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卫生年度考核个人总结

卫生年度考核个人总结

时间:2022-09-06 05:55: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卫生年度考核个人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卫生年度考核个人总结

第1篇

第一季度:

1、与责任村村委主任、书记建立联系,确定公共卫生联络员,移交公共卫生联络员台帐,健全通畅责任村公共卫生信息管理联络渠道;

2、熟悉责任村基本卫生情况和居民健康状况,掌握责任村常住人口数、季度出生人数、季度人数、儿童人数、60岁以上老年人数、慢病人数、孕产妇人数、流动人口 数,重点是流动儿童和孕产妇信息;

3、根据卫生院公共卫生年度总体部署制订工作计划,按照责任医生台帐要求,规范填写责任医生台帐日志;掌握责任村60岁以上老年人群、慢病人群基数情况,高血压、糖尿病人分级管理,完成第一季度随访工作;

4、完成责任村居民死亡原因调查报告、结核病人督导用药、新发精神病人的线索调查排查、从业人员信息收集报告等工作;刊出春季传染病防治健康宣教黑板报一期,开展第13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工作,发放外来建设者健康手册资料50份;

5、3月底前上报公共卫生信息报表,完成领导委派的各项临时指令性工作。

第二季度:

1、常规工作:制定每月工作计划,完成结核病、精神病督导,完成居民死亡原因调查;每月上门服务访视≥90户,完成第二季度重点人群的随访指导工作;每月根据安排刊出健康宣教黑板报一期,组织大型多媒体健康宣教一次;按时参加例会,及时上报各类信息报表,完成领导委派的各项临时指令性工作;

2、完成社区居民花名册填写,掌握参保人数,为开展农民健康体检工作打下基础;

3、熟悉农民健康档案信息软件,完善家庭和个人健康档案信息数据,及时将随访信息记录入信息管理系统;

4、完成责任村流动人口调查摸底,完成责任村从业人员调查摸底,完成查螺筛查工作;

5、做好社区惠民政策宣传,配合做好一卡通的发卡工作;

6、规范填写各类台帐表册,迎接公共卫生半年度考核

第三季度:

1、常规工作:制定每月工作计划,完成结核病、精神病督导,完成居民死亡原因调查;每月上门服务访视≥90户,完成第三季度重点人群的随访指导工作;每月根据安排刊出健康宣教黑板报一期,组织大型多媒体健康宣教一次;按时参加例会,及时上报各类信息报表,完成领导委派的各项临时指令性工作;

2、根据半年度考核情况查漏补缺;

3、完成责任村改水改厕工作,落实水质监测;

4、配合完成中小学生健康体检。

第四季度:

1、常规工作:制定每月工作计划,完成结核病、精神病督导,完成居民死亡原因调查;每月上门服务访视≥90户,完成第三季度重点人群的随访指导工作;每月根据安排刊出健康宣教黑板报一期,组织大型多媒体健康宣教一次;按时参加例会,及时上报各类信息报表,完成领导委派的各项临时指令性工作;

2、完成本年度责任医生全部工作,包括各类台帐表册,责任村家庭和个人档案建档率达到80%,重点人群建档率达到85%,慢病随访信息整理,健康档案信息化合格率80%以上,对各类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做好年度工作总结,积极迎接卫生局考核评估。

农民健康体检:

根据中心卫生院总体部署,完成责任村农民健康体检工作,及时将体检结果信息归类整理反馈,做好健康体检后续管理服务,及时准确将体检信息和随访情况输入健康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第2篇

1.计算机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作用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是档案目标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我区共有卫生技术专业人员人事档案一千余卷,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是对职工档案进行信息翻阅、抄录、核对、装订、制表、清洁等工作,这种纯手工的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明显的弊端,如效率低、保管周期长等。另外,随着时间的延续,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给查找、存储、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困难,而使用计算机管理医院的人事档案就不同了,其优点在于速度快、精确度高、贮存量大、功能多、通用性强,可以及时给领导和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准确、全面的人事信息,为全区的人员编制、人员调整、人员配置、人员开发、人员使用、人员培训、人才的中长期规划等诸多方面提供可靠、详细的资料,这些作用能够极大地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也是卫生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体现。

(1)应用计算机管理人事档案,可提高人事工作质量和效率。计算机管理人事档案,既可以避免手工抄写出现的失误,还可以使档案管理人员改变过去“纸面操作”和人工归档的落后劳动方式,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例如,要提供一份干部任免呈报表,过去先要用手工制画表格,然后要从档案室找出个人档案,从个人材料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填完报表后再重新装回档案袋中存入档案室。如果利用计算机管理,可根据需要将贮存的干部个人基本情况,用查找、浏览、筛选命令显示出所需信息,然后利用管理软件所自带的报表生成功能,自动生成报表即可,打印出的任免表既美观整洁又能保证信息的正确性,从而节省大量手工操作填表时间。

(2)应用计算机管理人事档案,可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率。应用计算机查阅档案替代现有手工查阅档案,为查找档案提供方便,能够快捷地完成档案的接收、转递、借查阅、自动生成各种人事档案业务目录表等业务工作。如根据利用者的需要,进行档案的查询,可以按姓名、部门或任意条件查询相关人员的档案;人员基本情况的统计和查询,如职业类别、性别、职称晋升时间、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离退休时间等。档案输出,可以输出个人档案、全体档案、人事卡片、各类人员名册、党团员名册等。省去了调卷、阅卷、摘抄材料等工序,为档案管理人员和利用者节省了大量时间。

(3)应用计算机管理人事档案,可以延长人事档案材料的寿命。人事档案材料实现计算机管理后,原则上以计算机查询为主,从而使原始档案材料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减少了因重复调档、阅档、摘抄等工作所造成档案的磨损,有效地延长了人事档案的寿命。

2.人事档案数据库的搭建和维护

卫生系统人事档案管理数据库的搭建和维护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和办公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决策、人才预测、宏观调控、微观管理等工作将更多地依赖于人事档案管理数据库的建设。因此,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对强化人事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改进服务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应用计算机建立人事档案基本信息数据库。包括医院职工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入党团时间、参加工作时间、职务、职称、工资、职业类别、年度考核、离退休时间、终身码等各项信息。

(2)应用计算机建立人事档案查询目录数据库,实现人事档案的快速查找。如将人员按姓氏归类,依次录入人员姓名、档案编号、档案柜号等,查找人员档案时,只需打开计算机“查找功能”,输入某个人的姓名即可知道该职工的人事档案编号及存放的档案柜。

(3)应用计算机建立人事档案材料目录数据库,便于档案目录的统一化、标准化。人事档案材料的基本分类有:个人履历材料;自传材料;鉴定、考察和考核材料;学历、学位、学绩、培训和专业技术情况的材料;个人政治历史审查材料;加入党、团(包括派)材料;奖励材料;干部违犯党纪、政纪、国法等材料;干部任免、工资待遇、各种代表会代表登记表等方面的材料;其他供组织参考材料。在日常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形成大量的人事信息,这部分信息绝大多数是用手工完成的,由于手工管理不可避免地造成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分隔,使信息内容不规范,信息流程不科学。我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每人每年积累了大量的档案材料,如:学习、进修鉴定、继续教育、晋升材料、干部任免、业务总结、年度考核、学历变更、工资调整等名目繁多的纸质档案材料,档案收集后都必须用手工抄写成目录并分类,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利用管理软件可将大量的信息材料通过计算机储存、归档、分类,给予同类档案材料名称编制代码,实现部分档案信息的数据化。过去用手工抄写档案目录平均三十分钟抄一份,现在应用计算机来录入档案目录信息平均仅用五分钟就可以打印一份,可见用计算机技术编制的档案目录比手工抄写的目录就快多了。

人事档案采用计算机管理,使档案管理人员摆脱了传统的手工操作,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办公效率,成为最方便、快捷、高效的管理手段,为领导科学决策和各项工作的开展及时提供准确数据和信息,人事档案信息资源也得到了充分开发与利用。

第3篇

这次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省、市人口计生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年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分析当前人口计生工作形势,部署2009年人口计生工作目标任务,签订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书。动员全区上下坚定信心,扎实苦干,乘势而上,努力再创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佳绩。根据会议安排,我讲三个方面意见。

20*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过去的一年,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各级各相关部门的紧密配合下,全区上下以贯彻落实中央《决定》为统领,以政策推动为抓手,以优质服务为核心,以机制建设为依托,创新工作方法,实施重点突破,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圆满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目标责任书任务。20*年我区人口计生工作再受市级表彰,在全市农村地区九县(市、区)考核中取得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城关镇计生考核也荣获全市第二名,这是我区连续多年保持全市“第一方阵”,首次在年度考核中受到市级“双奖”殊荣。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级领导班子关心支持计生工作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扎实工作的结果,也是全区广大计生干部辛勤工作的结果。

20*统计年末,全区总人口155432人,其中育龄妇女44916人,已婚育龄妇女34783人;领取独生子女证人数7632人,独生子女领证占一孩妇女比46.68%。全区期内共出生婴儿1307人,政策外出生68人,政策符合率94.8%;人口出生率8.41‰,自然增长率4.39‰;出生婴儿性别比101.7;期内完成四项手术总量1677例,长效节育措施与同期出生引流比94.4%。主要工作体现在:

(一)宣传引导,服务先行,在优化工作环境上着力。首先是强化计生宣传,加大对人口法、省条例的经常性宣传,在人口计生重要纪念日,区乡联动集中开展了有声有色的计生专题宣传及生殖保健服务活动。其次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主题活动,在去年全省开展的评选“百千万婚育文明户”工作,我区共评选出一名省级、三名市级、三十名区级文明户,隆重举办了婚育文明户表彰授牌活动。活动期间,区人口计生委和罗岭镇联合新编创作了一台人口计生题材的黄梅戏,巡回各乡镇演出,大力弘扬计生新风尚。三是强化计生优质服务。全力推进乡所村室的阵地建设,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优化服务环境,强化培训以提高专业服务技能,开展计划生育科技大练兵活动,加强计生手术安全性管理,确保计生手术安全高效。

(二)领导重视,责任落实,在工作机制上着力。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工作,多次听取工作汇报,研究部署阶段重点工作。全年召开两次全区计生专题工作会议。区政府不断加大对计生工作的投入,加大奖励优惠政策落实力度,自20*年起实行独保费全区统一发放,至9月底全区7539户独生子女领证户拿到保健费。区站易址重建工作取得新进展,新站选址已经确定,即将开工建设。进一步落实计生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去年共有21个村(居)集体或个人因计生工作不力被取消评先评优资格,有4名计生责任人因计生工作不力,在20*年初村两委换届中被取消候选人资格。公安、工商、卫生、民政等计生综合治理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牢固树立计生“一盘棋”,在信息通报、性别比案件查处、流动人口计生管理等重点难点工作推进中,给予积极配合支持。

(三)强化基层,夯实基础,在经常性工作上着力。一是抓计生清理,通过清理,减少了各类综合误差,明确了重点管理对象。二是抓个案调度,确保经常性工作落实。对政策外出生、往年出生补报、长效节育手术欠帐、政策内孕情消失等重要信息实行月调度。三是强化计生业务管理,全面提升工作质量指标。统一全区统计和管理口径,规范业务。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狠抓WIS信息核查和管理。规范信息通报,及时分解,跟踪问效,确保交流信息的有效运用。四是注重业务培训,不断优化队伍工作水平。举办全区性业务集中系统培训。去年8月14日~15日,集中举办了一期人口计生业务知识培训班,各乡镇分管负责人、区计生服务站负责人,乡办乡所全体人员、各村(居)计生专干等130余人参加培训。培训结束对村级计生专干进行了闭卷测试。

(四)突出重点,强攻难点,在关键环节上着力。按照年初市人口计生责任书要求,对全年目标任务进行科学分解,细化措施。在生育节育主指标落实上,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狠抓长效节育手术落实,确保以生育、节育为核心的计划生育各项量化考核指标得到控制和落实。在关爱女孩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上,切实加大“两非”案件打击力度。坚持政策内孕情流失月上报制,及时查找案源,及时对可疑案件进行深入调查,20*年度全区共有6例结案报市。在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上,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启动“区级主管、乡级代征、村级配合、法院保障”社会抚养费征收长效机制。去年全区社会抚养费征收上缴财政金额达100余万元。

(五)督查考核,过程监督,在日常监管上着力。首先,区人口计生委注重平时业务监管,坚持做到“五个到位”,即任务部署到位、数据分析到位、后进调度到位、压力传递到位、业务指导到位。每月对主指标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每季度出具一次全区性数据分析报告,定期分乡镇梳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每月进行平时质量计分考核。其次,坚持联系点下乡制度,不定期采取进村入户形式,深入了解基层动态,及时开展业务指导。第三,坚持村级台帐区级定期会审制度。对问题进行全面梳理,逐乡分村个案提示,形成书面信息通报。四是认真组织人口计生抽样考核工作。平时考核坚持考主考重,减少弹性指标,为确保考核公平公正,每个入户小组均由一名计生委工作人员和一名乡镇业务人员组成。第二次平时考核还首次采取时间上不定期、不连续,方式上直接进组入户走访,力求考核结果真实性。为积极应对全市计生年度考核,赶在市查前进行了区级年终封闭抽样调查,利用自查进一步找出存在问题和差距,全力补缺补差。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形势分析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还面临不少问题,巩固、发展已有成绩并实现全区人口计生工作水平整体提高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从2009统计年五个月的基本数据情况看:20*年10月至2009年2月共出生597人,人口出生率为3.83‰。政策外出生15人,政策符合率为97.49%。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20.3。期内全区共做四项手术592例,期内长效节育手术与同期出生引流比为81.8%。

主要问题分析:一是政策外生育控制不力。2009年统计年政策外生育15人,其中政策外一孩10人、政策外二孩3人、多孩2人。二是孕检质量不高,孕情掌握率低。按时点在孕数占上年政策内出生2/3的规律,截止2月底,我区已掌握在孕数与应掌握数相差291人,孕情掌握率为64.77%。孕检参检率、检出率低,早孕发现率低,说明孕检基础工作不扎实。三是长效节育手术落实余量较大。截止2月底,20*年元月以来大期内生育后一孩未上环28例,生育二孩未结扎14例(其中二女户8例),20*年10月至2009年2月小期内应上未上12例,应扎未扎2例(其中二女户1例)。四是出生人口统计不实。从往年出生补报情况来看,2009年统计年5个月补报往年出生20例,其中政策外就有17例。五是出生婴儿性别比异常。近几年我区性别比治理工作取得较大成效,出生性别比有所下降。但分乡镇看,今年统计年度以来,异常现象仍未得到根本转变,各乡镇均不同程度存在政策内孕情流失现象,村级孕情跟踪不到位,孕情流失掌握不及时。据区人口计生委月调度情况看,有10余起可疑信息未及时查处。六是发展不平衡。落后面仍然较大,不仅表现在乡级,村级更为突出。从报表反映,并村后20*年度全区58个村(居),有37个村(居)期内有政策外生育,12个村出现3例以上政策外出生或多孩出生。七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缺少有效手段。从我区政策外生育个案分析情况看,绝大多数还是流出人口这一块,由于对流出人口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特别是对流至外省、市已婚育龄妇女的管理缺乏有效手段,两检信息反馈率低,怀孕生育信息无法及时掌握,多数处于失控脱管状态。八是计生工作保障条件不足。一些地方计生正常工作经费难以保证,制约了计生工作正常开展。

2009年统计年已过去五个月,面对当前人口计生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深层次剖析问题,各乡镇、街道应尽快理清思路,突出重点,主攻薄弱环节,狠抓当前,以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2009年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核心,落实省市提出的人口计生工作“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要求(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强化计划生育管理不懈怠,稳定计划生育基本政策不折腾),围绕区委、区政府“推进新一轮三年翻番,实现*加速崛起”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全力推进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为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主要目标任务: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以内,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在93%以上,长效节育手术落实率在95%以上,统计准确率在97%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正常值范围内,确保全市第一方阵。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以强化宣传教育为抓手,大力营造氛围。

在人口计生工作中,宣传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重要作用。开展“新农村、新家庭、新风尚”宣传服务活动,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工作,扎实开展生殖健康服务以及生育关怀活动。紧密结合*实际,创新新的宣传载体,精心谋划,推陈出新,围绕关怀关爱、婚育新风、奖励扶助、民生工程等主题,相关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力求出精品、呈亮点,大力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人口计生工作的良好氛围。力争我区人口计生对外宣传工作有新突破,扎实做好《安庆日报》等市以上媒体的投稿录用工作。

二、以生育节育管理为重点,抓好主指标落实。

严格执行现行的生育政策,切实加强孕前型管理。进一步加大跟踪服务力度,严格控制外一、外二孩生育,杜绝多孩生育,狠抓长效节育手术落实。首先要从源头做起,摸清婚情、孕情,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政策外怀孕的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对因工作失职造成政策外生育失控的要严肃处理。其次要采取宣传引导、改善服务等措施。把工作落实到村组和个人,狠抓长效节育手术的落实。第三要坚持奖惩并举。对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要从经济上、生活上予以奖励优惠,对违法生育的公民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

三、以开展“五项清理”活动为切入点,全面摸清底数。

抓好计生清理工作,做到常清常理,对于全面提升人口计生效果指标,巩固质量指标,至关重要。“五项清理”工作一定要突出重点,不留盲点。各地要结合正在进行的全省流动人口专项管理清理工作统筹安排,一并抓好落实。即:清理育龄妇女底数,确保不漏管一人;清理生育信息,确保无出生统计误差;清理手术欠帐,确保长效节育措施落实到位;清理一女户未生育对象,确保管理和服务到位;清理连续两次及以上未参检对象,确保缺检对象补检到位。

为保证质量和效果,清理活动应坚持“乡干包村、村干包组”工作责任制,明确相应责任及奖惩措施。各乡(镇、街道)要结合本地实际,把握清理工作的核心内容,突出各自重点和薄弱环节,不能敷衍了事、搞形式、走过场,清理信息力求真实准确,清理不留死角。坚持边清边理边整改落实,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彻底解决一些老大难和重点问题。严格实行清理责任逆向追究制。

四、以强化业务质量管理为前提,夯实基层基础。

这几年,我区计生业务管理工作一直走在全市的前列,但计生工作步入新的阶段,省市考核办法不断改进,业务口径也在调整,加强计生业务管理至关重要。区乡计生业务部门的业务指导要进一步加强,要坚持下乡到村督查指导制度,加强后进村督查工作。坚持和完善台帐会审制度。坚持重要信息调度制度,力促经常性工作及时落实。加强区乡以及乡镇间业务交流,优势互补。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计算机操作人员业务培训和交流,切实提高微机操作技能和运用水平,确保新版WIS的高效运行。加强和完善区计生网站工作平台建设。

五、以加大“两非”案件为突破口,抓好难点推进。

要继续坚持“宣传教育、利益导向、孕情监测、打击两非”等多措施并举,完善“两非”案件查处规范,落实相关部门职责,坚持打防并举,实施“新婚—怀孕—生育”全过程管理。以查处案件为抓手,严厉打击“两非”案件,使出生人口性别比平稳下降。一是完善孕情全程跟踪服务制度。及时掌握服务需求,有效防止孕情流失,切实落实孕情包保责任制。对于政策内终止妊娠要严格把关。二是实行个案追踪。对政策内孕情不明原因消失的,及时查找消失原因及根源,对有“两非”行为的有关人员,从严从快查处。三是强化部门配合。各相关部门要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切实履行好职责,纪检监察、公安、卫生、人口计生等相关部门应积极联动,主动参与,真正形成部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的工作格局。四是加大医疗、计生服务机构监管力度。区卫生部门要强化行业管理规范,加强B超管理,加强孕产接生管理,加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按“三部委”规定的程序操作,一旦发现违规违纪,坚决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迁就。

六、以抓好阵地建设为保障,提高优质服务水平。

一是抓阵地。重点加强服务机构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技术装备、技术服务环境和服务条件。全面启动区计生服务站新建工程,按照国家二类站标准建设到位。已基本达标的五横、杨桥、白泽湖三个乡所硬件设施基本到位,工作重点要放在功能完善、规范管理上。大龙山、罗岭两个乡所要按照市里要求,尽快推进易址重建工作。村室要按照“两室一校”达标要求全面落实到位。二是抓服务。以孕情、术后随访服务为抓手,大力开展生殖健康优质服务。认真做好避孕节育全程服务,优化服务过程。要充分发挥区站“宣传咨询、技术服务、药具发放、培训指导、信息咨询”的基本功能,围绕生育、节育进一步规范术前检查和产后、术后随访工作,消除手术事故隐患。三是抓管理。技术服务机构是计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要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树立优质服务意识,切实改进服务态度,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能力。同时加强技术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深入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岗位大练兵活动,努力解决会服务、能服务的问题。

七、以城乡结合部计生管理为重点,抓好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工作。

据报表统计,全区流出人口规模接近3万人,加之这些年我区经济快速发展,流入人口量也逐年增加,我区地处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计生管理的难度非常大。一是流出人口管理上重点把好三个环节,即全面提高流出已婚育龄妇女建档率、手术到位率、两检反馈率。在全面签订和及时兑现计生管理合同的基础上,千方百计提高流出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反馈率。二是强化流入人口属地管理工作,扎实推进辖区计生属地管理。全面启动和规范大桥经济园区和北部新城流入及属地人口计生管理工作,加强出租屋计生管理工作,积极探索“以房管人”的长效机制。三是强化信息交流,建立流动人口管理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国家流动人口信息管理(PADIS)平台、省办公平台作用,及时掌握流动人口动向,全面规范流动人口孕环检信息网上交验工作。

八、以落实“村为主”机制为重点,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第4篇

1.1存在的问题

地方性医学院校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地方培养合格医药卫生技术人才的任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目前,国内地方性医学院校管理运行体制多样,层次不齐,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部分甚至缺乏临床医学本科培养的经验,缺乏综合性大学管理模式下临床医学培养经验。许多地方性医学院校在新的形势下对自身实际、发展环境、发展趋势等认识不足,容易受到综合性大学总体发展水平和培养理念的影响,甚至受到理、工、文等其他学科的影响,缺乏客观自评和调查分析,没有把握时代脉搏和社会需要,定位不清。在临床医学教育方面,表现为培养理念和发展思路不清晰,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方向单一,没有各自特色和专业倾向,重复培养和不均衡培养,院校之间出现了不必要的竞争,发展不协调,不利于我国临床医学教育总体良好发展格局的形成和国际竞争的需要。

1.2改革思路与发展策略

各级地方性医学院校应该汲取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理念,把握时代需要和国家政策,积极开展新形势下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策略研究。必须从学校性质、管理运行机制、自身师资力量、办学水平、所处地区、学生来源和去向、临床医学专业竞争力等方面进行客观自评,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定位。作为地方性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必须倾向于“培养多元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有别于部属院校的“研究型人才”和“科研型人才”,必须立足于地方、服务于地方,真正紧贴当地实际的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等需要,突出地方特色和(或)民族特色,这是地方性高等医学院校保持发展优势和获得支持的首要保证。有了清晰的认识和定位,可以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对临床医学教育的投资积极性,弥补综合性大学临床医学教育投入不足,又可以促使地方高等医学院校更积极更主动地根据区域社会经济、科技和医疗水平及对人才的需求状况调整办学方向。有利于建立灵活多样的运行机制,避免临床医学教育与地方医疗卫生事业需求相脱节,也有利于地方性临床医学院校自身培养特色的形成,避免和部属院校以及其他地方性医学院校竞争,更有利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总体上良好发展格局的形成。

2以市场为主导,以就业为第一价值取向,彰显时代特色

2.1存在的问题

我国传统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属于“计划模式”,人才培养成本较低,有一定优势。但是在招生人数、招生地区、学制、专业方向、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发展就业等方面缺乏客观调查分析,考评机制不合理,缺乏监督机制。随着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深入,部分医学院校引入了市场调查和学生就业理念,但是受传统模式的影响,大部分院校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实际效果,目前已经造成了学校培养和市场需求不平衡、省市地区不平衡、城市和农村不平衡、专业方向之间不平衡等现象,影响了毕业生的合理就业,影响了临床医学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和快速发展。地方性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教育如何适应我国各地区新形势下医疗卫生事业实际发展需要,一直以来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2.2改革思路与发展策略

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具有以市场为主导、以就业为第一价值取向的特点,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活力,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肯定与认可。众所周知,高等学校具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作为一所高校主要培养什么类型的学生,主要从事什么专业的学科研究和主要提供什么样的社会服务,必须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条件来确定。针对这个问题,地方性高等医学院校要高度重视,作为发展规划课题和教学研究课题设立科研基金,经常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到卫生行政单位、人才市场、用人单位、教学基层、街道社区进行调研,充分听取各层次单位和个人对学校临床医学教育的意见与要求;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学科发展优势,本着以“学生和就业为中心”的原则,努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造就一批“医德高尚、基础知识扎实、临床技能突出、适应能力强、有一定创新精神”,有志服务于各级地方医疗卫生事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各级地方性高等医学院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市场为主导、以就业为第一价值取向,在临床医学专业招生人数、招生地区、学制、专业方向设置、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方面,要根据地方需要、学校实际、发展趋势,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彰显时代特色。可以这样说,学生就业是地方性高校存在的基础,特色则是地方性高校快速发展的保证。

3革新教学方式,构建新型的临床医学本科生导师制

3.1存在的问题

综合性大学的管理模式为地方性医学院校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生存空间与环境,学分制和本科生导师制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但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地方性医学院校并入综合性大学后,临床医学本科生实施学分制和本科生导师制尚处起步阶段,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照搬套用,没有成功的实施经验可以借鉴。有学者通过调研,我国绝大多数医学高等院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学生对目前的本科生导师制效果并不认同,收益不大。主要表现为部分导师对职责不清楚,导致带教过程方向不明确;部分学生对导师制认识不充分,把导师的指导当成负担,以至于师生沟通不良;导师的指导内容与学生需求不完全一致;导师带教人数过多,师生双方都不够主动,见面时间间隔太长;导师责、权、利不均衡,导师的积极性偏低,缺乏完善的导师绩效评价体系。更有甚者,许多医学院校并入综合性大学后,由于各种原因,医学院校的教学方式被其他文科、理科、工科院校所“同化”,忽视了临床医学教育的客观规律,放弃了“严进严出”的考核标准,导致毕业生“高分低能”,甚至“低分低能”,无形之中延长了毕业生的临床培养周期,增加了人才培养成本,造成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不满。

3.2改革思路与发展策略

无论是从职业教育、中国传统医学还是从科学发现来看,师徒制都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而师徒制最大的特点就是“手把手”教学、个体化教学、现场和实物教学。临床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应用性较强,十分适合“师徒式”教学,学分制和本科生导师制为“师徒式”教学奠定了基础。但是,临床医学又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专业越分越细,这就对导师制和师徒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性医学院校要牢记培养目标和定位,以学生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为主线,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原则,以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基础,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淡化课程意识,适当进行课程整合或重组,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学习和时间浪费。引入职业技术教育元素和师徒制教学,完善目前的本科生导师制,构建新型的临床医学本科生导师制。新型临床医学本科生导师制要求导师对学生在思想生活、专业选课、学年规划、临床思维培养、临床技能培训、学位论文、科研方法、考研和就业等方面全方位指导和“师徒”式教学。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导师的责、权、利关系,提高本科生导师的待遇。尽量选择责任心强、临床和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双师型”教师作为本科生导师,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在不同专业的导师内作“双向选择”。例如,妇幼医学方向的学生主要倾向于由经验丰富的妇产科医生、儿科医生作导师,以此类推。集体授课的基础上,在不同导师的指导下,采取分散式、个体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导师和学生分别填写指导记录和学习记录,开展双向评价。学院加强监管,定期检查和考评,列入教师和学生年度考核指标,采取奖惩制度,年终总结,不断完善临床医学本科生导师制。允许老师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地调整教学计划,鼓励老师尽量采用现场和实物教学,利用教学模型、病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医院见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临床意识,为临床实践奠定基础。鼓励老师积极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争取做到边学边消化、现场掌握,毕业后就能上岗,快速承担临床医疗工作。

4重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4.1存在的问题

地方性医学院校并入综合性大学后普遍存在重科研而轻教学、重理论而轻实践、重形式而轻实效、重医学专业教育而轻医学人文教育、重传统道德而轻职业态度和价值的现象,对临床医学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造成了不良影响,学生毕业后无法快速承担临床医疗工作,无法适应社会环境和医疗环境的变化。所以,对于临床医学专业而言,纳入综合性大学的管理模式,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另外,教学医院选择标准不严,缺乏制度建设和有力监管,教学医院普遍存在重医疗而轻教学的现象,见习实习流于形式。其三,由于医患关系紧张、患者法律意识增强以及医院的自我保护意识等,限制了学生实习期间自主操作的机会。这些综合因素造成了学生临床实践操作能力下降,与临床医学教育的客观规律格格不入,地方性医学院校教管部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4.2改革思路与发展策略

临床医学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地方性医学院校既要抢抓机遇,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又要积极规避其他学科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在任何时期和任何环境下都必须始终坚持高标准和高要求培养目标,时刻牢记医学的神圣性和临床医学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学校既要注重专业教育,重视学生临床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又不能忽视医学人文教育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社会环境和医疗环境的变化,能够熟练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尤其是医患关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高低主要取决于临床实习、见习效果的好坏,院校教管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见习和实习,不要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实际效果。通过加强临床技能培训中心、附属医院、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学生见习、实习提供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平台。学校在加强教学医院的建设的同时,同时加强对教学医院的监管,确保教学医院坚决贯彻学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严格按照各科实纲的要求,重视学生临床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加强出科考核的监管。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学生自主操作的机会,尤其是要加强学生的“三基”培训。例如内科实习要求学生自主完成一定量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开医嘱、常见诊疗技术等。外科实习必须要求学生自主完成一定量的治疗操作和常见手术,包括清创、换药、包扎、止血、缝合、拆线、穿脱隔离衣、无菌技术等。加强临床教师的培训培养和继续再教育工作,建立一支医、教、研、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尤其应该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法,重视临床医生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的培养,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带教医生待遇,奖惩分明,吸引更多的德高医精的临床医务工作者参与到教学工作中来。

5结语