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脱贫攻坚个人总结

脱贫攻坚个人总结

时间:2023-02-18 21:41: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脱贫攻坚个人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脱贫攻坚个人总结

第1篇

近半年脱贫攻坚个人工作总结

为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文件要求,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大规模选派干部到乡镇和村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的通知,今年5月,我被选派到绥中县前卫镇冯家村担任第一书记。现将近半年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1.党建方面:不断完善和健全了管理制度,规范开好“”,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加强班子团结,增强组织的战斗力。坚持与村党员干部一道学习政策法规,探讨农村科技,谋划发展出路。让群众对村“两委”班子有了理解、信认和支持上的转变,村班子新形象日渐形成。

2.村集体经济方面:村内暂无集体经济,全村土地大部分种植果树,经实地考核与研究,“恒温库”非常适合我村发展,我村已申报此项目,但因两委换届选举在即,暂时搁浅,待明年换届选举后开展。

3.扶贫方面:进村挨家挨户开展调查,详细了解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摸清村情民意,弄清村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目前全村共620户, 1916人,全村建档立卡户共计63户,还有3户未脱贫。未脱贫主要原因为残疾和重大疾病,无劳动能力。

4.扫黑除恶方面:我村成立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领导小组,由村书记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组员,共同负责我村开展该项斗争,在此基础上,又安排各小组长等相关人员共同配合完成该项工作。通过悬挂条幅、广播、访万家活动等,将扫黑除恶工作遍布全村。同时通过学习,提高小组人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意识,加强情况信息预警,对系统内涉黑涉恶情况要及时通报,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出面制止,形成上下统一思想,齐抓共管的局面。

5.防汛方面:村内出入道路被泄洪河道贯穿,每到雨季,村民出入十分困难,村两委多次召开会议,组织专门运输车辆,为村民排忧解难,夜间走访危房,确保村民人身安全。

6.村容村貌方面:一是广泛宣传,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二是动员全村老少,每家每户把房前屋后打扫整理好。发动群众清理村中垃圾,大力整治村中脏、乱、差现象。三是规范猪、牛粪堆放,在此基础上,引导各家各户在屋前屋后及可种树的山坡种植果树、经济林,既绿化、美化村屯,又能在不久的将来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

经过这半年的工作,我明白要做好第一书记,首先要摆正位置,融入村民,不欺骗,不敷衍。今后的工作中,将立足我村实际,进一步改变思想,更新观念,扎实工作,加快推进冯家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2篇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脱贫攻坚迎考工作会,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全省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全市脱贫攻坚迎考工作会精神,总结2016年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研究部署年度考核工作,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刚才,XX同志传达了省、市会议精神,xx同志全县对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2016年度迎考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务必坚持实事求是,不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全国各地都高度重视,动用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各种宣传铺天盖地,各级督查检查密集进行,打赢脱贫攻坚战势在必行。大家在思想上要认识到,精准扶贫不是一般的事务性工作,而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如果我们不提高政治敏感度,不实事求是,全力以赴,不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年度脱贫攻坚任务就不可能按期完成。根据省、市考核办法,年底考核要进行抽查与核查、第三方评估,特别是第三方评估将委托有关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进行,考核组很容易通过电子数据的比对发现问题,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的行为都将会被发现。各乡镇、各部门、各驻村工作队务必端正态度,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硬功夫迎接省、市考核。

二、务必加快帮扶项目落实,确保完成年度帮扶任务

考核在即,各单位可以盘点一下今年落实了多少项目、投入了多少资金、完成了多少任务。现在省市马上就要对我县进行考核了,但很多单位仍有很多帮扶任务没有完成,有些相对贫困村投入的资金寥寥无几,教育扶贫、医疗救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保障兜底、转移就业、危房改造等政策也还没有落实。各单位要深入分析各项考核指标,对照考核指标列明需要落实的工作清单,明确仍需落实的具体工作任务,明确各项工作完成的时间节点,倒推各项工作的落实。谁的任务没有完成,在谁的环节出了问题,谁就要承担责任。特别是县民政局、卫计局、人社局、社保局、教育局、住建局等今年必须落实相关帮扶政策的单位,如果你们的行业责任没有落实,年度任务没有完成,影响了全县的考核成绩,县委、县政府将严格进行问责。

三、务必进一步强化督查检查,建立年度任务完成情况周汇报制度

县扶贫督查组一定加强考核的督查工作,对工作推进缓慢、成效不明显、影响考核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在全县进行通报批评,县委、县政府将直接追究相关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责任,决不能让少数单位拖了全县精准扶贫工作的后腿。为及时了解全县扶贫工作进展情况,促进年度考核工作顺利完成,10个乡镇和16个“1+N”行业责任单位要在每周五上午将工作最新进展情况报送县扶贫办,再由县扶贫办汇总报至县委、县政府,这个进展情况我也要看。

四、务必高度重视廉政建设,清清白白做好扶贫工作

中央、省、市、县高度重视精准扶贫的廉政建设,安排了审计全程跟踪审计,11月份市审计组已经对我县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全面审计。县委也将加大扶贫领域违纪违法线索查处力度,存在侥幸心理,不严格按照上级的资金管理办法使用扶贫专项资金,必将受到查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扶贫开发资金筹集、分配、使用中违反有关规定的,依法依规从严惩处,涉嫌犯罪的,还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各单位务必谨慎使用各类扶贫专项资金,确保专款专用,不挪用、占用、套用、骗取、贪污、克扣扶贫资金,不违规将扶贫资金用于省、市严禁的支出。

同志们,现在离今年结束只剩下半个多月了,大家务必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围绕2016年攻坚任务和考核方案,集中精力全面做好年度考核迎检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年度脱贫攻坚任务,顺利通过年度考核。

第3篇

常言道:“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进入XX年下半年,脱贫攻坚工作迎来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XX镇纪委用严谨细致的纪检督查促进整改提升,破解“末路之难”,切实为XX镇脱贫攻坚工作保驾护航。

一是以督查促巡察整改到位。在区委第X轮巡察中,巡察组指出了XX镇在落实脱贫攻坚部分决策部署上不到位。XX镇纪委高度重视,针对巡察组反馈的问题的整改情况开展了X次专项督查,提醒整改进度慢、成效差的责任科室、村(社区)X次,并督促其再整改、再落实,扎实做好巡察的“后半篇”文章,切实提高XX镇各项工作成效。

二是以督查促扶贫工作落实。为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实落细,XX镇纪委不定期采取“四不两直”方式,针对辖区内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X次抽查。重点对镇内开展的扶贫专项督查、产业到户资金验收和使用、扶贫资料填写、“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落实情况等进行抽查,累计发现并反馈给相关科室整改问题X个,做到持续传导工作压力,确保思想认识不松懈、工作开展更细致、存在问题及时改。

三是以督察促干部作风建设。在开展督查的过程中,XX镇纪委注重查看扶贫干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精气神”,通过走访了解贫困群众、村(社区)干部和帮扶对象周围群众对于帮扶干部的评价,并及时总结发现的细节问题,反馈给个人进行整改,切实将作风建设贯穿在扶贫督查的过程中。

第4篇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督查XX村脱贫攻坚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

一、XX村基本情况

XX村是XX县15个深度贫困村之一,于2018年出列。全村辖1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58户2863人。现有建档立卡脱贫户392户1717人,脱贫不稳定户18户74人,边缘易致贫户7户29人。2020年全村剩余贫困人口18户39人已全部脱贫。

二、督查工作开展情况

自收到XX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开展迎接国家脱贫攻坚考核工作督导的工作提示》以来,XX镇为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研究制定了迎国考“十日攻坚”行动方案,即从11月18日到11月24日,由各村组织分片自查,形成排查台账报镇指挥部,并坚持边查边改;从11月25日到11月30日,组建4个工作组,按照省考流程逐村开展督查抽查检查。

作为XX村分片包村督导责任人,按照县扶贫领导小组安排,我于11月21日到XX村,传达县迎接国考工作安排,要求XX村结合省对县党政脱贫攻坚考核发现问题和XX镇迎国考“十日攻坚”行动方案,再次对所有贫困户和边缘易致贫户逐户进行问题排查和明白人培训,会后现场查阅村级档案资料、迎检准备情况;特别是针对XX村养牛合作项目存在问题,11月23日召集合作社负责人进行专题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开展整改。11月27日,抽调9名干部组建督查组,我带队按照省考进村入户流程,对村级档案资料、十一类花名册、“六室一点”准备、村级排查整改问题台账、村级访谈准备等进行督查,并分为四个检查小组抽查XX村12个村民组的“三类户”,全覆盖入户边缘易致贫户,查看迎检准备和项目情况等。从督查情况看,未发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方面的短板,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村级档案资料方面。按照XX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抓好XX县脱贫攻坚村级档案资料建设有关事项的工作提示》要求完成归档,但仍然存在问题。一是就业台账不精细,如:有工资收入,但务工地点没有到具体的工作单位;二是全员人口花名册信息不精准,如:1人性别登记有误。

(二)档卡袋栏更新方面。绝大部分贫困户档卡袋栏没有问题,但少部分仍然需要继续完善。一是个别部分贫困户生产经营性收入佐证不力,没有调查笔录,缺少佐证资料;二是个别贫困户明白卡未签字盖手印。三是少数建档立卡贫困户收支台账不一致,佐证资料不充分。

(三)扶贫项目方面。XX村2016—2020年度涉及扶贫项目21个,其中在本村实施5个,参与实施11个,参加分红5个,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经对项目进行排查,除此次省级反馈的2016年肉牛养殖项目存在问题外,涉及XX村的2019年花椒种植产业化扶贫项目,存在实施方式与批复不一致的问题,批复内容为:每户贫困户发放花椒苗30株(如因贫困户不愿种植,结余的花椒苗由村级合作社种植,产生的效益归村集体),实际实施为:每户贫困户发放了15株,剩余15株由村级合作社集中种植。

(四)其它迎检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个别贫困户家庭或个人卫生差,物件摆放不整齐;二是汇报材料中缺少降低疫情防控对脱贫攻坚影响的总结。

三、下步工作打算

通过对督查抽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网格并有以下特点:村干部为网格员的网格问题多一些、县镇下派网格员的网格问题少一些;年龄偏大网格员的网格问题多一些、年轻干部的网格问题少一些;网格员有变动的网格问题多一些、网格员没有变动的网格问题少一些;网格员责任心差的网格问题多一些、网格员责任心强的问题少一些。下一步我将继续按照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继续加大对XX村等本人负责的四个村督查力度,确保督导取得实效。

一是督促各村针对入户查找存在的问题,限时整改,确保所有发现问题在11月30日全部完成。同时,在村内组建互助工作组,采取强弱搭配再次开展全覆盖排查整改,重点是档卡袋栏的更新、逻辑关系理顺、佐证材料收集等,切实做好迎检准备。

第5篇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会议精神,总结过去三年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研究部署新一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区力量,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确保圆满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刚才,XX同志通报了我区第二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情况,三名同志作了发言,XX同志做了工作部署,我都同意,请大家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按照省、市部署,我区对口帮扶、支援与合作的六个地区,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别是第二轮“双到”工作开展以来,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在全省考核中取得全部满分,资金投入、项目落实、帮扶成效位居全省前列,圆满完成各项扶贫任务。借此机会,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向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同志们致以敬意!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第一,关于认识。中央、省、市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将其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十以来,总书记国内考察30多次,其中20多次到贫困地区,在许多重要场合,都反复强调扶贫开发的重大意义。去年11月,中央召开了高规格的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吹响了消除绝对贫困、决胜小康社会的号角。今年3月,XX书记在全省扶贫工作会上要求:“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人口与全省人民一道共享全面小康”。6月22日,XX书记在全市扶贫工作会上强调:“全市上下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的部署,确保各项脱贫帮扶任务如期完成”。

相比以往,这次扶贫工作,有几个明显不同:一是标准更高。中央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在2018年率先完成扶贫攻坚任务,并明确每名贫困人口安排2万元扶持资金,这是以往所没有的。二是要求更严。中央明确要求“省、市、县、镇、村”五级书记抓扶贫,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三是难度更大。经过前两轮扶贫双到,容易的已经解决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同时,由于财政资金管理制度等原因,现在各单位调剂资金用于扶贫的难度加大。四是任务更重。帮扶村由上轮的15个增加到27个,以前是十几家单位帮一个村,现在两、三个单位就要帮一个村。

对我区而言,扶贫工作不仅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一个重要机遇。大家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从思想上增强扶贫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好各项扶贫攻坚工作。同时,通过扶贫工作,加快拓展发展空间,助力企业扩大经营版图,实现双向互动、联动发展、合作共赢。

第二,关于思路。在扶贫思路方面,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改变“大水漫灌”、“帮扶就是帮钱帮物”等传统观念。必须与时俱进,发挥政府资源“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各类资源,共同抓好扶贫工作。具体来讲,就是要发挥好三个作用:一是发挥市场作用。要发挥南山经济大区、创新强区优势,坚持市场化导向,引导各类市场主体、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配置,通过市场调节,达到事半功倍效果。二是发动社会力量。畅通社会力量扶贫渠道,发挥我区企业多、名人多、慈善家多的优势,抓好“全国扶贫济困日”和“广东省扶贫济困日”活动,引导和发动各类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通过各种形式参与扶贫开发。三是发挥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作用。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要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注重调动贫困地区的积极性,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第三,关于责任。脱贫攻坚是硬任务和政治责任,要按照“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指示精神,层层传导压力、级级压实责任。各单位、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把领导责任扛在肩上,做好示范、当好表率。各结对帮扶单位要切实负起主要责任,既要按照考核指标完成“规定动作”,又要结合实际做好“自选动作”,确保责任到位、人员到位、项目到位、措施到位、政策到位、资金到位。

第四,关于干部。精准扶贫是一项艰苦复杂的繁重工作,也是考验干部能力和作风的战场,希望广大一线干部能够扎根当地、热爱当地、奉献当地。区委区政府会一如既往的关心、爱护干部,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并按照扶贫干部选派规定,对在脱贫攻坚中表现优秀的干部重点培养使用。同时,也请广大派驻干部,按照“两学一做”要求,牢记使命,认真履职,展现特区干部的好形象、好风貌、好作风。区委将坚持以实干论英雄导向,广大扶贫干部要坚决破除“干与不干都一样、干好干坏都一样”的错误观点,对于工作不力的,不仅不能提拔,还要严肃追责

同志们,脱贫攻坚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我们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凝心聚力、埋头苦干,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6篇

大家好!本人担任XX村扶贫专干两年来,在镇党委、XX村两委带领下和广大村民密切支持和配合下,本人认真履行扶贫工作职责,始终坚持以“认真、负责、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开展扶贫等各项工作。现将两年来我的扶贫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职责

在村两委的领导下,本人认真做好吴大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和管理工作。  

1、贯彻执行国家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认真落实省、市、县及乡镇脱贫攻坚工作部署。负责扶贫工作宣传及时将上级脱贫攻坚政策向群众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脱贫攻坚舆论导向。

2、  以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中心,妥善保管相关文件,实事求是收集 信息资料,确保信息准确,按时完成信息采集、整理、录入、核对,并做到上报及时、反馈迅速、更新到位;特别是要保管好账、表、卡、 册、 图片等基础资料,丰富资料库,以备随时查询;做好业务管理子系统和大数据平台的管理和维护;  

3、负责与镇扶贫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村进行沟通和联系,随时掌握各定点帮扶单位、干部结对帮扶动态,推进落实进度。 

4、同村两委班子因村因户制定帮扶措施,落实精准扶贫项目,负责项目实施的进度及验收资料的收集、整理,协助上级相关部门做好项目验收工作,并做好扶贫项目的后续管理工作。 

5、做好全村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检查、资料统计上报工作。以两不愁三保障为原则,认真研判每户贫困户,不允许出现非整户识别、错评错退及漏评。

二、深入开展入户调查,摸清贫困户家庭情况

为了能够及时掌握贫困户第一手资料,摸清我村基本情况,我与村两委同志一起积极开展入户调查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调查研究:

1.是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通过召集村民代表、党员干部等到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详细听取了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对村两委班子的宝贵意见,深入了解我村民情风俗、经济发展情况、村发展计划、村里急需解决的问题等。

2.是实地开展入户调查。根据扶贫办文件的相关规定,为进一步了解贫困村民家庭经济情况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更好的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我与村两委人员一起深入贫困户家庭,详细了解了贫困户家庭年收入情况、居住条件、生活困难等等,并认真听取贫困户对当前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深入的调查摸底,了解了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和遇到的困难。我们认真总结了我村在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初步掌握了我村村情民意;根据吴大村的实际情况制订了2020年吴大村精准脱贫方案,明确了今年扶贫工作思路。2020年度计划脱贫5户17人,并为每户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从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方面稳步提升贫困户收入,从住房安全和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提升贫困户脱贫水平,确保所有未脱贫户全部脱贫。我村在吴大村境内投资232.6万建设13条水泥路,共计5公里;投资120万帮助改造泵站1座;帮助发展产业55户,预计补助资金6.97万元;帮助申请公益性岗位7人,共预计增收3.36万元;帮助申请雨露计划1人享受3000元;帮助修缮1户危房改造,补助资金6000元;为低保户63人发放46.57万元;为五保户33人发20.59万元;为62名残疾人发放残补、残护8.82万元;为全村214名贫困人口代缴新农合。

三、本人工作存在的问题

1.是基层工作经验还不足,扶贫工作相关业务还需进一步加强学习。由于在基层工作经验较少,很多工作都是按照上级安排开展,对扶贫工作相关业务需要加强学习,为今后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2.是扶贫工作创新力度不够。当前开展扶贫工作主要是按照上级扶贫办的部署安排,按部就班,工作中缺乏自主创新。未能探索一条带动村民发展经济,提高家庭经济收入的道路。

第7篇

刘家臻先后获得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关爱留守儿童先进个人、扶残助残先进个人,自贡市首届扶贫之星、十大公益人物、青年爱心大使、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富顺县首届扶贫之星等多项荣誉。

企业定点帮村 爱心涌向小康

富顺县有34个贫困村,总计11403户31253名贫困人口,均占自贡市三分之一以上比例。这里贫困原因复杂多样,贫困程度相对较深,却不属于全省“四大重点片区”,贫困人口总体呈“插花式”状态分布的现状,给脱贫攻坚带来严峻考验。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刘家臻及时响应全国工商联和地方党委、政府号召,全心全力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现在,富顺县很多认识刘家臻的人不叫他刘总了,都管他叫“村长”。在脱贫攻坚战中,作为市工商联副主席、县政协副主席、县工商联主席、县总商会会长,他在本县34个贫困村中的3个村开展“万企帮万村”活动,被3个村聘为“名誉村主任”。他也是自贡市帮扶贫困村最多的企业家。

狮市镇马安村是刘家臻帮扶的贫困村之一,该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8户218人。为减轻贫困户入住新房的负担,扶持他们发展产业,刘家臻所在的四川世臻公司捐款200万元,对到集中点居住的贫困户每户给予2万元装修和家具补助,剩余资金作为未享受补助的贫困户的产业发展基金。

榘镏村民脱贫,刘家臻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公司+原料基地+生产加工+文化旅游”的模式,投资1.5亿元打造集休闲观光、贡醋生产、康养康疗为一体的“三产”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项目――贡醋文化产业园项目,并配套建设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乡村酒店、培训(拓展)基地、土特产展销中心。该项目流转贫困户土地320亩,年流转收益20多万元;提供以贫困户为主的就业岗位100多个,人均年收入2万元。同时,本村及周边村贫困户可向银行贷款并且入资到企业中,目前入资总额已达1106万元,约定年回报率7%,其中5%为贫困户稳定收益、1%为贫困户所在村集体收益,剩余1%为马安村集体收益,马安村直接创造集体收益11万元。此外,他在当地规划发展贡醋原料基地1―2万亩,引导贫困户进入大豆种植产业链,每年可为每户贫困户创收3万元以上。

地处富顺县最偏远的福善镇周安村属“旱山村”,交通极为不便,离县城60公里,全村贫困户168户549人,是县里34个贫困村之一。刘家臻主动进行帮扶。他捐资70多万元,修建2口山坪塘和几百米水渠,为村民解决生产生活用水;打通山里人祖祖辈辈梦寐以求被村民称为“天路”的村道,方便了1000多人出行。全村人高兴得不得了,都跷起大拇指为“刘村长”点赞!他协助该村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油茶1400余亩,规划3年内达到2400亩,带动贫困户95户;他组织成立村辣椒种植协会,吸收贫困村民87户,种植小米辣400亩。2016年,产业发展为全村带来土地流转收益150余万元、务工收入近100万元,人均增收700多元。

赵化镇苏坝村是刘家臻帮扶的第3个贫困村。他定期慰问结对贫困户,春节时组织贫困户一起过年并发放救助金。同时,帮助村“两委”规划发展适宜产业,捐资30万元进行帮扶,力争让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

“我要好好感谢‘刘村长’,因为他的大力帮助,我们的日子比以前好多!”该村贫困户彭叔清一说起这个‘村长’就眼含热泪。他妻子和小孩都是精神病患者,刘家臻除了拿钱给他解决一家人生活问题外,还鼓励他树立信心,照顾好家人、搞好农业生产,并帮他发展养殖业增加了收入。

不仅自己全力帮扶贫困村,刘家臻还动员县总商会会员采取“一对一”或“多对一”扶贫模式,对全县34个贫困村进行定点精准帮扶。在他的引领带动下,近两年全县近100名企业家、成功人士投入资金5亿多元,在贫困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力加快了全县脱贫攻坚步伐。

组建公益联盟 爱心点燃希望

在企业帮村过程中,刘家臻看到需要帮助的贫困户太多了,同时党委政府工作量大、任务重。他感到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能帮助贫困户的力量都十分有限。于是,2016年5月,他牵头组织本县10多个民间公益组织,成立“用爱点燃希望”的富顺公益联盟,志愿者多达1500人。

公益联盟成立后,刘家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志愿者,冒着酷暑深入全县2752户贫困户进行摸底调查并精准识别,为贫困户建立“一户一对策、一户一帮扶、一年一核查”档案资料,极大减轻了党委政府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及时完成了精准识别工作。随后,他采取各种方式对其中的特困户进行帮扶,并引导他们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同时,倡导社会各界认领扶贫服务对象,积极开展帮困济贫活动。

2016年9月3日,马安村委会一片欢腾。刘家臻组织近100名志愿者来到这里,为以贫困户为主的1000多名村民表演文艺节目,开展免费义诊,并给他们发放月饼,与他们一起提前欢度中秋。当天,公益联盟成立马安村爱心分队,联盟安排专人长期对全村进行志愿服务。在这个村所有贫困户墙上都有一张《富顺公益联盟志愿服务海报》,联盟采取“一帮一”、“一帮几”、“几帮一”的方式,对所联系的贫困户实行定人、定责、定时志愿服务,因户制宜确定服务内容,为贫困户送去粮油肉和生活用品,陪伴他们过生日。

“健康扶贫进村”活动是富顺公益联盟为响应县委、县府开展精准扶贫活动的新拓展和再延伸。狮市镇马安村六组70岁的孤寡老人徐兰荣,仅靠低保生活,两只眼睛都患有白内障。公益联盟志愿者接他到县人民医院检查做手术,术后主动进行照顾,并为他送去生活用品。出院后还拿爱心款给他。

东湖镇高石村8组村民郑家梅,其公公和3个儿子都相继瘫痪,家庭极度贫困,精神几乎崩溃。公益联盟志愿者多次上门捐款,进行心理疏导,并送去全自动洗衣机、特制藤椅、玩具、生活用品等,还为她的小儿子陈运鑫过10岁生日。在公益联盟带动下,现在一家人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精神面貌大有改变。

据了解,公益联盟组织医护志愿者在全县为患病贫困村民义诊3000多人次,所有志愿者均长期为贫困学生、贫困户提供帮助和服务。

对于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刘家臻总结出自己的经验;通过企业发展产业、解决就业,带动贫困户增收;通过公益组织助力,为党政分忧,为群众解难;通过用好政策,引导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既创收又能照顾家庭。

第8篇

我村紧紧围绕上级脱贫攻坚精神,精心组织,认真贯彻落实扶贫开发政策,积极组织实施扶贫项目,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抓总带面,加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步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基本情况

我村属非贫困村,全村9个村民组,512户1589人,建档立卡户37人80人。2017年已脱贫7户14人。未脱贫13户26人,为确保我村2017年度拟定脱贫户顺利实现脱贫,村两委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当成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一是加大宣传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把扶贫工作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和“三严三实”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扶贫工作打造成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纽带桥梁;二是成立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村主职干部高度重视,率先垂范,亲力亲为,并配备一名专职扶贫专干,为完成扶贫工作提供了人力保障;三是设立扶贫工作室,购置扶贫工作档案柜及档案盒,建立建档户档案,做到一户一档,台账清楚,查阅方便。

全村总面积近7668.15亩,耕地面积占315亩,山场占4078.1亩,主产杉树、松树、枫树、果木林等,深林覆盖率达80%。2016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8500元主要来源于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和劳务输出。水稻、甘蔗、大棚蔬菜。我村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都在不断发展,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村委大力支持农村发展种植养殖,并对初具规模的种养大户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帮扶,尤其是木耳、蜜蜂、珍珠以及生猪养殖专业户,在村委的鼓励和支持下扩大生产规模,积极带动本村村民发展生产,并在上半年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结合大户能手的发展,村委通过“双培双带”,努力拓宽本村经济发展走向。目前全村共有落户企业十余家,小型加工厂十余家。

贫困户致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    家里有重症病人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常年看病就医花费高。

2、    因残,家中有常年残疾人员,无经济收入

3、    年老体弱,缺劳动力

 精准识别、夯实精准帮扶基础

按照工作队的分组分工情况,深入农户家中进行了全面调查走访,严格工作要求,对农牧户进行了详细的信息登记。对每个家庭的家庭成员相关信息、务工情况、健康状况、家庭拥有耕地林地面积、家庭全年收入状况、养殖数量、个人居住房屋情况及交通工具等。相关信息进行了全面采集,真正的做到了“一户不落、一人不漏”。

1、产业扶贫资金、项目落实情况

为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工程,我村大力提倡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并竭力为其申报到户项目。2017年,我村共为9户贫困户申报了到户项目,项目资金累计达到1.4万元。有效地缓解了贫困户的生活所需。

2、扶贫小额信贷落实情况

除了帮助申报产业到户项目,我村还积极争取小额信贷,截至目前,共为本村 5 户申请到小额贷款,贷款金额共计  25  万元。其中户贷企用 5 户,每户年均分红1500  元,三年合同,为他们实现了增收效益。

3、危房改造情况

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目标,我村努力排查危房户  0 户,共改造验收  0 户,打卡发放补助资金共 0万元。落实改造政策,住房有保障。

4、教育扶贫政策情况

义务教育阶段3人,普通高中职4人,大中专以上职业教育1人。每生每年均可享受教育政策,学业有保障。

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响应国家号召,我扎根村里,在工作中向农户宣讲国家扶贫帮扶政策,对农户遇到的产业发展、子女就学、看病就医等方面问题进行认真解析,认真倾听百姓心声,排解他们的焦躁、烦闷心理,鼓励他们奋发图强,积极筹措想办法帮他们解决困境难题。樟树村贫困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家庭是因病导致的贫困,为了更好的做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员的工作,详细了解医疗扶贫相关政。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2017年开展扶贫攻坚工作以来,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配合下,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一是对帮扶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工作推进节奏慢,措施落实不够到位,成效不十分明显。二是跟踪服务不够到位,缺乏长效性、连贯性、持续性。三是统筹协调不够紧密,缺乏整体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今后,我们将狠抓扶贫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创新工作方法,理顺各方面关系,有力推进扶贫工作提档升级。

1、整合各方面资源,切实增强工作合力。

第9篇

面对新形势,跟踪审计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是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之举。特别是在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阶段,面对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宏观背景,跟踪审计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纠错,确保政策措施能被科学、高效地贯彻落实。国家审计署近日2017 年第一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结果,重点关注了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任务落实、放管服改革深化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以及以往跟踪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从审计情况看,有关部门和地区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实际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认真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取得较好成效。同时,审计也发现了一些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所谓跟踪审计,可追溯至我国特定历史时期的政府审计,它满足了该时期的一些特殊要求,算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现象。跟踪审计的发展最初从建设项目开始,逐步向其他领域延伸,最终定位于特大型投资项目、特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事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等。党的十以来,以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和扶贫政策措施落实等为代表的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全面推开。2014 年10 月,国务院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审计,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实际上,在新时期,跟踪审计被赋予了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及与国民经济发展重大政策措施实施情况等重要功能。应该说,这对于科学决策和施策而言至关重要。毕竟,及时对政策部署加以检查纠错,对于既定政策目标不打折扣地高效达成而言至关重要。

根据此次审计署审计的主要内容看,有关部门和地区积极主动作为,在推进脱贫攻坚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总结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比如,在推进脱贫攻坚方面,江西省井冈山市综合施策实现脱贫摘帽,广西壮族自治区严抓精准识贫,四川省苍溪县积极引导社会力量爱心扶贫。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方面,京津冀三省市协同推进检验检疫一体化促进区域内通关便利,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优化重点项目投资审批流程,福建省强化政银企对接引导技改基金发挥实效。与此同时,审计发现的问题更值得各界关注。

比如,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方面,此次审计共抽查30 个贫困县,涉及1320 个项目、50.13亿元资金,发现了诸如5 个县贫困人口数据信息不准确、不完整;23 个县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以工代赈等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16 个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试点工作推进不力;7 个省的44 个单位或个人违规使用资金3693.38 万元;7 个县的34 个扶贫项目未实现预期扶贫效果;个别县脱贫成效等问题。

在去产能、去杠杆,推进放管服改革、降低企业成本,推进重点领域项目建设等方面均审计发现了个别的违规操作、项目进度滞后、虚报项目投资额、拖欠工程款等具体问题。此外,此次审计还发现3.41 亿元财政存量资金未及时统筹盘活。截至2017 年3 月底,辽宁省抚顺市、江西省、湖南省长沙市、宁夏回族自治区2014 年及以前年度3.41 亿元财政存量资金未及时统筹使用或清理盘活。

不难发现,此次跟踪审计涉及重大政策执行,如配套措施、配套资金项目、配套绩效等方方面面,可以视为对政策执行过程的全方位阶段性审查,意义堪称巨大。这不仅有利于政策执行到位,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审计及时跟进也能够起到预防作用。同时,对一些违规问题的披露能够发挥警示作用。此外,通过审计还能促进政府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加强管理,发挥出抵御作用。在记者看来,面对新形势,跟踪审计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是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之举。特别是在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阶段,面对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宏观背景,跟踪审计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纠错,确保政策措施能被科学、高效地贯彻落实。

第10篇

我们根据省、市老促会的部署要求,于2016年初的年度工作会议上,在统一和纠正了普遍存在的老促会一无权二无钱,扶贫工作没法做的思想认识后,真正把扶贫攻坚工作当作一项时不我待的政治任务,真正把它摆上了我们老促会工作的头条正位。对照全年的任务要求,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11个方面:

扶志气。凡是贫困农户都有一个共同点――对自己的生活来源感到无望、没信心,情绪低沉,所以帮助他们解决悲观失望的思想、解决志气问题是很重要的。陈集镇老促会专职理事长费万友等同志积极组织各村(居)委会员组织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标语、座谈等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工作,宣传扶贫攻坚的意义、的指示、扶贫攻坚新的态势、扶贫攻坚的典型,倡导扶贫攻坚,匹夫有责。努力把扶贫攻坚工作推向,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气候。

扶技术。不少贫困农户虽给他们提供了资金和项目等条件,但没本事去办好,其中突出的问题技术是短版,在这方面必须进行帮扶。板湖镇老促会根据调查摸排的情况,对全镇500多名低收入农户进行分析分类,分期举办致富技术培训班。由镇老促会牵头,每月两天用三个月时间举办三期,共培训人员459人。每期学习班开班时,镇分管领导都亲自到会作动员,辅导员讲的到位,参会人员听的认真,每期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扶资金。在扶贫攻坚工作中,最大的瓶颈因素是资金缺乏。芦蒲镇老促会积极协助镇扶贫办及有关金融部门深入“一有三缺”户和低收入农户家庭,根据实际情况提供1万~5万元的扶贫贷款,实行一户一卡,一户一策,2016年以来已向全镇低收入农户投放贴息贷款395万元。板湖镇老促会积极协助镇扶贫办针对低收入农户家庭,只要农户有意向发展养禽、养猪,为每户提供5万~20万元贷款,实行一户一卡,发放到位。上半年,在老促会和镇扶贫办共同努力下,共向326户投资农户发放贴息贷款523万元。这些贷款的顺利发放到位,为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提供了资金保障。

扶项目。有不少贫困户想脱贫致富,苦于没有项目。吴滩街道老促会分村建立扶持弱势群体名册,分析贫困原因,落实帮扶人和帮扶项目,各村(居)老促会都直接扶持1~2个贫困户。全街道21个村居中,精准筛选34户贫困户。采取一帮一、二帮一的形式,有63名会员参与到扶持工作中来,取得一定成效。

扶信息。帮助贫困户脱贫奔小康,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及时为贫困户提供信息,为他们出点子、想办法。陈集镇韦岳村村民韦正平在外几年,当工头搞建筑,2015年不幸破产了,亏债100多万,无奈被迫回来,在家里整天愁眉苦脸,见人不说话。村会员组长韦正冕同志开导他,设法帮他东山再起。见猪价昂贵,韦正冕建议韦正平发展养猪,还将多年积蓄的10万元借给他,又发动全村的会员借给他15万元,还设法替他拿了20万元贷款。又带他前往石狮村万头猪场参观,学习全程养殖经验。韦正平回到家里,苦心饲养,猪的长势很好,当年就获利50万元。他见有利可图,今年又建了20个猪圈,发展养猪200头,猪价高而不跌,预计年底获利近百万。他高兴地说:“我从困境中爬起来了,全亏我们会员组长老二哥帮助。”

扶销售。产品销售工作是农民致富十分重要的环节,农户通过辛勤劳动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只有通过及时销售才能获利。为此,板湖镇、村老促会一班人在产品销售上动脑筋、想办法,派能人先后到苏南大城市跑市场,调研考察,最终成立了南郭蔬菜合作社,专门为南殷农户按时销售各种蔬菜。陈徐苗木合作社专门为农户生产的苗木销售到大城市里去。侉周、孔荡等水产品合作社为邻近几个村的养殖户销售螃蟹和黑鱼。这些合作社的成立,既为种、养殖户打开了销售门路,又为村集体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一举两得。

扶就业。帮扶贫困户闲散劳动力就业,使这些家庭每年都有比较固定的工资性收入,这对脱贫攻坚至关重要。开发区优势在于企业较多,居委会办企业的人员也很多。区老促会专职理事长张之春针对这一特点,将15家改制和新办的民营企业实行厂(居)共建,吸纳600多名贫困农民进厂(公司)就业,人均年工资超过2.5万元。

扶治病。这些年,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屡见不鲜。陈集镇闸东村民郑兴功,全家六口人,父母多病要花钱,老婆身体不壮,不能苦钱,大女儿读书要用钱,光靠他一个人做木工手艺挣钱,一家人生活入不敷出。去年底,祸从天降,八岁的小儿子患了白血病,一家人雪上加霜,这日子怎么过?郑兴功到了崩溃的边沿。村老促会会员组长陈标堂登门劝导他:“你放心,有我们大家的帮助,你一定能渡过难关。”一番话稳定了他的思想情绪,陈标堂根据郑兴功家的实际情况,在村委领导帮助下给他家两个老人办了低保。又开广播大会,发动全村的老促会会员和志愿者及广大群众献爱心,解囊相助。

扶抗灾。我县“6.23”特大龙卷风冰雹灾害发生后,陈良、金沙湖、开发区、吴滩、新沟、板湖、硕集等镇、区、街道老促会组织会员,并发动志愿者,在抗灾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板湖镇老促会专职理事长陆栋成第一时间赶到灾区参加清障,为救人车辆打通救命通道。戚桥村老促会田中佳73岁,前进村老促会朱正帮、郑朱村老促会殷日帮、孔荡村老促会孔庆扣等人都已74岁,这些会员组长都在第一时间和镇村救灾人员一起,始终奋斗在救灾一线。

扶助学。助学工程一直是老促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板湖镇老促会负责人陆栋成利用亲戚关系,从2010年就和江苏宏泰总经理姜玉虎签了协议,为该镇王慧敏、嵇高明、孙雪亮、杨梦平4个孤儿助学,一直到他们读完大学为止。在过去的5年里,姜总每年给四个孤儿每人一万多元,每年暑假姜总爱人孙建林开车到板湖把孤儿们接到阜宁家里,还给孩子们请家教老师帮助补课。因她给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她妈妈。姜玉虎孙建林夫妇的大爱,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赞扬。

第11篇

如何实现在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的战略目标,是当前中国社会从政府到民众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发展议题,也是7000万仍然处于贫困生活中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群众需要共同面对的重大社会问题。在这一轮新的扶贫攻坚的战略追求中,“精准扶贫”作为反贫困的新举措,在突显政府解决贫困问题的决心和态度的同时,也提出了怎样才叫做扶贫中的“精准”和怎么做到精准扶贫,以及谁来做的问题。从当前“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情况来看,如何避免在新的扶贫攻坚中出现急于求成和简单化的偏差,防止因行政性的干预和各种外来资源的输入而使受援者产生对政府资金、社会帮扶的依赖,就成为反贫困行动中理论探讨、政策研究和实务推进等各个层面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必须要考虑的基本问题。本文以内源发展的社会政策理念为核心,把精准扶贫工作方略的实施放到发展型社会政策的理论分析框架中,探讨在农村贫困地区开展反贫困的农村社会工作的策略和方法,以期对正在全面开展的“脱贫攻坚”行动提供一点建议。

一、以发展型社会政策为依托的内源发展观

“内源发展”概念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已出现,而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进入社会发展的理论和实务领域,并引起各国关注的原因,是20世纪的80年代初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一项研究计划:“对促进适应各国社会实际和需要的内源发展和多样化发展过程的社会文化条件、价值体系以及居民参加的动机和方式进行研究”。这一研究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总结二战以后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经验教训,对各种关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理论和实践进行梳理,对它们的局限进行分析批判,特别是在各种现代化的话语系统下,后发现代化国家追赶型社会发展模式带来的不良后果进行反思而提出的新发展战略和政策思维。按照这种新发展观,“一个社会不能完全照搬另一个社会的发展模式,每一个国家都应根据本国的资源、需求、文化特性、思维结构和行动方式”,“找到适合其发展的模式和风格”[1]来确定自己的发展道路和政策路径,运用内源发展战略来解决自己发展中的问题。而所谓“内源发展”的理念强调的是“发展是人民的发展。人民的发展最核心的是人民的创造力和自主性的提高,它们必须是来自于人民的生活、自己的文化和从中形成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2]因此,“内源发展”的理念,是把发展看作“生长的人自己的一种行动(一种努力、一种创举等等)”[3],强调各民族在解决发展时,应该是一个“由人自己并为自己来完成的发展过程”,“把发展的各种目标、道路、方法和所使用的技术等方面的考虑都归集到人的整体和统一体中去”[1]。内源发展观的提出,将解决社会发展问题的焦点,集中到了人的主体性在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上,为发展中国家开展反贫困行动提供了重要的哲学理念。对发展中国家摆脱他们对西方现代国家的依附性,探索自主发展道路产生了重要启示。但是,过于哲学化的讨论,使这一理念往往陷入逻辑应然的理想状态,而在实践上限制了内源发展理论对人们开展政策思考的社会想象力。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阿马蒂亚•森的《以自由看待发展》一书的出版,以发展人的真实自由为目标的“可行能力”理论,使内源发展的抽象观念能够具象为由各种“工具性自由”,即政治自由、经济条件、社会机会、透明性保证和防护性保护所组成的个人主体性所需要的实质自由,使这一发展观念的内涵得到了极大充实,其外延也扩展到实现人的主体能力的获得所需要的条件。在他看来,“这些工具性自由能帮助人们更自由地生活并提高他们在这些方面的整体能力。”[4]而获得了这些“工具性自由能直接扩展人们的可行能力”,并通过它们的“相互联系及互补性”而“相互强化”[4],能够增强人们应对现代化背景下市场经济体系不断扩张挑战的主体性。这将使我们在考虑发展政策时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并在建构以内源发展为内涵的反贫困行动体系时具有更深刻的实践意义。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中,发展型社会政策形成了由众多理论观点和实际行动支持的研究谱系。这个谱系既包括了前面所提及的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也包括了安东尼•吉登斯的社会投资战略、詹姆斯•梅志里(JamesMidgley)的可持续生计理论、迈克尔•谢诺登(MichaelSherraden)的资产建设理论、艾伦•沃克(AlanWalker)的社会质量理论等一系列具有重大社会政策创新意义的研究方式和方法论。这些理论的焦点都集中在以积极的社会政策干预穷人的生计过程,围绕着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培育进行投资,消除对穷人的社会排斥,减少其脆弱性,以增加他们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能力,形成可持续生计能力来促进他们的社会发展。在发展型社会政策研究的谱系中,以梅志里为代表的整体性社会政策思维,在关于农村发展模式的探索方面提出的可持续生计发展政策框架,“把那些在传统上一般被主流现代化政策忽略的乡村群体的利益置于优先考虑的位置”,将“焦点集中于老百姓身上……以更好地解决农村人群的迫切需要。”[5]这是一种把民众置于政策议程中心的思路,但又不是那种目光短浅和为实用主义所驱使的“民众需求第一”[5]的民本主义(或许某种意义上的民粹主义)。它是一种基于整体性社会政策思路的社会投资行动,这一政策思路不同于传统的意识形态支配下的规范性社会政策的国家主义、市场主义或平民主义思路,而是融合这三种思路,针对个人、家庭和社区面临的困境,建立国家、公民社会、民营商业部门和国际发展机构等政策行为人结合的共同行动,去增进他们的福利,提升他们的人力资本和劳动力的竞争力,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抗击社会排斥的能力[5]。按照这样的政策思路,农村发展中的可持续生计策略应统筹考虑“所有与生计维持相关的机遇与制约因素”。既要强调受益人的参与,也要协调政府部门、营利性机构、发展机构、社区和志愿者组织等的行为。要采取社会投资的方式去发展农民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为他们增加各种资产性积累创造条件。“因此,从社会政策的角度来讲,这一过程可以通过实行传统的福利项目(诸如教育、健康和住房)或者以在关键性的非福利部门(诸如农业和资源保护部门)进行社会投资的方式来实现。”[5]在农村可持续生计发展框架的陈述中,梅志里也特别提醒到,尽管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不能寄希望于依靠单一机构来解决农村发展问题,而必须将多重行动者考虑在内。”但是,“善加组织”,注意协调不同机构、不同参与者的行为,以产生“整体大于部分”的结构性效果,也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关键。历史的经验证明,由于利益分配和责任分担的问题,不同的参与者和发展政策往往会相互竞争,彼此抵牾,导致农村发展计划的失败。譬如“有关受益人(或称‘利害关系人’)参与的说法常常有高估现实的问题。”“要想把那些在社会层面上矛盾重重、在空间上七零八落的人群纳入发展工程和项目之中,会存在很多操作上的困难。”“一堆机构不恰当地凑在一起,各个组织以一种恶性的方式进行竞争并且毫无必要地重复行动(就像在‘整合性农村发展项目’的案例中经常发生的那样)”,不仅会使扶贫计划失去预期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会破坏人们对发展的信心和对各种发展计划及其行为者的信任,使农村发展失去社会基础。因此,在可持续生计计划的工具性运用中,既要充分肯定国家在农村可持续生计发展中“独一无二的作用”,也应注意发挥非政府组织在服务供给领域“容易与草根阶层打成一片”,调解他们与政府关系的作用。同时也应该看到,地方社区“经常拥有极有价值的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以及关于地方生态和自然资源的地方性知识”,发挥他们的作用对实现发展目标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国际发展组织对地方社区所提供的财政支持和服务起到的工具性作用,也推动了社会政策的变革。而私人部门作为可持续生计战略的“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可以为农产品拓展营销渠道,也可以通过特殊的安排为小农产生者提供贷款。”总之,组织协调各个行为体之间的行为,与受益人进行充分的协商,“确定正确的先后顺序和建立最为恰当的制度安排,都是通向成功的关键环节。”[5]

二、“精准扶贫”中的内源发展战略

“精准扶贫”是中国政府根据到2020年国家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以及“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①的要求而提出的扶贫政策新思路,也是国家在总结以往扶贫工作的经验,针对目前扶贫开发中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如对贫困人口的“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不同程度存在‘大水漫灌’的现象”②而提出的工作方针。它把“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必须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切实提高扶贫成果可持续性,让贫困人口有更多的获得感”③作为现阶段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基本方略之一,明确了“精准扶贫”的目标和方法,成为各地开展“脱贫攻坚”行动的指导原则和行动纲领。在这一政策方针的推动下,全国各地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大量机关干部“入村包户”,订立目标责任制,举地方财政之力,实施“脱贫攻坚”的“三年计划”、“五年计划”,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精准扶贫”攻坚行动来落实中央决策,并取得了一系列明显的效果。但是,在这一重大的国家行动战略的落实上,如何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实现“扶贫成果的可持续性,让贫困人口有更多的获得感”的目标,一些地方的做法却需要进行反思。比如“谁来扶”和“怎么扶”的问题,许多地方采取的是领导干部做表率,干部职工总动员,入村包户,一对一,面对面地开展扶贫行动。这些措施以强有力的政治动员和行政干预为特色,以政府机构为主体和行动者,在精准扶贫的力度上也显得非常有力,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贫困人口的关心和负责任的态度。然而,我们知道,贫困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既有经济和政治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到了脱贫攻坚的阶段,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的中西部地区,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绝不仅仅是靠政治行动和经济干预措施就能解决贫困,需要广泛的社会动员和包括贫困群体在内的更多的行动者参与,以复杂的方式去应对复杂的问题,才能切实提高扶贫效果的可持续性,实现现有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的目标。因而,所谓“谁来扶”的问题,实质是谁是扶贫的主体和行动者的问题,而“怎么扶”则是如何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让包括贫困者和专业发展工作者在内的相关主体也参与到“脱贫攻坚”的行动中来的问题。按照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分析框架,反贫困行动是由多个行动者组成的行动体系。其中,政府和行政体系固然是居于不可或缺的主导地位,专业人员和专业队伍的参与也是重要的保证。但是,“真正的扶贫是以小的增量投入激活巨大的存量,是帮助贫困者提升‘自主性’的一个过程”,要在增强“贫困者的主体性上下功夫”④。从这一基本的方法论要求来理解精准扶贫,我们必须明白,过多的政府干预,过大的物质、技术和资金投入而又缺乏贫困者在脱贫过程中的责任担当,可能带来的后果是使贫困群众、贫困家庭、贫困社区产生依赖性,削弱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主体性和意愿。因此,“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继续推进开发式扶贫,处理好国家、社会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的原则①,对于解决好“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具有从战略到实践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政策指向性。从内源发展的观点看,“精准扶贫”应该瞄准贫困者的主体性培育,通过激发他们的内生性动力,培育可行能力,形成内源发展的主体,使之能够参与到脱贫行动中,才能以内源发展的社会政策思维助力“精准扶贫”——最终实现可持续的脱贫发展。从发展可行能力的视角来理解“增强贫困者的主体性”,我们首先要把主体看作是一个由个人主体和社会系统组成的社会主体。它的内核是由个人的知识、经验和思想观念与价值观组成的主观世界。然而,这种主观性又是来源于它所处的生活世界:一个由它所生活的环境、文化、习俗、教育、制度和体制组成的社会系统。个人主体由这个社会系统所形塑、改变和再造。因而,任何主体的发展,能力的改善和提升都应从其所处的生活世界的改变入手,通过制度体制的改革、教育的完善、社区的移风易俗和文化创新、社会关系的调整和社会资本的培育等一系列的活动来实现。也只有如此,“增强贫困者的主体性”才不是单纯乐观主义的浪漫理想,也不是唯意志论的主观意念,而是可望可及之事,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也才能成为贫困地区通往全面小康社会可持续发展之路。“增强贫困者的主体性”又是和“扶持谁”这一前提性问题联系在一起。为此,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当前我国农村的贫困问题和贫困人口的构成及其特点。这是在精准扶贫中培育贫困者主体性,推进内源发展的前提。在我国的经济高速增长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资源、机会和财富的分配不公带来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异和个人家庭收入差距扩大变得越来越严重,农村贫困格局也发生了新变化。李小云最近提出,农村贫困格局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下,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催生大量的贫困人口,从贫困特性上看,可见这种贫困称之为转型贫困”。这一部分贫困人群中的一部分有机会在转型中获得发展机会而摆脱贫困,另一部分则会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而避免陷入贫困,还有一部分则会落入贫困陷阱,形成贫困的增量。“二是原来一直没有摆脱贫困的,而且处于贫困代际传递状态”[6]。这两部分贫困人群构成当前农村贫困人口的主体,增强他们的主体性,激活他们的内生发展能力,就成为精准扶贫的关键议题。在增强贫困人口的主体性、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内源发展过程中,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和发展贫困人口的可持续生计能力是两项彼此关联的实践性议题。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和城市化、工业化的冲击下,农村社区的原子化和空心化使农民失去了社区依托,变成脆弱群体。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农村开发扶持的力度,出台大量涉农政策解决农村发展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遏制了农村社区衰落、农业生产力的下降和农民增收乏力的趋势,一些区位、交通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社区,在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中甚至反超城市,成为富裕农村。但是,在中西部脆弱程度较深、贫困人口存量较大的地区,社区衰落、劳动人口流失、资源匮乏,且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仍然是困扰社区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的基本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社区建设来夯实基础,借助“脱贫攻坚”计划和“精准扶贫”措施,通过扶持农民合作组织、建立社区发展机构、发展农村教育、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与社会保障体系等社区重建措施,激活社区潜能、整合社区资源,重建农村自组织体系来推动农民的组织化,增强社区、家庭和个人抗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各种生活风险的能力,形成以“社区能力建设为基础的内源发展”[7]新格局。在这个过程中,贫困者的主体性将由个人主体联合为社区主体,生存方式也将由原子化的个体生存转变为组织化生存,自主性及主体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升。在农村反贫困的行动中,通过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来提升贫困地区农民经济能力,一直是扶贫工作的主要议题。从以往的经验来看,通过提供政策、资金、技术,以项目化的方式扶持产业,建立专业合作社等方式来激活农业生产潜力,发展农村经济,开发式的扶贫政策在实践上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随着技术进步和国民经济中第二、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经济增长的主要领域越来越远离贫困人口所能从事的产业……长期以来一直具有很强的减贫效应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6],发展农业产业的减贫效果逐渐降低,靠开发式扶贫政策解决那些受脆弱性影响较大的贫困人口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解决贫困人口生计能力不足为主要目标的“可持续生计发展”政策框架就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作为发展型社会政策主要支柱之一,可持续生计的发展思路,“其具体的工作一直集中在诸如贫困、脆弱性、农场体系、参与性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上。”[5]它的基本观点是:一个生计维持系统包括人们所拥有的能力、资产和维持生活的各种活动。对于可持续的农村生计而言,它追求的目标是多重的,既追求人们收入的增长,也要考虑增加他们受教育的机会、减少脆弱性和规避风险的社会保护与能力提升。而要实现这多重目标,就必须对人们进行社会投资:投资于教育、健康、从事各种农业和非农业生产的技能,以及改善环境和改变生活态度的能力与方法。通过这种社会投资,形成对他们有实际意义的可行能力,即拥有自主开展生计活动的财政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和社会资本等资产性资本,为推动他们的内源发展提供支持。但是,内源发展并不是仅仅由社区和个人单独的行动构成的,尤其是处于困境中的贫困人口和贫困社区,其资源的短缺和能力不足,需要有外部力量的介入来激活内生动力,也需要有政策体制的支持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因此,内源发展战略并不排斥外部力量的介入来帮助贫困人群和他们的社区改善环境,为他们的生计发展提供支持。通过外因激发内部活力,为农村社区的内源发展提供协助,就构成关于内源发展战略的完整内涵。

三、通过农村社会工作推动“内源式”精准扶贫

农村社会工作是以“促进农村社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发展,改善村民的生活品质,增强社区凝聚力,提高村民的发展能力,达到农村社区的公平、公正、生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8]为目标的社会工作样式。专业化的农村社会工作是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引导下,以社区为基础,以促进农村人们的自主发展为目的,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技巧去协助村民以自我发展的方式,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实现农村生产方式和人们生活方式在社会现代化变迁中的转变与发展。在近二十年的探索中,我国的农村社会工作发展出一系列以反贫困和社区能力建设为基本议题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并在实践中开展了以促进社区参与、改善社区治理、提升社区能力、发展社区文化、推动社区建设为内容的策略和方法探索,围绕扶贫、生计发展、能力建设、文化建设、城乡互助、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社区服务、农村生态与环境保护等不同议题,为个人、家庭、社区提供服务,在所开展服务项目的农村社区产生了积极影响,极大地改善了这些社区的状况。在这些实践经验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社区内源发展,激活人的潜能及其身边资源,支持村民自主发展,作为农村社会工作的基本经验与核心价值,对反贫困及社区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实践价值。总结这些经验,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将对“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产生积极促进作用。在“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中,以促进农村社区内源发展的理念为指导的农村社会工作,首先将人置于战略的中心地位,把精准扶贫的重点放在人身上,以培育和激发贫困社区、贫困家庭和贫困者的主体性与自我发展责任能力为基本着力点,关注他们的生活形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愿,发现他们的优势及局限,分辨和澄清他们的真实需要,用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助人方法去影响、改变他们的观念和行为,促进其发展动机的形成。我们之所以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精准扶贫的重要性,是因为在以往的“扶贫”实践中,尽管也谈“以人为本”的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只是把贫困群众的物质需要当作工作的重点,把技术、项目和资金的投入当作主要的措施,而忽视受助者的想法和内心感受,忽视生活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和制约,以及他们在面对自然和社会的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与知识,在各种压力和挑战中所形成的策略和技巧。因而,在扶贫行动中,农村社会工作从优势视角的观点出发,“致力于动员村庄及村民的力量(资源、智慧、知识、能力等)来实现他们目标和愿望,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9]而社会工作者则以协助者、陪伴者的角色开展服务,运用助人自助的方法去培育和发展贫困者的主体性,通过发掘他们的潜能,活化社区、家庭及个人的资源,来促成贫困社区的内源发展格局。农村社会工作在反贫困中的另一个基本策略和方法,是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开展精准扶贫。按照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观,真实的自由是建立在人们所具备的可行能力基础上的行动自由,即对生活中的挑战和风险能够做出积极的回应,从而使他们摆脱困境,得到发展。在这里,社会工作所倡导的能力建设,不是简单地培养和发展某种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技能的问题,它也是一种态度、一种价值观和一种理解力及批判精神的培育与发展的过程。它是一个新的技术、方法和技巧的掌握与人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世界观的转变相结合的整体成长过程。因而,在反贫困行动中,农村社会工作必须把“精准”放在人的转变上,以“助人自助”为出发点,“自助助人”为归宿,把“授人以渔”和“授人以鱼”结合起来,开展以能力建设为重点的精准扶贫,把扶贫的着力点放在社区能力、家庭能力和个人能力的激活培育上,针对贫困社区的社会环境、文化特质、生计方式、生活习俗、经济状况,以及贫困人群个人和家庭的具体困难,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技巧,不仅给予他们资金、技术、信息、生产经营、市场营销等技能层面支持、辅导和培训,也针对他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的不适应农村发展和现代化的缺陷和不足,开展观念更新和行为改变的社区教育、个别辅导。增强他们应对困难和挑战的能力,提升他们抗御生活风险、发展生计的个人家庭能力和社区集体行动的能力。农村社会工作推进精准扶贫的第三种策略和方法,是针对当前农村社区组织化水平低,生产的个体化和社区生活的原子化导致的社区衰落,开展农村社区的组织建设。组织是人类应对自然和社会压力与挑战的最有效方法。通过组织化,人类摆脱了自然生存的状态,以各种形式的组织联合起来,进行合作交往,建构出形态多样的社会生活方式。对于贫困社区和贫困人群来说,组织化或再造组织化的社区及其个人的生产、生活形态,对实现他们的脱贫发展及政府实施的“精准扶贫”目标,具有关键战略的意义。诚如德鲁克所说,“现代社会,经济和社区的核心不是技术,也不是信息和生产率,而是作为‘生产’成果的社会器官的管理有方的组织机构。”[10]然而,随着中国经济不断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市场经济不断向农村扩张,农村地区个体化的生产方式和原子化的社会状态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要求不协调、不适应的矛盾愈加突出,社区的组织化也愈加迫切。在这样的背景下,贫困地区的农民不组织起来,会使他们“在面对有组织的市场力量和变化莫测的市场风险与社会风险时,变得非常脆弱和无能为力。”[11]因而,推动农村贫困社区的组织化,以有组织的方式去解决贫困问题,也就成为农村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工作,协助农民脱贫发展的重要内容。从以往农村社会工作的实践来看,运用社区组织的社区工作方法和沟通协调、互助合作的技巧去组织农民开展自助互助活动,帮助他们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和社区协调组织,引进社会组织为村民提供解决他们生产和生活问题的协助和支持,对凝聚社区共识,激发社区活力,完善贫困治理结构,实现社区的内源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除了上述三方面的策略和方法外,农村社会工作在参与“精准扶贫”的攻坚行动中的另一个重要使命是移风易俗,推动贫困社区的文化建设。

“文化是包含一套工具及一套风俗————人体的或心灵的习惯,它们都是直接地或间接地满足人类的需要。”[12]人们可以因为拥有一种文化而生活得稳定富裕、有成就感和幸福感,也会因为所拥有的文化而因循守旧,陷入困境。同时,文化又是一种因人的活动而不断生成、不断改变的创造过程。适应和创生、守成和变革作为人的文化行为的基本特质,全面而深刻地影响着人,塑造着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因此,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看,贫困是人们受到社会环境、传统习俗和生活观念的影响和制约而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这就是美国人类学者奥斯卡•刘易斯所说的“贫困文化”。在他看来,“‘贫困文化’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模型的标签,是一个拥有自己的结构与理性的社会亚文化,它表达着‘在既定的历史和社会的脉络中,穷人所共享的有别于主流文化的一种生活方式。’也表达着‘在阶层化、高度个人化的社会里,穷人对其边缘地位的适应或反应’。”[13]对于生活在贫困文化中的个人、家庭或群体来说,仅仅减少物质贫困本质上不可能减少贫困的。因为它是一个根源于经济、社会、文化的综合现象,不消除贫困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不作以改变人的生活信念、行为方式和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建设,贫困文化的存在既会阻碍人们脱贫意愿,又会再生出新的贫困。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我们认为,把精准扶贫同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既重视贫困者的经济发展,生活改善的物质文化建设,又重视精神文化和生活态度与行为方式的改变。通过文化建设来解决贫困社区及其成员自主发展的文化局限,为实现贫困者及其社区的内源发展提供文化支持。当然,农村社会工作并非实现贫困社区内源发展的万能工具,也不是解决精准扶贫问题的点金石。它也有自身的局限和适用范围,也需要借助于政府、社区和社会组织的力量来与国家实施的“精准扶贫”计划相对接,才能在内源发展的策略中发挥专业作用。这就要求农村社会工作必须把自己置于“精准扶贫”的整体战略中,与政府和社区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扶贫机构开展专业合作,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技巧和方法参与到“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同时,政府职能部门也要转变扶贫观念和工作方法,用社会治理的理念创新贫困治理方式,把现有的自上而下的行政治理,变成具有广泛社会参与的社会治理过程,将过多的行政管理权让渡给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使农村社会工作有机会、有空间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形成政府主导、多主体共治的贫困治理新格局,为实现以内源发展策略推进精准扶贫的最终目标创造条件。

作者:钱宁 卜文虎 单位: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第12篇

人事股自成立以来,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人员分工明确,扎实进取,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工作计划内容和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主要工作及做法

(一)保质保量完成脱贫攻坚工作。按照县脱贫攻坚指挥部要求在2021年3月底前驻村第一书记及帮扶责任人再开展一次“两不愁,三保障”大排查工作,迎接上级检查并上交今年帮扶工作计划。

(二)认真完成人员编制,干部人事、党员培训、退休人员情况等报表统计上报工作。今年共承接1名同志转隶,1名单位人员调配,无退休人员手续的办理,人员安排平稳有序。

(三)不断完善干部、职工人事信息、使干部职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信息化。收集全局人员学历、专业技术证书基本上掌握了全局人员的个人信息,及时增减变化;对人员工作,政治面貌,学历和身份进行全面摸底,及时对人事档案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四)认真做好干部职工职称申报工作。完成了3年同志正常晋级的报批工作,同时对够条件人员积极督促申报专业技术职称在聘任工作上尽量多争取聘任职数,使更多专业技术人员能够聘任。

(五)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相关部门下发的文件精神,配合县直工委、组织部、党史办做好党建和党史工作及组织关系的转接工作,党费的收缴等。

二、存在问题

在这一年中,虽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不足之处依然存在,例如在党建工作中出现组织不力,在扶贫工作缺乏主动,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考虑不全面,但是随着学习的积累,实践的开展,我相信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党务及政务业务学习,组织全局工作人员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加强干部、职工政治业务学习,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党性意识,服务意识。

2、加强与县委组织部、人社局、编办等部门的协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