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环境监测报告

环境监测报告

时间:2023-01-11 21:55: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环境监测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环境监测报告

第1篇

关键词: 提高; 报告;技术支持

中图分类号: C35 文献标识码: A

环境监测报告是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是开展环境监督管理的依据。在现阶段环境问题凸显的时期,更说明环境监测报告是环保部门的最大资源。环境监测报告的准确性, 直接关系到为环境管理、环境决策服务的质量,尤其是在环境污染事故中,环境监测的每一个监测数据都将成为科学决策和社会稳定的有力支撑。

1目前环境监测报告在服务环境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综合分析水平与环境管理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目前大多数环境监测站从事综合分析的人员是非专业的,且工作内容相对固定,既不熟悉现场监测情况,也不了解污染源排放情况,同时参与管理机会少,对环境管理的重大措施与行动不甚了解,基础薄弱、支撑不力。监测月报、季报、年报大多数停留在对数据进行简单统计,进行一般现象叙述,原因分析往往流于形式,从以往的报告中、从书刊杂志中生搬硬套、简单复制,例如在环境质量分析报告中, 污染源评价与地表水评价相脱离, 没有对污染现状进行说明, 对环境质量的变化解释不清, 找不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而环境管理部门和领导关心的不仅是环境量状况、同比、环比出现的变化,更为关注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什么对策措施和建议?

1.2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尚待加强。

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始终贯穿于采样、样品运输、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及出具监测报告等整个监测过程之中。但是, 许多监测站因人员紧张、监测任务繁重等这样那样的问题,质量控制仍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为现场调查不详细, 采样的频率偏低,断面设置不合理、操作不够规范等,例如在采集工业废气时, 一般随机采样仅几分钟、十几分钟, 结果只能是一个瞬间值,导致了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下降, 难以反映污染物真实情况。

1.3环境监测与管理缺乏有效交流和沟通。

目前,不少环境监测部门缺乏服务质量制约机制和服务意识, 管理缺乏依靠监测的制约机制和科学管理意识。一般情况下,在管理部门没有提出明确要求的情况下,监测部门只是将监测结果上报管理部门, 而忽视了监测数据的加工整理和开发利用, 从而缺少针对性强的监测分析报告, 造成环境管理部门真正需要的信息少,就不能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环境的监督管理。当然,监测部门监测数据不及时提交给管理部门、管理部门忽视依靠监测数据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2提高监测报告在环境管理中的技术支持作用的对策:

2.1合理配备、选拔综合分析人才,注重人员素质的提高。

当前针对综合分析工作比较薄弱的实际情况,选择综合分析人员时应统筹安排,根据综合分析工作的特点,从质量控制、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等业务科室合理安排、调配业务素质高、专业知识扎实、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技术人员充实综合分析队伍,并保持相对稳定。日常加强对综合分析人员的培训,丰富培训形式,同时鼓励综合分析人员积极参与环境质量、污染源、和重大环境管理活动,全方位了解情况,丰富综合分析素材。

2.2加强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提升监测数据质量。

环境监测数据是监测站的产品,数据的质量就是监测站的生命线,做好质量管理工作,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是取得好的环境监测报告的基础和必要条件。质量保证工作应与各项环境监测工作同时计划、同时实施、同时监督。日常工作中应从提高监测人员质量意识、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从现场调查、采样、样品运输保存、样品交接、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等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确保各监测环节均能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来实施,努力实现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完整性。

2.3强化监测数据的开发利用,主动实现对环境管理中心工作的技术支撑作用。

监测要有地位,要在环保中心工作中有话语权,都是依靠监测数据和报告来实现的。因此,监测人员就应该主动思考,环境监测在一些重点工作中应该做点什么,发挥什么作用,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关注的重点是什么,这样监测部门在开展监测工作时才能思路清楚,主动融入,写出的分析报告才能符合管理部门的口味。

环境监测报告在说清环境质量现状的同时,要加强对监测数据的开发利用,通过同比、环比,分行业、分流域、分类型,采用图片加文字的方式进行一些分析,找出各种环境管理活动开展前后环境质量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形成原因,分析时应站在全局的角度去思考,找出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合理可行的建议,这才能为管理部门提供高质量的监测报告。

2.4加强部门协调沟通

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环境监测 信息系统

一、 我国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我国的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已走过了十几个年头,成为环境监测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各个监测部门基本上都开发了相应的业务系统,在这些系统中已初步应用了数据库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及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环境监测例行工作中,已逐步从人工采样过渡到自动连续采样;从常规手工分析过渡到大型仪器自动分析;仪器使用从现场值守过渡到远程监控;监测数据填报也从人工计算纸质报表发展到系统的电子报表;而大部分的监测报告也从手工编写过渡到系统自动生成。

但是由于相应的软件开发平台、开发工具、后台数据库的不尽相同,导致各个软件系统彼此之间的通用性,数据共享性较差,不便于上下级部门及地区之间的业务交流。另一方面,由于业务系统发展的有限,大量的监测数据只停留在查询和统计的功能上,并未转化为管理人员所需要的具有分析和决策功能的数据。因此,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还需不断开拓新的思路。

二、 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管理方面的实际应用

各种环境信息系统的应用就是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以下分别介绍环境监测业务管理系统、移动监测管理系统、环境物联网自动监控系统、环境监测GIS系统几个比较典型的环境信息系统的应用,以此直观展现信息技术对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带来的深远影响。

1、环境监测业务管理系统的应用

以某监测站的业务系统为例,该系统基于WINDOWS平台,采用Client/Server模式,Sybase进行后台数据库管理, PowerBuilder 6.5(PFC)实现面向对象编程。该系统包括:公共数据管理、质控管理、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计价管理及系统管理等模块,对环境监测工作从现场采样、样品管理、质控管理、实验室分析、三级审核、统计计算到生成报表实现全过程管理,基本解决了监测工作中样品流转全过程的业务需求,系统自动生成的监测报告包括有:废水监测报告、烟色烟气报告、污染源噪声报告、油品含硫量监测报告及委托环境水监测报告。

经过多年的运行和积累,某监测站的监测数据库已建立成型,涵盖了大部分的业务数据,但由于现有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环境监测基础数据的进一步迅速统计、分析,真正应用于统计分析的监测数据远未达到可利用数据量。为了更好的利用数据库资源,使之能在业务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将来建立环境监测中心数据库是实现环境监测信息集中管理的最有效方法。环境监测中心数据库就是将环境监测业务管理的所有内部业务数据和信息资源集成在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和使用,可加速环境数据的处理、加工与利用,并为各类环境数据的综合利用和分析提供平台,达到充分挖掘环境数据的价值的目的。

2、移动监测管理系统的应用

移动监测管理系统采用了无线网络技术(根据需求可选配CDMA或GPRS的通讯模块),智能移动终端通过无线网络与监测中心的服务器连接,把实时数据远程传输至指定的数据库内,实现了现场环境监测数据的无线实时传输与无纸化办公。移动监测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定期监测采样任务管理、采样任务审核、监测报告远程审核以及监测信息查询等功能。

(1)定期监测采样任务管理

任务引擎根据监测大纲的要求,自动生成污染源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的任务,包括监测对象、采样点位、主要监测项目、质控要求等信息,采样人员移动终端接收采样任务后,进行现场采样,并将现场采样信息自动传回到后台业务系统。

(2)采样任务审核

领导远程对采样人员的采样登记表进行审核,以便质控部门进行加密管理。

(3) 监测报告远程审核

领导通过移动终端对监测报告进行审核签发。

(4) 监测信息查询

远程查询各类污染源常规监测、定期监测、自动监测;环境质量监测、大气自动站、水质自动站等监测信息;查询各类环境监测统计报告及报表。

现场监测工作与智能移动终端的结合,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模式,大幅度提高现场监测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现场监测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减少人为工作失误,使现场监测工作走上“无纸化、无线化”之路。未来几年内,随着移动监测管理系统的逐步推广和完善,一定会成为现场监测人员不可缺少的得力助手。

3、环境物联网自动监控系统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技术。因此,物联网技术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

环境质量、污染源在线监测就是十分典型的物联网应用,建设一个统一的集成环境质量、污染源自动监控的在线监控平台,是物联网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实际应用。基于物联网的数据整合系统,可以将现有的环境质量在线监测数据和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以及未来不断扩充的在线监测数据整合在统一的接口下,通过各种标准适配器和环境监测数据中心和统一的监控管理平台进行集成,形成一个一体化的在线监测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操作反控、数据展示、报表制作的数据处理系统。

总体上来讲,环境物联网自动监控系统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地获取自动监测(控)系统的实时监测数据,动态搜集、统一监控空气、水质、污染源变化情况并进行加工、处理、及时,建立较为完善的空气、水质、噪声、生物、辐射、生态环境等全要素的自动监控网络系统。

4、环境监测GIS系统的应用

GIS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门空间信息处理技术,它涉及学科多,应用领域广,特别在自然资源和环境等方面显示了很强的能力和极好的效果。GIS处理、管理的对象是多种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关系,包括空间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感图像数据、属性数据等,用于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解决复杂的规划、决策和管理问题。

基于GIS的环境监测系统能够使环境管理在办公自动化方面产生质的飞跃,它通过分析信息的空间分布、监测信息的时序变化,比较不同的空间数据集,实现对空间信息及其它各类信息的标准化管理与信息交换,使大量抽象、枯燥的数据变得生动、直观和易于理解。

依据某监测站的业务现状,环境监测GIS系统主要从环境质量、污染源在线监测两部分,基于GIS的完整展现实现以下几方面的业务:

(1) 环境质量GIS系统

系统建设一方面结合了水质模型、大气扩散模型等环境评价模型库,进行水环境、大气环境污染预测、环境质量模拟等。另一方面结合地图对环境历史数据进行查询统计,并且将大气、水等环境要素的数据与地理信息结合在一起,结合空间分析模块,对整个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以反映出区域中受污染的程度以及空间分布情况。系统在结果表现层面主要采取时间趋势分析、空间分析、时空演变分析对环境质量进行分析评价,并且将数据分析结果以数值、图表、地图等表达方式展现出来。

(2)污染源在线监测GIS系统

主要是在线系统的集成应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将原有的在线监测系统和GIS应用充分结合,建设多维空间立体监测数据,系统将在线、连续、历史、超标报警等数据能够直观体现在地图上,并且利用历史数据和现状数据进行对比,进行综合分析和趋势分析。

根据重点污染源监测数据库中企业的地理位置信息,建立污染源或企业的地理位置坐标数据库。利用重点源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对地图上用空间选择工具选中的区域进行污染排放、利用等的统计分析,形成各种分级、分组报表。根据污染源的各类属性生成环境管理中需要的专题图。

随着我国对GIS技术应用的广泛开展,GIS技术必将在我国环境科学领域得到更大的发展,为环境监测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3篇

第一条为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和管理,规范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应遵守本办法的规定。

第三条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任务是通过建立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站网,对全国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状况实施监测,为实现为国家制定水土保持环境政策和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第四条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水利部统一管理全国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负责制订有关规章、规程和技术标准,组织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国内外技术合作与交流,全国水土保持公告。

水利部各流域机构在授权范围内管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设立的水土保持机构、以及经授权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对辖区内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实施管理。

第五条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按水利部制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

第六条省级以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机构编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作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进行修订的,须经原批准机关审查同意。

第七条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机构或报请同级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监测站网的建设与资质管理

第八条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的指导下,按基本建设程序建设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站网,其运行实行分级负责制。

第九条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站网由以下四级监测机构组成:一级为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二级为大江大河(长江、黄河、海河、淮河、珠江、松花江及辽河、太湖等)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三级为省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四级为省级重点防治区监测分站。

省级重点防治区监测分站,根据全国及省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设立相应监测点。具体布设应结合目前水土保持科研所(站、点)及水文站点的布设情况建设,避免重复。部分监测项目可委托相关站进行监测。

国家负责一、二级监测机构的建设和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三、四级及监测点的建设和管理。按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建设的监测站点不得随意变更,确需调整的须经规划批准机关的审查同意。

第十条有水土流失防治任务的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和管理单位应设立专项监测点对水土流失状况进行监测,并定期向项目所在地县级监测管理机构报告监测成果。

第十一条下级监测机构应接受上级监测机构的业务指导。

第十二条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须由具有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资格证书的单位承担。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资格证书管理办法由水利部另行制定。

第十三条从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的专业技术人员须经专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取得水利部颁发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岗位证书,方可持证上岗。

第三章监测机构职责

第十四条省级以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主要职责:编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和实施计划,建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和实施计划,建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信息网,承担并完成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任务负责对监测工作的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质量保证,开展监测技术、监测方法的研究及国内外科技合作和交流,负责汇总和管理监测数据对下级监测成果进行鉴定和质量认证,及时掌握和预报水土流失动态,编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报告。除本款规定的职责外,各级监测机构还有以下职责:

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对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具体管理。负责拟定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标准,组织对全国性、重点区域、重大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负责对监测仪器、设备的质量和技术认证,承担对申报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资质单位的考核、验证工作。

大江大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参与国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和协调工作,负责组织和开垦跨省际区域、对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的开发建设项目和监测工作。

省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负责对重点防治区监测分站的管理,承担国家及省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的验收监测工作。

第十五条省级重点防治区监测分站的主要职责:按国家、流域及省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和计划,对列入国家及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治理区、重点监督区的水土保持动态变化进行监测,汇总和管理监测数据,编制监测报告。

监测点的主要职责:按有关技术规程对监测区域进行长期定位观测,整编监测数据,编报监测报告。

第十六条开发建设项目的专项监测点,依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对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水土流失进行监测,接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管理。

第四章监测数据和成果的管理

第十七条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和成果由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机构统一管理。

第十八条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实行年报制度,上报时间为次年元月底前。

下级监测机构向上级监测机构报告本年度监测数据及其整编结果。开发建设项目的监测数据和成果,向当地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机构报告。

年报内容按有关技术规范编制。

第十九条国家和省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成果实行定期公告制度,监测公告分别由水利部和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省级监测公告前须经国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审查。监测公告的主要内容:水土流失面积、分布状况和流失程度,水土流失危害及发展趋势,水土保持情况及效益等。

国家水土保持公告每五年一次,重点省、重点区域、重大开发建设项目的监测成果根据实际需要。

第4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X8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9-168-1

1环境监测的地位和重要作用

环境监测是环境信息的捕获―传递―解析―综合的过程。只有对环境信息进行解析和综合,才能揭示环境监测的内涵,直接为环境管理、环境保护服务。而这些定量化的环境信息,只有通过环境监测才能得到。离开环境监测,环境保护将是盲目的,加强环境管理也将是一句空话。环境科学的发展首先要求判断环境质量,或判断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破坏及其污染破坏的程度。这项任务单靠环境分析化学一种方法是难以完成的,必须和先进的物理或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各种方法相结合才能完成。判断环境质量,从监测手段上来看,有对环境样品组分、污染物分析测试的化学监测方法;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群落、种群变化、畸形变种、受害症状等生物对环境污染所发生的各种信息,作为判断环境污染状况的环境生物监测方法。环境监测由多个环节组成,只有把各个环节都做好了,才能获得代表环境质量的各种标志的数据,才能反映真实的环境质量。

2我国环境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内在动力比较缺乏。现阶段,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依旧受传统的计划经济制度的影响,其时间资金的投入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很多环境监测的部门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环境监测工作,在事业型机制的影响下,我国的环境监测部门缺乏内在动力。

2.2监测能力不够强。目前,监测部门的环境监测能力与监测领域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受到硬件条件的限制,监测部门对上级所要求的监测任务的展开工作还不够全面,不能使监测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一级二级站的监测力度不够强,三级站的监测能力差距更加的明显。随着环境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相应的也加大了环境监测的任务量,而监测设备、人员、技术等方面也比较紧张,难以应付大量的工作负担,以至于环境监测的工作质量也逐渐下降。

2.3大型设备得不到充分的使用。环境监测站中很大一部分大型仪器已经成为标准的配置,各部门也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是监测部门对设备的使用程度还不够高,基本上只是为了完成考核指标而对设备进行购置,同时监测工作也不够完善,不能为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有的设备购置后并没有经常性的使用,造成了设备闲置的状况。

2.4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一是没有良好的人才引入激励机制,无法引进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二是留不住优秀人才。缺乏提高监测人员的激励机制,很多在职的监测员感觉到没有发展,缺乏工作积极性。三是专业素质不高,没有形成激励性的培训机制。加上缺乏长效性的培训机制,尤其是缺乏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导致工作效果差、效率低,难以满足环保事业发展的需要。

2.5环境监测监管不严。环境监测工作应该公正、严肃的依照相关规定,由相关部门进行监管,再对环境质量给出客观和真实的评价,对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事实根据。一些环境监测站由于当地政府的乏力投入和不足资金,服务性监测都是来自于自己经费的筹备,才能维持监测站的继续运营。由于国内现有的环境监测监督体系不是很完善,没有对数据质量的衡量标准及评价,对于监测工作没有相应的制约能力,从而给环境的管理工作带来一些麻烦和困难。

3提高我国环境监测能力的对策

3.1高度重视环境监测。一是政府财政应加大对环境监测的资金投入,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同时,应该根据监测项目所需的费用足额下拨专项经费,以确保监测工作的运行。二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企业进行环境保护评价、验收、监测,由企业按规定交纳一定的费用。三是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切实转变监测工作职能,改变当前收取服务费而开展监测工作的局面,促使基层监测站将更多的经历放在本职工作上,从而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3.2加强队伍建设。针对监测人才缺乏的现状,应该切实制定人才引进、队伍结构优化管理的相关制度。(1)切实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及其他福利待遇等,让这一工作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2)政府应制定人才引进优惠政策,用高待遇吸引人才。(3)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将工资待遇与工作绩效进行挂钩,以此充分提高监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4)确保培训经费、人员、场所到位,将岗前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突击培训相结合,工作与培训相结合,并构建具有激励和约束性质的机制体系便于考核培训效果,将考核结果纳入考核考评和职称晋级,以增强其参与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

3.3对大型现代化设备进行充分的利用。监测部门应该提高现代化大型设备的使用效率,建立相关的设备共享的制度。大型现代化设备的成本较高,具有多功能性、标准性以及专业性等各方面的特征,要想提高大型现代化设备的使用率,就必须对设备采取开放共享的制度,实现环境监测部门与高校、商检以及质检等多个相关部门的资源共享,大量的节省人力物力,从而提高了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3.4加强各项认证的工作力度。认证工作包括国家实验室的认可工作以及计量认证工作。国家实验室的认可工作确认监测实验室的能力,经过实验室的认可后,监测站的数据会得到全国以及更多国家的认可,使市场中的竞争力以及知名度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并确立了监测数据的权威性、公正性以及科学性。环境监测部门必须在计量的相关规定的基础上,进行计量认证工作,通过计量的认证之后,监测站的各项报告才能够成为有效的决策依据,产生法律效果,从而被社会所认可。

3.5完善监测报告的全面性。所有的监测工作最终将通过监测报告的形式表现出来,形成有代表性的数据,供环境管理机构参考。现有的监测报告形式单一,通常都仅仅是上报繁杂的监测数据,而缺乏分析性。一份全面的监测报告应该在涵盖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给出客观的分析评价结果,或比较分析结果,这样才能使监测报告更具说服力。还应该根据监测结果显示的污染程度和污染原因等本质性问题,出具污染变化的动态说明,提醒环境管理机构及时把握污染现状和预测将来的恶化趋势。

4结语

综上,环境监测是一项专业性、复杂性、系统性的民生工程,我们应该提高认识,更新理念,创新方法。政府应该高度重视环境监测,加大经费投入,改变运作模式,确保监测站工作的自主性,提高环境监测管理水平,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专业素质,从而达到提升环境监测质量,以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监测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5篇

1.1深入现场调查环节需要对建设工程的环保设施资料进行全面收集,以及对环境管理部门进行审批时所采用的具体标准,明确环保设施排污口位置以及污染物的排放状况,要全面根据污染物排放标准相关内容检查排污口位置是否合格,排气筒高度满足要求与否,采样平台、排污口设计是否规范都必须全面调察。

1.2监测方案制定环节需要根据环境工程的行业类别、所在区域的环境功能属性、排放污染物的具体种类以及污染物排放最终去向和相关部门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时间进行全面的分析,除此之外,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监测项目的内容、监测采样时间、监测采样频率等等,都必须选择与之相符合的监测方法以及相应标准。

1.3依据监测方案深入现场,进行采样环节需要依据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对环境工程污染的环节进行具体情况确定采样,在采样时间上必须遵循相关规定规范和标准,在采样频次必须依照标准进行,样品保存和运输必须严格参照规范执行。此外,环境监测站对环保设施进行验收监测时,监测人员使用的采样设备以及其它分析仪器,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

1.4实验室数据分析环节实验室开展样品分析时,应优先采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方法,在进行因子测试以及分析工作中,应当依照我国政府实施的环境质量标准进行,需要采用国际标准或者其他国家的标准时,应进行等效性和适用性检验,同时检验结果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当地政府颁布的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监测方法选择。

1.5数据处理以及监测报告环节遵从的标准主要有国家颁布的《数字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8170-2008进行,同时应当依照其它监测技术要求的标准以及规范进行数据处理。在监测报告中不得使用口语,必须是环境标准中的特有用语以及名词术语,这是监测报告中的基本要求。

2标准运用期间需要注意的项目

2.1高度重视标准有效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的不断改变,在进行环境工程的监测过程中,监测人员必须及时了解我国政府颁布的最新监测标准,及时的了解最新监测标准中所出现的新内容、新要求,监测机构及时更新并确认,使其确保监测与时俱进,杜绝使用过时的监测标准。如果出现疑问,监测机构必须通过权威网站查询以及咨询相关部门进行核实确认。

2.2标准要进行选择性的使用在监测过程中,需要根据监测对象污染性质的不同,制定与之相符合的监测方案,同时选择计量认证的环境监测标准,要根据国家标准以及地方标准的区别联系进行选择,针对已经制定出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需要依照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监测。而对于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里面所欠缺的相关标准,则应当依照国家标准进行监测。需要经过全面论证区分,使用综合标准或是行业标准,针对环境工程的行业性以及综合性,建议将行业标准作为首选,行业标准缺位的情况下,使用综合排放标准。对实际工作中常用的大气、水质、噪声排放标准做到心知肚明。

2.3科学选择执行时间相当一部分污染物排放标准检测过程中都应当依据新旧企业实施时间的不同进行监测,通常选择两个时间段,依据环评审批的具体时间进行监测(然而锅炉监测例外,其执行时段必须依据企业的安装时间来监测,不得依据其他标准),依据环保部门批准的建设环保设施项目报告书(表)作为监测指标。

3结语

第6篇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监测 问题

[中图分类号] X8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2-162-1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项目和建设项目的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评估和预测,继而提出预防或者减少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且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有效监测,确定环境质量或环境污染程度以及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监测,是指以保护环境为出发点,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环境监测计划,以监控环境污染、防止环境质量下降、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

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环节,贯穿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个过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首先必须委托有监测资质的环境监测部门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值监测,在环境本底值不超标的情况下再对具体项目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并制定监测计划和方案;项目建成并试运行3个月后,必须对建设项目进行验收监测,以确保环境影响评价中规定的环境保护设施落实到位;在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回顾性评价。总而言之,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初期、建设期、运行期及后评价期都需要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持。

环境监测,是通过分析已有污染的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寻找污染源,预测污染变化趋势,对建设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现状调查,开展环境监测,获得真实的环境现状数据。根据监测数据,结合同步观测的气象、水文等资料和污染源料,验证或调试评价预测模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可验证建设项目周边地区环境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管理的目标要求,同时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质量进行检验。执行环境监测计划的目的是预防和及时发现企业引发的环境污染事故,及时发现环境保护措施的不足。

2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和原则

根据工作阶段,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的内容基本可分为两个部分:调查阶段所进行的监测和项目竣工验收过程中的监测与调查。

2.1调查阶段的环境监测

该阶段的监测主要是根据项目的评价等级、经济条件以及项目建成后对环境造成的主要影响,选择适合的监测对象和环境因子,确定适合的监测范围,选择正确的检测方法,并制定一个较优的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过程应遵循经济实用、优先污染物优先监测、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原则。同时,监测单位应严格按照环境评价单位提供的监测方案进行监测。当监测方案在实际执行中有困难时,应及时与环境评价单位进行沟通联系。监测采样严禁在监测采样技术导则所禁止的条件下进行;采样中遇到异常情况,应在监测报告中予以说明。监测的全过程应严格遵循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原则,以正确反映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

2.2竣工验收过程中的监测与调查

竣工验收过程中监测与调查主要为环境保护管理检查、环境保护设备运行效果测试、污染物达标排放监测、环境保护敏感点环境质量的监测以及生态调查。监测一般应在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生产能力75%以上的情况下进行,监测污染因子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初步设计环境保护篇章中确定的污染因子,监测过程中严格遵循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原则。

3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在环境监测实际工作中,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等各种因素的干扰限制,监测频率低、监测点位不全等现象时有发生,从而使得监测数据不具代表性,亦或监测数据结果不能准确地反映环境的实际状况。再者,由于时间紧迫、经费不足等客观原因,为了赶进度,环境评价单位对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一些监测工作进行压缩、简化或省略,监测单位对于某些监测项目的分析未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此外,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由于方法、技术及数据表述形式等方面的不足,造成该工作目前处于空白状态或无实际运用价值,大多数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只是走形式。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监测数据准确性不高,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从而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质量。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参考:

一是完善环境评价报告书评审责任规范制度。在审查环境评价报告书和环境评价大纲时,让环境监测技术负责人参加评审监测方案和内容的制定。强化环境监测技术监督职能,强化对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提升服务质量。

二是建立并落实环境影响评价监测程序和经费使用等相关制度,形成制约机制。项目环境评价等级应与其评价时间、工作量及经费相关,评价时间进度应作为一个评审条件,杜绝速战速决、急功近利等现象。根据环境监测方案,科学安排时间,全面统筹经费,确保环境监测工作顺利进行,充分发挥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加强环境评价单位和监测单位对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监测工作的认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环境监测对于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监测机构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监测数据依法公开。尤其是加强对环境本底值的监测,对科学评价、预测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提出环境保护方案至关重要。

第7篇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环境监测人员,尤其是质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都应着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并认真分析当前自身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不足,结合本地区的环境监测实际,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着力提高环境质量管理工作的水平,以全面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确保监测工作质量的主要途径。那么在当前日益复杂的环境下,尤其是我们生活的环境正时时刻刻遭到破坏的严峻形势下,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环境质量检测人员,应如何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呢?以下笔者从当前环境监测现状入手,提出几点仅供同行参考与交流的浅显之见。

1 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

1.1 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导致环境监测质管理水平的低下

环境监测质量水平的低下是目前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这是由于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科研能力低下、技术储备严重缺乏、监测方法过时、优秀人才缺乏、监测设备缺乏科技含量且使用频率和故障发生频率较高。尤其是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仪器和设备尤为缺乏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

1.2 监测水平不均衡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不同的地区间的环境监测水平也不尽相同,尤其是在很多偏远地区,甚至没有设立专业的监测机构,即使设立了监测机构,也往往缺乏专业性,不尽缺乏专业的设计,往往由于资金的匮乏而缺乏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即使培训也是选取代表参加培训,再由代表回到本监测站内部开展培训工作,从而导致我国监测水平的不均匀,这在在一定程度上给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提出了挑战。

1.3 监测质量保障体系亟待健全

当前,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保障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很多质量管理制度亟待完善,现有的制度得到有效的落实,加上一些环境监测人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导致监测质量缺乏保障。

1.4 综合分析能力亟待提升

在目前的环境监测报告中,往往只分析现状,而对产生的原因分析的则少,导致其分析往往缺乏综合性、专业性和系统性,导致环境监测报告的质量低下。因而为提高其综合分析能力,就必须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2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通过对我国环境监测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必须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的管理,才能促进环境监测质量的提升,促进环境监测水平的提升,从而为环境污染的治理、环境的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预防等提供坚实的依据。基于此,以下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如何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确保环测质量管理工作始终贯穿整个监测过程之中

环境监测站,就是以环境监测而设立的机构,因而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环境监测人员,必须在确保监测任务完成的基础上确保监测质量,而这就需要环保部门加大环境监测质量的管理,引导监测人员科学合理地看待和处理环境监测任务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并从环境监测环节制定监测方案、样品的采集以及到编写监测报告等环节都严格按照质量保障体系中的相关规定,开展质量监测工作。必须着力改善当前只注重质量、轻视管理以及口头注重质量管理的现状,否则没有将失去质量监测的意义,从而为环境决策和执法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确保环测质量管理工作始终贯穿整个监测过程之中,为监测工作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建立并不断完善和执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保障体系

为确保环境监测质量的提升,就必须建立较为系统和科学的质量管理保障体系,并采取技术文件的方式,为每个监测部门和监测环节的实验环境与条件以及工作岗位及管理人员的职能进行规范,并确保建立的环境监测质量保障体系得到不断晚上和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每个监测环节都必须严格按照技术文件开展工作,并对自身的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确保其得到持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从而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坚实的依据。但需要指出的是,作为管理人员,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应不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确保各项规划计划的科学性并落到实处,并在监测过程中加强技术的指导,毕竟人才是管理的主体,而质量保障体系只是一种辅助形式,作为管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2.3 加强人员培训,着力提高监测水平

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主体是监测人员,也是质量管理的对象,但环境监测的对象主要是环境,因而要想提高监测质量,就应从加强人员培训开始,着力打造一支现代化的环境监测团队,从加强人员管理方面提高环境监测质量,达到监测管理的目的。因而在培训过程中,作为环保部门的领导,必须高度重视环境监测人员的培训工作,着力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因而在人员培训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方面,不断加强环境监测人员的思政教育,着力提高其政治素养,使其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参与到环境监测工作中来,以最大化的确保监测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不断加强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的培训,着力提高其专业水平,并建立具有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奖惩体系,使其更好地参与到环境监测工作中来,并坚持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以培养其对环境监测事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此外,作为国家和地区的环保部门,还应重视所在区域的落后的环境监测机构的改善,从而引导广大基层工作者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这一项伟大而又艰巨的任务中来,以不断充实环境监测队伍,确保整个监测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所提高。

2.4 加快能力建设,逐步实施标准化建站

环境监测站的能力建设,是监测质量管理的基础,各地环保部门应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推进各级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工作,各级监测站的人员编制、办公用房、仪器装备等要与本地区环保工作的要求相适应,达到能够履行自身职责的条件和要求。摒弃过去东拼西凑、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项目不集中重点不突出、只跑人际关系不注重“做项目”、指望以能力建设的名义搞几个零花钱的老思想,切实从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出发搞项目。

2.5 严把好设备的维护关

充分重视并下大力气把自动监测设备运行和维护,加强系统日常维护检查和校准核对,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结合实际情况拟适当安排资金完善空气自动监测的校准装置,并在环境敏感地区补建几个空气自动监测站,切实做好防洪、防盗、防雷和防冻等安全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2.6 提高综合分析能力与水平

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十分重要,环境质量与污染源监测的结果要以各种报告来体现,各种结论、趋势、原因是大量数据科学分析评价的结果,它要求较高的技术素养和广泛的多学科知识。逐步提高各环境监测站的综合分析能力,抽调能力强、熟悉监测业务的人员从事综合分析工作,配备专门的综合分析人员,应重视他们提出的各项报告中的结论和改进意见。

参考文献:

[1] 家昌.环境监测工作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J].环境科学导刊,2009,(S1).

[2] 焯朋.关于环境监测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J].今日科苑,2009,(09).

[3] 宗智,郑梅.强化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技术监督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2,(10).

[4] 丽华.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综合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06).

第8篇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下列环境监测活动的管理:

(一)环境质量监测;

(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

(三)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

(四)为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价等环境管理活动提供监测数据的其他环境监测活动。

第三条环境监测工作是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的法定职责。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应当按照数据准确、代表性强、方法科学、传输及时的要求,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体系,为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跟踪污染源变化情况,准确预警各类环境突发事件等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第四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环境监测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一)制定并组织实施环境监测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二)组建直属环境监测机构,并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机构建设标准组织实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三)建立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审核和检查制度;

(四)组织编制环境监测报告,环境监测信息;

(五)依法组建环境监测网络,建立网络管理制度,组织网络运行管理;

(六)组织开展环境监测科学技术研究、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适时组建直属跨界环境监测机构。

第五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具体承担下列主要环境监测技术支持工作:

(一)开展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

(二)承担环境监测网建设和运行,收集、管理环境监测数据,开展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价,编制环境监测报告;

(三)负责环境监测人员的技术培训;

(四)开展环境监测领域科学研究,承担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方法研究以及国际合作和交流;

(五)承担环境保护部门委托的其他环境监测技术支持工作。

第六条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依法制定统一的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对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并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备案。

第七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统一本行政区域的环境污染事故、环境质量状况等环境监测信息。

有关部门间环境监测结果不一致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报经同级人民政府协调后统一。

环境监测信息未经依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公布或者透露。

属于保密范围的环境监测数据、资料、成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保密的规定进行管理。

第八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依据本办法取得的环境监测数据,应当作为环境统计、排污申报核定、排污费征收、环境执法、目标责任考核等环境管理的依据。

第九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按照环境监测的代表性分别负责组织建设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环境监测网,并分别委托所属环境监测机构负责运行。

第十条环境监测网由各环境监测要素的点位(断面)组成。

环境监测点位(断面)的设置、变更、运行,应当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关规定执行。

各大水系或者区域的点位(断面),属于国家级环境监测网。

第十一条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按照其所属的环境保护部门级别,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四级。

上级环境监测机构应当加强对下级环境监测机构的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

第十二条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应当具备与所从事的环境监测业务相适应的能力和条件,并按照经批准的环境保护规划规定的要求和时限,逐步达到国家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标准。

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从事环境监测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并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统一组织的环境监测岗位考试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监测质量进行审核和检查。

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应当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环境监测,并建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对环境监测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并对监测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库,对环境监测数据实行信息化管理,加强环境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储存,并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要求定期将监测数据逐级报上一级环境保护部门。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当逐步建立环境监测数据信息共享制度。

第十五条环境监测工作,应当使用统一标志。

环境监测人员佩戴环境监测标志,环境监测站点设立环境监测标志,环境监测车辆印制环境监测标志,环境监测报告附具环境监测标志。

环境监测统一标志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

第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盗窃环境监测设施。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协调有关部门,将环境监测网建设投资、运行经费等环境监测工作所需经费全额纳入同级财政年度经费预算。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环境监测机构及环境监测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一)未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从事环境监测活动的;

(二)拒报或者两次以上不按照规定的时限报送环境监测数据的;

(三)伪造、篡改环境监测数据的;

(四)擅自对外公布环境监测信息的。

第十九条排污者拒绝、阻挠环境监测工作人员进行环境监测活动或者弄虚作假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损毁、盗窃环境监测设施的,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移送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排污者必须按照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和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开展排污状况自我监测。

排污者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并经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检查符合国家规定的能力要求和技术条件的,其监测数据作为核定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的依据。

不具备环境监测能力的排污者,应当委托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或者经省级环境保护部门认定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监测;接受委托的环境监测机构所从事的监测活动,所需经费由委托方承担,收费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经省级环境保护部门认定的环境监测机构,是指非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的、从事环境监测业务的机构,可以自愿向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部门申请证明其具备相适应的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经认定合格者,即为经省级环境保护部门认定的环境监测机构。

经省级环境保护部门认定的环境监测机构应当接受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9篇

【关键字】环境监测;标准;应用;探讨

引言

参照我国相关的法规和环境政策,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如环境特点、相关技术水平、经济状况以及社会环境,制定出了环境标准。具体包括了规定的环境中污染物的允许含量和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数量、浓度、时间以及监测方法和其他有关技术规范。环境工程的监测工作必须通过环境标准的应用得以进行,无论是监测过程还是监测结果都会应用到环境标准。只有将环境标准应用到整个监测工作,才能够保障环境工程的质量。

1.环境工程监测工作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环境工程监测工作还不够稳定,需要进行很多的探索,才能够长期运行。虽然很多环境工程成功被相关部门验收,但是并不是所有验收过程都符合环境标准。环境工程十分复杂多变,这使得我国目前的监测工作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1.1监测能力的滞后性

现阶段,我国没有一个科学完善的环境工程监测机制,这造成了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滞后。当发生突发事件时,有关部门不能够及时做出正确的反应。正是由于没有具体的危机反应机制,使得事件发生之后,不能够针对性地采集分析相关的数据。除此之外,我国的自动监控能力也十分不成熟,需要得到改善。

1.2综合素质的提高问题

现阶段我国环境工程监测工作有待提高的方面有:

(1)目前,监测工作主要是通过单一的实验室分析进行的。我们需要将实验室、现场结合起来,综合实验室分析结果、自动连续分析结果以及应急分析结果,得出最终的监测结果。

(2)目前,监测过程中的采样工作主要是运用的点式采样方法,这样采样分析的结果不够准确。我们需要提升为面式采样,此外,还可以在面式采样的基础上,加以空中遥感分析,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

(3)现阶段我国的监测工作主要依靠的还是手工分析。为提高监测能力,我们可以以自动连续分析为主,手工分析为辅,加以调整。

(4)目前,我们进行监测工作时,采集的信息主要是浓度相关信息。为提高我国监测工作质量,还需要采集总量、生态信息以及环境风险信息等等,综合考虑分析。从事监测的工作的相关人员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够走在环境监测工作的前沿。

2环境标准的收集来源

2.1环保系统的公告及转发

政府颁布相关的环境政策、法规,出台环境标准。政府还需设立各级环保系统,以进行环境标准的公布和转发。环保系统公布和转发环境标准有助于各级环境监测部门及时有效地执行最新的环境标准。

2.2供应商提供信息

政府可以选择正规的、符合要求的出版社以及图书行销商出版销售环保相关图书,印发环境标准相关广告单页,更新最新的环境标准动态。环境监测相关部门通过购买相关环保出版物获取最新的环境标准,并且可以随时查阅。

2.3图书标准会员

政府可以建立健全环境标准图书的会员制度,这样环境工程的监测部门可以定期缴纳一定数额的会员费以定期获得最新的环境标准图书、资料,这可以通过邮寄的方式进行。

2.4标准培训

标准培训可以设置三级制度:市、省、国家。通过正规、专业的培训、宣传、讲解,使得环境工程的所有工作人员学会正确应用环境标准。

3环境标准在监测程序中的应用

环境工程的监测程序包括了:接受委托、现场调查、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监测报告。只有将环境标准应用到环境监测程序的各个阶段,才能高质量的完成环境工程的监测工作。

3.1接受委托阶段

在接受委托阶段,根据相关要求中的环境监测规范,与委托方签署监测合约,参考委托方的建议,制定监测方法标准。签署监测合约的过程,被委托方需讲明,使用的监测方法标准已经告知委托方并的到其同意的,尤其是采取的是非标准方法时,这有助于监测依照合约进行,避免以后的纠纷。

3.2现场调查阶段

在现场调查的过程,监测部门需收集该环境工程相关的环评资料,以分析环境因素、行业类型、环保部门制定的排放污染物质的各种标准对评价标准的影响。在排放污染物的相关标准中,主要是监测排污口的现场位置、排气筒的实际高度、采样方法地点等是否合乎标准。

3.3现场采样阶段

无论是采样地点、时间、间隔时间、总次数还是对采集的样品的存放、转运都应当依据相关的环境标准来进行操作。环境监测部门在进行监测工作时使用的采样器以及其它相关设备也必须要合乎国家制定的环境标准。

3.4实验室分析阶段

在实验室分析采集的样品时,必须使用国家规定的标准规范,分析测试监测因子时必须采用国家制定的标准监测方法。国家目前的技术标准图书主要有《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涉及到了三种分析方法,通常情况下采用A类分析方法进行实验室分析。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环境标准,对实验室样品分析进行质量把控。

3.5数据处理和监测报告阶段

我国目前的数据修约的环境标准主要包括了GB4883《数字修约规则》、HJ/164-2004《地下水监测规范》以及HJ/91-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必须使用专业术语书写监测报告,并且严格按照国家环境标准进行数据处理和监测报告。

4标准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1标准有效性

政策、法规具有时效性,作为国家政策、法规的一部分,环境标准的制定、执行、废除也具有时效性。我国的经济、社会环境在不断发展,科学水平在不断进步,因此环境标准也在不断改变、进步。因此,监测部门必须注意使用有效的环境标准。

4.2标准的选择使用

监测对象不同、监测方案也应当不同。监测部门必须有针对性的制定监测程序,应用最恰当的监测标准,严格区分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适用的情况,地方标准有相关排放规定时,应按照地方标准进行监测工作,反之,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工作。认真分析是应用行业标准还是综合标准,首先考虑应用行业标准进行监测工作,若行业标准没有相关排放规定时,则按照综合标准进行监测工作。

4.3标准的总则及附录使用

环境标准的总则和附录常常位于标准的前面,其补充完善了标准主体。总则和附录的内容通常是有关的监测专业术语、监测技术、方式等等。在环境工程的监测工作中占据指导地位。环境监测部门在实际的监测工作时,要将环境标准主体和总则、附录都充分应用,以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5.结语

环境监测工作的正确执行不仅要求使用先进的实验室设备、配备专业的工作团队等,还需要重视环境标准的应用。政府是执行环境监测的主体,环境监测过程就是依法行政的过程,而环境标准是政府的政策、法规的一部分。政府必须制定合理、科学的环境标准,环境监测部门必须按照环境标准进行监测工作,有法可依、依法行政才能保证环境监测的公正、准确、科学。

【参考文献】

[1]杨娟娟. 浅议环境标准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应用[J]. 北方环境,2011,04:173.

[2]黄玉凯.环境标准使用中应处理好的问题[J] .环境监测与管理技术, 2005.02(1): 22- 24.

[3]刘亚民,刘庆.简述标准在合格评定中的应用[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 2003,(02).

第10篇

现场采样: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

“想象中,水质监测就是拿上仪器去江边上取一杯水,然后通过机器一会就能完成检测看到结果。”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水质监测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然而记者近日S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及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工作人员一起参加水质监测工作才发现,实际工作远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2月6日下午15时,在监测人员带领下,记者登上了位于东莞新沙港码头的一条监测采样船,出发前往监测断面。“这艘船我们平时停靠在广州黄沙码头,每个月要开出来几天开展各个断面的水质监测工作。”广州环境监测中心站工作人员介绍说,广州市大部分的河段都受潮汐影响,根据监测采样工作要求,这些河段断面采样必须是涨潮跟退潮各监测一次,“一个断面基本就要花一天的时间,光是柴油都要烧掉两三千块钱,成本非常高。”

十几分钟过后,监测采样船来到位于广州番禺的一个水质断面,船只随即停在了采样点上,水样被缓缓抽了上来。“在哪里取水,是有严格规定的,并不是说随便打一桶水上来就可以了,也不允许只是采集岸边的水样。”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吕小明告诉记者,所有的采样点都经过严格的论证,采样的时候必须到达指定的点位取水。

一个断面要采左中右三个位置的水样,而且要分别采上层跟下层两个水样,“上层是离水面0.5米的地方,下层是离底部0.5米的地方。”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水环境监测科副科长鲁言波提到,算下来一个断面分别要采六组水样。

“这艘船的设备比较先进,水样直接可以抽上来,但是很多时候采水样都只能是依靠人工来做,辛苦很多。”广州市环境监测站监测人员为记者演示了一番人工采样的过程,只见工作人员穿上救生衣,然后倚靠在船舷上,用绳子绑住的圆柱形取水器缓缓放入河中,到达指定位置取好水之后再慢慢提上来。“有时候风浪大,一不小心就可能掉到河里去。有些断面没办法行船,只能在一些桥上放着长长的线下去,这个取水器每次取几十毫升的水,要取满几十升的水样,对体力是非常大的挑战。更别说,有时候遇上大雨过后水流湍急,一些地方只是雇用渔民的木船去采水样,危险性可想而知。”

采集好的水样经过半个小时的沉淀之后,开始被装到样品瓶中。“测重金属的水样还必须要先经过过滤,然后才能装瓶。”

数据公布:检测两百多项指标,十几个工作日才能完成

与采水样的艰辛相比,样品的检测工作也是一项十分繁重的任务。

在采样船的工作平台上,记者看到装好水样的瓶子,满满当当有两百多个之多。“这些都是这个断面的水样?”看到记者的疑惑,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王宇骏解释说:“涨潮一次,退潮一次,就有12组样品,每组样品有二十几个指标,加上空白样、平行样(用于比对采样检测数据的准确性的),算下来差不多有238个样品,这仅仅是这个断面每个月要检测的水样。广州全市就有40多个断面,全省有400多个监测断面,每个月需要检测的样品数量可想而知。”

记者了解到,类似记者此次乘坐的采样船,国内并不多见,监测点也是交通较为便利,省内很多监测点山高路远需要长途跋涉,水上采样大都是用小船或者雇用渔船,水样很多时候要提到岸上再装瓶,对体力也是不小的考验。“这些瓶子来之前要清洗,有些要灭菌,然后贴上标签,工作量也不小的。”

“样品送到实验室之后,也不是直接就放到机器上,然后马上能够出结果。”王宇骏提到,做一次水质全分析,需要20多台大型专业仪器进行检测,包括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荧光显微镜、放射性测量仪、气质联用仪、等离子质谱联用仪等,而且检测过程也是非常专业而且复杂的,例如做PH值这样的一般化学指标检测,工程师先用磁力搅拌器搅拌缓冲溶液校准仪器,预热半小时后再测样品的PH值。重金属含量分析则大概需要1、2天时间,检测BOD项目,要先培养5天,然后才能够做检测。

第11篇

关键词:室内环境检测;室内环境污染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indoor environment detects the concept and purpose, in view of the indoor environment pollution problem the severity of the hazard, indoor environment testing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the problems of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door environment detects the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indoor environment testing.

Keywords: indoor environment testing; Indoor environment pollution

中图分类号:TU834.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室内环境检测相关问题

(一)室内环境检测

室内环境检测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以间断或连续的形式定量地测定环境因子及其他有害于人体健康的室内环境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观察并分析其环境影响过程与程度的科学活动。

(二)室内环境污染的危害

室内环境污染物主要有: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氨气、氡、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总挥发性有机物 TVOC和可吸入颗粒物。

1、环境治理专家提出,室内装修后,各种人造板材、装饰布、地毯等散发的甲醛,对人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都有不可忽视的毒害,可引起鼻、咽喉、皮肤及消化道癌症,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强烈致癌物质。

2、在室内装修中应用的各种油漆及油漆添加剂和防水涂料中,含有苯和二甲苯。苯化物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强烈致癌物质,可引起中枢神经麻痹,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破坏造血功能导致白血病,造成孕妇流产和胎儿先天性缺陷。

3、在民建施工使用的混凝土防冻液,主要成分是氨,它在室内发出的大量氨气,对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极大降低了人的免疫力,引发肺气肿,成人呼吸窘迫症等多种疾病。

(三)室内环境检测的目的

室内环境检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室内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并为室内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室内环境规划、室内环境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室内环境质量标准,评价室内环境质量;

2、根据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发展趋势和速度,追踪污染源,为实施室内环境监测和控制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3、根据检测资料,为研究室内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预测预报室内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4、为制定、修订室内环境标准、室内环境法律和法规提供科学依据;

5、为室内环境科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二、室内环境检测的不规范现状

(一)检测机构资质不够,检测价格差距大

当今对装修的信任危机,催生了越来越大的室内空气检测市场。然而,一些机构未经资质认证就四处招揽业务,违规出具检测报告,名头各异的室内空气检测机构的收费标准更是差异巨大。检测机构的收费标准由100元到上千元不等。这主要是检测环境、检测仪器和检测人员的构成不同造成的。正规的公司都有专业的实验室和经培训上岗的检验员,还应获得CMA计量认证资质来保证监测数据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收费自然高。然而由于检测行业兴起的时间不长,市场体制还不健全,一些检测机构只是到工商部门注册拿个经营证,再买几套设备就开始营业,检测后出具的装修治理检测证明并不准确,但是消费者一般不会再做一次复检来核实结果是不是准确,检测证书起到了一个哄骗消费者的作用。

(二)行业有待法律规范

室内空气检测和治理行业的混乱,与法律规范的缺失有关。目前,国家对这一行业尚未出台专业法规,只有关于室内空气检测主要有两项标准,分别是《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与 《GB50325-2001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物控制规范》。前者是国家环保总局和卫生部的国标推荐性标准,是一种指导性标准;后者则是建设部的强制性标准。一般来讲,GB/T18883—2002较多用于家庭和精装修的房子。

(三)室内环境检测技术有待提高

室内环境检测技术属于一项新兴的技术,首先,国内具备室内环境检测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工作人员十分短缺,具备室内环境检测资格的优秀人才少之又少。其次,一些检测机构由于资金短缺,缺乏技术性能良好、灵敏度满足检验标准、规范要求的仪器设备。这些因素造成室内环境检测的技术含量不高,检测结果不准确。

三、规范室内环境检测的措施

(一)建立市场分级管理机制

一个正规的从事室内环境检测验收并出具检测报告的机构,应该有符合检测要求的实验室、设备及相关技术人员,应建立起相应的检测程序和质控体系.有建设管理部门颁发的正规资质.并通过质量技术监督机构CMA认证。但由于目前市场发展刚刚起步,可以实现分级管理体制。对具有资质并取得CMA认证的单位,可以批准其进行室内环境工程验收和室内装饰装修检测,并能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检测报告,作为解决法律纠纷、居民维权和政府工程验收的依据;对大多数居民进行室内检测环境.只作为治理或评价参考的.可以由部分资质不深或未取得CMA认证的机构进行检测,降低成本。

(二)加强政府管理力度

争取政府早日出台相关政策法规.物价及其他部门应出台固定的收费依据,抵制不良竞争,价格定位大致可分为工程验收、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报告、出具普通检测报告、简易检测4种费用。

(三)重视室内环境检测治理的技术研发

国家相关部门应当重视室内环境检测治理企业内部的相关科学技术的研发,对研发出的监测治理技术给予一定程度的奖励,并适当的向研发企业拨助款项,来鼓励企业对于室内环境监测治理的技术自主研发,努力提高全国的室内环境监测治理水平,保证我国的室内环境质量能够达到人体健康标准。

(四)培训室内环境监测治理人员

室内环境监测治理的效果与开展室内环境监测治理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联系极为密切。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对于室内环境监测治理企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保证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室内环境监测治理的知识和技术,合理开展日常工作。另外一方面,还应当出台和完善规范室内环境监测治理从业人员的准入和资格认定标准,保证从业人员在认知国家相关技术规定的前提下,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

(五)加大环保宣传力度

要加强对室内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与室内环境健康意识,加大室内环境污染危害及污染源头的宣传,使人们充分认识室内环境监测的内容、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污染控制与预防。可利用新闻媒体对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及室内污染预防与控制的新经验、新进展等进行报道,营造环境保护的舆论氛围。在全民中开展环境科普教育,让公众对环境有知情权,提高公众的环保自觉性。同时还可通过环保信息机制的建立,让权威的专家学者参加环境知识普及,避免误导公众的现象发生

四、室内环境检测的规范施工

(一)布点与采样

布点和采样采样点位的数量根据室内面积大小和现场情况而确定,要能正确反应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污染程度。原则上小于50m2的房间应设1~2个点;50~100 m2设3~5个点;100 m2以上至少设5个点。布点方式:多点采样时应按对角线或梅花式均匀布点,应避开通风口,离墙壁应大于0.5m,离门窗距离应大于1m。采样点的高度原则上应与人的呼吸带高度一致,一般相对高度0.5~1.5m之间。也可根据房间的使用功能,人群的高低以及在房间立、坐或卧时间的长短,来选择采样高度。有特殊要求的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经装修的室内环境,采样时间应在装修完成7d以后进行。一般建议在使用前采样监测。检测应在对外门窗关闭12h后进行。对于采用集中空调的室内环境,空调应正常运转。有特殊要求的可根据现场情况及要求而定。

(二)监测项目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项目新装饰、装修过的室内环境应测定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等;人群比较密集的室内环境应测菌落总数、新风量及二氧化碳;使用臭氧消毒、净化设备及复印机等可能产生臭氧的室内环境应测臭氧;住宅一层、地下室、其它地下设施以及采用花岗岩、彩釉地砖等天然放射性含量较高材料新装修的室内环境都应监测氡(222Rn);北方冬季施工的建筑物应测定氨。

结束语

室内环境检测是一项关乎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工作,对室内环境检测进行规范,认真开展监测工作,努力为广大居民创造更健康的生活环境是每一位环境监测人员义不容辞的使命。在室内环境空气监测工作中,环境监测人员要本着大胆实践、认真钻研的工作态度,规范检测行为,总结工作经验教训,努力探索规律,切实提高室内环境检测水平。

参考文献

[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S].GB50325-2010.

[2]李先庭.室内空气质量研究现状与发展[J].暖通空调,2009(30):36-40.

[3]李金荣.家装污染及其检测治理技术[J].舰船防化 2006.(1):13-15.

第12篇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水平

为使自己的思想尽快适应形势和工作的需要,我注意从提高自己政治理论和业务素质入手,一是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的十精神,深刻领会科学内涵,把握其精神实质并且用于指导实践。二是认真学习了相关法律法规,准确掌握政策,确保依法行政、科学行政。三是认真学习了有关业务知识,及时消化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以保证分管工作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自觉的在工作中用党的政策、纪律和国家的法令、法规来指导自己、约束自己。

二、认真履职,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服务政府决策,按时高质提供环境质量信息

环境监测是政府环境管理决策的基础。环境监测站坚持对所辖区域的空气、水、噪声等环境要素进行及时全面的监测分析,全年获取监测数据超过五千余个。

(二)服务环境监管,为守护环境安全保驾护航

1、及时服务环境执法监测。一是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我站调配监测力量,完成了监管区近20多家企业的污染监督监测,并及时出具了监测报告,为环境执法及时提供了依据。二是“三同时”项目监测。积极配合管理部门工作,完成建设项目的验收工作,并按要求编写监测报告,努力为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做好服务工作。三是投诉监测。积极参与、协助对污染案件的处理,为有关管理部门回复投诉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及时服务政策要求及各类应急处置。一是按照我局开展“三查”专项行动再排查及流域环境污染隐患排查的实施方案,我站连续三个月对十三家重点排污企业进行污水的采样及室内分析工作,累计向管理部门报出分析数据200多个。二是按照冀环办发[2013]214号和张环办[2013]129号《关于做好全省县级环境空气监测网建设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区作为第一期建设单位之一,任务重,工期紧,目前实施PM2。5监测仪器已经,到位此项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三)服务企业和群众,开展优质高效服务

为了更好的为企业和群众提供监测服务,今年以来我站本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办就办好”的准旨,进一步提高我站的对外办事效率。年初我们制定了本年度的工作计划并做了全面细致的工作分工,明确岗位职责,实行首问首办负责制,处处展现我们环保队伍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工作水平。

三、从严要求,筑牢廉政自律的防线

能自觉遵守中央、省、市出台的各项廉政制度,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能自觉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总之,本人能时时处处从严要求自己,真正把执行纪律规定化作自觉行动,做到了清正廉洁。在以身作责的同时加强对站里每位同志的严格管理,真正做到遵纪守法,无违纪违规现象发生。

一年来,在全面完成站内年度任务的基础上,结合计量认证复评审,我站各项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本人也有幸荣获区五一劳动工作者称号。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