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2 19:29: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指导教师实习生工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教育实习是职前教师培养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很多师范大学制定改革措施,延长实习时间,从六周延长至两个月甚至是半年的时间;有的大学实行顶岗实习举措,将实习场地设在农村学校,置换农村教师到大学接受培训。为实习生提供实践机会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前提,在这个前提基础上如何指导实习生改进教学、适应教师角色将是更重要的研究课题,就是说“如何教教学也是一门学问”[1]。同许多国家一样,我国实行的是实习生双导师制,就是由大学指导教师、中小学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实习生,为实习生提供教学技巧性知识、情感支持和心理帮助。通过分析教“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的角色与价值、指导教师的选拔与培训以及指导策略可以得出影响指导教师开展工作的因素,从而对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改革提出建议。
一、 指导教师的角色与价值
(一) 指导教师的角色
西方国家确立教师培养的导师制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的职前教师培养工作主要是由高等教育部门承担,到了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英等国家开始把培养实习生实践能力的任务放在中小学,由中小学指导教师和大学指导教师共同负责帮助实习生获得“政府认可的教学资格”[2]。在近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很多研究者非常关注实习指导教师的研究,研究者从认知心理学、构建主义、社会文化理论、反思性实践、情境认知和学习、技巧性知识等多角度对实习指导教师展开了研究。其中对指导教师角色的研究比较集中。研究者普遍认为,实习指导教师无论承担哪种角色,其工作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实习生的教学水平,帮助他们融入到教学情境,向实习生传输教师行业的文化,增强实习生工作的幸福感。同样,在我国实习生实践活动中,实习指导教师也具有多重身份,通常来说,大学实习指导教师是实习生教学理论和情感上的支持者,帮助实习生解决教学理论、情感和心理方面的困惑;中小学指导教师是实习生教学技术的指导者,是实习生行为的示范者,他们为实习生做示范,展示教学方式和方法。无论大学还是中小学的实习指导教师,他们在减轻实习生经历的“现实的震撼”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 指导教师的价值
指导教师指导实习生适应教师工作,对实习生的职业发展起到了启蒙的作用,对指导教师自身的发展以及整个教师培养体系都具有重要价值。
1. 指导教师对实习教师的指导价值。首先,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实习生指导工作有利于实习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实习生快速成长为合格教师的前提是有能够引导他们实践已经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的指导教师[3],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实习生能够体验难忘的、成功的教学经历,提高实践能力,丰富专业技能知识。实习生指导工作符合我国教师教育的理想理念,即促进未来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于教学实践[4]。
其次,在教学过程与方法方面,指导教师通过临床指导为实习生提供了效仿的榜样。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方式包括教案编写指导、课堂教学展示、模拟情境教学、听课、课后评价、班级管理指导等形式,涵盖了实习生教育实习实践活动的每个方面,实习生通过观察指导教师的教学管理艺术和教学技能方法,结合个人体验,培养个人教学风格。根据教育实习中实习生的反馈来看,绝大多数实习生认为指导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他们个人的教学风格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第三,在情感和心理方面,指导工作能够减轻现实对实习生的震撼。指导教师同实习生之间的默契关系可以减轻实习生的孤独感,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反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帮助实习生尽快融入到学校的氛围之中。实习生在走上讲台之后,会发现教学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容易,模仿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是解决教学困境的首选办法,这时,指导教师在情感上的援助,在技术上的指点都会对实习生起到职业启蒙的作用。
2. 指导工作对指导教师自身发展的价值。对于师范院校指导教师而言,参与实习生的教学实践活动,能够获得同实习生和中小学指导教师近距离交流、沟通的机会,有利于大学教师了解实习生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法知识在一线教学应用的实际效果;有利于师范学校教育研究者调整未来实习生培养的特征和方向。在我国,由于中小学指导教师工作压力过大,工作时间紧张等原因,很多大学指导教师不仅是实习生和中小学指导教师的“中间人”,还承担了指导中小学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工作,如为实习生的实践教学提出建议和意见等,这些工作促进了大学教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有利于在教学中产生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指导教师的工作还有利于增强指导教师的自我认同感[6]。当指导教师看到他们对实习生的指导促进了实习生的专业发展时,很多指导教师会感到满足,从而更加热爱他们的工作[7]。另一方面,对于中小学指导教师而言,指导实习生为指导教师提供了接触新的教学理念的机会,有利于更新“老”教师的教学观念,做到与时俱进;中小学指导教师还会获得参加教师培训的机会,教师们有机会参与中小学和大学指导教师培训课程,能够同其他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反思教学活动,获得新的教学观念,加快专业知识的更新和发展。
3. 指导工作对教师培养体系的价值。实习指导教师是教师培养构成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整个教师队伍建设具有深远意义。(1) 指导教师在工作中,将教师行业文化和职业奉献精神潜移默化地传输给实习生,增强了实习生对教师行业的理解和从事教师行业的决心,有利于建立稳定的师资队伍,正如约翰逊所言:实习生同指导教师工作以后,脱离教学岗位的可能性不大[8]。(2) 大学指导教师、实习生、中小学指导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有利于促进教师彼此之间的了解,有助于建立更加成熟、相互扶持的教师发展氛围,实习生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获得教学经验,指导教师在指导实习生过程中更新教学观念,反思教学方法,持续性发展教师专业知识。(3) 大学和中小学指导教师参与教师培养过程,对于我国人均教育资源较少的实际情况而言,是一种便利有效的办法,指导教师可以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同时承担指导实习生的任务,节约了人力资源;学校也不必花费额外费用雇佣专职的指导教师,节约了教育成本。
二、 指导教师的选拔与培训
(一) 指导教师选拔
如何选拔指导教师,古德里奇、费曼南瑟、克拉克等都提出了相应的标准[9],总结起来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知识与技能方面,指导教师必须掌握卓越的课堂教学技能,拥有充足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科知识,能够成为实习生效仿的榜样。
2. 指导过程与方法方面,指导教师应该和实习生在教学年级或学科领域保持一致,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实习生专业知识掌握的水平和需要哪些方面的援助;指导教师要有良好的交流技能,擅长同实习生建立友好、融洽的关系,当指导教师和实习生就某些问题交换意见时,不用担心这些问题的探究会影响他们的关系。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指导教师必须自愿参加实习生的指导工作,愿意同实习生分享教学经验,对实习生的工作和生活感兴趣。
此外,奥德斯基等研究者还指出,要尽量避免选择学校的领导承担指导实习生的工作,因为学校领导通常没有足够的时间指导实习生,同时,由于领导的特殊身份,实习生会感到拘束,从而影响实践活动的开展[10]。
我国教师教育资源紧张,中小学实习学校课业压力大,教学工作繁忙,目前基本没有正式的实习指导教师选拔标准,大学指导教师通常由大学从事课程教育专业的教师甚至是研究生来承担,中小学指导教师也通常是由中小学校长随机指定某些教师担任,通常假定所有拥有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都具备指导教师的资格[11],但是,好教师不一定是好的指导教师,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够胜任指导教师的工作。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些指导教师并不情愿承担这份工作,他们担心实习生打乱已经建立起来的明确的、潜在的课堂规则[12];因为学生的升学压力,一些指导教师不愿意让实习生承担教学工作,担心实习生的教学会影响学生成绩;指导教师不善于同实习生交往,不能及时有效地帮助实习生解决遇到的难题;指导教师工作繁忙、负担重,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身于对实习生的指导工作。上述因素都影响实习生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在教育实习初期,要对指导教师进行选拔,挑选具有良好专业素质和人格素质的教师承担指导教师工作。
(二) 指导教师的培训
指导教师岗位培训除了能够促进实习生有效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以外,还有助于指导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组织能力和技能训练能力,恢复教师工作的活力。恰当的指导教师岗位培训课程能帮助指导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增强指导教师的工作技巧,提高指导工作的效果,接受过正式培训的指导教师比没有接受过培训的指导教师更加擅长鼓励实习生的教学活动,而实习生指导工作的失败通常是因为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做得不够充分[13]。指导教师培训活动方式和内容多种多样:围绕实习生指导活动开展研讨会活动,来自大学和中小学的指导教师可以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意见,通过会话,增强工作技能;大学开设专门的指导教师培训课程,挑选经验丰富的大学和中小学指导教师担任培训教师,还可以开设指导教师技能培训课程,鼓励指导教师学习指导技能和指导方法;倡导指导教师自我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更新教学知识和教学观念,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尽管学者们普遍认同对指导教师进行培训有利于指导教师更好地引导实习生,但是指导教师的培训内容和方式的研究还不确切。目前,我国一些师范院校已经开展了指导教师培训课程,但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 培训对象单一。我国指导教师培训课程的培训对象主要是中小学指导教师,培训课程主要由师范类高校教师教育部门承担,而大学指导教师通常被默认为实习生指导的专家,能够承担实习生指导工作。
2. 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以D师范大学为例,该大学每年会为实习基地的中小学教师开设教师短期培训课程,目的是提高基地教师参与教育实习的积极性,提高中小学教师指导实习生的水平。然而在实际培训中,由于实习基地的现实条件、中小学教师的需求和参与培训教师的特点,培训内容多倾向教育基本理论的学习,指导教师培训课程内容无法顺利开展。
3. 指导教师间缺乏沟通。我国教育实习工作中,一名指导教师需要指导几名甚至十几名实习生,此外还要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工作时间紧,压力大,一些教育实习基地,尤其是师资条件相对较弱的学校,对教育实习重视程度不够,很少组织指导教师进行交流,指导教师缺少沟通、反思的机会。
三、 指导教师的指导策略
教学实践同教学理论学习不同,教学实践的对象――实习生以及教学实践的情境不断变化,新的教学问题不断涌现,指导教师只有实施有效的指导策略才会降低不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促进实习生获得专业知识,提高个人能力。
1.弗雷德・科萨根认为,教师主要通过三个层面构建个体教学角色,即格式塔、模式和理论[14]。教师的个人体验与感知是出发点,通过经验和感知,教师形成最初的教学格式,该格式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的验证,形成某种教学模式,通过教师进一步反思,形成个人教学理论。教育实习中需要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是指导教师要尊重实习生的个人体验,学会处理实习生由于个人经历、个性差异、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不同而体现出的差异性,换句话说,每个指导教师需要根据实习生各自的教育以及生活经历构建具体的教学指导策略。
2. 帕杰克认为,教师的教学风格存在个体性差异[15]。教育实习中,指导教师同实习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呈现各自的特点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指导效果,指导教师同实习教师呈现的角色应该具有相似性。指导教师首先需要了解自己和实习教师的教学角色特征,分析二者的相似性;其次,如果指导教师同实习教师的差异较大,为了提高实习生教学活动的效果,指导教师应当调节自身的教学角色或者考虑重新对实习教师和指导教师分组。
3. 格尔克认为保证实习指导效果的诸多策略方法中,非常重要的一条是为实习生、大学和中小学指导教师提供充足的自由空间。格尔克提出如果想要取得良好教学指导效果,指导教师和实习生需要有足够的自由空间,他们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合作伙伴;可以开展对话、协商;互相尊重,承认各自的差异,在大学指导教师同中小学教师的关系方面,中小学指导教师传统的“帮助实习生摆脱大学教师们教导的不切实际的教学方法”的观点会妨碍教师间教学资源共享和教学观念的沟通,建立合作、信任的教师关系会加快教育理念的更新,丰富指导教师的工作方法[16]。
我国教育实习中,一些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也会积极地为实习生搭建深层次思考和反思的平台;还有一些指导教师能够将正式引导和非正式引导两种工作方法相结合,帮助实习生融入质疑、假设、调查、想象、辩论的情境中,鼓励实习生分析、评价、反思教学经历,构建教学法和行为准则;积极参与教育实习的指导教师会对实习生的课堂进行观察和分析,观察前,指导教师和实习生要确定观察的目标,观察后,在轻松、友好的氛围下,针对教学,指导教师和实习生进行建设性的会谈,共同探讨实习生教学的优、缺点以及影响教学的因素,并提出帮助实习生克服缺点和问题的方法。
然而,目前还有绝大多数指导教师不明白究竟应该如何引导实习生开展教学实践,他们常采用的指导方法包括:(1) 个人经验型。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学校,指导教师完全忽视实习生的个人体验,把自己的个人经验作为指导实习生活的核心,认为实习生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对自己的模仿;(2) 无微不至型。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面面俱到,这种方式看似是关心实习生的发展,实质上却完全剥夺了实习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指导教师工作的重点也不突出,往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容易导致实习生对自身专业发展的缺陷认识不清。(3) 放任自流型。这种指导方法在办学基础较差的实习基地较为普遍,在这种模式下,虽然实习生能够承担大量的教学实习工作,但是由于指导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的局限性以及实践基地学校教学情境的限制,实习生遇到困难时无法及时获得帮助和解决。上述几种指导方式都不能够有效地促进实习生的专业成长。
四、 指导教师的研究对我国教育实习的启示
1. 尝试建立指导教师的选拔程序。好教师不一定是好的指导教师,好的指导教师一定是好教师。事实证明,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够胜任指导教师的工作,传统的、泛化的、随机性的指导教师资格认定方式势必会影响我国实习生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选拔胜任的指导教师是保证实习生顺利的开始教学生涯的前提条件。现阶段可以尝试在教育条件好、教师资源丰富的院校建立指导教师资格选拔制度,学校和教育部门给予符合资格的指导教师一定的奖励政策,这样一方面能够提高整体的指导教师技能水平;另一方面能够激励教师投身于实习生指导工作;此外,还能够促进指导教师更新专业知识,促进自身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恰当地开展指导教师培训活动。我国的师范院校目前正尝试构建教育主管部门、师范大学、实习基地三位一体的教师培养机制:即师范大学利用专家资源为实习基地指导教师提供专业咨询、职前培训、讲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沟通、协调和政策指引;实习基地为师范大学提供实习的场所、环境。这种三位一体的教师培养机制将会保证指导教师在合作关系的机制中,更加有效地开展工作。然而,指导教师需要师范大学提供什么内容的培训和讲座,指导教师参加培训的时间安排,培训对指导教师指导实习工作和专业发展有什么影响等细节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培训师资选拔方面,应该把优秀的中小学指导教师和经验丰富的大学专家都纳入到专家资源库,在培训中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培训对象方面,我国教育实习指导的现状是大学指导教师承担着一些甚至是一大部分的中小学指导教师的工作,所以应该把大学指导教师也纳入到培训对象的范围,大学指导教师不再是教学理论的专家,他们还应该是教学技能和教学实践的专家。
3. 实现指导教师角色的转换。指导教师需要尊重实习生的个人体验,为实习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传统的指导教师倾向于“修复”实习生遇到的问题,而不是把问题看做是和实习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机会;从教育视角出发的指导教师,把指导教学看做是教育改革的工具,他们不仅帮助实习生处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如帮助实习生关注学生的思考方式,关注培养促进实习生开展活动的理论依据,他们通常通过与实习生深入探讨教学情境中的某些问题而开展工作,如“学生对这项任务的理解是什么?”“为什么你决定开展这项活动?”“如何评估这项活动是否有效?”我国很多指导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指导模式上,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强调解决问题的结果而忽视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应该鼓励指导教师把自己看做是“变化的中介”,鼓励指导教师同同事以及实习生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共同探究,促进教师间有关教学的深层对话。
4. 促进指导教师的反思能力,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教学实践活动为指导教师提供了对教学进行反思和自省的机会,我们应该鼓励指导教师不停地反思,如考虑什么时候干涉或退出实习生的活动,什么时候同实习生共同教学或分离教学,什么时候为实习生提供观摩等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通过不断的质疑、相信和理解,指导教师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指导能力,组织能力和技能训练的能力,丰富个人专业知识内容,构建教学经历,不仅实现了将自己的教学知识和经验回馈教师职业的愿望,而且还能实现学习新的教学知识和策略的愿望。
参考文献
[1]吕立杰,刘静炎.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教与学[J].全球教育展望,2010(5):42-46.
[2]DFE.The Initial Training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New Criteria for Course Approval[R].London:DFE,1993:93.
[3]Renee M B B,Jessie A R,Kaoru Y.Persons as Researchers:Observations of the Participants[J].Curriculum Inquiry,1983(13):5-21.
[4]王克勤,马建峰,盖立春,等.师范教育的转型与教师教育发展[J].教育研究,2006(4):76-79.
[5]McIntyre D,Hagger H.Mentors in Schools:Developing the Profession of Teaching[M].London:David Fulton Publishers,1996:22.
[6]Hagger H,McIntyre D.Learning Teaching from Teachers:Realising the Potential of SchoolBased Teacher Education [M].Maidenhead:Open University Press,1994:15.
[7]Hersh S B,Stroot S,Snyder M.Mentoring Entry Year Teachers in Rural Communities:A Model Program [R].Atlanta: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Meeting,1993:16.
[8]Johnson S,Berg J,Donaldson M.Who Stays in Teaching and Why: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Teacher Retention [R].Cambridge: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2005:28.
[9]Clarke A,JarvisSelinger S.What the Teaching Perspectives of Cooperating Teachers Tell Us about Their Advisory Practices [J].Th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5(21):65-78.
[10]Oberski I,Ford K,Higgins S,Fisher P.The Importance of Relationships in Teacher Education [J].Journal of Edueation for Teaching,1999,25(2):135-150.
[11]徐文秀,朱春英,蔡久慧.实行教育实习指导师资格认定制度之我见 [J].教师专业发展,2007 (7):68-71.
[12]吕丽杰,郑晓宇. 实习教师“现实震撼”的表现与分析 [J].外国教育研究,2008 (9):9-13.
[13]Feiman N S,Parker M B.Mentoring in Context:A Comparison of Two U.S.Programs for Beginning Teachers[EB/OL].[2012-05-16].http://ncrtl.msu.edu/http/sreports/spring92.pdf.
[14]Fred A J K.Situated Learning Theory and the Pedagogy of Teacher Education:Towards an Integrative View of Teacher Behavior and Teacher Learning [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10(26):98-106.
关键词:人文教育专业;教育实习;问题
随着企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教育部门及各高校努力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促进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增强自身专业技能,锻炼身心素质。其中,人文教育专业在教育实习方面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人文教育专业特点
人文教育专业是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开设的综合型专业,是要培养能胜任中学人文学科综合课程及地理、历史、政治等相关课程教学的应用型人才的师范类本科专业。师范类人文教育专业课程由理论教学、教育实习、实践教学三部分组成,教育实习是人文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检验师范类人文教育专业教学成果的重要途径。人文教育专业素养的综合性和知识的精深性对学校、教师和学生来说要求较高。
二、人文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以百色学院为例,实习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自身方面
1.对教育实习不够重视。我国高等教育始终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强调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1]。教育实习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最佳途径,但在具体的教育实习过程中,许多学生将教育实习看作完成大学教学,取得学士学位和毕业证的教学环节之一,上课随便讲一讲,抱着玩一玩的心态,对教育实习并未重视。
2.对教育实习缺乏全面性的了解。教育实习有三方面的任务:教学工作的实习、班主任工作的实习、教育调查研究。实习生认为教育实习只是去传授知识给学生,只需要在上课前备课、编写教案,也不了解中小学教学发展、改革现状。
3.师范生技能方面有待提高。大部分实习生对上课内容不熟悉,上课时感觉很吃力。同时,由于深受传统教学影响,在上课中,实习生习惯采用“一张口,一支粉笔,一份教案”的方式授课,上课形式单一,未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教育实习过程中未能将学生的角色转变为教师的角色,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差。说话不流畅、普通话不标准、夹带方言,与学生够通的沟通能力欠缺,部分实习生也因教学能力不强而产生畏难心理。
(二)学院方面
1.带队教师指导和管理不到位。实习带队教师主要的工作是对实习生进行思想教育,并负责与实习学校的沟通与协调,了解实习生的思想动态,稳定实习生的情绪,帮助实习生解决问题,做好实习生的各项工作,全程指导实习生进行实习工作,并在实习过程中提出实质性的建议[2]。而百色学院带队教师严重不足,往往一名带队教师需兼顾整个实习基地的指导工作,加上人文教育专业涉及政、史、地三个科目,内容广泛,任务繁重,指导、管理不够全面。
2.实习期短,不利于角色的转化。百色学院人文教育专业实习期为40天,是教育部要求实习期的底线。人文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在这个期间完成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在实习即将结束时完成实结。时间短,任务重,实习生刚适应实习工作,将学生角色转变为教师角色,实习期就已经结束,难以巩固在实习中学到的知识和能力。3.教育实习资金投入不足。教育实习经费是保证教育实习各项活动有序开展的前提,为实习生提供生活上的帮助;在实习期间,实习学校为实习生提供住宿、水电费、教师指导费、差旅费等,但因投入少,实习生往返学校的交通费及日常工作的开销都是自己支付。
(三)实习学校方面
1.教学指导不到位。指导教师是指对实习生的教学工作进行全程指导和管理,指导教师对教育实习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作用[3]。在教育实习中,实习生主要是学习指导教师的授课方式、处理问题的方式来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据调查,部分指导教师认为指导实习生工作是给自己额外增加的工作量,因而对实习生的热情度不高,这也就影响了实习生对实习工作的热情度。但是,有些实习生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最终导致实习质量一般,也不排除有些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不强。
2.对实习生缺乏了解,凭主观意识打分。多数指导教师没有全程跟进指导,未能深入了解实习生的实习状况。在实习期结束之际,每个实习生填写教育实习手册并交由校内带队教师和指导教师进行评分并写出评语,由于缺乏合理的评价制度,他们往往会根据主观意识打分。
三、人文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上不重视,态度上不端正
实习生对教学实习不重视,原因在于:在教育教学思想上深受传统教育文化的影响,在校主要学习理论知识,忽视教学实践锻炼,让部分学生产生错误思想,如认为教学实践能力应在毕业后的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训练;在大四时进行专业教育实习,学生即将毕业,忙于考取各种资格和找工作,参加教育实习时在思想和行动上轻视,忽视了专业教育实习的重要性。
(二)在校期间接触教育实习的内容不全面
教育实习有三方面任务:教学工作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教育调查研究。在专业学习中人文教育专业学生接触较多的是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对其他两项并不十分了解,以致于到实习基地后无所适从。同时,学生对中小学教学发展、改革现状不太了解。中小学教学改革要求创新教学方式、追求优质高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去实习时只知道具体的理论,而不知如何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从而增加了教育实习的难度。
(三)学科内容涉及广,师范生技能未达标
人文教育专业注重综合的全方位知识体系的构建,在教学中涉及的内容广泛,具体专业学科方面的内容涉及较少,在教育实习中实习生对上课内容不熟悉,需要用更多的精力来研究高中课程的教材内容。同时,对师范生技能的认识不明确,师范生平时训练途径单一等问题,导致部分实习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倍感压力。
(四)工作任务繁重,无暇顾及实习工作
带队教师除了带队实习的任务,还有专业教学任务,工作任务繁重。如百色学院2012级人文教育专业实习生共有41人,实习带队教师只有1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实习带队教师的工作压力,使他们难以全身心投入到带队实习的指导工作中,难以深入了解实习生教育实习工作和基础教育的真实情况。据调查,许多实习生实习时处于无人管理的“放羊”状态,使得实习生对实习工作不重视,影响了实习质量。
(五)指导教师工作量大,产生抵触心理
一般一个基地每个专业指导教师分配4~5个实习生,指导教师工作量大。据了解,部分指导教师为减少工作任务,让实习生统一按照他的上课方式进行授课。而有些指导教师又因实习生人数众多,难以管理,就放任其自主上课,指导教师只是在第一次试讲或上课时出现。部分指导教师还认为实习生的教学技能差,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实习生在旁听时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上课进度,于是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实习生,增加工作量,进而产生了抵触心理。
(六)缺少严格的实习评价机制
实习成绩的评定是教育实习的重要环节,而指导教师在最后实习评定时往往会根据主观意识打分,欠缺公平、公正的教学实习评价机制,未能充分发挥教育实习评价机制的功能。总之,针对人文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地方高校应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实习模式,并结合自身经验,加大实习生、指导教师等对教学实习的重视力度,加强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增加师资力量,加强指导教师及带队教师的指导和管理方面的培训,建立实习基地、完善教育实习评价制度来提高地方院校人文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质量。
作者:刘燕丽 何婵 单位:百色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高丽,李倩,成亚伟.办好人民满意的高校教育: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认识[J].成人教育,2011(12):70.
[关键词]:顶岗实习 指导教师 学生 过程监控 考核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内容,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学环节,是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顶岗实习,实现学校与企业、学习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让学生将在校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练就过硬的职业技能,提高综合职业素质,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同时,通过顶岗实习,可以检验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效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工作水平,积累经验,提供借鉴。
一、具体流程
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学院的兼职教师,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组织管理、技能训练等工作,保证每名学生有专人负责。整班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必须派 1名带队教师,班级辅导员应优先考虑作为带队教师。学生较分散的顶岗实习必须给每个学生指定指导教师。
顶岗实习必须保证实习质量,保证实习时间和效果,保证师生实习安全。实习前学生必须签订统一制定的实习协议书(一式三份),实习单位、学生各执一份,一份交系部统一保存,统一办理城镇医疗保险。同一实习单位,有三人及以上实习学生的应成立实习小组,设实习小组长,由热心社会工作,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表现优秀的学生担任,对实习学生进行严格考勤。学生请假首先须经实习指导老师同意、实习单位批准。
组织程序。学院的顶岗实习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学校统一安排到校外实习基地的顶岗实习;一类是经过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到相关企业进行的预就业顶岗实习。无论那种类型,学生顶岗实习分为准备、实施、总结等三个阶段,三者密不可分,共同构成完整的顶岗实习过程,其具体运作程序如下图所示:
二、指导教师及学生的职责
1.校内指导教师职责
根据顶岗实习计划,指导老师必须编制实习任务指导规划,指导学生填写顶岗实训日记,做好顶岗实结;负责对学生实习期间的专业技能进行指导,定期或带队到实习企业进行专业教学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除一定的现场指导外,可通过电话、E-mail、QQ等多种方式,每周及时与学生(或企业指导教师)进行跟踪联系;对学生的实训日记要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进行指导与检查,并签名。收齐实训日记、实结、顶岗实习鉴定表、实习考核成绩、协助系部办理兼职教师聘任工作。
2.企业指导教师职责
企业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组织管理、职业能力培训指导等工作,贯彻落实学校和企业联合制定的实习计划,分配学生顶岗实习任务,做好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考勤、业务考核、实习鉴定、安全教育等工作。
3.顶岗实习学生的职责
⑴顶岗实习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一名学生,又是企业顶岗的一名员工,要服从企业和学校对顶岗实习的安排和管理,尊重企业的各级领导、实习指导教师和其他员工。要有高度的安全防范意识,切实做好安全工作。自觉遵守企业和学院的规章制度,做到按时作息,不迟到,不早退,不误工,不做损人利己、有损企业形象和学院声誉的事情。
⑵按照顶岗实习计划、工作任务和岗位特点,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发扬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和谦虚好学的精神,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刻苦锻炼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按时按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⑶学生到生产单位顶岗工作,在工程技术人员和实践教师指导下,熟悉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熟悉设备性能和操作维护办法,熟悉生产工艺,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培养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学生择业能力和综合工作能力。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应收集生产单位有关管理、生产、经营方面的规章制度,收集实习岗位的职责、操作规程、工艺流程、技术工艺参数、设备性能参数、事故报告等资料;要及时记录实习内容和收获;有毕业作业任务的同学要按指导教师规定的进程要求完成。
⑷按照学校规定认真写好顶岗实训日记和顶岗实结(成果),《实习鉴定表》由实习单位填写并加盖公章。
⑸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必须按学院要求办理顶岗实习离校手续,签订《三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顶岗实习协议书》和《三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顶岗实习安全协议书》。凡未按学院要求办理顶岗实习离校手续和未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书而擅自离校的,在外发生的一切责任事故由学生本人承担。未办理任何手续擅自离校的,按学院《学生管理规定》作旷课论处,并给予相应的学籍处理和纪律处分。
⑹在外顶岗实习学生应主动与系部、实习指导老师和班级辅导员保持联系。若因学生个人原因联系不上而造成的不良后果和学生个人方面的损失由学生本人承担。
三、实习单位的职责
1.实习生到实习单位报到时,请帮助安排有关人员接待,并妥善安排好实习生的生活问题。
2.实习生到实习单位报到时,会递交一份《顶岗实习协议书》(一式三份)给贵单位,请实习单位签章后留底一份,两份由实习生在实习结束时带回学校。
3.请实习单位根据《顶岗实习协议书》及《学生顶岗实习任务书》确定的实习内容和要求,在实习单位兼职实习指导师傅的指导下安排实习生顶岗实习。
4.请实习单位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实习生的实习工作,为实习生安排好实习岗位,并为每位实习生指定一名车间指导师傅(企业兼职指导教师)指导实习生的实习工作。指导师傅的指派可根据实习岗位的具体情况,可以是一位实习生指定一位指导师傅,也可以是2~3位实习生指定一位师傅,但一位师傅指导的实习生尽可能不要超过3位,实习生岗位变动如果需要请给予更换指导师傅。
5.在实习过程中还请单位实习指导师傅根据我院下发的《顶岗实习教学日志》填写相关的指导实习内容,该《顶岗实习教学日志》每周由实习生转交给指导师傅填写(每周填写二份)。
6.顶岗实习期间的前两个月为各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专业实习阶段,要求学生在这阶段中根据专业实习内容与校内指导教师共同确定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因此请实习单位在这一阶段中尽可能将实习生安排在与他们所学专业相关的岗位上,以便实习生能按期完成他们的毕业作业任务。专业实习完成后可根据实习单位的实际需要重新安排实习生的实习工作岗位。
7.在专业实习结束和顶岗实习结束时,请实习单位指导师傅填写《专业实习鉴定表》和《顶岗实习鉴定表》并加盖单位公章,由实习生寄回系部,以便对实习生评定实习成绩。
8.系部在实习期内将分期分批指派系部指导教师前住实习单位检查指导实习工作,请实习单位在方便的情况下,给予提供工作上的接待和支持。
四、顶岗实习前的准备
1.制定顶岗实习计划。各教研室应在实习前两周将编制好的顶岗实习计划,并填写《三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顶岗实习计划安排表》(表一),经系主任审批后报教务处备案。
2.签订实习协议。与实习单位签订的实习协议内容应包括双方权利、义务、实习期间的待遇及工作时间、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法律责任等,具体协议文本内容由各系(部)、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制订,并报教务处备案。
3.由系(部)督促实习学生办理实习期内的意外伤害保险,督促实习单位对学生进行岗前技术、安全培训,按规定落实各项劳动保护措施。
4.指导教师填写《顶岗实习任务书》(表二),对顶岗实习的时间、任务、提交成果要求等做出明确的规定;《顶岗实习任务书》一式三份,学生、现场指导教师、系部各一份。
5.顶岗实习前,系(部)召开顶岗实习动员大会。明确实习的内容和任务,宣布实习纪律,分发实习教学资料。
五、顶岗实习的过程监控
1.学生按有关规定办完离校手续后,携带顶岗实习任务书、实训日记、实习鉴定表到岗实习。实习期间系部指派专业教师不定期进行巡查,巡查记录作为实习学生平时成绩考核依据之一。
2.由系(部)委派实习带队教师或专业指导教师,由企业指派实习指导人员共同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3.实习学生接受企业与学院的双重管理。带队教师和专业指导教师要进行现场检查与指导,定期组织研讨、开设讲座、交流经验、上专业课等。带队教师及现场指导教师应填写《顶岗实习教学日志》,远程指导教师应填写《顶岗实习联系记录本》,实习学生要填写顶岗《实训日记》。系(部)要指定带队教师和专业指导教师(一般应为毕业作业指导教师),分管一定数量的学生,责任到人,定期以走访、电话、电子邮件、网上交流等形式,及时与学生及实习单位或家长沟通联系,进行思想教育与技术指导,及时掌握学生动态,沟通的频数每月不少于3次。
4.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到实习单位进行督导检查,或通过电话对分散的顶岗实习状况进行调查,填写《三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顶岗实习巡查记录表》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留下相关记录,将此项工作纳入对相关人员的年度考核。
5.顶岗实习结束后,由现场指导教师填写《实习鉴定表》,客观评价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工作态度、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对其能力水平、顶岗实习成果给出评价意见,并交实习单位签署意见后由毕业生本人或学院指导教师带回。
6.未完成毕业作业或毕业综合训练的实习生须在顶岗实习期间完成指导老师下达的与实习岗位紧密结合的毕业实践课题,顶岗实习结束返校后进行答辩。
六、顶岗实习成绩评定
顶岗实习成绩由平时成绩、实结成绩组成:
1.平时成绩占70%,由现场指导教师在《实习鉴定表》上按考核内容打分。
2.实结成绩占30%,由校内指导教师评阅学生实结、实习成果后打分。
3.校内指导教师汇总两部分成绩,并按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级给出总成绩。学生顶岗实习成绩不及格者,不能取得规定学分,将延期毕业。
4.顶岗实成绩由系部汇总,签署意见并盖章认可后交教务处审核。
七、结束语
论文摘要:美术教育实习是美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本文通过现行体制下美术教育实习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具体提出深化美术教育实习工作的一些措施,如指导方法的科学性,实习工作的深化,从而探索美术教育的师资培养。
长期以来,传统的美术教育主要是以绘画技巧的传授为主要内容,课程结构和专业设置存在着重技轻教的教育倾向,学生定位和择业方向不明确,与学以致用的知识结构明显脱节,这直接影响到了师资素质的培养。在我国的美术教育中,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课程仅占总学时的4%,两周的教学法和六周的教育实习也只是形式。由于中小学美术课程的局限性,实习周期短,工作量不足,实习刚刚进入状态就结束了,缺少充足的时间来反思工作。美术教育实习工作存在着简单化、形式化的倾向,从而影响了整个师资素质水平培养的目标。本文就深化美术教育实习工作的若干策略进行探究,期望通过这些方法能够加强美术教育实习工作,培养出优秀的美术教育工作者。
一、美术教育实习工作的重要意义
美术教育是培养中小学师资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美术教育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教学理论,更应具备实践教学的能力。美术教育实习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是他们走向工作岗位之前不可缺少的“实战演习”。美术教育实习是培养合格师资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也是其就业的必要条件。学生是否能顺利而有益的通过教育实习,是关系着学校教学质量以及学生职业能力的大事。
从本质上来说,美术教育实习是通过实践而不是依靠美术技能和创造性思想引导来达到学习的目的。要达到教育实习工作的圆满成功,一方面,取决于学校及实习基地的有效配合;另一方面,学生是否能真正抓住实践的机会而获得更大的效益 [1]。
二、 教师指导方法的多样性
1.带队教师的指导。为了便于学校对教育实习的有效管理,学校从各系选派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成为实习基地的带队教师,并任命其负责该实习基地的教育实习工作,在教育实习前期,也就是未正式进入实习基地时,带队教师应组织其负责的实习生进行预先实习计划地制订,让实习生能了解该实习基地的美术教材,模拟教学场景,针对实习生的表现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应加强培训实习生的思想觉悟、师德观念、心理素质、应变能力、组织纪律和安全教育等。
由于一位带队教师往往负责多名学生的指导工作,没有更多的实践与具体单个实习生探究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听课的方式也很单一,对内容只有书面记录。但美术学科更多是与视觉感官相联系,为了便于课后具体讲评、指导,实习指导的模式应有新的突破和创新。教师可以利用数码图像设备等方式记录,收集有关资料,突破传统的指导模式,以形象地再现方便教师指导的针对性。
2.实习基地指导教师的指导。实习生到各实习基地报到后,需要实习基地的有效配合,实习基地相应的派出原任课教师分配指导实习生。指导教师是在实际工作中把握具体实习质量的人,他能够给实习生提供实习工程中广泛接触教育领域的教学实践活动,比如,教学观摩、教案编写、课外活动等。带领实习生熟悉教学环境和教学任务,指导正确的方式方法,除了教案、板书范画、课堂组织、语言表达等示范教学外,同时还要训练实习生的课堂应变能力,使其能合理处理课堂突发事件,从而提高实习生的综合素质。
指导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实习生的特点,来分配具体的任务。例如,开设美术兴趣小组,做学校的宣传工作,以及全体师生的视觉艺术方面的欣赏,这些都将成为实习生实习过程中丰富经验的有益活动。同时,指导教师需积极配合带队教师的定期巡访,共同商讨实习生的素质培养,使美术教育的培养有机地适应中小学生师资的要求。
指导教师在整个实习工程中是最能清楚了解实习生的工作情况,其应当被邀参加实习生最终的成绩评定。
3.注重多样性和典型性相结合的指导方法。教师在指导工作中应注意原则性指令和灵活性操作相结合,即把目标指令的原则性和过程控制的灵活性结合起来,灵活地执行指令性的计划,使之转化为切合实际的行动计划,才能有效的达到预定的目标。实习工作有赖于高校、实习基地、学生的整体配合,依靠整体优势,优化育人环境,用多样性的指导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当代大学生均为90后左右的青年,观念比较进步,而美术专业的学生个性较强,创新欲望高,教育实习中如何根据实习生不同的个性,因势利导,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从而使实习生愿意听,积极接受,付诸行动,这就是典型性的指导方法。教师的知识构成、思维方式、教育方法、情感体验等诸因素的结合,利用多样性和典型性的指导方法,将会增强指导作用,提高教育实习的指导质量。
三、实习工作的深化
1.调整教育实习的结构。目前,针对教育实习的课程安排都主要集中在第八学期,时长为六周,除过准备和总结时间,学生实际到实习基地实习时间为四周左右,为了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经验。我认为,美术教育实习应在课程安排的基础课上稍作调整,将实习时间延长占总学时的10%,并调整为两个阶段的实习。当学生修完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中学美术教材教法之后,应安排其在第六学期进行教学见习活动。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周安排4学时到市内各实习基地了解中小学的教学环境、设计教学方案,集体备课,并进行教学观摩等,以此为第八周的教育实习作准备。
2.优化评价机制 [2]。以往美术教育实习的评价只是在实习结束之后给出一个彼此不相上下的分数或等级,因而挫伤了实习生的积极性。然而,每个实习生都有心理、思想认识水平、知识能力方面的差异,同时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都很敏感。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具有更持续的作用,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无论是实习基地的评价还是中小学生对实习生的评价,这些对实习生都会产生作用,经过实习生自我评价的机制,通过指导教师的总结,最后才能起到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以学生的“学”评价实习生的“教”,可以从课堂上学生的认知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程度来评价实习生的教学质量的高低。具体可以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四种状态,即学生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学习达到状态。从而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精神,同时还应根据实习生是否具有创造性的贡献,比如,能结合实习基地的实际情况,对美术课堂教育提出新的改革方法,具有引导学生的开发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等。
每个实习生在教学风格、师生交往等方面都有各自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所以不能用唯一的标准去衡量。应避免在美术实习评价中“一刀切“,这不利于不同特点实习生的发展 [3]。
3.加强实习生的竞争意识。由于美术教学的特殊性,实习基地往往只能安排有限的实习生,要安排所有的实习生需要若干的实习基地。而现实环境中实习基地之间距离较远,有的甚至在外县市。同时,美术教育实习是一种相对独立和分散的实践活动、实习生工作范围并非同一教育阶段。如何调动总体实习生的积极性成为实习工作中又一个重点。
首先,在进入实习基地之前,组织全体实习生进行教学基本功大赛,比赛的项目有:板书、教案编写、课堂组织能力等。然后,在具体教育实习过程中,定期集合教学任务相同的实习生进行教学评比,包括备课教案,教学成果展示,课外活动组织情况等。同时,可以把评比结果计入到最后的实习评定中。以此来激发实习生的竞争意识,促使他们在后来的实行工作中表现更佳。最后,可以利用网络来建立实习生的交流群,实习生通过网络交流来展示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成果,比如,上传自己协作的黑板报、招贴画等。展示出不同实习基地的特色教学,既可以让其他实习生借鉴应用,也可以使指导教师详细了解实习动态,以此增强团队精神和实习生个人素质的提高。总之,只有加强实习生的竞争意识,才能在整个实习阶段达到职业素质的培养目标。
4.教与学的互动。教师的教,实习生的学,以及实习生的教与中小学生的学应当形成互动,而不是互无联系。实习生个人的实习效果,离不开带队教师的指导,尤其是实习基地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应注重三者共同合作,在实习中理论联系实际,以获得实际的经验,避免教育理论与中小学实际教学相脱节。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开展双边交流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学生与教师平等对话,教师不必过于严肃,在自由和愉快的交谈中,会有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去动手、去创作,这样可以将教学活动推向,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实习生有了愉快的心境,活跃的思维,使其在无形中具有丰富的创造力,从而能尽情发挥到实习过程中。同时实习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充分与学生交流,以此了解学生对美术课的感受以及对教师的意见,为实习生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线索。
5.重视程序化、规范化的实结。长期以来,实结报告只是带队指导教师的经验总结,而缺乏对实习工作和实习教育规律的科学性总结,对下一轮实习工作也就不会有太多的帮助。
为使其体现科学性和指导性,首先对实习生的总结报告要严格把关,要求围绕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美术教师的前提出发,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内容完整真实。然后由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客观评价,总结其实习概况。最后由带队指导教师根据实习生上交的实结进行研究总结,并结合自己平时的调研积累,最终在实结报告中体现客观性、创新性。由于实习基地的分散,不便于横向比较,通过这种程序化、规范化的报告,可以为学校的全面总结提供可供比较的依据和对实习工作的全面评估上。同时,对于教师而言更有利于自己日后指导工作的开展。
总之,现在国内各师范教育专业都十分重视教育实习工作,这也是国家教育部考核美术教育专业的条件之一。同时,对培养优秀师资和扩大就业率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希望通过对美术教育实习工作的献策献计,能为我国整体教师素质的提高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许高厚.教育实习[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1.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328-02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力军之一,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其人才培养目标是掌握较强操作技能和专门技能,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其人才培养目标表明,高职的教育教学与行业企业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顶岗实习是落实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教学方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由此可见,顶岗实习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必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就业的初步体验。但目前大部分院校对学生的顶岗实习不太重视,指导教师因其指导学生的实习方式多样性、实习时间相对较短及实习基地不稳定等方面局限性使其无法高效高质指导,使得指导流于形式。高职院校由于其自身成立时间不长,在实践性教学的探索上也相对较短,要突出其办学理念,形成自身特色,加强实习指导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实际问题。
实习指导教师作为学生实习的指导者、监控者,其工作贯穿于学生实习前期、实习期间和实习结束后三个时期,充分发挥实习指导教师的作用,是提高学生实习质量的必要条件。
一、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指导情况现状
1.顶岗实习形式多样化,实习指导教师无法迅速适应指导工作
学生进行实习,形式多样。有集中实习,学校联系固定实习单位,派专任教师带一定数量学生集中到这一实习点进行实习;有分散实习,学生个人寻找与自身专业相关以及与就业挂钩的实习点进行实习,学院也会派相应的指导教师进行指导;有混合编组实习,不同专业学生到同一实习点实习。实习形式的多样化,一定程度加重了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难度,而高职院校的实习指导教师大部分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甚至是对专业一窍不通的行政兼课教师,对代实习生缺乏经验,面对多种形式的实习,迅速适应仍需一定时间。
2.顶岗实习时间较短,实习指导教师无法深入开展指导工作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顶岗实习不外乎以下两种模式:“校内学习―顶岗实习(二年级第一或第二学期安排)―校内学习―毕业实践(三年级第二学期安排)”的“工学交替模式”和“校内学习―顶岗实习(三年级全年或三年级第二学期安排)”“2+1”或“2.5+0.5”的“叠加模式”。两种模式各有不同,但学生的实习时间普遍不长,一般为三至五个月。在短短的实习时间内迅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实习指导教师来说有一定难度。指导教师要针对学生特点、实习单位情况以及学生的将来发展,要进行阶段性针对性强的实习指导在有限的时间内是无法深入完成的。
3.顶岗实习基地不稳定,实习指导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定点指导
高职院校是因其成立的时间较短,在实习基地建立方面尚有不足。与校外企业联系,成立实习基地,需要形成特定的互惠互利的关系。由于国有企业和外资股份企业的合作成本和门槛比较高,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选择了本地体制灵活、容易达成合作意向的民营企业或者小规模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如果顶岗实习与企业发生了利益冲突,那么对顶岗实习造成负面影响。此外,实习地点的分散,工作环境的迥异,实习指导教师一人同时指导多个实习生,加大了指导教师的工作难度,无法亲自到实习点指导,只能通过网络、电话等其他形式进行指导,难以准确把握学生的工作状况和思想状况,缺乏有效的日常管理。
二、引起现状的原因
1.学校投入经费不足
因大部分高职院校属于行业办学,在实际运作上需要的经费都是学院自给自足,国家并无专项资金。学院因资金方面的调配问题,与理论教学的教学投入相比,相当部分的高职院校对于实习的投入经费相对较少,无法满足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合作,也满足不了学校派出实习指导教师的费用,对学生管理方面也缺乏资金保障。学院管理层对顶岗实习重视不足,认为顶岗实习投入资金大,但是收效不明显,在教学经费普遍紧缺的情况下,对实习的投入更少,对实习指导教师的投入也就相应减少,实习指导教师本身有上课任务,工作压力大,学院对其奖励不足使大部分实习指导教师无法高效高质开展实习指导工作。
2.实习指导制度不完善
制度的健全是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高职院校成立的时间较晚,其一系列制度在不断完善中,特别是顶岗实习工作中所依据的制度也需要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制定,如新的社会形势下,高校扩大招生,学院考虑到成本问题,尽量建议学生进行分散实习。如学生分散实习地点多,加强对学生的指导难度加强,而监控教师的指导也需相应的制度规范。这一系列制度都需要一段时间和实践才能完善。
3.指导教师年轻化
高职院校作为新转型的高等院校,部分教师年龄层次相对集中在刚毕业或是刚工作两三年的“新手型”。他们自身刚从学校毕业出来,实践经验不足,在指导顶岗实习上仍缺乏经验。虽然除了自身专任教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学院同时会聘请在一线工作的专家作为指导教师,但人数毕竟有限,主要的指导教师基本集中在自身年轻的专任教师队伍。“新手型”教师自身课务重,又要写论文搞研究评职称,容易对实习指导不重视而采取放任的态度。
4.实习生人数数量大
高校的扩招,高职院校成为扩招的主力军,在生源不断扩大的同时,管理的问题不断涌现,顶岗实习便是其一。由于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各个学校的顶岗实习学生人数也随之增多。学校在校人数的增加和在校教师的增加比例不协调是普遍存在的现状,这无形中加重了指导教师的工作量。
5.实习单位自身因素
实习单位因自身的各种原因,如接纳实习生加大管理压力,接纳实习生涉及商业机密,接纳实习生加剧单位指导人员工作强度等,以及申请实习的学生人数加大,使其在接纳和安排实习生会慎重考虑。
三、加强顶岗实习指导的策略
1.加强对顶岗实习的重视,健全管理制度
学院成立实习领导小组,重视学生顶岗实习,下拨实习专项经费,用于实习生实习期间补助、实习指导教师指导经费、实习领导巡视工作、实习基地建立等。完善实习相关的管理制度。由于顶岗实习是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针对这一特点,应在合作共赢的原则上,完善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特别是对指导教师的评价、监控和奖励制度,激励指导教师重视实习指导,提高指导效率,并引导新教师在实习指导中选择科研项目,使科研与实习指导相结合,促使指导教师加快成长。
3.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稳定顶岗实习基地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都建立了合作共赢的校企合作理事会,这为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实习实训课程、共同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在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合作培养人才、厂中校、校中厂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加大深度合作,这为高职院校稳定顶岗实习基地搭建了在人才、技术、场所等方面便捷互通的共赢平台。
3.构建实习指导网络平台
顶岗实习方式的多样性,顶岗实习学生实习点的分散性,使得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在具体指导上面临很大困难,指导教师无法亲自下到各个实习点对实习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为了能保证顶岗实习学生和实习指导教师更便捷地进行沟通,网络平台是最适宜的方式。由学院技术人员开发或应用已有的网络平台,搭建实习生、实习指导教师、实习单位、学院等多方的“桥梁”,使得实习指导能公开化、透明化、便捷化,利于对顶岗实习学生和实习指导教师客观全面的评价。构建顶岗实习指导网络平台,满足因为实习形式的多样性导致学生和指导教师无法面对面指导的困境以及促进实习指导教师自身不断成长,使得实习指导更加具体、更有针对性,并为形成良好的实习评价体系奠定了必要的依据。
4.加强指导教师培训
学院开展一系列培训,使指导教师明确自身的职责,明确如何执行顶岗实习计划,明确如何了解、分析和处理学生在实习中的思想、业务和生活方面的问题,明确如何指导学生在实习中与实习单位的沟通与联系,明确如何指导学生在实习中书写包括实习报告在内的实习材料,明确如何评价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等。做好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促使“新手型”教师尽快转变角色,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同时,对于聘请的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应开展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提高其教学能力,保证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
5.完善指导教师评价体系
发展型的教师是新时代的需求,每个教师都要经历新手向熟手型的转变,加快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的成长,需要构建和完善对其实习工作表现评价的体系,建立顶岗实习师资队伍的考核机制,完善校企生三方的综合测评,建立教师顶岗实习业务档案,帮助顶岗实习指导教师成长。如何对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如何建立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实习单位评价、学院评价的多元评价制度,如何建立教师的发展性评价,这是作为新型本科院校高职院校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汪卫琴.高校顶岗实习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9).
[2]温辉.独立学院实习教学现状及策略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8,(9).
[关键词]教育实习 问题 建议
近几年来,笔者亲赴辽宁锦州市各中学及辽宁凌源市教育实习基地等实习点指导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在工作中,发现实习生们在教育实习中有很多优点和创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仅就后者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高校师范生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习基地建设尚需加强和完善。一是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致使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以及能提供实习场所的学校对实习基地建设的责任感不强,积极性不高;二是实习基地数量少不能满足教育实习的需要,这就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到实习基地集中实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只能临时随机安排到各个实习点分散实习,难以保证实习的质量;三是高校与实习基地之间的关系协调不顺畅、不到位,没有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甚至要靠高校和实习基地间的私人关系来维系实习基地建设;四是实习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难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实习的时间安排不合理。有的高校将实习安排在毕业前夕的数月之内,而这段时间恰巧是学生最忙的时间,因为要撰写毕业论文、参加各种招聘会、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处理毕业前的各种问题等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使得学生用在实习上的时间大为减少,得到锻炼的机会就少,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受到较大影响。有的高校安排的实习时间较短,只有8周时间,去了开头的准备、听课和最后的鉴定、总结,实际上只有6周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习生的授课节数、学习班级管理等都受到很大限制,难以保证实习的质量。
(三)实习准备不足。实习前,实习生对教育实习的意义和重要性、对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认识不足,对实习校的情况缺乏了解,对实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麻烦、艰苦缺乏思想准备,当遇到问题时,显现出种种的不适应,甚至颇有怨言;实习前,实习生对中、小学的课堂教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的情况缺乏了解,也缺乏必要的辅导和训练。对于怎样处理教材中的内容、怎样写出好的教案、加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怎样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特别是要了解“新课改”的情况,抛弃传统的思维和习惯,敢于在实践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了解班主任管理技能等各方面都准备不足。
(四)实习指导教师本身的问题。各高校的主要领导非常重视教学与科研,但对实习工作并不怎么重视,往往认为实习过得去就行,所以对实习指导教师的派遣实际上放松了标准和要求,往往是把平时课少和科研任务较轻的老师派去做实习指导教师,而没有对其责任心、业务指导能力等作认真考察。部分高校实习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没有把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放到实习指导工作中去,没有和实习校指派的指导教师及实习生进行深入地交流以了解情况,因而也不能为实习生提供具体的帮助,实际上是走马观花,敷衍了事。高校实习指导教师并不了解中、小学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情况,尤其是对“新课改”知之甚少,无法为实习生提供具体有效的业务指导;另外,高校实习指导教师大都从事某一专业的教学和研究,而中、小学的教学实习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中文、政治、历史、外语、计算机、音乐、体育和美术等多个学科,所谓的业务指导实在是力不能及。某些实习校指派的指导教师因为担心实习会影响升学率、干扰教学秩序等等,把实习看做是一种负担,因而积极性不高,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
二、对高校师范生教育实习的建议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实习基地建设。从培养人才,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大局出发,有关各方应在建设实习基地上形成合力,共同完成这一任务。首先是国家或省教育行政机构应制定有约束力的建设实习基地的规范性文件,并设立相应的督办检查机构,还要拨出专款。规定高校必须建设实习基地作为实践教学的场所、保障。规定各地教育行政机构作为共建实习基地的责任方必须履行义务,积极协助、配合高校建设实习基地。其次是形成“互惠共赢”机制。实习校为高校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平台,为高校的实习生解决出口问题,而且也为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实验场地和第一手资料,可谓是解决了大问题;高校可以在资金、设备投入、图书、信息、科研、学历进修、示范教学等各方面对实习校提供扶持和帮助,形成利益共同体。再次是对实习基地建设的实效评估。对实效好的实习基地要巩固、提高,对实效差的实习基地要进行整改或撤消。
(二)实习时间的安排要尽量科学、合理、灵活。所谓的科学、合理,是指从实际需要出发,做到实习效益最大化,最重要的就是培养、锻炼和提升学生从教的实际能力。因此,实习时间不能太短,如有的高校实习时间是两个月或更短,这样的话,实习生刚刚熟悉实习校的老师、学生、课堂、班主任工作,未及深入进去就就离开了实习校,提升能力无从谈起。所以,实习时间至少需要半年,使得实习生能够深入到实践中去,多听课、多试讲、多写教案、多授课及熟悉班主任的管理,从内容、环节、方法等各方面学到真本领。另外,根据条件、需要可以不定期的安排学生到本校附近的中、小学去短时实习,甚至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让学生到民办教育的各种学习班、补课班、备考班等去义务讲课,目的是锻炼能力。
(三)做好、做足教育实习的各项准备工作。为了让实习生尽快进入角色,尽快适应教育实习工作,必须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是教学实习的准备。必须让实习生充分了解中、小学的教学实际,特别是“新课改”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学习怎样处理教材的内容,写好教案、做好课件,选择教学方法等,为此,实习生在实习前要到本校附近的中、小学去听课、去体验,而且自己要多练字、多试讲,指导教师要对每个人进行具体的指导和把关。其次是了解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除了安排实习生去中、小学去见习、亲身体验,还要请有丰富经验的班主任作具体的讲解,务必使实习生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2016年4月11日,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对职业学校的实习进行了规范。《规定》指出“顶岗实习是指初步具备实践岗位独立工作能力的学生,到相应实习岗位,相对独立参与实际工作的活动”,“顶岗顶岗实习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环节,是教育教学的核心部分”。《规定》还明确了学校和实习单位要共同选派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时间普遍在6个月左右,学生在这段时间远离学校,在实习单位中进行实际工作岗位的锻炼。虽远离学校,但顶岗实习仍然是重要的教学环节,需要相关指导老师的指导。而相较于学校,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在时间和空间上有着天然的优势,与实习生的互动更为频繁、直接。那么,实习单位指导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情况到底怎样,不同的实习单位,不同的指导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模式到底有哪些?这是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一、师生互动的理论基础:两种教育观的比较
顶岗实习指导是师生关系的一直特殊的体现形式。是指导老师与学生在走向职业过程这一特定情境中发生的一种特殊的交互行动。其不同的形式反映不同的教育观。传统教育观认为,师生关系中教师的重要职责是“知识传递”,主要表现为:教师主体性地位突出,教师职责是“教”,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但建构主义教育观则认为,学习不被动接受知识的,而应是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的活动。师生双向互动更为普遍,互动的场域也从课堂扩大到更加广阔的生活中各个领域。
如果将两种教育观归纳,从互动指向、互动风格、互动渠道、互动功能等维度将两种教育关下师生互动进行比较的话,二者的区别可从表1得到体现:
二、师生互动模式的分类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环节,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顶岗实习指导环节的组成部分,不同的实习单位、岗位、指导教师秉持不同的教育观,师生互动模式自然表现不同。从以上四个维度划分,本文将顶岗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模式进行如下划分:
(一)互动指向:“主――客体”关系下的单向度互动与互为主体的双向互动
“主――客体”关系下的单向度互动模式是指顶岗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与实习生的互动关系偏向一方,指导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指导教师主动寻找实习生进行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交流,实习生被动接受指导,指导教师的指导具有主动性、适时性(超前性)。二是实习生主动向指导教师寻求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帮助,指导教师的指导具有被动性、滞后性。在这两种表现形式中,教师都处于绝对主体地位,单向度的互动很容易形成单向度的主体性控制,具体表现为强制性的知识灌输、绝对的话语权和深入互动的缺乏。
互为主体的双向互动模式是指顶岗实习指导过程中,师生间不存在绝对的“主――客体”关系,师生可以深入探讨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难题,并能对彼此的意见认同、吸纳。
(二)互动风格:命令型、民主型、放任型
古继宝等人(2013)曾对研究生的师生互动模式进行了划分。他们将指导老师的指导风格分为支持型和控制型。支持型关注个体感受与需求,鼓励个体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提供积极有效的信息反馈;控制型采用命令式指导方式,强调个体遵循固定的行为。借鉴他们的框架,本研究将高职顶岗实习中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与实习生的互动风格分为命令型、民主型、放任型。
命令式的互动风格是指,顶岗实习中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采用命令下达的方式实行,实习生无条件执行命令,个人的能动性得不到发挥。民主式的互动风格是指,顶岗实习中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关注实习生感受与需求,鼓励实习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提供积极有效的信息反馈。放任式的互动风格是指,顶岗实习中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疏于指导,放任实习生自己探索,实习生需要自己面对工作、生活中的挑战。
(三)互动渠道:正式场合的言传身教型与非正式场合的互动沟通型
互动渠道是指顶岗实习过程中师生互动通过何种媒介、在何种场所发生。本研究将顶岗实习中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渠道分为正式场合的言传身教与非正式场合的互动沟通。正式场合的言传身教是指指导老师在办公室、工作岗位上通过谈话、手把手指导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非正式场合的互动沟通是指指导老师在餐桌、户外非工作场所等面对面或通过现代社交软件进行互动交流。
(四)互动功能:技能传授型与情感交流型
美国学者贝尔斯将人际互动功能分为两类:一是满足对方交往需要和情感需要为目标,二是以提供信息、方向或指导为目的。借鉴此分类,本研究将互动功能维度上顶岗实习过程中师生互动模式分为技能传授型与情感交流型。技能传授型互动模式中,实习单位指导老师与实习生的互动围绕工作技能、工作规则、行业发展等展开。情感交流型互动模式中,实习单位指导老师与实习生的互动围绕日常生活中的困惑展开,以情感价值为导向。
三、指导老师与实习生的互动的模式研究与结果分析
在对顶岗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指导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模式从四个维度进行分类后,为了解顶岗实习中师生的互动模式情况,拟制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26份,回收率94.2%。结果如下:
(一)互动指向:互为主体的双向互动模式是主要的互动模式
研究发现,我院四个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与实习生的互动指向中,“主――客体”关系下的单向度互动与互为主体的双向互动模式比例相差不多,但是在单项互动模式中又出现了学生主动向老师寻求指导和老师主动为学生提供指导两种模式,且比例相差不大。(见表3)
在问卷调查基础上,通过访谈,分析认为,“互为主体的双向互动”符合顶岗实习实际情况,这主要与学生就业压力较大、企业用人心切以及职业教育对实践教育重视有关。一般顶岗实习安排对数学院采取用人单位与学生双向面试,不仅实习目的双方清楚,而且要求明确,这样在客观上促进了双方主动性发挥。在访谈中,也发现“主―客体”关系下的单向度互动(老师主动为学生指导)形式,主要在实习前期,“主―客体”关系下的单向度互动(学生主动向老师寻求指导)主要出现在实习后期。这与学生对实习单为情况熟悉程度、与指导老师的关系以及任务承担有关。实习生与指导老师之间关于工作环境、工作对象以及实习任务的共同话题,实习后期相对实习初期更多,这符合心理学中人际交往的熟悉性特点。。
(二)互动风格:民主型为主要互动风格,放任型仍占较大比例
表4可见,民主型的互动模式所占比例最大,这与目前教师普遍具有较好的教育理念、平等的师生观念有关,同时,指导老师与实习生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校企关系,目前社会服务人才急需,希望实习生能尽快顶岗,民主和谐的指导有利于学生成长,也给企业带来效益;但放任型的互动模式也占了33.2%的比例,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对实习生疏于指导的情况值得关注。(见表4)
(三)互动渠道:以正式渠道中的手把手指导和办公室谈话为主
对我院四个专业的实证研究发现,师生互动渠道仍然以正式渠道为主,其中工作场所手把手指导占据最高的比例,而餐桌或其他非正式渠道的互动较少。此外,电话、QQ、微信等社交工具在师生互动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渠道和媒介。(见表5)以上表现说明指导途径多样性,毕竟顶岗实习指导主要发生在工作期间和工作场所,正式指导应成为主要途径,电话、QQ、微信等形式指导体现信息化手段的便捷与高效,体现时代特点。
(四)互动功能:以直接的工作技能传递为导向,日常生活和情感交流不够
表6可见,师生互动的功能指向仍然以与职业相关的技能等方面的指导为导向,其中尤以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指导为主,而涉及情感交流的日常生活指导则偏少,排在最后一位。体现了顶岗实习主要目的与任务,即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说明顶岗实对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提高的作用。
四、结 论
高职院校实习指导总体良好,指导老师与实习生的互动主要有互为主体的双向互动模式,其中,实习前期,“主―客体”关系下的单向度互动(学生主动向老师寻求指导)主要出现在实习后期。民主型为主要互动风格,放任型仍占较大比例,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对实习生疏于指导的情况值得关注;以正式渠道中的手把手指导和办公室谈话为主,其中,电话、QQ、微信等社交工具也是师生互动非常重要的渠道和媒介。互动的内容多以直接的工作技能传递为导向,日常生活和情感交流不够。
参考文献:
[1]朱洁:建构主义教学观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与实践――以精读课为例.教育探索2010(12)
[2]肖湘平.徐小霞:“互为主体”师生互动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 2015(7)
[3]张俭民.董泽芳:从冲突到和谐:高校师生课堂互动关系的重构――基于米德符号互动论德视角[J].现代大学教育,2014(1):9.
[4]古继宝、王茜,、吴剑琳:导师指导模式对研究生创造力的影响研究――基于内部-外部动机理论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 2013年1期
1.1调查对象
温州大学体育体育教育专业参加教育实习的本科生2008级、2009级、2010级、2011级四个年级学生、实习中学体育课指导教师,实习学校的学生以及我校体育学院其他带队教师。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对温大本科实习生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5份,有效率96%。对实习中学生发放问卷200份(温州十四中80份,温州第二实验中学80份,回家实习的其它中学40份),回收有效187份,有效率94%。
1.2.2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检索系统查阅大量相关体育文献以及法规,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及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思路。
1.2.3访谈法
在实习过程中利用实习机会多次与我校实习生以及实习学校部分学生交流;并与其他实习带队教师以及中学体育指导教师交流获得第一手材料进行研究。
1.2.4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电子表格对收集到的数据分类整理再进行系统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体育教育实习现状
2.1.1实习的时间安排
我院体育教育实习为单阶段实习,即第7学期开学后第1周为我校内的前期准备,第2周至第9周半为中学体育实践实习,共有8周半时间。第9周后半周为学生撰写实习工作总结然后教师对实习成绩进行评定。在调查问卷中,55%的实习生认为实习时间安排应该在第6学期的中后段大约8到10周左右,集中安排在实习基地一次性实习。查阅文献资料发现,法国实习时间为27周,前苏联的实习时间为17—19周,由此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实习时间安排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对我校其他实习带队教师和学生访谈时,他们认为第六学期实习对以后的学有帮助,学生是带着问题上课,向老师提出很多实际问题。由表1可以看出第6学期教育实习既不影响研究生考试又非常有益于找寻找工作。通过教育实习后可以对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教育质量做出一些基本的分析与评价,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所以实习时间安排在第6学期比较合适。综上所述,我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教育实习的时间安排上有提前的必要而且实习时间也需要加强。我校体育教育实习形式,以集中教育实习为主,分散实习较少,实习生普遍认为委托实习模式和集中实习模式更好、更能培养自己的能力。此外,自己回家找的实习单位,有利于实习学校对实习生进行全面了解,方便学生了解他实习学校的情况,可以更快的找到工作,综合分析,应该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选择采取更加多样、更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实习形式。
2.1.2实习前期准备工作
对我校实习生在实习前期的工作准备情况调查显示,我校体育教育实习前期准备比较为充分,制定了具体的实习计划和方案。实习生认为实习前期准备工作的重点环节为试课、适应实习环境、备课、见习、心理锻炼。采取有针对性的实践对体育教育实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1.3学校实习内容安排
实习生在实习学校安排内容有体育理论与实践课,另外还有班主任工作、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等实习工作,实习生在实习学校进行了体育基本教学能力的培养锻炼,在实习过程中也有少数同学反映实习学校给他们的工作量超过了实习工作范围。实习生认为在实习学校仅有8周左右的时间实习,重点应该是体育教学,其它学校体育管理工作、教育调查、体育俱乐部指导等等,虽然也非常重要,但不能面面俱到。调查显示,我院体育教育本科实习生在实习中能较好地参与体育教学、训练以及班主任工作实习,但教育调查报告开展不太理想。
2.1.4实习的后期评价和总结
调查显示我院体育教育实习成绩评价主要是高校带队老师根据实习学校指导老师评价表,结合自己平时了解给出最后的评价成绩。我校体育实习生认为评价方式要做到“有法可依,最好是制定体育教育实习成绩评估综合量表,实习成绩由实习生自评、高校带队老师、实习指导老师三方面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
2.1.5实习学校和实习基地
我院重视实习生教育实践过程,为教育实习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充分解决实习基地以及教育实习的经费问题,为提高学生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保障。对实习基地的调查显示,体育教育实习基地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一、有高素质和专业技能强的教师群体;二、完善的场地;三、对实习工作比较重视并愿意接待体育教育实习,四、学校有一定规模和实习高校有良好的关系往来。不足之处:大多数人只是将实习作为与高校的联系之一,还是没有把体育教学重视起来;对我院学生的实习关注还是有些欠缺。
2.1.6实习学校指导教师
实习指导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创新、知识水平、和对课的热情,对实习生的态度是实习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实习中学指导教师认为,大部分本科实习生功底不够扎实,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体育教材教法的学习和钻研,应注重理论知识和基本教学技能的培养,培养与实习学校师资需求接轨。
2.1.7高校实习的带队教师
实习生认为高校带队教师是实习生思想、业务、生活等方面的管理者和指导者,在他们的教育实习中是十分重要的。然而高校带队教师不同程度的担任着高校的教学和行政等其它工作,实习生认为高校带队教师是学校日常工作必不可少的。另外也从侧面反映了我院师资的不足,不能为体育教育实习提供足够的人力保证。
3.国考背景下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改革研究
目前,我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大三的学生第七学期就要参加教师证国家统一考试(简称国考)。如何让学生们在国考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教育实习新模式中,实习贯穿于大一到大四4个学年,时间由原来的几周时间延长为16周时间,而且他们的实习工作也不再仅仅限于在观摩、听课的基础上象征性地上几节课,而是全方位地参与实习学校的全部活动。
4.结论与建议
4.1实习时间和实习形式不太合理
提出了全新的实习教学模式,大一实习1周,大二实习3周,大三实习8周,大四研习4周模式,此模式使他们即有机会全面、具体地体验教师角色的全部内涵,又有大量实践讨论和反思自己的所教与所学,更重要的是大三实习后为大四参加教师资格国考提供了实践保证。
4.2体育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应以长期为主
①有高素质和专业技能强的教师群体,②完善的场地,③对实习工作比较重视并愿意接待体育教育实习,④学校有一定规模和实习高校有良好的关系往来。
4.3实结和评价应进一步完善。
每节课之后,要进行实习生于实习生之间的评价,师生之间的评价,还要进行与实习班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评价,提出优点和缺点,相互改进,最后进行总结。
4.4部分指导教师投入不足
关键词:体育教育实习;实习指导;试教提示;试教评点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2.06.017
体育教育实习是培养和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教学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习生编写教学案、安排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确定教学程序等教学环节都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实践证明,教师的精心指导,对实习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提高实习生的教学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体育院系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体育教育实习的指导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即由过去的联合指导形式变为委托指导形式。由于实行委托指导,实习学校原任课教师的实习指导任务更重,责任更大,这就要求实习学校原任课教师积极承担起实习指导任务。为了完成实习指导任务,必须采用以下方法和措施:
1、互相交流
实习学校要以热情的态度迎接实习生进校实习,要向实习生介绍学校体育教育工作、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实习计划安排等,让实习生了解实习期间所要实习的具体内容,以及授课班级学生的学习态度、组织纪律、兴趣爱好、体育基础、技能水平、以及接受能力等,以便使实习生明确中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与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同时,也要求实习生介绍自己的体育专业、体育特长和兴趣爱好等方面情况,以便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安排教育实习工作。
2、消除顾虑
实习生初次上试教课时,心理比较紧张,其原因是思想顾虑多,心理负担重,怕上不好课,控制不了课堂教学活动,因而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会发生失常现象,如口令喊错、讲解颠倒、示范失误、漏做准备练习、忘记项目交换等,这些失常表现,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为此,指导教师要帮助实习生克服心理障碍,消除思想顾虑。首先,指导教师要帮助实习生进行课前预习,着重在教学程序的表述和教学方法的演示上进行预习,可采取边述课边演示的方式,熟悉教案、记忆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衔接,并帮助预计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指导教师要帮助实习生掌握一些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自我暗示、语言调节、情绪调节、行为调节等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保持心境平静,以便冷静沉着地进行教学。再次,指导教师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实习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失常表现,不能因失常的表现而产生偏面的反感情绪,而是当实习生因心理过度紧张出现失常时,应采取安慰、疏导的方式,及时帮助调控课堂教学活动,使其心理放松,情绪稳定地实施后续教学活动。
3、上示范课
在实习生试教前,指导教师要为实习生上一堂示范课,为使示范课能起到真正的示范作用,指导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在教学态度、口令指挥、组织教学,教法运用等方面作出示范。在教学态度示范上要认真、热情、稳重,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和姿态,保持良好的教师形象。在口令的指挥上要以准确清楚、节奏鲜明、果断宏亮、富有威震力的口令给实习生作出示范,让实习生感悟到口令指挥在整个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特别是集合队伍、变换队形、调换场地、指挥练习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组织教学示范上要以生动的语言、得体的姿态、合理的分组、科学的程序、多样的手段来组织教学,使课的组织严密而活跃,给实习生以良好的影响。在教学方法示范上要设计好教学方法,做到精讲多炼、示范优美、练习多样,使实习生感到讲解、示范、练习具有艺术性。
4、修改教案
教案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教案编写得如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实习生对待编写教案是比较重视的。按照教育实习规定,实习生要认真编写教案,要经指导教师审定后才能上课,指导教师要不厌其烦、逐字逐句地审阅教案,如发现问题及时提出修改意见。由于实习生缺乏编写教案的实践经验,往往效果不太好,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一是教学目标写得不具体明确,教学要求过高,不切合学生的实际。其原因是没有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缺乏对学生体育基础的了解。因此,实习生在编写教案时,要认真研究教材,深入了解学生,依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体育基础来确定课的教学目标,使课的教学目标具体明确、切合实际。二是教案编写较简单,表述不具体,只有简单的文字说明,而没有动作简图,或只有动作简图而没有文字说明,或教学内容与教学措施文体不相对应,不符合教案的格式要求。因此,对实习生要进行教案规范化的训练,明确提出图文并茂的要求,学会书写教案的方法。三是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的安排往往偏低,不知道课的容量大小,也不清楚练习的内容能否适应学生的体育基础和运动水平,其原因是缺少预习和计算,这就要求实习生在编写教案时要进行临场预习,并计算出讲解示范练习的时间,做到合理分配。
5、试教提示
试教提示就是指导教师对实习生在不同阶段的试教提出不同的要求。教育实习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实习生适应试教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实习生贯彻课堂教学常规,有序地组织教学,能按照教案平稳的把课上下来,增强实习生上好试教课的信心。第二阶段是实习生改进教学方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实习生讲究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教法手段,做到讲解突出重点,示范正确优美,练习程序合理,组织教学紧凑,使课堂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第三阶段是创新与提高教学效果的阶段,在这阶段里要求实习生独立进行备课,编写正确完整的教案,并按教案正确地组织教学,在教法手段上有所改进与创新,教学效果有明显提高。
6、试教评点
试教评点是教育实习指导的一项重要工作,指导教师要做好以下三件事:一是随堂看课,了解实习生试教课的进展情况。看课时要认真记录,记录的内容包括教学态度是否认真负责,组织教学是否紧凑,教学步骤是否合理,讲解示范练习是否得当,时间分配是否恰当,运动负荷是否适当,场地器材的布置是否适应于教学的需要,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如何。二是要全面分析课的优劣得失,从现代教学理论的高度,结合实习生的教学实际水平,来分析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突出重点难点的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三是与实习生交谈,先让实习生自己谈谈这堂课的感受,评估一下自己的优缺点,然后指导教师进行评点,在充分肯定优点的同时,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方法和措施,鼓励实习生上好每堂课。
7、理论课指导
实习生上试教课包括实践课和理论课,两者相比,理论课的试教较为薄弱,有些实习生不能很好地把讲稿上的文字转化为富有体育特色的教学语言,运用体育术语较多,又缺少解释,学生不易理解,语言不注意口语化,缺少节奏,速度也快,板书也不规范,让学生感到零乱,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表现直接影响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指导教师要加强理论课教学指导。首先,要指导实习生查阅、收集有关课题资料,确定课题内容,帮助实习生确立教材的范围和重点,经综合分析研究后编写讲稿,讲稿要能理论联系实际,具有思想性和科学性,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同时要和实习生一起讨论,帮助他们进行试讲和板书设计,要求做到讲解口语化,深入浅出,条理清楚,把握节奏,生动有趣,善于启发,并根据教学内容采用提纲式、层次式、词语式、对照式、线条式等多种板书的形式,无采用哪种形式,都要书写工整清楚、美观大方、符合规范,体现教学意图,突出教学重点,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8、成绩评定
论文摘 要: 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重要的学习环节,也是教师职前培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文力求指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实习的效果和职前教育能力。
教育实习是整个师范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教育实习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使学生获得切身体验和实际知识,培养学生从事教育和教学的能力。它是师范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实战演习”。
对一名刚跨出校门进入一个真实的教学环境的实习生来说,如何有效地向有着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学习,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直接经验,是一门学问。这需要实习生有策略地向有经验的指导老师学习,在短暂的实习中获得有价值的教育和教学经验,为毕业后很快地适应教育角色做好必要的准备。
一、有目的地看
实习生和指导老师往往采取一对一结对子的方式开展实习活动,这种浸入式的方式能使实习生受到全方位的培训和指导。实习生经常会跟在指导老师的后面,看各种各样的活动,从生活活动到教育活动,从晨间接待到离园道别,从集体管理到个别教育,从与幼儿交流到与家长沟通,等等。这样的辅导方式对于实习生的实际带班工作和教学工作都是一种最直接、最直观的指导和学习途径。
看,看自己最需要或目前最疑惑的;看在校学习的理论怎么样与实践有机地结合;看指导老师的教育机智;看指导老师的日常管理,等等。实习生面对这样的状况,往往什么都想看,什么都想学,结果因为求“全”而最后“什么都没有学到和改进”。实习生要学会给自己定目标,从自己最需要的地方入手,学会有目的地看,有意识地观察,目标明确了,才能看得更仔细,收益也才会更大。
二、有选择地听
活动评析是实习生在学习中经常碰到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教育风格,这是一个有效帮助和再学习的过程。但是由于实习生没有判断是非的标准,确定不了活动中哪些是精华,哪些是值得商榷的,因而“照单全听”,结果往往“稀里糊涂”。因此,实习生面临听什么和怎么听的问题。
听,听指导老师的思路。指导老师会把问题的空间从更大的任务情境中分离出来,把复杂的问题简化为易于处理的问题。因此在活动评析中,实习生应该更多地听指导教师对活动评析的一些思路,感受指导教师对问题思考的角度,以及过程中的目标的调整、内容的生成、方法手段的灵活运用、个体差异的照顾调整等原因,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分解,以及灵活运用。如在“水的秘密”活动中,实习生从水的流动性、无固定形状、无味、无色等特性设计各个环节,结果活动出现了“赶场”的现象,而指导教师却只是从水无固定形状的角度设计了活动“胖子、瘦子和其它”。在自我评析中,实习生找到了活动的设计思路,明白了科学教育活动应该更多地从细处着眼,从生活化入手,引导幼儿作一些纵向的深入探究,真正实现科学活动的发现性、探索性、研究性、主动建构性等。
三、有思考地学
学习指导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实习生最直接的想法,但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就学而学,而是要学习透过这些经验“看”背后支撑的理论,用理论研读经验,并思考在运用中自身与指导教师存在的可能差距,倡导有“思考地学”。
思考指导教师“绝招”后面支撑的理念。指导教师良好的经验表现了知识的个性化、情境性、缄默性的特点,但这种经验受到一定环境的制约,即教师针对具体情境下具体幼儿经验,因此对实习生来说,幼儿不一样,教师把握程度不一样,这种经验只能是有效的体验,而不是不顾及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一味地全盘跟学。因此,实习生在学习指导教师良好经验时,需要有“思考地学”,重点领会指导教师良好教育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具有个别特征的教育方法,才能在理念的指导下创造出“我”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思考“我”和“她”的异同点。这有助于实习生更多地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思考问题,杜绝简单地模仿,照搬照抄,“丢失自我”。如活动“跳跳毯”指导教师觉得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创造、充分探索,于是设计和记录了不同的跳法,活动中的引导则“见机行事”。实习生没有简单地模仿,而是分析了自己和指导老师的不同特点:指导老师有足够的教育机智面对当时的处境和幼儿的问题,“应付的方法灵活多样”,但自己缺乏对活动的预见和“应急方案”,如果按照指导教师的想法“赤手空拳”地开展活动,就会有抓不到边的感觉,这样对活动的开展会有很大的影响。于是,实习生设计了幼儿在探索时的“核心引导”问题,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四、有方法地做
实习生的学习最终需要回到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运用、领悟和完善,这就需要实习生“有方法地做”,以促进自己成长。
模仿中有创造。实习生在向指导老师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更多地采用模仿的方法,模仿指导老师的教学,模仿指导老师保育时的细心,模仿指导老师的常规培养策略等。但如果在教学和活动中单纯的模仿,就会削弱实习生自我思考的意识和习惯,延缓自我提高,因此,需要实习生在模仿的同时有自己的创造,哪怕点滴的思考,即实现“她”中有“我”的影子。如在语言活动《城市里来了大恐龙》中,指导教师把活动的内容定位于大胆的表述,采用各种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学习,活动很成功。而实习生在向指导老师学这一课的活动中进行了小改动,在情境学习中加入了“贴贴纸”和“交通游戏”的环节,试教后得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使实习生敢于创新和想象,使实习生的教学活动不拘泥传统的活动形式,体现《纲要》的时代性。
跟进式的学习,对实习生来说,能明显感受到自己的进步的学习方式就是不断的“试教”,也就是体现在常用的跟进式手段:上课—评课—再上课—再评课,循环往复,在跟进中体验幼儿的特点,感受指导教师的智慧,在不断的梳理中明确自己的思路和教育目标,知道如何围绕目标设计,如何更好地贯彻“过程性”等。每一次试教,都会面临新的教育情境,出现新的问题,因此,每一次试教都是对活动的新的梳理,再加上指导教师精心的点评,使得实习生组织的活动日渐成熟,与幼儿相处得更加融洽。
五、有针对性地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反思可以使教师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不唯书、不唯上、不唯专家,相信自己才是处理自己问题的专家;反思能在理论的水平上有深层的认识,使教师隐藏在自己心中的教育思想得以激活;反思是对新课程理念的诠释和传统理念的摒弃;反思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而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反思课堂教学资源是否机智处理;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反思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是否体现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等等,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反思能力是当代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和技能,而即将毕业的师范院校的学生也应该具有教学反思能力,从而为将来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习生在实习中一定要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这有利于激发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专业化能力的形成。一是要反思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批判地学习他们的经验,如反思指导教师的教育理念;反思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反思指导教师的教学策略;反思幼儿的学习过程;反思指导教师整个活动设计的理论背景等。二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如写自己教学的成功之处;写不足之处;写教学机智;写幼儿创新;写教学设计等。可采取些实习日记;课后写心得和及时和指导教师交流等方式,从而避免实习的盲目性,发挥实习的时效性。
总之,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职前教师能力与素质提高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教师职业责任感的重要阶段。只要掌握了良好的实习策略,就可以提高实习的效率,为职后短暂的时间内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实现教师专业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魏敏,陈峰.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分析[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学生方面
1.对实习机会不重视、不珍惜,抱怨多实习过程中一遇到困难,就想放弃,不懂得珍惜这是一次利练与成长的机会。对实习工作岗位挑三拣四,偷懒,眼高手低,不愿意从基层做起,抱怨工资低、劳动时间长,心态不端正,工作态度不积极,对酒店辛苦工作感到厌烦,成就感降低,有的甚至顶撞客人与领导,出现迟到、早退、矿工的现象。
2.人际交往能力差,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多数学生不善于沟通,人际交往能力差,工作协调能力有待提高,缺乏与人交谈、倾听的艺术和技巧。对老师依赖感强,遇到问题找老师,独立能力较差。
(二)学校方面
1.对学生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足
实习前教育培训不到位,仅仅依靠实习前的动员大会。学生法制观念不强,不懂劳动法,心理健康教育缺乏。
2.缺少高水平的专业指导教师队伍
多数指导教师任务繁重,既要保证学校的课堂教学,又要分身指导实习,实习效果难以保证;有些指导教师负责几十个学生的实习工作,沟通交流不及时;有些指导教师缺少实习管理指导经验,或指导方法不科学,遇到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把指导责任推给酒店。对实习指导教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奖励机制,有些指导老师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实习生疏于管理。
3.实习基地的选择和合作机制不理想
选择实习基地时片面强调酒店的星级、品牌、所处城市等硬性指标,没有考虑到酒店的软性指标,如酒店文化、内部管理是否人性化、是否接收过实习生,是否有专门的实习生管理规章制度与福利制度等。经常更换实习基地,合作缺乏稳定性,酒店从经营效益考虑,对实习生的数量要求变化大。
4.管理制度、考核制度不够完善
实习计划与实习管理、考核制度是实习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尽管很多学校都有实习计划,但很多都不够周详,完善,缺少应急预案,具体实习期间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也够完善,实习管理的主动权多是在酒店手中,学校较少参与。
(三)酒店方面
1.对实习生不够重视,缺少系统的实习培训体系
有些酒店对学生培训时间过短,仅仅培训两天就上岗;有些酒店将实习生培训与新入职的正式员工一起培训;学生对酒店历史、文化、部门规定等不是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就上岗,没有循序渐进地进入工作岗位。
2.对实习生的管理不够系统完善,缺乏激励机制
没有充分调动实习生工作的积极性,当实习生的工作受到肯定与嘉奖时,积极性、示范作用才会起到作用,才会更愿意出色的、积极地、主动地去完成工作,缺少针对实习生的奖励与激励机制。
3.对实习生的考核不到位
考核项目不全面,仅有硬性指标,缺少个人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发展潜力地考核。酒店认为实习生实习几个月后就离开,没必要浪费人力物力去对实习生进行全面的考核。
4.人力资源潜流失
相当一部分实习生认为在酒店实习时很苦很累,只看到了辛苦的一面,对未来从事酒店行业信心度低,毕业后不愿选择酒店行业,造成了潜流失。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顶岗实习优化对策
(一)学生方面
要调整心态,转换观念,合理、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明确实习目的和实习意义,认识到酒店实习是课堂理论知识学习的一种升华和补充,加强对酒店行业的认识与理解,准备迎接各种挑战。在实习期间要有吃苦的精神,树立大局观,摆正心态,不患得患失,不怕脏不怕累,爱岗敬业,多看多学多问,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积极参与酒店的各种活动,如参加酒店技能比赛、足球赛、联欢会等,融入酒店这个大群体,理解酒店的企业文化。工作中要学会思考,思考如何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如何更好地服务客人,培养酒店职业人的意识、能力,不断思考、总结,提高实习收获,通过自身的不断总结与教师指导分析,找准职业发展方向。
(二)学校方面
学校承担着重要的管理和教育的职责,应帮助学生顺利实现身份的转换与过渡。关注整个实习阶段学生的心理成长、专业成长,关注学生的职业选择心态和职业规划。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管理体系,提升实习效果,优化实习质量。要选择有经验、认真负责的专业指导教师,做好酒店与实习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要精选实习基地,选择有接收实习生经验、有实习生培训系统、管理制度、重视实习生发展,软硬性条件均适合的实习基地。在实习准备期,做好周密的实习方案,包括实习目的、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实习成绩的考核、突发事件的预案等等。让学生客观、全面、准确地了解酒店行业的工作性质与具体工作内容,培养学生的行业意识,服务意识,在日常的教学生活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到酒店行业是一个需要从基层做起的行业。坚定学生顶岗实习的信心,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化被动为主动,既要避免过份自卑又要避免盲目乐观,要帮助学生预见实习中的各种困难,知道如何应对、如何处理。在实习初期,指导教师要与酒店、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帮助学生心理上、身体上适应酒店的环境,学会与人沟通,微笑乐观面对工作。学校要健立、健全实习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制度来考核、管理学生。实习中期,要加强过程指导,此时学生们已适应工作环境、工作岗位,对工作可能会有新想法,如想轮岗换岗,想得到更多锻炼的机会,想参与技能比赛等,学校应鼓励、支持学生的新想法,不要怕麻烦。实习末期,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浮躁、偷懒、想家等的心理,要加强引导,珍惜实习机会,为将来走上社会,积攒更丰富的社会经验。实习结束时,要注重实结,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在以后的实习避免这些问题与改进。
(三)酒店方面
关键词:地方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教师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195-02
教育实习是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途径,是师范生将所学专业知识、技能与教学实际密切结合的重要过程,其效果将直接影响未来教师培养的质量,进而影响到教育的质量。[1]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物学基础教育的日益重视,对高师院校的生物学教师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地方高师院校作为我国师范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其生物学教育实习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鉴于此,本研究以衡阳师范学院生物学教育实习为例,对其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进行研究,并结合地方高师院校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以期为同类院校有效开展教育实习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生物学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
1.实习时间安排存在冲突,实习时间短。与全国大多数地方高师院校一样,衡阳师范学院生物学教育实习统一安排在第七学期进行,实习时间为10周。如此安排存在诸多缺陷,一方面,第七学期恰恰是学生就业、考研和考公务员的关键时期。随着近几年师范生就业压力增大,特别是在地方高师院校在教育资源及社会影响力不具备明显优势的情况下,实习安排在这一学期开展,势必会导致部分实习生态度不端正,进而影响教育实习的有效性。另一方面,10周的实习时间除去见习、熟悉学校环境等工作,真正参与教学和班级管理的时间还不到5周,导致实习生刚刚进入状态甚至尚未进入状态教育实习就匆匆结束。因此,实习生在如此短时间内得到较大幅度提升的机会不多。
2.教学法研究滞后,缺乏相关师资。随着高校扩招,地方高师院校师资矛盾日益突出,高师院校的教师需要承担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加之在我国师范教育“重学术,轻师范”的办学思想长期影响下,许多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无力或无心从事教学法研究。因此,地方高师院校派出的实习指导老师大多不是从事教学法研究的教师。然而,中小学正持续推进教学改革,生物学基础教育从课程体系到教学方法都处于不断革新的过程中,在这一背景下,“地方师范学院教师不知道地方基础教育的现状,不熟悉课程变革的实践,不了解中小学教材”也就成了常态。[2]其结果是教育理论教学与教育实践双薄弱[3],很难说能培养出优秀的生物学基础教育教师。
3.实习基地少,与实习基地关系松散。地方高师院校在实习基地建设上存在诸多问题。首先,由于教育实习经费投入紧张,又很难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因此,我校固定的生物学教育实习基地主要是城区或是离城区较近的几所中学,但随着近年生物科学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增多,现有的实习基地很难满足教育实习需要。其次,由于地方高师院校与实习基地关系松散,未建立经常联系的长效机制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使得实习学校认为在帮助地方高师院校完成教育实习工作的同时不仅没有得到“实惠”,反而增加了自己的负担。例如,实习学校不仅需为实习生安排指导教师,还需为实习生提供住宿等方面的保障;一些教学质量较高的学校,特别是名校、重点中学甚至认为实习生的到来会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从而影响教学质量。这无形中给中学造成额外压力,因此实习基地接收实习生的积极性不高。
4.评价体系存在缺陷,随意性大。目前,我校生物学教育实习主要是借鉴其他专业的评分办法,由实习基地指导老师评分和学院指导老师评分按一定比例共同对实习成绩进行评价,综合成绩90分以上者评为优秀,且优秀率不超过实习生总人数的30%。其中,实习基地指导老师主要负责对实习生实习期间表现情况,如教学能力和班主任工作水平进行评价;学院指导老师则根据终结性的文字材料如实结(或体会)、班主任工作材料、教育实习调查报告等给出成绩。由于实习基地指导老师负责对实习生进行具体指导,学院指导老师一般不会对实习基地指导教师的评分加以干涉,所以在评分时,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往往将感情因素放在第一位,给自己指导的学生以高分。以2014年生物学教育实习为例,实习基地指导老师给实习生成绩绝大多数在95分以上。而高校指导老师因考虑到实习生评优评先、获得奖学金以及将来就业等情况,也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因此,现行的评价方式仍存在弊端:一是不够全面,很难体现实习生在教育实习中的各个阶段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二则会打击那些对待实习态度认真、工作负责同学的积极性,并使那些态度原本不够端正同学更加放松对自己要求。
二、地方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改革的思考
1.延长实习时间,丰富实习内容。英美等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教育实习环节,教育实习时间较为充足。如,英国师范生教育实习时间平均为20周,美国教育实习时间普遍也在15周左右。我国教育部于2007年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也明确规定教育实习时间为18周。因此,为有效延长教育实习时间,有必要变过去时间上集中的突击式的实习为逐步的渐进式的实习模式。大一到大三期间在不影响中学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依据就近原则,固定时间分批到附近中学听课,并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部分班主任工作,以初步了解中学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环节。在校内,还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讲课、说课、模拟教学、模拟班主任等活动提前体验“教师”角色,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提高师范素质。第7学期全期则全面开展教育实习工作。对于有考研和考公务员需求的同学,实习时间则可根据实际情况延后至第8学期开展。这样教师技能培养将不仅仅局限于实习阶段,还可以提供充足的实习时间,使实习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积累经验,以快速适应教师岗位对他们提出的要求。
2.加强教学法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实习指导教师的积极性。指导教师的质量对实习生师范素质的提高具有制约作用。地方高师院校应转变观念,回归教师教育的本位。首先,在扩充教师队伍时,应考虑引进适当比例生物学教学论专业人才。其次,选派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并对实习指导教师在生活工作待遇、职称晋升等方面予以倾斜,以增强教师实习指导的积极性。再次,定期组织高校教师与中学生物学骨干教师座谈或举办讲座,了解当前中学生物学教学现状;最后,鼓励高校教师到中学兼职,以深入了解生物学基础教育,提高生物学教学理论及实习指导水平。
3.建立与实习基地的密切联系,切实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教育实习成功最重要的保证是实习基地建设。鉴于此,高师院校应该加大教育实习经费投入,创立更多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相联系的实习平台。考虑到地方高师院校毕竟经费来源相对单一,因此还须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争取地方政府投入。在实习基地的选择上,因地方高师院校具有地方性,承担着为当地城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4],所以实习基地不应局限于城区中学,可在有条件县级或乡镇中学建立实习基地,这样既解决了当前实习基地不足的矛盾,又可使学生了解基层中学生物教学实际。此外,地方高师院校还须主动与实习基地建立长期稳固的联系,利用高等学校在科研、教学理论研究和硬件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以教育实习为突破口,为实习基地在课题申报、教师职后培训及教学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帮助,以调动实习基地参与教育实习工作的积极性。
4.加强实习管理,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实习评价是对实习生实习质量的全面归纳和总结,也是教育实习的重要环节。[5]准确、全面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为达到上述目标,高师院校首先应加强实习管理,实习指导教师应深入教育实习过程,通过定期访谈、座谈等方式对实习生在实习各个阶段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评价过程中,由高师院校指导教师、基地指导教师、各实习小组成员等评价主体按不同权重共同参与实习成绩评价,评价时还应注意克服个人因素干扰。同时,应把实习生的自我总结作为重点,因为只有经过系统的反思才能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充分发挥实习的作用,促进实习生的发展。
总之,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于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对其进行检验和修正的重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地方高师院校应紧紧抓住“教师教育”这一特色不放,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外部环境,为实习生提供良好实习条件,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水平生物学基础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哲.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研究:现状、问题及对策――以A校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陈修梅.地方师范学院教育实习:问题与出路[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3,32(5):149-152.
[3]吴春雷,金晓棠,贾相华,等.影响地方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效果的问题分析及改革建议[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6):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