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产运作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

时间:2022-04-09 06:55: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产运作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产运作管理

第1篇

电力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理论分析

新时期电力企业的发展应该面向市场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证自身的地位。电力企业在生产运作管理的过程中要提升可靠性,控制成本投入,这样才能够保证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也是电力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关键问题。本文对电力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理论内容进行说明,在生产运作管理基本职能明确的前提下,将生产运作管理主要理论作为指导,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全面保证电力企业生产运作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生产运作管理概念

生产运作管理是生产运作的计划、组织、控制模式和策略的管理活动。对生产运作管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进行说明,更多的表现在生产运作管理过程中需要投入资源,并且在经过一系列的转换之后能够实现管理效率的增值。这样就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加符合要求的产品过程。通过获取相应的资源为社会提品的过程可以被称为生产运作管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电力企业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强化生产运作管理水平。在新技术的指导下构建系统的业务流程,实现供应链的流动性发展,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相应的市场信息,并且做出市场响应。生产运作管理理论是对电力企业、用户协调发展的理论指导。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生产运作管理理论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够更加的符合新时期电力市场的发展需求。

二、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职能

生产运作管理是将生产资源进行整合管理的主要方式,充分发挥生产资源的作用实现对企业战略建立影响,不断提升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本文由收集整理力。在生产资源管理中要明确生产建设成本投入以及产品质量,对市场的变化要做出响应性的调整。利用新技术新产品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在生产率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强化市场竞争影响。生产运作管理能够实现电力企业质量管理,技术创新实践。在全球竞争力不断加强的引导下,电力企业更加注重自身的服务建设,保证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这也是企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运作管理主要内容。电力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理论创新发展将实现市场经济发展与企业利益提升的协调统一,能够在根本上促进我国电力企业健康发展。

三、生产运作管理理论内容

生产运作管理理论在技术经济指标的引导下,明确在生产运作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保证电力企业能够在最佳的状态下发展,将耗能投入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企业成本得到控制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电力企业要强化可靠性管理建设,采取现代化技术手段对产生管理进行指导,利用先进思想规划生产运作设计,创新设备运行模式。生产运作管理理论利用标准化管理对企业进行宏观综合性分析,明确企业生产运作状态,保证管理水平能够符合企业的发展。科学分析电力企业生产状态,这是提升企业可靠性的关键,明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制定有效的措施对问题进行解决,这是保证经济效果最大化发展的重点。在生产运作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设备的潜力,提升生产能力,保证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科学的对生产运作进行规划,并且制定的统一有效的可靠性规则分析电力企业系统运作的可靠性,利用可靠性规划检验电力企业预期效果。这是关键性技术提升创新的重要发展依据。技术手段的创新为检验生产运作管理理论的正确性发挥借鉴作用。电力企业在生产运作管理过程中可靠性发挥是管理工作的重点。管理效果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水平。

电力企业是技术资金密集型装置工业。因此在电力企业规划过程中要根据企业内容的实际情况对技术状态进行完善,规划组织建设,提升电力企业对社会效益的影响水平。在规划过程中设备的使用要进行系统性管理。这是生产运作管理完善的全过程管理。电力企业生产运作管理要强化生产队伍建设,这是电力企业组织建设完善的根本。机械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正在不断的提高,电力企业的资本构成也面临着重组,这种发展趋势要求生产队伍建设要不断进行精炼化。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设备与工作人员统一,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使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励,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保证电力企业优势地位,是新时期电力企业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强化电力企业生产运作管理不仅需要构建完善的企业文化,实现人力资源对经营战略影响,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力。

四、结束语

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电力企业生产管理正在面临着全新的变革。市场的需求进一步的推动了电力企业的完善,电力企业在传统意义基础上实现了个性化转变,提升服务质量,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服务意识的强化使电力企业能够根据市场的反应需求更加快速有效的制定工作计划,保证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电力企业生产运作管理是竞争力强化的突出表现,标志电力企业能够利用较低的成本投入对同类商品进行生产,并且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第2篇

关键词 生产运作管理 课程教学 方法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Reseach o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Production Operations Management"

SU Hanqi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AbstractProduction operations management is a compulsory core curriculum of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In this paper, in teaching some practical problems exist,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 of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of the actual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experience, from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on the study,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urriculum and students' motivation and enthusiasm.

Key wordsproduction operations management; course teaching; improve the methods

1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课程内容普遍存在重生产轻服务

目前,国内生产运作管理教材大多以制造业的生产运作管理为主,学生由于没有社会实践的经验和对企业生产运作的感知和认识,对教材内容不容易理解。加上该课程与管理专业的其他课程风格相去甚远,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内容难懂、枯燥乏味,因而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热情不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难得到调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仅仅对该课程涉及的名词、术语、原理、方法等内容死记硬背,缺乏应用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方法、手段柔性不足

传统的生产运作管理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学生接受,教师往往以灌输的方式,向学生讲解系统化的教科书。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它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理论。这种只注重理论、概念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缺乏学习的自主性,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目前高校都倡导使用多媒体教学,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时存在过分依赖课件,而忽视了课件在教学中的真正作用。在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对一些专业名词和概念的理解以及数学方法的应用是该课程讲授的难点。现有的教师讲解多数使用单一的多媒体教学,而讲解过程中的许多计算推导和演绎,需要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手段的刚性大大削弱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1.3 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脱节

学生在学习课程之前,没有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也没参观过企业,缺乏对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感性认识,对生产管理的一些理论难于理解,这对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此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还是以听为主,空洞的理论往往显得枯燥而不易让人接受,缺少实践的教学方式往往容易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2 《生产运作管理》教学方法改进措施

2.1 整合教学内容,制造业与服务业运作管理内容互为补充

(1)改革教材内容。《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教学内容应当从面向制造业的生产运作管理为主, 向制造业生产与服务业的运营管理并重转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授课教师在原有教材内容基础上进行创新,结合授课专业学生特点,多补充一些服务业运作内容。如笔者在讲授产品开发和技术选择一章后,让学生以6人左右小组形式以大学生创业的服务开发(以淘宝网开店为例),从服务产品开发的角度讨论可行的服务构思;服务的结构设计过程;服务开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所有小组都在淘宝上开设了网店,经营的项目更是从二手书到虚拟充值五花八门,经过几周的经营,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建议,他们可以体会到哪些知识需要学习,在参与研究中获得积极的体验。

(2)使制造业生产运作管理内容简单化。由于学生对制造企业没有感性认识,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播放钢铁生产、福特、宝马汽车生产视频,使学生对制造业生产过程有初步印象;在讲授某些章节时,尝试用EXCEL、弱化计算过程,减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恐惧。

(3)从服务业角度理解部分章节内容。虽然服务业运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学生平时经常接触,甚至有些学生参与其中,他们对服务业运作具有更高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多以服务业为例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授选址和布局章节时,笔者让学生分小组任选一服务设施并对其选址和布局进行调研并加以分析,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

2.2 倡导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体系,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多样化。笔者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课堂讲解以外,还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实地调研、企业参观、软件操作等教学方法,改“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采用启发式、互动交流式、引导式、讨论式等灵活教学方式,强调以问题为纲,启发学生主动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通过课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运作管理的基本理论和职能,根据课程内容选取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地调研,以提高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综合分析的能力。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案例分析、调研和课堂讨论环节,并安排学生将结果在课堂交流和演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综合能力。

(2)教学手段柔性化。一方面,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优势和多媒体课件的特长,对有关的名词、术语、原理、方法等内容用PPT非常清楚地演示出来,将抽象概念形象化、将复杂内容简单化、将枯燥讲解生动化,提高课堂讲课质量。另一方面,遇到计算过程、原理推导等内容则用板书或者EXCEL表格当场运算方式进行讲解,学生可以顺着教师的思路进行记录,记忆比较深刻,学习效果较好。

(3)课外自学。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电子邮件、加入学生班级群等方式,与学生之间建立多渠道的交流平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更多的课外阅读材料、习题以及作业要求都放入校园网络平台,学生经常浏览,效果良好。

2.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1)企业参观。到企业参观是一种比较好的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方法,但是由于本课程学时有限,而且大班授课人数众多,企业的参观实践是放在短学期实践教学计划里面。笔者曾在短学期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部分学生把实践参观所得,充分利用到生产运作管理课程主题讨论中,如以物流企业的仓库布局为主题分析服务设施选址和布局的相关问题。

(2)上机实验。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为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48学时中安排了4 学时的用友ERP软件生产管理模块上机操作,让学生熟悉企业资源计划软件。课外上机实验的主要内容有:在计算机上利用EXCEL 中的“规划求解”软件求解运输问题的选址问题;用“反复试验法”制订综合生产计划;用EXCEL 进行MRP 的制订等内容。通过上机实验,学生不仅强化了相关知识的学习,而且对软件有所熟悉,掌握了利用计算机解决生产运作管理问题的方法。

3 结束语

《生产运作管理》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只有将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学生讲解与教师讲评互动相结合。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课程的特点,改变传统教育中以课堂讲解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实施多渠道培养的教学方法,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才能使生产运作管理的课程教学取得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松杰.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的问题与改进.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2).

[2]贾强法,王红梅.《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改革探索.才智,2011(8).

第3篇

关键词:生产运作 企业管理 质量管理

一、现代企业生产运作的特点分析

对于许多生产制造企业而言,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自身实力的提高,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后,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效率得到提升;第二,出现了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运作方式;第三,生产场地以及人员结构不稳定;第四,需要加强人员以及资源管理。

二、质量管理科学化

管理科学化对现代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是贯彻在工业化社会中所有组织,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对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科学化,首先要具备以下的科学管理思想:

1、实行程序化以及标准化管理,

不管是对于生产线还是职能部门,按照一定的程序以及标准进行,并且利用科学的指标进行衡量,尽管这样不利于创造性的发挥,但是有利于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也就提高了企业的效益,而且通过程序化以及标准化管理方式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2、科学化管理的主要思想是:严格、精确、自律以及试验。这些管理思想要运用到企业管理的各方面,其中包括企业计划、战略目标以及组织结构等。不管是国内企业还是跨国集团,都需要科学化的管理思想维持企业的正常运作和发展。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自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它可以反映出一个企业自觉意识的境界,可以促进企业内部自我意识制度的建立,我们鼓励人性化管理方式,但是一切的管理都要建立在科学化管理的基础之上,只有将科学化管理思想应用到实际管理中来,企业的管理才会取得应有的效果。

三、企业质量管理分析

企业的发展需要产品质量的支持,但是对于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存在着很多的方法,但是企业质量管理依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并且依然严峻。只有建立有效合理的制度,将责任、权力以及利益结合起来,激励和约束机制共同作用,才会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因此,构建有效地企业管理制度,就要将企业产权制度以及企业组织制度有机的结合起来,保证企业产权清晰以及坚持法人治理结构,才会保证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产品质量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重心,它可以有效地发映出一个企业的技术以及管理水平,也是企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一个决定因素,我们可以知道,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上,知名品牌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质量足够好。

随着经济水平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逐渐的走进寻常家庭,并且成了一种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更与人们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质量是否过关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持续发展,对于好的生产企业而言,生产的产品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赢得了市场占有率。

企业管理中有很多理论以及概念,其中比较有效地一个概念就是ERP管理系统。不管是信息、物料还是资金都要通过一定的介质才会流通,而且物料的价值不会自己增值,需要通过我们的努力,才会得以实现。ERP系统可以为企业提供行之有效的管理流程,并且可以利用实际发展形势的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以及改革需要,对实际的管理以及业务流程做出必要的调整。

ERP系统包含多个模块,其中包括财务、物资、计划、车间以及质量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模块等,并且为企业的管理构建了一个迅速、全方面系统化的管理平台。ERP系统可以阿精不同的企业管理数据输入系统,然后通过系统的分析工具进行分析,最后系统会生成数据分析报表,通过ERP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PIMS系统也就是项目管理系统,主要通过计算机辅助项目管理工具,进行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这种系统主要利用信息技术得以实现,为项目一方提供必要的工作支持,为其管理提高必要信息处理结果和管理依据。PIMS系统主要采取动态控制原理,对项目进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管理,然后找出偏差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而它具有的主要有项目投资、进度、质量以及合同管理等控制模块。

对于前面的ERP系统而言,我们可以知道主要是针对于企业上层管理,但是缺乏对工作车间的直接流程的管理,对于现场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也就存在缺陷和不足,仅仅可以向管理层提供必要的数据,但是实际的现场管理还需要MES系统进行管理和控制。

MES也就是制造执行系统,他可以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环节进行优化管理,对现场的实时事件进行管理报告和分析处理,因此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将管理层与现场层有机的结合起来。一个设计良好的MES系统可以在统一平台上集成诸如生产调度、产品跟踪、质量控制、设备故障分析、网络报表等管理功能,使用统一的数据库和通过网络联接可以同时为生产部门、质检部门、工艺部门、物流部门等提供车间管理信息服务。

四、总结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和发展,企业管理逐渐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同时企业管理的诸多系统,都是信息化的体现,人力资本地位上升以及系统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一大发展趋势。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必须加强信息化程度的步伐,充分发挥管理的作用,发挥全面资源的运用,迎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生产运作管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17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2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是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及实践和理论结合紧密的实操性等特点,这些课程特点无疑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较高要求。针对独立学院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标,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从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改进以及教学模式形成等三方面进行了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以期通过建立完善一套系统的适应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教学模式,给学生以学法指导,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会学”并“乐学”,提高自身实践能力。

1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材内容

目前对教材的选择,一部分高校直接使用国外引进的原版教材,另有一部分高校采用国内学者编写的教材,其中以陈荣秋教授和马士华教授编写的生产运作管理最具代表性。这些教材的共同特点是以传统制造业的运营管理为基本内容,体现对物的管理,技术性、理论性强,概念抽象、计算复杂,故要求课时量要多,且与管理类专业的其他课程的风格相去甚远。

1.2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低。虽然加入了案例教学,但由于大部分案例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认知范围,再加上课时量的限制,以及独立学院授课班级人数普遍较大,通过案例讨论来理解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加学生参与度,其效果并不理想。

1.3 学生特点

独立学院管理类专业招收的学生多以文科生为主,这些学生有其自身特点,表现在:知识结构中数学知识缺失,凡涉及数学的内容由怕生烦;兴趣爱好上喜欢学习形象的课程,排斥抽象的内容;思维特点是感性思维较发达,而抽象逻辑思维欠缺;就业观念中普遍轻生产、重营销财务,所接触的和就业意向多为服务业,认为生产管理与今后工作实践无关。

1.4 教学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以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独立学院,在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教学中面临着以下的困难和问题:第一,教材的适应性不够、应用性不强;第二,教学方法单一,不能适应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要;第三,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主动学习意识欠缺、学习能力弱。

因此,对于独立学院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的建立主要包括整合教学内容,以弥补教材的适应性不够、应用性不强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要;搭建平台,给学生以学法指导,增加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在实践中提高其学习能力。

2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建立

2.1 整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整合主要体现在:一是“一增一减”,即适当减少有关制造业生产管理的内容,增加服务业运营管理的内容;二是“少重复重实用”,即取消或减少与其他专业课程重复内容的课时,注重课程内容的务实性和操作性。

2.1.1 整合依据

第一,随着服务经济的发展,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制造业)占比,成为三大产业中的首位。

第二,当代世界经济中,服务业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领域,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符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第三,独立学院工商管理类本科毕业生就业领域多集中在服务业。

第四,服务业贴近学生的衣食住行,服务运营管理的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独立学院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2.1.2 整合原则

适应独立学院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突出“精、新、实”的特点。精:针对课时少、内容多的情况,取消或减少与其他专业课程重复内容的课时,筛选出生产运作管理的经典理论和方法,进行精讲;新:追踪生产运作管理领域的新理论,补充到课程中;实:通过增加案例,布置工作任务等方式,体现课程的务实性和操作性。

2.1.3 整合内容

第一,调整生产运作管理教学大纲和课时安排。如表1所示,对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重复知识进行分析后,精简内容,建立适合独立学院工商管理类本科生的知识体系,并力求体现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具体内容及课时安排如表2所示。

第二,编制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学习手册、课程教学案例和阅读材料,集成生产运作管理课程习题库。通过增加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强化实操性训练。

第三,承担企业全面管理沙盘模拟(ERP)实训课程,将生产运作管理课程中相关的理论和方法,以计划、报表等形式加入到ERP实训课程中,编制企业管理模拟实训指导书,使实践和理论紧密结合,体现课程的实用性。

2.2 改进教学方法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和实际条件,选取易操作、有实效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兴趣和参与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2.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的重点在于选取贴近学生认知的真实案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探索、讨论的积极性。为保证教学的时效性,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可以按以下过程展开。

首先,课前提前布置。针对课程的章节内容,选择对应的案例,并提出相应的提示性问题,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分组提前预习案例。

其次,课上分组讨论。课堂上限定时间,分组讨论,形成书面讨论意见。每组派代表陈述本组观点和结论,鼓励各组之间互相质疑,激发学生深入思考。

最后,教师总结提炼。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一定要进行总结和点评,中肯指出学生在思考问题时需要改进的地方,肯定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引导学生把现实企业中面临的问题和理论结合起来,从理论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2.2 工作任务导向教学法

工作任务导向教学的难点在于选择适合学生操作的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利用充足的课外时间,结合课程中的相关理论,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首先,任务选取。教师布置的任务以便于学生自主实践、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宜,比如以调查超市的设施布置、学校食堂的布局、校园旁常去小饭馆的服务流程等为任务。既便于实施,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其次,实地调研。学生分组领取任务后,利用课外时间,选取调查对象实地调研。鼓励学生拍摄视频进行过程记录,增加趣味性和真实感。

再次,制订方案。对调研对象的有关现状进行分析后,结合课程理论,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或解决方案。

最后,课堂展示。将领取的任务完成状况进行课堂展示,鼓励学生以拍摄视频、自编情景剧模拟场景等形式与制作PPT结合展示,再现真实环境和情景。最后教师讲评,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创新意识。

2.2.3 视频资料教学法

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影像资料在课堂上放映,一方面用生动的画面和鲜活的过程增加学生兴趣,另一方面增加学生对抽象理论的感性认识,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

2.3 形成教学模式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形成“一本手册、一个任务、一次演讲、一个学习平台”的教学模式。

一本手册:通过完成学习手册(包括课堂笔记记录和课后练习作业),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管理。

一个任务和一次演讲:通过设置任务并进行研究成果的课堂汇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运用能力。

一个学习平台:通过建设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学习网络平台(可以是学习网站,也可以是微信公众号内容推送),给学生提供一个和教师进行一对一互动的平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应用效果

3.1 课堂教学效果提升

增加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提高期末考试及格率。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期末考试及格率基本稳定在80%左右,比之前提高近10个百分点。

3.2 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增强

引导鼓励学生运用课程相关理论,进行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比如,在教师指导下,笔者所在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组成的团队,运用生产运作管理课程中有关服务系统设计理论,申请获批学院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3.3 毕业论文选题拓宽

引导学生运用生产服务运营管理相关理论,结合实习单位进行相关选题研究。笔者所在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改变了过去大多以营销策略为内容的情况,增加了服务质量管理研究、顾客满意度研究等内容,提高了论文质量,增加了内容的多样性。

3.4 理论课和实训课有机结合

对生产运作管理课程中生产计划管理、物料管理等重点、难点内容,通过在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中设计流程,增加制订计划、完成报表等环节加以体现,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枯燥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实现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的有机衔接。

4 结 语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同时又是实践性和理论性结合紧密的课程。对于独立学院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的建立主要包括整合教学内容,以弥补教材的适应性不够、应用性不强的问题;通过实施案例教学法、工作任务导向法等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要;搭建平台,给学生以学法指导,增加学生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在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最后形成“一本手册、一个任务、一次演讲、一个学习平台”的教学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志祥.本科层次生产管理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62-66.

第5篇

关键词: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模块化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国内大专院校企业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此课程站位于企业经营的角度上,是研究制造业生产体系管理和服务业运作管理的一门应用型课程。由于它的强应用性和与实践的紧密联系,成为培养学生现代经营理念、实际动手能力和现代生产控制和管理方法的核心课程之一。经调研,国内大专院校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普遍出现教学内容脱离企业实际,学生对制造业不了解,缺少工科基础,计算和图表使学生失去兴趣等教学效果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着重解决基于工作过程重新构建课程模块体系。

一、课程模块化建设的思路

第一,开展校外专家座谈会,明确《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在专业建设的重要性,并根据专家所在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进厂深入调研计划;

第二,课程组通过对制造业企业的深入调研,现有的生产相关的职业岗位具体有:生产统计员,班长,线/组长,生产工艺经理,生产改善经理,生产计划经理,调度员,质检员,库房管理员,维修组长,设备工程师,工装工程师,模具工程师,精益生产经理在,物料主任等;

第三,课程组对上述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认真分析,结合企业管理类专业《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开设的目的――使学生系统地理解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确立现代生产运作管理理念,掌握基本的生产运作管理的方法,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和解决企业生产运作管理中基本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管理实践提供技能储备和理论指导。将《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分为生产战略、生产设计、生产计划、现场管理等四个模块。

二、课程对应的职业工作任务分析

(一)典型工作任务

1.执行生产战略

2.优化工厂现有空间布局设计和生产时间调度

3.制定、优化生产计划

4.现场管理

(二)职业能力

1.符合企业组织结构要求,能够从职能层的角度制定生产战略、战术并执行。

2.根据企业选址,总平面布置,能够分析现有工厂空间布局中不足之处,优化工厂布置,车间布置和设备布置,实现“一个流”; 通过生产调度,能够按时完成订单。

3.依据企业愿景,竞争战略,结合企业硬件设施,通过项目计划法制定企业生产计划,确定工期,并能够解决工期优化、费用优化和环境优化等问题;计算出生产能力,为采购、接订单服务。

4.运用5s,定置管理、目视管理等方法,在车间里解决工艺、工装、设备等日常生产及突发生产状况;其中设备管理中制定设备维护制度,确定制度有效工作时间,保障交货期。研究运用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如精益生产,JIT优化生产管理工作。

三、课程模块化构建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思路,《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分为生产战略、生产设计、生产计划、现场管理等四个模块,14个项目,具体课程模块构建如下:

(一)模块一:生产战略

生产战略模块通过制造业和服务业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生产战略作为执行层战略在企业管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如何开展,认识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生产运作战略的区别,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制定企业生产运作战略的能力。

生产战略模块有三个细分项目分别是:项目1生产与运作战略案例分析、项目2生产与运作管理及生产战略相关概念认知、项目3制定生产战略的要点。

(二)模块二:生产系统设计

生产系统设计模块主要讲授企业生产系统空间组织设计和时间组织设计的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辅助工程选址;能够优化现有工厂布置、车间布置和设备布置;能够计算期量标准。

生产系统设计模块有四个细分项目分别是:项目4选址案例分析、项目5生产系统及生产过程概念、项目6如何选址布置、项目7期量标准。

(三)模块三: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模块讲授企业生产计划的制定,培养学生能够编制成批生产作业计划,绘制网络图并优化。

生产计划模块有三个细分项目分别是:项目8什么是生产计划、项目9如何制定生产作业计划、项目10项目计划。

(四)模块四: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模块讲授生产系统运行和维护,使得学生熟知当前生产管理技术、会进行现场管理、学会精益生产的原理、掌握设备磨损和故障规律,并制定设备保养维修制度等。

现场管理模块有四个细分项目分别是:项目11当代先进生产管理技术概述、项目12现场管理及5S、项目13设备管理与TPM、项目14精益生产。

四、课程模块化构建后的教学效果评估

(一)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模块

大学的教育的趋势是向就业导向,一门课程能够延伸出哪些岗位供学生就业抉择,是教师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首先要想到的问题。本文针对《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贴切制造业的特点,课程组进行了深入企业调研,获得了一手资料,明确了企业在生产管理中的岗位设置之后,再进行了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基于工作过程将《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设置为:生产战略、生产系统设计、生产计划、现场管理等四个模块。

(二)做中学的教学方法贯穿其中

课程组在进行课程模块化构建时,细分了14个项目,项目的设置是对模块化的补充,且模块中的每个细分项目都符合能力素质的培养过程,每个模块都有案例开始,汇报作业结束,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发学生学习兴趣,倡导做中学的教学方法。

(三)专业课讲座的形式新颖

课程组在进行模块构建时,安排现场管理模块聘请校外专家进行专业课讲座,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看到生产现场的视频,了解当代先进生产管理技术。专业课的讲座的形式促进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并为未来择业提供参考。

(四)形成课程组,优化专业课

第6篇

[关键词]银行业;生产管理;知识库

前言

金融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同时也为人民群众生活提供金融保障。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行业进入到新的发展时期,与宏观经济环境以及信息化技术发展有密切联系。这种技术密集型发展模式将会显著改变现有银行业的运作方式,提升银行业生产管理的效能。

1知识库理论概述

1.1知识库概念

知识库是将知识进行工程化处理,通过知识集群组织的运作方式达到结构化、操作化以及高利用率等,重点会对某个或者某些方面问题进行综合性解答,其体系或者相关知识将会以计算机存储、处理和管理的方式进行有效整合。知识库中所涵盖的知识包括着理论内容、事实内容等,专家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尝试,能够得出该领域知识定义、知识定理、知识运算法,以及对应的常规知识含义等。

1.2知识库优势

知识库优势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首先,是能够以高性价比的状态构建出大规模知识库。这也是具备着其经济效能和运作效能的双向效果。正是由于这个特点,其有着更加广阔的应用层面。其次,是知识库构建具有着多层次以及多领域环节下的高效率性。因为不同的知识库能够集中解决某一领域的内容,所以它有着高效性的应用效果。最后,是体现在知识库具有着联动性效果。其依托于网络信息化技术进行综合性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提升信息更新的效率,同时也是会通过联网的方式达到集约化效果。

1.3知识库功能

知识库功能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首先,是通过知识库的使用,能够将信息和知识进行秩序化的规范和操作,体现出知识库对知识组织的重要价值。其次,是通过知识库的运作,能够促进知识与信息的快速流动,对知识共享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再次,使用知识库的过程中有利于组织的沟通与协作,这种强化的互动作用从广泛意义上带来全面的运作处理效果。最后,使用知识库能够提升企业对外工作的效率,强化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构成。

2银行业生产管理理论

2.1银行业生产管理运行应用

银行生产管理运行系统主要是指已正式运作的各种计算机操作系统,其包括着核心业务管理系统、普通业务管理系统、国际业务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管理系统、办公室管理系统,企业网络管理系统以及相关配套的基建设施。它所构建的生产管理系统主要是涵盖着内部柜员业务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以及相关的监管系统等。这也是金融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领域,运行良好则可以显著提升工作的效率,降低工作的成本,强化运作的安全,完善工作的机制,优化工作的流程。

2.2银行业生产管理系统特征

银行业生产管理系统具有复杂性的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其一是现在银行业生产系统主要是采用集中式运作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出综合性分布式运作模式,通常在总行统一处理账户以及财务等相关工作,具体业务由分行处理。这也是由于银行自身业务特点以及广众银行客体等综合性要素构成。其二是银行生产管理系统具有立体式的多层面结构,它包括五个自上而下的生产管理系统,从形式上分析,其具备核心业务、具体业务、拓展业务等多元化层次。其三是银行生产系统具有高体量的工作内容,这也是需要在进行实时交易和服务的过程中,充分保障其安全性、便捷性以及人性化处理,既满足客户的金融交易需求,同时也降低金融交易的风险。

2.3银行业生产管理运行保障

银行业生产管理的本质也是成为其相关层面发展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前面的分析能够深入了解到,有效的开展银行业生产管理工作的必要前提是需要有技术性支撑和管理性规范。其运作重点是支持请求突发性,这也是应对突发事件以及不可确定性风险的有效方式。因为在系统运作的各个流程中都需要解决及时性问题。要能够及时反馈出现的问题,有效解决出现的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升整体运作的效率。这也就表明,其支持时间越短,则产生的效果越显著。其高度专业化,如果从技术角度探讨,可分为网络、系统、硬件、数据库、软件应用和维护等,如果从业务上进行分析则涵盖业务处理方式、业务管理制度,以及业务操作权限等。需要银行业不断完善自身的生产管理系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运作效能。

3银行业生产管理知识库操作

3.1生产管理的目标和需求

在银行业开展生产管理操作之前,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规划和设计,其中有两个重要内容需要分析,其一是银行生产管理系统的目标制定,其二是银行业知识库操作需求分析。前者主要是依托于系统构建的方式,创建出具有立体化层次的知识库。其中要将硬性知识有效转变为显性知识,这样能够迅速构建出可以用于生产管理的知识应用渠道,能够实现其在具体运作中的知识化、产业化和信息化的特点。在具体操作中可以有效整合知识搜集、知识整理、知识保存、知识更新、知识应用以及知识反馈等诸多内容。后者在进行分析过程中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是知识库的需求分析,涵盖以行业为探讨视角的业务系统、业务过程、业务运作等各种知识的应用和管理,包括业务知识库、问题知识库和错码解析知识库等。其次是软件资源库的系统应用,以保障知识库运作的效率和效能,主要是涵盖应用系统的软件信息、交易源代码、数据库接口,以及端口资料等,主要是由内部工作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分析。最后是服务运作和相应运作,以具体业务为工作重点内容开展的相关操作,具有极高的践行价值。

3.2生产管理知识库的构建

银行业发展需要生产管理知识库的重要依托功能。现阶段各类型银行都在积极创建本银行的生产管理知识库,在具体操作中其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分别是业务知识库的构建和管理、问题知识库的构建和管理、错码解析库的构建和管理。这三个层面的构建具备共性要素和特性元素,既表现它们在具体运作中的独立属性,同时存在它们功能上和资源上的互补效果。这并非表现并列或者递进的关系,而是整体运作的功效展示,会在不断的运作中体现出它们各自的效率和协作的效能。其中业务知识库包括业务系统运作、业务流程运作、交易代码运作等。问题知识库包括整个金融行业的知识问题库内容,其有两个知识库系统,其一是事件库,其二是问题库。通过计算分析和模拟方式,可以有效整合所有的知识库问题内容,并能够有效解决上述的问题。错码解析知识库是针对具体运作中可能出现或者存在的所有业务的错误代码进行分析,包括统计错误代码信息和形式、错误代码内容。在此基础上搜集具有共性的代码解决方案。

3.3生产管理知识库系统构建

银行业生产管理知识库的运作离不开系统的构建和完善,既要考量其模块化的功能优选方案,也要进行整体上的密切关联运作,需要相关业务人员进行系统构建和管理应用。该系统有五个部分组成,其一是业务支持库,包括业务系统管理、业务流程管理、交易代码管理、业务信息导航、交易信息导航等。其二是问题知识库,包括业务事件提问、业务事件调度、业务事件解答、业务问题管理、业务问题检索。其三是出错代码库,包括着出错代码管理、错误代码导航等。其四是软件资源库,包括着软件系统资源、交易代码资源、数据库资源、交易接口资源等。其五是数据统计,包括业务流程统计分析、交易代码统计分析、出错代码统计分析、事件问题统计分析、软件资源统计分析等。

4银行业未来生产管理发展趋势

4.1知识库的移动互联网发展

目前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非常迅速,是金融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向。在此过程之中,要高度关注银行业生产管理知识库在移动互联网络上的发展。这也是未来信息化技术发展的趋向。移动网络快速发展对大众金融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已知最具有发展优势和潜力的正是移动网络技术,而且现在移动网络的发展迅猛,必须将知识库进行相应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拓展,要结合现有的发展态势,以及相关的发展趋向,以此构建出最佳的知识库运作体系。这就是未来重点发展的移动网络知识库体系。

第7篇

关键词:作用管理 体育赛事 项目研发 理念探析

中图分类号:G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a)-0220-01

谈到体育赛事,不可不提到2008年由我国举办的夏季奥运会。它对那时从未有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经验的中国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我国人们深谙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深刻哲理。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这届奥运会获得了全世界的赞誉。我们把握住了这次机遇,也借这次机遇,我国更好地踏上了国际大舞台。现在近在眼前的世界杯也同样具有这样一种重大的功效,就看人们是否能正确把握。但是,要想真正发挥体育赛事的商业功能,人们首先要对体育赛事运作管理理念有自己深刻的见解,并能成功地将它灵活运用到实际中。

1 运作管理简析

国际上关于运作管理的概念有很多,但比较流行的是Jay Heizer和Barry Render的观点。他们对运作管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认为生产就是创造一系列产品和服务。而运作管理就是通过输入再转换成输出的创造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活动。这种发生在组织内部,并创造出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活动就是理论意义上的运作管理。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则认为将运作管理的概念定义为:运作管理是一种将劳动力或原材料加工成产品并将之销售给消费者的这样一种过程的设计、控制和运作管理。他们认为这种定义更为合理、定义也更为准确。

通过对多个学者关于运作管理不同概念的研究探讨,再经过自己对这些知识的整合,最后综合自己的见解。从而对运作管理有了自己新的认识,运作管理是在输入过程中就对产品进行整体规划、有机组合和高效的控制,直到最后转化过的产品的输出。而这也就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

2 概述体育赛事运作管理

体育赛事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过程,其本质也是将输入转换成输出的一种简单过程,但是不同的是这个转换过程伴随着管理活动,这个对运作过程的管理就是运作管理。结合体育赛事的特点,可以简单将体育赛事运作管理总结为:通过体育赛事的主办主体行使其对赛事的管理职能,不仅是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还要对其过程进行详尽细致的规划、组织和控制等,创造出有关体育赛事的衍生产品,并最终实现体育赛事的目的。体育赛事由单纯的体育经过一系列的规划,最终转换出各种产品和服务。这个过程必须得到强有力的管理,对这种转换过程的管理也就体现了体育赛事运作管理的本质。

任何管理的最终目的都是实现生产过程的最优化和利润的最大化,或是实现高效率的生产。管理不仅要圆满地达成目标,还要高效率地达成,体育赛事运作管理也不例外。

3 体育赛事运作管理理念

《辞海》中对理念的解释非常简单,是思想或观念的含义,有时也指表象或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形象。同样,体育赛事运作管理理念也比较容易理解,它指的是对体育赛事运作过程的管理活动的本质认识。体育赛事运作管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管理过程十分复杂,而且,其涉及的范围也极其广阔,这也为管理工作增加了难题。

4 体育赛事运作管理了理念的主要内容

4.1 体育赛事营销理念

由于我国对体育赛事的营销理念认识不清,所以在以前的大型体育赛事中并没有营销的出现,这可谓是一大损失。但是,体育赛事营销首先要搞清的一点是体育赛事营销并不是一种纯粹的获取经济利益的活动,它着重的是体育赛事创造的无形产品及对观众提供的服务消费。在今天,体育赛事营销已经成了体育赛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了营销,体育赛事将的更加圆满。

4.2 赛事产品服务理念

赛事营销的最终目的是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根本前提下,实现营销获利的最终目标。体育赛事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商业产品,在体育赛事的推动下,体育赛事产品更多的表现为一种服务,它实质上是通过对消费者的服务来实现其价值的。参赛运动员和现场观赛观众是体育赛事产品的主要消费者,所以把握他们的消费心理则是赛事产品营销的核心策略。每个人的消费行为主要取决于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所以一定要保证赛事产品的高质量,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4.3 赛事产品开发理念

一切有形、无形的产品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赛事产品的开发也要遵循这一原则。在确定产品的开发理念时,一定根据赛事情况了解潜在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以此为依据来确定产品的开发规划,并通过门票、转播和赞助等手段来实现对赛事的推广,并促使其他方面的营销也取得成功。

4.4 法律风险理念

体育赛事涉及的范围及其广阔,其本身也就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法律也就成了体育赛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为了约束体育赛事的各参与体,法律的强制性正好派上用场。为了更好地达成各参赛体之间的目标,必须要通过法律的强制性来对赛事各环节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以期能减少赛事过程中冲突的产生。

5 结语

经过上文对体育赛事运作管理理念的一些解释,相信我们已经对体育赛事运作管理理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但有关体育赛事运作管理理念的介绍还有很多没有涉及到,上面所提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不必多言,体育赛事的重要功能大家也能感受得到。所以,为了体育赛事的更好开展。也为了我国体育事业的长足发展,体育赛事运作管理理念也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守恒,叶庆辉.体育赛事运作管理理念探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8-9,12.

第8篇

关键字:乘务运作 模型 系统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U2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c)-0000-00

1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范围

1)目的: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乘务运作的系统化管理进行研究,以得出一套适应地铁发展的乘务运作模式,并将该种模式向在建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进行推广应用。

2)范围:本文研究的范围是广州地铁乘务运作管理的系统化运作。根据广州地铁的实际情况,对现有运作模式进行全面剖析,提炼出具有广州地铁特色的运作模式,总结出乘务运作管理中存在的难点并提出适当的解决方式。

1.2 研究过程和方法

1)研究过程:本文通过对广州地铁乘务运作管理的流程及特点进行梳理,提炼出体系化、链式化的管理模式,并尝试运用系统化的管理思想对整个乘务运作体系进行梳理定义。

2)研究方法:本文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尝试运用系统化理论对乘务运作管理进行梳理归纳,同时创新性采用“11130教学法”、“数据透视分析法”等理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意识到这种系统化管理模式可以通过不同城市的发展实际进行延展。[1]

2 系统管理理论及“五三二模型”的构建

2.1系统理论相关理论认知

系统思想源远流长,但作为一门科学的系统论,人们公认是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创立的。他在1932年提出“开放系统理论”,提出了系统论的思想。系统管理理论(Application of System Management Theory),即把一般系统理论应用到组织管理之中,运用系统研究的方法,兼收并蓄各学派的优点,融为一体,建立通用的模式,以寻求普遍适用的模式和原则。是运用一般系统论和控制论的理论和方法,考察组织结构和管理职能,以系统解决管理问题的理论体系。[2]

2.2 “五三二模型”的构建

在乘务运作的实际过程中,离不开10个基本要素,它们可以划分为“五个模块”、“三个基础”、“两个要点”,由此构建出乘务运作的“五三二模型”,该模型是乘务运作的基础模型,乘务运作工作将在此模型上全面展开。

图1 五三二模型

1)“五三二模型”中的“五个模块”及其功能。a.安全模块:参与公司、部开展的各项安全生产活动,经常性、针对性检查员工执行安全生产规定情况,及时发现事故隐患、阻止违章作业,制定防范措施并监督实施,努力消除作业过程中不安全因素。b.技术模块:主要包括各种运用技术分析,文本编制及规章制度审定,乘务运用技术的反馈或输出,机车车辆或其他行车设备技术改造。组织开展有关乘务技术运用、管理工作,了解上级各阶段技术管理目标,建立运用技术台账,组织标准化管理。c.培训模块:主要负责培训、新员工的管理、师徒带教、申报/审核各类培训计划、各岗位晋升晋级报名、建立各岗位员工持证/聘用情况数据库。d.党群模块:负责乘务分部党务、人力工作。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鼓动工作,保持员工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e.综合模块:根据公司考勤规定,负责对各班组人员加班、请假、调休等考勤情况进行核实。根据分部生产、工作计划、材料消耗情况,制订分部年度材料工作计划,并细化到月度相应实施工作中。

2)“五三二模型”中的“三个基础”及其职责。a.客车队:以正线行车组织运营为主,在当值客车队长的领导下,下辖客车队长及各级电客车司机等岗位,对整个司机队伍进行技术指导和日常管理、人员安排工作,确保行车安全。b.车厂组:以车厂运作为主,在车厂组组长的领导下,下辖车厂调度、车厂派班员、车厂信号楼值班员等岗位,对车厂内车厂运作进行组织、协调、指挥工作。c.工程车:以工程车运作为主,在工程车队长的领导下,下辖工程车司机轮值及工程车司机等岗位。负责安全、及时完成工程车队的日常技术指导和行政管理工作,按照工作计划合理安排人员,确保工程车队的正常运作。管理工程车司机负责工程车相关技术及性能的培训。

3)“五三二模型”中的“两个要点”。a.正线运作:乘务运作的核心部分,主要涉及正线列车的正常运营,包括司机的驾驶作业、调试作业、行车调度组织等,乘务运作所有工作都是围绕这一核心部分开展,是真正的运输服务的前沿阵地。b.车厂运作:乘务运作的重点部分,车厂运作涉及到正线列车出入车厂、车厂调车、车厂施工、车厂调试作业等,乘务运作以这一重点部分运作作为支撑正线运作的平台,是正线运营的大后方。

3 乘务运作分析

3.1 乘务运作的现状

1)国内地铁乘务运作现状。目前国内已有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十余个城市开通的地铁中,各城市地铁乘务运作模式不尽相同。天津轻轨乘务运作模式为:运营总部车辆部下设运用室主管乘务运作,运用室设运转值班员3名(车辆段值班员、停车场值班员及乘务指导员),一个信号楼班组以及司机班组。该运作模式的优点是涵盖了乘务运作的大部分关键岗位,能有效的行车乘务运作体系,更好的发挥乘务整体运作效率。缺点是没有工程车队,相应的调车作业、工程车线上作业等需要与相应的接口部门协调开展。青岛地铁乘务车间设置了客车队、工程车队、车场组三个生产班组,同时辅以一定的职能、技术岗位,协助车间主任、副主任进行车间的运作管理。该运作模式与广州地铁基本一致。[3]

2)广州地铁乘务运作现状:广州地铁乘务运作基本建立在“五三二模型”下,以安全、技术、培训、党群、综合五大模块为基础,全面统筹客车队、车厂组和工程车队三个班组的运作,确保正线与车厂作业安全。该模型下的乘务运作管理能有效的整合各模块,紧密的将三个基础班组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

3.2 乘务运作的特点

1)涉及面广。乘务运作涉及到运营部门的所有专业,在车厂需要接口的部门有车辆部门,信号部门,施工单位部门等十余个部门,专业接口涵盖行车、车辆、信号、线路等数个工种。

2)信息量大。乘务运作需要收集和反馈的信息量相当巨大。在系统管理内,需要收集各模块和班组的生产信息,及时反馈到相对于的上级或外部门;在系统管理外部需要收集各接口部门的协调信息。

3)沟通性强。乘务运作涉及到运营工作的方方面面。在系统管理内部,需要对各个模块,各个班组进行沟通,在系统管理外部,更需要与对应接口部门进行沟通。乘务运作过程某种程度上即是一个不断沟通协调的过程。

3.3 乘务运作系统化管理的构想。

1)五大模块建立完整的链式系统。每一个模块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链式管理系统,该链式系统包含模块的工作职责,工作的开展以及对模块的认知及思考。

图2安全运作链式管理系统图

2)模块间以生产信息链串接

各模块直接的生产信息链贯穿于三个基础班组和两个运作要点中,有效的将整个乘务运作管理构建成一个整体。各模块之间的生产信息链不尽相同但大体一致。如下是一条日报信息链,由安全模块发出,途径三个基础班组以及两个运作现场。

3)系统化管理运作。根据前文所述系统管理的三个思想。乘务运作系统管理是基于“五三二模型”建立的,在该模型中,系统化管理思想展露无遗,通过对不同模块的具体分析,以生产信息链进行串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4 创新性工作方法应用

4.1 “11130教学法”的引申

“11130教学法”是万达内部培训师培养的定制课程,其含义是:1个业务问题、1个实际案例、1个解决方法(工具)、30分钟讲解。在乘务运作管理中,可将“11130教学法”做一个引申变异,并运用于地铁乘务运作管理中即可解释为:1个业务问题、1个实际案例、1个解决方法(工具)、30分钟解决。1个业务问题:解决了乘务管理过程中管理内容多而全、不聚焦、无重点、内容太多导致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强调聚焦一个或一类业务问题,把问题分析透,彻底解决问题。1个实际案例:解决了理念多、概念多、空洞说教的问题,用工作中实际发生的案例来呈现问题,呈现解决方法,问题实,方法实,有价值。1个解决方法(工具):解决了处理问题“不落地”的情况,针对问题,给到大家实用的工具,可落地操作的方法,让每个人都能解决问题。

30分钟完成:解决了处理问题时效性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剖析,采用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就地解决现场问题,达到“现场、现点、现务”的效果。

5 实例―系统化管理在车厂运作管理中的应用

5.1 厦虺党г俗鞔嬖诘奈侍

1)车厂运作现状。以8月份为例,车厂完成车厂内接发客车2389列,接发工程车60列;完成车厂内调车4113勾,调车3844辆;完成试车线调试23列。

2)施工作业量较大导致车厂施工运作高度饱和。8月份,B类计划实际完成的施工计划为170件。增加的临时计划达58件,临时计划占实际施工计划的34%。

3)施工作业请销点与计划不符导致施工计划性差。a.请点情况分析。请点工作如比照计划请点时间延迟较多的话将造成其他计划施工无法正常开展。从请点时间统计来看,B类作业请点时间仅有45件施工在计划请点时间前完成请点,占总数的40%,其中47件施工在计划请点时间后完成请点,占总数的42%。b.销点情况分析。销点工作如不能按计划进行,比照计划销点时间延后较长的话,可能出现施工效率低下,影响其他施工作业。在统计的销点时间中,有66件在计划销点前完成销点,占总数的59%,有33件在计划销点后完成销点,占总数的29%。

5.2系统化管理解决厦虺党г俗魑侍

在“五三二模型”下的乘务运作系统化管理过程中,车厂运作出现上述问题可以有效解决。

以解决施工作业量较大,车厂施工达到饱和的问题为例。根据系统化管理思路,既然是在车厂运作出现问题,则由主管车厂运作的车厂组首先触发生产信息链,车厂组首先分析车厂内施工情况,得出除计划施工外增加的临时性施工作业的施工作业单位,施工内容等关键信息,将该信息发出到相应的模块,由模块负责人进行对外的沟通协调,妥善的解决该问题。

6 结语

随着地铁线网的不断发展,乘务运作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挑战,无论是从运作规模还是运作方式,都将可能出现新的变化。但地铁乘务运作始终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只有不断完善生产信息链,建立良好的协调协作机制,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等,才能保障系统化管理的实现。“五三二模型”是乘务运作发展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智慧结晶,作者相信,通过乘务管理人员对地铁发展的实际情况,该模型进行不断的优化,让其不断适应地铁发展要求,那么该模型必将提高广州地铁运营服务水平和生产运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龙威,张红欣.广州地铁乘务安全管理及控制对策[J].都市快轨交通,2009,22( 5) : 35-37.

第9篇

    实际上,供应及供应商在供应链协同方面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在供应链核心制造企业与其上游供应商的协同过程中,供应商是主要的配合者和行动者,一方面需要供应商主动参与到与核心企业的协同,另一方面不仅从需求,也需要从供应出发进行供应链协同。基于此,如何系统、深入研究基于“供应驱动”的供应链协同运作及管理问题,是对现有供应链协同运作及管理技术的完善与充实,并能够对供应链的实践运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供应驱动”的概念与内涵

    何为“供应驱动”?Bradley Z. Hull认为“供应驱动”链的需求预测仅用于长期决策,其日常物流活动由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服务驱动,这些产品/服务不受客户需求或需求预测的影响。“供应驱动”链的运作特征不同于聚集客户的“需求驱动”链,它认为客户需求尽管重要,但从属于供应源的决定与需要218~236。Bradley Z. Hull列举了一些供应驱动的例子,如规模化生产(Economies of scale)、供应不确定和易腐品(Perishability or supply variability)、附产品和逆向BOM(Co-products or inverted bill of material)、委托加工品(Commitment)、领取或支付协议品(Take-or-pay contract)等。

    Bradley Z. Hull所定义的“供应驱动”强调供应链中产品以供应为主导的特征,而本文主要从供应链协同运作的角度研究“供应驱动”的问题,“供应驱动”不是不考虑需求,而是为了更好地满足需求。在此,将基于“供应驱动”的供应链协同模式定义为以满足需求方的快速、准时、可靠以及低成本要求为目标,通过对供方各个环节的资源整合与优化,提高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供应商与供应商之间的二维业务活动协调性,使供应链达到协同运作的一种新的管理方式。

    目前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强调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计划和控制等职能的集成。例如,Evens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马士华和林勇认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40~42,如图1。

    

    图1 供应链一维协同模式

    由于买方市场的普遍存在,从提出供应链的概念开始,便强调供应链应围绕客户需求进行组织和运作,供应链中的供方一般处于被动和从属的地位,他们不得不千方百计去满足买方的产品需求和各种服务要求,并尽可能将买方施加的压力(如降低成本、缩短响应时间等)转移给更上游的供方。在供应资源充足和有足够供应能力的情况下,这种“需求至上”的思维和运作模式导致的供需方之间的矛盾和不协调往往被掩盖。然而,随着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的日趋稀缺,以及多样化的产品和追求低成本迫使供方不得不减少缓冲的生产能力,供应以及基于供应驱动的供应链协同运作越来越重要。

    而且,由于买方优势地位的存在,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协调通常是一维的(纵向),如图1中实线箭头所指。在这种模式下,买方只从自身利益出发,分别向上游的每一个供方提出需求,供方则遵照执行。买方为了保证供方能够与其运作协同一致,会与供方进行适当的信息交流和互换,但主要是通过订单或其他形式将自身需求信息传递给供方,而很少去了解供方的供应能力,更少考虑供方利益。这种模式可能不利于供应链的整体利益与协同。因为同一层级的多个供方提供的产品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如买方BOM中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在当前盛行的零库存生产(JIT)模式下,当某一供方供应短缺或供货不及时,其他供方的准时供货会变得毫无意义。买方为了保证在JIT模式下供应不中断,通常对所有供方的交货时间和交货可靠性提出苛刻的要求,从而极大地增加了供方的营运成本,也间接增加了整个供应链的总成本,不利于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协同。因此,本文认为要保证整个供应链有效协同运作,即要加强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纵向),也要加强供应商与供应商之间(横向)的协调性,如图2中虚线箭头所指。

    

    图2 供应链二维协同模式

    从纵向的角度,供应链协同运作主要涉及如下内容:

    一是需求信息共享。由于供应链中“牛鞭效应”(即供应链中的需求信息从下游向上游逆向放大)的存在,要使供应链中每个成员的生产和物流与实际需求同步,供应链中上、下游成员之间需要实时共享需求信息。在实现需求信息共享的机制方面,最重要的实践是沃尔玛的零售连线计划,即通过在线系统将商品的POS销售数据传送给供应商。供应商如何与下游合作伙伴分享需求信息成为引发快速响应(Quick response, QR)和有效客户响应(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 ECR)计划的基石。信息分享成为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er managed inventory, VMI)、连续补货计划(Continuous replenishment programs, CRP)等供应链管理模式的重要机制,并通过一些公司的实践获得成功,其他与信息分享相关的供应链模式有联合计划、预测和补货(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 CPFR),集中库存管理(Centralized inventory management, CIM)等。

    二是库存协同。降低供应链渠道的总库存、加速供应链的库存周转能够有效减少供应链总成本。CPFR是协同式库存管理的典范,它在供应链运作的整个过程中,应用一系列的处理和技术模型,对供应链不同客户、不同节点的执行效率进行信息交互式管理和监控,对商品资源、物流资源进行集中的管理和控制,通过共同管理业务过程和共享信息来改善零售商和供应商的伙伴关系,提高预测的准确度,最终达到提高供应链效率、减少库存和提高消费者满意程度的目的,它体现了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思想,能够实现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更广泛深入的合作,是面向供应链的有效策略445~456。

    三是生产协同。是指生产商将车间层与外部系统以及内部的生产制造过程、业务过程与外部的合作伙伴的业务过程有效协同,将生产的敏捷性与业务过程同步进行的能力结合起来,灵活快捷地响应客户的需求。

    四是物流协同。主要通过跨功能的组织协调和界面管理,解决供应链中直接供需方之间的快速和准时交付。

    从横向的角度,供应链协同运作主要涉及如下内容:

    一是生产能力与计划协同。在N∶1(多个供应商对一个制造商)的情况下,加强供应商与供应商之间生产能力与分配方面的信息共享,识别瓶颈供应能力并进行相应排产,以避免无效的作业优先权。在JIT生产模式下,当多个供应商向一个制造商供货时,供应商之间很少互通生产能力和排产信息,如果某个供应商不能准时交货,其他供应商为保证按约定时间准时交货而对制造商订单的优先排产和其他方面的努力(如快速物流)可能是无意义的,在供应商能力紧张的情况下,这种优先排产可能增加供应商的营运成本并影响对其他需求方的正常供货。

    二是库存与物流协同。在JIT生产模式下,制造企业要求供应商按小批量、多频次的方式送货,这种方式会增加供应商的产品运输成本和制造企业与多方协调的频次。为了降低供应成本和简化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需要采取新的运作管理模式。一种方式是改传统的供应商送货制为买方循环取货制,由买方安排固定的车辆、司机和运输路线依次到供应商处取货。另一种就是基于供应集配(supply-hub)的新的物流组织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制造企业将其供应物流活动委托给一个第三方物流公司,该物流公司在制造企业工厂附近建设或租用仓库,上游的供应商在仓库中存放适量的货物并根据库存和需求信息补货,而物流公司则根据制造企业的订单和排产计划将制造企业每班需要的物料组配后直接运送到制造企业的工位。

    三是服务水平协同。在JIT供应模式下,制造企业对供方的交货提前期有严格的要求,但由于生产和物流方面的不可控和偶然因素,供方的交货提前期在一定的偏差范围内,制造企业是可以接受的。制造企业在制定交货提前期和可接受的偏差范围时,应该考虑到上游所有供方的情况,协调统一供方的交货提交期及偏差范围。从需求驱动的角度,制造企业往往以供方中的最优表现去要求其他的供方,但从供应驱动的角度,情况可能正好相反。因为对制造企业能否准时生产取决定作用的不是表现最好的供方,而是交货提前期最长和偏差最大的供方,这如同零件装配时产生的误差,如图3。因此,从横向的角度,制造企业应该识别执行能力最弱的供方,在该供方不能提高服务水平的情况下,无需对其他供方提出过高的服务要求,以免无谓增加供方的营运成本。而从纵向的角度,供应链对客户的总的响应时间和偏差则取决于供应链上下游所有成员的子响应时间和子偏差,如图4。

    

    图3 供应链横向响应时间偏差(文献227~254)

    

    图4 供应链纵向响应时间偏差(文献227~254)

    二、“供应驱动”与“需求驱动”的区别与联系

    “供应驱动”与“需求驱动”并没有本质区别,其区别体现在两者的形式和内容有所不同。“供应驱动”主要强调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供方积极、主动了解买方需求、需求趋势和变化,并配合买方的生产和运作;另一方面是买方在向供方提出需求时,需要考虑供方的运作特点、能力瓶颈和利益,并制定基于供应能力约束的协同运作计划。在“需求驱动”的供应链协同运作模式中,信息流与物流的方向相反且是单向的,买方根据外部市场需求和自身能力制定最优化的生产计划,并驱动供方的生产和运作计划,以实现同步物流,如图5。

    

    图5 基于需求驱动的供应链协同运作模式

    而在“供应驱动”的供应链协同运作模式中,信息流是双向的,买方在向供方提供需求信息的同时,需要了解供方的瓶颈能力、能力分配、最小生产批量和盈亏平衡等信息,并从供应链整体利益最优的角度安排和协调供需双方的生产和营运计划,如图6。

    

    图6 基于供应驱动的供应链协同运作模式

    在“需求驱动”的环境和运作模式下,通常由买方提出要求,供方则被动接收并尽力按买方的要求组织生产和运作。买方向供方提供的信息一般是短期需求信息,这种信息主要以订单或短期作业计划(日或周计划)的形式传递给供方并驱动供方的日常生产和运作。供方通过这些有限的、局部的信息很难掌握买方的需求波动和变化趋势。然而,在供方生产能力有限和面临多个买方需求时,由于多个买方的需求波峰可能出现在同一时段,供方需要提前组织和安排生产以平抑需求波峰时的需求,了解买方的需求波动及变化趋势能够使供方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和分配生产能力。

    由于供应链中买方市场的存在,“需求驱动”往往被等同于“需求至上”,买方完全从自身运作和利益出发,在交货和成本方面向供方提出苛刻的要求。“供应驱动”则强调买方应从供应链整体利益出发,在生产计划和物流组织方面兼顾供方的运作特点、能力瓶颈和利益。许多汽车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均采用零库存的生产方式,迫使零部件供应商不得不在整车厂周边建厂或租用仓库,其投资(或库存)成本和规模不经济增加的成本可能远大于近距离送货节省的成本,而净增加的成本最终会传递到汽车的终端价格而不利于汽车的销售和市场竞争。目前,在汽车制造行业,由供应商直接送货的JIT供货模式正逐步被第三方物流公司主导的基于集配(Supply-hub)的供货模式所取代。

    然而,“供应驱动&rdqu o;并不是供应主导或脱离需求的供应,“供应驱动”的原动力仍然是需求。

    三、建立基于“供应驱动”的供应链协同运作模式

    建立基于“供应驱动”的供应链协同运作模式,应该从如下方面着手:

    首先,协调和平衡供需方之间的利益。在需求驱动的供应链中,主要是供方对买方的协同,而买方很少考虑供方的利益,在这种单方受益的情形下,供需双方很难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并避免日常运作中的摩擦。一些汽车制造企业在设计和开发新车型时,注重让供应商早期参与并进行相关零部件的同步设计和开发,为了激励供应商参与,汽车制造企业往往口头承诺新车型上市量产后,相关的零部件由参与的供应商专供。而供应商在研发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如果新车型的销售不尽如人意,供应商可能损失惨重,而汽车制造企业却很少给予供应商相应的补偿,从而给双方今后的合作造成障碍。为了实现供应链整体最优,买方应该充分考虑供方的利益,并倡导建立双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框架协议和对供方的补偿机制。特别是新部件的开发、专用件的生产,以及小批量多批次的准时供货制等,买方应该从供应链的角度对整体的投资风险和运作成本进行分析并决策。

    其次,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并构建信息共享的平台。从供应驱动的角度,供方需要了解买方更多的信息,特别是有关市场运作和竞争策略方面的信息,而供方要向买方提供生产能力、生产成本以及其他买方的需求信息,这需要双方建立长期合作和双赢的伙伴关系并相互诚信,真正将获取的信息用于协同运作而非其他方面。此外,要保证信息沟通及时和顺畅,需要建立信息共享的平台,扩大双方人员交流和信息获取的渠道。

    最后,改进运作流程和制订计划的方式。在基于需求驱动的供应链中,买方往往基于下游需求、自身能力和利益制定生产和运作计划,再通过订单或短期生产计划驱动供方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并进行同步化物流运作,很少考虑供方的能力约束和损益,从而增加了供方履行计划的难度和不按计划执行的可能性。基于“供应驱动”的供应链要求买方在制定自身计划时,不只考虑自身的能力约束,也要考虑供方的能力约束和其他的供应不确定性因素,从而加强计划的可执行性。而供方也需要全面了解买方的需求信息,以便于合理平衡和分配生产能力。在运作模式方面,买方应该考虑供方协同运作的成本,并从供应链整体利益出发,有效运用供应集配(Supply-hub)、第三方物流、联合计划等先进的供应物流组织模式。

    四、案例

    基于“供应驱动”的供应链协同是一个新的问题,还未引起管理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的足够重视,除了基于集配的供货模式(Supply-hub)在电子、汽车等行业有所应用并取得一定成效之外,很难找到在“供应驱动”方面表现优秀的实例。但是,为了证实基于“供应驱动”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某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深入调研,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某车桥公司主要向大型汽车整车厂提供车桥总成。公司在与大客户合作时,通常按VMI的方式供货,即公司按客户要求将产品送到其指定的仓库,在产品未被使用前的各种库存成本由车桥公司承担,包括锈蚀、破损等库存损耗方面的费用。但合同规定客户必须在某一段时间内将库存的产品用完。如果库存的产品被新的产品替代,库存3个月以内的产品由客户委托车桥公司更新,相关费用由客户承担。

    在日常运作过程中,由于汽车整体厂的优势地位,特别是一些大客户,很少考虑车桥公司的利益,更多的是从需求而非供应去驱动供方配合自己的运作。一般情况下,车桥公司每周给客户送货2-3次,客户在下订单时,由于自己不直接承担库存费用,为了保证生产时不缺料,通常订货批量较大,结果造成库存严重积压。而且客户在调整生产计划时,很少与车桥公司沟通,使车桥公司无法及时相应调整其生产计划,车桥公司按原计划生产了大量的某型号的产品,而客户下订单时,需要的却是另一型号的产品。

    在运用VMI、寄售制等供应链协同运作模式时,客户考虑更多的是自身的利益,要求车桥公司承担库存管理、损耗方面的费用,而客户自己负责库存的管理和控制,客户只关注供应对生产的保障而不计库存费用,从而使库存大量积压。虽然合同规定客户在一定的时间内必须用完库存的产品,却很难严格按合同执行,往往存放时间太长或贬值的产品最终还是由车桥公司折价拉回工厂。除此之外,车桥公司还面临如下问题,客户下订单后未付款,最后取消订单的情况时有发生,而车桥公司得不到任何补偿;客户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多,但能够量产的又不多,导致生产的品种多、单品的产量小,生产难以组织、产量大而没有利润。

    针对以上问题,车桥公司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是:对客户进行ABC分类,A类客户货款有保障,优先发货;而C类客户,一般用量较少,要求其先付款再发货;预计不能按期完成,或客户未付款而又很难转让给其他客户的订单,必要时不接单;与大客户的其他供应商一起在大客户的工厂周边共同租用仓库,自己对存货进行控制和管理,但如何与其他的供应商共担管理责任和费用又成为头痛的问题。此外,车桥公司为了弥补与大客户协作中的损失,在原材料的采购和供应方面,也采取与大客户同样的方式,尽可能将自身的成本和压力转移给更上游的供应商,从而导致上游供应商的供货积极性不高,不仅没有解决存在的问题,反而增加了供应的不确定性因素。

    五、结束语

第10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 财务管理系统 方案优化 措施深化

一、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环节的深化分析

1.市场经济结构的日益深化,体制日益健全,社会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的深化,我们要进行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系统的健全, 以满足企业的实际工作的发展需要。经济建设的发展,推动了饿知识经济发展,一系列新会计模式的应用,突破了传统会计管理的模式,实现了时间环节及其空间环节的局限性的突破,有利于其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的优化,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稳定运行。为了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的深化,我们要进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模式的深化,促进企业的内部相关会计数据信息系统的健全。促进其企业的财务管理观念的更新,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为了满足企业的经济管理需要,我们要进行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的优化,实现对其内部相关环节的优化,以满足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升的需要。以提高对经济效益的重视,促进其经济运作效果的深化,促进其管理思想深化,以满足企业的管理制度健全的需要,进行其内部人员管理意识的提升,确保其企业整体系统的内部环节的有效协调。

2.在企业实际运作过程中,我们要实现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对象的深化,促进其无形生产要素的应用,突破其传统的管理模式的局限性,避免对人力物力环节的片面应用,促进其生产要素环节的深化,促进其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的需要,进行其管理模式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其规范性的实现。通过对这一系列的无形生产要素的应用,确保企业的生产空间的拓宽,促进其企业的综合效益的有效提升,满足企业的日常管理的需要。通过对其资本价值作用的深化,促进其知识生产力的提升,促进其企业的整体运作水平的提高。

二、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更新

1.为了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的深化我们要进行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的深化,这个环节的稳定运行,离不开对企业的获取收益环节及其规避风险环节的应用,促进其实际管理模式的健全,促进其企业管理者的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视,实现对该环节的有效应用,通过对新管理技术的应用,实现企业的内部经营环节、生产环节、管理环节的等的协调,促进企业的综合效益的提升。以获取企业的高效益,实现对其财务运作风险的降低。在实际工作运行中,不具备没有风险的项目,风险是必然存在的,我们只能通过相关措施的应用,实现其风险的有效降低,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环节的优化,促进其财务风险的有效规避,促进企业的经济建设的稳定开展,促进企业的风险管理环节的优化实现其投资经营环节、筹资环节及其生产销售环节等的稳定运行。在此过程中,我们也要进行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升,确保其自身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实现对其潜在风险的有效控制,确保其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健全,满足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的需要。通过对其财务风险环节的分析,促进其对具体运作环境,运作模式的深化应用,实现对一系列条件的有效假设应用,确保其企业的财务预测系统的健全,以适应未来融资需求的发展需要,实现对其财务风险的有效预防。

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的深化,离不开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的深化,通过对企业的发展规划的遵守,促进其实际财务管理质量效率的提升,促进其会计信息系统的健全,促进其会计信息系统的健全,实现其企业生产经营环节与财务运作环节的有效协调,促进其企业的实际运作环节的分析,通过对其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的优化,促进其管理质量效率的提升,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在企业的运作过程中,其传统的人财务报表的应用,是通过对其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等环节的应用,确保其报告模式的深化,通过财务人员的自身的操作,确保其报表环节的优化,实现对企业的资产运作情况、收益情况及其资金营运情况的有效应用,确保其财务信息系统的健全,确保其表述环节、披露环节及其确认环节的有效协调,实现对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监督控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健全,企业对于会计信息的需求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这就需要信息使用者掌握必要的手段,确保其企业的整体财务信息系统的健全,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

为了促进企业的财务运作质量效率的提升,我们要进行无形资产环节的深化应用,确保其无形资产系统运作环节的有效协调,促进其相关内部内容的有效狠话,实现对财务管理信息及其非财务管理信息的有效应用,促进其企业的经营业绩的有效深化,促进企业的各个经营运作项目的内部收益环节及其相关环节的优化,确保其人力资源信息表的有效应用,确保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确保其文化程度、人力资源投资环节及其人力资源收益环节的有效控制。企业要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消耗资源创造财富的同时,保护好环境,把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结合起来。

3.我们也要实现企业财务的再造策略思想的应用,通过相关措施的应用,实现企业的运作成本的降低,进行其财务管理策略的优化,促进其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健全,促进其有效的评价,实现对其系统功能的的有效优化,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的稳定运行。既可更明确财务部门各环节的权责利,又可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使每个员工都处于自主管理状态,让顾客导向的观念在整个财务流程中得到体现,以发挥群体优势。财务再造策略包括:财务流程的再造、财务人员的再造、融资机制再造、投资机制再造、收益分配机制再造等内容。

三、结语

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其财务管理环节的优化,需要引起相关管理者的重视,促进其管理理念的更新。

参考文献:

[1]安志刚.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的探索[J].山西建筑,2003,29(13).

[2]谷祺,刘淑莲.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第11篇

工作重心:展开摸底行动,了解掌握整个公司的基本状况:包括人事人员情况,技术力量、能力与水平;营运状态;经营方向与思路;发展策略,企业文化。

新的工作场所、新的上司、新的员工和新的这些新环境对任何人来说不可不是一个挑战。快速适应是一种能力也是作为经理人的一种要求,了解自己直接领导的员工,清楚他们的能力、优点和缺点,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才能快速地适应新环境,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充满自信地面对挑战,才能有效展开沟通,制定工作方案,改进策略。

识人,用人是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识人是为了用人,用人重在赏人,懂得欣赏人才的优点,运用人的长处,发挥认得长处,挖掘人的潜能。只有对人才充分了解,才能有效有法地使用人才。只有详细了解公司人力资源,智力资源,才能制定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策略;才能实施卓有成效的管理监控措施,如此,才能确保公司日常运作有序高效,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1.熟悉环境,人事人员摸底行动

1.1查看人事档案,了解公司中高层人员的知识和经验基本情况。

1.2走访各部门,观察各部门工作现状;从人员的工作情况、生产现场、办公场所来体味各部门的管理水平;现场状况、人员的工作纪律、工作效率,最能折射出该部门领导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1.3召开座谈会:一对一的单独会谈。会谈内容主要是会谈对象的工作经历与经验,个人的能力擅长,对公司现状,对公司文化和运作的意见,是否有建设性的想法;对其部门的现状是否能看到不足,是否有好的改善措施与设想,对自己部门工作是否有长远规划。 1.4非正式接触: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非正式接触交流,考察各部门领导的沟通能力,和其他潜在能力,增进个人情感交流,有利于取得工作上的支持与配合。

通过上面四种方式了解各部门领导的个人能力,个性特征,从而掌握公司人力资源,智力资源的总体构成,考究是否与现在经营运作需求相适应,能否满足公司现在及未来的经营发展需要,以便以后向总经理提出人力资源策略性意见,便于以后工作开展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处理日常事物务中有区别地采取相应的沟通方式。

2.了解公司营运和生产运作流程与程序、流程与程序。

2.1查看公司运作程序文件和ISO体系文件:了解公司的体系建立的情况,运作程序规范程度;文件的规范与完善与否,透露出公司的管理水平,反映公司运作是否有序,一个杂乱无章的公司是肯等没有完备的有条理的程序文件的。程序文件是公司日常运作,事物处理的法律依据。拥有比较规范完整的程序文件并如是执行,是企业走向规范发展的第一步,是公司可持续经营的基石。

2.2实地调查程序文件,ISO体系文件执行情况,实际运作与文件是否相符,是否存在说的和做得风马牛不相及。不相符的程度,或切实执行的程度。为以后的工作开展提供策略依据。

3.了解公司的发展历史,技术积累与技术力量情况:

3.1主要了解现在的研发团队的人力资源情况,工作经验情况,产品研发发展历史。 3.2查看工程工艺文件的编制情况。工艺指导性文件的规范程度,可操作性,实用性。过程控制文件的规范齐备程度、实施的有效性、可执行性。

4.了解公司产品的客户和销售市场分布,把握公司经营走向。主要通过与总经理和销售人员的交流,查看接受的订单情况来获悉。为以后公司制定市场策略,经营方向,战略布局提供策略意见。

第二周计划

工作重心:进入生产现场细心观察,调查了解生产过程控制与产品质量控制状况。把握需要改善提高的薄弱环节。寻找与外企、同行一流企业的差距,与规范化管理,精益(生产)管理的差距。

1.身临问题发生的现场,考究生产运作中发生的问题。 2.车间生产状况摸底:

2.1查看以往的生产报表记录,了解日产量、生产力、人均产出率、合格率、生产能力,年度月度产出等生产情况;

2.2生产车间观察:现场劳动纪律,员工工作效率,半制品,物料临时性存放搬运的措施与方式,车间布局的合理性和便捷性与否,了解现场6S管理与看板管理,文化墙的建设情况。

2.3细心观察员工的操作,调查员工的质量意思。甚至可以“放苍蝇(”不良品放流水线),观察员工的反映便知一二。

2.4过程控制的了解:员工作业是如何进行指导的,有无标准化作业,过程工艺有无标准,过程控制有无标准,过程有无可靠性控制方法和手段。关键岗位管理如何,关键工序控制怎样。

2.5生产异常现场处理的了解。时候有异常快速处理机制,有快速处理团队。 2.6生产设备配备情况,配备的数量与精度,设备维护保养执行得如何,有无有效的点检制度并执行,有无TPM的培训,操作的安全性,有无规范的操作规程并执行到为。工装夹具配备如何,工装是否有质量保证能力,离精益生产的防错功能工装有多大差距。

3.产品质量管理摸底

3.1查看以往和现在的质量报表,了解质量问题集中出现的情况和车间生产的质量表现,查看报废率,不良率,一次合格率水平。

3.2实验室装备情况了解:安规测试、常规测试、工况测试、特性测试、环保检测等需要的设备配备如何

3.3产品与零部件的质量控制情况:零件检测控制方法和手段,产品出厂前主要经过了那些检测,实施了那些检测和控制手段。

3.4计量器具与检测设备的管理情况:检测工具与设备管理制度,有无定期校验与鉴定管理,能否保证检测数据的可靠性。

3.5有无致力改善和提高生产过程质量输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有无有效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稽核制度并执行落实。产品的首检,巡检、终检有无实质性起到作用。

4.物流供应系统管理摸底

4.1了解订单执行整个过程,寻找定单执行的过程障碍。

4.2了解生产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情况,了解生产计划与进度的吻合程度。计划和进度变更的频度及根由。

4.3了解采购管理:目前采购的前置期,现有采购政策与方式;采购的应急能力;供应商的分布,供应商供应能力与水平;供应商配合合作程度;采购作业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4.4了解仓储管理:目前库存政策,仓储数据的可靠性,物料查找的便利性;仓储与车间生产的供货方式,配合力度;呆滞物料处理措施;

生产过程的稳定性,质量产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主要依靠行之有效的工程工艺技术,执行到位的环环相扣的监控程序作保证。同时涉及到源头的输入控制,源头控制主要分两块:其一是公司内部产品生产源头,就是产品的研发,产品是否有可靠的质量设计,产品结构与功能除了能满足客户要求外,能否适用现有的生产设备工艺能力,能否满足生产上质和量稳定输出要求。这需要通过有效的试制验证。许多民营企业常出现的毛病就是试产验证只是走过程,没有实质性起到生产质量稳定性的预防保证作用,甚至有的产品刚研制出来,便要匆匆投产,应急订单。这其中可能有诸多因素,我想不可排除之一的因素是开发的速度,没有展开开发的同步工程技术管理。其二,是原材料供应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的管控。常见一些采购与IQC老抱怨供应商这也不是那也不如意,仿佛天底下就没好的供应商。我们应当反思的是:当初供应商选择与评估的是否做到位,还是公司的供应商政策与策略有问题,这才解决这个源头控制的根本。

因此,我认为建立“靠制度管人,靠程序办事”的运行机制,是公司规范运作的基础。

第三周计划:

工作重心:制定改进方案书,争取公司主要领导层的达成共识;未能达成共识的制定培训方案。

1.通过对公司情况的了解,编制改进方案书:

2.改进方案书呈报总经理:与总经理沟通,在改进方案与措施上取得一致意见的制定实施计划。实施改进需要的支持与保证需求。考虑可能面临的障碍。

3.与个部门领导探讨改进措施:通过单独的一对一的方式,征询直接下属对其部门及公司改进意见。没有建设性意见,鼓励其思考,并确定再次会谈的时间。对有个人观点的,并与改善方案书相同或异曲同工的,进步探讨可能遭遇的障碍与阻力。

4.制定培训大纲与教材,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大纲主要是针对现状培训大纲主要是精益生产和精益管理的教材和涉及改善方案中的内容一些教材。

第四周计划:

工作重心:确定改善方案与管理目标。

1.组织召开首次正式工作会议:通过单独沟通工作的铺垫,组织召开与直辖各部门的领导会议,邀请总经理参与,会议主要宣导本人的管理风格,管理思想,工作思路。进行工作方法上的工作沟通。会议要求各部门会后提交自己的工作思路,管理思想,改善建意与措施。

2.收集各部部门(中高管理层)改善意见书:让管理层的认识到这是公司的要求,非我这新来者个人要求,避免改善方案形成孤立的局面,有利于消除一定程度上障碍与阻力。 3.公布改进方案:在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意见书收集完后,召开管理扩大会议(含一线管理人员,文员等),以公司的

第五周计划:

工作重心:实施培训,达成管理共识,思想共识。

1.培训前思想动员会议:培训的目的与完成培训基本要求。 2.选定培训方式:根据公司生产任务情况,选择培训方式

2.1分部门轮换式培训:不利于各部们的培训交流与沟通,但有利于处理各部门日常事物,保持生产正常运作。适用于生产忙季。

2.2集中封闭式:有利于部门管理者之间交流与沟通,便于形成管理共识,统一管理思想。适用于生产淡季。

3.跟踪和收集培训心得:要求参与培训人员必须提交学习心得,与实践方案。

第六周计划:

工作重心:组织变革小组,制定变革方案并展开管理变革,

1. 融入日常管理,坦诚胸怀,与直接下属建立信任,管理平稳过渡。

2. 观察调研,选定合适人才,组织成立变革小组:变革小组成员要求选用,富有工作激情,改善意思强烈的人员,并有方案涉及的部门之负责人。

3. 制定变革小组行动方案与进度甘特图,并落实实施。 第七周计划:

工作重心:推动变革小组的工作,展开具体措施,并跟进结果,检讨并修正推进行动。 1. 跟进变革的措施,解决生产运作中的障碍,确保生产运作顺畅有序。 2. 每天进行变革小组工作小结。

3. 建立生产质量问题日清制度:对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和每日主要问题进行当日处理,制定改善措施并落实跟进。

第八周计划:

工作重心:制定并实施基础人员精益思想培训,推动全员改善行动,建立全员提议案制度。

1. 组织制定一线员工精益生产培训计划:

2. 建立和推动全员提议案制度:根据议案执行后的成效设立奖励等级。刺激和激发全员改善的动力。

第12篇

这次我利用课余时间到了南海区新力电器厂实践。新力电器厂是以生产电子变压器为主的私营企业。建厂于1990年,投入一百多万建二千多平方生产场地及绿化设施。现拥有全套生产环型变压器、EI系列变压器的设备和完善的检测设备,全力推行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生产。产品已通过CCEE、GS认证。现有员工一百多人,年产变压器能力可达三百万只。该企业一向以:“讲质量、重信誉、服务周到:为宗旨,可根据客户不同要求设计及生产不同类型的变压器,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和依赖。

这次的实践由于时间比较短,不能完全了解整个企业情况。在这次的实践中我主要了解企业的职能部门设置、企业生产运作、生产部门的工艺流程和仓库的管理这几个部分。

一、企业部门设置

根基该企业管理人员的介绍:企业内部分为:办公室,仓库,技术部,品管部,生产部,后勤部。

办公室:是企业的核心,统管整个企业的事务如:拟定生产计划、协调个部门的工作、采购和人事管理工作等;

仓库:是负责对原材料、生产辅助材料、成品等的收发和储存管理;

技术部:主要是根基顾客的要求设计出符合顾客要求的产品和为生产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品管部:主要负责产品质量的检测;

生产部:是负责产品的生产装配的工作

后勤部:主要负责企业员工的饮食、住宿和文化生活等发面。

企业的职能部门结构图如下:

从企业的职能部门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到,改企业是采取高度集权制的管理模式的。企业的决策权全部掌握在办公室这个核心部门里。这种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企业主比较容易控制整个企业,但是因为企业的高层不一定十分了解各部门的所以这会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决策的正确性。所以企业还应该适当地把权利下放到每个部门去让各部门去寻找自己的最有方案。

二、企业的生产运作

生产与运作活动是一个“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即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一系列或多种形式的变换,使其增值,最后以某种形式的产出提供给社会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组织通过获取和利用各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用产品的过程。通俗点说就是企业生产出产品的过程。以下简单介绍一下企业生产运作的流程。

我这次实践的企业是以生产电子变压器为主的,他的顾客主要是珠江三角洲生产小家电的生产厂家,顾客对产品的要求多种多样,而且订货的批量一般都不大,所以企业的生产是按订货单生产的。企业的生产运作就由接到订货单开始。企业在接到订货单的时候,首先是确认订单的需求是新产品还是企业已有产品,如果是新产品就由技术部针对顾客的需求设计出一张新工艺图,再根据新的工艺图做出样板,送去订货企业确认,订货企业确认无误之后,把工艺图转交办公室安排投产;如果是企业已经生产过的产品,技术部门就按已有的工艺图,转交办公室安排生产。办公室在接到技术部的工艺图后,将工艺图复制几份,一份转交仓库备料,一份转交生产部安排生产;生产部在仓库取料后按照工艺图的制作工序将产品制造出来,并对产品进行初次检测,产品合格后装箱打包好;之后将那些已经装好的产品送去品检部进行抽检;抽检合格产品就完成。

三、产品的工艺流程

经过企业人员的介绍,我总结出变压器生产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四、仓库管理

我这次的实践活动除了了解企业的概况外,还在仓库做了两天的仓管。仓库主要负责的工作是包括:原材料的进出库、仓存物资的日常管理、仓存量的管理、成品的进出仓等工作。

在那里我主要负责的工作是,原材料的管理包括原材料的清点和入库前的检验。该企业的原材料库存管理比较简单,主要是采用了定量控制系统。它的仓存管理是管理人员根据以往生产的经验,定立一个安全库存量,如果发现仓库的实际存量低于安全库存量时,仓库就把信息反馈给办公室,让办公室人员去采购。但在他们并没有对原材料进行实时的监控,他们一般是每天下班前去清点在库原材料看什么材料低于安全库存量或者在工作中发现改材料短缺,再把采购意见反馈给办公室去采购。这样的做法,经常会出现生产部门领不到原材料而使企业出现“脱产”的现象。以下我个企业的原材料仓存管理提两点个人意见:1、仓库要对原材料的库存量进行实时监控,可以利用原材料进出仓库进出仓的记录,运用“实时存量=原存量+入库量-出库量”这等式,对原材料的仓存量进行监控。但是这得出来的是一个理论的数字,这与仓库的实际存量会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我们还要定期对实际仓存量进行清点,调整账面库存量,使得帐实相等。2、是要对不同原材料进行分类,分为重点管理和一般管理。对重要和难以购进的原材料进行重点管理切实保证这些原材料的供应,对于容易购进的材料就采用一般管理。这样做法即可以保证企业的生产的顺利进行,还可以节约仓库管理的成本。

五、企业存在的问题

在和企业的管理人员的交谈中,他们还讲到了他们的企业在管理上一些问题:1、如企业的生产安排混乱,造成企业有时会出现办公室下了生产单,但是生产部门有于生产能路不足而产品生产不出来,到了交货期不能交货;2、还有个部门的沟通不够,使得企业内信息失真,影响产品的生产进度;3、还有在员工的管理不当,使得人员的流动性大等等……

这次的进入企业实践,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在这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企业管理和生产运作方面的经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企业的实际管理要考虑学多课本上没有涉及的因素,要做好企业管理就必须将课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所以我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更加注意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能运用到实际的生产运作上。

03工管(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