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九上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上化学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2-11-14 12:06: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九上化学知识点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九上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1篇

在初中教学中,九年级是非常重要的阶段。此时学生学习时间十分紧张,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学习的效率,就需要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获得学习的最佳效果。[1]

二、在教学中教学方法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方法、手段通常被称作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采用是为完成定量教学任务、实现一定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需要利用一些技能与手段来完成教学方法的归纳、总结,采取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原则来设计出一套对教师、学生教学互动有良好效果的教学方法,这就是教学进展过程的一大因素。好方法不仅可以让教师轻视转化自身头脑里的知识结构给学生,让他们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套认知结构,引导学生把所学转化为一种能力,对方法、能力加以培养,是学生能获得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有利条件。

三、我国九年级化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1.师资力量配备不足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开始在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据目前看来,我国中学中还普遍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这种现象在农村尤为严重,很多学校的化学教师带两三个班级,导致了化学教师工作量大,这肯定会对上课的质量造成影响。

2.缺少合理、科学的教学评价

我国目前的评价体系还是没有发生改变,教师主要是通过课后作业和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没有将学习态度、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等加入评价范围,这对于现代九年级化学教育而言,是最大的误区。

3.缺乏实验材料和专业管理员

化学课程中的实验动手能力是整个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每一星期都会为学生准备一定数量的实验课,但是,由于某些仪器、药品缺乏的缘故,有很多实验无法在实验室中完成。另外,很多学校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没有对药品和仪器实施管理和养护,导致药品污染和变质的情况时有发生。[2]

四、化学教学优化方法

1.遵循教学规律,设计教学方法

废除填鸭式教学方法,设计与选择新的化学教学方法,要在教学规律指导下进行,要从新课程特点出发,依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自然科学方法论和现代教学的理论原则,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设计和选择教法,按照科学过程的辩证法去能动地组织教学与学习活动。一种比较好的化学教学方法应做到以下几点:

1.1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和“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只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仅仅视作教学活动的客体,忽视他们的主体作用,搞满堂灌的教学固然不好,但认为让学生自己看书、实验、讨论和练习,教师没有多少事情可做,负担减轻了,也是一种误解。同样,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这两者是辨证的统一。

1.2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同时获得学习方法,就会终身受益。而学生的学法是在老师的影响下,潜移默化,通过自己实践逐渐形成的,教学要具有正确的思维方法,通过精心设计的恰当的教法,在具体教学内容中体现出正确的思维过程,同时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1.3要体现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实验在此学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化学实验不仅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形成概念和理论,而且它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以及对学生进行学法训练等方面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在设计化学教学方法时,不能背离这一特点。

1.4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规定的教学任务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能在提高课堂效率上动脑筋,不能在延长时间上打主意。那种把阅读、实验和练习推到课外的做法,实际上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教师要有辛苦自己一人,受益全班学生的高度负责精神,精心设计,反复推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内完成应当完成的教学任务。

2.分散难点,合理安排,减轻学生压力

九年级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前提条件,其中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是众多化学用语的基础。学生只有初步掌握元素符号才能学习化学式;掌握了化学式的正确书写才能掌握化学方程式;掌握了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才能进行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及计算主要集中在第四单元和第五单元。其数量多,且枯燥乏味,是教学的难点。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注重将难点分散,合理安排,将有利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学习方法是使学习获得成功的必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注重引领学生总结同类问题的分析思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例如:对概念理解要从多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某种物质时,要从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危害及制备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要从物质的性质研究物质的用途和危害;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又反过来反映物质的性质等原理;探究问题要按照“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分析得出结论”的思路进行。

4.抓好阶段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在课堂上,学生很容易掌握所学内容,但如果不对其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复习,也很容易将其遗忘。为了搞好阶段复习、节约时间和提高复习效率,在每讲完一单元时,笔者都会把各单元涉及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教材目录的对应位置,让学生看着目录上的问题,把本单元的内容复述出来,并将那些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打上标记,要求他们对这些知识进行反复的强化记忆。然后,笔者再和学生一起把本单元的内容系统地复习一遍,形成知识网,使学生理解各知识点间的相互关系,以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另外,笔者每周还在课堂上抽出20分钟时间,让学生把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再复习一遍,从而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为第一轮总复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2篇

[关键词] 中考 化学复习教学 方法与策略

中考化学复习是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所学的化学知识再学习、再认识、再整合的过程,是进一步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搞好化学复习是全面提升中考成绩的关键。

每年中考前,各门课程都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复习。如何上好化学复习课、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成为化学教师和初中应届毕业生共同关注的热点。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要提高复习效果,首先,应让学生明确化学复习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其次,按照《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要求,采取一些相应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方可达到提升中考成绩的目的。

一、初中化学复习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化学复习课的教学内容是围绕学生过去学过的知识,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复习,使学生的薄弱知识环节得到加强、错误理解的概念得到纠正,并让学生学会两种本领:一是对零星、分散的化学知识归纳梳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以便于理解和记忆。二是帮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中考化学复习的方法与策略

在复习时,要再一次体会《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的学习目标要求,因为它不仅是教学的依据,也是评价学生学习和中考命题的依据。同时,还要认真研究、领会《考试大纲》的精神,因为《考试大纲》是指导初中复习备考的纲领性文件,它规定了中考考察的目标内容和能力要求。这是搞好复习的前提,可以避免复习的盲目性。

要搞好中考化学复习教学,必须注重如下复习方法和复习策略:

(一)中考复习阶段的划分与时间安排

大多数学校初三化学,在3月底之前结束了新课教学。随即进入了中考复习,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1.系统复习:课程结束到5月10日左右,计划用5周时间。

2.专项复习:从5月10日到6月初,计划用3周时间。

3.模拟训练:6月初到6月20,计划用3周时间。

(二)各阶段复习的目标任务与具体措施

第一阶段:系统复习、夯实基础

这一阶段的目标任务是:对化学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具体措施:

1.全面、系统、细致复习。凡是《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点都要认真复习,不能有遗漏。否则,会给学生的知识结构留下隐患,进而会影响到学生的化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和学生能力培养。

2.抓好“双基”教学。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应用是获得高分的保证,因此,加强“双基”教学,尤其是紧扣课本、吃透课本是搞好系统复习的立足点。

要求做到:首先,重视课本的阅读,让学生正确理解课本中介绍的内容和规律。其次,深入分析课本中图片及阅读材料的化学内涵。第三,重视课本例题、习题的剖析,因为例题、习题具有典型示范性和探索性。第四,让学生仔细体会化学语言的严谨、周密,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语言表述化学问题的能力。

在本阶段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钻研课标和考试大纲,明白每个章节的要点和考点。复习时要细致准确,知识点覆盖要全,加强知识的前后联系。

2.要把每一个知识点落实到每一位学生,注意对关键知识点的总结。引导学生对于知识点尽可能自己梳理、归纳总结出来,促使他们继续看书、看笔记,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防止复习工作演变成知识的简单重复。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每一个知识点,深刻挖掘其内涵、准确把握其外延,建立和完善知识结构。

4.注重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注意联系生活、生产及社会实际,创设实际问题情景,训练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

第二阶段:专项复习、综合训练

目标任务:将课本的知识结构重新调整、组编,以专题形式帮助学生从纵横两方面对知识进行归类、叠加、联系。通过对不同概念的糅合、不同类型知识的对比,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应用,进一步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具体措施: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对初中化学的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进行知识重组和专题归类,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应做到充分了解学生,使复习做到对症下药、系统全面。在内容上要打破教材章节的界限,可以按照知识的认知顺序和认知规律重新构建成主线鲜明的知识系统,进行专题复习。专题的数量多少,每个专题内容覆盖面的大小,可因学情、考情等具体情况而定,专题内容可细可简。专题的类型有:

1.知识型专题:如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构成、化学用语、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质量守恒定律等。

2.应试技能型专题:如推断题、探究型试题、知识归纳性试题、图表分析题等,是近几年中考化学的常见题型。对这些题型的解题策略和思维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门训练。训练的题量不宜过多,但一定要精、要有代表性。

3.化学计算类专题:如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溶液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先引导学生把各类计算所涉及到的计算公式、针对不同题型的不同的思维方法复习一遍,再精选一些不同类型的例题加以强化。

4.实验与探究专题:可分为基本实验、物质的检验、推断、分离和提纯、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及实验探究等。在进行实验探究复习时,可结合典型例题,教会学生如何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情景做出合理的猜想,设计各种不同的实验方案,并通过所学知识进行不同的探究、分析得出结论。

另外,在复习同一个专题时,还应多选几种类型的实验或习题,举一反三,让学生练习,拓宽学生的思维面,帮助学生提高应变能力。

在专题训练中,练习要精、要巧,突出重、难点、易错点的训练,一般在课堂上不出现难题、怪题,对最基本的知识点要过好关。

第三阶段:综合模拟训练、查漏补缺

目标任务:精选中考模拟试题,进行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方法与措施:通过中考模拟试题,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训练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提升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要避免题海战术,强调“精练、深议、讲透”,强化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加强学生应试心理训练和应试习惯培养。在训练中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可按以下步骤实施:

1.模拟试卷强化训练:选用多套试卷,加强对解题方法、解题速度和正确率的训练。

2.在批改试卷的过程中,收集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针对性的习题训练。

3.在讲评试卷时,主要讲易错点,强调答题的规范、用词的科学、叙述的准确、解题的格式,减少不必要的丢分。

4.做好学生考前的思想工作和心理准备。

第3篇

随着素质教学的不断深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多样性思维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入反思性教学机制,一方面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更新,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任何教学方法的运用都要和实际相结合.

一、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反思内容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课前预习对于学习过程有着重要作用.有效的预习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发现教学内容中的一些问题和知识点,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同时,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对于预习过程来说,反思性教学方法大有用武之地.在观察中发现,有些课堂的预习活动,都是采用走^场的方式,草草了事,对于学生的疑问,教师也没有进行有效的引导,预习过程完完全全成了“形式主义”下的一个环节,这不仅不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反而会使课堂教学效率有所下降.要进行反思性教学,教师就要解决在预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运用反思性教学方法,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对预习环节进行完善.比如,在预习活动开始前,教师会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设计,针对教材上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合理延伸,针对某些可能出现的重点难点也有一定的预测,但是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要注意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记录下来,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提出来,让老师帮助解决.学生还可以为这些内容专门建立一个“反思本”,将重点内容记录下来,方便后期回顾.在学生进行预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对自己设计的授课内容进行改进,针对学生预习的情况,认真审视自己的教案,有没有遗漏的地方,并进行适当的添补,同时要为课堂上的一些突发状况作好准备.这样的反思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中学习,师生用反思来进行教学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一个教师要面对一群学生.以教学精力来说,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照顾周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是将目光集中在一些学优生的身上,对于学困生的关注度相应低一些.学困生由于自身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意识也不是那么强烈,对于一些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没有积极地向老师进行问询,导致问题越积越多,进入恶性循环.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反思教学有着重要意义.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还要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对于一些学困生,教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帮助,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中.高中化学知识与学生以前所学的内容有很多的关联.在教学中,涉及新的内容时,教师不妨带领学生对于以前的学习内容进行反思,并在反思的过程中对新的知识点进行拓展.这样,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能够对学生以前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查漏补缺.例如,在讲“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时,在九年级的化学课本上也有相关的知识点,如煤的组成元素,是以C为主,其次是H、O,同时有少量的N、S、P等,教师可以根据九年级的一些知识点,帮助学生进行拓展,运用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对于煤的干馏、煤的汽化、煤的液化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够了解学生以前的知识内容有哪些欠缺,还能够帮助他们积极投入到当下的学习中,达到完善反思性教学的目的.

三、课后总结,学生以小组来反思过程

对于高中化学来说,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课程的总结.高中化学和初中化学不同的地方在于,初中化学知识多是入门,而高中化学知识则更加复杂,并且多有关联.在课尾的时候,教师要帮助学生对于授课内容进行反思性总结,让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过程有个良好的回顾,哪些问题没有了解,哪些问题应该更深入一些.为了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的总结反思中,教师不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总结.这里需要注意,对于小组的人数,教师要有一定的控制.人数太少的话,反思总结的过程不是那么激烈;人数太多的话,反思总结过程可能会离题.所以,让学生以五人小组最合适.学生先对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进行讲述,然后由存疑的同学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个时候,学生对于问题的生成要有一个认识.在学习中,是否采用了不当的学习方法,才使那部分的知识没有得到理解.经过反思,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纠正.反思性的总结过程,能够让学生有效地避免学习问题的积压.

总之,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会有更好的化学教学方法出现.对于新的教学方式,教师不能一味拒绝,也不能盲目接受.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反思性的教学方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反思抱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不断优化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第4篇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 准确"把脉" 依纲据本 科学讲评

试卷讲评课是九年级化学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上好试卷讲评课对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评讲试卷,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更要让学生明白"考我什么",让学生每做一份试卷,每听一次评讲,都能起到巩固知识,领悟道理,开拓视野,掌握技巧,提高应考能力的作用。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呢?

1. 准确"把脉",有的放矢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规定了知识体系分为五大块: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与社会发展,科学探究。围绕这五大块核心知识,试卷中常设计"单选题"、 "填空题"、"推断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考查形式,讲评课中要注重各类题型的方法训练与讲评。为了提高习题讲评的效率,讲评之前应加强对试卷的分析,统计试卷中所考的知识点及分布情况,考试的平均分、优分、及格率等分数统计。重点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因此判断试卷的难易程度、重点和难点;既要总体分析所任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又要逐项分析学生各题答题的正确率(得分率和失分率),确定讲评中的重点和难点。讲评试卷重点分析学生的错误、问题相对集中的题目,并配上相应的变式训练以便学生巩固。而对那些错误率低或已反复讲解的题目则少讲甚至不讲或留待课后个别解答。这样就为其他难点和重点题的讲解赢得了更多的讲评时间,讲评效果也就更加突出;第三是对考题设计的分析--目的是师生共同分析出题人的意图,深入浅出地指导学生去体会出题者的意图,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 借题发挥,深入探究

教师在充分把握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对错题进行筛选归类,精选典型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试题作范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帮助学生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正确对接课本中的相关内容,提取有效知识,形成解题思路,获得正确答案,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和最佳解题途径,找出解题规律与方法,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理清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在讲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知识缺陷的及时弥补,对一些规律、方法及时总结概括,以提高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切忌就题讲题。对原试题讲评后,有必要对试题作进一步的挖掘。通过对试题的条件、情景变换或拓展延伸,突破原试题的范围,鼓励学生自己探索,促成知识的迁移、同化和顺应。

对难点试题讲评时,教师要将严谨和富有逻辑性的解题思路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利学生借鉴和模仿。有些试题灵活性很高,但受限于考试,仅对某个方面提出问题,甚为可惜,教师应借题发挥,在原题下提出更多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

讲评时注重一题多解、多题一解,详略得当,注重分析,突出化学学科基本思想方法,突出学科建模。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要会从不同角度来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要根据教学目标、考查知识点和学生学习的现状,从典型错题所涉及的有关知识内容、技能、思想、方法等角度设计变式试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变式训练必须让学生独立完成,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对基本技能的运用。教师通过有目的地巡视辅导,及时发现学生中的漏洞与不足,适时恰当地点拨,不能越俎代庖。

3. 回归课本,形成网络

化学中考试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可见试题的根在教材。因此,指导学生重视课本学习,课本习题体现着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和理念,是专家精心筛选、有目的设置的,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第一手资料。因此,试卷讲评时,教师借一题所考查的知识点,让学生回忆、联想相关知识点,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真正达到做一道题,会一类的目的,可以收到奇效。有许多试题化学背景不同,但化学模型或思维方法相同。在试卷讲评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做一些比较总结,使之形成具有一般性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起到速解的效应,也可以使学生记忆持久深刻。在讲评过程中,学生还有一些好的提问或解题方法,教师可以随时让学生讲出来,并且还要不断鼓励学生多想多讲,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讲到一些难度较大的题时,可以停一会,让学生思考,也可以让学生相互讨论或提问,使学生真正弄懂,切不可为了赶进度而接着往下讲,"煮夹生饭"。

4. 错解探因,查缺补漏

试卷讲评中,应让学生自己统计错解试题,从而发现学习中的"盲点",自己剖析出错的原因,再"对症下药"。在讲评分析结束后,应留有适度的时间让学生订正刚才讲评分析的试题,以加深对所测概念、原理、规律、观点的理解,强化学科建模思想。根据学生订正掌握情况,指导学生自主纠偏,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题干的关键词与关键信息是什么?这些信息提示本题测试哪部分知识?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如何构建解题模型?以帮助学生诊断出知识的盲点、思维的弱点和不良习惯。做到纠正一题,解决一类。

5. 设计作业,巩固成果

第5篇

改革教案,提高教学效果

笔者在培训中,通过听南京各名校一线教师的示范课后,悟出了自己课堂教学与这些优秀教师课堂的差距在哪里。根本原因是:笔者平时缺少对课堂教学的精心研究和设计,把教学设计这一重要的环节只关注了常规格式的完备和字数的多少上,没有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思考研究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方法揭示和教学策略的优化等问题。

案例一: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及碳的氧化物》的单元复习课。笔者以前的教学方法是引领学生先回顾一遍知识点、强调考点,然后就做练习册后面的单元测试题,总认为复习课就是做练习。教学的方式多半采用自己不停地讲,让学生认真地听。但南京新城中学莴老师的复习课设计就像“新授课”一样,以父女夺宝的故事创设情景引出学习内容。学生课前自己构建单元知识树,教师通过学生练习设计的展示活动,对典型的课前复习内容设计,引导学生自己开展学习评比活动来完成对本单元知识的概括总结;然后精选不同类型的试题,进行分类分层练习指导,查漏补缺,强化练习,突出复习课的重点,在学练结合中渗透中考知识点。分析这位老师的教学,教学理念新,做到了心中有教材。

案例二: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烧与灭火》中的课题二“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新授课。由于平时的教学过程很关注考试成绩,结合中考知识点,对本课题实施没有重视,由此,在教学设计中,只是从知识层面上让学生了解,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培养。但南京金陵河西分校包老师的新授课做了充分有效的课前设计,并在上课前与资深教师共同探讨教学方案设计,采用了集体备课。她在课堂中先以最新的与本节课有关的“新闻展示”的方式进行情境创设,随后用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来引入并代替课本实验,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了解化石燃料的形成及合理利用。包老师的教学过程,不但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尤其对情感目标的完成恰到好处,达到了学科育人的目标。

目前,很多年轻教师课前只是草草完成教案,以备学校检查,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精心设计,这一核心环节缺少的就是课前的思考分析。课堂的精彩来自学生的精彩,学生的精彩同样来自教师课前对教学设计的反复思考。有效课堂的实现,必须从教案的有效改革开始。

树立科学态度和操作探究能力

我们的课时安排是每周四节课,考虑到教材内容多,课时紧这一现实,平时的实验教学只能赶进度。在实验前还对缺少仪器和药品长时间放置变质等原因的考虑,经常采用教参书后面配备的视频光碟或下载的视频做间接实验,以视频实验代替了学生实际的操作实验,忽略了体验实验过程带来的快乐感和成就感。在培训期间,马宏佳教授和龙琪教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思想――“要重视实验教学,没有实验就不是化学课”。他们的专题讲座给笔者感受是:不管进度如何紧张,还是实验仪器的严重缺失,我们要努力从生活当中寻找替代品来让学生感受实验的魅力。受训后,笔者积极用培训期间学过的知识来完成课本当中的相关实验,根据修改后的教学设计有效地完成了教学内容,并且让学生做家庭小实验带到学校来评比,甚至把他们做的家庭小实验来代替课本中的实验。这样一来,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大有提高,有些以前不喜欢化学的同学也有改变。

案例一: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金属》中的课题二“金属的性质”新授课。笔者教学设计是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观察现象总结知识点。而南京中华中学上新河分校林老师采用以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方式完成了教学内容。整堂课老师讲的很少,都是学生在做分组实验,合作探究。为了节约时间,她巧妙地把小组合作学习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金属与稀盐酸反应;另一部分是金属与稀硫酸的反应。在课前每一个实验桌上都放好了所需的仪器和药品,学生通过有序地“玩实验”,把金属活动性顺序给归纳出来了,并且以游戏的方式对顺序进行排列。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们学得很轻松!

学习与反思的重要性

以前,笔者很少连续写教学反思,在南京培训中听了专家的讲座,触动很大。现在,每上完一节课后,根据课堂的效果,特别对笔者感觉对“糟得很”和“好得很”的课及时写下简要反思,以备后用。笔者觉得坚持写教学反思,对自己很有帮助。只有在不断反思中,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不断地提升和进步。

第6篇

九年级学生由于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压力,导致他们思想负担过重,上课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影响了他们上课的效率。所以,我在进行复习的过程中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被重视,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第二,充分利用体态语对学生进行鼓励、赞许,并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让学生目标明确、充满自信;第三,课下要多与交流,了解学生内心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消除心理上对中考的“恐惧感”。这样不仅增进了师生感情而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研究课标,把握方向

初中化学知识都是万变不离其宗,宗就是课标,它就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哪些知识作为一般性常识,哪些知识作为基本了解,哪些知识属于应用掌握的,这些问题在《课标》的第三部分说得很清楚,所以在复习前一定要细细研究,制定出复习的策略和计划。研究课标,把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作到有的放矢地复习,提高复习的时效性。例如08年中考化学试卷主要特点有:

1.重视基础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考查,充分体现学科特点。这部分知识是学好化学、获得高分以及后继学习的必备,也是面向全体考生、提高化学总体成绩的主体,所以是学习化学的重中之重。

2.关注热点,联系实际。这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化学来源于生活,并最终走向生活。这部分知识主要包括物质与身体健康、节能与减排,环境污染与保护、合成材料、金属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等,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所以是每年中考的必考内容。

3.注重考查实验能力,增强试题的探究性。注重考查实验能力,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实验能力既包括基本实验技能,也包括实验探究的能力。近两年中考实验探究题都是两个题,一道是以课本中的实验为背景,07年是有关气体的制取,08年是燃烧条件,所以我们应该把我们课本中没有考过的实验作为重点去研究和探究。

4.设置图表题,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这类型题能出现在各个题型中,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元素周期表,实验操作,物质的用途,框图,说明书和坐标曲线等。08年涉及这类题型共有9个,通过比较我们发现09年学科说明的化学部分,它的考试内容和要求与08年完全相同,只不过例题部分略有改动,加入了08年的一些新题。

三、制定计划,有序复习

复习一定要制定一个符合自己学情、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三轮”复习法。第一轮按章节复习,这一轮重在根据课标掌握基础知识;第二轮为专题复习,我们把所学的知识分为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和科学探究五个专题。这一轮最为重要,我们每个教师负责一个专题,根据课标理清知识点,再根据知识点找相应的练习题,主要是从06到08年河北省中考题中去找,因为这些题最具有代表性;第三轮为模拟训练阶段,旨在增强应度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心理应试能力。

四、讲求方法,注重实效

根据所制定的计划,采取适当的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我们在中考复习中的几点具体做法:

1.抓牢教材,自主复习基础知识。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在这一阶段特别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做“导演”,学生演“主角”,不仅仅是让学生听,而且要让学生自己系统总结每部分的知识。具体做法是:先按单元分章分节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点,教师的任务就是查看学生总结的知识点中有没有共性的遗漏的地方,而后在课上作为重点讲解并强调。这样做,使得基础知识的复习,由以往简单的重复变为学生再学习的过程,学生不仅能如数家珍般的掌握基础知识,还提高了他们的思维概括能力。

2.团结协作,搞好集体备课。我们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在复习进度、课时按排、基础知识的讲解、练习、作业的处理上进行高度统一;在第二轮复习中,每个教师负责一专题,负责专题的教师在集体备课前把这一专题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实验准备等打印出来,分发到教师手中。其他教师仔细研究知识点是否有遗漏,习题是否合适等,到集体备课时,大家再讨论和补充。最后形成的是,前面是学生填的知识点,后面是学生根据知识点作的习题的一张卷子。这样下来,既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做到资源共享,又减轻教师备课的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上好每一节复习课,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五、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和应试策略

1.筛选错题。将以往做过的试卷全部拿出来,纠正并分析错的原因比做题本身更有价值。不要令自己深陷题海,更不要盲目追求题目的难度。练习的关键是选择适量的典型习题,真正的掌握,并能举一反三。

2.强调审题的重要性。审好题是化学考试成功的第

一,审题能力的差异,可使平时水平相近的同学在中考成绩上出现较大差别,其要诀是:

①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吃透题意。中考化学试题,在题目的重要和易出错之处往往注上着重号,如选择题,要求答“错误的”选项;填空题要求写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等。

第7篇

一 重视复习的意义,明确复习的目的

进行总复习的意义有五:(1)对教材进行梳理、提炼、去粗取精,突出有效信息;(2)复杂问题简单化;(3)抽象知识形象化;(4)零散知识系统化;(5)帮助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

进行总复习的目的:复习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复习不是对已学知识的简单重复和重现,而是从更高层次和角度对所学知识、技能、方法进行重新认识和再学习的过程。所以,加强对复习教学的研究,能彻底改变简单罗列、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复习模式,使复习成为促进师生共同提高的过程。

二 合理规划复习进程,科学安排复习时间

初中化学课程安排仅一年,新授课结束后离中考只有一个多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规划、科学安排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第一阶段:进行系统复习,形成知识网络。

时间安排:两周。

阶段目标:检查并及时解决学生知识理解上的障碍,通过对知识点的梳理归纳,将整个初中化学各知识点按结构和脉络融合形成体系,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复习内容: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奧秘、化学实验与活动探究、化学计算、化学与生活等。

复习要求:“细、低、全”。“细”是指复习要全面细致,不遗漏教材和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基础知识。“低”是指复习中把握中下难度,不偏离教材内容和考试说明的范围和要求,不选孤僻怪异的题目,做到不脱离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全”是指复习要针对全体学生,第一轮复习的中等难度就是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掌握考试说明所要求的“双基”知识。

注意事项:(1)用好课标、考试标准、教材(找准考点,落实基础);(2)合理使用资料,防止用资料代替教材,引导学生重视教材;(3)训练要适当,防止以做题、讲题代替复习;(4)问题引领课堂,重视情景创设,防止一听就懂,一做就错。

第二阶段:进行专题复习,完善知识结构。

时间安排:两周。

阶段目标:要求学生能正确辨析各知识板块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总结综合问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内容:根据学生对新课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师自命知识专题,通常有气体制取,物质的分类,物质的鉴别,物质的分离、提纯、除杂质等专题。

复习要求:主要以专题讲解和专题训练为主,然后进行综合训练。

注意事项:(1)研究考题、缩小范围、找准专题、做好专题复习;(2)做好专题训练,精选、精练、精讲,切忌过多过滥,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盲点要有针对性的训练;(3)要杜绝仍由教师独占课堂40分钟的做法,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练习、复习、小结、思考的时间。

第三阶段:进行模拟演练,中考仿真训练 ,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时间安排:两周。

阶段目标: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进一步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随着学业考试的日益临近,主要精力应当放在消除弱点、弥补漏点、调整心理方面,把卸下学生心理包袱作为重要任务。

复习内容:中考仿真模拟训练、考前适应性训练。

注意事项:(1)进一步研究中考试题,对考试大纲中的样题示例进行分析,整理考试信息,更加明确中考试题的特点、结构、难易比例,知识考查的呈现方式;(2)提倡教师组卷(所选卷应题目典型、题型新颖,难度宜小,保证训练价值);(3)回归教材、加强记忆,加强考试技能技巧的训练。

三 认真研究教材,准确把握复习方向

认真研究教材和教材上的题型,准确把握复习的广度和深度,教材是课程标准的体现。试题源于课本,从课本知识点,能力点衍生而来。复习的关键首先要过好教材关,在总复习中必须重视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认真研究学业水平考试样题,掌握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思路,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 重视知识基础,加强主干知识的复习

第8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多媒体技术;演示实验;探究性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302-01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人们在虚幻的空间中寻找自己,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教育是一种社会责任,教育促进了人类文明发展。教育的方方面面都会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当教育和信息技术联系起来,教育的新模式出现了,借助多媒体技术,教育正向着更高更远的空间发展。化学是社会发展的催化剂,快速地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中学化学是中学阶段锻炼学生思维模式的有效课程,化学思维决定着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一、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

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比较单调,教师在课堂上拥有绝对的权威,学生没有任何的发言权。教师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地讲述,学生在座位上小心翼翼地听着,手中的笔不停地写着。我们通常称为“填鸭式”教学。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思路,一步步将知识塞给学生,通过大量的习题加以强化。学生花费很大的气力来背诵、理解知识,模仿教师的解题思路。通过“题海战术”取得一定的成绩。学生是解题的能手,模仿的高手,但是在知识的社会应用中,却成为知识的“傻子”,不能精确有效地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传统的教育方式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摧残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化学知识只存在于课本中,课本外浑然不知有化学。例如:学生练地记住了生石灰与水混合放出大量的热,但在生活中看到快餐饭盒摇动就能放热却不知原因。学生把化学的学习完全作为一种学习,忽略了化学是来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的本质。传统教学着重培养了学生的忍耐力,提升学生的定力,学生的课堂纪律性好,但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不适合新教学改革的转变。

多媒体技术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基本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1、教师用WORD、PPT等手段制作了简单的化学知识框架,配备大量的例题、习题。教师省掉了板书知识框架和抄例题、习题的时间,教师的教学进度加快了,讲述的题目更多了,学生抄的知识点更多了,这是一种“包袱”式的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学生毫无讨论交流的机会,受到了更加严厉的“迫害”。2、教师的教案、例题、习题直接通过展示台投影在屏幕上,学生面对密密麻麻的整版教师的“真迹”,毫不思索的做笔记,教师讲授的知识点更是汹涌澎湃,学生唯一言语是“老师等一下了,还有几行没有抄完”。3、教师讲课不使用多媒体,作业、考试时疯狂的使用,屏幕上投影着满满题目,学生不停地抬头低头,哪有时间思考,最后还是相互抄袭占多数。

二、改革性的以演示实验为主题的教学尝试

化学学科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各阶段化学是有不同的特点。九年级是趣味性化学,高中是推理性化学,大学是深究性化学。教育的每个阶段都会对学生进行一次筛选,学生终究会适应化学的特点。化学的起始阶段是九年级,针对学生喜欢观察社会现象的特点,在知识允许的条件下,教师创设与化学知识相关的演示实验,通过教师的现场动手操作,学生的观察,最终得到实验数据,教师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进而有效地推出实验结果。讲述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实验是最好的例证。教师携带实验器材,在教室进行现场试验。教师利用红磷的燃烧使之产生气压差,根据水进入的多少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学生在教室进行多次的实验,以此来验证氧气的多少。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参与了教学,教师的进行了有效的演示,最终有效地证明大气压的存在。相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讲,这无疑是一种提高。演示性的教学尝试对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是有限的,学生只是教学中活动的帮手,没有真正的去思考实验的原理,也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忽略了学生探索性思维的发展。

三、以实验探究为主题的教学方式

化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学生。提升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必须重视化学的实验教学。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迅速有效地发展起来。教师充当知识的引导者,学生是知识的追求者。教师提出主题,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总结。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是实验的设计者、操作者、决定者,有效地锻炼了学生动手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效果。一个化学人,能遵循社会的规律,将化学知识应用在生活,从生活中总结出化学规律,这就是化学素养锻炼人思维能力的明证。例如九年级水的净化学习之后,学生自己设计净化装置,在家里进行净化水实验,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又能学以致用。

第9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复习; 对比分析; 心理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039-001

中考化学分数较低,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基础知识不扎实,为了使他们系统地、牢固地掌握初中阶段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顺利地学好高中化学,我们往往要进行几节课的初中化学知识的复习。学生对此很不理解,而部分老师也觉得难上,因为高中老师大多未教过初中化学,对初中化学知识点、重难点不够熟悉,也就产生了“何苦呢”的思想,有的教师则认为花了好几节课的时间复习,太浪费了,到具体章节用到初中知识时稍加点拔即可,花这么多时间复习不值得。

其实,高中化学无论是知识的难度,还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加上课本内容与考题之间存在的较大差异,导致许多学生刚跨入高中,就感到难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有些学生进入高中后感到学习化学十分困难,产生不少困惑,丧失学习的信心,学习兴趣降低。所以,如何使初中化学的启蒙教育向高中化学的基础教育平稳过渡成为高一化学教学的重难点。

要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首先必须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我建议高一化学教师在正式讲授高一的新知识之前,先拿出两周的时间来复习初中知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把心从假期中收回来,容易进入学习状态,不会错过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在复习中穿插高中知识点,学生也容易接受。具体做法是将准备复习的知识点融入到一道道题目中,一开始就将中考中的能力题或高中高考涉及到的初中知识,特别是初中生易错或难解答的问题,编出一份试题,让学生在第一节课进行练习,不会的可以相互讨论。知识点是初中的“旧知识”,但出题的角度和方向却是新的,通过练习和讨论,学生知道初中不少知识点高考仍会考到,学生就能理解复习初中知识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复习课中就会自觉地认真参与了。然后根据学生第一节课的实际解题情况,再组织一套涉及初中各重点知识的复习题,以精选的习题为载体,将要复习到的初中各重要知识点进行复习,由学生在课堂上限时完成,教师只是就解题方法进行指导和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或点评。这样做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思维,灵活运用知识点,增添学习兴趣,又改变了传统的“三部曲”复习模式。两周后进行摸底测试,再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在高一对学生铺设的问题台阶不要一下子就很高,最好从初中的旧知识点出发,使他们能上得去,以防发生两极分化。要通过耐心细致的引导,教会学生从比较中学习,发现相似,寻求规律,逐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在做和练中,不断找出好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教学时应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和节奏,刚开学不要急于讲授新知识,更不能开快车,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在这一过程中,就要求我们中学化学教师对初高中化学教材都必须熟悉,清楚初高中化学教材间衔接的盲点(即新的初中教材将知识降低要求或删减了,而高中教材又没有补充这部分内容,而高考考纲中须掌握的知识)。

我经过仔细分析初三新教材和大纲,与高中教材和大纲做了比较,归纳出以下几方面初高中教材的“盲点”。

1.化合价

初中化学中介绍一些常见元素化合价,这些元素的化合价仅仅是它们的主要的化合价,部分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列出,如果简单认为这些元素只有表格中化合价,在解题时易造成思维定势。硫最高为+6价,最低为-2价,而Na2S2O3、FeS2中的硫元素化合价分别为+2、-1价,都不是常见化合价。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初中化学常识性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知识,我们要根据教材中原子结构示意图,总结出质子数为1-18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这样有助于学习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

3.酸、碱、盐的分类

初中化学常识性介绍酸、碱、盐的含义,而没有对酸、碱、盐进行分类,特别要和学生讲清楚酸式盐与正盐的生成及酸式盐与正盐之间的转化。

4.启普发生器原理

初中化学选学启普发生器原理和装置,而该装置原理或简易装置在高中多次用到,有必要了解其原理及适用条件。

(1)原理:利用压强原理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

(2)适用条件:用于该装置制取的气体同时符合下列三个条件:块状固体与液体反应(不能控制粉末状固体与溶液接触);反应在常温下进行(不需要加热);除气体外,产物可溶于水且放热较少(若产物微溶,可能堵塞溶液通道;放热多易使玻璃容器炸裂)。

5.氧化物的分类

现在初中课本上根本就没有氧化物的概念,只需要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做实验自己得出结论,用自己的语言来给氧化物下个定义。至于氧化物的分类更是只字未提,所以须向学生讲解清楚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定义。

我们教师除了关心学生学习上的转变外,还要关注学生心理上的转变。大部分学生都把高一当成新起点(认为初中不曾认真学习,养成许多坏习惯),有一种“一切从头开始”的愿望,但是他们又不知道怎样开始,感到很迷茫,再者是在这种心理过渡性的关键时期,意志与毅力都不强,很容易会使这种心理自然转变的征象消失。因此,在初、高中衔接教学中,加强鼓励和表扬,介绍周围环境中许多成功的例子,帮助他们描绘未来蓝图等,以强化学生“一切从头开始”的愿望,同时指导学生“怎样开始”,结合自己的经历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感到化学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和决心。

总之,如果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教学经过我们教师的精心准备、细心讲解,学生一定会满怀信心的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为以后提高化学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第10篇

一、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是迈入化学之门的前提

由于化学对于我们每个九年级学生来说,是一门熟悉而又陌生的学科,说它熟悉是因为书本上的内容貌似在科学中都出现过;而说它陌生又是因为它的学习要求与科学学科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在思想上不能有丝毫的麻痹思想。在每听一节课(新内容)之前最好先进行课前预习,做到有目的的去听课。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通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这样带着疑问去学,听课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课堂上,在认真听讲的同时,做到积极、主动的去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并勇于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以锻炼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提高听课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使自身获得锻炼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将本节课的知识很好的消化。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地观察、如实准确地记录、积极主动地思考,要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探索。而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做到相互配合、仔细倾听、认真反思、主动交流。

由于初中化学知识点杂乱而零碎,老师在讲课时,都是围绕着重点内容展开的。因此同学们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要做好课堂笔记,这不仅有利于课后进行复习,掌握重点,又可以有效的避免上课时“走神”。在记课堂笔记时,必须讲究方法,要在听清楚老师所讲内容的基础上,记重点、难点、疑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与课本内容相同的部分可在课本上标出,课后整理笔记时可补全。要经常不间断的进行复习,循序渐进,每天认真阅读课堂笔记,同时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达到对课本内容融会贯通。每章节讲完后还要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这样就可在整理总结的过程中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连点成线,织线成网,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便于掌握。

二、掌握好化学用语知识,是打开化学之门的钥匙

化学用语主要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等。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要进行分散记忆,二要不间断地进行强化练习。如元素符号的记忆可在一开始学习化学时,每天规定自己记两到三个元素符号,当掌握到一定数量时,再进行归纳分类,如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进行分类,强化记忆。这样就可以分散了在学到元素符号时记忆的难度,同时,在记忆过程中不断的加以练习。而对于化学式、分子、原子以及元素化合价等等,在记忆的过程中辅之以一定量的训练,以及时反馈自己对化学用语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弥补和矫正。而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应该说是贯穿于初中化学学习的始终。它直接影响着我们后续学习的很多内容。因此,它是我们初中化学式容易形成分化点的一个关键内容。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要求自己细心、认真的书写好化学方程式。注意书写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如是否遵循客观规律、是否配平、有无气体或沉淀符号等等细节性问题。应该说掌握好了化学用语这部分内容,离入门已经不远了。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理解记忆。那么具体怎样去记忆呢?

①要“因材施记”,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找出不同的记忆方法。概念、定理、性质等要认真听老师讲,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例如:a.对偶知识对比记:如化合与分解,氧化与还原;b.物质性质网络记:如对含碳元素的相关物质可构建知识网络系统记忆;c.类似知识归类记:如H2与CO的性质,H2与CO2的制备装置等;d.化学用语分散记:如元素、原子、化合价、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等按知识阶梯分散到各章节记忆等。 ②在看书做题过程中积累知识,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记忆方式,这样才能花费时间少,记忆效果好。

三、细心观察、勤于动手,是跨入化学之门的助手

“观察是一切实践和理论的基础”。对于初学化学的同学而言,首先要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最初可在老师的指导下,按老师的要求,将你看到的化学现象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叙述出来,以后再慢慢地要总结观察实验的思维规律。如:观察过木炭、硫粉、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后,你就会总结出这样的规律――观察物质燃烧的实验现象,应从三个方面入手,即:①火焰――光 ②放热――热 ⑧产生什么物质――新物质。其次,要学会用化学的眼光去关注社会,透视热点,捕捉生活中的化学,这样我们才会发现化学有用,从而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动力。如:学过“分子”、“原子”的概念后,我们就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去解释“湿衣服晾干”、“酒香不怕巷子深”等问题;我们还会清楚“煤堆在墙角时间长了,墙也会变黑的原因”等。所以,学会观察,是学好化学的一个最基本的习惯。

第11篇

一、引导阅读,归纳知识

我国应用的初三人教版化学教材,是由权威的化学教育工作者和化学学者共同编写的。在新课标实施的背景下,新人教版初三化学课本相比于传统的化学课本更加通俗易懂,九年级上下两册化学教材中,所有的知识点都是用说明文的方式编写的,语言通俗易懂,书中图文并茂,不仅方便老师教学,也更加方便学生阅读,不仅是一本优秀的初中化学教材,也是一本高质量的化学知识启蒙读物。鉴于新课标背景下的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的这种特点,我们可以挖掘出很多高效率的教学方法。应用这套教材,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让学生提前掌握教学内容,实现预习的效果。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我在进行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一氧化碳》一节内容时,就将课堂前15分钟的时间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展开自由阅读。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实现预习的效果,我首先对学生提出阅读要求。我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找到CO的物理性质、毒性及对空气的污染等知识点,并进行总结归纳。学生对这种阅读的教学方式十分感兴趣,他们在阅读中完成了我交给他们的阅读任务,归纳出CO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图表,完成了预习任务,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方便了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加强实验教学和直观教学

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较快的理解化学原理,还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初中学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而化学实验则是满足学生好奇心的重要教学内容。我们在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化学实验教学和直观教学的运用。在教学中运用化学实验,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除此之外,通过观察和参与化学实验,能够使学生将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和身边的化学现象建立联系,还能实现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我在进行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氧气》一课的教学中,就将氧气的制取实验搬到了课堂上。在教学内容开始前,我首先为学生展示了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在实验中学生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并提出诸如为什么加热高锰酸钾能制造氧气、氧气有什么用、有没有别的方法制取氧气等一系列问题。在学生的问题中,我顺势展开教学内容,并以我们刚制取的氧气为学生进行了燃烧实验等小实验,使学生很快的就掌握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等,实现了教学目的。当第二天再进行《氧气的制取》实验课教学时,很多同学通过昨天课堂实验的观察,已经掌握了氧气的制取方法,不仅参与实验的踊跃性极高,通过第二次的细致的试验教学,学生普遍很好的掌握了氧气的制备要点和方法。

三、注重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联系

人教版初中化学课本中,其元素及化合物系列知识虽然是穿插在教材整体中的,并且每一章节的内容有着多而杂的特点,但这些元素化合物并不是彼此孤立的。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教材时,就将元素化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考虑到了教材知识体系中。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主要包括性质、存在、用途和制备等方面,这些知识中性质是主线,从性质可以判断物质存在的状态,决定制取、鉴别和用途。因此教学中要紧紧抓住物质这条线,讲清各种物质的性质,并且有目的、有意识的使学生理解这些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培养学生按内在联系考虑问题的习惯。例如,在九年级上册《碳和碳的氧化物》一章中,教材先安排了金刚石和石墨烯等碳单质的教学,接着开展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抓住这个主线,才能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除此之外,人教版化学教材各章节之间也存在一定关联性,我们在开展初中化学教学时一定要抓住教材章节内容之间的关联和递进关系,将整个教材的知识教学体系作为一个整体设计教学,帮助学生系统的掌握化学知识。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教材章节内容,按照金属溶液酸和碱盐和化肥化学与生活这种顺序进行安排设计,这些教学内容不仅存在并列关系,相邻的教学内容之间也存在紧密联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在教学设计中对下一章节的内容进行渗透,对上一章节的内容进行回顾,帮助学生形成知识脉络体系,提升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效率。综上所述,初中化学作为初中的难点、重点科目,为了提升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以教材为基础,以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为目的,做好初中化学的教学设计,保证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质量,在达到新课标教学要求的同时,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目的。

作者:林世波 单位:集安市第七中学

第12篇

1.帮助学生应对中考;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现行考试制度下,不少地方的初中教师迫于升学压力,过于重视第一个目标,而忽视了第二个目标,不知不觉地打击了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另外局限于自身经历,大部分初中化学教师没有任教高中的经验,对学生日后进入高中要学什么、怎么学知之甚少,所以第三个目标更难以完成。而不少高中教师也缺乏对初中化学教学的了解,不清楚一些初高中边缘知识掌握的细节和程度,发现学生在较多知识上达不到预计要求,以致影响了高中化学教学的目标的顺利达成。不少学生因为不能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在高一一开始感觉化学理解起来困难,考试成绩更让自己倍受打击,从此一蹶不振,甚至丧失了对化学的兴趣和信心。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严格来说,初中和高中的教师都有责任。在此我试图从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学生习惯、教师心态、细节处理四个方面谈一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一、教学内容

站在初中教师的角度上,我针对高中一年级上半期的一些知识点,对自己的教学有如下的安排:

1.第一章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在初中应在学生学习到复分解反应时自然归纳提出。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化合价升降,本质是电子的转移。高一教学要求学生能理解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关系。化合价的掌握是重难点,在初中化合价也是最难理解的知识点之一,而按中考要求,学生只要会使用化合价写化学式,以及根据化学式求元素的化合价,对于原子结构示意图甚至不会考到。部分学校的教师就只安排学生死记硬背各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专门练习这两种题型,而忽视了让学生知道这其中的本质联系。我们在处理这一部分的知识时,不妨稍微加深一点,将1―20号元素的化合价和它们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联系起来,理解记忆。另外除了教材安排的离子化合物的形成外,我们还应补充有关共价化合物形成的知识,这样学生在高一时理解该知识点就会容易许多。

氧化剂和还原剂与被氧化和被还原关系这一知识点在初中教材中有提到,但不是重点,而且平时练习和考到的几率都较小。教师可以注意强化学生熟悉该知识点。

2.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

离子的概念和离子的形成过程,该知识点在初中有介绍,在高一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知识准备。因此我们在初中教学时应在此处对学生做好透彻的讲解,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的判定在高一是难点,在初中的对应知识是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定。我们除应要求学生掌握通过交换成分看有无水、沉淀、气体的方法判断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对离子共存和离子检验题目也有较高要求。因此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学生会按照我们总结的要点做这类题目。

3.第三章:物质的量。

建立物质的量这一基本概念和思考方式是此处的难点。我们在初中教学时,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反应中各物质质量关系之外,还应该多注意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即粒子关系”来表示,训练学生用“粒子个数”来思考的模式,为以后打好伏笔。

在这一章开始,教师应要求学生根据新的关系和格式完成计算题,如果初中教师在教学生按质量关系计算的时候不是要求学生死记格式,而是理解方程式的比例关系的话,在这里的格式更新就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4.元素周期律。

在初三教材里,对元素周期表有简单介绍,历年中考几乎没有考到。我们讲到这里的时候可以把周期和族的排列的内在联系当作了解内容介绍给学生。

对于周期律,初中生掌握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有关系,我们应该加强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记忆,它其实是学生在化学方面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知识,尽管在中考中属于不要求的知识点,但是我们也应该要求学生掌握它。

二、学生习惯

根据心理学原理,初中学生的是非观处于消极逼罚型到自我理性型之间,学生的课后落实,一方面需要教师的监督和处罚威胁,一方面也会因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具有一定的自觉性。在化学新开设之际,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注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要求学生对所犯错误能做到自行订正,并且强调订正以后的纠错。魏书生说过:“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逐渐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以后,学习效果比教师全批全改还要好一些。

三、教师心态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应该看得远一点。现在的初中生绝大部分要升入高中继续学习化学,中考并不是唯一的目标,我们必须考虑到学生在高中时期的化学学习。因此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多想想初三这一年作为学生化学学习的基础一年的重要地位,在完成中考要求的同时要兼顾学生未来的学习。

四、细节处理

化学学科内的一些概念和方法具有阶段性,比如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计算的思考模式。因此初中教师在平时用语上,对于这些问题上应该多用一些诸如“在现阶段”、“在初中时期”等的语言,而不用一些过于肯定的语言。

在近年来的新题中,出现了不少用到高中知识的信息题,学生在做这些题目的过程中,不但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为化学知识的延伸埋下了伏笔,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好奇心被启发,提高了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不妨把知识再延伸延伸,把他们能够弄懂的新问题给他们作简要介绍。

上述是我对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妥和遗漏,敬请同仁赐教。

参考文献:

[1]初中化学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