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6 03:34: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达尔文的故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学目标】
l、学会“百、科、喜、欢、物、住、穿、爬、坏”9个生字。掌握“科学家、喜欢、从来、动物、站住、外衣、一直、好像”等词语。认识“腿、肩、吱、错、伤、害”6个字。
2、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对达尔文喜欢小动物词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科学家达尔文从小就喜欢各种动物,仔细观察动物的生活。培养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和爱护小动物的感情,从中受到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了解达尔文怎样喜欢小动物。
2、理解讲达尔文喜欢动物的词语,学习他热爱动物,探索自然奥秘的执着的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文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出示图片)。 他就是一百多年前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他从小就喜欢小动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他和小松鼠之间的一个小故事。(板书课题 12 达尔文和小松鼠)
二 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自渎课文。圈出课后的生字,同桌互相读读。
2、老师范读课文。
3、学生再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4、读本课生字词和带生字词的句子。
词语:达尔文 一位 野外 虫子 捉弄 从未见过 一件 粗糙 外衣 树干 尾巴 急坏
句子:
(1)达尔文是英国的一位科学家。
(2)星期天,我到野外去玩儿。
(3)他喜欢地上的虫,水里的鱼。
(4)松鼠妈妈急坏了。
利用多种形式读。指名读、比赛读 、开火车读。
5、指名读课文,对读不准的字音给予指导。
三 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
位 文 虫 他 件 衣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
3、学生一看、二描、三写、四评、五改。
4、针对学生书写中的错误,教师给予指导。
5、学生练习书写。
四 作业:
课下自己组词,可请教爸爸妈妈看谁组的词多。
第二课时
一 、图象引入,设置悬念
出示图片。同学们,图上的这位小朋友,你还认识吗?对了他就是我们刚认识的新朋友——达尔文。你们看,在达尔文的肩膀上还站着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它翘着尾巴,正跟树上的松鼠妈妈打招呼呢,可是松鼠妈妈却急坏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12课 达尔文和小松鼠。板书课题 12 达尔文和小松鼠(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了兴趣,学习课文的情绪自然高涨)
二 、图文结合,解答悬疑
1、看《达尔文和小松鼠》的动画片
2、学生再读课文,同桌说说:松鼠妈妈为什么那么着急呢?
3、师: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松鼠妈妈为什么那么着急吗? 生:松鼠妈妈怕达尔文伤害小松鼠。
师:你是从课文那部分知道的?你能把这一段读给同学们听吗? 生:读第四自然段
师:此时松鼠妈妈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假如你生病了,遇到危险了,你的妈妈会怎么样?(调动学生以有的感情体验引导学生体会学生松鼠妈妈的心情。)
师:你能读出松鼠妈妈这种着急、担心的心情吗?
(1) 学生试读
(2) 指名读,学生评价
(3) 教师范读,学生评价
(4) 指名读
(5) 小组读
(6) 男女生比赛读
师:从这一段课文,你还知道了什么;结合“作看看,右看看,还翘着小尾巴跟树上的妈妈打招呼”引导学生体会小松鼠的活泼可爱。
指名读这几句。
师:(1)如此活泼可爱的小松鼠达尔文会伤害它吗?
(2)达尔文是怎样做的?(抓住“一动不动”“象一根树干”理解达尔文观察时专注、入迷的程度)达尔文长时间,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全神贯注的观察小鸟以至小松鼠把他当成了一根树干。
(3)假如你是达尔文,当小松鼠爬到你身上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培养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进行语言训练)
师:你怎么知道达尔文不会伤害小松鼠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
第五段通过朗读体会出“怎么会伤害小松鼠呢?”这句话是在强调达尔文是决不会伤害小松鼠的。通过学生读,老师范读,指名读来体会。
师:是啊,达尔文非常喜欢小动物,是不会伤害小动物的。 生:从第三段中我知道达尔文喜欢小动物,从不捉弄小动物,而是喜欢观察它们怎样生活。
师:“捉弄”是什么意思?“观察”是什么意思?
原来达尔文不捉弄小动物,观察小动物是想探索动物世界的奥秘。
师:平时,你是怎样对待小动物的?
师:正因为达尔文从小就认真观察动物们是怎样生活的,所以长大后成为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你想当科学家吗?(培养学生崇敬科
学家的思想感情,帮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师:只要同学们努力学习,将来一定能成为科学家的。 师:这篇课文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师:老师还有一个地方不明白,未来的科学家们能帮帮老师吗? 以此引入第三段
解释“仔细观察” “从未见过”
师:他仔细观察什么?为什么仔细观察?
师:达尔文处处留心观察,你喜欢达尔文吗?
学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小动物和爱护小动物的情趣)
三 实践行动,形成能力
(出示小动物图片)你认识这些小动物吗?你家里养了什么小动物?你和小动物之间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吗?同桌之间说说,在指名说。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相互交流,深化爱护小动物的真挚情感。
四、布置作业:
1、读一读。
2、看拼音写词语。
3、看图填空。
(1)一( )花 (2)一( )簸箕
(3)一( )书包 (4)一( )钥匙
(5)一( )墨水 (6)一( )扫帚
(7)一( )笔 (8)一( )菜刀
关于最新《物种起源》读后感范文 我买了一本由达尔文著、舒德干等人译的《物种起源》,这是一部影响人类科学发展进程的绝世经典,我一向期望能一睹这本百年巨著的风采,最终有闲暇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一番。
全书分为以下十五章:1.家养状态下的变异、2.自然状态下的变异、3.生存斗争、4.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5.变异的法则、6.本学说只难点及其解释、7.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各种异议、8.本能、9.杂种性质、10.地质记录的不完整、11.古生物的演替、12.生物的地理分布、13.生物的地理分布(续)、14.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和15.综述和结论。还在附录中记录了进化论的十大猜想。
在《物种起源》中,达尔文以丰富的研究资料,严谨的科学论述,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引人入胜的文笔,向全人类庄严宣告了物种发展的伟大理论——进化论。在此之前,人类有关物种发展的认识一向笼罩在唯心主义宗教统治的阴霾中。人们认为人类以及地球上的各种生命都是至高无上的神明所创造的,神主导一切!各个物种都是孤立的,其间没有任何亲缘关系。在那个年代,违背教会之难,难于上青天。但乌云遮不住真理的光芒;黑暗无法阻拦人类追求真理的脚步。总有那么一批坚持真理的人,不畏教会等反对组织的压迫,坚持真理,经过几个世纪,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真理最终战胜谬误,人类最终见到了科学的曙光。达尔文就是这样一个为追求真理而不懈努力的人。
书中主要探讨了一个问题——什么是生命的起源达尔文用其仔细的观察及丰富的想象力,在该书中描述了生物物种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繁多这样的一个演变过程。就象是一棵树不断能长出新的枝条,在生物的演变过程中,新的物种分枝会在原有的基础上产生出来。达尔文相信所有的物种都是由简单的生命单位演变而来,但最初的生命是怎样来的呢一个不常被人提及的事实是达尔文认为它们是被创造的。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所体现的认真精神十分值得钦佩。当他谈论到一些问题时,由于版面的限制,无法进行再多的论述,虽然书中提到的事例已足以证实他的观点,但他仍告诉读者,他在其他的文章中已有或将有对此问题更深入的论证。我想,对这种问题,能够不敷衍,充分体现了达尔文对科学认真、严谨的态度。
书中的很多资料值得我们去思考及争论,也有更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敬佩和学习,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这样一句话:“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我的成功取决于我复杂的心理素质。其中最重要的是:热爱科学、善于思索、勤于观察和搜集资料、具有相当的发现本事和广博的常识。”我将以这句话为目标,将结合自我的教学,更进一步地深读此书,为自我充电。
关于最新《物种起源》读后感范文
达尔文所著的《物种起源》一书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在历史、生物等多门学科中都有所提及,尤其在生物学科中,还专门有一个章节来探讨生物进化理论,可见这一著作的影响之大,所以,也难怪它被公认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经典著作之一。作为一名选修生物的学生,我一直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这个暑假,我终于将其翻开,走进了达尔文先生的思想世界。
《物种起源》是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的第一部巨著,全书分为15编,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物种起源》的内容:讲述生物进化的过程与法则。这本书以全新的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生物普遍进化的思想以及“物竞天择,自然选择”的进化论,对后人对生物进化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是“现代进化论”创立的基础。此外,恩格斯将达尔文的进化论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我刚开始阅读时,着实被他在绪言中提及的诸多先前的学说、理论搞晕了,曾一度想要放弃阅读,然而,当我坚持下来读到后面,我领会到达尔文思想之深入。他的思维是十分严谨的,提出他所参考的大量文献大概也是出于此,他从丰富的事实出发,通过大量观察和思考,逐步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并且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解释;同时,他的语言文字并非如我想象的单调乏味,而是精练、生动、而又发人深省的,比如,他以一句“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解释了自己的主要观点;“看一眼缤纷的河岸吧!那里草木丛生,鸟儿鸣于丛林,昆虫飞舞其间,蠕虫在湿木中穿行,这些生物的设计是多么精巧啊!”生动的描绘了自然场景,带领读者进入了神秘的自然世界;“说到生存斗争,我们不必为之感到恐惧,死亡的来临通常是迅速的,而强壮、健康、幸运的生物不但能生存下去,而且必能繁衍下去。”这样的语气是平和的,让读者平静地、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它的观点......读罢全书后,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本精彩的书!
合上书本,我不由得反思起来:首先,达尔文能在当时那个有神论盛行的年代里,能坚持不懈的完成对生物进化的研究,实属不易,我还曾在课本中看到过当时的人将达尔文画成猿猴以讽刺他的荒谬图片,可见他当时承受的压力之大,而达尔文的内心要有多强大才能抵抗这样的非议啊!我对这个伟大的生物学家心生敬佩!其次,我通过一些书籍也了解到,达尔文的学说是有缺陷的,比如:他未能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做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等,但是达尔文作为一个诚实的科学家,他实事求是,他曾经说过:“关于变异的规律,我们实在是无知的,我们所能够说明这部分或那部分发生变异的任何原因,恐怕还不及百分之一。”可见达尔文的谦逊、严谨。最后,自然选择的学说在如今的现代社会,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今我们处于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或许人也属于生物的范畴吧,“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现实与达尔文提出的“优胜劣汰”不谋而合,这正提醒着我们努力完善自己,在竞争中保持自己的优势。
达尔文先生在书中写过这样一句话,“我看到的一切生物不是特别的创造物,而是远在寒武系第一层沉积下来以前就生活着的某些生物的直系后代。”通过阅读这本书,我透过它的眼睛瞻望到过去,更瞭望到现在乃至未来。
关于最新《物种起源》读后感范文
我看的这本书,是讲了达尔文的一些故事和一些物种进化和万物怎样来的的事。
很久以前的时候人们认为是上帝创造了万物,直到一个天才的诞生,他就是“达尔文”!
达尔文,确定了世间的万物不是上帝创造出来的,在一开始,地球是上先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微生物,每个微生物各变化成一个物种,还有一些是原先的一个物种变异(进化)成一个新物种,那么变异是怎样产生的呢?那得说到生物的一种神奇的功能“遗传”,达尔文说:“生物的变异并不是一生下来立刻就能变成那个样貌,而是经过遗传,把变异的样貌一代一代地累积下来,变成最终的样貌。”
达尔文的“进化论”想大家一闻皆知,他讲述着人类从细胞到猿进化成人的过程,那是众所周知,但是我8岁的表弟为历史揭开新的一面。
那天晚上我和表弟在同一房间学习。我感到纳闷,这种年龄的小孩应该是坐不久啊!他反而对初中的历史书感兴趣。时间一分一秒闪过,表弟像块木头似的,一动不动看着书,我也极其认真的写作业。“哦!我明白了”表弟突然大叫,吓的我魂都快散了,我说:“你没事有事,瞎嚷什么啊?”“我明白了那个什么“打耳蚊”的进化论”表弟兴奋大喊,我快笑爆肚皮:“是“达尔文”,再说谁知道你是不是疯子。””表弟开始讲故事似的:“人类首先是一只猴子,生活在树上,拿水果当食物来吃,时间一久树上的东西被啃没了,就跳下树,又在陆地上生活。有一天,天空电闪雷鸣,打了一个大的雷,把整座山都烧着了,在山上的动物全都被烧熟了,那肉的味道很香,于是猴子们发现味道很好,后来,猴子们还懂得保留火种,从此吃熟的东西。不久的一天,天空下起了大雨,把火种全扑灭了。后来,猴子们为了寻找火种,去爬山到另一个地方,可这山真难爬,也有一些猴子们,曾在山上生活的,很想知道山下面是什么,在山下生活的猴子们也很想爬上去。终于猴子们都如愿以偿,他们寻找到了火种,又继续吃熟东西的习惯,上山下山成为他们的寻亲访友的通道。渐渐他们行动时学会了站立走,而在北方的猴子们的体毛仍保留,南方的猴子们的体毛因天气热,脱去了……
我连忙掌声称好,“达尔文”要是知道了定又被气死。谁说小孩天真幼稚,但我觉得表弟的故事更科学,实际。说不定科学家应从小孩抓起。
一、创设故事情境,提高教学效益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爱听故事的占95%以上,高中生占85%以上,而在大学生当中这个比例也高于60%。可见,学生无论大小,都不会拒绝故事的趣味。因此可抓住学生这一心理,注重语言上的艺术讲究,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故事情境,通过一个个小故事,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学生一旦有了好奇心,就会产生追根究底的念头,就会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这样一来,教学效果往往出奇得好。例如,教学“遗传病和优生优育”一课时,有的教师先让学生听故事: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1809-1882),喜欢上他的表姐艾玛。1839年1月29日,差两个星期就满30岁的达尔文终于与青梅竹马的艾玛结了婚。婚姻是十分甜蜜的,但是结的果却是苦涩的。婚后,艾玛生了6男4女,共计10个孩子。然而,没有一个孩子是健壮的。前两个女儿未长大就夭折了,三女儿和两个儿子都终身不育,其余的孩子也都被病魔缠身,智力低下,这使达尔文非常难过。虽然他和艾玛感情很好,事业上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这仍弥补不了他心头的创伤。一天、二天……一年、三年……面对一群智力不佳、病病殃殃的孩子,瞧瞧艾玛,达尔文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经过对植物的多年研究,达尔文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然后布置讨论:1.你知道这是为什么?达尔文和他的表姐属于什么血亲?2.生出一个具有先天遗传病的人,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怎样的危害……这一段生动的故事,自然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进入课堂讨论,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益。
二、创设多媒体情境,提高教学效益
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此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学生对亲身经历的体验,亲身观察到的自然景象、社会生活,都能产生强烈的情感。学生在课余谈论动画片时都是绘声绘色,足以说明这一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有意创设多媒体情境,渲染气氛,引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例如,教学“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一课时,有的教师先利用课件播放电影科幻片《TheDayAfterTomorrow末日浩劫》(又名:明天过后),片中全球生态平衡被破坏后,出现各种自然灾害的场面(地震、雪灾、海啸、冰雹和龙卷风等自然现象),引出地球上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个大的生态系统中:生物圈。然后布置小组讨论: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后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保持自然界的平衡有何重要性……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各种自然灾害的场面展现给学生,使学生亲身体会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分组讨论,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交流,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三、创设操作情境,提高教学效益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出自他的手指尖。”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能扩大他们的视野和知识经验,推动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为思维活动提供创作素材。例如,教学“观察鸡卵的结构”片断时,有的教师提前将每班学生4人分为一小组,并让每组准备生鸡蛋、培养皿、玻璃棒和放大镜各一个。上课伊始,教师引言: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鸟的生命周期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那么,首先让我们以鸡卵为例,来认识鸟卵的结构。紧接着指导学生观察:1.摸(感受卵壳的保护作用,注意,不要用力过大,避免鸡卵破碎)。2.观(用放大镜观察气孔,并说出它的作用)。3.剖(把鸡蛋打入培养皿中,进一步观察内部结构,找到卵黄、卵白、胚盘、卵黄膜、卵黄系带的位置及作用)。观察后讨论:1.一个鸡蛋是不是就是一个(下转11页)(上接19页)卵细胞?2.从鸡蛋的结构上看,鸟卵的结构比两栖类动物的卵结构复杂在哪儿,说明了什么……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手脑协作,把外显的动作过程与内涵的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通过设疑、师生交流,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四、创设游戏情境,提高教学效益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可见,游戏是儿童的天堂,游戏可以满足儿童爱动好玩的天性,使注意力持久、稳定,且情绪高涨。所以,初中生物教学中创设游戏情境,把知识用游戏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能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例如,教学“人猿同祖”片断时,有的教师先让学生分组表演互动游戏:请一位同学选择三位好朋友,自己想好一句话并告诉其中一位,要求他只用表情或动作把这句话的意思传给第二位,由第二位再用同样的方式传给第三位朋友,最后由第三位朋友用语言表达出原意来。然后强调:用语言进行交流也是动物与人的本质区别之一……互动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乐中求知、在趣中增智、在美中陶情。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了语言在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
总之,初中生物情境教学,把情、形、境、理熔于一炉,易唤起学生注意,提示形象,陶冶情操。值得提出的是情境要因内容、因学生不断变化,这样,才会启迪学生智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益。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5题;共128分)
1.
(5分)看拼音,写字词。
gǔ
shī
shān
cūn
ér
tóng
bì
lǜ
sī
xià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线
2.
(4分)选字填空。
级
极
________点
班________
南________
高________
3.
(3分)读课文《尊严》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成语。
①形容吃东西又急又猛。________
②疲劳的不能忍受了。
________
③形容消瘦到了极点。
________
4.
(19分)短文阅读。
仙企鹅登陆
澳大利亚著名的菲利浦岛因为有仙企鹅登陆的奇观,成了一处游览胜地。
仙企鹅是一种稀罕的鸟。它小巧玲珑,饶有风趣,无论谁见了都觉得可爱。它退化得短小的双翼,不能带动身躯在天空中飞翔,却能在水中游泳。它走起路来摇摇摆摆,加上他那洁白的胸脯和深灰色或黑色的背部和头部,活像西方穿着燕尾服的绅士。
夕阳西下,海滩上人山人海,大家有序地站在海滩的两边,海滩上留下了一条通道。岸上配有的照明灯一亮,就可见第一只仙企鹅出现在惊涛骇浪之中,这个“总领队”首先游到岸边,在海滩上左顾右盼一番,然后回头引领“众兄弟”大摇大摆地鱼贯上岸,,每队约有50只,在后面排成三列纵队,整整齐齐,像是训练有素的士兵。队伍排好后,总领队“嘎嘎”声令下,全队开步走,直奔海滩沙丘。第一队登陆后,第二队接踵而至……
夜深了,人们久久不愿离去,以惊奇的目光看着一队又一队的仙企鹅在这里登陆。
(1)按要求填空。
“翼”字是________结构的字,部首是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
“燕”字是________结构的字,共________画,第五笔是________。
(2)补充成语。
小巧________
________
人山人________
大________大________
惊________骇________
接________而________
左________右________
(3)读句子,判断对错。
①因为仙企鹅不会飞翔,所以它不是鸟类。________
②它的退化了的短小的双翼,能带动身躯在天空飞翔,却不能凭借它在水中游泳。________
5.
(4分)读拼音,写汉字。
tè
bié
________ bǐ
jiào
________ rónɡ
yì
________yuán
lái
________
6.
(8分)比一比,再组词。
现________
较________
鸟________
容________
观________
效________
岛________
究________
7.
(2分)选词填空。
发现
发明
①我________屋角有个马蜂窝。
②爱迪生经过反复实验,终于________了电灯。
8.
(5分)造句。
要么··要么··
9.
(4分)看拼音,写汉字;
shēnɡ
cún
________yán
jiū
________ zhú
jiàn
________ fā
xiàn
________
10.
(2分)写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
容易—
________
消失—
________
11.
(3分)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非常——________
经常——________
著名——________
12.
(2分)选词填空。
观察
观看
①老师组织我们去________《雷锋的故事》这部电影。
②达尔文经过反复________
,
终于找到了答案。
13.
(7分)选择合适的词语。
阵
座
滴
大海
翅膀
作用
发现
一________风
一________雨
一________楼
有趣的
________
重要的________
美丽的________
宽大的________
14.
(4分)加偏旁,变新字。
开---________
________
大---________
________
15.
(4分)写出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
①达尔文真是个伟大的科学家啊________
②他看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________要么就没有翅膀________感到很奇怪________
16.
(4分)把下面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并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________
①今天,老师带着同学们在校园里扫落叶。
________
②
昨晚,树叶落了一地。
________
③上课铃响了,我们高兴地走进教室。
________
④我们有的扫,有的拾,一会儿就打扫完了。
17.
(11分)按课文《有趣的发现》内容填空。
达尔文捉来________昆虫,反复观察________,________找到了答案。原来,岛上经常刮________,那些________翅膀的昆虫,________,就不大可能被风刮到海里淹死。而那些翅膀________,因为能顶住________,也________。可怜的是那些翅膀________的昆虫,由于很容易被刮到________,便逐渐消失了。
18.
(5分)请将下列汉字按音序排列。
趣
著
考
察
淹
而
19.
(5分)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
①英国
著名
有位
的
叫
科学家
达尔文
②这
后来的
达尔文
作用
对
科学
非常
起
研究
了
重要的
20.
(4分)找朋友。
惊奇
研究
观察
消失
逐渐地________
反复地________
仔细地________
非常地________
21.
(3分)填空、
《有趣的发现》写了生物学家________通过对海洋中一个小岛上________的观察,感悟到________的道理,体现了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22.
(6分)比一比再组词。
夏________
校________
应________
复________
较________
因________
23.
(4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由于________,就不大可能被刮到海里。
②那些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因为________所以________。
③那些翅膀不大昆虫,由于________便逐渐地消失了。
24.
(4分)我会填
①研:共________画,是________结构。
②达:共________笔,部首是________。
25.
(6分)读文章《有趣的发现》,回答问题。
达尔文捉来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因为不会飞,就不大可能被风刮到海里淹死。而那些翅膀特别大的,因为能顶住大风,也生存了下来。可怜的是那些翅膀小的昆虫,能飞起来却顶不住大风,很容易被刮到海里去,便逐渐消失了。
(1)这段共有________句话。
(2)为什么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5题;共128分)
1-1、
2-1、
3-1、
4-1、
4-2、
4-3、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24-1、
【关键词】教学情境;生物学科;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基本组成要素,围绕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的教学工作。然而,要想真正做好这样一项常规工作对于教师来说却并不容易。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具体的教学内容,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必须要有利于推动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素质教育目标,这样才能够称之为有价值的教学情境。那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采取哪些方式为学生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呢?
一、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生物学科是一门来自于大自然、来自于现实生活的学科。我们生活中很多的事物都可以作为生物学科研究的对象。而这些身边的事物对于学生而言要比课本上的知识更加亲切,因此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说,在生物课堂上,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发挥生物学科的这一优势,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例如,为了给学生介绍“细胞的呼吸”,我就在上这部分内容之前提前一周让学生准备几个苹果,把他们放进塑料袋中,一部分袋口扎紧,一部分袋口敞开。待一周以后上到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我就让学生把这些装在塑料袋中的苹果带过来,当学生解开扎紧袋口的塑料袋时,一股酒味扑面而来,这时候再对比一下袋口没有扎紧的塑料袋,却发现没有任何酒味。面对这种情况,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袋口扎紧的会有酒味,而没有扎紧的则没有呢?就这样,在疑问的引导下,学生自然地进入到了学习和思考的状态之中,这样,有了学生的积极配合,教学效率自然会大大提升。
二、利用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听故事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乐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把一些有趣的故事同课本知识相结合,利用讲故事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往往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为了给学生讲解有关“遗传与变异”的知识,我就给学生讲了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故事:达尔文在30岁的时候与其舅舅的女儿艾玛结婚,在婚后,他们一共生了六个孩子,但是在六个孩子中,其中有三个幼年夭折,而剩下的三个孩子命运也非常的悲剧,都是终身不育患者。今天的人们都知道,这是由于近亲结婚才带来的悲剧,而达尔文那个时代却没有这方面的研究,达尔文直到晚年时期,才通过观察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的区别了解到其中的奥秘。在听完了达尔文悲剧性的故事以后,学生对于近亲结婚又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时候,再给学生介绍相关的知识,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三、利用生物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因此,我们在进行生物学习的时候当然也离不开实验手段。与理论讲授相比,通过实验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往往能够使得生物知识更加的直观化,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因此,通过实验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一向也很受学生的欢迎,而我们也可以利用实验的优势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向光性”的概念,我就在上课之前让学生提前一段时间先准备好燕麦胚芽鞘的实验(准备一组有单侧光照射的燕麦胚芽鞘和一组无光照射燕麦胚芽鞘),这样,在上课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之前的实验结果拿出来让学生观察不同光照下的燕麦胚芽鞘的状态。经过观察学生发现,燕麦胚芽鞘明显地向有阳光的方向弯曲,这样就使得学生直观地看到了“向光性”的概念,从而在直观现象的刺激之下更积极地投入到了有关知识的学习中。
四、利用复习旧知识创设教学情境
生物学科是一门逻辑严密的学科,在生物教材中,前后知识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生物课堂上,也可以采用复习旧知识的方式来引起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注意,为新知识的学习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例如,在讲到专题一《基因工程》时,我就让学生先回顾一下之前学习过的有关基因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基因的结构、基因的表达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一些问题,为什么世界万物各种生物的性状会千差万别呢?到底是什么力量为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呢?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人类有没有可能让某些生物的性状在某一方面发生改变呢?就这样,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使得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用以理解接下来所要学习的新知识,而恰当的问题的提出,也使得学生的思路更加明确。这种利用复习旧知识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一方面使得学生对之前学习过的知识有所巩固,另一方面,也把之前的旧知识和接下来要学习的新知识连成了一体,这样,可以使得新知识能够顺利地纳入到之前的知识体系。
德国有个学者曾经这样来描述教学情境与知识的关系,知识就好比是盐,而教学情境就好比是食物,如果把盐加入食物中,就能够烹调出一道美味的菜肴,而人们在享受美味菜肴的同时会把盐全部吸收进体内。由这个比喻我们可以看出,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但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那么枯燥乏味,同时还会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更加透彻。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我们一定要在生物课堂上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在教学情境的激励下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刘鹏.新课标语境下高中生物教学情境的创设[J].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05期
[2]苏正松.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第20期
一、悬念导入法
悬念往往能够激发起人们的“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求知欲望.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好处在一个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理与求知欲望的年龄段.因此,可以利用这一自然规律与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在科学课堂教学导入中,以悬念的方式,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科学知识的学习中.在科学课堂导入中,如何插入悬念呢?笔者认为,将悬念融入问题之中,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的形式,更能够提高科学教学课堂导入的质量.
例如,学习《溶解度》这一知识点时,笔者在课堂导入中往往会举这么一个例子,“在常温下,小明将80 g的食盐融入100 g的水中,搅拌好了,计算食盐水中食盐的质量分数为:
C%=80÷(100+80)×100%=44.4%,
然而老师却说小明计算错误了,这是为什么呢?”平日的学习中,学生学习到溶质在溶液中质量分数的计算就是用溶质的质量除以溶液的质量,这样看似小明的做法并没有错啊,这就设置了一个悬念,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问题激发起了学生的探知欲望,进而进入到溶解度这个知识点的学习中.这样的方式,很自然的将学生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
二、生活经验导入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科学知识.因此,学习科学知识的时候,我们不应该把目光滞留在课本上,还应该多结合生活实际情况,从生活着手,学习科学知识.在科学教学的课堂导入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联系生活,精心设置课堂导入.因为联系了生活,更加贴近学生,拉近学生与科学教学的距离,并且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更好的理解科学知识.
例如,学习“水的浮力”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结合日常的生活经验进行课堂教学的导入.如,铅笔、塑料泡沫、叶子等等物体放入水中基本上都会飘浮起来;而铁块、玻璃球、手表等等物体放入水中基本上都会沉入水底.这些都常见,但是为什么有些物体飘浮,而另外一些物体下沉呢?通过这样的形式,以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引入到科学知识的教学中,易于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验演示导入法
实验是科学的基础,也是科学的灵魂.科学知识的得出,很多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在科学教学中,通过直观形象的实验,往往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科学知识.同时,实践证明,学生的对科学实验,往往都充满了好奇的心理.因此,可以抓住这些特点,在科学教学的课堂导入中,以实验的形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例如,学习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知识点时,可能暂时无法在学生们面前进行实验的演示.但是,可以在课前预备好关于该项实验的视频短片,课堂开始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出来给学生观看.通过生动形象而直观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如何进行的,需要哪些条件.这样,在课堂的学习中,学生学习起来也就更加轻松了些.
四、故事导入法
对于初中生,故事往往是他们的执爱.因此,在科学教学课堂导入中,可以引入一些趣味故事或者古往今来的一些名人故事,通过故事的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课堂导入中故事的引入,也能够为课堂的教学气氛增添不少的光彩.因此,在课堂导入中,作为科学教师,应善于分析寻找教材中的故事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一、《热爱生命》: 一部解读叔本华“生命因意志而在”哲学的完美范本
亚瑟?叔本华( Arthur Schopenhauer) 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也是新的“生命”哲学的先驱者。他提出了“生命因意志而在”的哲学观点,认为“意志是物自体,是内在内容,是世界的本质。生命、可见的世界、现象,只是意志的反映。所以,生命因意志而起,如影随形一样地与意志分不开; 如果意志存在,生命、世界便也存在。所以,生命就是确保生活意志,只要我们充满着生活意志,就不必恐惧自己的生存,即使面对死亡也是如此”。[1]( P246)杰克?伦敦的多部作品中蕴含着叔本华“生命因意志而在”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其短篇名作《热爱生命》更是将该思想诠释的淋漓尽致。
《热爱生命》描述的是一个淘金者的故事。在故事开始,主人公独行于茫茫旷野上,扭伤了脚腕,朋友比尔也弃他而去。孤独、疼痛、未知的前路,这一切困扰着主人公的心灵,他不止一次地绝望,但强烈地生存意识让他一次又一次站了起来。“这个人一路向前挣扎的时候,脑子里就是这样想的。他不仅苦苦地拼着体力,也同样苦苦地绞着脑汁,他尽力想着比尔并没有抛弃他,想着比尔一定会在藏东西的地方等他。他不得不这样想,不然,他就用不着这样拼命,他早就会躺下来死掉了。”[2]( P3)食物短缺是主人公存活下来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他已经几天都没有吃东西了,只能吞食沼泽地上一种没有养分,又辣又苦的浆果充饥。饥饿与死亡时刻围绕着他,他只能依靠意志的力量,不断地回忆在地窖里和哈得逊湾公司站点上的吃的东西,为自己加油,以此来驱赶饥饿。随后,主人公依靠信念与幻觉作斗争并吓退了一只棕熊。最后,主人公在与病狼对峙,精疲力竭时,还是意志和心灵的力量帮他获得了胜利。“他闭上眼睛,极其小心地让自己镇静下去。疲倦像涨潮一样,从他身上的各处涌上来,但是他刚强地打起精神,绝不让这种令人窒息的疲倦把他淹没。这种要命的疲倦犹如大海的上涨的潮水,一浪高过一浪,冲浊了他的意识。有时候,他几乎完全给淹没了,他只能用无力的双手划着,漂游过那黑茫茫的一片; 可是,有时候,他又会凭着一种奇怪的心灵作用,另外找到一丝毅力,更坚强地划着。”[2]( P13)在生存意志的感召下,主人公无惧路途的艰险,默默地坚持着,最终拯救了自己,存活了下来。
《热爱生命》制造了一个绝地,在这样的绝境中主人公在寻找求生之路的过程中,表现出来强烈的生存意识,最终绝地逢生,化险为夷。主人公之所以能重获新生,不是对财富的迷恋,不是对飞黄腾达的向往,仅仅是为了活着。该部作品处处彰显出意志的重要性,为我们理解叔本华“生命因意志而在”的哲学思想提供了优秀的范本。诚然,叔本华的思想具有片面性,它过分强调意志的作用,属于唯心主义的范畴。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意志的作用,它是人类生存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人类发展史中最美的花朵。
二、《一块牛排》: 达尔文“适者生存”哲学理念的现实反映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思想可以归纳为“物尽天择,适者生存”,这一理论不仅对生物学,而且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杰克?伦敦的写作就受到了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在短篇小说《一块牛排》中,再现了“适者生存”的哲学理念,反映了长江后浪推前浪,老一代终将被年轻一代所代替的残酷现实。
《一块牛排》讲述了一位优秀的老拳击手汤姆?金为了支付房租与维持一家生计重返拳台,与年轻的选手桑德尔较量,最终因体力不支而输掉了比赛的悲壮经历。达尔文认为,“万物都是相互竞争,异类所需食物不同,竞争还不激烈,唯有同类之越相近者,竞争越激烈。虎与牛竞争,不如虎与虎竞争之激烈,狼与羊竞争,不如狼与狼竞争之激烈,欧洲人与他洲人竞争,不如欧洲各国互相竞争之激烈。”[3]( P191)故事中对决的双方汤姆?金与桑德尔就是属于同类,一位是拳坛老将,一位是后起新秀,他们之间的比赛势必异常激烈。汤姆?金为了房租、妻儿而战,而桑德尔是为了前途而战,这注定是一场拼死的较量。前几个回合,桑德尔完全占据主动,他利用自己年轻的优势,肆无忌惮地出拳,消耗着自己的体力。而汤姆?金只能依靠经验,“他的体力衰退了,气力也小了,可是他用策略代替了它们,他会利用他在长期比赛里得来的智慧,他会谨慎地积蓄他的力量。他不仅懂得绝不能有一个多余的动作,他还懂得怎样引诱对方消耗精力。”[2]( P23)直到第九个回合,桑德尔的体力消耗殆尽,汤姆?金才开始了猛烈地回击。之后的几个回合,汤姆?金发起了反攻,好几次几乎要击倒对手,结束比赛,可是桑德尔是一个很难打垮的人,“他的体力和耐力简直大到了极点,这是青年的原封未动的体力和耐力”。[2]( P25)达尔文提出: “竞争愈激烈,则最适合者出焉。”[3]( P191)最终,汤姆?金因为体力缺乏,输掉了比赛。
年老的汤姆?金输给了年轻的桑德尔,正如黄金时代的汤姆?金将老比尔打倒在拳台上一样。在《一块牛排》中,杰克?伦敦揭示了“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的残酷,也反映了青春逝去的无奈。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中,也许只有强者才是最终的霸主吧。
三、《海狼》: 尼采“超人”哲学的艺术标本
德国思想家尼采提出了著名的“超人哲学”。他所宣称的“超人”是在他宣称“上帝死了,要对一切传统道德文化进行重估”的基础之上,用新的世界观、人生观构建新的价值体系的人。“《海狼》是杰克?伦敦的长篇名著之一,该小说情节以范?魏登的海上历险为主线,描写了他在一艘名为‘幽灵号’的帆船上九死一生逃出险境的故事。小说中的‘海狼’是船长拉尔森的名字,作者通过作品带领读者进入豪放粗犷的荒野,体验蛮荒生活的冷酷无情,感受人 生 凶 残 的 黑 暗 面 和 原 始 生 命 的 光辉。”[4]( P137)主人公拉尔森无视他人生命的价值,掌控着“幽灵号”上的一切,包括船员们的生命,他天不怕,地不怕,生命力极其顽强,可以说是尼采超人哲学的艺术标本。
尼采所指的“超人”形象大致可以概括为:超人是超越自身、超越弱者的人,他能充分表现自己、主宰平庸之辈; 超人是真理与道德的准绳,是规范与价值的创造者; 超人是自由的、自私的、自足的; 超人面对人类最大的痛苦和最大的希望; 超人是在不利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憎恨、嫉妒、顽固、怀疑、严酷、贪婪和暴力只能使超人更坚强。海狼拉尔森几乎符合超人所应具备的所有特质。他拥有雄健完美的体魄,叙述人范?魏登是这样描述海狼拉尔森的: “海狼拉尔森却是男子汉型的、雄性的、完美无缺的,几乎是个神。他一举手一投足,巨大的肌肉就在缎子一样的皮肤下跳跃运动。”[5]( P109)超乎寻常的力量与霸气,让海狼可以轻松地主宰“幽灵号”的一切,成为船上的强者。海狼不仅外在强大,他的心灵也异常强大。他无视一切生命的价值,嘲笑世人眼中所谓的真理。对于一切,海狼都有自己评价的标准,尽管他的标准有些偏执。海狼还创造出了一些理论,有些竟然令批评家范?魏登折服。海狼在生活中,表现出极度地自我,也因此异常的孤独。“他肯定属于最露骨的类型的个人主义者,不仅如此,而且非常孤独。他跟船上其他的人没有共同的感情。他那极其旺盛的精力和心灵力把他从别的人孤立了开来。”[5]( P58)海狼的自大和冷酷,使他陷入孤立之中,船员纷纷背叛,心爱的女人茅德也与范?魏登逃离。同时,疾病也缠绕着海狼,他经常头疼的失去知觉,最终导致了双目失明。就是在这样的痛苦中,他对未来依然充满信心和希望。在饱经了身心折磨后,海狼最终离开了人世。对于“超人”的死亡方式,尼采认为,“自然死亡是最为卑下的条件下的死亡,是不自由的死亡,是不恰当的时候的死亡,是懦弱者的死亡。人们应当出于对生活的热爱,寻求另一种死法,要自由,自愿地死去。”[6]( P111)海狼死时,脸上有一种释然的表情,仿佛他是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无怪乎范?魏登感叹,“他肯定是个自由的灵魂”。[5]( P278)
毫无疑问,互联网是推动我们时代变化最活跃的力量之一,但是如果你和很多中国企业家接触过,你就会发现,他们被这个“幽灵”惊吓过度了。我不止一次听到一些老板说,“我愿意把前半生的所有积累都扔进去,拼死一搏,来换取互联网转型的成功”。
不得不说,他们反应过激了。
大家都知道马云的阿里巴巴很厉害,如今线下店生意不好做了,但是你若真算算账,线上交易只不过占了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出头。我也时常听做商业地产的朋友抱怨线下店状况不好,但主要是因为前些年商业地产过度投资,商场建得太多,以后肯定会回暖。如果我们认为电商毁了线下店,那既冤枉了电商,也小看了实体店。
我上学比较早,5岁上小学,在班里个头小,跟我同桌的男孩就一直欺负我。但是,最让我恐惧的,不是他打我,而是他说“一会儿下课我打你”。这后半节课的时间让我怎么熬?
在中国的商业界,互联网扮演的就是同桌那个五大三粗的家伙。他考试不如我,我真玩命抵抗起来,他也未必一定打得过我,老师也不见得喜欢他。但是,他就是用未来的伤害吓唬了我。
同样,商业也在被互联网吓唬着,这一吓就吓出一个词――转型。
转型就好比要把一只闹钟改装成自行车一样,实在太难。从机械学角度来讲,似乎不太可能。从生物学角度而言,就更不可能了。但是,如果真从生物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个概念,却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我今天谈商业,用的是生物学的思维方式。
在生物学上,一只猫在时间的长河中怎么演化都可以,因为符合“适者生存”的原理,都具有合理性。但是,你若非要说狗比猫强,让一只猫变成一只狗,这事,狗不理解,猫也做不到,连上帝也会觉得很奇怪。
同样,一个企业就是一个生命,不可能基因重组。猫不可能变成狗,狗再完美,猫再努力,这都是不可能的。
达尔文晚年曾被一种动物折磨得死去活来。他说:“我一想到它,就难过得要吐。”它就是雄孔雀。按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说法,雄孔雀这种“奇葩”该早早灭绝才是。没事你拖着那么长的尾巴N瑟什么呢?既妨碍觅食,又耗费能量,还不利于逃跑。
后来,达尔文想通了,问题的根子出在雌孔雀身上。
当雌孔雀喜欢长尾巴雄孔雀的时候,一根奇妙的辑链条就被启动了。短尾巴雄孔雀虽然活得雄姿英发、活蹦乱跳,但是因为“颜值”太低,以至于没有雌孔雀愿意和它,于是就绝种了。而长尾巴的雄孔雀纵有千般毛病、万种不是,却成功地把基因传承下来。
达尔文将这种比“自然选择”还要残酷万分的选择,称为“性选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旦切换到生物学的视角来看问题,一时间的强弱胜负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诸多环境变量互相叠加,交叉作用,最终的结局也许将出人意料。因此,一个生物,应该在每一个时间节点上都关注环境的变化,并找到最佳生存策略,而不是试图去寻求什么终极解决方案。
这就是生物学的思维方式。
长尾巴的雄孔雀,它不“正确”,好像也不是“转型成功”的样板,但它就是活了下来。
所有生存着的物种,都是成功者。它们都是 “时间的朋友”。所以面对互联网这个“幽灵”,也许我们应该换一种思维方式和它打交道。
不管环境里出现了什么新物种,我们都变不成它,我们也不需要变成它,“我要转型”是一个妄念。
如果出现了新物种,说明环境变了。这没什么了不起,在过去的30多年,环境天天都在变。该死的会死,该活着的仍会活着。互联网的出现,固然给人以颠覆感,但同样没什么了不起的。做生意,这就是命,每一次环境变迁,都是自我进化的机会。“适者生存”,才是行动准则。
从根本上讲,“老居民”和“新物种”并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新物种活好了,实际上会给老居民带来新的机会,而没有双方的协同进化,新物种也活不好。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1. 孔子
2. 柏拉图
3. 亚里士多德
4. 哥白尼
5. 牛顿
6. 达尔文
7. 培根
8. 阿奎纳
9. 伏尔泰
10. 康德
1.孔子 籍贯:中国
出生日期:公元前551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479年
孔子是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十大圣人之一,一生传教无数,有很多知名的弟子,儒家经典《论语》记录了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奠定了我国文化基础,对世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柏拉图 籍贯:古希腊
出生日期:公元前427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347年
柏拉图是古希腊古希腊十大哲学家之一,同时也是苏格拉底最出色的学生,一生都在研究哲学,柏拉图的经典爱情和思想一直都广为流传。
3.亚里士多德 籍贯:古希腊
出生日期:公元前384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322年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而且他还是一个科学家,他是柏拉图的学生,才学出众,还创办了自己的学校,对雅典的哲学文化有着深远影响。
4.哥白尼 籍贯:波兰
出生日期:1473年
逝世日期:1543年
哥白尼是一个天文学家,因提出了日心说被人们所了解,他在天文学上的成就不容小觑,最为重要的是他改变了人类的宇宙观念。
5.牛顿 籍贯:英国
出生日期:1643年
逝世日期:1727年
牛顿是英国最著名的一个物理学家,小时候大家都在课本上学习过牛顿的故事,苹果砸在了他的脑袋上,由此而发现了万有引力,还提出了牛顿定律,为世界的物理学研究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6.达尔文 籍贯:英国
出生日期:1809年
逝世日期:1882年
达尔文是一个生物学家,提出了进化论,且出版了《物种起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任何生物都是不断进化来适应生存环境的,他为世界的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7.培根 籍贯:英国
出生日期:1561年
逝世日期:1626年
培根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不仅如此,他还精通科学,一生创作了诸多科学反面的书籍,还创作了很多文学作品,被广为流传。
8.阿奎纳 籍贯:意大利
出生日期:1225年
逝世日期:1274年
阿奎纳是一个哲学家与神学家,有自己的教派,他将神学和哲学二者结合,著作了《神学大全》,对欧洲的神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9.伏尔泰 籍贯:法国
出生日期:1694年
逝世日期:1778年
伏尔泰是一个思想家,积极参与了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一生中都在为自由和民主政治做斗争,伏尔泰一生也创作了大量文化作品,一直被后代流传。
10.康德 籍贯:德国
出生日期:1724年
逝世日期:1804年
高中新教材中展示了大量的生物科学史的内容,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可行的途径.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史的内容展示了科学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科学家对生命现象的研究过程,各种观点的碰撞和论争过程,同时也蕴含了许多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生物科学知识.教学中合理地进行生物学史的教学,不但可以增加生物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生物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第二,体验科学探究的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恩格斯在谈到科学家的科学精神时,曾指出:“怀疑———批判”的头脑是科学家的一个“主要仪器”.在教学中合理地开展生物学史的教学,通过重演和再现知识的发生过程,不仅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结论的由来,还能使学生体验科学家思维发生发展的轨迹,体验科学知识及其理论体系的演变和完善过程,从而使他们学会用发展的、批判的眼光审视现有的科学知识.第三,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生物科学史不仅揭示了生物知识的探究历程,更重要的是揭示了科学家在这一过程中的思维的火花、求知的态度、探究的方法,通过让学生体会当时的场景进行探究实验设计和模拟实验,对学生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二、利用生物科学史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的基本途径
科学方法往往寓于具体科学知识的认识过程中,只有把认识过程合理地展现出来,学生才能领会科学方法是如何提出的,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科学方法.而在当前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把生物史作为一种知识,附加在生物知识教学内容上,而忽略了生物史的科学探究过程,疏于从思想与方法的历史角度去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因此,在应用生物学史开展科学方法教育的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我们应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把握好“科学史”与“科学方法”这两条主要线索,组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体验生物科学史”的过程中,实现对“科学方法”的教育.下面结合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过程谈谈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的基本途径.
1.利用生物科学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阶段,教师将生物科学史上引发科学家对某一问题研究的生物学现象作为问题情境呈现给学生,一方面能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创设学习情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切身感受什么是科学发现,怎样提出问题,并在他们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教师可以采用幻灯片、讲故事、文字展示或角色扮演等形式,再现生物学现象,然后启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学习“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时,教师先展示同学们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植物向光性的图片,再播放达尔文观察植物向光性的动画引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什么?”“单侧光和尖端在植物的向光性现象中都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很自然地迈出了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2.沿着科学史的发展轨迹,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假说、演绎推理法
在生物科学史中,一般都展示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生物学史的学习过程就等于学生沿着科学家的发现思路作了一次思维的探究.针对上面所提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对达尔文的几组实验进行比较分析提出自己关于向光性原因的假设或猜想,并请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然后教师再引入科学史中达尔文的假说,让学生结合当时的达尔文所处的历史背景讨论思考为什么达尔文会有这种假设,再思考自己所做的假设是否合理,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和情感上更接近科学研究,并能体会达尔文得出结论所采用的具体科学方法———假说法.假说的结论是否正确呢?我们如何来验证?自然地引出詹森和拜尔的实验,从不同角度验证达尔文的假说.然后师生一起分析詹森、拜尔的实验思路、结论: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到下部,弯曲的原因是尖端产生的刺激在下部分布不均匀.提出假说:尖端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该假说是否正确呢?科学家继续探索的步伐前进到了温特的实验:让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掉尖端的胚芽鞘上结果胚芽鞘生长或弯曲生长了,从而验证了假说的正确性.生长素的发现,是众多科学家利用多种科学方法共同合作的结晶,通过该过程的学习既让学生理解了实验设计原则与方法,又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了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在现有手段的基础上对于事物本质不断探索的精神,使学生体会科学家在做出猜想和假设时所用的具体科学方法,从而实现渗透具体科学方法教育的目的.
3.模拟科学史中的实验探究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实验法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物学史中科学家的实验都包含着一定科学方法,在科学史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模拟生物学史中典型实验并对设计原理、思路、试验方法和结论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会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方法,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在生长素的发现这一生物学史的教学中,除了需要学生学会达尔文的实验设计方法和做出实验设计分析外,温特的实验也是一个培养学生进行实验科学研究的典例,因此在温特探究实验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前面科学家的假说(尖端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先让学生自己设计,然后相互讨论分析所设计实验的可行性,再和温特的实验设计做比较,分析实验的原理、对照的意义、实验设计的注意点,然后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通过这一实验设计的训练、操作和详尽分析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的再认识,也使他们较好地掌握了实验这一科学研究方法.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设计验证植物激素极性运输的实验帮助他们对对照实验这一科学方法进行了较好的巩固.
三、结语
【关键词】语文教学;电化教育;直观性;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239.30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2-0024-01
电化教学是运用电器化设备进行教学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可以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形象直观。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从而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运用电教手段,引情激趣
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运用录音带、幻灯片,创设情境,音像同步,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维活动。
如教学《浪花》一课,由于大部分学生没见过大海,我就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想去看看大海?想去看看海边的浪花吗?”学生们听后高兴极了,异口同声地回答:“想。”于是,在播放伴有海水卷上沙滩或退潮时水流哗哗声的乐曲声中,我出示了画有蓝蓝的海水、金色的沙滩、活泼可爱的小女孩拾贝壳的灯片。
当学生看到蓝蓝的海水、金色的沙滩、美丽的贝壳,听到哗哗的海浪声时,个个如痴如醉,仿佛自己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站在沙滩上看着海水哗哗地涌过来;仿佛自己正在和画面上的小女孩一起玩耍、捡贝壳。这样,就把学生带入了本课的情境中,从而使学生对课文学习感到极大的兴趣,进入了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为讲读课文打下了基础。
二、运用电教手段,体会文章中心
电教手段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加深记忆和理解、领会中心思想。如教《过桥》一课时,为了让雷锋那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深入学生们的心中。当讲到“上学时,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和“放学时,雷锋又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来。”这两个地方时,可利用投影映现雷锋脱了鞋卷起了裤管,身背着一个小同学,正走在一座窄窄的小木桥上,外面的雨下得很大,小河里涨满了水,河水已漫过了小桥,水正从桥上哗哗流过。
桥的一头还有几个小同学正等着雷锋把他们背过去的情景的灯片。让学生利用画面一起讨论,说说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过桥的,通过学生直接观察画面和讨论,雷锋的高大形象就会自然而然地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来。
三、运用电教手段,强化思维训练,突破重点、难点
在遇到教学远离学生生活、难度较大的内容时,可以想方设法设计投影片,甚至可以从电影、电视中搞一些录音、录像,努力突破重点、难点。例如教《达尔文和小松鼠》一课时,为了突出达尔文特别喜欢小动物,从不伤害小动物,可以先设计一张画有小松鼠的灯片(这张灯片可以活动),再画一张达尔文站在树林里的灯片,然后把小松鼠的那张灯片从下往上拉让小松鼠从达尔文的脚上一直爬到肩膀上,再让小松鼠的头东看看,西望望(松鼠的头也是可以活动的)。
当学生学习这段课文时,看到活动灯片的演示,个个情趣益然,都说:“小松鼠这样调皮,可达尔文站在那儿还是一动不动,他真是太喜欢小动物了。”又如在教学《大熊猫》一课时,课文中有对大熊猫样子的描写的语言,也有对大熊猫动作、吃竹叶描写的语言。这对大多没见过大熊猫的学生来说,很难把形象和文字联起来。于是,我们就留心观看电视中《动物世界》这个栏目,从中录了一段有关大熊猫的镜头。教学开始时,学生们看着录像里大熊猫可爱的样子,听着播音员赵忠祥生动、诙谐的解说词,一个个高兴极了。
看完录像,在学习描写大熊猫样子这一段落时,有的同学说:“大熊猫长得好可爱,头是白的,可眼睛和耳朵是黑的,真有趣。”有的同学说:“大熊猫胖乎乎的,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真好玩。”
由于看了这一段录像,学生对大熊猫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大部分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有顺序地具体说出了大熊猫的样子以及它的生活习性。运用录像巧妙地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提高朗读水平
如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课文,可启发学生一 边看灯片,一边听课文的配乐录音,让学生想象自己飞上了天,坐在弯弯的月儿上,划着双浆,荡漾在星星闪烁的蓝天中是多么自由自在。学生有了这样的感受,就有了读的兴趣,接着再要求学生模仿录音中的语调、停顿、轻重缓急,轻轻地跟读三通过这样的品读欣赏,大部分学生的朗读水平都相应得到了提高。
通过电教手段还可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提高朗读水平。如《王二小》一课教学结束时,怎样指导学生读好全文呢?教师可以在讲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一边看幻灯片,一边听歌曲《二小放牛郎》。
当画面上出现敌人凶恶狰狞的面目,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形象,录音机中传出《二小放牛郎》那悲壮的歌曲时,爱与恨的感情,随着音乐的节奏起伏跌荡,学生的心潮也起伏不平,歌曲听完后,教师再用充满激情的话语激发学生的感情:“同学们,王二小的血不会白流,他的故事将永远流传在我们中间,我们将永远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