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村精准扶贫培训工作

农村精准扶贫培训工作

时间:2022-03-29 13:48: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精准扶贫培训工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村精准扶贫培训工作

第1篇

关键词:扶贫攻坚 职业培训 精准扶贫

课 题: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湖南武陵山区农村人才扶贫与职教研究》(项目批准号:14YBX064)阶段性成果。

一、背景

2011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12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的71个县(区、市)范围中,湖南省被纳入规划就有37个县(区、市),是典型的老、少、边、贫地区,是土家族、苗族、侗族等世居少数民族聚居区,其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0%。同年11月,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启动,省委、省政府近日出台《湖南省农村扶贫开发实施纲要(2011-2020年)》(简称《纲要》),《纲要》提出了我省农村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在新的起点上,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湘西州内唯一一所高职院校,并于2004年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全国劳动力转移培训十大示范基地之一。笔者学校利用其拥有的“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湘西州新农村建设人才队伍培训基地”教育平台,结合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在全省实施农村党员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意见》(湘组发[2007]12号)文件、州劳动局的"阳光工程"精神、州移民局“移民培训计划”和州民政局“退伍军人培训计划”等渠道,为我州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能够适应武陵山区经济发展需求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助推湘西精准扶贫

二、职业培训

学院培训工作在国务院、省、州扶贫办及各级有关部门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湘西州扶贫攻坚战略,把各项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服务地方经济,改善贫困落后面貌,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狠抓全日制学历教育;另一方面,广泛开展系列职业技能培训,形成了多形式、多规格、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先后开展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库区移民转行培训、城镇下岗工人转岗培训、农村大学生创业培训、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农村基层骨干素质提高培训、农村孤儿与残疾人员关怀培训、退役士兵转业培训、“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学历教育培训等,共培训各类学员30000多人次。特别是在为“三农”服务的各项培训中,“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培训更具特色,得到了州委州政府的充分肯定。农村“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计划自2009年实施以来,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州委组织部和州扶贫办的大力支持,经过五年的努力工作,逐步形成了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确保了该项目计划的顺利实施。学院目前共有“一村一大”学员1280名,其中在籍942名,已毕业338名,学员中有党员618名,各大村主要干部540名,先后有12名学员考上国家公务员,相当一部分学员成为了农村种养殖大户、致富能手和农村基层管理骨干,他们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公共事务的管理及社会稳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各类培训的开展,使受训学员增强了就业与再就业能力,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真正做到“一人受训,全家脱贫”,“受训回岗,专技专能”,从根本上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走向了脱贫致富之路。学院作为全国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之一,真正发挥了其职能示范作用,为湘西州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学院先后被农业部授予“开展科技扶贫,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先进单位”;被省教育厅评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和“教学工作优秀学校”;被团中央评为“全国青年转移就业先进单位”。

三、工作总结

回顾过来的培训工作,学院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三点:

1.创新模式走新路

在多年的培训中,不断摸索培训方法,使学院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多格局的培训模式:

(1)开展中长期的技能培训,采取2~3年制的学历教育扶贫长训,如“雨露计划”扶贫培训、农村库区移民培训、农村基层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培训、农村青年妇女技能培训、农村孤儿关怀培训、校企联合定向委培(如与深圳特蕾新幼教集团合作的幼师培训)等。这类培训对象主要为“9+2”模式的学员和一部分五年制大专的学员。他们大多数年龄偏小,为了保证他们多学专业知识,掌握技能,保证就业,学院采取经费筹措“四个一点”:即国家补助一点,家长负担一点,学生勤工俭学解决一点,学院减免一点(其中农村孤儿办,由扶贫部门和民政部门实行全免学费、生活费),毕业生颁发中专或大专文凭。这样,学员既有了学习的压力,也有了学习技能的时间保证,既可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又能稳定实现就业,真正达到“一人受训,全家脱贫”的目的。这类培训模式,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推介。

(2)开展短期的引导性培训,主要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再就业培训,“一对一”的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培训,农村基层骨干素质提升培训,退役士兵转业培训等等,譬如:我们联合香港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保靖项目部,为扶贫示范点200多名青年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返乡后,他们在为当地农业经济服务中,社会反响非常好。

2.示范带动促发展

学院一直以“全国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为轴心,在全心全意致力于扶贫培训工作的同时,按照全州“一盘棋”的整体规划,积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联合相关职能部门,主动开展各类培训,形成了培训工作大格局。学院相继被确定为:湖南省库区移民就业技能培训的定点院校、省总工会重点扶持就业技能培训基地、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定点机构、湘西州农村系统技能培训示范基地、湘西州退役士兵转业培训示范基地。目前学院共有各类培训基地挂牌八个,培训工种涵盖一、二、三产业,实现了培训工作全方位、全覆盖,切切实实为湘西州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3.把握政策抓落实

培训工作是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之一,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更是一项关于国家发展的人才工程,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特别是对贫困地区尤为关注。只有很好地落实党的各项惠民培训政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受训者的命运。湘西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了扶贫培训的投入,使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学院党委更是高度重视,把扶贫培训工作作为学院的一项大事来抓,紧贴国家政策,狠抓各项培训的落实。抓培训,出效果,通过各类培训的开展,使受训学员获得一技之长,不断增强就业与再就业能力及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下岗职工顺利转岗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得以有效转移、在职农民素质得到提高、退役士兵得以很好安置,真正做到了“一人受训,全家脱贫”,“受训回岗,专技专能”,从根本上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第2篇

一、总体目标

全面落实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等重要指示精神,把抓好省考核反馈问题整改作为当前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对存在的问题认真整改,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要求和完成时限。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方法为引领,以问题整改促责任落实、以问题整改促工作提升,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如期完成民政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二、整改原则

(一)强化责任担当。紧扣责任链条,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坚持清单化管理,严肃精准问责,推动反馈意见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二)坚持统筹推进。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把问题整改与社会救助脱贫攻坚兜底保障行动结合起来,与持续推进农村低保专项治理结合起来,与落实养老服务扶持发展政策结合起来,一体研究推进。

(三)聚焦精准施策。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落实落细兜底保障和扶贫就业各项政策,严把贫困退出关,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确保脱贫攻坚的质量。

三、主要任务

(一)制定整改方案。制定印发《市民政局关于落实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2019年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意见整改工作的实施方案》。民政部门要在5月上旬前结合实际形成具体工作方案,列出问题清单、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时限要求。

措施清单:

1、组织开展农村贫困劳动力有外出务工意愿且有意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人员排查,并建立台账。

2、会同当地人社部门聘请养老护理专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

3、积极推荐培训合格人员在本地或周边有用工需求的养老机构就业。

整改措施:对有意愿外出的贫困劳动力开展养老服务技能培训

(二)严格落实救助政策。持续提高农村低保标准,确保不低于国家现行扶贫标准,稳步实现“两线合一”任务目标。严格落实省制定出台的各项社会救助政策,建立健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确保贫困人口持续稳定脱贫。

(三)开展养老服务技能培训。

1.调查摸底阶段。即日起至5月5日。民政部门要组织专门专门逐村排查。建立台账,排查人员要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一是农村贫困劳动力;二是有外出务工意愿;三是有意从事养老服务工作。

2.培训阶段。5月6日-5月31日。民政部门要会同当地人社部门,聘请养老护理专业人员开展好相关技能培训。培训要保证质量、保证时间。

3.推荐就业阶段。6月1日-6月15日。民政部门对培训合格人员,要积极向本地或周边有用工需求养老机构推荐,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

四、几点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养老护理技能培训是助力脱贫攻坚的具体举措。民政部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认真组织好、动员好开展好。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部署,亲自落实,确保技能培训工作取得成效。

二要实事求是。要充分尊重贫困劳动力个人意愿,做到有意愿的培训到位,无意愿的不勉强,不强制推派培训人数。培训工作要以提高技能、助力就业为出发点,切实保证培训质量。

第3篇

河南省新野县创新精准扶贫机制,严格精准考核措施,助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县已脱贫29466人,贫困人口脱贫率达70.2%。

创新精准扶贫机制

一是创新“三带三帮三扶一兜底”精准扶贫机制。动员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实行“三带三帮三扶一兜底”活动,即每名县处级领导带头包乡包村包组,每名乡镇副科级以上领导带头包村包组包户,每名县直单位和乡镇党员干部带头包村包组包户,做到贫困户不脱贫,帮带帮扶不脱钩;每个贫困村都有一个县直单位帮扶,都有一个企业帮扶,每个贫困户都有一名乡干部帮扶;实行村兜组、乡兜村、县兜乡的帮扶机制,实现扶贫工作全覆盖,确保到2017年全县41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和4.2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县平均水平。二是实施帮扶工程。实施行业部门“一人一道菜,共办一桌席”帮扶工程,即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和社会帮扶资源用于扶持发展生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近年来,投入危房改造资金3800万元,校舍改造资金14000万元,安全饮水2400万元,人居环境整治3000万元。中央财政扶贫保证金70%用于扶贫到户项目,30%用于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行业部门年度开发资金的40%用于贫困村发展。2016年,县财政拿出500万元资金,重点用于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贫困户产业发展,并拿出300万元保证金,存入邮储银行,放大10倍,用于支持贫困户产业发展贷款。目前,全县未脱贫18315人,其中实行政策兜底(含大病救助或临时救助)解决贫困人口3630人;进行劳动力培训就地就业257人;实行产业扶持,解决贫困人口14428人。

建立精准考评办法

建立分类精准科学考评办法。对各乡镇的考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减贫增收情况。把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提高、贫困人口数量减少和农民纯收入的增长作为主要指标进行考核。并组织人员实地查看扶贫对象是否落实到户、到人,是否做到识别准确、群众满意,是否做好户建卡、村造册、乡立簿工作,是否针对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等。二是贫困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改善情况。把行政村通畅率、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贫困村集中供水工程覆盖率、贫困户通电增长率、通生产用电自然村增长率、住危旧房或危房贫困户下降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政村达标率、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净入学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贫困人口新成长劳动力参加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增长率、有标准化卫生室行政村增长率、有合格乡村医生即执业(助理)医师行政村增长率、通广播电视贫困户增长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行政村互联网覆盖增长率等作为主要指标进行考核。三是扶贫项目实施情况。把当年实施的整村推进、到户增收、小额贴息信贷、产业化扶贫、科技扶贫、互助金、扶贫培训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整体效果及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到村到户情况作为主要指标进行考核。四是扶贫开发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把各乡镇是否健全扶贫档案,是否按时、按质报送各类统计报表和有关材料信息,是否按要求完成上级安排的扶贫开发任务,是否按要求参加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及培训检查活动作为主要考核内容;将贫困村定点扶贫驻村帮扶、社会各界帮扶情况、扶贫开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贫困村基层党建中的“三支队伍”建设情况等也作为主要指标进行考核。

对县直定点帮扶企事业单位的考核,主要有三个方面:考核帮扶单位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视程度及支持配合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工作情况等;考核帮扶单位在行业扶贫和专项扶贫中所做的工作,主要为整合项目资金用于对口帮扶的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等;考核所帮扶贫困村的精准管理工作,主要看驻村队员是否发挥作用,抓好所帮扶村的档案资料管理、宣传、动员等。

实施精准考评措施

一是县政府组成8个督导组,对扶贫效果采取“党员评议+群众测评+贫困户评价+党委考评”方式考评,召开党员会议对扶贫成效集中评议,发放群众测评表征求群众扶贫意见,由贫困户打分,督导组综合考评,考评结果排序通报。二是成立由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县纪委效能室牵头的大督查办公室,对乡镇、村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和驻村工作队开展情况进行督导,严格实行一月一督导一反馈一汇总一通报的督查办法,对督导所发现问题整改不及时、不到位,影响全县脱贫攻坚任务完成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约谈,并启动问责机制,严肃追究责任。三是强化结果运用。对工作成效突出的乡镇和县直单位,县委、县政府通报表扬,并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和项目安排时予以奖励和倾斜。对工作落后的乡镇,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力促整改,并责成县直帮扶单位加大帮扶力度。对整改不力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组织调整。对乡镇和县直单位的考评结果,在全县通报,并提交县委组织部备案,作为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作者单位:新野县委政研室)

第4篇

一、强化帮扶责任担当,主动融入脱贫攻坚会战

百色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百色市人社局”)党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融入脱贫攻坚会战,充分发挥公共就业在精准脱贫攻坚中的职能作用,精准实施就业扶贫。局党组充分认识到外出务工是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的最直接、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把就业扶贫工作重点放在全市未就业的约10万人贫困劳动力群体,研究出台人社系统“百千万”结对帮扶精准脱贫实施方案,即:100个(市、县、乡)人社部门1000名干部结对帮扶10000名贫困人口脱贫。明确2016―2019年就业扶贫工作的目标、帮扶责任、政策措施,通过落实干部结对帮扶责任,强化培训转移就业、居家灵活就业的政策措施,帮助实现脱贫目标。

二、结合贫困现状,改进精准就业扶贫方式

(一)建立健全“一套”精准帮扶台账

以深圳对口帮扶百色劳务协作为契机,落实两地劳务协作内容。建立贫困劳动力信息录入管理系统,实现与市扶贫部门基础数据系统的对接共享,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各级人社干部、各部门帮扶干部的入糇叻谩⒌缁盎胤茫摸清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的性别、年龄、学历、就业失业状况、技能水平、求职意向、就业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等,做到就业扶贫“底数清、情况明”。截至2016年11月底,已摸清全市贫困劳动力“四个底数”:贫困劳动力人数38.39万人,已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17.23万人,未转移贫困劳动力10万人,贫困家庭应届中职(中技)毕业生和未继续升学初中、高中毕业生人数4.97万人。

(二)全面落实“两大”重点群体精准稳定就业

对已转移就业、就地就近居家就业的约20万名贫困劳动力跟踪服务,促进其稳定就业。对未就业但有意愿和能力就业的3.1万名贫困劳动力,加强劳动技能培训,促进转移就业、就地就近居家就业,实现脱贫。

(三)实施技能、创业、岗前“三类”精准培训就业

根据人力资源市场资源配置原则和个人意愿需求,对市场需求量大、适合大众化培训就业意愿从事养老护理、育婴员、保育员、家政服务、农村特色实用技术等,进行技能培训。2016年完成未就业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精准培训5244人,实现就业4195人。

(四)拓展“四种”精准就业创业途径

根据年龄大小、就业能力强弱情况,有针对性开展就业培训、就业指导服务。一是劳务协作稳定就业。对已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行精准跟踪服务,促其稳定就业。对贫困家庭子女应届毕业生进行“校校(企)合作”,对在高校、中职学校应届毕业生毕业,根据其意愿有计划开展技能资格培训。邀请深圳企业到市举办高校、中职(技校)专场招聘,引导毕业生转移就业,全面实现“毕业―就业―脱贫”的目标。二是就地就近就业。对文化水平较低,年龄较大,需要照顾家庭贫困劳动力,积极发挥基层就业服务平台作用,深化结对帮扶,引导到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工作,实现其就地就近就业。全面落实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政策,深化实施“123”就业工程,培养一批当地就业扶贫领头人,帮助带动贫困户就业。三是居家灵活就业。对工作时间安排间断性,自身能力和劳动技能不高,有意从事灵活就业人员,引导参加家政服务、月嫂等服务性行业的培训,优先推荐灵活性岗位就业,优先推荐到农民工创业园扶贫车间工作。做好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的精准培训就业工作。2016年组织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501人。四是公益性岗位就业。适时提高全市公益性岗位待遇,适当调整公益性岗位指标设置,对符合公益性岗位条件的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兜底措施,切实帮助大龄、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偏低人员等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三、注重就业扶贫成效,让贫困劳动力有更多获得感

通过实施“百千万”结对帮扶工作,百色市就业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贫困劳动力得到了更多获得感。

(一)人社干部用心帮扶,提振了贫困户脱贫信心

全市人社系统共有1348名干部结对帮扶4044户16176名贫困人口,2016年共帮助710户3273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百色市人社局干部带头结对帮扶,全局117名干部结对帮扶田林县旧州镇示甫村、板坚村、那度村、板仰村165户贫困户。右江区人社局干部115名结对帮扶169户810名贫困人口,在原有转移就业发展特色产业的基础上,采取帮扶单位出一点,结对干部出一点的办法,给予每户赠送30只鸡苗养殖、落实八角林低改政策和支持肥料、农药等帮扶。田阳县人社局采取责任到人,精准到户的办法,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职能,积极探索就业扶贫方式,全县人社系统干部112人结对帮扶玉凤镇华彰村、那坡镇合力村361户1560名贫困人口,精准对接贫困户需求,通过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就地就近就业,落实脱贫政策,大幅度增加贫困家庭收入。2016年田阳县合力村、146户、华彰村60户共206个贫困人口,经过市、自治区脱贫核验工作组的验收,达到“八有一超”脱贫核验标准,现已申报国家扶贫第三方核验工作组的考评验收。田东县人社局干部85人结对帮扶江城镇果柳村180户903名贫困劳动力,该局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已通过市、自治区扶贫核验工作验收。

(二)加强公共就业服务,通过转移就业实现脱贫

一是对已转移就业的农村贫困劳动力,开展公共就业服务,对有转岗需求的帮助其转岗,实现稳定就业。二是就业服务信息平台逐步向村级覆盖。2016年全市共为12个县(市、区)就业服务机构以及试点的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平果县41个乡镇就业保障中心和592个重点行政村(社区)村级就业服务人员发放681台终端设备,有效提升村级数据采集(特别是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就业政策宣传等业务工作效率。全市辖区乡镇均有1个行政村共135个村(社区)实现了联网互通,其中右江区60%的村(社区)完成覆盖,全市切实打造就业服务前移,超额完成联网任务。三是认真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题活动。在全市范围内组织专场招聘活动58场次,招工企业600多家,提供就业岗位37111个,成功介绍就业7344人,提供劳动维权服务和法律援助7585人,推荐用工规范诚信企业308个,诚信服务机构76个。2016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12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32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5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54000人次。

(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通过提高就业能力实现脱贫

对已转移就业的17.26万名贫困劳动力进行跟踪服务,对未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市新增贫困劳动力精准培训就业1.1万人。一是狠抓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结合农村劳动者培训就业意向及企业用工需求,强化职业培训机构体系建设和职业培训工种体系建设,着力提升职业培训水平。目前,市本级定点培训机构达24家,可培训工种达50个以上。2015―2016年,共组织6所培训机构申报农民工培训实训基地,获660万元的农民工培训实训基地补贴。2016年全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53期,共培训32184人。右江^汪甸乡两琶村贫困户梁献武,通过参加电工技能培训班培训,取得电工初级职业资格证书,现在在房地产物业公司从事电工工作,工作和收入都稳定。西林县马蚌乡马麻村贫困户赵荣成,通过参加果树工技能培训,取得果树工初级职业技能证书,目前在家种有30多亩的砂糖橘,带动4人实现就近就地灵活就业。二是抓实“两后生”职业培训工作。与广西交通技师学院等9所技工院校开展结对帮扶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政策宣传、入学动员工作。全年在校培训“两后生”715人,占有培训意愿人数的89.5%。

(四)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就地就近就业

一是加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设。共帮助1.16万人实现就近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4502名。二是推进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资金发放,为农民工创业提供贷款担保资金注入、供求贴息、创业补贴、创业奖励、创业培训等,充分发挥资金带动效应。2016年全市累计设立担保基金2994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42笔,发放贷款总额8983.8万元,直接扶持自主创业2261人,带动吸纳就业901人。三是执行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补贴政策,2016年共有216家企业提交企业稳岗补贴申报材料,全年为企业减负900万元。

(五)劳务协作进展顺利

第5篇

“孩子上大学的费用不用愁了,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了。”紫云自治县猴场镇小湾村村民罗慧芬2016年以来,心情十分舒畅。

2015年,罗慧芬成绩优异的大儿子进入高三,眼看就要高考,罗慧芬一家既开心又难过,靠她和丈夫打零工负担不起儿子上大学的各种费用。

小康工作组进驻小湾村后,发现小湾村气候条件和土壤种植辣椒有很大优势,在了解到罗慧芬和丈夫对种植蔬菜有一定经验后,工作组为其拟出相应产业发展计划上报猴场镇。罗慧芬一家走上了产业发展之路。

2016年,罗慧芬的儿子顺利考上大学,他们一家种植的近200亩辣椒获利10多万元,罗慧芬再也不用愁儿子没钱上大学了。

在紫云自治县,越来越多像罗慧芬一样的贫困户正在走出贫困阴影。

精准识别贫困户

变“漫灌”为“滴灌”

2016年12月26日,大营镇大岩村姜家湾组村民姜照陶一脸愠怒地来到镇扶贫办。

“为什么我家没被评为贫困户?”姜照陶表示他患有癫痫病,至今还在医治,经济收入全靠外出务工。

镇扶贫办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要求其出示医疗凭证,姜照陶却拿不出。镇扶贫办工作人员随后前往姜照陶家实地走访,发现其住在砖混结构的两层漂亮小楼里。按照“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的贫困户识别原则,姜照陶家并不符合要求。

“大营镇是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国家正大力加强对大营镇的扶贫力度,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扶贫政策落实到真正贫困的人口和家庭,绝不弄虚作假、绝不扶富不扶贫、绝不扶强不扶弱。”大营镇人大主席吴崇雨说。

2016年,紫云自治县认真组织开展精准扶贫遍访工作,逐村逐户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进行再调查、再识别,重新识别符合贫困标准的贫困户和缺、漏识别贫困人口共1460户5190人。

为杜绝“数字脱贫”“被脱贫”等现象,紫云自治县组织各乡(镇)对脱贫人口进行全面核查、清理,对2014年和2015年退出的3.26万贫困人口进行核查。经核查,这些贫困人口贫困档案资料齐全,建档立卡脱贫登记信息基本一致,符合退出程序。

县扶贫办负责人介绍,针对紫云自治县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存在程序不规范、资料不完整、不统一、不规范等问题,县扶贫办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工作进行再部署,各乡镇按照“两公示一公告”程序重新进行拉网式核查。

大力发展产业园

变“输血”为“造血”

2017年1月4日,四大寨乡落成村村民任永兰特别忙。

2016年,任永兰向黔华农业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黔华公司)免费承包了20亩蔬菜大棚,在大棚里种上了菠菜、芥蓝、小白菜等蔬菜,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无偿向农户提供肥料、种子、农药、机械等生产资料,并负责技术指导和生产管理,如今蔬菜长势喜人,每月能采摘一次。

“太忙了,我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还得请工人帮忙。”任永兰抹了把额头的汗水说。任永兰家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在没承包蔬菜棚之前,一家人靠种植水稻和小麦为生,收成好的年份勉强能解决温饱,遇上天灾人祸往往吃了上顿没下顿。

如今,任永兰一家不仅能够解决温饱,还有多余存款,其所承包的大棚还为村里提供了两个长期就业岗位。任永兰喜滋滋地算了一笔账:承包大棚种蔬菜每月平均进账4000元,家里的5亩土地以每年每亩650元流转给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年家里至少进账5万元。

“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啦,知足了。”任永兰说。

在落成村,黔华公司负责与广州、香港等地的客户商谈合作事宜,落成村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每斤0.6元向“小农户”收购,公司按每斤1.2元向合作社收购,这确保了蔬菜的销路。

黔华公司是紫云自治县低热河谷早熟蔬菜产业示范园(下称蔬菜产业示范园)的入驻企业之一,园区目前还拥有绿宏、澄明等企业、合作社及蔬菜种植大户47家,其覆盖的火花乡、四大寨乡、达帮乡3个乡镇13个行政村村民因此受益。

近年来,紫云自治县因地制宜建成了包括蔬菜产业示范园区在内的5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在促农增收、脱贫致富上探索出了一条符合紫云实际的发展路子。

开展技能培训

变“要我富”为“我要富”

“只要国家有政策,我们就有出路,只要勤劳苦干,日子就会一天比一天好。”紫云自治县猴场镇小湾村的罗会恒对记者说。

罗会恒家共有四口人,两个孩子正在上小学。两年前,罗会恒一家靠给别人打零工挣钱过日子,日子过得紧张。但罗会恒并不甘于贫穷,一直以来密切关注国家的各项扶贫政策。

罗会恒对种养殖产业很感兴趣,经常一个人琢磨技术。2013年县里邀请种养殖专家开班授课,罗会恒积极参与,经过几天的系统培训,他掌握了一定的种养殖技巧,随后便到镇里申请了5万元“特惠贷”发展种养殖业。

如今,罗会恒的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80亩的脐橙长势喜人,2016年已挂果,养殖业同样发展良好。他把养羊、养鸡鸭鹅和养鱼做成了一个综合养殖链,羊、鸡、鸭、鹅产生的农家肥用于养鱼,减少了养殖成本的同时兼顾环保。

现在,罗会恒一家年收入近8万元。

近年来,紫云自治县大力开展针对农村贫困群众的技能培训,并且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接受技能培训,通过一技之长摆脱贫困。

2016年9月24日,为期7天的紫云2016年“雨露计划・‘三女’”培训课划上句号。板当、火花、猴场、四大寨等乡镇(街道)的村妇代会主任、妇女致富带头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妇女共300人接受了本次技能培训。

2016年11月10日,板当镇“贫困村致富带头人暨青壮年劳动力培训班”开班。

第6篇

一、组织动员爱心组织献一份爱心助防贫。

县扶贫办开创多种形式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到防贫防返贫工作中来。根据县社会组织多、爱心人士广的特点,扶贫办积极协调引导爱心组织把爱洒向防贫防返贫领域。

为了鼓励扶持老弱病残群体自力更生、灵活就业、增加收入、创造财富。为尚未脱离贫困的家庭和老人提供适合自己的手工活,在家里也完全可以从事的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们足不出户即可实现再就业,居家劳动仍然可以创造财富。县扶贫办和爱心志愿者协会协同发起的“双手创造价值,产业带动扶贫”项目第二期精准扶贫手工活培训项目交流会于2020年5月24日上午九点在县河西镇举办,现场为周边近百名扶贫对象准备了十多种手工活项目,包括:手工编织儿童车、轴承袋盒家庭安装、童车油门线家庭安装、橡皮泥小包装、简易螺丝帽安装、汽车雨刷安装、扯线安装、工艺花手工活(2家)、艺术袋手工活。

培训现场为贫困群众免费提供珠绣、编织绳等加工原材料,并且邀请想通过手工实现脱贫增收的家庭妇女等人群进行现场培训,用手工技艺去带动、帮助社会上的弱势就业群体实现就业创业,帮助贫困人员实现脱贫增收,帮助他们掌握一份技能,树立一份信心,扶智增志打开一条脱贫致富的新途径。

今后县扶贫办还要继续联系动员县雷锋帮帮团等爱心组织举办形式多样的爱心帮困活动,大力助推县的防贫防返贫事业。

二、协调配合人社局用一份真情防返贫

针对疫情影响,县扶贫办配合开展了“我为务工献真情”活动。对于无法外出的青壮年“双非户”,县人社局积极协调贫困人口就近就业的工作,优先安排贫困人口就近就业。摸底收集贫困劳动力就业意向、培训需求和企业复工、用工需求信息,加强劳务服务,对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企业在防护物资予以奖励,在金融贷款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已有670余名贫困人口和“三类人员”在光明九道菇、鑫泰轴承等县内企业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对于能够外出务工贫困青壮年“双非户”优先免费体检。在开展的外出务工人员免费体检活动中,开辟“双非户”优先体检“绿色通道”,不仅为“双非户”节省近400元的体检费用,又让外出务工人员持有“健康通行证”让用工企业放心,实现立即就业,目前已优先为132名有务工需求的贫困人口体检,让其外出能够实现立即就业。

今年,县人社局组织开展了“春风行动”等多场招聘会和“把老乡留在老家”专项活动等,累计回引上万名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县人社局将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严格落实优惠政策。计划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发放扶持创业贷款万元,开展职业培训人。

同时,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困难人员和贫困人员就业援助,建立全县建卡贫困户就业信息系统,确保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加大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建立稳定有效可持续的托底帮扶机制,新增和腾退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

有序组织贫困劳动力等重点群体适时返岗稳岗,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对返岗贫困劳动力的服务,通过“点对点”“专车输送”等形式,确保贫困劳动力“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截至目前,全县外务工贫困劳动力60%已上岗就业。同时,针对贫困劳动力返岗复工情况,及时发放交通补贴。对城乡贫困劳动力跨地区就业,到省外务工的给予每人500元交通补贴,到省内市外务工的给予每人300元交通补贴。针对部分“双非户”受疫情等诸多因素影响未能及时就业的情况,新增349个疫情防控扶贫公益岗位。疫情防控扶贫公益岗位人员补贴为每月500元,人员上岗前,各乡镇(园区)劳动保障平台都要做好岗位职责的安排和人员岗前培训,指导其规范开展防疫工作和做好自我防护,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从而使贫困人员在防疫期间获得一定的收入。

通过对于青壮年“双非户”的稳就业、保增收,县“双非户”工资性收入年24000元左右,极大地防止了新增贫困户的发生。

三、敦促落实微工厂用一份诚意促使家门口就业

针对家里因为有老人和小孩需要照顾而无法外出务工的年轻妇女,县大力发展推广扶贫微工厂项目,有条件村都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微工厂项目,加工箱包、手套、棉服、阿拉伯大袍、文化衫、汽车配件、轴承等产品,留守妇女不用出村,就能在家门口的微工厂里上班挣钱,月均收入达到了1800元左右。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又能打工挣钱,人们的生活越过越有奔头。

现在为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县以镇为中心,充分利用乡村闲散土地、闲置厂房等资源,不断加大箱包、服装、制帽等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的引进、培育力度。同时,在小微企业建设、投产手续办理、工人培训等方面提供精准周到的服务,确保小微企业建设得快,运行得好。并采取“1+3和1+5”工作机制,“1+3”就是每名机关干部至少包联3个贫困户,“1+5”就是一家小微企业至少帮助5个贫困户,并开展“四送一收”活动(“四送”即送技术、送设备、送原料、送工资上门,“一收”即:回收产品半成品),把生产车间搬到贫困户家中,让他们成为具有造血功能的“细胞工厂”,创业增收。目前,全县100多个贫困户中办起了“细胞工厂”,稳定脱贫。

第7篇

一、就业脱贫工程工作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就业脱贫帮扶工作。开发了保绿、保洁、护林、护路等公益岗位安置弱劳动力贫困劳动者兜底就业;鼓励就业扶贫基地、车间、合作社等各类经济实体帮助贫困劳动者就近就地居家就业;组织召开贫困劳动者专场招聘会转移就业。截止目前,共帮扶1499名贫困劳动者就业,完成省厅下达1330人任务的113%。

2、就业脱贫技能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提升贫困劳动者就业技能,激发内生动力自主发展产业、创业就业、灵活就业。今年以来,组织皖西经济学校、安心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等5家培训机构,开展稻虾共养、家政服务、畜禽养殖、农作物种植等工种培训班,共培训5135名贫困劳动者,培训期间发放伙食和交通补助187.2万元。

3、扶贫公益就业岗位开发工作。今年省厅下达我县扶贫公益岗位开发任务280个,全县共开发扶贫公益就业岗位510个,安置341名贫困劳动者在护林、护路、保安、保洁、光伏电站管护等岗位就业,切实解决弱劳动力贫困人员就地就近就业。

4、就业扶贫基地招募工作。根据省、市要求,经企业申请、乡镇推荐、部门审核等方式,公开招募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作为扶贫基地。今年已招募钢铁集团、雷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就业扶贫基地,提供5000余个就业岗位。

5、落实就业脱贫各类补助政策。一是发放2018年县外务工4784名贫困劳动者交通补贴239.2万元,帮助外出务工转移就业;二是拨付2018年就业扶贫车间、合作社等95家经济实体,吸纳贫困劳动者稳定就业一次性奖励27.12万元,其中扶贫车间13.71万元;三是发放第一季度4318名贫困劳动者公益岗位补贴383.7万元,第二季度公益岗位补贴4374人374.28万元,第三季度公益岗位补贴4307人389.16万元;四是发放贫困劳动者居家就业补贴第一季度1952人175.2万元,第二季度2138人194.13万元,第三季度1965人177.24万元;五是发放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2020届中职学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128人19.2万元。

6、就业扶贫车间建设整改工作。根据省人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扶贫车间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对原认定的就业扶贫车间,按照巩固提升、建成见效、取消摘牌“三个一批”的原则实行动态管理,对巩固提升的就业扶贫车间重新认定21家,建成见效新认定1家,取消摘牌28家,带动就业364人,其中吸纳贫困劳动者就地就业189人。

7、就业扶贫驿站建设整改工作。根据省市关于就业扶贫驿站建设的工作要求,各乡镇严格落实扶贫驿站建设管理规定,充分发挥扶贫驿站作用,让贫困劳动者不出乡镇、村,就能享受公共就业服务。通过整合资源、叠加政策、优化服务,让就业扶贫驿站成为贫困劳动者居家就业的服务区、技能培训的加油站、扶持创业的催化器。今年重新认定就业扶贫驿站29家,新建成就业扶贫驿站6家,待市人社局验收。

(二)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县人社局成立领导小组,各乡镇也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把就业脱贫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全面推进。

2、突出重点。突出重点项目,扎实开展精准帮扶、精准就业、精准脱贫专项行动,重点推进技能脱贫培训、就业扶贫车间建设整改、各项补助申报、贫困人口城乡居保应保尽保等工作。

3、层层压实责任。压实压紧责任,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开展人社扶贫走访,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不定时抽调有关人员以“四不两直”方式下乡镇调查人社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统筹推进人社扶贫工作,不定期电话核查就业补助资金政策落实情况,核查资金是否及时打卡。

二、就业扶持民生工程

(一)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

积极实施就业扶持民生工程,把困难人员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来抓,大力开发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切实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帮扶。今年市下达我县公益性岗位开发目标任务为300个,截至目前,共开发公益性岗位407个,完成目标任务的135.6%,安置了247名就业困难人员在公益性岗位上岗,全部录入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到岗率82.3%。

(二)就业见习岗位开发工作

今年市下达我县就业见习岗位开发目标任务为438个,截止目前,共有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52家,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678个,完成目标任务的154.8%,接收223名毕业两年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到岗率50.9%,完成了上岗人数达到219人的任务。

(三)企业新员工培训工作

2020年我县企业新员人培训任务1200人,截止11月底,县开展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2655人,完成年度任务的221%,培训合格率100%。主要作法:

一是查阅参训学员花名册,核对身份证,查是否存在超过法定劳动年龄的员工、尚未毕业的实习生、冒充新员工的老员工,以及是否进行劳动合同备案。二是查阅学员签到表、培训课程表、培训日志等资料,并现场询问学员培训情况,了解培训课时是否达标,理论学习与实操培训分配是否合理,教学是否按教学计划执行。三是随机抽查、电话回访、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员对民生工程政策的知晓率和满意度。严防回答内容整齐划一、明显有事先统一口径现象,并征集学员对民生工程工作的看法、建议和意见,真正做到听民声、察民意、赢民心。四是对培训补贴资金进行查验,检查资金是否专款专用,防治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套取资金等现象发生,保证资金使用规范、安全、高效,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资金落实不打折。

(四)新技工培养

今年来,县积极谋划,精密组织,进一步加大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切实做好技工大省技能培训工程新技工系统培养工作。上级下达全年目标任务390人,截止11月底,我县已完成500余人,培养稳定率100%,全面完成新技工系统培养民生工程年度目标任务。

三、就业创业服务工作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

2020年我县城镇新增就业任务4600人,截止11月底,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881人,完成任务149.7%;失业人员再就业27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

(二)《就业失业人员登记证》发放工作

做好《就业失业人员登记证》发放工作,今年新发证2865人份,累计发放31564人份。

(三)企业托管档案人员到龄退休申报

截止11月底,上报市局病退30人次,申报正常退休223人次。

(四)创业担保贷款审核发放工作

做好符合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的个人申报材料的审核与贷款发放工作。已受理小额担保贷款488人份,共计6097万元,其中审核推荐488笔,6097万元;已发放488笔,6097万元,距任务目标9500万元,差距3403万元,下一步要加快审核进度,力争完成全年任务目标。

(五)开展“五大主题”招聘活动

2020年我县以“五大主题”招聘活动为契机,紧扣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的总要求,充分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按照年初规划,截至11月底,共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2+N”、大别山革命老区和行蓄洪区等各类招聘会95场,线下招聘提供就业岗位近7000余个。多次与市、市、县人社局合作,充分缓解我县劳动者就近就业和外出就业的需求。在各类招聘会现场,免费发放春风卡和就业创业等各类宣传资料10000余份。线上还充分利用公共招聘网进行宣传,积极指导鼓励企业注册并招聘信息,截止目前已注册企业226家,今年新招聘岗位数184个,招聘3118人。鼓励有电脑操作水平的劳动者通过网络高效便捷的找到心仪的岗位。

(六)失业保险工作

1、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发放工作

截至目前,2020年度享受失业保险人次603人,发放失业金479.95万元。其中失业人员按每人1000/元领取一次性求职补贴,失业金发放标准为1242元/月。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按每人283.53/元每月按时缴纳。

2、企业失业保险费返还及稳岗补贴发放

截止目前,企业失业保险费返还已申报56家,符合条件56家,已返还金额141.74万元,企业稳岗补贴申报1家,正在审核中,预计金额83万,本项工作12月底前全部发放完成。

(七)就业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2020年度,当年就业资金筹集总额3032万元,截止11月底已支出总额3201.63万元,其中就业技能培训补贴支出42.15万元,公益性岗位补贴支出153.61万元,就业见习补贴支出99.52万元,特岗人员补贴支出186.45万元,贫困大学生求职创业补贴支出24万元,就业创业服务补助支出69.85万元,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支出46.41万元,企业稳定就业一次性奖励支出27万元,充分就业社区、示范村补贴支出15.4万;就业扶贫支出2537.24万元,其中公益岗位支出1122.85万,居家就业支出925.19万,扶贫驿站支出250万,交通补贴支出239.2万。

四、人才服务工作

(一)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和服务工作

为高校毕业生出具以档案材料为依据的各种证明材料,接受高校毕业生等外来电话查询学籍档案和咨询就业有关情况,新接收高校毕业生学籍档案5338人份,调出人事档案及人事关系1100人份,办理个人人事16人份,开具调档函130人份。

(二)高校毕业生基层特定岗位管理和服务工作

按照上级要求,严格管理,热情服务。建立了数据库,实行实名制管理,随时掌握人员增减变动情况,兑现了劳动工资报酬,整体办理了社会保险。截止11月,我县尚有80名基层特定岗位人员,今年我县上报市局高校毕业生基层特定岗位计划补录人员40人,经过笔试、资格复审等环节,符合条件的共有37人,12月份到岗到位。

第8篇

我区今年有5.73万名教师

获乡村教师生活补助

本刊讯 今年,我区启动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计划,自治区财政按每人每月不低于200元的标准对连片特困地区乡、村级学校和全区义务教育教学点教师给予补助,进一步激发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截至6月,今年全区申请该项补助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含特岗教师)共5.73万人,自治区按需安排了奖补资金1.37亿元。自治区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计划,有利于改善农村教师的生活待遇,逐步引导教育资金投入向农村和边远山区倾斜,进一步增强农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提高农村教育整体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桂文)

我区将启动高校转型发展

应用技术大学试点工作

本刊讯 近日,自治区教育厅召开2014年工作会议,会议提出,我区今年已统筹为民办实事教育资金达56.5亿元,目前已到位44.26亿元,接下来将筹措建设经费8亿多元,用于启动高校转型发展应用技术大学试点工作。据悉,为确保试点工作能顺利进行,我区已启动实施高校分类定位规划评议,并起草了《广西高校定位发展分类评估办法》,高校分类发展顶层设计得以进一步完善。启动高校转型发展应用技术大学试点工作,目的在于推动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并带动高职试点开办本科专业。(桂文)

我区4万多名教师接受高中课改培训

本刊讯 最近,我区开展了高中课程改革学科教材与课堂教学培训工作,组织全区普通高中学校的教师参加此次培训,不断提高普通高中学科教师使用新教材、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据悉,此次培训在南宁、桂林等9个市设26个培训点,共54场次,全区共有4万多名教师参加培训。此次培训邀请了近220名区内外专家、教材主编、教研人员和优秀骨干教师,为参训教师提供培训,目前全区已有三分之一的教师完成了相关培训。(桂文)

上海名师助推我区30名

“广西优秀乡村教师”专业成长

本刊讯 最近,由自治区教育厅和上海铭师培训中心联合举办的“关爱广西最美乡村教师”公益活动在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小学部)启动,并开展了为期3天的课程培训,30名获得“广西优秀乡村教师”称号的教师参加了培训。培训活动设有专题讲座、教学观摩、互动交流、拓展课程等环节,来自上海市的小学教育专家与一线教学名师,用新颖的教学方式为参陪教师呈现了多元化的培训课堂。此次培训还针对乡村教师普遍关注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开设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沙龙,为他们答疑解惑。据悉,“关爱最美乡村教师”公益活动的目的是,通过3年的免费培训和专业辅导服务,为我区乡村教师搭建专业提升的平台,把“广西最美乡村教师”打造成为乡村名师。

(蒙秀溪)

据中国新闻网消息,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做好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应用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将为每位学生核发全国唯一的学籍号。《通知》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与公安机关协作,对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学籍进行、查错,向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问题学籍清单,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问题学籍进行核查处理;各级教育机构要加快制定实施细则,明确各学段各类学籍变动的具体条件和要求,利用全国学籍系统做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籍建立和学籍正常变动(升级、升学、毕业等)、学籍异动(转学、出境学习、休学、复学、留级、跳级、辍学、死亡等)的管理工作,并应用全国学籍系统监测学生上学考勤情况,做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据悉,该学籍系统还可监测随迁子女流动情况,为招生入学提供帮助,控制义务教育学生无序流动,遏制超大规模高中学校,规范招生入学秩序和办学行为,并能加强留守儿童管理,建立动态登记监测制度,提高关爱和服务水平。

教育部要求各地从今年起建立

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足球联赛制度

据《中国教育报》消息,最近,教育部下发相关文件,明确要求各地从今年起建立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足球联赛制度,力争校园足球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教育部要求,各地制定并实施校园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小学、中学、大学定点学校,用3年时间把校园足球定点学校由目前的5000余所扩展到2万所;从今年起逐步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机制,通过招生考试政策疏通足球人才成长通道,源源不断地培养优秀足球后备人才。相关文件规定:各学校要把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增加到4节,高中每周2节增加到3节,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占用体育课时;加强学生体育社团建设,组织各种体育项目兴趣组织,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类项目比赛、运动会、体育文化节等,使校园体育活动蔚然成风;将体育作为学业水平考试的必考科目,毕业和升学必须达到合格水平,还要把学生体质状况和体育特长如实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教育部要求社会商业机构

资助困难大学新生应尊重隐私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日,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关于正确引导社会力量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入学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要求社会商业机构资助困难大学新生应尊重隐私。《公告》指出,个别机构和媒体以售卖商品的形式,募集资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过程中过度渲染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而不谈国家资助政策的保障措施,并且把资助学生与售卖商品绑定在一起,此种做法不妥。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醒商业机构、媒体及其他社会组织,要本着尊重事实、尊重隐私、关爱学生的原则,真心实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顺利入学,积极在全社会营造健康、和谐的捐资助学氛围。

据《燕赵晚报》消息,日前,河北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适龄儿童、少年免试进入小学及初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办、民办小学及初中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考试、考核、测试组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各种培训班选拔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不得以各类竞赛证书或者考级证明作为招生入学依据。《意见》提出,各地要认真清理各种形式的特长招生政策,全面取消特长招生,禁止以外语特长、体育艺术特长、少年班等名义选拔或变相选拔招收特长生。

四川将实现从中、高职到专业硕士的“贯通培养”

据《华西都市报》消息,四川省近期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在2015年6月底前出台具体措施,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中、高职衔接推进计划,到2020年,建立起从中、高职到专业硕士的衔接培养体系。这意味着,未来四川省从中职到高职,再到专业硕士,有望实现招考贯通。《意见》要求各学校重点探索“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考试招生办法。

重庆将免费培养万名

农村全科教师

据中国新闻网消息,为缓解农村小学师资结构矛盾,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今年,重庆市招录了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共1100人,生源覆盖了包括辖区内城口、秀山、巫山等偏远区县共28个。在校学习期间,这1100名教师将享受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的待遇,毕业后将到签约县(区)的农村小学从教6年。据悉,该市今后还将逐步加大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规模,计划在5年内免费培养万名农村全科教师,平均每年达到2000人左右。

《世界教育信息》援引英国《独立报》消息称,英国政府将在英格兰莱斯特郡格伦・帕尔瓦监狱旁建立一所“强化学校”,旨在对少年犯实施强化教育和培训,以降低其重犯率。该学校将于2017年建成,届时能容纳300多名12-17岁的少年犯。“强化学校”的课程将关注少年犯的身心改造,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观念。据悉,目前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少年犯人数为1300多人,比2013年减少了200多人,但重犯率依然很高,约有3/4的少年犯在被释放后会重新走上犯罪道路。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有大约71%的少年犯在释放一年之内重返监狱。英国副首相尼克・克莱格说:“那些犯了错而且承认错误的年轻人不能只是被扔到‘垃圾堆’里,如果我们期望他们扭转自己的人生,就必须好好利用他们呆在监狱里的时间。”

奥地利维也纳免费为

第9篇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宣传培训工作

开展了以“职业健康保护·我行动”为主题的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等活动。活动期间共设立现场咨询台4次,悬挂横幅6条,制作展板6块,发放宣传资料12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约110人次,积极向广大群众宣传了职业病防治、医疗服务、饮食饮水等卫生安全知识。通过宣传培训,卫生健康法律渐趋普及,工作成果得以展示,卫生监督进一步赢得了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医疗服务市场监管全面细致。先后开展了疫情防控期间医疗机构专项日常巡查、卫生健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医疗美容乱象专项整治,以及打击非法行医等活动。上半年以来共检查各级医疗卫生机构215户次,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进行卫生行政处罚,其中当场处罚7起,立案处罚21起,累计罚款金额12.0241万元,取缔非法行医9户次,没收药品22拼装箱、器械23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1起,申请县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案件3起,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39件。

2、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进展有序。为进一步规范公共场所经营行为,积极开展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了公共场所“四小行业”专项整治,共监督检查经营单位175户次,监督检查过程中对存在问题的经营单位现场下达了《卫生监督意见书》,行政处罚4户次,罚款金额6000元。

3、为推进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积极配合县文明办开展公勺公筷行动。对全县14家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进行了全面执法检查,及时检查结果通报给县市场监管局。

4、为保证农村居民喝上健康安全的饮用水,助推精准扶贫工作。6月上旬,县卫健委、水利局联合对全县农村饮用水厂进行专项监督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执法人员下达《监督意见书》,责令企业限期整改,同时委托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对各自来水厂的出厂水质进行了检测。

5、双随机工作任务。目前已完成全年“双随机”卫生监督工作任务98.75%。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深入开展医疗乱象专项整治,全面整治医疗乱象,净化医疗市场秩序,维护群众健康权益。

第10篇

关键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质量;就业创业;阿克苏地区

1阿克苏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基本情况

根据《阿克苏统计年鉴》数据,2019年阿克苏地区总人口数为2564371人,其中乡村人口数为1705021人,占总人口数的66.5%。随着城镇化的推行,阿克苏地区乡村人口总数多年来不断下降,城镇人口不断上升,这与阿克苏地区工业化、现代化、城乡融合度大力发展有关。2020年阿克苏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3.18万人(次),培训各类人员6.08万人(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88元,增长10.3%。其中,工资性收入4981元,经营净收入6323元,财产净收入518元,转移净收入2766元[6]。随着国家对文化教育及基本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视普及,农村人口自身素质及文化水平普遍提高。据统计,阿克苏地区2020年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9%;小学毕业升入地区境内初中升学率97.6%;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保持在98%以上[6]。阿克苏地区教育水平日益增强,受教育程度提高。阿克苏地区紧盯就业创业这个目标,充分发挥政策扶持作用、强化各类职业技能培训,通过政企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整合当地优势资源,在拓宽就业渠道上下功夫,久久为功,融情聚力打好就业扶贫这场硬仗。阿克苏地区坚持线上线下多种宣传方式齐上阵,利用阿克苏政府网、人社部门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平台,在网页显著位置关于“稳就业”“保就业”的优惠政策,不间断用工信息和求职者信息,营造了就业创业的浓厚宣传氛围。在劳动力相对聚集的农村,阿克苏地区充分发挥在村各支力量宣传引导的作用,党员干部相互协作,通过走访群众、公示栏公示、村组大喇叭播放就业信息等方式,为农民群众分析当前形势,理清增收经济账,使广大农民主动转变观念,提高转移就业的信心。

2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

2.1就业观念转变不彻底

近几年,随着就业惠民政策的大力推行,愿意“走出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他们的思想观念也逐渐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小富即安”的思想束缚。但从参与学习培训的情况来看,农村劳动力参加就业培训的意愿不强烈。一些人认为参加就业培训浪费时间和精力,不如把参加培训的时间用来打工挣钱,或者利用农闲时间开展娱乐休闲活动[7]。农村劳动力就业主动性不强,内生动力不足,主动就业、自主创业方面表现的积极性不高,主动了解就业信息、参加招聘会、学习职业技能的意识不强。有的贫困劳动力工作上拈轻怕重、吃不了苦、信念不强,一般的工作看不上,重要的工作干不了,习惯于政府安置的护边员、护路员、护林员等不需要付出多少,又可轻松领钱的工作,就业内生动力还是不足。

2.2就业质量不够高

近年来,阿克苏地区经济发展速度逐步加快,用工需求量也随之增加,这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创造了有利机会。但是,从阿克苏地区目前转移就业的总体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不利的影响因素。阿克苏地区乡村从业人员主要还是集中在第一产业,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职业分布看,主要转向工业、建筑行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受技术技能水平的限制,他们选择就业岗位的自由度有限,通常只能从事技术要求较低的职业。已经外出就业的人群也仍然面临找工作不易、收入不高的困境,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从事着技能含量低、危险系数高、工作强度大的工种。零散务工占半数以上,轮岗换岗频繁,持续性不强。

2.3技能培训程度低

虽然政府高度重视技能培训工作,但从事培训的相关机构、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各项培训制度还不完善、各部门协同配合程度低等原因,导致农民对培训的满意度低。再加上就业创业培训形式单一,内容不丰富,培训后进行简单的考试即可结束整个培训过程,培训成效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学员所掌握的技术达不到用人单位的标准要求,知识、技术、特长都欠缺,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的空间不断缩小。长远来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用工企业对生产的技术要求、产品标准、企业运转有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用人方面对劳动力的技术水平、文化层次的需求也会日益增高。这就导致了大量素质水平偏低的劳动力很难找到工作,而企业用人却找不到符合需求的劳动力。

2.4劳动力职业发展空间较窄

当前,我国的劳动力竞争力不够高,尤其是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因此,提升我国劳动者的素质就成为发展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阿克苏农村地区有大量富余的劳动力,但是现有劳动力文化程度不高,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再加上运用普通话交流的能力不高,职业技能水平较差,导致其就业竞争力较弱,职业发展空间有限。自身发展与薪酬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未来职业规划的发展与企业的规模与发展是分不开的[8],人才工作最核心的机制是激励机制。只有激励机制设计科学,人才才会更加愿意将自己的聪明才智付诸实践,尽展其才。目前,农村劳动力受文化水平、技能水平的影响,职业发展空间受限,用人单位在员工素质提升方面发力较少,在员工薪酬待遇、工作条件、晋升机制完善方面还不到位,员工激励制度实行还不顺畅。

3提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成效的路径

3.1发挥宣传引领作用,转变就业观念

加大就业信息宣传力度,充分发挥乡、村社会事务服务机构、“访惠聚”工作队作用,利用农牧民夜校、入户走访、学习小课堂等载体,深入宣传就业创业各项优惠政策。对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享受情况进行全面摸排,主动上门为贫困家庭兑现各类补贴,实现就业创业政策应享尽享,逐步引导各族群众转变就业观念。加强对先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宣传力度,大力选树就业脱贫致富典型和用工企业典型,引导各族群众树立竞争意识,自我改变和创新发展的意识,鼓励其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引导农村劳动力算好经济账、社保账和教育账,增强农村劳动力“走出去”就业的意愿,提高就业增收的信心。加大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力度,加强与企业对接联络,整合信息资源,动态掌握用工单位岗位需求,利用“民营企业招聘月”“就业宣传周”等形式开展就业宣传服务活动,做到企业供需信息共享,搭建企业用人和劳动者就业沟通平台,畅通信息流通渠道,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去”营造浓厚的氛围。

3.2强化主导作用,推动就业创业培训

高度重视教育投资,注重文化在就业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用学习的方式武装劳动力的头脑,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9]。建立就业创业培训服务平台,加强政府主导作用,积极吸引个人和企业投资,从就业视角对培训进行投资。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精准教育培训,是实现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的有效手段。在培训工作中,要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各环节衔接顺畅,有效运行,确保不浪费培训资源。按照“输出一人、培训一人”的要求,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学习培训。在学习培训资源方面,有效整合学校人力物力,搭建平台桥梁,不断完善就业培训学习体系。组成强大的培训团队,充分把地区内技工学校、职业院校和企业培训资源有效利用起来,积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不断引进社会力量。鼓励职业院校和企业参与到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当中,有效发挥企业优势,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借助企业实训基地近距离开展实操训练,不断丰富劳动技能培训的形式。紧盯农产品加工业、养殖业等产业用工需求,在培训人员较为集中的乡(镇)组织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围绕各县(市)特色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餐饮业等企业的用工需求,集中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完善监督和管理制度,为就业培训顺利实行提供保障,让制度监督覆盖培训全程,保证培训成效。

3.3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

强化各级政府促进就业鼓励创业的主体责任,将年度就业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逐项分解,建立对账销号台账,跟踪督促落实,确保实效。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是促进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10]。围绕各县市的产业发展特点,充分挖掘就业岗位。鼓励县域内各类经济实体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以棉纺、服装企业为重点,在这类密集型产业中调整管理模式,提高企业吸收人员就业的能力。强化劳务输出协作,加强对口帮扶工作,鼓励各类劳务市场输出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育发展本地特色产业,依托本地棉花、核桃、苹果等优势产业,发挥农民合作社作用,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服务,农产品初加工业务。强化宣传引领,引导农民加入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着力引进优质企业,发挥标杆示范作用。推动棉纺织、服装、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旅游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加大卫星工厂、扶贫车间的订单量,促进劳动力稳定就业。深化兵地融合机制,推动地区内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向兵团企业流动。

3.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农民自主创业

引领农村劳动力由就业向创业逐步转变,顺应新时代新时期的要求,通过开展学习、培训,提高工作创新力和竞争力,促使其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只有不断加大人力资源管理、资金各方面的投入,才能有效发挥劳动力资本的效率作用。可以从农村发掘一批有一定知识水平、思想水平,技术水平的优秀乡土人才,鼓励有实力、有经验、有一定资本的农民自主创业和返乡创业,并在配套政策方面给予优惠,为农民营造更加宽松的创业环境。发挥县、乡、村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作用,扩大就业创业服务范围。着力在乡镇和村培育创业实体,发挥村级就业创业基地作用,辐射带动村委会周边经济,充分打造小商店、小饭馆、小糕点店、小裁缝店、小烧烤店、小馕坑等农村创业实体,通过发展小微创业,使开展创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致富增收,逐步实现农村人口在家门口工作。

3.5优化就业服务,巩固转移就业成果

提高战略高度,坚持就业优先,推行各项就业惠民政策,不断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紧盯“稳就业、保就业”目标,精准掌握劳动力就业轨迹和就业状况,落实就业跟踪服务机制。加强组织协调,做好统筹安排。统筹规划劳动力转移工作,将符合要求的农村劳动力列入转移就业人员储备库,组织人员定期把就业政策和用工信息传递给农村富余劳动力,鼓励其主动就业。有针对性地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充分了解有就业意愿人员的想法,引导他们就地就近转移,努力做到照顾家庭、开展工作两不误。改善企业就业环境,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在就业环境方面,企业要给员工营造一个有利于健康安全的工作场所。识别员工的“异质性”[11],注重员工个人发展,提供专业的职业指导意见,使企业员工认真评估自身的能力与优势,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根据员工的个人特长安排轮岗,使其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自身价值,持续增强工作稳定性。逐渐实现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稳岗就业,使就业惠民政策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哈比森.作为国民财富的人力资源[M].伦敦:牛津大学出版社,1973:3.

[2]都阳.提升人力资本水平释放发展新动能[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8-03-03(003).

[3]蔡昉.劳动力市场变化趋势与农民工培训的迫切性[J].职业技术教育,2005(27):30-32.

[4]SMITHA.Thewealthofnations[M].NewYork:ModernLibrary,1937:229.

[5]杨璟.安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农民持续增收互动共赢[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21):247-250,254.

[6]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1-05-19)[2021-05-20].

[7]谢江红,王周火.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2):142-143.

[8]沈光生.小微企业中薪酬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关系的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37(10):49-53.

[9]李小彤.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提高就业质量是核心[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7-08-02(003).

[10]肖怡然,李治兵,董法尧.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19(9):69-71.

第11篇

“拨弄一丝云彩,飞翔着雪域的吉祥;捧起一汪湖水,滋润着华夏的脊梁;一条神奇的天路,让梦想插上了翅膀;那一望无际的油菜花儿,倾述着大地对蓝天的那份悠远,那份情殇;玛尼轮在空灵中转响,风马旗在宁静中飘扬,那成片的牛羊,散步在丰腴的草场;放眼望:这就是大美青海!高原上的家乡……”白墨天笔下的《大美青海》似一场梦境,令人神往。

然而,有世界屋脊之称、人口仅588.43万人的青海省,却是我国扶贫开发任务重、难度大的省份之一。尽管2015年青海省已完成脱贫20万人的目标任务,但是目前精准识别贫困人口仍有52万,占全省乡村总人口的13.2%。大多数贫困人口居住在青海省东部浅脑干旱山区和青南高寒牧区,生态脆弱,气候恶劣,灾害频发,交通不畅,是我国生存环境最严酷的地区之一。

2016年,青海省举全省之力将扶贫攻坚的目标定为,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1万人,退出贫困村400个,6个贫困县摘帽。在这场脱贫战役中,为充分发挥农牧区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在构建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中的骨干引领作用,青海省扶贫开发局、共青团青海省委通力合作,多措并举,力推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和青年“领头雁”培养计划有效落实。

启动青春创业扶贫行动

2016年9月18日,第十三期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和贫困青年实用技能培训班在青海省团校隆重开班。来自青海省六州两市的100余名学员参加此次培训。共青团青海省委工农青年部部长安志忠、青海省扶贫开发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崔凯、青海省团校副校长周英出席了开班典礼。

据安志忠介绍,本期培训班共计14天,9月18日至9月23日在青海省团校学习,9月24日至9月30日赴河南省团校学习。此次培训以理论学习和观摩考察为主要学习形式,全部教学内容以贯彻学员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采用课堂教学与考察交流相结合,提倡学员刻苦钻研、勤于思考、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的学习方法。

他说:“创业是时代主题,青年是创业先锋。青海地处青藏高原,地理地质环境较为特殊,长久以来,受信息获取渠道窄、资金和技能缺乏等因素制约,农牧民创业致富的能力普遍较弱,亟须培养一批‘领头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两年前,2014年年初,共青团青海省委制定了《青海农牧区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确立了“每年每村至少培养1名带头人,全省每年至少培育4000名带头人,用5年时间培养20000名带头人,争取村村都有带头人”的目标任务。

青海省扶贫开发局、共青团青海省委协商沟通,联合启动了贫困地区大学生“青春创业扶贫行动”;联合青海省人社厅,就做好青年农牧民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与青海省财政厅、省农牧厅协调沟通,争取了100万元资金用于启动“领头雁”创业培训;青海省团校也积极联系省外培训机构,协调培训资源,精心设计课程,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当年12月4日首次开设的农牧民青年创业培训班上,43名来自农牧区的青年走进课堂参加培训,标志着青海省农牧区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正式启动。这次培训共分一期省级示范培训和八期市州级培训,共培训1040名全省各级团组织推选出的农牧区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

时至今日,学员们依然清晰地记得,在培训班开班式上,时任共青团青海省委副书记高波强调,参训学员作为各级团组织树立的典型,在今后要主动联系团组织,参与支持团的工作,并能密切联系身边的团员青年,给予他们创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真正发挥“领头雁”的积极带动作用,成为团组织联系农牧区青年的工作手臂和桥梁纽带,争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引领者。

“1+x+y”创新模式

安志忠介绍,“领头雁”培养计划的培训对象为贫困村居民或贫困家庭成员,原则上为年龄在40岁以下,初中毕业(含)以上文化程度,有外出打工经历,有强烈的创业愿望和带领扶贫对象共同脱贫致富责任心的青年。村两委干部、村干部后备人选、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负责人、农牧区经纪人、种养殖大户、农牧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有创业经历的人员和各级团组织评选认定的农牧区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乡村好青年及大学生村官、青年农牧区信用示范户及农牧区优秀青年代表优先。

培训方式则采取“1+x+y”的新模式:开展1次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实际操作、外出考察等方式,融入实用技能、创业设计、电子商务培训,集中培训时间14天。

开展x种培训指导,安排x个月导师跟踪服务。通过培训,在激发创业意识、确定创业方向、开展创业实践、做好创业设计等方面给予重点指导。激发创业意识,重点是激发学员的创业激情,建立想创业、敢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引导学员学会感恩,担当责任,当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确定创业方向,根据创业培训收获、导师服务指导和所在地区实际,明确创业项目发展方向。开展创业实践,组织学员到相对应的专业合作社或小微企业观摩实习,与企业家零距离接触,了解创业中如何破解困难和问题,提升创业的实践能力。做好创业设计,在创业导师指导下,通过相关职能部门现场咨询,自主完成创业设计。形成创业项目,形成一个具有发展潜力,能够带动贫困家庭就业增收的项目、产业或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培训结束后,安排3-5个月的创业导师跟踪指导服务,采取集中指导、现场指导、一对一指导等方式,提供全程咨询服务,解决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提供y种后期扶持服务。一是孵化服务,将培训对象创业实体或创意项目纳入青海省青年创业孵化服务有限公司或各地青年创业孵化器,作为园外孵化项目,提供长期孵化服务。二是政策扶持,列为团省委与政府部门联合制定的相关创业就业扶持优惠政策和扶贫局相关扶贫政策重点扶持对象,帮助解读政策,做好政策服务。三是导师服务,团省委利用现有“导师服务团”和青年企业家协会资源,成立专门服务贫困地区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导师指导团,每年开展3-5次集中指导和现场指导,通过电话、短信、QQ、微信经常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咨询指导,最大限度规避创业青年创业初期风险。四是金融服务,将已经培训的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和“领头雁”纳入青春创业扶贫行动贷款对象,由邮储银行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建立扶贫创业担保基金,与当地银行合作,取得授信额度,提供专项贷款支持;列为青海省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重点扶持对象,提供小额担保贷款。

在世界屋脊展开翅膀

在采访中,安志忠表示,其实早在2008年,共青团青海省委就开展了青年农牧民就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全省各级团组织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培训近5万名青年农牧民。2011年起实施东风帮扶大学生村官项目,累计培训大学生村官499人次,帮助农牧区青年有了一技之长,助推了“拉面经济”、蔬菜大棚、牛羊育肥、建筑工地劳务输出等农牧民就业产业。

而“领头雁”培养计划经过近两年的有效落实,安志忠告诉记者,截至2016年8月31日,青海省扶贫开发局累计落实担保贴息资金5500万元,省邮储银行累计发放贷款23406.2万元,其中2014年7652万元、2015年6411.2万元、2016年截至目前9343万元,直接受益个人和团队成员1753人,带动贫困户1334户,带动贫困人口和青年就业13142人。在城市,通过社会化方式募集资金,投入1410余万元成立“青海省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运用基金的孵化引导作用,与中国银行合作推出“青创中银帮”小额担保贷款,对具有创业能力、创业项目的困难青年进行帮助。截至今年8月2日,创业青年申请贷款23笔2855万元。同时,正在与农商银行洽谈开发创业贷记卡项目。

同是农村走出来的安志忠深知农牧区青年的需求,他始终坚信,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是培养创业人才、培育创新项目的动力源泉,在青海省扶贫开发局、省农牧厅、省财政厅的全力支持下,2015年落实资金500万元,共举办9期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和贫困青年实用技能培训班,培训1024人;2016年落实资金850万元,举办15期培训班,培训1700人,其中4个专题班和2个精英班,目前已举办13期。

作为创业导师之一的安志忠介绍,培训课程设置有公共基础课,旨在培养学员坚定方向,立足省情,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专业核心课则分为三个单元:一是创业政策培训,邀请省政府相关部门领导或专家讲授青海相关创业扶持政策,创业方向和信贷政策;二是创业方向培训,通过创业导师和创业成功青年讲述创业经历、各行业创业形势分析、青海特色创业项目介绍等课程,明确个人创业目标和项目;三是电商培训,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上。能力拓展课通过素质拓展培训,培养团队意识。在省内外开展实地观摩考察学习,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安排学员到与所学专业相对应的专业合作社或小微企业见习,激发自身创业灵感。

“同时,我们还在城市开展创业沙龙等交流活动,在高校搭建以青年创业大讲堂为主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平台,针对在创业过程中缺少经验的青年,组建了一支由成功创业的青年企业家为主的创业导师队伍,定期举办创业讲堂、创业咖啡等活动,实行‘一对一’导师带徒,为创业青年提供业务指导和精神支持。”

第12篇

2019年在XXX卫生局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方针,大力加强行业作风建设,着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整体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将2019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我院基本情况及业务情况

我院现阶段共有干部职工XXX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XXX人,公益性岗位XXX人。我院克服人手少、设备简陋、业务用房紧张的困难,全体职工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各类常见病、多发病能得到及时救治,服务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得到老百姓的好评。我镇共有XXX个自然村,XXX个行政村,村医XXX名,总人口XXX人。2019年1月截止9月底我院门诊共接诊病人XXX人,产生药品费用为XXX元。

二.公共卫生情况

(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前我院完成对全镇各村的村民进行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共签约XXX人,签约率达XXX%。按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对重点人群开展了特殊管理。三个季度总共服务了XXX人次,其中建档立卡户XXX人,服务率达XXX%。一般人群服务XXX人次,服务内容包括测血压、体重、心率、藏医等。

(二)慢病工作:目前我镇高血压病人有XXX人,糖尿病病人有XXX人,精神病病人有XXX人。针对慢性病病人,我院定期对病人进行体格检查,指导村医定期开展随访,询问病情,并对用药、饮食等进行健康指导。针对我镇辖区内高血压、糖尿病及精神病患者我院每个季度都会开展一次随访,每年第一季度由我院主管慢病医生下乡上门随访,监测血压及血糖,一对一进行健康指导,其余三个季度由村医配合进行随访。截止目前我院已完成了三个季度的高血压及糖尿病随访。精神病随访已完成X次,第三季度将会在十月底完成,我院从上级部门领药后,由主管精神病的医生下乡随访发药,询问患者病情是否稳定,用药有无副作用等,然后进行健康指导。

(三)预防接种

(1)我院定于每月17、18日对辖区内适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2019年我院完成12岁以下常住儿童基础免疫共XXX人,接种针次共XXX次,强化免疫XXX人,接种率达100%,并将全部信息录入电脑。通过接种疫苗工作,有效的控制了我镇儿童传染病的发生。

(2)开展我镇小学幼儿园入托入学验证检查。2019年共检查学生XXX人,入托XXX人,入学XXX人,持证人数为XXX人,应补证人数为XX人,查漏儿童人数为XX人,补种人数为XXX人。

(四)传染病防治

2019年XXX发现传染病病人XXX人,为痢疾患者,以上报至上级部门。目前无其他传染病的流行和爆发。目前我院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已正常运行,能有效准确及时的发现和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和传播。

(五)认真落实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倡导、教育全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各种主题的宣传活动。发放健康宣传资料XXX余份,张贴各类宣传画,宣传标语,通过发放资料,让老百姓了解了各种常见病、地方病的预防措施,有效的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

(六)卫生协管:对辖区内街道、学校、饭店、商品副食店等公共场所进行卫生监督检查(现已监督X次)。针对发现不合格的情况责令定期整改,有效的保障了农牧民的身心健康。

(七)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我镇目前共有孕产妇XX人,产妇XX人。住院分娩XX人,住院分娩率为100%。针对每名孕产妇均建立了孕产妇保健手册,产妇保健率达100%。叶酸发放人次XX人,叶酸发放率100%。我镇今年上半年无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2岁以下儿童营养包发放XX人,通过营养包的发放,有效的提高了儿童免疫力,减少了疾病的发生。

(八)2019年对我镇35岁以上65岁以下妇女开展了两癌筛查工作,共筛查了XXX人。目前结果尚未出来。同时还开展了孕产妇的乙肝、梅毒和艾滋的初筛工作。

(九)目前我镇0-6岁儿童共有XXX个,主要开展了一年一度的健康体检,体检内容包括身高、体重、头围、胸围、视力、口腔健康等。并进行了评估,对身体健康不达标的儿童进行了健康指导。

(十)藏医工作的开展:藏医历史悠久,是党和人民政府一贯重视的传统文化医学,为了满足我们当地人民群众的需求,我院于2016年开设了藏医科,目前我院共有一百多余种藏药,主要开展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以及辅助治疗(针灸及拔火罐等治疗)。通过藏医科的开设,有效的改善了老百姓的就医条件,得到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十一)精准扶贫工作:我镇共有精准扶贫医疗救助对象XX人,按照上级相关部门要求,每个季度对精准扶贫对象进行免费巡诊一次,截止目前9月底我院已开展免费巡诊3次,累计救助XXX人次,免费发放药品累计XXX元。

(十二)村卫生室的开展:目前我镇XX个行政村开设了村卫生室,每个村配有2名村医。我院每月都会派工作人员下村督导指导工作,并每月进行合作医疗核销,且每年都会对各村村医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通过培训有效的提高了我镇村医的医疗服务操作水平,能更好的为农牧民服务。

(十三)农牧民合作医疗情况,林芝镇农牧民人口共计XXX人,2019年农村合作医疗每人缴费XX元,参保总人数为XXXX人,参保率为100%。集资金额为XXX元。

(十二)目前我镇确诊有包虫病XX人,手术治疗XX人,药物治疗XX人,拒绝治疗XX人,禁忌症XX人。

(十三)免费提供避孕药具,我院目前已免费发放XXX盒。

(十四)性病筛查工作:根据上级部门要求每年对我镇开展100例的性病筛查工作,2018年梅毒有XX人,艾滋XX人,2019年的性病筛查结果尚未出来。

(十五)为进一步提升乡村医生优质服务,提升村级服务能力和水平,使乡村医生基本掌握医疗卫生知识,具备农村多发病、常见病的诊治知识和公卫知识。

我院特安排X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培训小组,由次XXX任组长,XXX院长具体负责,定期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责是:组织村医按时参加培训及考核工作,每个村卫生室确定两名村医培训。

加强村医培训是提高乡村医生技术水平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手段,更是提高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集体措施,我们会按照XXX卫健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把乡村医生培训工作抓好、抓实、抓出特色。

三.三好一满意工作

群众满意不满意是关键,认真开展好“三好一满意”工作,做到服务好、质量好、技术好,群众满意。进一步杜绝无举报、投诉等现象发生。

四.抓好医学教育,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管理在医院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个医院医疗质量的高低,最终取决于技术人才的素质。只有拥有一批具有专业技术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医院才能出成绩。今年上半年我院共有X名人员外出培训学习,培训学习内容包括妇保、防疫方面及学历教育。

五.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我院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加强了医德医风建设的工作力度,加强学习医德规范、医务人员行为准则,通过近阶段的医德医风建设活动,工作人员素质普遍提高,在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上,我院在农牧民心中的形象大有提升。我们坚信在镇、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院为核心,加强医院管理,解决存在的问题,上下一致,齐心协力,一定会将我院的各项工作推向全面发展。

六.我院现开展农牧民惠民政策宣传

为推动基本卫生公共服务惠民政策宣传,使更多的群众享受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我院也开展了农牧民的惠民政策宣传活动,内容如下:

1.农牧区医疗制度及大病统筹医疗保险。

2.农牧区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及奖励制度和商业保险。

3.一孩双女户扶助政策特殊子女家庭特别扶助政策。

4.村医补贴及“降消”项目。

5.麻风病、结核病、艾滋、梅毒、丙肝防治。

6.儿童扩大免疫规划、先心病儿童救治及全民免费健康体检。

7.农牧区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妇避孕节育服务费用报销制度。

8.药品的零差价制度。

七.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我院的医疗水平还不能满足群众就医的需求。目前我院职工业务水平还不够高,制定的院内组织学习计划、到外培训计划都不够完善,难以满足群众就医的更多需求。

2、基础设施薄弱。硬件设施无法与全县其他医院相比,专业管理知识水平较差,对于档案建立管理、乡村整合都是我们以后需要更加努力的工作。

3、长期以来,由于人才紧缺,进修机会较少,医疗技术难于提高。

4、业务用房紧缺。

八.2020年工作计划

我们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1.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监管力度,为辖区内群众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的医疗保障。

2.加强防保队伍建设,做好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工作。

3.加强各种宣传力度。

回顾2019年的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是,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我们与其他先进单位还有差距,相信在镇政府和卫生局的领导下,我院将继续深化改革,努力向着一流卫生院的目标全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