授汉语课程,其它班级的汉语课程均由哈萨克族教师教授。

三、汉语网络新词新语分类及有限整理

1.汉语网络新词新语分类

在对黄爱华《对外汉语教学中网络新词的处理研究》一文的研读基础上,笔者认为汉语网络新词新语分为如下八类。

(1)旧词新义类汉语网络新词新语:即选择一个在意义上与新事物有相同、相通之处的旧词语,再赋予它新的含义。例如:“菜单、窗口、恐龙、青蛙”,等等。

(2)完全创新类汉语网络新词新语,其中,包括谐音创造,如:斑竹(版主)、大虾(大侠)等;外来借词,如:伊妹儿(电子邮件、E-mail)、猫(调制解调器、modem)等。

(3)英语缩略类汉语网络新词新语,如:BBS(电子公告牌系统,Bulletin Board System)、WWW(万维网World Wide Web),等等。

(4)拼音缩略类汉语网络新词新语,如:“MM(妹妹)、GG(哥哥),等等。

(5)数字谐音类汉语网络新词新语,用与中文读音谐音的阿拉伯数字串成的符号来代表词语甚至句子。如:“9494(就是就是)、5555(呜呜呜呜,哭声)、886(拜拜了)等。

(6)表情符号类汉语网络新词新语,使用它们在电子邮件和新闻稿中表达感情和语气。如:“(挤眉弄眼)、^0"(哈哈大笑)、*_*(看花了眼)”,等等。

(7)“火星文”类汉语网络新词新语,是指由繁体字、异体字及各种符号组成的特殊文字。如:“ ф (我是中国人)”、 我!(心情不错哦),等等。

(8)其它网络广为流传类汉语网络新词新语,此类新词新语因近期发生某一事件,或某一事件因广为流传,或因媒体宣传或炒作某一事件而形成的网络新词新语。如:“好声音”、“元芳你怎么看”、“高富帅”、“白富美”、“江南Style”,等等。

2.汉语网络新词新语有限整理(2012年12月31日、2013年4月1日两次整理)

笔者在撰文之前通过“搜狗新词”及“百度搜索”汇总并整理出2012年十大网络用语:“好声音”、“元芳你怎么看”、“高富帅,白富美”、“你幸福吗”、“江南Style”、“躺着也中枪”、“舌尖上”、“最炫民族风”、“给跪了”,“ ”。

其中,“ ”一词在2013年4月1日“百度搜索”中的相关词条为100,000,000条;“好声音”的相关词条为89,400,000条;“舌尖上”的相关词条为26,900,000条;“江南Style”的相关词条为20,300,000条;“最炫民族风”的相关词条为16,600,000条;“高富帅,白富美”的相关词条为15,000,000条;“你幸福吗”的相关词条为12,000,000条;“给跪了”的相关词条为4,950,000条;“躺着也中枪”的相关词条为4,730,000条;“元芳你怎么看”的相关词条为1,990,000条。

四、调查设计及实施

目前,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大致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对被调查者应用行为,包括使用方式、时间、频率、地点等进行实证调查与定量研究;二是对被调查者的行为模式、行为类型与行为逻辑进行实证调查与理论分析。本研究属于第一类研究,即“应用行为”的实证调查研究,主要目的在于系统调查和总结、分析哈萨克族学生中学生群体在在汉语网络新词新语应用行为方面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汉语学习的总体状况、网络学习行为、对网络中汉语新词新语的认知能力。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新疆塔城托里县第一中学高三年级学生,采用了抽样的方法。调查时间为2013年三月,采用了班级集中发放并回收问卷,共发放问卷20份,回收问卷20份,经检查有效问卷20份。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如下。

(1)性别:男生10%,女生90%。

(2)专业:高三文科班。

(3)生源地:100%的学生来自县城。

五、调查分析

1.高三年级学生汉语学习情况以及汉语学习兴趣分析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一个学生的学习起着支持、推动和促进作用,如果学生对某件事有了兴趣,他就会展开丰富的联想,持之以恒地去接触它。从问卷中我们发现20名学生中14名学生参加过汉语水平考试(MHK,HSK),而没有考过的有4名,汉语虽然是一门基础课程,但部分学生学汉语的目的是为了考试,问卷第四题是“学习汉语中那一项内容最难”,13名受访者选择“语法”,原因是学生的汉语基础较差,所以,学习汉语语法困难较大,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很重要,教师经常给学生进行汉语语法、课文内容、汉语练习的方面的讲授,教师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上课时积极性不高,总是照本宣科,这样就无法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除了课文以外学生也只有依靠参考书、词典来进行汉语学习。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汉语水平不高,水平也只有简单的读写能力;学生学习汉语中环境问题也不可无视,县城中没有很好的汉语交际环境,学校的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因故障或管理等原因使用率不高,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通常使用哈萨克语交流,一天学习汉语的时间也只有一到两个小时,对于学习汉语的学生而言一天只有两个小时学习汉语,除了一两个小时外均用自己的母语来进行交流,其汉语水平很难提升。学习第二语言,必须进行更多的交流,在交流中才能提高自己的汉语学习兴趣,从而使汉语语法、语音、听力水平同步提高。问卷中还提到上课举手方面的问题,有13名选择上课偶尔举手,笔者分析学生为什么“偶尔举手”的原因为:一是学生汉语水平较低,汉语基础不高,即使举手也没有水平回答问题;二是上课时学生不注意听讲;三是学生对汉语没有兴趣,学生没有沉浸于汉语学习中。16名学生选择在上课时认真听讲的状态只能保持20分钟,这也对学习汉语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2.高三学生网络新词新语学习情况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进步,青少年作为年轻一代与网络联系更加紧密,接受新生事物也更快。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哈萨克族高三年级学生的网龄大部分为1至3年,而且上网主要目的是信息获取,用QQ或MSN等即时交流。受访者认为上网对自己学习有影响,但影响很小。而在问卷对受访者考察“顶”、“赞”等网络新词新语时,知道或使用过的学生极少,从中笔者判断网络新词新语还没有完全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学生也认为此类网络新词没有太大的必要进行掌握。同时,因为其汉语水平较低,对网络新词也没有很大的兴趣,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台家用电脑,而调查中学生的年龄均为18岁,可以看出学生还没有对汉语网络新词新语普遍认识。

3.网络新词教学中最大的影响因素——教师引导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汉语是国家通用语言。在汉语学习中,学校、教师能否把网络新词新语融入到教学中,而最大的影响是什么也是本研究的关键所在。从问卷中得知,哈萨克族中学生从三年级开始接触汉语,形成了一定的汉语基础,因为没有更好的条件接触网络新词新语,所以,现在仍对网络新词新语较为陌生,应该将网络新词实施于高中、初中甚至小学汉语教学中。兴趣是汉语学习的先导,学生都喜欢接受新的事物,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合理地穿插网络新词新语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提高汉语学习兴趣,同时丰富了汉语词汇;同时,另一方面要给学生提醒网络新词虽然好用,但因为网络新词新语不完全符合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和标准性要求,所以,不能过分使用。

六、汉语网络新词新语教学对策

1.课堂教学中合理安排汉语网络新词新语的教学环节

兴趣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汉语网络新词新语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能激发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学生都喜欢接受新的事物,汉语网络新词新语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把网络新词新语带进课堂上,用新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快速地记忆汉语网络新词新语,使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网络新词新语的教学;再如,课前五分钟安排学生用汉语网络新词新语来讲一段小故事、笑话或即兴表演等。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汉语网络新词新语教学

多媒体教学在基础教育中已普遍使用,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来进行汉语网络新词新语是很好的手段,教学中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汉语网络新词新语的相关音视频,如:流行歌曲、幽默的录音或短片等,可以使学生学习在汉语网络新词学习以外同时理解汉语网络新词新语的产生情况,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汉语听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汉语思维能力。

3.发挥第二课堂教学的潜在优势进行汉语网络新词新语学习

第二课堂学习是近些年语言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之一,第二课堂学习的形式有:竞赛、语言学习角、广告创意大赛等。第二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途径,可激发学生多看课外书,多听广播,多和身边的同学用汉语交流。例如学生可以利用“汉语角”的形式,自己创作一些表演,比如:现在带有汉语网络新词新语的广告很多,现在的学生也喜欢创新,自己可以模仿设计一些汉语小广告来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七、结束语

汉语网络新词新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不断涌现,使得近些年人们对这些网络新词新语有了关注和热情,这些汉语网络新词新语可以代表社会的变化,经济的进步。汉语网络新词新语已经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和教学中,利用学生喜欢新的事物的这一特点,辅以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汉语网络新词新语的学习,把汉语网络新词新语带入到汉语学习课堂中,可以使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兴趣氛围和语言环境氛围的共同影响下提高汉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华锦木.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论[M].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 丁文楼.双语教学与研究[M].乌鲁木齐:民族出版社,2007.

[3] 梁林梅,赵建民.大一学生网络应用行为调查研究——以南京高校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3,(1).

[4] 施宇.大众文化语境下网络新词的传播学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12).

[5] 黄爱华.对外汉语教学中网络新词的处理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10).

[6] 林玲.汉语网络新词的判定及造词方式[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2).

第9篇

1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电子类综合实验的意义

根据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特点,通过开设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电子类综合实验,实现电子类课程实验内容优化和实践创新。围绕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以实践创新作为综合实验教学的目的,将具体的综合实验的实验项目拆分后分布于各门电子类课程实验教学中,使学生在各门课程的实验中通过不断积累,最后完成给定的综合实验项目。主要内容包括:改革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提出相适应的实践内容,建立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该改革对促进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只有精心确立具有生物医学工程特色的电子实践内容和设备

才能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用武之地,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将所学理论与专业实际有机结合,提高专业知识的应用力,使学生能真正掌握生物医学电子系统设计。

(2)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才能培养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基本工程意识、较高专业技能和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体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电子类综合实验,包括前期各个模块的制作和后期系统调试两个阶段。其中,前期模块制作融于各门电子类课程的实验内容,要求各门任课老师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和综合实验题目,确定各自课程的实验内容,要求实验内容为综合实验的一部分,让学生实现各个模块的制作;后期的系统调试则由综合实验这门课完成,要求学生组合前期的各个模块,完成综合实验内容的要求,任课老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给成绩。

2基于心电信号采集的电子类综合实验教学

人体心电采集涉及多门课程,如生物医学传感器、模拟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以及C语言等。在以上各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完成心电采集各部分的制作,各门课程老师根据学生各个模块的制作情况给这一门课程的实验成绩。根据本校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从二年级开始,在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中告诉学生本次电路设计的目的:心电信号采集系统中的放大模块制作。给出心电采集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频带范围0.05~200Hz,放大倍数60dB,共模抑制比80dB,输入阻抗>100M欧姆,输出电压0-5V。学生根据以上指标,参考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内容采用运算放大器搭建、调试电路。以上实验内容可以作为模拟电子技术试验课的2-3次试验课内容。类似的,在三年级的微机原理课程实验中,首先告诉学生实验目的:心电信号采集系统中的单片机控制模块制作。要求学生在单片机MSP430上通过C语言编程,控制A/D转换电路,实现0-5V电压的实时采集,主要任务包括制作MSP430单片机模块,编程msp430片内8位A/D模块实现实时采集0-5V正弦信号(转换时间为100μs),以上内容作为3-4次微机原理实验课程内容。对数值化后的心电信号进行频域和时域分析,可以安排在三年级课程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实验中,要求学生通过matlab编程实现根据采集的心电信号计算出心率值;同样是三年级课程的生物医学传感器实验则要求学生,整合前面自己设计的电路及程序,采集真实的人体心电信号,显示心电波性和心率值。一个完整的心电采集装置制造过程历时2个学期,整个心电采集系统制作、调试完成后,老师给一个成绩作为综合实验这门课程的成绩。为本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最后制作的心电采集系统。总之,通过将心电采集系统设计分散到多门课程中,学生循序渐进的完成心电采集相关电路的搭建,编写、调试心电信号处理程序,实现人体心电采集实验的要求,学生在此次心电采集综合实验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

3结语

通过开设电子类综合实验,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多门电子类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有机链接,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将综合实验的内容分散到多门电子类课程的实验中,学生通过多门课程实验积累的成果,最终完成一项生物医学电子相关装置(仪器)的制作,增强学生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电子类课程实验教学中兴趣与成就感。

作者:李正义 曹汇敏 谢勤峦 单位:武汉中南民族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第10篇

光阴如梭,一个学期的时间又在指缝间过去了。本人分管工作在区教育局、集团、中心校、校长室的正确领导、指导下较为完整的开展了各项工作。现就有关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绩:

(一)依法办学方面

在开学期初,组织全体教师就依法文明执教培训做宣讲工作,确保每位教师心中都有依法执教、文明执教的意识,并与全体教师签订安全责任书,从制度上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正式行课期间做到每日巡堂,每日记录,发现存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当即纠正并做好记录,课后约谈指出错误,并在月考核中体现,这样防微杜渐,将可能的苗头扑灭在开头,因此在一学期结束无因体罚及变相体罚学生引起的恶劣负面影响事件。

(二)组织建设方面

1.学期初,在教务赵副校长的统筹指导下,将本部门组织机构并对照目标体系进行架构图和人员分工研讨,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建立起来。同时,将各项资料建设能够按照样本稿制作标签和目录,资料内容归类基本符合目标体系,并在后期工作开展中逐渐将资料装档存盒顺利迎接集团和中心校督导检查,得到较好的评价。

(三)团队形象和能力建设方面

1.能按照教务工作计划,顺利、扎实有效的开展相关工作,有序的组织开展教学工作。期初参与确定教研组及组长名单,参与召开教研组长工作会议,带领各教研组长学习“教师过程性目标考核方案”并提出本期教学要求和目标;并在参与召开全体教师再次培训学习教师过程性目标考核办法,提出本期教学常规新要求;参与对教师进行依法执教培训、课堂教学安全规范培训并对全体教师签订教学安全责任书等。

2.教师学习方面主要采取了两种方式,一是外出学习走出去,主动参加区或市上组织的教研、会议、活动、培训等。我们都会积极组织、鼓励老师参加,并把学到的知识带回校,通过教研活动影响他人,促进共同进步我校教师外出学习达110次左右。此外,本期我校积极联系区名师工作室,多次与之邀约。10月16日,我校成功举办了刘汉斌、陈道富、罗朝英名师工作室联合送教,我校教师和工作室成员教师同课异构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初中数学、物理和英语教师的教学热情,同时听过三位专家的点评及讲座,老师们备受启发;10月28日,我校邀请庄晓兰名师工作室进校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研讨课,在场的小学语文教师能近距离解决名师,聆听名师的经验分享后纷纷谈到自己大受裨益。11月7日,我校成功举办曾燕丽名师工作室送教初中语文及教学研讨活动。同月,我校也邀请张永红名师到校对小学数学校本教研进行现场指导。12月16日,区研培中心范建成主任带队蚕丛路小学教研团队向我们展示了“2+n”的研学课堂。以上,本期共计邀请七位名师指导我校教学教研工作,也给以后的指导工作搭建了桥梁;二是校本培训及教研,即开学初的常规教学系统培训。另外各教研组的每周教研活动,我们仍按照各组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的教研活动。并且我也多次参加分管年级教研组教研活动,参与到他们的教研活动中,如参与了小学数学组三年级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搭配中的学问》,同时该活动同时与区范建成名师工作室送教相结合,先教研形成上课稿并进班上课,同时与名师送教的课堂相对比研讨,寻找自己课堂的不足之处,这样极大的促进教师成长,教研实效分量,更加利于教师教学技能专业发展。另外,参与小学数学校本教研课题《以研促教,以教导学,学方法悟思想》,其中该次教研活动同时作为全区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展示竞赛课题,并在十一月中旬全区现场竞评中获得二等奖。

(四)教务处常规管理方面

1.本学期教材征订合理,发放及时。期初做好书籍搬运、发放和学生作业本发放工作,本学期没有出现教材不足现象。完成期末暑假生活发放工作,循环教材如国学书、音乐、美术、信息技术书等物品归还工作。同时顺利完成下学期教学用书征订工作,确保下期教材到位准确及时。

2.本期初就集团的各工种人员工作目标考核进行培训学习,并修订我校教师、教研组长和功能室负责人过程性目标考核细则,做到学月考核工作严肃、认真,最大限度的做到了公平、公正。教务处不仅平时抽查、月查教学业务,由此,促进了全校教学工作踏实、有序、高效的开展。

3.每月与教研组长协同验收教师每月教学业务,对存在的问题当面进行交流指导,督促及时整改。通过教学常规业务考核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本期新入职的三年级英语李瑶、何雪梅,在教师队伍中可圈可点,他们取得的业绩以及敬业也让人交口称赞。

(五)三制执行方面

1.本期除有自身毕业班教学任务和分管二三年级教学外,还担负着教育局涉及教务方面的数据统计和报送工作,如教育信息化统计、基础事业数据统计、艺体数据填报、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管理填报、危化品平台管理、校园足球数据填报、基础教育发展专项调查填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等工作。另外,区政府教育督导的常规工作、语言文字工作组资料整理等工作,并在前两年授予我校年度完成教育工作目标年度先进单位。本期12月初,我校再次迎接区教育局对我校进行年度教育工作目标完成工作以及学校创新创优项目申报实地验收检查工作,得到检查组专家较好评价。同时,教务处能较好完成上级文件或指示的上传下达,资料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顺利接受了中心校和集团本期督导检查。

(六)过程监管方面

1.期初,参照上期各年级各学科教师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初步拟定本期教师教学工作目标、并协同与颜主任确定本期教学工作目标,老师们将目标分解给学生。在常规教学工作中,始终围绕目标开展工作,通过月考、半期考阶段性验收目标,调整教学方法和帮扶策略,为期末目标打下坚实基础。每次考试后,组织分管年级教师进行分析,研讨下一步教学工作措施,并且重点跟进薄弱学科和薄弱教师课堂、业务进行帮扶、指导。

2.按照月考和期中成绩摸排出特异体质及智障生统计,并在后期目标验收时考虑这部分学生实情。开展教师青蓝工程计划,通过对有教学经验和成绩的老师对我校刚入职教师进行指导帮助促进新教师尽快适应我校常规教学要求,并对其教学进行指导。学期中后期开展教师间精准扶困计划,通过对教学结对扶困,指导其教学成绩低于年级水平的教师迎头赶上,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

(七)教学业务管理方面

1.各项教学常规工作能扎实开展。期初对分管年级每位教师的教学计划进行认真审核,期末每周认真验收周复习工作计划。每天通过巡视课堂,跟进和督促任课教师认真按照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工作。通过推门听课,对课改进行督促和指导。本期张利、王敏、李瑶、李娟老师在课堂研究和新课堂尝试方面投入的精力较多,课堂比较活跃,逐步走出传统的师本教学模式。梁芸、毛娟、刘瑄等几位老师也积极思考,课堂开始“活”了起来。生本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在教师课堂呈现。

2.从分管二三年级教学成绩来看,在优秀率和综合指数与同期相比分析来看整体是有所上升,尤其是在二年级语文、数学学科上。

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本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教务工作仍有不足之处有待改进和加强。

1.教师队伍的良莠不齐,本期教师在教学成绩上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或教师队伍的汰换一直处于被动,加之下期产休返岗教师更加导致教师富余。

2.管理上层级考核、层级管理还存在落实不到位,监管有缺位的现象。

3.对于课程体系建设上思考不足,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还缺乏一套切实有效的课程体系。

4.由于自身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处理身兼的工作,时常顾得了这头忘了那头。对于办公室工作有许多不足地方需要加强学习。

三、改进措施和今后努力方向

根据上述问题与不足,把相关工作列入下期工作计划中,且踏实开展工作,多进行反思和改进,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遇到困惑的问题及时请教上级,以寻求有力的指导。

1.对于教师的指导除教务处的常规指导帮扶,我们应更多的主动参与区上有质量的教研活动,回校后多与组内教师交流反馈形成心得分享或形成一次展示汇报课;同时强化组内教研的同课异构,取长补短的互相提升教学能力;并在下期开展各教研组活动展示竞评,通过活动推动组内教师整体能力提升。

2.加强教师质量目标意识,落实岗位责任意识的培训。任教一个班学科便要始终以抓质量达成目标为出发点,每次单元考、月考、半期考始终要与目标相比较。寻找到差距,并在平时舍得付出。故要求我们教务人员要跟进监督教师帮扶学生学习情况如作业批改订正情况等。同时,在本期思考下期教师课程安排时,能将工作拖沓,教学质量始终提不起来的老师将其调岗安排到南校或北校,并能将工作积极,教学质量出色的老师协调到相应年级,以此办法带动各年级的学科发展。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专升本;教育模式

一、高职“专升本”教育现状

为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满足人们对高层次、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近几年,重庆市面向高职专科开展“3+2”模式的“专升本”教育,即招收对象是三年级即将毕业的学生,根据学生的专业基础择优选拔学生升入本科层次的高职院校三年级继续学习,提升专业技能和素质。

重庆邮电大学的应用技术学院是重庆市仅有的几所高职本科院校之一,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其他专科学校的学生升到应用技术学院的本科专业。由于招生比例仅占当年毕业人数的5%,因此,升到各个本科专业的学生人数较少,一般为40人左右。鉴于此种情况,为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人力资源、节约办学成本,学院沿用本科三、四年级现成的计划,将专升本的学生编入相应年级,按原本科统一要求和原有几个班级合成大班同步授课,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也就是说,学院对专升本学生没有单独设立培养方案、没有实行分班教学。在这本科两年的学习中,专升本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不理想,而且由于不能突出他们的长处、优势,最终难以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二、现行教育模式难以保障专升本教育质量

(一)缺乏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指导专升本教育,加重学生学习任务,目标不明确

由于生源来自不同的学校,学生已完成了一段完整地、独立的专科教育,他们的知识背景与能力结构参差不齐。面对这些学生,使用同样的课程设置进行合班教学,教师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也不可能在同一堂课中各取所需,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问题,教师和学生反映各种问题的声音此起彼伏。这一现象将成为我国高职“专升本”教育在未来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应用技术学院各个年级专升本学生的情况看,英语是他们的弱势。专科学校毕业不需要通过CET四级,作为本科生则必须完成这一硬性指标,这与学位证书紧密相连。然而三四年级已经不再开设英语课程,能否通过英语四级考试最终成了部分专升本学生难以逾越的障碍。而且相对于高职本科的要求而言,他们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较浅显,高职本科虽然仍是以技术应用为主要目的的职业教育,但对学生应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要求更高。一般来讲,三年级主要是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学生如果缺乏相应的先修基础课程知识,对这些核心技能的掌握会变得相当吃力。实际上,专升本学生只有三个学期在校学习,由于没有单独设置培养方案,他们在本科阶段所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出现了重复或脱节,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专升本学生必须不断努力弥补缺失的基础、跟上课程的进度,同时又要备战英语四级考试,导致他们在本科阶段学习压力过大,学习效率不高,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影响教师授课效率和教学质量

以终身教育的理念为指导,我们的高职教育也在不断努力探索专升本特殊的教育模式,力求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有效地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然而,目前专升本学生和原本科生合班上课,由于基础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给任课教师备课、授课带来了许多困难。由于专升本学生人数毕竟较少,因此任课教师授课仍然考虑的是中间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并以此作为组织教学内容和采用教学

手段的依据。

(三)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这些专升本学生升到本科进入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授课主要是按照本科三年学生的水平来要求,这使原本都是各个专科学校的优秀人才学习起来普遍感到比较吃力、无所适从,久而久之对他们的心理也会造成不良影响。任课教师授课的倾向容易让学生误解:认为教师授课不考虑他们小部分人的感受,不被学院、老师重视。一旦这些学生学习跟不上进度或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他们原有的优越感很快消失,失落的情绪极易滋生自卑心理,随之导致厌学,也不易融入班级;对教师、对学院领导都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

二、兼顾专业要求和人才发展,合理定位、科学制订教学计划

(一)以人为本,重新定位“专升本”的培养目标

首先,高职本科院校领导阶层应转变观念,正确看待专升本教育,重视专升本教育及其质量。专升本教育是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与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产物。专升本对学生而言不仅是提供了一次提升学历的机会,更是提高技能和竞争力的机会;对高职学院而言,不仅是挑战,同时也是促进专业发展与教学改革的动力。专升本学生就业情况同样对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其次,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成长的规律。以往学院只是从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才使得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我们的教育就是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的,以人为本是学校制订各类计划的出发点。我们必须清楚:专升本学生不同于其他本科学生,他们来自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高职专科学校,各学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不一样,教学质量也有差异,专业特色各异;学生们对所学的专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认知系统,而且这些学生有很强的自主性和就业意识。因此,在设定培养目标时就不能盲目要求他们在理论知识方面达到完整、连贯和深刻,而要取长补短,以学生过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作为专升本教育的突破点和增色点。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分班教学,突出专升本教育的特色与优势

学院将专升本学生按专业分班教学,虽然利于管理和资源利用的效率,但同样面临许多问题:教学计划如何满足来自不同学校生源的需求,专本哪些课程、如何衔接才能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提升哪些理论、拓展何种能力等。专升本学生即使在专科阶段所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相同或相近,但由于他们的入学基础、培养目标、教学质量都有一定的差距,而且专业发展方向以及教学要求不尽相同,这成为专升本教育课程衔接的难题。鉴于专升本学生前期复杂多样的学习状况,对他们专科段的知识结构做好调查分析,使专科课程顺利过渡、衔接上本科的内容,同时尽可能避免一些知识的简单重复,让这部分学生充分利用宝贵的学习时间,在原有的专科知识基础上学习一些层次更高、内容更广的新知识、新技能。深入细致的调研才利于使“专升本”培养计划更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和针对性,也利于促进专升本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收获。

(三)灵活教学方法促进专业能力的提升

针对专升本学生情况各异的特点,我们的任课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与现实状况,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的同时,积极开展问题式、案例式、讨论式、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减少因学生之间各方面能力的差距导致对学习难易程度的不适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充分发挥各种潜能和创新能力。让学生通过引导式、互助式、自主式学习,运用现代先进技术手段学会选择吸收、储存、处理信息,交流信息,学会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学习和创新。

此外,专升本学生对所学的专业已有初步了解,对升本后的学习有自己的打算和设想,他们较高职院校原本科学生有更强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目的更明确。因此我们的任课教师应加强教与学之间的沟通,了解学生想学的、需要学习的东西,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安排的意图,明确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有特色的专升本毕业生。对学习效果的检验尽可能避免以书面形式对理论知识的考核,而以实际操作、提交作品与口头答辩等方式进行,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扭转专升本教育的导向,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又提高了学生的实际竞争能力。

当然,鉴于专升本教育的自身特点和规律,要保障有特色的专升本教育的有效实施,仅有上述几方面措施显然不够,还需要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层层推动、持续改进,进一步探索研究教学规律,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蒋喜峰.从专升本教育看本科技书人才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8,(2).

[2]董大奎,陆瑞峰,匡月华.高职专升本教育课程衔接的实践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7(2).

第12篇

关键词:健康保险;一体化;教学体系;管理制度

作者简介:李红丽(1967-),女,河南洛阳人,河南中医学院人文学院,讲师。(河南?郑州?450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课题“健康保险专业一体化教学体系研究”(课题批准号:[2010]-JKGHAG-0293)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3-0039-03

健康保险专业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专业,目前在人才培养上呈现出“课程面宽,融合度低”的状况,在专业教师发展上呈现出“以一专应多能”的局限性,而在教学管理方面表现为“沿袭有余、拓展不足”的特点。为了确保健康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可持续性,必须结合学校自身实际资源与发展需要,找出现存的问题,开拓思路、创新办学模式。

一、健康保险专业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计划很难一步到位

(1)医学类和经济管理类课程布局不合理。河南中医学院现有健康保险专业教学计划中,医学类课程过于集中在前两年,大三、大四的医学类课程偏少,且没有必修课,医学类课程的设置呈现前重后轻的布局;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必修课集中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四年级没有经济管理类必修课程,而有七门限定选修课被安排在三年级开设,课程设置的层级关系不清晰,开设课程的目标定位不明确。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差异大。健康保险专业所有课程四年的总学分为3354学时,其中必修课134学分,限定选修课30学分;理论课程为2580学时,占总学时约为77%。实践课主要有课程内调研活动、职业培训、仿真实训、见习和毕业实习等形式,总计实践课程为774学时,占总学时的比重约为23%。健康保险专业教学计划中理论课程的比重偏大,而实践课程的比重较小。

2.见习、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尚需完善

与医学类专业不同,健康保险专业学生的医学知识有限,但健康保险专业学生就业后,主要从事健康保险的核保与理赔工作,医学知识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适当安排学生在医院见习,是非常必要的。但现有的教学中并没有安排学生到医院实习的计划,学生的见习、实习基地建设还尚处于筹备阶段。

3.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健康保险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都是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毕业生,而且大部分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师岗位,没有企业工作的经历,更没有保险业工作的经历,这些教师专业理论知识丰富,但实际应用却知之甚少。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只是就实际案例进行简单说明,无法展开深入探讨。这样的教学,根本无法充分体现健康保险专业实践应用性强的特点。因此,引进或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健康保险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

4.健康保险专业学生实践课程考核方法单一

在健康保险专业已开设的实训课程中,对学生的考核,除了仿真实训课程中自带的系统评价的方式外,其他课程主要以提交实训报告为考核依据,同时参考学生课程实践中的表现,给出最终成绩。事实上,针对学生的实践训练,这种单一的考核方法存在明显的片面性,它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理论应用能力,而只能从文字上反映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因此,要想全面地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探索更科学的实践考核方式。

二、健康保险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理论基础

1.冰山模型

1973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1,2]鉴于此,健康保险专业教学体系可以强化知识和技能为主,通过冰山以上部分内化改变冰山以下部分,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健康保险专业人才。

2.一体化理论

根据 Webster大词典的定义,一体化是指把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鉴于此,健康保险专业可以通过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在教学过程中,将原先彼此独立的课堂讲授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将教学、管理与考评紧密结合起来,将知识、技能与素质培养紧密结合起来,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各部分的相互影响、共同作用,改变“知识面宽、融合度低”的人才培养现状,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阶梯式提高。

三、健康保险专业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内容

基于冰山模型和一体化思想,构建纵向以各年级层次为阶梯,横向以知识、技能为强化点,内化素质训练,包含课程系统、管理系统和考评系统等符合健康保险专业学生成长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其中课程系统包含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子系统;管理系统包含教学平台和规章制度两个子系统;考评系统包含教师考评系统和学生考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