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文化传承论文

文化传承论文

时间:2022-04-12 16:00: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文化传承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文化传承论文

第1篇

    人类总体性与整体性发展或许是无限发展宇宙中最为生动、最为复杂、最为悲壮的章节,这种丰富多彩、复杂多样构成了雄浑而又深厚的文化生态景观。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试议文化的传承与流变。

    以文化的名义,文化应是人的“定在”与“此在”的统一,是人类社会形态统一性与多样性在生活哲学层面上的复写、摄影、反映,它体现着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统一,遗传与变异或可作为文化传承与流变的根据。

    穿越历史时空回眸文化发展线索,一切都成了思维中由“过去——现在——未来”穿成的实践事件之珠。散落的、连带的、破碎的、暗淡的、熠熠生辉的、光彩照人的……雷动着悠悠岁月之心,激荡着物我来去。

    科学的严谨及求理求真流淌人文的血液,脉动人类的血脉,成为文化的风景,身心体悟可矣,何饶舌也。

    给你身心,教你说话,育以读写,口传身授,格物致知,代代相传,语言、血脉、情感胜过几度风吹怒号、电闪雷鸣、大雨滂沱。

    文化的时空在于人类心灵的律动,心相通,心相异。

    人类文化的座座古堡已经并正在经受着轮番洗礼。越发强大的商业帝国文化蚕食并营造新的古堡文明,诱惑人的身心,考验文化内外的守望。

    人类文化的宗教情怀在此生活语境中日益凸显着其别具一格的先天优势,成为文化守望的“软实力”,商品拜物教几欲融入文化的核心圈层。世界舞台时刻演绎着“婴儿与洗澡水”的哲学新神话。

    按照马恩的需要动力论,在红色文化主导的文明国度,面前的一切还不够疯狂,合力论控制着事态的发展。文化正按辩证的否定观引领总体性与整体性际遇。

第2篇

一、制约依玛堪传承发展的因素

虽然伊玛堪传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还有许多因素制约着其传承发展:1.外部因素(1)难以容入主流市场21世纪的今天,人们主张张扬个性,喜欢引进国外的先进思想,因此流行音乐正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真实写照,而传统说唱艺术伊玛堪固定的表演形式及特有的文化内容,墨守成规,不能与时俱进,让人望而却步。(2)政府支持力度不够伊玛堪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需要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但由于地方政府资金空缺,相关政策不完善,扶持这样的项目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因此要改变这种局面就需要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伊玛堪的传承与发展。2.内部因素(1)表演吸引力不强表演的内容多数都是古老的传说,不能与时俱进,同时,表演时使用赫哲语,除了当地的少数人外,其他人根本不能通晓它的含义,更加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另外,它的表演形式只有说唱而没有乐器和舞蹈,更没有多样的舞台设计。因此,表演内容和表演形式不能被人们接受,当然就不会有市场,这也是阻碍其自身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2)后备力量不足赫哲族大多居住在黑龙江省的同江、饶河等地,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老一辈演唱者相继离世,所以会表演伊玛堪的艺术家越来越少。多数年轻人想着说家乡的语言也没有一席用武之地,索性直接学通行的汉语,久而久之赫哲语就渐渐地被人们所遗弃了。但赫哲族作为少数民族中的一员,他的文化应该由他的子孙后代绵延传承,但后继无人,传承困难。

二、伊玛堪的传承与创新

1.加强政府投资力度,实现多元化传承政府要对伊玛堪传承与创新予以重视,投入必要的资金,大力弘扬该史诗文化。可以投入到学校的教育事业当中,在学校开设赫哲语言学习课程和伊玛堪培训课程等,其授课教师由依玛堪传承人来担任,在内容上要偏重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可以从当地及各地招集伊玛堪爱好者,由政府组织出资或由各界募捐,编写具有赫哲人特色的剧本,伊玛堪贯穿始终,将其拍成动画片、原创动漫、电影或电视剧等,这样受众率高,传播速度快,能迅速引起人们的关注。另外,我们也可以编册成书,广泛发行,流行地不仅限于赫哲族周边地区,更要走出地方,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2.融入多种表现方式,吸引更多观众目前的伊玛堪只是简单的说唱形式,没有更多的乐器、舞蹈伴奏,显得形式单一,我们可以融入多种表现方式,使之变得鲜活。目前,电视上热播的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第二集,节目组就带着爸爸和宝贝们去了新西兰,在那里他们收到了当地毛利族人的热情欢迎,还跟着跳了毛利战舞,人们便更多的关注起了毛利人,这一生活在新西兰的少数民族。这不仅引起我们的思考,而且完全可以借鉴这样的方式开发本土资源,传承我们的瑰宝,将伊玛堪与民族独特的舞蹈相结合,并请旅游者一同欢度时光,这样具有参与性和互动性的活动,既能增加旅游者的兴致,又能更好的让人们了解、喜爱、传承伊玛堪。另外,舞台剧、话剧这种借助灯光、舞台、剧本、演员及观众于一身的现代表演形式,也受到了现代观众的热捧。伊玛堪表演者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表演要素,活灵活现的表现人物性格,抒发人物情感,将故事内容编排的具有层次性,情节丰富、有血有肉,起到画龙点睛之效,这样可以带给人们一场全新的视听盛宴!

3.借助名人效应,打造特色品牌近年来,有不少艺人出名后,都选择回到家乡做公益性文化事业,不忘家乡的恩泽,这样既能支援家乡建设,又能打造名牌,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同时,公益性文化事业向来是引起众人关注,能产生巨大社会效应的大型活动。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来传承伊玛堪。可以由政府出资搭建平台,大力宣传,邀请明星回家乡进行演出,或者为赫哲民族文化代言,这样既能提高人们对家乡的关注度又能募集更多的社会基金,从而更好的传承伊玛堪,形成自己特色品牌。

4.促进现代流行音乐与依玛堪传承,发展别具特色的民族旅游随着时代的变革,现代流行音乐与民族文化融合的现象日趋普遍。王力宏是一位著名的现代歌手,他的一首代表作《在梅边》就巧妙的融合了被唱为昆剧的汤显祖的《牡丹亭》中的故事情节,使得两种曲风都迅速被人们所知晓,并广为传唱,这就是流行音乐与民族文化高度结合的典型代表。因此,伊玛堪同样也可以借助这样的力量,在充分挖掘伊玛堪文化基础上,将其与现代之音融合。我们可以专门设定一个旅游日,兴办大型伊玛堪演出盛会,使之成为地方旅游明片,为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做出贡献。

三、结语

伊玛堪作为赫哲族传统的民间艺术,充分展示了赫哲族的民族文化,新一代的年轻人应该肩负起这一传承使命。着眼目前的发展状况,融入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制定切实可行的传承创新策略,将伊玛堪说唱艺术传承下去,谱写曲艺新篇章。

作者:王爽 祝招玲 张晶 单位:佳木斯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第3篇

论文关键词:晋南,面塑,保护,传承

 

根据调研能够看出,传统的文化民俗在民间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实用价值,一方面对古老文化的认同是一个区域内人们集体意识的表现,一个地方兴盛一种习俗或礼节,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以识别其文化身份的特定要求,人们能够在一种特殊的文化理解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属感,能够长久传承下来的文化艺术甚至已经演变为一种习惯,就像过年包饺子、端午吃粽子一样,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另一方面,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演绎的是一段“西化”的进程,近一百年中人们不断地在抛弃各种本色的东西,从思想上和行为中摆脱了许多受到传统观念定义的价值,以适应“现代化”的要求,而如今,在这一个世纪中人们逐渐发现,西方世界的“荒原”未必是一种更适应中国文化发展的前景,所以,越来越多的民族文化开始回归,并在“非遗”的牵动下,地域文化特色被广泛地开掘出来,因此我们说,诸多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形式重新被命名为真正的民族精神。

深入到各式各样的面塑制作现场和参与到分享这种文化的人群中来时文学艺术论文,由衷地被这种文化气氛所感染,然而在关注这种地域文化财富的同时,许多进一步的思考和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首先是作为传统文化工艺在时下生活中的现状问题,这点作为展开讨论与研究的前提,笔者在《晋南面塑文化的现状研究》一文中概述了在今天我们的生活中能够见到的面塑作品,临汾与运城两市多数县市仍然接受在和应用面塑这种古老的礼俗方式。本文重点思考的是作为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遍认同及评价问题;与多数民间文化艺术共同面临的保护与传承的课题;作为能够用来定义地域文化特色的面塑会走向什么样的发展。

一、面塑在我们的认识中

在调研的过程中,当笔者走进面塑作坊介绍起自己的来历和目的时,大多数情况下会被问起两个主要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究竟是要在他们这里做什么工作?我会说我是学生,出于对山西传统文化保护的想法,想对民间面塑做一些考察。那么“怎么考察?”我说就是对晋南两地兴盛面塑文化的地方进行记录,简单点说就是看什么地方有花馍,都有什么样的,我会去看看。好,第二个问题就是“花馍有什么好看的?”我说这是一种很好的传统文化,如今都是省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很多大赛都有优秀的面塑作品,大家现在慢慢认识到面塑具有的艺术价值了,而且喜欢用它作礼物相互馈赠。而当我拿出相机进行全程拍摄时,他们还会怀疑我是不是记者。我只好又进一步地“浓缩”我的目的,说我是要写论文的。在他们开始工作前,我会关注他们制作好的一些成品图片、之前做好的插花配件、钉在墙上的价位表、密密麻麻的订货本、以及来访的客人。直到动态过程开展时,他们会释放开对我的疑问,全身心地投入到一系列的工作,制作过程很忙碌很辛苦,他们总是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细节和变化,将他们手中的艺术品做到呵护备至怎么写论文。我们的工作结束时,他们还会热情高涨地关心其他地方的面塑是什么样的,我会为此做简单的说明,或者用相机展示,这个时候他们往往会对其他地方的面塑样式进行各种颇具主观色彩的评价。

这就是大多数面塑作坊主们对这项工艺的认识,然而对于那些积极地活跃在民间艺术各种赛事的具有文化体验的民间艺人们则能够从容地面对我们的工作。比如说一来到解云仙女士的家里,解阿姨便热情地介绍她的各种工作和成绩,她参加过多项国际国内的活动,出过国,上过电视,平日里也经常接受电视台的采访和政府颁发的荣誉,在她看来,“花馍”是一种艺术,她是我所采访过的唯一一家以“面塑”为自己的产品命名的作坊,她认为面塑不仅是一种可食用的馈赠佳品,而且能够满足人们在精神上的欣赏与依靠,而她所做的是一项事业,是一种受到社会及文化界认可和支持的传承工作。

由此呈示出在艺人一方的两种对待面塑的看法文学艺术论文,现在再来看看我们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当然指普遍认同面塑这种事项的群体,基本上仍可以归为两种:一种认为,家中自制的面塑是为了节日所准备的一点“意思”和“花样”,同时,在作坊里购买的面塑是一种买卖;另一种认为,面塑是可有可无的,即在需要一些庆典礼品做点缀的时候我们可以找到面塑的替代物。先看第一种,快速的生活节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一切都在简化,而面塑制作刚好需要繁复的工序和具有特殊手艺的少数人,因此,人们自觉地规避了这种“麻烦”,只在必要时制作些简易的品种以使得节日看起来有些节日味、为平日里总在重复的食品添上几件的“稀罕物”。观景除此之外更为便捷的就是购买,现在大多数的城市家庭对馒头、面条、饼等都采用购买的形式了,更不用说节日里用的花糕和礼馍,很多馍店在节日里都会推出袋装礼馍,像临汾市过年可以很方便购买到的10个一袋装的糕馍,乡宁热卖的30个一袋装的枣花馍,已经打出品牌的店家还会推出精致的礼品盒。所以值得我们考虑的就是,当面塑作为一种流水线式的产品,它还能不能被视为一种艺术和文化。不仅如此,在多数婚礼或生日庆典上的面塑大部分都是用简易、粗糙和明显程式化的作品以应付这种亲戚礼赠的习俗,这样的作品也实难让人们将其提高到“文化遗产”和“地域特色”的高度来认识。

第二种态度的起因更多的是由于在现在生活的氛围中,同时可选择的礼仪非常多,人们可以采用更多的更时尚的方式来表示对生活和亲朋好友的心愿,因此面塑可以不被作为主流方式。还因为受到生活方式的改变,对食品的讲究也只是丰富多彩的生活项目之一,人们更注重投资和享受其他的消费方式,使得面塑变得可有可无,变得可以被替代,到此依然没有发挥到它的礼俗价值和特色文化功能。我们说“没什么好的”、“买卖”、“应付”、“可取代”这些都不是能够用来为一种非遗作解释的态度,而如果我们大多数人对面塑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这样的程度,那么它作为一种非遗和传统文化的价值就会受到质疑。所以,我们需要继续探讨,这种几百年流传下来的民俗事项轮到我们这一代时该做些什么。

二、面塑在我们的传承中

每当我问起作坊主,他们的手艺都是从什么时候继承下来的,像这样做法和说法是什么时候就有的时,他们都会说“多少年都是这么个样”,自己也不清楚是什么年代开始传的了。另外年轻的艺人会说,作坊本是家里长辈们创建的,所以自己的手艺就是这样跟着学来的,不清楚更多的事情,这些就是朴实的百姓们对于面塑“传承”的认识。然而他们口中所说的“从来都是这个样”,也并不见得就是同一个模样和同一种制作方法,事实上他们每天都在做各式各样的调整与创新文学艺术论文,只是并没有放大地去认识这个结果罢了。作为“非遗”的一个民间美术类别,面塑有它独特的形式和技术层面上的特点,它要求传承人具有精湛的技巧和具备富有创造力的专业素质,也就是说我们应当将它视为一种能够代表相当水平的文化与艺术品来保护,而保护的落脚点是传承,那么传承什么?怎么样传承?这就谈到了传承这种事项和传承人的问题。

俗话说熟能生巧,很多民间艺人都是在学习与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智慧和突破点,我们在今天依然能够有幸了解到具备高水平的工艺技巧和审美鉴赏力的民间艺术家们,他们存在的作用不仅仅是让其作品延续了本土信仰体系精髓,还赋予了面塑这种缘自传统习俗的事物能够用来阐释时代精神和文化新意的现代魅力。在他们的努力下,我们一方面能够从这些民间工艺品中了解到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认识到我们特殊的民族情绪表达,另一方面还能够将它们融入到现在的世俗生活中来,成为能够为这一方水土带来精神认同的特产。优秀的面塑作品总在不断地更新和提高,这也就是让这些“活的艺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品位积极发生联系、让它们参与到我们的情感体验中,在如今不少大赛中见到的面塑戏剧人物作品、“奥运”作品、“海宝”作品都在以时代的姿采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怎么写论文。

事实上,传承面塑工艺、传承面塑文化与面塑传承人是三位一体的关系,在传承人上笔者认为,应当包括艺人传承和民间传承这两方面,两者虽然所肩负的传承功能是不一样的,但意义无疑同等重要。有突出贡献的艺人即我们通常认定的“传承人”,他们的传承体现出国家与地方对这种文化事项的认可和对他们在这种精湛的传统文化的生命延续及发展兴旺上所做出的不可估量的努力的认证。而民间传承,也就是在我们百姓日常生活中所保留的此种文化习惯和情感载体,这样的传承则是能够彰显我们民族的传统特色及让人们“过精神意义上的生活”的表现,因为工艺精美者毕竟在少数,而且让艺术参与到生活中来还需要依靠人们的普遍关怀和体验。

三、面塑在我们的未来中

在以面食文化誉满神州的三晋大地,面塑艺术有独特的历史渊源,从人类学角度上来说,面塑起源于祭祀牺牲的替代品,作为能够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工艺技术,能工巧匠们尤其是妇女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许有很多人还会认为面塑不过是在普通的馒头基础上添加些配件和花饰,并不能进驻在高雅的艺术殿堂之中,但是如果你能真正走进面塑制作的工作现场,如果你能悉心记录每一件作品的创造过程,如果你有机会见证未曾拥有任何设计知识作指导的艺人们能够将瞬间想象物化成活灵活现的成品,如果你可以站在大量的面塑作品面前领略到这种真正的民风民俗,就不会不感叹制作者们高妙精湛的审美趣味和赋予其中的独特情感和智慧,相反又会觉得自己的经验和学识是多么渺小,似曾掌握的全部理论和知识都会在此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我们一直在关心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若干年后这种文化事项还会不会存在,事实上经过了我们的现状分析、理性认识和合理提议之后,能够展示出一幅自信的图景。罗丹有一句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关键看我们有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本文中没有过多提及各种保护意义、保护立法、保护理论、传承手段、市场分析等等文学艺术论文,只是重点在探讨关于这种传统艺术、活的艺术、世俗艺术、文化艺术我们需要用什么眼光来看待,真正的精神财富也许并不高远,并不抽象,它可能就是瞬间给我们惊现、给我们提醒的那种集体文化意识,也就是说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和作为直接关乎面塑文化在未来的命运。

在具体的操作中,市场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尽管市场价值与文化定位在意义和结果上不可能等同,但市场依然是走向推广和发展的积极的门户。在我们这个内陆地区,我们这个典型的黄土地上,面食文化是可以被张扬的地域特色,尤其是作为华夏根祖文明发祥地的晋南地区,本土民间信仰与艺术表达形式应当广泛地被重视、被欣赏,面对外来的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新事物,我们是否还在自惭形秽、还在为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好东西苦恼?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已经出现了一个良好的趋势,特色产品、馈赠礼品及纪念品都反映出回归传统的倾向,这让人看来古老同样可以融入现代,传统同样可以走向时尚。当然在具体的技术层面和产业运营层面需要投入不懈的努力,精益求精地追求它的工艺品质,我们不怕没有自己的好东西,就怕没有能力推出自己的好东西。在此意义上,我们对晋南面塑的未来充满信心,而不是让它的姿容只留存我们的记忆中、让它的涵义只维系在远古阐释中、让它的魄力只限定在与节日礼俗的关联中,面塑是活的,是能够摆在眼前的,是要求走向明天的。

On the Protection and Passing down of Southern Shanxi Dough Modeling

ZHANG Xiao-chen

[Abstract] As akind of traditional fork arts which illuminate national sentiment, southern Shanxi dough modeling should be re-recognized widely. This should not only be the successor’smission, but also people’s psychological and emotional consensus. In the trendof traditional culture’s restoration, southern Shanxi dough modeling, whichdefines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 will have a bright prospect.

[Key words]

第4篇

参考文献是帮助作者自己学术观点和引用文献作者的学术观点更好的进行区分,作者在引用了他人的劳动成果却又不列出参考文献只是一种剽窃或者是抄袭他人研究成果的体现。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武术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武术论文参考文献:

[1]李吉远,谢业雷。“文化生态”视阈下传统武术的传承与保护[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190-193.

[2]范铜钢。传统武术传承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D].上海体育学院学位论文,2013.

[3]张云崖,牛爱军,虞定海。传统武术的非物质性传承研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7):54-57.

[4]王岗,朱佳斌。传统武术保护与传承的实施路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4):292-295,312.

[5]牛爱军。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对“传统武术传承人”保护问题的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10):52-55.

[6]洪浩,胡继云。文化安全:传统武术传承人保护的新视阈[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6):53-58.

[7]彭荔丽。浅探传统武术传承内容流失[J].搏击·武术科学,2014(5):41-43.

武术论文参考文献:

[1]王艳丽.从武术与跆拳道的对比探寻武术发展之路[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0,4(2).

[2]罗远东,李海英.武术与跆拳道普及程度差异原因探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6.

[3]刘卫军.跆拳道[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4]潘晓波.从跆拳道的普及看中国武术的发展[J].成都:成都大学学报,2007,(2):82-84.

[5]崔浩澜.“韩流”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冲击与反思[J].体育文化导刊,2007,11(3).

[6]郭玉成.跆拳道、空手道、柔道传播对武术传播的启示[J].上海: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4):44-48.

武术论文参考文献:

[1]马勇,王宇。《“人文奥运精神”与北京奥运赛场文化建设相关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22(3):73

[2]李剑。《对CBA职业联赛赛场文化系统结构剖析》[J].体育与科学,2010,31(4):83

[3]郑李茹。2010年的亚运会赛场礼仪和赛场文化建设探析[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22(3):28

[4]王伟博,林宏伟。奥运赛场的观众道德建设[J].体育科学研究,2008,12(1):11

[5]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20.

[6]杨芳芳。赛场观众行为失范的成因与道德行为重塑[J].安徽体育科技,2011,32(4):21

[7]李富刚。当代中华武术传播发展的新途径-以《武林风》为例[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26(4):17-18

[8]胡玉玺。武林风栏目对武术在当今社会传播与发展的启示[J].中州体育·少林与太极,2010,1(1):5-8

[9]张铁刚,陈阳光。从武林风探析如何提高武术散打的观赏性[J].搏击·武术科学,2010,7(8):45-46

[10]任占涛。电视节目形态创新研究[J].大舞台,2008,4:34-35

[11]柳杰。浅析武林风对武术国际化传播的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2013,10(1):16-18

[12]张尚松。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情绪控制中的研究[D].吉林:吉林体育学院,2012:7-24

[13]曲润杰,肖丹。散打裁判员注意品质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3):130

[14]刘振平,王琛林。论武术散打裁判员临场执裁能力的培养[J].搏击武术科学,2011,8(2):65

[15]清。散打运动服装的现状和设计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20

[16]王秋月。河南省青少年传统武术锦标赛看台文化调查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10:21

第5篇

一、时间和地点

2007年10月18―21日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丹江口、世界文化遗产、道教圣地武当山举行。

二、主要内容

(一)主要议题

研究探讨武当内家拳法、民间传统武术继承发展对策方略。

展示武当武术新近挖整的功法套路,交流武当内家拳法、功理及传统武术文化研究成果。

(二)主要形式

中华武术论文报告会,学术交流座谈会。

资深专家、教授专题讲座,授课解疑。

武当内家拳传人、名家功夫表演交流。

评奖。设挖整传统项目奖、名家表演奖、优秀论文奖、特别推广贡献奖四个奖项。

考察武当武术文化、道教文化,汉水文化。

三、 参加人员

特邀国家武管中心、武术研究院、各大体院、有关部门领导和资深武术专家、教授。

海内外各武术团体、馆校、武术名家、名人、传人。

民间太极、形意、八卦、大成、通臂、南拳、八极拳等拳派传人。

武术爱好者和一切关心热爱中华武术发展的仁人志士。

四、日程安排

五、奖励办法

挖掘传统项目奖:新近挖整的武当内家拳功法套路,特点突出,具有推广价值,演练水平较高,有传承的史料,经大会组委会评定为一、二、三等奖,分别发给奖金1000-2000元,并推荐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武当杂志上刊登宣传。

名人名家功法表演优秀奖:参加武当内家拳功法展示表演的名人、名家,经大会组委会评审录取一、二、三等奖,分别发给奖金100―300元,颁发证书。

优秀论文奖:参加研讨交流的论文,经大会组委会评审录取为一、二、三等奖,发给奖金200―500元,颁发证书,论文先在武当杂志上发表,并可结出版发行。

特别推广贡献奖:为弘扬武当武术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员,经大会组委评审,发给特别贡献奖,授予“武当百杰”光荣称号。

大会向参加会议的每位代表赠送精美纪念品一份。

六、参加办法

凡愿意参加大会人员,请与大会办公室联系,索取报名登记表或从武当杂志网站下载(省略)。

大会收到报名表,登记审查批准后,发给会议通知及正式代表证,正式代表需交会务费600元(包含三星级宾馆食宿费、考察费),不足部分由大会补助,有论文参加评审者,需交评审费100元,论文必须在2007年7月30日前寄大会办公室。

参加功法套路展示、交流表演者需交排演费100元,在报名时寄交大会办公室(报名时间截止8月30日前)。

参会观摩的列席代表需交大会会务费1000元,享受正式代表同等待遇。

大会报名时间截止8月30日,参会者可提前报名,同时把论文、习武简介、登记照片(二寸半身照二张)以及相关材料和费用寄大会组委会办公室。

七、组委会办公室地址

邮编:442700湖北省丹江口武当杂志社

联系咨询电话:0719-5223531(马老师)

第6篇

关键词:民族音乐,民族文化,音乐教育

 

0.前言我国的多民族文化决定了民族音乐的多样性,随着对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对强化民族意识的培养,民族文化已经走进我们的课堂,深化到我们基础的素质教育中。民族音乐教育的实施,可以通过最直观的心灵感悟来升华学生的民族情感,使学生在体会千年文化积累和生活底蕴的基础上,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使之得到传承和发扬。论文参考。

1.高中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目的和意义1.1学习民族音乐是时代的要求在外来的流行音乐不断“入侵”的今天,很多中学生特别是正处于审美观形成期的高中生对欧美和日韩等流行音乐趋之若鹜。他们可以对国外的音乐流派侃侃而谈,对流行音乐的乐手如数家珍,然而谈及五千年文化底蕴的中国民族音乐,他们却几乎是闻所未闻。民族音乐的发展,代表了一个民族发展的历程,每一段代表性的音乐都奏响了属于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因此,在提倡弘扬民族文化的今天,无论从个人全面素质的提高还是从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角度上来看,基础音乐教育过程中,同时开展民族音乐教育是顺应时代要求的必要选择。[1]

1.2学习民族音乐是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教育理念,离不开美育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重点,能够通过音乐独有的沟通性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从而陶冶性情。优秀的民族音乐奏响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团结一致的奋进精神,通过这种音乐的熏陶可以使我们从中领会作者的深刻情感,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2.高中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具体措施2.1树立“民族音乐观”的教育理念“民族音乐观”的培养和形成,是音乐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成果。现行普通高中阶段的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学生的基础素质教育格外重要。通过对民族音乐的理解,来增强学生的民族音乐敏感度,同时加强对民间音乐形式及乐器等方面的认知,从中体会深邃的民族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感受劳动、生活与习俗在渗透在音乐中所形成的强大感染性。[2]

2.2以提高民族主体意识为主导在基础音乐的教育过程中,要确立民族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欣赏能力与接受能力的不同,对教授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调整,尽量采用不同风格或形式的教学方式,来丰富音乐教育的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激情形成一种民族音乐文化氛围。 [3]

2.3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在肯定国外音乐美学价值的同时,引导学生正视我国自身的民族音乐,并重新引导学生审视民族音乐的真正价值所在。通过音乐教育的启发,开拓学生审美观发展的新方向,在这个充满了竞争和利益的社会中,让学生静心聆听纯朴的民族之声,重新审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定义,为将来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综合素质基础。通过对民族音乐的教育和性情的陶冶,将中国一路传承下来的文化精髓传授给学生,指引他们未来的发展。[4]

2.3、1介绍和学习丰富多彩的中国民歌

民歌,顾名思义起源于民间,是最贴近人民生活和劳动的音乐形式,是民族音乐之声。通过民歌的学习,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高尚情操,理解民歌的创作背景和它优美的旋律。论文参考。

2.3、2感受、理解民族乐曲

通过对民间乐器的认知,感受民族音乐发展过程中所凝聚的民族智慧财富,很多乐器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通过对乐器的认识,增进对音乐内涵的理解。

2.3、3学习戏曲音乐

戏曲是民族音乐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不仅仅通过曲调而且通过演员的肢体语言来丰富文化的传播。正当外国人把热情投入到中国传统戏剧的时候,我们的学生也应该增进对这门博大精深艺术的了解。戏曲中传承下来的文化内涵,更具历史性和深刻性。论文参考。

3.结语民族音乐之所以举足轻重,取决于他在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是民族文化代代相传的纽带。一首首优美的旋律,琅琅上口的曲调,又或者是带有写实性的作词,都是民族音乐得以存活于民间并传承了几千年的缘由。民族音乐是流淌着的民族文化,是冲刷心灵的清泉,是孕育民族精神的摇篮。民族音乐教育的开展,将为学生打开音乐殿堂里另一条华丽的走廊。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对民族音乐深刻内涵的理解和挖掘,有助于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因此,开展民族音乐教育的工作,势在必行并将长期的开展和探讨下去,为我国的民族文化传承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肖常纬.中国民族音乐概述[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23.

[2] 张慧.浅谈中学自然科学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J].北京教育,2009:55-56.

[3] 杜亚雄.民族音乐学概论[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9:78-79.

[4] 李妲娜.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89-91.

第7篇

关键词:民族文化,民族地区,体育教学,矮寨中学

 

“越是民族,越是世界的”,但民族怎么上升为世界的,这是一个永久的话题。而且现在很多民族文化民族体育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被异化,或面临着失传或已经失传的的困境,如果仅仅依靠设立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用少数人去研究民族文化去传承民族体育爱好者,是远远不能满足民族文化与民族体育的发展的。免费论文。因此,选用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使民族文化民族体育在普遍传播中源远流长成为民族地区的重要使命。矮寨民族文化研究站站长施云生用这样一句朴实不失睿智的话阐述了他的见解:文化要从娃娃抓起,传承民族文化民族体育的最好方式:民族文化进校园,民族文化进体育课堂。吉首市矮寨中学作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地区学校对其进行了诠释:利用其所属民族地区独特的地理人文优势,民族体育项目的环境优势,将民族文化进校园,走民族文化与民族体育教学相结合的特殊途径,促进民族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与民族体育的发展与传承,本文将对矮寨中学这一行动进行探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吉首市具有民族特色的矮寨中学为例。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国期刊网有关民族文化,民族体育,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文习俗等资料,并对所查阅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免费论文。免费论文。

1.2.2 实地考察法

通过对矮寨中学为期一天考察,了解了其民族文化如何走进校园,那些民族文化走进校园.

1.2.3专家访谈

通过矮寨中学校长,矮寨中学民族文化站站长,吉首市民俗民间文化专家等对民族文化进入体育教学及民族文化、民族体育项目教学的讲述,采用问答形式,深层次的去了解这些情况,并提炼、记录、整理、分析。

2.民族文化融入体育教学的意义

走现代化路线是时展的趋势,但现代化是很多民族文化,民族体育的天敌,一旦碰触,很多都会在异化中面临着失传的命运。应对这一局面,成为民族地区的学校必须主动承担的传承任务。矮寨中学以民族文化为主体,以民族体育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对民族体育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整理,教师通过深入浅出的思路,在课堂中教授民族体育项目技术的同时,讲述其民族文化的历史渊源.在学生在了解其产生发展的背景,及怎么将传统体育项目容入日常生活(民族体育项目来自与生产、生活),民族文化融入体育教学这种形式,对民族体育项目的推广与普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民族传统体育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促进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和加强民族团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民族体育同民族文化一样源源流长,但纯文化的东西学起来难免单调晦涩,而矮寨中学独树一帜将民族文化带进校园,不仅让民族文化生活起来,也让民族体育项目有了更多的鲜活的精神内涵,让学生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的掌握,更可让某些“追究到底”的学生在活用民族体育蕴含的民族文化,创造出不朽的技术。对学生智力的开发,民族体育项目的多元化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民族文化融入民族体育教学将有助于培养主流民族与非主流民族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情感。矮寨中学的学生通过参与本民族的体育活动能增进自己民族的认同感,也会在本民族传统文化与体育的之外,探索他民族的民族相似体育项目,从而达到对别的民族的了解和认同,在这两方面的基础上,共同维护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和谐与融合。

3.民族地区将民族文化与体育教学相结合的现状

通过对矮寨进行实地考察并与当地的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本人大体了解到矮寨中学这种教学理念的现状:(1)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实质性支持,2010年6月25日,吉首市矮寨中学给来自花垣县和吉首市的3名民间艺人首次每人发放了当月的1000元工资。州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朱俊杰介绍,这是湘西州吉首市首次给所聘民间艺人按月发放工资的学校。这样民俗民间文化专家、民间民族文艺专家的就可有保障的定期在矮寨中学进行民族体育知识的教育和技术知识的教学。(2)民族体育教学在有民族文化的深度下,丰富了民族体育教学的内涵,民族文艺专家在长期的生活积累中带来,更多更富有创意的技术。据了解矮寨中学从2003年开始,陆续将州内的民间艺人请进学校不定期为学生传授民族文化,并相继成立了苗鼓队、舞狮队、高脚马队、民间刺绣队等兴趣特长小组,将常规教学与民间文化知识学习结合起来,不但丰富了师生课外生活,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与民族文化、文艺专家,面对面进行教学交流,给学生提高了一个更好的学习平台。(3)矮寨中学采用教学与竞技相结合的形式。除了常规民族体育教学,还会加强民族民间竞技项目的教学,如苗鼓、舞龙等。(4)已经将民族体育教学纳入校本课程体系中。民族体育已成为课程教学中一个重要部分,与其他学科在学科评估中占有平等的地位。

4.民族文化融入民族体育教学的作用

民族文化相对应的是现代文化,矮寨中学将融入民族文化的民族体育教学与现代体育教学相结合,不仅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容,而且多元化的体育项目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找到与自己兴趣相匹配的项目,造就学生多才多艺,全面发展。并能带动学生在文化融合中,创新,传承民族体育文化。

4.1创新、传承民族体育

学校作为知识技术经验传播的主体,矮寨中学给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与舞台,利用民族体育的文化底蕴,在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实践中,将独具特色的苗族土家族民族体育项目穿插与体育教学中,对苗族民族体育文化的创新、传承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4.2融合民族体育文化

有些民族的文化是民族本身所独有的,但有些是多个民族所共有,在千年的历史当中有些文化分歧,但实质上相同,如舞龙、舞师和高脚马。因此,矮寨中学在教学中传播各种民族体育文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带来了其他民族的民族体育文化,这种多民族体育文化的融合,不仅让学生开阔了眼界,也使他们了解了民族体育文化的魅力。

4.3传播民族地区特色民族体育文化,弘扬其精神

能流传千年不消失的文化,除了自身独特的文化魅力,广泛的传播必不可少。矮寨中学熟知,学习要从小抓起。从学生开始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开始,将民族体育文化的教学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去领略民族体育文化。在不间断的学习民族文化与民族体育知识与技能.一旦他们成年,可以成为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播者和精神的弘扬者。

5.民族文化融入民族地区学校开展民族体育的思考

为了弘扬民族体育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使民族体育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发展道路,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及增强各民族间的团结,从而使体育教学内容更丰富,从矮寨中学的民族文化融入民族地区学校开展民族体育事例中说明,这是切实可行的,也是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矮寨中学的经验结合本人对相关理论的了解,怎么将民族文化融入民族地区体育教学呢?

5.1寻求政府的支持

民族地区一般经济条件教差,导致学校基础设施不全,依靠独特的自然资源难以解决民族体育文化及技能的的实施,而任何一种民族体育活动或民族体育文化学校课程的改革的实施,经济开支必不可少,尤其是作为事业单位依靠财政拨款的学校,得到政府来自物质,财政上的支持至关重要。

5.2选择合理的传播途径

尽管民族体育项目有着独特的文化优点,但迫于传统文化的枷锁与地域的限制,大范围的在教育领域推广存在很大障碍,因此从民族体育项目发源地例先在其所在学校范围内开展,依托与他们所拥有的独有的民族文化理解与民族体育文化氛围,并将其纳入到民族体育比赛项目中,从而能得到普遍的关注与推广。

5.3将民族体育文化与民族体育技能纳入民族地区的常规教学中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只要是学校开展的记入对学生整体成绩评估的,大部分学生会很认真的学习,而且民族体育文化历史神秘性,民族体育的趣味性可以对其他课程及现代体育进行补充,或家庭中拥有民族体育的爱好者,这样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兴趣,也为他们提供可以进一步系统学习的平台。

5.4合理利用独特的人文资源

民族地区的特点之一就是其拥有具有民族体育技能的的民间艺人,学校可以将其特聘为教师,不仅可以弥补学校教师对某些民族体育文化与技能的不足,也可以给在校教师与其相互切磋的机会,从而促进、提高、优化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肖艳华. 对湘西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青年科学, 2010,(03).

[2]范本祁,杨慧. 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融合发展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 2008,(02) .

[3]赵天辉,张明曦. 民族传统体育纳入学校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24).

[4]陆盛华. 吉首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课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 四川体育科学, 2010,(01).

[5]胡红艳. 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中的实践价值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 2009,(S1).

[6]徐红星.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A]. 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 2008.

[7]王旭冰. 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育现状及思索[J]. 魅力中国, 2009,(17).

[8]赵岷. 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中学体育课的相关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8,(10).

[9]郭学敏. “阳光体育运动 与西部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

[10]李政洪,黄文辉,湘西地区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0,(2).

[11]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M].民族出版社,2004,(9).

第8篇

民间工艺美术源远流长,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蕴含着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其民族地域特征最鲜明,其民族文化表征最显著。民间工艺美术来源于群众,具有广泛的识别性和鲜明的个性。平面广告设计作为现代艺术的一种形式,无时无刻不在受着民间工艺美术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往往是被动、自发的,而不是主动、自觉的。这种被动与自发性主要体现在:或仅是平面广告设计个案中采取或选取了民间工艺美术的某一种形式,或在平面广告设计个案中受民族文化、民族美术的影响而潜意识地体现一些民族文化、民族美术的特征。事实上,作为现代艺术的特殊表现形式,平面广告设计的一条最基本原则——易读性,即能准确传达信息,让受众清晰理解广告所表达的意思。把民间工艺美术的思维、理念、特殊表现手法、表现形式、造型特征运用在平面广告设计中,更有利于为群众与广告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从而更有效地形成广告效应。尤其是品牌推广本身必须具有入乡随俗的特点,民间工艺美术为品牌推广的平面广告设计地域化、特色化提供了依据。平面广告设计要走出一条“民族个性”的道路,就必须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中,并进行具有创造性的转化。

二、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及对平面广告设计的启示

(一)郴州民间工艺美术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郴州当地文化与中原文化、客家文化与岭南文化的相互融合的独特产物,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思维、艺术理念、艺术特征、艺术形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个性。但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传承和运用。在分析整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积极因素,并创造性地应用于平面广告设计和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湘南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专家学者们研究以郴州市民间工艺美术为主要,然后辐射整个永州市和衡阳市,即湘南地区。其研究主要从湘南古民居、湘南民间工艺美术、湘南民间石雕、湘南民间木雕等几个方面,对民间工艺美术进行了归类、分析和整理。依据研究角度的不同,对有关湘南民间工艺美术研究著作的代表作进行简要概括:

(1)具有地方特色的湘南古民居著作,如唐凤鸣著《湘南民居研究》、范迎春著《湘南宗祠——建筑及装饰艺术研究》、王铁著《2012中国高等教育设计专业名校实验教学课题:湘南民居印象》等。

(2)有关湘南民间工艺美术的课题与论文,如陆岚的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湘南民间工艺美术资源的挖掘利用与理论研究》、论文《浅析蓝印花布的色彩观》等。

(3)湘南民间石雕的研究课题和论文,如何次贤的课题《湘南民间石雕的人文内涵、艺术价值及其保护与利用研究》、论文《湘南民间石雕艺术的文化寻绎》《从湘南民间石雕艺术看中国民间文化的崇德立德意蕴》等。

(4)湘南民间木雕的研究论文,李曦《湘南民间家具的装饰特征研究》《湘南古民居的木材选用与木雕装饰》《湘南古民居木雕艺术》等。以上这些课题、论文、著作主要从研究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自身的特征入手,广泛收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作品,阐述民间工艺美术的概念并将其分类,系统的分析其造型、色彩及美学特征,部分著作还进一步研究了民间工艺美术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对平面广告设计启示(艺术造型的直接借鉴)

1.为平面广告设计注入新的设计灵感。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是现代设计的土壤并影响其的发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来源于群众,并为群众所熟知,平面广告首先得被广大群众认识、认同并接受,因此将民间工艺美术引入平面广告设计,既对民间工艺美术加以提炼与创新,又能让平面广告为人民群众所理解,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以达到广告宣传的目的。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先进的平面广告是国内学习和引进的主体,西方文化也在其中自然而然的传入,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民间工艺美术正面临消亡的边际,将其引入到平面广告设计中,既为中国平面广告设计注入新的设计灵感,又为民间工艺美术的继承和延续寻找到新途径。

2.为郴州地区的民间工艺美术传承寻找到新的载体。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它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是中国人民群众辛勤劳动的结晶。由于受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影响,民间工艺美术的创作者和消费群体大量进入城市务工,使得郴州地区民间工艺美术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许多民间工艺美术正在加速消亡。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引入平面广告设计中,将为其生存找到新的传播载体,在传达给广告受众的同时,促进其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也将为现代民间工艺美术再设计与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3.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研究的一种有益补充。从文化传承角度的考虑,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部分,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独特文化的不可替代性,对其文化艺术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是对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研究的一种有利的补充与完善。虽然郴州是中国的一个市,但其工艺美术是人民群众对大自然最纯朴、最直观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这种自然与纯真也是现代平面广告设计所追寻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探究,既是对中国工艺美术的一种补充,又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精神魅力的进一步挖掘,也将影响着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作品的创作。

三、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从源头上分析,是郴州当地文化与中原文化、客家文化与岭南文化的相互融合的独特产物,在艺术思维、艺术理念、艺术特征、艺术形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个性,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包括平面广告设计在内的现代艺术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是可以预期的。但在可见文献中,还没有发现把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应用到平面广告设计教学的研究,因此,这属于尚未涉足的领域,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突破意义。

(一)平面广告设计中如何应用郴州民间工艺美术

1.情感的继承。平面广告设计者只有在真诚理解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创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才能深刻的挖掘劳动人民的艺术成果,并把他们的情感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例如,在平面广告设计实践教学中,研究郴州大布江拼布艺术的一组同学,一开始只是在网络上搜寻整理资料,缺乏对拼布艺术实物的真实美感的体验,在老师的建议下,联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布江拼布绣传承人何娟,走进了她的公司,了解她的创作历程与民间工艺美术创作的情感体验,接触与了解到真实大布江拼布作品的魅力,他们满怀激情的研究进程PPT汇报,感染了每一位同学,也让班上所有同学了解了大布江拼布艺术绣,为后期拼布艺术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平面广告设计与民间工艺美术虽然在思维方式、表现手段、传达载体上有很大区别,但是对生活的热情、对劳动的赞美、对祖国的热爱是相同的,广告设计者在情感上的继承,也将为平面广告设计作品融入生命力,恰如其分的情感融入,不仅可以为平面广告设计作品增资天色,又可以使其具有亲和力,拉近广告受众的距离,让他们自然而然接受,做到润物细无声。

2.造型的借用与发展。郴州传统民间工艺美术造型丰富多彩,既有表达吉祥幸福的人物、动物花卉、文字、云纹、回纹、几何抽象形态等,又有广为流传的典故和成语,还有一些约定成俗的造型寓意组合。如果将这些丰富多彩的造型借用于平面广告设计中,将为平面广告设计开拓新的创作空间。如:陈秀同学利用郴州民间剪纸的造型形式制作了“南京青奥会欢迎您”平面广告作品,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南京青奥会”专题设计大赛中荣获三等奖。郴州民间工艺美术造型的借用与发展,既丰富了平面广告造型语言,又为广告主融入消费群体奠定基础。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融入平面广告设计课堂教学中,既是对郴州民间工艺美术造型艺术的传承,也是对郴州民间工艺美术造型艺术的发展。民间工艺美术造型经过提炼再设计,既吸收其造型的精髓,又承载着广告主赋予的消费理念、价值引导、审美情趣等,是将造型特点、形式美感、大众识别性等融入到平面广告设计中,为平面广告设计注入新鲜血液,促进平面广告设计的发展。

(二)理念的创新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融入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创新: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创新、平面广告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

1.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创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现代化工业文明的迅速扩展,物质消费方式和生存观念的急剧改变,导致许多民族的民间工艺美术在不断消亡和流变,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也正在消逝。2014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潘鲁生就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延续指出,设计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精彩的创意设计可以使传统工艺美术焕发新的生机,既可以成为时尚产业的一部分、成为制造业人文工艺的增值部分,也可以以当代艺术的形态出现,重新建构审美、文化、生活之间的联系。高校具有文化资源优势,地方高校通过其教育幅射功能,可以对地方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传承发挥直接的、有针对性的作用和影响,地方高校平面广告设计与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只有合作互补、相得益彰,才能促进彼此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

2.平面广告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在“地方高校应用转型”的形势下,我院将艺术设计专业定位为“服务地方经济”,作为其主干课程之一的平面广告设计,将本地的工艺美术资源请进课堂,通过教学手段进行继承和延续,对平面广告设计表现形式进行创新的探索,对平面广告设计内容进一步丰富,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吉祥寓意、造型特点、审美情趣引入到平面广告设计中,是对平面广告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

第9篇

(一)郴州民间工艺美术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郴州当地文化与中原文化、客家文化与岭南文化的相互融合的独特产物,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思维、艺术理念、艺术特征、艺术形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个性。但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传承和运用。在分析整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积极因素,并创造性地应用于平面广告设计和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湘南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专家学者们研究以郴州市民间工艺美术为主要,然后辐射整个永州市和衡阳市,即湘南地区。其研究主要从湘南古民居、湘南民间工艺美术、湘南民间石雕、湘南民间木雕等几个方面,对民间工艺美术进行了归类、分析和整理。依据研究角度的不同,对有关湘南民间工艺美术研究著作的代表作进行简要概括:

(1)具有地方特色的湘南古民居著作,如唐凤鸣著《湘南民居研究》、范迎春著《湘南宗祠——建筑及装饰艺术研究》、王铁著《2012中国高等教育设计专业名校实验教学课题:湘南民居印象》等。

(2)有关湘南民间工艺美术的课题与论文,如陆岚的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湘南民间工艺美术资源的挖掘利用与理论研究》、论文《浅析蓝印花布的色彩观》等。

(3)湘南民间石雕的研究课题和论文,如何次贤的课题《湘南民间石雕的人文内涵、艺术价值及其保护与利用研究》、论文《湘南民间石雕艺术的文化寻绎》《从湘南民间石雕艺术看中国民间文化的崇德立德意蕴》等。

(4)湘南民间木雕的研究论文,李曦《湘南民间家具的装饰特征研究》《湘南古民居的木材选用与木雕装饰》《湘南古民居木雕艺术》等。以上这些课题、论文、著作主要从研究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自身的特征入手,广泛收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作品,阐述民间工艺美术的概念并将其分类,系统的分析其造型、色彩及美学特征,部分著作还进一步研究了民间工艺美术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对平面广告设计启示(艺术造型的直接借鉴)

1.为平面广告设计注入新的设计灵感

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是现代设计的土壤并影响其的发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来源于群众,并为群众所熟知,平面广告首先得被广大群众认识、认同并接受,因此将民间工艺美术引入平面广告设计,既对民间工艺美术加以提炼与创新,又能让平面广告为人民群众所理解,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以达到广告宣传的目的。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先进的平面广告是国内学习和引进的主体,西方文化也在其中自然而然的传入,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民间工艺美术正面临消亡的边际,将其引入到平面广告设计中,既为中国平面广告设计注入新的设计灵感,又为民间工艺美术的继承和延续寻找到新途径。

2.为郴州地区的民间工艺美术传承寻找到新的载体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它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是中国人民群众辛勤劳动的结晶。由于受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影响,民间工艺美术的创作者和消费群体大量进入城市务工,使得郴州地区民间工艺美术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许多民间工艺美术正在加速消亡。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引入平面广告设计中,将为其生存找到新的传播载体,在传达给广告受众的同时,促进其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也将为现代民间工艺美术再设计与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3.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研究的一种有益补充

从文化传承角度的考虑,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部分,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独特文化的不可替代性,对其文化艺术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是对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研究的一种有利的补充与完善。虽然郴州是中国的一个市,但其工艺美术是人民群众对大自然最纯朴、最直观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这种自然与纯真也是现代平面广告设计所追寻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探究,既是对中国工艺美术的一种补充,又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精神魅力的进一步挖掘,也将影响着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作品的创作。

二、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从源头上分析,是郴州当地文化与中原文化、客家文化与岭南文化的相互融合的独特产物,在艺术思维、艺术理念、艺术特征、艺术形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个性,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包括平面广告设计在内的现代艺术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是可以预期的。但在可见文献中,还没有发现把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应用到平面广告设计教学的研究,因此,这属于尚未涉足的领域,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突破意义。

(一)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如何应用郴州民间工艺美术

1.情感的继承

平面广告设计者只有在真诚理解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创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才能深刻的挖掘劳动人民的艺术成果,并把他们的情感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例如,在平面广告设计实践教学中,研究郴州大布江拼布艺术的一组同学,一开始只是在网络上搜寻整理资料,缺乏对拼布艺术实物的真实美感的体验,在老师的建议下,联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布江拼布绣传承人何娟,走进了她的公司,了解她的创作历程与民间工艺美术创作的情感体验,接触与了解到真实大布江拼布作品的魅力,他们满怀激情的研究进程PPT汇报,感染了每一位同学,也让班上所有同学了解了大布江拼布艺术绣,为后期拼布艺术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平面广告设计与民间工艺美术虽然在思维方式、表现手段、传达载体上有很大区别,但是对生活的热情、对劳动的赞美、对祖国的热爱是相同的,广告设计者在情感上的继承,也将为平面广告设计作品融入生命力,恰如其分的情感融入,不仅可以为平面广告设计作品增资天色,又可以使其具有亲和力,拉近广告受众的距离,让他们自然而然接受,做到润物细无声。

2.造型的借用与发展

郴州传统民间工艺美术造型丰富多彩,既有表达吉祥幸福的人物、动物花卉、文字、云纹、回纹、几何抽象形态等,又有广为流传的典故和成语,还有一些约定成俗的造型寓意组合。如果将这些丰富多彩的造型借用于平面广告设计中,将为平面广告设计开拓新的创作空间。如:陈秀同学利用郴州民间剪纸的造型形式制作了“南京青奥会欢迎您”平面广告作品,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南京青奥会”专题设计大赛中荣获三等奖。郴州民间工艺美术造型的借用与发展,既丰富了平面广告造型语言,又为广告主融入消费群体奠定基础。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融入平面广告设计课堂教学中,既是对郴州民间工艺美术造型艺术的传承,也是对郴州民间工艺美术造型艺术的发展。民间工艺美术造型经过提炼再设计,既吸收其造型的精髓,又承载着广告主赋予的消费理念、价值引导、审美情趣等,是将造型特点、形式美感、大众识别性等融入到平面广告设计中,为平面广告设计注入新鲜血液,促进平面广告设计的发展。

(二)理念的创新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融入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创新: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创新、平面广告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

1.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创新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现代化工业文明的迅速扩展,物质消费方式和生存观念的急剧改变,导致许多民族的民间工艺美术在不断消亡和流变,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也正在消逝。2014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潘鲁生就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延续指出,设计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精彩的创意设计可以使传统工艺美术焕发新的生机,既可以成为时尚产业的一部分、成为制造业人文工艺的增值部分,也可以以当代艺术的形态出现,重新建构审美、文化、生活之间的联系。高校具有文化资源优势,地方高校通过其教育幅射功能,可以对地方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传承发挥直接的、有针对性的作用和影响,地方高校平面广告设计与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只有合作互补、相得益彰,才能促进彼此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

2.平面广告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

在“地方高校应用转型”的形势下,我院将艺术设计专业定位为“服务地方经济”,作为其主干课程之一的平面广告设计,将本地的工艺美术资源请进课堂,通过教学手段进行继承和延续,对平面广告设计表现形式进行创新的探索,对平面广告设计内容进一步丰富,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吉祥寓意、造型特点、审美情趣引入到平面广告设计中,是对平面广告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

3.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融入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是对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

第10篇

【关键词】毕业展演;广西原生民歌

中图分类号:J64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082-01

我的专业是民族音乐表演,作为民族音乐的传承人,我们更应该守望,一是要勇敢坚守我们的传统民族文化;二是要大胆展望未来,追逐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015年1月8日在音乐厅举行了我们的本科毕业展演《守・望》。该展演分为“歌吟壮乡”“啁v侗寨”“游方苗岭”“古俗瑶风”“桂韵乡音”等六部分,如今,展演已经结束,但整台晚会的筹备工作还有不足之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因此,确定了“关于《守・望》本科毕业展演中实践的若干体会”这一选题后,笔者拟定“毕业展演”“广西原生民歌”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百度、广西学院艺术学院图书馆查找收集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整理、筛选和研究,为总结大学本科四年来的所学。

一、展演分析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是依靠世代相传保留下来的,一旦停止了传承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意味着消亡。各个民族的民风民俗、文化价值、山歌等大部分都是依靠民间的传承才得以流传和保存下来,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我们赶紧去抢救、整理,从而使它能够完整保留下来。其次,毕业展演的前期,大学四年里,老师们教我们如何到田野采风,如何进行民族文化的收集、整理并带到舞台上的方法,我们落实到行动中。最后,我们以展演的形式把奶镆爸胁煞缍来的节目呈现出来,不仅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祖祖辈辈留下的民族文化不能丢,不能忘,不仅要好好保护,还要传承并将其发扬光大。

二、特色与创新

笔者在展演中主要负责壮族板块的节目选定及编排;负责督促各节目按时进行排练、确保毕业晚会节目进度;负责集体节目的排练组织工作,以及联系相关老师审查节目。

(一)特色。节目都是同学们到田野中采风学习而来,它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智慧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文化文化,不仅仅要文而化之,还要化而文之。

(二)创新。笔者在展演中主要负责壮族板块的节目选定及编排,壮族板块节目的创新主要在于歌曲地域的多元化,节目形式的多样性,其次是节目的编排,把来自不同地方的民歌通过不同的文化背景有机地串联起来。

三、展演中实践的若干体会

(一)不足之处。在展演前期时,进行节目筛选时,笔者手足无措没有方向;在展演中期时,排练节目效率不高,盲目进行排练,既耗时间又耗精力;排练时人到不齐,没有任何效果;本班一共有22人,一人要饰多角,换服装时间来不及;对于工作的安排,分工到个人后没有付诸行动;老师审查后对节目进行了调整,在老师不在场的情况下,排练还是原地踏步;经过连续三次的领导审查联排,节目质量持续下降;展演前一周是排练疲劳期,每个人都不在状态,出现嗓子疲劳失声、身体不适、精神萎靡不振等状况。

(二)改进及措施。前期的节目筛选中,在排练老师的指点下,把晚会的框架列出,按照各民族板块划分,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在展演中期,针对排练无效率、没有老师在现场督促,排练原地踏步等问题,排练组组长们专门召开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排练安排机动办法;按照每个板块的排练进度安排准确的排练时间,并在排练时全程跟踪,把不认真、迟到、缺勤的同学如实登记并上报班主任。针对排练时人到不齐的问题,考勤组规定了考勤制度,迟到一分钟罚款5元;缺勤罚款100元。针对换服装时间来不及的问题,我们设立了抢装队,男女一共15人,实行一对一责任制(一人负责一个演员的所有节目换装工作)。排练疲劳期出现的身体不适等问题,班主任专门买了一个药箱,所有药配备齐全,同学们对症下药。拖延症的解决办法就是把最后的审查时间提前三天。

四、结语

本科四年所学到的全部知识,就在2015年1月8日得到了检验。大一时的青涩懵懂,大二时的气宇轩昂,大三时的放荡不羁,大四时的沉稳老练,转眼间就要变成“匆匆那些年”。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我们的民族音乐在许多方面一直居于世界音乐的前列,民族的音乐文化在历史上有过辉煌的时期。守住当前,展望未来,传承民族文化迫在眉睫,我们不应到此为止,而是要大胆迈步向前,让民族文化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继续发光发热。

参考文献: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丁斌.论文写作指南(一)[J].科普研究,2014,(5):23.

[3]卫小平.毕业论文致谢词[J].学习博览,2011,(6):19.

第11篇

关键词:装备人生 高职教育 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01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强调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发展战略主题的重要内容。当前,如何全面贯彻落实《纲要》中强调的战略主题,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已成为高职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结合学院“刘瑞龙研究”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和借鉴香港理工大学黄德辉先生“协助学生装备人生”的育人理念,逐步探索出了以装备人生为主线的“魅力育人四部曲”的育人模式。

1 “魅力育人四部曲”的内涵

“魅力育人四部曲”有着丰富的内涵,即:第一,装备学生头脑:在育人过程中,充分发挥“两课”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效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装备学生双肩: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意识,使学生勇于承担、敢于承担、能够承担,自觉肩负起历史使命,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三,装备学生双手:按照高职教育“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第四,装备学生心灵:以“人格教育”为统领,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和意志品格,使学生了解人生并能以健康心态对待人生。“魅力育人四部曲”四者紧密相连,贯穿于高职育人的全过程。

2 “魅力育人四部曲”模式的构建和实施

2.1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装备学生头脑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青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增强实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内容上既要坚持传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道德教育观,又要赋予其时代、社会化的内涵。[1]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工作的主旋律,是装备学生头脑、构建“魅力育人四部曲”的关键环节。

2.1.1 以“两课”教学为主渠道,实施理论武装工程

高职院校的“两课”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两课”是高职学生的必修课,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学院在“两课”教学中,以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为切入点,实现“四个结合”:即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相结合;把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相结合;把教师讲授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当代最新成果的要求。

2.1.2 以“思政研究会”为平台,提升教育者的理论素养

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其摆在学院发展的首要位置。学院每年都定期举行“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每年都在班主任、辅导员以及思政教师中开展学生管理论文征集活动,从中评选出优秀论文参加学生管理工作论文交流会。通过这一平台,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者装备学生头脑的理论素养。

2.1.3 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在全程育人中,学院坚持党建带团建,把加强团的建设作为学院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各个系部都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了突出位置,不断加强对优秀团员的培养工作,在学生党员的发展中,坚持标准,保证质量,严格发展程序。通过党校培训不断提升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素养,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2.2 以传承教育为引领,装备学生双肩

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2]长期以来,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学院在先进文化传承和引领方面的重要作用,形成了以刘瑞龙思想研究为载体的特色校园文化育人氛围。

2.2.1 传承刘瑞龙革命精神,培养学生历史使命感

近年来,学院不断挖掘刘瑞龙同志的思想内涵和人格精神,打造瑞龙校园文化品牌,先后设立了刘瑞龙藏书室、刘瑞龙纪念馆以及刘瑞龙文化广场等场所,使全体师生和外界人士一进校园就能充分感受到传承教育的浓厚氛围。通过瑞龙讲坛、刘瑞龙大学生思想研习社等载体,开展瑞龙革命精神讲座、读瑞龙藏书、诗歌朗诵等活动,引导大学生从刘瑞龙同志身上汲取成长进步的精神食粮,自觉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历史使命。

2.2.2 传承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学院利用重要节日、纪念日以及国家重大活动等契机,通过举办讲座、报告会、征文比赛、读书活动、文艺演出等形式,在广大学生中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时代精神。通过举办团史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的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的传承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青年学生的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志愿意识,进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12篇

民俗旅游文化的含义,也是如同文化一般,具有多样性。民俗文化的本真性是相对性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其真实性和还原性,注重于文化以后的发展方向和保持文化的传统性和连贯性以及自身的传承性。民俗旅游文化本真性主要是对某一地区的文化结合自身的旅游特色来宣传与弘扬和保持本地区文化自身的特性而言的。

二、民俗旅游文化的本真性体现

民俗旅游文化的本真性主要体现在不同人群对民俗文化的评判依据上。第一,当地的居民是依据自身的生活习性和生活地区的经济、文化以及思想的变动来体会到民俗文化的本真性;第二,专家是从一个区域民俗文化的保存自身的“本真性”来考察的,主要关注一个地区的民俗文化变化的动态过程,依据文本和史料以及对实地的考察来评判;第三,就是旅游者们,主要从自己的习性来对旅游地区地民俗文化来进行感受,注重自我本身的感受。

三、民俗旅游文化的本真性的多维度思考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现在人们更加关注的是生活的质量,由于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使得工作者的压力巨大,这也就需要换个环境来舒缓心情,此时外出旅游,尤其是对民俗风景文化的出游是很好的选择。对民俗旅游文化的本真性的多维度思考,我个人认为应该集中在以下叫几个方面:

(一)民俗文化当中的旅游契机——从旅游当地的角度思考

旅游的风景必须和风俗文化相结合才会显得有人文的底蕴。把民俗文化与旅游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一来既弘扬了文化业又促进了当地的旅游业的发展。第一,首先需要对当地的民俗文化进行深度的挖掘和编纂,把民俗文化归结成为一系列的旅游特色产物,形成具有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产业,把自然风光与民俗文化相连,把自然景色与人文知识有机的结合,例如把当地的节日和风俗人情与旅游的时节相连,做好宣传工作;第二,对有形的和无形的民俗文化进行保护,比如皮影戏、捏泥人、剪纸等等手工艺文化,还有昆曲、河北梆子、京剧等等这些无形的口传艺术形式以及其他的形式的民间艺术,形成艺术展示区,可以定期组织会展或者交流大会,来发扬民俗文化旅游当中的本真性。

(二)民俗文化旅游的广阔性---从民俗文化的多元性来考虑

文化是无界限的,同样的民俗文化也没有严格的空间限制,文化之博大精深的,需要我们积极宣传民俗旅游文化的多样性和的多元性。民俗旅游文化的本真性最重要的体现之一就是当地的民俗文化具有自身的特色,需要我们发扬民俗文化的自身优势结合旅游来发展,比如说各个少数民族自己的节日,维吾尔人的开斋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的泼水节以及彝族的火把节等等,要把这些独居特色的民俗文化节日形成规模与市场来发展旅游,积极在开展旅游的同时弘扬和传播各种不同的优秀的民俗文化,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在实地的旅游当中了解民俗文化的本真性以及加强不同优秀文化的传承。

(三)民俗文化旅游本真的思考角度多样性---从当地居民和专家以及旅游者的角度思考

我们之所以评定民俗文化是具有生命的活力的艺术,就基于民俗文化具有传承性和继承性以及创新适应时代的变迁能力。文化是人为创造出来的,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区的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这也就注定了民俗文化的本真性评判的多样性。从当地居民来说,民俗文化就是自身文化的特性,明显区别与其他地区的风俗习惯;从专家的角度出发,就是一个地区带有区域色彩的文化,例如具有特色的服饰、节日、文字、各地的传说等等。带有明显的民俗特色的文化;对于旅游者来说,就是不同于自己日常所接触的风土人情,这三个角度虽说区别不是太明显,但是专家是专业的,带有学术研究的特性;当地居民是最有发言权的民俗文化的传承者和继承人,他们主要把民俗文化与时代相融合;而旅游者主要把民俗文化的本真性进行弘扬和传播。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