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信息技术企业党务

信息技术企业党务

时间:2022-09-28 21:16: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信息技术企业党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信息技术企业党务

第1篇

关键词:天然气公司 行政系统 信息技术 应用

一、引言

作为对整个天然气业务具有经营权的运营企业,天然气公司拥有着辖区范围内规模庞大的公用天然气网。以天然气公司行政系统作为对象,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理念,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设备等,对天然气公司行政系统等信息资源实施一体化的采集、一体化的存储、一体化的管理与一体化的分析,开发利用配置科学、功能全面、反应快捷、运行效率高、维护管理简便、界面友好之管线智能巡检信息系统,最大能力地达到资源共享,从而有效减少了信息传送阶段中抑或数据重复输入阶段中之数据发生误差。为天然气传输设备管理、天然气传输设备运行、天然气传输设备检测和检修的决策创造有力的支撑。借助此方案的实施,不仅提升经营管理水平,而且缩小天然气公司运营管理成本,达到天然气公司与天然气用户利益的最大化。

二、天然气公司行政系统设置

天然气公司行政系统由生产设备部、生产监察部、管道网络部、市场运营部、行政管理部、后勤保卫部、财务部、党群部、总经理办公室等九大部门组成。各部门分别下设一名主管和办事及技术若干人(总经理办公室设秘书一人、办事人员若干人)。其中生产设备部主要负责生产调度管理、技改大修、设备管理、厂站管理以及其他等方面;生产监察部主要负责安全监察、安全检查、预防安全事故、安全宣传与培训、法律诉讼、部门日常管理以及其他方面;管道网络部主要负责燃气管网规划与建设、燃气管网的日常管理、燃气管网的抢修以及其他方面;市场运营部主要负责用户发展、营业收费、用户安全宣传和检查与培训、客户服务、部门日常管理以及其他方面;行政管理部主要负责内部管理 、行业协调管理 、监督管理、人事管理以及其他方面;后勤保卫部主要负责后勤管理、档案管理、材料采购与保管、安全保卫以及其他方面;财务部主要负责资金管理、内部审计、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税收筹划以及其他方面;党群部主要负责党务工作以及其他方面;总经理办公室全面负责。

三、天然气公司行政系统管理与信息技术的应用

科学技术从根本上制约影响着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在天然气公司行政管理方面也非例外,信息技术对天然气公司行政管理工作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天然气公司行政系统的工作效率。

(一)不断提升天然气公司行政系统管理透明度

当前,信息技术已被行政管理者们注重并广泛运用于各管理范围。建构天然气公司行政管理系统,必定要求天然气公司行政管理主体提升行政系统透明度,扩大公司员工参与,即逐渐推动天然气公司行政系统管理工作的透明化。

(二)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系管理与处理信息之各类技术之总称,主要体现在计算机领域、通信领域用来达到设计、开发、安装与实施之信息系统及软件。信息技术具备普遍、客观、动态、共享等特征。由信息处理的经过来看,信息技术主要包含信息的收集、信息的识别、信息的提取、信息的变换、信息的存储、信息的处理、信息的检索、信息的检测、信息的分析与利用等诸多方面的技术。

(三)信息技术作用于天然气公司行政系统

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譬如:公司过度的行政主导有损员工的参与权;公司管理者草率的私自决策有损员工的知情权;公司缺少的制度保障有损员工的表达权;公司不通畅的反馈渠道有损员工的监督权等。

“电子政务”等一系列符合信息时代需求的理念逐渐渗透到行政管理的各个领域,透明度逐步成为广泛吸收的价值尺度,天然气公司信息系统的建立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公司行政管理模式变革的必然趋势。

四、应用信息技术 促进天然气公司行政效率

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广泛应用,为行政管理的民主化和行政管理的分权化奠定了现实的物质基础,自然为行政管理的手段、模式与效率招致一场深刻的革命,天然气公司一定要做到与时俱进,跟进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步伐。

(1)天然气公司要建构体系完整、结构科学、互联互通的公司行政网络管理系统,让公司拥有行政系统共建共享之信息资源库,以至于能够展开网上交互式办公。信息传送有着极强的时效性、互动性和跨时空性,促使获得与反馈信息所耗用时间与费用大幅度降低。此无疑是对天然气公司行政效率之一大促进。

(2)天然气公司各行政部门有助于公司行政系统实现面向公司和员工的审批、管理与服务业务上网运行,展开“主动式”服务,使行政系统由以往的“管制者”转变为现在的“服务者”,确立公司各级行政部门在网络系统上的新形象。

(3)“电子政务”的发展,促使天然气公司行政系统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此无疑有助于公司与科技进步的共同发展。

五、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不单单只是一项技术,同时也是组织形态、管理理念与模式的变革。天然气公司只有不断注重本公司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才能增强竞争力,进而适应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周镇欢.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燃气管网运维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 2012(33)

[2]张月钦.信息技术在大庆燃气的开发与应用[J].煤气与热力,2010(2)

第2篇

关键词:综合管理信息系统;EOS;构件

0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供水分公司(以下简称供水分公司)的信息化建设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使用的信息技术逐步更新。供水分公司借助业界领先的SOA软件开发平台,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安全为基本前提,搭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快速、高效地完成项目的实施并保持面向服务的拓展集成功能,为将来供水分公司整体系统平台建设,如跨应用系统的业务流程,统一门户建设,统一数据交换平台等一系列平台建设打好基础。

1系统总体设计

1.1业务需求概述

针对传统的工作模式,以智能化信任和授权平台为基础,根据部门及基层单位的工作特点构建信息处理平台系统,实现了办公会议管理、内容管理、党务公开网及exchange邮件管理等模块功能,并将付款会签和项目管理两大应用模块嵌入到系统平台中。实现了电子化付款会签及项目审批流程,并集成了exchange邮箱。

1.2软件逻辑构架

系统建立了主数据库和备份数据库,结合SQL的备份工具做好本地备份工作,并通过磁盘阵列手段保证数据的安全。业务系统划分为展现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Coframe组织机构权限框架系统,由governor运维平台统一监控管理业务系统。

1.3软件功能构架

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功能模块分业务信息子系统、业务配置子系统和系统管理子系统三部分。其中系统管理子系统包含组织机构管理、角色管理、权限管理和功能管理等模块,业务配置子系统包含数据字典、流程配置、流程监控等模块,业务信息子系统包含付款会签、项目管理、内容管理、会议管理、exchange集成等子模块。

1.4系统硬件构架

系统由机架式PC服务器组成数据库管理系统运行环境,由刀片式PC服务器组成应用系统运行环境,并辅以磁盘阵列柜设备,实现数据的接收、存储、交换、备份管理。

2系统实现

2.1系统开发

以SOA应用平台PrimetonEOSPlatform为基础,系统开发使用EOSStudio环境,针对传统的工作模式,根据部门及基层单位的工作特点构建信息处理平台系统,进行综合业务的工作开发。开发过程主要分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进行数据建模。数据构件的开发:首先利用数据建模技术,建立从数据库到业务对象的映射关系,从而实现应用逻辑与具体的数据库访问之间的隔离。(2)进行业务构件开发。逻辑构件的开发:扩展名为.bzg,基于Java代码实现。(3)进行组合构件和装配。EOS图形化的构件组装,简便地从构件库中拉拖各种构件,再对构件进行连接,并配置相应的参数。(4)进行UI开发。页面流开发:其扩展名为.flowx,用来完成界面和业务流转控制的相关构件称为页面流构件。页面开发:采用JSP源代码编辑开发,也可使用EOS可视化页面开发工具,包含EOStag、htmltag、EOS页面控件、Rich-web控件等常用的页面控件,来生成JSP页面。(5)进行工作流程开发。工作流程:用于完成包含人工和自动的业务活动流程的构件,它是利用EOS的流程定义开发环境来进行开发的流程管理的一个图形化描述,其扩展名为.workflowx。

2.2单元测试

为了保证程序每个模块的正确性,编写测试用例,对项目的每个功能点进行测试。单元测试任务包括模块接口的测试、模块局部数据结构的测试、模块边界条件的测试、模块中所有独立执行通路的测试以及模块的各条错误处理通路测试。通过单元测试,保证业务流程及代码的正确性,保证程序的健壮性,以便保证复用功能正常。

2.3功能上线

测试通过后,将包括工作流在内的所有项目资源统一打包为部署包,扩展名为.ecd,是由多个构件包以及一个web模块组成的压缩包。使用EOSGovernor上传到服务器中,完成部署操作,并对各个构件及SQL等运行情况进行管理和监控。

3结语

第3篇

电力系统文书档案又称电力管理性档案,是在电力企业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指其办理完毕、有保存价值的文书转化而成,在其党务、行政管理、调度服务等活动中为互相联系和处理事务等的实际需要,用文字、图表、电子等方式直接记录下来的具有完整体式和处理程序的信息材料。电力系统文书档案具有基础性、前瞻性、规范性、综合性和服务性,文书和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是互相促进、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工作,主要涉及电力系统行政管理、党群管理、人事管理、业务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

二、加强电力系统文书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加强电力系统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是电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强化电力系统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体现,是其工作业绩和管理水平的历史记录和再现,具备一定法律效力的凭证作用,也是文书工作珍贵参考资料以及指导单位领导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还是档案科学管理研究的基石,是衡量电力系统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的关键标准之一。电力系统档案管理是其经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管理要素,是电力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部分,具体负责日常公务文书的收发、登记、运转管理、档案管理与保管等。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大,电力文书档案管理信息化已成为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成为其最佳技术手段和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在资源整合、共享的同时,开发电力系统文档信息平台,能够及时、动态地查阅电力文书档案,用于内部员工熟悉情况、总结经验、制定计划、处理问题的有力助手,便于快捷、重复网上阅览,在做好政策性、专业性、保密性的同时,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提升电力文书档案的开发利用价值。

三、加强电力系统文书档案管理的对策研究

1、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电力系统全员文书档案意识,争取各级领导对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加大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电力系统法治意识和依法治档的自觉性,在员工中加大宣传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企业档案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力度,加强员工对文件材料及时进行归档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员工的档案意识,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加大开发利用的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领导的支持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系统文书档案工作者的积极性,资金投入的力度是提高文书档案管理水平的有力保障,也是促进电力系统内部各部门协调合作的重要一环,为实际的文书档案研究和服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开展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制,全面提高电力系统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素质,有效提升文书档案管理水平

电力系统文书档案管理水平关键取决于文书档案专业人员的素质高低,不仅要求基层文书档案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档案意识、扎实的业务功底,还要有较高的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为此,要不断提供各种政治素质、业务技能的培训和学习的机会,持续拓宽工作思路和知识面,提供机会加强行业交流与学习的机会,借鉴兄弟单位以及国内外成功的管理经验,成功打造一支复合型文书档案人才队伍,并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这是保证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安全有序开展的基础,也是电力系统加大档案科技进步、提高管理水平、深入开展档案开发利用的关键所在。明确电力系统文书档案工作人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制的目的,从目的性、现实性和实效性出发,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学以致用”的方针,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对相关科学知识的补充和更新。电力系统走向国际化的标志有两个,一个是电力系统设备的自动化,另一个就是电力业务的网络化和数据电子化水平,其中包括文书档案的信息化水平,肩负着为电力企业转型和精确化管理提供信息支撑的重大责任,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企业信息化进程的逐步深入,给电力系统文书档案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同时更赋予档案管理巨大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加强对信息技术、计算机、科技软件等新技术的学习,确保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来进行电子文件和资料的制作、使用和维护,从而为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文书档案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开展电力系统文书档案工作人员在职学习的约束、激励措施,与工资、技术职称以及管理人才培养、提拔相结合,增强文书档案工作人员继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更新知识、拓宽视野,用现代化的科学知识、政治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掌握电力系统文书档案管理的技能,更好地适应电力系统企业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提升电力系统文书档案管理的水平。

3、建立健全电力系统文书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不断创新电力系统文书档案管理模式

参照国家有关法律制定符合电力系统文书档案特点的规章制度,做到科学、合理、操作性强,明确各岗位的职责,从文书档案的组织领导、管理体系、基础分工、考核标准、激励约束等均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有效地控制电力系统文书档案的形成、整理、归档、安全防护、过期销毁、阅览许可、综合利用等,尤其对特殊载体的档案要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加以重点保护,切实加强对知识产权和涉及商业秘密档案的管理,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与安全。创新电力系统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打破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思维方式,采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在文书档案管理实行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同时,为电力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服务工作。

第4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 网络德育资源 建设 利用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B-0021-02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进入了全新的网络时代。信息化和网络化对学校德育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拓展了德育工作的渠道,为学校开展网络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网络德育是指围绕现代德育目标和内容,以网络为媒介开展德育管理和一系列德育活动的过程。学校网络德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网络为辅助工具,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二是在对学生进行网络技术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规范的教育,培养学生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道德意志和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自律能力。开展与推进学校网络德育工作,首先要解决好如何建设与利用学校网络德育资源的问题。为此,本文探讨关于建设与利用技工院校网络德育资源的问题,并提出几点构想。

一、学校成立专门的网络德育领导小组,建立与完善网络德育资源管理体系

在学校统一部署下,建立网络德育领导小组,主要成员由学校党务部门、教务部门、人事部门、财务部门、总务后勤部门、学生管理部门、保卫部门、校团委和学生会等负责人,以及优秀班主任和网络信息技术教师组成。小组由组长、副组长、小组秘书和若干成员组成。组长由校长担任,全面负责网络德育资源建设工作,统一领导与指挥小组正常开展工作,定期举行会议,研究、检查与监督小组工作。副组长全面协助组长开展网络德育资源建设工作,研究、检查、协调小组成员开展工作。小组秘书由网络信息技术教师担任,主要负责相关网络德育资源的汇集、优化整合与利用,统一学校网络德育资源建设与利用的相关信息,并负责成员联络工作。小组的其他成员负责大力挖掘与开发利用与各自主管业务密切相关的网络德育资源,并形成材料及时上交给小组秘书。把学校各部门相关负责人纳入网络德育领导小组,以便学校充分地调动人、财、物等各种资源,保障学校网络德育资源建设与利用的需要。

在网络德育资源管理上,要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管理体系,包括网络德育资源的建设规划、贯彻执行、检查监督、处理、反馈、更新等。在这些不同的管理内容上,优化人员的配置与分工,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人人有事做,不断丰富内容,并保证网络德育资源质量。通过网络德育领导小组的统一决策,统一指挥,协调好学校各个部门和个人进行网络德育的规划、内容、目标及资源等各方面的一致性,实施可行的学校网络德育方案。统一思想,统一进行技术设备的配置和培训,在内容建设上考虑学校自身特色,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确保不同网络德育资源内容的先进性、针对性、实效性。小组成员虽有不同分工,但都能按统一目标与要求,组织相关部门的人员开展统一的网络德育工作,并将此工作纳入到学校整体考核与奖励工作中。

二、架构校园网络德育网站,创建多元有效的优质校园网络德育资源

广泛听取教师、学生、家长、校企合作企业等多方意见和建议,集众人智慧于一体,精心建设与完善学校德育网站。通过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发一批特色网络德育资源,推动教师、学生、家长、校企合作企业之间有关思想道德教育的交流互动。

(一)构建网络德育资源重点在于资源内容的针对性。虚拟、隐蔽的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技工学生的道德感、责任感,并冲击着他们的思想意识,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取向。对此,校园网络德育网站可设立“学校历史事件”、“校园人物风采”、“校本日常德育”、“校企合作德育基地”等栏目,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知识水平,重点突出本校特色,精心选取、更新和补充适合新时代社会发展要求的网络资源,使学生了解学校的自然景观、人文环境、人物楷模以及重大历史事件,让学生在知校史、爱校园、讲道德的浓郁氛围中,增强作为学校一分子的自豪感以及建设学校美好明天的动力。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德育资源的过滤、筛选和分类。应由思想道德品质好、网络技术过硬的专门网络德育专家和队伍来承担过滤和筛选网上复杂信息的任务,采用防火墙、安全认证、密码等一系列技术手段提高网络监控和管理的水平,防止不良信息传播,确保网络德育资源的针对性与安全性,从而创建“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资源丰富、安全文明的网络环境。

(二)构建网络德育资源根本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校园网络德育网站可开设“学生天地”、“班级风采”、“班级博客”、“校园网络电视台”等栏目,利用学生会、文学社等校园学生组织和各个班级集体,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参与校园网络德育资源收集与共享的积极性,及时通过网站展示学生的优秀成果。鼓励全校师生建言献策,为学校德育网站建设提供素材。同时,以一定的薪酬聘请优秀学生做学校德育网站某些版块的版主、校园网络电视台的主持人和校园记者等,让他们负责网站相应板块的定时制作、更新与维护等,使学生也成为校园网络德育资源的建设者。对访问浏览学校德育网站的本校学生注册用户进行网站访问浏览量的阶段性评比,可按月、学期、学年等不同阶段分期评比。这样不仅能让网络德育资源得到充实,而且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快乐,在参与中感悟人生,在参与中树立自信,形成积极向上的网络德育价值观。

(三)构建网络德育资源核心在于资源的趣味性。一方面,要提高网络德育资源形式的趣味性。可以采用文字、声音、图形图像、三维动画及影视,甚至网络游戏等方式,吸引学生可持续地浏览和关注学校网络德育资源。另一方面,要精心选取、编辑、更新和不断补充网络德育资源的内容。可以把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时政热点问题、社会焦点事件和校园日常生活事件等作为德育素材,从德育的视角对它们进行剪切、编辑或改编等,增强校园德育资源的时代性、新颖性,提高德育资源的趣味性。对学校网络德育资源按月、学期、学年等进行阶段性评比,对网络点击率和关注度较高的资源者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他们继续想方设法提高学校网络德育资源的趣味性。

(四)构建网络德育资源关键在提升资源的实效性。在社会信息多元化的背景下,资源的实效性成为技工院校开展网络德育工作的难点之一。校园网络德育网站可设立“德育论坛”、“网络德育信箱”、“网络心理咨询热线”等栏目,为教师、学生、家长、校企合作企业等创造一个互动交流的“随时通”交流渠道。以畅通的网络沟通渠道,及时听取问题学生的心声,并迅速作出信息反馈,化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心理和思想道德等有关的问题。建设学校网络德育资源要兼顾到网络德育的开放性、交互性、趣味性、预见性、能动性和隐匿性等特点,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客观真实地选取合适比例的正面资源与“反面资源”,增强技工院校德育网站资源的可信度、真实性和趣味性。另外,采取多种激励措施鼓励班主任、学生收集和上传在德育学习中掌握的学习资料、体会和感想等文字、视听网络资源,供全体师生共享。这样,不仅可以极大地充实学校德育网络资源,而且有利于提高学校网络德育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三、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校园网络软硬件建设

学校应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校园网络软硬件建设,努力创造条件实现学校与家庭、企业、社区、学生之间互联互动,形成学校、家庭、企业、社区四位一体的网络德育环境,推进网络德育资源建设,提高网络德育的效果。

(一)改造与升级校园网络设备硬件设施,营造正常有序的网络德育环境。为适应学校网络用户的新需求,应及时做好校园网络中心机房核心设备的升级改造与维护,实现设备交换容量和宽带升级,为广大师生、家长、社区、校企合作企业提供顺畅便捷的网络交流服务。另外,完善无线校园网的安装与使用,做到无线校园网的“无死角”覆盖,使学生在校园里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无线网络登录校园德育网站,及时交流与共享网络德育资源,促进校园网络德育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二)完善校园网络系统软件建设,丰富网络德育资源的内容。为开发、使用、更新与维护功能更强大、访问便捷、界面友好、便于操作的网络德育资源,构建技术可靠的网络安全系统,学校应加大投入力度,引进技术精良的人员。良好的网络系统软件环境有利于我们将图片、文字、语音、视频等融入一体化的现代信息技术中,为此可借鉴网上留言、家校电子邮件、微博等,设立“校长信箱”、“班主任寄语”、“家庭教育”、“家校之桥”、“社区活动”、“企业德育心声”、“学生语录”等栏目,丰富网络德育资源的内容,真正实现学校与家庭、企业、社区、学生之间互联互动,全面推进网络德育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四、提高学校网络德育队伍的专业素质

网络德育的实施过程是教师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最终实现学生道德自律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学校应加大投入力度,拓宽师资培训渠道,建设一支德育素质高、网络技术过硬的德育师资队伍。网络德育教师及管理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一定的网络专业技术知识,同时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为此,学校可以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网络德育教师及管理人员进行不同形式的培训学习,使他们都掌握现代化的网上教育教学技术及先进德育理念,无障碍地进行网上交流,成为学生在网络德育中的指导者和组织者,促进网络德育的实施。另外,有针对性分阶段地进行校内校外的网络德育交流活动,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和推广成果,全面提升网络德育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效能。

总之,技工院校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教育环境,使学生网络德育工作走上新的台阶,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和社会效果。同时,必须认识到网络德育只是德育工作的手段之一,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综合分析与运用各种德育方法和手段,结合自身学校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整合多元的学校网络德育资源,探索出一条适合技工院校开展网络德育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郑效其.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利用[EB/OL].

[2]时有忠.“网络德育”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实践[EB/OL].

第5篇

各位领导、同志们:

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快,信息技术、互联网等新事物、新概念逐渐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1999年,区信息化办公室为推动农村信息化工作,在全区建立村级科技信息站,我村成为首批示范村。我们领导班子意识到,随着形式的发展,信息技术将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农村也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农村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走信息化的路子,经反复研究,我们决定从村级管理信息化入手,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以信息化带动全村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下面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村几年来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

一、提高认识勇于实践

我们村务管理信息化工作是从99年下半年开始提出的,当时我们村的企业金锚公司已经实现微机办公,利用互联网信息开展电子商务,将自己的产品宣传到世界各地,吸引了很多国际上知名的大经销商来洽谈业务,公司的业绩也蒸蒸日上,这对于我们观念上的转变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认为信息化不是某个行业的专利,农村的发展同样要依赖科技进步,在村里已有部分工作涉及到计算机技术应用问题,例如财务工作,很多地方在推广电算化,同时我们也了解到,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完成其他管理方面的工作,党支部经过研究,一致同意开展村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通过信息网络技术,改变传统的管理和办公方式,寻求农村基层工作管理的新模式,引导村民走科技路,提高生活品位,提高全村在经济发展上的竞争力。我们把这项工作列为全村工作的一件大事,由支部书记负总责,确定村委会刘殿霞副主任负责抓这项工作,并招聘了三个大学毕业生专门从事信息化工作。

村务管理信息化说起来好说,真正实践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没有一个完整可以借鉴的方案,通过与软件公司多次研究,明确了既然要上,就高起点,别人已经做的我们借鉴,别人还没有做的,我们也要做的思路,编制出一套具有村务管理、党务管理、财务管理、地理信息、煤水电收费、物业管理、合同管理、信息公开等十大模块,涵盖了我们村级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的管理软件。其中村务管理是最核心的部分,该模块内容包括人员信息、计划生育管理、劳动力管理、土地和住宅、绿化卫生、参军管理、村委会选举任职管理、幼儿园、合作医疗等多项内容。通过这套软件应用套软件,可以完全实现村级管理信息化。结合新办公楼的起用,我们采用了网络版的设计思路,办公大楼内进行了局域网布线,建立了中心信息站,在中心机房购置了曙光数据服务器和以太网数据交换机,各个科室配置了联想微机,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交换,在一楼大厅安装了触摸屏,实行村务公开。*年为我们量身定做的“神州之星”村务管理系统在我村开始试用,到目前,我村大量的基础数据已经录入到计算机内,部分管理工作已经由计算机来完成。

在我村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我们得到了区科委、市计算中心领导和技术人员的帮助和支持,借此机会表示感谢。

二、取得的效果

计算机管理最大的特点就是智能化和规范化,用微机管理人员信息便捷,采集数据快,大大节省了人工管理的人力和时间,村里堆积如山的档案资料变成了一个个字符,保存到机器里,查找起来非常方便准确,在村里使用之后,我们的工作效率得到很大提高,工作方式也在逐步进行着改变,例如在我村进行人代会选举、党支部选举时,需要采集全村适龄劳动力的年龄、姓名等资料,依靠原始的信息采集方法,需要几个人工作十余天才能完成,利用数据库系统,信息的采集用几分钟就可以解决,加上打印名单,也才用半天的时间,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采用内部联网的方式,可以通过触摸屏直接调用数据库,使村务、财务公开为村民查询。公司的财务情况每季度都要对全体村民进行公开,利用数据库的公开查询系统,村民随时可以到村办公楼下的触摸屏进行查询,而且不受时间的限制,几年前的记录都可以进行查询。提高村务管理的透明度,深受村民欢迎。

在村务管理信息化的同时,我们利用现有设备和技术,在互联网上建立了本村的网站,将村级的信息到互联网上,进行招商引资,在全国农业信息网上注册了农业信息站,开展农业信息的收集和。例如我村村民进行工艺葫芦的种植,但苦于种苗的供应渠道和产品销售问题,我们进行信息后,有很多外省市的种植户和农业科研机构前来咨询,农户也感受到了信息化变革带来的好处。管理手段的改变,为我们腾出更多的时间抓好村里的两个文明建设,20*年我村的经济收入达到553万元,新建商品住宅15000平米,集体积累不断增加,20*年度村级积累136万元,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三、经验和今后的打算

农村基层信息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就是从没有经验的时候走过来的,还需要向前不停的探索。我们的基本经验是领导对这项工作要有正确的认识,要有长远打算,要舍得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工作。信息化工作让我们尝到甜头,今后我们的工作目标是:在即将建设集中全村4000余村民居住的高档住宅小区内实行宽带网络接入,实现小区智能化管理,使村民足不出户就能知晓天下大事,了解村里发展的方方面面;在村委会、村公司的管理和工作中,加大微机化应用的力度,使各个部门利用网络的优势互联互通,彻底摆脱旧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束缚,实现真正的无纸化办公,信息化管理。

第6篇

一、围绕中心,努力工作,搞好全市信息化建设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市信息化推进与信息产业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实干,取得了较好成绩。

1、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加快。政府网站主媒体地位凸显,圆满完成了我市人大、政协“两会”的网上直播报道工作;积极做好全市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应时开设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项目突破年》、《“防灾减灾日”宣传月》等专题栏目;与国内知名媒体新华网、人民网、央视国际《城市频道》等实现合作,成功推介了“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生态聊城”文化旅游品牌,在新华网首页实现聊城政府网链接,开通了聊城走向世界快车道,搭建起聊城对外交流合作的新桥梁;积极建设“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平台”,做好突发应急指挥系统的招投标准备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帮助各县市区建设推广政务信息公开系统,确保今年年底全面实现网上政府信息公开。

2、信息产业稳步发展。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市信息产业发展实现了稳步发展,其中,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20.38%,软件产业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15.99%,均超过全省平均增幅。同时,我们还根据国家和省加大扶持创新型信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结合我市信息产业实际情况,深入调查研究,会同财政局、发改委、科技局等部门,按照要求,筛选出一批信息产业项目进行扶优扶强,积极推荐申报国家、省信息产业扶持项目。

二、认真查摆,深入调研,找准存在主要问题

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1、思想解放的力度还不够大。近年来,全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坚持解放思想,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实现了一些突破。但是,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局领导班子思想解放的力度、观念更新的程度、改革创新的魄力与服务科学发展的要求相比,还不能完全适应。特别是在用科学发展观去指导工作和实践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在上大项目上,责任感、紧迫感还要进一步增强,开拓创新意识仍需进一步提高;在行业发展上,近期目标与长期规划还需进一步统筹协调,对近期工作考虑的较多,与长远发展谋划结合的还不够。

2、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尚不能完全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一是政治理论学习,向深层次钻研、探索还不够。二是业务知识学习,存在着用到什么学什么、什么急需学什么的现象。三是对金融、法律、管理等辅助决策方面的知识研究不够。四是对国际上整个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和国外大公司发展战略的跟踪研究不足。造成理论水平、业务知识等,尚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我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3、工作作风与服务科学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一是工作开会部署的多,对如何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监督落实还不够。二是工作重点有时不够突出,对行业发展潜在的问题研究的还欠缺。三是深入基层较少。到基层,特别是到县(市、区)、企业调研还不够充分,向群众请教、听取各方面意见,还不够及时、经常和深入,对基层和企业了解还不够深。四是重大项目推动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4、对信息产业企业帮扶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面对金融危机对我市信息产业企业的冲击,与企业的沟通较少,帮助信息产业企业争取优惠政策资金扶持,引导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工作还应进一步加强。

5、制度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体来讲比较好,大家能够认真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规定,筑牢了思想道德防线,在大的原则方面把握得较好。但是,还应进一步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和相关制度建设,做到防微杜渐。

三、认真总结,深刻剖析,深挖问题主要原因

1、对政治学习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科学发展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增强。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的主动性还不够强。政治理论学习在党组中心组层面组织的还较多,班子成员个人安排时间学则较少。挤时间、或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不够。做出的决策和工作思路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时还存在一定距离。

2、对业务知识学习的系统性还不够,科学发展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增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领导班子不仅要掌握深厚的政治理论知识,拥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同时还需要精通经济管理、科学决策等各方面的业务知识和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具备驾驭全市行业发展紧紧追踪国际、国内市场潮流的能力,才能使全市信息化工作做到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对应知应会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掌握还不够丰富,对本市、本行业情况掌握存在不够及时、不够全面。班子成员主动探求业务知识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挖掘,还需把业务知识学习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3、以人为本的思想还需进一步巩固,对基层的了解还不全面。对基层遇到的困难、提出的问题,从政策性、原则性上考虑的多,站在其切身利益方面去想问题较少,灵活性欠缺。到县市区、企业等基层单位检查、调研时,注重听汇报,看材料,和基层干部座谈,深入到一线职工中间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还不够。客观上来讲,到基层检查、调研时时间短,不可能面面俱到。主观上讲,我们总认为领导干部掌握的情况多、水平高,考虑问题周全,而一线干部职工接触面较窄,了解情况少,很难提出有真知酌见的意见和建议。所以,从思想上和一线群众进行沟通与交流重视不够,从而导致不能很好的倾听他们的反映,了解他们的真实感觉和迫切需求,对于掩藏在基层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了解不够。

4、对从点滴搞好制度建设抓得不够紧,班子成员在细微之处的要求还需进一步从严。总认为班子成员都是老党员,具有较强的抵御腐蚀、辨别是非的能力,在反腐倡廉方面不会出大问题。因此,没有从点滴做起,从细微之处做起,自我约束和警觉性不高,总感觉只要不贪污受贿行贿,不做违背原则的事情,就不会犯错误,对“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现象,没有从制度建设上引起高度重视。

四、努力学习,认真思考,不断提高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认清信息化建设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取得的新成效及信息化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总结近阶段取得的好经验,把积极性引导到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同时要认清信息化主管部门在推动全市信息化建设科学发展所处的位置和肩负的责任,进一步提高认识,提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水平,加快推进全市信息化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解放思想,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

要站在更高的起点、更高的层次,明确自身定位,进一步发扬创新精神,争树一流形象,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统筹协调,推动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从思想上实现由一般向满足多层次需求转变;从工作重心上实现由管理为主向管理与服务并重转变;从管理模式上实现由政府主导为主向发动社会广泛参与转变;从被动完成工作向主动工作转变。做到既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抓住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重点突破,将阶段工作与长远建设结合起来,同时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全市信息化工作科学发展。

2、牢记责任,进一步强化全局意识。

要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不断增强班子成员的全局观念,自觉做到一切重大问题坚持集体讨论决定,班子成员积极参与和自觉维护党的集体领导,模范执行局党组做出的各项决议和决定,树立“一盘棋”的全局观念,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做好分管的工作,确保各项决议、决定的全面贯彻执行。同时要加强部门间的沟通联系,形成良好的工作局面。

3、深入基层,进一步强化为民意识。

密切与群众的关系,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做群众工作,想群众所想,帮群众所需,解群众所难,从思想感情上扎根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加强与基层、企业的沟通交流,增强调研工作的针对性,提高为民办实事的效率。更好地帮扶信息产业企业争取优惠政策资金扶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拓企业宣传、招商渠道,引进高科技技术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信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要建立和完善群众监督评议制度,建立承诺服务、登门服务、跟踪服务、一站式服务等各项制度,提升服务水平。

4、转变作风,进一步强化务实意识

要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党的事业为重,以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重。要加强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学习,认真研究新思路、新方法,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要努力转变工作方式,深入调查研究、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长远性。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设身处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自觉接受党内监督、接受群众监督、接受舆论监督。

五、明确目标,开拓创新,不断完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方法和新机制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认真总结近阶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好经验,仔细查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结合实际确定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思路、主要措施,确保问题的解决。

今后全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工作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市”和“项目突破年”的总体要求,力推政务、工业、农业、服务业和社会信息化,力促信息化和传统产业有效融合,力抓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系统集成业,力保信息网络安全,提升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实现2010年信息产业主营收入过百亿,使其成为带动我市经济增长、结构升级的重要产业。

围绕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大力培植壮大信息产业规模,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针对我市信息产业企业产业规模小,普遍存在研发能力不强,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培植壮大聊城电子信息产业园(聊城软件园)规模,促其优化升级。发挥园区的聚集和孵化作用,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把引进优势信息企业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对外宣传国家、省、市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到我市投资电子产品制造业、软件业和信息化服务业等。引导鼓励高等院校的专家人才到高新园区领办高新技术项目。二是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帮扶信息产业企业筛选优势项目,争取优惠政策资金扶持,引导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办活办好“光岳商网”,增强企业网上招商的意识,开拓企业宣传、招商引资渠道,组织企业参与省市组织的信息技术招商引资活动和经贸洽谈会;参与国内产品项目洽谈会、交流会;组织企业出国考察、宣传推介洽谈项目。四是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搞好信息产业企业安全生产,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第二,扎实推进电子政务,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创新。一是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工作,提升网站服务功能,应时开设专题,做好全市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加大与新华网、人民网、央视国际等国家知名网站的合作交流力度,提升政府网站知名度,推介聊城“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城市品牌。二是拓展电子政务系统的作用,提高协同办公能力。扩大电子政务专网覆盖范围,逐步覆盖市,县,乡镇(街道)这三级政府部门,并延伸到党委、人大、政协和两院(法院和检察院),以及其他的重要企事业单位。减少资源浪费,节约财政资金,满足各级各部门进行内部办公、管理、协调、监督以及决策的需要,同时也满足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面向社会服务的需要。三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加强对市直部门、县市区调研督促,切实做好全市政府信息网上公开工作。四是与市应急办协调相关部门,共同推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平台”建设,完善社会预警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网络运行机制,增强对各种突发性事件的监控、决策和应急处置能力。五是健全电子政务绩效考核机制。对各级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情况、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政府网站内容保障等工作进行考核评比,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机关工作的重要依据,为我市电子政务持续发展提供激励和保障。

第三,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步伐,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一是全面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引导企业向高技术、信息化、节能型、环保型方向发展。积极推广信息技术应用较好的东阿阿胶(erp)、时风集团、中通客车(nerp)、鲁西化工等样板企业,以点带面,推进工业信息化;针对机械加工,造纸纺织等高污染行业行业,引导绿色生产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效益;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调动电信运营商参与企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双合共赢。二是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涉农信息服务体系。鼓励电信运营商参与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为农村信息化的发展争取最大的优惠条件和资金支持,协调引导聊城移动公司拓展“农村信息机”、“千百万工程”与“农信通”等农村信息化业务,聊城联通公司继续在有条件的乡镇推广“三农信息服务站”建设。三是坚持“抓三带一促二”的发展战略,重点推进金融信息化、旅游信息化、交通和物流信息化。挖掘我市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推进文化旅游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发挥服务业信息化后发优势,加快实现电子商务在商业、贸易、旅游、娱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快整合建立各类服务业信息化平台、物流业信息化平台的步伐。

第四,着力推进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致力于创造让广大群众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多层次、多功能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化服务体系;加强卫生信息化网络体系建设;立足“生态型强市名城”建设,积极实施“数字环保”工程;开展社区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家庭上网工程。

第五,加大信息化统筹协调力度,进一步优化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环境。加强全市信息化工作的统筹规划及监督管理,优化全市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发展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信息化促进条例》,做好信息化行政执法各项具体准备工作,建立完善执法管理配套机制,促进全市行政执法的稳步开展;对各部门财政投资或部分财政投资的信息化工程项目实行立项审核与强制监理,加强监督力度,提高透明度;进一步抓好项目建设的招投标工作,完善和规范招标程序,保证项目投资结构的规范和合理性,有效防止项目建设过程中腐败现象的发生;采取积极措施努力做好全市信息网络安全工作。

六、把握目标,制定措施,努力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

结合我局工作特点,总结多年来加强班子自身建设的经验,强化工作职能,突出抓好服务型机关建设,创建思想上有方向、工作上有标准、岗位上有职责、过程上有监督、落实上有效果、团结上有凝聚的“六有”型领导班子。

一是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实现思想上有方向。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必须把加强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摆在第一位,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带头学习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完善领导班子、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形成领导干部自觉学习、主动学习,机关干部经常学习的学习机制。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使领导班子成员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理清发展思路和方向,创新发展思路和方法,破除阻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着力提高科学决策与执政水平,提高班子成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确保领导班子在科学发展上开拓进取,把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二是创建务实型领导班子,实现工作上有标准。围绕“作风实,标准高;服务好,效率高”的要求,切实转变作风,强化服务,规范行为。在全市信息化系统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对基层、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落实好,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建成求真务实的领导班子,以一流的工作标准,创一流的工作业绩。

三是创建公仆型领导班子,实现岗位上有职责。要立足岗位为企业和百姓搞好服务,强化公仆意识,强化岗位意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水平,创造公正透明、廉政高效的办公环境。

四是创建诚信型领导班子,做到落实上有效果。班子及成员要经常对照检查,看制定的工作目标完成了没有,整改措施落实了没有,作出的承诺兑现了没有,通过规范工作程序,量化服务标准,完善首问责任、承诺、告知、责任追究等制度,确保规范、公正和诚信,让群众满意。

五是创建清正廉洁的领导班子,做到过程上有监督。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开展党风廉政教育,使班子成员始终坚持廉洁自律,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和侵蚀。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并采取党务公开、政务公开等措施,做到任何工作自始至终的过程都要有监督,不断提高工作透明度,自觉接受党内监督,群众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不断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建设一个清正廉洁的领导班子。

第7篇

【关键词】乡镇;档案管理;新特点

随着我国城乡统筹改革建设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乡镇档案管理的工作在各项乡镇基础工作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越来越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乡镇档案的管理力度虽不断提高,但仍未达到现代信息化的管理水平。乡镇档案管理工作仍需要投入更多的努力和创新。

一、乡镇档案管理在基础工作中的作用

乡镇档案管理在基础工作中的作用:

(一)保留事实。乡镇档案属于与具体工作相适应的原始记录,因此能够更好的维护乡镇原始面貌,回溯原始事实,印证过往案例、纠正工作失误等作用,它具有其他参考资料无法比拟的参考权威性。

(二)化解矛盾。乡镇档案的整理和保存相当于将乡镇政府机关与各村及企业之间的关联的所有事件作了直接的记录。在各方出现不同的矛盾和质疑时,乡镇档案就能够为解决这些矛盾和纠纷提供直接且有力的证据。

(三)拨乱反正。当前一段时间的乡镇工作有时可以通过借鉴历史某个阶段中的相似案件来做指导,同时在不断的总结整理中,发现前后解决处理问题的不足之处,能够起到积极的拨乱反正作用。

二、乡镇档案管理的新特点分析

(一)全宗分类。乡镇机关的基础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处理的档案一般分为全宗档案和非全宗档案两大类。“全宗”的概念就是涉及一个机构的所有档案。少数档案的整理和保管只以类别的方式来进行,并不是全宗分类。例如乡镇中县属机关的派出机构所形成的档案只属于派出机关。在乡镇范围内,包括乡镇党委、人大、政协、纪委、团委、妇联和各基层村委等组织都以全宗方式来整理、保管和转移档案。乡镇作为基层政府,档案管理的对象即全部的乡镇机关档案。现行的乡镇行政办公室往往具有综合功能,一个办公室往往属于几个职能工作者的集合场所。一般这些资料都实行档案一体化管理,针对全部档案建立联合全宗。联合全宗在设立后,所有参建单位的档案应该从组卷的时候就进行区分,从而完成分卷。全宗名称应该综合全卷内容确定。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类似土地普查、人口普查等档案的建立和处理,应该按照非全宗的档案对待。这些档案是由基层集体单位分别立卷、移交乡镇档案室进行统一的管理。

(二)收集整理。乡镇档案的资料收集具有很多的制约因素,也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在具体工作上无法给出定量的标准。乡镇档案工作者首要注意的就是根据乡镇相关文件去划定资料的归档范围。档案的收集流程应该是首先由机关负责人员将归档要求分发至下属单位和各办事点,明确了材料收集的详细条款。避免出现文件材料不全的现象,缺项需补项,认定范围界限。同时积极加强对文件材料的收集后复查工作。在统计性归档认定书中需要表明材料的归档时间、范围及当前质量及进度。乡镇档案的收集工作需要得到上下机构主要领导的统一重视和支持,积极督促工作者的收集热情,有力控制各工作环节的配套落实,这样才能确保乡镇档案的收集工作顺利完成。

(三)档案归类。档案归类的内容主要在于区分乡镇档案种类以及实体材料的分类。乡镇档案种类根据不同的标准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每一种表现形式具有的意义也不尽相同。按档案内容分,可以分为文书类、会计类、科学技术类、专业文档类等;按照档案的收集来源可以分成机关档案、企事业单位档案、村委档案等;按照档案内容表现形式可以分为纸质、图片、音频信号等载体;按照档案内资料的具体文体文种可以分为:公文、表格、图样、合同、证书、会议记录、活动计划、规模统计表、户籍登记、账目表、名册录、合作协议等;按照档案的所有权应分成国家级、集体级、个体级等。具体到乡镇档案管理,其对象就是全乡镇机关的联合全宗档案,包含了党委、人大、政府、企业联合会、团委等各工作部门的所有文件。想要对其分类,可以根据“工作年度-问题”区别分类。具体可以分为党务工作类、综合性工作类、群团工作类、人大政协类、人事管理工作类、会计档案类、城建工作类、政法武装工作类、农林水牧产业类、财税贸易类、乡镇企业类、精神文教卫生类等。

(四)档案存放。

1.建立镇级档案信息管理中心。积极将乡镇档案管理纳入乡镇中心工作规划序列中,集中乡镇信息资源,创造合适的空间来存放管理档案,以及各种已公布的现行文件、图书资料、三农经贸信息等材料。当然,专门建立的管理中心,有可能因资金投入不足而使得设施设备较为简单,且由于人员和技术不足而不利于档案的长久存放。

2.由县级档案馆统一接收。通过县级档案馆的统一接收,有利于乡镇档案的保管,由于管理人员和技术更加专业,档案的保存期限会变得更长,也同时避免了材料的漏样、重样。乡镇档案的选入增加了县档案馆的库存实力,能够更好的促进档案资源的共存共享。

3.综合区域资源建立联合档案室。一个乡镇有可能因资源不足而存在乡镇档案的管理不当,因此可以积极联合在地域上或其他条件上相对靠近的区域联合组建档案室,对档案室的管理应该统一领导、统一制度。

三、结语

乡镇档案因其对乡镇整体发展的宏观描述而显得十分重要。乡镇机关应首先从领导层面加强重视,认真部署,积极统筹,正确的判定文件材料的各种分类,努力夯实档案基础设施建设,灵活开展乡镇档案的整理、归档,才能更好的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丽英.探析广电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改进措施[J].城市档案,2014(2).

第8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 党员教育 方式创新

目前,随着各种价值观和许多不良风气的影响,遵循主流价值观的人也越来越容易受到不良价值观的动摇。因此,随着社会风气的不断变化,应该注重对国有企业党员教育工作的加强,争取提高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建设完善、有效的国有企业党员教育培训体系,不仅为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中坚力量,也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1.国有企业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内容概况

1.1加强党员思想基础建设,注重党员的思想教育

关于国有企业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总书记在关于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报告会上曾经明确指出:第一,必须要坚定不移的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懈奋斗。第二,则是要不断的加强自身学习以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三,坚持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

1.2依据党员类型,实施特色教育

我国的党员依据其自身所在的领域和具体岗位的不同,也有着类型各异的区别。因此在党员的教育上,国有企业也采取了分类施教的相应方法。首先在国有企业内的党员具体可以划分为高级管理层的党员、行政机关层的党员、生产线的党员和离退休性质的党员等,因此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党员应该注重在党性教育培训中实施不同的方法。

1.3不断探索党员教育培训的完善机制建设

国有企业首先注重的是本企业的生产发展,因此在对企业内部党员培训时应该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育方法,应该注重把党性教育和企业内部的文化观念相结合,建立完善的国有企业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以党性教育来有力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

2.我国国有企业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也在不断的进行相应的改革,在当今经济竞争不断加大的今天,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在改革中不断的获得活力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可是在国有企业的飞速发展中,其自身并不是方方面面都兼顾的很好,由于其生产经营发展不断加快的同时,给其企业内部的党员培训工作也带来了较大的改革。国有企业现今对党员的党性教育培训在如今这个大环境下也有许多的新考验等待解决。

2.1国有企业的党员多且分散,组织其接受培训有一定的难度

我国国有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大,且部门类别较多。各个部门间各司其职,党员比较多且流动性相对来说就比较大,若不能够获得较连贯的党员培训教育,其效果也是不好的。而党员的教育培训需要相对固定和连续的时间安排,这就给国有企业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造成的一定的困难。

2.2国有企业内部党员的自身学历有高低,其接受能力也不一而同

由于国有企业规模就决定了国有企业的员工数量较多,这就造成了国有企业的党员年龄和学历不同,因此在进行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时,应该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年龄和不同学历的党员进行分类培训。保证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能够发挥其最大的效力。

2.3国有企业党员教育培训模式较单一,党员培训师资有限

我国很多国有企业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使用的还是以往上党课、学习党的文件和看看党员教育的录像带等老方法,这些教育方法在基础阶段是有必要的,但是长期这样的培训教育,就难以满足党员学习的需求,而且由于企业内部党员培训的师资相对比较匮乏,这就造成培训内容不够新颖,实用性也比较差,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对实用党性知识培训不足的后果。

3.国有企业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创新性的途径探索

3.1注重党员教育培训内容的新颖性和实用性

国有企业内部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中,无论其方式多么灵活多变,其教育和培训的内容才是重中之重。一些比较偏向于书本知识的理论往往对参与培训者是没有吸引力的,因此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应该注重培训内容的新颖性和实用性。

3.2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随着现代科技和媒体的发展进步,这些优质资源都可以利用到党员的培训教育中。这些迥异于以往的培训方法不仅能够加强党员培训的影响力,而且通过现代传媒手段和信息技术的教育,党员能够获得更多有用的资讯,并且互动性也能够大大的得以提高,这就可以使党员的培训不仅仅局限于现实,还可以通过相关的党员教育论坛或者博客来进行学习,这种灵活且多样化的网上学习法,不仅能够改善时间难统一的难点,还能够使更多党员干部积极的参与互动。

3.3注重企业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性和长期连贯性

在国有企业内部应该注重建设完善的党员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只有建立了完善的教育机制,才能保障党员培训的连续性和获得知识的完善性,所以国有企业应该完善健全的学习培训机制,并且加强党务培训者的学习能力,以保证国有企业内部党员培训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总而言之,国有企业要想在当今激烈的各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注重对国有企业内部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注重国有企业内部员工的党性建设,最大化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而带动整个企业的党风党纪建设,并成为整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政治保证。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党建;互联网;“融合共生”

一、前言

作为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信息网络在我国当下已经与民众的工作、生活、学习、娱乐紧密结合在一起,而党建领域也因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实现了较为长足的进步,但想要保证党建工作能够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得以更好展开,我们就必须设法保证党建与互联网实现较好的“融合共生”,为此本文就党建和互联网“融合共生”展开了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二、何为党建和互联网的“融合共生”

随着我国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党建工作自然而然实现了较为长足的进步,而在总理提出的《2015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党建与互联网的“融合共生”开始真正成为我国党建工作的中心。在本文对党建与互联网融合展开的研究中,笔者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将党建与互联网的“融合共生”定义为“运用互联网思维、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具有新意义的党建工作”,结合这一定义我们能够发现,党建工作想要与互联网实现较好的融合,党建工作者就必须较好地掌握互联网思维,并能够灵活运用互联网平台展开党建工作,网络党建、线下党建、“网络+线下党建”等都属于这一融合的实例[1]。

对于党建和互联网的“融合共生”来说,这一融合的核心当属互联网思维在党建领域的植入和运用,这一植入和运用本质上就是互联网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开放性、互动性、共享性等思维能否真正应用于我国党建工作中,而如果这些互联网思维不能够较好融入党建工作中,党建和互联网的“融合共生”就如同“隔靴搔痒”,我国党建工作自然不能够实现较为长足的进步。由此可见,党建和互联网的“融合共生”本身并非一件易事,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雷声大雨点小,所谓党建和互联网的“融合共生”,都是应被摒弃的形式主义,而想要保证党建和互联网的“融合共生”得以较好实现,我们就必须保证这一“融合共生”具备实质内容[2]。

三、如何实现党建和互联网的“融合共生”

在上文中我们了解了何为党建和互联网的“融合共生”,而在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与相关文献资料,就如何真正实现党建和互联网的“融合共生”展开具体论述,希望这一论述内容能够为我国党建工作的更好展开带来一定帮助。

(一)着眼观念融合

想要较好实现党建和互联网的“融合共生”,我们首先需要将重点挡在观念融合中,这里的观念融合指的是传统党建工作中的从严治党观念、党性观念、宗旨观念、组织观念、纪律观念、群众观念、大局观念与互联网等观念实现的融合,而想要较好实现这一融合,党建工作中的老同志就必须加大对互联网相关知识的学习,而年轻的党建工作者则需要加强自身对于党性观念、宗旨观念、组织观念、纪律观念的学习,这样我们就能够保证每一名党建工作者都能够切实补足自身的“观念短板”,新老观念也将实现较好的融合,党建和互联网的“融合共生”的实现自然就能够得到较为有力的支持[3]。

(二)完成人的融合

除了观念融合外,想要实现党建和互联网的“融合共生”,我们还必须保证人的融合能够得以较好实现,这里的人的融合指的是党建工作中新老员工实现的融合。上文中笔者提到新老党建工作中各有自身的长处与短板,虽然二者的短板能够在不断的学习中得以较好弥补,但想要加快这一弥补过程,我们就必须设法保证二类党建工作者实现较好融合,这种融合能够实现二者的紧密合作、自身优势的发挥,党建和互联网的“融合共生”自然能够得以更好实现[4]。

(三)实现党建和互联网的“融合共生”

在完成了观念与人的融合后,我们就能够具体展开党建和互联网的“融合共生”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党建和互联网的“融合共生”绝非二者的简单相加、生硬组合,我们需要保证党建和互联网的水融、浑然一体,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就需要保证我国的党建工作者真正吃透党建和互联网“融合共生”的精髓,摸透这一“融合共生”的规律,这样才能够保证党建和互联网的“融合共生”能够较好抓住切入点与着力点,党建工作与互联网也将实现真正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国党建工作自然就将迈上一个新的历史台阶。

四、结论

在本文就党建和互联网的“融合共生”展开的相关研究中,结合研究内容我们能够认识到互联网对于我国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而想要保证这一意义能够真正推动我国党建工作的更好展开,实现党建和互联网的“融合共生”就显得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陈雄辉,张韵.党建信息化的演化及其本质[J].岭南学刊,2015(06):61-66.

[2]刘远平.探索“互联网+”党建模式[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6(02):71-72.

第10篇

关键词:保密原则;财政监督;档案管理工作;探究

档案资源是我国国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国家、社会及个人的利益和隐私等内容,正因为档案资源如此珍贵,所以档案管理中的保密工作也显得特别重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网络的迅速发展,县级财政如何做好档案管理中的监督检查工作是当前值得探究的问题,县级财政部门的主要职责就是监督检查,而如何做好档案管理中的保密工作,也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县级财政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档案管理保密工作的意义

对于档案管理来说,其保密工作的首要地点就是档案库房。总体来讲,需要依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单独设立档案管理库房,不过当前也有许多部门和单位把档案库房建立在办公室内。不过把档案库房建立在办公室内一定要注意不能建立在太过显眼的地方,要保证档案库房的安全,尽量不要设立在办公大楼的顶层或者底层,确保库房门窗的牢固,避免档案发生丢失事件。如果单位有条件,应将档案库房与办公区域相互隔离,并设立专门管理人员,同时制定较为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与档案管理无关的人员禁止入内。经过实践证明,在档案管理中运用科学、合理的监督检查体系,是确保档案保密工作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

目前,做好档案的保密工作十分重要,档案中的保密内容很有可能关乎国家的安全事件,也很有可能涉及关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信息,一旦泄露,很有可能影响我国未来建设的发展进程。因此,我国的相关部门要做好档案管理中的监督检查工作。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与档案管理有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遵守相应的保密原则,将具有保密性质的档案和不具有保密性质的档案有效区分开,并安装符合保密标准的防盗装置,为了最大限度地确保档案的安全性能,就必须要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并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只要经手的档案都要做到条理清晰,把所有程序都印刻在自己脑海中,将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极致。档案管理人员所有的工作都要经过领导的批准,认真做好每一项记录与签名,无论何人都没有权利自行翻阅档案,作为具有保密性质的档案一旦有泄漏现象发生,一定要及时找到问题的所在并及时补救,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档案管理中的保密工作。

二、县级财政监督检查在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县级财政在档案管理监督检查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一些档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做具体研究。

1.自身矛盾

档案除了具有保密性之外还具有一定的公开性,它的这两种特性很容易让人认为档案的保密性会给档案的公开性带来影响,还有一些人会认为,档案的公开性也会制约着档案的保密性,实际上这两种想法都是错误的。档案的保密性和档案的公开性二者并不是相互矛盾的,它们在档案管理中有着共同的目的,只是应用的手段不相同而已。财政部门在监督管理档案中要分清楚哪些档案是需要保密的,哪些档案信息是可以公开的,还有哪些档案是必须要严格保密的,只有真正了解档案的保密性和公开性,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将档案信息的作用发挥出来。

2.使用力度的问题

县级财政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并没有合理的解决档案的级别问题。而档案管理人员在管理档案时由于比较注重档案的保密原则,从而忽略了档案的自身作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档案在社会中实际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应用。有部分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下,对档案管理的保密工作认识不到位,再加上法制观念薄弱和一些其他外在的因素,从而影响了档案的保密工作,造成档案信息泄露等现象,给国家、企业及个人带来了重大损失。

三、保密原则在财政监督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1.强化日常积累和集中管理

县级财政部门是我国的政府工作部门,它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内部机构体系的大小,另外,不同的工作进度所产生的档案种类也是多种形式的,在这种形势下,档案的相关管理部门要做好档案的日常积累与集中管理,从以往的实践经验中可以看出,做好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工作,不仅可以实现档案的保密工作,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档案的管理水平。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的县级财政部门在档案工作中都可以做到按时归档文件材料,但是在对档案的集中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很大欠缺,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出现,县级财政监督检查部门一方面要保证档案的完整性,按照相关文件归档的要求,做好文件归档的整理工作,从而做到文件的完整性要求。另一方面,县级财政部门要加大档案集中管理的工作力度,制定出档案管理中各部门的工作方案及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档案工作的保密性、安全性和完整性,从而为日后档案的监督检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立科学的档案资源管理体系

在县级财政监督检查档案管理工作中,所涉及的内容比较繁杂,不仅有财政的收支管理监督工作,还有相关的行政及党务管理工作,这些工作汇总到一起就形成了财政监督档案资源管理体系。财政监督档案管理体系的构建要全面体现出监督工作的特点,主要围绕与财政有关的工作建立相应的档案体系,另外还要兼顾党政方面的内容,最终形成科学、系统的财政监督档案体系。

3.加快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步伐

近几年,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技术不仅给县级财政的监督检查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还给未来的档案工作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互联网技术,既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还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人与信息之间的距离。县级财政部门在监督检查档案管理工作中,首先要在计算机中配备合理的硬件板块,这样就可以让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前景。其次,在管理过程中要选择与之相匹配的管理软件,从而实现对档案保密信息管理的规范要求。再次,要加快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步伐,这样不但可以给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管理中带来便利,还可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保密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财政部门的工作效率。

4.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树立高度的保密意识,遵守档案中的各项保密制度。对管理人员而言,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这样才可以为财政监督工作的开展做出贡献。由于目前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所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保密意识特别重要,应该从多方面让档案管理人员了解他们工作性质的特点,从而体现出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对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本身就是做好档案保密工作的基础,因此财政部门要以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为根本,来提高他们的档案管理水平。另外,档案管理还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档案管理人员要想在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就必须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极致。与此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还需要掌握与财政监督相关的具体内容,并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不断完善并提高自己,从而迎接未来艰巨的挑战。除此之外,财政部门还需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技能水平,财政监督检查档案管理工作是档案信息与其他信息的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有机整体,便于人们更好地运用档案信息做好财政中的各项工作,因此,这就需要财政监督检查档案管理人员一定要有相应的信息化管理技能,不仅要掌握档案中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信息化工作的相关技能。从目前情况中看,对档案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及信息化技能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它是确保档案工作的保密性及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措施,因此县级财政部门要认真加以对待。

结语

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保密原则,不仅是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是县级财政监督检查部门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县级财政监督检查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档案的保密特性,甚至还关系到个人、集体与国家的未来发展。因此,县级财政监督检查部门不能忽视档案的安全工作和保密工作,这对档案在社会中的应用和个人的发展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另外,县级财政监督检查部门还要不断研究并创新档案管理中的保密工作,从而进一步推动档案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常增香.浅谈档案的保密工作要处理好五方面的关系[J].黑龙江史志,2013(11)

[2]马驰.档案的保密工作要处理好哪几方面的关系[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3(08)

[3]薛丽倩.关于新形势下加强保密工作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10)

第11篇

一、更新人才观念,创新办学模式

根据总书记视察珠海高级技校的讲话精神,以及《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技工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更是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在此基础上,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积极推行“校企一体”、“技校+大学”等多元办学模式。“校企一体”应实现“四个一体”,即教室与实训车间一体、教师与师傅一体、学生与学徒一体、作业与作品一体。

技工院校应积极与大中型企业签订定向培训协议,联合办学,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过程共同监管,实现订单式培养。在“订单培养”基本形式的基础上,逐步将合作的形式和内容向专业建设、师资培训、基地互建等方向扩展。加强合作机制,聘请学者、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校企合作理事会,鼓励委员会成员担任学校兼职教师,举办讲座、培训师资,以及参与学校教学计划制定、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及技能比赛、考核评价等工作,实现校企互动、校企共融的要求。

积极与大学、高校联合,实行“高级工+大专”、“技师+大专”的双高人才培养模式,动员在校生积极参与,开办免费辅导班,增强学生的培训效果。

通过技工院校之间、校企之间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瞄准企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

我国目前正处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时期,社会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的技工院校,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办学思路,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不断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为此,技工院校应牢固树立为企业、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坚持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技能型人才需要而“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做到专业对接产业、专业链对接产业链、技工院校办学对接区域经济。

根据各地域社会经济发展整体部署以及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技工院校应重点强化机械类(机械加工、机械维修、数控加工、模具、汽修、焊接加工)、电气技术类、信息技术类(动漫设计、广告设计、网络管理应用、软件工程)、经济管理类(会计、电子商务、物流)和现代商务类(文秘、英语)等重点专业的建设。并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增设市场需要的专业,逐步丰富专业类型,优化专业结构。

三、针对岗位特点,创新教学方式

技工院校学生的未来,将在企业的相应岗位上展开。为使学生走上岗位能够赢在起点,具有核心竞争力,应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宗旨,以技能为本位,以实训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在抓好常规教学的基础上,针对名牌重点专业,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推进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的全方位创新。

1.工学结合、工学一体化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途径

遵循“工作过程系统化”和“工学一体化”原则,创新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大实训比重,实践技能课和“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学时比例达到总学时的60%。每年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每年实行“工学结合”的学生达到在校生人数的40%以上。实行“工学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

2.规范“模块化”“一体化”教学

要确定更符合企业岗位特点的专业理论课和一体化课程能力层级模块,制订科学实用的教学计划。

创新教学方式,改变“教材+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全面推行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模块教学等符合技工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并尝试推行杜郎口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全校集体培训、逐级引导、全员参与、优秀创新课评选、每日最佳课堂评选等活动,保证教学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达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的教学目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3.创新教育教学管理

创新考试制度,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结合技工院校教学改革实际,构建以学分制等为标志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科学划定学分,建立和完善适合学分制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生累计学分达到要求的,可提前毕业。企业职工在职培训采取灵活的弹性学制,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分阶段完成学业,累计学分达到要求的,可取得相应级别的技工院校毕业证书。学分制适应了技工院校由学制教育向高技能综合性培训机构转变的需要。

四、着眼职业素养,创新校园环境

技工院校应着力构建具有鲜明技工教育特色的校园环境、实训环境和教室环境。注重把工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实现优秀工业文化进校园、优秀企业文化进课堂。

在班级管理中,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结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创“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班级设立董事会,班主任任董事长,班长任总经理,结合班级实际,制定班级管理办法,每月的量化考核分值相当于企业的“工资”,最终与个人的奖学金挂钩。

在实训车间深入推行“6S”管理模式,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质、安全”。广泛开展工件征集活动,在学校中营造出浓厚的企业氛围,以便让学生尽早熟悉企业环境,培养过硬的职业素养,为将来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紧扣培养目标,创新师资培训

制定完善的师资培训与进修计划,定期组织师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课教师的技能水平,每年安排专业教师参加不少于两个月的企业生产实践活动。

为实现“工学一体,德技双高”的目标,制订《优秀“双师型”教师奖励办法》《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活动实施办法》《教科研工作实施办法》《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奖励办法》等文件,不断创新师资培训方式,全力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技能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在教学改革中培养教师

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对课程现状不断进行思考和再认知,可以使教师从被动的课程执行者转换为课程开发、课程建设的主动参与者和实施者,成为研究型教师。

2.在企业实践中培养教师

要真正实现和企业的“对接”,教师必须有企业实践的历练。每年分批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为期两个月的实践,并实行严格考核,使专业教师确实学有所得。

3.在科研应用中培养教师

技工教育和企业技术应用密切相关,教师在所教专业技术的应用上有所研究、有所改革、有所创造,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4.在技术比武中培养教师

每年度的技工院校技术比武,可让教师在指导学生或自己参赛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5.推行“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产学研工作的重心放在针对企业的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方面。产学研的结合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就业能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及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将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地结合于学生培养过程之中。

产学研结合是技工院校专业创新及建设的需要,是搞好实践教学环节的需要,是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设计培养方案和确定教学内容的需要,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建设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需要。学校应加强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在教学和企业实践中广泛开展产学研,申请国家专利和科技成果,参与企业项目攻关和技术革新。

六、适应职能转变,创新管理体制

《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指导技工院校由注重学制教育向多元化技工教育培训转变,由注重技工院校教育功能向技工教育培训、技能水平评价和就业指导服务等综合转变。”为适应职能的转变,借鉴企业管理模式,推行以“工作职责项目化、业绩考核指标化、岗位管理契约化”为标志的项目主管制改革,使岗位职责更清晰、工作目标更明确、管理层次更简单,且培养的技能人才更符合企业发展要求。

项目主管制,即在教学上设立教学质量、课程创新、师资水平提升、学生工作创新、校企一体化实训、产学研项目推进、技能竞赛创新、招生与就业协调等主管;在管理上设立重点项目调度协调、党务、校风校纪、班主任工作创新、班级企业化建设、招生协调、合作办学、校园环境建设与后勤服务提效、校企合作与企业培训、校园安全与综合治理、校企文化建设、学生文明行为监督等主管。项目主管是本工作项目的顶层责任人,通过编制工作项目责任合同书,制定任期核心指标。这种全新的岗位责任制,能促使主管抓好项目的建设和扁平化管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调动更多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使各项工作效能大大提高。

第12篇

关键词:新媒体;微博;微信;高校宣传;

中图分类号:G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2-00-02

步入21世纪以来,各类信息技术不断完善与进步,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之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形态。它们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撑体系,以声、画、文字等多样性展示方式,靠着小、快、灵的传播特点,大有颠覆甚至取代传统媒体的趋势。所以越来越多企业商家也逐步开发自己的新媒体渠道,希望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进一步树立自身品牌形象。在传统媒体时期,高校的宣传主要通过校报校刊、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期刊杂志等媒介,少数学校会借助广播、电视、报纸、户外广告等公共媒体以广告形式对学校进行宣传。对于一所高校来说,与新媒体比起来,这些传统媒体已逐渐失去“性价比”。

一、高校宣传工作现状分析

高校宣传工作包括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品牌树立、学校对外宣传以及招生就业宣传等诸多内容,宣传工作是社会了解高校的重要“窗口”,更是高校彰显特色、展示成就、塑造形象和提升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传统媒体在高校宣传工作中,优势已逐渐消失。以校园广播为例,大多数高校广播台已慢慢失去其基本宣传作用,仅仅是一个播新闻、播娱乐资讯、放音乐、送祝福的平台,同时又有受众面窄,传播范围小等缺点。更重要的是,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今天,尤其对于充满活力的大学生来说,校园广播的魅力已渐渐消失。校报校刊相对于广播来说,受众面要更大,传播范围也相对更大,可由老师或者学生传递到社会上。但相对于新媒体来说,校刊校报这种印刷量小的纸质媒介,受发行量、市场占有率、推广力度等因素影响,所能带来的宣传效果也是有限的。如果要达到到更大的传播范围,获得更多受众并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就不得不考虑公共媒体。在平面媒体投放广告,看起来或许是宣传效果最好的选择。但对于一般高校而言,商业广告有着高昂的投放运营成本,而且会让人对学校教书育人的本质产生怀疑,所以公共媒体也并不如想象中可行。

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认识到传统媒体对高校宣传工作的支撑已经不够,如果要从传统媒体获得更好的宣传效果,将要投入大量的宣传经费。对大多数高校来说,改变传统思维选择新的宣传方式,或许是更好的出路。

二、新媒体发展现状与优势

高校是青年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高校学生更乐于也更易于接受新生事物。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逐步成熟,近年来,手机端的网络用户大幅度增加,各种社交类网站及软件已大规模占据大学生的电脑和手机,微博和微信就是其中的代表者。

(根据新浪微博关键数据制作)

根据以上图表可以看出,微博作为新媒体中的代表者之一,其活跃用户数量近年来一直呈现一个千万级增长的态势。如此大规模的平台,它能带来的宣传效益也是巨大的。对于高校来说,利用微博进行宣传已不少见,如何充分利用这一新媒体平台,得到最好的宣传效果值得深思。

微信也是新媒体代表者之一,作为一款即时通讯类软件,它从手机软件起步,到电脑客户端上线,集聚了大量用户。因为腾讯公司QQ产品的关联作用,微信在IM实时通讯类软件中脱颖而出,根据腾讯统计资料显示:微信至今已拥有5亿国内用户,1亿海外用户,而且这一数字还在持续上升。微信有一个公众号模块,即各类消息来获取用户关注或转发,从而达到宣传的目的。据统计,目前微信内公众号数量已超过200万,相对于5亿用户来说,公众号这一平台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如果说校园广播和校报校刊是校园文化的体现,是宣传学校的前辈媒体;那微博微信就是宣扬校园文化、打造学校品牌的新生力量。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兴起,几乎每个大学生都在自己的手机里装上了微博以及微信这两款软件,只要有流量或者无线网络,不但能随时随地上网与同学、朋友、家人免费进行交流;还可以关注自己想关注的信息,在第一时间了解各类消息动态,并把自己喜欢的内容分享在自己的社交网络。运用新媒体进行高校宣传工作,除了有庞大的受众群体外,还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传播速度和便捷性。从传播途径来看,微博微信能引起人们的广泛传播和欢迎,证明它满足了人们对信息获取的需求,比如思想需求、心理要求、审美或者其他方面的利益需求等。从表现手法上看,发表微信、微博的方式方法非常便捷,受到的限制极少,大大多数人都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分享身边发生的新鲜事物或者关注焦点,并抒发自我情感以及对社会事件的看法。随时关注、发送微博微信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生活习惯。因此,简单的交流形式迅速转化为快速、高效的传播模式。

(二)无可替代的便捷性与及时性

随着3G、4G网络和WEB2.0技术的不断发展,无论群体个人,只要有介质(手机、平板电脑、台式电脑等),都可以无限畅聊微博微信。微博微信事实上因其便捷性和及时性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新媒体传播平台。高校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快速校园文化、办学理念、校园活动、招生就业等相关信息,完成不同内容的宣传。以本次世界杯为例,新浪微博正式世界杯战略,宣布成为央视5套2014年世界杯社交媒体独家合作伙伴。巴西世界杯期间,微博将联手央视推进台网联动合作模式,并且在重大体育赛事上首次打造跨屏话题互动,实现直播社交化。校园宣传也可以参考这种宣传方法,实现校园宣传社交化,扩大学校影响力,树立学校品牌。

(三)传播效果更加明显化和丰富化

从传统的高校宣传模式我们可以看出,评估学校品牌价值和传播效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大量人工去收集分析数据,才能最终确定。而在新媒体的形势下,传播效果可以更加明显化,学校可以更加直观的判断宣传效果,通过分析微博微信转发回复浏览的相关数据,可以帮助学校及时发现宣传问题,快速调整方案策略,达到预期的传播目的,完成多样化、全方位的文化宣传和品牌传播。

三、新媒体对高校宣传工作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认识到新媒体在校园宣传、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并逐步发展自身的新媒体平台。其中,官方认证的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订阅号成为了新媒体中最容易入手的环节,高校宣传工作社交化已成为性价比极高的趋势。

2009年11月24日,华中科技大学在新浪微博上开通了官方微博,成为国内首家开通微博的高校。据介绍,之所以开通微博,一是因为宣传工作需要新的平台与出口,二是有热心校友积极建议。“推出后效果很好,成为学校形象的一张新名片。”华中科技大学宣传部负责人表示。截止到 2012年12月底,在新浪微博平台上注册并取得认证的高等院校微博共计3516个。其中,2009年,只有6所高校开通官方微博;2010年,高校微博开通总数为139个;2011年年底,总共1345所高校开通官方微博;2012年,微博开通总数达到3516个。年增长率依次为2316.67%、967.63%以及264.41%,增长速度均超过2倍。到2014年高校微博凭借其自身的高交互性、信息的便捷性以及信息传播的裂变性,超越了高校BBS和官方门户网站,构筑起了独具特色的高校微博板块。而同样用户基数巨大的微信也后来居上,成为高校宣传工作中的兵家必争之地。

高校官方微博通过宣传学校的相关信息、与师生互动、回答“粉丝”的问题、招考信息或者活动安排等内容,积累了部分师生、社会大众以及媒体的关注。而这部分关注借助新媒体优秀的传播性,迅速扩散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微信公众号的宣传以及订阅号的转发相比微博来说,受众面相对较窄,但指向性更强。因为微信好友基本都是自己认识的人,在转发订阅号内容时,只有自己圈子内的人可以看到,陌生人无法浏览。这就导致订阅号的质量必须很高,其他人认为有必要分享时,微信订阅号中的宣传内容才能达到有效传播。根据六度空间理论,在社交网络中,最多通过五个中间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也就是说在微信朋友圈的分享中,一个宣传内容可以通过各自不同的朋友将信息传递给想要传达的人。宣传影响力的提升与所发内容的转发量、浏览量有直接关系,如何扩大这种影响力是高校借势新媒体进行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

新媒体的传播与传统媒体的传播都需要宣传,但新媒体有着传播效果丰富明显的特点,在同一时间段内,微博可以不受数量限制进行大规模的信息覆盖,且通过转发等扩散方式带来呈几何倍数增长的传播量;微信等其他新媒体也同样如此。新媒体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高校宣传成本,且取得的宣传效果也不容小觑。高校宣传已经不能再一味的依赖传统媒体,结合新媒体可以更加立体的达到宣传目的;与此同时,节约了宣传工作的时间成本,还节约了经济成本。

四、因为新媒体的自身优势,高校宣传的改进与创新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高校新闻工作者积极的整合了各种媒体,形成一套科学统一的信息宣传的框架。通过校园新闻网络、校园BBS以及校园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将校园的新闻、党务、校务以及招生考试等内容公开,创建了一个师生愿意接受的方式和路径,让师生亲身的感受到校园的变化和发展,在直接的参与中了解学校的工作,减轻过去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困惑和误解,及时化解了师生的不了解情绪;“一次生成、多次”的宣传模式进一步实现了对校园各方面信息的实时宣传,从而以较低成本获得更多的宣传效应。

五、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网络等新媒体逐渐兴起,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媒体形式,成为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手段。新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宣传方式,突出了传统媒体的缺陷,改变了受众的阅读习惯,开辟了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新局面。在新媒体条件下,应该加强与师生互动,并及时公布各类信息;显现新媒体的作用,拓宽新媒体媒介体系,形成多层次多形式高校新闻宣传,整合各种媒体,形成合理的新闻构架,努力的提高新媒体对高校新闻工作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锋,唐景莉.新媒体时代高校对外新闻宣传工作模式创新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13,10:20-21+63.

[2]张琳.新媒体时代高校宣传工作的策略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06:42-44.

[3]黄福泉.新媒体条件下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研究[J].青春岁月,2013,23:205.

[4]黄继春.新媒体时代高校宣传工作的创新[J].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2011,05:14-16.

[5]王飞.新媒体时代新闻宣传工作探讨[J].治淮,2014,10:40-41.

[6]苏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品牌传播中的作用[J].现代商业,2013,18:55

[7]闫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挑战与对策[J].大家,2011,3:95

[8]吴思佳.当前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不足与对策[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