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震实训总结

地震实训总结

时间:2022-08-16 14:45:12

地震实训总结

第1篇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保障体系和技术服务网络,扎实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逐步改善广大农村群众居住条件,切实提高全省农村抗震设防能力。

(二)总体目标。建立全面防御的农村民居防震管理政策法规体系,力争到2020年全省实现新建农村民居符合抗震防灾要求,基本消除不具备抗震防灾能力的危旧民居,力争全省农村民居基本具备抗御6级左右、相当于各地地震基本烈度地震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十一五”时期,开展农村民房基础资料调查,研究农村民居实用化抗震技术,编制农村民居抗震技术规程和建造加固图集,完善适合农民需要的房屋抗震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一批分布范围较广、典型示范作用较强的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区、示范村和示范户,引导支持农民群众更新、改造和加固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农村民居;积极开展防震减灾教育、农村工匠培训、技术服务网络建设,全面提高农村民居抗御地震、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工作原则

1?闭?府引导、农民自愿。加强政府支持和社会扶助,制定政策措施,促进农民积极参与,引导农民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确保农民真正受益。

2?笨蒲Ч婊?、合理布局。把农村民居防震作为村镇规划的重要内容,从村庄选址、用地布局、地质评价等方面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确保民居合理布局,符合防震要求。

3?币虻刂埔恕⒎掷嘀傅肌8?据地震隐患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在充分考虑农民经济承受能力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民居抗震技术标准,合理选择材料确定建筑造型和户型结构,确保新建民居安全合理、经济适用、方便生产生活。

4?蓖吵锇才拧⑿?调发展。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部署,把农居防震保安工作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治理结合起来,做到既符合抗震要求,又改善村容村貌,更好地发挥基础设施的功能作用。

二、主要任务

(一)制定农居工程总体规划。各级政府要制定农居工程总体规划,明确工作思路、阶段目标、建设内容和保障措施,纳入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制定规划要紧密结合文明生态村创建规划、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村庄规划、村庄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以及农民经济承受能力,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农居工程总体规划要求,结合实施异地扶贫搬迁、移民、征地安置、民房改造、灾后重建等项目,搞好农居工程规划,充分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

(二)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结合当前新一轮村镇规划编制和新农村建设“四个一批”的工作,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选址、配套建设的原则,做好村镇规划编制和修编工作,把农居工程抗震防灾作为村镇规划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村镇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村镇建设和农民建房要避开活动断裂带、抗震不良场地和崩塌、滑坡、泥石流、塌陷、地裂缝、洪水等自然灾害易发地段,村镇道路布局、对外交通、房屋间距等要考虑地震时避震疏散、救灾及抢险救援要求。按照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的要求,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村镇,及时提出迁建方案和应对措施。整村搬迁和集中连片建房必须进行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和工程地质勘察,对威胁村庄安全的洪水、泥石流、滑坡、塌陷、沙土液化、断裂带等地震、地质灾害因素进行勘察,提出工程抗震设防和地震、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作为村庄规划、民居建筑设计的依据。

(三)强化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对农居工程建设的场址勘选、设计、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等环节实行全程监管。推行工程质量目标责任追究、绩效考核制,建立完善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农居工程项目的监管工作。新建、改建的农村民居(单层个人住宅除外)及其他建筑,必须由相应设计资格的单位、个人进行设计,或选用通用设计、标准设计。严禁无证设计和无设计施工。对统一建设、改造的农村民居及其他建筑,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技术规范、标准进行抗震设防,明确设计、施工和验收的抗震设防要求,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确保抗震设防质量。对设计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不予实施,督促不按照图纸施工的建筑进行整改,指导其正确采取抗震加固措施。动员、引导农民对自行建设、改造的房屋进行抗震设防或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使农村各类房屋建筑具有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没有进行抗震设防的民居,要引导、鼓励农民采取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抗震加固措施进行加固改造。

(四)积极开展农村民居抗震实用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各级建设、地震等部门要制定科学可行的调查方案,在现有村镇建设农居资料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农村民居基础资料和抗震能力调查,摸清不同地震烈度区农村民居抗震能力现状和不同结构、不同类型房屋的基本情况,综合评价我省农村民居的抗震能力,建立健全农村民居基础数据库,为全面实施农居工程打好基础。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落实工作经费和必要的工作条件,确保调查工作顺利开展。

建设、地震、科技等部门要组织技术力量开展农村房屋防震抗震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结合我省各地风俗习惯和地域差别、抗震设防要求与综合评估造价,在尽可能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制定符合我省实际的农村民居抗震技术标准;研究现有房屋抗震加固技术措施和抗震技术规程,编制成本低、简单易行和农民乐于接受的不同地区、不同工程类别和结构类型的农村房屋建筑施工图集。鼓励和支持农民在建设中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五)加大农居工程技术培训力度。各级建设、地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开展农村建筑工匠抗震建造技能培训,为农居工程的实施提供技术保障。要组织工程抗震、地震地质、建筑设计和施工专家成立专门的培训师资队伍,编写浅显易懂的民居抗震技术培训教材,有计划地到各市、县(市、区)巡回授课,积极推广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农居工程建筑设计图集。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农业等部门要结合我省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努力把农居工程培训工作纳入农民培训实施计划。各地要采取集中培训与现场观摩、实地讲解与现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分期分批对乡镇负责同志、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村镇建设管理人员以及建房农户进行培训。

(六)实施农村民居防震保安示范工程。各市、县(市、区)政府要制定示范工程实施方案,从现有享受政府政策性补贴(扶贫搬迁、生态移民、水库移民、征地安置、灾区重建等)的村庄、有经济实力统一规划建设的农村地区以及已确定的文明生态村中,选择具有推广带动作用的部分村庄,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各级地震部门要做好示范区地震构造或场地地震安全咨询,协助指导各市、县(市、区)政府做好示范村选址、勘选及规划工作。各级建设部门要组织做好示范区规划设计、房屋建筑方案、示范村房屋抗震设计以及建筑施工管理和指导等工作。

(七)构建工程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地震部门要依托地震群测群防网络,建立健全农居工程技术服务体系,为乡镇干部、农村基层干部、农民建筑工匠和建房农户提供便捷有效的法律咨询、技术指导、施工质量监督等服务。各市、县(市、区)政府要根据农村技术和管理力量情况,依托村镇建设管理人员、农村建筑技术骨干,建立村镇建设志愿者队伍,设立热线电话,定期到农村基层对农民建房进行技术指导。各乡镇农居工程技术服务人员要会同当地防震减灾助理员及时对建房农户和工匠现场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农居工程的领导。建立在省政府统一组织、协调下的农居工程领导机制,全面推进我省农居工程建设。建设、地震、发展改革、财政、金融、科技、国土资源、水利、劳动和社会保障、农业、教育、民政、国有资产监管、扶贫等部门要在同级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抓好农居工程的统筹规划和组织管理,精心制定实施方案,抓好示范工程,加强指导和技术服务。监察、物价等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进一步清理农民建房不合理收费,减免相关税费,严肃查处乘机向农民乱收费、乱罚款等行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国土资源部门要在严格用地审批的前提下,制定必要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建设地震安全民居。建设、地震、科技等部门要加强农村地区民居抗震设防科研工作,抓好科技攻关和实用化推广。劳动和社会保障、建设部门要加强农村工匠的上岗培训。发展改革、民政、农业和扶贫部门要切实把移民搬迁、扶贫和贫困乡镇新建与地震安全民居结合起来,落实帮扶措施,加大支持力度。

各市、县(市、区)政府要把实施农居工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农居工程领导组织,并将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要结合村镇建设规划制定农居工程总体规划,做好年度实施方案和农村建房抗震设防管理工作,做到任务明确,分工负责,保证各项任务分解到基层、落实到农户,切实推动农居工程的开展。

(二)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机制。坚持群众自筹为主、政府支持为辅、发动社会帮扶、金融机构扶持的原则,制定相关扶持政策,简化手续,减免与农民建房有关的费用,努力整合移民搬迁、征地安置等涉农政策性补贴资金,积极吸收社会捐赠,不断拓宽农民建房资金渠道,切实解决好特困户和贫困户的实际困难。

省发展改革、财政、民政、农业、扶贫等部门要认真研究落实救灾、扶贫、移民搬迁、征地安置、民房改造、文明生态村创建等项目资金与农居工程的统筹使用办法,加大农居工程的资金投入。对口扶贫单位要把农居工程作为本单位联手扶贫工作的重点,制定实施方案。鼓励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制定有关政策性金融贷款办法,为农民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支持农民建设地震安全住房。

第2篇

一、滇东北地区地震活动概况

2008年10月1日~2009年5月25日,××及邻区(北纬26.5°~29.0°、东经102.5°~105.5°)共发生2.0级以上地震153次,其中2.0~2.9级地震118次,3.0~3.9级地震32次,4.0~4.9级地震2次,5.0~5.9级地震1次。其中,3次4级以上地震全部发生在贵州威宁,分别为2009年1月17日、3月1日2次4.0级以及2009年3月22日威宁5.0级。

二、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一)落实责任制,不断完善《震情跟踪工作方案》

历年来,我局都把监测预报工作作为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的首要任务。按照与省地震局签订的“震情跟踪工作责任书”要求,日常工作中坚持周、月、季度、半年、年度会商,并根据震情发展加密会商频次,同时不断总结和探索地震分析预报的新方法、新思路,为市县两级政府做出正确决策、确保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翔实、可靠的科学依据。年初,根据省地震局《关于印发云南省2009年度震情跟踪工作方案的通知》(云震测发〔2009〕19号文)要求和部署,我局结合对年度震情趋势的分析预测,形成了《××市2009年度震情跟踪工作方案》。同时还完善了《××市地震局地震短临跟踪方案》、《××市地震系统应急预案》、《24小时震情值班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工作方案和措施,监测预报工作得到保障。

(二)加密地震监测台网,观测项目数字化改造工作逐步开展

为进一步增强区域地震活动的监控能力和地震监测台网科学合理布局,2008年底开始,我局分别在绥江、水富、永善、彝良、大关架设短周期数字化测震仪,对彝良地震监测站进行了改造,实现了“九五”数字气汞、气氡仪和数字化垂直摆倾斜仪通过网络自动收数,降低了观测成本。上半年,市局和绥江县局自筹资金,购置了数字化电磁波观测仪,绥江局于5月18日完成仪器安装工作,开始正常观测,填补了我市电磁类观测手段的空白,有力地促进了震情跟踪工作的开展。此外,因各县区现用的fd-105k型静电计生产年代久远,部分零部件已未生产,仪器若出现硬件故障就面临停测可能。为确保水氡观测的正常开展,我局多方筹集资金,准备新购6台fd-125型氡钍分析仪,为水氡观测的升级改造作准备。大关县防震减灾局为加强震情跟踪工作,继2007年8月开展重碳酸根、ph值、电导率观测后,于2009年1月又新增氟离子观测项目。

(三)树立震情第一观念,密切监视震情发展

市政府收到省政府下发的《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地震局关于云南省2009年地震趋势和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意见的通知》(云政办发〔2009〕31号)后。结合我市实际,于3月3日下发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昭政办发〔2009〕17号)到各县、区政府及市直相关部门,文件对全市防震减灾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部署。

我局结合实际迅即采取相应措施:一是成立震情跟踪领导组;二是制定完善震情跟踪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三是落实责任到市局相关科室及各县防震减灾局务必认真落实周、月、季、半年、年度会商制度;四是确保各项观测仪器正常运行;五是密切注视,收集各种微、宏观异常,发现异常及时核实上报;六是做好应急相关准备工作,一旦出现震情能及时出发。作为震情跟踪的职能部门,我局始终坚持周、月、季等震情会商制度,对出现的每一起宏微观异常及时进行紧急会商,并及时将辖区内所出现的每一起重大宏微观异常情况和会商结论以电话、传真、ftp等方式及时核实上报市委、市政府和省地震局。2009年上半年共落实上报2起宏观异常,指导永善县排除1起“疑似异常”;形成《震情分析》2期。

(四)全力抓好地震监测仪器的管理维护,最大限度地确保仪器工作正常,数据连续、可靠

各类观测仪器的正常工作是震情跟踪的基础,今年上半年,我局先后配合省局完成了渔洞井、彝良井、sk-3井及全市20个强震台的检查、标定工作;4月上旬完成了各县水氡仪标定工作。

(五)抓好技术培训,打造一支业务精通的防震减灾工作队伍

加大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是提高防震减灾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我局采取“请进来学、送出去教”的办法,有计划地安排全市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今年上半年,通过到市局参加地震业务跟班培训的方式,共对基层业务人员和市局新进人员共8人开展了全面、系统的业务培训。同时,我局还派出技术人员到水富、鲁甸、永善、巧家等县对宏观联络员进行业务培训,绥江、昭阳、威信、盐津、大关、镇雄、彝良等县局技术人员也在全县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上对参会人员进行了以“震情形势汇报、宏观异常识别、地震灾情速报”等内容为主的业务培训,有效地提升了群测群防工作水平。

(六)渔洞地震监测站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为不断加强地震监测能力,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地震局的关心支持下,由市财政划拨资金,08年12月16日开始对市局渔洞地震监测站进行了改扩建,工程主体是新建深55m的观测山洞,以减小外界干扰,提高观测精度。工程进展顺利,至5月25日,混凝土浇灌结束,进入洞体墙面装修阶段,完工后将开展数字化测震、形变、电磁波观测。

(七)加强协作交流,促进防震减灾工作的全面发展

为更好地做好综合防震减灾工作,我局加强了同省内以及周边州、市防震减灾部门的交流合作。上半年,临沧、红河、德宏、西双版纳、东川、贵州毕节等地防震减灾部门领导及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先后来到我市进行走访交流。市内昭阳、鲁甸、巧家、永善、大关、威信、水富等县也开展了相互走访、互通有无的活动。今年我局还加强了同四川省凉山州的交流协作,通过相互的沟通协调,至此,四川有17个测项参与“××地震信息网”数据共享,观测点范围也由位于川滇交界南部的四川会东拓展到北部的雷波,增强了区域联防能力,极大地拓宽和丰富了区域震情跟踪分析判定依据。

(八)配合做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作

协同配合市建设局完成全市上半年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相关工作。截止6月30日,全市进行备料与基础开挖的467户,占总户数的11.675%,进行主体建设的1348户,占总户数的33.7%,竣工验收合格的1805户,占总户数的45.125%;补助资金合计拨付1508万元,占补助资金总额的75.4%。

(九)科普宣传活动有序推进

1、编印发行了第24期《××地震科普》;翻印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5500册;制作了5块《防震减灾法》宣传展板;在××地震信息网上共发表了27篇文章,宣传报道我市防震减灾工作。

2、圆满完成“5.11”、“5.12”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在5月11日大关、永善7.1级地震纪念日和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宣传日到来之际。组织××市委宣传部、民政局、防震减灾局、教育局、司法局、科协以及昭阳区与市直的对口部门在市体育馆广场开展了防灾减灾大型宣传活动。活动主要以宣传贯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为主题,重点宣传《防震减灾法》的重要性及相关的法规规章,切实让全社会了解这部法律及有关知识。将《防震减灾法》宣传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为贯彻实施《防震减灾法》营造良好的氛围。本次活动中我局就《防震减灾法》、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已建工程设施抗震加固、农村建房抗震设防科普知识和地震基本常识制作了50余块宣传展板,在现场共发放《防震减灾法》宣传册、《地震知识100问》、《防震避震常识》、《××地震科普》小报和各类相关漫画图册等宣传资料30000余份,并设置咨询台接受市民咨询。此次宣传活动过程中有领导专家现场回答电视台记者提问、工作人员展示宣传版画、展板、向市民讲解介绍防震减灾知识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扩大了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范围,增强了广大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十)参与重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工作

上半年,参与市发改委等部门完成全市重大建设项目抗震设防管理相关工作,截止6月10日,共完成40个建设工程项目抗震设防审批,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2项。完成了单位审批(服务)事项基本信息采集表,全部审批项目入驻云南省××市政务审批平台。

(十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展顺利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局3月底启动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目前已经进入整改落实阶段,各项学习活动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十二)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工作有序推进

自3月份市委、市政府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以来,我局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落实责任,确保了阳关政府四项制度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三、取得成绩

通过全体职工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其中今年上半年宣传思想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荣获全市优秀奖;被省委、省政府授予“5.12”抗灾救灾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综合防震减灾工作荣获全国三等奖的好成绩。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开展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找准制约防震减灾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源,努力破解发展难题;

二是牢固树立震情第一观念,坚持24小时震情值班,做好日常地震监测和跟踪分析工作;

三是继续加强全市地震系统干部职工的业务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四是继续推进全市地震监测站网点的建设改造;

五是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

第3篇

地震发生时,村山首相(当时)还躺在床上,没有人告诉他发生了这一场大地震。直到40分钟后起床,打开电视机,看到各大电视台的现场直播,才看到浓烟滚滚的神户灾区。村山首相居然还不敢相信这是真实,打电话给秘书核实情况,首相秘书居然也不知道。

这不是笑话,而是发生在13年之前的日本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阪神大地震后

导致无数房子倒塌

我们也来回顾一下当时先进的日本是如何实施救灾的。

阪神大地震发生5个小时后,主灾区所在地兵库县知事(相当于省长)接到的警察署的灾害报告是“死亡4人”。就因为这一个报告,导致自卫队救灾出动延后了整整半天。由于日本自卫队法规定,地方遇到灾害时,没有首相的命令或县知事的邀请是不能擅自出动。而当时村山首相在东京得不到一点儿的灾情消息,县知事得到的仅仅是4人遇难的情报,所以都没有请自卫队出动救灾。最后,由一位刚好人在神户的国会议员用手机打电话到自己的国会办公室,然后由秘书通知防卫厅,防卫厅才匆匆忙忙地下令自卫队紧急出动。但是,由于集结和准备的需要,自卫队救灾主力在第二天才开始开进灾区――虽然灾区几乎是平原地区,而且周边是大阪和名古屋等大城市,救灾条件比四川好了几十倍。

高速公路立交桥也被震塌

当时有许多国家的救助队申请前来阪神地区救助,但是都被日本政府拒绝。美军第七舰队的舰船都已经停泊在神户湾,准备出动直升飞机进行救援,但是始终得不到日本这一同盟国政府的许可。而首相本人,也是在地震后第三天,才到灾区视察。“政府麻痹”成了当时日本流行的讽刺语。

与四川大地震不同的是,阪神震灾区是都市型地震,受损失最大的是列车颠覆,铁路中断。高速公路立交桥断裂,商店街燃烧。而遇难者的80%是被倒塌的房子压死,还有600余人,是被倒塌的家具压死。

大地震后,阪神地区

发生了280多处大火

最近,日本的地震专家在分析四川大地震时宣称,四川大地震不但震级比阪神大地震高,而且释放的能量是阪神大地震的30倍,断层长达300多公里,相当于从东京到名古屋的距离,也是阪神大地震断层的20倍,震源深仅10公里,比阪神大地震浅一半,应该是历史上发生在陆地的最大规模的一次地震,又是在山谷地带,救灾之难可想而知。

阪神大地震给日本政府和人民的心灵留下了许多的创伤,也留下了许多血的教训。这些教训也成为日本日后健全全国防灾体系的基础。灾后重建,日本主要做了以下6件事:

第一,阪神大地震之后,日本政府开始建立中央防灾指挥系统。刚开始时,确定由内阁官房副长官(类似于总统府副秘书长)负责这一防灾工作。2004年的新泻地震发生后(遇难68人),内阁中设立了由公安委员长兼任的防灾大臣,统筹自卫队、警察、海上保安厅等救灾力量。同时,在中央政府内,设立了由地震专家、央行行长、电视放送协会会长、电信公司总裁、全国红十字会会长和全体内阁成员组成的“中央防灾会议”,由首相亲自担任会长。该机构主要负责防灾措施和中央各机构应急预案的制定,负责灾情信息的预报和,以及在灾害发生时做出最迅速和最权威的判断和指挥。

每年的防灾,各地都要

组织市民开展训练

第二,为了提高全体国民的防灾意识,内阁确定每年的1月17日(阪神大地震发生日)为全国“防灾和志愿者日”,前后3天规定为“防灾周”。到那一天,日本全国各地都要进行有市民和消防队参加的防灾训练,电视台也播放防灾知识节目。而在东京,则首相要亲自参加消防厅组织的灭火消灾训练,并对消防队员进行防灾训示。

第三,阪神大地震之后,普通日本人感觉到最大的变化,是政府不定期地地震预测报告。这些报告都是由最权威的“中央防灾会议”根据地震专家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予以迅速的公布。最近几年,日本政府不断提醒日本国民:在以东京为中心的首都圈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里氏7级左右的地震。该会议更是通过三维图形描绘出7级地震发生后,整个首都圈的具体受灾情况,包括死亡20万人,600万公司职员无家可归。同时详细标明了可能发生的海啸最先淹没的地区,和火灾最容易发生的地区。由于这一些地震预报信息十分的公开,因此各个企业和机构都相应制定了地震发生时职员疏散与救助方案。而有关首都圈避难场所和徒步回家路线图之类的防灾用书十分的畅销。而内有食品、药品、饮用水、毛巾和具有手摇式充电功能的收音机的防灾包,更成为日本人家庭的必备之物。

日本中央防灾会议公布的

首都圈近期地震预报

第四,阪神大地震倒塌最多的房子是居民的木结构房子,这也成为这一次震灾的最大杀手。因此,日本政府从1996年开始,连续3次修改《建筑基准法》,把各类建筑的抗震基准提高到最高水准,除木结构住宅外,尤其是商务楼要求能够8级地震不倒,使用期限能够超过100年。

2006年,日本警方逮捕了一位建筑设计师和一家房产开发公司社长,揭露了该设计师与房产开发公司勾结,擅自修改设计方案,减少钢筋用量和粗壮度,导致众多住宅楼抗震能力下降的罪行。警方曾极力要把他们处以“预谋杀人罪”,虽然最终没能把这两人处以重刑,却因此引起了全国范围的住宅抗震能力自查运动。结果是富了检查公司,亏了地方政府――因为不够抗震基准的住宅的居民搬迁与安置费都要地方政府替房地产商掏腰包,政府负有监督不力之责。

第4篇

市辖三区一县,共28个乡镇,543个行政村,农村人口约11万户,35万人。近年来,虽然我市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能力有所增强,但总体设防比率依然不高,存在较大的震害隐患。为了全面准确的了解我市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的现状,增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就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情况进行了调查。

本次调查范围涉及我市各区县和新区管委会23个乡镇和办事处203个行政村,从调查结果来看:我市农村民居结构类型以砖混结构房屋为主,砖混结构房屋约占调查房屋类型总数的57%;其次是砖木结构房屋和土木结构房屋类型,其中砖木结构房屋占18%,土木结构房屋占调查数的15%;砖砌窑洞约占调查数7%;另有少量的土窑洞和土坯房,仅占调查数2%。

从我市农村民居建筑年代来看,砖混结构房上世纪90年代后所占比例较高,砖木房类型集中在上世纪80—90年代建设,由于我市农村经济水平较低,目前上世纪80年代及80年代前各类型房屋仍占一定比例。

从农村房屋的抗震设防情况看,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土坯房和土窑洞抗震性能差;上世纪80年代及80年代以前建成的土木结构房,上个世纪80—90年代建成砖木结构房屋,这些房屋普遍抗震性能较差;2000年以后新建房屋的抗震结构较为合理,地基做了较好的处理,85%的房屋地基作了夯实处理,但达不到抗震设防标准。15%左右的地基还加设了底圈梁。从房屋结构看,84%的砖混房屋屋顶采用现浇屋顶,提高了房屋的抗震性能。部分偏远农村房屋类型仍以砖木结构、土木结构房和窑洞类型为主,以宜君县所调查村镇为例,砖混结构房仅占房屋总量的40%,不足所调查房屋总量的一半,抗震性能差的土坯房和土窑洞仍占一定比例。

二、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农村民居场地环境、地基和基础不好。但因所处环境等原因,也有部分民居选在滑坡、采空区和河岸、沟边等不利于抗震的地段。

二是房屋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砖混结构房屋,窑洞在大开间,大进深,门窗洞口过多,过大,致使被门窗洞口分割的墙段尺寸太小,形成薄弱部位,二层以上砖混结构房屋头重脚轻,底层为会客厅,形成大空间,抗震性能较差。

三是大部分村民的抗震设防意识不强,缺乏房屋抗震设防常识,并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部分村民只重视房屋表面美观程度,不重视抗震设防现象,表面贴着瓷砖,但没有底梁、圈梁等关键抗震物件,大部分农村民居未设防或达不到抗震设防标准。

四是农村工匠缺乏建筑抗震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房屋建设整体没有施工图,有的房屋建筑生搬硬套,部分砖泥房屋仍应用混凝土预制板构件,墙身与柱间没有拉结筋,形成单片墙,部分房屋阳台、雨蓬等外挑太多,配筋和施工工艺存在较多问题。

五是为节约成本,一般在农村工匠带领下,由亲戚朋友帮助建房,部分房屋采用废旧钢筋,含泥土、杂物、沙石影响混凝土质量,特别是新旧砖混用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房屋施工时随意性大,随意改变施工工序,混凝土浇筑不连续,养护不够,其施工队伍技术较低,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三、对策和建议

农村民居的抗震性能事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广大农村减少地震灾害的根本途径。我市目前虽然开展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调研,取得了一些第一手资料,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涉及范围广,领域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我们也提出了迫切要求和艰巨任务。

(一)加强领导

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涉及部门多、层级多、任务重、责任大。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加强对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工作的领导,落实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级政府要层层签订责任状。区县级是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责任主体,尤其要落实乡镇领导的责任,乡镇要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做到工作层层有人管、有人抓,保证工作管理到村,各项任务落实到基层。建立由政府主导,市发改、财政、民政、扶贫、建设、地震、统计、金融、监察、审计等部门参加的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责任、规范程序、加强沟通协调,把目标任务落实到乡镇、到村、到户。真正使这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二)把握原则

1、必经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突出重点,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作与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结合起来,与减轻其他自然灾害结合起来,与扶贫移民、避灾移民搬迁、沉陷区治理、工程移民、新农村建设、农村安居工程结合,提高农村综合抗灾防灾能力。

2、必经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广大农村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风俗民情、经济水平等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稳步推进。

3、必经坚持经济适用、抗震安全的原则。充分考虑农民的物质承受能力,量力而行,以加固改造为主、拆除重建为辅,帮助和引导农民建造抗震防灾性能好、功能实用、造价合理的房屋、改善农民居住条件。

4、必经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在加强政府支持和社会扶助的同时,要加强农村民居建设工作管理,全力规范建设行为,通过政策引导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乡镇在群众审批庄基地,办理相关手续时,要提出民居抗震设防的有关要求,达不到要求的暂缓办理有关手续。在此基础上提出钢性的农村抗震设防标准,建设部门应不断完善施工队资质与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加强农村工匠抗震设防知识培训,努力改变农村住宅建设普遍存在的设计图纸不规范、施工队伍无资质、技术人员不培训的现状。地震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扩大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知识宣传的覆盖范围;有条件的区县应协调建设部门对农村的建筑工匠进行抗震技术培训,建立农村工匠抗震知识及相关技能培训制度,全面提高农村建筑工匠的整体技能。

5、必经坚持“四统一”、“三要求”的原则。以村为单位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管理,村庄规划要符合抗震防灾要求,单体建筑抗震措施符合技术要求,施工质量符合国家规范标准要求。

(三)强化措施

1、加强农居抗震设防的宣传教育。地震是低概率自然灾害事件,破坏性地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发生一次,群众防震减灾思想有所麻痹、意识逐渐淡薄,必须利用各种手段,多层次、多渠道,加大抗震设防宣传力度,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向广大群众普及防震减灾科学知识,倡导科学减灾理念,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树立防震减灾意识,真正使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进村入户,深入人心,切实增强广大群众建设地震安全工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把提高农村民居地震安全水平要求,转变为广大群众建设安全的自觉行动。

2、科学制定规划和方案。一是加强农村民居普查工作,逐户做好农村民居鉴定普查工作,综合评价各地农村民居抗震能力,明确抗震防灾工作重点。根据普查结果,收集农村民居基础数据,为科学制定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规划打好基础。二是对普查结果进行科学分析研究,并结合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以及水利、交通、卫生、教育、文化等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规划,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总体思路、分段目标、建设内容、技术指标和保障措施。三是根据地震动参数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开展农村民居实用抗震防工作,按照“抗震、节能、环保”的要求制定农村民居建设技术标准,提出不同区域、不同结构、不同经济条件的抗震加固改造和拆除重建方案,编制农村民居抗震加固和拆除重建实用施工图集及施工技术指南,指导农村民居开展抗震防工作。

3、进一步加大扶持支持力度。一是除省财政补助资金外,市、县两级政府应根据实际,加大补助投入力度,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民居抗震性能普查、实用技术研究、设计图集编制、技术服务网络建设、工匠培训和示范工程补贴等。二是引导社会各界捐赠和对口帮扶。对口帮扶单位要积极帮扶农村实施地震安全工程,对帮扶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先进单位、企业或个人给予税收减免等政策。

第5篇

按照**省委《**省第一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工作具体安排》要求和中国地震局的安排部署,在**省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第九指导检查组的精心指导下,自20xx年11月19日至12月底,我局为学习实践活动分析检查阶段,我们坚持突出“一项中心任务”,即做好局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抓好“四个重点环节”,即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好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搞好群众民主评议,做好分析总结报告的公布,圆满完成第二阶段各项工作。

一、分析检查阶段主要工作

(一)细致安排,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一是及时召开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动员会,对学习调研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结合实际明确了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目标。并制定了《省地震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工作具体安排》,下发到局属各单位、机关各处室。二是继续抓好学习,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重点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入学习实践活动联系点安塞县调研时的讲话、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观》等学习材料。三是认真开好局属各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局十六个党支部组织党员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分析查找差距和不足,提出整改措施明确努力方向。

(二)广泛开展征求群众意见活动。从群众中汲取智慧,集中群众经验,总结群众实践。一是在局外网公布了征求意见电话和在单位设立“开门纳谏箱”,方便群众提意见和建议。二是继续向各地市地震局(办)和各地震台站发征求意见函、调查问卷和省地震局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观分析总结报告评议表。三是在局内开展了征集意见活动。召开座谈会、个别谈心等,向各支部全体党员和部分群众代表发放了《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征求意见表》、《局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观分析检查报告评议表》,做到征求意见“三个全覆盖”(即:党员干部全覆盖、各界代表人士全覆盖、部门单位全覆盖),通过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座谈会、解放思想讨论会、征求意见等形式,共查找和征得的意见与建议93条。局党组利用周六、周日休息时间,召开党组专题会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所提问题进行了认真归纳梳理,分析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把存在的问题融进了分析总结报告。这些意见与建议主要集中在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地震应急、科技创新、市县工作、干部作风等六个方面共30条。

(三)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1.局党组在会前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准备工作。

(1)加强理论武装,继续深入学习。一是党组成员ddd三位同志分别参加了**省委在延安举办的专题培训班,领导班子全体还参加了**省委组织的三秦大讲堂。二是党组中心组组织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集中学习。学习了中央关于做好抗震救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是胡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等,联系工作实际开展深入讨论。

(2)深入汶川灾区实地考察,扎实开展汶川地震科学总结与反思工作。一是在认真研读中国地震局《四川5.12汶川 8.0 级地震科学总结与反思大纲》的基础上,充分酝酿并广泛征求意见,结合**省防震减灾工作实际,确定了政务运转、地震监测、地震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条件保障、改革与发展7个调研专题。同时成立各调研专题工作小组,4位党组成员分别为各调研专题的牵头负责人。二是组织开展汶川灾区实地调研考察。分三批由局领导带队,局机关及下属事业负责人、高工,各设区市地震局局长组成的考察组到四川极震区进行实地考察。

(3)结合汶川地震总结,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一是汶川地震总结反思各调研工作组,在4位党组成员的带领下,紧紧围绕调研专题,认真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认真总结震前、震时、震后各阶段的工作,分析评价成功与教训,找准影响和制约防震减灾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形成了近800页的调研文章,梳理出我局在科学发展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坚持实事求是,以汶川地震科学总结与反思为切入点,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首先于11月25-26日、12月3-5日组织召开局汶川地震总结反思专题会议,邀请局老专家咨询委领导、专家列席会议,重点对专题调研报告进行热烈的讨论。认真研究各调研小组撰写的调研报告,逐条研究梳理出的汶川地震应对中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讨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其次,树立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一盘棋思想,组织10个设区市地震局局长进行汶川地震灾区实地考察后的专题讨论,总结反思汶川地震应对过程,查找工作中暴露出的 问题和不足,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通报“十一五”和灾后恢复重建防震减灾重点项目,统一思想,促进省、市、县共同谋划**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格局的形成。

(4)交流思想,积极开展谈心活动。局党组成员在前期参加各党支部活动,各地震台站台长座谈会、各设区市地震局局长会议,倾听党员群众、基层工作者关于防震减灾工作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召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组专题谈心会,开展了促膝谈心谈话活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彼此真诚交心,沟通交流,达到了交流思想、增进团结、明确方向、促进整改的目的。

(5)党组成员深刻自我剖析,认真准备书面分析检查材料。局领导班子成员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结合分管工作,紧紧围绕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为目标,排查自身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查摆分析了当前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防震减灾事业的突出问题,排查自身在党风、党纪和遵守廉洁自律规定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思想根源基础上,提出下一步整改的举措,明确科学发展思路和努力方向,准备了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

2.紧扣主题,密切联系实际,开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民主生活会

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民主生活会的主题是“坚持解放思想,科学总结反思,提升两个能力,推动事业发展,服务经济社会”。会上,胡斌同志首先代表党组回顾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局党组带领全省地震系统干部职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对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的整体框架、主要内容作了介绍,并就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检查。四位党组成员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一一进行了个人剖析检查,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省委学习实践活动第九指导检查组马文新组长一行莅临指导。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单位的负责同志、离退休支部代表、群众代表、民主党派代表、无党派人士代表共约20人列席会议并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3.认真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斌全程主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党组专门召开多次会议研究起草并审议初审稿形成。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评议稿)形成后,又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和各部门负责人、老专家咨询委、群众代表等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经反复修改完善,形成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经对局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讨论和评议,广大群众对局党组的分析报告反映比较好,群众满意度较高,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分别为92%和8%。大家认为,分析总结报告准备充分,查找问题紧密联系实际,剖析原因全面深刻,工作思路目标清晰,工作措施可行,反映了群众意愿,得到了群众认可。

4. 注重解决问题,边分析边实践边整改。针对前两阶段查找的问题,局党组本着“时机成熟的立即着手解决、尚需时日的积极创造条件解决”的原则,做到边分析边整改。一是针对地震监测能力和地震预报水平亟待加强,不能满足地震应急需要问题,局积极实施灾后重建规划,争取经费,目前已争取中央资金5000万元,项目实施设计工作正在加紧进行,西安市和宝鸡市地震小区划项目招标已完成,咸阳市和渭南市地震小区划项目已进入招标程序,预计于20xx年2月5日和6日开标。二是针对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积极到高校寻求适合人才,20xx年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引进8名硕士,地市地震局长进行培训,还组织台站职工到省局交流培训,下半年已安排两批次。三是针对职工要求改善工作条件、落实相关生活待遇的呼声,按省上政策,落实离退休职工津补贴,加快办理建房手续进度。四是对涉及长远的问题,着手制定解决问题的规划。

二、整改落实阶段工作安排

整改落实阶段是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最为关键的环节,既是巩固和发展前两个阶段成果的关键阶段,也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抓落实、抓深化,看效果、看收获的关键阶段。我们将按照习近平同志12月29日在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好省委、中国地震局党组对整改落实阶段提出的要求,扎实有效地做好学习实践活动第三阶段工作。

一是制定整改方案,针对局领导班子分析总结报告中提出的问题,要紧密结合我局实际,进一步理清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明确整改落实的目标、方式和时限要求,明确分管领导、分管部门的责任。整改落实方案制定后,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公布,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

二是集中解决突出问题,解决问题是突出实践特色的集中体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敢于攻坚克难,针对梳理出来的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区分不同层面,按照统筹考虑、当前与长远衔接的要求,分类解决。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能够马上解决的,要立即改正;需要一定时间的,要制定措施,明确整改时间;对一时解决不了的,要向群众作出说明。要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抓住那些既事关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全局又有可能经过努力解决的问题,集中精力加以解决。积极探索上下互动、左右联动等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做到整体协调进行整改、分解任务进行整改、上下联动进行整改、全局职工要参与推动整改,努力在抓整改、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上有新的突破。党员干部也要结合自已思想和工作实际,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明确努力方向,争取有所提高。

三是完善体制机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广创新防震减灾管理的经验和做法,加快理论武装、推动事业发展、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工作,对现行的规章制度的实施情况再进行一次系统的动态评估和总结,该完善的完善,特别是要从应对汶川大地震灾害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科学发展迫切需要的新制度、新政策。

第6篇

4月1日,有33部规章、司法解释开始实施了。其中,国家级15部,地方级18部,涉及诉讼当事人权益保护、住房、交通、出入境食品的安全以及相关资质认定、行政相对人权益保护等诸多方面。

本文对重要的国家级法规进行解读。

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关于相互认可和执行民商事判决的安排》4月1日的生效,诉讼当事人经一地法院判决确定的权利将在另一地得到实现。《安排》主要适用于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民商事案件,包括内地的劳动争议案件,澳门的劳动民事案件的判决,以及刑事案件中有关民事损害赔偿的判决、裁定相互认可和执行。《安排》主要规定了受理认可和执行申请的管辖法院、在两地同时申请执行及其协调问题;请求认可和执行的申请书的内容、所附相关证明文件;认可判决的程序、拒绝认可的情形、当事人的救济途径;受理认可和执行请求期间的财产保全、另行诉讼问题;公共机构文书的免除认证、诉讼费用及其减免问题;《安排》生效前案件的处理问题;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协作问题等。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提出,城市规划必须保证公众利益,中心城区规划要重点确定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住房等满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的居住用地布局及标准。《办法》强调,在城市总体规划报送审批前,应当充分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改变了过去规划已经制订通过之后才公示宣传的做法。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出入境口岸食品卫生监督管理规定》,4月1日起,出入境飞机、船舶上的食品的安全卫生将更有保障。《规定》指出,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在出入境口岸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以及为出入境交通工具提供食品、饮用水服务的口岸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实行卫生许可管理;对在出入境口岸内以及出入境交通工具上的食品、饮用水从业人员实行健康许可管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从事口岸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前,应当向其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申请办理《卫生许可证》,检验检疫机构对口岸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实行风险分析和分级管理。向出入境交通工具供应食品、饮用水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供应食品、饮用水前应当向检验检疫机构申报,经检验检疫机构对供货产品登记记录、相关批次的检疫合格证和检验报告以及其他必要的有关资料等审核无误后,方可供应食品和饮用水。

为鼓励创新,加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指出,具备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降耗、环保、安全等要求,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等条件的国家高技术项目,经批准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的,可给予最高2亿元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或贷款贴息。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中国人民专业技术人才奖励规定》对现有军队专业技术人才奖项进行规范,提高了奖励金额,缩短了评选周期,将聘用的专业技术文职人员纳入奖励范围中,还增设了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

4月1日起,个人装修如果破坏房屋的抗震设施的最高可处1000元罚款,建设部《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指出,新建、扩建、改建的房屋建筑工程,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抗震设防。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质量问题都有权检举和投诉。产权人和使用人不得擅自变动或者破坏房屋建筑抗震构件、隔震装置、减震部件或者地震反应观测系统等抗震设施。规定指出,擅自变动或者破坏房屋建筑抗震构件等抗震设施的,将对个人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最高罚3万。

为规范完善实验室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加强对注册监理工程师执业管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指出,为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为司法机关作出的裁决、为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决定以及为社会公益活动、为经济或者贸易关系人提供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机构应当通过资质认定。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出具虚假结论或者出具的结论严重失实,情节严重的,将被撤销资质认定,并予以公布。建设部《注册监理工程师管理规定》明确,取得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的并受聘于一个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标、造价咨询等单位的人员,应当通过聘用单位向单位工商注册所在地的省级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提出注册申请,由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核发注册证书和执业印章后方能以注册监理工程师的名义执业。未取得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和执业印章的人员,不得以注册监理工程师的名义从事工程监理等相关业务活动。

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学车人的权利,遏制不正规培训,4月1日起施行的交通部《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指出,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资格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驾校除了要定期公布教练员教学质量排行情况,还要公示其经营类别、培训范围、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教练员、教学场地等情况。《规定》要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实行学时制,驾校应当建立学时预约制度,按照学时合理收取费用。驾校应当将学时收费标准报所在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对每个学员理论培训时间每天不得超过6个学时,实际操作培训时间每天不得超过4个学时。驾校应当在注册地开展培训业务,不得采取异地培训、欺骗学员等不正当手段开展经营活动,不得允许社会车辆以其名义开展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经营活动。

为保护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交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行政许可条件规定》指出,涉及通航管理、船舶管理、防治船舶污染和船载危险货物管理、船员管理等海事行政许可项目的条件应当按照《交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予以公示,申请人要求对海事行政许可条件予以说明的,海事管理机构应当予以说明。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力监管机构举报处理规定》、《电力监管机构投诉处理规定》、《电力监管机构行政处罚程序规定》明确指出,电力监管机构应向社会公布投诉、举报电话、电子信箱、投诉、举报接待的时间和地点以及查询举报、投诉事项进展及结果等相关事项。电力监管机构办结举报、投诉事项,应当及时告知举报人、投诉人处理结果。举报、投诉事项社会影响较大的,电力监管机构应及时向社会公布。电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有权对违反电力监管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个人被处以5000元以上罚款,电力业务企业和电力调度交易机构被处50万元以上罚款的有权要求听证。与1999年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行政处罚办法》相比较,此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出入境检验检疫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要求听证的门槛分别提高到1万元和10万元。另外,撤销行政许可、吊销行政许可证件的,吊销已取得的检疫证单的,责令停产、停业的,当事人也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第7篇

市辖三区一县,共28个乡镇,543个行政村,农村人口约11万户,35万人。近年来,虽然我市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能力有所增强,但总体设防比率依然不高,存在较大的震害隐患。为了全面准确的了解我市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的现状,增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就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情况进行了调查。

从我市农村民居建筑年代来看,砖混结构房上世纪90年代后所占比例较高,砖木房类型集中在上世纪80—90年代建设,由于我市农村经济水平较低,目前上世纪80年代及80年代前各类型房屋仍占一定比例。

从农村房屋的抗震设防情况看,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土坯房和土窑洞抗震性能差;上世纪80年代及80年代以前建成的土木结构房,上个世纪80—90年代建成砖木结构房屋,这些房屋普遍抗震性能较差;2000年以后新建房屋的抗震结构较为合理,地基做了较好的处理,85%的房屋地基作了夯实处理,但达不到抗震设防标准。15%左右的地基还加设了底圈梁。从房屋结构看,84%的砖混房屋屋顶采用现浇屋顶,提高了房屋的抗震性能。部分偏远农村房屋类型仍以砖木结构、土木结构房和窑洞类型为主,以宜君县所调查村镇为例,砖混结构房仅占房屋总量的40%,不足所调查房屋总量的一半,抗震性能差的土坯房和土窑洞仍占一定比例。

二、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农村民居场地环境、地基和基础不好。但因所处环境等原因,也有部分民居选在滑坡、采空区和河岸、沟边等不利于抗震的地段。

二是房屋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砖混结构房屋,窑洞在大开间,大进深,门窗洞口过多,过大,致使被门窗洞口分割的墙段尺寸太小,形成薄弱部位,二层以上砖混结构房屋头重脚轻,底层为会客厅,形成大空间,抗震性能较差。

三是大部分村民的抗震设防意识不强,缺乏房屋抗震设防常识,并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部分村民只重视房屋表面美观程度,不重视抗震设防现象,表面贴着瓷砖,但没有底梁、圈梁等关键抗震物件,大部分农村民居未设防或达不到抗震设防标准。

四是农村工匠缺乏建筑抗震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房屋建设整体没有施工图,有的房屋建筑生搬硬套,部分砖泥房屋仍应用混凝土预制板构件,墙身与柱间没有拉结筋,形成单片墙,部分房屋阳台、雨蓬等外挑太多,配筋和施工工艺存在较多问题。

五是为节约成本,一般在农村工匠带领下,由亲戚朋友帮助建房,部分房屋采用废旧钢筋,含泥土、杂物、沙石影响混凝土质量,特别是新旧砖混用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房屋施工时随意性大,随意改变施工工序,混凝土浇筑不连续,养护不够,其施工队伍技术较低,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三、对策和建议

农村民居的抗震性能事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广大农村减少地震灾害的根本途径。我市目前虽然开展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调研,取得了一些第一手资料,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涉及范围广,领域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我们也提出了迫切要求和艰巨任务。

(一)加强领导

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涉及部门多、层级多、任务重、责任大。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加强对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工作的领导,落实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级政府要层层签订责任状。区县级是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责任主体,尤其要落实乡镇领导的责任,乡镇要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做到工作层层有人管、有人抓,保证工作管理到村,各项任务落实到基层。建立由政府主导,市发改、财政、民政、扶贫、建设、地震、统计、金融、监察、审计等部门参加的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责任、规范程序、加强沟通协调,把目标任务落实到乡镇、到村、到户。真正使这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二)把握原则

1、必经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突出重点,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作与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结合起来,与减轻其他自然灾害结合起来,与扶贫移民、避灾移民搬迁、沉陷区治理、工程移民、新农村建设、农村安居工程结合,提高农村综合抗灾防灾能力。

2、必经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广大农村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风俗民情、经济水平等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稳步推进。

3、必经坚持经济适用、抗震安全的原则。充分考虑农民的物质承受能力,量力而行,以加固改造为主、拆除重建为辅,帮助和引导农民建造抗震防灾性能好、功能实用、造价合理的房屋、改善农民居住条件。

4、必经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在加强政府支持和社会扶助的同时,要加强农村民居建设工作管理,全力规范建设行为,通过政策引导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乡镇在群众审批庄基地,办理相关手续时,要提出民居抗震设防的有关要求,达不到要求的暂缓办理有关手续。在此基础上提出钢性的农村抗震设防标准,建设部门应不断完善施工队资质与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加强农村工匠抗震设防知识培训,努力改变农村住宅建设普遍存在的设计图纸不规范、施工队伍无资质、技术人员不培训的现状。地震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扩大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知识宣传的覆盖范围;有条件的区县应协调建设部门对农村的建筑工匠进行抗震技术培训,建立农村工匠抗震知识及相关技能培训制度,全面提高农村建筑工匠的整体技能。

5、必经坚持“四统一”、“三要求”的原则。以村为单位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管理,村庄规划要符合抗震防灾要求,单体建筑抗震措施符合技术要求,施工质量符合国家规范标准要求。

(三)强化措施

1、加强农居抗震设防的宣传教育。地震是低概率自然灾害事件,破坏性地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发生一次,群众防震减灾思想有所麻痹、意识逐渐淡薄,必须利用各种手段,多层次、多渠道,加大抗震设防宣传力度,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向广大群众普及防震减灾科学知识,倡导科学减灾理念,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树立防震减灾意识,真正使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进村入户,深入人心,切实增强广大群众建设地震安全工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把提高农村民居地震安全水平要求,转变为广大群众建设安全的自觉行动。

2、科学制定规划和方案。一是加强农村民居普查工作,逐户做好农村民居鉴定普查工作,综合评价各地农村民居抗震能力,明确抗震防灾工作重点。根据普查结果,收集农村民居基础数据,为科学制定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规划打好基础。二是对普查结果进行科学分析研究,并结合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以及水利、交通、卫生、教育、文化等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规划,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总体思路、分段目标、建设内容、技术指标和保障措施。三是根据地震动参数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开展农村民居实用抗震防工作,按照“抗震、节能、环保”的要求制定农村民居建设技术标准,提出不同区域、不同结构、不同经济条件的抗震加固改造和拆除重建方案,编制农村民居抗震加固和拆除重建实用施工图集及施工技术指南,指导农村民居开展抗震防工作。

3、进一步加大扶持支持力度。一是除省财政补助资金外,市、县两级政府应根据实际,加大补助投入力度,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民居抗震性能普查、实用技术研究、设计图集编制、技术服务网络建设、工匠培训和示范工程补贴等。二是引导社会各界捐赠和对口帮扶。对口帮扶单位要积极帮扶农村实施地震安全工程,对帮扶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先进单位、企业或个人给予税收减免等政策。

第8篇

关键词:地震档案;新形势;发展

离石中心地震台在山西省地震局综合档案室档案人员的监督和指导下,严格按照地震台站观测手段归档范围要求,已对记载以来所有的科技档案材料进行集中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并将案卷条目录入数据库,便于检索和提供利用使我台档案管理工作步入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运行轨道,各类档案的管理、使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所以在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如何在攻克地震预报中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何把台站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提供给地震科研人员,是当前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1 地震科技档案的概念及重要性

1.1 地震科技档案的概念

地震科技档案是从事地震科研、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应急与救援、震害防御等有关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地震观测仪器研制和基本建设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材料、图纸、图表、磁盘(带)、光盘、录像带、影片、照片等科技文件材料。我们在从事地震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地震科技档案是防震减灾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台档案室现存的地震科技档案140余卷,主要包括测震学科10卷、形变学科103卷、台站迁建资料20卷等。

1.2 地震科技档案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重要性

离石中心地震台是山西中西部唯一省局直属台站,担负着监视山西中西部地震活动情况的任务,可为地震科研、分析预报提供科学准确的原始资料。比如:我台利用水平摆观测资料曾对1991年3月26日大同-阳高5.8级地震、1999年11月1日大同-阳高5.6级地震、2002年9月3日山西太原5.0级地震在震前做过初步判断。这些历史档案不仅为当今研究分析该地域内的地震危险性有重要的借鉴作用,而且也为地震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2.目前存在的问题

档案工作就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通过对该台1972年建台以来所有资料规范化整理,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2.1 模拟仪器的图纸档案不易保存

地震监测仪器在“十五”数字化改造之前,所有产出数据、手薄、图纸、相纸以及重要报告均为手稿,且原始资料大多为铅笔书写容易褪色或模糊,科技档案的保存期限又较长,很多为永久性保存,纸张破损、低劣、油印稿本字迹不清,相纸变质发黄已不清晰。

2.2 科技档案原始资料归档不全、利用率不高

目前台站档案普遍存在材料收集不齐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归档标准不健全;档案管理(登记、借阅、利用等)相关制度未建立或建立不全;电子文件、声像档案严重缺乏等。还有部分单位为了使用方便,将集中统一归档保管的档案资料分散在个人手中,或者利用者在借阅档案后没有及时归还,将档案随处乱放,造成档案页面损毁、甚至丢失。

2.3 领导的重视度不够,档案员业务素质不高,科研人员归档意识不强

立卷归档及时与否、质量的优劣取决于该单位领导的档案意识、重视程度。但由于档案不能给单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有些领导就淡薄档案管理意识,只注重专业人员的配备,忽略了对科技档案人员的培训。而在基层几乎没有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科技档案人员多是身兼数职,大多所学的专业与档案管理专业毫无关系,没有经过档案专业的系统培训,单位也未建立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这就造成档案人员对科技档案的重要性、档案管理要求以及科技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等业务知识的欠缺,从而使得档案员缺乏责任心和服务意识,不能及时对本单位所产生的科技档案进行整理和归档,只是把档案资料简单的保管好,使得台站的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严重缺陷。

3 提高科技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图纸资料的保管方法

地震图纸是珍贵的科技档案原始资料,选择正确的保管方法,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经过多方的查阅考证,折叠保管图纸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图纸以其纸质的特殊性,图幅大小不一区别于别的纸质档案,其实各大单位的图纸档案都是折叠且用文件袋包装的,分别竖向放置,以便于随时抽取看图,图纸也不易损坏,利于图纸的保存,利于图纸的调用。目前先进的档案管理方法是:将图纸逐一扫描为电子版,并按照编码要求存入计算机内,使用查询调用软件,方便随时远程调用和套用。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应积极采用现代先进技术将图纸档案完整保存,确保其有效利用和安全保管。

3.2 数字化管理与纸质归档管理并重

随着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正从两个方面发生质变:一是管理机制正在向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并行管理的新机制转变;二是管理手段正在向具有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水平转变。特别是“九五”、“十五”数字化仪器改造完后,从过去只有纸质文件变为现在出现的电子文件,增加了磁盘、光盘等载体,这就提醒我们要重视数据的经常性备份,如服务器、光盘刻录等。虽然数字化存储方式丰富了归档记录的手段,但仍然亦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如突发的电磁干扰易导致数据丢失、损坏,网络黑客与病毒的攻击易产生数据的安全患。因此,传统纸质归档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不容忽视。结合传统方法,对于长期、永久性科技文件进行纸质归档,对于高保密性文件进行纸质归档,这将有效弥补上述数字化方法的不足,保证归档文件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3.3 提高档案意识、加强档案业务培训、重视档案宣传

面对目前台站档案管理陈旧和科技档案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单位领导必须要更新观念,积极主动,把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采取有效措施调动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相关部门应积极组织档案员参加档案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档案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整体水平。在培训课程安排上要将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制定科学系统的培训计划,创造有利的时机,加强档案工作者之间的学习交流,建立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适应信息时代科技档案管理的新型档案工作人员队伍,使科技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4 总结

总之,档案是历史的记载,同样地震科技档案可以使科研人员更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也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但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地震档案信息资源,我们必须在档案的“收、管、用”上下功夫,比如完善科技档案管理办法和制度、明确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及归档原则、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重视档案宣传工作提高科研人员的归档意识,等等。这样就可以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和及时归档,才能让科技档案在地震事业发展中充分发挥其应有价值和作用,为防震减灾事业提供更加有力的知识支撑。

参考文献

[1]胡晓霞.新形势下加强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刍议[J].机电兵船档案,2008(3):41-42.

第9篇

一年来,地震局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云南省防震减灾条例》,积极建立健全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全面推进防震减灾工作。

一、2009年工作总结

(一)加强软硬件建设,为开展防震减灾工作提供根本保障

1、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随着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更加艰巨。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就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与时俱进,使干部职工的理论水平、思想觉悟、业务知识等不断有新的提高。为此,一是加强学习和培训。通过经常性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保证政治上的坚定,工作上的创新。认真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使干部职工政策理论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在工作中,讲大局、讲原则、讲团结,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关心。三是加强廉政建设。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放在了自身建设的突出位置,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身体力行,严格执行各级党委廉洁自律的规定。

2、建立健全基本制度。注重基本制度的建设,先后制定并出台了县级和本局地震应急预案、值班和上下班制度、震情会商、财经纪律等一系列基本的规章制度,为实行严格规范的管理打下了基础。同时,注重从点滴抓起,抓养成,抓示范,从接一个电话、报一份材料等细微之处着手抓,使全局工作人员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

3、改善办公条件。为使干部职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在注重软环境建设的同时,克服办公空间拥挤、设备落后、经费十分短缺的困难,努力争取上级的支持,积极向县委政府反映实际困难,极大地改善了办公条件。

4、积极争取地震业务用房建设项目,该项目已列入省级规划中,有望在2012年组织实施。

(二)认真履行职责,全面推进防震减灾工作

1、做好震情监测跟踪工作。一是做好地震前兆数据的观测、分析和上报工作。二是积极做好震情会商跟踪工作。坚持月、季震情会商制度,有异常情况紧急会商;及时编写震情简报向上级业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报告。编写震情会商意见,震情简报;三是建立了防震减灾联络员和地震宏观观测员工作制度,对地震的影响和地震前兆异常情况进行及时核实和上报。全县每个乡镇确定了一名防震减灾助理员,乐育水井、俄垤水库各确定了一名宏观观测员。

2、积极稳妥处置好地震事件。2009年,我县发生的最大地震是9月30日的2.0级地震,但人没有震感。县地震局及时向县委、县政府作了报告,并积极稳妥地作好处置,耐心细致地做好人民群众的释疑答疑工作,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百姓安定。

3、加强地震应急系统建设工作。一是起草并报县政府下发了《××县地震应急预案》,各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也得到不断完善,地震局内部也制定了详细的地震应急预案。二是加强应急装备的准备工作。为地震应急提供基本的设备保障。三是收集建立了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对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医院、民居、交通、重点危险隐患点、地图等基本情况进行了搜集整理,全面推进防震减灾工作。 5、切实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涉及全县所有乡镇,事关农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做好该项工作,有利于改善农民群众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县地震局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按照要求严格实施480户拆除重建和1200户加固改造任务,确保质量,使加固和重建的农村民居真正成为地震安居房。

(三)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 2、加大信息宣传力度。县地震局把信息宣传作为提升地震工作社会影响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年初制定工作目标责任,明确宣传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年末进行表彰奖励,激发干部职工参与信息写作的积极性,撰写信息,宣传工作取得了

明显实效。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我局在防震减灾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防震减灾有些工作需要进一步理顺、规范。二是专业技术力量十分薄弱,工作人员少,而且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岗位,需

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培训。三是工作经费十分紧张,地震应急装备的配置、监测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日常的业务培训、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等工作受到一定的限制。

三、2012年工作计划

回顾2009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效,但离党委、政府的要求还有差距。2012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内部管理,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工作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加强队伍建设,充实工作人员,加大对干部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力度。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明确目标责任,使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尽职尽责工作。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勤俭节约,廉洁办事。

(二)做好震情监测跟踪工作。在做好地震前兆数据的观测、分析和上报工作的同时,积极做好震情会商跟踪工作,坚持震情会商制度,及时编写震情简报。加强对防震减联络员和地震宏观观测员的培训和指导。

(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地震应急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强自身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建设,完善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装备建设,搜集完善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探索组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

(四)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联系,严格依法办事,不断加强和规范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提高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抗震设防能力。

(五)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保证按时、按量、按质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六)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采取各种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地震科普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和农村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应对地震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明确宣传工作的任务和要求,激发干部职工参与信息写作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大信息宣传力度。

(七)组织实施好县级地震机构业务用房建设项目。

第10篇

论文摘要:通过总结多年野外地震勘探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结合实际情况,从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安全教育管理、安全技术培训管理、野外地震勘探爆破作业的安全、伤亡事故管理几个方面对野外地震勘探的安全生产管理进行研究,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野外地震勘探生产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生产设备的安全运行。

引言

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的一种重要方法,在石油物探、工程物探和煤田地质勘探中被广泛应用。所谓野外地震作业即地震勘探就是用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情况,为寻找油气田或其他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与其他物探方法相比,地震勘探具有精度高、分辨率高、勘探深度大等优点.因此,己成为石油勘探中一种最有效的勘探方法。

地震勘探的野外作业安全管理是地震勘探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由于地震勘探野外作业的艰巨性、作业场地的复杂性,特别是石油地震勘探经常在海洋和沙漠地带作,地震勘探又使用炸药爆破(或锤击)作为震源,更加大了地震勘探作业的危险性。在具体进行地震勘探野外作业前必须结合勘探区域、勘探季节等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安全生产作业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1 野外地震勘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地震勘探野外作业安全管理,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其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就是将安全生产要达到的目标,用一个个具体的目标值(千人重伤率、损失工作日、整改率等)规定下来,然后实施与考评。野外地震勘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主要内容具体为:

(1)无重大事故即重大事故零目标,是指无重伤、无死亡事故,无一次直接经济损失2万元以上的机械设备和交通事故;

(2)千万元产值轻伤率小于1.5;

(3)事故损失工作日不超过所有参加地震勘探生产作业人员的总数目;

(4)其他各项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工作,如安全教育、安全检查评比、事故隐患整改、三违情况等也提出相应的目标。

2 野外地震勘探的安全教育管理

野外地震勘探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重要性教育。要教育野外地震勘探生产作业人员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要确实克服生产作业中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从而提高作业人员的自觉性。

第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劳动纪律教育。教育地震勘探生产作业人员自觉反对和拒绝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现象,在生产作业中自觉做到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不违反劳动纪律。

第三,事故案例教育。事故案例就是血的教训,对地震勘探生产作业人员进行事故案例教育,在事故案例中可以看到生产事故的危害性,可以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制定出预防和制止类似事故发生的措施和预案。

3 野外地震勘探的安全技术培训管理

组织地震勘探野外生产作业人员学习野外作业安全知识和职业安全卫生知识,了解勘探区域的地质、地貌特点及地理概况,必要时还应模拟野外环境进行业务训练。

地震勘探野外生产作业人员都必须持证上岗,从事爆破、电工操作等特殊作业工种的人员,还应持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上岗证。新爆破工必须在具有一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熟练爆破工的指导下,经过3个月以上实习后才能独立开展工作。爆破工还必须熟练掌握地震勘探规程对爆破工作的要求。

转贴于

4 野外地震勘探爆破作业的安全

地震勘探是通过研究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来查明地质构造的这就决定了其作业过程中震源是必不可少的。从1920年至今,地震勘探方法一直采用炸药作为主要震源。

4.1 爆破器材选择

爆破器材的好坏不仅影响地震波的激发效果,也直接影响爆破安全。性能良好的爆破器材对防止早爆、迟爆、拒爆等爆破事故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地震勘探爆破大多使用瞬发电雷管。它是一种通电即刻爆炸的雷管,起爆时间易于控制并能较好地与信号采集系统协调,但它易受雷电、射频电、静电、高压电、杂散电等外来电流影响引起早爆。非电雷管(导爆管雷管)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产品,结构上与电雷管的主要区别是没有电火装置,用塑料导爆管的爆轰波来引爆。

因此作业中使用电雷管时,必须对周围环境认真进行检查,摸清外来电流的性质与强度,以确定是否对爆破作业构成危险。当爆区外来电流大于30mA时,禁止使用电雷管,在此情况下或雷电季节作业,最好选用非电雷管。

地震勘探爆破一般多用工业炸药或震源导爆索,但根据地层条件和环境条件不同,可选择不同的品种,通常要求炸药性质与岩石性质相匹配,以减少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量,充分发挥震源的效率和作用,从安全的角度则要着重考虑爆破器材之间、爆破器材与环境之间的相容性。

4.2 质量检查

对所用爆破器材的质量要进行严格的检查,选择质量合格、性能符合要求的产品,同时还应注意爆破器材的生产日期,通常雷管的保存期为8年;而工业炸药的保存期较短,乳化炸药的保存期为5-9个月;当配比和生产工艺合

理时,贮存期最长不超过2个月。质量差或过期失效的爆破器材不仅起爆能力或爆轰性能降低,而且往往也产生迟爆或拒爆事故。

4.3 作业中的事故预防

爆破物品应保管贮藏在专用库房中,炸药和雷管应分开存放。库房应设专人保管,库房内必须保持清洁、干燥和通风良好,库房内严格禁止烟火。所有爆破物品的进出发放均应使用专用记录本登记注册。

爆破时,必须确定危险边界,并设置明显的标志或岗哨,现场作业人员均应戴好安全帽。危险边界内所有道路均应处于监视之下,每个岗哨应处于相邻岗哨视线范围内。危险边界之内的人员和设备应提前组织撤离。从爆破孔开始装药之后,严禁与爆破无关的人员进入危险边界内。在通航水域进行水下爆破时,还应报告有关港监和公安部门。

水下爆破禁止使用导火索起爆。在杂散电流干扰强的地区不使用电力爆破。雷雨时也不使用电力爆破。

起爆后应检查有无哑炮。如无哑炮,从最后一响算起,经5~10min后才准许进入爆破地点检查,若不能确认有无哑炮,应经10~20min后才准许进入爆破地点检查。

爆破物品应按计划进行采购和使用,一次爆破所需的爆破物品应由专人按所需的数量在库房领用。爆破完毕后,若因某些原因爆破物品有剩余时,应在现场进行处理,及时将雷管与炸药分离,或装入孔中销毁。不得将爆破物品违法带出作业现场。

5 结语

野外地震勘探安全生产与人、机、环境等联系密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以上几个方面对野外地震勘探的安全生产管理进行了论述,但实际地震勘探野外生产作业情况复杂多变,并且难以预料。因此,在实际野外地震勘探生产作业中,应及时总结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并结合实际制定详细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确保地震勘探的安全生产,确保地震勘探生产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机械设备安全。

参考文献

[1]张昀超.野外地震作业安全监测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1).

[2]卞兆津.试论地震勘探的安全生产管理[J].安全环境与工程,2006,(3).

[3]王晶.浅谈地震勘探野外施工绩效管理[J].山东煤炭科技,2009,(3).

[4]李红杰,侯志军.地震勘探爆破作业的安全对策[J].安全环境与工程,2002,(3).

第11篇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根据x减委发【2016】号文件精神,为做好“防灾减灾日”活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能力,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大力宣传防震减灾科学知识,提高公众参与防震减灾活动的能力及自觉性,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与技能,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乡利用5月12纪念日,组织全体乡村干部、群众代表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了以“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为主题的“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活动,向社会公众宣传安全生产和防震减灾知识。

一、于5月12日在乡政府三楼会议室召开xx乡防震减灾会议和并举办防震减灾知识培训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宁夏回族自治区防震减灾条例》和《地震安全性评价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培训内容包括《地震知识》、《动物震前异常反应》、《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等,我们从地震基础知识,到震情识别技能、灾情速报程序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培训,培养造就了一批政治思想好、业务素质高、热爱防震减灾事业的业务骨干。

二、在xx乡文化广场悬挂标语、横幅,进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及现场咨询活动。活动当天着力宣传了防震、避震、地震工程方面的知识和我国地震发展形势,丰富群众防震减灾知识,向群众发放各种宣传资料500余份。向群众展示宣传图片5张,到各企业送发地震宣传单100余份,累计咨询人数达200余人次。这次活动对有效提高我乡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另外,也能帮助群众正确处理地震发生与识别相关谣传。通过宣传,群众了解到防震减灾知识,接受到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增强了防震减灾意识。

三、在xx中学进行防震疏散演练,在疏散演练警报响起后,各班同学在任课教师的带领下快速有序地跑出教室,全校师生在校长王学强的指挥下用2分13秒安全撤离教学楼。在师生们到达指定位置后,班主任清点各班人数,向总指挥做口头汇报。最后,总指挥进行活动评估、总结。为做好这次地震逃生演练,学校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制定了详实的演练方案,让学生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明确演练的重要意义、演练的程序、时间和纪律要求,以及各个班级疏散的路线和到达的区域;对疏散路线和安全地带进行了仔细检查,消除各种可能存在的障碍和隐患,确保“逃生”路线畅通安全,真正做到了高效、有序、快捷地避震、逃生和疏散。此次地震逃生演练,使广大师生了解了防震知识、避震方法,疏散路线,树立了自救互救意识,掌握了基本的自救自护技能,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综合能力。

四、发挥地震预报观测点的作用。在我乡设立了2个观测点,发现异常情况迅速上报,通过畜、禽和自然现象密切关注地震灾害的前兆,有效地掌握地震动态。

这次防震减灾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公众应对地震这一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增强了公众对地震灾害的综合防御能力。

xx乡人民政府

2016年x月13日

第12篇

关键词:应急救援;建设;启示;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环境持续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人为灾难不断,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为了防范和减轻危害,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许多国家都在着力加强应急救援建设。新加坡是全球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在灾难管理、救援队伍建设方面表现突出,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对我国应急救援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新加坡应急救援建设的特点

1、突出以人为本

应急救援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新加坡应急救援建设以服务民众为核心,建立了方便民众学习民防知识、掌握民防技能的一整套体系。一是建立指挥调度平台,加强应急救援服务。依托位于民防总部的民防指挥调度中心和遍及全国的指挥通信网络,设立“995”紧急救助电话,满足民众在消防、应急救援以及紧急医疗救护等方面的需要。二是利用多种媒体,传授民防应急知识。新加坡民防部队除了利用传统媒体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宣传外,还充分利用移动通信、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为民众提供服务。三是组织训练、演练,掌握自救互救技能。新加坡的每个社区都在公民咨询委员会下成立了独立的民防委员会,负责社区民防工作。

2、追求精益求精

新加坡民防部队的要求非常严格,做任何一项工作都有很高的标准,以创造一流业绩为目标,不断追求卓越。一是指挥通信系统建设。民防部队指挥通信系统设计于1995年,论证和建设花了接近6年的时间。为了防止系统故障影响救援行动,这套系统不仅仅能够自成体系,还与警察部队和肃毒局的指挥系统采用相同结构,具有相同功能。二是训练工作。新加坡民防部队为了不断适应发展需要,强调民防人员的训练与再训练,以提升人员素质和技能,增强应变能力。主要负责训练的民防学院除了具备正规的教学设施以外,还有一套完善的模拟训练系统。三是各民防分区和消防局还要根据计划,定期举行民防部队独立演练或与工厂、企业及政府有关部门的联合演练。正是新加坡民防训练工作的卓越表现,新加坡民防学院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3、勇于开拓创新

新加坡民防部队从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总是能够适应时代变化积极开拓创新。一是体制创新。退而不离的兵役制度是一大创新。新加坡法律规定,年满18岁的男性青年必须服兵役,正常人无一例外,服役去向主要是武装部队、警察部队和民防部队。退役后,这些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不能完全脱离原来的部队,作为后备人员,45岁之前必须随时服从征召。二是业务创新。新加坡的民防城市搜索与救援队享誉全世界。这支部队平时不负责一般火灾事故的处置,主要任务是实施城市搜救。组建这支部队并不是完全出于新加坡国内的需要,更多的是参与国际救援。三是技术创新。民防部队有专门的防空、应急救援和消防技术研究机构,为开展民防业务提供支撑。家庭防空壕建设就是符合其地质条件、经济力量、安全环境和战争样式研究成果的一种技术选择。

二、几点启示

1、加强地震救援专业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抢险救援能力

为适应今后各种复杂条件下的地震应急救援需要,必须进一步扩大地震专业救援力量,建立和完善相互支援协同作战的联动机制,全方位打造地震应急救援的新模式。

一是要合理规划布局进一步扩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 国家、各省(市、区)和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市、县应扩建和新建一批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努力提高队伍的覆盖率和作业点展开能力,同时,要不断完善各区域间、省市间地震灾害救援协作联动机制,建立相应的退役队员预备役制度,使之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二是要整合各类救援资源强化各种救援力量的地震专业技能培训。把消防、林业、水利、矿山、石化、航运等十多个行业部门的职业救援力量纳入地震救援体系,加强日常地震专业救援训练,并建立相应的震时支援合作与协同配合机制。

三是装备超前配置,提高救援效率。平时应根据当地的灾害特点和需要,大量研发“专业化的救援工具”,并且将这些工具存放于专门指定地点的“物流仓库”,便于救援人员集结和应急交通的畅通。

3、加强基层应急基础建设,不断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一是发挥城市社区在地震应急救援中的作用。发挥城市社区作用,提高居民应急自救能力。与城市发展相伴随的城市社区建设,在地震应急救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点已被国内外城市地震救灾实践所证实。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刚刚起步,如果能在社区医疗卫生组织建设时,考虑地震等灾害应急救助功能,并配备必要的医疗救助设施,将会大大提高社区地震应急自救能力,进而提高全社会的地震应急救助水平, 如对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居民进行地震应急自救互救知识及技能的培训,有利于提高地震应急救助的有效性。

二是构建地震救援的中转平台。我国现有的“民防工程”多侧重于防敌人的空袭。但是,在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中,“敌特空袭”的威胁减少。因此,在农村人口居住密集区,预留设计空旷地带或空旷草坪,以便应急帐蓬和人员撤离的中转站和聚集点。尤其是在山区农村,人口密集集中的村庄,更应该在山区村庄的某个“制高点”,预设人员撤离集散地和直升机升降平台。

三是强化全民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和地震应急演习。要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负责,建立有效机制,以中小学生为重点和突破口,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努力拓宽广度、推进深度、强化力度。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畅通宣传渠道,打造科普精品,努力实现防震减灾知识全面覆盖和家喻户晓。

三、建立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的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加强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在地方,组建“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很有必要,我国各地区的志愿者队伍十分庞大,各地区,以社区、区县为范围,可以充分组织和利用“地方性的志愿者队伍”。

二是加强对志愿者的应急管理,建立应急状态中志愿者与政府的沟通和协调平台。从汶川地震中可以看出志愿者与政府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时至关重要的。应对志愿者队伍实行统一、有效的组织和管理,避免出现大批志愿者零星作战,处于“混乱、无组织”状态。

三是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保障制度。政府需要建立和完善志愿者活动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法律和法国,保证市场、政府和公民社会在法律框架内运行,并且通过立法,规范志愿者组织的管理体制、捐款与合作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保障志愿者组织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