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院急诊科消防演练

医院急诊科消防演练

时间:2022-05-31 05:55: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院急诊科消防演练,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院急诊科消防演练

第1篇

[关键词] 急诊出车;模式化;医疗资源;医疗纠纷;医疗事故

[中图分类号] R197.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c)-0134-03

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急诊医学领域中最前沿,最紧急的救命环节[1-2]。急救医疗质量直接决定了病伤员期间取得成功率、伤残率,病死率等,同时也反映了该地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救援能力[3-4]。国内外院前急救的发展现状并不平衡[5-6]。目前,在北京等少数大城市已实行120医疗急救中心,有专门的院前急救梯队[7-8],但在小城市及城乡结合部、农村等地区,120未能完全覆盖或是仅有120指挥台而无专门的院前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工作由就近的医院承担,各医院的技术水平、人员器材配备参差不齐,无统一的急诊出车规范[9-10]。如何充分调动有限的医疗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镇、乡医院面对急诊出车的压力是学者们和医务人员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结合自身急诊工作经验,本科室核心小组讨论研究以及借鉴上级医院的成功之处,初步制订急诊出车模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急诊出车模式前后各1年出车情况为研究对象。观察急诊出车模式前后各1年(2012年9月急诊出车模式化)车次数、空车率、抢救成功率、出车响应时间、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发生情况。

1.2 方法

急诊出车模式由5个环节组成:①出车启动;②出车途中;③现场;④返院途中;⑤到院(图1)。各环节要点阐述如下。

1.2.1 出车启动 ①急诊科每班要有医护、司机、抬工各1名等指定的出车人员出车。安排待班人员。②急诊电话保证24 h开通,铃响三声内接听。120终端电脑24 h处于连接状态。③接听急诊电话的医务人员需适当培训,能沉着冷静,吐语清晰,详细问清出车的地点及案情,并务必取得对方的联系电话。④实行“一铃三响”,即在急诊医生办公室、护士办公室、司机值班室、医护值班室等处设置警铃,接警人员在医生办公室按铃后,医、护、司机能同时接到出车信号,快速到位。⑤出车启动反应时间控制在3 min以内。急诊科应制订各种急危重症的处理流程且医护人员能熟练掌握。

1.2.2 出车途中 ①出车医生需配备工作手机一台。②医护上车后,医生立即告知司机大致地点,司机启动救护车。③途中医生尽快拨通对方联系电话,谈话内容包括再次确认具体地点(必要时由司机接听);确定受伤人数、大致病情,以决定是否需增派救护车,是否需通知公安、消防增援;安抚患者,稳定其情绪,告知救护车正在途中,必要时电话中指导一些自救措施。

1.2.3 现场 ①医护人员到现场后迅速判定环境是否安全。②严格按照已有急危重症急救流程对患者施行医疗救护如伤口包扎止血固定,心肺复苏等。③对于患者在家中自然死亡,要求现场行心电图检查确认,并告知家属情况后,方可离去。④对于工伤致死或疑凶杀自杀等案例,应通知公安人员到达后方可离开现场。⑤对于交通事故死亡,应行心电图检查确认,并等待交警前来,方可离开现场。⑥若伤者被困或涉及火灾等,应及时通知消防部门增援。⑦若现场有多名重伤者,应及时通知急诊科同事出车增援,并启动医院三级抢救预案。⑧若案情复杂,涉及多个部门,社会影响大,问题敏感,现场医护人员不要自作主张,应及时请示医院领导。

1.2.4 返院途中 ①车上施行开通静脉通道补液,吸氧心电监护等基本措施。视病情熟练按照急危重症急救流程进行处理。重点在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保证医疗处理的连贯性。②若患者无随同家属,设法取得家属联系电话并告知其患者目前病情,敦促其尽快赶往急诊科。③若患者病情危重,应电话通知急诊科同事,告知病种及准备抢救物品。若需急会诊,应在车上电话通知准备急会诊。

1.2.5 到院 救护车返院后开通急诊绿色通道,优先检查治疗。病重者到院后继续按照已有急危重症抢救流程进行抢救;若家属还未到医院,应电话促其尽快前来;若经本院专科会诊认为需转上级医院治疗的者与上级医院急诊科联系后尽快转院。最后,医、护、司机各自填写出车登记本,注意准确记录出发、到达、返院的时间,以备查。

3 讨论

据分析,上述地区的医院在急诊出车中较普遍遇到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出车启动反应时间慢,延误抢救时机或造成空车[11];②到现场后发现地点错误或是患者已离开[12];③出车到现场后才发现案情复杂,如群死群伤或是需消防公安部门增援等,手足无措,被动应对[13];④患者无家属陪同,造成收费、检查困难[14];⑤患者病情重而家属不在场时,没有及时打电话向其交待病情,造成医疗纠纷发生[15];⑥出车期间对患者的医疗处置缺乏连贯性,从而影响病情控制。处于镇、乡、城乡结合部的医院,如何应对紧迫的院前急救形势?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有效,可操作性强的急诊出车模式,并组织相关人员(主要是急诊科医护,司机)培训,务求规范化,常规化。

本研究结果显示,急诊出车模式化后,空车率和出车响应时间明显低于急诊出车模式化前,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急诊出车模式化前;急诊出车模式化后,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率明显低于急诊出车模式化前,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本研究优化急诊出车模式,从出车启动、出车途中、现场、返院途中和到院等5个环节进行针对性的医疗干预,做好每个环节的措施优化。在出车启动时,对接电话时间和出车启动反应时间控制均有明确的时间规定,确保在第一时间出车启动,而在出车途中,途中医生尽快拨通对方联系电话。医务人员在到达现场后,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分类处理,若案情复杂,涉及多个部门,社会影响大,问题敏感,现场医护人员不要自作主张,应及时请示医院领导。在返院途中,车上施行开通静脉通道补液,吸氧心电监护等基本措施。视病情熟练按照急危重症急救流程进行处理。若患者无随同家属,病情危重或需急会诊,应对其采取相应措施。在患者到院后,救护车返院后,应开通急诊绿色通道,优先检查和治疗。患者病情危重则到院后继续按照已有急危重症抢救流程进行抢救。若家属还未到医院,应电话促其尽快前来,患者病情若出现明显加重或恶化也应一并告知。

综上所述,急诊出车模式建立成熟能够充分调动有限的医疗资源,明显提高出车效率,减少空车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镇、乡医院面对急诊出车的压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Nordberg P,Taccone FS,Castren M,et al.Design of the PRI NCESS trial:pre-hospital resuscitation intra-nasal cooling effectiveness survival study(PRINCESS)[J].BMC Emerg Med,2013,13:21.

[2] Ahn H,Singh J,Nathens A,et al.Pre-hospital care management of a potential spinal cord injured patient: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J].J Neurotrauma,2011,28(8):1341-1361.

[3] Gnani S,Ramzan F,Ladbrooke T,et al.Evaluation of a general practitioner-led urgent care centre in an urban setting: description of service model and plan of analysis[J].JRSM Short Rep,2013,4(6):2042533313486263.

[4] 马应伟,吕琳,赵春荣.浅谈院前急救工作的防范与管理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7):255-256.

[5] 徐振宇,成颖,甄淑新,等.唐山市院前急救疾病谱与急救医疗资源合理性配置[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2,33(11):1187-1188.

[6] 刘立军,丁桂华,王凤娟.院前急救县域管理模式初探[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3):230-231.

[7] 季劼,刘伟,巨亮,等.院前急救系统管理及发展策略的探讨[J].中国临床研究,2011,24(6):546-548.

[8] 徐巧君.院前急救的护理安全问题与应对措施[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5):40-41.

[9] 易艳.院前急救救护车及急救物品的细节管理[J].护理学杂志,2011,26(1):19-20.

[10] 刘小红,俆小文,沙银娟,等.模拟出车现场对提高急诊护士院前急救能力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1,25(1):268-269.

[11] 张聪介,徐全高,王群英,等.院前急救流程在严重创伤病人救治中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3):6-7.

[12] 王新鹤.急诊出车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1):255-256.

[13] 黄琼,李海坤.基层综合医院院前急救运行模式及安全管理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30):3960-3961.

[14] 朱丽琴,曾洁,杨雅.品质管理活动在急救物品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杂志,2012,2(7):12.

第2篇

2003年,在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建设项目的设计规划方案中,我们明确提出了适应功能定位和功能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需求和空间,体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建设流线。

在用地规划上,考虑急救中心的特殊职能,大胆预留

紧急医疗救援中心选址在郑东新区,北邻城市东西主干道金水路,西邻南北主干道中州大道,同时可以实现5~10分钟路程进入京港澳高速、连霍高速和绕城高速三条高速公路,交通便捷,环境适宜,同时周围的配套设施完善。

依照郑州市城市建设规划及卫生事业第十个五年发展规划,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建设项目占地30亩,在用地上做了大胆的预留,院区四周用围墙与外界相隔,围墙内四周环绕为应急通道。

建筑呈“一”字型设计

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位于总体用地的中央,坐南朝北,成“一”字型设计,主要包括:通讯调度指挥大厅、综合行政办公区、急救医疗培训用房、应急物资储备库、后勤保障用房等功能区。主建筑前方为中心广场,面积多达3000m2,一方面用于应急演练、应急培训,另一方面为日后开展“空中急救”预留为停放急救直升飞机的停机坪。主建筑后方一部分为绿化用地,占地约3000m2,预留为后续建设更高层次的急救培训综合楼以及应急物资储备库;另一部分为运动场馆和综合培训场馆;总体布局流线明了,科学定位,布局合理。

指挥调度大厅设在最高层,面积200m2,设12个调度席位

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指挥调度业务用房设在主建筑的最高层,独占一层空间,面积达400m2,空间开阔,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充分考虑保密性和避免扰的要求。包括指挥调度大厅、维护机房、首长指挥室、工作人员更衣休息室等。指挥调度大厅面积200m2,设置12个调度席位,完全可以满足郑州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急救医疗服务需求。在指挥调度大厅西侧相连设置首长指挥室,面积为60m2,可以通过透明玻璃墙,看到指挥调度大厅的整体情况,包括指挥调度大厅的多媒体视频墙。现场救治情况也可以通过指挥调度大厅切换到首长指挥室,一旦遇有突发事件,便于领导的指挥、调度、决策,及时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综合办公区流线高效

综合办公区设在主建筑二楼。各职能部门形成独立一层工作流线,便于沟通、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院区道路规划设计为环形通道

设有应急车辆流线指示牌,大门安装自动电动门,应急车辆可以按照规范线路快速通过,达到快速、高效、便捷的车流目的。

打造独立的工作、生活、应急功能区域

主建筑楼后方东侧为一长排一层建筑,主要用于应对突发事件职能的业务用房,我们称为“特勤大队”,其职能主要是为了弥补急救中心对急救现场指挥职能缺失的不足。特勤大队的作用主要在于现场的指挥协调,合理调配,规范分流。其用房包括有急救人员值班室,常用应急物资储备室(只备部门职能的应急物资)。

主建筑楼后方的西侧为一长排两层建筑,二楼为应急专家公寓,一楼为餐厅及应急车辆停放车库。车库主要停放应急指挥车、应急通讯指挥车、应急炊事车、应急物资转运车等。打造独立的工作、生活、应急功能区域,确保有力、高效应对突发事件。

设有两个应急医疗物资储备库

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有两个应急物资储备库,一个是中心储备库,设在主建筑的半地下层,并充分考虑了物资储备的特殊性,进行了防潮处理,设置了抽湿排风装置。一般来说,半地下层的物资储备库只适合于北方少雨干燥地区。另一部分为车库,车库与储备库之间有应急通道,平时闭锁,在紧急调用物资时,便于运输。另外一个储备库是前面提到了小储备库,为特勤大队储备库。

近几年来,各类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事故、传染病疫情的时有发生,现有的储备库房面积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而当年预留的建设空间时刻都可以派上用场,救援中心正在积极的向上级有关部门请示,在预留的空间建设更大规模的应急医疗物资储备库。

培训用房占据主建筑楼三楼全层

救援中心内部设置有培训部,同时也是河南省卫生厅急救管理干部培训基地,具有开展行业内专业岗位培训职能、面对全省急救管理干部的培训职能、更有面向社会普及急救知识、急救常识和急救技能的职能。培训用房占据主建筑楼三楼全层,包括有能容纳200人同时授课的多媒体教室,创伤急救实训室、指挥调度员培训模拟电子教室、基础生命支持培训室、高级生命支持培训室等培训用房。自2005年成立以来,培训部已经承担郑州市全部院前急救人员的轮训,全省指挥调度员的定期培训,以及公安、消防、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社区居民等的急救知识和常用急救技能的普及培训任务,受益人群到十几万人次。

后勤保障设施考虑全面

*供电系统

指挥调度大厅、消防用电、空调系统、应急照明用电为二级负荷,办公及场区内附属设施用电为三级负荷,在室外安装200KV箱式变压器一台。并设置配电房,配备沃尔沃柴油发电机一台,能持续提供200kW的供电,当市电中断时,能快速发动,简单切换,保障电力供应正常不中断。

指挥调度大厅等关键部位配备了UPS电源,在突然停电等情况下,能保证通讯指挥调度畅通无阻,避免数据信息的丢失。

*采暖及空调系统

主建筑楼在建设设计时采用中央空调系统,配置水冷机组,夏季开机自行制冷;并连接外网热源,实行冬季供热。

*消防安全

根据建筑规范要求,配备安装了消防监控自动报警系统和喷淋灭火装置。一旦发生火情,能够及时报警,迅速扑救。

*避雷装置

按照建筑规范要求,在主体建筑和指挥调度系统管网设计并安装了避雷设施,保证楼体和指挥调度系统的运行安全。

建后感言

*急救站的设置应合理利用和整合有效的医疗资源

指挥型急救中心,以城市各级各类具有一定综合实力的医疗机构为依托,建设急救站,因此,急救站在其功能定位和布局思路上,应充分考虑城市发展和规划实际,根据服务人口的多少,因地制宜,并合理利用和整合有效的医疗资源。

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目前下设35个急救站,依照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急救站建设基本标准》建设设置,有独立或者与各急诊科共有的业务用房,急救站设在医院一侧或前部,紧邻急诊科,并有专门的救护车停放区域和专用通道,建筑面积不小于200m2,设有医护办公室、调度室(连接急救中心指挥调度网络终端)、医护值班室、司机值班室、急救物品准备室、急救人员培训室等。

第3篇

[中图分类号] R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6(a)-0123-03

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disaster rescue training for college nursing students

DAI Yue WANG Ling

Nursing Department, Jiangxi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 Jiangxi Province, Nanchang 33005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isaster rescue ability training for nursing students. 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15 to September 2016, 244 nursing students in grade three in the four Jiangxi Medical Colleges were selected by convenience sampling method, and they were carried out the disaster rescue ability training.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ining, the self-made disaster relief papers and rescue practice projects were evaluated by self-control method, and the training effects of nursing students were evaluated by self-made questionnair. Results After training, the scores of disaster management theory and rescue practice of college nursing stud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aining,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he eight dimensions of the training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scale were 4.0 or higher, and more than 85% students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training effect. Conclusion It can improve the disaster rescue training system and the protection of disaster response capability that carrying out the disaster rescue ability training.

[Key words] Disaster nursing; Disaster rescue capability; Training effect

近年?恚?各种突发性大规模人员伤亡的灾难事件频发且破坏性日益严重,使人类生存面临了极大的威胁[1]。全球每年因灾难事件造成300多万人死亡,6000亿财产损失,8亿多人口受影响[2],尤其是201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2004年印度洋海啸、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等突发性灾难事件的发生,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使灾难救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3]。如何有效应对灾难突发事件,引起当今社会的高度关注。护理人员作为灾难救援的主力军,应当具备扎实的救援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操作,其救护能力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灾难救援的效果[4]。高校护生是未来救援的后备军,开展高校护生灾难救护能力培训是十分有必要的[5]。本研究通过对江西省4所医学院校的244名高校护生进行灾难救护能力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5年9月~2016年9月选取江西省4所医学院校(江西中医药大学、九江学院、江西科技学院、江西卫生职业学院)在校三年级的244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35名,女生209名,年龄为20~40岁,平均(21.74±1.25)岁。灾难救护能力培训在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进行,所有护生均已接受《健康评估》《人体解剖学》《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专业课程学习。纳入标准:①均为护理本科(学制为四年)在校三年级学生;②均自愿同意参与本次灾难救护能力培训。

1.2 方法

1.2.1 培训前准备 在灾难救护能力培训开始前,由22名具备丰富的灾难救援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的专家(其中护理教育专家7名,临床护理专家10名,护理管理专家5名)共同编制基于胜任力的高校护生灾难救护能力的培训大纲。

1.2.2 培训内容 理论内容包括灾难现场伤员评估及检伤分类、常见灾难现场(如地震、火灾、交通意外事故、各类急性中毒等)的应急处置、灾难常见危重病伤员(如创伤性休克、挤压综合征、昏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的救护、灾后疫病的预防、灾后心理评估及干预。实践操作内容:心肺复苏术、止血包扎技术、现场固定搬运术、自动体外除颤仪及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和静脉输液技术。

在培训最后阶段,通过应用高仿真模拟人进行灾难救护情景实战演练,包括特大交通意外车祸、地震、大爆炸、战伤、特大房屋倒塌事故、大规模食物中毒事件及核泄漏等[6]。综合模拟灾难救护场景演练采取分组训练,每次约30名护生参加,每组分两批护生情景模拟演练,护生可进行角色的轮换。情景模拟训练后,护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分析灾难救援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处,最后由培训教师给予分析总结及点评问题[7]。

1.2.3 培训师资情况 承担本次培训有6名教师,其中具有灾难救援实战经验的医务人员3名,从事急危重症教学的护理学院的教师3名,均参与高校护生灾难救护能力培训大纲的编制,均能掌握灾难救护能力培训的内容、重点与难点以及相关的培训方法,共同确定培训的目标、培训方案、选定灾难救护情景模拟案例。

1.3 评价方法

1.3.1 问卷调查法 在灾难救护能力培训后,遵循知情同意、自愿参加的原则,采用自行设计的反馈问卷对高校护生灾难救护能力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反馈问卷包括8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对其评价,按照0~5分的评分计算(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一般;4-同意;5-非常同意)[8]。在灾难救护能力培训结束后,统一发放问卷244份,回收有效问卷244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3.2考核法 分别于培训前后,采用自行编制的灾难救护的试题和救援实践项目对高校护生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心肺复苏术、止血包扎技术、现场固定搬运术、除颤仪及心电监护仪使用技术、静脉输液技术)考核,总分成绩均为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培训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培训前后护生灾难救护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比较

培训前后分别对护生的理论知识和5项技能操作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高校护生的灾难救护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考核成绩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1。

2.2 高校护生对灾难救护能力培训的效果评价

护生对灾难救护能力培训的总体评价较高,培训效果评价量表中的8个维度评分均≥4.0分,85%以上的护生对培训教学效果表示满意。见表2。

3 讨论

3.1 开展灾难救护能力培训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范围内灾?y事件发生频率不断增强,灾后伤员的生存率随救援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为了提高灾难伤员的抢救成功率,争取有效的伤员抢救时间,专业的救援工作显得非常重要[9]。作为未来灾难救援的骨干力量,高校护生灾难救护能力培训的质量直接关系着灾难专业救援工作的长远发展[10-11]。救护人员对灾难护理学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灾难救援的成效,对降低灾难产生的伤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2]。灾难救护能力培训能够很好地将灾难救援的理论知识与救援实践有机地结合,通过模拟救援情景的实战演练,培养护生临床推理及团队协作的能力;通过救援实践操作规范化练习,训练护生处理紧急问题的有序性[13];通过灾难现场实战演练,提高护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在逼真的灾难实践情景中,将灾难救援的理论知识纳入实践中,将两者系统、全面地融为一体,从而显著地提高培训效果[14]。

3.2 制订和完善统一的灾难救护能力培训大纲及考核评价体系

灾难救援工作具有突发性、连续性、复杂性以及任务重的特点[15]。护理人员在近年来国内外国际救援中的突出表现,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医学救援离不开灾难护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现阶段灾难护理多集中灾难发生时应具备得救护知识和技术为主题的培训,缺乏预防灾难意识和灾难后期护理能力的培训。所以,灾难救护能力培训应将培训目标放在强化灾难发生时的救援知识和技术的同时,培养防灾和灾难后重建期的救护能力[16],从而构建救护人员应对灾难的培训体系,提高其自主救护能力。目前,在灾难救护能力培训中缺乏科学、统一的教学标准、量化评估以及认证标准的培训大纲。因此,高校护生进行全面的、分阶段的灾难救护能力培训[17],可提高其快速反应能力,从而能从容地应对灾难事件的发生和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